小学语文公开课教学反思总结(实用13篇)

时间:2023-11-23 21:32:03 作者:文锋 小学语文公开课教学反思总结(实用13篇)

教学反思是教师在教学活动结束后对自己教学行为的回顾和评价。以下是一些优秀教师的教学反思笔记,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语文教学公开课听课个人思想总结

作为毕业班的语文教师兼班主任,在学生毕业之际,静下心来,反思一年工作的得失,将本期语文教学作以下总结:

教学质量是学校教育的动身点和归宿。只有夯实基础,学生的语文成绩才能得到充分的体现。固然已经是六年级的学生了,语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照旧不能忽视。这个学期,我要求学生从把字写认真、清楚开始做起,平时加强了生字和新词的默写。其次,分阶段、份内容重视了对语文基础的回顾和温习。另外,对语文的作业,要求上课专心,不懂多问,力求把握于课内。在充分了解、分析学生的基础上,因材施教,精讲精练不断进步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俗语说,磨刀不误砍柴功。最重要的学习莫过于方法的学习。首先,我以为成功的教学方法除抓好课堂教学、课后反馈和温习之外,课前的预习也是很重要的。因此,我夸大学生的预习习惯的养成,平时,常亲身抓学生的预习情况。其次,我夸大上课专心听讲,每人必须预备一本课堂笔记本,课堂上做好笔记,及时对知识进行巩固,然后还要及时温习。再者,重视指导学生一天学习的回顾。还要催促学生坚持,因此,我要求小组长天天检查同学的上述工作情况。

1、创设同等的民主氛围,将师生活动建立在友好、亲切、氛围当中。鼓励学生大胆地提出不同的观点及迷惑,增强自信心,这样相应地进步学生独立分析、解决题目的能力。

2、提倡同等参与课堂教学的双边活动。课堂上的教授进程由明到隐,特别是在感受新知识后的题目探究阶段,更应当让学生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地主动学习,使学生的主体意识充分地体现出来。

3、教法设计尽可能做到灵活多样,来引发学生的爱好,创设愉悦的氛围,想方想法让学生通过各种活动取得学习的乐趣,唤起求知的欲望.

在课堂教学中,努力践行三步导学模式,修建高效课堂。

美国的一位教育家指出:课堂的外延与课外的外延相等。以课堂学习为核心,能动地向学生的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等各个生活领域自然延伸和拓展,使课堂练习与课外行为练习构成有序、有趣、有力、有效的结合,取得语文教学的整体效益。另外,我校已正大张旗鼓的展开着书香校园建设,因此,我在教学实践中,很重视把语文教学的触角伸向了广阔浏览实践的天地。比如说当我们学完《三打白骨精》一文后,我就要求学生读读《西游记》,了解了解文中的故事情节。通过这些搜集与浏览,为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奠定了基础。学生读书的效果也就达成了。语文整体水平的进步是自然而然的事了。

今后努力的方向:

1、进一步加强对新课改的熟悉,在推广先进教学方法、利用多媒体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同时,努力进步课堂教学的效力。

2、狠抓检查,落实对知识点的把握。将差生时时放在心上,抓在手上。

3、加强学生的浏览练习,开阔学生的视野,拓宽学生思路,进步学生解决题目的能力。

4、采取措施,加强练习,落实知识点。

5、加强对学生的管理教育,努力教学进步成绩。

公开课后教学反思总结

《金色花》是泰戈尔散文诗集《新月集》中的代表作。篇幅短小,而意蕴丰赡。诗歌选取了一个独特的艺术角度,从假想写起,“假如我变成了一朵金色花”(首句),并由此生发想象——一个神奇的儿童与他母亲的“捉迷藏”,以儿童特有的方式表现对母亲的依恋,构成一幅耐人寻味的画面,表现家庭天伦之爱,表现人类天性的美好与圣洁。

初读课文,在我们面前展现的是一幅儿童嬉戏的画面。画面的中心人物是“我”——一个机灵可爱的小小儿童。“我”的突发奇想,变成一朵金色花,一天里与妈妈三次嬉戏。第一次嬉戏,是在母亲祷告时,悄悄地开放花瓣散发香气;第二将嬉戏,是在母亲读《罗摩衍那》时,将影子投在母亲所读的书页上;第三次嬉戏,是在母亲拿了灯去牛棚时,突然跳到母亲跟前,恢复原形。“我”“失踪”一天,却始终与母亲在一起,对母亲非常依恋。“我”幼稚天真,却藏着自己的秘密,惟有他母亲不知道,最后母亲问“到哪里去了”,“我”说“我不告诉你”,这是得意的和善意的“说谎”,仍流露出对母亲的爱恋。总之,“我”是在以儿童特有的方式表现对母亲的感情。

故事虽短,但是有完整的情节,情节发展有波澜。人物在情节的发展中各显现其性格:“我”的性格是天真活泼、机灵“诡谲”的,又是天生善良的;母亲的性格是沉静的、虔诚的,也是善良的、慈爱的。两人的性格形成鲜明的对比。善良、善意,是母子两人性格表现的主旋律,而“我”的“诡谲”与母亲的“受骗”则与主旋律“不和谐”,产生一些微妙的变化,创造出特殊的意趣。

在教学过程中我主要侧重三点:一是诗的语言美;二是诗的画面美;三是诗的情感美。教学中我主要通过灵动多姿的朗读(听读、赛读、评读、范读等)让学生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熏陶感情,从而读出“语文味”,创造诗意的课堂。我觉得本课最成功的地方是最后一个环节:“创意表达,升华情感美”。在这一环节,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

学生自由想象,用“我要变作……”说话。

1)假如我变成了一条清清的溪流,我要在妈妈工作累时,让妈妈来到我身边,听我唱一支欢快的歌曲,抖落满身的疲惫;我要在妈妈口渴时,让妈妈品尝我甘甜的水,使她重新变得容光焕发!2)假如我变成了一朵小小的白云,我要紧紧跟随着妈妈,使妈妈不管走到哪儿,都免受烈日无情地炙烤。

3)我要变成一股清风抚摸着你;我要变成水中的涟漪,当你沐浴时,把你吻了又吻。(泰戈尔《告别》)。

学生表现都很活跃,在练习的过程中加深了对母子深情的体验。

总结这节课的成功经验,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一是在教学中,既鼓励学生读,又让学生明白应怎样读、为什么要这样读,使学生在充分体会诗歌蕴涵的感情的同时,还掌握了朗读技巧,不仅读懂了诗,也学会了怎样读诗。

二是简化了教学环节。以前教诗歌时,总是将“语言赏析”单独安排一个环节。这次我尝试将“朗读”、“理解”、“品析”结合起来,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三是美化课堂。恰当的运用多媒体,或创设氛围,或激发兴趣,或配乐朗诵,或画面点缀等,为课堂添色不少。另外,教师优美的语言也让课堂富有情韵。

不足之处是教师的示范朗读由于普通话不够标准,影响了朗读效果,以后在这方面还须努力。

文档为doc格式。

小学语文教学公开课听课个人思想总结

回顾这一学期的语文教学工作,我感叹良多,几多喜悦,几多惆怅。

为了夯实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我在充分了解学生的基础上对症下药,因材施教。比如,在书写方面,我大力强调规范性,要求行款整齐,字迹工整,并努力克服错别字,又如,对修辞手法的判断运用,对各种句式的变换,对病句的修改,对生字新词的理解运用,对近、反义词的积累等,我都逐一进行讲解或强调,以提高学生的基本技能和语文能力。

新课程改革要求,学生的学习要体现自主、探究、合作。因此我在教学中往往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灵活调整课程内容,以求学生能尽兴地表达自己的看法,完成自已的探究,真正体现自主性。要使学生始终保持一种旺盛的学习劲头,我也对自己的教学方法加以探究,不断更新自己的教学思想和教学观念,真正做到与时俱进。在教学中,我时而以读代讲,自主感悟;时而鼓励学生各抒已见,尽情发表自己的看法;时而采用一些别开生面的方式方法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收到了显著的教学效果。

“磨刀不误砍柴功”。最重要的学习莫过于方法的学习。有的同学为什么老是玩,可成绩却不错,这是为什么呢?首先,我强调上课专心听讲,及时对知识进行巩固,然后还要及时复习。有人说,聪明与否,在于是否思考,这是很关键的,因此我着重指导学生学会思考。课前进行有效的预习,睡前回顾当天所学,都是良好的学习方法。这些方法适用、易行、便于操作。为了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早自习我都坚持下班进行指导和检查。

学习基础较好的学生,在学习中往往感到“吃不饱”,而成绩差的学生又常常“吃不了”。这就给我们教学提出了一个难题,必须保证优生够吃,潜能生能吃。不然,都会有意见的。我常常用的方法,在作业中使用“自助餐”的形式,要求必须全面完成的基础上,优生可以自选一些题,使之能够有所为。我还鼓励优等学生采用多种形式美化和丰富自己的家庭作业,期末进行作业评比,大大提高了学生完成作业的积极性。

在每个单元的教学任务完成之后,我都进行检测,针对学生存在的知识点问题,及时解决。对确实困难的学生进行耐心细致的个别教育,使之掌握,并能运用。由于抓好了章节过关,学生的学习成绩得到稳步提升。

我开展了许多活动。如:1、优秀文段朗读;2、各种语文游戏;3、举行讲演比赛。

总之,在本期的教学中,学生的语文兴趣得到了激发,语文基础知识得到了提高,语文能力得到了增强,为来期的学习打下了基础。当然,我也有一些惆怅,一些学生老是没学习兴趣,这值得我们思索和面对,我们将不遗余力地提高素质教育质量。

小学英语公开课教学反思

对于小学生来说,以下八个方面的习惯首当其冲:一、主动学习,刻苦学习的习惯;二、细心认真、一丝不苟的习惯。三、勤于动手、动笔、动脑的习惯;四、大胆、大方、大声说话,说普通话习惯;五、爱惜书本文具的习惯;六、好问的习惯;七、在合作学习中积极参与的习惯;八、规范、整洁写字的习惯。

培养习惯,要悉心引导,严格要求,点点滴滴到位。举例来说,培养学生的写字习惯,要让学生写一笔好字,就必须要求有一定速度,必须规范、整洁地写字。必须经常主动习字。习惯是具有迁移性的。还是以写字习惯培养为例来说,在历时数年的”土家族聚居区农村小学生语文学习习惯养成教育实验“中,笔者发现,良好的写字习惯就具有极强的迁移性。学生把规范整洁地、有一定速度地写字的良好习惯养成了,其他习惯:如爱惜书本文具,学习细心认真,一丝不苟,学习讲效率,讲质量、求速度等等也跟着上来了。

2、热情高。即具有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感情,学习语言文字的激情。笔者认为,某种意义上说,语文是一种活态的,有生命的现象。更赞同一种观点,语文课堂要成为生命成长的课堂。因此,离开了学生的感情——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感情;热爱生活,热爱生命的感情,语文课是无法上的,至少是无法上好的。尤其在学习语文过程中,需要学生的真情和激情的投入,这样才有利于语文课程目标三个维度的落实。也就是说。学生在语文课堂上,必须进入“角色”,我们常说的:不动感情不读书;拒绝伪读等等,其实就是讲的这个道理。这方面,需要引导,需要熏陶,需要结合习惯养成教育来培养。尤其需要注意的是,千万不要让孩子同语言文字伤了感情。这一点并非危言耸听,这种可能随时都可能发生,如:学生对教师教学方法的反感;机械重复的抄写;教师对学困生的歧视等等,都可能导致这种后果。很好理解,试想,如果学生看了课表,某节课是语文,眉头都是皱的,语文课还怎么上?笔者在长期的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体会到,学生对语文的情,来自于趣,要让学生对语言文字有兴趣,对美好生活充满热爱和向往。一旦学生对语文学习有了浓厚的兴趣,感情自然也就产生了。并释放出巨大的能量。求知欲有了,主动性强了,对老师的严格要求也能充分理解,并按老师的要求去做。教学效果自然好。最关键的一点,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爱,对语文学习的激情,都来源于教师对学生的爱。有种提法,笔者很赞成:用让大爱温暖课堂!

3、会读书,即具有各种基本的读书技能。一、学生要会朗读,要动情地读书;二、学生要会默读,要能做到默读中注意力集中,不动指、不动唇、不回视,抓住主要内容等;三、学生要学会快速读和略读、浏览。四、学生要学会在读中思考、质疑、解疑,学会在读中圈点、批画。会读书,自然最首要的就是要求掌握一定数量的字词。还有课外阅读量的达到。(课外阅读量,课程标准有个“不少于”的界定。应当说,这只是个保底的要求。)这些,就应当说是个死任务了。当然,不同年段有不同的要求。

从更广的视觉看,会读书,说到底是会学习。即掌握一些基本的学习方法,训练方法。学生要经历大量的语文实践活动,才可能学好语文。新课程不再提语言文字训练,但训练肯定还是要的。是必需的。语文实践活动,总得以训来年为基础。某种意义说,实践何尝又不是一种训练?因此,要从听、说、读、写;从字词句段篇的学习上,从合作学习上,从收集资料,处理信息上,通过指导,让学生习得一些好的学习方法,并主动去运用,形成习惯,学生将受益无穷,有的将是终身受益。

尤其是要在读书中,逐步使学生形成较敏锐的语感。即基本的感悟语言的能力。学生只有具备了一定的语感,才可能学好语文,同时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感情。语感的培养,当然首先靠读,但教师的引导,进行一些有意思的训练也是必要的。笔者在平时,常用讲幽默、笑话、俏皮话等方式来培养学生的语感,来观察学生的感悟语言的能力。我觉得这是一种很好的语感训练方式。诚然,光靠这种方法来训练,远远不够。还要采用其他多种多样的方法,如读议古诗和课文的重点段落,引导学生抓关键词展开联想,想象等,总之,要多方式、多层次。

小学语文教学公开课听课个人思想总结

冰心先生说:成功的花,人们只惊羡它的明媚和娇艳,却不知它的每一片花瓣都浸透奋斗的血和泪。教师的工作如同浇花,充满着苦和乐。

一、狠抓常规,励精图治。

语文教学必须重视积累运用,只有学生对知识有了一定积累之后才能运用。为了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我开展了一系列的语文活动。

本学期,本人能够强化教学常规各环节:在课前深入钻研、细心挖掘教材,把握教材的基本思想、基本概念、教材结构、重点与难点;了解学生的知识基础,力求在备课的过程中即备教材又备学生,准确把握教学重点、难点,不放过每一个知识点,在此基础上,精心制作多媒体课件。备写每一篇教案;在课堂上,能够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利用多种教学手段,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向课堂40分要质量,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在课后,认真及时批改作业,及时做好后进学生的思想工作及课后辅导工作;在自习课上,积极落实分层施教的原则,狠抓后进生的转化和优生的培养;同时,进行阶段性检测,及时了解学情,以便对症下药,调整教学策略。认真参加教研活动,积极参与听课、评课,虚心向同行学习,博采众长,提高教学水平。一学期来,本人共听课15节,完成了学校规定的听课任务。

二、重视实践,丰富积累。

美国的一位教育家指出:“课堂的外延与课外的外延相等。以课堂学习为核心,能动地向学生的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等各个生活领域自然延伸和拓展,使课堂训练与课外行为训练形成有序、有趣、有力、有效的结合,取得语文教学的整体效益。”我在教学实践中,很重视把语文教学的触角伸向了广阔阅读实践的天地,通过收集与阅读,为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奠定了基础。学生读书的效果也就达成了。语文整体水平的提高是自然而然的事了。

1、注重自身文学修养,树立人格魅力,感染学生“爱”语文。

要想叫学生喜欢语文,教师首先必须是语文的爱好者,并有着较为扎实的语文功底和宽厚的文化积淀,只有这样,才可能“厚积而薄发”,才可能吸引学生、感染学生。为此,我特别注重理论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的文学修养,努力以美的教学语言去感染学生,注重平时和学生交谈时的语言美。和学生谈话间,我经常会兴致勃勃地说:“我送你一句话!”“我想起一句诗!”学生显然对这些名言、古诗是非常感兴趣的,在我的感召之下,他们也逐渐开始积累名句,不知不觉地走进了语文大世界。

2、用语文学科的自身魅力,吸引学生“品”语文。

语文是表情达意,交流思想的工具,也是传承社会文化的载体,是与人的生命共存的。“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语文中有无穷的魅力等着我们去挖掘。

3、学困生辅导。对于语文学科的学困生,我本着“面向全体,不让一个学生掉队”的原则。全面具体地制定了辅导计划,并按计划进行具体的辅导,学校每个月都要对这部分学生进行跟踪检测,检测内容以读书、识字为主,主要采取百字、百词达标活动、自读课本的朗读竞赛等。

三、笔耕不辍,科研促教。

教学工作中,我认真备课、上课、听课、广泛涉猎各种知识,形成比较完整的知识结构,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思想觉悟,并顺利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由于我不断努力,所教语文学科,学生的成绩学习明显进步,在写字比赛和阅读比赛都获得较好的成绩。辅导学生参加全国个性化阅读竞赛获得二等奖.。为了提高自己的教研水平,我参加了省级课题《有效课堂学生有效参与度的》的研究,所写的阶段性课题报告获得领导好评。所撰写的论文《问文哪得妙如许为有兴趣活水来》获得省级一等奖。《用色彩装点童年用快乐点燃希望》获得教育学会年会二等奖。

在人才济济的九江小学,我很平凡,但是我想人生固然可以平凡,但决不可以平庸,我以卑微的力量去爱每一个学生,以踏实的态度上好每一堂课,以平静的心态面对得与失,以真诚的微笑与同事们度过如歌的岁月。

小学语文教学公开课听课个人思想总结

回顾一学期的语文教学工作,我感叹良多,点滴作法涌上心头,存在的问题还需努力解决。我思考一二,做以下的总结。

一、狠抓基础知识和技能。

本学期为了让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学扎实,我在充分了解学生的优缺点的基础上对症下药,因材施教,不断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比如,在书写方面,我大力强调规范性,要求书写整齐,字迹工整,并努力克服错别字,有些学生对于写过几遍的字也会写错,如“宽”字下边本该“见”而非“贝”字,又如“拔”和“拨”字,学生总是分不清是“拨打”还是“拔打”,“拔河”还是“拨河”。类似这样的问题我进行了大力更正,反复默写和抄写。又如,对打比方的造句,对各种句式的变换,对病句的修改,对生字新词的理解运用,对近、反义词的积累等,我都逐一进行讲解或强调,对这些问题加大做题的数量,以提高学生的基本技能和写句子的能力。

二、灵活处理教学方法。

根据新课程改革的精神,学生的学习要体现自主、探究、合作。因此我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灵活调整课程内容,以求学生能尽兴地表达自己的看法,完成自已的探究,真正体现自主性,使学生始终保持一种自我探究的学习劲头,但教师自己也必须对自己的教学方法加以探究,不断更新自己的教学思想和教学观念。在教学中,我时时保持以读代讲,多读多想,自主感悟,常常鼓励学生各抒已见,使学生们尽情发表自己的看法,并且时不时采用一些别开生面的方式方法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收到了显著的教学效果。例如:我上课时经常让学生自主想问题,自己解答,并且让他们分组讨论交流,人人做到参与,人人思考。

三、指导学生学习方法。

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功”。方法对于学习来说是最重要的。搞好了学习方法的指导,对提高学生学习成绩是有很大的好处的。为什么有的同学老是玩,可成绩却不错呢?我们常常强调上课专心听讲,及时对知识进行巩固,然后还要及时复习。但是我觉得思考才是最关键的有人说,聪明与否,在于是否思考。我们要着重指导学生学会思考。睡前回顾当天所学,也是一种良好的学习方法。其实学习方法有很多,只要是有用的,都可以试试。

四、做好扶优转差工作。

学习基础较好的学生,在学习中往往是非常轻松的,而学困生却常常来不及。这又是一个让我们老师要思考的事情。对于这类问题我常常用的方法就是在作业中使用分级制度,在不影响大家的学习的前提下,对有些学困生进行再次巩固基础知识,并且利用课余时间进行当面教学。通过一学期的实践,我觉得这方法十分有效,以后还可以进行利用这种方法。

五、突出章节过关,拓展知识视野。

本期的教学内容,分为八个单元。在每个单元的教学任务完成之后,我都进行检测,针对学生存在的知识点问题,及时解决。对确实困难的学生进行耐心细致的个别教育,使之掌握。

语文教学必须重视积累运用,只有学生对知识有了一定积累之后,才能运用。为了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我开展了一系列的语文活动。

1、优秀课文朗读。通过学生自主收寻优秀文段,使学生主动进行课外阅读,学生的阅读量增加的同时,学生必然收获了许多东西。

2、进行各种词语收集。在不断收集整理的过程中,学生的词汇积累有了明显的增多。

3、开展各种语文游戏。如句子的转换,如“把”字句转换成“被”字句,问句转换成陈述句,两句话变成一句话,学生在活动中提高了兴趣,也训练了动脑的能力。在这个学期中,学生们学习语文的兴趣很浓,学生们都对语文有了一定的了解。

在本期的教学中,针对以上情况所采取的对策,学生的语文兴趣得到了激发,语文基础知识有所提高,语文能力得到了增强,为以后的语文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语文公开课教学反思

“诗圣”杜甫,他的诗感时伤世、忧国忧民;他的诗沉郁顿挫、壮志豪情。在《教版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中收集了杜甫的三首诗----《杜甫诗三首・望岳・春望・石壕吏》,学习这三首诗,学生对对我国古代诗词名篇多了一份了解,也对诗歌的形式特点会有进一步的认识。学生能逐步感受到杜甫在不同时期的创作思想,并接受诗人人道主义精神的陶染。

基于以上认识,我们准备把前两首诗的教学在一节课完成。对《望岳》《春望》的教学方法进行了一次尝试----在注重朗读教学的的同时,抓住“望”字,将两首诗歌进行比较学习。注重整个学习过程的层次性,由易到难,由初步感知到深入探究。这两首诗歌为杜甫不同时期所写,诗的风格也迥然不同,《望岳》境界壮阔、气势磅礴、抱负远大;而《春望》则景象凄清、感情凝重、风格沉郁。诗歌风格不同的背后主要是诗人所处的时代背景不同。在学生感知诗意的基础上让他们合作探究去探讨这种现象,从而获得诗歌鉴赏的一种重要方法---“知人论诗、知时论时”。这样可以充分尊重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让他们在老师的指导下学会学习。

在课前,根据教学设计,我有针对性地布置学习预习诗人的经历、感知诗歌的大意。在上课时学生对诗歌内容已经比较熟悉了。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们对这种新的诗歌教学方法感觉很新鲜,课堂气氛较好。学生踊跃发言,积极探讨,学有所得。一堂课中,学生在两首诗歌的比较学习中,感受到了两首诗歌风格的不同,体味到了诗人早年内心的远大抱负和后来的忧国伤时之情,取得了较好的学习效果。

但在教学实践过程中,也发现了以下一些问题;

1.本课的教学设计将诗歌的创作背景放在了探究诗歌风格不同原因的环节之中,这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意识到对诗歌情感的感悟不能离开诗歌创作的背景,但将诗歌背景放在学习诗歌之前介绍是否能更好的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内容呢?什么时候介绍诗歌的写作背景,以什么样的方式来介绍,这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2.要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比如在学习《望岳》这首诗歌时,如何启发学生从诗歌的字里行间自主体会到诗人笔下泰山的神奇秀美而又高大,而不是教师越俎代庖地告诉学生;如何才能做到巧妙地引导学生由浅入深地品读课文;这还需要在教学中不断摸索总结。

3.在本课教学中,还应给学生更多一些的时间让他们充分地思考感悟,让他们大胆地说出自己内心的感受,给学生提供充分的动手、动嘴的机会,让学生参与大量的实践体验,为学生优化学习,有效学习和健康成长提供必要的空间。

总之,通过这堂公开课的教学,我获益匪浅。深切感受到了集体备课对优化课堂教学的好处,同时也得到了专家同仁们的悉心指点。在今后的语文教学中,我们还应当大胆地进行教学创新,加强合作交流,使语文教学园地更加丰富多彩。

公开课的教学反思总结

为了促进老师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优化课堂教学,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同时为了营造教师相互学习的氛围,不断提高教师自身教育教学水平。在教务处统一安排下语文、数学、英语、理化生、政史地、音体美六个教研组分别组织了高瑜、蔡涛、苏潇、郝玉军、郑凤玲、艾志强等六位老师的公开课。通过听评课,使我们感到这次公开课质量高、标准高,是较为成功的,起到公开示范作用。老师们在教育教学各个方面都感受到很大的震撼和启示。在此,对本次公开课作如下总结。

一、开展本次活动的目的。

旨在确定这学期各科今后的备课授课方向和模式。

二、取得的成绩。

1、教师重视程度高。

开展公开课教研活动,是学校采取的一项举措,各位老师的重视程度高。不管是老教师,还是年轻教师,不管是听课还是评课,大家从思想上、行动上,是非常重视这次活动,把它当作一次学习、交流的机会。

2、备课充分、设计科学。

我们六位老师在这次公开课的备课过程中,精心选题,巧妙科学的设计,深入钻研授课内容,作了大量充分的准备。在备课中,他们都注重研究教材教法,注重把知识和能力既深入浅出又扎扎实实的传授给学生,注重多媒体和网络环境下的教学,追求既生动形象又快节奏高效率的教学效果,郑凤玲、蔡涛、郝玉军三位老师注意结合学生生活实际设计课型,高瑜、艾志强、苏潇三位老师设计的课体现了课改精神。

3、教师课堂驾驭能力强,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

六位老师在整个课堂的组织中不慌不忙、松弛有度、放收自如,表现出过强的课堂驾驭能力,高瑜、苏潇、郝玉军三位老师表现的尤为突出;课堂上六位老师注重用问题引导学生,学生通过不同形式来完成老师的问题,培养了学生的独立思考、合作探讨、展现自我、口头表达等能力。

4、教案备写很注重实效,体现了可操作性和实用性,表现尤为突出的是高瑜老师和蔡涛老师。

5、现代化教学辅助用具应用熟练。

我校现代远程教学推行将近一年,这次公开课中杜绝了以往上课中操作失误、半路死机、手忙脚乱,边操作边讲解的现象,教师操作相当熟练,并注重讲与操作的有机结合,这方面尤为突出的是蔡涛老师。

6、现代远程教育与传统课堂授课实现了有机整合。

六位老师的课都能体现这一点,课件的设计、颜色、字的大小搭配都很到位,课件的展示、师生的互动很融洽,看不到以往的生搬硬套,实现了由“拿来主义”到“加工主义”,再由“加工主义”到“实用主义”的转变。

六位老师通过首尾呼应富有感染力的音乐引课,营造了较为和谐、宽松的学习氛围,首尾音乐使学生在轻松、愉快中求知,活跃了学生的课堂气氛。六位老师注重把握和体现学科特点,高瑜、苏潇老师把语言学科的特性体现的淋漓尽致,蔡涛、郝玉军老师体现了理科的严谨、逻辑性,郑凤玲老师的故事贯穿始终,体现现身说法,艾志强老师的快乐体育表现到位。

8、能够还课堂于学生,真正体现了教师的导演角色和学生的演员角色,教师只是给学生提供展示才华的平台。

9、教师素质过硬。

外在素质:艾志强的激情,高瑜、郝玉军的亲和,郑凤玲的亲切,苏潇、蔡涛的干脆。

内在素质:六位老师身上共同体现出两个字:熟和活。

10、表扬语体现一种人性化,这方面突出的是高瑜老师。

11、落实“三维目标”,抓“重”突“难”,使授课落在实处,六位老师的说课、教案、上课充分能体现这一点。

12、“说课”改变传统,利用多媒体展示提纲,新增说课件,教师基本脱稿向“专家”看齐,较为突出的是郑凤玲和蔡涛老师。

13、评课扎实到位,体现教研氛围。

14、没有狐胆英雄,体现了互帮互助。

15、教学效果优秀,六位老师的授课都能体现这一点。

16、学生的能力得到培养和提高,语文课上,学生精彩的朗读,美妙的歌声,数学课上学具的制作,英语的采访这些使我们看到了孩子们的能力是优秀的。

在教学过程前后,6位老师得到了教研组集体的智慧,杜绝了斗胆孤独上阵,6位老师前前后后、辛辛苦苦、认认真真备了课、上了课,广大教师都参与了,教研组又给了评议。

三、存在的问题:

1、个别老师说课不能脱稿,缺少血肉,评课中有些老师找不上门路。

2、个别授课时间把握不到位,导致早下、拖堂。

3、鼓励学生的鼓励性语言较少,形式较单一。

4、说课、上课,个别教师的行为存在随意性。

5、个别教师不能做到“眼观六路耳听八方”。

以上问题不是鸡蛋里挑骨头,但是如果教学中的问题不明确指出来,那么教师的收获和提高就会受限,也难免会出现教学中的失误。

四、努力的方向。

1、狠钻教材,备课充分。

2、狠钻业务,加强内功。

3、注重形象,做好表率。

4、多进电子备课室,多上多媒体课。

5、还课堂于学生。

6、大量应用现代教育辅助设施,服务课堂。

7、做一个会表扬学生、会听学生心声的老师。

总之,我们要以这次公开课为契机,力争在今后的课堂教学中海纳百川、博采众长,力争做学生喜欢的老师。

语文公开课教学反思

《金子》这篇课文既有波澜起伏的故事性,又有深刻的哲理性,讲的是彼得在淘金无望准备离去时,发现雨后土地上长出了小草,从中受到启发,便留下种花,终于获得成功的故事。作者通过前后两个故事片段挖金、种花和其他淘金者与彼得的烘托与对比,既成功塑造了勤劳、坚强的彼得形象,又深入浅出地为学生揭示了一个道理:要想获得财富或者成功,就必须付出辛勤的劳动,必须拥有智慧的头脑,抓住机会,实现梦想。

新课标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强调凸显学生的感悟,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本节课,我结合文章特点,以“探究彼得是怎样实现自己的梦想”为主线进行教学,引导孩子们品读重点词句,鼓励深入探究阅读,通过对比、想象、朗读,将语言的训练和学生的感悟、表达融为一体,在与课文主人公一起“寻金”的过程中,理解课文所蕴含的深刻道理。在课堂教学中,我主要从以下几点出发。

探究阅读重在引导孩子们自主地进行阅读,重在孩子们自己的感悟品味。本节课,我留出充足的时间让孩子们充分地与文本对话,批注阅读、自由读、想象读、对比读、齐读、创设情境引读、师生合作朗读,在读中品味语言,在孩子们感悟理解的基础上再通过朗读加深体会。

关注中年级的学段特点,设置梯度,引导孩子们学习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刚开始上课时,先复习词语,再让孩子们选择词语填空,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接着板书引导孩子们观察,总结概括故事性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抓住谁,干什么,结果怎样,就抓住了课文的主要内容。

中年级重在段的学习,怎样学习段?我先让孩子们带着问题阅读思考,从段中画出重点句,抓住关键词,再创设情境想象,品味、感悟,最后有感情的朗读加深理解体会。这样,在品词析句中,在语言文字训练中理解课文所蕴含的“要想获得财富或者成功,就必须仔细观察,善于思考,必须付出辛勤的劳动并坚持不懈”的道理。

在学习课文的第二自然段时,我引导学生抓住“埋头苦干、几个月、几乎翻遍了、整块”等关键词,从精力上、时间上、工作量上理解彼得做出的别人无法比拟的巨大付出,再通过朗读让学生体会彼得是能吃大苦、耐大劳的人,从而悟出彼得身上具备勤劳的品质。但结果是“没有发现一丁点儿金子”,再次回到文章开头,引导学生抓住“听说、无意、蜂拥而至、一无所获”等词语理解传说的不可靠及淘金者的盲目,就显得轻松,容易许多。在品读词句的基础上,体会彼得由“希望”转向“失望”的失落心情,也为后文体会彼得若有所悟,获得成功的喜悦之情埋下伏笔。

接下来,我用了这样一个问题过渡到下文的学习:淘金无果,彼得又是怎么想到去种花的呢?我让学生用心读4-5自然段,划出觉得能反映彼得之所以成功的词和句。在交流时,我引导学生紧扣“若有所悟”探讨彼得由什么悟到什么?让学生明白彼得由“松软的土地上长出了一层绿茸茸的小草,‘悟’到土地也可以用来种花。悟到种花能获得财富。从而悟出彼得细心观察、善于思考的品质。

本文没有特殊的句式可以训练学习运用,但却留下了许多想象的空间:“松软的土地上长出了一层绿茸茸的小草”是怎样一幅充满生机的优美画面;“全部精力”又包含着一幅幅辛勤耕耘的画面;“如果真是这样的话,用不了几年我就会成功的……”彼得由成功还会想到什么?我紧扣这些文本的空白处,创设情境引导孩子们展开想象的翅膀,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虽然孩子们的语言是青涩的,但在老师的引导下都有了明显进步,他们中有的说:太阳刚刚升起,当别人还在睡梦中时,彼得已经开始为花儿们除草了;有的说:夜幕降临时,人们都坐在电视机前观看节目,彼得还在田里给花儿松土施肥。有的说:烈日炎炎下,彼得大汗淋漓还在给花儿浇水;还有的说风雨中,彼得冒着大雨给花儿搭建雨棚。此处,激发了孩子们的想象灵感,也使之更加深刻地感受到彼得善于观察思考和勤劳肯干的优秀品质。

教学本课时,对语言文字及词汇的积累我处理得较好,如读到第六自然段时,出示百花盛开图,让学生用词语来形容这美丽的情景,调动起了学生的积极性。有些词语的理解,让学生采用多种方法去理解,如联系上下文,学会查无字词典等。

对于文章最后彼得成功感言中“真金”的理解,是文章的重点,也是文章的难点。随着对彼得获得成功原因的探寻,利用文章内容,降低理解难度,让学生根据自己对文章的独特感悟体会彼得所说真金的含义,并依此来畅谈自己的梦想,说说自己怎样去实现梦想,从而加深对“真金”的理解。最后引导学生积累励志名言,丰富语言积累。

在反复的磨课过程中,我发现,每堂课中都有一些未曾预设到的内容,这样的磨课不仅让我对课堂的掌控能力有所提升,更让我较深刻地了解这一课的教学可能会出现哪些棘手的难题,以生为本,提前预设,如何回应孩子们的每一次精彩的发言,孩子们冷场无法解答老师的问题时又该如何引导……这些都是教学艺术,需要教者慢慢学习探索。好的课堂不是老师表演的主阵地,而是孩子充分展示自己的舞台。

课堂是不断生成的艺术,真正的展示课中我还有很多不足之处,比如开头的时候,老师的牵引太多,抓得太紧,没有放手,所以以后教学中要注意,让学生自主学习,要放宽心去让他们去学。学生回答问题时没有出现我预设的回答,引导的不够,造成一种试图直接告知答案的感觉。我自己也没有办法记清楚,但是我给自己的感觉就是,我在阻止学生往不对的地方回答,但同时却没有给予适当的引导。今后我要努力提高教学机智,在挖掘教材上下大功夫。

语文公开课教学反思

第一,创建激发学生兴趣的教学模式。针对以往在综合性学习过程中,学生兴趣不大、置身事外的现象,把教学的起点定位在学生现实的学习状态上。为了激起学生浓厚的自主探究兴趣,我对本单元的教材进行了再处理。结合我校学生实际,变“漫游语文世界”为“走近孔子”,目标直指《论语》及孔子,有的放矢。活动准备阶段,以公开课为契机,鼓励学生勇于展示,为集体和个人增光,把局限于课堂的时间和空间扩大到课堂之外,变被动的完成学习任务为积极主动的参与。

第二,倡导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组织学生通过合作、探究的方式有效地去解决问题,体会合作的成功与分享的喜悦。在活动目标的设置上,突出强调小组的核心凝聚力,有意识的引导学生养成合作、探究的学习习惯,努力使学生形成一种对知识主动探究并重视解决实际问题的积极的学习方式。

第三,注重学生的主体性,让课堂真正“活动”起来。课堂上教师的的作用应该是“抛砖引玉”,一堂课的最终目的不是展示教师,而是让学生学到知识,掌握方法,领悟道理,受到熏陶感染,并能够自由地享受学习之乐。这节课,教师只在开始上课时激情导入,结束时总结并指导作业,中间部分只是随机点评和补充,其余的时间都交给小组代表做汇报发言。

但是,课堂最后生成的效果并非完全如我课前预设的那样。首先,表现在时间和节奏的把握上。前期的组织过程有点疲沓,小组代表人数偏多,有部分资料重复的现象未加以调控。因而最后教学用时不够,没有进行活动评价和小结,巩固练习的部分处理也太快。其次,活动的分组缺乏科学性。我是按座位就近的方式分的小组,事实证明,这样分组是不科学的。因为没有照顾到学生的兴趣爱好,所以在交流汇报中,有小组内容重复的现象。还有,活动成果的生成方式单一。在活动课结束时,为了巩固活动的成果,我让学生每人完成一道成语和名言积累题,此外,建议各小组把活动的内容办成手抄报。但我在指导的时候,太过粗糙,没有充分考虑学生的特长和兴趣,反而局限了学生的思维和表现形式。

语文公开课教学反思二:语文公开课教学反思(503字)

今天早上,我上了一节语文公开课,听课的有中心小学语文教师、学校语文教研室人员以及各村小语文教师。本次公开课,我上的是一年级下册第十一课《奶奶的白发》。孩子们见来了这么多听课的老师,都表现得比平时积极听话许多,上课的时候也很遵守纪律。

公开课结束之后,我先自我反思了一次,我认为自己经验不足,准备的也不够充分,课堂教学有不少问题,晚上放学后评课各位语文老师也提出了中肯的建议。我总结了一下,一共可以分为以下几点:

首先,虽然以班级留守儿童和奶奶的合照来做引子,很贴近生活,但是,导入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讲,不能一目了然的引入课题。

第二,在朗读的时候,我应该加入再读课文部分,对于低年级学生应该多次朗读。

第三,在一类生字、二类生字教学方面,应该以一类生字为主,而不是先拼读二类生字,二类生字若在组词以及读课文的时候带上可能会更好。

第四,在生字书写方面,应该图文并茂,而不是传统式的一笔两笔笔顺教学,这样孩子们感兴趣的同时更加乐于接受,愿意去学。

小学公开课的教学反思

一、学生基本状况分析:

1、学生刚到一个新的环境,学习的方式与以前有了很大的改变,师生之间互不相识,需要一个熟悉的过程。

2、小学低年级学生爱唱、爱跳、爱动,对音乐有着必须的兴趣。本年级有四个教学班,每班有70多人。由于班级人数多、年龄小、组织纪律性相对较差。又由于学校处于城乡结合部,外来务工人员的子弟较多,所以学生的音乐素质肯定会存在个别差异,因此对学生应用欣赏的眼光看待,让他们在鼓励和赞扬声中不断增强学习音乐的兴趣。

二、教学目标:

1、丰富情感体验,培养对生活的用心乐观态度。

2、培养音乐兴趣,树立终身学习的愿望。

3、提高音乐审美潜力,陶冶高尚情操。

4、培养爱国主义和群众主义精神。

三、教材特点:

1、根据小学低年级学生心理特点,从教材资料与色彩都采用趣味化,鼓励和启发学生去学习。

2、发挥了音乐教学的创新优势,在呈现上,给师生留出足够自由想象和随意发挥的空间。

3、建立了发展性综合评价体系,课后――音乐小花在开放包括:这天表现真棒、音乐的感觉真好、我们班的.小明星、老师对我说、爸爸妈妈对我说。

四、教学重点、难点分析:

1、把每个学生的发展摆在第一位,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让他们多唱、多听、多动、多想、多说,在音乐实践中获得学习音乐的愉悦和潜力。

2、要用心创设生动活泼的教学情境,营造音乐学习的良好氛围,让他们在感受、鉴赏、表现、创造音乐中,陶冶情操、净化心灵。

3、要善于发现孩子们的长处,用欣赏的眼光看待泻,让他们在鼓励和赞扬声中享受成功,不断增强学习音乐的兴趣。

4、发挥自己的特长,用心探索、努力钻研。

五、教学进度安排:

六、各方面要求:

(一)、发声基本要求:

1、培养练声的兴趣。

2、歌唱姿势要正确。

3、发声要自然,用中等音量或轻声唱歌。

4、按教师的手势,整齐地唱歌。

5、用正确的口形,唱好u、o、u韵母。

(二)、读谱知识:

1、明白音有高低。

2、明白音有长短。认识四分音符、八分音符、二分音符的形状,明白各唱几拍。

3、明白音有强弱。

4、认识小节、小节线、终止线、换气记号。

(三)、视唱:

能用听唱法模唱歌曲。2、能打出x、x――、x―、x等节奏。

(四)、练耳:

1、听辨音的高低,比较不同乐器、人声及统一乐器的不同音区音的高低。

2、听辨音的长短,比较全音符与二分音符、八分音符与四分音符的长短。

3、听辨并说明音的强弱差别,比较ff与pp、f与p的强弱差别。

(五)、欣赏:

1、初步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爱好和欣赏音乐的习惯。

2、发展音乐听觉潜力、记忆潜力和想象力。

3、使他们具有初步的音乐感受潜力。

(六)、唱游:

1、培养儿童对音乐的兴趣,提高儿童对音乐多种要素的感知力。

2、透过歌唱、律动、表演、舞蹈等活动来感受音乐的美。

语文公开课教学反思

《珍珠鸟》是根据作家冯骥才的散文改编的,描写了“我”为一种怕人的珍珠鸟创造了安逸舒适、自由自在的生活环境,使它们与“我”越来越亲近,说明“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课文写得生动活泼,妙趣横生,很能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

我首先播放课件,让学生认识珍珠鸟,引起兴趣,引出课题。然后让学生初读课文,读后谈谈自己的感受。

学生初读后,有的感受到“珍珠鸟是一种可爱的小鸟,作者非常喜爱它”,有的说“珍珠鸟是一种怕人的小鸟,但它却不怕作者”,还有的说“感受到作者和珍珠鸟有种亲近的情意”。这些感受都是孩子们独自的情感体验,是真实而可贵的,虽然来自直觉,有些粗糙、肤浅,却是理解主题的基础。

通过初读,学生感受到了作者对珍珠鸟的爱。但要理解课文的最后一句“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仅仅体会到“爱”是不够的。这“美好的境界”是什么呢?仅有“爱”就能创造出这美好的境界吗?我这时抓住学生的初步感受,引导学生向纵深开掘:“珍珠鸟是一种怕人的小鸟,但它却不怕作者,为什么不怕?你是从哪儿感受到的?”进而让学生细读课文,体会作者对珍珠鸟“不一般”的爱:

起初,作者把珍珠鸟挂在“异常茂盛”的“生着长长垂蔓的法国吊兰”中间,为它营造了“深幽的丛林一样安全”的环境,鸟儿才传出“笛儿”般的叫声。接着,小鸟出生了,爱鸟的作者该是多么好奇啊!可作者却“决不掀开叶片往里看”,连“添食加水”时也“不睁大眼睛”惊动它们。于是,鸟儿渐渐把“小脑袋从叶间探出来”。作者所做的这一切,是对鸟儿的爱,体现在对鸟儿生活习性的充分尊重。

小鸟在“屋里飞来飞去”,“落在柜顶上”、“书架上”、“画框上”、“啄大文豪的名字”、“撞灯绳”,可作者却“不管它”,任由它自由自在地飞。这里体现了作者的包容,是爱的另一种表现形式,即对鸟儿的充分理解和宽容。

鸟儿胆子越来越大,它“蹦到‘我’的杯子上喝茶”,此时引导学生想一想,写一写:小珍珠鸟内心究竟是怎么想的呢?学生的笔头沙沙作响,不一会儿,笔头将思维的触角引向深处。学生写道:小珍珠鸟只在笼子四周活动,心想:妈妈告诉过我,外面的世界很危险,我还是乖一点,别跑远了。它神气十足地站在书架上,心想:我要是把这些书都读完了,我也是个“小博士”了吧!它蹦到杯子上,心想:什么?茶?第一次听说,不知道好喝不好喝?这样想着它就俯下头来喝茶,边喝边想:嗯,挺好喝的,解渴,主人不会怪我吧?它又偏过脸来瞧瞧主人的反应,心想:主人面色和善,微笑着看我,他没生气。后来,它完全放心了,索性用那小红嘴,“嗒嗒”啄着主人正在写字的笔尖,它想:这是什么?嘴巴尖尖的,还能吐出一个个黑字。主人抚一抚它的绒毛,它友好地啄主人的手指,它想:哦,你喜欢我,我们交朋友吧!……学生入情入境,将原文中叙述性的文字进行扩展,在写的训练中,更深刻地体会了小珍珠鸟的内心世界,促进了对文本的理解,学生走了进去,又走了出来,在文章中走了个来回,对文章主旨的把握十分准确.

直到有一天,鸟儿落在“我”的肩上睡着了,作者流出一时的感受“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这种你离不开我,我离不开你的人鸟合一的感人情景,使人感悟到更深层次的爱——“信赖”。这种“美好的境界”不是每个人随时随处都能感受到的,那是需要付出的。有了作者对鸟儿的“不一般”的爱,才有了“信赖”,才有了享受那份美好境界的幸运。

在我的引导下,学生找到以上相关的句段反复体会、交流。从中感受到那些描写“我”为鸟儿做了些什么的语段是有层次的,作者对鸟儿“不一般”的爱,体现在他顺乎了鸟的习性和天性,在“尊重——理解——宽容——勾通——欣赏——信赖”的层层深入的情感体味中,学生对课文最后一句“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真正有了感悟。这种感悟由浅入深,除了对本义、引伸义、深层含义的理解,也有对“不言之义”的领会。

在学生理解课文的过程中,我还注重培养学生对课文深刻意蕴、丰富情感的欣赏能力,通过欣赏,获得情感陶冶、心灵净化。

在串读课文引读到第14自然段时,我给学生播放了一段音乐,在优美的旋律中,孩子们陶醉地读着,情不自禁地表达出自己的感受。教师适时引导:“此时,你是否已经读懂了作者的心声,谁来谈一谈?”在交流中,有的同学谈到“人与动物的和谐关系要靠信赖来创造”;有的感慨“如果世界充满爱,将会创造多少美好的境界”;更有一位同学谈到了对人生的感悟:“‘信赖’是相互的,‘信赖’是要付出的。如果我们对别人充分信赖,那么就会得到很多朋友,会创造出很多美好的境界……”学生的感受多么可贵,从感性的认识已经上升到了理性的思考。最后,我以课件播放画面的形式结束课文,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在咱们的生活中,信赖无处不在。

这次新秀课基本上达到了我预期的目标:在教学过程中,学生自己读课文,看课文,圈画相关内容,概括主题,学生真正成了课堂上的主人。可细想起来,课堂上还存在着一些遗憾:在检查预习后紧接着让学生根据阅读提示自学,前半堂课大段的时间处于“静”的状态,因此,学生的情绪难以很快调动起来;此外,在引导学生交流汇报时,形式有点单一。虽然最终留有遗憾,但将促使我不断反思和成长,使教学实践逐渐走向新的里程。

语文公开课教学反思

《集市和超市》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本单元为开放单元,旨在引导学生认识社会,了解经常发生在生活中的贸易行为;同时增长一些生活经验,培养独立生活的能力。

3、通过学习与活动,使学生懂得购物应该有计划,有方法;

4、阅读《第一次买东西》,联系自己第一次购物的经历,进行交流;

6、创设情景,进行口语交际的练习,使学生在学习和社会交往中养成合作的良好品质。

学生在一系列的实践活动中,认识社会,了解经常发生在生活中的贸易行为;同时增长一些生活经验,培养独立生活的能力。

1、教师:有条件的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参观集市和超市;

(一)、揭示单元主题,引导质疑:

组织、引导学生亲身观察、参观集市和超市;

全班交流自己在集市和超市的所见所闻,你们还想知道些什么?

【点评】教师引导学生根据单元主题质疑,通过质疑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培养学生的实践精神和创新能力。

(二)、归类练习,积累提高:

1、交流心得,练习对商品进行简单的归类:

2、开展“量词宝宝找妈妈”活动:

3、了解商业专用语和符号,积累词语,拓展提高:

(2)了解商业专用语和符号,积累相关的词语,如:“信用卡”是指银行发给储户的一种代替现款的消费凭证等。

【点评】这个环节,先让学生相互交流自己查找的有关内容,生生互动,相互帮助,合作学习。

(三)、制定购物计划,设计购物清单。

学生与自己的父母商量制定自己的一次购物计划。通过让学生参与此项开放式的实践活动,一方面可以知道在家庭日常生活中购物应该有计划,明白只有和家人商量购物才能使计划更经济实效;另一方面又可以加深学生与父母的交流,体现亲情与合作,可谓“一举两得”。

【点评】此环节的设计,可以让学生在与父母的交流合作中,进一步理解本单元的相关内容。

(四)、妙笔生花,感悟升华:

在仔细阅读《第一次买东西》后,学生仿照作者写到的内容,把自己的购物经历试着记叙下来。

【点评】教师引领学生走入本单元后,放手把空间还给学生,学生尽情地发挥,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学习、提问、理解、表达。

(五)、亲身参与,拓展延伸:

介绍自己购买的一种商品,引导学生注意应按一定的顺序,如由上到下、从里到外等来介绍。学生亲身参与其中,不断升华,层层提高,把学生置于一种动态、开放、生动、多元的学习环境中,这种开放性学习,改变的不仅是学生学习的地点和内容,更重要的是提供给学生更多的获取知识的方式和渠道,推动他们去关心现实、了解社会、体验人生、完善人格,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