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孝老爱亲事迹材料(模板19篇)

时间:2023-11-23 20:23:31 作者:雨中梧 教师孝老爱亲事迹材料(模板19篇)

事迹材料的撰写过程需要与相关人员进行有效的沟通和协作,以确保所呈现的成就和经历的准确性和完整性。接下来是一些令人钦佩的事迹材料,让我们一起感受他们的力量和勇气。

教师孝老爱亲模范事迹材料

田义华,女,广元市元坝区沙坝乡红寨村九组村民。20xx年9月,在外打工的田义刚被查出患上了尿毒症。经过医院诊治,医院提出要延续生命必须换肾。对田义刚来说,如果不能早日进行肾移植,他的生命只能以分钟计数了。当他的妹妹田义华得知后,毅然决定把自己的一个肾捐给哥哥。她的决定遭到其丈夫坚决反对,并提出捐肾就离婚。田义华没有因此而改变,一方面她不断和丈夫做思想工作;另一方面积极实施自己决定;此举终究得到了丈夫的理解。她不仅捐出了一个肾,还把全部存款拿来支付换肾手术费用,拯救了哥哥的生命。田义华也是远近闻名的孝顺媳妇。其公公去世得早,丈夫又长年在外打工,她便担负起了照顾孩子和患病婆婆的重担。婆婆一直以来身体不太好,生活完全不能自理,口齿不清楚,行动不便。俗话说,“久病床前无孝子”,而田义华悉心照料着婆婆,毫无怨言,无悔付出,为老人喂饭,梳头,端屎端尿……十多年如一日,直到婆婆去世。她用无私的双手托起了婆婆的老年生活,她用自己善良的心照亮了家里的每一个角落。

我叫××,家住××镇水泥预制厂,在××一中工作,上有八十多岁的奶奶和五十多岁的父母,全家总共有八口人。多年以来,夫妻二人在孝敬父母,兄妹和睦,邻里团结,遵纪守法等方面做了一点应该做的事情,下面就几个方面作以下汇报:

一、孝敬父母。

我和妻子潘柯是xx年初结婚,至今已有四年了,一直和父母同住一个院、同吃一锅饭.我门是这样想的:父母岁数都大了,他门一辈子经历的苦难不可胜数,可想而知。随着改革开放,给农村带来了勃勃生机,我门的日子是越过越好、越来越红火,但我门绝不能因为生活好了而忘记生我、养我的父母,是他门给了我生命,抚养我门成人,是他门带我步入社会,教我怎样作人,不能忘记父母的养育之恩是作人最起码的标准,人人都要有一颗善良的尊重父母的心,我门的良知不但仅埋再心里,更重要的是落实再行动上,精心赡养我门的父母与奶奶。奶奶从年青时身体就不好,有胃炎等疾病,每年都要住几次院,爸爸工作忙,每当这个时候,都是我第一个带奶奶去医院,尽管我的工作也很忙,但每次都是坚持到奶奶病情稳定、痊愈后才离开病房。今年夏季的一个傍晚,天上的雨哗哗的下个不停,突然听到我的妻子焦急地喊:“您快来呀,咱奶病了”我立即赶到奶奶的房间,看到奶奶吃力地低这头,呕吐不止.我没有再多想,立马撑起雨伞,找车把她送到了医院,楼上楼下拿药、输水,一直忙到下半夜一点多钟,直到奶奶病情稳定下来,这才喘了一口气。常言道:“顺者为孝”,老人上了岁数,话多唠叨是经常的,每当这个时候,我都和妻子、女儿讲,不能和老人计较小节,尊敬老人是我门的传统美德.虽然有些话年轻人不爱听,但绝无恶意,我门要耐心听,等听完再作解释,这样就会化解某些误会.所以结婚几年来,一家人关系一直很融洽,从没红过脸、吵过架.好心就有好报,我门对父母、奶奶的精心照料,同时也换取了她们对我门儿孙的疼爱,每当工作都忙的时候,父母总是能给我门烧好开水、作好饭菜,奶奶还能照顾好小孩子,使我门安心工作.

二、兄弟团结、妯娌和睦。

我们堂兄弟六个,虽然都已分家过日子,各自有各自的家庭,但我门是分家不分心,每当家庭有事或困难的时候,总能聚到一起共同商量解决困难的办法,特别是对待老人的问题上,我门都是争先恐后地孝敬她们。比如:每当奶奶住院交药费的时候,我们兄弟六人都是争这去交钱,争着在医院照奶奶。我们之间相互谦让、相互体谅,从不为鸡毛蒜皮的事计较,都本着以和为贵的态度对待对方,每年孝敬父母赡养费都是多给。您敬我一尺、我敬您一丈,人心换人心、四两换半斤,兄弟之间、妯娌之间从不因一些锁碎的小事而破坏家庭和睦.有些兄弟之间、妯娌之间闹矛盾都是小事引起,他门之间的问题得不到解决,什么也没得到,到是受到了别人的指责,是背着不忠不孝的骂名,最终走上法庭.我门要本这大事讲原则、小事讲风格的态度,本这吃亏是福的心态.这样才能处理好他门兄弟之间、我门妯娌之间的关系."这些年来,正是她门的高风亮节,大仁大义的作法,使我门这个大家庭和睦幸福,让四邻羡慕,并且的到大家的交口称赞。

三、邻里关系。

我的家住再一个不太大的院子里,周围有零几户人家,这些年来,我门家从未和邻里产生矛盾,大家都本这和平共处相互尊重的原则,一家有难、多家支援,把邻里关系处理的很不错,我门有一个邻居是从外地搬来的,家境较为贫寒,他的儿子经人介绍毫不容易找了个对象,但家里穷的连见面礼都拿不出来,最后还是我给了他二千钱才应付过去,后来结婚,照旧拿不出钱办喜事,为成就这对青年的婚事,我再一次毫不犹豫的拿出二千元钱来,帮他门办了婚事,使这对有情人终成眷属,感动得他门的老母亲逢人就讲、见人就夸,讲我是天底下最好的人.

四、遵纪守法。

我们一家人在工作、生活等社会活动中,总是能模范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遵守村规民约,积极交纳社会公益款,从未出现过任何违法乱纪的现象,我也多次被评为××一中党支部的优秀党员。

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一名有为的青年,尊敬老人、爱护老人、关心老人,是我们年轻人应该保持的优良传统,我也做了一些自己应该做的事,但比起好的家庭来还差得很远,今后还要更加努力,争取做得更好,努力发扬中华民族尊老爱老的美德。

女1984年出生大专文凭现任山西*高速公路有限责任公司===收费站监控员。

作为一个普通的高速公路工作人员,在心里始终相信一句话:“家和万事兴”。家庭是社会的基石,家庭稳定是社会稳定的基础,家庭和谐是社会和谐的前提。家庭和谐,既是一种生活目标,更是一种生活境界。恩爱和睦、幸福美满的家庭,是家人人生旅途的港湾,是事业成功的力量源泉。和谐社会是由许许多多的和谐家庭构成的,和谐家庭不能没有“孝”字。作为一个社会公民,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进程中,人与人之间的和谐是和谐社会的最重要特征所在。若当今社会人人以孝当先,社会将变得更加和谐。

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论语〃为政》:孝不仅是你赡养着父母,你们家的马和狗你都养着它们,能说“孝”吗?若不尊敬父母那和养牲口有什么区别?即“孝之至,莫大于尊亲”——《孟子〃万章上》。真正意义上汉传统文化里面的孝是以“敬”为前提的。

常回家,她便一到休息时间便往家中跑,回家后便操持家务,总想着自己多干点活,好让老人休息一下,休息结束后尽量将几天内的蔬菜采购好,让老人能够方便一点。有了孩子后因经济原因孩子,只能放在家中由老人带,她更是一点自己的时间都没有了,一到休息就是回家带孩子、作饭,许多同事、同学想邀请她参加各种旅游、聚会她都谢决了,因为她要回家照顾老人和孩子。

一个有责任感的人,要切实履行好为人女、为人妻、为人母的职责义务,孝敬父母,让他们安度晚年,呵护孩子,与丈夫白头到老,精心养育子女,言传身教,促进他们健康成长;应当把生活的重心从自我扩展到家庭,多关心丈夫、尊重老人,不断增强家庭的凝聚力、吸引力,让家人在其乐融融的家庭氛围中享受天伦之乐。她吃苦耐劳,任劳任怨,无私奉献孝敬老人的事迹在当地传为佳话。她的孝心散发着火热的光芒,感染了周围的每一个人,让家庭充满了温馨与和睦。与她相识的人们每次提起她都是赞不绝口,说她是孝敬老人、关爱家庭、团结邻里的好楷模。随着时间的推移,老人对她更加信任,以她为主心骨,不管家里的大事、小事、人情、客往,都愿意让她操持,一家人生活在其乐融融的环境中。

给爹妈一个好脸色,如果你流露出你的蔑视和不耐烦,这种孝心就是不到位的,因为这会让父母很不安心。但这样的情况在家是看不到的,无论遇到什么难心事,她从不在老人面前表现出来,她面对老人时永远是一张笑脸。

常说:“谁都有父母,谁都有老的那一天,我也有需要别人照顾的时候,我现在得做出榜样来,好好孝敬老人,等我老了儿女才会孝敬我。”是这么说也是这么做的。她经常说:她觉得:孝敬老人,照顾丈夫,让全家人幸福,她自己才幸福快乐。

这位普通的高速公路员工,付出了人世间最宝贵的爱情、亲情和真情,她爱老人、爱丈夫。她用他那颗善良的心怀温暖着老人,谁能算得清她付出了多少心血、多少汗水,正是像她这样一些勤劳、善良、纯朴的人们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美德,正是他们无怨无悔的奉献,使多少家庭充满了温馨,充满了幸福。

小学教师孝老爱亲模范事迹材料

在xx小学的校园里,常常看到一个忙碌的身影,她就是xxx,一个有着12年教龄的小学老师。作为教师,她兢兢业业,教书育人,为人师表;作为妻子,她做到了贤良惠达、体贴入微;作为母亲,她做到了慈爱善良,无微不至;作为儿媳,她做到了孝顺尽心,让老人享受天伦,安度晚年。

xx老师是一个喜欢交际、开朗的人,打篮球、唱歌、跳舞样样都会,但自从公公病后,所有年青人的爱好她都无缘。为了这个家,为了照顾病人,她用了自己的业余时间和失去了所有的爱好,她每天的生活规律像时钟的轨迹一样,上班、学校、回家,三点一线,从未改变。

这样忙碌的.日子过了好几年,病魔再一次缠上了公公。20xx年3月,公公又患上了更为严重的病——肾衰竭。这样的病对一个年青力壮的人都难已承受,更何况是一个体弱多病的老人,这下,公公身体更弱了,后来连在家里走动都要拄拐杖,像刚学走路的孩子一样摇摇晃晃。公公因为患有精神病加上身体太差,不敢动手术,只能保守治疗。“有病乱投医”,凡是听说哪里医术好,xx老师就陪他去哪医治。但只要能缓解公公的一丝痛苦,她总觉得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

在公公病重的日夜里,生活中的锁事、工作中的烦恼、公公的饮食起居,她都处理得有条不紊。村中的乡亲都说,是xx老师用孝心和无限亲情,让老人在病痛中感受到家庭的温暖,体会到亲人的关爱,生活的美好。

xxx用她的行动弘扬了中华民族孝老爱亲的传统美德,为年青人做出了榜样,也用实际行动教育了孩子和周围乡邻,值得全社会倡导和崇敬。但愿亲情无处不在,温暖创造奇迹!

教师孝老爱亲模范事迹材料

邵天英,女,黔西南州兴义市桔山街道办桔园小学高级教师。

邵天英敬老爱亲、贤惠坚强,对患癌丈夫细心守护,不离不弃;丈夫过世后,精心照顾年幼女儿和公婆,为孝敬公婆不惜守寡,历经千辛万苦,她的事迹被传为佳话。

1986年2月9日邵天英与七舍镇革上村小学教师梅竑结婚成家,6月,丈夫被查出患肝硬化晚期,她四处借钱,为丈夫治疗。1992年2月,病床上奄奄一息的梅竑对妻子说,想吃老家的大萝卜,她连夜兼程往返800公里回家给丈夫拔萝卜,最后丈夫留下4岁的女儿、年迈的公婆和大笔债,离开人世。为了还清丈夫离世后留下的债务,邵天英一边悉心照顾4岁的`女儿和年迈的公婆,利用课余时间卖小百货、做油漆工、卖保险、刷盘子,经过几年艰辛努力还清债务。,邵天英在公婆的劝说下和一名老师组建了新家庭,但她坚持回来看望照顾公公和婆婆。为更好照顾公婆,她坚决离开了新丈夫。10月,公公患上冠心病,住院期间,她经常为公公擦洗身子,接大小便。公公去世不久,婆婆又患上了高血压和脑梗塞,每年要住好几次院,邵天英精心护理,给婆婆喂饭,帮婆婆洗脸洗脚等,有时婆婆想回老家,喂饭时故意把食物洒在邵天英的衣服上、说气话,可是邵天英一点都不生气,像呵护婴儿一样地呵护婆婆。邵天英在工作上她兢兢业业、勤勤恳恳,1992年以来,先后被评为优秀教师、先进女教职工、先进工会工作者、优秀少先队辅导员、优秀共产党员。被评为贵州省孝老爱亲道德模范后,她将获得的5000元的奖金一分不留地捐给了兴义市慈善总会,专用于改善兴义市内敬老院孤寡老人的生活补助。四川雅安发生7.0级地震后,她除了在微博上为雅安祈福,加油外,又将4月份的工资3670元通过州红十字会捐给灾区人民。

邵天英被评为贵州省第三届孝老爱亲道德模范,被《时代邮刊》称为20最美的10个人之——最美的媳妇。

教师孝老爱亲模范事迹材料

挚爱无言。

她叫李桂芬,今年46周岁,是一名从事二十八年的普普通通的人民教师。结婚二十四年来,她一直跟公婆住在一起,家庭和睦,婆媳之间相处非常好,她的家庭曾先后3次被评本村“文明示范样板户”。婆媳相处二十四年,她把赡养老人作为弘扬中华传统美德的动力,竭尽全力用真情去帮助老人,用仁爱去伺候老人,用爱心去善待老人,大爱无疆,真爱无言,二十四年来,她用博大的胸怀和仁厚的挚爱,换来了人间至纯至爱、至善至孝。

婆婆患有高血压、心脏病,还有多年的腿病,生活不便,也给家人带来痛苦。李老师的婆婆没闺女,三个儿子都在外地工作,家中只有做媳妇的她。二十四年来,她一边工作一边不厌其烦的陪着婆婆住院看病、伺候老人的生活。李老师深知:赡养老人,孝敬老人的责任重大,自己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只有付出没有回报。

那是xx年4月26日,婆婆又因腮腺炎手术住进离家8里路的`长山峪镇医院。困难来了怎么办?李老师白天上课托付医生看液,放学再去医院照顾。跑前跑后半个月,出院后第三天,婆婆又因昏迷送进县医院,检查结果是贫血和小脑大面积堵塞,医生说很严重需要转院。忐忑不安的她急上加急,请一天假送到承德附属医院。当时的李老师甭提多难受了,婆婆需要照顾,学生需要上课。急得她不知所措,既舍不了学生,又放心不下婆婆。没办法只有周六周日看望她老人家了。半个月过去了,病情稍有好转,由于脑堵塞出院后,老人记忆力严重衰退,已不能像正常人那样生活了。她看在眼里急在心上。俗话说:七分病三分养。她每天精心呵护向照顾小孩一样照顾她,无微不至的关怀婆婆,从不嫌麻烦,每到吃饭前把围裙带上,吃过后再摘下来。晚上睡在一起。然而,好景不长,春季婆婆又换上偏瘫,右身子和右手不灵了,需要输液。这又是个难题,李老师白天不能耽误课呀,只能利用放学后的时间。一边做饭一边看护。日复一日,一天、十天、二十天过去了,婆婆的手脚还是不灵活,生活不能自理。怎么办?想办法一定让婆婆好起来。她先让老人从抓大东西核桃抓起,再抓小东西玉米粒。耐着性子哄着婆婆进行抓东西练习。为了不让老人寂寞,她抽时间坐在炕上哄,给老人唱歌,和老人一起打扑克,逗老人笑。亲戚朋友说:“桂芬你真是太孝敬老人了,你比亲闺女还亲呀!”。可她想:能让老人快乐才是自己真正的快乐。

去年暑期因奥运提前放假,李桂芬老师原本想好好休息一下,不料婆母突然病情加剧,不会说话、不会走路、连吃饭都吃不下去,更不用说大小便自理了。这一次,老人再也没有站起来了,家人商量准备后事。李桂芬的心如刀绞一般,每天以泪洗面。她与婆婆的真情已到了无法割舍的地步。她不甘心婆婆的病情,又把婆婆送到县医院做检查。这次她真的失望了,医生说治不了,连药都没开,就让送回家。面对婆婆严重的病情,她祈祷着,暗暗下着决心,一定要让婆婆在有生之年快快乐乐生活。暑假的50多天里她尽量让婆母吃得好,每天搭配食品,而且定时定量喂五顿饭。每天搀扶着婆婆在地上转,这一转就是十几分钟,没等坐稳就又得起来。为了让老人减少痛苦,她每天这样反反复复,三伏天,那付出的汗水就可想而知了。除此之外,她还要洗衣服、搞卫生。街坊邻居看了都心疼她,劝她说:“桂芬,找一个保姆来替一替你吧”可她想:按说,自己有工作,也有甩“道德包袱”的理由。可是她又想,自己是家中一员,老人有病做媳妇的有孝敬的义务,何况三个儿媳只有自己一人在婆婆身边。李老师知道,照顾老人可不是一件容易事,吃喝拉撒睡你都要考虑周全。如果十天八天、一个月两个月还好,可长时间了,一年、两年……,伺候一位不能自理的老人,每天给老人洗脸、换衣服、喂饭、洗衣服、吃药要付出许多许多。柔弱的身躯。日夜的劳累和操劳她见瘦了很多,她心中只有一个目标,担起照顾婆婆的重担,自己只有选择坚强,坚强就是家中的希望。她坚信自己的选择没有错,自己的决定就是婆婆的生命,这是一种孝心,更是一种责任。这也是一个为人师表的人民教师光辉形象的真实写照。

孝老爱亲模范教师事迹材料

郭雪飞,男,42岁,潞安集团王庄煤矿宣传部职工,荣获2013年度“山西好人”。他二十多年如一日,含辛茹苦、不离不弃,悉心呵护生活不能自理的智障哥哥和侄儿,用无微不至的爱心、真挚朴实的情怀演绎出至爱亲情,在十里煤海传为佳话。由于雪飞的妈妈在他20岁时就离世了,爸爸的身体也不太好,雪飞的嫂子也很早因车祸不幸离世,留下智障的哥哥和侄儿。从此雪飞用单薄的身躯扛起了照顾哥哥和侄儿的重任。雪飞每天除了工作更多的时间就是照顾哥哥和侄儿,自然和自己的妻女相聚的时间就少了,自己甚至没有接送过女儿一次上下学,辅导过女儿一次家庭作业。面对妻子一次次委屈的泪水,雪飞常常内疚地开导她:“这是我的亲哥哥和侄儿,我不照顾谁照顾,总不能咱们每天光鲜亮丽的,让他们衣食不饱,只要我活在世上一天,就不能眼看着哥哥和侄儿受苦!你放心,我以后只要回咱家,洗锅做饭、收拾家的那就都是我的事了,我保证一切听老婆你的。”

教师孝老爱亲事迹材料

家盖房子,娶妻生子,让父母安享晚年生活。

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那是2006年1月12日,她正在教室监考学生期末考试,在考场上接到了弟弟病危的通知,犹如晴天霹雳,给她当头一棒,顿时双眼模糊,眼泪止不住的往下流。她该怎么办呢?该如何告诉父母呢?心如刀绞的她不能逃避,她的选择只有坚强面对。她背后不知挥了多少泪,都咽在心里,不能倒下,因为她说现在她就是父母的支柱,是家里的顶梁柱。她暗暗的祈祷着弟弟的病能够好起来,并下定决心一定要好好的照顾弟弟,直到他康复。她短暂的思考以后,马上去请了假,带着母亲赶往广东佛山,但事与愿违,可恶的病魔没有给她机会,弟弟已离他们而去,留下的只有悲伤和回忆。(后来她得知弟弟得的是化脓性脑膜炎)。那段日子里,她忍着悲痛,强颜欢笑的去安慰父母,和他们说话、聊天,分散他们的注意力,帮助父母逐渐的走出阴影,重新开始生活。后来,母亲说,如果没有她,她将没有生活的动力,无法再生活下去。她知道弟弟的病逝给了父母沉重的打击,这个伤口一下子是愈合不了的。

上苍,母亲在八月中旬离她而去。剩下年迈的父亲一个人在家,她实在是不放心,年底的时候把父亲接到南溪和自己一起生活,为了分散他的注意力,她为父亲找领导在学校安排了一个工作,她和丈夫在生活上无微不至的关心他,精神上最大可能的满足他,让父亲享尽晚年的好社会、好日子、好生活、好福气。

丈夫是独生子女,公婆年轻时在家务农,劳力已经耗尽,留下的只有病痛,在家境最困难的时候,她走进了这个家,不知不觉的成了这个家里的顶梁柱。为了让父母生活环境好一点,生活条件好一点,她主动的提出把他们接过来和他们一起住,这样也好有个照应。她深深的懂得“百善孝为先”的道理,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她说:“让她的公婆住好、穿好、吃好、喝好是她应尽的责任和义务”。

劳苦,一边带着孩子,一边照顾着婆婆。那时她心里只有一个念头:能换来老人的幸福自己再苦再累也值得。通过两个星期的治疗,婆婆的病好了,但她却病了。一直以来,婆婆都患有高血压和糖尿病,要坚持长期服药,她不管再忙都坚持每周给婆婆测一次血压,每月带婆婆到医院测一次血糖,为她买药跑遍了南溪的大药房。还经常到图书馆或上网查找治疗的好方法,认真记录,及时帮婆婆改进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几年来,她一边工作、一边照顾家庭、一边不厌其烦的陪着婆婆治病,伺候老人生活,她深知:赡养老人、孝敬老人责任重大,是自己不可推卸的责任和义务,只有付出,不计回报,经过她悉心的照料,婆婆的病情一直稳定,也无其他并发症。

由于双方都来自农村,刚参加工作不久,手头积蓄不多,又贷款买了房,生活十分节俭。为了不给父母增添负担,他们在亲朋好友的祝福下领取了结婚证,没有办婚礼。因为在上班期间,她又担任班主任,她放心不下她的学生,加之她还带领着学校的校健身健美操队,学校许多艰巨的任务还等着她去做,他们都没有休婚假,领证后照常上班,至今提起这事,还有人做为笑谈。

父母含辛茹苦的养大孩子,图的不是回报,只希望孩子能平平安安,快快乐乐。一直以来,她抱着两个做人原则:一是不怕吃苦,二是不怕吃亏,在这个家里只讲奉献,不求索取,家庭十分和谐。“子欲养而亲不在”是作为子女的最大遗憾,她不想有遗憾,她只想从现在开始,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孝敬父母,让三位老人快快乐乐、开开心心、高质量的生活。

孝老爱亲事迹材料

马俊喜,一个普普通通的农家妇女,在特殊家庭状况下,用一双辛勤的手和她那颗善良的心,积极弘扬家庭美德,受到了民众的好评。

每天清晨或黄昏,在马城村的乡间小路上,常常会看到一年轻女子搀扶着一个步履有些蹒跚的青年在散步。她就是马俊喜,每天都会搀扶着自己的丈夫——马城村小伙儿刘亮散步。

提起这个姑娘,知情的人都竖起大拇指,发出由衷赞叹。马俊喜和丈夫刘亮有着极其不平凡的恋爱经历。20xx年,刘亮从部队复员后,到天津塘沽区康师傅集团打工,与同在该厂打工的马俊喜相识相爱,两人情投意合很快谈婚论嫁。然而天有不测风云,20xx年11月2日,刘亮遭遇严重的车祸,由于伤势过重,医生告诉马俊喜,刘亮可能成为植物人。这晴天霹雳给热恋中的俊喜以极大的打击。这是个倔强而坚强的姑娘,她经过深思熟虑,擦干眼泪,作出了一个重要决定:辞去了月工资20xx多元的工作,到医院照顾刘亮。从那以后,马俊喜肩负起了照顾刘亮的责任。从出事后,刘亮就人事不省,在医院接受治疗期间,马俊喜省吃俭用,每天全身心地守候在恋人身旁,每天早上5点,她便准时起床,以打果汁、煮粥作为一天的开始,在晨曦中带着做好的果汁和粥赶到医院,为刘亮洗脸、刷牙、按摩、擦拭身体、喂食……她每天都跟刘亮说话,呼唤着恋人意识深处的觉醒。两个月不离不弃,精心呵护,无怨无悔。功夫不负有心人,奇迹出现了!两个月后,刘亮苏醒了!俊喜和家人欣喜若狂,此后又住院两个多月,刘亮的父母为给他治伤,变卖了所有值钱的家产,还负债近30万元。俊喜也花去了自己3万多元的积蓄。

四个多月后,俊喜陪刘亮回到了家乡马城村。在俊喜的精心照顾下,他慢慢地能下床走路了。俊喜每天搀着刘亮进行锻炼,由慢到快,由近及远,持之以恒。纯洁高尚的爱给了刘亮强大的精神力量,渐渐地他能自己单独行走了。如今,刘亮已基本康复,仍然天天坚持锻炼,俊喜用瘦弱的双肩承担起家庭的重担,变着花样给刘亮做好吃的增加营养。20xx年春节前,善良的俊喜与刘亮在马城村举行了婚礼。乡亲们都赶到婚礼现场祝福这对有情人。

婚后夫妻二人一直与家里老人在一起生活。马俊喜对老两口非常孝顺。从过门到现在三年了,她从没有跟老人顶过嘴、吵过架、耍过脾气、红过脸,不管是大事小事都主动征求老人的意见。刘亮行动不便,她就无怨无悔地扛起了照顾公婆的任务。20xx年他们有了一个活泼可爱的儿子,养育儿子、操持家务的重担也落在了俊喜的肩上,无论春夏秋冬,每天早上起来,马俊喜总是先想到丈夫、儿子、公婆,帮丈夫穿衣、洗脸,把公婆服侍好了,又去做早饭,让家人吃好、喝好,一日三餐做饭洗碗、洗衣拖地而无怨言!全家人的衣裤被褥,她总是拆洗得干干净净。一年四季,春种秋收,她起早贪黑,既要照顾家里,又要下地干活,左邻右舍都说马俊喜是一个打着灯笼都难找的好媳妇!

小病都拖成了大病,老俩口天天与药打交道。多亏了我们家儿媳妇,要不是她在饮食上变换着口味,在生活中无微不至的照顾,我这把老骨头早就散架了!”

别人问她累不累时,她总是乐呵呵地说:“怎么能不累呀,可人都有老的时候,孝敬老人是我们应尽的责任。俗话说:生儿才知育儿苦,养儿才知报母恩。自己的言传身教都是孩子的榜样,我们也有老时,我们也有儿女。所以说孝敬老人就是善待自己。”不管富贵,或者贫贱,这辈子她都会全心全意为了这个家忙碌。

哎,说起她的好,真是三天三夜也说不完啊!

孝老爱亲事迹材料

李凤芝是宏伟区长征街道东方路社区一位普通的居民,今年62岁,她照顾瘫痪在床的丈夫十年如一日,不怕累,不怕苦,任劳任怨,在公婆眼里是好媳妇,在丈夫心中是好妻子,在儿女眼中是好母亲,在街坊邻居眼里是模范典型。她用她的爱心演绎着人间真情,她的事迹在东方路广为传颂。

儿女的好母亲。李凤芝年轻时候,自己是农村户口,在城里打工维持生计。与丈夫成家之后,她一面做临时工,一面照顾家里。为了不影响丈夫的工作,她几乎包揽了家里的所有活计。孩子尚小时,她每天天不亮就起床,早早把饭菜做好,然后送孩子们上学,再去上班。李凤芝在单位干的是力工,一天下来累得腰酸背痛,还要照顾家里的老小,但她从来不叫苦,不喊累,一家人的生活越来越好,离不开她的默默付出和努力。

天气预报她是必听的,一是掌握天气情况,二是根据预报张罗着一家人该穿什么衣服,保障身体的冷暖。她每天的饭菜都能做得适中可口,孩子和丈夫都不愿意在外边吃饭,下班和放学都赶回家来吃她做的饭菜。那个年代,家里很穷,靠丈夫微薄的工资和自己临时工挣来的钱养家糊口,每周改善的伙食也是有限的,她把好吃的东西都留给丈夫和孩子吃,她吃大家剩下的饭菜。她每天管理孩子的生活,还负责督促孩子的学习。在她的严格要求下,孩子们都养成了独立学习的好习惯,而且成绩优秀。时间过得飞快,转眼孩子都已长大并成家立业,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都是业务能手,这是让李凤芝最欣慰的事儿了。

丈夫的好妻子。李凤芝的丈夫常怀庆原是辽化金兴化工厂的一名工人,早在20xx年,常怀庆因突患脑溢血造成半身瘫痪,刚开始,常怀庆还能够在妻子的搀扶下下床活动,随着时间的推移病情越来越重,一年后最终卧床不起,每天只能躺在床上,生活不能自理,需要有专人照料。从此,她开始了对丈夫长达10年的护理,10年来,她对患病的丈夫不离不弃,用自己的真情书写人间真爱。

每天她为丈夫做可口的饭菜,丈夫想吃什么,她就去买回家,变着花样去做,从不厌烦。为防止瘫痪的丈夫肌肉萎缩,她每天坚持为他按摩二个多小时,为了让丈夫不得褥疮,李凤芝经常为他擦洗身体,每3天为他洗一次澡,每天定时为其翻身,变换卧床的姿势和方位,直到常怀庆点头舒服为止。在天气好的时候总能看到她推着丈夫到院子里晒太阳,扶着他做运动。在精神上,她一有时间就陪丈夫聊天安慰他。常怀庆是党员,经常爱看书看报,她主动到社区找来报刊杂志给他读,到七一、两会等重大节日期间,她都帮助丈夫了解国家大事,听政府工作报告,虽然常怀庆不会说话,但是他看在眼里,激动在心里,他多次在人前落泪。得到这样一位好妻子,他心里充满了感激。

多年来,夫妻俩形成了动作和眼神的暗号,常怀庆一个眼神,一个动作,李凤芝就能明白他的的需求。比如,吃饭是拿筷子、喝水是拿矿泉水瓶、睡觉是拿枕头等动作,夫妻俩配合得非常的默契,也解决了常怀庆不能言语的困难。最让李凤芝头疼的是丈夫经常住院,每每这时是李凤芝最着急的时候,因为人手少,加上自家住的老楼,楼道狭窄,担架不方便进入,她就背着丈夫上下楼,再加上随身携带的物品,每次她都要来回跑几趟,累得气喘吁吁;在医院里忙于照顾病人,让她昼夜不能寐,每次下来,她都瘦下一大圈。街坊邻里都替她担心身体,她自己却总是说:“只要老常没事,我就心安了。”

看见李凤芝这么辛苦,东方路社区党委及时出现,向她伸出援助之手。社区党委经常走访常怀庆,在节日里为他带去慰问品和慰问金,在平常的日子里,为他做些力所能及的帮助,比如帮助李凤芝打扫室内外卫生,帮助代买日用品和代办生活琐事,这样省去了李凤芝大部分时间来照顾丈夫,在常怀庆危难时,社区配备专职志愿者队伍,随时准备帮助他们一家,这让李凤芝非常感动,她总是跟常怀庆说:“还是党好,党和政府经常帮助我们度过难关,让我们心里温暖啊!”虽然常怀庆不能说话,但是他的眼神和表情都告诉人们,他是深深地爱着党的,每当党有重大节日和重大会议时,他都不忘去观看和收听,这也是他心里的一份牵挂。

兄妹的好嫂子。李凤芝是婆婆家的中坚力量,是兄弟姐妹们心目中公认的好嫂子。公婆去世得早,她主动担负起挑起家庭大梁的重担,照顾年幼的小姑子和小叔子。因为他们双方的兄弟姐妹都生活在农村,家里都非常困难,李凤芝看在眼里,急在心上,在自己家也不富裕的情况下,付出许多精力和金钱来帮助弟弟妹妹。在公婆去世后,她视自己的小姑子和小叔子为亲姊妹一样,从生活上关心他们,精神上鼓励他们,关心他们的冷暖安危,直到弟妹长大成人。如今,辛苦经营的家换来了姊妹们的真情,弟、妹将李凤芝这位嫂子当成母亲一样看待,尊敬她,爱戴她。知道嫂子照顾卧病在床的哥哥生活的不容易,他们经常给嫂子精神上的安慰和生活上的照顾,让嫂子感受到了大家庭的温暖,也让她的内心感到无比的温暖和欣慰。

邻里的好帮手。她不但对自己的丈夫、孩子、兄弟姐妹照顾得无微不至,还把自己的余热都献给了街坊邻里。她常说:远亲不如近邻。她把邻里视为自己的姊妹。一次,邻居张凤兰不在家,家里晾晒在楼下的衣服和被子忘记收上来,这时大雨就要来临,李凤芝看在眼里,急在心上,他安顿好丈夫,以最快的速度,跑下楼将被子及时抱到屋里,免遭大雨淋湿。当邻居急忙赶回来,看到自己的被子干爽地放在李凤芝家时,高兴得不知说什么好。

因为她常年在家照顾丈夫,邻居的大事小情她能帮的就主动上前帮忙,从来不把自己当成花甲之年的老人,谁家有需要,只要她能伸上手,她就主动去帮忙,从不吝啬自己的体力。她为邻居看门护院,帮助邻居的小夫妻照看放学回家的孩子,帮助年迈的老人梳头、剪指甲等,她这样发挥自己的余热,奉献自己的爱心,感动着楼里的居民,赢得了大家的赞许,大家在闲暇时也都伸出手来帮助李凤芝一家,让她深切地感受到了社会大家庭的温暖。

李凤芝只是一名普通的家庭妇女,但她勤劳质朴、豁达乐观、坚强不屈、无私奉献,为家庭撑起了一片蓝天,为邻里树立了典范。她用自己的诚心和爱心感动着社区的每一个人,也为自己创造着幸福的生活。

孝老爱亲事迹材料

xx,女,55岁,xx县xx镇中心幼儿园教师。

十七年前,丈夫因病医治无效去世,留下两个尚未上小学的孩子和一个年老多病的婆婆,以及因治病到处欠下的债务。在这种情况下,xx老师没有灰心丧气,没有向困难低头,毅然决然地挑起家中的重担,一方面尽职尽责地做好学校的所有工作,一方面耐心、细心地照顾好家里的老小,而且还利用周末和假期辛勤耕种,以补贴家用。与家中姊嫂妯娌和睦相处,团结兄弟姐妹,守护相助,患难与共,勤俭持家,孝敬父母,呵护幼小。十七年如一日,xx老师孝老爱亲的事迹在当地人人皆知,也成为大家学习的一个楷模。

十七年前一场突如其来的变故,彻底改变了xx老师的家庭生活。丈夫因为心肌梗塞医治无效去世了,只留下两个还未上小学的孩子和年老体弱的婆婆,并且还有因治病到处借的债务,对邓老师来说这简直就是世界末日。但是她并没有因此而倒下,而是忍着巨大的悲痛把家庭这副如山重的担子接到了自己的肩上,一边尽职尽责地做好学校安排的所有工作,努力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质量,一边悉心照顾好经常躺在床上的多病的`婆婆,耐心照顾并教育两个还不懂事的孩子。微薄的工资入不敷出,邓老师又利用周末和假期的时间,耕种水稻和一些经济作物,补贴家用和偿还债务。就是在这种情况下,邓老师把婆婆照顾得非常好,并且跟妯娌和睦相处,勤俭节约,两个孩子也健康地成长,村里的人都夸她是孝顺的好人。

那一年冬天,大的孩子上中学了,邓老师带着小的孩子和婆婆在家。有一天晚上睡到半夜,隔壁传来婆婆痛苦的呻吟声,邓老师赶紧起床过去,婆婆痛得抚着肚子,脸都变形了。家里离卫生院又远,邓老师立即去叫醒村里一个有车的司机,把婆婆背到车上,送到镇上的卫生院就医,拿药、输液,待老人好些了,天也已经快亮了。邓老师让婆婆躺在病床上,又赶紧回家去,做好早餐,与孩子一起吃了早餐便匆匆地回学校去上班。也顾不上困,直接就到班上去给孩子们上课了,三节课下来,邓老师感觉像要虚脱一样了,但是她却还得咬牙坚持,去卫生院照顾躺在病床上的婆婆……很多人都说婆婆又不是自己的亲生父母,没必要对那么好,但是邓老师却跟婆婆如亲生母女一般,在失去丈夫后把婆婆照顾得无微不至。老人们评论邓老师说,她就是一个骨子里有孝心、有爱心的人。

去年5月份,一场山洪袭来,半个xx镇都泡在雨水里。住在学校的邓老师天还没亮就骑着自行车赶回家去,想到家里只有婆婆一个人在,想到家里屋后就是大山,她顾不上还没完全退去的洪水,也顾不上穿雨衣了。一回到家里,发现屋后的山体出现了滑坡,一些泥土已经被推到屋脚下了,邓老师赶紧把婆婆背到离山脚较远的亲戚家,把婆婆安顿好。

邓老师就是这样的一个人,上孝老,下爱亲,以一个时代的道德楷模引领着身边的人。

孝老爱亲事迹材料

她叫王xx,今年48周岁,是一名从事二十八年的普普通通的人民教师。共有两个子女,女儿患先天性精神发育不全,今年二十一岁,生活不能自理。结婚二十四年来,她一直跟公婆住在一起,家庭和睦,婆媳之间相处非常好,她的家庭曾先后3次被评为本村“文明示范样板户”。她在照顾好自己先天残疾的女儿同时,她还把赡养老人作为弘扬中华传统美德的动力,竭尽全力用真情去帮助老人,用仁爱去伺候老人,用爱心去善待老人,大爱无疆,真爱无言,二十四年来,她用博大的胸怀和仁厚的挚爱,换来了人间至纯至爱、至善至孝。

婆婆患有高血压、心脏病,还有多年的寒腿病,生活不便,也给家人带来痛苦。二十四年来,她一边工作一边不厌其烦的陪着婆婆住院看病、伺候老人的生活。王老师深知:赡养老人,孝敬老人的责任重大,自己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只有付出没有回报。那是20xx年4月26日,婆婆又因腮腺炎手术住南梁镇医院。困难来了怎么办?王老师白天上课托付医生看液,放学再去医院照顾。跑前跑后半个月,出院后第三天,婆婆又因昏迷送进县医院,检查结果是贫血和小脑大面积堵塞,医生说很严重需要转院。她将婆婆送到庆阳市医院。甭提王老师多难受了,婆婆需要照顾,学生需要上课。急得她不知所措,既舍不了学生,又放心不下婆婆。没办法只有周六周日看望她老人家了。半个月过去了,病情稍有好转,由于脑堵塞老人记忆力严重衰退,已不能像正常人那样生活了。她看在眼里急在心上。俗话说:七分病三分养。她每天像呵护小孩一样照顾她,从不嫌麻烦,每到吃饭时,先把围裙给婆婆围上,吃过后再摘下来,晚上睡在一起。然而,好景不长,20xx年春季婆婆又患上偏瘫,右身子和右手不灵了,需要输液。这又是个难题,王老师白天不能耽误课呀,只能利用放学后的时间,一边做饭一边看护。一天、两天、二十天过去了,婆婆的手脚还是不灵活,生活不能自理。怎么办?她先让老人练习抓核桃,再抓玉米粒。为了不让老人寂寞,她抽时间坐在炕上哄,给老人唱歌,和老人一起打扑克,逗老人笑。亲戚朋友说:“xx你真是太孝敬老人了,你比亲闺女还亲呀!”。可她想:能让老人快乐才是自己真正的快乐。

去年放暑假,王老师原本想好好休息一下,不料婆母突然病情加剧,不会说话、不会走路、连吃饭都吃不下去,更不用说大小便自理了。王老师心如刀绞一般,她与婆婆的真情已到了无法割舍的地步,她不甘心婆婆的病情,又把婆婆送到县医院做检查。这次她真的失望了,医生说治不了,连药都没开,就让送回家。面对婆婆严重的病情,她祈祷着,暗暗下着决心,一定要让婆婆在有生之年快快乐乐生活。暑假的50多天里她尽量让婆婆吃好。每天五餐,食品搭配讲求营养,定时定量。每天搀扶婆婆在地上转,没等坐稳就又得起来。为了让老人减少痛苦,她每天这样反反复复,那付出的汗水就可想而知了。除此之外,她还要洗衣服、搞卫生。王老师知道,照顾老人可不是一件容易事,吃喝拉撒睡你都要考虑周全。如果十天八天、一个月两个月还好,可时间长了,一年、两年……,伺候一位不能自理的老人,每天给老人洗脸、换衣服、喂饭、洗衣服、吃药要付出多少。日夜的劳累和操劳她见瘦了很多,但她心中只有一个目标,担起照顾婆婆的重担,自己只有选择坚强,坚强就是家中的希望。她坚信自己的选择没有错,自己的决定就是婆婆的生命,这是一种孝心,更是一种责任。这也是一个为人师表的人民教师光辉形象的真实写照。

文档为doc格式。

孝老爱亲事迹材料

游晓莉,女现年32岁,中国共产党党员。筠连县镇舟小学教师。作为教师,我把所有的孩子看作自己的孩子,无论何时何地,无论哪个孩子掉泪,总要上前问个“为什么?”“怎么啦?”竭尽全力帮孩子解决困难。在工作上,兢兢业业,处处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工作成绩突出。在生活中又是那么正直、善良、坚强,满怀深情,无私奉献,尽力扮演好做母亲、做妻子、做教师、做亲人、做朋友的角色。工作十多年来用自己柔弱的肩膀扛起生活的重担,用自己的爱心彰显出母爱的伟大,用不尽的爱为女儿撑起生的希望。面对年过八旬的(丈夫的)外公外婆,以孝为先,积极主动照顾其生活;面对家庭和社会以“爱”字装心。

我先后带着女儿辗转奔波在筠连医院、宜宾医院、华西医院、成都皮肤研究中心、xx儿童医院、xx皮肤研究中心……凡是听说好的医生、好的医院我们都去,结果得到的答案几乎一样:现已经转化为慢性皮肤病,不能彻底根治,只能靠药物控制病情。见到女儿两年来全身百分之八十的皮肤溃烂,一天换洗数次,衣服上照样血迹斑斑,有时脱衣服时,皮肤和衣服连在一起,孩子撕心裂肺的哭喊让我心都快碎了。

孩子长期的煎熬,病情反反复复的恶化,尽管这样过了俩年多,但困难没有压倒做母亲的我,反而使我变得更加坚强,勇敢地面对。母爱,是母爱的力量使我没有放弃对孩子的医治,听说哪个医生好,再远的路,再难的泥泞小道我们也带着孩子去求医寻药。特别是20xx年在巡司医治长达半年,为了不影响自己的工作,耽误孩子们的学业,我上午上完课后坐车带着女儿去输液,第二天清早带着孩子输液,输完液后马上赶回学校上课……当看到女儿病情有所好转的时候,惊喜的泪水会情不自禁地掉下来。

经过四年多的漫长治疗,在我和丈夫的努力下,孩子总算躲过了“败血症”这一劫,亲戚、朋友、邻居见到女儿后没有谁不说:如果没有父母的精心照顾,细心呵护,早就没有这个孩子啦!

处理。作为农村父母最愁的是农忙,但不管是插秧,还是丰收时节,我都会带上自己的丈夫去帮忙,我不怕苦不怕累,栽秧、打谷、收玉米、烧饭、喂猪、割草,样样活都干。在生活上,父母需要啥,我会尽力尽快给他们买,隔三差五割点肉、买点菜、买些水果带上全家回娘家聚一聚。每逢父母生日或过节,总是先为父母考虑,给他们物质上的满足,精神上的慰藉。每当父母生病时,还是我们护送看病,我们照顾,丈夫在我的影响下也特别孝敬我父母。如今我的父母终于从没有儿子的阴影中走了出来,过着幸福的生活。村子里不少人羡慕我爸妈,常说:“你们多福气,有这样的一个女儿!”

我的父母生活在农村,整个大家庭上下几代只有我,而且是女孩靠自己的拼搏拥有幸福的家庭,因此得到了长辈们的好评,当然有啥事也是找我商量,找我出主意。

宁愿拿钱让她做生意结婚也不愿出钱让其上大学!没办法,堂妹考上了xx大学,学费是一大难题,怎么办?“没关系,只要考上大学就是好事!”我召集老爷、伯父、堂叔一起想办法,为妹妹筹集了一万五千元的学费,妹妹终于走进了自己理想的学府深造。

我老爷俩女儿一儿子,俩女儿读书特别努力,成绩优异,可老爷受封建思想,爱儿恨女,加之家庭贫穷,就是不让女孩读书,为此我把刚上班的第一个月的工资给了她们上学,最后女儿读职高毕业,精通电脑,如今过上了幸福的生活,还随时寄钱给他们,俩老人特别感激我,这姑娘逢时过节都不忘给我们(寄)捎点礼物,不忘当年的恩情。

不管是亲戚,还是朋友,只要她们需要帮助,只要找到我,我都会尽心尽力帮助他们。比如村子里的杨江燕,是智残儿童,父母忽视她的教育,见此情景我主动与其父母联系,交谈,想办法与县残联联系办残疾证,与聋哑校联系。

总之,我是一个热心肠的人,不管是亲戚,还是。

党员,我应该为“构建和谐社会”增砖添瓦,“尊老爱幼”“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社会的美德,作为年轻一代的我们应该更好地继承、发扬!

孝老爱亲事迹材料

人物简介:小梅,女,1957年12月12日出生,家住宿州市师专巷。

事迹简介:小梅只是一名普通的家庭妇女,但她勤劳质朴、豁达乐观,为家庭撑起了一片蓝天,为邻里树立了典范。

正文:

孝顺的好儿媳。

人常说:婆媳关系难相处。“好媳妇”说起来容易,可是做起来可不是那么轻松的,需要付出很多很多,但是小梅却从未同婆婆红过脸。天气预报是她每天必听的,掌握天气变化张罗着一家人的衣食住行。每天早晨,她五点半就早早地起床,婆婆患有慢性支气管炎,一遇到天气变化就容易发作,她就给婆婆蒸上治疗老慢支的银耳鸭蛋糕。一年四季公公婆婆穿的衣服鞋袜都由她置办;公公婆婆生病的时候她就陪着医院、家里两头跑;公公因患病左手没有知觉,她每天都给公公按摩手部、帮着穿外套等,时常提醒他们加衣,从未有过一句怨言;家中的柴米油盐如有欠缺她都及时购买回来,从不让别人操心。对于这一切,公公婆婆逢人就夸她是个好媳妇,也是个好闺女。

邻里的好帮手。

她不但对自己的婆婆、孩子、兄弟姐妹照顾得无微不至,还把自己的余热都献给了街坊邻里。她常说“远亲不如近邻”,她把邻里视为自己的亲人。邻居的大事小情她能帮的就主动上前帮忙,从来不把自己当成花甲之年的老人,谁家有需要,只要她能伸上手,她就主动去帮忙,从不吝啬自己的体力。她为邻居看门护院、帮助邻居的小夫妻照看放学回家的孩子、帮助年迈的老人梳头、剪指甲等,她这样发挥自己的余热,奉献自己的爱心,感动着楼里的居民,赢得了大家的赞许。

儿女的好母亲。

小梅年轻的时候,自己是农村户口,在城里打工维持生计。成家之后,她一面做临时工,一面照顾家里。为了不影响婆婆的工作,她几乎包揽了家里的所有活。孩子上小学,她每天天不亮就起床,早早把饭菜做好,然后送孩子们上学,再去上班。她结婚的那个年代,家里很穷,靠老公微薄的工资和自己临时工挣来的钱养家糊口,每周改善的伙食也是有限的,她总是把好吃的东西留给公婆和孩子们吃,自己却吃大家剩下的饭菜。小梅在单位干的日常写作好助手是出力活,一天下来累得腰酸背痛,她还负责督促孩子们的学习。在她的严格要求下,孩子们都养成了独立学习的好习惯,而且成绩优秀。时间过得飞快,转眼孩子都已长大并成家立业,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都是业务能手,这是让小梅最欣慰的事儿了。

小梅只是一名普通的家庭妇女,但她勤劳质朴、豁达乐观,为家庭撑起了一片蓝天,为邻里树立了典范。她用自己的诚心和爱心感动着身边的每一个人,也为自己的家庭无私地付出着。

孝老爱亲事迹材料

“我志愿加入社志愿者队伍,为志愿服务奉献我的微薄之力”,这是大街街道长安社区68岁老人xx的志愿宣言。多年来,她用瘦弱的肩膀承受着生命之重、生活之痛,以拳拳的孝心、宽厚的善心、伟大的爱心、坚毅的恒心,谱写了一曲当代女性孝老爱亲的奉献之歌、真爱之歌、生命之歌。

xx,女,1944年12月出生,初中文化,1980年1月参加工作,现为xxxx集团退休职工。她为人诚实、心地善良,乐善好施,工作上对事业勤勤恳恳,生活上对家人无微不至。五十年来她一直照顾残疾的女儿,同时她还义务帮扶困难群众,她把自己的爱心奉献给了家人,也奉献给了社会。

五十年前,xx有一个幸福的家庭,一切都是平淡无奇。但1963年,命运跟她开了一个大玩笑,最小的.女儿赵静一生下来就是先天性脊柱侧弯,无法同正常孩子一样行走,长大后生活基本不能自理。得知这个噩耗,xx大哭了一场,稳定情绪后,老人犯起了愁:孩子这么小,以后怎么生活?别人会怎么看她?她能在这个社会上立足吗?有人说:你都有四个孩子了,这个孩子天生有病,要不就把她送走吧。xx想都没想,立刻一把抱过女儿哭着说:“我不会送人的,再苦再难我也得养着她,实在不行我就养她一辈子。”没想到老人这句话成了现实,而且一养就是五十年。

随着女儿渐渐长大,xx也苍老了许多,头上的白发比同龄人多了一圈。由于女儿不能自理,身边离不开人,xx白天上班,下班带女儿去锻炼,晚上再回家做饭、照顾孩子、伺候公婆。丈夫工作忙,家里的重担全都落到xx一人身上,可上天却没有眷顾这个坚强的女人,19xx年不幸再次降临到女儿身上。在上学途中,赵静出了车祸,送去医院连动了三次手术,腿部留下了后遗症,本来就不利索的腿现在已无法行走,腰部也受到重创,属下肢瘫痪状态。xx得知后生了一场大病,病好后,她擦干眼泪,重新面对现实。xx说:“当我得知女儿出车祸后觉得天都塌下来了,我可怜我的女儿,一想到她的苦难命运我就忍不住落泪。可作为一个母亲我不能倒下,生活还在继续,我得乐观起来,得让她重新燃起生活的信心。”xx每天守在女儿身旁,对她无微不至的关心。赵静的腿需要做长时间的按摩和护理,不然会留下肌肉萎缩的后遗症。刚开始xx用轮椅推着女儿去做按摩,后来她自己又重新捡起书本,自学按摩护理知识,不懂就向专业医生请教。慢慢的,她也能为女儿做简单的按摩治疗了。杨老这样一照顾就是十几年,渐渐的,老人的白发越来越多,可坚强的信念却从未动摇。有时候,老人也会背着女儿偷偷的抹眼泪,可在女儿面前,她总是一副坚强的样子,有一份打不败的精神头。由于自己天生残疾,赵静从车祸后一直在家中静养,本来就不愿意见人,再加上处在更年期,五年前得了轻度抑郁症。不说话,不见人,整天把自己关在屋子里,脾气也变得极其暴躁。xx不怕苦、不怕累,除了生活上照顾女儿外,每天都跟女儿谈心,用心去开导她,陪她下楼散步,为她树立生活的信念。女儿高兴了,一家人都跟着高兴,女儿发脾气了,她也默默忍受,她说女儿太苦了,让她发泄发泄会好点。就这样,杨老陪着赵静共同度过了这段艰难的岁月,现在的赵静开朗了许多,平时也能干点家务活,能够擦擦桌子、刷刷碗了。她以自己的行为感染和教育着其他的孩子,其他的孩子在她的影响下也很上心照顾这个残疾姊妹。面对如此艰难的生活,xx却说:“我挺知足的,虽然上天跟我开了个玩笑,可那是我女儿,是一条生命,无论再苦再难我也养着她,我天生乐观,希望我乐观的性格也能影响到我的女儿,让她有生活的勇气,现在的我很满足,人家不是说知足就是福嘛,我现在就是在享福了……”

孝老爱亲事迹材料

xx,女,现年xx岁,是一名普通工作者,作为一名儿女,在赡养老人问题上,xx对丈夫最常说的一句话就是“父母亲苦了一辈子,孝敬老人、赡养父母是为人子女最起码的标准,人人都要有一颗孝敬父母的心。孝顺不仅仅要记在心里,更要落实在行动上。”她是这样说,也是这样做的。逢年过节,向云艳哪怕再忙再累,也要带着子女陪伴在父母身边,总要给父母里里外外换个新,老人家嘴上说不要乱花钱,但心里却乐开了花。都说媳妇难做,可向云艳却用自己的行动默默的诠释着“孝道”的真谛,让婆婆觉得这个儿媳妇比自己的亲生女儿还要好,婆婆常说“有这样的好儿媳,是我前世修来的福!”

古稀之年的四位老人,由于长期的辛苦操劳身体落下了多种疾病,只要父母身体感到不适,xx总是第一时间赶到他们身边,跑上跑下陪着父母去医院做各项化验检查。父母住院期间,穿衣、洗漱、喂饭、按摩、烫脚、倒大小便这些劳累繁琐而又必须的.日常护理工作xx总是亲力亲为,任劳任怨。因为患病,老人们胃口不好,xx总是费尽心思,迎合老人们的口味,不重样地给老人们做饭菜,让老人们吃好。家住农村的老父亲几次大病,病危通知书前,泪眼婆娑的xx一次次恳求医生将老父亲从死亡边缘拉回。在xx的精心照料下老父亲安享天伦之乐,但终敌不过岁月的年轮,20xx年底的一场大病,在县人民医院放弃治疗后,望着病榻上奄奄一息的父亲,xx不愿放弃那一丝生的希望,强忍着泪水坚持将老父亲送往邵阳中心医院救治。那一年,xx带着家人陪着老人在医院度过了他人生最后一个春节。办完父亲的丧事,怀着悲痛的心情,xx立码回到自己的工作岗位,化悲痛为力量,勤勤恳恳、扎扎实实做好本职工作,努力完成领导交办的各项事务。

知天命之年的xx诚信热情,敬老爱幼,乐于助人,不仅对家人这样,对亲戚邻居也是如此。这位普通的家庭妇女,普通的工作干部,用自己最年轻的时光,付出了人世间最宝贵的爱情、亲情和真情,她爱老人、爱丈夫、爱事业,她多年如一日,将自己的青春年华都献给了这个家庭,用自己那颗最善良的心怀温暖着老人和丈夫,谁能算得清她付出了多少心血、流过多少汗水,正是象她这样一些勤劳、善良、纯朴的家庭妇女们继承和发扬中国女性传统美德,正是她们无怨无悔的奉献,使多少家庭充满了温馨,充满了幸福。在她的身上,我们看到了中华儿女孝敬老人、夫妻和睦、诚实守信、无私奉献、积极乐观、勇担责任的优秀传统美德。她用自己的爱心、孝心、责任心构筑了一个和谐的家庭,虽然没有轰轰烈烈,惊天动地的事迹,可她却在平凡用实际行动展示了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展示了她孝老爱亲,爱岗敬业的高尚品德。

孝老爱亲事迹材料

王xx,开城镇都督村人,一个普通的农村妇女,一个平凡的农家媳妇。七年如一日服侍患有心脏病的公公和孝敬尚在人间的婆婆。无微不至,无怨无悔,她的孝心感染着周边群众,她的事迹传遍六店街道。自与丈夫结婚以来,她和公婆的和谐程度如同自己的亲生父母,公婆一直把她视如己出,从未把她当作儿媳看待,有些话宁愿对她说也不愿意告诉自己的女儿们,xx成了他们生活中的贴心人。

20xx年,身患心脏病的公公在南京市鼓楼医院做了心脏搭桥手术,在众多的子女中,是和老人关系最融洽的三儿媳妇王xx主动去医院照料公公,她没有在丈夫的三个姐姐和两个嫂子面前说一句抱怨的话。多年来,身患疾病的公公和年迈体弱的婆婆一直住在xx家。公公自手术后,老年病缠身不能起床正常活动,连吃饭都要人喂,这些年来吃喝拉撒睡全靠儿媳xx一人照料。xx对一双公婆真是无微不至地关心,生活上多方照顾,夏天买回夏装,冬天买回毛衣、羽绒服。婆婆经常腰、腿痛,xx就给婆婆寻医问药,擦腰洗脚或陪送医院诊治,就像女儿照顾母亲一样。

丈夫—因工作需要经常不在家,xx不仅悉心照料公婆,还特别重视一对儿女的学习,把这个家操持得美满温馨,从不让丈夫多操心,她既是一个孝顺的媳妇,又是一个贤惠的妻子,还是一个善良的母亲。

邻居都羡慕徐家有一个像女儿一样好的儿媳妇。王xx的事迹不但在六店街道而且在周围村庄也传为佳话,没有谁不夸她的。都说:“有好儿子不如有个好媳妇!”

经典国学《弟子规》中说:“亲有疾,药先尝,昼夜侍,不离床”。孝老爱亲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王xx用自己切实的行动诠释了“孝”的真谛。在经济社会发展的今天,在越来越文明的新农村里,这样的好媳妇就是我们民族传统美德的杰出代表!

孝老爱亲事迹材料

她叫x,今年48周岁,是一名从事二十八年的普普通通的人民教师。共有两个子女,女儿患先天性精神发育不全,今年二十一岁,生活不能自理。结婚二十四年来,她一直跟公婆住在一起,家庭和睦,婆媳之间相处非常好,她的家庭曾先后3次被评为本村”文明示范样板户“。她在照顾好自己先天残疾的女儿同时,她还把赡养老人作为弘扬中华传统美德的动力,竭尽全力用真情去帮助老人,用仁爱去伺候老人,用爱心去善待老人,大爱无疆,真爱无言,二十四年来,她用博大的胸怀和仁厚的挚爱,换来了人间至纯至爱、至善至孝。

婆婆患有高血压、心脏病,还有多年的寒腿病,生活不便,也给家人带来痛苦。二十四年来,她一边工作一边不厌其烦的陪着婆婆住院看病、伺候老人的生活。王老师深知:赡养老人,孝敬老人的责任重大,自己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只有付出没有回报。那是20xx年4月26日,婆婆又因腮腺炎手术住南梁镇医院。困难来了怎么办?王老师白天上课托付医生看液,放学再去医院照顾。跑前跑后半个月,出院后第三天,婆婆又因昏迷送进县医院,检查结果是贫血和小脑大面积堵塞,医生说很严重需要转院。她将婆婆送到庆阳市医院。甭提王老师多难受了,婆婆需要照顾,学生需要上课。急得她不知所措,既舍不了学生,又放心不下婆婆。没办法只有周六周日看望她老人家了。半个月过去了,病情稍有好转,由于脑堵塞老人记忆力严重衰退,已不能像正常人那样生活了。她看在眼里急在心上。俗话说:七分病三分养。她每天像呵护小孩一样照顾她,从不嫌麻烦,每到吃饭时,先把围裙给婆婆围上,吃过后再摘下来,晚上睡在一起。然而,好景不长,20xx年春季婆婆又患上偏瘫,右身子和右手不灵了,需要输液。这又是个难题,王老师白天不能耽误课呀,只能利用放学后的时间,一边做饭一边看护。一天、两天、二十天过去了,婆婆的手脚还是不灵活,生活不能自理。怎么办?她先让老人练习抓核桃,再抓玉米粒。为了不让老人寂寞,她抽时间坐在炕上哄,给老人唱歌,和老人一起打扑克,逗老人笑。亲戚朋友说:”你真是太孝敬老人了,你比亲闺女还亲呀!“。可她想:能让老人快乐才是自己真正的快乐。

去年放暑假,王老师原本想好好休息一下,不料婆母突然病情加剧,不会说话、不会走路、连吃饭都吃不下去,更不用说大小便自理了。王老师心如刀绞一般,她与婆婆的真情已到了无法割舍的地步,她不甘心婆婆的病情,又把婆婆送到县医院做检查。这次她真的失望了,医生说治不了,连药都没开,就让送回家。面对婆婆严重的病情,她祈祷着,暗暗下着决心,一定要让婆婆在有生之年快快乐乐生活。暑假的50多天里她尽量让婆婆吃好。每天五餐,食品搭配讲求营养,定时定量。每天搀扶婆婆在地上转,没等坐稳就又得起来。为了让老人减少痛苦,她每天这样反反复复,那付出的汗水就可想而知了。除此之外,她还要洗衣服、搞卫生。王老师知道,照顾老人可不是一件容易事,吃喝拉撒睡你都要考虑周全。如果十天八天、一个月两个月还好,可时间长了,一年、两年……,伺候一位不能自理的老人,每天给老人洗脸、换衣服、喂饭、洗衣服、吃药要付出多少。日夜的劳累和操劳她见瘦了很多,但她心中只有一个目标,担起照顾婆婆的重担,自己只有选择坚强,坚强就是家中的希望。她坚信自己的选择没有错,自己的决定就是婆婆的生命,这是一种孝心,更是一种责任。这也是一个为人师表的人民教师光辉形象的真实写照。

孝老爱亲事迹材料

今年49岁的小尹,是我市武陵区城南街道东湖巷社区内一名普通的居民。夫妻俩没有固定收入,一直以经营修车铺为生,生活十分拮据。多年来,对待邻里居民,她有着一颗无私奉献、乐于助人的爱心,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在平凡的社区生活中体现出她不平凡的高尚品德。对待家庭,她积极勤俭持家,贤惠孝顺,用自己的爱心凝聚着整个家庭。左邻右舍每次提起她时,都赞不绝口,说她是一位知心的“大好人”,孝顺的好媳妇。几十年如一日,她的热心和孝心,感染了社区每一位居民,成为了大家学习的好榜样。

多年来,尹秋时时刻刻抱以一颗热忱之心,长年为社区公益事业义务服务,为了全力协助社区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她不计报酬,不求回报,义不容辞地参与到社区每一年、每一次的城市文明创建活动中,脏活累活抢着干,十分令人感动;尤其这两年以来,我社区对城市卫生管理实行了长效机制,为了更好地协助社区工作,她主动提出担任社区的义务卫生监督员,每天协助社区干部监督卫生保洁情况,她时时不忘自己是一名为居民服务的义务志愿者,每一天,在社区的背街小巷内,总有她拿一把扫帚四处打扫的身影,每一天,她都将巷子内的角角落落清扫得干干净净。当居民群众当面赞扬她时,她总是腼腆地一笑,说:“能为几十年的邻里街坊做点好事,我很乐意”。

几年前,小尹开始当起了社区计生协管员,作为一名义务计生协管员,社区并未对她的工作提出过多的要求,但她总是坚持刻苦钻研计生业务知识,自觉锤炼,积极协助社区,以最大的热情投入到社区流动人口管理中。白天,社区很多租住户上门找不到人,小尹就协助社区,事先拟好走访路线,晚上,再走家串户,找育妇谈心,拉家常,宣传人口计生政策,关心育妇情况并及时将情况汇报给社区。有时候,走访的地方没有路灯,路极难走,非常不安全,家里人也一再劝她不要那么辛苦了,但她依然坚持下去,她总认为,计生工作可以帮助很多妇女儿童,计生工作关系民生、关系社区和谐,能为居民们做点事,能被大伙信任,那是很幸福的事。

多么朴实的语言,多么纯善的热忱之心,小尹默默无闻奉献社区、服务居民的大爱精神,曾多少次感动着周围的居民邻里,被大家所传颂和赞扬!

在助人为乐方面,她更是无怨无悔,处处关心邻里,周围邻居在生活中遇到了困难,她总是会热心地去帮助,人们都喜欢亲切地称呼她为“秋仪姐”。

冰灾期间,小尹的公公因旧病复发而住院,但当时巷子里积雪太厚,年纪大的老人随时都有滑倒的可能,小尹始终不忘自己是一名志愿者,是社区的义务卫生监督员,她克服着生活上的困难,仍然每天坚持清扫积雪,并义务为孤寡老人、残疾人、特困户送水、送煤、送食品,帮助他们清洗衣服和被褥,巷口巷尾的冰天雪地里,随时都能看到小尹的身影!

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时,社区工作人员在她家门口设点,那段时间,她一直忙里忙外,又是搬桌子又是搬凳子,当时天气十分炎热,她在邻居家借来大伞给大家遮阳,还拿来自己煮的绿豆汤分给大家解暑,只要工作人员说谁家还未登记,她就反复登门去通知人家过来登记,工作人员看天气太热,不让她去,而她却说为居民做好事,我很乐意,反正闲着也是闲着。

五月,社区困难人员易德洪身患癌症,小尹又一次向这位不幸的邻居伸出援助之手,协助社区干部,发动巷子里的所有邻里街坊为他捐款,还经常上门看望他,为他送水送饭。

小尹对长辈的孝心,对晚辈的教育,也赢得了亲戚朋友的一致称赞,更赢得了左邻右舍的广泛赞誉。

从1995年开始,小尹的公公就不断生病,哮喘、心脏病、高血压等多种疾病使老人的身体每况愈下,长期卧床不起,婆婆年纪大,身体状况不是很好,也没有能力照料病人,丈夫当时四处打零工,维持一家几口人的生活,更没有时间和精力照料自己的父亲。从此,照顾老人的责任一直由小尹一个人承担着。多年来,光是在公公的饮食上,小尹就下了不少心思。她自己省吃俭用,为老人准备的每日三餐却尽量做到营养搭配合理,顿顿不重样,让老人吃地开心舒心,还经常给公公买些营养品滋补身体。在日常生活中,大小事也让公公“随着性子来”,从不惹老人生气。老人年纪大了,时常担心自己年老体弱成为儿女们的包袱,性格有些孤僻。小尹就尽量和老人多交谈,拉些家常里短,让他在亲情的包围下消除性格的孤僻。每逢过年过节,小尹还从夫妻俩微薄的收入中挤出一些钱孝敬老人,让他自己支配。家里的大事小事,小尹也总会跟公公打个招呼,听听老人的意见,让老人出出主意,尽量不冷落了体弱多病的公公。

夏天,公公因心脏病复发和高血压住进了医院,出院后几乎全身瘫痪不能下床,而当时丈夫正在为刚刚开张不久的自行车修理铺日夜忙碌,为了公公早一日康复,小尹再一次一个人承担了照料公公的重任,甚至没有多余的精力照顾正在读书的女儿,她一心一意服侍公公,不怕苦,不怕累,坚持每天给公公按时吃药,擦身翻背,洗脸洗脚,端屎端尿,同时,为了维持家庭的日常生活,还要帮助丈夫打理修车铺生意,给女儿、婆婆洗衣做饭,操持家务。婆婆因为上了岁数,时常话多唠叨,有时候言语还很难听,每当这个时候,小尹从不跟婆婆计较,悉心照料生病公公长达10多年,从无一句怨言,直到公公去世。小尹的公公在临终前反复念叨的一句话就是:“我的儿媳妇真是没得挑啊,对我好得很!……”。

当有人问到她为啥对公婆这样好时,小尹说:“人都说‘家有一老,胜过一宝’。老人们为子女操劳了一辈子,辛苦了一辈子,照顾他们还不是理所应当的?再说了,想想咱们将来也都有老的一天,现在不伺候好长辈,将来那里有脸面要求自己的孩子好好对待自己呢?”

虽然小尹只是社区中一位平凡的居民,但她用无私奉献、乐于助人的'爱心行动和爱亲敬老的孝举,深深感染了身边无数的居民,也正是这些不平凡的小事和高尚的品德,让社区无数居民把奉献社区、服务社区的精神,邻里间的互相帮助传颂为一种风尚,为东湖巷社区这个文明、温馨、和谐的大家园增添了许多绚丽的色彩,夺目的亮点!

小尹获评常德市“身边好人”。

孝老爱亲事迹材料

xx,女,现年xx岁,是一名普通工作者。名孝道、知荣辱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大力提倡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今天。xx同志以孝道为荣,以奉献为荣,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着为人女、为人妻的高贵品质,在平凡的生活中演绎着点点滴滴的亲情故事。

作为一名儿女,在赡养老人问题上,xx对丈夫最常说的一句话就是“父母亲苦了一辈子,孝敬老人、赡养父母是为人子女最起码的标准,人人都要有一颗孝敬父母的心。孝顺不仅仅要记在心里,更要落实在行动上。”她是这样说,也是这样做的。逢年过节,向云艳哪怕再忙再累,也要带着子女陪伴在父母身边,总要给父母里里外外换个新,老人家嘴上说不要乱花钱,但心里却乐开了花。都说媳妇难做,可向云艳却用自己的行动默默的诠释着“孝道”的真谛,让婆婆觉得这个儿媳妇比自己的亲生女儿还要好,婆婆常说“有这样的好儿媳,是我前世修来的福!”

因为患病,老人们胃口不好,xx总是费尽心思,迎合老人们的口味,不重样地给老人们做饭菜,让老人们吃好。家住农村的老父亲几次大病,病危通知书前,泪眼婆娑的xx一次次恳求医生将老父亲从死亡边缘拉回。在xx的精心照料下老父亲安享天伦之乐,但终敌不过岁月的年轮,201x年底的一场大病,在县人民医院放弃治疗后,望着病榻上奄奄一息的父亲,xx不愿放弃那一丝生的希望,强忍着泪水坚持将老父亲送往邵阳中心医院救治。那一年,xx带着家人陪着老人在医院度过了他人生最后一个春节。办完父亲的丧事,怀着悲痛的心情,xx立码回到自己的工作岗位,化悲痛为力量,勤勤恳恳、扎扎实实做好本职工作,努力完成领导交办的各项事务。

作为一位妻子,xx深知妻子是一所学校,她能培养出优雅成功的男人,也能催生出邋蹋失败的男人,妻子的好坏决定了婚后男人下半辈子的生活,一个男人选择了什么样的女人就等于选择了什么样的人生。1982年,xx和xx组成了一个幸福的家庭,30多年来,她默默无闻地为这个家任劳任怨地奉献着,丈夫的工作异常的繁忙,为了最大限度的支持好丈夫的工作,xx义无反顾的挑起照顾家庭的重任,做饭洗衣,照顾老人、料理孩子她任劳任怨、无怨无悔。作为一位母亲,她深知知识和做人的重要性,因此即使再忙再累,也从不放松对儿子的教育。她时常教育儿子学习工作要踏踏实实、生活要简朴、对人要和善、对长辈要尊敬、做人要诚实、做事要诚信,并在很多方面通过言传身教的方式教育孩子。身教胜于言教,在她的影响下,儿子养成了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小小年纪就充满了孝心、爱心、上进心,在学校是老师眼里的好学生,大学毕业参加工作,已成长为一名有教养、有礼貌、讲文明、有素质的新时代优秀青年,得到单位领导、同事和广大邻里的一致好评。丈夫常说,我的毕生荣誉有一半是我老婆的。

知天命之年的xx诚信热情,敬老爱幼,乐于助人,不仅对家人这样,对亲戚邻居也是如此。这位普通的家庭妇女,普通的工作干部,用自己最年轻的时光,付出了人世间最宝贵的爱情、亲情和真情,她爱老人、爱丈夫、爱事业,她多年如一日,将自己的青春年华都献给了这个家庭,用自己那颗最善良的心怀温暖着老人和丈夫,谁能算得清她付出了多少心血、流过多少汗水,正是象她这样一些勤劳、善良、纯朴的家庭妇女们继承和发扬中国女性传统美德,正是她们无怨无悔的奉献,使多少家庭充满了温馨,充满了幸福。在她的身上,我们看到了中华儿女孝敬老人、夫妻和睦、诚实守信、无私奉献、积极乐观、勇担责任的优秀传统美德。她用自己的爱心、孝心、责任心构筑了一个和谐的家庭,虽然没有轰轰烈烈,惊天动地的事迹,可她却在平凡用实际行动展示了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展示了她孝老爱亲,爱岗敬业的高尚品德。

孝老爱亲事迹材料

xx,今年13岁,是xx区xx小学六年级二班的学生。在校他尊敬师长勤奋好学,是一个独立自强的一名好学生;在家里他替妈妈分担家务照顾弟妹,是个有担当的好儿子。

xx是家里最大的孩子,妹妹上三年级,弟弟上二年级,母亲靠打零工来维持生活,而父亲在几年前的车祸中失去了生命。从小圆璋就是大人眼里最为懂事的孩子。当邻居家的小朋友还整天在妈妈怀里撒娇哭闹时,他就在许多方面学会了自理自立。从三四岁起,他就学会自己洗脚,以后就从不用爸爸妈妈帮他洗脚。上幼儿园后,其他小朋友整天哭哭啼啼,他却从不哭闹,还会帮老师哄其他小朋友。每次去接他回家老师都给妈妈夸他一番。在家里,他总是帮妈妈照顾着弟弟妹妹。大人给他的小食品他从来都舍不得吃,有一次妈妈收拾他的小抽屉,看见里面有一些吃的,妈妈问他:"你怎么都没有吃,把吃的放到抽屉里干啥?"他说:"妈妈我不想吃,弟弟妹妹不听话的时候我拿吃的可以哄他们",听了这番话,妈妈心里一阵酸楚一阵感动,这么小的孩子就知道替妈妈分担这些。

上小学后的他更加懂事了。由于爸爸一直忙着做生意,家里所有的活都妈妈承担。妈妈除了接送弟弟妹妹上下学还要买菜做饭,洗衣拖地,还要辅导圆璋的功课,很是辛苦。懂事的小圆璋每天一放学回家就认真地做作业,不让妈妈操心。做完作业就开始帮妈妈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洗菜,扫地,收拾房间,带妹妹弟弟玩。晚上,妈妈做完了一天的活,累得腰酸背痛,他就给妈妈端来洗脚水让妈妈泡脚,泡好了他又帮妈妈捏脚,让妈妈的劳累因为有了他的关心而减轻了许多。每次,妈妈生病了,他总带着弟弟妹妹守在妈妈跟前给妈妈拿药倒水。

这样的生活虽然清贫简单倒也甜蜜。而几年前的一场事故,彻底让这个家庭遭受了一场翻天覆地的变故,小圆璋的爸爸离开了。人们都说爸爸是天,现在这片天没了,妈妈工作更加辛苦了,每天天不亮上班,晚上很晚才回家,因此,照顾弟弟、妹妹的任务就落在了xx圆璋的身上。每天早上起床要给弟弟和妹妹做早点,带着弟弟、妹妹上学,中午放学在校门口接弟弟、妹妹回家,回家后还要给两个孩子做午饭,家里的家务他全部包揽了,这样妈妈才能更有精力工作。然而,xx圆璋其实也不过是一个13岁的孩子而已,父亲去世对他的打击很大,可是他却不能将悲痛显示在脸上,因为妈妈、弟弟和妹妹还需要他。他说:"我是家里的男人,我得照顾家里的女人和小孩"。这样一句话从13岁的孩子口中说出来,让人有几分心酸和心疼,而就是这么一句简单的话,却显示出这个孩子的坚强和担当。

妈妈一天要工作将近十二个小时,晚上回家后累的腰都直不起来了,xx圆璋总是很晚才睡,他要等妈妈回家,帮妈妈准备热水洗脸、洗脚,帮妈妈捶背捏腰,锅里也总是给妈妈热着晚饭,等妈妈吃了晚饭,洗脸洗脚睡着之后,他帮妈妈洗工衣、洗袜子,然后才睡觉。周末的时候,妈妈还要上班,他在家监督弟弟、妹妹写作业,打扫卫生、洗衣做饭,中午做好饭带着弟弟、妹妹去给妈妈送饭,晚上会在家门口等妈妈下班。有时候下雪、下雨了,他会带着伞去接妈妈下班。姥姥身体一直不好,总是腿疼,妈妈工作很忙,不能经常照顾姥姥。妈妈不在家的时候,圆璋就帮姥姥洗衣服,收拾屋子,还会最好饭菜给姥姥送去。

xx生活是忙碌的,每天六点钟起床,晚上十一点左右才能睡,虽然要从早忙到晚,但家庭的重担并没有压垮他,在生活中她仍能保持微笑。他曾说,他的微笑能让妈妈看到希望,也能让自己不绝望。对于这个13岁的少年来说,微笑背后承载着常人难以想象的悲伤和苦楚。毕竟,这样的年龄原本不应该承受这么磨难。

有一次他问大姨,小孩到了多大年龄就可以打工,大姨随口说,十八岁就可以了,他说如果是十四岁就好了,大姨问他为啥十四岁就好了,他说如果是十四岁,他在放假的时候就可以打工了,可以帮妈妈分担一些压力了,可以给妹妹交舞蹈费。大姨听了对他说,你有这些想法是对的,但是你现在的任务就是就好好学习,等你长大了,有了好的工作就可以帮妈妈分担了。他说他一定好好学习,将来自己考上好的学校,他就会找到好的工作,就可以挣很多的钱,给妈妈,还能给妹妹交舞蹈费,可以帮妹妹完成她的梦想。他的这些话,让妈妈和大姨听了都感动不已。

在学校里,xx圆璋是个开朗乐观的孩子,成绩虽然不是班里的拔尖,但是每节课他都认真听讲,作业也很认真的做,虽然每天写作业总是在夜深人静时,但是他从来没有拖拉不交作业。班里的同学都很喜欢他,因为他对待每一个同学都友善,总是帮助同学们,这样一个开朗的少年背后却是繁重的家庭负担,谁能想象就是这样一个个子不高,有点瘦弱的孩子在帮助妈妈支撑着家庭的重担;又有谁能想象这样的生活压力堆积在一个13岁少年身上是怎么样的艰难。

人生的道路总是充满坎坷和艰难,xx人生才刚刚踏出第一步,他的人生还很长很远,在这样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他,相信一定会更加坚韧,将来的他不一定能成为社会的栋梁之才,但一定是一个有担当、坚强、不屈不挠的具有高尚品质的人。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