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模工匠宣讲活动首场报告会感悟体会(热门17篇)

时间:2023-12-26 15:51:06 作者:字海

写心得体会可以帮助我们总结经验,发现问题和改进方法。以下的心得体会范文包含了各种不同领域和主题的思考和总结。

劳模工匠宣讲活动首场报告会个人感悟

歌曲《劳动最光荣》中有一句歌词是这样唱的,“幸福的生活在哪里?要靠劳动来创造。”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举行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表彰了一批维护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深化改革创新的时代先锋,一批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行动楷模。

劳动模范身上体现的“爱岗敬业、争创一流、艰苦奋斗、勇于创新、淡泊名利、甘于奉献”的劳模精神,是伟大时代精神的生动体现。当下“十四五”规划的宏伟画卷已开启,国家进入决战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广大党员干部要形成崇尚劳动的社会氛围,大力弘扬践行劳模精神,让劳模精神绽放璀璨光芒。

把握“爱岗敬业、争创一流”定位,在平凡岗位上耕耘不凡。“空谈误国,实干兴邦。”这些受表彰的劳模和先进工作者们,无一不是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精一行的典范,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干出不平凡的业绩。社会日新月异的变化,信息铺天盖地的涌入,让很多人产生了急躁心理。在此背景下,劳模精神的薪火相传更显重要,党员干部要以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发自内心地热爱劳动,义无反顾地投入劳动,脚踏实地地躬身实践,珍爱生命般爱岗敬业,努力成为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成为本职工作的行家里手。

发扬“艰苦奋斗、勇于创新”精神,在寻常事业中铸就非常。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增强创新意识、培养创新思维,展示锐意创新的勇气、敢为人先的锐气、蓬勃向上的朝气。”每个时代、每个行业、每个岗位都对劳动者有着不同的要求,他们用勇气和热血去开垦和建设,逢山开路、遇水架桥。党员干部要把重实干、抓落实作为工作的第一准则,坚持学习“充电”,树立创新意识,要以“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的精神,培养一批能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功立业的高素质劳动大军。要坚持在实干中创新,在创新中实干,用劳动和创新为“十四五”新布局添砖加瓦。

践行“淡泊名利、甘于奉献”品质,在服务群众中出力出彩。从战争年代抛头颅、洒热血的革命先烈,到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吃得苦、霸得蛮的功勋模范,再到改革开放新时代里扎根基层、奋战一线的“最美扶贫人”和“最美逆行者”,都彰显出奉献精神历来是党员干部的一张响亮“名片”。作为党员干部,要想履好职尽好责,需要增强无私奉献精神,走在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的前列。要注重在思想上尊重群众,感情上贴近群众,工作上为了群众,时时倾听群众呼声,切实体察群众疾苦,准确把握群众的所需、所急、所忧、所盼。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变成自觉行动,在服务群众中真正做到“情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

劳模工匠宣讲活动首场报告会个人感悟

习近平总书记在2020年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强调,“劳动模范是民族的精英、人民的楷模,是共和国的功臣”,高度肯定了“劳模”的带头作用。党员干部作为特殊的“劳动者”,更要充分学习劳模精神,提高榜样站位,充分发挥模范先锋作用,以勤劳奋进、求真务实的作风做一名“牛”式干部。

学习劳模“勤干、实干”的精神,做“老黄牛”式干部。“朝耕及露下,暮耕连月出。”勤劳是劳动者致富的关键法宝。古语有云,“不惰者,众善之师也。”不惰,即勤也。五千年的薪火相传,“勤”之一字是刻在中华民族血液里不变的基因。自古以来,辛勤劳动者向来为人们所尊敬,好逸恶劳者向来为人们所不齿,对干部来说亦是如此。干部是特殊的劳动者,是引领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领头雁”,是开拓新征程、奋进新时代的“排头兵”,肩上担着党和人民群众沉甸甸的希望。因此,广大的党员干部要学习劳模们特别能吃苦、特别敢吃苦的辛勤精神,坚定信心不动摇,认准目标不放松,真干实干、勤干苦干,踏踏实实地走好脚下的每一步,做“老黄牛”式干部。

学习劳模“敢闯、敢拼”的精神,做“拓荒牛”式干部。“老牛亦解韶光贵,不待扬鞭自奋蹄。”劳模精神的可贵之处,不仅在于勤劳,更在于其锐意进取、开拓创新。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增强创新意识、培养创新思维,展示锐意创新的勇气、敢为人先的锐气、蓬勃向上的朝气。”时下,我们面临的形势越来越复杂,因循守旧、闭门造车的工作方法已完全不适应工作要求。再好的经验,当变成“老经验”后也会和时下的工作要求格格不入;再好的办法,当成为“老办法”之后亦会有“牛头不对马嘴”的时候。广大干部要有敢于除旧革新的勇气,善于打破思维局限,坚持与时俱进,敢闯别人之不能闯,敢拼别人之不能拼,做“拓荒牛”式的干部。

学习劳模“任劳、任怨”的精神,做“孺子牛”式干部。“但得众生皆得饱,不辞羸病卧残阳。”劳动人民是国家的基石,他们默默无闻,不言苦,不言累,用双手改变了自己的生活,共同奠定了国家的强大之基。新中国成立以来,如焦裕禄、文朝荣这样的无数党员干部用辛勤的劳动、不懈的奋斗和任劳任怨的态度十分生动地诠释了到底何为为人民服务。干部是人民群众的“勤务兵”,而干部劳动最大的目的,就是要为群众的劳动保驾护航。须知任何人都可以抱怨,唯独干部不行。干部是人民的干部,要时刻谨记立身不忘做人之本、立政不移公仆之心,深入人民群众,常翻民生小账本,常作服务大文章,干好得人心、暖人心、稳人心的事,做“孺子牛”式的干部。

“光荣属于劳动者,幸福属于劳动者。”广大干部要以“功成不必在我”的为民情怀、“舍我其谁”的使命担当做一名合格的劳动者,开启新征程,扬帆再出发。

劳模工匠宣讲活动首场报告会个人感悟

职业教育是培养技术技能人才、促进就业创业创新、推动中国制造和服务上水平的重要基础。近日,在全国职业教育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对职业教育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职业教育前途广阔、大有可为。”加快职业教育发展步伐,需要畅通技能人才成长通道,让职教技能人才在社会上有“地位”、在教育培养中有“层色”、在社会发展中有“天地”,加快形成有利于技能人才成长的环境氛围,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有力人才和技能支撑。

破除职业教育地位之“短”。“劳心者智,劳力者苦”,受传统社会观念的影响,职业教育往往被贴上“体力劳动”的标签,加上升学率至上、“高职”是专科层次教育等认知的影响,职业教育失去与普通教育同等重要的平等地位,总是“自惭形秽”“矮人一等”。“冰冻三尺非一日寒”,破除传统认知偏见,既需要《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2020—2023年)》等顶层设计,也离不开各地因地制宜制定出台促进职业教育发展的实招和妙招,持续完善职业教育发展和技术技能人才成长的配套政策措施,让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站在同一起跑线上,“同工同酬”。例如,在河南、山东、江西等省份一些地市已经陆续推出改革措施,在落户、就业、机关事业招聘、职称评审、职级晋升等方面提高技术技能人才的社会待遇,在“人才争夺战”中技能人才也受到了青睐。与此同时,还需要通过举办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深入开展“大国工匠进校园”“劳模进校园”“优秀职校生校园分享”等活动,打造一批形式多样的职业教育宣传品牌,讲好身边的职教故事。多维度常态化展示职业教育成果,让“职业教育同样大有可为”的观念飞入寻常百姓家,转变长期以来“重学历出身、轻职业技能”的传统观念,不断提升职业教育的影响力和美誉度。

提升职业教育一技之“长”。“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制约职业教育长足发展的另一个因素是办学和人才培养质量水平参差不齐、职业教育与产业发展脱节、专业设置同质化现象等造成的职教特色不鲜明。传统“课程+实践”的培养方式,重理论轻实践,课堂授课与企业实际需求息不对称,面对层出不穷新技术、新业态显得“捉襟见肘”。使以技能见长的职业教育面临理论不专、技能不优的尴尬境地,难以有出类拔萃的“一技之长”。“打铁还需自身硬”,解决。

职业教育技能培养之痛,需要着眼服务国家现代化建设,瞄准技术变革和产业优化升级的方向,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育训结合,把专业建在产业链上,把课程设在生产线上,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大力推行现代学徒制,校企合作研究人才培养方案。打造一批高水平“双师型”教师队伍和高水平实训基地,建设高水平、高层次的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体系,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效衔接。注重学生工匠精神和精益求精习惯的养成,努力培养具有一技之“长”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让更多青年凭借一技之长实现人生价值。

拓展职业教育就业之“宽”。就业质量是评价职业教育质量的核心标准之一,好就业、就好业才是硬道理。面对技能人才就业空间窄等痛点问题,需要不断完善纵向贯通、横向融通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推动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并举并重。持续推动具备条件的高职院校向职业教育本科院校转变、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本科高校转变,构建中职、高职、本科职教及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加快职业教育国家“学分银行”建设,健全学习成果的认定、积累和转换制度,有序开展学习成果的认定、积累和转换。深入推进“1+x”证书制度试点,鼓励职业教育在获得学历证书的同时,积极取得多类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实现“学历”和“技术技能”双提升。同时,加大职务职级晋升和工资分配向一线岗位和高层次高技能人才倾斜力度,多措并举提高技术技能人才的社会待遇,实现高质量就业。让技能人才在广阔天地、大有可为。

劳模工匠宣讲活动首场报告会感悟体会

《探秘:如何评选出劳模?怎样能成为劳模?》一文中揭开了代表全体劳动者接受党和国家最高礼赞的1689名全国劳动模范和804名全国先进工作者的神秘面纱。文章全面分析了“新中国成立以来表彰了多少劳模、劳模是怎样评选出来的、如何才能成为劳模”三个问题,让人们看到了不凡劳模背后的初心密码。

“不凡”劳模背后是埋头苦干、务实笃行的实干精神。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新时代是奋斗出来的。“这次受到表彰的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是千千万万奋斗在各行各业劳动群众中的杰出代表。”劳动是一切幸福的源泉,是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根本力量。从古时的刀耕火种到今天的机械轰鸣,从曾经的马驮牛运到今天的便捷物流,每一次人类社会的发展,每一点人类社会的进步,都离不开平凡群众的努力。烈日下奔跑的外卖员、寒风中站立的指挥员、大雪中坚守的环卫工……他们是平凡的群众,却在为社会发展做着不凡的贡献。“伟大出自平凡,英雄来自人民。”不平凡的劳模来自于带着强烈责任感、使命感坚守岗位的平凡群众,他们埋头苦干、默默奉献,用自己的方式为经济社会发展贡献更多的力量。

“不凡”劳模背后是立足岗位、默默奉献的服务精神。近日召开的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共表彰2493名人选,其中全国劳动模范1689名、全国先进工作者804名;企业职工和其他劳动者1192人,占总人数的47.8%;农民500人,占20.1%;机关事业单位人员801人,占32.1%。从此次受表彰人员的构成结构和行业分布来看,表彰劳模基本涵盖了各个领域和行业,有企业技术人员、一线工人、农民、干部等各个行业,充分印证了“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的中国传统俗语。在平凡的岗位上精耕细作,做好服务社会、服务群众的本职工作,在平凡中践行劳动精神的真谛,是每位劳动者最大的荣幸和幸福。“劳动者最美,奋斗者最幸福。”采油班班长、基层扶贫干部、输电检修工人……劳模们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在司空见惯的平凡工作岗位默默坚守,书写出了不凡的劳动篇章。愿我们每个人都能向劳模学习,在属于自己平凡的工作岗位上遇见山、遇见水、遇见最美的自己。

“不凡”劳模背后是生命至上、舍生忘死的为民精神。在这场抗击疫情的雄壮斗争中,产生出一大批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他们同全国各族人民一道,铸就了生命至上、举国同心、舍生忘死、尊重科学、命运与共的伟大抗疫精神,不愧为新时代最美奋斗者!在此次表彰活动中,推荐评审出了300名奋战在抗击新冠疫情一线的先进个人,为他们逆行出征、无私无畏的奉献精神点赞。“劳动创造幸福,奋斗铸就伟大。”同坚守抗疫一线的生命守护者们一样,扎根采油一线27年的班长刘丽、连续9年在深度贫困村扶贫的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长的刘双燕、坚持30多年在生产钢丝绳上做文章的周家荣等,也在用自己的坚守向大家诠释者新时代劳动者的精神。没有劳动者们在平凡岗位上的坚守就不可能有社会的进步发展,此刻,让我们向优秀的劳模点赞,向每一位平凡岗位的不凡坚守者点赞!

劳模工匠宣讲活动首场报告会感悟体会

11月24日上午,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隆重举行。习近平总书记在会上强调:光荣属于劳动者,幸福属于劳动者。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新时代是奋斗出来的。作为新时代的组工干部,我们应向劳模和先进工作者学习,向他们看齐,当好落实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的“忠诚者”“破冰者”“奉献者”。

不忘初心,做信念坚定的“忠诚者”。组工干部是管理党员的核心力量,要随时随地想着自己是党的人,把爱党忧党兴党护党落实到思想上、工作中、生活里,带头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把旗帜鲜明讲政治作为组工干部的第一素质,全面加强学习教育,把党的纲领理论、方针政策、纪律规矩烂熟于胸、牢记在心,融入血液和骨髓,不断吸“理论之氧”、补“精神之钙”。更要在大是大非面前头脑清醒,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

牢记使命,做攻坚克难的“破冰者”。“为官避事平生耻。”作为一名组工干部,要主动沉心做事,思考谋划,勇于涉深水、破坚冰,啃“硬骨头”,善于处理复杂矛盾和局面,能够应对难题、风险和挑战,不断增强脚力、眼力、脑力、笔力,不断强化担当精神,自知、自觉、自强,把自己真正融入到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事业中去。更要着力提高把握大局、精准分析的能力,扎实抓好组织体系建设、干部队伍建设、人才队伍建设,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过程中淬炼“真本领”、争做攻坚克难的“破冰者”。

鞠躬尽瘁,做服务群众的“奉献者”。无私奉献是组工干部必备的职业操守和道德品质,更是党的事业的客观要求。作为新时代的组工干部,要想履好职尽好责,更需要增强无私奉献精神,走在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的前列。要注重在思想上尊重群众,感情上贴近群众,工作上为了群众,时时倾听群众呼声,切实体察群众疾苦,准确把握群众的所需、所急、所忧、所盼。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变成自觉行动,把“为民服务、为民谋利、为民造福”作为第一位的责任和目标,在服务群众中真正做到“情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

劳模工匠宣讲活动首场报告会感悟体会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举行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大力弘扬劳模精神。激烈新时代的组工干部,要以劳模为榜样,淬炼劳模精神集聚“芯”功能,筑牢干事创业的思想之基,走好新时代组工“赶考路”和“长征路”。

铸造“忠诚芯”,忠于本职,百炼成钢。作为组工干部,要把对党和事业的绝对忠诚放在首位,坚持以“劳模”为榜样,当好新时代的组织“追梦人”,用“20字”好干部标准常鞭策、常警醒自己,时时刻刻将“组工精神”铭记于心、落实于日常工作,用实际行动为组工工作“锦上添花”。要以一颗“赤诚之心”将组工初心融进灵魂、把组工使命扛在肩上,忠于本职,在组织部门这座“炼铝厂”淬炼组工精神,百炼成钢,成为具有“铁一般信仰、铁一般信念、铁一般纪律、铁一般担当”的组工新人。

铸造“劳动芯”,甘于冷门,十年一剑。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为山九仞,岂一日之功。作为一名组工干部,要以“板凳坐得十年冷”的魄力,坚守自己心中的“定海神针”,耐得住寂寞、守得住“清贫”,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积累文字素材,勤于做好分内分外工作,提升自身综合能力素质。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要以劳模精神激励自我,提升自我,以“麦穗”的姿态,静下心、俯下身,心无旁骛扑在工作上,敢于吃苦,迎难而上,摔打锤炼,提升本领。

铸造“工匠芯”,精于钻研,臻于完美。精益求精,独具匠心。作为新时代的组工人,要以更高的标准、更严的要求,精益求精完成每一项工作任务。牢固树立“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精一行”的敬业精神,做到写材料“字斟句酌”,干业务“细枝末节”,精于钻研,臻于完美。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要主动钻研业务,学习业务,努力让自己成为组织工作的“行家里手”,真正做精到“文经我手无差错,事经我办请放心”。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树牢终身学习的理念,多种方式相结合,原原本本学原文,原汁原味悟精神,切实达到写材料时素材信手拈来,对政策把得准。

劳模工匠宣讲活动首场报告会感悟体会

“新形势下,我国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要继续学先进赶先进,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用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的崇高精神和高尚品格鞭策自己。”11月24日上午,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在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习近平总书记出席大会并发表重要讲话,讲话激励广大劳动者继续弘扬劳模精神,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注入强大精神动力。

劳模是一面旗帜,代表各行各业、各条战线中成绩卓著的劳动者,更是一声声昂扬激越的“劳动号子”,起着引领广大劳动者争做新时代奋斗者的作用。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关键时期,厚培“劳模精神”,唱响新时代“劳动号子”显得尤为重要。

厚培“劳模精神”,让“劳动号子”唱得更为嘹亮。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正如“劳动号子”每洪亮一些,劳动者的力量就越激发一分,全社会有必要加大“劳模精神”宣传力度,通过建好劳模展馆、讲好劳模事迹、编好劳模教材、演好劳模故事,大力推动劳模精神进企业、入校园、上荧屏,全方面展示劳模风采,使劳模精神始终绽放璀璨光彩,成为新时代永不过时的主旋律和全社会共同的价值认同,进一步唤醒广大群众改天换地的劳动伟力。党员干部要带头弘扬劳模精神,把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贯彻到对党对事业的追求中,融入进党性修养的全过程,让崇尚劳动、热爱劳动成为党员干部的鲜明特质。

厚培“劳模精神”,让“劳动号子”唱得更为舒心。走上台的劳动模范百上千,而辛勤工作的劳动者过亿万,诚然没办法让所有的辛勤劳动者都走上高台受到表彰,但他们始终是劳动精神最鲜明的体现,让他们的劳动权益得到保障,也是对“劳模精神”最好的庚续和弘扬。因此,各级党委、政府要从物质和精神双层面出发,精细出台适宜各行各业特情的劳动保障规制度,优待和礼遇每一个为国家为社会主义事业付出汗水的劳动者,在用心替他们解决后顾之忧的同时,要保证劳动者可以“一锄头”换取“一捧粮”,确保劳而有获、多劳多获,从而让每个劳动者都能全身心投入工作中,全力创造劳动价值。

厚培“劳模精神”,要让“劳动号子”唱得更为专业。劳模之所以广受全社会的关注和敬重,既因为他们辛勤的劳动创造、忘我的拼搏奉献,谱写出一曲曲可歌可泣的动人赞歌,也因为他们对自身事业的专注执着、精益求精,用专业铸就不凡品质。所以,在推崇劳动模范艰苦奋斗、甘于奉献的时候,也要对劳动模范争创一流的优良品质加以大力弘扬,引导全社会培养专注、细致的可贵“匠心”。要建立健全尊崇“工匠精神”的体制机制,在各行各业开展形式多样的技能大赛、工作竞赛,让“工匠精神”向基层一线延伸、向青年干部拓展,打招一批批专心专注专业的行家里手、业务精英。

劳模工匠宣讲活动首场报告会心得体会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上强调,要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工匠精神,是指工匠对自己的产品精雕细琢、精益求精、更完美的精神理念,是追求卓越的创造精神、精益求精的品质精神、用户至上的服务精神。基层干部面对的是广大人民群众,服务好群众是基层干部的工作使命,党的各项惠民政策和措施需要基层干部去推动、落实,这就需要广大基层干部发扬工匠精神,把工作做好、做实、做细,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成绩,在基层一线发光、发热,让党放心,让人民群众满意。

发扬“工匠精神”,让基层干部工作一丝不苟。“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基层工作千条万绪,这就更加要求在落实工作中一丝不苟,考虑问题要细致周到,不做返工活,不做无用之事;心中装把“平衡秤”,大事小事统筹抓,民生工作要上心,心中要有“警惕钟”,工作不能麻痹大意、开小差;要把党的政策读懂、理透,要反复学习,把握政策要义和方向,精准施策、精准发力,群众事无小事,切实把各项工作做精做细,用心用情及时办好群众“急难愁盼”之事。

发扬“工匠精神”,让基层干部要以人民至上。“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是真正的英雄。群众需要什么,我们就围绕群众的所求尽所能地帮助解决,解决人民群众的“急难愁盼”是广大基层干部的首要任务和职责所在,要“群众找上门”变“干部找上门”,主动上门访民情、解民忧,把办公室搬进人民群众中去,双脚走到田间地头,在田间地头体辛劳、察民情,入户调查访疾苦、知民意,与人民群众零距离、面对面交流,真心实意拜人民群众为老师,求工作方法、求基层治理方案,把群众的困难在一线解决,把矛盾在一线调解,做好群众的“服务员”,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的问题。

发扬“工匠精神”,让基层干部信念执着专注。基层工作要有坚定的政治信念,要经得起考验、耐得住磨练,一心一意干事业,真心实意为人民服务;在基层锤炼意志,发扬战斗精神,遇到难事不回避,主动迎接挑战,敢啃硬骨头、敢接“烫手山芋”;在工作和服务人民群众中要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坚定执行党的政治路线,对党忠诚,不做“两面人”、不搞“两面派”、不搞“伪忠诚”,扎扎实实把党的各项政策落实到人民群众中去,让人民群众受益、得实惠,让广大人民群众共享党的发展成果。

发扬工匠精神,落实工匠要义,需要广大基层干部要立足岗位、工作职责和新时代历史使命,开拓创新、精益求精、执着专注、一丝不苟、追求卓越,更好地服务基层、服务人民,开启新时代奋斗征程,为基层发展谋新篇、布新局,在基层扎根更稳、扎根更深,赢得民心,带领人民群众走向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强国目标而奋斗。

劳模工匠宣讲活动首场报告会心得体会

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离不开全国各族人民的积极参与和勤奋耕耘,无论身在天南还是海北,无论是公职人员还是农民,都是光荣而伟大的劳动者。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劳动模范是民族的精英、人民的楷模,是共和国的功臣”,“要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

大力表彰劳模,充分体现了国家对广大劳动群众的尊重和褒奖。在2020年全国劳模表彰名单上,有成就卓著的科学家、教授、高级工程师,也有默默奉献的环卫工人、出租车司机、井下安全工、农民。这些劳模来自各个行业,他们有一个共同称号就是劳动者。只要为国家做出显著贡献的劳动者,不论身份、不分民族、不讲资历,都能成为某个领域的“翘楚”。

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是我国的民族精神,是推动历史向前发展的动力和源泉,是鼓舞全国各族人民乘风破浪、勇往直前的精神力量。王进喜、雷锋、焦裕禄、袁隆平等用实际行动证明了“社会主义是干出来,幸福生活是奋斗来的”。14亿中国人要始终以主人翁的态度,把劳动当作毕生最光荣的事,积极、主动、忘我地投身到工作中,用勤劳的双手和智慧的头脑创造社会价值,体现自身价值。党员干部要带头做好新时代的追梦人,引领前进的航标,激励年轻干部通过干事创业受到尊重,赢得掌声。

近年来,我国在教育、文化、卫生、科技、医疗、航空等各个领域都涌现了大量的建设者和创造者。全国劳动模范何光华,是江苏省电力行业技术专家、国家电网公司领军人才。凭借《高落差高压电缆线路无损施工技术创新及应用》成果,登上了国家科技最高领奖台,获得了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2020年4月,她被评为“江苏省十佳文明职工”,11月24日又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多年来,她始终坚守在电力行业,凭借执着专注、一丝不精益求精,成为一名国家工匠。

我国正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亟待成千上万劳动者的倾情付出,亟需一大批具有工匠精神的劳动者挥洒汗水、奉献智慧,亟盼更多更优秀的劳动者、建设者、创新者为之努力奋斗。全社会要厚植工匠精神的土壤,营造乐于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争当先进的良好氛围,自觉向共和国的功臣看齐。全体党员干部要带头做到“择一事终一生”的执着专注,“干一行专一行”的精益求精,“偏毫厘不敢安”的一丝不苟,“千万锤成一器”的卓越追求,赓续红旗渠精神、载人航天精神、抗洪精神、抗疫精神,并把这些精神深入骨髓,不断激励广大劳动者争当劳模、争做新时代最美的奋斗者。

11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出席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光荣属于劳动者,幸福属于劳动者。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新时代是奋斗出来的。”组工干部也要努力学习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做好新时代组织工作。

领悟“劳动是一切幸福的源泉”的真谛。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是热爱劳动的民族,广大劳动人民用劳动谱写出新时代的乐章,用奋斗见证社会的不断发展。一代代的劳动者用他们的担当和责任书写中国人民的奋斗史,无论是革命时期的南泥湾,还是改革开放中的经济特区,亦或是新时期的劳动人民,时代虽不同,他们确都用辛勤的劳动在中华大地上创造出一个个发展奇迹。对于新时期的组工干部来说,劳动不仅是体力或是脑力的付出,更是对于初心的坚守和人民群众的负责,组工干部更加需要学习“劳动精神”,在劳动中不仅可以提升为民服务的能力,更是自我价值的实现,劳动是幸福的,不仅创造幸福,更获得了幸福。

懂得“终身学习”的重要性。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国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养成善于学习、勤于思考的习惯,实现学以养德、学以增智、学以致用。”劳动和学习本就是需要用一辈子来不断实践的事情,对于劳动者来说,劳动是学习,学习也是劳动;不能停止劳动,更不能停止学习。对于组工干部来说,“终身学习”也尤其重要。组织部门直接关系到各级党组织、广大党员干部和人才,组工干部更加需要不断学习新知识、新政策,用最新的理论武装头脑,才能更好地指导实践,组工干部要树立好“终身学习”的理念,才能在学习中不断成长进步。

树立“勇于创新”的意识。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劳动者要增强创新意识、培养创新思维,展示锐意创新的勇气、敢为人先的锐气、蓬勃向上的朝气。”大国工匠少不了不断创新的意识和敢为人先的勇气,无论是老一代劳模王进喜、时传祥,还是新一代敬业奉献模范罗阳、时代楷模黄大年,他们在工作中勇于钻研,用身上的干劲、闯劲和拼劲不断创新实践,在时代前进的道路上踏实奋斗、锐意创新、创造佳绩。组工干部在工作中也要树立“勇于创新”的意识,在把方向、谋思路、定政策、促改革中要强化创新意识,在新时期新任务的背景下创新工作思路和工作方法,不断把组织工作做深做实。

“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新时期劳动者们要凝聚起同心共筑中国梦的磅礴伟力,艰苦奋斗、勇于创新、砥砺奋进,努力书写出不负时代、不负使命的崭新答卷!

劳模工匠宣讲活动首场报告会感悟体会

习近平总书记出席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强调:“光荣属于劳动者,幸福属于劳动者。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新时代是奋斗出来的。”作为新时代青年干部,我们要学习和弘扬“劳模精神”,用持之以恒、艰苦奋斗的实践精神,精益求精、孜孜不倦的工匠情怀,乐于奉献、甘于奉献的朴实追求全力铸就伟大的青春丰碑,做“十四五”新征程上的生力军。

“空谈误国,实干兴邦”,让劳模精神闪耀在持之以恒、艰苦奋斗的实践汗水中。“功崇惟志,业广惟勤”,没有天生的强者,只有不断在实践中学习,不断经风雨、练本领、壮筋骨成长起来的英雄。巾帼英雄王中美二十年如一日坚守在狭窄闷热的工作环境中,勤学苦练,终于从学徒成长为“钢铁女焊将”,用“焊花”照亮了美丽人生。青年干部要以劳模为榜样,不畏艰难险阻,不言曲折困苦。要深入基层,深入群众,主动去艰苦的岗位、复杂的环境锻炼成长,用“撸起袖子加油干”的实干精神、“千磨万击还坚劲”的刚毅韧性、“万水千山只等闲”的魄力投身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

“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让劳模精神诠释在精益求精、孜孜不倦的工匠情怀里。事业的成就没有“快捷键”,“欲求真受用,须下死功夫”。不论是以初心践匠心,用“一辈子只做好一件事”的精神浇筑好每一方核电混凝土的陈晓兵,还是用运行“零事故”、保障“零差错”、供应“零故障”的执著坚守点亮雄安这座未来之城的苏坤,其技艺高超、本领强大靠的都是永不放松的标准和永不休止的磨炼。青年干部要从小处着眼,从细处着手,从实处贯穿,用“没有最好,只有更好”的情怀、“事交我办请放心”的态度、“追求极致、干到精致”的标准为“十四五”新征程“添砖加瓦”。

“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让劳模精神书写在乐于奉献、甘于平凡的朴实追求里。“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从战争年代抛头颅、洒热血的革命先烈,到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吃得苦、霸得蛮的功勋模范,再到改革开放新时代里扎根基层、奋战一线的“最美扶贫人”和“最美逆行者”,奉献精神历来是党员干部的一张响亮名片。国家特级技师高凤林,爱岗敬业,用高超技艺焊接飞天神箭;航空“手艺人”胡双钱,用三十年的坚守托举大国飞机翱翔蓝天。青年干部要扎根基层,放低姿态,用“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淡然超脱、“前人栽树、后人乘凉”的崇高情怀、“俯首甘为孺子牛”的高尚品格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在平凡的岗位中创造不平凡的业绩。

全国工会劳模工匠宣讲活动首场报告会心得体会

2018年5月14日,川航3u8633重庆至拉萨航班在万米高空飞行时,驾驶舱挡风玻璃突然爆裂脱落、座舱释压。生死关头,刘传健冷静面对、临危不乱,带领机组成员全力保障了机上119名旅客的生命安全。业界将之誉为完成了“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川航3u8633航班机组被授予“中国民航英雄机组”称号,机长刘传健被授予“中国民航英雄机长”“2019年度感动中国十大人物”称号。

挡风玻璃破裂是偶然,飞机安全着陆却是必然。机长刘传健用他日复一日的艰苦训练换来了紧急情况的泰然处之,用他高尚品格、顽强意志挽救了上百条鲜活生命。他的力挽狂澜,刷新了国际对中国民航的认识,为世界人民展现了“中国机长”的铮铮铁骨。机长刘传健让我们明白,在中国,之所以会感到安全,因为有无数人在为你承担风险;之所以感到幸福,因为有无数人在为你负重前行。身为组工干部,胸膛里放着为民爱民的初心,不由扪心自问。

一问“德”。

保护小家的美德。事发一刻,刘传健脑海中闪过的是后舱的119名乘客、9名机组成员,一旦飞机失事,丢掉的是128条生命,破碎的更是128个家庭。他的这种道德情操、人文情怀不正是每一个基层工作者所必须的吗?组织工作更贴近老百姓的日常生活、更直接涉及老百姓的实际利益。谨慎处理好一项惠民政策,或许就能挽救一位卧病在床的病人,送出一名渴望知识改变命运的学生。保卫祖国的大德。刘传健机长考虑到的,还有中国民航的声誉。一旦坠机,中国民航在国际上的赞誉度将会受到严重影响,这种意外的发生,他决不允许。推及组工干部更是如此,他们犹如一根根绣花针锋利地扎实在基层这片广袤大地上,用他们勤劳的双手、智慧的头脑共同编织着亮丽的“中国名片”。他们为国家培育、选拔栋梁之才,为国家基层队伍建设发挥着不可磨灭的贡献。因此每一位基层组工干部都应不断锻炼自己的“负荷”能力,牢记伟大使命,练就过硬本领,当世界人民遥望中华大地的时候,也会称赞道,看!了不起的“中国组工”。

二问“勤”。

一是要自律。作为军转飞行员,面对专业英语这本“天书”,他不止步于吃透基础,更是自我限定目标,每天背诵练习。为了完成高原飞行的考核,他严格要求、认真训练,2011年6月,通过考核开始执行高原飞行任务。就是这种高标准严要求,让他将工作变为事业,创造奇迹。二是要坚毅。体能训练、冷水下憋气等日常,练就了刘传健强大的耐力和坚韧的品格,才使瞬间的失压、零下40度低温和巨大声响等困难都被顽强克服。反观当下基层工作,满足于“差不多”“还可以”是远远不够的,特别是在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攻坚期,基层组工干部更要把工作干实、干好。隆冬将至,走在田间地头寒风凛冽,但打好脱贫攻坚的“主动仗”,必须具有自律的品格、坚毅的精神,不断为百姓送去温暖、增粮添衣。

三问“能”。

“能”离不开严在平常。常言道一件事重复21次便可成为习惯。刘传健沿着川藏航线飞行了100余次、安全飞行13600余小时,却将每次飞行都作为首次,谨慎对待,从未懈怠。基层的大部分工作如同绝大多数飞行任务,都是在看似平淡中完成,或许有些枯燥乏味,但正如初次坐飞机的乘客对于生命的重视、对颠簸的忐忑,基层干部的每一项看似重复的工作,都与群众切身相关,值得基层干部一遍遍练习,最大程度地节约群众时间、最大限度地维护群众利益。“能”少不了新在日常。意外的突发性和不确定性决定了意外的不可预知。32000英尺的高空、座舱盖掉落、驾驶舱风挡玻璃爆裂、外界一切联系中断……刘传健依旧凭借多年的驾驶经验、过硬的业务技能,准确判断着每座山的位置,果断做出应急措施。“唯创新者强,唯创新者胜。”这是民航史上的第一次,是应对突发事件的创新举措。基层工作中,“家家有本难念的经”,创新工作方式方法是创造性解决百姓所忧所困的法则。人民群众将基层干部当作的“主心骨”,我们又怎能寒了父老乡亲的心?面对棘手难题,必须借鉴经验,常学常新,才能保证百姓利益最大化。

劳模工匠宣讲活动首场报告会心得体会

习近平总书记在致首届全国职业技能大赛的贺信中强调,要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激励更多劳动者特别是青年一代走技能成才、技能报国之路。作为新征程上最具潜力、最有活力的“劳动者”,年轻干部更要涵养“工匠精神”,有一股子干劲、闯劲、钻劲,奋勇投身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伟大实践,不负组织厚望、不负人民重托。

涵养初心如磐、赤胆忠诚的“匠心”。从“象牙塔”到机关或基层单位,广大年轻干部意气风发,但由于政治磨砺不足、摔打锤炼不够,很容易被焦躁之气甚至不良风气“支配”。“天下至德莫大于忠。”要坚定政治信仰,加强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特别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学习领会,学思践悟、融会贯通,在人生最初阶段,就深植做“坚定信仰者”的根基、做“忠实实践者”的自觉。要端正工作动机,认真回答好“从哪里来、为谁工作”的命题,主动将个人发展和职业规划放到国家与民族的发展高度去考量、去谋划,如周永开同志那般保持“党是一生的追随”,像卢永根同志那样“把一切献给党和祖国”,从一开始就“扣好第一粒扣子”,愿得此身长报国,风雨不动安如山。

涵养攻无不克、敢打必胜的“匠艺”。进入“十四五”发展新阶段,改革发展进入更大的“深水区”。很多年轻干部虽然学历高、素质好、后劲足,但面对高质量发展新要求,还存在能力短板、本领恐慌。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把岗位作为建功立业的重要平台,摒弃“和尚撞钟”的心态,提振开拓创新的锐气,以“钉钉子”精神钻研业务,切实把小事做精细、将平凡变精彩,努力成为行家里手、骨干支柱,“十年磨一剑,今朝显锋芒”。要强化“墩苗”意识,主动走出“舒适区”,到常态化疫情防控、基层社会治理、科研攻关前沿等最急难的任务一线经风雨、壮筋骨,在为民服务的火热实践中锤炼“七种能力”、收获“傍身之技”,不断打倒阻碍改革的“拦路虎”,啃掉影响发展的“硬骨头”,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

涵养脚踏实地、不骄不躁的“匠行”。改革发展推进到今天,比认识更重要的是决心,比方法更关键的是担当。“功崇惟志,业广惟勤。”要坚持“干”字当头,有“朝受命、夕饮冰”的紧迫感、“昼无为、夜难寐”的危机感,主动蹲下身子搞调研,深入群众察实情,既潜心“谋新招”、也坦然“理旧账”,既探索“致富路”、更不忘“穷亲戚”,不图虚名、不务虚功,用心用情解决好群众身边的急难愁盼问题。要力克浮躁情绪,降低几点“感觉良好”,减少几分“自命不凡”,要“傲骨”不要“傲气”,要“超越”不要“优越”,把奋斗当作一种幸福,甘做人民群众的“打工人”,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精于工、匠于心、品于行,不断在日积月累中淬炼心性,在守望成功中“破茧成蝶”。

全国工会劳模工匠宣讲活动首场报告会感想

习近平总书记出席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强调,劳动模范是民族的精英、人民的楷模,是共和国的功臣。作为新时代组工人,我们要传承并弘扬“劳模精神”,善于学先进典型,向“劳模”看齐,用“劳模精神”之笔画出组工干部为民服务的“多面像”。

用劳模“俯首甘为孺子牛”的勤奋之笔,画组工干部爱岗敬业、任劳任怨的“标准像”。救死扶伤的白衣战士、教书育人的辛勤园丁、田里劳作的农民伯伯、风雨无阻的外卖小哥、守护城市的环卫工人……无数劳动者在各自岗位上“精心耕耘、播种希望”,把“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的劳动形象诠释得生动、展现得鲜活。作为新时代组工干部应自觉学习劳模们“爱岗敬业、任劳任怨”的精神,对标学先进,努力争先进,在各自岗位上,尽心整理好每份资料、细心核对好每份数据、暖心服务好每名群众,踏踏实实干事、兢兢业业为民、诚心诚意待人,做让群众满意、信任、支持的“好干部”。组工干部要用踏实肯干、任劳任怨的“牛劲儿”,耕耘好一方“责任田”,不抱怨、不放弃,甘当任劳任怨的“孺子牛”。

用劳模“天工人巧日争新”的奋进之笔,画组工干部锐意创新、精益求精的“背影像”。民有所呼,我有所应,是我们党最鲜明的特征和最重要的执政导向,也是我们不断创新工作方式方法的初心所在。广大劳动者们以“锐意进取、开拓创新”的精气神勇做新时代、新征程、新起点的奋力开拓者,直播带货促进经济发展、机器使用提高工作效率、网上开店增加就业机会,从理念到技术转型,从“笨办法”到“新点子”的使用无不体现创新。锐意创新,源自于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组工干部要有创新精神和创新思维,创新工作方法,善于分析总结,提升工作的水平和档次。更新思维理念,勤于充电蓄能,拓宽思维的广度和深度,做到锐意进取、求索不止,画出为民服务的“背影像”。

用劳模“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坚韧之笔,画组工干部勇于担当、善作善成的“正面像”。强忍肝痛带领兰考人民治风沙的焦裕禄;“青山处处埋忠骨,一腔热血洒高原”的孔繁森;辛勤耕耘三十载,万亩林场献国家的杨善洲;放弃大城市工作机会,把青春奉献在基层的黄文秀同志等,都是“勇于担当、敢于负责”的劳模典范。组工干部应自觉兑现为民承诺、扛起时代重任、践行跟党使命,以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历史担当,做好当前事、重要事、为民的事,用“宽肩膀”“铁肩膀”勇挑重担,要扛得了重活、打得了硬仗、经得住磨难,遇到困难不回避,遇到困难不躲避,遇到风险不逃避,敢于迎难而上,勇于承担责任,善于总结教训、纠正错误。

用劳模“春蚕到死丝方尽”的奉献之笔,画组工干部忘我工作、倾情付出的“全身像”。奉献是人类最纯洁、最崇高的精神品质,也是组工干部满足组织需要、实现自身价值的必然选择。“爱岗敬业、争创一流,艰苦奋斗、勇于创新,淡泊名利、甘于奉献”的劳模精神是劳动者身上最鲜活、最靓丽的精神底色。组工干部要以“无我”的奉献精神投身到党和人民的伟大事业中去,不计较个人得失,不看重个人名利,把人民利益放在首位。永葆“不要人夸好颜色”的淡然心态、“舍小家为大家”的精神气概和“春蚕到死丝方尽”的奉献精神,做好人民群众通往幸福之路的铺路石、搭好与群众沟通的连心桥、筑好干群关系的同心圆,默默无闻坚守初心,全心全意践行使命,在为党和人民的事业上倾情投入、忘我奉献。

全国工会劳模工匠宣讲活动个人感悟

瑞士钟表业的奠基人布克,能轻松地制造出日误差低于1/100秒的钟表。后因宗教问题被囚禁,这期间他却连日误差低于1/10秒的钟表也制作不出来。对此,布克这样认为:“一个钟表匠在不满和愤懑中,要想圆满地完成制作钟表的1200道工序,是不可能的;在对抗和憎恨中,要精确地磨锉出一块钟表所需要的254个零件,更是比登天还难。”由此他还推断,能够建造工程浩大、建造精细、连一片小小的刀片都插不进去的金字塔的人,“绝不会是奴隶,而只能是一批欢快的自由人。”自由,方能自在,心怀虔诚。有“寿司之神”美誉的小野二郎说,他热爱这门职业,自己一捏寿司,就感觉站在了舞台的中央,自己经常会在梦里幸福地捏寿司,还会被一个个奇妙的捏寿司的创意惊醒。小野二郎构筑出了一个自在的世界,风月无边。自由,方能畅达。教育,寻求的是心灵的抵达,需要师者怀有虔诚的心,并倾心投入,让自己也让学生“趋向鼓舞,中心喜悦,则其进自不能已”。因为虔诚,所以投入;因为自由,所以快乐。乐,也就不会疲;乐此,也就不彼。这样,师生同在教育的沃野里自由地成长。

匠心,是一颗宁静的心。

咫尺匠心难。与众不同的东西,在制造过程中往往是枯燥的、重复的和机械的。卓越的背后,是献身于作品的那种神圣的孤独和寂静的苦行,用平静抵挡红尘喧嚣,用从容抵抗繁华诱惑,超然不群。静者心多妙,宁静方能致远。静,是在平淡中积蓄力量,是一种比动更为重要的力量,经得起恒久的等待和磨砺。名满天下的罗丹并不像世人想象的那般洒脱、疏狂,而只是个整天孤独地埋头于画室之中的老人。李宗盛可以称得上是音乐创作的天才了,而他却说“天分我还是有的,我有能耐住性子的天份”,他认为“人生很多事急不得,你得等它自己熟”。倾注了时间和心血,累积出的必然是超凡价值。在“效益就是生命,时间就是金钱”的今天,一切以速度计,慢就意味着落后,落后就意味着被淘汰。其实,一切严格意义上的灵魂生活都是在内心宁静的时刻展开的。教育,是慢的艺术,更需要一颗活泼而宁静的心。只有把心归于宁静并坚守这份宁静的师者,才能寻找到它的本真和美好。世界再嘈杂,师者的心必须是宁静的,在安静中找到力量,安于寂寞并使之具有生产力。如匠人一般坚信:成功不必在我,而功力必不唐捐。

匠心,是一颗有情的心。

一个出色的匠人,面对自己的作品,心中有神,诸相庄严。对于匠人,所有精工制作的对象,最珍贵、最不能替代的只有一个字“人”,人有情怀、有信念、有态度。所以,一个真正的匠人,必定独具情怀,面对大自然赠与的素材,得先成就它,它才有可能成就自己。在他们眼里,作品就是自己。比如一个真正的花匠,他对待花草,不止于只是一株株的植物,而是能看到花儿绽放、草儿依依的美,看到生命的时序。那种盈盈于怀的匠心,才使他成为一个真正的花匠。比如一个真正的木匠,在他眼里,每块木头都是有用的——平整的木头可以做椅面,较长的可以做椅腿,短木可以做横档,连一块小木头,也可以做加固的木楔。因着对对象的倾世情怀,大匠眼中无弃材。一个教师若没有诗心,便难以萌发美好的教育理想;若没有匠心,美好的教育理想多半流于空想。惟其实现两者的完美融合,才能实现教育的尽善尽美。

全国工会劳模工匠宣讲活动首场报告会感想

继中共中央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工作后,各地相继开展表彰工作。仔细想来,从经历磨练到逐渐成熟再到火候熟练把握,劳模在工作中表现出来的精神品质与蛋挞的烘焙过程有着巧妙的相似之处,我们不妨从蛋挞烘焙中来感悟劳模的精神品质。

低温贮藏,练就非凡韧劲。生蛋挞皮需要在冷冻的方式下储藏,这样才能有效抑制其变质,延长保存时间。劳模在工作中所表现出的非凡品质也是如此,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他们在日常工作中“逢山开路、遇水架桥”,吃得苦,耐得烦,不怕死,霸得蛮,通过真抓实干与艰苦奋斗练就了非凡的韧劲。作为党员干部,我们要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坚决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上来,坚定不移跟党走,努力在平凡的岗位成就别样伟大,奋力续写“中国梦·劳动美”的新篇章。

高温烘烤,锻就超常耐性。将蛋挞液放进蛋挞皮送入烤箱之中,需要将烤箱的温度确定在200℃以上才可以,高温烘烤的过程虽然艰险无比,但最后喷香的成品出炉会让人觉得这一切都十分值得。广大劳模在工作中所展现出的精神品质也是如此,面对工作中的困难时,他们总是冲锋在前、战斗在先。作为党员干部,我们要积极向他们学习,危难关头挺身而出、为民解忧走在一线、工作需要永不畏难,要敢于把自己放在“高温”的环境下“烤一烤”,勇于把自己放在斗争一线场上“炼一炼”,要努力锻就超常的耐性与杰出的本领,争做新时代的劳动者,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作出自己的贡献。

精准时间,熟练把握技巧。温度确定后,蛋挞的烘焙过程还有很重要的一项在于对时间火候的精准掌握,时间短了,蛋挞尚未成熟;时间长了,蛋挞就会烤老,从而变得口感不好。因此,对于时间的精准掌握就变得尤为重要。新时代的劳模精神也是如此,不仅能干肯干,更要善作善成。我们要见贤思齐,积极向他们学习,既要不断提高思想道德素质与科学文化素质,逐渐强化自身建设,提高能力水平,争做高素质劳动大军中的佼佼者;又要善于在工作中总结经验教训,努力用创新改变生活,用智慧与汗水共谱劳动之歌。要努力做新时代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人才,用砥砺奋斗开启伟大幸福的社会主义新征程。

全国工会劳模工匠宣讲活动首场报告会心得体会

在第131个国际劳动节来临之际,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给郑州圆方集团全体职工回信,向他们以及全国各族劳动群众致以节日的问候。广大劳动者要认真学习领会回信精神,从中读懂劳动“密码”,奋力谱写新时代追赶超越新篇章。

“1”面旗帜定格“光彩”。“劳动最光荣”,马克思在回答燕妮提问时如是说。劳动没有高低贵贱之分,每一位劳动者都是平等的。不管是脑力劳动,还是体力劳动,复杂也好,简单也罢,只要这种劳动是服务于人类、服务于社会,在为人类发展、为社会进步创造价值,那么这种劳动就是有意义的、就是光荣的。总书记在回信中指出:“面对这次突如其来的疫情,从一线医务人员到各个方面参与防控的人员,从环卫工人、快递小哥到生产防疫物资的工人,千千万万劳动群众在各自岗位上埋头苦干、默默奉献,汇聚起了战胜疫情的强大力量。”不管是坚守一线的金银潭医院院长张定宇,还是武汉快递小哥汪勇,尽管他们的劳动有着岗位、职业的区别,但同样伟大而光荣。在我们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劳动实践中,正是不计其数的劳动者在各自不同的岗位上勤奋劳动、光荣付出,才有了我们众志成城、共克时艰的信心和力量,才有了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铿锵步伐和坚实基础。

“2”份收获体现价值。劳动创造世界。马克思说:“劳动已经不仅仅是谋生的手段,而且本身成了生活的第一需要。”广大劳动者在辛勤劳动付出后,既为个体获得了等价的劳动报酬,满足了工作、生活等需求,同时也汇聚了服务群体、回报社会的力量之源。郑州圆方集团在上世纪90年代,由下岗女工薛荣带领16名下岗工人艰苦创业、奋发进取,从一个不起眼的保洁、家政公司,发展成为集物业管理、家政服务、高空清洗、劳务派遣、劳务外包、母婴、妇产医疗护理等为一体的大型企业集团,累计培训安置了20余万下岗工人、农民工、大学生。集团党委书记薛荣先后当选党的十九大代表、改革开放40年百名杰出民营企业家,并被中央统战部、全国工商联等五部委联合授予“百名优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称号。广大劳动者只有把个人命运和国家发展结合在一起,才能在实现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双赢”的劳动岗位上大有可为。

“3”项储备提升效能。马克思说:“任何一个民族,如果停止劳动,不用说一年,就是几个星期,也要灭亡,这是每一个小孩子都知道的。”劳动是创造人类财富价值、推动社会发展进步的根本力量,劳动作为一种职业,只有储备了足够的知识、技能和实践,才会不断产生劳动价值、提升劳动效能。总书记在回信中赞扬圆方集团全体职工,“一直坚守保洁、物业等岗位,不少同志主动请战驰援武汉等地的医院,以实际行动为抗击疫情作出了贡献。”在抗击新冠疫情战争中,全国各地累计派出4.26万名医护人员驰援武汉,这些白衣战士,既有丰富的理论知识、扎实的医护技能,更有多年的工作实践,作为医务劳动者,他们日夜奋战在最前线,用实际行动保护了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党的十九大提出了“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根本上靠劳动、靠劳动者创造,无论时代条件如何变化,我们始终都要弘扬劳动精神、保障劳动尊严、激发劳动智慧、珍惜劳动成果。

全国工会劳模工匠宣讲活动个人感悟

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是新时代全体劳动者的榜样和标杆。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身上所展现的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值得每个劳动者大力学习。“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思源才能致远。全体劳动者要深植爱国主义情怀,以改革创新之姿在新时代更加勤于创造、勇于奋进。

几千年来,家国情怀一直扎根在中国人内心深处。然而从未像近代这样刻骨铭心、这样感同身受。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经过中国人民艰苦卓绝的斗争,一个伟大的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这是全体中国人民深爱的国家。之所以深爱,不仅是因为这个国家凝聚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的鲜血和汗水。更是因为这个国家让亿万中国人民挺直腰杆,当家作主,让千千万万个家庭不断走向幸福美满,不断朝着“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去奋斗。在这伟大事业的奋斗中,每个人不仅是创造者,也是奋进者。美好生活是在奋进“上坡路”,在奋进的道路上从没有一帆风顺。“看得越远,越容易忍受浮沉。”看得远,是因为国家给予我们强大的底气和力量。无数次实践证明:正因为我们有国家做后盾,在创造与奋进路上,我们才更有信心决心,更能一往无前,取得成果。每个人都是“国家队”的一员,都是“创造奋进”的一分子。只要我们深植爱国情怀,就能团结一心,众志成城,就没有任何力量能够阻挡我们的前进步伐。

发展是踏平坎坷成大道,不断迈向更高水平,其中改革创新是关键。改革创新不仅能激发人在发展上的内在潜能,更能破除发展路上的层层“关隘”,是新时代劳动者身上最耀眼的特质。国家发展最终体现为、具体为每个人的发展。只要14亿中国人民都在自己的岗位上,在自己的生活中,敢于改革,不断创新,就能释放出无限的发展潜力,就能为新时代的发展提供更大的前进空间。“惟改革者进,惟创新者强,惟改革创新者胜。”每个劳动者都要深悟其理,深践其道。同时要牢记,改革创新要与时代发展同频共振,要与国家战略深度融合。当前,实现中华民族复兴已进入了关键时期,““十四五””规划的蓝图也已完美绘就,给我们带来了满满的期待,让我们更加励志。“时间不等人!历史不等人!时间属于奋进者!历史属于奋进者!”我们要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以忘我的勤劳加快改革创新步伐,矢志不移地把心中的梦想变成现实,把蓝图上的目标化作手中的幸福,在人生路上给自己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为早日实现伟大的中国梦打下更坚实的基础,营造出更好的发展环境,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注入更多的“中国创造”“中国奋进”。

江山代有才人出。我们每个劳动者都要为下一代作出好案例样板,我们要让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代代相传,不断赓续成就一个个奔涌向前的历史成就。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