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在中学体育教学中的运用论文(热门18篇)

时间:2023-12-02 16:21:36 作者:雨中梧

范文范本是写作过程中的参考指南,可以为我们解决写作中的困惑和疑惑。请大家仔细阅读以下的范文范本,相信它们会对你们的写作有所帮助。

德育渗透功能在中学体育教学中的运用论文

教育最终是一项为未来培养人才的神圣事业,现代社会的发展,要求我们培养的未来建设者,不但要有知识、有文化、有强健的身体,而且还要有远大的理想、坚定的信念和甘愿为社会主义献身的精神。

学校体育是执行党的教育方针的一部分,培养学生的高尚品格,陶冶学生的良好道德风尚,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是学校体育教学的任务。实践证明,在体育教学中,加强组织纪律性教育、集体主义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和实事求是的优良品质教育,体育课的教学任务,才能在严明的纪律保证下,在良好的教学气氛中顺利完成。

辨证唯物主义认为,事物变化的最根本的原因,在于事物的内部,内因是事物变化的根据,因此,研究在学校体育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就要从分析学校内部固有的特点入手,认识德育与学校体育之间的.关系。我认为,学校体育是在不同的时间、空间及自然条件下,在动态中进行的以“运动”为核心内容,以身体练习为主要形式,体力与脑力并用,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高度结合,智力开发价值较大,人际关系广泛而活跃的课程体系。这就是学校体育固有的特点,这些特点为进行德育渗透提供了独特、有利条件。

寓德育于身体活动中,把身体活动与内容要求、意识与动作、理论与实际紧密和谐的结合在一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道德意识和行为,学生在活动中将纪律观念和行为有机统一起来,付诸实践,直接受到时间的检验。

在体育教学中,师生之间、同学之间、个人与集体之间的人际关系,有利于促进职高生个体早期社会化。例如篮球教学,在球场上强调互相配合的集体力量,对少数学生的个人英雄主义要及时纠正;要教育学生正确对待同伴的失误,技术好的同学要热情帮助技术差的同学;教育学生正确对待裁判的漏判和错判,要站在公正的立场对待。这样可以使学生学会如何做人、交友,如何处理好竞争与合作、对手与朋友、胜利与失败、纪律与自由等诸多问题。

三、体育教学中德育渗透的具体做法。

1、结合课堂常规进行德育渗透。

课堂常规是中学体育教学的基本要求,体育课堂常规教育的过程也就是向学生进行文明礼貌、组织纪律、思想作风的教育过程。教师应严格执行课堂常规教育,制定出各种严格的制度,加强组织纪律性,以保证体育课的正常进行。

[1][2]下一页。

兴趣教学法在中学体育教学中的运用论文

摘要:本文从快乐体育的概念和特点入手,通过追踪和梳理快乐体育的起源与发展,并深入分析了其在中学体育教学中的实践应用案例,有效和充分地证明了快乐体育能有效调动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实践证明,快乐体育的教学思想和模式,符合我国国情,可以普遍推广。

1、快乐体育的概念与起源。

1.1快乐体育的概念及其特点。

1.1.1快乐体育的概念。快乐体育是学校体育教育的一种方式,就是让学生在参与体育运动的过程中体验、理解、掌握运动及其所带来的乐趣,在增强体质、愉悦身心的同时获得成功感,增强自信心。

1.1.2快乐体育的特点。从方法论的角度讲,快乐体育就是“乐教乐学”的方法。具体来说,就是在体育教学过程中,通过教师的情绪调动,全体学生参加体育运动的积极性、主动性高涨,并能在此过程中充分体验到运动的乐趣,分享成功的喜悦和最新发现。因此,在快乐体育的教学实践中,形成了主动学习、愉快发展的主要特征。其具体表现为教学思想:育人为主,情感入手。快乐体育的根本宗旨就是“育人”,只有体会到运动快乐的学生,才会终身锻炼。但,并不是所有的学生都好动,于是实施快乐体育的关键就是让学生动起来,唯有从情感入手,使学生乐意、主动、积极地动起来,结果才会超乎想象。

(1)教学定位:教师主导,学生主体。快乐体育的关键是教学实施,实施过程中一定要强调教师的主导地位,但是,实施的关键是坚持学生的主体地位,一切从学生愿意和主动参与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二者缺一不可。

(2)教学组织:全员参与,氛围活泼。快乐体育一定是全体参与,不只是少数学生运动,其他学生在看的情况。快乐体育教学的过程中始终要贯穿活泼氛围,强调趣味性,只有这样才能调动所有学生参与运动,乐意运动。

(3)教学方法:注重实效,新颖多样。体育教学的“快乐”,在组织上不是简单的重复和单一循环的,一定是多种多样的,且根据环境和条件及年龄阶段的不同,有计划和有序地进行,组织形式一定采取花样不断、新颖别致的,才能广受欢迎。1.2快乐体育的起源与发展。

1.2.1快乐体育的起源。快乐体育兴起于二战后,发端于德国和日本。1979年,日本第24届“全国体育学习研究协议会”在东京召开,竹之下休藏作为这次会议的'发起人和领导者提出了“快乐体育”一词。1953年后,“追求正确而丰富的体育学习”理念开始萌发,教育界自始重视起学生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到20世纪60年代初期,日本体育教育中出现了向技能、体力回潮的倾向,竹之下休藏提出以学习对抗体练式体育,并开始积极探索和尝试快乐体育。

1.2.2快乐体育在我国的发展。20世纪80年代中期,伴随着改革开放,我国开始关注苏联之外的教育模式。风靡德国、日本的快乐体育开始影响我国。我国体育教育工作者开始践行“寓教于乐”。经过多年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逐渐形成了“以学生为主体,从其兴趣着手,强壮其体格,健全其身心健康,使其养成终生锻炼习惯”的快乐体育教育思想。

2.1思想上:摒弃传统思维,牢固树立“学生主体”的思想。

2.1.1树立“教学合一”的教学观念快乐体育是教学模式,更是教学思想。快乐体育教育的核心是“学生主体”,而过去,我国中学体育教育更多强调的是只管“教”,不管“学”。因此,要实施快乐体育教学的第一步,就应是摒弃传统思维模式,正确认知“教与学”的关系。

2.1.2树立“学生主体”的教学思想思想是行动的先导。什么样的教学指导思想,就决定了什么样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过去我国中学体育教学普遍实行的是填鸭式又叫注入式教学模式,就是教师教什么,学生就学什么,这种教学模式的根源,是由教师的主体地位决定的。这种思想产生的结果必然是课堂乏味,学生被动。而快乐体育,首先强调的就是学生主体意识,具体指的是,快乐体育教学过程中,不仅要强调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同时也要求学生主动学习;教师的主导地位就体现在“如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学生主体则表现为主动愿意学习。这样在“欢声笑语”中,实现了教学目的,完成了教学任务。2.2教学方法:强调“学生主动”参与,不能因循守旧。

2.2.1认真准备,合理规划。在“学生主体”的快乐体育思想指导下,教师要做的就是创造愉快氛围,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说起来简单,做起来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教师精心谋划,积极准备,缜密计划。既要考虑到整体、长远,又要兼顾到个体、眼前,不能“一刀切”、一个标准、一个方法和一个要求。例如,为保证以学生为主体的主动参与和全员参与,教师可以在课前抽出时间跟学生一起就趣味教学进行专题研讨,并共同制订或创新趣味课堂和课堂规程。另外,为照顾学生个体差异和兴趣不同,可以打造“别样课堂”。具体做法是,同一课堂,同时开展多项运动,学生根据兴趣,在课前或现场选择一个或多个项目参与。这种体验保证了学生的全员参与,且兴趣盎然。但不花时间精心准备,它只是设想。所以,唯有认真准备,课堂才不被荒废,只有合理规划教学任务与目标,才能轻松搞定。

2.2.2着重趣味,重视差异。快乐体育的核心,就是教师要想方设法让课堂“活”起来,让体育课上成为欢声笑语的海洋,且一个都不能少。使学生在这堂课刚愉快的结束时,就开始翘首下节课的早日到来。为实现每堂课的教学目的,教师应因地制宜地设计别样教学方法,且要一定考虑到因材施教。例如,体能训练课,如果单纯的跑步等常规做法,学生早就司空见惯了,也就没有了兴趣,结果可想而知。那就不妨在简单热身后,再进行分组趣味接力赛。比赛项目:蛙跳、后蹬腿、立定跳远等接力,这样既可以体现竞技性,又能增加运动乐趣;既保证了全体学生参与,又使学生在竞技过程中达到教学的目的。但是,仅有这些趣味还是远远不够的。教师应根据学生的体质状况进行分组,保证每组的实力相当,否则还没比赛就已经知道结果了,学生也就没有参与的兴趣了。学生体质、兴趣等的个体差异,是客观存在的,但它不能成为体育课缺失的理由和原因。体育教师唯有打造多样兴趣,为全员运动创造条件,才能保证全体参与。让学生运动有兴趣,且一个都不能少,这才是快乐体育的根本。

2.2.3教学一体,健康身心。现在的中学生年龄一般在12~18岁之间,这个年龄阶段的学生,绝大多数是个性十足,表现欲强,喜欢挑战,不轻易服输;但耐心是非常缺乏的。据此,体育课上,教师尽管用心教,但沉闷的教学根本无法引起他们的共鸣,积极性更无从谈起。唯有“教学一体”的互动,才能激发他们的全身心的热情,课堂才会“生龙活虎”,教学目标才会实现。以篮球投篮教学课为例,课前准备活动结束后,体育教师进行了投篮技术讲解和动作示范,然后让学生们开始自己反复练习。这堂课,教师的教法没有问题,但是3~5次重复动作练习后,学生的兴趣顿失。如果教师在教后,进行多点花样篮球训练,再进行分组投篮赛,场面和结果会截然不同。具体做法是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组员分别站在不同的投篮点,相互传球后投篮,再变换位置投篮,最后评定组别和个人成绩,确定名次。这样就将枯燥的篮球课,变得既生动有趣又锤炼了学生团队协作能力,使学生们在昂扬的气氛中完成教学任务。

3、结语。

快乐体育首先是教师主导的,以“以学生为中心”的思想的确定和树立,其核心是想方设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每堂体育课变得生动有趣,深受学生喜欢。唯有这样,才能保证体育教学的效果,圆满完成教学任务,让学生在享受体育课的同时,增强了体质,锻炼了身体。但快乐体育也不应以一味单纯地追求快乐为目的,而必须明确是以快乐为手段的一种体育教学模式和方法。实践证明,快乐体育可有效地提高学生主动参与体育运动的积极性,有利于完成教学任务和目标,适合全面推广和开展,但应结合具体情况和学校体育客观实际,灵活开展,不能千篇一律。

参考文献:

[5]邱伯聪.论快乐体育本体理念的体验教学[j].新课程研究:下旬刊,2016,9(1):96.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德育渗透功能在中学体育教学中的运用论文

德育在整个学校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在体育教学中,如何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的教育。在实际体育教学活动中,教师应结合学生特点,将德育教育渗透到体育教学每个环节。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做了以下一些探索。

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必须把德育放在首位,并把德育渗透到各学科教学中去,体育也不例外。学校教育,包括体育教育在内,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是非常必要的,一个尽管专业技术一般,知商一般,但有良好的情商,良好人缘的人,当他进入社会后,也是比较顺利的;德育教育做得好,反过来可以促进专业学科教学工作的开展,使之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在体育教学中,应有意识、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寓德育于体育之中。

二、在教学中渗透德育,进行榜样教育。

在体育教学中,严格体育课堂常规教育,可以使学生养成良好的纪律行为,在开展各项体育游戏竞赛的时候,利用对规则的学习、理解培养他们遵纪守法,提高辨别是非的能力。根据各种不同的教材特点,培养他们的各种意志品质。在户外进行体育活动过程中,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往往比在理论课中空洞的说教更有说服力。队列队形练习可培养学生严明的组织性、纪律性,“令行禁止”体现得淋漓尽致;耐久跑可培养学生吃苦耐劳、坚忍不拔的精神;体操项目可培养学生团结互助,互帮互学的作风;球类项目可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观念;体育竞赛则更有凝聚力,能使学生空前团结,并能培养良好的体育道德风尚。因此,体育教学中对学生的道德思想品质的'教育来得更直接,更易让学生接受并牢记,有利于培养学生健康的思想品质。运用体育先进事例进行榜样教育:通过介绍我国体育健儿在国内外重大比赛中所取得的新成绩,优秀运动员刻苦训练,为祖国争得荣誉,使我国在国际体育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等,使学生在平时锻炼及学习中,能够以这些体育健儿为榜样,不怕苦,不怕累,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应举止大方,谈吐文明,教学中,讲解清楚、示范规范、言行一致,给学生树立一个良好的教师形象,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达到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目的。还应注意寓情于教,以身作则,以情感人,师生间情感交流。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勇于吃苦耐劳,不怕苦累,不怕太阳晒,不怕风吹和寒冷,工作认真负责,准备活动和同学们一起做,示范认真规范,尽量满足同学们的要求,练习时积极为同学们当陪练,耐心帮助落后的同学等。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先做到,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去激励同学,从而达到教育的目的。

三、体育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培养学生竞争意识。

在体育课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多种方法进行理想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等。通过长跑教学,加强学生意志力的锻炼。现在的学生独生子好多,生活条件比较优越,多数学生缺乏艰苦锻炼,怕长跑、怕吃苦的比较多。教师要认真进行思想教育,深入了解情况,从严要求,有意识培养他们吃苦的精神,不给怕苦者留余地,让他们在实践中得到锻炼。例如:在实际练习中,教师分析学生不能跑完全程的原因,有的是身体偶然不适;有的是体力分配不合理,前半程太快;也有的是怕苦累,稍有疲劳就不能坚持。教师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及平时对他们的了解,在处理上应有所区别。对平时一贯认真刻苦而偶然不适的同学无需批评;对体力分配不合理的学生,应告诉他们失败的原因及如何分配体力;而对怕苦累者除进一步讲道理外,应让其重跑一次,使其既能认识到自己意志薄弱的毛病,抓住顽强意志这一环节,经过几次反复的工作即可初步解决。在球类项目的教学中,结合其集体性和竞争性的特点,培养学生群体意识,应变能力,团结合作,充分发挥集体力量,让学生感受到球类比赛的胜负是靠集体力量和相互之间的密切配合,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教育学生正确对待同伴的失误,正确对待对方的犯规,决不允许施以报复的手段;要正确对待裁判的漏判、误判,要站在公正的立场上对待裁判对双方的判罚。在体育教学中,组织教学比赛、达标测验、单元技术考评是经常要做的事情,教师应很好地利用这一时机对学生进行挫折教育。让学生懂得胜利是人人向往的,失败也是每个人都会遇到的,如何看待失败,如何面对失败,如何承受失败,此时教师的诱导是必不可少的。在帮助学生分析失败原因的同时,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我调节心态的能力,养成良好的个性心理素质,使他们清楚失败的是成绩,决不应是精神和人格,从而塑造他们豁达、开朗的性格和永不服输的心理素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根据不同项目的特点,有意识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让他们在竞争中品尝胜利的欢乐,失败的痛苦,进步的喜悦,拼搏的乐趣,培养他们的竞争意识。如在接力跑教学中,把学生分成几个组,规定最后一组到达终点的同学做俯卧撑、立卧撑等,让这些同学认识到胜利和失败带来的两种不同的结果。教师便抓住时机,培养他们的竞争意识,启发他们在下一次的竞争中战胜对手。

四、偶发事件中渗透德育,培养集体主义精神。

在教学过程中,难免会遇到一些影响到教学效果和学生德育的突发事件。体育教学中的突发事件如果得不到合理及时的解决,势必会影响到学生的情绪。如:学生之间产生冲突、集体间有摩擦等。由于突发事件具有突发性和暂时性,这就要求教师做教育的有心人,密切关注学生的行动和表现,并及时抓住课堂中出现的突发事件,迅速抓住事件本质,合理地将其解决,不断提高学生辨别是非的能力,达到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目的。大多数体育项目都是通过集体合作进行的。如球类、田径、游戏等教材,更蕴含着丰富的集体主义教育内容,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一特点,在组织教学过程中,应不失时机地进行集体观念和集体主义教育,使学生学会团结协作,密切配合,不搞个人英雄主义。只有这样,才能在思想上和行动上保持一致,形成一个牢固的整体。也只有这样,才能取得好的成绩。如给学生们讲奥运中国体操男子团体,乒乓球男、女团体,男篮、女篮,女曲等,经过不懈的努力,以及团结一心,努力拼搏,终于获得了奥运佳绩等事迹,并通过提问:“我们进行比赛时应该怎么做呢?”引发学生的思考。在实践中,可通过组织学生游戏、集体竞赛设计,让学生为胜利献计献策,使每一位学生都成为组织者、参与者和鼓动者。从参与活动过程中,培养学生主人翁意识、团队认同感、集体荣誉感、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团结互助的集体主义精神。

德育渗透功能在中学体育教学中的运用论文

对小学体育教学中思想品德教育渗透问题的研究,目的就是寻求特殊教育功能,通过德育教育来提高学生思想认识,激励全体学生积极地参加学校组织的各项体育活动项目上,使他们从心理上去热爱体育,形成终身体育锻炼的意识;从平时行动上去积极主动参加阳光大课间等体育锻炼活动,养成良好的习惯;从精神上培养学生顽强不怕吃苦的坚强毅力。

当前学校的教育是为了促进学生迅速而健康的发展。小学体育课程是学校教育不可分割部分,它包涵着丰富而积极的教育功能。体育课堂是培养学生思想品德的良好场所,在小学体育教师的引导作用下,按照课标的要求有有条不紊地对学生进行各方面的影响。作为小学体育教师首先应该具备良好品质道德,要严格要求自己,随时注重自己的仪表仪态,以良好的形象去影响、感染学生,从而达到教育的目的。另外,由于职业的特点,小学体育教师既要不断加强理论学习,也要加强身体素质训练,不断的提高运动技术、技巧,使自己的教育水平适应当代学生要求。

5结束语。

小学生崇高的思想品德形成,是在他所在的社会环境下经过具体的活动逐渐构成和发展起来的。事实证明,小学生通过对体育课的实践可以使他们掌握正确的价值观,可以培养他们高尚的思想品质和顽强拼搏进取精神;还可以培养他们乐观开朗心理素质。小学体育教学应从“育人”的基本目的出发,坚持站在“育人”这一角度备课,将德育的内容潜移默化到整个体育教学之中,提升学生自身心理素质,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气,为终身体育素养打下坚实的基础。

德育在中学体育教学中的运用论文

摘要:中学阶段的学生正处于发展的关键时期,在实际的体育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有利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有利于提高教学的效率和质量。本文主要介绍了德育渗透功能的内涵、德育渗透的意义,重点探究了德育渗透功能在实际体育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中学体育教学的目标是增强学生身体素质、提高学生综合能力。在中学体育教学中实施德育渗透,不仅符合了素质教育的发展要求,而且满足了学生的发展需要。由此可见,德育渗透功能在中学体育教学中应用,具有重要性和必要性。

一、德育渗透功能的内涵和意义。

(一)内涵。

德育的内涵较广泛,具有广义定义和狭义定义之分。广义上的德育,即指社会成员在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家庭教育以及社区教育等方面所接受的目的性影响;狭义上的德育,即指单方面的学校教育。受教育者在道德方面受教育者有方向、有计划的影响,进而在规范道德意识的影响下,开展符合社会要求的道德行为。德育渗透,具体包括爱国主义教育、中华传统美德教育、自强不息教育、强大内心教育以及竞争意识教育等五方面的的渗透。德育功能,主要包括导向功能、完善人格功能、人际交往功能、生活功能以及社会功能[1]。

(二)意义。

在中学体育教学中渗透德育功能,一方面有利于加强德育教育的连续性和系统性。由于体育科目贯穿学生学习的各个阶段,并且体育科目开设时间较早、持续时间较久,进而中学阶段渗透德育于体育教学中,能够确保学生接受到连续性的德育教育,能够加强体育教学中德育渗透的系统性。另一方面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在多样性的体育活动中参与体育锻炼和体育游戏,适当的进行德育渗透,不仅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体育理论知识的积极性,而且有利于学生积极参与实际的体育练习。学生在浓厚兴趣的引导下主动进行体育学习,在提高体育教学效率的同时,能够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学习目的。

(一)结合学科特点渗透德育。

中学体育教学科目具有集体性、实践性、自由性以及竞争性等基本特点。由于目前大部分中学生在家庭中属于独生子女,学生的分享意识和团结协作意识较弱,进而在中学体育这样的集体学习中,会经常出现独立活动、分散活动的现象。因此,在实际的体育教学中,适当渗透德育的美育功能,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强化学生的团结协作意识、能够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体育学习习惯。老师在体育教学中,巧妙渗透美育功能,即通过多样性的肢体活动和优美的肢体动作使学生对美的认识更加全面和具体,进而有利于对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进行创新。同时,在丰富体育素材的基础上,能够加强学生对体育动作的完善和练习,能够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鉴美能力[2]。

(二)结合学生特点渗透德育。

由于中学阶段学生在家庭背景、学习能力、接受能力、兴趣爱好等方面存在不同,进而老师在体育教学中渗透德育功能时,要充分尊重学生发展的差异性,仔细观察学生在思想意识、道德行为等方面的变化过程。例如,中学阶段的女同学在进行体育练习时,由于个别体育动作难度较大、体育动作较复杂,进而女同学会觉得体育动作乏味,进而会对体育练习产生抵触的学习心理,这时体育老师首先要对女同学进行正确的思想引导,使女同学意识到体育动作的重要性和作用。与此同时,老师要采取鼓励性评价,全面调动女同学参与体育动作练习的积极性。此外,体育老师还要根据学生学习体育的差异性,实施针对性的教学计划和教学方案,即因材施教。例如,对于班级内体育学习热情较高、体育成绩较好的同学,老师要适当的提高体育练习难度,进而提高学生的体育水平;对于体育学习兴趣较低、体育成绩较差的同学,老师要设置难度较小的体育练习目标,进而树立学生学习体育的自信心,增强学生学习体育的主观能动性。

(三)结合教材内容渗透德育。

老师在进行体育教学时,要充分结合教材内容,参照教材制定合理的教学计划、制定明确的教学目标,进而实现德育渗透的良好教学目的。例如,在进行长跑体育练习时,大多数学生对长跑存在片面认识,学生认为长跑是一项枯燥的体育项目,进而报名参加长跑的`学生数量极少。实际上,长跑体育项目是一项考验学生耐力、培养学生坚强意志的体育活动,对于锻炼学生坚持不懈的精神和毅力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在进行实际的长跑体育练习时,老师要为学生介绍长跑运动的重要意义,引导学生正确认识长跑体育运动,进而使学生在参加长跑运动中勇于挑战自我、树立强大的学习心理。

(四)结合教师素质渗透德育。

要想在中学体育教学中进行良好的德育渗透,体育老师首先要提高自身专业素质和专业能力,因为只要老师自身的素质得到了强化,在实际的德育渗透教学中才能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进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体育老师不仅要注重自身的仪容仪表,还有注重自身的言行举止,在丰富专业知识的同时,增强自身的职业魅力。进而在渗透德育功能的体育教学中,对学生产生深远持久的影响[3]。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中学体育教学中,通过德育功能的良好渗透,不仅能够激发学生学习体育的热情,而且能够全面加强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由此可见,渗透德育功能于中学体育教学,有利于促进体育教学事业迈向新的发展台阶。

参考文献:

[2]步正.在中学体育教学中充分发挥好德育渗透功能[j].科技资讯,2012,22:199.

探究法在中学体育教学中的运用论文

语言法是体育课堂中组织教学、传授基本知识、培养学生基本能力的最基础的教学方法,是是否能理想地完成教学任务、目的、内容的关键所在和重要手段。无论是在体育课堂教学的示范、练习阶段,还是在业余体育训练中,都离不开语言法。

1.积极的组织作用在体育课堂教学中,宣布本课的教学任务、目的、内容,合理地调动队伍,准确地示范讲解,练习中的辅导,分组轮换交替,技术、战术成绩的评定,各种教法的应用和整体性的配合,学生的心理、生理活动的调整,课后作业的布置及小结等,都要依靠和借助语言法来实现。所以体育教师在体育课堂教学中,单靠漂亮的示范动作是很不够的,首先要加强自身的语言修养,才能借助语言法来实现其组织作用。

2.合理的媒介作用。

2.1通过体育课堂中教师的讲解,对所要进行示范动作的形象化描述(用语言给所要示范的动作进行画像),在学生的脑海里首先再现出教师示范动作视觉形象,然后通过动作示范去加深运动的表象和记忆。

2.2讲解在练习的意义上可以说是练习法传授的一种形式。为了确保教师的示范形象成为学生在练习时的准确执行形象,在学生练习之前,通过教师的讲解使学生能明确怎样去练习动作,完成运动,应该注意什么,应该加强什么,在自己的脑海里就会明显地再现动作的动觉形象。在体育课堂教学中由这种媒介,从一个教学方法转为另一种教法都是功能性的转换。它使教师的讲解具有直观的色彩,能积极、合理地启迪学生的思维,使学生看和想,想和练密切地结合为一体。

3.必要的强化作用在课堂中学生没有视觉形象或是视觉形象模糊不清时,教师就需要再进行示范。而在示范之后,运用语言法,这不仅仅对学生所观察获得的视觉形象加以必要的.巩固,而且还能使学生的视觉形象更加清晰,促进记忆的加深,对运动表象的形成起到了强化作用。在学生练习结束后,教师再运用语言法,对学生所进行的动作练习情况,进行个别或集中的肯定和评价,这又可以进一步强化练习中的运动形象,使学生的视觉成分更加清晰,更加巩固和完善。

4.完善的补充作用教师示范之后,语言法能够弥补学生在观察示范时的不足,对进一步去调控学生在视觉形象形成的过程所存在的形象,起到充分的补充,并校正教师示范动作的形象,以及在示范动作结构本身上存在的弱点和弊端。以避免教师或学生在做正确动作中的失真,加强学生视觉形象的正确性、完整性、稳定性。除此之外,在学生练习结束后,用语言还可以补充在课堂练习中的疏漏,或没有感知到的模模糊糊的动觉,使自己的运动形象更为完善和准确。这对于学生练习后,教师去分析学生在练中所执行的情况,存在的难点、疑点得到充分的消化和补充作用。语言法与其他教法构成了体育课堂中完整的教学方法。是体育课堂教学中必不可少的需要加强的教学方法。只有了解了语言法的作用,才能有助于更好更合理地充分发挥其应有功效。要想充分利用语言法进行体育课堂教学,那么,体育教师就必须从备课入手,注意选择所用语言的形式,讲求语言的表达方法,提高课堂用语的标准,规范课堂教学术语,加强语言的逻辑性、规范性、艺术性和组织性。那种在体育课堂中想哪说哪,会做不会讲的做法是要不得的,它对传授知识的准确性起到干扰作用。要想提高语言法的运用,除熟练精通本专业外,还应该多读点文学方面的书,为丰富课堂用语奠定雄厚的基础。只有这样,才能在体育课堂教学中语言自如流畅,恰当好处,才能达到更好地发挥语言法的作用,提高教学质量,完成教学任务。

德育在中学体育教学中的运用论文

随着体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开展,体育课堂教学形式越来越呈现出多样化。在教学实践中,我运用了“尝试法”这种新颖的教学方法,颇受青少年学生的欢迎。

尝试法教学就是指教师提出教学内容、目的、任务和要求及注意事项,让学生有目的、有组织、有计划地进行尝试性练习的教学方法。促使学生主动地、愉快地学习体育知识、技术、技能,掌握强身健体的方法,养成锻炼身体的好惯的一种教学形式。

一、尝试法的理论依据。

传统的教学是教师讲授给学生理性知识,现成的经验,让学生按照规定好的教学模式去学与练,这样不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而“尝试教学法”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有利于学生个性特长的发挥,使学生在尝试练习中得到锻炼,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发现问题、思考问题的能力,自主地去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学生一但得到解决问题的方法程就会记得更清楚、更牢固。

1、导学阶段:教师通过讲解,使学生明确本课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要求及注意事项和安全措施,不作动作过程的讲解和示范。如:在教学垒球的投掷这课中,只讲述原地投还是行进间投,要求看谁投得远以及投掷垒球时不能砸击到人。

2、尝试性自练阶段:学生按教师提出的内容、目标、任务和注意事项进行各自练习、并互相观察、互相探试。教师巡回观察,了解学生练习情况,并不时地提醒学生注意安全。

3、教导阶段:在尝试自练之后,教师组织学生交流汇报,各自所练习情况,发表个人看法,演示过程。教师对共性问题和学生的质疑进行答疑。还以投掷垒球为例,学生自练结束后,学生满足了自我发挥、自我表现的欲望之后,要求学生积极思考:“我为什么投得不远?”“我为什么投得比他远?”“用什么方法才能投得更远?”等。教师可组织学生讨论再小结问题的关键,解答疑问后再让学生带着所学到的知识进行尝试练习,练习几次后,有的简单的问题就会迎刃而解了,有的问题还存在,学生通过尝试失败的经历后就会渴望得到成功的密决,而认真地学习正确的动作方法;而那些尝试到成功的学生就会增进他们学习的信心和强烈的表现欲,他们会更加自觉地练习,并且很乐意把学会的经验传授给周围的同学,整个学习气氛会更热烈。

4、提优补差阶段:教师进行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精讲,根据学生尝试练习时,教师巡回时了解到的情况,把学生分成三个小组,分别为:能较好完成动作的a组;能基本完成运用的b组;存在较多问题的c组。对a组只需提出安全的注意事项,由体育班委组织练习;教师组织b组和c组进行辅导练习,使学生的动作技能不断得到完善,再让b组由体育骨干带领练习,教师专门负责c组的学生练习,给“卡壳”的学生个别点拨、帮助,使全班学生顺利地与学生所要掌握的内容。

这样,学生完全在积极而自信的状态下,通过尝试,他们会不断地“发现”不断地“解决”,还能把自己发现的结论转化为能力,“尝试法”使教学气氛愉快而轻松,教学效果也相当好!

1、符合教法改革的发展趋势。

“尝试法”是一种以学生自练为主的教师为辅的综合性教学方法,这样的教学法,符合学生的.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方法,大大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改变了传统教学中注入的讲授形式。

2、符合课堂教学的发展过程。

科学的教学过程、教师的主导活动呈相对减弱的趋势,而学生的主体活动却不断增强。因而,正确的教学关系,实质就是本文所提的学生尝试性练习――教师对共性解答――提优补差,这个过程,突出学生的主动活动增强理论。

3、符合学生练习的认识规律。

这种教法符合“认识――实践――再认识――再实践”的认识规律。

“教学目标――明确目标――探求目标――实现目标――深化目标”的目标控制过程。

“导学过程――尝试自练阶段――学导阶段――提优补差阶段”是教师的教学过程。

“认识过程――感知过程――修正过程――形成过程――理知过程”是学生的认识过程。

本人通过运用“尝试法”使我校的体育教学效果有了明确的提高,今后还需在教学中吸收国内外先进的教学经验来充实自己的体育教学。为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再多作贡献。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探究法在中学体育教学中的运用论文

[摘要]“校本课程”一词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我国各级学校普遍流行,散打在体院及武馆中开展红火,近几年还进入到高校普修课。本研究站在中学的角度,力求把校本课程与散打有机结合起来,既为推动散打发展也为丰富中学的体育课程。

[关键词]校本课程散打中学体育。

一、中学开设散打校本课程的意义。

1.有利于学生身体发育、健康成长。

医学科学揭示和验证散打对神经系统、心肺系统、运动系统、内分泌系统等几个方面都有积极影响。长期进行散打训练能发展人体的速度、灵敏、柔韧、耐力、等综合素质,促进身体全面发展,提高人体的适应性,延缓人的自然老化。散打运动甚至对某些疾病如高血压、神经衰弱、冠心病有特殊疗效。中学生正处于身体发育的迅速时期,在这一黄金时期学习和练习散打有助于学生的身体发育和健康成长。

2.有利于学生的心理健康。

据有关文献报道,大约32%的中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问题,如抗挫折能力、意志力、协作精神等都比较薄弱。近几年来,越来越多的科学证实了体育锻炼对人体的心理健康水平有着积极促进作用。学生在练习散打时击打沙包或是击打移动手把的成就感,与队友实战后的痛快淋漓都能使运动者的身心处于一定程度的兴奋激活水平,这些状态对于心理抑郁状态或因长期抑郁而导致的心理障碍等均有很好的调节与治疗作用。

3.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积极进取、勇于竞争精神。

散打是一项对抗性很强的体育项目,它要求练习者有直接的'身体接触和对抗。学生在不断的散打练习中接受到大量的双方斗智斗勇的直接对抗较量,这种对抗可以迁移到他们日常生活中去,有利于他们接受生活中的各种挑战并且战胜它。

4.有利于树立学生的终身体育思想。

在当前的体育改革中,以终身体育为指导思想的体育教学将成为学校体育的发展趋势。青少年时期,正是打好身体基础的“黄金时代”,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和爱好是积极参加体育活动的驱动力,掌握体育的知识、技能,学会自主的学习、锻炼又是进行终身体育锻炼的必要条件。受到各种媒体宣传的影响中学生对散打有很强的吸引力,如果系统的向他们传授散打知识并借助这个平台向他们宣扬终身体育思想,必然能很好的帮助他们树立终身体育的思想。

5.有利于武术的持续发展。

武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它不仅仅只是一项体育运动还与哲学、思想道德修养、军事等有很深联系。为了吸引更多的学生来参与武术运动同时为了避免出现中学武术发展的路子越走越窄,在中学开设散打课程是很有必要的。散打作为中华武术的精华它有很强的技击性和对抗性,而这也正是吸引学生的魅力所在。利用散打作为平台引导中学生学习和练习武术,这明显有利于武术的持续发展。

二、当前中学开设散打校本课程面临的困难。

1.器材设施缺乏。

中学现有的场馆设施一般可以满足学校的常规教学和训练,但几乎没有用于散打教学和训练的专用场馆。散打器材缺乏也是一个难题,很多中学甚至缺乏散打学习最基本的器械,如拳套、手靶、沙袋等。

2.师资缺乏。

广东清远某中学有30多个体育教师,教师专长主要集中在一些常见的体育项目上,我们调查发现没有一位教师能教授散打课程。当前中学几乎没有散打教师,甚至是大学学习过武术专项的老师也不能教授散打。出现这样的情况是因为高校的散打开课率不高,普通师范类大学的体育院系也很少有散打课。另外现行的课程设置也把武术与散打分开来实行分别教学,这就造成了会武术套路的不会散打,会散打的也不会武术套路。作为中学体育教师的摇篮的体育院系如此设置散打课程,严重影响了中学散打教师的培养。

3.医疗缺乏。

运动创伤在散打训练或比赛中时有发生。它不仅在从事散打训练不久或者是身体素质与专项素质较差、技术水平不高的运动员中容易发生,即使是具有一定训练水平的运动员,由于散打对抗性强的特点及技术的不断发展,对各项素质要求越来越高的情况下也在所难免。运动创伤不仅会影响训练、比赛及运动成绩的提高,而且还会影响运动员的身体健康。中学如要开设散打校本课程就需要有一笔专门的费用购买医药用品并且还需要校医的配合,这在很多中学是有难度。现阶段很多中学都没有专门的校医,另外一些学校因为领导不重视体育或者自身办学经费困难要求他们设置专门的医药费也是有难度的。

三、建议。

1.邀请学校领导参与散打校本课程的设计中学在设计散打校本课程时除了体育教师参与外,最好还请校领导参与进来。这样既可以得到他们支持散打校本课程的开设,又有利于请他们解决场地、器材和医药费用。

2.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自制一些散打训练器材教师带领学生自己动手设计一些简易的散打器材,如在树干周围绑一些海绵、用布缝制简易沙袋、用水泥和钢管制作杠铃等。

3.培训教师队伍。

报请教育主管部门在教师进修学校开设中学体育教师散打教学培训班,培训内容包括散打技术、散打教学及训练方法、散打运动损伤的预防与急救等。

4.学校设置医务室。

条件好的学校聘请医生设置医务室,条件相对较差的学校可以与学校周边的医生或卫生所建立伙伴关系,这样既可以为散打的教学训练提供医疗保障,也可以为全校师生的日常生活提供医疗服务。

参考文献:。

[1]许洁英.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的含义、目的及地位[j].教育研究,2005,(8).

[2]陈建绩,王海增.体育校本课程开发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8.

德育在中学体育教学中的运用论文

[摘要]“校本课程”一词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我国各级学校普遍流行,散打在体院及武馆中开展红火,近几年还进入到高校普修课。本研究站在中学的角度,力求把校本课程与散打有机结合起来,既为推动散打发展也为丰富中学的体育课程。

[关键词]校本课程散打中学体育。

一、中学开设散打校本课程的意义。

1.有利于学生身体发育、健康成长。

医学科学揭示和验证散打对神经系统、心肺系统、运动系统、内分泌系统等几个方面都有积极影响。长期进行散打训练能发展人体的速度、灵敏、柔韧、耐力、等综合素质,促进身体全面发展,提高人体的适应性,延缓人的自然老化。散打运动甚至对某些疾病如高血压、神经衰弱、冠心病有特殊疗效。中学生正处于身体发育的迅速时期,在这一黄金时期学习和练习散打有助于学生的身体发育和健康成长。

2.有利于学生的心理健康。

据有关文献报道,大约32%的中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问题,如抗挫折能力、意志力、协作精神等都比较薄弱。近几年来,越来越多的科学证实了体育锻炼对人体的心理健康水平有着积极促进作用。学生在练习散打时击打沙包或是击打移动手把的成就感,与队友实战后的痛快淋漓都能使运动者的身心处于一定程度的兴奋激活水平,这些状态对于心理抑郁状态或因长期抑郁而导致的心理障碍等均有很好的调节与治疗作用。

3.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积极进取、勇于竞争精神。

散打是一项对抗性很强的体育项目,它要求练习者有直接的'身体接触和对抗。学生在不断的散打练习中接受到大量的双方斗智斗勇的直接对抗较量,这种对抗可以迁移到他们日常生活中去,有利于他们接受生活中的各种挑战并且战胜它。

4.有利于树立学生的终身体育思想。

在当前的体育改革中,以终身体育为指导思想的体育教学将成为学校体育的发展趋势。青少年时期,正是打好身体基础的“黄金时代”,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和爱好是积极参加体育活动的驱动力,掌握体育的知识、技能,学会自主的学习、锻炼又是进行终身体育锻炼的必要条件。受到各种媒体宣传的影响中学生对散打有很强的吸引力,如果系统的向他们传授散打知识并借助这个平台向他们宣扬终身体育思想,必然能很好的帮助他们树立终身体育的思想。

5.有利于武术的持续发展。

武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它不仅仅只是一项体育运动还与哲学、思想道德修养、军事等有很深联系。为了吸引更多的学生来参与武术运动同时为了避免出现中学武术发展的路子越走越窄,在中学开设散打课程是很有必要的。散打作为中华武术的精华它有很强的技击性和对抗性,而这也正是吸引学生的魅力所在。利用散打作为平台引导中学生学习和练习武术,这明显有利于武术的持续发展。

二、当前中学开设散打校本课程面临的困难。

1.器材设施缺乏。

中学现有的场馆设施一般可以满足学校的常规教学和训练,但几乎没有用于散打教学和训练的专用场馆。散打器材缺乏也是一个难题,很多中学甚至缺乏散打学习最基本的器械,如拳套、手靶、沙袋等。

2.师资缺乏。

广东清远某中学有30多个体育教师,教师专长主要集中在一些常见的体育项目上,我们调查发现没有一位教师能教授散打课程。当前中学几乎没有散打教师,甚至是大学学习过武术专项的老师也不能教授散打。出现这样的情况是因为高校的散打开课率不高,普通师范类大学的体育院系也很少有散打课。另外现行的课程设置也把武术与散打分开来实行分别教学,这就造成了会武术套路的不会散打,会散打的也不会武术套路。作为中学体育教师的摇篮的体育院系如此设置散打课程,严重影响了中学散打教师的培养。

3.医疗缺乏。

运动创伤在散打训练或比赛中时有发生。它不仅在从事散打训练不久或者是身体素质与专项素质较差、技术水平不高的运动员中容易发生,即使是具有一定训练水平的运动员,由于散打对抗性强的特点及技术的不断发展,对各项素质要求越来越高的情况下也在所难免。运动创伤不仅会影响训练、比赛及运动成绩的提高,而且还会影响运动员的身体健康。中学如要开设散打校本课程就需要有一笔专门的费用购买医药用品并且还需要校医的配合,这在很多中学是有难度。现阶段很多中学都没有专门的校医,另外一些学校因为领导不重视体育或者自身办学经费困难要求他们设置专门的医药费也是有难度的。

三、建议。

1.邀请学校领导参与散打校本课程的设计中学在设计散打校本课程时除了体育教师参与外,最好还请校领导参与进来。这样既可以得到他们支持散打校本课程的开设,又有利于请他们解决场地、器材和医药费用。

2.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自制一些散打训练器材教师带领学生自己动手设计一些简易的散打器材,如在树干周围绑一些海绵、用布缝制简易沙袋、用水泥和钢管制作杠铃等。

3.培训教师队伍。

报请教育主管部门在教师进修学校开设中学体育教师散打教学培训班,培训内容包括散打技术、散打教学及训练方法、散打运动损伤的预防与急救等。

4.学校设置医务室。

条件好的学校聘请医生设置医务室,条件相对较差的学校可以与学校周边的医生或卫生所建立伙伴关系,这样既可以为散打的教学训练提供医疗保障,也可以为全校师生的日常生活提供医疗服务。

参考文献:。

[1]许洁英.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的含义、目的及地位[j].教育研究,,(8).

[2]陈建绩,王海增.体育校本课程开发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

德育渗透功能在中学体育教学中的运用论文

小学生与体育教师有着亲密的接触,体育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被小学生吸收,无论小学生是否理解了其中的理论,都能被体育教师的幽默语言和动作所吸引,使小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充分的被调动,这同时有助于小学生的德育培养;另外,小学阶段是小学生校园生活的开始阶段,他们还没有成熟的认知能力。此时,体育教师应该严格地把关教学内容,让小学生接受良好的启蒙教育,且让小学生在轻松的环境里获得体育知识,发挥体育的教育优势。

2.1体育教师根据小学生的自身情况来渗透德育教学。

在小学体育教学过程中,师生的互动交流非常重要,体育教师可以通过自身的优势观察小学生的运动,并对其各自的特性进行指导,小学生受到体育教师一言一行的影响,也会去模仿体育教师的一些语言和肢体动作,因为这是小学生与生俱来的特性,这就要求小学体育教师要严格要求自己的品德修养。例如,体育教学中单双杠教学内容,小学生由于受到自身体能和身高的局限,不能够很好地掌握这部分内容,但是这部分教学内容又必须要学习,此时,体育教师可以进行一些动作技能的设计,便于小学生来完成各项动作,培养小学生敢于在高大的体育器材上完成动作。当小学生完成动作以后,要给予积极的表扬。受到体育教师的肯定以后,小学生的自信心会增强,这有助于小学生的德育教育发展。

2.2根据小学体育教学特点来渗透德育教育。

小学体育教学针对的对象是小学生。小学生喜欢玩耍,也喜欢在集体中学习,那么体育教师可以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培养小学生的集体协作能力、与不同性格的小学生接触的能力。例如,一些同学不愿意和自己不喜欢的同学接触,而且爱使小性子,体育教师根据这种情况可以设计一项体育游戏“丢手绢”来缓和他们的气氛,使两个闹别扭的学生增加接触。小学生的思维比较单纯,针对这些小问题会让小学生学会自己去解决。集体活动是小学体育教学的另一特点,可以增强学生之间的应变能力。例如接力赛跑,通过这一教学内容,用运动的形式可以培养学生学会团队协作和随机应变的能力,这也是渗透德育教育的'一个方面。体育运动充满竞争,虽然竞技体育能够使小学生进步,但是不能过分地追求竞争效益,要不然学生会出现嫉妒等情绪。因此,体育教师在竞争体育比赛过程中还要培养小学生的合作精神。

2.3通过体育游戏来渗透德育教育。

体育教学涉及的教学内容丰富多彩,而且各个教学内容环节都与德育教育相关。例如,枯燥的田径运动能够培养学生的忍耐力和意志;篮球、足球等运动可以体现学生的团队精神,有利于小学生合作意识的培养等等,能够有效地把德育教育渗透到体育教学中。小学生尤其对体育游戏比较感兴趣,如接力赛,体育教师要提前设定规则确保游戏有效进行。小学生由于各自的心情不同,而且又急盼获胜,会出现不遵守纪律的情况发生,像一些掉接力棒、抢跑等现象,还有些是没有拿到接力棒就已经向前跑,这些会造成游戏不能有效进行,不能体现游戏的公平竞争。此时,体育教师应该阻止游戏继续进行,让小学生按照比赛规则来比赛,切实让学生知道遵守规则的作用,以及设定游戏规则的意义,这也就把德育教育渗透到教学中。

2.4利用体育技术训练,培养高尚品质。

学校体育教学过程中有专门的体育技术训练,它是组成体育教学内容的一部分。在体育教学训练过程中还伴随有思想教育,例如,可以列举一些国内外的优秀运动员,讲述他们刻苦训练的精神,为国家争光的拼搏精神,激发学生积极训练,培养学生良好的体育精神。然后,还可以举例一些眼前的队员,作为学生学习的代表,推动体育运动训练发展,使集体的体育水平能够有效提高,为每个学生的全面发展打好基础。如在日常中给学生讲国家优秀运动员成才故事或让学生看他们刻苦训练、互相帮助、共同提高的录像,让他们认识到友谊的珍贵,优异成绩的取得离不开集体的力量,从而创造一个共同奋进、团结友爱的小集体,为在比赛中取得好成绩打下一个扎实基础。

3结语。

综上所述,体育和德育是彼此相关的教育,彼此互相促进。体育教学既是学生体质提高的课堂,也是德育教育的地方。体育教师要发挥体育教学的作用,使小学生在体育学习过程中增强自己的意志,树立高尚的思想品德,为自身的全面发展打好基础,提升小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

探究法在中学体育教学中的运用论文

一、探究教学法的概念及其优点探究教学法是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一个亮点.为了更好地帮助和促进学生发展而提出来的这种教学方法,其实质就是,学生以类似或模拟科学研究的`方式进行学习.用探究的方法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参与到体育课堂中来,启发学生对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或学生自己发现的问题进行探究,其意义是显而易见的.

作者:李红莲作者单位:大城县臧屯一中,河北大城,065900刊名:湖南中学物理・教育前沿英文刊名:cuttingedgeeducation年,卷(期):“”(12)分类号:g633.96关键词:

小学体育教学中的游戏教学法运用论文

摘要:体育课是小学阶段的一门必设科目,主要目的是增强学生的体质和保持学生的心理健康,但是体育课近年来越来越不受重视,学生整体的身体和心理素质越来越差。而作为体育教师,我们有责任让学生重视体育、热爱体育。基于此,教师可以运用情景教学法进行教学,这种教学方法以创设特定情景的方式,可以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增加小学体育课堂的欢乐度,激发学生对于体育的学习兴趣,最终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

关键词:情景教学法;小学体育;游戏情景;模仿情景;竞赛情景。

在小学阶段,由于学生普遍活泼好动,注意力相对容易被分散,所以教师要灵活采用教学方法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进而,使学生在体育课堂上高效完成学习任务。基于此,教师可以运用情景教学法进行教学,通过为学生们创设合适的学习情景,集中学生学习注意力,激发学生对体育的学习热情。所以,笔者将从创设游戏情景、创设模仿情景、创设竞赛情景这三个方面来进行详细介绍,以期让学生们主动参与到体育学习当中,在激发运动兴趣的同时,促进学生整体身体素质的发展,从而有效提高小学体育课堂的质量。

一、运用游戏情景,激发运动兴趣。

体育运动的本质是借助体育运动舒缓压力,达到强身健体的目的。但是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而言,他们对于体育课程的讲授还没有深入透彻的认识,因此,在这个阶段,只有首先激发学生对于体育课程的兴趣,才能更好地开展体育教学。所以说,这就需要教师适当创设体育游戏情景,做到学娱结合,让全体学生参与其中,在不知不觉的玩乐中增强体质,既缓解学习压力、放松身心,又让学生在体育运动中体会到运动的乐趣,有效提高学生对体育锻炼的兴趣及热情,让学生更喜欢体育课,也乐意花更多的时间去锻炼。

例如:在教学《投掷:持轻物(飞机)掷远》时,为了提高学生的灵敏协调素质,我通过让学生自己动手制作“纸飞机”、开展比试“纸飞机”、集体搭乘“飞机”等小游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较好地掌握好原地投掷的技术要领。首先,我准备一沓报纸,让学生跟着我的示范进行折叠,通过亲自动手,学生的参与热情高涨;接着,我以五名学生为一组,让学生进行投掷“纸飞机”,在这个过程中,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这样使学生在改进动作的同时,逐渐掌握正确挥臂投掷要领;最后,我让学生围成一个大圈,后边同学把握好力度将手中的“纸飞机”投掷给前一名同学,完成接力过程,通过这个小游戏,不仅锻炼了学生的协调能力,还培养了学生的团队意识。可见,游戏原为体育的一种手段,教师将游戏与体育课堂适当结合,可以有效提升学生课堂参与度以及教学效益。

二、通过模仿情景,提升教学质量。

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而言,他们有着很强的模仿能力,因此,在小学体育教学中,一个重要的教学方法便是通过模仿情景的创设,来提升体育教学质量。具体而言,教师可以借助自身动作示范、优秀学生动作示范以及利用多媒体技术播放动作视频等多种形式,来为学生创设一种模仿情景,进而,让学生在模仿情景之中相互探讨、相互示范,逐渐达到掌握动作要领的目的。而我们作为教师,应当意识到模仿作为一种基础性的学习行为,对于学生在体育课堂的学习有很强的帮助作用,因此在体育教学中,要充分重视模仿情景的创设,只有这样,才能最大效益地提升教学质量。

例如:在教授跳跃课时,为了锻炼学生的跳跃能力、奔跑能力及身体协调能力等,我首先采取播放动画片的形式,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可以模仿的情景,具体动画片的内容为:“一群小朋友开心地去郊游,郊游路上大步走、踏步走、拐弯走、踮起脚尖走、学鸭子走,然后遇到一条小溪流,小朋友们欢快地跳过了小溪流……”,播放完成之后,伴随着美妙的音乐,我接着组织学生列队然后模仿练习,先是列队模仿各种走的方式;之后,再讲解“跳跃”的要领:“跑几步一脚踏地起跳,双脚轻巧落地。”我进行示范完成之后,让学生也来模仿动画片中的'跳跃动作,最后,我再加以纠正。由此可见,通过模仿情景的创设,在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同时,还使学生很快掌握了动作要领,使课堂的教学质量得到有效提高。

三、创设竞赛情景,激发学生潜力。

体育作为一种运动的形式,其本身就带有竞技色彩,所以说,在体育教学中,教师不能忽视竞赛情景的创设,因为通过竞赛,教师可以更好地看清学生目前的水平,而且还可以借助比赛的输赢来激励学生进行不断的训练,不断地突破自我、超越自我。具体而言,教师可以定时在体育课上开展运动比赛,通过排名的形式,激发学生的潜力和斗志,这样一来,成绩靠前的学生会想要保持自己的纪录而更加重视身体的锻炼,成绩不好的学生更会为了能够取得好的成绩而加强锻炼,形成良性循环,最终有助于学生身体素质的提升,也有助于体育课效率的提高。

例如:在《快速跑》这一节课的教授过程中,为了提高学生奔跑的速度和能力,我在体育课上创设一种竞赛情景,通过竞赛的形式在激发学生跑的潜力的同时,也激发学生对于跑步的兴趣,进而,能使学生养成坚持锻炼的习惯。具体而言,我组织学生每周进行长跑比赛,并对学生的成绩进行详细记录,在这个比赛过程中虽然设置排名,但是作为教师,我更关注的是学生是否能够突破自己上周成绩,所以,对于前进名次多的学生,我会进行口头以及物质鼓励。通过这样的形式,我发现全体学生都在比赛过程中积极地表现自己,而一些身体素质不是那么好的学生在课下也在积极训练,希望下周比赛能刷新自己的纪录。所以说,在长期的比赛和锻炼后,学生的运动潜能将会被有效激发,学生的身体素质也都将会得到质的飞跃。

总之,在小学体育课堂,运用情景教学的最终目的就是激发学生的体育学习热情,让体育教育真正受益于学生,而不只是让小学体育课变成课程表上的一个摆设。因此,作为体育教师,要积极运用情景教学进行教学,同时还需要引导学生进入情景中,感受体育课堂的丰富与乐趣,锻炼学生的体育技能,培养积极健康的心态以及形成正确良好的体育观念。

参考文献。

小学体育教学中的游戏教学法运用论文

语文是一门基础性学科,是学好其他学科的基础。而小学又正是打基础的阶段,其重要性可想而知。但是长期以来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小学语文课枯燥、机械而呆板,教学趣味性不强,学生主体性缺失,整个教学过程以教师为中心,将学生完全排除于教学之外,学生只是教学的附属,是被动的信息接受者。这样的教学无视学生的个性,忽视学生的主体参与,造成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缺失。这样的教学不仅不利于学生语文知识与技能的掌握,不利于教学效率的提高,相反还会阻碍学生的个性发展与思维发展。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推进,有效突破与解决传统教学的弊端,引导学生快乐学习、有效学习这是我们所亟需解决的问题。小学语文新课标明确提出:教学要贴近学生,实现以学生为中心。小学生活泼好动,喜爱游戏,将游戏引入语文教学,能够顺应学生的天性,真正实现寓教于乐,可以激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与强烈的学习热情,让学生在玩中学习,这正是新形势下实现小学语文有效教学的重要手段。笔者现结合具体的教学实践对小学语文教学中游戏教学法的具体的运用浅谈如下几点。

一、多样游戏,提高识字教学效率。

汉字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以往采用教师领读学生跟读、重复练习的识字方法,教学枯燥,而且将汉字的音形义分离开来,并不利于识字效率的提高。而通过丰富的趣味游戏,可以实现寓教于乐,让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下展开主动学习,从而实现识字教学效率的全面提高。

1.猜字谜。这是一种集知识性与趣味性于一体的游戏,我们可以收集与创编字谜,这样不仅可以为学生营造愉悦的教学氛围,而且可以达到开发学生智力,启迪学生思维的效果。如千里挑一,百里挑一。(伯)一口吃掉牛尾巴。(告)等。不仅要看学生猜的结果,更为重要的是要关注学生思考的过程。尤其对于一些学生猜不出来的字谜,教师要将思考的过程讲出来。这对于猜出来的学生又是一次思考,同时对于没有猜出字谜的学生是一个反思与提升,可以让学生通过反思来提高思维能力与分析能力,从而让学生能够猜出更多的字谜,认识更多的汉字。

2.换部首游戏。给出一个字,让学生为汉字换衣服,即通过换部首来变成一个新字,如睛,可以换成睛、清、倩、靖、情、请等,峭可以换成悄、消等。这样可以让学生由一个汉字联想到更多形似字,从而在学习新字的同时复习已学过的汉字。这样的汉字学习富有趣味性,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更高,更能提高识字教学效果。

二、接龙游戏,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查字典本站()。

词语是语文的基本要素,是提高学生写作水平、口语表达以及理解水平的基础。掌握丰富的词语这是语文素养的重要部分。但是在以往的教学对词语教学重视不够,并没有进行有效的复习与巩固,而造成学生词语匮乏。为此我们可以设计极富趣味性的接龙游戏,这样更能活跃课堂教学氛围,激起全体学生参与游戏的激情与动力,从而使学生主动而积极地参与到游戏活动中来,在游戏中达到积累词语的效果。从而不断扩充学生的词汇量,丰富学生的语文素养。可以由教师指定第一个词语,也可以由学生抽签选择,然后在全班展开,说错或是接不上来的学生淘汰出局,坚持到最后的就是胜利者,评为智多星等称号,并给学生记上一颗星,收录到个人成长记录袋中。这样的游戏具有趣味性,改变了以往机械的默写与背诵,更能激起全体学生参与游戏的积极性;而且学生为了在游戏中取得胜利,在平时的学习与作业中会更加用心,以积累更多的词语,力求在游戏中一举得胜。又如成语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部分,是提高学生表达水平、理解水平与写作水平的重要手段。但是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大多教师对成语的重视程度不够,或是一带而过,或是机械地讲解,学生只是死记硬背,并没有真正地理解。这势必会对学生初中高中阶段的语文学习带来负面影响。在小学阶段的教学中我们要重视成语教学,不仅要让学生记住,还要让学生理解。为了扩充学生的成语量,让学生由短暂记忆上升为长久记忆,达到有效复习与扩充的效果。我们也可以开展成语接龙游戏,根据小学生的特点,要适当降低游戏难度,只要后一个成语中包括前一个成语中的某一个汉字或是同音就可以,这样让学生在乐中学习,这样更易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角色扮演,提高学生理解水平。

小学生喜爱表演、善于模仿,具有成人所不具备的想象力与表演力,这是学生的天性。将表演游戏引入语文教学中,让学生进行惟妙惟肖的表演,这不失为一种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重要手段,更为重要的是表演可以将静止的文字转换成有声的语言、逼真的神态以及形象的动作,这样更加利于学生对文中的人物、情感的把握,更加利于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对于语言的内化,这更是一种提高学生理解水平与语文素养的重要手段。为此在教学中我们要为学生创造更多的机会进行角色表演,在表演中激趣、启思,让全体学生都可以积极而主动地参与到表演中来,在表演中学习,在学习中表演,从而实现趣味教学、有效学习。

1.分角色朗读。教材中有许多对话性强的文章,这些都非常适合进行角色表演。如《陶罐和铁罐》对话性很强,我们可以让学生两两一组来扮演陶罐和铁罐进行分角色朗读。这样的阅读文本就不再是机械的照本宣科,而是让学生进入特定的角色。这样自然可以激起学生强烈的阅读热情,并让学生从语言中来深入体会陶罐和铁罐的不同特征的。

2.创编课本剧。这不同于分角色朗读,是集创作与表演于一体的活动,具有更为宽广的空间,可以让学生有更大的展现自我、展现个性、发挥创造性的空间,这样更加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选取一些故事性较强的文章或是选取一些成语、典故等让学生围绕着特定的主题来进行剧本的创作与表演。如在学习《将相和》这一课时,教师就可以组织学生来围绕整个故事来设计剧本。这样的创作既围绕特定的中心展开,同时又具有一定的延伸性与扩展性。如廉颇向蔺相如请罪时,他们之间会有一段怎样的对话,有什么样的心理、表情与动作,这都可以给予学生更大的想象空间。

总之,将游戏引入语文教学中,实现了知识性与趣味性的统一,可以彻底改变以往枯燥无味、机械而被动的学习方式,激起学生内心强烈的求知热情与浓厚的学习兴趣,这正是提高学生学习参与度,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提高教学效率的重要手段。为此,在教学中我们要顺应学生的天性,一切以学生为中心,以游戏为语文教学的切入点,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入手,激起学生强烈的参与意识与积极的学习行为,让学生在主动游戏中学习知识、掌握技能,使游戏辅助下的小学语文教学变得更加精彩、更加有效。

兴趣教学法在中学体育教学中的运用论文

语言教学活动是交际的活动,交际活动中充满着情感和乐趣。同样,英语教学活动也是寓教于乐、寓情于乐的活动。寓情于乐会使教学气氛变得轻松、愉快、自然,教师愿教,学生愿学。寓情于乐是通过趣味盎然的教学活动来培养学生的兴趣,增进师生间、学生间的友谊,活跃课堂气氛。新教材突出体现语言教学的交际性,为我们提供了富有情感和乐趣的教学素材,并通过文字和图画在课本中充分体现出来。课本中蕴含的这些快乐情感需要教师运用与之相适应的教学方法激活它,使其转化为学生学习的热情和提高能力的动力。

一、“快乐教学法”的实施方法。

教师通过剪接、粘合、浓缩、扩充等手法实现书本内容的进一步生活化,并用游戏、娱乐、趣味语言、动作手势、示范表演、简笔画等形式,为学生创设自由的意境、舒适的心境、愉快轻松的气氛,辅之以多媒体教学手段,使学生饱尝愉快的感情体验,从而乐于学、乐于练、乐于记忆。

二、“快乐教学法”的课型设计。根据新教材的特点,快乐教学法的课型可分为:表演课、游戏课。

表演课需要教师创设一定的语言环境,通过扩充、夸张、剪接等手段把课文设计为一段小品或短剧,由教师编导,学生分组表演,使学生在表演中学习真实的语言。

游戏是学生最喜爱的活动之一。在英语教学中,适当组织一些游戏课,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减轻疲劳,而且还能使学生通过游戏学习到真实语言,也有利于知识的潜移默化。根据每一课的内容设计一些饶有兴趣的游戏活动,如“猜东西”、“找朋友”等,不仅学习了教材内容,而且调节了课堂气氛,增进了同学间的友谊,丰富了学生的学习生活,并能满足学生的好奇、好乐、好玩、好动、好问的生理与心理发展的需要,促进学生从“要我学”向“我要学、我乐学、我想学”的方向发展。

三、“快乐教学法“的教学步骤。

快乐教学法的教学步骤共分复习、介绍、操练和巩固4步。复习过程中,教师利用概括力和想像力,对学生学过的内容进行重新编排组合成小品、短剧等,增加趣味性,消除学生吃“回锅菜”的乏味感。介绍新教材时,利用简笔画、图片、实物等手段创设一定的语境,让学生在自然的语境中通过参加游戏,观看表演等形式去感知、意会新的语言点。在操练的过程中,创造一种宽松的环境和融洽的气氛,让学生大胆开口,不必有错必纠,要让学生把话说完,多采用鼓励性语言,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在巩固过程中,要注意做到掌握知识和体验乐趣的统一,有些题目可适当降低难度,分层次循序渐进地达到教学目标。

四、“快乐教学”实施的益处。

1、英语新教材为我们提供了开展“快乐教学”的有效素材,只要教师做有心人,认真发现,不断挖掘,就会从中找到英语教学的有效途径,教师、学生就能享受到教与学的快乐。

2、“快乐教学法”可消除学生学习英语的紧张心理和记单词、句子的乏味感,使绝大部分学生对英语感兴趣,从而提高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思维能力。

3、快乐教学的实施,可以增进师生、同学之间的友情,增强学生的集体观念,寓德育美育于语言教学之中。

总之,“快乐教学法”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欢快愉悦的教学环境,既减轻了学生的压力、负担,又遵循了教学规律,教师越教越乐教,学生越学越乐学。寓教于乐,寓学于乐,其乐无穷。

体育游戏在中学体育教学的运用论文

兴趣是一种从内心世界发出的支持自身行动的源泉。在活动内容适合自身条件的情况下,可以培养激发个体潜在的兴趣使之逐渐壮大。当体育活动的内容与个体的兴趣结合在一起时,学生的快乐体育便体现出来。体育游戏恰好具有这个优势。由于体育游戏具有快乐性,可以吸引着学生的积极参与,能够使学生感受到趣味,在精神上得到放松。当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增强之后,就会自愿地认真地去学习体育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同时也会自觉地充分地利用体育锻炼的时间,来加强自身的身体素质的锻炼,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体育教学中往往会因为一些体育技能的特殊性而影响到学生的心理状况,使得部分学生或多或少的具有一些心理上的问题,比如:焦虑心理、害怕心理、孤独心理、反感心理等,其形成的原因主要有心理和心理、体质和学习成绩以及不良个性心理等方面的缺陷。如有的学生身材矮小、肥胖、体弱或有某些方面的残疾等,他们在练习中因怕做不好动作被别的同学讥笑而产生对运动的恐惧感,导致心理失衡,或怨天尤人,或自暴自弃,从而造成较重的心理负担。

针对这些学生心理问题,利用体育游戏进行教学,可以很好地起到促进作用。因为体育游戏具有均衡性和易行性,可以减少学生对运动的恐惧感,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同时,由于体育游戏具有很强的娱乐性,可以让学生在很放松的心态下进行体育锻炼,促进他们心理和生理的健康发展。

由于学生存在个体差异,课堂上有的学生总能显示出较强的运动能力,而有的学生运动能力较差,显得不自信,于是遇到一点困难就打退堂鼓,心理上存在着“我不行”的思想,久而久之,这些学生便成了体育“困难户”,通过集体性的体育游戏,可以让学生互助互补,()从而让一些体育“困难户”也体验到团队成功合作的快乐。在游戏中,教师可以引导和教会学生相互交流、相互鼓励、相互帮助、共同商讨、解决问题,最终都能安全到达彼岸。

学生在共同游戏中,可以逐步了解和认识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并在此过程中体验和感受团队合作带来的快乐和成功。体育教学中进行体育游戏的教学,能够有效地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增强学生与他人交流、合作的能力,同时也增强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让学生真正健康成长。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小学体育教学中的游戏教学法运用论文

1.在儿童的认识认知能力形成方面有所帮助。首先是大脑需要采集整合外界的信号,其次是将大脑皮层里采集的信号信息整理并进行判定、分析、删假留真等步骤。认知的深浅层次以及范围的广度必然决定接受外界信号效率的高低。孩子们收集信息量越多则兴趣度就越高。儿童的学习遵循着一句话:“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由此推断出让他们对一项活动产生兴趣,他们就更愿意参加。体育游戏通常是从生活中提炼出来的,这个特点恰恰有益于挖掘出孩子们对发现生活、探索生活的激情。

2.为了达成强化孩子们的想象力、观察力以及判断力。在游戏的过程中不仅使他们活动了手,也让他们的大脑跟着活动,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添加了游戏这个环节有助于优化孩子们的形象以及抽象的思维能力。老师们应该在游戏的过程中设置一些关卡让孩子们有了更多提出问题和思考的机会,给了孩子们更多创新和探索的机会。

3.有助于提高孩子的学习激情。我们应该改变一直以来“教师是学生的主人,而学生是认知教育的受体”的思维。教师不应该摆架子,应该秉承发自内心地去关爱、尊重孩子们。在孩子们的头脑里充斥着新奇甚至古怪的想法时,让他们畅所欲言才能使课堂更加充满活力。体育游戏具有更大的优势去营造一个充满生机的氛围,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们应该时时刻刻把握自己的引导方法,尽量加入到学生的群体中,这样做的话,教师也同时教会了学生在处理一些事情上面的方法。

1.挑选体育游戏的方法。趣味性和教育性是体育游戏的两大基本特性,由此可见,为了使游戏能够引起孩子们的注意力以及兴趣,趣味性便成了必不可少的因素。但是教学过程中不能盲目的满足趣味性的要求,却忽略了游戏内容中最本质的教育性能,我们也不可能完成学校体育课下达的命令和目的。由此推断,为了达成学生不仅仅在游戏活动中主动地强健体魄而且能够收到高尚品格的教育熏陶的目的,在游戏的选择环节中必须将兴趣看作是激发学生主动学习兴趣和锻炼的最主要因素。

2.对游戏的情景进行创建。为了给学生们营造一个活跃并且快乐的气氛,使他们在获得技术和学问的同时能够有效地优化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由此可见,在小学体育教学过程中创建一个优良的情景是多么的重要,这样有助于提高学生对于学习的兴趣程度,使得学生们在潜移默化中以最佳的'学习状态进行学习。如果对象是小学生的话,追寻真实生活中的情景,并且进入到游戏创建的角色中,这对于小学生来说有点难度,所以趣味性显得至关重要。游戏不是单纯地包含趣味性,它也有限定它的规章制度,在游戏的开展过程中教会学生们团结友爱、严格遵守纪律、睿智、坚强等良好品格。创建游戏的情境可以使得学生们在活跃快乐的氛围中经过练习了解并掌握运动技能的形成定律以及运动思维,激励学生们主动尝试,更能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

3.对体育游戏的开展模式进行修改或者添加新元素。好玩、好胜、对游戏的兴趣浓度极高是大多数小学生的特点,但是小学生思维转移速度较快,对事物容易喜新厌旧,所以即使一个游戏最初是多么吸引他们,按照同一种教学模式重复地开展很多遍以后,学生们也会渐渐对这个游戏失去好感。通过这种情况可以推断出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尽量避免游戏枯燥乏味,而应该对游戏进行合理地改动甚至添加新的元素,让学生们觉得自己参与的游戏都是大不相同的,使得学生每次游戏的时候都能充满浓厚的兴趣,与此同时让学生的想象能力更丰富,思维更活跃,并且使他们的注意力能够高度集中,同一个游戏若通过拥有很多种不相同的开展模式的途径,这样便会特点突出而且深受欢迎。提高体育游戏的利用效率既能够使课堂教学内容变得充满生机和活力,提高孩子们的学习热情,也能够有助于达成学校下达的体育教学目的。由此可见,体育游戏在小学体育教学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说我们不能停下我们探索发现游戏教材的步伐,只有这样才能高效率地利用游戏在体育教学中的优势。

论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渗透论文

目前新课程改革正如火如荼地进行着,思德教育逐渐在学校教育中占据突出地位,德育教育的渗透也已经成为体育课程的重要环节。小学体育教学大纲指出,要以德育为首,追求育人的综合效率。体育的本质不仅仅是造就人的体质,还造就人的心灵。体育课常常是深受学生喜爱的课堂,因为几乎每堂体育实践课都有游戏活动。体育游戏可以全面锻炼身心,帮助少年儿童认识客观事物,促进德育智力发展,陶冶高尚情操。然而,体育教学如何充分运用自身的特色教育功能,有效地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呢?根据自身的实际教学,针对体育教学和小学生的年龄特点,下面浅谈关于思德教育渗透于体育教学的几点体会。

作为老师,无时不刻不在影响着孩子。教师的一言一行,都是学生心中的一面镜子。教师在课内课外都要大方端正,文明谈吐,衣装整齐,尤其是在授课期间,要清楚讲解,明确重点难点,标准示范,和蔼可亲。这就是常言的“身教胜于言教”,是对学生进行品德渗透教育的良好方式。教师只有真正做到严于律己,为人师表,才能成为学生的典范,施教于人,培养出具有良好品德的学生。

常规的体育课堂是是体育教学过程中学生必须遵守的规范,是进行体育教学活动的前提保证。只有体育课堂的常规准则得到遵守,通过严格的考勤考核制度,加强班级的凝聚力和组织性,可以逐步培养学生的组织观念和集体精神,养成吃苦耐劳的习惯和严谨治学的情操。

三、根据教材内容,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渗透德育。

体育教学有着广泛的内容,不同的教材又有不同的特点,所以在体育课堂中选择合理科学的教学组织方法,不仅仅是发展学生体质与智力的要求,更是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途径。教师要根据教材的'不同形式,深入挖掘教材的内涵,制定创设出不同目标的德育教育计划和相应措施,结合学生具体特点,有侧重有选择性地培养学生品德。

四、创设良好课堂情境,积极渗透德育教育在体育教学中,尤其是对于小学生,游戏是体育教学中的一个重要手段。体育教学游戏大都有一定的思想性和目的性,特别要符合儿童的心理和生理特点,有竞争和对抗,才能为广大学生接受和喜爱。在体育游戏活动中,务必让学生的体力和智力协同发展,发挥游戏的思想教育作用。而当在课堂上发生偶然事件时,教师可以充分利用短暂的偶发事件,及时对学生进行教育。教师要做体育教育的有心人,关注学生的细微举止变化,抓住课堂的偶发事件,在处理事情的同时因势利导对学生进行教育。

五、充分利用体育游戏,挖掘德育教育多向途径。

体育游戏是一项普及性的教育模式,任何身体运动的项目都可以有游戏的形式,任意一种游戏运动都能开发思想,成为思德教育的载体。例如篮球可以培养学生团队协作、机智勇敢的品德,竞走可以锻炼学生坚持顽强、不断拼搏的斗志,益智类游戏可以帮助学生开动大脑,积极思考,强体健智。

教师在认真钻研教材之后,挖掘里面的德育因素,根据学生的兴趣和身体条件等各个因素,编排和组织各式各样的体育游戏,让学生的游戏活动中接受各种思想教育。

六、灵活运用竞争特点,积极培养学生自信心。

在体育教学中,游戏活动一般都是以成败、输赢为结果的,是与同学更是与自我的一种竞争较量。这种竞争有身体方面的,也有心理方面的,所以体育游戏的竞争教育,可以加强学生的心理抗压能力,锻炼学生的意志品质。在游戏中,学生的求胜欲得到激发,让他们积极参与,拼搏思考,追求胜利。教师要引导学生在游戏的过程中克服自身的恐惧心理和自卑心理,增强自信心,树立起正确的竞争观念,让每一位学生都积极地参与竞争,享受竞争的过程。只有这样,教育出来的学生才能在全面体验游戏乐趣的同时,养成拼搏、思考、进取的优良品质,更好地面对日后的挑战。

七、趣味教学,培养学生责任心和道德情操。

一般富于感染力和趣味性的体育活动常常深受学生的喜爱,学生享受在体育活动中自由展示的时间和空间,在活动中获得愉快的情绪体验。我们应以教学目标为基础,合理设计丰富有趣的体育活动环节,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训练。在游戏活动中,每个学生扮演的角色不同,需要每个人把自身的角色做好,增强自身的责任心与合作精神,才能更好地完成整个活动。与此同时,学生的纪律性和责任心都能得到提高,在乐中学,学中思,在潜移默化中完成德育教育。

总之,德育教育在体育教学中的渗透要注重实际,紧跟时代步伐,要保证学生生理、心理的全面平衡发展,才能真正实现新课程体育大纲的目标,培养出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体育游戏在中学体育教学的运用论文

1、过度沉溺于游戏。游戏教学是当代中学体育教学的一种重要模式,并有着多方面的积极意义,特别是在对兴趣和体育锻炼相结合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功效。但是在实际教学中,一些教师却在“度”的把握上存在着偏差,即将游戏视为了教学的全部,使体育课成为了娱乐课,很难完成既定的教学目标。而且长此以往也会让学生产生片面的认识,认为体育就是娱乐和游戏,可谓是得不偿失。

2、游戏设置不合理。游戏的选择和设计,要紧紧围绕着中学生身体和心理条件、教学需要等多个原则,但是在实际中,一些游戏的选择和设计却表现出了一定的盲目性和随意性,而且还存在着一定的安全隐患。比如让学生在奔跑过程中做翻滚动作,很容易就会引起骨折。所以存在着较高的危险系数。一旦学生的身体受到了损伤,后续的教学也就无从谈起。

3、教师的掌控能力弱。教师是整个教学的引领者,其素质和能力的高低,将会对整个教学效果产生决定性影响。特别是对于体育教学来说,因为在室外进行,加之对一些游戏的引入,所以很容易出现难以掌控的局面,一旦脱离了教师的监督,既达不到预计的教学效果,而且还很容易发生危险,所以对于教师的课堂掌控能力有着较高的要求。

1、科学选择游戏内容。前文中提到,游戏类型、内容的选择,是其能够得到合理运用的关键前提,更会对教学质量和效率起到决定性作用,所以应该做到科学选择游戏内容,其主要依据包含以下两个方面。第一是中学生的实际情况。从中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来看,他们普遍活泼好动,喜欢接触新鲜事物,但是身体和心理还没有发育成熟,具有一定的叛逆性,针对这一特点,要选择一些运动性、知识性较强的项目,注重对肢体的运用,在完成教学目标的`同时丰富学生的阅历,促进学生健全人格的养成。第二是教学的实际情况。游戏是一种手段和方式,并不是最终的目的,所以在选择和设计游戏时,不能喧宾夺主,本末倒置,而且要将其自然、有效的融合到教学中来,使其充分发挥出其应用的作用。

2、在准备阶段的运用。从专业角度而言,体育锻炼前的准备活动是至关重要的,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情绪和身体状态,并对后续的训练效果有着决定性影响。所以应该根据这一阶段的特点合理选择游戏。具体来说,游戏的动作幅度不能太大,尽量让学生处于一种放松的状态,并对后续的锻炼充满信心。比如反转游戏。教师向学生发出指令后,学生要做出相反的动作,连续出现错误的学生将会被淘汰。既能够达到应有的训练效果,也能够使学生始终处于一种兴奋的状态,让他们在不知不自觉中就融入到了整体的氛围中。

3、在身体素质锻炼中的运用。身体素质锻炼也是中学体育教学的重要目标,因为其重在锻炼学生身体的机能,所以动作难度较低,难免会让学生产生一种枯燥和乏味之感。所以应该及时将一些游戏应用于本阶段,让学生感受到其中的乐趣。比如可以采用一些小组竞赛类的游戏,一方面能够锻炼学生的身体反应能力,另一方面也能够让学生的团队意识、合作意识等得到强化,这也是与素质教育的目标相一致的。需要注意的是,该阶段中的游戏设置难度不宜太大,既要避免因负荷过大而导致身体承受力的下降,又要避免一些危险的发生,特别是要使用到单双杠等器材时,更要在使用前予以安全检查,防止意外情况的发生。

4、在体育技能训练中的运用。能够掌握一种或多种体育技能,让学生走出校门后继续对某一种体育项目保持兴趣,也是体育教学的重要目标。其实该阶段的教学是相对容易的,因为足球、篮球、排球、乒乓球等,本身都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很多学生也十分喜爱这些运动。但是在传统的教学中,因为多采用教师示范加讲解的形式,让学生难以有机会真正参与到其中,在练习过几次之后就失去了兴趣。以篮球为例,很多学生都十分喜欢这项运动,一些篮球明星也是学生们热捧的对象,教师就可以以此为契机,采用花式篮球比赛的形式来进行技术训练,包含传球、投篮等各种技术,并效仿职业篮球联赛,评出相应的称号,以此来激发学生的表现欲望和荣誉意识,获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5、在课程结束后的运用。在经过剧烈的运动之后,学生们的肌肉、关节等会处于相对的紧张状态,所以应该选用一些合适的小游戏来进行缓解,使他们从紧张的训练中慢慢的解脱出来,尽量减少他们的疲劳感,并对下一节体育课充满期待。比如可以选用反应性的小游戏,对每一个学生进行标号,选中的学生要按照教师的指令做动作,如果出现错误了则要表演节目等。也可以采用值日的形式,每堂课结束后,都由值日生讲一个笑话等,让学生在一种轻松愉快的氛围中结束课程的学习。

综上所述,新的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其终身体育意识的养成打好基础,才是中学体育教学的最终目标。所以要求教师要及时从过分重视体育知识和技能的误区中走出来,将更多科学的、符合实际需要的游戏引入到教学中来。一方面能够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也能够使教学效率得到本质的提升。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体育知识、体育锻炼、游戏趣味三者的有机结合,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需要每一个中学教师都为之付出不懈的努力。

参考文献: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