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观电影优选(模板22篇)

时间:2023-12-27 20:37:48 作者:琴心月

作文的优秀与否与基本语法的正确运用息息相关,我们要注意语言的准确性和流畅性。以下是一系列优秀作文,它们不仅表达了作者的个人观点,还蕴含了深厚的情感和思考。

超强台风电影中小学观后感

“台风”一词大概已是家喻户晓了吧,茶余饭后应当会成为一个被讨论的话题吧,当你看了《超强台风》你将为之动容!

《超强台风》是以8月17日级超强台风“桑美”在浙江温州登陆的真实事件为素材,细致地表现了由演员巫旬饰演的徐市长在大灾难来临前,临危不惧的成功在短时间内做出了果断决定,得以让全市近百万老百姓在台风来临前安全撤离的感人故事!影片中有很多感人的情节,当然,也不乏一些实料,这使得观众在观看到的90分钟里感到很充实,很刺激!这部电影中的特技技术占了全片的一半以上,让我在看时大呼过瘾!观看的同时,也感觉到了国产特技灾难片和外国灾难大片在制作上的差距有多么的大,如果从成本上说,我国能用区区五千万人民币拍出这样的影院级影片已经相当不错了,作个比较,本片如果和国外大片相比,成本仅仅是他们的几百分之一,甚至有可能是几千分之一,所以,我国能用少量的钱拍出好的效果电影的前途是很可观的。

影片告诉我们台风其实并不可怕,只要我们大家有一颗为他人着想的火热的团结奋斗之心。在任何灾难面前,我们最终是胜利者!

误杀电影中小学观后感

作为翻拍片,《误杀》不是照搬原作,照葫芦画瓢,而是进行了更精细化的修改,改动得也非常精妙,使之更适合中国观众。作为一部犯罪片,《误杀》很聪明地将故事放置到了泰国,巧妙地减轻了众所周知的审查力度。所以,我们即将看到的是一个泰国故事,但它不是泰国影片,还是全部由中国人担纲的作品。这一点,与《杀破狼2》有些异曲同工,借用泰国,来讲了一个大陆院线所能达到极致的故事。

《误杀》由肖央主演,片中他是一位旅居在泰国的华人李维杰,学历只有小学四年级肄业的水准,但他观影无数,通过看电影来观摩、理解并掌控社会游戏规则,虽然他没有达到昆汀·塔伦蒂诺的境界,但也是万人之上了。作为一位学历虽低,但智商在线的底层人,李维杰是个好人,为了小镇的安危,他努力帮助邻居不受贪赃枉法的恶警的侵扰,也努力保护自己的妻女不受恶人的侵犯。

一旦罪犯来到自己家门,对自己的妻女形成致命的威胁,出于保护的目的,李维杰展开了一场艰苦卓绝的保护战。这是一部犯罪片,李维杰的所有做法看似都不合法,但于情于理,他都始终站在了一个父亲的角度,身为一名男人,他做了所有他能做的,目的都不是为了伤害别人,而是保护自己的女儿与妻子的安危。李维杰在不断挑战法律的边界,不断与警察进行掰手腕,游走在司法的边缘,数次面临险境与崩溃的边缘,但都靠他机智的安排与聪明的应对,安稳度过,最终使他的女儿与妻子免于受刑受苦。

详细的细节,当然不能剧透,以上已经是能够述说的极限了,凡是看过片的人都会一目了然知道我在说什么。没看的人,当然需要赶紧去看,然后再来一起进一步讨论交流了。

说到《误杀》的好处,其中之一,就是将故事背景放置于泰国之后,居然使得来自大陆的肖央、谭卓、陈冲与来自香港的姜皓文、秦沛有机地融合起来,起到了很好的化学反应,不像很多合拍片中两地演员之间存在巨大的割裂感。这一点,非常难得,虽然两地演员的腔调不同,但在泰国的语境里,反倒觉得这样更好,就该如此,有了一种五湖四海荟一起的感觉。

与原版相比,《误杀》的升级之处,看似片长短了,但故事更好了,身为反派的陈冲与姜皓文的戏份,还增加了,而且恰好到处。尤其是姜皓文,原版中几乎是一位可有可无的角色,但在大陆版中,却承担起了相当大的作用。作为阶层形象的代表,姜皓文很好地把握住了自己的角色定位,戏份不多,但每次出现,都把一位身居高层的权位人士的势态演绎的极其到位。姜皓文,不愧是香港金像奖得主,不愧是演技实力派。

而陈冲,作为片中高智商的警界高层,片中的表现也极其出色,而且颠覆了大家对她的既往认知。在公众的眼里,陈冲向来是一位娇媚性感的尤物。尽管已是徐老半娘,但她留给人印象最深的,还是《太阳照常升起》里的“湿漉漉”的那种感觉,透着性感与情欲。但是,《误杀》里的陈冲完全不一样,这里她成功饰演了一位果敢、勇猛、有决断的警察形象。尽管不够正面,但她不苟言笑的仪态,加上一身制服在侧,展现出一种慑人的魅力。而且,作为一位母亲,在外在威严之下,还有一种心碎的柔情,都被陈冲演绎的淋漓尽致,臻于完美。

而谭卓,作为大器晚成的演员,《我不是药神》《暴裂无声》都印证了她不俗的演技实力,近两年迅速走红。《误杀》中她再次奉献出了精湛的演技,将一位处于惊恐状态下的母亲的柔弱无力感,通过细腻的表情及微小的动作,将人物复杂的内心呈现了出来。她所饰演的角色不复杂,缺少大开大合的表现空间,需要藏拙,要想演到位,并不容易,在并不太大的表现空间里,谭卓迸发出了惊人的演技,将人物的内心精准地展现了出来,非常不容易。

还有青年演员许文姗,现实之中,她是陈冲的亲生女儿,这对母女难得地出现在了同一部片中,不过片中她们是对手,而非母女。许文姗身为陈冲的女儿,从小耳濡目染,对影视圈的了解自然比一般人多得多。但许文姗难能可贵之处,在于在《误杀》中呈现出来的稚嫩感,还有她的青涩感,与角色的定位相得益彰。很难说许文姗演得有多好,但故事角色需要的就是一种清纯感,她做到了。这个角色,本来重点就在于找演员,只要找到那种单纯无暇一张白纸型的青年演员,无论谁来演都会有效果。但说起来容易,真要找,实际上非常难。偌大一个中国,要寻找一个神色单纯,天然无雕饰的演员,绝非易事。难得的是许文姗居然做到了,只能说现实中的陈冲也是一位好母亲,让人敬佩。

至于秦沛,以及年幼的张熙然,表现都很棒。尤其是张熙然,表现出超越年龄的冷静与成熟,就像一颗娇嫩的奶油面包一样,一颗童星正冉冉升起。

当然,片中最大的收获,还是肖央。通过本片,肖央终于可以为自己正名了。原来,不止是喜剧,正剧,照样玩得转。《误杀》,身为男一号,他准确地把握住了这个角色的精髓,整部影片的精彩,基本上就看肖央的把握程度。如果他能表现好,整部影片就会出彩,他若乱了方寸,整部影片则必然失败。好在,肖央没有弄糟,而是完美地将角色所有的精彩都展现了出来,甚至比原版角色更好,这也是《误杀》比原版升级的一大特点所在。主角活了,全盘皆活。

无论是细微的内心戏,还是处惊不乱的神情,以及对大局的把控,乃至与高能警督的对峙,肖央饰演的李维杰都能够从容面对,瞬间切换身份,将一位被迫应战的高能父亲演活了。更何况,原版中的维杰,被塑造的过于刚正,很有些杰克苏的感觉,非常不真实,而肖央塑造的李维杰,则是一位典型的小人物,就像身边的邻居哥哥,真实可信,尽管高能,但都很好地被掩藏在了表面之下。因此,故事悬疑感从人物的形象上就已经开始了,展现出了比超越原版的特点。

还有,尽管在影片开始,肖央刚一出现的时候,给人的感觉还带有一丝喜剧的色彩,而且他与邻里之间的互动,也有一点喜剧的成分在里面,会让人以为这是一部意料之中的喜剧,毕竟肖央主演嘛。但撑过这个并不太长的铺垫性质的开头,一旦进入案情部分,紧张的情节迅速展开,大家会立马发现这不是一部喜剧,而是一部高智商犯罪片,观影感觉也不是喜剧带来的轻松,而是高智商犯罪的烧脑。尽管本片没有太多提神的反转,甚至案情都明白地告诉了观众,但它依然精彩。尤其是肖央饰演的李维杰与警察斗法的过程,无论是与腐败警察之间的诈审,还是与陈冲饰演的高智商警督拉韫之间的对决,都让影片的情节充满了紧迫感。警民之间对立,破与藏之间的角力,推理与演绎之间的错位,每一处都让人把心提到了嗓子眼,唯恐生错。

高手对决,剑拔弩张,招招致命,就看谁更能撑得住,李维杰与拉韫,就是这样的超一流高手。他们之间的脑力角力,让整个剧情充满了对峙感,非常精彩。而姜皓文代表的政界高层与秦沛饰演的饭馆老板所代表的底层,又构成了另外一种冲突。还有李维杰与惊慌失措的妻子,以及同样陷入惊恐迷茫的女儿之间,也有一层矛盾,就看李维杰如何稳住她们。

李维杰,一个人周旋在家庭、社会、阶层、警民对立之间,必须要有一位一身是戏的演员来承担不可。按说,这样的角色,国内演员中大概只有黄渤这样的演技之神来演才合适,别的真的很难找到合适的演员。但是,肖央站了出来,不畏自己的喜剧定位,勇于直面,勇于挑战。如何玩好了,无疑是一个正名自己的机会,而如果玩不好,未来的路就困难得多了。

起跑线电影中小学观后感

踏着夕阳,和爸爸漫步,轻松而惬意。其实之前想象过多年以后儿子长大成人,和他在一起端着酒杯,谈笑风生的场景。而现在这种场景,也是相似的感觉吧,没有传说中父子之间的那种沟,更像是一对忘年交,很期待和爸爸可以一直这样陪伴着走下去。

时间还早,就一起看了一场电影。《起跑线》是一部喜剧电影,轻松欢笑之余也深深地触动到内心深处。不知道从什么时候,看电影和电视剧的时候,学会了去触摸编剧所要表达的深意。

一开场,精明的时尚衣服店老板销售衣服,而接近成交的时候被老婆一个电话召回,让人对这个老板有了一个精明却并不视金钱和生意至上的亲近感。

主人公在面临女儿上幼儿园的时候的择校问题上大伤脑筋,先是买“学区房”,然后报“补习班”,从孩子到父母都进行了全方位的培训,就连面试都提前进行了演练,可是在面试的时候还是被残酷的拒之门外,理由是“作为生意人,不能足够的重视孩子的教育”。在印度,只有有钱人才有资格上私立学校,而就算是你有钱,不会说英语,那也只能算是土豪,不能融入所谓的上流社会,被“学区房”社区的邻居嘲笑说“你是做生意的,你们的孩子不会说英语没关系,我们的孩子将来是要做大事的……”

可能是为了体现所谓的公平,学校可以给贫民孩子一些指标,而这些指标是用抽签来决定的,作为有钱人的他们不甘于让孩子在公立学校上学,就住进了贫民区,来装扮贫民,以求得可以在私立学校上学的最后希望。

一踏进贫民区,善良热情的人们热情迎接,嘘寒问暖、帮忙提包,送上自己亲手做的小吃,而作为有钱人的主人公自然而然地表现出了和他们的距离感。导致和贫民区居民的隔阂,而后又因为和一个贫民朋友有着让孩子上私立学校的共同目标,他们熟悉了起来,因为工作人员上门调查,主人公夫妇两个才真正地融入了贫民的生活,真真正正地做了一次贫民。

终于,主人公的女儿如愿以偿,走进了私立学校,也是他们无情地剥夺了给予他们很多帮助的贫民的孩子上私立学校的权利。良心不安,主人公花巨资资助了公立学校,使公立学校焕然一新,那些可怜的孩子们有了自己的课桌,英语书等。孩子们欢呼雀跃的同时,那个可怜的贫民爸爸,怀着感激之情登门道谢的时候才知道曾经跟他一起生活过的所谓的贫民其实是一个富豪,也正是这个所谓的贫民剥夺了自己孩子上更好的学校的权利。对于他们来说翻身的唯一机会就是让孩子上好的学校,将来走入上流社会,在这个残酷的真相面前,贫民爸爸的善良再一次体现,当他看到主人公的女儿的时候放弃了揭发他们的想法。

主人公惭愧至极,主动向校长说明情况,可是同样出身贫苦的校长却因为忘本,因为自己已经成为上流社会中的一员却弃真相于不顾。于是主人公通过学校里一位充满正义感的老师,在学校组织的活动中,让公立学校的贫民孩子们参与了节目的表演,他们用扫帚、用桶,用盆作为道具,在舞台上尽情地展现着自己。这一刻,那些天真无邪,无辜孩子尽情地展现着青春。

误杀电影中小学观后感

难得一见的烧脑犯罪片来了!更为难得的是陈冲、谭卓、肖央等一众演技派在线飙戏。影片讲述的是由青少年犯罪引发的“反杀”案,将原本平凡的四口之家推向暴风骤雨的中心的故事。

在泰国打拼20__年的李维杰(肖央饰)与妻子阿玉(谭卓饰)一直勤勤恳恳,人缘颇好,但他们的大女儿平平(许文姗饰)遭到督察长儿子侵犯,反抗之下误杀对方,李维杰选择埋尸掩盖一切、守护家人。

埋尸毁迹、周旋警方,谎言的背后,是守护的誓言。妙就妙在,全片没有一个“非黑即白”的人物。

《误杀》运用电影蒙太奇的手法形成完整的证据链。整部电影在素察死掉那一刻起,就好像上了一个“定时锁”,层层推进,紧抓人心,完全无槽点,可以称得上今年最好的犯罪悬疑电影。

让我最赞赏的是两位女演员、两位母亲,谭卓、陈冲。

一个温婉贤良的家庭主妇,一个杀伐决断的警察局长,虽社会地位不同,但两人都有一个共同的身份——母亲。两位女演员演技毋庸置疑,大家看的时候留意她们的眼神、动作、面容,任何一个表情的转换都将情绪演绎得淋漓尽致。

“有的孩子是孩子,有的孩子是禽兽”,这句话是电影里让我最深刻的。我记得东野圭吾有本书里面写过:谎言所折射出的,还有人心。

《误杀》最重要的表达不是如何完美犯罪,而是人心。

起跑线电影中小学观后感

不知道是不是人生中以后都不会去印度了,衡量了一下还是选择了看印度电影《起跑线》,谈不上有多大的期许,只是觉得在健身房再多运动一会,估计就倒下了,还是休息一下比较适合我今天的精神状态。电影院里面也真的是只有小猫三二个了,有时候感觉可以和陌生人一起为某些笑点大笑几声也是好的状态。

谈不上有多大的惊喜,只是有一些估计全人类都很有共鸣的东西再加上一些印度文化元素在里面。教育这件事情,从来都谈不上绝对的公平;至少在我看到的世界里面,富有的有权力的人永远可以选择更好的教育,当然这无法保证他们的孩子一定出色,甚至也无法保证他们的孩子有健全的人格,但是从机会本身来讲,是的,他们在教育权力的认知和选择上都更优先。电影的话只是一个投射,不是说贫穷就更有人情味,富有就没有人文关怀,在我的认知里面,无论贫穷还是富有,都享有同样的层次不齐的面貌和人格。

电影好看,是因为在现实的世界里面,我们找不到这样一个多金、爱老婆、爱孩子然后傻到说我要揭穿你这个虚伪的假面,宁愿让自己的孩子不在这里上学,所以才会觉得感人,所以才可以傻傻流流眼泪也觉得蛮爽的。比起教育的公平,或许那些朴实的夫妻之间的爱、人际间的关心、对子女成长的关心,才是让我们觉得唏嘘和珍重的点。影片的最后,只有那个一直说要让孩子接受最好的教育,为了达成这个目的不惜所有代价的老婆给自己的丈夫鼓掌,其实这个就是返璞归真了。而我们穷其一生,无非是在所有的金钱权力幸福的追寻中,最终找到这样最简单的感情和最真切和重要的教育,绕一个大圈子,回到最简单的命题。

什么是最可贵的?是不论在贫穷还是富裕的情况下面,还能不忘初心,做到原始的自己。作为“生意人”,男主当然不是不谙世事的傻白甜,可是他最可爱的地方,是无论怎样的改变,都没有背离“爱”这个字眼,是对家人的爱,是对别人付出的珍重,所以让一切嘲笑他的“精英阶层”人士都显得那么的渺小。

教育公平从来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作为独立的个体,改变阶层也真的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但是电影最重要的部分,其实是说只有“爱”才可以改变很多事情。让你打败别人的不是“恨”,而是足够多的“爱”。当对方看到男主可爱的女儿选择了原谅,当男主站在舞台的中央说出了全部的事实,其实不过就是揭露了人生短短至多一百来年最重要的秘密,“爱”是最大的武器。

地道战电影中小学观后感

1943年夏,高传宝利用地道的翻口击毙了混进高家庄的特务。日军分队长山田纠集了几个据点的兵力进行报复,但却被地道内神出鬼没的高家庄民兵们打得浇花流水。日军在遭到抗日队伍的英勇反抗后,对高家庄的抗日武装力量既怕又恨,想方设法要扑灭这股抗日的火焰。

几经改造的地道,既能防水,也可防毒。你听,解说员那富有磁性的。

声音“水是珍贵的,应当让他流回原处,烟是有毒的,不能放进一丝一缕。”鬼子已经没有了花招,咱们要开始动手了!整个高家庄,村里村外,到外都成了埋葬日本帝国主义的汪洋大海,房上房下,火坑上,灶台下,到处都是复仇的枪口和子弹,冀中的平原上,到处是抗是武装,烧杀抢掠、作恶多端的小日本,在抗日战斗的滚滚洪流下,变成一群无头苍蝇!敌军大败,原本耀武扬威的他们,现已闻风丧胆,以前狼烟四起的高家庄,现已欢呼雀跃:以前气势汹汹的鬼子,现已抱头鼠窜……我们胜利了!振奋人心的歌儿又响了起来,那催人奋起的旋律,那慷慨激昂的节奏让我感慨万千。顿时,我觉得我自己作为一名中华民族的炎黄子孙而感到自豪、骄傲。

冀中人民们那英勇顽强的斗争精神是值得我们学习的!面对着日本鬼子的“烧光、杀光、抢光”政策,他们临危不惧,坚贞不屈,仍然英勇奋战,赶起了侵略者,保住了冀中平原,保住了自己的土地。与他们相比那些汉奸,那些卖国贼是多么可耻!这些人不但背叛了祖国,同时也背叛了自己!他们是中国的败类,是中国人的耻辱!

电影结束了,我还意犹未尽。有人说地道战中的地道是奇迹,而我说冀中平原的劳动人民们才是奇迹!是他们用自己的智慧创造了地道,是他们用自己的生命捍卫了自己的家园!他们也在我们抗日战争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

我们青少年从现在开始就应该培养爱国之心。据说,第一个为亚运会捐款的就是一个少年儿童,她叫颜海霞。当她从《中国少年报》上得知十一届亚运会在首都北京召开,就第一个为亚运会捐出了自己的零用钱。有人问她:“海霞,你是怎样想起要为亚运会捐款的呢?”她笑了笑只用了短短的几个字回答了这个问题:“因为我也爱祖国!”这就是我们中国儿童的共同心声!

从古到今,炎黄子孙的爱国事例不胜枚举。郑成功、林则徐、张自忠、王小二、钱学森……他们都是民族的骄傲,我们学习的好榜样!我也是炎黄子孙,也有一颗赤子之心,也对祖国充满了无限的爱。但我深深地懂得,要将理想变为现实,就必须加倍努力学习,汲取更广博的知识,只有这样,长大才能有所作为,才能把一颗火热的中国心奉献给我的祖国!

超强台风电影中小学观后感

在4月26日晚自习我们住宿生观看了上映的一部商业片《超强台风》,影片以8月10日17级超级台风“桑美”在浙江温州登陆的真实事件为素材,表现了当地在短时间内组织实施百万人员大转移、把灾难造成的人员伤亡降到最低的艰难过程,全景式地展现了抗台斗争的全貌。

由于地球气候变暖,引发了一场18级超强台风“蓝鲸”在海面构成,行进路径诡异多变,海上徘徊后转向大陆袭来,百万人口的城市面临巨大的危险。当高达18级的台风来临的时候,排山倒海的巨浪冲入城镇,横扫一切,击碎一切。嚎叫的龙卷风中,汽车被贴在墙上、一艘艘巨轮在空中飞舞,然后砸向房屋!巨浪涌入破洞,竟然将一条鲨鱼抛进人群。身陷绝境的人们到了最终的生死关头。可是有职责心的市长来到了台风现场,从头到尾没有一点要扔下一群市民的想法,与大伙一齐并肩作战。

虽然人所共有的那种在突如其来的自然灾害面前惊恐、焦灼以及心存侥幸因而大意鲁莽的弱点都有,但负职责又能担当的市长身上,充分凸显了以人为本的超强执政本事,不仅仅给人温暖的情怀,还向人展现了尊崇科学的理性魅力。我们可能忽视片中穿插的几段黑白资料,几千人投身怒海筑成血肉长城抗击台风的悲壮,那可是我们以往的真实情景再现。从“抗台”到“防台”,一字之差,是执政理念向科学发展观的大踏步迈进。

在《超强台风》这部电影的开头和结尾,都有一个男孩坐在台阶上守护着一条金鱼,他似乎是一场人在大自然灾害面前所作所为的见证人和凝望者。

这不电影上演了前所未有的超强视觉冲击,以强烈的悬念和惊悚的气氛窒息了观众。并经过这场突发的惊天大灾难,扣问着人类与大自然的关系,闪烁着人性关爱的光辉。

起跑线电影中小学观后感

昨天,我就把所有作业都完成了,妈妈说今天要带我去莫沟踏青,可出门一看,风太大了,于是我们就改变计划,决定去看电影。

我们看了一部印度电影《起跑线》,影片讲述了一对父母为了让女儿上最好的学校,接受最好的教育,想尽了各种办法,他们在学校周围买房子,和孩子一起去培训机构学习,甚至还去求别人,但都没有成功。在无意中,他们得知这所学校有百分之二十五的名额是给贫困生的,于是他们假扮成穷人,搬到了贫民区,在这里,他们结实了许多心地善良的穷人,有一位朋友甚至为了给他的女儿筹到学费,竟然跑到马路中间被车撞,看到这里,我不禁感动了,这位朋友虽然很穷,但他为了朋友,冒那么大的风险。

最终,他们的女儿终于被录取了,但他朋友的儿子却没有被录取,他最终觉得,是他自己窃取了朋友儿子上最好学校的资格,他让女儿离开了那所贵族学校,去了他所资助的公立学校和朋友的儿子一起上学。

看了这部电影,我做为一名学生,体会到了父母为了孩子可以做任何事情。我想起了我的爸爸妈妈,他们也为我做了那么多事情,虽然有时候我也觉得他们是错误的,但我现在明白了,不管他们做什么,都是为了我。

超强台风电影中小学观后感

看了影片《超强台风》,使我深受感触!不禁感慨,大自然是如此地变幻莫测,突如其来的灾难常常让人们措手不及!

影片中那位市长的举动让我为之感动!大难当前,他挺身而出为救百姓,他不顾自身安危。

有这样一段感人的片段,来势凶猛的台风冲走了一艘又一艘的渔船!为保渔船厂,渔民执意要出海。正当镇长无力阻拦时,市长出此刻人群之中,他走到堤口,他用下跪的方式来请求渔民们……背后是惊涛骇浪,刹那间,忽然发现,市长是如此地刚毅、伟大!

这位市长的举动让我不禁想起现实生活中的个别贪官,他们搜刮民脂民膏,贪污受贿,丧尽天良,和市长比起来是何等地卑鄙、渺小,恨哉!悲哉!往事知多少,贪官污吏何时了!

一部影片,仅有短短的几十分钟,但它却让我明白了许多:明白了,如何应对灾难,明白了,如何应对人生,更明白了,如何做人!

起跑线电影中小学观后感

《起跑线》是5月上映的印度电影,明晚西大教育部的儿童剧场要播放的一场电影,我忍不住好奇心,提前搜来看了。说实话,感触很深,也很多。

昨天心理学课,老师讲了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理论,从0岁开始讲起,一直讲到65岁以后,其中重点就是中学以前的儿童教育。而儿童教育的重点又是作为家长能实施的家庭教育,不得不说,做一名好家长太难了。0-1岁,是建立婴儿信任的时期,母乳一定是要让婴儿吸够(一定是母乳才行,喝奶粉也得用小口径的),吮吸的时间越长越好。如果这个时期没有这样做的话,在后面的阶段会出现孩子咬手指头、咬铅笔头等习惯,也会养成一个人能讲很久的废话来满足口唇的欲望。另外国学教育也很重要,孩子玩耍时可以放点国学经典朗诵或者英语,过几天你背上一句,孩子可能就不自觉地接了下一句。这个时期要大力培养孩子的习惯。2岁,要进行早期的性教育,让孩子不要认为性这个东西是羞耻的,而且也要让孩子能进行自我保护。绘本教育就显得十分重要了。(《我是从哪里来的》等等)3岁,是人生的第一个叛逆期。此时是发展孩子独立、自我的时候,给孩子多强调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有一句话是对孩子侵权就等于犯罪,孩子的能力不是我们想象中的那么弱,孩子比我们想得要强大很多。要给孩子能跳起来摘得到的桃子。另外如果你让孩子帮忙做事的话,孩子说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此时国学经典就发挥了应有的作用了,要告诉孩子首孝悌次谨信等等。其次像穿衣服之类精细动作要提早训练,前一天晚上玩儿扣扣子游戏可为第二天早上起床不浪费时间做准备。3-5岁,此时是要建立孩子的自信、让孩子目标明确、勇于表现。父母要善于为孩子搭舞台,让孩子在其他人面前可以表现,要有一技之长。平时生活中可以玩儿故事接龙、成语接龙等游戏。5-12岁,学习最重要,潜伏期。给孩子提供大量资料,教会他们学习方法,让他们拥有各式各样的学习方式,最好空闲时多带孩子出去旅游,只有见多了才写得出来,作文素养阅读素养也可以从中培养起来。在学校,孩子小学阶段比起学前班或者幼儿园越来越不喜欢举手回答问题了,很大程度上是他们会认为自己的答案不是老师所认为的标准答案,不敢把答案说出来,怕被同学或者老师嘲笑。所以老师要积极关注孩子的优点、闪光点,并反馈给孩子。12-20岁,是自我同一性建立的时期,是现实自我和理想自我进行统一的时期,如果孩子没实现同一,那么会出现角色混乱、感到虚伪的现象。这也将影响着下一阶段。20-24岁,最重要的事情是谈恋爱!!!此处划重点,该谈恋爱的年纪,却被我用来写论文,可悲!可泣!可叹!24-65岁,工作、繁殖、人际关系等等困扰着这个时候。最可悲的是40岁左右的男子,要面对青春期的孩子、中年期的妻子和老年期的双亲。实在是压力山大啊!65岁以后就要面对空巢、配偶离世和死亡的问题了。一生说长也不长,一节课的时间就可以讲完;一生也不短,我正在用尽我的全身力气争取过好这一生。

啰嗦这些,是想说明一下养个孩子真的不容易啊,下面回到正题。这个电影有很多主题,穷人和富人孩子上学的问题;公立学校和私立学校生源、师资、教学条件、设施的问题;邻里间的感情;英语在印度的重要性;父母心;人性等。这些主题或多或少都又体现,但我认为最主要的是在表现教育的阶级性和教育的功利性吧。只有高阶层父母的孩子才能拥有全国最好学校的入场券,虽然穷人家也有少得可怜的名额,但是他们能不能进这所好学校,只能靠抽签,碰运气了。运气好的可以免学费,但要交很多其他费用进入好学校。运气不好的就要到没有桌椅,只能垫个坛摊子坐在地上上的公立学校上课,这里的卫生条件极差、最起码的教学设施都没有。这也和现在中国的教育状况有些许相似,有钱且受过良好教育的父母能给孩子提供丰富的教育资源,孩子绝对不能输在起跑线上。而农村的孩子,住在城里的贫困孩子,也许就只有学校能提供精彩的学习世界了。放学后,没有兴趣班培养特长,没有奥数班提高成绩,没有英语班与国际接轨。不过,还是得感谢国家对贫困地区教育的关注和支持,没有国家的扶持,这些孩子们可能学校的精彩也不会接触。高层次的父母送孩子到最好的学校学习,是因为这些学校的升学率最好,这里的学生出来后会有好工作、好前景。在这些家长眼中教育的目的就是为了孩子能找到好工作,有大成就。我想说,什么样的工作才是好工作?什么样的成就才是大成就?站三尺讲台,教一群可爱学生,不论讲台所处的地方是不是重点学校、是不是在主城。养活了一盆娇弱的花,不是成就?我们现在的教育,也像电影里所讲的,功利性太强了。

电影里还有一个十分触动我的地方,有钱的夫妇俩,为了孩子能进入好学校,伪造文件、隐瞒身份到贫民区居住,找回了昔日丢失的很多东西。在贫民区结实的朋友,不顾自己的生命去碰瓷,就是为了拿到医药费,让这对有钱夫妇的孩子能入学。后来,孩子入学成功了,贫民区朋友的孩子运气不好,没能进入好学校,只能去公立学校就读。这对有钱夫妇资助了这个公立学校的所有学生上学,并出资修缮了校舍,让学校焕然一新,并给自己的女儿退了学,送到了这所学校。还好,电影的最后以这样的.方式结尾。但是,我还是担心学校和老师会抹杀孩子的天性。

昨天的心理学课,刘老师告诉我们在学校,老师要培养孩子的认知品质、个性品质和适应性品质。认知品质包括智能、创造性和元认知能力。但是大多数老师和家长一直在抹杀孩子的创造力。附上一首昨天课堂里由全班同学现场创作的一首童诗:

宝宝画了一个苹果,一个黑色的苹果。

妈妈问,为什们是一个黑色的苹果?

宝宝说,因为这是一个黑夜里的苹果。

宝宝画了一个苹果,一个黑色的苹果。

妈妈问,为什们是一个黑色的苹果?

宝宝说,因为这是一个来自外太空的苹果。

宝宝画了一个苹果,一个黑色的苹果。

妈妈问,为什们是一个黑色的苹果?

宝宝说,因为这是一个穿着黑衣裳的苹果。

(起因过程结果就不详说了)。

个性品质里包括独立性、坚持性、自信心、求知欲、自尊心、成就动机、情绪调控、自制力、责任感等等。这些都是非智力因素。这也提醒我,以后如果成了一名教师以后,智力这种先天决定的因素无法改变,但是这些非智力因素培养起来,孩子会变得非常强大。这样的孩子,想学习不好都难。

适应性品质有学习适应、生活适应、生理适应、职业适应、社会环境适应、人际环境适应、应激情景适应等。

地道战电影中小学观后感

在学校的一天晚上,教师组织大家看了一场爱国主义片《地道战》,虽然影片是黑白的,但同学们还是津津有味地看着。

电影讲的是1942年,日本军对冀中抗日根据地进行侵略。敌人不断袭击老百姓,他们无恶不作,老百姓对日本鬼子恨之入骨,但他们军力不足,不能对抗敌人,于是想出了最“聪明”的“土”办法——地道战。他们随机应变,把土洞、地窖改造成家家户户都相通的地道,并且一向挖到敌人的炮楼底下。洞边还有许多窗户,能够通风,也能够观察敌人的动静。

一天晚上,敌人想在天黑的时候偷袭高家庄,而这正好被老钟叔发现了,他跑到老槐树下,拿起绳子摇了起来,就在这时,敌人的枪响了,老钟叔倒下。村民们很生气,发誓要报仇。最终,大家团结起来,奋勇斗争,打得鬼子措手不及,乱窜乱跳。敌人在逃往炮楼时,野战兵像猛兽一样杀出,杀得鬼子屁滚尿流。

“团结就是力量”,不管敌人多么强大,只要团结坚持就必须能胜利!

“地道战,嘿,地道战……”每当这首歌萦绕在我耳旁,便就有一股莫名的吸引力,使我不由分说地抬起头,望着屏幕,久久不能释怀。心中涌出一份冲动、一丝缅怀、一抹痛恨、一缕埋藏于心底的爱国之情。日本给中国带来的伤痛我们是永远难以忘却的,也是不能忘却的。1945年8月15日,这是一个改变中国悲痛命运的日子,日本无条件投降,结束了战争结束了战争的局面。

地道战更是抗日战争的一个突破。移动、躲藏、攻击,传递信息都很便捷,使敌人摸不着头脑,疑心重重,就如玩心理游戏般,把敌人玩得团团转。这实在不得不钦佩那时的中国人,创造出这么令人为之感叹的地道,真可谓是中国英雄儿女智慧的结晶啊!他们应对毫无人性的日本鬼子的攻击,却一次一次,又一次坚强地坚持下来。而支持他们的则是他们胸口的一把熊熊大火,一份爱国的情感,把国家的荣誉放在了个人的利益之上,不畏惧死亡,坚持到最终一刻,有的则死在了战场,但他们明白:国家的利益高于一切!

起跑线电影中小学观后感

看到了电影《起跑线》的介绍,知道这是一部教育片,就对这部电影产生了兴趣。这是一部印度片,说的是一个有钱人的家庭想让自己的孩子读最好的学校,不惜一切的故事。电影我是提早订好的,平时看电影我都不买零食。这次还买了一个套餐,里面有两杯可乐和爆米花。这是孩子强烈要求的,为了满足孩子,就订下了。

每对父母,都不想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这部《起跑线》说的是印度的家庭,实际上中国的家庭也是这样的。电影里的父母,为了报名喜欢的学校,一晚上都要排除拿表格。而且还要把孩子送去提高班,让孩子接受更专业的辅导。虽然这对父母是有钱人,可是最好的学校竟然不录取他们的孩子。最后想到了假扮穷人,要此来拿到指标。

因为这所最好的学校,有给穷人孩子读书的名额。有钱人去最低层里面生活,可是为了孩子都坚持忍下去了。可见这父母是多么的伟大呀!虽然最后得到了想要的学校,却因为良心不安,也明白到不是好学校才能给孩子最好的,包括孩子的品德,最终又去了普通的学校。这种题材的电影,很适合我们这些为人父母的看一看。看完之后,肯定会有收获的。

狮子王电影中小学观后感

今天我们去看电影《狮子王》了,电影里主要讲了小狮子辛巴、辛巴的爸爸和叔叔的故事。

小狮子辛巴的爸爸是荣耀王国的国王,阳光照到的地方都是国王的土地。当辛巴还是一只小狮子的时候,它和爸爸一起在草原上快乐的生活。辛巴的叔叔刀疤想当国王,于是,它就勾结鬣狗设计害死了辛巴的爸爸,还把辛巴赶跑了。

辛巴以为是自己害死了爸爸,不敢面对这一切,就逃到了森林里。后来,辛巴长大了,勇敢地回到荣耀王国去报仇,打败了刀疤,夺回了王位。

从这部电影里我懂得了一个道理,做事情要敢于面对一切,不能逃避责任。后来,辛巴也明白了这个道理,在儿时伙伴娜娜的帮助下回到了荣耀王国。辛巴在森林里的朋友疣猪彭彭和狐獴丁满本来在森林里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但是为了他们和辛巴之间的友情,也无所畏惧地跟辛巴回到了荣耀王国。他们的友情让我感动,为了朋友,奋不顾身,这样的友情才是纯真的友情。

面对困难要迎难而上,不能知难而退,为了朋友,要勇于付出,这就是电影《狮子王》教给我的道理。

电影《小兵张嘎》小学观后感

今年,是我们国家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今天,9月3日,是抗战胜利纪念日,我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观看了《小兵张嘎》。当我看完这部影片时,我的心就像大海的波浪,久久不能平静。

张嘎的童年与我们的童年是一样的,都充满快乐与欢笑,如果不是小日本,一切都应是那么的美好。当张嘎的奶奶被日本人杀害,当村里的叔叔、伯伯、爷爷、奶奶们被日本鬼子杀害,张嘎决定为奶奶他们报仇,做一名小八路军。那时他才10岁,也是我们一样大的年龄,本是应该读书、调皮捣蛋的年纪,就像现在的我们一样。

当张嘎用聪明、机谨、镇定与鬼子周旋时,我被他征服了。

记得有一次,嘎子和小伙伴们去送密信给八路军特派员刘燕姐姐时,不巧遇到了鬼子,为了不让鬼子捉走刘燕姐,便施计将把刘燕送进地窖,把她用绳子困住,再把绳子拴在地窖的木头上,自己和小伙伴却被鬼子捉回了司令部。我想,如果是我,平时看到溜冰、滑雪时总是担心自己会摔倒、受伤,而嘎子哥他们在面对日本鬼子时都能临危不乱,把生的机会留改别人,把危险留该自己。

再想想我们现在,老一辈革命家用鲜血和生命换来了我们今天和平幸福的生活,我们可以坐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学习,老师、父母对我们关怀备至,我们有什么理由不奋发向上呢?哪又怎样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呢?困难和挫折不仅在艰苦残酷的战争年代,同样也会出现在我们的学习中。我们只有像嘎子哥一样,勇于挑战困难和挫折,不断努力,才能使逆境变为顺境,从而到达理想的彼岸。

邓小平爷爷讲,“落后就要挨打”,70多年前,因为我们落后,日本鬼子欺负我们,今天如果我们还是落后,同样有人欺负我们。作为学生的我们,只有努力学习,掌握本领,才能把我们伟大的祖国建设得更加繁荣富强。

超强台风电影中小学观后感

温暖的阳光,童真的笑颜,然而天空已不甘平静。

18级台风,自海上袭卷而来,若不事先撤离,后果不堪设想。如果没有市长的果断,专家的谨慎,军队的顽强,那么,将会有多少人葬身大地。

不得不说,《超强台风》将一位市长的无私尽可能地放大了。哪会有市长独自行于街头?哪会有市长不循私情罢免高官?哪会有市长为救船夫屈膝下跪……这位市长,真的是完美。连确定都以市民安全为基准;连避难都与底层工人在一齐;连生命都能够不顾只为救小偷……这一切的事例,无不体现着市长的优秀风采。

可这电影中也有败笔,就拿市长与船夫出去救人来说吧:那人是小偷,他跑向避难处时狂风大作,不时将他吹翻,甚至连卡车、船都被掀起。一辆卡车压住了他,市长见了,冲出来救人,刚救出,卡车便与电线接触,爆炸了。

为何那卡车不早不晚,偏停在小偷的腿上?好吧,这可能由于阻力缘故;为何市长跑出门后那台风便小了,没把人吹倒?哦,这也许是上天被市长的行为所感动;那为何市长一救出了人,那卡车就爆炸了?嗯,这大概是市长运气好……种种巧合,使人感到不可思议,或许,这就是电影的悲哀,虚构,如故意营造一般。

也许有会说,这些只是细节,并不重要。可是,太多细节的忽略,会使得电影失去耐人寻味的真实。

《超强台风》让我震撼,让我感动。它让我看到人人的温情以及一位市长炽热的爱民之心。我明白,人要学会团结,学会包容,也要学会坚强!

仍有遗憾。电影,终究只是一种构想……。

后天的电影中小学观后感

最近看了一部很好的电影,片名叫《后天》。它是美国今年暑期的一部大制作科幻片。该片讲的就是气候变暖的始因---温室效应,带给人类的巨大灾难。该片的切入点是:一位古气候学家发现并预测了温室效应引起的持续全球变暖将使北极积雪迅速融化,而地球为了自我调节直至回归平衡,会进入冰河期,人类将在最后一个冰河期生存。但是他只猜对了结果却估错了时刻。正因这场灾难不是在若干年后,而是此刻。

就在后天预测成真。柚子般大小的冰雹袭击了东京,一位极普通的日本上班族前一秒还在和妻子谈话,后一秒已被冰雹砸倒在地;地处热带的南亚次大陆竟然被大暴风雪所覆盖;冰川融化后的巨浪把整个洛杉矶撕裂殆尽。最令人震撼的是纽约市“速冻”前后的画面:冲天巨浪狂涌进纽约市,自由女神被淹没了,万物瞬息沉没在汪洋之中,一艘万吨巨轮竟然被冲进了楼宇之间,而转瞬间,气温骤降,浩瀚汪洋之中的纽约又变成了一个冰封世界,茫茫冰原上只剩下了自由女神的头像,象征着人类礼貌的纽约城大半永入冰雪之中。

看过影片,那可怕的场面真使我有一种十分强烈的感同身受的惧怕。原来人类和人类所创造的一切在大自然面前是如此的渺小!全球变暖带来的危害将是比起其他任何威胁人类生命安全的恐怖事件或突然到来的天灾人祸更能迫使世界上所有国家的人联合起来,拯救地球的大问题。

吧!真的很恐怖,正因全球变暖是全球性的灾难。当整个星球都被洪水埋葬,人们真不知将要逃向哪里。我以前在看过《彗星撞地球》后,做过一个梦。我梦见有一个大火球从天空中缓缓降落,我心中知道那是什麽,我想逃,但是无路可逃,到了哪里都一样,整个星球都要毁灭的。因此我只能看着它离我越来越近,我能感觉到生命在渐渐消逝------在天地一片白的那一刻,我猛然惊醒。我想生命的最无助感就来自大自然最严厉的惩罚吧!

《末代皇帝》电影中小学观后感

不知道为什么对《末代皇帝》这部经典感兴趣,但却是很精彩震撼,像是一部自传,把一个传奇的人生娓娓道来。最喜欢溥仪接受改造后,买票回故宫看的时候,那份安静平和。以及他面对红卫兵小将,也愿意勇敢站出来说句公道话,已经很不易。

不可能都能经历这样起伏的人生,但是希望能有更多的光照进生活中,在平稳的色调过自己想要的生活。

影片几乎全部采用自然光,大量运用广角拍摄。任何一个想学习摄影或者摄像的人,都应该好好看看这部电影,看看如何运用光线表达人物的心情。贝托鲁奇说:在紫禁城,溥仪从未获得过阳光的直照,他总是处在阴影中。在这段生活中,他在思想上始终同外界隔绝的,稍后,当他从老师庄斯敦那儿学到的东西愈多,我们就愈来愈多地感到阳光照着他了。

光与影的博斗也就逐渐展开了,就像意识和无意识在你身上展开了搏斗一样。在满洲国那部分故事中,当他被日本人充当傀儡皇帝,而他自己也梦想着重返自己的帝国时,阴影几乎又笼罩了整个画面,就像又回到了他童年时代一样,后来,在监狱中,他回想自己的一生。愈是他懂得许多事情时,光和影也愈来愈趋向平衡,他应该在光和影完美无缺的平衡中,在平稳的色调中了结你的一生。我只希望能够实现这一设想。在这里,光象征着开放、欢乐,而影象征着封闭、忧郁。

《走路上学》电影中小学观后感

在这部电影放映同时,很多地方以不同形式都在说服人们关注贫困地区,尤其是贫困地区儿童的教育问题,于是有人便在电影院门口等公共场所发起募捐在怒江建桥,有利用人们那种真诚的同情心来吸引大家掏钱看电影和捐钱之嫌(主办方还与各小学合作,给小孩一张票,让大人陪同的形式购票看电影,这和麦当劳的营销理念雷同),大打同情牌,。购票看电影天经地义,无需冠以如此沉重的先期概念,至于观后感,见仁见智就是了。电影就是商业的.行为,无论是赚和赔都一样,你要拍观众喜欢的东西,他就赚,相反,就赔。

无可厚非,这部电影的表演是成功的,尤其是两个小主角,连我这个平时不太动情的人都数次落泪,这是演员的演绎成功,也是导演的“小伎俩”起到作用。

不过,我对电影里的一些不协调有些个人意见。小女孩堕江而死,可谓是一双鞋引发的命案,故事很大篇幅是说山区里的孩子如何穷,连一双布鞋都买不起,天天穿着那双破拖鞋上学(学校里的同学几乎清一色穿拖鞋上学),真的穷到如此地步还是山区孩子的习惯?至少在电影里看到的主人公一家子住的房子后我不这么认为,我甚至羡慕他们能住上如此宽敞漂亮的房子,一般城里人连想都不敢想能住上这么好的房子,不知道为何导演不配合剧情找一处象个贫穷村子的房屋拍摄,或是导演出于画面美感而作此选择?在那地方,交通不便是事实,溜索危险也是事实,而小女孩的死,归根到底是交通不便引发的,而电影却又再次把人们的思想引回家里贫穷的问题来,故事主人公的爸爸在外打工,电视机都买回来了,就连小孩十几元一双的鞋都买不起?要知道,这种险要之地,就是有钱,要建一条桥也是不容易的啊,一些少数民族居住地是不适合居住的,而且人数不多(可以的话最好迁到适合居住的地方,现在国家应该有这个能力),你非要花大钱建一条桥,不符合成本计算,当地人的那种溜索过江的做法,是比较切合实际的,干嘛非要全部改变?再说,你也不能处处有桥吧!在小女孩出事后六个月,桥建好了,但并不是在其溜索出事的地方建的。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留意到电影里一个观念,就是那母亲宁愿让一个小女孩去冒险溜索也不让起弟弟去,这是否重男轻女?这是否说明男人在社会里价值相对高,作用相对大。小男孩不能过江读书是其母亲出于安全的考虑还是交不起学费?我再次迷茫。不知道这些算不算真情流露,但是你把这些东西放到电影里,效果就不一样了。

一部电影背负如此沉重的包袱,可谓是一部教育片,在说教,也就是说人们花钱进电影院接受教育。

《少年的你》电影中小学观后感

看了热搜上李银河老师对《少年的你》的评价,晚上迫不及待跑去影院看了。

诚实地说,看完很生气,主要气我自己,明知道自己对校园青春类题材不感冒,甚至厌恶,为什么还不死心。。。现在可好,还要犹豫写不写观后感,因为我真挺怂的,怕被别人发现我是一个「怪人」。这么说绝非刻意想显得自己与众不同,毕竟不是所有「不同」背后支撑的都是才华横溢,我的「不同」就很平庸,丝毫不吸引人。

铺垫这么多,无非想说接下来写的内容,仅是我作为一名普通观众的真实主观感受,没有刻意吹捧或贬损。含轻微剧透,介意者谨慎止步。

先还原一下我观影时的心理活动哈,由于我非常喜欢李银河老师,看了她给出这部电影那么高的评价,我自然满心期待。可看了很久,一直找不到那种让我眼前一亮、打动我的东西,心想完了,是不是我智商太低,欣赏不到老师和网友们认为高明的地方。如果是这样,那我只能说,这是我这个水平所能看到和感受到的东西了。反正其他观众笑的时候,我笑不出来,哭的时候,我也没法感同身受,尤其到后面影院里抽泣声不绝于耳,我都紧张了,产生深深的自我怀疑。。。周冬雨、易烊千玺的演技,从今往后粉了,但故事,我真的不喜欢。

我问过自己为什么不喜欢校园青春题材,至今也没有想得很明白,说不上来,大概是由于我的嫉妒和灵魂本身暗黑吧。看到影视剧中演绎的校园青春,我总心生疑惑:这是真的吗?别人的校园青春这么活力四射,发生了这么多精彩的故事?回想自己的校园时代,没有激情、没有爱情,甚至连友情,我都快记不得了。对比之下,太苍白了,总感觉丢失了什么,似遗憾,又似不甘。

嫉妒应该就是这样来的吧,我知道很狭隘,但我没办法假装自己拥有一颗多么包容或透明的心灵。

我相信我的校园青春有过美好,甚至很多,只是回忆被我弄丢了。而在众多校园青春类影视作品里,又找不到自己的同款共鸣,便渐渐觉得它挺招人烦的。遗忘本来也没什么关系,可它却偏偏总提醒你丢了某样东西。

说完个人对校园青春类题材影视剧的“先天偏见”,再回到《少年的你》,希望我的“不喜欢”,稍微好理解一些。

我不知道过去或现在大部分人的校园生活是什么样的,但《少年的你》中所展示的,显然无法让我共情,无论是日常的,还是霸凌部分。

电影有太多的我不理解,我很努力的想要走进里面的人物,理解他们的心理和行为,奈何在我的逻辑架构里真的行不通。比如有人跳楼,学生们都会在那围观拍照?班上某位同学的家庭不幸,会被所有其他同学那么明目张胆的嘲笑?好几个情节与人物关系,在我眼里都有些牵强。

当然,我知道,少年的世界,原本就有着许多成年人的不解,或许这也是酿成某些未成年人悲剧的原因所在。即便这样,我还是没办法将一个自己理解不了的作品奉上神坛。就像很多名著经典,读不懂时,只能遗憾那些感动、精彩始终是别人的。

剧本台词,也是提不起我兴趣的地方。虽然不累赘,但总给我一种拼凑的不和谐感,水平不统一。一会儿让我觉得很幼稚,一会儿又蹦出几句感觉还不错。这让我想起学生时代写作文,老师会教我们备几个听上去高级点的句子穿插文中,说那样对作文加分很有用。

《少年的你》或许是一个不错的爱情故事,遇上一位痞帅少年/干净少女,彼此相伴与守护,是很多人青春时代有过的幻想吧,也包括我。

尤其影片后半段男女主被审讯,以及两人在监狱(可能是看守所)那段没有台词的隔窗对视,看得我都要爱上周冬雨和易烊千玺了,感谢两位让我看到年少之情最动人的模样。

然而,如果作为现实题材的校园霸凌故事,真的没有打动我的地方。

可能是片中臆想爱情的过于美好,让我模糊了对校园霸凌的关注,尽管周冬雨演技无可挑剔,但我依然没有进入那种被欺凌的恐惧无助当中。我并非试图消解或弱化校园暴力给人带来的痛苦,恰恰相反,虽然没有遭遇过那么恐怖的校园暴力,但我深深理解那种被恐惧笼罩的绝望、孤独与无助。

还有一点感受很奇怪,对于影片中另一重要角色,校园霸凌的施暴方,我竟厌恶不起来。事实上影片中的所有角色,都没有挑起我的喜怒,这也是让我感觉人物塑造薄弱的原因所在。校方、警方、施暴者、家长等虽然都有蜻蜓点水的提及,但我真的看不到有什么解释动机、推动剧情或造成悲剧的必然因素,他们就像一群奇怪的衬托。前面我也说过对电影有很多不理解,不理解导致我的整个人都是抽离的。

但是不可否认,《少年的你》在呼吁关注未成人犯罪、校园暴力等方面有着积极影响,这一点很有意义。毕竟让更多的人关注和关心,比你我的喜好,更重要。

好了,关于影片暂时写到这里。

最后,我试着揣测了一下影片之外的现实:陈念遇不到顾小北,选择继续懦弱,多年后,这段被欺凌的过去,被尘封在心底某个角落,成为一道阴影,也可以继续云淡风轻地生活,只是偶尔想起,痛恨当初不忍苛责的懦弱。

回忆的滤镜赋予过去的自己太多美好的想象,其实青春根本没有那么多高光,甚至还可能很灰暗。早在青春的路上,人们已孤身行走,与往后漫长的人生一样。

《赤壁》电影中小学观后感

赤壁观后感,这个标题够俗了吧。大概是中学语文中毒太深,当我打算写写观看电影赤壁后的一些想法时,首先就想到了这个题目。既然咱是祖国传统教育的受惠者,就不必计较这许多,言辞达意即可。

我发现自己总是要比别人慢半拍呀,当时黄金七月赤壁轰轰烈烈上映的时候竟没勾起我一点点的瘾,现如今大家都不怎么谈及了,我倒来了兴致,可这跟时代落伍的弊病严重体现在下载时没有资源的郁闷。只好靠狗蛋通过qq千里送鹅毛了,并且他一再强调绝对高清晰版,我自然是感激涕零不在话下。这高清晰版却是清晰地能看到诸位英雄豪杰的沧桑面容啊,小坑小豆的,瑜不掩瑕。但有点让人无奈的是,英杰们都统统成了长条西葫芦脸,倒是个个身材高挑、杨柳细腰的。好容易遇见一正常脸型的,喜悦稍许就觉不对劲啊,要是这位突地从屏幕里跳出来,定是个扁头柿子。

还是言归正传谈赤壁吧,否则就是真言不达意了。早就听说赤壁台词蛮搞笑的,算是领略了。不过这种历史大片加点搞笑非幽默的佐料,总让人品着不大对味儿,就好像在华丽高级的西餐厅吃咱老百姓颇喜的炸酱面似的。当然,这种事情也可以变成一种时尚为人追捧,靠什么呢?靠流行。那流行又靠什么呢?几个有权威的人物略加煽动加之大众的趋之若鹜即可。

其实,三国一直是我十分敬仰并渴望阅读的名著,但通常拿起书来翻两页就丢一边了,于是那性子消磨到现在也只有敬仰之情了。可以说我就是个三国盲,谈三国真是太没资格了,不过我也有我喜欢的人物。诸葛亮是出了名的才高八斗、学富五车,可我偏偏就对他无动于衷,倒是很喜欢羽扇纶巾、雄姿英发的周公瑾,多半是着了苏东坡的道。三国中诸葛亮和周瑜常常被人拿来做比较,大家公认亮要略胜一筹,不过这是事实又如何,公瑾有公瑾的独特人格魅力。他容貌俊秀、足智多谋、善于作战,而且精于音律,以至于“曲有误,周郎顾”的民谚至今都广为流传,况且还有倾国倾城的娇妻小乔陪伴左右,这等人生还有什么缺憾。当旁人投来无数羡慕的眼光,当事人却视而不见,发出那么一声“既生瑜,何生亮”的凄惨悲凉的感慨。人的欲望越重,陷得就会越深,一步步走向了自我毁灭的漩涡。赤壁这部电影里也将周瑜这个角色推到了第一位。虽然人物不是最优秀的,却是最能打动人的。

至于刘备,看上去窝窝囊囊,却引得无数豪杰猛将甘为其抛头颅、洒热血,该是个很有手段的人物,而且不漏丝丝痕迹,这恐怕就是刘豫州的高明之处了。他的那句“兄弟如手足,妻子如衣服”的至理名言可能就是他收买人心的真实写照吧,不过对女性未免太残忍了点,这种事情在当今这个时代定是要被无数女权主义者极力声讨的,哪还能捞着什么美名流芳千古呢。可怜孙尚香了,嫁这么个薄情小老头,还被他蒙的死心塌地。我算是无语了。

不知真实的历史到底如何,电影中却点出了赤壁之战暗藏的真实起因乃是曹操对小乔的觊觎,又是一出因为一个女人引起的。我猜想,即使这是电影的艺术渲染,肯定多多少少还是有的。作为最高统治者不可能仅凭一两个理由就去肆意发起一场冒险的血腥之战,这可不是小孩子干仗,而要付出巨大的代价的。胜者为王,败者为寇,绝不含糊!

写到这里,我发现自己不是在评电影,而是在评历史人物,还是逃脱不了跑题的厄运。最后点题收笔,纵观赤壁这部电影还是蛮不错的,值得一看,期待下集的上映!

狮子王电影中小学观后感

在1994年上映的动画版《狮子王》刷新了人们对动画电影的想像,不但拿下当年全球票房冠军和两座奥斯卡,更是我最喜欢且印象最深刻的迪士尼动画电影,在心中占有相当程度的地位。而在近年迪士尼提出将经典动画翻拍真人版的计划后,受到大批粉丝拥护的《狮子王》自然也名列候补名单之中,因此要还原《狮子王》中众多动物与草原的壮阔也成为迪士尼最艰难,也最必须解决的问题和挑战。

真人化是好是坏?

一直以来,我对迪士尼真人版的期待,或者最关注的地方,正是电影能否在保留原作精神的前提下,做出具有新意且让故事更为通顺的增减和改编,并尽可能重现影迷记忆中的经典桥段。不过很可惜是,尽管这次《狮子王》有着极为拟真的动物,还有唐纳德·格洛弗、碧昂丝·诺尔斯配音与神级配乐家汉斯季默的回归,但电影最终还不够完美。

好坏参半、有优有劣。

真兽版《狮子王》比起动画版多将近30分钟的片长,其中补足了几场原本没有交代清楚的戏,包括辛巴年幼时急于证明自己,加深他心中对于父亲的愧疚;娜娜从小时候被鬣狗攻击,到长大冒着生命危险寻找救援,最后击败鬣狗领袖桑琪;刀疤跟木法沙之间的恩怨情仇,还有增加彭彭、丁满与智者拉菲奇戏份,虽然在某种程度上都让叙事上更加清楚,却还是缺少另一个重要的元素。

转换一下心情。

辛巴作为《狮子王》的主角,真人版已经把他从自信的小狮到自我放逐完整交代,但也因此让电影第二幕后段到三幕之间,辛巴如何从“hakunamatata”的快乐生活的态度到勇于承担自身责任的转折显得相当草率随便,使得角色成长曲线在最后空了最重要的一大段,我认为相当可惜。

我承认自己刚走出戏院的心情是有些空虚,但经过一段时间沉淀后,却发现与其把焦点放在主角辛巴如何重新回到草原上的荣耀国,打败刀疤为父亲报仇,并带领狮群走向美好的未来,我们不妨换个角度,从另一个更大的方向来观看这整部电影。

生命的循环。

如同《狮子王》的主题曲《circleoflife》,电影始终也都聚焦在“生命的循环”之上,无论是片头辛巴的诞生、木法沙之死、草原变得一片死寂、辛巴重返荣耀国、伴随小狮的诞生,草木也因为大火和雨水滋润而欣欣向荣。《狮子王》削减借鉴故事雏形《哈姆雷特》王子复仇记的表面情节,反而更深入探讨作品中角色面对生死的态度。

面对人生的态度。

虽然彭彭与丁满两位角色相当讨喜,但“hakunamatata”说到底还是跟“生命的循环”互相抵触。在木法沙离开的当下,辛巴感受到的只是自己父亲的死亡,并没有想到荣耀国也失去了“领导者”,但最终他发觉自己逃避所造成的伤害时,才真正是角色的领悟与成长。到头来,辛巴回到故乡并不是要复仇,而是要扮演好自己应该位居的角色。

《狮子王》之所以会成为经典,不在辛巴的旅程有多么精彩,也不在动画的视觉风格或真人版特效有多么逼真,其中最重要的,不光是让我们明白无论失去或获得都只是生命的过程,也教导我们如何面对挫折与迷惘。在人生旅途中我们都会碰上许多颠簸震荡,必须离开父母的保护,独自迎向未知的挑战,尽管当下我们能透过“hakunamatata”化解心中的失落与悲痛,但最终还是要正视最真实的自己,创造自身的价值,这是属于辛巴、木法沙、属于《狮子王》的伟大。

结论。

整体而言,真人版《狮子王》价值是什么?我们有没有需要把这故事再看一次?写实风格究竟是好是坏?这都没有个明确的答案。对我来说,虽然剧情没有太多新意,但《狮子王》已经成功在现有的剧情框架中,加强几位角色的塑造,透过几个充满生命力与意境的改编,让电影不再把焦点全放在辛巴本身,而是更加深化《狮子王》“生命生生不息”的核心主题。正是如此,当看着动画版长大的我们已经从辛巴成长为木法沙时,这片名为《狮子王》的星空才能被下一个辛巴所抬头仰望。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少年的你》电影中小学观后感

“你保护世界,我保护你”,这样一句出自少年口中的话,听起来倍觉真诚和可贵。这份真诚和可贵,多么干净。

少年,字典上解释:指十岁左右至十七岁这一时期的孩子,他们的自我意识迅速发展,逐渐形成一定型式的自我价值观和自我认识能力。

而即将迈入18岁的少年,幼稚着也成熟着,冲动着也自觉着,迷茫着也坚定着,独立着也依赖着,用他们在成长岁月中所积累的认知,努力想要看清并且融入这个世界。然而,不是每个人都有洒满阳光的少年时期,都能健康快乐的成长。

早晨,不到九点钟,我就被轰轰隆隆的装修噪音打败,于是决定带上书本去“多乐之日”。路过影院,想起今天是《少年的你》定档上映的日子,于是临时决定去看一场电影。首场,人不多,大概一二十个,几乎都是年轻人。我坐在他们的最后,静悄悄的看完了这部135分钟的电影。

影片结尾,陈念已经成为一所民办学校的英语老师。放学路上,她陪在一名怯懦的小女生旁边,身后,是小北不离不弃的身影,他们大大方方的走在了阳光下……“你往前走,我一定在你后面”,他们是彼此生命中最亮的光,即使微弱,也可予以光明和温暖。

电影结束,字幕划过,没人有站起离开,也没有人高声喧哗,一切都安安静静的。

我从不是一个追星的人,更不要说是追周冬雨、易烊千玺这样新生代的年轻演员。周冬雨的电影只看过《山楂树》和《七月与安生》,总觉得稚嫩。后来在一部谍战剧中看过几眼她的身影,感觉太出戏。但是我想说,这个陈念的角色,她诠释得非常好,她有一张少女脸,既柔弱,又带着倔强的冷,她把陈念的孤独、隐忍表现的非常到位,在影片中不但贡献了从头到尾的哭戏,还贡献了自己剃了头发的平头形象……而易烊千玺更是令我吃惊,《长安十二时辰》瞅过几眼,总觉得这个孩子还小,怎么就演了这么一个少年老成的角色。我个人感觉,这个片子里,前半段小北的痞劲儿还不够,大概就是因为他那张太过俊朗的脸,是三好学生的脸,而不是小混混的脸。不过后半段还好,在陈念的影响下,小北慢慢发生着变化,痞劲儿少了,就契合这个人物的气质了。不得不说,易烊千玺成长的真快,有时候不说话,半边脸抽搐一下、睫毛抖动一下、眼神变换一下,就已经诠释了很多内容在里面,这样的演技是胜过当今不少小鲜肉的。还有就是,他们为角色不惜牺牲形象,卸掉偶像包袱,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走入角色,这一点,我服他俩。(他俩演的很好,但是电影里也有小硬伤,这里不赘述)。

电影的定位是反映校园欺凌问题,让观众认识到校园欺凌带来的巨大危害,它不但会改变人生,更会索人性命。

什么是校园欺凌?就是指由少数人组成的群体,对个别人进行围攻、羞辱、孤立、毁谤,并对其身心进行持久的伤害。那么,被欺凌的为什么会是ta?不知道,或许ta太漂亮,或许ta学习太好,或许ta太懦弱,或许ta出身卑微,或许ta怎么都叫人看不顺眼,但是,这都不是ta的错。

陈念在受审时曾质问怀孕的女警官:“我是被欺凌者我有错吗?我寻求过帮助,可是有用吗?如果是这样一个不安定的社会,你忍心把你的孩子生出来吗?”这些话掷地有声,然而,也说到了关键点上,那就是家庭教育!

还有警方,在校园欺凌事件中,取证不足、缺少直接证据,所以即便陈念报了警,警方也无法对欺凌者给予惩处,尤其是这些未成年人,只能交回学校给予相应的处罚。可是,为什么取证不足?因为学校的无关痛痒,因为学生们的冷漠。高考,也是一场竞争,这就是现实。

其实,不只是学生们的冷漠,还有群众的冷漠。陈念在小巷里被欺凌的时候,那么长的时间,那么大的动静,没有一个人发出一声正义的呐喊,没有一个人打一下110报警,只在最后时刻,从一扇窗子后面,传来一声“再闹就报警了”的低喊才算制止住了这场暴行。

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年。十七八岁,本该是最美的青春年华,那些即将成人的少年本该在阳光下大声歌唱。然而,在阴影里,藏着什么谁知道呢?不要因为一时的欺凌,而成为一生的影响。

校园欺凌问题是一个复杂的社会问题,它需要家庭、学校、警方以及社会上的每一个人共同努力,关爱他们,让他们有一个健康的成长环境。

我的天空里没有太阳,总是黑夜,但并不暗,因为有东西代替了太阳,虽然没有太阳那么明亮,但对我来已经足够,凭借着这份光,我便能把黑夜当成白天。我从来就没有太阳,所以不怕失去。——想起了东野圭吾《白夜行》里的这段话,想起了雪穗和桐原。

今天去电影院看了《少年的你》,有震撼、有感动、有惊喜、也有心痛。

这部电影主要是以校园霸凌为题材,讲述了女主人公陈念被校园欺凌,然后遇见小混混刘北山(最后失手杀死一直欺负她的女生魏羡,小北替陈念顶罪)的故事。

因为有人跟我说过,电影和小说有点不一样,所以叫我不要看小说。没有看小说也挺好的,我两个室友因为看过这本小说,看电影的时候都有点出戏。坐我右边的那个小姐姐,看到周冬雨和千玺在最后顶罪的时候,那番对话,眼眶泛红,鼻子已经开shi一抽一抽的了。

我的眼泪水也在眼眶打转,但还是忍住了。不得不说,周冬雨和千玺的对手戏真的很有碰撞感,感觉整部戏因为他们俩的对手戏有了张力,让整部电影更有起伏。

电影里,千玺对周冬雨说的话,有的话真的有撩到我!声音好有磁性,真的爱了!

希望社会能多多关注校园欺凌,这也如电影中所说:校园欺凌很难找到证据,抑或者那些学生无知。

所以,能从源头杜绝是最好不过的了!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