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如何写管理类论文(通用15篇)

时间:2023-10-31 05:28:47 作者:念青松

范文范本是对优秀作品进行梳理和提炼,可以为我们提供一个学习的方向和目标。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范文范本,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把握写作要领,提高写作水平。

如何管理企业的论文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当前我国的市场经济发展当中,企业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起来。随着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以及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人们逐渐步入了大数据时代。在当前大数据的背景下,企业的管理模式正面临着非常大的机遇和挑战。企业想要更好的发展和生存就应该对自身现存的管理模式进行改革和创新,并且在决策和管理当中应该将数据作为基础,同时应该加强对数据人才的管理和培养。基于此,本文针对大数据背景下企业管理模式创新途径展开分析和研究。

:大数据;企业管理模式;创新途径。

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智能终端以及互联网技术的广泛应用以及普及,对相关的应用储存以及视频监控等方面都呈现出一种快速增长模式,大量的数据都能够展现出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但是当前我国企业管理过程中没有将大数据的作用充分的发挥出来,不能够为企业的发展带来有效的社会价值以及经济利益等,因此,企业应该与时俱进,在当前大数据的背景下积极主动的创新企业管理模式,提升企业管理过程和流程的创新和完善,最终能够有效实现企业自身经济利益和自我价值的增长。

(一)数据实时分析。

随着企业的不断发展,内部和外部环境不断变化,需要处理的数据和信息越来越多。并且加上数据数量的不断增加,企业在正确处理的过程当中实时会受到一定的影响,因此,在当前大数据的背景下,对数据进行实时分析是当前大数据背景下企业面临的挑战[1]。

(二)数据安全。

在企业管理当中存在很多的企业以及客户的信息,并且中间还存在很多的个人信息。在大数据时代下,企业应该保护好这些信息。在比较混乱的网络环境当中,企业想要更好的面对大数据时代带来的挑战就应该运用有效的方法和措施处理好数据的安全问题,促进企业更好的发展。

(三)数据多样化整合。

在大数据背景下,企业收集数据的过程中,不仅需要传统渠道收集之外,还遇见了社交网络环境以及电子商务环境等对信息进行处理,比如图片或者是视频等形式。在很多的信息当中,企业应该运用多样化的方法对其进行整理,但是对于一些难度比较大的非结构性的数据信息来说,企业很难对其进行处理,因此,数据多样化的整合就是大数据背景下企业面临的挑战。

(一)缺乏专业的数据分析管理人才。

在当前大数据的背景下,企业管理当中对数据的分析和处理工作不仅仅是将传统企业经营管理当总的数据信息做简单的数据判断和处理,大数据对信息的整合已经超越了企业传统管理当中的市场营销以及信息化范畴,因此,就需要具备较强综合能力和综合素质的专业人才对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的数据进行有效的分析和整合。但是就当前我国企业的发展形势来看,企业当前所拥有的人才都是传统模式下的,很大的程度上制约了企业内部大量人才的成长和培养,因此,综上所述,传统企业管理模式中导致数据处理和分析人才的匮乏。

(二)企业忽视了大数据的应用。

在传统的企业管理模式当中,很多领导者根本就没有将大数据对企业管理所起到的重要作用重视起来,其主要的原因还是因为没有意识到大数据时代到来的重要作用,能够为企业所带来的价值,很多企业的领导者对大数据的作用忽视掉了,认为大数据实际上就是在工作当中对一些数据进行简单的整理和归纳这样根本就不能够为企业带来作用和价值,这些传统的领导者认为企业盈亏以及财务报表等一些宏观上的数据,而这些比那些虚无的数据更加有用得多。但是在当期大数据时代快速发展的今天,就应该充分利用大数据的作用和优势,等待大数据到来所提供的机会,让企业能够更加良好的发展。

(三)企业数据处理的不够及时。

在世界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以及信息的数量和传播速度等成本逐渐失去了对企业经济发展的制约程度,企业发展的内、外部环境都在不断的发展和变化当中,也就是说,企业当前应该面对的已经不再是停留在简单信息利用方面是否对称那么简单了。企业在管理当中需要更多的数据进行分析,并且应该应用相应的数据对企业近期的经营状况等进行详细的了解,在处理市场上经济当中所产生的不同问题过程当中,企业的领导者应该明确自身的选择,在当前信息化水平快速发展的今天,企业都不可能做到独善其身,企业如果在发展当中不积极主动的面对这种状态,就会在未来的发展和竞争当中消失。在当前大数据的背景之下,很多企业都面临着企业内部的数据处理和分析工作量越来越大。

(四)企业的智能化和商业化程度不高。

企业的智能化和商业化程度不高,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企业的商业化和智能化并没有为大数据的到来做出贡献,没有适应大数据的发展,也就是说商业化和智能化并没有在企业的管理当中获得更加普遍的使用。这样就会让企业在实际的经营管理当中不能够良好的面对大数据时代到来所带来的冲击,不能够很好的将危机转化为挑战和机遇,更有的企业因此而逐渐走向了企业经营管理的“寒冬”。

(一)培养具有较强数据分析专业的人才。

在当前大数据的背景下,想要创新企业的管理模式就应该培养具有较强数据专业分析专业的人才。大数据时代背景下的人才培养模式与传统的人才培养以及需求都不是相同的。在大数据的背景下,企业管理模式上的创新是需要能够具备较强企业经营管理、数据分析、整合数据以及相关市场营销理论知识高素质的综合性专业人才,这样的人才应该能够分析和整合数据、运用数据以及重视数据人才,将企业的数据当成是企业发展过程中最重要的东西,也可以从分析数据的角度为企业的未来发展和进步设计重要的管理决策,促使企业在整个未来发展的战略性发展占有极为重要意义和作用[2]。

(二)重视大数据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

在当前大数据的背景下,想要创新企业的管理模式就应该重视大数据在企业管理当中的作用。想要彻底的转变当前模式下的传统企业管理模式,转变企业领导者的意识,企业领导者应该主动积极的寻求转变,不能够再按照传统的管理方法进行管理了,不然就会在当前大数据快速发展的时代下被落后,而导致无法获得正常的发展[3]。因此,企业的领导者应该重视大数据时代所具有的商业价值,应该将企业的管理决策与实际需求等及时的与企业的领导者进行沟通和交流,在企业落实智能化和商业化的过程当中通常就会与各种各样的管理者进行分析和沟通,促使企业的领导者应该真正的充分的认识和理解大数据对企业自身管理和发展所具有的重要作用,当传统的`就数据分析方法已经不能够满足当前社会经济发展,那么大规模的企业信息数据分析的系统化建设就能够顺利的开展。

(三)及时处理好企业的数据,对企业的对策进行分析。

在当前大数据的背景下,想要创新企业的管理模式就应该及时的处理好被禁在当前信息传播速度非常快的背景下,企业想要在市场经济激烈竞争当中一直保持良好的经营状态,一定要加快处理由于大量数据,并且能够对其加以有效的、适当的分析,能够在快速掌握企业经营状况以及相应的应对不断发展的社会市场形势。应该对企业的数据应该做出比较全面、深入的收集和挖掘,并且能够将其作为游侠的基础,对企业的大数据展开有效的研究和分析,从而能够更进一步的帮助企业做好企业管理的决策和运营[4]。因此,应该需要企业重视数据工作的处理和分析工作,因为这些数据自身所具备的即时性都能够促进企业的快速发展。

(四)增强企业的智能化和商业化程度。

在当前大数据的背景下,想要创新企业的管理模式就应该增强企业的智能化和商业化程度。本文认为,应该先左后企业信息化管理的基础,但是这里所说的信息化管理并不是仅仅是企业内部管理当中实现无纸化以及自动化管理,这样的信息化管理只是表面上的,比较形式化的东西,实际上企业的信息化管理应该是培养企业的员工能够具备数据质量意识和信息意识,让不同的信息用户都能够反手数据之间的不同,感受数据就是系统和企业的生命。数据本身所具有的可靠性和真实性都是企业当中一个信息系统成功的重点[5]。另外,还应该重视人在的引进和自身的培养,同时还应该重视企业自身的管理知识水平,通过知识等方面的共享以及获取企业智能化和商业化发展的解决方法。

综上所述,在当前大数据的背景下,为各个企业的管理带来了机遇和挑战,现代企业的管理和创新会出现比较大的变革。在企业未来的发展过程中,大数据将会发挥出其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对于企业的管理来说是一种完全新型的管理模式。基于此,企业应该在当前大数据的背景下,培养具有较强数据分析专业的人才,重视大数据再说企业管理中的作用,及时处理好企业的数据,对企业的对策进行分析,增强企业的智能化和商业化程度,以此来促进企业未来的长足发展。

[1]时钟平,柯铁军,薛传佳,冯立颖,郝晓冰.大数据背景下高校学生教育管理模式的创新―――基于燕山大学“燕园在线”网络综合服务平台的思考[j].学理论,20xx,(07):181-182.

[2]查先进,杨海娟.大数据背景下信息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影响因素研究―――以湖北高校为例[j].图书情报知识,20xx,(02):21-29.

[3]鲁珊,张曼.大数据背景下酒店现状及经营管理模式创新研究―――以长沙市星级酒店为例[j].技术与市场,20xx,(02):95+97.

农村教师队伍该如何管理论文

为缩小城乡之间逐渐扩大的教育差异,促进教育公平,解决民生问题,起我国开始重点发展农村学前教育。在中央和各级政府的推动下,近几年我国农村学前教育有了较快发展,但农村学前教育师资队伍的建设仍然比较薄弱,成为制约农村学前教育发展的瓶颈。本文对20之后的有关文献进行梳理,分析目前我国农村幼儿教师队伍的现状及存在的诸多问题,为制定农村幼儿教师队伍建设策略提供科学依据。

(一)数量严重不足。

长期以来,我国农村幼儿教师数量严重不足。自以来,农村地区专任教师与幼儿比例不断扩大,我国农村师幼比达到1:36.1,[1]某地区农村师幼比高达1:254.64。[2]近几年农村幼儿教师数量有了较快增长,但师幼比仍然很高,见图1。鄂西北农村师幼比为1:20.57;[3]辽宁某农村师幼比是1:25.5;[4]云南普洱农村学前班的师幼比最小为1:26;[5]广西农村各县(区)师幼比平均为1∶26.5;[6]河北农村地区个别班级的师幼比高达1:47;[7]中部(湖南、江西、湖北、河南4省)农村幼儿园每班人数普遍在40人以上,每班仅安排1-2名教师,教师同时承担教育工作和保育工作。[8]由此可见,目前我国各地区农村的师幼比仍超过国家规定标准1:7~8的三倍以上。因此,农村幼儿园班级规模严重超标,教师集保教工作于一体的现象普遍存在。繁重的保教任务、超负荷的工作强度让农村幼儿教师长期处于高压的精神紧张状态,极易引发身心疾病;而且大班额和缺少配班教师导致许多教学活动也难以开展,制约着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二)年龄结构和性别比例不合理。

目前我国农村幼儿园教师的年龄结构不合理,转岗教师占公立幼儿园的教年比例较高,她们年龄较高,专业技能偏低;临时聘用的教师年龄偏低,缺少工作经验;处于中间年龄段的具有一定幼教工作经验和专业技能的老师较少。由于农村幼儿园缺少编制,待遇低,很难留住有经验的教师,面临新老断层、后继乏人的问题。长期以来,由于思想观念落后,我国男性幼儿教师非常稀缺。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男性幼儿教师在幼儿成长中发挥的积极作用,男性幼儿教师的地位和比例也在逐年提高。与城市幼儿园相比,农村男性幼儿教师增长速度偏低。广西农村的抽样调查中男教师仅占0.63%,低于全国1%的平均水平。[9]农村幼儿师资队伍性别结构严重失衡。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对教师的学历要求有不断提高的发展趋势,城市幼儿教师学历基本在大专以上,一些城市幼儿园已经开始招收硕士毕业生。然而,与城市幼儿教师学历提升相比,农村幼儿园教师的学历结构仍然偏低。通过对文献进行比较分析(见图2)可以看出:目前我国农村幼儿教师学历结构仍然以高中或中专为主体,占到总数的一半左右,且地区差距不大;大专及以上学历的不超过总数的1/3,而且大部分是通过职后教育实现学历层次提升的;初中及以下学历仍占有一定比例,辽宁省的抽样数据为10%,[10]中部四省的为33%,[11]广西的为22%,[12]河南为8.6%。[13]由此可见,目前我国农村幼儿教师的学历层次很低,和城市有很大的差距,达不到国家标准。农村幼儿教师队伍不仅学历层次低,而且多数教师没有教师任职资格证书。临沂市农村幼教师无教师资格证书的占72.6%,[14]贵州36%的教师没有教师资格证,[15]广西农村无教师资格证的教师占了61.24%,[16]辽宁农村幼儿教师有52.88%的园长和教师没有取得任职资格证书。[17]鄂西北地区从业的教师超过半数没有从业资格。[18]由此可见,我国农村幼儿教师无教师资格证的情况是普遍现象。师资力量的薄弱可见一斑。

(四)农村幼儿教师职称低,无职称人数占主体。

(五)农村幼儿教师专业对口的教师比例低,专业教师数量少。

我国农村幼儿教师不仅数量不足、学历偏低,而且专业对口的教师更是奇缺。对比近几年的研究(见图4),临沂市农村前教育专业毕业的教师最多,但也只占到38.7%;[26]中部地区只有38%的幼儿教师是幼师或学前教育专业毕业,[27]鄂西北农村专业对口教师占到只占37.7%。[28]河北在被调查教师中,所学专业为学前教育的教师比例仅21.3%;[29]广西抽样的农村地区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的教师比例最低,占20.5%,约占五分之一,最少的县(区)才有2%。[30]缺少专业教师,农村幼儿教育的质量难以保证。

二、农村幼儿教师的生活状况。

(一)农村幼儿教师收入低、缺少社会保障。

我国关于农村教师工资缺少政府的政策性规定,工资标准的确定随意性大,直接影响着农村幼儿教师的生存状态。文献资料显示:我国农村幼儿教师无论是在中部、西部地区还是在东部发达地区工资都很低。东部地区:年在辽宁的抽样调查中,13.6%的农村幼儿教师月工资在300元以下,37.22%的教师月工资在301-500之间。[31]2010年对江苏省406名农村幼儿园园长的调查,42.86%的园长表示本园的教师月工资收入为700-1000元。[32]浙东部分地区农村民办幼儿教师收入仅有在编幼儿教师收入的三分之一,与打工者无异。[33]中部地区:2010年对中部4省的抽样调查,农村幼儿教师月工资在300元以下的占14%,在300-500元的占47%,500-800的占22%,1000元以上的仅占5%。[34]河北的一项调查,35.6%的农村幼儿教师工资在1000元以下。[35]西部地区:鄂西北农村幼儿教师月工资在1000元以下的占到55.8%,其中有11.5%的幼儿教师工资在501-700元之间,低于湖北省最低工资标准750元。有23.0%的教师没有享受过医疗体检,[36]20广西工资在500到1000元的占39.64%,在1000到1500元的占40.66%,元以上的占4.7%,即工资在1500元以下的占80%。工资能足额按时发放的占67.09%;幼儿园没有为保教人员买保险的占56.41%。[37]20贵州遵义农村幼儿教师工资月收入在1500元以上的占52%,这些教师主要年龄较大的有职称的县镇公办园教师,41%的教师工资在1500-1000元,7%的教师工资在1000-500元。[38]由此看来,我国农村幼儿教师的工资水平普遍偏低。自以来我国城镇居民平均收入年增长持续保持在10%左右的水平,而农村幼儿教师的工资基本没有增长,即便在经济较发达、城镇平均工资较高的东部地区,农村幼儿教师的工资也不高。可以说,农村幼儿教师工资只是相当于当地一般工人最低工资下限甚至更低。然而,即便是如此低下的工资,有些地区农村教师还无法每月按时拿到报酬,拖欠工资现象依然存在。

(二)农村幼儿教师社会地位低,无“身份”

(三)工作压力大,工作环境差。

农村幼儿园大班额、教师保教合一现象普遍,教师工作时间一般在八小时左右,有的超过十个小时。除了白天紧张忙碌工作,晚上还要备课,准备教具、教学图片及学习角、家园园地等材料,农村幼儿教师的休息时间几乎都被占用。另外,由于欠缺专业素质和技能,多数幼儿教师自我效能感低,工作力不从心。在河南的抽样调查中,54.3%的农村幼儿教师认为压力很大。[43]农村幼儿教师不仅工作压力大,而且工作环境也较差。农村民办幼儿园占主体,而民办幼儿园大多是家庭作坊式,多以赢利为目的,不重视改善办学条件和工作环境,许多幼儿园教室、卧室、餐厅、卫生用具集于一处,非常拥挤、零乱,有的还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而且在农村民办幼儿园中,办园者既是决策者又是园长,其家庭成员或亲戚包揽了幼儿园所有的管理职位。办园者家长作风严重,在处理事务中不能公正地对待教师。

三、关于农村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状况的研究。

(一)教育观念陈旧。

在学历和专业化程度偏低又缺少专业培训与训练的情况下,许多农村幼儿教师教育观念陈旧,不能形成对学前教育目标的正确理解。在河北的一项调查中44.7%。农村幼儿教师认为幼儿园是“为小学做准备的”,有40.2%的教师认为学前教育是“学习基本的知识技能,为小学打基础”,还有5.7%的教师选择“帮家长看孩子”,他们认为只要看好孩子,保护好幼儿的人身安全,适当学一点儿拼音、算术就可以了。[44]陈旧落后的教育观念,导致农村学前教育小学化倾向严重。

(二)农村幼儿教师专业素质和能力不足。

目前构成我国农村幼儿教师的两大主体:转岗教师和临时聘用的教师多数非专业毕业,未经过幼教专业培训,缺少专业素质和基本技能,因此只能也只会运用灌输式的讲授作为教学方法,这是造成当前在农村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严重的根源。农村幼儿教师不仅学前教育专业素养低,而且缺乏作为普通教师的.一些基本素质,普通话不标准、钢笔字、粉笔字不规范现象也比较常见。

(三)缺少专业精神和科研意识。

(四)继续教育机会少。

目前我国农村幼儿教师继续教育的机会仍然较少。在广西农村的一项调查中,48.15%的教师参加了乡镇一级的培训,34%参加了园本培训,23%的幼儿教师参加过县级培训,参加过市级以上培训的仅有20%,没有参加培训的近40%;[47]临沂市农村有近78.1%的教师在三五年内都没有机会参加过任何形势的专业技能培训。[48]辽宁省早在“十五”期间就将幼儿教师培训纳入了教师教育工程之中,但在2010年的调查中仍有近40%的农村幼儿教师未参加过继续教育培训。[49]贵州的一项调查中51%的农村幼儿教师没有进修培训机会。[50]年陕西农村幼儿教师入职后没有外出参加培训所占比例为63.4%。[51]浙东部分地区研究表明,将近60%的教师从未接受过任何形式的进修培训,而且即使接受了培训,其时间也十分短暂,各个层次的教研、交流活动缺乏,县级中心幼儿园的业务指导仅在一年中集中开出几节示范课,也只有部分教师有机会参加听课;乡镇中心幼儿园不能承担起对村级民办幼儿园的业务指导工作;园本培训和教研无从谈起。[52]由此可以看到继续教育的缺失,导致大多数农村幼儿教师被主流教育边缘化,教学理念得不到更新,专业水平提升困难,没有发展的平台,也就无法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可能性。综上所述,当前我国农村幼儿教师队伍建设存在诸多问题,数量不足,质量欠缺,社会地位较低,生存状态不佳,又缺少发展平台;而且地域差距不大,在经济较发达地区农村幼儿教师的队伍建设并没有显现出更好的水平。我国农村幼儿教师队伍建设滞后,已成为制约农村学前教育发展的瓶颈。因此,必需通过解决编制、增加待遇等强有力的政策性措施才能从根本上改善农村幼儿教师队伍的现状,吸引优秀的教师加入到农村幼儿教育事业发展中来。

参考文献:

[3][18][25][28][36]徐微,周春艳,汪家宝.鄂西北农村学前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景德镇高专学报,2013(02)68:70.

[4][10][17][24][31][39][42][49]罗英智,李卓.当前农村学前教育发展问题及其应对策略[j].学前教育研究,2010(10):9-12.

[5][16]李立,赵亚.边疆地区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现状、问题与对策―以云南省普洱市为例[j].思茅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08):96-99.

[6][9][11][21][30][37][41][47]张文军.广西县域农村幼儿教师队伍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高教论坛,2013(09):91―93.

[14][20][26][46][48]林红.农村幼儿教师队伍建设分析――以临沂市为例[j].中国校外教育,2013(36):150.

[33]黄晓彬.农村民办幼儿教师职业倦怠消解之策略[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3(01):38―40.

[45]崔培英.农村幼儿教师专业素养提升的新途径-以河南省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13(03).

如何管理企业的论文

企业计算机机房管理和系统维护是信息管理部门的重要工作之一,机房设备安全、稳定、高效运行是实现企业管理信息化的基础保障。通过加强对机房的管理和系统维护,及时排除软硬件障碍,能够有效的提升企业信息化应用水平,从而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目前,随着企业对信息系统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计算机机房的管理和系统维护相对得到重视,但其中存在的问题也很突出,主要表现在环境、设备、软硬件系统等方面。为此,该文主要针对当前企业计算机机房的特点、管理现状和存在的一些问题,分析计算机机房环境、安全、计算机系统软硬件的管理和维护等一系列问题,提出加强计算机机房管理和系统维护的措施,实现企业信息化水平的不断提高。

:计算机;机房管理;系统维护。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企业的管理模式正在发生重大变革,企业管理越来越多的依赖于计算机信息系统来完成。特别是集团型企业,信息系统一般采用大集中模式部署,系统网络架构和软硬件平台都部署在企业中心机房中,由此形成企业数据中心,数据中心已经成为很多企业的核心资产。在此,笔者结合个人的一些专业知识和多年实践经验,针对目前机房管理工作面临的问题,提出一些个人拙见。

1.1企业计算机机房存在环境安全隐患。

对计算机正常运行影响尤为重要的因素之一就是灰尘,由于设备自身的静电吸附作用,灰尘对计算机的危害很大,在多灰环境之下容易损害机器的内部零件,覆盖计算机主板上的精细部件,影响计算机的散热,造成计算机寿命降低等问题。此外,机房温度过高和湿度不合适也会影响计算机的正常运行,影响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因此要注重对环境的监管。

1.2对计算机机房的管理和维护投入不足。

计算机维护和管理需要一定的人力、物理和财力。资金投入不足,造成相关管理设施和设备不齐全,对信息化管理形成很大的局限性。计算机长时间在超负荷的情况下运行,对系统安全和信息化管理带来很大的威胁。

1.3机房管理人员素质不高,计算机操作不熟练。

在机房管理过程中,由于操作失误等问题,容易导致数据更改或丢失,不注意甚至会导致计算机硬件损坏,危害计算机系统正常运行。当计算机面临故障时,若不及时处理,会埋下严重的隐患,因此要加强计算机管理水平和管理人员素质与管理技能的提高。

1.4缺乏完善的设备管理制度。

第一,计算机的技术档案不健全,设备管理人员对设备的基本信息概况和软硬件等技术参数不了解,这对计算机日后的管理和维护造成很大的影响。第二,设备利用情况不佳。信息系统资源利用率低,降低了系统效率。第三,设备维护力度不足。据统计资料显示,计算机系统出现的问题大部分是由于使用不当或维护不及时造成的。

2.1对环境的要求及措施。

2.1.1温度和湿度的要求。

计算机相关设备如交换机、服务器、通信电源等对机房的温湿度要求较高。温度过高会影响设备的散热性能,加快半导体材料的老化,从而影响晶体管的工作参数,使电路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受到干扰。温度过高还可能造成元件的击穿,引发各种障碍。一般说来计算机开机温度维持在18~24℃,关机时处于0~40℃比较适宜。机房中由于硬件设备多且放置相对集中,而且设备常年运行,产生很大热量,所以机房内温度一般要维持在22℃以下。此外,对于机房湿度问题,也有相应的要求。湿度过大,容易引起设备的金属元件产生锈蚀,对设备的危害很大。同时还会造成电路板和插线的绝缘情况,甚至引起短路现象。但是,当空气湿度过低时,又会引起静电效应,威胁设备安全。因此,机房的温度和湿度要严格控制在适宜的范围之内。

2.1.2电气环境要求。

机房对电气环境的要求主要指的是静电防护和防电磁干扰等。计算机内部采用大量半导体材料,这部分零件对静电十分敏感,静电瞬间产生的巨大高压足以击穿这类半导体零件。因此,机房内部应针对此类问题铺设防静电活动地板,地板支架应接地,墙壁也要做好防静电措施,静电防护接地电阻应不大于10ω,不应铺设化纤类地板。机房重地外来人员不可随意进入,特别是穿化纤类服装,工作人员在机房作业时应穿上防静电服装和防静电鞋,避免因工作人员过多的来回走动,摩擦产生静电。同时,还要注意机房内防电磁干扰。电磁干扰对设备的软硬件都有可能造成损害。因此,设备柜门平时应关闭,设备安装时要注意彼此之间的距离,防止设备之间相互干扰。对此,可采取屏蔽措施。

2.1.3防尘要求。

机房内应采取防尘措施,要保持机房良好的工作环境。设备内部积尘过多会导致绝缘性不足或接触不良等问题,严重的情况下还会造成电路短路或损坏设备。空气中存在较多的污染物,这些污染物一旦进入机房,容易吸附在线路板之上,长时间不加以清洗会造成以下功能障碍。如设备元器件的功能值发生改变、系统稳定性不足、信号传输频率发生改变,导致信息传递出现丢失或损坏、甚至电路板过早老化。因此,为了保持室内空气的洁净,应安装空调过滤器,平时注重维护,减少室内机房尘埃,采用无人值守。此外,还要注重相关设备的维护,避免上述问题的发生。

2.1.4通风和照明要求。

机房内外、走道、路口应保持通畅,不得随意堆放杂物,定期开启通风换气,减少机房内腐蚀性气体和湿度的增加。对于照明问题,机房内照明方式可以分为一般照明和局部照明。机房内的采光是有严格的要求的。如果通过开窗的方式进行采光,容易导致大量的灰尘进入机房,而强烈的照明又会对显示器老化产生巨大的影响,同时还会对工作人员的视力造成损伤。因此,机房内照明应以室内照明为主,尽量避免外部光线的进入。此外,还应注意室内噪声的控制,保证空调、风扇、变压器和滤波器产生的噪声对工作人员产生影响,室内噪声应控制在50db以内。

2.1.5环境维护的措施。

通过采用环境监测系统监测并记录机房相关的环境参数,对机房实行实时监控,以减少突发环境事件对机房内设备运行状态的影响。对于具体的环境维护措施有如下几个方面:首先是由电源而引发的问题,可以为机房配备专属电缆,同时还应采取合理的供电配置,避免电源在超负荷的情况下长时间运行。要严格按照规程配备两套电源系统,使用双路电源供应。其次,对于机房室内温度问题,为避免室温过高,应做好降温措施,保持通风。最后,消防安全保障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按照规范配备灭火器材,定期对消防警报设施检测;机房内严禁堆放杂物、易燃易爆、腐蚀和强磁性物品;机房内严禁吸烟;机房内禁止临时乱拉电源线,长期使用的设备应对其发热状况进行定期检查,避免火灾的发生;机房管理人员要经常督促落实管理制度,切实做好防火和防盗等安全工作。

2.2对安全管理要求及措施。

为确保机房安全,工作人员应根据岗位职责的需要,对机房内各类设别和操作系统进行维护和安全管理。机房的安全管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2.2.1做好用电安全管理。

由于机房有许多设备,设备线路错综复杂,稍不注意就有可能造成设备损失,甚至引起火灾。因此,要做好安全用电管理。机房内采用的是双路供电及ups电池的方式,来确保机房内的正常供电。机房内部的服务器、ups电源、网络设备和空调风扇等设施应有专业人员严格按照规定进行操作。非工作人员不得随意操作或擅自更改系统设置。定时对机房电源进行安全检查以消除隐患。

2.2.2做好设备安全管理。

机房管理人员应认真履行各项机房的监控职责,严格按照规定定期对机房内各类设备进行检查和维护。及时发现出现的问题,并做相关的报告,解决系统出现的各类故障和问题,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对于非工作人员,未经允许不可随意进入。在特殊情况之下,必须做好登记,出入人员须填写《出入机房登记表》,并在工作人员的引导之下进行有关操作,对违反相关操作者应及时制止。同时,工作人员应进行24小时值班制度,确保机房内设备的安全。

2.2.3做好数据安全管理。

系统运行过程中每天都会产生大量的数据,要对相关数据做好维护和管理措施。应形成一套高效的'数据备份系统和快速修复数据的系统,定期或不定期做好数据的备份工作,确保系统出现故障后能够及时得到解决。同时还应做好病毒的防范工作,病毒对计算机设备危害较大,容易造成网络瘫痪和数据丢失。因此,防毒软件和硬件防火墙能够确保数据的安全和设备的正常运行。此外,还要严格遵守保密制度。在未经允许的情况下,不得私自拷贝和下载相关信息和数据;未经批准任何人不得挪用和外借机房内的各类设备和资料。

2.3对硬件管理要求及措施。

机房内的硬件设备是计算机运行的基础,使用频率很高,也比较容易造成损坏。为了确保机房的正常运行,要对计算机的硬件进行合理的管理。设备的工作电路板和接插件等部件不可随意触动,针对设备硬件主要进行日常管理和除尘养护。工作人员要对硬件设备间进行定期检查和维护,及时发现问题,更换出现问题的部件。对于设备内的主要元件,如主板、内存、cpu、显卡、声卡、网卡等要做好维护措施。主板关系到系统的稳定性,一旦出现问题,将导致整个计算机系统出现问题。主板上的电容使用时间过长会出现爆浆现象,导致计算机经常性的反复重新启动,出现此类状况就可有针对性的进行管理和维护。内存接触不良也是机房内经常出现的问题,容易导致计算机出现黑屏现象。cpu长期在高温下工作可能会烧毁。因此,除了定期进行除尘之外还要做好散热措施,可以通过配置除尘吹风机和吸尘器以应对此类问题。显卡一般情况下不容易出现问题,但电线和网线处理不好,会绊到显卡和显示器的线路,易烧毁显卡。因此,针对不同问题要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防护,及时排解故障,保障设备的正常运行。

此外,针对硬件设别维护问题还应做到以下几个方面:对硬件设备进行登记管理;落实定期检查和维护管理制度;对相应的硬件设备进行备用储存,以及时排解硬件故障;针对每次的硬件故障进行记录和分析,提高硬件系统的维护和管理工作效率。

2.4对系统维护及软件管理的要求及措施。

日常除了要对环境和设备硬件进行管理和维护,还要注重对应用软件和系统软件的管理,软件出现问题也会为计算机管理和数据维护造成巨大的损害。因此,对于系统维护和软件管理方面,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管理。首先,要做好应用系统的运行日志管理,做好记录,完善相应的系统管理运行工作。其次,要做好数据的管理工作,定期增删和修改系统用户数据,定期运行和诊断程序运行情况,做好数据的保存和管理工作,定时查杀病毒。最后,管理人员要做好系统运行管理操作登记记录,对系统要做好保密工作,防止系统数据的非法更改、泄露、丢失以及破坏,机房的服务器应由计算机管理人员专门负责管理,对计算机系统应设置账号密码,并定期更改,严格控制非工作人员使用计算机。

对于计算机机房管理不仅要落实到对环境的维护、软硬件及系统的管理,还需要我们加大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投入,不断提升工作人员的操作技能和专业素养,依靠科学严格的制度和强有力的管理,提高企业计算机机房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机房管理中存在的很多问题还需要我们不断完善,创新管理模式还需要我们的不断探索,计算机机房管理和系统的维护工作仍然任重道远。

[1]庄旭华.浅谈程控交换机的调试及维护管理[j].科技资讯,20xx(26).

[2]吕云.静电对通信设备的危害及预防[j].煤炭科技,1997(1).

[3]刘亚臣.浅析网络运行中电源设备存在问题及解决办法[j].西北煤炭,20xx(4).

[4]庞锐昭.浅谈如何提高电力系统通信的运行水平[j].科技创新导报,20xx(36).

[5]孙啸轩.通信设备防火防雷安全防护探讨[j].科技资讯,20xx(2).

如何加强企业内控管理论文

通过实施系统化的战略规划过程,为企业开展内控工作明确了具体的工作目标和衡量标准,使企业少走了许多弯路,大大提高了达成目标的成功率,从实践看,实施内控战略规划是一项重要而且有价值的工程。

说到战略规划,简单地说,就是企业通过分析现有的资源和环境条件等对“做什么”、“为什么做”及“如何做”这三个问题做出的一系列决定。但企业在实际工作中,编制战略规划通常只是针对企业的总体战略目标。作为一项工作,建立企业内控管理体系,究竟是否有必要,一开始就从战略的高度先提出一个战略规划,这确实是一个需要讨论的问题。许多人认为,内控体系建设无非就是一项具体的工作任务,搞个工作计划就行了,没必要小题大作搞什么“战略规划”。只听说过有企业发展战略规划,人力资源战略规划。还没有听说过什么“内控战略规划”。特别是一提起“战略规划”这个词,许多人都会认为太“虚”,没有什么实际意义。

也有不少企业编制战略规划确实是在取得一定成功后组织管理人员追加补编的,没有太大的实际意义。但是,相对于边做、边规划的工作方法,事先制订出一套相对合理、可行的战略规划的成功的概率一般较高。为此,笔者在今年的1、2期合刊《企业内控体系建设线路图》中,将编制内控战略规划放在了开始运行内控工作的第一站。以下笔者将就编制企业内控战略规划方面的一些体验和各位读者朋友分享。

编制内控战略规划的基本原则。

虽然事先在实际编制企业内控战略规划时并不会全面考虑到底有多少基本原则,但事后总结时可以确定至少应该考虑这样几条:

1.符合企业的总体发展战略。

任何一个具有相当规模的现代企业在创建和日后的运营过程中,通常都会提出其总体发展战略,明确企业要达到的总体战略目标以及企业的愿景、核心价值观等。从企业内控的定义可以确定,内控体系建设应该也必须符合企业的总体发展战略并为实现企业的总体发展战略提供有力的支持。内控战略规划应该和企业的人力资源战略、质量体系规划等共同成为实现企业总体发展战略目标的重要基础。

2.具有明确的战略目标。

针对内控体系的特殊性以及国内、国际在内控体系建设方面的实际条件,企业内控战略目标可以分阶段简单地以发展水平确定。如分期达到国内或国际同行的先进水平。

企业管理中如何做好人才的管理论文

战略人力人力资源管理理论起源于上世纪80年代,最早由美国管理学界提出,早期研究侧重于人力资源理论与组织行为学理论领域,后来逐渐转变到转为宏观的战略导向,着重研究人力资源管理与组织绩效的整体关系。90年代,wright和mcmanhan把战略人力资源管理定义为为了实现企业战略目标而进行的具有战略意义的人力资源规划和部署工作;而snell则提出人力资源管理与组织战略系统整合理论,他指出战略人力资源管理通过组织内各类人员自我提升和自我控制来达到协同企业战略发展的目的;delery和doty进一步明确了战略人力资源管理实践的组成内容,即内部职业机会、正规培训体系、业绩评测体系、利润分享、就业安全、员工意见反馈及工作规划等内容。

根据上述理论,现代企业的战略人力资源管理通常会侧重于三个方面:人才选拔、人才培养和绩效管理。人才选拔方面,目前有很多企业有着严格而富有特色的人才选拔机制,通过不同的战略发展需求制定不同的富有侧重点的人才招聘策略,确保迅速有效得从人才市场中找到迅速满足当前企业运營需求的人才;人才培养方面,通过建设企业文化和完善员工培训制度,激发员工潜能,营造差别化和竞争氛围,促使员工不断提升和超越自我;绩效管理方面,企业通常会采用股权激励的方式吸引人才为其贡献聪明才智,使得员工与企业成为命运共同体,互相投资,权责一致。

通过上述分析,我们可以看到现代企业战略管理中,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性已经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人力资源管理不再作为一个孤立的、微观层面的部门,而是作为企业管理工作中的核心工作,要求充分发挥其引导和推动作用,从各个方面影响企业可持续发展的系统框架。

建筑设计行业作为一种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对其人力资源管理水平有着更高的要求。因为设计行业本身从业人员是在从事一项需要有高度的创造性和统筹性的工作,需要在从业环境和工作条件上获得较高的自主性。另外,由于我国长期以来的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双轨体制下,许多具有较大影响力的大型设计院一时间都难以转变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人事管理思想,对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理念接受和运用程度还有待进一步提高,而多数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建筑设计企业由于社会资源的积累处于起步阶段,无心、无力更无勇气去部署战略人力资源管理的各项建设内容。具体而言,笔者主要归纳了以下几方面问题:

1.人才招聘和储备缺乏战略层面规划,结构失衡。

当前设计院的人力资源储备普遍存在结构性问题,由于各大建筑院校对于建筑设计专业的培养普遍采取精英式教育,对于建筑设计一些基础性教育普遍缺乏,所以院校培养并提供的应届毕业生普遍存在与设计院实际工作需求脱节的问题,简而言之就是大量在设计院所需要的工作技能在学校并没有得到培养和锻炼。在这样的背景下,设计院应该在人力资源储备工作中做好充分准备,,并采取针对性措施,优化人力资源储备结构,否则就会出现招收的人才不能满足实际需求;另一方面,当前院校培养出的方案设计能力固然是建筑师职业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由于设计企业人员组成结构决定了方案设计工作只能由少数人来完成,大多数人从事的是方案细化工作,对于这两方面人员配比、人员储备和人员转换等工作缺乏战略层面统筹和规划。

2.人力资源管理理念还有待加强。

建筑设计企业的人力资源是该企业乃至该行业最宝贵的核心资源,但是由于长期的体制惯性,很多建筑设计院以及完成改制的建筑设计企业仍然或多或少存在计划经济的人事管理意识。一方面表现在没有在领导层树立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理念,有的设计企业甚至没有专门的人力资源开发和管理部门。

3.绩效管理手段单一。

设计企业普遍采取的是薪资激励的绩效管理手段,简而言之就是产值提成。对于已经具有职业资格和丰富设计经验的小有成就的设计师而言,薪资激励使得其大部分的工作和精力放在无休止的重复性劳动上,难以抽出时间进行创新,从而影响企业品牌和创新驱动战略的实施;对于新入职的年轻设计师而言,由于职业经验的缺乏导致产值产出较低,在整个设计公司内难以获得认同感,需要通过隐形福利及培训制度予以弥补。

基于战略人力人力资源管理理论,并结合建筑设计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特点,笔者建议从人才选拔储备、内部成长机会、绩效管理创新、组织文化创新等四个方面进行人才体系构建:

1.人才选拔储备方面。

从企业发展的战略高度去重视人力资源规划的核心地位,将人力资源规划纳入企业发展战略,根据企业内外部发展环境和战略目标,及时调整人力资源规划,并构建灵活而不拘一格的人才招聘和选拔机制,与高校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与高校进行双向评估,选定人才输送稳定和适应性更高的高校作为战略人才储备基地,建立长期的实习培训关系,延长培训实习期,做到应届毕业生和企业工作需求的无缝对接。

2.内部成长机会方面。

设计企业应当给员工构建多层次系统性的培训体系,特别是职业资格培训体系,帮助员工提升业务素养和创造能力;为员工提供多方面的成长机会和职业发展方案,设立员工培训专项费用,通过多种渠道使得员工获得成长,需要注意的是,这种成长绝不专指职务或者薪资的提升,而是员工全方位的晋升通道,为员工提供多元的价值取向,比如推行合伙人晋升制度等。

3.绩效管理创新方面。

首先是创新绩效评价体系,打破以“唯产值论英雄”的管理思路,根据企业战略发展定位,不断提升员工创新环境,大力推进创新驱动,打造核心竞争力。同时要建立和加强股权激励制度,实施企业剩余价值分享,使得个人的薪酬激励同企业发展和利润增长同步,不断增强企业对员工的吸引力、领导力。

4.组织文化创新方面。

基于知识型员工和创新型工作的特点,创造新型的组织结构和企业文化,赋予各个项目团队较为充分的决策权和自我管理权,加强团队协作精神塑造,实施以效率和成果为考核关键指标的弹性工作制度,加强创新在企业文化建设中的核心地位,通过组织化的各项文化建设和后勤保障制度,不断丰富和强化员工和企业之间的契约,使得员工在组织中获得较强的心理认同感,感受到企业对员工的关心和承诺。

[1]赵曙明.论战略人力资源管理[m],中国工业经济出版社,1996(4)。

[2]波特.竞争战略[m],华夏出版社,1998。

如何管理企业的论文

企业生产程序往往很复杂,无论何种企业都有针对产品的一系列操作行为,在操作的过程中离不开或者是稳定的生产工艺;或者是流通发展的生产线路;或者是对产品的宣传造势等等。在这样一系列的生产程序过程中,企业会计成本的核实就较为困难,因为产品生产工艺流程长,定限额材料、备品备件消耗存在很大的差异,这样的情况下会计成本的核实无法完全确定。例如:车间班组的鼓励工作过程中,生产任务较为繁重,工人的素质各有不同,这样就导致对生产材料的控制有差异;班组内还会出现一些生产事故问题,这些生产事故的发生也会增高生产成本,影响会计成本目标难以实现。

目前,我国大多数企业的成本控制观念明显不强,很多企业管理者虽然设立了成本目标,但是在具体的设备采购、工程分包、劳务分包、非生产性开支等方面依然存在明显的漏洞,无法严格要求一些资金的支出。成本意识淡薄还表现在针对成本控制人员的培训没有科学的方法和体系,没有严格的成本管理,浪费也就必然是普遍的。例如:企业集团在进行严格的成本控制之前,几十元钱一根的钢缆,随便仍在工作场地,让捡破烂的拉走了也没有人过问。常常一根钢缆用不了两天,就不在了。又如:有些企业设置的成本会计工作人员往往人为地简化了成本核算环节,导致会计成本核算不知道怎样进行下去,往往是一个环节有漏洞,下面的工作也无法顺利开展。形成这样的原因主要是因为从上至下都表现为成本意识差。领导对成本管理的重视程度不够,轻视成本降低的重要性,成本决策随意性强,不惜以提高成本为代价争创名优工程。在这样的理念之下,很多企业领导者会完全依赖会计处理公司财务,看中报表却不重视财务监督管理等问题,最终导致很多实际的财务问题频繁出现,而在出现问题之后再进行成本管理就于事无补了。总之,领导没有全局观念,自然员工对于成本控制的惩罚奖励等没有主体意识,认为有些成本浪费也是无所谓的。

在通常的情况下,对工业企业行政部门进行考核的最重要的尺度就是企业的经济效益,而企业的经济效益主要是受成本的影响。因此,行政部门应当深入了解现代企业生产过程中的成本,对技术进行改革、降低成本,具体落实,总结出成本增减对于企业利润的影响,从而进行工作上的奖惩。除此之外,行政部门还必须熟悉支出,掌握趋势,从而强化管理,为降低经费的开支提供客观的依据。

生产部门主要包括工厂和车间等,这些都是产品的.生产第一线,最了解产品产生所需的消耗,可以更好地控制成本,可以说是企业成本控制的核心。因此,生产管理部门应该关心自己的材料和生产费用。

对于基层生产单位而言,其主要包括工段、班组,最直接的就是消耗材料和人工费。班组是成本考核的主要对象,会计必须向其提供相关会计信息和数据。

主要包括财务人员、技术人员、质量管理人员、生产管理人员等。在现代市场体制环境条件下,人员配置及员工的专业技能水平关系到成本核算体系运行的质量和效果,企业员工应当关心其生产与具体的消耗,這关系着企业的生存发展。

工业企业财会人员,应当向成本会计提供企业资产方面的信息内容,这对于后者成本核算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实践中就应当提供成品的生产成本等相关资料,以编制财务会计的相关报告。

会计工作不是简单地进行账目管理,还需要将账目预算等落实到具体的企业工序发展管理之中。首先,会计成本核算工作要加强企业的成本利润空间,利润空间越大,对成本的控制更为合理。其次,要加强设备的会计备案管理。对于设备管理不只是后勤部门的工作范畴,会计组织也要对企业的设备情况进行详细的备案,并进行情况的年度、季度的核实,确保设备的使用不会超出成本核算。第三,要实行成本定额管理。定额成本法是企业为了及时地反映和监督生产费用和产品成本脫离定额的差异,加强定额管理和成本控制而采用的一种成本计算方法。加强对生产过程中的定额材料消耗的控制,尤其是对那些消耗量大、价值高的定额材料的控制。实施成本定额控制可以和职责、考核、奖惩结合起来,从而使成本管理真正落实到全体员工和产品形成的全过程中。例如:推行奖惩制度之后,有些企业工作人员就想到了很多节省成本的方法,在焊插件焊点时,烙铁咀上余锡可带至下一焊点,不应震落到焊锡斗内,真正做到多养护少浪费。对于这种成本控制的合理方法,会计成本奖惩制度可以说是根源上的推动。另外,要强化安全管理。企业安全管理工作组织要与成本核算会计组织进行一体化的管理,这样就能够实现对企业生产进行深入持久地开展经济活动分析,最终形成良好的会计成本控制。

管理者如何危机管理

观点:危机无处不在,存活最重要。

危机公关最能体现企业的生存心态

危机的根本来源就是道德缺失的显现。

诚信自律的企业面对危机并不可怕。只要处置得宜,危机也可以是契机,甚至有希望转化为胜机。这里提出处理危机的九大-法则,供处于危机中的企业借鉴:

一、“24小时”法则

兵贵胜,不贵久。在网络时代,就企业响应危机的速度来说,24小时是个极限,因为“丑闻”会在24小时内扩散到全球各个角落。所以企业应在获悉危机发生后的24小时内启动危机管理机制,并做好准备工作。

二、“核心立场”法则

即企业危机一旦爆发,企业应在最短的时间内针对事件的起因、可能趋向及影响(显性和隐性)做出评估,并参照企业一贯秉承的价值观,明确自己的“核心立场”。在整个危机事件的处理过程中,均不可偏离初期确定的这一立场。“核心立场”法则强调企业对危机事件的基本观点、态度不动摇。如杜邦在“特富龙”危机中始终坚持产品安全可靠的核心立场,最终让所有质疑指斥之声逐渐平息。值得强调的是,这种核心立场不应是暂时的、肤浅的、突兀的,而应是持久的、深思熟虑的、与企业长期战略和基础价值观相契合的。

三、“绝对领导”法则

缺失权威必然引发混乱,所以企业领导者应在危机乍现之时便赋予危机事件管理者充分的权柄,对危机实行“集权管理”。凡涉及危机事件管理的一切工作,危机事件管理者都拥有决策的权力。甚至有的时候,连企业最高领导者也应接受危机事件管理者的建议,为纾缓危机贡献心力。“绝对领导”准则强调的是“事急集权”。如发生在4月11日的朗科危机,因缺乏绝对领导最终令朗科声誉大损,至今未能令事实真-相大白于众。

四、“单一口径”法则

纾解危机需要“疏堵”结合。“疏”对外,“堵”对内。对于同一危机事件,企业内部竟传出不一样的声音,这是危机管理的大忌,不仅会令原本简单的事态趋于复杂,更会暴露出企业内部的“矛盾”,甚至可能由此引发新的危机。所以对内,必须戒绝那种未经授权便擅自发声的情况:对外则根据事前的部署,由危机事件管理者指定的发言人发布信息。同时,“单一口径”法则不仅包括了企业对外的言论发布,也涵盖了企业对内的解释说明。

五、“360度”法则

即企业围绕危机事件所作的一切管理决策,都应以企业、受众、危机波及者为决策之基准点,进行全方位的考量和筹谋,“平衡”企业利益(包括投资人、员工和企业自身的福祉)、客户利益、合作伙伴利益乃至舆-论界(传播者与受众)利益。“360度”法则要求企业决策者、危机管理者具有战略能力、大局意识,以及企业作为社会公民的责任感。

六、“最高利益”法则

“最高利益”法则是指企业在管理危机事件时的“倾向性”。协调各方利益并不意味着“无原则的平衡”,有所侧重本就是合理的。最高利益是无论如何也不容侵犯、不计得失也必须扞卫的企业关键价值。如雀巢在“转基因诉讼”一事上所表现出的'强硬态度,就充分体现了“最高利益”法则。

七、“信息对称”法则

即在危机处理过程中,应努力避免信息不对称的情况。理想状态是,在对内、对外两个层面上,保持信息管道的双向畅通。从操作的层面看,信息对称法则的操作要诀有四:首先,谨记“有信息比没信息好、充分的信息比片面的信息好”;其次,无论如何也不可让内外受众在失控状态下胡乱猜测;其三,保证对内、对外发布的所有信息都是经过精心准备、严格审核,不该信口开河、即兴发挥;其四,不仅是对外,对内也应保持信息对称。

八、“留白”法则

即在危机处理中,不能盲目封闭自己的转圜空间,不能轻易放弃自己的回旋余地。“留白”法则要求企业在“危机处理资源准备”和“危机影响控制”两大层面留出一定的空间。一方面,企业不应仅按照危机影响评估的“最低限”进行资源(例如团队、物力支持、方案等)准备;另一方面,企业也不可从自己所能承受的“最高限”来尝试控制危机的影响(像信息管制、赔偿方案、客户关系等)。

九、“媒体友好”法则

危机处理的核心内容,是信息传播管理。媒体是危机传播的主要渠道,向公众传播危机信息也是传媒的责任和义务。危机发生时,“3t”原则(tellthetrue)是危机处理的根本原则。所以企业应在平时与媒体,尤其是相关主流媒体建立战略性的合作关系,监控好舆-论导向,并及时公布信息,有效引导舆-论方向。当危机降临时,不仅使危机的负面影响降至最低,还可扭转乾坤,借势扩大企业的美誉度。

在机场候机厅看到蒙牛的广告:因为信赖,所以选择。选用的平面是中国乒乓球队的主力队员。令人吃惊的是,公关策略一直很坚定和固执。我真没看懂,第一,为什么蒙牛就会一直不改,一直挑战我们的底线,第二,为什么一直唱对台戏,跟公众对着干?这种公关策略是注定要失败的。当然,中国当前的食品安全监督、保障基础是太差了,我们又回到了最基础也是最关键的地方产品安全和质量。

品牌口号:好品质,绿生活不要成笑柄

好品质不该总是出问题,出了问题,也总得要向消费者要给出一个满意的交代,但遗憾的是,要么打死不回应;要么就矢口否认。对于蒙牛的这句广告语:好品质,绿生活,现在则成了莫大的讽刺。不要让品牌口号成为一个幌子、成为透支消费者价值和品牌形象的无底洞。

以前我们经常调侃某些广告,称之为说啥没啥,没啥说啥,我们可以理解为:诉求的相反方向即可,就像ccav的新闻节目差不多。本来,蒙牛这个品牌主张很好,回到产品谈品牌,谈消费者价值,虽说不上是有大创意和先见之明,但确实是洞察到了中国市场和消费者的真实需求。可惜,只是说说而已,甚为遗憾。

质量事件犹如黑天鹅

路过一个街边早餐店,在一面不显眼的墙上写着几个红色醒目的大字:做食品就是做良心震撼人心。我觉得蒙牛真该学学这些路边摊了。每每出现质量问题都是蒙牛冲在最前面,很难让人理解;而且这种质量的时间有时还真让人措手不及。这就是著名的黑天鹅效应。

当然,其主要的责任还是在蒙牛自己身上,那么多乳品企业,就蒙牛质量时间层出不穷,应该反省;究其原因,是因为发展过快,对质量的监控难以到位;另外,越掩饰,事情越糟糕,到现在变成了硬性的公关,实在没有大企业的智慧。

当一个企业遇到不断袭来的质量事件的时候,是否真的应验了报应之说呢?我们不能相信这些因果报应,但从某些社会事件来看,越是掩盖,事情约会严重,直到危其根本。蒙牛的黑天鹅效应大概也是属于此类。

蒙牛一意孤行为哪般

蒙牛诸多事件,最难以让人接受的错误不是错误的接二连三,而是面对错误依然我行我素,对媒体、对消费者表现出来的态度也是官方的,甚至是冷漠的。最好的例子就是品牌层面的口号:好品质,绿生活;其在公关层面上的广告是:因为信赖,所以选择,当然,广告还是不错的,但看了让人有点愤怒而已。

面对这些公共事件,蒙牛怎么能采用这种做法呢,其危机管理能力是没有达到其在营销上的水准。在品牌层面上,非常时期,也并不是不能改,因为现在还用好品质,绿生活,实在有点不合适;而因为信赖,所以选择显然是巨大的败笔。一次次出现重大的质量问题,没有一个主要的管理者出来承认错误,也没有权威的发布,就算不得已要面对公众,发出来的信息依然是广而告之。

是什么练就了蒙牛这般的心理素质,我们不得而知,但作为一家凭借营销而迅速崛起的民营企业,所谓成也营销,败也营销。可以不顾社会舆-论和消费者生命安全的企业,营销做得再好,也只会危害更甚。

危机管理该怎么做

不做什么。不做没心没肺的企业、不做一意孤行的企业、不做挑战社会和消费者底线的企业。做好这三不,蒙牛至少可以得到消费者的原谅。没心没肺是不回应、不承认、不道歉。把消费者权益和食品安全视为无物;一意孤行是出了问题,那是维系原来的广告套路,强硬的发布跟消费者情感相左的广告,其实会引起反感;挑战底线是出现问题不但不断,还是同类问题,永远没完。

做什么。承认、道歉、负责。要有真诚的态度。要树立和建立信任,不是一个广告和新闻发布会就能解决问题的。承认就要认错和负责,不管是什么责任,先承接,然后再分清责任。

怎么做。第一,对质量问题零容忍,出现问题一查到底,别的企业能做到,为什么就是蒙牛总出问题,内部管理流程出了什么问题,将用在营销上的数亿费用拿出一部分改善内部管理,不难。而且从长远来看,对公司的品牌形象和市场健康发展有利无害。

第二,拿出诚意来,不要认为认错就是丢脸、损害形象的事情,实际上,历史上因为认错而度过难关的企业很多,如经典的案例:泰诺胶囊中毒事件。危机过后,不但市场没丢,还获得了强劲的发展,因祸得福。

第三,要将消费者摆在首要位置,出现问题,第一时间解决问题,而不是推卸责任;保持新闻的的权威和透明,这样就不会出现网上无新闻,微博上却暗流涌动、群起攻之的怪相。

第四,多做公益项目和公益广告,成立专门的部门来运作,淡化广告的行为。与其去挑战和激怒公众,还不如拿这些资金去做一些公益事业、公益广告,长期来看,对淡化品牌负面的影响和增加社会公信力还是非常好的一种方式。

管理者如何自我管理

近些年来随着科技的大发展,时代的大进步传统型的行业传统型的企业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作为企业家作为经营企业的核心领袖,在还没来得及看明白想清楚的时候,大的变革早已经颠覆了我们的思维。所谓的传统行业鉴别是相对新兴事物的信息不对称相对滞后,从技术、运营、人力、营销保持的步调是一二三四五六七。意思是按部就班朝九晚五,吃饭就是吃饭、睡觉就是睡觉、休息就是休息,思想意识中没有过多的“杂念”好比没有任何欲望的修行之人淡然应对无欲无求。但又貌似亟不可待的逃荒者,亟需得到食物来补充体能。矛盾来源于生活,生活来源于这个时代,我们无法阻止时代的变革,也无法预知遥远的未来,活在当下需要居安思危警钟长鸣,新旧合体才能长治久安。

知道自己是谁?

或许好多企业管理者对知道自己是谁?这一句话的含义并非能说的清楚明白,有甚者态度是不屑一顾嗤之以鼻。其实在大变革的时代、大发展的时代、大颠覆的时代,好多人尤其是企业的高级管理者其实早已经迷失了方向。对新生的事物既恨又爱,恨的是变化的如此之快自己都没反应过来处处小心谨慎,爱的是大变革新兴的事物给企业和个人带来的新希望新的机遇。知道自己是谁?说的通俗点就是谦卑,只有谦卑的人和企业才不会浮躁,才能意识到自己的不足之处,懂得自身最缺的是什么?需要补充什么?活在当下是现实,展望未来是愿景。

只有登上更高的地方视野才能变得更开阔,变革的时代我们都是小学生要摒弃以往高、大、上的作风,时时刻刻保持清醒的头脑每天提醒自己,我做的还不够好还不够优秀我要谦卑的学习。毛主席曾说:骄傲使人落后,谦虚使人进步”.我是一名刚刚入学的小学生不懂的知识太多了,我要向大家学习、我要向同行学习、我要向老师学习、我要向不同行业优秀的管理者学习。

自己是做什么的?

搞清楚弄明白自己是谁之后还不够,还要理解和知道自己是做什么的。同样这个简单的话题总被好多的管理者曲解,有人会说我当然知道自己是做什么的,客户自然也知晓我是做什么的。记得微信中看到一则故事,说一个名人路遇一位老者自认为老者会主动给自己打招呼。可是结果却令人大跌眼镜,老者对他的态度不冷也不热没有什么举动。名人大大的受刺激后主动对老者说自己是谁,自己在国内外知名度非常高老者不应该不知道自己,可老者神态自然诚恳的对名人说自己确实不知道他是哪一位更不知道他是做什么的。故事告诉我们任何人任何团体和任何组织都不要过高的高估自己,你自认为自己高大上其实未必别人了解你。悬在空中的是太阳和月亮,他们永远高高在上触不可及。总有一种盛世令人味道,既不平易近人也不接地气孤芳自赏冷艳十足。什么时代了还用俯视的眼睛看你的客户,高大上、白富美、这一篇章早该画上句号了,你不接地气早晚被客户抛弃积极主动比什么都有效。

自己为了谁?

什么样的心态就有什么样的作风,什么样的作风就有什么样的表现,什么样的表现就有什么样的环境,什么样的环境就有什么样的人,什么样的人就有什么样的领导,什么一样的领导就有什么样的团队,什么样的团队就有什么样的结果。这就是因和果的关系我们称之为因果定律,佛教大德高僧星云大师说:万法皆空,因果不空。宁可以不信佛,但不能不信因果。因为不信佛,佛祖慈悲,不会降罪伤害我们。但是不信因果、不明因果、不知因果、不顺因果而行,则后果不堪设想。因为“因果”是亘古今而不变,历万劫而常新的真理。大至国家兴衰,小至个人得失,追根究底,其中的一切过程,惟有“因果”二字才能予以说明。

有因就有果这是自然规律也是科学真理,别人对你怎么样源于你对别人怎么样,要想别人对你好,自己首先对别人好。要想获得丰收的喜悦,必然要付出劳作的辛苦和汗水。你要发财就种下发财的因,好比农民每年春耕要播种要做的是先买一些种子。把买来的种子撒在土壤里然后精心呵护,等到收获的季节就能迎来金谷盈囤丰旧岁香稻满库庆新春的欢乐。

走出去,走进去,走上去

从长远管理角度来讲没有成功的企业,只有时代的企业。没有常胜,只有永葆激-情的战将。时代发展容不得我们半点大意,落后就要挨打,落后就要出局。

不落后不出局的方法就是学习,学习是进步的阶梯唯有不断学习不断总结不断创新才能不断进步。学习的方式方法很多,但留给我们的时间有限所以学什么和如何学尤为重要。最有效的学习就是言传身教,这里说的是走出去。例如企业之间相互学习相互借鉴派驻相关人员深入到学习的单位虚心请教。学成后把学到的知识及时分享给每个人,学不是目的要的结果是学以致用。走进去就是走进客户企业了解客户需求,为客户量身定制服务方案。这种方案绝不是西医的模块化和流程化看似很科学其实不科学,西医流程头痛治疗头要找内科,牙痛治疗牙齿要找五官科。我们这里说的定制化服务类似中医的整体论要天人合一,就是不同企业不同阶段采取辨证施治纲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特殊问题特殊处理。

如何做好管理者?做一个合格的管理者,必须增强自我管理意识。这样才能真正给员工带来模范的作用,在改革开放发展到今天,要求企业中的管理者的增强自我管理意识,全方位提高个人的素质。总之,应必须具备以下八大基本素质。

1、心胸开阔的大度者。合格的管理者心胸开阔,宰相肚里能乘船,处世大度,善于与不同见解的人和平相处,遇事不惊,积极稳妥的完成各项任务。而心胸狭窄者,钻牛角尖,处处计较,无理搅三分,有理不饶人,不可能成为合格的管理者。

2、坚持真理的忠诚者。合格的管理者对企业忠诚,办事认真,善始善终,敢于坚持原则、坚持真理,对错误言行和时弊敢于直言不讳。他们是企业的骨干,是中坚力量。而“墙头草、随风倒”,耳根儿软的人,跟人跑、不讲原则的人,不可能成为合格的管理者。

3、勇于创新的开拓者。合格的管理者属于实干家、活动家,办事能力强,工作中敢于大胆设想、标新立异、另辟途径,开拓能力卓越。而那些因循守旧、只愿凭老经验办事、不远创新开拓的人,不可能成为合格的管理者。

4、善于学习的思考者。合格的管理者肯与学习、善于学习,善于从书本上、从别人的经验教训中总结经验、吸取教训,勤于思考,提出适合本单位实际情况的方法、步骤来。而不善于学习、思考的人,跟不上形势,不可能及时了解外界情况,会重复别人犯过的错误,容易犯经验主义、机会主义的错误,不可能成为合格的管理者。

5、大公无私的奉献者。合格的管理者应该是能够吃苦耐劳、大公无私的人。而有的人尽管能力较强,但如果让他多做些工作,他就讨价还价,只顾个人利益和短期利益;或者工作稍有成绩,就想回报,一旦工作中投入大于产出,就满口怨言。这种人往往不能赢得群众的信赖,尽管有时他显得很聪明,但往往只是“小聪明”而已,从而不能成为合格的管理者。

6、善于团结的合作者。合格的管理者在实际工作中协调组织能力强,善于同舟共济、情感沟通,理顺人际关系,凝聚力和向心力强。实际工作中的成果往往需要组织成员齐心协力、团结协作来取得。而自身能力再强、不善于和别人进行情感沟通、不合群的人,不可能成为合格的管理者。

7、处世果断的管理者。合格的管理者善于独立思考问题,并善于发现处理萌芽状态的问题,善于用有价值的独特见解果断处理棘手的问题。而那些事事都要向领导请示、回报的人,不可能成为一个合格的领导者。

8、知错就改的奋进者。合格的管理者再犯过错误、失去某些尊严和荣誉后,并不气馁,知难而进,迫切希望挽回损失、重新恢复应有的尊严和价值,“戴罪立功”。而一些人取得成绩沾沾自喜,犯了错误灰心丧气,破罐破摔,不可能成为合格的管理者。

学会止盈止损,稳健才能赢

我是典型的上班族,白天工作繁忙没有时间,只能在休息闲暇之余炒白银。但某日意外上收益榜,这顿时让我觉得只要你操作用心点儿,成绩还是会有的,因为早期我也有意无意地参与过,操作盈利还会继续玩,一旦出现亏损就再也不理不看了,这种心态跟我在实盘操作中,一亏再亏的挫折感十分相似。看到健丰的分享专栏,让我有机会反省自己这种不良的操作心态,学会总结得与失,想一想,写一写,为日后的实盘操作打下好的基础。由于本人分析水平有限,现围绕以下几点分享下:

根据个人的可控时间来界定自己的操作频率,本人实盘以短线操作居多,但总体收益反而不理想,虽然每日都有高低点,但能在高低点位附近来出入位,需要有很强的盘感和看盘时间,相信市场上有很多同我一样的短线者,收益率都是平平或者亏损的时候多,所以建议还是以主趋势的波段操作为主,日内操作相对波段操作而言,难度更大。如果能够找到适合自己的操作方式,就能提升收益,稳健才能走得更远。

仓位控制的界定,一般按大趋势划分为上升、横盘和下跌三种情况,在主升和主跌阶段,个人认为仓位可以按个人风险承受能力来制定50%-70%左右仓位,横盘阶段,盈利机会难,可用10-20%的资金。

技术面和消息面,以技术为主,消息为辅,消息面往往会引发大的波动,但不足以改变大的趋势,所以可以善用消息面带来的波幅行情。

提高风险意识,在止盈止损方面,个人认为是操作的重中之重,反观这个市场为什么大部分人亏钱,而赚钱的只有小部分,这是大多数时候大亏小盈的结果,既然亏多盈小的大数法则摆在眼前,我们没有理由不去遵守止盈止损的操作纪律,而这个点位在我们下单前就得去衡量,假如没有盈利空间,不如不操作。

最后一点建议,平时多看看历史的k线走势,如小时图,日线图,周线图等,思考图型的构成,用心去体会这些k线图的意义,对操作有一定的帮助,我不专长于技术面和消息面的研究,但价格是多空双方博弈的结果,通过多观察,多思考,对盘感还是有一定的提高的。

管理层如何管理员工

每个人对自己都是如此简单,而对他人却是如此复杂。作为管理者,要能充分的认识你的员工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但是管理者如果能充分理解自己的员工,工作开展起来会顺利得多。俗话说“士为知己者死”。一个能够充分了解自己员工的管理者,无论在工作效率,还是人际关系上他都将会是个一流的管理者。

了解员工,有一个从初级到高级阶段的程度区别,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了解员工的出身、学历、经验、家庭环境以及背景、兴趣、专长等。同时还要了解员工的思想,以及其干劲、热诚、诚意、正义感等。

第二阶段:当手下员工遇到困难,你能实现预料他的反应和行动。并能恰如其分的给员工雪里送炭,这就表明你对员工的认识更进一步。

第三阶段:知人善任。能使每个员工在其工作岗位上发挥最大的潜能。给自己的员工足以考验其能力的挑战性工作,并且在其面临此种困境时,给予恰当的引导。

总之,管理者与员工彼此间要相互了解,在心灵上相互沟通和默契,这一点对一个中小企业的管理者来说尤为重要。

二、聆听员工的心声

中小企业的管理者都有强烈的自我主张,这种倾向有助于果断、迅速的解决问题,但另一方面也会使管理人员一意孤行,听不进他人意见,导致决策失误。

在企业的管理中,聆听员工的心声,也是团结员工,调动积极性的重要途径。一个员工的思想除了问题,会失去工作热情,要他卓越的完成你交给他的任务是不可能的。这时,作为管理者,应耐心的得去听取他的心声,找出问题的症结,解决他的问题或耐心开导,才能有助于你的管理目标的实现。

对待犯错误的人员,也应当采取聆听的办法,不应一味责难它们,而应给他们解释的机会。只有了解个别情况后,才能对他们对症下药,妥善处理。

三、管理方法经常创新

管-理-员工就象开汽车,司机在开车时需小心的看着指示器和路面,路面有新的变化,指示器的指针有变化,他就应转动方向盘,防止翻车撞人。管-理-员工也是如此,管理人员要让其员工在制定的轨道上运行,就要仔细观察、经常调整,以防止其出现偏误。在稳定的大企业中,管理者要多注意员工的各种变化,在基本管理框架内灵活的运用各种技巧管理下属。而对于活跃的中小企业管理者而言,他们的责任更加繁重。他们不仅不能墨守成规的管理下属,也不能用固定的模式去涉及企业的蓝图。

管理者要不断采用新的方法处理员工管理中的新情况,就必须要有超越陈规的意念和能力。70年代末80年代初,福特公司的经营思想日渐保守,公司业绩步步下滑,最后滑到了亏损的边缘。艾柯卡出任克莱斯勒总裁后,积极开拓创新,激发了员工的干劲,不到两年,终于使濒临波产的公司奇迹般的起死回生了。

四、德才兼备,量才使用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每个人在能力、性格、态度、知识、修养等方面各有长处和短处。用人的关键是适用性。为此,作为管理者在用人时,先要了解每个人的特点,十个员工十个样,有的工作起来利落迅速;有的谨慎小心;有的擅长处理人际关系;有的却喜欢独自埋头在统计资料里默默工作。

在许多企业的人事考核表上,都有一些关于处理事务的正确性、速度等评估项目,能够取得满分这才称的上是优秀的职员。作为一个管理者,不仅要看到人事考核表上的评分,更重要的是在实践中观察,结合每个员工的长处给于适当的工作。在从他们工作过程中观察其处事态度、速度和准确性,从而真正测出其下属的潜能。也只有如此,管理者才能灵活、有效、成功地管理他的员工、使事业蒸蒸日上。

五、淡化权利,强化权威

对员工的管理最终要落实到员工对管理者,或下属对上司的服从。这种领导服从关系可以来自权利或权威两个方面。管理者地位高,权力大,谁不服从就会受到制裁,这种服从来自权力。管理者的德行、气质、智慧、知识和经验等人格魅力,使员工资源服从其领导,这种服从来自于权威。

一个企业的管理者要成功的管理自己的员工,特别是管理比自己更优秀的员工,人格魅力形成的权威比行政权力更重要。

六、允许员工犯错误

现实世界充满了不确定性,在这样的一种环境中做事自然不可能事事成功,一个人能多做正确的事,少做错误的事情,他就是一个优秀的人。作为一个管理者,若要求下属不犯任何错误,就会抑制冒险精神,使之缩手缩脚,失去可能成功的商机。

冒险精神是一种宝贵的企业家素质,冒险需要勇气和资本。若能从不确定的精神中,靠着某种灵感去冒险,才可能有成功的机会,但也有可能招致失败。若管理者不允许员工失败,冒险失败会受到上司的严惩,则员工就回报着不做不错的观念,这样企业便是去赖以发展的.重要动力。

因此,身为管理者,应鼓励员工理性的去冒险、去创新、去抓住商机,应允许员工失败。当下属冒险犯了平常的小错时,不应过多职责;当冒险成功时,务必多加赞赏,并给予相应的回报。

七、引导员工合理竞争

在中小型企业中,员工之间也是存在竞争性的,竞争有正当竞争和不正当竞争的区别。正当竞争就是采取正当手段或积极方式正向攀比。不正当竞争就是采取不正当的手段制约、压制或打击竞争对手。

作为一名管理者,关注员工心理的变化,适时采取措施,防止不正当竞争,促进正当竞争是其重要的职责。为此,人员管理有一套正确的业绩评估机制,要以工作实绩评估其能力,不要根据员工的意见或上级领导的偏好、人际关系来评价员工,从而使员工的考评尽可能公正客观。同时,企业内部应建立正常的公开的信息渠道,让员工多接触、多交流、有意见正面沟通。

八、激发员工的潜能

每个人的潜能是不同的,对不同特质的人,采取不同的刺激手段才可能达到好的效果。

对利润和业绩的追求,让管理者逐渐忽略甚至漠视从细微之处关心和爱护员工

而那些有关员工切身利益的小事,例如员工医疗保险、外地员工的户口落实等问题则被视为是鸡毛蒜皮的、不足以提到台面上来讨论的问题,不是避而不谈,就是只言片语简单代过。

笔者还有过这样的一次会议经历。在某次公司中层讨论外派人员时,整个会议讨论的重点就是派驻人员如何在新区域开展业务、拓展市场。当笔者提议对这些没有任何社会经验的应届毕业生,印发一下提示注意人身安全的宣传手册时,多数人表现的是一种不以为然的态度,不少人认为:大学生就需要这样外派机会去锻炼,让他们从实践中总结经验,考验自己。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在这些不愿意发放“生存手册”的公司里,我们却不难发现,几乎每个公司都有印发各式各样的工作守则、技术指导手册,但是对于那些公司里为数不少的常年奔波在外地的一线员工,他们更多的驻外经验则来自于口耳相传,代代流传。对利润和业绩的追求,让管理者逐渐忽略甚至漠视从细微之处关心和爱护员工,从而体现公司的人本精神。更多的时候,“以人为本”沦为一句空洞口号。

管理者认为,只有企业发展、利润业绩增长这些关乎企业面子、自己面子的问题才是问题时,人性的尊严和员工的利益就显得无比渺小。在他们的眼里,这面子比人性、生命都要重要。只研究大问题,不看重小问题,反映的是企业管理者在骨子里对员工的不尊重。

有位管理者说的好,事情上没有大事,所有的大事都是小事组成的。如果一个人能把小事不断地完成,不断地细致深入地完成,不断创造性地完成,那么,他就是一个能成就大事的人。

其实,会议内容的大而空,是许多公司在企业管理中所犯的通病。而问题的源头就出在会议的前三排(即企业中层),根源出在主席台(管理层)。

因此,要根除管理的本位思想和大而空的心态,我们倡导管理者的共情态度。即设身处地、认同和理解下属的处境,站在员工的立场上,用他们的角度来看待事情,理解他们的感受。管理者只有放下“空而大”的架子,用共情的态度来诚恳对待员工,才能得民心,得天下。

管理者如何抓管理

第一,不主张管理者事无巨细。管理者应该学会如何做决策;管理学书上明确告诉我们,决策就是在若干方案当中做出决定和选择。因此在企业管理过程中,管理者更多的是做选择题,少做问答题,不做论述题,这就要求我们的基层下属应该学会做方案,在给予他们压力的同时,也为他们提供了思考成长的机会。所有的事情都去参与或插手太多,一定会把基层搞乱,这不符合管理程序。因此我们对管理的一个观点就是“上级可以越级调查,但不可以越级指挥,下级可以越级投诉,但不可以越级汇报”,这也是管理程序的要求。管理者要发现点的问题,试图找到原因,然后寻求面的解决。

第二,如果管理者总是只做决策,而从来没有做透一件事,这会对整个团队执行文化的培养不利。

因此管理者偶尔用心搞透一件小事情,把一件小事情从头抓到尾,甚至落实到每一个细节的点上,这是很有必要的,也是值得提倡的,因为它可以给整个团队和企业带来一种精细执行的观念和文化。

第三,每一个岗位所关注的细节,主要由这个岗位所参与事务的流程和流程的结合点来决定,这就是岗位和流程的结合。

一个岗位的工作你一定可以分成几种类型,每一个类型当中,你又可以分拆成几个模块,每一个模块又可以形成一些主要条款,已经分拆到了三、四层次的内容之后,你就把这些内容跟你的单位组织出现的流程去对照,你就自然找得到结合点,那么这种结合点是每一个岗位所要关注的细节。

问题出在岗位,答案藏在流程;一个岗位上的人犯错误了,你不要去管,你应该认真去考虑流程出没出问题,如果流程没有出问题,关系不是太大,但是如果是流程出了问题,管理者就应该引起关注。

岗位阻截流程,操作培训到位;如果这个东西写得很清楚,员工还是经常做错,这就说明我们的培训根本不够,应该更多考虑培训的问题。

企业培训无效,是企业文化之过,培训都无效,那就是企业的问题,管理者就应该思考企业的文化是否存在问题。

一个优秀的企业管理者应该做的事情有很多,但是,企业管理者正因为需要做的事情太多,往往深陷其中,迷失在繁杂的事物里,结果是做的越多,效率越低。笔者认为,在纷繁复杂的管理工作中,企业管理者只要把握管理工作的三个原则,就可以从企业经营的繁杂事务中跳脱出来,从容管理。这三个原则分别为:不做不该做的事、不做不重要的大事、做好重要的小事。

在中国的企业中,尤其是中小企业中,许多企业领导者由于企业刚刚起步,为了节约成本,很多事情都亲自去做,一人多能,一人多职,即使公司慢慢发展壮大,不再需要自己去做很多事情,但还是习惯于事必躬亲,觉得谁做事都不放心。在事业起步初期可以这样,但是企业管理者一直都事事亲力亲为,那样企业将做不大,做不强。

还有一些企业管理者是擅长某个领域的专家,觉得谁做都不如自己做得好,虽然事实上可能真的是这样,但是导致的结果就是,自己成了一个技术专家、销售精英或公关高手,单单不是一个好的企业管理者。比如一些技术出身的领导者,多把精力都投在了专业工作上,而忽视了自己的真正工作是管理企业,要做一位统帅,而非一名可以独当一面的大将。

开篇的小故事让我们知道,一个管理者可以不会其它技能,但是必须要能够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做好一个管理者。对于一个企业管理者,或是任何一名员工,去用心专注地做好自己工作的内容,就是他最该做的事,反之,就是失职。以“微软”创始人比尔盖茨为例,大家都知道,他是卓越的计算机领域天才,但当他做经营的时候,就全力投入公司运营和管理,彻底放下技术方面的工作,当他搞技术研发的时候,又彻底离开管理岗位,另委派他人管理,结果证明他的做法是正确的,这让他做什么工作都能全心,全力,结果就很出色。相对的,苹果电脑公司的乔布斯曾经在担任当家人的时候既做管理,也抓营销,同时又过问技术研发工作,虽然他是一个比比尔盖茨更优秀的软件设计师,但是因为他不能专注于自己该做的工作,结果两面都没做好,因此曾被苹果公司罢免,请出了自己一手开创的苹果电脑公司。

孔子在《论语》中讲:“在其位,谋其政;不在其位,不谋其政”,指的就是不去做不该做的事,这样一来也就有时间和精力去做该做的事,该做的事也就容易做好。很多企业管理者不明白这个道理,以为做得越多就等于工作效率越高。但是事实确是——对于一个司机而言,除了去专注地操作方向盘以外,做其他任何事情,即使做的再好,也是失职。

有一个形象的比喻可以说明这个问题:古时候的房子都会有很多房柱来支撑房子的顶棚。一个人觉得有这么多房柱在屋子中很碍眼,影响美观,于是就将屋子中的房柱雕刻成盘龙、走兽等形状,有的房柱掏空后在上面摆放花盆古董等,可谓是巧夺天工。到其家中的客人无不赞赏,主人非常得意,可是不到一年,房子就垮塌了,房子的主人被压死在倒塌的房屋里。

这个故事说明,每个人,每一样东西,都有其自身的工作与作用,比如房柱,它的工作就是撑起房子,而非是工艺品、摆放物品的架台。做了分外的工作,影响到了本职工作,本职工作失职,所作的其它工作也就失去了意义。企业管理者就像房子的梁柱,作用是撑起一家企业,带领大家走一条正确的路,其它的事情交给别人去做,如果非要去做其它的事情,那也许说明你并不适合去做一个管理者,那样倒不如去做一个技术总监或生产总监之类擅长的职务,让善于管理的人去管理企业。在西方,这样的.管理思想很成熟,而在中国,则很少有企业主能认识到这个问题。

现代社会经常提到复合型人才,一人多能,甚至是一人多职。但是笔者认为,多能和多职的前提是,这些技能、工作之间要能够相互促进,相互提高,这样可以去做,我个人喜欢画画,就发现,画画的同时可以研习书法,因为两者可以相互促进。两份或多份工作之间如果不能融通、相互促进的话,还是应该去专注做好一件事。专注于本职工作才可能成就卓越,就像我们从没看过一个文学泰斗同时也是一名奥运会冠军一样。

笔者曾经在一本杂志上看过这样一个真实的故事:文章的作者因为工作需要,经常到美国印第安纳州的一家医院去,他注意到了一男一女两个工作态度截然不同的实习医生,男医生每天上班不会迟到,也不会早到,与自己工作无关的事情置之不理,如有病人来求助,和自己无关的事他就会笑眯眯的说:“请你去找护士,这不是医生的职责”。而另一位女实习医生则非常热心,除了本职工作外,她还帮助小患者量体重,喂他们吃饭,帮患者制定食谱,推送病人去拍x光片等等。每天都会忙到很晚才下班。

医学院每年期末都要评选5名最佳实习医生,文章的作者以为,那位勤劳肯干的女医生一定会上榜,可公布榜单后,却没有这位女实习医生,那位男医生却赫然上榜。文章作者去问院长,这样亲和热心,负责任的医生怎么没有入选,院长说:“她落选的原因就是她负责过头了,因为,医生的职责就是为病人看病,一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如果什么事情都做,必然会手忙脚乱,疲惫不堪。其它事情不一定能做好,本职工作也注定会做不好,即使其它事情都能做好,但是医生的职责是为病人看病,喂患者吃饭有护理员去做,帮助病人量体温,是护士的工作,推送病人去检查,是运送员的职责,医生的职责则就是为病人正确的诊断与治疗,每个人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才是优秀的前提。她非常有爱心,那是另一回事儿,但是此次评选的是最优秀实习医生,她是不合格的”

这就是美国的文化,和中国截然不同,中国受传统文化影响,对于一个工作中的多面手往往是给予肯定的,但是却忽视了,这个人拿出大量时间做不属于自己该做的工作,虽然值得嘉奖,但是他的本职工作却因此受到了影响,我们却很少注意,虽然可能他们的本职工作已经完成,但是,相信如果他们把全部精力都投在自己应该做的事情上,他们会做得更出色。这也是中国不乏优秀人才,却缺少卓越人才的一个重要原因。

从人力资源角度来讲,一人多职如果安排的不够科学,不仅不会降低企业的成本,反倒会降低工作质量与效率,增加人力成本。看看现在工厂的流水线作业我们就会清楚,每个流程就专注于做好自己的一块,这样才能做好,效率也最高。试想一下,如果工厂里的工人每人都独立完成一件商品的所有制造过程,那样设备成本、人力成本将会提高数倍,其它工作岗位的效率原理也是相同的。笔者以为,一人多职某种程度来讲就是管理科学的倒退。可能很多中小企业管理者会说,我们企业规模有限,并不用每个环节都设置专人。如果是这样,那我到建议你们把这些自己专人去做成本高,兼职去做质量又无法保证的工作外包出去,这样成本即使不能比一人多职时低,但是质量和效率却一定会大大提高。

管理者如何计划管理

管理是什么?管理是为实现组织的目的和目标,将本组织所控制的人、财、物、时间、信息、技术、系统、市场及顾客(信用)等经营上所有资源,做最经济、高效、人性化运用的过程与方法;管理是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过程;管理是协调别人的活动过程;管理的实质通过别人来实现预定的目标;管理就是管人理事!

协助制订企业、各部门的目标,方针及策略;贯彻和实现组织的经营方针及目标;主动征求顾问部门的建议与协助;与其他部门保持经常性地沟通及协调;向上司汇报使其能够掌握正确情况;做好本部门工作计划、决策、并认真付诸实施;分析企业与部门现状与业绩,进行工作改善。

初做管理者应该怎么办?要及时完成自身的角色转换;选择合适人员,组建团队;和高层主管、部门相关者、顾问亲密沟通;调查工作环境和历史誉沿革;提出初步工作计划方案;和客户建立顺畅的联系通道考证管理风险点和后选方案筛选;管理者要调整工作方法,调整思维和工作方法,学会全面、宏观分析问题、从微观问题中跳出来,不局限具体问题、具体事务、具体人的工作方法;调整价值标准,学会客观的、动态的、柔性的看问题,而不是工程师式的数学机械标准。特别是识别人,使用人的技巧和大度,学会与人沟通,与人处理关系;调整知识结构,从一个专才,转变为一个通才要重计划,重管理,抓资源的调度和协调,而不是亲历亲为,事必躬亲;不着急,不要恐惧,边干边学,边干边总结。

管理者的能力素质在于专业技术知识的深度和经营管理知识广度;有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要知人善用能力,具有领导和决策能力,性格开朗、善良道德品质好,善于总结经验分析案例,敢于竞争进攻性强,能客观评价自己和别人,善于与人相处,能承受心理和工作压力,管理好自已和团队的情绪,学习模仿能力强、在工作中培养自已的创新意识,有良好的构通和协调能力。

管理者职业行为与态度,管理靠的是方法,而不是经验,经理人只要拥有正确的观念,就一定能在管理中使用正确的方法,一个没有正确观念的人,行事方法一定有问题,一个人如果心态积极,乐观面对人生乐观地接受挑战和挫折,他最后一定会成功!

计划是管理者的首要职责:何谓计划?计划是采取行动之前拟订的具体步骤,计划管理是按照计划来管理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的'过程,包括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各个方面,生产、技术、劳动力、供应、销售、设备、财务、成本等;企业从战略到计划的基本框架是战略计划(中长期规划 5--10 年),中期计划( 3--5 年发展规划),年度计划和作业计划(工作任务书)。而企业年度综合计划是确定计划年度生产经营活动各项指标的重要计划,在企业三个层次计划中,它是承上启下,把企业发展战略规划转化为具体的实施计划(作业计划)之间的连接纽带,作业计划是对企业日常生产经营任务所作的安排!年度计划和作业计划,主要的区别是年度计划是确定实现目标的纲领性文件,作业计划是年度计划指导下的执行性文件,是各项职能计划的细化和具体化,一般表现为在年度计划以下,以季度、月度、周以至每天每班的作业计划,战略计划、年度计划和作业计划构成了企业计划管理的完整体系!

制定目标的 7 个步骤:第一步是理解公司的整体目标是什么,第二步是制定符合 smart 原则的目标,第三步是检验目标是否与上司目标一致,第四步是确认可能碰到的问题,完成目标所需资源,第五步是列出实现目标所需的技能和授权,第六步是制定目标时,一定要和相关部门提前沟通,第七步是防止目标滞留在中层不往下分解!

工作何时完成,所需的资源条件;要符合实际,是现有人员、资源、时间可以做到的;要有一定的弹性,能适应新形势或利用新机会,备有应急方案;界定哪些是必须做到的,哪些是应该做到的;设定日期,定期跟踪,检讨计划的进度;如何衡量所达成的结果,附有衡量计划成功的具体指标!

如何提高计划的可行性,并缩短与事实的差距呢?我们知道计划的过程就是

制定目标型计划需要七大步骤: 

计划要作多详细才算是好计划呢?对这一问题应考虑四个方面。 

第三,执行人员的熟练度。如果执行人员对该项任务不熟悉,计划便要详细。 

综上所述,计划是学校管理的第一要务,管理者必须结合学校管理的实际,熟练运用计划职能,为提高学校管理的绩效奠定坚实的基础。

如何管理压力的论文

摘要大学生是个特殊的群体,是迈向社会的前奏,就业压力、经济压力、学业压力是每个大学生都要面临的,过大的压力不仅影响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影响他们的身体和心理健康。因此对于大学生来说,如何对自身的压力进行适当的管理正确的面对各种压力就非常重要。

从心理学上,压力是由于事物和责任超出个人应对的能力范围,从生理学上,是身体的疲惫和受折磨程度,当某种情境所需的能量多余可用的能量时就会产生。压力是一把双刃剑,如果把握的好就会成为你成功的动力,激励人生的进步,反之则会让人产生不快乐、抑郁、焦虑、痛苦、不满、悲观以及闷闷不乐的感觉,影响学习甚至身体健康。

1.1学习方面。

学习是大学生群体最基本的任务,尤其是很多大学生为了适应社会激烈竞争的需要,必须进一步创造条件,还要做出进一步努力。一方面必须努力完成在校学业,同时还要关心所学知识能否适应未来需要;一方面必须掌握最基本的专业知识,同时还要具备信息时代获取新知识的基本素质;他们在努力学习争取不挂科的同时还要参加各种技能的培训班,为的是努力获取各种“证书”,过多的学习头绪和过重的学习任务,给大学生带来了很大的压力。

1.2生活方面。

大学已经开始与社会进行接轨,大学生在校要独自处理好方方面面的事情,不同地域、不同经济条件、不同性格的学生完全在一起生活,这对性格内向或是在家衣来伸手、饭来张口成为习惯的学生来说如何融入大学生活是一件非常有压力的事情,例如参加什么样的学校社团,如何对待谈恋爱、如何安排课余时间等都需要自己做决定做选择。

1.3社会方面。

如今互联网已经覆盖大学的每个角落,各种社会诱惑扑面而来,富二代的炫富、一夜暴富的故事等等这些观念和消极腐败现象对大学生形成极大的诱惑和压力。并且当今时代的一个重要特征便是竞争加剧:竞争择业、适者生存,不适者淘汰,整个社会处于激烈竞争之中。在这一背景下,连续多年的扩招本来已经加大了大学生竞争就业的力度,社会上的竞争压力已经提前渗透到学校,每个学生在大学就不得不考虑自己以后的出路,这对大部分学生产生巨大压力。

2.1保持良好的心态。

面对压力,要对其有明确的、积极的、辩证的认识。要保持一种积极而又平和的心态,首先,在思想上要承认压力的存在。压力是人人都常经历的正常现象,我们的生活本身就处于压力之中,我们既不能回避也不否认压力,更不人为地去设置压力。其次,在思想上接纳压力,当某事构成压力时,用积极的心态去对待,要坚信事情总有解决方法,路到桥头自然直。压力并不总是坏事,它虽然会使人产生痛苦,但研究表明,在一定的压力之下,人们才能充分、有效地调动体内的积极因素。有了压力才会有动力,这种动力会促使人适应社会的'能力得到提高。另外不要对自己太苛刻了,完美只是一个目标,不要追求所有的事情都完美无缺,适当放低一下标准,放松一下自己的心情,或许在客观上也减轻了压力。

从心理学原理来看,期望值越高心理承受力越差。当现实无法达到期望时就会产生较大的心理落差因此在确定奋斗目标时要清晰、具体,这样我们就会更容易的达成一个又一个小的目标,体会日益抵达成功的成就感。当然有时还要适度学会“平庸”和“无为”,以缓解自身的心理压力。

2.2压力释放和转移。

在日常生活中不要让压力积累要及时释放或转移,学会转移注意力,自己给自己减压。

运动减压,如进行一场满头大汗的体育运动,压力随着汗水流失,或在空旷的户外大喊几声把心中的郁闷之气喊出去。读书解愁,在书的世界遨游时,一切忧愁悲伤便付诸脑后,烟消云散,读书可以使一个人在潜移默化中逐渐变得心胸开阔,不惧压力。看恐怖片,英国有专家建议,人们感到工作有压力,是源于他们对工作的责任感,此时他们需要的是鼓励,是打起精神。所以与其通过放松技巧来克服压力,倒不如激励自己去面对充满压力的情况,例如去看一场恐怖电影。吃零食,吃零食的目的并不在于仅仅满足于饥饿需要,而在于对紧张的缓解和内心冲突的消除。向好朋友倾诉解压,压力有大有小,自己无法解决时要想到你的朋友,师长,同学。人毕竟是群居动物,没有人能离开社会而单独存在的,所以要经常和自己身边的人交流,谈谈生活,谈谈情感,在不知不觉中压力烦恼也就消散了。对女孩子实在是受不住时,不妨痛痛快快大哭一场,把压力及时释放出去,然后好好睡一觉,醒来,对着镜子微笑,告诉自己又是新的一天,没有什么大不了的,我是最棒的!

总之大学生只要认识自己的能力,以积极乐观的心态面对压力,学会压力管理就可缓解心理压力,甚至将心理压力转换为自身前进的动力。

[1]唐晓梅.大学生常见心理健康问题的探讨[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4).

[2]张稚雯,叶璀玲.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及其建构[j].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6).

[3]李鸿飞.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现状与对策[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8(11).

管理者如何管理员工

美国学者弗兰西斯说:“你可以买到一个人的时间,你可以雇一个人到固定的工作岗位,你可以买到按时或按日计算的技术操作,但你买不到热情,你买不到创造性,你买不到全身心的投入,你不得不设法争取这些。”作为现代企业来讲,人力资源管理的目标不仅仅是要千方百计地“买到员工全身心的投入”,更要培养、塑造员工的事业心,让公司成为老板与员工共同创业、一起成长、携手并进的事业平台。

基于此,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就不能仅仅着重于“高业绩、高奖励、高回报”的结果式管理,而更要从日常的行为、过程管理中,点点滴滴,切实关注员工的成长与提升;而与员工战斗在一起的各级领导、直线经理们,为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培育员工的工作技能,应学会做一名导师型、激励型的管理者,而不是任务型、专制型的主管。

一、让员工充分参与

质疑高执行力的典范:2004年,一本《把信送给加西亚》的书籍风靡全球,由此掀起了企业学习“执行力”的热潮。故事的主人公罗文“不问原因,不讲条件、不折不扣、排除万难”地将一封事关重大的信件亲手送到加西亚手中的故事(更多精彩内容尽在世界工厂网学堂频道管理栏目),已成为高执行力的典范与楷模。一时间,“谁能把信送给加西亚?”成为对职场优秀人才的热切呼唤。一些管理界学者由此得出结论,所谓优秀员工,就是:

能够不讲条件、不打折扣地完成任务;

最重要的是:不用别人告诉,就能出色地完成工作。但我们注意到,作为一名军人,罗文是“以服从命令为天职”的,他必须恪守“不该问的绝对不问、不能讲的绝对不讲”的军事保密原则。而在实际工作中,如果仅仅把员工当作执行命令的士兵,指望他们能够“不用别人告诉,就能出色地完成工作”,简直就是一种不可实现的奢望(更多精彩内容尽在世界工厂 网学堂频道管理栏目)。研究表明:只有让员工充分参与到工作之中来,让他们理解工作的意义,明确工作的目的,清晰工作的方向,掌握工作的方法,才有可能高效率、高效果地完成自己的工作。美国通用电器公司总裁杰克·韦尔奇对此特有经验,他总结道:“当一个员工知道自己想要什么的时候,整个世界都将给他让路。”

行为科学研究表明:由需求促发的行为不但是强大而持久的,而且会使人的潜力和能力不断发挥出来。通过满足、引导或激发员工的内在需要,使单调繁重的工作成为满足需要的一种手段或途径,从而使工作不再是一种负担,也不再是外界强加的任务。

因此,请不仅命令、安排员工去执行任务,更要给员工讲明工作的目的,倾听员工对于如何有效开展工作的建议,给予员工参与对自我、对工作的管理吧!

二、注重特别激励

a组:为控制组,不施加任何激励,只是一般地告知实验的要求与操作方法;

b组:挑选组,该组的人被告知,他们是经过挑选的,觉察能力最强,理应错误最少;

c组:竞赛组,他们得知要以误差数量评定小组优劣与名次;

d组:奖惩组,每出现一次错误就罚款,每次反应无误就发少许奖金。

请猜一猜哪一组的警觉性最高,将在四组之中胜出?各位经验丰富的hr经理们一定会想:不是c组就是d组吧,因为人总是希望自己能够在竞争中胜出;人在“重奖之下”也往往个个都成为“勇夫”(更多精彩内容尽在世界 工厂 网学堂频道管理栏目)。但心理学家的实验结果却出乎意料:经测试,b组的警觉性最强。通过此项实验,进一步证明了激励的重要作用。由此可见,单凭业绩考核,奖优罚劣与业绩排名、末位淘汰并不能很好地激励员工发挥潜力,而给予员工必要的信任、鼓励,却可以收获更好的效果。故而,领导不必怕员工“给点阳光就灿烂”,只要给予稍高于员工能力的、颇具挑战性的工作,配之以鼓励、信任的期许,相信一定会使员工成长的更快。

三、大胆授权

柳宗元在他的《蚹蝂传》里曾记载有一种名叫"蚹蝂"的小虫。这种小虫有个特殊的喜好:背东西。它见东西就背,而且东西越重越喜欢。即使有人将东西拿下来,它也要再背上去,不知休息(更多精彩内容尽在世界工厂网学堂频道管理栏目),直至把自己累死才罢。

世上怎么还有这么愚蠢的动物?竟然不知休息,直到把自己累死才肯罢休。你先别嘲笑他人,请先回答以下问题:

·每到诸如重大谈判等关键时刻,我一不在场就准砸场;

·工作中只要有一点我没想到,有一处我没事先叮嘱到,就准出乱子……真没办法!

·部属能力太差,做事情总让人不放心;

·我自己做得那么辛苦,可那帮下属们却悠哉悠哉地插不上手,真让人恼火!

正如“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诸葛亮一样,他为不负先帝托孤之重,亲率蜀军六出祁山。而由于当时“蜀中无大将,廖化为先锋”,诸葛亮事必躬亲(更多精彩内容尽在世界工厂 网学堂频道管理栏目),凡罚二十以上都亲自审理,结果生生把自己给累死了。或许有人会说,诸葛先生也是不得已而为之啊,倘若刘、关、张等人在世,他也不必如此操劳,这不也是没有办法嘛!但反过来想一想,或许正是因为诸葛大事小事一手抓,人才没有得到历练与提升,才逐渐造成无人可用的局面,也未为可知。

其实在企业里,管理者感觉“手下的人总是不尽人意”也并非很不正常现象。管理学家劳伦斯·j.彼得经过研究发现:“在一个等级制度中,每个员工趋向于上升到他所不能胜任的地位”,这就是彼得原理。所以一个公司里,不胜任本职工作的人或许并不在少数,并且越是高层,越是关键岗位,任职者越会倾向于不胜任,不是因为他不优秀,而是因为岗位的责任太大,肩上的担子太重。那么倘若遇上一批不胜任的部属,总是累得自己吐血怎么办呢?不妨学习一下老鹰的“育子之道”:在自然界,老鹰会把自己的孩子逼向悬崖,以迫使胆怯的雏鹰学会飞行。而由于担心部属不成熟而不敢放手的高管们,也不妨反省一下,或许正是自己的这种“不放心、不放手”,才让公司养了一群永远也张不开翅膀的雏鹰。

四、甘当幕后支持

有一位业务员,非常能干,推销能力相当强,曾经在公司连续四年被评为“金牌销售员”。

后来,他当了区域销售经理,走上了管理岗位。很快,他与部属之间的冲突也随之而起。为了蝉联“金牌销售员”的荣誉称号,他不是积极地向部属提供帮助,反而抢他们的定单。结果,他的员工只好纷纷离开了他,另寻出路去了。

管理者的最高境界是“无为”。作为一个出色的管理者,对于部属既不能不放手锻炼他们,也不能听之任之,由员工自生自灭,在很多时候需要扮演“幕后支持者”和“台后策划者”的角色。这也意味着将很少有机会像从前一样,站在前台接受观众的欢呼。所以,优秀的管理者们,请把过五关斩六将的风光留给能征善战的关羽,把一声断喝吼断桥梁使河水倒流的宏伟气势让给张飞去展示――而作为一名出色的管理者(更多精彩内容尽在世界 工厂网学堂频道),则应放眼于四海、着重于长远、关注公司整体利益,并亲手培育一批关羽、张飞式的业务精英,自己则充当甘愿忍受寂寞的幕后支持者吧。

松下幸之助说:“管理者以身作则可以说非常重要,但光是这样还不够,如何把工作交给部下是相当重要的一件事。不久之后,部下必会善尽自己的职责,可代替上司的工作,能力甚至会超过上司。凡是拥有众多这类人的公司或集团,必定会有长足的进步。”每一位卓有成效的领导者,都应该充分理解人的需求的多层次性、需求的复杂性,切实做到:关注员工的心理感受;注重关怀与鼓励;给予员工施展自己能力的空间;提供幕后支持,成为帮助、引领员工成长、成功的激励型领导。

最伟大的管理者有一套自己的管理方式,能让员工充分发挥自主能动性,大胆去做,大胆创新!以上就是最伟大的管理者管-理-员工的四个必要方法,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如果您还想了解更多关于企业管理以及职场故事、员工培训方面的知识,敬请继续关注世界工厂网学堂频道管理栏目,相信您一定会成为一名最伟大的管理者!

一、充分了解企业的员工

每个人对自己都是如此简单,而对他人却是如此复杂。作为管理者,要能充分的认识你的员工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但是管理者如果能充分理解自己的员工,工作开展起来会顺利得多。俗话说“士为知己者死”。一个能够充分了解自己员工的管理者,无论在工作效率,还是人际关系上他都将会是个一流的管理者。

了解员工,有一个从初级到高级阶段的程度区别,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了解员工的出身、学历、经验、家庭环境以及背景、兴趣、专长等。同时还要了解员工的思想,以及其干劲、热诚、诚意、正义感等。

第二阶段:当手下员工遇到困难,你能实现预料他的反应和行动。并能恰如其分的给员工雪里送炭,这就表明你对员工的认识更进一步。

第三阶段:知人善任。能使每个员工在其工作岗位上发挥最大的潜能。给自己的员工足以考验其能力的挑战性工作,并且在其面临此种困境时,给予恰当的引导。

总之,管理者与员工彼此间要相互了解,在心灵上相互沟通和默契,这一点对一个中小企业的管理者来说尤为重要。

二、聆听员工的心声

中小企业的管理者都有强烈的自我主张,这种倾向有助于果断、迅速的解决问题,但另一方面也会使管理人员一意孤行,听不进他人意见,导致决策失误。

在企业的管理中,聆听员工的心声,也是团结员工,调动积极性的重要途径。一个员工的思想除了问题,会失去工作热情,要他卓越的完成你交给他的任务是不可能的`。这时,作为管理者,应耐心的得去听取他的心声,找出问题的症结,解决他的问题或耐心开导,才能有助于你的管理目标的实现。

对待犯错误的人员,也应当采取聆听的办法,不应一味责难它们,而应给他们解释的机会。只有了解个别情况后,才能对他们对症下药,妥善处理。

三、管理方法经常创新

管-理-员工就象开汽车,司机在开车时需小心的看着指示器和路面,路面有新的变化,指示器的指针有变化,他就应转动方向盘,防止翻车撞人。管-理-员工也是如此,管理人员要让其员工在制定的轨道上运行,就要仔细观察、经常调整,以防止其出现偏误。在稳定的大企业中,管理者要多注意员工的各种变化,在基本管理框架内灵活的运用各种技巧管理下属。而对于活跃的中小企业管理者而言,他们的责任更加繁重。他们不仅不能墨守成规的管理下属,也不能用固定的模式去涉及企业的蓝图。

管理者要不断采用新的方法处理员工管理中的新情况,就必须要有超越陈规的意念和能力。70年代末80年代初,福特公司的经营思想日渐保守,公司业绩步步下滑,最后滑到了亏损的边缘。艾柯卡出任克莱斯勒总裁后,积极开拓创新,激发了员工的干劲,不到两年,终于使濒临波产的公司奇迹般的起死回生了。

四、德才兼备,量才使用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每个人在能力、性格、态度、知识、修养等方面各有长处和短处。用人的关键是适用性。为此,作为管理者在用人时,先要了解每个人的特点,十个员工十个样,有的工作起来利落迅速;有的谨慎小心;有的擅长处理人际关系;有的却喜欢独自埋头在统计资料里默默工作。

在许多企业的人事考核表上,都有一些关于处理事务的正确性、速度等评估项目,能够取得满分这才称的上是优秀的职员。作为一个管理者,不仅要看到人事考核表上的评分,更重要的是在实践中观察,结合每个员工的长处给于适当的工作。在从他们工作过程中观察其处事态度、速度和准确性,从而真正测出其下属的潜能。也只有如此,管理者才能灵活、有效、成功地管理他的员工、使事业蒸蒸日上。

五、淡化权利,强化权威

对员工的管理最终要落实到员工对管理者,或下属对上司的服从。这种领导服从关系可以来自权利或权威两个方面。管理者地位高,权力大,谁不服从就会受到制裁,这种服从来自权力。管理者的德行、气质、智慧、知识和经验等人格魅力,使员工资源服从其领导,这种服从来自于权威。

一个企业的管理者要成功的管理自己的员工,特别是管理比自己更优秀的员工,人格魅力形成的权威比行政权力更重要。

六、允许员工犯错误

现实世界充满了不确定性,在这样的一种环境中做事自然不可能事事成功,一个人能多做正确的事,少做错误的事情,他就是一个优秀的人。作为一个管理者,若要求下属不犯任何错误,就会抑制冒险精神,使之缩手缩脚,失去可能成功的商机。

冒险精神是一种宝贵的企业家素质,冒险需要勇气和资本。若能从不确定的精神中,靠着某种灵感去冒险,才可能有成功的机会,但也有可能招致失败。若管理者不允许员工失败,冒险失败会受到上司的严惩,则员工就回报着不做不错的观念,这样企业便是去赖以发展的重要动力。

因此,身为管理者,应鼓励员工理性的去冒险、去创新、去抓住商机,应允许员工失败。当下属冒险犯了平常的小错时,不应过多职责;当冒险成功时,务必多加赞赏,并给予相应的回报。(对吗?)》?)

七、引导员工合理竞争

在中小型企业中,员工之间也是存在竞争性的,竞争有正当竞争和不正当竞争的区别。正当竞争就是采取正当手段或积极方式正向攀比。不正当竞争就是采取不正当的手段制约、压制或打击竞争对手。

作为一名管理者,关注员工心理的变化,适时采取措施,防止不正当竞争,促进正当竞争是其重要的职责。为此,人员管理有一套正确的业绩评估机制,要以工作实绩评估其能力,不要根据员工的意见或上级领导的偏好、人际关系来评价员工,从而使员工的考评尽可能公正客观。同时,企业内部应建立正常的公开的信息渠道,让员工多接触、多交流、有意见正面沟通。

八、激发员工的潜能

每个人的潜能是不同的,对不同特质的人,采取不同的刺激手段才可能达到好的效果。

医学研究表明,人类的思维和行动均来源于大脑皮层的活动,而大脑皮层又有内侧与外侧之分,这两部分各有不同的功能。管理者应将这一原理运用到企业管理中来,根据不同人的特点采取不同的激励方法。

管理者如何管理团队

欲激活团队和-谐战斗力,企业领导人要把握好合理竞争、换位思考、充分授权的火候。拳头只有在紧握的时候,才能将力量发挥到最大,一个团队也是如此。只有激活整个团队,才有可能表现出和-谐的战斗力,最终获得。那么,作为企业领导,如何才能激活团队和-谐的战斗力?我认为应该分下面三步来进行。

第一步:取消不必要的竞争

一些管理学家提倡员工间的竞争和分级,他们认为这是激发他们力量最有效的方法。不少管理实践者也都认为,没有等级的区分,员工根本不可能产生工作的动力。

其实,强行引入员工竞争只会导致冲突。如果员工只是因为他们的表现落在某一水平以下而受惩罚,那么他们会丧失士气,进而影响整个公司的士气;这也会让很多员工不愿意帮助别人,因为这样等于提高其他人的分数。

企业到底应不应该分级?竞争与合作谁更重要?我们还是先来看一个例子。上个世纪80年代,人们最为熟悉的电视机莫过于“凯歌”飞跃“”金星“”上海“等品牌,时至今日,这些名字早已从人们的视线中消失,原因何在?与今天的电视机市场一样,当年这些厂家为了各自的眼前利益展开了激烈的价格大战,其结果是在自己造成的”战火中“纷纷倒下。

这样的例子有很多,当今的dvd、vcd和汽车产业也出现了太多不必要的竞争。事实上,许多时候竞争对手间的合作所产生的利益远大于因竞争而产生的各自短期利益的总和。

设想有两个国家开发同一种产品,这种产品前期开发需要10亿元的投入。a国10家企业为了赶在竞争对手前面,各自拿出10亿元,花了10个月分别将这款新产品推向市场。而b国的4家企业则共同出资10亿元,集中人力物力,产品上市的大大缩短,只需要3个月。同样的产品,a国一共花了100个亿,b国只花10亿;a国每家企业的研发成本是10亿,b国企业仅有4亿;a国产品的售价将是b国这种产品的近10倍,其更新周期也将会比b国产品大为滞后。在全球市场中,a国的10家企业完全没有竞争力,过度的竞争会使他们逐渐失去市场。

其实,正确的做法应该是以合作取代竞争,追求双赢。这个道理不仅适用于市场上的对手之间,在同一个组织中,由于具有共同的利益、挑战和共同的愿景,管理者更没有必要在组织内部制造不必要的竞争与对立,而应员工共同合作,一起为公司总。这就需要企业领导人强化企业共同理念,协调每个成员间的利益,从而迈出打造具有和-谐战斗力团队的第一步。

第二步:学会换位思考

许多电梯里都安装了几面镜子,但安装这些镜子的初衷是为什么,却很少有人知道。我的学员曾为这个问题提供了好几种答案:整理仪容、扩展空间,甚至偷看美女;只有极少数的学员说出了正确答案:为了方便残疾人,因为残疾人坐着轮椅进电梯后,不便于转过去看电梯到了几楼,但如果有那么一面镜子,他们就可以很方便地看看自己是不是到了目的地,到时候退出来即可。

前面几种答案的错误在于的人们常常只从自己的角度去猜测工程师安装镜子的初衷,而没有考虑到跟他们处于同一片天空下的另一群人。

同理,要打造一个有战斗力的团队,成员间的换位思考更是不可或缺。无论是发布信息还是接受信息的人,都应试着从对方的角度去理解这些信息的内涵,而不能像上面的例子一样,仅从“人”的角度看问题而置残疾人的存在于不顾。

对于管理人员来说,与员工的、对员工的理解尤为重要。领导者不应该在员工中间划出一条代表员工平均水平的线,并判断哪些在线上哪些在线下,他们应当以宽容的,主动去发现谁“需要帮助”,而不是谁“不合格”,然后找出需要帮助的员工问题所在,如不足、供应不良、产品和生产设施设计有缺陷、设备和工具不合格、各部门缺乏合作等等,并予以消除。

很多人可能会表示怀疑,这样一来员工还有工作的动力吗?如果了解员工的真实感受,领导人就会发现,问题的关键其实在于如何激发员工内在的激-情。每个人都有一种对工作的热爱,做好工作会给他带来感和自尊,这种感和自尊给人带来的愉悦,会反过来为其工作提供无穷的动力,而管理层的工作就在于培养员工这种内在的动力。

第三步:对员工充分授权

在团队协作中,时常有这样一个现象,很多领导者看到员工做工作不如自己,总是忍不住要加以指点。殊不知,这种指点在团队成员看来已经成了一种干涉。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空间,领导者过多的干涉会挤压这种空间,员工会在心里说:“既然你做得比我好,你自己为什么不做?”员工有可能变得消极怠惰、唯命是从,失去主观能动性,团队更不会有战斗力可言。

因此,领导者不妨暂时把自己比员工多出的那些能力束之高阁,把更多的精力用于拓展员工的发挥空间,激发他们的创造性;赋予下属充分的职权,同时创造出每一个人都能恪尽职守的环境。

当企业处在起步期,往往呈现出一个三角形的状态,领导人就像站在顶端上的,发号施令、呼风唤雨,强有力地推动企业朝前发展;但当公司趋向成熟,组织就应该变为一个同心圆,领导人隐含在这个圆形体中,成为“主心骨”,宛如灵魂一般,虽然弱化了自己,但组织更强大了。如此,以个人的“弱治”实现一个组织的“强治”。

有人说“做一个好的管理者难,做一个受人尊敬、爱戴的管理者更难。做一个的、有效的管理者难上加难”,但我要说,只要你找准了自己的定位,把握住了做事的原则,能够最大限度地用人所长,应该来讲不太难。

找准自己的定位

管理者应该扮演的角色是什么?我们首先想到的可能是监督者。不错,这是管理者要扮演的许多角色中的一种,但绝对不是唯一的一种。

在一次培训课上,我记录了学员建议的管理者角色:管理者是船长、家长、、指挥家、、队长、教练……我想,这些都是对的,也都是很形象的比喻。在这些角色之外,我想特别提出我们作为管理者的另外一个角色:管理者应该是榜样。

许多次,我们被高层管理者请去当管理顾问的时候,要我们解决的问题是:下面的人不诚实,下面的人不听指挥,下面的人没有创新意识,下面的人素质太差。很多次,我们发现,下面问题的根源在上面,在我们这些当的人没有扮演好我们应该扮演的角色——榜样。

在易中——西门子vdo流动的开学典礼上,我的——vdo的老总阚雷博士在黑板上写下了ceo三个英文字母,然后问大家它的意义。所有的人都说:ceo等于首席执行官。阚博士说:“对,但首席执行官的e的意义是education,是,是培训!”

我,他是对的,、培训我们的员工、下属是我们作为管理者义不容辞的任务,我们也因此必须学会扮演首席官的角色。

在这么多的管理者可能扮演的角色里面,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呢?我,我们扮演的角色并无对错之分,只有合适与否之分。当我们的产品出现质量问题的时候,我们必须是严格的监督者;当我们面临大风大浪时,我们必须是能给员工信心的船长、舵手;当我们面对激烈的时,我们必须是英勇善战的;当我们面对需要我们扶持的下属时,我们必须是优秀的教练和导师。

但通常,许多的管理者只善于演好一个角色,不善于扮演其他的角色。例如一个人可能是很好的人员(球星),但当你把他提拔起来做(队长)的时候,他可能表现极差。作为管理者,我们必须学会转换自己的角色;作为管理者,我们必须帮助我们的下属学会转换角色。

把握好管理的原则

管理的首要原则是什么?毫无疑问,是结果导向。

用malik教授的话说,管理是一种追求和取得成果的。管理质量的体现是效果,是做一件事情的结果。我们检验一个人、一个企业管理好坏的试金石是我们是否完成了任务、实现了,就像军队里是否打了胜仗一样。

结果导向的原则意味着,结果比过程更重要;优秀的管理者善于管头,而不太管脚。

这一点,经常引起相当大的争议。许多培训大师们教导管理者,要关注细节,要管好过程,只有这样才能得出好结果。

我,这是一个绝对的错误。关注过程的前提,是关注结果:只有当我们在做正确的事情的时候,才值得我们花精力在过程上。

我,这个错误的根源在于,这些培训师若把一个局部的经验(例如提高一个车间的劳动生产率)上升为一个统一的管理原则。局部的改善(或效率的提升)对一些市场成熟的企业及行业确实是必要的,但我们作为管理者,应该首先关注结果,其次才是流程。

现实中,我们天天都能见到非结果导向在企业及管理者的大脑中兴风作浪,让我们迷失管理的方向:

大部分管理者注重的是投入,而不是产出(结果)。如果你问一个管理者,他做出了什么成绩来,他通常告诉你的不是他的提高了多少,产量提高了多少,而是他花了多少在客户那里,他多么勤奋地管理着车间。

很多的管理者说,我没有功劳,也有苦劳。似乎只要有苦劳就应该得到多的报酬;而事实上许多企业的机制也并不是在人们创造“功劳”。

许多人在追求,而非做企业的成果。但任何工作不可能只是带来,没有乏味、枯燥的一面。一个人工作上的往往是自己做出了业绩、完成了一项任务时的快感,而不是反过来,让人完成任务。

端正处事的方式

管理者以什么样的方式为人处事?信任!

即使在中国,我也这么说。没有信任,管理就只剩下赤裸裸的监督。一有机会,你管的事情就会出轨的。

为什么是信任?博弈论是这么说的:面对一个陌生人,你如何开局(两个选择:信任他或不信任他)对你自己最有利?答案是:信任对方对你自己最有利。

为什么?如果你不信任对方,博弈的结果肯定是两败俱伤。如果你先信任他,再根据他的反应决定自己进一步的行动,那么最大的可能是双方形成一个共赢的局面。

我知道你要说:现实中可没有这么简单。人心险恶,信任别人意味着自己吃亏。我已经有过多少次这样的经验。

确实,我们每个人都有过信任别人而遭受损失的经历。但问题是,作为管理者,如果我们没有能力在自己的周围建立起一个信任的绿洲,我们一方面活得极没有生活质量,更重要的是我们无法有效地完成我们作为管理者的任务。

作为管理者,我们如何建立信任?

我想,我们要学会一些基本的做人的准则:

例如我们要勇于为我们的下属承担。在外人和上级面前,下属的错误就是我的错误。如果你的是这么做的,你肯定觉得他值得信赖;如果他不这么做,你肯定觉得这个人不可信。

例如我们的成功都是下属的成功;不要说“我的成就”,而是要说“我们的.成就”。

例如要诚实。51%的500强企业都把诚实放在企业观的首位,没有诚实,无信任可言(当然我们知道,许多企业把诚实放在最前面,却做不到)。

例如要言行一致,说话算数。让别人对我们失去信任的最好的方法是说一套,做一套(而太多的管理者就是这么做的)。

惩罚他。让他知道失信的后果。除此之外,我们没有更好的办法。

管理的道理通常就是这么简单。我们大部分人的问题是,我们忘记了使用我们与生俱来的common sense(常人的判断力),而是听任复杂的管理理论让我们无所适从。

选用合适的人

管理不是一门只有天才才能掌握的学问,而是我们每一个普通人,每一个不,每一个充满这样那样缺点的人,都能掌握的学问。用管理学大师杜拉克的话来说:“如果一个组织需要天才或超人管理的话,那么它就不可能生存下去。一个组织必须有这样一个形式:在一个由普通人组成的集体下能够正常地运行。”

换句话说,管理的奇妙之处在于能够通过它让一群平常的人做出不平常的事情来。管理学的关键问题是,如何让普通人发挥不同寻常的效率,而不是如何找到绝无仅有的天才。

如果我们那些盘踞在我们大脑中的错误观念,自己来判断一下我们周围的成功(以及的)管理者,我们就会发现一个企业家、管理者的成功和智商高低并不成正比。我经常举的一个例子是我中学同学里最成功的企业家不是考分最高、学习成绩最好的几位,而是当时最不受教师、重视的几位。

同样,一个人是外向型还是内向型的,对成功也不是关键。我见过一些外向、善于言辞、善于的成功的管理者,也见过不少外向而的管理者。同样,我也见过不少内向却有极大力和号召力的管理者。

很多人把个人魅力当作成功管理者的前提条件。但如果我们睁开眼看看周围,我们会发现一大批毫不起眼的、毫无魅力可言的、却极其成功的企业家、管理者。照“第五级管理”研究者的说法,恰恰是后一类人更容易取得成就,因为他们具备了取得成功的两个基本素质:一方面他们是极其谦虚的人,另一方面他们又是极其坚定、坚持之人。

所以,我们不应去寻找天才,不应去关心这些人是谁,他们的特质、、秉性如何,而是关心他们如何做事情,他们做事情的时候遵循什么样的标准。

把事情做正确

我们大部分人,首先想到的是效率(efficiency)。经济学家给它的定义是“相同的投入取得最大的产出”或者“用最少的投入取得相同的产出”。换句我们常人能弄明白的话就是:“把事情做正确。”

如何把事情做正确?我们通常通过关注做事情的过程,关注每一个细节。如果我们处处都把好关,那么产出自然是最高的。

但就管理而言,这是一个错误的质量标准,至少不是最重要的质量标准。为什么这么说?因为这样一个标准让管理者把眼光放在细节,而不是管理的更为本质的目的:效果(effectiveness)。

效果是什么?就是我们做一件事情的结果,就是我们做的事情在多大程度上实现了预定的,就是我们在做正确的事情。

让我们看一则寓言:阿拉伯国家有一个传说中像阿凡提一样的机智、神奇的人物,叫nasrudin。nasrudin和当地的大富翁一起在市场上卖驴。大富翁的价格是500元一头,nasrudin是80元一头(有点像无敌价格)。一段下来,大富翁根本卖不出去,缩水了许多。n.却变得越来越富有。大富翁不得已,设宴招待n,想把他灌醉后套出n.的秘密。

机会终于来了。大富翁问喝得有些不知南北的n.:“我让农民免费给我的驴子提供粮草,也不付他们工钱,但我的成本还是降不下来,不得已每头驴卖500元。你怎么能做到每头驴卖80元还能够?”n.回答他:“你偷了农民的草料以及;我做得比你简单:我直接偷了驴子来卖。”

我们自然不应该学n.去偷驴。但要知道两者的区别在于:n.在做“正确”的事情。大富翁在试图把事情做正确。

管理者如何预算管理

1、“全面”之意在于预算不是财务部一个部门的工作,需要各部门的通力配合。财务部的职责在于培训、协调、监控、参谋与预警。预算管理的责任应落在核心管理层。

2、以我的经验,预算从来不准,所以必须编制弹性预算,因需而变。

这个回答还算及格,但现在看来高度不够。比如第一点,虽然没有错误,但太笼统。这样的答案,用来回答人力资源管理、风险管理和客户服务管理的问题其实是可以通用的。

这几年我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预算成功的关键在哪里?我的答案也经历了三次转变,每一次都更进一步。

第一个回答是:预算成功的关键在于控制。

这是2003年。当时总公司一位领导说:“预算管理,关键在于控制”。正好和我其时的理解一致。马上有英雄所见略同的窃喜,于是笃信,奉为圭皋。

这一回答背后的逻辑在于:成本控制对于公司经营的成功至关重要。ace的一位高管曾对我说:“aig之所以比ace成功,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成本控制做得好。” 还有过传说——友邦的预算做得如此精准,实际与预算的差异仅在三位数。对于这个,我一直以为只是传说而已,从来没有真正相信过。但友邦在成本控制方面确实下了很大气力,这是事实,所以友邦内勤基层员工的薪水一直不高,常为业界诟病(特别是从友邦离开的人)。这是题外话。

为了有效进行成本控制,就必须制定详细的制度,规定各种支出的流程和限额。对于每一笔支出财务部都要”challenge”一下,问一句:“为什么?有没有更节约的办法?能不能不支?”平均来说,在我们公司,每浪费1000元,就相当于浪费了1个有效业务员3个月的业绩对应的可用费用;每增加一名月薪3000元的员工,加上四险一金、电脑配置等费用,公司总成本大约是50000元,而这相当于13个有效业务员一年的业绩可用费用。不算不知道,一算吓一跳。可见成本控制何其重要!这么一想,公司做减员增效、职场合并、车改、控制行政费用开支等等,都是必然,核心管理层在履行其受托之职责也。事实上,这两年公司成本削减成效卓著,要不是这样,不可能有今年上半年的费用结余,公司也不会有资源给员工普涨工资。

在这样的指导思想下,04年计财部对每一笔支出都严格控制,特别是业务部门。这一点有时还引发了业务部门的不满,我通常是亮出“慈不带兵,义不掌财”的尚方宝剑。总公司也是一样,秉承这一思想,2004年全系统费用政策革命性调整,旨在最大限度促使分公司节约成本,获取承保费差益。

然而,总公司并未如愿,04年反而出现了较大金额的费差损。

这是为什么?进一步的思考引出了第二个答案。

第二个答案是:预算成功的关键在于机制。

“控制关键论”有其道理,如前所述。但高举“控制”令牌却没有带来期望的结果,则是因为其局限性。就“控制关键论”本身而言,更高一层次的问题是:应当控制什么和如何控制?高明的回答是:预算控制应当是“有所控,有所不控。”最高境界则是“不控而控”。

这绝不是在玩文字游戏,其中的道理容我慢慢到来。

“控制关键论”的假设之一是:企业高管或其授权的财务管理者很清楚地知道每一笔支出该不该花,而且知道的“清楚程度”强于支出经办部门的管理者。假设之二是:只要在可能的情况下,业务部门或其他支出经办部门总是倾向于多报费用。第二个假设还有些道理,第一个则是荒谬的。

举一个例子。公司制定有招待费报销制度,根据招待对象的级别不同设定了不同金额的费用标准。业务部门申请了一笔招待费1500元,招待对象是处级干部,按照公司规定该级别的标准是300元每人次。

这时候财务部怎么办?给不给报?

如果从严格执行费用制度的角度出发,当然是不予报销。理由是:“公司有招待费标准,你们不是不知道,为什么还要超标?”

业务部门圆滑的回答是:“我们没超标,因为参加宴请的人是5个人。”于是就顺理成章的报了。

如果业务部门诚实地说:“这个客户非常重要,所以必须高标准对待。”财务部的人于是用怀疑的眼光看着他,说:“那请你让老总特批一下。”于是这种小事就到了老总那里,老总也就是这样变成事必躬亲事无巨细的。

谁也没有做错。该不该花这笔钱,业务部门比财务部门更了解其必要性。招待费报销制度没有错,财务部门严格执行制度也没有错。是机制的错。

具体的制度不等于机制,后者高于前者,后者同时也是用来突破前者的。上面举的这个小小的困境之例,应用这个原则即可迎刃而解。如果预算的机制是:业务部门按照约定的'成本比例或额度(资源)去获取既定的业务收入(任务);在以更少资源获得同样业务收入或以同样业务资源获得更多业务收入时,则依一定的规则给予奖励,反之则予以处罚;不可抗力因素单议。在这种机制下,业务部门和财务部门都不会因为“超标招待费”而痛苦。如果费用总额未超,则业务部门理所应当地行使“一线部门”的判断权;如果费用总额已超,则每多花一分钱,业务任务也就跟着水涨船高。说白了就是“多花钱不要紧,只要你能挣。”

在一个好的机制下,不用财务部门手拿裁刀左修右剪,业务部门会在自身利益的驱动下自己就做好控制。

“有所控” 的意思是重要的项目一定要控制,如手续费比例,基本法规则等;总额一定要控制。“有所不控”的意思是指不重要的、日常的、规则之内的支出项目不妨把判断权、控制权交给业务部门。“有所控,有所不控”的前提是要建立一个好的机制。如果这个机制足够好,则有望达到“不控而控”的目的。

所以说,预算的关键在于机制。

分公司05年初设立了“一辆战车”机制。不能说这个机制是完美的。但在这个机制之下,比之于04年,分公司业务部门的业务过程费用(基本法、手续费之外的费用项目)与业务收入的相对比例降幅明显。这充分体现了机制的作用,机制之手远强于控制之手。

今年7月,总公司在大连开分公司计财经理会。会上集团计财部的领导说,“预算的重点是编制,关键在于设立一个有效的机制。”斯言甚是!

有一次与一个中心城市财务经理沟通预算管理心得。我问他:“你们分公司面临费用超支难局,原因是什么? ” 他的回答让我吃惊:“积累不够,产能不足,头重脚轻。”简单而尖锐,这也许是大部分中心城市分公司的共性问题吧。

今日之问题,原因至少在两年前;后年之成果,也将是今年的植种。就预算本身而言,只涵盖当年,但预算要成功,应当是要跳出当年吧。

起点问题是:三年后我们想成为一家什么样的公司?

这个问题横向分解:我们期望升到什么样的业务平台?我们期望公司利润达到什么水平?我们期望拥有多少客户?我们期望拥有多少数量和怎样品质的业务队伍?我们期望和多少中介机构建立联盟?我们期望和多少大型公司建立长久合作?我们期望培养出多少专业和管理干部?我们期望员工收入如何增长?等等。

再把这个问题纵向分解:保持现在的策略,我们有可能达到目标吗?差距是多少?怎样才能缩小这个差距?是需要渐进式的调整,还是根本性的变革?我们期望在后年走到哪一步?明年走到哪一步?今年走到哪一步?如果达不到这些目标,后果是什么?等等。

再将这个问题作外向拓展:市场是否存在机会?是否存在重大的威胁,如果它们出现,我们是否有应对之策?等等。

到此,预算编制基础完成,只剩下一些技术性的分解、汇总和数字填列了。

这是一个什么过程?对了,是一个“系统思考”的过程。陈履洁前辈说,美商保德信在台湾设立公司时,给他(总经理)的任务是:投入2个亿,7年之内盈利,20年之内回报率达到20%。我在清华听到他讲这话时吓了一跳。外资公司真的是“狼”,除了品牌、技术和资本实力,还有长线思考的经营哲学。

不过陈前辈又讲,“外资是狼,但我相信在座各位能够战胜他们,因为老虎是不会怕狼的。”

是啊,中国人从古到今信奉平衡、稳健和合众的哲学,怎么可能在长远眼光上输给老外?

所以,第三个回答是:预算成功的关键在于系统思考。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