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小班音乐游戏教案反思大全(14篇)

时间:2023-11-17 13:47:33 作者:GZ才子 2023年小班音乐游戏教案反思大全(14篇)

小班教案的编写要注意培养幼儿的团队合作意识,促使幼儿在互动中学会合作与分享。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编写小班教案,小编整理了一些相关教学案例供大家参考。

小班音乐游戏课教案及教学反思《小猴与鳄鱼》

《小妈蚁》这首歌旋律工整、起伏不大,歌词具体形象,生动地表现了蚂蚁找食的过程,容易用模仿动作表现编成游戏,可以在提高幼儿模仿动作的同时,使幼儿体验到集体游戏的快乐。

活动目标。

1.感受乐曲自然流畅的旋会有节奏地做“碰须须”、排队走”等动作。

2.创编出不同的“碰须须”的动作及“排队走”的方式。

活动准备。

1.活动前,引导幼儿观察蚂蚁搬食物的现场,获得相关信息:蚂蚁传递消息时会碰碰触角的。蚂蚁走是一个跟一个按一定的路线走的。遇到大食物时是许多蚂蚁一起搬的。掌握蚂蚁找食物过程:发现食物一找朋友(碰碰触角)一排队出洞一搬食物。

2.蚂蚁头饰若干个。

3.道具如花生、米粒等。

4.蚂蚁搬食物的录像(或现场)。

活动难点。

按游戏玩法的规定边、游戏边做出相应的动作。

活动过程。

1.观察蚂蚁搬食物的`现(或录像),欣赏歌曲《小蚂蚁熟悉歌词,自己模仿蚂蚁走、蚁传递消息、蚂蚁排队走、蚂搬食物等动作。

2.学会唱这首歌曲,并学像教师那样一拍一拍地边唱边于相应的动作。

3.学习蚂蚁:“排队走”的动作。“碰须须”、“排队走”的动作。

教师扮大蚂蚁,幼儿扮小蚂蚁一个跟一个在大蚂蚁后面踏步走,模拟蚂蚁“排队走”。

幼儿竖起双手食指在头顶作蚂蚁触角,蚂蚁头儿随音乐与其它蚂蚁互相碰头,模拟蚂蚁“碰须须”。

4、学习游戏玩法。

5、学习创编蚂蚁“碰须须”、“排队走”的动作。

如:互相碰手指,互相拥抱等,模拟蚂蚁“碰须须”,碎步走,开车走等模拟动作。

(1)让想出动作的幼儿领大家练习。

(2)让想出动作的幼儿扮演大蚂蚁领大家一起游戏,按照音乐的节拍边唱边做新想出的动作。

6、引导幼儿想出不同的排队搬食物的方式。

教师出示大的食物,提出一队蚂蚁是搬不动的,怎样办?让幼儿想办法。如:两队一齐走去搬、几队从不同方向来一起搬等。根据幼儿想出的办法,按照前面的要求边唱边做相应的动作表演。

活动反思。

我们班的幼儿对音乐的感受能力比较好,非常喜欢跟着音乐做出各种肢体动作,而这样节奏鲜明,形象生动的儿谣适合幼儿感知节奏。

小班音乐游戏找小猫教案及反思

2、在游戏中观察上下、里外、前后的方位词。

3、能积极参加游戏活动,并学会自我保护。

4、在活动中将幼儿可爱的一面展现出来。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小班幼儿应具备能感知物体基本的空间位置与方位,理解上下、前后、里外等方位词。”我们小一班孩子最近在户外及活动室活动时经常会出现关于对上下、前后灯方位词的言语,《纲要》中也指出“活动的内容应源于幼儿生活,贴切幼儿生活”基于对小一班幼儿已有经验的观察,我决定开展本次活动,以促进幼儿对方位词上下、里外、前后的理解。

1、幼儿已有的经验准备:幼儿在生活中对方位有一定的认知;

2、物质材料的准备:幼儿前期熟悉音乐和游戏规则、呼啦圈、桌子、椅子、柜子、纸盒、地垫。

一、开始部分。

通过情景游戏,吸引幼儿兴趣。

今天猫妈妈要带小猫出去玩,我们玩什么游戏呢?捉迷藏的游戏,今天我们可以藏在桌子的下面、椅子上面;呼啦圈里面、纸盒的外面;柜子的后面、地垫的前面等地方。

二、基础部分。

1、听音乐、玩游戏。

幼儿听到音乐后开始玩捉迷藏的游戏,教师开始找,问:小猫小猫在哪里?

小猫答:“小猫小猫在这里”问:小猫你藏在什么地方?

引导幼儿大声说出自己藏在××的前后里外上下。

2、总结第一次玩游戏的问题,第二次玩游戏。

在游戏中,引导幼儿不要都藏在一个地方,避免安全隐患。要轻轻去躲,猫妈妈没有找到的时候不要出声音。

3、第三次玩游戏,引导幼儿藏在不一样的地方。

在游戏过程中,教师要有意识的引导孩子大声说出方位词,巩固孩子对方位词的认识。表扬幼儿在游戏过程中藏在了不同的位置。

三、结束部分。

今天猫妈妈带着小猫们玩了捉迷藏的游戏,说一说我们都藏在了什么地方啊。

小猫们玩游戏玩累了,去喝一点水,一会猫妈妈带你们去玩其他好玩的游戏。

找小猫这一活动我在给小班幼儿上的过程中发现他们都也别的喜欢,寓教育于游戏,使幼儿在做中玩,做中学。

幼儿园的数学活动相对于其他活动枯燥、单调,容易使幼儿失去学习兴趣。因为这个时期的.幼儿年龄小,逻辑思维尚未发展,所以本次活动中我为幼儿创设了一个可操作的丰富材料的环境,为幼儿创设了一个可选择性、可操作性的空间。使幼儿能独立的操作材料,并大胆的表达自己的想法。幼儿的自主性,选择性,独立性得到了充分的体现。通过一系列的游戏活动,达到了主题总目标预设的要求。

小班音乐游戏教案《捕鱼》小班音乐游戏教案及反思

活动目标:

1、能跟随音乐的节拍做鱼游的动作,感受音乐游戏带来的愉悦。

2、愿意和老师同伴一起做游戏。

3、初步发展对音乐的感受能力和表现力。

4、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5、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与同伴共游戏的快乐,乐意与同伴一起游戏。

活动重难点:

活动重点:能跟随音乐的节拍做鱼游的动作,感受音乐游戏带来的愉悦。

活动难点:根据对音乐的了解,能随音乐的`节奏来发展对音乐的感受能力和表现力。

活动过程:

1、引入:今天老师要带宝宝们去海里捕鱼,现在我们一起去捕鱼,好不好?

2、教师示范鱼游的动作,幼儿跟学。

3、教师邀请一位小朋友一起把手拉好,作渔网,请部分小朋友做小鱼,边唱边游戏,突出快快捉牢的时候把手放下,捉住鱼,捉住的小朋友回到位置上。

4、请两名幼儿作渔网,其余的小朋友作小鱼,进行游戏。

5、游戏反复进行。

活动反思:

这是一首以游戏的形式展开的幼儿歌曲,歌曲朗朗上口,容易被幼儿所接受和记忆。所以幼儿的参与性较高,通过本次活动使幼儿在倾听音乐的同时感受了音乐节奏的快慢,从中激发了幼儿演唱歌曲的欲望,同时也调动了幼儿的积极性。

在学会歌唱后,就可以让幼儿进行音乐游戏,让幼儿跟着音乐一起做相应的动作,让幼儿在欢乐愉悦的气氛中参与游戏。

游戏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在钻渔网的时候,幼儿们没有按一定的顺序来游戏,出现挤对现象比较严重,导致了部分幼儿玩游戏的次数不够多。没有兼顾到每个幼儿。

幼儿园小班音乐教案《蝴蝶飞飞》及教学反思幼儿园小班音乐游戏

活动目标:

1、欣赏音乐、感知aba的结构。

2、感受与同伴共同游戏的乐趣。

3、熟悉《划船》歌曲的旋律,理解歌词内容,跟唱歌曲,提高学新歌的兴趣。

4、能大胆表现歌曲的内容、情感。

活动准备:

1、音乐《划船》。

2、课件。

活动过程:

1、故事导入。

幼儿听完教师讲述小矮人和大巨人的故事。

2、幼儿欣赏音乐,创编划船、擦汗的动作和大巨人走路的样子。

这个曲子还有一个非常好看的卡通片,请你听完后告诉陈老师,小矮人在干什么?

幼儿观看课件。

幼儿创编划船、擦汗的动作。并学一学大巨人走路的样子。

现在陈老师要用魔法把你们的小手通通变成大巨人的大脚掌。请你们仔细听大巨人出来的音乐,然后拍出他的`脚步声。

幼儿倾听音乐。

3、幼儿完整地进行表演。

陈老师要请小朋友们来帮助大巨人和小矮人一起用劲地划船。请你把小脚伸直坐上我们的小船。

4、幼儿分角色进行划船游戏。

陈老师这里有四艘小船,每一艘上坐四个人。每条小船请一个小船长。

我是巨人妈妈,谁来做我的巨人宝宝?

再请一个小船长。

5、幼儿独立进行游戏。

教师扮演巫婆,幼儿游戏。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孩子们虽然较感兴趣,但是他们都一直在跟我做动作,创造表现的机会不多,在学大巨人人走路时没有掌握如何走出沉重的脚步声,而且不能跟着节奏走路。于是我分析了一下我的目标过于笼统,而且重点不明确。所以效果一般。

小班音乐游戏课教案及教学反思《小猴与鳄鱼》

活动目标:

1、初步理解歌词,感应休止符的特点并引导幼儿学唱歌曲。

2、喜欢听音乐做游戏,体验音乐游戏的乐趣。

活动重点:

理解歌词,学会唱歌曲《小毛巾》。

活动难点:

能感应休止符的特点,学会在休止符的地方用动作来表示。

活动准备:

音乐、图谱、每人一块毛巾。

活动过程:

一、出示毛巾,引出课题。

二、教师按音乐的节奏念唱歌曲。

1、教师念二遍歌曲后提问:刚才老师念的《小毛巾》这首儿歌里都说到了什么呀?

2、你们听听为什么有的地方是空白的呢?(这里没有音乐空两下的地方叫休止符,我们可以用亲亲的动作来表示。)。

3、教师带领幼儿一起念儿歌,到休止符的地方小朋友用亲亲的动作表示。

三、幼儿人手一块毛巾,学唱歌曲《小毛巾》。

1、小毛巾每天早上和晚上都跟小朋友哪些地方亲亲了呢?这首儿歌不但可以念,而且还可以唱了,我们一起来学习唱《小毛巾》的歌吧!

2、幼儿与教师一起唱歌曲《小毛巾》,唱到休止符的地方,用毛巾碰一碰五官。(提醒幼儿用好听的声音唱)。

3、小朋友,你们洗干净了吗?老师来检查一下,看看小朋友的眼睛、鼻子、嘴巴、耳朵都洗干净了没有。哎哟!小毛巾真能干,把小朋友的五官都洗的干干净净。可是还有几位小朋友没有洗干净,我们一起再来帮他们洗一洗吧!(幼儿一起唱歌曲《小毛巾》)。

1、幼儿自由结伴,两人一组边唱儿歌,边做游戏。休止处用毛巾轻碰别人的五官!注意提醒幼儿帮助别人清洁的时候更加要轻轻的!

2、交换游戏伙伴,边唱儿歌,边做动作。在休止符处可以帮同伴轻轻碰碰,也可以碰碰自己的五官。

设计意图:

小毛巾每天都跟小朋友见面,是小朋友的好朋友,了解小毛巾的作用,从而让幼儿知道眼睛、鼻子、嘴巴、耳朵是小朋友的五官。

教师利用图谱让幼儿直观的.感受歌曲的节奏,并且了解哪个地方有休止符。教师采用念唱的方法,让幼儿感受乐曲的节奏和休止符的特点,并了解休止符的含义。

利用小毛巾为教具,激发幼儿学唱歌曲的兴趣,同时也让幼儿注意休止符的停顿,用亲亲这些五官来感受休止符的作用。

在游戏的过程中,增加了幼儿学习歌曲的兴趣,在帮朋友擦擦眼睛、擦擦嘴巴的过程中记住歌词、感受音乐带来的快乐!

教学反思。

用毛巾律动开始,让孩子们充满了好奇心,在教育活动中都表现的十分积极,活跃,并且在活动中学会了怎样使用毛巾,怎样爱护毛巾。

幼儿园小班音乐游戏教案《懂礼貌》含反思

《彼得与狼》是一部音乐童话剧,剧中采用不同乐器的音色,如长笛(小鸟)、圆号(狼)、弦乐(彼得)、木管小号(猎人)等来表现故事中不同的动物和人物的形象,赋予幼儿无尽的想象,适合幼儿欣赏。根据幼儿音乐经验的实际水平,将重点落在引导他们听辨音色的区别上,激发幼儿对音乐欣赏的兴趣。

小班音乐游戏课教案及教学反思《小猴与鳄鱼》

一、活动名称:

《小麻雀》。

二、活动目标:

1、让幼儿感受大小调的不同音乐情绪。

2、学习三角铁和摇铃的使用方法。

三、活动准备:

哭脸和笑脸的.卡片。

小鸟玩偶。

三角铁、手摇铃。

四、活动过程:

1、热身律动。

――《hello歌》。

2、音感练耳。

――老鼠按钟(3、5)。

a、聆听单音(加上柯尔蒙手势)。

5---3---。

b、乐器加嗓音。

c、辨别高低音:55555(双手举起来)。

33333(双手敲地板)。

d、再见。

3、倾听音乐。

――导入:出示难过的表情和伤心的表情。

今天,娇娇给小朋友带了两个有趣的表情,请小朋友观察一下这两个表情有什么不同,并请小朋友模仿一下这两个表情。

――出示小鸟玩偶,讲述故事。

教师拿出表情卡纸,幼儿做出相应反应,并听音乐旋律,引导幼儿听辨音乐情绪,并做出相应反应:

――微笑卡纸表示开心(音乐为大调)。

哭脸卡纸表示难过(音乐为小调)。

4、感受音乐。

――幼儿跟随老师一起做音乐律动。

5、表现音乐。

――主教老师拿难过的表情卡纸,助教老师拿开心的表情卡纸,站在不同的位置,当音乐中出现不同情绪时,小朋友走到手持相应卡纸的老师身边,用肢体表达与之相对应的情绪。

6、综合呈现。

――教师介绍乐器名称,并示范乐器使用方法。

三角铁表示悲伤的情绪(长调)。

手摇铃表示开心的情绪(短调)。

――乐器演奏结束,播放收发乐器音乐,助教老师收乐器,助教老师带幼儿进行放松运动。

7、再见仪式。

――《再见歌》。

五、活动结束。

教学反思:

音乐课应该是活泼、轻松的。在教《小麻雀》一课时,学生学会歌曲之后,我是这样引导学生创编歌词的。书上的原创歌词是这样的:“小麻雀喳喳叫,走起路来蹦蹦跳,见了妈妈唱支歌呀,见了小朋友问声好。”在引导学生创编歌词前,我请大家先想一想小麻雀的特点是什么,爱喳喳叫,爱蹦蹦跳,所以作者把它写成一个爱唱歌、懂礼貌的小麻雀。接着我请学生来填词:小花猫(喵喵叫),走起路来(静悄悄),见了妈妈(爱撒娇呀),见了小朋友(转身跑)。学生们唱得很尽兴,学得很扎实。这就是我想要达到的效果。

整节课下来,基本按照教学目标完成了教学内容,学生能完整演唱《小麻雀》,并通过动作感受小麻雀生动的形象。但是在教唱过程中还存在很多问题,比如:第三句歌词“见了小朋友”,部分同学没能把三拍唱足,还有休止符的停顿等细节的处理,仍需改进。虽然教学过程比较顺利,但还是疏忽了课堂中的机动环节,完成教学内容后,还有余多的时间,只能用来表演唱和比赛,不免有些浪费。在以后的教学设计中,我会对有些部分内容进行设计,使学生在课堂上充分地利用时间,以便更好地掌握音乐知识。

小班音乐游戏教案

这个“冷场”表面上看起来是孩子不玩,不动,但是透过现象,我看到的是这个班级的孩子们对音乐的理解、感受能力以及社会性发展水相对较弱,对外部世界不好奇,没兴趣的本质。拘泥于原来的教学环节,唱一唱,玩一玩,看起来是行不通了。因此,我决定调整活动目标,针对这个班级孩子的特点和发展需求,把原来主要定位于歌曲的演唱,身体部位认知的目标调整为倾向于音乐感受、社会性情感发展的多元目标。

正当我在脑子里快速思考对策的时候,突然发现了在教室角落里的工作毯。我灵机一动,对!借用道具试一试,创新参与度更高的游戏方法,孩子们一定喜欢!于是就拿过工作毯,一边唱“我把自己藏起来,谁也看不见。现在‘自己’又出现,哦啦啦啦啦啦啦,啦!”一边用工作毯藏住自己。看见我一边随着演唱一边“躲猫猫”,孩子顿时来了兴趣。接着我又走到孩子身边,一边将孩子藏起来,一边将歌词替换成孩子们的姓名进行演唱。课堂气氛马上就活跃起来,所有的孩子都非常开心地加入进来。我一看孩子们的兴趣被激发起来,马上让孩子们去拿工作毯,跟着伴奏音乐玩起了藏自己、藏同伴的游戏。最后我又加进师幼合作、幼幼合作的环节。孩子们参与度变得很高,乐此不疲地和同伴游戏,笑声不绝于耳。一个歌唱活动改变了“初衷”,就这样调整成了音乐游戏。在游戏的、开心的气氛中,孩子们愉快、顺利完成了原本的目标之外,还收获了更多元的价值――同伴之间有了主动的身体接触,增加了合作、交流机会的同时感受到同伴的合作的快乐,增进相互之间的情感,并且拓展了创编的维度。

1、感受歌曲幽默、诙谐的曲风,大胆表现“藏起来”、“又出现”,体会躲藏的快乐;

2、能够听辨和大胆用各种方式表现前奏和间奏;

3、愿意尝试合作和交往,感受同伴合作的乐趣。

1、工作毯人手一块

2、音乐(原唱、伴奏)、播放器

3、幼儿围坐半圆形

(一)倾听、感受歌曲的快乐、幽默,尝试唱一唱,藏一藏。

1、教师清唱原唱《我把眼睛藏起来》,引导幼儿聆听歌曲,感受歌曲幽默轻快的风格,尝试唱一唱,藏一藏。

欣赏后提问:我把什么地方藏起来了?你们能不能藏得起来这些地方呢?(和孩子一起藏一藏歌曲中演唱的身体部位)

老师用风趣、幽默的表情伴随小幅度的动作清唱,请幼儿仔细倾听,认真观察。对于小班孩子来说,老师对于歌曲准确的把握和表现是吸引孩子注意力,引导孩子感受、理解、欣赏并爱上音乐的首要素养。

2、继续唱一唱,藏一藏,引导幼儿大胆用肢体和表情表达对歌曲的感受。

(1)老师继续清唱歌曲,用丰富的表情和轻快的演唱感染和引导孩子,感受歌曲幽默轻快的风格。引导孩子尝试模仿和跟唱。

比如说,在“我把嘴巴藏起来”这一句的表达时,老师双手捂住了嘴巴进行演唱,声音的音色就发生了改变,本身就有奇怪的效果,配合丰富的表情,就能让歌曲的游戏性充分体现。在此基础上,孩子感到有趣并且很快融入,忘记是在学唱歌曲,而是在做一个游戏。

(2)播放录音,引导幼儿倾听,只在倾听到“藏起来”“xx又出现”的时候跟随动作。

录音使音乐更加完美,立体,孩子能够更好地感受曲风。在这个环节,更多的是对音乐完整的倾听和感受,并且在引导倾听的过程中,老师凸显身体部位的藏和出现,在欣赏的同时,为创编埋下伏笔。

3、跟随录音边唱边玩,大胆用声音、肢体和表情表现对歌曲的感受。

(二)游戏《我把藏起来》。

1、尝试替换原歌曲中的歌词,继续游戏。

引导语:孩子们,我们除了可以藏起眼睛、耳朵、鼻子、嘴巴,还能藏起什么地方呢?那我们一起来玩一玩吧!(教师将孩子找出来的部位替换仿编,带领孩子演唱;也可以请个别幼儿带领孩子将自己创编的歌词进行演唱;最后请所有的孩子跟随伴奏音乐将自己找到的部位替换仿编。视情况而定)

教师示范喊出“我把藏起来”,双手藏住身体的某个部位,让孩子模仿。然后引导孩子尝试寻找身体不同部位进行游戏。在游戏的过程中让孩子大胆发挥想象,替换身体的各个部位进行游戏。在这个过程中,既巩固了身体部位的认知,又让孩子大胆发现身体上任何可以“遮盖”的部位,孩子的创造性思维初露萌芽。

游戏激发孩子说的愿望,同时又将歌唱中进行替换词创编的难度前置解决。孩子们能够在游戏的过程中,说出很多很多的身体部位,甚至奇奇怪怪的想法。

2、创新玩法,将歌词替换成“自己”,借用道具玩“藏自己”的游戏。

(1)教师示范“藏自己”的游戏。

取工作毯一张,教师一边随伴奏歌唱“我把自己藏起来,谁也看不见。哦,现在‘自己’又出现,哦啦啦啦啦啦啦,啦!”一边和小朋友玩“藏自己”的游戏。并且在“藏起来”和“又出现”这两个地方着重用动作和语气、表情来强调,突出游戏的玩法和乐趣。

(2)提问:这一回,老师把什么藏起来了?你们想不想把自己藏起来呢?

(3)幼儿取工作毯,跟随音乐玩“藏自己”的游戏一遍。

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对于“藏猫猫”非常感兴趣,物体消失又出现的游戏本身就很吸引孩子,更何况是自己和小朋友们随着音乐一会消失一会出现,这样游戏性增强,更加充满趣味,让孩子们乐此不疲。尤其是自己出现时那种惊喜和满足的表情,让教室里充满了欢乐。

3、合作游戏:我把“好朋友”藏起来。

小班幼儿游戏以平行游戏为主,但长期的平行游戏不利于社会性的发展。而音乐游戏中增加互动、合作的环节,可以增加相互之间的交流、观察、模仿、协商、肢体接触等等,为社会性发展提供机会。

(1)教师和小朋友,小朋友和小朋友互相之间找好朋友进行游戏,歌词替换为“我把好朋友藏起来”。

(2)提高游戏中合作的难度,创新游戏玩法。

a、师师合作游戏,请幼儿注意观察游戏玩法。

这个部分着重倾听和掌握前奏和间奏,前奏的时候教师互相眼神交流,中间的部分一名教师藏另一名,间奏的时候交换工作毯,然后交换角色进行游戏。

b、师幼互动,合作游戏。

请个别幼儿和老师合作游戏,请其余幼儿观察玩法。在进行合作游戏的过程中,老师突出“藏”、“放”和间奏交换的动作,引导孩子观察合作的要点。(第一段音乐,老师随着音乐“藏孩子”和“放孩子”,间奏时老师把工作毯交给孩子,第二段孩子“藏老师”和“放孩子”。)

c、幼幼互动,合作游戏。

相互合作对于小班孩子们有一定的挑战,需要相互协商,相互交流和配合。但是三岁以后的孩子渴望同伴游戏,只不过同伴游戏的水平较低。在这个合作的过程中,老师可以进行语言的引导,帮助孩子学习和掌握合作的方法,提高合作的水平和能力,促进孩子社会性发展。

(三)工作毯归位,结束活动

(曲谱附后)

预设和生成的取舍……

这个活动结束之后,我沉浸在喜悦之中,久久不能平静。这个生成,让孩子们收获很多,我也同样获得成长。

同样的课程,我开展过很多次,几乎都比较顺利,但是今天的情况,让我思考课程预设是否要考虑更为周全,以及什么样的生成是有意义和价值的。

原本的预设,考虑到了孩子的知识经验以及年龄特点,但没有充分考虑到每个班级孩子不同的个性特点,不同的社会性发展水平,不同的家庭背景,致使我碰到了预想不到的不少孩子不唱,不玩,不参与的情况。面对这样的状况,作为一个幼儿教师,我不是着急他们学习不会歌曲,而是担忧这些孩子们对音乐的感受力,对外界事物的好奇心,性格不活泼,不开朗、大胆,不敢于参与集体活动,和外界互动的能力和意识比较弱。

因此,我很快针对孩子身上出现的问题做出目标的调整。原来只要唱一唱,玩一玩,第二步进行身体部位替换次的创编就完成了这个歌唱活动的目标。但是,面对这样的孩子,我认为应该把社会性发展作为重点。多让孩子们和老师以及同伴有互动的机会。那么,什么是孩子最爱的方式?――游戏!什么是好的媒介?――道具。我借用了工作毯这个道具,一下子化腐朽为神奇,孩子们灵动起来,积极热情地参与进来。在知识技能目标中,完成原有目标的基础上,还完成了前奏、间奏的听辨,和老师、同伴的合作也非常成功。不笑的笑了,不唱的唱了,不玩的也玩的不亦乐乎。

游戏是孩子们最爱的,游戏的材料选取的适宜,就如虎添翼,为游戏插上翅膀,载着孩子们在游戏中心情放松、思维开拓地玩中学,学中玩。与其说我们是孩子的老师,不如说是我们要向儿童学习。我们要学会观察儿童,通过科学的观察判断孩子的需要,判断什么是此时此刻教育的价值所在。不要拘泥于原有的预设,敢于判断和选择,敢于创新,真正做孩子的观察者、支持者、引导者。当然,这一切都要建立在扎实的理论和实践的基础之上。同时,还要不断学习、提高,勤于思考和积累。

这个活动虽然结束了,但后续的活动还要继续。比如,还可以发动孩子们在生活中找一找可以“藏起来”的物体,做后续的创新游戏。可以扩大孩子们游戏的范围,在家里和亲人做,到平行班甚至到大班和哥哥姐姐做,开阔孩子思维,同时也给孩子创造更多的交往机会,让孩子不知不觉在短板上弥补起来。

小班音乐游戏教案

1、巩固认识五官的名称和位置,乐意用小手指出来。

2、认识五官的名称及位置。

3、喜欢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游戏的快乐。

重点:认识五官的名称和位置。

难点:在音乐游戏快速的用手指出五官的位置。

《小手拍拍》的音乐、组织幼儿坐好准备学习。

1、活动导入:做“指五官”的游戏。

2、教师示范歌曲。

音乐伴奏,教师唱歌曲《小手拍拍》,让幼儿初步感受歌曲内容。

3、幼儿学唱歌曲。

在老师的带领下,请幼儿跟着学一学《小手拍拍》,并反复几次,加深印象。

4、引导幼儿边唱边随歌曲做相应的动作。

在熟悉歌曲的基础上,请幼儿尝试边唱边做动作,巩固五官的名称和位置,并从中体验游戏的乐趣。

5、请个别幼儿上台表演《小手拍拍》。

在音乐快乐活跃的节奏中游戏,能够充分的抓住幼儿的眼球,边玩边学习更加容易被幼儿接纳。在一开始就表明呆会儿会请最棒的小朋友上台来给大家表演,那么在学的时候无疑又给了幼儿们一种心理动力,启发他们敢于表现自己的欲望,培养努力向上、竞争的意识。而且从这一环节中还可以让老师去了解每个幼儿们的个性特征、学习特点。这堂课师生互动贯穿全堂,但是在课后感觉缺乏了一定的延伸性,在游戏的基础上还应该适当的加入一些拓展训练。

小班音乐游戏反思

活动目标:

1.在游戏情境中初步学唱歌曲《点豆豆》,并能一边唱歌一边游戏。

2.能根据“点”到的结果做出相应的反应(唱出相应的歌词、做出相应的动作)。

3.愿意与大家一齐唱歌、游戏,体验唱游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1.豆豆卡片:甜豆豆一个、酸豆豆一个、辣豆豆一个。

2.幼儿每人一个小标记:酸豆豆、辣豆豆或者甜豆豆。

3.3个纸杯。

活动过程:

1.迁移生活经验,激发幼儿活动兴趣。

师:“你吃过豆豆吗?吃过什么味道的豆豆?”

2.教师透过游戏“猜豆豆”出示第一个豆豆(甜豆豆)的图片,带幼儿熟悉歌曲,并鼓励幼儿做一个吃了甜豆豆的表情。(猜教师口袋里的豆豆)。

教师:这天,老师也带了豆豆来,你们猜猜在哪个口袋里?好!我们一齐来点一点!

3.教师透过游戏“猜豆豆”出示第二个豆豆(酸豆豆)的图片,并在游戏中学唱歌曲《点豆豆》。(猜纸杯下隐藏的豆豆)。

(1)师幼一齐玩游戏“点豆豆”,在游戏过程中了解游戏玩法、熟悉歌词。

(2)教师完整范唱歌曲《点豆豆》。

(3)幼儿学唱歌曲1-2遍。

a、注意引导幼儿根据最后点到的豆豆回答游戏中的提问。如:点到酸豆豆就回答“酸豆豆”。

4.透过游戏出示第三个豆豆(辣豆豆),玩游戏一次。

5.幼儿每人扮演一个小豆豆进行游戏。

幼儿每人贴一个小标记:酸豆豆、辣豆豆或者甜豆豆,进行游戏。

(1)讲解游戏规则:老师依次点宝宝的头,最后点到谁就吃这个宝宝身上贴的豆豆;同时,和这个宝宝有一样豆豆的小朋友到前面来,一齐表演吃豆豆。

(2)师幼共同游戏。

6.分享活动:“尝豆豆”

教师:老师这天也带来了各种味道的豆豆,我们一齐来品尝好吗?看看你吃到的是什么味道的豆豆。

小班音乐游戏教案

活动目标:初步学会唱歌曲。用快乐的歌声表现歌曲轻松、愉快的情趣。体验与朋友在一起的快乐。

难重点:初步学会演唱歌曲;用快乐的歌声演绎歌曲。

活动准备:与歌词内容匹配的图标若干,配套音乐。

活动过程。

你有哪些好朋友?和好朋友在一起有哪些快乐的'事情?

1、初次欣赏,初步欣赏曲调。

我们来一起听一首写给好朋友的歌。

2、第二遍欣赏,请幼儿随音乐哼唱做动作。

喜欢这首歌曲吗?请小朋友跟着音乐声一起哼唱,还可以做一些你喜欢的动作。

1、说一说歌曲的旋律、感受。

听了这首歌曲,有什么感觉呢?这首歌曲是快是慢?怎么听出来的?

2、对照图谱,帮助幼儿熟悉歌词。

我们在听一听音乐,你都听到了什么?(随音乐出示图谱帮助幼儿记忆)。

1、教师与幼儿一起唱,利用图片记忆歌词。

2、分小组轮流演唱。

听了这首歌你开心吗?为什么?和朋友在一起是最开心的,所以我们要对好朋友好哦!

小班音乐游戏教案

提高幼儿听音乐的能力。

火的`头饰、三段音乐、与幼儿同数的椅子、ppt。

1、听第一段音乐,韵律操导入。

t:宝贝们,跟着老师一起来做运动啦!

t:变变变变变,呀,我们都是木头人啦!(原地转一圈)。

(1)听第一遍音乐,感受音乐。

t:木头人可不能随便动了,只有听到音乐声才可以动。可是音乐声一停,我们就又不能动了,我们一起来玩一玩怎么样啊?有音乐可以随便做动作哟!

t:哇,我们木头人可真厉害啊!

(2)听第二遍音乐,在音乐中感受愉悦。(出示ppt)。

t:那现在,我们一起跟着音乐去旅行吧!第一站来到了草地上,哎呀,太阳可真好呀,伸伸懒腰,扭扭屁股,呼吸一下新鲜空气,没音乐了,木头人们,不能动了,摆个美美的造型;又有音乐了,那接着去下一站咯,大海到了,听听海风,踏踏海浪,哇,可真美!(音乐停)(音乐响)呀,我们来到了天空,像小鸟那样飞一飞,看看这美丽的世界。哎,木头人们飞得有点累了,坐下来休息一下吧!

t:我们木头人可真能干呀!连火魔王都听说了,他很不喜欢我们木头人这么能干,所以他想来吃掉我们。不过呀,这个火魔王他看不见我们,只要我们不发出声音,他就抓不到我们。我们先一起来玩会儿吧!

t:(师戴火魔王头饰,音乐停)我是火魔王,我来找找木头人,听说他们很能干,哼,我得把他们都吃掉。我来听听看,木头人在哪里啊?这边没有,恩,去那边看看,也没有。算了,再去找找。(火魔王下)。

t:木头人们,你们太厉害了,火魔王走了,我们继续玩吧!

t:(火魔王上,音乐停)我刚刚好像又听见木头人的声音了,得去听听看。哪儿有声音呢?恩,还是没有,再去看看。(火魔王下)。

t:刚才魔王来了,你们有没有什么事啊?哎呦,木头人真是很棒呀!我们一起祝贺一下吧!

t:(魔王上,音乐停)咦,这边确实有声音啊,怎么我一来就听不到了?真奇怪,哎,这群木头人真是厉害啊!算了,还是走吧,不找了!(魔王下)。

t:刚才听说火魔王以后都不会来打扰我们啦!我们一起来跳舞欢庆吧!

t:哎呀,真开心!我们一起去其他地方旅行,看看美景怎么样?

小班音乐游戏反思

提问:歌曲里唱了些什么?有什么小动物?(小鱼)。

小鱼在做什么?(游泳)。

(引导幼儿做不同的小鱼游泳动作)。

扩展引伸:

(1)鱼宝宝向上面游是怎么游的?(或向下游,左右游)。

(2)鱼宝宝吃东西的时候又是怎么做的?(嘴巴做吃东西的动作,摇尾巴)。

师:现在我们要到大池塘里去游戏,鱼宝宝们要随音乐在池塘里自由地游泳,听到小猫叫的声音,小鱼就要蹲在池塘的中间,围在鱼妈妈的身边,不要发出声音,以免被小猫抓走了。如果你被小猫抓走了,你就不能玩游戏了,就要被小猫捉到小猫家去,被小猫吃了。

1、第一遍游戏,玩后发现了什么问题,老师要及时纠正和指出来,并提出要求。

2、第二遍玩游戏,提示幼儿要用不同的动作表现小鱼游泳的姿势。

3、继续玩一次游戏,提示幼儿要注意躲闪小猫的渔网。

4、请一个小朋友当小猫,其余幼儿当小鱼,继续玩一次游戏。

1、师:鱼宝宝们,今天的游戏玩得高兴吗?还想玩吗?(如果小朋友还想玩,根据时间,可以另请一个幼儿扮小猫,再玩一次游戏。)我们下一次又来渔塘玩好吗?今天快到中午了,太阳晒得好热,我们回家吧。

2、放轻松欢快的音乐,幼儿边做动作边离开活动室。

儿歌:

许多小鱼游来了,游来了,游来了,许多小鱼游来了,快快捉住。

六、

本次游戏活动符合小班幼儿年龄特点和学习特点,达到了预期的'活动目标,师幼互动、幼幼互动都很融洽,在整个活动过程中都呈现出轻松愉快的氛围,“鱼妈妈”的角色引导让幼儿能够轻松自然地进入到“鱼宝宝”的角色中去,教师的正面鼓励与引导让幼儿能很好地学习了小鱼游水的动作,充分调动了幼儿学习的积极性,但是在游戏的过程中,教师可用语言多鼓励幼儿让其自主地去做不同的小鱼游水的动作,在每一次游戏结束后教师都应用正面鼓励的话语总结前一游戏中出现的问题,重声游戏规则后再玩下一次游戏。其次,在游戏时,老师扮演的是“鱼妈妈”的角色,所以当“小猫”来网鱼时“鱼妈妈”应该竭尽全力去保护或者营救被捉的“小鱼”,而不是帮着“小猫”把“小鱼”送出“鱼塘”,另外,在对幼儿的提问中尽量避免选择性(如:好不好?是不是?对不对?)提问多一些启发性(如:你觉得怎么样?为什么?)。

小班音乐游戏教案

尝试用动作表现三拍子的音乐,体验强拍的感觉,进一步感受春天的美。

1、感受过春天的美景。

2、三拍子音乐《红蜻蜓》。

(一)春雷

t:春天来了,春雷声声,你们听春雷是怎么打的? (老师击鼓,幼儿拍出强拍。)

(二)春姑娘

1.初步欣赏音乐

t:春姑娘穿着绿色的长裙来了,她跟着音乐为春天的到来跳舞,听听音乐有什么感觉。(完整欣赏音乐《红蜻蜓》,说说对音乐的感受。)

2.再次欣赏

t:春姑娘跳舞很稳当,一步步跨出去,她是在什么时候跨一步的呢?在她跨的时候我们用动作表示。(引导幼儿在强拍上用动作表示。)

3.拍手表示强拍

t:春姑娘请我们用拍手来帮她伴奏,强拍上拍手。

4.春姑娘的舞蹈

(1)脚步表现三拍。

t:春姑娘邀请我们一起来跳舞,跟着音乐跳,强拍上跨步,跳得稳当。(引导幼儿在强拍滑出一步。)

(2)手脚配合表现三拍

t:春天有什么美丽的景色? (引导幼儿说春天的景色用动作表现,例如:春天柳条飘、蝴蝶飞等等。)

t:和春姑娘一起跟着音乐,边跳舞边告诉大家有什么春天的美景。(引导幼儿跟着音乐动作表现强拍。)

操作提示

整个游戏可以根据自己幼儿的实际音乐经验决定一次活动解决还是分几次活动进行,每一个环节都在前一个环节的基础上进行。老师重视观察幼儿,了解不同发展水平的幼儿,并给予鼓励与帮助,共同达到目标。例如:在幼儿步伐表现强拍时,走步到点子上,老师可用动作暗示加以帮助,拉一下手、托一下腰、摸一下头,引导他们将听觉和运动觉结合。教师在活动中重视启发幼儿参与活动的情趣,引导幼儿积极运用身体动作解释听到的音乐。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