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简欧洲史读后感(专业16篇)

时间:2023-11-11 06:16:10 作者:琉璃 极简欧洲史读后感(专业16篇)

读后感是通过阅读一本作品后,对作品主题、情节、人物角色等进行感悟和思考的一种写作方式。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阅读这些读后感范文,看看不同作者是如何通过文字来表达他们的思考和感悟。

《极简欧洲史》读后感字

如其书名,书并没有扣一些历史的细节,而是提供了一套整体的史观,告诉你为什么欧洲会变成现在这个样子。

整个欧洲历史上影响最大的三个元素:希腊罗马文明、基督教、北方蛮族。

以下为这三者关系发展的历史:

1、希腊人匪夷所思的智慧,高度发达的数学。他们认为整个世界都可以用数学来进行表述,现代科学基本就是这套思想的产物。

2、希腊没落。由于罗马帝国的包容性,他们吸收并继承了希腊的文明,成为了希腊罗马文明。(任何伟大文明的共同特征是有包容性,比如罗马、比如我们过去的唐、比如现在的美国……)。

3、罗马帝国借由扶植基督教来减缓自己的衰落,基督教从少数人的信仰转变为国教。

4、北方蛮族(日尔曼人)入侵,罗马帝国消亡,但蛮族只要土地,所以他们不排斥基督教,相反还挺支持。

5、基督教保存了一切所能保存的知识,并用这些知识来证明自己的教义。希腊的智慧得以保存。

6、文艺复兴在意大利发生,人们感慨希腊罗马文明昔日的辉煌,让科学与宗教分离。

7、宗教改革在德国发生,马丁路德发起新教,与天主教对立。他认为教会不应垄断对圣经的解释,每个信徒都应自己阅读和理解圣经。

8、启蒙运动在法国发生,英国完成工业革命,成为日不落帝国。

以下是欧洲崛起的四个原因:

一、从1到5,我们可以看到,基督教起到了一个连接作用,他连接了罗马帝国和蛮族,使得希腊所积累的文明得以传承。

反观我们,没有这么一个起连接作用的组织,要么废除百家独尊儒术,要么焚书坑儒,基本都消灭完了。

二、入侵的蛮族是分散的小团体,他们没有治理国家的能力,连起码的收税都做不到。于是他们设立了封建制——分封领主管理地方,战时由领主为国王提供军队。封建制让权利更加分散,使得国家更加民主。

反观我们,从秦以后封建制就取消了。不要听信中学历史书上说我们是封建制国家,那是生搬硬套马克思对欧洲的分析,欧洲确实是从封建制发展到资本主义,而我们属于中央集权国家。所以中国的皇权空前强大,欧洲连税都收不了,我们随便就把财产给你没收了。

三、在意大利和德国,教皇和国王的权力是互相牵制的,在双方的博弈下,地方势力各自发展,国家一直处于诸侯分裂的情况下,权力更加分散。所以文艺复兴在意大利发生,宗教改革在德国发生。

四、英国确立了农民和地主间自由的雇佣关系,而法国是直接把土地分给了农民。

所以英国通过圈地,完成了农业革命,(注意,这时候没有改变农耕的技术发明,仅仅是制度上的变化),农业效率提升,大量人口涌向城市,最终完成工业革命,成为日不落帝国。而法国只能干瞪眼。

台湾通过375地租做了和英国类似的事情。而大陆把地主全打倒了,现在农民是怎么样的穷样,就不多说了。

极简欧洲史读后感

极简欧洲史读后感,欧洲的文明是怎么一步步走到今天的?下面是小编带来的极简欧洲史读后感,欢迎阅读!

澳大利亚人写的欧洲史,从文化的视角,把欧洲从古典时期到中世纪的历史脉络说得很清楚。以前看过一本《中世纪欧洲史》(维姆·布洛克曼,彼得·霍彭布劳沃 著),跟这本一结合,算是把欧洲中世纪基本搞清楚了,在脑子里不再是一团浆糊。

欧洲文明形成的过程中,几个非常重要的元素:古希腊、古罗马、基督教、日尔曼蛮族。

古希腊:现代人很难想像,一个小小的古希腊,为什么能创造出那么璀璨的文化。神话就不说了,各民族都有。古希腊在科学上,尤其是几何学上的研究,简直可以认为是外星人派给地球人的洋教练。古希腊人认为这个世界很简单,是可以用数学来精确的描述的,他们孜孜不倦的研究如何来描述这个世界。

基督教:自从耶稣把犹太教的道德教训变成宇宙大爱之后,就没有人能够挡住基督教的脚步了,直到今天,依然是世界第一宗教。基督教认为世界是邪恶的,只有耶稣才能拯救世界。罗马从军事上征服了犹太人,基督教从思想上征服了罗马,罗马与其说是罗马人的罗马,不如说是基督教的罗马。虽然历经马丁·路德的背后一刀,牛顿的当头一棒,以及达尔文的贴地一铲,连罗马都湮灭了,基督教依旧强盛。欧洲的文明有很多的分裂、撕扯、困惑,但整体上,却是一个完整的基督教文明。

日尔曼蛮族:日耳曼蛮族对罗马的入侵,铸就了今天欧洲国家版图的基本框架,也给欧洲人的血液里注入了好战、扩张的成分。作为落后民族,日尔曼入侵罗马的初衷只是想抢点东西,并不是要灭亡对方,并不是要建立统治。所以他们入侵后反而愿意接受罗马的统治(这算什么?),甚至接受了基督教,自己变成了基督教骑士,成了罗马东征驱赶穆斯林的战士。

还有几点体会:

1.古希腊孕育的璀璨文明,和发源于意大利北部的文艺复兴,都是在城邦制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也就是说,是在国家极度分裂和不稳定的情况下发展起来的。反观中国历史,春秋战国和民国时期,也是思想最奔放的时期,这个决不是巧合。

2.法国的农民自己拥有土地(其实是小地主),所以法国农民在政治上有力量,但在经济上却没法跟租地的英国农民相比。反观国内,目前的农村土地流转政策,正是从法国向英国转变,未来爆发出来的力量,非常值得期待。

3.欧洲历史上国家的碎片化,使得国王的权力很小,需要用心经营才能获得更多的税收。而中国历史上是以统一、独裁为基础,国王的权力是无限的。欧洲的原则是“不是所有的都属于国王”,我们的是“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这个是各种文化的一部分,不是一两百年的时间能改变的。对企业来说,一方面是适应文化,一方面还要寻找最能释放生产效率的方法。

4.文化的重要性。欧洲国家和君主变换不断,基督教能够两千年而不灭,还把教义传统了全世界,这就是文化的力量。我们做公司,要想长久,必须有一套有顽强生命力的企业文化,用文化去同化不同的人才,用文化却适应变幻莫测的市场,这样才能长久。

5.事业部体制。如果把欧洲看成一家大公司,这家公司实行的则是事业部制。虽然没有中国这家公司更能集中资源,但能避免整体犯方向性错误。从欧洲整体上讲,一直是在向前进的,不像中国历史上的反反复复,原地打转。

值得一提的是,在阅读过程中,一直非常欣赏译者的文笔,感觉非常有民国范儿,找度娘一查,原来译者席玉苹是实力非常强的台湾翻译家,真是民国的,人常说见字如面,看来是真的。

希腊是公元1世纪罗马帝国的版图中心。

得益于希腊的几何美,初三的`几何全是满分,并且善于实现多种方法的证明;高中的立体几何亦如此。希腊人重在几何的应用,我也纠结于《亮剑》中“李云龙”用大拇指丈量鬼子机枪手的距离。

一切事物和道理的答案都具有简单。

日耳曼通过野蛮的战争取代古希腊罗马文明就像蒙古取代辉煌的宋朝灿烂文明,历史惊人的相似。

罗马帝国灭亡后,预期平起平坐的教会保存了异教徒具有的希腊和罗马的智识。

贵族将土地和军队私有化之后,私有财产变得神圣不可侵犯,国王的权利没能得以演变为专制。奠定了欧洲政府“私有财产、人权概念”的思维基石,这也是西方价值的核心。欧洲经济飞速发展的必要条件。

战士变成骑士以后,开始教会所谓的正义的十字军东征以及保护女士,后来演变为绅士风度。

文艺复兴打破宗教对生活和思想的一切钳制,追寻古希腊和罗马的无与伦比的古典。新教带来的宗教改革颠覆天主教的神学和唯一,旨在重塑罗马之前的基督教会。

17世纪的科学思维采用希腊的数学方法--“世界是简单的”。

科技革命的理性思维推动18世纪的智识启蒙运动,撇开“迷信的宗教,”实现了理性、科学、进步。德意志日耳曼民族鄙视法国大革命中对理性的高度期望和空谈,急需寻找落脚点。崇尚感受、情绪等情感的浪漫主义运动开始蔓延,并催生民族主义的意识形态。

古希腊的理性。

历史是包含史实、地理、经济、政治的复合学科。

对共和之制的推崇促使法国大革命。

战争带来语言的迁徙和融合。现在的英语确实由日耳曼语和法语叠加而来。

城镇化的道路是必须的,关键路子怎么走。

英国的农业革命采用的多田分类轮种,代替中世纪北欧的分季轮耕;对于果树种植,可以考虑在有效面积种植互补的经济作物。

欧洲的国王运转机制的不稳定性,促使殖民扩张和私有保护、国会的制度。教会的连绵保证了欧洲文明的完整性;而政权的四分五裂为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奠定了基石。

如其书名,书并没有扣一些历史的细节,而是提供了一套整体的史观,告诉你为什么欧洲会变成现在这个样子。

整个欧洲历史上影响最大的三个元素:希腊罗马文明、基督教、北方蛮族。

以下为这三者关系发展的历史:

1、希腊人匪夷所思的智慧,高度发达的数学。他们认为整个世界都可以用数学来进行表述,现代科学基本就是这套思想的产物。

2、希腊没落。由于罗马帝国的包容性,他们吸收并继承了希腊的文明,成为了希腊罗马文明。(任何伟大文明的共同特征是有包容性,比如罗马、比如我们过去的唐、比如现在的美国……)

3、罗马帝国借由扶植基督教来减缓自己的衰落,基督教从少数人的信仰转变为国教。

4、北方蛮族(日尔曼人)入侵,罗马帝国消亡,但蛮族只要土地,所以他们不排斥基督教,相反还挺支持。

5、基督教保存了一切所能保存的知识,并用这些知识来证明自己的教义。希腊的智慧得以保存。

6、文艺复兴在意大利发生,人们感慨希腊罗马文明昔日的辉煌,让科学与宗教分离。

7、宗教改革在德国发生,马丁路德发起新教,与天主教对立。他认为教会不应垄断对圣经的解释,每个信徒都应自己阅读和理解圣经。

8、启蒙运动在法国发生,英国完成工业革命,成为日不落帝国。

以下是欧洲崛起的四个原因:

一、从1到5,我们可以看到,基督教起到了一个连接作用,他连接了罗马帝国和蛮族,使得希腊所积累的文明得以传承。

反观我们,没有这么一个起连接作用的组织,要么废除百家独尊儒术,要么焚书坑儒,基本都消灭完了。

二、入侵的蛮族是分散的小团体,他们没有治理国家的能力,连起码的收税都做不到。于是他们设立了封建制——分封领主管理地方,战时由领主为国王提供军队。封建制让权利更加分散,使得国家更加民主。

反观我们,从秦以后封建制就取消了。不要听信中学历史书上说我们是封建制国家,那是生搬硬套马克思对欧洲的分析,欧洲确实是从封建制发展到资本主义,而我们属于中央集权国家。所以中国的皇权空前强大,欧洲连税都收不了,我们随便就把财产给你没收了。

三、在意大利和德国,教皇和国王的权力是互相牵制的,在双方的博弈下,地方势力各自发展,国家一直处于诸侯分裂的情况下,权力更加分散。所以文艺复兴在意大利发生,宗教改革在德国发生。

四、英国确立了农民和地主间自由的雇佣关系,而法国是直接把土地分给了农民。

所以英国通过圈地,完成了农业革命,(注意,这时候没有改变农耕的技术发明,仅仅是制度上的变化),农业效率提升,大量人口涌向城市,最终完成工业革命,成为日不落帝国。而法国只能干瞪眼。

台湾通过375地租做了和英国类似的事情。而大陆把地主全打倒了,现在农民是怎么样的穷样,就不多说了。

《极简欧洲史》读后感字

澳大利亚人写的欧洲史,从文化的视角,把欧洲从古典时期到中世纪的历史脉络说得很清楚。以前看过一本《中世纪欧洲史》(维姆·布洛克曼,彼得·霍彭布劳沃著),跟这本一结合,算是把欧洲中世纪基本搞清楚了,在脑子里不再是一团浆糊。

欧洲文明形成的过程中,几个非常重要的元素:古希腊、古罗马、基督教、日尔曼蛮族。

古希腊:现代人很难想像,一个小小的古希腊,为什么能创造出那么璀璨的文化。神话就不说了,各民族都有。古希腊在科学上,尤其是几何学上的研究,简直可以认为是外星人派给地球人的洋教练。古希腊人认为这个世界很简单,是可以用数学来精确的描述的,他们孜孜不倦的研究如何来描述这个世界。

基督教:自从耶稣把犹太教的道德教训变成宇宙大爱之后,就没有人能够挡住基督教的脚步了,直到今天,依然是世界第一宗教。基督教认为世界是邪恶的,只有耶稣才能拯救世界。罗马从军事上征服了犹太人,基督教从思想上征服了罗马,罗马与其说是罗马人的罗马,不如说是基督教的罗马。虽然历经马丁·路德的背后一刀,牛顿的当头一棒,以及达尔文的贴地一铲,连罗马都湮灭了,基督教依旧强盛。欧洲的文明有很多的分裂、撕扯、困惑,但整体上,却是一个完整的基督教文明。

日尔曼蛮族:日耳曼蛮族对罗马的入侵,铸就了今天欧洲国家版图的基本框架,也给欧洲人的血液里注入了好战、扩张的成分。作为落后民族,日尔曼入侵罗马的初衷只是想抢点东西,并不是要灭亡对方,并不是要建立统治。所以他们入侵后反而愿意接受罗马的统治(这算什么?),甚至接受了基督教,自己变成了基督教骑士,成了罗马东征驱赶穆斯林的战士。

还有几点体会:

1.古希腊孕育的璀璨文明,和发源于意大利北部的文艺复兴,都是在城邦制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也就是说,是在国家极度分裂和不稳定的情况下发展起来的。反观中国历史,春秋战国和民国时期,也是思想最奔放的时期,这个决不是巧合。

2.法国的农民自己拥有土地(其实是小地主),所以法国农民在政治上有力量,但在经济上却没法跟租地的英国农民相比。反观国内,目前的农村土地流转政策,正是从法国向英国转变,未来爆发出来的力量,非常值得期待。

3.欧洲历史上国家的碎片化,使得国王的权力很小,需要用心经营才能获得更多的税收。而中国历史上是以统一、独裁为基础,国王的权力是无限的。欧洲的原则是“不是所有的都属于国王”,我们的是“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这个是各种文化的一部分,不是一两百年的时间能改变的。对企业来说,一方面是适应文化,一方面还要寻找最能释放生产效率的方法。

4.文化的重要性。欧洲国家和君主变换不断,基督教能够两千年而不灭,还把教义传统了全世界,这就是文化的力量。我们做公司,要想长久,必须有一套有顽强生命力的企业文化,用文化去同化不同的人才,用文化却适应变幻莫测的市场,这样才能长久。

5.事业部体制。如果把欧洲看成一家大公司,这家公司实行的则是事业部制。虽然没有中国这家公司更能集中资源,但能避免整体犯方向性错误。从欧洲整体上讲,一直是在向前进的,不像中国历史上的反反复复,原地打转。

值得一提的是,在阅读过程中,一直非常欣赏译者的文笔,感觉非常有民国范儿,找度娘一查,原来译者席玉苹是实力非常强的台湾翻译家,真是民国的,人常说见字如面,看来是真的。

《极简欧洲史》读后感字

希腊是公元1世纪罗马帝国的版图中心。

得益于希腊的几何美,初三的几何全是满分,并且善于实现多种方法的证明;高中的立体几何亦如此。希腊人重在几何的应用,我也纠结于《亮剑》中“李云龙”用大拇指丈量鬼子机枪手的距离。

一切事物和道理的答案都具有简单。

日耳曼通过野蛮的战争取代古希腊罗马文明就像蒙古取代辉煌的宋朝灿烂文明,历史惊人的相似。

罗马帝国灭亡后,预期平起平坐的教会保存了异教徒具有的希腊和罗马的智识。

贵族将土地和军队私有化之后,私有财产变得神圣不可侵犯,国王的权利没能得以演变为专制。奠定了欧洲政府“私有财产、人权概念”的思维基石,这也是西方价值的核心。欧洲经济飞速发展的必要条件。

战士变成骑士以后,开始教会所谓的正义的十字军东征以及保护女士,后来演变为绅士风度。

文艺复兴打破宗教对生活和思想的一切钳制,追寻古希腊和罗马的无与伦比的古典。新教带来的宗教改革颠覆天主教的神学和唯一,旨在重塑罗马之前的会。

17世纪的科学思维采用希腊的数学方法--“世界是简单的”。

科技革命的理性思维推动18世纪的智识启蒙运动,撇开“迷信的宗教,”实现了理性、科学、进步。德意志日耳曼民族鄙视法国大革命中对理性的高度期望和空谈,急需寻找落脚点。崇尚感受、情绪等情感的浪漫主义运动开始蔓延,并催生民族主义的意识形态。

古希腊的理性。

历史是包含史实、地理、经济、政治的复合学科。

对共和之制的推崇促使法国大革命。

战争带来语言的迁徙和融合。现在的英语确实由日耳曼语和法语叠加而来。

城镇化的道路是必须的,关键路子怎么走。

英国的农业革命采用的多田分类轮种,代替中世纪北欧的分季轮耕;对于果树种植,可以考虑在有效面积种植互补的经济作物。

欧洲的国王运转机制的不稳定性,促使殖民扩张和私有保护、国会的制度。教会的连绵保证了欧洲文明的完整性;而政权的四分五裂为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奠定了基石。

《极简欧洲史》读后感字

如其书名,书并没有扣一些历史的细节,而是提供了一套整体的史观,告诉你为什么欧洲会变成现在这个样子。

整个欧洲历史上影响最大的三个元素:希腊罗马文明、、北方蛮族。

以下为这三者关系发展的历史:

1、希腊人匪夷所思的智慧,高度发达的数学。他们认为整个世界都可以用数学来进行表述,现代科学基本就是这套思想的产物。

2、希腊没落。由于罗马帝国的包容性,他们吸收并继承了希腊的文明,成为了希腊罗马文明。(任何伟大文明的共同特征是有包容性,比如罗马、比如我们过去的唐、比如现在的美国……)。

3、罗马帝国借由扶植来减缓自己的衰落,从少数人的信仰转变为国教。

4、北方蛮族(日尔曼人)入侵,罗马帝国消亡,但蛮族只要土地,所以他们不排斥,相反还挺支持。

5、保存了一切所能保存的知识,并用这些知识来证明自己的教义。希腊的智慧得以保存。

6、文艺复兴在意大利发生,人们感慨希腊罗马文明昔日的辉煌,让科学与宗教分离。

7、宗教改革在德国发生,马丁路德发起新教,与天主教对立。他认为教会不应垄断对圣经的解释,每个信徒都应自己阅读和理解圣经。

8、启蒙运动在法国发生,英国完成工业革命,成为日不落帝国。

以下是欧洲崛起的四个原因:

一、从1到5,我们可以看到,起到了一个连接作用,他连接了罗马帝国和蛮族,使得希腊所积累的文明得以传承。

反观我们,没有这么一个起连接作用的组织,要么废除百家独尊儒术,要么焚书坑儒,基本都消灭完了。

二、入侵的蛮族是分散的小团体,他们没有治理国家的能力,连起码的收税都做不到。于是他们设立了封建制——分封领主管理地方,战时由领主为国王提供军队。封建制让权利更加分散,使得国家更加民主。

反观我们,从秦以后封建制就取消了。不要听信中学历史书上说我们是封建制国家,那是生搬硬套马克思对欧洲的分析,欧洲确实是从封建制发展到资本主义,而我们属于中央集权国家。所以中国的皇权空前强大,欧洲连税都收不了,我们随便就把财产给你没收了。

三、在意大利和德国,教皇和国王的权力是互相牵制的,在双方的博弈下,地方势力各自发展,国家一直处于诸侯分裂的情况下,权力更加分散。所以文艺复兴在意大利发生,宗教改革在德国发生。

四、英国确立了农民和地主间自由的雇佣关系,而法国是直接把土地分给了农民。

所以英国通过圈地,完成了农业革命,(注意,这时候没有改变农耕的技术发明,仅仅是制度上的变化),农业效率提升,大量人口涌向城市,最终完成工业革命,成为日不落帝国。而法国只能干瞪眼。

台湾通过375地租做了和英国类似的事情。而大陆把地主全打倒了,现在农民是怎么样的穷样,就不多说了。

《你一定爱读的极简欧洲史》读后感

我希望我能早十年看到这本书。20年也可以。科学精神:答案应该简单,符合逻辑,能以数学表达。

犹太人相信:宇宙中有唯一的神,信仰道德密切相关,遵不尊守十诫,会决定一切。耶稣的一部分信徒希望他能领导起义,但是他说,凯撒的归凯撒,上帝的归上帝。他是一部分人认为的心灵导师,另一部分人认为他是上帝献出拯救人类的自己的儿子。到他死和复活,这都还是犹太人的家务事。而保罗认为是整个人类的宗教。

日耳曼蛮族的逻辑:能靠流血换到的东西,如果靠流汗获得,是没骨气、等而下之的事。

476西罗马被日耳曼人灭亡。罗马人不介意犹太民族自己的宗教,但是打击影响力巨大的基督教。

313年君士坦丁大帝支持基督教,50年之后xx认为基督是国教。1.摧毁异教庙宇。2.教皇与罗马皇帝平坐,有法庭与制度。3.基督教会被很多修士一直在抄古希腊经典。

日耳曼蛮族打下罗马帝国,小国征战被中国王权力被限制。

新到一地基督教徒上门说,土地归你,其他请留下,并且协助治理,说服信教。至此国家军队战斗需要有正义的加持,讨伐异端、保护弱者。日耳曼蛮族变成了基督骑士,(有女性进屋,起身表示尊重,女士不落座,自己就不坐,见到女性点帽檐示意,作者表示自己活脱一个中世纪的遗迹……)古希腊经典被摘抄用来支持基督教教义。

《极简欧洲史》读后感字

这本书确实很好读,一个下午就可以通读一遍。但是,如果想真正的理解它,还是需要多读几遍,花一些时间去整合。它讲了欧洲崛起的故事,讲希腊的智慧学识,日耳曼的野蛮好战,还有的道德戒律,在漫长的岁月中,博弈、融合。

最终,古典战胜了愚昧,而科学又战胜了古典。日耳曼民族和维京人的野蛮曾经践踏整个欧洲,但在治国中又拥抱了罗马的大地主和所代表的民主与共和。

教会用被包装过的希腊智慧统治人民的头脑达千年之久,但随着文艺复兴的崛起,天主教会不仅对新教提出的质疑无能为力,更是全面败给了科学、理性与浪漫代表的人本主义。

欧洲,欧洲人,在这一波波的迭代之中,慢慢的摆脱蒙昧,拥抱科学,拥抱理性,拥抱民主,经过漫长的演化,成为了今日的欧洲。书中最为触动我的,是传承与分权。武力和学识一直在争斗,罗马人用武力征服了希腊,却传承了希腊的智慧学识。野蛮好战的日耳曼人用武力征服了养尊处优的罗马人,又传承教会与罗马大地主的学识来治国。

信奉伊斯兰教的穆斯林征服西班牙,也传承了来自希腊的经典文化。还有会漫长的历史,从被罗马帝国打压,到获得认可,成为国教,然后发展出自己的教会王国;在罗马灭亡之后,教会承担了传承文化和学识的任务,却也同时出于私心,扭曲的解读希腊经典和圣经;你可以永远骗一些人,也可以短暂的骗所有人,却不可能永远骗所有人。最终,派在质疑声中分裂,而理性、科学、人本主义的兴起,让终于失去了自己的统治地位,成为了它本该成为的东西----世俗中的灵魂安慰剂。

欧洲的,如同作者所说,还因为分权,“不是所有东西都属于国王”,国王和贵族的博弈让他们必须依赖市镇中的商贾、贸易人士与金融家,国王从来没拥有过绝对的权利,君权的薄弱让市镇的经济得以自由发展,就像中国的春秋战国时期,催生出璀璨的文明、逐步完善的民主制度,自由、民主、多元的欧洲就成为了科学创新的温床。

在历史的长河之中,人,即使是强大如凯撒大帝那样的人,也不过是惊鸿一瞥。在工业革命之前,欧洲的人民和中国一样,大多是终身也未曾离开过自己耕种的土地。

在民智未开,蒙昧的年代,大众的气息是那样的微弱。所以,我们今天,才会分外的珍惜个体价值吧。因为跟外界的竞争,人类已经全面获胜,我们战胜了自然,战胜了资源的匮乏,战胜了环境的恶劣,战胜了贫穷,战胜了无知。

今天,我们终于可以静下心来,不需要再为生存恐慌、争战、掠夺,而是去面对自己,面对每一个个体,个体,已经成为真正的主宰。

这是世俗的成功,也是人类真正的胜利。

心得感悟。

《欧洲笔记》读后感

说《欧洲笔记》《欧洲笔记》陆春涛著上海文艺出版社20xx年3月版这是一本很“私人化”的书,作者陆春涛是知名画家,20xx年,他三度赴欧洲举办个人画展,将旅欧的见闻和感受记录下来,成就了这本书。正如他自己所说:“欧洲行之前,圈内好友友情提醒,你到了艺术的殿堂,一定要用心去捡起那些闪光的碎片;用心去记下那些震撼你心灵的难忘瞬间,这在你今后的艺术道路上将受用终生……每天深夜,端坐在客房的写字台前,凝视着镜里自己的双眸。于是白天的经历在眼前频繁切换,于是眼睛看到的和心里感受到的就演绎成了方块汉字。”文字很朴实,因为朴实所以真实,因为真实所以真诚。你可以将这本书看作是一部“行走文学”,因为其中有参观维也纳现代艺术博物馆和艺术史博物馆的感触;有对东西方艺术观念的比较;有徜徉在欧洲古老建筑中的浮想……你也可以将这本书看作是一部“旅游指南”,因为其中有不少旅行的小贴士,如买了东西怎样退税,坐火车怎样买票比较合算,喝什么样的红酒才是性价比最高的……但与那些故作深沉的“行走文学”和天花乱坠的“旅游指南”相比,作者很“私人”的文字与感受却别有一番动人心处。他会写因为护照上的磁条脱落而被警告有可能被拒绝入境后,在飞机上如热锅上的蚂蚁的窘状;他会写在国外被人斩了一刀后那种又气愤又心疼的心情;他还会写在异国他乡画出得意之作时的“臭美”感觉……值得一提的还有这本书的装帧设计,封面是很典雅清淡的那种,内里却别具一格。因为是日记,所以每一页的边缘都被设计成日历的形式,日记中的这个日子用红圈标出,新颖又醒目。而作者的登机牌,日记的手迹,在欧洲拍摄的各种或记录生活或显露心情的照片散落在书的各个角落,透气又好看。而书的最后是作者欧洲写生的画作,作者在这里返回到他的本行,展示了他在绘画上的实力。

《欧洲笔记》读后感

说《欧洲笔记》《欧洲笔记》陆春涛著上海文艺出版社20xx年3月版这是一本很“私人化”的书,作者陆春涛是知名画家,20xx年,他三度赴欧洲举办个人画展,将旅欧的见闻和感受记录下来,成就了这本书。正如他自己所说:“欧洲行之前,圈内好友友情提醒,你到了艺术的殿堂,一定要用心去捡起那些闪光的碎片;用心去记下那些震撼你心灵的难忘瞬间,这在你今后的艺术道路上将受用终生……每天深夜,端坐在客房的写字台前,凝视着镜里自己的双眸。于是白天的经历在眼前频繁切换,于是眼睛看到的和心里感受到的就演绎成了方块汉字。”文字很朴实,因为朴实所以真实,因为真实所以真诚。你可以将这本书看作是一部“行走文学”,因为其中有参观维也纳现代艺术博物馆和艺术史博物馆的感触;有对东西方艺术观念的比较;有徜徉在欧洲古老建筑中的浮想……你也可以将这本书看作是一部“旅游指南”,因为其中有不少关于旅行的小贴士,如买了东西怎样退税,坐火车怎样买票比较合算,喝什么样的红酒才是性价比最高的……但与那些故作深沉的“行走文学”和天花乱坠的“旅游指南”相比,作者很“私人”的文字与感受却别有一番动人心处。他会写因为护照上的磁条脱落而被警告有可能被拒绝入境后,在飞机上如热锅上的蚂蚁的窘状;他会写在国外被人斩了一刀后那种又气愤又心疼的心情;他还会写在异国他乡画出得意之作时的“臭美”感觉……值得一提的还有这本书的装帧设计,封面是很典雅清淡的那种,内里却别具一格。因为是日记,所以每一页的边缘都被设计成日历的形式,日记中的这个日子用红圈标出,新颖又醒目。而作者的登机牌,日记的手迹,在欧洲拍摄的各种或记录生活或显露心情的照片散落在书的各个角落,透气又好看。而书的最后是作者欧洲写生的画作,作者在这里返回到他的本行,展示了他在绘画上的实力。

文档为doc格式。

《欧洲笔记》读后感

但与那些故作深沉的“行走文学”和天花乱坠的“旅游指南”相比,作者很“私人”的文字与感受却别有一番动人心处。他会写因为护照上的磁条脱落而被警告有可能被拒绝入境后,在飞机上如热锅上的蚂蚁的窘状;他会写在国外被人斩了一刀后那种又气愤又心疼的心情;他还会写在异国他乡画出得意之作时的“臭美”感觉……值得一提的还有这本书的装帧设计,封面是很典雅清淡的那种,内里却别具一格。因为是日记,所以每一页的边缘都被设计成日历的形式,日记中的这个日子用红圈标出,新颖又醒目。

而作者的登机牌,日记的手迹,在欧洲拍摄的各种或记录生活或显露心情的照片散落在书的各个角落,透气又好看。而书的最后是作者欧洲写生的画作,作者在这里返回到他的本行,展示了他在绘画上的实力。

《极简欧洲史》读后感

《极简欧洲史》将欧洲定义为一个“怪物”,一个包含并且能坚持强多元的文化混合体,全文反复阐释、证明着这一点。而这个多元的混合体,大致发轫于爱琴海沿岸的希腊雅典,文中第一章就如此说到。欧洲拥有1016万平方公里的土地,然而该书却仅以爱琴海沿岸地图为封面,这也能从侧面说明作者认为希腊思想指引了欧洲千年历史的奔流。

通览该书之后,我的心中也久久萦绕着这样一个想法,欧洲为何无可争议地一直走在世界前列;而为何弥漫上下5000年历史智慧光辉,经济文化发展同样繁茂的泱泱中华一直只得望其项背。其原因或许并不在教徒的控制蔓延,并不在无休止的战争及其带来的文化冲击,甚至也不在思想多元化。而在千百年来欧洲人民脑中无法磨灭的古希腊思想印记。我认为,古希腊思想大概包括两个方面。

其一,古希腊思想是对民主的.不屈坚守。这体现在很多方面,无论对于国王,还是教皇;无论面对暴君还是“第一公民”,王权始终受到较大的限制。无论是雅典民主,还是罗马共和,无论是君主立宪,还是“权利法案”也都体现出人民对民主的忠诚。“不是所有东西都是国王的”成为一种永恒的主流思想,相对应的,“私有财产不可侵犯”也是一种连统治阶级都认可或者必须认可的概念。

这种对封建体系的限制应该说对经济文化发展是非常非常重要的:物权私有为经济发展提供动力,而民主带来的民智则为文化的进步输送活跃的思想火花。

反观中国,自嬴政扫六合,称皇帝起,尽管此后天下分分合合,在或大或小或统一或分裂的国家领域内,王权始终是至高无上的。《诗经》中普遍流传的一句“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可以说明这一点。共产主义革命之前的所有革命,仅仅是革除某人的天命,鼓吹缔造另一个人的天命而已,农民起义之后后继的是则是另一个拥有绝对统治力的君主,本质并没有任何改变。明代的中国,出现了纸币,出现了银行的雏形“钱庄”,甚至出现了资本主义的萌芽,但是也止于此,究其原因,就是无法确切保障物权私有。并且,这样过度集权的封建体系下,民智确实很难有所发展有所作为。譬如有一句耳熟能详的十分接地气的俚语,“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种红薯”,甚至到现在还偶尔在官民出现分歧时被引用。然而这却实实在在是非常十分可悲的,因为不应当是“当官为民做主”而应当是“当官为民办事”,为民做主,做主人的,只能是人民自己。华夏子孙已经习惯了把自己的命运寄托在统治阶级身上,而不是自己手中。在这样的情况下,中华不可能出现民主,“民智未开”也是必然的,进一步说,文化发展的脚步也必将受到桎梏。

观来说也成为了局限人民思想爆发力的枷锁,遮蔽了无数先贤探索的眼睛。明代“片板不得下海”的海禁则加剧了浮云遮望眼的病症,直到战争的硝烟刺痛了亿万中华儿女的心,我们才发现我们的思想究竟落后了西方人几百年。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让人民当家作主,让思想兼容并包,只有做到这两件事,才能真正让中华民族由“后进生”成为“一颗冉冉升起的新星”。

《人在欧洲》读后感

这是一本很“私人化”的书,作者陆春涛是知名画家,20xx年,他三度赴欧洲举办个人画展,将旅欧的见闻和感受记录下来,成就了这本书。正如他自己所说:“欧洲行之前,圈内好友友情提醒,你到了艺术的殿堂,一定要用心去捡起那些闪光的碎片;用心去记下那些震撼你心灵的难忘瞬间,这在你今后的艺术道路上将受用终生……每天深夜,端坐在客房的写字台前,凝视着镜子里自己的双眸。于是白天的经历在眼前频繁切换,于是眼睛看到的和心里感受到的就演绎成了方块汉字。”文字很朴实,因为朴实所以真实,因为真实所以真诚。

值得一提的还有这本书的装帧设计,封面是很典雅清淡的那种,内里却别具一格。因为是日记,所以每一页的边缘都被设计成日历的形式,日记中的这个日子用红圈标出,新颖又醒目。而作者的登机牌,日记的手迹,在欧洲拍摄的各种或记录生活或显露心情的照片散落在书的各个角落,透气又好看。而书的最后是作者欧洲写生的画作,作者在这里返回到他的本行,展示了他在绘画上的实力。

《欧洲笔记》读后感

当品读完一部作品后,想必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心得,此时需要认真地做好记录,写写读后感了。为了让您不再为写读后感头疼,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欧洲笔记》读后感,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这是一本很“私人化”的书,作者陆春涛是知名画家,20xx年,他三度赴欧洲举办个人画展,将旅欧的见闻和感受记录下来,成就了这本书。正如他自己所说:“欧洲行之前,圈内好友友情提醒,你到了艺术的殿堂,一定要用心去捡起那些闪光的碎片;用心去记下那些震撼你心灵的难忘瞬间,这在你今后的艺术道路上将受用终生……每天深夜,端坐在客房的写字台前,凝视着镜子里自己的`双眸。于是白天的经历在眼前频繁切换,于是眼睛看到的和心里感受到的就演绎成了方块汉字。”文字很朴实,因为朴实所以真实,因为真实所以真诚。

值得一提的还有这本书的装帧设计,封面是很典雅清淡的那种,内里却别具一格。因为是日记,所以每一页的边缘都被设计成日历的形式,日记中的这个日子用红圈标出,新颖又醒目。而作者的登机牌,日记的手迹,在欧洲拍摄的各种或记录生活或显露心情的照片散落在书的各个角落,透气又好看。而书的最后是作者欧洲写生的画作,作者在这里返回到他的本行,展示了他在绘画上的实力。

《极简欧洲史》读后感

如果你是一个半吊子文科生,对欧洲历史的了解仅仅局限于高中历史课本,平日还算爱读书,但阅读范围多为社科和文学类,那么,这本书是你打开视角了解欧洲的不二之选。

首先,文字通俗易懂,绝不枯燥,讲述方式简单随意,但并不失严谨。很多处作者的幽默感都传神到你好似在大学课堂中听他娓娓道来并会心一笑,比如在阐述教皇和皇帝之间权利斗争和互相牵制角逐的复杂关系,作者将教会比喻为一个国际组织,如果日本丰田总部需要任命一个澳大利亚分公司的负责人,这个任命需要得到澳大利亚总理的许可,厂长需要当地市长指派,那么虽然这位负责人必须听从东京总公司的指令,但对地方力量也得有所顾忌。就很形象的帮助我们理解这种关系。

其次,与编年史不同,这本书不是按照时间顺序来谋篇布局的,而是通过8个不同的主题将欧洲历史顺了8遍,虽然每个都有侧重点,但细节相互的补充,会让我们大脑中有一个更为立体的欧洲景象。

对于接受民族主义和丛林法则教育长大的我们,不免对于战争、进攻、侵占这些字眼多加关注,迫切想知道谁是赢的那一方,又不免要关注革命、改革、起义等标志性的事件,期待天翻地覆的变化。但本书更多的着眼于这事件的发展过程,聚焦于原因、环境、各种有利不利条件所造成的影响,这影响甚至是生活化的,比如欧洲语言体系的演变等,这不仅大大提高了可读性,更会教给我们一种更为灵活而全面的思维方式。

最后要提我自己很有感触的一点,即欧洲人民对于制度的信仰。从罗马式民主到法国三级会议,争取同等投票权的平民,通过不断的抗争,用持续完善的制度来保证自身的合法权益,拿破仑对于《拿破仑法典》的自豪都源自于他们坚信制度的合法性和巨大的力量,用规则来改变8和2的比例,逐渐固定为无限接近5和5的现状。反观中国历史,数次朝代更迭,付出惨烈代价,却大多都是阶级重新洗牌,争夺8的主人之战。

本书文末提出一个问题:欧洲为什么可以抢第一?在作者分析的各种原因中,我想,权力永远受限制所造就的多元化这一点,非常值得我们思考。

阅读本书是愉快的体验,我时时惊叹于古希腊罗马人的聪慧,也被后来人孜孜不倦求知的精神所感动,经过文艺复兴、宗教改革、科学革命、启蒙运动等等几千年的淬炼,以及自始至终对于自由人权的向往和守护,欧洲文明最终演变成了全人类的宝贵财富。

《人在欧洲》读后感

这是一本很“私人化”的书,作者陆春涛是知名画家,,他三度赴欧洲举办个人画展,将旅欧的见闻和感受记录下来,成就了这本书。正如他自己所说:“欧洲行之前,圈内好友友情提醒,你到了艺术的殿堂,一定要用心去捡起那些闪光的碎片;用心去记下那些震撼你心灵的难忘瞬间,这在你今后的艺术道路上将受用终生……每天深夜,端坐在客房的写字台前,凝视着镜子里自己的双眸。于是白天的经历在眼前频繁切换,于是眼睛看到的和心里感受到的`就演绎成了方块汉字。”文字很朴实,因为朴实所以真实,因为真实所以真诚。

值得一提的还有这本书的装帧设计,封面是很典雅清淡的那种,内里却别具一格。因为是日记,所以每一页的边缘都被设计成日历的形式,日记中的这个日子用红圈标出,新颖又醒目。而作者的登机牌,日记的手迹,在欧洲拍摄的各种或记录生活或显露心情的照片散落在书的各个角落,透气又好看。而书的最后是作者欧洲写生的画作,作者在这里返回到他的本行,展示了他在绘画上的实力。

《极简欧洲史》读后感

近日,我通过阅读《欧洲史》一书的几个章节,了解了欧洲大陆几千年的发展和变迁。从古代的爱琴海文明,到希腊城邦的创建和扩张,再到一系列的战争、制度、民主、科技等,这些都书写着欧洲的历史。

我们可以清晰的看到,欧洲的历史就是一部战争史。和许多大陆一样,战争的发展、朝代的更替、人口的增长、制度的演变、科技的发展、一个个国家的建立、一个个英雄的涌现推动着历史、种族、宗教的发展。

从一开始,爱琴海人生活在克里特岛等小岛上,他们既是坚固的城堡和辉煌王宫的建造者,也是普通的水手和工商业者。爱琴海在这些人勤劳和智慧的经营下,变成了连接东西方文明的中心。到后来,希腊的各个城邦只考虑自己的利益,各地之间的战争不断,战胜者不计后果地荼毒战败者,摧毁农作物,夷平城市,屠杀人民或将其卖为奴隶,古希腊的城邦在内斗中耗尽了力量。这是无法战胜来自外部的威胁的重要原因。同时也给社会提了个醒,要避免内耗,团结一致。

但是,古希腊为欧洲和全人类留下了很多宝贵财富。例如,古希腊创造了好几门学科,如数学、自然科学、逻辑学、社会科学等,这些学科都是欧洲课程体系的起始。

古希腊也涌现出很多著名的大家以及着作,在世界各个领域奠定了深厚的基础,如“希腊三贤”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文学上著名的《荷马史诗》、《伊索寓言》等着作。

古希腊开创了欧洲的历史,也从思想上摆脱了过去以神话解释来说明事物的方法,力求用已知事物和逻辑来推理解释未知事物,成为后来西方发展实验科学的创始者,也为后来社会发展奠定了科学和人文基础。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