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师读书心得(专业19篇)

时间:2023-12-22 21:50:52 作者:笔砚

读书心得是对所读书籍的理解和感受的总结,它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吸收和应用书中的知识和思想。下面是一些读者写的读书心得的分享,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教师有效的课堂管理读书心得体会

光有“心”还不够,还需要“纪律和规程”。《有效地管理你的课堂》一书如是说。

美国的三位教育家:埃弗森(evertson,c),埃默(emmer,e),沃瑟姆(worsham,m)合写的这本《有效地管理你的课堂——小学教师的课堂管理》,是一本力图给教师的课堂管理提供全方位指导的课堂管理领域的著作。

从书中的介绍,我们可以知道:首先,教室布置要能体现你的教育理念;第二,要通过描述、演练、反馈、巩固规程,建立起明晰的课堂规范和期望;第三,借助于作业,培养学生的责任感,从传达作业要求、到过程性的监督完成、直至检查反馈,有始有终,形成习惯;第四,开展和实施教学时,为了流畅教学需具备三种能力:预防不良行为,课堂节奏的管理以及保持小组学习注意力的能力;第五,管理学生行为时保持一致性和持续性,尤其是不当行为要及时处理;第六,过激的问题行为及特殊个体或群体的管理,要关注问题行为的种类,并引入目标管理意识。这些内容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对教师的指导可以说是十分明晰的。

仔细阅读该书,我感到非常温馨,也非常欣喜。温馨,是因为该书作者在字里行间透露出了对教育事业的热忱和认真细致的工作作风,这很让人感动;欣喜,是为我能从书中获得切实可行的课堂管理策略和技巧而高兴。读这本书,如同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师在手把手地教授课堂管理技巧。尤其是《建立规范和期望》和《合作学习小组的管理》两章对我的帮助最大,对我今后如何更好地管理学生产生了很大的.启发。

第二章《建立课堂规范和期望》中,对有效管理的课堂进行了如下描述:有效管理的课堂是顺利推进的,它以最少的混乱和停顿,给学生最多的学习机会;它的布局合理、井井有条,利于开展互动和完成组织活动。因此,教师要能有效管理自己的课堂,不但需要对学生确认学校的纪律和规程,还要制定你自己的课堂纪律,纪律的规定在4到8条之间,能写在教室里醒目的位置。书里告诉我们可以提4条有效纪律:1,尊重所有人并礼貌待人;2,准时和准备充分;3,认真倾听别人的发言;4,遵守学校所有的规章制度。在向学生说明纪律时,还一定要告诉他们你的具体期望——不仅仅是“不能做”什么,还有“能做”什么。并且要保证这些纪律要求在日后的教学中通过多种方式执行。

《教师的挑战宁静的课堂革命》读书心得

学校是儿童共同学习、共同成长的场所。构建合作学习的课堂,使学校成为学习共同体,这是教师们的共同愿景。不过现实的学校并没有发挥这种功能。现实的学校正在沦落,随着学年的升高,部分学生会逃避学习,逃离书本。尽管教师在拼命努力,但是儿童越是上学就越是丧失学习的乐趣,越是丧失合作学习的伙伴,越是丧失自身发展的可能性。因此,创造合作学习、创造探究学习的挑战正是为了变革这种学校而斗争。

从相互倾听的关系走向合作学习的关系。直言“不懂”的课堂,以“不懂”的儿童为中心。创造合作学习的教师把边缘化的儿童作为课堂沟通的中心来对待。例如那些在学科学习中有困难的儿童、不能融入课堂教学的儿童、难以参与课堂学习的儿童,从这些边缘化的儿童与其他儿童之间的落差中可以洞察到合作学习的可能性。要进行以边缘化儿童为中心的教学就需要教师对每一个学生的尊严有深切体验和共鸣,要有对每一个儿童成长的期待。在合作学习、合作探究的课堂里,一个人的发现会唤起其他人的发现,从而产生新发现的连锁效应。课堂上没有“好意见”和“坏意见”的区别,而是每个人的发言都是很棒的。尊重所有学生的思考是教学教学的基础。这样的教学可能不太顺利,磕磕绊绊,这就需要教师保证儿童的个性化学习,确保儿童能多样思考,互相支持、互相学习。

教师的责任不是进行“好的教学”,而是实现所有儿童的学习权利,尽可能提高儿童学习的质量。只有认为每个学生的思考或挫折都是了不起的,并且认真倾听每一个儿童的低语或沉默,才能获得教学的立足点。只有摘下“能”与“不能”的有色眼睛,才能看到每位儿童挑战固有学习的情景,才能看到儿童无可比拟的、个性化的经验和创造。这种个性化的学习和成长过程就是发现和给予每一位儿童的尊严和信任的过程。信赖每一位儿童是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对人的信任与尊重不是因为其资质好、能力强,而是认识到人的脆弱性,认识到每个人都有缺陷和弱点。正是由于儿童们是脆弱的,所以才充满了成长的可能性,他们是值得尊重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内心情结“,那些能够回应这些“内心情结”的成人都可以成为儿童学习和成长的伙伴。因此,创造性的教师总是能够接受儿童的多样性和教材的发展性。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教师有效的课堂管理读书心得体会

学校每学期要求我们教师阅读一本有关教育的书籍,同事们向我推荐了一本由美国的森特和查尔斯合力撰写的力作——《小学课堂管理》,本书以独特的教学方式,通俗诙谐的语言、生动有趣的故事来提供给读者全新的教学理念。它把课堂管理的理论与生动的案例相结合,引领我们进入一个个栩栩如生的教学场景。

每当我在教育教学实践中遇到困惑时,《小学课堂管理》都会给予我智慧。每次学习新内容,它总是先让你对自己知道或认为自己已经知道的信息做出反应,或对需要讨论的焦点问题进行预测。它有时娓娓道来国外优秀教师的教育教学案例以及成功的课堂管理经验,有时清晰地传授课堂管理的特殊技能,中间还穿插一句催人奋进的名言警句。最后让读者自己总结、检查当天的学习内容,经过比较和重新思考,对同样信息再做出反馈。为了帮助教师加强学习,检验自己是否进步,它还在每一章的最后部分安排了应用练习和问题讨论。

在它的悉心指导下,我的教学水平不断提升:从每学期教学计划的科学制定、学生学习热情的激发到学生课堂学习习惯的科学培养,如何有效地组织教学等等,我都从它的言传身教中受到启迪并日益成熟起来,逐步跟上时代的步伐。我的课堂也充满了灵性的活动和灿烂的阳光。

每次上课之前,我都按照《小学课堂管理》教给我的方法多给自己问些问题:我想让学生学习什么?哪些活动最有价值?课堂教学时间是多少?活动顺序如何安排?我怎样激发学生学习动机,调动他们全员参与教学活动?课怎样结束?课后留些什么样的作业?我怎样判断学生是否从这节课中受益?只有这样,我们上课才有目标,才能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我庆幸,在我困惑的时候,遇到这样的教学智慧大师。我感激,它让我明白了教师在教学中最关心的应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激活学生的思维;它让我理解了教学的意义,也就是书中的一段话:

教学的意义——。

触动下一代心灵的崇高职业;。

在孩子的眼睛中看到了你的理解;。

在孩子的生命中看到了你的希望;;。

在孩子的手中看到了你的世界;。

在孩子的成功中看到了你的成功;。

你为他们奉献了你的一切。

《中学教师课堂教学技能指导》读书心得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如果学生在掌握知识的道路上,没有迈出哪怕是小小的一步,那对他来说,这是一堂无益的课。无效的劳动是每个教师和学生都面临的最大的潜在危险”。因此,这次通过学习有效课堂教学的实施与策略,我感受颇深。

备课是上好课的前提,那么备课“备”什么?教师备课的重要指导思想不是备教师怎样“教”,而是备学生怎样“学”。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状态,精心设计学生学习的过程。要充分预设学生对哪部分内容学习困难大,应该如何实施,对哪部分内容学生容易产生分歧或独特见解,如何应对等。针对生物这门功课,它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要求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同时,生物这门功课又与生活实际紧密联系。因此,在备课过程中,准备了许多探究性问题,以及生活中的实际例子,以及生物科学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同时备课过程中准备了丰富的图片,做成多媒体课件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知识。

课堂教学行为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双边互动的过程。课改思想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而学生的这些学习方式都是在教师组织、指导等“教”的行为下发生的。在上课时,采用探究式教学,每一个知识点都设计出许多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自己找到问题的答案,从而获取新知识,同时组织学生四人一为一讨论小组,课上进行积极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获取新知识后,列举生产生活中的实例,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也重在告诉学生学以致用。

总之,教与学是相辅相成的,尽心地教是认真地学的前提,认真主动地学才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关键。课堂是教育教学改革最终归属与落脚的地方,新课程为我们打开了一个新天地,但要真正达到课堂教学的有效境界,却还有无数个“结”等待着我们去解。提高课堂教学实效的方法和途径很多,但任何方法都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教师用先进的教学理念来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并持之以恒地贯穿于课堂内外。通过课堂实践的磨砺,真正走出课堂教学的种种误区,创造出“真实、开放、有效”的和谐课堂。通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落实使每个学生在每节课上有所得、有所获,为学生全面、和谐、可持续发展注入后劲。

亲子课堂读书心得体会教师

亲子课堂读书是现代教育的一种创新方式,它通过家长和孩子共同阅读,促进亲子情感的交流和孩子阅读能力的培养。作为一位参与教师,我有幸亲身经历了亲子课堂读书的过程,并从中获得了一些宝贵的经验和心得。下面我将结合我的亲身体会,就亲子课堂读书的意义、教学方法以及带给家庭的影响三个方面进行阐述。

首先,亲子课堂读书对于家庭教育具有重要意义。在我参与的亲子课堂读书活动中,我发现,家长和孩子通过共同阅读建立了更加紧密的情感联系。在课堂上,家长和孩子不仅能够一起阅读,还会分享彼此的感受和体会,从而更好地理解彼此的内心世界。这种亲子互动不仅增强了家庭的凝聚力,还有助于培养孩子的情感认知和交流能力。此外,亲子课堂读书还可以引导家长参与到孩子的学习中,提高其对孩子的教育意识。在课堂上,我看到很多家长带着孩子的问题来请教我,通过与我交流和探讨,他们更加深入地了解到自己孩子的学习情况,也更加关注孩子在学习中的成长。

其次,亲子课堂读书的教学方法非常重要。在亲子课堂读书中,一个好的教学方法可以让孩子更好地理解和吸收书中的知识。我发现,通过提问和讨论的方式,可以激发孩子的思维,促进他们对书中内容的思考和理解。在课堂上,我会提出一些问题,引导孩子们从书中找到答案,并鼓励他们发表自己的观点。这种互动式的教学方法不仅培养了孩子的逻辑思维和表达能力,还增强了他们对阅读的兴趣。除此之外,有趣的亲子活动也是亲子课堂读书的教学方法中的重要部分。例如,我会组织孩子们进行亲子绘画、亲子编故事等活动,通过亲子互动的方式增强他们对作品的理解和感悟。

最后,亲子课堂读书的影响不仅仅局限于课堂上,它还能够对整个家庭产生积极的影响。在我所参与的亲子课堂读书活动中,我看到很多家庭在阅读后都会继续进行深入的讨论和交流。家长会借助这个机会更深入地了解孩子的想法,调整自己的教育方式,以更好地满足孩子的成长需求。此外,亲子课堂读书也为家庭提供了一个共同的话题,家长和孩子可以在这个话题上展开更多的交流和沟通,增进彼此的了解,增强家庭的凝聚力。

综上所述,亲子课堂读书是一种具有重要意义的教育方式。通过亲子课堂读书,家长和孩子可以建立更加紧密的情感联系,促进家庭教育的有效开展;教学方法的运用可以增强孩子的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而亲子课堂读书所带来的改变也将延伸到家庭中,对整个家庭产生积极的影响。作为一名教师,我深感亲子课堂读书的重要性和意义,我将更加努力地推广和实践这种教育方式,为孩子们的成长和家庭的幸福做出更多的贡献。

教师课堂能力培养训练读书心得

通过学习《教师课堂教学能力的培养与训练》培训课程,我对自己的本职工作有了更加新鲜和深刻的认识。我认为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我的职责不仅仅是将现成的知识灌输给学生,更重要的是要教会学生探索和领会知识的能力。正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只有把追求知识的信念和方法传授给学生,学生才能养成乐于求知、勤于求知的习惯,成为更有用的人才,我们才无愧于“教师”这一神圣的称号。经过这段时间的学习,我对教师课堂教学能力的培养提高方面有了很深的感悟。

一、转变传统观念,更新教学方法。

目前,虽然新课程改革已经实行多年,但是仍然有一些教师在设计教案时被传统教学观念影响,偏重知识传授,而忽视对学生能力、智力、非智力因素和思想品德教育方面的训练;在教学内容的设计上下足功夫,却没有认清教学的真正目的;认为教学活动只是课堂内的事情,讲好教材内容就完成了教学任务,而忽视对学生进行课外知识的补充。

但是学习了《教师课堂教学能力的培养与训练》的培训课程,就会发现这些教学思想和方式是不利于学生提高能力和全面发展的,教师一定要掌握更为先进的教学方法,做好全面完善的教案设计,为课堂教学注入新鲜血液,培养出更优秀的学生,才能够跟上时代的发展对新型人才提出更高要求的步伐,推动新课改的进一步实施。例如我们应该走出“教师讲、学生听,教师写、学生记”的“平静”模式,而是模拟教学内容中所涉及的现实环境,给学生制造或愉悦、或愤怒的情境,让学生在身临其境的氛围下学习并感受教材想要表达的中心含义,这样一来,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程度,也会让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记忆更加深刻,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二、调动学生兴趣,运用情感因素。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多数有所作为的人从事的都是自己感兴趣的行业和领域。情感则是人际交往中不可或缺的因素,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可以提高学生对该教师所教学科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对于教师来说,我们应该充分重视兴趣和情感在教学中的作用,设计有利于调动学生兴趣的教学方案,无论在课上课下或是校内校外亲切和蔼地对待学生,让学生消除拘束感和恐惧感,把教师当成自己的亲人,如此一来,将会使课堂氛围变得融洽,学生思维也更加活跃。

例如在授课前,让学生提前预习,在课外搜集与教学内容有关的素材;在课程导入时,我们可以多设置一些生活化的、有趣的问题让学生解答,或者演示一些与课程有关的自然现象,让学生感到好奇,产生探索求知的愿望;在授课过程中,让学生多动手多参与,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由老师或其他学生帮助解答,适当时还可进行分组辩论来得出答案满足学生的探求心理;在课下与学生多交流多沟通,经常给学生以鼓励和关怀,甚至也可以与学生一起做游戏或郊游踏青,增进师生之间的感情。

三、传授人生哲理,健全学生人格。

每个人都在社会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学生只是一个人在某一阶段和环境下的一个角色,他首先要做好一个“人”,才有可能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教师课堂教学能力的培养与训练》这本教材中着重谈了这一点,要求教师要借助教材实施“人格本位”教学,将学生培养成为德智体美全方位发展的人才。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堂上关注教学意义的同时也要关注人生意义和社会意义,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乐观积极地对待生活,做一个“多专多能”的“十”字行人才,为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

总之,《教师课堂教学能力的培养与训练》让我加深了对教学工作的理解,能够让我在未来的工作中找到更加科学的方法,帮助学生提高学习积极性,掌握学习方法,达到有效教学和寓教于乐的目的。

《中学教师课堂教学技能指导》读书心得

读了李镇西的《做最好的老师》后,我深深地陷入了沉思,我觉得贯穿本书的灵魂所在就是“爱的教育”。李镇西老师的以一个语文老师的优美文笔和才华,折服了我!以一个班主任的细腻与认真感动了我!以他对教育工作的热爱,对学生的热爱震撼了我!李老师在书中极力强调“没有爱,便没有教育”,他对学生的关爱令我佩服。我想,这爱来自于责任,来自于内心深处那一份责任感。他认为教师要教会每一个学生如何学习,关心每一个学生的生活,让每一个孩子快乐成长、李老师也认为教育并不是有了爱就有了一切,教育之爱绝不是迁就纵容学生,绝不是放弃严格要求和严肃的纪律。教育中真正的爱,意味着对学生的成长以至未来一生的负责,因此这种爱必然包含着对学生的严格要求,乃至必要的合理惩罚。

总之,“爱”、“理解”、“尊重”、“平等”与“责任”在李老师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这正是教师的气度,教师的魅力。李镇西老师的耐心,执着令我向往。作为教师,我们都想过该怎样帮助那些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想过该如何在课堂上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想过该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也想过该如何让学生喜欢自己…只是,每当学生的表现与自己所预计的不一样时,往往会失去耐心,失去对学生的信心。

而李老师花在学生身上的,不仅是精力和时间,更多的是耐心,是自己对学生的关怀。他把每一个孩子当成一件艺术品,每一件都要精雕细琢,每一件都要仔细挖掘出潜在的能力。可见,耐心是一位教师的一个重要素质,是师德修养的一个方面。教书育人,为人师表,教师特别需要有耐心。而耐心是需要修炼的。耐心等待,给学生足够的时间。一个学生在学习上后进了,是因为以前的学习问题如雪球越滚越大,日积月累形成的,那么化雪过程当然也需要一段时间。

耐心指导,给孩子搭梯建桥。当我们一味指责学生时,是不是应该想想我们也有过错。说第一遍,他不会,我们就应该说第二遍,第三遍…一直到会为止。李老师在这本书的序言中说:“每个人都是一棵树。你也许不是最美丽的,但你可以最可爱;你也许不是最聪明的,但你可以最勤奋;你也许不会最富有,但你可以最充实;你也许不会最顺利,但你可以最乐观…李镇西老师的文章,给我极大的鼓舞。今后的工作中,我一定要用爱心温暖童心,做个富有爱心和耐心的人,爱学生,爱生活,爱世界。”没有最好的老师,只有更好的老师",我会不断努力的。

读懂课堂读书心得

教育的对象是儿童,要“读懂课堂”首先要“读懂儿童”,这在逻辑上是显而易见的。然而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我们的课堂研究乃至教育研究,儿童研究是缺位的。如果说“读懂儿童”是“读懂课堂”的起点,那么在课堂上我们要把儿童引向哪里,可以归结为“读懂学力”的问题。“学力”区别于学绩,钟启泉教授形象地构建了一棵“学力之树”,如果说知识和技能像树叶的话,那么过程与方法就是树干,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就是树根,三者是一个统一体,就像飘落的树叶一定会枯黄,与另外两维相剥离的知识与技能也一定是没有生命力的。人们常常有一种朴素的叠加式思考,认为整体是由一个个部分简单累积而成的,殊不知部分之间不是“加”的关系,而是“乘”或者更为复杂的关系。

如果读懂了“儿童”,读懂了“学力”,我们就明白“课堂”是有着复杂的生境的,至少交织着佐藤学教授说的三种活动,即同对象世界的对话实践、师生之间的人际社会实践和学习者同自身的对话实践,因此课堂的核心是“对话”,在“他者性”和“差异性”碰撞出的漩涡中不断地探索更新自我。我们也要读懂“对话”,当前课堂中的许多对话是“虚假的”、“无效的”,看似热闹的课堂一问一答中,实际都是教师在忠实地执行着预定教案,学生在揣摩教师的意图,齐心协力地直奔主题。如果我们的课堂不能为学生搭建出从已知到未知的一个连续的思维探究过程,那么知识点就是零碎的,无法吸收统合到学力结构之中。

佐藤学把课堂比喻为“潘多拉之盒”,打开它就有无尽的纷繁、迷茫、矛盾涌出,但是最后还剩下希望。改变课堂,首要的就是要读懂儿童、读懂学力、读懂对话、读懂课堂,共同迎接课堂转型的挑战。

《课堂密码》读书心得

我本期读了《课堂密码》一书,深有感触,它为我们的教学方法改革指明了方向,使我感受最深的是“有趣教学”、“有效教学”,谈谈读书心得。下面是本站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的《课堂密码》读书心得,欢迎大家阅读。

《课堂密码》是一本很不错的书,里面的观点令人耳目一新,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在学科深度上,当学科还没有分化的时候,教师普遍看重育人,这就是韩愈所讲的“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当学科分化之后,教师普遍看重教授知识。至今,我们评价一位教师有没有教育智慧时,虽然也看这位教师对教育的理解,但更重要的却是看学生的学科成绩。在课堂教学中,学科知识有两个来源:一是教材,一是教师。教材上的学科知识是以一次性的、平面化的形式呈现的。之所以说它一次性,是因为它不会根据学生的理解能力进行解释;之所以说它平面化,是因为它不会根据学习情境的变化进行演绎。但也正因为如此,教材较教师提供的学科知识更有权威性,也更有逻辑性。于是,教师为学生提供的学科知识,并不重在学科知识本身的权威性与深刻性,而是对教材弱点的补充,也就是:根据学生的理解能力对教材提供的学科知识进行多重解释,根据学习环境的变化对教材提供的知识进行多样演绎。因此,教师在学科知识上的深度,并不是让教师在学科知识内容上更精尖,而是要求教师对学科知识的理解更深刻。在内容上越是精尖的教师,学生学起来就越艰难,能够掌握学科知识的学生人数也越少。在内容理解上越是深刻的教师,越是可以帮助学生学习,让学生学得更有趣,也可以让更多的学生掌握学科知识。

其次在教育广度上,教师教学生,是专业教练教业余选手而非专业选手。当专业教练教专业选手时,可以把专业选手描述成是“一个学习学科知识的人”。可是,对于学生来说,尽管学习是他们的专职工作,但在众多学科中喜欢上哪门学科,致力于哪门学科,并没有强制性的限制,正是基于这种情况,我们可以把学生称为业余选手,把他们描述成是“一个人在学习学科知识”。而专业教练教业余选手,第一步是如何吸引这些业余选手,以便让他们在专业学习这条路上更愿意走下去。只有他们愿意走下去了,才有机会发挥专业教练的专业价值。两相对比,专业教练教专业选手,走的是专业深度的道路,教学广度对他们的要求并不太高;专业教练教业余选手,就得先走教学广度的道路,因为教学广度是教师推进专业深度的前提与手段。

从“一个人在学习学科知识”的立场出发,就意味着必须把学生当作是一个整体的人来对待,这样可以在以下3个方面来加强学科知识对学生的吸引力。第一,学科教师要全面爱护与关心学生。教师不仅要关心学生的学科成绩,还要关心学生的总成绩;不仅要关心学生的总成绩,还要关心学生的生活状况。师生关系的前提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如果师生关系缺少了人与人之间的关心与爱护,师生关系本身也就不复存在。如果连师生关系都不复存在,那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教学活动也就无从谈起。“亲其师信其道”讲的也就是这个道理。第二,教师要力求让“书面化的学科知识”生活化。学生是生活中的人,他对书面语言的理解与使用还需要锻炼,他对文字的抽象思维能力还很薄弱,而书面化学科知识的最大弱项在于,它的表达方式是书面语言而非口头语言,使用的是抽象思维而非具象思维。因此,学科知识生活化的过程,就是教师把学科知识从书面语言转化为口头语言,从抽象逻辑转化为具象逻辑的过程。第三,要从学生的知识原点出发,引导学生走到学科知识的终点。教材所呈现的学科知识并不是对学生的初始要求,而是对学生学完教材后的最终目的。如果我们用最终目的去要求初始学习的学生,往往会吓跑了学生。

教师只有从对学科知识的过度关注中走出来,才可能以“人”的身份与学生交流,而不是以“学科知识”或者教材代言人的身份与学生交流。学生更愿意向一个“人”学习,而不愿意向死板的、平面化的、抽象的教材学习。如果教师以“学科知识”或者教材的代言人的身份出现在课堂中,那么他也势必会获得死板、平面化与抽象的形象。

对教师个人而言,这本书可以改变学科教师只对学科知识负责的意识,使得课堂教学中学科深度不再越来越深,而教育广度越来越广。

我本期读了《课堂密码》一书,深有感触,它为我们的教学方法改革指明了方向,使我感受最深的是“有趣教学”、“有效教学”。本人教学几十年,一直教数学,深知数学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它具有工具性、思维性、知识性和逻辑性,如何培养学生实际运用逻辑思维的能力、教育探究能力等,如何在课堂上完成上述的教学任务,采用“有趣教学”的方法最有效。

“有趣教学”,顾名思义,那就是在教师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快乐中学习知识。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往往胜过责任感”;教育家鸟中斯基说:“没有任何兴趣的被迫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愿望。”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我们应以学生心理活动、年龄段和科目等特征为依据,发掘数学教材中激趣、引趣的知识,运用多种、多变、多样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来刺激、培养学生的学习数学的兴趣。

《课堂密码》一书中讲到:“要让学生对学习趣味较浓,需要教师采用一些外在于学科知识的方法,姑且称之为外包装与广告效应。教师既要向学生说明这些学科知识的未来价值,又要将这些学科知识与学生的日常生活联系起来,从而激发他们对学科知识的外在兴趣。在每堂的课堂切入时,对学科知识的包装都特别重要,因为这决定着学生能否将之集中到课堂上。”《课堂密码》中的这些话谈到了教师在课堂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起着重要作用,那么在数学教学中,我们该如何在激发学生的兴趣呢?我认为可以采取这样一些措施:用生活实例的形式,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利用创设情境激发兴趣,教师可运用电教手段创设情境,渲染气氛,使学生身临其境。如概率一节中用掷硬币来探究频率、频数,让学生亲自参与,从中获得快乐。同时,利用参观、实地考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拓展学生视野,扩大学生的见多识广知识。

总之,激发学生兴趣,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我们要的是让学生对学科知识有持久的兴趣,那就必须用学科知识的逻辑思维来锻炼学生,让他们在对学科知识的整合来提高自己的能力,真正体会到学习知识的乐趣价值。在实现了课堂的有趣之后,我们又谈如何实现“有效”呢?如何仅仅停留在“有趣”这一层面上,学生课堂上很高兴,但却毫无收获,这样的兴趣是难以持久的,要让学生在课堂上有持久的兴趣,就得让他们在课后有真正的收获,而且觉得有趣之外,觉得这种可持续的更为重要的是要让学生在趣的同时掌握了多少学科知识。

在数学教学中,我们总会发现,在些学生的理解能力很好,但对一些实际应用,其探索的题型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分析问题也比较深刻。但有些学生理解能力就要差一些,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总是模糊不清,逻辑思维较乱。但他这一次做得不好,可下一次或许就能够做好些,这说明他正在努力追求进步,对学科学习有兴趣,和积极赶上。因此我们不能把他和优秀的学生进行比较,而去批评他,应该看到他的点滴进步,保有他有了些收获,就会有成就感。而这种成就感是持续性的,更能激发学生的内在兴趣。通过不断的努力,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会逐步提高,这样他们就会越来越爱学习。

要真正地促使课堂有趣和知识有效的互换与互助,需要为两者的转换预留足够的时间,教师在学科知识结构的整合中,学科逻辑与思维能力起着关键的作用,对教师的要求也更高了。如中考数学的总复习,教师就得进行对每个知识面点系统复习,进行归类,知识点的整合,各知识点的展示,并进行解题的方法指导,学生方面要善于反思总结,一堂课学生究竟有没有兴趣,有没有知识上的收获,最佳的决定者是学生本人,学生对自己学习过程和参与和体验是其产生与维持兴趣的决定要素,因学生要能够同想,自己去适应、反思、总结。

因此,我们教师在教学中,要多与学生进行思想的交流与沟通,多引导他们,明确学习学科知识的目的,端正态度,教给他们学习的方法,促进学生的心理世界,了解他们的想法,帮助他们解决学习上的困难。这样他们才会“亲其师,信其道”,让学生自主学习学科知识,这样才能实现“有趣”与“有效”之间的转换。

读书笔记。

该书分为五个部分,即:打造“有效课堂”;营造“有趣课堂”;塑造“有序课堂”;课堂中的“学生”;课堂中的“教师”。

作者主要观点如下:

1、莫把课堂只当课堂;莫把课堂只当教学;莫让课堂止于安静;以学生为师;以同事的课堂为友。

2、当前的知识竞争不再是知识储存量的竞争,而是知识提取量的竞争。在教育教学工作中,知识储存过程中运用的方法越是简单,学生的知识提取就越是困难;逻辑越是清晰,学生提取知识越容易。

3、在今天这个时代,一个不投资的人自然是买不起房的;一个不再看书的人,必然会在每堂课中都处于挣扎状态。

4、衡量自己有没有学会一本书的标准:当你看书的封面时能够把目录写出来,那你就掌握了这本书的40%;当你看目录时能够把书中的要点写出来,那你就掌握了这本书的60%;当你看着知识要点能够把细节想起来,那你就掌握了这本书的80%;如果你还能够把这本书的知识进行重组并灵活应用,那你就掌握了这本书的90%以上。

5、为了让学生能更快地掌握学科知识点,教师以训练者的身份面对学生可能最有效;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系统化的学科知识,教师以教学者的身份面对学生可能最有效;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与可持续发展,教师以教育者的身份面对学生可能最有效。

6、课堂结构=学科深度×教育广度。对于学科深度有两种理解,一是指内容的艰深,二是指理解的深刻。教师在学科知识上要有深度,并不是要求教师在学科知识的内容上要艰深,而是要求教师对学科知识的理解要深刻。在内容理解上越是深刻的教师,就越是可以帮助学生学习,就越能让学生学得有趣,就越能让学生掌握学科知识。对于教育广度也有两种理解,就是把学生当做“一个学习学科知识的人”(专业选手),还是当做“一个人在学习学科知识”(业余选手)。从“一个人在学习学科知识”的立场出发,就意味着必须把学生当做一个整体的人来对待,可以从三个方面加强学科知识对学生的吸引力:一是学科教师要全面地爱护与关心学生;二是力求让“书面化的学科知识”生活化;三是要从学生的知识原点出发,引导学生走到学科知识的终点。

7、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不仅需要更多的方法与策略,还需要优化自己的课堂结构。课堂结构应该是学科深度与教育广度的均衡配置。

8、课堂效率=教学进度×学习接受度。课堂教学真正的主体是学生而不是教师,教师非常努力,但学生不参与,那么课堂教学的效果仍然为零。在课堂教学中,具有真实教育意义的是学生的学习,教师的教学只是学生学习的助推剂。换而言之,教师的主导只是服务于学生主体学习的一种方式而已。因此,评价一堂课优劣的标准,从目标的角度来看,应该是学生的学习接受度,而不是教师的教学进度。

9、课堂效率需要教师的努力,需要学生的参与,更需要教师与学生的协同合作。要让课堂发挥最大的效率,肯定需要教师与学生的努力与投入,但在教师与学生投入有限的情况下,相互照顾对方的进度,才是最佳的选择。教师一味地加快教学进度而不顾学生的学习接受度,或者学生只管个人的学习接受度而不顺应教师的教学进度,都很难让课堂效率最大化。

10、肖川教授认为,只是关心“怎么教”的教育是没有灵魂的教育;只是关心“教什么”的教育是没有肉体的教育。

11、“教什么”是指教学内容,符合科学的特征,具有可以重复与可以迁移的特点;“怎么教”是指教学手段,符合艺术的特征,具有个性化与即时性的特点。

12、一堂成功的课往往具有即时性,它需要教师有灵感,也需要教师能把握当时的课堂情境,有预设的课可以保证不出问题,但难以保证它非常精彩。一堂成功的课也具有个性特征,教师的个性魅力、知识结构,就决定了他会选择什么样的教学方法,而这些方法就像镶嵌在教师身上一样,难以为他人所模仿。因此,课堂教学既不会由于外在的强制或者指导而变得精彩,也不会因为对他人的模仿而更为成功。因为在强制的状态下艺术家是做不出精品的,而对艺术品的仿制就是地地道道的赝品。

13、不管教师在学科教学上多么努力,对学科知识的学习、理解与掌握,始终是学生自己的事情,教师可以帮助学生学习学科知识,但永远不可能替代学生去学习、理解与掌握学科知识。因此,课堂教学不应该止于学科生活化,还应该以学生自己理解和掌握学科知识为最终目的,这就需要教师在完成学科生活化之后,进一步推进与完善学生生活学科化的过程。

14、学科教学只是学生习得学科知识的一种辅助手段,真正让学生掌握学科知识的,是学生自己对学科知识的主动建构。

15、课堂有趣包括两种情况:一是把学生的注意力从其他地方吸引过来的外在兴趣,这种兴趣有比较价值,但并不一定有内在价值;另一个是真正吸引学生的课堂教学的内在兴趣,这依赖于学生在学科知识学习过程中对逻辑与思维的把握与练习。这两种兴趣缺一不可,但绝不应该仅止于第一种兴趣。

16、考试成绩=学科兴趣×学习方法×学生智商。影响学生学习成绩的要素,大致包括以上三大方面。在这三大学习要素中,最难改变的应该是学生智商,甚至可以说是完全不可改变的要素。我们不能改变学生的智商,但能够改变学生对待自己智商的态度与使用它的方法。对学生来说,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是取得学习成绩的前提。在学生的学习要素中,最容易改变的是学生的学科兴趣。学生对某一学科喜欢与否,很少以其专业价值为标准,一般是以之是否对他们的胃口为标准,在这一点上,学科教师的教学风格甚至学科教师自己的生活态度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在现实中,教师往往是用强迫来替代学科兴趣,用训练来替代学习方法,虽然明知这种教学方法是饮鸩止渴,但是要让他们在渴死与毒死之间进行选择,教师们情愿先止渴再被毒死。

17、教师要切记:不要因捍卫教材而丢失了自己,不要变成教材的“传声筒”、“卫道士”;不要因拘泥于教材而变得教条;不要替代教材而成为学生的敌人。课堂的主要矛盾应该是学生的学习能力与教材的内容深度之间的差距,次要矛盾应该是学生学习模式与教师之间的差异。

18、教师有三种定位:其一,团结教材而进攻学生;其二,团结学生而进攻。

教材;其三,成为课堂中的陌生人,看学生与教材恶斗不止,而自己坐看“风景”。一般情况下,教师都不会选择第三种,选择第一种情况的占绝大多数,选择第二种情况的占极少数。要进攻教材,教师就要掌握三项本事:读透教材、补充教材与批判教材。成功的课堂,就是教师带领着学生,富有智慧地读透教材、补充教材与批判教材,而不是对着教材顶礼膜拜。

读周彬著《课堂密码》读书笔记读周彬著《课堂密码》读书笔记19、对学科教师有两种不同的理解,一种观点认为,学科是对教育功能的分化,即教师只对学科教学负责;另一种观点认为,学科是对教育功能的延伸,即教师不但要教育好学生,还要对学科教学负责。

20、教育至少应该包括三个层次的内容:一是对学生学科知识的授受,我们称之为传授;二是对学生学科兴趣的激发与学习方法的指导,我们称之为教学;三是对学生全面发展的引领,我们称之为教育。

21、哲理故事:国王要一位画家为他画一匹马,但是一直等了5年也没有看到画家的作品。国王专程来到画家的画室,画家便当场为国王画马,仅仅5分钟后,国王便看到一匹栩栩如生的骏马从画家的笔端奔跃于纸上。国王为此非常生气,质问画家为什么5分钟可以完成的任务,居然让自己等了5年。画家平静地说:如果你需要一匹普通的马,那我当时就可以完成,但因此我永远都只会画普通的马;可如果你需要一匹骏马,那就需要5年的汗水与艰辛作为铺垫了。

22、建构主义心理学中关于“鱼牛故事”的经典案例:从前,有一条鱼和一只青蛙一起在一口井里生活了很长时间。有一天,青蛙跳出了井,来到了岸上,它东看看,西看看,觉得一切都是那么新鲜。这时,它看到前方不远处有一头牛,就仔细地观察了一番。回到井里后,它向鱼描述自己在岸上看到的事物,介绍得最具体的就是牛了:它长着大大的肚子,有一对犄角,还有四条长长的腿、四只蹄子……鱼边听边把牛的样子画了下来,但它画的仍然和鱼的模样一样,只是肚子大大的,长着四条腿,在鱼头上还长着一对犄角……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人不可能让学科知识独立于生活知识之外,也不可能让学习生活孤立于日常生活之外。

23、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言,如果家里没有足够的藏书,如果父母对书本的感觉很贫乏,那孩子就很难在学校中对学科学习有兴趣。当家庭教育不但不提供有智慧的日常生活,反而摈弃学生的日常生活去迎合学习生活时,这种错位的教育模式,就同时扼杀了学习生活与日常生活。

24、当我们关注学生的学科知识时,还需要非学科知识为它奠定亮丽的“智识底色”;当我们关注学生的学习活动时,还需要课外活动为它奠定灿烂的“智能底色”;当我们关注学生的学习生活时,还需要日常生活为它奠定阳光的“智慧底色”。没有了这些“底色”,学生的一切都将毫无生机与希望,包括学科学习。

25、课堂管理有两个核心目的:一是避免发生或者消除影响班级有序学习的事件,可称之为维持课堂秩序,这是消极课堂管理;另一是通过合作学习凝聚班级合力,在整体上提高学习效率,可称之为促进课堂合作,这是积极课堂管理。

26、为何需要课堂管理,原因有六:一是要维持并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二是要帮助学生掌握并学会使用学习方法;三是要调动学生集体力量提高学习效率;四是要通过纪律教育形成课堂学习秩序;五是要通过学习诊断减少学生的违纪行为;六是要避免与诊治学生群体的失范行为。

27、课堂管理最成功的境界,就是发掘学生群体的力量来提高每位学生的学习效率;而课堂管理最失败的境界,就是对学生群体的失范行为无能为力。

28、怎样进行课堂管理:教师需要反省自己的课堂管理方式,要服务于学生群体,而非管制学生个体;要寻找学生调皮的原因,而非责备其态度;要让学生明白要做什么,而非禁止学生做什么。

29、衡量课堂教学的效率,既不能只以教师的功劳为标准,也不能只以教师的疲劳为标准,而应该以以功劳为分子、以疲劳为分母形成的比例为标准。

30、良好的学习态度缘自积极的学习兴趣,而积极的兴趣是对学习过程的内在享受,这种享受是由良好的学习方法带来的,而学习兴趣也只可能由良好的学习方法产生。

31、学法指导包括以学习为核心的三项工作,即解题方法的传授、学习方法的引领与学习过程的指导。和学生谈论学习中的成就与挫折,教会学生正确面对学习的短期成本与长期收益,指导学生正确地处理学习与生活之间的冲突与矛盾,这就是对学生学习过程的指导。

32、对于绝大多数以传授知识为目的的课堂教学来说,让学生静下来是课堂教学得以顺利进行的前提,也是学生主动内化学科知识的必经之道。要让学生在课堂中静下来,有三种方法可以使用:一是采用科学的方法把学生动起来的本能成分转化为学生静下来的本能成分;二是想办法把学生动起来的本能成分压下去,不让它有发挥的机会与空间,并尽可能地激发学生静下来的本能成分,为它的发挥创造机会并提供空间;三是采用科学的方法把学生动起来的本能成分消耗或者过滤掉,把保留下来的具有较高浓度的静下来的本能成分用到课堂教学中来。

33、影响学生人格的要素,有遗传、环境与情境。教育对这三个要素的影响程度决定着教育塑造学生人格的空间。

34、善待学生的无知,不但需要教师有宽容学生无知的度量和改变学生无知的智慧,还需要教师有宽容学生无知的勇气与改变学生无知的责任感。

35、倡导站在学生那面的教育。站在学生的那面,并不是去纵容他们,而是接受学生的现状,理解学生的现实。站在学生的那面,就意味着教师既不可能直接改造学生,也不可能替代学生,而是做学生的欣赏者与鼓励者。教育一个人,并不是让你去改造他,而是让你去塑造他。改造是站在学生的对面,挑出学生身上的刺与不足,然后再为学生嫁接上美丽的花朵;塑造是站在学生那面,通过发掘学生身上的潜力,改进学生身上的不足,从而在学生身上培育出美丽的花朵。

36、如果教师站在学生那面,教学设计就要根据学生的经验与知识来展开,这更容易让他人看到学生的智慧,它并不直接体现教师的能力,而是通过学生的学习幸福感与学习有效性来予以展现,但是这才是真正的教育,而非作秀的教育。

37、让学生在“积极归因”中寻找“学习。

自信”。把学习成就归因于内在的、可控的与稳定的学习因素,可以提高学生对自我学习能力的评价水平。将学生掌握知识的数量与教学要求相比,学生可能永远都处于失败的境地;将学生掌握知识的数量与他过去的知识储备相比,他永远都在取得进步。把可以解决的学习问题归因于内在的、可控的因素更有利于问题的解决。把不能解决的问题归因于外在的、不可控的、不稳定的因素有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保持。

38、父母会用孩子的聪明来证明自己的聪明,而学校则会用学生的愚笨来证明自己的聪明。

39、差生的存在是必然的,差生的形成是偶然的。莫用差生“存在的必然”遮蔽“形成的偶然”。借助差生“形成的偶然”走出“结果的必然”。首先,教师应该弱化差生的差生意识;其次,探索形成差生的多种可能性原因,为避免形成差生寻找方法与策略;最后,教师要用更好的教学方法与更高的教学品质去吸引学生,以此来帮助他们避免沦为差生。一言以蔽之,莫给学生变差的机会。

40、父母往往用成人世界的功利标准来评判孩子,改造自己对孩子的关爱,这表现为父母不再关心孩子的生活世界,不再关心孩子的心理感受,而只关心孩子的学习成绩,只关心对孩子前途有直接影响的班级排名与教师评价。这使得孩子对父母的功利性关爱产生逆反心理,从而拒绝与父母进行真诚的交流与沟通。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们因此就不再有“恋母”与“恋父”的需求,相反,这会增强他们对爱的需求,从而促使他们过早地在同辈群体中寻找“爱的归宿”。因此,从这个层面来讲,孩子们彼此间形成的爱并不是成人所理解的爱情,而是父母关爱的一种替代品,是父辈们真诚关爱缺位的产物。

41、成人在面对孩子世界时,更多的是一种武断,而不是理解;是一种抵制,而不是尊重。作为成人,我们可能漠视孩子的世界,也可能承认孩子有自己的世界,但无论如何我们没有赋予孩子世界应有的地位。孩子们并不是要占有美的东西,而是更着力于对美的追求。

42、学校存在的最终目的是培养优秀的学生,因此学习世界的意义更甚于教学世界,甚至可以说,是学习世界的现状决定了教学世界的现状,是学生的学习状态决定了教师的教学状态。但事实并非如此。

43、培养学生的主动性与交给他们学习方法是教师的主要责任,而积极地用所学方法来建构自己的知识结构则是学生的主要责任。教师上很多课,就是阻碍学生完成自己的任务。由此可见,教师对学生学习世界的不了解、不理解、不尊重是导致教师与学生都“忙碌而无效”的主要原因,教师的教并不是为了学生,而是为了教师与学校。

44、学习评价有两个直接的功能,一是证明学生掌握了多少知识,另一是查明学生遗漏了多少知识。基于威胁的学习评价最终让学生远离学习;基于支持的学习评价才会让学生走进学习。教师通过肯定学生的学习积极面来帮助学生,往往比否定学生的消极面来诊断学生,更有利于发挥学习评价的影响力。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评价,并不是对学生学习态度的评价,而是对学生学习内容与学习方法的诊断。诊断需要具备更多的专业智慧,需要非常明确的指导、非常清楚的问题解决办法。

45、学生成长有两个方向:一是通过扩张自己的优点来发展自己,另一是通过弥补自己的缺点来发展自己。不管在态度上,还是在技术上,前者都更占优势。

46、家长眼中的孩子越来越聪明,教师眼中的学生越来越笨,这个明显的落差让人觉得匪夷所思。

47、对于学生而言,教育具有双重功能:一是发现并发展学生的独特优势,我们称之为教育的发展功能,它注重对学生独特优势的发现与培育,是开放与多元化的;另一是根据学生的独特优势对学生进行评价与筛选,我们称之为教育的筛选功能,它注重对学生特定优势的测量与鉴别,是封闭与单一化的。

48、从学生优势出发设计课堂教学:鼓励与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优势与成绩,是从学生优势出发设计课堂教学的第一步;根据学生目前的优势与成绩来设定教学目标,是从学生优势出发设计课堂教学的第二步;让课堂教学还原学生优势与成绩的获得过程,是从学生优势出发设计课堂教学的第三步。课堂教学并不是来教训学生的,更不是用学科知识塞饱学生的无知,而是让学生有更多机会使用自己获得优势与成绩的方法,通过自己优势与成绩的拓展,来填补自己因为年轻而拥有的幼稚与无知。

49、成绩竞争=专业竞争+时间竞争。在教育理论上,教师要拥有良好的教学业绩至少需要三个要素——教师的教学专业水平、教师的投入程度和教学工作环境,其中教学专业水平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可是,一旦回到教育实践,尤其是教师间的教学竞争上来,这个结论就显得有点勉强了。

50、竭力去发现上课人的优点,谦虚地询问其课堂优点产生的原因,并向他学习,这是课堂观察中上课人与听课人最为良性的互动模式。

51、提高自己的课堂教学能力有两种途径:一是填补自己的课堂劣势,另一是拓展自己的课堂优势。

52、提高课堂教学能力的主要途径,是拓展自己的课堂教学经验;而回避课堂教学劣势的主要途径,是反观自己课堂教学的不足。课堂教学是一项艺术化的工作,是一项没有终点的工作。

53、决定课堂进程的,并不是教师的教学设计,而是学生的学习进程;判断课堂教学成功或失败的标准,并不是教师本人的能力如何与表现如何,而是教师的教学对学生学习的引导与帮助有多大。

心得体会。

学习心得54、要造就艺术化的课堂需要的不是模仿别人而是成就自我。成就自我的途径并不是对他人的崇拜而是对自己教学理念的优化与改造是对自己课堂教学要素的夯实与重组是对自己课堂教学氛围的营造与培育。课堂教学追求的是艺术性但造就艺术化课堂的却是技术性。

55、课堂教学分为三个方面六个要素:教师教学方面,包括教学目标(教师的教学目标与学生的学习目标)、教学指导方式与教学过程;学生学习方面,主要考虑学生的课堂参与度;课堂教学效果方面,包括学习成功率与课堂思维深度。

56、教师教学目标与学生学习目标间的关联与互动,是成就成功课堂的重要因素。

57、精彩的教学,并不一定能够有效地完成教学任务;而有些枯燥的课堂教学,却能够有效地完成教学任务。教学是否能有效地完成教学任务,是由教学过程与教学内容的关联度决定的。

参与和被动参与。主动参与是学生基于自己内在的学习动机而走进课堂,容易在课堂学习中表现出更多的主动性与创造性;被动参与是学生基于外在的学习或者生活压力而走进课堂,这虽有可能让学生在课堂上完成相应的学习任务,但可以肯定的是,也会让学生对课堂本身产生厌倦感。

59、教师对学生课堂参与梯度的回应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教师在讲解教学内容时,有没有照顾到不同层次的学生;二是教师在课堂提问中,是否顾及了不同问题的思维层次,并根据问题思维层次的不同,来照顾与教育不同层次的学生;三是教师在进行作业和试卷设计与点评时,是否对不同层次的学生给予回馈与反应。

60、评价课堂教学的成功与否,最终还是得对学生在课堂中的学习成功率进行评价。学习成功率可分为三项指标:学生学习目标达成度、教师教学计划实现度与课堂教学效果拓展度。学生学习目标达成度主要是指本堂课的直接教育效果是否得以实现;教师教学计划实现度主要是指教师预先为自己设计的课堂教学活动是否完成;课堂教学效果拓展度是对课堂教学中的生成性与创新性教育效果的观察与评价,这些教育效果并不是计划中的,但往往是课堂教学的亮点。

61、对课堂体悟而言,课堂学习氛围、课堂人际互动和课堂思维品质,是表现课堂品质极为重要的核心要素。对课堂学习氛围的体验,主要聚焦在教师对学生的宽容与控制两个维度上。应该把教师对学生的宽容看成是教育的起点,而教师对课堂教学的控制则是实现教育目标的过程,所以控制欲宽容并不矛盾,但存在控制的程度与宽容的内容是否适应的问题。

62、真正焕发生命活力的课堂,并不是教师个人的精彩课堂,也不是学生个人习得学科知识的课堂,而是教师与学生借助课堂教学这一活动与平台,在教师的精彩教学之中,在学生学科知识的习得过程之中,体会人与人之间的情感共鸣与知识共享的乐趣的课堂。

63、课堂中的人际互动,容易被师生间的教学互动、同学间的合作学习所掩盖。课堂中真实的互动,可以表现在行为层面上,但并不必然如此。更为深刻的人际互动,应该是教师与学生对同一个观点的默契,应该是同学之间对同一样感受的共鸣。这不一定要通过具体的行为与活动表现出来,往往在彼此的相视一笑或者同样的身体语言中得以充分表达。不能将课堂中的活动互动作为课堂人际互动的全部,这回阻碍更深层次课堂人际互动的产生。

《课堂密码》读书心得

该书分为五个部分,即:打造“有效课堂”;营造“有趣课堂”;塑造“有序课堂”;课堂中的“学生”;课堂中的“教师”。

作者主要观点如下:

1、莫把课堂只当课堂;莫把课堂只当教学;莫让课堂止于安静;以学生为师;以同事的课堂为友。

2、当前的知识竞争不再是知识储存量的竞争,而是知识提取量的竞争。在教育教学工作中,知识储存过程中运用的方法越是简单,学生的知识提取就越是困难;逻辑越是清晰,学生提取知识越容易。

3、在今天这个时代,一个不投资的人自然是买不起房的;一个不再看书的人,必然会在每堂课中都处于挣扎状态。

4、衡量自己有没有学会一本书的标准:当你看书的封面时能够把目录写出来,那你就掌握了这本书的40%;当你看目录时能够把书中的要点写出来,那你就掌握了这本书的60%;当你看着知识要点能够把细节想起来,那你就掌握了这本书的80%;如果你还能够把这本书的知识进行重组并灵活应用,那你就掌握了这本书的90%以上。

5、为了让学生能更快地掌握学科知识点,教师以训练者的身份面对学生可能最有效;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系统化的学科知识,教师以教学者的身份面对学生可能最有效;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与可持续发展,教师以教育者的身份面对学生可能最有效。

6、课堂结构=学科深度×教育广度。对于学科深度有两种理解,一是指内容的艰深,二是指理解的深刻。教师在学科知识上要有深度,并不是要求教师在学科知识的内容上要艰深,而是要求教师对学科知识的理解要深刻。在内容理解上越是深刻的教师,就越是可以帮助学生学习,就越能让学生学得有趣,就越能让学生掌握学科知识。对于教育广度也有两种理解,就是把学生当做“一个学习学科知识的人”(专业选手),还是当做“一个人在学习学科知识”(业余选手)。从“一个人在学习学科知识”的立场出发,就意味着必须把学生当做一个整体的人来对待,可以从三个方面加强学科知识对学生的吸引力:一是学科教师要全面地爱护与关心学生;二是力求让“书面化的学科知识”生活化;三是要从学生的知识原点出发,引导学生走到学科知识的终点。

7、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不仅需要更多的方法与策略,还需要优化自己的课堂结构。课堂结构应该是学科深度与教育广度的均衡配置。

8、课堂效率=教学进度×学习接受度。课堂教学真正的主体是学生而不是教师,教师非常努力,但学生不参与,那么课堂教学的效果仍然为零。在课堂教学中,具有真实教育意义的是学生的学习,教师的教学只是学生学习的助推剂。换而言之,教师的主导只是服务于学生主体学习的一种方式而已。因此,评价一堂课优劣的标准,从目标的角度来看,应该是学生的学习接受度,而不是教师的教学进度。

9、课堂效率需要教师的努力,需要学生的参与,更需要教师与学生的协同合作。要让课堂发挥最大的效率,肯定需要教师与学生的努力与投入,但在教师与学生投入有限的情况下,相互照顾对方的进度,才是最佳的选择。教师一味地加快教学进度而不顾学生的学习接受度,或者学生只管个人的学习接受度而不顺应教师的教学进度,都很难让课堂效率最大化。

10、肖川教授认为,只是关心“怎么教”的教育是没有灵魂的教育;只是关心“教什么”的教育是没有肉体的教育。

11、“教什么”是指教学内容,符合科学的特征,具有可以重复与可以迁移的特点;“怎么教”是指教学手段,符合艺术的特征,具有个性化与即时性的特点。

12、一堂成功的课往往具有即时性,它需要教师有灵感,也需要教师能把握当时的课堂情境,有预设的课可以保证不出问题,但难以保证它非常精彩。一堂成功的课也具有个性特征,教师的个性魅力、知识结构,就决定了他会选择什么样的教学方法,而这些方法就像镶嵌在教师身上一样,难以为他人所模仿。因此,课堂教学既不会由于外在的强制或者指导而变得精彩,也不会因为对他人的模仿而更为成功。因为在强制的状态下艺术家是做不出精品的,而对艺术品的仿制就是地地道道的赝品。

13、不管教师在学科教学上多么努力,对学科知识的学习、理解与掌握,始终是学生自己的事情,教师可以帮助学生学习学科知识,但永远不可能替代学生去学习、理解与掌握学科知识。因此,课堂教学不应该止于学科生活化,还应该以学生自己理解和掌握学科知识为最终目的,这就需要教师在完成学科生活化之后,进一步推进与完善学生生活学科化的过程。

14、学科教学只是学生习得学科知识的一种辅助手段,真正让学生掌握学科知识的,是学生自己对学科知识的主动建构。

15、课堂有趣包括两种情况:一是把学生的注意力从其他地方吸引过来的外在兴趣,这种兴趣有比较价值,但并不一定有内在价值;另一个是真正吸引学生的课堂教学的内在兴趣,这依赖于学生在学科知识学习过程中对逻辑与思维的把握与练习。这两种兴趣缺一不可,但绝不应该仅止于第一种兴趣。

16、考试成绩=学科兴趣×学习方法×学生智商。影响学生学习成绩的要素,大致包括以上三大方面。在这三大学习要素中,最难改变的应该是学生智商,甚至可以说是完全不可改变的要素。我们不能改变学生的智商,但能够改变学生对待自己智商的态度与使用它的方法。对学生来说,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是取得学习成绩的前提。在学生的学习要素中,最容易改变的是学生的学科兴趣。学生对某一学科喜欢与否,很少以其专业价值为标准,一般是以之是否对他们的胃口为标准,在这一点上,学科教师的教学风格甚至学科教师自己的生活态度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在现实中,教师往往是用强迫来替代学科兴趣,用训练来替代学习方法,虽然明知这种教学方法是饮鸩止渴,但是要让他们在渴死与毒死之间进行选择,教师们情愿先止渴再被毒死。

17、教师要切记:不要因捍卫教材而丢失了自己,不要变成教材的“传声筒”、“卫道士”;不要因拘泥于教材而变得教条;不要替代教材而成为学生的敌人。课堂的主要矛盾应该是学生的学习能力与教材的内容深度之间的差距,次要矛盾应该是学生学习模式与教师之间的差异。

18、教师有三种定位:其一,团结教材而进攻学生;其二,团结学生而进攻。

教材;其三,成为课堂中的陌生人,看学生与教材恶斗不止,而自己坐看“风景”。一般情况下,教师都不会选择第三种,选择第一种情况的占绝大多数,选择第二种情况的占极少数。要进攻教材,教师就要掌握三项本事:读透教材、补充教材与批判教材。成功的课堂,就是教师带领着学生,富有智慧地读透教材、补充教材与批判教材,而不是对着教材顶礼膜拜。

读周彬著《课堂密码》读书笔记读周彬著《课堂密码》读书笔记19、对学科教师有两种不同的理解,一种观点认为,学科是对教育功能的分化,即教师只对学科教学负责;另一种观点认为,学科是对教育功能的延伸,即教师不但要教育好学生,还要对学科教学负责。

20、教育至少应该包括三个层次的内容:一是对学生学科知识的授受,我们称之为传授;二是对学生学科兴趣的激发与学习方法的指导,我们称之为教学;三是对学生全面发展的引领,我们称之为教育。

21、哲理故事:国王要一位画家为他画一匹马,但是一直等了5年也没有看到画家的作品。国王专程来到画家的画室,画家便当场为国王画马,仅仅5分钟后,国王便看到一匹栩栩如生的骏马从画家的笔端奔跃于纸上。国王为此非常生气,质问画家为什么5分钟可以完成的任务,居然让自己等了5年。画家平静地说:如果你需要一匹普通的马,那我当时就可以完成,但因此我永远都只会画普通的马;可如果你需要一匹骏马,那就需要5年的汗水与艰辛作为铺垫了。

22、建构主义心理学中关于“鱼牛故事”的经典案例:从前,有一条鱼和一只青蛙一起在一口井里生活了很长时间。有一天,青蛙跳出了井,来到了岸上,它东看看,西看看,觉得一切都是那么新鲜。这时,它看到前方不远处有一头牛,就仔细地观察了一番。回到井里后,它向鱼描述自己在岸上看到的事物,介绍得最具体的就是牛了:它长着大大的肚子,有一对犄角,还有四条长长的腿、四只蹄子……鱼边听边把牛的样子画了下来,但它画的仍然和鱼的模样一样,只是肚子大大的,长着四条腿,在鱼头上还长着一对犄角……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人不可能让学科知识独立于生活知识之外,也不可能让学习生活孤立于日常生活之外。

23、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言,如果家里没有足够的藏书,如果父母对书本的感觉很贫乏,那孩子就很难在学校中对学科学习有兴趣。当家庭教育不但不提供有智慧的日常生活,反而摈弃学生的日常生活去迎合学习生活时,这种错位的教育模式,就同时扼杀了学习生活与日常生活。

24、当我们关注学生的学科知识时,还需要非学科知识为它奠定亮丽的“智识底色”;当我们关注学生的学习活动时,还需要课外活动为它奠定灿烂的“智能底色”;当我们关注学生的学习生活时,还需要日常生活为它奠定阳光的“智慧底色”。没有了这些“底色”,学生的一切都将毫无生机与希望,包括学科学习。

25、课堂管理有两个核心目的:一是避免发生或者消除影响班级有序学习的事件,可称之为维持课堂秩序,这是消极课堂管理;另一是通过合作学习凝聚班级合力,在整体上提高学习效率,可称之为促进课堂合作,这是积极课堂管理。

26、为何需要课堂管理,原因有六:一是要维持并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二是要帮助学生掌握并学会使用学习方法;三是要调动学生集体力量提高学习效率;四是要通过纪律教育形成课堂学习秩序;五是要通过学习诊断减少学生的违纪行为;六是要避免与诊治学生群体的失范行为。

27、课堂管理最成功的境界,就是发掘学生群体的力量来提高每位学生的学习效率;而课堂管理最失败的境界,就是对学生群体的失范行为无能为力。

28、怎样进行课堂管理:教师需要反省自己的课堂管理方式,要服务于学生群体,而非管制学生个体;要寻找学生调皮的原因,而非责备其态度;要让学生明白要做什么,而非禁止学生做什么。

29、衡量课堂教学的效率,既不能只以教师的功劳为标准,也不能只以教师的疲劳为标准,而应该以以功劳为分子、以疲劳为分母形成的比例为标准。

30、良好的学习态度缘自积极的学习兴趣,而积极的兴趣是对学习过程的内在享受,这种享受是由良好的学习方法带来的,而学习兴趣也只可能由良好的学习方法产生。

31、学法指导包括以学习为核心的三项工作,即解题方法的传授、学习方法的引领与学习过程的指导。和学生谈论学习中的成就与挫折,教会学生正确面对学习的短期成本与长期收益,指导学生正确地处理学习与生活之间的冲突与矛盾,这就是对学生学习过程的指导。

32、对于绝大多数以传授知识为目的的课堂教学来说,让学生静下来是课堂教学得以顺利进行的前提,也是学生主动内化学科知识的必经之道。要让学生在课堂中静下来,有三种方法可以使用:一是采用科学的方法把学生动起来的本能成分转化为学生静下来的本能成分;二是想办法把学生动起来的本能成分压下去,不让它有发挥的机会与空间,并尽可能地激发学生静下来的本能成分,为它的发挥创造机会并提供空间;三是采用科学的方法把学生动起来的本能成分消耗或者过滤掉,把保留下来的具有较高浓度的静下来的本能成分用到课堂教学中来。

33、影响学生人格的要素,有遗传、环境与情境。教育对这三个要素的影响程度决定着教育塑造学生人格的空间。

34、善待学生的无知,不但需要教师有宽容学生无知的度量和改变学生无知的智慧,还需要教师有宽容学生无知的勇气与改变学生无知的责任感。

35、倡导站在学生那面的教育。站在学生的那面,并不是去纵容他们,而是接受学生的现状,理解学生的现实。站在学生的那面,就意味着教师既不可能直接改造学生,也不可能替代学生,而是做学生的欣赏者与鼓励者。教育一个人,并不是让你去改造他,而是让你去塑造他。改造是站在学生的对面,挑出学生身上的刺与不足,然后再为学生嫁接上美丽的花朵;塑造是站在学生那面,通过发掘学生身上的潜力,改进学生身上的不足,从而在学生身上培育出美丽的花朵。

36、如果教师站在学生那面,教学设计就要根据学生的经验与知识来展开,这更容易让他人看到学生的智慧,它并不直接体现教师的能力,而是通过学生的学习幸福感与学习有效性来予以展现,但是这才是真正的教育,而非作秀的教育。

37、让学生在“积极归因”中寻找“学习。

自信”。把学习成就归因于内在的、可控的与稳定的学习因素,可以提高学生对自我学习能力的评价水平。将学生掌握知识的数量与教学要求相比,学生可能永远都处于失败的境地;将学生掌握知识的数量与他过去的知识储备相比,他永远都在取得进步。把可以解决的学习问题归因于内在的、可控的因素更有利于问题的解决。把不能解决的问题归因于外在的、不可控的、不稳定的因素有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保持。

38、父母会用孩子的聪明来证明自己的聪明,而学校则会用学生的愚笨来证明自己的聪明。

39、差生的存在是必然的,差生的形成是偶然的。莫用差生“存在的必然”遮蔽“形成的偶然”。借助差生“形成的偶然”走出“结果的必然”。首先,教师应该弱化差生的差生意识;其次,探索形成差生的多种可能性原因,为避免形成差生寻找方法与策略;最后,教师要用更好的教学方法与更高的教学品质去吸引学生,以此来帮助他们避免沦为差生。一言以蔽之,莫给学生变差的机会。

40、父母往往用成人世界的功利标准来评判孩子,改造自己对孩子的关爱,这表现为父母不再关心孩子的生活世界,不再关心孩子的心理感受,而只关心孩子的学习成绩,只关心对孩子前途有直接影响的班级排名与教师评价。这使得孩子对父母的功利性关爱产生逆反心理,从而拒绝与父母进行真诚的交流与沟通。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们因此就不再有“恋母”与“恋父”的需求,相反,这会增强他们对爱的需求,从而促使他们过早地在同辈群体中寻找“爱的归宿”。因此,从这个层面来讲,孩子们彼此间形成的爱并不是成人所理解的爱情,而是父母关爱的一种替代品,是父辈们真诚关爱缺位的产物。

41、成人在面对孩子世界时,更多的是一种武断,而不是理解;是一种抵制,而不是尊重。作为成人,我们可能漠视孩子的世界,也可能承认孩子有自己的世界,但无论如何我们没有赋予孩子世界应有的地位。孩子们并不是要占有美的东西,而是更着力于对美的追求。

42、学校存在的最终目的是培养优秀的学生,因此学习世界的意义更甚于教学世界,甚至可以说,是学习世界的现状决定了教学世界的现状,是学生的学习状态决定了教师的教学状态。但事实并非如此。

43、培养学生的主动性与交给他们学习方法是教师的主要责任,而积极地用所学方法来建构自己的知识结构则是学生的主要责任。教师上很多课,就是阻碍学生完成自己的任务。由此可见,教师对学生学习世界的不了解、不理解、不尊重是导致教师与学生都“忙碌而无效”的主要原因,教师的教并不是为了学生,而是为了教师与学校。

44、学习评价有两个直接的功能,一是证明学生掌握了多少知识,另一是查明学生遗漏了多少知识。基于威胁的学习评价最终让学生远离学习;基于支持的学习评价才会让学生走进学习。教师通过肯定学生的学习积极面来帮助学生,往往比否定学生的消极面来诊断学生,更有利于发挥学习评价的影响力。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评价,并不是对学生学习态度的评价,而是对学生学习内容与学习方法的诊断。诊断需要具备更多的专业智慧,需要非常明确的指导、非常清楚的问题解决办法。

45、学生成长有两个方向:一是通过扩张自己的优点来发展自己,另一是通过弥补自己的缺点来发展自己。不管在态度上,还是在技术上,前者都更占优势。

46、家长眼中的孩子越来越聪明,教师眼中的学生越来越笨,这个明显的落差让人觉得匪夷所思。

47、对于学生而言,教育具有双重功能:一是发现并发展学生的独特优势,我们称之为教育的发展功能,它注重对学生独特优势的发现与培育,是开放与多元化的;另一是根据学生的独特优势对学生进行评价与筛选,我们称之为教育的筛选功能,它注重对学生特定优势的测量与鉴别,是封闭与单一化的。

48、从学生优势出发设计课堂教学:鼓励与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优势与成绩,是从学生优势出发设计课堂教学的第一步;根据学生目前的优势与成绩来设定教学目标,是从学生优势出发设计课堂教学的第二步;让课堂教学还原学生优势与成绩的获得过程,是从学生优势出发设计课堂教学的第三步。课堂教学并不是来教训学生的,更不是用学科知识塞饱学生的无知,而是让学生有更多机会使用自己获得优势与成绩的方法,通过自己优势与成绩的拓展,来填补自己因为年轻而拥有的幼稚与无知。

49、成绩竞争=专业竞争+时间竞争。在教育理论上,教师要拥有良好的教学业绩至少需要三个要素——教师的教学专业水平、教师的投入程度和教学工作环境,其中教学专业水平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可是,一旦回到教育实践,尤其是教师间的教学竞争上来,这个结论就显得有点勉强了。

50、竭力去发现上课人的优点,谦虚地询问其课堂优点产生的原因,并向他学习,这是课堂观察中上课人与听课人最为良性的互动模式。

51、提高自己的课堂教学能力有两种途径:一是填补自己的课堂劣势,另一是拓展自己的课堂优势。

52、提高课堂教学能力的主要途径,是拓展自己的课堂教学经验;而回避课堂教学劣势的主要途径,是反观自己课堂教学的不足。课堂教学是一项艺术化的工作,是一项没有终点的工作。

53、决定课堂进程的,并不是教师的教学设计,而是学生的学习进程;判断课堂教学成功或失败的标准,并不是教师本人的能力如何与表现如何,而是教师的教学对学生学习的引导与帮助有多大。

读周彬著《课堂密码》读书笔记心得体会,学习心得54、要造就艺术化的课堂,需要的不是模仿别人,而是成就自我。成就自我的途径并不是对他人的崇拜,而是对自己教学理念的优化与改造,是对自己课堂教学要素的夯实与重组,是对自己课堂教学氛围的营造与培育。课堂教学追求的是艺术性,但造就艺术化课堂的却是技术性。

55、课堂教学分为三个方面六个要素:教师教学方面,包括教学目标(教师的教学目标与学生的学习目标)、教学指导方式与教学过程;学生学习方面,主要考虑学生的课堂参与度;课堂教学效果方面,包括学习成功率与课堂思维深度。

56、教师教学目标与学生学习目标间的关联与互动,是成就成功课堂的重要因素。

57、精彩的教学,并不一定能够有效地完成教学任务;而有些枯燥的课堂教学,却能够有效地完成教学任务。教学是否能有效地完成教学任务,是由教学过程与教学内容的关联度决定的。

参与和被动参与。主动参与是学生基于自己内在的学习动机而走进课堂,容易在课堂学习中表现出更多的主动性与创造性;被动参与是学生基于外在的学习或者生活压力而走进课堂,这虽有可能让学生在课堂上完成相应的学习任务,但可以肯定的是,也会让学生对课堂本身产生厌倦感。

59、教师对学生课堂参与梯度的回应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教师在讲解教学内容时,有没有照顾到不同层次的学生;二是教师在课堂提问中,是否顾及了不同问题的思维层次,并根据问题思维层次的不同,来照顾与教育不同层次的学生;三是教师在进行作业和试卷设计与点评时,是否对不同层次的学生给予回馈与反应。

60、评价课堂教学的成功与否,最终还是得对学生在课堂中的学习成功率进行评价。学习成功率可分为三项指标:学生学习目标达成度、教师教学计划实现度与课堂教学效果拓展度。学生学习目标达成度主要是指本堂课的直接教育效果是否得以实现;教师教学计划实现度主要是指教师预先为自己设计的课堂教学活动是否完成;课堂教学效果拓展度是对课堂教学中的生成性与创新性教育效果的观察与评价,这些教育效果并不是计划中的,但往往是课堂教学的亮点。

61、对课堂体悟而言,课堂学习氛围、课堂人际互动和课堂思维品质,是表现课堂品质极为重要的核心要素。对课堂学习氛围的体验,主要聚焦在教师对学生的宽容与控制两个维度上。应该把教师对学生的宽容看成是教育的起点,而教师对课堂教学的控制则是实现教育目标的过程,所以控制欲宽容并不矛盾,但存在控制的程度与宽容的内容是否适应的问题。

62、真正焕发生命活力的课堂,并不是教师个人的精彩课堂,也不是学生个人习得学科知识的课堂,而是教师与学生借助课堂教学这一活动与平台,在教师的精彩教学之中,在学生学科知识的习得过程之中,体会人与人之间的情感共鸣与知识共享的乐趣的课堂。

63、课堂中的人际互动,容易被师生间的教学互动、同学间的合作学习所掩盖。课堂中真实的互动,可以表现在行为层面上,但并不必然如此。更为深刻的人际互动,应该是教师与学生对同一个观点的默契,应该是同学之间对同一样感受的共鸣。这不一定要通过具体的行为与活动表现出来,往往在彼此的相视一笑或者同样的身体语言中得以充分表达。不能将课堂中的活动互动作为课堂人际互动的全部,这回阻碍更深层次课堂人际互动的产生。

课堂教师心得

一年多来,我尽职尽责,爱岗敬业,关爱学生,关注学校的发展前途和命运。平时我认真组织并积极参与学校的校本教研活动,不断提升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水平。为确保学校校本教研活动能健全有序地深入开展,本着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走内涵发展之路,现将自己的个人专业发展情况特作如下总结。

1、学习教育教学理论,在实践认识中丰富自我。

每学期我都认真研读一本教育教学专著,如《多元智能理论》、《给数学教师的101条建议》等,及时作好读书笔记,写出学习心得,丰富和充实自身的文化素养。经常征订和翻阅权威性的教育类期刊杂志,如:《人民教育》、《广西教育》、《中国教育报》、《河池教育》等,了解更多专家、学者的教育教学新观点,掌握当前的教改动态,这些观点和理论都将给自己今后的工作起着指导和促进作用。在校本教研活动中,我坚持做到“五个结合”:结合课程改革学习;结合教育改革的热点难点问题学习;结合教育教学实践案例学习;结合教育改革中产生的困惑学习;结合同事之间的相互交流相互提高学习。

2、提高专业发展素质的提高,在汲纳中充实自我。

坚持教学相长,在师师、师生的交往中获得自我发展。勤听课,通过课堂听课,与授课教师进行交流与沟通;勤质疑,勇于提出自己的问题和观点,在深入探索中达到共同进步;从中领略到真实的体验和感受,不断充实自我,促进个人专业水平的提升,让自己与新课程一同成长。

3、勤于反思,在总结经验中完善自我。

积极学习科学发展观的理论,坚持个人素质的全面可持续协调发展;领会理论精髓对于教育教学的指导意义,不断促进自身的可持续发展。努力做到博览群书,学会并乐于和同事分享学习的快乐。学会思考教育问题,积极把先进的教育理念转化为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等,从反思中提升教学研究水平。学会并善于聆听专家、学者及同事对自己专业发展的指导意见,以推动自身业务的不断发展。

4、勤写文章,在总结经验中磨练自我。

充分利用业余时间多读书,认真阅读教育名著,将所得所感及时记录下来。在“读”的基础上,学会“想”和“写”,经常性地把自己的思想体会写出来;努力写些能多层次多方位反映课改的好文章。及时撰写教育科研论文和教学反思。

5、强化开放的合作性研训意识,积极参加各种学习、培训及教研活动。

在活动中积极发言,提升自己的理论水平。加大校际间联手互动的学习力度,继续深入学习“新课改”理念,并努力将新课改的思想理念贯穿在整个教育教学过程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积极开展课题研究,写出课题研究计划并按实施方案扎实、有效的开展。

6、积极使用现代信息技术。

充分利用网络优势,学习教育教学方面的新思想,掌握新方式,运用新理论,提高教学效果。

《父母课堂》读书心得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老任师,在教孩子如何做人方面,家长其实要比老师更重要。

家长的言传身教,在潜移默化中会给孩子极大的教育,孩子在一天天地长大,作为家长,我们可能都有过面对孩子的缺点无计可施、无可奈何,甚至有时对着他们大发雷霆的经历。那种恨铁不成钢的心情,对每位已为人父、已为人母的人来说一定不会陌生。

在孩子的成长中,我渐渐明白了,要改变孩子的缺点并不一定指出错误,指明正确而规范的做法。

对小孩子来说,对他优点大加赞赏就是让其改正缺点,养成良好习惯的很好办法。在此,我想将自己通过《父母课堂》学到的的一点心得与大家分享一下。

现代的父母由于工作忙碌与孩子相处及互动的时间比较少,许多父母在与孩子相处时很容易陷入一种模式,当孩子在与父母分享生活的点滴时,父母的心却不断地盘算着生活中的琐事,事实上,孩子在外面遇到烦心事和开心事,目的是想得到父母的理解与支持,父母此时的任务是放下手中的琐事,专心倾听孩子的点滴,理解孩子的感受,用适应的语言给孩子以感情上的回应。

做父母的一定不要把孩子看成自己的私有财物,想打就打,想骂就骂。小孩子也有自己的尊严,你只有尊重他,他才会学会尊重你,尊重别人.这样他才会在以后的人生路上能得到更多的朋友。

不要分数是第一,过分给孩子太多的压力。要知道每个孩子的身上都会有一个闪光点,你要懂得发现,也要懂得条条大道通罗马,做父母的要因材施教,让孩子在快乐中学习,在学习中得到快乐。

家庭是孩子性格着色的第一个染缸,家长就是孩子行为塑造的第一任教师,孩子会通过观察和模仿父母的一言一行去学会生活,有时父母不经意的言行,会对孩子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所以言传身教尤为重要,家长许诺的事,一定要落实,这是对孩子诚信教育的最好教材,儿子看到家长都能诚信,自然而然,我们对他提出的要求,也能兑现,否则就会失去孩子的信任。

教育孩子不应该仅仅是学校老师的责任,作为和孩子朝夕相处的家长,更应责无旁贷,所以我们会经常与老师联系,了解孩子在学校的情况,孩子在家的不良习惯和点点进步,及时反馈给老师,这样相互沟通,互相补充,使孩子能得到更全面的教育。

对孩子的教育家长也应该逐步提高自己的认识,小学是孩子的基础阶段,也是孩子养成好习惯的关键时期,怎么样才能让孩子在德智体全方面都能得到发展是我们家长最为关注的事情,对孩子的教育我体会八个字:理解、要求、引导、努力,理解就是要站在孩子的角度想问题;要求就是规范孩子的言行及学习习惯;引导就是循循善诱,要允许孩子犯错误;努力就是要求家长和孩子一起奋斗,共同进步。

父母课堂读书心得

常言道:关心则乱。的确如此,每天的紧张情绪使我这个在小学工作了十几年的"老"教师,一时间竟将所有的教育理论,教育策略抛之脑后。记得那是孩子刚开始学拼音时,声母、韵母合拼不起来经常发生,比如"b-a"拼出"bo"的音,"p-a"拼成"ba"。数学学习也是这样,初学数字"2、3、4、5、6、9"的朝向问题,我认为非常容易的事在孩子那里屡屡犯错误。于是,一向认为脾气良好的自己在不经意间竟也学会了"河东狮吼"的武艺。

一天,孩子拿回了《父母课堂》,其中一篇文章是对教育专家尹建莉老师的专访,她明确的指出--孩子的学习成绩是由父母决定的。父母对学习中诸多问题的理解和认识决定着孩子的成功与否。尹老师说,如果把学习做成一颗酒心巧克力,孩子如何能不喜欢;如果把学习做成一颗牛黄解毒丸,孩子又如何能喜欢?让孩子爱上学习,首先要让孩子对学习感兴趣。当孩子觉得学习是一件有意思的事的时候,他便会投入精力,学习就会变得有趣、轻松,没有那么沉重了。家长可以用玩游戏的方法引导孩子的兴趣,即所谓的"寓教于乐"。

一语点醒梦中人,尹老师的话引起了我对孩子教育的深深思索:我对孩子的教育是不是没有考虑到孩子的节奏?我犯了严重的拔苗助长的错误。

在以后的时间里,我尝试着慢下来,对孩子的要求相对降低。跟随孩子的认知节奏,学习节奏,用一些更感性的方法帮孩子突破学习的难点,激发孩子学习的兴趣。比如:孩子"b""p""d""q"识记发生困难时,我采取做半圆加小棍抽拉的方式加强记忆;当拼读发生困难时,我将声母韵母一一做成卡片,让它们找朋友。这些做法既增强孩子的记忆,又增加了学习的兴趣。

这样一个阶段下来,孩子在学习中找到了乐趣,增强了学习的信心。想来,真的要感谢《父母课堂》,是它使我由偏激回归了理性,重新认识到遵循孩子心理发展规律,尊重孩子的重要性。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家长不应该侧重于充当指挥者,更重要的应该是陪伴者,建议者和帮助者。家长只是陪伴孩子在人生的路上成长,至于孩子有多大的舞台,取决于家长给孩子自主能动的空间有多大。

课堂教师心得

时间过得真快,一转眼又一个学期过去了,在这一个学期中我学到了很多东西,欣喜的是在匆忙的岁月流逝中,不仅留下了我们忙碌的身影,也留下了我们辛勤耕耘的足迹,留下了我们幸福,哀伤,快乐,痛苦和泪水。回顾这一学期的语文教学工作,我感慨良多,尤其是在新课改的大环境下我学到了以前从未尝试过的教学模式,使我深刻地体会到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是一件多么重要的事,所以这一学期我们的重点工作放在了培养学生的这方面,而我则把重点放在了改变课堂教学上。而这种改变也让我体会到了做一个优秀的语文教师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但是我还是下定了决心要“重新”去做一个语文教师。

首先,我明白,兴趣是的老师,而学生的学习兴趣是他们自主学习的原动力。对于老师来说,备课是一个必不可少,十分重要的环节,在备课的过程中既要备学生,又要备教法,更得抓住学生的兴趣,在备课时,我会注意这一环节,积极地为学生创设一种情趣盎然的学习气氛,使学生受到陶冶、感染和激励,从而主动学习。因此,每天我都花费大量的时间在备课上,认认真真钻研教材和教法,不满意就不收工。虽然辛苦,但事实证明是值得的。一堂准备充分的课,会令学生和老师都获益不浅。课前,为了令教学生动,不沉闷,我还为此准备了大量的教具,确实教学效果十分理想。同时,为了备好课,花大量的时间在网上查找相关课件或者自己加工、自己制作一些必需的课件,在课堂上起到了非常好的作用。相反,我没有认真备课的时候,课堂气氛沉闷,教学效果不好,学生也没兴趣听课,与此相比可见,认真备课对教学十分重要。

其次,根据新课程改革的精神,学生的学习要体现自主、探究、合作。因此,我在教学中往往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灵活的调整课程内容,以求学生能尽兴地表达自己的看法,完成自己的探究,真正体现自主性。当然,课堂的主导者是学生,只有使学生始终保持一种旺盛的学习劲头,我必须对自己的教学方法加以探究,不断地更新自己的教学思想和教学观念,真正做到与时俱进,跟上教改的步伐。在教学过程中,我有时以读代讲,让学生自主感悟,有时鼓励学生各抒己见,尽情发表自己的看法,有时采用一些别开生面的方式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些方法都取得了显著的教学效果。在课堂上,我力求讲课清晰化,条理化,准确化,情感化,生动化,做到线索清晰,层次分明,言简意赅,深入浅出。同时,我还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加强师生交流,让学生学得容易,学得轻松,学得愉快;注意精讲精练,在课堂上老师讲得尽量少,而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尽量多,让每个层次的学生都得到提高。同时,我还注意多向其他老师请教,经常和同年级的老师商量对策并学习他们的方法,多听课,学习别人的优点,克服自己的不足,改进自己的工作。

第三,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工”,最重要的学习莫过于方法的学习,搞好了学习方法的指导,对提高学生学习成绩是有很大的好处的。有的同学为什么老是玩,可是成绩仍然不错,原因是什么呢?我们天天强调上课要专心听讲,及时对知识进行巩固,然后还要及时的进行复习。有人说,聪明与否,在于是否思考,这是十分关键的,我们要着重指导学生学会思考,同时,学校还安排了每天都有的20分钟课业梳理时间,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来回顾当天所学,这也是一种良好的学习方法,而老师做的最重要的'工作便是督促学生一定要坚持下去。

第四,正确的学习习惯的养成,有利于教学的实施,更有利于学生的学习。对于语文来说,重点培养学生的各种学习习惯,字词的掌握情况,坚持对课文中的生字新词进行读写,听写;课文的朗读时,注意抓好课前预习,逐渐养成认真预习的好习惯,课堂上通过各种读对学生进行朗读训练与指导;阅读教学时,从平时的上课到考试,我都会让学生进行专门的阅读训练,提醒学生针对问题,多读多思多解,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为进一步攻克这一难点,同时我还增加了学生的课外阅读量,在每天上午的第四节读写课上,我都会抽出20分钟的时间让学生读校本教材上的阅读文段,剩下的10分钟专门进行阅读训练。平时的大阅读时间,我会让学生自读喜欢的课外书,准备好摘记本,将文中的优美词句,喜欢的古诗词,名言警句进行摘抄记录并写下自己的感悟,提高学生对古文化的感悟能力并进行记忆积累,逐步养成日积月累的好习惯。

第五,本学期,我们还建立了语文预习本,教会学生根据预习方案预习课文,坚持做到课前预习,并让学生在预习中发现问题。在学习课文时,大胆质疑,让学生能根据问题的难易程度让它们进行独立思考、小对子讨论、小组讨论并全班争论,教师不再是指导者,变成了引导者,最后还通过小组展示总结的方式解决课文中不理解的问题,为学生创设了一个民主平等和谐的学习氛围,学生不再是听客,他们成为积极的求知者和主动的参与者,真正成为学生的主人,这种学习方式既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又发挥了教师的引导作用;种种学习方法既迎合了教改的特点,同时又提高了课堂效率,一举两得。教师得以解放,学生得以轻松。

第六,这样的变化不仅体现在课堂上,还针对课后的作业布置。学校进行统一要求,对学生的作业布置实行了实验与研究,实行课前预习单与课前小练习结合。同时注意分层教学,在课后,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相应的辅导,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需求,避免了“一刀切”的弊端,同时,加大了对后进生的辅导力度,当然了,对后进生的辅导我并没有局限于基础知识性的辅导,更重要的是学习思想的辅导,要提高后进生的成绩,我觉得首先要解决他们的心结,让他们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并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通过各种途径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上进心,让他们意识到学习并不是一项任务,更不是一件痛苦的事,相反的,学习是充满乐趣的,从而自觉地把身心投放到学习中去。在此基础上,再教给他们学习的方法,提高他们的学习技能。

最后,我不敢说我的工作有多么的优秀,但是我要说,在这次新课改的大环境中,我真正的从自身出发,改变自己,将课堂还给学生,根据学生的需求,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质疑释疑,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参与,自主探究知识的能力。在我的教学中,撒播了希望的种子,孩子们也收获了成功的喜悦,在工作中我倾注了更多的汗水与艰辛。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会更加努力,争取取得更优异的成绩。

课堂读书心得体会

课堂读书是学校课程中的重要环节,它旨在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和阅读能力。在课堂读书中,同学们可以接触到各种文学作品,体验阅读的乐趣,获得知识的启迪和心灵的滋养。同时,课堂读书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在我参与课堂读书的过程中,我收获了很多,深深感受到了读书的重要性。

第二段:教师在课堂读书中的引导和激励。

在课堂读书中,教师起着重要的引导和激励作用。教师会选择优秀的文学作品,通过生动的讲解和解读,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在阅读的过程中,教师会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对作品进行分析和评价。同时,教师还会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勇敢表达自己的看法。在这样的教学环境中,每个学生都能感受到阅读的乐趣和收获。

第三段:同学间的交流与合作促进阅读效果的提升。

在课堂读书中,我还体会到了同学间的交流和合作对阅读效果的重要影响。同学们可以互相交流自己的阅读心得,分享自己的感悟。通过交流,我们可以互相启发,增加对作品的理解和感悟。在小组讨论或课堂互动中,同学们可以开展角色扮演,模仿作品中的人物,体验作品的生动性。这样的合作与交流不仅提高了阅读的效果,也增进了同学之间的友谊和合作精神。

第四段:通过课堂读书提高学习成绩和培养综合素质。

课堂读书不仅仅是为了提高阅读能力,它还可以对学生的学习成绩和综合素质产生积极的影响。通过阅读,我们可以了解到各个领域的知识,提高学习的广度和深度。同时,阅读还可以提高我们的写作能力,在表达和思维方面有所提高。此外,阅读还可以培养我们的审美能力和情感修养,使我们成为拥有高情商和高素养的综合型人才。

第五段:总结读书的重要性和个人收获。

通过参与课堂读书,我深深感受到了读书的重要性和个人的收获。阅读不仅可以丰富我们的知识,提高我们的学习成绩,也可以开拓我们的视野,增加我们的人生阅历。每一本书都是一个世界,每一次阅读都是心灵的碰撞。在实践中,我发现阅读能够提高我的思辨能力和创新思维,并且对我的成长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因此,我会继续坚持课堂读书,不断提升自己的阅读能力和鉴赏能力。

总结:通过课堂读书,我们可以获得知识的启迪和心灵的滋养。教师的引导和激励,同学间的交流与合作,都对阅读效果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而通过阅读,我们不仅可以提高学习成绩,还可以培养综合素质,提高思维能力和创新思维。因此,我们应该认识到课堂读书的重要性,努力提高自己的阅读水平,并在读书中不断寻找乐趣和收获。

课堂教师心得

一学期已经过去,可以说紧张忙碌而收获多多。总体来说,我能认真执行教育教学工作计划,积极探索,改革教学,把新课程标准的新思想、新理念和数学课堂教学的新思路、新设想结合起来,从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结合本校的实际条件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勤勤恳恳,兢兢业业,使教学工作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地开展。为使今后的工作取得更大的进步,现对本学期教学工作作出总结,希望能发扬优点,克服不足,总结检验教训,继往开来,以促进教学工作更上一层楼。

一、备课方面。

认真备课,不但备学生而且备教材备教法,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的实际,设计课的类型,拟定采用的教学方法,并对教学过程的程序及时间安排都作了详细的记录,认真写好教案。每一课都做到“有备而来”,每堂课都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并制作各种利于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有趣教具,课后及时对该课作出总结,写好教学反馈,认真按搜集每课书的知识要点。

二、教学方面。

增强上课技能,提高教学质量,使讲解清晰化,条理化,准确化,情感化,生动化,做到线索清晰,层次分明,言简意赅,深入浅出。在课堂上特别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加强师生交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作用,让学生学得容易,学得轻松,学得愉快;注意精讲精练,在课堂上老师讲得尽量少,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尽量多;同时在每一堂课上都充分考虑每一个层次的学生学习需求和学习能力,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得到提高。

三、提高业务水平方面。

在教学中如有疑虑,我能虚心请教老教师及其他老师。在教学上,有疑必问。在各个章节的学习上都积极征求其他老师的意见,学习他们的方法,同时,多听老师的课,做到边听边讲,学习别人的优点,克服自己的不足。

四、作业批改方面。

在布置作业时争取做到有针对性,批改作业及时。让学生的练习有针对性,有层次性。为了做到这点,我常常去搜集资料,对各种辅助资料进行筛选,力求每一次练习都起到的效果。同时对学生的作业批改及时、认真,分析并记录学生的作业情况,将他们在作业过程出现的问题作出分类总结,进行透切的评讲,并针对有关情况及时改进教学方法,做到有的放矢。

五、培优转差工作。

除了在课堂上进行辅导外,在课后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相应的辅导,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需求,避免了一刀切的弊端,同时加大了后进生的辅导力度。对后进生的辅导,并不限于学习知识性的辅导,更重要的是学习思想的辅导,要提高后进生的成绩,首先要解决他们心结,让他们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使之对学习萌发兴趣。要通过各种途径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上进心,让他们意识到学习并不是一项任务,也不是一件痛苦的事情,而是充满乐趣的,从而自觉的把身心投放到学习中去。这样,后进生的转化,就由原来的简单粗暴、强制学习转化到自觉的求知上来,使学习成为他们自我意识力度一部分。在此基础上,再教给他们学习的方法,提高他们的技能。并认真细致地做好查漏补缺工作。后进生通常存在很多知识断层,这些都是后进生转化过程中的拌脚石,在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时,要特别注意给他们补课,把他们以前学习的知识断层补充完整,这样,他们就会学得轻松,进步也快,兴趣和求知欲也会随之增加。

六、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

在课堂上,大部分学生都能专心听讲,课后也能认真完成作业。有个别同学学习习惯还未养成,就会在课堂上听讲注意力不集中,有的小动作太多,有的写作业太慢?为了解决这一系列问题,我从提高同学的学习积极性入手,根据学生的学习成绩,书写速度等一些因素分成小组开展了学习竞赛活动,在学生中兴起一种你追我赶的学习风气。为他们定下学习目标,时时督促他们,对于个别后进生帮助他们找出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分析原因,鼓励他们不要害怕失败,要给自己信心,并且要在平时多读多练,多问几个为什么。同时,一有进步,即使很小,我也及时地表扬他们。经过一个学期,绝大部分的同学都养成了勤学苦练、认真听讲的习惯,形成了良好的学风。

七、不足之处及今后的改进措施。

应调动学生更大的积极性,在教学中进一步的做到精讲多练,在教学方法上形式在多样一些,在教学水平上继续提高,今后我将针对工作的不足有的放矢的去改进,不断提高。

教师课堂

第一段:引言(150字)。

教师课堂是教育教学的核心环节,它不仅仅是简单的知识传授,更是对学生思维能力、创造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作为一名教师,我深感教师课堂的重要性,并且在多年教学经验中得到了很多心得体会。在本文中,我将分享我的一些观点和经验,希望能对其他教师有所启发。

第二段:高效的教学准备(250字)。

一堂成功的教师课堂需要有充分的准备工作。首先,教师需要对所教授的课程进行充分的了解和准备。这包括对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法的深入研究和了解。其次,教师还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教学资源和教材,以及准备好所需的教学工具和设备。最后,教师还应该制定详细的课堂教学计划,并预测可能出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所有这些准备工作的目的是为了确保教师能够在课堂上有条不紊地进行教学,并能够随时根据学生的需求做出调整。

第三段:积极的课堂管理(250字)。

一堂成功的教师课堂需要有良好的课堂管理。教师应该对学生的行为有明确的要求和规范,并且能够严格按照这些规范进行管理。教师还应该鼓励学生的积极参与和互动,通过合理的组织和安排,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同时,教师还应该注重时间的控制,合理安排每一个环节,确保课堂进度的正常进行。通过良好的课堂管理,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学习动力,使他们更加愿意参与到课堂中。

第四段:多样的教学方法(250字)。

一堂成功的教师课堂需要有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学习风格和学习需求,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例如,对于善于观察的学生,可以采用实践和操作的教学方法;对于善于思考的学生,可以采用探究和思考的教学方法。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游戏和竞赛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教师可以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和兴趣。

第五段:总结与展望(300字)。

教师课堂不仅仅是向学生灌输知识,更是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综合素质的重要场所。在多年的教学经验中,我体会到了教师课堂的重要性,并且总结了一些关键的心得体会。高效的教学准备、积极的课堂管理和多样的教学方法都是构建一堂成功的教师课堂的重要因素。然而,教师课堂也是一个不断探索和改进的过程,我期待在未来的教学实践中不断完善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教育教学服务。

(总字数:1000字)。

教师课堂改革心得

一、加强学习,树立课改新理念。

(一)、加强“自学互帮导学法”相关理论学习、培训,提高教师理论素养。

课堂教学改革实际上就是教师观念的改革,教师是新课改具体实践者,教师的教育教学理念决定着课改能否顺利开展。为了使我校课改得以顺利进行,根据我校实际情景,学校教导处和教科室经过多种渠道,对全校教师进行了系统的理论培训,使我校教师的教学观念得到有效更新,为教师尽快适应新课改,尝试新教法打下良好的基础。

1、进取组织全体教师参加市级“自学互帮导学法”理论培训。

根据市教育局教研室文件要求,我校认真组织教师按时参加“自学互帮导学法”理论学习培训,听专题讲座,观摩先进的课堂教学。经过学提高了我校教师的教育教学理论水平,使教师们认识到,新课程改革既是挑战,又是机遇。教师们都能将理论联系到实际教学工作中,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丰富知识,提高本事,以全新的素质结构理解新一轮课程改革浪潮的“洗礼”。

2、校内培训,认真有效的开展。

(1)我校结合周一的政治业务学习时间,扎实开展“自学互帮导学法”新课改系列讲座、专题学习。组织教师们结合自身实际教学情景认真讨论交流,共讨新课改给我们带来的实际经验和实施困难。共享实施新课改带来的喜悦与成就,共谋如何更好实施新课改的方法与策略。

(2)认真反思,撰写实施新课改心得。结合新课改理念,组织教师们按照“自学互帮导学法”课堂评价量表,不断审查自我在课堂教学中存在的不足,激励教师不求一步登天,但能循序提升。鼓励教师们每一天更新一个新理念,每月研究出堂示范课,让教师在实践中不断反思,认真总结。并将心得体会写成经验性文章,客观评价课堂中的优缺点。将此项活动作为考核教师教学常规工作的重要资料,促使教师对自我的教学方法、教育资料进行反思研究。

(二)、实行“推门听课”,促进教师课堂教学方法加速提升。

课堂是课改的主战场,学校把“抓好课堂教学改革,提高课堂教学实效”作为重中之重,力求使课程的生命焕发于课堂,课改的魅力呈现于课堂。根据我校实际,在我校实行领导“推门进课堂”的形式,督促教师不断的提升自我的教育教学的本事,加快课改的步伐。每年还举行了校内“课堂导学”竞赛,对优秀教师颁发获奖证书,并在年度考核中加分。大大激发了我校教师参与课改的进取性,并涌现出一批在新课改方面卓有成就的年轻教师。我们还进取将他们推荐到市上其他学校上公开课,不断锻炼他们,在课改道路上更快的成长。

二、取得的成绩。

我校实行“自学互帮导学法”新课程改革以来,在教育教学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教师们的教学方法得到了较大的提升,学校涌现出一批课改新秀,如:任建军被列为市骨干教师,在教研室安排下多次到外校献课,得到大家一致好评;学校教师任利琼在教研室卿彪教师的推荐下,在市级“自学互帮导学法”小学语文班培训中上了示范课,得到大家一致认同。邹可祥、罗宏教师多次参加广安市骨干教师培训学习,并上公开课。在学校教科室的大力鼓舞校,学校教师进取撰写新课改教研文章,在国家级、省级、地区级等不一样级别教育刊物上刊登发表或获奖。

三、存在的困惑。

(1)“自学互帮导学法”提倡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教师适时点拨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合作式探究学习,尊重学生的发现,注重学生体验学习的过程。强调要给予学生充分自学的时间和空间。但在教学探讨中,不少教师谈到:手放得太开,学生容易迷失方向;手收得太紧,学生又得不到充分发展。如何恰当地把握时间和开放度,成了我们比较棘手的难题。教师们始终不能真正做到收放自如。尤其大班额教学中,教师很难做到全面照顾好每个学生。

(2)“自学互帮导学法”课堂注重让学生体验学习过程,似乎对学生学习成绩有所放松,于是又教师认为,按照“自学互帮导学法”要求,教师为了到达让学生充分体验自学的过程,学习效果就显得不那么重要了,能够放手让学生自由发展。

四、再接再厉,不断开拓创新。

新课改对于我们来是既是挑战,也是难得的机遇。我校将在今后的工作中,继续努力,进一步深化新课改教育教学理念,让新课改理念正在服务于我们的实际教育教学,开创我校课改新局面。我们将坚持做到:

1、抓好校内教研组活动,经过教研组促进教师课堂教学方法得到提升。

2、努力培养新生力量,让青年教师成为学校课改的主力军。

3、继续加强理论学习,进一步设法拓宽教师培训渠道,让教师不断充电,促进教师教育教学水平向前发展。

4、抓好课题的研究,用课题研究带动教学研究,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5、认真总结课改中发现的问题,加强分析与反思,撰写经验文章与同行交流。

《课堂密码》读书心得

近段时间一直在看教育学博士周彬先生的作品《课堂密码》一书,全书共分为五个部分,分别是:打造“有效课堂”;营造“有趣课堂”;塑造“有序课题”;课堂中的“学生”;课堂中的“教师”。

正如书中所说的,对待课堂,现在最响亮的口号就是“提高课堂45分钟的教学效率”。正是这句话,成为不少老师不懈努力的动机。我们小学每节课又是40分钟,我们在静下心来想这句话的时候就会发现自己在实践这句话的时候,会不会忽略学科的整体性呢?上好了每一堂课是不是就意味着孩子就能够学好这个学科。往往效果并不会有我们教师预期的那么好。所以如何处理好课题和学科的关系就变得尤为重要了。

“我们需要成绩,但却不能从学生身上抢成绩;我们需要趣味,但又不能偏离学科来讨好学生;我们需要有序,但又不能用权力和体力去管制学生。当我们不再用要什么就取什么,看不惯什么就改什么的心态来行事,而是尊重学生,尤其是学生的生活,尊重同事的课堂时,才肯呢过在有序的课堂中获得乐趣,在有趣的的课堂中获得成绩。”基本上所有的老师都是抓紧课堂上的40分钟时间,每天都为孩子们的学业而努力中,但是读到这里,我才明白孩子们的成绩并不是老师在努力就能够得到的。

因材施教是我们在教学中经常需要用到的。书中提到,因材施教至少有两个前提:一是教师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去掌握学生的学习潜力与学习现状;二是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以掌握的学生信息为原则,而不受其他原则的干扰。这两点对于我们来说是比较难实现的,我们不能与孩子们生活在一起,就连上课的时间也只有每次40分钟时间,在课堂上也有每天必须完成的教学任务,同样的内容也许大多数的孩子可以掌握,但对于个别孩子来说还是会有困难的,但是作为老师,我们也只能努力的拉着孩子继续学习。正如书中所说,因材施教是一个美丽的教育理想,但越是美丽,对孕育它的条件就越苛刻。

课堂效率=教学进度×学习接受度。

文中提出对课堂教学有效性的评价,并不是看课堂教学过程如何,而是看课堂教学产生的学习结果如何。不管课堂教学过程多么丰富多彩,多么受学生欢迎,如果学生对教师讲解的内容难以理解,难以接受,那么这堂课也是低效的。不管老师上课讲了多少知识,也不管是怎么讲解知识的,最终的判断标准应该是学生接受了多少知识。从上面这个公式可以看出课堂效率等于教学进度与学习接受度的乘积。两个因数都达到最大的时候,乘积就是最大的。因此要让课堂发挥最大的效率,肯定需要教师与学生的努力和投入,教师一味地加快教学进度而不顾学生的学习接受度,或者学生只管个人的学习接受度而不顺应教师的教学进度,都很难让课堂效率最大化。

细细品味,书中很多的道理都值得我们去慢慢深思,慢慢思考。在教育的道路上也许我们会遇到一定的困难的,但是我们并不孤单,因为我们有先进的教育教学经验在引领。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