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的俗语家庭教育的论文(实用17篇)

时间:2023-12-16 19:38:23 作者:翰墨

通过比较范文范本和自己的文章,我们可以发现自己写作中存在的问题并进行改进。下面是一份包含多个范文范本的参考资料,希望能够对大家的写作有所帮助。

家庭教育

一个家的幸福是怎么来的?没有错就是通过生活中的重重挑战,克服生活中的重重困难换来的,俗话说:“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你付出多少就能换来多少幸福。不管是工作也好上大学也罢,只有通过勤劳的双手和劳动工作才能打破黑暗,重建光明。

一个家的`幸福它有如一朵美丽的花的种子,只有不停的浇灌着它它才会开出美丽漂亮的花朵,在光和作用下不断成长,享受着阳光土地下给它带来的滋润。

一个家庭的幸福它有如一头沉睡的雄狮,渐渐的从沉睡中醒来,俗话说:“人活着就是一口气。”那些懒惰而不愿意劳动和付出的人,将来会被社会所淘汰。会是没有用的废人。想要生活与家庭之花开出绚烂而美丽的花朵就必须要想办法让它美丽的绽放。要想要一个家庭的幸福就必须努力和付出就像雄鹰般在人生中展翅翱翔。要想要一个家庭的幸福充满欢笑就要像一面旗子插在人生的土地上高高飘扬。

家庭教育

在昨天看了看于正版的《神雕侠侣》,恰好看到大雕教杨过练剑,期间穿插着对于独孤求败的简介,于正写得肤浅,一个狗血爱情片的桥段就把独孤求败写死了,谈特效就伤感了,还是来谈谈论这片特效的时候我们在谈什么好了,一股脑接着“独孤”二字说下去吧!

电视剧看得杂了,剧情就会跳脱,一跳脱吧,就难免脑洞大开了。这会儿就又开始联想《活佛济公》里的一个桥段了,那个桥段倒也简单,一个书生因“礼教大防”把一个热情似火的黄花大闺女拒之门外了,书生居然在一个亭子里二百五般瑟瑟发抖了一夜,女子以此为傲,居然有了此生非他不嫁的念头,殊不知,书生眼里的她只会是恬不知耻的印象了吧!蒋先生说过一句很有名的话:娘希皮!不能青史留名也要遗臭万年。所以直到现在我一直记得潘金莲,记得妙玉却是最近的事了。

独孤乃是孤独之胞弟,因在外独自一个人闯荡,心性孤傲。孤独则与独孤失散多年,多年来独来独往,了无牵挂,直到两兄弟相逢相知,这才双双把家还。我们暂且把这个小故事理解为中国无数悲欢离合的一个缩影,喜极而泣始终是个喜剧,乐极生悲却不免沦为悲剧了。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伦理纲常一直深刻影响着中国人的言行举止,巴金先生的《家》三部曲以及曹禺先生的《雷雨》对此有过深刻的批判,通常而言,“孝道”和“妇道”是维系一个家庭最重要的精神支柱,千百年来,这个理论支柱几经修订,难免留下时代的烙印,而这些烙印却又和外来文化的交融有着莫大的关系。

区域经济不平衡导致的最大的社会问题除了民生,更多的则是透过意识形态日益改变着和冲击着人们固有的理念,时间与金钱等价的理念是个误会,却也总是让人们在前和时间两者之间做取舍。钱多了,时间却少了,长辈与晚辈之间的沟通被很强势的忽略的,人为的“封闭”让“空巢老人”,“留守儿童”一度成为时下较为热门的词汇,老人到死孩子都未能尽孝道,孩子犯事而未能负起教养之责。终究化为社会痼疾,影响深远。

很多人都相信是解决问题的良药,无论是情感问题还是经济问题,这种消极的解决方式哪怕是起作用也是缓慢的,甚至是无效的,在时间面前的无作为除了是对生命的浪费,更为重要的一点是进一步加剧了对个人认同的动摇。时至今日,乡下也还有生三个女儿还要生一个儿子的现象存在,传统观念中的“养儿防老”依然存在,在他们的理念中:只要孩子不被饿着那就可以了。他们把最基本的标准视为最高标准(虽然知道这也是很勉强了,可是中国人也总喜欢勉力为之。)越生越穷,越穷越生,一个无解的环,一个农民心里本能的危机感驱使着让他自己心安理得的事,追根究底还是经济问题,民生问题。

昨天去外婆家,一大家子都去了。吃过晚饭便又准备动身回家了,其间外婆多次喊我在这里多住几天,我以没有和我玩婉拒了。虽然每年都会去看望外公外婆,却也只是吃一顿团圆饭,聊聊天而已。这种代表着家族其乐融融的形式感让我好生厌恶,若真有心,又怎么会一年到头就去一次?外婆外公老了,去看望一次就少一次,长命百岁也只是可望不可即的念想,顺其自然的好,现在想想直截了当回绝了外婆的念想,实在是太不知事了!

人生有三苦:贪,嗔,痴,人生有三幸:安,乐,道。外公外婆辛苦了一辈子,到晚年却也落了一身的毛病,他们是幸运的,没有受着三苦的折磨,他们却又是不幸的,到了晚年都还得为油盐酱醋茶奔走,外婆都八十了啊,都时常能有菜市街口看到她的身影,外公心脏不好,年初动了手术,到现在都还在吃药。早年为着生计奔走,到了晚年却要饱受病痛的折磨,在药罐子里了却余生。

我理解的人生自然是很浅薄的,我理解的生活未免是理想化的,我脑子里的一切也都没有落到实处,代际间的孤独犹如一个无底洞,脆弱的伦理纲常维系着的到底是怎样的一个人情社会啊!到今年之前我都还不知道外公外婆的名讳,我一直以为是“为尊者讳”的缘故,到前几天爸爸和我说起这件事才明了:这原来是家庭教育的问题!

家庭教育

家庭和学校一样,是学生成长的主要环境。中学生在中学教育中正经历身心巨变,他们与家庭之间的关系也不同于往昔。小学时代,家庭是保护自己的城堡,现在对中学生来说,则是时刻想从家长的唠叨、管教、干预、限制中解脱出来,划出属于自己的小天地,有的甚至不惜选择出走。正如有位心理学家曾经说过的那样:在人生的各个阶段中,青少年时期是最叫人忧虑的。之所以会这样,一是儿童时期适应不良所积累下来的问题,到了青少年时期便会表现得更加明显与严重;二是青少年过渡到成年期,在追求独立与建立自我的过程中,常会发生各种特殊的适应困难。中学阶段,是人的一生最关键而最富有特色的时期,也是身心急剧发展、变化的时期。如何度过人生路途的“黄金时期”,是摆在每个家庭、每位中学生面前的课题。

中学阶段家庭教育对学生的成长影响是十分重要的。下面就从三个方面来探讨中学阶段家庭教育对中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关系。

一、家庭价值观念与中学生心理健康。

一个人的行为常受其价值观念影响,自己认为重要的就会努力去做。一个重视教育的父母不仅会身体力行做对孩子有益处的事,在日常家庭生活中也会灌输教育重要的价值观念。孩子的学业进步受到父母的重视,孩子学习的兴趣自然会增加。学习兴趣的促进作用,表现为发自内心的好奇心、求知欲、抱负等。在外部行为上表现为对学习活动的注意,从而引发行为趋向目标,在学校的各种活动中都能积极主动、兴致勃勃。在学习过程中表现为学生体验攻克难题的喜悦,获得知识的满足等等,使学生感到学习活动本身就是一种享受。这部分学生在学校学习主动,一般来说,学习成绩优良,20xx年在高一年级问卷调查了解到,别人不督促,能主动学习的占77.44%。在学习中遇到困难时,认真思考,争取独立解决占62.49%,马上请教老师或同学占9.87%,放弃不做的占2.44%。你放学回家复习功课,先复习书本知识再以练习巩固,并做好预习工作占7.92%,写完书面作业,并预习第二天功课的占37.19%,写完书面作业就行了占19.5%,以上都不是占23.7%。

一般教育程度高的父母,本身对孩子教育有较高的认识,也较关心,因此勤于吸收新的教育理论和观念,并应用于教育子女上。教育水准高的父母,可能从事需要较高专业技能的职业,会无形中影响孩子的学习。一般来说来自厦大、海洋三所的学生的学习成绩较好,父母供给子女较多的文化剌激,诸如书籍、参观旅游等。

父母重视家庭生活并以孩子的教育成长为生活的重心,学生在校表现好,学习好,心情愉快,心理发育健康。这部分学生感到知识的重要性,随着年龄的增长,不断探索好的学习方法,成绩一般稳中有升,心态较好,他们的学习生活充满了快乐。从心理学角度讲,这些同学的心理是健康积极向上的。

在商品经济大潮的冲击下,有人短时间内奇迹般地暴富起来,知识分子的经济收入与这些人相差悬殊,知识贬值,分配不公,脑体倒挂的现象,使一部分家长认为“读书无用”,对教育价值的判断采取了功利主义的态度,孩子读书好坏无关紧要,树大自然直,只忙于自己赚钱,对孩子读书缺乏家教;也有一些家长对学校现行的一些片面追求升学率,导致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缺乏全面认识,产生不满与困惑,而影响孩子对学校生活不感兴趣、厌学,心理上感到仿徨、无奈,甚至痛苦。学习成绩不良的这部分学生一般表现为退缩、自暴自弃,自觉矮人一等。但他们并非一无是处,这些学生往往操作技能水平较高,部分学生对美术表现浓厚的兴趣,但语言和数学能力较弱。

二、父母的期望与中学生心理健康。

据研究发现,孩子能力的发展、学业成就高低与父母的期望值成正比。父母对子女要求或期望较高,同时在子女成功时给予鼓励,失败时给予惩罚,则子女的成就动机就较高;反之,父母对子女要求较低,期望较低,则子女的成就动机相对也低。子女的学业成就高低与父母对孩子成就的期望值及父母经常参与子女的学业活动之程度有直接关系。

一份对高一年级学生的问卷调查显示,学生产生学习动力的原因:(1)改善家庭生活的现状,报答含辛茹苦的父母占6%;(2)社会竞争激烈,个人要争取一个理想的工作占55.48%;(3)不辜负父母的期望占15.24%;(4)同学间的升学竞争很激烈占12.8%;(5)为了祖国的富强与社会的发展占10.36%。

学生对自己未来的设计:(1)读完高中就出国留学占6.1%;(2)读完高中考上重点大学占75.6%;(3)读完高中能考上大学,有书读就行6.7%;(4)顺其自然占9.75%。

学生对自己的期望值是与社会和家庭对他的期望值密切相关的。据郑日昌教授的调查,有70%的学生表示“考不好难向家长交差”。可见家长的期望水平过高是形成孩子心理压力,产生焦虑症,尤其是考试焦虑症的直接原因。若父母虚荣心太重,而对子女的发展限度、能力大小及兴趣全然不知,对子女寄以超出其能力限度之期望,那么子女在心理压力下极易为焦虑所困扰。如果学校的领导和教师又把眼睛盯在学生的考分上,一心想让学生在考试中拔尖扬名,则学生的焦虑更是加重。据1998年“双十中学学生十最调查”问卷,中学生心理紧张的原因,来自父母方面的占43.6%(其中被父母错怪、误解的占15.1%,父母感情不和占12.1%,受父母打骂训斥占7.3%,父母抽烟占2.1%,父母要求过高的占2.4%,被父母强迫做某事的占1.9%,被父母批评占1.9%),来自学习上的占11.3%(其中考试成绩不好的占8.8%,作业太多占1.5%,家庭学习环境不好的占有1%),来自家里其他成员的占8.7%。

虽然说父母期望值与子女成就成正比,但过高的期望值给子女造成太大的压力及困扰。父母应衡量子女的能力,在限度内给予适当的期望,在和谐的亲情关怀下,根据期望采取积极的教养方式,孩子自然会努力,全力以赴地学习。

在重点中学,对孩子期望过低的家长是极少数,他们对孩子的学习漠不关心,不闻不问,只要求能毕业,将来能找份工作就可以了。有的家长自认为有钱,考不上高一级学校家里花钱送孩子上学,平时对孩子的教育放松,要求低,孩子不仅能力没有得到很好发展,而且缺乏上进心和求知欲。

三、父母的教养方式与中学生的心理健康。

许多研究都证实了父母的教养方式是影响子女成就和心理健康的重要家庭因素。父母的教养方式对孩子的生活适应、学习行为、各项能力的心理发展有直接影响。

根据中科院王极盛教授的调查,把家长的教育方式分为四类:

1、过分保护型:过分保护就是父母都代劳了,父母就像保姆一样干家务,帮助孩子解决一切问题,其实质就是溺爱。这使孩子失去了正常的、积极的自由发展的个性,结果培养出的孩子懦弱、依赖与无能。这种个性心理特征熄灭了孩子的创造欲望,处处需要别人指点与帮助,智力发展受到限制。

2、过分干涉型:过分干涉就是限制孩子的言行,画框框、定调子。孩子按父母的认识和意愿去活动,不能超越父母的指令,缺乏思维的批判性,做事没主意,人云亦云。这样做的结果是孩子很少有发散性思维,也缺乏创造力。

3、严厉惩罚型:尽管不普遍,但还是存在。即教育孩子态度生硬,对子女缺乏感情,言语粗鲁、方法简单,强迫子女接受自己的看法与认识,常挖苦责备,甚至打骂孩子,损伤孩子的自尊心。这种教育方式,一方面可能使孩子的性格压抑,心理自卑,遇事唯唯诺诺,缺乏独立的能力,影响孩子健康人格的发展。同时也可能使孩子像父母一样粗鲁、冷酷,没有教养。

4、理解民主型:这类家长能理性地指导孩子成长,对孩子在学习上要求不怎么多,但在做人上要求孩子做一个正直有用的人,不要求孩子考多少分,不施加压力,只要尽力即可。为了给孩子创造好的学习环境,有的家长自己不看电视、少说话。父母对孩子从小到大没有打骂。

综上所述,家庭父母的价值观、期望值、教养方式与孩子的心理和行为发展密切相关。家庭关系和谐,父母关爱,孩子长期在愉快心理氛围中生活,个性开朗、活泼、聪明、大方能干。相反,家庭中缺乏关爱,孩子不被父母接纳,长期在压抑、恐惧中成长,个性往往孤僻、胆小、自卑、冷漠。这说明人的心理活动能否处于积极健康的状态是决定孩子心理品质的重要因素。

国际知名心理学家、瑞士人丹尼什把孩子的成长生动地比喻为一棵树的生长:心理就像树根一样,虽然看不见,但却非常重要。看不见的部分关系着一棵树的高大强壮,关系着一个人的生存发展。丹尼什博士提到这样一个观点:树根的成长期是5年到15年,15年后才是树干与树叶的成长;一个孩子心理建设的重要成长期也是在人生的头15年,在生命最初的年头便学会自我约束、推迟欲望、不自私,做好人,将会使孩子的一生充满人性的光彩。博士的话值得引起作父母家长深思。

溺爱型家长占的比例大于30%,这部分家长认为自己辛苦赚钱,孩子吃、穿、玩的都尽管满足了,孩子不拿出好成绩就对不起父母。殊不知人区别于其他动物,恰恰是除了吃、穿外还有思想。如果我们的家庭教育观念不向素质教育转变,那么我们的下一代在心理承受能力、学习能力、生活能力、工作能力方面都会存在问题。尤其是独生子女,他们从小生长在成人世界里,是家庭里的“个体户”,他们渴望被尊重、被信任、被理解。父母们,必须重视孩子的心理健康,实现学校素质教育与家庭素质教育的同步进行。

家庭教育

摘要:家庭教育对于幼儿健康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现在随着社会化关系日趋复杂,家庭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了。本文分析了家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并且根据问题提出了提升幼儿家庭教育指导工作意见和建议。

关键词:幼儿园;家庭教育;指导;策略。

家庭教育是孩子成长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种教育,孩子在成长初期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家庭中度过。家庭是幼儿性格形成和人格培养的重要场所,是保障幼儿茁壮成长的坚强后盾幼儿习惯的养成与家庭教育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可以说,家庭对幼儿的影响是幼儿园的教育不能取代的,基本上居于首位。为此,我们应该积极去探索研究幼儿的家庭教育课题,这是一项重大的课题。

目前我们国家的大部分幼儿园提出了一定的条约规范,是一项重要举措,但仅仅有制度规范,却不去深入贯彻。对于家庭教育指导工作,幼儿园没有形成保障机制,大部分停留在“讲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境地。

1.2形式传统守旧,难于创新。

大部分幼儿园的家庭教育工作还是流于表面,比较传统,内容和形式都缺乏创新。一些幼儿园已经活动起来,进行了改变和尝试。所以如果想将家庭教育知道工作切切实实做好,从而满足各个阶段家长的教育渴求,幼儿园就应该积极开展更多行之有效的教育形式,和制定如何推广的实施措施。

根据目前的情况分析来看,在我国,绝大部分的幼儿园中的家庭教育指导整齐划一的教育内容,缺乏针对性。内容大部分都是幼儿园单方面安排决定,内容的选择往往忽略家长的教育需求和幼儿的受教育需求。普遍会出现不同年龄阶段孩子的家长以及不同层次的家长,同时听一场讲座以及全园所有家长听同一主题的讲座的现象。

1.4幼儿教师的素质水平有待提高。

作为幼儿教师应该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价值观和学习正确的教育教学方法,教师本身应该提高自身素质,积极地参与学校组织的各项培训,在具备基本理论基础和素质能力的前提下与家庭进行平等的交流和探讨,实行家园合作,充分赢得家长的信任。

当前幼儿园家庭教育指导的管理层面的改善要从上级主管部门以及幼儿园本身两个渠道着手。首先,为使幼儿园家庭教育指导的普及实际有效,也不至于成为虚设,国家可通过立法明确各级各类组织机构的责任分配,明确各级部门在幼儿园家庭教育指导方面的职责。其次,幼儿园各级领导要认识到家庭教育指导工作的重要性,充分落实上级领导的要求,制定好个学期以及各学年的交通教育指导的目标,整体规划部署学年、学期家庭教育知道工作内容、制定系统规范的家庭教育指导准则,提高家庭教育指导的办学水平和质量。

2.2开展形式多样的家庭教育。

家庭教育指导主要分为教师个别辅导和幼儿园集中指导两类,主要是采取影像资料、图片展示,文字讲解等形式,进行整齐划一的指导。幼儿园要结合自身情况,进行适当的改善和调整。在进行个别指导方面,幼儿园应争取采取多样的辅导形式,将家园联系手册、短信、电话等间接指导与面对面的直接交流相结合,为家长提供更好更专业的意见和建议。

2.3建立专业化的师资队伍。

专业化教师队伍的构建是加强幼儿园的家庭教育指导的首要条件,专业化教师队伍对于改善幼儿园家庭教育指导具有关键性的决定作用。其次,加大家庭教育的宣传力度,让社会各界都认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为让家庭教育指导长期稳步发展,还要实行家庭教育指导教师资格认证制度,并提高对认证的监管力度。

2.4进一步落实家长在家庭教育中的主体责任。

全面正确引导家长依法履行家庭教育职责。孩子健康成长是家庭、学校、社会交叠影响的结果。让家长明确,做好教育工作,不仅是学校的责任,更是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以及全社会的法定职责。各学校要指导家长发挥家庭的教育功能,切实增强家庭教育的有效性,形成孩子健康成长的良好家庭环境。帮助家长提升家庭教育水平。各学校要帮助家长全面系统学习家庭教育知识,系统掌握家庭教育科学理念和方法,增强家庭教育本领,用正确思想、正确方法、正确行动教育引导孩子;不断更新家庭教育观念,坚持立德树人导向,以端正的育儿观、成才观、成人观引导孩子逐渐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不断提高自身素质,重视以身作则和言传身教,要时时处处给孩子做榜样,以自身健康的思想、良好的品行影响和帮助孩子养成好思想、好品格、好习惯;努力拓展家庭教育空间,主动参与学校教育活动,不断创造家庭教育机会,积极主动与学校沟通孩子情况,支持孩子参加适合的社会实践,推动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社会教育有机融合。综上所述,一个人终身学习的起点是家庭教育。家庭教育对于幼儿的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幼儿园中家长教育工作做得好对于幼儿园的教育非常有帮助,家长教育是幼儿园教育的一种延伸,决定着我们是否成功培养好下一代。如何保障我们的下一代在人生的起点就可以伴随着正确的向导,需要通过一套全面的幼儿园家长共同教育体系。

参考文献:

[1]周勇.论德育教育的叙事方式[j].思想、理论、教育,20xx.

[2]上海市家庭教育研究会[编],王禄宁主编.21世纪初上海家庭教育发展预测研究[m].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xx.

[3]石中英.教育学的文化性格.山西教育出版社,20xx.

[4]殷飞.成人教育视野中的父母学习问题与需求分析[j].成人教育,20xx(09).

[5]陈亮.梁启超家庭教育思想初探[j].时代教育,20xx(25).

[6]王兆先等.家庭教育词典[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xx.3.

家庭教育

有些家长本身思想不健康,品行不端正,再加上缺乏科学的教育方法,对孩子的教育就可想而知了。就说我的爸爸吧,他自己沉迷于游戏不算,还拖我下水。一个星期天,爸爸神秘兮兮地送给我一件礼物,我一看惊呆了,老爸竟然会送游戏机给我。当时的我欣喜若狂,不顾一切地玩起了游戏。那一天我竟然连作业都忘了做,第二天上学,老师把我当众批评了一顿。回家后,我仍然执迷不悟,而爸爸非但没有批评我,反而和我一起打起了游戏,第二天,我的作业仍然没做。从此我的成绩一落千丈。黄老师终于忍无可忍了,就找我妈妈去谈话,妈妈听了,回去把爸爸和我训斥了一顿,这才使我明白了,游戏如毒品一样用的不恰当会害人的,我发誓,我再也不会接触游戏了!我班的一位男同学,家里不仅有电脑,还上了互联网。这样的学习条件让同学们羡慕不已,可是他爸爸并没有把它用在正道上,而是整夜整夜的上网玩游戏,竟然把儿子也拉下水了,使得儿子连作业都不做,成天沉浸在游戏王国里不能自拔,连上课也在跟同学谈论他的游戏经验。

有些家长老是用脏话骂孩子,长期下来,孩子们也学会了说脏话,例如我班的一位同学,张口闭口都是脏话,连吃饭时也忍不住要说两句脏话,吃饭时也很霸道,他常常一个人吃两份饭菜,怪不得长得那么胖!这还不是父母惹得祸。如果父母能以身作则讲文明话,他的孩子也不会这么脏话连篇了。父母是孩子第一任老师,要教育好孩子,自己首先要有良好的习惯和端正的品行。

我有一次没考好,回去被老妈骂了一顿,还用羽毛拍重重地打我。妈妈这种粗暴的教育方法是不对的,我认为妈妈应该与我一起讨论、研究,找出毛病的根源,而不是严刑拷打。有很多家长也与我妈妈一样缺乏科学教育方法,我想父母教育孩子是天惊地义的,但父母必须讲究科学方法,让孩子能乐于接受,只有那样才会收到教育孩子的.效果。

孩子是祖国的希望,难道真要看着这一个个希望破灭吗?家长应该好好学习学习家庭教育这门功课了。人口素质要提高,家庭教育很重要。德国教育家禄培尔说:“国家的命运与其说操在掌权者的手中,倒不如说是掌握在母亲的手中。”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家庭教育是促进孩子获得全面发展的基础,是人类文明的传递站,是这一代对下一代的应尽义务,起着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起不到的奠基作用,因此家庭教育不容忽视。

古代家庭教育论文

摘要:目前,许多家长对早期教育相当重视,但是也有部分家长忙于工作,很少考虑孩子的教育。还有的家长认为孩子送进幼儿园教育是幼儿园的事,家长就不必操心了。这种认识是不妥的。家长绝不能认为孩子进幼儿园,就可以不管或放松家庭教育了。家庭与幼儿园是影响孩子发展最重要的两大环境,这两个环境各有其特点与作用,彼此不能取代,而是需要相互补充,协同教育。所以家庭教育是至关重要的。

关键词:家庭教育;言传身教;自我保护;良好习惯。

幼儿期是人的奠基时期,日本教育家岸井雄将教育比喻为大树,并绘制了一幅图――一棵枝叶茂密的大树。他将树的根部比喻为幼儿教育,树干为中小学教育,茂密的枝叶则为高等教育。这一比喻很形象,人同树木,首先要培育好根苗,根深才能叶茂。现在有些家长认为“树大自然直”,十分忽视幼儿期的教育,事实上,要想使小树长得又大又直,必须从小修剪枝杈,经常护理。

目前,许多家长对早期教育相当重视,但也有少数家长忙于工作,很少考虑孩子的教育。还有的家长则认为:孩子到了3岁把他送进幼儿园,教育是幼儿园教师的事,家长就不必操心了。我认为这种认识是不妥的,因为,幼儿园是专门的教养机构,孩子进入幼儿园不仅能收到科学的早期教育,而且能在同龄群体中过一种集体生活,这对孩子的社会性发展非常有益。但是,家长绝不能以为孩子进入幼儿园,就可以不管或放松家庭教育了。家庭与幼儿园是影响孩子发展最重要的两大环境,这两个环境各有其特点与作用。下面笔者就家庭中怎样对孩子进行教育,谈谈我的体会。

一、提高自身素质,做好孩子的榜样。

教育渗透在家庭生活的方方面面,家庭教育中有亲切的教诲,谆谆的诱导,但更多的是无形的感染,潜移默化的影响。家长的道德素养、价值取向、言谈举止,以及家庭风尚,家庭氛围等等都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孩子的发展。

模仿是婴幼儿重要的心理特征,也是他们学习的重要途径,在家庭中父母就是他们模仿的主要目标。如:家长孝敬老人,孩子定会关心爷爷、奶奶;家长很粗暴,孩子往往表现出攻击性行为。身教重于言教,做父母要不断加强修养,提高自身素质,处处为孩子做表率,并且注意优化家庭教育环境,从家庭环境,家庭氛围、家庭风尚等方面,给孩子以“润物细无声”的熏陶。做父母的还要特别注意在教育孩子过程中增强自我控制能力。情感失控往往是父母在教育孩子过程中失败的原因之一。如“严爱结合”是家庭的重要原则,但我们常见有的家长在培养孩子不乱吃零食等良好习惯时,往往以情感代替理智,尤其是当孩子哭闹不休时,就心软了,常常退让、迁就,最后“败下阵来”,以妥协告终,这就是爱的情感失控。家教特别需要教育的理智,要求家长有自控能力,要做到能控制自己的“爱”与“怒”就需要家长强化自己的教育角色意识,注意自身修养。

二、培养孩子的自我保护能力。

自我保护能力是一个人在社会中保存个体生命的最基本的能力,是孩子独立生活的可靠保障,它有助于尽早摆脱成人的庇护,成为一个独立自主的有生存能力的个体。

在日常生活中,家长应有意识地向孩子讲解一些安全常识。许多家长只知道给孩子定下种种清规戒律,却懒于对这些限制作进一步的解释说明,孩子没有理解家长不允许自己这样做的理由,认识不到这样做的危险性,一旦成人不在身边时,在好奇心或逆反心理的驱使下,他们常常会做出一些危险的尝试,从而引起一些伤亡事故。有人曾提出,“自然后果教育”,即让孩子亲身尝试一下“苦头”,他自然就会终身引以为戒。因此,我认为与其事后教育,不如防患于未然。家长在向孩子提出要求时,应耐心讲清原因。幼儿明白了这样做的危险后果,理解了家长的限制是对自己的爱护,也就不会贸然尝试。

三、家庭教育中孩子的独立性和自主性的培养。

孩子的独立性和自主性的培养,一方面是指培养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使孩子学会照顾自己的基本生活。家长平时尽量让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要什么都包办代替。另一方面是指要培养孩子独立的处理问题。对于发生在孩子自己身上的事情,家长不要急于干预,应让他自己去思考解决问题的办法。例如:带孩子出去玩,让他自己去找小伙伴,自己想办法和小伙伴友好相处等。久而久之,孩子的独立性自主性就会得到提高,以后遇到困难即使家长不在身边,他也会自己设法解决,因此,家长平时应注意有意识的让幼儿独立面对困难,以免孩子形成依赖心理。

首先,家长要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适时为孩子立规矩,或者采用幼儿喜闻乐见的方法来引导培养良好习惯,其次要坚持不懈,严格要求。如:孩子玩玩具时,要求他玩完玩具必须收回原处,若不收,家长就没收。再如:用游戏的口吻对孩子说:“玩具要回家了,你帮它找找家在哪儿,把它送回家吧!”当孩子把玩具收好后,家长要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另外,家庭成员的教育和幼儿园的教育要一致,有不少的孩子在幼儿园自己吃饭,自己穿衣,一到家中则判若两人,这就要求家庭与幼儿园密切配合。

家长是教育幼儿的重要力量,家庭是幼儿学习与发展的重要环境与影响源。因此,有目的、有意识地建立与形成幼儿园与家庭之间的合作关系,才能使两个环境之间的联系,成为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的有利条件。

家庭教育

当今社会,绝大多数的孩子都有着自己的家。当然,有的家庭是幸福美满的,而有的家庭却与赌场没有太大的区别——我家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在我家,你首先可以看到一股乌烟瘴气——香烟的烟气,同时还能闻到异常浓的烟味——不过这不是我爸抽的,虽然我爸不抽烟,但是因为我爸把那些所谓的”兄弟”带到家里,使得他们在我们家大抽特抽。我爸把他们招呼进来打麻将,结果搞的我们家跟赌场一样。

在一旁的妈妈不但不去劝阻,而且还跟着瞎起哄:”一万,红中……”这一闹,弄得我无法在房间里学习。

等到晚上,那些人总算走了,我本以为自己得救了,于是我便向数学一向很好的爸爸问数学问题。哪知爸爸看也不看,随便报出一个数字就说是答案。我刚问爸爸为什么,就被他骂了一顿:”哎呀!我怎么有你这么个笨儿子啊!连这么简单的题目都不会!”妈妈也说:”题目一做不来就找你爸爸那你别读书算了,快回房间学习!”我听后,生气地跑进了房间,心想:我怎么这么倒霉啊!怎么贪上这样一个家庭!贪上这样两个父母呀!他们成天除了赌还是赌,简直是两个赌鬼。而且还叫人来家里抽烟,难道他们不知道烟对闻烟者比对吸烟者更有害吗?还把家里搞成赌坊。再这样下去,我真的要疯了啊!”

再想想别人的家庭,父母每天辛勤地工作,还让子女上补习班,一回到家便不厌其烦地为子女讲解题目,辅导他们学习。学习完后。还带他们去旅游,散散心。相比之下,我真是上辈子作孽啊!两者简直是天壤之别。

为什么我不是生长在那样温馨美满的家庭,而是生活在”赌场”呢?我为什么不能贪上那样的父母呢?我真希望我的梦想能与事实调换,我的父母对我的教育方式能够改变啊!

家庭教育

近日,美国耶鲁大学金融学终身教授陈志武在博客中撰文谈到,在自己最近的一次调查统计中,面对“你们为什么选择要小孩?”这一同样的问题时,偏远落后地区近7成居民选择了“养儿是为了防老”。这些地区的孩子们从小就背负着家庭的义务,而自己人生的选择机会极为狭窄。与此相反,北京等金融服务发达城市的居民则较为认同“生儿育女是出于感情”,这些地区的家长更注重孩子的独立发展,尽量减少孩子成才过程中的束缚。

从陈老师的这次调查中我们不难看出,在决定家庭伦理观念的因素中,一个家庭有没有购买保险等养老计划,比简单的收入水平影响更大。也就是说,那些买了某种金融保险品种的城市人更容易说“生儿育女是出于感情”。家庭价值观念和金融服务水平关系甚密。

千百年来,在个人层面,生病、交通或工作事故、房子起火等意外事件会引发财产收入、精神状况上的损失,还有婚丧娶嫁等,都是个人一辈子要应对和不好预测的风险或大额开支。此外,在创业、生产投资上也会面对大大小小的不确定性,有可能血本无归,有可能收成不好,所以中国传统文化为了化解这些风险,强调家族的血缘纽带义务,特别刚性地强调义务,这有它保障社会非常有效的一面。

但是这种家庭伦理观念牺牲的就是个人的自由选择。中国的儒家文化比西方文化更强调秩序和义务,而不是权利。这种秩序有时是强加在人头上的'。正如陈老师调侃的那样,自己虽然在社会上比较有话语权,但一回到家乡,无论吃饭还是讨论问题,都得在四个哥哥面前“乖乖的”。

和谐的家庭伦理观念应该是注重培养孩子和父母的感情,而不是强调义务。这是和现代市场经济时代的价值观念一致的。换言之,孝顺应该主要出于亲情,如果义务占据主导,很可能会事与愿违。陈指出,中国传统的模式是后代以义务为基础供养长辈,但结果往往是引起后代之间互相推诿责任,老人无法安度晚年。

同时必须强调的是,需要多种因素长时间的综合作用才能转变这一传统的家庭伦理观念。随着经济和金融市场的发展,和谐的家庭伦理观也将逐步在社会生根发芽。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在今天,即使一个女孩子也可以有自己的财产权,可以有自己的住房,买养老保险,怕生病还可以买重大疾病保险,这样的女人生存在社会里就比过去更有底气,不大在乎别人的脸色或偏见,可以活出自己想要的生活。这样的社会比过去要健康得多,而且为未来个人自由的进一步发展打下了一个比较好的基础。

很多人多生孩子是为了未来的保障,中国农村要化解人口压力,必须依靠金融体系的帮助。这次调查也证实,社会保障和金融在农村和非中心城市地区发育严重不足,金融服务在广袤的农村离老百姓依然非常遥远,他们缺乏应有的社会保障,不得不多生孩子,而且要生男孩,没有办法浪漫,只有“养儿防老”。一个完善的金融体系会减少居民对于未来的经济收入方面的不确定性和不安全感,从而使“养儿防老”逐渐淡出人们的观念。所以要解决人口问题,必须依靠一个成熟的金融体系的帮忙。

步入现代社会以后,生产能力远远超过人的温饱需要,金融市场的发展又将经济互助交易功能从家庭剥离出,使个人从家庭的经济制约中得以解放,给他以最大自由追求自己精神世界的最高境界,是经济发展和金融市场解放了个人。北京等大中城市文化观念的变迁即证明人类追求自由发展的自然倾向。至少在家庭价值观念上,北京的观念是比较接近现代性的,中国的农村当然应该向北京那样的方向发展,而不是北京向农村靠近,家庭的自由会为社会的自由奠定一个基础,这是大势所趋。

家庭教育的俗语家庭教育的论文字

1、不为圣贤,便为禽兽;不问收获,但问耕耘。

2、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

3、狎昵恶少,久必受其累;屈志老成,急则可相依。

4、坚持没有办不成的室,勇往直前不畏艰险。

5、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边苦作舟。

6、无瑕之玉,能够为国器;孝悌之子,能够为国瑞。

7、我今仅守读书业,汝勿轻捐少壮时。

8、饶人不是痴汉,痴汉不会饶人。

9、修身齐家,为学治世。

10、孝道当竭力,忠勇表丹诚;兄弟互相助,慈悲无边境。

11、器具质而洁,瓦缶胜金玉。

12、诚实是人生的命脉,是一切价值的根基。

13、穷家难舍,熟地难离。

14、器具质而洁,瓦缶胜金玉;饮食约而精,园蔬愈珍馐。

15、勿贪意外之财,勿饮过量之酒。

16、凡做人,在心地;心地好,是良士。

17、夫妻之间要做到相互补漏,而不是互相埋怨。

18、互敬互爱,互信互帮,互谅互让,互慰互勉。

19、乖僻自是,悔误必多。

20、宜未雨而绸缪,毋临渴而掘井。

21、与肩挑贸易,毋占便宜;见贫苦亲邻,须加温恤。

22、做正直的人,做正确的事。

23、房氏后裔起名,班辈按一字居中,一字居后,不得紊乱。

24、亲贤者、远小人;重礼仪、讲诚信。

25、人生内无贤父兄,外无严师友,而能有成者少矣。

26、少年不知勤学苦,老来方悔读书迟。

27、国课早完,即囊橐无余,自得至乐。

28、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

29、男人无志,家道不兴。女人不柔,把财赶走。

30、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万担粮。

31、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32、奴仆勿用俊美,妻妾切忌艳妆。

33、贪爱沉溺是苦海,利欲炽燃是火坑。

34、贫贱不移心智,富贵不忘济贫。

35、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36、常将有日思元日,莫待无时思有时。

37、因事相争,焉知非我之不是,须平心暗想。

38、乖僻自是,悔误必多;颓惰自甘,家道难成。

39、若一家自相纷争,那家就站立不住。

40、治家严,家乃和;居乡恕,乡乃睦。

41、黎明即起,洒扫庭除,要内外整洁。

42、实爱无成见:真信不疑,不要怀疑对方。

43、与其你去排斥它已成的事实,你不如去理解它。

44、少年不知勤学苦,老来方知读书迟。

45、静坐常思己过,闲谈莫论人非。

46、兄弟叔侄,须分多润寡;长幼内外,宜法肃辞严。

47、重道德修养,严情操品行;扶正义,斥邪恶。

48、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49、早把甘旨当奉养,夕阳光景不多时。

50、人有喜庆,不可生妒忌心。

51、施惠无念,受恩莫忘。

52、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

53、吾家食宋禄三百余年,勿忘后裔不仕。

54、居家诫争讼,讼则终凶;处世诫多言,言多必失。

55、善不由外来兮,名不能够虚作。

56、黄金非宝书为宝,万事皆空善不空。

57、家门和顺,虽饔飧不济,亦有余欢。

58、要想子孙贤,先敬爹和娘。

59、幸名无德非佳兆。乱世多财是祸根。

60、不怕人不请,就怕艺不精。

61、训以宽厚恭谨,勿令与浮薄者游处。

62、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63、积小钱,办大事;积闲钱,办急事。

64、自奉必须俭约,宴客切匆流连。

65、受不得穷,立不得品,受不得屈,做不得事。

古代家庭教育论文

教育是树人之本,家庭教育更是所有教育之源。作为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家庭教育对青少年的成长起着持久的、基础的作用与影响。家庭教育的基础性、长久性在青少年成长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多年以来,我国家庭教育受到社会转型、应试教育的思想的影响,在教育观念、教育方式、家庭关系等方面出现了很多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影响了当今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使很多青少年在心理、行为、能力等方面产生了诸多不良状况。正如顾秀莲同志在全国家庭教育工作“十五”规划总结表彰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的那样,家庭教育不仅是推进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得重要基础,更是与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之间相互配合,共同促进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重要途径与保障。家庭中父母对一个孩子一生的发展与成长起着直接的影响作用,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如果缺乏一个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不仅直接影响到孩子健康人格的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树立,更影响到孩子未来一生的发展。多年的教育工作使我认识到在我国当今的青少年家庭教育中,很多家长受应试教育、社会转型变化等客观因素的影响,不认真分析孩子的实际情况,要么盲目的照搬西方国家的教育观念与模式,要么传承我国传统家庭教育中家长制的教育模式,迫使孩子走向所谓的成功,结果往往事倍功半,适得其反。很多家长在家庭教育失败后显得束手无策,不知如何应对孩子的叛逆,如何正确引导孩子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是值得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与家长深思的问题。

二、我国青少年家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1.独生子女政策对家庭教育产生的影响我国自上世纪80年代实行独生子女政策以来,虽然对增加人均收入、减少人口数量、提高人民群众生活质量等做出了巨大贡献,但是,这一政策对家庭教育产生了一定的消极作用。多年来,笔者一直从事教育工作,从自己学生的身上深刻体会到作为独生子女的家庭教育中普遍存在的问题,例如:大多数班级中的独生子女比较任性、以自我为中心、有很强的攀比心、任意浪费钱物、流行享乐等问题。严重的还出现了自杀、青少年犯罪等不良现象。

2.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严重缺失。

近年来,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很多农民工走进城镇,选择在城市打工维持生活。目前,我国农村外出务工人员每年都在以数百万的人速度递增。在这些务工人员中,有的家庭把孩子带在身边接受当地的教育,从一个方面来说,这些孩子从农村走进城市上学,开阔了自己的视野,家庭收入明显增加,家长的教育观念、教育方法都得到了转变,有利于孩子性格、行为习惯的养成、身体发育等方面的成长与发展,但是对于那些不能跟随父母进入城镇打工的留守儿童而言,造成了这些孩子严重的心理偏差。这些留守在农村的孩子,有家里的老人照料,而老人由于身体与经济等各方面的原因只能照顾好孩子的吃穿温饱,对孩子的家庭教育几乎是一片空白。很多留守青少年正处于人生的转折期,由于缺乏良好的家庭教育而产生了沉迷于网吧、沾染了社会上不良习气等犯罪行为。

3.忽视了青少年的心理健康。

在传统的家庭教育中,家长看中的仅仅是孩子的身体发育、健康等状况,很少有家长能够真正关心孩子的心理发育于健康。在不同阶段,青少年的心理发育是不同的,他们对外界事物的认识与需求也是不同的。由于缺乏对孩子心理变化的了解与重视,使得很多青少年在青春期出现了明显的叛逆行为、早恋行为、犯罪行为。很多家长总是将这种无奈归结于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殊不知,家庭教育的缺失才是对孩子最大的影响。

当今青少年正处于身体与心理的发育期,他们有较强的自尊心,希望得到老师、同学、家长的尊重,但是,多年的教育经验让我看到很多家长一直信封的就是“棍棒下出孝子”的古训。有的家长由于在单位中出现工作不顺心的事、家庭成员关系恶劣,就经常将心中的怨气撒在孩子身上,采用命令、恐吓、惩罚的方法,甚至是动手打孩子,根本没有顾忌到孩子的自尊心。这种简单而粗暴的教育方式,对孩子的心理造成了极大地伤害。例如,我曾经遇到这样的一位父亲,他的拳脚使得自己的儿子失去了自尊心与自信心,经常产生情绪不稳定、反抗、叛逆等行为,同时还使得父子关系不断恶化,最终逼得孩子离家出走。

三、提高家庭教育质量,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有效措施。

在很多独生子女家庭中,家长为孩子的心理、身体健康成长付出了很多心血,由于家庭教育的失误而为家庭教育带来了苦果。因此,这就要求家长必须正视独生子女问题,转变观念,淡化独生子女的特权与优势意识,扬长避短摆正孩子在家庭中的位置,科学的对子女进行家庭教育。

2.尽力弥补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缺失。

妥善地解决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与管理问题,对于全面提高我国国民的素质、维护社会稳定与团结、推动我国社会主义的健康持续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我觉得在这方面主要应该重视家庭与学校的联系,为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营造良好的氛围,有条件的家庭可以留一位家长在家中监护孩子的成长与发育,也可以将孩子带在身边,从而为孩子的成长营造良好的教育氛围。

3.关注青少年的心理健康。

作为家长,在关心孩子身体健康、学习成绩的同时,更应该关注的是孩子的心理健康与发育。例如:关注孩子的性格形成与发展、可以正确的鼓励孩子进行正常的人际交往等。

家庭教育中家长的说服教育是提高孩子辨别是非能力、培养他们的良好道德品质、形成正确的行为规范的一种方法。我觉得家长可以换一个角度思考问题,和孩子仪器分析犯错误的原因,不能不分青红皂白就打骂孩子,孩子虽然在家长的威慑下口服,但是,伤害了自尊的他们是不会心服的。总之,家庭教育是我国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环节,更是培养青少年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重要教育形式,也是推进我国社会的和谐发展、繁荣稳定地重要保证。因此,我建议在我国青少年家庭教育中必须形成以中国特色的正确的家庭教育方式,充分发挥家庭教育的科学性、合理性、先进性功能。

家庭教育论文

孩子一出生是一张白纸,我们每名家长都想在上面勾勒出最美最炫的蓝图,我们从曾踌躇满志,豪情万丈,但随着时光的流逝,孩子的逐渐长大,这一切却淡化了许多。作为一名家长,一名教师我认为家庭教育对于孩子的成长成人具有关键的作用。

家庭教育问题自古以来就受到人们的关注,随时代的发展,人才的需求更广,要求更高。

家庭教育为孩子接受幼儿园、学校的教育打好基础。在孩子入园、入校后,配合幼儿园、学校使其德、智、体、美、劳诸方面得到全面发展。培养孩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养成良好行为习惯。

家庭教育第二个特点是连续性。孩子出生后,从小到大,几乎2/3时间生活在家庭之中,朝朝暮暮,都在接受着家长的教育。这种教育是在有意和无意、计划和无计划、自觉和不自觉之中进行的,不管是以什么方式、在什么时间进行教育,都是家长以其自身的言行随时随地的教育影响着子女。其潜移默化的作用相当大,伴随着人的一生。

1.2家庭教育及时性。家庭教育,比幼儿园、学校教育要及时。常言道:知子莫若父,知女莫若母。家长与孩子朝夕相处,对他们的情况可以说是了如指掌,孩子身上稍有什么变化,即使是一个眼神、一个微笑都能使父母心领神会,故此作为父母通过孩子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能及时掌握此时此刻他们的心理状态,发现孩子身上存在的问题,及时教育,及时纠偏,使不良行为习惯消灭在萌芽状态之中。而幼儿园、学校之中,教师面对着几十个孩子,因时间及精力所限,不可能照顾到每个孩子的特点,容易出现顾此失彼的现象。因此家长对孩子进行正确的家庭教育既可以使孩子在进入幼儿园之前形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为接受集体教育奠定了很好的基础,又可以弥补集体教育的不足。

2良好的家庭教育是造就21世纪人才的重要条件。

今天的儿童是21世纪的主人,儿童的自下而上保护和发展是提高人口素质的基础,是人类发展的先决条件。提高全民族素质,要从儿童抓起。能否把这一代孩子培养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这关系到国家是否后继有人的百年大计。福禄贝尔还说过:“国家的`命运与其说是掌握在当权者的手中,倒不如说是掌握在母亲的手中。”这句话很有哲理性,它深刻地挑明了家长在教育子女中所起到的作用。

抓住具体的日常琐事,帮助孩子认识辨别社会中发生的是是非非,让他们具体地感受到真善美光明的一面,可以帮助孩子增强扬善除邪的正义感,从而抵制丑陋阴暗面对孩子心灵的侵蚀。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有了健康的细胞,才能有健全的肌体,细胞有病,就会引起肌体发病。古人云:“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的“齐家、治国、平天下”观点就是这个道理。

良好的教育方法,能够将孩子学习的兴趣、情绪、感情和智慧都投入到学习之中,获得最佳学习效果。方法是打开孩子知识大门的钥匙。父母在坚持正确的教育内容前提下,要达到预想的效果,就必须选择科学的教育方法。家庭教育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3.1注重实践:俗话说:“吃一堑,长一智。”教育孩子也是这样的道理,让孩子自己去吃一堑,自己去长一智。所谓的吃一堑就是孩子的实践。所谓长一智,是指在实践中获得真知。反过来讲,没有实践就很难猁真知。父母应该做到孩子自己能做的事情一定要让孩子自己去做,做的过程,也就是实践的过程,长知识的过程。

3.2以身示教:孩子的模仿性很强,而这种模仿是缺少鉴别能力的,只要是感兴趣的,他们就模仿。如果父母做法是正确的,长期影响下去孩子就学好;如果父母的做法是不正确的,长期影响下去孩子就不容易学好,甚至养成不良的行为和习惯。

3.3情感陶冶: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爱心和理解要比其它任何技巧、理论和科学方法都重要。就是说家庭必须是和睦的,友善的,充满了爱心的,让孩子在愉悦的环境中,心情舒畅,茁壮成长,也就是说,要给孩子营造一个充满了爱和理解的良好环境。父母的和睦,本身就是对孩子的教育,家庭的和谐气氛,将使孩子的性情得到陶冶。如果不是这样的话,会给孩子精神上带来巨大的痛苦,心灵上造成巨大的创伤。情感是对孩子的“宽容”,这种宽容,绝不是对孩子的放纵,而是在理解的基础上冷静思考,思考过后的有针对性教育。

另外家庭教育还存在着许多误区如:不重视家庭教育。很多父母以为教育是学校的事,所以理所当然就推卸掉了自身教育的责任;许多父母认为,只要把孩子拉扯大,自己的任务就算完成;还有父母认为,养孩子只要不断地投钱就行了,其他一概不管。这样的父母根本不懂得家庭教育的作用,不重视自我教育。家长言行不一的教育其实比没有教育更糟糕。很多父母封建等级观念重,喜欢独裁,不愿降低身份,不愿民主,不愿接受新思想,这直接导致家庭教育无法公正,客观的进行。

总之家庭教育占有重要地位,因为它不仅是孩子成长大厦的根基,而且会伴随孩子的一生,我们只要方法得当,不要跨入误区,我们定会成功。

家庭教育论文

随着当今时代的飞速发展,人们面对的竞争压力越来越大。然而如果想在千万人中脱颖而出,勇敢地面对竞争与挑战,那么,只有具有足够的自信心,才能化压力为动力,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从而走向成功。所以,培养一个人的自尊和自信尤为重要。尤其是在幼儿这个关键塑造时期,我们应当抓住时机,从小培养幼儿的自尊和自信。

自信心是促进人的一生健康发展走向成功的重要动力。从幼儿阶段就有意识地激发和培养幼儿的自信心,是每一个幼儿教育工作者重要的教学任务。如何在幼儿教育中激发和培养幼儿的自信心是幼儿教师所必须探究的课题。因此,为了幼儿的健康成长,我们要注意采取积极、适宜的教育方法,培养幼儿积极向上、乐观进取的人格品质,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

而自尊是自信的沃土,自尊是自信的温床,当孩子的自尊心受到打击,其自信心必定是脆弱的,非常容易丧失。幼儿的年纪小,受到一次失败,成人的冷嘲热讽,不关心、不正确的教育方法都是导致幼儿失去自信心的主要原因。所以,自信的产生和培养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简单。

例如,三岁半的蕾蕾(化名),因为活泼聪明而加倍受到称赞。有一次,蕾蕾的妈妈带着她到雯雯(化名)家去玩。雯雯一会儿展示自己的绘画作品,一会儿背诵诗歌,而蕾蕾只会跟着雯雯玩闹一番。回家后,妈妈说:“你看,人家多能干,你只会玩。”从此以后,蕾蕾再也不肯到雯雯家玩,甚至家人只要一提雯雯,她就发脾气。孩子的心灵是最纯洁也是最脆弱的。原先十分自信的蕾蕾就因为妈妈的一句话:“人家多能干,你只会玩。”自信心荡然无存。这一方面说明孩子的自信心是十分娇嫩的,需要成人细心呵护;另一方面,也和家长没有注意培养孩子的自尊有很大关系。当雯雯表现出色时,蕾蕾并没有觉得自己不如雯雯。可是蕾蕾妈妈那句评价,却让孩子的自尊心受到了极大的伤害。自尊都没有,何来自信?自尊自信消失了,而不健康的嫉妒排斥心理却占了上风,家人连雯雯的名字都不能提,这对孩子的心理发展是极其有害的。时间长了,孩子会变得自卑、狭隘,还会形成心理障碍。

当孩子看见别人比自己能干时,如果家长或老师帮孩子找出自己的优点,告诉他并不比别人差。这样,既能保护孩子的自尊心不受伤害,又能使孩子懂得别人有别人的优点,自己也有自己的优点。如果当雯雯在展示才能的时候,蕾蕾的妈妈在称赞雯雯的同时,顺便提出:“雯雯表演了这么多好节目,我们蕾蕾也很能干,会唱歌、会跳舞。来,蕾蕾!你也表演一个怎么样?”这样,上面这种情况就不会发生了。

所以,要培养孩子的自信心,最重要的是,要把握这样的原则:每个孩子各有特点,不能以别人的长处来比孩子的短处,更不应该以此否定孩子。正所谓:“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我们应该学会在孩子身上寻找属于她的闪光点,当孩子遇到其他优秀的孩子时,应该在让孩子看到其他孩子优点的同时,告诉他自己身上也具有他人没有的优点,从而保护孩子的自尊心,进而培养其自信心。所以,孩子的自尊需要特别保护,只有保护自尊,才谈得上自信心的培养。

另外,孩子在遭受挫折和失败时,是最容易失去自信的。在这个时候,他往往会很容易忘记个人的存在价值,一味地指责自己,严重挫伤自信。遇到这种情况,成人要教会孩子。只要自己比昨天有了进步,或者说尽了努力,就可以为自己感到骄傲了。老师教托班的幼儿画绕毛线团。一位小朋友非常得意地将自己的画拿给妈妈欣赏,谁知妈妈看了一眼说:“你画的是什么呀?真难看,乱七八糟。”小朋友非常失望地看了看妈妈,嘴里还小声试想一下,如果这位妈妈能抓住这难得的教育机会,给予孩子适当的表扬,并提出努力方向,相信收效会截然不同。如果妈妈这样说:“啊!你能把毛线团画得这么好,你真棒!如果你再把毛线团画得整齐些,线往一个方向绕,你一定会画出更漂亮的毛线团来!”要使孩子建立自信心,就需要大人的耐心和正确引导。

当孩子遇到挫折和失败时,如果我们一味地指责、否定孩子的行为,就会严重挫伤他们的自信心。所以,我们应当抓住时机,从另一个角度告诉孩子如果自己再努力一下还会取得成功的。同时,应当注意说话的语气和态度,让孩子在家长温和的语气中,感受到鼓励的力量,从而使孩子从失败中走出来,重获自信。幼儿在这个时期的自信心容易在大人的鼓励中得以培养,但更容易在大人的嘲讽中摧毁。因此,我们应该好好把握鼓励、肯定的时机,让孩子的自信心在我们的呵护下逐渐培养起来。

幼儿的心智还不太成熟,内心也比较脆弱,他们的自尊和自信很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他们的自尊和自信很大程度上也会受到大人的影响。然而,幼儿只有具备了自信心,在学习活动中才会表现得活泼、开朗、进取,才会在潜意识里形成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减轻不必要的心理负担,从而获得身心的和谐发展。因此,作为幼儿教师的我们,有义务、有责任为他们塑造了一个良好的育人环境,注意平时的行为、态度、说话方式和方法,在潜移默化中给予他们肯定和表扬,从而激发和培养幼儿从小形成自信、自立的意识,让孩子在我们鼓励的目光下快乐、健康、自信地成长起来。

小学家庭教育论文

对于小学生来说,家庭是其生活的主要场所之一,家庭成员是其交往的主要对象。家长是小学生感情上的依托者。因此,家庭是小学生个体社会化的极为重要的影响因素。

家庭对儿童个体社会化的影响,有其自身独特的色彩。将此归纳为三点:第一,家庭教育的内容适合实际生活的需要,即属于生活的教育。第二,家庭教育是个别教育。知其子者,莫过其父。父母最了解自己孩子的个性,因而最能顺应其个性而利导之,使其个性得以充分发展。第三,家庭教育是感情教育。家庭是一个整体,它的一切方面都对儿童社会化产生一定的影响,但是不同层次的因素对儿童的影响程度是不同的。

父母的文化修养是影响小学生个体社会化的最主要也是最重要的家庭因素。家庭方面的其他因素,在很大程度上都是由这一因素决定的。首先,父母的职业基本上就是由其文化修养决定的,而不同的职业又决定着其不同的经济收入,并进而决定着家庭的物质生活条件。其次,父母的文化修养,决定着父母对儿童所采取的教育方式以及对儿童的期望水平等。古人云:“士之子恒为士,农之子恒为农,工之子恒为工,商之子恒为商。”马克思也曾指出:“孩子的发展能力取决于父母的发展。”

父母对孩子采取不同的教育方式和教育态度,对孩子的个性形成会产生不同的影响。这已被多方面的研究和调查结果所证实。心理学方面的有关研究指出,父母对孩子的教育方式可分为三种类型:

(1)民主的或宽容的;

(2)权威的或独断的;

(3)放纵的或溺爱的。

第一种方式表现为父母对孩子的活动不仅予以保护,而且给予社会和文化的训练,对孩子的要求既给予合理的满足,又加以一定程度的限制,父母和儿童之间的关系表现得非常和谐。在这种教育条件下成长的儿童大多能形成良好的个性。如谦虚有礼貌,待人和善诚恳等。第二种教育方式表现为父母统管了孩子的一切方面,孩子几乎没有任何自由的余地,一举一动必须受到大人的限制。一旦孩子在某件事上犯了错误,父母便严加指责,甚至予以“武力制裁”。在这样的教育条件下,很可能使孩子产生严重的恐惧心理,常常为了逃避惩罚而说谎。同时,经常挨打骂的孩子,其性情可能变得暴躁或倔强、任性。第三种教育方式表现为父母对孩子百般宠爱,百依百顺,或者相反,对孩子不管不问,任其发展。在这种教育方式下成长的孩子,一般很难形成良好的个性。

家庭感情气氛是指在一个家庭中占主导地位的一般态度和感受。这种气氛是由家庭成员共同酿成的,但主要是受夫妻关系决定的。因为就现代家庭结构而言,小学生一般都是来自核心家庭的儿童。在核心家庭中,尽管还有亲子关系等,但这些关系都是由夫妻关系决定的。如果夫妻关系十分和谐,夫妻双方就都乐意付出时间和精力来培养、教育孩子,亲子关系也就相当和谐,父母与子女关系密切。这样的家庭气氛一般都是十分温暖融洽的。生活在这种家庭气氛中的小学生一般都有很强的安全感和幸福感。由此就非常有利于小学生形成良好的个性,并使之向理想的社会化方向发展。反之,如果一个家庭中夫妻反目,感情恶化,关系紧张,夫妻双方都没有心思和精力去照顾孩子,有时甚至拿孩子出气,或者逼孩子亲近自己,疏远对方。生活在这种环境下的儿童,很容易产生焦虑、紧张和自卑心理(感到不如别的孩子幸福)而且缺乏安全感。这都会给儿童的社会适应和个性发展带来极为不利的影响。

作为影响儿童社会化的一个间接因素,家庭生活条件同样是十分重要的。如果一个家庭的生活条件优越,就可以为孩子购置更多的发展资料(如书籍、报刊、智力玩具、学习机等等),还可以带孩子外出旅游观光,扩大儿童的视野,加速其社会化的进程。不过,父母在为儿童购置发展资料时,必须有选择地购买,而不能滥购,否则,一方面孩子应付不过来,另一方面对那些东西不珍惜。而且,有些东西甚至可能给孩子带来消极影响。

父母的教育方法要注意情感与理智结合,也要尊重孩子的独立人格、创造良好的家庭环境,此外家长还要学会欣赏与激励,学会批评与惩罚,协同学校教育、社会教育。除了重视学习外,家长要重视孩子的心理健康,让孩子能拥有一个良好的心理状态迎接属于他们的机遇和挑战。

家庭教育

良好的家庭教育不仅仅只体现在孩子的学习情况上,也在道德品质,日常行为习惯上得到体现。有温暖的家庭是学生认为人生最重要的事就是家庭重要性的表现。四、八年级学生把父母都作为最崇敬的榜样,也是以体现出父母在家庭教育中的作用与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所以我们应该更加重视且完善家庭教育。

重视家庭教育,首先要让学生明白家庭的重要性,要营造一个有温暖的家,创造一个温馨,充满爱与幸福的环境。

调查显示“有温暖的家”排在学生认为人生最重要事情的首位,体现出家的作用,从古到今,很多文人墨客写诗作文时也总是要表达出自己对故乡,对家的思念之情,有李商隐“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的思念,也有杜甫在国破家亡时的一句“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所以家一直都是我们最重要的东西,我们一直都对这个避风港,这个温暖的地方充斥着感情。所以,在家庭教育中,最先营造一个温暖的家才是家庭教育的基础。

重视家庭教育还在于父母不断努力,在家中树立良好的榜样,成为孩子的崇敬对象。

从四年级到八年级,学生心中最崇敬的人都是父母,而第二第三位却受到改变。父母整日与孩子朝夕相处,最容易影响孩子,所以家长应当给孩子树立好的积极向上的榜样,对孩子认识世界,改变三观起到积极作用也是家庭教育的重要部分。孟母三迁只为了让孟子有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与氛围,由于孩子不断成长,心智成熟,对崇敬对象也开始有了变化,难免误入歧途,所以家长要有引导作用,重视家庭教育。

重视家庭教育不能单单只看分数,也应该重视学生身体,心里等方面。

学生认为家长最重视的是成绩,说明家庭教育还没有完善。道德素养,日常行为也应该是家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没有道德的人,学习再好也终将受到社会排挤,所以在重视成绩的同时也要教会孩子做人,完善家庭教育。

重视家庭教育,首先要重视家庭,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父母也要不断上进,树立好榜样,全面培养孩子也要关心孩子,不断提升家庭教育。

古代家庭教育论文

中国古代的家庭教育,自上古有家庭以来,至清末,一脉相承,源远流长。古代家庭教育对于促进中国古代家庭的巩固和繁衍,形成民族文化传统和道德观念,推动国家政治、社会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发展与变革,一直产生着深刻而久远的影响。尽管时代不同了,但不可否认,几千年的古代家庭教育积累的家庭教育经验、传统、思想、方法及教育素材,对于当代的家庭教育仍然有着很重要的借鉴和参考价值。纵观中国古代家庭教育史,有以下几个特质值得注意。

一、中国古代家庭教育有着鲜明的阶级性、时代性和继承性。

在原始社会还没有真正的意义上的家庭教育,但原始社会的氏族大家庭教育可以认为是古代家庭教育的萌芽。自从进入阶级社会,家庭教育便显示出鲜明的阶级性,例如在奴隶社会时期,能够受到良好家庭教育的只有皇室贵族,普通老百姓是少有机会的。即便是汉唐之后,平民百姓能够有机会接受良好的家庭教育了,其家庭教育内容也具有明显的政治性,具有为统治阶级服务的一面。皇室贵族、仕宦之家与平民百姓的家庭教育内容又也有着不小的差异。同时中国古代家庭教育又有着明显的时代性和继承性。随着年代的发展,家庭教育都会做出相应的调整、完善和改变。

在当代中国社会转型中,传统价值观念体系正在逐渐瓦解,新的价值观念体系还未形成,新旧价值观念处于激烈碰撞与冲突之中。而中国当代的家庭教育由于受社会变革的影响,也正处在深度变迁之中,家庭教育处于一种盲目,无序的境地。只有继承古代家庭教育的`精华,去其糟粕,立足当代中国实际,借鉴外国优秀家庭教育理论和经验,才能顺利完成转型。而现在有必要对古代家庭教育进行再认识和再继承,因为古代家庭教育中的方方面面,“不仅作为历史作用于过去,而且构成了一种强大的现实力量作用于现在乃至将来;不仅作为集体意识影响着宏观社会,而且渗透在个人的观念中影响其具体行为”。

二、以德为首,以孝悌为本,将伦理道德教育和人格塑造放在重要地位。

家庭是子女成长的摇篮和终身受教育的场所,家长要通过家庭教育给予子女长大独立生活所需要的行为规范、知识,如生活常规、人际关系等,实质是伦理道德教育和人格塑造。这一点,在上至皇室贵族,下至平民百姓的家庭教育中都是一致的。古代家庭教育把每个家庭成员的道德教育放在首位,是因为古人认为只有搞好“修身”,才能实现“齐家、治国、平天下”。

孔子认为,家庭的孝悌教育不仅关系到个体家庭的和谐和巩固,还有利于社会和国家和安定。虽然古代统治阶级提倡孝道,其目的在于移孝作忠,但不可否认,古代家庭教育中的孝悌教育对于家庭和社会的发展有着很积极正性的一面,而这也是现代家庭教育中所比较欠缺的部分。唐柳n在诫子书中强调子孙要加强自身的德行修养时,要以“孝悌为基,以谦恭为本,以礼让为务,以勤俭为法”,概括的很是精到,值得借鉴!

三、家庭教育与家族教育日益紧密融合,与“学院”(官学、私学、书院)教育和谐共存。

家族是中国古代社会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古代封建社会实际上是在家族社会的基础上形成的。古人聚族而居,既有自身家庭的需要,也有统治阶级提倡的因素。在古代生产力还不发达,大多数老百姓文化水平比较低的情况之下,家族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相当多的老百姓的家庭教育是依托于家族教育完成的。而家族教育的内容很多,包括儒家伦理规范的教育,也包括家风的教育,及族内子弟的文化教育等等。这其中流传至今的许多家训、族规、乡约也成了宝贵的文化遗产,笔者认为古代教育三角体系,即家庭教育、家族教育(包括宗族教育)、“学院”(官学、私学、书院)教育因其和谐均衡而发挥着稳定的作用。而随着新中国的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中国传统的家庭制度、家庭观念、家庭结构甚至于家庭功能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种变迁具有时代性,比较之下,家庭教育功能总体正在弱化(在某些方面,如家庭教育中的“学习至上”的观念与行为的过分强化则是家庭教育失衡与异化的结果);家族教育也不复存在。在当代教育三角体系中,家庭教育沦落为从属地位,学校教育一家独大,替代家族教育位置的社区教育有其名而无其实;三角体系失衡,教育乱象丛生!根本出路就在于强化家庭教育,做实社区教育,使家庭教育、社区教育、学校教育各取所长,并驾齐驱!

四、重视言传身教,提倡勤俭,耕读传家。

古人非常重视家长自身素质的提高,强调言传身教要“端本清源,以身率先”,对子女起到榜样示范作用。古人认为对子女最好的教育就是父母以身作则,身教重于言传!颜之推在《颜氏家训》中就讲到“人在年少,神情未定,所与款狎,熏渍陶染,言笑举动,无心于学,潜移默化,自然似之”。赵匡胤虽贵为皇帝,但仍然处身节俭,以节俭为家法,以身传教。他自己就“常服浣濯之衣。乘舆服用,皆尚质素”,他曾对皇室子孙说“每纳一衣,则悯蚕妇,每餐一食,则念耕夫”。曾国藩位列三公,但每餐只用一道荤菜,时人称为“一品宰相”;功成名就之后依然布衣布鞋。他在家庭教育中主张力诫奢侈,坚持以“耕读二字为本”。明吕坤在《孝睦房训辞》中也认为“传家两字,曰读与耕。兴家两字,曰俭与勤”!在耕读等日常生活中教化子女,修养性情,重视环境习染,也是古代家庭教育的一大优良传统,值得继承并发扬光大之!

纵览古代家庭教育,还有许多值得学习和发扬光大的地方,如注重因材施教,强调循序渐进等。中国传统家庭教育的历史惯性,与西方现代家庭教育的时代趋势,决定了我国当代家庭教育要在两者的矛盾与冲突中前行。在家庭教育深度变革的今天,只有立足实际,博取古今中外家庭教育之所长,构建新的家庭教育理念与体系,才能促进当代家庭教育顺利转型。而作为父母,也只有通过不断学习,积极建立学习型家庭,及时更新自己的知识和教育理念,才能实现有效的家庭教育!此文仅作抛砖引玉,希望更多的有识之士来共同关注与努力!

家庭教育论文

俗话说:“可怜天下父母心。”普天下的父母都热切地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如果教育方法不当,结果往往令人失望,令人痛心。那么我们如何真正去关心爱护儿女,对孩子的一生负责呢?这就需要我们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给孩子一个成长的支点。

一、了解孩子。

1.了解孩子的需要。

了解孩子是教育孩子的前提。对于即将从幼儿园升入小学的孩子来说,他们面临着角色转换的挑战。这时,父母要了解孩子真正需要的是什么,要满足孩子的合理需要,制止不合理的需要,帮助孩子形成新的需要。

2.了解孩子的思维环。

(1)消极因素。

好多家长常常因为孩子没有达到自己的预期目标对孩子发牢骚,导致孩子在心里产生的想法是:父母不喜欢我;当孩子有了这种想法,他们的感受就是愤怒、敌对;在行为上就会更不听话,甚至搞些小破坏。所以,结果又是受到惩罚或冷对,因而更加深了父母不喜欢他的想法,这种恶性循环就形成了孩子失败、反抗等消极因素。

(2)积极因素。

父母创设一种愉快的生活环境(包括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让孩子经常处于愉快的情绪状态,孩子产生的想法是:父母喜欢我;有了这种想法他们的感受就是快乐、幸福的;在行为上就会配合家长,也表现得很听话。所以,结果是受到家长的表扬和鼓励,有了鼓励就有了动力,这种积极的循环是孩子迈向成功的关键。

二、尊重孩子。

尊重孩子是成就孩子的基础。给孩子足够的尊重能让孩子得到健康发展。

1.尊重孩子的人格。

父母要给孩子面子,学会变通,尤其是人多的时候,不要批评孩子,不要议论孩子。

2.尊重孩子的隐私。

父母不要总是希望控制孩子的一举一动,要真正了解孩子,必须首先给予孩子尊重。很多父母总是抱着传统的观念,把父母摆在权威的角色。孩子应该有自己的秘密。父母进入孩子房间应该先敲门,移动或用孩子的东西应该得到他的允许,任何牵涉孩子的决定应该先和他商谈,不要随意翻看孩子的日记,应该尊重孩子的所有权,把他当一个成人一样尊重。

3.唤醒孩子的权利意识。

父母的责任是唤醒孩子的权利意识,而不是将它扼杀在萌芽状态。一个明确自己权利的孩子才会懂得捍卫自己的权益。

三、理解孩子。

理解孩子是成就孩子的保证。学会与孩子换位思考、沟通、交流,和他们交朋友,关注他们的心情,接纳他们的一切,这些必须是发自内心的、真诚的。说话也不能摆出家长的架子,如,当你的孩子回来时,你发现孩子又和别人打架了,作为家长,你一定不会高兴,但是这时,你还要同时想到,你是孩子的朋友,当你走过去的时候,你不能呵斥:“你怎么不好好学习,又和别人打架?”而应该拍拍他身上的灰,关切地问:“你怎么又被别人打了,伤到没有?别人打你你怎么不知道跑呢?”这样孩子才会更加信任你,才会愿意和你分享他的秘密,于是,你也就可以深入地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

四、读懂孩子。

1.用孩子的思维去看待孩子。

在家庭教育中,很多家长都会犯这样的错误,常常用自己的思维去看待孩子。比如,孩子在地上爬、滚,大人会说,不要这样会把衣服弄脏的,他不会知道这样的一句话会让孩子玩得不尽兴;孩子在家里翻箱倒柜,弄的家里到处乱糟糟,家长会问,你为什么要这样?怎么这么不听话?有的家长还会打骂孩子,结果孩子的探究能力没有了;过马路时,孩子提醒:“妈妈,红灯,不能过”,家长会说,“没关系,有急事要办,现在也没交通警察在。”这些都是用大人自己的思维方式去解决事情,家长不会站在孩子的思维角度里去想问题,有交警就遵守交通规则,没有交警在就不遵守,家长这样做就会教会孩子投机取巧。因此,不论何时,家长都应该站在孩子的角度去看、想问题,别用大人的思维去套牢孩子。

2.懂孩子比爱孩子更重要。

著名女性情感心理作家苏芩说过这样一段话:“懂你的人,会用你所需要的方式去爱你。不懂你的人,会用他所需要的方式去爱你。于是,懂你的人,常是事半功倍,他爱得自如,你受得幸福;不懂你的人,常是事倍功半,他爱得吃力,你受得辛苦。两个人的世界里,懂比爱,更难做到。”懂得确实比爱更难做到!试想想,每一个家长都知道爱孩子,但是正如高尔基所说:“那是母鸡都会做的事情”,懂得如何去爱才是更重要的,这就源于我们的懂得。所以懂孩子比爱孩子更重要。

五、关心孩子。

对孩子来说,父母的爱就如同孕育地球上所有生命的太阳和水那样重要。然而,如此重要的感情,也会有让人意想不到的“爱的误区”。

1.只关心孩子是否“吃得饱”,不关心孩子是否“过得好”

“吃得饱”是一种物质上的满足,而“过得好”不仅包含了物质的需要而且包含了精神的需求。在竞争社会里,孩子所承受的压力比父辈大,竞争能力是社会适应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人的精神也出现层次化和多样化,重视孩子“吃得饱”已远远不够,应让孩子学会“过得好”。

2.只关心孩子分数高不高,不关心孩子能力有多少。

有的家长只关注孩子的分数,而把培养孩子的态度、意志、品质、责任感、敬业心、适应能力、劳动习惯、沉着冷静、善待挫折等品质忽略了,使孩子成为学习的“尖子”,人格上的“矮子”,严重影响了孩子的正常发展和社会生存能力。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孩子的教育也是如此。孩子的心灵是一块神奇的土地,播上思想的种子,就会获得行为的收获;播上行为的种子,就会获得习惯的收获;播上习惯的种子,就会收获品德的收获;播上品德的种子,就会获得命运的收获。以上是我本人在对孩子教育过程中的一点经验,当然这是不全面的,希望能和大家共勉。

参考文献:

叶莉。让幼儿在韵律活动中充分的表现自我[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xx(02)。

家庭教育学论文

在社会日益发展、时代日益进步的今天,家庭教育已经成为了一门专业知识。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孩子的终身的老师,家长对孩子的教育影响力量,是不可估量的。说起教孩子,谁都会教,可是怎样才能用科学的方法教育孩子?这是作为家长的我们一直所思考和学习的。

平时由于工作较忙,一直没有静下心来看一些专业的家教书籍充实自己的家教知识。正好趁寒假期间,细细地学习了《不输在家庭教育上》一书。书中既有教育专学家们的真知灼见,也有家庭教育真实的案例及专家针对性的分析指导教育,还有许多优秀父母的成功家教经验,让我在学习的过程中看到了平时教育孩子的很多误区,也了解到科学教育孩子的一些做法,从而有了颇深的感受。

【学会蹲下来看孩子】。

孩子虽小,也有自己的世界,大人只有“蹲下来”才能更好地理解他们。蹲下来看孩子包括各方各面。首先,在与孩子谈话、交流的时候,要俯下身子,平视地看着孩子,倾听孩子,让孩子感觉到你在听,在与他面对面的交流。其次,在批评教育孩子的时候,不应该高高在上,一味地指责孩子。孩子是在不断犯错的过程中成长的,应该多站在孩子的角度上考虑,用一颗包容、平和的心去正确引导孩子。最后,要学会向孩子学习,不要以为自己是大人,就无所不知,无所不能,其实孩子对新知识的接受能力很强,在他们的小脑瓜里也有很多的奇思妙想,有时尝试、学习一下他们的想法和做法可能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记得有一次,我在陪瑶瑶练小提琴的时候,乐曲中有一小节,我和瑶瑶在弓法上产生了分歧;瑶瑶觉得是应该拉满弓的,而我坚持让她拉半弓,因为她每次上课我都陪着她,跟着她一起学,我坚持当时老师是这样教的,肯定不会有错,拗不过我,瑶瑶按我的说法练了。后来,当瑶瑶再去上课的时候,老师一针见血地就指出了这一小节应该是拉满弓,当时瑶瑶就瞪了我一眼,虽然她没给老师解释什么,但我为此也深感惭愧。从那以后,在练琴包括很多方面,我不会再坚持自己的意见了,而是经常会谦虚地请教瑶瑶了,因为,孩子经常会是我们的老师呢!学会蹲下来看孩子,一定要学会向孩子学习!

【把教育融入生活中】。

生活是一个大课堂,生活中处处皆有教育。作为家长,要有一双充满关爱、善于发现的眼睛,将每一个生活环节都变成教育的好机会,鼓励孩子去听、去看、去说、去做……孩子用他们自己的、独特的学习方式去探索世界,了解社会,养成良好的生活和行为习惯,他们在快乐、丰富的生活中一天天健康成长。

平时,我总是教育瑶瑶要有爱心,要助人为乐,可是她并不是很理解,也不知道该怎样去奉献爱心,帮助别人,我就通过给老奶奶让座、下楼的时候帮助别人开门、给别人指路这三件小事来教育她。通过生活中的这一件件小事情,让瑶瑶知道了奉献爱心、助人为乐就是这么简单,可能就是我们举手投足的一个动作,就是我们简简单单的一句话。同时,也让瑶瑶真切地感受到了奉献爱心、助人为乐的真谛,这远比我们平时空洞的说教要真实、生动得多。

【让孩子在快乐中学习】。

现在的孩子都是独生子,家长总是想给孩子最好的照顾,怕孩子累着,都不让孩子做事情,即使孩子愿意,家长也不愿他们插手,怕把事情越做越糟。其实,随着孩子的长大,家长应该放手让孩子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我觉得,现在的小孩做事情,不是把事情当作负担,而是当作游戏,如洗衣服,会有许多泡泡,孩子就会觉得特别好玩,而洗碗的时候,丁丁当当的,孩子就好像在边玩水,边听一曲锅碗瓢盆交响乐。另外,做事情可以锻炼他的动手能力和思考能力。

寒假的一天,我们准备烤鸡翅,瑶瑶也要动手参与,我们欣然同意。在烤鸡翅的过程中,她自己洗,自己烤,其乐融融。第一次烤的几个味道不是很好,她就想是不是油刷少了,调料放少了,时间也有点短了?第二次再烤的时候,她增加了调料,多刷了一些油,并且延长了烘烤的时间,结果就烤出了香喷喷的鸡翅。在动手烤鸡翅的过程中,瑶瑶体验到了学习和亲自动手的快乐。所以,一定要让孩子多动手,激发孩子多实践,让孩子在快乐中学习!

新的起点,新的理念,新的学习,新的尝试。新的学期就要开始了,在以后的日子里,我会不断学习新的家教知识,更新家教理念,坚持瑶瑶各项良好的习惯,让她在成长的道路上,满怀激情,快乐向前!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范文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