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的论文(汇总15篇)

时间:2023-11-29 16:20:03 作者:雁落霞

透过范文范本,我们可以学习到一些优秀的写作思路和方法。下列总结范例是根据市场调研和用户反馈整理的,希望对大家的工作有所帮助。

高中化学教学的素质教育解析的论文

引言:数学学科是我国基础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的思维能力的提高有很大的帮助,但是由于具有较强的工具性,从而导致学生的素质参差不齐,同时也造成了对其他学科学习的影响。所以,当前初中数学教学需要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目标,使学生从思想、文化、思维能力等各个方面都得到更好的提高。

在数学教学的思想教育中首先要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可以从古今数学成就比较突出的内容让学生进行学习,通过史料的教学加深学生的爱国主义意识。在数学教材内容中,很多思想性的数学命题都反应着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政策实施的成果以及正确性,从而使学生在潜移默化间加强了对社会主义中国的思想教育。其次是辩证唯物主义教育。初中数学教学中所存在的统一性、制约性等唯物辩证注意对学生学好数学知识,思维辩证能力都有很大的帮助,并且对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观念性逐渐加强,培养其正确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最后要对学生进行良好的学习态度以及学习习惯的教育。数学教育中不仅需要对学生传授教学知识,还要鼓励学生通过所学进行实践,使学生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拥有对学习的毅力,并且要有独立创新的意识,培养学生这些良好的行为方式并逐渐养成习惯,是对学生今后的成长发展最大的帮助。

数学教学中课堂教学是师生交流的主要过程,通过对课堂中的课堂氛围进行渲染,使学生在很大程度上加强对课堂教学学习的兴趣非常的关键。因此,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中为学生创造一个很好的课堂环境,促进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性,主动参与的同时还可以轻松地掌握所学知识,这也是教师与学生加强情感交流的主要途径。比如说在教师指导过程中,学生通过教师生动趣味的'讲解、崭新的解题思路等使自身的求知欲望得到满足,而且需要教师以鼓励性的微笑、和蔼的态度以及恰当的表扬来对学生的成功进行肯定。与此同时,教师让学生更加信任自己,要在课堂教学中以谦和、热情的态度进行授课,打消教师和学生之间的距离感。只有良好的教学环境才能保证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相促进、互相影响,并且让学生能够主动的参与教学,提高整体素质,达到数学教学过程中素质教育的目的。

构成数学素质教育的核心包括文化素质以及专业素质,将两者有效的结合是数学素质教育的中心内容。数学教学不仅包括基础知识的学习,还包括数学思考方式、综合应用能力等,这也是课堂教学内容中素质教育的基本要素。其中,在数学基础知识教学中需要将陈旧的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将忽视的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知识形成点与结构认识进行强调,不再让学生以机械识记的方式进行学习,数学教学中的概念以及命题教学时目前素质教育中需要重点加强的对象,并且对概念的认知的形成,公式等推理过程以及知识的形成过程、发展过程等都要十分的重视,所以教师要在教学中将知识点讲透,使学生能够熟练的掌握。再有就是加强思想方法是教学。数学知识以及方法的形成是具有规律性的,是解题的思路的根本,从而构成了数学思想。其方式也就是利用什么样的手段和工具去解决问题。所以,在数学基础知识的教学中要挖掘出其内涵的数学思想以及方法,通过其思想方法具体思路制定教学目标,并将教学内容与之结合,强化学生的思想意识。

四、加强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心理素质的培养。

数学思维的活跃性较高,教师也就是将这一特点作为加强学生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思维能力的锻炼。下面将总结出的三个方面进行阐述:

第一,培养学生坚韧的精神和自制力。在数学学习中学生的心理素质主要有急于求成和中途放弃两大问题存在。所以教师以这两大问题为中心点利用有效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并引导学生去解决问题,培养学生不怕苦、不怕难、顽强独立的品格。

第二,提高学生承受挫折的能力。素质教育中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十分重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了解,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情况进行挫折教育,采用恰当合理的方式打消学生不健康的心理状态;同时要多鼓励帮助学习相对困难的学生,使他么找到自身的不足并给予改正,激发他们对学习的积极性,鼓励他们敢于面对失败,并在失败中前进,对成功又不骄不躁。这种有效的选择性训练不仅培养了学生坚韧不拔的意志力,还使学生拥有健康的心理、良好的性格、乐观向上的精神。

结束语。

综上所述,初中数学教学中的素质教育需要教学以及学校共同完成,并且需要坚持长期性的进行,将教育工作中的素质教育最大化,展现出广大教育工作者的职责和任务。教师还需要在这一艰巨的过程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升华自身的素质修养,积极努力的思考、探索素质教育的主体思想,能够更深入的将素质教育落实的实际的工作中。

【参考文献】。

[1]钟鹤鸣.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开展素质教育[j].网络财富,(22)。

[2]庞坤,李明振,实验是实施数学素质教育的成功范例[j].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

数字化实验在高中化学教学的应用论文

高中化学实验课的实验内容一般都是教材中的基础实验和经典实验,这些实验在教师看来再熟悉不过了,教师失去了新鲜感,很难讲出有新意的地方,从而回到了以前的老路上,呆板、无聊的做实验。

要想克服实验步骤与要求的直接陈述,就要重组实验课的实验内容,让教师感到新鲜,那些经典实验,也得做出改变,教科书编写人员,要研究设计新的实验内容,最好贴近生活实际,让学生学以致用。

例如,甲烷的实验室制法实验,现在的课本中要求使用无水醋酸钠与碱石灰在加热情况下来制备。

但这个实验并不完美,还有改进的空间,例如利用不同的催化剂加速实验的速度,并与课本上的实验进行对照,找出两者的不同,发现新的原理,引导学生自己创造试验方法。

2.利用普通实验药品,简化实验仪器。

提倡用最少的实验仪器能达到最佳的实验效果,不仅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还能增强大家的环保意识和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宗旨。

3.实验课教学方法的改进与优化。

我们目前的化学实验教学模式太过单一、学生们经常处在被动的学习环境中,所以,应当对教学内容和方法进行优化,教师不要再呆板的、一成不变的教学,要激发自己的教学热情,探索新的教学模式,对现有的教学模式进行优化,说不定就能从中收获新鲜的东西。

不要再依样画葫芦,照方抓药,教师可以在日常教学中,自己研究一些小的实验,然后激发学生也去创新,培养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新性。

同时,也要倡导学生学会思考、学会合作,建立多样化的学习方式,这也是化学实验课的核心任务。

二、结语。

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的核心是让学生在教师的启发和指导下进行自主学习,运用所学的知识进行实验探究活动,培养学生对实验的学习兴趣,全面发展学生的探究思维、探究技能、创造意识和创造能力。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要站在学生的角度上思考新的教学模式,促使学生在高中学习中获得真正有用的知识,使自己成为高素质的综合人才。

数字化实验在高中化学教学的应用论文

摘要:在我国高中化学课堂中,化学实验一直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如果在化学实验中融入趣味性,那么就会让高中化学课堂焕发出新的生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迪学生的思维,开阔学生的思路,为学生创造理论联系实践的机会。下面,笔者将简述在高中化学课堂上引入趣味性实验的作用和在实践中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高中化学;趣味实验;作用;实践策略。

化学是一门典型的理工科学科,注重现实实验。而趣味实验是化学实验中的一种类型,因为其相对简单的操作、反应鲜明的化学现象,能够起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精神,进而提高高中化学教学质量。随着时代的进步,教育改革也渗透到了高中,高中化学教师的教学方法也在不断刷新变革,有更多有趣的化学实验被应用到高中化学课堂上,为学生们带来了新的体验的同时,也让学生们更加热爱化学,喜欢化学课堂,并在自我实践中提高了综合能力。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以往的化学实验都是比较枯燥的,也没有太多的观赏性。而趣味化学实验则是不同的,因其具有一定的观赏性和趣味性,让学生们产生了好奇心。在教师进行演示和讲解的时候都能全神贯注地观看和聆听,很想知道这样的实验能得出什么样的结论,也都跃跃欲试想自己亲自动手。对学生们来说,这样的趣味化学实验更像是一个有趣的小游戏,学生们的学习兴趣也就提高了,对化学这门课程产生了热爱,对化学知识的接受和理解也就更加顺畅。

(二)师生之间形成良性互动。

高中阶段的学生是比较单纯的,所有的情绪都会表现在外面。当化学教师进行枯燥的讲解的时候,学生们就会表现出厌烦或是忍耐的神情,与教师之间的互动也就变得懒散而被动。如果化学教师将趣味实验引入课堂,学生们对化学课有了兴趣,也就愿意主动热情地与教师进行沟通和互动,课堂气氛也就变得轻松活跃了。而在这样的气氛下,学生对教师的教诲和指导也更愿意去接受,课堂教学就能顺利进行,教学效率也就大大提升了。

(三)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化学实验都需要既动手又动脑,有时候还需要同学之间配合才能完成。学生们亲自来做实验,需要学生自己擦拭试管,填装化学品,有时候还需要进行水中的操作,这就可以锻炼学生们的动手能力。亲自进行实验与课本上和老师课堂演示之间还有一些区别,一些看起来容易完成的操作,在亲自动手的时候就显得不那么简单了,学生要一边牢记老师的指导,一边自己动脑琢磨,这也就锻炼了学生们的动脑能力。大部分化学实验都比较复杂,一个学生不能够单独完成,而是需要两个学生或是更多的学生一起配合完成,学生们需要互相配合,通力合作,这样的实验也可以锻炼学生们的团队协助能力。

(一)联系生活实际,激发学生兴趣。

从前的化学实验都是为了证明课本上的理论,只是一种重复性的演示实验,学生们提不起兴趣。例如:在讲到氢气的时候,教师一般会举氢气球中有氢气,电解水也可以释放氢气这样的例子,就会使教学显得单薄无趣。但如果与同学讲解利用金属锌和醋酸来制造氢气的实验,学生们就会马上产生兴趣。此时如果教师的演示实验仍不能让学生们满足兴趣,就可以安排学生们自己进行这项实验,学生们的热情被点燃,学习起来更加快乐,教师的教学过程也变得轻松顺畅了。

(二)开展互动教学,拓展教学思维。

在进行趣味实验的时候,化学教师可以安排由几个学生一起完成同一个实验。在这样的实验过程中,学生们需要分清职务,互相配合,共同完成实验过程。例如:在进行“从海带中提取碘”的实验的时候,就需要多个学生进行配合。有的同学负责清洗和切割海带,有的同学负责摆放点燃酒精灯和三脚架,有的同学负责给烧杯加入蒸馏水和搅拌,有的学生负责向滤液中滴入硫酸、过氧化氢,有的同学负责将滤液分离,有的学生负责对分离的滤液滴入淀粉溶液和氯化铁,有的同学负责写观察报告,还有的同学负责清理仪器等等。在这样的周密配合中,学生们得到交流合作的机会,还能促进同学感情。同学们在亲手操作的时候,观察实验的角度改变了,视野也就改变了,对化学知识有了新的认识,思路也就开阔了。

(三)学生亲自动手,培养学生能力。

除了化学教师的课堂讲解和演示实验之外,让学生们亲自动手进行趣味化学实验也是锻炼学生能力的重要手段。在进行实验之前,教师要先进行演示实验,并对实验过程进行详细的讲解,对实验的难点和重点进行反复的讲解,直到每个学生都掌握为止。这样细心的,不厌其烦的讲解,能帮助学生加深对实验过程的记忆和理解,也能保证学生在接下来的亲自实验中不会因为操作错误而造成实验失败。例如:对实验中可能出现危险的情况,如酒精的点燃和熄灭,硫酸液的存放要求,或是易碎的烧杯等仪器的正确使用方式等等,化学教师要进行强调讲解,以保证学生不会出现危险。在实验的进行中,化学教师也要留心观察学生们的操作情况,对错误的操作进行及时的纠正,对学生们没有注意到的事项要进行及时的解释说明。在实验的最后,也要监督学生们进行实验器材的整理和清理工作,帮助学生们养成善始善终的好习惯。在亲手操作的趣味化学实验中,学生们又动手又动脑,还需要精细的观察和准备,同学间的交流沟通和配合也考验了学生们的协作能力。

三、结论。

综上所述,要想让学生们在愉快氛围中学习化学知识,要想让化学课堂顺利进行,提高化学课堂的教学效率。就要先改变落后的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让化学实验变得富有趣味性,让学生学得轻松,化学知识学得更多,对化学的理解也更加深入。化学教师也要结合高中化学教学内容,不断探索更多的,更有趣的化学实验,以丰富化学课堂的教学内容,不断地激发学生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来提高化学课堂的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数字化实验在高中化学教学的应用论文

[摘要]教会学生运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问题,这是新课改对高中化学教学提出的要求。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可从新课导入生活化、情境创设生活化、课堂作业生活化这三方面来探讨生活素材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有效应用。

[关键词]生活素材;化学教学;生活化。

化学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新课程标准也主张:“让生活走进化学,让化学融入社会。”这就给予我们高中化学教师以启示:化学教学只有与生活密切结合,关注现实生活的需要,才能提高学生运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会学生关注生活中的化学知识、观察生活,从而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本文以笔者的教学实践经验为基础,探索生活素材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有效应用。

一、新课导入生活化。

课堂导入这一环节,是一节课学生注意力集中的开始。导入合适与否,直接影响学生听课的兴趣以及学习的效果。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在导入新课时,只是从单纯的化学学科的角度导入新课,理论性比较强,略为枯燥乏味,难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更别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了。为了改变这种教学模式的弊端,教师可以应用生活素材导入新课,以达到吸引学生注意力,提高教学效率的目的。在生活素材的选取上,教师可以选取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社会热点、日常生活新闻、化学知识史料、学生的生活经历等。实际上,目前高中化学教材中所提到的化学原理与化学反应,最终都是用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与生产之中的。在导入新课时,如果教师讲述的是学生常见的生活现象,展现化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更容易达到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探求知识欲望的目的。如在上《原电池的工作原理》(高中化学选修四)这一节课时,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生活经历,以学生喜欢的iphone手机的充电为导入例子,把usb线的一头直接插入洋葱,另一头连接手机。通过这一种生活化的导入方式,为化学原电池的讲述做好了铺垫。同时,让学生感受到化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实用性,达到学以致用的教学目的。又如在上《电解池的工作原理》这一节课时,教师可以举一些时事政治的例子来导入新课。如美国在电解“魔水”方面的`技术,既可以让水去污又能够杀菌消毒。由此教师可以设置悬念:是什么水具备这一种魔力呢?然后引导学生带着好奇心去关注这一节课的学习。再如,结合学生比较喜欢在淘宝网上购物的特点,教师也可以在淘宝上热销的“水质电解笔”为例,让学生带着问题悬念学习本节课的知识。

二、情境创设生活化。

在新课改推行之后,高中化学教材在内容的安排上,都非常强调化学知识与人类生产以及人类社会生活的密切关系。目前高中化学教材的许多内容,如空气、纸张等,都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都可以成为化学学习探究的对象。为此,教师在上课的时候,可以引入生活素材,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与学习兴趣,从而达到提高教学效率的目的。如在上课的时候,教师可以举一些学生生活中熟悉但无法解释的,能激发学生求知欲望与学习兴趣的例子来讲述知识,这样就能引导学生积极投入到教学活动之中。如在讲述《燃耗和缓慢氧化》这一节课时,教师可以举一些学生所熟知的生活例子,如生锈、爆炸、炉子起火等,然后提问:“火是怎样的一种现象?如何使燃烧着的火熄灭?食物腐烂、自行车生锈到底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呢?”通过例子与提问,向学生营造了一种生活化的教学情境。对于这些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学生虽然很熟悉,但不知道产生现象的原因。正是这种知其然但不知所以然的心理,激发了学生探究知识的欲望。还比如教师在讲述有机物这一知识点时,可以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提出以下问题:“衣服、头发是否会燃烧?”“为什么用胶木手柄来装置菜锅、电饭煲?”……通过这些问题,营造一种生活化的情境,引导学生带着探究知识的兴趣去观察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并且学到有关的知识。理论来自于实践,并用于解决实践中的具体问题,这样才能实现理论与实践的互相统一。教师可以捕捉学生在现实生活中遇到的一些问题,然后以这些生活问题作为教学素材来讲述知识点,从而帮助学生了解生活的奥秘。如学生喜欢去电影院看电影,教师可以提问:“电影中的云雾缭绕景象是通过什么方法形成的?”“太阳镜中的变色镜片,为什么会变色?”“奥运会火炬的火焰,为什么在风吹或雨淋之后也不会熄灭?”“做馒头包子时面粉发酵的原理是什么?”……教师还可以敏锐地捕捉学生在生活中所遇到的困境,设计一些问题。如,当油脂或者墨水滴在衣服上,该怎么处理?如何去除水壶里的水垢?如何防止铁生锈?等等。通过一系列问题,营造生活化的教学情境,启发学生运用所学化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同时让学生掌握化学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技巧,在学以致用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生活自理能力。

三、课堂作业生活化。

除了在课堂教学中引入生活素材之外,教师还应该在作业布置上实现生活化,实现化学教学课程的课堂与课外的相互统一,这对提高学生化学学习兴趣,巩固化学知识与化学技能是很有帮助的。为此,教师可以设计一些与社会生产、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练习题,作为课堂知识的巩固练习,也可以设计一些与生活密切相关的实验操作练习,让学生感受化学知识的实用性。如在学习《铅及其化合物的性质》这一节课时,为了巩固本课的知识点,教师可以结合学生喜欢喝伊利、蒙牛牛奶的特点,设计如下练习:利用蒙牛、伊利牛奶盒内的银白色铅箔,设计一个能提取其中铅元素的方案,并写出有关的化学反应方程式。通过练习,让学生更好地掌握铅及其化合物的一些重要性质,并且在生活情境中感受“资源———产品———废弃物———资源回收”的循环模式,让学生掌握资源有效利用的方法,增强其社会责任感。又如在学习《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葡萄糖的性质》一节之后,可以设计一个实验动手练习,要求学生在课堂上动手做实验,检测生活中的一些常见水果,如油桃、葡萄等,看其成分中是否含有葡萄糖。通过这一过程,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并且提高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学习兴趣,认识到化学学科与现实生活的密切关系。教师还可以在课后布置一些探究性的作业,这个作业可以是由学生个人完成,如可以叫学生自己制作消字灵;也可以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来完成,如可以制定某一实验计划、调查计划(对所在社区的居民,开展关于家具污染情况方面的调查)。通过这种方式,培养学生的交往能力、实践动手能力以及信息收集能力。

参考文献。

[2]蒋南.中学化学教学中的“学案导学”模式[j].校长阅刊,2007(8)。

数字化实验在高中化学教学的应用论文

[摘要]高中化学教学虽已实施新课标,但化学实验教学并没有被真正地重视起来,仍存在实验被弱化,实验教学时间被减少,探究性实验无度、无序等诸多问题。对此,我们教师要充分认识实验的重要性,精心准备演示实验,有序组织学生实验,有度进行探究实验,合理改进教材实验,以切实提高实验教学效率。

[关键词]高中化学;实验教学;问题;对策。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高中化学新课标倡导通过以化学实验为主的多种探究活动,使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强化学生科学探究的意识,促进学习方式的转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验能力。实际上高中实施新课标以来,化学实验教学没有被真正地重视起来,低效、无效的实验教学状况普遍存在。对此应如何应对,很值得我们去探究。

1.教材中的实验被弱化。

高中化学实施新课程以来,教材未对演示实验、学生实验和探究实验做明确分类,导致教师在教学中忽视实验教学,本应该学生做的实验用教师演示实验来代替,本应该教师做的演示实验用口头讲述或播放实验视频的方式来代替,本应该深入探究的实验被简化。学生动手实验的机会较少,操作技能低。

2.实验教学时间被减少。

高中化学教学为了应对高考,压缩学生学习新知识的时间,提前进入高三的一轮复习。许多教师为了追求进度,对于一些实验,能不做就不做,能少做就少做。“讲实验”“背实验”非常普遍,大大减少了对化学实验教学的投入。这导致学生对多数实验缺乏动手操作的体验,学生实验能力普遍下降。

3.实验效果不佳。

在实际教学中,由于部分学校缺少化学实验员,而化学课任教师对实验课常常准备不充分,或者照方抓药,使得实验现象不明显,课堂演示效果差。对于学生实验,常因组织不力,课堂秩序混乱,没能达到预期的实验效果。

4.探究性实验无度、无序。

在常规课堂中,教师大都不进行探究性实验教学,恐怕耽误时间,而在优质课大赛或公开课中,从头到尾都在进行实验探究,连简单的物理性质如物质是否溶于水也去探究。除了探究无度外,探究性实验教学还存在无序的问题。有的探究实验中各个问题间缺少逻辑性;有的探究实验开放程度太大,目的不明确,缺乏有序性;有的实验探究问题过难过深,不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1.充分认识实验的重要性。

尽管高考对化学实验的考试还停留在纸笔测试上,忽视化学实验教学,对学生的考试分数来说可能影响不大,但对学生的大学学习,甚至终身学习都会有很大的影响。化学实验有着丰富生动的实验现象,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形成化学概念、理解化学原理、获得化学知识和实验技能,培养观察能力、实验能力、科学探究能力和思维能力,达到激化创新思维、培养创新能力的目的,更有助于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科学的学习方法和良好的合作意识,是培养学生能力、提高学生素质的根本所在。

2.精心准备演示实验。

演示实验是教师在课堂上结合教学内容进行的实验。演示实验紧扣课堂教学环节,以其形象、生动的教学效果,有效配合化学课堂教学,极大地提高学生兴趣,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正确的实验方法以及实验操作的规范性和精确性。演示实验前,教师要认真准备,明确该实验所要达到的目的和要求,并围绕目的和要求处理好实验和讲课的关系,精心设计好演示实验的程序,科学地选择好实验材料、实验装置、实验方法、准确的实验时机,并对学生提出观察的要求和思考的问题。在课前应估计可能发生的问题,对实验成败的关键做到心中有数,确保实验成功,现象明显。操作要面对学生,尽量让全班学生都看清楚过程。

3.有序组织学生实验。

学生实验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利用已有的仪器和药品,亲自动手,独立完成的实验。这类实验重点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数据分析能力、归纳总结能力,充分显示学生的主体地位。实验之前,一定要让学生预习、了解实验,弄清实验的目的,熟悉操作步骤。教师要对实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情况有一定的预见性,要给学生适度的提示;将实验目的、现象记录、结果分析等设计成实验报告的形式,指导学生有秩序实验,确保实验的效果。进行学生实验时,由于大家的情绪比较高涨,容易出现混乱局面,给教师的课堂组织带来一定的难度。因此,最好把学生分成四人一组,每人都有大致的分工,明确职责。学生观察实验时,不仅仅要用眼睛看,还要用耳朵听、用鼻子闻、用手触摸,只有全神贯注,才能观察到准确全面的实验现象。

4.有度进行探究实验。

探究性实验是用科学探究的方式进行的实验活动。在化学教学中,教师应从教材、自然、社会和生活中选择合适的实验专题,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活动。由学生自己或小组讨论制订实验方案,并实施操作,进而让学生主动获取化学知识,认识和解决化学问题。如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1的第一章第一节《粗盐的提纯》是初中实验内容,学生已经很熟悉了。因此,可以让学生自己设计相关实验,选实验器材,自己动手进行实验操作。这样学生既掌握了实验技能,又培养了观察、思维、独立操作等能力。通过亲自实践,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由此对高中化学产生浓厚的兴趣。对于难度大、不好操作、反应慢的实验一般不益让学生进行探究。

5.合理改进教材实验。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不拘泥于教材,在实践中不断改进实验,对教材中部分效果不好的实验,重新进行设计、改进或替代。例如,新教材安排了铁跟水蒸气反应的科学探究实验,教学实践表明该实验存在湿棉花的水分易挥发的问题。铁与水蒸气反应的温度为1173k,而水的沸点为373k,远远低于该实验的反应温度。因此,当温度达到反应温度时,湿棉花中的水分早已挥发没了,导致水蒸气量不足,产生的氢气量极少,现象不明显。而且在加热过程中,湿棉花中的水会滴向试管中间加热部位,由于试管中间温度较高,导致试管炸裂,实验成功率较低。通过查找资料发现用氢氧化钙和铁粉混合加热,利用氢氧化钙分解生成的水蒸气与铁粉反应,可使反应平缓,且随着反应的进行,氢气气泡会源源不断地产生,实验现象明显,安全性高,效果好。总之,对于高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存在的种种问题,教师应积极面对,勇于探索应对策略,切实提高实验教学效率,充分发挥化学实验教学功能。

[参考文献]。

高中化学课堂教学的情境创设教育论文高中化学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

摘要:新课程理念认为,学生的知识不是单纯通过教师的传授得到的,而是学生在一定的情境中,在教师的引导下自主构建的。而有效的进行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提高教师在教学设计能力、课堂驾驭和调控能力、合作能力、指导学生学习能力和创新的能力,直接影响课堂教学情境创设的成败。

在传统课堂教学中,教学内容远离学生的生活实际,学生不感兴趣,虽然方便了教学,但却大大限制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而新课程理念下所倡导的建构主义学习是积极主动的学习,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通过设计一个旨在促进学生学习的环境,在教与学的过程中训练和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能力。整个课堂教学过程是在教师的组织和引导下,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探索,意义构建的过程。

课堂教学情境是实现学生主体地位的关键环节。课堂教学情境中的情境化策略有助于克服被动式,灌输式的教学弊病,这是情境化在课堂教学中最显而易见的作用。在一堂完美的课堂教学中,情境化是决定教学成功与否的重中之重。情境化教学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促动学生的求知欲。

情境创设已成为新教学模式的一个显著特征,以情境为基础的教学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探索欲望。

(一)情境创设的含义。

所谓情境创设,就是根据教材的内容和学生的心理特点,创造一个环境,一个场合,一种气氛,使学生能很快进入探究学习的情境中,让学生在情境中感受学习的乐趣,领悟人生的哲理,开发学生创新的潜能,使学生动起来,使课堂教学活起来。

匈牙利著名的数学家玻利亚认为“学习过程是从行为和感知开始的,进而发展到词语和概念,以养成合理的思维习惯而告结束”。没有情境,没有经历,如何感知?如何认识?由此可知,课堂教学要培养学生的能力,必须正确引导学生从情境中来,到知识中去,建构属于自己的知识。教师以情境创设为手段,以知识的建构为目标,创设适合于学生学习的教学环境。

(二)情境创设的意义。

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要求学生学会学习,其实质就是要使学习成为学生的自主探索与发现,成为学生的亲身实践活动,而不是被动的接受知识。要使课堂鲜活起来,越来越多的教师提出创设教学情境更便于学生理解掌握,能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1.情境教学,促进知识的迁移。

传统学习中学生对于脱离情境的知识的理解也仅仅限于字面上,只懂得用它解决课堂上或是试卷中的问题。而情境认知能意识到思维中的疑难困境及产生背景,并能揭示真实的生活情境在学习中的内在意义。

2.情境教学,促进学生真实的学习。

传统学习中人为的、简化的“情境”是为固定的认知路径而设计的。这一路径是课程编制者与教师预设的,而且常常被认为是天经地义的、有效的、有序的、科学的。而心理学家的研究表明了在日常环境中,人们倾向于采用实用的策略,如:个人在采购食品杂货时,很少应用正式数学。他们基本上是通过杂货店的环境和购货活动建构自己的策略。

3.情境教学,有利于学生主体性的建构。

置身情境中的学生很容易产生探究的愿望、解决问题的热情与责任感,这些学习的动力资源促使学生主动寻找、确证、评价甚至开发信息要素,自主建构认知的路径,这种路径是个性化独特的。

现在多数教师十分重视情境教学,不管是什么样的课,都要加一个情境。但教师创设的情境质量如何,是不是符合学生的实际生活,是不是有利于学生的学习。

(一)主观臆造,脱离生活实际。

一所农村小学的教师在讲《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时,创设了这样一个情境:今天,老师去肯德基买了一些东西,汉堡30元,薯条35元,冰淇淋8元,玉米3元,数量都是一个。老师问:你们最喜欢吃两样东西?你们想不想买?学生:“?”

这节课显然没达到预期的效果。多数农村学生都没去过肯德基,缺少实际生活体验,也就无法进入老师所创设的环境。而老师的提问也缺少真实性,学生只是奉命回答,这不是新课程所倡导的。再说,老师提供的数据也不真实。创设情境应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充分挖掘教材的智力因素,为学生创造思维的空间,让学生置身其中,主动去尝试和探索问题。

(二)追求“儿童化”,不顾年龄特征。

《圆柱体的体积》一课,课件演示:阿笨猫经常到知识宫去充电,一天,他又来到了知识宫,知识宫的老爷爷热情的接待了它,问:“你知道圆柱体的体积是怎么推导的么?”阿笨猫回答:“……”老爷爷说:“你说的太好了,你能说说你的猜想么?”此时,老师提问:“同学们,你能替阿笨猫回答这个问题么?”

这是给小学六年级的学生上课,这样的情境能否起到应有的作用。情境创设不仅要考虑其形象性、生动性,同时也要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征及数学思维的发展特点。小学低年级情境的创设,尽可能选择学生所喜爱的童话故事、谜语等,到了高年级,应从学生的现实生活中取材,注重形象性和抽象性的有机结合,以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三)追求趣味性,远离了课程内容。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一课:(多媒体演示两山风景,用时三分钟)师问:“两山的风景美么?”生:“太美了!简直是人间仙境!”(用时三分钟)师;“今天老师就带领大家到两山去玩,好么?”生:“太好了!”(出示)东山――陆港码头;乘汽车要2/3小时。陆港码头――西山;乘船要5/7小时。问:“我们要在路上花费多少小时?你们能自己解决么?”

这节课的情境创设是为了激发学生探究分数加减法的兴趣和体验它在生活中的作用。而教师则偏离了它,开始展示两山的美丽风景,让学生产生了游玩的情绪体验,忽略了课程的内容,主次不分,以至于这优美的情境没有真正的调动起学生探究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兴趣。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根据每一节课的教学内容,创设具有现实性、趣味性、探索性、开放性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一)创设具有一定真实性和现实意义的教学情境。

建构主义的教学观强调:用真实的情境呈现问题,营造问题解决的环境,以帮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活化知识,变事实性知识为解决问题的工具,从而完成对新知识的意义构建以及对原有知识经验的改造和重组。教师要深入观察学生的生活,挖掘生活中的教材,准确把握教学内容与生活的联系,创设具有一定真实性和现实意义的教学情境,使学生能真切感受到学习内容与生活的联系。例如,在学习《0》一课,教师问学生:“你们家是怎样招待客人的?”学生对这一情景太熟悉了,有的说:“请客人喝茶,喝饮料。”有的说:“请客人吃水果。”还有的说:“请客人坐下,客人走的时候说再见。”老师说:“小丽家来了客人,你看他家是怎样招待客人的?”多媒体演示:小丽的妈妈端上来三个苹果客人吃了一个,小丽吃了一个,妈妈吃了一个。“盘子里还剩几个苹果?”学生说:“没有了。”“没有了用哪个数字表示?”从而引出了“0”。在模拟情境中,学生了解了“0”的含义。

(二)创设人文性的、富有情趣的教学情境。

现代教学论认为,课堂教学活动是在认知发展和情感发展两个方面的相互作用、相互制约下完成的,知识往往通过情感功能才能更好的被学生接受、内化。学生有了对学习的热烈情感,就会增强其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师在创设教学情境时,应当特别注意选用学生所喜闻乐见的形式进行,如讲故事、做游戏、直观演示,对话表演、操作实验、多媒体演示等。例如,在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一课,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学习“同分子分数大小比较”时,教师给学生讲了个故事(通过多媒体演示画面):有一天,唐僧师徒4人走在西天取经的路上,太阳热辣辣的照在他们身上,使他们感到口渴难耐。孙悟空向师傅请求去给大家找水喝,师傅同意了,不一会儿,孙悟空没找到水却抱回了个西瓜,猪八戒看见可高兴了,说:“大师兄,让我来分西瓜吧,我的肚子最大,所以我吃1/8,师傅和我一样多,也是1/8,沙师弟吃1/4,大师兄肚子最小,吃1/2,就够了”。孙悟空一听就哈哈大笑起来。你们猜一猜,孙悟空为什么发笑?同学们听完看完,各个兴奋起来,有的猜猪八戒吃的多,有的猜猪八戒吃的少,学生的思维产生了碰撞,进而产生了探究的欲望。

(三)创设开放的,富有探索性和挑战性的教学情境。

苏霍母林斯基认为:“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开发者、研究者、探索者。”由学生自己去发现、去创造,学习者的理解才是最深刻、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规律、性质和联系。这就要求教学情境创设要具有开放性和探索性,对学生具有挑战性,能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操作、猜测,鼓励学生从多角度提出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如在《小数减法》中,创设购物的情境,显示商店里商品的标价:一只圆珠笔2.4元,一只钢笔12.4元,一把小刀0.6元,文具盒8.9元。小红带了12.5元,小刚带了4.7元,小明带了0.9元,如果每人只能买一件商品,他们能买什么?还剩多少钱?这样让学生在参与购物的活动情境中,参与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去,然后让大家交流自己的发现,很快就能学会这部分知识。

课堂教学中的情境创设是教师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活动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使学生愿学、乐学,近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创设生活情境。

学生在学习新知识之前,生活中无处不在的现象已经进人到他们的认识领域,成为了他们的经验。课堂教学情境创设取材于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符合学生认知特点的生动有趣的生活情境,有利于激发起他们学习的浓厚兴趣,让学生置身于现实的生活情境之中,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体会到知识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

(二)创设故事情境。

在教学中,单纯的知识教学会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根据教材中的插图或自己的创意把一节课的有关教学内容编制成小故事,这样,学生就在故事中经历学习活动,不仅感到轻松、愉快,而且自然而然地学习和运用到知识。

(三)创设游戏情境。

适当运用游戏活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游戏教学让学生动手、动脑,能极大地发挥学生的潜能,省时高效地完成学习任务。

(四)创设动画情境。

多媒体技术集文本、图形、图像、动画、影视等视频信息与解说、拟音、音乐等音频信息为一体,生动形象,在吸引学生注意力方面,具有其他教学手段不可比拟的优势,能为学生学习创设理性与感性相结合、内容与情感相统一的教学情境,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简言之,运用多媒体创设情境,能变抽象为具体,化疑难为容易。

(五)创设实践情境。

在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生好动、好奇的心理特点,创设学生自己动手测量、演示和操作的情境,使课堂真正成为学生自主活动和不断探索创新的园地。

五、教师在情境教学中的策略。

课堂教学所创设的情境是人为的,有意创设的,是为了让学生置身于特定的情境中,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现代课程的重要理念是“寻求学生主体对知识的建构”。如何创设适合于学生学习的情境,这对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

(一)进行情境创设,要求教师充分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

课程资源是课程设计、实施和评价等整个课程编制过程中可利用的一切人力、物力以及自然资源的总和。课程资源即是知识、信息和经验的载体,也是课程实施的媒介。在情境教学中,离不开课程资源的加入。有好的情境设计而没好的课程资源作为前提,情境教学的预期效果就难以达到。

1.教材的再度开发和利用。

新课程在教材的使用上突出强调了一种开放的理念,即:打破原来把教材当“圣旨”,严格按照教科书的顺序、内容照本宣科的教学方法,提倡“用教材教”,但不仅限于“教教材”。教师完全可以根据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有选择地安排教学内容,对教材进行筛选、补充、整合,对教材进行再度开发和利用。

2.学生课程资源的开发。

学生是课堂情境教学的主要对象,但也是课程资源的一部分。

(1)学生经验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学生的经验资源包括学生拥有的人类的间接经验、学生在生活中获取的直接经验。学生经验资源构成学生课程资源的主体,是课程情境教学活动的重要基础。任何教学活动都离不开学生的经验资源。

(2)学生情感性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在课堂情境教学中,要关注学生的兴趣和爱好,加以恰当的引导,将学生的好奇性、兴趣转变为持久的学习动机;可以利用现代化的多媒体技术或组织外出参观,使学生对所学内容有情感上的认同和求知欲;还可以利用学生与学生间的情感资源交流,使学生在团体学习中能分享成功的乐趣,减轻学习压力、减轻紧张和焦虑。

(3)学生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在以往以传授方式为主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是唯一的知识源和信息源。而在现今的信息网络时代,学生拥有的信息是丰富而多样的,一个学生团体拥有的信息总量往往会超过教师拥有的信息量,教师利用这些学生信息,优化课堂情境教学活动。

3.发挥教师在课程资源开发利用中的主导作用。

教师是重要的课程资源,是课堂情境教学的.设计者、组织者和促进者,更是课程的开发者和研究者。教师开发课程资源的前提条件是占有课程资源。教师可以对课程资源进行鉴别、开发、积累和运用;教师的知识储备、技能技巧、理论素养以及人格魅力等对于学生和学校来说,本身就是一种丰厚的课程资源。

(二)提升教师的教学设计能力。

在课堂情境教学中,提升教师的教学设计能力即是在教学之前,明确所教课程的内容、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学生的发展水平、教学目标、教学任务以及教学方法与手段进行综合考虑和整体构思,并预测教学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与可能的教学效果。并且创设课堂教学情境的方法多种多样,教师要根据学生实际,教材的不同内容等具体情况和条件灵活运用,创造出适合学生,而富有感情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在情景交融之中愉快地探索、深刻地理解、牢固地掌握科学知识。而课堂情境教学具有现实性、探索性和开放性等特点,要求教师具有创新的教学方式和教学观念,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意识和怀疑意识,打破陈旧的情境模式,创设新颖的具有吸引性的情境模式。例如:在教学“长方体的认识”时,在学生初步认识了生活中的长方体后,让学生在预习的基础上,自己动手,用萝卜切出一个长方体,并且思考:用刀垂直切萝卜,切一刀,得到一个什么?(面)切两刀得到什么?(两个面一条棱),切三刀呢?(三个面,两条棱或者三个面三条棱,一个顶点),依次类推。学生通过巧切萝卜,在丰富感性材料的基础上加以分析、综合、抽象概括,自主探究,逐步发现长方体的特征,并形成牢固的概念。

(三)加强教师的课堂驾驭和调控能力。

由于课堂情境教学具有自主性、开放性等特点,对教师课堂组织教学能力的要求已相应提高了。加强教师的课堂驾驭和调控能力,就是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因此,教师应采用多种方法、措施,把学生的注意吸引到情境中去,要在情境教学中建立良好的教学秩序。如,在《小数性质》一课,教师先告诉学生小数的性质,然后组织学生小组讨论找理由,解释这个性质的正确性。组一,从元、角、分来验证的。商场里一件上衣的价格是86.00元,妈妈买它时付了86元,所以86.00元=86元。组二,我们是从长度单位换算来验证的。1分米=0.1米,10厘米0.10米,100毫米=0.100米,因为1分米=10厘米=100毫米,所以0.1米=0.10米=0.100米。在解决问题中学习,实现互动式、交流式的合作学习,教师应在课堂里营造学生主动参与的学习环境,形成互动的学习氛围。教师要对师生之间的信息交流起到引导调控和组织保证作用,使学生在积极愉快的求知气氛中获取知识,实现师生情感共鸣。

教师课堂驾驭和调控能力的提高还意味着教师在课堂上密切注视学生的反应,努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随时准备有效应付情境教学中的偶发事件,做学生学习活动的促进者。

(四)促进教师间的交流合作。

我国传统的学校教育中,大部分教师通常是孤立的从经验中学会教学,教师各自负担所承担的教学工作和责任。在这种工作方式下,教师缺乏彼此交流的机会,缺乏团队精神、合作意识和合作方法。而课堂教学的情境创设靠的是集体的智慧,教师合作是学生学习的需要。并且在当今学科互相渗透和信息日益丰富的时代,促进教师间的合作以实现情境教学中材料、计划、资源的共享,发挥教师各自的优势,互相补充、取长补短,有效的解决在课堂情境创设中出现的问题,还可以获得更多的新想法。并且一个合作的集体是教学信息和灵感的源泉,有利于创设适合于学生学习的、富有创造性的课堂教学情境。

(五)提高教师指导学生学习的能力。

在课堂情境教学中,要求从学生的经验出发,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使学生获得丰富的学习经验和真切的体验,这使得教师从讲授者变成一个环境的创设者、方法的提供者。但在课程改革实施过程中,教师往往缺乏指导学生学习的自信和能力。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生学习是在教师的指导和组织下,以学生的“学”为中心,教师是学生建构知识的引导者,引导学生沿着正确的方向,并采用科学的方法,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独立思考,独立解答,使他们自己摸索出其中的奥秘。提高教师指导学生学习的能力是为了对学习者自身能够积极探究知识进行有效帮助,它包括帮助学生端正学习态度的能力,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能力,教给学生正确学习方法的能力,指导学生学会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尤其是教师通过情境演示、操作等方式,理论联系实际指导学生在实际情境中学习的能力。

课堂教学情境创设是当今新程改革的重要内容,它是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新型教学模式,既是现时代教学实践的现实要求,也是理论指导实践的价值体现,是21世纪课程改革的一种必然选择。

参考文献:

[1]姚高文.情境的创设与知识的构建[c].教学广场,2005,6.

[2]钟启泉.课程的理念与创新[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10.

[3]薛健宗.新教材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j].教学理论研究,2005,4.

[4]纪国和.新课程视野下教师教学技能的新取向[j].教学与管理,2003,4.

[5]孟庆男.论教师的职业能力结构[j].锦州师范学院学报,2002,3.

[6]余文森.简论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c].课程.教材.教法,2002,1.

[7]胡波.新课程对教师的新要求[c].课程.教材.教法,2004,7.

[8]陈琦、刘儒德:当代教育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版.。

数字化实验在高中化学教学的应用论文

摘要: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以及科技水平发展的加快,现代信息技术已经普及到教学领域,信息化教学工具为教师的教学提供了便利。新生事物的出现总会出现两面性,现代教育技术也是如此,在为教师的教学提供巨大便利的同时,应用现代技术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会由于各种因素而在教学中出现各种教学问题。在高中教学阶段,高中化学实验可以锻炼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启发学生的实验性思维,对于学生的全面成长和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应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高中化学实验的过程中,如何充分发挥现代教育技术的积极作用,尽量减少教学问题,完美地实现现代教育技术与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的整合是现下教师值得探究的问题。

在以往的高中化学实验教学过程中,一些教师在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教学时,对多媒体教学工具产生了很强的依赖性,其中一些教师在应用现代教育技术为学生演示一遍实验过程后,并没有亲自动手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操作,而是放任学生依据实验步骤随意操作;一些教师在进行化学实验教学时,就是简单地应用现代教育技术为学生演示实验过程,让学生凭借多媒体的演示对实验进行一个基本的了解。实验教学是要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启发学生实验性思维,培养学生相应的思维方式,然而以往的高中实验教学中,教师并没有对化学实验进行相应的重视,导致高中化学实验教学意义的实现成为空谈。本文结合我多年的高中化学教学经验,对现代教育技术与高中化学实验的整合进行研究。

一、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创设问题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对高中化学实验的兴趣。

化学实验本就是发现相关问题、对问题产生质疑、对问题进行猜想、对问题进行验证的过程,进行实验教学的第一步就是要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或者是向学生提问相关问题,在高中化学实验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合理应用现代教育技术为学生创设高中实验问题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对相应化学实验的兴趣,从而更好地引导学生进行化学实验。通过多媒体教学工具,教师可以制作相应的ppt,利用ppt课件可以一步一步地进行问题的展示,从而一步一步地激发学生的疑问并一步一步地为学生解答相关问题,经过这种阶梯形问题教学情境的创设,学生的思维会随着教师的教学思路进行相关的拓展和延伸,从而可以启发学生实验性思维以及培养学生紧密的逻辑性思维。比如:在《粗盐的提纯》这一实验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应用多媒体教学工具为学生展示粗盐的图片,让学生了解有关粗盐的知识,让学生认识粗盐内容的复杂性,从而提问学生问题:粗盐在我们看来比较肮脏,那如何将粗盐中的杂质与盐分离呢?然后,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教学工具为学生展示海水晒盐以及工业粗盐提纯的过程,让学生思考在实验室进行粗盐提纯需要用到哪些实验用具,并让学生思考这些实验用具的用途以及在粗盐提取中发挥的作用,从而锻炼学生的实验性思维,培养学生系统性思维以及系统性思考方式。让学生依据实验内容提出要使用的实验工具,教师将之通过多媒体进行相关展示,然后依据实验步骤绘制相应的流程图,为学生全面剖析实验过程以及每一个过程涉及实验工具的作用。

二、应用现代教育技术为学生拓展相关实验内容,丰富学生的实验知识。

在高中化学实验中,一些化学实验过程比较简单,而且涉及的实验内容也较少,在进行实验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一两句话就能表述清楚,这就促使学生脑海中产生了一定的意识———这个化学实验简单,不需要深度的了解和掌握。但是,所有的高中化学实验都必须具有一定的严谨性,在实验的过程中不能容忍一丝马虎,为此,为了提高化学实验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以及重要性,教师要针对过程简单的实验应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相关实验内容的拓展。教师可以依据化学实验的原理以及用途为学生拓展相关内容,比如:在《硫酸钠溶液与氯化钡溶液的反应》这一实验教学时,教师可以应用多媒体教学工具为学生拓展这个实验在医用价值方面的内容,从而让学生了解到这个化学实验的实用价值,加强学生对化学实验的认识。再比如:在《氢氧化钠溶液与盐酸的反应》这一实验教学时,教师可以为学生拓展有关naoh溶液和盐酸溶液的化工价值内容,让学生了解氢氧化钠和盐酸溶液在工业方面的重要性,此外,教师还可以为学生讲解一些有关两种溶液特性的知识,丰富学生化学实验知识。另外,教师还可以通过相关化学实验内容,引导学生应用生活中的物品进行简单的化学实验,增加化学实验的趣味性。比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使用食醋和小苏打进行化学实验,利用实验产生的气体使气球发生膨胀。

三、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模拟实验不良后果,让学生了解规范实验的重要性。

在高中化学实验教学过程中,虽然实验室有相关的实验规范和标准,但是一些学生依旧没有化学实验忧患心理,在做实验的过程中漫不经心,在这种实验情况下,很容易出现安全事故,如果教师没有进行相应的指导和引导,很有可能在化学实验过程中造成学生的受伤,甚至情况严重者会导致学生死亡,因此,教师要为学生普及相关实验安全知识。但是,学生由于没有经历过危险的历程,对相关事故的关注并不是很用心,为此教师要将实验不良后果呈现在学生面前。但是,一些不良后果又不能直接为学生演示,因此,为提高学生有关化学实验的安全意识,教师可以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模拟一些不规范进行实验的不良后果,让学生感受到不按照规范进行实验的可怕性。教师可以利用网络教学资源,为学生搜集一些有关不良实验后果的视频,让学生观看到不规范实验的危害以及可能造成的后果。比如:教师可以为学生搜集有关试管炸裂的实验视频,为学生补充试管炸裂造成的后果的相关数据,通过视频播放提高学生的实验安全意识,提高学生进行实验的规范性。

四、结语。

总而言之,应用现代化教育技术与高中化学实验整合是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的发展趋势,为此,教师要随应时代发展,对现代教育技术与高中化学实验的整合进行相关的探究。在高中化学实验教学中,教师可以应用现代教育技术为学生创设问题教学情境、拓展相关实验教学内容,促使学生对高中化学知识进行全面了解和掌握。

参考文献:

游戏化教学在高中化学的应用的论文

高中生学业繁重,每天都被各科的试卷练习和课程压着,很少有真正意义上的放松。游戏化教学的理念也很难在真正的教学过程中得到实施。事实上,在学中玩,在玩中学,不仅可以减少学生对于学习化学的负担,还能放松学生的神经,让学生都参与到教师的教学当中,以活跃课堂气氛。因此探讨游戏化教学在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可以很大程度上为素质教育的推行增添一抹亮色。

1.如何认识游戏化教学。

在传统观念当中,游戏就是玩乐,随着时代的发展,当今父母和教师最反感的就是学生沉溺于电脑游戏,一谈到游戏,大家都避之不及。事实上,游戏除了传统意义上的娱乐之外,还有学习,欣赏,结交,投入,反复体会等特征。游戏绝不是电脑游戏的代名词,因此教师要端正对游戏的看法,以便进行游戏化教学。事实上,任何一门学科都可以通过娱乐的方式进行学习,比如数学的基础知识,就能通过连环画等方式表现出来。游戏不仅仅是指身体力行的娱乐,还包括对文学艺术的欣赏,比如猜字谜,看电影视频,听曲子等放松性质的活动。化学的实验课上也有很多有意思的实验,比如搜集脂蛋白的过程,以及给试管进行沸水浴和恒温水浴,普通的金属置换反应实验等。总而言之,游戏的内涵范围较广,教师不能仅仅局限于传统观念中的游戏,而应全方位认识游戏的内涵,为学生设计更多有意思的游戏教学活动。

2.如何在化学课堂中展开游戏化教学。

在化学课堂上开展游戏化教学,不仅仅可以让学生都参与到化学的学习当中,及时检测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还可以作为对学生技能的培养课来上。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选择进行趣味的化学实验游戏,多媒体游戏,或是合作型动手游戏等,教师甚至可以利用一些化学游戏软件,让学生在玩中学到知识。比如让学生下载一个关于垃圾分类的游戏,游戏中会显示出许多需要分类的垃圾,包括可回收垃圾,不可回收垃圾。也会出现很多日常生活中常常碰到的`塑料袋,电池,文件夹,废纸,一次性饭盒,剩饭菜等。学生需要将这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垃圾放入到那几个标明是可回收还是不可回收的垃圾桶里,如果分类错误,系统还会有所提示。学生可以当做是通关打老怪一样,在游戏中学会如何对生活垃圾进行分类。

3.运用通俗媒体,作为游戏化情境素材的开发。

这里说的通俗媒体涵盖的内容包括小说,电影和电视剧等。事实上通俗媒体不仅仅可以作为人们的消遣娱乐活动,在观看节目的过程中,学生也可以学到很多课堂中学不到的东西。比如《红楼梦》里介绍的医学,古典文学,建筑,饮食等知识。越是脍炙人口的小说电影,学生在观看的过程中能够学到的东西就更多。教师要学会运用这些通俗媒体,为学生创设游戏化教学的情境。例如,前一段时间唐嫣,陈伟霆和李易峰主演的《活色生香》中,唐嫣饰演的角色是一名调香师,但其在熄灭酒精灯时运用的方法竟然是吹灭,殊不知,这样很容易导致火灾的发生。教师可以以此为引子,同学生阐释吹灭酒精灯的危害,并且解释正确熄灭酒精灯的方法。同时,教师可以由此引申开去,讲解更多的实验课知识。再者,武侠小说大师金庸的小说可谓文理兼具,其中数理化知识也涵盖了一部分。例如《书剑恩仇录》当中,镖头韩文冲的铁琵琶被红花会高手先捏成了铁板,而后又卷成了铁椅子,虽然用的是文学上夸张的手法,但也能充分说明金属具有延展性。又如《风云雄霸天下》等武侠玄幻电视剧中难免会涉及剑的锻造。教师可以由此引申到金属的冶炼,铁矿的纯化等化学知识。

小品相声双簧等等都是兼具搞笑和讽刺社会现实双重功能的曲艺,在繁重的学业压力下,学生也很喜欢看些笑话来自我消遣。据调查,春晚中人们最喜欢看的内容便是小品和相声。因此教师也可以灵活根据学生的喜好,让化学课堂变成一堂有趣的小品相声课,使学生在开怀大笑中学到知识。例如,针对现今人们关注的环境污染和粮食安全问题,教师可以组织让学生编造相应的相声小品,自己组织表演人员,自己写台词剧本,经过排练然后在课堂上展示给同学们看,让其尽情去讽刺这些现象。或者让学生编造一些有趣的段子,“如早晨起床,先吃了个染色馒头,喝了有三聚氰胺的牛奶,然后坐着配备着锦湖轮胎的车子去上班。中午吃了苏丹红鸭蛋和毒大米,饭后抽一根高汞烟,钻进黑心棉做的棉被里打游戏,怕辐射做什么,很严重吗?”等。教师甚至可以让学生将应该熟记的化学知识变成一首歌,例如《青花瓷》版的化学反应式集合,比比谁最有创作的天赋。为何让学生自己开动脑筋,去写剧本,写歌词或是段子,主要是为了让其对自己经手思考的东西加深记忆和理解,通过自主探索,能够强化学生对该点知识的认识,以达到事半功倍,在学习中娱乐,在娱乐中学习的目的。

5.结束语。

综上所述,游戏不仅仅是传统意义上的电脑游戏,玩游戏对于学习也并不是百害而无一利,教师应该端正自己对于游戏教学的态度,学会运用一些科技产物,让学生下载学习化学的游戏软件,或是通过媒体平台为学生创造出学习化学的情境,又或是让学生通过曲艺的表现形式去发掘一些有关化学的社会现象,让学生通过参与加深对知识点的记忆和理解,以达到素质教育的要求。

参考文献。

高中化学教学论文

化学是一门基础自然科学,它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化学有三个世界:宏观世界、微观世界和符号世界。宏观世界所包含的物质种类繁多,知识零碎,记忆的成分较多;而微观世界和符号世界又比较抽象,难以理解,无论是教还是学都会产生枯燥乏味的感觉。怎样适应新形势下的教学,既完成好教学任务、提高教学质量,又较好地帮助学生从沉重的负担中解放出来,是摆在化学教师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使用多媒体教学,不仅可以创设多样化的学习情境,更可轻而易举地将传统教学中难于描述、难于突破的难点生动、形象地表现出来。

一、运用多媒体技术,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激扬求知欲。

美国教育家布鲁纳说:“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利用多媒体计算机的优势,通过创设意境、渲染气氛,将与教学有关的知识运用图像、动画、声音、文字信息等,在课堂上展示出来,以大量的视听信息、高科技手段刺激学生,多种感官参与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如必修2中“原电池的工作原理”中电子的转移无法用肉眼观察到,但我使用多媒体系统来进行模拟,可以很清楚地说明电子的转移过程.使学生容易理解和接受,提高教学效果。将一些抽象的理论、复杂的变化过程和运动形式,以内容生动、图像逼真、声音动听的教学信息展现在学生面前,加深学生对抽象事物的理解和认识,这样教学便于引导学生探索事物的本质和联系.给学生提供了全方位、立体式接受信息的条件,有利于学生知识的迁移.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拓学生的视野。

二、运用多媒体技术,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

教学就应该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但传统教学在这上面下的工夫不小,收获却不是很好,学生首先是感触不深,其次易产生疲劳感甚至厌烦情绪。这时多媒体教学便能充分体现出其科技的优越性,由于多媒体形象具体、动静结合、声色兼备,所以恰当地加以运用,可以变抽象为具体,调动学生各种感官协同作用,解决教师难以讲清、学生难以理解的内容,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从而提高教学效率。例如,在必修1“氧化还原反应”一节中,通过多媒体模拟氧化还原反应电子转移的过程,学生相对轻松地理解了氧化反应、还原反应、氧化剂、还原剂等概念及相互关系。

三、运用多媒体技术,有助于课堂上渗透环保意识,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例如,我们在讲解有关污染方面的知识时,往往通过老师的讲解让学生来了解,或是带学生去某一实地去看一下污染物,这样只能是以点带面的介绍污染物。而现在利用现代教育的技术就可以通过许多真实的图像(如二氧化硫是一种常见的和重要的大气污染物,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的气体。进入大气层后,氧化为硫酸,在云中形成酸雨,对建筑、森林、湖泊、土壤危害大;以及海洋污染物致死的水生动物的尸体,等等)。展示工业等的污染物对环境造成的危害,使学生能身临其境地感觉到污染的存在及其对人们的生活造成的危害,这样可使学生产生强烈的震撼,不但使环境保护问题深深的留在学生的脑海里,而且又能激发起学生学习化学知识的兴趣,并且利用化学知识改变人们的生活。

四、运用信息技术,有助于建构知识网络,方便知识的运用。

利用多媒体网络技术,可以将化学试题设计成化学试题题库。在设计化学题库的过程中,首先,它可以对每个题目设计上相应的难易程度,比如说容易题、中等难度题、难题三个层次。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水平,也就是自己的最邻近发展区,选择适合自己的相应题目进行练习和测试。其次,它可以对每个题目设计上相应的要求层次,比如说了解、理解、掌握、综合应用。第三,它可以在每一个题目的后面给出相应的完整的解析和答案。这有利于学生及时查找答案,及时更正自己的错误,及时和先前自己头脑中的错误思想作对比,更新观念,达到意义建构的目的。总之,在化学教学过程中适当利用先进的现代教育技术,不但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突破重点和难点,解决演示实验中的不足,增加课堂教学的容量,丰富课堂教学模式,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高中化学论文

:新课程标准的颁布与实施促进我国教育体系改革的不断深入,但新的问题也开始逐渐浮出水面,本文首先研究高中化学教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然后结合问题制定行之有效的解决策略,进而提出以下内容。

:高中化学;教育形势;分析;研究。

我国化学教育虽然已经在一定程度上经过多年的发展,建立起比较完善的教学体系,但与时代的需求还不相适应,化学教育方式相对还比较陈旧,将面临新的挑战。这在一定程度上是化学教育过程后续发展研究的重点所在。

1.1教学内容重理论,轻应用。

对于高中化学而言,虽然它在我国教育历史上已有长远的发展过程,已经在教育实践过程中不断的创新和发展,但是由于存在各种原因,其中问题依然要探索落实,这些问题导致高中化学无法跟上时代发展脚步,在实践过程中严重缺乏实用性,严重阻碍学生对化学知识的学习。

1.2教育方式存在书面化现象。

现阶段大部分高中学校在化学教学过程中依然使用传统教材加教辅的书本授业,这种教学模式导致学生对化学知识的掌握只能停留在书本上,大多数结论不是学生亲身实践所得。教育工作者应该努力改变这种只重视书面知识教学的模式。

1.3过分重视高考分数轻视实验教学。

现阶段我国素质教育的开展起步相对来说比较晚,大部分学校及家长比较重视学生的高考分数,致使化学教育工作者在教学过程中只能照本宣科,围绕高考考题做各种模拟训练,模式比较单一且枯燥。学生没有充分的时间学习或者具备相应条件开展动手实验,导致学生在学习化学的过程中出现死记硬背的情况。

1.4化学学习兴趣不高。

化学这门学科不是可以用一个定律或方程式就可以完全概括的经典学科,高中化学知识的呈现本身规律性就不强,有很多物质存在特殊性,如氟的非金属性最强,但相应氢氟酸的酸性却比盐酸弱,部分学生学起来感到零散难记。在教学过程中如果教学方式还仍然单一,学生又面临高考的压力,就不能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和兴趣。

1.5化学实验器材及先进仪器较匮乏。

2.1对化学教学结构合理调整。

为了能在一定程度上满足现如今社会发展需求,化学学科教育发展要做到与时俱进,及时调整化学教学内容,这样才能促进学生健康全面发展。在教学过程中教育工作者应该以学生特点和学习能力的差异确定不同的教学目标,不断提高学生对化学学习的兴趣。

2.2将化学理论与实践有效融合。

在化学教学过程中,要强化氧化还原、电离及化学平衡等化学理论知识和实践的有效融合,提高学生对化学知识的掌握程度,加深化学知识的理解与记忆,与此同时还能锻炼他们的意志,加强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对化学学习的信心。

2.3开展多样化选择学习教学内容模式。

在新课改背景下,高中化学课程标准确定了必修加选修模块,教材相应编制了必修和选修教材提供教学的前提下,学生可以结合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的不同实施选择性的学习某些模块,在一定程度上为学生的发展、自主选择等提供有效保障。因此,要根据学生爱好开设好选修课。

2.4促进化学学习和生活的密切联系。

人类社会的发展面临着如环境与卫生的'改善、能源的开发与利用及资源的匮乏等相对比较多的重大问题,化学和人类生活的质量密切相关。实现高中化学教学内容和学生比较熟悉的社会现象的有效联系,能提高学生自身社会责任感。教学过程中学生意识到化学知识的学习能解决生活中遇到的某些问题,如自来水净水剂为什么用高铁酸钠替代明矾等问题,可以激发学生求知欲,使学生学习动机不断得到强化,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学生对化学的学习效率。

2.5恰当的提问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

问题是思维的起点,是创新思维的动力。进行乙烯实验室制法教学时,教育工作者可以向学生提出:为什么反应混合液的颜色会从无色逐渐加深?学生结合氧化还原理论进行分析研究和推理得出浓硫酸不但有脱水性,可以使乙醇脱水产生乙烯,还可能氧化乙醇分别产生炭、一氧化碳、二氧化碳,自身被还原为二氧化硫。这样有一定思维容量的问题不但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更能启迪学生创新设计去验证假设的思维。

2.6引导学生进行科学探究,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学习兴趣。

学生在学习化学的过程,学习兴趣是主要的学习动力。因为高中化学比较复杂,很多学生都需要对化学现象进行仔细观察,在这过程中深入探讨,积极思考,发现知识的规律。所以教育工作者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想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就要以多种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丰富的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的感官,让学生思维活跃,积极主动的学习。让学生在这个过程中,树立正确的化学观、学习观。教育工作者要根据教学内容合理的提问,让学生能够在这个过程中主动思考。问题就是新知识和旧知识的桥梁,让学生在巩固旧知识的基础上学习新知识,对新的知识点进行探究。

2.7创建研究性学习氛围,让学生主动开展学习。

要想提高学生的研究性学习能力,就要调动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让学生了解化学基础知识,自主学习相关的内容。在日常授课的过程中,教育工作者还要给学生推荐一些相关知识点的阅读内容,或者是课外小知识。让学生了解化学的背景,产生的原因等等。在学习新内容的时候,教育工作者要做好旧知识和新知识的衔接,要温故而知新,要根据教学内容设计教学环节,不要仅为了完成目标而教学。例如,我们在学习《金属的化学性质》相关内容的时候,教育工作者可以让学生上网查找相关的内容,了解金属化学的性质。在上课之前让学生对课本内容进行预习,发现问题以及自己不懂的地方。完成这些学习后,教育工作者可以和学生沟通交流分享学习的成果,学生也能及时提问得到自己想要的结果。创建这种自主研究性学习的氛围能够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快速提高学习成绩,得到好的教学效果。

通过对上述内容分析得出,传统高中化学教育会让学生充满无力的感觉,基于这些因素开展上述相应的教育改革能有效避免这个问题的出现,会让学生逐渐喜欢上化学。

[1]袁李李.试析课程结构变革看高中化学教育发展面临的机遇与困境[j].新课程,20xx(10):148.

[2]石胜中.基于高中化学教育困境进行的教学研究[j].高中数理化,20xx(14):60.

[3]丁志兵.高中化学学科教育中渗透辩证唯物主义教育的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xx.

[4]孙瑞.多元智能理论在转化化学学困生中的应用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xx.

高中化学实验论文

随着新课改的推进,关注的焦点从教师的教转到学生的学,教师不再是代表权威的指导者,而是学生学习的咨询者、引导者和帮助者。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师应提高自身化学实验技能,通过坦率、诚实的师生交往,给学生创造一种轻松的、安全的心理环境,让学生相信教师能够帮助他们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成功,成为学生值得信赖的教师。在课堂上,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帮助学生形成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让课堂成为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场所,成为师生、生生互动交流、积极探讨的场所。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时学习的主体,应注意倾听学生的发言,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想法,对于分析不确切的地方发动其他同学认真分析提出修改意见。这样有利学生在课堂和课后的及时反思,有利于提高学生在学习化学过程中不断完善自我,提高自身素质。

2.加强化学实验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合理装备探究实验室。

新教材的各章节均用浓重的笔墨描写现实生活中的化学,充分反映化学学科的思想。因此,在备课和课堂上力求从学生的身边入手,鼓励学生从身边的所见所闻的化学实力出发,将学生引领到他们所熟悉的情景中,与学生一起进行探究性学习,让学生在现实生活中轻松学习化学。目前,实验室配置停留在原教材的验证性实验上,不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而配置探究实验室有利于激发学生创新思维,培养学生敢于探究的精神。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实验设计能力、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还可以提高化学实验教学效率。

1.正确使用多媒体设备,协助化学实验教学的开展。

在高中阶段的化学学习中,化学实验具有一定的难度和更多的实验注意事项,而很多探究实验和演示实验没有足够的时间进行展开。在这种情况下可以借助结合了声音、图像、字幕的多媒体设备将其实验展示给学生。例如:教师在做演示实验时可以借助多媒体中的图形变化和的颜色改变来观察原电池原理实验中电子流向、电流流向及电解质溶液中离子的流向,加深学生对该实验的印象,使学生获得一个形象而具体的认识。学生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调动了自己的所有感官并投入其学习中,这为提高化学实验教学效率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以实验为平台加强学生能力的培养。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化学实验在高中化学课程改革中占举足轻重地位。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实验教学中实验设计、操作、观察、思维、表达和交流以及问题的发现和形成等科学实践活动,能有效地培养学生实验意识、实验设计能力、实验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思维能力和自我学习等能力。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应在新课改的教学理念的指导下,根据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的特色,通过合理的教学设计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并积极参与到探究实验中来,这对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开发学生潜能,发展学生的个性将会产生积极作用。

高中化学论文

当前,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存在着一些不足,针对这些不足,教师要在实践教学中总结经验,寻找有效的教学方法来提升化学课堂的效率。

教学目标是老师的追求。从某种程度上来讲,教育目标与教育活动、教育手段等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当前在评价课堂教学活动是否成功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标准就是教学目标设计得是否合理、教学目标落实是否到位。近几年来,教育环境开始慢慢发生着变化,社会对人才的要求也发生了变化,在此背景下教师要准确定位,制定合适的教学目标。

1.灵活运用知识,培养学生实践能力。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高中化学教师不能将教学目标定为让学生学习更多的理论知识,而是要在理论知识的基础上,提高学生运用理论知识的能力。现阶段,社会上更加注重人才的实践操作能力,然而在我国传统的教学中,理论所占的比例远远高出了实践所占的比例,所以这种教学方法所培养出来的人才的实践操作能力比较差。为了能够改变这种状况,高中化学教师要将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作为教学重点,让学生真正做到学以致用。当学生运用化学知识的能力得到了提高,那么他们可以运用化学理论知识来解决实际生活中遇到的问题,这就充分将自身所学知识的作用发挥出来。

2.因材施教,提高学生的创新力。

当“创新”这一概念被提出来之后,不管是工作还是学习都开始悄然发生变化。作为一名高中化学教师,其要定期为自身充电,增加自身的知识量,更新自身的化学技术,提高自身的实践操作能力。由于每位高中生的成绩高低不平,因此教师无法制定出合适的教学目标。针对这种情况,教师要因材施教,对每个阶段学生的实际需求、接受能力等情况进行调查,真正贯彻落实“以学生为本”的教学观念,并且采取多种多样的方法来鼓励每位学生。

多媒体与化学课堂的有机结合既增加了化学课堂的趣味性,又增加了化学课堂的活力。通过多媒体可以将各种各样的化学现象都呈现在学生的面前,还可以借助视频、声音来呈现较为抽象的化学知识。然而在运用多媒体的时候,教师要充分结合学生的实际学情,按照学生实际接受知识的情况来满足他们的`需求。有部分老师在运用多媒体的时候,往往会增加课堂容量,这种做法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压力,并没有将多媒体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高中化学教师要充分利用多媒体的特点,借助图片等方式来将复杂、抽象的内容呈现给学生,便于学生更快、更简单的理解化学知识。比如:当老师要讲解《原子结构与性质》这一教学内容的时候,为了能够让学生更为直观的认识原子结构与性质之间的关系,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将这两者的关系呈现在学生的面前,降低学生理解这一关系的难度。我们知道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具有较强的抽象性,如果教师仍然采用满堂灌的教学方法,那么学生会觉得这堂课较为枯燥无味,因此他们学习的热情并不高昂。针对这种情况,高中化学教师要运用多媒体的视频、动画等特点来阐述理论知识,让学生能够快速理解这些理论知识。

在以前的化学教学中,教师所采取的教学方法是“填鸭式”教学法,这种教学方法并没有考虑到学生的主体地位,而是一味的将知识传授给学生,久而久之学生学习化学的热情越来越低,最终影响到化学课堂的效果。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行,教师要更新自身的教学观念,转变教学方法,将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激发出来。化学教师首先要做的一项工作是将课堂还给学生,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自主获得相关的化学知识。近几年来,如自主探究法、小组合作法等教学方法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且也取得令人满意的教学效果。鉴于此,高中化学教师要根据实际教学内容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提高化学课堂的有效性。比如:当老师要讲解《人工固氮技术———合成氨》这一教学内容的时候,教师可以采取小组合作法,让学生共同探讨本节课的知识点。首先,教师要给学生安排此次合作学习的任务,如:1.合成氨的反应原理是什么?2.工业合成氨有哪几个步骤?3.合成氨需要用到氮气和氢气,我们该如何获取这两种气体呢?4.归纳总结合成氨的发展情况。其次,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将学生划分为几个不同的小组,并且为每个小组安排一名组长。最后,小组开始合作学习。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深入到每个小组,了解他们在完成教学任务的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并且适当点拨他们,减少他们合作学习的困难。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法,每位学生都参与到教学活动,并且每位学生都发挥自身的优势,努力完成老师所安排的任务。

在教学过程中,创设教学情境这一方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创设教学情境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实际授课的时候,教师可以创设探究性的教学情境,又可以创设问题式的教学情境,又或者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然而不同的教学情境所起的作用并不完全相同,所以化学教师要结合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创设合适的教学情境,让学生愿意在情境中学习化学知识。比如:当老师要讲解《生活中两种常见的有机物》这一教学内容的时候,在导入新课的时候,教师可以创设问题情境,即: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看到人们成功、开心的要喝它,在人们难过、伤心的时候也要喝它,同学们猜它是什么呢?此时学生异口同声的回答:酒。通过这个问题引出了本节课要学的其中一种有机物———乙醇。接着教师要给学生讲解乙醇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然而在讲解乙醇的物理性质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回想平时酒给他们留下的印象,并且将其一一描述出来,这种教学方法方便学生记忆乙醇的物理性质。然而在讲解乙醇的化学性质时,教师要创设实验情境,引导学生自主开展实验,掌握乙醇的化学性质。通过运用创设教学情境这一方法,降低了学生理解知识的难度,还达到了活跃化学课堂的氛围。

在学生学习过程中,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也是非常重要的。如果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较为紧张,那么学生会因为害怕化学老师而不喜欢学习化学这门课。因此,高中化学教师要处理好自身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多多与学生沟通,了解他们在生活中、学习中所遇到的问题,并且帮助他们解决这些问题,真正成为他们生活中的朋友,学习中的领路人。当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近,学生也敢在课堂上提问题,表达自身的想法,此时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就被调动起来了。站在心理学的立场上来分析,愉快、宽松的教学氛围会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高学生的创造力。高中化学教师要尊重每位学生,平等对待每位学生,适时表扬学生,营造活跃的教学氛围。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课堂的有效性”成为教师所关注的焦点。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高中化学教师要革新教学模式,创新教学方法,转变学生的学习地位,让学生在快乐的氛围下学习化学知识。

高中化学教学论文

(一)缺乏化学实验。

高中化学教育离不开化学实验,两者相辅相成,教育为理论,实验为实践。由于化学不像文科性质的学科那样容易理解,它比较抽象难懂,可是化学实验能把其中的原理让大家直观的看到,方便了学生记忆,更便于其理解当中的内容。现实问题是高中化学的教学还是通过教师硬讲,学生硬记的模式,虽说有学生理解,但是对大多数学生来说,其效果还是较差的,每个学生的理解能力也有所差异。另外就是,学校的化学实验的基础设施跟不上,不是少这样的化学材料,就是缺那样的器皿器材,教师有时候有心去做实验,可是情况却不允许。从这可以看出,当前的化学教学缺乏化学实验。

(二)缺乏正确的教学方法。

高中化学比较深奥是客观存在的,但是学生会以此当做挡箭牌,认为就是难,自己再努力也是学不好。而且,高中化学有大量的方程式,每个方程式都是由一种化学实验和现象与之对应,繁琐的知识量让学生望而却步。比如,掌握不了配平化学方程式的窍门,不知道什么样的物质会发生反应,再或者是反应后不知道生成什么样的物质,上述所说的单纯的硬记,根本解决不了这样问题,因为学习化学不能只懂皮毛,否则内在的化学反应就不会知晓,而且化学这门课程注重过程,注重理解。再者就是教师方面,化学教师都想让学生明白化学的原理,可是其做法通常会令学生产生抵触。比如,学生对传统的填鸭式教育不是很感兴趣,这和他们的心理特征不符,他们知道化学课的实验比较有趣,而不是教师一个劲的在讲台上讲,他们随后做练习,这只会令他们对学习化学产生厌恶感,起不到促进的.作用,因而,教师要学会正确引导学生,即使条件不允许,起码也不能抹杀学生对研究化学的热情。

(三)师生缺乏沟通。

传统的教育方式使得学生和教师之间有难以逾越的鸿沟。打个比方,对学生来说,教师是位高权重的,而学生自己是人微言轻的,加上课程的重压和各自的目标,使得双方难有时间和心情去改善这样的情况。其实这样对教师教好高中化学是百害而无一利的,教师只教,而没有学生回应,没有信息的反馈,这是教师的失职和悲哀,教师不应只是讲完课拍拍屁股走人,而是应该关注学生的反应,看自己的讲课是否真正走进了学生的内心。

(一)重视化学实验。

上述讲了化学实验的重要性,因此,首先从学校来说,就应该给教师和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条件去做实验,配齐基础设备,让教师能有施展身手的场所,让学生能看到化学实验的真谛和魅力。其次,教师不要图省事,认为有的实验不讲没关系,要以身作则,能做的实验尽量去给学生做展示,并让学生自己去操作。

(二)拓宽学习化学的方式方法。

学生学习化学不用仅仅局限于化学课堂,教师也可以给学生在课外布置一些化学作业,或者是一些简单的用日常用品就可以操作的小实验,增强其学习化学的动力。另外,有条件的话,可以集体观看化博会,观看化学有关的电影和名人传记也是一种不错的方法,这些都可以产生让学生好好学习化学的浓厚氛围。最后,可以利用高科技手段辅助教学,当前的科技发展如此之快,多媒体教学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但是应该用好这样的手段,增加课堂的趣味性,让学生通过影响明白化学原理,看清化学反应的现象。

(三)师生多互动。

俗话说的好,话是开心锁,什么事情说出来了,那就有办法解决,憋着不说,别人永远也不知道如何解决。师生亦是如此,学生有什么学习或是生活上的问题,都可以问老师,而教师不要因为自己只是个教化学的,就不管学生生活,那就错了,要尽力去帮助学生,走进他们的生活和学习,这样他们才会觉得教师和蔼可亲,才能掏心窝子说话,这样也就能针对问题去解答,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高中化学实验论文

摘要:高中化学是高中学习阶段一门重要的基础性课程,而化学实验教学不仅是高中化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生进行探究学习的重要方法,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拓展思维,提高科学探究能力发挥着重要作用。在新课程改革的理念下更加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所以教师要注重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的有效性,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从转变教学观念,创设问题情境,拓展思维,小组合作学习,完善教学评价体系等方面来研究高中化学实验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主要包括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得出结论进行总结,最后进行总结与评价。化学实验教学在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主要是指通过化学实验的提出问题、收集资料、进行实验,最后解决问题几个环节来不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在学习化学知识时提高自主探究能力和实验技能,最终实现教学目标,促进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

一、转变教学观念,营造科学探究的学习氛围。

传统的教学观念主要是老师“灌输式”地讲授化学知识,在化学实验的课堂教学上学生按照老师讲解的实验步骤按部就班,学习效率低下。所以对高中化学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研究首先需要转变教学观念,以学生为中心,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实验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质疑,收集资料,得出结论,解决问题。在实验过程中学生可以变换实验对象,控制实验条件,通过对现象的分析,找出内在规律,最终达到探究的目的。这样在化学实验教学中营造科学探究的学习氛围,调动学生的探究积极性,有利于拓展思维,培养学生敢于质疑的精神,提高实验操作技能。

二、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科学探究兴趣。

创设问题情境就是在实验教学过程中,创设一个根据学生已有知识结构尚不能解决的问题情境,引起学生认知上的冲突,进而启发学生积极思考,激发他们的科学探究兴趣。在化学实验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既可以是通过演示实验创设问题情境,也可以是通过改进实验创设问题情境,学生要充分利用老师创设的问题情境,不断提高科学探究能力。

1、通过演示实验创设问题情境。

演示实验就是在实验教学过程中,老师进行实验操作,通过实验过程中奇异的现象来创设一个问题情境,如何解释实验中的特殊现象,这样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探究兴趣。例如,在探究过氧化钠性质的实验时,老师可以准备好棉花团、胶头滴管、水、过氧化钠粉末等实验材料,然后在棉花团放上过氧化钠粉末,用胶头滴管滴几滴水在棉花团上,这时就会看到棉花团在燃烧。对于实验中出现的奇异现象,老师可以向学生提问,水在平时是用来灭火的,为什么会引起棉花团的燃烧呢?这样学生就会产生认知冲突,激发实验探究的兴趣,进而不断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2、通过改进实验创设问题情境。

改进实验就是改变实验条件或者改变实验操作步骤等条件所产生的不同实验现象,老师以此创设问题情境,进而让学生产生好奇,激发学生的实验兴趣。例如,在进行氢氧化铝的性质实验时,老师可以指导学生进行改变实验操作条件,当氢氧化钠溶液和氯化铝溶液的滴加顺序不同时,产生了两种不同的实验结果,这时老师就可以创设一个问题情境,引起学生的探究兴趣。

三、实施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是将学生科学合理地分成相应的小组,以团队形式进行实验探究,不断查阅资料,相互讨论,对实验结果进行反思与评价。这样的教学模式有利于拓展学生的思维,相互之间取长补短,不断培养学生猜想与假设的能力,进行实验操作的能力,收集并分析证据的能力,反思与评价的能力等各个方面的能力,不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四、完善实验教学评价体系,建立具有激励作用的评价机制。

完善实验教学评价体系是在高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保证,所以要建立具有激励作用的教学评价机制。首先,评价主体要多元化,不能仅局限于教师的评价,还要包括学生之间的互相评价和学生的自我评价,这样能使学生更加全面地了解自己,提高科学探究能力;其次,评价内容要全面,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不能仅关注学生的实验结果,还包括猜想与假设的能力、实验操作能力、收集并分析证据的能力、反思与评价的能力等,评价时要对学生的进步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这样能够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在高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是新课程改革的需要,教师要为学生营造一种科学探究的学习氛围,不断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同时学生也要积极发挥主体作用,调动科学探究的主动性,在培养科学探究能力的同时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

参考文献:

高中化学论文

新课程改革后,有研究者进行了高中生学习策略水平的问卷调查,发现学生在信息加工、选择要点、复习等方面的学习策略上表现不佳,缺少高级学习策略的系统训练。然而高中教师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学习策略特别是高级学习策略的训练培养缺乏重视。关于化学教学中组织策略运用的己有研究或是教学经验的总结,或是个案研究,尚无在高中化学教学中进行的准实验研究。培养学生掌握一定的学习策略不仅可以优化学生的学习方式,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而且学习策略作为高效的学习方法,可以提高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学习能力,进而可提升学生对化学学习的信心和兴趣,使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上达到协调发展。学习策略中的组织策略是对信息的深层次加工,关于组织策略的众多研究表明组织策略有利于学习者对学习材料的理解、保持、提取与运用,然而组织策略应用于化学学科的研究尚不多,将组织策略较长时间的应用于化学教学实践中的研究还没有。因此,本研究的目的就是将组织策略运用于高中化学的教学实践,培训学生掌握一定的组织策略并探究其教学效果。

2.组织策略的本质。

国内外诸多学者都对组织策略的概念进行了界定。国外学者的观点如:温斯坦(weinstein,c.e.)和休莫(hume,l.m.)认为,所谓组织策略就是用某种结构将学生要学习的内容组织起来。这种结构既可以是有关学习内容的、独立的特定结构(内部的组织结构),也可以是将新知识与己有知识联系起来的结构(精细加工的框架)。最简单的组织策略就是将新信息集中在一起,以便于更好地进行管理和记忆。奥姆罗德(ormrod,j.e.)认为,组织过程总是包括把不同的新信息片段联系起来,有时也包括与己有知识建立联系。国内学者们给的见解如:杜晓新认为,组织就是提取信息中的重要项目后再进行归类,并对各类及各类所属项目之间的关系进行编码。

刘慧灵认为,组织策略是学习者有目的有意识地采用某种结构将所要学习的课程内容组织起来,使知识点间联系起来,形成一个有序整体,从而利于学习者对材料的理解、保持与提取与运用。综合以上国内外诸位学者的观点,作者认为,组织策略首先是对学习材料的深加工,即首先提取出材料中的关键点,然后对这些关键点进行分析、比较、归类,发现彼此内在的联系,按照它们之间的关系将其联系起来以形成有序、系统的知识结构。这种结构既可以是关于新学知识的独立结构,也可以是将新知识与己有知识联系起来的知识结构。

3.对高中生化学学习中组织策略运用的调查研究。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明确提出:“在化学学习中,学会运用观察、实验、查阅资料等多种手段获取信息,并运用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对信息进行加工”。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可以归属于学习的组织策略,可见对学习策略的习得己成为高中化学课程目标之一。因此,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化学学习中高中生运用组织策略的情况进行调查与分析,希望可以对这方面的教学实验提供一些帮助与指导。本调查研究的目的是了解高中生在化学学习过程中组织策略的运用情况,涉及四个阶段:第一,提取材料中的关键点;第二,对关键点进行分析、比较、归类;第三,发现内在联系;第四,形成有序、系统的知识结构。问卷包括30个调查项目,其中调查学习新知识时组织策略运用情况的项目有10个,调查复习时组织策略运用情况的项目有10个,调查解决问题时组织策略运用情况的项目有10个。

4.结果与分析。

根据问卷回收的结果,项目20肯定回答百分比较高为57.8%,说明多数同学在解答化学题目时,可以很容易的读出题目中的关键信息,即提取题意要点;但有26.7%的同学对于自己能否很容易的读出题目中的关键信息却并不清楚。项目21肯定回答百分比约为50%,说明有半数学生在做化学题目时,能将题目中的关键信息联系起来综合分析题意;在题给信息和己学过知识之间建立联系是解答题目的重要环节之一,项目23肯定回答百分比最高为60.6%,说明大多数学生能将题目所给信息与自己头脑中己有的知识建立联系。

项目22肯定回答百分比为43.8%,说明超过40%的学生在解决较复杂的化学计算题时,常常会利用流程图的策略来组织题给信息,帮助分析题意,解决问题;项目24肯定回答百分比最低为24.2%,说明即使在面对较复杂的化学问题时,很少学生会利用绘制表格的策略来呈现题给信息间的关系以分析题意,找出解答问题的突破口。根据对结果的分析和研究,作者提出一些建议帮助学生组织策略思维的培养:第一,教师方面,老师应该教给学生组织策略的知识,让学生有个宏观认识,激发学生学习组织策略的求知欲,教给学生组织策略的步骤,尽量提供详尽具体的步骤,教给学生“条理化的知识”,帮助学生潜意识接受组织策略,给学生提供一些“实战”的机会并进行过程的监控与调节,同时提供及时的提醒和帮助。

5.反思。

本研究还存在一些不足有待改进之处:调查基数比较小,调查范围不够广,缺少一点的普遍性;调查的方式还可以进行一些其他方式的尝试;调查过程中的研究对象都是合作者,没有在一定程度上,对问题有针对性。

回顶部。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