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廷巴特尔事迹学习心得(汇总15篇)

时间:2023-12-05 23:18:07 作者:雅蕊

学习心得是自我学习评估的一种形式,能够帮助我们发现自身的不足并加以改进。学习心得范文三:学习过程中,我发现积极思考和主动探索的能力对于理解知识和解决问题非常重要。

廷巴特尔事迹学习心得

张贵斌老人出生于1925年。1948年,张贵斌积极响应党的号召参军入伍,在辽沈战役塔山阻击战中,他勇敢作战7天6夜,用血肉之躯守住阵地。之后,又随部队转战半个中国,立下了赫赫战功。1954年转业回家后,收起曾经获得过的荣誉和军功章,在工作岗位上全心全意付出,不计较个人得失。张贵斌老人的事迹经各大媒体刊载和微信微博转发后,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也受到了省委、省政府,鞍山市委、市政府以及我市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

秦喆一到达老人家里看到张贵斌老人穿着整齐的军装在门口等候立即快步上前,拉住老人的手亲切地向老人问好。在张贵斌家中,秦喆详细询问老人的生活和身体状况并赠送慰问金,嘱咐老人要保重身体,有困难就找政府,政府一定尽全力为其解决。在交谈中,秦喆对老人70年来深藏功与名,不计较个人得失,始终保持老一辈革命军人的精神面貌和优良作风的崇高品格深感钦佩。他表示,张贵斌老人的事迹是全省退役军人的光荣与骄傲,省退役军人事务厅正在准备组织深入开展向老人学习活动,希望能够将老人的先进事迹传播到广大退役军人中去,积极营造学习典型、尊崇英雄的浓厚氛围,激励全省广大退役军人积极投身努力开创拥军优抚工作新局面中去,为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辽宁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先进事迹学习心得

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防控阻击战,在中华大地骤然打响。这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持久战,关系到每个人的生命健康。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多次主持召开会议,对疫情防控工作进行研究部署,提出明确要求。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防控阻击战,在中华大地骤然打响。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坚定信心、冲锋在前,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决策部署上来,奋力投身疫情防控阻击战。

“我宣誓,牢记使命,冲锋在前,坚决贯彻医院部署,全力以赴支援红十字会发热定点医院工作,圆满完成院党委交给的任务……”这是每一位前线的医疗工作者们发出的的奋斗口号。

出征号角吹响,冲锋战鼓擂起。国有战,召必回,战必胜。医务人员逆向而行。1月26日,陆军军医大学医疗队开始进驻武汉市金银潭医院。1月27日,海军军医大学医疗队进驻武汉。他们的进驻,是我们更加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的胜利充满了信心。

我辈固非猛士,亦不是懦夫,绝不会退缩。广大党员干部立足本职,带头奉献,积极投身防控疫情第一线。无论是出租车司机,还是奋斗在一线的医疗人员,亦或是党员干部,都展现了我们中华民族的坚强脊梁。在这次防疫过程中,钟南山院士也令我感动不已。18日傍晚,84岁的钟南山从广州出发赶往武汉当天航班已买不到机票,他挤上了傍晚17点开往武汉的高铁列车。由于春运高铁票紧张,他被安顿在了餐车一角,刚一落座便拿出文件研究。到武汉开完会后,他又立刻赶往武汉金银潭医院了解病人的收治情况.....

在采访中,钟南山几度哽咽,眼含泪光。但他依旧坚定地说:有全国,有大家的支持,武汉肯定能过关。“网友的朴素表达,更是道出了对钟老的敬意:”火神山,雷神山,钟南山,三山齐聚克难关。

钟南山院士还呼吁:“春节前我说过,请大家目前不要到处跑。网友这样回复:钟南山不说动,我绝不动。

万众一心、众志成城,

打赢这场疫情防控战!

加油武汉,加油中国!

廷巴特尔事迹学习心得

5月10日上午,全省优秀共产党员龙增刚同志先进事迹宣讲团走进中坪镇,全镇干部职工90余人参加了此次宣讲活动,掀起了新一轮学习全省优秀共产党员龙增刚先进事迹的热潮。

宣讲团首先介绍了龙增刚同志在26年的工作生涯中,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用有限的生命创造了无限精彩的人生,以一心为民的实际行动和清正廉洁的光辉形象忠实践行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庄严承诺。

五位宣讲团成员,分别以《用生命兑现入党誓词用行动践行群众路线》、《情洒红色故土难舍组工情怀》、《贵州大山里腾飞的巨龙》、《长辈式的领导》为题作的报告,他们饱含深情的讲述,一个个催人泪下的故事把一个在场的人都深深打动。

最后,中坪镇党委书记肖福勇指出: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我们应该向龙增刚同志学习。全镇广大干部职工要把龙增刚同志作为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的一面镜子,深入学习他心系群众、一心为民,真心实意为群众谋利益,心甘情愿与群众同甘共苦的公仆情怀;学习他爱岗敬业,对党忠诚对待事业和工作的实干精神;学习他公道正派,清正廉洁,甘于奉献,严于律己的高尚情操,始终以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

先进事迹学习心得

新中国成立初期,国内用的还是苏联较为落后的炼油技术,难以炼取数量更多、质量更高的轻质油产品。流化催化裂化作为当时炼油工业的关键技术,但国外一些国家封锁了最新技术。这类装置在全世界仅几十套,时年34岁的陈俊武作为我国第一套催化裂化装置的设计师,为了完成任务,常常一天伏案十几个小时。终于有机会去国外学习这项技术。

陈俊武:短短半年时间内把它的资料尽量变成胶卷,胶卷拍了400卷,另外我们还拿到很多图纸资料,也记了很多笔记。

“取经”回来的陈俊武和技术人员干脆住进干馏炉旁的简易房里,睡大通铺,争分夺秒设计适合中国使用的一整套流化催化裂化装置——由上百套仪表、数千个阀门、近两万米粗细管线组成。

经过1300多个日夜攻坚克难,陈俊武终于带领团队完成了我国第一套流化催化裂化装置的开发和建设,打破了国外技术的垄断,实现了我国催化裂化技术从无到有的历史性突破,带动国内炼油技术一举跨越25年,达到当时世界先进水平。

陈俊武:那时候是国家困难时期,我们当然也得咬着牙,克服困难熬过去。

工作了70年,时至今日,他依然在“想方设法地创新”。

陈俊武:作为一个科技工作者,应该不断地在科技前沿奋斗,努力创新,目标就是要做一个受人民欢迎的科学家。

陈俊武自觉把个人理想融入党和国家的事业中,攻坚克难,急国家之所急;矢志创新,与国家共奋进,这体现了一个知识分子深沉的爱国情怀和坚定的使命担当。陈俊武70载奋斗人生,因与祖国同频共振而更添荣光、更加精彩。

先进事迹学习心得

近日,陈俊武院士的先进事迹一经发布,社会各界掀起了学习陈俊武先进事迹,立足岗位、无私奉献的热潮。

在陈俊武身边工作35年的中石化洛阳工程有限公司原副总工程师陈香生说:“‘石油’就是陈院士的‘初心’,他搞研究是现在做一,准备做二,观察和思考做三,停不下来,至今心中还装着一系列和‘石油’相关的技术创新工作。他是一代科学家中的典范。”

“30多岁是最想干成点事,又往往没方向的时候。这时有人把你扶上马、送一程,引导到正确方向,难能可贵。”回忆起跟随陈俊武学习的日子,中国石化第二期催化裂化高级研修班学员吴青说,“遇到陈院士这样的大师是我一生的幸运。他刨根问底的钻研精神几十年来一直深深影响着我。”

长期采访陈俊武的洛阳日报记者孙自豪谈起陈院士的生活,感慨良多。18年3月,在郑州大学担任兼职教授6年的陈俊武将所得的近18年学子。捐赠活动结束后,陈俊武谢绝了郑大师生的款待邀请,但愉快地接受了学生们送上的一束鲜花。他将这束花带回洛阳,送给常年卧病在床的老伴。在妻子还健康的40年里,家庭的重担一直由妻子承担,陈俊武当选中科院院士时,曾对女儿说:“这个荣誉也有你妈妈的一半。”

“陈院士在生活中平易近人,他对工作、对生活、对家人的态度都值得我们学习。我跟陈院士接触,远不止收获几篇稿件,他的精神将影响我一生。”孙自豪说。

“我们很尊敬陈院士,不仅因为他是大科学家,对我们而言,他更是良师益友,工作上的老师,生活中的老朋友。”中石化洛阳工程有限公司原经理侯宝东说。

“陈院士看重原则,不重排场,公私分明。走上领导岗位后,谢绝了配秘书、坐专车的专家待遇,坚持步行上班近20年。他去外地出差,在出行住宿方面都非常节俭。”中石化洛阳工程有限公司原党委书记松静浩说,“他不但是优秀的科学家,更是一名好党员。”

有63年党龄的陈俊武告诉记者:“从加入中国共产党的那一天起,我就做好以身许国、一生献科学的准备了,无怨无悔。”

廷巴特尔事迹学习心得【精选】

5月5日至6日,全省优秀共产党员龙增刚同志先进事迹报告会宣讲团成员先后来到建中镇和珠藏镇进行宣讲,掀起了新一轮学习全省优秀共产党员龙增刚先进事迹的热潮。

在建中镇和珠藏镇,5位宣讲团成员结合亲身经历,分别以《用生命兑现入党誓词用行动践行群众路线》、《情洒红色故土难舍组工情怀》、《贵州大山里腾飞的巨龙》、《长辈式的领导》为题作的报告,他们从不同角度、饱含深情的讲述,使每场报告会都感人至深、催人奋进,深深打动着现场听众,报告会取得良好效果。

据介绍,龙增刚同志在26年的工作生涯中,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坚持理想信念、公道正派、清正廉洁、扎根基层、心系百姓,忠诚履职、无私奉献,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用有限的生命创造了无限精彩的人生,以一心为民的实际行动和清正廉洁的光辉形象忠实践行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庄严承诺,赢得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真心拥戴,同时也激励着广大党员干部在以后的工作中坚定信念,牢记宗旨、为民奉献,为努力开创x县经济社会发展新局面贡献自己的力量。

先进事迹学习心得

黄大发,一位老支书、一个基层党支部、一群山村里的村民,愣是与大山较劲、与贫困较劲,完成了一项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走出了一条脱贫攻坚的不屈之路,展现出了一个支部就是一盏灯、一个党员就是一面旗。黄大发凭借忠诚的信仰、凭借惊人的毅力、凭借开展群众工作的出色能力,用一辈子摸索出了一套符合基层实际、灵活实用且行之有效的工作方法。主要学习体会如下:

一是学习黄大发艰苦奋斗、永不言败的精神境界。黄大发在担任团结村党支部书记期间,和大山较劲,彰显了黄大发老支书的为民情怀,自力更生精神值得人们学习。他带领200多名群众,历时30余年,靠着锄头、钢钎、铁锤和双手,硬生生在绝壁上凿出一条长9400米、地跨3个村的“生命渠”,结束了当地长期缺水的历史,使草王坝每年粮食产量从原来的6万斤增加到近百万斤,被当地群众亲切誉为“大发渠”。

二是学习黄大发敢于担当、实干巧干的工作作风。尊重科学,实干加巧干是黄大发的厚重底色之一。修渠失败,黄大发没有选择蛮干,他暗下决心学习水利技术。

三年时间,在积累了大量修渠知识后,黄大发要重启修渠计划。经过专业测绘和精心谋划,修渠项目再次得到县、乡政府支持,艰苦卓绝数十载,终于引来一泓清泉,当地自然生态明显改善,农业生产得以改良,群众生活水平逐渐提高。

三是学习黄大发联系群众、坚守初心的公仆本色。黄大发36年如一日,始终做到心中有党、心中有民、心中有责、心中有戒,以实际行动燃旺理想信念的火炬。正如有新闻报道描述:“一根筋”拉直幸福的弯道,“一股劲”犁出希望的田野——“年份英雄”们坚毅执着、有勇有谋,“一辈子,一件事”的坚守与实干,为一个时代镌刻光荣与梦想。

作为一个党员,虽然黄大发“大字不识几个”,但时刻记着“先进模范带头作用、一心一意为人民服务”。

由此可见,理想信念是鉴别干部的“试金石”,也是区分“好干部”与“坏干部”的“分界线”。

党员干部要先学一步,深学一层,以黄大发为镜子,在思想认识、精神境界、理论素养、理想信念等方面有一个大的提高,进而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解决好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问题,打牢转变作风的思想基础。

“做官先做人,万事民为先”。党员干部要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目标,坚定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加强政治修养;实践党的宗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权为民所用,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利益,加强思想道德修养;坚持党的根本组织制度,加强组织纪律性修养;继承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保持清正廉洁、艰苦奋斗的本色,加强作风修养。这些内容和要求,为我们指明了方向、明确了任务,是我们做好领导干部党性修养及理想信念教育的目标和指南。

学习工作事迹心得

在学习工作的过程中,我们不仅需要坚定的决心和积极的态度,还需要不断地学习和提升自己。最近,我有幸参与了一个为期两个月的学习工作项目,这个项目旨在提高我们的专业技能和知识水平。在这个过程中,我收获了很多宝贵的经验,也深刻地认识到了学习工作的重要性和意义。

在学习工作开始之前,我对于自己的能力水平和知识储备并没有什么信心。然而,在参与了学习工作之后,我逐渐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为了提高自己的能力,我不断地学习、实践和反思。在这个过程中,我逐渐找到了自己的方向,也更加明确了自己的目标。

在学习工作中,我深刻地认识到了团队协作的重要性。在团队中,我与同事们相互支持、相互帮助,共同完成了许多任务。在这个过程中,我不仅学到了很多知识,还结交了很多好朋友。我们通过不断地交流和沟通,逐渐建立起了深厚的友谊。

在学习工作中,我也深刻地认识到了时间管理的重要性。在学习和工作之间,我不断地调整自己的时间安排,合理分配时间,尽量做到学习和工作之间的平衡。通过不断地调整和优化,我逐渐养成了良好的时间管理习惯,也更加高效地完成了自己的任务。

通过这次学习工作,我不仅提高了自己的能力水平,还结交了很多好朋友。在团队协作中,我深刻地认识到了团队协作的重要性,也学会了如何更好地与团队合作。在时间管理上,我学会了合理分配时间,养成了良好的时间管理习惯。

总之,学习工作是一项非常重要的任务。通过这次学习工作,我不仅提高了自己的能力水平,还深刻地认识到了学习工作的重要性和意义。在未来的学习和工作中,我将继续努力,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水平,为实现自己的梦想而努力。

学习工作事迹心得

自我开始接触学习工作,我就一直秉持着探索、创新和学习的理念。我深信,学习工作不仅是一种职业,更是一种生活态度。通过不断的学习和实践,我逐渐形成了自己的方法论,并在此分享我的心得。

首先,我认识到学习工作需要持之以恒的精神。学习工作就像是一场马拉松,而非短跑。只有坚持不懈,才能在知识的海洋中游刃有余。在这个过程中,我学会了如何平衡工作和生活,如何在压力下保持冷静和专注。

其次,我了解到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在学习工作中,我认识到团队的力量远大于个人。通过有效的团队合作,我们可以共同解决问题,共同学习,共同进步。为了更好地融入团队,我学会了倾听、理解和尊重他人的观点。

再者,我学会了自我反思和改进。在学习工作中,我时常反思自己的行为,思考如何做得更好。通过自我反思,我找到了自己的不足,并积极寻求改进。这种自我驱动的精神让我始终保持对学习的热爱和对工作的热忱。

最后,我体验到了学习工作的快乐。当我找到一种新的学习方法,当我解决了一个棘手的问题,当我在团队合作中取得了一项成就,我都能感受到内心的快乐。这种快乐来自于自我成就,也来自于与团队成员共同奋斗的过程。

总结,学习工作不仅是一种责任,更是一种享受。我期待在未来的日子里,继续探索、学习和成长。我相信,只要我们保持对学习的热爱和对工作的热忱,我们就能在探索和创新的过程中找到属于自己的快乐和成就感。

廷巴特尔先进事迹心得感想廷巴特的先进事迹

草场承包到户作为嘎查党支部书记的廷·巴特尔把最好的草场留给了牧民把全嘎查退化最严重的、谁也不想要的草场留给了自己总计5926亩的草场大部分被白沙地覆盖牧草稀疏大风一起白沙泛滥。为了提高牲畜生产效益同时防止自家草场进一步恶化他率先在自家牧场推行“围栏轮牧”在当年生态最差的草场上养出了最肥壮的牲畜不仅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还明显改善了草原生态。在他的引导下围栏轮牧、科学放牧、持续发展成为嘎查牧民的共识得到普遍推广。

为了实现稳定脱贫,他积极开拓集约化产业发展路径,组织嘎查“两委”、牧民成立嘎查股份制公司,发展奶制品、风干肉加工、生态鱼塘等特色产业和“牧民之家”旅游产业,嘎查牧民人均收入由当初的40元达到的1.88万元,翻了几百倍,牧民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从“蹄腿理论”到“青山绿水”他秉持生态优先理念,是推动绿色发展的“改革先锋”

萨如拉图雅嘎查地处中国十大沙漠沙地之一的浑善达克沙地北缘,气候恶劣、草场退化严重,是距北京最近的风沙源。

上世纪80年代,内蒙古牧区开始推行“草畜双承包制”,牧民不注重科学养殖,盲目追求多养多放,草场沙化严重。

廷·巴特尔深知草场就是牧民的命根,要想让牧民过上好日子,一定要改变牧区的生态环境。为了找到治沙办法,他走遍方圆百里的沙窝子,组织牧民在严重退化的沙地,因地制宜种植黄柳、沙棘等耐旱作物,并积极争取上级生态建设项目,建成1处沙地柏保护区和2处3000亩黄柳基地,有效遏制草场退化。

他积极探索草原生态保护与畜牧经济发展有机结合路径,带头作“牛”的文章,提出了著名的“蹄腿理论”,即养5只羊的效益与养1头牛相当,养1头牛,只有4个蹄子践踏草原;养5只羊,却有20个蹄子践踏草原。通过引进西门塔尔优质肉乳兼用牛和本地牛杂交,选育培育高产优质母牛,在实施“少养精养”策略下,实现了恢复生态、增加收入的双赢目标,走出了一条“保护生态环境、发展牧区经济、促进牧民增收”的新路子。廷·巴特尔的做法,产生了“以点带面”的示范效应,很快在阿巴嘎旗和锡林郭勒盟草原得到广泛推广。在他的引领下,阿巴嘎旗坚持发展畜牧业和草原生态保护并举,引导牧民“减羊增牛”,既保护了生态环境,又增加了牧民收入。如今,萨如拉图雅嘎查作为浑善达克沙地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坚持草畜平衡、绿色发展,实现了天蓝水绿、草长莺飞,重现了“风吹草低见牛羊”的风貌。

抗洪事迹学习心得

今天是建军节,于是我和妈妈决定一起去登山,接着我们叫上邻居姐姐一起去。

我们快步的来到山脚下,这时我们和其他登山的人一起沿着山路往上走,当我们爬到第一个亭子的时候大家都有点累了,然后我们就在凉亭休息了一会儿,我坐在椅子上遥望着山下:

一幢幢高大的楼房,还有许多野花,小草和大树形成对比,这里的风景可真美呀!我们看完了风景又继续往上走了,很快,我们就离第二个亭子不远了,于是我努力的往上跑着,不一会儿我们就到了第二个亭子,还是我最先到的呢!我们站在亭子的楼梯上,大风呼呼的迎面而吹,树木环绕着南山,使南山显得更加美丽。休息好了后,我和姐姐拉着手冲向山顶,在我们的努力冲刺下,我们成功了,我们登上了导航台!

妈妈说:“爬山可以锻炼身心和意志,还能锻炼身体,是一种很好的运动。”

廷巴特尔先进事迹心得感想

廷·巴特尔,男,蒙古族,1955年6月出生,1974年9月参加工作,1976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内蒙古自治区阿巴嘎旗洪格尔高勒镇萨如拉图雅嘎查原党支部书记,历任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三届全国委员会委员。

从“将军之子”到“草原之子”他扎根牧区40载,是带领牧民脱贫致富的“最美奋斗者”

廷·巴特尔同志是开国少将廷懋之子。1974年,年仅19岁的廷·巴特尔积极响应党和国家号召,毅然放弃留在大城市工作机会,来到偏远闭塞、生活艰苦的萨如拉图雅嘎查下乡插队,一干就是47年。他靠着不服输、不认输的韧劲和扎根草原、建设边疆的志向,凭着“心里装着百姓,让牧民过上好日子”信念,扎根牧区,艰苦奋斗,谱写了共产党员一心为民的壮美诗篇。

廷·巴特尔刚插队到嘎查时,嘎查牧民生活困难,牧民人均收入不足40元,当时牧民没有砖瓦房,土房也很少见,牧民住在蒙古包里,睡觉就盖一件皮袄,看到这些,廷·巴特尔心里不是滋味。1993年廷·巴特尔担任萨如拉图雅嘎查党支部书记后,心里就有一个念头,一定要改变这个状况。他挨家挨户募捐基础母羊,筹集数百只母畜建起集体“流动扶贫羊群”,每100只羊为一个“流动扶贫羊群”,承包给贫困户饲养,每年羊毛收入和80%的成活羊羔归贫困户所有,20%的成活羊羔归嘎查集体,这项措施产生了明显的扶贫成效,获得了锡林郭勒盟“科技发明奖”。为了激发贫困户脱贫内生动力,廷·巴特尔让牧民给贫困户打分,对好吃懒做、劳动表现不好、家庭不和睦、不爱护草场、不参加义务劳动的扣分,对积极主动、吃苦耐劳的加分,按得分高低排序决定先帮扶谁后帮扶谁,通过奖勤罚懒的办法,先后有24户贫困户实现由输血式脱贫转变为造血式脱贫。

《榜样6》廷·巴特尔事迹心得体会

廷·巴特尔说:“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把人民群众的冷暖时刻装在心里,是一名共产党员不容推卸的历史责任。”2001年锡林郭勒草原历史上遭受了一场罕见的雪灾。身为萨如拉图亚嘎查党支部书记的廷·巴特尔牵挂着雪灾中的每一家牧民,他用铁锹和双手开出一条通往牧民家的“雪路”。走访每一个需要帮助的牧民。萨如拉图亚嘎查有83户牧民如星星般散落在草原的各个角落,从一家到另一家,最远距离达80多公里。廷·巴特尔每年不止一次挨家挨户地问寒问暖,把党的关怀送到每一户牧民家里,送到每一个牧民心中。

廷·巴特尔给嘎查的干部立下几条牢不可破的规矩:不能以任何理由公款吃喝、请客送礼;不能动用集体畜群;不出钱为干部购买交通工具;不支付油费。

2001年,阿巴嘎旗经营管理站对嘎查账目进行清查核资时发现,2000年萨如拉图亚嘎查没有一笔招待费,也没有一笔汽油条子下账,怀着好奇心一年一年地往前查,8年的账目没查出一笔招待费。事实告诉我们,廷·巴特尔是一个廉洁的党支部书记,身体立行、严以律已,以自己的模范行为和表率作用,带出一支廉洁奉公的干部队伍。

萨如拉图亚译成汉语是月光,廷·巴特尔带领83户牧民通过28年的努力和奋斗,使萨如拉图亚嘎查的天蓝了,水更清了,草更绿了;使生活在这“月光”里的人们富裕了,文明了。

事迹学习心得体会

最近,在《共产党人》上看到了关于毕世祥同志先进事迹报告会,内心深受感动,引发了我对人民公仆的思考,毕世祥用赤城的行动诠释了他心系群众,甘于奉献的公仆情怀。当前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正在全国各地如火如荼地开展着,要让群众路线走得扎实,走得长久,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要广泛开展向毕世祥同志学习活动,要以他为动力,全面深化改革,建设美丽繁荣和谐西昌;以他为榜样,扎实开展第二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以他为标杆,不断加强党员干部队伍建设。

基层干部直接与群众打交道,群众路线走得好不好?群众满不满意?广大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所以身在基层的我们要时时以好干部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把担当二字扛在肩上,切实为老百姓办难事、解难题。

为人民服务。一要有敢于挺身而出的正气。比如最近因为企业排污,造成大片小秧死亡,一接到群众的举报,乡领导立刻组织包村干部下村查看灾情,统计受灾面积和受灾情况。同时联系相关部门来取样检测,针对检测结果,与企业面对面要求补偿老百姓受灾的损失,并要求企业切实肩负起社会责任,做好环保,还老百姓一个碧水蓝天。如果没有刚正不阿、清廉为民的精神品质,在诱惑和歪风邪气面前低头,不敢说真话、实话,老百姓能满意政府的作为吗?只有真心实意为群众办实事、做好事,群众才能支持我们,拥护我们,永远跟党走。

为人民服务。二要有敢于说不的硬气。要敢于在好人主义思想面前,在人情关系面前,在全力压制面前说”不",经受住来自人情关系带来的压力,坚持实事求是原则,坚守共产党员党性,不让走群众之路走成了过场,成为了官员作秀的形式主义。

廷巴特尔先进事迹有感心得【】

廷·巴特尔,男,蒙古族,1955年6月出生,1974年9月参加工作,1976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内蒙古自治区阿巴嘎旗洪格尔高勒镇萨如拉图雅嘎查原党支部书记,历任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三届全国委员会委员。

从“将军之子”到“草原之子”他扎根牧区40载,是带领牧民脱贫致富的“最美奋斗者”

廷·巴特尔同志是开国少将廷懋之子。1974年,年仅19岁的廷·巴特尔积极响应党和国家号召,毅然放弃留在大城市工作机会,来到偏远闭塞、生活艰苦的萨如拉图雅嘎查下乡插队,一干就是47年。他靠着不服输、不认输的韧劲和扎根草原、建设边疆的志向,凭着“心里装着百姓,让牧民过上好日子”信念,扎根牧区,艰苦奋斗,谱写了共产党员一心为民的壮美诗篇。

廷·巴特尔刚插队到嘎查时,嘎查牧民生活困难,牧民人均收入不足40元,当时牧民没有砖瓦房,土房也很少见,牧民住在蒙古包里,睡觉就盖一件皮袄,看到这些,廷·巴特尔心里不是滋味。1993年廷·巴特尔担任萨如拉图雅嘎查党支部书记后,心里就有一个念头,一定要改变这个状况。他挨家挨户募捐基础母羊,筹集数百只母畜建起集体“流动扶贫羊群”,每100只羊为一个“流动扶贫羊群”,承包给贫困户饲养,每年羊毛收入和80%的成活羊羔归贫困户所有,20%的成活羊羔归嘎查集体,这项措施产生了明显的扶贫成效,获得了锡林郭勒盟“科技发明奖”。为了激发贫困户脱贫内生动力,廷·巴特尔让牧民给贫困户打分,对好吃懒做、劳动表现不好、家庭不和睦、不爱护草场、不参加义务劳动的扣分,对积极主动、吃苦耐劳的加分,按得分高低排序决定先帮扶谁后帮扶谁,通过奖勤罚懒的办法,先后有24户贫困户实现由输血式脱贫转变为造血式脱贫。

1997年,草场承包到户,作为嘎查党支部书记的廷·巴特尔,把最好的草场留给了牧民,把全嘎查退化最严重的、谁也不想要的草场留给了自己,总计5926亩的草场大部分被白沙地覆盖,牧草稀疏,大风一起,白沙泛滥。为了提高牲畜生产效益,同时防止自家草场进一步恶化,他率先在自家牧场推行“围栏轮牧”,在当年生态最差的草场上养出了最肥壮的牲畜,不仅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还明显改善了草原生态。在他的引导下,围栏轮牧、科学放牧、持续发展成为嘎查牧民的共识,得到普遍推广。

为了实现稳定脱贫,他积极开拓集约化产业发展路径,组织嘎查“两委”、牧民成立嘎查股份制公司,发展奶制品、风干肉加工、生态鱼塘等特色产业和“牧民之家”旅游产业,嘎查牧民人均收入由当初的40元达到2018年的1.88万元,翻了几百倍,牧民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