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柳先生传教学设计(热门17篇)

时间:2023-12-03 17:12:32 作者:LZ文人

教学计划需要与学校的教育目标和教学大纲相一致,确保教学的连贯性和有效性。这些教学计划范例不仅仅是简单的示范,还是对教育教学理念的一种体现和探索。

五柳先生传教学设计

舒舍予,字老舍,现年四十岁。面黄无须。两岁失怙,可谓无父;志学之年,帝王不存,可谓无君,特别孝爱老母,布尔乔亚之仁未能一扫空地。幼读三百篇,不求甚解,断学师范,遥奠教书匠之基。及壮,湖口四方,教书为业,继学师范。每购奖券,以得未彩为荣也。二十七发愤著书,科学哲学无所懂,故写小说,博大家一笑,没什么了不起。三十四岁结婚,今已有一男一女,均狡猾可笑。闲时养花,不甚得法,每每有叶无花亦不忍弃。书无所不读,全无收获,并不着急。教书作事均甚认真,往往吃亏,亦不后悔。如此而已,再活四十年,也许能有点出息。

请一生朗读,想一想两篇传记在语言风格上有什么相似点?

课堂设想:只要能体会到作者的自赏、自嘲、自得、自乐即可。

教师引语:其实,同学们也可以学习这种自赏自嘲的笔调,写出自己的个性风采。老师现学现卖,做个样子给大家介绍自己。

“五同”老师传。

听母亲说,我黎明出生,初来人间,哭声震天。家人以为生了个大胖小子,却原来是一瘦小千金。父母盼我争强好胜,故取名一小子之名曰黎胜。然争强有余,总不能胜:学唱歌,五音不全;学跳舞,步伐不健;亦追时尚赶新潮,却不愿改变自我、丢失自然……于是拼命读书,与莎翁交友,与太白唱吟,与鲁老夫子对话,与五柳先生趣谈。立三尺讲台,难守本分,不迷信于旧规,而有志于挑战,不仅课内揭秘,而且课外探源,每有所悟,便怡然自乐,得意洋洋也。学生叹曰:黎老师有童心之纯真,无师道之尊严,与我们“五同”为伴,戏称为“五同”老师。何谓“五同”?师生同读、同写、同讲、同议、同评也。

教师引语:同学们也来介绍一下自己吧,可以是完整的`小传,也可以只是一两句抓住某个特点,表现自己的个性。

学生展示自我并交流。

如:生1:喜欢足球,却被称为臭脚。

生2:每每迟到,总被老师耻笑,一笑了之。

生3:不戚戚于分数,不汲汲于名次。

四、课堂收束。

五柳先生传的教学设计

2、背诵课文,积累“晏如、萧然、汲汲、戚戚、不求甚解”等文言词语。

导入新课诵读课文,初步感知文意;

品鉴高趣赏析态度,品味五柳风致;

由人推己各抒己见,领略先生丰采;

知人论世以今鉴古,感受魏晋风度。

一、导入新课。

魏晋时代,有许多特立独行的高人雅士,同学们想不想去见识一下?

我们今天就随同陶渊明一同去拜访魏晋时的一位高人——五柳先生。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教师范读课文,要求学生体会感情基调,注意字音及停顿。

2、学生自读课文。

要求:有滋有味地读,有板有眼地读,互译课文,质疑字词,同时思考:课文是从哪些方面来写五柳先生的?教师巡视指导。

1、陶渊明是如何来写五柳先生的呢?哪个同学能给我们说说他的发现。

讨论明确:想要了解一个人物,不妨研究一下他的兴趣爱好。

明确:读书适意,醉酒陶情,着文娱志。关注“会意”、“欣然”、“自娱”等词。表现了他的高情远趣。

3、五柳先生的“高”还表现在哪些地方,请你细读课文,找出来予以品味。

明确:隐姓埋名,深藏避世;不慕荣利;安贫乐道……。

关注“晏如”等词语。

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板书)。

请学生翻译这两句话,注意“戚戚”与“汲汲”的意思。

请学生仔细品读这两句话。

四、品读课文:由人推己,与五柳先生对话。

在充分听取学生发言的基础上,教师引导:

明确:投影——。

同学们生活在这样一个充满阳光的时代里,我们没有必要再像五柳先生那样消极避世,老师希望同学们在人生的道路上激流勇进,建功立业,兼济天下,同时,我们也不妨让自己活得萧散一些,旷达一些,真率一些,让我们——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

八年级《五柳先生传》教学设计

《五柳先生传》是东晋田园派创始人陶渊明代表作之一,是陶渊明自传散文。文章突出了作者不随世俗,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突出了他对高洁志趣、人格的向往与坚持,使得文章显得与众不同,读来生动活泼,很好地表达了陶渊明平淡自然的境界。接下来应届毕业生小编为大家搜索整理了八年级《五柳先生传》优秀教学设计,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1.品鉴五柳先生安贫乐道、不慕荣利、旷达自任的品格和情趣,培养高洁的志趣;

2.背诵课文,积累“晏如、萧然、汲汲、戚戚、不求甚解”等文言词语。

导入新课诵读课文,初步感知文意;

品鉴高趣赏析态度,品味五柳风致;

由人推己各抒己见,领略先生丰采;

知人论世以今鉴古,感受魏晋风度。

课前交流:

同学们,我是第一次来衢州,了解到咱们衢州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这里不仅是南孔圣地,也是围棋之乡。现在老师想让你来当一回导游,给在座的老师们介绍一下衢州的旅游景点。

一.导入新课。

我们今天就随同陶渊明一同去拜访魏晋时的一位高人——五柳先生。

(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教师范读课文(或听课文录音),要求学生体会感情基调,注意字音及停顿。

2、学生自读课文。

(二)研读课文:由文及人,品评五柳先生的高情远趣及精神气质。

1.陶渊明是如何来写五柳先生的呢?哪个同学能给我们说说他的发现。

讨论明确:想要了解一个人物,不妨研究一下他的兴趣爱好。

2.你是如何评价五柳先生这些兴趣爱好的?

明确:读书适意,醉酒陶情,着文娱志。关注“会意”、“欣然”、“自娱”等词。表现了他的高情远趣。

3.五柳先生的“高”还表现在哪些地方,请你细读课文,找出来予以品味。

明确:隐姓埋名,深藏避世;不慕荣利;安贫乐道……

关注“晏如”等词语。

4.体会“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的思想境界。

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板书之)

请学生翻译这两句话,注意“戚戚”与“汲汲”的意思。

再请学生仔细品读这两句话。

(四)品读课文:由人推己,与五柳先生对话。

在充分听取学生发言的基础上,教师引导:

明确:投影——

无论同学们是喜欢还是不喜欢,这就是本真的陶渊明,他的一切性情都和他生活的那个时代息息相关。魏晋六朝是中国政治上最混乱、社会上最苦痛的时代,然而却是精神史上极自由、极解放,最富于智慧、最浓于热情的一个时代。是精神上的大解放,人格上思想上的大自由的时代。这种精神上的大解放、大自由,造就了魏晋时代特有的一种人格魅力,他们萧散、浪漫、旷达、真率,这就是魏晋风度,也叫魏晋风流。“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陶渊明就是魏晋风流的代表人物,是让许多人仰视的高士。

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

下课!

1.言文合一。语言是文化的载体,阅读教学,当披文入情,挖掘语言背后丰富的人文思想。本课教学,将字词教学融入对人物的品鉴过程中,力图做到“言“文”合一。

五柳先生传八年级必修

教学设想:

教学重点:了解人物的性格志趣和精神风貌,体会个性鲜明的写人方法。

理解五柳先生的“好读书,不求甚解”,了解本文多用否定句的特点。

教学方式:

以点拨为主,多练习诵读。

重点掌握与理解课文有关的词语。如“晏如、萧然、汲汲、戚”等。课文内容了解大意即可,不必逐字逐句的对译。

安排一课时。

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导入新课。

在我国源源流长的文学史中,有一位特立独行、与众不同的诗人、文学家,他生活在东晋末年。当时,社会黑暗,风气污浊,很多人不择手段地追名逐利,社会上充斥着虚伪与欺诈。他不慕荣利、不为五斗米而折腰,挂印辞官;他品行高洁,偏爱“宁可抱香枝头老,不愿摇落北风中”凌寒傲霜的菊花;他志趣高远,曾为我们描绘出一幅风光绮丽、和平安乐的古代共产主义社会的优美画卷--世外桃源。他是谁呀--陶渊明(365-427)(板书)名潜,字元亮。

今天我们学习陶渊明托名五柳先生写的自传,表现了五柳先生的性格、生活与志趣。作者正是通过五柳先生“颇示已志”,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二、教师范读课文,要求学生听准字音、语调、画出不能理解的词句。

三、学生上黑板板书自己读不准的生字、理解不了的词和句子。

师生共同解决。

四、学生自由朗读课文,从中找出表现五柳先生性格、生活、志趣的词句。

五、分组齐读课文(两组一读)。

六、引导讨论以下问题:

(1)文中哪些语句表现了五柳先生的性格、生活和志趣?刻画了怎样的形象?

板书:

性格:闲静少言,不慕荣利。

生活:环堵萧然,晏如不慕名利。

五柳先生读书:好读书,不求甚解率真自然。

饮酒:性嗜酒,期在必醉安贫乐道。

写文章:常著文章自娱。

明确:“闲静少言,不慕荣利”,突出了五柳先生的隐者心境。这是他性格中最突出的地方。他有三大志趣:一是读书,“好读书,不求甚解”,展现了一个在读书中得到精神愉悦的五柳先生;二是饮酒。“性嗜酒,期在必醉”,展示了一个率真放达的五柳先生;“环堵萧然”,“晏如也”,描绘了一个安贫乐道的五柳先生;三是著文章。“常著文章自娱”“忘怀得失”,描述了一个自得其乐,淡泊名利的五柳先生。

通过这种种叙述,把一个虽处于贫困之中却悠闲自适的隐士形象活灵活现地刻画出来,赞美了他安贫乐道的精神。

(2)陶渊明“好读书”,为什么“不求甚解”呢?

“不求甚解”原意是:只求懂个大概,不求深刻了解,此处与陶渊明的“不慕荣利”有关。他读书的目的,是一种求知的满足,精神享受,所以“每有会意,使欣然忘食”。他既不求名,也不求利,只求精神上得到安慰,他的不求甚解也是他率真自然性格的反映。

(3)“赞”语与前文有什么联系?

明确文后的“赞”语是作者仿照史家笔法加以评论性的'文字。赞语的实质是两句话“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这正好与前面写到的“不慕荣利”相照应,突出了五柳先生最大的特点和优点。传赞一体,互为补充,使人物个性更为鲜明。

(4)本文最大的特点是多用否定句,请从文中找出这些否定句,想一想多用否定句有什么作用?明确:a、否定句由学生自己找。

b、正因为世人有种种追名逐利,矫揉造作之事,作者言“不”,正突出了自己与世俗的格格不入,突出了他对高尚志趣和人格的坚持,不仅让读者对他的与众不同击节叹赏,也使文章笔墨精粹而笔调诙谐,读来生动活泼、引人入胜。

七、总结全文。

本文借五柳先生给自己写自传,从思想性格、爱好、生活状况等方面塑造了一位独立于世俗之外的隐士形象,表现了自己安贫乐道的高尚情操。

八、齐读课文,进一步理解文章内容。

九、布置作业。

1、背诵课文。

2、翻译课文。

3、查找资料,了解陶渊明的诗歌与文章。

李文君。

五柳先生传八年级必修

教学目标:

1、学习一些古代文言实词、虚词。

2、学习作者朴素、洗炼、自嘲、自赏的语言风格。

3、了解五柳先生性格、思想生活及其不慕名利、安贫乐道的生活态度。

教学重点:

1、揣摩平淡内容中的深刻寓意。

2、把握多层面速写的记人方法。

教学难点:作者朴素、洗炼的语言风格。

课时计划:一课时。

教学方法:

1、诵读-品味-积累。

2、品读-评析-习作。

3、设疑-点拨-释疑。

教学步骤:

一、导入:

二、解题。

陶渊明(365~427),名潜,字元亮,东晋洵阳柴桑人。《五柳先生传》就是诗人自撰的小传,全篇不足200字,却以精粹笔墨形象勾画了诗人的性格、生活、志趣。五柳先生即作者。

自传,传记文的一种,是叙述作者自己生平经历的文章。一般来说,自传要介绍自己的姓名、籍贯、年龄、性格爱好及思想发展等等。

三、研习课文(诵读-整体把握,理清思路。)。

1、听读课文,认准字音。

学生边听课文朗读录音,边看课文作圈注。注意生疏字和多音字。

2、和读课文,明确节奏。

学生边随录音轻声诵读课文,边标划节奏。注意复杂长句。

3、跟读课文,掌握语调。

学生随教师的范读而读。第一段应读出舒缓陈述的语调;第二段应读出赞叹抒情的语调。

4、默读课文,领会文意。

学生运用工具书和注释,边默读课文边理解字意、词意、句意。

5、分读课文,总领全篇。

(1)男生读第一段,女生读第二段,说两段的不同:第一段主要是生活(蕴涵性格志趣),是描述;第二段主要是赞语(蕴涵精神风貌),是评论。

(2)女生读第一段,男生读第二段,说两段的关系:第一段中的“不慕荣利”与第二段中“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相呼应。

6、译读课文,理解大意。

学生口头翻译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四、积累文言语汇。

1、积累雅词:

闲静少言,不慕荣利造饮辄尽,期在必醉环堵萧然,不蔽风日。

短褐穿结,箪瓢屡空忘怀得失,以此自终衔觞赋诗,以乐其志。

2、积累名言:

好读书,不求甚解。

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五、品析课文:

1、品味文中的九个“不”字,初识人物性格志趣。

(1)不知何许人不祥其姓字。

--实不愿说,非“不知”“不祥”,可见先生的淡泊宁静。

(2)不慕荣利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忘怀得失,不追名逐利,可见先生的恬淡自足。

(3)不求甚解。

--志存高远,不舍本求末,可见先生的胸襟开阔。

(4)不能常得不蔽风日。

--安然自若,不为境所困,可见先生的开朗乐观。

(5)不吝情去留。

--去留无意,不装模作样,可见先生的耿直率真。

2、品味细节,再识人物性格志趣。

(1)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可见先生专志乐学(好读书)。

(2)造饮辄尽,期在必醉。

--可见先生洒脱不羁(性嗜酒)。

(3)衔觞赋诗,以乐其志。

--可见先生高雅脱俗(常著文章)。

六、讨论问题:

1、文中哪此语句表现了五柳先生的性格、生活和志趣?刻画了怎样的形象?

(1)闲静少言,不慕荣利。

--点出了五柳先生的隐者心境。

(2)好读书,不求甚解。

--展示了一个在读书中得到精神愉悦的五柳先生。

(3)性嗜酒期在必醉。

--展示了一个率真放达的五柳先生。

(4)环堵萧然晏如也。

--描绘了一个安贫乐道的五柳先生。

(5)常著文章自娱忘怀得失。

--描绘了一个自得其乐、淡泊名利的五柳先生。

这种种叙述,把一个虽处于贫困之中却悠闲自适的隐士形象活灵活现地刻画了出来。

2、陶渊明“好读书”,为什么“不求甚解”呢?

明确:这与他“不慕荣利”有关。他读书的目的',是一种求知的满足,精神享受,

所以“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他既不求名,也不追求利,只求精神上得到安慰,他的不求甚解是他率真自然性格的反应。

七、课堂训练:

1、说的训练:

联系诸葛亮《戒子书》中的“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志远”谈谈你对五柳先生“不慕荣利”的看法。

2、写的训练:

学习课文多层面写人的方法写自己,要求写出自己的性格志趣,200字左右。

八、布置练习:

1、背诵、默写课文。

2、完成课后练习二。

板书设计:

课文《五柳先生传》教学设计

2、能力目标理解文意基础上,背诵课文;。

3、情感目标正确理解陶渊明的处世态度,培养健康向上的人生价值观。

【教法学法】。

角色投入法、小组讨论法、启发引导法。

【课型结构】。

板块式。

【教学过程】。

第一板块前置补偿,导入新课。

1、师提问:世外桃源的出处。

2、回忆背诵陶渊明的《归园田居》。

3、学生自由发言说自己对陶渊明的概括了解。

第二板块精讲点拨,略通文意。

1、老师范读课文,强调字音、句读、语气语调。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3、学生依据注释,同桌合作试通文意。师巡回指导。

第三板块师生互动,构建板书。

1、转变角色记者采访五柳先生。

师先示范:先生是哪里人氏?先生贵姓?

2、学生角色转移为记者或五柳先生,进行问答活动。

例:问先生有什么爱好呢?

答我爱读书,但并不在一字一句上下功夫。

3、在问答基础上,师生共同总结,构建板书。理清文章脉络结构。

4、生依据板书,背诵课文。

第四板块大家谈。

1、师引导过渡到对陶渊明的评价与认识上(让学生做评论员)。

品头论足说陶潜。

由古到今话隐士。

2、学生踊跃发言,各抒己见。

例:生我认为陶隐居是逃避现实的懦夫行为。他应该勇敢地面对现实,揭竿而起!

3、老师及时予以点评、表扬。引导学生正确理解、评价陶的处世态度。

第五板块畅想篇。

1、老师在肯定学生的评价后,引入到戏说21世纪的五柳先生,让学生大胆发挥想象,做导演。

2、生尽情导演。

例:五柳先生当了一名反腐倡廉、为民做主的清官!

3、老师表扬、鼓励。与学生共导同演。联系实际引导学生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价值观。

结束语。

愿我们今天的每一位同学,都能努力学习、刻苦读书。长大以后决不做社会的隐士,而要做国家的栋梁,生活的勇士。把我们的家乡建设得更加美丽!把我们的祖国建设得更加繁荣昌盛!

勇士们再见!

五柳先生传教学设计

1、掌握“造、辄、萧然、晏如、戚戚、汲汲、俦”等重点文言词语的含义。

2、了解历史人物传记的一般结构。

3、培养学生结合具体内容深入把握人物形象的能力。

4、培养学生温故知新的能力,深入把握陶渊明的形象。

5、体会并学习陶渊明的高尚情操和精神风貌。

教学重点。

1、背诵课文。

2、引导学生体会在具体事件中体会人物形象的方法。

教学难点。

联系所学内容,深入理解陶渊明的形象。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请学生齐背《桃花源记》)“土地平旷,屋舍俨然”“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这一番自然美、人情美的和谐的社会图景,是陶渊明的社会理想,也是当时社会许多人的理想,为了这份理想,不同人选择了不同的生活,那么陶渊明选择了什么样的生活呢?这节课我们就通过学习《五柳先生传》来了解一番。

二、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1、学生自读课文,质疑字音,师生相互补充,扫清读音障碍。

2、分别请学生朗读第1、2段,学生齐读课文一遍,进一步感知课文内容。

3、教师范读课文,学生边听边思考,从课文中了解到哪些有关五柳先生的内容?

4、请学生根据课文分别介绍五柳先生的一个方面,要求找出原句并用自己的话说明具体意思。

(在学生介绍的过程中,强调重点实词,用幻灯展示。)。

三、结合具体内容把握人物形象,明确传记文学的形式特点。

在此环节中,学生应该能对五柳先生其人有一个初步的了解,教师在此过程中重在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挖掘。例如:

(2)曾不吝情去留:将世俗的礼法、约束抛于脑后,体现出率真与自然的品性。

(3)晏如也:为什么能够这样?是因为有高尚的精神追求在支撑。

(4)常著文章自娱:是因为以文显志,并非为功名利禄。

2、课文介绍了五柳先生的哪些方面?由这些方面你能否总结出这位先生的特点呢?

引导学生明确,性格特点是人物形象的根本,其他各个方面,均是由“闲静少言,不慕荣利”的性格使然。

3、第2自然段讲述了什么内容,它与第1段有什么关系?

引导学生疏通第2段文意,提出重点字词。

明确:第2段是对所记人物的高度概括与评价,与第1段相辅相成,其中“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与“闲静少言,不慕荣利”相互照应,在历史人物传记当中,这种对人物的评论部分称为“赞”,前文对人物生平事迹的介绍则称为“传”,这是历史人物传记中必要的两个部分,这样处理使得人物的形象特点更加鲜明。

四、结合相关作品,深入理解人物形象。

仔细阅读课文,体会本文的作者与五柳先生有什么关系,可以结合你学过的文章或诗歌或你对陶渊明的理解说说你的看法。

本文实际上是陶渊明假托五柳先生而写的自传。通过对《桃花源记》的学习可知,陶渊明仕途不得志,厌恶东晋污浊的官场,所以弃官隐居。失去俸禄的他“环堵萧然”等应是他生活的真实反映;“闲静少言,不慕荣利”正是他的重要性格;而由“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等诗句可见陶渊明对自然纯净生活的向往,以及他对高尚精神世界的执著追求,他是以自己的率真和独特的方式宣告着一种无声的不满与反抗。而本篇课文中,多次出现的“不”字,为我们描绘了一个与世俗格格不入的先生,这恰是陶渊明的真实写照。

试背诵课文,结合所了解的陶渊明进一步体会文章内容。

五、小结。

本文作者以独特的视角,表达了自己崇高的志向和追求,为我们展现了一个安贫乐道、率真自然、高尚执著的五柳先生,它是我们了解陶渊明的重要资料,而了解一个人物,仅凭一文还远远不够,希望课下同学们能主动阅读一些陶渊明的文章,通过阅读,将你心目中的陶渊明形象逐渐丰富起来。

六、作业。

1、默写课文,准备课文中词语含义的测试。

2、摘抄一篇未学过的陶渊明的作品及其鉴赏。

五柳先生传教学设计

新课标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第22课《五柳先生传》是一篇文言文,篇幅短小,但内涵深刻。文章从思想性格、爱好、生活状况等方面塑造了一位独立于世俗之外的隐士形象,赞美了他安贫乐道的精神。

重点在于考察学生记诵积累的过程,能否把握阅读材料的大意。

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文言文学习常识,所以前面环节的开展比较轻而易举,不过后三个环节已进入了探究的层次,所以必须进行必要的引导点拨和相关材料的展示。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1)识记重要文言字词,疏通文意;

(2)体会个性鲜明的写人方法,分析文章、把握主旨。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分层读书的程序;

(2)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教师巧加点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学习陶渊明的精神风貌;

(2)辨证认识事物的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

1、积累文言词语。

2、了解人物形象及精神风貌。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整合资料、与文本对话,通过探究《五柳先生传》是不是陶渊明的自传这一问题,让学生用自己的阅读体验来把握人物性格及精神。

《五柳先生传》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1、熟读全文,掌握生字的读音,理解文中语句的意思。

2、领会五柳先生安贫乐道的精神以及他消极避世的思想。

3、教育学生以积极的心态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挫折,追求高雅的志趣。

教学重点:1、熟读全文,把握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从正反两方面来对照体会五柳先生积极的一面和消极的一面。

教学设想:从读入手,了解文章大意,以突出文言文特色;通过引导学生领会五柳先生安贫乐道的精神,感悟他消极避世的思想,并贯穿写人的方法,从而延伸到运用语言的目的上。

教学模式:感知—品析—延伸。

教具准备:投影机、投影片。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1、回忆古诗《〈归园田居〉(其三)》,引出作者陶渊明。

2、就《桃花源记》一文提问:文中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情感?

二、感知。

采用多种形式读课文,正字音,理解语句的意思。

三、品析。

1、引导学生分别从生活、爱好、性格等方面来领会五柳先生安贫乐道的精神。

2、结合图片,进一步感受课文内容。

3、讨论:对五柳先生性格中的一点或两点发表自己的看法,并说说理由。

四、总结。

五、布置作业(任选两题或三题)。

1、背诵全文。

2、完成课后练习三。

3、给自己或他人写一篇小传。

4、以好朋友的身份给他写封信和他聊一聊,表达你对。

他的看法。

附板书:

陶渊明。

生活贫穷。

爱好读书嗜酒著文章。

性格闲静少言不慕荣利。

精神安贫乐道。

作者邮箱:

《五柳先生传》

教学重难点:

以帮助学生体会五柳先生的性格志趣和精神气质为重难点。

教学设想:

以课文为基础,从深度和广度两方面拓展内容,加深理解。力求让学生达到由文及人、由人推己的读书境界。

教学内容及过程:

一、营造氛围,指导方法。

上课的两条要求:

第一,身心放松,平等相处,无拘无束,说笑自如;

第二,沉下心来,读出自我,开动大脑,读出困惑。

(怎样才叫读出了自我,就是要读得感同身受,入情入景。怎样才能达到这种境界,我国著名哲学家冯友兰先生提出过读书的四步骤曰:“精取选、解其言、知其意、明其理。”我们不妨照此方法来读读今天要学的课文。)。

二、初读课文,疏通字词。

(范读、自由读、重点读、齐读)。

三、充分讨论,体会文意。

1.五柳先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文章介绍了他哪些方面的特点?

他沉默寡言,淡泊名利,家境贫寒,嗜酒如命,读书作文,不拘小节。

2.文中所用篇幅最多的是写他哪方面特点?

写他喝酒的篇幅最长,也最传神(体会一下“晏如也”的感受。)。

3.我国古代诗文中有许多写到了酒,大家还记得哪些,我们来共同回顾一下。

4.这时候我们便可以讨论一下是不是作者的自传?

要弄清这个问题,我们须先简要了解陶渊明的生平(陶渊明生平简介)。

四、归纳特点、仿写自我。

1.归纳本文的写作特点。

2.用极少的语言(一个段落,一句话)向全班同学介绍自我。在此之前,再向大家提供一个例子。

五、重温课文,熟读成诵。

教案点评:

以课文为基础,从深度和广度两方面拓展内容,加深理解。力求让学生达到由文及人、由人推己的读书境界。

五柳先生传教案

一、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要求理解课文中表现的陶渊民的道德情操。

2、掌握本文的文言实词,熟练背诵全文。

二、教学重点:

1、文言文的阅读训练。

2、掌握文中实词。

三、教学难点:1、怎样认识陶渊明不慕荣利的思想。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目标:疏通文意,大致理解课文。

一、导入新课:回忆已学过的课文,了解陶渊明的生平。

陶渊明,名:潜,字:渊明。晋宋时期诗人、散文家。号“五柳先生”。

二、朗读全文,完成练习册第9题。简单讲解停顿划分方法。

9、下列句子朗读停顿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a、宅边/有五柳树b、常著文章/自娱。

c、忘怀/得失,以此/自终d、黔娄/之妻有/言。

三、再读课文把握以下字词,再完成练习册2、3、4、5、6题。就不理解的字词发问。

晏如:安然自若的样子汲汲:心情迫切的样子造:往,到。

戚戚:忧愁的样子期:希望萧然:冷冷清清的样子俦:朋友。

2、给加点字注音。

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

1、先生不知何许人也5、环堵萧然。

2、因以为号焉6、不戚戚然于贫贱3、每有会意7、不汲汲于富贵。

4、或置酒而招之8、衔觞赋诗。

4、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古今异义的一项是:()。

a、因以为号焉b、便欣然忘食c、常著文章自娱d、忘怀得失。

5、对下列句中加点的“之”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或置酒而招之(指五柳先生)b、黔娄之妻有言(的,结构助词)。

c、其言兹若人之俦乎(音节助词)d、吾欲之南海(往)。

6、对下列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a、好读书,不求甚解:喜爱读书,但不求理解要旨。

b、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简陋的居室里冷冷清清的,在刮风下雨的日子里不能挡风。

c、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不为贫贱而忧患,不热衷于发财做官。

d、衔觞赋诗,以乐其志:衔着酒杯做诗,来使自己的心情快乐。

四、试图翻译课文。检测学生对课文理解情况。

五、作业:背诵课文。

第二课时。

目标:理解课文中五柳先生的性格、志趣。训练文言文阅读拓展能力。

一、抽查背诵情况。

二、阅读课文,完成练习册第1、7题。

1、1、文中表现五柳先生性格、志趣的句子是:

2、出自本文的一个成语是:

3、“赞”语中与传文中“不慕荣利”相照应的句子是:

7、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本文是陶渊明托名五柳先生写的自画像,五柳先生的形象就是陶渊明的自画像。

b、本文是从性格、生活、志趣三方面来刻画五柳先生的形像的。

c、短文颂扬了五柳先生“不慕荣利”的高尚品格。

d、文中的“赞”是传后所附的议论性文字。与正文关系不大,可以删去。

三、谈谈自己对五柳先生“不慕荣利”的一些看法。

(这是一个开放性的话题,学生可以各抒己见,只要言之成理既可。)。

四、文言文阅读能力拓展训练。

昔有一人。

昔有一人,先瓮中盛谷。骆驼入头瓮中食谷,首不得出,其人以为忧。有一老人来语之曰:“汝莫愁,吾教汝出,汝当斩头,自能出之。”即用其语,以刀斩头。既杀驼,又复破分瓮。如此痴人,世人所笑。

一、解释加点词。

昔有一人先瓮中盛谷首不得出自能出之既杀驼。

二、下列句中加点的词意思不同的一项是()。

五柳先生传范文

1)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

本文是河大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三篇文章,本单元旨在让学生领略杰出人物的风采。同时也走进古人的世界里,感受古人的人格魅力,培养一种乐观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教材内容:

本文是东晋诗人、辞赋家陶渊明的一篇自传。在文中作者表明了自己的三大志趣:一是好读书,二是性嗜酒,三是常写文章自娱,塑造了一个真实的自我,表现了卓然不群的高尚品格,透露出强烈的人格人性之美。

学情分析。

九年级的学生,有了一定的文言知识与阅读能力,熟悉了文言文的阅读步骤,本文的篇幅短小,词句理解较简单,适合通过自主学习、合作质疑来探究文章的内涵。

二、教学目标的确定。

1、理论依据:

2)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2、教学目标。

1)能结合注释,掌握文言词语,理解课文内容。

2)品读陶渊明,通过对其生活状况、志趣和爱好的梳理体会作者高洁的精神和强烈的人格人性之美。

3)学习陶渊明安贫乐道、不慕荣利的高洁精神,力求活出一个真实的自我。

三、教学重点难点:

梳理作者自传中的兴趣和爱好,学习陶渊明安贫乐道、不慕荣利的精神,力求活出一个真实的自我。

四、教法和学法。

1、诵读法,启发式,讨论式教学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2、主动质疑,合作探究式学习方法,使学生自主的学习,用探究的方式由表及里地理解文言文。

五、教学过程设计(1课时)。

课前准备:已经预习完成:课文的诵读,结合课下注释初译课文。

(一)导入新课(3分钟)。

(二)读课文知通文意(15分钟)。

(三)抓文眼品读课文(10分钟)。

《五柳先生传》

1.五柳先生的形象就是陶渊明的自画像,学习五柳先生的性格志趣和精神风貌。

2.体会本文朴素洗练的语言风格。

3.学习并掌握文中的文言词汇。

复习重点。

2、学习并掌握文中的文言词汇。

复习难点。

体会本文朴素洗练的语言风格。

难点突破。

可通过反复朗读,帮助学生理解本课的写法,对课文内容中的难点,教师应予以注意:“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不能仅将这句话的意思理解为一种读书方法,即读书不抠字句,而要求其真谛。“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不仅写出陶渊明安于贫困,而且含蓄地说明作者以古贤颜回自况,追求高尚的道德情操。可谓含而不露,有弦外之音,非常含蓄。

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字数不多,但寥寥数语却把五柳先生的形象刻画得非常鲜明。全文共两段,前一段以记叙为主,重在表现五柳先生的性格、生活、志趣;后一段以议论为主,重在对五柳先生的品德进行歌颂和赞扬。阅读这篇课文,要学习文中五柳先生“不慕荣利”、“忘怀得失”的优秀品格,做一个道德高尚的人。

学情分析。

学生对文言文的学习,已经积累了不少的文言词汇,在复习本课时,可让学生反复朗读,重点掌握“晏如”“萧然”“汲汲”“戚戚”等词语,文言文的常用词也适当练习。有些句子只要了解整体意思即可。

复习过程。

二、出示复习目标。

三、检查预习情况(可据学生情况处理)。

四、知识点梳理。

1、文学常识。

2、掌握重点字词句(侧重课下注释)。

3、反复朗读,回答问题。

五柳先生对名利看得很淡,对物质生活没有过高的的追求,安贫乐道,文中反映他这种思想性格特点的句子是“闲静少言,不慕名利”。

五柳先生是作者的自画像,因此这样的性格和思想正表现了陶渊明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安于贫穷的生活,“不为五斗米折腰”的崇高气节。

(2)、本文写人的方法与特点。

文章虽短,但抓住了五柳先生的主要特点,并围绕其主要思想性格特点来组织材料,因而写得栩栩如生,寥寥几句话,五柳先生的鲜明形象便跃然纸上。

本文以叙述为主要表达方式,围绕五柳先生的性格特点,记叙了他“好读书”、“性嗜酒”“常著文章自娱”这三个爱好,这样的爱好正体现了其淡泊名利,“不汲汲于富贵”。文中在表现五柳先生安于贫穷的方面,也运用了描写的表达方式,“环堵萧然,不蔽风日”描写了他的住宿的简陋,“短褐穿结,革瓢屡空”描写了他在吃穿方面的简陋。文章把记叙与描写有机地结合起来,形象地刻画了人物。

(4)、应如何理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的含义?

这句话的意思是指五柳先生每次读书有心得体会时,便沉醉于书中而忘记了饮食。这形象地说明了前文中的“好读书”是真正的喜爱读书而不是装模作样。

(5)、怎样理解“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惜去留”?

亲友请客,五柳先生就毫不客气地喝酒,而且喝醉方休,醉后就走,不和别人虚情客套。这说明了五柳先生不但嗜酒,而且不拘小节,性情豪爽,把世俗的繁文褥节置之脑后,是一位独立于世的高风亮节之人。

(6)、“因以为号焉”中的“以为”和现代汉语中的“以为”是否相同?

文中的“以为”和现代汉语中的“以为”意思是不一样的。“因以为号焉”中的“以为”实际上应该是“以(之)为”,意思是“把(它)当作”,而现代汉语中的“以为”是“认为”的意思。

(7)“欣然”、“萧然”中“然”的用法有什么特点?

在文言文中,“然”的用法有多种,可作“然而”“样子”“这样”解。这里的“然”是用作形容词的词尾,意思是“……的样子”。“欣然”是高兴的样子,“萧然”是冷冷清清的样子。

五、课堂检测(当堂反馈)。

六、布置作业 。

体会课文中个性鲜明的写人手法,并口头作文,向他人介绍自己的性格特点。

七、板书设计 :

性格:娴静少言 不慕名利。

生活:环堵萧然 宴如           不慕名利。

五柳先生传           读书:好读书,不求甚解   率真自然。

志趣   饮酒:性嗜酒,期在必醉   安贫乐道。

写文章:常著文章自娱。

《五柳先生传》

1.理解五柳先生的形象就是陶渊明的白画像,学习五柳先生的性格志趣和精神风貌。

2.体会本文朴素洗练的语言风格。

3.掌握文中的文言词汇。

教学重难点。

1.了解人物的性格志趣和精神风貌,体会个性鲜明的写人方法。另外掌握与理解有关词语,如“晏如、萧然、汲汲、戚戚”等。

2.对下面两句话的理解:

(1)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2)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

教学准备。

1.初读课文,利用工具书,掌握生字的正确读音。

2.了解陶渊明的生平、思想。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和农民交朋友。这期间他除了写出许多歌颂优美的自然景色和淳朴的农村生活的诗以外。也写了些表现自己美好政治理想的作品。上学期我们曾学过他写的《桃花源记》,这节课我们学习他用史传笔法写的一篇自传《五柳先生传》。

二、整体感知课文。

1.检查预习情况。。

2.全班齐读课文后,指名翻译课文大意。三、深入探究。

1.文中哪些语句表现了五柳先生的性格、生活和志趣?刻画了怎样的形象?

2.陶渊明“好读书”,为什么“不求甚解”呢?

要点提示:   。

这与他“不慕荣利”有关。他读书的目的,是一种求知的满足,精神享受,所以“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他既不求名,也不追求利,只求精神上得到安慰,他的不求甚解是他率真自然性格的反映。

要点提示:   。

与“不慕荣利”相照应的句子是“不汲汲于富贵”。

对“不慕荣利”的看法,学生可以各抒己见,只要言之成理即可,不要求固定的答案。

4.“赞”语与前文有什么联系?: 要点提示:  。

文后的“赞语”是作者仿照史家笔法加的评论性的文字。赞语的实质是两句话:

“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这正好与前面写到的“不慕荣利”相照应,突出了五柳先生最大的特点和优点。传赞一体,互为补充,使人物个性更为鲜明。

1.背诵全文。

2.把课文译成现代汉语。

3.写出文中的一个成语,并解释它的意思。

五柳先生传翻译

五柳先生不知道是什么地方的人,也不清楚他的姓名和表字。因为住宅旁边植有五棵柳树,于是就用”五柳“作为自己的别号了。五柳先生安闲沉静,很少说话,也不羡慕荣华利禄。(五柳先生)喜欢读书,但只求领会要旨,不在一字一句的解释上过分深究;每当读书有所领悟的时候,就会高兴得忘了吃饭。(五柳先生)生性嗜好喝酒,但因为家里贫穷就不能经常喝酒。亲戚朋友知道他这种境况,有时摆了酒席就叫他来一起喝酒。他去喝酒就喝个尽兴,并且希望一定喝醉,喝醉了就离开,从来不有意留下。简陋的居室里空空荡荡,破旧得连风和太阳都无法遮挡,粗布短衣上打了补丁,饮食简陋而且经常短缺,而他却能安然自得。常常以写诗作文章当娱乐,稍微抒发自己的志趣。他能够忘掉世俗的得失,只愿这样过完自己的一生。

五柳先生传教案

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1)语文教学以新课程理念和语文课标为依据指导。阅读教学的重点放在培养学生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培养学生创造性阅读能力,提倡多角度阅读,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2)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3)要求学生诵读,以利于积累、体验、培养语感。

二、内容与学情分析:

《五柳先生传》是长春版八年级上语文教科书中的一篇短小精美的文言作品。作者陶渊明运用记传体,假托五柳先生之名表明自己特立独行、不与世俗苟同的内心情怀,通过对自己的志趣、爱好体现出一名高洁的隐士不凡的人格魅力和人生追求。

教学本课,重在指导学生了解人物的性格志趣和精神风貌,体会个性鲜明的写人手法,了解本文多用否定句的写作特点。以点拨为主,多练习朗读。分析课文引导学生从性格、思想、爱好、生活、著文等各方面进行,通过讨论,感悟陶渊明不慕名利、率真自然、安贫乐道等鲜明的思想性格。教学本课,我确定了两方面的学习重点:一是对课文中出现的重点实词、文言常识等双基知识进行落实;另一重点为通过对传记文章的写法的解读,即把握文中从传记任务的籍贯、性格、志趣、爱好等方面的具体情形,来感悟到陶渊明的人格魅力和精神境界的高远。在教学中我力求体现语文的人文性,让语文课有着朴素的语文味。

分析、了解学生的学习认知情况:课前我让学生做了朗读、解决字词工作的预习。《语文课程标准》中要求学生具备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眼前的学生在学习中犯有不深入文本、学习应付被动的劣性,况且一贯对文言文学习有畏难心理。在以往的教学中,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差,预习、习题巩固等好的学习习惯没有养成,可以说学习经常是临时突击,为了考试而学习。学生的认知及感悟能力是有限的。

三、三维目标。

教学目标:

1、理解有关的文言词语的含义。

2、了解古代人物传记的写法和特点。

3、学习运用朴素洗练的语言表现人物的性格和志趣。

4、体会文章的深刻内涵,理解陶渊明的精神风貌。

教学重点:教学目标3、4。

教学难点:教学目标4及对陶渊明读书方式“不求甚解”的领会。

教学方法:讨论、朗读。

四、教学资源与教学过程:两课时完成。

第一课时(完成预习)。

(一)导入:在《中华上下五千年》一书中,东晋时期的历史上,只涉及到两个人物,一个是书法家王羲之,另一个人物是诗人陶渊明。宋代大文豪欧阳修曾有这样一句话;晋无文章,唯陶渊明《归去来辞》一篇而已。由此可见陶渊明在历史上的崇高地位。今天我们来学习《归去来辞》的姊妹篇《五柳先生传》。

(二)学生熟读课文,初悟文章。

1、学生出声反复读文章,三遍以上。

2、教师范读,正音,规范朗读停顿节奏。学生齐读,看诵读情况。

3、学生有感情再读,教师了解学生领会情况。

(三)解决字词问题,进一步领会内容。

1、把握实词的音形义。

2、教师指导学生掌握重点以及记忆方法。

3、翻译全文。

(四)结合文体知识、作者介绍加深对文本的感悟。

1、介绍文体知识:本文是陶渊明假托五柳先生之名为自己写的一篇自传。

(大屏幕)传记文,是叙述作者自己生平经历的文章。一般来说,自传要介绍自己的字的姓名、籍贯、年龄、性格爱好及思想发展等等,它的内容是真实的。

之后教师举例介绍传记文章的特点。

2、学生了解陶渊明的常识知识以及东晋时代的社会情况:

学生先交流对作者的了解。

之后教师提炼要点:

资源:(大屏幕)陶渊明,东晋著名诗人。一名潜,字元亮,世称靖节先生,又自号五柳先生,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著名的隐士。东晋末年,社会的黑暗,风气污浊,很多人不择手段追名逐利,社会上充满着虚伪与欺诈。陶渊明做过几任小官,因对官场不满,辞去官职,归隐田园,过着俭朴的生活。其诗多歌颂优美的自然景色和淳朴的农村生活。代表作有《桃花源记》、《归去来兮辞》、《归园田居》等。

陶渊明不为五斗米而折腰的故事。

陶渊明担任彭泽县令时,上级派一官员到彭泽视察,有人深知此事马虎不得,劝陶渊明好生准备,不料陶渊明却说“我不能为五斗米俸禄,卑躬屈膝,向乡里小儿弯腰行礼!”当即脱去官服,辞官回老家去了。从此不再做官。后世用“不为五斗米折腰”表示为人清高,有骨气,不为名利奔走逢迎。

(五)布置思考题:阅读本传记后,思考:陶渊明是怎样的一个人。

(六)作业:1、翻译全文并练习背诵课文。

2、整理本文字词及文学常识。

五柳先生作文

窗外,秋风萧瑟,伴随着绵绵的秋雨,芭蕉仍然那么苍翠。雨打在回廊的木板上,滴在我的心里,泛起微凉的回忆,不由得打了一个寒战。

雨霁了,山里空旷的得让人毛骨悚然,没有雨声,静了,偶尔几声候鸟的凄鸣,然后飞走。山涧依然淌在岩石间,流过山脚,流向远方。远方一个遥不可及的词语,裴迪在远方。

想起那段娴静的隐居生活,那是在中南,裴迪也同我在一起,采菊东篱下,看云海,从花开到花殇。只是后来因裴迪还对官场有一丝期望,所以同他一同赴京。面对朝纲混乱,哀鸿遍野,我的救国救民之心已不复存在,虽然委任为小官,但我还是离开了,走的那天也是秋雨不断。

思绪莫名地拉扯,如秋水般的时光从指间溜走,斗转星移。我拄仗伫立在茅舍门外,看漫天的落叶萧萧而下,思念断断续续。风中暮晚的蝉声还在说“知了”,这个秋天依然还交合着夏天,我们前途都是未知的。渡头边依旧安静,流水的静默,稀疏的行人、船客带着乡间的泥土味赶着回家。太阳的余辉洒在船上,船夫暖暖的微笑,山脚下,炊烟袅袅。

童仆已站在了我的.身后,提醒我该用膳了。

秋风中有人吟诵:马前饮君酒,问君何所之?君言不得意,归卧南山陲。转身一看,竟是裴秀才。

“裴君今日可好?”

“休言,勿言。”

……。

与裴君一同坐下,石桌上酒馔皆俱。裴君道:“会须一饮三百杯,今日不醉不休。”正说着,酒断肝肠。裴秀才嗜酒如命,一杯接一杯,大吐苦水。现实的不满,前途的黑暗,官场的失意……他,成了春秋时疯狂的接虞,借他的酒意抨击着现实;我,成了隐居的五柳先生,坐看云起时。

这秋风煞人呐!我提笔写下: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

倚仗柴门外,临风听暮蝉。

渡头余落日,墟上孤里烟;

复值接舆醉,狂歌五柳前。

----赠予裴秀才。

裴秀才,悲秀才!你若为接舆,我若为五柳!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