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员周永开同志先进事迹个人感悟(汇总23篇)

时间:2023-12-05 14:05:17 作者:灵魂曲

范文范本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该类作品的写作方式和特点,提供给我们参考和借鉴。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范文范本,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对大家写作有所帮助。

党员周永开同志先进事迹个人感悟

中科院院长、学部主席团执行主席白春礼向全体新当选院士发出了向中科院院士、华南农业大学教授卢永根学习的倡议。

白春礼呼吁,院士们要学习卢永根忠贞爱党、无私奉献的高尚情怀,学习他艰苦朴素、淡泊名利的优秀品德,学习他甘为人梯、提携后学的大家风范。院士们要把学习卢永根先进事迹和精神品格,同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结合起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把对党忠诚、为民造福作为根本的政治担当,争做新时代的明德楷模,不辜负党、国家和人民赋予院士的崇高荣誉。

同时,为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作用,中科院学部科学道德建设委员会于当日发出倡议书,倡议广大院士向卢永根学习,坚定理想信念,至诚爱国奉献,无私教书育人,积极为建设世界科技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建功立业。

倡议书提到,卢永根热爱祖国,信仰坚定,品格崇高,他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为祖国的科技教育事业无私奉献,是中科院院士爱国报国的先进代表,是教育工作者教书育人的模范,也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时代楷模。

倡议书指出,要学习卢永根信念坚定,对党忠诚。卢永根出生于香港,1949年在高中时期就加入中国共产党。年轻时的学习和革命经历,让卢永根不断成长为一名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改革开放后,卢永根始终与党中央保持一致,时时践行着一名老共产党员的入党誓词。近年来,他因年事已高又身患重病长期住院,无法正常参加支部活动,在他的主动要求下成立了“卢永根院士病房临时党支部”,每月定期在医院开展组织生活,及时了解掌握党和国家重要方针政策,按照要求学习党的文件与材料,保持与党组织的密切联系。

倡议书指出,要学习卢永根献身科教,勇于创新。卢永根在担任华南农业大学校长期间,始终把党的教育事业和师生利益放在首位。他顶住压力,破格晋升优秀的中青年科研人员,打开了华南农业大学人才培养的新格局,为国家培养了一大批优秀人才。在科研方面,卢永根在1978年完成《中国水稻品种的光温生态》一书,成为我国水稻育种工作者最重要的参考书,同时也获得了全国科学大会奖。卢永根勇于创新,他提出水稻“特异亲和基因”的新学术观点以及应用“特异亲和基因”克服籼粳亚种间不育性的设想,被认为是对栽培稻杂种不育性和亲和性比较完整和系统的新认识,对水稻育种实践具有指导意义。

党员周永开同志先进事迹心得感悟

周永开,一名老纪检人,你是万千纪检干部中“普通”的一员,你也是万千纪检干部的标杆、榜样。你始终坚定理想信念,秉持崇高信仰;坚守初心本色,保持风骨气节;坚持人民立场,饱含为民情怀,用自己的至纯至粹、笃定笃行彰显了纪检监察人的优良品质。作为纪检监察干部,要学习你一辈子初心不改,信仰长存,敢闯敢干、敢担风险、敢于碰硬的精神。

逗硬作风敢较真。坚定不移地把讲实话、办实事、求实效贯穿于纪检工作之中,面对轰动全国的要案“扳倒李作乾”这块“硬骨头”,敢当“铁脑壳”,不惧怕压力,敢于下深水,善于分析问题,勇于解决问题,拿出逢山开路、遇河架桥不胜不休的勇气,以钉钉子的精神咬定问题不放松,办让党和人民满意的案件。

创新思维解疑难。始终把群众的利益摆在最前面,用事实说话,走出因循守旧、墨守陈规的误区,敢为人先、放胆放手,以事业大局、人民利益为重,不断探索研究工作新思路、新措施,以超前的思维、开拓创新的精神,带领群众增收致富。以习近平总书记讲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为指导,植树护林,结合旅游发展,调结构发展山木药材,带领群众种下药苗,成立川陕萼贝专业合作社,让群众过上好日子。

作风优良讲纪律。做事,你始终坚持高效、细致、周密、严谨的工作作风,对纪检工作尽职尽责。做人,你做群众的模范,做家人的模范,对群众慷慨解囊,对自己却很吝啬,树立优良家风,引导家人正确对待权力,不为家人谋私利。你像腊梅,把清香留在天地间。

党员周永开同志先进事迹个人感悟

学习卢永根同志爱党爱教,为国家事业矢志奋斗的坚定信念。卢永根同志信念如磐、忠诚如山,入党70年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把入党日子作为自己另一个生日,罹患重病住院期间,仍坚持与师生共同参加支部学习,是一名永葆初心的优秀共产党员。身为教师,他严谨治学,坚守一线教书育人,业务能力精湛、育人水平高超,是师生的良师益友。作为校长,他不拘一格选材任贤,推动新兴学科建设,为学校发展和人才培养打开新局面,是一名出色的教育工作者。他入党70年、从教愈甲子,将毕生献给所钟爱的教育和科研事业,用爱党爱教、许身报国的不懈奋斗书写了与共和国同成长、与新时代共奋进的不朽人生。

学习卢永根同志潜心钻研、为造福人民勇于攀登的赤诚情怀。卢永根同志始终心怀人民群众饱暖,半个多世纪来奋战在高等农业教育最前沿,致力于水稻遗传育种研究,潜心科研,勇挑重担,主持完成《中国水稻品种的光温生态》,成为我国水稻育种工作者最重要的参考书之一;提出“特异亲和基因”创新学术概念,对水稻育种实践具有指导意义;带领学科研究团队共选育出作物新品种33个,累计推广面积达1000万亩以上。在他坚守下,学校现拥有上万份水稻种质资源,成为我国水稻种质资源收集、保护、研究和利用的重要宝库之一,为国家农业发展和农业教育作出卓越贡献。

党员周永开同志先进事迹个人感悟

卢永根,华南农业大学的校长,中科院院士,在3月,这位被病魔缠身的老教授将十多个存折的存款转入华南农业大学的账户,夫妇两人一共捐出了8809446元,用于奖励贫困学生和优秀青年教师。卢老说:“党培养了我,将个人财产还给国家,是作最后的贡献。”组委会于卢老的颁奖词:种得桃李满天下,心唯大我育青禾。是春风,是春蚕,更化作护花的春泥,热爱祖国,你要把自己燃烧。稻谷有根深扎在泥土,你也有根,扎根在人们心里。卢老是用自己的行动来诠释他当初对党许下的诺言,作为一名团员,一名共产党的助手和后备军,我一定以卢老为榜样,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203月8日傍晚,一名国家的好儿子,人民的好书记,廖俊波出差途中因公殉职,年仅49岁。出身于普通家庭,毕业后当过中学老师,乡镇干部,在县乡两级做过主要领导,始终牵挂群众,惦记着群众办实事,解难事,用自己的“辛勤指数”换来群众的“幸福指数”。一位始终将人民放在心里的百姓父母官,组委会给予他的颁奖词:人民的樵夫,不忘初心,上山寻路,扎实工作,廉洁奉公。牢记党的话,温暖群众的心,春茶记住你的目光,青山留下你的足迹。谁把人民扛在肩上,人民就把谁装在心里。又是一位为党献身的伟人,除了心痛以外,我再次感到自身肩上的重担的份量。

“有速度的青春,满是激情的神明,热爱着岗位,几回会出生入死,和死神争夺。这一次,身躯在黑暗中跌落,但你护住了怀抱中,最珍爱的花朵,你在时,如炽烈的阳光;你离开,是灿烂的晚霞。”这是组委会给予杨科璋烈士的颁奖词。5月30日1点13分,杨科璋在灭火救援中紧急救出一名约两岁的孩子,但因烟雾太大,能见度低而踩空坠楼。从五楼坠楼时杨科璋紧抱孩子,最终护住了孩子,但是自己却献出了年仅27岁的生命。这就是祖国的战士,党的同志,如果有一天,我遇到了一样的问题,我依旧会像他一样履行对党,对团的承诺,坚决拥护中国共产党的纲领。

都说中古地大物博,但又有多少人知道那个地处祖国西南边陲的玉麦乡,从1964年到的34年间,桑杰曲巴家是这片土地上的仅有的一户人家。卓嘎,央宗姐妹俩在父亲的带领下,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半个多世纪来,父女三人以放牧卫生,守护着祖国数千平方公里的国土。“日出高原,牛满山坡;家在玉麦,国是中国。中国是老阿爸手中缝过的五星红旗,中国是姐妹俩脚下离不开的土地。高原隔不断深情,水雪锁不断春风。河的源头在北方,心之所向是祖国。”党的好儿女,坚决要维护自己的领土,用自己的青春去守护家园,打心底敬佩她们。

党员周永开同志先进事迹个人感悟

近期,中央电视台在黄金时段连续播出了时代楷模系列节目,节目中讲述了在不同年代,不同岗位上为祖国事业发展、为人民的幸福安定生活做出超凡业绩的共产党员的事迹,在他们身上体现了勇于攻坚克难的担当精神和为民谋幸福的奉献精神。

老纪检周永开70多年青山常在,一辈子初心不改,信仰长存,用自己的至纯至粹、笃定笃行彰显了纪检监察人优良品质。

周永开,四川达州人,1928年出生,194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周永开一生中牢记了入党的宗旨和初心,永远为党工作积极真做群众模范,周永开始终遵循着初心的指引,践行着神圣的使命。

20世纪70年代至90年代周永开任达州市纪委书记,在这四年里周永开主要负责查办大案要案,当时特有影响的案件是达州罐头厂李某某以职务之便在厂内奸污强奸本厂多名妇女,在李某某拒不承认违法事实的情况下,经过周永开一年多时间调查取证,该案终于成功告破,将李某某绳之以法,为老百姓伸张正义,大快人心。

1991年周永开从达县纪委书记上离休后,不上班后就搞调查研究,从1993年11月起他把主要精力投身到生态环境修护从劝导村民不砍树,到自己花钱买树苗种树,带领百姓在花萼山造林近百亩,20花萼山建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周永开功不可没,退休后拿出自己的退休金捐资助学,在他的资助下培养了一大批共产主义接班人。20周永开用极具“仪式感”的方式庆祝党的90华诞,用自己的退休金雇了36名石匠用錾子一锤锤地将“中国共产党万岁”錾刻在化成镇梁大湾村的山崖上。

周永开作为一个普通党员,但对自己和家人在家风、家教方面的要求是相当苛求的,他现在还住在上世纪80年代单位分配的住房里看上去已经非常陈旧,家中值钱的东西寥寥无几,唯一就是书多。每年初周永开都要借用纪委活动室把家人召集起来开会,对一年工作作总结表彰,表现好的颁奖状及奖金800元,表现差的:批评、教育。

入党74年来无论是在职期间或离休后,他始终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对人民一直不离不弃,周永开对党和人民的忠诚生动诠释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及“党员精神永不退休,为民服务情怀永不退休”周永开同志的感人事迹,彰显着新时代初心使命的强大力量。

全体党员干部要学习周永开同志“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烛成灰泪始干”的奉献精神,周永开为每一位共产党员树立了学习榜样,榜样是我们人生道路上每个阶段必不可少的路灯,照亮了我们前行的道路,新时代需要英雄,也需要榜样,周永开的事迹让人感动,他的家国情怀、公仆情怀,都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党员周永开同志先进事迹个人感悟

日前,四川省达州市委决定,授予周永开同志“达州市优秀共产党员”称号。号召广大党员干部要向像周永开同志那样,始终把信仰装在心中,用无限忠诚诠释初心与使命,无论身处何地、身居何职,始终保持崇高信仰,坚决听党话、坚定跟党走。

9米,象征党的90岁生日;宽7.1米,寓意“七・一”建党节。周永开同志始终把党的事业看得高于一切,模范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典范,是广大党员干部学习的榜样和标杆。

二解“信仰密码”。即淡泊名利、甘于奉献。“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周永开同志工作70多年来,始终至纯至粹、笃定笃行,见贤思齐、积极作为,离休后仍保持革命热情、牢记为民宗旨,长期致力于生态环境保护、捐资助学、扶贫助困。在全国上下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之际,无论你在职还是处在离休退休状态,都要始终牢记自己的第一身份是共产党员,要在党爱党、在党言党、在党忧党、在党为党。生命不息,为党奋斗不止。作为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八小时内要严以律己、乐于奉献,八小时外也要同样严格要求自己,让党员精神永放光彩。

三解“信仰密码”。即恪尽职守、担当使命。74年,绵远悠长。可以让世界旧貌换新颜,也可让人青丝变白发。周永开老了,但74年来,入党誓词和那面党旗已经融化到血液里,本色不变。无论在隐蔽战线与敌殊死搏斗,还是在地方上建设美好家园;不管是担任纪委书记同腐败作坚决斗争,还是离休后踏遍青山呵护葱茏,周永开始终遵循着初心的指引、践行着神圣的使命。先后获得四川省“跨世纪杰出老人”“抗震救灾先进个人”“十佳造林护林模范”“十佳老有所为楷模”等荣誉,被中组部授予“离退休老干部先进个人”称号。作为新时代的党员干部,要像周永开同志那样始终将事业扛在肩上,用无比执着坚守初心与使命,把岗位当舞台,恪尽职守、担当使命。

四解“信仰密码”。即艰苦朴素、克己奉公。离休后,周永开倾力投入护林造林工作,推动花萼山建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带领当地群众发展种植中药材增收致富;他致力传播和弘扬红色文化,先后组织拍摄《巴山教魂》专题教育片,编纂《热血》系列丛书,并在母校设立“共产主义奖学金”,先后奖励师生近400人、8.9万元。生活中,他省吃俭用、艰苦朴素,以身作则传承优良家风,从不利用职务之便为亲属谋利,设置“家魂奖”激励引导儿孙们勤俭持家、无私奉献。面对“周永开”这面镜子,党员干部要始终保持清廉自守、克己奉公的高尚情操,清清白白做人、干干净净做事,自觉践行共产党人的价值观。

我们学习榜样,不是复制他们的经历,重走他们走过的路,而是要像周永开同志那样始终把群众当作亲人,用无私奉献传递初心与使命,牢记为民服务信仰,对名利一尘不染,用无我境界彰显初心与使命,廉洁自律、克己奉公,以榜样的精神激励我们走好自己的奋斗之路、人生之路。

党员周永开同志先进事迹心得感悟

近日,《中央新闻》播报了91岁的老党员、离休干部周永开同志不忘初心、坚守使命的事迹,让人敬佩,周永开同志离休后,把经历投向花萼山,带领老百姓探索了一条“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路子。他不拍苦、不怕累,一直坚守植树造林,为人民谋幸福,新时代的我们要像周永开同志那样,做一个有益于人民和社会的人。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从理想信念做起,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它不仅代表了工人阶级和广大人民的利益,也表明了共产党人所从事的事业,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最壮丽的事业,是值得为之奋斗和引以自豪的理想。作为一名优秀的共产党员,就必须有崇高的理想信念。心里装着人民,时刻为人民服务。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从不懈奋斗做起,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多年历史的文明国家,是一个不屈不挠、历经磨难而自强不息的民族,落后就要挨打,战争以来,中华民族不甘忍受屈辱,前扑后继,用血肉筑起了新的长城,作为党的接班人,我们要以热爱祖国,报效祖国为己任,志强不息、勤勤恳恳、不懈奋斗,时刻牢记自己的身份、努力发挥带头模范作用,才能把祖国建设的更加繁荣富强。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从执着坚守做起坚守执着,是用实际行动在践行初心,91岁高龄的周永开同志,一直坚守着当年的初心,植树造林,保护森林,他的执着坚守是共产党人的精神支柱和政治灵魂。

周永开同志,是我们每一位共产党员的缩影,用自己的付出践行“为人民服务”。我们的民族、国家需要这种力量,我们将把这种力量传承下去,为中华民族的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党员周永开同志先进事迹心得感悟

近段时间,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中,中共党员、四川达州市离休干部周永开的感人事迹在全川上下广为流传,热度持续发酵。先进人物有很多,在信息大的年代,能让人记住他的名字,认同他的作为,背后必然有着不同寻常却又直叩人心的精神力量。信仰如海,74年初心不改,无论时光荏苒、山河变迁、风雨险阻,周永开始终信念坚定、执着追求,保持了一名共产党员的浩然正气。学习周永开,不仅要学习他的处事原则、应对方式,更应追本溯源、刨根问底,学会处理好“四对关系”。

处理好“鱼”与“水”的关系。水干则鱼死,水活则鱼跃。周永开对党群关系有着自己的理解,在他看来,“你给群众一碗水,群众就还你一桶蜜,这就是我们党和人民的血肉联系。”任巴中县委副书记期间,为了群众生活燃料极度缺乏的难题,他跑遍巴中县上百个村落,穿烂10多双草鞋,走村串户发动群众栽种巴茅作为燃料。正是在调研走访中,升华了与老百姓的情谊,群众亲切地称他为“草鞋书记”。周永开讲,“那时生活困难,干部到村里,老百姓在河里捞到鱼,都舍不得自己吃,但却舍得喊我们吃。”老百姓在干部心中的分量有多重,干部在老百姓心中的分量就有多重,将心比心,干群关系才会牢固。

处理好“短”和“长”的关系。共产党员都是特殊材料制成的。特殊材料体现在特殊信仰和责任上。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入党是一阵子,做党员是一辈子,随着时间的推移,纵然岗位有变化、环境在变化,可能退休、离职,但仍应时时处处提醒自己“第一身份”是党员,正如周永开说的那样,“共产党员只能退职,不能退休”,1991年,尽管周永开退休,但他抱着“再为老百姓做点事”的愿望,在万源市花萼山植树护林、默默耕耘,秉持着“要把绿色还给大山”的强烈信念,苦口婆心、挨家挨户宣传,最终为子孙后代留住了绿水青山,同时帮助解决了生计问题。

处理好“小”与“大”的关系。点滴汇聚,终成江海。一个人的力量或许微不足道,但每个人都向善向美,献出爱心,我们的身边会变得更加美好。周永开一直惦记着贫困家庭学生,定向培养着品学兼优的学子。他拿出退休金将龙王塘小学修葺一新,每年学校都会收到他的资助金。在周永开看来,“人穷,但志不能穷”“我帮助他,直到我死”,尽管个人的力量有限,但捐资助学绝不只是做好事,也不是一件小事,“这是培养我们事业接班人的大事”,正是这份坚守与执着,将爱心传递下去,让社会充满了正能量。

处理好“苦”与“乐”的关系。吃苦在前、享乐在后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尽管退休前担任着原达县地委纪委书记这一要职,但他以身作则,从不为家人谋私利。周永开现在仍住在上世纪80年代国家分配的住房里,屋内陈设简陋,家中最多的是书。,根据资历和职级本可以第一个选集资建房,他却选择了放弃,把机会留给了年轻同志。为了培育良好家风,他设立了“家魂奖”,每年初都会把家人召集起来开会,奖优罚差,每年底还会打总结,让家人总结一下“你今年为群众做了几件好事?”良好的家风是党员干部安身立命之本,看似生活清苦,但周老却乐在其中,将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传承了下去。

党员周永开同志先进事迹心得感悟

2019年11月15日,本人在我委机关党委的组织下观看了“卢永根同志时代楷模先进事迹”。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把一生奉献给祖国的科学事业,晚年将毕生积蓄捐赠学校被称为“布衣院士”,有着70年党龄的“布衣院士”用实际行动传释了一名共产党员的初心,这就是我们的时代楷模卢永根。通过学习卢永根同志的先进事迹,我受益匪浅:

一、始终用朴实的生活态度修饰自己,甘于奉献。

2017年3月卢永根院士和夫人徐雪宾教授将毕生积储合计881万元全部捐赠给患难农业大学成立教育基金,用于扶持农业教育事业。而他自己一生都艰苦简朴,勤俭节约,家中仍然是上世纪的旧沙发、旧电视、旧铁架床。还有在死后自己与妻子还准备遗体捐献,把他最后的一点所有都贡献了医学科研,这是他的最后一次对社会的贡献,而在他不断奉献的过程中,我们更能感受到一种大无畏的精神,足以撼动我们每个人的心。我作为一名党员,深深地被卢永根打动了,入党时向党宣誓的一幕幕场景顿时展现在我的脑海中。“随时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原来根本不夸张,卢永根同志能做到,我们也应该要做到。

二、报效祖国,积极回馈社会。

卢永根毕生积蓄回馈社会,这就是正能量,我们要向卢永根同志以崇高的敬意,学习他的爱国情怀、坦荡胸怀,做一个社会责任感、有爱国热情的中国人。当今香港局势动荡,不少香港青年深受外国思想的毒害,不承认自己是中国人,并到处制造混乱,这是严重在挑战我国主权不能分割的宗旨,丧失了最基本的爱国情怀,作为中国人以及党员,必须与这种行为抗争到底,要以卢永根同志的精神为榜样,时刻鞭策自己,努力提升自己,为我国的长治久安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三、端正工作作风,全身心投身于业务工作。

卢永根教授的秘书赵杏娟回忆,“卢院士发表的文章、发言稿、学术报告等都是他自己去收集材料、起草的。我根据他的要求整理后,他会认真修改文章的排版布置,反复推敲用词造句,连一个标点符号都不放过。”,卢教授亲力亲为的工作作风实在让人敬佩。各级机关都应当意识到,加强作风修养是自己做好工作的需要。深刻反思我自己作为一名纪检监察干部,面对严峻的反腐败态势,更应时刻以卢教授作为例子勉励自己,努力提升自己的业务水平,认真细致投身于纪检监察工作。

党员周永开同志先进事迹个人感悟

20世纪70年代至90年代周永开任达州市纪委书记,在这四年里周永开主要负责查办大案要案,当时特有影响的案件是达州罐头厂李某某以职务之便在厂内奸污强奸本厂多名妇女,在李某某拒不承认违法事实的情况下,经过周永开一年多时间调查取证,该案终于成功告破,将李某某绳之以法,为老百姓伸张正义,大快人心。

1991年周永开从达县纪委书记上离休后,不上班后就搞调查研究,从1993年11月起他把主要精力投身到生态环境修护从劝导村民不砍树,到自己花钱买树苗种树,带领百姓在花萼山造林近百亩,花萼山建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周永开功不可没,退休后拿出自己的退休金捐资助学,在他的资助下培养了一大批共产主义接班人。周永开用极具“仪式感”的方式庆祝党的90华诞,用自己的退休金雇了36名石匠用錾子一锤锤地将“中国共产党万岁”錾刻在化成镇梁大湾村的山崖上。

周永开作为一个普通党员,但对自己和家人在家风、家教方面的要求是相当苛求的,他现在还住在上世纪80年代单位分配的住房里看上去已经非常陈旧,家中值钱的东西寥寥无几,唯一就是书多。每年初周永开都要借用纪委活动室把家人召集起来开会,对一年工作作总结表彰,表现好的颁奖状及奖金800元,表现差的:批评、教育。

入党74年来无论是在职期间或离休后,他始终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对人民一直不离不弃,周永开对党和人民的忠诚生动诠释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及“党员精神永不退休,为民服务情怀永不退休”周永开同志的感人事迹,彰显着新时代初心使命的强大力量。

全体党员干部要学习周永开同志“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烛成灰泪始干”的奉献精神,周永开为每一位共产党员树立了学习榜样,榜样是我们人生道路上每个阶段必不可少的路灯,照亮了我们前行的道路,新时代需要英雄,也需要榜样,周永开的事迹让人感动,他的家国情怀、公仆情怀,都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周永开的事迹充分体现了榜样的力量、初心的坚守,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让我们以榜样为镜,向榜样看齐,努力成为“榜样”,坚守初心,扎实履职,把工作落实到行动中,要作一名合格党员,做到严以侓己、乐于奉献、敢动真、敢碰硬,站在新高度、出发新起点,迈上新征程,把榜样精神传承下来,让榜样精神永放光彩。

党员周永开同志先进事迹个人感悟

近日,《央视新闻》对91岁离休干部周永开同志进行了长达十分钟的报导。1992年,周永开退休后便毅然扎根花萼山,当起了“守山人”,二十多年,守得这片山绿意盎然、野鸟翻腾、百姓增收。他对自己和家人很吝啬,舍不得吃舍不得穿,但对购买树苗、捐资助学却很大方;他把自己看得很轻,说愿为树根做“底肥”,但把对党的信仰看得无比重要。

做民族的“守山人”,对党要有感情。火车快不快,全靠车头带,正如歌里唱得那样“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周老先生在家乡的山崖上饱含深情地錾刻下了“中国共产党万岁”七个大字。作为共产党人,只有时刻将党镌刻在心上,铭记在脑中,才会知道自己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才会心中有理想,脚下有力量,手上有办法。

做民族的“守山人”,对人民要有真情。孟子说:“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毛主席说:“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人民既是历史的创造者,又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党员干部要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为群众办实事,群众会看在眼里;为群众解难题,群众会铭记心中;为群众付出真心,群众会报以民心凝聚。

做民族的“守山人”,对工作要有热情。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对党员干部要求愈来愈高,工作压力也愈来愈大。但是,既然选择了入党,既然选择了成为人民的公仆,即使再苦再难,都应该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工作。忧劳可以兴国,党员干部肩负的是人民的幸福、国家的希望,浑浑噩噩、浑水摸鱼,肯定是行不通的;不思进取、随波逐流也是与党和人民的要求相距甚远的。面对困难和挑战,要有冲天的干劲和无畏的斗志,才能交出一份让党和群众满意的答卷。

在国家建设的每条战线上,有无数个共产党员,无数个国家公职人员,都像周永开老先生那样,守住了清贫,守住了信仰,守住了初心和使命。这一批又一批的“守山人”,守住的是人民的幸福和民族的复兴!

党员周永开同志先进事迹个人感悟

近段时间,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中,中共党员、四川达州市离休干部周永开的感人事迹在全川上下广为流传,热度持续发酵。先进人物有很多,在信息大的年代,能让人记住他的名字,认同他的作为,背后必然有着不同寻常却又直叩人心的精神力量。信仰如海,74年初心不改,无论时光荏苒、山河变迁、风雨险阻,周永开始终信念坚定、执着追求,保持了一名共产党员的浩然正气。学习周永开,不仅要学习他的处事原则、应对方式,更应追本溯源、刨根问底,学会处理好“四对关系”。

处理好“鱼”与“水”的关系。水干则鱼死,水活则鱼跃。周永开对党群关系有着自己的理解,在他看来,“你给群众一碗水,群众就还你一桶蜜,这就是我们党和人民的血肉联系。”任巴中县委副书记期间,为了群众生活燃料极度缺乏的难题,他跑遍巴中县上百个村落,穿烂10多双草鞋,走村串户发动群众栽种巴茅作为燃料。正是在调研走访中,升华了与老百姓的情谊,群众亲切地称他为“草鞋书记”。周永开讲,“那时生活困难,干部到村里,老百姓在河里捞到鱼,都舍不得自己吃,但却舍得喊我们吃。”老百姓在干部心中的分量有多重,干部在老百姓心中的分量就有多重,将心比心,干群关系才会牢固。

处理好“短”和“长”的关系。共产党员都是特殊材料制成的。特殊材料体现在特殊信仰和责任上。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入党是一阵子,做党员是一辈子,随着时间的推移,纵然岗位有变化、环境在变化,可能退休、离职,但仍应时时处处提醒自己“第一身份”是党员,正如周永开说的那样,“共产党员只能退职,不能退休”,1991年,尽管周永开退休,但他抱着“再为老百姓做点事”的愿望,在万源市花萼山植树护林、默默耕耘,秉持着“要把绿色还给大山”的强烈信念,苦口婆心、挨家挨户宣传,最终为子孙后代留住了绿水青山,同时帮助解决了生计问题。

处理好“小”与“大”的关系。点滴汇聚,终成江海。一个人的力量或许微不足道,但每个人都向善向美,献出爱心,我们的身边会变得更加美好。周永开一直惦记着贫困家庭学生,定向培养着品学兼优的学子。他拿出退休金将龙王塘小学修葺一新,每年学校都会收到他的资助金。在周永开看来,“人穷,但志不能穷”“我帮助他,直到我死”,尽管个人的力量有限,但捐资助学绝不只是做好事,也不是一件小事,“这是培养我们事业接班人的大事”,正是这份坚守与执着,将爱心传递下去,让社会充满了正能量。

处理好“苦”与“乐”的关系。吃苦在前、享乐在后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尽管退休前担任着原达县地委纪委书记这一要职,但他以身作则,从不为家人谋私利。周永开现在仍住在上世纪80年代国家分配的住房里,屋内陈设简陋,家中最多的是书。2005年,根据资历和职级本可以第一个选集资建房,他却选择了放弃,把机会留给了年轻同志。为了培育良好家风,他设立了“家魂奖”,每年初都会把家人召集起来开会,奖优罚差,每年底还会打总结,让家人总结一下“你今年为群众做了几件好事?”良好的家风是党员干部安身立命之本,看似生活清苦,但周老却乐在其中,将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传承了下去。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周永开先进事迹个人感悟

1945年初秋,黎明前的夜幕下,现巴中市巴州区奇章中学后山。

在川北地下党负责人之一王朴庵领誓下,17岁的周永开握指成拳,郑重宣誓。特殊环境下,尽管宣誓者刻意压低了声音,但那澎湃着的激情萦绕在周永开的日后岁月。“那个场景始终就在眼前。党旗真红!感觉血液都要燃烧起来。”

“要做群众的模范”,这个朴素的初心让周永开无论在逆境还是顺境,都能坦然面对,信念不变。

上世纪50年代末,滥砍滥伐造成原巴中县群众生活燃料极度缺乏。县委决定大栽生长期短的巴茅草作燃料,由时任县委副书记周永开负责落实。

到各乡发动群众,走的都是土路,下雨天只有穿草鞋才不会滑倒。周永开跑遍原巴中县大小上百个村落,穿烂10多双草鞋。当农家护院的狗见到他都不叫时,巴中群众最大的困难解决了。“因为田坎跑得多,老百姓都喊我‘草鞋书记’,哈哈……”回忆起和群众在一起的往事,周永开开怀大笑。

“那时生活困难,老百姓在河里捞到鱼,舍不得自己吃,却要喊我们吃。”周永开说,“你给群众一碗水,他们还你一桶蜜,这就是我们党和人民的血肉联系!”

1984年,时任达县地区纪委书记的周永开主办了轰动全国的要案“扳倒李作乾”。“李作乾是原达县地区罐头厂厂长,头顶光环无数,从中央到省、地、县拿的奖状有50多张。”周永开回忆说,“谁能想到这样一个人却丧失党性原则,违法乱纪。”

收到群众举报后,原达县地委成立调查组进驻罐头厂,周永开任组长。“‘保护伞’天天来阻拦。我们顶着压力把案情查清后,在对李作乾的处理上又出现分歧。”周永开回忆,在为案情召开的多次党委会上,他拿出确凿证据,证明李作乾不仅违纪更涉嫌违法。“后来,李作乾被逮捕法办,罐头厂放了3天鞭炮。”

“当纪委书记是党交给我的光荣任务,这个任务很考验人。”周永开看得很透,“虽然得罪少数人,但让大多数人满意,让党和人民满意,就行了。”

离休后,周永开家住达州,但每年都要到机关、乡下,到村委会、学校讲授党课。“一两个小时不歇气,语言活泼生动,几乎没一句重复的话,大家都听得来劲。”化成小学校长邓多清说。

学习全国共产党员周永开同志先进事迹心得感悟

一辈子践行初心使命的“花萼愚公”

周永开,男,汉族,四川巴中人,1928年3月出生,1945年8月参加工作,同年同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四川省原达县地委副书记,1991年6月离休。

周永开同志是践行共产党人初心使命的典范,是党员干部学习的榜样。他对党的事业无限忠诚,解放前冒着生命危险从事川北地区党的地下工作,新中国成立后全心全意为百姓造福,一辈子听党话、跟党走,用实际行动践行“党是一生的追随”的座右铭。在职期间,他恪尽职守、苦干实干,带领广大群众植树造林;顶着压力查办案件,坚决同腐败行为作斗争。离休后,他积极投身生态环境保护事业,牵头组建退休干部义务护林队,不遗余力参与万源市花萼山护林造林,推动花萼山建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始终以旺盛的革命热情践行“人可以离休但共产党员永不会离休”的朴实承诺。他把群众当亲人,多次拿出离休费捐资助学、扶贫济困,先后捐资18.9万余元,连续10余年资助数十名花萼山贫困学生。他自掏腰包为花萼山群众购买中药材种苗,推动成立川陕萼贝专业合作社,带动老区人民规模种植、脱贫致富,被群众亲切地称为“周老革命”。他对自己和家人始终严格要求,主动放弃单位集资建房选房名额,至今仍住在上世纪80年代修建的老家属院,绝大部分家具仍然是上世纪90年代的用品。周永开同志几十年如一日坚守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把一辈子奉献给了革命老区,奉献给了花萼山,被当地人称颂为“花萼愚公”。

学习全国共产党员周永开同志先进事迹心得感悟

社会对他的关注大多集中于7月之后,各大媒体相继到访记录他的人生故事。

连日的阴雨终于在10月16日转暖。达州市通川区政府对面,两个人站在一个门廊口,商量如何布置这里。门廊墙壁刷得雪白。十多天前,这上面贴满开锁、疏通下水道等广告。穿过门廊,是一个颇有些年月的生活区。

楼宇外墙满是岁月斑驳的痕迹,楼梯间里更明显。走上五楼,右边的一户,铁门有些锈迹。

听见敲门声,一个老人打开门。灰色铁门发出嘎吱嘎吱声响。老人穿着深蓝色的夹克,眉眼间净是笑意。

“你们好,我就是周永开。”对于记者的到访,91岁的周永开很高兴,“我希望我做的这点事情,能对社会产生积极作用。”

只要有需要,他就会去做。

与周老的交流,从一个多月前的长途跋涉开始。

9月5日,周永开和老伴很早就起床,收拾行李,穿戴整齐,戴上党徽。他们要去老家——巴中市的化成小学、奇章中学,给老师和学生颁发“共产主义奖学金”。从达州到巴中150公里,对于两位白发苍苍的老人而言,并不轻松。

1945年初秋,周永开17岁,在这里读书。彼时,学校的老师很多都是地下党员。在他们的启蒙和指引下,一天他和老师借着月光来到学校后山,面对着巍峨的青山,注视着鲜艳的党旗,悄然且肃穆,庄重又激动。他在川北地下党负责人之一王朴庵领誓下宣誓:“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

“当时不敢大声讲话,但是我觉得我血液都在燃烧,我感觉我从来没有那时那样高兴,我做梦都想加入共产党!”说到入党,周永开的情绪有些激动。因为上了年纪,他的眼角时常潮润,他伸手揉了揉眼睛,手背上的皮肤和眼角一样,松弛,堆满皱褶。

入党后,周永开在巴中从事党的地下工作长达五年。

随着新中国的成立,周永开曾先后任中共巴中县委书记、达县地委副书记、达县地区纪委书记等职务。

后来,他在这两所学校倡导成立奖学金,每到开学季均到场颁发,讲一堂党课,基本从没缺席。“一两个小时不歇气,语言活泼生动,几乎没一句重复的话,大家都听得来劲。”化成小学校长邓多清说。

对自己的坚持,他又重复了一遍见面时说的话:希望“能对社会产生积极作用”。

与他共事过的同事解释更简单:“他觉得只要有人需要他,他就会去做。”

正是这一朴素的理念,让他在上世纪50年代每天上山下乡,发动老百姓不要滥砍滥伐、用巴茅草作燃料。“下雨天路滑得不得了,只有穿草鞋。天天跑田坎,跑烂了十多双草鞋。”他因此得名“草鞋书记”。

还有当时轰动全国的“扳倒李作乾”案。周永开还清晰记得,违法乱纪的罐头厂厂长李作乾被逮捕后,“厂里特别闹热,看得出来群众特别激动!”

社会对他的关注也大多集中于7月之后,各大媒体相继到访记录他的人生故事。而年逾九旬的周永开只要身体允许,就会尽量接受采访。就算身体不适,他也会在恢复后第一时间联系媒体,告知他们“身体已经好转了”。

达州市纪委宣传部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每次采访都长达几个小时。我有时候在旁边坐着都觉得累了,他还一直讲,他觉得他需要讲。”

“我现在能做的事情不算多,但是我会一直关注国家,也会关注我身边的社会。”每天下楼去家附近的公园走一圈,是周永开的必修课。

正是国庆前夕,他看到进小区的门廊墙上布满广告,就决定自费清理。小区管理方听说了之后,先一步做了处理。10月3日,在成都参加完“四川最美老人”评选活动回家后,看到白白的墙壁,周永开乐得合不拢嘴。

在周永开看来,这些简而言之就是,“只要给群众一碗水,他们就会还一桶蜜。”

不能徒手走到人生终点。

今年夏天,周永开瞒着家里人,拉上了几个老同事,坐了近3个小时的车赶到花萼山。面对家人的担心,他有些不好意思,只顾偷偷笑,“我挂念那里的百姓,既怕生态没有保护好,又怕百姓没有富起来。”

1991年,周永开退休了。本该在家享受天伦之乐,他却不想就此退场。“虽然从组织上退休了,但是事业上不能退休”。

他一头扎进了农村,经过50多天的调研,对两个组进行逐一访问,写成三万字的报告,“看清社会和群众需要什么,我就去做什么”。

“真正让我打定主意要干下去的,是一户农民家里挂的一幅字,上面写着‘坟墓,是人的终结,但不能徒手走进去’。”

因为久坐,周永开靠在沙发上几乎使不上力,整个身体会往下滑。他发现自己坐得不正了,就把双手放在沙发上,伸开五指,手臂微微发抖开始用力,正了正自己的身子。

坐正后,周永开感慨地说,当时60岁的他,看到那幅字第一反应就是,“一户农民都有如此觉悟,自己更要用行动回报党!”

周永开把目光投向了万源县花萼山。在调研过程中,他发现山上生态破坏严重,一些老乡家庭非常困难,“他们的贫困光靠自己的力量根本走不出来。”

1994年,他正式入驻花萼山。

“那是一个寒冷的冬季,大雪正覆盖着花萼山,晚上11点,从海拔2300米的山梁上传来了喊叫声,我带人去接应,从黑夜里走出5个人,为首的老者满头雪花。”花萼山项家坪村的马大得这样回忆初次见到周永开上山的情景。

二十多年里,周永开多次受伤,却从没想过放弃。在孙女周婧的记忆中,爷爷摔伤最严重的一次是在,当时78岁的周老在巡山时一不小心栽到近3米高的石坎下。当人们发现时,他头部鲜血直流,早已不省人事。

“就在医院住的时间比较长一点,但是每一次只要好了之后他又上了山。”周婧告诉记者。

如今周永开依旧每年要去几次花萼山,“因为我热爱那里。”

除了保护花萼山的生态,他还做了许多事——保护野生腊梅,将腊梅申请为达州市花;拍摄《巴山教魂》《血战万源》教育纪录片,推动中小学生学习红军精神;成立巴渠共运友好学校联谊会,设立奖学金,用革命精神对孩子们进行教育。

当被问及这些年花费了多少钱时,他笑着摆了摆手说:“不知道,也不重要。我是农民的孩子,我所有的一切都是党给我的,我要把我所得的回馈给党和人民。”

由己及人方能由己及天下。

对于金钱的认识,周永开比其他大部分人的确更豁达。这其中,年龄也许占了一部分原因,但绝不是全部。

在花萼山守山护林的岁月里,每次上山前,周永开都要动员身边的亲戚朋友为贫困户捐款捐物,然后请人背上山,挨家挨户发送。看到特别困难的家庭,周永开经常自己掏钱,这家给100元、那家给100元,早已数不清给了多少次了。

护山养林时买树苗、给学校配备发电机、帮村里出资修路、资助贫困学生……这个捐了不知多少钱的老人,如今住的是60平方米的老房子。环顾四周,上白下绿的粉刷是上个世纪标配。沙发是老式的,因为皮革破损,上面铺了一张床单。案几上放着毛泽东塑像。其他家具是儿女们淘汰不用搬来的,平添了些许沧桑。

“其实,爷爷是有机会换房的。”周婧回忆,十多年前单位集资建房,论资历和职级,他第一个选,但他没要。“爷爷说,我退出,年轻同志就有机会。我们已经习惯他这样了。”

夫妇俩已过鲐背之年,生活不方便。子女又忙于工作等事,就请了一名保姆唐荣玉照料周永开与老伴的日常生活。在唐荣玉眼里,“世界上找不到他这种人”,“平常都是省吃俭用……净是七八十年代的衣服,吃饭都是简单的两菜一汤。”

但就在今年7月,周永开没有和家人商量,交了一笔特殊党费,一共10万元。

“我们是在很多记者集中来家里采访时才知道这回事儿,没人感到惊讶。”周婧说,在周永开退休后的几十年时间里,一桩桩一件件事情,家人的不理解早在他的感化下,慢慢变成了支持。

在问及此事时,周永开只说了句,“由己及人方能由己及天下”,就结束了话题。

在家人眼里,周永开是一个“没有小家概念的人”。上世纪80年代,周永开任地委副书记,妻子吴应明是一般干部。当时组织部门拟提拔她为副县级。周永开得知后,找到当时的地委书记说,吴应明能力和文化都很有限,提拔的话,“群众有意见,也影响党的形象”。

“小时候我很少见到他,婆婆总对我说,‘爷爷出去了’。”周婧告诉记者,“但他在哪里,在做什么,我都不知道。”对她而言,儿时对爷爷的印象就是“一见面就会教育我们要爱国爱党”。

周婧说:“他对我们每一个人都在进行言传身教。”当时周婧还在万源做公安工作,有一次爷孙俩同上花萼山,“山上没有路,我根本不知道怎么走。但他对山里的情况非常熟悉,家家户户都欢迎他。也是那时,他教会我和老百姓打交道要用心。”

周永开家中有20多人,其中10人是共产党员。对家人和后辈,周永开要求严格。8年前,他专门设立了一个“家魂奖”,每年评奖一次,每次评选一人,在家庭成员中营造比学赶超的氛围。“首先要是共产党员且坚定不移跟党走,其次还要在工作中是先进,并且为社会做了公益事业的,才能得这个奖。”周永开说。

回顾91岁的周永开一路走来的路,无一不印证了他所说的那一句“老去的是岁月,不变的是信仰”。

巴州区委党史办原副主任汪开桂说:“周永开一生都是一根红线拉到底,无论顺境逆境都能坚守信仰底线、人格底线和责任底线,是巴中几十年来坚守共产主义信仰的活教材。”

学习全国共产党员周永开同志先进事迹心得感悟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通过媒体从各方面了解到祖国这70年所经历的风风雨雨,从刚成立时的风雨飘摇到现在日新月异的变化和发展,让我这个七零后心中充满了自豪和骄傲,因为我的祖国是中国!我是中国人。其中中央电视台为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开播了一档节目《最美奋斗者》,我从中认识到一群为了新中国建设默默无闻的奋斗者,他们的事迹深深的打动了我。周永开同志就是其中之一,他信仰坚定,笃定笃行,放弃安逸舒适生活,到四川省万源花萼山自然保护区,深入群众院坝宣传生态环保理念,带头植树1000余亩。他以巴渠12所红色学校的史实为蓝本,组织拍摄《巴山教魂》电视教育专题片,编纂了《热血》系列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读本丛书,革命丹心不改传承红色文化。周永开同志平凡的人生事迹深深的震撼了我,从他的身上我看到了老一辈党员干部生活中吃苦耐劳、勤俭节约的中华传统美德,看到了作为一名党员初心不改、踏实工作、乐于奉献的榜样力量。

如今车水马龙、快节奏的现代生活,影响着我们每一个人的生活和情绪,在这样的时代怎样明确自己的“三观”,沉淀自我,释放自我,做一个像周永开同志一样的坚定者,我想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就是在平凡的工作岗位和生活中做到以下几点:

不忘初心,坚持信仰。作为一名党员,不仅受到道德范畴的约束,还必须心存高于普通群众的思想觉悟,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担当。就是要牢记党的宗旨,牢记党员的义务和权利,坚定理想信念,坚持对党忠诚。在生活中以身作则,不该说的话不说,不该做的事不做,做一个纯粹的人,有人格底线的人!

踏实做好本职工作。我是企业的一名普通党员,对于人多事少的实际工作状态,我要静的下心,耐的着寂寞,用严格的标准来要求自己的思想、工作和生活,来定位自己的“做人做事”标准,踏实做好自己职责内的工作,不将自己等同于普通群众,牢记“共产党人”的使命担当,以周永开同志为榜样,扑下身子扎扎实实在岗位上起到先锋模范带头作用!

心存善念,感恩生活。作为一名普通党员,我从周永开同志事迹深切体会到,生活中要懂得感恩,知足常乐。对名利待遇要知足,追求名利重在“度”,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取向,精神不懈怠,学习不止步,正确看待自己的工作和收入,不比不攀,珍惜这份工作和生活,做一个正能量的乐观主义者。

周永开同志先进事迹生动的为我上了一堂特殊“党课”,让我再一次理解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意义,明白了不惧平凡,但惧平庸人生的含义。在新的时代,我们共产党人要以周永开同志们为榜样,立足各自岗位弘扬奉献精神,认真落实党章规定和践行入党誓词,用实际行动丰富奉献精神内涵,努力完成新时代党的历史使命,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

学习全国共产党员周永开同志先进事迹心得感悟

今年疫情期间,九旬老地下党员、四川达州纪委干部周永开、吴应明夫妇,颤颤巍巍地将10万元积蓄捐给武汉抗疫一线。

入党75年来,他们忘我奉献早就习以为常。

1945年,面对杀头的白色恐怖,周永开夫妇加入中共地下党,反抗国民党暴政,亲率武装起义迎来解放。

1984年,四川达州办成反腐大案“扳倒李作乾”。李是罐头厂厂长,光环无数却欺男霸女,时任达县地区纪委书记的周永开拍案而起:“处理不了,我不当这个官!”李作乾被逮捕时,鞭炮声响彻云天。

1994年,离休后的周永开带着两名老干部上山护林,志气不减当年:“护林不成功就跳崖!”

他上的花萼山是红军血战万源的主战场,生态破坏严重。他们上山要走两天,晚上打地铺,极其清苦。他曾昏迷摔伤,伤愈后仍然坚持。

周永开带头一干就是20来年,护林上万亩,手植千亩“清风林”,推动建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被称作“四川的杨善洲”。

他关心青少年走正路,带头捐资在多个红色学校设立“共产主义奖学金”,已颁发17届。他再次捐资10万元。

周永开夫妇对自己却格外苛刻,局级离休却只住50平方米的旧房子,用旧家具旧衣服。誓言身后把房子、财产、遗体全捐出。

“作为共产党员,一切都应交给党和人民。”他的心里,丝毫没有自己。

王正谱强调,周永开同志是践行共产党人初心使命的典范,是全省广大共产党员的优秀榜样。正是有一批批如周永开同志一样的共产党员的艰苦奋斗和不懈努力,才使我们党的事业不断向前推进。广大党员干部要以实际行动向周永开同志学习、向榜样看齐,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担当有为、砥砺前行,为推动治蜀兴川战略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周永开同志个人先进事迹材料2

周永开刚上山时,项家坪村没有一个高中生。他私人出资翻修好花萼山上的学校,冬天不漏风,夏天不漏雨;他还找到时任村党支部书记项尔方说:“我们定向培养几个娃娃,帮助他们走出大山!”

这些娃娃中,蒋宁聪患有严重眼疾,周永开将蒋宁聪带到达州,找最好的医生治好了眼疾。后来,蒋宁聪成了花萼山区第一个大学生,如今成为一名青年基层干部。

周永开1998年发起在川北多个有红色印迹的学校设立“共产主义奖学金”,截至目前颁发10余届,奖励师生近400人,并不断追加捐款。

他两袖清风,拒绝搞待遇,至今仍住着50余平方米的老屋。

“周老革命一辈子扎根人民,保持劳动者本色,身无余财,房子也不留给儿孙,就连自己百年后的遗体,也准备捐给医学院供解剖,他把一切都献给了党和人民……”达州市干部群众谈及周永开,无不心生敬意。

周永开就像他植于花萼山巅的青松一样,永葆青春。

周永开先进事迹个人感悟

李__同志,女,1984年5月出生,群众,大专学历。现任贵州省铜仁市碧江区铜兴街道梵净山社区居委委员。20__年1月参加工作,一直担任该职务。

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20__年1月24日晚(除夕),李安霞同志接到社区工作群消息“因疫情情况紧急,请社区两委所有成员立即回到社区上班”后,李安霞同志义无反顾地冲上了疫情防控第一线。然而此时的李安霞同志,已是一位怀孕四个月的孕妇。

从那天开始一直到在她分娩之日的前几天,她一直奋斗在疫情防控第一线,并没有因自己孕妇的身份而要求区别对待。在疫情防控刚开始时,她和同事们挨家挨户地入户进行外地回铜人员排查登记并宣传疫情防控方法,面对很多不理解、不配合的居民,她都耐心地解释政策和为居民们做思想工作。设置卡点执勤后,考虑到她孕妇的身份不能久坐,社区并没有为她安排工作,然而李安霞自己主动请缨去做抗疫后勤保障工作,为在卡点上日夜执勤的抗疫战士们送饭送水。有些卡点缺乏物资,她积极与办事处对接,并主动开车到办事处领取后又送到卡点上。卡点上登记表没有了,她又开车到办公室打印好,送到需要的卡点。社区共设置有19个卡点,给每个卡点轮流送餐一次下来起码两个小时,李安霞同志就这样每天从早上8点30分开始开着车在辖区内来回穿梭,直到下午6—7点每个卡点的战士们都吃上热气腾腾的盒饭后才回家。都说怀孕的孕妇是大熊猫,但是她一直和前线抗疫战士并肩作战,并没有因为自己是孕妇的身份而懈怠,反而打起更多精神投入抗疫工作中。有人曾问李安霞为什么在怀孕的时候不好好休养身体反而这么努力的工作,李安霞回答说“看到同事们都这么辛苦的工作,如果我就这么休息着我心里会感到不安”。

有段时间李安霞孕吐反应严重,但卡点上人员紧张,很多同事都是连轴转,甚至刚值完夜班后第二天又要值白班,为了让值班的同事休息得更好,她没有请假,而是强忍着不适把东西送到需要的同事手中。李安霞同志还主动帮同事承担在电脑上录入数据的工作,孕妇不能久坐,而她却为了疫情防控的任务常常在电脑前一坐就是几个小时,这让被她帮助过的同事们十分感动。

李安霞同志就是这样一个热爱社区工作、敢于担当的社区工作人员,她平时工作中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在疫情防控这种特殊时期更是如此,不因自己特殊情况而讲特殊,从1月开始到6月份生产的这5个多月的时间里克服怀孕带来的各种不适,坚持投入工作,团结同事。这样的精神值得我们所有人学习。

如今疫情防控的工作暂时缓和下来了,但她在疫情防控期间所表现出的舍己为人、敬业爱岗的精神,让群众们看到了一个社区居委委员的责任与担当。李安霞同志为疫情防控所付出的努力,也让身边同事们对这个带着身孕坚持工作的女同志感到由衷地敬佩,李安霞同志身上的坚韧品质与不畏苦不怕难的光辉形象,也一直鼓舞着身边的人们。

学习全国共产党员周永开同志先进事迹心得感悟

“把一切奉献给人民”

“这是我和妻子对在一线抗疫人员的一点心意,请一定帮我们送达武汉,拜托你们了。”2月13日上午,周永开夫妇将早早委托儿女从银行取出的10万元现金,郑重地交到了达州市红十字会工作人员的手中。

今年初,一场新冠肺炎疫情突然来袭,那些奋战在疫情防控一线的身影,始终牵动着周永开的心。当他得知全国特别是湖北武汉严峻的疫情形势,广大干部群众超常付出,自己却不能帮上什么忙,晚上更是翻来覆去睡不着觉。

一定要为疫情防控做些什么!思来想去,最终周永开和妻子商量决定,捐出平日里省吃俭用下来的10万元积蓄,为帮助武汉战胜疫情尽自己的最大所能。

“无力上前线,小情助武汉。疫情当前,我们年纪大了,就只能捐出一点钱表达心意。”周永开说这话时,眼中泛起了泪光。

周永开对“公”慷慨,对“私”却极度苛刻,每一笔捐款都是他和妻子吴应明省吃俭用、节衣缩食而来。每每回忆起当年“地下工作”期间的场景,他便感慨万千,说今天的生活已经很幸福了,对于物资方面“自己够用就行”。他和妻子至今仍住在上世纪十年代修建的职工宿舍,60多平米的老屋里,每一件家具都说得上是“古董”了。沙发破了,就拿布遮盖拿线缝上;椅子坏了,就用绳子固定绑住;一套蓝色中山服,更是穿了几十年。

这些年,他已经记不清捐献了多少钱,但他始终记得“把一切奉献给人民”的庄重承诺。“共产党人没有私心,等我们老了,我所有家产包括这房子也捐献给国家。”

潘东升同志先进事迹个人感悟

9月25日,福建省公安厅党委委员,福州市副市长、公安局局长潘东升倒在了工作岗位上,年仅57岁。

“加入公安队伍,就是要时刻准备着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1984年,入警培训时的一番话,成为潘东升毕生的信仰。从警37年来,他始终忠诚履职、甘于奉献,以心血践行担当,用生命诠释使命。

“他就像陀螺转个不停”

“永葆对党的无限忠诚!”2019年8月22日,一次主题党日活动上,潘东升写下了这句话。

何为忠诚?面对急难险重的任务,潘东升总是走在前、作表率,冲在第一线。

2016年5月8日5时30分,时任三明市公安局局长的潘东升接到警情——三明市泰宁县池潭村发生特大泥石流灾害,一水电站施工棚内的数十名工人被掩埋!

拿起对讲机、冲上越野车,潘东升立刻奔赴事发现场。山路泥泞不堪,两旁不时有塌方和山体滑坡,他在两小时内赶到现场,迅速组织抢险救援。

“五天四夜,饿了吃碗泡面、啃个馒头,困了就在车上眯一会儿。”三明市公安局巡特警支队政委罗志怀回忆,山区的深夜很冷,潘东升披着一件破旧的雨衣跑前跑后,不知道走了多少来回,衣服被泥浆与汗水彻底浸湿。

不论是危急时刻还是繁重任务,总能看到潘东升冲锋在前的身影——。

深夜两点指挥核查警情,部署节日安保工作,到重要场馆检查安保事项,部署出台第四批“我为群众办实事”项目……就在牺牲前的几天,潘东升仍在连轴转。9月24日,牺牲前一晚,忙完手头工作的潘东升,抓紧时间给身体不适的妻子打了个视频电话,然而这最后一次通话,也因其他工作事务中断了8次。

长期高强度的工作,让潘东升的身体严重透支。2018年6月26日,他做了肺部手术。

“他就像陀螺转个不停,把人民群众的安全感提上来了,自己却倒下了。”对潘东升的离开,身边同事深感痛心。

“有利于群众的事他都要做”

“有利于群众的事他都要做。”这是福州市公安局交警支队支队长陈明俤对潘东升最深的印象。

陈明俤曾在福州市下辖的福清市公安局任局长,“作为著名侨乡,福清出入境证件的办理需求很大,群众办事一度费时费力。”

瞄准痛点,陈明俤下决心优化审批流程。彼时,这项改革在全省还没有先例。“在服务群众上,我们就是要尽量让群众少跑腿、不跑腿。”潘东升的话坚定了陈明俤的决心。福清市在全省首创出入境24小时自助受理服务中心,群众办理护照、港澳通行证从原来的7天变成“立等就取”。

“老百姓从迈进公安机关大门的那一刻起,就是警情,我们就要接警。”这是潘东升常挂在嘴边的话,也折射出“人民公安为人民”的不变信念。

在三明,潘东升在2014年至2016年全力推进“互联网+”便民服务,40个办事项目审批时限比法定时限缩短40%,80%的审批服务项目实现网上办理。

在福州,潘东升于2020年7月推出接处警“首接首移责任制”,规范案件受理移送,从源头上解决基层一线“谁接警、谁处警”问题,大大提升了执法质量和效能。

创新推出落户“零门槛”、窗口“无否决权”工作机制……将群众的急难愁盼牵挂于心,潘东升以创新的方式,精准解决民生堵点。2020年,福州治安状况满意度位列全国36个大中城市的前5名。2021年1至9月,群众对福州公安民警接处警满意率达97.94%,位居全省前列。

“他的专业水平令人佩服不已”

2018年,首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前夕,潘东升到会场检查,让福州市公安局警务保障处处长卞晨勇印象深刻。

人脸识别的图像曝光率过高;安保专班预估人流规模太小,要按每天10万人标准完善预案……“一到现场便快速指出这些问题,细致又准确。”卞晨勇说,“他的专业水平令人佩服不已。”

看问题一针见血,源自潘东升过硬的业务能力。

毕业于计算机软件专业,潘东升从警37年一直致力于公安信息化建设。凭借在计算机领域的丰富经验和深厚功底,他成为福建公安系统唯一一位入选“数字福建”专家委员会的成员。

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在潘东升的带领下,福州市公安局与边检、海关、防疫等部门共享数据,帮助福州在全省首批实现现有病例、疑似病例“双清零”。

“如果没有深厚的为民情怀,没有敢于担当的精神,再好的设想也推行不下去。”在同事眼中,潘东升就是这样一个追求卓越、推崇创新的专家型干部。

“将潘东升的崇高精神和优良作风根植于心、外化于行,进一步锻造一支有铁一般理想信念、铁一般责任担当、铁一般过硬本领、铁一般纪律作风的新时代过硬公安队伍。”福州市政府党组成员、市公安局党委书记王锡章说。

快评:为民初心永不变。

群众危难之际,总有他冲锋一线的身影;繁重任务当前,总有他忘我奔波的忙碌;谈起业务,他是大家公认的技术型人才、专家型干部……三十七载从警生涯,潘东升兢兢业业,无论急难险重,他始终靠前指挥、担当作为,践行着共产党员的不变初心。

“党员干部就应该冲到一线!”这句话潘东升时常挂在嘴边。锐意进取,潘东升积极探索发展新路,履行职责使命。大胆创新,潘东升参与见证了福建公安科技信息化从无到有、不断进步的全过程,全面提升了为民服务水平。

37年来,工作环境在变,时代要求在变,潘东升的信念始终不变——护一方稳定、保一方平安、促一方发展。37年来,他扛起为民之责,以奉献诠释着忠诚与担当。

党员张桂梅同志先进事迹个人心得感悟

要知道,张桂梅忘我工作的同时,还在忍受着常人无法承受的病痛:骨瘤、肺纤维化、小脑萎缩……23种疾病缠身,数次病危入院抢救。初,张桂梅就被下过一次病危通知书,华坪县县长庞新秀赶来医院看她。醒来后,张桂梅拉着县长的手问:“我情况不太好,能不能让民政部门把丧葬费提前给我,我想看着这笔钱用在孩子们身上。”

华坪女高的免费,只是让这些山区的女孩“进得来”,如何“留得住”是张桂梅面临的一大难题。她提出用“家访”代替家长会,既可减轻贫困家庭和家长从山区往来学校的负担,又可以深入学生家庭了解问题,解决实际困难。

如果能够深深地、细细地了解下去就会发现,华坪女高一些表面上很难理解的教育细节其实背后自有深意——扶贫的路只有真正走下去,才知道什么是张桂梅所说的教育的“因地制宜”。

有一个学生的家在山顶上,仅有一条半米宽不到的山路相通,路的一边就是万丈悬崖,可这却是学生每个周末、每次放假都要往返的路。张桂梅又心疼又生气地问学生:“这么危险,你回来干什么?”女孩低着头淡淡地说:“张老师,放假了我不回家上哪儿去啊?”

这句话让张桂梅难过了一个星期,她决定:把两天周末假期改为每周日下午放半天假。外面的人都不理解,批评张桂梅“搞应试教育”,就连学校教师也不理解。张桂梅悄悄地做工作:“我们的学生大都是山里的孩子,放了假学校不让待,回家又会增加路途中的危险。如果只放半天假,孩子们出去逛一逛还可以回来,既省钱又确保了安全。”

家访路上,张桂梅给学生家里捐过钱、送过衣,帮忙修路、建水窖、调解纠纷、发展产业;她迷过路、发过高烧、摔断过肋骨、旧病复发晕倒在路上,几乎每次家访完都要大病一场。说到底,这一切是为了孩子,为了孩子的教育。

自华坪女高成立以来,这条家访路张桂梅一走就是,几乎覆盖全体学生,足迹遍布丽江市的一区四县,行程近11万公里——这更是一个个教育扶贫的“最后一公里”。

“扶贫要扶志,要让贫困家庭的精神起来才行,有一种追求、一种希望。孩子能够真正唤起他们积极生活的希望。”张桂梅说。

华坪女高结对扶贫的家庭有六家。张桂梅去送扶贫款,有一家怎么都叫不开门。她看见旁边一个戴着红领巾的小男孩,是这家的孩子,就让他把附近同龄的孩子都叫过来。张桂梅领着几个孩子一起唱《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在那大山里,歌声飘出很远很远”。张桂梅对孩子的父母说:“你们的儿子这么优秀,不但会唱歌,还会学习,你们怎么能整天躲在家里?快把钱拿着,好好地供儿子读书。”后来,这家人真的开始做事了,给他们的扶贫芒果苗栽上了,一年下来家里挣了4万多块钱,因为他们“看见希望了”。

孩子是山里人的希望,教育也是一种希望。张桂梅说,这种希望让“教育扶贫比经济扶贫更彻底”。

“让山里的女孩能够通过读书走出大山,是摆脱贫困、改变命运最好的途径。女孩子受教育可以改变三代人,解决低素质母亲与低素质孩子之间的恶性循环。”张桂梅说,“实际上不只是三代人,而是直接阻断了贫困代际传递,让山里人的命运从根本上得到改变。”

学习党员张小娟同志先进事迹个人感悟

寻找“初心”,奏响“大爱之音”。从“时代楷模”黄文秀,到“扶贫一线干部”龙俊,再到“85后女干部”张小娟。他们将一腔热血倾注在扶贫事业上,一人一人地帮,一户一户地扶,一件事一件事地办,将“大爱”倾注在人民心中深处。作为基层干部,应不断寻找“初心”,要找准自身优势特长,明方向、找定位,全身心投入党的事业,激发干事创业的热情,用好“大爱”,用丰富的知识、专业的技能,为人民群众解决难题。

坚持“初心”,奏响“梦想之音”。从“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到“青蒿素发明者”屠呦呦,再到“为祖国加油”的“新铁人”王启民。他们不忘“初心”,用一生的时间坚持梦想,为人民谋福利,为祖国奉献,让“梦想”在祖国大地上“开花结果”。作为基层干部,虽然没有足够的科学知识,没有相关的科学技能,但是也应怀揣“梦想”,梦想可大可小,身为党和人民之间的传播者,我的梦想就是做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做一名让百姓称赞的干部,坚持“初心”,始终和人民在一起,怀揣“梦想”,共同走向蓬勃发展、幸福美好的未来。

追逐“初心”,奏响“中国之音”。如今繁荣昌盛的中国,离不开一代又一代共产党员的奋斗,是他们不断追逐“初心”,才成就了盛世。现今,第二批“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延伸至乡镇、村。作为基层干部,要以自身初心筑牢使命,爱一行、干一行,为“中国最强音”贡献自己一份力量。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