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学后教小数乘小数教案设计(精选17篇)

时间:2023-12-25 14:05:27 作者:BW笔侠

教学工作计划是指教师在一定时间范围内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目标进行详细规划和安排的一种文件。在制定教学工作计划时,教师需要认真思考学生的学习需求和教学目标。

小学数学《循环小数》教案设计

循环小数是在学生学习了小数除法的意义、小数除法的计算及商的近似值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这部分内容概念较多,又比较抽象,是教学的一个难点。我尝试从讲台上走下来,与学生融为一体,让学生畅所欲言,与学生站在同一个平台上互动探究,在平等的交流中作倾听与发现,在激烈的争论中做引导和评价。

一、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

数学课堂要发展学生的思维,学生必须具有积极的学习状态。在上《循环小数》这节课时,以一个小朋友们都很熟悉的简短诙谐的故事导入新课,很好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也非常自然地进入了新课教学。同时,我提出了问题:生活中还有象这样依次不断重复出现,无穷无尽的现象吗?你能举例吗?通过学生举生活中有关循环现象的例子,不仅体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也让学生感知什么是“依次不断重复出现”?“谁在循环”?这样,有效地分解了教学难点。

二、大胆尝试、自主性的发展。

在以往的教学程序上主张“先教后学”,这种教学方法容易造成学生被动地学,不利于学生自觉能动性的发展,于是在教学《循环小数》时,我把学习内容设计为前置性研究:

b、什么是循环小数?你还知道了循环小数的哪些知识?

c、这样的商应该如何表示?

这样不仅让学生通过课前研究,初步了解所要学的知识的基础上,遇到难以解决的问题时,课堂上在小组里面交流、探讨,通过小组合作学习,不仅可以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对自己的想法进行表述和反省,也可以使学生学会如何去聆听别人的意见并做出适当的评价,使每个学生都获得平等参与的机会,真正做到让每个学生都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进步。这样,既能发挥学生的自立能力和创造能力,体会到成功之喜悦,又达到了素质教育的要求,真正做到了优化教学过程。在学生探索后汇报、展示不同思维方式后,又以此为出发点,顺势研讨,怎样来判断循环小数,为什么要加省略号?能不能省略不写?对于循环小数的'写法,则让学生比较两种写法有什么区别?哪种写法更简便?从而进一步指导学生获得科学的认识方法。经历主动建构过程,得到正确结论,使认识不断深化。

三、练习的突破。

练习时,我采用各个击破,在循环小数一课的练习时,我出了一组判断题,其中有一题:32.7272是循环小数。让学生判断对错,并说明为什么?在此基础上,一改题目:要使32.7272成为循环小数,应怎么改?在教写法时,则让学生把研究题中3道有代表性的循环小数用循环节表示,这样既充分利用了原有的资料,又使学生牢牢记住,只有那些小数部分有依次不断重复出现的数,才是循环小数。练习设计中,我多次采用设疑的方法。如问32.7272是循环小数吗?这样设疑,一是能针对学生可能会出现的问题,引导学生做进一步思考,有利于加深学生对循环小数的认识,二是注意了结合数学内容训练学生运用概念进行判断、推理,而不是满足于学生简单地回答“是”或“不是”,这样就能培养学生对简单的问题进行判断、推理和“有条有理有根有据地回答问题或叙述理由的能力。

四、对小组合作展示的思考。

小组合作展示让多个孩子成为一个小集体,在这个小集体中人人都有事做,人人都有发言的机会,人人都有展示的机会,个人的优势得以充分发挥。

小数乘法教案及教学设计

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五年级上册第7页例5及做一做,练习二第6~8题。

1.经历在实际问题中收集和获取信息的过程,会正确利用小数倍解决实际问题,正确计算小数乘法。

2.掌握小数乘法的验算方法,体验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形成修正错误、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3.形成独立思考、反思质疑的学习习惯,体验知识迁移的学习方法。

利用小数倍解决实际问题。

合理选择小数乘法的验算方法。

课件、投影仪、计算器。

1.口算下面各题,看谁算得又对又快。(将答案按顺序记录在口算本上,再集体订正。)

30.5=答案

0.74=答案

2.13=答案

1.18=答案

90.8=答案

1.52=答案

0.70.8=答案

2.50.4=答案

2.解答:一支铅笔0.5元,一支水性笔的价钱是一支铅笔的3倍。一支水性笔多少钱?(指名学生回答:为什么用乘法计算?)

3.回顾:前面我们学习了关于小数乘法的哪些知识?

(学生自由回答,教师适时引导,整理回顾小数乘法的计算法则、确定积的小数点位置的方法以及积与因数的大小关系等。)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1.呈现教材主题情境图(ppt课件),让学生独立收集信息。

2.交流整理:从这幅图中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教师结合学生的回答,在课件上适时强调、突出相关的数学信息。)

(1)非洲野狗的最高速度是56千米/时;

(2)鸵鸟的最高速度是非洲野狗的1.3倍;

(3)要求的问题是鸵鸟的最高速度是多少千米/时。

小学数学《循环小数》教案设计

循环小数是小学数学第九册上期教学内容,是一个新知识,这部分内容概念较多,又比较抽象,是教学的一个难点,循环小数是在学生学习了小数除法的意义、小数除法的计算及商的近似值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这部分内容概念较多,又比较抽象,是教学的一个难点。

课本的例8,是教学从某一位起,一个数字重复出现的情况,为认识循环小数提供感性材料。例9,通过计算两道除法式题,呈现了除不尽时商的两种情况:一种是从某位起重复某个数字;另一种是从某位起几个数字依次不断重复出现。由此引出循环小数的概念并介绍循环小数的简便记法。接着教材用想一想的方式组织学生讨论“两个数相除,如果不能得到整数商,所得到的商会有哪些情况”。由此介绍有限小数和无限小数的概念。以前学生对小数概念的认识仅限于有限小数,到学习了循环小数以后,小数概念的内涵进一步扩展了,学生认识到除了有限小数以外,还有无限小数,循环小数就是一种无限小数。本节课通过四个环节进行教学。

一、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成为发现者。

《数学课程标准》强调:“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建构主义教学论指出,复杂的学习领域应针对学生先前的经验和学习兴趣。新课开始,我以学生身边的循环现象为导入点,通过计算求商,让学生在不公平的“除尽”与“除不尽”的比赛中发现问题,初步感知有限小数,无限小数,让学生体验“循环”的含义,从而说出生活中的“循环现象”,将生活与数学融合在一起,使学生真正理解了“循环”含义,从而为进一步探究“循环小数”的意义架起桥梁。

循环小数这种数学现象,激发起学生探究新知的兴趣。

二、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参与知识形成的全过程。

数学知识只有通过学生亲身主动的参与,自主探索,才能转化为学生自己的知识,本节课通过让学生算一算、想一想、观察、比较、讨论中获得循环小数的概念。在学习过程中,教师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思考与合作交流,创新的空间,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成为学习的主人,让他们动脑、动眼、动口研究问题,获取新知。再通过让学生自学课本,了解循环节和循环小数的简便写法以及有限小数、无限小数的概念,让学生自己发现新知,培养学生的阅读数学书的习惯和自学的能力。

三、运用新知,解决问题。

设计不同层次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再通过讨论、师解、生自评,让不同的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得到不同的.发展,享受了不同的成功。

从认识的过程来说,形成概念是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过程,即从个别的事例总结出一般性的规律;巩固概念则是识记概念和保持概念的过程,是加深理解和灵活运用概念的过程,即从一般到个别的过程。好的练习设计能够巩固学生的知识,进而延伸知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教学完新知后,我由浅入深设计了三个不同层次的练习,使不同层面的学生都学有所获。

四、通过回顾,思考,弄清本节课所获得的新知识,在大脑里留下深刻的印象,进一步明确学习重点,掌握知识要点对所学知识得到了及时的巩固、提高、升华。

本节课依据新的《课程标准》及新的教学理念。注重了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学习,参与知识形成的全过程,充分体现了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学习氛围,使全体学生在数学学习中都得到了不同的发展,教学效果好。

小学数学《循环小数》教案设计

一、填一填。

(1)一个数的小数部分,从某一位数起,一个数字或者几个数字()出现,这样的小数叫做循环小数。

(2)4.385385385……,它的循环节是(),用简便方法表示是(),将它保留三位小数是()。

(3)在里填上“”“”或“=”。

0.60.65÷90.9。

0.710.7177÷61.16。

(4)在0.2525,5.234,4.99……,0.18,

二、14159……,0.23535……等数中,

是有限小数的有()。

是无限小数的.有()。

三、把下面的数从大到小排列起来。

5.12345.1234。

5.12345.1234。

四、算一算,商是循环小数的用简便形式表示。

2÷55.52÷9。

67.8÷118÷7。

六、一本笔记本3.6元,李老师带了100元钱,最多能买这种笔记本多少本?

八、在适当的地方加上循环节使下面的式子成立。

6.3856.3856.3856.385。

十一、将自然数1,2,3,4,…,按照下列规律排列。

(1)1999排在第几行第几列?

(2)2003排在第几行第几列?

小数乘法教案及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40页-第41页的“小数点搬家”。

1、结合实际情境,发祥小数点的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

2、能运用这一规律计算相关的小数惩罚。

发现小数点位置的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规律,并应用这一规律计算有关的乘除法。

正确应用小数点位置的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这一规律计算有关的乘除法。

一、观察情境图,明确观察任务。

1、(出示情境图)从图中你发现哪种商品最贵,哪种最便宜?

3、全班交流总结:它们都有数字8和0,只是小数点的位置不同。

看样子一个数大小与小数点的位置有关。到底有什么关系?

二、探索小数点的位置移动与小数大小的关系。

1、先观察两个小数0.80、8.00 ,小数点是向哪个方向移动的,移动几位?

学生发现:小数点向右移一位。

教师:小数点向右移一位,小数大小怎样变化?你是怎样想的?

全班交流各种想法并讨论。

如果一个数乘10、100、1000,我们只要把小数点向什么方向移动?移动几位就可以了。

2、尝试第41页的第2题。

3、小组合作,探索小数点向左移,小数的大小如何变化?

三、练一练。

学生独立完成练一练的第1、3题。

四、全课小结。

这节课你有何收获?

《简单的小数加减法》教学教案设计

《简单的小数加减法》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认识了小数和掌握了整数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本节课的小数加减法只涉及到一位小数,重点是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理解“小数点对齐”就“把相同数位对齐”的道理。所以在教学活动中我注重引导学生利用整数加减法计算的算法迁移到小数加减计算中,理解算理与算法。

成功之处:

1、文具店”的情境导入,激发学生兴趣。出示文具店买文具的情景,让学生观察,发现数学信息,提出问题。学生提出的`问题很多,根据学生的回答列出多个不同的小数加减法的算式。

2、生为主体,引导学生探究掌握知识。如何让学生理解“小数点对齐”就“把相同数位对齐”的道理呢,我引导学生把小数放在具体情景中(以元为单位),列竖式时,先理解0.8元和0.6元等表示的含义。如果出现数位不同,空缺的数位就是0,换成相同位数的小数,这样一来学生对齐数位就容易多了。学生自己尝试计算后交流总结算法。

3、设计练习,巩固知识提高计算能力。数学课特别是计算课往往比较枯燥,由于本节课的内容简单,所以在练习中我重视练习的设计体现多样性和层次性。

4、结合主题图提出很多问题,理解掌握了计算方法后,自行运用知识解决其他的数学问题。

5、中不仅有生活情境中解决问题,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同时还涉及基础的练习和竞赛的内容,增强了趣味性,调动学生的热情,积极参与。在练习活动中运用知识,提高能力。

不足之处:

1、学生尝试计算后,个别孩子汇报,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出算法,大多数学生处于听的状态,思考和表现的机会很少。

2、练习题中如果设计到判断改错题会更好一些,这类题目比较直观有效。

3、今后要重视对小组合作学习的指导和学生表达能力的培养。

小学数学《循环小数》教案设计

循环小数是在学生学习了小数除法的意义、小数除法的计算及商的近似值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这部分内容概念较多,又比较抽象,是教学的一个难点。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建构主义教学论指出,复杂的学习领域应针对学生先前的经验和学习兴趣。新课开始,通过讲故事的方式,引起学生的兴趣,让他们体会生活中不断重复出现和无限的表象,我以学生身边的循环现象为导入点,让学生体验“循环”的含义,从而说出生活中的“循环现象”,将生活与数学融合在一起,使学生真正理解了“循环”含义,从而为进一步探究“循环小数”的意义架起桥梁。

接着通过计算小乌龟和小蜗牛的爬行速度两道除法式题,呈现了除不尽时商的两种情况:一种是从某位起重复某个数字;另一种是从某位起几个数字依次不断重复出现,让学生观察辨别,由此引出循环小数的概念并介绍循环小数的简便记法。接着用想一想的方式组织学生讨论“两个数相除,如果不能得到整数商,所得到的商会有哪些情况”。

以前学生对小数概念的认识仅限于有限小数,到学习了循环小数以后,小数概念的内涵进一步扩展了,学生认识到除了有限小数以外,还有无限小数,循环小数就是一种无限小数。

从认识的过程来说,形成概念是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过程,即从个别的事例总结出一般性的规律;巩固概念则是识记概念和保持概念的过程,是加深理解和灵活运用概念的过程,即从一般到个别的过程。好的练习设计能够巩固学生的知识,进而延伸知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教学完新知后,我由浅入深设计了三个不同层次的练习,使不同层面的学生都学有所获。

四年级数学教案设计:小数除法

7.83÷91.35÷2.754.4÷0.1627÷1.8。

6.76÷0.52。

22.78÷3.4。

4.8÷3。

18÷48。

二、口算。

2.4÷248÷0.696÷3。

0.24÷0.24.8÷60.96÷0.03。

2.4÷0.24.8÷0.69.6÷0.3。

3.24÷243.24÷0.243.24÷2.4。

三、写出下面各循环小数的近似值(保留三位小数)。

0.3333……≈。

13.67373……≈。

8.534534……≈。

4.888……≈。

四、用简便记法表示下列循环小数。

(1)3.2525……。

(2)17.0651651……。

(3)1.066……。

(4)0.333……。

五、列式计算。

两个因数的积是0.226,其中一个因数是1.5,另一个因数是多少(得数保留两位小数)。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教案设计

目标预设:

2、在探索规律过程中,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比较、归纳、概括的能力和主动探索数学规律的兴趣。

3、结合探索规律的学习,让学生了解一些社会常识和自然常识,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应用规律正确计算一个小数乘10、100、1000,特别是其中小数点移动时须补“0”。

课程实施:

一、情景引入。

1、谈话:最近老师作了几项物品单价的调查。

小黑板出示。

品名一枝圆珠笔一块橡皮一辆玩具小汽车一台电风扇。

单价2.50元0.25元25.00元250.00元。

2、你能将这些小数从小到大排列起来吗?

3、引导比较。

这四个小数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板书:数字相同,小数点位置不同。

4、揭示课题:

二、自主探索,发现规律。

1、出示例2。

(1)用计算器计算,并观察小数点位置的变化情况。

2、汇报计算结果,并板书。

5.04×10=50.4。

5.04×100=504。

5.04×1000=5040。

问:5.04乘以10、100、1000后,小数点位置的变化情况怎样?

引导比较:5.04×10以后小数点位……。

问:5.04是一个两位小数,将5.04×1000小数点位置向右移动三位,这里值得我们注意的问题是什么?(移动小数时数位不够用“0”补足)。

指名回答,教师板书。

4、引导小结,并适当评价。

把一个小数乘以10、100、1000……后,你能发现什么规律?

小黑板出示规律。

三、应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1、教学例3。

(1)出示例3,并说说你能从表格中知道些什么?

(2)问:你能告诉大家:每千克黄豆中蛋白质含是多少克吗?

你能把0.351千克改写成克作单位的数吗?

(给你们一分钟时间,一分钟后,请在小组里交流)教师巡视。

(3)组织交流指名回答适当评价。

2、完成试一试。

(1)读题。

(2)填空。

(3)交流。

3、完成练一练。

指名口答:

问:36乘10、100、1000时你是怎样想的?

四、巩固练习,拓展延伸。

1、完成练习十二第4、5题。

2、完成练习十二第6题。

(2)引导审题,相机板书。

先理解题意,再问:地球上重10千克物体在月球有多重,认为什么怎样算?为什么?

板书:地球月球。

1千克0.16千克。

10千克?千克。

100千克?千克。

1000千克?千克。

(3)学生独立完成后两个问题。

3、完成练习十二第7题。

(1)引导审题,板书引领。

先理解题意,相机板书,再问:1000。

平方米释放多少千克氧?吸收多少千克二氧化碳?

1平方米0.1千克0.073千克。

1000平方米?千克?千克。

(3)学生口算结果,并说说小数点怎样移动?

4、拓展延伸。

10千克甘蔗可榨糖4.2千克,照这样计算,1000千克甘蔗可以榨糖多少千克?

五、全课总结。

六、作业布置。

教后反思:

一、实现两个转变,促进数学学习的有效性。

整节课给学生创设一个宽松、自由、和谐的学习氛围,实现了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在让学生自主探索和发现规律应用规律解决问题的途中,采取多维互动,合作交流,让不同程度的学生在合作交流中得到启迪。实现了对知识的自我构建,让数学思维能力得到培养,促进数学学习的有效性。

二、多维互动,实现学生认知的自主构建。

学生深层次的认知发展,既需要独立思考,也需要合作交流。学生之间本来存在着个体差异,这种差异其实也是一种宝贵的学习资源,因为学生的思维彼此之间就是最低的发展区。在教学中,先让学生用计算器计算,发现小数点位置的变化情况,再通过学生自己举例观察点位置的变化情况,从而引导学生比较、合作、交流。在应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时,请他们选择各自的方法把0.351千克改写成用克作单位的数。整个教学过程,教师在让独立思考的同时,通过小组合作交流、师生交流、全班交流,让极大部分学生能发现“小数点向右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从而实现学生认知的自主构建。

三、激励评价是推动有效学习的动力。

评价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对学生探究精神的肯定和鼓励,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促进学生主体性的发展。教学中教师在给学生激励评价的同时,让学生之间相互评价、学生自我评价,这种评价既是一种数学化的过程,也是推动有效学习的动力。

《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教案设计

前两天学习了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知识比较抽象,所以发现学生学习起来比较有难度。对小数点的移动,特别是位数不够时,学生很容易把小数点点错位置,导致出错。本课的重难点是小数点移动的方法及当位数不够时用“0”补足的处理,所以要把较为抽象的内容具体化。

在课一开始通过孙悟空金箍棒的长短变化导入,吸引学生兴趣探讨下去。借助课件演示,使学生很清楚看到小数点的移动的过程,从而知道小数点移动会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然后让学生观察小数点的变化和金箍棒的长短有什么联系,学生马上可以说出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金箍棒就扩大到原来的10倍。然后让学生通过观察、数、移、归纳,理解与掌握小数点移动的规律及方法。在这里,强调小数点移动后要去掉整数部分前面多余的0,以及结果是整数时,小数点省略不写。在这基础山,利用知识的迁移过渡到一个小数除以10时,小数点移动的规律,理解“整数部分一个单位也没有,就用0来表示”的问题。

总之,通过具体的演示,学生已理解并基本掌握了知识。但是做题过程还不够熟练,很同意出错,所以还需加强练习,强化学习效果。

先学后教教案纪昌学射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纪昌学射》中的生字,正确读写“纪昌学射、妻子、虱子、拜见”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简单复述课文的主要内容。

3、联系有关词句,体会纪昌学射箭的恒心和毅力,感悟到“学习要练好基本功”的道理。

教学重点:

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理解寓言的寓意。

教学难点:

结合重点语句,体会人物品质。

一、谈话导入,兴趣盎然。

我是这样设计的:看图片猜故事游戏环节,什么叫“寓言”?并通过介绍一个有关纪昌向飞卫学射之前的故事,来引出今天要学习的内容。揭示课题,并且指导“纪”的读音以及“昌”的写法。

二、注重体验,读中感悟。

1、文中两次练眼力,我在教学中,把重点放在了第一次练眼力上。为了引领孩子感悟纪昌苦练的品质,我带领孩子层层深入地品读句子。

让孩子理解“注视”意思。

让学生用飞卫师傅的话来解释词语,告诉孩子们这是一种很好的阅读方法。

2、切身体验,有感而读。

请孩子们睁大眼睛,注视着老师手中的“梭子”,几秒钟后谈感受,体会在纪昌的注视中含有的那种坚持不懈,认真刻苦的品质。

3、创设情境,再感而读。

让学生想象纪昌在练习眼力的过程中,会遇到哪些困难呢?如果你是纪昌的妻子、朋友、邻居,你会说些什么?请选择一种身份写下你想说的话。感悟只有认真刻苦还不够,还要有恒心,有毅力,让学生在品词读句中层深入的感悟纪昌的学习品质。

三、渗透学习方法,并贯穿课堂始终。

能用课文的句子来解释词语,理解词语,这是一种很好的方法。在教学过程中,对于“注视”、“相当到家”我都引导学生尝试去找可以理解词语的句子,学生饶有兴趣。学生在课堂中表现得兴趣盎然,对词语的理解和对纪昌的学习品质的理解更加深刻,体现了语文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统一。

本课是一则寓言故事。所以在教学中我重点引领学生运用学习方法在学习第一次练眼力的过程中,我适时的向孩子们渗透学习语文的方法。课文的2,3段在段式上十分相似,按照飞卫指点――纪昌练习――练习成效这样的顺序来写的。学习第二次练眼力时让学生运用第一次练眼力的方法去自学,首先让学生找到关键词句,体会感受。再联系实际生活,感受盯着虱子看是什么感受。最后让学生做做旁观者,会怎么样劝说纪昌。

领悟寓意时还结合日常生活,让学生们想想自己学习一些其他本领需要练好哪些基本功,体会基本功的重要性。

总之,这节课我力求做到充分尊重学生。,让学生多读多感悟,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但课堂的朗读依然少了点声音,少了点感觉。写话练习的设计也有缺陷,这是我在今后教学中要力求多多实践的方向。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我将继续研究和探索。

《简单的小数加减法》教学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2.学生能够比较熟练地笔算小数加、减法,

3.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迁移类推能力。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1、师:“分乡文具超市”开业了,咱们一起去看看吧!

(1)出示主题图:看图,你从图中获得了哪些商品信息?(指名说)。

(3)生尝试计算。然后说一说,你打算买哪两样?一共要付多少钱?

2、师根据学生的回答,适时板书。

3、谈话导入并板书课题。

二、探究体验。

(1)同桌互相说一说你是怎样计算你最想买的文具的价钱的?

(2)生汇报交流、师板书。

(3)师生小结:小数加法与以前所学的加法是相同的,也是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

(5)观察、思考:在小数加法中,怎样使相同数位的数对齐?

(6)引导学生两式比较。生从自己的学习实际情况出发,寻找适合自己知识水平的解决方法。

(1)谈话导入例4提出问题:这道题你会解决吗?应该怎样列式?

(2)组织学生讨论:该怎样列竖式并正确计算出得数?

(3)引导学生说一说小数减法的小数点为什么要对齐?

(4)这个竖式怎样计算?学生尝试,教师巡视指导。

(5)引导学生说说用竖式计算1.2-0.6的过程。

(6)师生总结:计算小数减法的方法。

3、引导学生讨论并总结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使学生明确它们都是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加减,都从最低位算起,而且同样是“满十进一”或“退一作十”。只是小数加减法小数点对齐,相同数位也就对齐了。

三、实践应用。

1、完成p96页“做一做”

2、完成练习二十二第1题(做在课本上,允许个别学生用竖式计算)。

3、用数学:练习二十二第2题,学生独立解决。

四、全课总结。

1、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新的知识?

2、师总结。

《简单的小数加减法》教学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进一步理解小数加减法的意义及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使学生能够比较熟练地笔算小数加、减法。

2、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我会算。(完成p97页第3题)。

(1)课前测量自己的身高。

(2)同桌互相说一说自己的身高,并写下来。

(3)独立完成第3小题。

(4)指名汇报交流。余生帮助评价订正。

2、谈话导入,板书课题。

二、探究体验。

1、完成p97页第4题。

(1)看图读题,明确题意。

(2)指名提出问题,师板书。

(3)生独立完成板书出来的问题。

(4)全班汇报交流、讲解订正。

2、完成p98页第5题。

(1)生读题后指名复述题意。

(2)小组讨论怎样计算。

(3)全班汇报交流。

(4)师生小结方法。

三、实践应用。

1、生独立完成p98页第6题。

(1)指名看条形统计图说数学信息。

(2)生独立列式计算。

(3)集体反馈、汇报交流。

2、学有余力学生完成p98页思考题。

四、全课总结。

1、通过今天的练习,你有什么新的收获?

2、老师总结。

先学后教教案纪昌学射教学设计

一、设计理念:

长久以来,我们的阅读教学重于分析,重于理解,重于人文内涵的挖掘,却唯独缺少语言文字的积累和运用,造成阅读教学效率低效。要改变阅读教学“高耗低效”的困境,我们必须转变教学观念,在阅读教学中切实落实语用训练。故此,语文教师心中应时刻有语用训练的意识,并以此指导我们的阅读教学工作。基于此,本课教学法设计时,我根据“课标”对中年级的具体要求,结合课文的内在训练因素,按照学生实际知识和能力水平确定了本课的语言文字的训练点――学习本课的构段方式,并以此迁移运用。教学时循着“飞卫提要求――纪昌勤奋练习――结果如何”这条教学主线进行教学,从“言”入手,由“言”及“意”,推“言”达“意”,让学生在语言训练中明白寓意。同时,这节课我力求做到充分尊重学生,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指导学生自主学习的同时,渗透学习方法的指导,体现了语文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统一。

二、学情分析:

已经具备一定阅读理解能力的四年级学生,读一遍两遍肯定就能了解故事的情节,纪昌的品质也可以通过品读的方式来体会。四年级孩的子开始从被动的学习主体向主动的学习主体转变,所以,教学设计时力求“自主合作”学习的方式,如借助自学卡片,引导学生自读自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四年级还是培养孩子良好学习能力的关键期,所以初读环节让学生学习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品读环节引导学生学习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从而培养孩子们的阅读能力。四年级习作的关键是从写段落向写作文过渡,段的训练仍然是四年级习作的重要内容,而本文是学习构段的一个很好范例,所以引导孩子们从读到写,落实语用。

三、教学目标:

1、会读本课生字词,指导写“妻”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寓言的特点,感悟“学习要练好基本功,还要坚持不懈”的道理。

3、引导学会按事情发展的顺序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4、以课文2、3段为例,引导学生按“要求、练习、结果”复述,学习运用这种构段方式写学习一项本领的小片断。

四、教学重点:

1、借助学习卡自主学习、小组交流,感悟“学习要练好基本功,还。

要坚持不懈”的道理。

2、练习按“要求、练习、结果”自主选择2、3段进行复述。

五、教学难点:

以课文2、3段为例,引导学生按“要求、练习、结果”写学习一项本领的小片断。

六、教学课时:2课时。

七、教学准备:课件、生字卡、学习卡。

八、教学过程:

(一)、课前谈话1:同学们,俗话说得好:活到老,学到老!你们能从林老师的比划的动作中猜猜林老师这段时间学什么吗?(学轮滑)你们谁也来比划一下?同学们猜。

课前谈话2:看来同学们很会猜,你们能根据我给的图片猜猜这是一个什么故事吗?(出示课件)这些都是什么故事?寓言有什么特点呢?(板书:故事――道理)我发现寓言故事都很简短很简单,但是道理却很深刻!(边板书:小――大)。

(二)、导入新课,解题,正音。

1、板书课题,示范写“昌”字。今天我们林老师要带着大家学习一个寓言,板书课题,“昌”是由两个“日”组成,上窄下宽。

2、正音、解题。学生们读课题。这个“纪”字怎么读?我查了字典,发现它有两个读音,你们能结合注释,给这个课题选一个正确的读音吗?看来查阅工具书,是一种非常好的学习方法。纪昌是一个人,学射就是学习射箭。

3、再读课题,质疑。同学们再读课题,你们能围绕课题提一个最有价值的问题吗?(师根据学生的答案板书:原因、经过、结果)。

(三)、初读课文。

1、初读课文,将课文读正确。读准生字,学习生字“妻“。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我要检查同学们是否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了?先看这些生字?你会读吗?指名读。全班同学读词。我发现生字“妻”不好写。指导书写“妻”上面要写紧凑些,下面稍宽些,“横”要写平稳,最后一横要托住上面,所以要写长一些。现在大家在学习卡上练写,把妻字写正确写美观,注意写字姿势。头正,肩平,身直,足安。(老师巡视,夸孩子:看你的横写得多平稳!你做到了上紧下松!你最后一横有牢牢托住上面!写得好的画星)。

(四)、品读第2、3段。

1、出示学习卡,小组合作学习。

我们现在来学习2、3段。同学们请你们拿出学习卡,按上面的要求小组学习。(师巡视)。

2、交流。

(1)飞卫要求的句子谁来读读?在这部分有打动你心的字、词、句吗?(出示课件)知道吗?这部分打动林老师的是一个标点符号“!”大家能想象飞卫当时说话的表情吗?说话的速度呢?指名读一读!

(2)纪昌怎么练习呢?指名说。在这部分有打动你心的字、词、句吗?说说你的从中感受到什么?把你的感受读一读。

(3)“到家”是回家吗?前面一个“相当”说明水平极高。“――”在这里的作用是?师引读:纪昌练得相当到家――。当纪昌练习成功后他心情如何?同学们联系上下文,能不能从一些词句中分析一下。(满意、激动、自信)请同学们带着这种情感读读。

(4)这两段都是先写?然后写?最后写?(板书)。

3、学生按目标、练习、成果比赛读。

刚才我们一起品读了2、3自然段,一定有了许多的感受,请把这种感受带进你的朗读中。我们来比赛读。1、2组的同学读第二段,3、4组同学读第3段。

4、能不能将纪昌练习眼力的部分复述一下呢?你们选择自己喜欢的一段练习。指名复述。

(五)、感悟道理:

1、我们刚才学习的都是纪昌练习眼力部分,为什么没有详写详写射箭?而是一次又一次地写练眼力呢?学习基本功很重要。(出示课件连线)。

2、通过学习你知道了什么?还知道了什么?

3、老师送给大家两句话,读一读。这些句子也和寓言故事一样,短小却蕴含深刻的道理。同学们课后可以去收集。

(六)、小练笔:

(七)、布置作业:

《纪昌学射》这个故事选自《列子》很多故事都来自这本书,请同学去图书室借阅这本书。回家把这个故事说给家长听一听。继续完成小练笔。

九、板书设计:

练眼力要求练习成果。

大道理持之以恒+学好基本功。

自主学习卡。

1、轻声读课文2、3自然段。

2、把飞卫提要求的句子用“――”画出,把纪昌练习的句子用“===”画出,把纪昌练习的成果用“~~~~~”画出。

3、我发现2、3自然段的结构相同,都是先写_____________再写_______________最后写___________________。

4、圈出2、3自然段最能打动你心的字、词或句子,再和同桌说说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小练笔:

四年级数学教案设计:小数除法

这个学期,老师教了一个新知识,是小数的乘法和除法。这个知识,可帮了我大忙啊!

昨天晚上,我妈妈一起去买苹果。苹果是2.6元一斤,妈妈买了4.5斤,本应该付钱9元。可是营业员粗心大意,不知道怎么算的,算成了12.2元钱。还好我利用了这个学期新教的知识,在脑子里算过一便后,马上纠正了营业员的失误。

不仅营业员阿姨夸我聪明,这么小都会小数乘除法了,而且在回家的`路上,妈妈还表扬我,给她省了0.5元,并且学过的知识能在生活中活用。是啊!要是没学好这门数学,以后损失的不只是这0.5元,或许是几百,几千,甚至上亿呀!

先学后教教案设计

走上讲台十几年,从内心深处渴望自己的学生受到素质教育。在走素质教育道路和寻找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结合点上寻寻觅觅而始终迷迷茫茫。拿到《教学革命蔡林森与先学后教》,认为只有口号、缺乏实际操作意义的书又来了一本。

随意翻看,一句话“课改也要打假”宁我为之一震,潜意识觉得这本书值得看。跳过题词读读简介,更肯定了我潜意识的正确。于是静下心来,从头至尾细读这本书。

当第二遍读完,感受颇深。

先说说书中让我钦佩的几句话吧,站在个人的角度谈谈体会。

1、“课改也要打假”。

课改喊了好多年了,改来改去,应试色彩依然不浅。我和不少教师一样,在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之间摸索、徘徊,始终难以走进素质教育的大门,始终以自认为是“素质教育”的方式教育着自己的学生,我自愿站到蔡林森校长所说的“被打”行列之中。

2、“吃苦是福”。

蔡林森校长从小吃苦,学会了主动学习;当教师吃苦、自学,教好了学生,当好了老师;当校长吃苦,建成名校;退休后吃苦,先进的教育理念、方法继续影响一大批人,让更多的孩子享受到了真正的素质教育。好像蔡校长“苦海无边”,其实,“苦”中的成功无时无刻不在伴随着他,那就“苦”也不苦了。

3、“不允许有任何拖堂,不管是老师还是学生”。

暂不说谁也不希望、不喜欢拖堂。蔡林森校长这句话的分量甚重,要求课内完成当堂课的学习任务和教导任务(这样说是受了“先学后教”的影响),没有拖拉也决不许拖拉,使师生,特别是学生在课堂上做到紧张地投入课堂活动,做到全员参与、精力集中、知识能力“堂堂清”。

4、“‘没有教不好的学生’中‘好’的标准每个学生经过教育,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明显的进步,优生更好,后进生进步很快”。

“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这句话,提出多少年可能就被骂了多少年。听得最多的是“我们班上×××(特别差的学生)拿给他教嘛,我看他能不能教成优生?!”读了蔡林森校长这“标准”,看来我们原来理解太肤浅、太偏颇了。这一“标准”让我明白了,素质教育要让每个孩子的知识、能力、道德情操等方在原有基础上有最大限度的进步、最大限度的收获!

5、“教师能够热爱学生,相信学生,尊重学生,平等地对待每个学生,这确实是依靠科学,遵循规律,有效地推广‘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法的首要条件”。

这是师德要求,是教师良好个人素质的体现,成为了蔡林森校长眼中“有效地推广‘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法的首要条件”。说明对学生的指责、讽刺、挖苦、嫌弃、不公,就不能使每一名学生全身心投入学习活动,就不能真正让每一名学生取得进步、收获成功,就无法真正实现素质教育。

6、“效果好就是好课”。

一语中的!少了评课的细项打分,不允许“假、大、空”的客套评课语言。教学的最终目的就是教学效果好,就是让学生在知识上有最大的收获、能力上有最大的提高、道德情操得到升华我会把这句话作为我教学工作的指导思想。

下期开校,我将进入我中学教学的第二个学期。结合我自身的实际、学生的实际、学校的实际,结合对《教学革命蔡林森与先学后教》的学习,我将在自己的教学中特别注重以下两方面,并注意结合实际调整自己的教学方式方法,使自己的课向“效果好”靠近。

一、指导自学、交流、互教,还课堂给学生。

在课堂结构中,学生才是主体,引导学生自学、交流、互教,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活动中,动眼、动手、动嘴、动脑,主动地获取知识。用教育界颇负盛名的作家、演讲家安奈特l布鲁肖的一段话告诫自己:“讲啊,讲啊,教啊,教啊,如果你合上嘴,我会学到更多;求你别说了,让我自己来!”

得更精致,一切以从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有利于课堂“效果好”出发。

二、少讲不是不讲,而是精讲,实现教师的教和导。

在课堂活动中,有学生自学、交流、互教等活动,是整堂课的主要部分,也有“教和导”的环节,这是课堂教学的精彩部分。任务是帮助学生纠正错误,解决疑难问题,此环节的时间不宜太长,自己要保证教的内容要少而精,只教重点、难点;只教学生不会的,帮助学生纠正错误,解决疑难问题。引导学生自学、交流、互教时,先让会的学生讲,讲对了,老师不重复;学生讲得不完整,老师要补充;学生讲错了,老师要纠正,始终保证言简意赅,不说废话。

综上所述,对《教学革命蔡林森与先学后教》的学习,让我有了收获,也有着思考,我还要继续结合洋思中学课堂教学视频、讲座视频,进一步领悟“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操作精髓,结合实际去探索,努力使自己的学生也享受到真正的素质教育,“让每个孩子的知识、能力、道德情操等方在原有基础上有最大限度的进步、最大限度的收获”!

先学后教教案设计

教学内容:

教材第6页的例4及下面的做一做。练习一的第5--7题。

学习目标:

1、掌握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

2、并会在积的小数位数不够时在积的前面补0。

教具:

多媒体课件或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小数乘小数(2)。(师板书课题)。

二、出示目标。

师:那么,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是什么呢?请看:

1、理解掌握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法则.

2、正确进行小数乘小数的计算,会在积的小数位数不够时在积的前面补0。

(出示多媒体课件或小黑板,生齐读)。

过渡:要想达到本节课的学习目标,还要靠同学们认真自学,怎样自学呢?请看自学指导。

三、自学指导(出示多媒体课件或小黑板,师读)。

5分钟后,比谁会做与例题相类似的题。

四、先学。

过渡:现在自学竞赛开始,比谁看书最认真,坐姿最端正,自学效果最好。

1、看一看。

生看书自学,师观察督促学生紧张自学。(教师在巡视过程中不宜辅导学生)。

3、做一做。

3.74.6=0.481.5=。

0.290.07=0.0560.15=。

(1)师抽三名后进生上台板演第6页做一做,其余同学在练习本上写。(时间3分钟)(要求:字体工整,板演的同学把字写大一些,注意坐姿和握笔姿势。)。

(2)生独立完成,师在巡视过程中收集出现的问题,进行第二次备课,以备后教。

五、后教。

1、更正。

师:做完的请举手?(确保全部都做完后)观察堂上板演的内容,有不同答案的可以举手上堂补充或更正。(提示:用彩色粉笔把出错的部分划掉,再在旁边更正,保留原有答案。)。

2、讨论(议一议)。

过渡:下面我们共同来看一看板演的同学写的对不对,比一比,看谁观察的最仔细。

师:认为对的请举手?并追问:。

(1)小数乘小数时,首先我们应该怎样想?(把两个因数的小数点都去掉,使小数乘法转化为整数乘法。)。

(2)当把因数的`小数点去掉,两个因数都扩大了一定的倍数,那乘出来的积发生了什么变化?(两个因数都扩大了一定的倍数,乘出来的积也扩大了两个因数扩大的倍数的积。)。

(3)要想得到正确的积该怎么办?(再把扩大后的积缩小一定的倍数。)。

(4)小数乘小数我们应该怎么算?(师板书:小数乘小数,先按照整数乘法算出积,再看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如果乘的积的小数位数不够,要在积的前面用0补足,再点小数点。)。

(4)评议板书和正确率,全对的打100分,书写好的画小红旗。

(5)对照堂上答案,同桌互改,有错误的订正。

3、拓展练习(做一做2)。分别比较积和第一个因数的大小,你能发现什么?

小结:

一个数(0除外)乘大于1的数,积比原来的数()。

一个数(0除外)乘小于1的数,积比原来的数()。

下面的等式不成立。猜猜看,两个因数的小数点有可能各在什么地方?

73146=10.658把所有的可能都写一写!

六、全课小结。

同学们,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呢?谁想来说一说呢?(学生说对,教师不必重复。)。

七、当堂训练(练一练)。

列竖式计算。

6.70.253.50.3。

2.560.320.372.9。

0.560.180.182.5。

小数乘小数(2)。

小数乘小数,先按照整数乘法算出积,再看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如果乘的积的小数位数不够,要在积的前面用0补足,再点小数点。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