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小康理论(通用18篇)

时间:2023-12-18 05:15:03 作者:QJ墨客

优秀作文不仅仅是堆砌华丽的词藻,更需要有独特的观点和深入的思考。优秀作文是作者通过文字向读者传递自己的情感和思想的一种艺术表达形式,它可以促使我们思考,我想我们需要写一份优秀作文了吧。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优秀作文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作文范文,希望能对大家在写作方面提供一些参考和启示。

“全面小康”理论作文

“千百年来,只为等待那梦的降临。”

中国上下五千年,然而,众所周知,在这五千年来我们的中华人民无为不是在为梦想而奋斗,而生活。同时,也为了这充满希望的“幻想”去打拼,去创造属于我们的一片天地,并去克服这创造之路上的种.种困难与逆境。但这一切的努力,至始至终是为了这一个充满希望的中心啊!

然而,这个综上所说的“欲望之梦”到底是怎样的一个梦呢?

“没错”,他就是我们期盼并守望了百余年的希望——小康梦。

“小康梦”顾名思义,他可谓是在“中国梦”中最贴近老百姓生活的一个梦,国家为了他动用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并时时刻刻关注着老百姓的“小康梦”。

放眼未来,“中国梦”就是要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并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在当下,“中国梦”最关键的就是实现“小康梦”。目前,地方各级政府就是始终把加快发展作为第一要务,把保障和改善民族、民生、民权作为重要职责,带领人民群众加倍努力,确保与全国、全省同步建成全面小康社会,让广大人民与全国各族人民一同实现“小康梦”。

然而,要想达到20全民奔入小康,进一步实现经济更加发展,民生更加健全,科技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人民生活更加殷实的伟大梦想,我想我们还需要加快步伐。当然创建美丽中国,共建美好家园是我们的共同梦想,更是对我们青少年来说是义不容辞的责任,就要继承优良传统,发扬艰苦奋斗精神。逐步把自己造就成能担负责任的人。更所谓“时不待我,只争朝夕”。

我想,为了祖国的全面发展,更快的步入小康,自然是以我们青少年为主力的———正如任公所说:“少年强则国强,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也!”因此,我坚信,因为国有我,国有你,国有少年,国将必赢矣。

百年追梦,因为有希望,所以才谈得上“百年“,全面小康,因为有共产党,所以才可称之那一个”全面“。

“全面小康”理论活动范文

小康社会是我国古代的思想家所描绘的诱人的社会理想,也表现了许多普通百姓对富裕、美好的理想生活的追求。那你知道“全面小康”理论征文活动都有那些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关于“全面小康”理论征文活动最新范文5篇。希望可以帮助大家。

回想一下,中华民族在新中国成立以前曾是何等的积贫积弱啊!人民的生活饥寒交迫,科学教育和文化卫生事业落后。而今天,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已经实现了总体小康,中国的经济、文化、科技等方面的力量都有了突飞猛进的增长,正信心百倍地奔向全面小康社会,这一切多么令人振奋啊!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前景是多么美好,宏伟。但是要把它变成现实,还需要我们再继续奋斗。全面小康社会是不会自己从天上掉下来的,而是要靠我们用双手来建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我们要继承爱国传统,做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开拓者,要发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精神,勇于实践。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我们要成为继承和弘扬民族精神的一代。在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征程上,民族精神是永远不会枯竭的动力。我们正逐步成长为具有民主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具有高尚爱国情操和不屈不饶的奋斗精神的社会主义公民。把中华民族的优秀民族精神传承下去,发扬光大。让它激励我们去克服前进道路上的一切困难,去迎接一切挑战。我们从现在开始就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坚定理想信念,增强责任感,努力掌握现代科学文化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能力,努力成长为一个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为建设小康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

同学们,未来美好的幸福生活要靠我们去创造。回忆过去,先辈们奋发图强,立志救国。展望未来,我们任重而道远,伟大祖国在21世纪的复兴要我们去实践。让我们从现在开始,从一点一滴做起,从身边小事做起,继承爱国主义传统,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贡献我们的智慧和力量。

温馨而又蓬勃的曙光,透露着人们幸福的生活;浪漫而又梦幻的晚霞表达了人们对美好未来的幻想。社会在发展,人文在发展,社会步入了“小康”社会。

一家人开车旅游己成时尚,表姨带着孔伟翔表哥从南京,开着国产“大众”小汽车到句容来看我。一番热情款待后,我将孔伟翔表哥迎进我的书房里。

孔伟翔表哥是初中一年级的学生,穿着洁白的衬衫配上一条时尚的牛仔裤,不知说话口齿伶俐.口若悬河,还是见闻识广的缘故,说起话来,我不得不服,“你们这里的变化真大啊!整齐有序的楼房栉次鳞比,马路宽阔,商店装饰各出其色,”他带着羡慕的情怀赞美着我们的家乡。

“全国都一样变化着呢。”我说。“不,你们南京市更是高楼大厦栉次鳞比。”突然,他话题一转问:“你知道大表哥家买的汽车是什么牌子。”“小汽车。一辆是?奥迪?,另一辆是?雅阁?。”“开放改革多好啊,人们过上了小康生活,不但丰衣足食还有房子、车子……”一个星期天的清晨,我到市场买东西。买完之后那个替父母看店的小姑娘追着我喊道:“大哥哥,大哥哥等一等。”我回头一看,啊?是刚才那个看店的小姑娘,“怎么,难道我的钱不够?”

这时,她气喘吁吁地问我:“大哥哥,你,刚才掉……掉了什么吗?”我下意识地摸了摸了裤袋,哎呀,早上爸爸给我买练习本的三十元连同黑色的钱包都丢了。顿时,心突地一沉,愣住了!

小姑娘把一个黑色的钱包递到我眼前,“是这个吗?”“啊,是的,是的。”我高兴得叫起来。

当我打开一看,依旧是那迭成小方块的三十元。小姑娘抹抹额上的汗,“刚才你掏钱时,从口袋里带出钱包落在我店里了,等人们走了后我才发现,我打开一看里面有三十元。我旁边卖毛线的大娘说,好像是你丢的,我就连忙朝你走的方向追来。真是太好了,终于赶上了你。”说完,不容我道一声谢谢她就跑回去继续看店了。”

“小姑娘多么勤劳而又诚实啊!”听完孔伟翔表哥的讲述,我感动了,由衷地赞美她。

小康社会是一个温馨、和谐、充满活力、互亲互爱的大家庭。

中国梦最早是在20_年年底,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全国代表大会后,新一届政治局常委集体参观国家博物馆《复兴之路》图片展览时,由国家主席习近平提出的。

筑梦中国核心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目前中国人口13亿多,减去2亿以退休金为主的人群,再减除三分之一的孩子,剩余近8亿人,也就是说到2021年中国人8亿人有6亿是中等收入以上的人群,占比近80%。

保尔。柯察金曾经在他的书中写到:人最宝贵的是生命,人的生命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该这样度过,在他临死的时候,不应碌碌无为而羞愧,不应虚度年华而后悔。

我们处在的国家、的时代,全球的眼光都在聚焦中国,全球的财富都在向中国这块价值洼地涌入,我们唯有紧跟政策,努力提升自己的道德水准、思想境界,抱着国之所需我之所向的思想,把个人梦与国家梦统一,国家梦实现了,我们的梦也一定能实现筑梦中国观后有感3篇读后感。目前国家大力发展资本市场,鼓励私募股权投资,我们唯有听党的话,跟着政策走,才不致做出后悔的事。

说起奔小康,你一定会问。什么是小康?小康用俗话说,就是指过着一种经济比较富裕,吃穿不用发愁的好日子。

奔小康是党也是我们老百姓最想办的事改革开放后,特别是“两会”以来中国的综合国力和国际关系都上了一个很大的台阶。

经过了15年的艰苦谈判,中国终于在2001年12月正式的加入了wto国际贸易组织。在中国入世第一年,中国就废除了830多种,超过6000项行政审批项目和2300余法律、法规被修改。

几十年前,人们吃饭、穿衣服、理发、购物......都需要凭票来购买。买一斤粮食还需要排队。而却大部分都是国营店,而日新月异的今天“国营”这两个字已经漫漫的从我们身边所消失,买东西也不用排队用票了。

我国的外汇储备局世界第二!到2003年7月底,中国外汇储备以达245亿美元。而1989年时这数字还不足60亿美元。

今年,值得关注的是“两会”上日益鲜明的中国视角,绝不仅仅是一种态度,一种对传统的关切,而且是独立思考、分析现实问题,解决现实问题的方法。比如在粮食安全和原材料供应两个极端重要的问题上,轻信市场、主张依赖“全球范围内配置资源”的主张就受到许多代表、委员的抨击。他们提出,其它国家也许可以依赖全球市场解决国内粮食资源问题,但是中国不能,中国是一个大国,在国计民生的重大方面不能依赖他人,否则就会被“卡脖子”。

我们将“复兴”作为奋斗目标,我们以“中国特色”命名自己的道路。“两会”上日益鲜明的中国视角表明,我们在自己的道路上,朝着自己的目标,前进得更加清醒、更加自信。

全面小康社会不会自己从天上掉下来的,它靠我们用双手来建成。今天,我们还在学校里学习的小学生,再过十年、十几年就要走上自己的工作岗位,成为全面小康社会的建设者。在我们的肩头上,肩负着振兴中华,实现四个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神圣使命。现在,人类社会进入21世纪,进入知识经济的时代,科学技术正在飞速发展,国家与国家之间的综合国力的竞争,说道底还是人才的竞争。可以说,谁拥有了高素质的年轻一代,谁就拥有了明天。为了使中华民族的千年小康梦能在我们这一代人的手中实现,我们就要从现在认认真真、踏踏实实地学好科学文化知识,学好各种建设祖国需要的技能,为将来走向工作岗位做好准备。

同学们让我们一起奋发努力吧!

“小康梦”可谓是在“中国梦”中最贴近老百姓生活的一个梦想,国家动用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关注老百姓的“小康梦”,相继出台了一系列的惠民利民政策。如各地普遍大幅度调高最低工资标准,连续七年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进一步提高城乡低保补助水平以及部分优抚对象抚恤和生活补助标准。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党中央对小康又有了崭新的明确的表述:截止到2020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这与十七大主题中“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的表述不同。从“建设”到“建成”,一字之变,体现了我国发展阶段的重大变化。这是我党对全国人民的庄严承诺,也是对世界的郑重昭告,同时证明了未来五年非同寻常的历史地位。

着眼未来,“中国梦”就是要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在当下,“中国梦”最关键的就是实现“小康梦”。当下,地方各级政府就是始终把加快发展作为第一要务,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重要职责,带领人民群众加倍努力,确保与全国、全省同步建成全面小康社会,让广大老区人民与全国各族人民一起实现“小康梦”。

“小康梦”这一目标,体现了人民群众的整体利益,是人民群众的共同期盼。我们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把握全局、狠抓重点,积极有为地贯彻中央、省、市、地方的一系列决策部署,着力调整结构、破瓶颈、夯基础,向着与国家、省、市同步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奋力前行,实现人民群众期盼的“小康梦”,让百姓的“小康梦”融入强大的“中国梦”。

“全面小康”理论

经常听大人说到“小康社会”,“什么是小康?”懵懂的我不解地问爸爸。爸爸沉思了片刻,然后轻轻拉起我的手,带我到阳台。

爸爸指着外面的大马路说,小康就是那宽阔平坦的道路。在爸爸小的时候,道路是一条条坑坑洼洼的土路,一到下雨天,到处泥泞不堪,让人迈不开脚。现在不但有宽阔平坦的柏油路,还有宽敞笔直的高速公路、四通八达的立交桥。川流不息的小汽车在宽阔的道路上自由自在的行驶着,道路两旁有绿色的草坪,还有修剪整齐的花草树木,许多漂亮的鲜花竞相开放着,令人赏心悦目。这就是小康。我似懂非懂地点了点头。

爸爸又指着我们居住的这个小区说,小康就是这设备齐全、安逸舒适的小区。爸爸小的时候,住的是矮小的用土坯砌起来的土房子,到了冬天,呼啸的寒风从墙缝、门缝中穿过,冷得让人瑟瑟发抖。如果再遇上下雨天,到处滴滴答答漏水,那就更加惨不忍睹。现在错落不堪、破旧矮小的土屋换成了高耸入云、直插云霄的高楼大厦,而我们就住在这宽敞舒适的大厦的套房中。爸爸小时候看的黑白小电视也换成了高清可点播的彩色大电视,套房里的每个房间都安装了空调,冷了可以开暖气,热了可以开冷气,舒服极了。这就是小康。

这时,妈妈喊我们吃饭了。我和爸爸来到了餐厅。爸爸指着桌上的饭菜说,小康就是这一桌丰盛的午餐。爸爸小时候,餐桌上最常见的食物就是地瓜稀饭加咸菜,只有过年的时候才能吃上一顿比较丰盛一点的年夜饭,就是他们一年最大的愿望。现在每天餐桌上,不但有鱼有肉有菜,还各种讲究,讲究荤素搭配,讲究色彩搭配,也讲究营养均衡。现在吃饭已经不仅仅是为了填饱肚子,更多的是追求一种美的享受。这就是小康。

我明白了,小康就是老百姓的物质生活殷实富足;小康就是祖国的科技越来越发达,人们的生活越来越便捷;小康就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生活在幸福小康社会中的我们要更加发奋学习,积极进取,努力拼搏,为我们的小康社会添砖加瓦、为建设我们的大美中华贡献力量!

“全面小康”理论作文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立足国情、大胆实践,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向着“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砥砺前行,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系统地形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思想,推出一系列重大战略举措,出台一系列重大方针政策,推进一系列重大工作,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

第一,我们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有力推动我国发展不断朝着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方向前进。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明显提高。—2016年国内生产总值分别增长7.9%、7.8%、7.3%、6.9%和6.7%,经济增速名列世界前茅,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30%。坚持认识适应引领经济新常态,经济结构不断优化,高新技术产业、装备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较快增长,服务业占比显著上升,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广泛开展,创新对发展的支撑作用明显增强。

第二,我们坚定不移全面深化改革,推动改革呈现全面发力、多点突破、纵深推进的崭新局面。截至2016年年底,共完成97个重点改革任务,主要领域“四梁八柱”的改革主体框架已经基本确立。持续推进政府放管服改革,分9批取消下放国务院部门行政审批事项618项,[5]着力减税降费,减轻企业和居民负担,激发市场活力。大力实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持续推动钢铁、煤炭行业去产能,加快发展新经济,努力振兴实体经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难点问题逐步解决。

第三,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有效解决。2016年全国城镇新增就业1314万人,连续4年保持在1300万人以上。2016年农村贫困人口再减少1240万人,连续4年实现年度脱贫1200万人以上。我们坚定不移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推动美丽中国建设迈出重要步伐。

第四,加强生态文明建设,以绿色发展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步伐明显加快。2016年万元国内生产总值能耗同比下降5%,[6]能源资源节约集约利用程度进一步提高。加大环境治理力度,坚决打好蓝天保卫战。倡导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大力提倡循环经济、低碳经济、绿色经济。

第五,我们全面加强党的领导,大大增强了党的凝聚力、战斗力和领导力、号召力。我们坚定不移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推动国防和军队改革取得历史性突破。我们坚定不移推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营造了我国发展的和平国际环境和良好周边环境。我们坚定不移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显著增强了我们党运用法律手段领导和治理国家的能力。我们加强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巩固了全党全社会思想上的团结统一。我们坚定不移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反映最强烈、对党的执政基础威胁最大的突出问题,形成了反腐败斗争压倒性态势,党内政治生活气象更新,全党理想信念更加坚定、党性更加坚强,党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显著提高,党的执政基础和群众基础更加巩固,为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发展提供了坚强政治保证。

十八大以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逐步形成了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为统领、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为保障、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为发展理念、用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为衡量标准的新格局。

第一,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统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小康社会一直是中国人千百年来孜孜以求的美好梦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是近代以来几代中国人的夙愿。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放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大格局中去阐释,明确提出全面小康和民族复兴不是截然分开的,而是两个相互联系、相互交融的阶段。[7]没有全面小康的实现,民族复兴就无从谈起。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我们现阶段的战略目标,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关键一步。[8]现在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这个目标必须经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一重要基础、关键一步、发展阶段,突显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性,极大地调动人民群众投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打下坚实的基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为统领的,被看作是实现中国梦的阶段性目标,使中国梦的目标更加清晰,有利于增强人民群众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心,坚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信心。

第二,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保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问题导向,既注重“全面”,又抓住重点,提出了突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引领地位的“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创造性地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一奋斗目标、全面深化改革这一发展动力、全面依法治国这一重要保障、全面从严治党这一根本保证有机联系、科学统筹起来,[9]为我们党在新形势下治国理政、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推动经济社会健康发展提供坚强动力和保障。几年来,全面深化改革聚焦在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聚焦在解决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偏低的问题,聚焦在解决城乡发展和居民收入差距,聚焦在解决各类社会矛盾,各项改革举措不断推出,经济社会发展更加健康,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升。深入推进法治政府建设,加快建立政府权力清单、负面清单、责任清单,进一步明确政府的责权边界,坚决消除权力设租寻租空间,市场活力不断得到释放,市场主体权利得到有效保障。坚持全面从严治党,大力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坚持用铁的纪律维护党的团结统一,以零容忍的态度惩治腐败,让党的旗帜高高飘扬,让改革的成果惠及人民群众。

第三,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推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充分反映了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治国理政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对关于发展的目的、方式、路径、着力点、衡量和共享等方面的问题做出了全面回应,集中反映了党对经济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在较早的发展阶段上,发展往往局限于经济领域,尤其强调经济总量扩大,造成以经济增长替代更广义发展的理论和实践倾向。随着小康社会的不断推进,发展条件和发展环境在发生变化。一些曾经行之有效的理念,随时间的变化效果在减弱。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我们面临的问题更复杂、发展的任务更艰巨,这主要表现在五个突出:发展动力不足问题突出,发展不协调问题突出,资源环境约束问题突出,对外开放总体水平不高问题突出,共建共享不够问题突出。五大发展理念,认真总结了国内国外发展的经验和教训,凝聚了各方面的发展共识,有助于解决我国发展中存在的不平衡、不协调和不可持续的问题,回应了广大人民群众对发展的新期待,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指挥棒、红绿灯,[10]是助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经济社会发展的科学理念。

第四,用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衡量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摆在治国理政的突出位置。他强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11]“没有全民小康,就没有全面小康”。[12]因此,衡量和评价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成败的标准就是看人民群众是否满意,人民群众是否得到实惠,全体人民是否共同迈入小康。现阶段我国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仍然突出,短板现象普遍存在,比较突出的是脱贫攻坚、社会事业发展、生态环境保护、民生保障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关键在于补齐短板。党中央提出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战略,要求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到实现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就是要让落后地区、贫困农民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共同迈进小康社会。此外,扩大中等收入群体,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具体要求。党的十八大强调要扩大中等收入者的比重。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规范收入分配秩序,完善收入分配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增加低收入者收入,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努力缩小城乡、区域、行业收入分配差距,逐步形成橄榄型分配格局。扩大中等收入群体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由之路。

年全面小康理论精彩

两千多年来这种美好的社会理想与进步的历史观念深入人心,并激励着无数仁人志士为之奋斗。因此,小康社会是两千多年来中华民族祖祖辈辈所追求的理想社会。

当今邓小平所使用的小康理论以及他使用“小康”这样一种实事求是的表述,唤起了中国人民对发展小康之路的广泛认同。二十多年来,中国人民朝着“奔向小康”这样一个实实在在的目标去不断努力奋斗。

中国这样一个有十亿人口的国家,进入小康社会是一件具有伟大意义的事。这将为国家的长久治安打下新的基础,是更加有利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起点。在经济和社会得到全面发展,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的基础上,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的一个新的里程碑。它标志着:从新世纪开始,我国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当然,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不仅要看经济与社会基础指标与人均指标,还要看收入的分配状况。对于我国这样一个发展中的大国来说,如果存在着较大的贫富差距,就会出现数字庞大的贫困人口。这对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都是一个潜在的威胁。我国目前农村贫困人口约为3000万;在城市中,2002年享受城镇最低生活保障金的人口有2000多万人。其中包括1400万下岗及失业人口中的很大一部分。根据目前情况来看,对收入差距扩大趋势必须加以控制,才能确保我国小康之路顺利进行。

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实践的发展,日新月异的科学技术对中国生产力的发展推动作用和对人类生活的影响,已经达到前人无法想象的地步。中国要发展,离不开科学技术。实现全面小康,实现现代化,没有现代科学技术就不可能建设现代化农业、现代化工业、现代化国防。没有现代科学技术的高度发展,就不可能有国民经济的高度发展。可以这样说:科技是实现全面小康的第一生产力。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还必须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是我国立国立党的根本。要牢牢把握中国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坚持马克思主义,这是宏扬先进文化的核心与灵魂。只有这样才能在世界各种思想文化互相撞击中,始终坚持正确方向,保证我国先进文化的发展。

青少年是未来的主人,要加强综合智力的开发,并通过科技教育、艺术教育等手段培养创新意识,提高创新能力,成为新一代高层次、高素质的创造性人才。为把祖国建设成腾飞在小康大道上的科技强国而奋发努力!

“全面小康”理论活动全面小康理念

“用汗水浇灌收获,以实干笃定前行。”新年前夕,国家主席习近平通过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和互联网,发表了新年贺词。习近平主席强调,2020年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我们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2020年也是脱贫攻坚决战决胜之年。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就扛起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历史大任。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实施大规模扶贫开发,使7亿多农村人口摆脱贫困,占同期全球减贫人口总数的70%以上。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带领全国人民向绝对贫困发起总攻,脱贫攻坚力度之大、规模之广、影响之深都是前所未有。全国扶贫开发工作会议召开,亮出脱贫攻坚“成绩单”:预计20减少贫困人口1000万人以上,340个左右贫困县脱贫摘帽。易地扶贫搬迁建设任务基本完成。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取得重大进展,“三区三州”脱贫攻坚实施方案进展顺利,资金到位率、项目完工率均超过计划,“三区三州”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由的172万减少到今年底的43万,贫困发生率由8.2%下降到2%,贫困发生率下降幅度比西部地区平均水平高出3.6个百分点。……越来越多贫困群众绽开了幸福的笑颜,鼓起了“钱袋子”,过上了好生活,获得感更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且行且近。

行至半山不停步,船到中流当奋楫。确保到2020年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是我党向全国人民立下的军令状。当前,脱贫攻坚已经到了决战决胜、全面收官的关键阶段,全国还剩下5%左右的贫困人口没有脱贫,10%左右的贫困县没有摘帽,剩下的都是贫中之贫,困中之困,都是些难啃的“硬骨头”。“越是吃劲的时候,越要跟突出问题较劲”。在最后的冲刺阶段,必须做到标准不降、劲头不松,在普遍实现“两不愁”的基础上,重点攻克“三保障”方面的突出问题,坚决攻克最后的贫困堡垒。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让全国人民共同步入小康,如期实现我党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就是我们这一代人的使命和长征。对于广大党员干部而言,我们要切实提高政治站位,发挥“排头兵”作用,干在前处干在难处,狠下“绣花功夫”,确保脱贫成色真实,脱真贫、真脱贫,既要打好脱贫的攻坚战,又要打好防止返贫的持久战,着力解决、克服脱贫攻坚中的硬骨头,带领贫困地区群和全国人民如期共同步入小康。

“全面小康”理论作文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因为受爷爷奶奶的影响,这首歌在我很小很小的时候就会唱了,但我一直都不知道歌中唱的是谁,也不知道这首歌想表达的意思,直到我上了小学,胸前飘起了鲜艳的红领巾,我才懂得一切都来自于一个伟大的组织—中国共产党。

“我们中华民族有同自己敌人血战到底的气概,有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光复旧物的决心,有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能力。”1945年8月15日,是个值得纪念的日子,日本帝国主义被迫宣布无条件投降,中国人民第一次取得反对外来侵略斗争的完全胜利。从1931年九一八事变开始,中国人民就决定鼓起勇气同敌人血战到底,而面对那次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屠杀,尽管敌人凶狠残暴,中国人民也未曾退缩。1949年,中国人民真正的站起来了。奏国歌,升国旗,那一刻所有的中国人都无比自豪,所有的炎黄子孙都在为之骄傲,中国人向世界证明了他们是打不垮的。岁月悄然流逝,所留下的是一个个英雄的名字,是他们挺起了中国人的脊梁,凝聚了伟大的民族精神。而,悲喜交加。5月12日,牵动着亿万人的心。高大的教学楼和建筑物瞬时成为一片废墟,面对汶川人民一张张惊恐的脸,是中国带领着人民跨越一次又一次的困难,走过一次又一次的艰辛。中国人并没有被击倒,反而迎来了8月8日的北京奥运会,中国人又一次向世界证明了他们的实力。

一个民族,没有振奋的精神和高尚的品格,不可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这是每个中国人都必须去做到的。

时代在前进,历史在发展,我国已经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时期,新的时代在呼唤着青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事业需要我们这一代的青年为之奋斗。我们应尽全力去拥护中国共产党,把个人的理想和事业融汇到祖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当中。而我在祖国的怀抱里已生活了十五年,从愚昧无知的小孩到渐渐走向成熟的青年,我也同祖国一起在成长,一起在进步。祖国所赋予我们的不仅仅只是美好的生活,更多的是让我们学会了感恩,学会了如何去承担社会所给予我们的责任。

我坚信中国会越来越好,民族威望也会越来越高。期待未来的新中国!

“全面小康”理论作文

隆重庆祝了新中国70华诞,走过了极不平凡的2019年,岁月又翻开了崭新的一页。对近14亿行进在民族复兴金光大道上的中国人民来说,这一次的跨年钟声,格外激荡人心;这一刻,寓意非同一般。2020年,这将是全面小康社会如期建成、我们党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成功实现之年。这一年,必将在中华民族发展史、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史、人类社会发展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光辉一笔!

让我们热烈地拥抱2020年!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

人民亲切地记得,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上掷地有声地宣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我们对全国人民的庄严承诺,必须实现,而且必须全面实现,没有任何讨价还价的余地。”

人民亲切地记得,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工作会议上憧憬满怀:“我们将努力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那将是中国历史乃至人类发展史上一个令人激动的重大时刻。”

……。

2020年,全面小康将圆满收官,时光正在见证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筚路蓝缕、胼手胝足创造的人间奇迹!

“民亦劳止,汔可小康。”从2000多年前的《诗经》开始,“小康”作为丰衣足食、安居乐业的代名词,就成为中华民族追求美好生活的朴素愿望和社会理想。然而,在漫长的封建社会,“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小康对于广大百姓只是镜花水月。进入近代,列强入侵、危机重重,民生凋敝、水深火热,“四万万人齐下泪,天涯何处是神州”,小康更成为中国人遥不可及的奢望。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就坚定扛起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历史大任,团结带领人民进行艰苦卓绝的斗争,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新中国,确立起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基本制度。

久困于穷,冀以小康。与人民心心相印的中国共产党,最懂得人民站起来之后的所思所盼。

1955年,毛泽东同志信心满怀地宣告:“现在我们实行这么一种制度,这么一种计划,是可以一年一年走向更富更强的,一年一年可以看到更富更强些。而这个富,是共同的富,这个强,是共同的强,大家都有份。”社会主义新中国激情浩荡,亿万人民意气风发地投身中国历史上从未有过的热气腾腾的社会主义建设,用自己的双手一砖一瓦“建设一个新世界”。

历史定格这一幕。1979年,邓小平同志提出了“小康之家”的概念。

“小康”这一古老而美好的概念,从此被创造性地用来诠释中国现代化坐标上一个至关重要的阶段。“小康”,这一亿万人民日益耳熟能详的时代语词,以它特有的吸引力,激励与召唤着一个时代的进取精神,推动着中国大步迈向未来。正是怀着对这一美好愿景的真诚向往,党团结带领人民规划了奋斗目标,明确了发展战略,在拼搏苦干中闯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道路越走越宽广,小康梦想越来越清晰,现代化内涵越来越丰富。从温饱到小康,从总体小康到全面小康,从追求小康生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从“三位一体”、“四位一体”,到“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不断深化,小康的宏伟蓝图壮美似锦。这是一个物质力量和精神力量都增强、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改善的全面小康,是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环境生态更加友好的全面小康。

全面小康,谈何容易?改革开放伊始的1978年,中国还有数以亿计的绝对贫困人口。那时,“排队、凭票、缺货”是常见的场景,人们梦寐以求的是拥有自行车、缝纫机、手表、收音机“三转一响”,彩电、冰箱、洗衣机、录音机“四大件”更是奢望。那时,成为“万元户”,是许多家庭奋斗的标杆。

治理贫困,是一个世界性难题。中国共产党充分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凝聚起各族人民的意志和力量,披荆斩棘、勇往直前,不断刷新世界减贫的历史记录。从1978年到2012年,中国的绝对贫困人口减少了将近7个亿。

“全面小康,一个都不能少。”让9000多万贫困人口摆脱贫困,把这个经济社会发展最大的短板补齐,成为全面小康的重中之重,也注定是一场艰苦卓绝的战斗。

作为这场战斗的总指挥,习近平总书记运筹帷幄,更亲自挂帅、亲自出征、亲自督战,始终走在访贫问苦的最前边,冲在脱贫攻坚的第一线。

2012年最后几天,刚刚就任一个多月,习近平总书记就冒着严寒驱车来到河北省阜平县考察。“阜平不富,死不瞑目。”聂荣臻元帅生前的心愿,促使他一定要去看看。临行前,习近平总书记特意要求不许安排、不能导演,要看真贫、察真情。走进老乡的家中,他仔细询问,认真察看,语重心长地嘱托当地干部和随行负责同志:没有农村的小康,特别是没有贫困地区的小康,就不可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定要想方设法让乡亲们快点脱贫致富奔小康。

2013年11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湖南省湘西州有名的贫困村十八洞村。在那里,他同村干部和村民代表围坐一起,温情地拉家常、话发展,一起商量脱贫致富奔小康的好办法。一位不识字也不会说“官话”的苗族大妈,把习近平总书记迎入家中,非常客气地问:“怎么称呼您?”习近平总书记含笑作答:“我是人民的勤务员。”

以“人民的勤务员”自我定位的习近平总书记,以“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历史担当,风雨无阻地奔波在一个又一个脱贫攻坚的主战场,用脚步丈量了所有集中连片的特困地区。在一次又一次的考察调研中,他不断思考、谋划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时间表和路线图,先后提出了“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两不愁三保障”“打响脱贫攻坚战”等带有方向性、引领性的战略规划和部署,稳稳地构筑起脱贫攻坚的“四梁八柱”。

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全面小康,这是无数人用实干和奋斗,用汗水心血乃至生命铸就的现代化丰碑。在脱贫攻坚的战场上,虽然没有战火硝烟、枪林弹雨,却同样气壮山河、感天动地。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党的十八大以来的8年间,特别是全面小康进入决胜阶段之后,脱贫攻坚力度之大、规模之广、影响之深前所未有。截至2019年底,全国95%以上的贫困人口可以实现脱贫,90%以上的贫困县可以实现摘帽。这不仅创造了我国减贫史上的最好成绩,也是一份世界减贫史上从未有过的成绩单。与此同时,经济社会全面发展,三大攻坚战齐头并进,全面小康渐行渐近。

“蓄之既久,其发必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是中国人民千百年来被压抑的创造激情如江河奔涌的释放,这是新中国70年无惧风雨、高歌猛进、大踏步跟上时代的传奇,这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一往无前、不可阻挡的历史必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意味着我们党领导人民开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无比正确,意味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无比优越。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之年,越到紧要关头,越要响鼓重锤、一鼓作气!要看到,当前国内外风险挑战日益增多,面对纷繁复杂的形势,尤需增强定力、坚定信心、砥砺奋进。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完成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这是一个伟大的胜利,同时也是通向下一个更加伟大胜利的新起点。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的征程即将开启,使命更加光荣、任务更加艰巨。全党必须团结一致、勠力同心,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下,紧跟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奋勇向前,走稳走好三大攻坚战的每一步,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起点上,继续前行、接续奋斗。

两年前,习近平总书记饱含深情地展望:中华民族千百年来存在的绝对贫困问题,将在我们这一代人的手里历史性地得到解决。这是我们人生之大幸。

千年梦想,百年奋斗,今朝梦圆。告别贫困,走向富足,我们正向全面小康大步走去。我们必定会以无比的自豪、坚定的自信、永不懈怠的奋斗,决胜全面小康,迎接这“人生之大幸”!

过去已去,未来已来。2020年,欢迎你!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全面小康”理论作文

省第九次党员代表大会以来,在党中央正确领导下,全省各级党组织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大以来历次中央全会精神,深入贯彻国家主席系列重要讲话和调研指导河南工作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团结带领广大党员干部群众,聚焦中原崛起河南振兴富民强省,在抢抓机遇中乘势而上,在转型攻坚中砥砺前行,在从严治党中凝心聚力,较好完成了省第九次党员代表大会确定的主要目标任务,干成了一批强基础利长远的大事,办妥了一批多年想办办不了的要事,实现了一系列具有标志性意义的突破。我省综合实力大幅提升,战略支撑更加坚实,改革开放成效显著,民主法治不断加强,文化建设成果丰硕,人民生活显著改善,党的建设全面加强,全省人民自豪感、自信心、凝聚力明显增强,中原崛起河南振兴富民强省迈出坚实步伐,决胜全面小康、让中原更加出彩站上新的历史起点。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世界经济深度调整,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特征更加明显,我省发展的外部环境依然严峻复杂,但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战略地位更加凸显,战略格局更加完善,战略优势更加彰显,战略保证更加有力,蓄势崛起态势日益强化。继粮食生产核心区、中原经济区之后,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中国(郑州)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获得国家批复,中央决定设立中国(河南)自由贸易试验区,河南在全国大局中的地位日益提升,战略叠加效应持续增强。只要我们强化机遇意识、责任意识,保持定力、敢于担当,就一定能有效应对各种风险和挑战,开拓河南发展新境界。

未来五年,决胜全面小康、让中原更加出彩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大历史任务。我们要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国家主席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国家主席系列重要讲话和调研指导河南工作时的重要讲话精神,深入贯彻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坚持抓好党建是最大政绩、推动发展是第一要务,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着力发挥优势打好“四张牌”,着力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着力推动创新转型发展,着力强化法治维护稳定,着力改善民生补齐短板,着力从严治党规范党内政治生活,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让中原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进程中更加出彩。

决胜全面小康、让中原更加出彩,关键在党,关键在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全省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要牢固树立“四个意识”特别是核心意识、看齐意识,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国家主席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更加坚定地维护以国家主席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权威,更加自觉地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国家主席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更加扎实地把党中央的各项决策部署落到实处。要着力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加强党内监督,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增强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切实肩负起决胜全面小康、让中原更加出彩的历史使命。

栉风沐雨见肝胆,砥砺奋进续华章。我们坚信,出席大会的代表们,一定会以高度的责任感、使命感和饱满的政治热情,认真履行神圣职责,圆满完成大会各项任务,把省第十次党员代表大会开成一个继往开来、团结奋进的大会,开成一个统一思想、凝聚力量的大会,开成一个求真务实、开拓创新的大会!

“全面小康”理论作文

习近平总书记在教育文化卫生体育领域专家代表座谈会上指出:“人民健康是社会文明进步的基础,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也是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追求。”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人民身体健康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内涵,高度重视医疗卫生与健康事业改革发展,确立新时代卫生与健康工作方针,加快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积极参与全球健康治理,人民健康状况和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公平性可及性持续改善,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坚实健康基础。

理解全民健康与全面小康的辩证关系。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健康是社会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人民健康既是民生发展问题,也是社会政治问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然要求提高全民健康水平;只有实现了全民健康的全面小康,才能经受住历史检验。

全民健康是全面小康的条件。健康既是每个人全面发展和实现幸福生活的基础,也是每个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文明进步的基础。拥有健康的人民,意味着拥有更强大综合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只有全民健康水平不断提高、医疗卫生与健康服务水平不断改善的社会,才能既充满生机活力又和谐有序。在此意义上,保障人民健康就是保护生产力、促进人民健康就是发展生产力。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将健康理念融入各项政策,以体制机制改革创新为动力,以普及健康生活、优化健康服务、完善健康保障、建设健康环境、发展健康产业为重点,不断优化健康服务供给,解决好人民群众防病治病问题,保障好人民群众基本健康权益。

全面小康助力实现全民健康。伴随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和社会文明程度持续提高,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以及各方面制度机制持续成熟,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基本医疗保障网络和覆盖城乡居民的中国特色基本医疗卫生制度逐步建立,人民健康状况和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公平性可及性不断改善。在1990年处于低人类发展水平组的47个国家中,中国成为目前唯一跻身高人类发展水平组的国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仅为保障全民健康提供更充足物质基础、更可靠制度保证、更完善社会保障、更全面医疗卫生服务、更优美生态环境,还会大幅提升医疗卫生与健康服务能力、健康事业和健康产业发展质量,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基本医疗卫生与健康服务多样化、品质化、个性化需求,将“人口红利”更好转化为“健康红利”。

实施健康中国战略,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健康。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加快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努力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健康”。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基础,是全面提升中华民族健康素质、实现人民健康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国家战略,是积极参与全球健康治理、履行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国际承诺的重大举措。从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作出“推进健康中国建设”重大决策,到党的十九大部署“实施健康中国战略”,健康中国建设顶层设计、总体战略和实施路径不断明确。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健康中国建设为抓手,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健康。

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一方面,树立和践行大卫生、大健康理念。实施医疗卫生、体育健身、环境保护、食品药品安全、心理干预等综合治理,推动卫生健康工作理念、服务方式从以治病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转变,从注重“治已病”向注重“治未病”转变,全方位干预健康影响因素,维护全生命周期健康。另一方面,制定和贯彻“以基层为重点,以改革创新为动力,预防为主,中西医并重,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人民共建共享”的卫生与健康工作方针。着力增强城乡基层防病治病能力,全力推进医疗卫生与健康领域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管理创新、技术创新,坚持以防为主、中西医并重,更加强调各级党委政府统筹协调的责任,更加突出依靠群众,更加注重调动全社会参与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深化公立医院改革和医疗服务价格改革,建立符合行业特点的薪酬制度,建立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引领医院高质量发展。建立完善分级诊疗制度,以学科建设为抓手推动区域分开,以县医院建设为抓手推动城乡分开,以病种为抓手推动上下分开,以三级医院日间服务为抓手推动急慢分开,科学规划布局医疗联合体建设。加强药品供应保障,完善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推进专利药谈判,多措并举解决药品短缺问题。建设综合监管制度,创新治理模式和问责机制,加强行业全要素全流程监管,强化事中事后监管。加强医保基金监管,完善大病保险制度,深化医保支付方式改革。重视新一代信息技术在医药卫生领域的应用,重塑医药卫生管理和服务模式,提升服务质量和效率。在此基础上,下一步应认真梳理各地深化医改情况,总结经验做法,完善配套政策,坚持三医联动,强化医防协同,打好医改组合拳。

促进健康产业高质量发展。大力发展健康产业,既是维护和保障全民健康的需要,也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需要。坚持以影响人民群众健康的重大问题、健康产业的主要短板弱项为工作导向,统筹推动健康产业发展,突出重点,不断优化产业结构;坚持深化改革开放,创新体制机制,充分发挥市场在非基本医疗领域配置资源的活力,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加快关键技术和创新产品研发应用,提高健康产业科技竞争力;坚持深化健康产业跨界融合,改造升级传统业态,壮大新业态,延长产业链,提高健康产业集聚效应和辐射能力。着力实施优质医疗健康资源扩容、“互联网+医疗健康”提升、中医药健康服务提质、健康产业科技创新等系列工程,扩大优质医疗健康资源覆盖范围,增强健康产业融合度和协同性,提升健康产业科技竞争力,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多样、更加优质的健康产品和健康服务。

以理念引领行动,提高全民健康素养。

提高全民健康素养是提高全民健康水平最根本、最经济、最有效的措施之一。世界卫生组织研究发现,影响健康的因素中,个人行为和生活方式因素占60%。全国居民健康素养监测数据显示,我国居民健康素养达19.17%,比提升2.11个百分点,但也存在健康素养水平在城乡、地区、人群间分布不均衡,传染病防治素养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等问题。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在统筹全民健康与健康促进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

倡导和树立“两个第一”理念。将“每个人是自己健康第一责任人”理念转化为自觉行动,引导人人加强自我健康管理,有效控制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实现人人热爱健康、追求健康、生活健康、享有健康。树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把健康教育作为素质教育重要内容,构建学科教学与教育活动相结合、课堂教育与课外实践相结合、经常性宣传教育与集中式宣传教育相结合的健康教育宣传模式,提高学生主动防病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卫生习惯和健康的行为习惯。高度重视健康教育专业发展,培养专门健康教育人才。设立面向医务、教学和专业传媒人员的健康教育能力专项培训,为公众提供更加及时、科学、精准的健康教育服务。

推动政府、社会、家庭共同参与。政府层面,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推动工作内容从环境卫生治理向全面社会健康管理转变;依法建立健全健康教育制度,将健康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建立健康影响评估制度,将公民主要健康指标改善情况纳入政府目标责任考核,将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纳入学校考核体系;推动形成全民健康素养促进长效机制和终身健康教育体系。社会层面,医疗卫生机构和医务人员积极主动开展健康教育、提供健康指导,新闻媒体开办优质健康科普节目或设置健康教育专栏、推动“互联网+精准健康科普”,卫生健康行业学会、协会组织专家开展多种形式的、面向公众的健康科普活动。家庭层面,爱卫生爱健康就是爱家人爱国家的理念逐步树立,注重加强健康管理、尊重他人健康权利的社会氛围正在形成,文明健康绿色环保的生活方式走入千家万户。

发挥全民健身在全民健康促进中的积极作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民健身是全体人民增强体魄、健康生活的基础和保障”,“全民健身运动的普及和参与国际体育合作的程度,也是一个国家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标志”。全民健身日的主题是“推动全民健身助力全面小康”。只有多开运动健身处方,才能少开疾病治疗处方。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覆盖城乡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公共体育设施免费或低收费开放力度不断加强,体医结合的疾病管理和健康服务模式逐步推广,各类全民健身赛事、中国特色健身项目、民族民俗民间体育活动精彩纷呈,适宜的场地设施、科学的方法指导、便捷的健身服务增强了人民群众在健康领域的获得感,人们的健身知识、行为和技能不断提升,健身生活化、生活健身化的终身健身理念逐步形成。

实施健康扶贫工程,以全民健康托起全面小康。

欲拔穷根,先除病根。不解决好因病致贫返贫问题,就不可能实现全面脱贫。党的十八大以来,健康扶贫取得了决定性成就,但也面临着诸多困难和挑战。脱贫攻坚收官之年,既要把防止重点人群因病返贫作为工作重点,又要加快建立健全防止因病致贫返贫的长效机制,推动健康扶贫与乡村振兴战略有机衔接。

实行重点机构动态监测,加快补齐贫困县医疗卫生服务短板。各级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要针对短板弱项,实行动态监测,加大资金、项目、政策支持力度,把县医院临床专科特别是诊疗能力建设、“县乡一体、乡村一体”机制建设、乡村医疗卫生机构标准化建设作为主攻方向,强化三级医院对口帮扶,发挥远程医疗、互联网诊疗咨询服务作用,加强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持续推动优质医疗资源向基层下沉,有效解决村医养老保障和队伍建设问题。以疫情防治为切入点,进一步改善贫困地区县级疾控中心基础设施条件,实现疾病预防控制体系标准化建设全覆盖。按照平战结合、夯实基础、补齐短板的原则,增加传染病专科医院等专科疾病防治机构的床位、设备和人员配置,加强综合性医院感染科建设。加强农村基层防控能力建设,改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应急救治和应对条件。健全防治结合工作机制,推动公共卫生服务与医疗服务高效协同、无缝衔接。

建立因病致贫返贫监测预警机制,及时开展大病精准救治。对存在因病返贫风险的贫困人员,实行一人一策、一病一方,及早落实扶贫政策和救治策略。对于确需治疗的大病患者,及时做好住院转诊服务、治疗后的用药指导和康复期管理服务,医保等部门及时落实医保扶贫政策和社会救助措施,有效降低贫困患者经济负担,做到应治尽治,及时有效阻断致贫返贫风险。卫生健康部门要深入开展主要慢病分类救治,进一步做实做细重点慢病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定期随访,强化规范管理和用药指导,做到应签尽签。医保部门要落实慢病门诊用药保障机制,不断提高服务质量。大力推进农村地区精神卫生、职业病和重大传染病防治,落实落细健康体检、健康教育等基本公共卫生项目,进一步改善和提升贫困地区重点人群的健康水平。

深入总结工作经验,建立健全防止因病致贫返贫的长效机制。严格落实摘帽不摘责任、不摘政策、不摘帮扶、不摘监管的要求,在过渡期内保持健康扶贫主要政策总体稳定,统筹做好优化延续。适应减贫工作从解决绝对贫困到解决相对贫困形势任务的变化,深入总结在脱贫攻坚过程中经过实践检验的科学的顶层设计、有效的政策措施和管用的工作机制,逐步提炼形成一套长效制度机制和政策框架,分步骤分类型谋划做好政策接续衔接,推动健康扶贫重点工作和协作体系平稳转型。推进健康扶贫与实施健康中国战略深度融合,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和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紧密结合,与推进健康乡村建设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有机衔接,提早谋划做好全面脱贫后的农村健康治理、健康扶贫等工作。(作者:高体健,系全国政协常委、河南省政协副主席、农工党河南省委会主委)。

“全面小康”理论作文

我是这样画的:一条通畅平整的水泥路,两旁是绿色的安全护栏,路上是几辆威风的小汽车。大路沿途树木葱郁、鲜花朵朵,从学校沿着山势蜿蜒而上,又连接着一条条入户小径、一个个观景平台、一座座青瓦白墙的小二层农房、一处处宽敞美丽的乡村广场。听——路旁电线杆上的村村通大喇叭,正朝着我家的方向播报着“疫情来临都别怕,全民齐心战胜它……”

奶奶看着我的画说,哦,我像你这么大的时候,可没有见过这么漂亮的路呀。那时候,我们这里只有高高的大山、贫瘠的土地和杂草丛生的“野路”,一两个月赶一次集,一个背篓装物什,一把镰刀来开路,赶集靠的是一双腿两只脚,又爬坡又趟河,一个来回就是一整天呢。

爸爸看着我的画说,哦,我像你这么大的时候,可没有见过这么漂亮的路呀。那时候,我们这里只有两米来宽的大土路,路上偶尔只有一辆三轮车随着坑坑洼洼一蹦一跳,还有几匹驮着货物没戴嘴笼的马儿时不时叼两口路边的青草。那土路哇,晴天尘土飞扬,雨天泥泞难行,时不时还会塌方断路,我们上学来去就像行军打仗一样呢。

我把我的画拿到学校给老师看。

老师看着我的画说,哦,你画的这条路我认识,去你家家访的时候我走过。道路护栏外的土地上,一垄垄猕猴桃、一畦畦草药、一片片桃林、一茬茬庄稼,四季风光美好如画——春季新叶吐翠,生机盎然,桃花盛开,粉霞连天;夏季绿荫如盖,风吹树动,桃果飘香,引人垂涎;秋季草药、猕猴桃采摘入筐喜获丰收,冬季白雪覆盖孕育希望。一幢幢漂亮整齐的青瓦房上,安装着一台台太阳能、卫星接收器;一面面洁白平整的墙壁上,书写着一幅幅“灵秀山乡最美朝阳”“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标语。瞧,赏着美景往返家校,这可真是一条让人惬意又舒适幸福之路呢。

我想了想,又拿起笔在我的这幅画上方,画上了鲜艳的五星红旗,画上一条道路,建设成一条条让人民有获得感、有安全感的,通向幸福的小康之路!

“全面小康”理论论述材料

阿坝腹地,黑水西陲,山间林木葱茏。车辆绕过一个急弯,一座雪山出现在眼前。这是红军长征时翻越的第四座大雪山——昌德雪山。长征路上,右路军将士克服艰难险阻、九死一生翻山越岭的经历,为这座位于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黑水县境内的雪山烙上经久不褪的红色印记。

这篇题为《红色村寨的公开账》的报道中所说的“昌德雪山”,是革命老区之一。当年红军在这里的非凡经历,正是昌德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大凡革命老区,都是偏远的山区,多年来,那里的群众都处在贫困线水平。这些烙上“红色印记”的地方,也是近年来脱贫攻坚的重点。以红色旅游资源为依托,“党支部+合作社+农户”运营模式的成功实践让这些“老少边穷”地区同步走在“全面小康”的大道上。像昌德村这样的“红色村寨”,脱贫致富后抓好“财务公开”,是传承红色基因的重要环节。

“财务公开”赢得群众“信任”。俗话说,“亲兄弟还需明算账”,何况是像昌德村这样全村实现旅游收入110万元,贫困户人均纯收入达到9820.5元的“贫困村”,近年来的变化不是一个翻天覆地形容得出。特别是随着旅游业的日益红火,集体经济收入可谓“财源滚滚”。然而,这么红火的“合作社”,财务工作却一直由村内一名缺乏专业知识的贫困户承担,账目自然不规范,“公开”度就明显不够,因此群众自然怀疑村“两委”班子成员在集体资金上“动了手脚”,因此向纪委作了举报。可见,真切地抓好“财务公开”,是赢得群众“信任”的关键。

“财务公开”完善权力“监督”。近年来,由于“微权力”的监督管理力度不够而导致“小官巨腐”的现象时有发生,因此,一个依托红色旅游资源而发展壮大的村寨,如果“账务公开”都不明不白,除了引起群众怀疑外,也极易滋生“微腐败”。“财务公开不能走过场,要主动公开、详细公开,让群众清楚地知道每笔资金的去向。”县纪委的提醒帮助其实是“财务公开”的基本要求。只有让群众对资金的收支情况都明白了,那“微权力”才能在阳光下运行。须知,群众对村“两委”的“监督”才是真正的“零距离”,同时也让“两委”干部增强用好“微权力”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财务公开”铆足发展“干劲”。“以前村里账目到年底才公开一次,贴在村委会门口,我们不识字也看不懂。”显然,这是明显的形式主义。而“现在村会计定期把收支情况面对面告诉我,能赚多少钱清清楚楚,心里踏实了,对村干部就更信任。”普通群众对村里的“账务”有了这样的认识,自然在致富路上更加信心满满。村“两委”干部能做到“心底无私”,干事创业也就更加坦然;人民群众对领导干部充满信任,就会上下齐心,拧成一股绳,为集体经济的发展建言献策,形成发展的良性循环。发扬好当年红军“三进三出黑水、筹粮熬盐”的精神,铆足发展“干劲”便会一路向前。

“像红军一样赢得民心,就得敢于接受监督。”作为村“两委”干部,不能因自我感觉“清白”就不规范“财务公开”,因为“清白”与否需要得到群众的认可;作为普通群众,关注村“两委”是否在集体资金上“动了手脚”,是权利也是义务,将不明白的事情搞清楚了,卸掉思想包袱轻装上阵更能打胜仗;作为地方纪委监委,就要善于从群众的言论或举报中顺藤摸瓜,从蛛丝马迹中找到问题的“症结”所在,及时进行帮扶、纠错。这样,就聚起了民心,形成了合力,全面小康便一路凯歌!

“全面小康”理论论述材料

在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四次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国已经基本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成效比预期的要好,但还存在一些短板弱项,必须加快补上,切实加大工作力度,集中优势兵力打歼灭战。”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紧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突出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奋力夺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胜利。

增强个人环保意识,补齐生态环境治理短板。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环境治理进程加速推进,生态环境质量与以往相比,也有了明显的改善。然而“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环境问题尤其是农村环境问题,依旧是当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瓶颈和短板。要想融化环境问题这块“坚冰”,容不得半点麻痹大意,不能有一丝松懈分神,而要持续发力,久久为功,以“不破楼兰终不还”的狠劲,深入推进生态环境治理。各级政府要加强重视程度,提高政治站位,转变治理思路,理清“人民”在生态环境治理中的主体地位,认清个人环保意识和节约意识的提升对生态环境治理的积极影响。充分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积极引导居民改善生活方式,树立绿色消费理念,让每一位居民都能成为生态环境治理的参与者和奉献者。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补齐区域发展失衡短板。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努力缩小城乡区域发展差距,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一项重要任务。”和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地大物博、幅员辽阔,难免出现区域发展不平衡、不同地区经济条件差距较大等现象,制约了全面小康社会的建成。目前,我国最大的区域不平衡在于城乡发展不平衡,而突出的短板在于农村贫困地区。为了打好农村贫困地区的脱贫攻坚战,缩小农村与城市的差别,各级政府要坚决贯彻中央部署,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论述,吃透精神实质,把握核心要义,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确保到现行标准下的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消除绝对贫困;确保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

发挥政府引领作用,补齐公共服务领域短板。增进民生福祉,保障改善民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落脚点和着力点,而民生福祉的核心在于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当前,我国基本公共服务领域不充分、不平衡和不均等的问题依然存在:教育、医疗、居住、养老等公共服务体系与人民期待相比还存在明显不足。疫情又暴露出我国公共卫生应急管理方面的短板,如疾病预防控制体系不完善,新发传染病监测预警能力不足等。为此,各级政府应进一步加强政策引领作用,增加供给,提高水平,保障全体人民公平享有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环境保护权益和同质化的基本公共服务,实现起点公平与机会公平,增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民生合力,使幼有所育、学有所教、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

“全面小康”理论

心动不如行动,我,作为小小侦探员,(这可是名副其实的,是我们一家举手表决出来的)可是要去侦察一下的哟。

这不,星期天一早,我就背上行李(其实是一块面包,一瓶水,十块钱)乘着公共汽车去步行街溜达一圈。在这一次乘车中我就深有感触:车子启动了,坐了满满一下人,到清华园时有一位上了年纪的老爷爷缓缓的。走了上来,车上所有的年轻人唰的一下都起来了。有一位7岁的小弟弟拽了拽老爷爷的衣角说:爷爷,爷爷来我这坐。老爷爷笑了笑,夸了一声好孩子,然后乐呵呵的坐了下去。顿时,掌声如雷。伴随着笑声,歌声,掌声我下了车。下了车一切声音戛然而止,我却任在发呆,眼前霍然一亮一下。好干净呀!地上几乎看不到一点垃圾,杂物。就连油炸摊都摆放得很是整齐,社会文明进步太大了。使得我不禁点了点头。难道是小康社会改变了它?曾听爸爸妈妈提起过以前的街道模样,地上垃圾乱飘,到处弥漫着浓浓的黑烟;到处可见油炸摊凌乱的摆放在人行道上;香糖残渣铺在黑黝黝的地板砖上;垃圾成堆现在回想起来真是不堪回首呀!十八大是11月8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召开的。在召开时才提出的小康社会,难道运用的这么快吗?带着这样的难题我返航回家。回社会发展真先进,相比我奶奶那年代,我们过得幸福多了。这就是小康生活——社会在发展。小康生活这么好,现在就让我们:手牵手,肩并肩,共创一个幸福的小康生活,应为我们坚信:明天的生活更美好!

全面小康理论作文

隆重庆祝了新中国70华诞,走过了极不平凡的,岁月又翻开了崭新的一页。对近14亿行进在民族复兴金光大道上的中国人民来说,这一次的跨年钟声,格外激荡人心;这一刻,寓意非同一般。2020年,这将是全面小康社会如期建成、我们党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成功实现之年。这一年,必将在中华民族发展史、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史、人类社会发展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光辉一笔!

让我们热烈地拥抱2020年!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

人民亲切地记得,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上掷地有声地宣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我们对全国人民的庄严承诺,必须实现,而且必须全面实现,没有任何讨价还价的余地。”

人民亲切地记得,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工作会议上憧憬满怀:“我们将努力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那将是中国历史乃至人类发展史上一个令人激动的重大时刻。”

……。

2020年,全面小康将圆满收官,时光正在见证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筚路蓝缕、胼手胝足创造的人间奇迹!

“民亦劳止,汔可小康。”从2000多年前的《诗经》开始,“小康”作为丰衣足食、安居乐业的代名词,就成为中华民族追求美好生活的朴素愿望和社会理想。然而,在漫长的封建社会,“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小康对于广大百姓只是镜花水月。进入近代,列强入侵、危机重重,民生凋敝、水深火热,“四万万人齐下泪,天涯何处是神州”,小康更成为中国人遥不可及的奢望。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就坚定扛起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历史大任,团结带领人民进行艰苦卓绝的斗争,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新中国,确立起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基本制度。

久困于穷,冀以小康。与人民心心相印的中国共产党,最懂得人民站起来之后的所思所盼。

1955年,毛泽东同志信心满怀地宣告:“现在我们实行这么一种制度,这么一种计划,是可以一年一年走向更富更强的,一年一年可以看到更富更强些。而这个富,是共同的富,这个强,是共同的强,大家都有份。”社会主义新中国激情浩荡,亿万人民意气风发地投身中国历史上从未有过的热气腾腾的社会主义建设,用自己的双手一砖一瓦“建设一个新世界”。

历史定格这一幕。1979年,邓小平同志提出了“小康之家”的概念。

“小康”这一古老而美好的概念,从此被创造性地用来诠释中国现代化坐标上一个至关重要的阶段。“小康”,这一亿万人民日益耳熟能详的时代语词,以它特有的吸引力,激励与召唤着一个时代的进取精神,推动着中国大步迈向未来。正是怀着对这一美好愿景的真诚向往,党团结带领人民规划了奋斗目标,明确了发展战略,在拼搏苦干中闯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道路越走越宽广,小康梦想越来越清晰,现代化内涵越来越丰富。从温饱到小康,从总体小康到全面小康,从追求小康生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从“三位一体”、“四位一体”,到“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不断深化,小康的宏伟蓝图壮美似锦。这是一个物质力量和精神力量都增强、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改善的全面小康,是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环境生态更加友好的全面小康。

全面小康,谈何容易?改革开放伊始的1978年,中国还有数以亿计的绝对贫困人口。那时,“排队、凭票、缺货”是常见的场景,人们梦寐以求的是拥有自行车、缝纫机、手表、收音机“三转一响”,彩电、冰箱、洗衣机、录音机“四大件”更是奢望。那时,成为“万元户”,是许多家庭奋斗的标杆。

治理贫困,是一个世界性难题。中国共产党充分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凝聚起各族人民的意志和力量,披荆斩棘、勇往直前,不断刷新世界减贫的历史记录。从1978年到,中国的绝对贫困人口减少了将近7个亿。

“全面小康,一个都不能少。”让9000多万贫困人口摆脱贫困,把这个经济社会发展最大的短板补齐,成为全面小康的重中之重,也注定是一场艰苦卓绝的战斗。

作为这场战斗的总指挥,习近平总书记运筹帷幄,更亲自挂帅、亲自出征、亲自督战,始终走在访贫问苦的最前边,冲在脱贫攻坚的第一线。

年最后几天,刚刚就任一个多月,习近平总书记就冒着严寒驱车来到河北省阜平县考察。“阜平不富,死不瞑目。”聂荣臻元帅生前的心愿,促使他一定要去看看。临行前,习近平总书记特意要求不许安排、不能导演,要看真贫、察真情。走进老乡的家中,他仔细询问,认真察看,语重心长地嘱托当地干部和随行负责同志:没有农村的小康,特别是没有贫困地区的小康,就不可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定要想方设法让乡亲们快点脱贫致富奔小康。

11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湖南省湘西州有名的贫困村十八洞村。在那里,他同村干部和村民代表围坐一起,温情地拉家常、话发展,一起商量脱贫致富奔小康的好办法。一位不识字也不会说“官话”的苗族大妈,把习近平总书记迎入家中,非常客气地问:“怎么称呼您?”习近平总书记含笑作答:“我是人民的勤务员。”

以“人民的勤务员”自我定位的习近平总书记,以“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历史担当,风雨无阻地奔波在一个又一个脱贫攻坚的主战场,用脚步丈量了所有集中连片的特困地区。在一次又一次的考察调研中,他不断思考、谋划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时间表和路线图,先后提出了“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两不愁三保障”“打响脱贫攻坚战”等带有方向性、引领性的战略规划和部署,稳稳地构筑起脱贫攻坚的“四梁八柱”。

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全面小康,这是无数人用实干和奋斗,用汗水心血乃至生命铸就的现代化丰碑。在脱贫攻坚的战场上,虽然没有战火硝烟、枪林弹雨,却同样气壮山河、感天动地。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党的十八大以来的8年间,特别是全面小康进入决胜阶段之后,脱贫攻坚力度之大、规模之广、影响之深前所未有。截至20底,全国95%以上的贫困人口可以实现脱贫,90%以上的贫困县可以实现摘帽。这不仅创造了我国减贫史上的最好成绩,也是一份世界减贫史上从未有过的成绩单。与此同时,经济社会全面发展,三大攻坚战齐头并进,全面小康渐行渐近。

“蓄之既久,其发必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是中国人民千百年来被压抑的创造激情如江河奔涌的释放,这是新中国70年无惧风雨、高歌猛进、大踏步跟上时代的传奇,这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一往无前、不可阻挡的历史必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意味着我们党领导人民开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无比正确,意味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无比优越。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之年,越到紧要关头,越要响鼓重锤、一鼓作气!要看到,当前国内外风险挑战日益增多,面对纷繁复杂的形势,尤需增强定力、坚定信心、砥砺奋进。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完成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这是一个伟大的胜利,同时也是通向下一个更加伟大胜利的新起点。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的征程即将开启,使命更加光荣、任务更加艰巨。全党必须团结一致、勠力同心,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下,紧跟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奋勇向前,走稳走好三大攻坚战的每一步,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起点上,继续前行、接续奋斗。

两年前,习近平总书记饱含深情地展望:中华民族千百年来存在的绝对贫困问题,将在我们这一代人的手里历史性地得到解决。这是我们人生之大幸。

千年梦想,百年奋斗,今朝梦圆。告别贫困,走向富足,我们正向全面小康大步走去。我们必定会以无比的自豪、坚定的自信、永不懈怠的奋斗,决胜全面小康,迎接这“人生之大幸”!

过去已去,未来已来。2020年,欢迎你!

全面小康理论中学生

记得小时候,我总爱趴在外婆的腿上,听她讲以前的故事。令我记忆犹新的要数“吃草”了。外婆告诉我:“以前经常闹饥荒,很多人都没有食物。那时候,整村的人都要去地里采地瓜叶吃,有时还吃树皮、吃草呢!”外婆的故事一直萦绕耳边,调皮的我倒是对吃草产生兴趣了,抓一根放嘴里,那苦涩味儿,真让人永生难忘,以前的人,生活真是艰苦呀!现在的我可幸福了,别说填饱肚子,饭桌上的菜越发精致美味了,鸡鸭鱼肉不在话下,不但吃得饱,还吃成了白白圆圆的小胖子!我想,“小康”就是吃得好吧。

我们不仅吃得好,住的条件也是很赞的哟。瞧,我住在“金碧辉煌”的小区房里,周围是高楼林立。再看看家里,家具也是一应俱全,液晶电视、真皮沙发、全自动洗衣机等应有尽有。听妈妈说,她小时候住的那个石头瓦房,一到下雨,屋顶上一个个窟窿,地面上一个个瓦盆,还整天担惊受怕,就怕台风一来,屋顶被掀翻。那苦日子,我可受不了!我想,“小康”就是住得好、用得好吧。

现在我们不仅吃得好,住得好,城市建设也是一级棒!听爸爸说,曾经的平潭娘宫码头,每逢佳节,车辆排上长龙,得等上几个小时才能渡过,让人归心似箭,烦恼不已。而现在平潭海峡大桥早已贯通,给人们的生活带来无数的方便,更为平潭的发展谱写了新的篇章。如今,平潭已经从一个小县城变成了“综合实验区”。“国际旅游岛”、“台海高速”、“平潭机场”、“航运港口”、“平潭高铁”等设施的投建,与时俱进。

“全面小康”

在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四次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国已经基本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成效比预期的要好,但还存在一些短板弱项,必须加快补上,切实加大工作力度,集中优势兵力打歼灭战。”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紧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突出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奋力夺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胜利。

增强个人环保意识,补齐生态环境治理短板。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环境治理进程加速推进,生态环境质量与以往相比,也有了明显的改善。然而“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环境问题尤其是农村环境问题,依旧是当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瓶颈和短板。要想融化环境问题这块“坚冰”,容不得半点麻痹大意,不能有一丝松懈分神,而要持续发力,久久为功,以“不破楼兰终不还”的狠劲,深入推进生态环境治理。各级政府要加强重视程度,提高政治站位,转变治理思路,理清“人民”在生态环境治理中的主体地位,认清个人环保意识和节约意识的提升对生态环境治理的积极影响。充分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积极引导居民改善生活方式,树立绿色消费理念,让每一位居民都能成为生态环境治理的参与者和奉献者。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补齐区域发展失衡短板。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努力缩小城乡区域发展差距,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一项重要任务。”和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地大物博、幅员辽阔,难免出现区域发展不平衡、不同地区经济条件差距较大等现象,制约了全面小康社会的建成。目前,我国最大的区域不平衡在于城乡发展不平衡,而突出的短板在于农村贫困地区。为了打好农村贫困地区的脱贫攻坚战,缩小农村与城市的差别,各级政府要坚决贯彻中央部署,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论述,吃透精神实质,把握核心要义,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确保到2020年现行标准下的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消除绝对贫困;确保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

发挥政府引领作用,补齐公共服务领域短板。增进民生福祉,保障改善民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落脚点和着力点,而民生福祉的核心在于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当前,我国基本公共服务领域不充分、不平衡和不均等的问题依然存在:教育、医疗、居住、养老等公共服务体系与人民期待相比还存在明显不足。疫情又暴露出我国公共卫生应急管理方面的短板,如疾病预防控制体系不完善,新发传染病监测预警能力不足等。为此,各级政府应进一步加强政策引领作用,增加供给,提高水平,保障全体人民公平享有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环境保护权益和同质化的基本公共服务,实现起点公平与机会公平,增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民生合力,使幼有所育、学有所教、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

文档为doc格式。

全面小康理论中学生

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不遇的大变局中,经济全球化深度博弈,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持续推进,人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期盼繁荣稳定,我们必须深刻认识并抓住新机遇,确保全国人民同步实现小康。

(一)抓住“四个全面”红利释放的机遇。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总结改革开放以来的经验教训,提出“四个全面”战略部署,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题中应有之意。在“四个全面”中,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战略目标,全面深化改革是强大动力,全面依法治国是重要保障,全面从严治党是关键引领。近年来,全面深化改革让市场的决定性作用进一步彰显,政府职能进一步优化。通过转变政府职能,破除利益藩篱,推进简政放权、强化监管、优化服务,激发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热情,释放市场活力。“一带一路”倡议、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为新常态下的中国经济增长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矫正要素配置扭曲,更好满足了广大人民群众的需要,有助于消除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潜在的风险隐患,助力中国经济行稳致远。全面依法治国以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旨向,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增强了人民对国家政权的认同感,提升了政府的公信力。全面从严治党将作风建设作为推进党的建设的切入点和突破口,从人民群众中汲取治国理政、管党治党的智慧,严厉惩治腐败、净化党内政治生态,实现党的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进一步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这些工作都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了新的机遇。

(二)抓住综合国力不断提升的机遇。

从1978年至2016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9%以上,远超世界经济同期增长水平,高速增长持续的时间超过经济起飞时期的日本、韩国,创造人类经济发展史上的奇迹。2016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超过74万亿元,占全球经济的比重提高到16%左右,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33%。同时,产业结构不断优化,服务业占三个产业比重已上升达51.6%。农业生产能力提高,口粮安全得到有效保障。传统行业“去产能”稳步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不断壮大,新经济、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中国制造行销全世界。基础设施不断完善,高速公路、铁路里程已超过12万公里,其中高铁里程达2.3万公里,深刻改变着中国的经济地理格局。创新能力不断提升,在量子通信、载人航天、高速轨道交通、超级计算等领域取得重大突破,各种商业模式创新纷纷涌现。《2017年全球创新指数》报告显示,中国排名第22位,成为全球创新指数前25强的唯一中等收入经济体。[13]当前,中国经济虽然步入新常态,但正朝着质量更高,结构更合理,竞争力更强的方向升级。简言之,中国快速提升的综合国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了坚实基础并创造良好的机遇。

(三)抓住城镇化潜力巨大的机遇。

城镇化是中国迈向现代化的必由之路,也是扩大内需的最大潜力所在,将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重要支撑。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镇化率年均提升1个百分点以上,相当于每年有1000多万人从农村迁移到城市工作生活。截至2016年年底,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57.4%,即有近8亿人口工作和生活在城市。中国正从一个农村人口占多数的国家变成城市人口占多数的国家,从“农村中国”变身为“城市中国”。前所未有的城镇化潜力与全方位的改革红利相叠加,为中国经济发展提供持续增长的动力。当前,中国的城镇化正步入“下半程”,正以人的城镇化为核心,统筹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以体制机制创新为保障,健全常住人口市民化激励机制,推动更多人口融入城镇,稳步提升城镇化质量,缩小城乡发展差距。

(四)抓住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机遇。

必须看到,农村依然是中国发展最滞后的区域,农村是最需要关注的弱势群体,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大的短板在农村。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特别是在贫困地区,没有农村的小康,特别是没有贫困地区的小康,就没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14]当前,中国的贫困人口主要分布在集中连片特困地区,这些地区发展基础差,收入水平低,增收难度大,他们能否脱贫直接关系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成效。2013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做出了“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精准扶贫”的重要指示,中国打响了一场帮助7000万人口摆脱贫困的攻坚战。当前,党中央国务院采取一系列精准帮扶措施,决不让贫困地区的贫困人口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征程中掉队。具体举措如对有劳动能力的支持发展特色产业,实现产业增收;对贫困家庭子女教育和就业进行扶持,阻断贫困代际传递;对“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的地方实施扶贫搬迁;对丧失劳动能力的实施社会兜底,消除绝对贫困等。集全国之力打赢脱贫攻坚战,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大机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