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说课稿大全(18篇)

时间:2023-12-04 10:00:05 作者:ZS文王

有效的教案模板应该能够满足课程要求,体现教学内容的科学性和创新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教案模板范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对大家的教学设计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启发。

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数学评课稿

本节内容是一元一次方程应用中的最优问题,即如何从多种策略中选择一种最优策略。解决这类问题需要相应的生活经验以及比较成熟的逻辑思维能力,而这正是处于初一阶段的学生所缺乏的,所以需要在老师的引导下进行学习。

这节课的内容比较多,要在会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实际问题的基础上找出解决最优问题的方法,所以课前我做了充分准备,尽量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典型例题,反复斟酌设置问题的难度,预设学生可能会遇到的问题,设定提问的时间点和提问的方式,为了保证能够顺利完成课堂教学内容,课前安排学生自行预习。

课堂的引入是一个具体的生活问题,小红一家三口外出旅游,现有两家旅行社,收费标准分别为:甲旅行社:大人全价,小孩半价;乙旅行社:大人小孩,一律8折。两家旅行社的基本价一样。问:若两家旅行社的基本价都是100元,应选择哪家旅行社比较合算?因为题目中出现的都是具体的数字,所以学生稍做思考就能得出结论,然后将基本价是100元这个条件去掉,重新让学生思考,因为有了之前的问题作为铺垫,所以学生仍然能顺利解决该问题。通过这个问题让学生对最优方案问题有一种直观的认识,即从几种方案中按照利益最大化的原则选择最优方案。

在此基础上给出难度更大的例题,结合移动收费的背景理解在不同的前提条件下最优方案可能会变化,在这个例题中给出了三个小问题:一个月内本地通话200分钟,选哪种套餐划算?若小明一个月内本地通话x分钟,按两种套餐各需交费多少元呢?小明一个月内本地通话多少分钟时,按两种套餐交费一样多? 此时交费多少?问题层层递进,通过问题让学生掌握解决最优方案问题的方法,即找出两种方案一样时所对应的条件,以此分出三种情况进行分类讨论。

本节课的优点在于创设问题情境,联系生活实际,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以最佳的状态投入到课堂中。所设置的问题难度逐层递进,让这些连续的'阶段性问题持续的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探究知识的兴趣,促使学习达到最佳境界。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自觉参与到课堂中来。让学生口语表达或板书,创造机会,鼓励学生动手动口,以达到教学要求。并借助多媒体展示来指导学生,促进思维能力的发展,最后再指导学生用简练的语言概括教学问题。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而且让学生从数学的角度去分析和总结生活中的问题学会能在不同的角度去探求生活经验,从而让学生掌握知识的同时使思想水平和情感态度价值观都得到提高。

从以上情况我认为在教学中,一定要注重学生积极性的调动。帮助学生装设计恰当的学习活动。让他们发现所学东西的个人意义,营造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使学生感到学习的必要性和趣味性,能更好调动学生投入到自主探究的学习活动中去。当然本课还存在很多的不足,我认为在以下方面:。

1、探究的时间和方式还需要考证,避免流于形式化,应合理分配。

2、对于学生临时提出的问题未能及时作出反应,课前准备不够。

3、在学生做练习时未能走下去掌握每个学生的掌握情况,忽视了学生学的过程。

4、多媒体的应用与板书的结合不够娴熟,造成不必要的时间浪费。

5、在讲解最佳方案的分类讨论时不够严密,忽略了细节的处理,导致后来要重新回过来讲解该知识点,影响了课堂的节奏。

6、板书还不够规范,教师基本功要勤练不懈。

针对以上的问题,在今后的教学中应该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多结合生活实际,使学生能置身于问题当中,充分调动学习兴趣。

2、多给学生的语言表达的机会,即时表扬和鼓励。

3、加强课堂教学的驾驭能力,要充分安排时间,有紧有松。

5.4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1评课稿

我认为林老师的这节数学课,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特点:

一、密切数学和现实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的意识。

数学课堂教学改革,应强调在教学过程中,从学生的知识经验和生活背景出发,在研究现实生活问题的过程中理解数学、学习数学和应用数学。杨老师的这节课,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实际入手,引入新课的学习,老师所创设的情境,都取材于学生的数学现实中,使学生感到亲切、有趣,使教学活动更富有生气和活力,更能使学生体验数学来源于生活,扎根于生活,应用于生活。从而培养学生逐步形成运用数学的意识,渗透了实践出真知的思想和培养了实践能力。

二、学生是学习的主人,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整节课的学习,教师始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和合作者,而学生始终都是一个发现者、探索者,充分发挥他们的学习主体作用。放手让学生探索,促进学生主动发展。

一方面,凡学生能自己探索出来的决不包办代替,凡心学生能独立发现的决不暗示。在老师出世的'问题时,,列出不同的方程,老师考虑到学生能独立解决,因此教学时并没有作出任何暗示,而是让学生独立去找,学生在找的过程锻炼了学生的思维,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第二方面,学生始终处于“跳一跳”摘果子的学习状态。在学生力所能及的范围内,由学生自己跳起来“摘果子”。在例题变式环节后,杨老师引导学生自己编题这样的教学,能调动学生的自主力量,促使全体学生自主学习。学生自己动脑筋去想、遇到问题互相帮助,使学生始终处于“跳一跳”摘果子的学习状态,从而使学生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享受学习数学的欢乐。在这过程中,教师的角色是服务,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服务者、合作者,学生的主体地位真正得到落实。

总之,整个教学过程,杨老师敢于“放”,把时间和空间交给学生,让他们通过独立思考、讨论、交流去获得数学知识,使学生得到主动发展。从这节课的教学给我一个很大的启发:只要教师放开你呵护的双手,就会发现,孩子也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创造者。

不足之处: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新课改理念体现不够。

《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说课稿

本节课设计简析:本节课内容是列方程解应用题,主要是小学解应用题和中学解应用题的衔接,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息息相关,并且体验数学的趣味性,提高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1、通过身边的故事,引导学生对生活中的问题进行探讨和研究,学会用方程的思维解决问题。

2、借助找关键句或关键词、画线段图或示意图等方法,引导学生正确找出题中的等量关系,列出方程。

1、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语言表达能力。

2、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以及用方程思维解决问题的能力。

1、使学生在讨论、交流的学习过程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探索意识、创新意识得到有效发展。

能分析题意,正确找出题中的等量关系,列出方程解决问题。

分别算出下列绳子的总长度。

【设计意图:为下面的例题做好铺垫】。

我今天给大家讲一个故事,故事的主人翁是丢番图,希腊数学家丢番图(公元3~4世纪)的墓碑上记载着:

或者根据丢番图的年龄能被6,12,2,7整除,可知这个年龄是6,12,2,7的倍数,所以他的年龄为84,168??但是根据迄今被《吉尼斯世界记录》认可的世界上寿命最长的人是法国的让—卡尔门特,他在1997年8月4日去世时享年122岁。所以丢番图的年龄为84岁。

总结:列方程解应用题的一般步骤:

(1)“审”:审清题意;

(2)“设”:设未知数并把有关的量用含有未知数的代数式表示;

(3)“列”:根据等量关系列出方程;

(4)“解”:解方程;

(5)“答”:检验作答。

1、现在儿子的年龄是8岁,父亲的年龄是儿子年龄的4倍,请问多少年后父亲的年龄是儿子年龄的3倍。

解:设x年后父亲的'年龄是儿子年龄的3倍。

儿子爸爸。

现在的年龄88×4。

x年后的年龄8+x8×4+x然后根据题意列出方程解答。

3、我的地盘,我做主!

编题目:根据方程x+(x+8)=40,编一道应用题。

今天你有什么收获?体验到方程有时候给我们解应用题带来很大的方便。

【设计理念:经典问题如何用方程解决】。

5.4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1评课稿

制作的课件非常精美,画面生动形象,特别是行程问题中的相遇问题和追及问题中的动画制作非常吸引学生,几乎所有的学生看了都哈哈大笑,这也给课堂注入了新鲜血液,让他们重新振作起来,攻克一个又一个难题。

以上是我的一点粗浅认识,有不当之处,请各位同仁指正。

《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说课稿

1、进一步经历运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

2、提高学生找等量关系列方程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去看待、分析现实生活中的情景。

1、如何从实际问题中寻找等量关系建立方程,解决问题后如何验证它的合理性。

2、解决打折销售中的有关利润、成本价、卖价之间的相关的现实问题。

如何从实际问题中寻找等量关系建立方程。

1、通过社会调查,亲历打折销售这一现实情境,了解打折销售中的成本价、卖价和利润之间的关系。进而能根据现实情境提出数学问题。

2、谈一谈:

请举例说明打折、利润、利润率、提价及削价的含义分别是什么?

3、算一算:

(1)原价100元的商品,打8折后价格为元;

(2)原价100元的商品,提价40%后的价格为元;

(3)进价100元的商品,以150元卖出,利润是元。

1、把下面的“折扣”数改写成百分数。九折八八折七五折。

2、你是怎样理解某种商品打“八折”出售的?

1、说说“打折销售”中自己有过的亲身经历。

2、假设你是一个商店老板,你的追求是什么?

3、你是怎样理解商品的利润?

1、你认为商品的标价、折数与商品的卖价之间有怎样的关系?

2、结合实际,说说你从打折销售中可以获得哪些数学问题?

(1)某商店出售一种录音机,原价430元,现在打九折出售,比原价便宜多少钱?

(2)一种画册原价每本16元,现在按每本11。2元出售。这种画册按原价打了几折?

如果设每件服装的成本价为x元,根据题意,

(1)每件服装的标价为:()。

(2)每件服装的实际售价为:()。

(3)每件服装的利润为:()。

(4)列出方程,并解答:

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说课稿

听了潘xx老师的《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一课,给我启发很多,他的课风趣幽默,自然流畅,结构严密,给听课的人一种享受,在享受的同时,也学到了很多知识以及教法,一堂好课应该是自然的、生成的和常态下的课,我认为这是一节成功的课。

1、为学生创设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

首先,他从学生感兴趣的画面入手,很快使学生进入了一种兴奋的状态之中,因为是应用题的讲解,一般情况下,学生学起来比较吃力,也觉得很没意思,但潘老师把题目改成学生所熟悉,所感兴趣的话题,譬如说去水立方去看跳水比赛,去看姚明比赛,问2008年北京奥运会拿了几枚金牌?2019的伦敦奥运会拿了几枚金牌?大部分同学回答都不知道,于是潘老师说我给你们一个信息,“2008年奥运会上,我国获得金牌是2019年伦敦奥运会获得的金牌数的4倍少13枚。同学们都在积极的思考,有的同学马上举手,有的同学相互讨论,同学们的学习积极性一下就被潘老师推到了高潮。

2、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让学生有体验数学的机会。

潘老师在讲解行程问题时,让学生自己按题目要求表演,相遇问题,追及问题虽然在小学里已学过,但仍然是个难点,通过学生的表演,生动形象,让人一目了然,等量关系很容易找到,并且好多同学都能用几种方法解答。学生的思维活跃,气氛热烈。这样操作学生受益面大,不同程度的学生在原有基础上都有进步。知识、能力、思想情操目标达成的很到位。

3、课堂结构安排的非常合理。

潘老师的课安排的内容非常多,但整个一堂课上下来,听的人却不觉得累,主要是她这几方面做得很好:

(1)教学环节的时间分配的很合理,没有前松后紧或前紧后松的现象,并且讲与练时间搭配也很合理。

(2)教师活动与学生活动时间分配合理,潘教师占用时间与学生活动时间刚好相等。并且学生的个人活动时间与学生集体活动时间的分配也很合理。

4、代化教学手段的运用很熟练,

制作的课件非常精美,画面生动形象,特别是行程问题中的相遇问题和追及问题中的动画制作非常吸引学生,几乎所有的学生看了都哈哈大笑,这也给课堂注入了新鲜血液,让他们重新振作起来,攻克一个又一个难题。

以上是我的一点粗浅认识,有不当之处,请各位同仁指正。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一元一次方程应用评课稿

听了x老师的《利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应用问题》一课,本堂课的主要教学目的是利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行程问题,包括:相遇问题、追击问题等。由于学生在小学时对这类问题已经掌握得非常熟练了,所以教师要在解决这些应用题的过程中既要让学生有求知欲,又要使得学生通过我们的教学感受到运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应用问题的优点,从而体会到方程的思想方法,其实对于教师的教学来说是很大的挑战。下面,我就从几个方面谈谈我听课后的一些感受和想法。

一、x老师上课的规范性和严密性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数学教学中教学语言的严密性和规范性对于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素养很有帮助。本堂课教师在应用题的讲解过程中涉及到了从文字语言到数学符号语言的转换,在这个转化过程中,x老师语言规范、简练,充分体现了作为一名优秀的数学教师的数学功底。更可贵的是,对于同一道应用题,x老师能够从不同的切入点来对题目进行分析讲解。

二、教学上的思维设置有梯度、有难度。

其实,像x老师今天所教授的三道应用题的前两题,学生在小学时就已经掌握得非常熟练了,因此,在课堂教学的设计方面,老师采取了一题多解的方法,既有小学时候我们解决这类应用问题的解法,也有运用一元一次方程来解决的方法,同时,在运用一元一次方程的过程中,教师还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设元,从而在让学生体会到方程对于我们解决问题时的优点的同时,也感受到要合理设元才能更好得简化我们的解题。

像这样的,从学生已有学习经验出发设计教学,效果当然就会更好。当然,对于本堂课,我也有几点由此而产生的思考。1、数学是一门思维科学,数学学习的本身就是方法的学习。在方程这个方法的教学过程中,应该更多地让学生体会到这是一种新的解决问题的方法,而这个方程的方法将是我们同学今后继续学习的重要铺垫。有了方程以后,数学问题的思考过程就成为了一种正向的思维,降低了题目的难度。2、数学课堂教学,特别是像应用题的教学,还是应该多留点时间给我们的学生。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读题和思考、讨论甚至展示。教师应该恰到好处地设计引导学生,让学生的自主思考和研究少一些挫折,多一些成功的体验。数学本身就是最简方法的选择!

文档为doc格式。

一元一次方程应用评课稿

听了x老师的《利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应用问题》一课,本堂课的主要教学目的是利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行程问题,包括:相遇问题、追击问题等。由于学生在小学时对这类问题已经掌握得非常熟练了,所以教师要在解决这些应用题的过程中既要让学生有求知欲,又要使得学生通过我们的教学感受到运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应用问题的优点,从而体会到方程的思想方法,其实对于教师的教学来说是很大的挑战。下面,我就从几个方面谈谈我听课后的一些感受和想法。

数学教学中教学语言的严密性和规范性对于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素养很有帮助。本堂课教师在应用题的讲解过程中涉及到了从文字语言到数学符号语言的转换,在这个转化过程中,x老师语言规范、简练,充分体现了作为一名优秀的数学教师的数学功底。更可贵的是,对于同一道应用题,x老师能够从不同的切入点来对题目进行分析讲解。

其实,像x老师今天所教授的三道应用题的前两题,学生在小学时就已经掌握得非常熟练了,因此,在课堂教学的设计方面,老师采取了一题多解的方法,既有小学时候我们解决这类应用问题的解法,也有运用一元一次方程来解决的方法,同时,在运用一元一次方程的过程中,教师还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设元,从而在让学生体会到方程对于我们解决问题时的优点的同时,也感受到要合理设元才能更好得简化我们的解题。

像这样的,从学生已有学习经验出发设计教学,效果当然就会更好。当然,对于本堂课,我也有几点由此而产生的思考。1、数学是一门思维科学,数学学习的本身就是方法的学习。在方程这个方法的教学过程中,应该更多地让学生体会到这是一种新的解决问题的方法,而这个方程的方法将是我们同学今后继续学习的重要铺垫。有了方程以后,数学问题的思考过程就成为了一种正向的思维,降低了题目的难度。2、数学课堂教学,特别是像应用题的教学,还是应该多留点时间给我们的学生。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读题和思考、讨论甚至展示。教师应该恰到好处地设计引导学生,让学生的自主思考和研究少一些挫折,多一些成功的体验。数学本身就是最简方法的选择!

一元一次方程评课稿

《一元一次方程》是从算术到代数解决问题的转变,是初中用方程解决问题的开端,对于小学和初中的数学思想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秋菊老师精心备课,语言简练,过渡自然,亲和力强,立足于学生的生活经验,精心地设计教学环节和内容,巧妙地运用学生自主学习探索的教学模式,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注重学生主体性的发挥,从提问到练习,都能把“以学生为本”的教学思想贯穿课堂始终。能从知识、能力、思想情感等几个方面制定合理的教学目标,体现学科特点;符合学生年龄实际和认识规律。

本节课的教学有以下闪光点:

1、巧妙设计问题情境,联系学生日常生活,问题设计让学生倍感亲切,用数学来解决日常生活中的事情,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数学来源于生活,还原于生活,人人都学习有用的数学。

2、注重学生主体性,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能力,巧妙设计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索,让学生在无声的思维中互相碰撞,代替教师的有声总结,使师生、生生之间相互补充,相互启发,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新课程教学思想。

3、采用多媒体教学,其中的动画部分,增强了教学的直观性,有效地辅助了教学,提高了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4、注重发散性思维的培养,教师精心全面备课,一题多种分析思路,肯定了不同层次学生的思维发展,在练习题目中让学生自主填写问题并解答。

不足之处及疑惑点:章头图于本节课如何有效、有机的结合。

这节课秋菊老师不辞辛苦,多次备课、上课,虚心听取组内老师的意见,并且上出了自己的特色,真可谓难能可贵。当然,一千个读者就会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在座的都不是外人,都是专家,今天这节课秋菊老师的用心展示就是真诚的希望在座的领导、专家给我们进一步的指导,好让我们的数学教研、教学工作的步伐走得更稳健有力,让更多的老师、学生受益!谢谢大家!

一元一次方程说课稿

下面是我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七年级第三章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的说课,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说起:。

一、说教材的地位。

本节是在前面已经讨论过由实际问题列一元一次方程和解一元一次方程的一般步骤的基础上,进一步以“探究”的形式讨论如何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本节的问题情境与实际情况更接近,因此具有一定难度,根据本例题特点,我设计如下教学目标:在教学过程中理解有关商品销售中所涉及的公式,进而培养学生走向社会,适应社会的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关键:。

重点:进一步体现一元一次方程与实际的'密切关系,渗透数学建摸思想,培养运用一元一次方程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难点是正确地列方程。

关键是弄清问题背景,分析清楚有关数量关系,按问题找出可以作为列方程依据的主要相等关系.

二、说教学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主要采用启发式教学和合作探究式教学方法的综合运用。

三、说学生的学法。

学生根据教材中的问题,采用小组合作探究,从而解决问题,通过教师引领,学生主动参与,从而顺利而充满激情地完成教学.

四、设计思路。

我利用提纲中的几个简单的习题,充分发挥学生的合作交流的意识.让学生体会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最后通过研究书中的盈亏问题,可以增加学生的经济知识和经营意识.使他们能更了解市场运作.

五、教学过程。

整个教学过程都以小组合作探究的形式进行,充分体现小组合作探究的作用.教师利用提纲中的习题由简单到复杂,采用层层深入的教学模式。整个过程都是由教师适当引导学生合作完成,课堂气氛比较活跃,学生的参与度很高。

一元一次方程说课稿

一、教学分析:

本节课设计简析:本节课内容是列方程解应用题,主要是小学解应用题和中学解应用题的衔接,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息息相关,并且体验数学的趣味性,提高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通过身边的故事,引导学生对生活中的问题进行探讨和研究,学会用方程的思维解决问题。

2、借助找关键句或关键词、画线段图或示意图等方法,引导学生正确找出题中的等量关系,列出方程。

(二)能力目标:

1、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语言表达能力。

2、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以及用方程思维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目标:

1、使学生在讨论、交流的学习过程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探索意识、创新意识得到有效发展。

教学重点、难点:

能分析题意,正确找出题中的等量关系,列出方程解决问题。

教学过程:

一、温故:

分别算出下列绳子的总长度。

4.4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

3.使学生初步养成正确思考问题的良好习惯.

和难点。

课堂设计。

一、从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提出问题。

为了回答上述这几个问题,我们来看下面这个例题.

例1 某数的3倍减2等于某数与4的和,求某数.

(首先,用算术方法解,由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解法1:(4+2)÷(3-1)=3.

答:某数为3.

(其次,用代数方法来解,教师引导,学生口述完成)。

解法2:设某数为x,则有3x-2=x+4.

解之,得x=3.

答:某数为3.

纵观例1的这两种解法,很明显,算术方法不易思考,而应用设未知数,列出方程并通过解方程求得应用题的解的方法,有一种化难为易之感,这就是我们运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应用题的目的之一.

我们知道方程是一个含有未知数的等式,而等式表示了一个相等关系.因此对于任何一个应用题中提供的条件,应首先从中找出一个相等关系,然后再将这个相等关系表示成方程.

本节课,我们就通过实例来说明怎样寻找一个相等的关系和把这个相等关系转化为方程的方法和步骤.

师生共同分析:

1.本题中给出的已知量和未知量各是什么?

2.已知量与未知量之间存在着怎样的相等关系?(原来重量-运出重量=剩余重量)。

上述分析过程可列表如下:

x-15%x=42500,

所以 x=50000.

答:原来有50000千克面粉.

(还有,原来重量=运出重量+剩余重量;原来重量-剩余重量=运出重量)。

(2)例2的解方程过程较为简捷,同学应注意模仿.

依据例2的分析与解答过程,首先请同学们思考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应用题的方法和步骤;然后,采取提问的方式,进行反馈;最后,根据学生总结的情况,教师总结如下:

(2)根据题意找出能够表示应用题全部含义的一个相等关系.(这是关键一步);

(4)求出所列方程的解;

(5)检验后明确地、完整地写出答案.这里要求的检验应是,检验所求出的解既能使方程成立,又能使应用题有意义.

(仿照例2的分析方法分析本题,如学生在某处感到困难,教师应做适当点拨.解答过程请一名学生板演,教师巡视,及时纠正学生在书写本题时可能出现的各种错误.并严格规范书写格式)。

解:设第一小组有x个学生,依题意,得。

3x+9=5x-(5-4),

解这个方程:2x=10,

所以 x=5.

其苹果数为3×5+9=24.

答:第一小组有5名同学,共摘苹果24个.

学生板演后,引导学生探讨此题是否可有其他解法,并列出方程.

(设第一小组共摘了x个苹果,则依题意,得)。

三、课堂练习。

2.我国城乡居民1988年末的储蓄存款达到3802亿元,比1978年末的储蓄存款的18倍还多4亿元.求1978年末的储蓄存款.

3.某工厂女工人占全厂总人数的35%,男工比女工多252人,求全厂总人数.

四、师生共同小结。

首先,让学生回答如下问题:

1.本节课了哪些内容?

3.在运用上述方法和步骤时应注意什么?

依据学生的回答情况,教师总结如下:

(2)以上步骤同学应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

五、作业 。

1.买3千克苹果,付出10元,找回3角4分.问每千克苹果多少钱?

4.4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

教材分析本课是在接一元一次方程的基础上,讲述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让学生通过审题,根据应用题的实际意义,找出相等关系,列出有关一元一次方程,是本节的重点和难点,同时也是本章节的重难点。本课讲述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题,为学生初中阶段学好必备的代数,几何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解决实际问题起到启蒙作用,以及对其他学科的学习的应用。在提高学生的能力,培养他们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对他们进行思想教育方面有独特的意义,同时,对后续教学内容起到奠基作用。

学情分析1:学生初学列方程解应用题时,往往弄不清解题步骤,不设未知数就直接进行列方程或在设未知数时,有单位却忘记写单位等。2:学生在列方程解应用题时,可能存在三个方面的困难:(1)抓不准相等关系;(2)找出相等关系后不会列方程;(3)习惯于用小学算术解法,得用代数方法分析应用题不适应,不知道要抓怎样的相等关系。3:学生在列方程解应用题时可能还会存在分析问题时思路不同,列出方程也可能不同,这样一来部分学生可能认为存在错误,实际不是,作为教师应鼓励学生开拓思路,只要思路正确,所列方程合理,都是正确的,让学生选择合理的思路,使得方程尽可能简单明了。

4:学生在学习中可能习惯于用算术方法分析已知数与未知数,未知数与已知数之间的关系,对于较为复杂的应用题无法找出等量关系,随便行事,乱列式子。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预设学生行为。

设计意图。

一、从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提出问题。

师生问好.

为了回答上述这几个问题,我们来看下面这个例题.

例1某数的3倍减2等于某数与4的和,求某数.

(首先,用算术方法解,由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解法1:(4+2)÷(3-1)=3.

答:某数为3.

(其次,用代数方法来解,教师引导,学生口述完成)。

解法2:设某数为x,则有3x-2=x+4.

解之,得x=3.

答:某数为3.

纵观例1的这两种解法,很明显,算术方法不易思考,而应用设未知数,列出方程并通过解方程求得应用题的解的方法,有一种化难为易之感,这就是我们学习运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应用题的目的之一.

我们知道方程是一个含有未知数的等式,而等式表示了一个相等关系.因此对于任何一个应用题中提供的条件,应首先从中找出一个相等关系,然后再将这个相等关系表示成方程.

本节课,我们就通过实例来说明怎样寻找一个相等的关系和把这个相等关系转化为方程的方法和步骤.

习惯于用小学算术解法,得用代数方法分析应用题不适应,不知道要抓怎样的相等关系。

教师借助于旧知识的回顾,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既注意到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又激发了学生对问题探究的热情.

师生共同分析:

1.本题中给出的已知量和未知量各是什么?

2.已知量与未知量之间存在着怎样的相等关系?(原来重量-运出重量=剩余重量)。

上述分析过程可列表如下:

解:设原来有x千克面粉,那么运出了15%x千克,由题意,得。

x-15%x=42500,

所以x=50000.

答:原来有50000千克面粉.

(还有,原来重量=运出重量+剩余重量;原来重量-剩余重量=运出重量)。

(2)例2的解方程过程较为简捷,同学应注意模仿.

依据例2的分析与解答过程,首先请同学们思考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应用题的方法和步骤;然后,采取提问的方式,进行反馈;最后,根据学生总结的情况,教师总结如下:

(2)根据题意找出能够表示应用题全部含义的一个相等关系.(这是关键一步);

(4)求出所列方程的解;

(5)检验后明确地、完整地写出答案.这里要求的检验应是,检验所求出的解既能使方程成立,又能使应用题有意义.

(仿照例2的分析方法分析本题,如学生在某处感到困难,教师应做适当点拨.解答过程请一名学生板演,教师巡视,及时纠正学生在书写本题时可能出现的各种错误.并严格规范书写格式)。

解:设第一小组有x个学生,依题意,得。

3x+9=5x-(5-4),

解这个方程:2x=10,

所以x=5.

其苹果数为3×5+9=24.

答:第一小组有5名同学,共摘苹果24个.

学生板演后,引导学生探讨此题是否可有其他解法,并列出方程.

(设第一小组共摘了x个苹果,则依题意,得)。

抓不准相等关系。

三、课堂练习。

2.我国城乡居民1988年末的储蓄存款达到3802亿元,比1978年末的储蓄存款的18倍还多4亿元.求1978年末的储蓄存款.

3.某工厂女工人占全厂总人数的35%,男工比女工多252人,求全厂总人数.

学生在列方程解应用题时可能还会存在分析问题时思路不同,列出方程也可能不同,这样一来部分学生可能认为存在错误,实际不是,作为教师应鼓励学生开拓思路,只要思路正确,所列方程合理,都是正确的,让学生选择合理的思路,使得方程尽可能简单明了。

随着教师一个个准确、恰当的问题,引发了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步步推进、层层深入思考与探索.

教学中注意鼓励的评价作用,让全体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学习习惯.

四、师生共同小结。

1.本节课学习了哪些内容?

3.在运用上述方法和步骤时应注意什么?

依据学生的回答情况,教师总结如下:

(2)以上步骤同学应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

五、作业。

1.买3千克苹果,付出10元,找回3角4分.问每千克苹果多少钱?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不重视分析等量关系,而习惯于套题型,找解题模式。

板书设计。

4.4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

本节课是研究利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在教学中,尽可能给学生提供合适的问题,如手机付费问题、商场打折问题等,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解决问题的活动,自己去探索,研究,寻求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进而列出方程,解决问题。在教学活动中,使学生感受到方程与实际问题的关系,让学生体验亲自解决问题的快乐。

在教学中,逐步向学生渗透数学思想方法。本节课通过具体问题的提出和解决过程,让学生体会数学建模的思想。

通过探究在日常生活中的实例,组织学生学习利用一元一次方程。

解应用题。

通过探究活动,体会利用方程解决问题的数学思想方法,领会数学建模的思想,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探究培养学生关注生活,了解生活的习惯,提高探索,发现和创新能力。

利用数学建模解决具体问题。

数学课内探究。

计算机辅助教学。

1、问题情境:通过手机付费问题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从现实问题过渡到方程的研究。

2、建立模型:引导学生利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3、解释:理解数学建模思想,获得一些研究问题的方法和经验,发展思维能力、加深理解相关的数学知识。

4、应用:利用方程解决商品打折、购买节能灯等问题,在解决问题中体会到数学的作用。

一、问题引入。

随着通讯技术的飞速发展,手机已走进了我们的家庭,而随着竞争的日益激烈,手机的付费方式也多种多样,请同学们说说自己父母手机的付费方式。

二、实例引入,得到模型。

我们研究以全球通和神州行为例。

全球通。

神州行。

本地通话费。

0.40元/分钟。

0.60元/分钟。

1)某人现有162元,利用神州行和全球通各可通话多少分钟?100元呢?

2)由上一问,同学们发现了什么?

3)对于某个本地通话时间,会出现两种计费方式的收费一样的情况吗?

4)通过上述问题,你知道怎样选择计费方式更省钱吗?

学生通过日常生活经验,期望说出多种方式:如全球通、神州行、如意通、小灵通等。

学生独立计算,并回答。

学生开始研究,期望学生能以小组的形式,初步建立数学建模,运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暗示研究对象来源于生活。

起学生的思考,引导学生主动探究。

通过探究活动,给学生思考的空间,发现规律,为下一步探究做好铺垫。

三、归纳:

四、应用研究与交流。

(次卡一年有效)。

3、小明想在两种灯中选购一种,请你当一次参谋,替小明选择一种可以节约费用的灯。

(费用=灯的售价+电费)。

(此题开放)。

五、课堂小结。

1、本节课在知识上有何收获?

2、思维上有何收获?

六、作业。

进一步探究问题3。

(如果灯的使用寿命是3000小时,而计划照明3500小时,则需要购买两个灯,试设计你认为能省钱的选灯方案。)。

学生发言:期望学生回答出:通话时间少于250分钟用神州行,多于250分钟用全球通,正好是250分钟,两种情况均可。

学生分组讨论,并得出解决本题的方法,即利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问题,能够根据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列出方程,体会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的一个有效的数学模型。

学生分组讨论。期望学生回答:照明时间不同,为了省钱,选择用那种灯的方案也不同。

学生总结,谈体会。

让学生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

对于问题的探究,让学生体会结果的应用价值。

学习、反思、提高、升华。

一、实例引入。

三、例题分析。

(1)教学过程中,分组探究和提问的过程中可以检测学生掌握的情况。教师及时发现学生的优点,及时鼓励,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

1、本课采用“问题情景—建立模型—解释、应用与拓展”的模式展开教学,让学生经历“从生活中发现数学—在教室里学习数学—到生活中运用数学”的过程,进一步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2、本节课的教学,利用设置问题的方法,引导学生探究,层层深入。

3、在教学中,使学生体验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体现数学的应用价值,体验到数学学习的乐趣和成就感。

4、在互动交流活动中,学习从不同的角度理解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体会在解决问题中与他人合作的重要性。

一元一次方程评课稿

今天早上我们数学教研组全体老师听了我校叶灵祥老师七年级二班的《合并同类项解一元一次方程》一课。叶老师是我校数学教研组的老前辈,具有很扎实的教学基本功,教学经验非常丰富。下面我谈谈自己对于这节课粗浅的看法。

优点:

叶老师这节课课前准备充分,教学环节齐全,教学效果显著,优点众多,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有以下两个方面:

1.叶老师作为一名老教师,这节课的精神状态极佳,教学富有激情,声音洪亮,表述准确,令人感到精神振奋。因此能很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课堂效率高。

2.叶老师本节课很好地把握住了七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课堂语言富有亲和力和极强的启发引导作用,能很好的启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学习,主导作用发挥明显。同时,教者注重以学生为主体,能够让学生思考探究,经历知识的产生过程,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不足:

1.课堂中学生的合作学习较少,可适当增加学生的合作学习。通过合作学习可以很好的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协作精神。

2.作为一节运算型的数学课,教学中应该再多些课堂练习。通过练习来进一步巩固所学,提高运算能力。

一元一次方程说课稿

你们好!今天我要为大家讲的课题是人教版七年级(上)第三章第四节《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的第三课时。首先,我对本节教材进行一些分析:

一、教材分析:

1、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内容在全书及章节的地位是:《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是数学教材七年级(上)第三章第三节内容。在此之前,在学生已学习了由实际问题抽象出一元一次方程模型和解一元一次方程的一般步骤的基础上,进一步以“探究”的形式讨论如何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以方程为工具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即建立方程模型)是全章的重点,同时也是难点。本节内容一方面通过更加贴近实际生活的问题,进一步突出方程这种数学模型的应用具有广泛性和有效性;另一方面使学生能在更加贴近实际生活的问题情境中运用所学数学知识,使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意识在更高层次上得到提高。可以说本节是一元一次方程应用的延伸与拓广。同时也为后继学习二元一次方程组埋下伏笔。

2、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刚刚跨入少年期,理性思维的发展还很有限,他们在身体发育、知识经验、心理品质方面,依然保留着小学生的天真活泼、对新生事物很感兴趣、求知欲望强、具有强烈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形象直观思维已比较成熟,但抽象思维能力还比较薄弱。于是我根据学生和中小学教材衔接的特点设计了这节课。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建立实际问题的方程模型,运用一元一次方程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2)根据问题的实际背景进行检验,利用方程进行简单推理判断。

2、能力目标:

在具体的情景中,通过探究、交流、反思等活动,进一步体会利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问题的基本过程,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难点:

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认知能力以及教材的特点,确定以下重、难点:

重点:建立实际问题的方程模型,运用一元一次方程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难点:正确地建立方程。

4.4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

3.使学生初步养成正确思考问题的良好习惯.

重点和难点。

课堂过程设计。

一、从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提出问题。

为了回答上述这几个问题,我们来看下面这个例题.

例1 某数的3倍减2等于某数与4的和,求某数.

(首先,用算术方法解,由学生回答,)。

解法1:(4+2)÷(3-1)=3.

答:某数为3.

(其次,用代数方法来解,引导,学生口述完成)。

解法2:设某数为x,则有3x-2=x+4.

解之,得x=3.

答:某数为3.

纵观例1的这两种解法,很明显,算术方法不易思考,而应用设未知数,列出方程并通过解方程求得应用题的解的方法,有一种化难为易之感,这就是我们学习运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应用题的目的之一.

我们知道方程是一个含有未知数的等式,而等式表示了一个相等关系.因此对于任何一个应用题中提供的条件,应首先从中找出一个相等关系,然后再将这个相等关系表示成方程.

本节课,我们就通过实例来说明怎样寻找一个相等的关系和把这个相等关系转化为方程的方法和步骤.

师生共同分析:

1.本题中给出的已知量和未知量各是什么?

2.已知量与未知量之间存在着怎样的相等关系?(原来重量-运出重量=剩余重量)。

上述分析过程可列表如下:

x-15%x=42500,

所以 x=50000.

答:原来有50000千克面粉.

(还有,原来重量=运出重量+剩余重量;原来重量-剩余重量=运出重量)。

(2)例2的解方程过程较为简捷,同学应注意模仿.

依据例2的分析与解答过程,首先请同学们思考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应用题的方法和步骤;然后,采取提问的方式,进行反馈;最后,根据学生总结的情况,总结如下:

(2)根据题意找出能够表示应用题全部含义的一个相等关系.(这是关键一步);

(4)求出所列方程的解;

(5)检验后明确地、完整地写出答案.这里要求的检验应是,检验所求出的解既能使方程成立,又能使应用题有意义.

(仿照例2的分析方法分析本题,如学生在某处感到困难,应做适当点拨.解答过程请一名学生板演,巡视,及时纠正学生在书写本题时可能出现的各种错误.并严格规范书写格式)。

解:设第一小组有x个学生,依题意,得。

3x+9=5x-(5-4),

解这个方程:2x=10,

所以 x=5.

其苹果数为3×5+9=24.

答:第一小组有5名同学,共摘苹果24个.

学生板演后,引导学生探讨此题是否可有其他解法,并列出方程.

(设第一小组共摘了x个苹果,则依题意,得)。

三、课堂练习。

2.我国城乡居民1988年末的储蓄存款达到3802亿元,比1978年末的储蓄存款的18倍还多4亿元.求1978年末的储蓄存款.

3.某工厂女工人占全厂总人数的35%,男工比女工多252人,求全厂总人数.

四、师生共同小结。

首先,让学生回答如下问题:

1.本节课学习了哪些内容?

3.在运用上述方法和步骤时应注意什么?

依据学生的回答情况,总结如下:

(2)以上步骤同学应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

五、作业 。

1.买3千克苹果,付出10元,找回3角4分.问每千克苹果多少钱?

5.把1400奖金分给22名得奖者,一等奖每人200元,二等奖每人50元.求得到一等奖与二等奖的人数.

第一册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

3.使学生初步养成正确思考问题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和难点。

课堂教学过程设计。

一、从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提出问题。

为了回答上述这几个问题,我们来看下面这个例题.

例1某数的3倍减2等于某数与4的和,求某数.

(首先,用算术方法解,由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解法1:(4+2)÷(3-1)=3.

答:某数为3.

(其次,用代数方法来解,教师引导,学生口述完成)。

解法2:设某数为x,则有3x-2=x+4.

解之,得x=3.

答:某数为3.

纵观例1的这两种解法,很明显,算术方法不易思考,而应用设未知数,列出方程并通过解方程求得应用题的解的方法,有一种化难为易之感,这就是我们学习运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应用题的目的之一.

我们知道方程是一个含有未知数的等式,而等式表示了一个相等关系.因此对于任何一个应用题中提供的条件,应首先从中找出一个相等关系,然后再将这个相等关系表示成方程.

本节课,我们就通过实例来说明怎样寻找一个相等的关系和把这个相等关系转化为方程的方法和步骤.

师生共同分析:

1.本题中给出的已知量和未知量各是什么?

2.已知量与未知量之间存在着怎样的相等关系?(原来重量-运出重量=剩余重量)。

上述分析过程可列表如下:

解:设原来有x千克面粉,那么运出了15%x千克,由题意,得。

x-15%x=42500,

所以x=50000.

答:原来有50000千克面粉.

(还有,原来重量=运出重量+剩余重量;原来重量-剩余重量=运出重量)。

教师应指出:

(2)例2的解方程过程较为简捷,同学应注意模仿.

依据例2的分析与解答过程,首先请同学们思考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应用题的方法和步骤;然后,采取提问的方式,进行反馈;最后,根据学生总结的情况,教师总结如下:

(2)根据题意找出能够表示应用题全部含义的一个相等关系.(这是关键一步);。

(4)求出所列方程的解;。

(5)检验后明确地、完整地写出答案.这里要求的检验应是,检验所求出的解既能使方程成立,又能使应用题有意义.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