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英雄于敏(实用19篇)

时间:2023-12-23 23:55:08 作者:字海

优秀作文不仅要有扎实的基础知识,还需要具备良好的写作技巧和表达能力。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值得一读的优秀作文范文,希望能够给大家写作提供一些启发和借鉴。

中国英雄于敏作文

伟大出自平凡,平凡造就伟大。当我轻轻翻开《品格的力量——8位共和国勋章获得者的故事》一书时,英雄人物的生动事迹深深感染了我。“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让我看到了林则徐立志献身报国的无私;“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让我看到了于谦光明磊落的担当。共和国勋章获得者的英雄事迹就像一面面镜子,照亮我们前进的方向。

爱国是无私奉献的胸怀。“一个人的名字,早晚是要没有的,能把微薄的力量融入祖国的强盛中,便聊以安慰了”,这是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于敏生前的一次表白。为了中华民族不再受帝国主义欺负,为了打破超级大国的核垄断,于敏隐姓埋名整整28年,扎根边陲,白手起家,独立自主建立和开发了氢弹的'基础理论、制造技术。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岗位,他立足岗位,担当责任,无私奉献,永不放弃,以一腔热血报效祖国。读到这里,我不禁赞叹道:“于敏,我也要像你一样,不畏艰苦。”我回忆书中讲述的于敏在边陲种种艰苦的研究条件和刻苦钻研的情景,不禁想起今年暑假里的一天,妈妈带我去凤凰书城看书,我偏偏不肯去,因为我正被精彩的电视剧所吸引。妈妈连哄带骂,我才极不情愿地去了。到了书城,我随手拿起一本书,实际上,我的心早已飞到了家里的电视前了,心不在焉地看着,根本没看懂什么。回到家,妈妈问我:“今天去书城学到了什么知识?”我吞吞吐吐:“我…学到了……”妈妈一听,严厉地把我批评了一顿。是呀,我们现在的生活条件这么优越,夏天有空调,冬天有暖气,而于敏扎根边陲潜心科研的条件远远不及今天的我们,我们真是身在福中不知福!这本书好像一面镜子,照出了我的缺点,也使我真正改掉了不爱学习的这个坏毛病。是于敏让我知道了要努力学习,刻苦向上!

“请党放心,强国有我。”让我们像于敏一样,忠于祖国,认真学习,永不放弃,掌握更多的知识,将来做一个对祖国有用的人。

中国英雄于敏作文

中国“氢弹之父”于敏,1926年8月16日生于河北省宁河县芦台镇(今属天津市)。父亲是当时天津市的一位小职员,母亲诞生于一般百姓家庭。于敏7岁时开头在芦台镇上学校,中学先后就读于天津木斋中学和耀华中学。

1944年于敏考上了北京高校工学院,1946年,他转入了理学院去念物理,并将本人的专业方向定为理论物理。1949年于敏本科毕业,考取了讨论生,并在北京高校兼任助教。在张宗遂、胡宁教授的指点下,1951年于敏以优良的成果毕业。毕业后,他被钱三强、彭桓武调到中科院近代物理讨论所任助理讨论员、副讨论员。这个所1950年才成立,由钱三强任所长,王淦昌和彭桓武任副所长。

1960年底,在钱三强的组织下,以于敏等为主的一群年轻科学工作者,静静地开头了氢弹技术的理论探究。这次从基础讨论转向氢弹讨论工作,对于敏个人而言,是很大的.损失。于敏生性喜爱做基础讨论,当时已经很有成果,而核武器讨论不只任务重,集体性强,而且意味着他必需放弃光明的学术前途,隐姓埋名,长年奔波。从今,至1988年,于敏的名字和身份是严格保密的。

中国英雄的作文

读了《英雄中国》这本书让我了解新中国成立近__年来,中国在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外交、国防等各个方面所取得巨大的成就。我们从一个弱小贫穷的国家发展成一个强大、富有的国家,别人再也不敢轻视、侵略我们中国。这是因为全国人民团结一心,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艰苦努力,奋发图强,取得了巨大的进步。

1949年新中国的成立使祖**亲彻底摆脱了被压迫的境地,中国这头东方睡狮开始慢慢觉醒,但却步履艰难,直到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全面实行改革开放的新决策;从此改革开放的春风使中华大地再次焕发了活力,中华民族终于踏上了民族复兴的伟大征程!

改革开放的__年,是中国经济迅速蓬勃发展的__年!幢幢高楼拔地而起,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1978年到间,中国经济总量迅速扩张,国内生产总值从3645亿元增长至21,0871亿元,增长近60倍!中国的经济成就不仅写在了中国历史之上,也在世界历史上刻下了辉煌的一页,过去25年全球脱贫所得成就中,近70%的成就归功于中国!

改革开放的__年,是中国社会和谐稳定的__年!自粉碎“四人帮”以后,中华民族犹如钢铁长城一般坚不可摧!香港回归,澳门回归;面对南方历史罕见的特大洪水,面对让人闻风丧胆的非典疫情,20面对十几个省份百年不遇的冰雪灾害,5·12汶川大地震,中华儿女众志成城,手挽手将一个个磨难阻击在脚下!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更让世人瞩目中国!

中国英雄的作文

在世界的东方有一个古老的国度,那就是我们的祖**亲——中国。

您地大物博,风光秀美,孕育了瑰丽的`传统文化;您大河奔腾,浩荡的洪流冲过历史翻卷的漩涡,急流勇进;您高山巍峨,坚实的脊背顶住了历史的沧桑与苦难;在您博大深沉的胸怀里孕育了多少英雄豪杰、志士仁人。我爱您祖**亲,我爱您英雄中国!

几多风霜雨雪,几多烈火刀枪,你终于获得新生,您终于扬眉吐气,你终于可以在世界民族大舞台上一展风采。

建国后,60个春秋,神州大地,神采飞扬;60个春秋,江山如画,诗意浓浓;60个春秋,“两弹”的红云刺破苍穹;一颗颗卫星遨游太空,神五、神六更是向太空传去了您深情地问候;60个春秋,人民军队威武雄壮,捍卫祖国的江山铁壁铜墙,60个春秋,人民驾驭着改革的春风,正在实现着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那么,作为新时代的青年人,我们怎能虚度光阴、不思进取呢?“三分天注定,七分靠打拼”,也许会受挫,也许会失败,但是,“不经风雨怎见彩虹”?远航的水手告诉我们:“风雨中,这点痛算什么,擦干泪,不要问,至少我们还有梦!”努力把,奋斗吧,中国青少年,祖国今天的英雄看我们的吧!

中国英雄的作文

中国,是一个震撼人心的名字,现在大多数国家的人民都知道,中国是一个大国。《英雄中国》这本书让我知道了中国从一个弱国变成一个世界强国的过程,也让我知道了我们今天的美好生活是多么的不容易。

新中国成立初期,我们的生活还没有这么好。那时中国无论是什么方面都很贫乏,石油、布、煤等生活常用物品都需要靠国外进口,这说明我们连最基本的物品都不能生产。可是中国人民并不甘心,仍在努力着。经过十几年的努力,中国从当时的贫困国家一下子跳到了世界生产强国的位置,这也向其他国家表明了,中国也能成为世界强国!旧中国十分贫弱,闭关锁国。参加的几次屈指可数的世界运动会也都是空手而归。看到别的国家的运动员站在领奖台上,捧着鲜花,戴着奖牌,只能羞愧地回到了中国。从此以后,运动员们开始更加严格地训练,参加各种比赛,提高自己的水平。不仅仅是运动员在训练,很多老百姓也开始积极参加各种体育锻炼。经过不懈的努力,中国运动员许海峰终于在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上夺得了中国奥运史上的第一块金牌!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闻讯赶到颁奖现场,说:“这是中国体育史上值得纪念的日子,我为能给中国运动员戴上金牌而自豪,世界上又将会出现一个新的体育强国——中国!”

中国,从一个贫弱的国家发展成了一个世界强国,我为我是一个中国人而感到骄傲,同时也为中国而感到骄傲!

中国英雄于敏作文

春去冬来春又回,寒来暑往。浮世沧桑,澒洞尘世,斗转星移。

“受命之日,寝不安席,当年吴钩,申城淬火,十月出塞,大器初成。一句嘱托,许下了一生;一声巨响,惊诧了世界;一个名字,荡涤了人心。”这是感动中国给予于敏先生的颁奖词,他是一位以平凡之躯,却立非凡之功,为国之重器之人。数十年如一日,一直都在隐姓埋名,这已然是超凡脱俗。

先生于敏,正好华芳,赴身黄沙几十载,艰苦卓绝,默默无声,时天空乍响,重任结章,终是青丝成雪泪成行,于老以氢弹献中华神州,以生命辅我中华之崛起,佐我神州功业千秋万代。仅以国之重器,烈血荐轩辕。

他“隐姓埋名三十载,不求声明天下扬”,当国家急需人才去填补氢弹方面的空白时,他毅然放弃自己所爱所擅长的原子弹研究,全心全意投身氢弹事业。他心怀祖国,勇担大任;他埋身科学研究28年,面对枯燥乏味从零做起的氢弹事业,他呕心沥血,厉兵秣马,但也从不气馁,绝不退缩。

像于敏这样的灵魂怎会寂静无声,藉藉无名?君可见,氢弹诞生,震惊世界。于敏先生用尽毕生绝学,书写宏图大略,去回报祖国大地母亲对他的`滋养,只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舒天昭晖,磅礴东方,共襄盛举,万众景仰。

“一生为国铸核盾,一世甘做淡泊人”,于敏先生的一生,兢兢业业。天降大任于斯人,他不负祖国不负天。胸怀大志,却淡泊名利,宁静致远。

于老先生的仙逝,乃是我大国之殇。于老宏志,吾辈皆咏之。大国之殇,吾辈皆哀之。然其我辈更当奋勉,不辞辛苦,以冰心誓破长夜天。

中国英雄于敏作文

他28载隐姓埋名,填补了中国原子核理论的空白,为氢弹突破作出卓越贡献。

他荣获“两弹一星”功勋奖章、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等崇高荣誉,盛名之下保持一颗初心:“一个人的名字,早晚是要没有的,能把微薄的力量融进祖国的强盛之中,便足以安慰了。”

他是于敏,“共和国勋章”获得者。国产专家一号”——人们这样亲切地称呼于敏。

没有留过洋,却也成为世界一流的.理论物理学家;在原子核理论研究的巅峰时期,他毅然服从国家需要,开始从事氢弹理论的探索研究工作。

那是上个世纪60年代。一切从头开始,装备实在简陋,除了一些桌椅外,只有几把算尺和一块黑板。一台每秒万次的计算机,需要解决各方涌来的问题,仅有5%的时长可以留给氢弹设计。

科研大楼里一宿一宿灯火通明,人们为了琢磨一个问题,常常通宵达旦。于敏的报告,与彭桓武、邓稼先等人的报告相互穿插,听讲的人常常把屋子挤得水泄不通。

“百日会战”令人难忘。100多个日日夜夜,于敏先是埋头于堆积如山的计算机纸带,然后做密集的报告,率领大家发现了氢弹自持热核燃烧的关键,找到了突破氢弹的技术路径,形成了从原理、材料到构型完整的氢弹物理设计方案。

1967年6月17日,罗布泊沙漠深处,蘑菇云腾空而起,一声巨响震惊世界。新华社对外庄严宣告:中国第一颗氢弹在西部地区上空爆炸成功!

从第一颗原子弹爆炸到第一颗氢弹试验成功,美国用了7年多,苏联用了4年,中国仅用了2年8个月。

中国英雄的作文

这几天,我读了一本书,名字叫《英雄中国》,故事讲的是,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这段时间,中国人民生活非常困苦、国家地位很低,外国也常常侵略中国。

从新中国成立后,中国人民逐渐过上了幸福生活,国家地位慢慢上升。7月1日,香港回归祖国,12月20日,澳门也回到了祖国的怀抱。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上许海峰打破了中国在奥运会上“零”的记录!北京奥运会,中国获得了51枚金牌,彻底把把“东亚病夫”的帽子甩入了太平洋。

因为中国人民的共同努力奋斗,中国变得越来越强大。

我长大也要报效国家,为祖国作贡献!

读英雄中国有感

回望经济,想想过去,一件新衣是孩子们永久的期盼,在肚子都吃不饱的那个年代,漂亮新衣服算是奢侈品了,“新老大,旧老二,缝缝补补给老三”。过去一碗米饭是一户人家几天的口粮。一间简窄的茅草房便是安居的地方,吃一串糖葫芦算是过节。而现在,刚生下的孩子都有好几套漂亮的新衣服、小床、学步车。如今肯德基、麦当劳是孩子们的最爱,现在的孩子不是名牌的服装还不要。大鱼大肉不算奢侈,几乎是人们日常便饭,现在高楼大厦拔地而起,与以前的草房那是根本没法比。

回望教育,从前文盲,半文盲基本普及;科技方面,连火柴,煤油都生产不了。体育方面也常被人笑“东亚病夫”。而现如今,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协调发展。从“科技穷国”到“两弹一星”,载人航天的成功,现在我们已不再是“东亚病夫”而是举办盛会的东道主。

20xx年5月12日,一个令人铭记日子。四川汶川地震,使我们失去了许多同胞,三天的举国哀悼、山河同悲。庄严,凝重的国殉气氛,感染着每个中国人,炎黄子孙心连心,手拉手,表达同一心声:送别逝者,凝聚力量,抗震救灾,重建家园。

20xx年8月我国又成功举办了奥运会,从此中国人民强大了!

我们作为中华民族的儿女,我们应发扬吃苦耐劳伟大精神。捍卫我们的国家,发展我们的国家,推动我们国家,使中国在世界上留下光辉灿烂的`足迹!

努力吧!为是中国人而自豪!为是中国人而喝彩!

功勋无名英雄于敏心得体会

英雄是一种特殊的存在,他们或在战场上奋勇杀敌,或在暗地里默默付出,无论怎样,他们的贡献都是不可忽视的。然而,有一种英雄,他们的功勋虽然伟大,却往往默默无闻。于敏就是这样一个不为人知的无名英雄。通过学习于敏的故事,我深刻体会到了无名英雄的伟大和他们所带来的启示。下面,我将围绕这一主题,展开我的心得体会。

首先,无名英雄的功勋是不可或缺的。在无名英雄的背后,往往有很多默默无闻的付出。于敏就是这样一个例子。他是康熙帝时期的一位江苏上元人,因为其在官场上的清正廉明,备受赞誉。然而,他的贡献却不仅仅停留在这个层面上。康熙帝对于于敏的忠诚深为赞赏,于是他被赐予任务,化解九连环悬案。于敏不畏艰险,不辞辛劳,最终解决了这一难题,功绩卓著。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无名英雄的功勋是社会发展所必须的,他们的存在为社会的进步添砖加瓦。

其次,无名英雄的价值不在于得到赞誉,而在于无私奉献。于敏在官场上严于律己,时刻保持廉洁,他的名声得到了广泛认可。然而,当他面临康熙帝赐予的任务时,他并没有以自己的声誉为目标,而是将解决问题作为他的唯一追求。他的锲而不舍以及精益求精的精神,令人深为敬佩。无名英雄的价值不在于个人利益或名利追求,而是在于他们对社会和人民的奉献。正是因为这种无私奉献,他们的功绩才能变得伟大。

再次,无名英雄给了我们一个重要的启示,即每个人都有可能成为无名英雄。无名英雄,并不一定局限在官场上或者是英雄事迹。正如于敏一样,他所做的是他自己的本职工作,没有炫耀或渲染,但他却用自己的行动彰显了伟大。无名英雄的存在告诉我们,每个人在生活中都有机会做出伟大的贡献,只要我们用心做好自己的事情,努力为他人和社会创造价值,我们也可以成为一位无名英雄。

最后,我们应该尊重和崇敬无名英雄的伟大奉献。无名英雄往往默默无闻,他们的付出往往被遗忘。然而,正因为他们的无私奉献和辛勤努力,我们才能生活在一个更加美好的社会中。我们应该对于敏这样的无名英雄表示敬意,并从他们身上汲取奉献和坚持不懈的精神。只有在对无名英雄的心存敬意和尊重的基础上,我们才能更加珍视和保护他们的价值。

总而言之,在学习于敏的故事中,我深刻认识到了无名英雄的伟大和他们的重要性。他们的功勋虽然不为人知,却是社会进步的基石。无名英雄的无私奉献和追求卓越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和推崇。我们应该尊重和珍视无名英雄的价值,并在自己的生活中努力成为一位无名英雄。

英雄中国演讲稿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各位好!

我是来自五·四班的周家琛,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英雄人物我国》。在全球的修真有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那便是我们的祖国妈妈——中国。您物产丰富,风景优美,创造了壮丽的中国传统文化艺术;您江河奔流,壮阔的惊涛骇浪冲过历史卷起的涡旋,急流勇进;您大山巍巍,牢固的背脊抵着了历史的苍伤与痛楚;在您远大浑厚的胸怀里创造了多少钱英雄好汉、志士仁人。我爱您祖国母亲,我爱您英雄中国!几多风霜雨雪,几多烈焰刀*,你总算得到新生,您总算扬眉吐气,你总算能够在世界民族大舞台上一展风采。建国后,xx个秋春,神州大地,神采飞扬;xx个秋春,江山如画,诗情画意浓浓的;xx个秋春,“两弹”的红云刺破苍穹;一颗颗通讯卫星遨游太空,神五、神六也是向太空传来到您情深地问好;xx个秋春,人民军队威武雄壮,保卫中华民族的河山铁壁铜墙,xx个秋春,老百姓掌控着改革创新的春风,已经完成着中华文化的伟大复兴。那麼,做为新时期的年轻人,大家怎能虚度光阴、不求上进呢?“三分天注定,七分靠闯荡”,或许会挫败,或许会不成功,可是,“不经风雨怎见七色彩虹”?启航的海员告之大伙儿:“风雨中,这一点痛是什么,擦洗泪,无须问,至少大伙儿也有梦!”勤奋把,奋斗吧,中国青少年儿童,中华民族今日的英雄看大家的吧!我的演说完后,谢谢你们。

中国女英雄事迹

江竹筠于1939年考入重庆的中国公学,秘密加入了共产党。1944年秋,江竹筠又考入四川大学农学院植物病虫系,翌年转入农艺系。1946年,她毕业后回到重庆,参加和领导学生运动。1947年春,中共重庆市委创办《挺进报》,江竹筠具体负责校对、整理、传送电讯稿和发行工作,只几个月的时间,报纸就发行到1600多份,引起了敌人的极大恐慌。

1948年4月,《挺进报》的发行机关被伪装进步的特务打入,以顺藤摸瓜的方式破坏了重庆市委,6月间,江竹筠被逮捕。在押往重庆的码头途中,她碰巧遇到了已经成了叛徒的原中共川东地委书记涂孝文,立即机智地大声呵斥叛徒,使得叛徒无法再伪装害人。江竹筠被送到重庆的“中美特种技术合作所”的“渣滓洞”监狱后,惨遭手指钉竹签等毒刑的残酷折磨,仍坚贞不屈,并领导狱中的难友同敌人展开坚决的斗争。1949年11月14日,江竹筠被特务秘密枪杀,然后被用镪水毁尸灭迹,时年29岁。

在亿万中国人的心中,江姐是革命意志坚强的代表。她的一句名言曾激动了无数人的心——“严刑拷打算不了什么,竹签子是竹子做的,而共产党员的意志是钢的。”

江竹筠这位看似文弱的女性有那样坚强的表现,是由于对旧社会及其代表国民党_的极度仇恨,也是由于对共产党领导的新中国的无限向往。当新中国的五星红旗在_升起时,她和渣滓洞里的难友们虽不知国旗的图案,却也以憧憬的心情商议着绣制这面代表解放的旗帜——尽管她们知道自己已看不到胜利的那一天。

在四川大学期间,江竹筠学会了俄语,并阅读来自苏联的书籍和报刊。1944年暑假回到重庆时,她参加了中苏友协招待会,会上放映了苏联故事影片《丹娘》——英勇不屈的卓娅成了江竹筠心目中的楷模。在狱中她受酷刑后,难友们把她称为“中国的丹娘”。当年的革命需要这种时代精神,而后人在为理想而奋斗时,同样能够从江竹筠身上得到教益。

在江竹筠身上,寄托了革命的英雄主义和革命的浪漫主义两种精神的融合。她是一位坚强的战士,也是一个好妻子和好母亲,最后为了革命事业又舍弃了她难舍的一切。

1943年4月,党组织派23岁的江竹筠以假夫妻的身份,配合地下党重庆市委领导人之一的彭咏梧开展工作,主要任务是负责通信联络。他们二人只有夫妻之名,实际上还是领导与被领导、上级与下级之间的关系。在工作中,老彭十分关心江竹筠的安全。为了躲避重庆特务的跟踪,翌年,老彭让她报考成都的四川大学——那里号称民主堡垒,比较安全。江竹筠只读过一年高中,却向老彭保证:“为了完成党交给的任务,我愿意拼命!”经过3个月的复习,她终于考上了四川大学,老彭则经常以丈夫的名义去看望并布置工作。

1945年,经组织批准,并肩战斗了两年的彭咏梧和江竹筠结为夫妇。一年后,儿子彭云出世。夫妇俩把孩子寄养在别人家里。江竹筠为了在地下斗争中轻装上阵,毅然做了绝育手术。1947年秋,彭咏梧、江竹筠夫妇奉中共南方局的指示赴川东打游击。翌年春节前夕,彭咏梧在战斗中壮烈牺牲,头颅被敌人割下挂在城门上示众。江竹筠路过城门时突然看到这一情景,心如刀绞,为防旁边的敌人发现,还要表现出镇定。此后,她继续战斗在川东的门户万县。

江竹筠被捕后仍时时惦念着自己的儿子。1949年初秋,她利用一个难友出狱的机会,事先用竹签蘸着棉花灰对水调成的“墨汁”,给同样是共产党员的哥哥江竹安写了一封信:“假如不幸的话,云儿(指彭云)就送给你了,盼教以踏着父母之足迹,以建设新中国为志,为共产主义革命事业奋斗到底。”

毛泽东看到江姐牺牲那场戏时,曾动感情地说:“为什么不把江姐写活?我们的人民解放军为什么不去把她救出来?”

几十年来,“江姐”要比烈士本名——江竹筠的知名度高得多,她身穿旗袍外罩毛线背心的服装样式也曾被人称为“江姐式”。这虽然要归功于艺术作品的形象塑造,更重要的还在于烈士本人的事迹感人。

梁红玉(1102-1135),原籍安徽池州,生于江苏淮安,宋朝着名抗金女英雄,祖父与父亲都是武将出身,梁红玉自幼随父兄练就了一身功夫。史书中不见其名,只称梁氏。“红玉”是其战死后各类野史和话本中所取的名字,首见于明朝张四维所写传奇《双烈记》:“奴家梁氏,小字红玉。父亡母在,占籍教坊,东京人也。”后结识韩世忠,两人初次见面,是在平定方腊后的庆功宴上,梁红玉感其恩义,以身相许,韩赎其为妾,原配白氏死后成为韩的正妻。建炎三年,在平定苗傅叛乱中立下殊勋,一夜奔驰数百里召韩世忠入卫平叛,因此被封为安国夫人和护国夫人。

后多次随夫出征,在建炎四年长江阻击战中亲执桴鼓,和韩世忠共同指挥作战,将入侵的金军阻击在长江南岸达48天之久,从此名震天下。后独领一军与韩世忠转战各地,多次击败金军,绍兴五年随夫出镇楚州,“披荆棘以立军府,与士卒同力役,亲织薄以为屋。”于当年八月二十六日死于楚州抗金前线,1151年,韩世忠病逝,夫妇合葬于苏州灵岩山下。

20世纪之初,在五四运动的浪潮冲刷下,反动、腐朽的封建制度虽然受到了一定的抨击和摧毁。但并没有从根本上彻底_封建社会的统治,尤其是在广大的中国农村,封建制度下提倡的封建礼教、男尊女卑、女子贞节以及“三从四德”等,仍然在严重地束缚、压迫和摧残着中国农村妇女。赵一曼出生在一个偏远的山村封建地主家庭里,也就必然逃脱不掉当时操持家业的兄长像“阎王”似的以封建礼教严厉地管束她,使她失去自由。男尊女卑,一方面造成了男性在家庭中的骄横,另一方面也造成了对女性的压迫和侵夺。

在赵一曼十二岁那年的腊月二十五日,赵一曼的父亲李鸿绪因为咳嗽痰涌昏迷不醒后死去了。按世俗规矩,大哥李席儒便名正言顺地成了当家人。

父亲病死后,小一曼失去了父爱,家里的生活更是沉闷极了。大哥不仅没有父亲那般行医抓药的本事,反而成天赌博、抽鸦片,还要天天摆着家长的派头。大嫂也是好吃懒做、游手好闲之人,两口子三天两头吵嘴闹气。在这种家庭环境里,赵一曼受到了极大的憋屈,在忍无可忍的情形下,有一天她便向大哥提出:“这样活着实在太没意思了,我要出门读书去!”大哥只顾抽烟,耷拉着眼皮,头也懒得抬地哼道:“不行,我没钱供你!”

赵一曼已经十几岁了,李席儒不仅不叫她上学读书,还让母亲严格地监视着她。

母亲虽然慈祥善良,却受封建思想禁锢,既然丈夫死了,“长子为父”,儿子的话也是要听的。她不让赵一曼再出院门,不让赵一曼像小时候那样到草丛里捉蝴蝶,也不能到竹林里去挖幼笋,自然更不能和男孩子们一起玩耍了。

赵一曼的母亲按着老辈留下的规矩,要给赵一曼扎耳朵眼儿,要给她缠足。

按封建传统,女人“三寸金莲”被认为是一种美。赵一曼母亲的脚就是姥姥给裹的,穿着一双尖尖的小鞋,走起路来一步三摇的,实在是活受罪!在少年时期的赵一曼看起来既可怜又可笑。

一天上午,母亲把赵一曼叫到八仙桌前,拉住赵一曼的一双小手郑重地说:“淑端哪,你该裹脚了,再不裹,大脚丫子会被人笑话的。长大了也是没人娶你的!”

一听裹脚,赵一曼的心就像被蜂蜇针扎似的缩紧了。村里的小脚女人她看得多了,本是一双天然脚,却被一条长长的白布缠成了“尖辣椒”,有的连脚趾骨都被勒断了。尖尖小脚,站也站不稳,走也走不快。她低头看看母亲那一双只有三四寸的小脚,心头涌起一股酸楚。小时候,她常常看到父亲一不顺心就要拿母亲出气,连踢带打,母亲总是颤巍巍跌倒在地,为躲避丈夫只能满地爬行;有时候,遇到天阴地湿,母亲要到山间拔两棵青菜,也要爬着去。一次,她随母亲一起下田,正好碰上下雨,妈妈脚下一滑摔倒在地,满身满脸的泥巴……想到这些,赵一曼不寒而栗,她打内心深处不愿意像母亲一样活受罪!

她倔强地对母亲说:“妈,我不裹脚!”

“女孩子大了都要裹脚,这是祖辈留下的规矩!”

“裹了脚走路都走不稳,我不裹!”赵一曼坚持说。

“不裹也得裹!”母亲也强硬起来。

“不,我就不!”赵一曼一边说着一边就从母亲眼前溜出了门外。

赵一曼还能跑到哪里去呢?晚上她小心翼翼地又回到了家里。母亲似乎已经心平气和了,给她用辣椒油烧了两个菜。赵一曼一边吃饭一边用两眼观察着母亲的脸色,看母亲若无其事,她以为已经闯过了这一关。

然而,赵一曼猜错了。第二天一大早,母亲就请来村里一位老婆婆当帮手,对她实行强制裹脚。两个人把小一曼死死摁倒在木床上,紧紧地压住她的双脚,母亲将她的脚趾使劲捏拢,老婆婆用一条白粗布将她的脚一层一层地裹紧,每裹一层,老婆婆就使劲勒一勒,赵一曼痛得号啕大哭,眼泪“刷刷”地直往下掉。缠呀,缠!裹呀,裹!一层一层又一层,赵一曼拼命抗争着、挣扎着,嗓子也哭喊得嘶哑了,直到哭喊不出了声,也挣扎不动了,两只脚也已被裹成了像母亲那样的“尖辣椒”。

母亲满意了,她又给女儿双脚套上了两只尖尖鞋,板着脸儿对她说:“从今天起,不准你出大门、上大街,所有男人都不能见!”

赵一曼看看自己被缠了足的双脚,嘟囔着说:“这样的脚咋走路啊!”

母亲安慰她说:“慢慢习惯就好了,来!站起来走一走,让妈看看咋样儿。”

赵一曼试着慢慢地站了起来,抬起身却根本站不住,两只脚麻痛麻痛,还没有迈步走路就一下子跌倒了。她一阵懊悔,索性在地上打起滚来,哭闹着把两只小鞋甩得远远的。

母亲没有发火,弯腰把她甩远的两只小鞋捡了回来,又要给她穿上,她说啥也不穿,母亲就哄着她穿。

这一次,赵一曼被关在屋子里,躺在床上却烦躁得难以入睡,她透过窗棂望着朦胧的月色,发痴发呆。满山的竹林在夜风中呼啸着,如涛似浪,她家的小屋就像一叶扁舟在夜雾茫茫的大海上颠簸着,一会儿被推拥到浪尖上,一会儿又被埋入浪谷下,好像随时都有可能在夜海中被吞没。她想在船上站起来,但两只小脚痛得钻心,说啥也站不起来。她便大声呼救。没有人理睬她。母亲就坐在屋门外,她睡得很晚,却装作没听见。

刘胡兰,原名刘富兰,1932年10月8日出生于山西省文水县的一个中农家庭。母亲早亡,父亲刘景谦续娶胡文秀为妻。胡文秀将刘富兰名中的“富”字改为自己的姓氏“胡”,从此更名刘胡兰。继母积极投身于妇救会工作,并非常支持刘胡兰参加革命。

刘胡兰8岁上村小学,10岁起参加儿童团。1945年10月,刘胡兰参加了中共文水县委举办的“妇女干部训练班”。学习了一个多月,回村后她担任了村妇女救国会秘书。1946年5月,刘胡兰调任第五区“抗联”妇女干事;6月,刘胡兰被吸收为中共预备党员,并被调回云周西村领导当地的土改运动。

1946年秋,国民党军大举进攻解放区,文水县委决定留少数武工队坚持斗争,大批干部转移上山。当时,刘胡兰也接到转移通知,但她主动要求留下来坚持斗争。这位年仅14岁的女共产党员,在已成为敌区的家乡往来奔走,秘密发动群众,配合武工队打击敌人。

云周西村的反动村长石佩怀,为阎锡山军派粮派款、递送情报,成为当地一害。1946年12月的一天,刘胡兰配合武工队员将其处死。阎锡山匪军恼羞成怒,决定实施报复行动。1947年1月12日,阎军突然袭击云周西村,刘胡兰因叛徒告密而被捕。

她镇静地把奶奶给的银戒指、八路军连长送的手绢和作为入党信物的万金油盒——三件宝贵的纪念品交给继母后,被气势汹汹的敌人带走。刘胡兰在威逼利诱面前不为所动,被带到铡刀前眼见匪军连铡了几个人,怒问一声:“我咋个死法?”匪军喝叫“一个样”后,她自己坦然躺在刀座上。刘胡兰烈士牺牲时,尚未满15周岁。

她努力镇静自己,思考怎样更好地对付敌人。她看看云梯上的敌人还只爬了一半,上半截梯子还是空的,心想,如果等敌人爬满了梯子再动手,不是可以一次消灭更多的敌人吗?她决定再等一等。站在旁边的贺敏学大概明白了她的意思,向她点了点头,表示赞成她的做法。这更增加了贺子珍的信心。她紧握着枪,在城墙后面严密地监视敌人。

敌人乱喊着,继续往上爬。眼看着他们罪恶的爪子快要爬到城楼顶了,贺子珍猛地喊了一声:“打!”赤卫队员们马上跳起来,有的使劲往外掀云梯,有的举起梭镖直刺刚冒出城墙垛的敌人的脑袋。有几架云梯比较短,离城墙还有一段距离,队员们就搬起石头往下砸,只听得城外一片鬼哭狼嚎声。一架架云梯翻倒了。梯上的敌人被抛在半空中,然后重重地摔到地下,许多人当场摔死,不死的也跌成重伤。敌人第一次攻城失败了。

敌人接着又组织了第二次进攻。他们把云梯重新驾起来,一面向城上打枪掩护,一面向上爬。贺子珍看到离她最近的一架云梯下,站着一个指挥官模样的敌人,手里拿着枪,正逼着敌军往梯上爬。她举起枪。对着这家伙的脑袋开了一枪,敌军官应声倒下了。敌军看到他们的一个头目被打死,一阵慌乱,有人连忙从梯子上退了下来。

正在这时,另一个敌军的小头目跑过来,重新逼迫敌兵往上爬。贺子珍愤怒地举枪瞄准,一扣扳机,这个敌人又倒下了。

当赤卫队员第二次把云梯掀倒时,南乡的农民自卫军点起了土炮,朝敌人密集的地方放。儿童团员也点响了空铁桶里的鞭炮。噼噼啪啪的鞭炮声震耳欲聋,更增添了土炮的声威。一时间,敌人弄不清赤卫队使的是什么武器,阵脚一下子乱了。他们攻城不下,忽然又听到营地方向传来激烈的枪声,猜出是老窝遭到袭击,于是无心再战,赶忙下令分东西两路撤退。

贺子珍一看敌人要溜,立即命令赤卫队员打开城门,冲出城去,踏着敌人丢得满地的死尸,追击敌人。队员们的梭镖全派上了用场,向逃跑的敌人背后猛扎过去。有的队员同敌人展开了肉搏战,给了敌人很大的杀伤。

溃逃的敌人在半路上又遇到了埋伏的自卫队,被打得溃不成军,丢盔卸甲,狼狈逃窜。

这次战斗,共消灭100多名敌人,缴获了一百多枝枪。

战斗结束后,贺子珍两枪撂倒两个敌人的事迹传开了,而且越传越神,有人说她是“神枪手”、“百发百中”,还有人说她是“双枪女将”。直到五十多年后的今天,永新还流传着不少有关她的种种传说。

读英雄中国有感

在建国六十年的时间里,我们中国人用自己的辛勤劳动和智慧,使我们这个国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们的生活水平大大提高,各行各业的事业蓬勃发展。

特别是过去的那一年中,中国人凭借自己的实力,向全世界人证明我们是最棒的。体育健儿在奥运会上,让我们中国的国旗无数次地飘扬在场馆的高空。宇航员们能够走出舱门,在月球上漫步。这所有的一切足以可以证明我们中国一直在进步。我为我们中国感到骄傲,也为自己身为中国人而感到自豪。

但是喜中有悲,去年512大地震让我们中国人接受了一个突如其来的考验。数以万计的大人和小朋友遇难。但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领导下,在无数官兵战士的奋力抢救下,在全国人民的支援奉献下,灾区人民又重建家园,小朋友们又可以高高兴兴地上学了。这所有的一切足以证明我们中国人团结的精神。

我现在唯一能够做的是好好学习,长大之后做一个对社会有帮助的人,去报答生我养我的父母、报答我的祖国。

缪思乙。

《英雄中国》读后感

读罢《英雄中国》,我掩卷沉思。那奥运会场上一个个矫健的身影在我眼前晃动,那一幕幕获奖的情景在我脑中会放。每次回忆,都让我心潮澎湃。可又有谁能想到,在这些辉煌的背后,却有着默默的工作者——教练。他们在幕后一遍又一遍地指导参赛的运动员们,挥洒着汗水。他们如手表中的一枚小螺丝,微不足道却又不可缺少。

我在敬佩那些不求名利的教练的同时,不禁联想到了自己。

在班级里,我总是默默无闻,从没有担当过什么职务,也从没参加过学校的单独表演。但每逢有集体活动,我都会竭尽全力为我班争得荣誉。

是啊,虽然主角更能引人注意,但配角也同样重要。红花只有绿叶的衬托才显的越发夺目。在人生的大舞台上,我愿做那渺小而伟大的配角,微不足道却又不可缺少。

功勋无名英雄于敏心得体会

段落一:引言(200字)。

古人云:“功成不必在我,名利有时轮轴。”这句话道出了世上无名英雄的不易。在当今社会,名利至上的观念深入人心,人们往往只注重个人的物质追求和社会的认可,而忽略了那些默默奉献的无名英雄们。在我眼中,与这些功勋无名英雄相比,那些追逐名利却心胸狭窄的人仅仅是昙花一现。而如今,我有幸结识了一位真正的无名英雄,于敏,他的人生观和奉献精神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段落二:无私奉献(200字)。

于敏是一位退休教师。在他的教育生涯中,他付出了巨大的努力,责任心和奉献精神令人佩服。退休之后,他并没有选择安享晚年,而是利用自己的智慧和经验,投身到社会公益事业中。他与几位教育工作者一同创建了一所教育培训机构,在乡村开办义务教育培训班,帮助那些无法走出农村、接受良好教育的孩子。有时候,他需要自己背起沉重的行李,徒步数小时才到达贫困山区,这让人们敬佩不已。他无私的奉献精神激励了我,让我重新反省自己的行为,思考自己是否有能力为社会做点什么。

段落三:教育力量(200字)。

于敏深信教育的力量。他相信,只有通过教育,孩子们才能改变自己的命运,走出贫困,实现人生的价值。他不仅注重教给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他试图培养学生的人格和品质。他耐心地倾听学生的困惑和难题,并引导他们用正确的方式解决问题。他鼓励学生树立自信心,不断努力追求梦想。无数个夜晚,他教学到深夜甚至熬夜备课,询问学生是否有问题需要解答。他的爱心和耐心感染了每一个学生,让他们在成长的道路上充满希望和动力。

段落四:团队合作(200字)。

于敏没有单独开办教育培训机构,而是选择与几位志同道合的教育工作者共同创立,形成了一个团队。团队的成员通过互相合作,集思广益,共同为教育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在团队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专长,通过分工合作,各尽所能,形成了高效的工作状态。于敏作为团队的核心,善于统筹安排工作,有效地提高了团队的效率。通过他们的努力,越来越多的孩子接受到了优质的教育,改变了他们的命运。

段落五:铭记于心(200字)。

与于敏相处期间,我深刻体会到了无名英雄的价值和美好。他的奉献和无私让我明白了,每个人都有机会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奉献,给世界带来一点改变。名利虽然具有一时的荣耀,但它不是衡量一个人价值的唯一尺度。而真正的无名英雄,他们的功勋将永远铭记在人们心中。我决心将他们的精神潜移默化地传递给更多的人,希望世界变得更加美善。

总结(100字)。

通过与功勋无名英雄于敏的接触,我深刻体会到了无私奉献的力量和价值。他的教育理念和团队合作精神,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将学习他们的奉献精神,并将这种美德传递下去。作为一个普通的人,我也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为社会贡献一份力量,成为一位无名英雄。

致敬中国英雄的句子致敬中国英雄

小时候这两个字存在于课本上,存在于电视上。现在这两个字存在于2020年的春节,中国人民团结在一起共同抗对新冠肺炎疫情,上下一致,众志成城。

这个时候,英雄出现在身边。奋斗在一线的医护人员、小区村庄里的志愿者、日夜挥洒汗水的建筑工人等,他们用自己的力量保家卫国。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名字——英雄!

古往今来,历史上出现了无数的英雄,同时,也出现了无数赞美和歌颂英雄的话语。有流传千古的诗词,也有当代人真情的歌咏。今天,小编就跟孩子们来分享一下那些在历史长河中熠熠闪光的英雄语录。

“若有战,召必回,战必胜”

这是中华英雄儿女们内心最真切的声音。英雄可以是战死沙场的士兵,可以是冲进火海救人的消防员,可以是衣着白衣的医护人员,也可以是每天打扫卫生的环卫工人,可以是顶着烈日依旧干活的建筑工人,也可以是为了自己不辞辛苦付出的父母。

英雄不在天边,而在身旁。

中国英雄事迹

邓世昌衣冠冢位于广州市“天河公园”内,原在天河区沙河镇天平架石鼓岭,现沙河农械厂内。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关于中国英雄事迹,如果喜欢可以分享给身边的朋友。

中华五千年来马革还尸的将士,一直受人爱戴。特别是那些为抗击外来侵略而英勇赴死的民族英雄,更让人感到敬佩,而邓世昌的英雄事迹感动了当时所有人,甚至包括当时的光绪皇帝。

邓世昌是清末北洋舰队致远号的管带。他有着热烈的爱国情怀,在平时就常对将士们说:谁人不死?希望咱们死得值。1894年,中国和日本的矛盾激化,终于爆发了甲午战争。当年9月日本舰队突然偷袭毫无防备的中国舰队,一场海战就此打响,这就是有名的黄海大战。海战中北洋舰队旗舰被击伤,指挥旗被击落,邓世昌马上下令自己所在的炮舰致远号升起指挥旗,吸引敌舰进攻自己。他所指挥的致远号炮舰是在战斗中最为英勇的,是唯一一艘击沉日本舰船的中国炮舰。日军将邓世昌的炮舰致远号包围,致远号中了炮弹,开始向一边倾斜,炮弹打光之后。邓世昌对士兵们说:我们就是死了,也要展现出中国海军的威风,精忠报国。

致远号开足了马力向吉野号冲撞过去,要和它同归于尽。不幸的是致远号被鱼雷击中后爆炸,永远的沉入海底。官兵几乎全军覆没,邓世昌也毅然决然的为国捐躯,这便是邓世昌的英雄事迹。史料记载当时的百姓听说邓世昌的英雄事迹之后,无不悲愤不已,人们自发冒着危险出海打捞为国捐躯的英雄们的遗体。

邓世昌,原名永昌,字正卿。清末海军爱国将领,民族英雄。1849年10月4日生于广东番禺(今广州市海珠区),祖籍广东东莞怀德乡人。生于富裕人家,其父邓焕庄,专营茶叶生意,尝于广州及津、沪、汉、香港、秦皇岛等地开设祥发源茶庄,并始建邓氏家祠。少时随父移居上海,从西方学习算术、英语。

1867年6月,沈葆桢(林则徐女婿)到福州马尾船政学堂任职。以制造轮船须培养造船人才,开办制造学堂(前学堂);因法国长于制造,故应用法文教学。以驾驶轮船须培养驾驶人才,开办驾驶管轮学堂(后学堂);因英国长于驾驶,故应用英文教学。这两个学堂与船厂同时兴办,所招学生,自是福建省本地人罗丰禄、何心川、蒋超英、刘步蟾、叶伯鋆、方伯谦、林同书、郑文成、林泰曾、李达璋、严复、沈有恒、邱宝仁、陈毓淞、林永升、叶祖珪、陈锦荣、黄煊、许寿山、林承谟、柴卓群、郑溥泉、黄建勋。船政第一次招考学生后,又从广东招来已学过英语,并[1]且基础较好的学生邓世昌、叶富、吕瀚、李和、张成、李田、黎家本、林国祥、梁梓芳、卓关略等十余人。他少年时就聪颖好学,“有干略”。

1868年,他怀着救国的志愿,以各门课程考核皆优的成绩入福州船政学堂学习航海,成为该学堂驾驶班第一届毕业生。他在福州船政学堂毕业后,1871年被派到“建威”练船,随船巡历南洋各岛。1874年被任命为“琛海”兵船大副,以后历任“海东云舰”、“振威舰”、“飞霆舰”等兵船管带。

1879年,李鸿章筹办北洋海军,他被调到北洋海军,任“镇南”炮船的管带。1867入马尾船政学堂驾驶班第一期学习,1871年,被派至“建威”舰练习航海。1874年以优异成绩毕业,并被船政大臣沈葆桢奖以五品军功任命为“琛航”运船帮带,次年任“海东云”炮舰管带,时值日军侵台,邓世昌奉命扼守澎湖、基隆等要塞,得补千总。又调任振威炮舰管带,代理“扬武”快船管驾,升守备,加都司衔。

1880年调入北洋水师,先后担任“飞霆”、“镇南”蚊炮船管带和“扬威舰”、“致远”舰管带。

1894年9月17日在中日甲午黄海海战中壮烈牺牲。

邓世昌是甲午中日战争期间的爱国英雄,邓世昌故居在广州,这里也是他的出生地。他牺牲之后,朝廷就对他进行褒奖,将他的官职升为从一品。他的家人就用朝廷给的钱来装饰邓世昌故居,并扩大成邓氏宗祠。重建后的邓世昌故居变得非常的恢弘壮观,在祠内的后花园里有邓世昌自己种的花草树木,院内树木繁森、鸟语花香。而故居内的建筑材料均为上等,阁楼院子数座,清朝时期很多老百姓都来此祭拜邓世昌。

抗战期间日军占领广州,忌惮邓世昌的威名所以不敢破坏邓世昌故居。之后邓世昌故居经历了包括改造成小学在内的各种改造,这多少改变了邓世昌故居的原貌。而-文-格-期间,文物的流失、建筑物被破坏以及附属地被占用等都使邓世昌故居遭到了破坏。世人不愿邓世昌故居就此消失在历史舞台,先后将此地设为保护单位并改名为邓世昌纪念馆。历经磨难之后的邓世昌故居最终得以复建,人们精心地复原了祠内的原景,甚至油漆的样色都是仔细挑选之后才覆盖上的,终于重现了当年的宏观景象。

当代社会每天都会有很多人到邓世昌故居去参观,祠堂内展览了大量邓世昌的照片、塑像还附有当时情况的文字说明,以便后人们能够了解邓世昌的英雄伟迹,通过体会过去战争的残酷,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

自古以来,牺牲在战场上,一直是爱国军人引以自豪的志向。特别是那些明知死在眼前仍勇敢赴难的人,更令人崇敬。在中日甲午海战中牺牲的邓世昌就是这样的人。

邓世昌是我国最早的一批海军军官中的一个,是清朝北洋舰队中“致远”号的舰长。他有强烈的爱国心,常对士兵们说::“人谁无死?但愿我们死得其所,死得值!”1894年,中国和日本之间爆发了甲午战争。邓世昌多次表示:如果在海上和日舰相遇,遇到危险,我就和它同沉大海!

1894年9月17日,日本舰队突然袭击中国舰队,一场海战打响了,这就是黄海大战。战中,担任指挥的旗舰被击伤,大旗被击落,邓世昌立即下令在自己的舰上升起旗帜,吸引住敌舰。他指挥的致远号在战斗中最英勇,前后火炮一齐开火,连连击中日舰。日舰包围过来,致远号受了重伤,开始倾斜,炮弹也打光了。邓世昌感到最后时刻到了,对部下说:“我们就是死,也要死出中国海军的威风,报国的时刻到了!”他下令开足马力向日舰吉野号冲过去,要和它同归于尽,这大无畏的气概把日本人吓呆了。

这时,一发炮弹不幸击中“致远”舰的鱼雷发射管,使管内鱼雷发生爆炸导致“致远”舰沉没。200多名官兵大部分牺牲。邓世昌坠身入海,随从抛给他救生圈,他执意不接,爱犬“太阳”飞速游来,衔住他的衣服,使他无法下沉。可他见部下都没有生还,狠了狠心,将爱犬按入水中,一起沉入碧波,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享年45岁。

邓世昌牺牲后举国震动,光绪帝垂泪撰联“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并赐予邓世昌“壮节公”谥号,追封“太子少保”,入祀京师昭忠祠,御笔亲撰祭文、碑文各一篇。李鸿章在《奏请优恤大东沟海军阵亡各员折》中为其表功,说:“……而邓世昌、刘步蟾等之功亦不可没者也”。清廷还赐给邓母一块用1.5公斤黄金制成的“教子有方”大匾,拨给邓家白银10万两以示抚恤。邓家用此款在原籍广东番禺为邓世昌修了衣冠冢,建起邓氏宗祠。威海卫百姓感其忠烈,也于1899年在成山上为邓世昌塑像建祠,以志永久敬仰。1996年12月28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命名新式远洋综合训练舰为“世昌”舰,以示纪念。

邓世昌(1849年10月4日-1894年9月17日),汉族,原名永昌,字正卿,广东广府人,原籍广东番禺县龙导尾乡(广州市海珠区),清末海军杰出爱国将领、民族英雄。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时为致远号巡洋舰管带,1894年9月17日在黄海海战中壮烈牺牲,谥壮节公,追封太子少保衔。有林农的《甲午风云》、《英雄邓世昌》等多部文学、影视、戏曲作品歌颂其丰功伟绩与英雄壮举,有墓冢、纪念馆等多处可供纪念、瞻仰、凭吊。

自古以来,牺牲在战场上,一直是爱国军人引以自豪的志向。特别是那些明知死在眼前仍勇敢赴难的人,更令人崇敬。在中日甲午海战中牺牲的邓世昌就是这样的人。

邓世昌是我国最早的一批海军军官中的一个,是清朝北洋舰队中“致远”号的舰长。他有强烈的爱国心,常对士兵们说::“人谁无死?但愿我们死得其所,死得值!”1894年,中国和日本之间爆发了甲午战争。邓世昌多次表示:如果在海上和日舰相遇,遇到危险,我就和它同沉大海!

1894年9月17日,日本舰队突然袭击中国舰队,一场海战打响了,这就是黄海大战。战中,担任指挥的旗舰被击伤,大旗被击落,邓世昌立即下令在自己的舰上升起旗帜,吸引住敌舰。他指挥的致远号在战斗中最英勇,前后火炮一齐开火,连连击中日舰。日舰包围过来,致远号受了重伤,开始倾斜,炮弹也打光了。邓世昌感到最后时刻到了,对部下说:“我们就是死,也要死出中国海军的威风,报国的时刻到了!”他下令开足马力向日舰吉野号冲过去,要和它同归于尽,这大无畏的气概把日本人吓呆了。

这时,一发炮弹不幸击中“致远”舰的鱼雷发射管,使管内鱼雷发生爆炸导致“致远”舰沉没。200多名官兵大部分牺牲。邓世昌坠身入海,随从抛给他救生圈,他执意不接,爱犬“太阳”飞速游来,衔住他的衣服,使他无法下沉。可他见部下都没有生还,狠了狠心,将爱犬按入水中,一起沉入碧波,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享年45岁。

邓世昌牺牲后举国震动,光绪帝垂泪撰联“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并赐予邓世昌“壮节公”谥号,追封“太子少保”,入祀京师昭忠祠,御笔亲撰祭文、碑文各一篇。李鸿章在《奏请优恤大东沟海军阵亡各员折》中为其表功,说:“……而邓世昌、刘步蟾等之功亦不可没者也”。清廷还赐给邓母一块用1.5公斤黄金制成的“教子有方”大匾,拨给邓家白银10万两以示抚恤。邓家用此款在原籍广东番禺为邓世昌修了衣冠冢,建起邓氏宗祠。威海卫百姓感其忠烈,也于1899年在成山上为邓世昌塑像建祠,以志永久敬仰。1996年12月28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命名新式远洋综合训练舰为“世昌”舰,以示纪念。

邓世昌的子女。

邓世昌的三儿五女:邓世昌长子邓浩洪,承袭世职,任职于广东水师,1947年去世;次子邓浩洋,青年早逝;三子邓浩乾是遗腹子,曾在民国海军部供过职,1969年逝于无锡,无子,邓浩乾养女邓孝思;邓世昌长女邓秀媛;次女邓秀蝉嫁给邓世昌同窗挚友南洋海军超武舰管带叶富的儿子叶说周为妻;三女邓秀娟;四女邓秀婷;五女邓秀海。

邓世昌孙子邓小鹏,孙女邓素娥(养女)(邓世昌长子邓浩洪后代)。

邓世昌外孙叶裕芳,外孙女叶爱兰、叶素兰(邓世昌次女邓秀蝉后代,南洋海军超武舰管带叶富孙子、孙女)。

邓世昌曾外孙叶兆麟、叶兆泰(邓世昌次女邓秀蝉后代,南洋海军超武舰管带叶富曾孙)。

邓世昌曾孙邓立峰,曾孙女邓立英、邓立群、邓立庄(邓世昌长子邓浩洪后代)。

邓立英,河北省宣化冶金环保厂高级经济师,河北省政协委员,张家口市宣化区政协副主席。

邓世昌玄外孙叶新力、叶伟力(邓世昌次女邓秀蝉后代,南洋海军超武舰管带叶富玄孙)。

叶伟力,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会员,作品《战争电影与人类和平》、《科幻电影与未来时代》、《千万年的梦——人类和平之歌》。

功勋无名英雄于敏心得体会

于敏是一位充满正义感和责任感的无名英雄。在大街小巷,他总是默默地奉献着自己的力量,为人民造福。通过与他的交流和观察,我深刻领悟到了为人民服务的伟大意义。于敏的故事勉励着我,让我对于奉献社会、助人为乐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

第一段:于敏的背景和个人特点。

于敏来自一个普通家庭,出身并不富裕。但尽管如此,他从小就有着对社会弱势群体的关心和同情之心。于敏性格随和,乐于助人,总是心怀感恩,对待每个人都充满了善意。他追求平等、公正,深知自己是一个普通人却有着不平凡的责任。

第二段:于敏的无名英雄事迹。

于敏的无名英雄事迹遍布每个角落。他曾在某次险情中勇救了一名溺水的女孩,而当时大家竟然对他的英勇行为视而不见。他却不以此为忧,而是继续默默地为社会贡献着自己的力量。他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在一家养老院做志愿者,陪伴老人们度过他们最后的岁月。他还参与了一次小区的义务组织,为邻里间的纷争排忧解难。于敏并不追求个人的荣誉和名声,他只是默默无闻地为人民做着点滴的贡献。

第三段:于敏的助人为乐精神的体现。

于敏对于助人为乐这一精神有着深刻的理解。他明白,每个人都应该为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哪怕只是微不足道的一点点。他坚信,助人为乐不仅仅是一种行为,更是一种精神,一种态度。于敏坚持透过小事来体现自己的助人为乐的态度,用平凡的行动诠释着伟大的责任感。

第四段:于敏带给我的启示。

通过与于敏的接触,我深刻地领悟到助人为乐的重要性。他用自己的行动告诉我,人生并非只有追求个人利益和功名利禄。只有当我们将自己融入社会、关心他人、帮助他人,整个社会才能更加和谐稳定。于敏的故事勉励着我,让我深思自己能否以同样的精神来面对生活,用自己的力量去为人民服务。

第五段:对于于敏的敬佩和致敬。

于敏是一个令人敬佩的英雄,他就是那个无名而伟大的英雄。他默默奉献,毫不求回报,为人民奉献着自己的力量。他的精神和行为告诉我们,有些时候,我们并不需要成为大名鼎鼎的人物才能做出伟大的贡献,而是应该在平凡的岗位上默默奉献。于敏是一个见义勇为的典范,他不仅仅是我们心中的无名英雄,更是我们值得尊敬和效仿的楷模。

于敏的故事让我深刻理解了助人为乐的重要性和伟大意义。他的精神鼓舞着我,让我更加坚定了做好事的决心。我希望自己能够像于敏一样,用自己的力量去改善社会,为人民造福。无论是否被人所知,无论是否被人记住,我相信,只要用心去付出,那便是一种幸福和成就。

中国英雄的作文

读了《英雄中国》这本书后,我才知道新中国成立时人民的生活是多么的贫苦,艰难,连饭也吃不上。而在这短短的__年里,中国就成了世界领先的国家,让许多的国家刮目相看。

为什么我们中国会发展的如此快呢?因为我们运用了战略,方法。先用了“一国两制”的方法收复了经济十分发达的香港,澳门;然后又把以前的计划经济转化成了市场经济,并进行了城乡建设;接着开发对外经济贸易,尽量让孩子完成九年义务教育,巩固城乡医疗;最后对生活水平低的家庭进行低保援助。

不读不知道,一读吓一跳。原来我们现在的美好生活来之不易,是革命者的努力换来的,我们一定要珍惜现在的好时光啊!

劳动更需要科学,让我们好好学习,将来去报效祖国吧!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