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优初中语文教改论文(案例16篇)

时间:2023-11-05 17:36:50 作者:雨中梧 最优初中语文教改论文(案例16篇)

范文范本是用于参考和学习的典型作品,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写作技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一些范文范本,希望大家能够从中发现一些写作的技巧和方法。

初中语文教学论文

语文作为一门研究国学的学科,与人们的联系非常密切,在这样一个联系密切的学科中,教师的实践教学必须灵活多变,同时也要讲究整合;既要对教学实践和学习内容进行整体的分配,还有对教学手法进行优化,让学生通过一些特定的、完整的教学体系来完成对初中语文的学习,这样的学习方式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掌握能力,还能促进他们更好地进行创新性学习。

一、与历史专题的整合。

我们都知道,语文与历史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为语文是在历史发展的过程中不断演变而来的,而学生学习语文主要以历史中保留下来的文献为主要载体的。因此教师在给学生上课时,可以适当的将每个时期的历史作品或典范整合在一起进行讲授,或者在讲授某一篇文章时,教师可以将同一作者早时期或晚时期同类作品拿出来让学生品读,通过品读让学生了解作者同一时期的思想和生活感受,这样将更有利于学生对文字的理解。

比如在学习《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时,教师可以将鲁迅童年另外一篇著作《社戏》找出来让学生品读,同样是鲁迅描述他自己小时候的文章,且两篇文章有很多相同之处,比如两篇文章都描述的是童年趣事,比如两篇文章都有对封建社会的讽刺意味,再比如两篇文章都有对大自然美好的崇尚。带着这些相同之处,可以让学生仔细品读鲁迅童年的趣事,同时可以让学生在品读中结合自己童年趣事,看看有没有比鲁迅更好玩的趣事,教师可以借此让学生写一到两篇日记或短文。在品读完两篇文章的相同之处后,教师可以让学生试着对两篇文章的不同之处进行比较和分析,教师可以从主题、题材、描述内容三个方面对文章进行分析,从而让学生了解两篇文章的不同之处,以便学生更全面的对鲁迅童年趣事进行了解,同时教师还可以借题发挥,让学生明白趣事文章可以从散文、记叙文等多题材进行写作,这样间接提升了学生的写作能力。

二、与语法专题的整合。

我们都知道,尽管语文课本是按单元进行编排的,但每个章节中的知识点都比较分散,比如某个语法在这一单元中涉及到一点,而另外一个单元又涉及一点,平时学生学习时可以分散地进行学习,但是一旦学完了,如果不将他们很好的整合在一起,学生对这块语法的整体把握能力就比较弱。

比如在语文写作的学习时,教师可以将不同的题材专题进行结合,比如本单元学的是记叙文,教师可以让学生写一些记叙文的文章,而下单元学的是散文,教师就可以让学生配合着写一些散文类型的文章。再比如在学习文言文的时候,教师可以将文言文的语言分为实词和虚词两部分,然后将本单元所讲到的所有文言文整合在一起,将每篇文章中的虚词与实词整理出来。比如在学习《借助注释学文言》一单元时,教师就可以让学生将几篇文章中的实词与虚词找出来,比如“辍耕上垄上,怅恨久之”与“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两句话中都有“之”字,那么两句话中的“之”字是否具有相同的意义。再比如教师可以将一些古今均有的词语拿出来,分析古今相同词语意思上的'异同,比如“吾祖死于是,吾父死于是”一句中的“于是”一词就与我们现在所说的于是在含义上有很大的不同,在这句话中于是的含义是这里,而现代汉语则是一个递进关系的连接词。当学生理解这个词的含义后,教师可以补充《廉颇蔺相如传》一文中的“于是秦王不怿,为一击瓴”,让学生分析这个于是的含义。通过这样的专题学习,有利于帮助学生提炼归纳文言文中的内容,使学生将零散古文有机整合为文言文翻译体系。

三、与生活专题的整合。

语言类的学习离不开生活与交流,如果在学习语文时学生脱离了生活与交流,即使学得再好也很难将做到学以致用。目前初中教师在课堂上很注重学生与生活之间的联系,很多课堂活动的开展也与现实生活联系的非常紧密,但这还远远不够,学生的课堂作业也应多向生活与交流靠拢,即将生活与作业整合在一起,让学生感受到语文的魅力。对于学生来说,生活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方面是学校生活,一方面是社会生活,因此教师完全可以将课堂作业与这两种生活方式整合起来,设计出一些新鲜、有趣的课堂作业。比如在学完《多彩四季》这一单元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将自己校园的四季变化用文字表达出来,这样可以让学生不断扩展自身观察能力,同时也能提升学生的语言能力。另一种生活方式是社会生活,教师也应多注重一下学生与社会生活方面的整合。比如在学完“民俗风情”一单元后,教师可以给学生布置民俗采风调研的课堂作业,让学生去主动寻找家乡的风俗民情,从而不断开拓自己的视野。

总之,语文教学中开展专题整合活动本身是一个归纳与总结的过程,它有利于进一步巩固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同时也是一个复习的过程,可以帮助学生提炼归纳,构建知识系统,让学生更好的将校内与校外联系在一起。同时学生还能通过这种整合的方式选择出一套符合自己学习的方法和手段,从而不断提升自己的语文成绩和水平。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初中语文论文

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有专门的口语交际内容,教师应该充分发挥这些内容的作用,促进孩子的口语交际能力得到提高。首先,教师要激发孩子的说话兴趣,让全体孩子参与到口语交际中来,实现人人想说的课堂局面。例如,教师可以让胆子较大、口语能力较好的孩子进行口语演示,让胆子较小、口语较差的孩子进行评论,这时再对评论孩子展开鼓励和表扬,久而久之,提高口语较差孩子的说话兴趣。其次,教师要模拟口语交际环境,调动孩子的口语交际热情,将生活融入课堂教学中,增强孩子的表达欲望,提高孩子的口语交际能力。例如,在口语交际练习“与家长对话”内容时,教师可以模拟生活情境,针对家长不让孩子上网这一话题,让孩子分成两组,一组扮演家长,一组扮演孩子,让他们在课前做好准备,通过这样的模拟,孩子不仅能锻炼口语交际能力,还能站在父母的角度体会父母的心情。

二、结合口语与写作教学提高孩子的口语交际能力。

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发挥好口语交际训练与写作训练结合的作用,全面提高孩子的口语交际能力。首先,教师可以让孩子在写作之前讨论写作素材和写法,提高孩子的口语交际能力。针对作文,很多孩子往往感觉找不到可写以及不知道怎么写,这就需要孩子积累写作素材,掌握写作方法。教师可以组织孩子开展收集素材比赛、好词好句欣赏比赛、讲故事比赛、辩论赛等等,还可以让孩子针对同一作文话题,让孩子将自己的想法交流出来,看看自己在立意、布局谋篇方面存在哪些问题等等,以提高孩子的写作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其次,教师可以引导孩子参与作文评改、口语作文训练等等,让孩子及时交流,锻炼孩子的思维敏捷性,这对于孩子的口语表达能力是非常有益处的。

参考文献:

邹林花。如何让初中语文课程绽放活力.文学教育:中,20xx(04)。

周建新。五勤:初中语文必须养成的良好学习习惯.才智,20xx(08)。

初中语文论文

欧洲谚语说:“积累知识,胜过积蓄金银。”中国俗语也赞赏‘‘常说口里顺,常做手不笨;最淡的墨水,也胜过最强的记性。”确实,集腋成裘一一初中语文知识的积累更有助于学生中考语文成绩的优异!介于此,初中语文知识积累如何着手呢?笔者总结自己十几年的从教实践,建议学子们循序渐进地从以下4方面入手!

一、从七年级就开始进行字词的积累。

《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中提到,初中学生在小学的基础上扩大识字量,认识3500个左右的常用字。

1.每逢遇到自己陌生的字词一定要找“字典君”;2.学完一篇课文要求自己能够及时总结该篇课文中出现过的重点字词,结合课文词句深入理解含义;3.学习完一个单元之后,及时归纳本单元学习的难读字、易错字、成语典故、精彩语段等,力求精益求精。4.对于每次考试后的试卷,不管自己对错与否,都要把有关词的题目从头到尾认真再过一遍,以达到触类旁通、举一反三。5.平时可以把字典当成一本有趣的小说来阅读。特别是《现代汉语词典》《现代成语词典》,简简单单的一个字或词,就蕴含着许许多多的意思,而且附有举例。所谓举例实际上就是一个个浓缩的故事,深入钻研其中,学生深觉其乐融融啊!

二、七年级伊始就狠抓朗诵。

喜不喜欢语文的其中之一标志就是看学生是否喜欢朗诵!如果一位学生在上课朗读的时候能够不遗余力地朗读课文或其他可读材料,并且是长期坚持,那么这位学生的语文成绩无论如何都不会很差!加之,因为他的朗读到位,他的思维训练得很棒了,所以他在写作的时候语言必定简洁流畅,表达意思言简意赅,不拖泥带水,这样的作文正是考场佳作的标志之一。因此读好课文,有一个优秀的朗读习惯,会在语文整体水平的提高上起到事半功倍的惊人效果!

反之,若学生不习惯朗读,没有大声朗读的良好习惯,那么,这位学子的语言思维能力不会太高。他在写作时候,就会言语乏味,表达踉踉跄跄,乃至词不达意。远离行云流水的表述,当然也就无法赢取中考阅卷老师的欢心。

三、读书笔记需常年持续。

读书笔记有许多种类,不强求学生每样都记;建议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及其目的择其一而进行,按需选用。

1.摘录式笔记。内容可以是摘录优美词语、成语,精彩纷呈的句子、段落,目的主要是为了积累词汇、句子,以供日后熟读、背诵和运用于写作。此种可以准备专门的笔记本。

2.提纲式笔记。通过编写书籍或文章内容提纲,明确主要和次要内容,以记住书籍或文章的主要内容为目的。此种同样建议留存于专门的笔记本。

3.仿写式笔记。模仿所摘录的精彩句子、段落进行仿写,目的是为了能做到学以致用,更上一层楼。

4.评论式笔记。可分为书目、主要内容、评论意见等等类别,针对读物中的人物、事件、诗、词、字加以评论,以肯定其思想艺术价值几何。此类随笔于相应读物中较好。

5.存疑式笔记。主要是记录读书中遇到的疑难问题,边读边记,以备用于有机会就随时进行询问请教,达到弄懂的目的。这类多用于课本或参考书中。

6.心得式笔记。目的是为了记下阅读者感受最深的内容,记下读了什么书(书名),书中哪些内容令阅读者收益最甚、触动最深,并联系实际写出阅读者自己的感受,即是随感!此类多为高年级学子常用。

四、分册分阶段背诵一一优秀古诗词名篇的积累。

“腹有诗书气自华”,文学大腕苏东坡一向推崇多读好书。通看漫长历史长河,古人多有口若悬河之辩才,博古通今的智士,更无论诸多文质彬彬的学士,都是气质高华,阳春白雪,他们的光华气质从内而来!学子们通过背诵习得古人的智慧,丰富自己的内在。背诵是一个人口才、智慧、气质养成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己有明确规定,

五、初三备战写作一各种文体的训练后择中考题型积累。

现在中考有一个明显的写作要求就是有一大一小文体!所以针对中考,我们同样要进行作文知识方面的储备和积累。可以这样认为,谁忽视作文,谁就会在中考语文考场上遭遇滑铁卢。

大纲提到:作文每学年一般不少于14次,字数不少于0.7万字,其他练笔不少于1万字。45分钟能写500字左右的文章。所以进入初三之际,笔者就建议学子们从初一到初三的作文中精选出几篇得分较高的,以此判定自己写何种文体的文章最为拿手,何种文体文章最能取得高分。结合语文老师所提当年中考作文的趋向是什么,把平常写的、看到的收集汇总,不定时拿出来浏览识记。在老师的指导下,有意识地进行中考作文题型的针对性训练,达到写作时无须多虑,能够一挥而就。

总而言之,集腋成裘一一初中语文知识的积累更有助于学生中考语文成绩的优异!但是笔者着重提醒学子们注意:积累的目的是为了运用,所以我们无论是记古诗词还是精彩词语、段落,归根结底都是为了“学以致用”,这是我们的终极目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初中语文论文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存在着一种被称为学困生的群体,学困生在日常语文学习中会遇到各种学习阻碍和困难,严重影响到他们语文综合素养的发展和形成。因此,初中语文教师要高度重视和关注到该群体学生的学习状况和水平,充分掌握了解到初中语文学困生形成的主要原因,从而有针对性的采取改善教学措施,促进其语文学习水平的提升。本文将进一步对农村初中语文学困生形成原因与转化策略展开分析与探讨。

当前是一个经济全球化的时代,农村教育发展要与时俱进,跟上时代前进的脚步。语文作为初中教育的重要课程,它的教学质量和效率直接关系到学生语文综合能力和素养的培养。初中语文教师要想实现教学目标,提高班级全体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就必须一视同仁,不能过于将教学重心放置于优秀学生上,而忽视了语文学困生的发展进步。因此,初中语文教师要加强与学困生的交流与沟通,帮助他们树立学习信心,培养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

1、社会与家庭环境的影响因素。

众所周知,伴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农村家长选择到大城市务工,而农民工子女只能留守家乡选择继续教育,他们在日常学习受到的关心和帮助较少,缺乏一定的学习监督和引导,导致他们语文学习水平难以提升。此外,由于当前社会外界诱惑因素过多,初中生正是出于叛逆阶段,喜欢追求个性化,从而导致过早的接触社会生活,染上各种恶性,从根本上排斥厌倦学习生活,容易产生自暴自弃的学习心理,从而也就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形成了部门学困生[1]。

2、学校环境与教师专业水平因素。

由于农村学校建设发展资金有限,难以组织开展丰富的语文实践活动,学生学习兴趣偏低。相对于城市学校来说,农村校园学习环境无法满足现代学生的学习需求。农村学校缺乏完善的基础设施,例如常见的校园图书馆、阅览室等,校园文化建设缺乏科学管理,缺少浓郁的校园文化氛围。此外,农村学校领导过于看重升学率,教师受到传统应试教育观念的影响,将学生考试成绩分数作为学生唯一评判标准,从而导致成绩差学生学习信心不足。农村语文教师综合素养参差不齐,整体专业水平偏低,在语文课堂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上缺乏创新,只会一味向学生灌输各种语文理论知识,忽视了学生语文实践能力的培养,从而容易导致一部分学生产生厌学情绪,降低学习效率,促成了初中语文学困生的产生。

3、农村语文课程因素。

农村学校在语文课程设置上缺乏科学性,教材内容较为落后,学生常常会运用死记硬背的方式去学习语文,学习思维受到限制,无法深入文章内涵,掌握好文章所要表达的中心思想。与此同时,农村初中语文比起小学语文,设置课程太紧,内容量急剧增多,教师为了提高教学速度,在课堂上讲解知识内容未能关注到学生是否理解透彻,学生复习思考时间不充足,致使一些学生难以适应,跟不上教师的教学节奏,从而导致语文学习水平落后于其他同学,学习信心大大减低,促使他们发展为贫困生[2]。

1、帮助学困生树立学习信心,积极做好转化准备。

农村初中语文教师要将学生作为实践课堂教学的主体,对于学困生的转化工作,第一步就是要帮助他们有效树立学习自信心。教师要拉近与学困生之间距离,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多多与他们进行密切交流和沟通,让他们感受到来自教师“父母般”的关爱,从而调动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语文教师要充分掌握了解到学困生的学习优势和闪关点,依此在课堂上予以表扬和鼓励。例如,教师在引导学生展开随笔训练时,发现某个学困生书写有力端正,要当着全体学生进行表扬,让大家像他学习,这样有利于激发该学困生的语文学习欲望;当教师提出某个问题时,有的学困生想法独特,提出了自身与众不同的意见,让人嗤之以鼻,教师要给予其鼓励,激励他积极发言,不要惧怕失败。教师在课堂教学和学生课外学习中,要加强对学困生的关心和帮助,提升他们的自信心。

2、落实语文基础。

对于语文学习基础薄弱的学生,教师要注重对他们学习能力的提升。例如,在语文字音教学上,一些学生难以分辨各种声调、不了解汉字拼写规则,这时候教师就要在课文讲解后,对学困生布置注音和生字抄写作业,强化其该方面的训练,促使学困生弱项变成强项,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能够更加投入到课堂学习中去。而对于缺乏朗读兴趣、朗读水平偏低的学生,教师要让优秀学生在课堂上进行朗读示范,调动学习气氛,带动学困生尝试大声朗读[3]。例如,教师在讲解到《最后一次演讲》文章时,让朗读水平高的学生去演讲“你们杀死一个李公朴……翻开历史看看,你们还站得住几天!你们完了,快完了!我们的光明就要出现了”这段话,然后教师激励学困生尝试朗读,去切身体验文章作者的那种大无畏精神,促使学困生在朗读中培养学习情趣。

3、建立校园阅览室,培养学生阅读习惯。

农村学校要有效建立起阅览室,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需求,有针对性的订阅和购进阅读书本,这样有利于激发学困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例如,初中语文教师在日常生活中要多多与学困生接触,向他们讲一些励志故事、有趣科学故事等等,可以适当布置一些任务,引导他们去阅览室查看资料解决问题,这样能够提高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培养他们实践解决问题能力。此外,教师也可以要求学困生在阅读过程将自身认为优美的句子记录下来,将素材合理运用在往后写作当中去,有效提高他们的写作水平。

综上所述,农村初中语文教师要想有效转化学困生,就必须给予他们更多的关怀和爱心,建立起良好的伙伴关系,要让他们时刻感受到关注,调动他们对语文学习的积极性,从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

初中语文论文

欧洲谚语说:“积累知识,胜过积蓄金银。”中国俗语也赞赏‘‘常说口里顺,常做手不笨;最淡的墨水,也胜过最强的记性。”确实,集腋成裘一一初中语文知识的积累更有助于学生中考语文成绩的优异!介于此,初中语文知识积累如何着手呢?笔者总结自己十几年的从教实践,建议学子们循序渐进地从以下4方面入手!

一、从七年级就开始进行字词的积累。

《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中提到,初中学生在小学的基础上扩大识字量,认识3500个左右的常用字。

1.每逢遇到自己陌生的字词一定要找“字典君”;2.学完一篇课文要求自己能够及时总结该篇课文中出现过的重点字词,结合课文词句深入理解含义;3.学习完一个单元之后,及时归纳本单元学习的难读字、易错字、成语典故、精彩语段等,力求精益求精。4.对于每次考试后的试卷,不管自己对错与否,都要把有关词的题目从头到尾认真再过一遍,以达到触类旁通、举一反三。5.平时可以把字典当成一本有趣的小说来阅读。特别是《现代汉语词典》《现代成语词典》,简简单单的一个字或词,就蕴含着许许多多的意思,而且附有举例。所谓举例实际上就是一个个浓缩的故事,深入钻研其中,学生深觉其乐融融啊!

二、七年级伊始就狠抓朗诵。

喜不喜欢语文的其中之一标志就是看学生是否喜欢朗诵!如果一位学生在上课朗读的时候能够不遗余力地朗读课文或其他可读材料,并且是长期坚持,那么这位学生的语文成绩无论如何都不会很差!加之,因为他的朗读到位,他的思维训练得很棒了,所以他在写作的时候语言必定简洁流畅,表达意思言简意赅,不拖泥带水,这样的作文正是考场佳作的标志之一。因此读好课文,有一个优秀的朗读习惯,会在语文整体水平的提高上起到事半功倍的惊人效果!

反之,若学生不习惯朗读,没有大声朗读的良好习惯,那么,这位学子的语言思维能力不会太高。他在写作时候,就会言语乏味,表达踉踉跄跄,乃至词不达意。远离行云流水的表述,当然也就无法赢取中考阅卷老师的欢心。

三、读书笔记需常年持续。

读书笔记有许多种类,不强求学生每样都记;建议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及其目的择其一而进行,按需选用。

1.摘录式笔记。内容可以是摘录优美词语、成语,精彩纷呈的句子、段落,目的主要是为了积累词汇、句子,以供日后熟读、背诵和运用于写作。此种可以准备专门的笔记本。

2.提纲式笔记。通过编写书籍或文章内容提纲,明确主要和次要内容,以记住书籍或文章的主要内容为目的。此种同样建议留存于专门的笔记本。

3.仿写式笔记。模仿所摘录的精彩句子、段落进行仿写,目的是为了能做到学以致用,更上一层楼。

4.评论式笔记。可分为书目、主要内容、评论意见等等类别,针对读物中的人物、事件、诗、词、字加以评论,以肯定其思想艺术价值几何。此类随笔于相应读物中较好。

5.存疑式笔记。主要是记录读书中遇到的疑难问题,边读边记,以备用于有机会就随时进行询问请教,达到弄懂的目的。这类多用于课本或参考书中。

6.心得式笔记。目的是为了记下阅读者感受最深的内容,记下读了什么书(书名),书中哪些内容令阅读者收益最甚、触动最深,并联系实际写出阅读者自己的感受,即是随感!此类多为高年级学子常用。

四、分册分阶段背诵一一优秀古诗词名篇的积累。

“腹有诗书气自华”,文学大腕苏东坡一向推崇多读好书。通看漫长历史长河,古人多有口若悬河之辩才,博古通今的智士,更无论诸多文质彬彬的学士,都是气质高华,阳春白雪,他们的光华气质从内而来!学子们通过背诵习得古人的智慧,丰富自己的内在。背诵是一个人口才、智慧、气质养成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己有明确规定,

五、初三备战写作一各种文体的训练后择中考题型积累。

现在中考有一个明显的写作要求就是有一大一小文体!所以针对中考,我们同样要进行作文知识方面的储备和积累。可以这样认为,谁忽视作文,谁就会在中考语文考场上遭遇滑铁卢。

大纲提到:作文每学年一般不少于14次,字数不少于0.7万字,其他练笔不少于1万字。45分钟能写500字左右的文章。所以进入初三之际,笔者就建议学子们从初一到初三的作文中精选出几篇得分较高的,以此判定自己写何种文体的文章最为拿手,何种文体文章最能取得高分。结合语文老师所提当年中考作文的趋向是什么,把平常写的、看到的收集汇总,不定时拿出来浏览识记。在老师的指导下,有意识地进行中考作文题型的针对性训练,达到写作时无须多虑,能够一挥而就。

总而言之,集腋成裘一一初中语文知识的积累更有助于学生中考语文成绩的优异!但是笔者着重提醒学子们注意:积累的目的是为了运用,所以我们无论是记古诗词还是精彩词语、段落,归根结底都是为了“学以致用”,这是我们的终极目标。

初中语文教学论文

语文是展示心灵的学科,基于这个平台开展心理教育,使教育的功能性得到充分的发挥,教师就要转变观念,挖掘出教材中的心理健康因素去感染学生,开导学生,使其健康成长。

语文学科具有人文性,承载着丰富学生精神世界的重任。语文教师应在课堂上要展示出学科魅力,利用平等的对话和交流环境,促进课堂和谐发展。同时转变教育观念,挖掘教材中的心理健康教育因素,加强与学生的交流,掌握学生的心理状态,积极疏导学生不良的心理情绪,有目的地进行个别开导,促使学生能够积极、乐观、健康地成长。

素质教育实施以来,学生的主体性备受关注,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没有交流就没有语文学科的发展;没有师生之间的相互沟通,就没有平等关系的体验。只有让学生在师生关系中感受到一种平等、一种理解和尊重,教师在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时候,才能做到水到渠成。例如,在《紫藤萝瀑布》一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设置问题:“同学们,在我们生活的世界里,你能清晰地感受到生命的存在和顽强么?下面我先和同学们来讲一讲关于身边真实的故事好吗?……”教师先讲述宗璞以及她的弟弟身患绝症的故事,让学生感受生活的不幸,接下来再让学生讲述身边的故事,教师认真倾听。在这样和谐的教学氛围中,走进这一课的学习,将会让学生对生命产生新的认识,懂得了自身存在的价值,懂得了要积极地面对生活,懂得了社会上每个人都有着自己的幸与不幸,要勇敢地面对生活中的挫折和磨难。学生这样的收获,都是教师为他们创建的课堂环境衍生出来的。教师课堂观念、地位的转变是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前提,每堂语文课,教师都应与学生进行平等的对话和沟通,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内心充满阳光。

在初中语文教材中不乏情真意切的、充满着正能量的文章,教师要充分地挖掘出这些正面因素对学生进行心理教育,让他们在人生道路上不断前行,让真善美不断地影响他们的思想。文章中那些坚贞的、积极的、乐观的人生态度和处事方法等将是对学生进行健康心理疏导的有效途径,让学生在自主的课堂中发现它们,感受它们,学习它们,让它们不断驱散学生内心的阴霾,让学生能在阳光下健康成长。例如《再塑生命的人》这一课的教学,很能激励学生。海伦凯勒,一个盲聋孩子,最终获得非凡的成就,她的.成功除了碰上教育有方的莎莉文老师,靠的是什么呢?我设置了若干环节让学生体验、讨论和感悟。课前,我让学生用红领巾蒙上眼睛在黑板和草稿纸上写“我什么也看不见,我很难过”。然后,让学生捂紧耳朵“听”同学和老师讲话……学生看着黑板上重重叠叠的“字”,“听”不到同学和老师说什么的时候,他们真的感到了难过。我又顺势设置了一个关于心理健康的问题:“在面对自己成绩的时候,是不断地超越还是安于现状,甚至自暴自弃?”与海伦凯勒相比,我们是一个健康人,我们有什么理由甘于堕落?学生在这样的问题指引下,逐渐明白了坚持和面对困难的重要意义。教材中有着心理教育丰富的食粮,教师要不断地挖掘出这些精神因素并加以拓展,只有这样,学生们才能真正地受到教育,获得启示,健康快乐地成长。

初中时期是一个很特殊的时期,在这个时期,他们极易受到社会外界因素的干扰,而且他们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还没有成熟,在这个时期面对着升学、早恋、攀比等各种情绪上的压力,心理问题是极其容易出现的。他们的倾诉对象往往不会选择家长和老师,当然有的时候也不会选择自己的同学,而久而久之,这些压抑在心中的苦闷便无从排解,从而形成心理诟病,且治疗起来不是那么容易。作文教学是一个不错的平台,可以帮学生建立一个心灵交织的纽带。例如,在作文教学中,我往往会选择一些易于了解学生心理的话题让他们习作,满足他们倾诉的欲望。比如,面对刚升入初中的学生,我曾以“转折”为话题布置过一篇作文。一个学生在作文中写道:“……我告别了童年最要好的小伙伴;告别了度过六年美好时光的校园……上初中了,意味着人生的一次转折,开启了一段新的旅程,可是,一个月过去了,我却容不进我所在的班集体,我该怎么办呢?……”如果不是作文,我也许很久也不会知道这个孩子心里想什么。但是,在他的作文中我看到了,他完全沉浸于童年的美好时光,留恋曾经的人和往事,而不能融入现在所在的班级。写作文的时候,他毫无顾忌地宣泄了内心的情感,把淤积心中已久的话语在文章中倾泻而出。于是我找到了他,并对其不断地进行心理上的疏导,帮他走出过去,面对现在。慢慢地,他融入了这个班级中,不再产生偏激思想,和班里的同学也建立了良好的人际关系。作文教学是与学生心灵进行对话的窗口,教师要在作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润泽学生的心灵,发现他们的心理问题并及时疏导,使学生走过迷茫的青春期。

初中语文论文

在进行前期实地调查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关于语文综合性学习,无论是理论研究还是实地教学,我们都没有相对成熟的学习和评价体系。语文综合性学习虽然在城市里逐步发展,但在农村却举步维艰。有份调查显示:农村初中老师对于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的重视程度不到35%,而学生真正参与并积极投入过活动的不到10%。在农村中学,大多数语文老师只是让学生们去学习理解和考试有关的课本知识,并没有安排和语文综合性学习相关的实践活动。追究其原因,绝大多数是因为教师思想认识相对落后,把农村落后、缺少外界沟通和学习条件的教学环境当作借口,不积极开展关于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实践活动。同时由于农村学校中考压力大,教师为了提高学生的考试成绩、提升学校声誉,采取应试教育的题海战术,只从考试大纲的范围指导学生做题练习,语文综合性学习就被应试教育所取代了。

语文综合性学习的评价体系需要学校、老师、学生以及社会人员共同协助,积极参与,同时要有相应的考试制度来配合,不能因应试教育和考试压力而放弃。学校间可以相互交流,汲取精华,去除糟粕,逐步形成适合自己学校的教学活动和评价体系。在综合性评价体系建立时,不要局限于形式主义,评价的方方法要多元化,评价结果公开透明、真实科学。评价的主体不能只有学生,教师以及其他参与进来的人员都要进行评价。评价的操作实施首先要动员全体人员,然后协商进行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的评价工具,例如评价表,制作评价表一般多用表格和项目清单的形式。可以通过学生自评,师生互评等形式开展评价工作。也可以开办公开课等形式,让学生家长、其他班级学生等参与进来。开展丰富的语文评价。这种多人参与的评价模式,也有利于提高农村家庭中父母对孩子教育的认可,进而促进农村学生的学习进步。

语文综合性学习的评价对于全面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非常重要,它参与到学习活动的每一个过程。语文综合性学习的评价能够保证语文综合性学习成功开展,提升学生的学习质量,确保不会应付了事。为了保证语文综合性学习达到我们预期的良好效果,使其尽最大力量发挥应有的教学质量,必须建立一个完善、科学、全面、合理的评价体系。这就要求我们教育工作者不断去探索和发展。

初中语文课改论文

课堂教学改革一个显著的特征就是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转变。语文课堂教学改革就是要抓住一个中心,落实两个基本点,用好三宝,实现四个突破,走读书与实践相结合之路,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抓住一个中心。

课堂教学改革的核心就是建立合作学习小组。而建设合作学习小组之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习惯和能力,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学习责任感及合作精神;通过小组之间的竞争,培养学生的集体感和竞争意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内需动力,从而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如学习《事物的答案不止一个》时,便可分若干小组让学生联系生活举实例,得到事物的不同答案,让各小组尽显神通,展示风采。同时,老师要做到依趣分组,让学生自由组合,自取组名,尊重学生的自主权。因为所选是各人的兴趣特长,又是实现自我管理,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所以能促进学生做得“最好”。这不仅能让学生体会到学习的乐趣,更能让他们领略到成功的喜悦。分组合作小组建设还要注意男女比例搭配,学习能力按低中高搭配,便于让学生互帮互助,培优辅差。

落实两个基本点。

落实两个基本点就是如何建立教学模式、如何科学评价小组建设,对合作小组学习效果和小组表现进行科学监测。

首先是合作学习小组建立后,老师就要设计自己的教学模式。初中语文由于体裁、课型不同,可建立多种课堂教学模式。如文言文学习可用“习、讲、练、测、评”;诗歌学习可用“读、品、悟、背、诵”;现代文阅读可用“导、读、疑、析、练、拓、测”;作文教学可用“立意、选材、提纲、修改、润色”。教学模式建立后,一定要在实践中检验,不断调整,引导学生通过合作学习达到最佳效果:可让学生交流学习方法,观察本组学习效果好的同学,对他们的学习行为进行研究,供自己借鉴。可在本组间开展传帮带活动,抓“两头促中间”,整体提高学生学习效果。

其次要建立科学评价体系。评价可以自主学习、答疑、纪律、合作能力、作业完成、监测成绩等进行,促进学生养成良好习惯。每周一小结,每月一评比,每期一总评,评出优秀学习小组、先进个人、进步之星等。科学评价体系不仅能促进小组进步,还能让学生个性潜能得到充分释放和发展,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用好三大宝贝。

用好教学三大宝贝,就是信息技术、导学案、小组长。

首先要用好信息技术这一法宝。《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意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信息技术有利于为学生创造学习情境,有利于为学生提供合作学习的平台,有利于为学生提供与教师交流的机会,有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把信息技术融入语文学习,不仅能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培养学生收集、分析、综合信息的能力,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还能够促进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的.转变和更新,促进学习方式与教育方式的变革,为学生生动、活泼、自主学习创造新的空间与条件。因此,语文教师要充分利用堂堂网和全国资源全覆盖进行网络教学。

其次要用好导学案这一珍宝。所谓导学案,就是以备学生为主,教师将预习内容、知识点、难点、思考问题、练习、自我检测等,均放入导学案中,让学生课前预习,能解决的课前解决,不能解决的可放到课堂分组合作讨论、探究,学生还可以当堂设疑提问,当堂解决。这就达到了叶圣陶先生说的“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如教《故乡》一文,我在“导学案”中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让学生思考:作者是怎样写闰土的变化的?从这种变化中可以看出他是怎样的人?这对表现文章主题思想有什么作用?这样一来,“导学案”让学生在课前预习中有“路”可走,有“纲”可循,让学生带着预习效果走进课堂,教师真正成了“抛砖引玉”人。这样做不仅培育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还让学生逐渐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和正确的学习方法,让学生终生受益,培养了其终身学习的能力。

再次要用好小组长这个“活宝”。小组长是合作学习小组的组织者,在本组中起引领和上下联络功能的协调作用。一是要选拔有责任心、有奉献精神、有号召能力的学生当组长,让小组内形成浓厚学习氛围。二是教师对小组长要加以培养指导,教他工作方法。小组合作学习是否成功除了教师的合理运用外,小组长更起着很大的作用。我们可通过种种方式确定由那些学习成绩好,主动性强,文化素养高,善于与人交流,有组织能力的学生来担任小组长。小组长担负着联络教师和召集、督促、检查小组成员的任务,同时还起着小组内协调、疏通的作用。当小组成员的观点发生冲突时,小组长要组织讨论、分析,使成员之间相互理解、接纳和支持,最后达成共识。因此,我们要将一个个小组长培养成一个个小老师,在他们带领下,学生们越来越善于合作,乐于合作,充分发挥小组集体战斗力,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实现四个突破。

衡量语文课堂教学改革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志就是能否实现四个突破。

管理上有突破,更科学。语文教师要充分发挥小组长作用,让学生自主合作学习,以先进带后进,让组长、科代表当小老师,协助老师批阅作业,实现自主管理、自我管理。

教学上有突破,更轻松。通过合作学习小组建设,实现学生自主管理;通过堂堂网教学和灵活多变的教法,让老师解放出来,有更多的时间去认真备课,研究学生,改革教法,达到轻松愉快教学之目的。

学习上有突破,更快乐。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也”。教育的最高境界就是要学生以学习为乐。因此,语文老师要让学生爱上语文学习。如开展社会实践调查、进行课本剧展演、出版小组优秀作文集等,教师的感染力、爱心也是让学生爱上语文,快乐学习的源泉。总之,教师要想方设法寓教于乐,让学生学得轻松,享受快乐,超越自我。

教学质量有突破,更上新台阶。语文课堂教学改革是否成功的一个重要标准,就是教学质量能否提高。语文教师要认真研究教法,采用新的教学手法提高学生的语文成绩;要认真学习新课标,了解学情,钻研教材,研究考标,及时反思,認真总结,努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确保教学质量新台阶。进而增强自己的信心,让学生及家长关心、支持课改,信任课改。

初中语文论文

我国若要实现由教育大国到教育强国的转变,则必须要对课程标准进行深入的改革,使其能够与当今时代发展的主题相一致。文章通过对现阶段初中语文课堂进行分析,并对其在新课改背景下高效课堂的构建予以阐述,以提升国内初中语文的课堂效率。

新课标背景下,如何构建高效课堂、提高教学效率成了当前初中语文教育工作者们的首要工作。教师们应当充分领会新课改的内涵以及当前时代的主题,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要将重点难点以及学生不懂的地方放在课堂上解决,以确保学生能够在最大程度上掌握所学知识,从而完成规定的课堂教学任务,提高教学效率。

1.1教师教育理念的创新:只有构建高质高效的语文教学课堂才能够使初中语文教学的质量有所保障,初中语文教师应当对新课标进行深入解读以提高对其内涵的理解,并发挥个人的主动能动性,将创新意识融入到语文课堂的构建中去。教师应当结合新课标的要求进行其教育理念的创新,使教育能够做到与时俱进,以解决教学中所遇到的各种问题,充分提高课堂的教与学的效率。同时教师也应当认识到,在新课改背景下,教师将不再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们要做的是去引导学生,使学生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并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这也是新课改下的教育要求,因此教师们必须要创新其教育理念以实现高效课堂的构建[1]。

1.2教师教学方式的创新:在新课改背景下,教学活动的主体由教师转变为学生,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方式的选择时应当站在学生的角度去考虑,以学生的兴趣为出发点,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与积极性。兴趣对于学生课堂知识的接受程度有着十分直接的影响,因此在构建高效课堂时一定要一改以往学生被动接受的状态,以兴趣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当学生对初中语文学习产生了兴趣时便会主动去参与学习活动,其效率也将大大提高,这对于高效课堂的构建而言是极为有利的。

2.1教学目标及规划的制定:初中语文教师在构建高效课堂时应当依据教材所规定的教学任务、新课标下的教学要求以及学生们的自身情况进行其教学目标与规划的制定。教师的教学目标应当将学生发展作为其原则,并制定高质高效的教学规划,以实现高效课堂的全面构建。首先应当确保课堂教学的高效化导入,初中教师应当依照新课改的标准进行语文课程的导入,可以依据课文内容以及题材的不同采用多种方式导入,比较常见的有故事叙述法以及悬疑解答法等,以吸引学生,使学生能够对所学内容感兴趣,从而实现高效课堂构建的大前提。其次则是要寻找有效地课堂突破口,由于语文教学本身在内容上较为多样且复杂,若要在短暂的课堂实践中实现全面深入的讲解是不现实的,因此必须要寻找到合理的切入口,分清教学中的主次关系,从而做到对重点内容的重点讲解,以免出现主次不分的现象。在构建高效课堂时应改变以往固定的教学模式,不应当将作者介绍、文章背景分析、文章中心思想总结等教学内容程序化,而是要使其与当前的新课改要求相结合,制定创新化的课堂教学方案,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2]。

2.2情景化教学的应用:由于以往的教学方式偏重于教师单方面的讲述,学生只是被动的接受来自教师的知识传递,并没有激发学生的思考,这与教育的意义是极为不符的。而在新课改的背景下,教师们则应当改变原先的教学方式,使学生能够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而情景化教学便是一种极为有效的教学方式。在情景化教学中,教师可以依据教学内容进行场景布置,将课文作为剧本,组织学生扮演课文中的各个角色,学生在扮演的过程中通过熟记人物台词以及对白来逐渐加深其对于该角色性格特点的了解,并让饰演不同角色的学生进行交流,继而使学生能够对文章的整体内容有所了解,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以《皇帝的新衣》这篇课文为例,教师应当教导学生通过台词以及人物举止来揣摩人物心理,从而加深对文章的理解。在活动中教师应当充分信任学生,让学生对课文的内容进行大致的通读并进行小组讨论,从而确定角色的分配以及具体的演绎方式,在最后则由彼此的交流与总结来提升学生们对于全文的理解和记忆[3]。

2.3教师评价与总结:初中的语文教学若要确保其高效性,则必须要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充分挖掘学生们的语文学习潜力,培养学生的语文修养,使其能够拥有深厚的文学功底,而这则需要教师的积极引导。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当观察学生的学习动态,并对学生们的表现进行总结和评价,对于表现活跃、知识接受能力强的学生应当予以奖励,对于表现不佳的学生则应当予以鼓励,增加其学习的信心和动力,而对于不主动参与学习的学生则应当做好其心理辅导工作,舒缓其心理压力,聆听学生的心声,一步一步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教师应定期对其教学工作进行总结,对于高效课堂构建中所出现的问题应当及时反省并予以解决,从而确保课堂教学的高效化。

由于国内深受传统教育的影响,因此若要在新课标的背景下进行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构建仍是一件复杂且漫长的工程,它不仅要求初中语文教师要具备优秀的教育教学能力、丰富的文学储备,还要对新课改有深刻的理解,并充分认识到高效课堂构建的重要。教师应当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并制定有针对性的教学目标和规划,加强对学生的教学引导,从而促进高初中语文教育高效课堂的构建。

初中语文论文

新课改要求,在中学语文教学中要充分地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兼顾学生知识学习、思维培养及情感教育,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结合学生的身心特点进行创新教育。因此,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要重视学生的情感教育,以更好地适应新课改的要求,创新教育实践。为此,在分析情感教育内涵基础上,对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开展情感教育进行了分析和探讨,希望对初中语文情感教育起到帮助和参考作用。

1、内涵。

人是情感动物,人的行为总是和情感有机的联系在一起。因此,在任何活动中都需要关注人的情感,也有人理解为“人性化”或者是“以人为本”。这种理念也是我国社会在积极倡导和应用的理念之一。而情感教育,是指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在坚持教学心理学基础上,根据被教育对象的心理特点及活动规律,结合教学目的、教学内容及教学活动,关注和影响学生的态度、观念、情绪等情感体验,从而更好的提高教学效果,促进教学任务的顺利开展及学习效果的实现。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是指在语文教学中,教师通过相关的教育理论及教学方法和手段,把自身的知识及技能和教学内容中的情感因素传递给学生,实现教师、教学内容与学生情感方面的统一,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语文是一门有着很强艺术性和情感性的学科,很多教学内容充满了浓厚的情感色彩,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重视情感因素的有效开发、利用,通过恰当的教育手段引起学生的共鸣,促进学生学习兴趣的养成及学习积极性的培养,提高学生的情感素质。

2、情感教育的作用。

情感教育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情感教育充分结合了学生的心理及生理发展状况及规律和特点,初中语文教学在实践过程中重视和关注学生情感因素,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情感,有利于陶冶学生的情操,促进学习兴趣的养成,保持身心健康发展。而且语文是一种人性化较强的学科,在重点培养学生的语言应用和表达能力的同时,也承担着培养学生优秀品质及综合素质的重任,因此开展情感教育是实现语文教学根本目标的重要体现。而且情感教育理念的应用,能够促进学生学习主动性的发挥,养成良好的情感观念,形成积极健康的情感态度,提高综合审美能力,培养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对于实现传统的五讲四美也有着重要的推动该作用。

初中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因素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教材,二是教师,三是学生。在教材中,情感因素既存在于具体的语言文字中,也存在于文章所蕴含的情感及情感色彩。教师的情感,主要是体现在教师在开展教学时所体现的情感态度,对所使用的教材的内容所体现的情感体验,具体教学过程中的情感表达,以及教师在情感方面的素质和魅力等多个方面。学生的情感因素,主要是体现在学生在语文学习方面的兴趣,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在具体学习过程中的情感体验,对教师、教学内容及教学过程的情感反应等。

1、利用多媒体技术,创造情景教学,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尽管语文学科教学内容有着很强的情感色彩,但是有些内容仅仅进行口头的讲解,学生还是很难理解。因此,在初中教学中,教师可以应用信息及技术,应用多媒体设备进行教学课件的制作,将教学内容通过各种图片、视频等形象的展示出来,从而使得学生能够更加直观的了解教学内容,通过生动、形象的教学课件更好的理解课文内容,更加深刻的掌握文章的中心思想、词句等。同时,能有效的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比如,在学习寓言故事时,传统教学是教师根据课文进行口头讲解,学生的理解有一定的难度,学生即使理解有的也是一知半解,而借助多媒体再现故事的真实场景,通过图片、音乐、视频、人物对话等,学生能够更加直观的理解故事内容,在加上视频可以点出所蕴含的寓意,那么就会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学生甚至通过视频就可以掌握课文的内容及主旨,提高了教学效率。同时,还可以让学生来分角色表演,使学生能够更好地融入课文的角色中,增加实际体验,加深对对课文的理解,理解文章要表达的感情及写作目的。通过这些灵活多样的教学模式,使得学生的情感体验得到锻炼及升华,比起传统教学方式取得的效果的很明显的,有利于学生情感素养的培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2、注重情感导入,引起学生情感共鸣。

初中语文教师在教学过重要在充分利用和挖掘教材内容,做好充足的准备,通过多种方式来营造良好的情景学习氛围。在情感教育中最重要的是情感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建良好的情感学习氛围。教师在具体的教学中,要善于发挥语文课本中优美的语言及文字的功能给学生呈现出生动形象的画面,感染学生的情感,使其产生情感共鸣,使其能够结合自己的实际体会进行情感的领悟、体验,通过引导及想象引发情感共鸣。在具体做法中,首先教师要深刻挖掘文章中的情感要点,通过优美的朗读,一起带动学生的情绪,通过抑扬顿挫的语感、语调,将文章的情景以感性的方式平移给学生,使其体会、领悟和品位文章的情感,受到教师情感的感染,产生自己的情感。在情感体验及参与过程中,可以进行角色扮演,增加学生的实际情感体验。也可以分角色朗读,体会不同角色所蕴含的不同感情,引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验课文,学习过程中带着情感来进行学习。

3、注重实践,培养真情实感。

语文也是实践性很强的人文学科,不仅要培养学生的人文意识和精神,而且也要重视学生的实践能力。使得学生的学习及情感体验不仅停留在课本上,更要拓展到实际的生活中。要通过阅读、写作、口语表达等多种途径提高学生的语文实践应用能力。要实现语文情感能力的积累,在学好课堂内容的同时,教师要多引导学校进行课外生活的观察和体验。积极引导学生积极观察、利用课外多种资源,拓宽学习空间,通过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等,使得学生的情感得到真实的锻炼及体验,增加学生情感体验的实效性,在增加学生情感教育机会及素材基础上,使得学生的情感来源更为真实和贴切,更好地引导学生的真实情感。

4、有效激发学生兴趣。

在语文情感教育中其中最为重要的情感因素就是学生的学习兴趣,只有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才能将真情实感投入和体现到具体的教学活动中,实现切实的学习及体验,为教师开展情感教育提供必要的前提及准备,也才能更好地实施情感教育,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在深刻挖掘教材情感内容基础上,引导学生一起学习教材、欣赏教材,更加积极的应用教材的知识内容。让学生通过文教材的学习,学会欣赏、应用和研究,让学生更加清醒的认识自我、重塑自我,激发自身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自主性。

总之,情感教育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初中语文教学要实行的重要目标及任务。教师要在新教学观念的引导下,突破传统观念的束缚,不断探索学生情感培养的方法及手段,提高语文情感培养效果,促进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

[1]李玉兰.浅议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j].新丝路,2016,(11).

[2]刘兰.初中语文教学中多元化教法运用探究[j].语文教学通讯,2016,(12).

[3]王春琴.初中语文教学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念的融入[j].课外语文,2016,(20).

[4]吴剑宇.浅谈初中语文教学的问题与改进[j].散文百家,2016,(07).

初中语文论文

在长期的初中语文教学实践中发现,主体各异的学生在统一的教学起点下收获不一。在进行古代散文的赏析教学时,常常发现,有些同学不能领会文章的美感,表达自己的观点时也磕磕绊绊。在课后询问这些学生时发现,他们对文章的翻译还没有彻底掌握。在进行翻译教学的过程中,认为该篇课文在意思表达方面比较清晰,只对重点字词进行了教学分析,让学生课后疏通文脉。实际上,文言基础较差的同学在自主进行全文翻译时遇到了不少困难,自然跟不上后续的教学任务。这一教学案例足以证明学情分析对教学的重大影响。不同的学生,学习的能力和自主性都不一样,统一的教学活动和教学要求不仅不利于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获得最大空间的提升;更可能伤害学生的学习信心与积极性。“以学定教”的教学方案针对当前教学质量良莠不齐的情况,要求教师在确定具体的教学策略之前,必须考察学生的学习能力、认知水准以及学习状态等各方面的具体学情;在分析学情的基础之上,确定教学的起点,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在教学中活动知识与素质的拓展。强调让教学去适应学生,以灵活的个体化的教学特色去为每一个学生服务。

以学定教的具体方法有很多,落实到初中语文教学方面,教师可以通过课前预习工作以及预习反馈来掌握学生的学情,去制定具体的教学方案。例如:在学习《最后一课》之前,鼓励学生尽最大努力预习课文。在课堂教学开始时,花了几分钟时间了解了一下学生的预习情况,发现不少学生对字词或者课文的意思并没有什么太大疑问,对文章的结构顺序也很清楚,反而是个人的疑问都很多,例如“法语真的有这么大的语言魅力吗?”“为什么最后一课引起了那么多人的重视,而平时大家都不甚关心?”看着学生踊跃的举手提问,干脆临时转变了教学的切入点,删去了关于文章结构顺序的教学,直接从语言的魅力入手,来讲解课文。让学生了解民族文化对于人潜移默化地滋养,以及人们埋藏心底的对于文化的珍视。一堂课下来,学生不仅对文章的内涵有了更深层次地把握,甚至也有人把这种情感延伸到中国文化之中,惭愧自己平时对传统文化的忽视。也就是说,教师要了解学生现有的认知基础,分析学生对课文掌握了多少,学习能力到了什么程度,对教学内容进行必要的取舍。在如上教学案例中,学生已经通过预习掌握了字词、结构等基本知识,而对文章的价值传达有疑惑,那教师就要善于引导学生进行感性体验,以情感的熏陶深化学生的理解,在教学中更加注重人文情怀的熏陶。此外,每个学生的观点不同,鼓励他们积极地表达出来,有利于发挥学生的创造性和独立性,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基础上更能够获得学习能力的增强,拓展自我语文综合素质。例如:学习鲁迅的课文《社戏》时,有学生提出了一个问题:“为什么题目是‘社戏’,实际上文章都在写其他的事情,描写社戏的内容只占了少部分,这算不算偏题呢?”当即觉得学生的问题很有价值,让学生们自己去进行讨论:幼年的“我”到底是不是真的喜欢社戏,如果不是,其实我喜欢的是什么?文章里哪些事情是作者重点描写的?学生通过一次次讨论交流,最终把社戏定义为一个线索,而真正让作者回忆和眷恋的是淳朴的乡村、无邪的童年和自由的气息。在学生的讨论和探究之中,教师起到了一个引导的作用。这也是以学定教的体现,一方面保护学生的自主性和个性,让学生调动思维和能力去探索疑难问题,另一方面,学生难免会遇到认知水平和经验限制,教师的引导可以为学生指明方向,在不破坏学生主导权的情况下尽可能地给予学生学习帮助。

“以学定教”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中心,在教学效果的评估中仍旧需要从学生的角度进行评估,以学生的反馈去评估以学定教的效果高低。然而,不同于传统教学以成绩反馈的方式,“以学定教”的评估除了对学生学习成绩的考察,更加看重教学对学生的学习能力的影响。在实施“以学定教”的过程中,学生普遍反映课堂教学变得和以前不一样了,课堂教学的重点往往更加突出,集中在学生关心的问题上,学习的疑惑往往能够得到解决,进一步鼓励了自己的求知欲。例如,有不少学生在学习完笛福的《荒岛余生》之后,对此类冒险类小说非常感兴趣,自己阅读了《鲁滨孙漂流记》。听说之后,组织了一次读书交流会活动,学生在活动中分享自己感兴趣的章节和阅读感受,还尝试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进行阅读分析。这种触类旁通的学习行为让切实感受到了以学定教给学生带来的益处,它极大地鼓励了学生的学习动力。

总而言之,“以学定教”的教学方式给予了教师灵活的教学节奏和充裕的教学空间,然而支撑这种教学自由的最根本原则还是学生的学习与发展需求。教师要时刻以学生为本,设计教学方案,为学生提供优裕的学习条件。

初中语文课改论文

不知不觉间课改的列快车已十年了,身为第一线的任教老师,从课改理念的学习,到深入课堂进行课改实验,本人从中受益匪浅,可以用一句话来描述:教学的思考促进本人的专业成长,专业成长让本人尝到了前所未有的快乐。

新的语文课改基础教育课程要求教师要改变多年来习以为常的教学方式、教学行为、确立一种崭新的教育观念。这对老师是一次机遇、一个挑战、一次考验,如何把新教材教好,提高运用新课程的能力和水平,以主人翁的姿态投入到新课程改革的浪潮之中?本人以高潮的热情,本着“加强理论学习的同时,在实践中学习,在反思中进步”的原则,在语文教学新课改中花了心思,下了苦功,探索出以下经验,权作抛砖引玉。

一、加强理论学习。认真学习课标,转变教学观念。

本人把新课标中定量性的规定熟读成诵“依法行教”。经过十年的教学实践,本人的学生观、课本观、课程观发生了巨大的转变,语文教学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天地:以“贯彻以学为主的基本思想——即把学生看作语文学习的主人,在课堂教学中以学生的学习活动为主”新课改指导思想。比如,在教学课文之前本人经常先把自己制定的教学目标展示给学生,然后让学生在读课文后根据本人制定的学习目标再讨论确定自己的学习目标,作业也可自主确定。这样,就使全体学生都能真正地参与到课堂教学的全过程,还参与了目标的制定和作业的布置,从而,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目标,可以在自学阶段有本可依,有章可循,并取得成就感。

二、改变传统的教师角色,寻找教师与学生的心灵契合点,优化教学效果。

在一线从事教学工作的人,大多都有这样的这样的体验:学生会因喜欢、崇拜某一教师而对其所任课程产生浓厚兴趣,并会努力将它学好。这就不禁使人想起哲人说过的话:“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习兴趣在学习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教师在培养学生的这种健康的学习情感上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教师以其独特的人格魅力感召学生,会使学生受益匪浅。因为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教师的行为、活动已经潜移默化地达到了培养学生健全人格的目的。语文教师尤其如此。本人们的语文教学内容更多地秉承着以儒家文化为主体的华夏民族数千年的文化结晶。语文教师作为这种文化的直接传播者,更应该向这种规范和要求看齐,其“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的满腔热情,势必使学生产生共鸣,直接对其产生深远的教育意义。

比如本人班的学生何裕鹏,语文基础差,是属于基础差的学生,本人秉着课改“改变传统的教师角色,寻找教师与学生的心灵契合点,优化教学效果”课改新理念,本人经常发现他的优点,尊重他,表扬他,而且利用课堂上的潜移默化,让这位难教的学生从心里接受一些好的教育理念,结果经过半个学期的学习,他第一个交家庭作业,课上经常举手发言,对语文的兴趣日益浓厚,慢慢地开始看课外书籍,期末考试从不合格提升为63分。有效课改教学在他身上得到体现。

三、采用多种多样的教学形式。

新学期伊始,不马上急于教课文,首先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让学生纵观了解全册书的内容结构。介绍学习方法,如:什么叫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要求学生善于利用网络资源,善于利用校内、家庭、自然、社会中的语文教育资源。提出学习要求,如:每周要背诵并默写“课外古诗词背诵”其中的一首。一学期内要阅读完“名著导读”中的所有作品,并写好读书心得等。让学生有一个明确的目标、方向。发挥教师、学生两个主体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从新课程的角度来看,教师和学生都是课程的开发者和创造者,而不只是被动的执行者。因此,教师、学生都是语文课程实施过程中的主体,也只有在这个意义上,教学相长才真正成为可能。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既要发挥出自身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更要让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动参与者,成为问题的发现者和解决者。

本人认识到语文是一门交际工具的学科,是人类语言的基础,语文教学的基本任务是指导学生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因此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本人特别注重对学生字词句的积累,这是学生理解说话写作的基石。针对那些放不开手脚,腼腆害羞,知识面窄,语言表达能力差的学生,加强诵读,特别是现代文的诵读,优美的语段的背诵,古诗文的背诵等;加强造句练习;加强口头表达能力的训练。特别是课前5分钟演讲,既锻炼了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又实施了有效教学。学生敢说了,逐渐会说了,也提高了作文能力。再次,认识到实施有效教学,最关键的因素是教师。

在教学形式上,力图改变把学生禁锢在小小的课堂里、日复一日地重复单调枯燥的教学状况,采取多种多样的能充分体现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实践的形式,如:课外找错别字、病句交流与展示,月球知识擂台赛,新闻发布会,故事《寓言四则》、《女娲造人》),讨论会(《风筝》),朗诵比赛(《理想》、《天上的街市》、《静夜》,并附有一定的评分标准),演课本剧(《皇帝的新装》),办手抄报,编习作集(要求学生在寒假把这个学期里所写的周练、习作编成一本作文集)。语文课堂教学要突出重点,营造亮点。突出重点就是要明确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的轻重主次,在整体感知上对课文重点进行局部的深入探究或知识的迁移,最后再归结到整体上来,深化对文章的认识。而课堂教学中的亮点应该是疑问的聚焦点,思维的交汇点,教学的创新点。

四、重视创设学习语文的环境,提供展示学生成果的机会。

培养学生拥有较为完整的阅读体系是写作能力提高的关键——“向阅读要写作能力。”学生涉猎广泛的课外知识领域。需要教师的正确引导和适时关心。重视培养学生健康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情感是教学艺术之魂,没有情感的融入,教学艺术之花就不能开放。而语文教学就是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以情来沟通与学生的联系,以情来陶冶学生。在语文教学中,情感既是教学的目标,又是教学的手段。本人参考新课标课外读物,指导学生制定阅读计划,学会自主积累,帮助他们建立写作素材库,引导他们从中汲取精华,“博众人之长于已身”。

五、在课上努力营造融洽的氛围。

学生只要有疑问,随时可以提出,只要有想法,随时可以发表,师生平等对话,同学间无拘无束地交流。课外充分利用学校、家庭、自然、社会中的语文教育资源,特别是那些鲜活的、密切联系现实、密切联系学生经验世界的教育资源,如节日、纪念日、刚发生的身边事、国家大事、国际新闻等,使语文课程内容不再局限于教科书,成为不断充实、不断更新的长流活水。

六、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参与学习的欲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使学生保持浓厚的兴趣,使之在最佳的状态下自觉、积极、主动。

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才能使学生在自己的起点上得到充分的发展。在课堂教学中运用现代教育媒体辅助教学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发挥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让学生积极热情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在师生、生生、人机的三向交互活动中掌握了基本知识与技能,形成了良好的个性。同时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也简化了教师的教学操作,使得教师能集中精力于教学本身,从而大大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总之,在课改过程中,本人不断地对自己提出新的要求,转变观念、转变角色、转变行为,丰富知识结构、提高综合素质,在培养学生优化发展、引领学生健康成长的过程中,也实现了自己在专业上发展和人生的成长。

初中语文论文

教学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其实如何引导学生写好作文更是艺术之中的“艺术”。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进行作文教学呢?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我想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阐述。

审题是作文教学的重要一环,对写好作文意义重大。题意理解的是否透彻,直接关系到写出来的作文是否“扣题’。只有将题意揣摩清楚了,才能紧扣作文题,写出好的作文来。在启发学生审题时,我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引导学生明确作文题目所规定的选材范围和内容重点。

面对一个作文题,要启发学生分析题目的关键字眼,明确作文题限定的范围和在哪些方面取材。要通过对作文题目的拆开、分析以及和学生共同探讨题目要求和选材重点,打开学生的思路,让他们明白自己该写什么。

2.让学生挖掘出作文题目的内在意蕴。

有些作文题目很容易让学生只看到表面肤浅的含义,而往往忽视题目隐含的深刻意蕴,因此,要求学生审题时,不能只在文字表面做工作,而要通过理解和联想,深入揭示题目隐含的意蕴。如作文题《爸爸的胡子》,有的学生只写到爸爸的胡子怎么浓黑、怎么杂乱,或是日益渐长,或是几天前还是刚出土的嫩草,眨眼间便成了原始森林等等。有些语句虽然很优美,但结果都只是针对胡子而言,而没有注意到胡子背后的故事。而其中有一位同学却选择了这样三个材料:

(3)星期天爸爸双休,我又给爸爸拿来剃刀和镜子。好说歹说,爸爸总算对着镜子刮起来,可派出所突然打电话来,说某某地方发生了抢劫案,要爸爸去处理。结果爸爸二话没说,夺门而去。此时,我才发现爸爸的胡子只刮了一半,简直像个“丑八怪”。小作者经过认真审题,精心选材,集中表现了爸爸对工作的高度责任感和敬业精神,全文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气息,蕴含着深刻的内涵。结果,我将这篇作文在班上范读了一遍,再让学生重新审题,重写一次,于是便出现了许多韵味无穷的佳作。

3.审题时要让学生把握住文章的主要线索。

如作文题《螺丝钉赞》,应让学生体会到:它的主要线索是“螺丝钉”,文章应紧紧围绕它组织材料,布局谋篇。在出示此作文题后,我进行了点拨:“螺丝钉看似平凡,不值一提,我们可从哪些方面来赞美它?”许多学生沉思片刻后积极发言:“螺丝钉看似普通微小,其实极不平凡,没有它,火车不能运行,轮船不能启航,飞机无法上天,一切机器将不再运转”;“它虽然没有漂亮的外形,引人注目的身躯,但它有坚定的性格,顽强的意志”;“当我们看到小小的螺丝钉时,就会想到它平凡而伟大的精神,想到无数雷锋式的英雄”;“它象征着社会主义建设中不可缺少的坚定、顽强、无私奉献的精神”。最后,我进一步引导:将来,我们也要做革命的螺丝钉,为建设祖国献策献力。结果,学生都把握住了文章的主要线索,再稍加联想,便使文章主题得到了升华。

总之,“磨刀不误砍柴功”,学生只有经过认真审题,文章的立意、选材、构思、布局、谋篇才会水到渠成。

1.要树立学生“小作家”意识,努力提高学生写作意识。

每次作文练习不能让学生当做任务来写,而要采取采取各种方式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让学生把写作当成一种乐趣。因此,在作文教学时,我比较注意认真引导学生树立“小作家’意识,让他们知道,自己的作品是给身边人看的,只有好的东西才具有欣赏性。另外,我平时注意让学生多观察、思考、多积累知识,这样,写起作文来才会文思泉涌,有感而发。

2.提醒学生作文后要反复修改,逐步完善。

(2)、反复读,注意文句是否连贯、通顺;

(3)、标点符号是否恰当;

(4)、修辞方式是否贴切;

(5)、有无重复啰嗦、词语搭配不当、词序不对、句子成分残缺等类型的病句出现;

(6)、注意修改错别字。

法国文学大师巴尔扎克有句名言:“多改出佳品,华章苦中来”。作文教学中一定要帮助学生领悟修改的妙处,懂得文章修改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强化学生的自改意识。

3.批改作文要轻批评、重激励。

学生正处于学的阶段,因此,作为语文教师,不要只把眼睛盯住学生的错误,而应善于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在作文批改时,我主要从以下方面要求自己:1、努力发现学生的优点进行肯定的评价,如“这个词语用得巧妙”,“这段文字很富有想象力”等诸如此类的评语;2、指出缺点时言词不能过于尖锐,要以建议的口吻。写评语时不要总是“这句话是什么意思,你自己看得懂吗?”“文不对题,简直牛头不对马嘴”等等,这样往往会伤害学生的自尊心,抹杀学生的写作激情。因此,指出缺点时,要尽量用委婉的语气,如“这个词语不太贴切,能否换一个”“假如你把妈妈洗衣服的动作写具体些会更好”等等。这样学生看了心里会很舒服,也乐于接受,同时也知道老师在维护他(她)的自尊心,于是会更加认真去写。

总之,“教无定法”,每位教师自可根据学生的特点、接受能力选择适宜的方式,但不管采取何种方式,我想,我们都怀有一个共同的目的,那就是:努力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提高学生各方面的素质,取得教学的成功。

初中语文论文

要让学生对阅读对象产生兴趣,不仅需要以和谐的课堂气氛为基础,还需在引读方式上创新。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实践中,教师不仅要鼓励学生在读中大胆提出问题,还要注重引导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例如,在《社戏》的阅读中,有的学生就提出了这样的问题:作者写社戏的目的是什么?的确,很多学生在读《社戏》中都思考过这个问题,但都没有提出来。此时,教师不妨以鲁迅《英译本〈短篇小说选集〉自序》中的话来进行解释,让学生明白作者是要通过可爱的故乡与罪恶的社会形成对比,表达自己对于光明的前景和人与人之间淳朴善良关系的追求,如此再去读课文,学生兴趣也就更浓了。在引导学生读的过程中,在读的方式上教师要注意创新,如可让学生小组进行比赛读、配乐朗读等。当然,读前提问也是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的不错方法。如在教学《甜甜的泥土》时,可以以问题“为什么泥土会是甜甜的”来启发学生思考,使学生感受至爱的幸福。

在以往的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多喜欢让学生自读课文,而在读中要学生知道什么、理解什么不是很明确,结果学生只能泛泛而读,读后最多对文本有大致的感受,而要说个所以然却不知从何说起。明确阅读目标,就是要在学生读前以目标为指导,让学生在读中知道要了解什么、掌握什么,让学生做到心中有数,从而提高自主阅读效率。在阅读中明确的目标引导是不可或缺的,尤其是在初读过程中,如果缺少了目标,学生的读会过于盲目,效果不佳。相反,以明确的目标为引导,指导学生有目的地去读,效果会好很多。一般而言,在学生阅读前教师要结合文本来预定教学目标。如记叙文一般要求学生在读中把握住事件的主要内容,而议论文则要把握住论点和论据,小说则要紧扣故事的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同时要关注人物形象的刻画。例如,在《范进中举》的阅读中,首先在故事内容上要向学生明确读中要把握范进中举前和中举后的变化,其次是在人物形象分析上,要抓住胡屠户这一典型人物,对其语言和动作进行分析。在向学生明确目标的过程中,教师不能把目标定得太高,同时要考虑学生的层次结构,尽量兼顾中下层学生。对于七八年级学生而言,写作背景、作者简介、文本的基本内容是首要的目标,而重点句段的理解是关键。而九年级阶段的学生则要将目标提升一个层次,以重点句段理解为切入点,让学生在自读的基础上学会去体验和感悟。

有了目标指导后,学生要掌握什么就较为明确了,但学生还没有深入到文本的词句中进行探究,对文本的理解还停留在表面。要让学生真正深入理解文本的内涵,教学就要结合教学重点和难点来提出问题进行引导,让学生在阅读中分析和解决问题,在问题解决过程中促进学生对文本内涵的理解,这样的阅读才会走向过程化,从而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初中学生的理解和感悟能力的培养需要教师在课堂中进行引导,而引导的关键在于运用正确的方法。在阅读教学中,通过问题引导学生去分析文本,在解决问题中深入理解文本的内涵,这样才能更好地提升学生的理解和感情能力。1.围绕难点提出问题如在《孔乙己》的阅读中,导致孔乙己悲剧命运的根源是学生在阅读中较难理解的,对此,教师可用问题“你认为是什么原因造就了孔乙己的这种性格?”通过这个问题引导学生去分析孔乙己的性格,由性格分析而引入对封建教育体制的分析。如此,学生会对科举制度有更深刻的认识。2.围绕重点提出问题笔者在《月迹》的阅读教学中发现,很多学生对该文的内涵理解过于片面。此时,教师可提问“孩子们在哪找到了月亮?月亮有什么变化?”在此问题引导下,学生很快理清了文章的脉络,通过对月亮的变化和孩子们的争论分析,学生对寻月过程中孩子的心理变化及其发展变化轨迹的理解也就更加深刻了。当然,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讨论后不能无所作为,而要对学生的讨论结果进行总结归纳,这样才能让学生获得系统的认知。

同样的一篇文章,不同的学生会因经验和认知等多种因素所限,获得不同的体验和感悟。新课改下的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提倡个性化阅读,就是要让学生在理解文章基本内容的基础上读出自己的体验和感受。提倡生本化阅读教学,在阅读中关注学生的体验和感悟,引导学生学会品读文本,在品读中丰富学生体验和感悟,培养道德品质,提高其审美能力,这样的阅读才有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和提升。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经常发现,很多教师还是喜欢以考试为方向标,忽视学生在阅读中的体验和感悟,结果一篇课文照本宣科式地授完也就告一段落了。其实,要体现学生在阅读中的主体地位,还是要多关注学生的体验,引导学生学会品读文本。第一,要珍视学生在阅读中的感受。如在《甜甜的泥土》的教学中,一个学生读完后哭了,他也是一个父母离异的孩子,教师在安慰了该学生后,让该生以“泥土真的是甜的吗?”引导该生写写读后感,从其读后感中我们真切体会了他对母亲的思念之情,文章写得情真意切、感人至深。第二,要注重引导学生从文本中生成出自己的体验和感悟。如在《孔乙己》的教学后,教师以“如果孔乙己在今天”为题引导学生写想象作文,有的学生就写了孔乙己如果在今天将会是一名老师,还以文章中的“教‘我’认识‘回’字”为证。不得不说,学生在读的过程中的确是进行过思考的。阅读的重点在读,关键在体会。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紧扣学生这一主体,从学生实际出发,让学生在想读的基础上知道要读什么,在问题引导下能读懂文章的基本内容,把握作者的思想情感,品读出作品中的韵味,然后再生成出体验,这样才能让学生的阅读迈上新的台阶,让语文阅读教学更加有效。

研究语文教改关键论文

各位同事:

大家好!承蒙领导厚爱,又给了我一个机会和大家交流课堂教学的感受。有句话叫受宠若惊,在激动之余我也有许多惶惑,因为我自己也是教学改革和实践教学探索这条路上的寻路者,还没有积累足够多的经验,没有取得足够好的成绩,更谈不上总结经验自成一家。我曾经在我所讲授的《新闻采访与写作》这门课程中开始做了一些探索和尝试,这些体验与感受在去年的教改交流活动中已经向大家做过汇报,所以接到这个交流任务后,我搜肠刮肚地想,我还有什么能拿出来和大家分享的。幸好这样的思考还算是有收获的,我想起了我这几年做过的一些工作,看起来互不相关,而在思考中我突然发现了中间的联系,于是我得到了一个很重要的思路线索,那就是原来我们一直在单纯从讲课者的角度,围绕课堂来说教学质量,根据大纲来衡量教学水平,此时,应该换位思考一下了,让我们去听一听讲台下的声音,去猜测一下讲台下的心态和需求。所以我这一次的交流题目是--从接受者角度反思课堂教学。

先说说我这几年做的几件事吧,一个是面试辅导,我办过几次面试讲座,当过面试考官,也辅导了一些毕业生的面试技巧;一个当然是老本行课堂教学;还有一件事是参加学校的讲课大赛;今年又被学校点选为第三届教学技能奖文科组的评委。

听起来有点杂,是吧,这几件事有什么关联呢?我来分析一下。什么样的面试成绩会高?让你的考官喜欢!怎么讲课在比赛中可以拿高分,也是让你的评委喜欢。引申开来,什么样的日常授课可以叫做课堂教学质量提高呢,还是让你的学生喜欢。这几件事的内在联系已经理出来了,教师这一行,课不是讲给自己,而是讲给台下的人。不是讲到自己满意,而是讲成台下的人满意。

在更多的时候,学生比评委更具有权威性,因为他们才是我们的服务对象,是我们讲课的价值最终体现,是我们的权威评审。他们可能很少有打分的机会,但是他们有走神的自由和权力。现有一句话炒得很火:“教师的课堂讲课质量决定学生手机的流量”。

我们先从面试谈起。我当面试考官的时候,感觉到许多考生不明白如何顾及考官的感受,而忙于去研究那道考题。考试前可以买许多书,看各种解题方式和得分要点。但是试想一下,如果你面无表情念完最正确的那个答案,会得到什么样的面试成绩?我印象很深有一个女孩,十分钟的回答时间,她用了7分钟去准备和写提纲,评委都多次提醒可以作答了。最后她迅速念完她的答案,虽然有条有理,但是得分很低。面试毕竟不是笔试,不是你答得对就可以的,还要你表现出来。所以我给面试考生的一个忠告是,你不是来答题的,你是来全面表现自己的。斯文有礼、不卑不亢、大方得体、生动活泼的言谈举止也是面试考核的分数。第二,面试不只是用嘴的,你带进考场的.全身器官都有用,你不注意它们,考官却在注意。

我用面试这个例子,实际要说明我们的讲课。如果大家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教案讲稿的理论完善,资料搜集,章节划分上,可能会让你的授课体系更加丰富更加准确,但是全力以赴去研究和琢磨内容,那是写论文的状态,还不是讲课的状态。因为我们少了一个关键的研究,那就是接受者研究。

如果课程讲授内容是正确的,深刻的,体系完整的,就可以代表高质量的课堂,那么我们所有的课程中,都没有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这些课程质量高了,因为那些都是放之四海皆准的真理。可是我们知道,在学生口中,这些课程的口碑未必都那么好。

再打一个更俗气的比方吧,我们吃饭的目的是摄取营养,但是并不是做到了这一点就够了,要不然我们的学校食堂就不会遭到这么多年学生埋怨了。听听学生的吐槽,没有谁会说我们的饭菜没营养吧?大家说的是色、香、味、花样这些方面。吃饭不一定就是治疗饥饿的,不只是一种生理满足,看一看《舌尖上的中国》,会让大家更深刻感受到,吃饭的过程就是一种享受,那是同样重要的心理上的满足。如果让我们每天早中晚,都吃一把营养药丸,可以保证你一天的营养所需,这样的生活,我们恐怕也过不下去吧?吃饭,虽然是以摄取营养为目的,但是我们更在意通往这个目的的方式方法,更在意这个收获过程中的喜闻乐见和心甘情愿,这是另一种满足感。

我们开设的每一门课程,都在为学生提供知识的必要补充,治疗他们知识的饥饿感。现在的问题就在于我们提供知识营养时的方式,是喂营养药丸,还是精美菜系。我始终坚信,没有那个学生来到课堂上,内心里就不想学任何知识,就像没有谁会拒绝吃饭一样。在座的诸位都有过因为饭菜不可口而没有食欲的经历吧?小时候我一不爱吃饭,我妈就教育我,等你饿的时候,看你吃不吃。要真是饿急了,什么饭菜也都吃了,这叫饥不择食。问题是,我们平时不那么饿,我们的学生也缺少知识匮乏的饥饿感,所以他们很挑食。

有的老师感叹,现在的学生怎么了,这么重要的东西不认真学。就好像有的家长感叹,孩子怎么了,这么有营养的食物却不吃。前几天我的小儿子感冒,口腔溃疡了,因为疼,什么都不肯吃。医生说要补维生素,除了吃药片,我们还可以食补。给他买来橙子,维生素很丰富的,掰成瓣,说什么都不吃。撕成小碎片,不用嚼,还不吃。用勺子捣成泥,还不吃。最后我们把橙子压成汁,拌上蜂蜜水,他一喝就一大碗。我当时的心理就是,这东西对你好,你一定要吃下去。大不了我换法子,就不信逗不开你的小嘴。

我相信这个道理可以适用于我们的课堂教学,虽然我没那么伟大,可以真正爱学生如爱自己的儿子,怎么哄都要让他听下去。我们的对象也不是一个人,()可以研究把握,是众口难调。但是至少我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来改变,来尝试,这个改变可能就消除更多人的逆反心理,把更多人的注意力吸引在课堂。

我们一直致力的教学改革,在我的理解中,就是让学生得到知识层面的生理满足感同时,还要加入更多的心理满足感来配合。

前面说了这么多,还都是感性的,是自己的生活比喻,下面我们回归理性,从学理上来看接受者角度的课堂评价。

这次有幸担任教学技能奖的评委,我是去学习的,偷师的。我在看别的评委怎么判断,在听他们怎么分析怎么交流。在我当技能奖选手的时候,站在台上,我也分析过评委的心态,但那其实只是我自己的评判标准,我还是努力在做让自己满意,而不了解别人怎么才能满意。我专门搜集了本次教学技能奖中各评委的逐项打分情况,尤其是某一位选手为什么被减分,为什么有加分,下面我结合本次评选的评分细则向大家逐条汇报一下,希望对大家未来参赛拿奖有所帮助。

第一项:教态自然,衣着整洁,举止得体,8分。这一项是多数选手都被减分的一项。大家可能奇怪,为什么要给人家减分呢?我举例子来说。一个选手手拿胸麦紧凑在嘴边,一个选手拉黑板很用力,咣当一下子,一个选手不停掰粉笔,一个选手不停甩头,一个选手站不稳总晃,一个选手讲着讲着就走下讲台,再倒退上去,一个选手讲课时手插兜,还有手撑着黑板,挠头。至少有5名选手写错字而且马上用手擦,一个选手一边讲课一边调手表。这些都是不得体的,还有至少4名选手被减分,是因为面无表情,这种平淡也是不自然的,因为我们生活中不这样。下场后我偷摸看了那几个小姑娘,又吐舌头又说笑的,表情很丰富的嘛。

第二项:普通话标准,语言清晰流畅,语速适中,富有感染力。10分。这一项,也是多数选手被减分的。有口头语,是不是啊,我们知道等等。这还好改一些,难就难在感染力这个话题上,你讲得没有节奏,没有起伏,很平淡,就要被扣分,评委觉得你讲得自己就不高兴。而且赛后评委组讨论,许多专家建议学校下次比赛要加大这一条的减分力度。在本院几次期中期末听课过程中,我感觉这一条是许多老师可以注意并且改变的地方。前一条说的是不要脸上无表情,这一条是要大家不要“嘴里没有表情”。抑扬顿挫,轻重舒缓都是结合着来的。

第三项:板书美观工整,布局合理,内容精炼恰当,无错别字。10分。又是一个丢分大项。许多教师板书基本功不足,我们学院一直举办教师板书大赛,很有意义。这一项还有一些考核细则,包括布局是否合理,不要20分钟还擦黑板重写,也不要不经设计随便写,内容还要精炼一些,写关键词句,太多太少都不好。千万不要有错别字,一个减2分的。

第四项:讲授内容充实,信息量大,系统性强,讲授准确无误。10分。这一项基本减分的不多,讲课的至少在本课程还是有研究的,不是明显错误估计评委也不能轻易下判断。减分多数也就是系统性和信息量这两方面。

第五项:重点难点突出,条理清楚,内在联系紧密,逻辑性强。12分。这部分减分主要集中在重点难点是否突出上,如果你平均用力的讲授,就容易被减分。当然如果你讲课很随意,想到什么就突然说什么,联系和逻辑上也会被减分。

第六项:备课充分,脱稿讲授,内容娴熟,思路清晰。12分。比赛中考核标准主要看你是否脱稿,我个人觉得可以看教案,但是不能总看,不能给台下的人一种你不熟悉的感觉就可以。当然比赛有比赛的要求,另当别论,日常讲课不一定这么严格。

第七项是教学方法,12分,第八项是讲授内容扩展,8分。这两部分我的想法很多,先放一下,把后几条说完。

第九项是各环节实践分配合理,不能超时。主要减分在一头一尾,开头的课程导入不能太长,我记得我参赛那年青龙老师就提醒我这一点,再次致谢。尤其是不能超时,铃声一响,即使你马上说下课,评委也听得出你这个话题是否说完,一超时就要减2-3分的。

第十项叫总体教学效果,12分,实际就是一个主观分了,在前面细则加减分的基础上,评委可以再次减分,这就又说到了接受者感觉这个话题。即使老师都讲对了,也不一定都是高分。

前面八项,大家注意到了吗?都是减分项。大多数评委在打分时候,都是减分原则的,也就是开始你带着100分进来,有一点错误或者让人不满意的,就要减分,好像一个沙漏,一直到你下讲台,还剩下多少就是多少了。我前面说过,学生是另一种权威评审,虽然他不知道上面这些细则,但是如果他感觉到某种不适应,也会凭感觉在心里对教师做出减分。所以这些比赛要求,我觉得也是对日常课堂教学的要求和标准。我当过选手,也一直在课堂讲课,这些经历给了我自己一个小小的提醒和忠告,我愿意拿出来与大家分享,那就是,在平时讲课,把学生当成评委。在比赛的时候,把评委当成学生。前者让你更认真,后者让你更自如。

所以在比赛中和日常上课时,关键还是在表现。刚才我的分析大家不难看出,对于课程本身内容的分值不是特别多的,只有第4项的10分。其他的都是表现分。还有一点很关键,我总结成无功既是过。就算你这些毛病都没犯,但是没有亮点,还是得不到高分。

什么是亮点呢?这是加分项,就是我刚才没有具体说的第七八项。现在具体说一说。

第七项:教学方法得当,富有启发性和趣味性,互动性强,具有一定示范性,合理使用教学辅助手段,多媒体课件选择恰当,制作精美。12分。

第八项:理论联系实际,能对讲授内容相关知识做一定的扩展,深度和广度恰到好处,善于归纳总结学科知识,引导促进学生思维。8分。

什么叫方法不当呢?不好说。但是我们很容易把握的是这几个词,启发性,互动性,趣味性和引导性。一些老师认为互动就是带学生去,搞搞问答,其实不然。那些安排好的托儿,说的比老师都准确明白,还讲什么呢?怎么看出启发了呢?这一部分许多参赛老师都莫名其妙被减了分,你可能没错什么,但是你也没做对什么,那么评委就可以认为你启发互动不够或者趣味性引导性不强。

由于几次比赛的经验,我对这部分关注度多了一些,在课堂上做的实践教学其实也是基于这些理念开展的。本学期我三门课程,都在做一些靠近这些原则的尝试,《新闻采访与写作》,可以搞新闻播报,现场模拟,比如记者的调度能力,课堂点人练习;课堂评稿会,拿出几张近期报纸,让学生运用课堂的价值评判方法来打分;包括新闻的概念,列举出中外十余种代表性定义,逐个分析优缺点后,让学生自己尝试定义,并且写在黑板上互相评。后面进入采写部分的练习会更多的。还有《广播电视学》,讲到电视采访写作实务这部分,除了练笔之外,我还会找机会用一些电视片来强化学生记忆,看片子他们就兴奋多了,然后给他问题,发言讨论或者当堂提交作业,来保证他思考的认真程度。13新闻的《基础写作》,我让学生写作文,然后相互点评,加上我的点评后,再发回去,大家继续相互看,每个人的作文本后面都和论坛似得,跟帖回帖,自己再总结。然后第二篇交上来,还可以对照第一篇继续交流感受。我感觉效果也不错,大家不但写作更认真了,交流也多了,发言也不怯场了,因为我提问发言时候太多,谁都知道跑不掉,就习惯了。还有一门选修课,叫《中外新闻作品研究》,是研究新闻作品的,但是也可以搞变化。比如学习《延安庆祝日本无条件投降》,我先给学生介绍抗日战争的背景,然后让他们设想自己是当时的延安人,怎么庆祝,写出一黑板的庆祝方式,然后再对照文章来看,记者如何捕捉有价值的庆祝画面,课上也发言挺积极的。

在我这学期的教学课程中,都或多或少在加入实践、练习、提问、交流、互动等环节,我自己觉得,课堂气氛活跃了,大家溜号不容易了,下课还有人继续交流,找我交流,兴趣似乎也提高了。还有一点,教师上课灵活了,也不那么累的,让学生发言自己能歇歇嘴,当然这时候要更累脑子,对学生的发言要随时引导,总结和点评,否则他们的兴趣也会下降的,他们既然表达了自己的参与,就希望得到关注或者认同。

给学生思考的机会和空间,可能一开始有的同学不喜欢,但是参与其中的人会感觉到参与的乐趣。这正是出于对接受者的尊重和承认而采取的教学手段,你一直在听课,是听别人讲,你参与进来,是你和老师一起在交流研究,这种感觉是不一样的。我们教学质量年和教育质量年强调学生为主体,首先应该在课堂上给他们这个主人翁的参与感觉和机会。

我这个人,在理论研究上一向不够深入,所说的这些都是自己摸索的感受,也没有去教育理论中找理论支撑,有点底气不足。所以对的错的都有可能,也就是借这个机会和大家交流而已。最后,我想用一首很著名的小诗《断章》来做一个总结,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改几个字,也许就适合我们教师的职业了,你站在台上讲知识,学知识的人在台下看你。我们装饰了自己的课程,可能无形中让这些知识深入学生的心,装饰了他们的梦。在此祝愿我们所有同行都能在教学改革的路上大步前行,让我们的课程呈现给学生的是一幕幕不同的风景。

423。

初中语文论文

摘要:

有效的提问可以将学生迅速带入到课堂学习中,提高语文教学的效率。但是从目前教学的现状来看,很多语文教师在教学中经常提出一些不符合教学内容的问题,不仅影响了课堂教学内容的进展,而且还容易让学生产生厌倦的心情,对语文教学造成了严重影响。本文主要从语文教学提问设计进行分析,对语文教学提问方法进行创新,希望可以促进初中语文教学的发展。

关键词:

课堂提问是师生之间进行互动的主要途径,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重视提问艺术,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进语文教学的进展。恰当的提问方式,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营造语文教学氛围,还能让语文课堂充满活力,实现教学目标。从目前语文课堂提问状况来看,教师提问的具体问题还存在一定缺陷,给学生语文知识的掌握造成了很大影响,必须及时解决。

初中语文教师在提问的时候,一定要以课程进展内容为基础,让学生在思考并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享受成功的喜悦,促进学生语文知识的学习。教师在设计问题的时候可以遵循以下原则:

1、系统性原则。

问题的设置必须以文本内容为基础,设计出系统性问题,不能就自身的想法随便提问,让学生毫无目的的学习。设计的问题一定要保证学生可以在问题回答中获得知识。例如,在学习《人琴俱亡》一文时,教师必须明白本篇文章表达的主要思想是兄弟情怀。在学生理解文章基本内容之后,教师再进行提问:为什么子敬死亡时,子猷没有痛苦?为什么子猷弹琴的时候,琴不协调了?利用这几个问题,让学生在思考问题的过程中感受兄弟间的情谊。采取系统性问题提问,不仅可以快速将学生带入到语境中,还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2、启发性原则。

初中语文问题的设置一定要具有启发性。只有利用启发性的问题,才能开启学生的思维,让学生探究性学习知识。在设置启发性问题的时候,难度不宜太简单,答案也不能固守成规,设置的问题一定要引发学生深入思考,让学生多角度分析问题。例如,学习《往事依依》一文时,教师可以将问题设置为:于漪老师教育我们要多读书,但是在经济迅速发展的今天,电脑、游戏等网络化设备技术的应用比我们学习的书有趣多了,你们认为在科技发展的今天,还有必要读书吗?学生会对此问题非常感兴趣,教师可以让学生各自发表自己的见解,必要的时候,可以组织辩论赛,最后对学生阐述读书的重要性。利用一系列具有想象力的问题,可以让学生积极思考,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扩展学生的思维,对学生今后的学习具有很大帮助。

3、适合性原则。

适合性原则可以反映问题提问的准确度。教师在提问的时候,必须根据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让学生尽可能多地参与到问题提问中,将问题难度合理划分。初中语文教师在提问问题的时候,一定要考虑学生的受教育程度和智力因素。例如,在学习《桃花源记》一文时,红色文化论文如果教师直接提出:作者写此篇文章的目的是什么?提出此问题可能让学生不知所措,教师可以将问题划分为:教师是如何发现桃花源的?当时写作的背景是什么?作者在桃花源得到了什么?这些问题可以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时候,掌握课本知识。设计问题的时候,问题难度应该呈现梯度分布,给全部学生提供发挥空间,促进学生语文知识的学习。

初中语文教师在提出问题的时候,一定要联系学生实际,优化提问方式。

1、创新提问角度。

通常情况下,教师在提问的时候,只是按照教学的中心和写作技巧来提问。在这种提问方法的长期影响下,就会让学生形成固定的思维方式,不利于学生语文知识的学习。所以,教师在提问的时候,一定要创新提问角度,利用创新性问题,培养学生的思维发展。例如,学习《孔乙己》一文时,文章中出现了“大约孔乙己已的确死了”“大约”和“的确”在句子中非常矛盾,学生很难理解。教师可以对此处提出问题:“大约”和“的确”的使用是否矛盾?作者写作的目的是什么?给学生留有一定的思考空间,让学生相互讨论学习,对文章内容深入分析,然后理解作者写作的用意。

2、创新提问内容。

为什么提出了四处?利用具有深度的问题,加深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3、创新提问方式。

问题的创新还体现在提问方式上,在学习复杂难懂的文章时,教师可以利用深入浅出原则设计问题,结合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提出问题,让学生抓住问题的本质,深刻理解教学的内容。例如,在学习《陋室铭》一文时,教师可以提出:陋室为什么不铭?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学习内容,理解作者写作的用意。由于很多教师在提问问题的时候,缺乏对问题的引导,导致学生在学完课程内容之后,也不能对问题进行理解和掌握。其实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将问题细化为几个小问题进行提问,在小问题的层层递进下,让学生理解并掌握知识。例如,可以将问题划分为:陋室的含义?“不铭体现在什么地方?利用有效的问题,对学生进行分布指导,让学生综合全面的掌握知识。

经过分析发现,目前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主要存在提问内容较浅、较细等问题,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教师不能有效的设置问题,再加上不能采用有效的方式进行提问。所以,在教学中,教师一定要注重提问的艺术,利用富有创新意识的提问,带动学生的学习,提高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促进教学效果的提升。

参考文献:

[1]王祚扣.对初中语文教学中“主问题”设计的思考[j].中学教学参考,20xx,(12).

[2]董秀英.谈谈初中语文课堂问题设计的有效性[j].现代语文,20xx,(11).

[3]郭清平.初中语文教师课堂教学提问行为研究[j].四川师范大学,20xx,(3).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