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数学教案以内数的比较(精选15篇)

时间:2023-12-13 19:43:57 作者:紫衣梦

大班教案的评估可以帮助教师及时发现问题和改进教学方法。这些大班教案总结范文涵盖了不同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可供大家参考借鉴。

大班数学10以内序数教案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组织幼儿排队或者游戏时都要求幼儿知道自己的位置,可我发现小朋友对序数的概念,比较模糊,往往不能清晰的自己所处的位置,通过本节课能让幼儿动口,动脑,从而轻松的掌握序数的概念,特此设置本节课。

1、学习按一定方向确定物体的排列次序,能用数数的方法确定序数。

2、初步体会序数与基数的区别,了解序数的含义。

3、发展观察能力、判断能力,提高动手操作能力。

ppt课件。

1.认识序数先让小朋友们从数到十,然后展示ppt引诱幼儿观察动物以及动物排列的位置,并按顺序说出每只动物的位置。

a小动物王国要召开运动会,瞧!小动物排好队进场了,看看图上有什么小动物?有几只小动物?带领幼儿从1数到10。

b1.从左往右数,老鼠陪在第几个呢,

2.从左到右,小马排在第几个呢,

3.从左往右数,谁排在第三位呢,

4.从左往右数,小狐狸排在第几位呢,

5.从右往左数,谁排在第一个呢,以此类推。

2.动物赛跑。

2、为获得名次的动物颁发奖状,是谁站在最高领奖台?是谁站在最低领奖台。

3.运动会结束运动会结束了,动物要回家了请帮助小动物们回家,你们看小鸡的房子在7号房间,请问小朋友们你们知道7号在哪里吗?我们请小朋友上来带小鸡回家好吗?..小鸡送回家了,接下来我们该送山羊、老鼠回家以此类推。

五、结束部分:

小朋友们学习了10以内的序数,能从不同的方向辨别10以内的序数。现在我们一起玩个游戏--乘火车。

游戏方法:用椅子搭成三列火车,分别编上1、2、3。幼儿每人一张编号的车票,如第2列火车第5节车厢就写2-5,幼儿在音乐声中做开火车的动作,音乐一停,幼儿依照车票编号快速找到号码座位坐下。教师当列车员查票,看看谁找得又对又快。音乐再响,幼儿随音乐《火车开开》出活动室。

本活动的主要目标是认识1-10的序数,学习确定物体在序列中的位置和掌握序数词,会用第几准确地表示物体在序列中的位置,考虑到序列是多样的,序列的方向不是固定的,教学中,我进行一些序数变化方式,如:

1.辨认排列形式不同的“序列”如:横直排的,纵向排的,

3.确认同种类物体的序列,哪个物体排第几?

4.在变化的情景中确认序数,如确定了序列中物体的序数后,变换序列中的物体,再认一认变换后的物体排第几?这样做既有利于形成序数的概念,也有利于发展幼儿思维的灵活性。整个活动,幼儿自始至终保持了浓厚的兴趣,教师与他们共同参与,起到了导向辅助的作用。本节课教具准备充分,游戏性、趣味性强,课堂气氛活跃,充分激发了幼儿学习积极性。

大班数学10以内序数教案

1、学习按一定方向确定物体的排列次序,能用数数的方法确定序数。

2、初步体会序数与基数的区别,了解序数的含义。

3、发展观察能力、判断能力,提高动手操作能力。

4、体验数学集体游戏的快乐。

5、让幼儿学习简单的数学题目。

ppt课件。

1.认识序数先让小朋友们从数到十,然后展示ppt引诱幼儿观察动物以及动物排列的位置,并按顺序说出每只动物的位置。

a小动物王国要召开运动会,瞧!小动物排好队进场了,看看图上有什么小动物?有几只小动物?带领幼儿从1数到10。

b1.从左往右数,老鼠陪在第几个呢,2.从左到右,小马排在第几个呢,3.从左往右数,谁排在第三位呢,4.从左往右数,小狐狸排在第几位呢,5.从右往左数,谁排在第一个呢,以此类推。

2.动物赛跑。

2、为获得名次的动物颁发奖状,是谁站在最高领奖台?是谁站在最低领奖台3.运动会结束运动会结束了,动物要回家了请帮助小动物们回家,你们看小鸡的房子在7号房间,请问小朋友们你们知道7号在哪里吗?我们请小朋友上来带小鸡回家好吗?..小鸡送回家了,接下来我们该送山羊、老鼠回家以此类推。

结束部分:

小朋友们学习了10以内的序数,能从不同的方向辨别10以内的序数。现在我们一起玩个游戏--乘火车。

游戏方法:

用椅子搭成三列火车,分别编上1、2、3。幼儿每人一张编号的车票,如第2列火车第5节车厢就写2-5,幼儿在音乐声中做开火车的动作,音乐一停,幼儿依照车票编号快速找到号码座位坐下。教师当列车员查票,看看谁找得又对又快。音乐再响,幼儿随音乐《火车开开》出活动室。

本活动在幼儿生活中积累的数学经验基础上,充分利用游戏的动力性、趣味性,帮助幼儿理解序数的方向性,强化序数在生活中的应用。活动设计操作性强,注重动静结合;儿童相关经验较为丰富,教学准备充分;在关注幼儿数学概念建立的同时,渗透语言教育、自我保护教育,突出融合课程的理念,注重幼儿多方面能力的培养。在组织过程中,我尽量用生动、活泼,富有儿童情趣的语言表达,密切关注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和反应,给与积极应答。幼儿学习常规良好,能有序的参与教育活动,效果良好。

中班数学比较6以内数量教案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中班数学比较6以内数量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1、引导幼儿在活动中感受6以内数量,比较多少。

2、学习按数量来分配,感知6以内数量的相应物品的排列顺序。

3、体会数学的生活化,体验数学游戏的乐趣。

4、有兴趣参加数学活动。

5、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动物图片、雪花片若干

(一)、用游戏的口吻导入活动,激发幼儿的兴趣。

导入语:“今天的天气真不错啊,小动物们要出去秋游了。”

(二)感受6以内数量并比较多少

1、出示小鸡与小鸭的图片各5张并整齐的排成两队,以一一对应的方式请幼儿比较两者的数量关系。

2、出示小牛、小马的图片,仍以一一对应的方式比较不同数量的小动物。

“小牛5头,小马4匹,哪个多,哪个少,多多少,少多少?”

3、操作活动。出示4张公鸡的图片请幼儿拿出与它一样多的雪花片并排成一队,幼儿摆好后举手教师请幼儿间相互检查。出示5匹马的图片请幼儿拿出比它多1的雪花片,幼儿间再次互相检查,纠正幼儿的一些错误。

(三)幼儿作业。结束活动。

认知心理学和建构主义认为,当孩子的学习材料是他们所熟悉的并感兴趣的事物的时候,他们就会主动地去尝试,并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和认知方法对其进行创造。爱玩,爱小动物是每个孩子的天性,本次活动我结合孩子爱玩,爱动物的这些特点,设置教育情景小动物去秋游,导入语:“今天的天气真不错啊,小动物们要出去秋游了。”让孩子对小动物的行为引起共鸣,因为前两天我们刚刚组织幼儿出去秋游,另外通过游戏让孩子感受数学就在身边,促进孩子的参与热情与探究欲望,获得亲身的体验。

从幼儿的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有助于孩子主动学习、探索、合作、交流的情境,层层深入让孩子轻松学习。活动刚开始教师出示小鸡与小鸭的图片各5张并整齐的排成两队“小动物就像我们小朋友一样出去秋游都要排好队。”以一一对应的方式请幼儿比较两者的数量关系。直观的观察图片,深入浅出的提问很快吸引了大部分孩子的注意,接着仍以一一对应的.方式比较不同数量的小动物,“小牛5头,小马4匹,哪个多,哪个少,多多少,少多少?”孩子的兴趣很浓厚这对他们没有难度,教师在一旁鼓励孩子回答完整就可以了,因此教师根据幼儿的表现及时改变预设的教案减少一一对应环节的内容增设不对应比较的内容。不对应来比较两者的关系这一环节对孩子显然有一定的难度,许多孩子不敢把小手举起来。根据孩子的表现,我鼓励孩子用小手点着数一数然后和旁边的孩子交流后举手回答,合作让孩子参与活动的热情再次高涨。最后,在孩子们说出各种不同的答案后,教师把不对应的小图片,对应排列后让孩子自己验证的结果的对错。通过层层深入、合作交流突破难点,让幼儿易于理解与接受。

教师努力为孩子营造宽松、民主的学习氛围,引导孩子积极参与数学活动。活动第三部分在孩子突破活动的难点后,教师安排的是操作活动,让孩子在操作中自主探索,进一步巩固新学的知识。教师在黑板上摆放4张公鸡的图片请幼儿拿出与它一样多的雪花片并排成一队,幼儿摆好后举手教师请幼儿间相互检查,操作活动鼓励孩子积极探索,接着教师拿出5匹马的图片请幼儿拿出比它多1的雪花片,幼儿间再次互相检查,纠正幼儿的一些错误。在操作活动中加上了一些游戏的情节,把摆放材料变为有趣的手脑并用活动,使幼儿的各个器官都能积极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反复操作而不感到枯燥与乏味,提高学习的兴趣与效果。

活动的最后一个环节,幼儿做数学练习,目的检查活动的效果与幼儿的掌握情况。教师鼓励家长关注孩子做练习的表现,提醒家长耐心观察,不急于代替孩子完成练习,培养孩子遇到困难独立思考,独立做作业的习惯。家长在关注自己孩子时了解孩子的学习状况、学习习惯,同时也看到了其他孩子的表现,有利于家长正确的看待自己的孩子。

整个活动体现了以孩子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和谐师幼关系,绝大多数幼儿能够主动参与学习,达到了预定的教学目标。但在活动中也出现了一些不足的地方:幼儿围坐成半圆形,教师在前面展示图片的时候,有一部分孩子被教师遮挡了,教师没有及时发现这个问题,如果教师改变提问策略站在左边提问后马上又站到右边提问照顾到幼儿全体那样活动效果就更好一些。

大班数学10以内数序教案

活动目标:1、能找出5以内相邻数之间的关系,即某数比前一数大1,比后一数小1。

2、要求幼儿认真思考,积极探索。

重难点:找出5以内相邻数之间的关系。

活动准备:

幼儿经验基础:对1~10有一定概念。

人手15片雪花片,范例一张。

活动过程:一、供给每人15片雪花片,让幼儿操作,找出5以内各数之间的关系。

二、手指游戏,巩固认识5以内的相邻数。

引导策略。

有效提问。

1、供给每人15片雪花片,按数字在空格里放上相应的雪花片。

2、放好后进行观察,让幼儿找出规律。

3、出示范例图进行小结:当数字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时,每一个数都比前一数大1,比后一数小1。

4、手指游戏巩固认识5以内的相邻数。

游戏开始,教师说,找找找,找邻居,2的邻居是几和几?(边说边伸2个手指头)幼儿就左手伸1个手指,右手伸3个手指,并说:老师告诉你,2的邻居是1和3,或教师说:找找找,找邻居,谁是2和4的邻居,幼儿边伸3个手指,边说:3是2和4的邻居.

1、上图每个空格的下面有什么数字?是按什么顺序排队的?

2、把每一行雪花片的数量与前一行和后一行比一比,发现了什么?

3、猫的邻居是谁和谁?它比小兔大几岁?比小狗小几岁?

文档为doc格式。

大班数学教育10以内数的比较教案

1、感受数学活动的趣味性。

3、培养观察、比较和逆向思维能力。

4、培养幼儿对数字的认识能力。

5、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图片、扑克牌若张、地垫10块、烟灰壳若个、数字卡若张。

(1)以故事引入,出示图片让幼儿观察楼梯图,引导幼儿懂得观察数字与楼梯砖块数量关系。

(2)教师示范搭楼梯,引导幼儿观察和思考:上阶梯的时候,砖块的数量有什么变化?(上一级比下一级多1块)教师指着阶梯旁边的数让幼儿练习顺数。

(3)教师小结:1、2、3……10,像这样数数就叫顺数。顺数时,后一个数比前一个数多1。

出示ppt图片。幼儿边观察小猴吃桃子边结合数字学习倒数10、9、8……1,像这样数数就叫倒数。倒数时,后一个数比前一个数少1。

3、练习顺数和倒数。

教师报一个数幼儿接着往后数到10(或倒数到1)。

4、教师介绍游戏规则,幼儿熟悉玩法后分组游戏。

第一组:跳房子幼儿从数字1-10或10-1有序双脚、单脚、小兔、蛙跳。

第二组:翻数字卡幼儿俩人合作幼儿一人持有卡片数字1-10放在桌面另一人翻,翻到数字几就顺数到10或倒数到1。

第三组:抽扑克牌幼儿俩人合作一人持有数字1-10的扑克由另一人抽俩次再进行顺数和倒数。

第四组:搭楼梯巩固顺数逐一增加和倒数逐一递减。

数学区:把材料放在数学区让幼儿玩区域时可以继续练习顺数和倒数。

新纲要明确指出“引导幼儿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因此,在数学活动中,我们重视挖掘生活中蕴含的数学学习的机会,为幼儿营造一种生动活泼,与数学游戏活动相适应具有探索性和时效性的数学环境,尝试通过在日常生活,适时利用和创设数学问题情境,促使幼儿动手操作、自主探索、使幼儿能在教师创设的童话世界、儿童乐园、愉悦的操作环境中自觉主动地参加学习,得以全方位亲近数学、体验数学、激发幼儿参与活动在主动性,感觉到学习数学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乐趣,使幼儿在既轻松又自然的情况下获得简单的数学知识,引发对数学的兴趣。

大班数学教育10以内数的比较教案

1、正确感知10以内物体的数量,探索、发现自然数列的等差关系。

2、学习用语言表述"x比x多1,x比x少1"。

3、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4、培养幼儿对数字的认识能力。

1、可以挂在幼儿胸前的卡片若干,卡片正面分别画有1-10个实物,反面标有相应的数字,每种数字的卡片数量相等。

2、多媒体音乐3、教学ppt。

1、小朋友好(老师好),我想问一下小朋友,谁能告诉我他是谁?(出示爸爸去哪儿中村长的扮演者李锐)。

2、原来是村长呀,他来干什么呢?我来问问。哦,原来他想邀请我们班小朋友去参加《爸爸去哪儿》的节目啊,你们高兴吗?(高兴)。那我们一起出发吧,闭上眼睛。

3、出示ppt,进行讲解。

小朋友玩的开心吗?我们休息吧。

10以内数的大小比较,学生在幼儿园已有初步的接触,接受起来不是很困难。但学生大多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为此,教学的重点就要落在“为什么是这样的”,要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动手操作,弄清比较大小的方法,真正会比较数的大小。另外,大于号、小于号的运用也是个难点,学生容易混淆,所以要采用学生乐于接受的儿歌形式教学,便于学生记忆,从而降低难度,正确应用。另外,在练习中,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题目:

(1)按大小排队。(学生可以用数字卡片自己摆摆看,再交流)。

(2)谁最大?谁最小?你能选出其中两个数比大小吗?(每个学生用“。

大班数学比较面积大小教案

1、借助方格纸,能直接判断图形面积的大小。

3、体验图形形状的变化与面积大小变化的关系。

重点:面积大小比较的方法。

难点:图形的等积变换。

(一)新课教学。

2、小组内观察书中p16页的13幅图形面积。

3、你是怎么知道的,用哪种方法判断的?

4、汇报:1=32=5=65+6=81+3=4=79+10=11=12=13。

5、判断方法:直接比较法、平移法、数方格法、拼凑法、割补法。

(二)练习:练一练p17。

1、下面哪些图形的面积与图1一样大?(用分割和平移法来判断)。

2、3题(用拼凑法来判断)。

3、4题(用割补法来判断)。

(三)总结。

直接比较法。

平移法。

数方格法。

拼凑法。

割补法。

本节课我是按照学生自学的形式开展的。学生通过观察、比较总结出图形间的关系,能判断出图形面积的`大小。但用的方法最多的是数方格、平移和割补,学生掌握的情况一般。

数学6以内的大班教案

:能不受物品的颜色、形状、大小以及空间排列形式、空间距离等的因素的影响,行成数的守恒能力。

:海洋背景图一张;小鱼贴板共六个;茶杯、茶盘共六套;玻璃杯2个;碗一个;木珠若干;小玩具若干。

一、复习点数6。

海洋里要举行音乐舞会,与妈妈带小鱼来参加,请幼儿点数有多少条鱼。

二、学习数的守恒。

1.幼儿表演。

(1)鱼妈妈和她的小鱼们表演第一个动作,排成一个漂亮的队形,请幼儿点数有几条鱼。

(2)鱼妈妈和她的小鱼们变换第二个队形,请幼儿点数有几条鱼。

(3)鱼妈妈和她的小鱼们变换第三个队形,请幼儿点数有几条鱼。

(4)请幼儿讨论得出结论,无论排成什么样的队形,鱼的数目不变。

2.茶杯配茶盘。

(1)我们给每个茶杯配一个茶盘,看看茶盘够不够。配好后问:"茶杯和茶盘一样多吗?"。

(2)将茶盘摆成一排,茶杯收拢或堆起,问:"想一想茶杯和茶盘一样多吗?"在将茶杯一一放在茶盘里。

(3)在将茶杯放开,茶盘叠在一起,再提问。

(4)总结:虽然茶杯和茶盘不一样大小、颜色、形状,但数目一样多。

3.将两只玻璃杯摆成一排,旁边放着装木珠的盒子,教师两只手各拿一个木珠,同时分别放在两个玻璃杯中,放在杯子1/2时问:"这个杯中木珠与那个杯中木珠一样多吗?"如不一样重新在做。

4.请幼儿做两种难度的操作单。

1.用磁性围棋排列图案,看看能排出多少种图案,并尝试记录。

2.室外游戏--春风吹。

(1)幼儿自行分成若干组,每组幼儿人数相等。

(2)教师念儿歌:春风吹,春风轻轻的吹,吹绿了柳树,吹红了桃花,吹来了燕子,吹醒了青蛙。

(3)儿歌一停,要求每组幼儿编排出各种各样的队形,然后说说:"我们组是x个人。

在活动过程中,以幼儿操作在前,通过幼儿交流讨论后,教师再提升小结的原则,建立幼儿初步的守恒概念。《纲要》中提出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的支持者、合作者和引导者。因此我在活动中处处体现以幼儿为主体,寓教于乐,以《纲要》理念作指导,本活动渗透了语言、艺术两大领域的内容,结合幼儿的经验,鼓励幼儿大胆进行交流讨论,并对幼儿进行及时的评价,根据获得的反馈信息,调控好教学的节奏速度,合理分配时间,组织好师幼互动,使得教学内容和教法达到最优化,让幼儿在愉快的活动中获得发展,在活动结束前,根据幼儿对内容的掌握情况,进行终结性评价,体现因材施教,力争让幼儿有不同的发展。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比较轻重

1、通过活动让幼儿学习比较轻重的方法,并初步学会记录。

2、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

1、两个蛋壳小娃娃、一篮玩具、一桶水、一个布娃娃,苹果、梨、柑橘各一个。

2、每个幼儿一架自制天平称、一个小篮(内装玻璃珠、木珠、积塑等)、记录纸、笔等。

1、教师出示两个蛋壳小娃娃:“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了两个小娃娃,它们是用什么做的?(蛋)这两个小娃娃,一个是用蛋做的,一个是用蛋壳做的。请小朋友想办法分辨出哪一个是蛋?”

请一幼儿上前分辨,并说出方法。

教师小结:“刚才这方法叫惦一惦。”

2、出示各种玩具、材料,让幼儿分组用各种方法比出它们的轻重。

教师:“你们用什么方法分出它的轻重?”

启发幼儿说出:端一端、提一提、抱一抱的方法比较物体的轻重。

3、教师出示自制的天平称:“要想准确比较物体的轻重还可以用称一称的方法。”教师在天平称一头放木珠,一头放玻璃珠,请幼儿观察,哪边重,哪边轻。师小结:“玻璃珠重,木珠轻,重的一头垂下去,轻的一头翘起来。”(学习词汇:垂、翘)4、分组操作活动—比较两种物体轻重。

(1)请幼儿从篮子里拿两样东西比轻重。(2)请幼儿与同伴交流操作结果。

5、教师出示三种水果:“老师这儿有三个水果,苹果、梨,柑橘它们谁重、谁轻?”请一名幼儿用教师的天平称,共同得出结论后,教师在黑板的'记录纸上示范记录结果。(学习词语:不轻不重)6、幼儿第二次分组操作活动—比较三种物体的轻重。

(2)请幼儿记录操作结果。

大班数学课教案《比较高矮》

1.教会幼儿区别高矮,初步掌握高矮的相对关系。

2.教幼儿一些简单的比较方法,发展幼儿观察、比较、判断能力。

理解高矮的相对关系。

课件三副、布一块、日常生活中能比较高矮的实物若干。

1.出示课件一,图为由于生活习惯不同,健康情况不同,长得高矮不同的两个娈生姐妹,让幼儿通过观察比较,找出她们的不同点(结合卫生习惯教育引入高和矮)。

2.逐一出示实物,让幼儿比一比,谁高谁矮,还是一样高。

3.两个小朋友上来比比谁高谁矮,还是一样高,再请全体幼儿互相比比,谁高谁矮,还是一样高。

4.幼儿说说自己熟悉的东西中什么是可以比较高矮的。

1.请一高一矮两个小朋友,矮的站在凳子上,前面用一块布遮住,让幼儿判断,谁高谁矮。当幼儿发生错觉时,揭开谜底,并告诉幼儿比较高矮时要把物体放在同一高度。

2.出示课件二,图上有一棵树距离近,一棵树距离远,让幼儿判断树的高矮,当幼儿发生争论时,拉回较远的那棵树,让幼儿再次进行比较,然后告诉幼儿比较高矮时,要把物体放在相近的地方,否则不确。

1.请一高一矮两个小朋友比较,再让高的小朋友跟老师比较或让矮的跟更矮的小朋友比较,使幼儿知道:高的小朋友跟矮的小朋友比是高的,跟老师比是矮的,矮的小朋友跟高的小朋友比是矮的,但跟更矮的小朋友比是高的。告诉幼儿单独的某样东西是不能定高矮的,要看它跟什么比较。

2.请三个小朋友上来,再请一个幼儿为他们从高到矮排队,并说出谁高谁矮,谁比谁高,谁比谁矮。3、发给每个幼儿纸和笔,请每个幼儿依次画高矮不同的三棵树。

大班数学活动比较高矮教案

活动目的:

1、通过目测比较高矮,知道什么高,什么矮,感知高矮的相对性。

2、学习高矮排序,能在一组物体中找出比某物高(矮)的其余物体。

3、学会简单的比较方法,发展幼儿观察、比较、判断能力。

重点:通过目测比较高矮,知道什么高,什么矮,感知高矮的.相对性。

难点:学习高矮排序,能在一组物体中找出比某物高(矮)的其余物体。

活动准备:

1、演示教具:两棵高矮不同的树。

2、操作材料:高矮不一的木棒、积木、瓶子、杯子、套娃等等。

活动过程:

(一)目测比较物体的高矮。

1、出示两个娃娃,引导幼儿观察。

“这是谁啊?(两个娃娃)我把她们都放在这张平平的桌子上。看看这两个娃娃谁比谁高?谁比谁矮?(大娃娃比小娃娃高,小娃娃比大娃娃矮。)”

2、再出示一个中娃娃,引导幼儿比较。

“我还有一个娃娃,我也把她放在这张平平的桌子上,并放在这两个娃娃的中间,这里就有1、2、3三个娃娃。看看她比哪个娃娃高?比哪个娃娃矮?(比这个小娃娃高,比这个大娃娃矮。)原来她们是比过以后才能知道高矮。”

(二)幼儿和幼儿小组比高矮活动。

1、请一高一矮两个幼儿上来比高矮。

“刚才我们的娃娃比过高矮了,那我们小朋友也来比一比吧,我先请这一组的两个小朋友上来,你们都站在平平的地板上。看看这两个小朋友谁比谁高?谁比谁矮?”

2、再请一个中等个子的幼儿上来,三个小朋友比高矮。

“我再请一个小朋友上来,站在地板上,在这两个小朋友的中间,看看她比谁高?她比谁矮?”

3、我知道还有其他组的小朋友也想来比一比,再请这组的两个小朋友上来。同上。

(三)幼儿和树小组比高矮。

1、幼儿和大树比高矮。

“现在我请小朋友和别的东西比一比,知道是什么吗?(树)我把树放在平平的地板上,树高还是矮啊?(不知道)要想知道树是高还是矮是要有东西和它比的,那我请这组的一个(中个)小朋友来和这棵树比一比。谁比谁高?谁比谁矮?”

2、出示小树。“你们说是小朋友矮,那我还有一棵小树,也把它放在平平的地上,看看现在是谁比谁高?谁比谁矮?那小朋友和两棵树比一比是(小朋友比大树矮,小朋友比小树高。)”

3、我知道还有其他组的小朋友也想来和树比一比,再请那组的一个(高个)小朋友上来。谁最高?谁最矮?(大树比小树高,,大树比小朋友矮。)。

小结:高和矮是要通过比较以后才能知道的,单独一个东西不能判断高矮。

(四)按高矮排序。

1、“老师为小朋友准备了很多玩具,这些玩具有高有矮,请你们在桌子上去比一比,按高矮来排排队。”

每个小朋友使用以下几类操作材料:

(1)按瓶子高矮排序;(2)按套娃的高矮排序;(3)用积木从低到高叠楼梯;(4)按杯子高矮排序;(5)按小棒高矮排序。

(五)户外活动。

“今天我们学会了怎么样比高矮,现在我们从矮到高排着队,到外面找一找,有什么东西可以比高矮。”

《对应比较与减法》大班数学教案

活动目标:

1.在熟悉6的分解组成基础上,理解8的减法,能看图列出相应的算式。

2.理解减法的交换规律,并能列出6的减法算式。

3.体验减法游戏的快乐。

活动准备:。

1.教具:大图(6只鸭子,1只大的母鸭,5只小鸭;2只鸭子打了领结,4只没有打领结;3只鸭子穿了红衣服,3只鸭子穿了蓝衣服;4只鸭子在池塘里,2只在岸上.)。

2.学具:数字、加减号、等号卡若干。

活动过程:

一、复习6的组成。

猜豆游戏:老师拿6颗豆分别放在两只手中,伸出一只手,幼儿猜另一只手上有几颗豆?

师:6颗豆豆手中拿,一边1来一边几?

幼:6颗豆豆手中拿,一边1来一边5。

二、学习6的减法。

1、出示大图,引导幼儿观察。

师:请小朋友再看一看,我们再一起来说一说,图上的小鸭子都有哪些地方不一样。(引导幼儿观看画面,并说出图上有6只鸭子,鸭子的大小不同,有的打了领结,衣服的颜色不同、有的在游泳等.)。

2、引导幼儿根据物体的不同特征编减法应用题。

提问:这些鸭子有这么多不一样的地方,请小朋友来编减法应用题。想想减法应用题又应该怎样编呢?(鼓励幼儿开动脑筋编出减法应用题,两个好朋友互相交流)。

3、编减法应用题的时候,我们应该先说什么呢?(与幼儿一起回忆,编减法应用题时应该先说出总数)。

师:请小朋友把这道应用题的算式列出来,并计算好答案!(幼儿说,教师书写6-1=5)。

师:理解算式含义:说一说这个算式中的数字和符号都表示什么意思?

师:根据鸭子的大小除了可以这样编减法应用题,还可以怎样编呢?(请一幼儿说,集体列算式,并得出结果,然后分析算式的含义)。

师:以同样的方式,请幼儿根据画面其他特征编出不同的减法应用题,理解算式含义,学习列6的减法算式。

三、幼儿操作:

1、幼儿看图列算式。

2、看算式编应用题。

3、作业单(填空、连线游戏)。

四、游戏:去超市。

1、幼儿分组去水果店、文具店、玩具店、书店购物,每人拿6元钱,买一样物品,并说出需要找的钱,每组一个收银员检查买东西的幼儿说得对不对。

2、教师小结。

大班数学《比较轻重》教案

1、通过活动让幼儿学习比较轻重的方法,并初步学会记录。

2、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

1、 两个蛋壳小娃娃、一篮玩具、一桶水、一个布娃娃,苹果、梨、柑橘各一个。

2、 每个幼儿一架自制天平称、一个小篮(内装玻璃珠、木珠、积塑等)、记录纸、笔等。

1、教师出示两个蛋壳小娃娃:“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了两个小娃娃,它们是用什么做的?(蛋)这两个小娃娃,一个是用蛋做的,一个是用蛋壳做的。

请小朋友想办法分辨出哪一个是蛋?”

请一幼儿上前分辨,并说出方法。

教师小结:“刚才这方法叫惦一惦。”

2、出示各种玩具、材料,让幼儿分组用各种方法比出它们的轻重。

教师:“你们用什么方法分出它的轻重?”

启发幼儿说出:端一端、提一提、抱一抱的方法比较物体的轻重。

3、教师出示自制的天平称:“要想准确比较物体的轻重还可以用称一称的.方法。”教师在天平称一头放木珠,一头放玻璃珠,请幼儿观察,哪边重,哪边轻。

师小结:“玻璃珠重,木珠轻,重的一头垂下去,轻的一头翘起来。”(学习词汇:垂、翘)4、分组操作活动—比较两种物体轻重。

(1)请幼儿从篮子里拿两样东西比轻重。

(2)请幼儿与同伴交流操作结果。

5、教师出示三种水果:“老师这儿有三个水果,苹果、梨,柑橘它们谁重、谁轻?”请一名幼儿用教师的天平称,共同得出结论后,教师在黑板的记录纸上示范记录结果。

(学习词语:不轻不重)6、幼儿第二次分组操作活动—比较三种物体的轻重。

(1)请幼儿从小篮子里拿三样东西比轻重。

(2)请幼儿记录操作结果。

大班数学活动比较高矮教案

1、出示课件一,图为由于生活习惯不同,健康情况不同,长得高矮不同的两个娈生姐妹,让幼儿通过观察比较,找出她们的不同点(结合卫生习惯教育引入高和矮)。

2、逐一出示实物,让幼儿比一比,谁高谁矮,还是一样高。

3、请两个小朋友上来比比谁高谁矮,还是一样高,再请全体幼儿互相比比,谁高谁矮,还是一样高。

4、请幼儿说说自己熟悉的东西中什么是可以比较高矮的。

1、请一高一矮两个小朋友,矮的站在凳子上,前面用一块布遮住,让幼儿判断,谁高谁矮。当幼儿发生错觉时,揭开谜底,并告诉幼儿比较高矮时要把物体放在同一高度。

2、出示课件二,图上有一棵树距离近,一棵树距离远,让幼儿判断树的.高矮,当幼儿发生争论时,拉回较远的那棵树,让幼儿再次进行比较,然后告诉幼儿比较高矮时,要把物体放在相近的地方,否则不确。

三、告诉幼儿简单的高矮的相对关系。

1、请一高一矮两个小朋友比较,再让高的小朋友跟老师比较或让矮的跟更矮的小朋友比较,使幼儿知道:高的小朋友跟矮的小朋友比是高的,跟老师比是矮的,矮的小朋友跟高的小朋友比是矮的,但跟更矮的小朋友比是高的。告诉幼儿单独的某样东西是不能定高矮的,要看它跟什么比较。

2、请三个小朋友上来,再请一个幼儿为他们从高到矮排队,并说出谁高谁矮,谁比谁高,谁比谁矮。

3、发给每个幼儿纸和笔,请每个幼儿依次画高矮不同的三棵树。

大班数学比较面积教案

1、学习用数图形的方法,测量面积,比较面积大小。

2、培养幼儿主动探索、尝试的精神,发挥幼儿的创造性思维。

3、培养幼儿耐心、细致的品质。

4、了解数字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初步理解数字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5、积极参与数学活动,体验数学活动中的乐趣。

1、画有坐标点和花园的作业纸每人两份;铅笔、橡皮每人一份2、正方形图形若干;小动物若干教学过程:

一、引出课题小朋友,你们看,这是谁?(出示小猪)小猪在这块土地上建造了一个大花园,(出示花园)老师要来做回设计师,帮小猪把这个花园打扮的漂亮一些。

1、小朋友点数正方形(默数)。

2、师幼齐数(老师一个个拿下来数)。

3、小结:用什么方法不容易出错小结:这个花园有18个正方形合起来那么大。

1、幼儿尝试。通过尝试,用自己的方法得出花园的面积有多大?并把结果记录在()里。

2、讨论、交流a你算的花园有多大?你用什么好办法知道的?

b我们用什么样的方法才不容易出错?

c你觉得谁的办法最好?(做标记、标数字)3、再次尝试:用一边数一边做记号或标数字的方法,准确得出花园的大小。

4、总结:原来他们的花园虽然形状不一样,可是他们的大小都一样。

1、说说两个花园与刚才相比,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多了三角形)。

2、那我们用什么方法呢?(分别数出正方形的个数和三角形的个数填在相应的()里。

3、幼儿猜测谁的面积大。

4、教师验证结果。老师将正方形和三角形拿下来,放成上下两排做对比,得出小公鸡的花园要比小兔的花园大。

五、幼儿练习(引导幼儿算出正方形和三角形个数都不一样的花园面积)小公鸡得知了这个消息后,可不服气了,它又悄悄地在自己的花园上加了两个三角形,它想:小兔只比我多了一个正方形,现在我比你多两个三角形,这回我的花园肯定比小白兔的大了!小朋友,小公鸡的花园真的比小白兔的大吗?请你们赶紧仔细想一想。

1、幼儿回坐位操作练习后猜测大小。

2、教师引导得出结论(引导幼儿得出两个三角形的大小等于一个正方形的大小)3、给小兔也加上一个五角星。

今天的活动主要是引导孩子认识“〉”和“〈”,能准确区分“〉”符号和“〈”符号。整个活动的层次比较清晰,孩子通过观察、比较认识了“〉”和“〈”,通过老师的引导以及操作的过程,大部分孩子能正确区分符号,并能准确的在两个数字中选择符号,虽然孩子能进行区分,但在表达上有些孩子会出现读错现象,主要是对符号的认识还不够,我将在区域活动中进行个别辅导及帮助,让孩子在正确区分的基础上并能掌握正确的读法。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