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贫情况工作总结(优质18篇)

时间:2023-12-03 21:07:05 作者:碧墨

在工作中,总结是重要的环节之一,通过总结我们可以发现问题、整理经验,并在后续工作中加以运用。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月工作总结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扶贫工作总结

根据上级的安排,我于20xx年x月调入x村进行扶贫定点工作联系队员。

在这段时间里,让我锻炼了许多,也开拓的为的视野,增强了工作的责任心,对于农业的政策理论管理也有一定程度的提高。

此外,在与其他驻村工作队员及村民的朝夕相处中,增进了理解与交流,建立了深厚的情谊,学到了许多工作方法,并从他们身上感受到了强烈的进取精神和发展意识,真切感受到基层锻炼的价值与益处。

现将半年来的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加强学习,充分认识建整扶贫工作的重要性,我认为,建整扶贫工作的主要任务,就是要打牢农业农村发展基础,增强农村发展后劲,促进农民增收,逐步使广大农村和农民群众“生活富起来、精神乐起来、生态好起来、村容美起来、班子强起来”。

要做一个合格的建整扶贫工作队队员,就必须认真学习有关农村政策、规章制度和各种会议精神,不断丰富自己的理论水平,充分的认识与理解建整扶贫工作的重要性。

因此,在工作中,我注重学习,认真思考,不耻下问,并结合实际和工作需要,一直坚持学习相关的理论,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增长工作才能,增强自己的工作自信心,逐渐提高了自身的素质和综合能力,以帮助自己更好地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二、深入基层,踏踏实实为群众服务

1、进村调研,制定规划.x月x日和其他工作队员进驻点村后,首先是通过走访群众、座谈、召开村民代表大会和村组干部会等多种方式开展调查研究,了解民情,熟知村民的要求与愿望,仔细分析与研究,掌握好第一手材料,做到心中有数。

其次是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总体要求,紧紧围绕实现农业特色优质化、道路房屋整洁化、村风民俗文明化、社会秩序和谐化的目标,科学合理的规划xx村的建设项目,起草了《xx年发展规划》、《xx年工作计划》、《xx建整扶贫工作项目建设计划书》等资料的初稿撰写工作。

再次是按照农村党支部“五个好”的要求,采取以举办讲座、集中培训、专家示范、外出参观等形式,着力提高村级组织和农村党员执行政策、依法办事的能力,科学发展、富民强村的能力,协调利益、促进和谐的能力,起草和完善了《党员民主生活会制度》、《民主评议党员干部制度》、《培训党员干部制度》、《村民代表大会制度》、《村务公开制度》、《“三会一课”制度》及《村干部岗位责任制考核办法》等制度。

2、进村做好宣传,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

在做好调研,制定好规划后,就是要做好宣传工作,让群众充分了解建整扶贫工作的主要目标。

为此,我和其他工作队员,一方面组织党员干部认真学习建整扶贫工作的具体内容、任务和目标;另一方面是召开群众大会,向群众反复宣讲建设内容、规划项目、建设实施方案、过程、步骤。

通过宣传,提高了群众主动参与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性,更为建设项目的实施打下坚实的群众基础。

3、分步组织项目建设,用心为群众解决好实际问题。

按具体制定的xx个项目建设中,现正组织分步实施。

在椪柑产业项目实施中,工作进度缓慢,还有部分群众“等、靠、要”思想严重,认为“种粮为糊口、养猪为过年、养鸡为买盐”,适应市场经济的能力较弱,满足于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自给自足的生产生活方式,自身脱贫致富的能力较差等情况,我和另外一名工作队员经请示队长同意之后,于x月x日住到村里开展工作,白天组织村民进行xx开沟撩壕并测量,早晚深入村民家中走访并做思想工作。

三、存在的问题及今后努力的方向

半年来,我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在思想和工作上还存在着许多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基层工作经验缺少,工作新局面还待打开。

本人虽然以前在乡镇工作多年,但真正深入农村一线工作很少,农村工作经验缺乏,对农村工作自身独创性开展不够,工作新局面有待进一步打开。

二是政策理论水平低,不能很好为群众服务。

由于本人对农村政策理论掌握不够,对市场经济知识了解不多,缺少经济操作实践经验,加上驻点村经济条件所限,驻村工作半年来,在发展当地经济工作不堪理想,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三是科技知识缺乏,不能很好地为群众提供技术指导。

四是工作力度不大,主要表现为观念更新不够,抓实事、大事不够,高效做事不够。

五是工作上欠主动性,胆子不够大。

六是协调能力不强等。

针对上述存在的诸多问题,我将认真反思与总结,并在今后的实际工作中,加强学习,勇于实践,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

带着责任、带着问题、带着任务、带着情感真正深入基层,深入实际,把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落实好,我有决心、有信心圆满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四、体会和收获

经过近半年的驻村开展工作,每天都与村民朝夕相处,并肩工作,村民的纯朴、善良、勤劳,深深的感染了我,使我的思想受到了极大的触动。

通过这半年的基层锻炼,我对农村工作的开展和存在的问题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对今后的工作有了很大的帮助和指导作用。

工作中,我也深切体会到做好农村基层工作,必须与村民群众融为一体,放下架子,虚心待人,耐心听取群众意见,加强与村民的交流沟通,并从他们的利益出发,才能求得理解与支持,更要依靠和争取村干部的支持与帮助。

现在我更深刻的体会到了,只有扎根群众,才能了解群众;只有深入群众才能服务群众;只有勤于实践,才能尽快成长。

同时,驻村工作给我在政策水平、业务能力、思想作风上的提高使我终生受益,工作队领导教给我的工作方法、思想方法、解决问题的方法等,永远都将是我今后学习、工作的一笔宝贵财富。

xx年开展第二轮建扶工作以来,我局认真对照全区农村建设扶贫工作会议要求,以突出民生为导向,以产业结构调整为抓手,不断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推动基础产业的发展、基础环境的改善和基础工作的提升,确保三年帮扶工作规划的顺利完成。

现将2013年工作总结如下:

一、贫困户基本状况

我局结对帮扶贫困户6户,共有16人。

其中救济型1户、生产型5户,6户均为泥土平房。

水田面积8亩,旱地9。

5亩,村民以种植水稻、花生、养殖鸡和养殖塘鱼为主,只能自供自足,其中水稻8亩,年产量5。

5吨;鱼塘面积16。

8亩,年产量9。

8吨。

二、扶贫工作进展状况

经全体帮扶干部的发奋,到11月底,投入扶贫资金1。

2万元,其中到户帮扶资金1。

2万元。

在贫困户产业帮扶项目中已种植水稻8亩、养鸡120只、养鱼16。

8亩。

目前,结对帮扶贫困户人均纯收入达5022元,已经到达起初制订的预期目标。

三、主要做法

(一)紧密围绕在由局长张爱军为组长,其他挂点领导为成员的扶贫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帮扶目标,由党总支书记郭红为主要负责人,杨志亮副局长分管,扶贫联络员1人,负责整个扶贫开发联系沟通、工作日常事务,尽职尽责。

(二)2013年,我局帮扶工作第1个年头,帮扶领导多次深入到贫困户家中了解状况,在掌握第一手资料,按要求制订了2013年的《春江区经信局扶贫奎塘村工作实施方案》,并将工作方案进行分解,将每一个具体帮扶项目落实到职责人,真正构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扶贫工作职责网络。

每位帮扶领导对所挂扶的贫困户制定今年详细的、可量化的帮扶措施,真正做到了有的放矢、对症下药地开展帮扶工作。

为解决贫困户当前的困难,各帮扶干部在进村入户的同时还带去了帮扶资金、养殖饲料等物资。

到目前,共计投入帮扶资金达1。

2万多元,从生产和生活上解决了贫困户所面临的难题。

(三)建档、立卡、网络信息输入和扶贫工作台账。

一是贫困户的全部信息实现了与电脑对接,全部档案均有纸质档案备案,扶贫数据管理工作井然有序。

全部建好扶贫工作台账,并存奎塘村扶贫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和区扶贫办备案。

二是多方筹集资金,支持奎塘村基础设施建设。

三是规划先行,全力打造产业扶贫基地。

充分发挥交通便利的优势,发展农业产业,如种植果树、粉葛、花生以及养猪、养鸡等产业。

三是切实加强劳务输出工作。

按照“输出一人,脱贫一户”的方针,姚干子、姚新福、姚玉彬三户有条件的贫困户输出劳动力,发展劳务经济,增加家庭收入。

目前,我局帮扶6户贫困户中,外出务工人员3人,实现劳务收入4。75万多元。

四、下一步的工作打算(描写菊花的句子)

为进一步推进帮扶项目的进展,真正帮出实效,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做好以下工作:

一是继续加强对扶贫工作的领导,全面强化帮扶职责。

根据市、区扶贫考核工作提出的意见,进一步落实帮扶措施,及时督促帮扶干部发奋完成各自的帮扶任务,实行问责制。

二是继续推进产业扶贫的工作进度。

产业扶贫是我局扶贫工作的重要举措,固定的产业既可为帮扶贫困户增加稳定的收入,更可为发展经济项目起到龙头带动作用。

进一步帮忙我局的帮扶的贫困户加入到农业合作社或奎塘村扶贫级支援的柚子树种植、养鸡、养鱼、的发展项目中。

一、近几年扶贫开发状况

围绕“按照“便民修道路,富民输劳务,发展引项目,落实抓干部”的工作思路,以“突出项目建设、发展高效农业、加快新农村建设、构建和谐社会”为突破点和切入口,加大基础设施、结构调整、基层组织等方面建设力度,取得扎实的成效。

主要表此刻:

(一)抓整村推进,完善基础设施。

近年来,集中投入基础设施建设资金,财政支出85%以上用于基础设施建设事业。

实现了“村村通”水泥路工程,解决了“行路难”;开通了程控电话、移动基站、网络通讯,解决了“通信难”;新建了镇卫生院,全面实行新农合,解决了“看病难”;新建了中心校,镇中学宿舍,完成教学点调整,义务教育阶段全免学杂费,义务教育入学率100%,解决了“上学难”;完成了农电网改造,解决了“用电难”。

全镇基础设施得到了明显改善,群众生活水平得到了极大提高,社会发展速度明显加快。

(二)抓资源开发,促农民增收。

由于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加快了果业、毛竹、林业等特色资源的开发,农产品得到升值,资源优势开始转变为经济优势。

果业面积已达22800亩(其中密桔13600亩,脐橙9200),其中连片200亩以上的精品果园有8个;全镇共有林业面积32万亩,其中毛竹林基地面积6。5万亩。

同时,扎实开展了农民实用技术和农民技能培训,使农村富余劳动力掌握了一技之长,拓宽了农民致富渠道,劳务收入明显增加。

(三)抓政策落实,完善社会保障。

我们高度重视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惠农政策的落实,着力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使全镇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一是认真贯彻执行党的各项富民惠民政策;二是全面落实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三是不断健全民政救助,及时安排发放救灾救济款物,加强低保规范化建设,扎实落实各项优抚安置政策;四开展广泛的支持和扶助活动,让受灾群众、农村贫困人口、计划生育贫困户、贫困党员等普遍感受到党的恩情、政府的温暖,享受到改革与发展的成果。

(四)抓新农村建设,改善生活条件。

一是村庄环境整治成效显著。

先后完成了上坪集镇建设规划设计和69个村庄规划编制工作,投资400万元,以精品建设点为重点,以点带面推进了18个新农村建设点建设,农村面貌得到较大改观;二是全力实施农村危旧土坯房改造工作。

完成了654户农村危旧土坯房的改造,群众居住条件得到改善。

三是加强民主管理。

改革村级管理办法,对所有村级群众收入和转移支付经费一律实行“村财镇管、镇管村用、民主理财,规范管理”。

对村级工作实行目标管理,奖得动心罚得心痛,实现村民自治与政府工作的对接,促进社会事业的全面发展。

(五)抓基层组织,增强发展潜力。

建立了党委抓基层党建工作职责制度,成立了党建工作领导小组,明确了分工,分解了任务,使职责落实到个人、落实到每个环节。

全面推行“四议两公开”工作法,建立健全党领导的村级民主自治机制。

完善了村组干部管理考核和激励机制,先后有两名优秀村支部书记考录为乡镇事业干部,村级基层党组织战斗力明显提升。

二、存在问题

一是产业发展不足,贫困人口较多。

镇地处高寒冷凉的山区,海拔在400米以上,属典型的立体气候,每年冷涝灾害频繁,对农作物生长极为不利。

农业总体上还是粗放生产,果业产业化经营尚处在初级发展阶段且黄龙病综合防控形势严重,耕地面积6019亩,人均可用耕地0。

46亩,主要种植水稻、蔬菜等农作物,结构单一,产值较低,竞争力较弱。

虽然我镇拥有丰富的铁、铀、铅锌等矿产资源,但是目前铁矿只是小规模开采,铀矿、铅锌矿等优势矿产资源未被开发利用,工业发展水平较低,工业对镇域经济发展的贡献较小。

同时,由于全镇农民文化素质底,思想还比较保守,知识结构短缺,劳动技能不强,严重地制约了农民的增收。

全镇仍有贫困人口2930人占22。

4%(今年争取脱贫779人),五保户54人,低保户477人占4。2%。

农村居民居住条件较差,全镇仍有566户(2012年改造186户,2013年改造468户)居住在土坯房中。

二是财力不足,债务包袱沉重。

由于全镇经济缺乏支柱产业,企业培育和发展滞后,开辟和培植新的税源尤为艰难,财政税收也就逐年减少。

由于财力有限,要持续机关正常运转都十分困难,更无剩余资金用于经济社会发展。

全镇因公路、自来水等基础设施建设负债近1000万元。

由于债务缠身,镇政府在抓经济发展中往往感到压力重重,举步维艰,巨额债务已成为经济社会发展一道难以逾越的“坎”。

三是基础设施滞后,群众生产生活不便。

由于受地理位置影响,经济发展水平和群众自身财力不足等影响,全镇基础设施水平较差,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有待改善。

一是农田水利设施亟待改造。

基本农田建设、水利设施建设、机耕道路等建设滞后,多为改革开放以前修建,很难进行全面整修,抗灾潜力差,水系配套不足,综合生产潜力不高。

二是通电视覆盖率有待提高。

全镇仍有3个行政村71个村民小组1530户不通有线电视。

三是电网改造有待加快。

由于电压不够,用电安全较难保障。

四是公路等级低,群众出行难。

全镇有公路60公里,其上坪至松山坳线21公里,高头至杀人坳线19公里,村村通20公里,但由于都是低等级公路,弯多路陡,受恶劣气候影响严重,管养困难,近期才开通1路客车,群众出行难,运输难的现象依然突出,整体效益发挥不足。

四是投入不足,公共事业滞后。

虽然长期以来我镇在文化、教育、卫生上的实行了高投入,但是总量较小,公共事业建设滞后。

全镇现有1所九年一贯制学校,1所中学,5所教学点,6所幼儿园,退休教师35名,在职教职员工86名,在校中学生266名,小学生662名,幼儿学生374名,校舍面积11400平方米,生均校舍面积仅10平方米,有d级危房3600平方米;有镇卫生院1所,村卫生室9间,村医11名,医疗设备陈旧,医技水平偏低,造成群众看病难、看病贵。

全镇综合文化场所和农村现代信息场所缺乏,群众业余文化生活较贫乏,获取信息的渠道较少。

三、下一步工作思路

1、与整村推进相结合,实施一批项目。

我们将抓住中央苏区振兴发展政策机遇,加快融入对接,大力实施农村饮水工程、通组水泥路建设等一批项目。

2、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建好一批村庄。

围绕全市农村危旧土坯房改造,加强村庄的环境整治,增强群众的卫生意识,引导农民转变落后的生活方式,到达村容村貌和生态环境美化优化的目的。

3、与基层组织建设相结合,培养一批能人。

以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契机,切实加强全镇基层组织建设和党员、干部队伍建设。

紧紧围绕服务群众这个重点,扎实推进“双培双带”工作,充分发挥能人带动和示范作用,带动贫困户增收致富;充分发挥基层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使基层组织更加坚强有力、党群干群关系更加密切、镇村经济更加发展壮大。

四、推荐

1、推荐给予政策支持。

推荐上级在贫困乡村扶贫项目资金安排上思考边远贫困乡村在基础设施、建设成本等方面的特殊状况给予制定特殊扶持政策,增加项目资金和物资预算投入,以便项目的顺利实施和产生的实效。

如项目的前期调研评估、后期管理服务资金上没有列入项目预算,导致一些项目没有能够发挥很好的作用。

2、推荐给予项目支持。

一是在农田水利项目给予支持。

受柑橘黄龙病的冲击,部分农民有意愿恢复土地水稻种植,对水陂水圳修复愿望较为强烈;三是在农村公路建设中,推荐加大农村公路养护资金帮扶力度,提高客运班线通行密度,方便群众出行。

三是推荐加大农村电网改造,提高用电质量。

四是给予农村信息化工程项目支持。

推荐每个行政村设立1个农村信息化点,方便群众获取生产生活信息。

五是扶持建设农民培训就业基地。

推荐在每个镇建设1个农民培训基地,提高农民技能,方便群众外出务工和返镇创业。

六是扶持建设综合文化场所。

推荐在每个村建设1个农村文化场所,丰富群众业余生活。

七是加大农村大病救助力度。

农村因病致贫严重,推荐加大农村大病救助力度,破解因病致贫问题。

3、推荐给予资金支持。

由于公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和救灾减灾投入巨大,历史债务较重,由于可用财力不足,要靠自身力量还清历史债务极为困难,推荐能综合思考镇级承受潜力,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分别给予帮忙支持,化解历史债务。

年扶贫情况工作总结范文

(一)加强组织领导。为切实做好全区扶贫帮扶工作,xx开发区及时成立了扶贫帮扶工作组织,由管委会党工委副书记担任组长,其他班子成员担任副组长,各科室负责人分别任成员。并设立了领导小组办公室,具体负责扶贫帮扶日常工作。同时,按照要求,选派一名干部驻点帮扶村(杨楼孜镇王屯民族村)。为保障工作责任落实,我们在抽调16名干部分别对帮扶村的90户贫困户321人进行了帮扶包保。

(二)明确目标任务。落实“单位包村、干部包户”定点帮扶制度(以下简称“双包”),就是在开发区结对帮扶的杨楼孜镇王屯民族村,每个建档立卡的贫困户确定一名帮扶责任人。进一步强化包户干部的扶贫责任,更加广泛和充分调动各方面的力量参与精准扶贫,帮助贫困村和贫困户逐步改善生产生活条件,提高自我发展能力,加快脱贫致富步伐,确保杨楼孜镇王屯民族村所有贫困户在2020年前稳定脱贫,同步实现小康。

扶贫工作总结

今年以来,我县在市委、市政府和市扶贫办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关于扶贫开发的重大部署安排,高举科学发展大旗,乘跨越之风、享政策之先、举全县之力,在专项扶贫、脱贫奔小康试点、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扶贫体制机制创新等重点领域,试点示范、先试先行,系统扶贫、科学开发,苦干实干、创业创新,积极探索符合山区实际、注重群众增收的脱贫奔小康之路,扶贫攻坚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经济社会呈现出奋进赶超的良好态势,一个大扶贫、大开发、大发展、大跨越的强大气场已在我县形成。现将上半年扶贫开发工作总结如下:

一、上半年所做的主要工作和取得的成效。

(一)扎实推进建档立卡工作。围绕省市工作要求和有关文件精神,我县抽调专人、落实专责、上下联动、加班加点,加大对建档立卡动态管理和扶贫统计监测的工作力度。目前,全县已全面完成78个贫困村、34332个贫困户、106781个贫困人口的数据更新和信息化系统完善工作。在贫困人口动态管理上,全面完成了贫困户和贫困人口增减调整、2014-2015年度实施项目录入工作。

(二)扎实推进“1+3”扶贫品牌。将打造整村推进、扶贫搬迁、小额信贷、雨露计划“1+3”品牌作为全县专项扶贫工作的重中之重。一是扎实抓好整村推进工作。坚持产业第一、能力至上,实行整村推进与美丽乡村试点相结合,着力打造贫困村脱贫奔小康的新样板。启动实施了2015年13个贫困村整村推进和7个老区重点村项目建设工作,重点以村级“三个一”、“三边三化”为工作载体,实施水、电、路、气、房和环境改善“六到农家”工程,促进了各项工作落实。据统计,全县20个重点村坚持不等不靠,变压力为动力,重点启动实施了一批村组道路、产业化、基础设施、人畜饮水等扶贫工程,项目建设势头很好,项目工程投资总额达到7500多万元,其中整合部门资金3200多万元,村集体及农民自筹资金2400多万元;已拨付整村推进重点村财政扶贫资金1200万元。整村推进重点村的贫困人口人均收入同增长了18.2%。二是扎实推进“雨露计划”培训。启动实施了国家“雨露计划”实施方式改革试点项目补助1300人,人平补助标准1500元;正在实施6000人的农村贫困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有序推进1.5万人(次)的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和农村扶贫干部业务培训,在实施过程中效果相当明显,较好地达到了“扶持一个贫困户,脱困一个贫困家庭”的目标。三是扎实推进扶贫搬迁工作。创新安置模式,实行培植产业,集中安置;自发搬迁,协助安置;改造危房,灵活安置;政策扶持,联合安置等多种形式的搬迁扶贫和生态移民。启动实施了295户的搬迁扶贫项目,户平补助标准1.5万元;启动实施了62户的生态移民项目,对入户调查认定的生态移民户人平补助3000元,确保年底之前完成搬迁盖房任务。四是大力推进小额贴息贷款。全面创新小额贷款担保联保机制,成立了创新小额信贷管理办公室,设立了小额扶贫贷款担保基金350万元,目前这项工作已全面启动实施运作。对发展产业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实施小额信贷贴息直补到户政策,对符合条件的贷款户和产业大户按照年利率的5%予以贴息支持。稳步实施22个贫困村互助资金试点工作,对符合条件的贫困户最高发放互助资金贷款5000元。

(三)扎实抓好驻村帮扶工作。建立部门联村、干部联户、企业联村帮户的全覆盖帮联责任制。县委、县政府已就干部驻村帮扶工作下发了两个文件,即《关于在全县开展干部驻村帮扶贫困村和贫困户的通知》和《关于全县干部驻村帮扶贫困村和贫困户工作考核办法的通知》,全县共计向11个乡镇派驻了11个农村工作队,向78个贫困村派出了137家县直驻村帮扶单位,实现了全县贫困村驻村帮扶全覆盖。全县1万余名县乡村党员干部,纷纷对照《扶贫手册》,进村入户结对大帮扶,精准扶贫,精细考核,不脱贫、不脱钩;对扶贫工作不力的党政领导、联村单位责任人、联户干部,分别采取约谈问责、限期整改、组织处理等措施,切实形成“千斤重担万人挑、人人肩上扛指标”的精准扶贫格局。

(四)扎实推进产业扶贫工作。在规划农村扶贫项目上,突出产业建设重点,充分发挥产业扶贫优势,积极配合县委、县政府打造“特色产业主阵地”的发展战略,对农村贫困户加大了产业扶贫和结构调整力度,逐步实现户平一亩高效经济林园。截止目前,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71家,新增销售过5000万元企业14家,税收过100万元的企业达到20家,新增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3家,新增各类市场主体3295户,注册各类企业277家,组建农民专业合作社213家;特色农林产业扶贫基地总面积达到85万亩,特色产业经营收入占农业总收入的比重达到84.7%;大力推进11个现代农业产业园、10个文化小镇、26个生态农庄和家庭农场建设;以22个试点村为带动,大力实施“绿满xx”和“三边三化”行动,分别创建省级宜居村庄6个、生态村6个、绿色示范村3个、市级生态乡镇1个、生态村10个;“中国好空气·xx森呼吸”旅游广告语成功登陆央视,全县发展“农家乐”500多家,神峰山庄、玉泰丰分别被评为五星级和四星级农家乐,接待游客206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8.2亿元。

(五)扎实推进脱贫奔小康试点工作。开展试点工作结硬账活动,组织对县直有关部门的各项规划指标完成情况和专项支持政策、定点帮扶落实情况进行检查验收。认真组织对试点实施七年来的情况进行全面、客观、准确地评估,系统总结全县试点工作成效和基本经验,为片区攻坚提供借鉴。去年以来,我县共计落实脱贫奔小康专项政策资金4.5亿元,投入财政专项扶贫资金3900万元,争取省直定点帮扶资金4900万元,落实信贷资金1.11亿元,争取到行业扶贫资金10.13亿元,社会扶贫资金15.84亿元。截止目前,全县无房户或住危房户下降16.69%;城镇职工基本养老、城镇基本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五项保险参保率97.66%;学前三年毛入园率76.5%,义务教育辍学率下降0.2%,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90.8%;有合格卫生室的行政村达100%,有合格乡村医生的行政村达87.5%;农村广播电视“村村通”达100%,有合格文化活动室的行政村达100%;财政支出民生占比达87%;群众生活环境得到大力改善,幸福感日益增强。

(六)扎实推进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工作。完善年度片区区域发展规划编制工作,着力推进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民生改善、公共服务、生态环境建设等项目建设,规划投资总额116.14亿元,截止目前已完成全年计划投资的69%。开年以来,我县“十项重点工作”共计投入行业扶贫资金约5.83亿元,完成通村公路100公里;新建农村集中和分散式饮水工程400多处;建立互助式养老服务点34个,新改扩建乡镇福利院3所;实施农村电力保障项目8个,改造农村危房1017户,新建特色产业基地45个,实施教育、卫计、文化、信息化等项目建设65个,农村互联网覆盖率92.8%。

(七)扎实推进扶贫开发机制创新工作。坚持以“六项改革”为重点,推进片区攻坚与精准扶贫相结合。在片区攻坚上突出加快区域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公共服务均等化;在精准扶贫上突出精准化识别、针对性扶持、动态化管理,完善直扶到村到户到人措施。我县以2015年13个整村推进重点村、7个老区重点村建设为平台,认真开展扶贫搬迁、小额信贷、雨露计划、互助资金、产业扶贫、资源整合等专项扶贫试点;大力整合各类涉农资金向最贫困区域和最困难人群倾斜,财政专项扶贫资金重点投向78个省定重点贫困村、10.84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积极探索精准扶贫的好机制、好模式、好办法,努力增加农民收入,减少贫困人口,实现区域整体脱贫致富;积极探索城乡经济统筹和“四化”协同发展的新路径,努力打造整村推进扶贫开发的新亮点;不断创新产业扶贫模式,财政专项扶贫资金适当向乡村旅游扶贫、美丽乡村试点项目倾斜,积极探索乡村旅游扶贫、旅游扶贫共建示范区的新思路。

(八)扎实编制“十三五”扶贫开发规划。将扶贫开发纳入全县“十三五”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精心编制了全县“十三五”扶贫开发专项规划文本。“十三五”期间,我县计划争取财政专项扶贫项目资金投入总额为28250万元,其中整村推进重点村项目9750万元,老区重点村建设项目1750万元,易地扶贫搬迁到户试点项目1500万元,国家“雨露计划”试点项目1500万元,小额扶贫贷款贴息试点项目1750万元,产业扶贫到户试点项目3000万元,片区扶贫基础设施建设项目2500万元,乡村旅游扶贫试点项目3000万元,贫困村信息化及扶贫政策业务培训项目1000万元,老区连片开发、中央彩票公益金、科技扶贫、扶贫救灾、扶贫公路建设等其他竞争性扶贫项目2500万元。

二、当前推进精准扶贫工作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一)贫困人口相对较多,扶贫任务很重。截止目前,按照新的扶贫标准,全县新一轮建档立卡认定的省级贫困村78个,占全县行政村总数的24.92%;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0.84万,占农村常住人口的36.13%。由于基础差、底子薄,全县经济社会发展仍然较慢,还有相当多的农村扶贫对象没有享受扶贫政策,没有脱贫致富,迫切期望得到更多的关心支持。党中央提出,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短短的6年期限内,我县要让新一轮重新认定的78个贫困村、10.84万农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迅速脱贫致富,让全县40万人实现不含“水分”的全面小康,扶贫开发任务非常艰巨。

(二)贫困人口分布零散,开发难度大。尽管全县减贫增收的效果显著,特别是城中村、路边村、示范村的贫困人口大幅减少,城乡面貌焕然一新。但反过来看,在全县的偏远山村还有很多农民吃不上水、看不起病、住不上房。据调查,在我县10.84万贫困人口中,有50%左右分布在海拔较高的边远山头村。要实现全县全面整体脱贫,不仅对基础设施的投入需求大、产业布局难、扶贫成本高、脱贫难度大,更给下一步扶贫攻坚工作带来了极大困难。

(三)基础设施条件落后,脱贫致富障碍多。全县贫困人口大多数分布在交通不畅的边远山头村,群众行路难、饮水难、灌溉难、看病难、上学难的问题十分突出。如在交通方面,现在“村村通”工程只通到村部,村与村之间、组与组、湾与湾之间有很多还没有公路,村级断头路、联村公路不畅在全县各村都不同程度的存在,更不用说实现“户户通公路”的目标。由于交通不畅,山上的特产运不出去,山下的肥料等农资运不进来,极大地影响了困难群众的生产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

(四)致贫原因非常复杂,返贫现象凸显。我县属自然灾害多发地区,返贫机率高,稳定脱贫难度大。残疾、疾病、灾害、多子女、无劳动力等原因造成大部分贫困人口负担重、经济较为贫困,其中因残疾、疾病等身体原因致贫的比例较高;不少贫困家庭因教育、医疗问题而致贫,有的贫困户人病了无钱治,处在“越贫越病,越病越贫”的状况。据调查,因年老而缺劳动力致贫、因病因教返贫、因缺技能致贫的现象在全县贫困群体中均占较大比重,全县年度返贫人口在1.1万人左右,返贫率高达1%。

(五)内生动力不足,脱贫主体意识不强。我县属典型的投资拉动型经济,经济总量小、本级财政收入低,有限的财力无法满足扶贫开发需求。村级集体经济薄弱,贫困农户自身脱贫能力低,部分农户扶贫开发主体意识不强,“等靠要”等依赖思想比较严重。

(六)机制创新不敢深入,扶贫开发缺少活力。扶贫资金的整合缺力度,扶贫资金投入没有活力。一些机制创新项目在扶贫审计上不能过关,基层干部为了个人安全和规避风险,不敢试险创新。在去年省审计组对我县扶贫资金的管理与使用进行了全面审计后,大多数扶贫专干思想包袱很重,无形中更加大了扶贫体制机制创新的难度。

(七)对精准扶贫政策不适应,一些地方不是很信任。当前,我县贫困村、贫困户的建档立卡工作已顺利完成,大的氛围很好,但基层反映对帮扶措施能否真正落实,帮扶工作队能否真扶贫,老百姓能否得到实实在在的实惠持怀疑态度。如果帮扶工作队得不到落实,帮扶措施不能到位,老百姓得不到实惠,前期的建档立卡工作将又成为一项浪费人力、物力和财力的工作。

新常态下,作为国家级贫困县和全省脱贫奔小康试点县,我们深感责任重大、使命光荣。下半年,我县将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高扬创新发展主旋律,锤炼苦干实干硬作风,围绕扶贫攻坚和脱贫奔小康试点工作,不断深化改革,奋力新作为,扎实推进精准扶贫工作再上新台阶。

(一)贯彻实施扶贫开发战略,把“攻坚龙头”舞起来。面对新形势,适应新要求。我县将不折不扣地贯彻实施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关于精准扶贫的战略部署,牢牢锁定扶贫攻坚主战略频道不变,动态推进实施扶贫项目工程建设,把扶贫攻坚的龙头舞起来。

(二)全力推进产业扶贫工作,把“增收支柱”筑起来。依托扶贫资源秉赋,大力发展以茶业、药材等为主导的科技环保型扶贫产业,以山庄、农场等为主体的绿色生态型扶贫产业,以人文、山水等为支撑的养生休闲型旅游扶贫产业,以毕昇文化为统领的多元结构型文化扶贫产业,促进扶贫特色产业提档升级,把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产业支柱筑起来。

(三)加速推进体制机制创新,把“扶贫品牌”树起来。高举绿色发展大旗,立足丰富的生态资源,全地域、全区域、全时域、全领域发展旅游,创新旅游扶贫模式,走有山区特色的城乡一体化发展道路。把全域旅游与基础扶贫相结合,扎实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和整村推进项目,切实把扶贫攻坚建设转变成为旅游扶贫村和美丽乡村示范村建设,把扶贫品牌树起来。

(四)锁定精准扶贫工作重点,把“扶贫对象”扶起来。把精准扶贫和精准脱贫的要求贯穿到扶贫开发全过程、全方位、全覆盖,建档立卡锁定78个贫困村、34301个贫困户、10.84万贫困人口。大力实施“1+3”精准扶贫品牌,把贫困村、贫困户等重点扶贫对象扶起来。

(五)层层分解扶贫脱贫任务,把“扶贫责任”担起来。对照2020年“基本消除贫困,率先建成小康社会”的时间节点目标,把扶贫开发纳入年度目标责任制考核体系,层层签订军令状,级级压实分解目标责任,倒排工期,倒逼进度,精准发力抓落实,不脱贫、不脱钩,切实把扶贫主体责任担起来。

2015年上半年,我办积极贯彻落实中央、省、市扶贫开发工作会议精神,牢牢把握省、市扶贫和移民办工作要点,紧密结合县委、县政府工作部署,以“减少贫困、缩小差距、增加收入、构建和谐”为目标,大胆创新,乘势而上,扶贫开发工作有序推进。现将上半年工作总结及下半年工作计划简要汇报如下:

一、上半年工作情况。

(一)争资争项工作成绩显著。截止6月份,争取扶贫和移民资金累计达2940.775万元,其中整村推进资金520万元、水库移民资金1207.335万元(其中直补资金292.335万元、水库移民专项补助经费23万元)、雨露计划14万元、产业扶持资金844.94万元、移民搬迁331.5万元,为我县大力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扶持贫困群众产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资金保障。

(二)建档立卡工作全面完成。根据有关文件要求,结合我县实际,制定了我县扶贫开发建档立卡工作方案。并严格按照贫困户建档立卡方法和步骤,全面完成了全县6842户14967人的扶贫对象建档立卡工作,为下一步开展扶贫到户工作奠定了基础。并已经逐步完成了2014年上级下达2434人的贫困人口脱贫指标。

(三)移民搬迁工作进展顺利。赋春镇赋春村、中云镇中云镇、紫阳阳镇西坑村、溪头乡城口王村164户663人的易地扶贫移民搬迁项目已启动。

(四)项目推进工作有条不紊。一是加快推进了项目实施进度。截止目前,已竣工验收项目90余个,资金报账额达1200多万元。二是积极协调争取上级部门的支持,加大整村推进扶贫项目、移民后扶项目建设、移民搬迁等项目资金的争取力度,做好项目前期的规划、论证和申报工作。

(五)“十三五”贫困村选定上报。根据《江西省扶贫和移民工作领导小组关于选定“十三五”规划扶持贫困村的方案》(赣开发〔2015〕4号)文件精神,结合我县实际,制定出台了《关于印发xx县“十三五”规划扶持贫困村选定工作方案的通知》(婺开发〔2015〕1号),按照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由镇(乡、街道)票决推荐、公示评议,经县扶贫开发领导小组综合评审,确定了王家墩、上梅洲村等26个“十三五”规划扶持贫困村。

(六)成功争取省移民产业贷款试点县。我办成功争取为全省水库移民产业贷款试点县。一是成立了xx县扶贫和移民产业贷款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实施方案。二是做好了26个贫困村的26个产业扶贫项目的前期工作,成立了合作社,合作社中贫困户有一定的比例参加,让更多的贫困户受益。三是在全县选定了10个移民村做为水库移民产业贷款试点,按照每个合作社20万元的规模,力争撬动银行贷款规模达1600万元。

(七)开展涉农资金专项整治行动自查自纠工作。按照《xx县涉农资金专项整治行动实施方案》要求,我办对2013-2014年扶贫和移民资金进行了自查自纠。一是加强组织领导。成立专项整治行动工作领导小组,落实分工,相互配合。二是梳理了2013-2014年度涉农资金9078.185万元,其中扶贫资金2322.58万元,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资金6755.605万元(包含移民直补资金2366.035万元)。摸清本部门涉农资金性质、规模等基本情况。三是深入查找问题、解决问题。实行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通过查内容、查程序、查流向、查账目、查落实的方式,对我办第一阶段自查自纠工作进行了“回头看”,并对于发现和存在问题进行了原因分析,提出了整改建议。

(八)做好扶贫和移民宣传报道工作。我办围绕“三贴进”原则,做到积极宣传政策,不乱开口子,上半年共计发表扶贫和移民稿件14篇,其中:中国广播网7篇;新华网1篇;江西省扶贫和移民办网站3篇(含:头条新闻1篇);老区建设1篇;今视网1篇;上饶日报1篇。

(九)干部纪律作风明显转变。自开展“三严三实”专题目教育活动以来,对照“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已,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的要求,干部职工作风建设得到进一步提升,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明显:一是为民服务意识明显增强;二是政治理论及业务工作水平明显提高;三是干部职工工作及生活作风明显转变。

二、下半年工作计划。

2015年下半年,我办将解放思想,改革创新,狠抓落实,加大扶贫攻坚力度,提高扶贫精准度,努力改善贫困村基础设施和生产生活条件,发展特色优势扶贫产业,提高扶贫对象自我发展能力,促进全县农村贫困人口持续稳定增收。

(一)健全完善扶贫开发考核机制。要科学制定部门扶贫业绩考核细则,强化行业部门对扶贫到户及推进农村扶贫开发工作的执行力度。

(二)积极做好移民产业贷款试点工作。以纳入移民产业贷款点县为良机,大胆创新金融服务机制,积极开展移民产业贴息贷款试点,扎实推动精准扶贫,切实解决农村建档立卡贫困户因产业发展贷款门槛高、贷款难的资金短缺问题。

(三)全力推进扶贫资金项目建设。始终坚持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参照财政扶贫资金管理办法,凡涉及贫困村及关乎贫困群众利益的项目优先安排,并对所有扶贫项目的实施实行阳光操作,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注重把好“三关”:一是把好项目申报关;二是把好项目质量关;三是把好项目验收关。激发广大群众参与项目管理的积极性,高位推进项目建设。

(四)继续做好定点扶贫工作。已申报了4个省直单位、14个市直单位定点帮扶18个“十三五”省定贫困村,现将“十三五”贫困村的产业、村庄整治情况进行摸底调查,结合行业扶贫,引导挂点单位把大扶贫理念引向深入,让全社会热心人士都参与到扶贫工作中来。

(五)科学谋划好全县大中型水库移民“十三五”规划编制工作。一要进一步明确“十三五”规划编制的工作思路和目标。在继续做好直补资金兑现工作的同时,统筹安排使用后期扶持资金和后期扶持结余资金,集中力量解决移民安置村基础设施和人居环境等突出问题,让更多的库区和移民安置区人民群众共享后期扶持政策成果。二要科学谋划“十三五”后期扶持工作重点任务。适度加大后期扶持结余资金集中使用力度,把改善库区水生态环境、移民村基础设施和移民村人居环境以及促进移民群众增收致富作为“十三五”后期扶持工作的重点任务把规划编制工作放在当前工作的突出位置,精心组织、科学筹划、落实人员、明确责任,确保规划科学合理并具可操作性。

(六)全力做好水库移民安置区信访维稳工作。一是强化组织领导,落实好工作责任,主要领导要亲自抓,分管领导要具体抓。二是完善工作机制。三是加强队伍建设。建设一支高素质的信访干部队伍,是在新形势下做好水库移民信访工作各项任务的组织保证。

更多。

年乡镇扶贫工作总结情况汇报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时期,实现扶贫工作创新具有迫切性,同时又面临着许多大好机遇。以下是本站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20xx年乡镇扶贫。

给大家作为参考欢迎阅读!

今年以来,我村精准扶贫工作认真贯彻落实省、市、县委安排部署和镇党委、镇政府的具体要求,紧盯贫困人口,深挖致贫原因,认真落实扶贫措施,扎实开展精准扶贫工作,现将工作进展情况总结如下:。

平川镇三一村由原三一、单家庄两村合并而成,共有19个合作社,717户2667人。耕地面积5925亩,人均2.2亩。20xx年全村经济总收入达5597.8万元,人均纯收入9952.8元。经过多年发展,全村已形成玉米制种、草畜产业、劳务产业、特色种植等为主的产业发展格局。20xx年,全村有贫困户55户189人,通过政策扶持、结对帮扶,完成脱贫45户160人,脱贫率达84.7%。201x年,因病、因灾、因残等原因返贫43户93人,现有贫困户53户122人。其中:因病致贫26户54人,占总户数的49%;因残致贫10户25人,占总户数的18.8%;因灾致贫4户12人,占总户数的7.5%;缺劳动力4户12人,占总户数的7.5%;无劳动力4户11人,占总户数的7.5%;因学致贫1户3人,占总户数的1.8%;缺技术1户2人,占总户数的1.8%;五保户3户3人,占总户数的5.6%。

一、主要工作及成效。

(一)完善建档立卡,做到帮扶对象精准。专题研究、制定全村《三一村精准扶贫到户201x年工作规划》,成立了工作领导小组,明确了工作任务、强化了工作措施、靠实了工作责任。联村单位、联户干部深入村社召开会议、座谈讨论,细致调查摸排贫困户基本情况,精准识别因灾、因病、因残、因学等致贫返贫人口,真正摸清摸准扶贫对象致贫原因、需求清单、发展短板,按照“一户一策、工作到村、扶贫到户”的要求,逐户制定扶贫攻坚具体方案和脱贫计划,确定了“时间表”,制定了“作战图”“销号台账”,全面推行“挂图作战”,为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奠定了基础。

(二)狠抓项目建设,做到帮扶内容精准。一是强化基础设施建设。认真组织实施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着力夯实农村发展基础,全村通村通社道路实现全部硬化,配套建成2个标准化医疗服务点。积极争取实施学前教育提升工程,三一村标准化幼儿园提升工程于今年7月开工,目前工程已完成,在10月初投入使用。认真实施惠民实事工程,通过对原单家庄村委会进行装修、粉刷等更新改造,建成占地面积140平方米老年日间照料中心,目前装修改造改造已完成,待县民政局配套的设施设备投入安装后即可正常运行。二是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全村现有耕地面积7297亩,种植玉米制种6300亩,其中,奥瑞金种业公司通过流转土地种植制种玉米3670亩,与张掖市德农公司合作发展制种玉米2600亩。种植小麦223.35亩,其他作物1054亩。全村累计建成肉牛示范社6个,养殖大户达到68户,肉牛饲养量达到2430头;建成高标准日光温室9座,红枣面积520亩,全村形成以玉米制种、肉牛养殖、特色劳务为主,设施蔬菜、红枣等为补充的产业格局。三是着力强化智力支撑。把脱贫致富的根本点放在扶智扶脑上,紧紧围绕全村产业发展现状,组织开展扶贫户需求调查摸底,根据贫困户对实用技术的不同需求,分情况、分阶段组织开展现代农业、特色林果、劳务等实用技术培训,不断提升贫困户劳动力技能水平。至目前,全村共开展制种玉米、设施蔬菜、露地葡萄、肉牛、肉羊养殖等实用技术培训5期次,受训人数达100多人次,其中贫困户28人次,发放实用技术资料150多份,为贫困户实现脱贫致富奠定了技术基础。四是认真落实贫困户贷款政策。对有贷款意愿和还款能力的贫困户进行摸底调查,引导和帮助贫困户递交贴息贷款申请,20xx年以来,共为5户贫困户协调发放小额信用贷款,目前正在为5户贫困户协调办理1万元小额贴息贷款;积极宣传贫困户教育支持政策,鼓励考录大学贫困户学生办理助学贷款,去年至今,为两名大学生办理了生源地助学贷款。五是加大惠农政策落实力度。认真落实低保、五保、农村孤儿补助水平提高政策,认真履行残疾人生活保障补贴;严格落实新农合住院起付线降低30%,报销比例提高10%的卫生扶贫支持计划,针对患重病或长期患病的贫困家庭,积极帮助办理合作医疗报销和大病救助申报手续;严格落实禁牧补助、良种补贴等惠农资金,动员联村单位积极开展义务诊病等送医、送药、送温暖活动,切实解决群众的生活困难,确保扶贫工作取得实效,按要求实现脱贫目标。

(三)整合帮扶力量,做到帮扶措施精准。一是成立了帮扶工作队。整合县体育运动中心、妇幼保健站、平川派出所、财政所、食药所、中心小学等7个单位30人的帮扶力量,组成扶贫工作队,明确了工作任务和结对帮扶对象,制定了工作制度。认真分析研究全县“1+20”精准扶贫。

工作方案。

进一步分解细化落实措施和责任人并根据方案对贫困户需求开展调查摸底将政策措施和贫困户实现了“对号入座”。二是实施了挂图作战。以精准为策推行“挂图作战”确定“时间表”制定“作战图”持续开展精准扶贫攻坚战。镇村两级干部与联户单位通过摸排寻找贫困原因精准识别致贫返贫人口逐户制定扶贫攻坚具体方案和脱贫计划为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打牢基础;引导贫困户融入玉米制种、畜禽养殖、设施蔬菜、特色林果产业等一系列富民产业增加贫困户的就业渠道和收入来源;为贫困户申报扶贫小额贴息贷款对因遭事故、自然灾害等突发情况致贫的贫困户列入临时救助重点对象进行物质帮助为患重病或长期患病的贫困家庭帮助办理合作医疗报销和大病救助申报手续协调镇卫生院定期开展义诊和送医、送药、送温暖等活动最大限度地为贫困户提供帮助。三是建立了“销号台账”。建立了“1+20”方案落实销号台帐和扶贫措施落实情况销号台帐每份台帐清晰地列出了帮扶干部针对每户实际情况制定的帮扶措施所有帮扶措施的落实试行销号制管理落实一项销号一项确保了所有帮扶措施落到实处真正实现帮扶措施项项能落实件件有成效帮助贫困户真正实现脱贫致富。在帮扶措施落实上实行“倒逼”机制目标倒排进度措施倒排时限反向推演全力推进做到各项措施一目了然推进不拖延扶贫见成效。目前全村53户贫困户实现了“销号台帐”全覆盖。

二、存在的问题。

虽然我村在精准扶贫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还存在一些不足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扶贫措施不够有力。个别联户干部进村入户访谈扶贫户次数多,对制定的帮扶措施落实的不够好,一些措施还没有落实到实处,扶贫脱贫进度显得缓慢。二是贫困户自我发展不足。部分贫困户存在“等、靠、要”思想,脱贫信心不够,自我发展的劲头不足,特别是一些因病返贫人口占比较大,高昂的医疗费用导致债台高筑,脱贫难度加大。三是扶贫效果不够理想。三一村53户122人扶贫对象与县镇村7个单位30名干部结对,平均每个干部2户,帮扶脱贫压力较大,加之一些干部自身经济条件有限,从精神上鼓励的多,提供的实惠少,帮扶的效果还不理想。

三、下一步打算。

1、明确发展方向,科学制定发展规划。结合我村实际情况,科学定位,合理确定产业发展思路,进一步完善精准扶贫发展规划和201x年度精准扶贫计划,为本村的整体发展和53户贫困户脱贫致富开出实实在在,操作性强,能够实现的好“方子”。

2、创造工作条件,抓紧实施帮扶工作。积极与双联单位协调,落实分户包扶方案,真帮实干,尽快让贫困户早日脱贫。

3、积极争取项目,抓好扶贫政策机遇。通过筛选、包装、策划,积极申报省、市、县项目,努力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建设民生工程。积极挖掘发展潜能,全力打造脱贫致富的新亮点。

4、完善工作机制,强化督促考核。进一步落实完善包抓责任制,驻村联户工作制,完善档案管理,加强协调管理,加强督促考核,形成上下人人抓扶贫、真扶贫的良好工作局面。

天宝乡历史上是革命老区乡镇,全乡人口1.48万,共有建档立卡贫困户704人,20xx年脱贫28人,201x年脱贫134人,现共有建档立卡贫困户431户、542人。

(一)摸清底数,完善数据。

1、完善建档立卡贫困户基础数据,做到“四个明确”:一是核查家底、致贫原因、收入水平,明确底数;二是核查需解决的问题、致富渠道、完善问题台帐,明确问题;三是提出针对性对策、明确对策;四是按照“五定”明确责任(五定即定对象、定政策、定措施、定责任、定目标)。

2、完善贫困村基础数据,做到“四个清楚”:即清楚村级基本情况,清楚制约村级发展的矛盾问题,清楚未来发展方向,清楚帮扶单位和帮扶干部的职责。

(二)分类扶持,精准施策。

1、实施移民搬迁,引导群众自愿的基础上,科学规划,梯度安置。

2、扶持产业发展,引导组建或参股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引导承包土地流转,如清泉家庭农场,水稻病虫害统防统治专业合作社,古村蜂蜜专业合作社等合作组织,通过做大做强,打造平台,融合资金、资源,发展“一村一品”,全乡有辛会大棚蔬菜、草坪兰花、横岭、河思、上梅蜂蜜、苗木等主要产业。

3、改造基础设施,通过新农村建设,古村旅游开发、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

4、实施教育扶贫,实施“阳光工程”、“雨露计划”。

(三)完善机制,合理进退。

完善贫困村、贫困户动态管理机制,按“脱贫出、返贫进”原则,以年度为节点,以脱贫为目标,逐村逐户建档立卡,及时更新数据,分级管理,动态监测。

我镇精准扶贫工作,按照县委、县政府和县扶贫办安排部署,以整村推进为载体、以产业发展为重点,以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以改善贫困村、贫困户的生产生活条件为基础,不断加大精准扶贫工作力度,全力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各项工作。现将具体工作开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概况。

小涧镇距离县城十三公里,面积117平方公里,耕地11万亩,人口6.9万,下辖3个社区,11个行政村,其中贫困村3个,分别是尖山村、狼山村、灵山村。

二、工作开展情况及成效。

按照县脱贫攻坚实施意见总体部署,我镇及时制定脱贫攻坚实施方案,紧紧围绕“村出列、户脱贫”总体目标,积极推进“五个一批”和“1126”攻坚计划实施。确保20xx年度实现狼山、灵山、尖山三个贫困村全部出列,14个行政村305户731人实现脱贫。围绕全年目标任务,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一)强化指挥体系,落实工作职责。及时调整了脱贫攻坚领导小组,明确了具体责任人与工作职责,确保扶贫开发工作的有序推进。并对3个贫困村及11个非贫困村进驻了扶贫工作队和帮扶工作组,全部配齐了村级扶贫专干和扶贫主任,建立了“班子成员包片、行政干部包村、业务人员包点、村干部包组、帮扶人员包户”的五级包保网络。

(二)严把精准识别,找准脱贫方向。按照省扶贫开发领导小组文件的要求,对未脱贫及拟新增贫困户集中开展核查评议。核查中,严把农户申请关、入户调查关、民主评议关、公告公示关,确保该走的步骤一步不少,应有的环节一项不落。抽调镇包村干部、大学生村官组成审核组,进村入户对村级上报的贫困户按“再回头看”核查工作要求和标准进行逐户调查核实,在各自然庄、村部公开栏张贴贫困户名单进行公示。并在先锋网、镇政府公开栏对全镇14个村305户731贫困户名单进行了公开公示,确保做到公开、公平、公正。

(三)帮扶责任到人,做到无缝对接。201x年,按照县精准扶贫工作要求,将114名县直部门干部和481名镇级财政供养人员均包保到1408户未脱贫家庭。要求每个帮扶单位明确一名联络员,便于信息沟通,任务传达。做到包保不漏户,责任全覆盖。为压实帮扶责任,我镇印制了《贫困户需求统计表》、《入户走访表》、《脱贫措施明白纸》、《帮扶卡》《贫困户实效台帐》等扶贫材料,由村书记、扶贫队长带队,组织县、镇、村三级帮扶责任人深入贫困户家中,逐户详细了解实际情况,实现村组干部、帮扶责任人、贫困户无缝对接。真正摸清贫困家庭基本信息、致贫原因和脱贫需求,为因户施策、精准脱贫夯实基础。

(四)落实精准施策,确保脱贫实效。

(一)围绕贫困户脱贫目标,用足用活普惠特惠政策。围绕“1126”攻坚计划,以产业扶贫为抓手,以金融扶贫为支撑,着力抓好低保、五保、大病救助、养老保险、残疾人救助等普惠政策落实,重点抓好健康脱贫、教育扶贫、光伏扶贫、金融扶贫等特惠政策的落实。截止目前,共落实健康脱贫工程120人,发放帮扶资金12万元;落实教育扶贫工程救助对象191人,发放帮扶资金15.15万元;实施扶贫产业项目收益分红64户132人,人均增收1000元;自主创业有11户26人,年户均增收5万元;通过各种渠道解决贫困户就业328人(外出务工173人,本地就业安置120人,清洁工35人);贫困户评级授信57人295万元,发放扶贫贷款40笔190万元。20xx-20xx度共实施贫困户危房改造254户,其中贫困村尖山46户,狼山22户、灵山38户。20xx年78户危改计划已经全面竣工,贫困户住房安全得到有力保障。在落实贫困户特惠政策的同时,我镇积极推进村级产业发展,以示范为引领,带动贫困人口脱贫。今年,新发展连片花卉苗木、蔬菜种植4家,药材连片种植2家,新批畜禽养殖场6家,强英鸭业、牧园养殖项目正在落实项目用地址。9个行政村实现了农业产业发展新突破。狼山、灵山两个贫困村果蔬、药材种植和家俱生产项目10月初进行实施,实现了贫困村全部有特色产业的脱贫目标。

(二)围绕贫困村出列重点,补齐脱贫短板。为确保20xx年底3个贫困村出列目标任务,我镇认真研究贫困村致贫原因,镇党委、政府与村、帮扶单位共同研究制定了年度脱贫计划。整合各方面资源,积极实施部门联动,推动贫困村脱贫。

特色产业发展。201x年,县投入扶贫专项资金150万元在尖山村兴建的100亩蔬菜大棚产业扶贫项目,并实现了项目区水、电、路、管理房配套设施全部到位,现已经投入使用。该项目的实施,可解决尖山村80多人就业问题,年人均务工收入增加1.5万元;本村64户贫困户项目收益分红人均增收1000元。辐射带动贫困村集中连片特色瓜果种植300余亩。投资100万元的狼山扶贫产业果蔬大棚种植项目正在做主体工程设计,项目占地100亩,可带动50余户贫困家庭脱贫;灵山村占地500亩的药材种植项目已做流转土地,秋收后实施药材种植,全年可解决40余人就业。

2、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市县交通局投资752余万元改造灵山、狼山、尖山三个贫困村10.46公里13个道路改造项目,正在有序施工,10月底前全部竣工。通行条件的改善,极大地改善了贫困村基础设施落后面貌,方便了群众生产生活,提升了贫困村发展动力。投资200余万元的狼山小学教学楼改造项目即将竣工验收。全面完成狼山、灵山两贫困村高标准农田治理,实现了田成方、林成网、渠相通、沟相连的目标。投资650余万元的尖山高标准农田治理项目已完成规划设计,近期国土部门将进行招标,进行施工;尖山中心村美丽乡村建设已经列入规划,正在积极推进。全面实施自来水入户工程,通过水利部门项目投入,目前全镇实现户户通自来水目标,切实解决农村居民饮水安全问题。

为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省、市、县关于精准扶贫的决策部署,按照县委提出的“人脱贫、村出列、县摘帽”和“三年集中攻坚、提前两年摘帽”的要求,确保到20xx年我镇稳定实现“两不愁、三保障”,所有贫困人口全部脱贫的目标,现将我镇精准扶贫工作的开展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山七镇位于舒城县西南部,辖区总面积132.9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13172亩,山场面积144394亩,全镇辖16个行政村,1个街道社区,总户数9635户,全镇总人口35445人,是一座集山区、岗区、库区于一体的舒城县西南重镇。长期以来受自然条件、地理环境、人口素质等诸多因素限制,全镇处于贫困线以下人口较多,共5个贫困村,201x年末全镇贫困人口5619人。

二、目标任务:

到20xx年底全镇贫困人口5619人全部脱贫,5个贫困村全部出列,具体目标时限为201x年脱贫1954人,20xx年脱贫2325人,20xx年1340人。其中发展生产和促进就业脱贫20xx人,异地搬迁脱贫944人,生态保护和补偿脱贫615人,发展教育脱贫500人,社会保障兜底脱贫1560人。

三、具体做法:

1、成立组织、强化领导。镇成立“山七镇扶贫攻坚领导小组”,由镇党委书记、镇长任组长,分管扶贫工作的副镇长任副组长,班子成员和站、所、办负责人为成员。同时成立扶贫工作站,落实了办公场所,抽调3名业务精、责任心强的同志从事扶贫工作,配齐了办公设施,并且分管副镇长办公室设在扶贫工作站,确保扶贫各项工作高效运转,各村街确定了一名业务精的同志担任扶贫专干,为打赢扶贫攻坚战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障。

2、广泛动员,强力推动。镇3月30日召开了脱贫攻坚工作动员大会,印发了《山七镇精准扶贫工作实施方案》,会上镇党委政府与各村两委签订了脱贫攻坚责任状。4月20日,镇紧接着召开了扶贫对象建档立卡精准核查会议,要求各村对贫困人口再次进行精准核查。

3、认真核实,精准识别。各村召开了党员、代表会议,对201x年末贫困人口进行精准识别,并公示,评议过程公开、公平、公正;对评议出的贫困户村两委干部和包户干部一道,找出致贫原因,商议帮扶措施,确定脱贫年度,确保做到“六个精准”。

4、深入农户,精准帮扶。全镇贫困户2222户,市、县和乡镇各单位帮扶干部职工共1060人,目前所有单位都到相应的村进行了入户走访,个别单位的部分人员因为工作性质特殊,正在分批次组织单位干部职工入户走访,入户走访的干部职工按照“五看、四访、一举措”的要求,逐项了解贫困户的生产生活情况,认真填写扶贫手册等相关资料,对贫困户的致贫原因和相关需求进行梳理,制订帮扶措施,帮助贫困户如期脱贫。

5、抓好培训,规范档案。镇组织扶贫工作站工作人员和全体村扶贫专干参加了县组织的一次业务培训,4月30日镇在高山村组织召开了一次扶贫工作业务培训现场会,要求各村档案按照文件类、表格类、记录类、公示类进行整理,并对扶贫手册填写和相关业务作了具体要求;并在5月18日组织全体村干部,对脱贫攻坚业务知识掌握情况进行考试,使所有干部对扶贫业务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同时做好宣传工作,在省、市、县各级媒体报道信息20余篇;镇脱贫攻坚作战图和村级作战图表也于4月底全部在醒目位置上墙,为下一步脱贫攻坚工作提供了详实的软件资料。

健康扶贫宣传工作总结,健康扶贫政策落实情况报告完整

卫生院领导班子及时召开工作会议,安排部署“冬季暖心服务活动”相关工作,成立以院长为组长、班子成员为副组长,各科室负责人为成员的“冬季暖心活动”领导小组,将责任落实到专人,确保活动顺利开展;要求全院职工进一步统一思想认识,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推动活动落实到实处。

1、为更好的关心、关爱xx寨乡辖区贫困户和计划生育特殊家庭及敬老院孤寡老人,卫生院领导及我院医护人员一起来到敬老院为孤寡老人送去了大米和食用油,并为老人做了一般的体格检查。为老人们送去了寒冬中的一丝温暖。

2、为做好慢病签约服务工作,实现贫困人口和计划生育特殊家庭与家庭医生“两见面”,以及贫困人口和计划生育特殊家庭知晓当地签约服务优惠政策、签约医生知晓贫困人口和计划生育特殊家庭健康状况、贫困人口和计划生育特殊家庭知晓签约服务内容的“三知晓”,提升贫困人口和计划生育特殊家庭签约服务获得感。并看望和慰问了计划生育特殊家庭成员,大多是人到中年遭遇独生子女伤残或死亡打击,如今他们已逐渐步入老年人。

3、贫困人口大部分是因病致贫,他们在身体健康方面遇到了较多困难。在县卫计委部署下,我院开展了20xx年为贫困户34种慢病及9种大病患者免费体检,并发放了爱心早餐。为因病致贫的贫困人口送去寒冬里的一抹暖阳。

4、对那些行动不便的老年人,我院与睢县中医院共同下乡为贫困人口体检,让每一位慢病患者都能享有国家健康扶贫体检项目,更详细更具体的宣传健康扶贫政策。落实公共卫生服务每一个项目。并为每人测量血压免费发放莲花清瘟胶囊1盒,为他们送去寒冬里健康的希望。

卫生院通过开展慢病签约服务,落实政策,健康关怀、健康教育宣传,免费健康体检及义诊发放药品等一系列活动,加大了对辖区贫困户和计划生育特殊家庭的关爱力度,受到群众认可。

扶贫工作总结

20x年,我局继续按照省、市、县精准扶贫工作要求,全力做好挂点村、挂点农户的脱贫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也存在一定的问题,现将20x年我局精准扶贫工作总结如下:

x村位于x镇的东北角,x国道穿越全境,与x镇国道上接壤,总面积6平方公里。全村共有31个村民小组,865户3452人,总劳动力1745人,其中小学生数326人,初中生数126人,高中数68人。耕地面积2312.03亩,人均0.67亩,有效灌溉面积1230亩,旱涝保收面积760亩,果园面积420亩。党员73人,村“两委”干部6人。全村共有148户贫困户,共456人。其中扶贫户91户,303人;扶贫低保户24户,82人;低保户26户,63人;五保户7户,8人。我局共有工作人员6名,在x镇x村挂点联系了15户农户,全部属于扶贫开发户。

(一)成立组织机构

成立x县体育局20x年精准扶贫工作领导小组,x局长担任组长,x、x副局长任副组长,x、x、x等其他干部任成员。

(二)深入了解致贫原因。

经深入了解,发现x村村民致贫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低文化素质致贫。文化贫困导致人们思想安贫守旧,观念落后,一些贫困户生活标准低,有的听天由命,消极悲观,缺乏脱贫信心和勇气,有的两眼朝上,依靠国家救济,“等靠要”思想依然存在,有的观念保守,不愿接受新技术,甘愿受穷。

二是年老多病致贫。个别家庭成员年老体弱,或患大病,或患慢性病,或丧失劳动力,而亲戚儿女不能资助和赡养而导致贫穷。虽然通过农村合作医疗和民政救助缓解了部分经济压力,但高额的医疗费用如同无底洞,依然是此类家庭称重的负担。

三是劳力缺乏致贫。由于家庭本身缺乏劳动力,家庭单靠传统的种植业为生,产出的农产品又无法外销,家庭经济十分困难。四是其他原因致贫。如由于自身残疾,无法从事劳动生产;天灾人祸使本来富裕的家庭被掏空家底而陷入困境;子女上学经济压力大等。

(三)帮助农户脱贫成效明显:一是深入结对帮扶贫困户,全面了解沟通发展思路,填写好x市精准扶贫信息表,并录入管理系统。二是制定详细精准发展规划、年度工作计划、具体帮扶措施,在产业、就业、保障等方面全力提供帮助。

三是认真抓好防汛抗灾工作,深入农户家中宣传防汛抗灾知识以及应对措施,查看水库、山塘、水坡等地质灾害易发区域的情况变化,做好预警工作。四是做好“一本通”相关工作,组织帮扶干部和农户认真填写好“一本通”,并要求干部、农户要完全一致。

五是根据农户不同的特点,经常性的和他们保持联系,询问发展规划和要求,长远打算和近期打算,及时给他们出主意,想办法给予解决。六是与县有关部门、乡镇、村里联系,要求各方面给予我们连挂的农户更多优惠政策。七是全面完成20x年脱贫户的信息录入。20x年我局连挂的农户共有3户,加上20xx年的脱贫户,我局共9户贫困户脱贫,剩下6户未脱贫。

(四)完善精准扶贫信息

按照市、县、镇的有关要求,积极上户落实贫困户信息,并及时将贫困户信息录入到扶贫系统内。目前,我局联系的15户贫困户信息已全部在系统内进行了录入,并关联到了我局各干部。

(一)存在的问题

1、贫困户对于精准扶贫的认识还不够;

2、脱贫的具体措施还需进一步精细。

(二)下一步打算

1、加大精准扶贫工作的宣传力度。充分利用宣传横幅、公告、广播电视、手机群发短信、微信等手段,广泛宣传精准扶贫的相关政策,使广大群众深入了解精准扶贫工作,以便更好的开展工作。

2、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坚持宜农则农,发动有能力的贫困户发展脐橙、油茶、西瓜、甜玉米等特色优势产业和生猪、鱼养殖业,提高特色产业开发效益。

3、探索建立产业发展带动机制。积极引导承包土地向专业种养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流转,提高贫困户的组织化水平,让贫困户从产业发展中获得更多收益。

协助做好村容村貌治理等。

5、鼓励提升就业技能。大力落实“雨露计划”等政策,鼓励贫困户参与“新型农民职业培训”,提升贫困家庭劳动力创业就业技能。20x年实现70%贫困户通过培训提升劳动就业能力。20xx年前全部培训完成。

6、按照市、县、镇的有关要求做好其他有关扶贫工作。

年扶贫情况工作总结范文

王屯民族村区域偏远,区位优势不明显,集体经济底子薄、基础弱,没有实体产业经济。同时村里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没有形成统一管网规划。造成沟河塘堵塞,造成路面积水严重。交通设施基础薄弱,部分村组生产道路尚未硬化,群众生产、生活、出行十分不便。导致部分群众对扶贫工作不理解、不支持。

下一步深入到基层群众,了解村情名义积极宣传党的惠民政策,落实产业扶贫措施,热心帮扶贫困户发展生产,解决困难户生活困难,发展集体经济,带领广大贫困户增收脱贫,切实提高贫困户对扶贫工作的满意度。

xx开发区管委会16位干部对杨楼孜镇王屯村的90户贫困户进行了包保,村级办公设施得到添置,村级光浮发电项目用地已协调落实,对特困贫困户及时进行救助,驻村干部到岗到位,被包保村及贫困户的帮扶工作正常开展。

学校扶贫情况的工作总结

__民族中心学校精准扶贫工作,在各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__村村支两委的紧密配合下,以农民增收为重点,以全面脱贫摘帽为目标,坚持真情扶贫,办好实事,注重实效,强化服务,在促进发展上下功夫,推进和加快了帮扶村组贫困户的脱贫致富的步伐,现就我们20__年上半年具体做法汇报总结如下:

1、加强领导、各负其责。

为了抓好落实精准扶贫”工作,乡中心学校成立了精准扶贫工作领导小组,由乡中心学校党书记、校长为组长,全体校委会人员为成员,办公室具体负责此项工作,分工到人,各司其职。

2、上下联动,密切配合。

我们根据党委政府的安排和步骤,与村组干部紧密的配合,与帮扶对象交心谈心与他们打成一片,当好参谋,做他们的知心人和引路人。

3、深入实际,摸清情况。

根据县、乡扶贫开发建档立卡工作实施方案,围绕对象精准、内容精准、目标精准、措施精准,抓紧抓实抓好精准扶贫工作。

(1)深入帮扶家庭了解情况。在20__年2月,工作人员与村委会人员三次深入帮扶村、组,摸底排查,掌握基本情况。

(2)再次初选贫困农户名单。在20__年4月,工作人员与村委会人员再次深入各户初选贫困农户名单,予以公示。

(3)甄别确定贫困农户名单,协助各部门按照上报的贫困户名单,完善相关档案。认真按照贫困户建档立卡的工作方法和步骤,做好贫困农户的统计工作。

(4)最终确定帮扶对象,再一次人深入帮扶家庭,与帮扶对象拟定脱贫措施,并签订协议和承诺书。

通过以上方法和步骤,我们服务范围内共帮扶家庭74户,帮扶人数184人,其中在籍学生27人。

4、有的放矢,对症下药。

5、下半年工作打算。

结合贫困户的具体情况,着眼市场需求、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承受力,按照“宜工则工、宜农则农、宜商则商”和一户一法的要求,找准产业发展和增收路子,制定和完善村级产业发展规划,做到“规划到户、带动到人”,实施好当前拟定的产业项目,同时要积极争取各类项目资金的投入,做到项目到户,资金到户,效益到户,进一步做好精准扶贫工作。

精准扶贫,任重而道远,脱贫决不一朝一夕的事,我们在取得一定成绩的同时还要发现存在一些问题,离真正脱贫的目标还有一段艰难的路程要走。我们全体人员将进一步强化责任意识,创新意识、质量意识、协调意识,以务实诚信、多办实事的优良工作作风来做好今后的扶贫工作。

扶贫工作总结

20xx年,我镇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县农村工作和扶贫工作会议精神,扶贫开发工作以加强农村基层组织为核心,以建设新农村为主题,紧扣“整村推进、劳务培训、产业扶贫”三项重点,制定发展规划,积极争取项目,多方筹措资金,健全扶贫机制,强化扶贫责任,全力实施设施扶贫、产业扶贫、移民扶贫、智力扶贫、劳务扶贫、保障扶贫“六大扶贫”举措,以“一户一亩井冈蜜柚、一户一亩横江葡萄、一户一个鸡棚、一户一人进园区务工”的“四个一”产业扶贫工程为抓手,以担保贷款、贷款贴息、现金奖补、产业保险的“四轮驱动”金融扶贫模式为支撑,逐户落实帮扶措施,逐户落实责任人,逐户明确脱贫时间,如期完成了县委、县政府下达的减贫任务。现将我镇一年来的扶贫工作总结如下:

编制了20xx年至20xx年移民搬迁规划共7个安置点,共198户、863人左右;同时完成了今年xx下田(31户、121人)、林源睦塘(17户、71人)、林源林源(7户、26人)三个点的搬迁工作。

按照县扶贫办的文件精神,多次对建档立卡的贫困户信息进行了调整、修改和校对,到目前为止,我镇现有贫困户1322户、4437人,同时将我镇今年预脱贫人口1478人输入系统。

5月份,镇党委按照县委统一部署,全镇开展“扶贫济困月”活动,和定点帮扶单位一道对全镇所有贫困户进行了帮扶,项目共14个,资金220.4万元(含镇财政资金6.4万元),覆盖了全镇所有的贫困户。

8个贫困村的整村推进项目已得到县扶贫办批复,项目共34个、资金160万元,日前已有20个项目全面完工,其余项目正在紧张有序的进行中。5个扶贫整治点的项目已完工的有4个。

为7名考取本科的贫困户家庭学生每人争取了3000元的`助学补助金;为1名困难中小学生争取了1000元的助学补助金;为20户产业贫困户争取到x000元产业差异化补贴;同时为取得劳动力证书的贫困户家庭共73人每人获得600元的考取证书补贴。

扶贫工作总结

我乡建档立卡贫困户508户,贫困人口xx36人,贫困面达12.7%,在20xx年至20xx年四年时间中,我们共计将通过“五个一批”扶贫攻坚行动,实施804户共1496人,其中“扶持产业和就业发展一批”人数为518人共280户;“低保政策兜底一批”人数为454人共xx2户;“医疗救助扶持一批”人数为524人共372户。今年,我们总计将实施362人共184户,其中“扶持产业和就业发展一批”人数为131人共70户;“低保政策兜底一批”人数为124人共39户;“医疗救助扶持一批”人数为107人共75户。

1、建立机构,完善软件,保障扶贫工作落实到位。

我们成立了全乡扶贫工作领导小组,由乡党委书记任组长,乡长任副组长,分管农业及扶贫工作的副乡长具体负责安排部署扶贫工作。各村也相应成立了扶贫领导小组、扶贫专项资金理财小组、监督小组等各项组织,确定了由驻村领导统筹、指导,村级干部具体落实,党员代表、群众代表、贫困户代表参与监督的完善的工作方式、流程。同时,为了使扶贫工作做到精准到位,前期,我乡还统一制定下发了如贫困户花名册、帮扶台账、干部帮扶签到表等表册,并要求乡、村两级干部要如实、准确、及时填报,现在,我们也按照上级有关部门的要求,对相关表册进行了进一步的完善。我们还多次召开扶贫攻坚专题工作会,对阶段性工作进行具体安排部署,由农服中心干部对相关表册的填报进行专门的培训。通过多方面努力,为我乡扶贫工作的开展提供基础保障。

2、分批推进,具体规划,保障扶贫工作顺利开展。

为使扶贫工作推进更加有效,按照区委、区政府要求,根据我乡实际,我们制订了在辖区内各村分批次实施扶贫攻坚工作的规划。今年,我们将在张家湾村、盛家梁村、之字拐村、浸水湾村、半坡龙村5个村实施第一批扶贫攻坚项目。我乡本年度扶贫解困专项资金共计655000元,我们通过挨户询问、讨论制定具体发展规划的方式,对贫困户所需求的如牲畜、粮食等物资进行了统计与统一购买。目前,我们第一批已为贫困户购买牲畜的资金为202942元,购得牛10头、猪87头、羊88头、鸡1465只、鸭1310只;我们将通过对贫困户对已购回牲畜的饲养情况、家庭具体情况的继续跟踪、走访,根据实际追加购买牲畜或是购买如饲料、肥料、粮食以及其他的生活必需品。同时,对于本年度未实施专项扶贫项目的贫困户,我们也将采取民政资金救助以及优先发放上级帮扶物资的`方式,帮助他们进一步提高生活、收入水平,尽可能的脱贫解困。

3、多措并举,突出重点,保障扶贫工作取得成效。

一是以“三项制度”助推扶贫工作。我们坚持以“三级联动代办”、“民情气象站”、村务集中办公三项制度为平台,发动广大村干部、驻村干部、党员模范代表、致富带头人积极参与,有乡属各部门、驻乡单位、企业牵头成立了如“低保、大病救助”、“种养殖技能指导”、“入户救治”、“畜牧养殖瘟病防治”等多个便民服务小组,以深入村、社,点对点的帮扶、一对一的服务的方式,真正做到便民利民,解决贫困户的后顾之忧。二是以严格的规定落实扶贫工作。乡党委、政府与各村签订了目标责任书,将扶贫工作作为年度重点考核项目,明确了考核标准。我们要求村支两委全体干部及驻村干部每人具体联系5至6户贫困户,必须亲自入户调研,了解贫困户的具体情况与具体想法,精准制定扶贫帮扶规划,并在与贫困户沟通认同后签订责任书,真正做到扶贫工作精准到户、精准到人,并从根本上扼杀可能存在的干部工作不实,不深入村社、群众的问题。三是以智力帮扶带动扶贫工作。去年,我乡通过与区妇联、农牧业局等联系,聘请专家到我乡共举办了4期培训班,培训群众350余人,对群众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和智力帮扶。今年,我们邀请了区畜牧局专家陈武全同志到我乡为近百名贫困户对家禽、家畜的饲养、防瘟防疫等多个方面做了专题授课。通过多方面的培训,提高贫困户的生产技能与个人素质。四是以产业发展推进扶贫工作。我们以产业发展为重点,通过积极与区总工会、妇联等联系帮扶单位沟通,在鱼家庵村发动群众栽植核桃6000株,在浸水湾村采取群众土地入股分红的形式发展花椒300亩,农民常年打工增加收入。全乡推广优质稻种植6700亩,发展无公害蔬菜、反季节大棚蔬菜1800亩,引导农民利用冬闲田扩种蔬菜500亩,规模化、标准化养殖小家禽87989只、水产600亩,新发展珍稀林木100亩,完成套种核桃树400亩,拓展玛思特葡萄栽植300亩;建成200亩虾稻蟹稻耦合实验基地,放养阳澄湖大闸蟹30000只,预计产值将达到230万元以上。今年,全乡完成生产总值3995.6万元,同比增长13%;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5466元,同比增长13%,全乡经济状况发展良好,农民收入明显提高。

4、上级重视,帮扶到位,保障扶贫工作有力推进。

今年,为使我乡精准扶贫村鱼家庵村、浸水湾村真正得到发展,区委马常委以及区总工会其他领导多次下村调研,并送去帮扶慰问物资。今年6月,区总工会为鱼家庵村14户贫困户、浸水湾村62户贫困户每户送去鸡苗20只、大春生产帮扶资金300元,帮助他们发展小家禽养殖,保障大春生产。今年8月,区总工会又为鱼家庵村9名贫困学生与浸水湾村7名贫困学生每人送去了xx00元帮扶资金,鼓励他们通过学习知识,提高自身素质,掌握更多的技能,实现脱贫致富。同时,区妇幼保健院也在今年为鱼家庵村20户贫困户每户送去了鸡苗20只,区民政局也在今年为半坡龙村53户贫困户每户送去了鸡苗20只。正是上级领导的关心与重视以及兄弟部门的帮助与支持,使得我乡扶贫工作得到更有力的推进。

一是因病致贫、返贫突出。一方面全乡医疗卫生条件相对薄弱。乡、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还不够完善,特别是乡镇卫生院只能满足于常见感冒发烧等常规疾病的医治,时有“办医乱”的现象发生,一些病人被误诊,延误了治疗时机,加大了救治难度,把小病拖成大病,额外增加了医疗费用。患者稍有不适就需要到东观、长乐乃至城区医院就诊,而大医院的收费项目繁杂,收费较贵,农村居民“看不起病”现象仍然存在。另一方面,目前新农合和大病保障报销手续繁琐,比例低、范围窄。特别是门诊医疗费用报销比例和乡镇卫生院住院报销比例都不高,且大部分药品费用不在报销范围内。二是因灾致贫、返贫时有发生。由于经常发生阶段性旱灾,近几年都有发生春旱的情况,大春生产受到了的严重影响。另外,20xx年夏季暴风雨导致我乡园区大棚大面积损毁,直接损失近五十万元,随之带来的经济作物减产欠收,影响到业主和群众收益百余万元。其他如因夏季暴雨,易发生山体滑坡和小范围的泥石流,阻碍了我乡相关高山村的交通运输和产业发展。三是“等靠要”思想严重。由于主观和客观条件差异,各村项目开发进度极不平衡。部分村干部认识不到位,措施不得力,总想着靠上级拿资金、拿项目来扶贫,老百姓也存在严重的等、靠、要依赖思想,甚至部分老百姓还有着送技术、送作物不如送钱物的想法,一心想靠政府的帮扶资金“过日子”,落后的思想严重制约着经济快速发展。四是劳动力输出不足。缺少专项扶贫培训资金,对口培训力度小、时间短、内容单一,造成一定量的劳动力由于缺技术、缺技能而闲置在家,未能输送出去。

自扶贫开发工作实施以来,截至20xx年底,我乡已实现脱贫331人,现还有1294人还未脱贫。我们计划在20xx年脱贫605人,20xx年脱贫330人,20xx年脱贫330人,20xx年对剩余的358人实现全面脱贫,真正做到区委、区政府所要求的20xx年全面脱贫,20xx年巩固提升,20xx年全面奔小康。

一是要继续加大科技扶贫,加大培训力度,按现今社会的新要求、新标准培育新型知识化农民,从思想上、技能上解决制约脱贫的根本原因。

二是要按照新农村建设要求,继续抓好重点村建设,突出山水林田路综合治理,不断改善人居环境,使各村逐步达到新农村建设的要求。

三是要继续抓好项目建设力度,按照农村城镇化的建设要求,抓好重点项目实施,逐步把我乡各村建设成布局合理、功能齐全、设施完备的新村庄,使我乡真正成为在全区有影响、在全市有位次的农业名乡、产业大乡、教育强乡和经济富乡。

四是要抓好劳务输出。乡党委、政府将积极与涉农部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做好联系、沟通工作,力争多方面为贫困村剩余劳力提供就业门路。同时,我们还将搞好技术培训,每年培训不少于5次,受训人员要达到500人以上,年劳务输出达到20xx人次以上,力求实现劳务人均增收500元以上。

五是要建立有效机制,杜绝返贫现象。我们将对脱贫户继续跟踪、联系,并建好档案记录。对于扶贫开发工作,一定要做到项目精准、技能培训精准、对户规划精准、资源配置精准。切实做到实事求是,方法有效,坚决杜绝数据脱贫与返贫现象。

扶贫工作总结

今年以来,全市各级扶贫部门紧紧围绕8万贫困人口解决温饱实现稳定增收的目标,坚持以整村推进直接扶持到户的扶贫工作方式,通过积极争取并认真组织实施整村推进、产业化扶贫、劳动力转移培训、扶贫移民扩镇、革命老区扶贫项目,组织动员社会各界力量参与扶贫开发,切实加强扶贫资金项目管理,开展开展机制体制创新等措施,取得显著成效。

上半年全市各级扶贫部门主要开展了以下几项工作。

(一)理清工作思路,明确目标任务。以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新阶段扶贫开发”的概念为转折点,我国的扶贫开发进入了开发与救助两轮驱动的新阶段,呈现出专项扶贫、惠农政策扶贫、行业扶贫、社会各界扶贫等多力量、多种举措有机结合、互为支撑的“大扶贫”新局面。坚持开发式扶贫方针,实现低保制度和扶贫开发政策有效衔接,做到“应保尽保”、“应扶尽扶”是新阶段国家扶贫战略的核心内容。到2020年“绝对贫困现象基本消除”是扶贫工作的奋斗目标;到20xx年基本解决农村牧区贫困人口温饱问题,并逐步增加他们的`收入,是扶贫工作的阶段性目标。当前扶贫开发的首要任务,是按照新的扶贫标准(国家1196元,自治区农区1580元、牧区1800元以下。)尽快稳定解决扶贫对象温饱并实现脱贫致富。

(二)深入专题调研,制定扶贫规划。

为做好新阶段的扶贫工作,年初市扶贫办拟定新阶段扶贫开发形势、任务、对策;市区域性贫困问题探讨;劳动力转移培训机制创新;牧区贫困问题分析及对策;抓住机遇,用好政策,尽快解决革命老区贫困问题等5个调研专题,分别由5位主任带队开展专题调研,并形成了较高质量的调研报告;调研报告中的许多问题分析、对策建议得到国家和自治区扶贫调研组的肯定和采纳。

(三)认真做好项目储备,积极争取各类扶贫资金项目。在制定上报“扶贫开发规划”的基础上,市扶贫办组织各旗县区扶贫办,充实完善了“整村推进”、产业化扶贫、扶贫移民、劳动力转移培训、革命老区扶贫项目库。为今后争取财政扶贫资金和新增国债资金项目奠定了良好的工作基础。

(四)积极组织社会各界参与扶贫开发。

一是结合市委开展“进百乡、促发展、惠民生、抓落实”活动和20xx年启动实施“整村推进”工程,建议市委、政府对市级领导干部扶贫联系点和中区直、市直单位的扶贫联系点进行了重新调整,进一步调动了社会各界参与扶贫开发的积极性。

二是与市直工委联合对市直单位20xx-20xx年社会扶贫工作进行了全面检查,向市委、政府提出表奖意见。

三是通过努力促成了北京清华大学与喀喇沁旗结成教育对口帮扶对子。

(五)切实加强扶贫资金项目管理。

一是继续在全市深入开展“扶贫开发管理年”活动,进一步规范了项目选择、申报、实施和检查验收的程序和办法,制定下发了《扶贫开发工作多因素量化综合考评管理办法》,进一步加强了对扶贫工作绩效评估及奖罚工作力度。

二是切实加强对扶贫项目实施过程,资金使用情况的监督检查,每季度开展一次扶贫项目进展情况和资金到位情况统计监测。

1、贫困面大。到20xx年底,全市仍有54万贫困人口属于扶贫对象,尤其是牧区、革命老区和一些特殊类型区的贫困问题十分突出,扶贫任务艰巨与扶贫投入不足的矛盾比较突出。

2、金融危机对贫困地区的影响正在逐步显现。部分沿海出口企业和市内多数矿山企业停产半停产,一部分外出打工的农民工被迫返乡,即使继续打工工资水平也明显下降;加上今年以来生猪等部分农畜产品价格下降,更增加了扶贫工作的不确定因素。

1、根据自治区下达的整村推进数量指标,抓紧确定重点村名单,做好项目可研、论证、审批、下达实施工作;按要求尽快使6个项目区启动实施第六批扶贫移民扩镇项目;按照自治区已经下达的5100人的劳动力转移培训计划,抓紧组织培训机构开展培训。同时要积极做好产业化扶贫、集中连片开发和其他非定向扶贫资金项目的申报工作。

2、切实加强对扶贫资金的日常监管。由内部审计监察办公室牵头,组织人员对20xx年整村推进、产业化扶贫、劳动力转移培训、扶贫移民、扶贫龙头企业贴息项目实施及资金使用情况进行一次重点抽查,发现问题及时研究解决办法,提出整改措施,积极配合审计部门搞扶贫资金专项审计;对去年各级审计部门提出问题整改情况进行全面督察,对整改不力,或没按要求认真整改的严肃处理。

3、积极与市调查队协调配合,按照国家和自治区确定的新的扶贫标准,对全市及各旗县区的贫困人口数据进行测算和确认,进一步健全和完善贫困户进出机制,为下一步瞄准贫困人口,做好扶贫工作提供重要参考依据。

4、继续深入开展扶贫调研活动,进一步创新工作机制。

一是继续深入开展牧区、革命老区扶贫调研活动。

二是深入开展以“热点、难点问题剖析,典型经验总结,机制体制创新”为主题的三项调研活动,开展好理论研讨。

三是认真总结推广典型经验,继续办好“扶贫开发网页”,改版“扶贫开发信息”,实行政务信息奖励机制,进一步加大扶贫开发外宣工作。

5、搞好扶贫部门自身建设。抓住自治区政府机构“大部制”改革设立扶贫开发办公室的契机,积极呼吁争取市委、政府进一步加强充实市和旗县区扶贫开发工作机构,积极协调编制、人事部门争取将扶贫系统全额事业编制人员纳入公务员管理序列。

扶贫工作总结

20xx年,在各级政府的领导下,扶贫办等部门的指导下,xx村两委干部团结带领群众,认真贯彻党的十九届一中全会精神,依托本村现有资源,积极发展村级集体经济;以“精准扶贫”思想为指导,立足建档立卡贫困户基础,加紧推进扶贫开发工作;积极争取政策支持,统筹协调推进本村扶贫事业发展,现就我村工作工作总结如下。

一是依托现有资源,实现贫困村集体经济再生能力。村两委从清理“三资”入手,主要是:首先,公开拍卖老村委会四间平房,实现固定资产货币化。其次,发包租赁村集体闲置鱼塘。再次,积极开展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通过上级争取,xx村纳入现代农业示范区项目建设范围,正在积极开展土地流转工作,目前全村已近90%的农户签订了流转协议。xx村现有农田3800余亩,加上一些整理后的土地,全部流转后,每年将为xx村集体带来近7万元的固定收益,将极大改善xx村集体经济落后的局面。

二是积极争取上级单位支持,发展集体经济。我们利用省专项选派帮扶自己5万元与柳沟村捆绑使用,共建奶牛养殖场,每年为村集体带来收益5000元。我们积极申报光伏发电站项目,通过上报20xx年度贫困村项目认领活动,争取到市人社局等五家单位和公司资金20万元,作为光伏发电站的配套资金,目前先期资金8万元即将到账,余下部分待项目开建后陆续到位。

三是实施贫困户“精准扶贫”。协调市五家单位联系帮扶6户困难家庭,目前已有一户家庭通过市残联资助建设羊圈、购买种羊的方式实现了脱贫目标,其他几户也在逐步实施中。我们还为其他丧失劳动力的贫困户通过办理低保,为孤寡老人办理五保户等方式,将一部分五保贫困户,丧失劳动能力的贫困户进行了脱贫。此外,通过政策倾斜,改善贫困户生活条件。在上报危房改造的名单时,重点考虑建档立卡贫困户的需求,现已完成6户贫困户的危房改造项目。另外,今年我们又上报了7户贫困户的防震房屋建设项目。目前,53户贫困户中,有劳动能力的待脱贫户仅有十余户。

四是开展基础设施建设。xx村内基础设施落后,我们通过申请中央专项农村公共服务运行维护机制20万元用于改善村组内的道路,方便村民生产和出行,目前工程已经开始铺设路基,月底将全面完成。

五是开展教育扶贫。教育扶贫是最根本的扶贫,我们抓住贫困家庭子女教育帮扶这一要点,积极开展对贫困村小学和贫困子女的教育资助。20xx年,市人社局等5家单位出资5万元,用于资助xx村贫困家庭子女就学,20xx年,我们资助了22名贫困学生共计5600元。我们还积极联系公益慈善组织,蚌埠市稳恒者协会等慈善组织在蚌埠市淮河路步行街举办公益演出,募集社会善款5000余元,为10名困难学生资助现金3000元,余款用于购置学习用品等。协会又联系延安路幼儿园为xx小学捐助课桌椅30余套,改善了贫困学校的办学条件。

六是开展贫困户的帮扶慰问。今年以来,市5家帮扶单位和其他相关部门县处级和科级领导分批约50人次到村开展困难群众和困难党员慰问,共计慰问近30户困难群众和党员,发放慰问资金和物品9000余元。

一是加快推进贫困村集体经济发展。加快推进土地流转工作,转变农业产业结构,推进现代农业发展,组织转移剩余劳动力。通过土地流转工作,一方面解放了本村的劳动力,另一方面也推动了集体经济发展,使集体有能力解决村内一些基本问题。

二是在精确认定“建档立卡”贫困户的基础上,分类做好贫困户的帮扶脱贫工作。通过复核已建档立卡的贫困户,做到识别准确,重新制定一户一策帮扶措施,确保所有贫困户按照目标计划完成脱贫。

三是开展本村基础设施建设工作。完成已经实施的道路和村民广场工程。积极申报我村道路,水利等基础建设项目。

四是进一步做好光伏发电站项目。

五是确实管理好扶贫蔬菜大棚项目。

五是继续开展教育扶贫。通过单位帮扶的教育资金,安计划继续实施贫困家庭的贫困学生的教育资助。

六是开展年底对贫困户的慰问工作。联系帮扶单位落实春节期间对贫困户的帮扶慰问。

一是希望前期申报的扶贫项目(包括整村推进项目)可以尽快落实。

二是建议贫困户的帮扶措施,扶贫资金可以具体到户。

三是建议上级部门给出一些对贫困户的扶贫措施如何与集体经济结合的指导意见,一边工作开展有个指导思想。

云南省扶贫情况

云南地处祖国西南边陲,是集边疆、山区、民族、贫困为一体的省份。全省辖16个州市,129个县(市、区),总人口4483万,其中农村人口3600多万。国土面积为39.4万平方公里,其中山区面积占94%。与越南、老挝、缅甸三个国家接壤,边境线长4060公里。有8个民族自治州、29个民族自治县、197个民族乡,有5000人以上的世居少数民族25个,少数民族人口有1415.3万,占全省总人口的31.6%。有国家扶贫重点县73个,占全国的12.3%,还有7个省级扶贫重点县,是全国扶贫攻坚的重要主战场之一。

进入新世纪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决定:制定实施《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从2001年到2010年,集中力量,加快贫困地区脱贫致富的进程,把我国扶贫开发事业推向一个新的阶段。在党中央、国务院的亲切关怀下,在国务院扶贫办的关心指导、中央有关部委的大力支持和上海市的倾情帮扶下,云南省委、省人民政府高度重视,结合省情实际,制定实施了《云南省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01—2010年)》,先后出台《关于加快新时期扶贫开发工作的决定》、《关于加快“十一五”时期农村扶贫开发进程的决定》、《关于完善省级机关企事业单位定点挂钩扶贫责任制度的意见》、《关于实施分类指导加快扶贫开发进程的意见》、《关于加快边远少数民族贫困地区深度贫困群众脱贫进程的决定》等重要文件,团结带领贫困地区广大干部群众的艰苦奋斗,推进全省扶贫开发工作高潮迭起,特点鲜明,措施有力,亮点闪烁,成绩突出,效果显著。

2001—2009年,全省共投入省级以上财政扶贫资金142.06亿元,其中中央财政扶贫资金96.17亿元,省级财政扶贫资金45.89亿元,省级财政资金投入总量居全国第一。2010年计划投入省级以上财政扶贫资金达26.31亿元,比2001年增加了14.2亿元,有力地推动各类扶贫项目的实施。

(一)“一体两翼”战略强势推进。一是整村推进。2001—2010年,省扶贫办累计投入省级以上财政扶贫资金51.7亿元,完成了2078个村委会和2.53万个贫困自然村的整村推进,有143.5万户贫困农户直接受益,提前一年完成“三个确保”目标任务。如:曲靖市2007年开始,以户“八有”、自然村“六有”和行政村“六有”为目标,每村整合投入资金400万元,探索开展了“政府大投入、资金大整合、项目大集中、社会大参与、群众大建设”的整村推进扶贫开发新路子,在较短时间内实现了332个贫困村委会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贫困人口整体脱贫。二是劳动力转移培训。在贫困地区认定了90个省级和1个国家级劳动力转移培训示范基地,10年共投入财政扶贫资金4.69亿元,转移培训贫困地区劳动力201.69万人,其中技能培训28.4万人,拓宽了贫困群众的就业渠道。如:昭通市在建立健全市县乡三级工作机构的基础上,依托驻外办事机构和外出务工人员同乡会,在外出务工人员较为集中的地区建立了60多个农民工服务联络点,提高了农民工就业的稳定性,常年在珠三角、长三角的昭通籍务工人员达30.98万人,占全省省外务工总人数的25.8%。三是产业扶贫。10年共投入财政扶贫贴息资金8.36亿元,引导项目贷款94.41亿元,重点扶持了龙头企业251家,带动贫困农户发展种植业、养殖业和加工业;引导到户贷款114.59亿元,帮助约240万户贫困农户发展特色小产业,户均增收1100多元,到期还款率由过去的86%提高到现在的99.3%。投入专项财政扶贫资金4.57亿元,扶持贫困地区产业发展。在69个县600多个贫困村开展了互助资金试点工作,累计投入财政扶贫资金8600万元,实现户均增收1000元以上。如:金平县引进广州大唐实业公司到勐拉乡进行香蕉产业开发,采用“公司+农户+基地”的发展模式,使香蕉亩产由原来的200-300公斤提高到1000-1500公斤,已带动3500多户农户实施标准化种植香蕉6000亩,户均增收400多元。漾濞县立足自然资源优势,着力培植和壮大核桃产业,苍山西镇光明村共有核桃12万多株,人均99株,核桃干果年产量480吨,销售收入674万元,人均纯收入达5600元。腾冲县大力推进互助资金试点工作,界头大园子村汤家岭小组互助社35户社员累计借款35万元,购买摩拉奶水牛35头,日产奶约240公斤,每天毛收入近千元,每年户均增收达7000元。

较少民族扶持发展规划,率先对人口较少民族集中扶持,组织实施了布朗族、基诺族综合扶贫工程。累计投入镇沅县苦聪人帮扶资金2.6亿元,基本解决了1.3万苦聪人的温饱。整合投入莽人克木人帮扶资金1.66亿元,开展了整村推进、基础设施、产业发展、安居工程等12项工程建设,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得到了胡总书记、温总理的充分肯定。2008年以来,又相继启动了对僰人、独龙族、瑶族支系山瑶、拉祜族的重点帮扶工作,为全国开展特殊类型贫困地区综合扶贫开发进行了积极探索,积累了重要经验。

(三)兴边富民扶贫开发取得突破性进展。2005—2010年,我省先后组织了两轮兴边富民工程,累计投入资金预计达到254亿元,主要实施了基础设施建设、温饱安居、产业培育、素质提高、社会保障和社会稳定、生态保护与建设等6大工程30件惠民实事。其中,在边境25个县投入财政扶贫资金18.38亿元,实施了4902个贫困自然村整村推进,使边境一线贫困程度得到有效缓解,贫困人口数量明显减少,贫困村脱贫产业逐步发展壮大,村容村貌有了较大改善,可持续发展能力得到有效增强。

(四)片区综合开发取得实质性成效。建立了对特殊困难区域重点扶持机制,加大了对昭通、文山、怒江、迪庆集中连片贫困州市的投入力度,整体贫困状况得到明显缓解。投入省级以上财政扶贫资金1亿元,在10个县开展了“县为单位、整合资金、整村推进、连片开发”试点工作。按照大扶贫、大整合、大参与、大发动、大开发的理念,一次规划、分两年实施,在全省16个州市20县21个乡镇开展整乡推进试点,省级每乡补助600万元,探索了贫困地区连片开发、整体推进的经验。安排4500万元专项资金,加快推进我省47个革命老区县开发建设进程。如:云县在茶房、大寨两个乡镇相对集中连片的20个行政村,187个自然村实施连片开发试点项目,覆盖11900户、49839人,累计完成总投资14837.33万元,其中省级以上财政扶贫资金1000万元,市、县配套资金350万元,整合部门资金5201.45万元,通过抓产业、强基础、重培训,全面夯实了贫困地区可持续发展基础。会泽县五星乡共投入资金6882.12万元,其中市级财政资金420万元,县级财政资金1260万元,部门整合资金2350.93万元,群众投工投劳及自筹2850.18万元,加快了基础设施建设、特色产业培育、社会事业发展、基层组织建设步伐。

(五)行之有效扶贫措施充分发挥作用。一是易地搬迁扶贫。对丧失生存条件,就地难以解决温饱的人群,坚持就地就近小规模集中安置和插花安置的原则,10年共投入财政扶贫资金14.88亿元、国债资金17.96亿元,对基本丧失生存条件的64.66万人实施了易地搬迁扶贫,基本达到了“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的要求。特别是在防灾减灾、保障贫困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上起到了十分积极的作用,如:永德县大山乡纸厂村龙塘沟自然村,红山自然村一组、二组海拔地处炭酸盐岩地区中松散堆积的不稳定陡坡上,随时面临滑坡的威胁。2009年共投入资金337.9万,其中:省级以上财政扶贫资金168.5万元,群众自筹169.4万元,组织实施了易地扶贫开发,转移安置农户55户337人,从根本上改善了基本丧失生存条件贫困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二是安居温饱工程。2003年以来,我省累计投入财政专项扶贫资金14.54亿元,对125个县(市、区)1726个乡(镇)9180个村委会5.5万个村民小组40.25万特困农户实施了破烂茅草房改造,并结合整村推进扶贫开发,又改造了3.3万户,实现了贫困群众世代期盼的安居夙愿,被贫困群众称为“第三次解放”,在境内外引起强烈反响,得到了回良玉副总理的充分肯定。如:沧源县自2005年以来,通过茅草房、杈杈房改造和安居工程等建设,先后修建民房达21196户,占全县总农户的64.13%。勐来乡民良村七组通过项目实施,人均纯收入达2900元,人均比上年增加1943元,翻了两番多。三是以工代赈扶贫。投入以工代赈资金24.43亿元,积极开展乡村道路、小型农田水利、人畜饮水、水土保持、江河治理和水毁工程恢复建设,加强了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

类工程492个项目,使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200元,比1992年增加了1944元。上海市自2006年对口帮扶德昂族以来,5年共投入帮扶资金3688.76万元,安排项目457个,实施80个自然村整村推进和社会事业、人才培养等方面的帮扶工作。“上海亲戚”、“上海路”、“上帮村”遍布德昂族聚居区。

(七)扶贫机制和政策研究不断创新。开展了“县为单位、整合资金、整村推进、连片开发”试点和整乡推进试点,扩大了村级互助资金试点范围,增加了小额信贷和信贷扶贫规模,小额信贷扶贫经验得到国务院扶贫办的充分肯定,并在全国推广。开展了创建“带领致富党支部”和培养“脱贫致富带头人”活动。积极探索扶贫园区开发模式。开展了《云南省扶贫开发条例》的前期调研和10余项专项课题研究。开展了农村低保与扶贫开发政策的有机衔接,在16个州市19县开展了试点工作,并对80个重点县进行了摸底调查。到2009年底,全省低保对象达到338万人,月人均救助水平达60元。

十年来,我省扶贫开发重点突出,亮点频现,为我国率先实现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中贫困人口减半的指标和全省经济发展、社会稳定、民族团结、边疆巩固做出了积极的贡献。一是贫困人口数量明显减少。全省贫困人口从2000年底的1022.1万人下降到2009年底的540万人、减少了482.1万人,贫困发生率由29.63%下降到14.71%。二是贫困地区农民收入水平明显提高。73个国家扶贫重点县农民人均纯收入由1100元提高到2569元,其中2009年增幅高于全省平均水平0.9个百分点。三是贫困地区整体经济水平明显提高。73个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人均gdp从2000年的2207元提高到2009年的7198元,农业总产值从302亿元提高到810亿元,人均地方财政收入从120元提高到418元。四是贫困地区基础设施明显加强。新增灌溉面积315.3万亩、农业设施和畜牧设施面积342.9万亩、小水渠(管道)192万公里、人畜饮水管道15.8万公里、小水窖1069.4万立方米,解决和改善了496.16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新增通村硬化路面5.1万公里、通自然村(组)硬化路面8.7万公里、连户硬化路面142.4万公里。五是贫困地区社会事业发展加快。在73个重点县完成学校修缮投资65.98亿元,建设学校10278所,项目建设面积达892.36万平方米。有1.1万个行政村建设了卫生室,2009年新农合参合率达90%以上。六是贫困地区生态环境条件不断改善。结合“七彩云南”保护行动、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还草等生态环境保护工程,着力改善贫困地区生态环境,累计完成退耕还林还草118.8万公顷、退牧还草19万公顷,共建设沼气池及节能灶137.5万口。

理制、资金报账制、跟踪问效制、招投标制、大宗物资集中采购制、项目验收考核及后续管理制等,严格落实整村推进、产业扶贫、劳动力转移培训、革命老区项目、信贷贴息项目、村级互助资金绩效管理制,着力推行扶贫项目廉政承诺制、贫困群众廉政评议制、贫困群众廉政评议员制,创造性地大力开展廉政文化进扶贫机关、进扶贫项目、进贫困社区、进扶贫企业、进培训基地、进培训课堂、进干部职工家庭“七进”活动,牢固树立了上级监督、部门监督、审计监察监督、人大政协监督、舆论监督、群众监督六道防线。财政扶贫资金绩效工作被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通报嘉奖,获900万元财政扶贫资金奖励。

二、当前扶贫开发工作的形势。

党的十六大以来,党中央连续出台八个1号文件,实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带动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制定实施了一系列支农惠农强农政策,扶贫开发从主要依靠经济增长拉动和专项扶贫计划推动,转变为各行业、全社会和区域政策共同推动的“大扶贫”工作格局。党的十七大进一步明确了“到2020年绝对贫困现象基本消除”的奋斗目标,对扶贫开发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指明了今后扶贫开发工作的方向。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提出完善国家扶贫战略和政策体系,实行新的扶贫标准,实现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和扶贫开发政策有效衔接,对农村低收入人口全面实施扶贫政策,赋予了扶贫开发工作新的内涵、新的要求、新的标准。十七届五中全会又提出“加大扶贫投入,采取多种方式,推进扶贫减贫取得更大进展”。中央西部大开发工作会议要求“把南疆地区、青藏高原东缘地区、武陵山区、乌蒙山区、滇西边境山区、秦巴山-六盘山区等集中连片困难地区作为扶贫开发重点,加大扶贫开发力度”,对集中连片困难地区扶贫攻坚作出明确安排。省委八届九次全会明确要把云南建设成为中国面向西南开发的桥头堡,并作出了战略部署。云南省扶贫开发面临的形势已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进入了扶贫开发和生活救助“两轮驱动”的新阶段。

一方面,在当前发展阶段转换和结构调整加快的双重背景下,我省扶贫开发面临的形势依然十分严峻,任务依然艰巨而繁重。虽然贫困人口在持续减少,但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的状况仍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致贫因素较多且复杂、返贫压力增大。按照1196元扶贫标准,到2009年底,全省还有贫困人口540万人,贫困发生率14.7%,占全国贫困人口的15%,居全国第二位。还有60多万特困群众基本丧失生存条件,急需进行易地搬迁扶贫。贫困人口主要集中在生存环境更差、居住更加分散、构成更加复杂、社会发育程度更为落后的山区和少数民族地区、革命老区、原战区、边境一线、“三江”沿岸地区,扶贫工作难度越来越大,成本越来越高。同时,自然灾害、市场风险已成为贫困农户的经常性威胁和致贫返贫的主要因素,工程移民、建设用地、生态保护和资源开发等项目,都可能产生新的贫困群体。虽然贫困地区农民收入增长较快,但区域、城乡和农村内部的收入差距仍在继续扩大,相对贫困问题日益突出。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与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的比率,从全国来看,2002年为1:2.8,2009年为1:3.34;从我省情况看,2002年为1:4.27,2009年为1:4.29;已远远超过了国际公认的1:3的警戒线。2009年,我省农民人均纯收入为3369元,仅为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14424元的23.3%;我省农民人均纯收入最高的玉溪市为5119元,最低的怒江州仅为1709元,相差3410元。73个国家重点扶持县农民年人均纯收入为2569元,仅为全省农民年人均纯收入的76.2%,全国的49.8%。我省贫困地区落后面貌总体有了改善,但发展不平衡的问题十分突出,特别是边远、少数民族、贫困地区的交通、饮水、上学、就医、住房等问题仍然困扰着当地群众。虽然部分贫困地区已经实现整体脱贫,但特殊困难区域和特殊贫困群体问题依然突出。边境一线、“三江”沿岸地区、革命老区、原战区及昭通、迪庆和怒江等州(市),7个人口较少民族和少数民族中的困难群体的贫困问题仍然十分严峻,农村残疾人贫困面比较大,实现脱贫致富受到多重制约。虽然贫困地区生态环境恶化趋势总体得到初步遏制,但生态环境保护区农民的生计问题还没有得到稳定解决。我省约50%以上的国土面积划为天然林保护区、生态公益林区和自然保护区,是大江大河的上游区,是我国长江流域、珠江流域国土安全的生态屏障,这些区域绝大部分为贫困地区,他们赖以生存的森林等自然资源被无偿划拨,没有可替代的、可脱贫致富的生计,使一些主要依靠资源开发为主的贫困地区陷入两难境地,扶贫开发与环境保护的矛盾十分突出。

区作为全国六大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加大扶持,中央支持云南“桥头堡”建设调研组提出要把扶贫开发作为重要内容写进《国务院关于支持云南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中,这些都为扶贫开发提供了体制机制及政策措施保障。二是中央和省级综合实力和财政调控能力增强,公共财政有条件更多地向贫困地区倾斜,各种资源有望更多地投向扶贫领域。三是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进一步推进,农村教育和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基础设施和生态建设的推进,对稳定解决温饱起到积极作用。四是多年来扶贫开发实践经验的总结推广,扶贫措施的完善,扶贫政策的影响,激发了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强烈愿望,贫困地区干部群众脱贫致富的决心坚定、愿望强烈、积极性空前高涨。五是国家实行统筹城乡发展战略,坚持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方针,对农村全面实施反哺政策,为构筑“大扶贫”工作格局提供了重要政策支撑。六是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切实加强对扶贫开发工作的领导,逐年加大扶贫投入,把扶贫开发作为“三农”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为搞好扶贫开发创造了良好工作条件。

三、云南省今后一段时期扶贫开发工作的初步设想。

第一,基本思路。高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统筹发展和开发式扶贫方针,以尽快帮助贫困人口解决温饱并实现脱贫致富为首要任务,以增加贫困人口收入、促进贫困人口就业、改善贫困地区民生、加快贫困地区发展为主线,以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境一线为扶贫优先地带,以边远、少数民族、贫困地区深度贫困群体为优先帮扶对象,以专项扶贫为龙头,以行业扶贫、社会扶贫为支撑,更加注重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增强贫困地区的自我发展能力,更加注重科技进步和人力资源开发、增强贫困人口内在发展动力和能力,更加注重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改善贫困地区生产生活生态条件,更加注重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的开发攻坚、加快脱贫致富步伐,促进贫困地区经济、社会、文化、生态协调发展,集中力量打好新一轮扶贫开发攻坚战。

第二,总体目标。巩固提升480万基本解决温饱农村人口的扶贫成果,全面推进540万农村贫困人口的脱贫进程,突出实施160多万深度贫困人口的扶贫攻坚。力争到2015年,解决300万农村贫困人口的温饱,基本实现深度贫困人口有饭吃、有水喝、有房住、有学上、有低保、有医疗、有产业,贫困地区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幅高于全省平均水平,边远、少数民族、贫困地区特困村农民人均纯收入比2009年翻一番以上,深度贫困人口农民人均纯收入整体上达到当年国定贫困标准。到2020年,稳定解决深度贫困人口的温饱,基本消除绝对贫困现象,贫困地区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幅高于全省平均水平,贫困地区农民人均纯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以上。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的发展环境和条件明显改善;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基础设施、社会事业、特色产业、生态建设全面发展;基本公共服务主要领域指标达到全省平均水平,人民群众生活水平和质量大幅提升,贫困人口综合素质和稳定发展能力显著提高;重点县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为全省平均水平,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幅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努力扭转收入差距扩大趋势。

第三,工作重点。一是紧紧瞄准扶贫对象。将家庭人均纯收入低于国家扶贫标准,并且具备劳动能力的农村住户作为扶贫开发工作的主要对象。对边远、少数民族、贫困地区的深度贫困群体进行重点扶持。注重对少数民族、妇女、残疾人实行帮扶。建立健全贫困识别机制,做好贫困人口建档立卡工作,对贫困人口实行动态管理,确保贫困人口得到有效扶持。二是突出打好深度贫困扶贫攻坚战。云南省委、省政府近期出台了《关于加快边远少数民族贫困地区深度贫困群众脱贫进程的决定》,制定了专项规划,决定采取综合规划、整合资源、重点突破、分而治之的策略重点、限期解决深度贫困人口脱贫问题。我们将结合实际,大力推进安居温饱、产业发展、基础设施、素质提高、服务体系建设、整村推进六大工程,实现深度贫困群体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基础设施明显加强,社会事业明显进步,生活质量明显提高。三是着力抓好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综合扶贫开发。抓住中央西部大开发工作会议和中央支持我省“桥头堡”建设的重大机遇,对滇西沿边和哀牢山区、乌蒙山—凉山片区、石漠化地区以及迪庆、大理、丽江、怒江等藏区进行深入调研,摸清贫困底数,编制规划,积极争取中央有关部门支持。我省各级扶贫部门也将对所辖的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区域情况进行调查,坚持分类指导,实行有差别的扶持政策。

第四,专项扶贫。以专项扶贫规划为平台,整合各部门资源,以专项扶贫资金为粘合剂,整合行业部门资金。一是整体推进。初步考虑今后5年按照一次规划、分步实施,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缺什么补什么、整体推进的原则,实施3225个贫困行政村的整村推进,其中2011年实施645个,每村补助100万元。

二是产业扶贫。继续安排财政专项扶贫资金,扩大信贷资金和到户贴息贷款规模,每年投入财政专项扶贫资金1亿元,年度信贷规模力争达到50亿元,积极稳妥推进村级互助资金试点,加快推进贫困地区产业发展。初步考虑,到2020年,在贫困地区新增经济林果3000万亩,经济作物3000万亩、出栏大牲畜2000万头。三是劳动力转移培训。以提高贫困家庭劳动力就业、创业能力为目标,继续实施“雨露计划”。到2015年,完成100万贫困劳动力的培训,其中技能培训75万人,引导性培训25万人。2011年完成20万贫困劳动力的培训,其中技能培训15万人,引导性培训5万人。四是易地搬迁。注重与工业化、城镇化、产业结构调整、生态环境保护的有机结合,到2015年,完成易地搬迁35万人。2011年计划完成易地搬迁7万人。五是片区综合扶贫开发。以三个片区为主战场,按照“整体规划、县为单元、整合资源、集中投入、综合开发”的原则,到2015年实施30个“县为单位、整合资源、整村推进、综合开发”项目。在73个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选择365个乡开展整乡推进试点,每乡补助1000万元。六是以工代赈。大力改善贫困地区耕地(草场)质量,稳步增加有效灌溉面积;加强乡村(组)道路和人畜饮水工程建设,开展水土保持、小流域治理和中小河流与山洪地质灾害防治,夯实发展基础。七是兴边富民扶贫。以解决边境地区和广大边民的特殊困难和问题为重点,继续实施兴边富民整村推进综合扶贫计划,支持边境贸易发展和区域经济协作,帮助边民尽快脱贫致富。八是革命老区综合扶贫开发。进一步落实革命老区综合发展规划。对贫困人口相对集中的革命老区,制定专门规划,提升基础设施和社会服务水平,着力夯实脱贫致富产业发展基础。

第五,行业扶贫和社会扶贫。在新阶段扶贫开发的部署中,将围绕扶贫开发的目标任务,重点在产业开发、基础设施建设、文化科技教育卫生和人口服务、社会保障、能源和生态环境建设等方面,按各行业部门的职能,具体明确部门扶贫任务和扶贫责任,切实建立部门落实行业扶贫责任、监督、考核奖惩机制,并对其作出制度性的安排。认真贯彻落实好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做好定点扶贫工作的通知》、《中共云南省委、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完善省级机关企事业单位定点挂钩扶贫责任制度的实施意见》、沪滇对口帮扶规划等社会扶贫的纲领性、政策性、制度性文件,着重在切实加强各级定点扶贫工作,深入推进沪滇对口帮扶合作,充分发挥军队和武警部队在扶贫开发中的积极作用,广泛动员企业参与扶贫,动员社会各界帮助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发展,积极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六个方面取得突破。

第六,政策保障。实施有利于贫困地区、贫困人口发展的增长方式,采取鼓励和帮助贫困地区、贫困人口发展的经济和社会政策,增加支持贫困地区、贫困人口发展的专项投入,制定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协同攻坚、开发式扶贫与救济式扶贫有机结合、对贫困人口全面扶持的政策,发挥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的综合效益。考虑在财税支持、投资倾斜、金融服务、产业扶持、土地使用、生态建设、人才培养、区域发展等8个方面制定有利于扶贫开发的政策。同时,要求各地坚持统筹城乡发展,在有条件的地方,认真研究有关政策措施,通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带动贫困群众脱贫致富;认真研究加快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进程中,进一步促进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途径和实现方式。

社会参与机制。加强与中央国家机关定点扶贫云南单位的沟通和联络,构建沪滇对口帮扶合作良好机制,认真落实省级机关企事业单位定点挂钩扶贫责任制度,探索军队、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参与扶贫开发的有效方式,积极组织扶贫志愿者参与扶贫事业的活动,争取更多的国外政府援建项目、世界银行贷款和非政府组织反贫困资金、各类慈善基金等投入贫困地区。健全完善项目资金监管机制。完善财政扶贫资金、信贷扶贫资金、社会扶贫资金的分配使用和监督管理机制。建立和完善农村贫困情况统计监测平台,进一步强化财政扶贫资金绩效考评制度。切实落实扶贫资金分配使用和项目资金公开公告公示制等各项制度,严格执行项目资金审计和督查制度,扶贫项目廉政承诺、廉政评议、贫困群众廉政评议员制、廉政文化进扶贫制度,牢固建立上级监督、部门监督、监察审计监督、群众监督和社会舆论监督“五道”防线。

整村推进工作基本情况。

进入新世纪以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关心支持下,云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扶贫开发工作,把整村推进作为我省新时期扶贫开发工作的重要举措,2001年,制定了《云南省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01—2010年)》,确定以行政村为单元实施4000个重点村和以自然村为单元实施5000个温饱村。2006年,为进一步提高整村推进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快“十一五”时期农村扶贫开发进程的决定》,确定到2010年完成3万个30户以上贫困自然村的整村推进任务,其中省级扶持2万个、州市级扶持1万个。2002年至2009年,我省累计投入各类扶贫资金91.88亿元,其中:投入中央及省级财政扶贫资金41.73亿元,州县财政扶贫专项资金17.68亿元,部门整合资金22.33亿元,其他扶贫资金10.14亿元。共完成了4835个行政村的整村推进(注:2005年以前以行政村为单元实施整村推进2078个,2005年至2009年以自然村为单元实施整村推进,折算行政村数为2757个)。项目覆盖了16个州市的124个县,使267.3万户1208.5万人受益。

一、十年来我省整村推进成效显著。

一是基础设施明显提升。通过实施整村推进,累计新修乡村道路4.19万公里,村内道路硬化9103万平方米,铺设饮水管道4.4万千米,新建饮用水池1313.3万立方米,架设高压线6729.7千米,安装变压器1787台,新建特困农户住房30.8万户,中低产田改造91.6万亩,新建灌溉沟渠1.2万千米,新建灌溉水池(塘)总容量501.3万立方米,使贫困村面貌焕然一新。

二是贫困地区社会事业发展加快。整村推进有效促进了贫困地区教育、文化、卫生、广电、体育等事业的发展,促进了贫困地区公共服务体系和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新建文化活动室26.8万平方米、文化活动场所29.2万平方米、村卫生室1464所、村小学(校点)416所,实现通广播电视3046个村小组,新农合参合率达90%以上。2007年至2008年,在73个重点县投入了21亿元,将421.83万人次纳入最低生活保障范围,占全省享受低保人数的79.83%。

三是产业培植为贫困群众增收奠定了良好基础。在实施整村推进工作中,高度重视贫困群众增收产业的培植,结合财政产业扶贫资金、信贷扶贫资金,大力发展“一村一品”特色产业。累计发展种植烤烟22.1万亩,茶叶53万亩,核桃200.9万亩,橡胶13万亩,甘蔗21万亩,蔬菜24.6万亩,草果等香料23.6万亩,其它经济作物167.4万亩;累计发展养殖牛34.8万头,羊36.7万只,猪125.5万头,家禽349.2万只,其它13.3万头/只,为贫困群众可持续脱贫奠定了基础。

四是贫困地区生态环境条件不断改善。结合“七彩云南”保护行动、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还草等生态环境保护工程,着力改善贫困地区生态环境,共新建节能灶42.9万口,新建沼气池74万口,新建太阳能设施45.9万套,种植生态林17.9万亩。

二、主要做法和体会。

10年来,我省在实施整村推进中,形成了比较成熟的管理办法、运行机制,积累了宝贵经验。

责任制,充分发挥各级扶贫开发领导小组的作用,明确行业扶贫责任,建立目标责任制考核机制,逐级分解目标和建设任务,将任务分解到部门,落实到责任人,做到各级各部门职责明确,相互协同,步调一致,形成了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纵向强势推进,横向协同攻坚的工作态势。

二是整合资源,合力攻坚。以村级规划为平台,按照“统一规划、统筹安排,各司其职、各负其责,渠道不乱、用途不变,相互配套、形成合力”的原则,统筹各类强农惠农政策、农村社会保障政策、社会事业发展政策,建立并落实以贫困村整村推进为平台的资源整合机制。加大社会扶贫力度,开展了“千企扶千村”扶贫行动,加强了与中央定点扶贫单位、上海市的沟通联系,认真落实滇沪对口帮扶规划,不断提升定点扶贫、对口帮扶的范围和层次,丰富社会扶贫的内容。同时充分发挥贫困群众扶贫开发的主体作用,初步构建了“党政硬化责任、部门整合资金、统筹各类政策、定点挂钩扶贫、沪滇扶贫协作、社会广泛参与、群众自力更生”的“大扶贫”格局,形成了支持贫困村发展的强劲合力。如曲靖市实行“政府大投入、资金大整合、项目大集中、社会大参与、群众大建设”的扶贫开发模式,对全市332个贫困行政村实施整村推进,每村投入达到400万元以上,这一模式得到了回良玉副总理的高度评价。

三是强化管理,注重实效。全面落实财政扶贫资金预拨报账制,坚持资金跟随项目走的原则,严格实行支出凭证县级财政报账制管理,确保工程建设进度和资金安全运行。严格扶贫资金投向和使用范围,财政扶贫资金按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主要用于贫困户的住房改造、人畜饮水、基本农田、村内道路、产业开发等与解决贫困群众温饱关系最密切的项目上。切实落实公告、公示制,对整村推进的年度项目建设计划、项目村名称、资金补助等情况,要求各州市县必须在当地电视、报刊、网络等主流媒体上进行公示,并将公示情况报上级扶贫部门备案。在项目村内,结合村务公开、政务公开工作,对项目建设内容、资金使用等情况进行公告、公示。同时,采取因地制宜、就地取材的办法,必须设立扶贫项目永久性标志牌,自觉接受群众的监督,并作为项目验收的重要依据。严格执行物资采购管理的有关规定,大宗物资要集中招标采购,严格供货企业的资格和产品认定,使用的产品必须经质量监督部门鉴定合格。加强部门配合,依靠行业部门,按行业规范和技术要求实施项目,确保项目建设质量。全面推行绩效考评管理制度,坚持管理与效益并重的原则,确保建设责任、目标任务、管理措施“三到位”,强化项目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严格奖惩措施,为整村推进扶贫开发顺利实施提供保障。

四是督促检查,狠抓落实。在扶贫项目资金的安排上,严格坚持先难后易的原则,优先安排最贫困的村实施规划,优先解决群众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把有限的扶贫资金用在刀刃上,努力消除贫困死角,让最贫困的群众率先受益,做到“雪中送炭”,坚决杜绝“锦上添花”。牢固构建上级监督、部门监督、监察审计监督、群众监督和社会舆论监督的五道防线,切实加大对扶贫资金使用的监督检查力度,定期或不定期,深入项目点检查指导,对项目建设进度、工程质量和资金使用情况进行全程跟踪监督,发现问题及时处理,保质保量如期完成项目建设任务。坚持扶贫项目和资金的审计、监察制度,定期对扶贫资金进行全面审计和督查,确保资金使用安全。同时要对完工项目及时组织验收,建立和完善验收项目的移交管理制度,并结合验收工作制定后续管理办法,落实管护责任和管护人员,保证项目成果长期发挥作用。

五是广泛动员、群众参与。切实发挥贫困群众在扶贫开发工作中的主体作用,全面宣传国家和省扶贫开发的方针政策,组织群众全程参与规划的制定、实施、监管,把群众满意不满意、支持不支持,作为检验和衡量工作成效的一个重要标准,充分尊重群众的知情权、决策权、参与权、管理权和监督权,努力扭转群众自力更生意识不强,存在等、靠、要思想的被动局面,使之成为改变贫穷落后面貌的决定力量。切实加强党支部为核心的基层组织建设,着力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充分发挥堡垒作用、核心作用,提高基层组织在扶贫开发中动员群众、发动群众、组织群众的水平和农村党员带头致富、带领群众致富的能力,使党的组织资源、组织优势更好地转化为推动贫困地区发展的强大动力。

整乡推进试点工作基本情况。

点,硬化措施,明确责任,强化督查,加强管理,有力推进整乡推进试点工作的顺利开展。

一、整乡推进试点工作基本情况。

在第一批17个乡(镇)整乡推进试点工作的基础上,又相继增加了会泽县待补镇、祥云县米甸镇、威信县水田乡3个试点。目前,全省整乡推进试点项目涉及16个州市,20个乡镇(其中曲靖市3个乡镇,大理州2个乡镇)、182个村委会、1576个自然村。项目规划围绕产业扶贫、基础设施、社会事业、生态能源建设、科技推广、民生保障和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等七大类建设项目,规划总投资22.55亿元。其中:中央和省级财政扶贫资金投入1.14亿元,州市县财政扶贫资金投入2.02亿元,整合部门资金10.82亿元,社会帮扶资金1.69亿元,群众投工投劳折资5.74亿元,使用信贷扶贫资金1.13亿元。整乡推进扶贫开发试点项目,实行一次规划、二年实施、第三年检查验收。省级以上财政扶贫资金每乡(镇)投入600万元,分2年安排,2009年至2010年度项目资金已全部拨付到位。

二、项目建设进展情况。

截止目前,累计投入各类建设资金16.38亿元,占总投资计划的73%。项目进展情况为:产业扶贫,种植经济作物37.6万亩,发展种植经济林果28.7万亩,发展养殖大牲畜30万头(匹、只),分别完成计划的95%、75%、89%。基础设施,完成安居工程建设25709户404.2万平方米、占计划的84%,完成基本农田建设10.1万亩、占计划的88%,修建三面光沟渠48条237千米、占计划的70%,完成小水池、小水窖等蓄水工程建设1276件2万立方、占计划的74%,实现新增灌溉面积4.1万亩、占计划的93%,改善灌溉面积8.4万亩、占计划的90%。架设引水管道1720千米、占计划的70%,完成小水池、水窖等蓄水工程建设10.2万立方、占计划的56%,解决9.5万人11.8万头家畜的饮水困难问题。修建乡村道路24条191公里、占计划的89%,建村组道路319条1168公里、占计划的86%,完成村间道路硬化214万平方米、占计划的38%。社会事业,建设村级卫生室84个、占计划的77%。生态能源,种植生态林木6万亩、占计划的72%,建设沼气池9623口、占计划的75%,节能灶16383口、占计划的36%。科技培训,开展劳务输出培训1929期29.5万人次。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新建村党组织活动场所95个,创建带领致富党支部71个,培养致富带头人9102人。

三、主要做法和经验。

(一)各级高度重视,切实加强组织领导。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将整乡推进试点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具体行动,统筹城乡协调发展、破解“三农”难题的重大举措和推进扶贫开发攻坚克难、帮助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成功之路,切实加大组织和推进力度。2009年11月中旬,在文山州文山县召开了全省扶贫开发整乡推进试点工作汇报会,纪恒书记、孔副省长出席并作了重要讲话,进一步明确了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工作重点。按照“省抓协调,部门配合,州负总责,县抓落实,工作到村,扶持到户”的要求,明确了各级各部门的责任,层层签订责任状,将任务分解到部门,落实到责任人,实行目标责任制和奖惩考核制。实施整乡推进试点工作的县(市、区)建立和完善了党政一把手负责制,县委书记、县长亲自抓,分管领导协同抓,扶贫部门具体抓,相关部门配合抓,各级各部门职责明确,相互协同,步调一致,形成了纵向强势推进,横向协同攻坚的工作态势,确保了整乡推进试点工作的有效实施。

城乡协调发展上,按照“以地生财、以财建镇”的思路,政府负责公共设施,群众自主建设精品旅游小集镇,使统筹城乡发展基础得到进一步夯实。

(三)明确目标,重点突出。各州市按照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发展要有新思路、建设要有新规划、产业要有新格局、项目要有新突破、服务要有新体系、村庄要有新面貌”的“六新”要求,突出建设重点,找准工作难点,选好工作结合点,在“六新”上取得了实效。曲靖市委、市政府在总结全市两批“866”工程建设和会泽县五星乡“整乡推进”扶贫开发试点经验的基础上,坚持“产业支撑、强化基础、综合配套、整乡推进”的扶贫工作思路,明确了“整乡推进”的“8666”目标(即户“八有”、自然村“六有”、行政村“六有”、乡镇“六有”)。昭通市鲁甸县在实施小寨乡整乡推进试点工作中,确立了项目乡“八通、八有”建设目标。“八通”:所有村委会通公路、通水、通电、通广播电视、通移动电话;100%自然村通简易公路,60%自然村通安全卫生饮用水,100%自然村农户通电;“八有”:实现村委会有安全实用的办公房、支部活动室、卫生室、文化室,80%农户住上安全实用的安居房,60%农户户均有1口沼气池或节能灶,80%农户有1个小水窖或小水池,人均有0.8亩高稳产农田地,人均有4.5亩经济林果或经济作物,年人均有1.5头商品畜出售,户均有1个以上劳动力输出,贫困发生率降至14%以内。着力解决贫困群众最关心、最迫切的“上学难”、“看病难”、“看电视、听广播难”、“生活难”等问题。迪庆州根据整乡推进试点乡(镇)巴迪乡的实际,以群众最需要最实惠的水、电、路、房等项目为切入点,从群众易行适用的“一池三改”项目入手,确定项目建设内容。

(四)整合资源,凝聚力量。整乡推进试点更好地整合了行政区域内的资源,有效地推动工作力量向贫困地区集中、引导资金向贫困地区聚集,实现了工作的有序推进和扶贫开发的带动辐射效应成倍放大,“酵母”作用充分发挥。文山州采取“一挂三帮四整合”的措施,实行“资源大整合、社会大参与、群众大发动、产业大发展”,对追栗街镇66个村组开展建设,其中2008年以前已实施13个,2009年实施33个,2010年实施20个。计划投入资金10920万元,自项目启动实施以来,累计投入资金6762.6万元,完成计划的62%,基本实现了“五强八有九提高”目标,促进了全镇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五)广泛宣传,发动群众。各级采取多种形式,深入试点贫困村,宣传扶贫开发整乡推进试点的目的、意义和政策规定,确保项目区农户的知情权、参与权、管理权和监督权;广泛发动群众,激发贫困农户参与试点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发挥其主体作用;广泛动员社会力量投入扶贫开发。临沧市在博尚镇实施整乡推进试点工作中,通过村组召开户主会议,宣传发动群众,每7至11户农户自愿组成村民联合互助组,做到生产互助、生活互助、资金互助。召开村民会议由村民投票决定村内重大事项,创新村民自治机制。目前,全镇成立了777个村民联合互助组,19个村委会制定了《村民决议办法》。德宏州在实施整乡推进试点工作中,大力发挥村民的主人翁意识,项目乡群众参与的积极性空前高涨。如:丙盖自然村活动室建设木料由村民自筹,群众一户捐一棵树,筹集了4.5万元的木料建盖活动室;管家寨村内道路建设所需沙石全部由群众自筹,节约资金近2万元;那峦傣社村内道路建设中群众自筹了1万多元的沙石;永和村在外墙加固粉刷上每户投入资金200元。

(六)强化管理、加强督促检查。省扶贫办下发了《关于严格执行扶贫项目资金督查制度的通知》(云贫开发办发〔2010〕63号),把试点工作落实情况列入重要督查范围,严格资金投向和使用范围,确保财政扶贫资金专款专用专户(账)运行。建立和完善了项目资金廉政承诺制,把评议结果作为扶贫项目管理的重要事项。牢固构建上级监督、部门监督、监察审计监督、群众监督和社会舆论监督五道防线,定期、不定期地深入项目点检查指导,对项目建设进度、工程质量和资金使用情况进行全程跟踪监督,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实行省级试点工作月报督查制和定期通报制,做到跟踪问效、督促检查经常化、制度化。各州市县严格执行项目和资金管理规定,认真落实项目资金公告公示制、工程质量监理制、扶贫项目资金报账制等制度,从物资采购、建设施工、现场管理等各个环节对项目实施的全过程进行严格监管。

促农增收为突破口,充分发挥信贷资金扶持贫困地区加快产业发展的重要作用,不断创新扶贫贴息贷款运行机制,加大财政贴息专项资金投入力度,积极争取金融机构扩大扶贫信贷规模,扶贫贴息贷款工作运行良好,有效推动了贫困地区产业开发又好又快发展。

一、五年来,我省扶贫贴息贷款工作取得的主要成效。

2005年至2009年,全省累计发放扶贫贴息贷款101.8亿元,安排贴息资金45545万元,其中:累计发放扶贫项目贴息贷款26.8亿元、占扶贫贴息贷款总量的26.3%,安排扶贫贴息资金8040万元、占扶贫贴息资金总额的17.7%;累计发放扶贫到户贷款(以下简称到户贷款)75亿元、占全省扶贫贴息贷款总量的73.7%,安排贴息资金37505万元、占全省扶贫贴息资金总额的82.3%。主要取得了三个方面的明显成效:(一)加快了贫困人口的脱贫致富步伐。到户贷款通过我省探索实施的五种模式,使符合条件的贫困农户及时获得信贷资金,既解决了贫困农户抵押担保难、贷款难的问题,还给予贫困农户贴息扶持,极大地调动了贫困农户发展生产、脱贫致富的积极性。广大贫困农户结合自身实际,因地制宜,精心筛选项目,用好为数不多的到户贷款,不断增强使用有偿资金的信用意识,基本都实现了增产增收。到户贷款已成为贫困群众稳定解决温饱和致富奔小康的希望之路。

(二)增强了贫困农户的自我发展能力。扶贫贴息贷款扶持贫困农户发展产业,是坚持开发式扶贫方针的一项重要扶贫措施。贫困农户通过信贷扶贫项目扶持,使自身的劳动和经营能力得到充分有效的开发利用,极大地提升了自身的综合素质,从根本上转变了“等、靠、要”的思想,进一步增强了贫困农户的信用意识、市场意识和经济意识。把贫困群众迫切脱贫的愿望,变为了扶贫开发的强大动力,为贫困群众稳定解决温饱打牢了基础。

(三)培育了一批地方优势产业。扶贫贴息贷款重点扶持贫困村和扶持龙头企业,带动贫困农户围绕增收调结构,突出特色闯市场。通过扶贫贴息贷款引导,使产业扶贫项目覆盖到户,实现村有骨干产业、户有增收项目,带动贫困群众实现近期增收有保障、远期增收有潜力。切实转变发展方式,加大科技扶贫和信息扶贫力度,大力推进农村循环经济,注重生态能源运用,培训大批农村经纪人,培育农民新型合作组织,扶持了一批龙头企业,开发建成了一批区域化、规模化产业扶贫项目。

二、主要做法。

(一)加强领导,健全机构,创建政府引导下的金融机构到户贷款模式。全省各级党委、政府始终把开展到户贷款工作作为一个系统工程来抓,明确由扶贫部门牵头,并负责制定年度到户贷款计划。落实扶持政策、搞好综合协调和组织推动;财政部门负责贴息资金保障和监管;省农行、农信社等负责信贷资金筹措和管理、到户贷款的放贷和到期收贷;乡财政所、农经站、农科站等七站八所齐抓共管,为获贷贫困农户提供经济、技术、信息等服务,帮助他们搞好生产经营,实现增收。全省还逐步建立了目标责任制,层层抓落实,实行资金到县,权利到县,任务到乡,责任到乡,确保了到户贷款有人抓、有经费、有制度、有目标、有奖惩、有实效。

(二)增加投入,银政合作,充分发挥到户贷款扶贫资金的使用效益。近年来,省政府逐年加大到户贷款财政贴息投入,金融机构以对贫困群众深厚的感情和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千方百计筹措资金,增加到户贷款资金规模,2009年全省发放到户贷款30.11亿元,安排专项扶贫贴息资金15055万元,到户贷款获贷贫困农户达39万户,比2005年发放到户贷款10.03亿元,增加放贷资金20.08亿元,年均增加4亿元。财政贴息资金投入比2005年增加1亿元,进一步加大了对贫困农户的扶持力度,为加快贫困群众脱贫致富步伐发挥了重要作用。

扶贫情况汇报

今年以来,按照县委、政府《关于调整联镇包村扶贫县级领导和部门单位的通知》略阳办发〔20_〕6号文件的要求,同时,结合“三问三解三服务三促进”活动的开展,我局及局属单位深入郭镇街上村、西沟村、银杏沟村开展联镇包村扶贫工作,经过一年的努力,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现将全年包村工作总结如下:

一、加强组织领导,明确工作任务。以“三问三解”活动为基础,局党委成立联镇包村扶贫工作小组,组长由局长陈泽担任,党委副书记易小平任副组长,其他班子成员及局属各单位负责人为成员的局包扶扶贫工作领导小组。我局今年帮扶村郭镇街上村、西沟村、银杏沟村,街上村的帮扶责任领导由陈泽同志担任,西沟村的帮扶责任领导由赵治生同志担任,银杏沟村的帮扶责任领导由袁君同志担。局领导班子坚持经常深入村上,指导和协调解决村里在发展中存在的实际困难和问题,每名局领导帮扶困难群众2户,机关每名干部结对帮扶困难群众1户,局里统一安排干部轮流驻村帮扶。一年来,我局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促进农村发展、农民增收为重点,以帮助解决实际问题为突破口,以改善农村面貌、提高农村治理水平、构建农村和谐社会为目标,重点帮助帮扶村进一步理清发展思路,寻找致富项目,调整产业结构,增加农户收入,开展扶贫帮困工作,改善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努力实现帮扶村经济社会事业发展新跨越。

二、解决实际问题,突出工作重点。我局紧紧围绕扶贫工作计划,多次深入包扶村走访农户40余户,了解困难问题10余个,给予建议意见5条。(一)在走访过程中,我们了解到因陕南移民搬迁,共有150余户需要在郭镇镇街上村辖区建房,加上基础设施建需要大量片石,知道这一情况后,局领导亲自带队,带上相关人员到现场勘查,及时协调办理有关手续,目前街上村片石场已筹备开工。(二)在春耕时节,因街上村还有部分贫困户因缺少资金,无力购买化肥,籽种等,经局领导班子开会研究,多方筹集资金9000元及时拨付到各村,解决了春耕难的问题。(三)在走村入户的过程中,我们得知蒋家峡村民小组孙家沟有250亩土地待复垦这一情况后,局分管领导马上带领相关科室进行调查研究,报请上级主管部门立项争取资金100余万元。目前,项目已经落实,各项前期工作全面完成。已经进入项目招标阶段,本年内完成复垦工作。同时积极联系水利部门,协助街上村改河引水工程的立项事宜。(四)为西沟村村委会后坡地质灾害应急治理工程投入12万元资金,目前,工程已全面竣工,投入使用。(五)“七一”前夕,前往包扶村慰问老党员,并发放慰问金。同时,驻村干部与镇、村相关领导联系,协商在春节前夕对部分困难户以及老党员、贫困党员进行排查摸底,走访慰问。(六)指导支部、村委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对“两委”负责人要加强政策法规及村干部权利职责教育,提高“两委”班子的履职尽责能力和组织领导水平。从优化“两委”班子、健全基层组织、提升党员干部素质、培养后备干部等方面入手,努力把村级组织建设成为扶贫济困的战斗堡垒。

今年以来,我局以“三问三解”为载体,开展了联镇包村扶贫活动,做了一些工作,但是与上级要求和人民的需求还有一些差距。我局将继续为包扶村多干实事和好事,切实让贫困农户脱贫致富,过上幸福的生活。

扶贫工作总结

在各级政府的领导下扶贫办等部门的指导下xx村两委干部团结带领群众认真贯彻党的十九届一中全会精神依托本村现有资源积极发展村级集体经济;以“精准扶贫”思想为指导立足建档立卡贫困户基础加紧推进扶贫开发工作;积极争取政策支持统筹协调推进本村扶贫事业发展现就我村工作工作总结如下。

一是依托现有资源,实现贫困村集体经济再生能力。村两委从清理“三资”入手,主要是:首先,公开拍卖老村委会四间平房,实现固定资产货币化。其次,发包租赁村集体闲置鱼塘。再次,积极开展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通过上级争取,xx村纳入现代农业示范区项目建设范围,正在积极开展土地流转工作,目前全村已近90%的农户签订了流转协议。xx村现有农田3800余亩,加上一些整理后的土地,全部流转后,每年将为xx村集体带来近7万元的固定收益,将极大改善xx村集体经济落后的局面。

二是积极争取上级单位支持,发展集体经济。我们利用省专项选派帮扶自己5万元与柳沟村捆绑使用,共建奶牛养殖场,每年为村集体带来收益5000元。我们积极申报光伏发电站项目,通过上报度贫困村项目认领活动,争取到市人社局等五家单位和公司资金20万元,作为光伏发电站的配套资金,目前先期资金8万元即将到账,余下部分待项目开建后陆续到位。

三是实施贫困户“精准扶贫”。协调市五家单位联系帮扶6户困难家庭,目前已有一户家庭通过市残联资助建设羊圈、购买种羊的方式实现了脱贫目标,其他几户也在逐步实施中。我们还为其他丧失劳动力的贫困户通过办理低保,为孤寡老人办理五保户等方式,将一部分五保贫困户,丧失劳动能力的'贫困户进行了脱贫。此外,通过政策倾斜,改善贫困户生活条件。在上报危房改造的名单时,重点考虑建档立卡贫困户的需求,现已完成6户贫困户的危房改造项目。另外,今年我们又上报了7户贫困户的防震房屋建设项目。目前,53户贫困户中,有劳动能力的待脱贫户仅有十余户。

四是开展基础设施建设。xx村内基础设施落后,我们通过申请中央专项农村公共服务运行维护机制20万元用于改善村组内的道路,方便村民生产和出行,目前工程已经开始铺设路基,月底将全面完成。

五是开展教育扶贫。教育扶贫是最根本的扶贫,我们抓住贫困家庭子女教育帮扶这一要点,积极开展对贫困村小学和贫困子女的教育资助。,市人社局等5家单位出资5万元,用于资助xx村贫困家庭子女就学,我们资助了22名贫困学生共计5600元。我们还积极联系公益慈善组织,蚌埠市稳恒者协会等慈善组织在蚌埠市淮河路步行街举办公益演出,募集社会善款5000余元,为10名困难学生资助现金3000元,余款用于购置学习用品等。协会又联系延安路幼儿园为xx小学捐助课桌椅30余套,改善了贫困学校的办学条件。

六是开展贫困户的帮扶慰问。今年以来,市5家帮扶单位和其他相关部门县处级和科级领导分批约50人次到村开展困难群众和困难党员慰问,共计慰问近30户困难群众和党员,发放慰问资金和物品9000余元。

一是加快推进贫困村集体经济发展。加快推进土地流转工作,转变农业产业结构,推进现代农业发展,组织转移剩余劳动力。通过土地流转工作,一方面解放了本村的劳动力,另一方面也推动了集体经济发展,使集体有能力解决村内一些基本问题。

二是在精确认定“建档立卡”贫困户的基础上,分类做好贫困户的帮扶脱贫工作。通过复核已建档立卡的贫困户,做到识别准确,重新制定一户一策帮扶措施,确保所有贫困户按照目标计划完成脱贫。

三是开展本村基础设施建设工作。完成已经实施的道路和村民广场工程。积极申报我村道路,水利等基础建设项目。

四是进一步做好光伏发电站项目。

五是确实管理好扶贫蔬菜大棚项目。

五是继续开展教育扶贫。通过单位帮扶的教育资金,安计划继续实施贫困家庭的贫困学生的教育资助。

六是开展年底对贫困户的慰问工作。联系帮扶单位落实春节期间对贫困户的帮扶慰问。

一是希望前期申报的扶贫项目(包括整村推进项目)可以尽快落实。

二是建议贫困户的帮扶措施,扶贫资金可以具体到户。

三是建议上级部门给出一些对贫困户的扶贫措施如何与集体经济结合的指导意见,一边工作开展有个指导思想。

扶贫工作总结

年初以来,按照市扶贫办整体安排和要求,我局积极认真做好扶贫工作,现总结如下:

年初,我局按照扶贫办的要求,及时深入到北红村,与9户贫困户进行了对接,并对我市低保、医疗、扶贫贷款、小额贴息贷款、住房安全、学生资助、就医等扶贫政策进行宣传,对其家庭情况及致富想法进行了具体了解。其中1户因不在本地无法对接。

我局针对9户困难户,落实到科级干部人头对接帮扶,每名科级干部与2名干部对接2户,按要求制作帮扶联系卡,填写帮扶手册,每月入户走访至少1次,及时深入宣传扶贫政策,不断按照扶贫办要求完善内业材料5次。

针对困难户的实际,帮扶人积极送帮扶项目。根据张金革夫妇有发展养殖的意愿,帮扶人张玉良积极为其联系110只鸡雏和所需饲料,并为其垫付资金2300元,助力发展养鸡。还为张金革及冯其金两户积极联系笨鸡与笨猪的销售。根据冉庆春夫妇家庭意愿,帮扶人梁中元为其家联系置办商店用货架7套,价值20xx元,并与有关部门协调帮助其办理营业执照及烟草零售许可证,还定期为他们联系进货事宜,助力其家山特产品店顺利开张营业。我们还积极为困难户协调办理残疾证及医疗救助事宜。我局还在春节前,为困难户送去米、面、油、围裙、对联等慰问品,总价值3000余元,在寒冬来临之际,我局积极与有关单位协调,为每户争取并发放了御寒棉衣2件,价值1300元。

工作中还存在着内业材料与上级要求有差距,需多次入户更改、更换,对上级要求掌握不准不及时等问题。在今后工作中加强与上级扶贫部门的沟通与联系,扎实做好扶贫各项工作。

扶贫工作总结

围绕“按照“便民修道路,富民输劳务,发展引项目,落实抓干部”的工作思路,以“突出项目建设、发展高效农业、加快新农村建设、构建和谐社会”为突破点和切入口,加大基础设施、结构调整、基层组织等方面建设力度,取得扎实的成效。主要表此刻:

(一)抓整村推进,完善基础设施。近年来,集中投入基础设施建设资金,财政支出85%以上用于基础设施建设事业。实现了“村村通”水泥路工程,解决了“行路难”;开通了程控电话、移动基站、网络通讯,解决了“通信难”;新建了镇卫生院,全面实行新农合,解决了“看病难”;新建了中心校,镇中学宿舍,完成教学点调整,义务教育阶段全免学杂费,义务教育入学率100%,解决了“上学难”;完成了农电网改造,解决了“用电难”。全镇基础设施得到了明显改善,群众生活水平得到了极大提高,社会发展速度明显加快。

(二)抓资源开发,促农民增收。由于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加快了果业、毛竹、林业等特色资源的开发,农产品得到升值,资源优势开始转变为经济优势。果业面积已达22800亩(其中密桔13600亩,脐橙9200),其中连片200亩以上的精品果园有8个;全镇共有林业面积32万亩,其中毛竹林基地面积6。5万亩。同时,扎实开展了农民实用技术和农民技能培训,使农村富余劳动力掌握了一技之长,拓宽了农民致富渠道,劳务收入明显增加。

(三)抓政策落实,完善社会保障。我们高度重视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惠农政策的落实,着力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使全镇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一是认真贯彻执行党的各项富民惠民政策;二是全面落实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三是不断健全民政救助,及时安排发放救灾救济款物,加强低保规范化建设,扎实落实各项优抚安置政策;四开展广泛的支持和扶助活动,让受灾群众、农村贫困人口、计划生育贫困户、贫困党员等普遍感受到党的恩情、政府的温暖,享受到改革与发展的成果。

(四)抓新农村建设,改善生活条件。一是村庄环境整治成效显著。先后完成了上坪集镇建设规划设计和69个村庄规划编制工作,投资400万元,以精品建设点为重点,以点带面推进了18个新农村建设点建设,农村面貌得到较大改观;二是全力实施农村危旧土坯房改造工作。完成了654户农村危旧土坯房的改造,群众居住条件得到改善。三是加强民主管理。改革村级管理办法,对所有村级群众收入和转移支付经费一律实行“村财镇管、镇管村用、民主理财,规范管理”。对村级工作实行目标管理,奖得动心罚得心痛,实现村民自治与政府工作的对接,促进社会事业的全面发展。

(五)抓基层组织,增强发展潜力。建立了党委抓基层党建工作职责制度,成立了党建工作领导小组,明确了分工,分解了任务,使职责落实到个人、落实到每个环节。全面推行“四议两公开”工作法,建立健全党领导的村级民主自治机制。完善了村组干部管理考核和激励机制,先后有两名优秀村支部书记考录为乡镇事业干部,村级基层党组织战斗力明显提升。

二、存在问题。

一是产业发展不足,贫困人口较多。镇地处高寒冷凉的山区,海拔在400米以上,属典型的立体气候,每年冷涝灾害频繁,对农作物生长极为不利。农业总体上还是粗放生产,果业产业化经营尚处在初级发展阶段且黄龙病综合防控形势严重,耕地面积6019亩,人均可用耕地0。46亩,主要种植水稻、蔬菜等农作物,结构单一,产值较低,竞争力较弱。虽然我镇拥有丰富的铁、铀、铅锌等矿产资源,但是目前铁矿只是小规模开采,铀矿、铅锌矿等优势矿产资源未被开发利用,工业发展水平较低,工业对镇域经济发展的贡献较小。同时,由于全镇农民文化素质底,思想还比较保守,知识结构短缺,劳动技能不强,严重地制约了农民的增收。全镇仍有贫困人口2930人占22。4%(今年争取脱贫779人),五保户54人,低保户477人占4。2%。农村居民居住条件较差,全镇仍有566户(20xx年改造186户,20xx年改造468户)居住在土坯房中。

二是财力不足,债务包袱沉重。由于全镇经济缺乏支柱产业,企业培育和发展滞后,开辟和培植新的税源尤为艰难,财政税收也就逐年减少。由于财力有限,要持续机关正常运转都十分困难,更无剩余资金用于经济社会发展。全镇因公路、自来水等基础设施建设负债近1000万元。由于债务缠身,镇政府在抓经济发展中往往感到压力重重,举步维艰,巨额债务已成为经济社会发展一道难以逾越的“坎”。

三是基础设施滞后,群众生产生活不便。由于受地理位置影响,经济发展水平和群众自身财力不足等影响,全镇基础设施水平较差,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有待改善。一是农田水利设施亟待改造。基本农田建设、水利设施建设、机耕道路等建设滞后,多为改革开放以前修建,很难进行全面整修,抗灾潜力差,水系配套不足,综合生产潜力不高。二是通电视覆盖率有待提高。全镇仍有3个行政村71个村民小组1530户不通有线电视。三是电网改造有待加快。由于电压不够,用电安全较难保障。四是公路等级低,群众出行难。全镇有公路60公里,其上坪至松山坳线21公里,高头至杀人坳线19公里,村村通20公里,但由于都是低等级公路,弯多路陡,受恶劣气候影响严重,管养困难,近期才开通1路客车,群众出行难,运输难的现象依然突出,整体效益发挥不足。

四是投入不足,公共事业滞后。虽然长期以来我镇在文化、教育、卫生上的实行了高投入,但是总量较小,公共事业建设滞后。全镇现有1所九年一贯制学校,1所中学,5所教学点,6所幼儿园,退休教师35名,在职教职员工86名,在校中学生266名,小学生662名,幼儿学生374名,校舍面积11400平方米,生均校舍面积仅10平方米,有d级危房3600平方米;有镇卫生院1所,村卫生室9间,村医11名,医疗设备陈旧,医技水平偏低,造成群众看病难、看病贵。全镇综合文化场所和农村现代信息场所缺乏,群众业余文化生活较贫乏,获取信息的渠道较少。

三、下一步工作思路。

1、与整村推进相结合,实施一批项目。我们将抓住中央苏区振兴发展政策机遇,加快融入对接,大力实施农村饮水工程、通组水泥路建设等一批项目。

2、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建好一批村庄。围绕全市农村危旧土坯房改造,加强村庄的环境整治,增强群众的卫生意识,引导农民转变落后的生活方式,到达村容村貌和生态环境美化优化的目的。

3、与基层组织建设相结合,培养一批能人。以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契机,切实加强全镇基层组织建设和党员、干部队伍建设。紧紧围绕服务群众这个重点,扎实推进“双培双带”工作,充分发挥能人带动和示范作用,带动贫困户增收致富;充分发挥基层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使基层组织更加坚强有力、党群干群关系更加密切、镇村经济更加发展壮大。

1、推荐给予政策支持。推荐上级在贫困乡村扶贫项目资金安排上思考边远贫困乡村在基础设施、建设成本等方面的特殊状况给予制定特殊扶持政策,增加项目资金和物资预算投入,以便项目的顺利实施和产生的实效。如项目的前期调研评估、后期管理服务资金上没有列入项目预算,导致一些项目没有能够发挥很好的作用。

2、推荐给予项目支持。一是在农田水利项目给予支持。受柑橘黄龙病的冲击,部分农民有意愿恢复土地水稻种植,对水陂水圳修复愿望较为强烈;三是在农村公路建设中,推荐加大农村公路养护资金帮扶力度,提高客运班线通行密度,方便群众出行。三是推荐加大农村电网改造,提高用电质量。四是给予农村信息化工程项目支持。推荐每个行政村设立1个农村信息化点,方便群众获取生产生活信息。五是扶持建设农民培训就业基地。推荐在每个镇建设1个农民培训基地,提高农民技能,方便群众外出务工和返镇创业。六是扶持建设综合文化场所。推荐在每个村建设1个农村文化场所,丰富群众业余生活。七是加大农村大病救助力度。农村因病致贫严重,推荐加大农村大病救助力度,破解因病致贫问题。

3、推荐给予资金支持。由于公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和救灾减灾投入巨大,历史债务较重,由于可用财力不足,要靠自身力量还清历史债务极为困难,推荐能综合思考镇级承受潜力,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分别给予帮忙支持,化解历史债务。

扶贫工作总结

自去年11月入驻老砦乡许楼村帮扶以来,我和两位队员紧紧围绕帮扶工作的“七项任务”,蹲得住、靠得上,积极主动、认真扎实地开展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也收获了一些体会。

摸清实情,找准位置,是做好驻村工作的前提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因此,进村后,我们走家串户,调查研究,访贫问苦。通过调研,我们对村里的班子、党员队伍建设、农业开发、农民的种植养殖、外出务工经商、生活状况和民风民俗等一系列情况,都摸得一清二楚,并建立了档案资料。由于对村里的情况明、底子清,我们在指导村里制定发展规划、落实发展规划就心中有数了。驻村后,我们既在村党支部配合下开展工作,又根据工作组的职责独立实施自己的规划,工作组和村“两委”配合的非常默契。

关注民生,服务群众,是做好驻村工作的基础。

新农村建设的主体是农民。如何把群众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呢?我们采取了有力措施,做了几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关心群众疾苦。扎实开展了困难群众帮扶工作,局17个科室单位通过“结穷亲”,与困难户建立起“一对一”的帮扶关系,先后为帮扶户送去价值8000元的慰问金。二是为群众排忧解难。街道硬化是村民急盼解决的问题,工作组积极协调市交通局、市公路局、市慈善总会等单位,多方筹措资金29万元,对1000米的主街道进行了硬化、绿化、亮化,栽植冬青和金叶女贞24000棵。利用村里空闲地段,为村民建设健身广场一处,现已投资7万元,购买了20件套健身器材运送到村。投资1万元改善许楼中心小学办学条件,为学校安装了篮球架1对,并提供部分苗木对校园进行绿化。三是帮助群众发展生产。生猪养殖是许楼村的重点产业,工作组依托村生猪养殖大户王军伟的“利得来种猪繁育有限公司”,成立生猪养殖经济合作组织,探索“公司+农户”的养殖模式。依托许楼村传统水稻种植优势,为该村引进优秀农业引智成果“稻鸭共作”项目,筹措资金3万元作为启动经费,组织村里有思路、有能力的3位村民,租赁农户土地60亩,成功创建了“稻鸭共作”示范基地。协调市、县种子公司,为村民提供“送良种到村”服务活动,为村民节省资金1.7万元。同时,还开展了“送医下乡”、“科技下乡”活动,受到了许楼村群众的欢迎。

遵守纪律,专心驻点,是做好驻村工作的关键。

蹲不住就不能及时了解老百姓的心声,不能有针对性的开展工作。一年来,我们全体队员坚持出勤,从未因个人问题请假,每天坚持记录工作日志,至今已经写了满满三大本。由于驻地离乡镇太远,村内又没有固定的蔬菜销售地点,买菜非常不方便。在工作之余,我们还利用业余时间,翻整荒废土地,开辟了半亩菜园,一方面可以解决自己的吃菜问题,另一方面可以将收获的蔬菜及时送到村里的五保户和困难户家中,解决他们雨天雪天的吃菜难题。在各项工作开展的时候,我们全体队员都不怕苦、不怕累,树立了帮扶队员良好的形象。

加强沟通,赢得支持,是做好驻村工作的保证。

驻村帮扶工作政治性强、责任大、任务重,没有领导的支持、关心是无法开展工作的。我们驻村后,局党组从政治上、思想上、工作上、生活上给予关心和支持,局党组8名成员全部到村看望指导,帮助解决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为工作组创造必要的工作条件。今年端午节期间,局主要领导深入许楼村蹲点调研,四天吃住在农户,并分别召开了村两委成员、党员、村民代表、“三支一扶”大学生及乡教育、卫生部门负责人座谈会,认真了解社情民意,倾听群众心声,并撰写了专题调研报告。县工作团多次召开队长、组长会和现场观摩会,对帮扶工作进展情况进行调度总结,交流经验,查找不足,研究落实下步各项帮扶工作任务。这使我们全体队员进一步提高了思想认识,拓宽了工作思路,学习了兄弟单位的好做法好经验,提高了帮扶工作的紧迫感和压力感,督促我们群策群力,保质保量地完成各项帮扶任务。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