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图形教学设计及反思(热门16篇)

时间:2023-11-27 11:00:03 作者:雁落霞

教学反思可以帮助我们更加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下面是一些教师进行教学反思时使用的工具和方法,对我们进行教学反思时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认识图形》教学设计

一年级数学教科书32页、33页做一做,练习五第2题。

1.通过操作和观察,使学生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知道它们的名称;会辩认识这几种物体和图形。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能力,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3.通过学生活动,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合作、探究和创新意识。

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实物与图形,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1.6袋各种形状的物体。

2.图形卡片。

3.课件、投影片。

1.分一分,揭示概念。

(1)分组活动。让学生把形状相同的物体放在一起,教师巡视。

(2)小组汇报。问:你们是怎样分的'?为什么这样分?

(3)揭示概念。教师拿出大小不同、形状不同、颜色不同的实物直观揭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概念,并相机板书名称。

2.摸一摸,感知特点。

(1)让学生动手摸一摸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实物,然后把自己的感受和发现在小组内交流。

(2)汇报交流三、形成表象,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1.由实物抽象实物图形。

投影出示实物图“鞋盒”,引导学生说出它的形状是长方体,然后抽象出长方体图形。用同样方法出示“足球”、“茶叶桶”、“魔方”等实物,抽象出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图形。

2.记忆想象。

(1)分别出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图形,先让学生辩认,然后把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图形贴在黑板上,最后再拿出相应的实物。

(2)学生闭眼想四种图形的样子。(教师说图形,学生想。)。

(3)学生闭眼按教师要求拿出四种不同形状的实物。

(4)先让学生闭上眼睛,然后教师给出一种实物,由学生判断它的形状。

(5)出示大小、颜色不同的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图形,让学生进行辩认。

3.学生列举日常生活中见过的形状是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实物。

1.做一做1题。

(1)让学生拿出长方体和圆柱,放在桌面上玩一玩,使学生发现圆柱会转,然后教师说明,圆柱可以滚动。

(2)让学生用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搭一搭。

搭一搭,使学生明确:球没有平平的面,能任意滚动;长方体、正方体和圆柱都有平平的面,搭在一起很平稳。

2.游戏“看谁摸得准”。

(1)每小组一人说出物体的名称,其他同学按指定要求摸,看谁摸得准。(做一做第2题)。

(2)教师说物体形状,学生摸。

3.数图形。投影出示练习五第2题,问:这只小动物是由什么图形拼成的?各用了几个?让学生完成在课本上。

先让学生想一想,用不同形状的实物能搭出什么来?然后按照自己的想法搭一搭。

《认识图形》教学设计

1.在愉快的教学氛围中通过有趣的活动和游戏使学生对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有一定的感性认识,知道这几种几何图形的名称并能识别。

2.培养学生初步观察、想象和表达的能力。

3.在活动中培养学生探讨和与人合作的意识。

认识物体,培养学生观察、探索的能力。

区别长方体和正方体。

实物演示法、讨论交流法等。

1、正方体、长方体、圆柱体、球体的学具及实物。

2、多媒体。

一、激趣导入,初步掌握认识物体的方法。

师:今天教室有许多神奇的口袋,你想知道袋子里有什么吗?

(找学生上台摸口袋里的物体,形容后,大家猜。)。

二、活动探究。

1、学生活动:练习分类。

——4人一组,每组一个口袋,装着各种物体。

——学生分类后反馈分类方法:

方法一:按颜色分方法二:按材质分方法三:按大小分……。

——教师予以肯定,并着重肯定第四种方法:按图形分。

2、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

(1)通过学生的图形分法,整体感知。

(2)识记几何形体名称。

3、了解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球的特点。

活动:

摸一摸、滚一滚、说一说。

(1)摸:

长方体有六个面,其中相对的.两个面相同;正方体六个平面都相同(就像“六胞胎”);圆柱两边是平平的圆面,中间像柱子,上下一般粗;球没有平面,只有一个曲面。

(2)滚:

学生通过滚的实验得出结论:长方体、正方体不容易滚动,圆柱、球会滚。

4、猜谜语。

——巩固四个几何图形的特点。如:圆圆鼓鼓小淘气,滚动起来不费力。(谜底:球)。

三、巩固训练。

多媒体出示实物图片。

——小组合作,给物体分类,集体反馈。

四、回顾总结,综合评价。

1、本节课你认识了哪几位好“朋友”?他们有什么特点呢?

2、自我评价,师生评价。

五、布置作业。

师:请大家下去以后,用我们认识的基本图形搭建一组自己喜欢的,有特色的图形。

板书设计:

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球。

《认识图形》教学设计

知识目标: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知道它们的名称,初步感知其特征,会辨认这几种形状的物体和图形。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和观察事物的能力,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1、通过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用数学进行交流,合作探究和创新的意识。

2、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使学生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这几种形状的物体和图形,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把形状相同的物体放在一起。

1、分一分,揭示概念。

(1)分组活动。让学生把形状相同的物体放在一起,教师巡视。

(2)小组汇报。问:你们是怎么分的?为什么这样分?

(3)揭示概念。教师拿出位置、大小、颜色不同的实物直观揭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的概念,并板书名称。

2、摸一摸,感知特点。

(1)让学生动手摸一摸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的实物,然后把自己的感受和发现在小组内交流。

(2)汇报交流。

1、由实物抽象实物图形。投影出示“鞋盒”,引导学生说出它的形状是长方体,然后抽象出长方体图形。用同样方法出示“魔方”、“茶叶桶”、“足球”等实物图,抽象出正方体、圆柱、球的图形。

2、记忆想象。

(1)分别出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的图形,先让学生辨认,然后把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的图形贴在黑板上,最后再使出相应的实物。

(2)让学生闭上眼睛想一想四种图形的样子(教师说图形,学生想)。

3、让学生列举日常生活中见过的形状是长方体圆柱、球的实物。

1、做“做一做”l。

(1)让学生拿出长方体和圆柱,放在桌面上玩一玩,使学生发现圆柱会滚动。

(2)让学生用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搭一搭。通过搭,使学生明确:球没有平平的面,能任意滚动;长方体、正方体和圆柱都有平平的面,搭在一起比较稳固。

《认识图形》教学设计

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试用)第一册。

1、使学生知道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形的形状和名称。

2、通过数一数、比一比、量一量、折一折等实际操作活动,使学生初步掌握上述图形的特征,能辨认和区别这几种图形。

3、通过小组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自主探究精神。

通过实际操作活动,区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形。

教具:课件、各种图形的纸片若干。

学具:小棒、各种图形的纸片若干、练习纸一张。

一、导入新课。

今天,老师请来了四位小客人。(多媒体出示,毛巾、手帕、三角板、光盘伴着轻快的音乐手拉手走出来。)小朋友,你们认识它们吗?你们知道它们的形状吗?学生回答后,多媒体从上述实物中抽象出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形。然后导入新课。

(意图:新颖有趣的新课导入,旨在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进入课堂,达到引人入胜的效果。)。

二、操作探究,主动参与发现。

(一)找图形。

小朋友,你知道老师在你的信封里都装了些什么?找出来一一告诉你的同桌。

(二)给图形分类。

小朋友,你能给这些图形(如图1)分一分类吗?想一想可以怎样分?为什么这样分?(同桌同学讨论后再分。)。

(意图:让学生对图形进行分类,这实际上是以图形为载体,对儿童进行一次逻辑训练,达到启迪思维的目的。同时,教师也可以从中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领域。)。

学生汇报交流分类情况。(分类情况如图2。发现按第三类分法的学生人数最多,接着顺着学生的思路进行教学。)。

(三)自主探究。

1、为什么把长方形和正方形分在一起?它们有哪些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

学生回答后,让他们通过数一数、折一折、量一量等方法,同桌同学一起验证和发现它们的特点,然后反馈交流。

(长方形和正方形都有四条边、四个角;长方形对折还是一个长方形,正方形对折再对折变成四个小正方形,斜对折变成两个三角形等。)。

小朋友,你能把刚才研究的图形用小棒摆出来吗?请试一试。

2、小朋友,接下去你想研究什么图形。(如三角形。)。

(1)拿出三角形,观察它有什么特点(运用前面的方法同桌同学进行合作探究),然后反馈交流。

(2)请小朋友用小棒把三角形的形状摆出来。

(3)老师也摆了一个三角形,你们有意见吗?(多媒体出示:)谁能帮助老师把它摆好。

3、接下去你还想研究什么图形。(如圆形。)。

(1)拿出圆形,观察思考它有什么特点,同桌同学一起合作探究,然后反馈交流。

(圆形没有角、任意对折都变成两个一样大的半圆、任意一条对折线都一样长等。)。

(2)如果学生把圆形和球混淆的话,则拿出圆和乒乓球进行比较。

4、举例。

让小朋友各举例说明日常生活中哪些物体的面是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形。

(意图:顺着学生的思路进行教学,力求创设宽松的环境,始终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合作交流来学习。这样学生对图形的理解就更透彻了。举例则是为了让学生找出这些图形在生活中的原型,让它再现于课堂,把数学与生活联系起来。)。

三、利用新知,解决实际问题。

1、找出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形。(出示图3,请学生手举相应的图形来表示。)。

2、数图形(出示图4)。

(2)拿出各种图形的学具若干个,进行自由拼图。然后反馈交流,说一说你拼的是什么图案,它是由哪些基本图形拼成的,各有几个。

(3)结合拼图进行课堂小结。

(意图:巩固练习,立足基础,力求变化,适当发展。按辨图形、数图形、拼图形三个层次安排,使学生在创造性练习中内化新知,培养空间观念、想像能力及创新意识,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学有所得,都能体会成功的喜悦。)。

叶建娥老师编写的的教学设计,目标明确,结构合理,层次清楚,重视基础,注重创造。它有以下几个特点:

1、教学目标全面、合理、恰当。

教育部颁布的《国家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标准》)中,把数学教学的目标分为四个领域。叶老师在教学设计中所阐述的教学目标,基本上体现了《标准》的精神,既有知识与技能的要求,又有数学思考、问题解决和情感与态度的要求;既重视了结论性的目标,又注重了过程性的目标。

2、注重创设情境。

叶老师在导入新课时,充分运用多媒体,用拟人化的手法创设了一个有利于学生学习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的情境,这样的情境创设符合低年级学生的认知特征。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多媒体电脑演示,从实物中抽象出相应的几何图形,能使学生感受到从具体到抽象的过程,能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标准》中十分强调: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重视创设学生学习数学的情境。叶老师的这个设计体现了《标准》的理念。

3、重视动手操作。

本设计在导入新课后,就让学生“操作探究,主动参与发现”,这个环节包括下述两步:(1)教师在学生初步感知的基础上,进行操作、分类。这有利于学生正确识别图形。(2)让学生通过数、折、量等具体操作活动,研究长方形、正方形这两种图形的特征。这样的教学过程是一个学生经历和体验的过程,它有利于学生初步形成长方形和正方形的概念,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重视学生在学习数学过程当中的动手操作正是《标准》中十分强调的数学教学观念。

4、关注学生差异。

叶老师在教学设计中,当学生研究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后,就让学生自己选择要进一步研究的内容,这样的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个性,照顾到学生的差异。在课的最后一部分“利用新知,解决实际问题”这个环节中,不仅练习的形式多样,注重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落实和空间观念的培养,而且教师设计的问题具有层次性,这样的教学突出了因材施教,关注了学生的差异,较好的体现了《标准》中“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一大众数学的思想。

《认识图形》教学设计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以计划和布局安排的形式,对怎样才能达到教学目标进行创造性的决策,以解决怎样教的问题。那么写教学设计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认识图形》教学设计,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知道它们的名称,初步感知其特征,会辨认这几种形状的物体和图形。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和观察事物的能力,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情感目标:1、通过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用数学进行交流,合作探究和创新的意识。

2、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难点:使学生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这几种形状的物体和图形,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教学过程:

把形状相同的物体放在一起。

1、分一分,揭示概念。

(1)分组活动。让学生把形状相同的物体放在一起,教师巡视。

(2)小组汇报。问:你们是怎么分的?为什么这样分?

(3)揭示概念。教师拿出位置、大小、颜色不同的实物直观揭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的概念,并板书名称。

2、摸一摸,感知特点。

(1)让学生动手摸一摸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的实物,然后把自己的感受和发现在小组内交流。

(2)汇报交流。

1、由实物抽象实物图形。投影出示“鞋盒”,引导学生说出它的.形状是长方体,然后抽象出长方体图形。用同样方法出示“魔方”、“茶叶桶”、“足球”等实物图,抽象出正方体、圆柱、球的图形。

2、记忆想象。

(1)分别出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的图形,先让学生辨认,然后把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的图形贴在黑板上,最后再使出相应的实物。

(2)让学生闭上眼睛想一想四种图形的样子(教师说图形,学生想)。

3、让学生列举日常生活中见过的形状是长方体圆柱、球的实物。

1、做“做一做”l

(1)让学生拿出长方体和圆柱,放在桌面上玩一玩,使学生发现圆柱会滚动。

(2)让学生用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搭一搭。通过搭,使学生明确:球没有平平的面,能任意滚动;长方体、正方体和圆柱都有平平的面,搭在一起比较稳固。

《认识图形》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初步认识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等平面图形,知道可以按边数给平面图形分类。

2、让学生通过图形的折、剪、分、拼等操作活动,感受图形之间的联系与变换,培养初步的空间观念。

3、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积累对数学的兴趣,培养自主探究精神和合作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理解边的概念,明白图形按边的数量分类、命名的意义。

教学过程:

生回答,是:长方形和正方形。(贴出长方形和正方形,图形上标出名称)。

小朋友,长方形、正方形就像兄弟两个,他们还有个共同的名字呢?你们知道吗?猜猜看?指名几人猜一猜(四边形)。

你们为什么称它是四边形呢?指名学生说。

教师赞同学生的意见,并把长方形和正方形反贴出,同时板书“四边形”。

a、知道长方形、正方形可以叫四边形。

那好,我们就先一起来数一数长方形的四条边。

(1)操作:请大家拿出自己的数学书,它的封面就是一个长方形,用左手竖直举在面前。

师示范摸一条边,这就是长方形的一条边。

请小朋友自己摸一摸、数一数长方形有几条边。

反馈:你是怎么数的?指名2个学生上台数。(可能会有不同的数法,要肯定有顺序数的一种,同时强调要记住第一条在哪里)。

跟着电脑一起有顺序的数。

(2)那正方形呢?你也能来数一数正方形有几条边吗?请一人上台指。

电脑演示。

小结:通过数,我们知道长方形和正方形各有四条边,它们都是四边形。

2、练一练。

(1)问:小朋友想一想,我们学过的图形里,还有哪个也是四边形?

指名学生回答(平行四边形,出示)。

(2)还会有其他形状的四边形吗?(有)我们一起来看看,下面哪些图形是四边形呢?

学生独立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再校对。

小结:第1、第2、第4个图形虽然形状各不相同,但都是四边形。凡是四条边围成的图形都是四边形。(把这3个图形贴到长、正方形一起,写上“……”)。

(1)认一认。

问:工人叔叔搬运时不小心把瓷砖打破了几块,我选了2块,把它们的形状描下来了,看看,它们有几条边?是几边形呢?(出示书上的五边形)。

你能来指出它们的五条边吗?指名上台指,第1个由1人指,第2个由1人带领全班一起数。

小结:这两个图形各有五条边,叫做五边形。

(2)说一说。

问:四条边围成的叫四边形,五条边围成的叫五边形,那六条边围成的呢?(学生猜:六边形)。

看,蜜蜂的蜂巢就是由许多六边形组成的。

我们书上也有两个六边形(出示六边形)。

打开书,把p、26的这两个图形,挑选其中一个把它的六条边数给同桌听。

指名问:你刚才数的图形有几条边?是几边形?

小结:这两个图形各有六条边,是六边形。

板书:六边形。

(3)搭一搭。

五边形和六边形还有其他样子的吗?(有)(……)。

那你想用小棒来搭五边形和六边形吗?先再脑子里想一想,你准备怎么搭?

操作:请同桌两个小朋友一人搭五边形,一人搭六边形,看谁用的小棒最少?

学生活动,一人在实物投影上搭。

问一问用了几根小棒。

小结:我们用5根小棒,做五边形的5条边,用6根小棒,做六边形的6条边,搭出了五边形和六边形。

小棒收起,推至桌角。

出示第3题。一人读要求,解释题意。独立在书上完成。指名回答。

好,请小朋友拿出一张长方形纸,跟我一起变。

师示范,是几边形?再依次折,是几边形?请一人数一数。最后又变回四边形。

请大家把纸夹进书里,看电脑老师再来给大家变一遍,边看边想象自己刚才折的过程。再填空。

3、刚才的折纸有趣吗?

再来看,我这里还有一张长方形纸,如果从上面剪去一个三角形,剩下的是什么图形呢?猜猜看。

指名回答。那怎样剪是四边形,怎样剪是五边形呢?

想好了,就请你拿出剪刀,来试一试吧。

学生操作,师挑选好的贴上黑板。

4、刚才我们活动开展的热热闹闹,现在,我们要来安静的读题、做题,能做到吗?

出示第5题。把下面每个图形都分成三角形,最少能分成几个?

审题。这句话里要注意什么?

试画第一个,猜猜看,可以怎么画,最少分成几个三角形?指名回答,师画。

第二、三个学生独立完成,2人板演,反馈。

今天,我们一起认识了这些图形(揭题、板书课题)。

猜猜看,还会有几边形呢?

《认识图形》教学设计

"认识图形"一课是小学低年级数学中具体概念的教学内容。主要目的在于帮助学生逐步建立起形状概念。儿童生活的世界和所接触的事物大都与图形和空间有关,本课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联系密切。为此,我根据新课标的基本理念,依据学生的认知水平,从学生熟悉的事物入手,设计学生能亲自参与又有兴趣的活动。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观察、操作、合作交流的机会,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学生积极探索,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及合作意识。同时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心理、生理特点,合理设计活动程序,可以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本课教学内容包括两个部分:立体图形(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和平面图形(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的认识巩固。由于在现实中学生直接接触的大多是立体图形,所以把立体图形的认识放在平面图形之前,这是符合儿童的认知规律的。这是一堂复习课,可以按三个层次进行:回忆旧知―――练习巩固―――联系生活。在生活中,到处都可以见到这些图形,让学生说出身边哪些物体的'形状分别是这四种立体图形,哪些图形在哪里看到过……体现了数学的应用性。让学生利用已掌握的知识,积极主动地探索生活中的图形。同时,本单元的活动设计具有开放性,可以满足不同特点学生的需要。

这是一堂物体和图形整合的复习课,学生基本能说出立体图形(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和平面图形(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并能区分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进一步的练习,使学生从生活中能很快找到相应的图形。

1、使学生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立体图形与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等平面图形,能够很快地辨认和区别这些图形。

2、通过分、摆、画各种图形,使学生直观感受各种图形和特征。

3、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用数学交流和能力。

4、使学生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5、在愉悦的氛围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合作、探究和创新意识,建立空间观念。

认识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建立空间观念。

直观教学、快乐教学、合作交流、联想迁移。

教师的教学准备:各种形状的物体和图形卡片(装入礼物袋)、多媒体课件。

教学用具的设计和准备:多媒体课件。

(一)回忆旧知。

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些礼物,想知道是什么吗?快把眼睛闭上吧。(伴着音乐,老师发礼物)。

师:小朋友们摸摸看,礼物是什么形状的呀?

(学生兴高采烈地摸着各自的礼物,并说出四个物体形状)师板书:"立体图形"。

师:摸得真准。老师想考考大家,摸着这些物体,你能想到哪几个图形。

(生回忆旧知,说出四个图形)师板书"平面图形"。

师:同学们真了不起,现在这些礼物都归大家了,不过,老师有个要求,把袋里的礼物分一分。可以怎么分?(师看情况,可做引导,指点板书)。

生:物体和图形。

师:那赶紧动手吧!

(伴着音乐,生动手分礼物)。

(二)练习巩固。

师:大家个个都是小能手。礼物分好了,把它们放进抽屉吧!现在老师给大家请来了一些朋友,看!他们来了(课件出示各种图形一一出现)。

师:它是?……。

生:正方体……。

(师点击,生说名称)。

师:真棒,接着我们给他们安排房子吧!(课件出示8所房子)。

(生在作业纸上独立完成,反馈)。

师:老师找来了一些有趣的组合图片,看看他们由什么组成?(课件出示图案—卡车和蜻蜓)。

师:小朋友们看仔细,数清楚,完成作业纸反面的作业。

(生在作业纸上独立完成,反馈)。

师:大家做得既对又快。现在请小朋友们拿出刚才的礼物袋,用里面的物体,我们也来搭一件最喜欢的东西,当一个小小的设计师。(允许学生下位欣赏)。

(师拿几组好的作品,加以表扬)。

师:在我们生活当中,这8个图形随处可见,它们的用途可广了,不仅给我们带来了方便,还能美化我们的生活呢!

立体图形(贴实物)。

平面图形(贴实物)。

1、我会把他们送回家!

2、我会数。

有()个有()个。

有()个有()个。

问题讨论。

让学生画一画几个立体图形,或许对空间的概念有更进一步的认识。只是难度比较大。

认识图形教学设计

课件出示:喜洋洋和全班的小朋友打招呼,然后表演有关各种图形的魔术。

3﹑师:下面我们也来变魔术,老师带来了一些积木你能用这些积木画出不同的图形吗?看谁画得又多又好。

在交流中板书:长方形、正方形和圆。

4、师:小朋友们画得这帮,今天这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些我们刚刚画出来的新朋友。

认识图形二教学设计

教材第28~29页例3及相应的课堂活动与练习。

1、结合生活实际认识三角形和圆,能辨认三角形和圆,会用三角形和圆拼组简单的图形。

2、在认识图形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感受所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从中获得价值体验。

结合生活实际认识三角形和圆,能辨认三角形和圆。

学生准备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和圆柱的学具和钉子板。

一、复习引入

出示。

学生辨认后,要求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辨认的。

师:你在上节课是怎样认识这些图形的呢?

学生自由地说,师根据学生的叙述作以下的板书。观察分析生活中的图形

《认识平面图形》教学设计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34—35页。

1、知识目标:使学生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让学生们在动手操作等学习活动中,体验“面在体上”的道理。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和观察能力,建立空间观念。

3、情感目标:初步认识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习兴趣。通过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的态度,养成尊重他人与他人合作的良好习惯。

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

初步体验“面在体上”的道理。

实物教具、图形卡片。

一、复习铺垫。

2、拿出三棱柱,问:看见过这种形状吗?猜猜它的名字。

二、引导探究。

(一)初步感知。

2、大家都从长方体上找到了长方形,那么你们能不能在其他物体的面上找到别的图形呢?把你找到的图形说给同组的小朋友听。(学生小组交流)。

3、谁来说说你找到了什么图形。老师要当记者采访几位同学。

生1:我在正方体上找到了正方形。

生2:我在长方体上也找到了正方形。

生3:我在圆柱体上找到了圆形。

生4:我在三棱柱上找到了三角形。

生5:我在三棱柱上找到了长方形。

4、刚才大家从物体上找到了长方形、正方形、圆形、三角形,它们都是物体上的一个面,这些就是我们今天要认识的新朋友。

教师边说边从教具上撕下贴在面上的纸,贴在黑板上,让学生体验“面在体上”的道理。

(板书:长方体  正方体  圆  三角形)。

(二)进一步认识。

1、你能想办法让物体面上的这些图形跑到纸上吗?想想怎么办。

生1:把物体按在纸上,沿着图形的边画出来。

生2:在物体的面上涂上颜料或印油,印在纸上。

生3:可以剪下来。

生4:把物体按在纸上,把纸沿着图形的边折起来,就可以折出上面的图形。

师:你们真聪明,想出了很多种办法,想不想动手试一试?

“要求小组合作,每种图形至少要有三个,请组长先分好工,谁做什么,谁做什么,再动手做。比一比哪组做得多,做得快,哪组合作的最好。”

(小组合作,动手操作)。

2、你们采用了什么方法?让什么图形从什么形状的物体上跑下来。我又要采访几个小朋友了。

3、互相欣赏一下你们的劳动成果。再把纸上的图形分类,形状相同的放在一起。

师:你们的作品完成得真好。老师有个请求,每个小组能不能从组内的作品中,每种选一个最漂亮的图形送给我,留作纪念。

4、玩“帮图形找家”的游戏。

出示的图形有圆形、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椭圆形、梯形等,在黑板上划分每种图形的家,请学生“帮图形找家”。

5、老师看长方形和正方形,觉得它们很像,都差不多,怎样把它们区分开呢?

6、同学们已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小组里互相说说它们都是什么样子。(小组交流)。

现在,请大家闭上眼睛,在脑子里想一想长方形的样子,用手在空中画一个长方形,再依次画正方形、三角形和圆。

(三)实践应用。

生活中你见过哪些东西的面是我们今天学过的图形?

(四)小结:回想一下,这节课你认识了哪些图形?它们都是什么样子?

三、巩固练习。

1、教师出示图形,同学们抢答说出图形的名称。

2、教师说图形的名称,学生出示相应的图形。

3、摸一摸、猜一猜的游戏。

4、拼图形活动。

认识图形的教学设计

(1)在操作活动中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圆,体会“面在体上”。

(2)体会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圆在生活中的普遍存在,并能根据它们的一般特征从具体的情景中辨别这几种图形。

1、重点: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圆,正确辨认这几种图形。

2、难点:体会“面在体上”

教学过程个人使用批注。

1、出示(雪地里的小画家)2、出示实物正方体、长方体、圆柱和三棱柱(在这里做简单介绍),学生认读。

1、让学生想办法帮立体图形留下脚印(描一描、印一印)。

2小组合作、展示交流、全班交流。

3、给定义:通过摸一摸、印一印等活动从立体图形上请下了这些图形,而且在摸的过程中体会到这些小脚印都是平平的,所以它们有个共同的名字,叫做平面图形。

观察交流:请你们仔细看黑板上这些图形,想一想它们都有哪些特点?

汇报。

三角形由三条边首尾相连围成的图形,它有三条边,三个角。

正方形有四条边,四个角,每条边都一样长。

长方形有四条边,四个角,相对的边一样长。

平行四边形有四条边,四个角,相对的边一样长国,

圆是由曲线围成的图形。

5、比一比。

你觉得这些图形里,哪些图形比较相似?他们有什么地方比较相似呢?又有什么不同?

1、游戏1送名称回家。

师:刚才我们学了哪些平面图形?

老师指你们来说好吗?老师出示各种图形,学生抢答。

2、联系生活,找一找。

3、交通标志牌。

4、欣赏图画。

教后反思:

认识图形一教学设计

1、通过观察操作,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球和圆柱体。

2、在观察、操作、比较等活动过程中,培养学生抽象、概括、实践、创新能力,建立空间观念。

3、通过图形在生活中的应用,感受到数学与生活息息相关,激发学生学数学、爱数学的情感。

会辨认这四种图形

区分长方体和长方形,区别正方体和正方形。

课件,多个四种不同形状的物品

2.提示课题:今天,我们就来认识这些物体。(板书课题:认识物体。)

1.活动一:分一分。

(1)桌面上有许多这些物体,摸一摸它们,你发现它们有什么不同?跟同桌的小朋友说一说。

(2)刚才小朋友发现了很多不同的地方,那你们再想一想,能不能把他们分分类?

(3)谁来说一说你们组分了几类?怎么分的?

(4)我们来听听这个小组是怎么分的?

(5)你们组分了几类?你们组把这一类(正方体)举给大家看看。这类有些什么?

(6)他们把这些方方正正的物体归为一类,我们给这类物体起一个统一的名字吧!

(7)请你们举这一类(长方体)给大家看看。这类有些什么呀?

2.活动二:认一认。

(1)现在请大家看大屏幕,电脑把这四类物体的形状画出来了,你们还能认出它们吗?我们一起来认一认。

(2)小朋友学得很认真。下面,我们来做一个“找朋友”的游戏。我们请四个小同学来扮演这四个伙伴。

a.他演谁?(长方体)他的朋友在哪里?

b.你演谁?自我介绍一下吧。(正方体)

c.你演谁?(圆柱)

d.下面该谁出场了?(球)

3.活动三:记一记,想一想。

(1)分别出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图形,先让学生辨认,然后把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图形贴在黑板上,最后再拿出相应的实物。

(2)让学生闭上眼睛想一想四种图形的样子(教师说图形,学生想)。

(3)让学生闭上眼睛按教师的要求摸出四种不同形状的实物。

1.做“做一做”第1题。

让学生拿出长方体和圆柱,放在桌面上玩一玩,使学生发现圆柱会滚动。

2.游戏:“看谁摸得准”。

(1)每小组一人说出物体的名称,其他同学按指定要求摸袋子里的物体,看谁摸得准

(2)教师说物体形状,学生摸。

提问:今天我们和谁成了好朋友?(引导学生小结)

小结:我们认识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这些好朋友,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许许多多这样的朋友,大家去找找它们吧!

认识图形

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体

认识图形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新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上册课本人认识图形。

(一)。

教学目标:

1.通过操作和观察,使学生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知道它们的名称;会辩认识这几种物体和图形。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能力,初步建立空间观念。3.通过学生活动,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合作、探究和创新意识。

教学重、难点:

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实物与图形,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教具、学具准备:

各种形状的物体,计算机软件、投影片。教学过程:

一、导入:

今天给大家带来了新朋友,瞧,是谁来了,你们喜欢机器人吗?(机器人导入)机器人皮皮觉得同学们都非常棒,给大家带来了礼物,他们是什么呢?开火车分别说出是什么物体,那这些物体又分别是哪些形状的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这些图形(板书认识图形),揭示课题。

二、操作感知:1.分一分,揭示概念。

(3)揭示概念。教师拿出大小、形状、颜色不同的实物直观揭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概念,并板书名称。2.摸一摸,感知特点。

(1)让学生动手摸一摸、滚一滚,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实物,然后把自己的感受和发现在小组内交流。

(1)学生列举日常生活中见过的形状是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实物。

三、形成表象,体验特征1.视频展现立体图形。

(1)动画播放立体图形的自我介绍2.游戏“看谁摸得准”,感知物体形状特征。

(2)学生闭眼摸出四种图形。(教师说图形,学生摸。)3.看谁举的对。

(1)教师说名称,学生举出相应物体;教师举物体,学生说名称。

四、闯关练习。

第一关:做一做1题。

第二关:数图形。投影出示练习五第2题,问:这只小动物是由。

什么图形拼成的?各用了几个?让学生完成在课本上认识新的朋友(机器人由哪些形状物体组成)。

五、小结:今天你学到了什么?

认识图形二教学设计

教科书第4页的内容。

2.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初步获得分析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

3.利用各种图形的拼组,体会图形之间的联系,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4.感受所拼图形的数学美,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进一步巩固所学平面图形的知识。

拼组指定的图形,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教具:一套七巧板、课件;学具:一套七巧板。

(一)看图激趣

出示七巧板拼成的图案。

这些美丽的图案都是用七巧板拼成的。

(二)认识七巧板

1.七巧板,是由七块板组成的。中间这个巧字,是想告诉我们,心灵手巧的小朋友能用它拼出许多美丽的图形。

2.拿出自己的七巧板分一分,七巧板里面有几种不同的图形?

3.数一数,每种图形有几个。

4.比一比,哪些三角形一样大?(两个大三角形、一个中三角形、两个小三角形)

谈话:刚才我们看到了许多用七巧板拼成的美丽图案,我们也来试试,好吗?

(一)用两个图形拼三角形。

1.提出要求:用两个图形拼一个三角形。先想一想,怎样拼?再动手。

2.学生操作。

3.学生展示,并说说是用哪两个图形拼的。

4.评价:这位小朋友完全按老师的要求,用两个图形拼成一个三角形,真棒!

(二)用三个拼。

1.请听清楚要求:用七巧板中的三个图形拼一个三角形。先想一想,用哪三个图形,这三个图形能拼成一个三角形吗?想好了再拼。

2.学生拼图。

3.学生展示,并说说用哪三个图形拼的。

4.评价学生拼组的图形。

(三)用四、五、六个拼

1.谈话:刚才我们拼三角形的时候,先用几个图形拼的?后来用几个图形拼的?接下来拼三角形,你想用几个图形拼?(4、5、6)

2.要求:(1)小组合作拼三角形(2)分别用4、5、6、7个图形拼(3)先想想用哪几个图形能拼成三角形。

3.小组代表汇报用哪些图形拼的。

谈话:七巧板不仅能拼三角形,还能拼成我们生活中看到的各种有趣的图形呢!

(一)分小组拼自己喜欢的图形。

(二)根据小组内的拼图,讲小故事。

(一)这节课你喜欢吗?说说喜欢什么?

(二)游戏:

1.请你把“七巧板”复原拼成一个正方形。

2.挪动正方形其中的两块,把它变成一个三角形。(第一个成功的孩子用实物投影仪演示给大家看,大家跟他一起做。)

3.再挪动三角形其中的一块,把它变成长方形。(学生投影仪演示,大家跟他一起做。)

4.再挪动长方形其中的一块,把它变成平行四边形。(投影仪演示,同学们一起做。)

(三)介绍七巧板的来由,欣赏古今中外的七巧板拼图。

“七巧板”是我国古代的一种拼板玩具,后来流传到国外,欧洲人称之为“唐图”。唐朝是中国十分昌盛的时期,外国人常用“唐”来代表中国。因此,七巧板就成了“中国的图”。

《认识平面图形》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34页的内容,第35页“想想做做”的习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能说出名称、能正确地分辨、直观感知其特征。

2、让学生在动手操作等学习活动中,体验“面在体上”。

3、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去思考、想象、再创造,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重点难点:通过独立思考、合作讨论,并结合相关的情境,让学生经历描一描、找一找等活动,体验“面在体上”、“面从体来”,感知“体”和“面”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师:今天,图形王国的国王想邀请同学们到图形王国里去玩,大家愿意吗?看!国王派谁来接我们了?哦,是我们的老朋友长方体、正方体、圆柱,还有一个是……三棱柱(课件分别出示)。

二、操作、探究新知。

1、感知“面在体上”

(1)师:那现在我们就一起出发吧,唉哟,图形王国今天下雨了,我们干净的地面上到处都是它们的脚印.而调皮的它们早跑到了同学们的桌上,想请同学们找找脚印的主人,行吗?那好,请拿出1号学具袋,赶快找一找、摸一摸。

(2)学生活动。

(3)汇报:

指着长方形脚印:这一串脚印的主人是谁?

生:它的主人是长方体。

再分别指着正方形、三角形、圆形的脚印。

2、从“体”上分离出“面”

(1)师:同学们的眼睛可真厉害,周老师佩服极了。那你能再想个办法把它们的脚印留在纸上吗?是吗?拿出准备好的工具(印泥、白纸、铅笔)试试吧!

(2)生活动(配音乐)。

(3)汇报:

谁愿意向大家介绍你用什么办法留下了谁的脚印。

生:我用印泥将长方体的脚印印了下来。

生:我按住长方体,将它的脚印描了下来。

生:它叫长方形。

师:是呀,这样的图形就叫长方形。随着学生的回答课件出示长方形名称及平面图。

师:原来长方体上住着长方形呀!(黑板上板书)。

用同样的方法分别出示正方体、三棱柱、圆柱。得出正方形、三角形名称。(学生说哪个,课件演示哪个。)。

(4)小结:这些图形的面摸上去都是平的,并且只有一个面。所以它们都是平面图形。在图形王国里不仅有立体图形,还有立体图形的宝宝平面图形,今天我们就认识了一些平面图形。它们是……生齐答。(板书课题:认识平面图形)。

(1)师:你能用小棒把这些图形摆出来吗?选择一个你最喜欢的图形摆一摆。

(2)生活动,师巡视。

(3)汇报展示:

谁来向大家说说你用几根小棒摆出了什么图形?

生:我用四根小棒摆出了一个正方形。

生:我用6根小棒摆出了一个长方形。

师:那用四根小棒能摆出一个长方形吗?

生:不能。

师:为什么?

生:那就成了正方形了,因为正方形每边都一样长。

生:我用3根小棒摆出了三角形。

师:不一样长的小棒能摆出三角形吗?

有一个图形你们都没有摆出来,为什么?

(展示摆的过程)。

(1)师:你能记住这些平面图形的样子了吗?请闭上眼睛,伸出右手的食指跟老师一起把它们的样子印在小脑袋里,师说出每个图形的名称,学生记忆。

(2)师:这是什么形?(指任意一个图形)。

5、举图形。

(2)师说图形名称,生举出相应的图形?请把2号袋中的学具倒出来。

师:请你举出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形)。

生:我就举出长方形。

师出示长方体(正方体、三棱柱、圆柱):长方体上住着什么形?

生:长方体上住着长方形。

三、展示成功。

1、完成课本36页第3题。

学生打开书完成在书上,再集体订正。

2、拼一拼。

(2)请拿出学具盒中的图形,拼一拼吧。(3)听音乐,运用今天学过的图形拼一幅美丽的图画。

(4)汇报成果。

教师把拼好的图形展示给同学们欣赏。

教师小结:其实还有很多小朋友的设计也很不错,课后我们就开个“小展览”大家一起来评一评,好不好!

四、全课总结。

今天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师:其实在我们身边还有很多地方也藏着这样的图形呢?比如开关的这个面就是一个正方形,谁也能这样来找一找,说一说。

小朋友,其实,每个人的家里也都藏着这些有趣的图形,回家找找看,看谁找的最多,下节课我们来比一比,看谁最善于观察。

认识图形一教学设计

1、在愉快的教学氛围中,通过有趣的活动和游戏使学生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知道它们的名称;会辩认这几种物体和图形及初步感知各种图形的特征。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想象和表达能力,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3、通过学生活动,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合作、探究和创新意识。

4、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懂得数学就在我们身边。

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实物与图形。

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若干袋各种形状的物体,图形卡片,课件。

实物演示法、讨论交流法等。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师:小朋友们,你们玩过积木吗?说说看你们都玩过哪些形体的积木?

师:在日常生活中,有很多类似积木的形体,你们想认识它们吗?

【设计意图:引起学生联想以前玩过的积木,激发他们学习本节课内容的兴趣】。

二、操作感知,探索新知:

1、分一分,初步感知。

(1)分组活动。让学生把形状相同的物体放在一起,教师巡视。

(2)小组汇报。

问:你们是怎样分的?为什么这样分?学生可能回答可分成这样几组:一组是长长方方的;一组是四四方方的;一组是直直的,像柱子;一组是圆圆的球。

【设计意图】学生对各组物品进行分类整理,使学生经历认识各类物品特点的过程。)。

(3)出示课件,揭示概念。课件出示大小不同、形状不同、颜色不同的实物图揭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概念,并随机板书名称。

(4)齐读图形名称。

【设计意图】从实物到图形名称到立体图形的认知,是本节课的重点,利用多媒体形象化教学的功能,展示出抽象过程,有利于学生理解知识的生成,解决本课重点。)。

三、形成表象,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1、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分别出示实物,让学生辩认。

2、学生按教师要求拿出四种不同形状的实物。

3、亲身体验,感知特点。

(1)学生选一个喜欢的物体做好朋友,用手摸一摸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实物,然后把自己的.感受和发现在小组内交流。

(2)汇报交流:学生可能说出:长方体:是长长方方的,有平平的面。

正方体:是四四方方的,有平平的面。

圆柱:是直直的,上下一样粗细,两头是圆的,平平的。

球:是圆圆的。(如果学生说出长方体、正方体有6个面等,教师应给予肯定,但不要求学生必须说出来。)。

4、学生列举日常生活中见过的形状是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实物。

5、课件展示生活中的立体图形。

【设计意图】进一步巩固所学的知识,初步认识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又调动起全体学生的学习兴趣,把课堂气氛推向高潮。

四、课堂练习,巩固新知。

1、“想想做做”第一题。

师:魔方是一个什么样的形体?(正方体)所以题目中,它就和正方体用线连起来了,你们能把其他的连一连吗?(教师巡视学生完成情况)。

2、“想想做做”第二题。

师:找一找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各有几个,再填一填。看看哪个小朋友最聪明,填的是又快又好。

教师指导孩子按顺序找,找一个划掉一个,提醒孩子要细心仔细。并指导孩子上黑板找一找。

3、“想想做做”第三题。

【设计意图】给每个学生提供练习的机会,在数数的过程中加深对立体图形的认识。培养学生认真细心的学习习惯。)。

五、分组活动,体验特征。

1、让学生拿出长方体和圆柱,放在桌面上玩一玩,或者参与运球游戏。使学生发现圆柱会“轱辘”,球能任意滚动。小组交流,汇报。

2、游戏“看谁摸得准”。小组游戏。每小组一人说出物体的名称,其他同学按指定要求摸,看谁摸得准。

【设计意图】。

1、分小组进行合作完成,既给学生提供了充分的动手操作的机会,逐步体验各种立体图形的特征,调动起全体学生的学习兴趣,再次把课堂气氛推向高潮。

2、游戏是大家都喜欢的活动,容易激发学生的参与积极性,通过多种感官加深对各种形状形状物体的体验。

六、小结:

1、今天我们认识了哪些好朋友?他们的样子你都记下了吗?

2、猜一猜。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