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复兴论文(汇总12篇)

时间:2023-12-09 11:29:22 作者:雅蕊

通过分析范文,我们可以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并且从中吸取经验,提升自己的写作水平。揭示范文魅力:通过阅读这些范文范本,你将深刻体会到文字的魔力和韵味。

百年奋斗谋复兴勇毅前行兴伟业论文

百年潮,中国梦。书记强调:“我们党领导的革命、建设、改革伟大实践,是一个接续奋斗的历史过程,是一项救国、兴国、强国,进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完整事业。”这样的“大历史观”,勾勒出中国共产党的时间线。

站在这样的时间线上,更能理解这样的豪迈:“我们对于时间的理解,不是以十年、百年为计,而是以百年、千年为计”;更能感受这样的壮志:“伟大事业需要几代人、十几代人、几十代人持续奋斗”;更能把握这样的宣示:“时间属于奋进者!历史属于奋进者!”

历史、现实、未来是相通的。奋斗百年路,启航新征程,我们惟有在历史前进的逻辑中前进、在时代发展的潮流中发展,保持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精神,万众一心加油干、越是艰险越向前,才能继续在人类的伟大时间历史中创造中华民族的伟大历史时间。

创造伟大历史时间,我们要继承前人的事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开拓于中国人民共同奋斗,扎根于中华大地。继承前人的事业,就要有志不改、道不变的坚定。“志不改”,体现坚如磐石的意志决心;“道不变”,彰显稳如泰山的自信坚定。在中国这样一个有着5000多年文明史、14亿多人口的大国推进改革发展,没有可以奉为金科玉律的教科书,也没有可以对中国人民颐指气使的教师爷。无论遇到什么风浪,在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个根本问题上都要一以贯之,决不因各种杂音噪音而改弦更张,始终把握正确方向砥砺奋进。

创造伟大历史时间,我们要进行今天的奋斗。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际遇,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正处于关键时期。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时代的考题已经列出,我们的答卷正在写就。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战略支撑,加快推进制造强国、质量强国建设,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落实好“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除了奋斗,别无他途。在广袤中国大地上,所有艰苦努力、所有顽强拼搏、所有不懈奋斗,都是我们书写的笔迹;一切为国家、为民族、为人民创造的实绩,都是我们志在交出的答案。

创造伟大历史时间,我们要创造明天的伟业。走过千山万水,仍需跋山涉水。抬望眼,目标如同灯塔,指引着航船扬帆破浪的征程。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从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再奋斗15年,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我们要实现的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这是前所未有的壮举,这是无比壮阔的征途!

新中国成立前夕,同志力主在国歌歌词中保留“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就是要让大家始终保持警醒,安而不忘危;奋进新时代,书记多次强调,“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前进道路上,世界格局风云变幻、改革发展任务繁重,我们还会遇到“回头浪”和“拦路虎”,还要攻克“娄山关”和“腊子口”,没有任何理由骄傲自满、松劲歇脚,必须永葆革命精神、斗争精神,必须乘势而上、再接再厉、接续奋斗。

“无限的过去都以现在为归宿,无限的未来都以现在为渊源。”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永远奋斗,在时间长河中前行的中国共产党,必将永远年轻!

百年复兴路心得体会

第一段:引言(200字)。

自1840年以来,中国经历了一种“过去光辉未必就意味着未来辉煌”的历史。自那时起,中国走过了许多阶段,包括清朝末期,民初,抗战时期,文化大革命,改革开放等。如今,中国正处于全方位的崛起过程中,它正在取得多方面的成功,并成为国际舞台上一个更加有力的以及更加经济上强大的领导者。但是这个复兴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这需要中国的保存智慧,经验和才能的综合积累。在我看来,百年复兴路程所教给我们的最重要的事情之一是:不断学习,不断进步,继续开拓。

第二段:学习与进步(200字)。

百年复兴的过程中,最重要的一部分是学习,不断进步。这可以让我们了解问题的本质,寻找适当的解决方案,并为我们的未来做出更好的规划。过去100年里的学习教导了我们许多关于先进技术的知识,并且帮助我们培养了许多才能。这样的理念始终贯穿我们现今的气氛中,为未来的学生和人民所继承和遵循。所以在百年复兴路程中,我们应该学会尊重过去的错误,不断改进,适应新形势、新时代。

第三段:开拓创新(200字)。

百年复兴的成功还取决于我们的开拓精神和创新能力。在历史的很多点上,中国遇到了许多的难题,但是中国人依旧坚守着自己的目标,创新并开拓着新的空间。这种进取心和激情,是一个我们应该遵循和广泛推行的态度。现在已经形成了许多创新的领域,如新能源、人工智能、数字化教育等等,我们应该以它们为基础,继续努力创新。

第四段:保持耐心与进步(200字)。

百年复兴的道路上,还有一个重要的习惯,就是保持耐心,并为进步做好准备。即便我们在某些领域内处于领导地位,我们仍然需要有一种永不满足的精神,才能使我们在未来获得更大的成功。而要取得更多的进步,我们也需要挑战自己。我们不能挑战我们那些不可能做到的事情,而应该稳步前进,以人为本,推进以人为中心的发展。

第五段:结论(200字)。

百年复兴之路确实在体现着中国的实力,为中国赢得了世界的赞誉。但是,百年复兴的道路上我们还需要不断奋斗,为未来发展打下更坚实的基础。我们需要建立开放的教育和技术系统,鼓励大胆和创新性思维,以及忠诚和智慧的决策。接下来,我们需要加强学习,不断进步,与世界上的一流大国平起平坐。这不仅是为了我们自己的一个兴盛未来,也是为世界为人类作出我们的贡献。

百年奋斗谋复兴形势与政策论文字

一带一路是指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它将充分依靠中国与有关国家既有的双多边机制,借助既有的、行之有效的区域合作平台。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欢迎大家前来参考查阅!

截至2020年5月11日,席卷全球的新冠病毒确诊患者已经超过419万人,波及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死亡人数超28万人,并且还处在以指数级增长速度爬坡的阶段。世界卫生组织(who)在4月15日召开的新冠病毒疫情发布会上表示,尽管新冠病毒大流行已历时数月,目前仍处于新冠病毒大流行早期阶段。

美国前国务卿亨利•基辛格4月3日在《华尔街日报》发表了题为“新冠病毒大流行将永远改变世界秩序”的专栏文章。基辛格指出,新冠病毒之后,世界将不再是原来的样子。新冠病毒对人类健康的攻击是暂时的,但它所引发的政治和经济动荡可能会持续几代人。笔者认同基辛格的判断,并认为,疫情过后,全球政治经济形势将呈现如下十点走向。

走向一:疫情冲击可能堪比1929年全球“大萧条”,远超2008年金融危机。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4月14日最新一期《世界经济展望报告》表示,世界经济增长正在遭受上世纪30年代“大萧条”以来最严重的打击,预计今年全球gdp将萎缩3%。imf强调这是上世纪30年代大萧条以来,全球第一次出现发达经济体和新兴经济体同时进入衰退的情况。报告补充道,由于新冠病毒疫情前景的高度不确定性,如果疫情在下半年继续恶化,全球经济增长将遭遇更大打击,今年全球gdp可能会萎缩6%。如果疫情持续至2021年,明年全球gdp可能会萎缩2.2%。

imf预料全球经济遭受“大萧条”以来最严重衰退,而且情形可能更糟糕,这场“大封锁”衰退将是接近一个世纪以来最严重的一次经济衰退,并警告说,如果冠状病毒徘徊不去或者卷土重来,世界经济的收缩幅度和复苏步伐将比预期的更糟。

中国学者郑永年教授也认为,三点原因致使本次疫情引发的危机可能甚于1929年“大萧条”:一是当前的高度全球化;二是危机当前大家往往不能“有难同当”,开展国际合作非常困难;三是缺乏有力的领导者。新冠病毒疫情引发的不仅是经济危机,还有恐慌引发的社会危机、政治治理危机以及国际秩序危机,是多重危机在一个时间段内集中爆发,是“并发症”,和2008年比较单一的“病症”有很大不同,也更加危险。

走向二:全球稳定的政治及经济合作两大基石可能被打破,新冠病毒大流行将永远改变世界秩序。

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称新冠疫情是“联合国成立75年以来最大的挑战”。这次危机的形式非常特殊,现在全球经济和社会生活处在一种停滞状态。

全球宏观环境的稳定需要依靠两种基石,分别是国际政治合作与全球经济交流。新冠疫情爆发之后,其破坏力之强,让全球面临“至暗时刻”,必将深刻改变全球政治经济生态。之所以会下如此判断,是因为当下人们遭遇了一个自“冷战”结束以来近几十年里都从未有过的困境——政治、经济两种稳定基石同时出现问题,宏观环境已无托底力量。与应对金融危机时相比,此次国际合作的成效乏善可陈。中美两个大国更是吵得不可开交。who面对疫情的爆发显得手足无措,美国更是激烈抨击who,停止缴纳会费,并威胁永不缴纳。大国之间的原则性分歧,让g20会议很难复制当年的高效与决断。国家之间各自为政,主权政府已开始逐步收回曾向国际机制让渡的权力。

所以,郑永年和imf把当下形势与1930年代的“大萧条”类比,并非是一种夸大。正如“霸权稳定论”提出者金德尔伯格所总结的,世界各国协调合作的缺失与政策的恶性竞争,是导致“大萧条”难以控制的关键原因。现如今政治、经济两种稳定基石的同时缺位,将不可避免地让人类社会遭遇近几十年来从未遇见的最大危机。

走向三:美国深陷疫情泥潭,复不起的工,防不住的疫,不排除后续疫情继续严重导致的经济危机、金融危机、民生人道危机、政治危机、严重骚乱暴乱一起到来的严重社会失控局面。

急于从新冠病毒疫情暴发之中迅速复工复产,是美国经济决策者的艰难选择。早在疫情暴发初期的不作为、消极应对,已经为当下的美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埋下了祸根。虽然美联储推出无限量量化宽松政策,虽然美国财政部推出2万亿美元经济刺激计划,但美国当下的经济社会仍然可以用一句话来形容:防,防不住;抗,抗不起。美国经济社会已经被新冠病毒逼入几近无解的困局。

三位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对疫情下的美国经济形势研判如下:

2001年得主约瑟夫•斯蒂格利兹:若特朗普在下半年美国大选中获胜,将使美国陷入第二次“大萧条”。现在这里像个第三世界国家,公共社会保障体系已经不起作用了。美国的失业率在疫情期间或将飙升至20%或30%。

2008年得主保罗•克鲁格曼:美国在真正重启经济前,还需等待很长一段时间。我们可能最终损失数万亿美元的gdp。

2013年得主罗伯特•希勒:我们可能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无法重回巅峰了。

走向四:疫情过后,因为难保世界第一的危机意识,不论特朗普是否连任,美国下届政府可能极大幅度加大挤压中国发展力度,战略性反弹,中美之间的战略竞争、意识形态竞争、发展模式竞争、地缘政治竞争等,将在新的全球形势下加剧。

疫情危机会让美国自身产生强大的危机感,疫情一缓解地差不多,美国就会报复性回击,展现力量。美国的力量还很强大,要极其重视美国,不要轻视。美国及美国大公司拥有配置全球资源的能力。美国在科技创新等很多方面仍然非常强大。

基辛格是现实主义者,与中国沟通良好,但读他最近的文章,能够感到他对美国可能失去领导世界地位的深深忧虑,这种情绪在美国精英层是很普遍的。他们希望美国能够发挥经济领导力和防疫的科学领导力,借以维持美国的霸权地位,但说实话,和当年的美国不一样,这两点美国现在都做不到了。

佐利克警告,中美陷入冲突的代价和危险不可估量。《国家利益》双月刊网站2月14日发表佐利克的文章称,今天的美国否认中国能够在美国自己构建的体系中发挥建设性作用,否认中国能够做出贡献,否认中国能够以增进美国利益的方式行事,甚至否认中国有这样做的意愿。但这样做的结果是,美国实际上是在刺激中国去建立一个与既有体系的规则完全不同的独立的平行体系(aparallel,separatesystem,withverydifferentrules)。佐利克警告,美国需要提高警惕:发生误判和非预期后果的风险正在增加。中美两国陷入冲突——无论出于有意还是无意——都将导致无法估量的代价和危险。

走向五:中美经贸及科技将加速“脱钩”。经济全球化可能大幅倒退,未来的全球化,或许是“一个世界、两个市场”,产业链去中国化加剧。

在当前疫情下,中美关系的性质进一步发生根本转变。中美战略竞争的核心原因一是中国的崛起速度太快,改变了二战后美国和西方主导世界的格局,美国不再是唯一的制定国际规则的国家。二是美国和西方认为中国的体制和发展模式挑战了美国和西方的模式。三是中国在全球供应链中攀升太快。

在中美竞争日益加剧的情况下,美国对华有三派,一是贸易鹰派,二是安全鹰派,三是人权鹰派。疫情期间,美国的强硬派会利用疫情推动与中国经济和科技的进一步“脱钩”,他们认为这是一个很好的机会,在中国第一波疫情中推动制造业回流。即使在欧美国家发生第二波疫情大爆发之后,这些鹰派分子也不顾美国民众的利益,继续推动中美“脱钩”,打击华为等科技企业等。

就连纽约州州长都在记者会上抱怨口罩、呼吸机、防疫服甚至检测试剂全部都是madeinchina。疫情让很多国家认识到公共卫生安全对国家安全的重要性,成为美国推动中美“脱钩”的新借口。近日美国等国表示要本国企业迁出中国并出台各种鼓励政策,全球化有回归“经济主权”时代的态势。未来的世界经济有可能形成两个平行的国际供应链,一个以美国为中心,一个以中国为中心。经济上反思全球化的趋势将日益明显。这次疫情让越来越多国家认识到,和本国民众生命安全直接相关的东西不能任其流失。从这个角度说,疫情是一次改变世界发展进程的大事,因为它影响了整个社会心态。换句话说,疫情之后人们的“活法”会变,国家的想法也会变。

走向六:疫情过后,美国可能深刻反思,凝聚全球联盟。

很多西方国家,不喜欢的只是暂时的特朗普,而不是美国,相比信任中国,一定是更信任同文化的美国。

疫情确实重创了美国,但美国不会就此衰落,美国如果经过反思,重视传统盟友,欧美会抱团。如果特朗普连任,他会选择反击,如果特朗普下台,美国全球政策可能会回归奥巴马时代,也将更加重视盟友,美国盟友的力量可能远超今天。

美国作为西方阵营的领导者,这次抗疫的表现很糟糕。基辛格之前发表的文章认为,此次疫情将会重塑全球格局,希望美国能够借此机会深刻反思自己目前已经存在的问题,进行全面的改革,来应对新的世界格局。不要小看美国,这个国家在遭受重大挫折之后,复苏和调整能力不容忽视。如果拜登上台后,对盟友的凝聚会取得多大的成功,将值得高度关注。疫情之后,美国上下进行反思和战略调整的可能性是极大的。

走向七:全世界将一段时间处在一个“负时代”。

全世界可能一段时间里处在一个“负时代”。第一个是负利率,第二个是负增长(经济增长),第三个是负作用,第四个是负能量。

什么是负作用?美国的领导力倒了,负作用正在蔓延。除了“退群”以外,“美国优先”体现的是典型的民族主义思维,特朗普反复地自己也承认说他就是一个民族主义者。所以全世界现在唯一一个超级大国在起一个负作用,并不是一个榜样。

什么是负能量?未来10年,将会是一个民粹主义高涨的时代,种族主义抬头,将是一个动荡的时代。在政治上,这次疫情带来的最大影响是什么?种族主义抬头。欧盟国家都回到了主权国家的时代。大家又走向了自私。资本可以在全球流动,知识可以在全球流动,但老百姓不能自由流动,贫困也无法流动,政治权力更是无法流动,所以各国主权意识势必日益强化,民粹主义日益高涨。

走向八:新冠疫情中前所未有的石油需求暴跌或将永远改变石油行业。

高盛3月30日表示,由于低迷后拥有优质资产的公司越来越少,新冠疫情中前所未有的石油需求暴跌或将永远改变石油行业。华尔街银行警告称,尽管经历了上一次价格下滑以及2015-2016年之后另一轮“精简、曲折”的行业整合,但经历了这次价格暴跌的公司的资本支出将受到限制。高盛分析师在文章中写道:“大型石油公司将整合业内最好的资产,而去掉最坏的资产;当行业从这场低迷中崛起时,资产质量更高的公司将会减少,但资本约束仍然存在。”

走向九:中国对外贸易复苏遥遥无期不容乐观,对外开放难度将持续加大,“一带一路”及“四个革命、一个合作”中的合作,将比以前更难推进。

中国对外贸易的前景颇为黯淡。哈佛大学一个疾病研究团队的研究结论表明,全世界民众到2022年底之前可能都需要间歇性地进行某种程度的社交隔离。根据世界贸易组织4月中旬发布的预期,乐观情境下,2020年全球货物贸易会下降13%;悲观情境下,全年货物贸易降幅更是可能高达32%。imf预测,如果疫情持续至2021年,明年全球gdp可能会萎缩2.2%。如此情况下,中国近两年面临的经济压力将比较大。随着“逆全球化”的持续,以及西方世界对中国的打压加大,中国对外开放难度将持续加大,“一带一路”及“四个革命、一个合作”中的合作,将比以前更难推进。

走向十:未来将取决于国际合作开展情况。

虽然目前看来困难重重,但我们能依靠的似乎也只有国际合作。当下的“美国优先”与对中国的遏制战略,让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无诚意领导国际合作。如同历史上美国对其他挑战者的打压一样,当中国的经济总量超过其三分之二时,美国已经难以容忍中国经济的持续高速增长。让中国承受国际宏观环境恶化的损失,其战略优先级已经超过领导国际合作所带来的收益。而目前的中国,还难于凝聚西方世界,也不具备独立担当国际治理领导者的能力。未来的很长一段时间里,政治的逻辑将超越经济的逻辑,成为影响全球宏观环境稳定与否的关键。

摘要:在当前,我国双重模式转换阶段出现一定程度的通货膨胀,而找出其形成的趋势及原因和特点,从而“对症下药”采取对策,是经济体制改革顺利进行的先决条件。

关键词:稳健,通货膨胀。

20xx年是“十二五”的开局之年,中国经济发展仍面临着复杂的形势。从内部环境看,国内经济回升的内在动力不足,结构性矛盾突出,通货膨胀严重,就业形势严峻。因此,当前中国经济回升的基础并不牢固,积极与消极因素并存,国内与国际问题交织。

第一,中期通胀压力并没有解除。从短期来说,明年将不存在通胀问题。但是,随着全球大宗商品和股票价格的下跌,美欧虚拟经济将带动实体经济下滑,甚至不排除再次陷入衰退之中;西方将开动印钞机大发钞票,一旦经济再次启动,通胀还会卷土重来。

第二,20xx年上半年,我国将受到滞涨冲击,高通胀态势难以扭转。下半年经济步入新的增长周期,显著标志是gdp同比增速稳定上行,通胀压力将随着经济减速、供给增加、预期好转和宏观调控部分缓解,物价明显回落。预计明年各季度cpi同比涨幅分布为3.9%、3.9%、3.5%、2.4%,全年达到3.5%。20xx年我国潜在gdp增长率约为10%,如果实际gdp增长率为9.2%,将低于潜在gdp增长率0.8个百分点。

第三,消费减速。出口下滑,必定带来消费增速减缓。我们预计受股票市场走低和出口下降的影响,20xx年中国消费会缓慢减速。

1、房地产价格居高不下。

假如政府不管制房价,房价这个泡沫又太大,不可收场。这造成两难。解决的根本在于央行控制滥发货币的政策,这又牵涉太多问题。

其中最敏感的一个问题是,假如央行不滥发货币造成虚假经济繁荣,我们还能保8吗?假如我们的经济没有保8,我们最近的所谓经济成长和财富增加方面真实的成就有什么?这样探讨下去会动摇执政基础的,这是绝对不允许出现的。另一个问题是房价一跌,地方政府失去最大的财政收入,而地方政府已经变得臃肿庞大,谁来养活他们?中央收入年年高速增长,养活京官,地方就依赖对民脂民膏的抽刮全赖房事,这房事可不是一定让你高潮的事。

所以为了配合两级政府各方面利益,央行只能采取极度宽松的银行政策,只要不断滥发,就会不断通胀。

2、政府主导的投资体系。

众所周知没有监管的政府投资体系效率低,腐败多,但官员乐此不疲,一是容易出业绩,二是容易捞外快。

3、联系汇率制度。

在这种复杂形势下,20xx年xx政府应注意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一、大部分经济学家普遍赞同2011年实行紧缩的货币政策;也有的专家反对紧缩的货币政策,通货膨胀与经济增长相比,始终应放在次要位置。且当前通胀是成本推进型的,紧缩型货币政策无益于通胀问题的解决,只会压低企业发展生产的动力。他建议继续实施宽松货币政策保增长,使用财政政策加大补贴对抗通胀。

二、价格问题,物价上涨首先得弄清楚物价上涨的成因,根据成因综合采取各项政策,而不能简单看到cpi过3%就盖一个通货膨胀的帽子,单一采用货币政策进行调控。

三、货币政策,总量稳健,定向扩张,用稳健的货币政策控制流动性的总规模,防止流动性在20xx年紧缩后大规模扩张,从而抑制通货膨胀和房价。

四、要进一步强化和健全政府金融机构,理顺中央银行同各专业银行的关系。我国的经济发展需求借助政府的力量,特别是融资活动方面,必须有一批国家政策性银行,以其资金力量,贯彻执行产业政策,调整产业结构,协调经济发展,实行宏观战略。在工作方法,中央银行要改变目前对专业银行管得太具体、统得太死的弊端,从繁琐的日常事务中解脱出来,集中力盈研究宏观金融政策。

[论文关键词]形势政策,公民教育。

[论文摘要]公民教育视野下,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我国公民教育的指导思想,就要求用主流意识形态引领受教育者,让青年学生在形势政策教育中受到公民教育的熏陶。

党明确提出“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作为主线,贯穿到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高等教育和人才培养模式从精英教育进入大众化教育阶段。全面而系统地探索现代形势与政策教育模式,促进现代公民教育,对于加深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等教育的发展道路具重要意义。

(一)德育教育的理念弱化。

高校德育教育工作应当立足现实,注重对社会热点问题的追踪,提倡师生、生生间的互动交流。然而,当下封闭性的高校德育教育缺少与社会热点的追踪,教育内容缺少针对性和层次性,因此,当处于年轻气盛的高校学生在看待一些社会问题如房价过高、贫富差距悬殊、看病难、看病贵等形形色色的社会现象时,传统德育教育灌输式的方法效果不佳。

(二)大众文化的负面影响。

所谓的大众文化是指采用时尚化方式运作、以现代传媒为介质大批量生产的当代文化形态。大众文化对我国公民教育会产生媚俗的影响。大众文化时代使得个体容易失去理性思考的能力。尽管我们批判大众文化,但却无法拒斥大众文化,例如网络上宣传暴力的游戏内容和宣传颓废精神的视频等。

(三)公民意识培养薄弱。

公民意识是一种现代意识,体现为高校学生对于公民权利、公民义务以及公民责任的认同与遵循。目前,高校存在重视公民义务教育,而忽视公民权利教育,注重的是臣属公民角色的塑造。教师作为权威,基本以大班讲课的.方式进行灌输,学生参与性不强,积极性不高。此外,学生的公民参与大都是被动的,大学生往往处于金字塔的底层,他们作为公民参与相关活动是被动式的,无法彰显公民参与的重要性。

学校公民教育属于德育的范畴。形势政策教育的关键,在于切实把它融入公民教育的全过程,转化为当代大学生的自觉追求。所谓“融入”意味着有机结合和渗透,形势政策教育体系建设和公民教育工作不应该是“两张皮”,只有有机结合在一起,互相渗透,才能“润物细无声”,使形势政策教育体系内容有更强的可接受性。

把形势政策教育融入公民教育全过程,也就是要把形势政策教育的基本内容通过一定的方式方法,同公民教育的内容有效结合起来,特别是同思想教育的内容有机结合起来,在帮助人们确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一)注重意识培养。

应当注重增强高校学生的法制观念,提升道德品质,使他们透过事物的现象来看本质,具备坚定的政治立场,敏锐的政治观察力、鉴别力。同时,学校德育工作借助形势政策教育,通过对时事热点的传播,可以促进学生对多种价值文化产生思辨,以增进大学生公民意识与公民教育。

(二)多开设相关形势政策教育讲坛、论坛。

公民意识的培养必须经历认知、情感、意向和行为的四个阶段。因此结合现阶段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现状,建议多开设相关的形势政策教育的讲坛、论坛,使学生由被动接受到主动聆听。要通过国内热点形势的阐述,引导大学生观察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优越性。当下可以结合建党90周年来回顾党史,重走长征路,体验国家发展等,为大学生提供公民教育的理论基础和成功范例。

(三)建立价值坐标——积极引导青年学生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

公民教育是大学生自身全面发展的现实需要。要努力发挥模范的榜样作用,特别要注重身边典型的示范作用,充分发挥他们可亲可信的优势,引导广大学生自觉遵守爱国守法、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等基本道德规范,使广大学生明确是非、善恶、美丑界线,推动形成良好校风学风,形成和谐的人际关系和文明的社会风尚。

(四)营造良好的校园舆论氛围。

把形势政策教育与校园建设相结合。校园文化建设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导向,以建设优良的校风、教风、学风为核心,以优化、美化校园文化环境为重点,以丰富多彩、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活动为载体,推动形成厚重的校园文化积淀和清新的校园文明风尚,使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接受先进文化的熏陶和文明风尚的感染,在良好的校园人文、自然环境中陶冶情操,促进自我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要以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主要内容,深入开展唱读讲传活动,在校园形成健康向上的良好氛围。

总之,形势政策教育是高校“两课”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如何更好地回顾党史,总结经验,引领学生更好地通过形势与政策课程这一媒介,更好地树立现代公民意识,正是当下我们形势政策教育的特殊魅力。

【参考文献】赵晖.社会转型与公民教育——中国公民教育目标与内容体系的建构[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

交通部在2019年5月起连续出台一系列和etc相关的政策,进行全面铺开推广etc,顿时etc成为了热门话题。该系列政策的核心目标是在2019年12月底之前,高速公路收费站要实现etc全覆盖,汽车etc安装率达到80%以上,通行高速公路的车辆etc使用率须达到90%以上,力争在2019年底前基本取消全国高速公路省界收费站。在大力建设基础设施和完善操作结算系统的同时,政府依托各大商业银行、汽车4s点、收费站、服务区等一系列汽车场景服务点,迅速上量提升汽车etc的覆盖度。在高速公路上使用etc,可以减少车主停车排队等待缴费的时间,提高车辆通行效率,汽车也能够减少刹车、起步量,节能减排。该政策是一项利国利民、改善民生的重要公共政策,但是通过民意调查后发现该项便民措施却致扰民现象。

通过观察法,本文发现各大营销机构如银行、高速收费口,在营销的过程中时有过激行为出现:某收费站实行客车全etc通道,不再保留客车人工收费车道;某银行员工身着稽查服在高速公路拦车营销etc;某机动车检测公司拒绝为未装etc的车子年检。而步入新系统使用阶段后,车主对新系统的收费方式和标准纷纷产生质疑;有不少车主过高速时,etc识别失败导致该条通行道堵塞,反而降低了通行速度效率。同时向部分群众发放调查问卷,对etc服务进行进一步了解,车主对于etc的不满主要集中在以下几点:时常接收到银行的营销推荐,着实影响日常生活;安装etc设备后无人问津,售后服务空白;办理过程繁琐复杂,经常遭遇银行捆绑销售、收取押金等各种条条框框;个别车主因自身喜好、或因临时租用汽车等情况不愿安装etc,面对排队收费却也束手无策。

政策结果在朝政策目标前进的过程中发生了偏移,而政策工具作为两者之间的纽带,是达成政策目标的重要途经,故本文以近期与etc相关的政策作为数据,结合政策工具相关理论将etc政策工具划分为四类:管制型、市场型、信息型和自愿型。通过对etc政策进行工具分类及分析研究,提出现行政策存在的问题缺陷,并对此进行优化建议。

根据etc的民意调查,本文对etc政策工具的使用进行探析。

(一)管制型工具效果不佳。

政府在供给的过程中,大力建设了包括软件、硬件、安全在内的各项基础设施,但自2019年5月出台政策至目标的2019年年底,仅7个月时间略显仓促,不利于基础建设的建设和测试,还未待稳定后就直接投入使用。

政府在完善法律法规时,更多的是基于政府推广和车主规制的角度出发,忽略了消费者保护板块,关于车主群体的自由选择权、信息知晓权等没有得到有效立法保护。

(二)市场型工具有待完善。

etc的推广主要依赖于市场工具,各大金融机构和车场景的部门在指标和竞争的趋势下确实干劲十足,在短短7个月中完成etc安装覆盖度,政府以最小的投入获得了极大的效益,但是这种仅以“etc安装率”为绩效考核目标的体系低估了市场型政策工具的真实实力,致使了扰民现象的发生。

(三)自愿型工具使用较少。

与另两者相比,自愿型工具的使用程度和使用力度较少,仅仅引导车场景使用etc,所针对的主体是那些主动到指定停车场的车主和新购置车辆的小部分群体,剩余未安装设备的大批存量车主们无对应引导型措施。

(四)信息型工具传导有限。

车主们大多只知道2020年启用新系统,但对新的收费方式一无所知,所以在新系统上线后跑过高速公路的车主们产生了大量质疑和投诉,而政府也是在产生了民怨之后才在交通运输部例行新闻发布会上做出回应,对消费金额和收费方式进行解释。且车主现在无法查询新系统中etc的消费明细,相关系统正在研究开发中,无法及时做到消费信息公开透明化。

(一)完善基础建设。

一条好的政策,并不急于推广使用,每一项政策都应该能够对应牢靠的物理设施、稳定的操作系统和安全值得信赖的网络。在整个系统开发完成后先进行小范围内试点,待试点区域内有了积极正向的反向后即扩大范围正式推广使用,而非在短时间内各项机制都不完善的情况下强行推广。

(二)引导市场机制。

市场中各经济主体出于指标、激励奖惩和价值夺取等各方面原因,在etc客户资源的争抢上纷纷来分一杯羹,要使得市场化政策工具最大程度不偏不倚发挥其作用,就必须明确所有的经济主体在遵守一定规则的情况下,才能竞争资源获取利益,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就是从宏观上引导方向指定该项规则。

创新etc的绩效考核,摒弃自上而下的目标责任制考核,考核系统过程化,在考核系统中加入:营销结果、是否投诉、对产品的熟悉认知程度等等,实施更有力的奖惩措施,投诉率高的机构扣减效益,完成程度较好的机构追加奖励,不仅增强机构的责任感还能够调动各大机构的营销积极性。

(三)增强公众参与。

公众参与能够享有充分的知情权和监督权。在社区中设立etc专项办公室,及时为居民们答疑解惑etc相关问题,相比营销机构,社区办公室更为专业中立,能及时准确处理问题。鼓励群众监督举报etc政策在执行中的不当行为,充分发挥社会公众的力量,向政府反映哪个执行主体不遵守市场规则,协助政府治理,扫清政策执行过程中的阻碍,提高政府实施etc政策的效率。

参考文献:

[1]曹宇.政策工具视角下的公共图书馆读者权力保障研究[j].华中师范大学,2019.

作者简介:贾辉(1993—),女,上海人,上海交通大学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2019级mpa研究生,研究方向:公共政策。

摘要:当前国际形势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各种复杂的不确定和非传统因素分化演绎,为中国的国家发展和对外交往提出了新的难题,在这种情况下,认清形势,明确目标、思路变得尤为重要。尽管世界局势的复杂性和变化性在加剧,但和平与发展仍然是当今时代的主题。

关键词:国际形势;外交;合作;共同体。

我们抛开意识形态之对立不言,单就国家的利益博弈而论。中国,目前处于守势,而日本,美国之类的国家则是出于攻势。他们视中国为未来国际地位的最大挑战者,那正是因为近年来中国经济的迅猛发展,举世瞩目,成为21世纪真正的世界大国,才使他们对中国的崛起虎视眈眈,警惕加倍!

就意识形态、社会体制而言,中国目前仍处于转型期,相当于落后世界先进主流50年。但是这种逐渐形成的并且正在完善的社会体制一旦崩溃,势必将动乱频仍,民不聊生。在改革开放初期,中国对外为韬晦策略,而在目前形势之下,已转为主动突围。

2006年11月初,在北京举行的中非数十国论坛足以见证了中国的国际发展战略方针:是以新时代的步伐在迈进,是以寻求外部合作为主的外交政策。

“渊源”颇深,单在目前的局势下,大家都在观察对方的举动,以伺机获得主动。恰恰中国与日本在东海问题上也是纠葛不休,另外,日本首脑“拜鬼”也时常引发中国民众被屠杀时留下的伤痛。那么,现任日本信任首相安倍是否将依照自己的承诺不再参拜“神社”,是否有与中国修好之意,中日真能合作开发东海能源吗?台湾问题在好的发展趋势之下日本还会如此干涉吗?我们均不得而知,更有待观察。

当然,还有多年来一直充当台湾“老大哥”--美国,它是“割舍”,还是将要采取什么奇异的干预对策,它在“霸主地位”之上将给于台湾什么样的支持,我想它连自己也不知道。因为这是一个互相牵制的时代,谁也不希望为了局部而危害全局,更不想在国际上落下有损威信的骂名。

朝核问题,最终结果如何,将取决于中、美、日、俄、韩、朝的六方再次聚头。而中国,在朝鲜核问题上存在着许多忧虑,从立场上很难做到像美国那样“超脱”。50多年来,朝鲜至少在对美国、日本、台湾关系等原则问题上没有出卖过中国。不管朝鲜的内政如何,中国在国际上都不能保持中立,而必须站在朝鲜这个“让人爱恨交加的家伙”一边。

另一方面,在世界大的格局下,美国跟中国一道同为大国,他们一起作为负责任的、利益相关的国际体系的参与者,其目标应当更远大:共同合作,维护一个有利于世界长期和平与繁荣世界体系。美中关系是个“密切而复杂”的问题。

而中俄目前的关系仅止于“互有所需”这一极其表面而又脆弱的层面,并隐藏着深层的风险。这一深层风险就是,随着两国的相继崛起,双边关系可能会再次面临“变”的格局。但是,在对待以美国为首的“北约”的“围堵”时,中俄将会毫无疑问的“对外”。

在美国与欧洲诸国看似亲密的关系渐行渐远时,他们也在不知不觉中向中国靠近,欧洲援华政策便是最好的例证。他们希望中国变,但是不宜过激,以免引起社会动荡。社会稳定了,也就稳住了欧洲人对中国大片市场的幻想。因此,他们非常关注中国的社会稳定、政治稳定。如果中国的改革不稳定,引起了社会动荡,它所有的投资可能全都泡汤。而保持社会稳定,也正是中国目前正在努力的方向,中欧在将来的合作中一定会走向好的趋势!

参考文献:

[1]刘国光主编《中国经济发展战略问题研究》,上海人民出版社,2013。

[2]谭祟台等《发展经济学》,上海人民出版社,2012.

[3]张培刚主编《新发展经济学》,河南人民出版社,2011.

[4]杨万钟主编《经济地理学导论》,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新時期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正处于转型改革的新阶段,经济新常态背景下我国就业形势也面临新的挑战,如何进一步优化就业政策,为广大就业群体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和广泛的就业平台,成为目前相关部门探索的重点。加强经济新常态下我国就业形势与政策选择课题研究,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

当前我国经济不断进行转型发展,新时期我国在就业形势方面依然存在不少的问题或挑战,具体表现在:

(1)结构性就业矛盾依然比较凸显。经济新常态下劳动力市场也在不断发生变化,供需发生变化,那么产业结构也会发生变化,进而就业结构也会受到一定的影响。目前主要存在的问题是劳动力结构调整和产业机构变化之间未能协同的矛盾更加凸显。比如常见的大学生就业难、农民工招工难的现象。究其原因还是由于目前我国经济发展模式主要是依靠劳动力和资本要素的投入,没有上升到依靠内涵式发展以及人力资本素质提升等发展道路上来,市场劳动力价格低,且没有竞争优势等,经济社会发展模式依然比较粗放,从而导致就业形势依然严峻。

(2)供给侧结构改革带来转岗就业的现实问题。伴随国家供给侧结构改革进程的深入实施,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工程有序推进,但是也要看到供给侧结构改革也会导致一些劳动力出现转岗等情况,进而导致煤炭、钢铁等传统行业很多的职工需要转岗就业,面临新的就业压力。

(3)科技水平不断提升与就业难度大之间的矛盾更加凸显。随着新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向前发展,科学技术的作用更加凸显,国家对科技方面的重视度不断提高,国家科技水平也在不断提升。但是也要看到科技进步一定程度上在短时间内会导致劳动力市场中技术性失业情形的出现,尤其是对于劳动人口素质相对较低的群体而言,他们对科技进步方面的认知度不够,甚至存在机器代替人工等作业情况,机器人等智能化工具的推广使用,将会导致很多的工作群体面临失业。

此外随着经济不断向前发展,劳动力用工成本也在不断增加,工资水平随着经济发展形势不断进行提高,加上国家社会保障机制不断完善,中国企业承担较重的社会保险费率,另外随着国家计划生育政策的调整,人口增长率不断下降,导致劳动群体人数不断减少,进而出现人口红利逐渐衰减的局面,一定程度上不利于市场形势的发展和企业用工需求的满足。另外还存在就业质量偏低等问题。这主要是由于伴随国家经济下行压力不断增大,城乡差距依然比较大,劳动力就业质量明显不高的局面依然存在。

为了切实推动经济社会健康有序发展,为广大劳动者提供更多公平开放的就业环境,切实提升人力资源利用成效,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就业政策进行完善探索:

(1)围绕稳增长与保就业两大基调进一步完善相关的政策衔接机制。当前政府对民生问题越来越关注,一方面要保持经济稳定增长,推动经济逐步实现高质量发展,同时另一方面对就业问题也越来越关注。因此应当围绕稳增长和保就业两大基础从战略发展角度进行统筹规划,财政方面要进一步探索实施扩大就业的财政支持与保障机制,稳妥推进结构性减税政策等实施。同时在货币政策方面要进一步加强对扩大就业相关产业的扶持力度,不断引导更多就业能力强的产业和企业进一步扩大就业机会。此外还应当发挥非公有制经济的作用,优化市场环境,完善市场监督机制,积极探索多元化的融资模式等方式,鼓励民间资本主动投入的积极性,进一步增加更多的就业机会和平台。

(2)完善积极就业政策。政府要发挥有力的宏观调控作用,在就业政策的完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就业形势的严峻性和复杂性,以此为基础出台更加完善的多元化的就业政策。要充分结合创新创业的新形势进一步加强政策的宣传,完善相关的信息发布管理机制,出台更多的创业优惠扶持政策等,从而进一步推动创业质量不断提升,创业规模不断扩大。

(3)深化劳动力市场供给侧结构改革,进一步提高对就业弱势群体的关注和保障力度。一方面要围绕供给侧结构改革的市场形势进一步围绕劳动力素质提高、劳动力市场活力的释放以及就业保障政策的完善三个方面进行调研分析和政策机制完善,从而更好地为提升劳动者的就业适应能力。另一方面要针对弱势群体的就业问题给予更多的关注,政府应当进一步完善相关的保障机制,实施多元化的竞争很难就业服务,加强贫困劳动力职业培训,强化对女性群体的劳动技能培养,针对女性创业者等提供更多的金融服务,针对残疾人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等,从而更好地让越来越多的群体通过就业实现自身的价值,为经济社会发展创造更大的贡献。

另外还应当全面加强劳动者就业质量的提升。通过完善劳动力市场法制机制,强化市场监管;引导企业加强规范管理,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加强社会舆论宣传,更多的对优秀劳动者事迹等进行传播等,从而更好地引导劳动就业群体努力作为,转变观念,实现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统一。

总之,目前经济新常态下我国就业形势异常严峻,只有不断完善相关的就业政策,才能切实为劳动群体提供更好的保障。

参考文献:

[1]刘昌平,汪连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我国就业形势的新变化与政策选择[j],上海经济研究,2016(09).

[2]李长安.经济新常态下我国的就业形势与政策选择[j],中国培训,2017(10).

[3]彭帮银.经济新常态下我国就业形势的变化与政策创新[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8(08).

[4]李长安.经济新常态下我国的就业形势与政策选择[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12).

“三农”作为一个概念是由经济学家温铁军博士于1996年正式提出。

20xx年初,湖北省监利县棋盘乡党委书记李昌平给朱镕基写信提出“农民真苦,农村真穷,农业真危险”,以及出版《我向说实话》后,“三农”问题在社会上引起了广泛反响。20xx年“三农”问题的提法写入文件,正式成为我国理论界和政府决策层引用的术语。中共中央于20xx年正式将“三农”问题写入工作报告中。

中国有9亿农民,占中国人口的9/13。所以说,“三农”问题,是一个关系十三亿人口大国的经济社会国计民生的大问题。

三农,农业,农村,农民。

【正文】。

第一、关于增加农业投入。

增加农业投入这个政策在计划经济时代是有效的,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值得重新讨论。这个政策安排的出发点,仍然是把当前复杂的农村体制矛盾问题看作是农业生产问题。从80年代后期以来在农村政策的思路问题上,对所谓加强“农业投入”就长期存在不同意见。因为,在小农经济条件下这个政策瞄准的目标并不是合适的。并且,客观上导致从90年代以来,农业的成本每年上涨10%,农业主产品生产的真实成本、亦即“地板价格”,长期在高于国际市场价格的“天花板价格”上运行.

第二、提高农业科技含量。

从目前情况看,有很多地方包括农业部科技司都说农业增加值中科技进步的贡献超过40%,也就是说农业增产主要是科技投入的结果。人们都认为这是值得高度肯定的。但另一方面,农业人均产值、农业劳动生产率和农民人均收入并不同步增加,科技投入与农业产出的关系似乎并不对应为正值。我们知道科技投入也意味着服务成本,最近三年的服务成本每年上涨超过9%。所以,近几年农民收入下降,一定程度上和服务成本上涨有直接关系。

味着农民破产。所以,最近才有各种反映,无论是社会学界的陆学义老先生、还是湖北的镇党委书记,都指出“农民真苦,农村真穷,农业真危险”。从经济学角度看,危险就在于农业投入产出多年为负值。所以我从1998年就发表文章说农业到了不可维持、农村经济到了不可持续的地步。而我们现在的某些政策似乎在加剧这种不可维持的问题。

从现行政策比较看,90年代中期以后农民收入连续出现4年的增长速度下降,所对应采取的政策,几乎与70年代末80年代初中国农村出现黄金增长并且拉动国民经济增长那段政策如出一辙,政策手段真的是一样的,唯独结果相反。

1979—1982年,国家出台了连续调整农产品价格的政策,农业主产品价格调整幅度上涨了49%,同期大规模推行家庭承包责任制接着落实20xx年不变。这两项政策在90年代中期重演,从1994—1996年,也是连续3年农业基本产品价格上调105%,比上次增加了一倍;同期我们大规模落实30年不变的家庭承包责任制。那次价格调整和体制调整双管齐下,造成了农村经济的高速增长,而这次双管齐下造成的结果如何?我怎么想慎重也找不到合适的词来描绘这种现象。总之,同样的政策手段在不同的时代使用,效果的差别是比较明显的。

一、城镇化。

国家信息中心经济发展部副主任徐宏源认为要解决“三农”问题,最根本的出路在于城镇化,创造有效的就业岗位,把劳动力转移到制造业和服务业上,最关键就是要提高制造业的效益。从国外的发展历程来看,都是通过实现现代化来带动城市化,最后解决农村问题。

徐宏源还指出,对于现在各大城市实行放开城镇户口的户籍改革,只是治标不治本的做法。城镇户口放开以后,农民只不过是从农村潜在的失业人员变成了城市流民,反而对社会造成了更大的危害。印度和墨西哥都有这样的先例。治标也很重要,但从长期来看,还是要治本。国民待遇相对城市居民而言,农民在政治权利和经济待遇上都截然不同,一个农村居民无论是刚出生还是年过百岁都得交纳税费。另外在义务教育的权利、社会保险、医疗等一系列权利的落实上也有待完善。

二、减税。

著名经济学家厉以宁指出,我国的农业税、特产税加在一起大约400亿元,而我国一年有1万亿元左右的税收,完全可以免掉几百亿的农业税。农村费改税的问题,以后主要要靠完善制度来保证,农民减负涉及的农村教育、政府经费问题也要妥善解决。

厉以宁还认为,增加农民收入,首先应该是政府加大投资。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良种基地的建设;二是农田水利的投入;三是农业科技成果的推广;四是对农民的技术培养。其次是要发展优势产业,如蔬菜、水果、花卉、茶叶、中药材、养殖等。各地可以积极推行“公司+农户”的模式,农民按订单安心生产,公司负责销售。

三、政府措施。

国务院朱镕基在3月5日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坚持把加强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作为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政府下了很大功夫:一是推进农业结构调整。二是深化粮棉流通体制改革。三是进行农村税费改革试点。四是增加对农业和农村的投入。五是加强农村扶贫开发。六是引导农村劳动力合理有序流动。

另外,台湾“中央研究院”院士、著名的史学家许倬云先生认为,解决三农问题,不应该让大量的农民进城,而应该将农产品加工厂放到农村去,让农产品附加值留在农村,要让农村有更多的力量来解决教育和福利的问题。

他认为,解决“三农”问题,当仍从中国传统农业经济的特色中寻求答案。虽然汉代农业已是遥远的过去,古为今用,汉代农业发展的各项特征,仍可为今人之借鉴。第一,公私单位应该为农业提供现代的科技,使农业生产得生物科技之赐,致力发展有价值的经济作物。第二,费孝通先生当年提出的乡土重建的方案,在于农业为工业配套。近年来,大陆农村也不断尝试建立农村工业,然而绩效未彰。第三,公私有企业及学术单位,均须不断提供市场资讯作为农民决策的依据,应使农民不致有“赚一次,亏三年”的痛苦。第四,国家必须注意建设农村交通设施及建立供销网络,使农产品迅速进入市场。这也是值得我们借鉴的。

近些年,国家对三农问题越来越重视,相信在党的领导下,农村会越来越好,农民生活也会更加幸福,中国也会由农业大国转变成农业强国。

首先,解决好“三农”问题,是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迫切需要。民以食为天,吃饭是生存的第一需要。手里有粮,心中不慌。吃饭没有保障,一切都无从谈起。解决中国人民的吃饭问题基本能够保证,但从长远发展来看,仍存在着许多不容忽视的困难和问题。中国人口基数太大,而且还在增加。随着人口的增长,对粮食的需求量越来越大。与此同时,中国人均可耕地面积还在不断减少。任何时候,中国人民的饭碗只能端在自己手里,中国人必须养活自己。“三农”问题不解决好,国家的粮食安全就没有保证。

其次,解决好“三农”问题,是确保社会稳定、国家长治久安的迫切需要。在中国,如果没有2/3以上农村人口的稳定,就没有整个国家的稳定;如果没有农民对社会稳定的大力支持,整个社会的稳定只能是空中楼阁。如果农业、农村、农民问题长期得不到有效解决,势必直接影响社会的稳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只有加快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加强农村民主政治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保证广大农民安居乐业,农村社会稳定才能有坚实的基础,国家的长治久安也才能有可靠的保障。

最后,解决好“三农”问题,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需要。党的xx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是惠及十几亿人口的目标。对照这个目标,最大的差距在农村;实现这个目标,最繁重、最艰巨的任务在农村。没有农民的小康就没有全国人民的小康,没有农村的现代化就没有国家的现代化。可以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重点在农村,难点在农村,希望也在农村。

【参考文献】。

《农业社会学》朱启臻著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xx。

《我向说实话》李昌平著陕西人民出版社,20xx。

《农业农村改革发展三十年》孙政才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20xx。

《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理论与实践》冯海发著新华出版社,20xx。

《农业循环经济模式与途径》叶堂林著新华出版社,20xx。

[论文关键词]形势政策,公民教育。

[论文摘要]公民教育视野下,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我国公民教育的指导思想,就要求用主流意识形态引领受教育者,让青年学生在形势政策教育中受到公民教育的熏陶。

党明确提出“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作为主线,贯穿到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高等教育和人才培养模式从精英教育进入大众化教育阶段。全面而系统地探索现代形势与政策教育模式,促进现代公民教育,对于加深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等教育的发展道路具重要意义。

(一)德育教育的理念弱化。

高校德育教育工作应当立足现实,注重对社会热点问题的追踪,提倡师生、生生间的.互动交流。然而,当下封闭性的高校德育教育缺少与社会热点的追踪,教育内容缺少针对性和层次性,因此,当处于年轻气盛的高校学生在看待一些社会问题如房价过高、贫富差距悬殊、看病难、看病贵等形形色色的社会现象时,传统德育教育灌输式的方法效果不佳。

(二)大众文化的负面影响。

所谓的大众文化是指采用时尚化方式运作、以现代传媒为介质大批量生产的当代文化形态。大众文化对我国公民教育会产生媚俗的影响。大众文化时代使得个体容易失去理性思考的能力。尽管我们批判大众文化,但却无法拒斥大众文化,例如网络上宣传暴力的游戏内容和宣传颓废精神的视频等。

(三)公民意识培养薄弱。

公民意识是一种现代意识,体现为高校学生对于公民权利、公民义务以及公民责任的认同与遵循。目前,高校存在重视公民义务教育,而忽视公民权利教育,注重的是臣属公民角色的塑造。教师作为权威,基本以大班讲课的方式进行灌输,学生参与性不强,积极性不高。此外,学生的公民参与大都是被动的,大学生往往处于金字塔的底层,他们作为公民参与相关活动是被动式的,无法彰显公民参与的重要性。

学校公民教育属于德育的范畴。形势政策教育的关键,在于切实把它融入公民教育的全过程,转化为当代大学生的自觉追求。所谓“融入”意味着有机结合和渗透,形势政策教育体系建设和公民教育工作不应该是“两张皮”,只有有机结合在一起,互相渗透,才能“润物细无声”,使形势政策教育体系内容有更强的可接受性。

把形势政策教育融入公民教育全过程,也就是要把形势政策教育的基本内容通过一定的方式方法,同公民教育的内容有效结合起来,特别是同思想教育的内容有机结合起来,在帮助人们确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一)注重意识培养。

应当注重增强高校学生的法制观念,提升道德品质,使他们透过事物的现象来看本质,具备坚定的政治立场,敏锐的政治观察力、鉴别力。同时,学校德育工作借助形势政策教育,通过对时事热点的传播,可以促进学生对多种价值文化产生思辨,以增进大学生公民意识与公民教育。

(二)多开设相关形势政策教育讲坛、论坛。

公民意识的培养必须经历认知、情感、意向和行为的四个阶段。因此结合现阶段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现状,建议多开设相关的形势政策教育的讲坛、论坛,使学生由被动接受到主动聆听。要通过国内热点形势的阐述,引导大学生观察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优越性。当下可以结合建党90周年来回顾党史,重走长征路,体验国家发展等,为大学生提供公民教育的理论基础和成功范例。

(三)建立价值坐标——积极引导青年学生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

公民教育是大学生自身全面发展的现实需要。要努力发挥模范的榜样作用,特别要注重身边典型的示范作用,充分发挥他们可亲可信的优势,引导广大学生自觉遵守爱国守法、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等基本道德规范,使广大学生明确是非、善恶、美丑界线,推动形成良好校风学风,形成和谐的人际关系和文明的社会风尚。

(四)营造良好的校园舆论氛围。

把形势政策教育与校园建设相结合。校园文化建设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导向,以建设优良的校风、教风、学风为核心,以优化、美化校园文化环境为重点,以丰富多彩、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活动为载体,推动形成厚重的校园文化积淀和清新的校园文明风尚,使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接受先进文化的熏陶和文明风尚的感染,在良好的校园人文、自然环境中陶冶情操,促进自我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要以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主要内容,深入开展唱读讲传活动,在校园形成健康向上的良好氛围。

总之,形势政策教育是高校“两课”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如何更好地回顾党史,总结经验,引领学生更好地通过形势与政策课程这一媒介,更好地树立现代公民意识,正是当下我们形势政策教育的特殊魅力。

【参考文献】赵晖.社会转型与公民教育——中国公民教育目标与内容体系的建构[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

百年奋斗谋复兴勇毅前行兴伟业论文

何其有幸,生于华夏,见证百年,愿山河无恙愿祖国繁荣昌盛!

时间不知不觉的流逝着,_年前的今天,中国共产党成立了,_年后的今天,是中国共产党建党的_周年,_年前的今天,中国饱受欺凌;_年后的今天,中国已经屹立于世界之巅,_年的变化,离不开中国共产党的引领和奋斗。

在那个动荡的战争年代,许多人看不到未来的希望,他们的内心绝望的,然而,就是这个被黑暗笼罩多年的国家,经过中国共产党的艰苦奋斗,为这个国家带来了希望与光明。异常艰难的万里长征。伤亡惨重的湘江战役。遵义会议是中国红军长征伟大的转折点,在长征中,红军战士御寒过山,忍饥挨饿,却依然能够坚持下去的精神和“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的信心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那时,不计其数的共产党员英勇战斗拼搏,其中有我们伟大的领袖毛泽东;敬爱的周总理;英勇献身的黄继光……一滴滴鲜血染红了五星红旗,是伟大的革命精神支撑着他们的奋斗。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百年前的中国,温饱问题都得不到解决,现在的中国已实现小康;百年前的中国经济衰败,如今的中国可以在疫情期间实现经济正增长,如今的中国令人瞩目。这百年间的进步,离不开中国共产党的带领和奋斗。如今,正是推动中国发展的新的关键时期,我们应当要更加努力奋斗,发扬革命先辈的“红色"精神,扬起时代风帆,去乘风破浪,描绘新中国的新蓝图。

时代在变化,唯有不变的是年少的探索。因为是祖国,我们得以欣喜于“玉兔看月背,蛟龙深似海,北斗望苍穹”的科技壮举;因为是祖国,我们自豪于探火工程降临火星,带回来自火星的礼物。正因无数青年工作者的创新,砥砺奋进,让中国在时代的征途中开衫拓荒,逐光前行。在这个时代进步的年代,青年者愿用青春年华,开拓创新,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只愿将知识化作力量,让祖国变得更加富强。

_载风雨洗礼,_载辉煌成就,借五角之荣耀,扬民族之风采,庆建党之壮举。祝中华之豪迈,您是鲜明的旗帜,指引万千战士披荆斩棘,顽强搏斗,更是力量的象征。激励中华儿女乘风破浪,奋勇前进,建党_周年,感谢党,祝福党。

百年奋斗谋复兴勇毅前行兴伟业论文

今天,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上,都是一个十分重大而庄严的日子,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_周年。这是一个充满庄严感和自豪感的伟大历史时刻,这是我们千年梦圆的伟大时刻,也是开启新征程的重大时刻。

中华民族是世界上伟大的民族,在中国文明和中华民族伟大觉醒中,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工人阶级的紧密结合中,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中国诞生了共产党。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浴血奋战、百折不挠,创造了新民主主义的伟大成就,建立了人民当家作主中华人民共和国,实现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以英勇顽强的姿态,向世界庄严宣告,以百年为奋斗新起点,勿忘昨天的苦难辉煌,无愧今天的使命担当,不负明天的伟大梦想,强体魄于伟大的自我革命,开新局于伟大的社会革命,我们所开创并矢志推进的伟大事业,必将和天地并存、与日月同光。

大会结束后,习近平总书记铿锵有力的讲话还在我的耳旁回荡,歌唱祖国的歌声还在胸中回荡,与此同时,一种激动自豪的心情还在心中激荡。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把自己的精神融进祖国的江河、民族的星空,汇入天地凛然长存的浩气之中,与国家、民族、人民的脉搏一起,生生不息,永恒跳动。

我们生在红旗下,长在春风里,人民有信仰,国家有力量,目光所致皆为华夏,五星闪耀皆为信仰!一句誓言,跨越百年,薪火相传,一代代共产党人,用青春,汗水乃至热血去实践。百年大党,信仰如磐!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_年,无论党龄多少年,我们永远跟党走!

百年奋斗谋复兴勇毅前行兴伟业论文

作为新时代的共产党员,我们要高举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要打造过硬党员队伍,对标先进、砥砺拼搏、接续奋斗,成为时代先锋、民族脊梁。

党员要坚定理想信念,争做对党绝对忠诚先锋。

“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坚定的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的立身之本、力量之源、正气之魂。我们一定要结合学习百年,在学思践悟中坚定理想信念、矢志拼搏奋斗,永葆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要感悟思想伟力。一个民族要走在时代前列,就一刻不能没有理论思维,一刻不能没有思想指引。持续深化“思想铸魂”行动,深刻感悟真理力量、实践力量、人格力量,为各项事业高质量发展夯实信念支撑。要坚持绝对忠诚。绝对忠诚是党员干部的生命线、是做好工作的根本点。要做到知行合一。作为一名党员,一定要把“两个维护”体现在行动上、落实到工作中,做到在其位谋其政、任其职尽其责,闻风而动、雷厉风行,定了就干、干就干好,为发展下苦功、为百姓尽心力、为工作多流汗,真正让党的百年奋斗历程成为我们闯关夺隘、奋勇前行的强大精神力量。

党员要增强能力本领,争做锐意开拓进取先锋。

加强能力建设、克服本领恐慌,是应对复杂形势、完成艰巨任务的必然要求。我们一定要从百年中汲取前行的智慧力量,努力把学到的知识、掌握的规律,切实转化为解决发展问题、应对风险挑战的能力,在新征程上体现新担当、焕发新气象、彰显新作为。要提升科学决策能力。始终坚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把中央的部署要求和实际充分结合起来,不照搬照抄、不好高骛远,确保定下的目标跳一跳能摸得着、能从纸面落到地面。要提升驾驭全局能力。善于“十指弹钢琴”,准确把握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避免平均用力、四面出击,实现“一子落而满盘活”。要提升开拓创新能力。坚持解放思想、敢为人先,跳出条条框框限制,摆脱传统路径依赖,拿出解决难点问题、推动创新发展的硬招实招,真正搬掉加快发展的“拦路虎”“绊脚石”。

百年奋斗某复兴心得体会

近百年来,某国的转型复兴可谓充满艰辛与卓越的奋斗。在这个过程中,我有幸见证了国家从一穷二白到经济强国的蝶变,体验了民族自豪感的复兴。在百年奋斗的历程中,我深刻感受到了不懈努力、自我革新的重要性,并得出了一些心得体会。

第一段:历史铸就百年奋斗。

某国百年奋斗的历程可谓曲折而漫长。在早期的政治和社会动荡中,政权更迭、殖民压迫等挑战使得国家长时间处于困境之中。然而,正是历史的铸就激励着人们百折不挠的奋斗,不断为国家复兴而努力。从外部的侵略到内部的动荡,某国人民的努力在历史的长河中化为了一股强大的力量。

第二段:积极投身奋斗与自我革新。

百年奋斗的道路上,某国人民不仅积极参与内外部磨砺,更注重自我革新。为了实现国家繁荣昌盛,政府深入推进改革,鼓励创新,提出一系列积极的发展战略。同时,各行各业的人们也积极探索,勇于尝试,努力创造出一道又一道的“中国奇迹”。这种积极投身奋斗与自我革新的精神使某国的发展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

第三段:学习世界先进经验与借鉴成功故事。

百年奋斗的道路上,某国人民注重学习世界先进经验与借鉴成功故事。他们认识到,只有不断吸收其他国家的优秀经验,站在时代的前沿,才能在全球化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因此,在各个领域的发展中,某国积极借鉴成功故事,通过学习先进技术和管理模式,促进了国家整体实力的提升,为百年奋斗注入了新的动力。

第四段:经济发展与人民生活质量提升。

百年奋斗的道路上,某国的经济发展与人民生活质量的提升可谓密不可分。通过不断改革开放和创新发展,某国成功地实现了从贫困落后到富裕强大的历史性转变。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显著提高,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领域也得到了广泛改善。这一切都离不开国家和人民的共同努力,也成为了前进的动力。

第五段:国家的崛起与全球合作。

百年奋斗的道路上,某国的崛起呈现出越来越显著的特点。国家的发展不再局限于国内,而是与全球经济紧密相连,与各国进行广泛的合作。在全球事务中,某国积极践行和平发展理念,倡导多边主义,为世界经济的稳定和社会进步作出了积极的贡献。某国的崛起让世界看到了多元发展的可能,也为百年奋斗的成功注入了全球的能量。

总结:

百年奋斗某复兴心得体会无疑是一个充满困难和挑战的历程。然而,通过积极投身奋斗与自我革新、学习世界先进经验与借鉴成功故事、经济发展与人民生活质量提升以及国家的崛起与全球合作,某国成功实现了百年奋斗的目标,展现了一个崭新时代的全新面貌。这一历程中的点点滴滴,无一不在提醒我们,只要我们坚定信心,追求真理,就能够克服一切困难,实现辉煌与伟大的复兴。

百年复兴心得体会

百年复兴是指一个国家或民族由衰落、危机、外侵后,重新崛起、繁荣的历程。对于一个国家来说,实现百年复兴意味着国力的增强,国际地位的提升,而对于一个民族来说,实现百年复兴更是感受到了自身价值和文化魅力的重要时刻。百年复兴的过程自然充满着曲折和艰辛,然而,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也将收获许多宝贵的心得体会。

第二段:自信与坚定。

实现百年复兴离不开国家和民族的自信与坚定。首先,我们要对自己有自信,相信自己的实力和潜力,在遇到困难和挫折时,要能够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坚持信念,不轻易放弃。同时,我们还要对民族的发展充满信心,要对民族文化有自豪感和认同感。只有拥有了自信与坚定,我们才能够克服各种困难和挑战,朝着实现百年复兴的目标迈进。

第三段:创新与进取。

百年复兴的过程中,创新与进取精神是不可或缺的因素。创新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动力,对于一个国家来说更是如此。我们要勇于创新,不守旧,敢于打破固有的框架和观念,积极探索新的发展方向和模式。同时,我们还要具备进取的心态,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和能力,追求卓越。只有不断创新和进取,我们才能够在百年复兴的征程上不断取得成功。

第四段:团结与合作。

实现百年复兴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需要大家团结一心,共同为国家和民族的发展贡献力量。团结是力量的源泉,只有团结才能够在面对挑战和困难时共同战胜。而合作则是实现共同目标的关键,只有各方利益的平衡和整合,才能够形成合力,实现百年复兴的梦想。因此,我们要以团结与合作为信条,建立广泛的合作网络,共同为国家和民族的复兴贡献力量。

第五段:继往开来,不断追求。

实现百年复兴只是一个阶段的胜利,而不是终点。在百年复兴后,我们还需要不断追求更高的目标,努力向着更加强大和繁荣的方向发展。我们要继往开来,不忘初心,在今后的发展中保持谦虚和进取的态度。只有始终如一地追求进步和创新,我们才不会停滞不前,而是不断超越自我,实现百年复兴的更大成就。

总结:

百年复兴是一个国家或民族发展的重要里程碑,其意义重大。在实现百年复兴的过程中,我们需要具备自信与坚定、创新与进取、团结与合作的精神,不断追求进步和超越自我。只有如此,我们才能够在百年复兴的征程中取得巨大成功,实现民族的伟大复兴。

百年奋斗与复兴心得体会

中国走过了103年的奋斗历程,经历了许多磨难和考验,但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喜庆之时,我们想起遥远的革命年代,回忆起默默无闻的英雄、桥段和故事,他们的付出为祖国的繁荣和昌盛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今天,我们在这个伟大时刻站在了舞台上,展现了这个时代的风貌、力量和梦想,而在这个历史的节点上,我们也需要回顾过往,总结经验,为未来做好准备。

中国百年的奋斗历程,是民族凝聚力不断增强的历史见证,是从开辟新天地走向民族复兴的践行路程。其间,我们走过了战火纷飞的岁月,也度过了全面改革的殷鉴时代,从其中可以看到爱国主义精神、民族精神、创业精神、科学精神、人道精神等多种力量的炽热融合。“民族复兴,中华崛起”,早已成为人们心心念念的话题,而在实现这一目标的过程中,我们需要弘扬崇高精神,开拓进取,建设创新型国家,让世界各国看到中华民族独特的魅力所在。

第三段:奋斗与理想。

奋斗是一种力量,更是一种精神。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概念,而这种概念实际上是对我们追求奋斗的人生理念的延伸和升华。没有理想的人生,就像没有眼睛的人无法看到世界,没有奋斗的人生,就像没有骨头的身体无法支撑站起来。因此,我们需要寻找适合自己的、具有代表性的人生理念,并且无论在哪个领域,都要坚持勇往直前,始终保持一种积极、进取、自信、开放、协作的mentalattitude,追求成功,不断反思自己,为实现更高目标而努力奋斗。

复兴是一个过程,更是一种愿景。作为一个时代的新人,我们需要不断地学习、研究、探索、创新,以自己的一份力量推动民族复兴的脚步向前。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需要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担当精神和社会荣誉感,同时还需要保持勤奋、努力、踏实、稳定、坚毅、不屈的性格特征,发扬中华民族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以及中华民族爱国主义、国家精神、民族精神的卓越成就。

第五段:结论。

百年中国,掩盖着太多的悲欢离合、战火纷飞和探头触电的历史上的辉煌,也曾有过华丽的转折,但经过长时间的探索,新时代下,我们终于迎来了民族复兴和更加繁荣昌盛的时刻。在这里,我们要表达对历史的致敬,也要为打好新形势下的人生奋斗而竭尽全力。我们始终坚信,只要不断奋斗和努力,以爱国为始终,我们一定能够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上,书写一个更加辉煌的时代篇章。

百年奋斗与复兴心得体会

中国近代史上的百年奋斗,已经成为了中华民族的奋斗历程,成为了国家奋斗的历程,也成为了每一个中国人的奋斗历程。翻开历史的长卷,我们可以看到中国从封建落后走向现代化,从亡国奴走向独立自主,从贫穷落后走向繁荣富强。如今,我们正逐步迈向自己的红太阳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在这个充满希望和机遇的时代,对于我们每一个人来说,感悟百年奋斗,积极投身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是一种不可推卸的责任和使命。下文将从五个方面谈谈自己对百年奋斗与复兴的心得体会。

一、铭记历史,坚定民族自信心。

百年奋斗的历程就是中华儿女在长期的抗战、革命和建设中打拼出来的。近代以来,中华民族遭受了极其沉重的打击和屈辱,曾经举国沉沦,屈辱深重的历史犹在眼前。但是,在九一八、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中华民族经历了艰苦卓绝的斗争,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状况逐渐走向独立自主。这种历史经验告诉我们,坚定民族自信心,维护国家尊严和主权,是中华民族的历史责任和国际道义。

二、扎根基层,充实人民群众的生活。

我们可以看到,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取得了巨大的发展成就,但在发展的过程中,不可避免的还是会存在一些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这其中,农村贫困和城市居民住房困难的问题尤为突出。因此,我们应该牢记中心不忘基层的价值观,从扎根基层这个最容易被忽视却最具有现实意义的层面入手,来解决这些社会问题。让人民群众得到更好的物质和精神生活,才是我们努力奋斗的目标。

三、放眼未来,坚定科技创新的信念。

当今世界已经不是孤立的个体,而是互联互通的高度信息化时代,这需要我们科学技术实力的支持。在复兴的过程中,我们要深刻领悟科技创新才是长期之计的重要性,这也是我们迈向现代化理念的重要一步,通过科技进步提高我们国家实力,让我们更机敏的应对各种挑战。毛泽东曾说过:“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时代不断在进步,我们的科技也要跟进,所以坚定信念,勇于鼓励科技进步,把实践成果体现到建设经济与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中去。

四、团结一心,营造共同价值观。

一个团结一心的国家,才能更加强大,才能更好实现民族的复兴。在建设和发展过程中要打造共同价值观,这样才能让我们民族不断得以进步。在百年奋斗的历程中,中华民族团结在一起,顽强拼搏,取得了巨大的胜利。每一个中国人都应该牢记,我们要建立共同的价值观,才能够跨越重重困难,走上伟大的复兴之路。

五、坚持开放,实现互利共赢。

改革开放已经成为了中华民族发展的契机,如今,我们已经在新起点上推进全面开放,不断加强与世界的互动,奉行互利共赢的道路。我们知道,在外部环境变幻无常的情况下,开放才是破解层层困局的有力武器。在复兴的进程中,更多的人应该坚定地推动全方面开放,金领技能培训、绿色生态发展等方面的深入探索,让中国更多地了解世界、接受世界、并将中国的智慧和方案推向国际,让其他国家更好地了解中国,从而成为实现中国梦的助力。

最后,这其中的实现,是需要所有中华儿女共同努力,为我们共同的目标、共同的梦想而奋斗。每一个人都不应该忘记自己的历史,不应该低估自己的能力,不应该被时代的宏大目标吓倒,更不应该在面临挑战和困境时选择退缩。我们要怀揣着一个更加强大的民族自信心,依然在成就历史、创造未来的长征路上越走越坚定、越走越充实。

百年复兴心得体会

百年复兴既是我国的长远目标,也是每一个中国人的梦想。而在实现这个梦想的道路上,我深感到了更加坚定的信心。过去的一个世纪,我们国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无论是经济发展、科技创新还是国际地位的提升,中国都取得了巨大的进步。这些成就不仅让我对中国的未来更加充满了希望,也让我坚信,只要我们始终坚持改革开放,保持稳定发展的态势,百年复兴终将实现。

第二段:全民共享的机遇。

百年复兴需要全体国民的共同努力,而我国政府为实现这个目标提供了一个丰富的机遇和平台。在“一带一路”倡议的推动下,我们拥有了更多的机会参与国际合作和竞争。同时,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政策的出台,也为我们提供了更多的创业机会和发展空间。我深感到,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机遇的时代,只要抓住机遇,发挥自己的优势,积极参与创新创业,就能够为国家的百年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第三段:建设自信和自强的个人。

实现中国的百年复兴,需要每个人都能够建设自信和自强。在现代社会,知识和能力成为了最重要的财富。通过学习和提升自己的能力,我们不仅能够适应时代的变化,还能够为实现国家的百年复兴做出更多的贡献。同时,建立良好的价值观念,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也是建设自信和自强的重要方面。我相信,只要我们不断学习进步,不断努力奋斗,就能够实现个人的价值,并在建设国家的过程中找到自己的位置。

第四段:坚持创新的国家精神。

百年复兴的目标需要我们坚持创新的国家精神。在当前快速发展的社会背景下,创新已经成为了我国企业和个人立于世界之林的重要手段。只有不断保持创新,才能推动中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实现百年复兴的目标。创新不仅仅指科技创新,也包括制度创新、文化创新等方面。作为一名普通的中国人,我要在生活和工作中保持创新的思维,不断寻找和发现问题,并积极寻求解决方案,为实现百年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第五段:坚定文化自信的力量。

百年复兴的过程中,文化自信是至关重要的力量。中国拥有悠久而灿烂的历史文化,这是我们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根基。同时,也是我们走向复兴的信念和动力。要实现百年复兴,我们需要坚定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自信,通过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育和传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递正能量,增强社会凝聚力。我将牢记文化自信的重要性,通过学习和弘扬传统文化,为实现百年复兴的伟大梦想贡献自己的力量。

总结:

百年复兴是我们的共同梦想,也是我们的共同责任。通过更加坚定的信心、抓住全民共享的机遇、构建自信和自强的个人、坚持创新的国家精神和坚定文化自信的力量,我们将能够实现中国的百年复兴。每个人都能够在自己的岗位上发现机会,贡献力量,让我们心手相牵,共同努力,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不管遇到什么样的挑战,我们都要保持自信和勇气,坚持百年复兴的目标,为我们的家园而努力奋斗!

回望百年复兴史心得体会

近百年来,中国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革,从一个被列强欺辱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到如今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通过回顾这一百年的历史,我们可以深刻体会到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独特优势,同时也能看到这一道路的前进方向和面临的挑战。在这篇文章中,我将结合历史的回顾,谈谈我对回望百年复兴史的一些心得体会。

首先,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取得伟大成就的关键因素。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正确的指导思想,带领全国人民艰苦奋斗,不仅解放了中国,而且开创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发展道路。中国共产党集中精力推进社会主义革命和发展,不断解放生产力,提升人民生活水平,坚决推进现代化建设。党的领导使得中国的国内政治稳定,社会发展持续快速,国力不断增强。党的集中统一领导,高度行政效能,使得中国短时间内迅速走向强盛。

其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独特优势在于注重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始终将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积极推进减贫工作,提高人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同时,中国在改善民生方面取得了长足进步,教育事业不断发展,医疗卫生体系日益完善,社会保障网络不断健全。人民对于党的领导的认同和拥护,也被证明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大的优势之一。

然而,回望百年复兴史也让我们看到了一些面临的挑战。首先,中国社会的不平等问题依然存在。虽然中国在减贫工作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仍然有部分人民处于贫困状态,不同地区之间的发展不平衡也存在。此外,在社会精神层面,中国面临着传统价值观与现代价值观的冲突,文化传承和创新并进、精神文明建设亟待加强等问题。这些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中亟待解决的问题,对党和国家提出了新的要求。

最后,我认为回顾百年复兴史,给我们的一个重要启示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人民同情感和中国特色意识激发起来再创新框架下,英勇频道探索和尝试化学综合体系,其核心要义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我们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主体地位、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等基本原则,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只有不断总结经验教训,保持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的紧密联系,才能更好地面对新时代的挑战和问题。

回望百年复兴史,我深深地感受到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巨大优势和独特魅力。我们要牢记历史,继承和发展党的优良传统,不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局面,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作为新时代的中国青年,我们要肩负历史使命,立足中国国情,崇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只有如此,我们才能真正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