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一年级语文部编教案(专业18篇)

时间:2023-11-08 09:00:17 作者:BW笔侠

教学辅助手段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使用的各种辅助工具和材料,以增强教学效果。希望以下一年级教案能够给教师们提供一些新的思路和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一年级语文部编教材《端午粽》第二课时备课教案一年级

飞呀飞(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学习集体舞《雁儿飞》。

教学目标:

1.复习歌曲(飞呀飞)。

2.参与集体舞《雁儿飞》的动作与队形设计,体验与他人团结协作、互助友爱的乐趣。

3.培养学习音乐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能积极参与集体舞《雁儿飞》的动作与队形设计,从中体验乐趣。

学习过程:

一、组织教学。

1.安静的排队上下楼梯。

2.听曲律动进入教室。

3.师生问好。

二、学习过程。

1.复习歌曲《飞呀飞》。

2.歌表演《飞呀飞》。

3.集体舞《雁儿飞》。

(1)介绍大雁:大雁是侯鸟,一到冬天就成群结队飞到南方去过冬,第二年春天又飞回来。大雁飞时由一只头雁带领着,常常飞成“一”字形、”人”字形,队伍整齐而美丽。所以人们把大雁称为团结、友爱、守纪律的鸟儿。小朋友们也应该学习大雁,做团结、友爱、守纪律的好孩子。

(2)有感情地范唱,引导学生讨论:

启发学生善于去表达、敢于表现.勇于参与。

(3)集体舞的动作与队形设计。

(4)集体舞表演。

(5)自由的进行自评、互评与他评。

三、唱着歌离开教室。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一年级语文部编教材《端午粽》第二课时备课教案一年级

教学目标:

1.认识13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认识2个偏旁“立”“米”。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注意读好长句子。

3.了解我国的传统节日,加深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热爱。

教学重点:

认识13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认识2个偏旁“立”“米”。

教学难点:

1.读好长句子。

2.了解我国的传统节日,加深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热爱。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流程:

一、激发兴趣,猜谜导入。

1.猜谜:同学们,老师给大家带来一则谜语,想猜吗?听好了:三角四楼房,珍珠里面藏;想吃珍珠肉,解带脱衣裳。(粽子)。

2.揭题:好!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与粽子有关的文章:《端午粽》。(板书课题:10、端午粽)。

这个题目里藏了这节课我们要认识的两个生字,分别是“端”和“粽”。有小朋友能告诉老师你是怎么记住这两个字的吗?你用了什么识字方法?(熟字换偏旁认识“端”,把“瑞”字的王字旁换成了立字旁就成了“端”。可以用加一加的方法认识“粽”字,“米”加上“宗”就成了“粽”。一般米字旁的字都和粮食有关,比如“粮”、“粽”、“糟糠”“籽”等。)。

3.读了这个题目,你的小脑瓜里都产生了哪些问号?过渡:那我们就带着这些小问号一起走进课文。

二、探秘方法,科学识字。

1.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读的时候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并把自然段标出来。

2.同学们读得都非常认真,文中的词语宝宝忍不住要和你们见面了,你们认识他们么?(指名读一遍)。

(1)象形字识字。“米”字和“豆”字这两个字是从古代的实物演变而来的,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它们的演变过程。首先来看“米”字,它的甲骨文就像是六粒米从中间被上下分开,逐渐的中间两粒米相连,慢慢又演变为我们现在所看到的“米”字。再来看“豆”字,甲骨文的“豆”字就像是把一颗豆子细分了,种皮、胚根等都有,后来又慢慢简化为现在我们所熟悉的“豆”字,这两个字你记住了吗?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2)心字底识字。还有两个字是心字底的字,分别是“总”和“念”。这两个字可以用加一加的方法识记,倒八字头加上口和心字底就成了“总”。今加上心字底就成了“念”,心中有所忆,口中有所吟,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吧!

(3)加一加识字。还有些字可以用加一加的方法识记,比如“节”、“间”、“分”、“知”、“据”、“带”。首先来看“节”字,草字头加上两笔(横折钩和竖)就可以了,可以组词节日。门字框里面加上一个“日”就成了“间”,可以组词时间。“八”字加上一个“刀”就成了“分”,可以组词十分。“矢”字加上一个“口”就成了知,可以组词知道。提手旁加上一个“居”就成了“据”,可以组词据说。“卅”字加上秃宝盖再加一个巾字就成了“带”字,可以组词皮带。这几个字你认识了吗?我们一起来带上拼音读一读。

(4)巧用字谜识字。猜谜:一人在内,打一字。谜底就是肉字。“内”字里面再加一个“人”就成了“肉”。齐读。

带拼音齐读生字--去掉拼音齐读、指读、开火车读--接下来,我们把生字请到词语中来读一读。

三、细读课文,体会感情。

1.生字词掌握了之后,请同学们再读一遍课文,想一想,课文主要介绍了端午粽哪些方面的内容?(整体感知课文)课文主要介绍了端午粽的用材、花样以及为什么要在端午吃粽子的由来。

接下来,请拿起你的书,静静的听老师读,我们一起走进《端午粽》这篇课文。

2.朗读感悟。

四、逐段分析。

(一)学习第一段。

1.过渡:听完后,谁能告诉老师,作者一到端午节总是去谁家?(外婆家)。

2.每一年的端午节,外婆都会煮好一锅粽子,盼望着“我们”回家吃,说明外婆非常希望“我们”回家,一家人团聚,开心地过节。

3.指名读,读出外婆的期盼。

4.齐读。你们读得可真棒啊,老师也想去外婆家吃粽子了。

(二)学习第二段。

1.过渡:每年端午节“我们”都去外婆家吃粽子,那粽子到底是用什么做的呢?谁来告诉大家?(指名读第二自然段)。

2.(1)我们来看“青青的箬竹叶”这个词组,“箬竹叶”就是我们平常吃的粽子的皮,颜色是青色。那我们还可以说青青的()?如青青的草地,青青的豌豆等。

(2)再来看“白白的糯米”这个词组,包粽子要用糯米而不是大米,这样包出来的粽子才会吃起来黏黏的。糯米是白色的,可以说“白白的糯米”。那小朋友们还能说出白白的()?如白白的棉花,白白的雪花。

(3)最后来看“红红的枣”,你还能说出红红的()?

3.粽子是用箬竹叶、糯米、红枣包成的,那作者喜欢吃粽子吗?你从哪儿看出来的?(指名读第二段的第二、三句话)。

(1)我们一起来看第二段的第二句话,句子比较长,先听老师读一遍,看看老师是怎么把长句子缩短读的。(范读时停顿时读的明显一些)谁能来试一试?这位同学已经抓住老师范读的精髓了,比老师读的都好,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句话,读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停顿,把长句子读短。

(2)接着我们一起来看“又黏又甜”这个词语,粽子吃起来既是黏黏的,又是甜甜的。你还能说出类似的词语吗?(如又大又圆、又细又长、又快又好)。

4.“我”喜不喜欢吃外婆包的粽子啊?谁能把你对粽子的喜爱给读出来?(指名读、男生女生赛读、齐读)。

(三)学习第三段。

1.过渡:现在我们已经知道粽子是用什么做的了,那除了红枣粽,还有什么粽?(指名读第三自然段)。

2.你能用“除了……还……”说一句话吗?(我除了会唱歌,还会画画)。

3.从这一段中,你能体会到“我”对端午粽有什么样的感情?(喜爱)你从哪体会出来的?(指名读第三段第三句)这一句话也比较长,你会像刚才那样断句吗?谁来试一试?“我们/在外婆家/美滋滋地/吃了之后,外婆/还会/装一小篮粽子/要我们带回去。”我们一起来试试吧!看看谁最喜欢吃外婆包的粽子。

(四)学习第四段。

1.过渡:看来大家都非常喜欢吃粽子啊。

2.那你知道端午节这一天吃粽子是为了纪念谁吗?(指名读第四段)。

3.这一句话也是一个长句子,那应该怎么读好呢?谁来给大家提个醒?“长大了/我才知道,人们端午节/吃粽子,据说/是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男生女生赛读)。

4.端午节是几月几日?你还知道哪些端午节的风俗?

五、认真观察、指导书写。

1.呈现“午、叶、真、豆、节、米、分”7个要求会写的字,让学生观察这7个字的笔顺、笔画特点。

2.教师整体范写,仔细观察生字的笔画位置。“午”的第二笔横写在上半格,第三笔横写在横中线上,并且比第一横长。“叶”是左右结构,写的时候要左窄右宽第四笔横短一些,写在横中线上方一点点,第五笔竖写在右半格。注意“真”字里面有三横。“节”字第四笔横折钩从横中线开始起笔,第五笔竖写在竖中线上。“米”字第一笔点和第二笔撇分别写在左上格和右上格,第三笔横写在横中线上,第四笔竖写在竖中线上。“分”字要注意上面是个八,一撇和一捺要分开。学生跟笔书空。

3.学生在书上先描红再独立书写,同桌互评,互相借鉴,教师巡视指导。

4.班级展示。

小学一年级语文部首歌教案

教学目标:

1、能借助汉语拼音认读“喜鹊鹤莺鹃暮昏鸣啼吼”10个生字。在老师的指导下描写“光、啼、昏、鸣”。

2、朗读课文,做到不加字、不漏字、不改字,按标点停顿。初步学习部首表义的识字规律。

3、能看图用二三句话说说自己喜欢的鸟。

教学重、难点:

寻找部首组字的规律,摸索记忆汉字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学儿歌一,揭示规律。

1、教师出示:多媒体——百鸟图。

2、你认识哪些鸟?(媒体飞出学生认出的鸟,同时衔出它的名字)。

3、你有什么发现?

出示:鸟字旁,

鸟儿多。

小结:大多数鸟的名字中都带有“鸟字旁”的字。

4、我们称“鸟字旁”为部首出示:部首。

5、补全课题部首歌,出示儿歌(一)(同时多媒体播放儿歌一)。

师:这会儿,森林里又飞来了哪些鸟?多媒体:各种鸟(嘴里叼名字)。

6、学生字。

(1)在鸟的名字中出现了很多生字,你有什么好方法能记住它们?自己试着说说。

(2)交流并板书:乌鸦、喜鹊、白鸽、仙鹤、黄莺、杜鹃、鸡、鸭、鹅。

(3)这里有几个生字,你们都记住它们了吗?(给生字注音;自读;指名读)。

7、生字回到部首歌中,你会念吗?(多媒体演示字回到儿歌中)。

(1)自己试试,指名读读。

(2)去掉拼音的动物名字,你能正确地读出来吗?(同桌赛读)。

(3)齐读。

8、有个小朋友可喜欢大白鹅了,你们想不想知道他是怎么来介绍的?(多媒体介绍)。

师:是啊!那么多鸟都是人类的好朋友,你能用以下的句式给大家介绍介绍吗?(多媒体图示,同桌说说,全班交流)。

“我喜欢,它长着。(头,嘴,身上,尾巴,脚……)它会。”

二、学儿歌二,了解规律。

过渡:刚才我们学了部首是“鸟字旁“的字。你们知道吗?和太阳有关系的字是什么部首?

1、轻声读第二首儿歌,注意读准生字字音,读通儿歌。找一找,儿歌中有多少带有“日字旁”的字,用笔圈出来。

2、学生字。

太阳公公的孩子中间又来了二个生字想和我们交朋友,你们有办法记住它们吗?

(出示生字:暮、昏)。

(1)仔细看一看,这两个生字和以前学过的字在字形上有什么不同?(今天学的生字,表示太阳的“日”字在下半部分)。

(2)多媒体演示,理解“暮”的意思,帮助学生记忆生字。

(3)教师指导,学生当堂书写”昏”。(注意“斜勾”的位置)。

(4)多媒体出示:儿歌(二)。

把生字放回到课文中来读读。

3、孩子们,你们真聪明!除了这些,还有哪些带有“日字旁”的字,你们见过它们吗?

三、学儿歌三,运用规律。

过渡:来认识一下它的兄弟“口字旁”的字?

1、那就请你们自己来读读第三首儿歌,想一想你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没读懂的地方?

2、小组用好方法来学学生字,读读生字、理解生字。

鸣,指鸟兽或昆虫叫,如;鸡鸣、鸟鸣、蝉鸣、虫鸣。

啼,指某些鸟兽叫,如:公鸡喔喔啼、猿啼(两岸猿声啼不住)。

吼,指猛兽大声叫,如牛吼、狮吼。

3、考一考、比一比。

4、你能说出几个有关口字旁的字?(根据学生回答,师板书)。

四、巩固拓展。

1、分组朗读三首儿歌,尝试背诵一二首儿歌。

2、游戏:寻找双胞胎。

方法黑板上贴有“鸭、鹊、清、晓”等汉字,请学生说出或写出和这些汉字相近的另一个字。这些汉字组成了词语,你能读一读吗?(出示课后“读”的练习)。

3、写一写(指导略):光、啼、鸣(先做手指操,音乐响起)。

4、布置作业:回家后学编儿歌(学有余力学生完成)。

一年级语文部编教材《端午粽》第二课时备课教案一年级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认识生字卡片。

2.听写生词。

二、学习课文,感悟内容。

1.学习课文第3自然段。

子还有什么特别之处呢?

(2)指名读第3自然段。

(3)指名说说这一段主要写什么?

(4)指名回答并板书:花样多。

(5)练习用“除了……还有……”说话。

―善良。

2.学习第四自然段。

(1)启发谈话:人们端午节吃粽子为了什么呢?

(2)指名读第四自然段。

(3)交流搜集到的有关屈原的资料。

三、课文拓展,指导书写。

1.总结交流。

(1)过端午节是为了纪念伟大诗人屈原,那么屈原到底是一个什么样人呢?

(2)课件出示屈原资料,了解其生平,以及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

2.拓展交流。

3.指导生字“真、分、豆”书写。

(1)课件演示“真、分、豆”笔顺。

(2)认读3个生字。

(3)观察三个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并指导书写。

四、布置作业四、布置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全文,体会课文的主要内容。

2.布置作业。把在本课中收集到的词语放在你的词语库里。课外了解我国还有哪些传统节日。

五、板书设计。

材料:青青的箬竹,白白的糯米,红红的枣。

10.端午粽味道:清香,又黏又甜。

花样:多。

意义:纪念屈原。

一年级语文部编版教材第四单元教案分析一年级

知识与技能:

1、认识12个生字和1个偏旁,写好7个生字。

2、借助拼音正确地朗读课文,读好长句的停顿,读懂句子的意思。

过程与方法:结合图文想象感悟。培养学生独立识字、合作识字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童年的纯真和无知,体会成长的快乐。培养学生勇敢的品质,做一个勇敢的孩子。

认识12个生字,写好7个生字。读好长句的停顿,读懂句子的'意思。

读好长句的停顿,读懂句子的意思。

小学一年级语文《部首歌》教案

教学目标:

1、能借助汉语拼音认读“喜鹊鹤莺鹃暮昏鸣啼吼”10个生字。在老师的指导下描写“光、啼、昏、鸣”。

2、朗读课文,做到不加字、不漏字、不改字,按标点停顿。初步学习部首表义的识字规律。

3、能看图用二三句话说说自己喜欢的鸟。

教学重、难点:

寻找部首组字的规律,摸索记忆汉字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学儿歌一,揭示规律。

1、教师出示:多媒体——百鸟图。

2、你认识哪些鸟?(媒体飞出学生认出的鸟,同时衔出它的名字)。

3、你有什么发现?

出示:鸟字旁,

鸟儿多。

小结:大多数鸟的名字中都带有“鸟字旁”的字。

4、我们称“鸟字旁”为部首出示:部首。

5、补全课题部首歌,出示儿歌(一)(同时多媒体播放儿歌一)。

师:这会儿,森林里又飞来了哪些鸟?多媒体:各种鸟(嘴里叼名字)。

6、学生字。

(1)在鸟的名字中出现了很多生字,你有什么好方法能记住它们?自己试着说说。

(2)交流并板书:乌鸦、喜鹊、白鸽、仙鹤、黄莺、杜鹃、鸡、鸭、鹅。

(3)这里有几个生字,你们都记住它们了吗?(给生字注音;自读;指名读)。

7、生字回到部首歌中,你会念吗?(多媒体演示字回到儿歌中)。

(1)自己试试,指名读读。

(2)去掉拼音的动物名字,你能正确地读出来吗?(同桌赛读)。

(3)齐读。

8、有个小朋友可喜欢大白鹅了,你们想不想知道他是怎么来介绍的?(多媒体介绍)。

师:是啊!那么多鸟都是人类的好朋友,你能用以下的句式给大家介绍介绍吗?(多媒体图示,同桌说说,全班交流)。

“我喜欢,它长着。(头,嘴,身上,尾巴,脚……)它会。”

二、学儿歌二,了解规律。

1、轻声读第二首儿歌,注意读准生字字音,读通儿歌。找一找,儿歌中有多少带有“日字旁”的字,用笔圈出来。

2、学生字。

太阳公公的孩子中间又来了二个生字想和我们交朋友,你们有办法记住它们吗?

(出示生字:暮、昏)。

(1)仔细看一看,这两个生字和以前学过的字在字形上有什么不同?(今天学的生字,表示太阳的“日”字在下半部分)。

(2)多媒体演示,理解“暮”的意思,帮助学生记忆生字。

(3)教师指导,学生当堂书写”昏”。(注意“斜勾”的位置)。

(4)多媒体出示:儿歌(二)。

把生字放回到课文中来读读。

三、学儿歌三,运用规律。

过渡:来认识一下它的兄弟“口字旁”的字?

2、小组用好方法来学学生字,读读生字、理解生字。

鸣,指鸟兽或昆虫叫,如;鸡鸣、鸟鸣、蝉鸣、虫鸣。

啼,指某些鸟兽叫,如:公鸡喔喔啼、猿啼(两岸猿声啼不住)。

吼,指猛兽大声叫,如牛吼、狮吼。

3、考一考、比一比。

4、你能说出几个有关口字旁的字?(根据学生回答,师板书)。

四、巩固拓展。

1、分组朗读三首儿歌,尝试背诵一二首儿歌。

2、游戏:寻找双胞胎。

方法黑板上贴有“鸭、鹊、清、晓”等汉字,请学生说出或写出和这些汉字相近的另一个字。这些汉字组成了词语,你能读一读吗?(出示课后“读”的练习)。

3、写一写(指导略):光、啼、鸣(先做手指操,音乐响起)。

4、布置作业:回家后学编儿歌(学有余力学生完成)。

一年级语文部编教材《小公鸡和小鸭子》第一课时教案一年级

(一)理解课文内容,懂得伙伴之间要团结友爱,互相帮助。

(二)读懂句子,理解词语。

(三)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识字和写字。

教学过程。

一、目标导课。

1、猜谜语,出示课题板书:

2、出示教学目标。

二、自主探索:

1、看课题你有什么问题?你想知道什么?

从课题上看,这课书讲的谁和谁的事?(小公鸡和小鸭子)。

“和”在题目中是什么意思?(表示事情发生在小公鸡和小鸭子之间,小公鸡怎样对待小鸭子,小鸭子又怎样对待小公鸡)。

2、自读课文,出示自读要求: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有几个自然段?

3、出示生字卡片。

学习要认得字,1、读准字音,2、去掉拼音读,3、怎么记住它?4、说话。

4、学习课文。

小公鸡和小鸭子一块儿出去玩,读课文第二段:

他们来到什么地方?

他们一块做什么?怎么样?

小鸭子为什么捉不到小虫?(小鸭子的嘴是扁扁的)。

5、读第3自然段,(自读2遍)看第三幅图。

(1)指名读课文,大家思考问题:(小黑板)。

他们来到什么地方?

小鸭子为小公鸡做什么了?他说了几句话,什么意思?

小公鸡怎样做?

(2)读读小鸭子讲的话,说说他说的两句话是什么意思?(小鸭子要到河里去为小公鸡捉鱼吃,他不让小公鸡下水)。

(3)小公鸡为什么捉不到鱼?(小公鸡的爪子是细尖的,无法用来拨水,所以小公鸡不会游泳,也就捉不到小鱼)。

(4)小鸭子为什么能捉到小鱼?

6、读第4自然段,(读2遍)观察第四幅图。指名读,大家思考问题:

小公鸡不听小鸭子劝告也下水了,结果怎样?为什么会这样?

小鸭子怎样做的?从哪些词语看出小鸭子奋力抢救小公鸡?(忽然听见、飞快、背上)。

讲讲这几个词语怎样表现出小鸭子是奋力抢救小公鸡的?

7、读第5自然段(读2遍),观察第五幅图,说说这段话讲的是什么事?

指名读,大家思考,小公鸡说了些什么,表示什么意思?(感谢小鸭子;承认错误)。

三、交流解疑。

学了这篇课文你懂得了什么道理?你会和学习小伙伴一起表演这个故事吗?

四、课堂检测。

1、小鸡会(),不会()。

2、小鸭会(),会(),不会()。

3、()捉虫子给()吃。

4、()把()救上岸。

5、()和()互相帮助,团结友爱。

五、总结:

这节课我们学到这里,那么,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呢?

一年级语文部编教材《端午粽》第二课时备课教案一年级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正确认读本课“端、粽、节、总、米、间、分、豆、肉、带、知、据、念”等十三个生字,会写田字格里的“午、节、叶、米、真、分、豆”等七个生字。

2.能力目标: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正确理解课文内容。

3.情感目标:知道端午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初步了解其来历及风俗习惯。知道屈原是我国古代伟大的爱国诗人,激发爱国情感。

教学重点:识字,写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知道端午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初步了解其来历及风俗习惯。知道屈原是我国古代伟大的爱国诗人,激发爱国情感。

教学课时: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能认识“端、粽、节、总、米、间、分、豆、肉、带、知、据、念”13个生字,学会“午、节、叶、米、真、分、豆”7个生字。

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教具准备:生词卡片、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引入新课。

师:农历的五月初五是什么节日?

生:端午节。

师:端午节都做什么?

生:吃粽子,赛龙舟。

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端午粽》这篇新文章。(板书课题:端午粽)。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师配乐范读课文,同学们边听边想,文章讲了什么事情?

2、自读课文,学习生字。

(1)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读课文,同时用曲线在文中标出生字词。

(2)同桌交流,再读课文,扫除字词障碍。(自读、小组读、分段读)。

三、记忆字形,指导书写。

1、检查生字的自学情况。

(1)出示生字卡片,“端、粽、节、总、米、间、分、豆、肉、带、知、据、念”指名读。

(2)开火车读,小组竞赛读,评出最佳认字小组。

2、写字。

(1)出示我会写的7个生字:“午、节、叶、米、真、分、豆”,指名认读、领读。

(2)教师范写田字格中的生字,学生书空。

(3)学生描红、临写,教师巡视、指导。

四、课堂总结。

在这节课里,你学会了哪些知识?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知道端午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初步了解其来历及风俗习惯。知道屈原是我国古代伟大的爱国诗人,激发爱国情感。

课前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知道了端午节吃粽子,那粽子如何包啊?需要我们提前准备。

什么材料啊?(学生自由回答)。

师:下面让我们一起继续学习这篇课文。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和。

1、教师范读。学生可以轻声跟读。

2、学生分小组读。

3、读了这篇课文你了解什么?小组之间互相说说,教师抽查一个小组汇报。

三、深入理解课文。

1、文章有几个自然段?(四个自然段)。

2、师:读文章第二段,说一说包粽子前要准备什么材料?

生:箬竹叶、糯米、红枣、线。

师:下面我们来观看一下包粽子的过程吧。(播放视频)。

3、师:同学们,平时吃过什么馅的粽子啊?

生:红枣、蜜枣、豆沙……。

师:那外婆给“我们”煮的什么馅的粽子啊?

生:红枣、红豆、鲜肉。

4、师:同学们,知道端午节的由来吗?

生: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

师:谁能给大家讲讲屈原的故事?(学生可以试讲,教师补充)。

屈原的故事。

屈原,名平,战国时代楚国人,他是楚国的三闾大夫。屈原早先很受楚王的器重,但他革新政治,推行强国的主张,遭到了守旧派的反对。他们不断地在楚怀王面前讲屈原的坏话。

公元前229年,秦国攻占了楚国的八座城池。看,这里就是秦国,这里是楚国。

秦国攻占了楚国的八座城池后,接着又派使臣请楚怀王去秦国议和。屈原看破了秦王的阴谋,他知道秦国的议和是假的,是骗人的。秦国要灭掉楚国才是真的。

屈原冒死进谏,叫楚怀王不要去议和。你们看,这是屈原,这是楚怀王。

可是楚怀王不但不听屈原的劝告,反而将屈原赶出了楚国的都城郢都。

楚怀王如期赴会,大家再猜猜会是什么结果呢?对,楚怀王一到秦国就被囚禁起来了。他悔恨交加,忧郁成病,三年后就客死在秦国了。

楚顷襄王即位不久,秦王又派兵攻打楚国,顷襄王仓惶撤离京城,秦兵攻占了郢都。

屈原在流放途中,接连听到楚怀王客死和郢都被攻破的噩耗后,万念俱灰,他所有的救国救民的理想都破灭了,富国强民更是不可能了,屈原仰天长叹一声,抱着大石头投入了滚滚的汩罗江。

师:同学们,听了故事以后,你能说说屈原是个怎样的人吗?

生:屈原是个忧国忧民的人,爱国的诗人,和祖国共存亡的人。

师:屈原投江以后,老百姓又是怎么做的呢?

生:每年五月初五端午节吃粽子纪念爱国诗人屈原。

四、课外拓展。

师:同学们,人们为了纪念屈原,除了吃棕子还干什么?

生:赛龙舟、挂香包等。

师:为什么吃粽子?为什么赛龙舟?(学生可能不知或不完整)。

师:因为人们为了防止鱼虾伤害屈原的尸体,就用粽叶包上糯米投入江中。后来就有了端午节吃粽子的习俗。因为人们为了防止水怪伤害屈原,就把小船装扮成龙的形象,水怪以为是龙王来了,就会被吓跑。这就形成了赛龙舟。

五、总结全文。

端午节的习俗还有很多,如:饮雄黄酒、游百病、悬钟馗像等。中国传统的端午节,给我们展示了多姿多彩的民族文化,显示了我国劳动人民的勤劳智慧。我们要热爱中国的传统文化,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

板书设计:

10端午粽。

吃粽子、赛龙舟。

端午节爱国之情。

纪念爱国诗人屈原。

课后反思:

由于本课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密切相连,所以在课前我就布置学生收集有关端午节和屈原的材料,在课堂上交流、反馈,加深本文了解,也拉近了学生与文本的距离,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爱国热情。

同时,在教学时我始终以读为主,让学生从带着问题读到读通、读顺,让学生充分朗读,静心品味,感受到字里行间的真情实感,让他们屈原的一腔爱国热情和人们对屈原的思念和尊敬。

但是,由于实际情况不能现场让学生学习包粽子,成为了本课最大的遗憾。

一年级语文部编教材《小公鸡和小鸭子》第一课时教案一年级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8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生字只识不写,正确书写“丁、女、斗”三个生字。

2、仔细观察图画,认识图上描绘的事物,并与所学的事物联系起来。

3、朗读词语,积累词语,体会农村夏夜的情景。

教学重难点。

1、学会本课生字,会写“丁”、“女”、“斗”三个独体字。

2、感知词串,聆听故事,有感情朗读词串。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看图导入,整体感知。

1、小朋友们,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一首歌曲《闪烁的小星星》,让我们一起欣赏欣赏吧,会唱的一起唱。

2、小朋友们唱得真好,瞧,天上的星星都被你们吸引过来了。星星说啊:今天要跟你们一起学习识字6,还要跟表现得好的小朋友交朋友呢。

二、初读课文,检查自读情况。

1、首先请小朋友们把书本翻到76页,借助拼音读好每个词语。

2、出示生字,指名认读、去拼音读,用生字卡片开火车读。

3、出示韵文,逐行指名认读并领读。去拼音读,分组赛读。

4、你们认读生字的'速度越来越快啦!现在让我们一起走进农家小院吧!

三、引读词串,认读词语。

1、你们看,夜晚的星空多美啊!谁来读读第一行?

(1)出示图片,指名读第一行的词语。(读后师纠正个别词语的读音,特别是后鼻音)。

(2)出示生字“星”,指名读,说说记忆方法,并开火车组词。

2、你们读的真不错,老师能感觉到星星真亮,你们看看,院子里有谁在看星星呢?(展示:农家小院纳凉图)。

(1)(出示:爷爷奶奶小丁丁)仔细观察这三个词的读音,看看它们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分组赛读,注意读准轻声音节。

(2)出示生字“奶、丁”,指名读,说说记忆方法,并开火车组词。

3、在这美丽的夏夜,小丁丁一家在干什么呢?

(1)对呀,爷爷正笑眯眯地给小丁丁讲故事呢,爷爷手里拿的扇子就叫——蒲扇,齐读。

(2)爷爷坐的椅子是竹子做成的,就叫——竹椅读。

(3)爷爷坐在竹椅上,一边摇着蒲扇,一边给小丁丁讲故事,奶奶笑眯眯地坐在一旁,小丁丁入神地听着,连墙角的萤火虫都被吸引过来了。出示:萤火虫,指名读。

(4)谁来把这三个词连起来读一读?(指名赛读,男女生赛读)。

(5)出示生字“扇”,指名读,认识户字头,说说记忆方法,并开火车组词。

4、过渡:爷爷讲的什么故事让小丁丁这样入迷呢?你们想听吗?老师已经听到了爷爷讲的故事,现在老师就把爷爷的故事讲给大家听好吗?但老师有个要求,听的时候得听仔细,听完后老师有问题考大家哦。

(1)讲《牛郎织女》的故事:

传说有个漂亮的仙女叫织女,她和人间的牛郎相爱并结成了夫妻,生下了一儿一女。,可是天上的王母娘娘不同意织女嫁给牛郎,于是派了天兵天将来到人间,把织女捉回天庭。牛郎知道后,挑起两个孩子追上了天,眼看就要追到了,这时,王母娘娘拔下头上的金簪,往织女身后一划,立刻,一条天河波涛滚滚地横在牛郎和织女的中间,从此以后他们化作了两颗星星,永远闪烁在银河的两岸。每年的七月初七,他们团聚一次。直到今天,我们都能看到,在银河的两边,有两颗较大的星星,晶莹地闪烁着,一颗是牵牛星,另一颗是织女星。

(2)小朋友,故事中讲到了哪两颗星?

(3)出示:牵牛织女读(指名读齐读)。

(4)爷爷刚讲完牵牛织女星的故事,奶奶又给小丁丁讲起了北斗星的故事。出示图片:小朋友,你们看到北方这一组最亮的星星了吗?这就是“北斗星”。北斗星一共有七颗星组成,很像一把勺子。如果你在夏天看星星,在天空的北方发现七颗组成勺子一样的星星,那就是“北斗星”。

出示:牵牛织女北斗星谁来美美地读这三个词语?(分组读齐读)。

(5)出示生字“牵、织、女、斗”指名读,说说记忆方法,并开火车组词。

(6)天上的星星,除了牵牛、织女、北斗星以外,你还知道哪些?(学生说)。

(7)其实呀,天上的星星有许许多多,我们看到的只是能发光的及少的一部分,还有很大一部分星星是不发光的,但他们也存在于宇宙中。

四、学习写字,探寻规律。

1、出示“丁、女、斗”,告诉学生这三个是独体字。

2、观察都有什么?(长横)复习长横的写法,老师范写。

3、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范写“丁、斗、女”,生书空。

4、唱写字姿势歌。

5、学生描一个、写一个。师巡视指导,反馈,集体评议。

板书设计:

一年级语文部编版教案新编

课前准备:

1.生词卡片、课文歌曲、与课文内容一致的雪景动画、课文图画(“小画家”的“图案”空出,以便同学粘贴小动物的脚印图、多媒体课件)。(教师)。

2.预习课文;了解哪些动物也来雪地“画画”,哪些动物也冬眠。(学生)。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激趣入题。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下雪吗?下雪的时候,你们喜欢玩什么?(堆雪人、打雪仗、看自己在雪地里的脚印。)那你们有什么样的心情?(非常快乐、开心、高兴等。)有四个调皮的小家伙,一看见下雪了,也跑出来玩了,你们看看,认识他们吗?(贴图:小鸡,小鸭,小狗,小马。)。

师:小鸭还悄悄地告诉我,它们可不是普通的小动物,它们是雪地里的小画家,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学习第12课。(板书课文题目。)。

设计意图:运用谈话的方式,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入手,关注儿童的经验世界,尊重学生主体,使学生在课堂开始就有浓厚的兴趣,产生好奇心和求知欲。

二、初读课文,初识字词。

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听读。

2.学生自由读文,边读边圈出生字,多读几遍。

3.学生分组读文,互相帮助,读准字音。

设计意图:在读文中识字。让学生通过各种形式读,掌握字音,把课文读通顺、流利,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为识字和理解课文内容做准备。

三、合作交流,趣味识字。

1.出示带拼音的生字。

(1)学生自由读生字。

(2)教师指名读生字。

(3)教师指导学生认识笔画“横折弯钩”。

(4)学生齐读生字。

2.出示去掉拼音的生字。

师:同学们,这些生字宝宝摘掉拼音帽子,你们还能认识它们吗?我相信,大家肯定有很多记住这些生字的好办法。那么,就请你把自己的好办法说给你的小组同学听吧!看谁记的字最多!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识字、记字,再互相考一考。)。

3.教师检查学生的识字情况。

(1)谁愿意把你记字的办法说给大家听?(应注重培养学生在生活中识字。)。

(2)教师指名读字卡。

(3)开火车读字卡。

(4)男女生赛读字卡。

(5)“猜字”游戏。(一人指字,大家做口形或动作,一人猜字。)。

(6)“找字”游戏。(一人读字,大家举起相应的字卡。)。

设计意图:通过多种形式的识字,激发学生识字的兴趣,使学生掌握字音,记住字形。教学过程中体现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发挥学生的创造力,体现学生之间的互动与交流,相互启发、相互促进。注意识字与生活的联系。这样不仅使学生记住了字形而且也了解了字义,增长了知识。

四、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指名读课文,大家评价。

2.同桌互听互读。

3.齐读课文。

设计意图:使学生流利地朗读课文,为理解课文内容做准备。

五、指导写字,养成习惯。

出示要写的字“竹”“牙”“马”“用”“几”。

1.教师指导笔顺,学生书空。

2.学生观察每一笔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3.教师范写“竹”“马”“几”,指导笔顺“横折弯钩”。

4.学生描红,练写生字。

设计意图:使学生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能按笔顺规则写字,注意间架结构。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书写要规范、端正、整洁。

第二课时。

一、听歌导入,复习检查。

1.播放歌曲《雪地里的小画家》。

2.出示课件、依次检查生字,认读词语。

3.指名朗读课文,齐读课文。

设计意图:通过听课文歌曲再次激起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同时用学唱歌曲激励学生认真听讲、积极发言,是吸引学生注意力的一个教学策略。

二、逐句学习,理解课文。

齐读课文,找找这篇课文共几句话。

(一)学习第1、2句。

1.出示多媒体课件。学生自己读第1句,体会感叹号的读法。引导学生读出喜悦、惊喜的心情。指名读。

2.第2句联系课文和实际情况重点理解“一群”。(小鸡来了是不是“一群”?小狗来了是不是“一群”?小鸡、小狗、小鸭、小马都来了是不是“一群”?)。

(二)学习第3句。

1.播放课件:白雪纷纷扬扬落下,伴随着美妙的轻音乐,小鸡、小狗、小鸭和小马分别在雪地留下清晰的“脚印”,学生看后再读文。

2.启发学生:你们读懂了什么?(学生畅所欲言)。

3.教师出示图片,让学生观察动物踩出的脚印形状,指四名同学在准备好的课文图画贴上合适的脚印图案。

4.指导学生读课文第3句。

5.为什么他们画出的脚印不一样呢?

学生分组讨论,汇报结果,教师适时点拨。(他们脚的形状不同所以踩出的脚印也不同,小鸡是爪子,所以踩出的脚印像竹叶;小狗的爪有厚厚的肉垫,所以踩出的脚印像梅花;小鸭的脚中间有脚蹼,所以踩出的脚印像枫叶;小马的蹄子踩出的脚印像月牙。)。

6.拓展教学:你知道还有哪些小动物还能画竹叶、枫叶、梅花和月牙?请你当小诗人来编一编、写一写。

(三)学习第4句。

1.孩子们,如果我们想画画要用笔和颜料画很长时间对不对?小动物们却不用,现在让我们齐读第4句,看看他们是怎样画得又快又好的。

2.你们从哪些地方读出小动物们画画非常简单,而且画得又快又好。(学生自由回答:不用颜料、不用笔、几步等。)。

3.朗读这句话,你仿佛看见了什么,感觉到了什么?

4.指导读法:在轻快活泼的语调中,读出“小画家”们兴奋的心情及几步就能画成一幅画的自豪感。

(指名读、齐读、比读、表演读)。

(四)学习第5句。

1.这些小动物们的画画得这么好,让人看着真喜欢。可是有一只小动物却没有来参加,你们知道是谁吗?(青蛙)。

2.出示多媒体课件,学习齐读第5句。

3.教师指导学生读出疑问的语气。

(五)学习第6句。

1.青蛙为什么没来参加呢?他去串门了?还是在吃饭?(他在洞里睡着啦。)。

2.青蛙真懒,大家都在画画儿,他居然睡觉,我们快去叫醒他,好吗?(不行,他正在冬眠。)。

3.教师指名回答,适时点拨:什么是冬眠?还有哪些动物需要冬眠?(蛇、刺猬等动物也冬眠,借此检查学生课前预习情况。)。

设计意图:朗读训练是语文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项语言基本训练。一年级学生处在阅读的起始阶段,所以借助多媒体课件把学生带入课文情境,让学生在特定的情境中产生好奇心、求知欲,在跃跃欲试的状态下进行逐句阅读。在整个阅读过程中,学生始终保持童真童趣,从而产生真切的情感体验,读好课文并理解课文。

三、回顾全文,熟读成诵。

1.齐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播放课件,学生根据情境背诵课文。

3.学生自编动作背诵课文。

设计意图:在活动中学习、在表演中学习,学生用动作呈现课文,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课文,使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既能巩固知识,又能发展语言。

四、总结全文,学唱歌曲。

1.说一说:学生谈谈通过今天的学习有哪些收获。

2.画一画:动手画,感知本课或学生知道的其他“小画家”的作品。

3.写一写:找到其他冬眠的小动物,按课文最后两句仿写诗句。

4.想一想:(1)雪地里还会来哪些新的“小画家”,他们会画出怎样的作品?

(2)还有哪些小动物没参加?为什么?

5.唱一唱:学唱《雪地里的小画家》。

设计意图:儿童好奇、好胜、好动,动手操作是儿童欢迎的教学形式,为此,在学生领悟教学重难点的基础上,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画“小画家”们的作品,重温课文内容;通过拓展仿写儿歌,培养说话写话能力;启发思考,突破课文难点;学唱歌曲,兑现课前诺言,养成良好的习惯。

一年级教案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和背诵课文。

2、复习巩固汉语拼音,学会8个生字,蓝、祖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

组成的词语,认识一种笔画。

3、理解课文内容,让学生懂得祖国哺育我们成长,我们是祖国的未来,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

诵读课文,理解字词

理解我们是祖国的花朵,祖国就是我们的家

1、课文录音带

2、词语卡片

3、实物投影

4、投影课文内容

5、帮每个学生准备一张卡片

(一)、揭示课题

1、 谈话导入。

2、 板书课题:家

3、 听课文录音。提问:课文向我们介绍了谁的家?它(他)们的家分别在哪里呢?

(二)、初读课文

1、 听后谈话,结合学习词语

2、 看图,指导说话

3、 自由读课文

要求:看清音节,读准字音;带着愉快的心情读。

4、 指名读,师正音

(三)、细读课文

1、 学习第一句

(1) 指名朗读

(3) 小组讨论

(4) 交流

(5) 教师相机指导朗读

(6) 齐读

2、学习第二句

(1) 指名朗读

(3) 指导朗读

(4) 自由读,指名读,范读,指名读,齐读

3、游戏:找家

4、练习背诵

5、发散思维练习

(1) 小朋友,除了刚才你们背的内容,想一想,蓝天除了是白云的家,还是谁的家呢?

(2) 那么树林呢?对了,我们要保护树林,还要植树造林,让动物们有一个安乐的家。

(3) 小河里除了住着小鱼,还住着谁?你们想的真多!所以我们要保护小河,不能让脏水污染它!

(4) 那么泥土呢?说的真好!泥土太宝贵了。所以我们要保护土地,让肥沃的土地上长出更多的庄稼,更多的水果,更多的蔬菜,更多的树林。小朋友们,请你们课后再仔细观察,去寻找更多的家。

(四)、再次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五)、唱课文。

一年级教案

1、通过问题解决,让学生学会“8+?”的进位加法,初步体会计算方法的'多样化,并能在实际中应用理解.进一步理解“凑十法”的含义。

2、组织学生在交流、合作中获得知识和能力。

3、对学生进行环境保护教育。

教学难点:初步体会计算方法的多样化是难点。

教学方法:观察法、操作法。课前。

教学准备:计数器、小黑板、小棒。

一、情境引入,进行环保教育.。

1.出示图片:主题图。

2.教师谈话。

二、问题摆现,体会计算多样.。

(一)教学“8+?”

1.根据问题,同学自己思考.。

2.小组交流.。

3.全班讨论.(出示图片:说一说1和说一说2)。

(二)比较。

1.计算对比。

9+6=15。

8+6=14。

教师提问:你有什么收获吗?我们再看几组,先计算,如果有收获请你验证你的想法,

如果没有,请你继续总结.。

2.口算。

9+9=9+8=9+7=9+6=。

9+5=9+4=9+3=9+2=。

8+9=8+8=8+7=8+6=。

8+5=8+4=8+3=。

3.小组交流心得.。

4.全班交流小结.。

9加几就减1,8加几就减2.。

5.反馈练习.比一比,谁算得快.(说一道,算一道,并说算的方法)。

8+87+88+4。

5+88+68+3。

8+52+84+8。

8+79+88+9。

3+86+88+2。

板书设计:8+6=148+6=14。

2444。

一年级教案

教学思路:本课让学生欣赏一些用点、线、面、形、色来表现的大师的作品,使学生从重受到启迪,理解如何运用点、线、面、形、色来作画,而且能提高学生的欣赏能力和评价能力。

课时:1课时

教学目标:

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及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积极的参与精神、丰富的感觉能力、大胆的边线嫩里和综合评价能力。通过感受、体验各种味觉、嗅觉的游戏活动,让学生尝试用不同的点、线、面、形、色来表现各种味觉和嗅觉,体验美术造型游戏的乐趣。

重难点:让学生尝试用不同的点、线、面、形、色大胆地表现不同的味觉和嗅觉;用自己切身的体验表现自己的味觉和嗅觉感受,可以大胆夸张的表现,要有独到之处。

教学准备:

教师:课件、电脑、投影仪、图片资料等。

学生:水彩笔和油画棒等。

教学过程:

一、准备活动。

学生自己准备各种可以用来品尝的小食物。教师准备几种气体和液体,用深色的瓶子封好。

二、导入活动。

1、教师出示一大片大蒜,让学生品尝。出示几幅地图共学生欣赏。

2、学生品尝大蒜,让全班同学注意观察他的表情。

3、薛恒说说自己品尝后的感受。

4、再让同学品尝一些味道,猜猜它们分别是什么。

5、学生尝试闻一闻,说出自己的感受。

三、展开活动。

1、请小朋友将自己准备的东西拿出来,尝一尝、闻一闻,说说自己的感受

2、学生品尝味道,表述自己的感受。

1、拿出自己的绘画工具用点、线、面画一画自己的感受。

4、学生尝试表达,战士作品,说说自己的感受。

四、分享活动。

1、欣赏书上的作品,体会作者的感受。

2、欣赏大师的作品,理解大师是怎样表达自己的内心感受的。

3、小组讨论自己对各种味觉和嗅觉的理解和感受,如何用颜色和线条边线这些感受。

4、选择一种或几种味觉和嗅觉,用自己工具大胆尽情地表现自己的感受。

五、延伸活动。

1、展示自己的作品

2、相互欣赏评价。

一年级教案

本组课文把我们带到了风光优美的田园,通过综合性学习,我们再次领略到了乡村美丽的田园风光,感受那独特迷人的田园风情。想想在本次综合性学习活动中,我们对乡村生活和田园景物有了更多的了解和感受,让我们一起来交流交流学习的收获,或对田园风光的感受,或活动中趣事等,说给大家听听。

要求。

1、在四人小组里交流自己的感受、体验。

2、小组代表在全班展示汇报,可展示自己搜集到的图片和资料,组内其他同学帮助润色加工提炼。

3、评一评本组内谁的收获大、感受深。

4、注意语言清晰流畅,学会倾听,礼貌提问。

5、教师参与组内交流,予以指导。

1、田园风光美如画:

师:那里的天是那么蓝,那里的水是那么清,绿树掩映中的农家小院是那么宁静。有请小导游们带我们领略优美的田园风光!

2、乡村生活乐趣多:

3、乡土气息小制作:

师:镰刀、锄头、犁铧,是农家人劳作时必不可少的伙伴;而蝈蝈笼、竹帘、竹席,各种有趣的小编织,则体现了农家人休闲时的心灵手巧。下面请同学们展示收集到的乡土气息小制作。

生展示并说怎么收集到的经过和感受。

4、田园诗歌意盎然:

师:清醇的`泉水和袅袅炊烟和着蛙声入眠,飞舞的燕雀和萋萋芳草伴着朝阳苏醒,有多少人向往那种恬淡和舒适。让我们用诗、用歌、用舞去表达我们心中的向往吧!

学生展示收集到的诗歌和舞蹈。

《乡间的小路》《小燕子》《捉泥鳅》《数鸭子》《游山西村》等。

5、日新月异新农村:

师:随着社会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有很大的提高,在广阔农村也发生了天翻覆地的变化。下面请把你了解到的信息和我们大家一起分享!生介绍自己家乡的变化或收集到的资料。

评一评全班谁的收获大,谁的感受最深刻,谁的展示最清楚。

我们听了同学的汇报,自己也有很深的体会,把自己最想写的内容写下来,可以写自己的经历、听到的、看到的或想到的,可以是景物、人或事,也可以是感受或体会解说词。课后将图片配上将各种资料整理好在展示台里展出,还可办一期乡村生活为主题的黑板报或手抄报。

田园风光美如画。

乡村生活乐趣多。

乡土气息小制作。

田园诗歌意盎然。

日新月异新农村。

一年级教案

1、用卡纸制作童话里的小屋。

2、通过看、想、做等形式和方法,选用纸盒为童话里的主人公制作小屋。

3、感受生活的美好,体验造型活动的乐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动手能力。

能用卡纸设计制作出具有美感的童话里的小屋。

如何启发学生制作出具有美感和新意的童话里的小屋。

教师:课件、范作、场景图。

学生:卡纸、彩色笔、剪刀。

检查工具材料的准备情况,师生问好。

师:孩子们,你们听过童话故事吗?

生:听过。

师:你们知道哪些童话故事呢?

生:白雪公主、灰姑娘等。(2-3个孩子)。

师:你们知道的童话故事可真多!想不想听听老师小时候听过的童话故事?

生:想。

孩子们萌萌公主真可怜,你们想不想给萌萌公主设计制作一栋房子呢?

生:想。

师:孩子们真有爱心!告诉你们个好消息,谁设计的房子最漂亮,萌萌公主就会住进她的房子里。今天我们就变身为小小建筑师为萌萌公主制作童话里的小屋。(出示课题)。

师:想要给萌萌公主设计童话里的小屋,首先要对小屋有所了解。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它有哪些主要的结构(展示小屋结构图)。从上往下仔细观察,看谁观察的最仔细。

1、最上面的是什么?(举手回答,讲话的孩子会丢掉一次回答问题的机会)——房顶。

2、中间的是什么?——窗户。

3、最下面的是什么?——门。

4、砖头砌成的是什么呢?——墙体。

孩子们观察的真仔细,童话里的小屋主要是由屋顶、门、窗、墙体组成。

师:可是这屋顶、门窗和墙体都有哪些不同的形状呢?我们做个游戏来找一找。

4、小眼睛亮晶晶,看谁的小眼睛能发现墙体是由哪些形状组成的——圆柱形、正方形、长方形并且墙体上是有颜色的。

(生说出一种形状,在相应的位置贴上基本形)。

孩子们的小眼睛可真亮,我们发现童话里小屋的屋顶、门窗、墙体都是由多种基本形组成的,比如长方形、正方形、圆形、半圆形等等。

(二)你能利用黑板上的图形拼出漂亮的小屋吗?谁想来试试?(图形中间位置画线一人一边,学生在拼图时稍加指导。)他们拼的真棒。

师:谁想试试他的屋顶还能换成其他的形状吗?门和窗能换吗?(请学生换一换)看,换一换就能变成造型不同的小屋了。

同学们在拼一拼和换一换的游戏中表现的很棒,怎么样利用这些形状制作小屋呢?今天李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些作品看看它们都用到了哪些形状?(展台展示作品)。

师:变一变,你想让屋顶、门窗变成什么形状的。(根据回答更换形状)。

师:欣赏了这么多的作品,到底怎么样才能利用卡纸制作小屋呢?老师给大家示范一下。

1、先画它的墙体,看有方形的,有圆柱形的;。

2、你想给它加上什么形状的屋顶呢?(2-3个学生回答。根据形状的不同进行装饰)。

3、你又想给它画上哪种形状的窗户呢?(2-3)。

4、最后画上门,换完了以后当然还要涂颜色,看你能把萌萌公主的小屋涂的非常的漂亮吗?涂完色沿着边缘的线剪下来,最后啊再折一折。看,一栋漂亮的房子就做成了。

(播放音乐)。

同学们都迫不及待的想要为萌萌公主制作小屋了吧!不要急,我们先看下要求:

1、利用卡纸采用绘画、剪折的方法设计制作一栋童话里的小屋:

2、要求造型独特,形状各异,有色彩变化。

好了,现在开始动手制作吧!我们来比一比,看哪个组的同学做的最有创意,做的!

教师巡视指导。

1、发现造型上有创意的学生作品及时展示给大家。

大家。

2、有困难的学生进行引导帮助。

3、强调:看谁设计的小屋造型最有创意,看谁能用到的形状最多,装饰的最漂亮。

(能够把自己的作品展示给其他的小朋友和老师看是一件光荣的事情,做完的小朋友可以贴在黑板上面,看谁能完成的又好又快。——第一个完成了,而且又好又快,谁能成为第二个完成的呢。——还有最后3个名额了要抓住机会奥。好的,最后一个小朋友也已经贴上去了,其他的孩子我们课下再给老师看。)。

生:我喜欢这栋房子,因为它的颜色很漂亮(表达的真清楚)。

生:我也喜欢这栋。

师:除了这个你还喜欢哪栋房子呢?(你们看这栋房子设计的多有特点~)(先看她用到了哪些形状)。

师:你们觉得那栋房子设计的?——老师觉得大家设计的小屋都很漂亮,就让萌萌公主住进大家的小屋里。

一年级教案

(2)复习巩固汉语拼音,认识本课生字、词语,能结合图文认识词语。

(1)创设宽松、和谐的氛围,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

(2)结合图片、动画,体验学习的快乐;

(3)通过形象的图片让学生更好认识生字词,通过游戏发展学生思维。

(2)渗透环境保护的教育。

(1)理解课文内容,激发情感,有感情的诵读课文;

(2)看懂图文,结合图理解字词,体会诗的第二句所包含的意思。

感情朗读法、质疑法。

《家》是一篇生动活泼,富有儿童情趣的课文,纵观整篇课文,它又是一篇十分简单的儿童诗,共六行十二句,但真正要学生说说自己的理解则有一定的难度,因此本课在设计上体现宽松和谐的氛围,体现“读的进输的出”。“读的进”即让学生结合平时的观察,激情生趣,读得出自己的感受。在教学中让学生当爱心小使者,去寻扎,发现画面中的“家”,然后让他们来当小老师。这样的设计是构建在学生的年龄特点上的,通过形象的图片让他们更好地认识生字词,通过活泼有趣的活动发展学生的思维,同时让他们铭记自己的发现。“输的出”即让学生在感悟的基础上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因此,在教学中,设计了让学生当小诗人,自己创作小诗歌两个相对来说比较有难度的环节,旨在让学生在创造中提高表达能力,体验成功的快乐。

1、老师今天给小朋友们带来了几张照片,想看吗?(分四组)。

2、小朋友,你们想知道这是哪儿?这都是谁吗?(这就是老师的家,老师家里有八口人,他们是老师的爸爸、妈妈、哥哥、嫂子、小侄子还有我爱人和可爱的小女儿)看!照片上我们笑得多开心呀!欢迎小朋友们有空来我家玩儿。

3、小朋友,能告诉老师,你们的家是什么样的吗?(欣赏几组家的图片,课件1、2、3)。

4、老师小结:家是一个让人感到温暖和快乐的地方。(揭题: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有关“家”的一首小诗)。

5、老师领读课题:家jia(拼音)。

1、学生借助拼音拼读课文。(课件4)。

2、指生朗读反馈。

3、听读课文。要求:认真听,轻轻的跟老师读,读准字音,认清字形。

4、尝试模仿联系朗读课文。

1、借助拼音,认读生字。

2、逐句学习课文。

(1)第一行:老师范读(出示课件)。

学生思考:为什么说蓝天是白云的家呢?

小朋友再想一想,蓝天还可以是谁的家呢?

(蓝天)是()的家。

(2)第二行:男生读(出示课件)。

思考:你知道了什么?为什么说树林是小鸟的家呢?

请开动小脑筋想一想,树林还可以是谁的家?

(3)第三行:女生读(出示课件)。

思考:你听明白了什么?为什么说小河是鱼儿的家呢?

请再想一想,小河还可以是谁的家?

(4)第四行:指小组读(出示课件)。

思考:你又知道了什么?为什么说泥土是种子的家呢?

请再想一想,泥土还可以是谁的家?

(5)请同学们看黑板:齐读前四句诗。

(6)小朋友,我们的祖国孕育了万物,我们的祖国就像大花园,我们就像祖国大花园里的花朵,祖国大花园里有温暖的阳光,有清新的雨露,有肥沃的土壤,我们就生活在祖国这块土地上。所以祖国就是我们的家。(齐读最后一句)。

思考:为什么说祖国是我们的花朵呢?

老师小结:没有祖国的哺育和培养,我们就不可能健康地成长,就没有美好的未来。

(7)再朗读小诗。

(8)听歌《娃哈哈》。

1、找家:

2、做一名小诗人:学完了课文,我想小朋友也一定能创造一首小诗,

填一填:

()是()的家。()是()的家。

一年级教案

让学生了解蚊子对人的危害,知道平时要注意清除文字的孽生地,学习使用蚊香、灭蚊片的使用方法,教育学生积极参加除“四害”的卫生活动。

用灭蚊片驱杀蚊子。

使用蚊香或是灭蚊片的方法。

蚊香和灭蚊片若干。

1课时

一、可根据课文向学生讲述第一小组的同学积极参加灭蚊活动的故事。鼓励同学们像他们那样既有科学头脑,又热心参与除“四害”活动。可结合表扬班里这方面的好人好事,要求学生回家后帮爸妈检查并清楚蚊子的孽生地。

二、可围绕“为什么说第一小组的同学们在灭蚊中有科学头脑”这个问题让学生们讨论,使学生们明确清楚蚊子的孽生地是灭蚊的最好办法,选择傍晚时分点燃蚊香或灭蚊片有较好的驱杀蚊虫的效果。

三、可根据各地的实际情况教给学生使用蚊香或是灭蚊片的方法。要提醒学生注意:

1、已点燃的蚊香不要放在易燃物旁边,以免发生火灾。

2、有些蚊香对人畜有潜在的危害,所以点燃这些蚊香时,要离开室内,不要点着这些蚊香睡觉。即使是对人体无害的蚊香,也最好在临睡前点燃,睡觉时熄灭,以免影响安睡。

3、市面上有电热灭蚊器出售,使用时,要注意用电安全。

四、灭杀蚊子幼虫和成蚊的办法有很多,也可适当向学生介绍。例如,喷灭蚊药水、用废油封盖水层、种植水生植物和浮萍植物等覆盖水面等。

一年级教案

西柏坡,山窝窝,石头的碾子石头的磨,革命精神代代传。本文的教学设计,旨在引导学生在自主朗读、背诵儿歌的活动中识字、写字,在语言文字的陶冶中感受祖国语言的趣味,从而增强识字、写字的兴趣,在主动识写中感受汉字的形体美,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

1 认识本课生字,会写课后的`字,并写得正确、工整、美观。

2 自主背诵儿歌,感悟从西柏坡流传至今的革命精神。

学习生字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从字里行间感悟从西柏坡流传至今的革命精神。

教师:生字卡片、有关西柏坡的课件(图片及文字介绍)。

学生:通过收集图片,或查阅资料,或向他人请教,了解碾子、石磨的特点及有关西柏坡的知识。

1~2课时。

1 出示课件,师描述:西柏坡是一个坐落在河北太行山麓的小山村。解放战争中,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来到西柏坡。在这里,毛主席指挥了三大战役,吹响了全国胜利的号角。同学们,了解了西柏坡,就了解了这段历史。

2 请学生齐读课题,认读生字“柏”、“坡”,并说说怎样记住它们。

1 请学生借助拼音自读课文,边读边画出生字。

2 再读课文,读通句子。

3 同桌互读,相互纠正字音。

4 利用生字卡检查学生认读生字的情况(可抽读或开火车读)。提示“磨”是多音字。

5 猜字游戏。

在黑板上出示本课生字,请一生上台遮住眼睛。师任指一字,请同学们提示记忆方法,再请该生猜教师指的字。生问:“是不是x字?”若不是,其余学生继续提示别的记该字的方法,若是,其余学生便拍手答:“对对对,请回位。”

6 学生自主选择给生字扩词语,重点指导“坡”、“起”、“行”,并读一读第二题中的词语。

1 出示课件(西柏坡风景,石头、碾子、磨),师范读课文。

2 请学生自己读课文,数数有几句话。

3 指名读这3句话,其余学生仔细听,听后评议。

4 请学生自己读文体会,提出不懂的问题。

(1)(出示课件)让学生了解石碾、磨。

(2)可适当介绍发生在这里的抗日故事(“消息树”、“麻雀战”、“地雷战”等)。

学生交流的同时,借助(1)(2)两项内容,让学生在体会中了解西柏坡,热爱西柏坡。

5 指导朗读。请学生读,分组读,齐读。

6 练习背诵。

1 课件出示要求会写的字,齐读。

2 找出左右结构的字(叫、行、坡、得),仔细观察,再说说该怎样写才能把它们写得美美的。

教师指导写“得”。学生仿写一个。

3 教师示范写“多”字,强调上下部分要竖起来。

4 学生练习写。注意提醒学生养成良好的写字姿势与写字习惯。

5 学生先自己评价,再利用展示平台评价学生的作业(注意激发学生的自信心)。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