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五年级数学分数乘法教案(汇总19篇)

时间:2023-12-06 05:46:07 作者:温柔雨

教案是一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编制的详细教学设计,它可以帮助教师有效地组织教学内容。我们精心挑选了一些教案范文,希望能够为大家提供一些有关教案编写的实用经验。

五年级数学《分数乘法》教案

2.探索并掌握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3.能解决简单的分数与分数相乘的实际问题,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养成教育训练点:

教学重点、难点。

2.探索并掌握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教学准备:。

1.每人准备一条约10厘米长的纸条;。

2.每人准备5张长方形的纸。

教学过程:。

一、探索分数乘分数的意义和计算方法。

1.先让学生读一读教科书第7页的一段话。再让学生拿出课前准备的一张纸条,按照例题所述剪一剪。

剪好后,师问:怎样列式求“剩下的部分占这张纸条的几分之几?”

并根据剪的结果写出得数。

1/2×1/2=1/41/4×1/2=1/8。

学生列出算式后,师问:为什么用乘法计算?

引导学生理解,求剩下的部分占这张纸条的几分之几就是求1/2的1/2是多少,与上节课学习的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意义相同,所以用乘法计算。

折一折,涂一涂3/4×1/4-=?

让学生拿出课前准备好的一张长方形纸,按照教科书的要求折一折,涂一涂。

讨论:(1)请你说一说,红色部分占斜线部分的几分之几?占整张纸的几分之几?

(2)你能按照上面的方法先涂出1/4,再涂出1/4的3/4吗?

做一做:按照上面的方法折一折,想一想,并算出结果。

2/3×1/55/6×1/3。

说一说:你能总结分数与分数相乘的计算方法吗?

小结:分数与分数相乘,分子与分子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与分母相乘的积作分母。

想一想:此法与分数与整数相乘的方法有矛盾吗?

试一试:

1/4×2/33/52/97/8×5/14。

强调:能约分的要先约分。

二、课堂练习。

1.计算练习。

教科书第8页“练一练”第2题。

学生计算后观察:分数相乘的积一定小于每一个乘数吗?

2.解决问题。

(1)教科书第8--9页“练一练”第3、4、5、6、7题。

学生完成后,说说解题思路。

(2)教科书第9页数学故事“唐僧分瓜”。

板书设计:

分数乘分数的运算法则:分子相乘,分母相乘,能约分的要约分。

北师大版小学五年级数学《分数乘法》教案

教学目标:

1、能力目标:能根据解决问题的需要,探究有关的数学信息,发展初步的分数乘法的能力。

2、知识目标:学习分数乘以分数的计算方法,学生能够熟练准确的计算出一个分数乘以另一个分数的结果。

3、情感目标:使学生感受到分数乘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习数学的良好兴趣。

教学重难点:

学生能够熟练的计算出分数乘以分数的结果。

教学方法:

师生共同归纳和推理。

教学准备:

教学参考书、教科书。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3/11×39/16×1221×5/14。

教师:来回巡视学生的做题情况,并提问学生说说自己如何计算的?

学生寻找完毕,纷纷举手准备回答问题。

教师提问学生回答问题。(整数乘以分数,整数乘以分子,分母不变。注意两种约分方式。)。

二、讲授新课。

教师让学生思考这个例题,并对学生进行提问。

教师让学生从图中看出是1/4,让学生从1/2×1/2=1/4中思考,分数乘以分数的运算规则,让学生同桌之间相互讨论。

教师提问学生说说分数乘以分数的运算法则。并对学生的说法给以鼓励。

教师和全班学生共同总结出分数乘以分数的运算法则:分数乘以分数,分子乘以分子作为分子,分母乘以分母作为分母。

验证法则:让学生折纸验证3/4×1/4?,并让学生分析为什么?

三、巩固练习。

做课本8页试一试,1/4×2/3;3/5×2/9;7/8×5/14。

让学生运用分数乘以分数的法则来进行计算。注意能约分的先约分,如:7/8×14/15中的7和14先约分。

四、课堂小结。

同学们,这一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提问学生回答)。

板书设计:

分数乘法(三)。

1/2×1/2=1/4;1/2×1/2=1×1/2×2=1/4。

分数乘以分数的运算法则:分子相乘,分母相乘,能约分的要约分。

北师大版小学五年级数学《分数乘法》教案

教学目标:

1、能力目标:能根据解决问题的需要,探究有关的数学信息,发展初步的分数乘法的能力。

2、知识目标:学习整数乘以分数的计算方法,让学生亲自经历探究整数乘以分数的计算原理,学生能够熟练准确的计算整数乘以分数。

3、情感目标:使学生感受到分数乘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习数学的良好兴趣。

重点难点:

学生能够熟练的计算整数乘以分数。

教学方法:

师生共同归纳和推理。

教学准备:

教学参考书、教科书。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教师出示教学板书,请学生计算下列分数加减运算题。

教师:来回巡视学生的做题情况,并提问学生说说自己如何计算的?

学生寻找完毕,纷纷举手准备回答问题。

教师提问学生回答问题。(先通分,再进行分子与分子相加减;分母不变…)并注意更正学生的错误和表扬回答问题的同学。

二、讲授新课。

同学们我们学习一种新的运算:分数乘法,让学生想一想什么是分数乘法?

学生同桌之间讨论,教师提问学生回答问题。

教师板书例题,让学生想一想如何计算?

学生列出算式3×=,学生同桌之间相互讨论,如何计算整数乘以分数?

教师提问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计算的?

(学生1:3×==;学生2:3×====……)。

教师和学生总结整数乘以分数的计算方法,整数乘以分数,只把整数乘以分子,分母不变。)。

三、巩固练习。

做课本2页涂一涂,算一算,2个的和是多少?

让学生熟练计算,教师及时纠正学生错误的计算方法。

做课本试一试1、2题。

四、课堂小结。

同学们,这一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提问学生回答)。

板书设计:

分数乘法。

分数乘以整数的计算方法:整数乘以分数,只把整数乘以分子,分母不变。

北师大版小学五年级数学《分数乘法》教案

3.能解决简单的分数与分数相乘的实际问题,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养成教育训练点: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准备:。

1.每人准备一条约10厘米长的纸条;

2.每人准备5张长方形的纸。

教学过程:。

一、探索分数乘分数的意义和计算方法。

1.先让学生读一读教科书第7页的一段话。再让学生拿出课前准备的一张纸条,按照例题所述剪一剪。

剪好后,师问:怎样列式求“剩下的部分占这张纸条的几分之几?”

并根据剪的结果写出得数。

1/2×1/2=1/41/4×1/2=1/8。

学生列出算式后,师问:为什么用乘法计算?

引导学生理解,求剩下的部分占这张纸条的几分之几就是求1/2的1/2是多少,与上节课学习的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意义相同,所以用乘法计算。

折一折,涂一涂3/4×1/4-=?

让学生拿出课前准备好的一张长方形纸,按照教科书的要求折一折,涂一涂。

讨论:(1)请你说一说,红色部分占斜线部分的几分之几?占整张纸的几分之几?

(2)你能按照上面的方法先涂出1/4,再涂出1/4的3/4吗?

做一做:按照上面的方法折一折,想一想,并算出结果。

2/3×1/55/6×1/3。

说一说:你能总结分数与分数相乘的计算方法吗?

小结:分数与分数相乘,分子与分子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与分母相乘的积作分母。

想一想:此法与分数与整数相乘的方法有矛盾吗?

试一试:

1/4×2/33/52/97/8×5/14。

强调:能约分的要先约分。

二、课堂练习。

1.计算练习。

教科书第8页“练一练”第2题。

学生计算后观察:分数相乘的积一定小于每一个乘数吗?

2.解决问题。

(1)教科书第8--9页“练一练”第3、4、5、6、7题。

学生完成后,说说解题思路。

(2)教科书第9页数学故事“唐僧分瓜”。

板书设计:

分数乘法(三)。

分数乘分数的运算法则:分子相乘,分母相乘,能约分的要约分。

五年级数学分数乘法教案

1、能力目标:能根据解决问题的需要,探究有关的数学信息,发展初步的分数乘法的能力。

2、知识目标:学习分数乘以分数的计算方法,学生能够熟练准确的计算出一个分数乘以另一个分数的结果。

3、情感目标:使学生感受到分数乘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习数学的良好兴趣。

学生能够熟练的计算出分数乘以分数的结果。

师生共同归纳和推理

教学参考书、教科书

一、复习导入

教师出示教学板书,请学生计算下列分数乘法运算题。

3/11×3 9/16×12 21×5/14

教师:来回巡视学生的做题情况,并提问学生说说自己如何计算的?

学生寻找完毕,纷纷举手准备回答问题。

教师提问学生回答问题。(整数乘以分数,整数乘以分子,分母不变。注意两种约分方式。)

二、讲授新课

教师让学生思考这个例题,并对学生进行提问。

教师让学生从图中看出是1/4,让学生从1/2×1/2=1/4中思考,分数乘以分数的运算规则,让学生同桌之间相互讨论。

教师提问学生说说分数乘以分数的运算法则。并对学生的说法给以鼓励。

教师和全班学生共同总结出分数乘以分数的运算法则:分数乘以分数,分子乘以分子作为分子,分母乘以分母作为分母。

验证法则:让学生折纸验证3/4×1/4?,并让学生分析为什么?

三、巩固练习

做课本8页试一试,1/4×2/3;3/5×2/9;7/8×5/14

让学生运用分数乘以分数的法则来进行计算。注意能约分的先约分,如:7/8×14/15中的7和14先约分。

四、课堂小结

同学们,这一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提问学生回答)

1/2×1/2=1/4;1/2×1/2=1×1/2×2=1/4

分数乘以分数的运算法则:分子相乘,分母相乘,能约分的要约分。

《小数乘法》五年级数学教案

3、能解决简单的分数与整数相乘的实际问题,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理解并掌握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解答方法。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过程。

一、理解并掌握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解答方法。

可能会出现两种解法:6÷2=3(个)6×1/2=3(个)。

教师引导学生说说算式的意义,让学生明白这两个算式都表示求6的1/2是多少。

继续让学生求出(2)笑笑有多少个苹果?

让学生理解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用乘法计算。

2、练习:

(1)教科书第5页“试一试”第1题。

学生独立完成,指名板演,集体讲评。

(2)教科书第6页“试一试”第2题。

先说说“九折”是什么意思?然后独立计算。

二、课堂练习。

1、教科书第6页“练一练”第2题。

学生在课本上计算,指名板演,集体讲评。强调“先约分再计算”。

2、教科书第6页“练一练”第1、3题。

提醒学生认真读题。学生完成后再讲评。

3、教科书第6页“练一练”第4题。

先让学生完成,在说说解题思路。

五年级数学分数乘法教案

1、能力目标:能根据解决问题的需要,探究有关的数学信息,发展初步的分数乘法的能力。

2、知识目标:学习分数乘以分数的计算方法,学生能够熟练准确的计算出一个分数乘以另一个分数的结果。

3、情感目标:使学生感受到分数乘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习数学的良好兴趣。

学生能够熟练的计算出分数乘以分数的结果。

师生共同归纳和推理。

教学参考书、教科书。

一、复习导入。

教师出示教学板书,请学生计算下列分数乘法运算题。

3/11×39/16×1221×5/14。

教师:来回巡视学生的做题情况,并提问学生说说自己如何计算的?

学生寻找完毕,纷纷举手准备回答问题。

教师提问学生回答问题。(整数乘以分数,整数乘以分子,分母不变。注意两种约分方式。)。

二、讲授新课。

教师让学生思考这个例题,并对学生进行提问。

教师让学生从图中看出是1/4,让学生从1/2×1/2=1/4中思考,分数乘以分数的运算规则,让学生同桌之间相互讨论。

教师提问学生说说分数乘以分数的运算法则。并对学生的说法给以鼓励。

教师和全班学生共同总结出分数乘以分数的运算法则:分数乘以分数,分子乘以分子作为分子,分母乘以分母作为分母。

验证法则:让学生折纸验证3/4×1/4?,并让学生分析为什么?

三、巩固练习。

做课本8页试一试,1/4×2/3;3/5×2/9;7/8×5/14。

让学生运用分数乘以分数的法则来进行计算。注意能约分的先约分,如:7/8×14/15中的7和14先约分。

四、课堂小结。

同学们,这一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提问学生回答)。

北师大版小学五年级数学《分数乘法》教案

教学内容:

教材第7-9页“分数乘法”(三)。

教学目标:

2.让学生经历猜想、验证等过程,体验数学研究的方法;

3.培养逻辑推理能力,渗透一定的数学思维方法。

教学重难点:

学生能够熟练的计算出分数乘以分数的结果。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揭题。

1.出示我国古代哲学著作的情景。

2.出示复习题。

3×2/54/5×2。

3.顺势导入新课:分数乘法(三)。

二、扶放结合探究新知。

1.画图引导学生理解1/2*1/2的算例。

2.出示3/4*1/4引导学生验证上面的计算方法,岩石推理过程。

3.出示2/3*1/5,5/6*2/3写出计算过程,小结计算方法:

三、反馈矫正落实双基。

1.出示教材第8页试一试1-3题。

2.引导学生发现规律。

四、小结评价布置预习。

1.引导学生进行课堂小结。

板书设计:

分数乘法(三)。

意义: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计算法则:分子乘分子作分子,分母乘分母作分母。

《小数乘法》五年级数学教案

3.5+0.35=10-0.25=。

17+1.7=12.4×7=。

2.3×12=0.15×0.65=。

2.4×6.2=0.56×0.04=。

6.7×0.3=0.56×0.04=。

3.7×4.6=0.29×0.07=。

6.5×8.4=56+1.3=。

32-2.5=2.6×1.08=。

0.87×7=3.5×16=。

12.5×42=1.8×23=。

0.37×0.4=1.06×25=。

7×8.06=0.6×0.39=。

27×0.43=1.7×0.45=。

1.2×1.4=0.37×8.4=。

0.86×1.2=2.34×0.15=。

21×2.84=4.32×8=。

6.8×25=6.5×6.5=。

5+2.6=0.98×5.5=。

2.1×2.15=5.2×2.9=26.4×0.063=。

一、乘法交换律与结合律的运用。

4.56×0.4×2.512.5×2.7×0.8。

12.5×32×0.252.5×32。

12.5×5625×0.36。

二、乘法分配律的运用。

12.5×8.899×0.35。

3.7×1.8-2.7×1.8。

95.7×0.28+6.3×0.28-0.28×2。

1.08×9+1.08。

三、比较乘法结合律与分配律在简便运算时的区别。

12.5×8812.5×88。

0.25×480.25×48。

四、变一变,能简算。

48×0.56+44×0.480.2。

79×343+0.657×279。

五、小测题。

5×1.03×0.232×1.25。

0.45×9953×10.1。

0.125×964.2×6.51+3.49×4.2。

丰富教学手段。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多媒体技术逐渐对教学产生了很大影响。目前,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充分使用多媒体教学,不但丰富了数学教学方式,还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多媒体能够将声音、文字和图像有效结合起来,将抽象的问题具体化、形象化地展现出来,实现了对学生思维的引导,也很好地提高了教学效果。

总结比较,理清思绪。

(1)知识点的总结比较。每学完一章都应将本章内容做一个框架图或在脑中过一遍,整理出它们的关系。对于相似易混淆的知识点应分项归纳比较,有时可用联想法将其区分开。

(2)题目的总结比较。同学们可以建立自己的题库。一本是错题,一本是精题。对于平时作业,考试出现的错题,有选择地记下来,并用红笔在一侧批注注意事项,考试前只需翻看红笔写的内容即可。也可把见到的一些极其巧妙或难度高的题记下来,也用红笔批注此题所用方法和思想。时间长了,自己就可总结出一些类型的解题规律,也用红笔记下这些规律。最终它们会成为你宝贵的财富,对你的数学学习有极大的帮助。

养成良好习惯。

(1)预习,这个非常重要,老师讲之前,先看一下例题,一般都可以看懂。不懂的留个门号,上课的时候带着问题听,会特别有欲望想知道其中的道理。老师讲过之后,一定第一时间解决不懂的,没听懂的。

(2)课后习题,往往每节课后都有最经典的练习题,那些题很简单,但是很经典,十固知识点用的,一定要重视。做过之后大概能消化掉课堂所学的。接下来,针对知识点专项训练。一般做两个练习单元就可以完全掌握了。

北师大版小学五年级数学《分数乘法》教案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

2、探索并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3、能正确运用“先约分再计算”的方法进行计算。

教学重点:

1、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

2、探索并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教学难点:

能正确运用“先约分再计算”的方法进行计算。

教学过程:

一、探索分数乘整数的意义和计算方法。

2、请大家想办法解决问题,先自己想一想,没有思路的同学可以同桌交流,也可以看一看书上是怎么解决的。

3、组织全班交流。师生一起来分享交流过程。对学生提出的想法,师可以这样提问:你列的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义呢?对这个算法,你是怎么理解的,别的同学还有什么问题吗?教师在学生讨论的过程中,把加法的板书和乘法的板书有机的结合起来。并让学生理解求几个相同分数的和用乘法计算。

4、练一练:教科书第2页“涂一涂,算一算”。学生独立完成后,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思路。讨论:你能用自己的语言说一说整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吗?小结:分数与整数想乘,用分数的分子和整数的乘积作分子,分母不变。练习:教科书“试一试”第1、2题。

5、探讨“先约分再计算”的方法。

出示6×5/9。让学生独立完成,指名板演。学生可能出现两种计算方法,如果没有方法二,教师可指导学生看书得到。教师引导学生比较两种算法,得出“先约分再计算”的方法比较简便。

练习:

(1)教科书“练一练”第1题。

(2)计算。

二、巩固练习。

1、教科书第4页“练一练”第2、3、4、题。学生先独立完成,指名板演,在集体讲评。

3、教科书第4页“数学故事”。先让学生说说,你从每幅图中得到了哪些信息?如何解决图中提出的问题。

《分数乘法》数学教案

a、1、填》、《、=a》b》0。

4/5a/ba/b。

4/5b/a()b/a。

a/54/b()4/5。

2、一个真分数乘以一个假分数,结果大于真分数,对吗?

3、a、b互为倒数,那么1/a、1/b也互为倒数,对吗?

2.一个数乘以分数的意义是什么?一个数乘以分数的计算法则是什么?

4.分数乘法的简便运算可以应用哪些运算定律?

5.解答分数乘法应用题的关键是什么?

6.倒数的意义是什么?

学生回答这些问题时,只要意思说得正确就可以了。有些问题还可以问一些与之相。

关的问题,如运算定律的表达式以及字母可以表示什么数等等。

1.找1。

甲是乙的35。乙是甲的35。

甲比乙的35多1。乙比甲的35少1。

甲的35和乙同样多。

学生独立判断,集体订正。让学生说说是怎样判断的。教师可再补充几题:

2.做口算练习。

3.求下面各数的倒数。

2/71/96200.6。

学生独立解答,教师巡视,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5.已知a4/3=11/12b=3/3c,a、b、c都不是0,谁大?

(略)。

略。

数学五年级分数教案

教材第29~30页“分数除法(三)”。

1、能用方程解决简单的有关分数的实际问题,初步体会方程是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模型。

2、在解方程中,巩固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1、能够体会方程是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模型。

2、能够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一、创设情景激趣揭题

1、出示课外活动情况图问:从图中,你们能获得哪些数学信息呢?

2、引入并板书课题。

二、扶放结合探究新知

1、根据这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2、引导学生逐一解答提出的问题。

4、引导观察,找出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三、反馈矫正落实双基

1、指导完成p29的试一试的1,2题。

2、你能根据方程

x×1/5=30

编一道应用题吗?

3、请你想一个问题情景,遍一道分数应用题。

四、小结评价布置预习

1、引导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2、布置预习

整理前面所学知识。

跳绳的小朋友有6人,是操场上参加活动总人数的2/9,操场上有多少人参加活动?

参加活动总人数×2/9=跳绳的人数

解:设操场有x人参加活动。

五年级数学分数乘法试题

一、分数乘法的教学中,在书写顺序中应该不区分被乘数与乘数。

小学数学第一学段学习乘法的认识时就取消了乘数和被乘数的区别,3×5既可以解释为3个5,也可以解释为5个3,学生借助具体情境认识到乘法是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

本册教材第2页第1题:一个图片占一张彩纸的1/5,3个图片占这张彩纸的几分之几?

教学时,通过沟通不同解决方法之间的联系(图解、加法解、乘法解),将整数乘法迁移到分数乘整数,理解题目的意思就是求3个1/5的和是多少?),让学生列式可以是1/5×3也可以是3×1/5。然后运用分数乘整数的意义解释计算的过程,使学生理解计算的道理,初步感知挖掘数学概念本身方法的重要性。

又如:教材第5页:小红有6个苹果,淘气的苹果数是小红的1/2,淘气有多少苹果?

教学时,通过直观图引导学生理解题目的意思后(6个苹果的1/2是3个苹果),要有意引导“求淘气有多少苹果,就是求6的1/2是多少?”再通过另一种解决问题的方法:把每个苹果都平均分成2份,淘气是6个1/2,也就是6×1/2或1/2×6,从而用6×1/2或1/2×6两种列式方法解决了问题。最后,再引导学生比较两种不同的理解,从而拓宽了分数乘法的意义。也让学生初步体会到求6的1/2是多少?可以用6×1/2解决也可以用1/2×6解决。

二、注意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分数乘法中隐藏的数学意义。

书写顺序中不区分被乘数与乘数,更要求我们在教学中一定要注意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情境描述中隐藏的数学意义!因此,通过具体情境,来呈现对分数乘法意义的多种解释,帮助学生理解分数乘法的意义则显得重要。如:上面所讲教材第2页第1题:一个图片占一张彩纸的1/5,3个图片占这张彩纸的几分之几?教学时,一定要让学生明白是求3个1/5的和是多少?,虽然,学生列出1/5×3或3×1/5解决了问题,但一定要让学生联系本题情境理解算式所表示的意义。

又如:刚才所举的例子:小红有6个苹果,淘气的苹果数是小红的1/2,淘气有多少苹果?当学生用6×1/2或1/2×6解决了问题后,一定要有意让学生明白:本题情境可以理解为求6的1/2是多少?从而让学生体验到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可以用乘法计算。

三、要让学生从多角度理解分数乘法的意义。

在避开具体的情境下,要让学生从多角度理解分数乘法的意义。如:1/5×3(3×1/5)表示的意义可以是求3个1/5的和是多少?求1/5的3倍是多少?或者把3缩小到原来的1/5实际上就是求3的1/5是多少?等。

又如:求3的1/5是多少?列式解答可以是1/5×3也可以是3×1/5。

关于分数乘法的以上解释,并不是哪一种解释是正确的,重要的是对于一个数学概念,我们应该尽可能多地让学生认识到不同的解释,这对于发展学生的数学概念是非常有益的。

数学五年级分数教案

教科书第47页例7、例8和相应的“练一练”,练习九第1-6题。

1、经历假分数化成整数和带分数的探索过程,知道带分数是由整数和真分数合成的数,会把假分数化成整数或带分数。

2、通过画图、分析、说理等数学活动,进一步发展同学的数感,培养分析、比较、笼统、概括等数学考虑能力。

3、在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增强同学主动探索与合作的意识,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知道带分数是由整数和真分数合成的数,会把假分数化成整数或带分数。

组织画图、分析、说理等数学活动,让同学经历假分数化成整数和带分数的探索过程。

:教师准备教学光盘

1、谈话导入

2、出示例7:把下面的假分数化成整数。

4/4=( ) 10/5=( ) 28/7=( )

组织同学交流想法:画图来想或者根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用分子除以分母,把假分数化成整数。板书:10/5=10÷5=2。

教师指出:除法计算和画图分析的道理是一样的,所以把10/5化成整数,可以用除法算式10÷5=2来表示转化的过程和结果。

(3)谈话:28/7化成整数是多少呢,可以用怎样的算式来表示呢?

(4)谈话:刚才,我们把这几个假分数都化成了整数,观察这几个化成整数的假分数,它们的分子和分母有什么关系?(同学考虑后回答。)

(5)小结:能化成整数的假分数,它们的分子都是分母的倍数。反过来,分子是分母的倍数的假分数能化成整数。

(6)提问:观察刚才同学们自身列举的几个假分数,看看哪些能化成整数,分别等于几?你还能再说几个能化成整数的假分数吗?(同桌同学之间互相练习。)

1、谈话:还有很多假分数,分子不是分母的倍数,它们又可以写成怎样的形式呢?以4/3为例,大家一起来观察一下。

(1)提问:在这样的直线上,4/3用哪个点表示?

(2)教师引导同学考虑并说明:4/3里面有4个1/3,可以看成是3个1/3也就是3/3和1个1/3合成的数,3/3等于整数1,所以4/3也可以看成是1和1/3合成的数,通常叫做带分数。

2、介绍写法和读法。

教师板书,同学相应在本子上写一写,再读一读。

3、小结:分子不是分母倍数的假分数,可以把它化成带分数。带分数是假分数的另一种形式。

1、谈话:怎样把假分数化成带分数呢?请同学们以11/4为例,先自身考虑一下。

出示例8:怎样把11/4化成带分数?

2、组织交流。

同学的想法可能有:

(1)画图。

(2)推算:11/4里面有11个1/4,其中8个1/4是2,3个1/4是3/4,2和3/4合起来是2又3/4。

(3)用11÷4=2------3,表示11/4里面有2个4/4,3表示还剩下3个1/4,就是3/4,2和3/4合起来是2又3/4。

4、小结:用除法可以简明地表示出刚才同学们画图和分析的过程。

5、总结方法;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发现假分数可以化成整数和带分数。假分数怎样可以化成整数或带分数呢?(分子除以分母,假如分子是分母的倍数,可以化成整数;假如分子不是分母的倍数,可以化成带分数,除得的商作为带分数的整数局部,余数作为分数局部的分子,分母不变。)

1、“练一练”。

同学在本子上独立练习,同时指名四位同学板演,教师结合板演进行讲评。

2、练习九第2题。

同学理解题意后独立考虑,然后在书上填写,再交流,说说怎样改写的。

3、练习九第4题。

剩下的同学自身填一填,和时交流反馈。

3、练习九第5题。

(1)谈话:我们已经能够把假分数化成整数或带分数,反过来,你会把整数化成假分数吗?请你试一试。

(2)同学独立完成第5题,然后交流,说说怎样想的。

4、练习九第6题。

(1)先让同学独立考虑,用自身喜欢的方法来比较分数的大小。

(2)组织同学交流,说说怎样比较每组分数的大小的。

(3)教师说明:从分数大小来说,分数可以分为真分数、假分数两类。假分数中那些分子是分母倍数的假分数可以化成整数,那些分子不是分母倍数的假分数可以化成带分数。假分数参与数的大小比较时,把假分数化成整数或带分数是一种常用的方法。

提问: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你有什么收获?

教学反思:在同学了解了怎样的假分数能化成整数后,让同学看一下第二组的分数能化成整数吗?生通过观察比较,发现了第一组假分数能化成整数是由于分子是分母的倍数,而第二组的假分数分子分母不存在这样的关系,所以无法化成整数。师:这类假分数我们可以化成什么形式的数呢,同学们想知道吗?同学在疑惑、焦虑、盼望、猜测中迫切想知道问题的答案,但此时没有简单的告知,而是充沛利用这个问题情境,让生带着问题去自学课本内容,让生从课本中去寻找答案,从课本中去考虑问题,然后再回过头来验证,解决相关的问题,同学学得很是轻松,重点、难点在无形中转化为同学容易掌握的知识点。

对于分子是分母倍数的分数同学很容易理解能将其化成整数,而当分子不是分母倍数时,我是直接向同学说明能将其转化为带分数和带分数的构成。

对于转化后带分数的整数局部的数,分数局部的分子和分母是如何确定的我是让同学通过自身的探索发现的:将分子除以分母后所得的商就是带分数的整数局部,余数是分数局部的分子,分母是原来的分母。

数学五年级分数教案

使学生理解、掌握从1里减一个或几个真分数的算理和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例5是介绍从1里减一个真分数的方法。先把1化成与减数分母相同的假分数,然后按照同分母分数减法的`法则进行计算。试一试是练习从1里减两个不同分母的真分数。例6是介绍从1里减两个分母不同的真分数的方法。

一、创设情境营造氛围。

1.把1转化成各种不同分母的假分数p126。

2.说一说1还可以转化成哪些分数?

二、尝试探索建立模型。

1.教学例5。

a、出示例5。

b、把什么看作单位“1”?怎么想?

c、列式计算。

d、看书p126。

e、口答p127、1。

2.试一试p126。

3.教学例6。

a、你想怎么算?还有不同的方法吗?

b、反馈。

c、讲评,得出最简方法。

d、试一试p127。

e、口答p127、2。

4.小结:怎样算1减真分数?

三、巩固深化拓展延伸。

1.基本练习p127、3。

2.解方程p127、4。

3.应用题p128、5--6。

4.总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知道了什么?你还想说些什么?

《分数乘法》数学教案

教科书第20页例2。

1、加深对解决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问题思路与计算方法的理解,使学生学会解答稍复杂的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问题。

2、发展学生分析推理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播放公路上往来不断的车辆及噪杂的声音。

师:噪音对人的健康有害,绿化造林可以降低噪音。

出示画面(如教材第20页情境图)请学生说说对图意的理解。

学生提问题,教师板书。(噪音降低了多少?绿化带这边听到的声音是多少分贝?)。

师:我们来解决第一个问题:噪音降低了多少?谁能把问题完整地叙述出来。

出示线段图。

请学生把条件与问题在线段上表示出来(如下图)。

提问:把谁看作单位“1”?然后让学生独立解答。

师:现在我们解决第二个问题。谁能把问题完整地叙述出来?

师:线段图上哪一段表示“现在听到的声音有多少分贝”?

把线段图补充完整。

小组讨论探讨解决方法。

汇报交流方法。

第一种方法:先求出降低了多少分贝?再用原来的分贝数减去降低的分贝数。

列式。

提问:1-1/8表示什么?在线段图上表示出来。

师:比较这两种方法有什么不同?

学生讨论交流。明确两种方法都是把原来声音的80分贝看作单位“1”,都需要求80分贝的几分之几。但是第一种方法是根据已知条件先求出80分贝的1/8是多少,即降低了多少分贝,再求出现在听到的声音的分贝数。第二种方法是根据问题找到现在听到的分贝数占原来声音80分贝的几分之几,再根据分数乘法的意义求出现在听到的声音是多少分贝。

数学五年级分数教案

?分数的意义》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五年级下册的教学内容。《分数的意义》是在学生初步认识分数的基础上系统学习分数的开始,也是把分数的概念由感性上升到理性的开始。分数的意义是今后学习分数四则运算和分数应用题的重要前提,对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有着重要作用。学生已经知道把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平均分成若干份,取这样的一份或几份,可以用分数来表示;本节课学习的重点是让学生理解不仅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可用自然数1来表示,许多物体看作的一个整体也可用自然数1来表示,通常把它叫做单位“1”,进而总结概括出分数的意义。

(二)学生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在注意力方面,有意注意逐步发展并占主导地位,注意的集中性、稳定性、注意的广度、注意的分配、转移等方面都比低年级学生有不同程度的发展。

在记忆方面,有意记忆逐步发展并占主导地位,抽象记忆有所发展,具体形象记忆的作用仍非常明显。

在思维方面,学生逐步学会分出概念中本质与非本质,主要与次要的内容,学会掌握初步的科学定义,学会独立进行逻辑论证,但他们的思维的思维特点是他们的抽象逻辑思维在很大程度上还需要直观形象思维的支撑。

在想象方面,学生想象的有意性迅速增长并逐渐符合客观现实,同时创造性成分日益增多。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将引导学生在已有的基础上,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概括出分数的意义,感受数学就是来源于生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认识分数的过程中,应该让学生经历丰富多采的数学学习活动,就是使学生通过亲身实践和自我体验,获得、理解和应用知识、技能,并在数学思考、问题解决、情感与态度方面都得到发展。

(三)环境分析

多媒体教室(包括电脑、实物投影)

本节课的教学,单位“1”和分数单位这两个概念非常重要,从直观到抽象,由个别到一般,利用操作、讨论、交流等形式展开小组学习,适当展开概念的形成过程,帮助学生在过程中获得感悟,自己构建这些概念的意义。

(一)知识与技能:在学生原有分数知识基础上,使学生初步理解单位“1”和分数单位的含义,经历分数意义的概括过程,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

(二)过程与方法:让学生在轻松和谐的氛围中主动参与、积极合作、充分体验、经历认识分数意义的过程,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三)情感与态度:使学生在学习分数的意义的过程中进一步培养分析、综合与抽象、概括的能力,感受分数与生活的联系,增强数学学习的信心。

(一)教学重点:理解分数的意义,认识分数单位。

(二)教学难点:理解、抽象出单位“1”。

启发谈话法、尝试法、引导发现法、合作交流法、讲练结合法

(一)创设情景,温故引新

1.出示

引导学生回忆分数的基础知识

板书:分数

2.设疑:分数用在什么时候?

(指名1-2名学生读,如果发现有问题及时纠正)

师小结:在进行测量、分物或计算时,往往不能正好得到整数的结果,这时用分数来表示。

?引入分数,使学生感悟分数是适应客观需要而产生的】

3.课件出示分数的起源

(通过多媒体的直观展示,激发学生对学习数学的探究欲望。)

(二)唤醒已知,探究新知

1.唤醒已知

提示:用为例,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表示,并给这几幅图进行分类。

学生根据以前所学习的知识进行解答

小组合作,解决分类问题。

板书小结:一个物体、一些物体等都可以看作一个整体,一个整体可以用自然数1来表示,通常把它叫做单位“1”。

2.寻找生活中的分数

(1)找出图中的单位“1”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或者说你是怎么想的

(2)寻找教室里的单位“1”

(3)寻找生活中的单位“1”

(学生畅所欲言,老师加以肯定)

师:单位“1”可以很大,也可以很小,那么单位“1”不同,所对应的量也就不同

3.概括分数的意义

师小结: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做分数。

4.课堂练习:

(1)判断

(2)填空

(3)用直线上的点表示分数

(三)认知分数单位

出示课件

1.以12块糖为例,引导学生动手分分数

一堆糖,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这堆糖的

平均分成3份,2份是这堆糖的

平均分成4份,3份是这堆糖的

平均分成6份,5份是这堆糖的

师:你来试一试吧!完成课堂练习。

用12个小正方体代替糖果,学生动手操作,并汇报。

2.认识分数单位

引导发现里有几个

里有几个

师小结: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其中的一份的数叫分数单位。

整数、小数都有计数单位,例如:整数9的计数单位是1,9里面有9个1,0.9的.计数单位是0.1,0.9里面有9个0.1。分数也有分数单位。例如:里有3个,的分数单位是。

?从分数的现实来源和数学内部来源两方面帮助学生深化对分数的认识】

(四)迁移类推,巩固认识

1.填空练习:

2.巩固:用分数表示下面各图中的涂色部分的

3.提升练习:完成书上的练习题

(五)作业:

任选一个分数,在图中涂色表示出来。

(六)全课总结,疏理认知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七)板书设计

分数的意义

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做分数。

4份1份

4份3份

分数单位

(八)教学反思

分数的意义对于小学生来说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怎样让学生理解单位“1”的含义。引导学生一步一步地从具体的实例中逐步抽象归纳出分数的意义是本节课所要解决的重点问题。因此,在本节课的设计上我淡化形式,注重实质,注意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一切以学生的发展为根本,以提升学生的数学思维为核心,引导学生在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中体会、领悟单位“1”的含义、进而逐步理解分数的意义。为了能缓解降低难度,努力遵循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以学生的认知水平、学习心理为基础,营造和谐课堂,活化教学内容,合理设计教学过程,较好的完成了这一节的教学活动。课后又做如下反思:

首先,我个人认为在以下几方面把握的比较好。

1.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认知基础,促进知识经验的迁移。

分数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认知基础就是一种重要的课程资源。发挥多媒体在教学中的作用,创设较为丰富的,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情景,让学生在熟悉的情景中,感悟分数在生活中的体现,体会数学回归生活,让每一个知识点都充满生活的气息。教学时举出大量实例或图形,引导学生运用对分数的初步认识进行分析。分析时紧紧抓住单位“1”的概念展开教学,使学生理解单位“1”不仅可以表示一个东西,一个计量单位,也可以表示一个整体的含义。

2.注重学生的实践操作,认知、感知分数的意义

在本课教学中,有意识帮助学生积累生活经验,使学生在实践体验中获得直接的感观,注重所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每一个数学知识都是在学生亲身经历了知识产生过程、体验了愉快的学习过程之后才能在学生的脑海中生根发芽。

3.教学面向全体学生,营造和谐课堂氛围

整节课我创设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在玩中学知识。

其次,整个教学中我感到在以下几方面的不足:

1.深入教材,促进有效教学

在教学过程中,分析时紧紧抓住单位“1”的概念展开教学,使学生理解单位“1”不仅可以表示一个东西,一个计量单位,也可以表示一个整体的含义。通过讨论引导学生初步概括出分数的意义。加强学生说的能力和说的过程的训练,学生才能对知识由整体认识转化为自己的知识。

2.巧用生成资源,促进有效教学

在教学过程中,理解单位“1”的含义上多让学生说出自己的见解,会较好的提高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这就是说如果巧妙的运用课堂中有效的生成资源,教师的指导主体作用发挥恰当,再通过师生的互动方式加以有效利用,就会再次强化学生对单位“1”的正确认知,这样就能实现知识经验的迁移。

在今后的课堂教学中,我仍会努力建构和谐氛围,给学生充分的思考空间,创设合理情景,巧妙设计问题进行引导,把重点、难点运用合理的方法有效处理。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自主学习获得新知。真正让学生体验到学习的乐趣。

数学五年级《分数乘法一》教学反思

作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我们的工作之一就是教学,教学的心得体会可以总结在教学反思中,那么优秀的教学反思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数学五年级《分数乘法一》教学反思,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分数乘法(一)》是分数乘法这一单元的第一课时,主要是结合具体情境,学生在具体操作活动中,探索并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同时,探索并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能进行正确计算,进而能解决简单的分数乘整数的实际问题,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在教学伊始,我直接出示“1个苹果图占整张纸的1/5,3个这样的图形就占整张纸的几分之几?”问题情境,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思考,并寻找解决问题的策略。有的学生会通过具体图形语言来数一数;有的学生会直接用算式来计算。在黑板上,呈现所有学生的方法,并引导学生找出之间的联系。紧接着,让学生回忆在整数乘法意义的基础上来学习分数乘法意义,便于学生更好地学习,培养知识迁移能力。在探索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时,学生运用自己的语言来说明计算结果。接着,学生在结合问题、图形进一步体会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这是一节计算课,看似很简单。可是,从学生的作业反馈情况,并不理想。学生的计算过程虽能正确地写出来,但是在结果上会出现没约分化简。这可能跟自己,在帮助学生理解那两种约分方法所存在的问题。在对比两种约分方法,我是先让学生试着说一说,两种约分方法的不同之处,学生也能说出来。我也做了一个小结:一种是在结果上约分;另一种是在过程上约分。但是,我却忘了让学生体会在过程上约分的优越性与简便性。所以,从学生第一次交上来的作业来看,大部分学生都是在结果上约分,这样就导致部分学生没约到最简、或没约分。仔细地想,自己常常鼓励学生方法多样性,却忽视优化方法。

数学五年级分数教案

(1)知识与技能:结合具体的情境与直观操作,体验分数产生的实际背景,进一步理解分数,能正确用分数描述图形或简单的生活现象。

(2)过程与方法:结合具体的情境,体会“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感受分数的相对性。

(3)情感态度价值观:能积极参与操作活动,主动地观察、操作、分析和推理,体验数学问题的探索性与挑战性。

根据新课程标准中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认知能力,我将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定为体会一个分数对应的“整体”不同,所表示的具体数量也不相同深化对分数本质的理解。突出分数意义的建构,使学生充分体会“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深化对分数本质的理解。

结合具体情境,体会“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感受分数的相对性。

对于分数而言,学生是在三年级下册教材“分一分(一)”中,结合具体情境和直观操作,体验了分数产生的过程,初步理解了分数的意义,能认、读、写简单的分数;在“分一分(二)”中学生初步感知了“整体”与“部分”的关系,能初步运用分数表示一些事物,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本单元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和理解分数。这里的“再认识”已经很明确的告诉我们这里学习的分数知识与原来学习的分数知识是有区别的:一是在具体的情景中体会“标准”不同,分数所表示的意义也不同;二是结合具体的情景进一步理解“整体”与“部分”的关系。由于学生是在三年级学习的分数初步知识――相隔时间较长,加之这里学习的分数意义范畴的拓展――概念比较抽象,因此教师必须要做好新旧知识的衔接,让学生充分的感知。《分数的再认识》是在三年级下学期,学生已经结合情境和直观操作,初步理解了分数的意义,能认、读、写简单的分数,会计算简单的同分母分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其次,五年级的学生求知的和能力,好奇心都有所增强,对新鲜事物开始思考、追求、探索。但是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需要动手操作,理解知识需要具体的事物作支持。

根据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思维特点,以及新课程理念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引导者、组织者、合作者,在教学活动中,尽可能多地为学生创设独立思考、动手操作、自主探究的时间和空间,加之多媒体课件的恰当介入,让学生有所体验、有所感悟、有所发现,目的在于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参与探索分数知识的全过程,通过分一分、说一说、画一画,从而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深刻、灵活、扎实地掌握知识,完成知识的主动建构,在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的同时形成智慧,着力培养学生的主动参与及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及创新精神。教学中,我将通过创设情境,引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积极思维的动机,引导学生主动地探索。主动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给学生较大的空间,开展探究性学习,让他们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进行独立思考。

一、师生互动,复习导入。

导入:同学们,听指令做动作,知道吗?准备好了没有?女生起立,男生坐正,全班起立,所有同学坐正。下面听问题回答,准备好了没有?全班有多少人?女生有多少人?男生有多少人?女生的人数占全班人数的几分之几?男生人数占全班人数的几分之几?男生人数占女生人数的几分之几?谁能像老师这样来提问?通过这样的师生互动的方式来复习分数,从而来导入新课,这样加深我们对分数的认识,今天这节课我们就继续来学习分数。板书课题:分数的再认识。

二、互动探究,学习新知。

活动一:拿一拿。

首先让学生拿出自己所带笔的1/2,让同学之间看看,指名说说你是怎样拿的。然后老师问:为什么都是拿了所带笔的1/2却支数不一样呢?同桌说一说。让学生体会整体与部分的关系,理解分数的相对性。

设计意图:通过拿笔的活动,让学生体会整体与部分的关系,理解分数的相对性。同时,体现了学生的主题地位以及教师的主导作用。通过动手操作,让学生对分数有更深的了解。

活动二:涂一涂。

老师将准备好的两根纸条请两名同学比赛涂它们的1/3,看谁涂得快?为什么快?猜猜看?接着露出两根纸条的1/3,将其它的部分藏起来,问学生你有什么发现?你还想说什么?师小结:看来都是纸条的1/3,但是两根纸条的长度不一样,所以它们的1/3也不一样。

设计意图:这部分内容主要是让学生通过比较两本书的1/3不同,我把教材进行了小小的处理,改成了涂一涂,猜一猜,说一说这一系列的活动让学生认识到:1/3对应的整体相同,表示的具体数量也相同。1/3对应的整体不同,表示的具体数量也不同。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任何一个分数对应的整体相同,表示的具体数量也相同。对应的整体不同,表示的具体数量也不同。

三、运用新知,巩固拓展。

活动三:猜一猜。

师:我拿出了我全部书的1/2,猜一猜我一共有多少本书?把你的想法在纸上画一画,与同桌交流你的想法。老师巡视,指名把不同的画法画在黑板上。然后师问:谁愿意把自己的想法分享给大家?指名针对黑板上的图谈谈自己的想法。师:我拿出了我全部书的1/3,猜一猜我一共有多少本书?我拿出了我全部书的1/4呢?用同样的方法学生很容易理解并快速找到答案。

设计意图:这时的.活动难度加大了,是让学生知道了部分,让学生猜整体是多少,在画一画,猜一猜,说一说中进一步理解体会整体与部分的关系,理解分数的相对性。

四、练习反馈,发展能力。

1.画一画。

给出一个图形1/4小正方形,让学生画,无论如何画,只要是整个图形的1/4是一个小正方形既可。教师巡视,指名把不同的画法画在黑板上,然后再看书中小明、小林和小伟的画法,看来这样的图形的画法有很多种。

设计意图:教师通过这样的学习活动,既有利于加深学生对分数整体与部分关系的理解,又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2.、涂一涂。(练一练第2题重点体现涂法的多样性。)。

3、辩一辩。

为帮助四川汶川地震灾民重建家园,小明捐了自己零花钱总数的1/4,小芳捐了自己零花钱总数的3/4。小芳捐的钱一定比小明捐的多吗?请说明理由。

设计意图:利用层层深入的巩固练习,引导学生对分数进行充分的再认识,通过1题的练习,在加深学生对分数“整体”与“部分”关系的理解时,进行逆向思维练习,提高学生从部分到整体的意识,又有助于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的发展。第2题通过用分数表示涂色部分,再一次加深对分数意义的理解;第3题是利用生活中的情境,让学生初步体会分数整体与部分的辨证关系:同一数量所对应整体不同,所表示的分数也不同;分数不同,整体不同,所对应的数量无法比较。在练习时,需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学习中来。

五、知识延伸,激发爱国。

你知道吗?

分数的产生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古埃及在3700多年前的“莱茵德纸草书”中就有关于分数的记载。我国使用分数的时间也很早,2500多年前春秋战国时期的著作里,就有许多有关分数及其应用的记载。

设计意图:让学生从阅读中了解分数的来历,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我们常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这节课我不仅注重了知识的教学,同时也注意了学习方法的教学。让学生在经历猜测、验证、总结的过程中解决问题,体现解决问题的方法。

六、畅谈收获,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对分数又有了什么新的认识?这些知识可以解决生活中的那些问题,学以致用。

七、作业布置,课外学习。

在布置作业时,我设计了有层次的习题,分为必做题与选做题,使学有余力的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提高,体现了因材施教的思想,落实了“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要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的基本教学理念。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