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团队情况调研报告(优质14篇)

时间:2023-11-06 15:49:37 作者:薇儿 小学团队情况调研报告(优质14篇)

情况报告应该具备逻辑性和条理性,清楚地呈现出问题的发生过程、影响因素以及解决方案。以下是一些实际的情况报告范例,展示了具体问题的分析和解决思路,希望能够为您的工作提供一些参考。

小学英语学科基本情况调研报告

根据教育局和学校工作安排,笔者深入前郭县31所中学听课70余节,并与思想品德教师做了面对面的交流,了解了一些思想品德课教师的教学情况,现将调研情况总结如下:

一、教师队伍基本情况。

我县共有思想品德课专任教师112人,师资状况总体来说不太乐观。首先,从年龄结构上看,年龄在35周岁以下的有36人,占教师总人数的32%,其余均为近40岁及以上者。年龄结构不够合理,总体年龄偏大,导致参与教研活动的积极性不是很高,原因是近几年没有新毕业生分配。其次,从学历情况看,教师的学历情况较好,除14人为专科、2人为高中外,其余均为本科学历,占总人数的86%。教师中共有市、县骨干教师28人,占总人数的25%,但其中一些年龄已偏大,在教学中发挥的作用不大。再次,从教师的专业化看,专业化程度不高,政治专业毕业的仅有48人(其中含部分函授毕业),占总人数的43%。

二、教学中的优点。

1.教材中的基础知识落实较好。

听课过程中,发现多数教师由于对教材知识比较重视,所以教学中基础知识落实得较好。

2.教学观念上的转变。

大部分教师开始认识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想方设法地调动学生积极有效参与学习;教学中,一些教师不仅重视结果,也开始关注过程,使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自主地生成知识。

3.教学方式上的转变。

教师独霸课堂的现象基本上不存在了,多数教师在教学中都能有意识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如:有的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有的通过鼓励性的评价调动积极性;还有的教师把教材内容变成贴近学生的问题,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等等,这些做法都比较好。很多教师把活动引入了思想品德课教学,增强了思想品德课的趣味性和实效性。

4.教学手段上的转变。

部分教师能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特别是镇内一中和三中2所中学的教师,他们能利用学校教学资源优势,到网上查阅资料,并且能结合教学内容制作课件,做到了信息技术与思想品德课的整合。

5.教材处理方式上的转变。

在教材的使用上,部分教师能有意识地开发教材,把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联系起来,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教学生活化的理念,开始关注学生的生活和体验,使学生也成了教材的.开发者。教师也不再是简单地教教材,而是在使用教材的过程中开发教材。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1.重视知识目标,忽视其他两个维度目标的落实。

由于考试的需要,我县各校之间期中、期末都要进行分片联考,成绩与教师的工资及评优选先挂钩。所以绝大多数教师对知识目标非常重视,课堂上基础知识夯得很实,但对过程与方法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不重视,教学设计中即使有也是摆设,课堂中没有得到落实。

2.重视教材,轻视课标。

很多老师备课时不看课标,不理解教材的编写意图。如:对应的课标内容是:“了解自我评价的重要性,能够客观地认识自我,积极接纳自我,形成客观、完整的自我概念。”很多老师对教材中认识自己的方法和途径这两个知识点都落实得很好,但对自我评价的重要性没有涉及,课的最后也没有使每个学生形成清晰的自我整体形象。

3.学生参与的有效性有待提高。

一些课堂学生的参与还处于简单的层面上,有效程度还很不够。这主要体现在课堂中学生思维的参与不够,他们所回答的是在书本中找到的答案,而不是他们自己在活动中领悟到的、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的答案;还有的活动环节虽然由学生参与,但活动后需要提升时,即归纳观点和结论时,还是由教师讲授,学生接受,学生的学习方式没有得到真正的转变。

4.对教材的处理和挖掘不到位。

有的教师在教学中就是按照教材的顺序推移,不理解教材的设计意图和思路,教学思路不清晰。如:在讲《我知我师我爱我师》时,教材实际上包括两部分内容:知师、爱师。而有的教师没有理解教材的意图,按照教材的顺序进行完教材中的活动后,没有提升或提升不到位,让听者感觉思路不清晰,重点内容也不突出。教材中设计了两个问题:在知识的学习上,计算机多媒体与网络信息技术能够取代教师的作用吗?未来社会里,教师职业乃至学校会消亡吗?我理解的意图是通过这样的交流,进一步体会到教师工作的特殊性和不可代替性,而有的教师在课堂只谈教师这个职业会不会消亡的问题,显然是误解了教材的编写意图。

5.课堂练习环节低效。

很多教师把练习环节当填空,没有科学合理的时间安排,课堂训练低效,甚至无效。主要体现在:(1)题目没有选择,随意性强。有些教师很少研究试题,上课前随意拿几个题给学生做,试题没有梯度;还有的教师在剩余时间干脆就让学生把练习册拿出来做,以教辅资料上的题目代替根据实际需要设计和选择的训练题。(2)训练时间安排不合理,没有计划,导致训练质量不高。(3)训练讲评意图不明确。有些教师讲评时简单地对照答案,只要结果,不要过程,没有学法指导。

四、对思想品德学科教学的几点建议。

1.加强对新课程理论和本学科课程标准的学习。

进一步加强对新的课程理论的学习,特别是加强对新课程的基本理念、教师角色、课程理论等方面的学习,进一步转变教学思想和教学行为。在此基础上加强新的思想品德课程标准的学习,深入理解学科新理念和标准中关于教学建议的部分,并把新的教育思想转化为课堂教学中的自觉行为。

2.钻研教材并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除了要转变教学思想外,还要在教学中克服死教教材和抛开教材的现象,在备课中首先要认真钻研教材,深入理解教材的编写意图、教材的编排体系等。其次要认真挖掘教材与学生生活、社会生活中的学科课程资源,注意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学校实际及教师实际出发,选准切入点和落脚点,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3.注意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质疑精神。

作为思想品德课教师,首先要给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教学氛围,为学生提供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机会。同时还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问难,并且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关注社会,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4.加强课后反思,进一步提高教学监控能力和教学的灵活性。

实施新课程对教师的课堂监控能力和开发教材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此,教师除了加强学习、钻研教材外,不容忽视的一个重要途径就是加强教学反思,不断在实践中总结经验教训。

5.转变备课的出发点和立足点。

改变把如何教作为教学设计的出发点,变为如何引导学生去学。备课过程中多考虑学生在学习中可能遇到哪些问题,如何去引导他们解决这些问题,怎样引导学生在活动中感悟,在活动中提升。从学生出发,回归学生生活,从而进一步改变教学方式,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小学英语学科基本情况调研报告

全镇总人口22702人,其中城镇人口21541人,符合参加居民医保的1人,占城镇人口55.7%。城镇学生3250人,全部参加了居民医保;城镇非学生居民(以下简称居民)8750人,参加医保2412人,参保率27.6%。累计参加城镇居民医保人数5662人,参保率22.2%。

二、城镇居民医保工作开展情况及存在问题。

(一)不断完善的城镇居民医保体系促进了社会和谐稳定,但城镇居民医保政策吸引力不够。出台了《xx县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实施办法》,从政策层面上构筑“政府主导、劳动保障部门牵头、乡镇为主、部门配合”的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工作格局。建立县乡财政分级投入工作经费和相关单位适当补助居民缴费的财力保障体系。并对参保对象范围予以进一步明确:对在县城经商、务工、就读及居住的外省外县户口人员,均允许其自愿参保,享受xx县城镇居民医保待遇。20xx年8月23日正式启动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以来,城镇居民医保的保障功能初步凸现,为324余名大病、重病患者家庭缓解了大额医疗费用的压力。由于居民医保与各类医疗保险制度之间的衔接工作不够,而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比较,从缴费、待遇享受等方面差距很大,导致部分参保对象持观望态度,参保积极性不高,而类似的商业保险早已牢牢抢占了大部分学生市场份额。二是基本医疗保险工作尚未建立调控有力的工作机制。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工作机制还不够完善,对相关部门工作和医疗定点单位缺少硬性考核措施。部门、镇之间合力也不够强。政策宣传还有盲区,县城不少居民对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政策还不了解,误将财政补助的居民医疗保险与商业性的人寿保险相混淆。

(二)部分群众对医保惠民政策认识不足,参保意识不强。少数城镇居民参保意识淡薄认为自己年纪轻身体好,参加基本医疗保险个人要承担一部分医疗统筹费用,且统筹基金支付医疗费用的范围有严格规定,自己在很大程度上是在作贡献,因而不愿参保;同时,部分居民对近期实施的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政策了解不多,有一个深入理解和认识的过程。二是城镇居民的结构比较复杂,组织比较涣散,人户分离现象突出,很多人又外出务工,所以出现难找参保对象的现象。加上是否参保取决于其个人是否自愿,所以很多人有一种侥幸心理,处于一种“没病就拖,小病就扛”的状态,往往不到大病临头时,是不舍得拿出钱来参加医保的。二是缴费能力差。从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参保对象中不难看出,他们大多没有收入、收入较低或收入不稳定,具有劳动能力的城镇居民,家庭负担普遍较重;不具有劳动能力的老年人、未成年人没有收入,只能由他们的子女、监护人承担缴费,而经济状况欠佳,想参保缴不起费是一个不庸质疑的主要原因。

2、弱势群体参保面临困难。从本次调查情况来看,共有三个特点。有经济收入人员少;无经济收入人员多;特殊人员多。

3、实施城镇居民保险势在必行。未参保的这部分人员抵抗疾病风险能力差,但却是最需要医疗保障的群体,然而绝大多数却因为其无收入、收入较低或不稳定而无法参保。从调查了解中我们发现,相当部分城镇居民因为较高的医疗服务费用而存在“小病扛、大病拖”的问题,部分居民还出现了“因病返贫”的现象,因为费用问题而有病不去医院就医,或在需要住院治疗时自动放弃治疗,已明显影响了社会经济的进步和人民生活的改善,完善现有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让更多的人群享受到基本医疗保障,将广大城镇居民纳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范围已势在必行,刻不容缓。

(三)服务平台建设滞后。一是社区卫生服务站建设滞后。我县社区卫生服务站建设并没有随着全民医保体系的建立而同步推进。大多数社区门诊存在着服务功能不全、人员素质不齐、设备配套不足、技术力量薄弱等状况,不少软、硬件建设达不到上级规定的标准,还不能满足参保居民“小病进社区、大病进医院”的基本要求。定点医疗单位服务差强人意。有的定点医疗单位的有些医务人员从个人利益出发,开大处方,卖高价药;同一厂家生产的同品牌药品,定点医疗单位的价格是同地区市场药店的数倍。这些现象的出现,使参保患者觉得虽然享受了医疗补助,但实质上多花了许多冤枉钱,得不偿失。二是医保信息网络建设滞后。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计算机管理系统不够完善,乡镇劳动保障站对参保对象数据的录入完全依赖手工操作完成,与定点医院、药店也不能实现信息共享,大大影响了参保进度。

三、对策及建议。

为了进一步将我县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工作做好,使医疗保险达到居民全覆盖,建立健全公平和谐的全民医疗保障体系,我们建议着力抓好以下三项工作:

(一)减低门槛、提高待遇、扩大范围。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越多,基金盘子就越大,运行的路子就越宽。为此,推进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应当降低门槛、提高待遇,吸引居民持续参保。一是#扩大参保范围。在力求做到县城城镇居民参保全覆盖的基础上,将范围逐步扩大到各镇区个体私营企业工人,对使用临工较多的“三产”服务行业、没有参加基本医疗保险的企业,要依照相关法律法规,将其纳入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在条件成熟后逐步过渡到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二是提高补偿额度。适当放宽大病范围,将治疗周期长、医疗费用高的帕金森病、红斑狼疮、癫痫病、类风湿关节炎等部分门诊特殊病纳入大病补偿范畴,其专项门诊医疗费用应视同住院费用报销,不断加大对城镇居民中非住院重病患者的补偿力度。对当年未发生住院费用的参保居民,可组织参加一次专项免费体检;对外出就医人员的医疗费用,可适当降低自付比例。三是将保险费按一定比例划入个人账户,解决小额门诊费,可提高参保者的积极性(二)完善机制、落实责任、形成活力。建立和完善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工作机制,是实现居民参保全覆盖目标的重要保证。因此,必须完善管理制度,建立监管、考核机制。一是完善管理制度。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基金要严格实行财政专户储存、收支两条线管理,独立核算,专款专用。县劳保、财政、审计等部门要加强对专项基金管理和使用的监督,确保基金的完整和安全。县劳保、财政等部门还要进一步调整和完善参保居民门诊待遇、一般住院待遇、重大疾病待遇、门诊特殊病种项目待遇等一系列补偿待遇规范,保障参保居民充分享受医疗保险的优惠待遇。医保处要强化内部管理,建立健全医疗保险基金统筹预决算、财务核算管理、医疗费结算报帐、定点医疗单位药品管理等制度,强化保险基金统筹业务基础工作,简化结报程序和手续,加大对基金筹措、使用以及居民参保受益情况的宣传力度和公示力度,确保基金专款专用,发挥更大效益。在此基础上,还要不断深化改革,创新管理模式和方法,认真研究和解决基金运行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及时提出新对策、新方案,确保基金安全运行,防范统筹运作风险,充分发挥医保机构管理主渠道作用。二是完善监督制度。对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工作要建立全方位的监督体系,充分发挥人大、政协、纪检监察、新闻媒体在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基金管理中的监督作用,全力促进此项工作健康有序地发展。县劳保、卫生部门应及时监控、定期督查定点医疗单位服务情况,对违反规定情节较轻的给予批评教育,情节严重的予以严肃处理,直至取消定点资格。县卫生部门、医保处尤其要加强医疗行为的规范和监督。因为医生的一支笔一张处方是医疗保险基金支出的“开关”。开关适度既能维护参保居民的利益,又能树立医院和医务人员的良好形象,同时也会促进医疗保险事业的可持续发展。相反,如果医疗行为和职业道德出现问题,医疗监督又不够有力,为利益所驱而任意所为,那么既损害了群众的利益,也破坏了医院和医务人员的形象,同时造成了医疗保险基金的损失。定点医疗单位应在醒目位置设置公告栏(牌),公布医保报销药品目录、价格、费用结算补助比例、医疗诊治程序、手续以及患者补助费报销等,从源头上加强管理,进一步保证医药公开、透明。三是完善考核制度。对相关部门、单位和社区应单独明确,落实指标,明确职责,捆绑考评,确保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工作条块衔接、整体推进。2、建议对学生参保加强督促。学生参保是今年乃至今后工作重点,也是城镇居民医保政策的亮点。考虑到平安等商业保险对学校的渗透,为提高政府主导的城镇居民医保参保率,建议市政府对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进行督促。同时在政策上增加“对因意外死亡的参保学生在医保基金中可以支付适当的死亡赔偿金”的规定。

(三)增加投入、健全网络、提供保障。为了将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这一德政工程做实做好,必须增加必要的投入,以进一步建好服务平台,健全服务网络,为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工作提供必要的保障。一是加大对城镇低保、重残对象医疗救助的投入。二是增加城镇居民医疗统筹工作经费的投入。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不同于商业保险,是一项社会公益事业,县财政虽然已尽很大努力,给付了一定的工作经费,但要实现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全覆盖,这点经费是远远不够的。应拨付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专项经费。三是加快社区医疗服务平台建设的投入。县卫生、劳保等部门应当协调运作、加大投入,按照标准化的建设要求,添置现代办公设备,整合优化现有信息化资源,在社区卫生服务站xx县医保中心之间建立计算机信息系统,实现工作网络上下左右贯通,力求在较短的时间内,使社区卫生服务站不仅建立居民健康档案、方便居民就近就医,而且凸现为参保居民提供健康咨询、卫生保健、慢性病服务等基本功能。四是加大对医疗保险政策宣传的投入。在宣传内容上,要深入宣传医疗保险不同于商业保险的公益性,着力宣传医疗保险“大家帮小家”的本质内涵,重点宣传医疗保险个人的义务和权利、待遇享受、诊疗程序、补偿比例等一系列政策规定。在宣传方式上,要灵活多样,以案宣传,提高宣传的针对性、有效性。3、搞好医保信息网络建设,为参保职工提供便捷服务。一是以信息化建设为载体,实现管理模式的新突破。20xx年3月,我市自行开发了医疗保险计算机应用系统,将改革初期分散落后的业务管理纳入到现代化管理渠道。二是以网络结算为载体,实现服务方式的新突破。我市于20xx年4月在全省率先实施了与定点医疗机构计算机实时信息网络联网工程,截止目前,已与市区108家两定单位实现基本医疗费用的网上结算,大大减轻了“两定”单位的工作量。三是以社会保障卡为载体,方便参保职工看病就医购药。我市于20xx年起在全省率先按照国家劳动保障部《社会保障卡个人规范》制发社会保障卡,到目前,共制发社会保障卡23万张,进一步方便了职工看病就医购药。2、坚持低保广进。为了让所有城镇居民都能参加城镇居民医疗保险,我县医疗保险费的缴费标准的确定要考虑各类群体经济承受能力,坚持低水平,实现广覆盖。筹集渠道主要由家庭和个人承担为主,财政对特定人群予以适当补贴。坚持“以收定支、略有结余”筹集原则,制定适当的适合城镇居民要求的医保政策制度,缴费与待遇相挂钩,通过测算合理确定参保人员住院医疗费用与统筹基金支付比例的额度层次,把有限资金用在治大病、保大病上,重点解决城镇居民“因病返贫”问题。

中小学校本情况调研报告

副组长:

成员:(各教研组长和年级组长)。

工作制度1.学校规定每学期初进行三天教科研培训,聘请专家来校讲学,进行新教师培训和校本教研活动。

3.青年教师每学年写一篇教学论文,其他教师写一篇教学论文或总结。

4.每学期对教师的学习情况进行考核,考核结果存入个人成长袋并与年终考核挂钩。

本学期研修内容1.“给教师的建议”苏霍姆林斯基著。

2.“班主任工作”魏书生著。

3.“说课、听课与评课”教育科学出版社出。

4.“共同应对”-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的困惑与思考常州高教研室编著。

5.“课程与教学”上。

小学英语学科基本情况调研报告

1.知识任务:本期孩子们在学会了26个英语字母的基础上掌握了单词的规范书写仿写,学习了课文中出现的大约120个左右的单词,还学习了各模块中出现的核心句子约40个左右。

2.情感任务:在课堂学习中介绍了一定的西方文化知识,增进孩子了解西方文化和学习西方语言的兴趣与积极性。

3.能力任务:本期孩子们学会了三大功能话题:1.如何说明正在发生的事情。2.如何说明天气和方位。3.如何给别人指路等。让学生运用自己所学拓展英语言语能力。

由于时间紧,教学内容容量大,加上孩子在震后状态欠佳,教学任务显得非常繁重。但是二年级老师本着对孩子负责的态度,仍然一丝不苟保质保量的完成了教学任务。

学期基本教学任务完成效果。

1.绝大多数学生上课注意力集中、乐于模仿,敢于开口,积极参与课堂活动,能主动发言请教。

2.绝大多数学生对基础知识掌握较好,能认读核心单词及句型,能根据图片内容理解课文意思并能熟读课文。

3.大多数孩子在英语学习后可以根据所学积累进行简单英语对话交流,做到学以致用。

从课堂表现,课后作业完成情况和期中期末试卷检测这三种评价方式上来看绝大部分学生的学习效果是达标的,教学任务完成良好,效果佳。

存在问题。

1.部分学生缺乏做题技巧,没有养成仔细观察图片和做题后自我检查的习惯。

2.部分学生不能认读核心单词和句型。

3.部分学生书写不规范,甚至不熟悉字母书写格式,不能正确仿写单词以及对句子书写要求不明确。

改进或补救措施。

1.加大习题练习的'量,熟悉各种题型并培养孩子自查的好习惯。

2.加大学生课后作业检查的力度,要求学生切实完成老师布置的朗读认读作业。

3.要求学生明晰各种书写规则,建立有效的奖惩制度,激励学生认真书写,高质量完成作业。

完成此质量报告的依据。

1.小学二年级英语课程标准及教学大纲。

2.学生学情分析和教学实践中对孩子学习状况的掌握。

3.期中期末测试试卷的质量分析。

小学英语学科基本情况调研报告

开展土地整理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有效增加耕地面积的一项重要举措。县国土资源局积极争取项目,狠抓项目实施,土地开发整理工作取得良好成效。为了总结经验,为今后土地开发整理工作提供借鉴,4月5月至4月10日,本人带领规划科和土地整理中心工作人员,深入**镇,采取座谈会等方式对项目情况进行了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项目基本情况。

**县**镇土地(基本农田)整理项目是我县十万亩基本农田保护示范区中的第一个国家重点项目,总建设规模为1982公顷,总投资3048万元,该项目涉及**镇16个村民委员会。项目于1月经省国土资源厅批准入库,10月资金全部到位。项目于月6日开工,计划4月30日完工。项目主要是对“田、水、路、林、村”进行综合整治,增加有效耕地面积,提高土地质量和利用效率,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和生态环境。目前,已进入了收尾验收阶段。

二、项目实施基本情况。

(一)迅速成立班子,明确职责。

为保护项目的顺利实施,县人民政府成立了**县**镇基本农田整理领导小组(陆政办发[]141号),县长任组长,县政府办主任、县国土资源局局长、**镇镇长任副组长,成员由国土、财政、农业、环保、林业、水务、审计、监察等部门领导组成。领导小组下设项目指挥部在县国土资源局,国土资源局局长任指挥长,国土资源局副局长和**镇分管领导任副指挥长。领导小组和指挥部主要负责指挥、协调和解决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重大问题。形成了国土牵头,有关部门密切配合,各司其职,各负其责,齐抓共管,打总体战的管理体制和良好局面。项目实施过程中,省国土资源厅、曲靖市国土资源局的领导和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对工程建设极为关注和重视,对工程建设倾注了大量心血,不辞辛劳经常深入到施工现场亲自检查过问,实地了解一线情况,听取汇报,及时帮助协调解决各种困难。项目区党委、政府和广大群众也给予了密切配合和积极支持。

(二)强化资金监管。

土地开发整理工程的实施与资金的投入息息相关,资金是项目建设的保障。为加强项目资金管理,根据《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的规定,严格规范资金管理,对项目资金实行专款专用、专户管理、单独核算,并订立了详细的资金风险防范方案和措施,配置了专门的财务专职会计、出纳人员,资金的支付和申请实行一支笔审批,严格财经纪律,按工程进度拨款。上述措施,使项目资金得到安全、高效运行,确保每一分钱都用到了刀刃上。

(三)阳光操作,严格招投标。

资金下达后,县国土资源局做为项目法人,制定了招投标方案该项目共划分为7个标段,工程委托云南国合建设招标咨询有限公司公开招投标,为使招投标工作公开公平,采用编制工程预算控制价,无标底开标确定施工企业。招标前,县人民政府专门成立了**县**镇土地(基本农田)整理项目招标监督委员会,在整个招投标过程中还邀请了县纪委、监察、检察、工商等部门的同志参加,招投标工作运作比较规范,公正公平。

(四)搞好宣传发动,动员和组织群众参与。

土地整理建设离不开广大干部群众的共同参与,因此,宣传发动工作显得十分重要。通过会议、广播、标语、宣传资料等形式,大力宣传土地整理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在项目区召开了土地整理专项工作会议,进行全面动员,层层发动。制作公告牌、召开项目区群众会进行公告。并将施工进度表、施工监理制度、指挥部小组工作制度等上墙公示。

(五)加强监督管理,确保工程按时保质完成。

一是严格工程监理。

在完成招投标工作的同时,项目工程监理委托**县建设监理咨询有限公司监理。配备有固定、持证的监理人员10名常住项目区指挥部,负责对七个标段工程项目的“三控制,一协调”。现场监理工作按《国家投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工程监理规范》实施,施工进度表、施工监理制度、指挥部小组工作制度等上墙公示。同时当地村组干部积极配合工程质量的监督。

二是主动接受群众监督。

要求施工队成立项目经理部,将工程范围、内容、质量要求、施工进度、完成时限、项目负责人、实际安排的施工人数等进行挂牌公示,接受乡村组干部、群众代表和各级领导的监督。

三是坚持巡视办公,及时解决问题。

项目指挥部工作人员、监理人员、施工单位坚持每天现场巡视办公,及时协调解决施工中出现的问题。使工程质量、进度、资金得到了有效控制,合同约定得到了有效履行,各方面的工作关系得到了有效协调。

三、项目实施成效。

实践证明,土地开发整理是一项深受老百姓欢迎、让广大农村群众真正受益的大好事、大实事,也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民心工程、德政工程,其效应和作用是显而易见的,不仅取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而且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主要表现在:

一是有力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

项目修建田间道路29797米,生产道849米,农沟58424米,农渠2986米,斗沟14343米,田埂828米,闸门300道,涵管1500米,新建(改建)泵站13座。机耕路、排灌渠密度明显增强,道路通达度和质量快速提高,防洪防涝抗旱能力进一步提升,极大地改善了农业的`生产条件和农民的生活环境,为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新农村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而且为建设现代农业园区、发展现代农业经济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是有效增加了农民收入。

项目区原有耕地均为基本农田,原有耕地形状极不规则,水利和道路设施部分不配套,总体数量少,田间排水不畅,长期受水患威胁,土壤保水、保肥能力低,田间道路不畅通,耕作条件差。通过项目建设完善灌溉、排水、道路等基础设施,建立农田正常的排灌功能,使项目区达到田园化、水利化水平,提高耕地质量,促进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目标的实现,农作物产量低而不稳的现状将得到根本改变,农作物产量将有较大幅度的提高,提高人民群众生活水平,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新增的耕地可以增加人均耕地面积,增加土地供养人数,缓解了人多地少的矛盾,项目实施后人均耕地将由原来的0.21公顷增加到0.22公顷,人均耕地增加0.01公顷。项目实施前,人均纯收入为2175元/年,项目实施后,净收益增加489.19万元/年,人均纯收入增加596.57元/年,人均收入将达到2771.57元/年。

小学安全工作情况调研报告

学校对安全工作非常重视,成立了安全领导小组,一把手校长亲自抓,分管校长具体抓,并配备专职安全员具体负责。学校和上级主管部门以及学校内部人员都层层签订了安全工作责任书,明确职责。除了安全领导小组,学校还成立了相关安全领导小组,如社会稳定工作领导小组、法制工作领导小组、校园突发事件工作领导小组等,为安全防范工作提供了组织保证。学校制订了安全工作的有关规章制度,重视做好行政值班、教师值日工作,每两天对全镇各小学及幼儿园进行一次安全隐患检查,每月进行一次大规模的彻底检查并做好记录,做到防患于未然。中午、下午放学时值班领导、班主任做好路队护送工作,以防交通事故的发生。

2.安全教育得到加强。

学校在安全教育方面宣传做得很好,提高了师生的安全意识。充分利用校园广播、画廊、班会课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要求各校各班每周至少上一节安全教育课,并留有教案备查;学校每学期邀请法制副校长来校对学生进行法制、交通安全专题讲座;征订《安全教育读本》。通过组织学习,学生的安全意识得到增强,很大程度上减少了安全事故的发生。

3.寄宿生管理规范化。

随着寄宿生数量的不断增加,寄宿学生管理的规范化显得尤为重要,领导高度重视,制订了食品原料采购、餐饮具消毒、贮藏保管、尝餐、留样食品销毁等制度,确保寄宿生的饮食卫生安全。还制订了“三后”管理、寄宿生接送签字等制度,确保学生的安全。对值班人员、生活老师、带班教师明确工作职责,确保寄宿生每天24小时处在科学合理的监控保护之下。由于措施到位,寄宿生开办至今无一例安全事故发生。

二、存在问题及其原因分析。

1.交通安全隐患亟需消除。

中心小学处于205国道、庙茆路的交汇处,甚至村小及幼儿园的学生上学放学都要走水泥硬路面。随着农村机动车数量的不断增加,机动车驾驶员素质下降,所以学生的交通安全存在很大隐患,有待于进一步协调交通管理,防患未然。

2.部分村小学校校舍建设年代久远,亟待拆建更新。

民办幼儿园由于人数少,规模小,不能形成气候。所以举办者也大都因陋就简,校舍大都是普通民房,设施简陋,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有待于进一步加大管理力度。

三、下一阶段的工作打算及建议。

领导重视,组织落实,牢固树立“教育无小事”、“安全责任重于泰山”的思想,将学校安全工作作为年终考核的标准之一,实行一票否决制。加大校园环境的整理力度,确保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加大检查力度,积极消除隐患,努力为师生营造一个安全的`生活、学习环境。

学校安全检查工作存在的问题也有其客观原因,作为学校,没有能力只身承载校园安全的全部责任、义务和压力。为此,建议加强以下几方面的工作力度。

1.学校安全工作涉及面广,有些问题不是凭教育自身能够解决的,因此,建议上级行政部门把维护师生的生命安全、创建平安校园作为一项全社会的工作任务。

2.社会各部门应当以主人翁意识精神,把学校的安全工作作为本职工作,共同承担责任和义务。

3.政府要加大对农村小学的资金投入,使农村小学有更充足的资金,逐步消除隐患,在办学条件上不断接近城区学校,减小差距。

4.加强对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教育。

小学英语学科基本情况调研报告

根据巴州区人大会工作安排,区人大会人事代表工委于20xx年3月至7月组织三个调查小组,对我区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工作开展了专题调研。

一、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工作开展情况。

为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统筹城乡发展,实现我区城乡居民病有所医、医有所保的目标,巴州区于20xx年3月全面启动了统筹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工作。将原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服务管理中心承担的职能与原区医保局履行的城镇居民医疗保险服务职能进行归并整合,由新组建的巴州区医疗保险局全面履行,并将原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与原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整合,建立了统筹城乡的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实现了机构、人员、制度、信息系统全面整合。

20xx年城乡居民参保任务数为625000人,实际参保609537人,参保率为97.5%。

(一)抓政策宣传。区医保局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等新闻媒体采取多种形式,对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政策、法规进行宣传。印制了8万余份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政策宣传资料,在人口比较集中的场镇、街道、社区、集市等地方发放,有力地引导了城乡居民主动积极参保。多次深入乡镇、街道社区宣讲政策、答疑解惑,同时加大对外出务工返乡人员的宣传,为城乡居民人人参保营造了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做到应保尽保。开展业务培训,对定点医疗机构与定点零售药店的负责人和医保经办人员、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中心主任及业务经办人员进行了业务培训,培训人次达160人次,使他们全面系统地掌握了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政策、参(续)保办理程序、待遇申领办事流程、电脑软件操作流程等业务知识,提高了服务水平和工作效率。

(二)强化内部管理。一是规范业务经办流程。按照省、市的操作规程,结合本区实际制定了各项工作制度,规范了参保登记、缴费汇总、待遇发放等业务流程。二是规范城乡居民医保基金管理,严格执行医保基金收支两条线,确保医保基金安全、规范有序运行。三是加强基金稽查和监督,建立内审稽核制度,严格对基金征收、待遇审核、基金拨付等环节的稽核。四是规范档案管理。为确保城乡居民医疗保险档案资料的规范和完整,建立了专门档案室,增强了档案管理的安全性和规范性。

(三)加强医疗机构监管。20xx年以来,共查核定点医疗机构39家,其中14家定点医疗机构存在违反医疗服务协议的行为,占查核定点医疗机构的36%,扣减定点医疗机构违约金15万元,并暂停了6家定点医院和5家社区卫生服务站收治参保患者住院。对29家存在管理不规范的行为进行了督促整改。按照与定点医疗机构签定的医疗服务协议,在20xx年年度考核中,扣减违反城乡居民医疗保险服务协议指标费用213万元。通过有效的监督管理,进一步规范了定点医疗机构的医疗服务行为,控制了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确保了医保基金安全。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医保基金赤字严重,资金缺口大。全区至20xx年医保基金累计亏损15875万元,其中20xx年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统筹基金亏损6079万元;同时20至20xx年应由区级财政承担的公务员医疗补助355万元、离休干部医疗费102万元、残疾军人医疗补助金100万元,合计557万元,至今未补助到位。因此区医保局资金缺口较大,难以正常运转。截止20xx年底,资金缺口为6500万元,欠定点医疗机构的医疗费用就达5787万元,其中城乡居民医保欠2369万元。按照市医保局给巴州区下达的医保基金支出计划,区医保局每月都有近10天无资金拨付已审核的医疗费用。

(二)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工作任务繁重,工作经费严重不足。一是我区幅员面积大,城乡居民人口多,居住分散,绝大多数又在外地经商务工,难以联系,基金征收工作难度较大。二是我区是劳务大区,城乡居民在外地住院较多,由于目前医疗保险没有实现全国联网监管,而各地医疗机构的管理、收费不同,特别是个别民营医院的医疗费用较高,审核人员只能通过网络查询、致电医院、函告等方式与当地医保部门核实,工作效率不高,缺乏切实可行的监管手段。三是经费严重不足。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基金征收、印制宣传资料、外伤调查核实、异地住院核查等需要大量的资金,特别是基金征收和外伤病人的调查以及对医院的监管,年初预算都未安排专项业务经费,致使经费缺口大,不能保障医保工作的正常开展。

(三)对定点医疗机构监管缺乏手段。部分定点医疗机构将医、患双方利益捆绑在一起,增加了医保经办机构对定点医疗机构的监管难度。医保部门势单力薄,目前只能通过《医疗服务协议》来约束定点医疗机构的医疗服务行为,对个人没有任何约束力,缺乏有效的政策依据和监管手段。

(四)医疗监管力量薄弱,缺乏专业技术人才。区医保局核定编制31名,实有36人,其中:参公管理编制16人,事业编制7人,工勤编制8人,外聘人员已达5人,专业技术人员仅5人。区医保局所承担的职能职责增多,服务对象增加,但缺乏医疗管理专业人才,对定点医疗机构的医疗服务行为不能实施有效监管。

(五)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药品目录信息不完善。原新农合制度与原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整合,建立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启用新的网络信息平台时,原新农合药品目录中部分基药未与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药品目录实现对码。在医疗费用审核中,造成这些基药不能全额纳入报销,需要参保患者自付10%或全额自付,从而降低了实际报销比例。

三、几点建议。

(一)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提高政策知晓率和参保覆盖率。实行区医保局、定点医疗机构、乡镇(街道)就业和社会保障中心、村(居)社区联动,发挥各自优势,充分利用各种宣传媒介,选用群众喜闻乐见、通俗易懂的宣传形式,加强对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政策的宣传,让广大干部群众对政策有全面、准确的了解,充分调动他们的参保积极性和主动性,逐步扩大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覆盖面,建立健全全民医保体系,全面实现城乡居民人人享有基本医疗保障。

(二)进一步加大外伤核实和异地住院核查力度,控制基金支付风险。规范各地出具医保患者外伤受伤经过证明,要求各地在出具城乡居民外伤受伤经过证明时实事求是,严禁以权谋私,徇私舞弊,出具虚假证明和相关材料。采取传真、电话、信函等查询方式,加大异地住院核查工作力度,防止基金流失。

(三)进一步加大对定点医疗机构的监管力度,确保基金安全。一是完善监管办法,规范医疗保险服务。积极落实区人社局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对定点零售药店和定点医疗机构管理的通知》,规范医疗保险服务行为。二是与各定点医疗机构签订医疗保险服务协议,对定点医疗机构实行协议指标管理,并对其发生的医疗费用进行分类监管、考核。三是全面实行医疗保险付费总额控制和均次住院费用指标控制。根据年度医疗保险基金支出计划和付费总额控制办法,对定点医疗机构实行付费总额控制和均次住院费用指标控制,有效控制医疗费用的不合理增长。四是建立信誉定级评定激励机制,实行分级动态管理。五是加强监管力量,强化日常监管和重点监督,严格服务协议管理,逗硬落实奖惩制度。

(四)进一步落实完善相关政策,提高城乡居民的医疗保障水平。区人民政府每年应足额安排应由区级财政承担的公务员医疗补助、离休干部医疗费及残疾军人医疗补助金,保证全区参保患者和医疗机构报销费用的正常支付。将城乡居民医保基金征收、医疗监管、档案建设、“金保系统”网络平台建设与系统运行维护等所需专项经费纳入年初预算,以确保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工作的正常运转。

小学劳动教育开展情况调研报告

接到金安区教育局下达的扶贫助学大排查工作后,我校认真开展了关于开展教育扶贫工作的自查和排查工作,现将在此次自查和排查工作汇报如下:。

一、学校成立了以陈凯校长为组长的扶贫工作小组,认真贯彻落实上级关于扶贫调查工作的各项要求,认真摸排,不漏一户不少一人确保在我校就读的在籍学生家长都能了解到有关教育扶贫的各种信息,都能享受到相关资助。

二、及时发放资助。组织教师对207年的精准扶贫工作进行自查,认真核对信息、核对人员、核准数据,建立起学校教育贫困电子档案,明确分工,责任到人。根据班主任老师和金安区扶贫数据和学生家长提供的数据进行整理和核实对符合政策的学生及时发放各类补助,减免各种费用。并做好摸底表和发放花名册,留存记录。截止207年0月25日我校义务段共有建档立卡户89人,其中寄宿生3人。上半年共发放各类补贴和学费减免2866.5元全年合计57323元。

三、落实好教育扶贫工作,加强对在校贫困学生的帮扶力度,做好教师与学生的“一对一帮扶结对”工作,关注留守儿童、“三残”儿童成长,鼓励班主任每学期高质量地完成对学困生、问题学生、贫困学生的走访工作,摸清学生家庭情况,有的放矢的开展物质帮扶和精神帮扶,为教育扶贫打好基础。

四、重视“控辍保学”工作,对教学辖区的辍学情况进行清查,开展兴趣社区活动留住问题学生,帮扶贫困学生,同时积极争取项目完善学校教育教学设施,打造良好育人氛围,让老师教的开心,学生学得愉快。

我校将借这次自查为契机,及时整改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加大教育扶贫工作的落实与创新,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学校的长远发展保驾护航!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情况的调研报告

感触最深的是发生在学生身心上的变化:他们的综合素质普遍提高,表现出饱满的学习热情、阳光开朗的气质和团队合作精神等。其他:

1、老师们的教学组织形式更加灵活。能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感悟数学知识、探索解决问题方法,在游戏中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比如,佳一小何莉丹老师组织折纸、填图等操作性活动,引导学生向更高一层的抽象思维发展:线段、长方形、圆等,发展学生的符号意识与模型思想。佳六小宋一彬老师与王丽丹老师的课堂教学,把课堂还给学生,充分放手,理念新、学生主体地位突出,学生发言时、思维活跃。佳二十三小李玉荣老师“珠心算”一课,展示了数学课堂灵活多彩的一面。姜娓娓老师的《可能性》教学,故事导入,充满童趣。融入了“高效的学习任务单”后,让操作性活动有序展开。孩子们分工明确,在游戏中体验了数学学习的乐趣。

2、学生学习方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新课程所倡导的自主学习、主动探索、合作交流学习方式,为学生的发展创设了更广阔的空间。课堂上教师能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符合学生学习的生活情境,引导学生开展学习活动,用已有的知识基础、生活经验主动探索问题的解决方法。教师给学生的时间、空间,独立学习的机会明显比以前增多,学生学得主动,学得有趣且有效,满堂灌的现象基本不存在,学生真正成为了课堂学习的主人。王亮老师的《组合图形的面积》一课导入精彩,从教学楼照片抽象出基本图形,情境生动、贴近学生。导入部分的铺设、面积公式复习等,关注了各层面学生发展。发挥了“小班额”优势,学生数学思维处同龄孩子领先地位。生生间的深层次互动得益于王老师的独特教学艺术。

3、师生角色的变化,带来了课堂教学平等、和谐的学习氛围。教师不再是一个知识的传授者,而是一个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在课堂上,经常听到这样的话语“能让我说说自已的想法吗?”“你们对我的想法有不同意见吗?”。在十五小,所听课题是:《因数中间、末尾有零的笔算乘法》。教学中,学生的学习兴趣较高,探究欲望较强;教师引导学生准确把握不同算法的特点,尽可能选择多种算法中较优化的一种,采用合理、简洁、灵活的方法进行计算,教学气氛宽松、和谐。农垦小学张海虹老师、王英涛老师、赵健老师、赵化连老师,引领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在活动中做数学,问题由学生提出、由学生解决,已然有了“过程与结果并重的教学观”。得益于校长、主任办学理念新与创新意识强。

4、对学生的学习评价从重结果向重过程发展。教师十分注重对学生获取知识与方法的过程设计,重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对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教师及时给予鼓励。课堂上,不仅有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还有学生对学生的评价,通过评价不断反思修正自己的想法,在获取新知识的同时也提高了学习的能力。东风区松江小学王桂凡老师的《笔算除法》注重试商方法的指导,发挥评价的激励与导向作用:让学生在经历反复说、试商的过程中,达成预定的教学目标。教风朴实、扎实。给学生留出了独立思考、自主探究的时间与空间,对算理的揭示也很到位。

5、教师都能充分利用多媒体,通过精美实用的课件演示增强教学内容的直观性和趣味性。增大了课堂教学的密度。很多老师们的课件是自制的。这说明,老师们认识到现代技术手段在教学中的作用。

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情况的调研报告

xx县城关初级中学位于县城xx大道中段(xx镇xx新村4号),现为一所独立初级中学。目前全校共有24个教学班,学生总人数达1350人(寄宿生720人)。现有教职工79人(50岁以上教师10人,40岁至50岁之间教师33人,30岁至40岁之间教师25人,30岁以下教师11人),其中正副校长3人,支部书记1人,处室主任3人,专任教师75人,专任教师中中学高级教师3人,中学一级教师24人,中学二级、三级教师48人;本科学历61人,专科学历16人。

二、学校核编定岗情况。

根据xx县编制委员会办公室《关于调整下达全县中小学及其他学校编制的通知》(武机编发[]1号文件),全校共定编63人,其中:管理人员1人,专业技术人员62人。

按照武机编发[20xx]59号文件核定编制数定岗85人,总体上缺编22人。学校现有教职工在册实际人数为79人(包括借调人员7人)实际在编人数72人,核定编制85人,按在编人数计算缺编13人,按在册人数计算缺编6人。

1、现核编办法不能满足现实教育教学工作需要。因为生源日渐增多,普遍班额较大,依照现行县镇学校的标准师生比核编,核定教师编制数较少,与教学实际需要差距较大,无法开齐国家教学大纲规定的的课程。

2、由于历史的原因造成现有师资结构不合理,呈总量缺编、结构性缺编,主要体现在二个方面:一是学科结构不合理,部分学科富余、部分学科紧缺;二是年龄结构不合理,教师平均年龄40岁,40岁以下36人、40岁以上43人,特别是近两年年龄在50岁以上接近退休的'教师近10名,更加剧了教师队伍年龄结构的失衡。

3、由于受武机编发[2009]1号文件岗位编制的影响(核定副高3人,中级25人,助理级35人),在职称评审当中造成中、高级教师岗位编制缺编较大。助理级教师晋升中级职称问题突出,不利于调动教师教育教学工作的积极性。

4、对教职工大病、意外事故等特殊情况未能充分考虑,近年来,一些教师因身患重病、意外事故需请假长期治疗,无法在岗;部分老教师因患病体质较差,难以承担满课时教学;还有一些教师长期借调;这些因素都导致教学实际需要和能够上岗人数有一定差距。

五、对现行核编办法的意见建议。

1、师资队伍建设需要一定的超前性,建议根据学校班级和师资规模,在核编之外按照一定比例进行师资储备。主要应对如学校办学规模扩大、教师患病请长假、婚育等特殊情况,以保证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同时对因病无法上岗的教师出台具体政策,解决占编不上岗的问题,减轻学校压力。

2、可视班额具体情况,选择按照师生比核编。现有核编办法按照学校所处地域分城镇、农村学校两种办法核编,城镇学校按照师生1:16比核编,农村学校按照师生比1:18核编。我校地处城镇,应按照县镇学校师生比核编。

3、我校新校搬迁后,学生人数达2400名以上,42个教学班,寄宿生1200名,应预增专职后勤保障人员和生活指导教师、门卫保卫人员、信息技术教师(计算机规模达到200台以上)编制人数。

4、建立以县为主的教职工编制动态管理机制。及时在各学校间调剂余缺,进行必要的师资储备,保障各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

小学书法教育情况调研报告

城头镇中心小学是江苏省首批实验小学和全国首批写字实验学校,省书法特色学校,蝉联三届省模范小学,连云港市艺术教育窗口学校,连云港市管理规范示范校、连云港市农村小学艺术课程基地,学校少年宫被中央文明委、财政部确定为40万公益彩票基金资助学校。

近二十年来,经过全体师生矢志不渝的努力和探索,秉承“立美育人”之校训,提出“小学六年影响一生,艺术特长受益终身”的教育思想,依托“艺术教育”这一鲜明的办学特色,不断赋予其丰富的时代内涵,逐步确立了城头小学以写字特色为龙头的艺术教育品牌学校,逐渐形成了以文化育人、环境育人、艺术育人、写字育人的办学模式。现将我校艺术教育特色学校创建情况汇报如下:

回顾城头小学近二十年特色学校建设的过程不能发现其“立足特色项目——发展学校特色——建设特色学校”的轨迹。1998年8月16日,时任江苏省教委副主任的周德藩同志莅临城头中心小学,在观看了学生的现场书写后,充分肯定了我校在书写育人路上取得的可喜成绩,欣然题字“立美育人”。“立美育人”,既是对我校前期工作的总结与肯定,又为我校新的发展指明了方向,也更坚定了我们以书法教育为突破口,大力开展艺术教育的信心和决心。从那一年开始,学校便以书法教学为突破口,大力开展以书法特色为龙头的艺术教育探索和实践,提出的“端端正正写字,堂堂正正做人”、“提笔就是练字时”、“练字先练姿”等写字教育理念和做法,至今仍闪耀着智慧的光芒。

基于让学生发现美、感受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这一追求,历任校长都始终把艺术教育作为学校发展的头等大事来抓,把艺术教育当做校长一把手工程来抓,成立特色建设领导小组,在全县率先成立了体卫艺办公室,专人负责。为了使学校艺术特色教育工作落实到位,我们制订和完善了艺术教育教学规章制度,科学制定学校艺术教育特色教育发展规划、确定各年级艺术教育课程目标,稳扎稳打,步步为营,确保艺术教育整体水平的提高。即使在应试教育兴盛的那几年,我们也一直坚持不懈地在艺术教育这片天地中默默耕耘。

近年来,我校以“小学六年影响一生,艺术特长受益终身”为宗旨,充分整合多个优势项目和社团活动这个载体,达到“人无我有”和“人有我优”,将学校的艺术教育与办学品位提升有机融合,积极实施体育艺术“2+1”项目,特色建设、社团、乡村学校少年宫、市艺术课程基地建设四位一体,整合发展。

“每一个孩子都是天生的艺术家,最美的艺术来自天真的童心。”在学校艺术教育蓬勃发展的态势下,20xx年起,学校学生社团相继组建并不断完善。几年来,经过不断的摸索与创新,学校形成由“班级社团”、“年级社团”、“校级社团”组成的三级社团体系,实现了学生特长发展的层次性、递进性。特别是艺术门类的社团活动,得到学校大部分学生的青睐,学生在每周的社团活动中感受艺术、实践艺术、理解艺术。在一次次多彩的社团活动中,学生的审美能力、艺术实践能力得到了提升。精彩纷呈的社团活动从根本上增强了我校艺术教育特色发展的“厚度”,赋予学校特色建设新的动力,起到了极大的助推作用。社团活动特色化,特色建设校本化。学校以社团为基础,立足艺术课程开发,推进艺术教育特色发展。学校开设了“书艺”、“篆刻”、“数棋”、“剪纸”、“音乐舞蹈”、“花泥画”、“国画”、“抖空竹”等艺术社团,组织编写了系列校本实验教材,为推进特色建设校本化提供了有力的保证。

缺少艺术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学校在不断擦亮书法教育特色品牌的同时,经过不断地探索,形成了以“立美”为核心,写字特色鲜明,音乐、舞蹈、国画、篆刻、棋类等艺术门类齐头并进的特色建设格局。篆刻社团被评为市十佳优秀社团,合唱、国画、炫彩花泥、数棋社团被评为县优秀社团、县十佳社团,其他十余个社团均在各级各类比赛、展演中获奖。以书法教学为突破口,从优势项目到学校特色,城头小学无疑走上了一条成功之路。

学校努力建设以“立美”为核心的校园文化,学校教学楼都以“美”字命名,溢美楼、尚美楼、集美楼、新建4000余平方米的综合教学楼命名为立美楼。使校园文化与特色内涵相得益彰。绿树掩映,小桥流水,亭台立波,流光溢彩,再加上一幅幅精美的学生艺术作品,营造了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同时也生动反映了深厚的校园文化积淀。

学校规划和构建了“一苑、一楼、一厅、一馆、一墙、一园、一广场”七个一工程。“一苑”就是“琴书苑”,位于学校西南一隅,这里花红柳绿,红瓦白墙,仿古建筑飞檐翘角,洗砚池荷花荡漾,散发着浓郁的艺术风韵。连同这里的三口学生音乐教室、一口舞蹈房,可谓雨过琴书润,风来翰墨香。“一楼”指的是溢美楼,集中作为艺术活动、社团活动、少年宫活动、艺术课程基地等专业特色活动室。全楼24口教室,为学生提供了丰盛的“艺术自助餐”,设有师生书法练字室、篆刻室、国画室、花泥制作室、剪纸室、数棋室等等,每个室同时以指导老师的名字命名为“某某工作室”,以增强其使命感和责任感,可谓室室精彩。“一厅”是一座能容纳近千人的演播大厅。这是我校师生展现艺术风彩,录制节目的地方。一次次难忘的演出,连同这座大厅一同烙在了孩子们的记忆里。“一馆”就是艺术教育成果展馆,陈列着师生的优秀作品、师生艺术活动图文简介、城头小学的发展和荣誉、优秀校友介绍等。在这里记录着学校光荣的昨天,激励着大家立足今天,创造更加辉煌的明天。“一墙”指的是供学生习字、绘画展示的“书法墙”和“绘画壁”,它气势宏大,长达百余米,这是孩子们最爱的场所。他们可以拿起毛笔尽情在瓷砖墙上挥毫泼墨,可谁又能说出这个墙壁能写出多少书法家、画家呢?“一园”即“立美园”,是我校的植物园,学生的劳动实践基地,这里的苗木都由学校的师生共同种植和管理,“立美园”匾牌的题字也是我校书艺社团11岁学生车东方亲笔书写。学校还新建了一个“立美广场”,为学生打造了展示才艺的大舞台,“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是每个城小孩子的艺术信念。

学校精心设计了艺术长廊、文化橱窗、书法美术作品展室、楼梯楼道常规教育宣传栏;制作了各种标志、标语、名人名言等展示标牌。做到了让每一面墙壁都说话,让每一个校园景点都启智。挖掘校园文化作为课程资源的价值,引领孩子在艺术氛围中发现美、感受美和创造美,我们不懈地努力着。将学校的艺术教育与办学品位提升有机融合,以艺育德,以艺增智,以艺练才,赢得了社会各界的高度赞誉。

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情况的调研报告

为进一步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第十七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三中全会关于“发展农村教育,促进教育公平,提高农民科学文化素质。巩固农村义务教育普及成果,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决定精神,全面准确掌握全市中小学特别是农村中小学布局、办学规模、师资结构、教职工配备等情况,以保障中小学教育教学为重点,推动教育资源均衡配置,进一步优化中小学教职工结构,提高质量,减轻财政负担。我办于今年11月份下发了《关于开展全市中小学机构编制基本调查的通知》(泉委编办〔〕134号),组织开展了对全市中小学机构编制基本情况及机构编制管理专题调查研究,并深入到基层和中小学校进行实地调研,听取基层学校对中小学核编和机构编制管理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截止11月底,全市共有中小学1617所,其中中学328所、小学1289所、教学点76个。共核定中小学教职工编制57516名,其中高中部教职工编制12269名,初中部编制19852名,小学编制25395名。

截止209月底,全市中小学在校生共980568人,其中:高中部在校生150320人、初中部在校生312534人、小学在校生517714人。

自政府办公厅转发《省委编办、省教育厅、省财政厅关于**省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标准实施意见的通知》(闽政文[]121号)文件下发后,各级编办高度重视中小学教职工核编问题,每学年开学后牵头组织教育、财政等部门,深入到各中小学校,详细核查在校生数、班级设置、师资队伍结构及学校教职工配备等情况,认真了解基层学校在核编及机构编制管理工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掌握第一手资料,为准确、合理地核定中小学校教职工编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通过几年认真、细致的核编工作,全市中小学教职工人员编制数根据在校生逐年减少及时进行相应的调整核定,编制数由底的70170名,降至底的61654名,共精简编制8516名,有效地减轻了各级财政负担。

根据省委编办、省财政厅《关于清理整顿事业单位机构编制的通知》(闽编办[]61号)精神:“教育事业单位要继续做好结构和布局调整,适当撤并大中专学校和中小学。”我市各级机构编制部门积极配合教育部门,因地制宜调整学校布局,结合事业单位清理整顿工作,积极稳妥做好撤点并校工作。几年来全市共撤并中小学573所(2008年全市共撤并中小学71所),其中:中学17所、小学556所。

二、中小学校机构编制管理中存在问题及原因。

从调研和分析年度中小学机构编制的变化情况上看,全市中小学校在校生呈逐年下降的趋势,且地区分布不均,而现有中小学校教职工超编现象仍然居高不下,学科缺额仍按各校需求继续补充,造成了超编人员难以调整分流、教职工队伍仍呈上升的态势。究其原因,除在校生数减少和定编标准由原以班生数定编调整为以学生数定编的客观原因外,在管理上缺乏总体布局、规范管理,其主要表现在:

(一)中小学教职工管理不规范。

从政策层面上来讲,尽管对中小学机构设置、教师编制核定与管理等机构编制有专项的政策规定,但对中小学校教师岗位设置、合理配置教育资源、有效调动教师积极性、提高教职工队伍素质及教职工补充、转岗等方面缺乏明确的规定,造成了中小学教职工队伍管理工作无章可循。一方面中小学校超编,另一方面学科缺额又继续补充增加,已经超编的`教师没有及时的调整分流安置,造成全市各级各类中小学仍然自聘雇用临时人员。

市委编办早在就已出台《关于教育系统全面实施核编制度的通知》(泉编办[]18号),从调研的情况看出,我市部分县(市、区)目前仍停留在“编办只管数字增减”的方式上。编办对中小学撤并、教职工调配等实际运转情况难以及时掌握,有的县(市、区)并未按照规定的核编程序执行,缺编学校继续对外招录,超编学校人员难以调整分流,中小学校整体用编计划缺乏统筹规划、合理流动调剂的办法措施,把“先办理核编手续、后办理招考调配手续”执行为“先补充录用、后补办核编”。造成了对中小学机构编制管理不够到位,超编人数逐年累积上升。

(三)中小学教师队伍结构不合理。

全市中小学整体超编问题严重,但超编部分大都集中在基础学科的专任教师,音、体、美、信息技术、英语等专业教师却比较紧缺,且由于教师知识更新步伐较慢、部分在早期由民办转公办的教师学历层次、专业知识较为单一,无法有效进行转岗,造成了一方面大量超编,一方面个别专业的教师却严重缺乏的结构性缺编现象。同时,由于人事制度改革工作的滞后,造成中小学后勤工作实现社会化困难。上述问题长期积压下来,造成中小学校教职工结构性不合理问题日趋严重,已严重影响了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和教学工作的正常开展。

(四)中小学资源整合难度大。

加强对中小学进行资源整合,是解决超编问题的一个有效手段,通过撤点并校,建立寄宿制学校,一方面可以集中力量提高办学条件、一方面又能有效节约财政投入,还可以缓解超编问题,但由于沿海、山区地理条件不同,生源分布地区不均,且年龄小的1-3年级小学生不适宜实行寄宿,撤点并校会造成许多小孩子不得不远赴他乡求学。从调研的情况看,山区一些经整合后学校的小学生,早上4、5点就得起床上学,晚上很晚才能回到家中,大部分时间都浪费在了路上。上述几种因素的影响,造成农村中小学布局结构调整进展缓慢,工作难度大,教育资源不能充分整合利用,学校布局调整远远没达到理想的效果。

(五)中小学教师交流渠道不畅。

由于地理环境、经济效益的影响,很多偏远山区的教师无法安心本职工作,想尽办法调到中心县区学校甚至调离教学岗位;中心县区学校虽然人满为患,但教师都不愿意到缺编的偏远学校工作,而偏远学校又不得不招收新教师来满足教学工作需要,上述种种进一步加剧了中小学超编现象的产生。

(一)按照新标准核定中小学校编制。

最近,政府出台了《**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闽政文[2008]344号)明确规定:“将县镇、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教职工编制标准提高到城市学校水平,城市、县镇、农村初中学校统一按员生比1:13.5配备教职工;小学在校生200人以上的学校按员生比1:19.5配备教职工,在校生31-200人的学校按班师比1:1.7配备教师,在校生10-30人的至少配备2名教师,在校生10人以下的配备1名教师。”按照新核编标准,我们将会同教育、财政等部门组织全市重新核定中小学校教职工编制,以这次调查摸底的中小学在校生数,按新标准初步测算,全市可核定中小学教职工编制约64725名,比现有编制增加约7209名,其中,高中部不变、初中部增加约3300名、小学增加约3909名。

(二)严格执行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制度。

必须严格贯彻执行市委编办《关于印发**市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泉委编办[2008]92号)规定,中小学教职工编制必须由机构编制部门实施集中统一管理,切实改变过去由间接管理甚至不管理的现状,实现由粗放式管理转为集约化管理,确保中小学机构编制与审批的相一致、实有人员与批准的人员和领导职数相对应的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制度的落实。对未经机构编制部门批准,擅自调整中小学机构、扩大教职工编制规模,未办核编手续先增加教职工人数等事宜的,严格按有关规定查处。从而切实把住中小学校机构编制管理关。

(三)妥善分流安置小学超编人员。

按政府闽政文[2008]344号规定的新标准,重新核定中小学教职工编制后,我市小学仍出现超编,初步测算仍超2966名。建议由县级教育主管部门牵头,会同人事、编制、财政、劳动等部门研究制定中小学超编人员分流安置政策,妥善解决中小学超编教师的分流安置工作。要搞活学校用人机制和分配制度,引入竞争机制,对教职工实行全员聘用制,对于不具备任教条件的落聘人员及时调整岗位;专任教师实行评聘分离,即可以低职高聘,也可以高职低聘;同时,要继续做好辞退代课教师和不合格教师工作,对不适应教师岗位的,可考虑调配到寄宿制学校担任生管老师;压缩非教学人员,加大后勤工作社会化进度,减少后勤工作人员的配备比例,彻底清退临时工勤人员。

(四)加大中小学教师知识更新培训和转岗力度。

加快中小学教师的知识更新培训,采取各种有效手段,做好超编学校教师的转岗工作。如:针对初中校欠缺体、音、美等专任教师的,可从小学教师中原选修体、音、美,现又获得大专以上文凭的,选拔到中学任体、音、美教师;中学缺职员,可从小学教师中选调;县办幼儿园缺保育员,也可从小学教师中招聘;各乡镇小学学前班教师原为聘请代课人员的,可改用从超编小学教师选配,保留事业单位人员身份;事业单位招聘工作人员,也可考虑优先面向小学教师招聘;每年选调一定数量超编小学教师到进修学校进行英语、现代教育技术等专业培训,培训完成后再根据工作需要,调整到缺编小学担任相应课程教师。

(五)加强宏观调控,促进教师有序流动。

要加强中小学教师的宏观调控力度,实现教师资源的优化配置。如:适当增加对偏远学校教师的补贴标准,调动教师在偏远学校工作的积极性,使之安心工作;引入竞争机制,对于落聘人员可将其调往偏远学校任教;加快实行教师全员聘任制,进一步激发教师的工作责任感和紧迫感。加强对中小学校人员编制的分类管理,对中小学人员编制总体超编的县(市、区)实行既管总量、又管结构的办法,以县为单位,分中学、小学两类,中学总体缺编的,除学科教师外其他人员原则上从超编的小学教师中选调补充,中学总体超编的,原则上不再补充教职工,并清理清退学校的各类临时自聘人员;小学总体缺编的,除紧缺学科教师在县(市、区)范围内调整外,原则上不再补充教职员工,小学总体超编的,要制定超编人员的分流安置计划,争取在五年内消化小学超编人员。从而有效促进超编学校教师的有序流动,平衡师资资源。

中小学机构编制管理是保证教育事业良性发展的客观需要,各级机构编制部门应当就如何科学合理地配置教育资源,有效解决当前制约中小学发展的各种问题,促进与保证中小学教育事业健康有序发展等方面多出点子,多想办法,充分发挥机构编制部门的职能作用,切实把中小学机构编制管好、管活。

小学教师队伍建设情况调研报告

**小学为一所乡镇中心小学,现有在校学生1650人,教职工62人。其中:专技人员57人,工勤人员5人。教师队伍结构情况如下:

1.组成结构:我校编制数为62人,实有专任教师54人。根据国家14年标准,教职工与学生比为1:19我校应配87名教职工,可现实师生比为1:27,教师严重缺编,目前聘请代课教师30人。

2.年龄结构:专任教师中30周岁以下18人,31—40周岁9人,41—50周岁15人,51—55周岁8人,55周岁以上4人。分别占专任教师总数的33%、17%、28%、15%、7%。

3.教龄结构:现有专任教师中教龄在10年内的有18人,11-20年的有10人,21-30年的有14人,30年以上有9人,分别占专任教师总数的39%、18%、26%、17%。

4.学历结构:专任教师本科学历26人,专科学历27人,中专1人,分别占专任教师总数的48%,50%,2%。

5.备注:因年高体弱、患重大疾病或精神病等原因不能担任教学工作的有3人,借调到其他行业工作的2人。

从总体来看,我校教师队伍现状是:总体数量严重不足,年龄、性别及学科等结构均不尽合理,师资力量严重紧缺。

二、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一)编制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1、“缺”,即教师数量不足,缺口较大。近年来,我校学龄儿童数量急剧增长,2018年3月份,我校共有1650名学生,按照国家2014年基本的师资配比1:19计算,加上目前大病不能上班的3位老师,我校将缺教师30余人;我校预计今年退休教师为3人,但2017年我校仅分配新教师3人,师资力量严重不足,只好聘用大量的临代教师。目前我校临代教师30人。

2、“老”,即教师年龄结构不合理,老龄化现象。40岁以上教师达教师总数一半左右,这些年龄偏大的教师无论从精力、知识构成还是教育思想来说,面对教育发展和新课程改革都显得力不从心,绝大部分老教师不会使用多媒体,不会制作课件,教育理念、教育手段落后,教育方式依然是穿新鞋走老路。小学生正处于好奇和探究的时期,老龄化的教师很难与他们产生情感的共鸣,学生们不愿与他们亲近,不利于和谐师生关系的构建发展。

3、“偏”,即教师性别结构不合理,女教师偏多。从最近3年我校招收的13名新教师来看,仅有2名男性教师女性占85%以上。性别比例严重失调,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小学生处在性格发展的关键时期,需要来自两种性别的教育和滋养,如果孩子从幼儿园到中学,甚至大学都在单性的氛围中成长,显然不利于他的全面发展。棋盘镇中心小学的金蒙老师说:“在现代家庭中,因为父亲多数忙于事业,孩子和母亲相处的时间相对多一些;在学校里,又是女教师多,孩子一直在女性多的环境中成长,可能会造成他们‘阴柔有余,刚强不足’。”外地女教师因乡村小学生活不便,许多人想方设法考走,存在一定的不稳定因素。

4、“兼”,即学科结构不合理,教师大多身兼多门课程。据统计,我校音乐教师仅2人,美术1人,信息技术1人,劳动技术仅有2人。按照课程设置等相关规定,综合类教师严重不足,学科结构的不合理导致大多数教师并非固定教授某一学科,据统计,学非所教、教非所学现象非常普遍。

(二)教师队伍补充与配备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1、尽快完善教师补充机制。

一是及时补充缺编教师。

鉴于农村教师总数每年2-3%的自然减员实际和生源暴增的情况,要定期核定编制,实行“定编定员定岗”,有计划有步骤地充实教师队伍,对年老体弱的教师,酌情办理提前退休,保持教师队伍良好的梯次结构,逐步改变老龄化现状。

二是适当加大男教师招收比例。

借鉴发达地区的先进经验,教师招聘时可以探索试行男女生分别划线。比如,南京六城区每年教师招考时,为了平衡男女教师的比例,女生的合格线要比男生高一些。实践证明,虽然很多男教师笔试成绩低于女教师,但进入教学岗位后,创新能力、科研能力等远远优于女教师,很多人迅速成长为骨干或者教学能手。

三是加大薄弱学科教师的招收比例。

近几年的教师招考中,主要偏重语、数、外教师的招录,音、体、美等艺术学科教师招录较少,建议根据农村小学实际情况,适当增添补充“小科”专业教师,让农村孩子享受与城里孩子同样的教育教学条件,陶冶艺术情操。四是稳定临代教师队伍。有的人已经代课十多年,长期的低待遇,无编制,导致很多代课教师心生怨气,纷纷转岗,存在很大的不稳定因素;学校因长期负担代课教师的工资,往往不堪重负。建议采取切实措施,稳定临代教师队伍,财政承担临代教师工资,切实减轻学校负担。

2、切实加大教师培训力度。

一是提高教师学历层次。

制定农村小学在岗教师学历提高计划,鼓励、安排学历不达标的教师,特别是代课教师在不影响正常教学情况下参加函授学习、自学考试等学历提高教育,并给予一定的政策、经济支持;教育部门可将学历达标情况,纳入申报职称和年终考核评价体系,增强教师的危机感和紧迫感,提高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是加强教师业务培训。

建议教育部门把培训工作重点放在农村,本着“面向全员,注重农村,按需培训”的原则,依据“全面指导,重点帮扶”的工作思路,加大培训力度,采取脱产学习、研讨班、观摩会等多种培训形式,积极探索适应农村教师培训的有效途径,让他们在学习中开阔视野,交流提高,增强教育教学水平,提高农村师资整体素质,缩小城乡教师的差距,促进教师资源的均衡发展。

三是注重名优教师培养。

成立名师工作室,精心培育一批优秀教师、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含特级教师)等,定期进行名优教师评选活动,形成名优教师培养评选长效机制。适当调整名优教师津贴制度,在考核的基础上发放一定金额的政府津贴,在精神上、物质上给予教师全方位的鼓励和支持。逐步形成一支队伍强大、富有活力、多种层次的名优教师队伍。

3、加快优化现有教师资源。一是安排初中教师回流。将当年小学教师因种种原因流向初中的小学教师,适当安排调回小学,缓解小学师资不足的压力。二是优化环境。政府、财政、教育等部门要在资金投入上向农村学校倾斜,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合理配置资源,改善农村教师的工作条件和生活条件。优先实施农村教师安居工程,重点解决新招的外地教师居住问题;对因家境、身体等原因出现生活困难的农村教师,应给予应有的关怀和救助,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

(三)教师待遇落实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1、适当提高农村教师待遇。

一是建议设立农村教师奖励专项资金,奖励长期扎根农村且成绩优秀的教师;

定期调整农村班主任津贴,且随工资按月发放。

二是评优树先上向农村教师倾斜。

先进典型、职称评定等,同等条件下,农村教师要优先,比例也要提高。

三是建议设立农村教师交通津贴制度。

以距离县城远近公里数的班车费用为依据,制定统一的发放额度,切实减轻农村教师负担,提高他们扎根农村教育的热情。真正做到以事业留人,以待遇留人。

2、教师专业技术职务展开适当向农村倾斜。

目前乡镇教师职称晋升非常困难,每年名额太少,希望上级领导考虑乡镇教师的实际困难,在教师职称晋升方面适当向农村教师倾斜。

3、住房紧缺,每年新进老师没有地方住。

我校没有教师宿舍楼,没有教师周转房,每年新进老师没有地主住,条件太差,留不住人才。希望上级领导考虑客观困难,帮助解决这一难题。

小学课堂实验教学自查情况调研报告

早听说市区20xx年来践行科学发展观,教育事业发展迅猛,教育改革在市场经济大潮的驱动下如火如荼。百闻不如一见。月初我们带着浓厚的兴趣专程前往市区部分学校参观调研,开阔了眼界,增长了见识,拓展了思路。我们所参观的学校有师专、中学、职教中心、实验学校、实验小学、中学附属初中和市民兴实验中学,并对后四所学校作了较为详细的考察。总的印象是:市区的教育欣欣向荣,市区的教改一路领先。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以来,随着教育投入重心的转移,基础教育的经费来源面临着新的挑战。市场经济的蓬勃发展,又使社会的不同阶层对教育产生了不同的需求。原有的单一公有办学模式已经远远不能适应形势的需要,于是就如多种经济形式的产生那样,多元办学应运而起。

我们这次考察的市区七所学校在办学模式上就有单纯公办(师专、中学、职教中心)、单纯民办(民兴中学)、公办民营(实验学校)、公有民助(中学附属初中)、公办学校内设民助班(实验小学)等五种类型。在带有民字性质的学校中,又有不同的经济组合形式。民兴中学纯系民间股份制的收费教育;实验学校的教师为公办性质,建校资金少量是政府投入的,大部分通过收费、贷款自筹;实验小学的小班教学是收费教育,而面向施教区的班级则属义务教育;中学附属初中基本上是自收自支的格局。这些不同的组合形式不是随心摆弄的花色,而是根据各校的实际情况经过科学论证作出的正确决策。例如,中学异地新建后,市委、市政府经过反复研究,决定在原址改办一所公有民助性质的附属初中(即现在的中学附属初中),资产全部公有,人员性质不变,面向大市招生,经费基本自理,每年向中学上缴一定费用。这样既完好地保存了原中学宝贵的人文景观,充分利用了原校的国有资产,又很好地适应了社会对教育的需求,同时还形成了不菲的经济效益,实乃一举多得。事实上,改革的浪潮正在为教育事业冲积出越来越广阔的滩头,就看人们如何去发现它、占领它、建设它了。多元办学使市区不少学校摆脱了经费不足的困境,给教育事业带来勃勃生机。在短短5个月时间内,一所民间投资6000余万元、建筑面积达5万多平方米的完全现代化的民兴中学奇迹般地建成了;实验中学建校还不到两年,就又合署创办了一所外国语学校;实验小学创设的小班异常抢手,年年需要扩招。市政府也得以集中资金对部分学校进行重点投入,使职技学校、师专、中学、职教中心等学校的新建工程相继竣工,使整个市区的教育事业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