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位数加两位数口算说课稿(实用16篇)

时间:2023-11-26 10:16:23 作者:QJ墨客

教案模板在教学中起到框架的作用,帮助教师清晰地掌握课程内容和学生的学习情况。教案模板是教师为了指导教学活动而编制的一种记录文档,它能够提供教学的具体安排和步骤。在课堂教学中,教案模板能够帮助教师合理安排时间,掌握教学进度。教案模板的编制能够帮助教师理清教学思路,提前准备好所需教材和教具,提高教学效率。教案模板能够帮助教师明确教学目标,制定合理的教学策略,提供全面的学习资源。教案模板是教师在备课过程中重要的工具之一,它能够激发教师的创新和改进能力。如何编制一个高效的教案模板是许多教师所面临的问题之一。在编制教案模板时,教师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特点和需求,制定符合实际情况的教学策略。教案模板有助于教师进行课堂管理,掌握学生的学习动态,做出有针对性的教学调整。编制教案模板需要教师反复斟酌和完善,不断从实践中总结经验,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以下是一些优秀教案模板的案例,供教师们参考和借鉴。

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评课稿

2、经历描述算法思维,提炼、优化算法多样化的过程;。

学生已经掌握整十数加整十数,整十数加两位数或两位数加整十数、两位数加一位数或一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因此,这堂课关键是引导学生运用这些已有的知识经验,通过自己的操作探究、合作学习,将新知识转化、纳入已有的认知结构。自主的学习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

由于学生的年龄比较小,注意力较易分散,为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我尽可能的选取学生喜欢的材料,努力创设动态的、有活力的、富有挑战性的学习场境,如模拟商店、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等,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调节学习情绪,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

整堂课将算法思维、算法多样渗透于“创设情景——引发计算心理;自我探究——体验计算方法;深化探究——整合优化、实践运用”这三大环节中。体现数学知识从生活中来,又用数学解决生活中的相关问题的教学理念。

第一个环节的设计,迎合学生依赖情境,产生学习欲望的学习心理,让他们在这个动态的场景中交互情感、态度,产生学习的需要。

第二个环节是构建算法模型,优化算法多样的重要部分。主要分三个层次:第一层次:借助直观,产生算法。第二层次:展示交流、描述算法。第三层次:归纳、提炼、优化算法。这里一是要缩小个体差异。二是尽可能的选择大多数学生接受、理解、掌握的算法。三是有效构建了算法模型。因此教师在此层次特意安排两个提问:“在这么多算法中,你最喜欢哪几种算法?为什么?假定你是老师,你想推荐哪几种算法给你的同伴?为什么?”来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有效构建数学模型。

第三环节:深化探究、整合优化算法。此环节分两个层次,第一层次:观察、描述伙伴的算法。在学生经历“手、脑、口”的运动之后,引导学生去静静地观察伙伴的算法多样化,它能使学生的观察力、思考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得到深刻的锻炼。第二层次:整合拓展。对新学的知识进行应用,会用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的口算方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说课稿

时间:201x.3.1。

二、问题的提出:学生口算速度慢,准确率低,同学口算时忘记加减个位数,没有理解正确的口算方法。给生活和学习带来不便。

三、研究的内容。

(一)研究目标:

1、教师更新教育观念,通过调查研究学生案例,探索出有效提高学生口算正确率的方法。

2、通过有效方法使学生对口算引起足够的'重视,培养学生良好口算习惯。

(二)研究内容:

1、收集两位数加减法口算的有效方法。

2、做好学生口算出错类型的调查。

3、制定“提高口算计算正确率”的措施与计划。

(三)研究的步骤:

(1)准备阶段:(3月),课题启动阶段。成立课题研究小组,制定研究课题,完成申报工作。明确课题研究目的和任务,制定研究方案和方法。搜集相关资料,进行理论学习。

(2)实践阶段(4月—5月):在本校开展教学实践,深入研讨,不断反思总结,撰写阶段性研究报告。

(3)总结阶段(6月):整理资料,撰写研究报告、结题报告和论文。

(四)研究方法:

1、学习有关口算方法教学的理论依据,以正确的理论指导实践。

2、对学生平时作业、练习、测试等进行分析对比,不断调整教学方法。

3、边实践、边探索、边修改、边完善、边总结。

4、对课堂教学实录不断总结得失经验,整理归纳。

《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评课稿

今天听了李老师的《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一课,本课是在学生学习了100以内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笔算的基础上进行的。掌握这部分口算,不仅在实际中有用,而且是以后学习笔算多位数加的基础,为了使计算教学不再枯燥、抽象,李老师以学生乘船去鸟岛看鸟为主线,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发现数学问题并解决问题.在教学中,让学生经历“面对新的需要解决问题——在讨论中探求解决的方法——广泛交流——发现并体会计算方法——尝试应用”这样一个过程,让学生亲身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感受知识体系的构建。

一、李老师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创设情境,为新知识的学习提供丰富的背景,让学生在生动丰富的背景中学习数学,感受数学与现实的联系,体现学习数学的价值。李老师利用了课本资源,把哪两个班可以合坐一条船这一现实的生活问题呈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独立思考、大胆猜测。

二、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李老师对学生提出的各种问题和想法认真听取,公平对待,就如同学生的伙伴一样,和他们一起探讨。评价的语言准确得体,富有针对性。

三、引导学生设计乘船方案,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逐步养成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生活的习惯,也可以培养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观察事物的能力。在这一环节中,老师能放手让学生自己提出许多方案,但在教学中,教师没能很好地把握好,而应通过学生的计算,来判断哪些方案是可行的',哪些是不能用的。

四、采用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探究计算方法,有利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同时也体现了算法多样化的理念。

五、李老师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解决问题,不但有利于加深学生对计算方法的理解,而且有利于增强学生学习数学和应用数学的信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计算数学提倡算法多样化与算法优化,让学生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能比较好地掌握尽可能多的算法,并能在教师引导的基础上,选择自己喜欢的又相对简便的一种进行比较熟练地计算。

文档为doc格式。

《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评课稿

覃老师的这一节数学课准备的比较充分,课堂教学过程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引导及时,反馈及时,达到了比较好的学习效果。

优点:

导入激趣,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引导学生发现信息、并完整叙述,自然引出要解决的问题。感受较深的是覃老师结合对学生解题中出现的问题能巧妙引导学生进行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的减法的计算,在教学过程中,覃老师通过问题的设计,让学生参与解决问题,从问题的.解决中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又渗透了计算的重要性和有用性。

教师教态自然,语言亲和力强,在学生学习过程中学老师非常注重算法多样化的引导。反馈及时,练习针对性比较强、趣味化。

建议:

1、这节课教师讲得多,学生的思维没有得到很好的发展。

2、对学生的激励评价方面做得不够好。

4、在知识的探究中,要敢于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发现,自己去解决,总比你你牵着走要好得多。

《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评课稿

提的建议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这节课的重点是让孩子学会列竖式计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不退位不进位),对这部分内容一定要讲透,上课时这部分内容不宜讲解过快。难点是一位数加两位数时,数位怎样对齐。

建议:

2、说明竖式名称由来,竖式是相对于横式而言,两个加数竖着排列,所以叫竖式;

3、学完例题后,及时对加法竖式进行即时训练和变式训练。如列出横式请学生试列竖式,找出不足,如出示一个加数是一位数的加法横式,请学生列出竖式计算,引导学生掌握一位数应该和两位数的个位数字对齐。等学生对加法竖式计算掌握的较好时,再出示“试一试”中习题。

二、这节课学习的笔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是不退位不进位,学生计算时喜欢先从十位加起,虽说也是对的,但考虑到后面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在肯定学生的同时,要注重引导学生养成从个位算起的习惯,千万不能让学生养成从十位算起的习惯,否则会给后面的教学带来很大的被动。

三、减法算式出现时,有个过渡语比较好,例如,“我们把刚才的加法算式改成减法算式同学们会算吗?”或“根据挂图,同学们还能提出什么问题吗?”

四、改错题竖式6加33中,6与十位上的3对齐,学生不能及时发现错误,以至于很少有人举手,在指名回答时,前两个人都没有回答出来,第三个人才回答出来了,这时候教师应对第三个孩子给予充分赏识评价,既鼓励了个别孩子,也对知识点做出了强调。

五、改正黑板上的错误算式时,教师要求孩子在作业纸上把改正后的正确算式写出来,要求不明确,以至于许多孩子把错误的算式抄下来了,对于低年级孩子的要求要简洁,更要明了。

六、在书写横式时,可以要求孩子用尺子画横线,教师自己要示范。

以前的研讨课评议中,许多教师出于各种因素,只愿讲优点,不愿讲缺点,对教研组各位教师的整体进步效果不佳。这次研讨的过程中,对于“多讲不足”的建议,组内教师都很认同,每个教师都讲了自己的思考,一些大家都困扰的问题,在讨论中清晰了,解决了,不仅上课教师收获很大,每个参与研讨的老师都觉得收益匪浅,这是一节成功的研修课,一次成功的教研活动。

《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评课稿

1、鼓励算法多样化,让学生的学习呈个性化发展。

我们的教学要关注个性化学习,强调学习的意义建构,计算教学强调算法多样化,《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由于学生生活背景和思考问题的角度各不相同,所运用的方法必然多样化。因此,在新授内容中,充分尊重学生的想法,鼓励学生先独立思考,用自己的方法计算,然后在每个学习小组内交流方法,再向全班同学汇报,并通过“还有不同的算法吗”激发学生的求异思维来提倡算法多样化。这一环节,目的是为学生与学生、学生与老师之间进行数学交流提供较大的空间,使每个学生都能充分发表自己的不同想法,同时在表达讨论交流中促进数学思维活动,从而使学生体验成功解决数学问题的喜悦。在此基础上,我还远不能满足,又提出了算法的优化,这让学生懂得了解决问题既可以用多种方法,又可以在众多方法中优中选优,拓宽了学生的发散思维。

2、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课程资源,创造性使用教材。

教学中我们应把教材视为教与学的素材,基于教材又再生教材,教学不只是课程的传递和执行,更是课程的再创造与二次开发。这节课中,我以教材提供的主题图为素材,加工处理成连贯的“情境串”,并从中生成教学所需的“问题串”,对于教材中的情境不再是单纯的出示情境图,而是将它与课外知识结合起来,既作为知识的载体,又作为内容新颖的课外知识介绍给学生,充分激起了学生的学习欲望。练习中的各个题目均与情境紧密结合,吸引学生参与,使他们兴趣盎然。练习设计由浅入深,使不同的学生在数学活动中得到不同发展。

《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评课稿

1、从总体情况来看,本节课结构较合理,环节紧凑,完成了教学任务。整节课中,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从复习引入到看情境图到提出问题再到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学生始终在思考、交流。老师做到了一个引导者的身份,给学生留出了思考交流的空间和时间。新课标的计算教学要求教师在教学中不但要关注计算能力,还要关注学生自主探究的创新精神,更要关注与人合作的意识及学生的情感体验。可以说,李老师这点做的比较好。再者老师的评价比较及时,具有多元化和多样化的特点。

2、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是在学生两位数加减两位数和两位数加减整十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所用的口算思路可以是两位数加两位数的笔算,也可以是两位数加整十数再加一位数。由于学生脑海中对笔算的思路比较熟悉,所以李老师首先注意了帮助学生跳出单一的笔算思路,激活学生潜意识中口算的那根弦,打开了口算的思路。利用课前的复习引起学生对旧知识的回顾,沟通新旧知识的联系。

3、整堂课学生能否自始自终带着兴趣、问题和探究的学习态度学习新知,新课的导入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态度,李老师在新课的导入中结合课本提供的情境图——蜜蜂王国引起了学生的极大兴趣,让学生愿意去仔细看图,了解蜜蜂的分工情况,乐意去提出和蜜蜂有关的问题。自然、亲切的语言,引起了学生的好奇,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为课堂教学的顺利实施提供了学习情境。

4、整节课体现了“开放式教学”新理念。素质教育最显著的特点就是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其自主发展的能力。李老师的这堂课,充分体现了学生自主学习性,教师紧紧围绕教学目标,指导学生参与问题的思考。如在口算57+29这一问题的过程中,老师就给学生提供了主动探索的机会和更多的思维空间,学生在这一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中找到了多种口算方法,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思维。

5、这节课的教学,李老师教态自然,语言亲切洪亮,和蔼可亲具有很强的亲和力和感染力,教学中设计的问题、语言目的性强,紧紧围绕教学目标――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口算方法而展开,在这种氛围下,学生的思维能力显得异常活跃,通过交流学生得出了多种不同的口算方法,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延伸。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李老师对学生提出的各种问题和想法认真听取,公平对待,就如同学生的伙伴一样,和他们一起探讨。评价的语言准确得体,富有针对性。

1、教师的主导作用体现不够。比如:在学生得出不同的口算方法时。教师没有加以引导,多问几个“为什么”,如“你为什么这么做,你是怎么想的?”让同学加以评判,学生的思维也许会更清晰。同时,交流完后,老师没有及时引导学生对口算方法加以总结和强调,使得学生的口算算理不是很明白。建议在进行完基础性的理论知识后,教师要引导学生加以总结和概括,使学生形成一个完整的理论知识。

2、本节课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的思维打开了,找到了解决一个问题的不同方法,也就是做到了算法的多样化。但是新课标所积极倡导的算法多样化还有一个后继步骤,那就是算法的优化,算法只有在优化后多样化才有意义,否则对学生来说加重了课业负担,而且不能得到算法多样化所带来的好处。何为算法的优化,我认为是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已有知识水平,在多样的算法中找到一个大多数学生认为最好的、最为合适的、最简单的算法的过程。需要注意的是,提倡算法多样化,并非要求学生一定要掌握多种计算方法;也并不是要求学生要生硬地去套出多种算法。算法多样化应是学生在探索算法的过程中自然形成的。新课标中所提及的算法多样化和优化,是指集体的多样化,个体的优化。在优化的基础上再通过形式多样的练习加以巩固,并逐步形成技能,我们才算达到了目的。在课堂上,但学生出现比较复杂的算法时,教师可给予肯定,但不一定非要所有的同学都理解这种算法,就像课堂上出现的那种情况一样,不但浪费了时间,而且部分学生糊里糊涂,不知道该怎么算了。所以,导致课堂上最后练习的时间也不多了,有些学生没有形成一定的技能,没有把口算的方法深深地印在学生的脑子里。如果遇到这种情况时,教师及时打住,在这些地方少用点功夫,多一些相关的练习,效果会更好一些。

《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评课稿

覃老师的这一节数学课准备的比较充分,课堂教学过程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引导及时,反馈及时,达到了比较好的学习效果。

优点:

导入激趣,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引导学生发现信息、并完整叙述,自然引出要解决的问题。感受较深的是覃老师结合对学生解题中出现的问题能巧妙引导学生进行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的减法的计算,在教学过程中,覃老师通过问题的设计,让学生参与解决问题,从问题的.解决中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又渗透了计算的重要性和有用性。

教师教态自然,语言亲和力强,在学生学习过程中学老师非常注重算法多样化的引导。反馈及时,练习针对性比较强、趣味化。

建议:

1、这节课教师讲得多,学生的思维没有得到很好的发展。

2、对学生的激励评价方面做得不够好。

4、在知识的探究中,要敢于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发现,自己去解决,总比你你牵着走要好得多。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评课稿

听完这节课,心中最大的感悟就是刘老师的“精心”。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其一、对课堂导入语、课中过渡语和课末的结束语的选用非常的到位,都是精心撰写而成,并非率性而为。其二、对教材的分析理解透彻,主要表现在教学“44+38”的口算方法时,学生回答出了以下几种方法:先算4+8=12再算40+30=70最后算60+12=82;先算44+30=74再算74+8=82;先算40+38=78再算78+4=82。我们一般的教师在教学时往往就会到此为止,而刘老师继续将学生的'思维触角延伸,引出了一种新的口算方法,即:先算44+40=84再算84-2=82。有效拓宽了学生的思维。其三、注重计算习惯的养成教育。课上,刘老师并没有仅仅“就事论事”,而是将估算与口算“联姻”,让学生先估一估加法算式的和是几十多,再通过多种口算方法加以验证,这实际上就是一种很好的计算方法,如果长久使用,对提高孩子的计算能力肯定是大有裨益的。其四、注重学生自信心的培养。每个人的心中都有被表扬、被肯定的期待。学生更不例外。课上刘老师的课上虽然没有整齐划一的“啪啪啪”,也没有红花等小礼品,几句真诚的话语虽无形却能很好地流到每一个孩子的心涧,所以整堂课中学生的注意力还是比较集中的。作为一位新数学教师能做到这样实属不易。

两位数加两位数口算说课稿

教学内容:教材第3~4页例1、“想想算算”,练习一第1~3题。

教学要求:

1、使学生初步理解和学会口算两位数加两位数的方法,能正确地进行口算。

2、培养学生自己思考、探究的态度和初步能力。

教具准备: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新。

1、口算下面各题。

53+2036+4028+3057+20。

76+343+265+231+4。

57+876+648+529+4。

提问:口算时,十位上的数要加在哪一位上?个位数呢?

2、口算。

(1)做第3页复习题。

(2)口算下面各题。

24+30+536+40+327+10+557+20+8。

二、教学新课。

1、教学例1第1题。

(1)出示例题36+43=。

(2)让学生先说说可以怎样进行口算?

(3)问:十位上的4要加在哪一位上?为什么?个位上的3呢?你认为36可以先加多少再加多少?这就要把43怎样分呢?把43分成40和3之后,可以怎样加?(师配合板书:36+43=)。

403。

(4)谁来告诉大家,口算36+43要怎样算?

2、教学例1第(2)题。

(1)出示例题57+28=。

(2)提问:按照第(1)口算的过程,这一题可以怎样算?

(3)你是怎样想的?师配合板书。

(4)再指名几人口述57+28的口算过程。

(5)问:这道题可以怎样算?

3、小结:今天我们学习的是口算两位数加两位数,也就是几十几加几十几。口算时,可以先把第二个加数分成几十和几,然后把几十几先加几十,再加几,就可以算出得数;还可以按照刚才相处的'方法算出得数。大家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算。

三、巩固练习。

1、做“想想算算”第1题。

2、做“想想算算”第2题。

(1)小黑板出示,指名3人板演,一组一组算,其余做在书上。

(2)检查得数。

(3)比一比,说一说。

(4)指出:口算两位数加两位数,可以直接先加几十,然后再加几;个位满十要向十位进一。

3、完成练习一第1题。

(1)小黑板出示,学生口答得数,老师板书。

五、课堂作业:练习一第2~3题。

两位数加两位数口算说课稿

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这部分教学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的笔算。这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法口算和两位数加两位数吧进位加法笔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例题在计算过程中着重解决两个问题:一是理解并掌握进位加法中“满10进1”的方法;二是在进位加法的笔算过程中领悟从个位加起的必要性和合理性,从而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使完整地掌握笔算加法。例题的得数是整十数,“试一试”的得数不是整十数,这样安排有利于学生理解“满10进1”的原理,便于学生循序渐进地探索进位加的计算方法。“想想做做”先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的笔算方法,再引导学生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做到学以致用。

(二)教学目标。

依据新的数学课程标准,我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以下四点:

1、知识与技能:经历探索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的过程,能正确地笔算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法(和在100以内)。

2、数学思考:鼓励学生动手操作、观察、想象、推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推理能力和初步的抽象概况能力。

3、解决问题:使学生学会与同伴交流思维的过程yu结果。

4、情感与态度:使学生懂得数学与生活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使学生从小就养成爱学数学的好习惯。

(三)重点。

(四)难点。

理解进位加法中“满十进一”的算理。

二、说教法。

为了实现教学目标,有效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在教学过程中主要采用:

1、情境教学法在特定的情境中进行学习能激发学生兴趣,激活学生思维,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为了解决问题,学生会主动探索新的算法,问题的解决和算法的得出融合在一起,这样安排有利于密切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的价值,增强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

2、讨论法讨论、交流,学生易于各抒己见,这样既能启迪思维,又增加了合作的意识,便于形成平等、宽松、民主的学习氛围,促进学生的参与。让学生动手、动脑去探索发现,并解决问题,真正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教师在课堂上起到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的作用。

三、说学法。

1、自主探索《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因此,要创设更多的让学生主动去探索的机会,使其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用自己的思维方式自由地、开放地去探索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通过动手实践,亲身体验,如:摆一摆、拨一拨、算一算、议一议、说一说等活动,去发现新知,构建新知,从而掌握新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探究品质,发展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学以致用叶圣陶先生说:“凡能力总要在实践中得到锻炼。”所以在学完新知后,及时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这样,不仅使学生增长智慧,同时,又使学生进一步感受到数学与生活密不可分,增强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信心。

四、说过程。

(一)复习导入。

安排20以内的口算加法和100以内不进位加的竖式计算来为新知学习做铺垫。

(二)探索算法。

学生用小棒、计数器等学具、教具来演示满十进一的过程,理解满十进一的算理。用“满十进一这一步在竖式中怎样表示”来引出进位加的竖式计算方法。

(三)“试一试”并小结。

学生独立计算“试一试”,熟悉计算过程。通过与之前所学做比较得出课题进位加,并小结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的计算方法。从实践上升到理论。

(四)练习与总结。

在小结的基础上完成练习。在练习中有理论作为指导。最后做出全课总结。

(五)作业。

安排了一道开放题,拓展学生的思维。

两位数加两位数口算说课稿

1、联系学生生活实际,为新知识的学习提供丰富的现实背景。

2、重视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注意体现算法的多样化。提倡学生个性化的学习,变学方法为主动的建构方法。

3、渗透估算意识。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结合学生的年龄特征,以及新课标的有关理念,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确定如下:

1、使学生经历探索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方法的过程,能口算和在100以内的两位数加两位数,以及进位的整百数加整百数法。

2、让学生经历探索和交流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感受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和方法,能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一些相应的实际问题。

三、说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口算方法的掌握和熟练应用。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解决问题方法多样化,提高思维的`灵活性。

四、说教法学法。

本节课我主要以课本主题图为教学情境,自然提出数学问题,在口算的过程中交流不同的算法,让学生体会口算的多样性,同时也比较、发现最优化、最简便的计算方法。学生通过交流,讨论明确算理。在练习、解决问题中体会不同情况下采用不同的计算方法。

五、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这一环节,创设“先问同学们喜欢旅游吗?最喜欢去哪玩?引出鸟岛主题图”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运用学生生活中现实、有意义的生活,使学生感悟到数学源于生活,激发学生强烈的探究兴趣,产生迫不急待的积极的“探究心向”。

(二)、自主尝试,探究算法。

这一环节,鼓励学生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获得经验。重视提供给学生充分的探究时空。提供“互动交流”的平台,让学生在与他人的合作交流中,学会与人交流数学活动的过程和方法。

(三)、巩固提高,发展思维。

这一环节练习的设计遵循“多样性、趣味性、开放性的原则,使每个学生都有展示自己的舞台,充分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开放性练习,既联系了已有知识,又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了创新精神。

(四)、课堂总结、体验成功。

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学习方法、学习结果、情感等进行全面总结,让学生体验学习的成功感,同时,进一步系统、完善知识结构。

总之,本课的教学设计力求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创设生动的情景,激发探索的乐趣,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课的引入以“乘船去鸟岛”这一题材为切入点。在练习设计中,改变枯燥抽象的数字计算练习,选取了一组寓有童趣的素材。它们以丰富多彩的呈现方式深深地吸引着学生,使他们认识到现实生活中蕴含着大量的数学信息,使学生感到有趣、有挑战性,激发他们好奇,好胜的心理,从而诱发他们去主动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同时体验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二)、鼓励算法多样化,让学生的学习呈个性化发展。

我们的教育要关注个性化学习,强调学习的意义建构,计算教学强调算法多样化,(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由于学生生活背景和思考问题的角度各不相同,所运用的方法必然多样化。因此,在新授内容中,充分尊重学生的想法,鼓励学生先独立思考,用自己的方法计算,然后在每个学习小组内交流方法,再向全班同学汇报,并通过“还有不同的算法吗”激发学生的求异思维来提倡算法多样化。这一环节,目的是为学生与学生、学生与老师之间进行数学交流提供较大的空间,使每个学生都能充分发表自己的不同想法,同时在表达讨论交流中促进数学思维活动,从而使学生体验成功解决数学问题的喜悦。

(三)、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课程资源,创造性使用教材。

教学中我们应把教材视为教与学的素材,基于教材又再生教材,教学不只是课程的传递和执行,更是课程的再创造与二次开发。这节课中,我以教材提供的主题图为素材,加工处理成连贯的“情境链”,并从中生成教学所需的“问题串”。练习设计由浅入深,使不同的学生在数学活动中得到不同发展。

六、说板书。

本课的板书很简单,根据本课设计的需要,我只把例题的几种算法板书了下来。简明扼要,又突出重点。

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说课稿

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口算,这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两位数加减整十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口算方法。所以,让学生利用迁移规律探索和学习新知识,掌握口算方法是本节课的学习重点和难点。

在备课时我预计孩子能想到计算57+29=86的多种口算方法,体现出算法的多样化,同时我认为不仅仅是让学生知道,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掌握合理有效的方法,所以对众多方法进行比较和算法的优化,帮助学生掌握口算方法。但是在算法的优化上,我觉得我的处理有些仓促,如果将孩子的`各种算法出示在一张幻灯片上,通过交流、比较,这样效果会更好、更直观。

而在计算57-29=的口算方法上我备课时就认为这个难度稍大些,因此我课件上设计了一种方法是:将29看成30,用57-30=27,27+1=28。但是课堂上出乎我的意料,有两个孩子想出了不同的算法。

一个学生的方法是:将57看成59,

另一个学生的方法是:把29看成27,

虽然我准备的方法和孩子们类似,但是我认为这是本节课精彩的地方,因此我就没有出示我的方法,这也让我重新认识到要充分信任学生,大胆地放手,激励学生勤于思考。课堂上有些情况并非我们主观臆测的,我应该善于抓住教学中学生精彩的地方并让它成为一个个亮点。

其次是对于这两个孩子想出的好的方法时,我认为自己的评价语不够丰富,如果能多用些鼓励的话语表扬他们,同时鼓励其他孩子向他们学习,课堂效果会更加的好。

本节课口算有些枯燥,总是孩子说算法,孩子会表现出厌烦的情趣,这是课前我想到的,因此我设计了男女生竞赛、小组大比拼的形式激励孩子学习的欲望,但是缺少了合理的规则和评价标准进行比拼,因此设计的游戏显得逊色,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同时小组大比拼环节,我的目的是想让孩子学习小蜜蜂之间分工合作、互相配合、共同进步,但是并没能真正让学生感受到。

以上是我对本节课的反思,不成熟之处请各位老师们多多指正。短短的40分钟的课,虽然已经结束,但是它再次提醒我:自己在以后的教学中还需要多反思、多学习。谢谢!

两位数加两位数口算说课稿

把25分成20和5,64加0等于84,再加上5,等于89.。

方法三.。

把64分成60和4,60加上25等于85,再加上4等于89.。

方法四.。

把25分成20和5,64先加上5等于69,69加上20等于89.。

3.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总结.。

4.练一练。

先独立写出结果,再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计算方法.。

28+3734+3236+4237+25。

32+4654+3845+1915+65。

完成上面练习后重点交流28+37的算法.。

28+37=65把28假设成30加上37。

(30+37-2=65)后再把多加的2减去.。

(三)学习例2。

1.出示例258-26=72-49=。

第一题分小组后交流算的方法,重点研究第二题72-49的计算方法.。

(1)学生尝试做.。

(2)学生汇报解题的方法.。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说课稿

说教学内容:

教材91页、92页。

说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过程与方法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及根据情境选择恰当方法的意识。

说教学重点:

说教学难点:

能根据具体情境选择恰当的方法解决问题。

说教具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口算卡片。

说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开火车的形式进行一组口算练习,课件显示出结果。

(2)教师在2行中各挑一道让学生说口算方法。

(3)观察这些算式,你发现了什么?(第一行是两位数加一位数的口算,第二行是两位数加整十数的口算)。

二、明确算理,学习新课。

1、课件出示教材91页情境图。

(1)仔细观察这幅图,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学生说,教师用课件展示)。

(2)问:限乘68人表示什么意思?(不能超过68人、可以正好是68人、还能少于68人)。

(3)超过68人可能会发生什么?看来为了安全,我们不管是乘车还是乘船,都要遵守规章制度。

2、估算:一条船能坐下四个班的同学吗?说说你的理由。

3、猜测:至少要几条船四个班的同学才能坐下?

4、计算:二(1)班、二(2)班合乘一条船,能坐下吗?

(1)读题。

(2)问: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呢?(只要把二(1)班和二(2)班的人数加起来,和68人比较就可以了。)。

(3)列算式:23+31=(教师板书)。

(4)讨论算法。

(5)交流汇报,教师有选择的板书学生的算法。

(6)要求学生选自己喜欢的方法再说一说。

(7)完善该题。

5、二(3)班、二(4)班合乘一条船,能坐下吗?

(1)把这道题写在练习本上,并写出自己的口算方法。

(2)学生汇报,教师有选择的板书。

(3)完善该题。

6、观察:这2道算式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7、这四个班怎样搭配两条船就够了?

三、拓展练习。

1、口算练习(比比谁是计算小能手)。

练习方法:让学生先在口算卡片上面做,然后开火车的方法公布答案,最后选几个学生挑自己喜欢的算式说说口算方法。

2、判断。

练习方法:让学生用手势表示出自己的判断,并说明理由。

3、跷跷板游戏。

练习方法:根据两只小动物下面的算式结果,说出哪只动物在上面,哪只动物在下面,比说说这样做的理由是什么。

4、解决问题。

(1)观察情境图,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踢足球的有54人,打篮球的有26人)。

(2)你能提出一个用加法计算的问题吗?

(3)列算式、说结果并说口算的方法。

5、解决问题。

(1)你能提出什么问题?怎么列算式?

(2)还能提出什么问题?怎么列算式?说说你的口算方法。

四、课堂总结。

教学反思:

《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是前几册100以内口算的延续,是在100以内口算和笔算的基础上教学的。掌握这部分口算,不仅在实际生活中能解决问题,而且是以后学习笔算的基础。

在教学过程中,由情境图引入这节课,让学生在解决问题中学习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学生比较有兴趣,而且在计算之前,让学生先估一估、猜一猜,渗透了估算的意识。在实际的计算中让学生体会到了算法的多样性,鼓励学生从同一道算式中发现不同的口算方法,再通过比较找到最适合自己的方法。最后让学生为四个班的同学找最合适的搭配方案,发散了学生的思维,为他们以后的数学学习做了较好的铺垫。

反思自己的教学设计和教学过程,还有很多需要改善和学习的地方,整个课的设计如果再新颖一些,可能会更多的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特别是练习课的设计,不是特别符合低年级孩子的认知特点。在知识点的引导上,教师如果能在学生回答问题的基础上及时的追问、总结,可能会更大程度地开发孩子的思维,比如:学生在拿68和54或71进行比较时,问一问为什么要这样比较,对于跟的比较慢的孩子来说可能就会更清楚一些,另外孩子在说完四个班的搭配方法之后,如果能引导孩子发现其中的规律,效果会更好。整个教学过程中儿童化的语言体现的不明显,课堂就显得不是那么完美了。

一节公开课上完之后,感觉自己需要学习的地方还有很多,以后抓住每一次听课的机会,多汲取别人的优点。平时利用空闲时间要多看书,不断地充实自己,力争每一节课都趋于完美。

两位数加两位数口算说课稿

教学内容:教材第4页例2、“想想算算”,练习一第4~6题。

教学要求:使学生初步理解和学会口算两位数减两位数的方法,能正确地进行口算。

教具准备: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新。

1、口算下面各题。

2、学生做第4题复习题,然后口答,老师板书。

3、口算下面各题。

32+2546+1327+32。

37+2546+1727+23。

4、揭示课题。

二、教学新课。

1、教学例2第(1)题。

(3)提问:把43分成40和3以后,要从96里怎样来减?

(4)请小朋友按照刚才的.口算方法把第4页上例2的第(1)题算一算,在方框里填上数。

2、教学例2第(2)题。(同上)。

3、提问:根据上面两题的计算,你能说说两位数减两位数要怎样算吗?

三、巩固练习。

1、做“想想算算”第1题。

(1)指名两人板演,其余做在书上。

(2)检查订正。

(3)指出:两位数减两位数,实际上就是用连减的方法,先减几十,再减几,算出得数。

2、做“想想算算”第2题。

3、做练习一第4题。

(1)指名4人板演,一组一组算,其余学生分两组,每人做两组(4道)题。

四、课堂小结。

提问:这节课学习了什么内容?两位数减两位数要怎样算?个位不够减怎么办?

五、课堂作业。

练习一第5、6题。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