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的作业设计研究论文(模板23篇)

时间:2023-12-23 08:05:57 作者:梦幻泡

范文的积累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我们需要坚持不懈地努力学习。以下是我为大家准备的一些优秀总结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学习。

小学科学探究性作业设计的研究论文

【案例】:执教完《牛郎织女》这篇课文之后,笔者给同学们布置了这样一个表演表现型作业:要求他们自由分成若干个学习小组,每小组将课文改编成一个短剧剧本,再利用课余时间进行一次课本剧表演赛。作业布置下去之后同学们表现的非常积极,每个剧组都希望可以在比赛中大显身手。几天后的表演赛上,同学们为我们呈现了一幕幕精彩的表演,仔细听,你能发现剧本中很多对话都是同学们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改编的,且合情合理。表演表现型作业有效突破了传统的作业设计形式,这样的作业设计形式可以给同学们眼前一亮的感觉,让他们增强完成作业的兴趣。具体的教学实践表明:小学生对于表演表现型作业是非常感兴趣的。这次作业完成后很多同学都希望我们能多设计一些这样类型的`作业。同学们的要求亦有效激发我们对设计表演表现型作业的信心。

2专题搜集型作业的设计。

新课程标准要求我们的学生应该“能利用图书馆、网络搜集自己需要的信息和资料。”基于此种情况,我们可以适时的设计一些专题搜集型作业让学生来完成。所谓的专题搜集型作业主要是指围绕某一个特定专题,要求同学们利用图书馆、阅览室以及网络等多种渠道来搜集和整理相关的信息。【案例】:去年暑假,笔者设计了这样一个专题搜集型作业让学生利用假期完成――围绕《走进叶的世界》这一专题,要求从叶的形状、颜色以及功用等方面对叶展开调查和研究,并且呈现出一份完整的调查研究报告。开学的时候,同学们的作业完成情况让人颇感惊喜。作业的内容详实,形式多样,其中不乏有图片、标本、说明和实验数据等。并且几乎所有同学都对作业的封面进行了精心的设计。由此我们可以充分看出他们完成该份作业的细心。有同学表示:“在整个暑假我不断地找资料,问别人,撰写研究报告,真的是花了好多时间,不过我并没有感觉到辛苦,通过这次作业的完成学到了好多知识,非常有意思。”专题搜集型作业的设计对于小学生来说是一次难得的学习过程,他们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不仅可以掌握信息搜集的相关知识,更可以提高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实现语文课程工具性和人文性的有效统一。

3社会实践型作业的设计。

新课程标准指出:“要充分利用现实生活的语文教育资源,优化语文学习环境”。语文学科是最容易和我们的社会生活有效联系起来的学科之一。而社会实践型作业的设计亦可以成为连接语文课堂和社会生活的坚实桥梁,拉近语文与生活的距离。【案例】:学习完《只有一个地球》之后,笔者给同学们布置了这样一个社会实践型作业:要求同学们分小组利用课余时间对我们生活周边的环境污染情况进行调查,找出有效解决对策,并用书面的形式呈现出来。作业布置下去之后,结果让笔者感到非常欣慰。例如,通过调查,有的同学发现河流中很多鱼发生了大面积死亡,这都是由于污水所造成的。追溯源头,原来最近水稻田里发生了大面积的虫害,因此农民在水田里喷洒了大量农药。农药融入水中造成了大面积的水体污染。由此学生提出这样的对策:研制一种新型农药,让水体不受污染,同时又可以有效除虫。虽然对策不见得目前可以实现,但是也充分体现了同学们的环保意识。小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最终会走向社会。因此我们在小学阶段就应该多设计一些社会实践型作业,让他们早日增强对社会诸多现象的了解,为他们将来走向社会铺平道路。通过社会实践型作业的完成亦可以有效巩固他们对课堂所学知识的理解,可谓是一举两得。

4结语。

除了上述几种作业设计形式之外,我们还可以设计游戏型作业、分层型作业等。在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我们应该允许多种作业形式的存在。不过,不管是何种作业设计形式都应该以促进小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为目的,应该以新课程改革的理念为准绳。做到这一点我们的小学语文作业的设计一定会呈现出更高的有效性。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应该不断探索、不断创新,优化我们的作业设计,设计出多种类型的语文作业。

小学数学的作业设计研究论文

小学数学教师在评价作业活动中,应将有意识的将作业评价的“任务”让学生来“分担”,把学生引入到作业评价活动中,提高学生听讲的“注意力”,增强学生思维的“深刻性”,从而保持积极的“情态”参与到评析作业活动中,参与师生互动。如在“分数应用题”作业评价活动中,教师针对小学生作业中存在的“对分数加减法中存现的运算错误情况”,有意识的让小学生来当“裁判”,结合作业内容进行评讲并阐述解题的方法和思路,教师进行实时的补充。在此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将“结果”阐述表达出来,作业评价的双边性、互动性“展现无遗”。

作业评价的目的为了传授学生学习知识、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技能,促进学生更好的学习实践。能力培养是新课改下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永恒的“主题”。小学数学作业评价教学活动同样如此。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在作业评价过程中,要渗透新课改能力培养目标要求,将能力培养作为第一要务,不能简单的“讲作业”,而应该设置探知、解决的“过程”和“时机”,引导学生进行再次的“动手实践”、“思考分析”活动,让小学生能够更加深刻的掌握解题方法、巩固解题技能,提升解题素养。如在“路程类应用题”作业评价活动中,教师针对小学生对路程类应用题内在关系掌握不牢,容易出错的情况,结合作业练习中“甲乙两辆汽车同时从东西两地相对开出,甲车每小时行55.6千米,乙车每小时行54.8千米,两车在离中点处5.2千米处相遇,两车用了几小时相遇?”问题案例,让学生开展探究分析活动,学生在分析问题条件基础上,通过画线段图的方式,找寻问题条件之间的关系以及问题解答要求与问题条件之间的关系,从而得出该问题解答的方法。此时,教师针对小学生的探析过程,进行总结归纳活动,向学生阐明进行路程类问题解答的一般方法和策略。最后,教师引导小学生对自己的解题过程进行再次“反思”。小学生此时借助于实践探究以及教师指点活动,对数学作业中存在问题认识更加深刻,学习能力也得到有效提升。

作业评价的对象是学生,学生个体在学习活动中表现出显著的差异性和层次性。新实施的小学数学课程标准倡导“整体进步的教学目标要求”,要求“人人获得发展和进步”“、人人掌握必须的数学知识”。因此,在作业评价中也落实新课改整体目标要求,采用分层性教学策略,将评价作业的重心和着力点放在中下等学生群体身上,针对后进生易出现的错误之处或解答的疑难处,进行针对性的讲解和联系,有意识的让中下等学生群体回答问题和解答问题,并通过“以优带差”的方式,让优等生带领中下等学生一起“前进”。

众所周知,小学生的学习注意力会随着课堂教学时间的推移而逐步减弱。而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作业评价方式,能够对提高小学生的有意注意力,延长小学生的有意注意时间,起着促进和推动作用。因此,根据小学生的学习认知特点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要求,小学数学教师应该采用多元化的作业评价方式,除教师评价之外,还应该采用让学生直接参与评价,学生自我评价、个体之间互评以及学生参与批改作业等形式,让学生主导特性得到有效激发,参与活动更加深入,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如在“三角形的认识”作业评价过程中,教师在评价作业时就采用多样性教学评价方式,基础性问题采用学生自评的方式,解答题采用生生互评的方式,应用题采用师生互评的方式,其教学效果“显而易见”。

总之,小学数学教师在作业评价过程中,要按照新课改要求,创新评价教学的方式和手段,将能力培养贯穿其中,让小学生在有效作业评价过程中,学习能力得到全面、持续、深入的发展和进步。

小学数学的作业设计研究论文

一直以来,中国的教育总是在“付出的越多收获就越大”的误区中挣扎,孩子们在题海中无暇抬头,书呆越来越多,甚至有的孩子在偏、难、怪的题型中越走越偏。“减负万里行”成为了现阶段教育的一个焦点、热点,其实要做到“减负万里行”就需要教师精心设计作业,用质量减轻数量的压力,从而为孩子提供优质的教育。作业量的减少,又要增加教学效益,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堂上重视孩子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从而孩子的能力得以提升,即使没有作业孩子的能力依然提高。也要求教师精讲多练,联系既要有基础知识的训练,也要有各种题型的训练,学生的思维才能得到拓展。把学生的作业集中在课堂上完成,孩子在共同学习中、共同探讨中完成作业既有助于学生能力的提高,有助于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

作为教育者,都不否认一个事实:每一个班级孩子的认知水平是有差异的。因为这种差异成就了教育的多样和精彩,同时也为教育者提出了一个挑战———教师必须“因材施教”,作业也必须分层布置。然而在实际教学中教师面对这个问题茫然:考试的时候,考卷不会分层,对教师的考核也不会因为学生的差异对教师合理考核。教师为了业绩,就必须选择让所有的学生完成相同难度的作业。教育,期待对教师的考核多方位,对学生的评定多角度,不以一次考试成绩论成败,实行单元考试或模块考试综合评定,才能真正让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

在多媒体教学发达的时代,作业也应该走进聚声、色、文字为一体的时代,这样也符合不同孩子的认知需要。我们可以多设计一些在电脑上完成的作业,甚至可以以游戏的形式出现,这样的作业才会富有感召力,让孩子爱作业。这里要说明的是在课件中出示作业,课件的背景图一定不要太过于花哨,这样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背景最好是色调比较适合儿童就好。同时,题目一定是围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进行,不要太过于偏、难、怪。

很多教师单一地认为作业就是课后巩固作业,我个人认为作业还包括课前预习作业、课中的巩固作业、课后的拓展延伸。很多教师在有意和无意中都在分段完成作业。但是,要保证让孩子有充足的时间完成作业,教师的教学必须精讲多练。同时,还要为孩子创造交流和展示的空间。作为教师最不喜欢的就是孩子抄作业,孩子为完成任务而抄作业那是一种机械的劳动,既让孩子疲劳,也毫无意义。但是,孩子不懂的问题请教同学或许比老师讲解更加有效,所以教师必须让孩子有交流和合作,这时教师的有效引导和评价激励是变“抄”为“交流合作”的最有力的保障。

作业的批改要能够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也要减轻教师的工作负担,使教师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关注课堂、关注学生、关注教研、关注教育。很多教师都提到了一个问题:老师批阅作文是最费时间、最辛苦的事情,但是很多孩子对于老师精心修改的作文看也不看,反而对其他同学的文章很感兴趣。这就告诉教育者,其实并不是教师批阅作业才是最好的方式,让同学互相批阅作业对孩子的学习更加有效。孩子在批阅别人的作业时,会形成更加清晰的思路,会发现别的同学与众不同的优势策略,会从别的同学的错误中汲取经验。作业的批阅,也需要教师大胆放手,需要教育管理机构给予教师放手的勇气。

把作业评价与学分制有机结合,让学生的每次作业都记录在学生的学分中。搭建学生作业展示平台,促进学生高质量完成作业。孩子的作业总是一次一次的完成,教师根据作业的完成情况给予评价,每天都是一个新的开始。成绩没有沉淀就不会累积成精彩,所以很多孩子对作业完成得并不够精细,喜欢的就认真完成,有难度的就放弃或者草草了事。然而,运用学分制把孩子的每一次成绩进行累积,就会成就作业的精彩。同时,优秀作业展评也是提高作业整体效益的有效方式。我们学校采用的是学分制,就是每位孩子入学时都是100分,然后根据出勤、学习、生活、活动等方面进行加分和减分。其中,学生的作业得到一个优可以加2分,得到一个良加1分。学分一直累积到六年级毕业,进入到学生的成长档案。学生的作业完成得认真了很多,孩子之间的竞争也加强了。

作业是掌握知识的重要途径,需要教师运用教育智慧精心设计题型,用质量替代数量,用多样的作业激发孩子完成作业的兴趣,让高效课堂为孩子的分段完成作业护航,学生互评会提高作业的效益。归根结底,教师要以育人为准绳,而不是以分数为目标,因为我们培养学生在生活中不会天天考试,但是且需要天天解决生活问题。

小学数学的作业设计研究论文

以小学数学作业辅导中的微课应用为例,分析微课在小学数学作业辅导中的应用优势,提出在小学数学作业辅导中微课的开发应用策略和其在开发与应用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微课教学已经成为目前教学过程中经常使用的教学方法,合理利用微课,不仅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而且能够让学生在参与过程中深入理解相关知识,保证学生学习效果更加理想。数学作业是学生发挥个性化学习能力的重要环节,小学数学教师借助微课方式实现数学作业辅导,能够更好地因材施教。

根据教学内容制作作业讲解微课小学数学教师要想保证自己在课堂中能够真实、有效地为学生讲解数学作业,就需要将作业内容与数学教学内容结合制作出相应的作业讲解微课,通过将学生在课堂中所学习的知识与学生在做题过程中需要应用到的知识有效结合起来,保证班级中每一位学生都可以拥有更强的知识联系能力与应用能力。

1)小学数学教师需要分析、总结出自己在课堂中都为学生呈现了哪些知识,在这一过程中应该通过回顾自身教学环节以及相应的教学方案,准确了解上节课数学教学要点与重点,进而使微课在短时间内能够呈现出更多有价值的信息。

2)小学数学教师应回顾自己在上节课中都为学生布置了哪些数学作业,在了解数学作业内容以及布置作业的目的后,重点分析相关作业过程中需要使用哪些知识,以便后期微课中可以更好地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结合起来。

3)小学数学教师应该在制作作业讲解微课前,了解班级学生相关作业完成情况,对学生完成效果较为理想,但大部分学生采用单一方法完成作业的情况,可以在微课中呈现出多种解题方法;针对大部分学生尚未给出正确回答的作业,则需要分析学生出现问题的原因,并从原因入手,为学生录制讲解微课。根据学生课堂表现,解决学生疑惑在作业讲解微课的支持下,相信班级中大部分学生都能够理解作业题目,掌握作业题目的解题方法。但是由于学生个体之间存在较大的差异,因此,班级中可能存在部分学生无法理解作业解题方法,甚至可能存在对知识似懂非懂的学生。此时就需要教师细心观察学生在课堂中的表现,并根据学生在做题过程中所产生的疑惑制作微课,以便学生能够更透彻地理解相关数学知识。如在讲授完“认识时间”一课后,为学生提出“1小时50分钟等于多少分钟”这一题目时,部分学生由于听课效果并不理想,在刚刚接触时间观念时,难以理解时间点与时间段之间的关系,会将“1小时50分钟”认为是下午的“13:50”。教师在利用微课为学生解决这一题目时,发现学生学习存在的疑惑,就应借助微课中为学生放映出的钟表,为学生讲解时刻与时间段之间的关系,让学生理解自己所提出的“1小时50分钟”并不等于“13:50”,让学生明确“1小时50分钟”为一个时间段,以便学生能够更顺利地完成时间换算。

设置相关数学问题,引导学生举一反三举一反三能力是学生数学学习能力的组成因素,只有能够灵活地将数学知识运用于同类型题目解题过程中,学生才能更好地运用数学理论知识,数学水平才会得到提升。因此,建议教师在应用微课为学生进行数学作业辅导过程中,灵活利用微课,以数学概念为支撑,为学生设置相关数学问题,促使学生在解决作业的同时能够进行多次数学练习,使得学生举一反三,发散学生的数学逻辑思维。同时,在为学生设置数学问题时,教师应对学生心理状态进行分析,通过合理使用前期布置作业的方式,尽可能避免学生对布设的新问题出现唐突和陌生的感觉,让学生产生“我做过类似的题目且已经学会了解答方法”的想法,从而更积极地参与题目解决过程。若学生能够自己顺利解决这一问题,则可以起到增强学习信心的作用,在做题过程中获得成就感,形成良性循环;若学生无法顺利解决这一问题,教师就可以借助微课呈现出原题目,让学生对比一下都改动了题目中的哪些内容,并一步步引导学生,让学生形成正确的解题思路,以便再次遇到类似情况时,能够自己来完成作业。

分析题目解题要点,呈现正确解题方法分析学生做作业的过程,可以发现错误解题方法与正确解题方法之间往往只在很小的细节上存在差异。基于此,教师在提供作业辅导过程中可以采用反例教学法,在微课中引入错误的解题方式,并呈现出正确的解题方式,让学生在对比观察的基础上找准题目解题要点,促使学生在后期做题过程中,为了提高做题准确率,可以详细划分题目要点与重点,并找出正确的解题方法。通常情况下,小学数学教师在一堂教学课后会为学生布置几道数学作业题,以便学生可以在完成过程中消化课堂学习的数学知识。教师应了解学生对每一道题目的完成情况。针对班级中所有学生均出现错误的题目,教师需要加大微课中的分析力度,重点让学生了解自己在拿到一道题目后,应从何处入手进行分析,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并在合理分析后利用微课为学生呈现出正确的解题方式,让学生对正确解题方式的印象更加深刻;针对班级中学生准确率较高的题目,教师在制作微课时则应收集不同学生的解题方法,并将其呈现在微课视频中,保证学生所接触到的题目解决方法更全面,让学生可以在接触不同解题方法后,结合自身的数学解题能力,选择更适合的解题方法,促使学生朝个性化方向发展。

总结作业题目类型,梳理习题解题思路在能够明确不同类型的题目解题思路后,学生日后遇到相关题目时,就可以顺利完成解答。基于此,为了提升学生数学解题水平,让学生拥有更强的数学能力,笔者建议小学数学教师应在微课中引导学生积极总结作业内容相类似但题目类型不同时,自己所采取的解题思路。若学生在不同题目类型中的解题思路并无较大差异,教师则可以通过微课为学生呈现出一些有效的解题技巧,如排除法的解题思路、反推法的解题思路等,促使学生可以将解题思路与教师提供的作业联系起来,在验证与利用的基础上,梳理出不同习题的解题思路,并在后期做题过程中合理利用。

如在讲解“简易方程”一课时,学生不仅会接触到选择题,还会接触到应用题。虽然对于学生而言,做选择题与做应用题的思路相同,他们都会根据已知条件列方程,但是由于选择题中已经给出特定的答案,往往只是让学生在四个答案中选择出一个正确的,若学生可以掌握有效的解题方法,则能够通过反推或排除的方法做选择题。此时学生的做题准确率与做题效率均会得到提升,学习积极性会更强。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应该利用微课为学生呈现“简易方程”选择题与应用题的区别,引导学生形成多角度思考与解题的意识,让学生能够总结出选择题做题技巧,促使解题思路更加清晰准确。

在小学数学作业辅导中开发并应用微课时,教师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以学生为课堂主体,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在利用微课为学生进行小学数学作业辅导时,教师必须以适当的讲解方式,保证班级中每一位学生都可以理解其中所涉及的数学内容。

2)将微课内容与数学教学内容有效结合起来,促使学生可以更好地利用微课学习数学知识,提升数学水平。

3)不断提高微课制作水平。由于小学生通常会对新鲜的事物产生好奇,因此,要想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小学数学教师就需要抓紧时间学习微课制作方法,保证在微课中可以引入更多动态元素,吸引学生的学习注意力,进而帮助他们理解数学作业题目,更好地完成作业。

总之,在教育改革发展背景下,教育信息化已经成为时代发展潮流。小学数学教师要想让学生能够做好数学作业,让学生在做作业环节更扎实地学习到相关数学知识,就需要根据教学内容制作作业讲解微课,为学生呈现正确的解题方法,梳理习题解题思路,解决疑惑,引导学生举一反三,保证学生可以在微课的支持下掌握正确的做题方法,在勤加练习的过程中实现个性化的自主学习。

[2]杨财英.探究微视频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策略[j].考试周刊,2017(73):88.

小学数学作业的设计的论文

摘要:新课程作业设计要在激活学生思维、引发学生创造性思维、实现“在创造”上下功夫。作业不应只是单一、枯燥的文本,而应该是富有色彩、充满情趣的多元复合体。因此,教师设计作业时要注意结合教材,结合学生生活实际,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从形式、层次上进行优化设计。做到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激发学生自主参与,满足各种需求。

小学数学的作业设计研究论文

以往数学教学当中的作业只是写和算,枯燥无味。而现在应将数学作业看成学生解决实际问题、拓展思维、激发创新能力的施展平台。数学来源于生活与实践。学生只有在生活实践当中才能感悟到数学的真谛,养成自主探索、亲身实践的能力和创新意识。因此笔者布置作业时,根据学生学习活动经验,设计一些学生主动操作、试验的作业。如认识完长度单位“米”后,笔者布置了这样一个家庭作业———让学生回去后,在父母的帮助下,量一量家里人的身高,并作为家人的小资料记录保存下来。通过这些作业,使学生意识到原来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

(二)布置小学数学作业要形式多样,具有层次性。

数学作业形式多样,学生做作业就有好奇心,对数学学习产生兴趣,正所谓“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如笔者在给学生上完“方向”这节课后,留给学生一道口头作业,利用上学与放学路上的时间,认真观察,说说学校到家里或从家到学校的路线。学生在愉快的游戏当中不但学到了知识,而且在“寓学于乐”中提高了学习效果。在教学当中,每一个班的学生数学学习水平参差不齐,我们布置的作业就会使优秀生“吃不饱”,差生“吃不了”的事情发生。为了照顾全体学生,首先,我们可以布置一些“自助餐”式的作业,根据不同学生的水平,将作业分成a、b、c三个层次。a层适合水平差一点的学生,b层适合中等水平的学生,c层适合优秀的学生。以圆锥的体积为例,a层是已知圆锥的高和底面面积,求圆锥的体积。b层是已知圆锥的高和底面半径或圆锥的高和底面直径,求圆锥的体积。c层是已知圆锥的底面周长和圆锥的高,求圆锥的体积。其次,布置一些“套餐”式的作业,如在学生学习完小数的混合运算后,笔者提供给学生这样的信息,苹果每千克3援5元、梨2援25元、桃子1援78元、橙子2援56元,根据信息自己提问自己解决。这样的作业因人而异,优秀生提的问题难一点,学困生提的问题简单一点,同时也减轻了学生的负担,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浓厚兴趣。

(一)及时面批。

作业批改是教师的常规工作,学生刚交上来的作业,教师要及时批改,最好是面批。面批时,及时指出学生不正确的地方,有利于学生知道自己的错误之处,并在教师的帮助下改正,也有利于教师知道每一个学生的哪些知识没有掌握,在纠正时具有针对性,在以后的教学调整中起到关键作用。面批还可以避免学生对答案或个别抄袭作业的现象。

(二)暂不评价。

每一个学生的智力水平和学习态度都不一样,就是优秀的学生也可能有失误的时候。当学生的作业错误多时,为了防止给学生过大的心理压力,教师可以采取暂不批阅的办法。帮助学生弄清错误原因,提出修改方法,让学生重新做完之后,教师再进行批阅。

(三)双向交流,鼓励上进。

教师与学生课内课外的交流面较小。我们可以借助作业双向交流,以鼓励学生上进为目的。首先,教师批阅要细致,注重每一个细节,如果学生弄错了,弄清原因,写上小批语。其次,鼓励学生写数学小日记。数学小日记写在作业后面,只需一句或两句话,记录今天的课是否听懂了,哪些地方没有听懂以及对教师的意见等。教师根据数学小日记,可以调整教法与教学进度,确定个别辅导的学生。

(四)多方面评价。

语文教师批阅学生作文时是很认真的,不但从作文写作手法、文章结构入手,而且还特别关注遣词造句、修辞的运用以及书写方面等。我们在批阅数学作业时,不能只关注对与错,还要从学生解题思路、方法、算法、计算结果、书写等多个方面入手,给学生一个全面的评价。现在笔者给学生作业上有三个层次的评价,如果学生本次作业评价结果是“优甲a”,至少说明,本次作业全对才得“优”,解题思路与解题方法很好得“甲”,书写很整齐得“a”。总之,每次布置的作业,我们不要让学生仅仅看成做了一道题,完成了一项任务而已,不要让教师视为例行其事地画几个符号。而要看成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创新意识、动手操作能力的活动,教师与学生交流的平台,教师掌握教学境况,实施个别辅导、鼓励学生上进的必要过程。

小学数学的作业设计研究论文

我们在作业分层方面的做法是,把所教班级的学生分成两个或三个层次,作业也进行相应的分层。

1、硬性分层:即老师只根据学生的学习成绩对学生分层而不考虑其他因素。将全班学生分成:a层次为成绩暂时落后的学生,b层次为成绩中等的学生,而c层次的学生成绩相对较好,人数也较少(不在班级公布学生所处的层次,但学生知道自己的层次)。这种分层相对比较公平,因为分数是硬性的。但也有很大的弊端,因为忽略了学生的其他因素,如智力水平的差异,学习兴趣的差异,和学习潜力的差异等。教学时,学生则按上课时的分层布置不同的作业,并采取不同的评价方法。

2、软性分层:即老师给出分层题目,比如说同一节课后,布置三个层次的题目,让学生自选愿意做的层次完成就可以了,同时鼓励a层学生挑战b层题目,b层学生挑战c层题目,c层学生挑战课外资料。或者布置好对于绝大部分中等层次学生适当的作业后,可对层次好的学生布置几道加大难度的附加题,当然也可鼓励中等生尝试去解决难题,提高其学习的主动性。软性分层的好处是使学生能够在自愿的基础之上进行自主选择,满足不同的需要。不足之处是容易造成惰性强的学生养成更大的惰性。

3、多样化分层:即老师不拘于常规,而是根据学习内容的特点,灵活采用多种分层方式,以完成不同时期对学生训练的要求。

这种做法体现了新课程理念中尊重个体差异,面向有差异的全体学生。体现了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的课改理念,也响应了“以学论教,教是为了促进学”的课改口号。是优效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环节。

1、激发了学生们的学习热情,挖掘了每一个学生的潜能。每次上完课,我都针对全班每一个学生的不同情况,布置必做题与选做题或定量不定时作业。例如:在布置课外阅读杂志《数学报》就是属定量不定时。我给这样不同要求,学生们都能愉快地完成自己力所能的作业。

2、评价方式随之改变。因作业的布置是因生而异,即重视了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个性发展。被评价者处于主动地位。所以,学生都能受到老师不同地鼓励性评价,这样的评价能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激发其内在发展的动力,从而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获得发展,实现个体价值。例如:我班有两个学生,一个叫侯鞠,一个叫陆张杜。刚进入我班时,他们俩均很差。针对这种特殊学生,我给他俩布置的作业是每天坚持练习口算20条,适当练习新课教学中的基础题;班级或年级小测试时也给他删去一些难题,并且将这些难题的分数加到其他基础题中让他们进行测试。这样,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在他们取得进步时,教师不断给以赞扬、鼓励。他们的学习就很愉悦,学习的干劲就很足。期末测试他俩与大家相同的试卷,也分别取得了62分和65分的好成绩,比以前有极大进步。

3、师生心情皆愉悦了。学生是具有多元智力的个体,所以要求教师的教学要具有个性化,而分层布置作业正是这种个性化教学的体现,并且它改变了过去一刀切现象,避免有的学生吃不了,有的学生吃不饱现象,现在他们各取所需,各有所得。饿的吃饱,饱的吃好,使每个学生都成为了成功的有效的学习者,学生高兴了,老师也就愉悦了,因为“以学论教”,“教”就是为了促“学”。

由于进行分层次教学,采用不同的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法,致使教师的工作量相对增加,对教师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必须具备熟悉整个教学年段的内容、熟悉各种不同的教学方法、熟悉所教班级这三项基本功,这对一个教师来说是一个很高的要求:教师要改变原有教学的方式;要改变课前准备的关注点和备课方式,充分关注学生:走进学生中间、了解学生学习行为、进行学情分析,从而进行教案设计,不断改进教学方法;要改变了教师对教学能力的认识;正是这些改变,大大的提高教学质量。

分层布置作业,是老师尊重学生的体现。老师关注了学生个体差异,为满足他们不同的学习需要,而创设的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达到了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的目的,培养了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真正能起到了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的目的。

小学科学探究性作业设计的研究论文

摘要:“小学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法的选择,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从而布置合适的作业。

关键词:小学语文 作业 能力。

《语文课程标准》倡导学生做学习的主人,新课程改革由更多关注学习的结果转为更多地关注学习的过程,让学生乐于学习,主动参与学习活动,勤于动手动脑,积极探索。

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语文课程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这些目标的实现不仅依赖于课堂教学的改革,还依赖于作业的改革,因为作业是为巩固课堂教学效果而设计的供学生课外进行的练习。它能够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扩大知识面,发展学生的智力和创造才能,是教学过程中一个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

目前,小学生课外作业既多又滥,缺乏创造性,影响了儿童自主地生动活泼地发展,甚至会使学生对学习产生消极情绪;因此,我注意在作业设计上多下功夫,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对小学语文课外作业进行了变革,真正把学生从烦琐的、机械的、重复的练习中解放出来。

一、快乐学习运动记忆。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没有兴趣的学习是枯燥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长此以往,对语文学习的厌倦就在所难免,语文教学当然就难于逃脱费时低效的窘迫。教学中,针对学生的个位特点以及认知水平,我设计了许多作业练习。有的是随堂练习,有的是课前的预习,更多的是学习课文时的动手动脑作业。画一画。唱一唱、演一演、做一做,说一说等许多实践性很强的作业时常出现在我的课堂中。应该说,比起常规的抄写练习,难度是较大的,可是完成的情况却比想象的好许多,学生不但不把它们看成是负担,能按时完成,而且还花了很多时间,把他们自己的作业完成得与众不同,独具匠心,可以说以作业为乐。将学习从单一的抄抄写写中解放出来,不仅激发了学生浓厚的作业兴趣,而且培养了学生动手,动脑,想象,思维等多方面的能力。

二、因人而异形式不一。

(l)学生可以自主选择作业的内容和形式。“自主”应当成为小学生语文作业设计的.重要原则。教师应该针对每个学生的接受能力的不同合理地设计作业,增加作业的可选择性。我们可以把作业设计成“快餐”型。让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和能力去选择。如a套餐的题型灵活多样,偏重于理解、想象、运用:b套餐的题型较a套餐要低一层次;而c套餐多为比较简单的巩固性作业。这样的作业布置能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要求,能力强的可选择较难的做,能力弱的,可以做简单的。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使不同层次、不同水平的学生都能体会到成功的乐趣。同时,学生又具有好强的心理,有的学生往往会知难而进,又有一部分学生会在自己的“最近发展区”去跳一跳,摘到“果子”。另外,在作业形式上也要多样化,使作业从“写”的单一形式中走出来,听、说、读、写全面开花,将听、说、读、写与演、唱、面、制作。游戏以及参观、访问等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巧妙结合,让作业富有趣味性,具有吸引力。

(2)学生可以自主选择作业的数量和完成方法。一刀切的作业往往增加后进学生的课业负担。如果学生自己选择作业,就可以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提高作业的针对性。另外,对于作业,过去片面强调独立思考,没有把“合作”作为必要的素质来培养。自主性的作业应当允许学生选择完成的方式,可以在与爸爸妈妈的合作下完成,也可以和小伙伴合作完成。如和爸爸一同制作拼音卡,搜集资料,参观调查;和同学一起完成小制作,小实验,排演课本剧等。

三、多科整合开放作业。

学科整合的思想是新课程改革的又一重要指导思想,学科整合有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在作业改革中,我们可以把美术、音乐、思品。英语以及信息技术等学科与语文学习整合起来,使他们都为学生的发展服务。比如,学会了有关蔬菜的词语后,让他们跟爸爸妈妈学着去某场买菜;这样把作业设计与儿童的家庭生活。社会生活以及其他各科的学习活动结合起来,构成一个和谐的学习整体,以巩固、应用、深化所学的语文知识,使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巩固语文知识,发展语文能力、创新能力,在丰富的社会生活中得到提高。综上所述,作业的革命是为了实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让他们主动发现和探索问题,是为了挖掘学生的潜能、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发展。作业改革要踏踏实实地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成为激励学生学习的重要手段,成为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活动,成为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和体验成功乐趣的活动。

因此,教师不仅要鼓励学生随时记录下“智慧的火花”,在作业的引导方面做出表率,最好能定时在内容、感想等方面与学生进行及时的交流、切磋。这样,学生的作业不但能及时得到教师的帮助、指点,而且他们能及时体验作业的快乐,创造的快乐。充分感受到作业对于自身提高的作用,从而长久地保持语文学习兴趣,形成良好的作业习惯。

小学科学探究性作业设计的研究论文

摘要:本文对小学科学探究性作业的现状、有效性、作业形式及评价方式进行了初步的探讨,旨在探索符合学科特点和学生学习的实际,能有效提高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新途径和新方法。小学科学探究性作业设计的研究对引导学生客观地提出问题,自主运用多种方法,比较科学地分析和解决问题具有非常积极的促进作用,并且有助于提高学生思维的广度和深度。

一、研究的背景。

实施素质教育以来,为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要求小学科学不设书面作业,课外可布置一些具有探究性的作业,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做到学以致用。这一改变的实施,使广大科学教师手足无措,无计可施,科学课作业的布置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1.科学课作业内容拘泥于课堂知识,拘泥于教材,多为完成课后练习,或完成同步练习,或预习新课,内容单一。2.机械、重复的作业较多,并且追求整齐划一的答案。3.科学课作业形式单调,死记硬背。4.学生动手实践方面的作业少,操作性难。

那么如何调动学生做作业的积极性,让学生把科学课作业作为一项自己需要的、乐意做的事呢?同时在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同时又能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呢?……这些问题值得研究。

探究式作业设计的形式应是丰富多样的,我采用的.较常见的科学作业形式有如下几点。

1.实践活动作业。

如科学课中的小制作可以结合教材中的某个研究专题进行。比如,让学生利用教师提供的材料和自己需要的材料制造一艘可以运载货物的小船;鼓励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设计小车,用身边的材料制作一辆象“火箭一样快”的小车;鼓励学生用最少的材料做一个“鸡蛋保护器”等等。

2.收集资料作业。

比如,在学习了磁悬浮之后,可以让学生通过网络、报刊等资料寻找有关磁悬浮的信息资料。另外,学生还可以通过电视、广播、杂志等形式,获取一些最新的科学新闻,或了解一位科学家或者一位科学家的事迹,最后要将这些资料整理成小摘录,作好笔记或写出读后感。

3.科学小论文。

学习科学的过程一般以探究的形式展开,学生在科学探究中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实验验证、讨论分析、得出结论等过程。

这一过程中,学生不断地探索着、前行着,不断地感受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境界。这种体验对学生来说,是非常宝贵的。写小论文的形式就是一种展现学生探究思维过程的好方法。

4.调查报告。

科学的教学过程一般以探究为中心展开,学生在科学探究的过程中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实验验证、讨论分析、得出结论等过程。有时探究过程还需从课内延伸到课外进行,为了详细、全面地记录探究的过程,写调查报告就是一种较好的形式。另外,科学作业的形式还有观察记录、梳理数据采取的柱状图等形式,教师可根据教学的需要自行选择,以激发学生做作业的兴趣。

评价是建立在检查的基础上的,评价的目的是激励学生,让学生对实践作业充满挑战感和成就感,对科学学习充满乐趣。我们的评价方式主要采用以下三种。

积分式。我们将科学实践作业按完成的及时与否以及作业质量高低进行评分,并纳入学校“海娃拾贝”实践贝的积分行动中,让学生在获得实践成功的同时,得到期盼的实践贝积分,增加他们对作业的成就感。

2.展示式。

实践作业的优秀作品通过展示达到激励的目的。我们将学生的作品或作品照、记录表、日记等在学校宣传窗的科技版块内进行展示,同时附上展示学生的照片,让全校师生都来欣赏他们的实践成果,增加学生的自信心和自豪感。

3.比赛式。

为了保证实践作业的成效,让大多数学生都能坚持完成实践作业,我们将有些实践作业如《养蚕日记》、自制橡皮筋动力车赛车活动、月相观测等列入学校科技节活动的比赛内容之一。通过比赛激发学生完成作业的兴趣,保证作业能以较高的水平完成。

总之,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续,是师生互相交流、互相沟通的一段历程。作业不仅是学生检查自己学习效果的一种方式,新课程标准下的探究式作业,更是学生展示自我、自由发展、不断成长的舞台。所以在实际的教学中,应注重学生探究性作业的设计,使学生乐做善思,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丰富素质教育内涵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

2.教育部关于印发《普通高中“研究性学习”实施指南(试行)》的通知.教基[]6号,4月9日。

3.尹后庆关于“研究性学习”若干问题的思考.上海教育,(17)。

4.易凌峰研究性学习的心理学基础.惟存教育网,探究学习。

小学科学探究性作业设计的研究论文

合浦县石康中心广西北海536100。

教学工作是学校教学的中心工作,正因为如此,教学工作在学校的中心地位,决定了教学管理特殊性和重要性。教学工作的成效,主要取决于教学工作的管理,而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教学质量的优劣。在教学管理工作中,我们要以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始终遵循规矩,科学地组织和使用教学系统内部的人力、物力以及时间和信息等,努力提高教学管理水平,使其管理方法更具有科学性。

教学管理必须遵循科学性原则,这也是教学管理的基本原则。要以科学发展观的理论为指导,遵循教育教学和管理过程的客观规律,要以科学的态度,进行研究和处理教学管理工作范围内的各种问题,并善于用现代科学技术和科学手段进行学校教学管理,才能取得较好的管理效果。

1学校教学管理工作,要以科学理论为指导。

以科学理论为指导,是搞好教学管理的根本。我们要用现代科学教育理论指导教学管理工作,学校领导必须认真学习《教育学》、《心理学》和《学校管理学》,以科学理论指导教学实践,树立现代教育教学管理意识,不断地提高教学管理的水平。因此,首先强调的就是提高管理人员的素质水平,才能抓好教学管理工作。

掌握科学理论,并以此作为基础,这对教育管理才有更强的说服力和可信效度。在教学管理工作过程中,我们要充分调动教师教学的积极性的同时,辅之以科学的教学量化评估手段,把教师的工作态度、工作效率以及劳动纪律等方面进行合理公正的评估考核,实行量化评分,实施奖勤罚懒。在量化的评分中,必须做到公平、公正、准确、实事求是地评估,要充分了解每位教师的教学情况,才能把评估工作做细做好,以提高教师教学的积极性,提高教学管理工作水平。

2必须尊重客观规律,实事求是按规律办事。

教学管理工作,必须遵循教学和管理过程的客观规律,以及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才能减少失误和少走弯路,以达到较有成效的管理效果。例如,在各学科教学过程中,要求我们教师要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水平的规律,在课堂上传授科学知识时,要按认知规律和一定的科学体系进行教学。在中学新生刚进学校时,首先要注意抓好科学知识的衔接教育,而初、高中的科学知识,跳跃性较大,学生需要一个适应的过程,我们必须按照学生的实际情况,按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进行教学。学校教育以教学为中心,学校分管教学副校长、教务处必须注意协调安排好教学工作,使各学科教师能按规律办事,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必须按客观规律办事,要以提高教学质量为目的,才能更好地提高教学水平。

3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进行科学的教学管理。

在教学管理工作中,运用现代化管理手段,进行科学管理是十分重要的。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建立校长办公室系统,如语言、微机系统,教学、考试监控系统,就可以大大地提高教学管理效率。运用现代科学管理手段,是当前教学管理的重要研究课题,是现代化教育的标志之一,相对于旧传统的管理模式,它具有极大的优越性。通过现代化的管理手段,才能提高教学管理效率。因为运用现代微机系统,资料储存量大,增大了管理容量,使管理水平大大提高。在教学管理工作过程中,特别是利用现代化教学数量化理论,对教学管理的一些内容进行定量分析,能取得更好的效果,运用信息论原理设计教学管理程序,利用微机来储存资料,使教学管理达到一个新的科学水平,以提高教学效果。

4拟定科学的管理方法,要有创新性的常规。

拟定科学、合理并有一定创新的常规,是实施教学常规管理的第一步,必须认真考虑如下几方面的问题:

4.1要有方向性。学校的教育教学管理,必须符合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反映坚定不移的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体现把“应试教育”变为“素质教育”的各项“转轨”政策。同时教学常规必须符合学校管理规律。例如,教学管理工作必须促进全体学生全面发展的规律,提高教学管理水平,必须依靠教师,要注意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才能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

4.2要有实际性。教学管理常规必须从学校实际出发,从教师的实际情况出发。例如,学校的生源、师资力量,教学设备、学校资金等方面的客观条件要科学地制定教学管理的措施,在教学管理工作中常提出的要求,是执行者经过努力能达到的,切不可过高或过低的要求,以挫伤执行者的积极性。

4.3变他律为自律。学校制订教学管理常规要有约束性、限制性,必须通过正面的要求与奖励、支持,强化个人那些符合社会的需要,并符合教育教学发展的要求,为社会所需求的愿望、追求与行为,以使师生员工从“要我做”的他律状态,转化为“我要做”的自律状态,激励教师进取向上,鼓励教师在教学改革中不断改革创新。

实践证明,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工作,要做到有计划、有措施实行教学管理,才能提高管理工作水平,使受教育者在学校接受系统的知识武装、技能训练和思想塑造。因此,必须加强学校教学管理,才能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特别重视教学管理的科学性问题。

小学科学探究性作业设计的研究论文

面对全社会一致呼吁为学生减负的大环境,许多教师都在苦苦求索着减轻学生过重负担、增强实效的途径。对于如何才能“减负”不“减质”,实现“减负”与“增效”的有机统一,许多教师不约而同地将研究的目光更多地投向了“作业设计”。随着减负热潮的影响,我在教学中针对如何“优化作业设计,提高教学效率”这一问题进行了尝试。

一、加强实践,跳出作业的“纸上谈兵”

新课标指出:数学课程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学习数学的重要目的在于运用数学知识去解决日常生活、学习、工作中的实际问题。数学教学如果脱离实际,那么,数学学习就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更谈不上学生有意义地学习数学和获得有意义的数学知识的目的。

为此,数学作业设计倡导实践性,在体验中学习知识、掌握知识,在实践中运用知识、盘活知识。

这样实践性的作业设计,引导学生从小课堂走向大社会,给学生以更广阔的学习数学的空间。学生学到的将不仅仅是数学知识本身,更重要的是观察、分析、合作、交流、创新、实践等综合素质得到了培养和训练。

二、立体整合,步入作业的“你中有我”

新课标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强调课程与课程之间的整合。数学学科本身与其它学科就有着密切相关的联系,因此,数学作业的设计也应该顾及整合性。

例如:教学《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时,可以设计这样的整合性作业:出示一首古诗:“春水春池满,春时春草生;春人饮春酒,春鸟弄春色。”问题:(1)、哪一个字出现的次数最多?(2)、“春”字一共出现几次?(3)、“春”字出现的次数占全诗总字数的几分之几?(4)、找一首诗,某一个字出现的次数至少占全诗总字数的1/5。

这样似数学非数学的作业,新颖独特,既让学生品味了中国语言文字的美,又拓宽了学生数学学习的视野,为学生构建了多角度、多方位、立体化的发展环境。

数学本身就是整合的而非分科的;是具体的而非抽象的;是广域的而非限定的。加强数学作业设计的整合性,不能仅仅拘泥于一种方式,而要从立体的、多维度的角度把握数学学科与其他学科之间的关联,注重知识的重组和综合运用,真正使数学作业成为学生益智、长知,陶冶情操的有趣活动。

三、发展学生思维,体现作业的开放化。

如果能善于挖掘知识中的潜在因素,合理、恰当、巧妙、灵活地设计一些开放性的作业,对学生的思维进行求“新”、求“全”、求“活”的调控。那么,将有利于发散学生的思维,使学生敢于标新立异,提出各种问题,进行大胆创新。

例如:教学《百分数的应用》后,可以布置类似的开放作业:“六年级(1)班有48名同学,在读书读报活动中,班委决定每人购买一本价格为5元的书。而书店对于一次性购买50本及50本以上者给予打九折的优惠。根据以上信息,说说你的购书方案。”学生在作业中提了多种购书方案:1.学生个人单独购买,全班共付:5×48=240(元);2.班级统一购买,并且购买50本,全班共付:5×90%×50=225(元),书多买2本,钱还少花15元;3.多买2本再按九折转卖出去,全班共付:5×90%×50-5×90%×2=216(元);4.多买2本再按原价转卖出去,全班共付:5×90%×50-5×2=215(元);从中发现后两种方案比较合适,而且最后一种方案最为合算。

这样开放化的数学作业,让学生对所获信息采取不同的处理方法,得到不同的解决结果,并且从中发现最为有效的解决问题的.方法,闪烁着学生独特的创新精神,也让学生从中体验到思考的快乐感和创新的成就感。

四、拓宽学习空间,体现作业的生活化。

陶行知先生认为:“生活即教育。”的确,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处处能用到数学。生活中也有取之不竭的数学教育资源。因而,如果作业能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经常布置一些与学生生活相关的作业,就能让学生学会用数学知识解决现实问题,使学生所学的知识得到继续拓展与延伸,使学生经历知识的发生、发展的全过程。

这些生活化的数学作业,不仅巩固了课堂里所学的知识,而且拓宽了学生的学习空间,开阔了他们的视野,增长了他们的见识。

新课程改革的重要目标是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而积极探索并实施多样化的数学作业形式是一个重要切入口。让我们逐步将“作业布置”转向“作业设计”,在作业内容与形式上改革和创新,逐步实现小学数学作业方式的多样化,使学生从单一、枯燥的课外作业练习中解脱出来。

提升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性研究论文

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教育的进步,为了实现小学数学有效教学,数学教师要不断结合新的教学理念对自己的教学过程进行改革,使学生能够跟上时代发展的脚步,不被社会所淘汰。

我国目前对基础教育的重视程度不断加深,也对基础教育的课程进行了多次改革,效果非常明显,我们可以看出基础教育所取得的进步,也能感受到基础教育已经逐步深入民心,成为全民重视的教育项目。但是,从小学数学教学来说,我们仍然能够看到它与课程改革不相协调的地方,二者之间仍然有着不小的差距,课堂教学所收到的效率依然很低,有的课堂甚至出现了无效的现象。从表面上看,这种现象对小学数学的教学质量产生了的较坏的影响;从本质上来说,它对小学数学课程的改革产生了的很大的制约,使小学生的综合素质难以得到有效的提高。因此,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采取各种有效措施来提高教学的有效性,使学生的注意力全部都集中到教学上去,促进小学数学教学质量的提高。

一、分析当前的教学现状。

(一)教师没有明确的教学目标,教学设计不合理。

当我们需要对教师的教学结果进行检验时,主要就是要看他的教学目标,而教学目标的设定也不是随意得来,而是要结合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综合的考虑。目前,在我们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没有设定明确、合理的教学目标,要么过深,超出学生的能力之外;要么过浅,无法引起学生的兴趣,自然就无法收到良好的教学结果。有些教师为了省事、方便,不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与学习程度,全都采取“一刀切”,这样,无论是优等生还是差生,他们所面临的学习要求都是一样的,这就势必会导致优等生失去了上升的空间,难以得到更大的提升,也使差生觉得自己和学习目标之间有着非常大的距离,难以达到教师的要求,长此以往,他们的自信心就会丧失,对于数学学习的兴趣也会逐渐变淡。

(二)学生无法集中注意力。

很多教师的课堂上都容易出现学生注意力不集中的问题,这种现象的产生多是与教师的教学有关,可能教师采取了不恰当的教学方法,使学生无法抵挡数学的枯燥性,再加上教师的教学语言不是很幽默、风趣,无法激起学生对于数学学习的兴趣,他们的注意力就难以集中到课堂上来。再者,小学生的年龄是6-12岁,在这个年龄段,他们的注意力无法维持太长的时间,尤其是低年级段的学生,他们的注意力持续时间大概是20分钟,这只是一堂课的一半时间。由于小学生尚未形成较好的自制能力,当外界有干扰产生时,或许是一只小鸟飞进教室,或许是风吹动纸片,都会使他们的注意力转移,这就直接导致了课堂教学效率的低下。

(三)教师的教学方式较为单一。

数学的理论性很强,对于学生的逻辑性思维也有着很高的要求,因此,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采取合理的教学方式来对学生的逻辑思维进行培养。很多教师都忽略了学生之间的差异以及小学生喜欢新鲜事物的特性,长时间采取单一的教学方法,这不仅与课程改革的要求不符,也无法适应当前教育和教学的发展,使小学数学教学的效率低下,教学质量受到了很大的影响。

二、采取有效措施,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一)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目前,很多教师的教学思想尚未得到完整的转变,他们仍然采取以往那种传统的教学模式,将自己的关注点放在了教学效果和授课方式上,忽略了学生学习体会与感受,对于学生能在课堂教学中能够吸收多少也没有太多的关注。这种错误的教学思想势必会导致课堂教学效率的低下,我们只有进行彻底的转变,才能使教学迎来新的生机。为了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创新能力、探究能力都能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小学数学教师要做的就是从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入手,让学生在日常的学习中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与学习习惯,无论是在课堂还是在课外,都要严格要求学生,不能松懈,以免学生产生懈怠心理。

(二)将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

教育的最终目的和走向就是运用,使学生所学的理论知识能够成为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法宝,并在这个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促使学生在实践中能够更好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小学的知识都较为简单,内容也与学生的生活实际比较贴近,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努力将所学内容融合进学生的实际生活,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的数学知识。生活中的很多事物都有可以用数学的方式进行表达,也能用数学知识解决很多问题。这样做,不仅能够让学生觉得知识的学习很亲切,也能使学生的应用能力得到培养和提高。如进行20以内的加减法学习时,我将班上的学生分成了三个小组,让学生数一数本组有多少人,有多少个女生,多少个男生。话音刚落,学生就抓紧时间点数自己组内的人数,你点我,我点你,课堂气氛极为活跃,每个学生都被调动了起来,很快就融入了课堂的快乐气氛之中。在学生数清后,我就点名让学生说说本组人数是多少,男生和女生人数分别是多少,这三个数之间有什么关系。学生经过思考后回答:男生的人数加上女生的人数等于小组的总人数。利用这一问题,我让学生去寻找身边的此类数量关系,有的学生说:桌子的数量加上椅子的数量等于教室里桌椅的总数。也有学生说:我的铅笔的数量加上圆珠笔的数量等于铅笔盒内所有笔的总数。这样,学生就准确地认识了加、减关系。本次教学最大的特点就是能够从学生身边的实际情况入手,激发了学生对于数学学习和应用的热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课堂教学也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三)创新教学方法,改变单一的以讲授为主的课堂模式。

要想改变传统的以讲授为主的课堂模式,我们首先要做的就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真正参与到数学学习中来。如进行轴对称图形的学习时,我将一些他们在生活中经常见到的物体,如电脑、飞机、书、奖杯等画下来,让学生将其按照图形剪下来,然后进行对折,引导学生找出这些物体的共同性,激发学生对于轴对称图形的学习兴趣。创新教学方法,还可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诸如对话教学法、学生分组讨论教学法等。教师要对学生的创新思维进行培养,使学生自行获取数学的学习方法。总之,要想提高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性,就要培养小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改进教学手段,将教学与实际生活相联系,教师还要注重教学反思,这样才能最终提高小学数学课堂的教学有效性。

提升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性研究论文

1.1利用网络资源,设计符合自己班级的教案。

老师在设计课堂教学时,借助网络无穷无尽的教学资源,借鉴优秀老师的教学设计,教学片断,设计符合自己班级的教案。为了提高教师对网络资源应用的意识,我们安排两位参加课题研究的老师,让其中一个老师用自己以往的方式设计一节课,另一个老师利用网络资源查找本节课的教学设计,进行挑选应用。备课组活动时,让大家对这两节课进行讨论,交流,让大家感受网络资源的优越性。经过一段时间的交流讨论大家有了共同的认识,运用网络资源来设计教学的优越性。例如九年级下册,《梯子的倾斜程度》教材的配套教案用的多媒体课件,我总觉得操作性不强,我在网络上查找这一节的教学设计,有很多种课堂设计。其中一个老师的教学设计,我觉得更加直观,有操作性。根据自己班级的情况,设计教学方法。课堂上我没有用多媒体课件,就用一把尺子来代替梯子,用几个粉笔盒来改变梯子的高度,从而改变梯子的倾斜程度。让学生从观察和操作中感受梯子的倾斜程度与角度有关,也与对边与邻边的比值有关系。课堂气氛活跃了,学生讨论积极了,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通过这次课堂教学,我真切感受了网络资源的丰富性。

1.2合理利用信息技术设计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每节课的情景引入既要有趣味性,又要有针对性,不能盲目提趣。例如:七年级上册第一章《生活中的立体图形》,课本和教学资料上只有一些图片,还不清楚。学生说不明白,老师上课都受到这样的困扰,备课时,我利用多媒体把书上的图片做成动画。学生指出图片中的立体图形后,用鼠标一点,图片立刻放大,展示出来,并且是标准的立体图形。提高了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对图形的认识。

1.3利用网络开展同课异构。

每学期要求课题组的成员坚持开展同课异构教学活动,大家上同一节课,促使大家要想课上得与别人不一样,只有利用网络资源查找课例,多看那些优秀教师的教学设计,设计符合自己班级的教案,来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学校为了促进课题研究,每学期都举行教师教学比赛。所有参加比赛的老师,上同一章节的内容。老师利用网络精心准备,上出的课各不相同。同课异构教学活动,大大提高了老师的教学水平。

1.4利用网络,建立博客,与人交流。

网上聊天已经成为一种时尚,借助全省教育厅开展的教师建立网上工作室这个平台,我们把自己的教学设计和制作的课件发到网上,让大家来提出意见。根据大家的意见再修改和完善自己的教学设计和制作的课件。这样避免了同事间不好意思提出缺点的尴尬,逐步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2、利用信息技术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信息技术能够提高课堂兴趣,丰富课堂内容,它有着比用黑板教学得天独厚的优点。利用网络资源可以为我们提供丰富的课堂教学视频。

2.1多媒体课件增加课堂容量。

现在的学生聪明、活泼。课堂上老师如何把这些学生组织好、引导好,是一个难题。我们的课堂内容少了,他们就会精力分散,甚至说话捣乱。课堂内容没有趣味性,学生又会开小差。课堂上老师要让学生有事干。黑板和增加小黑板的内容难以满足学生的需求。我们利用多媒体课件来增加课堂容量,根据课堂情况也可以随时增减。

2.2利用多媒体的动画效果,提高教学质量。

在课堂教学中,经常会遇到一些图形的变化,图形的移动问题。利用多媒体课件的动画效果,能增强学生的理解力。例如:在《轴对称图形》的教学中,课本上的.图形,我们只能演示正方形、长方形等一些简单图片,对一些稍微复杂的图片,就没法演示了。用语言描述,远远不如多媒体做的课件,把图形折叠展示,提高学生的认识。而且学生很容易确定对称轴。

2.3利用多媒体课件画图、板书,节省教学时间。

数学课上,有很多老师都有一个烦恼,不怕讲课,怕板书。如应用题、文字题,题干较长,几何题的图形,课堂上会浪费时间。利用课件直接展示,就解决了这一难题。例如:前几天课题组的一个老师,上了一节《二次函数的性质》的复习课,要画很多二次函数的图像,来研究二次函数的上下、左右平移。如果在课堂上画图,一节课根本完成不了学习任务。利用信息技术做成课件来展示图像,让学生观察,既节省时间,又提高教学效果。根据学生的回答,老师利用多媒体课件的动画效果,把二次函数的图像进行上下、左右平移就得到另一个二次函数图象。这节课效果非常好,得到听课老师一致好评。

3、用qq的聊天和qq视频帮助学生解决课后学习中的疑难问题。

3.1利用qq辅导与交流法。

首先我们取得家长的赞成和拥护。在开家长会时,我把qq号写给他们。告诉家长当孩子们在学习中遇到解决不了的问题时,就让他们把问题发送到qq群,我就可以帮助他们解决了。时间是晚上7:30到8:00。家长一定要监督好孩子,不要借机上网玩游戏或发送一些不文明的言语。我在班级里严格要求纪律,对不遵守纪律的学生就会被踢出qq群。我们班有40多人加入了qq群,在家长的配合下,学生学习中的问题得到了解决,成绩都有所提高。如:我班的昌若同同学,很老实,不爱说话。父亲在外地打工,妈妈又不能辅导,成绩一直不好,作业出现不会的,不能及时解决,慢慢的成绩就下降了。自从加入了qq群以后,作业遇到了问题,就发送到qq群,帮她及时解决。有些问题同学之间就互相解决了。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她的成绩不断提高,学习也有了自信。上学期参加了qq群的同学成绩都有进步,受到学生、家长、学校的好评。

3.2利用qq视频演示辅导法。

随着数学学习内容的加深特别是几何的学习,同学们在学习的问题就更多了。电脑上画几何图形和数学符号的书写很麻烦,我在班级里指导学生qq视频。学生只要把题目通过视频发到网上,其它同学也能通过视频给他讲解,效果非常好。大大的提高学习效率。通过实践与探索,利用网络备课,开展同课异构,提高了老师的教学水平。参加了qq群辅导的学生,成绩都有了进步。我们将继续探索如何利用信息技术提高数学教学的有效性,争取获得更多、更好的策略与方法。

提升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性研究论文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进一步落实,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成为了广大教师所追求目标和要求。所谓有效性教学,指的是学生在有效的时间内获得了真正的知识与发展,是课堂教学成功与否的关键。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实现有效教学,是小学数学教师一直关心的问题,下面我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对此展开探究。

一、科学制定教学目标。

在教育教学中教学有效性,指的是教学目标的顺利完成,而完成教学目标靠的是教师对教学过程的设计和把握。要做到有效性教学,就要将教学目标的实现作为教学的重点。教师在设计教学过程时,应该围绕教学目标来安排和制定,不能随意或者盲目地进行课堂教学,要充分保证数学教学的针对性和方向性。当然,教学目标的制定必须要合理和科学,要结合教学内容的需要和学生的实际特点来制定,突出重点,把握难点,以新课程改革下的三维教学目标为指导思想,将教学目标做精、做细。为此,小学数学教师必须要更新教学理念,转变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和学生的地位,将学生放到教学活动的主体地位,突出学生的价值功能,同时有效整合教学资源,将数学教材、学生情况、教学理念等做详细了解和分析,进而统筹安排教学活动。另外,教师还要认真研究教材和课程标准,把握教学的知识点,进行梳理和归纳,找出课堂上值得探究的问题,制定数学学习总目标和单元学习目标,并落实到每一节课上。

二、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在新形势下,广大教师要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贯彻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让学生自主去探究和获取每一个知识点,不限制学生的思维发展,提倡学生亲自动手、动脑、动口,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即教师要成为学生的合作者,努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理念,引导学生自主发现问题。另外,教师要为学生创设引起研究的环境,提出难易适度的问题,引导他们积极思维,进而找到解决问题的突破口,多给学生研究的机会,让学生获得成功的机会,增强创造的信心。当然,教师还要针对学生的不同特点指导不同的学习方法,做到因材施教,激发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只有学生有了兴趣,才能把事情做好。其实在每一个人心中,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求,希望能成为一个探索者去研究事物,学生也是如此,他们的精神世界中,同样有这种强烈的需求。因此,作为学生的引导者,要把学生引进研究性学习中,满足学生强烈的探究欲望,进而使他们产生更强大的学习动力,充分调动课堂氛围,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三、加强师生互动,使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

新课程改革下的小学数学课堂,应该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交往互动的探究过程。在其过程中,要重新定位教师的新角色,成为数学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促进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这就需要教师放下架子,主动亲近学生,和学生建立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数学教学过程本身就是教和学的和谐统一,所以,教学过程要具备多向情感交流的特征。在小学数学课堂上,如果只有教师的传授,忽略了和学生之间的交流,课堂气氛就会死气沉沉,教学活动也难以进行,无法实现对课堂完美的调控。在教学中,教师热情高涨,学生不主动参与,课堂效果也不会理想。小学生活泼好动,他们应该成为课堂上的主体,教师要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他们主动参与和表达的欲望。语文教师要面带微笑走进教室,让学生感觉到教师的和蔼可亲,学生学习起来也会感觉轻松和愉快。教师面带微笑的提问,缓解了学生紧张的心理,消除了师生间的鸿沟;幽默的语言,让学生放松心情,活跃了课堂气氛;和蔼的态度,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学生感到了教师的可亲,就会从心底里喜欢教师,然后由人及“科”。在课堂上,学生会大胆质疑,提出不同见解,使我们的课堂变得激情洋溢,生机勃勃。可见,只有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课堂教学效果才能得到显著提升。

在教学中教师要运用多媒体教学法,引发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在小学阶段,学生比较好动和爱玩,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果教师一味传授知识,并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发展,越来越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和考查,因此,教师要与时俱进,转变教学观念,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真正爱上数学学习。多媒体技术具有形象性、直观性、可操作性等多种优势,教师要充分发挥其优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小学生都喜欢动画,教师就可以利用多媒体图文并茂的特点来吸引他们的注意力,使枯燥的数学知识变得直观和生动。另外,对于教学中的重难点,教师也可以利用多媒体创设各种情境,让学生轻松地突破重难点,还可以运用问题教学法,激活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动起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每位教师都要重视教学的有效性,不断更新教学观念。学无止境,教无定法,教学本身就是一门学问,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设计适合学生的学习活动,定期审视自己的教学,不断进行深入的剖析、反思,找出有规律的东西,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不断“反思”中学习,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探寻和创新教学方式,并采用多种教学手段让学生产生积极学习的动力,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从而实现高效的书写课堂。

小学英语课后作业内容设计的研究论文

《英语课程标准》提出,教育的目标是学生的全面发展,以培养一个完整的人为目标。具有实践性的英语家庭作业不仅有利于开发学生的智力,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性格、坚强的意志和高尚的品格,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和多元认知能力。家庭作业作为课堂教学的有效延伸,它的功能实际上为老师所片面理解或者忽视,以为作业主要以书面为主,是学生通过动笔和记忆来巩固原有的知识,故采取传统的作业模式:一抄,二背,三做题。但是这样的作业往往是表面上看上去很丰满,实际上对学生英语技能的掌握的帮助则少之又少。

在新课程理念下,教师在设计实践性作业时,应从学生的实际需求出发,避免作业形式简单化,通过作业来培养学生的基本语言功能,并及时巩固学生所学知识和反馈课堂教学效果。同时,教师还要注意把教材内容与实际生活相结合,应遵循“生活即教育”这一理念,把作业结合生活实际,突出它的语用功能。“语用性”英语作业不只是以知识记忆为唯一目标,而是把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习惯作为重要目标,让学生通过动态的作业掌握学习的方法。

通过参加在太原举行的为期四天的第六届全国小学英语课堂教学观摩活动,聆听了全国各地优秀的教师代表所呈现的精彩纷呈的课之后,发现这些教师不但将作业进行了分层布置,符合不同学情学生的实际状况,让每个学生都有发展空间,而且更为关键的是突出了作业的交际性和语用性,真正培养学生用语言做事的能力。

国家新课程改革的核心告诉我们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学生发现了课堂之外的英语世界和课堂上的英语是息息相关的,他们自觉主动地去学习和模仿,并且把他们收集起来之后,他们渐渐不满足于仅仅是发现者,他们更想尝试着做一做创造者。如北京大学附属小学朱晓媛老师的一堂故事课,小象poppet和老鼠momo之间发生的故事,讲了小象没有道听途说,自己通过探究事实真相获得了友谊。在故事的结尾,请同学表演故事的同时,还让学生表达了他们自己对于这个故事的想法:doyoulikethestory?why?whodoyoulikebest?why?在homework环节中,朱老师给学生布置了读读这个故事并写上你的评论以及和同学分享你给这个故事编的一个结尾。她将故事延伸到了课堂外,通过作业这个载体,对课堂教学是种非常必要的补充,拓宽了学生的思维,通过作业更加深入了巩固理解故事,并完成对故事的整体回顾。另外,她的作业又是在具体的故事情境中完成的,让学生能在真实的语境中使用语言,充分体现了作业的语用性功能。学生在课后完成课堂内延伸拓展的“作业”,拓宽了学习和运用英语的渠道,增强了语言实践能力,并达到了获取英语知识的目的。“语用性”英语作业不仅巩固了课堂所学,而且丰富了作业内涵。使课堂教学延伸到最大限度,使学生走出学校、走出书本、走向社会、走进生活,从而让英语学习与生活真正融为一体。

在当今的教育教学中,单科独进已经越来越不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越来越多的教师已经注意到学科知识整合对于培养学生全面能力的重要性。学科知识在课堂教学中的相互渗透,有利于促进学生多科知识的整合,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作业布置作为课堂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它的功用更显突出。如东北师范大学附属小学于洋老师执教的上海版牛津英语4amodule3unitl《shapes》一课,在教师通过课件播放《thestoryofshapes》故事,创设真实语言情境,学生整体感知本课所学内容之后,引导学生在图像的帮助下领会circle,square,rectangle,triangle,star的含义,并通过小组合作以七巧板的形式展现出来,布置了图形创作画的作业,要求学生用所学的图形画出自己喜爱的图画,并用英语进行描述。让学生亲自动手去体验,比生搬硬套地搭设不符合实际的语境要来得直接而有效。学生通过动手完成各种形状组成的风景图、人物图、故事图等,激发了他们学习语言的积极性,使得他们有话题愿意去说,拓宽了学生的思维和想象能力。这是作业语用性的另外一种表现形式,通过“语用性”英语作业培养学生跨学科的运用能力。每个孩子都有表现的欲望,所谓跃跃欲试,不知天高地厚。

每一位孩子都愿意表现自己,他们会不计场合地露上一手、毫无顾忌地表现自我。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鼓励学生与学生、家长之间的英语交流,真正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让学生在展示自我的同时享受英语带来的无限快乐与自豪。在完成这些“语用性”英语作业的时候,师生一起分享学习的乐趣。

美国教育家华特指出:“生活的世界就是教育的世界,生活的范围就是课程的范围。”生活是最好的老师。在信息时代的今天,学生接触、学习英语的途径很多,应该在适当的时候鼓励学生收看电视、广播或上网去吸取丰富的课外资源,增加信息输入,多多寻找身边的英语,用生活中的英语来丰富自己的词汇。如青海省西宁市昆仑路小学马海桂老师执教的上海版牛津英语创设了在图书馆各种不文明的做法的情境,让学生在讨论中形成自己的价值观。

在课堂的作业布置环节,为培养学生能对所学的内容进行主动联系和实践,能向他人表述日常生活中的警示语,无论身在何处,都应该遵守各种规则的意识,马老师让学生寻找生活中的英语标志。学生在自己学校的角角落落去寻找那些带着英语翻译的路标,那些贴在墙上的英语俗语,以及每一个办公室门口的英文名称等等。对于这样常常见到的单词如entrance入口,exit出口营业时间,wetpaint油漆未干,nophotos请勿拍照,noentry禁止入内,nolitter勿乱扔杂物,onsale大甩卖等,学生很容易就能够记住。学生们在收集这些单词句子的同时,也锻炼了学生一种发现生活点滴的能力。

在设计语用性作业时,教师也应该注意细节,不能为了语用而语用,我们还需要关注以下几个环节:(1)以学生为中心,充分重视家庭的作用。如在中高段的作业中,教师可以尝试用英语进行点评。在英语点评过程中,作业评语所使用的语言和学生的语言水平相当。可以使用学生已知的super,ex-,wonderful,correct等,通过分析和讲解,使学生明白如何用语言来表达,并鼓励更多的学生能用语言和老师进行简单的交流。在低段英语作业中,教师作业的布置可以偏重于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和朋友、伙伴、家长进行对话,增加语言的复现率和使用频率,并请家长参与对于孩子作业的评价,这样不但能让家长能正视自己孩子的不足,同时还能用鼓励的方法激励孩子,拓宽孩子的语言习得渠道。(2)主次分明,分层布置。新课程下,因为学生的水平差异,不同层次的学生理解掌握同一知识的能力有差别,所以学习方式的个性化带来了作业设计的个性化。根据班级学生的实际英语水平,我们可以根据学生的能力差别划分为2-3个级别,再分别布置适合他们能力水平的语用作业,提高了单位时间的作业效率,也增强了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3)评估多元化,注重实效。随着二期课改的深入,评价内容也逐渐从注重学业转向注重潜能;从单一转向多元,评价的角度从终结性转向过程性、发展性,更多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为学生的语言学习提供更广阔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在实践中提高自身的语言水平。

《英语课程标准》指出:教学活动不能仅限于课堂,而应延伸到课堂之外的学习和生活中。英语课后作业就是对课堂教学的有效延伸,是英语教学中的重要一环。有越来越多的教师及学者投身到小学英语课后作业的研究中来。但目前小学生的英语课后作业布置及完成情况并不理想,机械性抄写作业所占比例较高,作业内容千篇一律,学生对英语课后作业兴趣不高,互相抄袭等。

这些现象说明,当前的英语课后作业设计仍需要优化和改进。为了解当前小学英语课后作业从不同视角进行了怎样的研究,收到了哪些成效,在哪些方面存在不足。笔者以“小学英语”、“作业设计”为检索词,通过知网文献库和读秀知识库检索搜集了相关文献120篇。重点分析了试论情感语言节目主持人万峰、钟晓的语言特点基于园本课程开发背景下研究教师教育理念的形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护理相关因素分析及对策试析价值多元化背景下学生价值观的引导试论高等职业院校高等数学课程改革争议试论中职《外科护理学》的情境式教学试析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建设问题研究经济学和经济法基础课程融通教学小针刀治疗颈椎病疗效观察手术侧卧位适宜度的研究和学术论文的编写格式"科学技术报告、学位论文和学术论文的编写格式浅析“教学学术”视角下大学教师教学责任意识剖析传播学术中的“欧洲中心主义”——亚洲中从ontology的译名之争看哲学术语的翻译原则试论新闻学学术规范研究的依据与路径论析大学教师教学与科研的学术责任中学的学术:一个亟待关注的话题试论学术嬗变中的教育创新环境法学的学术特色与贡献。

台湾的柯华葳教授认为“作业的内容相似,练习是就相同的东西反复做,以致孩子没用多少心思,运动了手部小肌肉,但未影响思考,也失去了学习的兴趣。”可见作业的内容设计是影响学生学习效果的关键因素。以下从口头作业内容设计、书面作业内容设计、实践类作业内容设计三方面的研究进行分析。

1.口头作业内容设计研究

蔡雪飞在《小学英语口头作业的思考与实践》文中提出“让低年级学生当小老师将所学英文知识教给父母并录下来,髙年级同学分小组用英文打电话,用英文购物等。”此类的口头作业内容不仅实现了将所学知识联系实际、用于实际,还照顾到了不同年级学生的能力。

陆爱京在《浅谈小学英语口头作业的设计》一文中提出“口头作业内容要体现层次性和合作性。”作者将选择口头作业内容的权利交给学生,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和实际水平自主选择,这样避免了一些同学“吃不饱”,一些同学“不够吃”的现象,但这一方法要求学生有足够的自觉性和自律性,在监管方面还是一个难题。

2.书面作业内容设计研究

胡秀云在《小学髙段英语“自主参与型”作业设置与过程管理的实践研究》(2011)—文中提出“丰富的作业内容能让学生从教师让他们做逐步到自己要做,从教师布置他们做作业逐步到自己设计作业。”[4]其中所举实例让学生为单词抄写配入了插图,还在单词抄写中融入了“单词超市”等创意。可见教师可以在允许范围内,留给学生一定的空间,让学生们发挥自己创造力和想象力将英语作业变得生动有趣,使原本单调枯燥的单词抄写变得喜闻乐见。顾娟在《让英语作业丰富多彩一一浅析小学英语课后作业的设计类型》(2013)—文中提出“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来制定学生的单词抄写遍数,单词默写全对的同学不用抄写,错误较少的抄两遍,错误较多的抄四遍。”这样的做法没有充分考虑到学生心理,尤其是单词默写错误较多的学生,他们可能会把抄写四遍视为一种惩罚,从而带来一系列消极影响。在大部分学校中,从小学四年级开始书面作业所占的比重大量增加,而大部分书面作业内容只局限在单词练习、句子抄写的范围内,如何使书面作业内容更加丰富、更加多样化是需要引起重视的问题。

3.实践类作业内容设计研究

陈力在《以人为本科学布置小学英语作业》文中提出“根据学生兴趣特长差异布置作业。”这一方法符合多元智能理论,尊重了学生的不同智能组合,大大提髙了学生对英语作业的热情,是一条提髙英语学习兴趣的有效途径。刘咏梅在《小学英语作业设计的类型》(一文中提出“学了《howtallareyou?》,让学生回家后运用数学知识丈量家具。”作者所布置的实践作业内容不仅锻炼了学生的操作能力和英语知识,还融合了其他学科的知识内容。实现了学科之间的贯通和相辅相成。陈剑辉在《小学英语拓展型作业设计的探索与反思》(文中提出“拓展型作业设计要注重开放性、创新性,体现趣味性、分层性。”作者在英语作业中融入了绘画、表演、演讲、采访等多种技能,让学生在完成英语作业的同时发挥自己的特长,但实践类作业往往会受到时间、地域等限制,实践类作业往往花费的时间较长。在布置实践类作业前需要教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有所了解,确认作业内容是否在学生能力范围之内。同时,还需要教师对作业有一个整体的把握,合理分配作业难度和作业量,让学生每天的作业时间较为平均,难度也无较大落差。

大部分对小学英语课后作业内容设计的研究都是抽取了大量作业中的一个成功的片段。从作业内容设计的实际状况来看,教师们对作业功能已经有了较为全面的认识,在作业内容设计时能够不再局限于知识的把握或学业成绩的提髙,更加重视提髙或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等方面。但是对作业缺乏系统设计,优秀的作业内容设计仿佛是学生大量枯燥作业中的一份“甜点”,不是顿顿都有。也没有针对学生对各类作业的接受程度进行过系统的调查,缺少对学生学习需要满足状况的清晰认识。

随着对英语课后作业研究的不断深入,英语作业的'完成方式已不再拘泥于传统的抄写、阅读等,多种多样英语作业完成方式的出现,不仅提升了作业完成质量、提髙学生学习兴趣,还在一定程度上培养了学生的综合能力,拓宽了视野。

本文分别从独立完成和合作完成两类完成方式进行讨论。

1.独立完成方式研究

王秋林在《让小学英语作业多样化趣味化》中提出“让学生做英语书签、卡片,并写上祝贺语,给实物贴英文标签,办英语手抄报等。”作者所提出的方法在练习英语的同时还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还使学生在完成这样新颖有趣的作业中提髙了英语学习兴趣,可以说是“一举三得”,十分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但此类方法不宜过多使用,易导致学生失去新鲜感和好奇心,渐渐失去对此类作业的兴趣。沈炜在《小学英语开放性作业的设计》(2008)—文中提出“让学生将每天学的课文单词或对话等分别录在磁带里。”自制录音磁带的方法不仅解决了阅读、朗诵等口头作业难监管的问题,教师在检查录音带时还能发现一些发音错误,及时纠正。颜丽萍在《新课程新探讨新做法-浅谈多样化的小学英语作业》(2008)—文中提出“根据课堂所学内容布置做采访、做调査、写观察记录的作业。”

此类作业最大的优势是为所学的英语知识提供了一个在真实情景中使用的平台,更能加深学生的记忆。但一些社会调査、采访活动往往都需要家长的监护和陪伴,很多情况下家长方面的因素会成为完成作业的阻碍。独立完成方式不仅能考察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自律性和自我监控能力。

通过对多媒体等有利资源的使用,使原本需要他人监管的作业也能让学生独立完成。

2.合作完成方式研究

胡定荣教授提出:“用现代的教学观作指导,作业不只是教师指导下的独立学习,而且是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关颖睿在《开放式英语作业的特点和类型》文中提出“根据教材及所学知识,设计排练一些课本剧。”这种表演性作业深受学生喜爱,缺点是在检查时需要较长时间,很难做到让每一位同学都能展示。何萌萌在《开放性小学英语作业设计策略》(2009)—文中提出“鼓励学生把学会的单词说给家长听。”但家长的英语水平不同,如果家长并不懂英语,当学生不会读或错读时家长不能提供帮助。在一些家长没有时间与孩子共同完成作业时,学生也会对此类作业产生抵触情绪。所以在布置与家长合作类作业时,教师需对家长情况有足够的了解,在条件不允许时,应提供其他作业完成方式供学生选择。

无论是独立完成还是合作完成的作业类型设计都应避免让学生一味地机械、反复的记忆和操练,应让学生在一个生动的情景中自主地去感知、去发现语言规律,这样让学生亲自去实践、去体验的做法符合杜威的实用主义理论,让学生“从做中学”,从而获得对知识更深刻的记忆。

在《有效课堂提髙学生成绩的实用策略》中说“一旦布置了家庭作业,就应当有批改。有个系列研究发现,教师提供的反馈信息将直接影响家庭作业的效果。”我国广大教师及学者都对作业的评价、批改给予了极大的重视。

徐长华在《浅谈作业设计的艺术性》(一文中提出“应根据学生能力差异实施评价,对学习能力弱的学生评价主要采用表扬性评价。根据作业差异实施评价。”这样的评价符合斯金纳新行为主义一一强化理论,对学习能力弱的学生多采取积极强化有助于培养他们完成英语作业的积极性,养成认真完成作业的好习惯。林玉蝉在《“分层结对法”在小学英语作业评价中的应用研究》(2011)—文中提出“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评价,促进了组内学生间的互相学习,共同进步。”以小组为单位的评价方式能够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帮互带。教师对小组的评价都会激励小组的每一位成员在下一次的作业中更加努力,做得更好。秦雪琴在《新课程理念下小学英语作业设计初探》(2010)—文中提出“采取多次评价的方式,学生将批改完的作业及时订正,只要修改无误,学生还是能得到五角星、笑脸、小红花等。”多次评价的方式能够将每次作业的效果放大,避免了一些学生对作业中的错误不够重视甚至置之不理的现象,让学生及时改正学习中的错误。刘锋在《浅谈小学英语作业的批改》文中提出“作业批语要做到符合学生理解水平,因人而异,促进师生感情,兼具鼓励性原则和客观性原则。”需要注意的是我们在对学生作业进行评价时,不应只注重学生成绩提髙了多少,更应注重作业是否可以加深学生的理解深度,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能力是否得到了提升。正如作家德瑞瑟所说的“以分数来判断学生的学习成果,是有偏见且不明确的,它很难显示学生对教材内容,到底理解了哪些部分,以及熟悉到什么程度。”赵松娜在《谈小学英语口头作业的布置与评价》(2011)—文中提出“不但要通过评价促使学生在原有水平上得到提髙,达到基础教育培养目标的要求,更要发现学生的潜能,发挥学生特长,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从而学会学习,全面发展。”启发我们对作业的评价不仅仅是简单的打分、纠错的过程,它更是一次发掘活动,要看到学生未来的潜能,让每个学生更好的发挥长处,弥补不足。正如最近发展区理论认为的“教育学不应当以儿童发展的昨天作为方向,而应以儿童发展的明天为方向,只有这样,教育才能在教学过程中激化那些目前尚处于最近发展区内的发展过程。”只有这样才更能促进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通过对三个视角下的小学英语课后作业的研究整理,发现目前在作业内容设计的研究中注重落实“以人为本”,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学力水平制定最适宜的作业难度及作业量。无论是口头作业、书面作业或是实践类作业都更加重视作业内容的趣味性,打破传统的机械式训练,符合《英语课程标准》中提出注重学生兴趣培养的要求。在作业评价方式方面教师们根据不同类型、不同内容的作业选择与之匹配的评价方式。对于“后进生”更乐于采取鼓励的方式,给予他们积极的强化。我国一线教师及学者针对小学英语作业一系列的研究都为我国小学英语作业的改善起到了巨大作用。使传统老旧的作业模式焕然一新,大大提髙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作业质量。但其中也存在一些不足,很多文章所呈现出的成功的作业案例都是从大量作业中捕捉的一个片段,我们不能肯定这样的方法在任何情况下都有效,还需要我们进一步的研究和验证。目前的作业内容设计都对趣味性给予了极大的重视,但在作业兼具趣味的同时不能忽视教学目标的要求,还要避免知识的碎片化,应将一学期、一单元的知识进行合理的规划,布置出能将知识串联起来的作业,重视长周期作业的研究。在今后的研究中广大教师们可以收集学生作业的完成信息,来不断的反思作业设计中存在的问题,进而不断改进作业设我国广大教师及学者都对作业的评价、批改给予了极大的重视。

小学数学的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过数数活动,初步了解学生的数数情况,使学生初步学会数学的方法。

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小朋友们,你们已经是小学生了。从今天开始,我们要在学校里学习很多有用的知识。这节课是数学课,我们要学习数学知识。小朋友,你们喜欢数学吗?为什么呀?(指名学生回答)。

同学们说得都很对!数学知识非常有用,科学家为什么能把火箭、卫星送上天空等等,这些都需要用数学知识。所以,无论做什么工作都离不开数学,我们要好好学习,学好数学,掌握本领,长大了更好地建设祖国。

从今天起同学们可以比一比,看谁学得最努力,看谁把数学学得最好。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一课:数一数(板书课题)。

二、新课。

1、出示彩色挂图,教学数数。

(1)质疑:教师:“这幅图画画的是什么地方?学校开学的第一天,小朋友们高高兴兴地来到学校。大家一起来看这幅图里都画了些什么?”

(2)小组学习:先让学生观察,在小组内和小朋友们说一说。

(3)汇报学习情况:指名让学生说一说。教师在学生随意说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按数目从小到大的顺序数出图中的人或事物的个数(如:能用“1”表示的有:一面国旗、一位教师;能用“2”表示的有:两个同学向教师敬礼、两个同学浇花;3个同学在踢球;有4朵葵花;宣传栏上有5个大字;花坛里有6朵花;天空有7只鸟;楼边有8棵树;校园里有9个学生;10个人等)。然後让同桌再互相说。

2.找一找,数一数:我们也有一个美丽的校园,我们也可以数数在我们校园里,教室里看到的东西。

谁能把你自己观察到的告诉大家?(指名回答)。

3.扩展训练:

(1)关于方位的认识:

(2)动脑动手:

1.你喜欢画什么,就在右面的空格里画什么,要画得和左边同样多.

2、练习2第一、二题。

三、小结:

数学课有趣吗?你们喜欢上数学课吗?今天的数学课,同学们表现得很踊跃、很认真。希望同学们以后也能像今天这样认真的学习数学知识。

四、课外观察作业。

1、数一数在家里或在其他地方看到的东西,并记录下来,和同学们交流。

2、准备5个圆形、5个三角形、5个正方形。

小学数学的教学设计

长方形的面积计算是学生认识了长方形特征、知道了面积单位、学会用面积单位直接量面积的基础上教学的,是学生第一次学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学会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不仅是今后学习其它图形面积的重要基础,而且有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空间观念。

四年级在属小学中年级学段,学生开始对“有用”的数学更感兴趣,本课学习内容安排与呈现都能吸引学生学习的兴趣。人的智力是多元的,学生在发展上也是存在差异的,有的学生善于形象思维,有的善于逻辑推理,有的善于动手操作,分组活动、分工合作的学习方式更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更容易使不同的学生在学习上获得成功的体验。学生总爱把自己当成探索者、研究者、发现者,所以本课以实验探究的形式使学生感受到学习具有一定的挑战性,符合四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长方形面积与长和宽之间的密切关系,理解面积公式的由来,掌握面积的计算方法。通过公式的推导,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实践,与人合作协调,及迁移、类推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

2、过程与方法:在分组实验这一探究发现的过程中,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和动脑,获得了认识。并经过启发、讨论和独立思考、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探究,获得了长方形面积计算的方法,学生认识水平、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从中得到了培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在实验、实际操作中体验学习的乐趣,并通过实际应用的练习,将课内外的知识有机结合,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学会与人合作,并能与他人交流思维的过程和结果。

教学重点:探究并掌握长方形的面积公式。

教学难点:在操作中探究长方形的面积公式。

长6厘米、宽3厘米的长方形纸板,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若干,实验记录表,实物投影。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有关面积的知识,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些?

生: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

师:学习面积单位有什么用?

生:测量面积。

出示长方形纸板。

师:要测量它的面积,你认为用哪个面积单位比较合适?如何测量它的面积呢?

学生选择合适的面积单位,测量长方形的面积。

师:用面积单位直接去量,可以看到这个长方形的面积,但是在实际生活中,如测量操场的面积,教室的面积;草地的面积;等等,也用面积单位一个一个去量,那可就麻烦了,所以我们要寻找一种更好、更简便的方法来计算面积。

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长方形面积的计算。

(设计意图:复习旧知的目的,唤起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把握好教学的起点,抓住生活中的几个场景,引起学生学习新知的欲望)。

(二)、自主探究。

师:请同学们大胆的猜测,长方形的面积和什么有关系?

(学情预设:根据学生对长方形的认识和理解,可能会出现这几种情况:和长有关、和宽有关,和长、宽都有关,和周长有关)。

(设计意图:鼓励学生大胆地猜想,唤起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探究知识的欲望,也培养了学生大胆探究,敢于猜想的精神)。

(三)、实践探究,合作交流。

师:你们的猜测是否正确呢?现在就请同学们带上老师温馨的提示踏上探究之旅。

出示导学提示:

1、以小组为单位,合作搭建3个长方形,完成实验记录表。

2、仔细观察记录表,你发现了什么?

3、尝试用比较规范的数学语言表达实验过程及实验结论。

(学情预设:学生在组长的组织下,合理分工,有序地开展实验)。

(设计意图:创设条件让学生动手操作,自主探究活动中亲身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借助导学提示经过启发,独立思考,讨论,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探究,丛冢提高认知水平,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四)、展示成果,全班交流。

各小组派代表到台前展示实验记录,并发言。

(学情预设:各小组介绍搭建的3个长方形的长、宽、面积各是多少,通过三次实验,发现长方形的面积等于长乘宽,对表达流畅,思路清晰的小组给予表扬)。

如:我们组共搭建了3个长方形,第一个长方形的长是3厘米,宽为2厘米,面积是6平方厘米;第二个长方形的长是4厘米,宽是3厘米,面积是12平方厘米;第三个……通过三次实验,我们发现长方形的面积等于长乘宽。

(五)、解决问题。

1、实践活动。

在我们这间教室里,有很多物体的表面是长方形的,请大家任选一个,先估计它的面积是多少,在量出它的长和宽,计算出它的面积,考考你的眼力,看看估计的和算出的面积是不是较接近。(学生操作活动,并利用长方形面积公式正确计算出它们的面积)。

3、思考题:

这是一块打碎的玻璃,你能求出它原来的面积是多少吗?说说你的想法。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巩固新知,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以及数学的价值,既丰富了叙述的生活经验,同时又提高另外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六)、拓展延伸。

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物体的表面并不是长方形的,如正方形的面积怎样求呢?它的面积计算公式是怎样的呢?再如三角形,我们怎样可以知道它的面积呢?如果大家有兴趣的话,可以在课后研究)。

(设计意图:鼓励学生大胆探究,培养探究意识和实际操作能力)。

1、方法比知识更重要。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在数学新教学价值观中要求:"方法比知识更重要",本节课教师改变了传统的“传递——接受”式模式,尝试采用"自主探究式"教学模式,贯穿“实验-发现-验证”思路,整节课教学过程注重了学习方法,思维方法,探索方法的获取,让学生主动获取知识,同时也让学生知道这些知识是如何被发现的,结论是如何获得的,体现了“方法比知识更重要”这一新的教学价值观,这也就是贯彻新课程标准的充分体现。“实验--发现--验证”的学习方法的指导对学生今后的发展来说非常重要。

2、学会与人分工合作。

本节课通过小组合作,运用不同的实验材料和方法,共同探究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计算的方法,开放了获取新知的整个教学过程。小组合作学习是指根据学生能力、性格等因素将学生异质分组,以学生学习小组为教学组织手段,通过指导小组成员开展合作学习,发挥群体的积极功能,提高个体学习的动力和能力,并达成团体目标。由于小组成员各有其职,且职责分明,因此学生都主动投入;学生的全面互动,也可以弥补教师一个人不能面向每个学生进行教学的不足。小组合作学习又是以个体学习为基础的,让不同个性、不同学力的学生都能自主地、自发地参加学习和交流,真正提高了每个学生的学习效率,真正实现“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3、知识运用于实际生活。

通过自主探究,获得长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后,教者设计了一些应用性练习,如计算学校操场的面积等,引导学生将获得的知识运用于实际生活,通过实际问题的解决,学生将书本知识转化为能力。?这个实际生活问题得以解决,既丰富了学生的生活经验,同时又提高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培养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在探究、发现的过程中,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和动脑,获得了感性认识。并经过启发、讨论和独立思考,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探究,获得了长方形面积计算的方法,学生认识水平、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得到了培养。

小学数学有效练习设计的三性分析研究论文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时要为学生提供集现实性和挑战性于一体的数学内容,其中包括练习。有效练习是构建高效小学数学课堂的重要途径,在教学中,教师应立足“有效”组织练习,拓宽学生的数学视野,提升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一、围绕重点,设计实质性练习。

课堂练习的目的在于落实一节课的教学目标。从学习的角度来看,不管是学习新知识前的铺垫练习,还是之后的巩固练习,都必须围绕教学的目标和重点进行。好的铺垫练习,能为学生学习新知识搭建平台,帮助学生理解新的知识和概念,从而有效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落实学习目标。对于学习新知之后的'练习,则要紧紧围绕重点,从强化知识的角度出发设计实质性的练习,帮助学生巩固新知识。

例如,在教学《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这一课时,课本上的练习基本上都是让学生通过计算来掌握这个知识点。由于计算花费的时间比较多,又突出不了“乘数末尾有0,只要在积的末尾添0就行”的算理。于是教师重新设计了以下练习,让学生进行训练:。

请在方框里添“0”

820×30=246□210×70=147□。

3200×30=96□7900×40=316□。

250×40=10□350×50=175□。

3100×40=124□6200×70=434□。

专门给积的末尾添0这样的练习,针对性非常强,简化了形式,又突出了本质,使学生较快地掌握了算理。

二、关注差异,设计针对性练习。

学生是有差异的个体,每个学生在认知水平、心理特点等方面都存在差异。这就要求教师在练习的设计上要根据教材的特点,面向全体学生的同时兼顾两端,体现练习的层次性。层次分明,要求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设计一些难度不一、由简到难的题目,让每位学生充分参与练习,得到成功的体验;又要关注差异,照顾到不同层次的学生,使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能完成一部分的题目,学而有余的学生不至于“吃不饱”,从而使学生都能在原有的水平上有所提高。

例如,学习《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后,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笔者只要求他掌握基本的练习,而对于能力强的学生,就不能简单地停留在套用公式的层面。为此,笔者设计了以下练习,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得到不同的训练。

(1)有一长方形地块,长40米,宽30米。这块地的面积是多少?如果在它的四周围上护栏,这个护栏多长?(层次一)。

(2)有一长方形地块,长40米,宽比长短10米。这块空的面积是多少?绕这块地走2圈,一共要走多少米?(层次二)。

(3)有一长方形地块,长40米,宽30米。给这块地种上草皮,如果每平方米需要60元。这块地种满草皮共需要多少元?绕地走2圈,一共要走多少米?(层次三)。

这些不同层次的题目,能让有差异的学生进行自主选择,得到合理有效地练习,从而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拓展空间,设计开放性练习。

教材中的练习,往往都是标准的条件、统一的答案,解决的方法也是固定的。这些练习对新知识的巩固有好处,但对于提升学生的思维却没有多大帮助,反而容易形成思维定势。因此,教师可把教材中的练习适当调整重组,留出一定的空间,使学生的思维得到灵活训练。具体可在教学中设计一些解决方法多样、答案也不是唯一的开放性练习,改变学生的思维定势,促使学生积极思考。

例如,学习《有余数的除法》一课后,教师设计了这样一道练习:有40本练习本,最少拿掉几本后,就可以正好分给6个同学?这道题目条件是确定的,解决的方法也是固定的。如果就到此为止,体现不了练习的开放性,教师可把题中“最少”二字去掉:有40本练习本,拿掉几本后,就可以正好分给6个同学?这样,题目就成了一道开放题。

像这样的开放性练习,能让学生根据同样的信息,作出不同的判断,从而产生不一样的思考方法和解决方法,有效地拓展了学生的数学思维。

总之,要使练习合理有效地为构建高效课堂服务,教师就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设计层次不同、难度不一的开放性练习,使学生都能参与其中,都能通过练习得到提高,同时要注重练习的反馈,拓展学生的思维。

小学数学的教学设计

·苏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84、85页一课时·认识时针、分针、整时、大约几时·认识钟表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1、知识与技能:初步认识钟面,会看钟面上的整时和大约几时。

2、过程与方法:发展初步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概括能力和合作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建立时间观念,从小养成按时作息和珍惜时间的良好习惯;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发展初步的数学应用意识。

本单元在学生掌握20以内数的基础上,联系日常生活的需要认识钟表面上的整时和接近整时。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时间既熟悉又陌生。有些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认识钟表的经验,但他们认时间、看钟表的方法是零碎的、不具体的;也有些学生在学习与生活中时间观念差,对钟表的知识感到陌生。这就需要在老师的引导下,提升、概括科学地认识钟表的方法,同时,对学生进行珍惜时间的教育,培养学生合理安排时间的良好习惯。

设计理念:设计本课时力求把新的教学理念融入课堂教学之中,整堂课都以学生自主探究和活动为主,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亲自体验,认识钟表。拟在本课教学中体现以下几点:

“数学的生活化,让学生学习现实的数学”是新课程理念之一。新知从生活中自然导出,使学生初步感知“数学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使数学课堂回归儿童的生活世界。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认识钟表面、认识整时刻、判断大约几时等,都是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在充分的动口、动手、动脑的探索过程中自主获得。

新课程以学生主体活动为主要方式,把学习主动权交给学生。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恰当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创设丰富多彩的活动情境,激起学生参与活动的兴趣与欲望,使学生总能处于一种新奇、兴奋、快乐的活动氛围中,亲自实践,大胆探索。

教学准备:课件,钟面模型等。

教师通过猜谜语,激发了学生强烈的兴奋感,营造了积极活跃、向上的学习气氛。

学生回答后,教师揭示课题:是啊,钟表不仅外型漂亮,还可以告诉我们时间,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有关钟表的知识。

1、认识钟表。

学生汇报观察结果,教师板书:时针分针12个数2、教学整时。

这一环节在教学形式上应重视学生的独立探索和合作交流的有机结合,因此在课堂中我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思维方式去探究、去发现、去再创造,使每个学生都有一块属于自己的思维拓展空间。

出示3时的钟面,让学生说说表示的是是什么时刻?你是怎么知道的?

说一说:将整时融入小明一天的作息时间里,不仅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也将钟表知识与实际生活自然地结合起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出示7时、7时不到和刚过7时三个钟面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三个钟面的时间。

先让学生通过观察判断出缺少的是时针还是分针,再借助直尺画出钟面上缺少的针,这里还要提醒学生注意画时针和分针的区别。

这一环节通过让学生发现、思考、讨论有挑战性的问题,了解时针每天要在钟面上走两。

圈,所以一天要走两个10时,拓展了学生的视野,使所学知识融会贯通,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出示两幅表示10时的图,让学生观察,看能提出什么问题?通过观察学生发现两个都是10时,但不一样,一个是上午10时,一个是晚上10时。

提问:一天有几个8时,几个9时?

学生在钟面上拨出自己起床和睡觉的时间,然后同桌的同学说一说,要求说完整。教学这一环节时,教师顺势教育学生要合理安排好自己的作息时间,养成按时起床按时睡觉的好习惯。

让学生说说自己的一天是怎样安排的?

根据儿童的已有的生活经验和认知特点,如几时起床,几时睡觉,丰富了学生对时间的感性认识,使学生充分感受时间就在身边的生活中,逐步建立了学生对时间的观念,联系了学生生活实际,突出了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教学内容与。

教师的活动。

媒体的运用。

学生的活动。

教师进行逻辑选择。

本节课利用多媒体组织教学,有效突出了重点,分解了难点;多媒体介入了学生感兴趣的钟面,激起了学生说的欲望。课堂效果显示学生能较灵活地运用自己小结出的方法进行练习。课后反馈反映出学生通过语言项目的学习,对认识钟表已经基本理解,包括认识整时和大约几时大多数学生掌握良好,由练习反馈也可知。

教师的作用就在于引导学生如何更有效地学习新知,尽可能将学生的学习效率最优化;同时教师还需创设有利于学生学习的环境,如借助生动形象的多媒体课件,引导学生观察、思考、交流、比较、总结,从而更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新知。

小学数学作业设计教研作业教研小学数学设计

教学设计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对教学要素进行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思想和计划。它一般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步骤和时间分配。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欢迎品鉴!

新课程理念下,小学数学教学要落实和巩固知识目标外,更需要考虑能力目标、情感态度目标等。但所有这些目标的落实和实现,光凭借课堂教学的精心设计是远远不够的,需要课外的进一步落实,而作业的有效布置是落实教育目标的有效途径。如何调整作业在学生学习活动中的位置,这是摆在教师面前的新课题,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下面结合实际教学谈谈在作业布置中的具体策略。

作业是学生自主学习的主要形式,是课堂教学的继续,是教学活动的组成部分,其目的在于消化和巩固课堂上学习的知识,培养学生的学习的基本能力。布置作业要体现课堂教学应达到的教学目标,学生通过练习能进一步巩固知识,使思维能力得到进一步发展。作业练习什么内容,教师要做到心中有数。对学习难度较大的内容,教师不能急于在短时间内让全体学生掌握,应合理分解难点,科学安排练习,逐步突破。有代表性、典型性、关键性的作业不要认为学生做过就过关,必须有目的、有计划地安排一定程度的反复性作业,才能保证学生获得牢固的知识和熟练的技能。如一题多变是开放题常见的类型。这种题通过适当变换条件和问题,起到一题多用的作用。既可以提高练习的效率,又培养了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和广阔性。学生通过一题多变的训练,不仅巩固了所学的知识,还培养了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和广阔性。

新课程标准倡导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树立学习的自信心。因此作业设计也应体现新颖、有趣。以不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趣味性布置作业时要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注意作业的技巧性,增加趣味性,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创造性。趣味性要体现出题型多样,方式新颖,内容有创造性,如选择题、填空题、作图题、改错题、操作题等经常变换,课本习题、自编习题、计算类题目互相穿插,让学生感受到作业内容和形式的丰富多采,使之情绪高昂,乐于思考,从而感受作业的乐趣。趣味性作业能使学习变得轻松愉快,能促使学生保持强烈的好奇心和旺盛的求知欲。比如,教学表示数字单词时可以布置学生收集自己家里有关数字的信息,并让其在小组里交流。学生除了收集电话号码、门牌号外,还收集了全家的生日、身高以及自己的零用钱等。有的学生甚至还调查了自己家里一个月用了多少度电和多少吨水,统计自己一天做多少道数学题。不难看出,这些联系学生日常生活而又趣味浓厚的作业,不仅达到了让学生复习了所学知识的目的,还激发了学生的智力潜能,从而更好地促进学生接受新知识和进行创造性学习。

设计层次性作业,实施因材施教。由于受文化环境、家庭背景及自身因素的影响,学生之间存在着数学知识和数学能力的差异。但传统的作业很少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往往是“一刀切”,导致“好的学生吃不饱,差的学生吃不了。为此,在作业设计时,应该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遵循“下要保底,上不封顶”与“保基础、求发展”的原则,针对学生的个性差异设计三个层次的作业,第一层是面向全体学生的基础型作业,第二层是面向大多数学生的提高型作业,第三层是面向有余力的学生的发展型作业。对于后进生,要减少一些难度较大的问题;对学有余力的学生可提出更高的要求。这样做,对优生是一个促进,又能帮助差生克服“完不成作业”的自卑和消极心理。对学生练习的弹性设计,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各尽所能,都有所获,都在不同程度地享受着成功的体验。分层次布置作业,是因材施教的一种具体体现。但不等于迁就学生,不等于对学生降低要求,而是尊重学生的基础,尊重学生的发展规律。针对所教学学生实际和掌握知识的情况,对基础不同的学生应有不同的作业要求,尺度不能统一。层次性作业设计要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由具体到抽象,循序渐进,步步深入。

改变以往作业的形式,并把其中的一部分设计为专项作业——实践性作业。引导学生把数学学习同社会生活实践紧密联系起来,拓展学生学习的时间和空间。让实践性作业成为一座桥梁,连接学生课内、课外生活,进而向更广阔的社会生活延伸,从而促进学生的可持续性发展。因此,教师在备课时要尽可能地了解学生的生活实际,寻找知识的生活原型,让学生学习生活中的数学。而来自于生活实践中的数学作业,则是一个很好的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数学无处不在的方法,特别能激起学生完成作业的兴趣、乐趣。如学习人民币之前先让学生去超市了解各种物品的价格,从而让学生从生活实际出发熟知各种物品的价位,学习了人民币元角分后,老师布置学生,到超市购物,把自己购买的物品算一算一共花了多少钱?总之,作业设置过程必须符合当前教育形势的要求,做到内容创新,形式多样,以达到培养和提高学生素质的目的。确立以学生为本,新颖多样、面向全体、重视学以致用的数学作业观,要树立起新的数学作业设计理念。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实际操作能力,感受数学和生活的联系,使每一个学生喜欢学习数学,喜欢做数学作业。并享受作业带来的成功与快乐,促进学生的全面健康的发展。

小学数学的生活化教学研究论文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上融入生活元素,是进行生活化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教师实施生活化教学的重要依据。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的时候必须考虑学生的相关生活经验,尽量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入手,来进行数学的生活化教学,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1)灵活使用教材,依据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来进行教学。一般而言,当学生所学知识与其生活具有密切关系是,学生接受起来比较容易,当学生所学知识与其生活具有很大距离,学生则会感觉到十分陌生。因此,对于与学生生活相关性较差的一些内容,教师可以需要对教材进行适当改变,即增加与学生生活较为密切的内容,减少与学生生活相差较远的内容。但是,现阶段的教材当中,还存在一些固定式的例题,因此,教师必须依据学生的现实生活进行相应调整,这将有助于提高学生对知识的运用能力。通过采用学生身边的内容来适当改编教材,可以使学生自己去搜集问题,通过课堂讨论方式,将数学与生活紧密相连。

(2)将生活案例导入课堂。众所周知,我们的日常生活当中蕴含了丰富的数学情境和知识,将学生熟悉的生活引入课堂教学,可以增添学生的新鲜感、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进而使其忘记数学的枯燥。在实际的教学过程当中,教师要选择学生熟悉的学习案例,使学生充分感觉到,数学来源于生活,而学习数学的最终目的则是为生活服务。

2、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数学课堂所学知识越接近学生现实生活,其接受知识的能力就越强。因此,我们在进行课堂教学的时候,应尽量挖掘与学生生活紧密相关的现实情境,让学生可以从中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乐趣。进行情境教学,我们采用以下几种办法。

(1)选取学生的现实生活情境。在进行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当中,教师可以选取学生周围熟悉的场景进行加工,必要的化可以对教材上所设计的情境进行改变,由教师自己来创设学生喜闻乐见的生活情境进行教学,这种方式可以使学生感觉到数学的存在性,提高数学学习兴趣。但是在选择情境的时候必须要注意素材的可行性、真实性及有效性。

(2)构建活跃的生活情境。课堂教学除了要学习课本知识之外,还要对课本知识进行课外延伸,将学生难以理解,或者是比较抽象的数学内容转化使学生动手操作的活动,并通过各种操作活动使学生发现问题,在此基础上,对问题进行猜想、实验和解决。通过不断的`采取这种方式,可以使学生积累更多的学习经验。但是,在进行情境的选取的时候,要注意选择可以提高学生思考范围,且解决办法具有多样性的素材,才能更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3)构建多元化教学情境。教师可以依据自身对学生的了解,通过对教学内容进行加工,使教学内容可以更加生活化。如在教学当中充分运用多媒体课件,或者直观实物来构建熟悉的生活情境,将生活当中遇到的数学问题与课堂学习进行有效的结合。此外,在进行作业设计的过程当中,教师可以选择具有实践性和开放性的内容,使学生可以通过自身的实践来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4)设计数学游戏。数学游戏具有多样性,教师可以通过各种各样的游戏形式,如数字谜语、数学擂台、数学迷宫等来提高学生的数学知识运用能力。实践证明,数学游戏是一种学生喜闻乐见的学习形式,学生在进行游戏的过程当中互相交流、互相帮助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学生学习乐趣,还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进而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综上所述,数学源于生活,服务与生活。因此,对于小学生的数学教学必须要将教学内容和生活实际紧密相连,使教学更加形象化、生活化、通俗化,才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

小学的数学教案设计

知识与技能:结合教学用具和学生已有认知,探索圆柱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圆柱的表面积和侧面积,并根据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通过想象、操作等活动,知道圆柱侧面展开图是长方形的同时,熟记表面积的计算公式,发展空间观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根据具体情境,借助圆柱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体会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圆柱表面积的计算方法以及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难点:圆柱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在生活中的应用。

导入新课

师:在前面的学习中,我们已经认识了圆柱,并且知道了生活中有很多物体的形状是圆柱。大家来看,这个圆柱形状的物体。它的制作需要一定的材料(出示一个茶叶盒)请同学们想一想,要“制作这样一个茶叶盒需要多少材料”,实际上是在求圆柱的什么?(边演示边讲解)

生成原理

(1)介绍圆柱的侧面积、底面积和表面积

师生活动:要求“制作茶叶盒所需的材料”实际上是求圆柱的侧面积和两个底面面积(边演示边说),我们把圆柱侧面的面积叫做圆柱的侧面积,把圆柱底面的面积叫做圆柱的底面积,圆柱的侧面积加上两个底面的面积叫做圆柱的表面积。

(2)创疑激趣

(3)小组合作交流

师:请同学们想一想,我们能不能把圆柱的侧面转化成所学过的图形来求侧面积?(小组合作探究结合上节课所学的知识和圆柱的特征研究)ppt展示小组汇报:圆柱的侧面积就等于长方形的.面积,长方形的长等于圆柱底面的周长,宽等于圆柱的高,因此圆柱的侧面积也就等于圆柱的底面周长乘以高。

(4)学会计算圆柱的表面积

师:我们已经会求圆柱的侧面积,那圆柱的表面积呢?(让学生回答,教师板书求表面积的算式,并板书课题“圆柱的表面积”)

师生活动:用字母表示侧面积和底面积的话,该如何表示圆柱的表面积。

深化原理

圆柱的表面积是圆柱的侧面积加上两个底面面积之和。如果圆柱只有一个底面,它的表面积则是侧面积和一个底面积之和。如水桶。

应用原理

课堂小结

生:测量、确定笔筒的大小

师:如何确定?

生:确定底面半径,还有笔筒的高

师:课后利用所学知识给自己设计一个笔筒,并做一下“做一做”。

提升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性研究论文

摘要:提问是一门艺术,是师生展开互动的手段,是激发学生探究热情,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的重要手段。如何有效提问以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这是广大老教师最为关注的话题。本文结合教学实践从问题本身的价值、提问时机的把握以及引导学生自主提问这三方面来展开论述。

关键词:数学;有效提问;价值。

提问是教师最常运用的教学手段,是教学至胜的法宝。有效的提问可以成为引发学生思维兴奋点,实现学生学习主体性,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手段。而提问失当则不仅不能推动教学进程,相反还会成为教学的干扰。精心研究提问艺术,在最恰当的时机提出最有价值的问题,使之成为教学的亮点,推动教学进程,这是教师所必须重视与研究的重要课题。笔者现结合教学实践浅谈如下几点体会。

一、数学教学中提问所存在的问题。

(一)只重视提问的数量,忽视提问的质量。

教师充分认识到了提问的重要性,非常重视提问,但只重视提出问题的数量,而忽视问题本身的质量。所提出的问题大部分是检测型问题,即针对概念与公式本身进行简单的提问,这样的提问固然可以起到一定的巩固与复习功效和,但学生所掌握的依旧是死知识点,而并不能加以灵活地运用,创造性地解决实际问题。

(二)将提问的主动权严格控制在教师手中。

以往教师将师生在教学中的关系定位于知识的单向传递,认为学生只要能够回答教师的问题,记住教师所讲解的书本上的知识点就可以,将提问权严格地控制在教师手中,不允许学生提问。即使有学生提出具有价值的问题,大多教师也是武断地否定,而使得学生失去了展现个性的机会,失去了探究的重要契机。

(一)重视问题本身的价值。

1.难易适度,富有探索性。

过于简单的问题在认知范围之内,没有思考的价值;而过于复杂的问题严重超出学生的认知范围,无法展开探究,这两种问题都是没有价值的,无法引导学生的独立思考。在提问时要着眼于旧知与新知之间的联结处即最近发展区,这样的问题才能基于学生实际学情,又具有一定的思维空间,可以引发学生思维的主动性与积极性。而且,只有正视学生之间的差异性,针对学生不同层次提出不同的问题,才能激起每个学生探究的激情,引导学生展开主动探究。因此,问题的难易适度,并不是站在教师的角度来说的,而是要切实站在不同层次学生的不同角度来设计贴近不同层次学生最近发展区的问题,这样才能实现全体学生的共同参与、全程探究。

2.思维开阔,具有开放性。

传统教学中的.提问是条件完善、答案唯一的封闭性问题,这样容易限定学生的思维,不利于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不利于学生思维发散性与灵活性的培养。只有设计出开放性的问题,即条件的不完善与答案的不唯一,才能将学生从桎梏与牢笼中解脱出来,激活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展开多维思考,从而让学生的大脑动起来,思维活起来,这样学生才能将所学过分散的知识点联系起来,加以灵活地运用,进而创造性地解决问题。这样的提问才能将学生带入更宽广的思维空间,摆脱教材与教师的束缚,对知识进行不断地加工与重组,这样才能实现活学活用。因此教师在设计问题时要以学生的角度来审视教材,将生活资源整合到教材中来,将零散的知识点整合到一起,引导学生将分散的知识点串联起来展开多向思维。这样更能加深学生对抽象知识的深刻理解,更能促进学生将知识转化为技能,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

(二)灵活掌握提问的时机。

1.注意力不集中时,以问题来激发学生的热情。

学生往往以无意注意力,难以长时间将注意力集中于某一事物上,当学生注意力涣散时,如何将学生的注意力再次集中于新知的学习上这是教学成败的关键。此时正是提问的最佳的时机,教师可以以富有趣味性的问题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将学生分散的注意力再次聚集起来,从而能够使学生在问题的驱动下产生高涨的学习热情与长期集中的注意力。

2.学生思维困惑时,以问题来启迪学生的思维。

学生的认知是一个由形象到抽象的过程,而数学具有相对的抽象性,学生有时并不能深入事物本质来理解,会产生思维困惑,甚至会出现思维上的偏差,而阻碍学生探究的开展。此时教师就要善于运用富有启发性的问题来发挥教师的主导地位,以问题来开发学生智力,启迪学生思维,帮助学生找到解决问题的新切入点,为迷茫困惑中的学生指明前进的方向,帮助学生扫清障碍,进而引导学生展开更有深度的探究活动。

3.给予学生更多提问权。

提问并不是教师的专属权利,学生是问题的解决者,同时也是问题的提出者。为此在教学中教师要给予学生更多的自主空间,要引导学生不要盲从,不要人云亦云,而是要持批判精神与质疑意识,能够勇敢地发表个人不同见解与感受,善于探究解决问题的不同途径,增强学生问题意识,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学生能够自主地提出问题,才能实现创造性地学习,才能真正学会学习。这也正是教师教学的最高准则。教师不要以自身与教材的权威来压制学生,而是要为学生营造民主的教学氛围,鼓励学生质疑,允许学生发难,让课堂中有更多的标新立异与独树一帜,这才是教学最精彩之处。总之,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是学生主体参与、主体探究的重要手段。为此在教学中我们要深入研究提问艺术,重视问题本身的价值性,把握好提问的时机性,引导学生自主提问,这样才能以问题为契机,实现学生由被动参与到主体参与,由被动接受到主动构建的转变,实现课堂教学效率的最大化。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