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课文散步教案设计(通用20篇)

时间:2023-11-29 19:17:57 作者:FS文字使者

教学工作计划需要根据课程标准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个性化的设计,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小编整理了一些优秀的教学工作计划范例,供大家参考和借鉴。

《散步》教案设计

1、让学生体会课文所表达的朴实而深沉的亲情之爱。

2、以自主、学习、探究的学习方式完成课文的解读。

从人物的选择来理解课文的亲情之爱。

1、中景物描写所提供的妙处。

2、对寓意深刻的句子的理解。

一、导入。

二、整体感知。

(1)、听音乐自己小声朗读课文,找出不懂的字词,查字典解决。

(2)、笼统提问。

1、文章出现了哪些人物?

2、他们一起做了一件什么事?

(3)、启发提问。

1、人物之间的关系如何?谁处于核心地位?(尽量引用原文中的句子回答)。

(板书:四人之间的关系……)。

2、过程中出现了什么事情?

(在散步的过程中出现了分歧:母亲要走大路,儿子要走小路)。

处于核心地位的我是如何解决这个分歧的?

(选择走大路。因为我考虑到我陪伴儿子的时间还长,即使这一次委屈了他,还有长久的日子可以补偿。但我能为母亲做事的时间已经不多了,所以尽力满足母亲的要求,以她的考虑为先。体现“我”挚爱着母亲。)。

3、(板书:最终路的选择……)。

结果由于母亲选择了小路,大家一起走小路。

4、认为是什么影响和改变了他们的选择?

(爱。a因为对母亲的爱,我决定委屈儿子而顺从母亲的意愿。b因为爱,妻子理解我、体谅我,默默地支持我的每一个决定。c因为爱,母亲选择了包容和退让,舍弃了更适合她走的大路,选择了孙儿喜欢的小路。正是因为那份浓浓的亲情之爱衍生出来的体谅、理解、包容和退让,使他们改变了自己的初衷而选择了一条更能协调、照顾每一个意愿的路。)。

(过渡)各位同学,你在初读这篇文章时,有没有感受到他们之中洋溢着的融融爱意呢?现在让我们再次朗读课文,体会这一家四口之间洋溢着的深情。

三、究交流。

在二次朗读的基础上,我们大家来交流一下学习的心得。学习了这篇文章你有什么触动、你有什么启发、你有什么疑问,都可以说出来与大家一起分享和探讨。

下面有一些题目,不过仅供参考,你可以选择其中一两个题目谈,也可以尽情抒发你自己的感想。

1、通过文章的学习你感悟到了什么?(即文章给你的启示?)。

2、文章哪写描写最令你感动?

3、文章有两处景物描写,他们有何用处?

5、你最喜欢文中哪些词语或句子?为什么?

四、扩展延伸。

比较阅读。

《散步》与课后的《三代》讲的都是三代人的故事。与课文比较,哪个故事更感动你?说说你的理由。

《散步》教案设计

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感悟文章在生活小事和细节中表现的亲情美。

2、培养尊老爱幼、珍惜亲情、关爱家庭的意识和情感,促使学生为家庭亲情建设尽一份力量。

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感悟文章在生活小事和细节中表现的亲情美;。

培养尊老爱幼、珍惜亲情、关爱家庭的意识和情感,促使学生为家庭亲情建设尽一份力量。

多媒体课件(自制),预习,扫清字词障碍。

一、导入:5(分钟)。

1、多媒体,歌曲《让爱住我家》,展现亲情图片和歌词。

听了这首歌,你有什么感受?

学生自由发言。

二、品读课文,感悟亲情。2(分钟)。

1、听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如果学生发现课文朗读与课文不完全相同,可以作思考题,留给学生。)勾画文中最能表现浓浓亲情的细节、词语、句子。

2、自由阅读全文:可以大声朗读,也可以轻声品读,也可以默读。把文中表现出浓浓亲情的地方多读几遍。

3、小组互助,交流感悟。文中让你最感动的有哪些细节、词语、句子。这些地方应该怎样读才能表现这份深情。

4、全班交流、亲情共赏。

分析:这句话说明了“我”关心母亲,对母亲的身体健康提出积极的建议,而不是顺水推舟。母亲因为相信儿子,尊重儿子的意见,所以顺从。我如果只带着妻子、儿子出来散步,把老人孤零零的丢在家里,会让老人很孤独、寂寞。最后一句说明“我”和母亲关系和谐,表现了母子之间亲昵的感情。而且这种和谐的母子之情是在几十年以前就开始了。

(2)他儿子说的话很可爱。他说:“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他觉得这是他一个很大的发现,这句话写出了孩子的天真可爱。分析:儿子这句看似无关紧要的话极富童趣。孩子这一天真的新发现洋溢着一家人充满温馨的天伦之乐。听了孩子的话,我们都笑了,为散步增添了很多快乐。

(3)、“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他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妻子呢,在外面,她总是听我的。”

引导:为什么一家人都会听“我”的?这里面包含着哪几种亲情?

分析:“我”是一家人的主心骨,平日“我”就是一个讲原则的人,家人都信任他。这里面包含着母子情、父子情、夫妻情。

我决定委屈儿子,因为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我说:“走大路。”但是母亲摸摸孙儿的小脑瓜,改变了主意:“还是走小路吧。”

引导:在走大路还是走小路的问题上,母亲和儿子发生分歧,“我”经过思考决定:“走大路”——走大路方便老人,说明我很照顾母亲,很孝顺。母亲改变了主意:“还是走小路吧!”——走小路孩子感兴趣,说明母亲对孙子很理解表现了母亲的慈爱、和蔼。在走大路还是走小路的问题上表现了一家人在散步中互敬互爱的动人情感,有一种浓浓的人情美。

(5)、“到了一处,我蹲下来,背起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儿子……”

引导:一个“背”字体现了一家四口,祖孙三代之间关系十分融洽,多么幸福、温馨的亲情。

(6)、我和妻子都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小心,好像我背上的同他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引导:为什么母亲和儿子并不重,但我和妻子要走得很慢、很小心?为什么说“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同学畅所欲言:a、背上的一老一小可别摔着。特别是母亲年老体弱经不起摔,非得稳稳当当的不可。b、为了让母亲和儿子多呼吸一些新鲜空气,所以走得慢慢的。c、为了让母亲和儿子尽情的欣赏春天的美景。d、表现“我”对母亲的孝心和旗子对儿子的爱心。如果走得很快,显得不耐烦。不能体现浓浓亲情。e、如果全社会的人都想文中的“我”那样具有孝心和爱心,世界将会变得更美好。。。。。。。

老师小结:一边是风烛残年的母亲,一边是未成年的孩子,他们都需要我们的照顾和关心。所以从表面上看,这表现了中年人肩负着既要扶老又要携幼的人生责任;从深层的意思看,这里的“我和妻子”代表着中年人,“母亲”代表着过去,“儿子”代表着未来,所以对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而言则象征着中年人肩负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历史责任。文章的结尾,用象征的手法,使文章的思想进入了一个更高的境界,意蕴更深刻。把亲情推及得更广泛的境界。

(注:每一处学生分析以后都进行朗读的简要指导,通过学生试读、老师范读、集体齐读等方式让学生感受文中的亲情美。)。

总结:一家人在田野上散步,真的很平常,老人和小孩在选择道路时有了分歧,也没有什么可奇怪的。可作者却有一双慧眼,从这平凡的小事中看到了一家三代人和谐美好的感情,并由此推及尊老爱幼的中华美德,文中处处流露着浓浓的亲情:它是一幅温馨的亲情图,是一首欢快的亲情曲,是一篇美妙的亲情诗。

让我再一次深情并貌的朗读全文,细细的来体会这份热闹感人感动的亲情。

三、联系生活,谈论亲情8(分钟)。

幸福的家庭往往都有相同的幸福。亲情无处不在,他不仅仅在思念部之中,也不仅仅在莫怀戚的家中;它在我们每一个人的家中、在每一个人的心中。只是时光的流水把许都宝贵的记忆带走了,我们匆匆的步履把我们曾经拥有的瞬间感动冲淡了,淡如水,淡如烟,淡得我们都怀疑自己是否还拥有那份爱,怀疑我们自己是否还有能力去感知那份浓浓的亲情。可是,这份是永恒的。我们要用敏锐的眼光去发现,用善良的心去体会。

学生准备1分钟。

全班交流。

(尽可能启发学生把发生在身边的感人故事讲出来,要像这几位作者一样,敢于披露真情实感。尽可能引导学生领会到“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尽可能让学生明白要珍惜亲情,懂得关爱家庭。)。

老师也有故事要讲。2(分钟)。

四、动情落笔,抒写亲情10(分钟)。

我们对亲情有说不完的故事,讲不完的细节。生活本就是这样美好、温馨。情到浓时转成文,请同学们把自己对亲情的感受写下来。

你可以以“亲情”为话题,写一组排比句来赞美亲情或者一组比喻句来歌颂亲情。

你也可以写一首反映亲情的小诗。你也可以写一段话来呼唤亲情。

学生动笔3分钟。交流展示5分钟。

教师准备一首小诗〈父亲的叮咛〉。

五、真诚行动,建设亲情。2(分钟)。

1、亲情不单单是寒冷时父亲为你披上的一件外套,它也不单调那是深夜里母亲亲手为你冲的一杯牛奶;亲情应该是孩子柔嫩的小手为父亲擦去额上的汗珠,它应该是母亲疲惫时孩子递上椅子时的体贴。亲情不单单是父母无条件的付出,它也是妈妈的唠叨爸爸的责备。亲情不单靠今天课堂上的片刻时间来领会,它更需要我们用一生的光阴来感悟。亲情不仅仅是声情并茂的述说,它更应该是落到实处的行动。亲情不能只靠父母似的殷切期望,它更应是儿女无言的回报。家的温馨与和睦靠大家,家的亲情建设我们也应尽一份义务。回家以后,请同学们为自己的父母做一件事:捶捶背、洗洗脚、揉揉肩、陪父母散散步......

2、你的真实感受和父母的真实反映写下来,以后的语文课大家交流。

六、结束语:让我们所有的家都永远充满着爱,永远洋溢着浓浓的亲情!

《散步》教案设计

1、认识11个要求会认的字,会写8个要求会写的字,学会“数”这个多音字。

2、熟读课文,了解春风带给大自然的变化,了解春天的'特点,抒发自己对春天、对生活的热爱。

3、指导学生完成课后习题。

识记11个要求会认的字。

指导学生对要求会写的8个字形书写。

其中“步”字容易多点,指导时要特殊强调;“带”字上面共有三竖,学生易错。

1、同学们,你们喜欢春天吗?说说你印象中的春天是什么样的?

2、今天我们就要和春风一起,去看看春天的美景。请学生一起读课题。

3、走吧,我们出发。

请同学说说刚刚看到的春天什么样?春天有哪些特点?

1、出示生字卡片,指导学生拼读生字。

2、练习朗读课文,弄清每一个生字在文中的位置,并结合文章内容弄清每个生字的意思。

1、开火车读生字上学片。

2、读词语卡片:外套、淡水、脱口而出、皮带、兰花、散步、格格不入、心中有数。

1、练习书写要求会写的字。

2、熟练、流利地朗读课文。

课文《散步》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解文章的人性美。

2.揣摩品味文章语言,增强朗读表达中的语感。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家是爱的港湾,乍看平平淡淡的生活,往往满溢着浓浓的亲情。南方初春的田野上,一家祖孙三代人的一次常而又常的散步,让我们看到他们家人之间的相亲相爱、和和美美,心里顿生出许多感慨。

二、初读课文。

1.快速默读。

(1)扫除字词障碍。

(2)思考:文章写了一件什么事?

(3)齐声朗读课文。

2.理清一条线索(谈整体感受,可展开,又要注意我的孝敬)。

(1)我劝母亲散步;

(2)全家一起散步;

(3)选择大路小路的分歧;

(4)我决定委屈儿子;

(5)母亲却依从了孙子;

(6)在不好走的地方,我和妻子背起母亲和儿子。

三、再读探究。

1.赏读一些美句(要求用圈点法圈出自己认为精美的句子,看这些句子好在哪里?)。

(1)写景的句子。

对南方初春田野的描写(第四段)。

描写母亲所看到的小路远处的景物(第七段)。

(2)传情的句子(请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些句子)。

母亲本不愿出来的――便去拿外套(写出了母子二人的情态,母亲的老迈、顺从,儿子的诚恳、孝敬。正因为如此一句透露了我的文化修养。)。

(3)对称的句式(让学生自己找出来,体会它们的对称美,互相映衬,富有情趣)。

有的浓,有的淡。

我和母亲在前面,我的妻子和儿子走在后面。

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

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

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

我蹲下来,背起了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儿子。

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轻。

2.品读一组奇字(体会它们的巧妙、精练)。

分歧、决定(大词小用,透露作者想说的意思超出了事情的本身,是在借散步这件事讲一个道理。)。

挺、熬(流露对生活的酷爱,对生命的珍爱)。

3.品读一个精段(最后一段)。

4.感悟一种亲情。

体味:只有人类才不但保护幼小的生命,而且善待衰老的生命。

注意:

我这个人怎么样?

妻子的性情怎么样?

母亲的性情怎么样?

儿子的性情怎么样?

从中也可看出这一家人和和美美,相亲相爱,多么幸福。

5.学习一种妙思。

(1)本文寓理于事,一滴水见太阳,有情节,强调可读性;

(2)这篇文章以《散步》为题好不好?请你换一个角度为本文拟一个标题,并说说你的理由。(小组为单位讨论;标题拟好后,小组互相交流、评判,不求统一,鼓励创新)。

四、比较阅读。

比较阅读《散步》与课后研讨与练习所附《三代》,你认为哪篇文章更感人?(鼓励学生的个性化感受,不求一致,只要言之成理就好。)。

参考:两篇文章主题相近,又有差异,情节差别较大。《散步》是孝顺第一,《三代》是宁可自己受伤,也要保护一老一小。

课文《散步》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让学生体会课文所表达的朴实而深沉的亲情之爱。

2、以自主、学习、探究的学习方式完成课文的解读。

教学重点:

从人物的选择来理解课文的亲情之爱。

教学难点:

1、中景物描写所提供的妙处。

2、对寓意深刻的句子的理解。

教学设计:

一、导入。

二、整体感知。

(1)、听音乐自己小声朗读课文,找出不懂的字词,解决。

(2)、笼统提问。

1、文章出现了哪些人物?

2、他们一起做了一件什么事?

(3)、启发提问。

1、人物之间的关系如何?谁处于核心地位?(尽量引用原文中的句子回答)。

(板书:四人之间的`关系)。

2、过程中出现了什么事情?

(在散步的过程中出现了分歧:母亲要走大路,儿子要走小路)。

处于核心地位的我是如何解决这个分歧的?

(选择走大路。因为我考虑到我陪伴儿子的时间还长,即使这一次委屈了他,还有长久的日子可以补偿。但我能为母亲做事的时间已经不多了,所以尽力满足母亲的要求,以她的考虑为先。体现我挚爱着母亲。)。

3、(板书:最终路的选择)。

结果由于母亲选择了小路,大家一起走小路。

4、认为是什么影响和改变了他们的选择?

(爱。a因为对母亲的爱,我决定委屈儿子而顺从母亲的意愿。

b因为爱,妻子理解我、体谅我,默默地支持我的每一个决定。

c因为爱,母亲选择了包容和退让,舍弃了更适合她走的大路,选择了孙儿喜欢的小路。

正是因为那份浓浓的亲情之爱衍生出来的体谅、理解、包容和退让,使他们改变了自己的初衷而选择了一条更能协调、照顾每一个意愿的路。)。

(过渡)各位同学,你在初读这篇文章时,有没有感受到他们之中洋溢着的融融爱意呢?现在让我们再次朗读课文,体会这一家四口之间洋溢着的深情。

三、究交流。

在二次朗读的基础上,我们大家来交流一下学习的心得。学习了这篇文章你有什么触动、你有什么启发、你有什么疑问,都可以说出来与大家一起分享和探讨。

下面有一些题目,不过仅供参考,你可以选择其中一两个题目谈,也可以尽情抒发你自己的感想。

1、通过文章的学习你感悟到了什么?(即文章给你的启示?)。

2、文章哪写描写最令你感动?

3、文章有两处景物描写,他们有何用处?

4、如何理解文章的最后一句话,为什么说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5、你最喜欢文中哪些词语或句子?为什么?

四、扩展延伸。

1、比较阅读。

《散步》与课后的《三代》讲的都是三代人的故事。与课文比较,哪个故事更感动你?说说你的理由。

《散步》教案设计

(1)我选择了走大路。在尊老和爱幼的天平上,作者倾向了尊老。因为母亲老了,剩下的时日已经不多了,儿子还小,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从中可以看出我是孝子。妻子善良、贤惠。母亲慈爱,儿子活泼可爱。家庭成员之间互敬互爱,温馨和睦。

(2)“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

包含着老人对子女的依赖如同子女幼小时对父母的依赖这样的人生哲理。体会母子之间“互相尊重,相处和谐”。

(3)、“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

儿子发现奇趣:两对母子走在田野上,表现了儿子天真可爱、聪明活泼。

(4)、“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

母亲老了,儿子成长了,挑起了生活的担子,这样母亲自然听从于儿子;而我的儿子还年幼,现在一切也要依靠父母。我身上的责任重大。我们应该理解父母,关心父母,做我们力所能及的事情。

(5)课文第四节景物描写。

充满春的气息,引发人们丰富的联想。

课文以“我”为中心人物,以“我”和母亲的关系为主线,用朴实的语言,展现了一家四口、祖孙三代、互敬互爱,融洽和睦的关系,体现了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渗透着肩负重任的中年人对于生活的高度的使命感。可见,本文写了一件“散步”的'小事,却表现了“尊老爱幼”的大主题,这就是“以小见大”的写法。

1、每年在你过生日的时候,只要爸爸妈妈在身边,他们是否都为你过了生日?

2、你能准确地说出爸爸妈妈的生日吗?

3、假如今天是爸爸或者妈妈的生日,请你编辑一条短信发送给他们,为他们献上生日的祝福!(要求写50字以内的温馨短语)。

莫怀戚,重庆人。重庆师范大学新闻学院教授,从事文学创作二十余年,用多种体裁创作,以小说见长。著有小说集《诗礼人家》《大律师现实录》,长篇小说《经典关系》《透支时代》等。

(1)以小见大的写法。(在生活小事和细节中表现的亲情美,感悟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及对生活的高度使命感。)。

(2)朴实的语言、真挚的情感。

课堂调查。

(a)每年在你过生日的时候,只要爸爸妈妈在身边,他们是否都为你过了生日?

(b)你能准确地说出爸爸妈妈的生日吗?

(c)假如今天是爸爸或者妈妈的生日,请你编辑一条短信发送给他们,为他们献上生日的祝福!(要求写50字以内的温馨短语)。

课文《散步》教案设计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播放歌曲《我想有一个家》。

2、导语:

“我想有个家”,这是每个人的心声。家,一个多么温馨的字眼,它是一个避风港,一个幸福的摇篮。它给了我们无尽的关爱和温情。今天,我们一起跟着莫怀戚一家人去《散步》,去感受这个四口之家的浓浓的亲情。(板书课题)。

二、朗读课文,理解内容。

1、听读课文,轻声跟读。(请同学们听录音朗读课文,也可以轻声跟读)。

2、问题探究:

――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课文中写了哪些人?用不同的表述来介绍。(说到三代人时点击出现幼、中、老)。

――以文中小男孩的身份说说“我”有一个怎样的奶奶、怎样的爸爸、怎样的妈妈。

――你喜欢这个家庭吗?说说喜欢的理由。

――作者讲述这个平凡而又感人的故事,他想要告诉我们什么?(学生说出尊老爱幼时,点击“尊、爱”。并要求学生找出有关语句读一读。并插问:

假如是父亲或母亲,当尊老爱幼不能两全时,你会怎么做?

学生发言后,师小结:老人为养育我们,付出了心血,为社会做出了应有的贡献,理应受到家人及全社会的尊重)。

学生说出中年人的责任时,(学生说不出时,师说出中年人的责任)边点边小结:中年人是家庭的顶梁柱,他一肩挑两头,上要赡养父母,下要抚育子女,责任重大。

《散步》教案设计

1、让学生体会课文所表达的朴实而深沉的亲情之爱。

2、以自主、学习、探究的学习方式完成课文的解读。

从人物的选择来理解课文的亲情之爱。

1、中景物描写所提供的妙处。

2、对寓意深刻的句子的理解。

一、导入。

二、整体感知。

(1)、听音乐自己小声朗读课文,找出不懂的字词,解决。

(2)、笼统提问。

1、文章出现了哪些人物?

2、他们一起做了一件什么事?

(3)、启发提问。

1、人物之间的关系如何?谁处于核心地位?(尽量引用原文中的句子回答)。

(板书:四人之间的关系……)。

2、过程中出现了什么事情?

(在散步的过程中出现了分歧:母亲要走大路,儿子要走小路)。

处于核心地位的我是如何解决这个分歧的?

(选择走大路。因为我考虑到我陪伴儿子的时间还长,即使这一次委屈了他,还有长久的日子可以补偿。但我能为母亲做事的时间已经不多了,所以尽力满足母亲的要求,以她的考虑为先。体现“我”挚爱着母亲。)。

3、(板书:最终路的选择……)。

结果由于母亲选择了小路,大家一起走小路。

4、认为是什么影响和改变了他们的`选择?

(爱。a因为对母亲的爱,我决定委屈儿子而顺从母亲的意愿。

b因为爱,妻子理解我、体谅我,默默地支持我的每一个决定。

c因为爱,母亲选择了包容和退让,舍弃了更适合她走的大路,选择了孙儿喜欢的小路。

正是因为那份浓浓的亲情之爱衍生出来的体谅、理解、包容和退让,使他们改变了自己的初衷而选择了一条更能协调、照顾每一个意愿的路。)。

(过渡)各位同学,你在初读这篇文章时,有没有感受到他们之中洋溢着的融融爱意呢?现在让我们再次朗读课文,体会这一家四口之间洋溢着的深情。

三、研究交流。

在二次朗读的基础上,我们大家来交流一下学习的心得。学习了这篇文章你有什么触动、你有什么启发、你有什么疑问,都可以说出来与大家一起分享和探讨。

下面有一些题目,不过仅供参考,你可以选择其中一两个题目谈,也可以尽情抒发你自己的感想。

1、通过文章的学习你感悟到了什么?(即文章给你的启示?)。

2、文章哪写描写最令你感动?

3、文章有两处景物描写,他们有何用处?

5、你最喜欢文中哪些词语或句子?为什么?

四、扩展延伸。

1、比较阅读。

《散步》与课后的《三代》讲的都是三代人的故事。与课文比较,哪个故事更感动你?说说你的理由。

散步教案设计一等奖

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感悟文章在生活小事和细节中表现的亲情美。

2、培养尊老爱幼、珍惜亲情、关爱家庭的意识和情感,促使学生为家庭亲情建设尽一份力量。

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感悟文章在生活小事和细节中表现的亲情美;

培养尊老爱幼、珍惜亲情、关爱家庭的意识和情感,促使学生为家庭亲情建设尽一份力量。

多媒体课件(自制),预习,扫清字词障碍。

1、多媒体,歌曲《让爱住我家》,展现亲情图片和歌词。

听了这首歌,你有什么感受?

学生自由发言。

1、听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如果学生发现课文朗读与课文不完全相同,可以作思考题,留给学生.)勾画文中最能表现浓浓亲情的细节、词语、句子。

2、自由阅读全文:可以大声朗读,也可以轻声品读,也可以默读。把文中表现出浓浓亲情的地方多读几遍。

3、小组互助,交流感悟。文中让你最感动的有哪些细节、词语、句子。这些地方应该怎样读才能表现这份深情。

4、全班交流、亲情共赏。

分析:这句话说明了“我”关心母亲,对母亲的身体健康提出积极的建议,而不是顺水推舟。母亲因为相信儿子,尊重儿子的意见,所以顺从。我如果只带着妻子、儿子出来散步,把老人孤零零的丢在家里,会让老人很孤独、寂寞。最后一句说明“我”和母亲关系和谐,表现了母子之间亲昵的感情。而且这种和谐的母子之情是在几十年以前就开始了。

(2)他儿子说的话很可爱。他说:“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他觉得这是他一个很大的发现,这句话写出了孩子的天真可爱。分析:儿子这句看似无关紧要的话极富童趣。孩子这一天真的新发现洋溢着一家人充满温馨的天伦之乐。听了孩子的话,我们都笑了,为散步增添了很多快乐。

(3)、“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他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妻子呢,在外面,她总是听我的。”

引导:为什么一家人都会听“我”的?这里面包含着哪几种亲情?

分析:“我”是一家人的主心骨,平日“我”就是一个讲原则的人,家人都信任他。这里面包含着母子情、父子情、夫妻情。

(4)、我决定委屈儿子,因为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我说:“走大路。”但是母亲摸摸孙儿的小脑瓜,改变了主意:“还是走小路吧。”

引导:在走大路还是走小路的问题上,母亲和儿子发生分歧,“我”经过思考决定:“走大路”——走大路方便老人,说明我很照顾母亲,很孝顺。母亲改变了主意:“还是走小路吧!”——走小路孩子感兴趣,说明母亲对孙子很理解表现了母亲的慈爱、和蔼。在走大路还是走小路的问题上表现了一家人在散步中互敬互爱的动人情感,有一种浓浓的人情美。

(5)、“到了一处,我蹲下来,背起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儿子……”

引导:一个“背”字体现了一家四口,祖孙三代之间关系十分融洽,多么幸福、温馨的亲情。

(6)、我和妻子都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小心,好像我背上的同他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引导:为什么母亲和儿子并不重,但我和妻子要走得很慢、很小心?为什么说“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同学畅所欲言:

a、背上的一老一小可别摔着。特别是母亲年老体弱经不起摔,非得稳稳当当的不可。

b、为了让母亲和儿子多呼吸一些新鲜空气,所以走得慢慢的。

c、为了让母亲和儿子尽情的欣赏春天的美景。

d、表现“我”对母亲的孝心和旗子对儿子的爱心。如果走得很快,显得不耐烦。不能体现浓浓亲情。

e、如果全社会的人都想文中的“我”那样具有孝心和爱心,世界将会变得更美好。

老师小结:一边是风烛残年的母亲,一边是未成年的孩子,他们都需要我们的照顾和关心。所以从表面上看,这表现了中年人肩负着既要扶老又要携幼的人生责任;从深层的意思看,这里的“我和妻子”代表着中年人,“母亲”代表着过去,“儿子”代表着未来,所以对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而言则象征着中年人肩负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历史责任。文章的结尾,用象征的手法,使文章的思想进入了一个更高的境界,意蕴更深刻。把亲情推及得更广泛的境界。

(注:每一处学生分析以后都进行朗读的简要指导,通过学生试读、老师范读、集体齐读等方式让学生感受文中的亲情美。)。

总结:一家人在田野上散步,真的很平常,老人和小孩在选择道路时有了分歧,也没有什么可奇怪的。可作者却有一双慧眼,从这平凡的小事中看到了一家三代人和谐美好的感情,并由此推及尊老爱幼的中华美德,文中处处流露着浓浓的亲情:它是一幅温馨的亲情图,是一首欢快的亲情曲,是一篇美妙的亲情诗。

让我再一次深情并貌的朗读全文,细细的来体会这份热闹感人感动的亲情。

幸福的家庭往往都有相同的幸福。亲情无处不在,他不仅仅在思念部之中,也不仅仅在莫怀戚的家中;它在我们每一个人的家中、在每一个人的心中。只是时光的流水把许都宝贵的记忆带走了,我们匆匆的步履把我们曾经拥有的瞬间感动冲淡了,淡如水,淡如烟,淡得我们都怀疑自己是否还拥有那份爱,怀疑我们自己是否还有能力去感知那份浓浓的亲情。可是,这份是永恒的。我们要用敏锐的眼光去发现,用善良的心去体会。

学生准备1分钟。

全班交流。

(尽可能启发学生把发生在身边的感人故事讲出来,要像这几位作者一样,敢于披露真情实感。尽可能引导学生领会到“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尽可能让学生明白要珍惜亲情,懂得关爱家庭。)。

老师也有故事要讲。

我们对亲情有说不完的故事,讲不完的细节。生活本就是这样美好、温馨。情到浓时转成文,请同学们把自己对亲情的感受写下来。

你可以以“亲情”为话题,写一组排比句来赞美亲情或者一组比喻句来歌颂亲情。

你也可以写一首反映亲情的小诗。你也可以写一段话来呼唤亲情。

学生动笔3分钟。交流展示5分钟。

教师准备一首小诗〈父亲的叮咛〉。

2、你的真实感受和父母的真实反映写下来,以后的语文课大家交流。

让我们所有的家都永远充满着爱,永远洋溢着浓浓的亲情!

《散步》教案设计

1、小猴家里有一个果园,他种的水果都成熟了,小猴想请小朋友一起到他的果园里去参观,看一看果园里有些什么水果呢?(打开电脑屏幕,让孩子们进入电脑创设的情景。)。

2、梨树上有几只梨?苹果树上有几只苹果?柿子树上有几只柿子?

(评析:这一部分主要让幼儿目测数群,能不受物体排列形式的影响,正确的.感知数群。)。

二、给水果排队。

1、水果都成熟了,小猴把它们一个一个摘下来,摘了三盆水果。

第一盆是什么水果?(在连接提问水果种类后转入数的教学活动)。

第一盆有几只梨?五只梨可以用数字几表示?

第一盆有几只苹果?五只苹果可以用数字几表示?

第一盆有几只柿子?五只柿子可以用数字几表示?

2、小猴请小朋友帮他把这三盆水果按数量顺序从少到多排好队,应该怎么排?

三、分水果。

1、小猴非常高兴,摘了那么多水果,他想把水果分给他的好朋友,让大家尝一尝。看!小猴先来到小兔家,他想把水果分给小兔吃。

有几只小兔?

《散步》课文教案

1、欣赏绘本画面,理解小蛇散步时发生的故事内容。

2、通过观察画面、结合已有经验,大胆猜测故事情节的发展。。

3、感受、理解小蛇助人为乐的愉快情感。

活动过程。

1、导入活动。

t:今天魏老师给你们带来一本很好玩的书,(出示封面):“看,这是谁?”t:前几天老是下雨,小蛇呆在家里哪儿也不能去,觉得好闷呀!现在天气终于放晴了,于是小蛇高高兴兴地出门去散步。(出示2、3页)。

2、引导幼儿阅读绘本画面,感知故事内容。

1)集体阅读第4~13页,感知故事的发生、发展。(略读)。

2)自主阅读第14~19页,并通过观察小蛇的表情变化,体会狗、狮子和大象从小蛇身上踩过时的好玩和不可思议。(动作、表情模仿,重点阅读)。

3)集体阅读第20、21页,讨论小蛇帮助别人之后的心情,并对小蛇进行简单评价。4)集体阅读第22~25页,体会结尾处小蛇喝完水时身体的变化所带来的幽默感。

师小结:“今天小蛇用自己的本领帮助了这么多的朋友心里真开心。那它帮助了哪些朋友呢?(小蚂蚁、小蜗牛、小老鼠、大狗、狮子、大象)”

3、结束活动:迁移和总结。

(观看照片)师:“你们有没有帮助过别人呢?老师这里有几张照片看看他们在干什么?”(个别介绍)“你是怎么做的?做了之后心里有什么感觉呢?”

师小结:原来用自己的本领帮助别人是一件很快乐的事情,而且还会交到更多的好朋友。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散步》教案设计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幼儿园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部分,是我国学校教育和终生教育的奠基阶段。”它要为“幼儿一生的发展打好基础”。高质量的幼儿教育是幼儿积极主动的态度、强烈的学习兴趣、有效地与环境互动的能力。初步的合作意识、责任感等等。所以,教师应了解尊重幼儿的学习特点,成为幼儿学习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设计思路:秋天到了,大树落叶了,水果成熟了。小朋友在散步时都会不由自主地去捡落叶,时不时地发出一阵阵尖叫声、欢呼声,有时为了树叶的颜色、大小、形状争得涨红了小脸。看着大家这么浓厚的学习兴趣,我想:不如设计一次活动,让大家在活动中得到满足。

1、在游戏中能手口一致地点数,并能按颜色、大小分类摆放。

2、运用观察法比较苹果的不同特征,按颜色、大小进行正确分类。

3、通过活动对幼儿进行爱心教育。

2、课件:苹果园景色。

重点:能手口一致的点数,并按颜色、大小分类摆放。

难点:通过观察、比较、操作,感知苹果的不同特征。按颜色、大小进行正确分类。

1、导入:(开车去果园)“秋天到了,果园里的苹果成熟了,今天我们一起去摘苹果,宝宝们,你们想去吗?好,那我们就出发吧。”(音乐起)。

2、“果园到了。看!多美呀!瞧!好多的苹果挂在树上呢,闻起来好香啊。宝宝们,想不想摘下来尝一尝呢?”

(1)(出示可操作的苹果树)教师示范摘果子。念儿歌:“树上许多红苹果,一个一个摘下来????”

(2)请幼儿摘苹果(安老师的'口令摘,摘完后放在自己的操作板上点数,并说出总数。)要求幼儿用食指从左到右有顺序的点数。

(3)请个别幼儿学习点数(纠正数错的幼儿)。

3、区别苹果颜色、大小,并分类摆放“大家看,老师这里也有四个苹果,它们哪里长得不一样?”

(颜色不一样、大小不一样)“老师拿来一个不大不小的筐。我们把颜色一样的放在这个筐里,该怎么放呢?”

(1)请小朋友说一说。

(2)大家操作,教师巡视指导。

(3)个别幼儿操作错误的,教师加以纠正。

4、“小朋友们真棒!刚才我们是按颜色分的,想一想,还可以按什么来分呢?”

(1)引导大家按大小不同来分。(幼儿操作)。

(2)老师请小朋友把自己的操作拿上来看一看,再进行纠正。

(大苹果放在大筐里、小苹果放在小筐里)c分组放苹果,教师检查4、送苹果:

“我们今天摘了这么多苹果,有大的、有小的、有红的、有绿的。好厉害啊!你想把这些苹果送给谁呢?”(幼儿自由讲述)“好啊,苹果可以送给好朋友,可以送给托班的弟弟、妹妹,还可以送给中、大班的哥哥、姐姐,现在我们一起坐上汽车送苹果去吧!”(音乐起)活动结束。

1.培养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

2.认识区分“1”和“许多”。

3.知道“1”和“许多”的分合关系。

1.音乐导入。

小朋友,请你跟我做(一位老师弹歌曲《小红帽》,幼儿跟老师做律动)。小朋友,刚才是什么儿歌呀?对,是小红帽。昨天老师给小朋友讲了小红帽的故事,有一天小红帽去看外婆,经过大森林的时候碰到了大灰狼,大灰狼骗了小红帽,把小红帽和外婆给吃了。最后是猎人打死了大灰狼,救出了小红帽和外婆。

2.认识“1”和“许多”与它们的分合关系。

今天外婆给小红帽打电话了,外婆说:“小红帽,来看看外婆吧,外婆想你了。”于是,妈妈给外婆准备了许多礼物,让小红帽拿给外婆。看,这是什么(拿出一个面包)?老师手里有几个面包?小朋友看看妈妈还准备了什么(拿出一个苹果)?老师手里有几个苹果?小红帽说:“妈妈,一个苹果太少了,你在拿出几个苹果吧!”(老师分4次拿苹果,每次只拿一个,每拿完一次就提问‘老师手里有几个苹果’)。小朋友看看现在一共有多少苹果呀(引导幼儿说有许多苹果)?这许多的苹果是由刚才一个一个的苹果组成的,所以,一个一个的1可以组成许多。小朋友,跟老师说一遍‘一个一个的1可以组成许多’。(老师再拿出5个橘子)小朋友,这是些什么?老师这里有多少橘子?(把面包、苹果、橘子放在小篮子里)小红帽拿着妈妈准备的一个面包、许多苹果和许多橘子去看外婆了。

小红帽走啊走啊,有走到了那片大森林,小红帽害怕了,她怕在遇到大灰狼。于是,她问小朋友:“小朋友,你们可以一起和我去看外婆吗?”小朋友,你们想和小红帽一起去看外婆吗?小红帽听到小朋友愿意和她一起去看外婆可高兴了,她说:“谢谢你们,请你们也戴上小红帽吧!”(老师拿出准备好的小红帽)小朋友,老师这里有多少小红帽?(请每位小朋友拿一顶)现在小朋友头上戴了多少小红帽?老师手里还有小红帽吗?刚才老师手里的许多小红帽被小朋友拿走后,就变成一个一个的了。所以,许多可以分成一个一个的1。小朋友,跟老师说一遍‘许多可以分成一个一个的1’。小朋友戴好你们的小红帽,我们一起出发吧!

3.巩固。

(墙上挂着大挂图,上面插着花)小朋友,这里有花哦,看看有多少花呀?我们采些花给外婆送去吧!每个小朋友只采一朵花。(在小朋友采花时提问个别幼儿‘你采了几朵花’)小朋友,现在你们手里有几朵花啊?草地上还有花吗?它们都在哪了?对,草地上的许多花都被小朋友采走了,变成小朋友手了一朵一朵的花了。许多分成了一个一个的1。小朋友,现在请你们把花都放到老师的篮子里吧!篮子里现在有多少花?小朋友手里还有吗?刚才小朋友手里一朵一朵的花现在变成了篮子里的许多花了,一个一个的1可以组成许多。小朋友,我们继续走吧!

4.延伸活动。

(到了外婆家,一位老师扮外婆,开门。)外婆见来了这么多小朋友,可高兴了,于是给小朋友出了一个问题。她问:“小朋友,在你们家里见过什么是一个的东西,什么是许多个的东西?”(请幼儿回答,最后老师总结)外婆听到小朋友找到这么多一个的东西和许多个的东西,夸奖小朋友真聪明!她又说:“小朋友,在外婆家的周围还有许多东西是一个的和许多个的,我们一起出去找找吧!(看挂图,自然结束活动)。

1.复习巩固对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形、半圆形的认识及两种图形的转换关系。

2.培养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和思维的灵活性。

1.彩色立体房子、纸制小路(上面镂刻不同形状、不同大小的图形)。

2.兔子头饰1个。请1名大班幼儿学会情境表演。

3.形状、大小不同的几何图形多个,小塑料筐6个。

(一)观看情境表演。

1.这是小兔的家。你们瞧,小兔出来了。

2.天气真好,小兔想到外边去玩。刚走出家门,就摔了一交,小兔只好一瘸一拐地回家了。

3.小兔为什么会摔倒呢?(因为地上有坑)这些坑是什么样子的?(长方形、圆形??)。

(二)复习图形。

1.瞧,这里也有一些图形。你们看,这是什么形?(长方形)长方形是什么样子的?

2.正方形是什么样的?正方形和长方形什么地方不一样?

3.三角形有几条边、几个角?

4.圆形有没有角?

5.这是什么形?(半圆形)。

6.你们看,这里有两个一样大的正方形。我只要说声“变”,它们就会立刻变成另一种图形。不信,你们瞧,它们现在变成什么形状了?(长方形)这个长方形是怎么变出来的?(两个一样大的正方形拼在一起变出来的)。

7.用同样方法把两个一样大的半圆形变成圆形。

(三)铺路。

1.小兔家门口的小路上有各种形状的坑。谁能想出好办法,让小兔走在路上不摔倒?(把坑填平)。

2.我们一起来铺路吧,请你们把圆形材料放进圆形的坑里,把三角形材料放进三角形的坑里,把正方形材料放进正方形坑里??直到把坑全部填平(边讲解边演示)。

3.幼儿操作。要求幼儿根据坑的形状、大小寻找相对应的材料。引导幼儿思考当长方形、圆形材料较少时,怎样做才能把坑填完。(分别用正方形和半圆形拼合而成)。

(四)游戏。

1.小兔出来啦,小朋友快藏起来!(众幼儿藏在椅子背后)。

2.小兔从家中出来,见到坑坑洼洼的小路铺平了,高兴地说:“是谁帮我把路铺平了?我去找找看。”

3.找到小朋友后,小兔向大家表示感谢。

引导幼儿用彩色纸、皱纸等材料把这条小路装饰成一条五彩路。评析:教幼儿辩认平面几何图形是小班数学教育中的难点。原因是几何图形的认识过程往往过于单调,容易使幼儿失去学习兴趣。因此在这个活动中,我们以游戏情节贯穿始终,使幼儿的情感得到了满足。首先,漂亮的房子、坑坑洼洼的小路以及主人公小兔的表演吸引了幼儿;其次,铺路的游戏又使幼儿体验到助人为乐的美好情感;最后,“捉迷藏”的游戏又使幼儿兴味盎然,把整个活动推向了高潮。从活动材料的准备来讲,我们用吹塑纸制成小路,并在上面挖出一些大小不一的几何图形作为坑,又以这些几何图形片作为铺路的材料。这样,既巩固了幼儿对几何图形的认识,又便于幼儿发现并改正错误。图形转换的内容选取了几种图形转换中较为简单的部分,以适合小班幼儿的理解水平。这一内容的练习是在完成“铺路”任务遇到困难时进行的,它不仅使幼儿再次明确了某些图形的转换关系,而且使他们在完成铺路任务之后获得成功感,提高自信心,这比单纯的练习具有更大的教育价值。

《散步》教案设计

1、根据不同的画面进行讲述,并列出相应的算式,从而感知加法算式所表达的数量关系。

2、理解交换规律,懂得运用互换规律列出另一道算式。

3、积极探索数学活动,乐于讲述探索结果。

1、教具:城堡图一副(分为三层,每一层分别有表示7的加法的三副图,用纸覆盖)、水果单一张。

2、学具:城堡图人手一份、水果单人手一张。

一、开火车:复习7的组成。

师:城堡王国的国王邀请我们去他的国家玩,你们愿意吗?那让我们快点乘上7次列车(出示数字7)出发吧。

师:嘿嘿,我的火车x(1)点开,你的火车x点开?

幼:嘿嘿,我的火车x(1)点开,我的火车x(6)点开。

二、情境感知——登城堡:看图学习7的加法。

2、师:我们先登上城堡的一楼,原来这层楼上有三幅图,谁愿意来讲讲呀?

国王想考我们的是看了这三幅图谁能列出一道算式?回答出来后就可以上二楼、三楼。

3、幼儿操作。

师:那我们每人都去一个城堡回答问题吧,速度慢的呢,可以只在一楼回答,速度快的可以去二楼三楼。别忘了把你的答案写的清楚一点。

4、总结:

请幼儿观察这些算式“它们有个小秘密,看谁能先找出来?“。

1、师:城堡国的国王夸我们都很聪明,送了我们每人一张水果券(出示水果券),我们先来看看水果的价钱。

3、幼儿操作。

4、讲评:你有几种方法?买的是什么?

5、师:如果7元钱买三样水果呢?

四、结束:

6、好我们一起去水果店选购吧。

散步教案设计

学习目标:

理解深刻的文意美读精妙的词句。

品味诗意的语言体会浓浓的亲情。

如果说轰轰烈烈的人生是一种美丽,那么,平平淡淡的生活更见人间真情。下面,就让我。

们一起走进作家莫怀戚的叙事散文《散步》,体会那字里行间流淌的浓浓的爱,浓浓的亲情。

(板书课题:散步。齐读课题)。

1、学习这篇课文,我们要完成以下学习目标。

(出示字幕:学习目标理解深刻的文意美读精妙的词句品味诗意的。

语言体会浓浓的亲情)。

2、按照以下学习指导,开始自学吧!

喜欢的原因。)。

1、从文中的字里行间,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家庭?

2、试着给文章再拟一个标题,站在读懂课文的角度说说理由。(几生说)。

3、这些标题都是可以的。不过,老师认为还是“散步”好。谁来帮老师说说理由?

4、这一家祖孙三代,四口人,两对母子。多么可爱!(板书知识树:孩子妻子母亲作者)喜欢这个小孩的请举手。

5、你喜欢这个小孩子的什么呢?(生说师板书:聪明可爱机灵)。

6、表现在课文中的哪句话?生:“前面也是?,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

7、多么聪明可爱的孩子!对孩子最大的赏识就是把他当时说的话,活灵活现地“克隆”一遍。(谁来读读孩子说的话)(生读:“前面也是?”)。

8、应该读出什么语气来(聪明、活泼、童真童趣、猛然发现规律的喜悦)。

9、来,同学们,一起朗读这句话,读出孩子的个性来。(生齐读:“前面也是?”)。

10、你认为“妻子”是一个怎样的人?(生说师板书:贤妻良母)。

11、表现在哪里呢?(“妻子呢,在外面,她总是听我的。”)。

12、言下之意是,妻子在家里,(生:不一定听我的。)。

13、妻子为什么在外总是听我的?用现在的话说就是尊重丈夫,给他个——面子。

14、在家里,就不同了,遇事大家商议,谁说的对听谁的,这就是内外——有别!

15、课文是怎样描写这位妻子的?(生:“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儿子。”“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

16、喜欢母亲的举手?

17、你为什么喜欢母亲?(这位母亲很理解儿子的心意,很疼爱自己的孙子。)。

18、把写母亲的有关语句读一读。生:“母亲本不愿出来的?很听她的话一样。”

19、小时候,孩子听母亲的话;长大了,母亲听孩子的话。话,是心声,是母子相互信赖的心声。

20、还有哪一个地方写到了母亲?找找看。(但是母亲摸摸孙儿?母亲对我说。)。

21、“还是走小路吧。”母亲怎么改变了主意?(满足孙子的要求。)。

22、这就是对孙子的——(疼爱)。

23、这里“摸摸”的动作,“还是走小路吧”,应该读出什么来?(爱抚)。

24、用心“摸摸”,轻轻地,慢慢地,柔柔地“摸摸”,从心里读出来?(生读:母亲摸摸?)。

25、把“摸摸”读到自己的手上来?(再读)。

26、把“摸摸”从自己的手上,转移到孙子的“小脑瓜”上来(生读语段)。

27、母亲开始眺望远方,这远方,正是孙子向往的路径。可见,小路的景色很美。(多媒体出示:“她的眼随小路望去?波光粼粼的鱼塘。”)。

28、谁来读一读?(一生读)。

29、来,同学们,读出母亲的眺望——齐:“她的眼随小路望去:

30、通过读,把眺望的视线由近处推向远方——齐:“她的眼随小路?鱼塘。”

31、母亲看得远啊!既看到了美景,也预料到了路障,于是,母亲对我说——生:“我走不过去的地方,你就背着我。”

32、母亲是早有预料的,不用惊慌,再读。(生再读)。

33、母亲说这话时很放心,很坦然。读的时候要把这层意思表达出来。请听老师读。(师范读“我走不过去的地方,你就背着我。”)。

34、你说,这是一个什么样的母亲?(慈祥、善解人意、疼爱孙子)(师板书:慈善、疼爱孙子)。

35、喜欢作者的举手。

36、为什么喜欢作者?(注意与母亲交流、很孝敬母亲)。

37、哪里看得出来?(“我决定委屈儿子,因为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我说:‘走大路。’”

38、言外之意是说,我伴同母亲的时日——(伴同母亲的时日很短)。

39、从课文的哪些语句可以看出伴随母亲的时日很短?(“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

40、“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一个“熬”字,说明了什么?(可见母亲挺过严冬不容易,每活过一天,十分艰难,很不容易。体现出生命的坚韧!)。

41、说得好!总算盼来了春天。(多媒体演示句子:“这南方初春的?生命。”)。

42、大家看看,多美的春天!多美的语句!谁来读一读?(“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块小块的新绿?有的浓,有的淡。”)。

43、想象新绿,那是新生命的诞生和希望。齐读—“这南方?

44、感受新绿,最是一年春好时,浓妆淡抹总相宜。再读——“这南方。

45、二月里看见刚刚抽出的嫩芽,是什么心情?(惊喜)一—读出来:树上的嫩芽也密了。

46、听到与看到“咕咕地起着水泡”时的是什么心情?(自在和愉快)再读:“田里的冬水也?着水泡。”

47、这段话写得真美!生命真美啊!再次齐读这段话,用生命的美滋养我们的眼,用生命的美润泽我们的心。(齐读)“这南方初春的田野?想着一样东西——生命。”

48、母亲毕竟老了,身体又不好,明年的冬天,能不能熬过去?于是,在产生“走大路”与“走小路”的分歧的时候,我决定——生:“走大路”。

49、作者说这话时语气怎么样?(干脆、利落)。

50、读出这种当机立断。(生读语段:“走大路”)。

51、读出这种充满孝心的当机立断。(生读语段:“走大路”)。

52、读出这种委屈儿子,孝敬母亲的当机立断!(生读:“走大路”)(板书:孝敬母亲)。

53、“我”孝敬母亲,断然决定“走大路”;妻子夫唱妇随;母亲疼爱孙子,改变了主意:“还是走小路”。

54、春风和煦,阳光明媚,一家人向着那菜花——(多媒体演示段落)生自由朗读这句话。

55、你读懂了什么?(生说师板书:责任使命)“整个世界”指的是:在我和妻子心中的地位。

56、是啊,“整个世界”是由上一代,中年一代,下一代组成的`,而中年一代不仅要承担抚养下一代的责任,更要承担赡养上一辈的责任。

57、好一个“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我背上的”是——(母亲)。

58、“她背上的”是——(儿子)。

59、“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是――(母亲加儿子)。

60、母亲加儿子,就是——(整个世界)。

61、我背上的加她背上的,就是我们一家。“一花一天国,一家一世界。”75、我背母亲是尊老,妻子背儿子是——(爱幼)。

62、尊老爱幼,就是——(整个世界)。

63、我背上的是生命的源头,妻子背上的是生命的——(延续)。

64、生命的源头加上生命的延续就是——(整个世界)。

65、(课件展示)“我们在阳光下?就是整个世界。”指导朗读这一节。

67、来,同学们,一起朗读,读出自己的感受来。(生齐读)。

68、瞧这“尊老爱幼”的一家子——(齐读)“我们在阳光下?

69、醉过知酒浓,爱过知情重。再瞧这“尊老爱幼”具有中华传统美德的一家子——读:“我们在阳光下?就是整个世界。”

1、大家发现没有,这篇文章什么句子比较多?(对称句)。

2、这种对称的句式读起来有一种音乐美,大家找找看,找一找对称句。

3、让学生读自己找的对称句。

4、(师出示多媒体课件对称句,让学生齐读)。

5、听同学们那么有节奏地朗读,真是一种美妙的享受。这种句式多美呀!大家模仿着这样的对称句,说一句话。(师出示多媒体)。

6、说得太美了!诗一般的语言!这篇文章的语言很有特点,除了具有对称美以外,你还发现了什么?(几生说)。

(播放公益广告视频《妈妈洗脚》):一位年轻的母亲端着一盆热水去为年迈的婆婆洗脚,年幼的儿子看在眼里,也端来一盆水,说:“妈妈,我也为您洗脚?”

我们都有一个幸福的家庭,亲情无处不在,它不仅在莫怀戚先生的家中,也在我们每个人的家中,每一个人的心中,只要你用心观察。请同学们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自己家庭中的亲情故事。

散步教案设计

《散步》这篇课文就为我们讲述了一家人一起散步这样一个感人的故事。下面是关于散步优秀教案设计的内容,欢迎借鉴!

目标:

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感悟文章在生活小事和细节中表现的亲情美。

2、培养尊老爱幼、珍惜亲情、关爱家庭的意识和情感,促使学生为家庭亲情建设尽一份力量。

重点:

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感悟文章在生活小事和细节中表现的亲情美;。

难点:

培养尊老爱幼、珍惜亲情、关爱家庭的意识和情感,促使学生为家庭亲情建设尽一份力量。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自制),预习,扫清字词障碍。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1、多媒体,歌曲《让爱住我家》,展现亲情图片和歌词。

听了这首歌,你有什么感受?

学生自由发言。

二、品读课文,感悟亲情。2(分钟)。

1、听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如果学生发现课文朗读与课文不完全相同,可以作思考题,留给学生。)勾画文中最能表现浓浓亲情的细节、词语、句子。

2、自由阅读全文:可以大声朗读,也可以轻声品读,也可以默读。把文中表现出浓浓亲情的地方多读几遍。

3、小组互助,交流感悟。文中让你最感动的有哪些细节、词语、句子。这些地方应该怎样读才能表现这份深情。

4、全班交流、亲情共赏。

分析:这句话说明了“我”关心母亲,对母亲的身体健康提出积极的建议,而不是顺水推舟。母亲因为相信儿子,尊重儿子的意见,所以顺从。我如果只带着妻子、儿子出来散步,把老人孤零零的丢在家里,会让老人很孤独、寂寞。最后一句说明“我”和母亲关系和谐,表现了母子之间亲昵的感情。而且这种和谐的母子之情是在几十年以前就开始了。

(2)他儿子说的话很可爱。他说:“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他觉得这是他一个很大的发现,这句话写出了孩子的天真可爱。分析:儿子这句看似无关紧要的话极富童趣。孩子这一天真的新发现洋溢着一家人充满温馨的天伦之乐。听了孩子的话,我们都笑了,为散步增添了很多快乐。

(3)、“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他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妻子呢,在外面,她总是听我的。”

引导:为什么一家人都会听“我”的?这里面包含着哪几种亲情?

分析:“我”是一家人的主心骨,平日“我”就是一个讲原则的人,家人都信任他。这里面包含着母子情、父子情、夫妻情。

我决定委屈儿子,因为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我说:“走大路。”但是母亲摸摸孙儿的小脑瓜,改变了主意:“还是走小路吧。”

引导:在走大路还是走小路的问题上,母亲和儿子发生分歧,“我”经过思考决定:“走大路”――走大路方便老人,说明我很照顾母亲,很孝顺。母亲改变了主意:“还是走小路吧!”――走小路孩子感兴趣,说明母亲对孙子很理解表现了母亲的慈爱、和蔼。在走大路还是走小路的问题上表现了一家人在散步中互敬互爱的动人情感,有一种浓浓的人情美。

(5)、“到了一处,我蹲下来,背起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儿子……”

引导:一个“背”字体现了一家四口,祖孙三代之间关系十分融洽,多么幸福、温馨的亲情。

(6)、我和妻子都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小心,好像我背上的同他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引导:为什么母亲和儿子并不重,但我和妻子要走得很慢、很小心?为什么说“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同学畅所欲言:a、背上的一老一小可别摔着。特别是母亲年老体弱经不起摔,非得稳稳当当的不可。b、为了让母亲和儿子多呼吸一些新鲜空气,所以走得慢慢的。c、为了让母亲和儿子尽情的欣赏春天的美景。d、表现“我”对母亲的孝心和旗子对儿子的爱心。如果走得很快,显得不耐烦。不能体现浓浓亲情。e、如果全社会的人都想文中的“我”那样具有孝心和爱心,世界将会变得更美好。。。。。。。

老师小结:一边是风烛残年的母亲,一边是未成年的孩子,他们都需要我们的照顾和关心。所以从表面上看,这表现了中年人肩负着既要扶老又要携幼的人生责任;从深层的意思看,这里的“我和妻子”代表着中年人,“母亲”代表着过去,“儿子”代表着未来,所以对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而言则象征着中年人肩负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历史责任。文章的结尾,用象征的手法,使文章的思想进入了一个更高的境界,意蕴更深刻。把亲情推及得更广泛的境界。

(注:每一处学生分析以后都进行朗读的简要指导,通过学生试读、老师范读、集体齐读等方式让学生感受文中的亲情美。)。

总结:一家人在田野上散步,真的很平常,老人和小孩在选择道路时有了分歧,也没有什么可奇怪的。可作者却有一双慧眼,从这平凡的小事中看到了一家三代人和谐美好的感情,并由此推及尊老爱幼的中华美德,文中处处流露着浓浓的亲情:它是一幅温馨的亲情图,是一首欢快的亲情曲,是一篇美妙的亲情诗。

让我再一次深情并貌的朗读全文,细细的来体会这份热闹感人感动的亲情。

三、联系生活,谈论亲情8(分钟)。

幸福的家庭往往都有相同的幸福。亲情无处不在,他不仅仅在思念部之中,也不仅仅在莫怀戚的家中;它在我们每一个人的家中、在每一个人的心中。只是时光的流水把许都宝贵的记忆带走了,我们匆匆的步履把我们曾经拥有的瞬间感动冲淡了,淡如水,淡如烟,淡得我们都怀疑自己是否还拥有那份爱,怀疑我们自己是否还有能力去感知那份浓浓的亲情。可是,这份是永恒的。我们要用敏锐的眼光去发现,用善良的心去体会。

学生准备1分钟。

全班交流。

(尽可能启发学生把发生在身边的感人故事讲出来,要像这几位作者一样,敢于披露真情实感。尽可能引导学生领会到“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尽可能让学生明白要珍惜亲情,懂得关爱家庭。)。

老师也有故事要讲。2(分钟)。

四、动情落笔,抒写亲情10(分钟)。

我们对亲情有说不完的故事,讲不完的细节。生活本就是这样美好、温馨。情到浓时转成文,请同学们把自己对亲情的感受写下来。

你可以以“亲情”为话题,写一组排比句来赞美亲情或者一组比喻句来歌颂亲情。

你也可以写一首反映亲情的小诗。你也可以写一段话来呼唤亲情。

学生动笔3分钟。交流展示5分钟。

教师准备一首小诗〈父亲的叮咛〉。

五、真诚行动,建设亲情。2(分钟)。

1、亲情不单单是寒冷时父亲为你披上的一件外套,它也不单调那是深夜里母亲亲手为你冲的一杯牛奶;亲情应该是孩子柔嫩的小手为父亲擦去额上的汗珠,它应该是母亲疲惫时孩子递上椅子时的体贴。亲情不单单是父母无条件的付出,它也是妈妈的唠叨爸爸的责备。亲情不单靠今天课堂上的片刻时间来领会,它更需要我们用一生的光阴来感悟。亲情不仅仅是声情并茂的述说,它更应该是落到实处的行动。亲情不能只靠父母似的殷切期望,它更应是儿女无言的回报。家的温馨与和睦靠大家,家的亲情建设我们也应尽一份义务。回家以后,请同学们为自己的父母做一件事:捶捶背、洗洗脚、揉揉肩、陪父母散散步......

2、你的真实感受和父母的真实反映写下来,以后的语文课大家交流。

六、结束语:让我们所有的家都永远充满着爱,永远洋溢着浓浓的亲情!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散步》课文教案

一、教学目的:

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提高审美情趣。

2、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培养尊老爱幼,珍爱生命的情感。

3、体会文章用人物性格来表现文章主题的写作思路。

二、教学重点:

1、感悟文章所揭示出来的一条家庭道德准则:上有老,下有小,两头无法兼顾时,应该照顾老的一头。

2、理解文章是如何围绕主题思想来写的。

三、教学安排:

一课时。

四、教学过程:

1、成语故事:(注意联系前面的几个成语)。

两袖清风,画龙点睛,

2、导入:从课题入手,“散步”在字典里的意思是随随便便的走走,是一种休闲的方式。那么在莫怀戚的这篇散文中,散步究竟具有什么样的意义呢,且看课文第125页的文章。

3、快速地默读文章,思考问题。

提问,回答:

(1)初春的时候,我、母亲、妻子和儿子四个人,在田野里散步。

【体现了时间、地点、人物和事情等记叙文的几个要素。】。

(2)主题:尊老爱幼。

4、再仔细的阅读文章,想一想“尊老爱幼”的这个主题作者是通过哪些细节表现出来的?(要找出具体的字和词。)。

师注意:同学回答之后,主要让学生来回答这些细节与主题有什么联系,反映出了人物的哪些性格?师只做适当的指导。

5、讨论:你在这些人物中最欣赏哪一位,为什么?

师注意:尽量引导学生说出理由,在适当时候,由老师或学生提出反驳,看其是否能站得住脚,能否坚持住观点。

如有出现辩论的情况,则在第二、三轮打住。

我:孝顺。

母亲:善解人意。

妻子:体贴。

儿子:懂事。

6、联系生活:

不管你喜欢文章中的哪一个人物,总之,这个家庭,这三代人都是我们为之羡慕的,因为他们很和睦,很温馨,因为他们在出现分歧的时候,彼此之间都有着一颗尊老爱幼的心,一颗相互理解的新。

提问最多不超过五位同学。

归纳:说明一个家庭的道德准则:上有老,下有小,当两头无法兼顾时,应该照顾老的一头,先考虑老人的感受,因为他们已经辛苦了一辈子了,不容易。毕竟“孝顺第一”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加祝贺语。)。

7、作业:

通过学习这篇课文,写一写,我理想中的温馨的家庭,作为这周的周记。字数不少于500字。

板书:

散步。

莫怀戚。

初春,一家人,田野,散步。

我:孝顺。

母亲:善解人意.

妻子:体贴。

儿子:懂事。

散步教案设计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2、会认12个生字。3、会写4个生字。

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

这节课我们学习一篇散文《春风带我去散步》,请同学们伸出手和老师一起板书课题,再齐读两遍课题。

二、出示学习目标。

三、第一次“先学后教”(初读课文,扫除生字)。

这节课咱们通过4场比赛一个一个达到目标,首先,进行第一场比赛,比一比课文字音谁读得最准确,老师给大家3分钟的时间自由朗读课文,3分钟之后咱们比赛。

(一)先学。

1、教师范读,不认识的字及时标上拼音。

2、自由读课文不认识的字可以圈出来,问问同桌或者举手问老师。

(二)后教。

1、指名读(后进生)要求:读的同学要声音响亮,字音准确,不添字,不漏字,注意区分平翘舌,听的同学比谁听得认真。

2、指名纠错。

3、齐读出错的词语。

四、第二次“先学后教”(学习会认字)。

课文大家已经读会了,咱们接着来进行第二场比赛,看谁最快地认识本课12个生字。请同学们看大屏幕上的词语,重点注意红色的字,一会儿,咱们比谁认的字最多。

(一)先学。

自由读词语(带拼音)2分钟。

带着格外呼唤脱掉厚重拉着一丛丛淡紫色二月兰。

树梢筑巢散步风铃。

(二)后教。

1、去掉拼音检测,指后进生读。

2、单个字检测(要求组词)自由读、同桌互读、指名读、齐读。

3、检测读字卡。

五、第三次“先学后教”(流利地朗读课文)。

字都认识了,老师相信你们课文一定能读得正确又流利。

1、自由读。

2、指名读。

六、第四次“先学后教”(学习会写字)。

生字大家记得真快呀!接下来我们进行第四场比赛,看谁写的字最端正,最漂亮。请认真观察“带、步、丛、兰”这四个字,注意笔顺及间架结构,先练写一个,2分钟后提写。

1、生观察并练写。

2、师生共同评议,你想提醒大家注意什么?强调:步的第七笔是撇;丛的第二笔捺变点。

3、生改错并练写2个。

文档为doc格式。

《散步》教案设计

1、整体感知课文的内容,通过诵读品味提高审美情趣。

2、体会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以及对生活的高度使命感。

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品味关键语句,提高品评鉴赏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尊老爱幼、珍爱亲情、珍爱生命的情感。

诵读法、讨论法、

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品味揣摩语言,体味文中的真挚情感。

2、培养尊老爱幼、珍爱亲情、珍爱生命的情感。

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平时在家经常和父母一起散步吗?在散步的途中有没有让你难忘的事?今天我们将跟随作家莫怀戚一起作一次心灵上的漫步。

二、听读课文,整体感知:

1.理解词语(课本下注解)。

2.快速抢答,了解课文所写主要内容。

明确:

(2)故事梗概:我一家人在初春去郊外散步,母亲本不愿出去,但在我的劝说下,也出来了。“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在岔路口,母亲要走大路,儿子要走小路,而我认为,母亲年老体弱,余年不多,伴随她的机会已很少;儿子年纪尚幼,来日方长,伴随他的机会还很多。于是我委屈儿子,顺从母亲,作出了走大路的决定。在我决定走大路的时候,母亲摸摸孙儿的小脑瓜,变了主意,“还是走小路吧。”到了一处给走的地方,我蹲下身子,背后走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儿子。“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走来就是整个世界。”

(3)从全文来看,主要写了以下情节:

三、合作探究,理解亲情。

教师:

刚才大家说到文中有四个人物,下面我们就来看一看他们分别是怎样的人呢?(学生讨论得出)。

“我”:孝敬、有家庭责任感、讲原则、不宠爱孩子。

请同学在文中找出有关“我”孝顺的段落或语句。

(“母亲本不愿出来的,……就象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为母亲的身体着想,不把母亲当累赘,硬要母亲出来,在初春的好天气里运动运动,对老年人有好处。)。

(“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我说:‘走大路。’”很尊重老人家的意见,知道母亲伴同“我”的日子不会很长,所以很珍惜和母亲在一起的幸福时光。)。

(“这样,我们在阳光下……背起了儿子。”)。

我的母亲:谦让、疼爱孙子、善解人意。

请同学在文中找出有关奶奶善解人意,爱护小辈的段落或语句。

(“母亲本不愿出来的。……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母亲很害怕自己给儿子、孙子、媳妇造成麻烦,怕成为他们的拖累,所以宁愿一个人在家)。

(“但是,母亲摸摸孙儿……母亲对我说”母亲很为小辈着想,不愿意为难自己的儿子,更不愿意为了自己而搅了一家人出游的兴致)。

妻子:贤良、孝顺、家庭责任感。

“在外面,她总是听我的”——贤良。

当“我决定委屈儿子”,妻子没有丝毫的执着;。

“我蹲下,背起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儿子”

儿子:调皮、活泼可爱、聪明、听话。

“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

“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

当“我决定委屈儿子”时,儿子并没有哭闹,对此变现出非常地听话和理解。

教师总结:本文无论写谁,作者在字里行间都表达一种永恒的情感:亲情。而这份情感作者只选取一个三代同堂的普通家庭一次散步的小事来写,但却表现了一个重大的主题。(板书:以小见大)。所以同学们对生活中的小事一定要仔细观察,用心感受,才能有真情实感的好文章。

四、真情告白:

说说家中的亲情故事。

五、质疑问难,美点追踪:

讨论并明确:

(1)尊老爱幼的人性美。(分析举例说明)。

文章开篇写一家人去散步,母亲本不愿出来,但在我劝说下,也出来了。“她现在很听无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一个“慈母”,“一个孝子”,一个真诚的理解,一个绝对的信任,这种良性的因果循环正反映了古朴的伦理道德之美。

如在岔路口,母亲要走大路,儿子要走小路,而“我”认为,母亲年老体弱,余年不多,伴随她的机会已很少;儿子年尚幼,来日方长,伴随他的机会还很多。于是“我”委屈儿子顺从母亲,作出了走大路的决定。这个决定是明智的,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尊老”的美德。

如就在“我”决定走大路的时候,母亲摸摸孙儿的小脑瓜,变了主意“还是走小路吧。”母亲疼爱孙儿,了解孙儿的心思,知道孙儿喜欢小路旁金色的菜花,整齐的桑树,小路尽头水波粼粼的鱼塘,于是决定自己克服困给,满足孙儿的心愿。母亲改走小路的决定,体现了中华民族“爱幼”的传统美德。

(2)景物描写的意境美。

如对南方初田野的描写。冬去春来,“大块大块的新绿”有浓有淡,“树上的嫩芽也密了”,“田野的冬水也咕咕地起了水泡”。这“新绿”、这“嫩芽”、这“水泡”,分明是春的气息的透露,它显示了不可遏制的生机,这是对生命的高歌,对生命力的礼赞。

如描写母亲所望到的小路景物:金色的菜花,整齐的桑树,水波粼粼的鱼塘,这是春天在召唤,生命在召唤。是啊,尽管“今年的春天来得太迟”、“一些老人挺不住”,“但春天总算来了”,母亲也总算“又熬过了一个严冬”,这字里行间流露的正是一种对生活的酷爱、对生命的珍爱。春天来了,一切都要从头开始。正该抖擞精神,以充沛的活力投入新的生活,迎接美好的明天。

两段景物,看似简短,实则蕴含着美妙的意境和深刻的哲理。

(3)平易朴实的语言美。

1情趣盎然。“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母慈子孝,相映成趣。“小家伙突然大叫起来:‘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我们都笑了。“这两句话充满生活情趣,既表现了小家伙的天真、聪颖,又表现了家庭的幸福和温馨。

2言浅意深。“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既写出了母亲忍受痛苦度过严冬的情景,又写出了“我”为母亲安然无恙地过冬天而庆幸的心情。“妻子呢,在外面,她总是听我的。这一句表现了妻子的贤惠。“在外面”这个限制语用得好,令人想起“在家里”很可能“我总是听她的”,这令人想起“男主外,女主内”的俗语。“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是很瘦……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这句话含义深刻,以轻衬重,突出了“尊老爱幼”的重大意义,还写出了中年人已意识到自己责任的重大。

小结:齐读孟郊的《游子吟》。

六、课后作业。

1、积累本课词语,有感情朗读课文。

2、小练笔:我是这样做子女的。

散步教案设计

《散步》这篇课文就为我们讲述了一家人一起散步这样一个感人的故事。下面是关于散步优秀教案设计的内容,欢迎借鉴!

目标:

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感悟文章在生活小事和细节中表现的亲情美。

2、培养尊老爱幼、珍惜亲情、关爱家庭的意识和情感,促使学生为家庭亲情建设尽一份力量。

重点:

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感悟文章在生活小事和细节中表现的亲情美;。

难点:

培养尊老爱幼、珍惜亲情、关爱家庭的意识和情感,促使学生为家庭亲情建设尽一份力量。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自制),预习,扫清字词障碍。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1、多媒体,歌曲《让爱住我家》,展现亲情图片和歌词。

听了这首歌,你有什么感受?

学生自由发言。

二、品读课文,感悟亲情。2(分钟)。

1、听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如果学生发现课文朗读与课文不完全相同,可以作思考题,留给学生。)勾画文中最能表现浓浓亲情的细节、词语、句子。

2、自由阅读全文:可以大声朗读,也可以轻声品读,也可以默读。把文中表现出浓浓亲情的地方多读几遍。

3、小组互助,交流感悟。文中让你最感动的有哪些细节、词语、句子。这些地方应该怎样读才能表现这份深情。

4、全班交流、亲情共赏。

分析:这句话说明了“我”关心母亲,对母亲的身体健康提出积极的建议,而不是顺水推舟。母亲因为相信儿子,尊重儿子的意见,所以顺从。我如果只带着妻子、儿子出来散步,把老人孤零零的丢在家里,会让老人很孤独、寂寞。最后一句说明“我”和母亲关系和谐,表现了母子之间亲昵的感情。而且这种和谐的母子之情是在几十年以前就开始了。

(2)他儿子说的话很可爱。他说:“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他觉得这是他一个很大的发现,这句话写出了孩子的天真可爱。分析:儿子这句看似无关紧要的话极富童趣。孩子这一天真的新发现洋溢着一家人充满温馨的天伦之乐。听了孩子的话,我们都笑了,为散步增添了很多快乐。

(3)、“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他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妻子呢,在外面,她总是听我的。”

引导:为什么一家人都会听“我”的?这里面包含着哪几种亲情?

分析:“我”是一家人的主心骨,平日“我”就是一个讲原则的人,家人都信任他。这里面包含着母子情、父子情、夫妻情。

我决定委屈儿子,因为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我说:“走大路。”但是母亲摸摸孙儿的小脑瓜,改变了主意:“还是走小路吧。”

引导:在走大路还是走小路的问题上,母亲和儿子发生分歧,“我”经过思考决定:“走大路”――走大路方便老人,说明我很照顾母亲,很孝顺。母亲改变了主意:“还是走小路吧!”――走小路孩子感兴趣,说明母亲对孙子很理解表现了母亲的慈爱、和蔼。在走大路还是走小路的问题上表现了一家人在散步中互敬互爱的动人情感,有一种浓浓的人情美。

(5)、“到了一处,我蹲下来,背起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儿子……”

引导:一个“背”字体现了一家四口,祖孙三代之间关系十分融洽,多么幸福、温馨的亲情。

(6)、我和妻子都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小心,好像我背上的同他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引导:为什么母亲和儿子并不重,但我和妻子要走得很慢、很小心?为什么说“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同学畅所欲言:a、背上的一老一小可别摔着。特别是母亲年老体弱经不起摔,非得稳稳当当的不可。b、为了让母亲和儿子多呼吸一些新鲜空气,所以走得慢慢的。c、为了让母亲和儿子尽情的欣赏春天的美景。d、表现“我”对母亲的孝心和旗子对儿子的爱心。如果走得很快,显得不耐烦。不能体现浓浓亲情。e、如果全社会的人都想文中的“我”那样具有孝心和爱心,世界将会变得更美好。。。。。。。

老师小结:一边是风烛残年的母亲,一边是未成年的孩子,他们都需要我们的照顾和关心。所以从表面上看,这表现了中年人肩负着既要扶老又要携幼的人生责任;从深层的意思看,这里的“我和妻子”代表着中年人,“母亲”代表着过去,“儿子”代表着未来,所以对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而言则象征着中年人肩负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历史责任。文章的结尾,用象征的手法,使文章的思想进入了一个更高的境界,意蕴更深刻。把亲情推及得更广泛的境界。

(注:每一处学生分析以后都进行朗读的简要指导,通过学生试读、老师范读、集体齐读等方式让学生感受文中的亲情美。)。

总结:一家人在田野上散步,真的很平常,老人和小孩在选择道路时有了分歧,也没有什么可奇怪的。可作者却有一双慧眼,从这平凡的小事中看到了一家三代人和谐美好的感情,并由此推及尊老爱幼的中华美德,文中处处流露着浓浓的亲情:它是一幅温馨的亲情图,是一首欢快的亲情曲,是一篇美妙的亲情诗。

让我再一次深情并貌的朗读全文,细细的来体会这份热闹感人感动的亲情。

三、联系生活,谈论亲情8(分钟)。

幸福的家庭往往都有相同的幸福。亲情无处不在,他不仅仅在思念部之中,也不仅仅在莫怀戚的家中;它在我们每一个人的家中、在每一个人的心中。只是时光的流水把许都宝贵的记忆带走了,我们匆匆的步履把我们曾经拥有的瞬间感动冲淡了,淡如水,淡如烟,淡得我们都怀疑自己是否还拥有那份爱,怀疑我们自己是否还有能力去感知那份浓浓的亲情。可是,这份是永恒的。我们要用敏锐的眼光去发现,用善良的心去体会。

学生准备1分钟。

全班交流。

(尽可能启发学生把发生在身边的感人故事讲出来,要像这几位作者一样,敢于披露真情实感。尽可能引导学生领会到“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尽可能让学生明白要珍惜亲情,懂得关爱家庭。)。

老师也有故事要讲。2(分钟)。

四、动情落笔,抒写亲情10(分钟)。

我们对亲情有说不完的故事,讲不完的细节。生活本就是这样美好、温馨。情到浓时转成文,请同学们把自己对亲情的感受写下来。

你可以以“亲情”为话题,写一组排比句来赞美亲情或者一组比喻句来歌颂亲情。

你也可以写一首反映亲情的小诗。你也可以写一段话来呼唤亲情。

学生动笔3分钟。交流展示5分钟。

教师准备一首小诗〈父亲的叮咛〉。

五、真诚行动,建设亲情。2(分钟)。

1、亲情不单单是寒冷时父亲为你披上的一件外套,它也不单调那是深夜里母亲亲手为你冲的一杯牛奶;亲情应该是孩子柔嫩的小手为父亲擦去额上的汗珠,它应该是母亲疲惫时孩子递上椅子时的体贴。亲情不单单是父母无条件的付出,它也是妈妈的唠叨爸爸的责备。亲情不单靠今天课堂上的片刻时间来领会,它更需要我们用一生的光阴来感悟。亲情不仅仅是声情并茂的述说,它更应该是落到实处的行动。亲情不能只靠父母似的殷切期望,它更应是儿女无言的回报。家的温馨与和睦靠大家,家的亲情建设我们也应尽一份义务。回家以后,请同学们为自己的父母做一件事:捶捶背、洗洗脚、揉揉肩、陪父母散散步......

2、你的真实感受和父母的真实反映写下来,以后的语文课大家交流。

六、结束语:让我们所有的家都永远充满着爱,永远洋溢着浓浓的亲情!

散步教案设计

《散步》这篇课文就为我们讲述了一家人一起散步这样一个感人的故事。下面是关于散步优秀教案设计的内容,欢迎借鉴!

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感悟文章在生活小事和细节中表现的亲情美。

2、培养尊老爱幼、珍惜亲情、关爱家庭的意识和情感,促使学生为家庭亲情建设尽一份力量。

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感悟文章在生活小事和细节中表现的亲情美;

培养尊老爱幼、珍惜亲情、关爱家庭的意识和情感,促使学生为家庭亲情建设尽一份力量。

多媒体课件(自制),预习,扫清字词障碍。

1、 多媒体,歌曲《让爱住我家》,展现亲情图片和歌词。

听了这首歌,你有什么感受?

学生自由发言

1、 听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 (如果学生发现课文朗读与课文不完全相同,可以作思考题,留给学生。)勾画文中最能表现浓浓亲情的细节、词语、句子。

2、 自由阅读全文:可以大声朗读,也可以轻声品读,也可以默读。把文中表现出浓浓亲情的地方多读几遍。

3、 小组互助,交流感悟。文中让你最感动的有哪些细节、词语、句子。这些地方应该怎样读才能表现这份深情。

4、 全班交流、亲情共赏。

分析:这句话说明了“我”关心母亲,对母亲的身体健康提出积极的建议,而不是顺水推舟。母亲因为相信儿子,尊重儿子的意见,所以顺从。我如果只带着妻子、儿子出来散步,把老人孤零零的丢在家里,会让老人很孤独、寂寞。最后一句说明 “我”和母亲关系和谐,表现了母子之间亲昵的感情。而且这种和谐的母子之情是在几十年以前就开始了。

(2)他儿子说的话很可爱。他说:“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他觉得这是他一个很大的发现,这句话写出了孩子的天真可爱。分析:儿子这句看似无关紧要的话极富童趣。孩子这一天真的新发现洋溢着一家人充满温馨的天伦之乐。听了孩子的话,我们都笑了,为散步增添了很多快乐。

(3)、“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他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妻子呢,在外面,她总是听我的。”

引导:为什么一家人都会听“我”的?这里面包含着哪几种亲情?

分析:“我”是一家人的主心骨,平日“我”就是一个讲原则的人,家人都信任他。这里面包含着母子情、父子情、夫妻情。

我决定委屈儿子,因为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我说:“走大路。”但是母亲摸摸孙儿的小脑瓜,改变了主意:“还是走小路吧。”

引导:在走大路还是走小路的问题上,母亲和儿子发生分歧,“我”经过思考决定:“走大路”——走大路方便老人,说明我很照顾母亲,很孝顺。母亲改变了主意:“还是走小路吧!”——走小路孩子感兴趣,说明母亲对孙子很理解表现了母亲的慈爱、和蔼。在走大路还是走小路的问题上表现了一家人在散步中互敬互爱的动人情感,有一种浓浓的人情美。

(5)、 “到了一处,我蹲下来,背起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儿子……”

引导:一个“背”字体现了一家四口,祖孙三代之间关系十分融洽,多么幸福、温馨的亲情。

(6)、我和妻子都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小心,好像我背上的同他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引导:为什么母亲和儿子并不重,但我和妻子要走得很慢、很小心?为什么说“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同学畅所欲言:a、背上的一老一小可别摔着。特别是母亲年老体弱经不起摔,非得稳稳当当的不可。b、为了让母亲和儿子多呼吸一些新鲜空气,所以走得慢慢的。c、为了让母亲和儿子尽情的欣赏春天的美景。d、表现“我”对母亲的孝心和旗子对儿子的爱心。如果走得很快,显得不耐烦。不能体现浓浓亲情。e、如果全社会的人都想文中的“我”那样具有孝心和爱心,世界将会变得更美好。。。。。。。

老师小结:一边是风烛残年的母亲,一边是未成年的孩子,他们都需要我们的照顾和关心。所以从表面上看,这表现了中年人肩负着既要扶老又要携幼的人生责任;从深层的意思看,这里的“我和妻子”代表着中年人,“母亲”代表着过去,“儿子”代表着未来,所以对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而言则象征着中年人肩负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历史责任。文章的结尾,用象征的手法,使文章的思想进入了一个更高的境界,意蕴更深刻。把亲情推及得更广泛的境界。

(注:每一处学生分析以后都进行朗读的简要指导,通过学生试读、老师范读、集体齐读等方式让学生感受文中的亲情美。)

总结:一家人在田野上散步,真的很平常,老人和小孩在选择道路时有了分歧,也没有什么可奇怪的。可作者却有一双慧眼,从这平凡的小事中看到了一家三代人和谐美好的感情,并由此推及尊老爱幼的中华美德,文中处处流露着浓浓的亲情:它是一幅温馨的亲情图,是一首欢快的亲情曲,是一篇美妙的亲情诗。

让我再一次深情并貌的朗读全文,细细的来体会这份热闹感人感动的亲情。

幸福的家庭往往都有相同的幸福。亲情无处不在,他不仅仅在思念部之中,也不仅仅在莫怀戚的家中;它在我们每一个人的家中、在每一个人的心中。只是时光的流水把许都宝贵的记忆带走了,我们匆匆的步履把我们曾经拥有的瞬间感动冲淡了,淡如水,淡如烟,淡得我们都怀疑自己是否还拥有那份爱,怀疑我们自己是否还有能力去感知那份浓浓的.亲情。可是,这份是永恒的。我们要用敏锐的眼光去发现,用善良的心去体会。

学生准备1分钟。

全班交流。

(尽可能启发学生把发生在身边的感人故事讲出来,要像这几位作者一样,敢于披露真情实感。尽可能引导学生领会到“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尽可能让学生明白要珍惜亲情,懂得关爱家庭。)

老师也有故事要讲。2(分钟)

我们对亲情有说不完的故事,讲不完的细节。生活本就是这样美好、温馨。情到浓时转成文,请同学们把自己对亲情的感受写下来。

你可以以“亲情”为话题,写一组排比句来赞美亲情或者一组比喻句来歌颂亲情。

你也可以写一首反映亲情的小诗。你也可以写一段话来呼唤亲情。

学生动笔3分钟。交流展示5分钟。

教师准备一首小诗〈父亲的叮咛〉

1、亲情不单单是寒冷时父亲为你披上的一件外套,它也不单调那是深夜里母亲亲手为你冲的一杯牛奶;亲情应该是孩子柔嫩的小手为父亲擦去额上的汗珠,它应该是母亲疲惫时孩子递上椅子时的体贴。亲情不单单是父母无条件的付出,它也是妈妈的唠叨爸爸的责备。亲情不单靠今天课堂上的片刻时间来领会,它更需要我们用一生的光阴来感悟。亲情不仅仅是声情并茂的述说,它更应该是落到实处的行动。亲情不能只靠父母似的殷切期望,它更应是儿女无言的回报。家的温馨与和睦靠大家,家的亲情建设我们也应尽一份义务。回家以后,请同学们为自己的父母做一件事:捶捶背、洗洗脚、揉揉肩、陪父母散散步......

2、 你的真实感受和父母的真实反映写下来,以后的语文课大家交流。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