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小学美术课堂提问范文(15篇)

时间:2023-11-04 18:21:35 作者:XY字客 2023年小学美术课堂提问范文(15篇)

通过研究范本,我们可以不断拓宽自己的知识面和视野,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这些范文范本涵盖了多个领域和题材,适合不同层次的学习者参考。

小学美术课堂教学随笔

经过这一段时间对艺术课的学习和探索,使我收益匪浅。我想该是静下心来回头审视一下艺术教育的时候了。边想,我边陷入了沉思之中,我的心得体会如下:

我觉得各个年级有着不同的特点。小学生的年龄特点是小学艺术教育中必须重视的要素,在整个小学教学阶段,这时学生的兴趣还不够稳定,认识兴趣以一定的情境性为特征,只有掌握学生年龄特点基础上,才能了解小学生由于在感知、意识、理解、能力上的高低悬殊,所表现的兴趣上不一样。低年级学生有学前期进入学龄初期由于从松散的家庭生活或者从欢乐的幼儿园生活进入正规的学校生活,这不同的生活环境,与前迥异的作息制度,有组织纪律的行为规范。高年级已经有了一定的自觉性。所以,在教学实践中,我深刻体会到:各个年级学生有着不同的认知能力,应该根据年龄特点提出相应要求。

在教学美术绘画课中,那些有趣生动的形象是引起学生的直接兴趣的重要原因之一,是促使他们形象思维发展的主要意象。学生作画只凭头脑中记忆的表象作画,往往大略地看了事物对象后,有个大概的记忆,就开始作画。针对学生喜欢观赏一事一物,我在日常的美术教学中特别注意引导学生有目的地进行观察,如:形状、颜色、结构、姿态等,并注重在观察中使学生运用多种感官,更好地认识客观事物。色彩方面则多凭主观映像。因此,指导儿童观察和向儿童指出观察任务时,首先让其观察形状,当纸面上画出形状再考虑着色。观察能力的提高在于锻炼,经常有目的、有意识的观察,其观察能力自然会得到提高。

常言道:眼明手快、心灵手巧,这说明技能与感知、观察、记忆、思维等关系密切。要想低年级学生积极开展美术活动需调动他们学习、练习的主观能动性,其积极性在于兴趣的驱使,兴趣的浓厚必然勤练,表现能力自然而然地提高,又带动兴趣递增,形成一个良性循环。当然培养小学生的绘画表现能力,不能操之过急,应依据学生年龄心理特点施教。好比一株树苗,使这株树比其他的树的生长得更高大,秘诀就在于每个年龄应具备经验常识,在每个年龄必须完成起年轮的'正常发育,然后由下一个年轮延续。所以以往传统美术教育所采取填鸭式方法来督促他们,只会忽略当年所应具备的经验常识,事后再想弥补已使年轮变形,无异于拔苗助长。

作为一个小学美术教师,我在课堂上,实施了愉快教育这一教学新方法,又针对低段学生见异思迁、喜新厌旧、缺少韧性心理特征,并根据儿童心理特点和教材的不同内容,采取了适合儿童特点的一些教学方法。所以在上小学美术课时,我千方百计的为学生创造产生兴趣的条件。上课时,利用导入语(常用编故事、编儿歌、猜谜语,做游戏、竞赛性活动)直观教具和直观演示等形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起学生高涨的情绪和作画的强烈欲望,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如何让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创造更新、更奇的绘画作品?作为美术专职教师我尽可能地给他们提供丰富的形象资源。在教学中鼓励和引导学生想象,运用形象化的声情画意,设置情境等手段,激发学生打开广阔的想象思维空间。在创作课上强调每个学生都要表现自己对生活的独特感受,在构思过程中,最为忌讳就是雷同。所以我在课堂教学上大胆放手,让学生敢于超越自我;让学生根据自己对事物的观察、图画资料等进行组合画面或添画环境、情节的再造现象。

这些就是我这几个月的教学心得,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使它们更加完善。

小学美术老师课堂随笔

《城市灵光》(湘教版)一课建立在广泛的美术文化背景之上,重在指导学生联系生活,通过课外调查实践了解生活中的各种标志性建筑,并在此基础上自由、大胆地进行创作表现,发展创新思维和审美能力。

教学时我从欣赏繁华的香港夜景和雾色中的上海东方明珠电视塔导入,让学生充分感受一个现代化大城市的文明气息,以及体验建筑与城市发展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体现的微妙关系。然后安排学生交流自己所了解到的或自己喜爱的建筑,从建筑的.设计思想、风格特点、外形结构做简单的介绍,给学生提供充分展示自我的舞台,同时也更好地促进了学生的学习自主性。最后从制作材料的角度出发,合理利用生活中各种废弃物品来进行创作,渗透环保意识,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

所以,美术教学不仅要重视学生对艺术的感受、表现和创造力的培养,还要注重美术更多地与文化、历史、生活相联系,创建多维互动的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组织形式,让学生在宽松的氛围中感受美,让学生在活动中学、在玩中学,让学生围绕目标自主选择内容、材料和方法,让学生在知识探索的过程中发现规律。

谈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的度

(一)问题设计要有“坡度”

(二)问题难易要有“适度”

(三)设计问题要有“广度”

(四)回答问题要有“真实度”

(五)评价反馈要有“适度”

小学美术教学课堂随笔

美术课堂教学,随着教学过程的铺开,在师生的思维发展及情感交流的融洽、和谐气氛中,往往会因为一些偶发的小事而触发灵感,这些“智慧的火花”常常是不由自主、瞬间而至,若不及时利用课后反思去捕捉,便会因时过境迁而淡忘,令人后悔不已。如果利用好了,你会发现教书育人充满着无穷的乐趣。

第一年从事美术教育工作,担任了二四年级六个班的美术老师,接触了那么多的学生,其中有两个二年级的学生很让人头痛。记得有一次我一走进教室,就传来一阵嘈杂声,同学们满头大汗,有的在说话,有的在喝水,我一看,原来上一节课是体育课。我给大家两分钟的时间调整好自己,可是偏偏有两位学生的行为,马上引起了我的注意,其他同学都已经在做准备了,只有他们两个,竟然走出自己的座位,一个坐在第一排一个坐在最后一排,别提有多显眼了。其实接触了一个学期,我早就对他们两个有所了解,都是老师头痛的对象。

小阳,人长得很高,不爱卫生,看到他时时常挂着鼻涕,性格外向,好动,课堂上时常会走出座位,不专心听讲,爱讲话,每次上我的课时不是看漫画书就是趴着睡觉,我也没有理会他,心里想:反正他也是各科的“全差生”,将来也不会有什么出息,只要不扰乱课堂纪律就行。

小楠,小个儿,调皮,又很粘人,常常在课上走到讲台,靠着你攥着你的手说:“吴老师,我能不能……?”实在让人又爱又恨。我询问了其他同学,原来他在其他课上也是这样的,但是数学考试成绩都很好。于是,在他粘着我的时候,我就搂着他,摸着他的头说:“老师知道你这次数学考试考得很好哦,是不是啊?考了几分啊?”他一听数学成绩,马上表现得无比自豪:“我考了一百分了!”“哇,你那么厉害啊!那数学老师肯定特别喜欢你!”他听着满脸童真的微笑。我又说:“你那么聪明,能不能想办法让吴老师也喜欢上你呀?”“嗯,能的。”一段简单的对话后,他开始把手放好,人坐正,一副很认真的样子。以后的美术课上,是稍微认真了一点,但还是时常粘着老师撒娇。

两位同学时常不专心上课,讲话也就罢了,还会在课后相互吵架,甚至动手打架,平时中午督班也不敢轻易放松,生怕闹出什么事情,真是让我头疼的孩子啊。

又是一节美术课,我踏着铃声走进教室,教室又是一片嘈杂声,小楠和小阳友竟在讲台旁边打起架来,一下子火气上来了,但为了正常上课,我只好硬把他们两个拽开,让他们回到座位上坐好。课堂上要求学生画老牛和小牛在一起的画面。我准备了老牛和小牛的对比图片,让学生通过对比,找找老牛和小牛的不同特征。这时又看到满脸不服气的两个调皮蛋,突然灵机一动,为何不让他们来当一回“老牛”和“小牛”呢?“现在,我要请两位同学站到前面来。”下面刷一下举起一片小手,“我要请小阳和小楠上来。”两个人站在一起,身高就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我问:“看看他们俩的身材,你们发现了什么?”“小阳比小楠要高!”“就像老牛和小牛在一起,一个高大,一个矮小。”教室里立刻一片笑声。我慢慢开始引导,“牛妈妈是怎么对待自己的孩子的?”小阳也举手了,“会照顾小牛,不被其他动物欺负。”我立刻对他的回答表示肯定,“所以小阳那么高大,是不是也要照顾好班级里弱小的同学?就像牛妈妈保护小牛一样呢?”小阳听了马上直起了背,说道:“是的。”“那小楠,你觉得呢?小牛和牛妈妈会不会经常在一起吵架的?”“不会的,他们关系是很好的。”我又一次肯定了他们的回答,“我们的班级就像是一个大家庭,‘亲人’之间都应该相互照顾,相互爱护呀!”

只是简短的课堂环节的互动,然而加入了“机智”,它就有了不可估量的力量。“为学之道,必本于思;进学之功,贵在心悟。”在以后的几堂课上,突然感觉教室安静了很多,一看那两个调皮蛋都在安静地画画,第一次看到小阳也带来了绘画工具,小楠也没有跑出座位。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的技巧并不在于能预见到课堂的所有细节,而是在于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巧妙地在学生不知不觉中做出相应的变动。”是的,教学机智不是天生的,它是课堂的生命活力之所在,它需要教师用“心”领悟才能形成,要用细致入微的心去发现每一个新的课堂生成点。我们教师不能只做课堂的权威者和发号施令的人,应该从不同的角度去走近学生、关心学生,做他们的领路人和朋友,多给孩子一点成功的鼓励,只要我们善于去发现和利用,它或许是一句幽默的语言;或许是一个不经意的动作;或许是与众不同的见解,对我们的教学有着极大的帮助。

后记:通过这件事,对我的触动很大,使我深受启发,每个孩子都是独特的,如何去发掘,需要教师用慧眼观察课堂、用慧心领悟课堂。

小学美术教学课堂随笔

本课是小学二年级美术教材中的一节造型与表现类型的课,目的是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丰富的想象力。让学生在游戏中了解线的变化,根据线随意变化,根据线随意变化产生的形状进行想象设计,添画上各种具象或抽象的形象。让学生在教学活动中体验学习美术的乐趣,尝试新的绘画方法。

新课程改革要求我们教师不断地更新教学观念,在面对低年级教材时,我们更应该注重用什么样的创新教学手段呢?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学习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对学生学习内因的最好激发就是激发学生对所学内容的兴趣,即来自学习活体本身的内在动机,这是直接推动学生主动学习的心理动机。低年级学生活泼、好动,游戏是他们最喜欢的一种活动形式。因此,在设计活动时,我主要通过“走迷宫”、“形的联想”、“迷宫探宝”、“作品欣赏”等环节来引导学生思考、探索、发现、创新。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尊重学生学习发展的规律,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由探索到创新这样一个过程。

在“走迷宫”游戏中,我向学生展示了一幅幅自由线条画,学生在音乐的伴奏下伸出手指不由自主地跟着一起弯弯绕绕地画线,在画线的过程中让学生感受线条随意地流动,同时也为下面的活动作铺垫。

在“形的联想”游戏中,我引导学生从常见的圆形、三角形再到不规则的图形展开联想,并通过添画的方法来创造新形象。使学生在联想添画的过程中了解不同的图形、不同的方向都会带来不同的联想。同时也为下一环节学生对“迷宫路线”随意形成的图形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添画服务。

在“迷宫探宝”游戏中,因为学生有了先前图形联想、添画的经验,我就尝试先让学生来“探宝”,并利用小组探讨、交流、演示的形式来培养和锻炼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然后再出示教师的范例,使学生感受不同个体联想、添画的内容也是不尽相同的,同时引导学生发现不同的图形可以组合起来联想、添画,感受绘画游戏的神奇、有趣。

在“作品欣赏”过程中,我分别引导学生从画家的作品和学生的作品中感受画面的丰富、神奇和有趣,同时了解线描装饰和涂色装饰的两种方法,激发学生创作的欲望。

另外,为了突破学生画线走迷宫时会出现的一些问题,我设计了一个看图思考的练习,向学生出示四幅“迷宫图”,让学生说说哪张迷宫图最容易让我们添画,从而有效地指导学生创作。为了更好地激发学生参与活动的兴趣,我还设计了“摸奖”的游戏来奖励在活动中表现突出的学生,同时也让这些图画带给学生更广阔的想象、思维空间。

在这次活动中,学生们始终被有趣的游戏吸引着,绝大多数学生都能够积极思考,大胆想象,他们在活动中感受到这种新的绘画方法带来的快乐。由于上课时电子白板软件系统发生故障,很遗憾没能很好地发挥好电子白板互动式的功能,但是在面对这种尴尬的状况下,我灵动发挥了黑板的功效,让学生到黑板上联想、添画,这也使我有了一次应变课堂突发事故的深刻锻炼。不过,在课后教学反思过程中,我也觉得在教学环节的设计上有些欠妥,如:可以把“走迷宫游戏”的环节掉调节到“形的联想”环节后面,这样可以使活动上下衔接得更连贯些;在个别学生联想、添画演示时,可以让其他学生在纸上也来练习,让每个学生的脑和手都动起来。

通过这次活动,我觉得要上好一节课不但要深入研究教材,把握好教材的重难点,而且在教学方法上也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来设计,从而充分地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兴趣成为学生自主学习的动力。同时,教师应具备随时调控课堂教学的应变能力,使教学更加灵活而有效。在今后的教育教学设计中,我要不断改变教学手段,努力的开发学生的想象力、创新潜能,关注学生的新发现、新思路,抓住他们的思维火花,使课堂教学充满生机和活力。

小学美术课堂总结

新课程理念下的美术课堂应该是追求有效、高效的教与学。如何改进美术课堂教学、提高教学实效、创造最佳教学效果,应是我们不懈地追求。面对推陈出新、不断涌现的良方佳策,不要指望将其全部拥有,用过多的手段和活动将课堂填得满满当当,这样只会导致美术教育的“虚胖”和过度。我们应该牢牢把握一个“度”,让课堂教学“适度精彩”,防止课改方向“过左”或“过右”。才可能更好地拥有最佳的收获,让课堂教学更加“精彩”。

下面将平时观察到的若干过度现象加以分析研究,以寻求“适度”。

在新课程的视野下,美术不再是一门独立的学科,它与其他学科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自从《美术课程标准》有了“综合、探索”领域后,经常可以看到美术教师在学科教学中体现“整合”方面所做的努力。许多教师为了体现这一新理念,动不动就在美术课上用大量的时间安排跳舞、唱歌等“非学科因素”,将美术课上成了历史、语文、思品、科学、音乐等其它课。殊不知,不恰当的“整合”,会失去美术课本来的学科特色,会让人觉得牵强附会。如,一堂以“春天”为题的绘画课,教师往往会介绍与春天有关的文学素材,在诗歌、散文、词汇上大做文章,也会在课堂上教学生唱一些有关春天的歌曲,甚至还会讲授许多在春天发生的动植物知识和自然现象等等。也不可否认,这些内容对于“春天”的美术课内容能够起到非常有效的引导和扩散作用,可以让学生很快感受到春天的氛围,对春天发生正面的兴趣。但是,当这些环节完成之后,老师仅仅是简单地让学生看一些绘画作品,然后就说:“同学们,下面请大家用画笔来描绘自己心目中的春天。”这话说完,一堂美术课的讲授就算完成了。象这样的整合,更象是一堂文学欣赏课或是一堂科学课,虽然看起来他把文学、音乐、科学和美术整合了,但并没有在教学环节中真正涉及到美术本身,缺乏对春天色彩的的认识,对春天景色描绘的指导,严重脱离了美术课本质。许多教师认为,只要通过很多话题“带出了美术”,就算是讲授了美术。我们说,让学生在“在广泛的文化情景中认识美术”,是要教给学生怎样通过视觉艺术去观察、记录、描述和表现“春天”。这里,对“春天”的兴趣并不等于是对“美术”的兴趣,“广泛的文化情景”不是美术本身,只是认识美术原理的一种手段,而美术本身的认知才是美术课程的基本教学目的。如果不能达到这一目的,从根本上说这堂课已经偏离了作为美术课的基本意义。

现代美术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已是一种常用形式,一种教学策略。它强调学生间的合作交流互动,也重视师生间的合作交流,随着课改的深入,生生间、师生间的合作交流变得频繁了。但不可否认的是,一些美术教师把构建新的学习方式理解成外在的东西,即把关注的焦点放在学生的学习形式上,以为课堂热闹了,学生合作、讨论了,就是体现了新理念,这是对转变学习方式的误解。比如有一种所谓的合作,教师先提出一个问题,马上分组,展开讨论,学生你一言我一语,仅象征性合作一两分钟,学生还没进入状态就结束了,然后教师请各小组代表发言。这种合作是一种形式主义的合作,其真正意义并未达到。还有,有的问题并不难,学生完全可以独立解决,却偏偏让学生分小组合作探究,甚至一些毫无价值的问题都要在小组里讨论。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在于部分教师只是从形式上接受新的理念,一味追求形似而非神似,没有把握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实质。

所以,在美术教学中,我们必须注重合作学习的真正效果。在组织合作学习时,教师应深入到其中,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并选择适当的合作时机和合作内容,循序渐进地教给学生合作的途径与方法,适度地开展合作学习。

美术教师要担当好参与者、引导者、促进者的角色。要深入学习小组倾听、了解他们学习的进展情况,要揣摩他们的认知心理,体察他们的学习困难,适时的教给他们合作的技巧,组织他们讨论的要领,使他们懂得尊重和倾听,学会否定、质疑和补充,不要笼统的提醒学生该怎么样做,不该怎样做,要有针对性,帮助他们将美术学习活动开展起来。

用计算机辅助教学是现代教育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促进课堂教学最优化的一个重要举措。实践证明,教师在课堂上适当地运用多媒体技术手段,这对调动学生的学习情绪,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大有好处。多媒体在美术教学中的作用一是传递大量的图片信息;二是利用音响、音乐与画面的结合创设动人的艺术情境和氛围;三是插入视频图像资料,展示动画特效,拓展学生学习视野等。但是多媒体课件的应用只是辅助教学的一种手段而已,而不能完全代替教师的讲解。如果我们不能发挥多媒体的长处,反将简单的问题复杂化,为手段而手段,不仅不会达到预期的效果,反而使教师基本功得不到展示。美术教师过多地应用多媒体课件,课堂教学必要的技巧演示步骤和制作过程就会被一张张冷冰冰的画面所取代;就会忽视美术课不仅需要大量的范画赏析,还需要教师对绘画、制作方法进行演示这一特性。此外,还有相当多的教师选择在学生进行创作时不断播放精美的图片或动画作品,这些画面往往会限制学生的思维或分散学生的注意,是不符合学习者心理要求的。

例如在美术教学中,教师把电脑当作一种“高级板书演示器”,用鼠标代替粉笔,用大屏幕代替黑板的现象比比皆是。有的地方评价一堂美术课的优劣,把教师是否运用多媒体作为一项课堂教学的评价指标来进行操作,而不管运用得是否适时、适量、适度。对现代教育技术的片面、浮浅理解,给美术教师形成一种误导:不使用多媒体,就不是一堂好课!如果哪位美术教师不会运用电脑课件辅助教学,则是一件怪事。由于过多依赖多媒体,使美术教师的动手能力越来越差。一节课下来,原先在黑板上漂亮的粉笔字板书没有了,精彩的范画也不画了。这样一来,不但掩盖了教师美术基本功的不足,而且不利于学生观察教师的演示过程。由于过多地采用“电灌”,使教师对问题引领与讲解的意识逐渐缺失;过多的人机对话,使师生之间的沟通越来越少。还有一些美术教师整节课都用花花绿绿、有声有色的多媒体课件来展示教学的内容,出现了课堂上仅仅是一些资料堆砌的现象。这样的教学,教师不仅手忙脚乱,学生也会出现视觉疲劳,看似热热闹闹一堂课,又是音乐,又是图画,又是动画,但学习的目标不知跑到哪里去了,学生也不知道教师在讲些什么,既耗费了大量的时间、精力,又没有获得很好的教学效果。

评价是开启学生智慧的钥匙,通过评价来促进学生的发展更是一门艺术,需要我们认真研究,不断实践,经常总结反思,才能真正提高学生学习的质量。新一轮的课改呼唤有“质”感的评价,面对形形色色的评价方式,要自醒。不要一味追求评价的外在形式,过度追求“外在美”,不求面面俱到,但求真实有效,所以需要“瘦身”。怎样的评价方式更适合被评价者?从哪个角度评价对被评价者更有价值?只有适时适度地开展适合个性发展的评价,才是有效的。

新课程强调课堂评价的激励功能,将更多的视角用来关注学生的闪光点,通过赞赏、激励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老师们充分注意了评价语言、方式的多样性,于是美术课堂出现了“你观察得真仔细”、“你的眼光真锐利”、“你画得真好”的掌声;出现了“你真会动脑筋”、“说得太好了”之类的评价;出现了点点头、摸摸后脑勺等体态评价语;学生的额头也贴上了红五星、智慧星等。短短几分钟时间内,竟然每个发言的学生都得到了老师及全班同学的赞赏。在课堂上教师进行评价表扬的频率明显过高,导致一些学生为了赢得老师的表扬而发言。再细看,学生赢得表扬时所回答的问题以及对美术作品的点评有不少是很浅显的、很笼统的、没有针对性的,学生的回答也不至于反映出学生的“真聪明”、“真棒”。这样过“滥”的赞赏,甚至还有明知道学生画得不对不好,教师也会给予赞赏:“很好,不错。”如此种种,显然是曲解或片面理解了新课程的理念,很有可能会对学生造成消极影响,造成很多学生只能听表扬,不能听批评,认识不到自己的缺点、不足,盲目乐观。同时随着学生认识自我的能力和愿望的提高,他们也会对这样的表面化、形式化的激励产生反感,影响他们的学习。

从以前单一的教师点评,到现在铺天盖地画展式展评、t台表演秀、模拟评奖、交换义卖等形形色色的展评形式,似乎在美术老师的眼中,似乎把表演式、评奖式的展示和鼓励被当作区分好课的一个标准。似乎只有热热闹闹的展示收场就是学生最喜欢的,最有收获的。其实,对于大部分的学生来讲,难得一次的表演能激发热情和共鸣,但次次如此,便会产生疲劳感和厌倦感,达不到最终展评的目的。作品通过课堂上的评价反馈,目的是要让学生能够了解自己当前的学习状态,不仅要让学生看到自己的成长、进步,还要让学生看到自身存在的不足,同 时得到 老师、同学的建议和帮助,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得到真正、全面的发展。

小学美术课堂课件

认知目标:引导学生感知手形的变化与组合,进而结合身边熟悉的事物展开联想,探究装饰与组合的美感。

情感目标:引导学生感受手形画的魅力,激发对造型表现、欣赏活动的兴趣。培养观察生活,表现生活,装饰美化生活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力)及合作学习的乐趣。

能力目标: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手形的变化并进行联想,培养学生感知、观察、思考、探索能力及合作学习的能力。

一、激情导课

(师):小朋友们,我们先来猜一个谜语,看看谁最聪明。

“两棵小树十个杈,不长叶子不开花,能写会算还会画,天天干活不说话。”

(生)手

(师)你们的小手有什么本领啊?

(生)写字、画画……

(师)其实小手还有一个本领,想不想知道是什么?

〈课件呈现〉

(师)刚才我们看到的是手影表演,大家觉得美不美啊?形状很生动,只可惜是黑白的,今天老师要和同学们一起画一画更美丽的手形画,来玩一个“手形添画”的游戏!

板书课题“手形添画”

(师)我们来比一比谁是“手形小画家”大家有信心吗?

二、民主导学

初级任务:摆摆手形

(一)任务呈现

〈课件呈现〉

手形图片

(二)自主学习

1、学生观察图片,自己尝试摆手形

(师)请小朋友们根据图片试着摆一摆各种手形。

2、师生互动,做一个“请你跟我这样做”的游戏,带领学生变换出各种有趣的手形。

(师)现在我们来做个“请你跟我这样做”小游戏,先来活动一下手指。

3、学生四人合作小组讨论:你还能摆出什么有趣的手形?

4、请一们学生到前面,生生互动,做“请你跟我这样做”的游戏。

(三)展示交流

(生)有

中级任务:描画手形

(一)任务呈现

〈课件呈现〉

手形描画方法

(师)我们可以用最简单的办法把手形描画下来。

(二)自主学习

(师)给大家两分钟的时间尝试在纸上描画手形。

学生自由描画

(三)展示交流

同组成员相互欣赏交流

高级任务:联想添画

(一)任务呈现

展示学生尝试作业,引导学生观察所描画手形,大胆联想

(师)这个手形,像什么?

(二)自主学习

1、学生说说自己联想到的物象。

〈课件呈现〉

2、转动所描画手形,让学生说说又联想到了什么?

〈课件呈现〉

3、展示多幅有趣的手形想象画。

〈课件呈现〉

4、引导学生归纳作画步骤并板书

(师)看了这么多漂亮的.手形画,你发现了吗?画手形画要先干什么?

伸出小手 摆一摆,然后用笔描一描,再动脑筋想一想,添上几笔变成画。

板书:摆,描,想,添

5、出示活动要求

〈课件呈现〉

6、学生作业,教师辅导。

(三)展示交流

相邻同学在作画过程中可作适当欣赏交流

三、检测导结

1、将学生有特点的作业粘贴在黑板上

2、指导学生从“想象是否有趣“”添画是否生动“两个角度说说你满意的作业并粘贴小红星,也可以给同学的作业提提小建议。

3、教师点评作业。

4、拓展延伸

(师)接下来我们再来欣赏一组手形艺术

〈课件呈现〉

(师)大家说美不美啊,我们的双手真象是一位魔法师!那么老师也希望同学们能好好运用自己这双能干的小手,把我们的世界装扮的更加美丽多彩!

小学美术课堂教育

小学新课标的美术教育,以促进学生的美术素养为核心,探究性美术实践活动为主线,人文性单元为结构。本文是本站小编整理的小学美术课堂教育叙事,喜欢请点赞。

小学美术教育不同于专业美术教育,他为发展学生整体素质服务,以学生发展为主,注重培养学生审美能力、感知能力、想象力、表现力等方面的能力,注重培养创新精神,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全面发展《美术课程标准》强调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强调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合作互动学习;强调情感体验;注重学习过程;注重跨学科的综合学习,改变传统教法和学法。通过美术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最终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做人、终身受益。小学美术教学更讲究的是情感的投入与心灵的交流,否则如无根之木,无源之水。情感教育是一种春风化雨,润物细无声的教育。

我在教学中常常想:什么样的美术教学实施适合学生发展的呢?怎样上好美术课?在思考这些问题的同时,我边教学边摸索,经过一段时间的农村美术教学实战实施后,我把自己在美术教学中的几点粗浅的做法与各位教师商榷,以取得教学上的共鸣。

一。关注时间、地域以及个性差异。由于所教的班级不同,学生性格各异,同样的教学手段所显示出来的效果也是大不相同的。以此,在课堂记录的组织上,再提问方式等方面,我因人而异,防止依样画葫芦,这样,学生鲜明的个性不会被抹平乃至同化。注重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丰富的想象力。

美化环境和自身。这样学生兴趣特高,积极的探索剪纸的方法。每位同学都到达教学目标。

三。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教师一句激励的话语,一个赞美的眼神,一个鼓励的手势等。都能带来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对学生小小的成功,点滴的优点给以赞美,这样可强化学生获得成功的情绪体验,满足成就感。进而激发学生学习动力,培养自信心。有利于学生良好心理品质的形成。有助于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营造一个奋发向上的班集体氛围,教师的赞美愈多,学生就越显得活泼可爱,学习的尽头越足。教师的赞美就像是一种无形的催化剂,能增强学生的自尊、自信、自强、更是实现以人为本的有效途径之一。

四。要有爱心。

教师的爱,要像对待荷叶上的露珠一样,小心翼翼的保护有幼小的心灵。作为一名美术教师要增进师生之间的互相理解和配合,建立友谊,产生凝聚力,向心力,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在这方面对低年段的学生我做的比较突出,结果低年级的学生比高年级的学生更喜欢我的美术课,每当我走进教室,孩子们便会兴奋地欢呼“耶”!在孩子们那既活泼又充满稚气的语言中,我感受到前所未有的幸福和快乐!他们的反应让我了解到他们在学习中也体会到快乐。

总之,在教学过程中避免一味的追求权威,要根据实际情况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充分的去迎接课改,进行创新。让学生在自主、自愿、自由的学习氛围中健康快乐的成长。我相信在农村美术教育这片沃土中定能开出奇葩。

包括我在内好多老师上课都是,老师在上面扯破喉咙,学生在下面谈笑风生,整个教室乱成一锅粥。这样的课真的很难上下去。

俗话说:无规矩不能成方圆,虽然当前的教育提倡发展学生的个性,但是教室毕竟是学生学习知识的公共场所,课堂纪律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效果。无论什么课,对学生的课堂常规要求都是必不可少的。

行为规范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活泼好动,自控能力差。怎样才能让他们在美术课上形成良好的行为规范呢?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我发现了几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一、课前准备:短句对答,师生互动。

要上好一节课,首先要做好课前准备。为了方便学生记忆,我把课前常规的要求编成几句简明扼要的短句,如:“手放桌面,脚放地面,身子坐直,眼睛看老师,不做小动作”等教给学生,每次课前都用“对答”的形式跟学生进行练习。

师:手放?生答:桌面。

师:脚放?生答:地面。

师:身子?生答:坐直。

师:眼睛?生答:看老师。

师:不做?生答:小动作。

师:学具放在?生答:右上角。

师:从大到小?生答:往上排。

这种“对答”的互动形式带有一点游戏的味道,学生很感兴趣。简单的几句话,学生一下就记住了。他们一边回答,一边检查自己的常规,纠正不好的坐姿和行为。在短句的提示下,教室里马上就安静下来,学生的注意力很快就集中到老师身上,大部分同学都能在最短的时间里进入良好的学习状态。

二、课堂纪律:明确要求,奖惩分明。

美术课以动手实践为主,学生在绘画和制作的过程中必然会有讨论、交流的情况。为此,我给他们制定了明确的要求:专心听讲,动静分明。

大小的理解,我用了两种动物作比方:一种是呱呱大叫的青蛙,一种是嗡嗡细语的蜜蜂,我要学生想象如果大家都像青蛙一样放声大叫会是什么情形,然后再让他们模仿蜜蜂飞舞时的声音,这样,大部分学生在作业过程中都能够有意识地控制自己的音量,教室里几乎见不到学生大喊大叫的现象,偶尔有个别同学忘记了要求,旁边的同学也会马上把手放在嘴边提醒他收小声音。

明确要求后,还要对学生进行适当的评价,通过具体的奖励和惩罚来引导学生继续好的行为,改正不好的习惯:每节课被老师表扬三次的同学,可以得到激励之星的奖励;被批评三次的同学,下课就不能活动。学生对老师的奖励是非常看重的,即使是一颗小小的红星,对他们也具有非常巨大的吸引力。

在课堂上,我一般采取以鼓励为主的方法,尽量多表扬学生。对进步大的同学,我会有意识地多给他们一些表扬,让他们在老师的肯定中看到自己的进步。同时,对个别控制能力比较差的学生来说,失去课后十分钟的休息机会是一件非常难受的事情,因此,一般在我点名批评到第二次的时候,他们已经注意收敛自己的行为了。

三、课后清洁:责任到人,持之以恒。

美术课学具较多,四年级开始要用到水粉、墨等材料,每节课的清洁卫生是一个大问题。如果每个学生都在水桶里洗笔和调色盘,肯定会拖延下课的时间,而且也容易出现拥挤、争抢等现象。我规定学生先在自己的位置上简单清洗调色盘,把脏水倒到水杯里后再去水池洗笔和杯子,同时请班干部进行监督,检查,发现谁把桌面、地板弄脏了马上要求其进行清理。以上是我在训练学生课堂常规时的一点体会。这些训练方法也许不是最合适的,但是在我的教学中却非常有效。

小学新课标的美术教育,以促进学生的美术素养为核心,探究性美术实践活动为主线,人文性单元为结构。它说明了美术教学活动的整个过程中,必须以培养学生的美术素养为主要内目标。然后,美术素养的培养又需要以一系列的欣赏、创作(制作)、交流、评价等师生、生生间的活动来承载和体现。如何才能更好地体现和达到这一目标。是我们每一个美术教师都应该认真探究的问题。下面谈谈我在美术教学活动中的一点尝试和肤浅的体会,籍以抛砖引玉。

一、从生活中获取创作素材。

纸上得来总觉浅。我们不是常说外面的世界多么精彩吗?生活是一切文艺创作去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小学声的美术活动也是这样。因此,我们只有引导学生去做生活的有心人,用心去发现自己身边发生的一系列美好的事,捕捉自己身边的一瞬即逝的美好风光。才能不断从生活中获得进行美术活动的丰富的创作素材。小学低年级的学生,他们是以自己特有的思维形式——直观的形象思维为主要思维形式,去观察事物和描绘事物的。要指导低年级的学生进行有意有序的美术活动,首先就得根据学生的思维特点,提供给他们直观而美好的形象。

二、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指导。

小学低年级的学生虽然比中高年级的学生更不受条条框框的束缚,但他们的画画还正处于“涂鸦”阶段,在自己创作的作品中存在着更多的是随心所欲的涂鸦成分,缺乏对描绘对象的取舍和画面的安排能力所表现的大多数是平铺直叙式的,更缺乏对形的描绘能力。如果要他们画一幅完全由自己创作的作品,往往是左上角一个红太阳,附近是几朵均匀排列、大小一致、颜色一样的云彩,云彩下面是几只展翅飞翔的小鸟或蝴蝶,再下面就是房屋和排列均匀的花草和小白兔。不会去描绘自己身边的人和事,更不用说有一定的故事情节的了。正应为这样,就去要我们对他们进行耐心地引导。虽然如此,但要知道,美术的创作能力的培养不是一早一夕就能完成的,需要日积月累的进行练习才有可能获得成功。虽然小学美术的培养重点是学生的美术素养和人文精神。但这里的美术素养和人文精神,理所当然地包含了画画这一基本技能。美术素养和人文精神很多时候都是有画面体现出来的。因此,我们在进行美术教学活动的整个过程中,不能因为创新而忽视了对学生的基本技法的指导。这就像走路,一个人连路也还不会走,又如何去奢谈跑步。美术创作也是一样。只有在掌握了基本技法后才能去进行创新(创作)。在小学低年级阶段,我们只有让他们从最简单的基本形状开始进行练习,从三角形、长方形、圆形等基本形体的描绘开始,由浅入深,由易到难,逐渐过度到比较复杂的形体的描绘。虽然不要求画得很标准,只要有一定的样子就可以了,但总不能连一点样子都没有吧。这样的知识,在浙美版的美术教科书中很多。如《有形的世界》、《鸟的天地》、《大鱼和小鱼》等课文都比较重视对物体的基本形体结构的描绘。

在教学过程中,如果只是一味地引导学生进行创新,不指导练习一些基本的形体结构,学生往往觉得不知道从何着手,不知道该怎样去画。因此,只重视创新而忽视基本技法指导的教育不是完整的教育体系。如果知道学生从认识和描绘基本形体结构开始,通过对基本形体结构的描绘,让他们知道原来无论是多么复杂的物体,都是有长方、圆形、三角形等基本形体构成的,画好这些基本形体对以后的画画有这么重要的关系,他们就会比较顺利地去完成作业了。我们不能操之过急,也不能对学生的作业没有严格的要求。要注意的是我们必须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必须持之以恒地、经常有意无意地讲解一些有关基本形体的知识。让学生时刻注意对形体的描绘。并逐渐地有简单到复杂转移。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学习到一定的最基本的技能知识。如在上《小雨沙沙》、《爸爸妈妈真忙》、《我的老师》这些课文时。可以引导学生说说人是由哪些形状组成的?头是什么形状的?身体是什么形状的?让学生知道人的身体是由圆形和不同大小的长方形和三角形组成的。这样,学生就会觉得画人原来也不困难,也就乐意参与到美术教学活动中来了。

三、给学生更多的机会。

小学低年级的学生由于其画画正处在涂鸦阶段。往往是想到哪里画到哪里、落笔成章,不会再去做进一步的修改了。因此,教师在整个教学活动过程中要尽量做到精讲少讲,让学生有最多的时间进行练习。在学生进行练习时,教师要勤于巡视,看到能较好地表现作业要求的作品,及时表扬,同时,把他的作业作为范例来讲解,引导学生观察这为学生是怎样来画的,让学生从身边的榜样中学习知识技能。指导学生修改完善自己的作业,不要怕影响须生的学习积极性,只要让学生看到每一次修改都会有新的收获、,新的喜悦,学生不但不会降低学习积极性,反而会因看到自己的进步而欣喜若狂,信心倍增,更乐于参加到整个教学活动中来。

另外,不要固定学生的创作(作业)时间。有很多情况学生可能不能在一节课里完成作业,可以给学生安排2节课或者更多的时间,也可以让学生请他们的爸爸妈妈、哥哥姐姐帮助,当然这个帮助不能是包办代替了,而是请他们指点,作业还是要学生自己完成。这样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绘画和自主创新能力。

“创生性”小学美术课堂

美术课是视觉传达的过程,以图片冲击学生的头脑,让学生受到启发,拓展学生的创新思维。这种“图例式”导引式的方法,几乎每个美术教师都会应用,并且常用。教师如何应用好“图例导引式”教学方法,是教师创生性课堂的落脚点。应用得好,将会给整个课堂带来不同凡响的效果,应用得不好则会导致整个课堂沉闷无味。平常一些美术教师大量图片轰炸的现象,虽然每张图片本身很精致,但太多、太杂、太泛,学生接受不了,消化不了,无法明确目标,只能停留在表面。在创生性的美术课堂中,更应简化图例信息,让学生由点及面地自主发挥自己的思维和想象的空间。

一、图例式导引教学中图例的选择要求。

图例式导引教学中,图例的选择要求是典型性、针对性、强烈性。所谓典型性,就是所选择的图例在已选择图例的同类中是最具有代表性的。针对性,就是所选择的图例在已选择图例的同类中是最符合本课的内容、目标,一针见血、直奔主题;强烈性,就是所选择的图例在已选择图例的同类中让人眼球一亮,耳目一新,对人的大脑等有冲激性、刺激感、兴奋,产生共鸣等。

例如,某老师上的《我的小学生活——快乐足球》的一课,一开始,教师以《旗子飘扬》的mv进行教学的导入。其画面是足球场上,观众和球员们都是热血澎湃的场景,伴随着愉快、激昂的歌声,那激情的场面,磁性高昂的歌声,无不使在场的每一位感到愉悦、兴奋、激动。由此教师便对学生进行了提问:

师:让你们用一个词来形容一下这个视频?

生:兴奋,快乐,刺激。

师:而这种快乐、兴奋、刺激就伴随这我们的生活,正是这快乐足球带来的。

今天就用漫画来画一画生活中的运动——足球,出示课题《我的小学生活——快乐足球》。

师:视频上是如何体现兴奋,快乐,刺激的?

生:小组讨论回顾。

师:你会如何去表现《我的小学生活——快乐足球》的兴奋,快乐,刺激?

分析:学生对一开始视频中不同的人物,体现出的兴奋、快乐、刺激进行了充分的回顾描述,而且有些学生都能细微甚至夸张地表现出视频中一些激动状态下的人物动作表情,以便接下来创作的表现需求,形成了感知—联想—再创作的良性发展。由此看出执教者在教学导入时,就紧紧抓住了这三个点。这个图例视频的典型性反映在它描绘的就是足球场出现的各种场景,以致球场上运动员、观众、裁判等的每个精彩的环节都有,与一般的几张图片的播放相比更有说服力和代表性。图例视频活动的场所,让学生联想到与足球有关的快乐的生活,也是小学生活中的一部分生活。直接点题,引出本课的教学内容。至于强烈性,学生很快就融入这精彩的画面,激昂的歌声,产生了愉悦、兴奋的状态。

二、图例式导引创作教学流程。

1.图例激趣:示、探、说。教育学家夸美纽斯说:“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和光明的教学环境的主要途径之一。”从心理学的角度看,兴趣是人对客观事物的一种积极的认识倾向,它推动人去探求新的知识,发展新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兴趣,就是把学生的潜在学习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使他们在愉快的气氛中自觉、主动地接受知识。在创生性的课堂中,学生以兴趣为基础,进一步深入探索的乐趣,形成良好的良性循环。

例如,《趣味立线》一课,教师在讲到本课重难点时,应用了个百变魔术师的游戏环节。一下子激发了学生兴趣,其出示2的卷纸,并由这单个的数字不断衍生成排变化、组合的变化、大小的变化,便让学生找一下变化在哪里。学生被这些图例产生的变化美所吸引,并逐渐产生了探索的兴趣。

分析:学生很快被这有趣的图里的形式变化所吸引,教师将画、探、说三个方法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充分调动起学生的潜在学习积极性,使学生们在愉快的气氛中自觉、主动地接受知识。图例不同的变化组合及产生了不同的效果,教师一再提问它们之间发生的变化,让学生进一步探索、思考、想象。这是以“示”为辅,探索激趣。教师连环提问,学生就在不停思考、探索、回答,学生积极、自主地参与在这个过程中,他们的回答也带有趣味性;由此语言表达的激趣(说的激趣)一直环绕着这一过程。最后学生的作品很好地呈现变换的效果,并且有些学生能很灵活地应用这些方法。

2.图例导引。

(1)欣赏图例。欣赏图例是为了更好地向教学目标中心递进,抓住主要的进行分析。由此在图例欣赏中必须要明确自己的教学目标,以及教学重难点的把握。欣赏的不必过多,但一定要精,处处都到点上。例如,某老师上的《青花瓷》一课中,她着重提取的是青花瓷的“青”这一元素。通过让学生在颜料中寻找“青”,感受“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出示色相盘图)接着进一步让学生感受青花瓷中“青”之丰富。她有设置了几个环节:a.观察同学们作品中选择的不同青色(图1);b.观察对比不同朝代青花瓷器的色彩差异(图2);c.赏析不同的青料种类及其发色(图3)。

(2)启发引导。启发引导就是列举图例,引导学生去发现创作的方法、规律、要素等方面,拓宽学生的想象,培养发展思维,提高创新能力,为创作铺垫基础。例如,教学《毕加索》一课时,教师启发引导学生从人物的不同角度进行观察,由此延伸到寻找一幅作品中的`多角度,以图解图构的方式,让学生了解多角度组合的一种方式,再到另一种方式的发现。并通过图例的对比欣赏,感受毕加索的创作特点。

分析:通过引导启发式的观察发现,逐步打开学生思维。由一开始寻找一幅作品中的多角度时,全场的鸦雀无声,到老师的图片演示引导、对比欣赏的方式应用下,学生被点醒了。当第二个问题提出时,已有学生举手说出了自己的想法。所以图例的启发式应用得当,思想的禁锢就如大坝的闸门被打开,源源的江水奔涌而出。

(3)选择创作。创作的角度不同,产生的画面的效果不同,深度也会不同。提供多角度的创作要素,但依然要有侧重点,不可以面面俱到。如果都面面俱到,那么就没有亮点。

例如,《我的小学生活——快乐足球》一课中,漫画运用夸张的表现手法,可以在哪些地方进行夸张呢?通过一些画进行对比。可以从踢球的路线——直线、折线,踢球的动作——用头、脚、倒挂金钩,踢球的表情——尖叫、沮丧,踢球的场所——草坪、废旧工厂、网络等地方进行夸张,引发学生有选择性的进行射门大pk的创作。由此为学生总结了多角度的创作要素,为学生提供了有选择性、侧重点的想象创作的方向。

3.图例评点。

学生作品展示:

(1)说画。由学生自己阐述画面的场景、要素、想法,通过此更让别人清晰其创作意图,也让学生进一步重温自己的画面,为教师的进一步辅导做了铺垫。

(2)评画。通过学生的自我评价、学生与学生间的相互评价、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实现多元性评价。

(3)引画。通过对学生作品的评价,以及呈现出的各个现状,有针对性的再延伸出一些好的范作,让学生更明确自己作品好的和不足之处,扬长补短,拓宽学生的思维。

(4)改画。在学生原有的基础上,教师根据画面的特点,对不足之处进行进一步修改或者进一步凸显画面的特色等。让学生的画面更生动有趣,重申、引导学生领悟要素、重点,让学生学习进一步深入,绘画方向的进一步明确。(改画小建议:为尊重学生的原有作品,改画时可以在作品上附一张透明膜,由此既达到教学目的,又不影响学生原生画面。)。

4.图例提升。可通过选择有深度的作品、研究有提升的方法、激发有热情的创作等形式进行提升。

浅谈初中美术课堂提问的艺术论文

寒窗苦读十余载,三尺讲台七八年,听到很多的老师对学生这样忠告:遇到不懂的问题要问老师,多问多思,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才能慢慢进步;也经常听到学生对老师的如此评价:这个老师上课满堂灌,讲得很多,问得很少,缺少师生互动,我们就是不懂……我们都认为:没有问题是最大的问题,但教师上课提问的问题又是所有问题中必须首先解决的问题。

提问是激发学生探究思维的重要手段。在课堂教学中,好的提问活动能够培养学生深入钻研、严密思维的良好习惯,能够发展学生个性、培养创造能力,能够增强师生互动、融洽师生感情。总之,良好的提问活动可以制造亮点,点燃创造思维的火花,将教学活动推向高潮。而设置问题则是教师对参差不齐、瞬息变幻的学情的驾驭,是整个教学水平的展现,所以语文课堂提问需要教师精心设置。

那么怎样才能运用好提问这一教学手段,本人从如下几个方面作简单分析。

一、提问的普遍性,关注每位同学。

我们在课堂教学中经常会出现这样的情况:教师在向学生提问后下讲台,开始让同学们自由讨论,教室里热热闹闹,气氛活跃,人人参与教学活动,但仔细观察问题就出来了,一些学生不会合作,只在那里听好学生“主讲”,一些小组的学生还在闲聊,尚未进入讨论状态。老师提问时这部分学生就是不知所云了。由此可见,每个班级的学生水平不同,个性差别也很大。教师设计提问时要以调动全班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为目标,要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体现师生互动课堂教学方式,千万不能让“师生互动”变成“乱动”或“不动”。因此教师要特别注意指定非自愿者来回答问题,留心沉默寡言的同学、不爱思考同学的非语言性暗示,鼓励学生间相互启发,尽量使每一个同学都能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教师的提问要像阳光普照大地,不能让沉默的同学更沉默,千万不能让差距越来越大。

二、提问的层次性,做到先易后难。

我国最早的教育文献《学记》曾讲:“善问者如攻坚木,先其易者,后其节目。”也就是说问题设计应先易后难,符合学生实际的文化知识水平和想象能力。语文课堂设计问题可以由浅人深,由人物行为的刻画到人物内心,由景物、事件到情感、思想,由大概内容到具体细节,由点到面等。根据不同文体,不同教学目的,针对不同学生,遵循阅读的认识规律,逐层发问,层层递进,环环相扣。因此要先问一些比较易懂的问题,让学生尝到解决问题的乐趣,再逐步加大难度。例如在讲授鲁迅的《记念刘和珍君》一文中多次提到“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可以设置如下几个问题:1、文中“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总共出现几次?分别找出。——该问题可以提问水平一般的同学,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熟悉,在文中分别找出。2、每次的“必要”分别是什么意思?——该问题要具体分析,可以提问中上等水平的同学,分别是有“必要”写文章纪念遇害的.爱国学生,有“必要”写文章控诉反动政府和走狗文人,有“必要”写文章唤醒麻木的民众。3、文中多次说“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但最后又说“呜呼,我说不出话”,原因是什么?——该问题必须要综合全文分析,需要联系反动当局的文字审查制度和走狗文人的无耻谰言,需要深入思考分析,因此就需要提问逻辑思维和分析能力比较强的同学。这样分层次的设计问题,由浅入深,先易后难,’避免了较难题目让普通学生一问三不知,挫败学习积极性,也能让较好的同学在层层递进的提问过程中全面的理解文章,接受知识。

三、提问的激发性,推动深层思考。

在讲授戏剧《雷雨》时,在了解了创作背景,理清了情节结构之后,分析鲁侍萍的人物形象,我抓住时机发问,鲁侍萍该不该要周朴园的五千元情感赔偿金?问题一提出引起了学生极大的兴趣,课堂上展开了热烈的讨论。最终形成相反的两种观点:一种认为要,一种认为不能要。然后,我组织他们辩论,最后总结再回归到课文内,通过分析人物台词,对鲁侍萍身上体现的传统道德与现代的某些观念进行比较,课文中鲁侍萍撕毁了支票的做法带有中国传统道德的烙印,感情无价,真情与青春是不能用金钱来换的。而学生们中已有很多人以现代的经济观点从“利”的角度出发来估算感情的价格。有同学认为不要钱太亏了,还有人认为要了以后仍然恨他,这与鲁侍萍的刚强、忍辱不屈的人格相比就显得低俗。在这种传统与现代的道德差异的比较中更能引起学生思辩探讨的兴趣,激发出热情,达到师生共享的效果。而探讨本身也让学生对人生观、价值观有了较深的认识,既学会了阅读,又升华了境界。这就是教师的提问问到了学生心里,使学生产生疑虑之情,困惑之感。提问打开了学生感情的闸门,催动积极思考,想方设法探究问题答案,最终更好地理解了文章中人物的形象,也重新认识了自己。

四、提问的研究性,调动创造思维。

深度的问题在于调动学生创造性思维,推进思维的纵向发展。主要针对优秀学生,或由集体讨论的方式解决问题,探究学习。在讲授李商隐的《隋宫》时提问:全诗富于想象,找出其中表现虚拟、假设情形的语句,并说说它们的寓意。这样的问题有一定的难度,需要深度思考、探究。既要注意表现虚拟、假设情形的语句与写实性语句的区别,而且要通过细心体会前者所蕴含的意味,了解其艺术效果。“玉玺不缘归日角,锦帆应是到天涯”,这是推想,是假设,也是夸饰之辞,但却不是没有根据的瞎想,而是把握了史实和人物性格的合理推断,深刻表现了杨广穷奢极欲导致亡国的后果,而他还至死不悟。了解了这种假设语句的寓意之后,我们可以重新去探究《鸿门宴》,假如鸿门宴中项羽杀了刘邦,历史会怎样?引导学生推测结果然后再回到课文,事实项羽没能杀掉对手,这是为什么?从课文中筛选、归纳,来寻找原因,学生会更积极主动,会以更大的兴趣探讨。最终发现项羽人格的不足:1、对敌斗争胸无城府,早早出卖向他告密的曹无伤;2、沽名钓誉,为项伯一句“杀有功之臣不义”就放了刘邦,置范增多次举玉块而不顾;3、狂妄自大,受刘邦的假意恭维而飘飘然。认识到草莽英雄的悲剧实际上是性格的悲剧,从人性的角度来评价历史人物深化了思想境界。

可见,提问是一门艺术,小的方面说是服务于教学,大的方面说是有利于学生成长的、面向未来的教育手段。只要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对提问的方法得当,学生积极配合,课堂教学定会达到极佳的效果。

“创生性”小学美术课堂

教学目标:

1、认识水墨画的特点;。

2、认识几位水墨画大师及其作品特点;。

3、尝试树石的画法;。

教学重点:

认识水墨画、尝试水墨画。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出示图片文字描述【齐读】:(水墨一般是指水墨画,它是中国传统的绘画表现形式,它一般利用清水和墨汁来作画。相对外国画种而言,水墨画也叫做“中国画”。)。

2、欣赏水墨效果视频。

提问:你都看到了些什么?(鱼、鸟龙等)这些东西有什么特点?(若隐若现、变换莫测)教师小结:我们中国画里面有一种绘画表现形式叫做“写意”,它就是用简练的笔法描绘景物,力求笔情墨趣,以追求画面的“神似”谋求意境)(图片出示完整叙述)。

二、学习新课。

1、欣赏黄宾虹大师、陈子庄大师、张朋和李可染大师等的水墨画作品(图片出示相关大师的简介和代表作品)。

观察提问:这副景物中近景是什么?中景是什么?远景又是什么?(教师板书:近景、中景、远景)。

2、提问:你最喜欢哪一位大师的作品呢?为什么?

师:同学们,现在我跟大家介绍另一位国画大师,他的名字叫戴畅,请看他的简介。(出示图片和简介)。

设问:看完他的简介,你最想问张老师什么问题?

3、展示认识“一平方尺”大小的'宣纸。

设问:你想成为一位有名的国画家吗?你想让你的绘画作品也很值钱吗?那就认真地和张老师一起学习,享受绘画的乐趣吧!

三、学习石头和树的画法。

小学美术课堂教学实录

参照教学实录,可以总结教学的方法以及反思自己的教学优缺点。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了小学美术课堂教学实录,希望能帮到大家!

(播放《爱丽丝梦游仙境》视频片段。)

边看边讨论在爱丽斯的梦里还看到了哪些奇怪的现象?

(学生们在观看动画片段的过程中自由的讨论着, 在交流的过程中相互启发,感受梦的奇特,引发浓厚的学习兴趣。)

师:你觉得爱丽斯做了一个什么样的梦?

生:奇特的、奇怪的梦。

师: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 《奇怪的梦》。

1 、向大师学习:

师:做梦容易,画梦难,你能把你奇怪的梦画出来吗?

生:有的不自信的说能,有的摇着头。

师:没关系,老师知道一位最擅长画梦的画家,让我们一起先向大师学习好不好?

(出示夏加尔的照片。)

生: 针对以上问题边欣赏边讨论。

师根据学生回答总结出夏加尔的作品特点:( 1 )造型奇特。( 2 )构图突出梦的重点。( 3 )色彩根据情感进行表达。

1 、排忧解难:

师:老师做了一个奇怪的梦:梦里被一只庞大的霸王龙追赶,我躲在一个房子内的墙角里,恐龙长着像鸡眼一样的大眼睛透过窗户搜寻着我,他的一只眼睛有一个窗户那么大,太恐怖了。老师想把这个梦画出来,你能给老师提提建议吗?    根据情节该如何安排画面构图和色彩呢?(大屏幕出示素材图,让学生的想法更有依据。)

生:学生先小组讨论,再发表意见,师根据建议板书。

(在这一环节教师要尽量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教师要放下姿态做一个虚心的请教者。并要及时对孩子们建议进行赞赏。)

师:同学们的建议真是太好了,让老师受益匪浅。谢谢同学们!

2 :欣赏同龄人作品:

师:刚才我们一起欣赏了大师的作品,知道了夏加尔是怎样通过造型、构图和色彩来表现他的梦的。下面让我们再来一起欣赏孩子们的作品 , 看看他们是怎样表现他们的梦的,好吗?同学们在欣赏的过程中可以自由讨论,说说他们的优点,也可以找出不足,并提出合理化建议。(出示学生作品。)

生:我最喜欢第二幅,她只画了小女孩大大的头部和画面中其他的静物相对比,一下子就能看出在她的梦里自己变大了,她还把海陆空不同的生物聚集到一个画面上,真是太奇怪了。

生:我喜欢第三幅,他把大甲虫画的又黑又大,自己画的很小,而且画面用的黑色很多,能看出他做了一个恐怖的梦。

生:我想对第一幅提提意见,从画面内容看他应该是一个可怕的.梦,可是他却用了红、橙、黄、绿这些快乐的色彩,要是把背景都涂成深红色动物用黑色会更能表现恐怖的氛围。

师总结:通过刚才同学的回答,我们可以发现,梦的形式是多样的,我们可以选择一种自己喜欢的构图方式。同时注意,不同的梦要用不同的色彩去表现。

1 、梦的回想:

师:同学们你做过这样奇怪的梦吗?

生:做过,但是记不太清了。

师:是呀,梦是奇怪的,短暂的,也是非常容易遗忘的,下面就请同学们闭上眼睛 , 让老师给你催眠,在音乐中回忆你所做过的奇怪的梦。(播放奇特的梦境音乐。)

师:把你梦中最精彩的片段说给同学们听。梦中的人物、动物或其他东西是什么样子的?梦中的事情是可怕的还是可笑的?(学生讨论,互说梦境,老师指名回答,尽量 让学生大胆、自由地说出他们心中的梦, )

生: 有人说:“梦见很多棒棒糖在天上飞;有的说梦见肚子很饿,吃了个比人还大的汉堡;梦见在彩虹上跳舞;梦见妈妈变成大怪兽要打自己;梦见和外星人一起玩耍……”(教师要表现出对学生奇怪的梦的好奇和赞赏。)

2 、梦的表现:

师:同学们做的梦真是太有意思了。还有很多同学没来得及说自己奇怪的梦,那老师希望你好好思考一下,然后把它当作一个秘密画出来,尽量大胆画出自己觉得最奇怪、印象最深的梦。(鼓励学生大胆想像, “ 异想天开 ”,及时发现学生中的闪光点,给予肯定和支持。)

提问:请一位同学来说一下你想画一幅怎样的梦,用什么色调的?打算怎样来表现呢?

生: …… (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回答给予点拨和补充。)

师:现在,就用你们最创新的思想,画出最奇怪的梦吧!(播放音乐,营造环境)让我们一起来画梦!

学生作业,教师巡回指导。出示作业要求 .

3 、立体评价:

在学生的作业纸上设计评价栏:自评、互评、师评。

自评:学生先在自评栏自评,对自己的作品满意画笑脸,不满意画哭脸。

互评:同位同学互评,提出改进意见。

师评:由教师给予优秀、良好、及格等级评定。

学生分组评价,选出代表作品,介绍自己的梦想和创作表现手段;

大家的评价,是否大胆表现了梦想,梦中的我形象是否奇特、新鲜,构图和表现手法是否有创意,色彩是否表现了奇特的梦幻景象。

美术课堂巧妙提问心得体会

美术课不仅仅是让学生学会画画,更重要的是培养他们的艺术素养和美学思考能力。而巧妙的提问是美术课堂中鼓励学生深入思考、提高审美视野的关键。在我的教学实践中,我发现只有在恰当的时机和方式下提问,才能使学生在美术课中真正受益。接下来,我将分享几个巧妙提问的心得体会。

第二段:针对学生的提问。

对于学生来说,提问应该更多的针对个体,知道如何引导他们更好地思考艺术。我通过观察和与学生交流,了解了他们的特点和兴趣,根据此出具了更针对性的问题。例如,对于学生中喜欢文学的人我会问:“你看到这幅画,有没有什么文学作品的感觉?”这样,他们可以想象到一幅画像与文学情绪间可能产生的关联,从而产生更深层的阅读体验。

第三段:探究学生的知识水平。

在美术课上,对学生的知识水平探问也是非常有必要的。在这一方面,我会利用图片或视频挑战学生的知识水平。例如,在一个关于印象派的授课中,我会利用一个略带印象派风格但是细节处理尚未完全模糊的图片,让学生看到后猜测他描绘的主题是什么,从而考验他们的视觉观察力和对艺术流派的知识理解。

第四段:开展艺术问题的分类和分析。

在美术课中,不仅仅是对知识的掌握,还需要分析的能力。因此,在问老师特制的策略是,在批判性的分析过程中,我逐渐在学生中培养了艺术问题分类和分析的能力。例如,当学生们被要求评估一幅画时,我会让他们询问“作品中的构成要素是什么,它们是怎样的关系?”这样,他们不仅学会了分类问题,而且深入思考细节,能够提高其艺术能力。

第五段:总结。

总的来说,在美术课堂中,恰当的提问与问题引导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艺术能力,还可以帮助他们深入思考、拓展想象力和创造力。通过对学生个体特点的探究与知识水平的考验,以及对艺术问题分类和分析的教学方式,我成功地培养了一个能思考、勇于创新的艺术思维。综上所述,在美术课堂上,巧妙提问是实现艺术素养和创新的必需策略。

小学美术课堂教学反思

《小蝌蚪》这一课选自湘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小学美术二年级上册第七课。这是一节通过创设情境,培养学生创造思维和绘画表现能力的课目。教材以清晨小蝌蚪们排队出发开始充满惊喜的冒险之旅来展开故事,引导学生在这以特定的情景中去思考、想象、创造性地参与绘画和学习。

《小蝌蚪》这一课的教学制定了以下目标:能认识了解小蝌蚪的外形特征,运用绘画的形式进行创造表现;能做到将简单的相似形排列组合成具有一定美感的画面。能根据特定的情境推理思考,在绘画中自如地表达自己的想象,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并通过本课的学习增强热爱生活的情感和环境保护的意识。

在教学中,采用展现图片的方式呈现故事,通过情境创设使学生身临其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让学生想、说、将学生带入小蝌蚪的生活之中,为学生提供思维线索,拓展学生自由想象和绘画的空间。

让学生同桌之间互相讨论,用语言描绘自己特别的想法,然后鼓励个别学生在全班大胆阐述,教师适时出示范画,引导学生思考:画中有许多小蝌蚪,一群小蝌蚪在做什么,另一群小蝌蚪在做什么,还有几只在做什么。通过“群”和“只”的概念向学生渗透相似形的排列和组合。

在《小蝌蚪》一课的教学设计中,我充分考虑到学生参与的“面”与“度”,采用情境创设的方法让学生自己身临其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每个学生都动脑、动嘴,提高他们的想象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作业展示评价延伸:学生之间先互相交流欣赏,给同桌讲讲画中的故事,然后请几名学生上台展示,对自己的作品进行语言描述,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予以引导,并对展示的作品从故事情节、绘画表现等方面进行肯定和适当的小结。最后对全班学生进行激励性评价,认识小蝌蚪最后变成青*,鼓励学生做ai护环境、保护益虫的好孩子。

在这节课教学中,我给学生创设了一个宽松愉悦的教学氛围,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参与,勤于动脑。采用通过故事情景进行创作表现。学生通过看看、画画、想想等方法,进行造型表现,并从创作中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这节课师生配合默契,学生学习积极性很高,学生的想象力很丰富,在短暂的时间里大部分学生的画面都很理想。在本课教学中,以教师的讲解与学生的看、画、讲故事相结合,以教师为指导,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充分利用幻灯片和相应的音乐,让学生在玩、看、练中感受美术活动的乐趣。通过这节课教学,使我认识到教师要想真正上好一节课,必须认真领会课程目标,从调动学生积极性入手,面向全体学生,让他们的个性都得到发挥和他们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课堂就会充满情趣。

作为一位优秀的老师,教学是我们的工作之一,在写教学反思的时候可以反思自己的教学失误,如何把教学反思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小学美术课堂......

发布者:赵广荣发布时间:2011-12-2418:17:51新时期的小学美术教育不再是一种单纯的技能技巧训练,而是一种文化学习,更注重培养人文......

范文(精选5篇)作为一位到岗不久的教师,我们要在课堂教学中快速成长,对学到的教学技巧,我们可以记录在教学反思中,如何把教学反思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小编为......

小学美术课堂教学有效性美术学

美术课是中小学义务教育中必修的一门课程,美术教学的一般任务是要促进学生的感官、观察力的发展,使学生认识自然界和社会中的事物,从而达到育人的目的。详细内容请看下文中学美术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高。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美术课程发生了可喜的变化,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但同时在美术教学中还存在诸多问题和困惑,主要表现在:1)为了追求“人文性”目标,有些教师就偏离了美术课自身的特点。2)三维目标该如何设计?三维目标写进教案但教学效果为何并不明显也是一个突出的问题。3)教学活动生动活泼了、多媒体技术丰富多样了,但美术或教育内涵却变得有些淡薄了。4)课堂教学评价已成为常规,为何却往往流于形式,那么我们又该如何发挥评价的作用呢。5)到底什么是好课、优质课(有效教学)的标准是什么?教师该如何打造自己的优质课呢?以上种种突显出来的问题都值得我们深思。

以前总是有一些人认为美术课就是教师把范画往黑板一挂,让学生临摹就行了。于是有些人把美术课称为“图画课”。当然我们不可否认是有这么一些教师这么做,但我们不难想象长久这样下去,呆板的教学方法怎能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呢?与之相对比,美国学生学习美术,老师往往不设样板,不立模式,让学生在现实生活到内心想象的过程中自由地“构图”。其目的就是引导学生用“心”参与,真实地表现自我修改。使青少年学生的猎奇心理和自我表现心理得到满足,学习美术的兴趣就会很高。因此教师在教学内容上采取生动的教学方法(如用多媒体,开设手工制作。),使教学活动保持新颖性,从而持续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