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第一课时教案范文(16篇)

时间:2023-11-27 18:48:58 作者:梦幻泡

教学工作计划应当具有可操作性和可调整性,及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修改。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提供的教学工作计划范文,希望对大家的教学工作有所帮助。

第二单元《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第一课时《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教学反思

教学中,通过创设情境――“世博会之旅”,用新鲜的话题刺激了学生的感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欲望,为学生的学习研究搭建了良好的平台。学生在准备去世博会参观排队的场景中,给出了每个班的人数,引出本节课的'内容,让学生从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掌握口算两位数加两位数的方法。

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教案

二年级下册第91―92页及相关练习。

1、使学生掌握口算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2、能够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整理、分析数据,解决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解决问题方法多样化,提高思维的灵活性。

1、使学生掌握口算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2、培养学生解决问题方法多样化,提高思维的灵活性。

练习卡片及课件。

2、出示主题图

1、观察主题图,收集信息

师:从这幅图上你得到了哪些信息?

2、筛选信息,提出数学问题

师:根据这么多的信息,你能提出哪些与乘船有关的数学问题?

(1)独立思考

(2)汇报交流

师:如果2个班坐一条船,我们可以怎么安排?

(3) 讨论解决问题策略,老师进行及时归纳梳理:

方案一: 1班,2班坐一条船;3班,4班坐一条船

方案二: 1班,4班坐一条船;2班,3班坐一条船

方案三: 1班,3班坐一条船;2班,4班坐一条船

3、添加条件,确定研究主题:

(1)明确限乘68人所表示的含义,最多不能超过68人。

(2)确定研究主题

师:以上3种方案是否都行呢?我们先来研究第一种方案。

1班,2班坐一条船;3班,4班坐一条船,能坐得下吗?

(一)分组自主探究1班、2班合坐一条船;3班、4班合坐一条船,能坐得下吗?

1、课件出示活动要求:

(1)分工合作,列出算式

(2)静静地思考,写出得数,并把方法简单地写在表格里。 比一比,谁想得方法多?

(3)有困难的小朋友可以向老师或同学请教

(4)写好得小朋友,跟伙伴交流下方法,并对自己的方法进行补充完善,也可以帮助有困难的小朋友。

4、小组交流计算方法,并对自己的方法进行补充完善。

5、分组汇报交流

6、算法的初步优化:这么多的方法中,有什么共同的地方?

学生经过观察比较之后发现,以上的方法都是从十位算起,进步感知直接从十位算起可以提高口算的速度。

7、揭示课题:口算两位数加两位数

1、听算练习:

2、拓展延伸:

(1)解决如果我们按班级来乘船,怎么安排比较合理?

(2)解决如果我们按人数乘船,两条船够吗?

(3)你觉得哪种好?让学生从切身感受出发选择合适的方案

1、由老师引领学生回顾本节课学了什么?

2、让学生畅所欲言,谈谈这节课的收获体会?

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教案

1、通过梳理知识点一级具体的题目练习,让学生进一步掌握本单元所学的口算、笔算的方法,能够正确、熟练地计算。

2、通过创设具体情境,让学生进一步体会估算的方法和意义,能根据具体的情况选择合适的估算策略。

3、培养学生总结、归纳及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正确、熟练地计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

能够进行合理的估算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1、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口算方法。

(1)提问:怎么口算两位数加两位数?

小结:两位数加两位数,可以把其中一个加数拆成整十数和一位数,然后与另一个加数依次相加,这样口算更加快捷。

(2)提问:怎么口算两位数减两位数?

小结:两位数减两位数,可以把减数拆成整十数和一位数,然后从被减数中依次减去,这样口算比较便捷。

2、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的笔算。

提问:计算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的笔算需要注意什么?

小结:列竖式时,数位对齐,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相加减,从个位加(减)起,哪一位上满十向前进一(哪一位上不够减向前一位退一当十),主要不要漏加进来的一(不要漏减走的一)。

3、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

(1)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可以用两位数的加减法进行口算。如650+340其实就是65个十减34个十,等于31个十。

(给学生自由发言,只要合理都给予肯定)。

1、口算。

学生独立思考后,指名回答,说说口算思路。

提问:口算时要注意什么?哪些地方容易出错?

2、计算。

650+340=370+480=390+250=520+300=。

分组活动,看哪一组最快最准做完?然后各组委派一人汇报结果。可以选择口算的方法,也可以选择列竖式的方法。

3、估算。

(3)提问:这个和我们例4中的估算有什么不一样?如何进行估算呢?

(4)学生讨论估算的方法,然后交流算法。

估算的方法不局限于一种,只要学生回答的合情合理,均给予肯定。并比较这些估算的.方法有什么不同,哪种更合理。

1、完成“练习四”的第1题。

两人一组,轮流出题计算,比一比,看谁算得又快又准,互相之间评一评。

2、完成“练习四”的第2题。

比较每一题的大小。此题不能直接进行比较,需先进行加、减法的计算,得出结果后才能把左右两边进行比较。

3、完成“练习四”的第3题。

仔细观察图文,明确需要解决的问题,以及解决问题所需的条件,然后根据具体情况合理地进行估算。并想一想,提出其他的数学问题并解答。

本节课我们梳理了哪些知识?本单元的知识中你还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学生发言,教师点评,解疑答惑。

教学反思:通过梳理知识点以及具体的题目练习,让学生进一步掌握本单元所学的口算、笔算的方法,能够正确、熟练地计算。培养学生总结、归纳及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教案

例题3,练习八4、5、6。

1、进一步掌握加法的计算法则,并能熟练地进行万以内连续进位加法的计算。

2、经历自主探索三位数加三位数连续进位加法的过程,掌握计算方法。

3、培养学生知识迁移的思想,帮助学生形成认真细心地进行计算的习惯。

能应用法则准确地计算三位数连续进位的加法题。

掌握三位数连续进位加法的计算法则。

指名板演,其余学生在练习本上做。

76+84。

指名说一说它的计算方法。在计算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教学例3.

1、列算式。

提问:该湿地的'野生植物和野生动物共有多少种?怎么列算式?

板书:445+298=。

比较:445+298与复习题76+84有什么不同?

(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个位加起。)。

2、口算。

提问:在用竖式进行计算之前,请同学们尝试口算一下结果应该是多少?同位讨论并全班交流。

汇报过程:298接近300,可以看作300来口算。先计算445+300=745,再计算745-2=743。

3、笔算。

学生尝试列竖式计算,教师巡视指导,然后板书:

445。

+298。

()。

提问:

(1)个位上相加是几?(5+8=13)个位上怎么写?(写3,向前一位进1,为了不遗漏进上的1,在十位上写一个小一点的“1”)。

(2)十位上相加是几?(4+9+1=14)为什么要加上1?十位上的数相加后也满十,该怎么办?(继续向百位进1,在百位上也写一个小一点的1)十位上应该写几?(4)。

(3)百位上写几?(2+4+1=7)。

板书:

445。

+21918。

743。

4、思考:三位数连续进位加法需要注意什么?和不进位、进位加法有什么联系?

5、验算。

师:你怎么知道自己是否算对了?我们用什么方法来进行验证呢?(先让学生探究交流)。

生:用验算的方法。

生:可以交换加数的位置。

老师在黑板上演示验算的过程,提示学生注意数位对齐,从个位算起。

298。

+41415。

743。

1、完成“做一做”。

学生独立完成后,选最后一题讲解计算过程。

2、完成“练习八”第1题。

学生独立完成,指名板演,集体订正。

3、完成“练习八”第2题。

先估计结果再列式计算。

4、完成“练习八”第9题。

教师先给予学生知道,然后让他们独立完成后,再全班交流并订正。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什么内容?三位数加三位数的连续进位加法要注意什么?

第二单元《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第一课时《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教学反思

二、本单元学习内容的前后联系。

三、与本单元相关知识学生的学习情况分析。

1.我校大部分学生已经具备了学习本节课的基础:整十数加一位数,10以内加法和20以内加法以及刚刚学过的整十数加整十数。学生能够自主地解决这节课的新问题。只是由于学生个体差异性,所用的时间长短和方法有所不同,需要老师的点拨和引导,同时估计部分学生可能对于相关的算理实质理解方面有一些差异,因此本单元着重解决相关问题,为后续的学习奠定相应的基础。

2.因学生在前面第五单元的学习中以及在日常生活中,已经初步认识了人民币,并使用过人民币,因此大多数学生已能熟练计算整十、整百的加减法及整十、整百加一位数的加法;但是两位数加减一位数有进退位的计算题是部分后进生学习的难点。

四、本单元教学目标。

2.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五、本单元教学重点、难点。

1、口算整十数加、减整十数。

3、用加减法解决简单问题。

4、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式题。

六、本单元评价要点。

1.学生会口算100以内整十数加、减整十数和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绝大多数学生应达到每分钟准确做出10题以上的程度。

2.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七、各小节教学目标及课时安排。

本单元计划课时数:13节。

教学内容教学目标计划课时授课日期

整十数加、减整十数1、学生初步学会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口算方法,培养学生初步的迁移类推的能力。

2、掌握整十数加、减十数的口算方法。

3、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1。

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

2、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3

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

2、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3。

整理和复习1、通过整理和复习,加深学生对100以内的口算加减法的理解,能够比较熟练地进行100以内的口算加减法计算。

单元测试及测试情况反馈检测本单元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进行查漏补缺2。

合计13。

八、各课时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能够进行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口算。

2.培养学生初步的迁移类推能力.。

3.通过练习培养学生认真审题和细心计算的良好学习习惯.。

(二)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算理。

(三)预计教学时间:1节。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师:同学们,你们看,今天机灵狗也来到了我们的课堂.【出示图片“机灵狗”】它给我们带来了一组题:

1、口算:3+2=怎样想?3个一加2个一得5个一;。

2+7=想:2个一加7个一得9个一;。

6-3=想:6个一减3个一得3个一;。

9-4=想:9个一减4个一得5个一;。

2、口答:30里面有()个十,60里面有()个十.。

4个十是(),9个十是().。

3个十和4个一组成(),4个十和5个一组成()。

二、探究新知。

师:机灵狗发现没有难倒你们,它又出了一道比较难的题,你们想不想试一试?

1、教学例1的加法(投影主题图)。

(1)师:红花有几盆?黄花有几盆?红花和黄花一共有几盆?请思考:你是怎样想出来的?(独立思考、小组交流、全班交流)。

a、数的方法:10、20、30。

b、计算的方法:1+2=3所以10+20=30。

c、数的组成:10和20组成30。

d、10里面有一个1十,20里有2个十,加起来一共是3个十就是30。

e、摆小棒:一捆小棒+两捆小棒是三捆小棒,所以10+20=30。

(板书:20+10=)。

(2)全班重点汇报:摆小棒法。

师:谁愿意到前面来汇报一下自己是怎么摆、怎么算的?

(先摆两捆小棒表示20,再摆一捆小棒表示10,把这两部分合并起来是3捆小棒,也就是30,所以20加10等于30.)。

(20是2个十,10是1个十,2个十加1个十是3个十,3个十就是30,所以20加10等于30.)。

教学例1的减法。

紫花有几盆?叔叔搬走10盆紫花,请思考:还剩几盆紫花?

学生独立完成,可以摆小棒,也可以口算.。

(2)小组交流自己是怎样想的.再让一个学生到投影机前边摆小棒边说:(摆3捆小棒表示30,拿走1捆就是去掉了10,还剩2捆,2捆就是20,所以30减10等于20.)。

(30是3个十,10是1个十,3个十减1个十是2个十,2个十就是20,所以30减10等于20.)。

(想:10加20等于30,所以30减10等于20.)。

3、小结:刚才我们研究的题目有什么特点?(都是整十数相加减)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新知识.(板书课题:整十数加、减整十数)。

师:做这样的加减法,怎样想呢?(和10以内的加减法计算方法相似,只是计数单位不同,10以内的加、减法是几个一加、减几个一,得几个一;而整十数加、减整十数是几个十加、减几个十,得几个十.)。

三、巩固练习。

1、看图列式计算。

出示图片“做一做(1)”.(教材第58页做一做的第1题)。

师:谁来说一说这幅图的意思?(左边有40瓶墨水,右边有20瓶墨水,一共有多少瓶墨水?)。

谁会列式?(40+20=)为什么用加法计算?

这幅图还可以理解成什么意思?(两边一共有60瓶墨水,右边有20瓶,左边有多少瓶?)。

请你独立计算出这两道题的得数,把它写在书上.。

2、口算:3+2=4+5=6-4=。

学生独立完成做一做的第2题.。

订正:每组题各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每组题相加或减的数相同,但计数单位不同.每组的第1题是几个一加或减几个一,还得几个一;第2题是几个十加或减几个十,还得几个十.)。

三、巩固练习。

出示图片“做一做(3)”.(教材第58页做一做的第3题)。

师:要求一共有多少个珠子,怎样列式?请你独立完成这两道题.。

订正:比较一下,这两道题有什么不同?计算时要注意什么?(第1题是40+3=43,第2题是40+30=70,注意只有相同单位的数才能直接相加.)。

4、对比算:40+3=60+2=7-5=。

同桌一组,各做一行,完成以后互相检查,对比说不同.。

5、口算比赛:教材第58页练习十的第2题、第4题.。

学生独立完成,比谁算得又对又快.(前五名同学发小红旗)。

(一)教学目标。

1、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不进位加法的口算方法。

2、初步学习会“迁移”的方法学习新知识。

3、培养学生严谨的学习态度。

(二)教学重点、难点。

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不进位加法的口算方法。

(三)预计教学时间:1节(仅指新授课,不含练习课时)。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观察,课件出示主题图(让学生找出解决问题所需要的信息、数据)。

要求:从图中你看到了什么?数一数,你知道它们有多少吗?一包有多少本?

2、(确定解决问题的方法,列出算式)。

看图提出问题,谁能提出不同的问题?

(1)数学书有多少本?

(2)语文书有多少本?

(3)一包数学书和一包语文书一共有多少本?

(4)一包数学书比一包语文书多多少本?(一包语文书比一包数学书少多少本?

(5)数学书和语文书共多少本?30+8=?

整十数加一位数是已经学过的知识,列式后可直接口答结果;。

要求数学书和语文书共多少本?也要先知道数学书的本数;

35+3=35+30=。

3、合作探究:

如果要你算出有多少本数学书,你能怎样算?

用小棒摆一摆,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

(学生动手操作,很容易把单根小棒合在一起,把正捆的小棒合在一起,。

也就是先算5+3=8,再算30+8=38.)。

4.再次探究:怎么算一包语文书和一包数学书有多少本?

自己摆小棒,在小组里交流自己是怎么想的.

(摆小棒、交流算法,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讨论交流,探讨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的计算方法。体现了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

5.反馈:怎样计算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

a动手操作,理解口算方法。

b总结算法:计算时要注意计算的单位,个位上的数要加在个位上。

整十数要加在十位上。

6.比较算法,加深理解。

让学生认真观察两个算式,这2个算式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在计算方法上有什么不同?

(让学生在比较中明确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的计算方法。通过讨论、对比,突出相同单位的数相加,即几个一和几个一相加、几个十和几个十相加,帮助学生初步建立数位的概念。)。

7.小结:我们是怎么计算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的?

(通过讨论、交流,总结出相同单位的数相加,即几个一和几个一相加、几个十和几个十相加,帮助学生初步建立数位的概念。)。

第二版块.巩固练习,促进理解,分为3个层次.

第一层次:基本练习。

1、书上p61的“做一做”

先在书上完成“做一做”第一题,请同学讲一讲上下两题有什么关系,并举几个例子口头考考其他同学。

(用于两位数加一位数,两位数加整十数。最右边一组题是两位数加一位数,两位数加整十数,意在引导学生把他们归结为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进行计算。)。

第二层次:提高计算速度,加强熟练程度.

2、p63的练习十一的第一题和第二题。

(1)独立计算后集体订正。

(2)指名说53+4和20+67是怎么计算的?

(3)你是怎么算的?

(4)小组互相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

第三层次:用数学。

3、出示p63:3图。

(1)你从图中看到了什么?你能完整说出来吗?

(2)你根据这些信息列出算式吗?

(3)说出结果,你是怎么算的?

四、拓展练习。

使横竖三个数的和为18。

105。

6

79。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和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法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的计算。

2、初步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探索未知领域知识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计算方法的正确掌握。

三、预计教学时间:1节(仅指新授课,不含练习课时)。

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教案

“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单元内容是在学习了第二单元“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的基础上进一步的学习。

本单元在原有两位数加减法基础上学习万以内加减法,其中包括例题1不进位加,例题2一次进位加且结果为四位数的竖式加法,例题3连续进位加,并且尝试口算的方法和交换加数位置验算的方法。

减法内容涉及例题1不退位减,例题2连续退位减,例题3连续被减数数位中有零的退位减及验算,例题4解决问题。最后是本单元的整理和复习。

整个单元的以计算教学为主,重点使学生在学习中正确掌握万以内的加减计算方法,同时教学中更要将加减计算的意义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不断训练学生思维,为今后进一步解决问题构建思维模式。

1、使学生能正确计算三位数加、减三位数。

2、使学生理解验算的意义,会对加法和减法进行验算,初步养成检查和验算的习惯。

3、让学生经历计算法则的形成过程,在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中优化自己的算法。

4、使学生能结合实际情境选择计算策略,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培养估算意识和能力。

能正确计算三位数的加减。

能正确计算连续退位减法及验算。

9课时。

1、三位数加两、三位数的笔算(例题1、2,练习八1、2、3)。

2、三位数加三位数的连续进位加法(例题3,练习八4、5、6)。

3、练习课(练习八7、8、9、10)。

4、三位数减两、三位数(一)(例题1、2,练习九1、2、3)。

5、三位数减两、三位数(二)(例题3,练习九4、5、6)。

6、练习课(练习九7、8、9、10、11)。

7、解决问题(例题4,练习九12、13、14)。

8、整理和复习(一)(p471、2,练习十1、2、3、5)。

9、整理和复习(二)(p473,练习十4、5、6、7)。

第1课时。

三位数加两、三位数的笔算。

:例题1、2,练习八1、2、3。

1、让学生经历探索三位数加两、三位数笔算方法的过程,能用竖式计算和在1000以内进位和不进位的三位数加法。

2、使学生比较透彻地理解万以内笔算加法的计算法则,提高学生的计算水平。

3、让学生感知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4、培养学生独立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习惯,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重点:

能应用加法法则准确地计算三位数加两、三位数进位和不进位的加法题。教学难点:

理解笔算加法的算理。

一、复习铺垫。

1、口算下面各题。

71+4524+4335+47。

52+2032+5953+28。

2、笔算。

430+260570+380。

提问:笔算时要注意什么?

3、引入新课。

谈话:通过练习,我们知道不管口算还是笔算,在计算时只有相同数位上的数才可以相加,满十要进一,这节课我们将要根据这个规律开始学习三位数和两、三位数相加的不进位、进位加法。(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

1、出示教材第36页的'图片以及“中国湿地部分动物种类”的统计表。让学生说一说从中获得了哪些信息。

2、三位数加三位数的不进位加法。(教学例1)。

(2)板书:271+122。

(3)探索算法。

学生尝试写竖式,教师巡视指导,然后板书:

271+122()。

3、三位数加两、三位数的进位加法。(教学例2)。

(1)提问:根据表中的信息,求湿地鸟类和哺乳类动物一共多少种怎么列算式?

(2)板书:271+31。

(3)提问:这是一道三位数加两位数的算式,怎么计算呢?

学生尝试计算,教师巡视指导,然后板书:

271+31()。

师:个位上写几?(1+1=2,写2)。

师:十位上相加是多少?(7+3=10)十位上怎样写?(十位上相加是10,在十位上写0,同时满十向百位进1。)。

师:百位上是多少?(2+1=3)为什么要加上1?

(4)想一想:271+903,怎样计算?

师:与例2的算式相比,这是一道三位数加三位数的算式,请同学们根据我们掌握的加法法则尝试笔算。

学生独立思考后,教师板书:

271+903()74。

生:向百位的上一位(千位)进一,百位上写1,千位上写1.

(1)数位对齐。

(2)从个位加起。

(3)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就向前一位进一。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教材第37页“做一做”。

让学生独立做题,指名板演。然后校对订正,注意在竖式计算时容易出错的地方。

2、完成“练习八”第1题。

在竖式中相应的位置写下结果,然后集体订正。

3、完成“练习八”第3题。

先计算出每两片树叶上的和,然后与得数相等的花朵相连,学生独立做题,连一连。

四、课堂小结。

五、作业设计。

1、123+361456+533。

2、367+626426+382516+703。

六、板书设计:

三位数加两、三位数的笔算。

271+122271+31271+903。

三位数加三位数的连续进位加法。

:例题3,练习八4、5、6。

1、进一步掌握加法的计算法则,并能熟练地进行万以内连续进位加法的计算。

2、经历自主探索三位数加三位数连续进位加法的过程,掌握计算方法。

3、培养学生知识迁移的思想,帮助学生形成认真细心地进行计算的习惯。教学重点:

能应用法则准确地计算三位数连续进位的加法题。

掌握三位数连续进位加法的计算法则。

一、复习导入。

指名板演,其余学生在练习本上做。

76+84。

指名说一说它的计算方法。在计算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二、探究新知。

教学例3.

1、列算式。

提问:该湿地的野生植物和野生动物共有多少种?怎么列算式?

板书:445+298=。

比较:445+298与复习题76+84有什么不同?

(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个位加起。)。

2、口算。

提问:在用竖式进行计算之前,请同学们尝试口算一下结果应该是多少?同位讨论并全班交流。

汇报过程:298接近300,可以看作300来口算。先计算445+300=745,再计算745-2=743。

3、笔算。

学生尝试列竖式计算,教师巡视指导,然后板书:

445+298()。

提问:

(1)个位上相加是几?(5+8=13)个位上怎么写?(写3,向前一位进1,为了不遗漏进上的1,在十位上写一个小一点的“1”)。

(2)十位上相加是几?(4+9+1=14)为什么要加上1?十位上的数相加后也满十,该怎么办?(继续向百位进1,在百位上也写一个小一点的1)十位上应该写几?(4)。

(3)百位上写几?(2+4+1=7)。

板书:

445+21918743。

4、思考:三位数连续进位加法需要注意什么?和不进位、进位加法有什么联系?

5、验算。

师:你怎么知道自己是否算对了?我们用什么方法来进行验证呢?(先让学生探究交流)。

生:用验算的方法。

生:可以交换加数的位置。

老师在黑板上演示验算的过程,提示学生注意数位对齐,从个位算起。

298+41415743。

三、巩固练习。

1、完成“做一做”。

学生独立完成后,选最后一题讲解计算过程。

2、完成“练习八”第1题。

学生独立完成,指名板演,集体订正。

3、完成“练习八”第2题。

先估计结果再列式计算。

4、完成“练习八”第9题。

教师先给予学生知道,然后让他们独立完成后,再全班交流并订正。

四、课堂总结。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什么内容?三位数加三位数的连续进位加法要注意什么?

五、作业设计。

1、练习八第3-8题.

2、笔算并验算。

348+564457+293881+139。

《20以内退位减法》第一课时教案

1.复习20以内退位减法的算法,能正确迅速地口算20以内退位减法.。

2.通过复习结合加、减法含义分析应用题的数量关系,正确进行计算.。

3.培养学生初步分析、综合概括等能力,发展他们初步的学习能力。

教具准备。

1.水果式题、应用题的.相关课件。

复习过程。

一、复习算法。

课件演示水果式题;

让生畅所欲言后,师肯定他们答案,小结出方法:

1、想加算减:想9加2等于11,11减9等于2,8加5等于13,13减5等于8.。

2.用差1得9,差2得8的方法:

减数与被减数的个位数差l得9.。

减数与被减数的个位数差2得8.。

3.10—2=88+1=9即:11—2=9。

lo-5=55+3=8即:15—3=8。

师让他们选择最易于接受的方法,再演示水果式题的其它题目。

二、复习减法表。

出示20以内退位减法表挂图.板书:复习20以内退位减法.师随意指一道式题,让生熟练回答。(可采用开火车、举红旗、爬山比赛、信鸽投信等多样形式活跃气氛)。

三、复习加、减法应用题。

让生观察图形,尝试自己编题.根据生编题情况,师再出示课本第95页第6题:

1.蝴蝶和蜻蜒一共有24只,其中蝴蝶有8只,蜻蜒有多少只?

(1)读题,分析已知条件和问题.。

(2)想想用什么方法算?为什么用减法算?(因为要求蜻蜒有多少只.必须从一共有24只里去掉蝴蝶的只数,所以用减法.)。

(3)列式解答。

2.有蝴蝶8只,蜻蜒16只,蜻蜒比蝴蝶多几只?

(1)读题,分析已知条件和问题.。

(2)想想用什么方法解答,为什么用减法算?

提问;这道题还可以怎样提问题?(蝴蝶比蜻蜒少几只?)。

为什么也用减法计算?

3.你还能提怎样的问题呢?

根据学生编的加法应用题,分析列式解答,并强调为什么用加法来解答。

四、课堂练习。

1、口算题.。

退位减法表里随机抽指.。

2.口算。

3.比大小.。

15—7○12—416—9○13—8。

课后记:

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教案

教学内容:

二年级下册第91—92页及相关练习。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口算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2、能够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整理、分析数据,解决实际问题。3、培养学生解决问题方法多样化,提高思维的灵活性。

教学重难点:

1、使学生掌握口算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2、培养学生解决问题方法多样化,提高思维的灵活性。

教学准备:

练习卡片及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2、出示主题图。

二、收集信息,提出问题。

1、观察主题图,收集信息。

师:从这幅图上你得到了哪些信息?

2、筛选信息,提出数学问题。

师:根据这么多的信息,你能提出哪些与乘船有关的数学问题?

(1)独立思考。

(2)汇报交流。

师:如果2个班坐一条船,我们可以怎么安排?

(3)讨论解决问题策略,老师进行及时归纳梳理:

方案一:1班,2班坐一条船;3班,4班坐一条船。

方案二:1班,4班坐一条船;2班,3班坐一条船。

方案三:1班,3班坐一条船;2班,4班坐一条船。

3、添加条件,确定研究主题:

(1)明确限乘68人所表示的含义,最多不能超过68人。

(2)确定研究主题。

师:以上3种方案是否都行呢?我们先来研究第一种方案。

1班,2班坐一条船;3班,4班坐一条船,能坐得下吗?

三、探究算法,学习新知。

(一)分组自主探究1班、2班合坐一条船;3班、4班合坐一条船,能坐得下吗?

1、课件出示活动要求:

(1)分工合作,列出算式。

(2)静静地思考,写出得数,并把方法简单地写在表格里。比一比,谁想得方法多?

(3)有困难的小朋友可以向老师或同学请教。

(4)写好得小朋友,跟伙伴交流下方法,并对自己的方法进行补充完善,也可以帮助有困难的小朋友。

4、小组交流计算方法,并对自己的方法进行补充完善。

5、分组汇报交流。

6、算法的初步优化:这么多的方法中,有什么共同的地方?

学生经过观察比较之后发现,以上的方法都是从十位算起,进步感知直接从十位算起可以提高口算的速度。

7、揭示课题:口算两位数加两位数。

四、巩固练习,拓展延伸。

1、听算练习:

2、拓展延伸:

(1)解决如果我们按班级来乘船,怎么安排比较合理?

(2)解决如果我们按人数乘船,两条船够吗?

(3)你觉得哪种好?让学生从切身感受出发选择合适的方案。

五、回顾总结。

1、由老师引领学生回顾本节课学了什么?

2、让学生畅所欲言,谈谈这节课的收获体会?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教案

人教版教材一年级下册教科书62页例1及相关内容。

本课教学是学生基本掌握100以内数的读法、写法和数的组成,以及整十数加、减一位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学生有了这些知识储备,对于整十数加、减法算理的理解会相对容易些。新授内容的计算方法同10以内数的加、减法基本相同,只是计数单位是以“十”为计数单位的,运用旧知迁移,直观操作等手段帮助学生掌握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算法和算理,便于学生形成口算技能,也是为后面学习任意两个数相加、减奠定扎实基础。

可能会有教师提出:对于单元主题图在第一课时是否有必要进行认识,分析?

单元主题图是对本单元所学知识提供一条主线下的各种情境图,为各课时学习提供了丰富的素材。既有生活中情境再现,体现生活与数学的紧密联系,也有知识间层次推进,从编排上来看:(发书)整十数加、减整十数;(写大字)两位数加、减;(剪五角星)理解小括号的意义,都离不开情境的支撑。单元主题图的认识是遵循儿童认知发展的基本规律,为学生学习数学提高兴激发探究欲望。整体情境内容与第一课时关联不大。放在第一课时进行认识既有生活情境的素材支撑,也为后面课时学习奠定基础。

1.经历在实际情境中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过程,理解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方法,并能进行正确的计算。

2.在观察、比较、合作交流中逐步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和独立思考的意识,体验算法多样化,培养思维的灵活性。

3.体验解决问题的成功喜悦,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教学重点: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口算方法。

:理解口算的算法和算理。

:课件、小棒、计数器

一、旧知复习,唤起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为新知学习找准生长点

(课件出示)

(一)说一说。

1.10、20、30、( )、()

2.80里面有()个十,( )个十是50。

3.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位,第二位是()位,第三位是()位。

(二)拨一拨。

1.拨出8, 1个1个地拨,拨到10,再10个10个地拨,拨到40.

2.先拨出20,再20个20个拨,拨到80。

3.先拨到60,十位上拨去一个珠子是几十,再拨去一个是几十。

(三)算一算。(让学生做在练习卡上)

3+5= 2+7= 5+4

30+5=20+7= 50+4=

让学生以开火车的方式轮流汇报结果,教师给予鼓励。

三道复习题,对数的组成,数数、拨数、计算等知识的回顾,唤起学生已有知识经验,促进对本课学习整十数加、减整十数中计数单位“十”的强化。计算题的复习则是通过计算比较,发现数位不相同两个数,计算时方法有所变化的意识。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教案

1.理解100以内两位数不进位加法笔算的算理,掌握笔算的方法,能正确地用竖式计算。

2.在具体情境中进一步体会加法的意义,体验解决问题的策略;在探索活动中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

3.运用两位数不进位加法计算解决实际生活问题,获得成功体验,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学生在一年级学会了两位数加一位数和两位数加整十数的口算,为学生理解两位数不进位加法笔算的的算理和算法做好了准备,利用知识的迁移,通过学具的操作,经历活动的探究,体验成功的快乐。

掌握两位数不进位加法的笔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理解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相加的道理。

课件、小棒、尺子等。

一、情境导入

(一)创设情境。

今天可真热闹,学校组织二年级的同学参观博物馆,现在他们已经来到博物馆门前,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1.出示教材11页情境图

2.引导学生观察后交流。从图上你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

(二)提出问题。

1.根据图中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2.出示例1中的问题。二(1)班学生和本班的带队老师一共多少人?

二、探索新知

(一)探究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的笔算。

1. 尝试列式,体会加法的意义。

要求一共多少人,需要哪些已知条件?怎样列式?想一想,为什么用加法来计算呢?(板书:加法)

2.交流算法,指名学生说口算的过程。

3.图式结合,探究笔算的算理和算法。

(1)学生操作摆小棒。

学生有35人,用3捆零5根小棒表示;有两名带队老师,用2根小棒表示。

(2)组织学生交流,感悟笔算的算理和算法。

为什么要先把5根小棒和2根小棒合起来?(都是表示几个1根小棒)一共是多少根小棒?

(3)尝试列竖式计算,理解笔算加法应注意什么。弄清为什么5与2对齐?(相同计数单位的数)

(4)全班交流笔算方法,教师板书竖式,进一步明确个位与个位对齐,先从个位上的数加起的道理。

4.即时练习。

出示教材第12页做一做第1题,巩固笔算加法时的对位方法。

(二)探究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的笔算。

1.出示例2问题:二(1)班和二(2)班一共有多少名学生?

2.指名学生列式,教师板书。

3.引导学生试算35+32。

(1)组织学生先摆小棒(注意观察学生操作。首先正确摆放出35和32,其次正确地将5个1和2个1相加,3个十和3个十相加)帮助学生对笔算加法算理和算法的理解。

(2)学生试着用竖式计算,交流板演算法。

(4)师生小结:笔算两位数加两位数时,注意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个位算起。

4.即时练习。

出示教材第13页做一做第1题,巩固笔算加法时的对位和计算方法。

三、巩固练习

(一)教材第12页做一做第2题。

1.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图意,独立列竖式计算。

2.集体交流。第2小题在列竖式时要注意什么?

(二)教材第13页做一做第2题。

学生列竖式计算,重点检查学生的对位问题,提醒学生将竖式的结果填在横式的后面。

四、课堂总结

(一)回顾小结,完善课题。

1.这节课我们利用加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在计算时,每一位上的数相加是否满十?

2. 补充课题,板书:不进位

(二)突出重点,结束新课。

笔算两位数加法时要注意什么?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教案

1、使学生会口算100以内整十数加减整十数和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

2、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单元课时数:15课时。

整十数加、减整十数…………………………………3课时左右。

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4课时左右。

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6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习…………………………………2课时左右。

四十五整十数加、减整十数(一)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整十数加、减整十数(一)。

1、知识与能力:通过观察操作,让学生掌握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法则,并通过各种形式灵活的加减法练习,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熟练地进行计算。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思考、操作、交流帮助学生理解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方法和思维过程,并在小组合作中培养了思维能力、表达能力与人际交往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使孩子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并感受数学可以帮助解决生活问题的作用。

教学重点:学生掌握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法则。

教学难点:学生熟练地进行计算。

教学方法:小组合作交流法、谈话法。

教具学具:小棒。

一、创设情境。

1、以故事形式引出一幅鲜花盛开的公园一角的画面。

师:公园里鲜花盛开,已经很美。节日快到了,人们希望公园更美,工人叔叔又运来好多鲜花。(出示工人运鲜花的场景图)。

2、提出问题。看到这么多盆花,你想提什么问题?

(1)工人叔叔运来几种花?

(2)红花、黄花、紫花各有多少盆?

(3)红花和黄花一共有多少盆?

(4)工人叔叔要搬走10盆紫花,还剩多少盆紫花?

……。

二、探究问题。

小精灵也来了,他问小朋友:“谁能说一说,刚才一些问题可以怎样算?

(1)借助情境图,引导学生思考怎样列式计算。

红花和黄花一共有多少盆?—10+20。

还剩多少盆紫花—30-20。

(2)组织学生交流计算方法:

(a)计算整十数加、减整十数可以用“十”作单位数出结果(十个十个地数)。

(b)又可以根据整十数的组成想出得数(1个十和2个十合在一起,一共是3个十,是30)。

(c)3个十去掉1个十,还剩2个十,是20)。

(d)还可以转变成10以的加减法来计算(1+2=3,10+20=30;3-1=2,30-10=20)。

三、巩固练习。

1、p57做一做。

2、练习十第1—3题。

板书:整十数加、减整十数。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教案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第69页例1及相关练习题。

本节课内容是在上册学习了20以内加减法,和在本单元中学习了两位数与一位数、整十数的加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既是对已学知识的进一步深入,同时又为今后学习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奠定基础。本课在整个100以内减法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教材中教学内容难度不大,很多学生对这类计算有过尝试,但对于算理的理解比较模糊。本节课重点是引导学生利用旧知迁移,借助学具,直观操作,建立对减法过程中算理的表象感悟,能清楚用语言表征出来,并能运用新知解决数学问题,为学习下一课时退位减法最好准备。

1.在掌握算理的基础之上,熟练口算两位数减一位数,整十数(不退位),并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通过动手操作,观察思考,合作交流,理解并掌握“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直接相减”的算理。

3.通过分组学习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推理归纳和语言表达能力。

理解掌握两位数减一位数、整十数(不退位)口算方法。

理解“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直接相减”的算理,能区分两位数减一位数与两位数减整十数算法的不同。

课件、情境图、小棒、计数器等。

一、复习导入(课件出示)

(一)拨一拨。(在计数器上拨数,比较每组数表示的意义。)

1.7和70

2.45和40

3.82和2

(二)口算。“开火车”形式进行练习。

34+4= 5+32=

4+( )=66 60+( )=68

二、情境引入,初步体会算法

(一)结合情境图,了解信息 提出问题

1.小小图书馆(课件出示主题图)

教师:一(1)图书馆开馆了,小小图书管理员正忙着呢,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2.了解信息,提出问题。(课件呈现)

教师:从图中你知道哪些信息?

根据学生的回答,课件出示相关信息。

(1)有35本故事书,借出2本。还剩下多少本故事书?

(2)有35本动漫书,借出20本。还剩下多少本动漫书?

学生提出问题,教师及时给予鼓励,并选择性板书本课所要解决的问题。可让学生结合信息完整把问题叙述出来。

(二)列出算式,对比分析

教师:这两个算式有什么特点?

学生可能回答:都是减法算式,第一题是减一位数,第二题是减两位数,根据学生回答,教师板书课题。

(三)猜测结果,引发探究

学生互相说说算式结果。

教师追问:同学说的结果是否正确,我们一起来验证。

(四)借助学具,直观感悟

教师:可以尝试使用计数器和小棒帮助计算。

预设的方法有:

2.小棒操作,直观呈现过程。

3.计数器拨数,位值思想渗透。

(五)回顾交流 理解算理。

教师根据学生表述过程,在算式中体现过程和方法,数形结合,由抽象向具象过渡。

三、对比感知,明确算理

(一) 简化思维突出重点(课件出示)

引导学生回顾刚才摆小棒和用计数器计算的过程。

先让学生思考片刻,再利用课件把摆小棒和计数器拨数的过程动态演示,根据学具操作过程,课件出示算式计算过程。再次让学生感悟算理。

(二)回顾比较,认识本质

2.同桌交流,相互讨论,回忆操作和计算过程。

教师可引导学生结合小棒和计数器操作过程中的捆数(几个十)、根数(几个一)及十位和个位的计算顺序表述,突出算式的区别,同时内化位值概念。

3.概念小结: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直接加、减。

三、拓展探究,深化算理

(一)我来试试。(分组拨数计算)

78-5= 65-4=

要求:分为男生、女生两组,都先拨出“78”,男生组计算“78-5=”;女生组计算“78-50=”。汇报结果,比较两组分别是在什么数位上拨去珠子,再次明确算法。

(二)选苹果。(改错题)

出示苹果算式,判断各题计算是否正确。

同学们交流汇报,分析错因。

师生小结: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直接相减。(课件出示)

四、巩固应用,反馈练习

(一)完成教材第69页“做一做”第2题。

学生独立完成,交流汇报算法。

(二)完成练习十六第3题的“解决问题”。

运用新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创造算式。

出示卡片

教师:从中任选2个数创造一个算式。根据学生说出算式,教师板书。

可能会有:

56+30= 56—30= 30+3=

56+3= 56-3= 30-3=

以“开火车”的方式让学生口算。

最后一题是退位减法,为下节课学习做孕伏。

六、畅谈收获

这节课你有什么新的收获?

《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教案

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有:三位数加三位数(不进位、进位)的加法、三位数减三位数(不退位、退位)的减法和解决问题。

三位数加、减三位数的笔算是数与代数领域“数的运算”中的重要内容,也是学习整数加、减法的最后一个阶段。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过了“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万以内数的认识”“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的笔算”,初步理解了笔算加、减法的基本方法,掌握了万以内数的意义、读写法和比较大小,掌握了几百几十数加、减几百几十数的口算方法。在此基础上,教学三位数加、减三位数的笔算及根据实际问题灵活选择计算策略解决问题,一方面使学生基本掌握整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能熟练地进行计算,并能通过知识迁移解决多位数的加、减法;另一方面,为进一步学习小数加、减法和多位数乘、除法打下基础。

加法(2课时)

减法(3课时)

知识与技能

1、能够正确计算三位数加、减三位数。

2、理解验算的意义,会对加法和减法进行验算。

过程与方法

1、学生能结合实际情境选择计算策略,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通过紧密联系生活实际,培养学生估算的意识和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初步养成检查和验算的习惯。

2、让学生经历计算法则的形成过程,在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中优化自己的算法。

重点

1、三位数加三位数的进位加法。

2、三位数减三位数的退位减法。

3、掌握加、减法的验算方法。

难点

1、理解连续进位加法的算理。

2、理解连续退位减法的算理。

3、灵活选择合适的策略解决实际问题。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教案

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法.

1、初步理解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的计算方法,会计算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进位)的加法,数学教案-100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第一课时)。

2、培养学生初步解决问题的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经历从情境中提出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的数学问题以及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体验解决问题的策略。

1、竖式计算的书写格式。

2、笔算的计算顺序。

可采用小组合作交流、共同探究的学习方式。

一、引导学生探究乘车方法。

1、谈话:

2、组织学生讨论乘车方案。

3、组织学生进行全班交流。

二、引导学生探究笔算方法。

(1)谈话:大家想出了这么多乘车的办法,这些方法行吗?应该怎样验证。

(2)指名列出算式,教师板书。

2、请学生口算36+30。

3、引导学生用竖式计算:36+30。

(1)提问:计算36+30除了直接口算以外,还有其它的计算方法吗。

(2)引导学生列出竖式。

小组内讨论乘车方案。

学生口述算式。

学生口算。

学生可能说出还可以用竖式计算。

a)出示第9页的小棒图。

b)引导学生观察思考:

c)组织学生分组交流。

d)组织班内交流。教师板书竖式。

(3)引导学生用竖式进行计算。

a)组织学生动手操作。

b)组织学生试着用竖式算一算。

c)组织学生汇报交流。

请学生说一说用竖式怎样计算。

4、引导学生比较笔算结果和口算结果的计算方法。

请把前面口算的得数与笔算结果比较一下,你发现了什么?

5、组织分组讨论。

用竖式计算时应注意什么?

学生观察小棒图并思考竖式的写法。学生组内交流。

学生自由交流竖式的写法。

学生独立操作,并思考用竖式计算的方法。然后让学生在练习本上试着用竖式计算。

学生汇报。

1、用竖式计算下面各题:

35+3430+35。

1)组织学生独立计算。

2)组织学生交流计算方法和结果。

3)引导学生结合算式36+34,思考:二(1)班和二(2)班可以合乘一辆车吗?

2、完成教材第9页的“做一做”。

a)组织学生独立计算。

b)组织学生汇报交流。

3、完成练习二第1题。

1)组织学生独立计算。

2)组织学生汇报交流。

4、布置作业:练习二第2题。

学生交流计算方法和结果。

学生在书上独立完成。

学生交流自己的计算结果。

学生在书上完成。

学生交流自己的算法。

《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教案

1.在具体的情境中,经历探索两位数减两位数的口算方法的过程,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在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数学意识。

3.进一步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和独立思考,乐于交流的习惯。

理解两位数减两位数口算的算理,并能正确地口算。

需要退位的两位数减两位数的口算方法。

一、新课导入

1.口算。

17+41= 18+31= 54+18=

73+12= 65+11= 75+21=

48+42= 47+17= 48+37=

45-20= 35-2= 36-8=

2.谈谈你是怎样算的?

35-20= 35-2= 36-8=

二、探究新知

同学们还记得上节课去世博会的事情吗?大家把问题解决得真棒!今天,老师还想请大家再来帮帮忙。

1.课件出示第11页情景图:

组织学生观察图画,问:

a.你知道了那些信息?

b.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并解答。

2.指名学生说出自己提出的问题,教师选择例2中的两个问题板书出来或投影显示;

(1)普通快客的票价比动车贵多少钱?

(2)世博专线大巴的票价比普通快客便宜多少钱?

3.要解答这两个问题,各需要用到哪些信息?引导学生寻找信息,并列式。

(1)65-54=

(2)65-48=

4.怎样口算?说说你的想法。

指名几个学生说自己的算法,教师选择主要的一种或两种方法板书出来。

5.对比这两个算式,你觉得应该注意什么?

(退位后十位的计算)

6.巩固练习:教材第11页做一做。

提醒学生看清运算符号,细心计算。学生独立练习后,指名反馈,集体订正,并选择两道算式说算法。

三、巩固应用

1.完成第11页“做一做”。

请学生自己口算,并说一说是怎样算的?

2.小游戏(练习二第5题)。

由两个同学拿着写数字的卡片,用一个方框把两个数字卡排在一起,然后往左右两边拉,抽拉的过程中请全班同学把方框内的两个数相加或相减。

3.接力赛(练习二第6题)。

老师给每一组的第一个同学一个数字,后面的同学每人给一个运算符号和一个数字。第一个同学把数字告诉第二个同学,第二个同学根据第一个同学的得数计算并告诉下一个同学结果。以此类推,完成接力赛。

四、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在探究两位数减两位数的口算方法时,让学生充分思考,并把自己的想法在全组进行交流,让大家感受计算方法的多样性,培养了学生爱动脑筋的好习惯。在口算时,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能理解的口算方法,充分尊重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在口算速度方面也有了较大的提高。

《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教案

1、使学生学会笔算三位数减三位数的连续退位减法。

2、使学生能够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进一步领会减法估算的基本方法,增强估算意识。

3、使学生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感受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

学生利用迁移规律探索和学习新知识,明白连续借位的数理。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一、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2、学生会很容易的说出:昆明到丽江有517千米,昆明到大理有348千米。

[设计意图]:将枯燥乏味的数学知识放到具体情境中,一方面让学生对数学产生亲切感,愿意学习数学;另一方面,培养学生从具体情境中抽取数学信息的能力。

二、探索新知

1、画线段图

[设计意图]:一方面,通过确定大理的位置,让学生自然而然地经历估算的过程:另一方面,向学生渗透借助线段图解决问题的思想。

(1)让学生指出画在哪儿合适。

(2)让学生试着说出理由。(要求条理清晰)

(3)教师根据学生的推理出示完整的线段图。

2、提出问题

师:同学们,看着这个线段图,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有选择的出示问题:“大理到丽江有多远?”)

3、解决问题

(1)独立列式计算(要求用竖式计算)

(2)在小组内交流算法

(3)教师板书

.

517

-318

9

(4)接下来怎么呢?

[设计意图]:前面的“独立计算”作为思考的有力铺垫,现在又将问题抛在最关键的地方,将理解算理的难度降到最低,加深学生印象。

引导学生有条有理的讲出算理----十位上不够减,向百位借一(师板书).

教师将板书补充完整,学生检查自己的做法,有错误的改错。

12

三、方法应用

师:刚才,我们在不知不觉中又学习了一个新的知识点----连续借位的减法(板书课题),当然很多同学在第一遍做的时候自己就做对了,真不错!下面,请同学们继续看屏幕(课本p23图)

1、看着这个统计图,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生口答)

2、请同桌合作把其中的减法问题写下来,并一一解答,完成后交换检查。

[设计意图]:让学生分组合作解决问题,亲身体验合作学习中的快乐和成功的喜悦,同时,抽取其中的减法问题,针对性强,提高了课堂效率。

四、梳理知识,总结升华

谈话: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设计意图]:对本节课的学习做一个简单的回顾整理,形成基本的知识网络,整理学习思路,掌握连续借位减法的计算算理,为后面的学习打好基础。

五、课堂检测

检测a

1、你一定能做对,不信就试试看吧!

594 643 610

-129 - 57 - 456

[设计意图]:第1题基本计算,紧扣本节重点,第2题计算与生活联系起来。只有两题,目的是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去认真计算去独立思考,同时也给老师一定的时间去指导个别后进生。

检测b

1、细心完成下面竖式计算。

821 745 867

-248 -679 -568

a 、 68 b 、366 c 、64

[设计意图]:第1题,基本计算,紧扣本节重点;第2题,难度逐渐加大,帮助学生梳理知识网络;第3题,渗透估算,提倡巧妙的计算方法。

六、布置作业 课本25页第4题。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