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课元宵节教案范文(12篇)

时间:2023-11-27 08:30:44 作者:雁落霞

元宵节是一个重要的家庭聚会日,家人会一起包饺子、吃元宵,共度团圆时光。以下是一些元宵节庆祝活动的照片和视频,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吧。

幼儿园元宵节音乐教案

活动目标:

2、引导幼儿自然欢快的歌唱,引导幼儿练习“闹”字的下滑音,准确把握空拍的节奏。

活动准备:

幼儿已有的`关于赏灯的感性经验。

活动过程:

一、教师激发幼儿学唱歌曲的兴趣。

师:我们在前面已经谈论了关于灯的内容,我们用唱歌的形势来迎接元宵节好不好?

幼:好。

二、教师播放音乐。

1、师:你们听到歌曲中唱的是什么?

幼:闹花灯、龙灯、凤灯、狮子灯、孙猴闹天宫、敲鼓声。

2、师:你们听得都很认真,现在老师弹琴,小朋友仔细听一下赵老师唱的是什么?(教师弹奏,便于幼儿清楚地感知歌词的内容,加深对歌曲旋律的理解。)。

教师引导幼儿完整的说歌词;

3、教师范唱,幼儿跟唱;教师重点突出“闹”字的下滑音唱法;教师与幼儿设计手势语,让幼儿准确的把握空拍的节奏。

5、采取男女对唱的形势,并加上动作,激发幼儿歌唱的兴趣;

三、幼儿仿编歌曲。

教师引导幼儿将歌曲中的灯名替换成孩子们在文化广场上自己看到的灯名,使音乐活动达到高潮。

反思:用歌唱的形势表达自己对节日的喜爱,加深对中国传统节日的了解。我们过元宵节除了唱,还可以猜灯谜,接下来设计了活动《猜灯谜》。

元宵节教案

男:说到吃元宵,大家想吃不,那我们今天一起来吃元宵怎么样:

(吃元宵游戏 规则:嘴衔碗通过布满绳子的场地,身体任何部位不许碰到绳子,第一次尝试,第二次正式开始,谁得到的元宵最多为胜。)

女:元宵好吃,也需要努力才能吃到,其实这告诉我们在美好的东西都需要努力才能得到。 元宵是中华民族的传统佳节,关于元宵节习俗的来历,民间还有几种有趣的传说:今天我就给大家讲一个灯的传说:

传说在很久以前,凶禽猛兽很多,四处伤害人和牲畜,人们就组织 起来去打它们, 有一只神鸟困为迷路而降落人间,却意外的被不知情的 猎人给射死了。天帝知道后十分震怒,立即传旨,下令让天兵于正月十 五日到人间放火,把人间的人畜财产通通烧死。 天帝的女儿心地善良, 不忍心看百姓无辜受难,就冒着生命的危险,偷偷驾着祥云来到人间, 把这个消息告诉了人们。众人听说了这个消息,有如头上响了一个焦雷。 吓得不知如何是好,过了好久,才有个老人家想出个法子,他说:「在 正月十四、十五、十六日这三天,每户人家都在家里张灯结彩、点响爆 竹、 燃放烟火。这样一来,天帝就会以为人们都被烧死了」。

(猜灯谜游戏 游戏规则:游戏者从灯笼中选择一个灯笼拿出其中的灯谜,读出题目让下面同学来猜,如果猜不出,需要用自己的姿体语言来给大家做提示。)

男:元宵乐,乐元宵,猜灯谜真好玩,不过同学们可能还不知道元宵节这天还有一个很重要的活动----观灯。为了让大家再一次感受一下元宵的快乐,就让我们一起来观灯吧!

(游戏观灯 游戏规则:一个大灯笼在所有同学中依次传递,每传到一位同学手中,该同学必须用一个形容词,或则是动词来修饰这个灯笼。说不出来的同学需要读一条绕口令作为惩罚。)

男:“元宵乐,乐元宵!”让我们跟着歌曲结束今天的主题班会吧!

师:星月花灯 笙箫歌舞 绿草如茵开春景 花灯龙鼓闹元宵 城乡同歌清平乐 和谐班级满庭芳,同学们今天的主题班会到此结束。

元宵节托班音乐教案

1、了解元宵节,理解儿歌意思,学习完整地朗诵儿歌。

2、体验节日的快乐氛围。

油泥、玩具小碗、根据儿歌内容绘制的图标。

1、老师演示搓元宵,谈话导入元宵节。

老师:老师拿的是什么?变变变,我用油泥变出了什么?

2、学习儿歌。

老师示范朗诵儿歌《闹元宵》。

3、理解儿歌意思老师:正月十五那天是什么节日?

4、看图标跟念儿歌。

分析理解“团团圆圆”、“闹元宵”的意义.

老师:谁知道“团团圆圆”是什么意思?(家里人都来了,很多亲戚朋友在一起.)儿歌叫《闹元宵》,为什么要说“闹”?(人很多,大家在一起很热闹、很开心。)。

5、完整朗诵儿歌.

幼儿完整学习,朗诵儿歌2~3遍。

看花灯,吃圆子,

小牛灯,哞哞哞,

小狗灯,汪汪汪,

小龙灯,飞的高,

小兔灯,跑得快.

《元宵节卖汤圆》音乐教案

活动目标:

1.了解元宵节,理解儿歌意思。

2.能完整地朗诵儿歌。

3.体验节日的快乐氛围。

4.帮助幼儿体验和理解故事内容,尝试讲清简单的事情。

5.初步理解故事情节,理解故事中语言的重复性特点。

活动准备:

彩泥、玩具小碗、根据儿歌内容绘制的图标。

活动过程:

一、教师演示搓元宵,谈话导入元宵节。

教师:老师拿的是什么?变变变,我用彩泥变出了什么?

二、学习儿歌。

1.教师示范朗诵儿歌《闹元宵》。

2.理解儿歌意思老师:正月十五那天是什么节日?

3.看图标跟念儿歌,分析理解“团团圆圆”、“闹元宵”的意义。

教师:谁知道“团团圆圆”是什么意思?(家里人都来了,很多亲戚朋友在一起。)儿歌叫《闹元宵》,为什么要说“闹”?(人很多,大家在一起很热闹、很开心。)三、完整朗诵儿歌。

幼儿完整学习,朗诵儿歌2/3遍。

活动延伸:

1.区域活动:美术区搓团圆。

2.家园共育:家长和孩子一起参加元宵节传统活动。

附:儿歌《闹元宵》。

月亮走,我也走,月亮圆,人团圆,团团圆圆元宵节。

元宵节教案

1、能选取元宵节的典型情景,有目的地安排画面。

2、感知图像大小、多少与画面的关系。

1、幼儿人手一支水彩笔、勾边用的浅色油画棒、大红水粉颜料。

2、欣赏作品“热闹的元宵节”。

3、幼儿用书《热闹的元宵节》。

1、欣赏与讨论:

教师出示欣赏的作品,幼儿回忆过元宵节的情景:

——“这些画面反映的是什么节日?大家在感什么?”

“小朋友手里都有什么?”(各种形状的灯笼:又拉的、有提的、有拖的)

幼儿讨论人和灯应该先画哪一样比较合适。(先画人再画灯)

先画哪个人。(中间的人)

2、幼儿作画、教师指导:

启发幼儿围绕元宵节各种各样的灯构想画面。

边画边思考各种灯的造型和人物动态。

注意图像的大小、多少与画面的关系。

画面完成后,用大红的水粉颜料涂底色。

3、观赏作品:

幼儿相互观赏同伴的作品,分析思考怎样使画面节日气氛浓厚。

元宵节教案

1、知道元宵节是中国传统的节日,了解元宵节的习俗。

2、学习搓元宵,能将陷料包在里面并团成元宵。

3、感受节日的快乐,体验劳动的喜悦和合作的快乐。

1、做元宵的料和陷。

2、煮元宵的锅。

1、老师讲解元宵节的习俗。

2、说说人们在元宵节都会干些什么事?(吃元宵、赏花灯)

1、观察元宵的陷和料。

2、老师进行示范。将糯米粉搓圆,挖一个坑把陷放在里面,在把它搓圆。

3、把所有的元宵放在大容器里滚圆。

1、幼儿分组搓元宵,看那一组的元宵搓的多、圆为获胜组,老师进行奖励。

2、在老师的帮助下把元宵放在锅里煮熟,幼儿和老师一起分享自己做的美味。

《元宵节》教案

活动目标:

1、了解元宵节的来历和风俗,知道元宵节是中国特有的节日。

2、尝试带领小班的弟弟妹妹一起玩花灯、包元宵。

3、体验和大家一起过节的快乐。

4、体验人们互相关心的美好情感。

5、愿意参加活动,感受节日的快乐。

活动准备:

1、事先联系好小班幼儿,请小班幼儿每人带一盏花灯。

2、幼儿已初步了解元宵节的来历知识,并带一盏自制的花灯。

3、将幼儿的花灯布置在活动室周围。

4、米粉、豆沙馅若干。

活动过程:

1、引导幼儿了解元宵节的来历和相关民俗。

引导幼儿向小班弟弟妹妹讲述自己对元宵节的经验。

教师小结:元宵节是中国特有的节日,元宵节这天人们会与家人团聚,包元宵、吃元宵,赏花灯、玩花灯。

2、教师和幼儿一起包元宵。

教师和幼儿交流包元宵的方法。

幼儿一起玩包元宵。

教师提醒幼儿洗干净手,并指导幼儿做元宵。

3、幼儿玩花灯。

幼儿欣赏大家带来的花灯。

教师指导幼儿赏灯,并找出自己喜欢的花灯。

幼儿到户外玩灯。

教师指导本班幼儿向小班幼儿介绍自己所带的花灯,并一起玩灯,体验活动的快乐。

元宵节教案

正月十五"元宵节"前后,孩子们纷纷跟着大人前去公园参观灯会。

1、引导幼儿了解赏花灯、猜灯谜是元宵节的风俗习惯之一,感受过节的愉悦心情。

2、能用清楚连贯的语言描述自己的花灯,并讲述一个。

3、发展幼儿的语言交往能力。

1、物质——每人准备一盏花灯,上面贴有一则。小奖品若干。

2、知识——有过过节的生活体验。

一、导入开门见山引入主题:正月十五闹花灯,赏灯猜谜就是我们元宵节的风俗习惯之一。

二、展开。

1、赏灯活动。

(1)幼儿相互欣赏各自的花灯,教师引导幼儿用连贯的语言介绍自己花灯的形状、颜色、名称及特别之处等等。

(2)请几名介绍有特色的幼儿给大家介绍自己的花灯。

2、猜谜活动。

(1)教师将幼儿分成两组,a组持有花灯和奖品,并给b组幼儿念,b组来猜灯谜,猜中了即得到奖品。教师讲清玩法后,幼儿自愿展开。(根据时间进行交换)。

(2)集体讲述自己猜谜的情况:谁猜中了我的灯谜?我自己猜中了几个灯谜?

(3)集体将难猜的灯谜找出来,大家一起猜,或带回家请爸爸妈妈帮助猜。

三、结束。

将a组和b组得到的奖品比一比,看哪队胜利了?鼓励幼儿将自己猜到的回家说给爸爸、妈妈听,让他们也来猜一猜。

《元宵节》教案

教学内容:“元宵节”为主题,两篇主体课文和一片自读课文,安排了识字、写字等基础知识的学习,设计了笔顺指导、扩词、造句、积累偏旁及口语交际等语文活动。

教学目标:1。认字25个,写字16个。

2.复习看拼音识字。学习方框、火字旁、目字旁。学填常用偏旁表。

3.用“圆、灯、年”组词。用“觉得”造句。续编灯谜。

教学重点:加强朗读训练,初步建立生字的音、形、义之间的联系。

教学难点:了解农历正月十五的中国的传统习俗,训练学生的朗读能力。

教具准备:生字卡片等。

教学时间:6—7课时。

教学目标:认识10个生字,能正确流利得朗读课文,并能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认识10个生字。

教学难点:认识10个生字,并能正确流利得朗读课文。

教具准备:生字卡片。

教学方法:听读法。

教学过程:。

激趣导入:同学们你们知道正月十五是什么节日吗?在这个节日里我们都干些什么?吃些什么?这节课我们来学习一首诗《元宵节》。

教学新课:

一. 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 师范读课文,生用手指课文,听清字音。

2. 学生练读课文。(1)自己读。

(2)同座互读。

(3)指名读。

窗外/月儿/圆又圆,

全家/欢聚/吃汤圆。

正月/十五/元宵节,

家家/户户/庆团圆。

3. 学习生字。

宵 节 窗 圆 吃 汤 正 户 庆 团。

(1) 以小组为单位在识字小先生的带领下认字。

(2) 师指导认识方框儿。

(3) 谁愿做小老师。

(4) 生字组词接力游戏。

二. 背诵课文。

1. 自己背。

2. 开火车背。

总结:这节课我们学得真棒!

板书设计:

窗外/月儿/圆又远,

全家/欢聚/吃汤圆。

正月/十五/元宵节,

家家/户户/庆团圆。

宵 节 窗 圆 吃 汤 正 户 庆 团。

教学反思:这节课同学们能认真读课文,读的有感情,并能背诵。基本上都能掌握认识的字。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 会认、会写本课生字。

2. 学习偏旁“方框”

教具:

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激趣:

1.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儿歌《元宵节》,谁能把这首儿歌读给同学们听,也可以试着背一背。

2. 检查生字的读音并组词。

用多种形式读字音:指名读、开火车、集体读、学生a读字音,学生b组词。

二、 识字、写字:

1.分小组自学,然后汇报:

学生b:“节”的偏旁是“草字头”……。

学生c:正的笔顺是: ……。

学生d:我会给节组词:“节日”……。

2.重点直到“欢、吃、团”三个字,请学生当小老师。

欢 “又”字旁的最后一笔是点,第四笔是横钩,书写时左宽右窄。

吃 “口”字旁要写的小,最后一笔是横折弯钩注意区别“”

团 写方框时注意距离天字格上下、左右距离要相等。

3.板书生字结构笔画。

三、 范写生字、个别指导。

四、 板书设计:

欢吃。

五、 课堂作业:

1. 完成拼音田字格。

2. 写出带下列偏旁的字并组词。

(    )(           )      (    )(           )。

(    )(           )      (    )(           )。

(    )(           )。

六、 教学反思:

元宵节教案

1、通过运用手掌、指尖做搓、团、压等动作,提高手的精细动作和手眼协调能力。

2、学习使用“请”“谢谢”“不用谢”等礼貌用语。

3、体验亲子活动的乐趣。

音乐《伸出双手来》《圆圈舞》《唐老鸭》,彩色胶泥若干,布娃娃3个,碗若干,彩虹伞一把,盘子13只。

对家长的指导语:手的精细动作能力有自身的发展规律。例如,6个月以内宝宝的主要精细动作是抓握,6~12个月宝宝的主要精细动作是捏,而2~2.5岁宝宝的精细动作又有了跨越式发展。本次活动的目的是通过制作汤圆锻炼宝宝手掌、手指的精细动作能力以及手眼协调能力,同时也让宝宝和家长体验到亲子活动的快乐。

1、问候时光。

教师出示一个布娃娃,并以布娃娃的口吻一一向宝宝问好,被问候的宝宝要点头向大家示意。

2、欢乐模仿操。

家长和宝宝一起在教师的带领下跟着音乐复习模仿操“伸出双手来”,在此基础上学习新操“圆圈舞”。重点让家长引导宝宝学习跟着节奏做操。

3、手指游戏。

4、亲子活动:做汤圆。

(1)教师示范用彩色胶泥做汤圆,用手掌做搓长、团圆的动作,用三指做拿、捻等精细动作。(搓长:将泥放在手心,两手前后搓动,将泥搓成圆柱体。团圆:将泥放在两手中间,两手均匀加力转动,将泥团成圆球。)。

(2)教师示范把做好的汤圆喂给小动物吃,并说“我请小狗吃汤圆了”等。

(3)宝宝和家长一起给小动物们做汤圆,教师引导家长指导宝宝尝试做搓长、团圆等动作。

(4)宝宝和家长一起请小动物吃汤圆。教师引导家长鼓励宝宝学习用礼貌用语“请”“谢谢”等。

5、欢乐彩虹伞。

(1)红豆豆、绿豆豆、黄豆豆。

让家长和宝宝各抓住一种颜色的伞边,表示扮演相应颜色的豆豆。活动开始,教师念儿歌“红豆豆甜,黄豆豆圆,绿豆豆香”。当教师说“我们要抓黄豆豆”时,抓着黄颜色伞边的家长和宝宝赶快跑开。游戏反复进行。

(2)洗衣服。

请宝宝坐在伞中间,家长按照教师的口令把伞按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转动,注意速度不能太快。最后教师说:“衣服洗干净了,甩一甩就干了。”引导家长和宝宝一起做抖衣服的动作。

在家中,家长可为宝宝准备胶泥、面泥、陶泥等材料。在宝宝基本掌握团圆、搓长等动作后,家长可引导宝宝练习压、拉等动作,除了做汤圆外,还可以做饺子、包子等,以锻炼宝宝的创造力。

文档为doc格式。

《元宵节》教案

1、了解民间花灯的制作材料、工具、程序,产生亲手制作的愿望。

2、能大胆地提出自己的问题,并积极寻求解决的办法。

3、在参与装饰花灯的`过程中,丰富审美感受与体验。

4、了解节日的来历,知道节日的日子及习俗,乐于参与节日的活动。

5、体验与同伴集体过节日的快乐。

1、请民间艺人来园现场表演制作花灯。

2、半成品花灯骨架、各色纸。

1、介绍做花灯的艺人,激发参与活动的愿望。

2、观察已经制作好的花灯,讨论制作需要的材料。

3、看艺人现场表演扎兔子灯,了解做兔子灯的工具、材料及制作方法。

(1)幼儿猜测兔子灯的制作方法。

(2)幼儿观看扎制兔子灯,大胆提出疑惑的问题,寻求问题的解决办法。

(3)讨论、归纳兔子灯的制作方法。(用竹篾扎成兔子的骨架――裱糊白纸――用彩色纸进行美化装饰――装上可以滚动的轮子并安上蜡烛。)

4、分组合作,对半成品花灯骨架进行美化、装饰。

(1)观察半成品花灯骨架,商量装饰的办法。

(2)分组合作,美化装饰花灯。

在区域中提供可拼插成花灯的吹塑纸、毛线、剪刀、笔等制作材料,供幼儿尝试用对插连接的方法自制花灯并运用各种材料和方法进行装饰。

《元宵节》教案

活动目标:

1、了解元宵节的习俗和丰富多彩的庆祝活动。

2、参与节日游戏,并学习制作元宵。

3、学习新词“闹、团圆”

4、感受节日的欢乐气氛。

5、让学生了解节日的习俗。

活动准备:

元宵节音像资料(vcd),花灯一个,灯谜几条,橡皮泥若干。

活动过程:

1、歌曲《卖汤圆》导入课题。

教师扮演卖汤圆的角色,通过孩子们对好吃的汤圆的兴趣,开始生动有趣的活动。

提问:

1)这种好吃的食物的名称?

2)什么节日里会吃这种食物?

3)那一天是元宵节呢?

小结:元宵节会吃元宵,正月十五是元宵节,也是一年的第一个月圆之夜。

2、通过观看影像资料,直观的了解元宵节的各种庆祝活动。

1)观灯。

灯的种类很多,幼儿喜闻乐见的狮子,兔子,荷花,鱼灯等等,现在,更是运用各种科技手段,制作电子等,激光灯等等,有时候还要燃放烟火,庆祝节日。

2)灯谜。

对于能启迪智慧有增添节日气氛的灯谜活动,开始是有些文人的一种消遣活动,卸载五颜六色的纸条上,供看灯的人猜,后来发展成为固定的节日活动之一。

3)元宵元宵象征家庭像月亮一样团圆,寄托了人们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愿望。由糯米制成,中间带各种馅,美味可口。

4)其他。

现在人们生活提高,节日活动也更丰富起来,有耍龙灯,踩高跷,划旱船等庆祝活动。

3、分组讨论:

1)你见过什么样的花灯?

2)你知道那些灯谜?给同伴出个灯谜。

3)吃过什么馅的元宵?会做元宵吗?

4、学习新词:

闹、团圆。

5、猜灯谜:

教师出几个简单的灯谜,并请幼儿分析猜谜的方法。

鼓励幼儿学习更多的有趣的谜语,并与同伴分享。

学习简单的捏圆,包边,滚圆等泥工技能,在制作的过程中引导幼儿想象自己所制作的元宵的面和馅都是不同的,(南瓜面+西瓜馅……)。

7、分组讨论:

1)元宵节的时候,你可以为爸爸妈妈做什么?

2)和爸爸妈妈一起过节的时候,你想一起做什么?

3)你用什么话表达节日祝福?

8、和教师一起即兴表演歌曲《卖汤圆》,并请幼儿将本次活动所学习内容,与家人分享。

活动延伸:

鼓励幼儿生活中注意观察元宵节人们还有哪些有意义的活动,搜集有趣生动的谜语,与家人参加庆祝活动,并交流感想,鼓励幼儿与家长共同制作元宵。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