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生物制药产业的现状及发展论文(模板22篇)

时间:2023-11-28 15:57:08 作者:琴心月

范文范本是为了提供写作参考而收集的一系列优秀作品,让我们能够更好地掌握写作技巧。我们特意为大家搜集了一些经典的范文范本,它们是经过精心挑选和整理的,希望能够对大家的写作提供一些帮助。

我国产业区域融合发展现状及政策走向论文

指出了我国生物制药产业突出的问题,比如创新研发不足,融资的渠道不畅,混乱的产业格局。

针对出现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法,有仿制、创新并举,拓宽融资的渠道,进行标准化的管理。

全文结构紧凑,希望可以促进相关问题的研究。

近来,以酶工程、细胞工程、发酵工程、基因工程为代表现代的生物技术得到了迅猛的发展,并日益改变和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和生产方式。

自上世纪的90年代以来,随着基因组等重大技术突破使生物技术产业化的进程明显的加快。

当前,有三分之二的生物技术成果被应用于医药行业,用以对传统医药学进行改良或开发特色新药,由此引起医药工业重大的变革。

我国生物制药产业的现状及发展论文

2.1仿制、创新并举制药行业里能销售真正有价值产品只有一种:就是患者使用药物。创新不仅仅是个学术过程,更是个商业过程,企业创新首先应当从需求开始,进而寻找满足此种需求功能,由功能来确认技术构思,由技术构思来考虑技术方案,这样就可降低产品研发技术上的风险。在制药业方面,产业链分成上游创新的阶段、中游物质的分离阶段、产品的加工阶段、下游的营销策划阶段及渠道分销等。而生物药品研究开发的方式应该趋向一体化,从研究试验到生产到市场整个的过程要实行一体化,创建企业、研究机构一体化联合体,于技术、资金、市场、人才与管理互动式发展,相互渗透。

2.2拓宽融资的渠道公开的资本市场里融资可为产品处于成熟的阶段生物制药类企业提供资本的渠道,但对大部分处于初创期或种子期的企业由于缺少稳定的现金、现实商品化的产品、可靠偿债的能力,难以从间接的资本市场来获得支持(比如银行类金融机构提供债权性的资本),并且高额的负债所产生沉重利息负担会极大制约企业后继的发展。

国外风险基金在逐渐地进入中国,包含大型生物制药公司和技术公司在内跨国企业使用联盟等方式对我国的生物制药类企业进行投资,及我国自身的私募基金、风险基金等发展,还有呼之欲出创业板,于我国生物制药类产业发展将会起到强大推动作用。我国的生物制药类企业只有增强项目的运作能力,才会有效地融合金融和生物制药技术,形成围绕企业成长的全面的发展链,进而构成项目运作良好的循环。

2.3进行标准化的管理国际贸易中,欧美发达国家凭借自身的经济、技术优势,制定苛刻的技术法规、技术标准和技术认证的制度,于发展中国家出口交易产生极大限制作用。医药的贸易也成为欧美国家使用技术壁垒里最频繁领域之一。国内的制药企业环境安全上的意识还很薄弱,实行国际认证企业的数目也极少,这都会在以后的我国医药产品出口上形成“技术壁垒”。为此,国内的生物制药类企业需清醒地认识到:进行标准化的管理是国内生物制药类企业突破技术的壁垒,提高商品出口根本的途径。积极引进、培养熟悉国际规则又有制药的实践经验专家型的人才,进而使企业达到国际的先进水平。

参考文献:

[1]董文政,张仕:生物制药业何时是艳阳天.中证网.(7).10―14。

[2]中国统计年鉴.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4).20―40。

[3]朱少杰,蔡茂森:论技术贸易壁垒的抑制效应和我国出口行业的对策.国际贸易问题.(7).8―11。

我国货运代理业的现状与发展论文

1我国芒果生产情况。

1.1种植区域及面积。

我国芒果种植区域主要分布于台湾、海南、广西、广东以及云南、四川、福建、贵州等省(区)的热带、亚热带地区。据农业部发展南亚热带作物办公室统计数据,全国芒果种植面积12.90万ha(不含台湾,下同),其中种植面积最大的是海南省,为4.43万ha,其次是广西(3.28万ha)、云南(2.18万ha)、广东(1.90万ha)、四川(0.99万ha)、福建(0.08万ha)、贵州(0.03万ha),分别占全国芒果种植面积的比例为34.34%、25.43%、16.90%、14.73%、7.67%、0.62%和0.23%。

1.2收获面积。

20,我国芒果收获面积仅有10.83万ha,其中,海南3.94万ha、广西3.05万ha、广东1.90万ha、云南1.45万ha、四川0.41万ha、福建0.07万ha、贵州0.01万ha。

1.3总产量。

据农业部发展南亚热带作物办公室统计数据,年我国芒果总产量达90.64万t,其中芒果总产量最大的是海南,为37.01万t,其次是广西(19.75万t)、广东(19.15万t)、云南(10.17万t)、四川(3.44万t)、福建(0.95万t)、贵州(0.17万t),分别占全国总产量的比例为42.2%、22.52%、21.83%、11.60%、3.92%、1.08%和0.19%。

1.4单位面积产量。

2010年我国芒果单位面积产量为9.81t/ha,其中最高的是贵州,达28.02t/ha,其次是福建(14.04t/ha)、广东(10.08t/ha)、海南(9.39t/ha)、四川(9.23t/ha)、云南(7.55t/ha)、广西(5.12t/ha)。

1.5主栽品种及其种植区域。

由于我国芒果产区的气候条件差异较大,因此各产区推广的主栽品种有所不同。海南省芒果种植主要分布在三亚、乐东、陵水、昌江、东方等市(县),以早熟品种为主,主栽品种有台农1号、贵妃芒、金煌芒、白象牙芒等。广西芒果主要栽培品种有台农1号、桂热芒82号、金煌芒、红象牙芒和凯特芒等5个品种,其中台农1号、金煌芒、红象牙芒和凯特芒等4个品种主要在百色市右江区、田东、田阳、田林等4县(区)种植;桂热芒82号主要在百色市田东县及南宁市种植。广东芒果主产区集中在雷州半岛,以早中熟品种为主,主要栽培品种有台农1号、椰香芒、金煌芒、紫花芒和粤西1号等。

云南芒果种植主要分布在红河流域、澜沧江流域、怒江流域和金沙江河谷地区,以中熟品种为主,主栽品种有三年芒、象牙芒、缅甸3号芒、凯特芒、圣心芒、马切苏、金煌芒和贵妃芒等,其中三年芒、象牙芒、马切苏、缅甸3号芒主要在玉溪市的元江、新平、峨山、华宁,普洱市的景谷、景东、澜沧、普洱,临沧市的永德、双江,红河州的红河、河口、元阳、金平、个旧,保山市的保山、泸水,德宏州的潞西、盈江、瑞丽等县种植;凯特芒、圣心芒、金煌芒主要在丽江市的华坪县种植;台农1号、贵妃芒主要在玉溪市的元江县种植,近年来在当地发展较快。四川芒果种植主要分布在攀枝花市及凉山彝族自治州的会东、会理、安宁等地,主要栽培品种有凯特芒、圣心芒、台农1号等。福建芒果种植主要集中在莆田、夏门、漳州、福州、宁德等地,主要栽培品种有红花芒、紫花芒、金煌芒等。台湾芒果种植主要集中在屏东、台南和高雄等3县,主要栽培品种有爱文芒、土芒、金煌芒和凯特芒。贵州芒果种植主要集中在望谟县的红水河至册亨县的双江口一带,由于是发展种植初期,主栽品种尚未确定,主要引进栽培示范的品种有台农1号、圣心芒、红象牙芒、桂热芒82号、桂热芒120号等。

1.6成熟期。

芒果成熟期主要在2月下旬~9月下旬。其中,海南为2月下旬~5月底,广西为6月下旬~8月底,广东为6月中旬~8月上旬,云南为5月底~9月下旬,四川、福建和贵州在7月下旬~9月下旬,台湾集中在6~8月。

2贸易情况。

我国芒果贸易主要以鲜果贸易为主,消费市场主要集中在广东、广西、海南、福建及香港、澳门等南方省(区),同时也拓展北方市场,并出口到日本、韩国、马来西亚、俄罗斯、新加坡等国家。据统计,虽然我国人均消费芒果仅0.41kg,但由于人口众多,需求潜力巨大。

据农业部发展南亚热带作物办公室统计数据,~我国鲜(干)芒果出口量分别为3907、3896、9857和8143t,出口金额分别为370万、431万、1455万和1052万元。2003~20鲜(干)芒果进口量分别为9244、12700、4249和6490t,进口金额分别为4905万、6307万、3191万和3604万元。

3科研进展情况。

3.1资源和选育种研究。

我国芒果有7个种,即芒果(mangiferaindical.)、冬芒(m.heimalisliang)、桃叶芒(m.persiciformiswuetming)、暹罗芒(m.siamensiswarbexcraib)、长梗芒(m.longipesgriff)、林生芒(m.sylvalicaroxb.)和云南野芒(m.austroyunanensishu.)。据1995年的调查,我国已搜集引进种质资源超过140份,其中大面积栽培的商业品种有25~30个(黄国弟等,2010)。我国自20世纪50年代开始进行芒果引种试种及资源调查、收集和保存工作,到目前为止,已收集保存了200个以上的品种,300多份种质。对收集保存的种质开展了植物学特征、生物学特性和农艺性状等的鉴定评价工作,并应用分子标记技术对种质进行遗传多样性研究,选育出了20多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品种。其中,紫花芒、桂香芒、红象牙芒、桂热芒10号、桂热芒82号、金穗芒、乳芒等品种先后在生产中大面积推广应用。

3.2生产技术研究。

3.2.1栽培技术随着近年来国家对芒果产业投入资金的`增加及各主产区一些主要企业的发展壮大,各级科研机构在标准化生产技术研究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成果,制订了系列标准,如gb/t15034-《芒果贮藏导则》、ny/t590-《芒果嫁接苗》、ny/t492-2002《芒果》、ny/t880-《芒果栽培技术规程》、sn/t1839-《进出境芒果检疫规程》、ny/t1476-《芒果病虫害防治技术规范》等(黄国弟等,2010),初步形成标准技术体系。同时,通过与国外和台湾开展科技合作与交流,引进对方先进的标准化生产技术在生产中示范推广。目前,我国芒果栽培技术包括育苗、种植、栽培管理、高接换冠、果实套袋等日趋成熟,为我国芒果产业稳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但由于我国不同芒果产区的气候条件不同,产期调节、养分综合管理、病虫害高效综合防治等关键技术问题仍未得到根本解决。目前,有关科研单位正不断深入地积极开展试验研究,并取得初步进展。

3.2.2采后处理和加工技术目前,国内芒果采后处理技术简单且设备匮乏。果实采后主要靠手工分级,然后进行简易包装,用普通卡车运输。在国内能严格按照清洗、热处理杀菌、分级、打蜡、包装和冷链运输等系列商品化处理的生产企业几乎为零,极大地影响芒果贮运、销售和市场竞争力,给生产带来重大损失,直接影响芒果生产的经济效益和产业的持续稳定发展。

在芒果加工方面,早在20世纪90年代,国内有关科研单位及院校就开展了相关研究,初步研制出芒果汁加工工艺、速冻芒果生产线、芒果蜜饯生产线、芒果果脯生产线、脱水芒果块生产线和设备,但由于诸多关键技术问题尚未攻克,设备与工艺仍有待改进,我国加工企业仍主要以引进国外先进的设备和技术为主,加上国内加工企业少,因此,仍然以鲜果销售为主,从而常导致丰产年份果实供过于求而出现销售难的现象。

芒果生产的副产物,包括芒果叶、芒果核含有丰富的生理活性成分,是重要的植物药材,其开发利用已引起国际上的广泛关注。在国内,广西中医药大学在芒果叶活性物质提取方面开展了系统、深入的研究,成功从芒果叶提取芒果甙并用于中药制药,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4存在问题。

4.1科技投入少,生产管理和标准化生产水平低。

长期以来,由于芒果产业的科技投入不足导致科技推广滞后,高产优质新技术未能及时普及,部分地区的果农科技意识不强,果园生产管理水平和劳动生产率低。此外,尽管我国芒果标准化生产体系已基本建成,但很多标准因可操作性不强等原因而未能在生产上应用。至今,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芒果标准化生产水平仍较低。

4.2芒果采后处理和加工技术落后。

一方面,由于对芒果采前栽培技术措施不够重视,加上芒果果品采收标准不统一,生产中存在没有达到应有的成熟度就提前采收的问题,致使果实运到市场后无法充分后熟,直接影响商品质量和食用品质。另一方面,由于对采后芒果的商品化处理不重视,或者处理技术落后,处理效果差,严重影响其贮运期,乃至外观和品质。此外,我国芒果主要以鲜食品种为主,加工企业少,加工技术落后,影响芒果产业的全面稳步发展。

4.3芒果生产规模小,产业化程度低。

目前,我国芒果生产以果农一家一户分散生产为主,拥有较大面积的家庭农场不多,产业化经营的龙头企业数量少,规模小,缺乏抵御风险和参与市场竞争的实力。

4.4芒果生产布局和品种区划不够科学合理。

未能在全国范围内根据适地适栽的原则进行芒果生产布局,且在适宜种植区又缺乏对品种的区划布局,存在早熟地区种植晚熟品种面积比例较大,而晚熟地区也有种植早熟品种的现象,未能真正发挥自然资源和品种优势,达不到应有的生产效益。

5发展对策。

5.1加强芒果品种选育和推广,科学调整品种结构。

加强芒果种质资源及选育种研究,在此基础上加大优良品种的推广力度,提高品质和产量。在选择品种上,应根据气候环境因地制宜,对早、中、晚熟品种进行合理搭配和产期调节,使我国芒果产业朝品种良种化、品质优质化、产期周年化方向不断开拓发展。

5.2加大科技投入力度,培养科技队伍从政府到生产者要重视产前、产中、产后的科技投入,加强标准化生产技术的研究和推广,提高产业的科技含量,为产业发展、升级打下基础。加大科技推广队伍的培养力度,培养高素质的科技人员和果农队伍。

5.3加强芒果采后商品化处理技术的研究和引进。

通过加强芒果采后商品化处理技术和设备的研发力度,结合对国外先进技术和设备引进、消化和吸收,提高我国芒果商品化生产水平。同时,通过在生产中推广、普及芒果采后商品化处理技术,提高其附加值和经济效益。

5.4扶持发展龙头企业。

各级政府应从政策上引导和扶持发展芒果产业龙头企业。龙头企业和果农通过建立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机制开展合作经营,建设示范基地,扩大种植规模,带动产区农民发展产业化经营,促进生产向规模化、集约化、产业化方向发展。

5.5建立完善的芒果标准化生产技术体系,带动品牌战略的实施。

以科学技术和实践经验为基础,把先进的科技成果转化为标准,建立完善的标准化生产技术体系并加以实施,使芒果生产、加工、管理和服务实现标准化。

同时,通过加速芒果品种更新,实施标准化生产,以政策引导、信息服务等手段,逐步实施芒果品牌战略,带动产业升级。

5.6增强政府社会化服务意识,促进芒果产业化发展。

政府应进一步增强服务意识,在企业与果农的合作、小额贷款、技术创新、科技推广、信息网络、产区交通和交易市场建设等方面加大扶持力度,探索并形成保障果农利益的机制,打消果农在土地资源整合及推进产业化进程中的顾虑,使果农作为主体积极参与芒果产业化进程。对利用荒山、荒坡资源开发芒果生产基地等项目,政府相关部门应在财政、信贷等方面加大扶持力度,以促进产业化发展。

5.7加强芒果预警预报系统建设,保证芒果产业安全。

随着我国加入wto及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芒果产业面临严峻的挑战。为保障我国芒果产业安全,必须加快建立我国芒果进出口预警机制,同时,还要加强对芒果病虫害的预测预报和防治研究。

论文:我国芒果产业现状与发展策略

我国生物药品进出口状况1、进出口整体发展趋势近些年来,我国生物药品一直处于顺差,而且,生物药品进出口额都呈增长趋势,以1998年为转折点,进出口增长幅度都明显加大,这反映了我国生物药品产业与国际生物药品产业的发展是同步的。

作者:赵改书孟祥俊作者单位:首都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刊名:首都医药英文刊名:capitalmedicine年,卷(期):20029(1)分类号:f7关键词:

我国生物制药产业的现状及发展论文

摘要:我国的生物制药产业已经发展了一段时间,起步相对较早,但是近几年的发展速度逐渐迟缓下来。为了能够持续快速的发展生物制药产业,有必要通过研究该产业的发展现状,分析产业结构,透过问题看本质,制定发展策略,从根源上来解决问题。

一、前言。

生物制药产业以生物技术为基础,利用基因工程的技术,改造生物的dna,生产出新型的药品,属于高科技、新技术的产业。目前,我国的生物制药产业已经发展了40余年,逐渐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的生物制药产业在发展前期速度很快,但是中后期,特别是近几年发展速度才慢慢降下来,呈现出了发展缺乏后劲的特点。为了能够持续快速的发展,要找出导致发展缓慢的各种原因,并合理的制定未来的发展策略。

生物制药产业属于高科技产业,高风险,高投资,高回报是几个比较显著的特点。我国的生物制药产业经过40余年的发展已经初具规模,全国胫骨注册的生物技术公司已经达到了670余家,开发出了大批高科技的新型药物,对肿瘤、心脑肺血管、糖尿病、癌症等疾病起到非常明显的治疗效果。

但是就我国整个生物制药行业来说,大部分以小型企业为主,产业结构并不合理,盈利能力不强,在与世界排行前列的制药公司进行竞争时,还存在着明显的不足。这也就体现在了我国的生物制药产业在初期蓬勃发展,但是缺乏后劲。生物制药产业依赖于高新技术,我国大部分企业的生物技术产业化的发展还不够成熟,缺乏高新技术人才,具体体现就是产品竞争力不强。生物制药产业要实现可持续发展,是一个投资周期长,投入资金多的过程,但是我国在这方面的投入还远远不够,我国生物技术企业中,总销售额过亿的寥寥无几,全国基因工程药物总销量不及美国一家中等规模公司的年产值。由此可见,探讨生物制药产业的发展策略,已是迫在眉睫。

三、发展策略。

要想实现生物制药产业的持续快速发展,就必须得到政府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创新思维,注重人才的培养,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开展工作。

(一)、握紧拳头,集群式发展。

我国的生物制药产业中,中小型企业居多,这些企业单个的'实力比较弱小。而生物制药产业需要有好的基础设施,有配套是上下游技术,还需要同教育培训、专业服务、技术转移中心等相关服务组合在一起。在我国的东南沿海发达地区,已经形成了相对完善的生物制药产业链,若是将其集群起来,可以大幅度的提升生产效率,和科技含量。政府要加大对产业集群区的资金投入,做好基础设施、配套服务业、研究开发、等方面的发展和创新工作,为生物制药产业集群发展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企业要积极扩招高新技术人才,加大研发力度,提升产品在市场中的竞争力。

(二)、更加专业,向产业化推进。

我国的生物制药产业发展后劲不足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大部分技术还没有转化成生产力。技术如果不能转化为生产力,就无法对社会产生影响,生产实践滞后于研发,造成资源的浪费。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企业间要建立技术联盟,形成技术互补,在提高竞争力的同时也能降低生产成本。在进行新药开发时,可以把部分技术的研发外包给具有该项技术研究实力的小企业来完成,充分发挥其优势,弥补自身短板,实现技术与资金的互补,共同努力研发新药。这把新药开发的效率提升到了一个更高的层次,缩短了研发周期,自然也就降低的研发成本。

(三)、强力支撑,拓宽资金渠道。

生物制药产业在研发和生产的过程中,需要有大量的资金投入,而且风险较高。产业的发展要有足够强大的经济支撑。吸引资金,有这样几个方面可以考虑:第一,企业要积极开发研发项目,努力争取国家的专项扶持资金;第二,吸引域外资金,加强与其他国际企业的交流合作。第三,搭建好生物医药产业融资平台,在银行和企业之间要做好资金对接。第四,企业要主动出击,利用资本市场进行融资,加大对技术研发的投入。第五,政府要加大对生物制药产业的关注以及投入,设立专项扶持资金,对具有好的市场前景的项目给予资金支持。

(四)、重视人才,提升研发实力。

企业要重视人才的引进,提升研发室的实力,要积极抓住国家的人才政策,积极引进、培育人才,拓展生物制药的研发深度。一方面,可以重点引进战略投资人和项目带头人,这有利于企业在招商引资上实现突破。人才的深度和厚度,能够帮助企业提升新产品的研发速度和市场竞争力,加速科学技术转化为社会生产力。

四、结语。

生物制药产业能够为人类带来大量具有高新技术的药物,这些药物能够治疗那些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同时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我国的生物制药产业虽然现在发展有些后劲不足,但是我们有丰富的资源,有政府的大力扶持。市场的需求在增长,生物制药产业有着很好的发展机遇。目前,行业的技术、资金、市场成熟度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较大的差距,这就需要我们仔细分析我国生物制药产业的现状,找到自身的优势和不足,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努力实现生物制药产业的持续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3]程跃,银路,李天柱.生物制药产业合作创新网络发展现状与培育机制——基于swn理论的分析[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2,29(04):57-62.

[4]王友同,吴梧桐,吴文俊.我国生物制药产业的过去、现在和将来[j].药物生物技术,2010,17(01):1-14.

我国产业区域融合发展现状及政策走向论文

一、引言。

档案管理包含的类型多样,有高校学生档案管理、企业档案管理、城建档案管理、医学档案管理等等,涉及的行业多,无论是个人档案或者集体档案,档案承担着记载信息、传承信息以及提供保存、检索供社会利用的责任,落实好档案管理工作十分重要。由于信息化发展,档案管理面临许多新困难、新情况、新问题,加强档案管理工作的改革和创新,实现长久、跨越式发展,是必须考虑的重要内容。而解决发展方向问题首先要明确我国档案管理现状及面临的问题与存在困境。本文将在分析我国档案管理现状的基础之上,解读我国档案管理发展方向,为我国档案管理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思路。

二、我国档案管理现状。

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与管理是时代发展的要求,需要各部门、单位积极参与,调整数字资源,进行资源整合,建立切实可行的管理系统。我国档案管理存在已久,越是庞大的体系进行改革的难度就越大,但不能因为困难就对环境发展坐视不理,而必须直面我国档案管理中意识薄弱、不够规范、人员不够专业等问题,从而对症下药,不断调整发展。本章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我国档案管理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档案管理意识薄弱。对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视不够会制约我国档案管理的发展步伐。长期对档案管理工作的边缘化和重要程度弱化会导致档案管理产生许多问题,如分类模糊、保存混乱、查找和检索困难,利用率低等。

(二)档案管理专业队伍建设未完善。档案管理人员的素质会制约档案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和有效发展。根据《档案法》有关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制定合理的档案材料保管、利用、鉴定、销毁、移交等有关规章制度,相关管理人员必须高度重视、专业化管理;而且随着时代的发展,仅仅依赖档案管理知识还不够,还需要了解现代化技术手段,并灵活运用到档案管理中,对档案管理专业队建设提出更高的要求。

(三)档案管理方法处于过渡阶段。一蹴而就的管理改革和转变是不现实的,要促进我国档案管理从传统向现代发展,并始终处于与时俱进的发展中,要认识到目前的状态处于过渡阶段,传统和现代管理手段并存,有些改变是主动适应性改变,有些是被动提高性转变,无论如何,要承认过渡期的存在和可能出现的困难和问题,正视这样的现状。

三、我国档案管理发展方向。

当今社会,社会经济发展高速,时代发展日新月异,知识经济逐渐兴起;大数据时代带来了海量的数据资源,革新了各行各业的常规模式,现代化技术手段强势来袭。利用现代化技术进行档案管理的意义不言而喻,而随着新技术的逐步渗透,人员管理、档案管理侧重点等都必须同步协调发展,本章将从3个方面谈一谈我国档案管理的发展方向。

(一)现代化发展趋势,引入大数据技术。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档案管理也将朝着现代化的方向发展。引入大数据技术应用到档案管理的过程中,档案信息资源可以更加充分开发利用,更便于数据的存储与备份;档案管理从简单的文件节约利用(实体管理)上升到知识管理(构建新型资源知识服务引擎)因为大数据技术的引入成为可能。

(二)管理人员专业化发展趋势。我国档案管理未来对管理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逐渐专业化、深入化,离不开相关部门的科学引导和有效监控。如建立适应专业化形势下的科学激励、考核机制评估体系;建立符合现代化档案特点的竞争机制;推行档案人员职务聘任制,实行按需设岗,双向选择,严格考核,加强对档案从业人员的继续教育考核等。

(三)纸质档案管理模式向数字化档案管理形式发展。数字化档案会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发展越来越普遍,这就要求档案管理从纸质管理向数字化方向发展。档案管理数字化能够提高档案查询、利用效率,更好地保存保护历史珍贵档案资料,实现档案异地备份等。与此同时,应该加强档案数字化管理的措施,如建立档案数字化管理机制,加强电子档案的维护、档案保密工作,以及建设规划标准、加强数据库建设和管理等。

四、总结。

综上所述,档案管理工作不是简单的'体力劳动,需要专业的理论知识指导和与时俱进的现代化技术手段辅佐,不断发展创新,探求更加高效、便于利用的管理方法,实际上属于非常系统化的工程,对管理人员的专业性要求很高,必须从意识上重视这项工作,明确发展趋势,才能有效采取改善措施,保证档案管理工作的有效落实。

【参考文献】。

[2万谦.高校学生档案管理现状及发展趋势[j].科技经济导刊,,(20):120.

[5]杨成莲.浅谈企业档案管理的现状及发展方向[j].兰台世界,,(s2):71.

[6]柏维.浅谈人事档案管理的现状及发展趋势[j].经济管理与科学决策,,(9):63.

[8]张红艳.数字化档案管理的应用现状及未来发展解析[j].办公室业务,,(2):43.

我国生物制药产业的现状及发展论文

摘要:生物制药具有生命周期比较长,能够针对患者的疾病多制造出的药物,逐渐被人民群众接受。

最近几年,对于研发和生产生物制药的厂家也越来越多,很多新的药品都在市场上出现。

不过基于生物制药的后盾是强有力的科学技术,必须要有专业化的生产流程,还需要具备一流的专业人才进行生产。

本文针对生物制药产业的现状,探讨了对于我国生物制药产业的影响因素,并研究了我国的生物制药产业在世界上的竞争力。

生物制药不仅把生物医药新技术运用到制药的整体过程中,而且这些技术使得生物制药产业具有独特的性质。

在流程中,主要包括对于药品的研制方面、药品的生产和流通上,以及对于生物技术的运用方面。

最近几年,随着世界上遭遇到经济危机,在刚过去的几年,世界经济逐步回暖,有不少的药品已经到了专利期限的末尾,对于生物医药市场,其增长值发展得也比较慢,不过,基于当前社会的逐渐发展,人们对于健康的要求越来越高,人口数量和结构的改变,使得他们对于市场的需要发展有新的变化[1]。

世界药品市场的销售额一直稳步向前,在今后的几年,生物制药很有可能会进入一个快速发展的阶段,基于每一种产品的生命周期很长,对于一些有疑难杂症的患者非常适用。

有着很广泛的销售前途,因此,有不少的医药企业,开始将自己的工作目标放到生物医药这个方面。

现在,在世界上的生物制药品种已经有数百种了,有的药物正在临床试验当中,不久便会在市场上进行销售[2]。

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政府对于医疗方面的投入力度也是很大的。

在2006年的时候,我国的医药行业的总的生产数值已经超越了5000亿元了,到2011年之后,增长了两倍的数额。

在这样的环境之下,生物医药的制药产值已经位居世界前列了。

到了现在,我国的华北制药厂、上海制药等行业,都对于生物制药有了重视,与此同时,也与国外的一些大集团进行相互之间的合作。

作为相关的政府部门,也开始对于生物医药产业进行了战略性的改变,投入大量资金进行工程药物的研发力度。

还加快了一些新型疫苗的研制,增强了生物医药在市场中的存在力度,由此看来,我国的生物制药产业将会持续很长一段时间,并进入一个快速的增长阶段。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产业经济学理论与流派及其在我国的发展论文

本文重点阐述了经济法学研究的现状和转型期存在的问题,并对现有的经济法学研究进行了反思,提出了关于经济法学研究发展和创新的方法:系统的经济法学研究要将理论研究和制度研究相结合;采取多元化的研究方法;运用跨学科的研究方式。

随着社会经济的稳步发展,为了适应全球化的需求,中国经济法学研究在转型期的反思和发展成为了当前法学研究必须完成的重要课题。在中国目前的国情引导下,我们必须要深化经济法学的研究,运用多元研究方法,注重经济法学的跨学科研究,帮助国家建立起一套完备的基本经济法系统。

一、经济法学研究的现状分析。

1、现有经济法学研究的局限性。

随着社会经济的突飞猛进,现有的经济法学研究已经和现实有了一定的冲突。首先,现有的经济法学研究缺乏系统的理论研究。由于传统经济法学研究的禁锢,经济法学研究忽视了基础理论研究和经济法学的实际情况,没有深入研究构建经济法学系统。第二,研究方法单一。目前的经济法学研究方法单一,主要是运用法律史分析方法。而经济法学是要研究社会中的具体问题,同时,经济法学研究讲究的是多学科研究,学科之间互相影响。因此,必须以现实生活作为研究核心,运用科学、系统的研究方法,才能有效地构建适合社会发展的经济法学。

2、现有经济法学研究的反思。

经济法学是一门新兴的学问,它的理论构建仍然属于初级阶段,对经济法的不断反思探讨,是进一步深化研究的必经之路。而经济法的研究必须以实际情况作为基石,从实践出发,实事求是,不断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构建经济法学研究的理论体系,为经济法学研究提供源源不断的活力。在当前的经济法学研究领域,对现实情况的研究还是比较多的,但是都缺少理论。在面对实际问题时,由于没有理论总结,很多时候又只能再次研究,造成了严重的脱节。对经济法学进行研究总结时,也要时刻注意“主导性”问题,要充分考虑到研究对象首先受到的是哪个因素的影响,其次才会受到哪个因素的影响。我们要时刻保持反思精神,根据实际情况产生的矛盾和问题,及时研究出相应的解决对策。正确的研究总结能够有效的完善我国的经济法律体系,添补当前我国对于经济法学研究的部分空缺,为推动社会主义发展做出贡献。

二、转型期的经济法学研究问题。

1、市场失灵和政府失灵。

经济法的主要任务是解决市场失灵和政府失灵。而由于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的不断加速,经济法问题的研究不再局限于国内,更是全球范围内的经济法反思。从经济法的产生和发展来看,经济法的研究问题依托的政治制度不同。对于欧美等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法的产生和发展是从经济的自由放任到国家的强制干预;而以中国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经济法的产生和发展是从国家计划经济到宏观调控和微观调控相结合的部分放开政策。对于市场失灵来说,资本主义国家主要是在市场经济的基础上产生的,而中国是由于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经济矛盾的出现所导致的。目前世界上不管是资本主义国家或者是社会主义国家,在经济法学研究上表现为基本趋同,但由于制度和经济发展过程的差异性,中国经济法学的研究方法有着自己的特殊性。在转型期,中国的经济法学研究还是要以自身的经济发展状况作为先导,在经济全球化的大局内进行一定的研究总结。

2、基于特殊性的研究。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中国的经济发展路程是不同于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的,它区别于欧美的资本主义放任经济,又不同于朝鲜的国家计划经济,它是在自己的实践基础上总结出来的关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新经济路线。要想进行中国经济法学研究,首先,必须承认中国经济发展的特殊性。由于经济发展的特殊性,中国经济市场有着自身的价值和规律。其次,遵循市场发展的趋同性。市场是有关联性的,能够解决欧美等发达国家“市场失灵”的政策理论同样也适应于中国市场。因此,综合国外的发展经验,研究出适合中国市场的发展方法,在跨学科的基础上对中国市场进行法学研究,能更好的推动中国社会的发展。

1、系统的经济法学研究要将理论研究和制度研究相结合。

中国经济法学研究的转型问题是法学研究不可避免的重要问题。进行法学研究,转变思维观念,完善经济法,是经济法学转型期必须完成的课题。对经济法学的研究不能盲目化,不能只注重表层研究和制度编制。对经济法学的研究要有一个系统,要将理论研究和制度研究相结合,分析经济法在不同情况下的具体问题。一方面,注重经济法理论研究,注重实践中得真知,尤其是注重对经济法案例的分析。另一方面,注重对制度的研讨,分析我国当前情况下的现有问题,并对问题进行深度剖析,找到相应的解决方法,并对方法进行总结,形成系统稳定的制度。对经济法学的研究一定要追求稳定性,对中国目前所处的实际情况做出冷静的分析,能够帮助构建出一套系统的、强预见力的理论制度,可以给经济社会带来稳定持久的模板。

2、采取多元化的研究方法。

中国目前存在经济法学研究方法单一的问题,重点表现在只注重运用法律史分析方法来分析问题。但是经济法学研究方法不止一种,研究方法的多元化,能够从多个角度认知经济法学存在的问题,帮助有效的分析和解决问题。为了确立一个正确的.、有效的、成熟的方法论,就必须采取合适的研究方法。“两个发现”——经济问题的发现和法律问题的发现是经济法学研究的基础。采用多元化的研究方法,比如具体经济制度史的研究和相关经济理论发展史的研究,能够对当前的经济问题找到合理的解决方法,并设计出合理的法律体系来更好的维护国家的经济发展。

3、运用跨学科的研究方式。

任何一门学科的发展,都不是光靠“格物致知”就能够做到的。科学的研究方法要求我们,抓住学科之间的联系点,建立他们的互动关系,从联系的角度发展经济法学。经济法学的研究一定要注重学科之间的相互联系,注重与国际经济法学研究的互动。经济法学的跨学科研究能够为经济法学的研究提供更广阔的研究天地,能够了解到各国的经济政策和经济动态,能够让经济法学的研究甄别和借鉴其它有用的法学制度,推动经济法学的实质性进步。在经济全球化的巨大背景下,运用跨学科的研究方式,将经济学、法学、金融学等学科进行多元化研究,能够促使经济法学研究充分适应转型期的需要。

四、结语。

经济法学研究在转型期需要更大的反思与发展,目前对经济法学的研究依然存在着研究方法单一和缺乏系统的研究等问题。对此,我们必须要进行系统的法学研究、注重研究方法的多元化、进行跨学科研究,在中国实际情况的基础上,注重理论和制度的构建,让我国经济法学研究在转型期获得更多地发展和创新空间。

我国产业区域融合发展现状及政策走向论文

摘要:文章通过梳理我国通用航空产业发展脉络,利用swot分析方法具体剖析了我国通用航空产业发展存在的优势、劣势和面临的机会、威胁,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稳定我国通用航空产业发展的政策建议:一是完善人才培养体系;二是加大宣传力度;三是稳定政策支持,鼓励多元化经营。

关键词:通用航空;产业发展;swot分析;政策建议。

1概述。

通用航空产业如今正迎来一个良好的发展态势。国务院5月常务会议指出将推动“万亿级”通用航空产业政策落地,这是在经济下行压力倍增,国内通用航空服务需求日益增长的现实环境下所作出的对市场的重要利好消息。通用航空的发展是在我国低空空域管理逐步放宽的背景下实现的,也是我国全面深化改革的一个缩影。但由于很长一段时间内的政策限制,我国通用航空产业发展十分缓慢,主要体现在供给主体、市场需求培育、行业监管等配套体系建设相对于其他市场体系比较落后。因此结合我国目前通用航空产业发展现状,利用产业经济学相关分析方法来探讨我国通用航空产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通用航空是当代立体交通体系中的重要一环,同时通用航空所涵盖的服务项目也是民用航空服务体系中最为广泛和活跃的。高启明(2013)[1]统计得出截止年底,我国共批准设立38个通用航空产业园区(基地),其中,来自中央层面的占76.13%,地方层面的占23.87%,分散于全国。董念清[2]进一步指出截止20年底,我国通用航空作业飞行时间共计完成51.7万小时,较增长2.8%,机队规模达1320架。但这些仍然远低于美国等通用航空产业发达的国家。我国的通用航空产业不论在政策环境、发展背景都面临着与国外无法比拟的复杂情况。冯超(2014)[3]指出通用航空产业是一个技术含量高、资本含量密集的产业,符合我国产业转型升级的要求,同时能够兼顾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尤其能够带动农业向机械化和规模化迈进。源于此,中国通用航空发展研究课题组()[4]对比分析了中美两国的通用航空发展,并指出我国通用航空业存在监管空白和重叠发展态势,增大了通用航空的发展成本。本文将借助于swot分析方法来探讨我国通用航空产业。

2我国通用航空产业的swot分析。

swot分析法最初运用于分析企业内部发展环境和外部环境的基础上,来探讨影响企业发展的四种最为关键的因素,即,存在的优势(strength);存在的劣势(weakness);环境中的机会(opportuni-ties);环境中的威胁(threats)。文章将借鉴这种方法来分析我国通用航空产业。

我国通用航空产业由于受到政策的影响,长期滞后于国际通用航空产业发展,通过上述的文献梳理分析,发现我国通用航空产业能够借鉴到国际通用航空产业的发展成果,进而具有如下两个方面的发展优势:能够应用的范围广泛。通用航空的定位为除了公共运输服务以外的涉及工业、农业、林业、渔业和建筑业等多个行业,以及抢险救灾、医疗卫生、文化体育、教育训练等多个具体方面。市场潜力巨大。长期被压抑的通用航空产业发展,随着中国制造2025的发布和相关工作推进,不少业内人士纷纷看好我国的通用航空产业发展,相关经济人士结合到美国通用航空发展规律,指出我国通用航空产业的市场空间产值保守估计在3000亿元人民币,将显著推动相应地区的经济发展,带动区域经济进一步提升,助力我国区域经济结构转型。

同样,由于我国通用航空产业具有政策的敏感性,导致我国通用航空产业发展存在一定的劣势,主要体现在如下两个方面:作业环境相对敏感。通用航空主要依托飞行器开展低空作业,不同于以往任何产业的作业环境,低空作业面临着居民楼、高压电线等环境因素,还面临着对环境中输出的负外部效应,即对作业环境中居民的干扰。前者降低了作业的安全性,后者增大了作业的阻力。产业基础薄弱。我国通用航空产业基础薄弱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制造产业基础缺乏。长期以来我国主要关注公共运输航运业务,这些航空业务主要是大型飞行器,因此相应的配套产业体系也是围绕我国大型航空业务开展的。如今逐渐关注通用航空产业发展,主要是指轻型、小型飞行器的制造,还需要一定时间来进行产业转型和资源的再调整,以适应市场变化和需求结构刚性调整。二是从业人员匮乏。不仅是通用航空从业人员匮乏,连公共航运业务的从业人员同样匮乏,因此大力发展通用航空业业务,首先应当加速人才培养体系建设,壮大通用航空从业人员规模。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日益增强,我国通用航空业可以从以往的经济发展积累中获得自身发展需要的资金支持。这主要是指我国经过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的经济高速发展,为我国通用航空产业积累了巨大的发展启动资金,同时随着“中国制造2025”的提出,制造业转型升级,市场需求结构刚性调整。资金积累的优势尤为凸显,我国的通用航空产业不再像国外通用航空产业发展的初期面临着资金和市场的双重匮乏,发展速度缓慢,根据“后发优势”理论我国的通用航空产业正面临着黄金发展时机。

我国通用航空产业发展存在的威胁主要在对这个产业的认识上存在不足。人们单纯地将通用航空划归为民用航空的`一部分,却就忽略了通用航空产业本身所具有的特点,这将导致通用航空产业的发展受到局限。认识不清,界定不明确将制约通用航空产业形成自我的发展体系和完善的运行机制,套用或者沿用以往的民用航空运行机制将暴露诸多问题。认识不清,把握不足,是我国目前通用航空发展存在的主要威胁。

3政策建议。

通过对我国通用航空产业发展的swot分析,为进一步促进我国通用航空产业发展,针对性提出如下建议:一是完善人才培养体系。立足于通用航空产业的长远发展来看,人才的充足供应是关键,应当在现有的人才培养体系下,进一步扩大相关院校的招生指标,拓宽和降低招生限制,让更多优质生源流入到航空基础培训体系中,为通用航空产业的长远发展储备充足的人才资源。同时加大对相关院校的资源倾斜,提供大量的资金支持,更新教学设备,引进优秀教学人才。二是加大宣传力度。拓宽普通民众对通用航空的了解程度,尤其是投资者对通用航空的认识,促进优质的资金流入通用航空产业。前者主要是扫清通用航空作业的障碍,后者主要是保证通用航空产业发展拥有充足的资金,助推通用航空产业平稳而快速发展。三是稳定政策支持,鼓励多元化经营。通用航空产业的发展需要稳定的政策支撑,为产业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加快相关立法推进,完善相关政策法规,形成连续性扶持型政策体系,着力构建稳定通用航空产业发展脉络。同时鼓励民间资本、优质外资进入我国通用航空产业,形成多元化的产业经营结构,降低政府债务风险的同时扶持民营企业发展。

参考文献:。

[3]中国通用航空发展研究课题组.中国通用航空发展研究[j].中国民航学院学报,2003,21(2):1-9.

我国货运代理业的现状与发展论文

特殊儿童心理学课程建设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一些不足:地位不高、体系参差不齐、任课教师知识技能储备不足、教材建设力度不强等。其中的原因主要有观念不当、学科归属局限、经费缺乏、研究成果失衡。特殊儿童心理学课程建设要取得成效,就应明晰其课程地位,规范内容体系,加强教师队伍建设,重视教材开发,加强特殊儿童心理研究,保障建设经费。

特殊儿童心理学的课程建设在高等院校的特殊教育专业与心理学专业受到了一定的重视,但该课程建设的现状可谓成绩与不足并存,为了明晰特殊儿童心理学课程建设的紧迫性,有必要分析制约特殊儿童心理学课程建设顺利进行的原因,从而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期加快特殊儿童心理学课程建设的步伐。

1课程建设现状。

我国很多师范院校不但在特殊教育专业课程计划中设置了特殊儿童心理学的相关课程,而且在心理学等其他专业课程计划中也设置有特殊儿童心理学的课程,如在网上查找到的资料显示,某校针对应用心理、教育管理、小学教育等专业开设了《特殊儿童心理学》课程…(总课时36课时)。综观目前特殊儿童心理学课程在高等师范院校课程体系中的状况,其课程开设体现了如下几个思路:一是以“特殊儿童的心理与教育”作为课程的名称,将特殊儿童的心理特点融入到特殊教育学的内容框架之中;二是直接以特殊儿童心理学作为课程的名称,涉及特殊儿童心理的各个方面,例如上述提到的高校开设特殊儿童心理学课程就是如此;三是以特殊儿童心理的某个方面作为课程的名称,如华东师范大学与华中师范大学在课程计划中增加了《特殊教育需要儿童认知心理学》,其中就是强调特殊儿童心理学中的认知心理部分。北京师范大学在课程计划中开设了《特殊儿童心理评估》以及重庆师范大学在课程计划中开设了《特殊儿童心理测量与心理咨询》,其中就是强调对特殊儿童心理的测量、诊断、咨询等。

与课程设置最密切的是教材建设,自从朴永馨先生1983年翻译出版鲁宾什坦的《智力落后学生心理学》一书以来,特殊儿童的心理在随后出版的《特殊教育概论》、《特殊教育学》、《特殊儿童心理与教育》等教材以及各类特殊儿童的心理与教育的教材中得到了明显的体现,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教育部师范教育司曾于1999年至2000年组编并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了中等特殊教育师范学校专业课教科书(试用书)三本:《智力落后儿童心理学》、《聋童心理学》、《盲童心理学》。可见,特殊儿童心理学课程的教材受到了一定的重视。

特殊儿童心理学课程的设置也促进了特殊儿童心理研究的发展,近年来特殊儿童的心理研究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杂志上发表的文章总体上呈现出增长的态势,现以特殊儿童认知研究从1994年至2007年的成果统计可以看出这一趋势,根据我们对《中国特殊教育》、《心理学报》、《心理科学》、《心理发展与教育》、《心理科学进展》等5种核心期刊的统计(见表1)可知,随着时间的推移,特殊儿童认知研究的文献数量总体来说呈上升趋势;特殊儿童人格研究的文献数量则相对较少。综合特殊儿童认知研究与人格研究的成果来看,特殊儿童心理研究成果的不断增多为特殊儿童心理学课程的发展提供了丰实的内容材料。这些研究成果不但有对特殊儿童的某个方面的心理的研究,而且有对特殊儿童心理学研究的特点与方法的探讨,如杜晓新撰写的《试论特殊儿童心理学研究的特点与方法》等。

尽管特殊儿童心理学课程的建设通过多年的发展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基础,但是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特殊儿童心理学课程的地位不高。很多高等师范院校特殊教育专业的课程体系中并没有直接独立安排特殊儿童心理学的课程以系统讲述特殊儿童心理的特点,而是要么将“各类特殊儿童心理特点”融合到特殊教育学中,要么将“某类特殊儿童的心理特点”安排到某类特殊儿童的心理与教育的课程中。这说明特殊儿童心理学课程缺乏独立的学科地位,依附于特殊教育学或各类特殊儿童的教育中,即使有些高校意识到了特殊儿童心理学课程的重要性并设立了相关的课程,但只是将其作为选修课程,而非必修课程。另外,作为选修课程的特殊儿童心理学课程在课时的安排上也难以满足该门课程的教学需要,一般设置的是每周2课时。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特殊儿童心理学的地位不高,即要么不开设,要么不必修,要么课时不足。

其次,特殊儿童心理学课程的体系不全。特殊儿童心理学课程在很多高校课程计划中只是顾及了特殊儿童心理的某一个层面,例如有的学校顾及到了特殊儿童认知心理,有的学校考虑到了特殊儿童的心理评估,有的学校考虑到了特殊儿童心理咨询等,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各个高校的专业特点与教师的教学专长。从特殊儿童心理学作为一门学科的角度来看,其学科体系尚不完整,最明显的体现是目前没有一本系统的特殊儿童心理学的教材或著作问世,有些学校即使开设了特殊儿童心理学课程更多是借用普通心理学的体系来渗透特殊儿童心理的内容。在作为一门学科的学科体系尚且不完善的情况下,试图寻找特殊儿童心理学的学科群体系则有些奢望。

再次,特殊儿童心理学课程任课教师知识技能储备不足。特殊儿童心理学课程之所以建设进程缓慢,极大程度上与任课教师的缺乏以及任课教师的知识技能储备不足有关。有的学校特殊教育专业没有开设特殊儿童心理学课程正是基于缺乏特殊儿童心理学的任课教师,而已开设特殊儿童心理学课程的任课教师来源主要有两条途径:一是特殊教育学专业教师,他们对特殊教育的知识与技能比较了解,但对心理部分的知识了解不深,在讲解特殊儿童的心理与教育时存在着“重特殊儿童教育轻心理”的倾向;二是心理学专业教师,他们对心理学比较了解,但是对特殊儿童的了解不多,反过来出现“重心理轻特殊儿童教育”的倾向。上述两种情况皆反映出了教师的知识现状难以满足教学的需要。因此,特殊儿童心理学课程教师必须从特殊教育学、心理学跨学科的角度来进行培养,方能更好地胜任特殊儿童心理学的教学任务。

最后,特殊儿童心理学课程的教材建设力度不强。一门课程的设立必须有系统的教材作为支撑,这在经过多年发展后较成熟的学科课程中表现得最为明显,这些学科课程一般都会有多种版本教材问鼎市场以供教学选择,而新兴的学科课程则往往会出现教材建设落后于课程建设的局面,特殊儿童心理学课程的教材建设明显表现出了这一点。目前就笔者根据北京大学出版社委托所进行的市场调查分析所了解到的情况是直接以“特殊儿童心理学”命名的教材在市场上难以觅见,这说明了教师在讲授特殊儿童心理学课程时缺乏必要的教材参考。据笔者所调查到的主要有如下三种情况:一是用普通心理学的教材替代,在每个部分讲解不同类型特殊儿童的心理特点;二是用特殊教育学的教材,抽取其中有关特殊儿童心理特点的部分进行讲解;三是自己编写教材,利用期刊中有代表性的综述或论文通过“以点带面”的方式进行讲解。

2原因分析。

2.1观念不当制约着特殊儿童心理学课程建设的步伐。

特殊儿童心理学课程作为特殊教育专业课程设置计划的一部分,必然与特殊教育专业建设的现状紧密联系在一起。目前很多高校特殊教育专业的边缘学科地位不但影响了特殊教育专业的发展,而且影响了特殊教育学的学科建设。在这种情况下,特殊儿童心理学作为特殊教育专业中的一门学科课程必然会受到影响。尽管有的高校领导意识到了特殊教育专业的重要,但有的课程设置者将“特殊儿童心理学”与“变态心理学”混同起来,混淆了前者从对象上来研究特殊儿童的心理特点,而后者主要从心理变态的角度来讲解异常心理,两者有交叉,但绝不等同。更有甚者,他们认为特殊教育专业在专业基础课程中设置了“普通心理学”,没有必要再专门开设特殊儿童心理学,这明显存在“重一般性轻特殊性”的倾向。上述这些不当的观念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特殊儿童心理学课程建设的步伐。

2.2学科归属限制着特殊儿童心理学课程建设的方向。

特殊儿童心理学作为特殊教育专业课程计划的有机组成部分不但受到特殊教育学作为教育学二级学科的限制,而且受到目前教育学与心理学分科的限制。从特殊教育学作为教育学的二级学科来看,熟悉特殊教育学的研究者在建设特殊教育专业的课程体系时自然会体现出课程的“教育”属性,这样特殊儿童心理学受到了一定的忽视也就不难理解了。从教育学与心理学的分科来看,有人认为特殊儿童心理学的`课程建设应该作为心理学的二级学科而存在,应该在心理学院系或专业来建设,这样就造成了学科之间的壁垒森严,限制了特殊儿童心理学学科的发展。有时“特殊儿童心理学”像没有“爹”、“娘”的“孩子”,在学科上缺乏应有的归属,或像是单亲家庭一样在归属“父亲”还是“母亲”上游离不定。例如有的高校特殊教育专业设置在心理学学科下,有的高校则将特殊教育专业设置在教育学学科下。因此,特殊儿童心理学的学科归属不但决定了特殊儿童心理学课程建设的方向,而且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特殊儿童心理学在必修与选修之的抉择。

2.3经费缺乏影响着特殊儿童心理学课程建设的进程。

目前,特殊教育专业经费支持的不足影响着特殊教育专业课程建设的进程,在我国大多数设置有特殊教育专业的高校中或多或少有所体现。笔者曾在会议讨论与私下交流中得知,很多高校特殊教育专业研究人员、教师感慨特殊教育专业发展面临着经费支持力度有限的困境。特殊儿童心理学课程作为特殊教育专业课程的组成部分自然也不例外。特殊儿童心理学课程建设经费的缺乏明显影响了教材的开发、教师的专业培训、课程教学研究等。因此,如何建立特殊儿童心理学课程建设的经费保障机制直接影响着特殊儿童心理学课程的建设。

2.4研究成果失衡困扰着特殊儿童心理学课程教材开发。

特殊儿童心理学目前不乏研究成果,但是这些研究成果体现出如下的失衡:一是传统的视觉障碍、听觉障碍、智力障碍等三类特殊儿童心理的研究成果相对较多,而新出现的自闭症儿童、情绪与行为障碍儿童、多重障碍儿童的研究成果相对较少;二是有关特殊儿童与正常儿童横向比较的研究成果相对较多,特殊儿童自身发展的纵向研究成果相对较少;三是有关特殊儿童的信息加工特点的研究较多,认知神经机制的研究较少;四是有关特殊儿童认知特点的研究较多,人格特点的研究较少,等等。在研究成果严重失衡的情况下,要开发特殊儿童心理学的教材极可能出现“顾此失彼”、“以偏概全”等弊端,而这些弊端可能进一步影响课堂教学出现“有资料的多讲,无资料的不讲”的局面,进而影响课堂教学的效果。

3对策思考。

根据特殊儿童心理学课程建设面临的问题以及原因分析,特提出如下对策以促进特殊儿童心理学课程的建设。

3.1明晰特殊儿童心理学课程的地位。

加强特殊儿童心理学课程的建设首先必须明晰特殊儿童心理学课程在特殊教育专业课程体系中的地位。从特殊儿童心理学的学科地位来看,尽管特殊儿童心理学可归属于心理学的二级学科,但这并不意味着特殊教育专业的课程体系不需要设置特殊儿童心理学课程,道理非常简单,就如同教育学专业必须学习普通心理学一样,因为特殊教育学要遵循特殊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就必须将特殊教育学建立在特殊儿童心理学的基础上,否则特殊教育学就极有可能违背自己原来的初衷,背离特殊儿童心理发展的规律来言说特殊教育工作的特点,这可能是大家都不愿意看到的。由此可见,特殊儿童心理学课程在特殊教育专业课程中的地位是由于特殊教育所遵循的规律所决定的。特殊儿童心理学课程应作为特殊教育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以必修课的形式体现在课程计划中,甚至其应该在特殊教育学课程之前开设,并尽量保证学生在学习了普通心理学的前提下开设。此外,还需考虑特殊儿童心理学在心理学专业课程体系中的地位,目前特殊儿童心理学正在作为心理学的一个分支学科兴起。实际上,心理学发展初期(特别是对脑的各个部位功能定位的研究)的研究对象大多是特殊儿童,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其只作为普通心理学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而存在,强调的是特殊儿童的一般心理特征,忽略了特殊的心理特征,或者说研究特殊儿童不具备什么心理特征是为了证明正常儿童具备某种心理特征,通过正常儿童与特殊儿童比较是为了证明正常儿童的一般心理特征。认知神经心理学的研究明显体现了这一点,它“是以认知能力异常者为研究对象、以认知加工模型为理论框架,通过患者特异性受损和保留的认知环节来进一步推知人类正常的认知结构和加工方式。”特殊儿童心理学弥补了普通儿童心理学对儿童心理发展特殊性的忽视,因此在心理学专业的课程体系中可考虑设置特殊儿童心理学的必修课或选修课。

3.2规范特殊儿童心理学课程内容体系。

特殊儿童心理学课程尽管在有些师范院校特殊教育专业或心理学专业的课程体系中有所体现,但是其各有所侧重的状况说明了特殊儿童心理学的课程内容体系急需规范。首先需要规范的是作为一门学科的特殊儿童心理学课程的内容体系。目前在特殊儿童心理学课程建设尚处于起步阶段的情况下,可考虑通过借鉴普通心理学的内容体系或特殊教育学的内容体系来分别构建出不同的特殊儿童心理学课程体系,前者即通过某章来阐述不同特殊儿童某个方面的心理特点,例如在“特殊儿童注意”一章来讲解智力落后儿童的注意、听觉障碍儿童的注意等,后者即通过每章分别讲述不同类型特殊儿童的心理特点,例如在“智力落后儿童的心理特点”一章来讲解智力落后儿童的感知觉、注意、记忆、思维等。在特殊儿童心理学课程教学与研究时机成熟时可考虑开创性地建立特殊儿童心理学的独特体系;其次是需要规范作为一个学科群的特殊儿童心理学的课程框架体系,即特殊儿童心理学作为心理学的二级学科应如何构建其下属的分支学科(或课程),或许在特殊儿童心理学学科体系尚不成熟的情况下可参照心理学的学科体系来进行。

3.3加强特殊儿童心理学课程教师队伍建设。

特殊儿童心理学课程建设离不开具体的课程执行者与研究者——教师,教师素质的高低不但决定了该课程教育教学的质量,而且决定了课程教材开发与研究的质量,因此重视特殊儿童心理学课程建设,就必须建立一支数量充足、高素质、高层次的特殊儿童心理学课程的教师队伍。但就目前来看,在很多院校特殊教育专业教师队伍不能满足专业教学需要的情况下,可考虑采取合作教学的方式来教授特殊儿童心理学课程,即根据现有教师对某类儿童研究的专长来讲述特殊儿童心理学中的某一部分;或分别聘请心理学专业研究心理过程某一方面有一定特长的教师来兼职,以讲座的形式讲解特殊儿童的心理特点。当然在教师数量有限的情况下,也不必追求讲授所有类型特殊儿童的所有心理特点,如果要做到全面讲述,建议教师可采用探究式教学,要求专业学生将其他类型特殊儿童的某个方面的心理特点进行课后整理或进行实验研究,将整理的研究成果利用教学时间在课堂上进行交流,不断积累资料,充实教案,提升教学质量,实现教学相长。

3.4重视特殊儿童心理学课程教材开发。

特殊儿童心理学教材的开发,不但可以规范特殊儿童心理学授课的内容体系,而且可以为特殊教育专业或其他专业学生提供可供参考的资料。因此,目前极有必要考虑尽快出版一本能解决课程教学需要的教学用书,尽管教材可能会存在某些方面的局限,但可暂时解决课程教学盲目摸索的现状,为从事该课程教学的教师提供交流的平台,便于大家通过边教边研边修的方式不断完善教材。其中一个有效的途径是教师可根据教材的局限性,采用有关学术期刊上具有代表性的文章来弥补教材的不足,并不断将学术期刊上新近出现的新成果来充实已有的教材,并不但修订教材的结构和完善教材的内容体系,最终出版新的教材取代旧的教材。

3.5加强特殊儿童心理研究。

特殊儿童心理学课程的建设需要教学内容材料的支撑,而其中的内容材料更多来自于对特殊儿童心理研究的成果,在目前特殊儿童心理研究呈现蒸蒸日上的大背景下,相关的研究人员应该更多关注特殊儿童心理研究中薄弱环节的研究,例如多重障碍儿童的心理研究,重度障碍儿童的心理研究,特殊儿童人格的研究,特殊儿童认知神经机制的研究,特殊儿童心理发展的纵向比较研究,特别是对特殊儿童心理发展的干预研究,等等。这些薄弱环节的研究成果对于完善特殊儿童心理学的课程建设与充实特殊儿童心理学的教材体系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在研究的过程中还需要特别注意加强特殊教育研究人员与心理学研究人员之间的团队合作,以便相互取长补短、扬长避短,使特殊儿童的心理研究取得突破性进展。

3.6保障特殊儿童心理学课程建设的经费。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特殊儿童心理学的课程建设中,教材开发需要大量的经费支持,包括查找与复印资料的费用,甚至在教师将教材整理成册后还需要支持教材出版的费用;教师专业培训与交流所需的差旅费与培训费;课程教学研究所需的研究经费等。这些经费能否落实,直接决定着特殊儿童心理学课程建设的质量。国家或高校可考虑对特殊教育专业这样更多注重社会效益的专业采取专项经费扶持的政策,以加强对该学科、专业的建设力度,保证学科的可持续性发展和人才培养的质量。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我国货运代理业的现状与发展论文

自上世纪70年代末我国开展会计电算化工作以来,经过20多年的努力,会计电算化从无到有,从简单到复杂,从缓慢发展走到成熟,这项工作已取得了长足的发展。目前我国已有300多家软件公司开发财务软件,有更多的企业使用财务软件。但是在发展进程中无论从会计电算化实践还是会计电算化系统的开发,此项工作都或多或少地受制于相应的制度规定、管理环境、软件水平、基础工作、售后服务等等。

一、我国会计电算化在发展进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单位会计电算化管理制度不完善。

会计电算化工作的开展必须有与之相配套的包括人员管理、使用操作管理、维护管理、档案管理等各种管理及控制制度。目前有些单位却因会计电算化管理制度不完善而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在人员管理方面存在岗位职责不明确,或沿用原来手工会计信息系统的岗位,或岗位设置不完善,系统管理员、系统维护员为同一人;在操作管理方面没有严格的操作规程,或未经培训合格者便上机操作;在维护管理方面没有系统维护制度,维护人员可以随意变动系统参数如系统运行环境原统账的套数等;在档案管理方面存在数据收集不及时,没有严格的档案调用规定甚至出现擅自复制文档现象等等。另外,单位制定的会计电算化管理制度也存在某些同电算化规范相抵触的地方,如科目体系的设置不符合会计制度要求等,这些大多是从计算机技术的角度考虑得多,从会计制度的要求考虑得过少。

(二)会计原始凭证仍是纸张数据。

目前,大多数单位会计电算化工作中所采集的原始凭证都是纸张数据,而这些原始凭证在手工输入过程中有可能出现差错又未能审核出来,再者纸张凭证本身的真实性及信息的完整性也要打个问号。这些问题都是因原始凭证未能电子化而产生的。

(三)缺乏复合型人才。

既懂会计学又懂电子计算机技术的复合型会计人才是实现会计电算化的关键。目前会计部门运用电子计算机的热情和期望都很高,但普遍存在人员素质偏低的问题:会计人员不会操作计算机,计算机专业人员的会计知识又较为贫乏,运行会计软件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不能及时解决和处理,两方面的矛盾制约着电算化的发展与推进。所以加快复合人才的培养工作已是迫在眉睫。

(四)商品化软件与单位会计电算化存在着经济冲突。

一般单位在开始会计电算化工作时都是购买通用财务软件,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企业的业务不断增多,原本购买的财务软件已不再满足企业现行财务管理的需要,这种情况下或是升级已使用软件的版本,或是将本单位的发展需求向原软件公司提出,希望其能给予针对性的解决,但当初购买软件时对其售后服务欠考虑,另外由于市场的作用,软件商的目光总会盯着有着丰厚利润的新用户,因此企业很难与软件商达成共识。

(五)会计电算化信息资源不能共享。

很多单位会计电算化系统只满足财务部门会计核算业务的需要,没有考虑相关部门如人事、仓库、生产等部门之间的资源共享,从而难以为企业决策提供更科学的动态信息;不能充分利用网络,有关的原始资料还没有实现通过互联网来传递、存储、网上开票等;又忽视了网络信息传递方便、快捷的功能,没有利用互联网来披露财务及相关信息。另外,不同商品软件发展的孤立性,也决定了各软件之间很难对同一数据进行解读、转移。

(六)会计电算化涉及范围的局限性。

目前,我国会计电算化仅仅实现了财务会计的电算化,还没有实现管理会计电算化,还不是完整意义的会计电算化。完整意义的会计电算化应该是财务会计电算化和管理会计电算化的有机结合。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数据同源,管理会计电算化就可以采用财务会计电算化提供的数据如原始凭证、记账凭证、账簿,再结合其他数据形成管理数据库,经过分析和计算后形成对企业经营管理有用的预测、决策依据。然而,由于管理会计的.规范性和可操作性都不及财务会计,因此,其在企业推广较难,这就使管理会计软件开发步履蹒跚。

(七)电算化审计工作需要进一步加强。

各类审计组织在审计过程中极少实施计算机辅助技术,大多采用手工方式操作。首先是审计人员尚未掌握计算机审计技术;其次是审计软件开发速度慢;三是相关审计淮则的制定以及计算机审计实务工作滞后于经济形势。最后,由于电算化会计系统本身的脆弱性,如不可预计的环境灾害、计算机硬件或软件的失灵、人为无意的差错和有意的舞弊等,都可能给系统造成无法估计的危害,也无疑给审计工作带来困难,加大了审计风险。

(八)会计软件智能化问题。

企业的决策者们已不满足于财务软件提供的现有信息,企业的经营活动是一个动态的系统,其运行结果与系统内外的数不清的因素有关,特别是国家的经济政策、市场的即时变化,人们的消费心理对企业的决策有着很大的影响,但它们又是不可预测的,面对这样的情形,目前的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还无能为力。如何将这些因素对系统的影响降到最低,是提高决策支持系统智能的关键。随着管理会计电算化的发展,财务软件智能化必将提到议事日程上来。

(九)网络环境下电算化系统的内部控制出现新问题。

4.网络环境下无形资产转移难以控制:实务经济形态中的各种有形资产是一种静态资产,只有借助外界的力量才能转移。但无形资产是一种动态资产,如人力资产的转移无须借助外界的力量,只在利益的驱使下便可发生。

二、解决问题的对策。

(一)加强会计电算化的管理,必须完善会计电算化的配套法规。

鉴于财务软件处理对象的特殊性,处理结果要求高度可靠,在满足一致性、安全性等普通要求的同时,必须符合会计淮则和有关的法律法规,加强电算化会计系统宏观管理。

(二)原始凭证电子化。

单据的电子化将不仅克服纸质凭证因人工传递而速度慢的影响,而且从internet接收之后即可自动确认和转换为记账凭证,使得许多经济业务在其发生的同时其信息就能“实时”地进入企业会计系统,从而大大促进财务核算和管理的速度和效率。因此,电于凭证化必将逐步取代大部分的纸质凭证,这是社会信息化的大趋势。

(三)提高会计人员的业务素质,加大对会计电算化人才的培养力度。

一方面,培养大量能进行电算化系统的实施、构建的高、中层次电算化人才,他们是财务软件开发设计的核心;另一方面,培养大量能够熟练使用财务软件的低层次的电算化人才,他们是普及电算化工作的关键。

管理会计软件商品化通用化比较困难,只能有针对性地开发研究。但是,管理会计电算化是以财务会计电算化为基础的,因为它们的数据同源,财务会计电算化能为管理会计电算化提供所需的财会信息。因此,企业应在实现财务会计电算化的基础上不失时机地推进管理会计电算化,解决管理会计手工操作难的问题,这样才能促进管理会计在企业中的推广应用,真正实现会计的核算职能、管理职能和控制职能。同时,也为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奠定扎实的基础。

特别在网络时代,网络技术的应用给电算化审计的发展带来了契机与挑战,网络时代审计的创新远远不应局限于审计对象、审计技术、审计业务上,应是整个审计理论框架与实务的全方位的创新。网络时代号召审计理论和实务工作者,在互联网连接起来的全球化经济中,掌握现代化信息技术(包括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信息处理技术),对网络时代的审计创新进行全方位的开拓,以保证与电算化会计的发展同步。

(六)随着管理会计电算化的发展,财务软件智能化必将提到议事日程上来。

利用决策支持系统,在系统中除了设计有数据库外,还有方法库,其中预先放置了各种决策方法,可以快速运用这些决策方法处理数据库中的数据,得出在不同决策方法下的系统运行结果,从而为用户得出决策提供参考信息。从理论上未说,如果方法库中放置了足够多的方法,那么,系统便能提供足够多的决策帮助。

(七)加强网络环境下电算系统的管理。

设立防火墙、电子密钥,采用网上公证,分高监控与操作等办法来实现系统内部的有效牵制。

三、会计电算化的发展要顺应信息时代潮流。

(一)会计电算化向网络化的进一步发展。

会计软件的网络化目前大多限于局域网,信息传输的范围小,制约电算化会计效能的发挥,未来的电算化会计将向着广域网的方向发展,信息传输范围大大增加,使会计数据的异地共享成为可能。会计电算网络化将从原来企业内部的会计信息共享,上、下级单位之间的财务信息的传递转变到与外部相关机构的信息共享、与全世界进行信息交流。

网络会计环境是一个集供应商、生产商、经销商、用户和银行等机构为一体的网络体系。

(二)会计电算的发展要适应电于商务发展的要求。

电子商务指利用计算机网络和各类电子工具进行的一切商业贸易活动。电于商务是21世纪贸易方式发展的方向:企业经济活动中的业务数据能够自主地进行双向交流,企业建设自己的电子账簿和电于银行账户划拨资金,企业采购、发货可以通过网络直接进行确认。它正以其低成本、高效率等特征吸引着大多数企业。

电算化会计就是要充分利用计算机及网络技术,从不同的来源和渠道收集企业经营活动中的会计数据、会计资料,按照经济法规和会计制度的要求予以存储、加工,并生成会计信息,向企业内外部各方面传递,以帮助信息使用者改进经营管理,加强财务决策和有效控制经济活动。在网络时代,电算化会计在实现其基本目标的基础上将顺应电子商务的发展。

(三)会计电算化新领域——在线财务报告。

在线报告是指企业在国际互联网上设置站点,向信息使用者提供定期更新的财务报告。其特点是利用国际互联网作为传播媒体,将网络页面数据采用“超文本”的形式,增强了会计信息的时效性、交互性。

在线报告的出现改变了传统的财务报告顺序结构,它的各个组成部分之间建立了超链接,人们可以借助相关链接主动而迅速地搜寻所需信息,企业还可根据不同用户的要求提供更加个性化的财务报告。

在线报告改变了信息披露方式。由于信息链的建立并不局限于财务信息本身,其范围可以覆盖所有与企业经营有关的方面,提高了不同信息处理部门之间信息资源共享的程度。在线报告在美国应用较为广泛,从其现有的在线报告来看,它们往往不是作为一个独立的部分出现在互联网上,而是融合于整个企业的经营情况介绍之中,与各种营销统计数据及其他非数量化信息一起向关心企业的公众展示企业的综合经营情况,有利于准确地把握企业的财务脉搏以及业务活动。

总之,在线报告实现了会计信息的实时追踪,便于财务报告的需求者及时掌握相关企业的第一手资料,为本企业的理性决策提供了方便,实现了企业的在线管理,并利于会计信息系统的社会监督和政府监督。

【参考文献】。

[1]张朝晖.电算化环境下会计人员的困惑和思考[j].工业会计,2003,(5).

[2]刘红.对会计电算化发展现状的思考[j].现代会计,2003,(2).

[3]程昔武.网络时代我国电算化会计发展若干问题探讨[j].技术经济,2004,(9).

我国产业区域融合发展现状及政策走向论文

2.1仿制、创新并举制药行业里能销售真正有价值产品只有一种:就是患者使用药物。

创新不仅仅是个学术过程,更是个商业过程,企业创新首先应当从需求开始,进而寻找满足此种需求功能,由功能来确认技术构思,由技术构思来考虑技术方案,这样就可降低产品研发技术上的风险。

在制药业方面,产业链分成上游创新的阶段、中游物质的分离阶段、产品的加工阶段、下游的营销策划阶段及渠道分销等。

而生物药品研究开发的方式应该趋向一体化,从研究试验到生产到市场整个的过程要实行一体化,创建企业、研究机构一体化联合体,于技术、资金、市场、人才与管理互动式发展,相互渗透。

2.2拓宽融资的渠道公开的资本市场里融资可为产品处于成熟的阶段生物制药类企业提供资本的渠道,但对大部分处于初创期或种子期的企业由于缺少稳定的现金、现实商品化的产品、可靠偿债的能力,难以从间接的资本市场来获得支持(比如银行类金融机构提供债权性的资本),并且高额的负债所产生沉重利息负担会极大制约企业后继的发展。

国外风险基金在逐渐地进入中国,包含大型生物制药公司和技术公司在内跨国企业使用联盟等方式对我国的生物制药类企业进行投资,及我国自身的私募基金、风险基金等发展,还有呼之欲出创业板,于我国生物制药类产业发展将会起到强大推动作用。

我国的生物制药类企业只有增强项目的运作能力,才会有效地融合金融和生物制药技术,形成围绕企业成长的全面的发展链,进而构成项目运作良好的循环。

2.3进行标准化的管理国际贸易中,欧美发达国家凭借自身的经济、技术优势,制定苛刻的技术法规、技术标准和技术认证的制度,于发展中国家出口交易产生极大限制作用。

医药的贸易也成为欧美国家使用技术壁垒里最频繁领域之一。

浅析我国高等级公路软基处理研究现状与发展论文

1。1设计质量不高在对软基路基进行设计时,很多施工单位都存在设计方案质量不高的问题,这主要是因为人员对软基改善问题不够重视,而且没有考虑公路所处的地理环境,在施工前没有对这一地区的地质情况进行了解。软基是一种较难处理的地质,在设计处理方案时,应结合沿途水系统,否则会影响处理的质量。1。2设计人员素质不高软基处理是一项专业性较强的工作,其对工作人员有着较高的要求,但是很多施工单位的设计人员自身专业素质不高,在处理软基时缺乏工作经验,设计方案存在的漏洞与缺陷比较多,这极大地影响了设计文件与图纸的质量。公路工程一般施工周期比较长,设计人员需要综合考虑影响因素,否则公路路基路面施工的质量会大大降低。1。3软基处理方法不当在对软基进行处理时,需要采用适合的施工方案,这是一项重要的工作,也是延长路面使用寿命的有效措施。在实际施工中,很多施工单位采用的技术与设备比较落后,但是一些高速公路工程对软基处理技术要求比较高,相关设计人员没有考虑到不同公路工程对软基处理方法要求的.差异性,采用的是传统的工艺技术,从而导致很多路段出现了排水系统不合理等问题。施工单位考虑不够周全,采用的技术方法不当,导致软基的处理效果大打折扣,从而引起了较多的路面问题。

我国产业区域融合发展现状及政策走向论文

1.1总体概述我国的生物制药业起步比较晚,经过20多年的发展,基因工程药物作为核心研制、开发与产业化己具备了一定的规模。

当前我国注册生物技术类公司有400多家,已经取得基因工程类药物试产或者生产批文企业占到四分之一,主要分布于一些经济发达省、市及地区,比如北京、上海、浙江、广东、山东、江苏等地。

近十几年来,我国开发了一大批新特效类药物,大大解决过去使用常规方法不能够生产或生产成本非常昂贵药品生产技术的问题,这些药品可分别用来防治诸如遗传性、心脑肺血竹、免疫性、肿瘤、内分泌之类严重威胁到人类健康疑难病症,并且在避免毒副等作用明显要优于传统类药品。

1.2突出的问题。

1.2.1创新研发不足在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后,中国必须要遵守《同贸易有关知识产权协议》,于专利期内如果仿制某类新药,开发一方有权索要4-10亿美金赔款。

国际的大型生物制药类企业,研发的费用可占到销售收入20%以上,在这个方面我国的生物制药行业长期处在弱势的情况。

引发国内生物的制药业缺乏创新原因就在生物制药类企业于研发思想意识上比较落后,新药的研发过程沿用了学术工作方式,先从文献索引开始,在实际上仍然是走一条模仿的道路,缺少原创性。

在一方面,科技研究所研究成果,多数还沉淀于实验室或保险柜;另一方面,比较于产品的创新,企业更加注重于现有产品改革及提高。

这样的结果就是,创新的成果市场的转化率很低,离产业化、规模化的需求仍有非常大的距离。

1.2.2融资的渠道不畅作为高新技术类行业,生物制药的产业特点决定它需要前期资本的投入很大,因此除了企业的自身盈利积累及政府的资助以外,资本融通问题就变得至关重要。

风险投资机构在生物制药投资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是因为投资的收益不理想,最近几年来投资大幅减少,由全面投资转变为重点投资。

因为风险投资的明显导向作用,引起其他方面投资纷纷的缩水,这都严重阻碍我国的生物制药业发展。

1.2.3混乱的产业格局我国的生物制药业未形成一定的格局,产品生产进入了壁垒期。

国内企业于市场风险的估计不足,对于一些国外畅销类产品,生产能力严重过剩,引发整个市场低水平的恶性竞争。

除最初几个产品先上市企业得到盈利以外,大多企业难以获得大的毛利率,在些甚至处在亏损的边缘。

浅析我国高等级公路软基处理研究现状与发展论文

2。1软基处理时需要注意的问题软基处理是整个公路工程中重要的工作任务,施工单位一定要重视这项工作,还要加强对路基的加固处理。施工人员的技术水平极大地影响着软基处理的效果,所以施工单位要加强对施工人员的培训,使其掌握先进的技术。下面笔者结合自身经验,对软基处理中应该注意的问题进行介绍。首先,处理好石灰原料。在对软基进行处理时,首先要处理好施工原料,石灰是路基施工中常用的填筑材料,为了保证软基处理的效果,相关工作人员需要对石灰进行充分的消解,这一过程需要做好石灰原料的保存,因为在石灰消解后,如果碰到下雨天气,石灰会再次被消解,含水量会大大增加,这样的原料会导致路基出现膨胀,并且影响了路面的平整度。石灰是一种比较容易受潮的材料,在对其进行保存时,应覆盖一层塑料布,而且存储的时间不能过长,会降低其各项性能,影响了软基处理的效果。其次,施工人员要注意控制湿土的含水量,湿土的含水量是衡量软基处理效果的重要指标,一般情况下湿土的含水量不能超过30%,但是有的施工场地环境比较特殊,施工单位赶在雨季施工,碰到雨水多发的季节,湿土的含水量会大大增加,不利于软基处理工作顺利进行。如果施工环境的温度比较高,会导致湿土的含水量过低,路基的表面会比较干燥,增加了路面裂缝出现的概率,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施工单位需要对湿土进行粉碎以及翻晒,只有保证湿土的含水量达到要求,才能进行回填。总之,湿土含水量对软基处理效果影响较大,施工人员一定要重视这一问题。最后,控制好填筑土的厚度。软基处理中,施工人员还需要做好填筑工作,控制好填筑土的厚度,实际厚度与设计要求不符,会导致在实际施工中流程比较繁琐,增加施工人员的工作量,延长工程的工期,从而导致整个施工项目无法按期交付。填筑土厚度过大,会增加碾压与整平工作的难度,而且路基的稳定性会大大降低;填筑土厚度过小,会缩短路面的使用寿命,从而导致施工单位出现返工的情况。2。2提高对软基处理工作的重视程度为了保证软基处理的质量,施工单位需要对施工人员进行培训,提高施工人员对这项工作的重视程度。当前社会,对公路路面的施工质量要求越来越高,这主要是因为汽车的数量不断增加,交通运输行业发展较快,公路的运输量比较大,如果路面施工质量不高,会出现较多的路基损害问题,不但增加了维护的成本,还会影响运输行业的发展。施工单位只有从思想上重视这一工作,才能对软基处理技术进行不断的完善,从而提高公路整体施工质量。

我国信息产业发展论文范文

摘要:电子信息产业作为高新技术产业,不仅仅是在技术创新在工业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大,而且是野生的全球化程度最高的产业之一,它的每一个环节的价值活动都在世界范围内。然而,产业链是一组与内在联系的产业,产业链分析提供一个新的视角来观察产业发展,每个链接是了解和判断行业竞争能力、决定产业竞争优势的一个强有力的工具,并为政府和企业战略决策提供了一个有效的思维方法。本文一方面,全面整理了产业价值链的概念和特征,另一方面,分析探讨了全球电子信息产业价值链的现状。同时,本文立足于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对其集群、机制等进行了深入研究。

一、研究目的与研究意义。

在当今世界经济突飞猛进、世界经济的全球化和一体化的时代,由于各国经济竞争的加剧,竞争的焦点也由传统的生产要素如土地、劳动力和资本等要素,转向人才、技术、信息等高新技术产业。电子信息产业作为主要的高科技产业之一,已成为发展的重点。并且,经济全球化和一体化的加快,电子信息产业的世界将会变得越来越激烈的竞,,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电子产品消费市场的中国市场,将成为世界的焦点电子信息产业在未来的市场竞争。

疲软的基金会和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国电子信息行业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我们必须把握的关键问题,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的电子信息产业技术创新能力很弱,导致中国电子信息产业的整体竞争力很低。因此,我们非常有必要系统地研究电子信息产业技术创新的发展规律,分析电子信息产业技术创新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借鉴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提出推动中国电子信息产业持续快速发展的对策。

二、文献综述。

国内外学者已经对产业技术创新能力和电子信息产业的有关方面进行了多角度的研究,为本文的分析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实证经验。美籍奥地利经济学家约瑟夫・熊彼特在1912年发表的著作《经济发展理论》中,首次提出了“创新”这一概念,从而开创了创新理论的先河。并于1912年提出“创新”一词时认为:“创新”是指企业家将“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的一种从未有过的新`组合”,引入生产系统以获得“超额利润”的过程。兰斯・戴维斯和道格拉斯・诺斯等人,把熊彼特的“创新理论”与制度派的“制度”结合起来,研究制度的变革与企业的经济效益之间的关系,由此创立制度创新经济学这样一门新学科,从而丰富和发展了“创新理论”。wazl(1996)的研究表明,创新的区域集中与集群内技术等要素的溢出效应密切相关。begrmna&feser(1999)概述了集群的创新优势来源:外部经济、创新环境、合作竞争与路径依赖。mecua(1997)的实证研究显示,通过创新群内公司间的交互作用最有可能有效地产生创新。

三、电子信息产业的一般特征。

1.知识密集和技术含量高。

在电子信息产业,产品是科技知识和高素质人才的创造性劳动的结晶,主要生产要素是高素质的研究人员和先进的科学技术知识,其中物质资源的成本在其值较低。

2.研发投入高。

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和电子信息产业的竞争,高研发的电子信息产业的特点越来越突出,它被认为是由电子信息产业领域的领先技术和企业持续成功的关键。

3.产品更新快、竞争激烈。

所谓的升级换代产品是一个新产品代替旧产品,如果新产品比旧产品好,新产品将会限制老产品销售或卖不出去,产生新老产品的升级。一般而言,电子信息产业的升级产品更快,如,根据洗涤剂行业典型的产品生命周期为5年。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电子信息产业价值链的各个环节在不同的区域共同发展,目前已形成,每个链接在相应的区域集聚发展网络的协调发展。但该地区在电子信息产业价值链的立场是不一样的。

作为国家重点发展的高技术产业,电子信息产业在中国最近二十年取得了快速发展,并在世界地图的电子信息产业中占据了举足轻重的地位。根据中国在2004年第一次经济普查数据,在整个制造业、电子信息产业,在短短不到6%的就业和不到9%的总资产,就创造了营业收入的12%。尽管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已经吸引了许多学者的关注,但由于缺乏数据在系统中,学术界对该行业技术水平和创新能力仍然是有争议的。

在产业发展方面,一方面,要实现集群战略,实现主导产业,上游和下游相关行业集聚,加强企业之间的交流与合作,降低生产和交易成本,促进科技创新,促进专业化分工,培养良好的区域创新环境,开发一批技术、品牌、竞争的中国企业,扎根于当地和跨国公司,提高我们的立场在全球电子信息产业链。另一方面,实现分工的策略,既要在企业间实施分工的做法,也要在空间上认为因地制宜是整确的,每个链接的电子信息产业链最适合当地发展,实现最优配置。,应该根据实际情况,坚持“行动”而是的原则,选择最适合自己的发展,使工业和链接到分工的基础上广泛的密切合作。

这就要求我们做到以下几点:

1.抓住机遇,在工业发展上创造良好的环境,促进电子信息产业集群的发展;

2.强化合作,在产业发展上实施梯次战略;

3.充分重视市场的作用,利用本土化优势,重点发展销售、服务环节。

参考文献。

[1]王缉慈,等。超越集群:中国产业集群的理论探索。北京:科学出版社,2010。

[3]李国平,卢明华,北京高新技术产业价值链区域分工研究)-+,地理研究。

[4]董云庭,中国电子信息产业竞争力分析,中国工业经济。

[6]湖北电信网站,中国将加快电子信息产业结构调整[n],2005.

我国信息产业发展论文范文

摘要: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我国的各行各业也在飞速的发展。电子信息产业对国家社会经济发展和竞争力的提高有着的巨大作用。经济的发展离不开科技的支持,而科学的发展很大程度上决定于信息的发展,特别是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电子行业的发展好坏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体现,所以世界各国都十分重视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问题。

进入信息时代以来,高新科技在人们的生活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而现代高科技大部分都可以归为电子产业,尤其是高、精、尖的技术在电子行业运用的越来越多。电子信息业可以说是现代科技的绝佳体现,可以这么说它是其他行业赖以生存的重要条件,同时体现着一个国家的核心竞争力。

根据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呈现出来的特点,将我国的电子信息业的发展分为三个阶段,分别是初步建立时期、大规模发展时期、市场成型时期。下面就对这三个阶段分别作简单的介绍:1.初步建立时期。从1978年到九十年代,我国电子信息产业正处于初步发展阶段。这一时期的电子信息产业的性质开始发生转变,从以前的以生产军工产品转为军工和民用产品相结合的格局。在这一阶段,我国的电子信息产业开始积极向外国学习,借鉴他们的成功经验,引进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经验,使我国的电子信息产业得到了很大的发展。2.规模化发展时期90年代以后到21世纪,我国开始进入信息化时期,这一时期我国的电子信息产业呈飞速发展的态势。这一时期,我国在电子信息行业投入了大量的财力、物力、人力,国家扶持了一大批信息科技工程,这些工程的实施和发展为我国电子信息行业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市场。3.市场成型时期。21世纪至今,我国的电子信息产业开始进入全球化的阶段,在这一时期,我国既要完成大规模的电子器件订单又要加大力气研发新的技术,以期追赶上国外电子信息行业的发展。同时还要不断地研究国外的技术标准,形成统一的规范,进而使得全球化的电子信息产业形成一条巨大的产业链。

虽然我国的电子信息产业起步比较晚,但是经过几代人的不懈努力,我国的电子信息行业取得了骄人的成绩。总的来说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发展速度日益加快,对gdp的贡献极其明显。这是显而易见的,电子行业已经取代服务业,为我国gdp的增长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2)电子信息产品成为外贸出口新的增长点。我国抓住了经济全球化这一大趋势,在传统工业结构的基础上增加对电子信息行业对外出口的扶持力度,使我国电子信息产品的对外出口量连年递增。(3)科研开发实力得以增强,不少科研成果已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科学技术的发展为电子信息行业注入了新的活力,我国加大了对信息行业的投入比例,我国电子信息行业的发展迈上了新的台阶。(4)大力改善工业布局,努力提升劳动力结构。(5)发展前景非常乐观。未来我国电子信息行业的发挥余地还很大,发展前景十分良好。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电子信息行业仍不算十分发达,特别是没有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优势品牌。目前我国的电子信息行业仍存在诸多问题,集中体现为:(1)人力资源落后。虽然我国人口众多,人才数量也为数不少,但能独当一面进行创新性研究的专业人才还是十分稀缺,这就使我国在电子信息产业的研发领域还存在很大空白,与发达国家的差距还很明显。(2)环境资源劣态。存在的主要问题有:电子信息产品假冒伪劣现象非常严重(在软件等方面的表现尤为突出)。侵犯知识产权的现象时有发生。这就导致了我国的电子信息产业市场秩序比较混乱,缺乏公平竞争环境,不利于新技术的研究开发。(3)产业结构亟待优化。虽然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在规模上名列世界前茅,但是几乎没有可以称得上是世界顶尖品牌的企业。中国电子信息产业没有实现升级,各企业也缺乏核心的竞争力。因此,中国电子信息行业急需产业结构升级。

(一)政府加强宏观调控。

电子信息产业在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中占据很重要的位置,它不仅为老百姓提供了便捷舒适的生活环境,而且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体现。因此在未来,国家和政府必定会更加重视该产业的发展状况,加强宏观调控。重点关注市场的公平度、自由度,加强对市场的监管力度。从法律法规上完善市场机制,保证电子信息行业安全、有序发展。

(二)产业结构会进一步调整。

目前,我国的电子信息产业开始面临市场经济下自由竞争的巨大挑战,市场结构混乱、产品质量无法保证。因此,在未来几年,电子信息产业的产业结构会得到进一步的调整和规范,主要有以下几个部分:第一,逐步形成具有竞争力的产业链,同时带动相关产业的建立和发展。第二,不断吸引国外的资金和技术,为国内的电子信息产业注入活力。第三,经济发展方向转变为以创造力为主导,不断提高自主研发和制造的能力。

(三)与其他相关技术共同发展。

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离不开其他产业的支持。特别是与其有密切联系的技术、通讯行业。主要表现为:第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使得各项技术向着同一个方向发展,它们之间的交接之处越来越多,因此电子信息产业与其它产业之间必须相互促进,相互融合,共同发展。第二,独立发展的电子信息产业在未来是无法立足的,必须与其他产业相结合,取长补短,才能为电子信息产业提供更广阔的空间。

四、结束语。

电子信息行业是一个新型的行业,它的发展最终还是要依赖于科学技术的发展。虽然我国的电子信息行业起步比发达国家晚,但我们取得的成绩有目共睹。虽然我国的电子信息产业中存在诸多问题,和发达国家还有一定的差距,但毕竟已经有了很好的起步。随着我国经济的大幅度发展和新的科学技术的应用,我们有着消费潜力巨大的市场和一大批专业的高素质人才,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们也会有令自己引以为豪的名牌电子产品。本研究只是较为粗浅的对我国电子信息产业稍作分析,希望能对同行有所帮助。

参考文献:

[1]吴俊杰。后危机时代我国电子信息产业竞争力研究[d].武汉:武汉理工大学,2012.

[3]丽娜。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历程与发展现状分析电子[j].技术与软件工程,2013(18).

浅析我国高等级公路软基处理研究现状与发展论文

摘要:在推动我国由“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进程中,亟待进行工业设计创新。基于工业设计精、准、细的概念,结合我国工业设计的发展现状,阐述了我国工业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创新设计的举措。我国的工业设计产业起步晚,存在着重视力度不够,创新性不足等瓶颈。只有通过人才培养、政策扶持、品牌建设等举措,才能够更好地推动我国工业设计的创新性发展。

关键词:工业设计创新;“中国创造”;政策扶持;品牌建设。

创新是技术进步的源泉。技术创新及系统组合才能推出新产品、新业态的发展。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和转型,设计得到了人们的广泛重视,设计的概念和对象已经不仅局限于技术层面,而是经过延伸发展,形成了一种新的文化现象。工业设计本身就是一种意念、想象的创造性活动,能够赋予产品新的形态、品质、品种和规格。本文阐述了工业设计的本质,分析了其发展现状,最终提出了创新举措。

1工业设计的本质。

1.1工业设计理念。

工业设计强调两种融合:一是科学和艺术相结合;二是环保与节约资源、资源利用相融合。工业设计主要是指以美学、工学、经济学为基础,对工业产品进行的设计。工业设计是各种设计的总称,主要分为环境设计、传播设计、产品设计、设计管理这四大类。工业设计也被称为工业产品设计学,像人们常提及的造型设计、ui设计、平面设计、广告设计、包装设计、动画设计等都属于此类别[1]。工业设计主要通过结合美学、人机工程学、心理学、社会学、色彩学等方面实现创造活动。

1.2工业设计领域。

工业设计分为狭义和广义。狭义的工业设计是指专门的产品设计,像家具、交通工具、电子设备等方面的设计,针对的是人对于自然开发中所具有的工具需求的响应;而广义的工业设计是指为了达到目的,采用一切现代化手段进行服务和生产的设计过程[2],不仅包括产品设计,还包括产品的环境艺术设计和视觉传达设计。

我国产业区域融合发展现状及政策走向论文

我国地域辽阔,拥有非常丰富的药材资源,而且在质量跟种类上面,一直排名在国际前列。

针对目前国际生物制药产业不断发展的现实情况,我国生物产业需要逐渐发挥出自身优势,能够通过优化生产方式来逐步提高生物制药企业的生产经营效益。

例如,在天然植物药资源上,我国需要重视对中草药有效生物活性成分的发酵生产工作。

当中草药在完成了发酵跟酶化之后,便可以提取中草药中的有效成分,进而激发了生物活性。

所以,我国需要在生物制药产业发展的过程中,逐渐利用好我国中草药资源众多的优势,能够在采取现代生物技术进行大规模工业生产的基础上逐步将生物活性成分提取出来,进而为发展中国特色生物制药技术奠定良好的现实基础,从而促进我国生物制药产业研制技术水平的提升。

当前来讲,我国的甘肃省正开始积极利用自身得天独厚的药材资源优势来发展中藏药产业以及生物制药。

2.2实现产业化。

我国要想逐步提高生物制药产业的发展水平,就需要实现产业化生产经营,能够通过高等院校来培养优秀的生物制药研发制作人才,从而为生物制药产业的创新发展提供良好的智力支撑。

我国需要逐步提高生物制药企业跟科研机构的融合力度,使生物制药企业能够通过外包的方式来构建良好的技术同盟关系,从而达到优势互补、互相发展的目的,进而实现了生物制药企业生产经营效益的提升。

生物制药企业将一些技术性较强的研发内容提供给一些实力较强的小型公司来进行研发,可以逐步提升新药的研发效率,加快将技术转变为生产力的速度。

所以,我国实现生物制药的产业化建设,可以有效拓展生物制药企业的发展空间,为其带来更多的利润。

2.3依托相关领域。

生物制药产业属于一种高科技行业,一般会涉及多种学科。

所以,生物制药产业需要依托相关领域来逐步拓展自身的生存空间。

例如,生物制药产业需要跟材料科学、信息技术、图像处理以及微机电系统有机融合在一起,进而为药物研究设计奠定良好的技术基础。

生物制药企业运用计算机模拟技术以及图像技术能够对特定功能属性分子进行分析,进而提高新药的设计研发效率。

因此,生物制药产业需要逐渐跟其他技术领域相融合,从而提升自己未来的发展空间。

3结语。

总而言之,随着经济社会的进一步发展,生物制药产业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也会越来越得到凸显。

因此,我国需要加强对生物制药产业的自主创新研发建设,进而逐步提高我国生物制药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参考文献:

[4]孙艳艳,王大博.浅谈我国生物制药产业的现状及发展前景[j].黑龙江科技信息,,14:147.

浅析我国高等级公路软基处理研究现状与发展论文

交通运输行业发展越来越快,汽车数量的增加使得路基路面承受的车载压力越来越大。为了延长公路的使用寿命,施工单位在设计与施工时,需要优化设计施工方案,尤其要做好对软基的处理,这样才能保证路基路面出现的损坏最小。软基是一种较难处理的路基,施工单位应对路面设计方案进行试验与调整,保证软基的强度符合施工设计要求。软基路面常见的质量问题包括沉降、塌陷等,这不但影响了路面的美观性,还增加了交通安全事故出现的概率。

我国产业区域融合发展现状及政策走向论文

摘要: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越来越重视健康生活。

在科学技术不断进步的前提下,我国的生物制药产业开始逐渐兴起。

目前来讲,无论是提高人们的健康生活水平,还是制药企业为了拓展自身的发展空间,生物制药产业都将在我国的国民经济发展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现实作用。

生物制药拥有靶向性强、毒副作用小以及生物药物的药理活性高等诸多优点,因此在环保业、畜牧业、农业、食品加工行业以及医疗卫生事业等领域逐渐得到了推广及应用。

关键词:生物制药;现状;发展建议。

1我国生物制药产业的现状。

1.1缺乏一定的创新能力。

目前来看,发达国家制药业的主要收入来源便是“重磅炸弹”药物。

但是,当前我国国内的生物制药企业中,只有天津的天力士集团生产的“复方丹参滴丸”达到了这样的目标要求。

所以,这便反映出了我国生物制药产业缺乏一定的创新能力,在国内生物制药企业之中,缺少一些国际知名产品。

创新能力不足的话,就会导致我国生物制药产业的发展水平受到影响。

我国生物制药产业跟国外相比较,最大的差异便是在对原创性药物的研究上面。

目前我国有将近百分之九十的药品都是属于仿制药,没有掌握独立自主的制药技术。

导致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不仅仅是研发水平的限制,还因为仿生药物能够花费较少的投入来获取更大的收益。

例如,pcr诊断试剂可以获取超出成本大约十倍的利润。

所以,许多生物制药企业便开始进行仿制,这就出现了同种产品被多家制药公司重复仿制生产的现象。

这种情况的发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产品的销售数量,而且还不利于提高生物制药企业的市场核心竞争力。

1.2存在较小的投资比例。

生物新药的研发通常需要大量的时间以及资金的投入,在发达国家,一种新药的研发通常需要十到十五年的时间,而且成功率只有万分之一,但发达国家还是一如既往重视对新药的研发。

因此,为了逐步提高我国国内的生物制药研发水平,需要国家加大对生物新药的研发投入。

根据相关调查统计显示,发达国家在生物制药的研发投入上面通常都会占总产值的百分之十以上,但我国在生物制药的研发投入上面,却只有发达国家的十分之一。

这种在生物制药研发投入上较小的情况,无疑影响了我国国内生物制药产业的.发展水平,进而在跟发达国家竞争时,往往容易失去先机。

所以,我国需要逐渐加大对生物制药产业的研发投入。

1.3生产技术产研脱节。

生物制药在具体研发上面,通常需要上游跟下游技术的有效配合。

就像是基因工程药物一样,上游技术一般是构建基因工程菌,会涉及目的基因的合成、纯化以及测序等环节。

与此同时,还需要进行基因的克隆、导入、培养与筛选工程菌。

下游技术通常会涉及纯化目标蛋白以及工艺放大,需要有效保障产品质量。

我国在生物制药产业的一些研发领域之中,虽然上游技术与发达国家相比较,只落后了几年,但在下游技术上面,却跟发达国家之间拥有超过十年的差距。

所以,因为下游技术的落后,便无法达到生物制药产品研发生产的目标要求,从而影响了我国生物制药产业的进一步发展。

2.1优化生产方式。

我国地域辽阔,拥有非常丰富的药材资源,而且在质量跟种类上面,一直排名在国际前列。

针对目前国际生物制药产业不断发展的现实情况,我国生物产业需要逐渐发挥出自身优势,能够通过优化生产方式来逐步提高生物制药企业的生产经营效益。

例如,在天然植物药资源上,我国需要重视对中草药有效生物活性成分的发酵生产工作。

当中草药在完成了发酵跟酶化之后,便可以提取中草药中的有效成分,进而激发了生物活性。

所以,我国需要在生物制药产业发展的过程中,逐渐利用好我国中草药资源众多的优势,能够在采取现代生物技术进行大规模工业生产的基础上逐步将生物活性成分提取出来,进而为发展中国特色生物制药技术奠定良好的现实基础,从而促进我国生物制药产业研制技术水平的提升。

当前来讲,我国的甘肃省正开始积极利用自身得天独厚的药材资源优势来发展中藏药产业以及生物制药。

2.2实现产业化。

我国要想逐步提高生物制药产业的发展水平,就需要实现产业化生产经营,能够通过高等院校来培养优秀的生物制药研发制作人才,从而为生物制药产业的创新发展提供良好的智力支撑。

我国需要逐步提高生物制药企业跟科研机构的融合力度,使生物制药企业能够通过外包的方式来构建良好的技术同盟关系,从而达到优势互补、互相发展的目的,进而实现了生物制药企业生产经营效益的提升。

生物制药企业将一些技术性较强的研发内容提供给一些实力较强的小型公司来进行研发,可以逐步提升新药的研发效率,加快将技术转变为生产力的速度。

所以,我国实现生物制药的产业化建设,可以有效拓展生物制药企业的发展空间,为其带来更多的利润。

2.3依托相关领域。

生物制药产业属于一种高科技行业,一般会涉及多种学科。

所以,生物制药产业需要依托相关领域来逐步拓展自身的生存空间。

例如,生物制药产业需要跟材料科学、信息技术、图像处理以及微机电系统有机融合在一起,进而为药物研究设计奠定良好的技术基础。

生物制药企业运用计算机模拟技术以及图像技术能够对特定功能属性分子进行分析,进而提高新药的设计研发效率。

因此,生物制药产业需要逐渐跟其他技术领域相融合,从而提升自己未来的发展空间。

3结语。

总而言之,随着经济社会的进一步发展,生物制药产业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也会越来越得到凸显。

因此,我国需要加强对生物制药产业的自主创新研发建设,进而逐步提高我国生物制药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参考文献:

我国产业区域融合发展现状及政策走向论文

摘要: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越来越重视健康生活。

在科学技术不断进步的前提下,我国的生物制药产业开始逐渐兴起。

目前来讲,无论是提高人们的健康生活水平,还是制药企业为了拓展自身的发展空间,生物制药产业都将在我国的国民经济发展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现实作用。

生物制药拥有靶向性强、毒副作用小以及生物药物的药理活性高等诸多优点,因此在环保业、畜牧业、农业、食品加工行业以及医疗卫生事业等领域逐渐得到了推广及应用。

关键词:生物制药;现状;发展建议。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