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半年工作总结(精选15篇)

时间:2023-12-13 23:19:43 作者:梦幻泡

通过对工作的总结,我们可以看到自己在过去一个月内的成长和进步。以下是一些值得借鉴的月工作总结范文,通过对这些范文的学习,我们可以提高自己的工作水平和绩效。

社会主义农村建设半年工作总结

受楚雄师范学院委派,作为云南省第三批新农村建设工作队员之一,我于2月到元谋县姜驿乡担任新农村建设工作队队长,兼任乡党委副书记。现将近一年来的工作作总结。

一、加强学习,提高农村工作的理论水平和政策引导能力。

新农村建设工作队员担任“六大员”的职责,针对没有农村工作经验的实际,我不断学习,以提高自身农村工作的理论水平和政策引导能力。一是认真学习学院组织人事部出台的相关文件和工作队员管理规定,听取前两批工作队员的经验报告;二是认真学习省、州、县三级出台的管理措施;三是认真学习元谋县新农办下发的工作简报和材料汇编。通过学习,迅速弥补了自己农村工作经验缺乏的困难,对新农村建设的性质、特点和要求有了较深的认识,为工作的开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在认真学习文件和材料的同时,通过参加各级各部门召开的新农村工作会议,进一步提高了自身素质,如楚雄师范学院召开的动员会、省级下派新农村建设工作队视频动员会、元谋县第三批新农村建设工作动员会和元谋县20农村工作会议等。我认真领会会议精神,使会议精神转化为促进自身工作热情和能力提升的强大动力。

二、深入基层,走村串户开展工作调研。

前期工作以调研为主。姜驿乡是一个集高寒、冷凉、民族、贫困于一体的山区乡镇,民族众多,社会结构复杂,党的方针政策和各项惠农措施在执行过程中的难度很大。在乡党委政府的关心领导和村委会干部的支持配合下,我利用到各村委会进行工作考核的机会,深入全乡开展工作调研,对全乡的土地、人口、民族、男女比例、年龄结构等自然情况作深入了解,并专题调研姜驿乡基层党建工作。其间,我们几次上白果,下太平,徒步翻越马腊梁子,深入民族宗教复杂的'贡茶村委会,与基督教堂负责人面对面地交谈,宣传党的民族宗教政策。调研结束后,撰写出《加强组织建设提高执政水平——姜驿乡基层党建工作调研》的报告,为进一步加强全乡党建工作提供理论支持。此外,还重点调研各村委会、村组的经济发展情况,认真分析当地经济支柱产业运行情况,对比出优劣势,帮助当地干部群众积极思谋摆脱贫困、走向富裕的路子。

三、倾听群众呼声,力所能及地为干部群众排忧解难。

争取资金支持地方建设。针对调研过程中发现的困难,我作了认真对比和思考,并将工作思路向原派出单位领导作了汇报。学院党委李副书记不辞辛劳,远赴姜驿看望指导,并协调资金给予大力支持。其中,为姜驿乡中心学校购置了总价值为13000余元的700册图书建成一个图书室,为姜驿、糯拉蚱两个村委会的部分农户购买了1000余元的农用物资作结对帮扶。

协助村干部做好日常工作。在工作过程中,我以满腔的热情和责任感,积极协助村委会干部做好日常工作。一是热情接待群众来访,协助办理相关事项;二是认真填写抗震救灾及各类扶贫救助物资发放数据,配合村干部做好群众拆除危房和移民搬迁的动员工作,整理村委会个人和集体抗震救灾先进事迹材料;三是协助村干部制定村规民约和工作制度,清理各种档案材料,完善议事程序,规范工作程序;四是协助村干部做好姜中村自来水管道架设的勘探和测量工作,协助贡茶村委会实施好少数民族散杂居工程项目;五是到小海子村统建点参加绿化植树活动,参加水平石、姜驿等村委会的河道、沟渠的疏浚工作;六是协助相关部门举办党员培训班和农村致富能手培训班,共培训党员、致富能手300人次;七是围绕中心,协助乡村干部做好新农合收缴和林业改革工作,以扎实的作风展现工作队员的风采。

当好党委政府的得力助手。一年来,我紧紧围绕乡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出色完成各项任务,确保工作有条不紊着力推进。首先,拓展宣传途径,通过广播、报刊和互联网等信息平台,及时传递党委政府的声音,反映姜驿乡经济社会发展的成就。一是对乡九届人大二次会议进行及时报道;二是对乡党委庆祝建党88周年庆祝暨表彰活动进行及时报道;三是对姜驿乡新农村建设工作的开展情况进行及时报道,所撰写的新闻稿件,已被各类媒体采用。其次,发挥特长,以文学作品的形式反映姜驿的历史文化与现实面貌,让外界地认识姜驿,了解姜驿,所撰写的长篇散文《风雨苍茫姜驿道》在《元谋文艺》等刊物相继刊出后,被、中国龙韵书画交易网等网站以显要位置,以此文为脚本的dv拍摄正在进行之中,产生了一定的社会影响。再次,圆满完成“8.30”地震周年纪念活动的相关任务。一是经过艰苦奋战,做成五块反映地震周年建设成就的宣传展板,图文并茂,视觉效果强烈,受到了上级领导和当地干部群众的好评;二是完成专场文艺演出舞台的搭建、管理及现场秩序的维护工作。

全心全意为群众办实事。我非常重视与基层群众的关系,把一点一滴为民办实事作为永恒的理想信念与工作要求。面对基层群众上街照相难的实际,我们到画匠、七嘎等地为村里80岁以上高龄的老人拍照,无偿地为他们洗印照片、办理低保和健康补贴等各项手续。于细微处见精神,这些事情,在我们看来微不足道,却为当地群众提供了极大的便利,解决了实际困难,受到了干部群众的感激与好评。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半年工作总结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的xx届五中全会提出的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开展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是档案部门以人为本、服务经济建设的责任。今天本站小编给大家整理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201x年度房道村新农村建设工作,是在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与指引下,村两委班子及全体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配合下开展的,两委班子高度重视,真抓实干,在狠抓落实、重在发展上下功夫,坚持以人为本,树立科学发展观,积极推进新农村建设,为我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明年的工作进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现将今年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今年的工作情况:在去年的基础上,再充分发挥农民自主创新意识,正确引导,树立正确的科学发展观,全村各项工作稳步推进。

1、农业生产:房道村现有土地面积22486亩,其中水田面积2217亩,毛竹林4500亩,用材林地13000亩。水稻种植是1202亩,西瓜种植是603亩,蔬菜种植面积是417亩。全年木材生产约xx立方米。今年粮食、蔬菜、西瓜收成良好,村民积极性显著提高,又新增反季节蔬菜大棚60亩,为今冬明春的农业生产打好基础。

2、护林防火及林业工作:今春以来,通过认真宣传发动,严造防火声势,在本村内张贴宣传小标语70余条,召开森林防火专题会议4次,成立防火预备队一个共30人。在村委会全体党员干部人民群众的防护下,至今没有发生过火灾案,取得较好成绩的一年。在上级林业政策推动下,共完成迹地更新300余亩。

3、平安房道建设:努力抓好平安创建工作,为创建平安房道建设打下坚实基础,加强领导,层层落实责任制,积极化解各种矛盾纠纷、社会纠纷,今年共发生纠纷45件,调解45件,调解成功率达100%.切实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4、社会保障体系:按照上级主管部门的安排,完成我村享受农村最低生活保障特困户的申报工作,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100%。

5、为民办实事:用“一事一议”筹资筹劳的方式,完成房道村前结尾路面硬化及排污涵管的铺设工程;房道村邱林自然村路面硬化工程;以及消溪、圳后自然村的路面硬化工程。

6、党组织建设:今年上半年发展预备党员二名,入党积极份子2名,全村共有党员69名,5个党小组,按时召开党员学习活动,全村党员积极参与讨论学习xx届四中全会精神,扎实推进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

二、存在问题和困难。

1、经济增长速度缓慢,基础薄弱,农民增收的渠道单一,由于地理条件的限制,工业企业发展受到制约,所以我村的经济增长主要以农业种植和林木生产为主,经济效益不是很明显。

2、在基础设施建设上还存在大的差距,特别是办公楼危房迁址重建的配套资金没有得到解决,农民公园建设无法得到落实。干部思想作风问题还停留在等、靠的基础上,思考问题单一,原则性差,工作方法缺少创新。

三、下一年的工作打算和计划。

1、以新农村建设为突破口,在原建设项目的基础上,加强管理,更新观念,成立管理小组,再争取上级扶持资金,进一步完善各项工程建设。

2、大力调整产业结构,重点放在反季节大棚蔬菜发展上,及时上网扑捉信息,引导村民种植特色经济作物,为村民增产增收创造条件。

3、壮大集体经济,巩固集体资产,避免流失,加大旧欠款的收缴力度,更新观念,改进工作方法。

总之,在今年的基础上还要下功夫,改变以往的工作方法、态度,并且要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努力学习党的xx大精神,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树立以人为本,更新观念,与时俱进,为下一年度的各项工作而努力奋斗。

上半年,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县新农办的指导下,磙子营乡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为目标,以经济发展、农民增收为中心,以基础设施建设为突破口,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现将工作开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加强领导,强化新农村建设工作根据工作变动,为切实加强我乡新农村建设工作,乡党委及时调整和充实了乡新农村建设工作领导小组,使一批工作经验丰富、协调能力强的同志充实到第一线上,为新农村建设提供有力的组织保证。

二、强化措施,加强新民居建设。

(一)突出示范带动,合理选择新民居点我们着眼于发展势头好,示范带动能力强,认真选择新民居建设示范点。通过对我乡十个新农村中心村认真调查研究,综合经济、环境等硬软件等情况,最后确定磙子营、小杜庄二个经济发展势头好、群众参与积极性高、建设环境好、示范带动能力强中心村为201x年度新民居建设重点村。

(二)严格管理,抓好新民居建设为切实加强新民居建设,我乡多次召开专题会议,认真研究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帮助协调土地和建设资金。同时严格质量管理,乡新农办每天到建设工地进行巡查,严把质量关。目前,这些项目正在建设中,其中磙子营村新民居建设投入资金500万元,57户新民居主体已完成,小杜庄村新民居建设投入资金30万元,10户新民居地基已完工,5户一层主体完工。(三)加大宣传力度,调动群众参与积极性加大宣传力度,为充分调动群众参与新民居建设的积极性,我乡采取逢会必讲,无论召开机关会,还是村干部会和群众会,都要求在会上宣传购置新民居的优惠政策,优良环境,鼓励群众购置新民居。目前已有近百户群众签订了购买。

合同。

三、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为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为群众创造一个优良的生产生活环境,我乡积筹措资金,强力推进基础施设建设。加大移民项目建设投入,计划投资24万元硬化道路1.4公里,投资20万元修建生产桥3座;努力抓好以工代赈道路建设项目,计划投资70万元,硬化道路4公里;抓紧三山、关西、白庙等六个村350座沼气池项目和4个沼气服务网点建设。目前,项目正在建设中。

四、存在的问题。

1、宣传力度不够。虽然通过广播、标语、横幅等形式作了大量的宣传,但宣传力度还不够强,效果不够明显,群众对新农村建设工作认识不到位。2、新农村建设资金仍然不足,缺口较大。六、下步工作打算1、进一步强化宣传发动工作,充分调动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推进新农村建设工作顺利开展。2、积极筹措资金,加大基础施设建设力度,进一步改善村民的生产条件和居住环境。3、进一步做好规划建设工作,全面提高新农村建设水准。新农村建设工作中,在规划建设上,既要充分利用土地,规划上要高起点,建设上要高标准。

我镇认真总结了上半年的新农村建设工作,查找出了遇到的困难和存在的问题、并制定了下半年的,现将xx年新农村建设工作汇报如下:

一、广泛深入宣传,提高干部、群众的建设积极性为再次掀起建设新农村的高潮,我镇对示范村从两个方面开展宣传工作:一是组织全村党员干部深入农户宣传xx年新农村建设的具体内容,特别是讲明新农村建设最根本的目的,就是为群众谋利益,提高群众生产生活水平,使群众尽快过上富裕型小康生活;二是利用板报、大小会议等形式,反复宣讲新农村建设的内容、目的和意义。通过宣传,再次提高了群众主动参与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性,为工作的开展打下了良好的群众基础。

二、工作完成情况。

(一)、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民增收根据当地实际,镇党委政府把生产发展作为首要任务,大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主攻蔬菜种植,发展特色产业,加快二、三产业发展,加快农民增收,促进农村劳动力向城镇聚集。

(二)、培育新农民,树立新风尚1、开展创建平安村活动,以和谐、健康、发展促进新农村建设工作的开展,村成立了创建工作领导小组,组建了护巡逻小分队,发放了宣传材料,签订责任状,各村社会秩序稳定。2、充分发挥妇代会、团支部、综治等组织职能作用,开展“平安家庭”“十星级文明户”“五好家庭”、的评选工作,促进邻里和谐。3、充分发挥党员远程教育平台,强化劳动就业培训和实用技术培训,培育农村科学种植能力,增加农民收入。

(三)、基础设施建设1、我镇为促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快速发展,对各村制定了基础设施建设五星榜,对村庄规划建设、道路建设、村容村貌建设、绿化建设、亮化建设及消除农村“三大堆”进行了量化,每半年进行考评一次,将考核结果张贴上墙,有力的促进了农村基础设施建设。2、通过落实基础设施建设五星榜,现在我镇王集村铺设柏油路2500米,安装路灯60盏,种植绿化树1200余棵,基本消除三大堆。大路村铺设混凝土路3600米,安装路灯72盏,消除了农村三大堆。茶棚张村铺设柏油路2600米,安装路灯36盏,种植绿化树400余棵,基本消除三大堆。新房村铺设柏油路2300米,安装路灯20盏,种植绿化树800棵。聂索邢村铺设柏油路3200米,安装路灯32盏,种植绿化树475棵。杨家新房村铺设柏油路1200米,安装路灯26盏,种植绿化树800棵,消除了“三大堆”极大地改善了村庄环境,方便了村民的生活。

工作计划。

1、加强“一村一品”建设力度,优化产业结构,提高二、三产业比例,加强农民向城镇聚集的能力。2、完善村庄建设规划,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力度,搞好农村集中供水,美化村容村貌,提高农村信息共享的能力。4、加强中小学及幼儿园的整合力度,提高教育水平。,巩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优化联建规范化卫生室,方便农民就医,5、创建文化大院,完善图书、器材配置。加强体育场所创建活动。充分发挥党员远程教育平台作用,强化劳动就业和实用技术的运用能力,培育农村科学种植水平,增加农民收入。6、提高清洁能源的利用率,制定有效的奖惩机制,推广沼气池建设力度。下半年,镇党委、政府将进一步加大对新农村建设示范村的工作力度,严格按照上级文件的目标内容,狠抓工作落实,园满完成工作任务。

【农业总结】市农业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上半年工作总结【范文】

“奋斗三年,总量翻番”总目标,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根据市委办和市政府办的要求,现将我局上半年工作完成情况及下半年工作安排汇报如下:

一是大力发展优质粮食产业。

按照

“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要求,深入开展了“优质粮产业工程”建设,推动农产品生产的区域布局,实现单产、质量、效益及专业化、集约化水平的全面提高。重点培育了以我市八道河子镇、公吉乡、苏密沟为主要乡镇的优质水稻;以金沙乡、桦树乡、红石镇为主的专用玉米和以常山镇、公吉乡和桦树乡为主的高油大豆优质粮产业基地建设。

2007。

年种植面积达到。

1.1。

万公顷、

3

万公顷和。

1.8。

万公顷,分别比去年增加了。

1000。

公顷、

3000。

公顷和。

500。

公顷。

二是大力发展精品畜牧业。

围绕扩大总量,提高质量,推动牧业产业升级。根据我市的资源条件,全力推进

23.7。

万头,肉鸡。

316.4。

万只,同比分别增长。

13.2%。

11.3%。

三是大力发展高效园艺特产业。

充分发挥我市的比较优势,加快实现特色产业由分散、无序的小生产向规模化、专业化方向发展,努力做大以山珍特产、中药材和食用菌等园艺特产品为重点的长白山特色产业。截止目前,全市中药材发展到

9883.3。

公顷,同比增长。

12.9%。

其中山参种植面积。

7626。

公顷,同比增长。

31.5%。

贝母。

1192。

公顷,同比增长。

8.2%。

木耳栽培达到。

1391。

万袋,同比增长。

1.3%。

林蛙封沟。

638。

条,放养面积。

30927。

公顷,放养量。

74280。

万只,放养农户达到。

980。

户。

今年我市新农村建设试点工作,以发展现代农业,实现农民持续增收为核心,以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和农村公益事业建设为重点,在巩固完善去年试点村镇工作成果的基础上,通过扩大试点范围,形成了点面结合、以点带面整体推进的新局面。

一是着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夯实农村经济基础。

围绕黄牛、优特粮等优势产业做文章,重点实施了

“育肥牛”和“一村一品”工程。今年上半年,全市新建批次千头牧业小区。

14。

个,占年初任务。

82%。

新建。

500。

头以上牧业小区。

9

个,占年初任务。

75%。

百头养牛大户达到。

48。

个,占年初任务。

112%。

;优特粮甜粘玉米种植面积达到。

1489。

公顷,占年初任务的。

124%。

;落实“一村一品”专业村达到。

41。

个。续扩建宝信稚牛、万粮米业、三家子鹿业等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建设项目。

32。

个,现已完成投资额。

1.2855。

10。

个,计划总投资。

1.788。

亿元,实际完成投资。

7005。

万元。

二是着力搞好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

重点实施了四项工程:

1

安全饮水工程。全市改水农户达到。

5466。

户,其中试点村屯改造自来水。

130。

户,农村自来水入户率达到了。

20%。

以上。

2

交通通畅工程。以村村通巷巷通水泥路为主要建设内容,现已修建水泥路。

238.46。

100%。

3

80%。

以上,固定电话普及率达到。

90%。

以上,移动电话普及率达到。

42%。

以上。

4

950。

个,清垃圾。

1(。

本文章来源于“文秘。

114。

)069。

立方米、清污泥。

811。

立方米、清路障。

2724。

延长米、清柴垛。

178。

处,修建围墙。

2000。

延长米,改厨、改圈、改厕。

51。

个。

三是着力搞好规划编制,启动合村并屯试点。

针对我市个别村屯农民居住比较分散的现状,今年我们把村屯规划作为全市新农村建设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到目前为止,已完成金沙乡全民村和常山镇同兴村两个村的规划编制。合并了夹皮沟镇东兴村和金沟村、横道河子乡平和村和横道村、桦树乡牡丹村和桦树村

6

个村,全市行政村减少了。

3

个,占全年工作任务的。

25%。

4

个。

依托。

63578。

人,今年上半年新增转移农村劳动力。

9261。

人,占全年工作任务的。

92.6%。

其中通过阳光工程培训。

1400。

人,转移。

1100。

33。

个行政村培训新型农民。

1350。

人,培养造就了一批思想观念新、生产技能好、懂经营、善管理的新型骨干农民,促进了农业新技术、新品种和新成果的广泛推广应用。

制定了《

**。

2007。

年乡镇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工作目标责任制考评办法》,将农业和农村各项重点工作全部纳入乡镇考核范畴,并实行严格奖惩,提高了乡镇工作主动性和积极性。同时,在考评内容上,突出了经济工作,注重考评项目的可操作性和任务指标可量化性,确保考核工作客观公正,一把尺子衡量。

围绕黄牛、食用菌、中药材、优特粮、林蛙等主导产业,市政府专门制定了《

**。

市扶持农业产业化发展优惠政策》并以文件形式下发到各乡镇,在土地、信贷、水电等面给予政策倾斜,以此推动全市农业产业的快速发展。

成立全市农村工作领导小组,由分管农业副市长任组长,按照任务分工,市直相关部门和乡镇政府分别按照工作任务划分责任人和责任项目,排出任务完成时限表,确保各项工作顺利完成。建立了定期工作检查制度、工作情况通报制度、工作完成情况回访制度、同负责人谈话制度等,以制度促进各项工作的落实。依托部门技术优势,广泛开展了

“百村千屯”科技入户工程和实施科技人员驻企、驻厂“特派员制度”,通过召开各种现场会、培训班、发放技术资料等形式推广先进实用技术,促进了农业产业的快速发展。

缺乏一批发展后劲强劲、带动能力较强的重点龙头农业产业化企业,目前,我市有各类粮食加工企业

38。

家,但仅有金沙河米业和奈琦乳业能生产深度开发农产品,其余大部分属于玉米烘干企业,产品增值空间小,对全市产业经济的拉动能力十分有限。

一些优势产业引导和带动能力有待加强,龙头、基地、农户联系不够紧密,公司

+

基地。

+

农户的“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利益联结机制尚未真正形成,造成产业发展中有龙头无基地,或有基地无龙头,农产品生产基地很难做大做强,做出特色。

特别是一些农产品加工企业,由于缺少资金投入,多年未达产达效,成为

“半截子”工程;新上农产品加工企业由于缺少有效的融资渠道,项目后期建设速度滞慢。在新农村建设中,由于缺乏资金投入,很多涉及民生的工程很难启动,部分乡镇干部在工作中畏难情绪较大,等、靠、要思想较重。

社会主义农村建设半年工作总结

今年,我村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主导,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镇一系列重大决策,以及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和中共湖南省委第九次党代会思路,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首要任务,团结和依靠全村人民坚持依法治村、努力发展村级经济、促进农业生产各项工作都得到了稳步发展。

一、基本情况。

xx村地处xx市郊,是典型的城乡结合部,地理位置优越,是xx市城乡一体化建设总体规划中的枢纽;又属紧紧包围市中心的村落。无论是已有建设,还是未来的发展,都逐步实现着城乡统筹和良好互动。因此,在如何尽快走全面建设小康的道路上,实现新农村规划的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

xx村是xx市的城关镇——xx镇唯一的农业自然行动村。下辖14个村民小组,有水田890亩,旱地320亩,林地593.4亩,林场一个210亩,茶塘一个150亩;人口1428人,398户。xx村以农业生产为支柱产业,村集体收入20万元。一个交通发达基础设施比较完备,阡陌纵横、楼房林立的具有浓厚乡野气息和现代化气息的“小康村”已初具雏形。

1、利用地理优势,扩大招商引资。

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村支两委利用这一契机招商引资,大力发展集体经济,成功引进外资200万元,对xx大厦进行装修,并与经营户签定了承租合同,年经济效益14万元。今年2月份,村干部与福建企业老板洽淡了建“寺公园”已达成初步意向,正在洽淡的还有汽修厂、家具市场、混泥土构件公司,无公害蔬菜种植基地等。这些项目的引进需要市委、市政府的支持,镇党委、政府的支持才能逐步实现。

2、广泛宣传,营造农村建设的氛围。

今年以来,村支两委组织村组骨干和人民群众,开展“党中央、国务院为农村农民着想,我们如何干”的大讨论。一是村委会采取逢会不忘宣传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现实意义和目标任务;二是村干部分片包干在各自的工作区域内与群众交流情况,听取对村上的规划的意见;三是现有的5个村干部带头集资,带领村民加强村内基础设施建设;四是向周围单位争取资金支持;五是动员村内较富的经营户,慷慨解囊,为新农村建设添砖加瓦。通过大讨论,人民群众主人翁态度和工作热情空前高涨。

3、组织村民投工投劳、整修村组干道和灌溉渠道。

20xx年,我村混凝土硬化村组干道5.2公里,今年又整修砂石道2.6公里,预计下半年可完成混凝土硬化。组织村民、空渠道3.2公里,保障了全村水利灌溉的需求。

4、主动汇报,争取政府有关部门的理解支持。

村干部意识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逐步落实各项具体规划,必须要求强大的经济实力作保证,于实走出去“找米”下锅,与外省有关企业洽淡,引进项目,为新农村建设流入生机活力。最近又与国土规划等有关部门,对引进项目建设的用地进行汇报,最后请政府批准。

5、广泛开展文明创建活动。

半年来,通过各种形式,开展以“五家”为基础的道德教育,完善《村规民约》和《村民自治章程》及计育生育创国优《计划生育村规民约章程》,积极开展文明先进单位、个人、五好家庭等活动,今年组建了一支腰鼓队,并市组织的计划生育活动月参加比赛节目得“三等奖”和“创作奖”,对全村垃圾堆放进行了规划整治,正在组织建垃圾池,对文明创建活动在8月份进行一次评比和表彰。

1、农村生产力水平低下,加工能力低。产业化营尚处在初级发展阶段,在农作物种植和禽畜养殖中,有些盲目效仿,未形成规模种、养殖。

2、农村底气不足,财经缺口大,农村基础设施和农业生产条件改善投入严重不足。

3、法制观念淡薄,引发社会不稳定因素呈突发性事件增多的趋势。

四、下一段发展思路。

1、解放思想,加快农业经济发展。经济是基础,是落实一切任务,目标的保证,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着力于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和市场营理,加大招商引资,加快农业结构调整,鼓励发展适度规模化经营,充分利用本村的独特优势,在二、三产业上拓展农民的增收空间,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增加农民收入。

2、加大科技培训力度,培养新型农民,加大对农民科学文化知识教育和免费实用技术培训,开展和充分利用农村劳动力资源的潜力,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高素质农民。

3、积极推进“五改”(改环境、改容貌、改卫生、改观念),促进文明建设进程,改善村居环境,适时修编规划,推进现代化村庄建设,采用推进太阳能、沼气建设,改善农村卫生状况,改变传统观念,提高农民发展循环经济意识,树立良好的文明乡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和谐型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4、保障社会化。继续全面推行新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探索城乡街公平、统一的社会福利制度。

5、引导农民积极参与营理,决策,营理,监督制度,保障农民依法行使权利。

6、具体目标。

(1)建设综合性村部办公楼。

(2)寺公园建设。

(3)新农村居民集中居住社区建设。

(4)农村改水、改电项目村建设。

(5)新建一个综合无公害市场和一个家具市场。

(6)形成农业观光带。

(7)组建一个劳务公司。

(8)整修渠道4公里,修塘14口,硬化道路2..6公里。

(9)修建垃圾池4个。

(10)组建治安巡逻队。

五、几点建设和期盼。

1、加大农村能源建设投入,特别是沼气和太阳能建设资金扶持,加大农村改水,改电项目村资金支持。

2、新农村建设的示范村后盾单位合理安排,避免“肥的吃不了,瘦的吃不到”。

3、适当放宽小康建设示范村所需土地使用政策。

4、主管部门对新农村示范村多支持、多办实事。

社会主义农村建设半年工作总结

县委、政府给予我们正确领导,在县委组织部的直接指导下和东山瑶族乡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配合下,我们xxx农村建设指导员在深刻领会县委、政府有关会议精神,严格按照《广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指导员工作要点》,深入各村调研,了解实情的基础上,结合乡党委、政府工作思路,制订工作方案,积极开展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现将20上半年以驻村工作开展情况简要汇报如下:

一、年上半年工作开展情况。

(一)围绕新农村建设20字方针,深入调研,理清了工作思路,制订好了工作规划。

1、认真做好驻村指导员的学习培训工作,努力让驻村工作人员掌握好党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基本知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基本内容及国家有关的扶助政策,农村工作基本方法。半年中,我们驻村指导员除县委、政府组织的两次集体培训外,在乡党委、政府的支持下,组织了三次集中培训。通过培训,全体指导员了解了东山瑶族乡地理、气候、物产资源、人口、民族结构,风俗习惯,及乡党委、政府三年工作规划和经济发展思路,以及东山瑶族乡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了解了党和国家在农村中最新的方针政策;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内容,掌握了一定的农村工作适用的法律法规知识和农村工作的基本方法。

2、摸准了驻村基本情况,为下一步工作开展打下了坚定基础。半年来驻东山瑶族乡的市、县、乡三级指导员走访了90多个自然村2310多户群众,深入调研、掌握了驻各村基本情况,了解了群众所思所需及最关注的.问题,认真宣传贯彻了区、市、县有关新农村建设的要求和政策措施,并结合各村实情,写出了调研报告,制定了发展规划。半年来我们了解到东山瑶族乡民风淳朴,资源丰富,具有很大的开发潜力。如东山地域面积广,宜林面积宽,旱地多,矿产资源储量丰富,野生物种资源多,但未较好地开发利用;独特的高山气候.环境,较适合种植反季节蔬菜。但东山瑶族乡群众思想观念相对落后守旧,劳动力外出务工的占劳动力总数的60%-70%,水资源相对缺乏,基础设施如水电路通信等相对落后,这些因素都严重制约了当地经济的发展。针对这些情况,各村指导员调研材料中都制订了相应规划与思路,如发展节水型农作物,大力种植以杉木、楠竹、“三木药材”等为主的经济林,以壮大传统的西红柿、红辣椒、白萝卜为主的蔬菜种植业,以养牛、东山猪、羊等为主的养殖业,开发以野生蕨、笋等野生食品,引进老板加大东山矿产资源勘察力度等等。这些材料都反映了驻村指导员是真正经过深入群众实地调研得出来的。

二、发挥优势,各尽所力,努力为东山发展办实事办好事。

1、齐心协力抓村级组织场所建设,为基层党组织开展工作组织活动、凝聚群众创造良好条件。

桂林市检察院领导积极为石枧坪办公场所谋物谋钱,承诺2万元援建该村办公场所。计生局副局长谭开富虽不是三江村委办公楼的后援单位,仍积极主动协调关系,帮助村委跑资金。民族局奉娥局长、盘吉权副局长积极为雷公岩村办公场所建设出力又出钱,使该村办公楼建设得到较好保证。市中房公司高文甫同志为上塘村委、上塘初中计划安装党员远程教育系统,并已将该计划列给公司领导工作日程。

2、努力改善基础设施,提升群众生产生活质量。

县水电局谷业亮、周吉灵局长在驻村调查中了解到东山瑶族乡机关所在地清水街的引水设施规模小、陈旧、饮水质量差,供水无保障后,积极与乡党委、政府沟通,共同协调理顺关系,将原本未列入计划改建的项目,争取到了上级单位同意,列入改建项目中。另外,对全乡山塘小水库、水利设施多次察看,特别是“6.7”洪灾后对全乡山塘水库、水利设施又两次全面察看,对全乡山塘水库隐患、水毁水利设施除险加固,修复水利设施,进行全面规划,计划予以重点倾斜支助。

3、爱心支助暖人心。

“6.7”洪灾,东山群众受损严重,驻村指导员走村串户了解灾情,及时汇报,特别是县委常委张毅同志多次对受灾严重的白岭、黄龙、雷公岩、古木、石枧坪等村委进行实地察看,获得了县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并积极组织募捐,使各慈善机构及民政部门对东山捐款捐物总价值达2.73万元,特别是雷公岩布丁口村被列为灾后重建新村项目,使灾后群众生产生活得到了有效保障,使群众切实感到党和政府是是最强依靠,温暖了人心,凝聚了民心。

4、支持关心教育事业的发展,为东山民族未来造就希望。

驻村工作指导员及各单位领导都对东山教育事业的发展给予了极大的关注。特别是对东山希望小学的关心,更为东山儿童点燃了希望之火。半年来,市检察院的领导,市中房公司、县计生局水电局、民族局领导都来察看了希望小学的教学设施,基础设施,为改善办学条件、支助困难孩童做出了规划,目前该小学学生住宿楼正在筹备施工。

(三)积极投身东山各项事业的发展,努力为东山的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1、努力排查社会不稳定因素,为实现创建文明东山和谐东山目的做出不懈努力。

2、积极参与计生突击整治工作,为东山计生向更好的方向发展打下了基础。

3、积极参预全乡13个新农村试点村建设,为全乡实现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树立榜样。

二、存在的问题。

1、新农村建设指导员都是兼职工作,本身在单位有较多的业务,因而驻村时间上离规定的要求还有差距。

2、劳动力大量外出,影响了本村经济的发展。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1、积极开展农民素质培训,着力转移农民。通过加强对农民培训,提高就业技能,积极拓展就业渠道,实现农民的有效转移,来促进农民收入的增加。突出培训的针对性、实用性、有效性。同时,积极发展来料加工业,鼓励劳务输出。

2、做大规模特色,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根据市场要求,积极改变生产经营方式,做大特色产业规模,完善特色农业以奖代补办法,发展已有一定基础的西红柿、红辣椒、白萝卜、养牛、猪等优势产业,注重提升产品质量、包装,培育一批品牌。积极培育发展农业龙头企业和农村专业合作组织,发挥专业合作组织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

3、深入实施科技兴农和人才强农工程。积极推进农业标准化建设。完善“科研机构+企业+基地”的推广模式,培育科技型农业龙头企业,并创造条件建立研发中心。

4、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深入实施“村庄整治”工程,重点是集镇建设;做好人畜饮水工程、水利电力设施、公路维修和通信基站建设。

5、推进农村社会事业,完善农村公共服务体系。全面建立农村免费义务教育制度,认真落实全区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免收学杂费,对困难家庭子女义务教育的课本费、生活费实行补助。加快推进中小学破旧房改造,加强教师培训工作。切实改善农村医疗卫生条件,加强农村文化体育建设,通过送电影、送戏到乡村,开展多种形式的文化下乡活动。大力开展农村民间文化活动,不断丰富农民群众的文化生活。加快农村有线广播电视“村村响、户户通”进程。加快构建广覆盖、多层次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完善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进一步完善优抚保障机制和以大病医疗救助为主的农村社会救助体系。

6、创新工作方法,提高指导服务农村工作本领。按照建立党委领导、政府主导、农民主体、部门协作、社会参与的工作机制的要求,加强组织领导。近期组织专门力量,就新农村建设整体规划、产业发展、设施建设、公共服务等方面作进一步的调研。同时,加大新农村建设的投入,进一步整合政策资源,发挥资金的最佳效益。另外,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发挥基层党组织和农村党员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要继续帮扶贫困村,逐步建立扶贫工作的长效机制!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总结

做好农村文化建设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丰富和满足广大农民文化生活,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不二选择。一年来,在县委、县政府领导下农村文化建设工作成效显着,农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得到改善,农村文化建设呈现较好的发展局面。

一、“送文化”开展如火如荼。全年创作15个文艺节目,有戏剧三句半、表演唱、朗颂诗、合唱词、新故事、小品、街舞、音乐快板、**乱弹等文艺形式在全县15个乡镇街道的主要行政村、社区开展巡回演出。组织“**乱弹展演”、“腰鼓队踩街”、“老年文化活动展演”、“少儿文艺展演”、“元宵文艺晚会”、农民文化艺术节等群众文化系列活动,到7月底圆满完成百场文化下乡活动。扎实开展电影下乡活动,共为学校放映246场次,组织学生16万人次,重视农村“2131”工程实施,今年共放映3684场次。开展了送书下乡活动,为全县14个图书流通站送去图书10000余册、期刊杂志3200余本。

二、节庆活动丰富多彩。春节期间由文化馆、书协共同组成20余人的书法精英,分别下岩头、黄宅等乡镇为广大农民义写春联。组织全县各地20支什锦班在水晶广场,人民广场、文化广场、龙峰广场表演吸引了万余观众。组织外来人员文艺联欢晚会、中老年文艺专场、少儿文艺专场等5场节目在人民广场举行,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特色鲜明,为广大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在人民广场举行了**乱弹展演和元宵文艺晚会,**乱弹展演全面展示了**乱弹精萃,深受观众喜爱;而元宵文艺晚会从全县最精彩的节目中挑选了16个节目,演员们精彩的演出博得现场观众的阵阵掌声。

三、基层建设初具规模。目前全县有乡镇文化站15个,万册以上乡镇图书馆8个,农村图书流通站13个,村文化活动室302个,村图书室(农家书屋)105个,实现了中心村为单位的全覆盖,农村文化示范户200个。省级文化示范村(社区)6个,市级文化示范村(社区)20个,县级文化示范村(社区)84个。实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建设,已建成县级支中心1个,基层服务点429个,()乡镇、村覆盖率达100%。全县有466个文体队伍。

二、农村文化工作存在困难。

今年,我县在农村文化工作方面取得了良好成效,但目前仍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对照上级的工作要求和广大群众的文化需求,在具体工作中存在着不小的差距:一是文化基础建设薄弱。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任务繁重,条件都不太好,需要做的工作还很多。已建好的'站室硬件设施不够配套。二是文化建设经费投入不足。这是农村文化事业发展的最大障碍。虽然近几年来我县对农村文化的投入不断加大,但还是无法满足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群众文化活动等所需求。三是农村文化项目建设制约因素多。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建设也存在资金和土地问题。村(社区)文化室也存在创建的资金和场所困难以及建成后如何持续发挥作用等问题,特别是在山区村落小、人员少、资金缺乏、活动极少的情况下,难以持久地坚持下去。四是文化队伍建设仍有待于进一步加强。乡镇文化员队伍老化现象,文化员从事文化工作的精力难保证。村级文化队伍的组织化程度也有待提高。

**县文化局。

为何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2005年10月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十一五规划纲要建议》中,提出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作为很关键的新的政策。

新农村建设的内容是“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它既包含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又包含了农民收入、生活质量的提高;既包含了农村整体面貌、环境的变化,又包含了农民素质的提升,还包含了农村基层民主建设等,是一个全面而完整的系统工程。

生产发展,是新农村建设的中心环节,是实现其他目标的物质基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好比修建一幢大厦,经济就是这幢大厦的基础。如果基础不牢固,大厦就无从建起。如果经济不发展,再美好的蓝图也无法变成现实。

生活宽裕,是新农村建设的目的,也是衡量我们工作的基本尺度。只有农民收入上去了,衣食住行改善了,生活水平提高了,新农村建设才能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果。

乡风文明,是农民素质的反映,体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要求。只有农民群众的思想、文化、道德水平不断提高,崇尚文明、崇尚科学,形成家庭和睦、民风淳朴、互助合作、稳定和谐的良好社会氛围,教育、文化、卫生、体育事业蓬勃发展,新农村建设才是全面的、完整的。

一、新农村建设的意义。

重视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我们党一贯的战略思想。十六大以来,我们党强调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统筹城乡发展,提出“两个趋向”的重要论断,制定和实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采取一系列更直接、更有力、更有效的政策措施,加快了农业和农村发展,改善了农民的生活。

十六届五中全会立足农村实际,从党和国家工作的全局出发,进一步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任务。它不是一般性的口号要求,而是集中体现了我们党在新阶段“三农”工作的新理念、新思路,是新形势下破解“三农”难题的战略举措。

建设新农村,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推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国农业和农村发生了历史性的深刻变化,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举世公认的成就。

农村居民生活消费的恩格尔系数由67.7%下降到45.5%;农村贫困人口由2.49亿人减少到2365万人。

但总的来看,农村面貌依然落后。全国目前仍有近4万个村不通公路;一半的行政村没有通自来水;3亿多农村人口的饮用水没有达到卫生安全标准;60%以上的农户还没有用上卫生厕所;2%的村庄还没有通电;农村人口中还有相当一部分人看不起病或因病致贫。古人说,“食为政先”,“农为邦本”。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是安天下的战略产业。尤其对我们这样一个十几亿人口的大国来说,农业的安全、粮食的安全至关重要。农业丰则基础强,农民富则国家盛,农村稳则社会安,“三农”问题始终是关系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全局性和根本性问题。只有推进新农村建设,实现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实现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才能实现全国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真正把科学发展观落到实处,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

建设新农村,是处理好城乡工农关系、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改革首先从农村展开,农业和农村经济取得了迅速发展,城乡差距明显缩小。但改革重点转到城市后,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农民增收放缓,城乡收入差距又明显扩大。工业和农业、城市和农村,尤如车之两轮、鸟之两翼,如果农业发展慢、农村不景气,那就不可能有工业的兴盛、城市的繁荣。经过20多年的发展,我们国家的整体实力有了显著增强,总体上已到了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因此,必须实施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加快农村建设步伐,实现城乡互促互动、和谐发展。

建设新农村,也是扩大内需、保持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迫切要求。扩大国内需求,是我国发展经济的长期战略方针和基本立足点。当前,我国内需不旺、产能过剩,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消费需求不足。为什么不足?关键就是占人口大多数的广大农民收入不高,手中没有钱。目前约占总人口2/3的农村居民,消费支出还不到整体的1/3。若能让这一庞大群体的钱袋子鼓起来,有了足够的购买力,中国农村市场就能真正打开,扩大内需就有了重要的基础。可以说,通过新农村建设,切实促进农民增收,我国经济发展就有了源源不断的动力。正是在对人类社会发展客观规律深刻认识和把握的基础上,在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阶段的清醒分析和判断的基础上,党中央作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决策,吹响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嘹亮号角。

二、新农村建设“新”在何处。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凝聚着我们党几代领导人为发展农业、造福农民付出的心血和智慧。早在20世纪50年代,在制订国民经济发展“二五”和“三五”计划时,中央就曾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口号,强调在农村建立社会主义制度,促进农村蓬勃发展。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一些中央文件也有过相同或类似的提法。可以说,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既是一个历史上多次提过的话题,又是一个与时俱进的新课题。

2004年9月,胡锦涛在十六届四中全会上明确提出“两个趋向”的重要论断,即:在工业化初始阶段,农业支持工业、为工业提供积累是带有普遍性的趋向;在工业化达到相当程度后,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实现工业与农业、城市与农村协调发展,也是带有普遍性的趋向。

那么,今天我们党鲜明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战略任务,到底有什么新意呢?第一,背景“新”。以往强调的新农村建设,是在工业化开始或者初期,更多的还是要农业支持工业、农村支持城市。现在,经过20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经济社会发生了很大变化,国家经济实力显著增强,总体上进入了“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另一方面,农村生产力也有了持续发展,农村的经营体制也不断完善。这就使新农村建设有了一个新的更高的起点。

第二,思路“新”。现在提出的新农村建设,指导方针更加明确。十六大以后,党中央在总结历史发展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进一步深化了对发展目标、发展内涵、发展动力的理解和把握,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了科学指导。建设新农村,就是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坚持“五个统筹”,特别是统筹城乡发展,走出一条又快又好的发展新道路。

第三,目标“新”。建设新农村,总体要求是“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这20个字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在农村的具体反映,体现了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协调统一的发展要求,内容丰富,重点突出,使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和布局更加全面。

第四,方式“新”。这次提出新农村建设,明确要加大国家投入,实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并动员全社会广泛参与。同时,为保证各项任务顺利完成,对规划的制定和实施、基层党组织作用的发挥、干部的培训和教育等都提出了明确的要求,特别是强调要加强体制、机制建设,逐步把行之有效的支农措施规范化、制度化,形成连续稳定的支农政策和制度,加快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可见,这次新农村建设的运作方式更加科学有力。

可以说,这次强调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与我们党长期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重视“三农”问题的战略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今天的新农村建设,贯穿了科学发展的思想,包含了农村现代化的新内容,体现了统筹城乡发展的新理念,反映了农村全面发展的新要求。

三、新农村建设的目标。

新农村建设的目标是十分清晰的,就是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它既包含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又包含了农民收入、生活质量的提高;既包含了农村整体面貌、环境的变化,又包含了农民素质的提升,还包含了农村基层民主建设等,是一个全面而完整的系统工程。

生产发展,是新农村建设的中心环节,是实现其他目标的物质基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好比修建一幢大厦,经济就是这幢大厦的基础。如果基础不牢固,大厦就无从建起。如果经济不发展,再美好的蓝图也无法变成现实。

生活宽裕,是新农村建设的目的,也是衡量我们工作的基本尺度。只有农民收入上去了,衣食住行改善了,生活水平提高了,新农村建设才能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果。

乡风文明,是农民素质的反映,体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要求。只有农民群众的思想、文化、道德水平不断提高,崇尚文明、崇尚科学,形成家庭和睦、民风淳朴、互助合作、稳定和谐的良好社会氛围,教育、文化、卫生、体育事业蓬勃发展,新农村建设才是全面的、完整的。

村容整洁,是展现农村新貌的窗口,是实现人与环境和谐发展的必然要求。社会主义新农村呈现在人们眼前的,应该是脏乱差状况从根本上得到治理、人居环境明显改善、农民安居乐业的景象。这是新农村建设最直观的体现。

管理民主,是新农村建设的政治保证,显示了对农民群众政治权利的尊重和维护。只有进一步扩大农村基层民主,完善村民自治制度,真正让农民群众当家作主,才能调动农民群众的积极性,真正建设好社会主义新农村。

可见,新农村建设决不是简简单单的“新村庄建设”,而是由紧密相联、相互促进的五个方面构成的一个系统工程。

当然,“新村庄建设”是新农村建设题中应有之义。但村容村貌建设能搞到什么水平、什么程度,是由农村经济发展水平、农民收入水平决定的。必须因地制宜,科学规划,把重点放在整治环境、完善配套设施、节约使用资源、改善公共服务、方便农民生产生活上。同时要防止盲目照抄照搬城镇小区建设模式,谨防搞不切实际的大拆大建,谨防搞脱离实际、劳民伤财的政绩工程和形象工程。

四、新农村如何“建设”

第一,培养新型农民。据有关资料显示,目前全国4.8亿农村劳动力中,具有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占12.4%,初中文化程度的占50.2%,小学以下文化程度的占37.3%。正如许多农民兄弟自己说的那样,“盼致富,无思路;想致富,无技术;求致富,无门路”。因此,必须大力加强农村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加强技能培训,不断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使他们尽早成为“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有文化”,就是要求农民能说会写、自主自强、崇尚科学、诚信友爱、知法守法;“懂技术”,就是要求农民具有较高的技术素质,至少要熟练掌握一到多项生产技能和技巧;“会经营”,就是要求农民具有一定的经营和管理能力,能合理配置人、财、物和土地等资源,组织生产和参与市场活动,获得高的经济效益。

第二,要从农民群众最关心、要求最迫切的事情入手,统筹安排好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各项工作。首先是促进农民持续增收。这是新农村建设的核心。既要挖掘农业自身的增收潜力,也要拓展农村内部的增收空间,还要广辟农村外部的增收渠道。二是大力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强以小型水利设施为重点的农田基本建设,重点办好“水、路、电、气”四件大事,解决农村环境污染问题,改善人居环境。三是大力发展农村教育、卫生、文化等社会事业。切实将农村义务教育全面纳入公共财政保障范围,进一步扩大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覆盖范围,提高补助标准,健全农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和医疗救助体系。加强农村文化设施建设,进一步丰富农民的文化生活。

第三,党的领导是建设新农村的根本保证。要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着重抓好村党组织建设,同步推进村民自治组织和其他村级组织配套建设。加强基层干部队伍建设和班子建设,努力培养事业心强、能干事、公道正派的带头人。推进政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健全村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村民自治机制。

同时,我们也要看到,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落后是历史形成的,而且全国有60多万个行政村、300多万个自然村,各地自然条件和经济文化状况差别很大,要彻底改变广大农村落后的生产生活条件,实现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现代化,决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有紧迫感,但不可急于求成,必须树立长期奋斗的思想,坚持不懈、锲而不舍,使新农村建设的美好蓝图一步步地变为现实。

目前,不少地方出现了与尊重农民主体地位相悖的苗头,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将政府的需求、领导的意愿凌驾于农民的需求之上,走形式,拉花架子,把新农村建设搞成了“拆旧房建新房”,变成了“形象工程”、“政绩工程”。2.搞“一刀切”、“照搬照抄”,按照“钦定”的统一标准,搞所谓的新农村建设达标竞赛或创建评比,甚至要求“用城市规划的理念搞新农村建设规划”。

3.急于求成,借债搞新农村建设。

1.拓宽农民增收渠道,促进农民持续增收。

(1)继续加大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力度。农村剩余劳动力进城务工就业,是农民增收的主要渠道。开展定向培训和订单培训,促使农村劳动力尽快就业;要切实保护好务工农民的合法权益,免费为外出务工农民提供政策咨询和就业服务。

(2)挖掘农业内部的增收潜力。要积极推进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大力发展精品农业、生态农业和特色农业,深入实施科技农业,提高科技对农业的支持力度,提升农产品的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使农民在农业产业链的延伸中获得更多的收入。

(3)积极鼓励外出务工人员回乡创业和广大农民自主创业。引导外出务工人员回乡创业和在乡农民自主创业,是解决农民增收难的客观需要。要制定出台鼓励外出务工人员回乡创业和农民自主创业的优惠政策,引导农民领办、创办、合办民营企业,就地吸收消化本地剩余劳动力,在致富自己的同时实现共同富裕。

(1)大力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要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大资金投入,探索建立长效的管养机制。

(2)继续推进农村公路建设。要继续抓好农村公路建设,逐步把乡村公路延伸到规划的农民集中居住点中去。

(3)加快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要做好农村改水工作,优先解决农民饮水安全问题,让农民都能饮用上清洁、安全的自来水。

(1)加快发展农村教育事业。抓好教育是建设新农村的基础,要大力普及和巩固农村九年义务教育,建立健全农村义务教育的经费保障机制,进一步改善农村办学条件;要稳定农村教师队伍,注意调动和保护长期在农村从事教育工作的教师的积极性,促进城乡教育事业均衡协调发展。

(2)加强农民的技能培训。要充分发挥基层农技部门和科技人员的作用,分期分批对农民进行农业实用技术等的培训,促进科学种田;要大力发展农村成人教育,大力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增强农民就业创业的能力。

(3)加强农村的思想道德建设和文化建设。要认真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积极开展“文明家庭”、“和谐村组”等的创建活动,提倡移风易俗,反对封建迷信,树立先进的思想观念和良好的道德风尚。

4.积极稳妥地推进农村改革,为新农村建设提供强大动力。

(1)深化农村土地使用权制度改革。要在切实保护农民的土地承包经营权、保障农民的物质利益和民主权利不受侵犯的基础上,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有序推进土地经营权合理流转,解决当前农村部分外出务工家庭“土地抛荒”、“胡种胡收”的现象,切实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2)深化农村金融体制改革。要全面推行农户“贷款证”制度,加大小额贷款的支农力度,积极为农民申办小额贷款提供信用担保,解决农民发展生产和创业致富过程中资金不足问题。

(3)深化农村集体林权制度的改革。在坚持林权集体所有的前提下,积极鼓励农民通过招投标、竞买、租赁等方式取得林地使用权,落实林地管护责任,促进林业产业健康发展,不断增加农民收入。

5.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

(1)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要切实加强以村级党组织为重点的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改进和完善农村基层党组织的设置方式和活动方法,深入开展农村“三级联创”活动,进一步丰富“三级联创”的内涵,不断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

(2)加强农村党员干部队伍建设。加强对农村党员干部的教育,不断提高农村党员的思想政治素质,进一步提升农村党员带头致富、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的能力。

(3)加强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要进一步推进村务、财务和党务“三公开”,积极推行村务民主听证制度,切实保障农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决策权和监督权,建立健全村党组织领导下充满活力的村民自治机制,真正实现农民群众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构建民主和谐的新农村。

七、建设新农村工作中应处理好的几个关系。

建设新农村应处理好以下几个关系:

一是要处理好农村自力更生与国家政策扶持的关系。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国家理应比以前更多地承担起建设责任,如义务教育、乡村道路等;而有些是农民自己的事情如农业生产、农民建议等,应当主要由农民自己来投入;有些介于两者之间,国家应积极引导和参与,由国家和农民一起办。

二是要处理好创新机制与增加资金投入的关系。一方面要做到财政新增教育、卫生、文化等事业经费主要用于农村,国家基本建设资金增量主要用于农村,政府征用土地出让收益主要用于农村。另一方面,也要高度重视农村改革,通过体制机制创新,激活农村的各种生产要素,激发农民的创业热情。我们要继续推进以税费改革为中心的农村综合改革,加快农业科技与推广体制、农民组织体制等改革。

三是要处理好试点示范与面上推广的关系。推广典型要避免“一刀切”,各地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创造性地借鉴别人的经验;要防止搞“形象工程”、“政绩工程”。四是要处理好工作指导与突出个性色彩的关系。建设新农村切忌大拆大建、强制拆迁,随意撤村并村。这样做会把地方地域特征、文化传统搞丢,我们应该把农村的东西原汁原味地保持下来,突出乡村特色、地域特色和民族特色。

八、新农村建设中的几个具体问题及对策。

(一)信息化问题及解决方案。

“信息化”源于20世纪60年代,指培育、发展以智能化工具为代表的新的生产力并使之造福于社会的历史过程。随着国家政策的逐步支持,信息化将在解决“三农”问题上发挥重要作用,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突破口。

第一,“生产发展”离不开农业信息化。农业信息化是将现代信息技术广泛应用在农业的产前、产中、产后各个环节,快速、有效地改造和提升传统农业,推动农业产业化和现代化进程。

第二,“管理民主”需要农村信息化。农村信息化是利用信息技术促进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过程。农村信息化主要包括农村行业信息化、农村行政管理信息化、农村生活消费信息化和农村社会资源信息化等内容。农村信息化有利于促进农村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保持社会长治久安,是协调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促进基层“管理民主”的重要手段。

第三,“乡风文明”需要信息化。首先要充分利用计算机网、广电网和电信网等多种信息传播方式,为农民提供各种信息服务;其次是开展农村远程教育,为农民提供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教育培训,以适应现代农村发展的需要;再次是开展劳动力转移培训,扩大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机会,增加农民收入。这些方面都需要信息化的支持,信息化将加速信息资源的共享和利用,缩小农村与城市间的数字鸿沟,促进农村城镇化,为农民提供平等发展的机会。

我国正在大力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以实现社会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在新农村建设中,就是要通过信息化实现农业和农村的跨越式发展,不再走传统工业和城市发展的老路,最终目标是要把农村建设成为经济繁荣、设施完善、环境优美、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二)关注新农村建设中的农民土地问题。

正确处理新农村建设中的土地问题,必须坚持两条原则:第一,严格控制占用耕地;第二,切实保护农民利益。重点是做好四个环节的工作:一是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问题,二是征地制度改革问题,三是土地市场问题,四是农民宅基地问题。处理好这四个实际问题,对于顺利推进新农村建设将会起到重要的保障和促进作用。1.关于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问题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是改革开放以来法律赋予农民的基本权利,也是推进农村改革和发展的基本法律保障。在这个问题上,有必要重申一些基本的法规要点。

首先是稳定和完善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其中最重要的是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这不仅符合我们国家现阶段生产力的发展水平,也符合现代农业长远的发展要求。我们今后有关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探讨都要立足于这一点,在坚持家庭承包经营长期稳定不变这个基础上深入研究。

其次是推进规模经营,不能动摇农民的土地承包经营权。不可否认,一家一户的分散经营确实有其局限性,目前这种局限性主要表现为与“统一经营”没有很好地结合起来,农户往往以户为单位进行生产经营活动,导致土地经营规模过小、农民组织化程度过低、农产品竞争力过弱。应当大力加强“统一经营”这个层次,确实做到统分结合。但是,“统一经营”必须有新的理解,主要是通过社会化的服务形式和产业化的经营体系来实现,绝不是恢复过去那样的集体统一经营模式。

我国征地制度改革已经进行了多年探索,各个方面都非常关注。现在我们继续探讨征地制度改革,更要注意严格把握控制占用耕地和保护农民利益这两条原则。因为我国现在已经是人多地少,以大约占世界9%的耕地养活着超过世界20%的人口。即使根据最乐观的预测,我国人口增长还将持续到2040年左右甚至2050年以后,才会出现全国总人口持续下降的趋势,在这几十年中我国人均耕地还会进一步减少。如果我们现在就过多地占用耕地,实际上是剥夺了子孙后代生存和发展的资源保障。因此,我国理应建立世界上最严格的土地管理制度。

目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最尖锐矛盾之一,就是占用土地过多,明显超过控制指标。我们面临的依然是经济增长偏热,尤其是投资规模过大的问题。很多地方为了追求经济增长,以低地价甚至零地价进行招商引资,导致耕地总量连年过快下降,人均耕地面积更是急剧下降。这样势必继续造成土地资源占用过多,影响到整体经济发展的质量,影响到人们生存和发展的环境。对此,针对新的情况和问题,加强和完善宏观调控措施,进一步运用和发挥控制占用土地这个闸门的功能,是完全必要的。

在征用土地方面,应当严格区分经营性和公益性两种不同用途。经营性用地应当直接运用市场机制,在与农民协商的基础上,根据土地供求关系变化等因素形成的市场价格来取得。即使是公益性用地,也要注意引进市场机制,参照市场价格决定土地的征用价格。《土地管理法》规定,国家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依法对土地实行征收或者征用并给予补偿。长期以来特别是近几年来,各地征地价格往往是偏低的,严重地损害了农民利益,并由此引发了一系列矛盾和冲突,极大地影响了社会稳定。现在农村最尖锐的矛盾是征地、环保和农民工权益问题,在这三大矛盾中尤以征地造成的矛盾和冲突最为尖锐,引发的群体性事件一再出现,引起了各方面的高度关注。

近年来征地问题上的一种突出现象是,对工业用地给失地农民的补偿标准普遍过低。很多地方是以低地价或者零地价来吸引工业企业进行投资的,相当一部分地方的政府没有得到多少土地转让收益,有的甚至从财政收入中拿出一部分资金进行补贴,以解决失地农民安置和长远生计问题。而用于发展商业服务和房地产等第三产业的土地,土地转让的价格相对较高。这里面就有一个问题,就是对于工业用地为什么要实行低地价甚至零地价呢?原因是很多地方过于追求经济增长速度,争先恐后地进行招商引资,纷纷把土地优惠当作最重要的优惠条件,以为土地价格越低越有吸引力。应当说,这是现阶段我国土地市场上出现的一种奇特现象,是一种不规范的运作行为,非但严重损害了失地农民的利益,并且导致了土地的过多占用和粗放经营,造成了土地资源的极大损失和浪费,亟待加以纠正和规范。解决这个问题的前提是必须正确看待招商引资。从目前各地招商引资的情况来看,引来的工业项目大部分是比较好的,但有不少工业项目综合效益并不高。有些工业项目看起来经济效益较高,但是资源占用多、能源耗能大、环境污染比较严重,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较差。目前我国产业结构中第二产业所占比重明显过大,应当重点加大第三产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的项目引进力度,对引进工业项目应当注重高科技、低消耗、零污染、高收益。

如何提高招商引资的水平?一个重要方式就是形成由市场决定土地价格的机制,合理制订工业用地价格,有必要确定工业用地的最低价格作为底线。确定最低用地价格,实际上对引进的项目设置了一个门槛。跨不过这个门槛的项目就不能进来,真正属于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高、符合可持续发展要求的项目就能够进来,从而有利于提高引进项目整体的质量和效益。

农民宅基地是农民土地的一个重要方面。随着新农村建设的全面推进,这个问题日益显得突出。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人居环境。这势必涉及对原有村庄的整治问题,很多地方需要对村庄的原有布局进行规划和调整。现在多数地方农民住宅凌乱分散、占地较多,许多地方农民纷纷在村外建新房,导致村庄形成了“空心村”。这些村庄不仅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而且浪费了大量宝贵的土地资源,需要通过村庄整治逐步予以解决。

鉴于目前农民居住过于分散凌乱的状况,今后住房布局调整的总体方向是趋于集中。当然,集中居住是趋势性的、引导性的和逐步推进的,而不是采用强制性手段在短时间内就要做到的,这一点应该明确。如何对农民住房集中布局进行引导?首先是科学规划,在长远规划中对作为农民居住点的村庄,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强社会事业发展,搞好生产生活服务,以此吸引分散的农户到这里建房或者购房,逐步实现集中布局的目标。绝不能违背农民意愿搞大拆大建,这样容易引发矛盾和冲突。

九、新农村建设的关键:培育新型农民。

新型农民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新农村建设的关键是培养新型的农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更是以新农民为主体。没有新型的农民,就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新农村。这样,培育新型农民的历史任务就被提上了日程。新农民应该是讲文明、讲创造、讲科学、讲进步的现代化农民。但现阶段,相当数量的农民还存在如下不足:1.观念相对落后、保守,容易满足,不易接受新鲜事物。2.生活方式不够科学。3.创造力不强。

农民存在不足的原因:

1.传统文化观念还没有完全肃清,特别是一些保守的思想和一些腐朽的思想还在某种程度上禁锢着农民的思想。

2.信息不够灵通。这使得广大农民更加缺乏对外部世界的了解,更难以实现与外部世界的沟通。

3.传统生活方式的惯性。这种惯性使人更容易因循守旧,不思进取。

4.知识和技术水平相对较低。这种较低的知识和技术水平使人们不易融入现代生活,也使他们与现代生产方式相脱离。解决农民不足的对策:

1.加大资金投入,这是培养新型农民的物质保障,也是前提性条件。缺乏物质保障的新农村建设将举步维艰。

2.在农村逐渐普及互联网,为农民接受最新信息提供条件。

3.进一步加强农村的科、教、文、卫建设。一要推行科普教育,使农民的基础知识水平有较大提高;二要进一步巩固农村义务教育成果,逐步实现全国范围内的义务教育阶段不收费;三要提倡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改善农村的卫生条件,讲卫生,讲文明,同时反对不文明的生活方式;四要组织职业技能培训,使农民成为懂技术、能经营、会管理的现代化农民。4.打破农民的思想壁垒,破除他们保守的观念。

5.鼓励农民的首创精神,发掘农民的主体意识,使他们成为建设自己事业的主人。

建设新农村,需要新农民。但新农民的培养并非一朝一夕所能完成,应该循序渐进。在这期间,保证国家的持续投入就显得异常重要。同时,既要依靠农民来建设新农村,又要对农民进行适当引导,发挥其主动性和创新精神,克服其不足和弱点。只有这样,才能建设好我们的新农村。

十、新农村建设应从认识和行动上谨防三个误区。

1.在传统管理体制惯性作用下,出于对政绩的追求,急于求成,搞典型、搞模式、搞一刀切,使新农村建设陷入花架子的误区。

新农村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十六届五中全会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出了“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总体目标。但具体到处于不同发展程度的各地农村,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也是不一样的。如东部大部分地区的新农村建设,是在已经完成农村城镇化第一阶段的基础上,如何上升到更高层次新的平台的问题;西部大部分地区则需要从满足生存需要的最基本建设开始进行。同样处在同一地区、或同一发展水平的农村,由于所处的地缘环境不同,需要解决的问题也不同。不同的地缘环境,决定不同的发展次序和不同模式。

面对如此多样化、差异性大的中国农村实际,在新农村建设中,最需要注意的第一件事就是不搞一刀切,不搞统一标准。我们长期以来形成的自上而下占主导地位的政绩评价体系,却促进了将多样化、复杂化的问题简单化、模式化处理的工作倾向。如果走这样的路子,我国的新农村建设就会陷入表面化、模式化、花架子的误区。在此,我们不是简单地反对制定标准、进行规划,而是坚决地反对那种闭门造车、想当然地设立的标准和进度,反对以统一标准来否定新农村建设的复杂性和多样性的做法。

2.在小农经济思维的误导下,将建设新农村看成是脱离城乡协调发展的孤立活动,从而陷入自给自足的误区。中国农村从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中国古代自给自足的小农意识的发源地和保留地,这种小农经济思维与遗存在县乡政府机关的计划思维和管理方式相结合,构成了新农村建设的最大观念障碍。在这种观念作用下,新农村建设最容易陷入的误区和偏差,就是将新农村建设看成是农村脱离开城乡互动前提的自成体系的再造过程。

中国的新农村建设同时面临着两大任务:一是鉴于中国将长期处在二元经济结构的背景下,通过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使仍生活在农村的农民在收入、生活方式、自身素质等方面,能够基本跟上中国现代化步伐,能够基本公平地分享中国工业化文明进步的成果,以避免中国在走向现代化的过程中,出现城市与农村发展的断裂;与此相关联的另一个任务是,通过新农村建设,避免中国现代化过程出现城市与农村发展断裂的同时,为农村的转型创造条件。中国农村的转型就是要通过新农村建设,使束缚在小农经济下的农村,向现代经济一部分的新农村转变。中央提出的新农村建设战略,实际上是一条城市与农村双极互动发展的城市化道路,由此把现代化要素输送到农村,使农村成为准市民的培育和孵化基地。在目前的新农村建设实际中,有几种倾向值得注意。如在建设新农村的名义下,通过行政命令和利益诱导,使农民将艰难形成的资金积累投入到统一规划的农村住宅建设上来,使农民初步完成的原始积累,再次成为农民自我复制、自我固化的“笼子”;在发展农村教育体系上,出于满足自成体系的需要,违背目前出现的农村教育资源向城镇集中的趋势,违背教育规模效应,出现村村搞学校、村村办不好的重复投资。

3.把新农村建设简单看成是农村的城市化与现代化,使新农村建设成为新一轮破坏中国农村原生态文化的运动。

在新农村建设中,这一误区是将已经流行于中国城市建设中的种种弊端以农村城市化为平台扩展到农村。以淹没中华民族文化、扼杀城市个性和独特内涵为代价的千篇一律的西式的城市建设,是近代以来中国城市建设中付出的最大代价。如何使技术上的现代化与中华民族、本土文化恰当结合融为一体,是中国城镇化建设中需要解决的一个难题。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已经认识到,在现代化城镇建设中,引入现代的技术文明与保留具有时代生命力、历史价值的民族文化并不矛盾,关键要在创新中使两者在相得益彰中实现新的结合和表现。中国农村作为中华民族文化和本土文化的载体之一,决定了中国新农村建设也必须要解决好中国农村的本土文化与现代技术文明有机结合的问题。但在对农村城镇化简单的理解下,却有可能出现将城市的广场、街道、绿化、建筑风格等,不加选择地搬到农村,或是在计划经济陈旧思维的束缚下,强行推行统一标准和风格的农村建设规划,使新农村成为千村一面的新村。避免走入误区的方法:

一是要明确中国农村在中国走向城市化过程中的发展定位和功能预置。在中国城镇化发展到一定阶段,中央提出新农村建设战略,其目的不是要永久地将农民固定在土地上,而是要使目前仍然滞留在农村的农民也能够分享中国现代化的成果,不至于形成中国城乡发展的断层。必须明确那种认为中国城镇化结果是要消除城乡二元结构,因而没有必要将资源配置向农村倾斜,而是要快速推进城镇化,为农村消亡创造条件的“农村消亡论”,以及将新农村建设看成是在封闭、静态中,脱离城镇化的自我发展的建设过程的观点都是不合时宜的。

二是新农村建设一定要因地制宜,在充分调研、比较的基础上,对不同地区、不同发展阶段的农村分类、分阶段进行。要真正从解决农民关心的问题、从解决新农村建设迫切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入手,制定切实可行的方案,决不能搞一刀切、花架子。

三是新农村建设必须建立在城市支援农村,工业反哺农业,并且双向互动的基础上。在工业反哺农业中,不仅要注重物质层面的反哺,更要注重知识、科技和文化层面的反哺。要从“全营养”的角度,实现工业文明对农业、农村的反哺和支援,通过城乡土地整合、农村金融体制改革、农民工教育体制创新、农村信息化建设等工作,为农业产业融入现代工业和农民自由流动创造条件。

四是在新农村建设中,要注重对中国农村的具有独特价值的民族化、本土化资源加以保护和发展。随着新农村建设的开展,要同时启动中国农村、乡土文化的保护的立法和研究工作,通过有关法律和制度来实现对中国农村文化的保护和发展。

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年终工作总结

近年来,xx市朝天区司法局把人民调解工作作为化解矛盾纠纷、维护社会稳定的基础性工作,大力争取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视和支持,努力整合资源,加强阵地建设,积极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筑起治安防范和社会稳定的第一道防线,为构建和谐朝天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一是强化调解组织网络建设。

为让人民调解深入基层,更贴近群众、贴近民间,我区本着整合资源、发挥优势、强化基础的原则,认真规划设置辖区内的调解机构,多层面搭建调解机构网络平台,在全区各乡镇、村、社区普遍建立了调解组织,其中建乡镇调委会、村调委会、居民社区调委会,配备调解人员,各调委会统一制作了印章、标牌,制定完善了规章制度。全区统一制作发放规范的调解文书2240本,对申请、受理、登记、调查、调解、制作协议、回访记录等操作流程进行了统一,切实做到了组织落实,制度健全,人员到位,调解规范。

二是加强村调委会阵地建设。

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重心下移,以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为契机,主动争取党委、政府的支持,把村级调解组织建设纳入“三村”建设,同步规划、同步推进、同步验收。为搞好试点带动,每村协调投入资金上万元,首批确立的中子枣树村、尧坪村、曾家太平村的调解阵地建设,由司法局长亲自带队指导,建立了标准统一的、规范的调解庭,全部达到有固定的调解室、办公室、有标牌、有印章、有规范的调解格式文书、有调解业务登记薄,调解室内设有调解主持人、调解员、书记员、当事人座牌等。各调委会建立了公示制,将调解委员会组成人员及职责、调解范围、调解原则、调解工作程序、调解制度、调解纪律等全部公示上墙,做到公开、公平、公正,取信于民。

在示点村的带动下,全区村调委会阵地建设已全面完成,正在验收之中。其产权同其他村级组织活动场所一样按国有资产管理,村级组织拥有占有权和使用权。计划再用两年时间将余下的村的调解组织阵地建设全部完成,到时全区农村调解组织阵地将进一步得到巩固,人民调解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第一道防线作用将进一步发挥,司法行政业务工作在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中将得到进一步拓展。

我们始终坚持抓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主动出击,突破调解经费难点,整合现有资源,保障调解工作的正常开展。

一是积极争取区委区政府的重视,根据中办、国办关于进一步加强新时期人民调解工作的有关文件精神,局领导多次向区委区政府请示,协调区财政从20xx年开始将人民调解工作经费按地区人口xxx列入财政预算,作为区司法局指导管理调解工作的工作经费。

二是充分利用村级组织阵地建设中每个村xxx元的财政经费投入,将其中xxx元用于搞好村调委会的阵地建设,努力实现规范化。现全区有xxxx乡镇调委会、xxx村调委会达到了“五有”、“四落实”。

三是将村委会书记、村主任、村妇女主任等三职干部作为村调委会组成人员,乡镇(居民)调委会人员也以财政供养人员为主,同时选配文化水平高、经验丰富以及在政法战线上工作过的退休老干部充实到人民调解员队伍中,村三职干部的工资每人每月xxxx列入财政预算,其中近三分之一为调解津补贴,为提高调解队伍工作积极性奠定了基础。

四是充分发挥乡镇司法所指导管理人民调解的职能,组织司法所对乡(镇)、村、组调解人员采取以会代训方式进行业务培训,调解培训及资料费每年投入一万余元,以保证调解人员每人每年都至少培训一次,提高了调解人员的业务水平,以更好的适应新时期调解工作需要,真正达到善调能防。

五是把人民调解工作列入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目标考核体系,实行倒扣分,直至“一票否决”,其中调解经费被列入各级政府综合治理目标考核的主要内容。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论文

农业与农村经济的发展建设问题是自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最为关键的问题,关系着我国实现现代化建设的发展,现如今促进城乡一体化是解决“三农”问题必经的发展过程,农业与农村经济在这一过程中,出现了“轻制度、重经济”的现象,对于农业与农村经济的建设影响重大。农村集体财务的管理是农村基层工作的核心,农村集体财务管理职能的发挥严重影响着我国财政、农业与农村经济的发展关系着广大农民的切身利益及农村社会的稳定。农村集体财务管理关系着农村集体的生存和发展,管理成效问题直接影响着农村集体成员的利益问题,也影响农村经济的发展问题。因此,如何保证农村集体财务资产的完整安全,高效管理农村集体财务资产,是农业集体财务管理工作人员与干部人员所要面对的重大难题。

1农村集体财务的管理。

1.1农村集体财务的主要问题。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与推进,我国农业与农村经济高速发展,农村集体财务的管理也越来越受到重视。但由于思维观念的问题,大多数农户缺乏农村集体财务的监督意识,在农村集体财务管理制度还不健全的地方,农村集体财务管理问题严重,其中最为突出的问题有:会计制度的不完善,导致会计基础工作不足,会计核算工作不专业,农村集体财务管理内部控制制度问题,农村集体财务管理人员管理混乱。同时一些处于城市边缘地区的农村,由于缺失监管,导致农村农户,村级领导对农村集体财务资产的管理使用上出现严重的流失浪费,农村集体财务管理公开制度流于表面,执行力度不足。导致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是农村集体财务管理模式的老旧,缺少彻底改革和创新,财务制度执行程度不够,农村基层组织权力混乱不清,管理不明,关系主体错位。

同时,农村集体财务管理的会计制度不完善,导致农村集体资金使用混乱,农村集体财务管理人员的素质不高,缺乏专业知识。

1.2完善农村集体财务规范化管理。

为了加强对农村集体财务管理规范化示范单位的管理,促进农村集体财务管理规范化建设的开展,需要推行农村集体财务管理规范化示范单位的管理办法。在规范化建设单位的推行之下,使农村集体财务管理的问题能够逐步解决,规范化建设单位必须严格执行《会计基础工作规范》、《会计法》,并按照统一的《村集体经济组织会计制度》进行会计核算,规范化建设财务管理制度,防止农村集体财务管理漏洞的出现,要完善农村集体财务管理的内部管理制度,监督管理制度、还要健全农村财务管理财产清查制度、民主监督制度、民主公开制度、民主理财制度,成立农村财务管理民主理财部门,并且定期进行财务会计知识的培训和审核。

规范化建设村部必须定期编制财务报表上报,完善财务管理的工作流程,实行统一的电算化管理,并且设立专门的会计档案部门,加强档案方面的管理,还应接受农经部门的审计监督,公开审计结果,实行公开制度。

1.3健全农村集体财务管理制度。

为了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加强农村财务管理的规范化必不可少,同时也应该控制村级财务管理的收支细节,强化监督管理,促进农村社会稳定。同时农村财务委托代理应明确村级集体财务资产的所有权、收益权和使用权不变的准则,任何单位以及个人都不允许侵占或挪用村集体财务资产,对农村财务管理以及农村经济活动的监督力度应该加强,各类账目必须细化、明细账要清楚,所有记录文件账目文件都应设立农村财务管理会计专柜保管,对于账目的报账、会账、对账、记账、复账、公开等“会账制度”必须严格执行,同时开启并实行备用资金制度,备用资金由村财务管理报账人员进行管理,额度由实际情况进行申报审批。

农村集体财务资金的支出项目必须严格执行审批制度,严禁白条顶库、瞒报收入等行为的出现,任何人不得随意支配农村集体财务资金,对农村集体财务资金的不同性质,应进行性质分类管理,建立性质分类管理类别制度,并进行相关的处理措施。

农村集体财务管理报账人员应做好农村集体财务日常的财务收支工作,严格按照已有制度的规定把关执行,并且能够及时发现制度的不完善之处,做好账目的登记、记录、核对等管理工作。

2结语。

随着农业与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村集体财务管理问题需进一步改进,才能推动我国农业与农村经济的发展,促进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完善农村集体财务管理监督制度,进一步推进农村集体财务管理的内外部制度的改革,不仅有利于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也能充实我国最为薄弱的农业金融,从而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调查报告

调查对象(印章):

调查目的:大力发展县域经济是建立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关键,只有发展县域经济,才能从根本上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才能使广大农民群众走上富裕之路,建立社会主义新农村才能成为现实。

为了了解掌握新时期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我镇于近日就当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现将此次调研的情况报告如下:

xx镇辖12个行政村,农业人口xxxxx多人,农村劳动力x.x万人。改革开放以后,尤其是近年来,随着国家和省、市、区政府对于“三农”问题的日益重视和农业投入力度的不断加大,各项支农惠农政策的相继出台和贯彻落实,极大地调动了农民发展农业生产的积极性,农村经济稳步发展,农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农民生产生活条件逐步改善,科技文化教育发展加快,农村经济与各项社会事业正在朝着全面协调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一)农村经济稳步发展,农民收入逐步提高。

行财务审批手续,农村经济管理水平加强,xxxx年化解债务xxx万元,没有发生新的债务,农民政策性负担为零。

(二)基础设施逐步改善,生活环境不断优化。

在国家政策和省、市、县政府的大力支持,积极争取国家政策和项目,组织实施了林业生态建设、农网改造、人畜饮水改造、镇村道路建设、镇村环境整治等一批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农村基础条件进一步改善。全镇村屯公路xx公里,实现了村屯道路畅通;农村计生、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稳步推进;生态保护、农电网改造等公共服务事业和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取得明显进步。科教文卫等各项社会事业发展迅速,建立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制、医疗救治和疾病预防控制机制。移动电话、计算机开始进入农户家庭,扩大了农户接受外界信息的能力和渠道,农村居民的信息化水平不断提高。农村居民文化生活水平不断得到新的提高,农民自编自演开展文体活动,县镇组织的科技、文艺下乡活动,丰富了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

(三)科技教育加快发展,农民素质不断提高。

随着农村经济的稳步发展和农民收入的不断提高,逐年加大了对教育和科技的投入,中小学校舍、农业信息网络、电化教育设施建设发展较快。目前,全镇共有x所中学、xx所小学,实现了区级标准化学校。不断加大对农民科技培训力度,组织实施了跨世纪青年农民培训、科技入户、阳光工程等科教工程,每年培训农民达x万人次以上,培养一大批农村科技能人。广大农民积极学用新型科技,农用新科技在农村得到广泛普及。

(四)民主法制不断健全,基层组织进一步加强。

在国家加强民主法制建设的大环境下,广大干部群众法律意识法制观念普遍增强,以宪法为核心,农业法、村民委员会组织法为重点的与农民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广泛普及,依法建制、以制治村、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工作格局逐步形成。xxxx年在全镇x个村实行了村干部直选制度,全面推进了村党支部“两推一选”,一批懂科技、会经营、善管理、讲奉献、有知识的农村能人、致富能手进入“两委”班子,村党支部书记与村委会主任实现“一肩挑”,两委成员交叉任职,农村干部队伍整体素质有了较大的提高。在全镇“两委”xx名干部平均年龄为xx.x岁,大专以上文化x名,高中、中专xx名,全面建立和推行了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机制。先后出台了《xx镇村务公开、民主管理规范化建设标准》,在指导全镇村务公开活动中,实行“五统一”(统一内容、形式、程序、时间、建档),做到“三为主”(村务公开以村“两委”、监督小组、镇农经中心为主),突出“一个重点”(以财务公开为重点),把群众关心的事情全部公开,村中重大问题向人大代表、村民代表征询意见,将财务公开延伸到村民小组,使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逐步走向规范化、制度化的轨道。

综上所述,可见我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取得了可喜成绩,大多数村与过去相比有了很大变化,但是与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制约农村经济繁荣、社会稳定发展的因素依然存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任重道远。

(一)农业生产力水平低下。

一、结构分散,辐射力不强,推广型、农产品加工型和综合服务型专业组织协会制度不健全,内部管理不规范,政府协调成立的多,农民自发组建的少,多数会员不缴纳会费,财政专项资金扶持助推力弱化。协会活动开展不正常,带动力不强。虽然国家和地方政府制定一些相应的扶持政策,但其性能、地位和作用以及与其他经济组织、与地方政府的关系等问题没有明确的界定。

(二)农村投入严重不足。

免征农业税后,我镇农村的基础财力巨减,财政“缺口”大,加之各村历史上形成的债务都很大。省、市、县下拨的转移支付无法维持镇、村组织机构运转所需财力。农村基础设施和农业生产条件改善投入严重不足。调查显示,由于受农村基础设施投入不足瓶颈制约,部分行政村的农田水利建设和土地治理根本无法开展,导致农业抗风险能力薄弱。

(三)农村劳动力素质偏低。

当前,绝大多数农民的素质不容乐观。突出表现在:农民思想还比较保守,传统的小农意识根深蒂固,生产、生活和行为方式都与现代社会生活的要求差距甚远。在思想素质方面,普遍存在“小富即安”心理,缺乏干大事创大业的开拓进取精神;同时缺乏诚信意识,在产业化经营中常有违约等不守诚信行为出现。在文化素质方面,农村居民受教育程度普遍偏低。xxxx年农村劳动力中,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占xx%,初中文化程度占xx%,高中以上文化程度仅占xx%。由于农民科技知识低下,对新事物、新技术缺乏认识,从而阻碍了接受新事物、学习使用新科技的能力。在技能素养方面,具有一技之长的人还比较少,导致种地只能粗放经营不能集约经营,打工则只能卖苦力打粗放工,严重地制约了农民的增收。在道德素质方面,赡养父母、尊老爱幼等传统美德有滑坡趋势,关心集体、热心公益等集体主义观念正在逐步淡化,赌博、封建迷信等不良社会风气有抬头的趋势。

我镇农村总体上的医疗卫生、科技、文化、教育、社会保障等各项社会事业发展水平普遍较低。农村医疗条件差,医疗水平低,农民生一场大病往往意味返贫。同时农村医务人员水平低,医疗卫生状况令人担忧。科技文化投入不足,底子薄、基础差、人才缺、资金少、设施差的状况未从根本上改变。绝大多数的村已没有文化活动室和相应图书,缺乏多种形式的文化活动和体育活动,县镇没有稳定的公共财政,对社会保障的投入严重不足,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制度尚未开展,农村弱势群体保障体系薄弱。

(五)基层组织建设仍然薄弱。

随着农村改革的不断深入,农村基层广大党员、干部难以适应新时期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新形势、新要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创新意识不强。多数农村党员、干部沿袭于传统工作思路,习惯于行政命令式的工作方法,思想僵化、工作被动、疲于应付。

二是带领群众致富本领不高。目前,一些农村干部科技文化素质偏低,对新时期农业发展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束手无策,发展农村经济的能力不强,发展的路子不宽,工作方法不多,在群众“盼富”面前力不从心。

三是工作作风不扎实。服务意识不强,缺乏对农村工作的热情和对农民群众的感情,做“撞钟和尚”、做“太平官”。

四是村级集体经济相对薄弱。

村级组织难以正常发挥作用,部分村没有集体经济收入,正常的办公费用都依靠转移支付来维持,因此村级组织作用无法发挥,村党组织及村委会的凝聚力、战斗力、号召力随之减弱。同时由于包产到户后以家庭为单位的农村经济发展,也致使了无人关心集体事业的'现象的产生,村委会虽实行村民自治,但一些政策、规划在本村因无力参与支持而无法实施。五是农村村民自治工作发展不平衡。村务公开不及时,财务公开内容不全面,无明细帐,当地群众有意见。六是农民的法治意识淡薄。农村法制建设相对滞后,法律在调整和化解社会矛盾、维护公民合法权益过程中,未能发挥应有的作用,农村社会法治文化的程度不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的发展。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明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扎实稳步地加以推进。”就xx镇实际情况而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当前思路可理解为:努力推进和实现农村的农业产业化、农民知识化、村镇文明化、保障社会化和管理民主化。

农业产业化:加快农业结构调整,鼓励发展适度规模化经营,重点发展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实现家庭经营和联合组织经营的优势互补。努力培育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引导企业与农户建立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联接机制,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努力在二、三产业上拓展农民增收空间,增加农民收入。

农民知识化:大力发展农村义务教育,加大对农民科技文化知识教育和免费的实用技术培训,让他们能掌握一项致富的技术,加大对外出务工农民的职业技能培训,开发和充分利用农村劳动力资源的潜力,加强对农民应该掌握的经营管理知识的教育,培养出“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高素质的新型农民。

村镇文明化:积极推进农村的“四改”(改环境、改容貌、改卫生、改观念),加大对农村公路、农电网、电视网、电话网等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改善镇村环境;编修村镇规划,推进现代化村镇建设,改变农村面貌。采取推行农村饮水改造、发展户用沼气、实行人畜分离和垃圾集中处理等措施,改善农村卫生状况;改变传统观念,提高农民发展循环经济和生态保护的意识,树立良好的文明乡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和谐型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保障社会化:全面推行新型农村医疗保险,积极推进农村养老保险,建立农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和失地农民生活保障机制,建立和完善农村社会救济制度,探索建立城乡衔接、公平统一的社会福利制度。

管理民主化:引导农民积极参加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活动。全面实行村干部“直选”和村支部“两推一选”制度,完善“一事一议”、村务公开、民主监督等制度,保障农民依法行使民主权利。

面对当前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的新形势、新特点和新要求,针对我镇的实际,现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工作提出几点建议:

村党总支村委会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总结

社区位于--中心城镇西北边,辖区面积-平方公里,耕地面积----亩,有-个居民小组,总人口----人,其中农业人口----人,城镇人口----人。社区党总支下设-个党支部,党员--名。社区充分发挥资源丰富、工业基础条件较好的优势,组建了龙头企业,加大了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兴办了集体、个私企业,使社区经济社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xx年农村经济总收入预计达----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元,社区集体经济收入--万元。

二、主要做法。

(一)创新领导方式,形成强大的合力。

为充分发挥乡党委的核心领导作用、企业的支撑作用、乡机关(站所)的服务作用和社区的主体作用,成立了由乡、社区、企业三方组成的领导小组,组长由乡党委书记亲自担任。领导小组下设农业产业化、农村工业化、住房新型化、社会和谐化四个工作组和督查组。各组制定完善了近期、中期、长期发展规划,明确了目标任务。领导小组每周五定期到社区召开专题例会,及时研究解决工作中的新情况、新问题。形成合力,促进新农村建设全面快速有序地向前推进。

(二)深入广泛地宣传,营造良好的建设氛围。

我们从两个方面开展宣传工作:一是组织社区和居民小组干部深入农户,宣传新农村建设的具体内容,特别是仔细讲明新农村建设最根本的目的',就是为群众谋利益,提高群众生产生活水平,使群众尽快过上小康生活。二是社区党总支利用广播,由总支书记和其他干部反复宣讲新农村建设的内容、目的和意义。通过宣传,提高了群众主动参与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性,打下了坚实的群众基础。

(三)组建龙头企业,拉动社区经济发展。

为拉动社区经济由传统型向现代型转变、由单一型向多样型转变、由农业型向工业型转变,社区依托企业,利用地处中心城镇边,有丰富的水泥配料资源等优势,组建了龙头企业。龙头企业下设“农业产业发展部”、“社区工业发展部”、“矿产资源开发部”、“劳务输出服务部”。“农业产业发展部”负责外联商家、内联农户,组织农户为商家生产订单蔬菜、生猪等农产品,并搞好技术服务,培育主导产业之外的新兴支柱产业。“社区工业发展部”负责租赁企业生产线进行半成品加工。“矿产资源开发部”负责向企业直接供给原料,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劳务输出服务部”负责对到企业打工的人员进行思想素质、业务技能和安全生产等方面的培训,进行相应的管理。今年龙头企业预计实现产值----万元,增加集体经济收入--万元,使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加---元。

(四)科学制定规划,全面组织实施。

1、农村工业化建设步伐加快。依托企业建立龙头企业发展配套工业,签订了《劳务承包和租赁意向协议书》,进行了生产加工,招聘了---名剩余劳动力,聘请了专家对新聘员工进行岗前培训,使其掌握技术要领,严格按照操作规程组织生产。截止现在,劳务经济已达--万元,增加集体收入-万元。矿产资源部每月可增加集体经济收入----元。

2、农业产业化建设进展顺利。按照“产业拉动、龙头带动”的思路,加大农业龙头企业培育,加强实用技术推广,以经济作物种植、生猪养殖为重点,增加农民收入。按照“总支+协会”的模式组织生产经营,组建了蔬菜、养殖等协会,积极为农户搞好产前、产中、产后服务。实现产值----万元,使农户人均比去年增收230元。

3、住房新型化建设稳步推进。实施“绿化、美化、亮化、净化、硬化”工程,加大旧村改造力度,稳步推进新区建设。投资-万元,完成了三个居民小组新区规划,制定了新区建设方案,优先安排住房紧张急需建房和有住房但愿到新区建设而且愿意拆旧建新的群众建房,现已办好了新区建设土地使用的有关手续。

4、社会和谐化建设取得新进展。建起了文体活动中心,组建起了宣传、科技、法制、文艺四支队伍,有计划地开展了活动;成立了社区警务室、综治办、人民调解委员会,全面开展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和矛盾纠纷调处工作;实行“三务”公开,召开“三务”质询听证会,全方位接受群众监督。截止现在,民间纠纷调解率、治安满意率均达95%以上。

三、取得的经验。

一是不断创新领导方式,充分发挥了乡党委的核心领导作用、企业的支撑作用、机关站所的服务作用和社区的主体作用,整合资源,形成合力,为新农村建设提供有力的组织保证,是抓好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保障。二是不断调整和完善工作思路,找准切入点,落实各项工作措施,充分发挥资源优势,组建龙头企业,拉动社区经济社会发展,确保新农村建设稳步推进,促进集体经济健康、协调、可持续发展,是新农村建设的有效途径。三是不断加强班子队伍建设,增强“两委”班子的凝聚力、战斗力、创造力,始终把解决“有人办事”作为解决“有钱办事”的前提条件,充分发挥党员干部的模范带头作用,积极投身到“三村四化”建设中,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努力为家乡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贡献力量,是抓好新农村建设的决定因素。四是不断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赢得各级政府和上级有关部门的关心和支持,为新农村建设和集体经济的发展增加动力,是新农村建设取得实效的关键。

为何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但发展的进程明显落后于城镇。据有关数据显示,目前城乡之间、工农之间反差很大。一是城乡居民收入存在巨大反差。2007年,我国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实际增长9.5%,为1985年以来增幅最高的一年;而城乡居民收入比却扩大到3.33:1,绝对差距达到9646元。二是城乡社会事业发展存在巨大反差。以卫生事业为侧,2007年,全国医疗机构费用8988.31亿元,其中城市医院占73.74%,县医院、社区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费用分别仅占12.47%、3.22%、9.97%。可见,卫生费用还是主要流向城市医疗机构,县医院、乡镇卫生院和城市社区服务中心所得较少。三是城乡基础设施存在巨大反差。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乡建设步伐加快,城市面貌日新月异。农村尽管也有很大发展,但仍显得明显滞后。目前还有一些农村通不了路、打不了电话、看不上电视、喝不上干净水。四是城乡公共资源分配存在巨大反差。1990~2004年的15年间,国家财政用于农业的支出增长率有10年低于国家财政支出增长率。1997~2005年,农村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连续9年低于城镇。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大局,必须始终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重点和难点在农村。新农村建设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方式;新农村建设是促进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手段;新农村建设是确保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的重要方面;新农村建设是农村和谐稳定的重要保障。因此,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成了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必需之举。

二、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内涵“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指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反映一定时期农村社会以经济发展为基础,以社会全面进步为标志的社会状态。杨继瑞(2005)认为,新历史时期“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具有新内涵。社会主义新农村所具有的“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民主管理”特征,无疑是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和社会主义优越性的重要体现,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个全面、综合、和谐和科学的范畴。具体地说,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发展经济、增加收入。这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首要前提。二是建设村镇、改善环境。三是扩大公益、促进和谐。四是培育农民、提高素质。

三、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总体要求。

(1)提高农民整体素质,培育新型农民,努力解决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核心问题。农民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体。农民素质的高低决定了农村社会发展的速度和质量,是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最本质、最核心的内容,也是解决“三农”问题最为迫切的要求和关键所在。因此,实现农业和农村现代化,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就必须培养出千千万万的“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高素质的新型农民。

加快推进农村义务教育体制改革,从影响农村发展的战略和全局的高度,把农村义务教育作为整个农村社会事业发展的优先领域,率先发展。全面推行九年义务教育,进一步明确各级政府在农村教育发展方面的事权,中央和省级财政要承担起发展农村义务教育的责任,进一步加大对农村义务教育的投入力度,彻底改变“义务教育不义务”、“农民教育农民办”的情况,减轻农民负担的同时增加农民受教育的机会;加大对教育重要性的宣传力度,引导农民正确认识当前大学生的就业现状,使农民高度重视对子女的教育;加快教育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建立城乡教师的合理交流制度,精简教师队伍,提高教师素质。另外,要不断加强对农民应该掌握的经营管理知识的教育,使农民也能有机会迈入管理者阶层。

加大对农民的免费技术培训力度,这是培养有技术的新型农民的关键。农民缺乏相应的技术,无论是搞种植、养殖,还是进城打工,他们的收入都低于有一技之长的人。农业科技人员要坚持走到田间地头,把先进的种植、养殖技术送到农民手里,手把手地教会他们;国家应该建立专项资金用于对农民的技术培训,让他们能掌握一项致富的技术,尤其要加大对青年农民科技培训的力度;加大对外出打工农民的职业技能培训,开发和充分利用农村劳动力资源的潜力,加快对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速度。

(2)统筹城乡发展,促进生产发展、生活富裕,奠定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物质基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就必须满足农民衣食住行的需要,农村社会再生产的需要,农村扩大生产的需要。这三个层次的需要是一个递进的关系,第一个需要是低层次的,第二个需要是中层次的,第三个需要是高层次的。而就目前农村物质生产方面的现实来看,我国大多数农村处于第二层次,在满足衣食住行等基本生活需要的基础上,其剩余刚好够再生产需要,所以农民手里很少或者根本就没有现金,导致了农民看病难、孩子上学难、养老难的现象。

统筹城乡发展,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本前提和基本保障。政府要采取宏观调控手段,合理部署城乡再生产所需要的基本生产资料,调整国民收入再分配结构,财政支出、固定资产投资和信贷投放都要切实向农村倾斜,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建立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就业制度,取消对农民进城就业的各种限制,为农村劳动力转移创造良好环境;建立城乡衔接、公平统一的社会福利制度,探索建立农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建立和完善农村社会救济制度;鼓励东西结合,制定有关东部发达地区到中西部欠发达地区投资的优惠政策;进一步巩固农村税费改革的成果,全面免征农业税,要从源头上降低农村生产的成本,进一步严格控制与农业生产投入相关的各种工业产品的价格(如果农民的收入增加速度与其生产投入增加的速度相当或者低于其生产投入增加的速度,那么,农民生活状况就会永远停留在第二个需要层次,城乡收入差距就会日益加剧。);加大政府对农村资金的投入力度,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加快公共财政体系建设。完善中央和省级整队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理顺省级以下财政管理体制,有条件的地方可实行省级直接对县的管理体制,深化农村金融体制改革,规范发展适合农村特点的金融组织,探索和发展农业保险,改善农村金融服务,加快形成促进农业和农村发展的财政和投融资体制,增加对农村基本生产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增强对农村扩大再生产的扶持力度。

(3)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生态建设。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历史任务,这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农村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重大举措。新农村建设最突出的是以改善生态、生产、生活环境为主的农村发展,也可以说是一场生态革命。从生态建设、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层次上看,它的基本任务和工作是培育农村生态产业、保护农村生态资源、治理农村生态环境,以此推进农村经济建设、文化建设、政治建设与和谐社会建设。因此,根据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

第一,积极发展农村生态产业。依据农村资源禀赋、环境容量、生态状况等要素,把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建设有机结合起来,着力构建农村生态产业体系。从福建省来看,发展绿色生态旅游占优势。据国家林业局第七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结果显示,福建省森林面积1.15亿亩,其中森林覆盖率、竹林面积、毛竹总株数、人工林蓄积量4项指标居全国第一。我省拥有优越的自然风光条件,是为开发农村生态旅游业提供了有力的天然条件。发展农村生态旅游,坚持服务城市、提升价值、拓展功能、打造品牌的开发理念,以现代农业展示、农村劳作体验、科技科普教育、田园风光欣赏为特色,加快农业科技示范园、生态农业园、农业产业园、家庭庄园经济、生态农业示范走廊建设。至2009年底,福建省共有农业旅游示范点49个;乡村旅游扶持点78个,其中首批省级示范点创建单位28个;旅游名镇名村创建单位165个,水乡渔村23个,农家乐330个。全省农家乐接待游客总量超过180万人次旅游收入近1亿元。发展质量安全、标准化农业也应当成为工作重点。注重提高农业投入品利用效率,合理地使用地、肥、水、药、种、能等投入,积极防治农村面源污染,有效遏制农村生态环境进一步恶化。高度重视农业生态安全,不断完善农业标准化体系、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体系和认证体系,严格实施市场准入制度,积极推行农产品质量追溯制度。着力抓好一批无公害农产品基地建设,大力推广标准化生产、储运、加工、包装技术,实现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消费与生态环境承载力之间的动态平衡。

第二,合理保护农村生态资源。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循环经济理念,高效合理配置和可持续利用农村生态资源,促进农村生态资源的显著增值,逐步实现家居环境清洁化、农业生产无害化和资源利用高效化。一是要保护利用森林资源。坚持生态优先,着力抓好退耕退牧还林还湖还草和天然林保护、环城林业生态圈等重点工程建设,正确处理保护森林资源和发展林业经济的关系,最大限度地发挥森林生态系统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要防止新一轮森林破坏,控制大树、古树移栽进城,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尽量做到不填塘、不砍树、不推山,吸取“大跃进”的教训。二是要珍惜利用水土资源。加强对耕地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保护和管理,避免耕地资源的缩减和退化。加强水资源的统一管理和保护,大力发展农村小康水利,充分发挥其灌溉功能、观光功能、旅游功能和休闲功能,加快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加强中小河流治理、荒漠化和沙漠化治理,防止水土资源流失。三是要推广利用新型能源。大力发展集约农业、循环农业。积极推广沼气、秸杆气化、小水电、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等清洁能源技术,因地制宜建设一批“能源村”、“卫生村”、“生态村”。

第三,着力整治农村生态环境。农村生态环境整治是新农村生态建设的核心内容之一,有利于提升环境质量、改变传统的生产生活方式。一是要加强农村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把村庄生态环境整治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紧密结合起来,完善农村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的基础设施,推进农村小康水利、道路、电力工程建设,形成生态资源有效整合、环保设施统建共享、服务功能较为完善的新格局。二是要因地制宜实施“净化、绿化、美化”工程。整体推进农村改路、改水、改厕、改房,使村庄、街道的变化延伸到庭院,进一步改善人居环境。切实保护好山体水系和植被,搞好农村沟渠、堰塘整治及田园绿化,完善村庄建设管理机制,有效改善农村环境卫生。三是要分类指导开展村镇生态创建活动。积极创新载体和模式,推动村镇生态创建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和长效化,着力建设一批布局合理、环境优美、设施齐备、服务配套、生活舒适的农村新社区。

当然,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个的动态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更不可能一劳永逸,要持之以恒。既要预备走艰苦的路,对未来可能遇到的困难有充分的心理准备,敢于迎难而上;更要看到前途的光明,增强战胜各种困难的信心。我们深信,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通过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一定能够实现。

为何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始终是关系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的重大问题。当前,我国总体上已到了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初步具备了加大对农业和农村支持保护的条件和能力。借鉴国内外的成功经验,必须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实现城乡和农村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建设新农村,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现代农业的重要保障。目前,我国农业生产基础设施和物质技术装备条件较差,经营管理也较粗放。加快建设新农村,发展农业生产力,加强农田基本建设,改良土壤,兴修水利,推广良种良法,发展农业机械化,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全面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既是现代农业建设题中应有之义,也是建设现代农业的重要基础和保障。

建设新农村,是增加农民收入、繁荣农村经济的根本途径。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增加农民收入,首先必须挖掘农业内部的潜力,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实现增产增效、提质增效和节本增效;必须发展以乡镇企业为主体的农村二、三产业,引导农村劳动力向城镇有序转移,拓宽农民的就业空间和增收渠道。

建设新农村,是发展农村社会事业、构建和谐社会的主要内容。发展农村社会事业,是建设新农村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构建和谐社会,必须首先建设和谐村镇。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加快发展农村各项社会事业,全面改善农村教育、卫生、文化等设施条件,逐步改变目前城乡和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一条腿长、一条腿短”的问题。

建设新农村,是缩小城乡差距、全面建设小康的重大举措。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实现这个目标,重点和难点在农村。必须用新农村建设来统领“十一五”时期的农村工作,按照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坚持城(本文来自文秘之音,查看)乡统筹发展,进一步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走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道路,把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纳入公共财政范围,逐步改变城乡二元结构,努力消除城乡协调发展的体制性障碍,促进资源在城乡之间合理配置,建立城乡社会事业和基础设施共同发展的运行机制,让广大农民能够像市民一样拥有洁净方便的自来水、清洁的燃料、整洁的厨房、舒适方便的卫生条件和平坦的道路。

当前,我国已初步具备了建设新农村的条件。一方面,经过改革开放以来的快速发展,综合国力显著增强,有了支持保护农业、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的经济基础。另一方面,近年来,在起点较高的基础上,党中央、国务院为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出台了一系列更直接更有力的政策措施,特别是农村“六小工程”(节水灌溉、人畜饮水、乡村道路、农村水电、农村沼气、草场围栏等)建设进展顺利,成效显著,为新农村建设积累了有益的经验。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论文

摘要:近几年,农业工程科技不断创新,使用集成技术并引进新技术,但仍有继续创新的空间,所以,农业技术人员会在原有技术创新的基础上,加入新技术,以增加农业工程技术应用的便捷性,把投入的科技转化为实际生产力。我国农业的发展过程中,科技一直是其需要攻克的难题,由此,实现装备与设备的现代化,对农业工程的建设有重要影响,以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

关键词:农业工程;科技创新;新农村。

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需实现农业工程技术的创新,加快农业现代化发展。农业工程科技的创新,需与我国的社会生产力相符,以提高农业生产水平,而我国科技发展落后,与发达国家相比有很大的差异,造成科学技术在农业工程中的应用率较低,有很多不足。

1农业工程科技创新的必要性。

我国推行的理论之一是“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而农村经济一直是经济发展中的弱势,所以发展农村经济成为新农村建设的方式之一,而建设新农村需要创新农业工程使用的技术,改变生产方式。即我国要加大农业工程科技的投入力度,引入新技术,以此增加农民的粮食产量,以及作物带来的收入,并不断提高农民的素质[1]。

2农业工厂创新使用的技术。

2.1基础设施集成技术。

整个农业生产的过程中,需开垦土地,并在适当的时间浇水、播种、施肥,并采用相应的方式抑制病虫害的出现,所以其使用的技术包括土地整理、水资源管理、节水、施肥技术等,有时也会用改造技术改造农田,或是把几项技术集成使用。但所有技术的使用必须以本地农业实际种植情况为前提,与实际种植情况建立联系,根据市场对作物的需求,决定生产规模的大小,以及使用哪些技术,保证基础农田设施的建设,实现收益的最大化,提高各项资源的利用率与农业的综合生产力。

2.2机械集成技术。

实现农业技术的集成,可有效解决使用机械与技术不匹配的问题,提高农业生产的机械化水平,削弱农业生产对人工的过度依赖,提升生产的效益。对于机械集成技术,其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其一,研发并生产出粮食型机械,并形成产业,它主要用于水稻、玉米等生产,生产的全过程都由机械完成,消除其中的薄弱环节。其二,研发出带有地方特色的机械化产品,每个机械设备的研发,都是以某个种植作物的生产特点为依据,带有地方特色,它使用的作物范围包括棉花、花生等。其三,研发使用保护技术的耕作设备,实现农业的增产增收,实现可持续发展。其四,研发用于擒牧产业与草牧产业的设备,為农业发展提供设备支持。其五,农业生产需使用节水灌溉技术,并采用其他技术以节约肥料、化肥的使用,为精准化设备的应用提供理论支持,加快研发速度。

2.3生产设施集成技术。

设施农业是用设施种植、养殖,具有可控的的特点,实现高产,而农业生产中,高效益是其基本目标[2]。

现在,沼气是农业生产使用的环保材料之一,而沼气的生产必须由设备完成,即农业种植人员会把人或动物日常产生的废料作为原材料,放到设备中,经过发酵后,把沼气变为生活中的燃料,转化为燃气,并用于发电,也为农业生产提供有机肥料。用设置养殖并生产沼气,可保证生产的安全性,并为各类农作物与家畜的生长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家畜产生的废物可为农作物提供养料,而沼气又是燃气或供电的材料,这三者互为影响,又相互制约。但需要解决的问题是,种植、养殖与沼气生产,三者有不同的管理内容与管理范畴,各自独自管理,互相并未建立联系,造成资源严重浪费,并带来污染问题,产生的经济效益较少。所以,对该项内容的研究需要把三者联系起来,即回收废物、进行生产、实际利用,找到三者均衡进行的措施,加以分析,了解废物转化的过程,使其达到动态平衡,科学布局,调整农业工程的结构。

2.4生物利用集成技术。

生物是农业生产产生的物质之一,而其也可以从林业生产中发现,包括农作物收割后的秸秆、生产过程中的废物、能源材料,以及木材生产后的废料,这些都可以再次利用,不会对环境造成破坏。对于农业与林业生产产生的废弃物,都可以运用生物利用集成技术处理,让其变成再生资源,实现对资源的综合利用,其主要包括的手段有生物处理、物力处理与化学处理,分解废弃物,并把各个元素重组,变成一种新物质,实际应用后做到增产增收。

3结语。

总而言之,加快农业工程科技的创新,需正确认识创新的必要性,并大力发展基础设施集成技术、机械集成技术、生产设施集成技术、生物利用集成技术,在农业工程中应用,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提高农业生产力,发展农业经济。

参考文献。

[1]王昭.发展现代农业科技创新实现辽宁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j].吉林农业,20xx,08:36+47.[2]王爱荣.大力推进农业工程科技创新为新农村建设作贡献[j].农民致富之友,20xx,16:222.

为何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一、要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

事业心是一种想干事、干成事的强烈愿望。有了这种愿望,一个人不管在何时何地、在什么环境和条件下都有不达目标不罢休的拼劲、泰山压顶不弯腰的狠劲、遭遇挫折不灰心的韧劲,就会有面对困难不畏惧,千方百计抓落实、一心一意谋发展的坚强决心。责任感就是对工作的强烈责任意识,就是在其位、谋其政,尽心竭力干好每一项工作,干不好就吃不香、睡不着、心难安的心理状态。干部有了责任感就会坚持敬业、乐业、勤业、精业,强烈事业心和责的任感是胜任任何一种角色任务的先决前提。上世纪六十年代铁人王进喜“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也要上”的呐喊,奏响了中国石油发展的辉煌时代.从事农村工作的乡镇干部,任务繁杂、条件艰苦、待遇较差,更应树立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事业心是创业的动力,有了强烈的事业心,才能克服种种困难,百折不挠地向认定的目标进取。树立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应克服和纠正两种倾向:一是临时观点。现在有些干部害怕农村工作、过不惯农村生活,千方百计想逃离避开,临时观点偏重。二是出个人风头。有些干部急于标新立异,标榜自己,往往脱离实际,建设社会新农村需正确的计划、科学的决策,有时需要一届一届、一任一任的领导如同接力赛般地棒棒相传,才能达到胜利的终点,要“一张蓝图绘到底”,决不能朝令夕改。只有本着为当地百姓高度负责的态度,对分管的工作有长远规划,前赴后继,而自己则甘当铺路石,将个人的升迁得失看得很轻,才能真正干出一番事业。

要树立一种干不好工作就是失职的意识,二、要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

在农村开展工作,需要我们多花一番心思,多动脑筋,多出好点子。对新形势下的农村工作要有新的思路,要把握具体实情,学会换位思考,多些逆向思维,多方位地观察、了解,弄清事情的来龙去脉,寻找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对于一些为农民办实事的项目,假如乡镇干部不注重去调查、思考,或者总以老套去思维,往往轻易碰壁,致使这些利民项目难以变为现实。比如陈庄乡后油坊村在修村前后街时2002年就没有完成,2006年在新一届党支部和村委会的领导下,经过调查研究多次召开支部会﹑两委会﹑群众代表会完成了这项任务。因此,我们要充分调动农村干部的聪明才智采取灵活措施,因地制宜,因势利导,花费最小的力气,获取最大的成果。

四、要处理好经济建设与其他工作的关系。

农村工作千头万绪,抓工作要抓到点子上,决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正确处。

能否做好农村工作是衡量乡镇干部素质的重要标准之一。过去由于有些乡镇干部工作方法简单、态度粗暴、脱离群众,人为地造成干群关系紧张,严重地损害了党和政府的形象,这与新形势下的农村工作要求格格不入,必须纠正。深入联系广大农民,了解他们的喜怒哀乐,关心他们的疾苦,与农民交朋友,这是做好农村工作的前提。要注重讲究工作方式、方法。一要改硬性命令为教育说服引导为主。比如今年我乡在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开展莲藕种植通过外出学习考察,引导农民做好莲藕种植工作,在莲藕种植初期我乡干部职工大力宣传种植莲藕的经济效益.在种植时吧耐心细致的作思想工作,向群众讲明道理,让群众对这项工作从了解、理解、支持到自觉参与。二要改一哄而上为典型引路。我们乡在种植莲藕时要求每村至少种植10亩示范田让农民看到效益。群众最讲现实性,最讲实惠,假如看不到实实在在的效益,你把一个项目吹得天花乱坠,他们也不买账,假如看到别人取得了效益,得到了好处,他们自然会想尽办法学着干。所以对一些新项目、新技术的开发推广,要抓好典型,总结成功经验,让先进典型现身说法,发挥典型的示范引路和辐射带动作用。三要改指手划脚为强化服务。农民需要的是信息咨询、技术传授以及产前、产中、产后的系列服务,于是乡政府指导成立莲藕合作社;要想农民之所想、急农民之所急,切实做好服务工作。

六、要选好配强村级班子。

农村班子建设,是农村全部工作的基础,抓好班子建设是农村工作的关键有。

些乡镇干部忽视村级干部的作用,总是一竿子插到底,以致忙得不亦乐乎,结果却困难重重,工作局面打不开。村干部土生土长,对村情了如指掌,这种身份是乡镇干部所无法替代的。因此,选好配强村一级班子,真正发挥其“领头雁”的作用尤为重要。作为我们乡镇干部要注重发现苗子、选好人才;要顺应村民的意愿,民主选出称职的村干部,并对其加强培训,提高他们的领导能力和各方面的综合素质,更好地发挥村干部的作用。对于那些较弱较差的村级班子要及时调整,对于那些不称职的村干部要及时调换。

七、要加强自身的学习与修养知识更新速度加快,加强学习是时代的客观要求。要充分地加以利用乡镇工作空余时间,加强自身的学习。在加强学习的同时要注重品德修养,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博大的胸怀、远大的理想,甘于奉献、当好人民的勤务员。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

1、学懂农村政策,增强服务水平的能力。

农村基层干部要做好新形势下的农村工作,我认为必须吃透党在农村的各项政策,掌握政策精髓。你要用政策去凝聚人心,教育村民同党保持一致;去号召村民跟党走,向先进看齐;去组织村民搞生产发展,走致富之路;去解决实际问题,让群众满意。加强学习态度一定要端正。文件出台后必须认真学,开会认真听,认真记,直到弄懂为此,然后结合实际多观察、多思考,使农村政策扎根在脑子里,在比较中理解政策。要弄清今年的文件精神与去年的文件精神有什么区别?有什么共同点?重点主要是什么?这样来理解,政策在脑子里就越来越清晰,工作起来就能目标明确。因为农村干部只有懂得农村政策,服务农村才有资本,否则上面怎么说,你就怎么说,甚至不知怎么说,那是做不好农村工作的。

2、学习农民语言,增强交流思想的能力。

有人认为,农民的文化素质相对较低,同农民打交道,不需要多少知识,多。

少技巧,上级组织安排你做农村工作,将一方水土交给你,就是用你的知识文化水平,去影响周围的群众,去教育农民,去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把理论的东西变成实践的东西,把实践的东西上升为理论的东西。坚持学中思,思中学,把深奥的道理变成浅显易懂的农村话语。这样同农民交流才达到思想上贴近,感情上沟通,做起工作来就有成效。

3、学习农业技术,增强指导能力。

农业适用技术的推广、运用普及,关键在干部。干部如何由外行变成内行,如何在培训农民,传授农业适用新技术,推动农业生产发展,增加农民收入上,就要下功夫去学习相关技术知识,刻苦钻研,把复杂的东西变成简单的道理,快速地交给老百姓,使农业实用技术不断得到普及提高,地方经济不断发展。干部只有懂得一技之长,才能避免用行政手段、行政命令去强迫农民搞生产、避免用违法违纪的办法去处罚农民推动农业生产、避免用集中突击的办法抓农业生产。只有用典型引路、示范带动,去指导发展生产,说话才有力,干群关系才融洽,工作开展才顺利。

4、学会依法行政,增强教育示范的能力。

依法行政是世界潮流,也是一个党能长期执政的基础,我们要依法行政,在法律许可的范围内工作;超越法律,侵害农民利益,就要受到严肃处理;我们必须做依法行政的榜样。只有干部依法行政群众才能守法,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引导农民用法律来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