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演讲一段话(汇总5篇)

时间:2023-10-07 19:57:00 作者:琴心月 最新演讲一段话(汇总5篇)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范文很难写?这里我整理了一些优秀的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吧。

演讲一段话篇一

尊敬的老师、亲同学们: 大家好,我是徐寨镇中心小学五年级的学生樊文浩,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感恩母亲》。

有一个人,她永远占据在你内心最柔软的地方,你愿意用自己的一生去爱她;有一种爱,它让你无尽的索取、享用,却不要你任何的回报这个人,叫“母亲”,这种爱,叫“母爱”!

每年五月的第二个星期天是母亲节,是我们心中最难以忘却的日子。这个节日,是对母亲的赞美和颂扬,是提醒我们时刻记住:感恩我们的母亲。

母亲对我们的恩情千千万万,回想起成长道路上的种种片段:咿呀学语,读书识字时母亲对我的守护,上学前的叮咛,放学后的欢乐;春日里的风筝,夏日里的游泳,秋日里的郊游,冬日里灯下读书时的陪伴。这一切的一切,都是母亲对我的爱所构成的温情。谢谢你,母亲!是您给了我生命,是您教会了我怎样做人,是您引领着我前行。

有了母爱,人类才从洪荒苍凉走向文明繁盛;有了母爱,社会才从冷漠严峻走向祥和安康;有了母爱,我们才从愁绪走向高歌,从顽愚走向睿智;有了母爱,也才有了生命的肇始,历史的延续,理性的萌动,人性的回归。

母爱是温暖的太阳,奉献着她的光芒;母爱是辽阔的海洋,坦露着宽广的胸怀;母爱是甜蜜的乳汁,哺育着儿女茁壮地成长。

最后,让我们一起赞美母爱吧,。

母爱,人世间最无私的爱;

母爱,人世间最仁慈的爱;

母爱,人世间最宽容的爱;

母爱,人世间最伟大的爱!

我的演讲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同学们:

大家好!

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铭记感恩》。

每年秋天,候鸟勇往直前地循着心中的路,朝南方温暖的湿地飞去时,我总望着天空发的呆,总在想:南方的候鸟,它是否忘记了那片出生的树林和那片遗落在巢中的羽毛。可是,来年的春天,它又出现在枝头呼朋引伴。

这时,我想到了感恩,难道候鸟的回归不是对树林的感恩吗?是的,鲜花感恩露,因为雨露滋润他成长;苍鹰感恩长空,因为长空让他飞翔;高山感恩大地,因为大地让他高耸。因为感恩才会有这个多彩的世界,因为感恩才会有真挚的亲情,因为感恩才让我们懂得了生命的真谛!

当我们用很酷的方式把吃剩的烟头弹出时,当我们用很轻松的口吻说自己蹉跎时光时,当我们用很浪漫的心情与朋友闲逛时,当我们用很自豪的态度逃课上网时,当我们用很潇洒的姿态应付生活时,而我们的父母呢?总是以很富裕的方式给我们掏钱,总是以很轻松的口气对我们说上班不累,总是以很奢侈的方式让我们吃顿饺子,总是以一种很幸福的口吻对我们说拥有我们这样的孩子,他高兴。。

翻开历史的画卷,感恩的故事举不胜举:古有子路养亲远负米,陆绩念母怀丹橘......今有田世国为母捐肾脏,邹尊喜背父上大学......

这一个个故事让我们感动,更让我们惭愧。

朋友们,感恩我们的父母吧!

父母的一生可能是平凡的,平凡得让我们无法在别人面前谈起;父母的一生可能是清贫的,清贫得让我们不愿在众人面前夸赞炫耀;父母的一生可能是普通的,普通的就像一块随处可见的鹅卵石。可就是这样的双亲,在你跌倒的时候,扶你起来,教你站立,指引你一步步走向成功。

朋友们,让我们铭记父母的恩情,感恩父母的养育。风雨人生路,让感恩与你我同行!

谢谢大家!

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早上好!

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感恩父母,回报父母》

前几天学校组织我们观看了关于亲情教育的短片《俺爹,俺娘》。

电影中那些细致的镜头,让人看到了一位母亲的博大和一位父亲的伟岸,也让人看到了一颗滚烫的孝子之心。

许多同学看着看着就落泪了,阶梯教室内的啜泣声此起彼伏,我们是在感动,也是在忏悔。那些晶莹的泪珠中充溢着的是我们对亲情的理解,闪烁着的是我们你对爱的呼应。

时间的流逝带走了父母的青春,然而父母对我们的爱却如鲑鱼一般逆流而上,与日俱增。他们只求付出不问回报,他们只想着对我们奉献爱,却从没想过要得到什么,即使我们忘了他们的生日,父母也不会怪我们,即使我们忘了母亲节、父亲节时对他们说一句祝福的话,他们也从不会抱怨什么,这就是父母,这就是俺爹,这就是俺娘!

《一段话感恩母亲演讲稿》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演讲一段话篇二

临近期末,有很多的文字材料要整理,原本不会再动写点什么的念想,但是12月28日戎徐小学的这次关于“片段教学设计”的教研活动,却让我又动笔了。

这是我这学期参加过的一次互动感最强的教研活动,大家都过了一次当学生的瘾,我的深刻感受是:学生真的很不容易!有时候连我们自己都不能马上反应过来的游戏活动,他们却能够操作得比我们好。欢声笑语间,每一位教师在小组内进行了各自积累的“片段教学设计”交流,而后推选出的四位老师进行了重点交流,让我们对“片段教学”的认识更加明确,理解更加到位。总结了两点片段教学交流活动后的感想,也是四位老师在教学设计中的共同点与大家分享:

一、寻找最合适的切入点

《袋鼠》是一首时长仅有47秒却生动体现袋鼠跳跃习性的乐曲,郑昕老师找了两个很好的切入点,一是递进式的律动,二是每个跳跃音符前的倚音。教师设计了两个律动环节,第一个环节让学生的双手变成草原和袋鼠,这一律动环节让学生很好地体验到了旋律的跳跃性。在这首欣赏作品的教授过程中,我想每一位老师都能通过自己的方法让学生体会到音乐中的跳跃感觉,但是郑昕老师给学生的体验不仅仅于此,她设计的第二个听音乐传果子的方法,让学生对旋律中袋鼠的行进速度有了更深的体验。郑老师的第二个切入点是我个人更加欣赏的,那就是在每个跳跃音符前面的前倚音。也许是因为这首乐曲太形象,所以在自己的授课中就理所应当地认为学生都能明白,不用再去挖掘什么。而郑昕老师却更细致地告诉学生为什么袋鼠的形象如此鲜明,因为前倚音让旋律听起来更加灵动,让跳跃的小袋鼠变得调皮灵巧。

在林颖老师的《茉莉花》片段设计中,为了让学生品位乐曲的江南韵味,她也找到了一个很好的切人点,那就是演唱者在每一乐句最后加的装饰音。从乐谱上看,每句的最后都是切分节奏,但是演唱者为了突出江南女子的羞涩婉转,在切分音前面加了前倚音。林颖老师就从这里入手,设计手势等律动,让学生细细品味歌中女子欲语还休,欲摘又惧的心情以及音乐所表达地那种细腻委婉的风格特征。

二、小步子迈出“稳”“准”“美”

两个二声部合唱教学的片段都有共同的特点,那就是“小步子”“渐入式”。杨飞美老师选择的片段是低段《美丽的黄昏》,设计的环节很有趣味性,但是又紧紧抓牢她的片段目标,要求学生在不经意间唱准各个声部的音高。从开始的听旋律贴卡片,到翻卡片唱单音,简易的和声,然后加上节奏,最后完整声部的演唱,每一步都设计的精巧而有针对性。在音准的前提下,杨老师还特别最求歌曲旋律的美感和三拍子强弱的变化,可见她在平时的课堂教学是非常扎实的。

辜晓敏老师选择了一首颇有难度的歌曲《乡间的小路》,合唱部分都是节奏对位的和弦,学生最难把握的就是这种低声部旋律感不强,又是与高声部完全对位的合唱作品。所以辜老师采用了“倒置”的方法,先让学生进行低声部的学习。不过,老师并不是枯燥地进行音准练习,她不但注重音乐形象的创设让学生有表现力地唱好低声部,而且更注重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会和声的美感。她先让学生在伴奏旋律与歌声的合作中,找寻低声部,在第二遍反复时,把自己的歌声融入到伴奏和学生的演唱中,让学生更清晰地捕捉到两声部的融合之美。她的设计体现:在合唱教学中,“听”是比“唱”更为重要的一个部分,会听了才能树立正确、错误和声的辨别能力,会听了才能捕捉体验到各种和声的和谐之美,而只有学生内心认同它的'美,才会理解合唱的意义,才会有表现美妙和声的强烈愿望。

看来,“片段教学”不仅仅是课堂上的某一个环节、一个片段,而是教学目标的细化,教学手段方式的细化。首先教师要明确自己的这个片段内容要达到怎样的目的,然后寻找学生最方便接受的切入点进行教学设计。很多教学目标中都有学生的“审美体验”要求,这个前提是教师自己首先要有审美体验,自己感觉到作品的美,才能抓住音乐中最打动人的部分去让学生感受。就拿自己来说,在以前的教学中也一直觉得最难上的是欣赏中的合唱作品,因为本身对欣赏课中的歌曲类就不是很感兴趣,总觉得加了歌词,很多音乐性的东西就缺失了,再加上有了歌词也没什么想象空间。特别是合唱作品,它的美感是和声效果,而对于学生,这个和声效果只能使声音听起来更加饱满,根本没法细说。其实不然,那是因为我自己没有细致地聆听音乐,没有获得很好的审美体验,所以觉得不美,难上。在这学期中有一首大家很熟悉的作品《歌声与微笑》,一次在与宝宝的偶然玩闹间发现了它其实是一首很容易让学生接受并获得审美体验的作品。果然,只设计了很简单的环节,学生的反应就达到了我的预想,而之前,我从来没有这样做过。所以,任何一首音乐作品,但凡它能够广泛流传,必定有它的精致之处。作为音乐老师,我们要做的就是寻找那最美最精致的部分,把它带给孩子们,让他们也学会享受音乐并热爱音乐。

江东实验二小张浩英

学农活动演讲稿: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搜索文档

演讲一段话篇三

《礼记》:“欲修其身者,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必先诚其意。”请以此为主题发表一段演讲。

【解读】

各位考官:

大家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欲修其身,先正其心;欲正其心,先诚其意”。

“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此为《大学》“八条目”,更是古之圣言,每个条目前后有序,道尽人生境界。当我们走过童年的天真,走过少年的懵懂,对社会、对人生有了更多的认识和追求的时候,诚意、正心、修身则成为我们人生阶段的重要课题。然而,我们想要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就必须先端正自己的心思;想要端正自己的心思,就必须先让自己意念真诚。

修身,必先诚其意。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

庄子曰:“真者,精诚之至也,不精不诚,不能动人。”特别是在当今这个现代文明得到高度发展物质生活得到极大满足的社会,诚信尤为重要。然而,在我们身边,诚信缺失的事情却时有发生学生考试作弊,出国留学使用假成绩单;“山西理工学院”等虚假高校坑骗学生、家长;哈尔滨新建的大桥因“超载”而垮塌……一个不诚信的人,会让我们感慨人心不古;一群不诚信的人,则会让我们感到阳光不再。我们每个人都需要诚信,都需要真诚、与人为善,从而不为物欲所惑。

修身,旨在正其心。人处于社会,诚意就有可能被喜怒哀乐等情感所支配役使,让自己成为感情的奴隶而失去控制。所以,“意诚”之后必须正其心要以理智来驾驭感情,进行调节,以保持平和的心态,集中精神修养品性。修以理性,方能抵御诱惑;修以理性,方能应对危机;修以理性,方可兼济天下。

意诚、心正,才能使“身修”。只有意诚、心正,不断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才能有条不紊地做好自己的工作,践行自己的使命;只有意诚、心正,不断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才能在处理对外关系的时候淡定从容,体现出中国人的优雅气节。

因此,“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对内,善待百姓;对外,弘扬国之大智。人生之境界,皆源于此。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我的演讲结束,谢谢大家!

演讲一段话篇四

临近期末,有很多的文字材料要整理,原本不会再动写点什么的念想,但是12月28日戎徐小学的这次关于“片段教学设计”的教研活动,却让我又动笔了。

这是我这学期参加过的一次互动感最强的教研活动,大家都过了一次当学生的瘾,我的深刻感受是:学生真的很不容易!有时候连我们自己都不能马上反应过来的游戏活动,他们却能够操作得比我们好。欢声笑语间,每一位教师在小组内进行了各自积累的“片段教学设计”交流,而后推选出的四位老师进行了重点交流,让我们对“片段教学”的认识更加明确,理解更加到位。总结了两点片段教学交流活动后的感想,也是四位老师在教学设计中的共同点与大家分享:

一、寻找最合适的切入点

《袋鼠》是一首时长仅有47秒却生动体现袋鼠跳跃习性的乐曲,郑昕老师找了两个很好的切入点,一是递进式的律动,二是每个跳跃音符前的倚音。教师设计了两个律动环节,第一个环节让学生的双手变成草原和袋鼠,这一律动环节让学生很好地体验到了旋律的跳跃性。在这首欣赏作品的教授过程中,我想每一位老师都能通过自己的方法让学生体会到音乐中的跳跃感觉,但是郑昕老师给学生的体验不仅仅于此,她设计的第二个听音乐传果子的方法,让学生对旋律中袋鼠的行进速度有了更深的体验。郑老师的第二个切入点是我个人更加欣赏的,那就是在每个跳跃音符前面的前倚音。也许是因为这首乐曲太形象,所以在自己的授课中就理所应当地认为学生都能明白,不用再去挖掘什么。而郑昕老师却更细致地告诉学生为什么袋鼠的形象如此鲜明,因为前倚音让旋律听起来更加灵动,让跳跃的小袋鼠变得调皮灵巧。

在林颖老师的《茉莉花》片段设计中,为了让学生品位乐曲的江南韵味,她也找到了一个很好的切人点,那就是演唱者在每一乐句最后加的装饰音。从乐谱上看,每句的最后都是切分节奏,但是演唱者为了突出江南女子的羞涩婉转,在切分音前面加了前倚音。林颖老师就从这里入手,设计手势等律动,让学生细细品味歌中女子欲语还休,欲摘又惧的心情以及音乐所表达地那种细腻委婉的风格特征。

二、小步子迈出“稳”“准”“美”

两个二声部合唱教学的片段都有共同的特点,那就是“小步子”“渐入式”。杨飞美老师选择的片段是低段《美丽的黄昏》,设计的环节很有趣味性,但是又紧紧抓牢她的片段目标,要求学生在不经意间唱准各个声部的音高。从开始的听旋律贴卡片,到翻卡片唱单音,简易的和声,然后加上节奏,最后完整声部的演唱,每一步都设计的精巧而有针对性。在音准的前提下,杨老师还特别最求歌曲旋律的美感和三拍子强弱的变化,可见她在平时的课堂教学是非常扎实的。

辜晓敏老师选择了一首颇有难度的歌曲《乡间的小路》,合唱部分都是节奏对位的和弦,学生最难把握的就是这种低声部旋律感不强,又是与高声部完全对位的合唱作品。所以辜老师采用了“倒置”的方法,先让学生进行低声部的学习。不过,老师并不是枯燥地进行音准练习,她不但注重音乐形象的创设让学生有表现力地唱好低声部,而且更注重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会和声的美感。她先让学生在伴奏旋律与歌声的合作中,找寻低声部,在第二遍反复时,把自己的歌声融入到伴奏和学生的演唱中,让学生更清晰地捕捉到两声部的融合之美。她的设计体现:在合唱教学中,“听”是比“唱”更为重要的一个部分,会听了才能树立正确、错误和声的辨别能力,会听了才能捕捉体验到各种和声的和谐之美,而只有学生内心认同它的'美,才会理解合唱的意义,才会有表现美妙和声的强烈愿望。

看来,“片段教学”不仅仅是课堂上的某一个环节、一个片段,而是教学目标的细化,教学手段方式的细化。首先教师要明确自己的这个片段内容要达到怎样的目的,然后寻找学生最方便接受的切入点进行教学设计。很多教学目标中都有学生的“审美体验”要求,这个前提是教师自己首先要有审美体验,自己感觉到作品的美,才能抓住音乐中最打动人的部分去让学生感受。就拿自己来说,在以前的教学中也一直觉得最难上的是欣赏中的合唱作品,因为本身对欣赏课中的歌曲类就不是很感兴趣,总觉得加了歌词,很多音乐性的东西就缺失了,再加上有了歌词也没什么想象空间。特别是合唱作品,它的美感是和声效果,而对于学生,这个和声效果只能使声音听起来更加饱满,根本没法细说。其实不然,那是因为我自己没有细致地聆听音乐,没有获得很好的审美体验,所以觉得不美,难上。在这学期中有一首大家很熟悉的作品《歌声与微笑》,一次在与宝宝的偶然玩闹间发现了它其实是一首很容易让学生接受并获得审美体验的作品。果然,只设计了很简单的环节,学生的反应就达到了我的预想,而之前,我从来没有这样做过。所以,任何一首音乐作品,但凡它能够广泛流传,必定有它的精致之处。作为音乐老师,我们要做的就是寻找那最美最精致的部分,把它带给孩子们,让他们也学会享受音乐并热爱音乐。

江东实验二小张浩英

演讲一段话篇五

老师们、同学们:

早上好!

我是高二4班的邓一骏,今天我讲话的题目是:一段美好的体验。

秋风带走了夏日的酷热,丰收伴随着欢笑。广州刚入秋不久,学校便组织了我们高二级学生进行了为期五天的学农活动。

上上周一早晨,淅沥的小雨似乎是专为我们制造一点小麻烦。我们提着行李,冒雨到西门坐车。一个半小时后,我们来到了期盼已久的学农基地。

用完午膳,小憩一会,便迎来了学农的第一堂课:清理杂草。劳动地点是百草园,园前的石板上刻有明朝医药学家李时珍画像,百草园里药草植物种类很多。拿了簸箕,竹篮,我们开始工作。除草考验眼力与耐力,还有效率与质量。什么可拔,什么不可拔,不得乱来,否则良莠不分,就会犯错。一下午下来,拔草的手都有些酸痛。但同学们没有嫌累嫌脏。我们学习了辨识出许多药材,为自己的劳动成果感到自豪。

劳动的内容还不少,而令我印象深刻的是,某一日清理水槽的.工作。水渠被夹在两个温室大棚之间,但没有水,取而代之的是丛生的杂草蕨类与潮湿柔软的泥土。清理被杂草填满的、长达60米的水渠就是我们第一组成员的任务。水渠狭窄,大概只有两肩半宽,这使得我们的走路姿态形似螃蟹爬行。俯下身来,我们用锄头铲子挖草除根,蠕动前进。一个半小时的汗水与艰辛交织,铸就了最后的成功。

挑粪这一环节,让我体会到团队合作的重要。我负责用工具舀粪水。老师事先就说:“粪水的量要适中,男生八成满,女生六成满,否则,途中粪水会荡出来。”果然,有些同学因为步伐节奏的问题,粪水就溅到了地上。同学们来来往往,富有极高的劳动热情与效率。尽管我们舀粪四人组遭到了同学们的笑骂,但我们还是感到开心。

倒数第二天,我们迎来了最有趣的环节——野炊。在老师指导,我们领了食材,直奔野炊地点。食材丰富多样:鸡、排骨、蛋、蔬菜等一应俱全。每个人都忙碌了起来。洗盆,切菜,切肉,打蛋,有手忙脚乱的,也有有条不紊的。热锅,下油,放菜,倒水,翻炒,一盘盘菜先后炒好,还有汤。很快,荤素搭配的七八个菜就做好了。清香的排骨、脆爽的黄瓜、鲜美的鸡肉,一切都恰到好处。一尝,真香!因为是自己的劳动成果,我们觉得这是几天来未曾享受过的盛宴。

学农,我们真实地体验到了一些农民的生活,也明白了土地和我们生活的关系。学农,让我们同学之间以前的一些芥蒂烟消云散,也更让我认识到团队合作的重要。学农,这短短的一周将美好地刻印在我的高中生活!

我的讲话到此,谢谢!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