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流行病学调查心得范文(17篇)

时间:2023-10-26 21:42:55 作者:笔舞 优质流行病学调查心得范文(17篇)

心得体会是一种宝贵的财富,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总结和提炼自己的经验和教训。阅读一些成功人士的心得体会,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成功的要素和路径。

新冠流行病学调查心得体会

新冠疫情爆发以来,各国都积极开展了流行病学调查,以了解病毒的传播规律,及时采取有效措施遏制疫情的蔓延。我也参与了疫情调查,收获了极大的收获和体会。

第二段:参加调查。

我是一名医学生,参加了一项新冠疫情的流行病学调查。在执行调查任务的过程中,我们深刻认识到,当前疫情风险仍然存在,人们还需格外注意个人卫生和健康防护。同时,也特别感动于我们所到之处,市民们都十分配合,支持我们的调查工作,也表达了不少自己的防控体验和意见。

第三段:调查发现。

在调查采集的数据分析中,我们发现了新冠病毒的传播特点:首先是人传人的传染途径,通过呼吸道和飞沫传播是病毒最主要的方式,所以在公共场所佩戴口罩、尽量避免人员聚集能有效降低疫情传播速率;其次,潜伏期长,可能的感染人员身体状况不一,感染后表现出的症状不同,这就给疫情的防控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第四段:应对疫情的体验。

在这次调查过程中,我对疫情应对措施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我们应该增强自我防护意识,并主动行动起来,如佩戴口罩,勤洗手、消毒,保证身体健康;必要时尽快就医、隔离已为社会作出贡献,避免传播。这个过程也需要整个社会的全力配合,除了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媒体也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唤醒公众健康意识,引导和推进社区性防控,普及相关预防知识,让人们更加了解疫情防控的紧迫性。

第五段:结尾。

疫情让我们深刻认识到,疾病对于人类而言是多么可怕,也让我们更加珍视健康和生命。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学会了如何正确地认识疾病、预防疾病;学会了如何处置身处在疫情中的求助者、防控伙伴;更希望我们学会更多的知识和技能、以便在不同维度的疾病发生时,能够给予有效的支持和应对,最大限度的保障公众健康。

流行病学调查报告范文

前言:了解此次食物中毒的原因,爆发范围及途径等相关方面,为合理采取有效的预防及控制措施提供重要依据。材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1953年6月27号下午2时后,上海某中学内每小时有数名腹泻、呕吐患者到保健科就诊,当晚十点后至28日黎明患者人数剧增,29日起病例逐渐减少,7月3号大体平息。

[2]调查方法:对于该学校全部学生进行调查分析,以调查表的形式,采用叉生分析法。大致如下:

[3]总罹患率:罹患率=1425/2418×100%=58.9%。

[4]三间分布:

1、时间分布:首发病例发生于27日下午2时左右,末例病例发生于29日早晨时左右。根据患者食谱的调查,怀疑可疑餐次为6月27日的午餐,据此判断,该事件的潜伏期为2-36小时,高峰期是进餐后约10-16小时。

2、地点分布:患者来自上海某中学,均在学校食堂用餐。人群分布:患者性别男女均有,发病年龄不等(此次调查中发病与年龄、性别、班级的关系均无统计学意义)。

[5]症状和体征:

病人诊断标准:

(1)、学校食堂就餐史;

(2)、症状与体症(有发热、腹泻、腹痛、头痛、呕吐等症状);

(3)、实验室检验。

[6]食谱调查。

接受调查患者当日均有在食堂吃饭,早餐为油条,豆腐干,稀饭;中餐有茄子,小白菜,凉拌菜,榨菜汤,米饭;晚餐有茭白烧肉,咖喱洋芋,米饭,汤。

结果。

1.用餐地点与罹患率。

2.用餐情况与罹患率。

3.午餐种类与罹患率。

还应进行早晚餐的食品与罹患率的调查,患者相关的实验室检查等讨论。

1、事件定义:本次事件中,发病症状主要为腹泻,腹痛,呕吐等肠道症状,潜伏期短,发病急,病程进展快。所有的中毒病人的临床表现基本相似。

根据流行病学调查调查结果,本次事件所发生的病例有明显聚集性。初步怀疑为细菌感染食物后引起的食物中毒。

2、可疑餐次与可疑食品分析。

通过对患者的共同进餐史分析,结合首发病例发病时间,可以初步排除27日的早餐为可疑餐次,因此引起食物中毒可疑餐次为27日的午餐。根据食谱调查,在27日午餐食用凉拌菜的患者多数发病,不食者不发病,因此,本事件的可疑餐次为27日午餐,可疑危险因素为凉拌菜。

3、传播途径分析。

根据调查,怀疑本次事件的传播途径可能为凉拌菜中的成分受到细菌污染后,未能消除导致学生感染致病。但其间有部分服务患者的学生有得病者,应进一步调查是否有传染性。

小结。

根据病人临床表现,流行病学调查,初步判断本起事件为6月27日午餐食用的凉拌菜受到细菌污染引起的一起食物中毒事件。具体情况需要进一步调查。

流行病学调查报告范文

前言:近年来,我国不少药品开发厂商越来越看好糖尿病用药市场,2000年我国居民用于糖尿病治疗保健的费用总额高达43亿元人民币,其中中成药11亿元、化学药23亿元,保健品9亿元。究其原因,主要是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老龄化社会的提前到来,糖尿病人越来越多,而且糖尿病具有治愈难、费用高的特点,素有“富贵病”之称。本文搜集了近二十年来国内外有关糖尿病的流行病学研究资料,加以汇总整理,希望对药品经营企业的科研开发和市场推广有所裨益。

第一部分:疾病概况。

一、糖尿病概述:

1、糖尿病是一组病因和发病机理尚未完全阐明的内分泌-代谢疾病,以高血糖为其共同标志。因胰岛素绝对或相对分泌不足所造成的糖、蛋白质、脂肪和继发的水、电解质代谢紊乱。

2、它可以涉及全身各个系统,甚至诱发许多致命性并发症,严重影响人的劳动能力,并威胁人的生命安全。

3、随着世界人口的老龄化,糖尿病已成为一种常见病、多发病,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

4、防治糖尿病已成为临床上重要的、紧迫的医疗保健问题之一,日益为人们所重视。

二、糖尿病的几种类型。

1)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i型糖尿病iddm)。

2)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ii型糖尿病niddm)。

3)营养不良型糖尿病。

4)其它类型糖尿病。

其中ii型糖尿病患者占糖尿病总患病人数的95%,本文中除特殊注明之外,均指ii型糖尿病。

此外,据多种流行病学调查表明,我国糖耐者降低者(igt)数量远远大于糖尿病患者数量,这个庞大的糖尿病后备军,会进一步发展成为真正的糖尿病患者。

三、糖尿病症状。

1、血糖值和尿糖值均高于正常人。

2、典型的“三多一少症状”

1)多尿:日小便次数明显增多。

2)多饮:日饮水量超5镑(1壶半)。

3)多食:没有出现“三十三,大转弯”,反而食量超常增长。

4)消瘦:体力不支、体重下降(较以往)。

此外,糖尿病患者常发生餐前低血糖现象,在饮食上表现出“上管不了下顿”。但相当一部分甚至多数病人并非具有全部上述症状,而是仅表现出某一种症状,甚至平时一无所知,直到全面体查时才被发现。

3、严重的并发症。

1)感染合并症:以皮肤感染常见,疮疥易生难愈等。该并发症发病率没有明确的统计,但据我国某糖尿病专家介绍,糖尿病患者同时发生此症的比率不低于20%。

2)视网膜病变:导致失明的概率比正常人高10倍,我国糖尿病患者并发视网膜病变的比率高达47%(国际平均水平为45%),是各种并发症之首。

4)肾脏病变:糖尿病会诱发肾小球微血管病变、肾动脉硬化和反复或慢性肾炎等肾脏病变,我国糖尿病患者并发肾脏病变的比率为41。9%(国际平均水平为31%),是糖尿病患者的第三大并发症。

5)冠心病:不少冠心病患者的致病元凶其实就是糖尿病,我国25%左右的糖尿病患者(国际水平为27%)同时患有冠心病。

6)下肢血管病变:糖尿病患者还可诱发下肢血管病变,8.1%的糖尿病患者同时患有下肢血管病变(国际水平为5.6%)。

7)脑血管病变:脑血管病变也是糖尿病患者应该注意的问题,据统计,7%的糖尿病患者同时患有脑血管病变(国际平均水平更高,为11%)。

以上情况表明,我国目前糖尿病常见并发症的患病率已处于国外报道的中上水平,这些并发症已成为糖尿病死亡的主要原因。

四、糖尿病发病的基本特征。

1、糖尿病危害极大,需终身服药,费用高昂,确诊患者十分重视。

3、ii型糖尿病占95%以上,增长部分也主要是指ii型。

4、发病年龄趋向年轻化。

6、增长最快的是从穷到富发展较快地区(如北京郊县高于市区)。

五、糖尿病患者日益增多的原因。

2、老年人增加:糖尿病以老年人为主要患病人群,我国人口平均年龄由建国时平均40岁增至目前的70岁,提前进入了老年社会,60岁以上人群已经占到总人口的10%左右,这是我国糖尿病总患病率不断增高的重要因素。

3、检查手段提高:随着我国医疗保健、疾病检查技术的提高和普及,目前“只有想不到的糖尿病,没有查不出糖尿病”。

4、人们的"运动量越来越少而进食越来越丰富:

2)肥胖是糖尿病发生的重要危险因素。dm和igt患病率随着体质指数增加而上升(见下表),超重者dm患病率危险是正常人的2.36倍,而肥胖者患病率危险则是正常人的3.43倍。此外,调查还发现,糖尿病患者(dm)腰臀比平均为0.90,糖耐量低者(igt)腰臀比平均为0.86,正常人平均为0.83。

一、糖尿病已成为全球关注的健康问题。

1、全球糖尿病患者总量已超过1亿人。据世界卫生组织有关资料研究表明,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期,糖尿病患者总量在3000万人左右,至九十年代中期十年间,增长4倍,达到1.2亿人,预计到2005年全球糖尿病患者总量将再翻一番,达到2.4亿人,年平均增长率10%左右。对于众多的药品生产企业而言,早日攻克糖尿病,不仅是其所负社会责任之所趋,也是其获得巨额经济效益之所需。

2、中国是当今世纪糖尿病患者最多的国家之一。印度、中国、美国是当今世界糖尿病患者最多的三个国家,2000年的糖尿病患者总量分别是3600万人、3000万人、1700万人,预计2005年这三个国家仍将是世界范围内糖尿病患者最多的国家。主要原因一是因为人口多、基数大,二是因为糖尿病发病率高。这三个国家也是目前全球范围内各类糖尿病研究机构最多、水平最高的地区。

二、最近十年,是中国居民糖尿病患者数量增长最快的十年。

中国居民的糖尿病患病率已达2.4%,总量已达3100万人。我国改革开放刚刚开始的1978年我国居民糖尿病患病率仅为0.6%左右,之后十年时间,患病率一直处于缓慢增长阶段,至1990年已达到1.2%,即每百人中有一名糖尿病患者,全国糖尿病患者总量已达1440万人;自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我国经济发展进入快速增长时期,居民糖尿病患病率也处于激剧上升阶段,1995年达到1.5%,至2000年总患病率已达到2.4%,全国糖尿病患者总量已达近3100万人。其中20岁至74岁居民的糖尿病患病率已达到3.21%,比1990年翻了一番还要高,年增长率高10%以上,平均每年净增加150万人以上。

三、中国居民糖尿病患病率的各种差异特征。

1、地域差异。

1)从地域分布看,我国糖尿病患病率基本上呈“北高南低、东高西低”的分布特征。从南北地域差异来看,东北地区患病率较高,吉林省达到了4.5%,远高于全国3.21%的平均水平,自东北向南部区域,患病率逐渐降低,河北山东河南等中原省份基本代表了全国糖尿病患病率的平均水平,中南地区特别是经济不太发达的省份,糖尿病患病率明显较低,处于2.5%以下水平;从东西部地区差异来看,东部沿海地区高于内地,特别是江浙沪一带,糖尿病患病率平均达到4%,而两湖江西等地的患病率均在2.2%左右,这与我国目前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呈相同分布状态,体现了糖尿病患病率与居民生活水平高低紧密相关;除区域性差异外,我国糖尿病患病率还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全国或区域性***经济中心地区患病率明显高于一般地区,北京最高,达5.3%,其次为上海,达4。6%,天津、广东、重庆则高达3.7%左右,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而新疆、西藏等西部内地是糖尿病患病率最低的地区,在1.5%以下。

2)从各省居民糖尿病患者总量来看,人口大省,往往也是糖尿病大省。河南、江苏、山东、四川、广东是我糖尿病患者总量超过150万人的省份。相比之下,患病率较高的东北地区和***经济中心地区总量并非最高,表明各地区之间糖尿病患病率并不存在悬殊的差别,体现了糖尿病已经不是某一个地区的专利,而日益成为一种普遍的常见的疾病,应引起人们普遍的广泛的关注,但从市场集中化的角度考虑,患病率高的省份仍将是药品企业的进攻目标。

2、城乡差别。从前面有关糖尿病发病率的区域性差异特性分析,可以发现经济发展水平与糖尿病发病率具有基本类似的分布状态,但并不能说明两者之间存在必然的相关关系。而国家卫生部于1998年举行的一次中国居民卫生状况调查结果显示,糖尿病患病率的高低与经济发展水平呈明显的正相关关系:城市高于县镇、县镇高于县乡、富裕地区高于贫困地区。省会以上城市最高,达4.8%,其次为中小城市和富裕县镇,平均为3.3%,代表了全国平均水平,而贫困小城镇、富裕县乡、贫困县乡,均低于2.8%的发病率。因此,富裕县镇以上城市,发病率高而且人群集中,是药品推广厂商的必选市场,而广大县乡,特别是贫困农村,糖尿病患病率较低且人群分散,属不集中市场,不易占领。

3、性别差异。由于男性与女性在药品消费中表现出来的购买习惯、消费心理有很大差别,企业在市场细分过程中,往往会将目标人群的性别作为重要的细分标准。但近年来多数地区性流行病学调查报道显示,男女两性患病率无显著差异,患病率之比接近1:1。这表明,药品企业在开发糖尿病治疗药物市场时,不应重此薄彼,将男女性别作为市场轻重的划分标准,特别是广告及终端促销策略的制定,要兼而顾之。

4、年龄差异。卫生部一项20-70岁年龄居民糖尿病流行病学专项调查结果表明,年龄越高,患病率越高,60岁以上人群的患病率最高,达到11%以上,50至60岁人群患病率达到6.8%,平均每10个老年人中就有1名糖尿病患者,体现了该类药品市场以老年人为主体的不可替代性;40岁至50岁人群平均患病率为3.1%,相当于各年龄组的平均水平,也说明当前中年人群日益成为糖尿病的一大群体;准糖尿病患者—糖耐量低患者(igt)的患病率与糖尿病(dm)患病率在年龄分布上基本相同,也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长,而且igt的患病率要明显高于同年龄段的dm患病率,说明我国糖尿病患者群体的储备军相当庞大,甚至远大于糖尿病患者群的本身。

用同年龄段的dm患病率与igt患病率相除,得igt:dm的比值,代表该年龄段人群的糖尿病患病率增长系数的大小,得到的结果令人惊讶:该比值随年龄组的降低而增高,这表明我国糖尿病患者年轻化倾向在逐渐加剧。20-30岁组的dm患病率为0.6%,igt患病率则高达2%,远高于dm本身患病率,igt/dm值为3.5;50-60岁组的dm患病率与igt患病率分别为7.04%和7.84%,两者相差不大,igt/dm值为1.1,远远低于20-30岁年龄段的igt/dm值,这说明20岁人群糖尿病患病率的今后的增长率要远高于50-60岁人群。

5、文化程度差异。1999年我国中原晋冀鲁豫四省区一项糖尿病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不考虑年龄差别,随机抽取的居民样本中,文化水平的高低与糖尿病患病率有明显的负相关关系,即,文化程度越高,患病率越低,文盲居民的患病率最高,达5.94%,高中以上文化程度居民患病率则为2.7%。但调整年龄差别因素后,初中文化程度居民患病率最高,达3.78%,而且各组糖尿病患病率相差不大,最低为大学以上程度3.18%,这个结果符合我国当代老年人群文化水平较低的基本国情。这表明,文化程度低者在饮食、运动、保健知识等方面的不足在一定程度会增加糖尿病患病风险,但年龄因素仍然是糖尿病患病危险的最关健因素。

6、职业差异。调查表明,我国居民中,家庭妇女糖尿病人最多,患病率为6.77%,其次为行政干部和个体户、工商人员,患病率分别为3.54%和2.97%,而科、医、教人士患病率并不高,与工人、农民相差不大,患病率在2.5%左右。

四、我国糖尿病患者死亡情况调查。

女性糖尿病患者的死亡率明显高于男性。从近十年来的调查统计,糖尿病患病率高低无明显性别差异,但无论城乡患者,女性死亡率明显高于男性,2000年,我国城市居民糖尿病死亡率男女性别比为1:1.6,农村居民糖尿病死亡率男女性别比为1:1.7。

五、我国糖尿病患者诊疗情况。

1、诊断及治疗情况。1999年广东地区一项调查表明,70%的糖尿病是在专项调查中首次发现。即我国糖尿病患者只有30%的人得到诊断,3000万例糖尿病患者中,只有不足1000万人进行了确诊,而另有2000万实际已经被糖尿病缠身的人却不自知或没有被发现,而且据专家估计,在确诊的糖尿病患者中只有40%左右的人,即400万人在坚持服药治疗,每人每年平均可花费药品费用1600元左右,由此,我国总的糖尿病用药理论市场容量为64亿元。

2、住院情况。我国糖尿病患者总量高达3000余万人,但每年住院总人数却不足30万人,即只有1%的住院率,可见该类病人住院率不高,体现了它作为慢性病的一大治疗特点。近十年来,我国城市医院糖尿病总病例数在逐渐上升,特别是最近两年,增长最快,1998年住院病例数13万人,2000年达到23万人,表明人们越来越重视糖尿病的正规治疗,专家认为,城市糖尿病人住院治疗每年总费用在5000元左右,这部分病人每年可形成11.5亿元人民币的市场容量;与城市医院相比,县级医院病例数明显较少,十年来始终在2万例至4万例之间徘徊,据有关专家估计,农村患者住院费用与治疗费用较低,每人每年不超过3000元,这部分病人每年可形成1.2亿元人民币的市场容量。

护理流行病学心得体会

近年来,全球爆发了多起重大传染病疫情,如SARS、H1N1、COVID-19等。这些疫情不仅对人们的生活和健康造成了重大影响,也对公共卫生领域的护理工作者提出了严峻挑战。作为一名从事护理工作多年的护士,我深深感受到了护理流行病学的重要性与全球合作的必要性。在护理流行病学工作中,我收获了很多经验和体会,下面我将就此和大家分享。

首先,护理流行病学的核心在于早期预警与及时响应。在一次次疫情之中,我们看到了早期预警的重要性。作为护士,我们不仅要及时掌握最新的疫情信息,还要能够准确识别病情并及时采取应对措施。例如,在COVID-19疫情扩散初期,我所在的医院就制定了一套完整的防控措施,并迅速组织护士团队进行培训,确保每位护士都能够正确使用个人防护装备,以保护自己和他人的安全。

其次,护理流行病学需要依靠全球合作与信息共享。疫情不分国界,疾病的传播是全球性的。在护理流行病学中,我们需要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护理人员保持沟通与合作,共同对抗疾病的蔓延。这种全球合作包括了信息共享、经验分享、人员支援等方面。例如,在COVID-19疫情中,我所在的医院与其他医院进行了病例数据共享,及时了解疫情动态,并相互提供支援和帮助,共同应对这一全球性的危机。

再次,护理流行病学需要注重科学防控与健康教育。科学防控是重要的手段,也是我们对抗疾病的核心力量。在护理流行病学中,我们需要借助科学手段进行疫情监测、传染源控制、病例追踪等工作,以有效遏制疾病的传播。同时,我们还需要加强健康教育,为公众提供准确的防疫知识和科学的自我保护方法,以帮助他们更好地预防疾病。例如,在COVID-19疫情中,我所在的医院积极开展线上健康教育活动,通过视频、文章等方式向公众传达防疫知识,提高大家对疫情的认知和应对能力。

最后,护理流行病学需要护士具备高度的责任与职业素养。护理工作者在流行病学中担负着重要的角色,我们既是疫情的监测者,也是病人的守护者。在疫情中,我们需要保持冷静和专业,正确判断和处理病情,同时,还要给予病人充分的关怀和支持。疫情可能会给人们带来恐慌和焦虑,作为护士,我们要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温暖的手心,为病人传递爱与希望。例如,在COVID-19疫情中,我所在的医院组织了心理援助师团队,为病人提供心理支持和安慰,帮助他们积极面对疫情。

总之,护理流行病学是一项充满挑战和责任的工作。通过这些年的实践,我深刻理解到早期预警与及时响应的重要性,全球合作与信息共享的必要性,科学防控与健康教育的重要性,以及护士责任与职业素养的重要性。在未来的工作中,我将继续努力学习和提高自己的专业能力,为社会的健康和安全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新冠流行病学调查心得体会

自从2019年底新冠病毒在中国武汉出现后,很快便在全球范围内爆发,并持续至今。为了更好地控制疫情,科学家们展开了一系列流行病学调查。作为一名参与其中的调查工作人员,我发现此过程虽然辛苦,但也带给我了许多收获。

一、认识病毒的传播方式。

疫情爆发之初,我们对病毒的传播方式知之甚少。调查工作使我更清晰了解到,新冠病毒通过呼吸道传播,可以通过飞沫传播、接触传播等方式在人群中蔓延。因此,在疫情初期,需要特别注意避免人流密集场所,尤其是封闭空间。应该做好个人防护工作,为自己和他人减少感染风险,比如佩戴口罩、勤洗手等措施。

二、认识不同人群的感染率。

在不同地区、不同人群中,感染率存在差异。经过科学调查,我们发现,老年人、有基础疾病人群、密切接触者等人群感染风险更高。这告诉我们,我们应该采取不同的防控策略,落实严格管控措施,阻止病毒传播。

三、认识不同地区的防控方法。

我所在的地区属于国家低风险地区,因此相对“幸运”。但通过调查发现,疫情高风险地区采取的防控措施要严格得多,比如部分地区设置严格的封锁措施、全员核酸检测等。各地的防控策略因地制宜,所以我们要理性看待防控措施。同时也要对旅游等活动加强监管,避免来回流动加大疫情传播风险。

四、认识公共卫生意识的重要性。

此次疫情可以说是一次全球性挑战。作为普通人,我们要做好个人防护的同时,也要加强公共卫生意识的普及,共同为控制疫情贡献力量。例如科学佩戴口罩、勤洗手等措施都是非常常见易执行的。同时对于不遵守规定者,我们应该进行警醒和劝导,让大家意识到保障自身安全与社会安全是相互促进的。

五、认识全球合作的重要性。

作为国际疫情,全球范围内的合作手段远比单独行动为强。国际间要加强相互支持与合作,共同防控疫情。共享疫苗、技术等合作是推动全球合作的重要方式。只有紧密合作,我们将在未来应对更多可能出现的类似疫情时更加从容和有利。

以此结论,流行病学调查不仅仅能够唤起人们对卫生健康的关注,更重要的是,成为一个个科学观察者掌握信息、判断形势、指导疫情防控决策的过程。这样的调查工作不仅需要敏锐的洞察力和精准的数据处理技能,更需要从容的心态和责任心。这是科学素养与公民责任的体现,我们应该在这样的过程中进一步提升自己的科学素质,夯实自己的基础,共同抵制疫情的波及。

护理流行病学心得体会

近年来,随着人口的不断增长和生活方式的改变,各种疾病的流行也愈发频繁。为了有效应对这些流行病,护理流行病学逐渐崭露头角。在这一领域中,护士扮演着关键的角色。在我的职业生涯中,我深切体会到护理流行病学的重要性,并对于这一领域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以下将从专业知识的获取、数据分析、干预策略、沟通技巧以及个人成长等角度,谈谈我的一些体会和感悟。

首先,专业知识的获取是护理流行病学的基础。了解与疾病相关的病因、传播途径、发病率等是进行有效干预的前提。作为护士,我们需要深入学习流行病学的相关知识,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通过学习,我明白了不同病原体的特点和流行规律,对于不同疾病的预防和控制有了更清晰的认识。同时,通过对流行病学案例的研究,我逐渐形成了较为完备的专业知识体系。

其次,数据分析是有效干预的基础。护理流行病学需要掌握大量的数据并进行分析,以确定疾病的发展趋势和危害程度。在日常工作中,我不断学习掌握各种数据分析工具,将流行病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合理运用这些工具,我能够更准确地判断疾病的发展趋势,及时采取相应的预防和干预措施。数据分析的重要性不容忽视,它是我们在护理流行病学中的利刃,帮助我们做出正确的决策。

再次,针对不同疾病制定合理的干预策略是护理流行病学的核心。在实践中,我发现了不同疾病需要采取不同的控制策略。例如,在流感流行期间,我们会采取广泛的宣传教育措施,提醒民众避免拥挤场所和加强个人卫生习惯。而在传染性疾病暴发时,我们会密切监测病情,追踪患者的接触史,并制定相应的隔离和防护措施。通过制定科学合理的干预策略,我们能够有效地控制疾病的传播,减轻患者的痛苦。

此外,良好的沟通技巧对于护理流行病学至关重要。在与患者和公众交流的过程中,我们需要有清晰明确的语言表达能力,能够让他们了解疾病的严重性和预防控制的重要性。在我与患者交流的过程中,我积极倾听他们的问题和疑虑,并以简单易懂的方式解释给他们。而在与公众交流时,我会运用大众媒体等渠道,进行信息传递,提高公众的健康意识。通过良好的沟通技巧,我能更好地将专业知识传递给他人,让他们更合理地应对流行病。

最后,护理流行病学的学习和实践让我个人得到了很大的成长。在护理流行病学的工作中,我不仅学到了专业知识,还学会了团队合作和危机处理能力。通过与团队成员的合作,我更加发现了自己的优点和不足,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能力。在面对突发事件时,我能够迅速判断情况并采取有效措施,保护自己和他人的安全。

总之,护理流行病学在现代医疗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通过不断学习和实践,我深刻体会到了护理流行病学的重要性,并在实践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今后,我将继续加强自身的学习和研究,不断提高自己在护理流行病学领域的专业能力,为社会的健康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流行病学调查报告范文

胡银宽1991年出生于辽宁葫芦岛市,大学就读于核安全工程专业,毕业后曾在中核集团通辽铀业集团任核安全技术员。2018年初,考入广州海关所属广州白云机场海关。

据广州日报报道:胡银宽参加广州海关的工作短短2年,他在旅检现场先后经历了登革热、埃博拉等疫情防控工作,积累了丰富的处置经验。2019年底,作为业务骨干参与xxx对机场口岸公共卫生核心能力的达标考核。

今年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广州白云国际机场作为我国三大国际航空枢纽之一,压力空前。广州日报报道称,胡银宽始终坚守国门最前线,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医学排查,实施咽拭子样本采集,转运疑似病例,长时间保持高强度的工作,在口岸一线奋战220多天。

“穿戴起全套防护装备,说话做事都很吃力,为了大声解释政策、引导旅客,他每天都嗓子沙哑、喉咙疼痛,但为了减少防护服的穿脱次数,节约防护资源,他一上岗就不会多喝水,一天工作下来整个人累得就要虚脱。而在每天的航班高峰时段,时常会出现三、四趟航班同时进境的情况,胡银宽必须一直保持精神高度集中,像一台高速运转的精密仪器,迅速妥善地处置各种情形,确保旅客快速通关”。

报道中讲述了一个故事:有一次,胡银宽在对一名入境旅客进行流行病学调查时,发现该名旅客虽然所填写的健康申明卡项目全部正常,体温也显示正常,但其嗓音有些低哑。经过沟通,旅客承认一周前有点咳嗽,现在感觉已好转。胡银宽不敢放松一丝警惕,经过反复耐心询问,这名旅客终于承认其国外居住社区有病例报告。胡银宽当即判定该旅客可能存在高风险,将其带至负压排查室取咽拭子和血样,并移交地方联防联控机制处置。后续核酸检测结果确定该旅客呈阳性。

今年9月,胡银宽获评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南方日报评价说,胡银宽已迅速成长为卫生检疫领域的专家,成了海关“90后”们的榜样。

学习动物流行病学心得体会

动物流行病学是一门涉及动物健康和疾病控制的学科。学习动物流行病学需要熟悉疾病流行的原因、传播途径和预防控制措施。在我的学习中,我深刻认识到了学习动物流行病学的重要性,同时也体会到了学习动物流行病学的不易之处。

1.开始学习的困难。

我刚开始学习动物流行病学的时候,感到很难理解其中的专业术语和理论知识。一些复杂的统计学方法和生物学原理给我带来了很大的困惑。而且,在实践方面,我需要掌握大量的调查技巧和分析方法。例如,为了掌握生病动物的数量和流行趋势,我必须学会调查问卷的编写和实施,人员访谈的技巧和分析方法。这些技能不仅需要时间和精力的投入,而且在初期阶段需要师傅的指导和帮助。

虽然刚开始学习时感到比较困难,但是渐渐地我发现,学习动物流行病学对于保障动物健康和控制疾病方面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动物流行病学不仅需要掌握专业的理论知识,更需要将其运用于实践。例如,通过疾病的调查和分析,可以确定疾病的流行趋势和预防措施。同时,还可以为政府制定保护方案和决策提供依据。我意识到实际应用是动物流行病学的核心。

学习动物流行病学之后,我更意识到通过控制动物疾病,可以保护人类和动物的健康。这也促使我更加用心地学习和探索如何控制动物疾病。疾病控制措施主要包括疫苗接种,隔离患病动物,以及加强动物健康的管理等方面。深入学习和分析这些方法,可以更好地保护动物健康和人类健康。

4.掌握动物疾病的调查技巧。

学习动物流行病学的过程中,我发现,掌握动物疾病的调查技巧非常重要。动物疾病的流行和传播是动物流行病学研究的核心内容。通过合理的疾病调查和统计分析,可以确定疾病的传播途径和规律,从而为控制动物疾病提供科学依据。调查技巧的熟练掌握可以有效地避免信息偏差和误差。

学习动物流行病学不仅仅只是纸上谈兵,还要深入到实践中去。实践是检验学习成果的重要手段。我通过参与实际的动物疫情调查和管理,更加熟悉了动物流行病学的理论和方法,并且不断积累实践经验和提高专业能力。实践中的问题也可以让我深入思考和探索问题的解决办法。

总之,学习动物流行病学是非常必要的,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控制动物疾病,保障人和动物的健康。但这不是一件易事,需要我们在学习中深入思考,不断实践,结合实际情况去解决问题。只有不断地学习和钻研,我们才能在动物健康方面做出真正的贡献。

绥滨县小鹅瘟的流行病学调查诊断及防治措施

1、最急性型:最急性型多发生于3-10日龄的雏鹅,通常是不见有任何前驱症状,发生败血症而突然死亡,或在发生精神呆滞后数小时即呈现衰弱,倒地划腿,挣扎几下就死亡,病势传播迅速,数日内即可传播会群。

2、急性型:急性型多发生于15日龄左右的雏鹅,患病雏鹅表现精神沉郁,食欲减退或废绝,羽毛松乱,头颈缩起,闭眼呆立,离群独处,不愿走动,行动缓慢,虽能随群采食,但所采得的草并不吞下,随采随丢,病雏鹅鼻孔流出浆液性鼻液,沾污鼻孔周围,病鹅频频摇头,进而饮水量增加,逐渐出现拉稀,排灰白色或灰黄色的水样稀粪,常为米浆样浑浊且带有气泡或有纤维状碎片,肛门周围绒毛被沾污,喙端和蹼色变暗(发绀),有个别患病雏鹅临死前出现颈部扭转或抽搐、瘫痪等神经症状。据临床所见,大多数雏鹅发生于急性型,病程一般为2-3天,随患病雏鹅日龄增大,病程渐而转为亚急性型。

3、亚急性型:亚急性型通常发生于流行的末期或20日龄以上的雏鹅,其症状轻微,主要以行动迟缓,走动摇摆,拉稀,采食量减少,精神状态略差为特征。病程一般4-7天,间或有更长,有极少数病鹅可以自愈,但雏鹅吃料不正常,生长发育受到严重阻碍,成为“僵鹅”。

绥滨县小鹅瘟的流行病学调查诊断及防治措施

摘要:发生疫病流行,经济损失难以估量。在众多疾病中,兔瘟是十分常见的一种疾病,此病发病迅速,传播猛烈,发病率及病死率很高,对养兔业危害甚大,如果防治不当会给广大兔业养殖户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本文结合养殖场的实际案例,对兔瘟的诊断及防治进行分析,希望对于兔业养殖有所帮助。

关键词:兔瘟;防治;诊断。

一、具体发病案例。

某养殖场,存栏成年兔800余只,70天左右的青年兔500余只,幼兔600余只。2月中旬,发现有个别青年兔精神萎靡,不吃不喝,缩着不动,绒毛蓬乱,继而发现个别成年兔也出现类似症状。一天后,1只青年兔突然尖叫、挣扎,在笼子内乱撞,短时间后倒地并呼吸急促继而死亡。养殖户给全群兔投放了抗生素,但不见好转,且有蔓延趋势。笔者来到兔舍,做全群观察,并对重症兔只和死亡兔进行细致查验和剖检鉴定。发现患兔精神沉郁、被毛粗乱、趴卧不动、病兔体温升高,个别达到41℃,眼结膜发红。对病死兔进行剖检可见各脏器均有出血或肿大。气管、胃、肠粘膜均有小点状出血点。据发病症状分析及死亡兔的剖检变化可判断是兔出血症。遂交待场主按照笔者开具的治疗办法进行治疗,5天后,对养殖户进行回访得知病情得到了控制,继发感染基本停止。其中青年兔死亡15只,成年兔死亡8只,其他发病轻的病情逐渐好转,可以少量进食。幼兔基本没有死亡,略有症状经过治疗已经痊愈。

二、兔瘟的发病分析。

2.1流行特点。

兔瘟也叫兔出血症,是由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该病主要以呼吸系统出血、脏器肿大、淤血及出血性变化为特征。养殖户可根据此类症状做出初步判断,及时用药。

兔瘟的传染源主要是病兔、隐性感染兔及病后康复兔。健康兔通过与病兔等传染源直接接触而感染,也可以通过被病毒污染的饲料、饮水、剪毛、医疗器械或人体的往来而间接感染。各种品的家兔对本病都有易感性,但以长毛兔最为易感。2月龄左右的青年兔发病率较高,幼兔一般少有感染。

本病发病不分季节,一年四季都有发病的报道,但北方冬季与春季发病几率更高,这与气候寒冷、饲料单一、兔舍潮湿、通风不良等造成兔的抵抗力、免疫力下降有关。一般情况下该病表现为发病急、传播快,控制不好,会在几日内全群感染。病初死亡不多,可一旦病情蔓延就难以控制,会在6天左右出现死亡高峰期,给养殖户造成巨大经济损失。因此,提早预防、及时报诊、对症治疗对控制本病尤为关键。

2.2临床症状。

根据发病兔病程的长短,本病可分为最急性型、急性型和慢性型。

最急性型一般发生在非疫区或流行初期。表现为兔只没发现任何症状突然死亡,只是在死前可见短时间的兴奋,在舍内乱撞、跳跃,然后倒地挣扎,尖叫后随即死亡。凡是死亡兔均可见鼻孔有血样液体流出。

急性型病兔表现为体温升高到41℃,食欲减少或拒食,精神萎靡,蜷缩不动,兔毛杂乱,结膜潮红,病程1~2天。死前病兔体温急剧下降,呼吸非常急促,抽搐,临死前病兔瘫软、不能站立,但也短时间内表现为兴奋,撞击笼架,挣扎,高声尖叫,迅速死亡。死后尸体四肢僵直躯体后弯,鼻孔流出带泡沫的血样液体。

慢性型多见于老疫区或流行后期。潜伏期和病程较长,兔只精神不振,饮水和进食减少,体重迅速减轻,瘦弱、萎靡,衰竭而死。有的经过用药病程超过5天或者更长,耐过并慢慢好转,但生长缓慢,发育不良。

2.3病理变化。

取2只病死兔进行剖检,病理变化基本一致,主要呼吸系统病变显著。鼻腔,喉头和气管粘膜弥漫性充血、出血,气管内充满大量血染泡沫,肺部一侧或两侧有数量不等及大小不一的出血斑点,并有水肿,肺膨大呈多边形,边缘可见多个小病灶萎缩凹陷区。心脏扩张,瘀血,心包积液,心包膜点状出血。肝脏稍微肿大,比正常略显发黄,有的肝脏表面有灰白色,偶见坏死病灶。脾脏、肾脏稍见肿大,粘膜易剥落,有少量出血点。整个消化道病变不太明显,可见十二指肠和空肠粘膜有小点状出血,胃粘膜易剥离。淋巴结肿大,有针尖大小出血点。

三、兔瘟的治疗。

对病兔用抗兔出血症高免血清进行治疗,肌肉注射,成年兔每公斤体重3毫升,60天的`仔兔每公斤体重2毫升。待发病情况得到控制,病兔基本好转后再用灭活疫苗进行全群免疫。该病发病急,所以及时就医、及时对症用药极为关键。一旦延误治疗,会出现大批死亡,治疗难度加大,耐过兔只养殖价值将大打折扣,所以做好提前预防是防止本病发生的重要措施。

四、兔瘟的预防。

平时要加强兔群的饲养管理,按阶段做好饲料配比,做到营养均衡,特别要做好2月龄青年兔的过渡期饲料调配。做好兔舍卫生防疫,冬春季保持兔舍温度适宜、通风良好,避免潮湿闷热。同时一定要按规定做好免疫,及时注射兔出血症组织灭活苗。断奶后的家兔,每只皮下注射1毫升,7天左右产生免疫力,免疫期为6个月。

如若发生疫情,必须及时上报动物卫生监督机构,由监督机构划定疫区,对病兔隔离治疗饲养。严禁私自出售家兔及兔毛等,病死兔一律做深埋或销毁等无害化处理,兔笼、饮水喂食槽、拌食用具以及被污染的饲料等用2%火碱或3%过氧乙酸消毒,彻底清除垫草和粪便并消毒。饮水一定用凉开水,将青饲料用0.5%高锰酸钾水洗涤晾干后喂给病兔。对未发病的兔子进行紧急预防接种。

大学生流行病学心得体会

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的生活方式、社交圈子和行为习惯对于传染病的传播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对于大学生来说,流行病学不仅仅是一个学科名词,更是一个与他们息息相关的学问。自我防护和公共卫生意识的培养是大学生流行病学学习的核心目标,而我在大学期间通过学习流行病学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深刻体会到了它的重要性和现实意义。本文将分享我在大学生流行病学学习中的一些心得体会。

第二段:养成良好的对身体健康的关注和保护习惯。

作为大学生,我们面临着繁忙的学业和社交生活,容易忽视身体健康的重要性。然而,在流行病学的学习中,我逐渐意识到保护自己的身体是我们作为大学生的首要任务。良好的饮食习惯、充足的睡眠和适当的运动是保持身体健康的基本要素。我们应该避免垃圾食品和过度的熬夜,同时积极参与体育锻炼和运动,增强身体的抵抗力,以应对各种潜在的疾病威胁。

第三段:加强学校和社区的流行病防控意识。

大学生作为群体生活的主体,与同学和老师以及周边社区的联系密切。在学校和社区中,我们应该积极参与统一组织的流行病防控措施,例如接种疫苗、加强个人卫生和保持社交距离等。此外,我们也要学会观察身边同学和朋友的身体状况,如果发现有人出现疑似感染的症状,及时通知相关部门并给予帮助。只有共同努力,才能够保障整个社区的健康安全,减少传染病的传播。

第四段:掌握基本的流行病学知识。

作为大学生,我们应该了解基本的流行病学知识,掌握流行病的基本概念、流行病学调查的方法和流行病的传播途径。通过掌握这些知识,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疾病的发展和传播规律,避免自己成为传染病的患者,并有效地应对疫情的爆发。同时,了解流行病学知识也有助于我们策划和参与公共卫生活动,为社区和学校的流行病防控提供有力的支持。

第五段:积极参与流行病学的研究和实践。

大学生作为未来的社会栋梁,应该积极参与流行病学的研究和实践工作。通过参与疫情调查和数据分析,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疾病的传播途径和社会影响,从而为疫情防控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科学的建议。同时,我们也可以利用流行病学的知识和技能来参与公共卫生教育和宣传,普及健康知识,提高大众对传染病的防控意识。

结尾:

大学生流行病学是一门重要的学科,对于每一个大学生来说,学习流行病学的知识和技能是必不可少的。通过加强对身体健康的关注和保护习惯,加强学校和社区的流行病防控意识,掌握基本的流行病学知识以及积极参与流行病学的研究和实践,我们可以更加全面地了解和应对流行病的威胁,为自己和他人提供帮助和保护。我相信,在未来的工作和生活中,这些流行病学的心得体会将会对于我们有着重要的指导和启示。

肛肠疾病流行病学调查

肛肠疾病流行病学调查肛肠疾病是人类最常见的疾病之一,其发病以成人居多。发病与遗传、久坐、久立、少活动、便秘、腹泻、排便时间过长、饮酒、槟榔、嗜好辛辣刺激性饮食等因素有关。肛肠疾病的发病率女性高于男性。整个肛肠疾病中,以痔疮发病率最高。

女性比男性患者多。妇女因妊娠、生育关系,其发病的机会比男性高。妊娠后随胎儿生长,腹压会不断增加,特别是妊娠后期,下腔动脉受日益膨大的子宫压迫,直接影响到血液回流,致使痔静脉丛充血扩张,加上分娩时的用力怒挣,常会引起不同程度的会阴撕裂,加重静脉回流的障碍,从而使许多妇女妊娠分娩后发生痔、肛裂、肛乳头肥大、直肠脱垂等肛肠疾病,男性发病率为53.9%;女性发病率为67%。

肛肠疾病患者以成人居多。据普查结果表明,肛肠疾病的发病随着年龄增长而增多。20岁以下的发病率仅为32%。20岁以上则不断上增高,21~30岁为59.5%;31~40岁为69.9%;41~50岁为72.4%;51~60岁为74.1%;60岁以上为75.5%。呈阶梯上升,反映出儿童、青年发病率低,成年人发病率高,年龄越大,患病者也越多。

血流注肛门,俱能发痔”的见解。久站,久坐,长期行走,人体长期处于一种固定的姿态,会影响血流循环,盆腔内血液郁积,使痔静脉充血、曲张、隆起,则导致肛肠病发病机会增多。经常变换体位的工作者,活泼好动的青年、军人,参加多种体位劳动的农民,因其血流循环障碍少,肛肠局部不易充血,所以发病者少。

便秘、腹泻、排便时间长的人患病者居多。便秘、腹泻是肠道功能失常的反应,会直接引发大肠肛门的许多疾病,据全国肛肠疾病普查的2669名便秘患者中,就有1989人患肛肠病,发病率为74.5%;1523名腹泻患者中,就有1013人患肛肠病,发病率为66.5%。有些人喜欢在大便时看书报,久蹲厕所而不起,这样很容易加重肛门直肠部的充血,引起痔疮、直肠粘膜脱出、肛门括约肌松弛等多种肛肠疾病,实在是非常坏的习惯。此外,大便时过度用力,容易引起痔脱出、直肠脱垂等疾病,也应当加以注意。由此可见,肛肠疾病主要是因为人们的不良生活方式和生活习惯造成,为了预防肛肠疾病的发生,有以下几条小小建议:

1.饮食方面,不偏食,不要太精细,五谷杂粮搭配吃,多吃些含纤维素的食物,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

.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时间可以根据自己生活的节奏来安排,早晨排便较为科学,每次排便的时间不要过长,一般应控制在10分钟之内。

3.多做运动。久坐、久立的人应坚持做提肛保健操,每次只需做几分钟即可,能起到改善局部血液循环的作用,一天做2至3次,会有效减少肛肠疾病的发生。

4.睡前喝一杯白开水可以缓解便秘。便后要保持肛门清洁,最好便后用温水清洗。

绥滨县小鹅瘟的流行病学调查诊断及防治措施

试验采用流行病学实地调查法,调查绥滨县-小鹅瘟的'不同品种、饲养方式、年龄、发病情况及剖检变化等,应用血清学实验、琼脂扩散实验以及免疫程序实验,对小鹩群体进行诊断和治疗.对发病的218例小鹅群采用抗小鹅瘟高免血清治疗结果发现,治愈率达50%~60%,能够基本控制本病的感染,是控制小鹅瘟的较好方法.

作者:关静guanjing作者单位:黑龙江省绥滨县畜牧兽医局,黑龙江,绥滨,156200刊名:饲料博览英文刊名:feedreview年,卷(期):“”(10)分类号:s835s858.33关键词:小鹅小鹅瘟流行病学调查综合防治

学习动物流行病学心得体会

动物流行病学是一门研究动物疾病的分布、流行规律和控制策略的学科。在动物防疫工作中,学习动物流行病学理论和方法可以帮助兽医科技人员更好地制定防控措施,降低疫病的发生率和死亡率。本文通过总结自己在学习动物流行病学中的心得体会,来探讨如何更好地应用所学理论,提高工作效率和水平。

学习动物流行病学可以帮助解决一系列兽医防疫工作中的难题,如疫病的防控策略的制定、流行病学调查和监测系统的建立等。同时,学习动物流行病学可以提高兽医工作效率,减少兽医资源投入,从而达到节约成本的目的。

在学习动物流行病学期间,我深刻地体验到了其优势。首先,动物流行病学技术能帮助检疫人员指导、实施和管理应急行动计划。其次,通过学习动物流行病学方法,可以建立基于风险评估的监测策略,实现对兽群和个体动物健康状况的快速监测与处理。最后,动物流行病学研究还可以指导动物兽医科技人员制定针对特殊群体的疫苗计划和防疫措施。

第四段:实践中的应用。

在工作中,我们将学习到的动物流行病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充分应用于防疫工作中。通过建立疫情监测系统,采用动物流行病学分析方法,我们成功地对一些疾病的发生和扩散情况进行了及时监测和控制。同时,制定科学的防疫措施配套和标准操作规程,根据动物的生态习性和污染环境,加强疫情防控,降低了疫病在该地区的发生率。

第五段:结论。

总之,学习动物流行病学是提高兽医科技人员业务水平和防疫效果的重要途径。通过充分应用所学理论和实践,我们可以在动物疾病防控工作中起到更加积极的作用。我相信,在不断学习和实践的过程中,动物流行病学技术会越来越成熟,防疫工作也会越来越规范和高效。

基层流行病学培训心得体会

作为一名基层医生,我深知流行病学的重要性。在我长期的临床工作中,经常遇到各种疑难病例,如果没有正确理解和应用流行病学知识,就很难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因此,我很幸运有机会参加基层流行病学培训,获取前沿的知识和技能,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

第二段:培训内容。

这次基层流行病学培训,主要涵盖了流行病学的基本概念、流行病学研究设计、流行病学调查方法等方面。其中,该培训通过理论授课、实际案例讲解、小组讨论等多种形式,使我全面掌握了流行病学研究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技巧。这对于我今后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和数据分析都有很大指导意义。

第三段:培训效果。

该培训除了提供专业知识外,更重要的是激发了我的学习热情和思考能力。通过参加小组讨论和写作业,我深入思考了流行病学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希望能将所学知识更好地应用到工作中。此外,培训还与各地基层医疗机构联动,为开展实践应用提供了有力保障,培训效果可谓非常显著。

第四段:个人心得。

通过本次流行病学培训,我意识到只有不断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能力才能更好地为患者服务。同时,也深深感悟到知识的重要性和实践的必要性相辅相成,不能脱离实践就产生不了真正意义上的学以致用。

第五段:总结。

在基层流行病学领域中掌握更多知识,已经成为每一个基层医疗工作者必做的事情。相信通过多次不断的学习和实践,不仅将会在治疗疾病和保护人类健康方面能够展现更出色的水平,还能获得专业的尊重和社会的认可。

绥滨县小鹅瘟的流行病学调查诊断及防治措施

1、消毒:全场定期(建议每周一次)消毒,针对垫草、料槽、场地,应用百毒杀进行喷雾消毒。对病死鹅要作深埋,加入消毒粉(如三氯异氰尿酸钠、生石灰等)处理。

2、引种:把好引种关,引进健康鹅。防止带回疫病,已引进的要隔离饲养观察。

3、免疫:种鹅应于开产前一个月进行首次免疫,也就是用灭菌生理盐水将疫苗作20倍稀释,每只鹅皮下或肌肉注射1毫升,间隔7-10天后进行二次免疫,将疫苗作10倍稀释,每只鹅皮下或肌肉注射1毫升。使种鹅产生免疫抗体,孵出的鹅雏才可以产生免疫力。

4、分蛋:炕坊内的孵化设备、一切用具以及屋内及地面应定期消毒,尤其是在有小鹅瘟流行的区域炕坊应注重消毒。免疫种鹅群和非免疫种鹅群的种蛋应分开孵化,避免“混蛋”,使孵出的雏鹅有不同母源抗体,从而影响雏鹅群的免疫效果。来自疫区种蛋在入炕孵化之前应先清理蛋壳表面污物,然后进行消毒处理再入炕孵化。

二、小鹅瘟治疗。

1、发现本病,应按《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规定,采取严格控制,扑灭措施,防止扩散。扑杀病鹅和同群鹅,并深埋或焚烧。受威胁区的雏鹅可注射抗血清预防。污染的场地,用具等应彻底消毒。发病地区的雏鹅,禁止外调或出售。

2、对于发病鹅群也可以用小鹅瘟免疫血清防治。用患小鹅瘟康复鹅的新鲜血液加10%的2.5~5%柠檬酸钠溶液,小鹅颈皮下注射,1.5~2.5毫升/羽,24小时后再注射一次,有好的防治效果。患病鹅若感染其它细菌病,每羽小鹅应肌注混入1000~单位庆大霉素,早晚各1次,2d后再连用庆大霉素2~3天。

3、对雏鹅注射抗小鹅瘟血清进行免疫是防治此病的一项关键措施。出壳1~2天的雏鹅,每只皮下注射0.5毫升,保护率达95%左右,已发病的雏鹅每只注射0.5~1毫升,治愈率为85%,对病雏作紧急预防时,每只注射0.5毫升,保护率达90%。购回的小鹅瘟高免血清应放在2~15℃冷暗处保存,有效期一般为一年。对已发生小鹅瘟的病鹅群,可试用病毒灵口服,每日1~2次,每次1片,会有一定的疗效。

调查的心得

通过对“不当家不知柴米贵”的调查,我深深体会到父母当家的不容易。

平时,我对父母的日常安排了解不深。以前的概念中,从来没有“柴米油盐”的概念,没有家庭日常支出的概念,更不用提对日常用品、日常百货的价格了解有多少,对父母安排日常收支的难度有多少了。向来都是回到家就有准备好的饭菜,需要时就有现成的东西;没有真正调查过,怎么会知道父母赚钱的辛苦、日常安排的困难?父母亲一个月的工资是有限的.,需要支付每天的日常开支、支付各种各样的费用,还要随时应付各种可能出现的需要较高钱款的事件。但是,我还是铺张浪费,不懂得节俭。

通过这次调查我认识到我的想法是错误的,父母的钱是来之不易,我们应当学会节俭。因为节俭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们不能忘记我们现在的美好生活是来之不易的,我应该好好珍惜。对于父母辛辛苦苦赚来得钱,我们应当省吃俭用,不要铺张浪费。

总之,通过这一次的“不当家不知柴米贵”的调查活动,给我很多的感想和体会。它让我知道了很多东西,知道了很多平时体会不到的东西。我们还不会赚钱,我们还在用父母的钱,所以,我们要浪费也是没有道理的。等到我们将来会赚钱了,我们也应记得:钱来之不易,要节省!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