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农村改革发展的工作调研报告(优秀19篇)

时间:2023-11-14 18:36:01 作者:文锋 最新农村改革发展的工作调研报告(优秀19篇)

调研报告可以作为一个团队合作的结果,需要不同成员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相互配合。我们为大家准备了一些经典的调研报告示范,以供参考和学习。

农村改革发展的工作调研报告

“三农”是中央到地方一贯重视的问题。在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农民增收的过程中,赣榆县工商联积极创新、大胆改革,在发展工业性、商业性行业商会的同时,积极探索在农村发展以种植养殖、加工、贸易为主体的“农民型”行业商会新思路。**年10月份,在市县工商联的积极组织下,在欢墩镇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经过数月的精心筹备,我县成立了赣榆县淡水渔业商会、赣榆县芦笋业商会、赣榆县黑莓业商会、赣榆县欢墩畜禽业商会,初步形成了农业、加工、贸易三位一体的“农工贸一体化”行业商会发展框架。经过规范化、合理化的有序运行及强化管理,商会的具体运做所带来的整体经济和社会效益日益凸显。

一、合理有序引导,整合资源优势,依靠合力闯市场。

赣榆县欢墩镇党委、政府一贯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的指导思想,不断强化产业结构调整,目前,淡水鱼养殖已突破8万多网箱,并形成1.2万亩芦笋、1万亩黑莓的特色种植业规模,成为农村增收、农民致富的支柱产业。为此,该镇被市政府评为“多种经营先进乡镇”,并连续多年被市政府命名为“芦笋之乡”。

特色产业规模化发展使全镇5000多农户实现了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梦想,对农村经济快速发展发挥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但是,在发展过程中,以一家一户独立经营为主,各自育苗购种、各自管理、各自销售的发展模式,越来越显示出它的弊端:一是单一农产品产量急剧增多,容易造成供大于求,导致产品过剩,不仅价格低,而且有可能卖不出去;二是形成了买方市场,价格由买主说了算,常会出现商贩压质压价的现象,做为卖方的种植户对此却无可奈何;三是本地农产品科技含量低、档次不高,没有品牌产品,在市场上缺乏竞争力。这些现象的存在,严重影响了广大种养大户的利益。

正是基于这种原因,该镇党委、政府牵头成立了各行业业商会,以此将全镇种养能手联合起来,依靠合力闯大市场。商会成立以后,可以规范本地市场秩序;可以对农副产品进行统一价格、统一销售,从而有效遏制商贩压质压价等行为,保护各养殖、种植大户的利益;可以加强新技术、新品种的推广力度。利用合力加大科技投入,实行标准化种养,提高产品的档次与水平;有利于打响品牌。利用商会的整体力量,为本地农产品注册商标,并争创市级以上名牌产品,这样本地农产品可以经过精包装进入大中城市超市,价格将大幅度提高。

二、在规范中发展,在发展中规范,高效发挥商会管理职能。

各行业商会是在工商联监督指导下的“民办,民营,民受益”的群众性民间组织,各经营户可根据经营品种,按照“志愿加入,成果同享,风险共担”的原则,选择加入适合自己的商会。我镇的芦笋业、黑莓业及淡水渔业商会还注重吸收行业经纪人这一特殊群体,有效实现了信息共享,管理强化,竞争有序,高效发挥了商会特殊的管理职能。到目前为止,经过民意调查,宣传动员,填写会员登记表,象征性的缴纳一定数目的会费,各商会共吸收会员余人;在黑莓业商会的组织领导下,于**年6月19日召开了黑莓商务洽谈会,总计有21家食品加工企业的负责人参加,有效拓宽了产品销售渠道,实施了产品竟价销售,保证了会员的个体利益。

行业商会虽然被称作为政府、企业以外的第三部门,在上世纪80年代以后也为越来越多的人所提及。我国现有法规要求建立行业商会,必须通过一个行政主管部门的审批,即先取得“行政合法性”后才能取得“法律合法性”;在一个成熟的市场经济体制下,一个经济性的行业商会只有具备相当程度的社会合法性,才能成为真正自治意义上的民间组织。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虽然是执法者和行为规范的调节者,但远远不是企业和商会的上级主管部门,只对行业商会的规范运行起监督指导作用。

实现组织机构的民间化,其实就是为了更好地维护所代表行业的利益。政府退出市场经济的中观和微观层次,而把这些带有执行性、技术性与操作性的职能,让给行业商会等一类组织去行使。政府后退,市场才能回归。

新成立的各类行业性商会是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非营利性社会团休,是由民间个人发起,自主营运,独立核算,自负盈亏,民营自办的专业组织,如何将其办成一个能办事,肯办事,办好事的机构,并在工作中不断发展壮大,成为一个具有强大生命力的民间组织一直是我们思考的问题,只有靠加强自身建设才能建好,只有“在规范中发展,在发展中规范”才能逐步探索完善。

三、搞好内部协作,抓好横向联系,明确商会内部(低碳生活绿色环保调查报告)权限。

会员之间要充分实行资源共享、利益均沾。品种资源、技术资源、信息资源、品牌资源等要通过商会合理配置、充分发挥资源的效益,谋求整体利益。内部协调的重点和难点是利益协调,得到服务后会员要积极缴纳会费,实行权利与义务对等的原则,商会应该不断地探索并完善管理的方法和模式,通过管理达到利益的合理分配。

商会与政府各部门之间要加强联系与合作,接受监督和管理;本镇县级与地方区域性商会与外地商会之间要加强联系与合作,与外地行业性生产基地、水产品市场要建立广泛的联系,充分利用各种有利因素,扬长避短,以促进各商会的不断发展。

商会成立之后,各商会的理事长要明确工作权限和职责,具体要召集并主持理事会,检查会员大会、理事会决议的落实情况以及代表本商会签属有关重要文件。

秘书长要主持办事机构开展日常工作,组织并实施年度工作计划,协调各分支机构、代表机构、实体机构开展工作,决定各办事机构,代表机构,实体机构专职工作人员的聘用以及处理其他日常事务。

综上所述,“农工贸一体化”行业商会商会的成立,使农民变成了商人,产品变成了商品,个体变成了群体;在“三个变化”中促进了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增加了农民收入。但在农村,行业商会还是一个新生事物,它的发展必须依靠主管部门和其他相关部门的引导,监督才能使之尽快发展、壮大、成熟起来。目前主要困难是观念、经费、信息和支持等问题。我们将按照“打造品牌产品、发展自身加工、扩大外向贸易”的指导思想,不断创新工作思路,用海纳百川的胸襟广泛吸纳会员,不断壮大会员队伍,为商会的发展增添活力;要用蚍蜉撼大树的气魄,将单个会员的力量形成一股强大的合力,带动农户,带动基地,带动市场,把各个会员的优势转化为整体的商品优势、品牌优势;要用求真务实的精神,把各项工作做细做实,要从细微处入手,把各个环节的技术措施落实到位,切实解决会员在生产经营中遇到的困难。

我们坚信,在各级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与扶助下,在地方党委政府的运作下,在全体会员的共同努力下,我们的商会必定具备强大的生命力和广阔的发展前景,我们的行业经济必将迎来辉煌灿烂的明天!

农村改革发展的工作调研报告

近年来,**县抢抓国家实施“互联网+”行动和电商扶贫的政策机遇,坚持把电子商务产业发展作为重点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推进扶贫攻坚、促进农民增收致富的创新举措,大力实施电子商务进农村工程,积极推进“消费品下乡、农产品进城”双向流动,电子商务与现代物流产业呈现蓬勃发展势头,在全县范围内培育了一批电商示范镇、示范村和优秀示范网店,初步走出了一条贫困地区“电商扶贫”的新路子,为创建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一)加强组织领导,夯实电商发展基础。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夯实工作责任。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电子商务产业的发展,成立全县电子商务协调推进领导小组,明确各成员单位工作职责,各乡镇也成立了相应的组织机构,组建了电商协会和电商与物流融合发展电商物流协会,为电子商务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组织保障。二是加大政策扶持,健全工作机制。先后出台了《**县电子商务与现代物流产业融合发展扶持奖励政策》《**县电子商务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等一系列文件,明确了全县电商发展的目标任务和政策措施。同时全面落实金融扶持,把电商扶贫纳入小额信贷支持范围,对开办网店,从事网货生产销售的企业和个人,给予免抵押、免担保及贴息政策,为电商产业的做大做强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二)突出产业优势,积极培育特色农产品。

一是开展网货研发。依托全县主导产业和文化、旅游资源,建立了全县农产品电子商务数据库和产品目录,鼓励、引导企业企业开发出沙棘产品、中药材、草畜肉食品、果蔬食品、手工工艺品五大系列,50多样网货产品。二是培育网货品牌。坚持把网货品牌培育作为发展电商的重要内容之一,采取商标授权共享办法,将贵清山贵清绿宝、**瑰宝、贵清山特产、艾康中华沙棘、**盐宝等多个品牌、商标授权县内各网店使用,扩大了**县农特产品品牌影响力。三是提高网货质量。县质监、工商、食药等行业部门组织企业以条形码、二维码、物联网等技术应用为核心,为**县所有网货产品建立统一的产品认证标识等身份证明。并开展了网货质量监督、产品认证等相关服务,保证了**县农产品网货达到“三品一标”的标准,为农产品对接电商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坚持规划先行,着力促进服务体系建设。

一是抓谋划,做到规划先行。近年来全县先后出台了县电子商务与现代物流产业融合发展意见、规划,提出了实施电子商务普及应用、公共服务平台培育、产品研发与品牌推广等10大体系、10大工程,高起点、全方位对全县电子商务工作做出了顶层设计。二是抓服务,促进体系建设。严格按照“三有一能”要求,认真贯彻落实《关于精准扶贫电商支持计划的实施意见》,已建成县级电商服务中心1个,镇级电商服务站9个、村级电商服务点36个,具备购物代办、流快递、网络技术、金融支付、网货包装“五位一体”服务保障功能,逐步建成了“三有一能”的农村电子商务服务体系,拓宽了“农产品进城,消费品下乡”的通道,为实施电子商务进村工程和电商精准扶贫工作提供了强力保障。

(四)强化协作配合,积极培育新型业态。

一是着力培育网店大军。注重调动各方面资源搭建电商发展的运营平台和技术平台,引导各从业主体发展电商,开办网店。截止目前,全县建成网店69家,并培育出**县艾康沙棘、贵清山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千年药乡陇都岷药、高原贡品、陇特淘宝等一批运营良好的网店。二是全力推动转型升级。政府引导作用不断加强,积极推动农村专业合作社转型升级,发展电商产业,并扶持重点县乡农贸商场开办电子商务,促进实体企业和电商相结合。三是积极探索电商扶贫新模式。结合**县实际,探索发展ppp融资新途径,共建**县电商物流公共服务项目;以**县邮政公司为主体,成立县、乡、村三级电商精准扶贫服务社,积极探索“电子商务+支柱产业+龙头企业+精准扶贫户”的电商发展新模式,增强电商扶贫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二、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我县电子商务产业虽然呈现快速发展势头,但总体仍然处于“低、窄、小、散、弱”态势,即整体发展水平偏低、应用领域较窄、应用企业规模偏小、新业态零星布点、交易额总量偏弱,与调整县域经济发展模式、创新经济发展新动能的要求相比,还存在一些问题和短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电商基础薄弱,服务功能有待加强。

一是市场监管作用发挥不充分,不能全面有效地维护广大消费者、经营者合法权益,无法杜绝低价竞争、无序竞争、信用造假等一系列问题。县、镇、村三级电商组织架构体系不健全,牵头管总作用发挥还不够充分,服务站功能欠缺,业务指导服务不够,县电商协会作用未得到充分发挥。二是我县信息产业虽然呈现出加速发展的趋势,但与电子商务特别是与农村电子商务快速发展的要求相比,网络覆盖率较低、运行速度和质量不高、咨费较高等因素使得信息化基础实施建设仍不能满足发展需求;农村公路户户通建设依旧没有达到全覆盖,硬件得不到保障。三是物流配送体系不健全,服务覆盖面小,而且快递单价偏高,企业积极性不高,制约了电子商务在农村的普及应用。

(二)专业技术人员匮乏,电商发展缺乏人才支撑。

全县电子商务发展普遍存在缺乏专业人才的现象,尤其缺乏数据统计分析、活动策划、产品研发、包装设计、售后客服、宣传推介、美术美工等高端人才。20xx年以来,我县虽然多次举办全县电子商务专业培训班,对各乡镇,各部门分管领导和业务人员及电于商务应用企业、个体网店经营者,开展电子商务的企业和通过电子商务创业的人员、各村电子商务服务点负责人员进行了培训,但大部分人都是粗略掌握了解,缺乏实际操作,虽然通过初步培训培养了一批技术人员,但多数专业技能偏低,只能完成电子商务的基本电脑操作,缺乏既懂农业农村工作,又懂电子商务发展的复合型人才和农村电商带头人,电商人才的匮乏直接使得发展电商后劲不足。

(三)电商规模较小,示范带动作用不充分。

一是全县农村电子商务发展仍处于起步阶段,电商企业数量较少、规模较小、层次较低、分布零散,缺少规模较大的领军型电商企业。二是县、乡、村三级电商服务体系建设虽然初具雏形,但是距离实现全县乡村服务体系全覆盖、实现乡村电商服务网点正常运营仍有较大差距。全县已建成的县、乡、村三级电商服务体系中,能够正常运营、完全发挥作用的只占少数,一些乡镇电商服务站、村电商服务点仍是“空壳”。一些能够运营的村电商服务点,也仅仅为农民群众提供了代购商品、代缴电话费等方便,而在促进“农副产品进城”上,作用发挥不够充分。产品质量低、缺乏深度加工和标准化生产,网销额度不大,辐射带动作用不强。

(四)网货宣传研发乏力,电商品牌意识不强。

一是网适产品种类单一、数量少、规模小、层次低。虽然全县已组织企业开发出沙棘产品、中药材、草畜肉食品、果蔬食品、手工工艺品等系列产品,但是土特产地域特色产品种类少、批量小、没有形成规模,商品供应能力明显不足。二是资源整合不够,拳头效应不强,品牌开发相对落后。县内相邻相似特色产品资源分散,品牌杂而不一,“拳头效应”不明显。电商企业普遍对网适产品的品牌开发不够重视,不注重网适产品的开发、加工、包装和宣传,不及时跟进网适产品的商标注册和质量认证,网适产品包装简陋,品牌效应不强。三是宣传发动不够有力。全县上下对发展农村电子商务的宣传力度不大、范围不广、形式单一,企业和农民普遍对发展电子商务的意义、作用和途径了解不深,初级农特产品在市场上占有率较小,知晓率不高,影响力不大。

(五)政策扶持有限,资金投入不足。

与电子商务发达地区相比,全县网商总体上还处于粗放式的发展阶段,电子商务应用企业和个体网店由于受资金不足,融资困难等因素制约,总体规模较小,市场竞争力不强,特别是通过电子商务创业的多数为青年人,虽有创业意愿,但缺乏资金,在经营上依赖于低商务成本、低税费,部分规模较大的网商在进多入淘宝商城后,在运营成本、税收以及企业发展方向上均面临着重重压力,需要研究制定相应优惠政策加以扶持和引导。

三、电子商务产业发展的建议措施。

我县电子商务产业正处在一个艰难的爬坡阶段,重点任务是夯实底子,要进一步下大力气做好综合服务、人才培养、推介研发、示范引领等工作。

(一)优化发展环境,提升综合服务能力。

一是成立县电子商务办公室,建立完备的工作推进机制。由电商办统一负责全县电商物流产业规划、组织、协调、管理、推动和微信公众平台工作,各个乡镇成立相应组织机构,推动电子商务发展。二是进一步加强网络市场监管力度,建立更加严格的电子商务网络交易市场监管体系,打击制假售假、虚假宣传、不正当竞争、和侵犯知识产权等违法行为,净化网络空间,规范电商行为。督促第三方平台加强内部管理,规范主体准入,强化安全和质量要求,提升品质信誉,促进守法诚信经营,维护电商市场秩序。三是完善县、乡、村三级物流配送机制,实施农村物流配送网络工程建设,畅通农产品进城和工业品下乡双向流通渠道,进一步夯实“县有中心,乡(镇)有门店、社区和村社有点”的仓储物流基础。四是进一步完善农村电商服务体系,在全县135个行政村构建集村邮政服务网点、村快递服务网点、村电子商务网店、农村金融服务网点全覆盖的服务新模式。五是建立县级电子商务公共服务孵化中心、13个乡镇级电子商务服务站,为全县电商提供统一采购、统一仓储、统一包装、统一品牌、统一物流等零成本开店运营服务。

(二)加大人才培养,强化技术人才保障。

一是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等方式加大农村电商人才培养和人员培训,引进电子商务专业技术人才和管理专业人才,为农村电商发展提供人才支撑。二是有效整合人社、农业、扶贫和工青妇等部门培训资源,加强对电商创业群体、从业人员和农民专业合作社、协会等开展电子商务技能、运营管理知识培训,努力培养一批既懂理论又知晓业务、会经营、带头致富的复合型人才。三是继续加强与淘宝大学等培训院校的合作,为全县及乡镇集中培训一批电子商务服务骨干力量。四是加强相互交流学习,建立健全有利于充分体现人才价值、激发人才创造活力的人才建设奖励保障机制,积极鼓励发展较好的电商企业,以典型带动引领,切实加强企业之间的沟通和联系,激发电子商务人才的创优意识。

(三)加强网货推介研发,全面树立品牌意识。

一是要围绕农产品流通标准化、品牌化和质量监控,积极开展农产品“三品一标”及sc认证,对农特产品要进行产品分级、初深加工、精细研发、包装设计、商标注册和品牌打造,解决农特产品上线销售的前置障碍。二是制定品牌战略,打造特色品牌。建立科学、规划、系统的品牌战略体系,统一整合县内相邻相似特色产品资源,集中力量把众多散乱的农特产品打造成“拳头”产品,切实增强品牌创造、培育、运行和保护能力。继续培育和发展中药材、沙棘、蚕豆、民俗文化旅游产品、放养鸡和蕨麻猪等特色系列网适产品,进一步加大对**县油用牡丹、井盐、山野菜、土蜂蜜等系列产品的研发和包装力度,突出地域特色,丰富网销种类。三是加大电商品牌宣传力度,灵活运用“政务微博”、“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在品牌宣传方面形成微博、微信网络宣传矩阵。四是要充分利用“互联网+”树立企业品牌和产品品牌的示范效应;加强传统企业同“互联网+”结合发展,以融合促进创新,借助电商优势,大力发展移动社交、新媒体、社交电商等网络营销新模式,扩大品牌影响,实现社会和经济效益。

(四)积极培育电商大户,示范带动电商发展。

农村改革发展的工作调研报告

今年以来,我镇服务业发展切实抓住城市产业转移的有利契机,立足实际,攻坚克难,务实创新,统筹发展,全镇服务业继续保持了快速增长的良好发展态势,各项经济指标实现了新的增长。

一、今年以来发展服务业发展的基本情况。

1—12月份,我镇完成服务业纳税营销196865万元,同比增长99.92%,占年计划目标的116.87%;完成国地两税5712.04万元,同比增长39.86%;完成固定资产投入36206万元,占年计划目标的80.46%,其中,完成经营性投入5550万元,占年计划目标的.55.5%。从主要经济指标分析,我镇服务业发展势头较好,增长速度较快,基本达到或超过了进度要求,这主要得益于新引进公司的快速见效。其中新引进的3家运输公司预计今年可新增销售15000万元,新引进的3家贸易公司可新增销售8个亿;同时,通过良好的服务,派克贸易有限公司可比去年增加销售3亿元。在抓好现生产的基础上,我们还大力抓了招商引资,目前,有xxx销售公司、着名汽车4s专卖店等一批项目正在洽谈之中,保证了服务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服务业重大项目建设推进情况。

按照年初区委、区政府统一部署,我镇对重大项目高度重视,专人负责,层层落实,各项目正按计划有序推进。

1、大合速二期项目。该项目主要包括三个部分,分别是:

(1)、登山步道。总长874.9米,已于6月份全部完工。

(2)、部分别墅。其中三栋别墅总建筑面积906.22平方米,土建全部完成,已转入外场施工,确保在9月底前完成道路、绿化、装潢,并交付使用。

(3)、汽车通道。该通道连接尚书湾和安定寺,总长6800米,计划于月底前全部完工,沟通删节号景区。

(4)、会议中心。该项目总建筑面积6000平方米,总投资3000万元,xx十八湾旅游有限公司投资建设。目前,项目相关规划图纸正在设计中,计划于明年2月份启动建设。

2、xx生态休闲农庄项目。该项目总建筑面积18000平方米,总投资13059万元。目前,大棚主体、内部各功能区工程建筑已基本完成,内部设施正在调试之中;道路路面沥青摊铺也已结束;外场绿化正在加紧施工中,已铺设草坪砖9000平方米;山体瀑布工程已全部完工;服务员培训工作已全面展开;同时,相关手续也正在加紧办理之中。在区委、区政府的关心支持下,9月5日由xxx专门召集有关部门在xx召开协调会,对资金、工程进度及相关手续办理进行了专题协调。整个项目计划在明年10月份竣工,并投入运行。

3、环镇北路商贸街店面项目。该项目总建筑面积20万平方米,总投资2xx万元。目前,该项目主体建筑已完工,外墙装饰已全部结束,外场绿化施工正在紧张施工中。同时,已开始招租拍卖准备工作。全部工程计划明年10月份完工并交付使用。

4、集镇1号拍卖地块。该项目位于集镇环镇西路与人民路交汇处,总占地面积74亩,总建筑面积7.4万平方米,总投资1.7亿元,由市富安置业有限公司投资建设。目前,一期占地40亩、建筑面积4万平方米已开工建设,售楼筹备处也正在建设中。

三、服务业发展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我镇服务业虽然得到了较快的发展,但仍存在着一系列矛盾和不足,主要为:一是地处远郊,服务业受城市辐射的影响较小,长期以来处于一个相对局限的范围内发展,发展服务业人气不足;二是由于园区建设还未达到一定的规模,园区建设的带动效应、小城镇建设的集聚效应、十八湾生态修复带来的积极影响还未体现,镇区人气聚集度不高,制约了三产服务业的进一步快速发展。三是由于国家宏观政策的影响,土地进一步严格控制,同时,资金的不足也制约了物流园的启动建设等等,似的服务业发展缺乏载体。

农村改革发展的工作调研报告

电子商务就是通过电子手段进行的商业事务活动。通过使用互联网等电子工具,使公司内部、供应商、客户和合作伙伴之间,利用电子业务共享信息,实现企业间业务流程的电子化,配合企业内部的电子化生产管理系统,提高企业的生产、库存、流通和资金等各个环节的效率。

近年来,电子商务发展迅猛,其在优化资源配置、促进国民经济发展、产业整体优化升级等方面起到的作用日益显著。发展电子商务,不仅是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更是我区商贸兴区战略的重要途径。为了解xx区电子商务的发展现状和区内企业电子商务应用情况,我局专门组织内贸科相关人员,以实地调研和电话询问等多种形式对全区电子商务发展现状进行了深入的了解,现将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一、区电子商务的发展现状和应用情况。

(一)企业发展电子商务基本情况。

1.创业主体增长加快。

我区电子商务的发展起步较晚,较成型的电子商务行为约在90年代后期,较早的应用领域是出口企业报关、房地产交易等,但网上交易金额总量少,传统企业对电子商务的介入甚浅,其效果还只是停留在电子商务的初级水平上。近几年,特别是淘宝、阿里巴巴等类似电子商务平台的建立极大程度上促进了xx区企业在电子商务上的应用发展。xx区现有的4家规上竹炭制造企业就有3家在开展电子商务并且销售业绩喜人。其中民心炭业专职员工15人,主要负责淘宝天猫,淘宝c店,阿里巴巴、亚马逊卓越网、京东、1号店、交博会等电子商务相关工作,20xx年销售金额2100万元;现代炭业专职员工1人,20xx年在阿里巴巴诚信通的销售额为300万人民币;净力竹炭专职员工6人负责淘宝净力竹炭科技旗舰店和阿里巴巴诚信通,20xx年销售金额为100万元人民币。

2、企业对电子商务投入少回报快。

在现有开展电子商务的企业走访中发现,很多企业虽然建立电子商务平台,但是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也没有招聘相关的技术人员,资金和人力的投入并不大。据统计,半数的企业在电子商务方面的投入为3万人民币左右一年,采用营销业务人员兼管的形式对其电子商务平台进行建立、维护等操作,这部分企业的电子商务年销售额普遍在50万人民币以下,对于这部分企业大多没有达到预期或比较理想的效果。而另半数企业采用专人专职开展电子商务的形式,投入为15万人民币左右一年,这部分企业的电子商务年销售额都在300万人民币以上。由此企业在电子商务上的投入和产出是成正比关系的,投入越多,享受到的第三方平台提供信息数量和质量越高,企业可以利用的资源越多,带来的订单销售回报越多。总的来说,我区企业的电子商务尚处于初级发展阶段,电子商务的应用主要还是在处于平稳发展期,资金相对雄厚的企业,大部分企业在这方面的投入还比较少,处于观望状态,对于电子商务还有很多顾虑,对于电子商务的理解也不够全面,传统的例如广交会参展等营销模式仍然占主导地位。

3、行业竞争加剧,经营压力显现。

对20xx年累计出口额在100万美金以上的22家外向型企业调查发现,电子商务开展率为27%。其中贸易公司基本没有涉足在电子商务领域,主要是因为在价格上相对于厂家没有竞争优势所以撤出了电子商务市场;14家生产企业也仅有6家企业在阿里巴巴国际站和中国制造b2b网络平台开展电子商务。据统计20xx年销售额,尤尼威机械有限公司和吉泰钢木制品有限公司为100万美金;卡恩电子有限公司为40万美金;申华纺织有限公司为3万美金;其他2家没有具体的数据。对12家绿色食品制造企业调查发现,仅有3家在开展电子商务,开展率为25%。其中原点食品拥有自己的淘宝店铺,年销售金额为500万人民币;三童食品和刘家香食品在阿里巴巴国际站和诚信通有50万人民币左右的销售额。从对生产企业的调查中了解到目前电子商务平台上出现的低价竞争、无序竞争、信用造假等一系列问题很大的影响了其销售业绩,电子商务有序竞争环境急需得到改善。

基于上述情况,我们得出以下基本判断:一是我区网购行业创业群体在数量上呈逐年快速递增的趋势,在规模上开始涌现年销售1000万元级的企业,总体发展势头迅猛,已逐步成为现代商贸业中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二是与全国的发展形势同步,我区的网商在总体上还处在粗放式的发展阶段,网商主体普遍规模小、资本少,在经营上依赖于低商务成本、低税费,需要加以呵护和培育;三是部分规模较大的网商在进入淘宝商城后,在商务成本、税收以及企业发展方向上均面临着“成长的烦恼”,特别需要加以扶持与引导,鼓励其做大做强、规范发展;四是淘宝商城将成为国内电子商务b2c模式的主流,其发展取向更加有利于鼓励实体型制造加工企业“触网”,通过网上营销,打响品牌,开拓市场,因此需要抓住当前机遇因势利导,推动有条件的制造加工企业主辅分离、上网发展,实现转型升级。

(二)电子商务平台建设情况。

xx区电子商务平台建设还处于起步阶段。位于xx区东迹大道310号,由浙江金辉钢铁集团有限公司全资运作的金辉电子商务创业园是目前衢州地区首个综合类电子商务创业园项目,也是规模最大的电子商务商业综合体项目,现已进入招商阶段,预计8月份将开始正式开张营业。建成后的金辉电子商务创业园以电子商务为主导,是一家集办公、仓储、研发、孵化、培训、接待、展示、休闲娱乐为一体的5a级园区,可为入驻企业提供集中办公、集中仓储、平价物流、包装外包、专业拍摄及图片处理、信息咨询、网店代管、专业人才输送、融资等各项电子商务产业链服务。

(三)对电子商务相关的政策扶持情况。

一是根据《xx市本级外贸转型升级专项资金》政策对我区外向型贸易企业有电子商务补助政策,20xx年度,区内33家企业申请了36个电子商务补助项目,5家企业申请了中小企业国际市场开拓资金中的企业网站建设项目。二是根据《xx市xx区人民关于实施商贸兴区战略促进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政策意见》(xx区政发[20xx]35号)19条:对服务企业新建信息化管理系统或实行电子管理、电子交易,其硬件及配套软件实际投资额100万元以上的,按实际投资额5%给予奖励,最高不超过20万元。20条:重点支持商贸企业或专业市场,依托自身优势发展网上交易,对企业利用国际互联网建立网上交易平台,当年信息设备实际投入50万元以上且正常运行的,给予2万元一次性奖励;企业网上交易额纳入本地统计且税收缴纳在本地的,3年内所缴纳增值税、营业税、企业所得税地方留存部分80%奖励给企业。目前还没有给予补助。三是相关部门还有类似对于电子商务的补助措施但是未成体系。

二、我区电子商务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中小企业开展电子商务资金不足、人才匮乏。

虽然大部分企业没有开展电子商务活动,但这并不代表这些企业没有意识到或不想发展电子商务。在调查中发现特别是起步阶段的中小企业在开展电子商务上遇到的障碍主要是信息技术人才不足、相关人员缺乏专业培训,特别需要提高企业领导计算机水平,商务人员的业务素质和网络技能。也有的是企业信息基础设施落后,资金不足无法开展。

(二)缺乏较成熟的区级电子商务网络平台。

目前我区还没有一家专门从事电子商务的门户网站,现有电子商务活动大部分依附于阿里巴巴、中国制造等专业网站;小部分在区内其它行业网站下如衢江农业信息网、衢江经贸一点通有产品宣传和网络连接;个别企业建有自己公司网页,如好梦来集团、仙鹤特种纸有限公司、净力竹炭有限公司等。由于没有综合性的商务网站,难以有效的组织本区企业开展各种商务活动,电子商务的优势难以发挥。

(三)有关电子商务法律法规、鼓励政策等亟需完善。

从全市范围来看,xx市还没有一套鼓励发展电子商务的奖励办法。我区也只有部分不成系统的补助扶持政策。企业急切希望在电子商务领域能得到政府的引导帮助,同时企业希望在电子商务上有长期持续性的政策扶持。

三、发展电子商务的建议。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广泛应用,电子商务对促进生产、流通和消费,推动国民经济发展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壮大以电子商务为主导的现代服务业,普及电子商务应用规模和应用水平对xx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促进、支撑和带动作用将日益显著。此次调查,结合企业提出的建议将对下一步我区大力推动电子商务发展提供有益帮助:

(一)建立电子商务组织保障机制。

建立健全电子商务发展的领导机构。政府相关部门组成电子商务领导小组。制定电子商务行业发展规划,并鼓励相关企业机构成立电子商务协会开展电子商务行业基础性、前沿性研究,统筹协调全区电子商务发展。

(二)制定出台电子商务扶持政策。

按照“指导激励为主,政府宏观规划,企业积极主导”的理念发展电子商务。贯彻落实省、市政府有利于电子商务发展的税费优惠政策。发挥财政资金带动导向作用,尽快研究出台xx区加快电子商务发展的扶持政策,并与当地产业实现有机结合,加大电子商务重点应用示范项目扶持力度,优化电子商务发展环境。完善投融资服务体系,建立与电子商务产业发展应用相适应的风险投资、融资担保体系,探索创新电子商务企业信贷方式,加大对电子商务企业的金融支持力度。对于积极开展电子商务的试点的单位,区政府应在资金、税收、宣传等方面给予大力的支持,积极帮助企业解决困难。创新登记注册模式,放宽经营范围核准,探索建立适应电子商务市场特点的市场准入制度,保证我区电子商务可持续性的发展。

(三)积极引进、培育、留住专业人才。

电子商务活动的每一个领域、每—个过程都离不开人才。在我区现有的电子商务活动中,不仅需要高新技术人员,而且需要大量的掌握现代信息技术和现代商贸理论与实务的复合型人才。因此政府应充分利用各种途径和手段培养、引进并合理使用好一批素质较高、层次合理、专业配套的网络、计算机及经营管理等方面的专业人才,并适时定期举办电子商务培训班培育相关储备人才。同时鼓励企业提高电子商务人才的待遇等为长期发展电子商务保证稳定的人才队伍。

(四)建立和完善物流配送体系。

目前xx区注册的物流企业有36家,虽然数字可观,但是经过了解注册资金在100万元以上具备规模的物流企业配送基地普遍不在区内,所以造成了看似百花齐放其实缺乏完善的配送体系的局面。所以要进一步稳定规模物流企业,鼓励做大小的物流企业,加快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加快现代物流配送中心建设,不断提高物流产业的社会化、集约化、专业化和信息化水平,建设拥有大宗商品现货交易的市场基础;建设大宗商品现货电子商务平台,拥有与之相适应的仓储、物流、支付等配套支撑体系。

(五)加快培育引进行业门户网站。

一是吸引国内外知名电子商务平台企业来我区设立区域性总部或独立法人机构开展业务。二是凭借xx区的造纸、建材、机械、化工、电子、服装、农产品加工等工业特色优势产业和粮食、生猪、柑桔、毛竹等四大传统优势产业以及中国椪柑之乡、中国竹炭之乡等特色农产品优势,依托电子商务平台等渠道进行销售,拥有一批为农产品销售服务的专业性电商服务企业,培育具有行业特色的本地电子商务平台,扶持建设特色产业行业网站群。鼓励我区组织建立专业商务网站例如竹炭网、机械销售网、二手车买卖网等。

(六)大力发展网商创业楼(园/基地)。

从调研情况看,缺少专门的创业场所,是目前困扰我市网商群体进一步做大做强的主要因素之一。就实际而言,由于大多中小网商目前处于事业的“初创阶段”,过高的租金成本,成为阻碍其进入商务楼宇发展的一道障碍。同时,网商的经营场所往往需要集“办公、仓储、包装”于一体,这也与目前大多数商务楼宇的办公条件不相符合。对此,我们建议:一是以金辉电子商务创业园为率先试水,探索形成特色明显、产业链清晰、服务体系完善的电子商务产业集聚区,培育现代电子商务产业集群;二是允许在不改变用地主体、不重新开发建设等前提下,利用闲置工业厂房、仓储用房培育发展网商创业园/基地,以此向中小网商提供价格相对较低的创业场所,集中规范发展;三是对于网商创业楼(园/基地)经营管理者、入驻的企业、个体经营户等在政策上予以一定的扶持奖励,以调动创业主体的积极性。

(七)完善网络基础设施体系。

进一步优化、完善网络基础设施,大力支持无线宽带和光纤到户接入,积极推进下一代互联网网络建设,切实提高网络运行速度,加速互联互通、资源共享,进一步夯实电子商务发展基础。

农村改革发展的工作调研报告

为了解全县林业产业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总结发展中创造的成功经验,从根本上解决林业体制机制不顺等突出问题,把林业产业推向全面科学发展阶段,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按照县委办师办通〔〕54号文件精神,结合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我局对全县林业发展现状进行了调研,特报告如下:

一、林业产业发展现状。

××县是典型的山区县,山地面积占91.2%,是××省重点林区和速生丰产林基地县,多年来,林业局按照省委、省政府“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的林业发展要求,围绕构建“绿色××,富裕××,和谐××”这一主题,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大地增绿、农民增收、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双赢”为目的,以实施天然林资源保护、退耕还林等多项生态建设工程为支撑,从增加林业贡献率着手,严格森林资源保护和管理,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优化林业产业结构,实施了速生丰产林、世行贷款造林、天然林资源保护、退耕还林等一批生态建设工程,森林资源持续增加、质量不断提高,生物多样性保护明显加强;深化了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林业生产力得到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态效益、产业效益、林农效益凸现;打造了全省重要的木材生产、加工和交易基地,林业产业实力显著增强、结构渐趋合理,林业产业建设迈入科学发展的新阶段。目前全县林业用地面积达241.93万亩,占全县土地总面积417.45万亩的57.9%,其中有林地面积196.99万亩,灌木林地面积27.76万亩,疏林地面积6.52万亩,未成林造林地面积10.66万亩。森林覆盖率5从1978年的20.1%增至的53.8%,活立木总蓄积量533.82万立方米,20林业产值突破了2亿元,力争超过3亿元。

(一)第一产业稳步发展。林木培育业在林改、深加工基地及木材交易市场建设驱动下,全县群众造林积极性高涨,以杉木、川滇桤木为主速生丰产林发展迅速。目前有速生丰产林93万亩,其中杉木30万亩、华山松20万亩、桉树15万亩、川滇桤木等速生商品林28万余亩。20建设10万亩以杉木、川滇桤木为主速生丰产林,实现100万亩以上速生商品林基地建设目标;经济林树种结构渐趋合理。核桃、板栗、油茶等特色经济林从的2.57万亩增至年的10.39万亩,产量89.18万吨,2009年继续建设核桃10万亩、油茶1000亩;绿化苗木事业发展加快。育苗面积从20的213亩增至2008年的3375亩,年产绿化苗木及花卉2120余万株(盆)。特别是以“滇东木莲”为品牌的绿化苗木基地初具规模。

(二)第二产业初具规模。全县共有林产品加工企业45家,2008年生产锯材12931m3,实现产值2564万元;生产细木工板10961m3,实现产值2849万元,2009年预计实现产值8000余万元。

(三)第三产业逐步壮大。菌子山、凤凰谷具有较好的景观优势和森林旅游资源,2009年接待游客27.9万人次,涉林产值7027万元。

二、基本做法与典型经验。

(一)突出重点,科学规划,有序推进林产业发展。数量充足、布局合理、结构科学、质量优良的各类森林覆盖,才能发挥生态系统整体防护功能,才能构筑良好的森林生态屏障;建设林木利用率高、产品增值效益明显、产业链条长、符合现代林业发展要求的企业,才能较好的联结带动农户增收,才能将资源优势转化为商品优势、经济优势,因此,建立符合县情、林情的发展思路与制定科学的产业建设规划,走有序、可持续发展之路是现代林业发展的精髓。我县根据区位、气候等优势,确立了速生丰产林基地、特色经济林基地、绿化苗木基地和深加工基地等系列基地建设规划,并始终不一的坚持,为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和增加农民收入发挥作用,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注入了活力。

(二)明确责任,严格落实,建立起有效的考核机制。我们实行各级领导干部任期林业产业目标责任制,签定责任状,将林产业成绩作为政绩考核重要内容,每年按制定的考核奖惩办法,严格考核并兑现奖惩。责任制的建立和完善,强化了领导干部的责任意识。

(三)调整结构,靠山致富,促进农村经济快速发展。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进一步深化,焕发出群众空前的造林、营林、护林热情,投资发展商品林成为群众增收致富的“热门”;木材深加工基地及木材交易市场整体功能进一步完善,推动了林业服务体系、经营体系、森林资源管护体系和流转体系的建设,加速了林产业结构升级和良性循环发展,使林业收入成为农民现金收入的主要来源。事实证明,林业既能显现生态、社会效益,又能很好发挥经济效益,实现脱贫致富目标。

农村改革发展的工作调研报告

一、调研的背景与动机:

当前,党中央立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高度,做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部署。提出“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新农村美好图景。与此同时,中央明确强调新农村建设必须尊重农民意愿,不能搞形式主义。显而易见,新农村是农民自己的家园,农民期盼什么,需要什么,他们最有发言权。

二、调研时间:

xx年3月---xx年10月。

三、调研范围:

居力很镇15个行政村。

(一)发展意识跟不上发展需要。

1.农村基层干部综合素质不高。在农村改革发展中,农村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是核心。但部分农村基层组织建设落后于农村改革发展客观形势的需要,党员干部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能力较弱,对发展认识不够,对上级的.依赖思想较为严重。农村干部队伍综合素质不高,农村基层干部存在年龄老化、文化素质偏低、政策理论水平不高和工作责任心不强等问题。

2.农民群众观念陈旧,市场意识不强。大部分农民群众文化素质低,发展意识淡薄,农业生产上只顾传统种植,在一些利益问题上,只顾眼前小利,忽视长远效益,捡了“芝麻”丢了“西瓜”。有的村上级给农民提供最优惠的政策和服务,但大家不积极、不配合,致使成型的好项目无法落实。

(二)农业结构有待调整,传统农业向生态农业转化力度不够。

近年来,农产品供求关系发生了变化,市场需求向多样化、高品质方向转变。乡党委、政府虽然积极帮助和引导农民实施产业结构调整,但由于不少农户无技术、无资金、无经验,不能形成农业产业化经营,无法形成规模效应,造成投入多、产出少。加之由于农业生产的低效益,农村中稍有文化素质,有一技之长的青年男女,纷纷外出,不愿从事劳动强度大的种植业,而留在农村的老年劳动力和妇女劳动力,因缺文化,对新技术、新生事物接受慢,宁可固守低效益的传统种植业,不愿向畜牧、蔬菜、水果等具有市场竞争力的生态农产品转型。

(三)基础设施建设薄弱。

1、道路问题:居力很镇地处科右前旗政府南,东、西、北三面与乌兰浩特市、吉林省洮南市接壤,111国道横贯全镇,白阿铁路从镇东南穿过,交通便利,通讯便捷。通过多年努力,全乡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夯实,但从总体上看,村级道路还显得薄弱。“要致富、先修路”,群众普遍认识到这一点,但乡村公路建设项目有限、缺少资金,群众想修路的愿望与上级投入还有差距。农田水利等建设也离农村发展的要求还有差距。

2、办公及活动场所问题:全镇15个行政村现已基本解决办公场所问题,但是有部分不够标准,利用学校当临时的办公场所,活动场所只有在镇政府所在地前进村有一个标准的活动场所外其他村有个别的也都存在地方小、无活动设备等问题。

(四)农村卫生环境普遍较差。

几乎所有的行政村都没有垃圾回收点,有部分农村家庭没有独立厕所,农村卫生环境不容乐观,整体上是脏、乱、差的局面。

(五)农村存在的陋习。

现在有的村还存在的现象,一到冬季就开始聚集,有的甚至把一年的收入输光了还欠了很多外债。对教育重视程度不够,在村里你经常能看到十几岁的孩子在家干活,问到为什么不去上学时他们说“不愿意上”十几岁的孩子对问题的看法是简单的,这需要的是家长的正确的引导。

农村改革发展的工作调研报告

随着我市工业化、城市化的不断推进,市委、市政府把大力推进现代服务业发展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一项重大战略。在应对金融危机的过程中,更是把发展现代服务业摆在突出位置来抓,不断提升产业承载力和辐射带动力。信息与科技服务业是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下,我市信息与科技服务业呈现持续上升的发展态势,在推动我市经济产业结构升级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一)信息与科技服务业规模不断扩大,成为经济发展重要推动力。

我市现代信息服务业的销售收入122.8亿元,其中电信传输和信息内容服务业78.8亿元,软件业44亿元。信息传输服务业方面,固定电话用户(含公用电话和小灵通)发展到113万户(城市电话户数73万户,农村电话户数40万户),移动电话户数为357万户,农村已基本实现村村通电话,计算机互联网用户数为35万户,广播电视综合覆盖率达100%;软件服务业发展迅猛,全市聚集了我省近90%的软件企业,合肥市软件企业实现的软件销售收入占全省软件收入的85%;作为“中国服务外包基地城市”之一,我市共有100多家服务外包企业,实现产值近10亿元,目前正在加紧建设三个服务外包产业示范园,其中安徽服务外包产业园经省政府批准,是国家级服务外包基地示范园区、国家级服务外包人才培训中心。

围绕科技创新型试点市建设,目前,我市各类科技服务机构发展到1000多家;科技企业孵化器12个,其中国家级5个,在孵企业600家,转化科技成果900余项;合肥科技创新公共服务中心初步建成,促成产学研交易项目47个,交易额4900万元;“中国(合肥)自主创新要素对接会”,展览规模28000平米,参展项目5000多个,219个自主创新合作项目签约,总投资988亿元;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初步形成“一带”(高新技术产业带)、“三区”(高新区、经开区、蜀山区)、“多园”的空间布局。

(二)政府牵头,统筹规划,资源共享,引领行业发展。

由于信息资源、科技资源和创新要素的配置上存在多头管理、部门分割、重复建设、资源分散等问题,为优化整合实现资源共享,往往需要政府出面进行统一规划、统一建设,建立共享平台。

1、大力推行电子政务,整合信息服务业资源。

发达地区的经验表明,电子政务建设是信息产业发展的强大动力。作为全国信息化试点城市,电子政务是我市信息化的切入点,也是信息化建设的龙头。目前,我市已基本建成满足信息化发展需要的信息基础设施框架。统一电子政务专网、统一政务处理平台、统一机房、统一管理机构“四统一”的合肥建设模式成效明显,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尤其是政务资源的开发利用取得了较大进展。覆盖全市的电子政务专网,实现了“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纵横互联”目标,纵向实现了市、县(区)、乡镇(街道)的互连互通,横向实现同级单位之间的受控互访。电子政务应用不断深入,以“中国·合肥”门户网站为龙头,以县区、市直部门101个子网站群为支撑,重点突出政务公开、在线办事,“12345市长热线”、“114阳光政务”、“数字电视”等信息资源都得到了有效整合,通过税务、社保、公安、土地、文化、教育等近百个各类政务应用系统,市民足不出户就可以联系办理税务、社保、医保、土地、教育等公共事务,鼠标一点就能实现咨询、求助,提出意见和建议。全市政务信息资源得到了有效共享,从很大程度上避免了重复建设,降低了建设成本。

2、打造公共服务平台,切实把科技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初步建成合肥科技创新公共服务中心并投入运行,“中心”具有科技成果转化、知识产权保护与交易、科学仪器设备共享、科技文献信息、科技创新合作、专业技术、投融资等七大服务功能。“中心”坚持政府主导、省市共建、资源共享、创新服务的原则及公益性运作模式,在集聚各类科技资源和促进科技成果产业化,提升区域自主创新能力和科技辐射能力上取得了显著成效,成为产学研合作的重要载体,被国家知识产权局授权为国家专利技术(合肥)展示交易中心。

“中心”汇集了科技成果1485项,仪器设备1176台(套),技术需求1503项,备案专利1610项,重点企业571家,知名专家2053人以及与合肥支柱产业相关的国内外文献等科技资源,实现了“找文献、找仪器、找项目、找资金、找政策、找专家、解难题”的“一站式”科技服务功能。至底,“中心”为企业提供的成果和专利推介、交易服务、知识产权保护服务、科技合作服务、科学仪器设备共享服务、科技文献查新和检索、推介服务以及科技咨询、培训、辅导等服务累计近10万人次,其中70%以上为企业用户。

3、不断优化发展环境,政策体系初步形成。

近几年,我市陆续出台了《合肥市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的若干政策(试行)》、《合肥市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的若干政策(试行)实施细则》、《合肥市进一步推进自主创新若干政策措施(试行)》等指导性文件,明确了信息与科技服务业发展重点,并在服务外包、科技企业孵化器、中介服务等领域给予税收、租金、土地、补贴等一系列优惠政策,加上国家和省发布的相关产业扶持政策,以及即将出台的《合肥市现代服务业发展规划(-)》,在我市已初步形成促进信息与科技服务业跨越式发展的政策支持体系。

二、存在问题。

近年来,我市信息与科技服务业发展虽然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相对发达地区城市而言,我市信息与科技服务业的数量不多,规模不大,机构不佳,效益不高,速度不快,人才匮乏的问题仍较为突出,总体上尚处于起步阶段。

(一)总量偏小,发展速度不快,缺乏核心竞争力。

我们调研了国内几个城市,软件及信息服务业销售收入和同比增长,成都市为427亿元、同比增长38%,大连市为306亿元、同比增长42.3%,厦门市为145亿元、同比增长31.8%,而我市为122.8元,同比增长24.6%。与成都、大连和厦门市相比,无论是总量和增速,我市均明显偏低,且增速尚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在人均信息资源占有率方面,我市与其它城市也相距甚远,信息服务业产值低、行业资金投入小、人员投入和经营规模不大,虽然涌现出科大讯飞、科大恒星等一批优秀软件企业,但与东软、浪潮、联想等企业相比,产值相差很大,缺乏竞争力,缺少技术较为先进、管理水平较高、生存能力较强,具有行业领先作用的龙头软件企业。

科技中介服务机构存在规模小、数量少、结构不合理等问题。风险投资公司、投资管理公司、科技人才公司、产权交易公司等要素类专业服务机构比重偏低。很多企业每年要申请数十件甚至更多专利,而全市专利代理机构只有十余家,专利申请时间过长,给企业权益保护带来不便,也影响了专利代理机构的信誉。由于科技风险的投资和退出机制没有形成,以及发展环境、自身管理水平等因素,合肥地区风险投资公司发展缓慢,全市共有8家风投公司,可八年后,数量不增反降,目前仅有7家尚在运营,7家的注册资金总额还抵不上发达地区1家风投公司的规模,这显然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旺盛的市场需求,也严重制约了我市科技成果产业化和创新型企业的发展。

(二)资源共享存在障碍,有待进一步整合。

由于缺乏长远的统筹规划,信息产品和服务没有统一的标准规范,以及行政条块分割和行业利益的存在,造成信息语言和技术不兼容,信息多口采集、重复输入以及多头使用和维护,影响了数据的准确性,部门与部门之间、系统与系统之间信息难以交流与共享的现象仍然存在,从而阻碍了信息服务业发展。

科技创新公共服务中心建设刚处于起步阶段。“中心”资源体系还不够完善,与科技资源丰富的高校院所、大型企业研发中心尚未建立有效的共享机制,资源分类不够清晰,科技服务机构入驻较少,缺乏个性化专项服务,社会各界对中心的作用和功能了解不够,关注不多,宣传推广力度还有待大力提高。

(三)发展环境有待进一步优化。

信息与科技服务业涉及教育、劳动、财政、税收等广泛领域。目前,各级政府相关政策陆续出台,但还没形成有效的政策体系,关于信息与科技服务业扶持措施有待进一步细化,已有的政策有些执行不到位的问题。

信息化管理体制不健全。信息化建设资金总量不足,吸引投资不够,投入结构不合理。由于我市信息化工作以电子政务为突破口,市级信息化专项资金主要投入到市直机关电子政务建设,整体效益局限性较大,低水平重复建设未能杜绝,对社会信息化、企业信息化、行业信息化建设投入较少,信息化对工业化的带动作用不明显。

科技服务业管理体制与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不相适应。我市部分科技中介机构隶属于政府职能部门,属财政差额或全额拨款单位,其行为往往带有浓厚的部门行政色彩,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市场行为,他们凭借先天优势掌握着大量科技资源,挤占了民营科技中介机构的发展空间。同时,我市大多数科技中介机构经营行为单一、孵化类较多、条块分割严重、业务交流合作积极性不高,渠道不畅。经济资源、人才资源和知识资源没有得到充分挖掘,先进技术成果不能及时转化为现实生产力,限制了科技中介机构的业务扩展和组织发展,使之难以完成高质量的多功能服务。这些充分说明我市科技服务行业建设缺少整体规划和有效的调控手段,制度建设缺少总体框架设计和有效执行环节的安排。

农村发展改革工作计划

按照乡党委、政府对20__年工作的具体部署要求,结合我村实际,因地制宜,特制订如下工作计划。

一、健全领导机构,村成立康居示范村建设领导小组。

村主任为组长,村委会副主任为副组长,党的小组长、无职党员、村民小组长为成员,认真做好20__年康居示范点建设工作。

以村部为中心,以自然村庄连片进行规划,对一些分散户向中心村搬迁,不断改造和完善村民的居住条件和生活环境,确保20__年拆迁100户,康居示范点入住达到120户。

二、抢抓机遇,转变作风,努力把高效农业建设上规模、上档次。

以土地增效,农民增收,集体减负作为突破口,坚持科学合理规划和落实好高效农业建设工作。

具体实施计划如下:

1、引进浙江客商来我村投资新扩种200亩美国“金满园”薄皮核桃兼种绿化苗木。

2、带动农户种植黄心山芋1000亩,杭白菊200亩。

3、引进不低于200万元的工业项目入驻乡工业集中区。

4、关注民生,积极争取上级扶持资金改善基础实施条件。

5、扶持一个返乡青年创办玉米芯、秸秆综合利用项目。

认真学习建设文明新村的先进典型经验,不断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利用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把别人的成功经验进行消化和吸收。全面规划和落实好我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各项任务。

农村改革发展专题调研报告

在“衣”这方面,村民再也不用过“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的苦日子了。如今,一家家服装店林立在街道两旁,村民们身着色彩缤纷,舒适大方的衣服,脚踩样式新颖的各类皮鞋、旅游鞋、休闲鞋,还会佩戴时髦的丝巾,花帽。连穿金戴银也不是很稀罕了。着装上的花费可以反映一个家庭的消费水平,由整个村子的状况可以看出,改革开放以来,农村的消费水平呈一条稳步上升的曲线。

在“食”这方面,从最初的简简单单填饱肚子到现在的食不厌精。村民对食品的最求向健康,绿色,营养,均衡方面发展。超市,百货商店里的食品应有尽有,水果、蔬菜、海鲜已经摆脱季节的限制,只有你想不到的,没有你买不到的。糕点、牛奶、面包、咖啡也已不是小资家庭的权限了,越来越多的出现在了普通人家的桌上。此外,平均每人每年在外就餐的花费也越来越高,特别是逢年过节是各个饭店人满为患。

在“住”的方面,原来大-片大-片的土房被高大的瓦房和楼房所取代,不想以前的房子只有五六十平米,现在住上二三百平米的房子的村民也为数不少。而且,还有很多村民也有能力在县城里购置了房子。此外,室内的装修、家具、生活用品也丰富多彩了,不似往日的单调。而且随着村民们的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更多的追求高品质的生活。村里建了一个大大的健身场地,里面有健全的健身器材,还可以在夜晚看到很多妇女在这里载歌载舞,好不热闹。

在“行”的方面,已经彻底摆脱了“自行车王国”的窘况。随着村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村里电动车、摩托车、小轿车的数目激增。车辆多了,道路的狭窄也就变成了日益严峻的问题。后来,随着“村村通”项目的执行,村委会领导村民在短短几年内,就讲原来坑坑洼洼、狭窄不堪的泥巴路全部换成了笔直宽阔的水泥大道,架起了村里通往外界的桥梁。这一切,使得村民们出行更加便捷,对外交往更加频繁,由此引进了大批外资,在落儿岭建了一个硕大的工业园区,带动着落儿岭的经济的快速发展。

在“用”的方面,人们现实生活中的“三大件”发生了几次变化,从最初的“自行车、缝纫机、手表”到“彩电、冰箱、洗衣机”再到“汽车、住房、装修”,消费从百元到千元到万元。以前那个有一台黑白电视机也值得炫耀的年代已经悄然远逝。

改革开放对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好处,然而,事情总有另一面。在看到改革开放巨大成果的同时,其弊端也不容忽视。尤其体现在下面几个方面:

1,在大力发展经济的同时,也不能以破坏环境为代价。落儿岭工业园区的建设,使得落儿岭村的环境状况答复下降。河水变成了诡异的绿色,笼罩着层层的臭气;空气变得浑浊,天空也失去了往日的清澈。

2,村里很多人去了外地打工,把老人和孩子留在了家里。缺乏父母的爱,孩子们脸上的笑容也少了很多。少了子女的关爱,老人们也变得孤独。

3,钱包鼓了,总有些人整天无所事事,邀这个邀那个打扑克,搓麻将。虽然赌资都只是几块钱,但这种赌博的气息还是必须加以遏制,防止其扩散弥漫。

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落儿岭人,我衷心希望落儿岭乘着改革开放的春风,飞的更高更远。

现在虽然农民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农业、农村、农民仍然存在很多的问题。而党的十六大提出抓住新世纪头20年的战略机遇期,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这是全党理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我们肩负的历史责任。虽然按照当时三步走的规划提前走完了前两步:实现了从贫困到温饱、再到“基本小康”,但同全国“总体实现小康”还有一定差距,农村牧区差距更大。国情、区情都说明,没有农村的小康,就没有全国的小康。所以,清醒地分析和认识农村的地位、现状和比较优势,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虽然各地为改善“三农”的状况,积极实施利农、惠农政策,这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农业的发展地位,促进了农村的转变和农民思想认识的提高,作为“三农”发展中最主要载体的农村,如何发展,更成为关注的焦点。但面对农村发展事实,我们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面对美好的憧憬,应立足现实、理清思路、找出问题、加以分析、妥善解决。

经过查阅一些电子资料和有关权威书籍,现将一些事实呈现给大家。

十年农村发展规划被迫搁置,随之被放弃的还有相关联的农业发展思路,集中规模发展的大花卉、大棚菜、大渔场均因村民在当地被城镇化而泡汤。失去了农地、拆迁没有被合理的补偿、面对被上楼、被城镇化、被冠呼之与市民同等待遇的农民们,部分实践中的规划不合理、缺乏相关联配套措施的城镇化,确实损害了农民的根本利益,更把他们的生活逼上了绝境。只有合理、务实、规范的城镇化,健全与之配套的社会保障,放弃盲目不切实际的构想,少点官员的政绩观,切实从农村的实际出发,考虑农民的切身利益,从发展长远的角度看问题,因地制宜,实施差异化的符合当地特色的城镇化发展道路,才是真正的造福于民。

收入。据我了解在我老家,一亩地的租金是一年800元,一般的家庭会有7-10亩土地,算下来也是一笔不小的收入了。

再来谈谈农村风尚。经过改革发放的数十年,人们早已习惯了以钱为主题的生活模式。无论什么都要以经济收入的多少来衡定。相亲越来越取决于家里年收入多少,家里有房有车没有。办事要看送礼多少,只要礼多,那就“有钱能使磨推鬼”;竞选村长要看谁送的礼多,当然,现在已经有地方直接送钱了;好事没人办了,怕影响工作怕被讹;为了钱有些女孩不顾羞耻去卖淫、跳裸体舞等等。再就是村霸滋生,善良的人被欺负,恶人是横行霸道,也许这正与中国在世界上处境是相同的。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下,我们还会实现全民健康生活吗?我认为国家应该打击贪官污吏,财政下发的拨款能够确确实实落实到农民手中,不然我们谈何“社会主义”,谈何“共产主义”!其次国家应该提倡先进文化,用先进文化引领社会良好风尚。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着力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切实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是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的需要,同时建设优秀的文化,不仅利党利国,而且有利于形成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国家不乱,人民不闹,才会有发展前途!

的好,穿的好,还不让干活。导致现在的孩子不能吃苦、没有爱心、没有责任感、受不得一点挫折。媒体上还经常报道有关子女不孝顺老人的故事。而且此类事情频频发生,我看了此事的第一感觉就是中国的教育出了大问题。难道出现此类事情你家长没有责任吗?我觉得最少要担百分之六十的责任。当然这还与社会大环境也有直接的关系。在农村,教育资源较为落后,有的是好几个村庄才拥有一个小学,并且学校硬件建设不是很好,教室少,环境差。有的甚至没有操场,可想而知学生们的体育教育是否达到国家标准。我认为国家应该多多关注农村教育事业,不仅仅是抓好城市优等教育,农村教育更不可小看,毕竟农村人还是占大多数!

最后再谈谈农村养老问题。我们知道城市里的老年人退休了会有退休金,工资待遇较为丰厚,可是农村老人辛辛苦苦一辈子,老老实实种一辈子地,最后养老还是靠子女。不过现在国家设立了养老保险,这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农村老年人的生活困境,但农村养老并没有得到根本的改善。我认为真正的老有所养要涵盖很多方面。除了老人拿养老金,还必须要“老有所医”,就是有医疗保障;要考虑到老年人精神生活,做到“老有所学”、“老有所事”,就是老人要有东西学,有事情做。

以上就是我所浅谈的关于农村发展现状存在的一些具体问题,不足之处还请各位老师批评指正!

农业是安天下的战略产业,“三农”问题始终是关系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全局性和根本性问题。长期以来,我市在气象为农村防灾减灾、农业生产和粮食安全、农业气候资源开发利用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发挥了较好的作用,如为社会主义新农村服务的“三个一”工程建设等等,但面对党中央、国务院以及市政府对农村改革发展提出的新要求,气象服务的能力还有差距。

为进一步落实好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江苏十一届五次全会、南通十届五次全会精神,认真落实好中国气象局“关于贯彻落实中共中央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决定的指导意见”,结合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进一步客观分析农村改革发展对气象服务的新需求、新要求及气象为农服务的现状,查找不足,全面部署我市今年以及今后更长一段时间的气象为农服务工作。根据市局“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领导小组部署,开展本次调研活动。

在调研中,我们注重调研的代表性,深入海安和如皋两地,邀请当地作栽、植保、水产、蚕桑、渔政和部分乡镇农技人员进行了座谈,认真听取他们对气象为农服务的意见和建议;实地考察了如皋市的常青千亩连片高效农业园区,在田间地头与设施农业从业人员交流,了解气象服务需求,听取气象服务意见,收集气象服务建议。另外,我们还通过发放调查问卷和在南通气象兴农网设立气象为农村改革发展服务问卷调查专栏的形式开展了问卷调查活动。此次调研使我们深感气象为农村改革发展服务大有可为。

一、南通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现状

南通东临黄海,地处长江下游,江河湖水网交织,素有黄金水道和黄金海岸之称。全市9个县(市、区)、123个乡镇,1646个自然村。全市土地面积为8001平方公里,人口769.79万(2015年末数据);其中农业耕地面积700万亩,土壤肥沃,适种范围广,盛产水稻、蚕茧、棉花、油料等作物。2015年农民人均纯收入7811元,同比增长13.1%。 南通属亚热带和暖温带过渡气候带,季风特征明显,自然条件优越,气候资源丰富。但由于兼受西风带、副热带和热带天气系统影响,天气气候复杂,灾害性天气频发,洪涝、干旱、暴雨、强对流、热带气旋、连阴雨、高温、寒潮、冻害、大雪、大雾等灾害性天气基本每年都有发生,气象灾害已成为危害全市农村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的重要因素之一。

二、农村改革发展需要更优质的气象服务

获取气象信息主要渠道依次是电视、电话、广播、手机和气象信息电子显示屏。电视是农民获取气象信息的主要手段。另外,获取气象信息的渠道还有报刊、互联网等。农民最渴望从互联网和气象兴农网获取的信息主要是农业气象信息、农资价格信息、农产品供求信息,均占92%。但目前农村电脑普及率比较低,60%农民对互联网以及本地气象兴农网不了解,30%农民只对互联网有些肤浅了解。对于农产品信息发布,只有28%的农民认为在气象兴农网上发布方便;36%的农民不知如何发布,农经信息进村入户困难。对于南通市气象部门给予的天气预报的准确率和及时率,有90%的好评;对于气象部门为新农村建设服务的“三个一”工程项目,在推广和普及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知晓率达到80%;在气象知识宣传普及方面,比如防雷知识、农作物病虫害与气象条件关系、种植新品种所需的气候条件等,约80%的被访者均了解相关知识。农民还希望气象部门多提供农业气象科技和灾害防御等方面的服务。有些农民朋友反映,他们希望得到中短期气候预测甚至是年景展望,以便于调整种植结构和安排农业生产。农民希望在农村改革发展中要充分考虑气象因素的影响,希望在新农村建设中村庄规划、选址和房屋建设时,要充分考虑气象因素的影响。农民普遍认为人工增雨对缓解当地旱情作用很大,其中90%认为作用很大。

从以上情况分析,我们认为农村改革发展对气象服务有着旺盛而迫切的需求。集中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发展新经济对气象服务有迫切需求。干旱、洪涝、大风、冰雹等灾害,对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民增收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随着农业产业化结构调整的推进,不少乡镇开始进行规模化农业生产,对天气预报的准确率、及时性提出了更高要求。各地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开展高效农业、设施农业、观光农业等方面,都对天气预报服务、农业气候可行性论证等需求更多、要求更高。农民迫切希望增加电视天气预报节目的播出次数、延长播出时间,特别是在农忙季节和重大灾害天气来临前,要增加电视天气预报播出次数;还希望有更多的手段和途径,比如增加建设气象信息电子显示屏、让农村“大喇叭”再响起来等等,使得每个农户、农民都能及时获取天气预报等气象信息。

2.新村镇建设对气象服务有迫切需求。在村镇建设规划、新集镇建设等工作中,农民越来越多地考虑到暴雨、洪涝、大风、雷电等灾害以及交通、水电等因素的影响,并考虑通风和采光等条件,因此新村镇建设对气象灾害风险评估、工程建设气候论证、雷电防护以及合理利用气象资源等工作都提出了新的要求。

3.培育新农民对气象服务有迫切需求。乡镇干部和农民群众渴望获得气象科技知识,希望气象部门加强气象科普宣传,增强农民对气候资源、农业气象、农业信息化等实用技术和农经信息的应用能力。

4.追求新生活对气象服务有迫切需求。在农村改革发展中,各级农村干部和农民都在追求高尚文明的生活、劳动环境,因此对健康气象、生态气象、旅游气象等有利于提高生活质量的气象服务有很大的需求。

三、气象服务不断加强,但离需求尚有差距

长期以来,气象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服务,一直是南通气象工作的重点。近几年来,南通各级气象部门针对农业产业结构不断调整和农村经济迅速发展的新形势,积极组织科技开发和科研攻关,努力提高为农服务产品的质量和时效,在农村气象观测系统、天气预报、农业气象、农业气候论证、防御雷电灾害、人工增雨作业、气象兴农信息网建设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明显的社会经济效果,深受广大农民的欢迎。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全面完成“三个一”工程建设。“三个一”工程即:在全市每个乡镇建设1个自动气象站、1个气象兴农网服务终端、1个气象信息电子显示屏。“三个一”工程是一项实事工程,也是一项民心工程。通过三年的建设和完善,目前,全市各类地面气象观测站达到133个,平均站距仅为10公里。并建立了数个农气、酸雨、雷电等观测站点,实现了对干旱、洪涝、大风、大雾等气象数据的动态监测。全市各乡镇共布设了气象信息电子显示屏152块,完成了南通气象兴农网站的改版和升级工作,建立了乡镇气象兴农网服务终端。此外,覆盖全市9个县(市、区)、123个乡镇(街道)、1646个行政村的由123名联络员组成的乡镇气象联络员队伍和1687名信息员组成的农村气象信息员队伍也为气象信息的传送与反馈提供了通畅的信息渠道,实现了气象监测预警乡镇全覆盖。正如南通、副秦厚德在“三个一”工程建设总结表彰大会上所说,“三个一”工程建设的全面完成,进一步推动了我市农业气象防灾减灾体系建设,气象为农服务能力和水平也得到了有效提升。

2.加强科技开发,努力提高为农服务产品的科技含量。为了提高产量预报的准确率,开展了水稻、麦类、棉花、油菜等产量预报,对外发布长、中、短期预报,几年来,准确率都在95%以上。为了做好病虫害的防治工作,与农业部门的植保单位紧密合作,开展了麦类赤霉病、棉花炭疽病、棉铃虫等预报工作,为及时、科学防治病虫害提供了气象保障服务,几年来发生等级预报准确率100%。为了提高合理利用水资源的气象服务能力,研制了人工影响天气作业指挥系统,为政府合理调度水资源决策提供了科学依据。

3.充分利用现代化的通信手段,力争在最短的时间内把气象为农服务信息传播到广大农村和农民手中。一是及时把《重要天气报告》、《农气月报》和《农气旬报》等农业气象信息,通过传真、email等方式分发到各级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二是建立了南通气象兴农网,不断登载“气象与农事”、“农业气象”、“农业科技”、“农科动态”、“农业百科”等方面的信息;三是利用报纸、电台、电视等媒体,及时发布重大灾害性、转折性、关键性天气信息;四是利用“96121”、手机短信、气象信息电子显示屏传播涉农方面的信息,深受农民的欢迎。

4.充分利用空中水资源,适时开展人工增雨作业。目前,全市共有火箭发射装置4台(套)。尤其是在2015年和2015年抗击特大干旱过程中,全市气象部门积极开展人工增雨工作,为及时有效的缓解旱情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5.加强应急服务体系建设,努力提高重大灾害性天气的应急响应能力。制定了气象应急响应预案,并已纳入当地政府的应急响应体系,主动参与公共突发事件的应急服务。

与此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我市气象部门虽然在“三农”服务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但与农村改革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还有较大差距。

一是由于多种原因,农村存在严重的信息不对称现象,气象信息的传递渠道与农民的需求存在很大差距。

二是天气预报的准确率和服务及时性与规模化农业生产需求有差距,天气预报的精细化、可用性还满足不了新农村建设的需要。

三是气象信息服务的适用性、针对性与农业生产发展需求和农民的期望有一定的差距。 四是农村雷电防护安全措施和知识普及与确保农民生命财产安全有差距。

五是目前农村信息化程度还很低,通过互联网交换农经信息较为困难。

六是气候区划及论证工作相对滞后,对引进新品种存在较大的盲目性,均未经过气候论证,存在较大的风险。

四、气象为农村改革发展服务的建议

1.将气象纳入农村公共服务体系。气象工作与农村工作密不可分,气象服务是农村公共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充分发挥气象在农村建设中的基础性、前瞻性和现实作用。建议各级政府将气象为农村建设服务体系纳入当地农村公共服务体系,加快气象为农村建设服务体系建设。一要加快建设农村中小尺度灾害性天气监测预警系统,积极开展乡镇天气预报业务服务;二要加快构建农村公共气象服务社会化综合管理体系。要加大乡镇气象联络员和农村气象信息员队伍的建设力度,这部分人员要主动承担传播天气预警预报信息、维护加密气象站日常管理、收集气象与农经信息、气象灾害上报和气象知识普及等工作。三要加强农村公共气象服务工作,推进公共气象服务进村入户。要不断完善农村气象信息传播手段,通过广播、电视、电话、手机、报刊、电子显示屏、互联网等多种渠道,扩大气象信息的覆盖面,使气象灾害预警信息能够及时传到受影响的农民手上。要将气象服务纳入农村文化站服务体系建设,要通过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网络让农民进一步了解气象知识,掌握气象知识,及时获取气象各类信息。

布渠道。除了气象信息以外,还可以发布其它对农业农村有用的信息,要充分发挥“大喇叭”在防灾减灾和气象信息发布上的作用。

3.努力提供优质气象服务。一要积极开展乡镇天气预报,对重大灾害性天气、关键性天气及关键农事季节天气,不仅要力求报出落时落点、量级范围、还要延长预报时效,逐步向公众特别是向农民提供三天以上的滚动天气预报。主动与农林等部门合作,做准做细农业病虫害发生发展气象条件预报,指导农民科学安排生产和有效防御自然灾害。二要加强天气、气候和气候变化对我市农业生产、粮食安全的影响研究及应对工作,开展精细化农业气候区划和农业气候可行性论证,指导农民科学调整种植结构,提高农产品产量和质量。三要积极开展农村建设项目气象评估服务,对农村生态工程建设、重大农业工程建设、农村建设中村庄选址等,要主动提出气象评估报告,及时为当地政府和农村提供服务。四要做好农村建设中新建、改建房屋的防雷设计技术指导和检测、工程等服务工作,努力减轻雷电灾害的影响。五要积极开展人工增雨作业,为农业抗旱、防雹消雹等提供优质服务。六要办好南通气象兴农网,宣传新农村建设的方针政策,交流各地的经验和具体做法,将农业实用信息直接传到广大农户、农业企业和各涉农单位。七要加强农村防灾减灾知识科普宣传,提高农村和农民防灾、抗灾、减灾意识和应用气象信息的能力。

4.提高农村和农民利用气象科技趋利避害的能力。努力提高农民应用气象科技的意识和水平,使农民在开展村镇规划、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交通基础设施时充分考虑气象因素的影响。在进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引进新品种时,事先了解当地气候特点,并进行气候可行性论证。充分利用电视广播、网络通信、手机电话、报纸、气象信息电子显示屏等各种手段和途径,获取天气预报等气象信息。主动向气象部门报告当地的灾情,协助气象部门维护好气象设施。

县发展和改革局招商引资工作调研报告

根据道xxx县财政政局2015年12月18日决算会议精神,结合我局实际,2015年部门财务决算编制工作基本结束,现将我局2015年度部门决算编制作如下说明:

一、单位概况。

(一)单位职责。

1、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的重大战略决策及有关方针政策,保证国家指令性计划的完成,引导指导性计划的实现。

2、根据国家、省、市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战略、中长期规划,研究提出全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战略、中长期规划、年度计划,以及基础产业、支柱产业、高新技术产业专项发展规划;研究提出总量平衡、发展速度和结构调整的目标任务及区域经济调节的政策措施建议,衔接各主要行业的行业规划。

3、做好全县经济总量的平衡和重大比例关系的协调,贯彻可持续发展战略,搞好资源开发利用、生产力布局和生态环境建设规划,引导和促进全县经济结构合理化,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4、汇总和分析全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进行宏观经济的预测、预警;提出我县宏观经济政策及综合运用经济杠杆和对经济及时调控的政策措施建议。对全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年度计划、中长期规划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并提出调整意见。

5、提出全县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量和资金投向及相关政策措施建议,衔接平衡各种资金来源,规划重大项目的布局;编制全县固定资产投资计划并组织实施,按程序和管理权限负责基本建设项目立项、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审批或上报,会签重大技术改造项目。编制县级重点建设项目计划,对国家、省、市重点建设项目实行监督管理。

6、研究拟定全县社会发展战略,做好科学技术、教育、文化、卫生等社会事业与整个国民经济的衔接平衡,提出经济与社会发展相互促进的政策,协调各项社会事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

7、研究提出全县利用外资、境外投资、对外贸易的发展战略、规划、总量平衡、结构优化的目标和政策措施建议并组织实施,积极开展招商引资工作,组织筹备参与有关招商活动,努力引进资金、技术、人才和项目,投入我县经济建设。

8、编制县以工代赈规划、编报以工代赈项目,争取以工代赈资金,组织参与协调以工代赈项目的实施管理工作。

9、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价格法》及有关价格法规;参与有关地方性法规文件的起草和协调实施;监督执行上级价格主管部门列名管理的商品、服务价格和国家机关收费、事业性收费标准。

10、按照省级定价目录规定的定价权限和具体适用范围,制定在本地区执行的政府指导价、政府定价;执行收费许可证制度和年度审验制度。

11、负责本县的价格管理和综合平衡工作。根据省下达的物价总水平控制目标,编制县管理商品,服务价格调整计划,提出实施控制目标的措施和价格调节基金的征收、管理和使用办法,经同级人民政府批准后组织实施。

12、负责本辖区的价格预测、监测和监审;组织工农业产品及收费的成品调查工作;开展价格信息、成本调查服务。

13、根据上级有关规定,制定地方性价格管理的办法和实施细则,作价办法。指导县业务主管部门、乡镇政府、企业、事业单位以及个体工商户的价格管理工作。

14、负责对放开商品价格进行规范和引导,按照价格管理权限,对其中重要的农副产品规定最高限价,最低保护价,合理利润率;对农贸市场价格进行指导和管理。

15、按照价格管理权限,衔接本辖区内毗邻地区的价格;协调商品和服务价格以及国家机关收费和事业性收费争议。

16、组织实施管辖区域内商品和服务及国家机关收费和事业性收费的价格监督检查,依法处理价格、收费违法行为;负责价格案件的诉讼和应诉工作;组织、指导群众性义务物价监督检查等群众性监督活动。

17、向县级政府和上级部门负责,积极完成县委、县政府和上级部门交办的任务。

(二)机构人员情况。

本局属正科级行政单位,经费来源为县财政全额拨款,2013年实有在册人员32人,其中:正科级干部实职2人,副科级领导干部2人,非领导职务7人,退休人员4人。

2015年机构人员变动情况及原因。

在职人员增加2人,退休人员增加2人,退休人员死亡1人。年末实际增加1人。

二、发改局预算执行情况分析。

(一)、收入支出预算安排情况。

收入、支出年初预算安排情况,与上年对比情况及增减变动原因,年度执行中调整情况,调整原因说明。

1、与上年度各项收入支出的对比分析。

(1)2014年度收入10700920元,本年度收入24680297元,比上年增加13979377元,基本支出比上年增加689377元,其主要构成是:

a医疗保障收入101676元比上年度100478元增加1198元。

b行政运行收入2996597元比上年度2439482元增加557115元。

c住房公积金62448元比上年度60960元增加1488元。

d工资福利支出2199910元比上年度1715740增加484170元。

e商品和服务支出540190元比上年度611307减少71117元。

f对个人和家庭的补助450197元比上年度273873增加176324元。

2、2015年财政拨入项目资金2139万元,比上年多1329万元,其主要是:农村基础设施项目1102万元、价调项目补助167万元。

3、收入支出增加原因分析:是由于今年调整工资的原因。

文档为doc格式。

农村党员发展工作调研报告

近年来,县委十分重视农村党员的发展、教育和管理工作,有效规范了农村党员发展工作,党员队伍结构得到明显改善。但是,随着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物质利益、就业方式等“四个多样化”的影响,党员发展工作中也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

一是从发展对象上看,存在“近亲繁殖”倾向。一些村党支部书记宗族观念严重,专门发展沾亲带故的人员,对其他符合入党条件的优秀青年拒之于门外。

二是从发展数量上看,存在“两极分化”现象。一些村党支部长期不发展,甚至个别村党的事业后继乏人。而有一些村支部发展党员则搞“批量发展”,凡提出申请的照单全收,一年就发展新党员十几名。

三是从发展质量上看,存在“良莠不齐”状况。一些村支部发展党员时不讲标准或坚持标准不严,谁对自己有利就发展谁,谁给好处就发展谁,甚至把一些违反计划生育政策、参与赌博、搞迷信等不符合条件的人员也发展为党员,严重降低了党员质量。

四是从发展程序上看,存在“暗箱操作”情况。有的村党支部发展程序上走“跳棋”,规定程序没有走到,有的对预备党员到期不研究转正,有的甚至搞“瞒天过海”入党,通过伪造会议记录、入党材料的方式发展党员,在党员群众中造成了极坏影响。

农村发展与改革工作计划

20__年安环部继续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管理方针,秉承大桥局“跨越天堑、超越自己”的企业精神,运用科学的管理理念和方法,努力实现20__年安全生产无事故的目标。

20__年项目部安环部工作计划如下:

1、安全管理文件编制。

(1)制定20__年项目部及架子队安环管理目标。

(2)根据施工内容和现场实际情况重新修订安全、质量、环保保证体系文件内容。

(3)根据施工内容和现场实际情况重新修订安全管理办法内容。

(4)根据施工内容和现场实际情况重新修订应急预案内容。

2、安全检查。

(1)落实专职安全员每日安全巡查,并将发现问题进行详细记录,现场能整改的及时整改,不能及时整改的限期整改。

(2)安全环保部组织检查频率每周不少于一次,并有记录,复查能闭合。

(3)督促项目部领导组织的每月安全生产大检查制度的落实。

(4)督促工程部组织对大临设施进行安全检查。

(5)督促物机部对大型机械设备、船舶运转日常保养管理等安全检查。

(6)不定期开展防火、防风、防洪、用电等专项检查。

(7)危险性较大施工工序指派专职安全员进行盯控。

3、安全教育培训。

(1)根据项目部安全教育培训制度完成年初施工人员全员大培训。

(2)督促架子队班组坚持每天开展“班前安全十分钟”活动,并且学习和活动要有记录。

(3)新进场员工安全教育培训、考核。

(4)转岗员工和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教育培训、考核。

(5)积极开展各种形式的现场安全宣传教育。

4、安全专项施工方案。

(1)根据施工情况适时完善修改3#墩上塔柱安全专项施工方案。

(2)根据施工情况适时完善修改主桥钢梁架设安全专项施工方案。

5、重大危险源控制。

(1)根据施工内容和现场实际情况重新修订项目部危险源辨识清单,划分危险等级,制定防控措施。

(2)对重大危险源实行动态管理,每月制定重大危险源清单及卡控措施。

6、安全专题活动。

(1)积极开展“安全月”主题活动。

(2)积极开展落实上级文件要求的安全专题活动。

7、其他安环管理工作。

(1)及时更新内业资料台帐目录,做到资料规范、清晰,特种作业人员台帐进行每月更新,做到动态管理。

(2)中铁工管信息系统及时、按时使用录入。

(3)对上级单位下发的安全相关文件做到及时接受、处理、执行、回复。

(4)及时完成业主、监理、局指现场安全检查发现问题的整改、回复。

(5)及时公司上报各种安全报表。

(6)积极落实并监督各种安环经费的支出和使用。

(7)完成“捍卫质量、保卫安全”责任状和风险抵押金责任书的签订。

(8)完成上级领导交付的其他任务。

农村党员发展工作调研报告

从根本上解决农村党员发展工作存在的问题,必须建立一套竞争有序、决策民主、程序公开、责任明确的农村党员发展工作机制,真正把最优秀的农村青年吸收到党员队伍中来,不断提高党员的整体素质,更好地发挥他们在农村小康建设中的先锋模范作用。

一要建立县、乡(镇)、村三级共同负责制。做到县委领导包乡镇、乡镇党委班子成员包村,村支委联系一至二名入党积极分子,通过建立党员发展定期督查、定期汇报、定期研判等制度,及时发现并解决党员发展中出现的问题,从而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党员发展工作网络。

二要健全党员发展工作责任追究制。要把做好党员发展工作,列入乡镇党委班子及成员特别是党委书记、分管组织的党委副书记和党委委员的目标责任制中,并作为政绩考核、评优评先的依据。乡镇要将党员发展工作责任落实到驻村联片干部和村党支部书记身上,并作为年度工作考核、定档和奖金发放的重要依据。要建立发展党员责任倒查机制,对今后发现对象存在把关不严、程序违规等问题,实行发展党员“谁审核谁负责”、“谁主办谁负责”的责任倒查机制,严格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

考核双重否决制,既对村级组织实行否决,又对驻村干部和支部书记等个人实行否决。

四要明确组织员发展党员责任制。加强组织员队伍建设,落实组织员的政治和经济待遇,明确组织员抓党员发展的工作职责,通过参加业务培训、到县委组织部挂职等方式,不断提高组织员队伍的活力和战斗力,真正实现党员发展工作有人抓、有人管、有检查、有落实。

(二)创新培养方式,全面激活党员发展源头。充分利用在外商会、流动支部、行业协会、现代科技等载体,建立一个跨区域、全方位、内外结合的党员培养机制,变“坐等上门”为主动发展,吸收优秀人才,加强对他们的培养教育,全面激活党员发展源头。

一是利用流动支部外围培养。各乡镇结合本地人员流动去向情况,在人员相对集中的地方成立流动党员临时党支部,选配办事公正、有威信、有能力的党员担任支部书记,为多年不发展党员村物色优秀人才,在临时支部内培养成熟后再输送到原村,由原村进行发展。

二是依托行业协会多方培养。充分利用农业专业合作社的特点,分别成立党支部或党小组,引导他们在指导农民发展生产、建设小康社会的同时,注意从行业协会中发现优秀人才、培养优秀人才,并逐步把他们吸收到党的队伍中来。

三是利用现代科技跟踪培养。充分利用信函、手机短信、电子邮件、党建网站等方式,对外出务工经商且有入党意向的优秀青年进行培养教育,并明确专人跟踪培养,及时掌握他们在外的工作表现和思想动态,有意识地吸引他们向党组织靠拢,帮助他们尽快成长为合格地共产党员。

(三)强化整顿治理,努力解决党员发展空白点。要建立以思想教育为主、组织措施为辅的整顿机制,切实加强对支部书记不想发展村、家族化、派性村及软弱涣散村的整治力度,努力解决党员发展软弱点和空白点。

一是实行“思想沟通法”。通过个别谈话、

学习。

先进典型等形式进行沟通思想,引导各支部书记提高认识、改变观念,主动党员发展;对仍拒不发展党员的支部书记,进行严肃批评教育;情节严重的,采取免去支部书记职务、整顿支部等组织调整措施,直到党员发展为止。

二是实行“联合组建法”。对家族化、软弱涣散村党支部,经整顿仍不能转化发展党员的,可就近并入邻近强村、企业建立联合支部,打好党员发展工作组织基础,待全面改善后,再单独组建支部。

三是实行“下派选调法”。对那些宗族化、内部派性严重、多方势力均衡的村党支部,采取下派干部到村挂职,或选派本地有素质、有能力的党员到村任职,打破支部内部各派势力分布格局,通过几年的努力,改变支部内党员队伍结构,为党员发展打下基础。

(四)严格工作要求,不断提高党员发展质量。坚持把政治标准放在首位,通过建立可以量化的党员发展标准,防止简单地用生产力标准或文化素质的标准来代替党员的政治标准,真正把那些思想政治素质好、群众公认度高、有培养发展潜力的人吸收到党内来。

一是建立党员发展定期分析制。每年年初,由各乡镇党委组织人员对辖区各村党支部的发展对象进行调查摸底,详细了解各村发展对象的文化素质、水平能力等情况,并进行综合分析,科学提出当年度党员发展的数量指标。在发展党员指标分配上,充分结合各村实际,做到科学分配下达但又不“死抠”指标。如对经调查确实没有合适发展对象的村党支部,就不予下达当年度党员发展指标,以免这些村党支部发展一些文化素质不高的对象“凑数”,降低党员质量。

二是建立党员发展量化积分制。为体现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保持党员队伍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分别针对入党积极分子、发展对象、预备党员等不同对象的具体要求,设置项目与分值,对符合项目要求的给予相应加分,最后根据每个对象的得分情况,确定入党积极分子、发展对象和预备党员对象。

三是建立入党对象资格预审制。凡是向组织提出入党申请的对象,所在村支部书记必须在了解日常行为表现的基础上,及时向当地纪检、政法、公安、计划生育等部门征求意见,做到对发展对象进行全方位、多层面的了解。各驻村干部也要切实把好标准关,实行党员发展全过程参与、监督和审核,一旦发现党员发展有问题的,及时向乡镇党委汇报,切实防止“带病”入党。

乡镇党委根据村党支部的报告派出考察人员对发展对象进行考察经考察确属优秀的再按有关程序办理否则不予审批。

农村发展改革工作计划

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建设生态宜居的美丽新农村,在实地调研并广泛征求党员和村民代表意见建议的基础上,拟定__村未来5年的发展规划。

一、规划背景。

__村地处__镇西北部,距清__镇x公里,与__镇隔河相望,为__片区中心村。全村辖__个村民小组,__户__人,常驻人口__人。国土面积x平方公里,耕地面积__亩,山林面积__亩。平均海拔高度在__左右,地势较为平坦,属二高山气候,适宜烟叶、银杏、魔芋、贝母、五倍子、葡萄等经济作物生长。

地区种植葡萄__亩,高山地区种植银杏__亩、贝母__亩、木瓜__亩,生态农业产业规模达到__亩左右。

二、目标定位。

通过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和开展一系列乡村振兴项目,紧紧围绕美丽乡村建设目标,坚持生态优先、产业兴旺的发展思路,着力打造环境优美、宜居宜游的魅力__。

三、规划年限20_年-20_年。

四、规划内容。

(一)巩固改善基础条件。

1.建成村级集中供水管理协会,规范运营全村生产生活用水,维护和改善供水条件。

农村党员发展工作调研报告

主要原因有以下四方面:

(一)。

乡镇。

党委认识不到位,党员发展工作“缺管”。一是思想不够重视。一些乡镇党委没有认识到农村党员发展工作的深远意义,平时把主要精力都放在计划生育、经济发展等政绩工程,没有把党员发展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二是业务指导不到位。一些乡镇党委组织员业务素质不高、责任心不强,平时对村级党组织党员发展工作指导不够。一些驻村联片干部只想把计划生育、新农村建设等重点工作抓好,对党员发展工作不闻不问。三是责任追究难落实。虽然县委每年都跟乡镇签订党建工作责任书,各乡镇也结合实际跟各村党支部、驻村联片干部签订责任书,但对达不到工作目标要求的责任对象,在责任落实和追究上没有落到实处。

由于文化素质偏低原因,不熟悉发展党员的基本程序,不知道如何发展党员,造成党员发展时程序不到位或填写不规范等问题常有发生。二是思想境界不高,民主意识不强,导致人为降低党员质量。一些村党支部书记对党员发展心怀疑虑,害怕“培养了苗子,失去了位子”,不主动、也不愿意去发展党员,个别支部书记宁愿被乡镇党委免职,也不愿培养发展不属于“自己人”的入党积极分子入党。

(三)农村青年流动频繁,发展对象难选“苗子”。特别是山区农村受地域、交通等条件限制,经济社会发展相对比较落后,农村绝大多数有文化、有能力的青壮年纷纷外出务工、经商,留在家中的大多是年龄偏高、文化偏低、能力偏弱的人员,综合素质相对较差,使得发展党员时好“苗子”难选。同时,外出青年务工地点不固定、流动频繁等原因,给党组织的考察培养增加了难度,加上本人又不主动向党组织汇报思想和行踪,使得入党积极分子培养工作难上加难。

(四)党员先进性不强,优秀青年入党愿望“降低”。近年来,一些村党支部放松对党员的党性教育,忽略党员作用的发挥,使一些党员的先进意识淡化、组织观念弱化、服务意识淡薄,把自己混同于普通群众,个别党员甚至出现了“拉山头”、“搞派性”等不良行为,降低了党员在群众中的威信,一些优秀青年对入党缺乏真正意愿。

农村发展与改革工作计划

继续学习党的__大精神,结合学校实际,开展有效活动,使广大会员群众认清形势,加强师德修养,解放思想,发挥主观能动作用,在学校各项工作中锻炼自己,作出应有贡献。

在把竞争机制引进评估、评奖的同时,引导会员提倡奉献精神,同心同德做好工作。

要更好履行工会的参与职能,作为工委班子,对学校工作应发挥参谋助手作用,为学校党政班子的科学决策出主意,当参谋。

作为学校教育教学工作主力的广大教师会员,应以主人翁姿态积极参与学校的主体工作——教育教学活动。这首先要树立教书育人的思想,刻苦钻研业务,在“分层教学”中大胆探索和实践。注意更新教育观念,学习教育教学信息,提高运用现代教学手段的能力,适应形势要求;继续搞好新老教师的结对子活动,互助促进,争取有新教师早日成为教学骨干;组织教师参加教学能力(六个“一”)的竞赛活动。后勤部门的工会小组和会员,要坚持后勤工作为教学服务,步调一致,使学校教育教学质量上新台阶。

在教育工作中,提倡寓思想教育于课堂教学中。继续推动“敬业爱生,为人师表”的师德建设活动。

维护是工会的另一个职能。正如全总领导指出:工会不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就没有存在的必要。维护的着眼点是保护、调动和发挥广大教职员工的积极性,把这种积极性引导到更好地完成学校的各项任务。为此,完善教代会制度,加强民主管理是应继续推进的。

除了在教代会上让代表们充分发表意见,积极提出建议外,要求教代会代表平时应深入群众,及时反映广大会员的心声,起好学校领导班子与群众的桥梁作用,协助学校完善管理制度。

注意发挥工会小组长的作用。巩固和扩大工会工作的骨干队伍。

按照学校党支部的要求,办好教职工之家,营造和谐活跃的氛围,开展有益的课余文体活动,与兄弟单位举办联谊活动,做好伤病及家有丧事的教职工的探访、慰问工作。关心退休教职工的健康和生活,重大节假日做好他们的慰问工作。进一步开展女教职工的“四自”教育,维护女工生育保健等特殊权益。通过以上活动,使教职工有一个温暖的家,从而增强工会组织的凝聚力。

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扩权强县工作的调研报告

2月4日全省扩权强县工作会议以后,各级各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冀政〔2005〕8号文件精神,统一思想认识,注重上下衔接,扩权强县工作正在平稳有序地向前推进,并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一是省直有关部门的实施办法已经全部出台。冀政〔2005〕8号文件中涉及的27个省直部门,均已制订了实施办法。此外,省民族宗教事务厅等6个部门根据冀政〔2005〕8号文件“能放都放”的原则,主动制订了实施办法。

二是省直有关部门对扩权县(市)的初次培训基本完成。目前,出台实施办法的33个省直部门都完成了初次培训。省国土资源厅、农业厅、水利厅、卫生厅、国税局、省发改委等部门在初次培训的基础上又采取多种形式进行了再次培训。同时,扩权县(市)也主动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等方式对有关人员进行了业务培训。

三是设区市与扩权县(市)的财政关系进一步明确。设区市与扩权县(市)在利益划分上双方都已认可,确定设区市、扩权县(市)财政体制基数的文件已下发。设区市与扩权县(市)专款配套基数的核定工作已经完成,并经省政府批准下发了通知。对非税收入政策问题,省财政厅与有关部门进行了研究,有关意见经省政府批准已经下发执行。

四是完善了有关扩权政策。针对部分扩权县(市)反映的有些事项在冀政[2005]8号文件中未明确扩权事项,省政府下发了《关于扩大部分县(市)管理权限的补充通知》,增加了8项扩权事项(由原来11个方面62项,增至70项)。

五是与扩权县(市)的工作衔接取得新进展。扩权县(市)也通过加强工作调度、调整机构人员、细化扩权政策等多种形式,主动与省有关部门进行了衔接。

六是对扩权强县工作进行了督查和指导。3月下旬,省发改委会同财政厅、建设厅、地税局、国土资源厅等部门组成5个扩权强县工作督查组,分赴11个设区市和22个扩权县(市)进行督导检查。从7月6日开始的'省直各部门的系统督查已经完成。

七是信息平台正在建设。目前已有省财政厅、公安厅、农业厅、地税局、统计局等5个部门实现了与扩权县(市)联网。

八是省政府于6月2日、6月27日、7月11日连续召开三次扩权经县工作座谈会,征求各扩权县(市)意见。各扩权县(市)所提出的问题和建议已梳理完毕,将于近期给予答复。

总的看,省直各部门、各设区市及各扩权县(市),积极执行省委、省政府决策,在较短的时间内,主要政策都已经明确,主要问题基本理清,扩权强县工作总体上进展比较顺利。

省发改革委。

2005、7、28。

交省政府办公厅李银生。

年度县农村综合改革工作调研报告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参考。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入推进农村综合改革的决策部署,全面掌握了解我县农村综合改革工作开展情况,我们在全县*个行政村中选取*个受益面广、政策效果明显的村,从村级公益事业建设财政奖补、美丽乡村建设、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村级组织运转保障等方面开展调研,现就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一)村级公益事业建设财政奖补。

农村燃气项目*个,安装燃气管线*千米;

村内公共活动场所项目*个,硬化文化广场*平方米,其他公共设施项目*个,实现了全县*个行政村全覆盖,为农村基础设施条件、农村人居环境等改善带来了巨大改变。这次调研的*个村对村级公益事业建设工作给予了充分的肯定,认为村级公益事业建设财政奖补政策是解决农村基础设施条件的主要手段,充分尊重农民意愿,解决农民需求最迫切、反映最强烈、利益最直接的公益事业建设问题,通过筹资筹劳的方式“四两拨千斤”带动群众参与农村公益事业建设,自觉接受社会和群众监督,充分发挥了财政奖补资金的最大效率,助力乡村振兴发展。

(二)美丽乡村建设奖补。

美丽乡村建设奖补是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举措,是在农村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具体举措,是村级公益事业建设财政奖补政策的升级版,从农村的实际情况出发,系统规划,促进区域基础设施快步提档升级,加速“村新、景美、业盛、人和”目标的实现。我县从*年开展美丽乡村示范点建设,共投入奖补资金*万元,每村投入*万元,建设了冯原镇马村、庄头镇郭家庄村、安里镇义井村等*个示范点,均取得了较好的成绩。这次调研中的冯原镇马村是我县申请的第一个美丽乡村示范点项目。马村位于冯原镇西南*公里处,由原马村、六家庄村、尖岨村合并而成。全村辖*个自然村、*个村民小组,*户*人,耕地面积*亩,苹果、花椒、设施果蔬为主导产业。自*年以来,马村就积极引导群众参与村级公益事业建设,尊重群众意愿,加强议事主体,连续多年享受村级公益事业财政奖补政策,据统计,累计争取财政奖补资金*余万元、群众筹资筹劳*余万元,同时,村上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作用,多渠道筹措各类资金*余万元,先后对全村*条巷道*公里进行了硬化、绿化、亮化、美化,净化,完善了农村排水管网,建设了文化广场、景区广场、景观路等。在此基础上,为进一步加快农村环境提档升级,打造全县美丽乡村建设示范点,*年遵循“民主决策,规划先行”的原则,依托设施大棚蔬菜、花椒、苹果产业支撑,以“净化、硬化、绿化、亮化、美化、优化”六大要素为重点,财政奖补资金*万元,群众筹资筹劳*万元,进行省级美丽乡村示范点建设,将马村打造为集观赏、采摘、休闲旅游为一体的新型农村。马村村党委书记成云浪在调研中说:“马村美丽乡村建设是农村基础环境建设的一大突破,将马村打造成了冯原镇周边的“明星村”,加速了农业农村现代化步伐,提升了村民的幸福感和满足感,为我村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和推进乡村振兴工作夯实了基础。”

(三)村级集体经济发展。

寺前镇吴坡村购置万吨米果醋综合车间及办公用房用于租赁,年租金收入*万元。投入财政资金*万元分别建设了韦庄镇东白龙新型农业经营园区、尧头镇耀显村黄花菜深加工、王庄镇洛城村果库冷链设施配套、北关村蔬菜批发市场升级改造等*个县级扶持村集体经济试点项目。

2020年根据省委组织部、省财政厅、省农业农村厅联合印发《关于坚持和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领导扶持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实施意见》(*组发〔*〕*号)文件要求,由县委组织部牵头,县农业农村局具体组织实施,县农财中心监管,投入财政资金*万元(其中:中央资金*万元,省级资金*万元),每村投入*万元,共*个村开展扶持村集体经济发展试点工作,其中:扶贫产业园农业生产经营项目*个,村集体资产经营性项目*个,固定资产入股企业参股经营项目*个,村集体购买资产租赁经营项目*个。

2021年依托《省级财政扶持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壮大奖补办法》,从经营模式、经营收入、经营利润、收益分红、带动就业等方面进行摸底调查,在核实股权设置及财务资料的基础上据实申报。经县级初审,市级遴选评审,城关街道办城内村、寺前镇和家楼村、王庄镇翟卓村等三个村纳入首批省级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壮大奖补范围,每村奖补*万元,有效带动了村级集体经济的提档升级。通过扶持村集体经济项目资金的支持,加之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以来,各级各部门的大力支持,我县*个村集体经济组织均实现村集体经济有收入,据统计,经营收益*万元以下村*个,*-*万元的村*个,*-*万元的村*个,*-*万元的村*个,*万元以上村*个。

(四)村级组织运转保障。

二、存在的问题。

(一)村级公益事业建设财政奖补政策局限性较大。一是村级公益事业建设筹资筹劳难度加大。近年来随着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持续推进,投向农村农业的项目和资金急剧增加,大量涉农项目投资大、资金充足,而村级公益事业建设则是以民主议事为前提,以筹资筹劳为基础,资金量相对较少,基础事务多,工作面广,且群众不愿意筹资筹劳,广大基层干部推进村级公益事业财政奖补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高。二是群众参与热情有所下降。我县村级公益事业建设资金主要来源于中央级资金,中央级资金自脱贫攻坚以来全部纳入财政涉农整合资金范畴后,按整合资金管理相关制度办法执行。资金大量投向产业,且部分公益事业项目列入负面清单,广大基层干部群众对公益事业的热情度不及政策实施初期。三是村级公益事业资金逐年减少。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受农村人口转移因素影响,村级公益事业建设财政奖补资金逐年下降,使村级公益事业建设工作不能健康发展,推进缓慢。

(二)项目管护资金不到位。农村公益事业建设和美丽乡村等公益事业的逐年加大投入,村级组织需要承担的资产管护费用也越来越高,调研中发现,每个村都建立了村级资产管理制度,制定了管护办法,但因缺少管护资金来源,导致管护办法不能落地生根。

(三)村级集体经济监管不到位。随着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全县*个村都建了村级集体经济组织(村股份经济合作联合社),开设了村级集体经济组织账户。但在调研中发现:一是部分村未能理清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和村级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关系。村级农民专业合作社是在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前村主要干部以个人或者几个人的名义为村集体成立的集体合作社,大部分资金来源为各级财政资金投入。但在村级集体经济合作社成立后,未能将专业合作社与集体经济合作社关系进行有效衔接,无法证明专业合作社的集体性质,并且大部分集体经济收入和支出分红也是通过专业合作社账户支付,村级集体经济账户未能有效利用。二是村级财务人员多为就地选用,普遍业务素质不高,存在年龄偏大,文化程度低,学习能力不强等问题,加之“村账镇(办)管”代管以来,村级财会人员只充当计划报告和报账员角色,专业知识匮乏,会计核算能力不足,实际中仅是将票据进行简单的收集整理,不能从专业角度为合作社提供财务报告,不适应现阶段村级股份经济合作社发展的财务工作要求。三是各行政村虽然制定了各项规章制度并上墙公示,对村级财务和股份经济合作社财务管理进行了明确规范,但在实际运行中,村干部及财务人员对政策把握不准确,各项规章制度执行不到位。镇(办)也未能对村集体经济进行有效监管,村级集体经济财务存在很大的管理漏洞。

(四)村干部补贴标准低、差距大。一是我县村干部补贴实行的是“一肩挑”每人每月*元,主要干部*元,其他干部*元的标准。其他干部补贴是主要干部的*%,随着“一肩挑”工作的全面推进,主要干部和其他干部的补贴标准差距相对拉大,仅占到主要干部补贴的*%,使得其他干部的工作热情和工作积极性均有所降低。二是农村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对村干部的标准和要求也越来越高,村级组织事务也越来越繁杂,这就要求村干部将大部分精力放在村上,无法从事其他工作,目前相对较低的村干部补贴,一方面与他们的工作量不匹配,另一方面也与我县农民人均纯收入不相匹配,特别是其他干部补贴标准低于当年农民人均纯收入(我县2021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元),干部思想动荡,不安心工作,影响了党在农村工作中的形象。同时也给后期年轻、有能力、有素质的参选人员带来了顾虑。

(五)村级组织运转经费不足。乡村振兴工作的深入推进和农村党建工作的日益完善,村级组织用于村级办公经费的支出越来越大,每年*万—*万元的经费保障远远不能满足村级组织的各项支出。而我县村级运转经费则主要依赖财政部门,经初步了解,每年各村用于村级组织的基本支出约需*万元(不含财政支出的村干部补贴及保洁员工资)以上,其中财政补贴每村*万多元,主要用于报刊征订、水电费、日常办公等开支,而近年来持续推动的农村环境整治提升活动和农村社会经济的全面发展,则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撑。而我县属脱贫县,村级集体经济尚属起步阶段,大部分村集体经济收入非常有限,勉强能做到收支平衡,村级组织运转还是非常困难。

三、意见和建议。

(一)科学规范村级公益事业建设政策。一是结合现阶段农村综合改革要求和农村公益事业建设需求,制定出台新的村级公益事业建设标准,合理平衡筹资筹劳和村级公益事业建设的关系,确保村级公益事业建设工作有效开展。二是继续发挥村级公益事业建设资金用于最急需、民意最集中、反映最强烈、受益最直接的村内公益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优先支持村两委班子得力、村民积极性高的村庄,持续改善村民基本生活条件和农村人居环境。三是加大对村级公益事业建设财政奖补资金的支持力度,让我县农村公益事业建设能够更加广泛的落地生根。

(二)保障项目管护资金。我县属于脱贫县,村级集体经济尚处于起步阶段,后续管护费用没有稳定的资金来源,项目不能更好地发挥效益。建议上级部门能够适当考虑县域经济实际情况,给予部分管护费用补助。

(三)强化村级集体经济监管力度。一是明确监管职责,夯实各镇(办)及相关业务部门对村级财务的监管职责,明确分工,定期监督,确保各项政策落实到位。二是明确财政资金支持的村级农民专业合作社和村级股份经济合作联合社的隶属关系,将村级集体经济收入全部纳入村级股份经济合作联合社统一管理。三是落实“村账镇(办)管”政策,由各镇(办)财政所对辖区村集体经济联合社账务统一代管或者各镇(办)统一将各行政村财务核算工作委托有资质能力的第三方机构代管。

合理划分主要干部和其他干部补贴标准,缩小干部之间补贴差距,激发其他干部工作的热情。三是大力发展村集体经济。鼓励和支持各行政村因地制宜,多措并举,采取土地流转、发展种植养殖、组建专业合作社、盘活集体资源和资产等形式和方法,进一步做大做强村集体经济,弥补村级运转经费不足,增强村级自我保障能力。

综上所述,农村综合改革工作仍是现阶段,乃至下一阶段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实现乡村振兴的必要措施,我们还需要进一步认真学习中央、省、市农村综合改革各项政策,拓展思维,有序开展工作,以各种行之有效的形式推动农村改革政策在我县落地生根。

农村发展与改革工作计划

20xx年是中国^v^建党xx周年,是国家“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做好20xx年的工会工作至关重要。为此,我们建议新一届工会委员会,要进一步加强工会组织自身建设和法律宣传,拓展工作思路;注重劳动竞赛和文体活动的开展,提高工作效率;注重慰问和帮困互助工作,突出人文关怀;丰富组织和凝聚广大职工为企业发展建功立业,推动企业工作目标顺利实现。

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不断规范工会会员的发展程序,做好工会会员的基础管理工作。针对会员分散流动的特点,进一步完善工会会员电子档案,对新加入工会组织的会员,要及时登记造册,建立会员档案,并将入会批文、“入会申请表”、“会员登记表”等相关资料报集团公司工会备案;对于因退休、死亡、终止(解除)劳动关系等原因引起会员流出的,要及时登记,填报“流出会员名册”,真正实现对广大会员的动态管理。

要认真做好第六轮《集体合同》的宣传工作。去年下半年,集团公司及各分(子)公司通过发放调查问卷、召开座谈会等形式,对第五轮《集体合同》履约情况进行了调查摸底,广泛征求了职工的意见和建议,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第六轮《集体合同》(初稿)。新一轮集体合同实施后,我们将利用公司小报、宣传栏、横幅等广泛宣传集体合同内容,深入基层,倾听职工心声,并及时向职工解释相关条款,在20xx年的工资集体协商过程中,将广大职工的合理要求纳入工资集体协商范围,进一步丰富协商条款,细化协商内容,切实维护广大职工的合法权益。

要进一步完善职工代表大会制度,按照集团公司工会的要求和“星级职代会”的考核标准,不断加强职工代表大会的规范化、制度化建设,充分发挥职工代表参与企业民主管理的重要作用,维护职工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

要根据集团公司新的《员工帮困互助会管理试行办法》,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对《员工帮困互助会管理试行办法》的各项条款,及时向职工解释说明,宣传集团公司员工帮困互助会的目的和意义。要建立健全帮扶机制,积极吸收新会员入会。发动员工积极参加“安康”、“重大疾病”和“女员工特殊疾病”互助保险,并及时做好理赔资料的收集上报工作。此外,积极组织发动全体职工和分包协作队伍参加募捐,努力使员工帮困互助会资金来源有所保障。

要努力做好节假日的慰问工作,充分利用集团公司员工帮困互助会,进一步对分公司范围内所有困难员工进行调查,全面摸清困难员工情况,建立困难员工档案,及时为符合条件的员工办理补助,努力为困难员工群众做好事、办实事、解难事。继续开展为员工过生日活动,借助重大活动或节假日开展卡拉ok进工地等慰问活动,突出人文关怀,增强企业的凝聚力。

今年,苏州分公司许多工程工期紧张,施工难度大,技术含量高。为切实保证业主、集团公司下达给苏州分公司各项施工产值任务的顺利完成,更好地调动职工的工作干劲,新一届工会委员会要在分公司行政的大力支持下,组织各项目部开展形式多样的劳动竞赛活动。要将劳动竞赛活动与“工人先锋号”创建紧密结合起来,努力做到宣传发动到位,指导参加创建及时有效。各项目部要根据实际情况,认真制定创建计划,有效地开展劳动竞赛活动。要通过创建活动,努力把广大员工进一步动员起来、组织起来,不断增强员工的使命感和责任感,调动广大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激发员工热爱本职、钻研技术、创新管理、提高效益的工作热情和创造活力,努力为分公司工程建设吹响“先锋号”,为推动分公司全年目标实现,全面掀起劳动竞赛热潮。

为进一步增强分公司各项目部和职工之间的交流与沟通,要积极开展一些体育比赛活动,如乒乓球挑战赛、篮球友谊赛等。通过相关活动的开展,努力提高职工间相互配合,相互协作的能力。此外,要对各项目部的活动室、篮球场等体育健身器材进行完备,保证职工业余时间能够锻炼好。要利用节假日,广泛开展丰富多彩、健康向上、形式多样、职工喜爱的文体活动,满足职工多样化的精神文化需求,使职工在各种有益的活动中陶冶情操、净化心灵、振奋精神,营造和谐氛围从而增强工会组织的吸引力。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我们工会组织要紧紧围绕企业的中心工作,坚持“服务企业更好发展,维护员工合法权益”的指导思想,积极创新工作思路,开拓进取,服务大局,努力打造“一流工作、一流服务、一流业绩、一流团队”,谱写“十二五”发展新篇章。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