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族音乐教案范文(16篇)

时间:2023-11-19 22:54:10 作者:GZ才子 中国民族音乐教案范文(16篇)

教学工作计划是指教师为实现学科教学目标和任务,合理安排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资源和教学活动的一份计划。阅读一些成功的教学工作计划范文,可以让教师了解如何制定一份合理有效的教学计划。

中国少数民族音乐课件

摘要:少数民族音乐作为我国音乐领域中重要的艺术形式,其独有的历史文化底蕴和悠久的历史渊源是我国音乐文化史的重要特征和重要媒介。伴随音乐人类学在我国的不断探究和深入发展,少数民族音乐与世界音乐的结合已渐入佳境,中西方音乐的深入融合和紧密交流以及学者对音乐人类学的研究推动了我国少数民族音乐的持续发展。新环境下,根据音乐人类学理论观点,使用科学的方法和实际的案例,从发展的方面剖析和探讨音乐人类学发展下的中国少数民族音乐,对加快中国少数民族音乐的继承和弘扬具有深远意义。

(一)音乐人类学的来源及涵义。

从人类学的角度来分析,音乐事实上是人类主观意识的客观反馈,随着经济文化的迅速发展和社会的进步,音乐已渐渐深入到人们的生活和工作中。音乐的萌芽和逐渐的长大都有浓郁的时代特色,不同的音乐形式、不同风格、不同内容的产生是因音乐发展经历了不同的历史时期,同时民族不同,民族文化就会各有不同、生活习惯就会不同。从涵义上来看,音乐人类学的理论内容主要包含音乐的开始、音乐与时代背景的融合、音乐作品的产生、音乐规则的制定以及音乐在人类社会发展中起到的作用和特性。音乐人类学的理论研究还包含民间、传统、口头说唱的音乐等。中国少数民族音乐具有浓厚的民族特色和文化含义,每个民族迥异的特色、不同民族产生的不同音乐在历史长河发展中相互摩擦、相互融合又互相独立,既具有独立性又具有多变性。在逐渐深入研究我国少数民族传统音乐的过程中,民族音乐学、人类学、民俗学等各类学者们都对此展开了深入的探讨和调查,他们以我国少数民族文化自身拥有的历史文化价值和历史文化积累作为基础依据,与西方各类音乐全方面进行比较和探索,并通过相互沟通了解、相互探讨和相互研究,拓宽了中国少数民族音乐的探索视野范围和区域,促进中国少数民族音乐与西方音乐相互融合、相互交流和相互补充。

我国少数民族音乐文化多姿多彩,少数民族音乐的独特色彩和大环境下的音乐文化构成了我国民族音乐体系。少数民族音乐的发展从萌芽逐渐走向初具成果的历程可分四个时期。(1)新中国成立前20世纪初期,民族研究学者对当时的社会现状进行了初步考察,对少数民族生活进行了研究,在此时期与少数民族音乐相关的刊物数量可观,其中民歌集的形式占大部分,这一时期的音乐发展和产出物也可被看作是少数民族音乐探究的出发阶段。(2)改革开放前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党的民族政策使不同民族文化得以相互融合,多种多样的少数民族音乐逐渐开花并迅速结果,与此同时新的音乐文化研究也慢慢展开起来。20世纪中期,我国开展了第一次关于民族音乐方面的调查,自此音乐家这个具有文化底蕴的专业人员在社会调查中起到了关键作用。20世纪中后期阶段,少数民族音乐历史的研究已初具雏形。研究内容扩展,研究方法更加科学化,将音乐自由的形态探究延伸到生活、历史、民俗等方面。(3)20世纪末期改革开放政策的稳步前进使我国国力不断加强,为少数民族音乐的探索提供了天然保护网,使在这个阶段中的少数民族音乐呈现出形式多元化、丰富化、高产量等特点。各类集成书卷大量问世,象征着覆盖少数民族传统音乐的中国传统音乐走上了新的征程。(4)21世纪初期至今新世纪伊始,文化艺术争奇斗艳,各类少数民族音乐研究组织的成立推动了少数民族传统音乐探究的历程,高层次人才的不断加入除了得到国内外学术界的一致认可,也更好地完善了这一时期的成果。这一阶段,学术刊物出版增多,拓宽了少数民族音乐研究的道路。

民族音乐是民族文化发展产物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各民族之间文化交融的重要桥梁。各民族自身拥有的音乐特征和特色,使我国民族音乐呈现多元化。不同类型的音乐文化加快了我国民族音乐在世界范围内的宣传和传播,对各民族间交流具有独特的意义。所以,要对中华民族音乐更深入理解,需以探究人类音乐学发展为前提条件,了解民族音乐转变的方向。通过对民族文化的认识,对民族音乐文化差异的研究,可明确意识到各民族音乐间的传播意义和价值体现,保护民族音乐别具一格的姿态,使少数民族音乐的发展对全球范围内音乐的发展也起到促进作用。在当今全球经济一体化背景下,各民族音乐文化的相互传播与交流,应直面少数民族音乐所面临的机遇和竞争,这对加强中华民族文化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可以很好地保护我国少数民族音乐的特殊性。

在音乐人类学研究中,民族音乐发展自身演变出的就是一种文化,每一类民族音乐都有其独特的价值和历史,这种历史沉淀积少成多,逐渐变成汪洋大海。对于音乐人类学理论来说,用比较研究的方法进入实地考察少数民族生活以及所产生的音乐文化,感知民族志的内容和结构,注重不同民族音乐文化的.历史发展特性和所处的自然环境,逐步剖析不同民族音乐文化的内容和特色,对加快不同民族之间音乐文化在全球范围内的传播发挥了重要作用。对于音乐人类学来说,少数民族音乐史发展的研究应以民族文化研究为基础。我国地域广阔,少数民族群众居住分散,由于各民族地理位置、生活习性、经济发展水平等诸多方面存在差异,使不同民族的音乐风格、音乐表达内容和表现形式等都存在很大的差异,但有一点是相同的,即文化价值是相同的。所以,在不同民族音乐相融合和摩擦的背景下,创建促进民族音乐文化历史发展的研究手段和观点是探索少数民族音乐发展的重点。要深入地了解中国少数民族音乐,首先要知道不同民族的音乐发展史和音乐文化,研究其发展的内容和表现方式,这样可获得全新的音乐文化知识。中国是一个少数民族人口众多的国家,音乐风格及形式多元化,想要感受和了解这些民族音乐文化,体会民族音乐中表达出来的文化涵义,就应了解其背景、历史、人文等状况,以音乐人类学的角度,采用相互比较的方法去探究、考察和感知中国少数民族音乐的魅力以及各民族音乐在不同方面的区别和关联,寻找各民族音乐间的共通性和差异性。从根源上了解少数民族音乐发展的历史进程,了解少数民族音乐文化,拓宽研究视野,建立多样化音乐文化理念,从而提升对中华民族音乐的鉴赏力,弘扬中国少数民族音乐的精神和文化。

二、音乐人类学理念下多样的民族音乐史。

(一)人类学视域下的音乐与民族文化。

我国有56个民族,这决定了民族音乐的种类繁多。民族文化多元化,也就决定了我国民族音乐的多元化。在五千多年的悠久历史长河中,积淀了许多富含底蕴的文化,每个民族在历史发展进程中随着社会的变迁也形成了自身特色的具有浓厚文化底蕴的传统文化形式。各民族居住地的生活习俗、地理环境、人文知识等也都具有鲜明的地方特征,使民族音乐的发展形式多样化,迥异的音乐风格和形式得以鲜明地表现出来。音乐在民族文化中拥有非常重要的位置。音乐是民族特色要素中的重要构成部分,代表着一个少数民族所拥有的鲜明特征,其所有的民族记忆也是无价之宝。音乐史所产生的文化与少数民族文化之间存在着比较复杂和紧密的联系,比如民族舞蹈、民族乐器、民族音乐、民族行为、民族习俗等多个层面。随着音乐人类学的实践取得初步成果,学术人员研究各民族间的音乐文化差异和音乐文化的共通处,将研究方法向新的思维方向展开,对音乐的节奏、语言、形式等相关因素的探讨、考察也越来越具体和深入,这些都会加快我国少数民族音乐的发展步伐。

多民族性与多样文化并存是我国少数民族的显著特色,很大程度上说明了我国文化在形式和叙述上的多面性。随着全世界文化交流的迅猛飞进,我国少数民族文化也受到了其他外来文化的影响。例如佛教文化的传播与发展,在传播佛教知识的过程中,它的音乐形式也影响着我国音乐文化的发展;五四运动期间,西方现代化出现在中国,直接影响了我国文化的快速发展;20世纪后,我国的民族文化已初具雏形,具有了开放、共生、多元化的特征。多民族文化的共同发展下,我国的少数民族音乐文化也受得到了影响,音乐变成了民族间文化共通和互补的重要桥梁。在音乐人类学的研究过程中,利用人类学的方法让人们可以通过音乐的表达方式交流,间接地促进文化的发展和传承。其次,我国文化背景也呈现多样性,为促进音乐人类学理论在我国的顺利传播和发展,要遵循各民族传统风俗、文化发展道路。音乐人类学者提倡各少数民族音乐与背景文化要紧密相连,可把与音乐活动相关的内容、行为等作为民族音乐发展的指路明灯。将我国历史悠久的民族文化与少数民族独有的音乐进行无缝对接,这些都有助于对人类学视域下少数民族音乐发展的研究。

根据我国各民族的地域差异,少数民族音乐风格可分为西北风、东北风、西南风、中南风和东南风,这几个部分中所涵盖的少数民族特色音乐存在很大的区域差异性。区域的差异会导致不同语言、不同文化和不同风俗习性,这就造成了不同地方、不同民族音乐的独创性和差异性。例如,河北省历史悠久,是民族文化的重要起源地之一,当地各民族文化艺术在形态、种类、表达方式上显现出多变性。瑰丽多彩的人文风情和悠久绚烂的历史文化培育出形式多样、种类繁多的多元少数民族音乐风格文化。如唐山评剧、河北梆子、皮影戏等独具民族特色的音乐形式。比如,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皮影戏、乐亭大鼓、评剧。由莲花落这种说唱形式逐渐转变而成的评剧唱词相较其他来说比较简单明了,具有比较浓郁的民间生活气息。乐亭大鼓是将民谣的浓缩精典之处与古代的多种说唱相结合,再慢慢通过实地演唱和更新才逐渐走向成熟化。对于唐山区域来说,乐亭大鼓和评剧是其中主要的艺术表达形式,虽然这两种艺术同处一个区域,但其音乐的表达方式和特点却有很大的不同,这主要归功于唐山文化的多样性。多种文化的发展与展现,各不相同的人文风情,经济发展状况的不同,造就了不同的音乐艺术表达方式。

从音乐人类学的方面来看,各民族间相互交流互补的重要方式就是少数民族音乐的交流。音乐的交融可以加强不同区域、不同民族、不同文化和不同背景的民众间的互相沟通,从而进一步加强同一民族文化多样化发展和不同民族文化的共通性发展。在音乐人类学视域下传承和发展少数民族音乐,需要加大对音乐人类学理论的建立并扩展其研究范畴,以适应并深入研究学术思想,提高学术研究水平,从而培育出越来越多的高级优秀人才。除此之外,还要将注意力加强在少数民族音乐内在的涵义和规律研究方面,运用科学的方式方法来探索少数民族音乐,与此同时还需要加大拓展同全球学术界间的交流,加快音乐人类学在与少数民族音乐研究领域的实践和发展。当然,在音乐人类学视域下研究我国少数民族音乐会遇到许多问题,牵扯范围也比较多,例如学者间、政府机构间、传播媒体间、文化发展间以及民间各组织与普通大众间的看法差异。因此,要传承和发扬光大我国的少数民族音乐,首先要削弱或者清楚矛盾之处,而想要达到这个效果就需要从音乐人类学的视角去保护和宣传各少数民族音乐所拥有的独立个性和文化魅力,加强多种音乐文化价值在少数民族音乐发展中的体现,避免我国少数民族音乐文化被西方价值观所同化,保持我国少数民族音乐独有的艺术特色。

三、音乐人类学视域下民族音乐与世界音乐的发展走向。

从音乐人类学的视角分析,无论哪个民族的音乐发展都会推动世界音乐文化的整体发展,民族音乐也是世界音乐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世界音乐文化中的瑰宝。随着我国与世界经济、文化、政治等的密切交流、贸易来往日益频繁,我国少数民族音乐与世界音乐的交流来往也日益频繁,这不仅促进了中国少数民族音乐在世界范围的发展,同时,各国音乐学者及音乐爱好者采取不同的方法来探究中国少数民族音乐,而音乐人类学这个学科在少数民族音乐研究中的实际操作和迅速发展也拓展了我国社会学者们的视野,使我国少数民族音乐得到了更深的诠释和了解。通过全球各民族之间音乐艺术的沟通,不同风格、不同种类的民族音乐互相作用和互相融合,不仅加强了中西民族音乐文化的交流,也是通过音乐这种交流方式在某种程度上加大了各国之间的认识,从而使得因文化差异产生的隔阂将被削弱。通过了解少数民族音乐文化,了解我国传统音乐文化和音乐精神,了解少数民族音乐演变过程,认识到我国少数民族音乐在世界音乐发展中的重要地位,了解与世界民族音乐的内在涵义和联系,可让世界人民更真切地感受中国少数民族传统音乐的魅力所在,更好地传播和促进少数民族音乐的长久发展。同时更各极地学习我国少数民族文化,加强对中华民族文化的认知度。随着全球化互通交流的加速,世界音乐发展也随着社会各界的频繁交流日益进步,在大环境下多方面的学术交流过程中迈向更繁荣的景象。中国少数民族音乐是世界音乐文化发展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音乐全球化发展必然会加快世界人民对中国少数民族音乐发展的更深入了解,使我国少数民族音乐可以更好地在全世界范围内展现,民族音乐的艺术价值也会得到更好地体现。最后,音乐人类学在我国推广和发展,使我国少数民族音乐在理念和理论层次都有了较大的提高,并会越来越好。截止到现在,我国关于人类学视域下民族音乐史的研究已取得了比较可观的成就。21世纪是我国少数民族音乐历史发展的重要转型时期,这个时期的研究由以包含政治及民族为主要导向,以科学的方法为途径来转型。中国少数民族音乐是我国文化发展中的重要部分,从古至今经历了不断变迁。民族音乐文化的继承、传播、发展是一个非常漫长的过程,还需要各类学者们的不断探索、深入挖掘才能将发展持续进行。为更广泛地传播中国少数民族音乐的发展,需要以多种文化价值作为少数民族音乐文化发展的价值导向,并运用可持续发展的思路对我国少数民族音乐史的发展进行发掘、保护和传承,在这些努力下,音乐人类学才可以得到更持久的进步。在全球经济迅猛发展和其他外来文化的浸润下,我国少数民族音乐所独具的特色、独特的个性、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必将进入全新的发展阶段。

参考文献:

[5]刘一丁。从音乐社会学对音乐史学的渗透性研究谈学科的融合性发展[a]。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学报,,11(5)。

[6]何巍。音乐人类学视野下的民族音乐教育研究[a]。大舞台,,(3)。

[7]薛艺兵。通过田野走进历史―论中国音乐人类学历史研究的途径与方法[a]。音乐艺术,2012,(1)。

中国少数民族音乐课件

1:目的:提高湘西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人民经济收入,安定团结,健康文明的生活环境,引导人们能正确认识休闲体育活动意识,利用湘西得天独厚的民族风情,民族文化,民族体育,地理环境结合现当前体育产业化的兴起,来带动湘西经济的发展,提高人均收入。

3:国际动态:就国际形式来看,全球一体化,体育参谒立体化,现在大多数都对健康的意识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和觉悟,就世界卫生组织,旅游事业,节假日的活动方式来看,世界各国都是为提高全民综合素质进行引导,都对休闲体育这一块有了较高的认识。

4:国内动态:国内形式来看,wto和兴办奥运,休闲健身运动产业,当前人均收入的不断提高,全国每年就用于休闲的费用也相对增多,用于休闲娱乐的时间也大幅度增多;旅游产业话的蓬勃发展,产业化开始起步。人口健康意识的转变。

关键技术和预期水平效益。

1:关键技术:对湘西少数民族地区的现状进行并调查,取证,探研湘西地区休闲体育的发展,开展情况程度,把农村和城镇之间的休闲体育的发展状况,休闲的方式,对休闲文化的传播从积极发展等几个方面进行研究,运用现当前的经济状况,运用对比对经济条件的发展和现在人们有更多的时间来进行休闲运动,课题主要运用调查法,查找文献资料法,比较法和分析法等进行研究,能从中得出适应湘西地区积极方向发展的休闲体育运动对策。

【拓展阅读】。

专业简介。

中国少数民族经济专业是随我国改革开放而发展与设立的新型社会科学专业,她具有多学科交叉的综合特性,理论新颖,实践性强,充满勃勃生机。中国少数民族经济专业是国家部委级的重点学科。

研究方向。

民族地区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

民族地区产业经济研究。

民族地区旅游经济研究。

民族地区与周边国家经济合作研究。

人力资源开发与经济发展草原生态经济发展研究。

培养目标。

本学科主要培养具备必要的经济学与民族学理论知识,掌握系统的民族经济学理论和方法,能够进行民族经济理论和方法研究或运用民族经济理论分析、研究和解决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发展中实际问题的高层次人才。

1、进一步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树立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培养团结合作的集体观念,艰苦奋斗的工作作风,遵纪守法,品德优良,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2、培养团结协作,勤奋敬业,严谨求实,开拓创新的科学精神。掌握民族学、经济学学科较为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业知识与技能,熟悉当代民族学、经济学的发展态势,熟悉当代市场经济理论动态,并能够运用经济理论分析、研究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发展中的重大问题,提出具有可操作性的对策。具有独立从事本学科教学、科研和解决该领域实际问题的实践经验与工作能力,适应教学、科研和实际工作等多种岗位的需求。

3、较为熟练的运用一门外语阅读本专业书刊和撰写研究论文。

4、身心健康。

中国少数民族音乐课件

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在这个群星璀璨的百花园中,正因这五十六朵不同的花朵才那么的光彩夺目。而中国是一个有着如此多少数民族的国家,各民族有着自己独特的文化、习俗等等。通过汉文化与各少数民族文化不断的交融铸成了博大精深的中华民族文化,才使得中文这幅画卷如此绚丽多彩!

古语云:“人要衣装,佛要金装。”服饰是人类生活的基本要素,是伴随着人类的文明而产生的、发展的。在人类初期,人类是裸体生活,到了磨制时期,懂得简易的遮掩,到了农业文明时代,生产力的发展,人们懂得纺织,于是真正意义上的服饰产生了。随着经济、文化的发展,服饰不仅仅满足于装扮,而具有了文化气息,它能够反应当地的文化氛围、风土人情;有些甚至能够反应地位的高低。如平民百姓称“布衣将相”,官员则穿丝帛。

通过对《中国少数民族服饰》的阅读,在各少数民族服饰中找到如下共同点:

1、根据本民族当地的气候、生活方式、习俗而设定服饰的样式。如蒙古族服饰主要包括首饰、长袍、服带和靴子,因为蒙古族生活的地理位置比较的高,所以气温较低,常年穿长袍。蒙古族属于游牧民族,所以佩戴服带和靴子便于草原的骑马。黎族的服饰男士对襟无领上衣和长裤,妇女穿对襟圆领贯头式上衣,下着筒裙,因为黎族大多处于热带地处,那里天气炎热,所以他们的服饰有助于散热。

2、从各民族的服饰中可总结一般喜好黑色、白色和蓝色。黑色比较的深沉,能够彰显一个人的深度;白色纯净,代表这个人很纯朴,表明每个民族都是很纯朴的;蓝色即能表明纯净之意,又能增进视觉感触,代表永恒、坚贞和忠诚。

3、服饰的.精简与布料的细软与粗糙代表当时的社会发展程度。如果社会经济发展快那么人们的服饰就会更加的精致,布料的手感就会更好。

4、服饰中都会以首饰作为配件,特别是女士的服饰。如苗族的女士服饰为绣花衣、百褶裙,盘髻插簪,佩戴银质服物,一般一套比较浓重的苗服有5公斤左右。

而通过对《中国少数民族服饰》的阅读,总结如下几点个别少数民族的不同点:

1、有些少数民族有包头的风格。如苗族、彝族、布依族等等、

2、服饰有地位的差异。如蒙古族的黄色服饰代表至高无上的皇权,在封建时期除非**,或者受到过皇帝恩赐的皇公贵族,才有资格穿这种颜色的衣服,其他人是一律不能穿用。

少数民族服饰是整个中国服饰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各少数民族才能和智慧的体现,都寄予着一个民族的理想和追求,是一个民族审美观的具体表现。它直接或间接地反应着各民族共同的认知心理、传统风俗习惯和审美情趣。所以,中国服饰要想走向世界,不可忽视少数民族服饰的挖掘和发展。民族服饰是民族文化的外在表现,透过服饰的种种,可以领悟到现象各少数民族一定时期的社会意识形态、社会风尚和社会面貌等深层次的东西,把握一个民族的民族意识、民族精神、民族性格和民族思维倾向。少数民族服饰工艺精湛、色彩斑斓、图案丰富、寓意深刻、装饰点缀变换无穷,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和深层次的文化含义、意韵非凡。所以研究各少数民族的服饰文化的特点,吸取其精华,提高服饰的文化水准,突出民族特色,用现代化的技术手段补充完善古已有之的工艺技法,一定能走出一条民族特色浓郁、民族风格鲜明的现代民族服饰的发展道路。

希望我们的有识之士能够在少数民族的服饰的研究上多发精力,能够上我们的民族服饰上向世界。

中国少数民族音乐课件

我国有55个少数民族,在社会发展中,少数民族形成了自己的民族特色,拥有了自身的民族音乐,成为整个中华民族传统音乐文化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记录了民族的演变史,是少数民族精神与文化的追求,也为民族带来了应有的荣耀、自强心和归属感。民族音乐是本民族的象征。少数民族音乐按照不同种类与体裁分为五大类:民间歌曲、民间舞蹈、民间器乐、民间戏曲以及说唱演艺。民间歌曲是少数民族人民对自己生活情感、生活状况的一种直观表现,这种典型的民间风俗成为一门艺术,是民间音乐的代表。民间舞蹈主要是在音乐的伴奏下翩翩起舞,表现形式比较多,典型的是鼓舞、踏歌、跳乐。民间器乐,在少数民族中有自己独特的演奏方式与演奏乐器,总体分为吹拉弹唱击,典型的民间的器乐有芦笙乐、铜鼓乐、打溜子等。民间戏曲种类繁多,几乎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戏曲表达形式,能够当作文化遗产收录的就有275种。

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地处桂西南区域交通枢纽城市――广西壮族自治区崇左市。该校有5200多少数民族学生,占全校学生比例45%,包括20多个民族,成为民族院校的典型。民族音乐作为该校的特色专业也得到了我国大中专院校的认可。

(一)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少数民族音乐特色。广西民族师范学院作为民族音乐的领导者,不仅师资力量雄厚,而且招生面向全国各个民族,这对个人发展以及学校民族音乐的进步做出了贡献。该校的民族音乐教学具有三大典型特色,分别是“唱出众、跳出彩、吹个性”,这也是广西省民族音乐的特色所在。唱即唱山歌,这最能体现广西省少数民族风情,在教育的角度该校也很重视唱这个环节,无论是民歌还是美声都让其保存民族固有的特性;跳即跳舞,广西省少数民族的舞蹈内容很是丰富,如芦笙舞、扁担舞、竹竿舞等,因此该校有专门的舞蹈系,也在保留各民族特色基础上让其赋有更多感情;吹即吹奏,吹奏芦笙甚至树叶,人们用这些奇妙的乐器或群吹或独奏,传递着情感与寄托,也成为该校培养人才的一大特色。

(二)广西民族师范学院民族音乐师资力量。广西民族师范学院拥有雄厚的师资力量,由于该校少数民族学生较多,因此对民族音乐特别重视,对教师的聘用以及后期培养都具有很高的要求,表1是对部分教师情况的汇总。民族音乐作为该校的传统专业成为其发展的亮点,针对民族音乐的类型不同分为不同的教研室,包括声乐教研室、器乐教研室、舞蹈教研室和音乐理论与基础教研室。音乐与舞蹈系教师具有较高的艺术素养和丰富的教学经验,在多年的教学中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在音乐舞蹈学术领域具有一定的影响,为音乐学专业和舞蹈表演专业的教学提供了师资力量保证。

(三)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少数民族音乐的发展缺陷。1.理论基础较差。由于本校招生面向全国各地,考生的文化基础不同,有些学生从小就接受专业音乐教学的培训,而大部分少数民族学生甚至没有上过专业音乐课。曾经按照国家教委的规定做过一项调查,在步入大学后能识五线谱的学生不足总数的4%,完全没上过音乐课的学生占总数的8.6%,这严重表明民族音乐缺乏坚实的理论基础,虽然原生态味道十足,但是不利于未来民族音乐的发展。学生步入大学后,教师需要重新为其打基础,从简单的五线谱学起,浪费了大学应有的课程时间。2.对民族音乐研究不专一。在外来音乐元素大量袭来的环境中,很多学生对民族音乐并没有很大的学习热情。调查显示有72.2%大学生更倾向于流行音乐的发展方向,仅有27.8%的大学生坚持喜欢民族音乐,这有以下几个原因:第一年轻人都喜欢刺激潮流的音乐元素,认为研究民族音乐是枯燥乏味的,不符合现在的心理特征;第二民族音乐的教材不大全面,由于民族音乐是本土音乐元素,又来自各个偏远地区,教材对其摄入量较少,导致学生对民族音乐不感兴趣;第三是高校作为民族文化传承的中心,对我国特有的民俗没有起到有效的传播,教师没有刻意强调民族音乐的重要性,导致学生潜意识忽视民族音乐。

(一)改革教材和教学内容。民族音乐作为高校传播音乐知识中的'一项内容,首先需要对授课教材与内容有所规范。教材是实现教学目的的一项重要工具。民族音乐这门课程需要民间艺人与专业音乐家结合共同编制教材,广泛收集民间音乐元素,使教材内容规范化、系统化,同时还要配备相应的音响资料,进而培养学生对民族音乐的兴趣。

(二)要正确处理民族音乐与外来音乐的关系。既然是音乐专业,就要以本民族文化为基础,在本民族音乐强化的基础上,平等的接纳外来文化。首先要让学生认识到本民族文化的重要性与不可忽视性,然后再让其选择喜欢的音乐特色,使其能够平等的看对“音乐”这个容量如此大的内容,进而引导学生以传统文化为核心,以多元化发展为导向。

(三)丰富课堂教学模式。民族音乐在广泛传承的今天要以实践为基础,理论知识只会让学生感到枯燥乏味,因此要变换方式对其进行教学,可以设定某一体裁让学生自导自演,将其表演为话剧的形式,也可更加深入的体现该歌曲所表达的民族精神。比如《刘三姐》在音乐界具有典型的民族色彩,学生可以巧妙地利用唱山歌的形式,表达广西民族的歌舞艺术,更形象地表达劳动人员与压迫阶级的对抗,也使这种音乐元素深入人心。同时还能增进师生之间的情歌,促进了师生关系的进步。

作者:包其锋单位:广西民族师范学院。

参考文献:

中国结教案

四是学习成果交流与评价。

学会分析中国结基本结的结形、特点及用途。识读中国结的操作流程图,正确编织同心结、纽扣结和盘长结。

正确分析编织时绳带的路线走向。掌握整修中国结造型的技巧。通过课前收集资料、学生交流、汇总、概括资料,使学生获取中国结的许多信息,知道中国结的历史渊源与内涵寓意、造型特点与种类,了解制作中国结的工具和材料等,从而使学生对中国结有感性认识。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从结形、特点、用途等方面对常用的基本结进行分析把握,增加对中国结的理性认识。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分析识读操作步骤图,指导学生将静态的画面转换为动态的图像,掌握技术学习的方法,形成技术思维。

1、知道中国结的概念,了解中国结的起源与发展;掌握中国结的特点与寓意。

2、了解材料的相关知识,能按需取材。

3、识读中国结的编结符号图及操作步骤图;知道中国结的编结技法,掌握编结技巧,正确编织同心结、纽扣结与盘长结。

4、初步学会分析基本结的结形与特点,知道其作用及用途;掌握组合结的组合方法。

1、通过识读操作步骤图及分析、表达,结合对文字说明的理解,能正确编织中国结作品。

2、在实践操作过程中,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及时进行技术交流与探讨。

1、培养对传统文化的审美能力,激发传承传统民族艺术的愿望。

2、通过合作学习,形成协作互助精神。

1、学会分析中国结基本结形的特点及用途。

2、识读中国结的操作步骤图,正确编织同心结、纽扣结和盘长结。

1、能正确分析编织时绳带的路线走向。

2、掌握整修中国结造型的技巧。

本节建议8课时。中国结的相关知识1课时;编结技巧与同心结1课时;纽扣结1课时;盘长结4课时;跟线装饰1课时。

教具:多媒体课件,实物投影仪,教学范例;教学工具与材料。学具:剪刀、绳带、泡沫板、珠针、镊子、打火机等。

运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各种中国结作品,引导学生欣赏中国结,体验中国结古朴、典雅、富于线条美和造型美的艺术魅力,带领学生走入中国结的艺术大门。

课前指导学生通过不同途径收集中国结的相关资料;组织学生交流信息,分析及加工处。

理信息。

内容:

1、介绍中国结的历史起源和发展。

2、中国结的特点与寓意。通过多媒体欣赏分析中国结的特点;分析中国结的组成与成型;知道它的寓意,理解中国结名字的原由。

3、中国结可分为基本结和组合(变化)结。介绍常用的基本结,介绍和分析信息库中基本结的结形、特点与主要用途;介绍组合(变化)结和挂件。

4、介绍制作中国结的工具和材料。

运用实物投影仪介绍工具的名称及其使用方法;了解材料的相关知识及运用方法。

1、中国结的编结步骤:筹、编、整(抽)、饰、定型等。

2、编结技法:压、结、穿、绕、缠、编、抽等多种工艺技法循环有序地变化编结。

3、运用实物投影仪简单演示各个编结技法,加强学生对技法的理解。

1、师生看图共同分析挂件的组成:同心结(起始结)、盘长结(主体结)、同心结(终止结)、配件、穗子等。

2、编制同心结。

1)首先复习同心结名字由来与寓意;然后分析它的结形、特点及用途,使学生对同心结有感性认识。

醒和督促学生每完成一步查一查绳带相交部位的前后位置关系。

3)整形:收紧绳带,结成型后先对照结形特点查一查。指导学生调整同心结在绳带上的位置。通过抽动绳耳与结体连接的绳带,找到整形的起点,然后沿绳带的路线逐步抽绳调整,最终使同心结达到理想的位置。

3、编制盘长结。

1)盘长结名称的由来及其寓意。

2)观赏展示作品,分析盘长结的造型特点及其多种表现形式(回盘长结、复翼盘长结等)。

3)技法指导:

a、分析最后一幅步骤图,使学生知道绳带横向、竖向各穿编2个来回,明确整个绳带。

所走的路程。

b、绳带的每一次弯折应作到平行、不扭转;固定绳带前要绷紧绳带。

c、教师可要求学生控制编结时的大小,初学时教师可规定每一个回转弯折处的长度,

以便学生控制结形,减少编制后整形时的困难。

d、引导学生分析掌握每一个步骤图中绳带编织的规律,以便正确操作。

e、编制完后,先查线路后整形。整形由起始处或终结处向另一端逐步抽拉调整,可借。

助镊子等辅助工具,直至结形对称、中心菱形结体紧密平整。

4、通过观看录相了解挂件连接的方法以及抽穗、接穗的方法。根据自己的需求与设计,采取适合的方法,制作完整的挂件。

1、欣赏与分析。

比较范例a、b,说说它们的异同,明确所要学习的内容。

2、编制纽扣结。

1)分析纽扣结的结形、特点及用途。

2)观察分析、纽扣结的操作步骤图,找出每一幅图中前一步所操作过的部位,然后根据符号理解本图所要操作的内容,尤其要弄清绳带穿编的区域位置,严格执行查一查的要求,以确保编结的正确。

3)技能操作练习:编制纽扣结,调整纽扣结在绳带中的位置。

3、复习盘长结,学习跟线技术。

组织学生通过分组讨论议一议装饰绳线的加入方法。通过探究、交流与实践,使学生初步掌握跟线的技巧。

1、在实践操作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总结编结技巧。

2、组织学生将作品固定在一块展板上展示、评价与交流。通过自评、互评和点评,对作品进行分析;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思考改进方法,以便完善作品。

中国结始于上古,兴于唐末、盛于明清,其魅力在于以结传情,以结寓意,结结相连,如意吉祥。中国结以绳线为材料,经过巧妙编织,构成上下一致、左右对称,正反相同、首尾相接的小巧玲珑的织物。每一个中国结从头到尾都是用一根丝线编结而成;不同的结饰互相结合在一起,或用其它具有吉祥图案的饰物搭配组合,就形成了造型独特、绚丽多彩、寓意深刻、内涵丰富的中国传统吉祥装饰物品——中国结。中国结是古代人心灵手巧的表现,根据形、意而命名,寓意平安吉祥。

中国结编结五步骤:筹、编、整(抽)、修、饰。

筹——周全的筹备是最有效的工作方法。

编——形成结体结构的过程,即穿、绕、挑、压。编结有二种编结方式:徒手式编结,平摆式编结。

抽——抽即调整。穿绕完毕,检查核对是否有错误地方。结体编好会有多余的剩线,呈松散状,需要进行抽的步骤把多余剩线抽到尾端,整个结体才会显现。

调整标准:

1、结体的松紧度要平均,四边必须等宽才能对称,以尺测量即可。

2、每个回转线的距离相等,横直对称,每个结缝间隙就会整齐,可用钩针尾端调整。

3、正面的结缝要与背面的结缝对齐,将结体对着光看,可从结缝看到光线。盘长结“抽”的过程至少要做三次:

第一次,先把扣住珠针的结耳全部放开,把松散的空间移至结耳处,在保持整体形状下,将外缘结耳呈放射状拉开,使结体慢慢缩小,直到形成预定尺寸为止,但不是“紧”,以各线空间的距离约半条丝的宽度为标准。

第二次,结体的空间移到结耳,所以结耳显得更长,几乎与邻耳纠缠起来,本次抽线是将这些结耳多余长度全部移到尾端。

第三次,整个结体形成,但是还需要调整,如两边结耳不对称、结体空隙不平均等。酢浆草结、如意结和大部分组合结是抽与编的步骤交叉进行,不是全部编好再抽线,所以有的作品不能单独进行编的步骤,必须编、抽交叉进行。

饰——装饰、修整、遮及补充。

定形——长久保持结体的最佳形态、延长作品寿命。

1、心要静,气要顺。编结是一门情趣高雅的艺术活动,可以陶冶性情,修身养性。岂手忙。

脚乱,心急心烦。

2、看图解,记走向。编结是手工活,它不同于游泳、骑自行车等运动,一旦学会终身不忘。也许今天照着图解编出了满意的结,但不经常练,就会渐渐生疏。所以编结时要记清楚线的走向,记清是穿还是压,是向上还是向下等。

3、三分编,七分调。刚编出的结形,还只是一个松散的结构,要经过调整,才能成型。

4、分清内、外耳,拉紧外耳翼。要力量平均的向外拉紧外耳翼,将结心抽到适合的大小和形状。

5、顺走向,调耳翼。耳翼的大小和长短,可根据需要随心所欲来变化,但必须依顺线的走向,从起线调到尾线。

6、双线平走,不扭转。编结时如果是双线,又用了二色的话,线不能扭转、重叠。

7、藏线头,是关键。中国结的奥秘就是一根线编到底,看不到线头、线尾、接缝。

8、防变形,用暗缝。编结时采用了质地较硬的线,结虽硬挺,但不易抽紧,不好成形,即使是做的时候抽紧了,过后还是容易松散变形,这时必须用同色针线暗缝在结形里。

9、依结形,镶饰物。珠子等饰物对结只是起点缀或填补结的空隙的作用,故不能喧宾夺主。而且饰物的颜色、质地、形状都要随结形决定。

10、同色线,做流苏。流苏可以买现成的,但日常自制可用本线梳开,这样颜色更统一。

中国少数民族音乐教案

1、能认真欣赏具有代表性的少数民族音乐作品,能辨别本课不同音乐的民族风格特点。

2、在听赏、体验的基础上,能积极的参与音乐实践活动,并能以简洁的语言总结所听音乐的特点。

3、在轻松活泼的课堂气氛中,聆听、体验少数民族的音乐美,了解音乐与人民社会生活、劳动习俗等方面,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少数民族音乐艺术的情感。

:感受音乐的不同风格特点,培养学生鉴赏音乐、创造音乐的能力。教学方法:情景教学法、谈话法、讲授法、演示法、讨论法。

:多媒体室、课间件。

:以欣赏为主的综合课。

中国少数民族音乐课件

作为一名少数民族小学音乐教师,我对本民族的音乐认识很少,今天听了乐圣东博士的讲解,自己也有了新的认识和理解,藏族是个能歌善舞的民族,把平日的衣食住行及日常生活的习性与平时教育教学结合在一起就是一个活教材,作为一名少数民族的音乐教师更有责任把少数民族的音乐进行传承与保护。现代科技的飞速发展和流行音乐对少数民族音乐有不小的冲击,传统音乐摇摇欲坠,作为音乐教师又责任在教学工作中多给学生传授这方面的知识,让他们保护好自己的文化遗产。

通过学习使我意识到要对少数民族音乐进行传承和保护,就必须把学校作为传承音乐的基地,政策搭台,学校开设地方课程,把传统的少数民族音乐合理的'带入课堂,并提高自身发展意识与能力,促进主动参与合作互动,把在不同背景中风格各异的文化深入浅出的深入到平时的教育教学活动中。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以此为动力,不断摸索进取,为传承和保护传统音乐贡献自己的力量。

中国少数民族音乐课件

音乐风格。

教学重点:了解祖国多民族的音乐特色,并且在歌曲的学习中感受彝族歌曲的风格。

教学难点:让学生用最好的声音唱出歌曲的特点。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准备:课件、自制打击乐器,课前收集民族音乐并能够哼唱和表演。

教学过程:一、师生问好。

请你们用最美的声音和老师问好,注意姿势正确。

今天早上我丛家里来到绿树环抱的澄江小学,感觉非常的清新,请你们跟着我一起深呼吸吧!(深呼吸,不耸肩,气息下沉。)。

二、引入。

同学们,我们的祖国幅员辽阔,一共有多少个民族?(56个)你知道有哪些少数民族吗?

学生进行交流,回答。

三、四川凉山(彝族)。

1、引入:在四川凉山,有一群年纪和同学们差不多的彝族儿童,正哼着优美的旋律向我们走来,请你们也和他们一起哼唱这优美的旋律嘛!

2、出示音乐旋律:

·1=g4/422712—|171750|555232|57210||。

·1=g4/4712175|232175|2255712|122170||。

请我们同学们分成两组来和他们一起来完成吧。

4/4x—x—||。

3、彝族的同学们请大家一起演唱彝族儿童歌曲《星星和灯光》。请大家来跟着音乐一起来学学吧!

·出示歌曲内容,让学生观察歌曲的曲谱,发现视唱中的旋律和歌曲中的部分旋律是一样的。

·播放歌曲《星星和灯光》,老师引导:彝族的孩子们要唱给孩子们听一听,咱们应该尊重他们,希望大家仔细听音乐,感受彝族孩子们唱歌时候的心情,也可以小声地跟着音乐一起哼唱。

·老师范唱:这首歌曲真好听,陈老师也想来试试。请你用上自己的耳朵,听听陈老师唱得怎么样?然后给老师评一评。

(老师弹琴唱,唱完后学生评)。

·请大家再跟着音乐一起哼唱歌曲,看看还有哪些地方唱出来比较困难的,我们共同解决!

学生跟琴唱,老师伴奏。

·(学生提出自己唱得不够好的地方,教师和学生一起纠正唱得不理想的地方)。

·来,让我们大家分组练习吧。(分组演唱,教师提醒学生注意声音的优美和处理好歌曲的情绪:活泼、高兴。)。

·光有演唱还不够热闹,请大家用上自己准备的打击乐器来为我们的歌曲进行伴奏吧。

4/4拍歌曲的强弱规律是什么?

塑料瓶节奏为4/4xxx0||。

竹筒节奏为4/4x—x—||。

伴奏的声音一定要轻。

请你用最合适的声音唱出高兴的心情来。

a、东北方向(朝鲜族)。

中国结教案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每个幼儿心中都有一颗美的种子。幼儿艺术领域学习的关键在于充分创造条件和机会,在大自然和社会文化生活中萌发幼儿对美的感受和体验丰富其想象力和创造力,引导幼儿学会用心灵去感受和发现美,用自己的方式去表现和创造美。"中国结是中国特有的民间手工编结艺术,它身上所显示的情致与智慧正是汉族古老文明中的一个侧面。是由旧石器时代的缝衣打结,推展至汉朝的仪礼记事,再演变成今日的装饰手艺它以其独特的东方神韵、丰富多彩的变化,充分体现了中国人民的智慧和深厚的文化底蕴。为了让幼儿更好地了解这一文化瑰宝,我设计的大班美术欣赏活动《中国结》。

1、欣赏中国结的美,感受中国结丰富多彩的变化,萌发民族自豪感。

2、愿意和同伴分享、交流自己喜爱的中国结和美感的体验。

3、学习编简单图案,享受成功的快乐。

让幼儿欣赏中国结的美,感受中国结丰富多彩的变化。

引导幼儿萌发民族自豪感。

幼儿知识能力的准备:对中国结意义的简单了解环境布置的准备:收集各种中国结悬挂起,布置成一个展览厅活动材料的准备:每位幼儿一段40厘米长的红绳中国结实物若干活动过程:

1、教师以导游的身份带领幼儿参观中国馆。

现在我们所处的位置是中国馆。这里有许多美丽艺术品,这些艺术品是我们中国特有的,是我们中国人自己编制的,都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让我们大声说出它的名字:"中国结"。

2、引导幼儿欣赏中国结,感受中国结丰富多彩的变化。

2、你看到了什么形状的中国结,它是什么颜色的?

3、你最喜欢的是哪一个?喜欢它什么地方?

4、你还在什么地方见过中国结?你觉得它表达的是什么意思?

小结:中国结不仅造型优美、色彩多样,代表着中国的传统文化,而这些,例如"吉庆有余"、"福寿双全"、"双喜临门"、"吉祥如意"、"一路顺风"与中国结组配,都表示热烈浓郁的美好祝福,是赞颂以及传达衷心至诚的祈求和心愿的佳作。

1、我们今天欣赏了这么多的中国结,小朋友想不想自己动手做一个?

2、让我们一起来学一学:线向逆时针方向绕个圈,压、挑、压,往下穿出中心压住,顺时针4次,逆时针5次,绕好拉紧整理。

3、展示自己制做的中国结延伸活动今天我们参观了中国馆了,欣赏了许许多多美丽的中国结,知道中国结是我们中国特有的民间手工艺术品,它美丽神奇,丰富多样,蕴涵着美好的意义。在民族文化共享的今天,中国结也走上了世界文化的行列,深受大家的喜爱,国内国外都有它的影迹,它是我们民族的骄傲。中现在让我们把亲手制作的中国结送给小班的弟弟妹妹们。

艺术是人类感受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重要形式,也是表达自己对周围世界的认识和情感态度的独特方式。为了创造条件让幼儿接触多种艺术形式和作品。本节课我利用导游的身份带幼儿参观中国馆,让幼儿欣赏各式各样美丽的中国结,让幼儿知道中国结是我们中国特有的民间手工艺术品,它美丽神奇,丰富多样,蕴涵着美好的意义。现在谈谈自己的感受:

1、充分激发幼儿表达、表现的兴趣。

在本次活动中,教师以导游的身份带领幼儿参观中国馆,充分的激发了幼儿的兴趣,让幼儿都全身心地投入到活动中来。

2、整个活动真挚、感人,情感目标达成度高我把这种感受融入到我的活动中,孩子们也受到了感染,通过很巧妙地将创设情景"到电视台录制节目"到幼儿体验故事角色,在故事情节变化中情感得到升华。

3、活动环节清晰、顺畅整个活动共分三个环节:情景导入--欣赏各种各样的中国结,--分享、交流--说一说自己喜欢的中国结,感受中国结的美,学习编制简单的中国结--体验成功的喜悦;延伸活动--进一步认识中国结,萌发民族自豪感。活动环节清晰、紧凑且层层递进,幼儿很快被带入到活动中来,活动的兴趣高。

1、制作中国结有一定难度,有些幼儿不能独立完成,需要教师的帮助,才能完成作品。

2、让幼儿从欣赏美丽的中国结上升到萌发民族自豪感需要教师的提示。没有很好地潜移默化渗透进入。

中国少数民族音乐教案

1、蒙古族民歌《辽阔的草原》2、藏族民歌《酒歌》。

3、乌孜别克族民歌《一杯酒》4、苗族民歌《歌唱美丽的家乡》。

“感受体验音乐的民族文化特征,认识理解音乐与人民生活、劳动习俗的关系”,是《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在《音乐鉴赏》模块中的一项重要学习内容。本课是湘版《音乐鉴赏》模块中的第三单元(音乐与民族)的第一节内容。这节内容以中国少数民族的民歌为切入点,在音乐鉴赏和探究活动中,不但让高中学生进一步体验我国不同民族民间音乐的风格特点和韵味,而且能对少数民族音乐文化进行初步的研究,树立平等、多元的文化价值观。

本课介绍的六首音乐作品分别为蒙古族、藏族、朝鲜族、维吾尔族、乌孜别克族、苗族等少数民族常用的歌曲或乐曲,都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典型性。因作品较多,可选择《辽阔的草原》、《酒歌》、《一杯酒》、作为重点鉴赏的曲目,选择部分较为熟悉的本地民歌作浏览性欣赏。

1、知识与技能目标:能认真听赏本课的音乐作品,辨别本课不同地区的地理环境和民风民俗对音乐作品不同特点的影响,并简单了解本地的民族音乐。

2、过程与方法目标:(1)能积极参加小组讨论,探讨部分音乐作品中的民族风格是如何表现出来的,并与全班同学一起交流、归纳。

(2)能独立搜集我国少数民族人文、地理、风俗等方面的文字、图片、音像资料,在班上交流介绍或演唱、演奏,加深对音乐与人民社会生活、劳动习俗等关系的了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在拓宽音乐视野的基础上,能够理解和尊重多元文化正视民族音乐。

1、聆听体验《辽阔的草原》、《酒歌》、《一杯酒》。2、理解音乐作品的音乐特点。

聆听体验法、对比听辩法、讲授法、演示法、练习法、讨论法等。

:一课时十、教学过程:

《大中国》教案

1、尝试根据图谱用乐器,看指挥演奏乐曲《大中国》。

2、激发幼儿用打击乐器演奏的兴趣,体验合作演奏的乐趣。

3、增强幼儿热爱祖国的热情。

录音机、乐曲《大中国》、乐器人手一件、音乐图形谱。

一、听音乐与思考

1、幼儿听音乐律动进入活动室。

2、复习歌曲《国旗红红的'哩》

(1)幼儿听乐曲前奏猜歌名,复习演唱一遍。

(2)引导幼儿唱准切分音。

3、复习歌曲《大中国》

(1)师:今天王老师带来了一首好听的歌曲,请你们仔细的来听一听这是什么歌曲。

(2)幼儿听《大中国》的乐曲。

(3)师:这首歌曲叫什么?你觉的这首歌曲听上去怎么样?它是几拍子的?

(4)二拍子有什么特点?(教师出示节奏图谱)

师:这张图谱画的是什么?代表什么意思?

我们可以用什么动作来表示?

二、利用乐器演奏乐曲

1、师:乐器朋友也想跟你们一起做游戏,你们愿意吗?

教师出示小铃,铃鼓,还有圆舞板。请幼儿说出这些乐器发出的声音,并让幼儿用乐器进行节奏练习,体现二拍子的强弱特点。

2、幼儿看图谱进行乐器演奏

(1)师:刚刚小朋友是看老师的指挥进行的演奏,现在我们再来试试看着音乐图谱进行演奏。

(2)教师出示音乐图谱,请幼儿讲述图谱上的图示所表示的乐器。

(3)幼儿看图谱演奏一次。

3、你们想换一种乐器来表演吗?

幼儿交换乐器,再次合奏乐曲。

三、结束活动:舞蹈《爱我中华》

师:我们56个民族都是朋友,我们来跳个舞吧。幼儿集体进行舞蹈,并学习合作舞蹈。

我发现了这样的现象:当教学生课本上的内容和学唱课本上的歌曲,学生总不能认真上课,甚至有的学生表现出非常厌烦的神情;而当我偶尔唱些流行歌曲时,学生则表现出极度的热情,在音乐课上不认真唱歌的学生也来凑热闹。这种情况下,我便想把课外流行歌曲引入课堂教学。恰巧,我们音乐教材上的第一课欣赏内容中就有《大中国》这首歌曲,我认为,课外流行歌曲是教材的有益补充和提高,对音乐教学有一定促进作用。

一、有些流行歌曲可以形象地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思想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一环,音乐教学可以形象地利用歌曲形象地进行思想教育。在音乐课上,我让学生聆听《大中国》,学生很多都会演唱了,于是就跟着音乐唱了起来。之后我问他们这首歌曲重主要是歌唱什么的?学生很快就答出是歌唱我们伟大祖国的。我便乘机开导他们:“看来我们歌唱祖国的歌曲也不一定都是那些老掉牙的歌曲啊,刚才这首不就很好听吗?”从课后的学生议论来看,效果好于以往的音乐课。

二、课外流行歌曲可以提高学生的兴趣,也可以提高学生鉴赏能力。

“兴趣是成功的一半”,这句话一点不假。如果没有兴趣,不管干什么也无论怎样去干,也得不到预期效果。教材上的歌曲虽动听,但总唱难免会有些厌烦;而流行歌曲则以其新鲜的感觉吸引人,使学生能积极且精神饱满地去学习,如果在这个状态下讲授一些重点内容和知识,复习一些常用的理论是能事半功倍的。在学生音乐鉴赏力还不高时,可以利用一些流行歌曲进行欣赏教学,让学生积极参与,当学生欣赏能力有所提高了,能以饱满的热情参与了,再欣赏教材中的重点曲目,这样形象地进行欣赏教学,学生就会稳步提高欣赏能力了。

三、流行歌曲可以拓宽知识面,也可对接受能力快的学生进行培养。

教材上的内容虽比较全面,但对于音乐这一大的范畴来讲,其范围过于狭小,适当地引入一些流行歌曲教学,可拓宽知识面,拓宽学生视野。引入一些流行歌曲进行教学也是音乐教学的必然趋势。如果死抓住教材不放,那些接受能力快的学生就容易被束缚住,发挥不出他们能发挥的水平,也发展不到他们应该发展的程度,那么,对于教者来说也就会有误人子弟之嫌了。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就要给学生加入一些课外内容,使他们更好地发挥自己的潜能。

总之,在音乐教学中适当引入流行歌曲进行教学有着多种的益处,会给我们的音乐教学带来很大的促进作用,大家不妨一试。

《大中国》教案

3、按自己的意愿选择乐器,看指挥协调的演奏乐曲。

物质准备:

1、打击乐器―手摇铃,碰铃,沙锤,沙蛋,圆舞板,铃鼓和双响筒若干。

2、音乐伴奏,乐曲的节奏图谱。

3、人手彩带两条。

经验准备:已学会舞蹈《大中国》

一、复习舞蹈,熟悉旋律。

全体幼儿一起跳《大中国》

(1)师:小朋友们,还记得我们上一次课学习的舞蹈《大中国》吗?我们一起来跳出来吧!

二、初识图谱,巩固节奏

(2)老师注意观察了一下我们大家拍手的节奏有的不统一,那我们现在就来看看

(3)我们先来看我们高潮的地方,舞蹈动作是怎么做的啊?这个舞蹈动作给你一种什么感觉呢?我们可以用什么手势来解决?那我们就用飘着的彩带来表示延长的动作。

(4)那我们的图谱上还有什么呢?老师现在用手指到哪里,你们就跟我一起拍手,老师要是指的快,那我们拍手的速度也要快。

三、观看图谱,指挥节奏。

教师引导幼儿根据图谱再次练习用手拍节奏。教师指挥幼儿分组拍手来演奏《大中国》。

(1)师:我们来跟着音乐一起来用手打节拍吧!

(2)师:现在啊,老师想当一次小指挥,老师指到哪里,哪里的小朋友就拍手。

四、选择乐器,探索合奏。

幼儿按意愿选择乐器,在自主看图谱的基础上边听乐曲边用乐器演奏。教师指导幼儿进行练习,即根据图谱上的乐器标记演奏相应的节奏。教师请幼儿交换乐器,师生共同演奏乐曲"大中国"。并请剩余的同学给《大中国》伴舞。

(1)现在,先请小朋友来玩一玩我们的乐器,再来看看我们可以怎么用他们来演奏。

(2)这首歌曲高潮的地方比前面要更加高昂,所以我们可以用哪种乐器呢?

(3)那现在,我们就用我们选好的打击乐来演奏一次吧!

(4)老师又要变成小指挥啦,指到哪里哪里的小朋友就来演奏,再来几个小朋友来伴舞。

中国流行音乐中的民族音乐元素探讨论文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在其五千年的漫长历史中,创造出了光辉灿烂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从精神意义上说是民族情感和理想的载体,详细内容请看下文浅谈中国当代艺术中的传统文化元素。

同时又具有广阔的覆盖性,对亚洲乃至全世界的文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文化方面的成就更影响持久,这些文化都是人类的宝贵财富。与此同时,随着技术迅速的发展和全球市场化的扩展,世界各地区包括中国的地域固有文化也在逐渐地消失。而地域文化是在一定地区的自然、风土、生态等基础上经过长时间历史积聚形成的特定的一种“记忆”。这种“记忆”对中国当代艺术的创作心理、创作内容、创作形式都具有极为重要的影响。

中国当代艺术不管形式如何,材料为何,其中或多或少都蕴含着中国的传统人文哲学思想,其中最主要的包括老庄哲学、魏晋玄学及儒释道哲学。中国当代艺术是用一种新的语言形式去表现最为传统的哲学思想,而中国的传统文化也得以以一种新的面貌出现在世人面前,中国当代艺术使中国传统哲学得以传承和延续,而中国传统文化也使中国当代艺术具有了独一无二的地域性、民族性。

儒、释、道哲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三大支柱,千百年正是来儒释道哲学滋养着中华民族,三者互相影响、相互融合。儒指的是孔子开创的学派,是中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道教是东汉末年由张道陵根据《老子》《庄子》创立的,魏晋玄学和宋明理学都揉和了道家思想,道家思想是中国特有的哲学思想;释是印度净饭王儿子乔达摩悉达多创立的宗教,是世界四大宗教之一,佛教传入我国受到了道家思想的影响,禅宗思想作为佛教的一个宗派也受到庄子思想的影响。

老庄哲学的精髓在于具有以退为进、以弱胜强、以柔克刚、以小制大、四两拨千斤……提醒人们应当领悟到:不要总是以常人的思维行事,比如,以大制小、以强胜弱、一把钥匙开一把锁……的方法,这不是妙法,而是常人的拙法,凡事应当尽量追求四两拨千斤、以退为进、以弱胜强、以柔克刚、以小制大……这才是妙法。老庄的智慧在当代艺术家的很多作品中有极强的体现。比如徐冰,在他的作品中表现出来的游戏感,显示了这位艺术家的机智、幽默,及超出常人的观察力和创新能力,在他的每件艺术作品都有一种很强烈的老庄哲学的智慧。比如《地书》,全书的编著历时七年,徐冰经过七年的材料收集、概念推敲、试验、改写、调整、推翻、重来,通篇没有一个文字,书中全是用各类标识语言和符号描写,妙趣横生地记录下现代城市白领一天二十四小时的典型生活。这是一本在任何地方出版都不用翻译的书,无论哪种文化背景,讲何种语言,只要有当代生活经验的人,就可以读懂。其实书中的各种符号是充斥在我们生活的各个角落,是我们都习以为常的,然而徐冰能将这些最普通的符号连贯成一个情境,机智、幽默、准确。还有他的作品《凤凰》,是他鲜有的公共艺术作品,作品采用的是建筑业的废料,一堆建筑垃圾构成了带有中国汉代特色的凤凰形象。用最低廉的材料来创造美好的形象是中国民间艺术的特征,例如农民画、木板年画等等,然而作者正是希望通过这种材料属性造成一种形式上的比较,粗糙低廉反衬高贵与辉煌。

中国民族音乐论文【】

:新疆民族音乐文化资源丰富,但随着社会进步,文化生态的改变,民族音乐的传承发展呈现出失去文化空间,传承人后继无人等状况。对此,要从文化生态学的角度认识分析,接受民族音乐文化随社会变迁而变迁的规律,尊重传统,允许改变,包容创新,才是民族音乐传承发展的正确态度和做法。

:新疆民族音乐;传承;发展;文化生态学。

文化生态学起源于20世纪50年代,“由美国人类学家j.h.斯图尔德提出,是研究文化与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是文化学和生态学的一门交叉学科,是就一个社会适应其环境的过程进行研究,它的主要问题是要确定这些适应是否引起内部的社会变迁或进化变革。但是,它还结合变革的其他过程来分析这些适应。文化生态学理论普遍认为,文化并不是受某一因素的直接影响而产生的,而是在多种复杂的变量的交叉影响下出现的。”[1]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经济加速发展,而农业文明被工业文明的取代则导致了农耕文化的日益破坏,原本与农耕文化相适应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也随之发生急剧变化,致使我国传统文化,尤其是少数民族音乐文化的生存,受到极大威胁。随着西部大开发、经济大发展的进程,新疆民族传统音乐文化生态也发生着巨变,很多音乐形式因不能适应环境的变化而正在消失。从文化生态学角度来看,文化是人与自然协调的产物,特定的历史时期所形成的文化必定呈现出特定的民族、地域、历史等风貌,在一定的历史时期,一定范围内创造的具有生态适应性特征、各种元素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一种文化方式和文化状态。

生产劳动是人类赖以生存发展的物质基础。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快,人们赖以生存的固有生产劳动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导致生活习俗也发生了根本性改变。而原生态民歌与人们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那些以特定的生产劳动为依托的一些民族特有的传统音乐体裁,由于生产方式的改变而失去了其继续生存的根基,如新疆库车地区,人们在生产劳动、日常生活中即兴编创的歌曲,如《犁地歌》《割麦歌》《麦场歌》《赶车歌》等多为散板,篇幅短小、节奏自由、气息悠长。据当地人反映,这些劳动歌曲和生活习俗歌曲在20世纪90年代以前还比较盛行,但随着生产方式和生活习俗的改变,特别是90年代以来传统的耕作方式为现代化耕作技术所取代,如今能够演唱生产劳动歌曲和生活习俗歌曲者已凤毛麟角,只有少数60岁以上的老人能够演唱两三首犁地歌、割麦、赶车歌,中年人能够演唱一至两首歌已实属不易,年轻人基本不会唱,生产劳动歌曲已濒临灭绝。作为无形遗产的传统音乐,载负于有形的人而存在。传承人老龄化却后继无人的现状,是目前新疆少数民族音乐保护与传承工作中所面临的最严峻问题之一。特别是70岁以上的传承人,他们昔日所经历体验的音乐记忆以及所持有的精绝技艺,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被尘封,永久锁定在他们的脑海里。而40岁以下的年轻人,受现代生活环境的影响,以及价值观的改变、母语的缺失,使得他们不能承袭祖辈留下来的音乐遗产。新疆传统民族音乐不能为当地的年轻人带来丰厚的经济收入,另有现代传媒技术的发展和传播,年轻人更愿意接受外来的流行音乐。审美观念的不同和变化,本民族传统音乐已经无法吸引年轻人,因此传承面临后继无人的危险境地。

从文化生态学的角度认识新疆民族音乐现状,民族音乐文化的变迁是随着其赖以生存的人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以及自然生态环境的改变而改变,一味地保护、传承民族音乐的原生性,实则是有违社会发展规律,有违文化与环境相互适应关系规律的。少数民族音乐原本以自然传承的方式生存于民间,现代社会原有的传承方式和生存机制逐渐被边缘化,一少部分少数民族音乐在转型过程中逐渐适应了现代社会,能够将文化资源直接转化为经济效益,凭借市场完成自身的延续传承和发展。但更多的民族音乐资源虽然有很高的文化价值,但是却难以与市场结合,在民间传承中优胜劣汰。因此与时俱进、不断发展应被认为是保护遗产的正确方式,发展可以不断出新,保护则应当尽量追求其原真性,音乐功能可以转型,但音乐形态本身不应发生太多改变。民间的自然传承也应当尊重传统,努力把握民族音乐文化中的精华,同时也容许在传承过程中有部分的改变,如传统音乐与西方流行音乐结合的新兴的民族音乐种类,也逐渐走进民间生活,而这恰恰是适应环境的表现,因此需要对其以包容的态度。这样,一方面增强民族音乐适应现代社会环境,激发其自身的创新能力,另一方面尽量保持原有的音乐样态,跟随文化生态环境而逐渐变迁。旧的传统不会被原样重复,新的环境又会使新模式不断加入进来,所以文化只能是一个开放、流动和与时俱进的体系。过去,我们孤立的看待传统文化,我们认为传统与现代是对立的,实际上,在当今世界里,往往是现代里包容着传统,传统里也融入了现代。“传统是一条河流”,在文化与社会环境相适应的过程中,传统也在日渐更替,因此对于新疆民族传统音乐的传承发展,适应社会发展,适应文化生态环境才是可寻规律。

[1]崔明昆。文化生态学的理论与方法[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xx,05.

[2]周明甫,金星华。中国少数民族文化简论[m]。北京:民族出版社,20xx.

《中国娃》教案

1、知道升旗的礼仪,增强尊敬国旗、爱护国旗的责任感,有做小小升旗手的光荣感。

2、喜欢欣赏并初步了解京剧,乐于尝试用语言、演唱、绘画、动作等形式表达自己对京剧的感受。

3、合群、开朗、积极主动地参加幼儿园的活动,并从中感到快乐。

4、能积极主动参加幼儿园的各项活动,并从中感到快乐。

第一周

科学:热带的树美术:天安门

社会:首都北京音乐:大中国

语言:我最爱祖国美术:水果

数学:各地娃娃到北京健康:我会用筷子了

第二周

科学:聪明的中国人美术:京剧脸谱

社会:祖国的标志音乐:国旗红红的哩

语言:我们的祖国真大音乐:京歌:乌龟赛跑

数学:分小鱼健康:玩棒

第三周

科学:祖国大家庭美术:我喜欢的名族服装

社会:马背上的名族音乐:我们的妈妈是中国

语言:摇篮美术:菊花

数学:来了几个好朋友健康:危险的河

1、建构区:将各种形状的积木、祖国的著名建筑物的图片,布置张贴于区角中。引导幼儿合理使用建筑材料,练习搭天安门、长城等建筑。

2、美工区:提供各种质地的彩色纸、剪刀、糨糊等,引导幼儿学习制作拉、彩带等装饰物,装扮国庆教室。

3、科学区:引导将收集来的各种祖国特产,按特产的地域、材料和质地进行分类,布置祖国特产展。

环境与资源

1、布置与主题相关的环境。教师和家长,幼儿共同收集有关祖国的图片,照片,录像带,实物等。布置“我游祖国”,“祖国特产”等专栏。

2、收集有关少数民族的服饰、装饰物、图片和食品等,举办民俗展览会,创设民族歌舞欣赏等。

3、组织“看家乡”活动,发现家乡的显著变化,从中体验祖国建设的新成就。

1、结合“中秋节”开展品尝月饼、赏月、说故事等系列活动。

2、结合“迎国庆”开展系列庆祝活动,如“布置节日环境、升旗仪式、庆祝会等。

3、有目的,计划地开展散步、参观、看录象等活动,如看家长,全面了解祖国的古代发明,优秀文化及现代化建设,萌发从小学好本领,长大建设祖国的愿望。

中国民族音乐课心得体会

中国民族音乐是一门独具特色的课程,其学习内容涵盖了中华民族的传统音乐文化和民间乐器艺术,丰富了我的文化知识。在这门课程中,我获得了许多新的体验和感悟,下面我将分享我的学习心得体会。

在进入中国民族音乐课堂之前,我对这门课程的了解仅限于一些古代音乐的知识。但在学习过程中,我发现中国民族音乐不仅仅是指古代音乐,还包括了各个历史时期的音乐,如汉唐乐、宋词元曲、京剧、民间音乐等等。此外,该课还介绍了许多民族乐器,如二胡、琵琶、古筝、笛子等。通过了解这些音乐和乐器,我开始了解到中国民族音乐的多样性和深厚的文化内涵。

中国民族音乐在节奏、旋律、表达方式、演奏技巧等方面与西方音乐有很大的不同。学习中国民族音乐的过程中,我深深感受到她所带来的独特的美感。在上课时,老师演奏的二胡曲《二泉映月》、《梁祝》等,令我感受到了驰骋天地、慷慨激昂、柔情似水等不同的情感。各种奏法表达了各种不同的情感,令人真切地感受到了中国民族音乐的美妙。

第三段:了解中国传统文化。

中国民族音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通过学习它,我了解到了许多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容。例如,孔雀东南飞这首琵琶曲,从曲调上寓意中国优美的风景和常人追求美好的心理;赛马这首民间曲目,表现出冷峻的北方气氛,传递出中国传统文化上对于马匹的友好和喜爱。总之,通过中国民族音乐的学习,我对中国的传统文化有了更多的认识和了解。

第四段:体验中国音乐文化的独特价值。

中国民族音乐在艺术上有其独特的价值。在音乐形式上,她是一种促进文化传承的工具,它能够通过音乐方式传达中国的传统文化和文明内涵。在执行方式上,中国民族音乐重视生命和自然,她的演奏基础是人的身体和肌肉,通过手和腕的协调方式、发声的速度和力度等来传达其中的音乐内涵。中国民族音乐弘扬中华民族精神,表述中华民族古代的思想和哲学。

中国民族音乐虽然课程在学校教育中出现的时间不长,但从它带来的独特价值看,是富有前途与未来的。随着经济不断发展,中国民族音乐在一些中外交流中不断被开发和运用;在文化传承中,她进一步推动中华民族文化的百花齐放、中华民族精神的传承发扬;在艺术创作中,中国民族音乐为策划文艺节目提供了丰富的音乐资源。今天,创造新的音乐艺术形式、拓展新的音乐市场、培养新一代的音乐才能,中国民族音乐在未来的价值将更加显著。

综上所述,学习中国民族音乐,增长了我的文化知识,进一步加深了我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更让我意识到中国民族音乐的独特价值,这将永远是我学习生涯中珍视的经历。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