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课程工作总结(优秀13篇)

时间:2023-12-16 18:29:30 作者:灵魂曲

在工作中,总结是重要的环节之一,通过总结我们可以发现问题、整理经验,并在后续工作中加以运用。通过阅读优秀的月工作总结范文,我们可以对自己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借鉴。

课程工作总结

1、领导身先士卒,参与课改实验。

开学初,我校就成立了以校长、副校长、教导主任为核心成员的课改实验领导小组,研究并制定了课程改革实施方案、实验计划,建立了领导干部听课、研讨制度。在平时的工作中,他们身先士卒,深入课堂,与实验教师面对面的交流与研讨,指导教师领会各学科课程标准的理念和教材的编写特色,共同研究教学改革问题,特别在使用新教材问题上,给予教师具体的指导,使实验教师敢于怀疑教材,敢于增减教材,并每月指导教师上一节研究课或观摩课,加强宏观调控。在校领导积极参与、具体指导和耐心帮助下,广大实验教师焕发了极大的改革和创新的热情,使课程教材实验工作积极稳妥地推进。

2、加强师资培训,提高教师素质。

(1)精心选拔,做好岗前培训。

暑假期间,我们精心挑选一些有教学经验、善于研究的中青年骨干教师担任一年级各个学科课改实验任务,并派他们参加区级课改实验教师教材培训,做到了“先培训,后上岗,不培训,不上岗”。使教师们对新教材、新课标、新理念有了初步的认识,促进了实验教师运用新理念,使好新教材,研究新策略,为课改的顺利进行起到了抛砖引玉的导向作用。

(2)重视学习机会,及时了解课改的最新研究动态。

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对实验教师及其他教师进行新课程教改理论、新课程方案、及课程标准进行理论培训,及时掌握课改的最新信息与方法。我们还按时组织实验教师参加市、区级的各种培训、听课研讨活动,学习、借鉴他人的优秀教学经验,应用于自己的课堂教学,不断提高改革意识和教学水平。

3、定期召开实验教师经验交流会。

课程教材实验是一件十分艰巨和复杂的工作,光靠教师“单枪匹马”难于取得成功,需要有许多人合作,才能打开局面。因此,我们要一方面重视依托课改专家的指导,一方面要求各实验教师加强合作与交流,发挥团队精神,共同攻关。每月我们按时召开一次试教体会或研讨活动,让每一位教师都有述说困惑的机会,都有充分发表自己见解的机会,都有展示自己成功的机会,在互助中不断迸发出智慧的火花。

4、大力倡导反思,不断积累体会、经验和材料。

反思如同前行路上的驿站,休整再出发才能精神百倍,方向正确。积极撰写反思型教学案例,不断地记载和积累实验工作中的体会、经验和资料,有利于实验工作的深入进行,有利于不断提升从事实验教学者的理论水平和教学能力。全体实验教师每月撰写一篇教学案例,尤其要认真写好课后小结。看成功之处,记下创新“亮点”;找不足之处,写出改进之法;想应做之法,留下瞬间感悟。

近一年来,我校通过以上这些行之有效的实验措施,扎扎实实地进行了课改实验,在全体实验教师的努力下,取得了初步成效。

1、教学观念上有所转变。

新课程、新教材促进了所有参与实验的干部、教师教学思想的转变、教学观念的更新。越来越多的教师逐步认识到新世纪的教育,是以学生的需要和利益为依据,以促进学生全面、主动、多样化发展为目的,是以人为本的教育,是以人的发展为本的教育。

经过一年的探索,通过与实验教师交流、沟通,与学生座谈,并通过大量的研究课、跟踪调查等反馈的信息,我们感觉到参与实验的教师们的教育观念正在发生着细微的变化。树立了“人才多样化,人人能成才”的人才观,树立“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教育质量观,认识到要为学生营造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为学生的发展创造宽松条件;注意到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角色地位的转换,教师更多是成为学生学习的观察者、设计者、帮助者,师生更多成为民主、平等、和谐、亲密的朋友关系;注重学生的学习状态和情感体验,能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已有的生活体验,开展多种实践活动,让每个孩子都成功;注意通过教学方式的转变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倡导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开始注意不同层次学生的发展,尊重学生独特的个性。随着新课程教材实验的稳步推进,新课程倡导的素质教育观念,不仅被教师们接受,并且开始融入课堂教学改革之中,正在影响并引导着教师行为与教学实践发生深刻的变化。

2、教材的使用上有所创新。

21世纪基础教育课程教材立足于“为了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充分发展”的价值取向,将学科内容与儿童、生活、社会有机地联系、整合,教材内容变得综合化、情趣化、活动化、情境化、生活化。教材的编写为教师对教材的再创造留有很大的空间,教师在使用教材时有很大的自主权,可以根据学校和学生发展实际,对教材内容进行增、调、换、融,从而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如:《寻找秋天》这一内容在语文、美术两个学科都出现了,为了便于教学,二位教师把这同一内容放到一天来完成,首先语文教师带领学生到校园内去看一看,找一找,领略一下秋天的美景;然后再由美术教师指导学生把看到的美景画下来,进一步感受秋天的美;最后语文教师又指导学生们津津有味地去读秋天、说秋天。这样的教材重组、整合,拓宽了教材的发展空间,挖掘了教材的个性内涵,还原了教材的生动本色,学生也从这种开放的教学氛围中获益最多。

3、学习方式的研究上倡导自主、合作、探究。

新世纪课程改革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为基本理念,力求使学生在责任感、自主学习与生活能力、创新意识与创造能力等方面有卓越的表现,努力追求创造相对宽松的发展环境,构建开放的基础教育体系,倡导学生在选择中学习选择,在尝试中学会负责,在参与中发展自我,强调教育教学与生活及社会实践相结合,使学生更主动、更自觉、更活泼、更多样地学习,把课堂与社会,把课堂与家庭结合起来,在更大更广的天地中获得发展,全面尝试新的学习方式。许多实验教师在学生学习方式的研究上,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充分的自主性,以我要学的状态投入学习。为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根本改变,老师们做出了许多有益的探索,迈出了可喜的一步。

比如:李秀梅老师在数学教学中倡导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在动手实践中学习,在模拟情境中学习,在合作交流中学习;李冬梅老师的英语课让学生在听、说、唱、游活动中学习;沈振老师的美术课让学生在说说、看看、做做、玩玩、画画的活动中感受、体验造型活动的乐趣,潜移默化地受到美的熏陶。

4、教育资源的'利用上树立新的资源观。

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是保证新课程实施的基本条件。学校和教师应该成为课程资源开发的重要力量,教科书不应该也不可能成为唯一的课程资源,课堂也不是唯一的学习场所,要树立全新的、大的课程资源观。

(1)积极开发利用学校设施资源。

学校的图书室、专用教室、教学设施、设备、计算机房、校园内的各种花草树木等都是我们进行课程教材开发的重要资源,我们采取有效的管理,让这些资源真正“动起来”、“活起来”、“用起来”,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价值和作用。如:为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规定关于课外阅读和背诵优秀古诗文的“量”,为了达到这个“量”,我们利用图书室,分班按周进行借阅,提倡学生广泛阅读,并采取自愿原则,鼓励学生购买《小学生必背古诗词》,把开展优秀古诗文诵读活动作为我们的传统活动。同时,通过讲故事、演讲、征文、读书知识竞赛、口头作文比赛等形式使学生养成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的习惯。

(2)善于学会发现、利用学生资源。

新课改强调教师要积极开发、利用课程资源,而有些课程资源就在我们身边,关键是我们要学会发现和利用。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也是一种可贵的课程资源。如:李秀梅老师在教学“元、角、分”的认识时,就善于把学生已经掌握的和能够发现的信息作为课程资源,首先教师让学生调查生活中的“元、角、分”,再让学生在课堂上介绍自己的调查结果。学生在发言时不仅能从人民币上的阿拉伯数字辨认人民币的面值,认识国徽及人民币上的人物,知道了元、角、分之间的进率,而且还认识了防伪线、防伪标志、盲点,以及有关人民币辨别真伪的知识等等。学生了解到的信息既涉及教材上有关“元、角、分”的知识,也涉及教材之外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有关知识,丰富了教学内容,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1、优生发展与扶持学困生的关系。

新课程的一个重要特征是改变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的局面,实行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大量的课堂时间让学生质疑、讨论、交流、评价,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动性,合作交流的互助性,探究未知的开拓性得到有效发展。然而实践证明,这种学习方式要求学生有一定的学习基础与个性品质。优生具备这一条件和要求,质疑时,他们是发现者;合作讨论时,他们是组织者;发言交流时,他们是代表者,他们的潜能得到良好发挥。而学困生因为基础的薄弱,参与性、主动性的欠缺,思维的敏捷性、深刻性稍逊,往往总是落后优生半步,常常是问题刚想到一半,结果已被他人得出,无形中失去了思考、发言、表现的机会,在一定程度上被变相剥夺了学习的权利。教学中应充分认识、研究这一现象,格外注意呵护学困生,想方设法为其提供学习的机会,扶持他们的发展。

2、鼓励肯定、保护自信与客观求是、坚持科学的关系。

新的理念要求课堂教学是民主平等的对话过程,要求教师要想方设法激励孩子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要加强积极的强化,要形成乐学的氛围;要设法利用学生的注意力,要舍得夸奖学生。老师们为此很尽心,课堂风貌也有了很大的改观。但也发现有的课堂上“你真棒”、“好聪明”不绝于耳;画笑脸、奖红旗不厌其烦;抚脑袋、牵握手甚是入情。可老师的热情并不总能引起学生的共鸣,原因何在呢?其实表扬、鼓励作为教育激励学生的一种手段,并非一用即灵,凡用皆灵。表扬要适度,要因人而异,要讲究方式,要让学生感到,老师的微笑、点头、赞许是一种崇高的精神奖赏,要做到该表扬的决不吝啬,该高歌的决不低调,该委婉的切忌过露。新课程要求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提倡学生多角度有创意的理解。我们既要注重人文性,关注人的情感个性,又要坚持科学性,实事求是,揭示真理,做到科学与人文的整合。

1、进一步加强学习,从根本上转变观念。

观念转变是课程改革重中之重的问题,是课程改革的重要目标和内容,是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条件,但教育教学观念的根本转变不是一蹴而就的,是一条布满艰辛和汗水的道路,是一项长期的任重道远的艰巨任务。因此,我们将进一步组织教师对课程标准、新的课程理念的再学习,使干部教师尽快树立正确的课程观、教材观、教学观、学生观、质量观。

2、努力加强教师的自身素质的建设。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迫切需要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教师队伍,教师的数量不仅要满足教学的要求,重要的是教师的素质。

三是教师要形成反思习惯,反思如同前行路上的驿站,休整再出发才能精神百倍。方向正确,只有善于反思,才能不断提高。

课程工作总结

在本次精品课程建中,我们负责的任务通用技术必修2第一章《结构与设计》部分的教学研究与材料的编写。通过多次发动、培训、讨论和专家的指导,使得研究思路逐渐明朗,任务越来越细化,研究过程可操作性越来越强,研究成果越来越丰富。整个研究过程可谓是曲折中前进,盘旋式上升。在此过程中每个人有很多体会和感受。现把我个人一些想法总结如下:

1、对精品课程的理解

精品课程是具有一流教师队伍、一流教学内容、一流教学方法、一流教材、一流教学管理等特点的示范性课程。

随着课程建设的推进,结合自己通用技术的几年来的教学实践,我对精品课程也有了一个从无到有,从模型到清晰的认识和理解。把教学方法的选择和对学生的教学管理两个方面进行作为我研究的突破点,努力使自己的研究向着精品的高度靠拢。

2、努力提高教学水平

课堂教学是教育教学的中心,是精品课程建设的重点所在。

在我讲授的《系统设计-水火模型制作与评价》教学实录中,为了体现出精品课程的示范课作用,我们围绕制作课要体现的教学目标即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进行了精心备课和打磨,先后进行了5次不同程度的修改,修改的内容涉及到环节的调整、突出学生体验活动的`设计,体现学生技术素养培养的细节等,经过多次试验使得本节课在培养学生的能力上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对技术实践课提供了一种可供参考的思路。

3、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

在教学方法上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主要是采用小活动体验法来渗透教学内容,让学生通过亲手制作,合作探究等方式接受课程内容,突破学习难点。根据教学内容选择适合的学生活动,采用灵活多样的活动方式让课堂动起来、活起来,让学生在轻松自然的课堂氛围中获取知识。

4、采用灵活的教学管理方式

教学管理上采用扎实有有效的评价制作,小组捆绑评价明确了小组长的责任和小组凝聚力;各种量表中明确的纪律和合作项目对课堂环节的组织起到有效的辅助管理作用。用公开、公平、公正的评价量化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

以小组为单位细化方案中的任务分工,做以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也是一种不错的管理方式。

5、制作课在通用课中的突出地位

通用技术要以以培养学生的技术素养为教学核心。为了实现这个教学目标,必须根据课程内容选择适合学生的制作内容。把课程内容通过活动体验来让学生获取知识是通用技术所追求的理想教学方法,也是体现学中做,做中学的教学理念。方法一是在每节课中设计一些劝手制作活动,活动要求简单便于在短时间内完成,主要是用于辅助说明教学中的难点内容,适合于必修一使用。方法二是在一章内容结束后进行总体的制作,从方案的制订、模型抽制作和测试、评价几个环节来进行,形成对知识的学习以致用和复习总结。本方法适用于必修二专题式的教学。

1、时间仓促,一些问题研究得不够深入。导致案例的选择没有精细打磨,对于精品课程的把握上不到位,不能起到很好的示范作用。

2、参入面窄,达不到同课异构的效果

3、专业知识面广泛对老师的知识量提出了严重的挑战,实践室器材的短缺使得技术试验的开展捉襟见肘。烦琐的准备工作、零乱的课堂纪律、领导不理解和学生不配合让多数通用技术教师对制作课望而生畏。

以上纯是自己个人的一点意见,不足之处请批评指正。

课程工作总结

学校返校工作安排中规定,27日上午和28日全天,高一高二年级以备课组为单位开展活动。

(一)培训原则:先培训,后上岗;不培训,不上岗;边培训、边总结、边提高。

(二)培训目标

1、树立课程改革的新观念。

2、帮助广大高中教师理解并把握各学科课程标准。

3、帮助广大高中教师了解并领会高中新教材的编写思路及特点。

4、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提高广大高中教师实施新课程和驾驭新教材的能力和水平。

(三)培训教师:凡参加了省级培训的教师都要承担本学科本备课组的老师培训任务。

(四)培训学科: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生物、政治、历史、地理。

(五)培训地点:在各自办公室。

(六)参加校级培训的教师名单:

高一语文:z

数学:z

英语:z

物理:z

化学:z

生物:z

政治:z

历史:z

地理:z

高二语文:z

数学:z

英语:z

物理:z

化学:z

政治:z

历史:z

地理:z

1、高一语文重点内容有以下几点:一客观正确认识教材的变化;二是教师思想观念要转变;三是教师间加强合作交流探索以求共同进步;四是要紧跟 教改新信息新变化新目标摸索前进。备组组长全凤妹师特意强调说,语文教学要“以真情换真情”,生活中处处是语文,对语文的教与学都要要保持热情。

2、高一数学:针对上学年高一新生存在的初高中衔接不到位、计算能力差等存在的问题做出的具体解决方法,并提出了仍然存在的一些问题,如教辅用书少、例题与习题脱节大等。

3、高一英语:重点介绍了新教材的整体安排与设计理念;学生用书板块介绍;练习册板块介绍;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的几个环节;对课标、教材和高考关系的思考;高一英语教学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重视培优补差,还要合理安排教材等。

4、高一物理:介绍了新课程改革的背景;地理学科的.结构及主要特点;介绍了物理集备组针对存在的课时紧、教材重点不好把握、学生不重视物理等问题做出的解决办法,如创造性应用教材、落实好过程性评价等。观看课例。

5、高一化学:教学要采用开放性、个性化的教学,要结合学生的生活,关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要注重基本功能力的培养。

6、高一政治:政治教学要用好教材,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从学生现有的水平和兴趣出发。

7高一历史:各地新课程改革动态;情感与方法教学模式探讨;如何优化教学知识点和课堂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扩展知识面,注重教后反思,学生不适应等问题。

8、高一地理:最重要的是要注意教学方法和理念的创新,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9、高二语文:重点研读了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江西省普通高中新课程语文学科教学指导意见,江西省普通高中新课程语文模块教学要求,加强语言文字应用,加强文言文的诵读,选修课的亮点与教学注意事项,指出在选修教材中要本着与高考挂钩的原则,使用过程重要突出知识的系统性,要结合必修教材温故知新等。

10、高二数学:学习和把握高中数学新课程标准,正确理解和把握新课程的基本理念,传达学习专家对选修1、2、3及教材4的分析与介绍。通过讨论大家认为高二教学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如课程安排理想化与实际教学向冲突、教材容量大,学生遗忘快、信息技术应用与现有资源的缺乏等,并介绍了解决方法,如利用考试巩固旧知识、教师要认真研究课标等。

11、高二英语:重点开展了教学方法讨论,老师们认为如今高考方案未知,对教材的深浅度不好把握,但是加强基础是关键。为了保持本学科在市里的优势地位,教学要有整体意识,阶段目标要与高考目标相结合、年级活动安排要统一、合理、协调,要给教师更多的关怀等。

12、高二物理:高二物理教材存在排列不合理、容量大的问题,因此可以对课本进行重新排列,使之合理化,另外学生基础薄弱,因此要注意加强学生基础知识的学习。

13、高二化学:选修课本《化学反应原理》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选修课本《有机化学基础》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对高二化学选修课本教学的思考,介绍了理科的教学方法,理科注重打好基础,先确定目标,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14、高二生物:高中生物课程六个模块之间的关系,精心组织教学实施,树立多种新的观念,改革教学方法,整合学习方法,加强和完善实验教学。教学要设计探究式教学,作业要适量,要求学生不能死记硬背,新教师要虚心进取,多听课。

15、高二政治:认为高二政治教学内容要贴近社会生活,要注重夯实基础,认真研读会考纲要,落实作业。

16、高二历史:传达学习人教社陈其博士关于《高中历史新课程标准教科书必修三 编写 修订说明 教学建议》,文科班教学要注重研究新课程实验先行省的高考题,重视题型的研究。

17、高二地理:介绍了袁书琪老师在省级培训上的讲话内容,如认真参与新课程培训是十分重要的、要先培养学生的兴趣,每个单元进行测试并做好补差工作,注重夯实基础等。

好的是语文备课组和英语备课组。高二年级训工作做得较好的是语文备课组、数学备课组、英语备课组和历史备课组。

课程工作总结

本学年,根据期初地方课程教学计划,在学校领导的指导下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与实践,经过一学年的地方课程教学实践,总结如下:

我校认真贯彻落实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各项要求,认真开展地方课程的教学和管理,为了更好的开展工作,现将本学期工作总结如下:。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改变了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认真落实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全面贯彻落实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要求,提高课程实施水平和教学质量,形成基础教育课程的地方特色,推动课程研究、管理和开发队伍的建设,提高地方管理与开发课程的能力。

地方课程是不同地方根据特定地域或社区社会发展及其对学生发展的特殊要求,以及特定的课程资源设计的课程,因而,在适用范围上具有鲜明的地方性或区域性。地方课程设计要充分研究地方社会的历史和现状,挖掘地方资源,体现地域特色。从课程目标上看,地方课程是针对实际设计的,它的基本目的是满足地方或社区发展的实际需要,加强学生与社会现实和社区发展的联系,使学生了解社区,接触社会,关注社会,学会对社会负责,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地方课程的设计与实施,要有利于克服课程脱离社会生活的弊端,要充分反映社会发展的现实和要求。从课程内容上看,地方课程不同于国家课程中的学科课程,它不刻意追求理论知识的系统性、连贯性和深刻性及其对学生智力发展的认知功能,但特别强调内容的时代性和现实性。地方课程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以及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培养和发展学生适应地方或社区发展需要的基本素质。因而,在地方课程实施中,学生的学习活动方式不应是接受式,而应是探究式、实践式的。

1、课时安排:根据上级课时计划安排,地方课程每周从一、二年级每周3课时,四至六年级各2课时,学校在进行教学时,地方课程课时不得随意挪用或挤占。

2、教学内容设置:

(1)《传统文化》每周1课时;

(2)《安全教育》每周0.5课时;

(3)3-6年级《环境教育》每周0.5课时;

1、严格按新课程计划开课设节,不占用及挪用地方课程的时间,保证开足课时。

2、地方课程科任教师应加强学习、刻苦钻研、勇于探索,尽心尽力搞好地方课程的教育工作。地方课程教研组及时对科任教师的教学常规工作进行检查督促,保证地方课程教学工作真正落到实处。

3、地方课程教研组按时开展教学研究活动,不断探索开发地方课程规律,努力提高地方课程科任教师的理论与教学水平,在搞好教研活动的同时,积极组织教师参加培训学习、外出参观考察等活动,下大力气创建一支素质高、信心足、热心参与地方课程开发的教师队伍。

4、搞好地方课程的评估工作,地方课程的开发应讲求实效,不流于形式,搞好评估工作是开发地方课程的重要一环。为此,拟在本期内完善好评估细则,每期末认真进行评估、奖优罚劣,并将评估结果进入教师年终目标管理评估中。

5、建立地方课程开发工作制度,使课程开发工作逐步走向正轨,做出成效。

6、在实施地方课程活动中,及时进行总结,不断吸取经验教训,在总结中不断开拓、提高、更新。一是地方课程教研组每期进行一次全面的总结,总结前段取得的成绩,改进工作中不完善的地方,提出今后的工作任务;二是科任教师进行总结、反思,改进教学中的失误,充实、开发地方课程内容。每期末,无论是教研组,还是教师个人,都要认真收集好有关资料,进行整理归档。

7、遵循地方课程开发适应学生兴趣、爱好和社会需求的原则,在开发地方课程活动中,及时组织教师进行社会调查,广泛征求学生、家长及社区团体的意见,结合学地方身的实际,充分利用本地资源,不断改进充实与完善地方课程内容,使我校地方课程内容真正开发成培养学生个性特长发展,适应社会发展的特色课程。

(1)地方课程资源体系不够充足。应根据课程的不同类别,建立以书籍、实物、影像、软件、网络等为载体的地方课程资源体系。

(2)在地方课程的实施中,组织学生开展不同形式的实践活动较少。应处理好地方课程与国家课程、学校课程的关系、课程内容与地方资源的关系、课程学习活动方式中接受与探究的关系以及学生与社会生活的关系等,优化课程结构,切实发挥地方课程的育人功能。

回顾这一学年的地方课程工作,我们总结出不少经验,这与学校领导和很多老师的支持都是分不开的,我们会取长补短,让学生们成为富有文化底蕴的一代。

课程工作总结

学校按照《关于进一步加强课程建设的意见》有关精神,按照“目标明确、改革创新、师资优化、条件先进、管理严格、教学优秀、质量一流、成果突出”的总体要求,坚持课程建设科学规划,重点突出的原则,加强过程管理,注重学生应用,多措并举,不断推进课程建设工作。现建有省级精品课程1门,校级精品课程3门,校级重点建设课程21门,形成了一批具有较高水平师资队伍、优质的教学内容、科学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先进的教学管理的示范性课程。

一是对学校在建的1门省级精品课程、3门校级精品课程、21门校级重点建设课程,不断进行完善、充实,使其充分发挥带头辐射作用,不断提升课程建设质量。

二是明确课程建设质量标准和评估指标。20xx年,我校制定了《中国石油大学胜利学院课程建设指标体系及评价标准》,就课程建设指导思想、建设目标、建设内容、建设指标、评价标准等五个方面做出了详细的规定。对所有达到建设周期的重点建设课程,按照此评价体系和标准有步骤、分层次的开展课程建设质量评估和课程教学质量评估工作,稳步提高课程建设水平。

三是做好校级重点课程建设质量监控与指导工作。20xxx年,我校组织评审专家对20xx年立项的16门课程进行了中期检查,充分掌握了各个课程建设项目的进度和基本情况,并提出了项目存在的问题和需要改进的内容。学校定期召开课程建设研讨会,帮助重点课程建设项目组教师理清建设思路,明确建设目标。

四是积极开展课程资源与平台建设工作。学校要求每一门建设课程都要制定明确的课程资源建设实施方案,做好教学录像、演示文稿、试题库、案例库、专题讲座库、文献检索系统等优质教学资源建设。20xx年学校结合实际需求,开发了在线课程中心平台。教师依托平台进行课程建设,从完全依托线下教学,过渡为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学生通过课程平台进行在线学习,基本满足了学生个性化和多样化学习需求。

课程工作总结

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不是简单的教材的修改,而是对我国的教育进行了一场脱胎换骨的变革,它反映时代精神的教育观念上的革命性改革。新课程秉持的民主、科学、开放的理念,是课改的灵魂,它包涵了三层意思:

1、倡导全面和谐的发展的教育;

2、倡导学生主动参与,勇于探究、勤于动手,注重过程与方法及实践体验。

3、培养学生收集信息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交流合作的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活动的能力。

我校利用xx年暑期师德培训和每周一的教师工作学习例会进行学习、宣传、谈体会、写心得、小组交流、大会交流,并利用周六下午多次召开专题会、报告会,先后两次邀请嘉兴教育研究院书记朱建人来校作报告,今年暑期结合师德培训在全校开展了校园文化和教育思想大讨论,使全校教师明确上述理念,内化成教师教育教学的出发点和自身专业成长的需要,从而指导新课改实验工作。

做好课改工作,需要组建相应的机构,明确职责分工负责,制订和改革原有的一系列规章制度,以确保课改工作的顺利实施。

1、组建了以校长为组长,分管校长为副组长,教研组长为组员的课改领导小组。领导全校新课改的实施和推进。

2、制订了课改实验方案,明确工作思路和工作措施。各学科组也分别制订了学科课改实施方案。科学组还申报了市课改实验基地学校。

3、制订了学生的评价细则,注重学生的发展性评价,设计了学生发展性评价和家长联系卡。

4、制订了教师的考核与奖励细则,并在细则中注重教师的发展性评价。

5、制订了学生评教办法。

6、制订了校本研训制度。

7、制订了教导处、教研组长、备课组长职责和奖励办法。

新课程改革需要新的理念引导,有了新的理念,课改就有了源动力,但教师驾驭新课改的课堂教学能力是课改能否顺利开展,切实推进素质教育,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学生、教师、学校和谐发展的最基础最根本性的问题。提高教师课堂教学能力是当务之急,那会使我们教师的课堂教学方法来个脱胎换骨的改变。,我们深深地体会到要努力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必须狠抓校本研训重视课堂教学能力的提高培训。我们主要从以下一些工作做起:

(一)教研推动。

1、每个教研组和备课组,每学期制订了切实可行的研训计划,研训活动都做到定时间(隔周一次)、定地点、定内容、定主讲人员。校长、分管教学业务的副校长,每学期初的第一次和最后一次教研活动必须参加。在期末的最后一次教研活动中还要求每位教师作客观、实事求是的总结交流。

2、积极派出人员参加各级教研机构组织的培训活动,大力支持市学科中心组人员参与各级培训和活动,二年来近一半的教师多参加了省、嘉兴市和平湖市的各类培训和挂职锻炼。

3、开展“请进来、走出来,学习取经和教学研讨”的联谊活动,我们先后去宁波芦渎中学,义乌绣湖中学、诸暨浣江中学、绍兴县实验中学听课学习;和上海普雄学校每年一次进行教学研讨联谊活动;邀请到嘉兴市学科带头人、平湖市名师来我校上示范课。

4、我校积极争取和承担各级培训,先后多次,平湖市级的各类培训活动在我校举行。今年我校还成功举办了嘉兴语文骨干老师的培训活动,这些都有力地推进了我校的课改工作和教师的业务培训工作。

5、重视听课、评课、说课和课例分析工作。每个教研组每学期除课改学习外都要安排4至5次的开课活动。公开课教师进行说课、听课老师进行评课,学校还购买了优秀教师的课堂教学实录光盘,供教研活动进行课例分析研讨,从而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

6、加强备课组建设,语文、数学、英语、科学、社会每门学科分别设置了初一、初二、初三三个备课组,强调统一进度,统一质量监控,进行集体备课,每章节确定备课主讲人进行主讲,同时还组织教师学习新课程标准,并确定教师进行新课程标准解读。

7、加强对教师的教案、批改等工作的督促检查,教研活动时主要由教研组长协助教导处进行这方面的检查,改变了以往的检查方法,重视了过程管理。

8、开展“青蓝结对”,制订中青年教师成长计划,通过示范课、研讨课、课堂教学大比武等活动来练师技、强素质、促成长。

9、注重综合实践课的教学,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综合实践教研组,每次假期都要布置学生做社会调查、小制作、孝敬等实践调查研究方面的作业,让学生在自主、实践、体验中学知识、长才干、强能力。

(二)科研带动。

在课改中我们把教育科研贯彻于课改全过程,把课改建立在教育科研基础上,以课题带动形式,不断研究和解决课改中出现难点问题。学校开展了以“体验、激励、自主”的教育教学模式研究的总课题,每个教研组结合学科开展支课题的研究,为学校创建体验、激励、自主的教育教学特色进行实践探索和理论研究,课题的研究受到了嘉兴教育研究院书记朱建人的重视,亲自为我校的教师作了三次交流指导,嘉兴教育学院的领导也前来亲临指导。这对于我们学校的课改和德育工作起到了推动作用。此外,学校重视校本课程的开发,二年来不断修订学校校本课程,现在已有校本课程《德育分册》正式使用。

传统的对教师对学生“唯分数”的评价制度,已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教师的专业发展,不符合我们“让每一位学生最大限度的发展,让每一位教师最大限度的发挥”的办学理念,因此改革评价体系,要使评价起到推进新课改、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的作用,必须建立多元、动态的评价体系。

1、教师的评价,注重教师的发展性评价,改变学期检查为过程检查,开展学生评教和教学教育、科研、德育工作、师德、专业发展、教科研等多元评价,因此我校制订了《教师的评价细则和奖励办法》、《学生评教办法》。

2、学生评价,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学习潜能、学习态度、愿望和能力、学习成绩各方面的素质能力,我们制订了学生的评价素质,设计了成长卡和家校联系卡。

3、课堂教学评价,以教学目标、教学态度、教学过程、手段,关注个性发展等方面进行评价,制订了《课堂教学评价意见》。

我们认为新课改是现代的教育思想的体现,注重了体验,因此一支粉笔,一本书满足不了新课改的教学。教学环境,教学氛围的营造需要一定的教学设备,我们重视教学设施的投入和现代教学技术的培训。

我校提出了35岁以下的中青年教师能制作课件,35岁以上的教师能运用课件,学校对教师进行了课件的运用与制作培训,二年来学校配备了14个多媒体教室,现共有多媒体教室16个,每个办公室配备电脑,同时配备一间电脑办公室,为新课程实施提供了方便。

三年的课改,我们主要做了以上这些工作,也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教师的理念、教学方式、课堂教学的组织形式,学生的学习方式,精神风貌都有了较大的变化,推动了教师的专业成长,培养了一批中青年教师,从而促进了学校各项工作的开展,推进了素质教育,提高了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学生、教师、学校得以和谐和可持续发展。与此同时,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和困惑,但我们相信,我校已经有了较好的基础,在今后不断地反思和总结中,会将这些问题和困惑加以克服、改进、提高。

课程工作总结

几年来,我校严格按照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有关校本课程开发的实验工作要求,以认真务实的态度,扎扎实实地抓好校本课程开发实验工作,力求以此为突破口,创办学特色。

校本课程开发人员教育观念的更新与否是课程开发是否有活力的保证。而新的理念、新的教学思路、教学方法都要通过培训来让教师接受、领悟,从而变成自觉的行动。因此,为了提高教师思想认识,学校努力创设条件,采取诸如听讲座、参加培训、自学、交流等多种形式组织教师学习,提高教师的教育理论水平,增强教师的课程理论修养,为教师参与校本课程开发奠定基础。

具体从以下几点做好:

1、是狠抓通识培训和学科培训。每学年新学期开始之时,我校及时地对全体教师进行了全员通识培训,派出部分参加校本课程开发实验的教师参加各级学科培训。

2、创造机会让教师尽可能多地外出学习。几年来,凡是主管部门组织的各种培训、研讨活动,我们都尽可能组织教师参加,使实验教师增长见识,开拓视野,尽快适应新课程教育教学。

3、以教科研活动为载体,强化校本教研,提高教师对校本课程的认识,逐步形成共识,积极开发校本课程。

以校为本,是新世纪学校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全新的教育理念,是为保证新课程实施而设定的一门综合活动课。校本课程的开发旨在满足学生发展需要和体现学校办学理念与特色,促进学生健康和全面发展。它反映的是学生的个性,体现的是学校的特色。

目前,我校校本课程的培养目标基本定位为:培养身心健康,轻松学习,敢于挑战,敢于创新的新世纪少年儿童。针对这一培养目标,我们开设了《书法》、《黄河》为校本课程必修课,选修课设有:才艺技能类:绘画、乒乓球;文学素养类:英语角;作文指导、数学口算。

在校本课程的实施过程中我们做好以下几点:

1、充分挖掘学校资源,为开发校本课程服务。

我校在人力资源与设施资源上有一定的优势:刘文静、周涛、张珊珊、闫蒙蒙等老师是艺术专业毕业的,她们不仅专业素养高,而且心灵手巧,指导学生艺术创造游刃有余;孙海燕、贺春华等老师的语文素养很好,特别是培养学生朗读能力、训练口语交际方面能花心思深入钻研;张爱华、王长英英语口语方面较强;王秀珍、张天昊等老师的数学专业知识精深……这些专业教师担任校本课程的开发,是校本课程开发很好的资源,将形成学校校本课程的特色。在设施资源上,我校拥有多媒体教室、实验室、图书室等。

2、加强校本课程的教学管理。

首先,学校确立了校本课程开发领导小组成员:校长是校本课程的主要决定者和责任者,副校长、教导主任、各教研组长承担校本课程的日常管理工作。领导小组成员负责督导、评估学校课程执行情况。校本课程任课教师是课程实施与开发的主要力量,对课程的有效实施、学生的质量评定具有专业自主权。

他们能认真完成编写活动设计、课堂教学、课后小结等。活动设计中能确立活动目标,突出学习方法的指导,制定活动方式,突出学生活动。课堂教学以学生活动为主,以培养学生探索精神,发展动手动脑及合作能力为重。学校建立了和课程实施有关的规章制度,对课程实施全过程的每个环节提出工作任务和质量要求。

如:校本课程教学计划、教学目标、教师教学设计、学生活动记录、活动评价等。建立激励机制,保护教师科研的积极性。定期组织教师进行论文交流,阶段成果汇报,开展校本研讨课活动,展示研究成果,奖励优秀教师。充分发挥教师的特长优势,激励教师设计个性化的教学方案。

1、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是教师成长的必由之路,而课程意识和课程开发意识是教师专业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校本课程的开发大大增强了教师的课程和课程开发意识与能力。教师的教学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能按照学科课程标准的要求,关注学生的兴趣,力求从学生实际出发,从学生生活入手,注重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知识的`过程和体验。教学过程逐渐成为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学生可以大胆地提问、大胆地质疑。教师不仅会保护学生学习的热情,更注重价值观的引导和智慧的启迪。

2、英语会话、演讲与口语交际等各校本课程的实施也闯出了新路,教师开发课程的激情被充分调动起来,校园充满了生机与活力。

3、促进了评价方式的转变。我校建立了“以人为本,促进发展”的评价机制,注重以过程评价、自我评价、动态评价、发展评价为主。

虽然校本课程的资源蕴含是十分丰富的,但是没有现成的教材和教学模式可借用,而且学校的设施配套、学生的经济条件等都有限,在校本课程开发方面我们没有经验,缺乏专家指导。而且由于实验工作经验不足,校本课程教学活动有时与其它学科教学活动不能兼顾,尤其时间略有冲突。另外校本教材还没有成规模地开发出来,这给进一步推进具有本校特色的校本课程开发实验工作带来一定困难。

针对以上问题,我们准备从以下方面加以改进:

1、进一步明确校本课程的内涵,逐步开发、不断改进和完善校本课程体系,促进学校、教师、学生的共同发展和特色发展。

2、集体攻关,完善校本课程教材。我们将以严肃审慎、高度负责的态度,按照有关的课改理论,认真审核完成校本教材的设计、编排。

3、加强实施过程管理。学校课程开发领导小组成员要经常深入课堂,开展听课评课活动,提高指导的针对性、实效性。学校课程开发研究小组的活动要经常化、制度化。教导及学科教研组长要及时进行资料的收集、整理、归档,做好实施过程的分析和管理,提炼实验成果。

4、改善办学条件。良好的办学条件是校本课程迅速成长的温床。我们将克服种种困难,多方筹措资金,努力改善办学条件,全力提升学校品位,使我校迅速崛起,为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奠定雄厚的基础。

面对校本开发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和困难,我们不会消极等待,我们将化压力为动力,竭力取得各界领导与学生家长的支持,努力求索,奋力拼搏,理论上求“新”,实践中求“真”,方法上求“活”,不断开辟我校新课程校本教研的绿洲,让新课程与校本教研结伴而行;让教师们沐浴着新课程的阳光,实践自己的教育理想!

课程教学工作总结

一、本人在课程开发和构建上秉承了如下几个原则:

本学期担任了四年级《布贴画》的校本课程的教学工作,学期即将来临,本人现将校本课程教学工作总结如下:

(1)导向性与协调性原则。校本课程开发必须在国家课程计划框架内,谋求与国家课程协调一致,防止与国家课程必修、选修模块简单重复,防止校本课程成为国家规定的学科课程的随意加深与拓展。

(2)时代性和先进性原则。校本课程的教育资料应及时反映当前的科学技术发展趋势和时代文化趋向,为学生进一步的学习和今后的生活与工作奠定良好基础。

(3)地域性和个性化原则。校本课程开发要以具体地区、具体学校和具体学生的独特性与差异性为出发点和归宿,充分利用当地或学校教育资源,反映地方或学校文化,充分体现地方或学校的特色,满足学生发展需要。

(4)选择性和灵活性原则。校本课程的教学资料要有可选择性,学生能够根据自我的兴趣爱好选择相应的学习资料,发展学生个性,提高实践本事,培养创新精神。

(5)简约性和通俗性原则。校本课程在课程资料组织或教材编写中,应注意精选资料,合理编排。资料呈现形式应当活泼多样,通俗易学。

二、课程在实施过程中本人注意了如下几点:

(1)倡导课程整合,拓宽学生视野,克服由于各学科彼此独立对个体施加影响所造成的知识割裂,让学生眼中的世界更完整、客观、真实。

(2)突出从学习者的生活经验出发,注重实践性。在教学实施过程中要充分供给有效的与学生生活情景有关的素材,让学生有感受和体验的过程,密切课程与生活的联系。

(3)加强情境教学。教学过程中,可利用文字材料、模型、书籍、多媒体等创设情境,并经过情境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要鼓励教师进行创造性的劳动,提高教学情境的适应性和教学实践的合理性。

(4)关注学习过程的生成性。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应重视教学设计的合理性,反对教师照本宣科,多采用生活实践、实验操作、交流探究等学习方式,把教师讲授与学生自学和各种活动结合起来,促使学生在获得知识的过程中发展各方面的本事。

(5)进取探索多种教学组织形式和学习方式,使学生的兴趣、需要、经验、本事在学习中整合提高。

三、到达了期初制定的课程目标。

1.根据本校的培养目标和课程资源状况,了解学生多样化发展的需要,设置可供学生选择的、灵活安排的课程,促进学生的个性成长。

2.拓展学生知识领域,增进学生对自然、社会和文化的认识和理解,提高学生的科学精神和人文素养,发展批判性思维本事、创新精神和实践本事。

总的来说,本学期的校本课程的实施,以调查活动为载体,供给了学生亲近自然、探索自然的机会,培养了学生细致入微的观察本事、探索精神和户外活动本事,养成了环境职责感和环境友善行为。

校本课程工作总结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学校在执行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同时,应视当地的社会、经济发展具体情况,结合本校的传统和优势、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开发或选用适合本校的课程。”这就告诉我们校本课程资源就在我们身边、就在学生身边、就在社区。东师范大学教育学博士郑金洲在《走向校本》中这样解释:所谓校本,一是为了学校,二是在学校中,三是基于学校。校本课程是新课改的产物,更是为学生发展而设计的课程。我们通过比较“校本课程”和“国家课程”、“地方课程”三者之间的联系与区别,确定了我校校本课程开发的目标,即:1.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2.促进学生的个性成长;3.促进学校办学特色的形成。所以我们在开设校本课程时紧紧依托学校、依托教师、围绕学生进行。20xx年,我校将校本课程开发作为特色项目进行推进,现将实施情况总结如下。

我校地处农村山区,学生发展不全面,综合素质有待提高,所以我们首先从校内出发,充分利用学校学校教师、资源,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个性特长。针对校内资源,我们可以对一些传统项目进行深入推广,同时搞一些知识性、趣味性的项目,让学生乐中学、学中获。其次,寻找挖掘地方资源,我镇目前可以利用的主要有两个:一是煤文化,人人皆知,很容易推广;二是羊肉文化,可以作为品牌进行深入挖掘。

校本课程建设是领雁工程项目校的一大任务,结合重庆市课程计划规定课程辅助课,我校挑选了部分有一定特长的教师,开设了体育舞蹈、篮球、乒乓、书法、趣味美术、阅读、科技、棋类、唱歌、羽毛球等17个兴趣项目,全校学生根据自愿报名参加1个项目的学习,一学期后可重新报名。通过兴趣项目的开展,学生的个性和能力特长得到彰显。我校有一名学生叫李启文,毛笔书法基本功扎实,小学多次参赛获奖,为了让曾经在小学阶段受训的学生能继续走下去,我校在没有书法特长教师的情况下,由李启文指导大家继续学习书法。尽管这样的方式质量不是很高,但学生很投入,很喜欢。学校组织学生参加学区和区级竞赛,获得较好成绩。篮球、乒乓项目获学区团体第一,科技组和田径组参加綦江区比赛,分别首次获得团体三等奖的佳绩。

(一)领导重视、资源整合、管理到位

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过程,是师生共同成长的过程,是促进学校内涵发展的课程。学校通过召开“四会”(行政会、教师会、学生会、家长会)广泛宣传其重要性,提高大家的认识。根据学生发展的需要,充分利用学校现有的物质资源、教师资源,尽可能开设更多的项目,给学生提供更大的发展空间。在实施过程中,将此项工作纳入辅导教师考核,每次活动学校教导处都要检查。

(二)保证时间、地点、教师、课时四落实

为了体现校本课程的连续性,我校固定了任课教师,校本课程任课作为工作量落实到人,要求有教学计划、教学记载,鼓励创编教材。固定教学地点,互不影响。固定课时,每周星期一至星期三下午最后一节课,作为全校课辅课集中辅导时间。

(三)把校本课程当做教师专业成长的需要

我们很多教师,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基本擅长所学专业及所教学科,其余特长类比较欠缺,所以我们倡导要做一名好老师,更要做一名学生喜欢的老师。要让学生喜欢,你就必须发展自己的综合素质,要有所特长。要求没有特长的学特长,有特长的进一步提高水平。目前,教师们参与的兴趣比较浓厚。

(四)鼓励学生广泛参与,学有所长

我们要求学生要有新型的人才观,要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首先要适应当今社会。具有较高综合素质甚至有一定特长就是社会的需要。为此,我们要求学生博学、学会、学精。当然,初中三年,时间太短,主要是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为学,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

国家课程校本化、校本课程特色化,是我校的特色发展之路,今后,我校将形成系统开发,由活动开展向教材化、课题化发展。

校本课程工作总结

校本课程是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基本发展趋势。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校本课程开发成为新课程校本教研的基本内容之一,校长和教师也逐步成为校本课程开发的主体,几年来,在区教育局、进修学校的领导下,我校把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工作摆上课改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我校校本课程的开发是根据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计划)》而进行的,我们通过深入调查研究,着眼于发展学生的兴趣、需要,充分挖掘校内外课程资源,不断地探索校本课程开发之路。现将我校几年来的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总结如下:

校本课程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带来的一个重要课题,教师对这个课题不熟悉,学校领导对这个课题也感到陌生。校本课程开发又是每一位教师和学校领导必须认真研究的一个课题。因此,我们从理论学习入手,开始了校本课程开发的艰苦探索。在学习过程中,领导和教师共同认识到:

4、校本课程的开发,充分吸收家长、社会人士的知慧,利用了当地社区的资源。

通过学习,明确校本课程的涵义及其应具有的特点,理解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的基本理念及意义,从而提高认识,转变观念,为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奠定基础。

明确了校本课程开发的重要性是迈出课程开发第一步,对大部分教师来说校本课程开发仍感到茫然。为了保证校本课程开发的顺利进行,我校成立了校本课程开发编写组,先后经过了四次编辑。

第一次编辑是在20xx年底。学校校本课程开发编写组抓住“东圳水库、中国枇杷第一乡、洋边市德育教育基地”等得天独厚的社区资源,分为“名胜古迹、名优特产,名人轶事、家乡新貌、民风民俗、革命斗争史”六大块进行开发,教师针对模块内容,选择题材,进行撰稿,汇编成册。

第二次编辑是在教师使用校本教材后,征求有关教师的意见,发现我们所编的校本教材只适合于高年级学生阅读,于是我们就进行了修订,进行第二次的编辑,我们把原稿作为中高年级的读本,并对原稿进行浓缩,根据低年级学生的生活经验和认识规律,编出适合于低年段学生阅读的读本,于是我们的校本课程读本就分为低年版和中、高年版的两个版面。第三次编辑是我们在使用过程中校本教材只有文章,没有与文章相匹配的学生实践性、操作性的内容,我们就组织编写人员,按六个模块,针对文章的内容和模块的主题设计出既遵循于儿童认识规律、又适合于儿童生活经验的、可供学生操作、实践的探究性的训练园地,丰富了教材的内容,拓宽了学生的视野,培养了学生的技能。

事物的发展总是在实践中探索,在探索中不断完善。我校的校本课程经过几年的实践与探索,总觉得原有的校本课程在使用过程中存在许多弊端:

3、教材的编排不具系统性,每个模块的教育主题得不到延伸,学生的动手实践与拓展的能力得不到发展,针对原有教材存在的上述问题,我们大胆地设想、谋划、尝试,对校本教材进行第四次的编辑:

在本次校本教材的编辑中,我们针对以前课程中发现的问题,精心组织,设计、编写旨在让学生了解家乡的历史、文化、自然、民俗、特产等内容,重视培养学生热爱自已的家乡,学习祖先们艰苦创业的坚强意志,乐于奉献的崇高精神和热爱劳动的优秀品质,提高学生环保意识、安全意识,渗透心理健康和道德品质教育。

本次编写校本课程分为6个年级,一至六每个年级独立成册,每册按三大领域由10个单元组成。一是基础知识教育:包含珍爱生命、诗歌欣赏、点亮心灯、思想道德四个单元;二是乡土知识教育,包含山里特色、致富之路、果树栽培、常太名人四个单元;三是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包含动手实践与拓展活动两个单元。每个单元都由导读和2篇课文组成,我们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识规律、由浅入深地从一年级到六年级编入该单元的相应课文。每个单元的导读就是单元教育的主题。

如第四单元的“致富之路”,就是让学生了解到善良聪明的家乡人民,用勤劳的双手和不平凡的智慧,艰苦奋斗,走上一条奔小康的致富路,为家乡创造了财富。为了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信息收集与处理能力,我们在每篇课文中配备了两道思考练习题:第一道是针对文章的练习题旨在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了解一些基本知识;第二道是针对单元的教育主题的思考题,旨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新编的校本课程与以前相比,主题更突出了,内容更丰富了,体系更系统了,克服了过去重复、枯燥、零乱的弊端。

在教材编写的过程中,我们重视挖掘校内的人力资源,我们编写人员的组成中既有中心校年轻的语文教师、教研组长,又有区、市级骨干教师,还有语文素养较高的老教师。首先由中心校的语文教师与教研组长按单元采编、撰写文章,再由市、区级骨干教师按年级进行审稿修改,撰写单元导语,汇编成册,最后由老教师进行多次的修改。在编写过程中,年轻的教师得到了煅炼,骨干教师得到提高,老教师的文采得到了发挥。

校本课程已经开发,我们就应该充分利用这一课程资源,引导教师把校本课程落实到教学活动中,为教学活动服务:主要体现在:我校严格执行省颁教学计划,把校本课程编入“课程表”,统一编排“教学进度表”,保证正常有序地教学。我们还鼓励教师在使用过程中发现问题,填写“校本课程使用反馈表”,提出编写与教学建议,不断地完善。学校每学期还安排一次“校本课程”教学研讨专题会议,不断总结经验。学年末,我们还把校本课程的教学质量进行考查,考查结果纳入年度量化考核。

在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中,我们有以下几点体会:

2、教师的课程观念得到转变,课程资源开发的思路开拓了,只要我们留心观察、用心思考、精心设计,我们身边蕴藏的丰富的课程资源就能被开发;3、校本课程的有效实施,能使学生在了解家乡之余,还有效提高了他们的收集、处理信息与社会实践等综合能力。

总之,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过程,是师生共同成长的过程。

课程工作总结

虽然我学习网络课程的时间不长,但课程内容已经深深吸引了我。通过网络学院平台,结合个人工作情况及需要,有针对性地学习了一些课程,全面提升了我的工作能力和为人处事的能力。

网络学院将知识以生动有趣的.形式展现给我们,让我们轻松掌握知识点,同时,网络学院课程更新及时,根据岗位和业务的需要,必修重点与岗位需要紧密相连,让我们及时接收新的理论知识,巩固知识点。

在网络信息化的今天,网络课程节约了很多时间及人工成本,让我们学习更加自由,时间安排更加灵活。同时由于工作岗位较固定,对于岗位以外的其他业务了解太少,是网络学院拓宽了我的知识面,让我更全面地了解银行各个业务环节。

课程多引用案例分析等,从正面成功案例正确引导大家,激励着我们;

从失败案例让我们吸取经验教训,鞭策着我们;

从心里分析为我们排忧解惑,让我们时刻保持轻松的状态;

从养生讲座为我们讲解各种身体保养的秘诀,从育儿教育讲座中让职场妈妈工作家庭两不误。

课程的全面及新颖始终吸引着我们,让我们对网络学院的课程充满了期待。祝愿我行的网络学院平台越办越好,我会好好利用这个学习的平台,掌握更多的知识,充实自己,以更加饱满的精神状态面对工作!

课程工作总结

1、课程目的:

发初级班课程结束可获劳动局颁发的结业证和本校的毕业证,并经美发职业技能考试合格后可获全国通用的等级证书,即上岗证。

开学典礼、美发概论、职业道德、校规、仪表。

美发工具的认识与使用方法。

毛发的生理卫生知识。

四个基本型(固体型的认识)。

科学修剪的七大程序及修剪中点,线,面及十五个点的认识。男士游泳式(靓仔头)的修剪技法。

男士游泳式(靓仔头)的吹风技法。

男士分发式(西装头)的修剪技法。

男士分发式(西装头)的吹风技法。

男工平头修剪技法。

女士直线(平齐式)发型的修剪技法。

女士(a线)发型的修剪技法。

女士(u线)发型的修剪技法。

女士齐刘海的修剪技法。

女士碎短发的修剪技法。

烫发的原理,程序及操作。

普通排卷法的操作程序。

砌砖排卷法的操作程序。

竖列排卷发的操作程序。

染发的原理,程序及操作。

黑油的操作手法及操作。

白油的操作手法及操作。

洗头操作原理及作用。

头部穴位的按摩。

长直发的吹风手法及技巧。

总复习,毕业考试。

3、可获证书。

可获劳动局颁发的结业证和本校的毕业证。

美发职业技能考试合格后可获全国通用的`等级证书,即上岗证。

1、课程目的:

1、采用国际标准的教学理念,分析发型的层次、形、纹理、结构、重量与发型的关系。

2、剪刀、牙剪的纹理化修剪技术;滑剪、空气剪、飞剪、飘剪……。

3、四大基本形概念,固体形、边沿层次形、渐增层次形、均等层次形的修剪技术。

4、发型设计修剪的七大程序。

5、发型设计:女士时尚发型、层次形的,长、中、短发的修剪技术。长碎发、短碎等。

6、男士发型的修剪技巧,分发式、老向头、奔头、平头。

8、男式分发式、奔头、老向头的吹风造型。

9、手恤发(手吹大波浪造型)。

11、纸烫、空气烫、万能烫。

12、负离子、游离子拉直发。

13、头发护理,深层倒模,烫前、烫后护理、染前、染后护理。

15、时尚染发、挑染。等级考试的晚装课程:新娘装。

3、可获证书。

深圳市劳动局所颁发的美发中级结业证书、深圳市幻彩美发美容培训中心毕业证书、并参加全国统一的劳动局职业技能考核可获得全国通用等级证书(劳动部中级美发师职称)。

1、课程目的:

1、国际高级发型师的职业标准、道德规范、发型师素质教养。

2、、服务咨询艺术:模拟发廊接待、沟通、服务能力训练艺术,当今美发流行趋势的掌握与分析。

3、发廊经营管理及见工面试技巧。发廊真人模特实操心态、销售训练。

4、发型设计的原理:发型设计的创意思维,发型设计素描结构图。

5、发型设计:男士剪吹,圆头式、平头式、长发式、男士碎发式,男士参赛艺术造型及时尚创意发型。

6、发型设计:女士剪吹:脸型、体型与发型的搭配技巧。运用四大基本层次组合方法设计:

7、运用当今国际方、圆、三角设计理念制作:潮流、时尚、不连接创意发型设计;女士参赛艺术造型。

8、烫发设计:根据发型设计要求烫发,国际六大排列法的运用。掌握冷烫的最新工艺。局部烫发:根部烫发、挑烫技巧。

9、发型设计实操:叠砖型和圆型排列设计。

10、发型设计实操:椭圆内交织型,女士椭圆型和螺旋型。

11、发型设计实操:男士打饼仔和空心卷。

12、专业发廊大型仪器使用方法:陶瓷烫、数码烫、多功能低温烫、基因烫等烫发设计实操。

13、恤发设计:奔式恤卷排列,中分恤卷排列。砌砖、蛇仔、普通恤卷等。

14、吹风造型设计:各种造型技巧的掌握和运用。手吹大波浪技巧,日、韩、欧式造型吹风技巧。

15、发型吹风制作的规律(男士和女士)吹梳技巧,电棒卷发做花造型、徒手造型、比赛、舞台造型等创意吹梳技巧。

16、漂染设计:漂发、染发的原理、色彩的基本理论,色调、色素、产品应用知识、颜色的基本法,正确染发的程序。

17、发型、肤色与色彩的搭配:复式染、根部重染、色调转换、白发覆盖技巧。时尚发色(灰色、闷青色)的染发技巧。

赠送:创意晚装色彩设计一款。

3、可获证书。

可获劳动局颁发的高级结业证和本校的高级毕业证。

本课程同时可以考取: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劳动局等级初、中、高级等级证书。

课程工作总结

本学期担任《礼仪规范教程》课程教学,坚持在创新中求发展,边学习边教学。积极参与听课、评课,虚心向同行学习教学方法,博采众长,提高教学水平。课前认真备课,课后认真反思,本期一共交教案检查三次。根据中学生的特点和需求,本期礼仪教育突出个人基本礼仪、日常交际礼仪、不同场所礼仪三大重点。在教学中,可以采用四种途径,即:把礼仪教育引入课堂;通过榜样示范培养学生礼仪;营造良好的校园人文环境;把礼仪教育融入到实践当中。本人从以下几个方面对礼仪教育和教学进行总结:

一、以身作则,树立榜样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车尔尼雪夫斯基说:“教师把学生造成什么人,自己就应当是这种人。”礼仪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首先具有示范性,作为礼仪教师首先做不到做不好礼仪课程教学就是失败的。在众多任课教师中,学生对礼仪教师的一举一动最关注。因此, 礼仪教师必须以身作则,我们礼仪课教师的一言一行,穿衣戴帽,关系到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也关系到学生人格的塑造。 学生是具有模仿力的一个群体,他们时时刻刻观察着老师的一举一动,并在某些方面进行模仿,所以老师在学生面前必须有模范的作用。教育学生见到老师或客人行礼,我自己也要做到,给学生起到示范作用。比如对于学生,我也会用“请”、“你好”“谢谢”“对不起”这些字眼。每次大扫除后望着干干净净的教室,我会对同学们说:“你们辛苦了!”这种教育的`效果胜过千言万语。在教育教学中我注意仪表端庄,以身示范,学生在师生交往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

二、明确要求,集体教育

对学生提出要求具体、明确、详细的文明礼仪常规,是每个学生心中有数。打好基础,形成氛围,做示范,教表演,使学生知道怎么去做, 首先对学生提出要求明确、具体、详细的文明礼仪常规,使每个学生心中有数。 例如训练学生坐、站、走的姿势,我在前面摆一套学生桌椅,给学生做坐的示范:头要正、身要直、脚放平,目视前方。又用标准的立正姿势站在学生前面示范站姿,然后对学生进行反复训练“起立、请坐”,达到整齐划一、动作迅速,精神面貌好。规范的教育训练在孩子们的脑海中打下了一个文明礼仪的烙印。

在语言方面,从说好“您好、请、谢谢”这三句话为切入点,同学们还补充了“对不起、没关系、再见”等礼貌用语,并结合日常生活实际讨论了这些礼貌用语的用法。关于培养好习惯,教师从正面加以引导,学生则举反例说明没有好习惯的危害,一正一反,一庄一谐,使学生对“养成好习惯将受益终生”这句话加深了认识和理解,向人们发出了“讲文明、懂礼貌、做文明人”的呼唤。

三、持之以恒,坚持到底

文明礼仪教育,是一种养成教育。通过教育训练,持之以恒,使学生逐步形成文明识礼的好习惯。

出现反复,这是一种正常的现象,应对学生充满信心,抓反复、反复抓、扎扎实实,坚持不懈。我坚持正面教育,注意树立典型,让礼仪榜样去影响带动他们。平时我也跟踪,随时发现礼貌突出的同学,进行及时的肯定。

学生礼仪表现有反复现象。学生可塑性大,有好模仿和从众的心理特点,强化礼仪训练是比较容易取得效果的。但由于受家庭、社会和环境的影响,学生礼仪表现具有时好时差的反复性特点。有的学生明明知道礼仪规范的具体要求,就是不能很好地去执行,或始终如一坚持;再有常规训练的松懈、社会环境的负面影响等也会使学生的礼仪表现产生反复。这是一种正常的现象,不要气馁,应对学生充满信心,抓反复、反复抓、扎扎实实,坚持不懈。我们经常提醒学生见到老师、客人主动问好;如果老师从你身边走过,就很自然的向老师问好。现在我校学生已养成了良好的礼仪习惯,不论在哪儿见到客人、老师都能主动问好、或者行鞠躬礼,提高了讲文明、懂礼貌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四、工作考勤方面

我热爱教育事业,从不因为个人的私事耽误工作的时间,尽量在个人考勤方面保持全勤。

总之,文明礼仪教育靠老师和学校教育是远远不够的,还应该依靠家长、社会共同来完成,才能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