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周长教学设计范文(16篇)

时间:2023-11-07 21:18:12 作者:GZ才子 优秀周长教学设计范文(16篇)

优秀范文注重细节和文采,它们用恰当的语言和形象的描写打动读者。小编精心为大家收集了一些经典的总结范文,希望大家可以从中学到一些写作技巧和经验。

周长教学设计

知识目标:结合具体情境,让学生理解周长的含义,建构起周长的正确表象。

能力目标: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主动参与新知识的学习,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直尺、细绳、材料纸。

一认识封闭图形。

师板书:长度。

师:看我在黑板上写了个词,一起念念老师写的什么?

生:长度。

师:什么是长度?

生:长度就是长多少。

师:那这根铁丝有长度吗?

生:有。

师:应该从哪儿量到哪儿呢?谁来量一量?它有多长?(具体怎么量)。

生:从铁丝这头量到那头儿,长50厘米。

师:(把铁丝弯一点)仔细看,怎么了?

生:弯了。

师:对,让它再弯点儿,如果现在测量它的长度,应该从哪儿量到哪儿呢?

生:从头到尾。

师:让它再继续变啦(连起来),现在怎么了?

生:变成圆形了。

师:没错。它是怎么变成圆形的?头和尾连到一起了。

生:连到一起了。

师:对,谁跟谁连上了?

生:两头连在一起了。

师:我们把这样的首尾相接围成的图形叫做“封闭图形”(板书)。

师:刚才这样(演示不连的)是封闭图形吗?

生:不是。

师:为什么?

生:因为两头未连在一起。

师:只有首尾相接才是封闭图形。

练习。

二认识周长。

师:现在想测量这根铁丝的长度,又该从哪儿量到哪儿呢?

生:边指边说“从头到尾”一圈。

师:哦,现在首尾相接,也就是要量出这一周的长度!其实啊同学们,像这样从一点开始沿着边绕一圈再回到这儿,这一周的长度,就是它的周长。(板书)。

师:这个图形,它的周长,应该是从哪儿到哪儿的长度?谁来指一指?

师:这是什么形状?

师:一起指指它的周长应该是从哪儿到哪儿的长度?

师:它的周长,应该是从哪儿到哪儿的长度?

师:如果从这个点(另选一点)开始,你还能指指吗?

师:这个图形有周长吗?为什么?

生:没有,因为不是封闭图形。

师:所以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叫做它的周长。

感知生活中的应用。

师:通过刚才的操作学习,我们已经知道什么是周长了,你能找出我们身边哪些物体有周长吗?请说一说,并指出它的一周。

生1:桌子。

师:桌子是一个立体的物体,我们无法指出他的一周,应该说桌面。你指一指桌面的一周吧。

生2:数学课本。

师:数学课本也是有厚度的,我们无法指出他的一周,应该说书面。你指一指书面的一周吧。

生3:铅笔盒。

生4:黑板(面)窗面。

同学们说的非常好,老师这也找了几个物体,你能说说他们的`周长吗?

电视前面一周的长度就是它的周长。

花坛外面一周的长度就是它的周长。

游泳池外面一周的长度就是它的周长。

像数学书面、黑板面、电视前面等这些我们都称为物体表面。(板书)。

所以物体表面一周的长度就是它的周长。

我们学习了封闭图形和物体表面,你能不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什么是周长呢?

封闭图形或物体表面一周的长度,就是它的周长。

师:总结的特别好,其实在我们身体上有时也要用到周长的知识,买衣服的时候经常说到“腰围”,谁知道腰围指的哪儿?来指指我的。

师:平时我们常用什么测量?

师:对,太松太紧都不行,应该贴着腰绕一圈,两头连起来,这个刻度就是腰围的长度。

三探究周长的测量。

测量活动。

师:看,这是什么图形?

师:它的周长你会求吗?怎么求?

生:先要知道三条边的长度。

师:请你列出计算三角形图形的计算公式。

生:3+4+5=12(厘米)。

师:非常正确,你会求下面这些图形的周长吗?

学生活动。

汇报。

(1)直边的测量通法。

师:那这个四边形的周长,要测量几条边的长度呢?

生:四条边。3+3+4+5=15(厘米)。

师:看三角形的周长就是三条边的长度加起来,四边形就是四条边的总长度。如果是个8边形呢,是几条边的总长度?10边形呢?不管有几条边,所有边的总长度就是它的周长!

(2)特殊图形特殊测量方法。

师:继续看,那正方形要量几条边?

生:四条。

师:刚才有同学量的特别快!有什么好办法?

师:利用了正方形的特点,只量一条边,又量又算!

(3)曲边测量方法。

再来看看月牙形。为什么不直接用尺子量?

师:那这是怎么量的?

师:这个月牙形不好量,就用绳子沿月牙围了一圈,再把绳子拉直了用尺子量!月牙形的周长,就是这根绳子的长度!

四提升练习。

师:我这儿还有个很有趣的小题目,想看吗?你猜,谁走的路长一些呢?

师小结:同学们,我们判断一个图形的周长,是看这一周的总长度,与图形这块空儿的大小没有关系,可千万别受它的干扰!

五课堂小结。

师:这节课你都学到了什么?

生1:周长。

生2:怎样测量周长。

板书课题:图形的周长。

周长教学设计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青岛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美化校园信息窗1。

1、结合具体情境理解周长的意义,指出并能测量具体图形的周长。

2、在对长方形、正方形和不规则图形周长计算方法的探索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3、提出并解决简单实际问题,体验统一问题可能有不同的解答方法,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习数学的乐趣。

活动一:课前交流,激起兴趣。

师:同学们,在平时你都有哪些爱好呢?

师:在与同学们的交流中,老师知道同学们的爱好非常广泛。我呢是一个摄影爱好者,平时喜欢把看到的美的事物拍摄下来。今天,也拍摄了一组关于我们校园的图片,我们来欣赏一下?(课件出示校园图片)。

师:图片欣赏完了,想说点什么?

生1:我们的校园真漂亮!

生2:真美丽!

活动二:创设情景,感受周长。

生:想。(课件出示花坛图片)。

师:这么漂亮的花坛,它们都是什么形状的,你知道吗?

生:圆形、长方形、正方形。(师指生说)。

师(指到扇形):那么请同学们看这个图形,像不像我们夏天用到的(师手势演示扇的动作)扇子?它就叫做扇形。

师:这么美丽的花坛,要想保护好里面的花草,我们应该怎么做?

生1:按时给它浇水。

生2:不进去踩踏。

生3:在花坛一边竖上牌子,写上:爱护花草。

生4:可以给花坛安上护栏。……。

师:大家可真了不起,想出了这么多的好方法,看来大家不但爱动脑、爱思考,而且还非常有爱心。刚才有的同学提出了安护栏的保护方案,如果你是护栏设计师,护栏要安在什么地方呢?(给学生留一点思考的时间)。

(小组内交流)。

师:哪个同学上来给大家说一说,你的护栏是在什么地方安装的。

生1(圆形花坛):我是围着花坛安一圈。(师板书:一圈)。

师:你能把图片举高,边指边说,慢一点,让下面的同学听清楚吗?

生2(长方形):我把护栏安在花坛的四周。

生:(边指边说)也是围着花坛安一圈。

师:大家围的花坛形状虽不同,但是围的方法却有共同之处,你发现了吗?

生1:都是沿着花坛的边围的。

生2:围了花坛一周。

师:回答得非常好,都是沿着花坛的边,围了花坛一周。

活动三:深化感知,加深概念。

师:刚才同学们说得非常好,现在我们知道护栏安在什么地方了,那需要多长的护栏呢?动脑筋想一想,要想知道每个花坛需要多长的护栏,我们只要知道花坛的什么就可以了?(留思考时间)。

生:只要知道花坛一圈的长度就可以了。

师:同学们很聪明,花坛一周的长度就是花坛的周长(板书:周长)。这就是这节课我和大家一块来学习的问题。(板书:认识周长)。

师:有关周长,你想知道什么?

生1:什么是周长?

师:你提的这个问题非常有研究价值。

生2:周长到底有多长?

生3:怎样计算图形的周长?……。

师:同学们想研究的问题很多,但是由于时间关系我们不能一一解决。这节课我们重点研究什么是周长,怎么样知道它的长度这些问题。

(学生在小组内说一说)。

师:哪个同学能到前面来和同学们说一说这个圆形花坛的周长(贴圆形花坛)生:(边指边说)这个圆形一周的长度就是它的周长。

师:你说得真好,对,这个圆形一周的长度就是它的周长。哪位同学能像刚才这位同学这样到前面来给大家说一说这几个图形的周长?(贴正方形、长方形、扇形)。

生(边指边说):正方形、长方形的周长是它四条边的长度,扇形的周长是它一周的长度。

活动四:合作探究,掌握方法。

生:测量。

师:这个同学很聪明,下面咱们就在小组内讨论一下,这些不同形状的图形我们可以用什么测量的方法来测量它的周长。

(小组内交流讨论)。

师:哪位同学来前面说一说,你是用什么方法测量的什么图形的周长。

生1:我们觉得测量圆形可以用绳子。

师:这个同学想到了用绳子测量圆形的周长,老师这里有根绳子你能给大家演示一下吗?生(演示测量的方法):做好标记,然后再测量绳子的长度就可以了。

生1:我觉得可以用米尺。

生2:还可以用直尺,让它围着圆形转圈。

生3:还可以用纸条,然后测量纸条的长度。

师:同学们可真不简单,想出了这么多测量圆形周长的方法,其实,同学们在无意识中用到了一种数学思想。有知道的吗?(学生摇头)化曲为直的数学思想。这是很重要的一种数学思想。在以后的学习当中,我们经常会用到。

师:那其他图形的周长怎样测量呢?

生1:长方形和正方形可以先用直尺测量出它们四条边的长度然后加起来就可以了。生2:长方形只测量两条边就可以了,因为它们两条边相等。

生3:正方形只测一条边就可以,他们四条边相等。

师:同学们真了不起,想出的测量方法越来越简单。扇形的周长怎样测量呢?生1:可以用绳子。

生2:用软尺。

师:同学们都很聪明,想出了这么多好的测量方法,那么像圆形、扇形这样的图形,我们是不是一定要用围一围的测量方法来求它的周长呢?在以后的学习中,我们还会学到更简便的计算方法。

活动五:实践应用,拓展延伸。

(学生独立计算)。

师:下面我们来看一下花坛护栏的长度,说一说你是怎样计算的。

生1:正方形花坛护栏是8米,4个2相加是8。

生2:我是2乘4等于8米,因为4条边相等。

生3:长方形花坛护栏是12米,2+2+4+4=12米。

生4:2+4=6米,6乘2等于12米。

生5:扇形花坛护栏长为18米,5+5+8=18米。

生6:我是先算2乘5等于10,再加上8等于18米。

师:同学们非常了不起,用不同的方法计算出了花坛护栏的长度,不管用什么方法我们都是算出了花坛一周的长度,也就是花坛的周长。

活动六:课堂总结,渗透方法。

师:你能找出身边物体的周长?(数学书封面、黑板面、桌面)。

师:孩子们,想一想,这节课你最感兴趣的是什么?

生:……。

师:你认为自己表现的怎么样?用一句话说说你对周长的认识。

这节课你们不仅认识了什么是周长,还探索出了许多测量周长的方法,老师很佩服你们,希望你们能将善于发现、善于探索的能力更充分的挖掘出来。有兴趣的同学可以互相测量你们腰的一周,也就是腰围、头围、胸围等。

这节课上到这里,下课。

课后反思:

经过两个星期的准备、试讲、研磨,我觉得自己有了进步,在“图形的周长”这节课上,通过让学生经历“看、指、描、说、摸、找、量、算”等实践操作活动,引导学生在自主探究和充分的交流中感悟、体验,获取了“周长”这一概念。课后,我在反思中觉得,这堂课真实地展示了我对磨课的一些粗浅认识。

体验,在体验中感知。本课的教学,基本完成了预设的计划和目标,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对于“周长”的学习,不仅仅是让学生体会周长的实际含义,即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更重要的是使学生在具体的实践活动中发展空间观念,对此,我主要引导学生进行了一系列的操作活动:看一看——学校花坛的规划图;描一描——各种形状规划图的周长;说一说——结合规划图说一说什么叫周长;指一指——各种形状规划图的周长;摸一摸——摸一摸课本封面、桌子面、文具盒表面的周长;找一找——找一找身边物体表面的周长;辩一辩——辩一辩哪些图形有周长,哪些图形没有周长;量一量——小组合作量实物和图形的周长。通过让学生动手、动脑、动口多种感官参加学习数学知识这样一系列的活动,由具体到抽象,使学生逐步建立“周长”这一概念的表象,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空间观念。

在这节课上,通过各种各样的活动,调动了他们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学生不仅深刻地认识了周长的含义,还发展了他们的观察、操作、想象、交流、实践等能力。真正让学生在体验和练习中去感悟“周长”的实际概念。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在操作中体验,在体验中感悟,在感悟中交流,在交流中收获。

这次磨课,我学到了很多,不管是在教学过程的设计上还是在讲课的技巧上。这次讲课的经历对我来说确实是一种成长的体验,通过对教案一次又一次的修改,我对于教材的把握也有了进步,能够更深层次地去挖掘教材带给我们的真正意义,而不是照着教材来上课。在以后的教学之路上,我还要不断努力,不断探索,不断创新,不断提高。在数学课堂上展现自我,收获快乐。“体验”课堂中,我与学生共成长。

周长教学设计长正方形的周长教学设计

1、知识性目标:引导学生回忆整理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公式及推导过程,并能熟练的应用公式进行计算。

2、过程性目标:引导学生探索知识间的相互联系,构建知识网络,从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学习整理知识,领会学习方法。

3、情感性目标:渗透“事物之间是相互联系”的辨证唯物主义观点,“转化”等思想方法;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

教学重点:

复习计算公式及推导过程,并能熟练的应用公式进行计算。

探索计算公式间的内在联系,构建知识网络。

教学准备:

六个平面图形的纸片,关于面积计算公式推导的多媒体课件。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1、师:××同学跑步的线路是(a-d-c-a),另一位(a-b-c-a)出示:

他们俩每天早晨跑步谁的路线长呢?

师总结:他们所走的路线就围成了一个平面图(板书:平面图)他们所走的路线就是平面图的周长(板书:周长)。

问:什么叫平面图形的周长呢?

问:甲、乙两块草坪,哪块大呢?(生回答出问题后)什么叫平面图形的面积呢?(板书:面积)。

2、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来“平面图形的周长与面积”。

二、梳理,引导建构。

提问:在小学阶段,我们学过哪些平面图形?(随学生回答一一贴在黑板上)。

1、问:周长和面积怎么算呢?

2、想想议议:这些面积计算公式,是怎样推导出来的?

同桌选拿手的互相说一说。(同桌合作,发现规律。)。

3、说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圆的面积公式推导,并用动画演示.

三、沟通,构建网络。

1、摆图形:从这些公式的推导过程中,我们可以发现它们之间是有联系的。你们能把这些图形来重新摆一摆吗?(每人自己摆“网络图”)。

2、学生汇报并说明:为什么这样摆?怎样摆更合理些?

3、根据这幅关系图,你可以发现些什么?

小结:我们每学习一个新的图形计算公式,通常是把它转化成一个已经学过的图形来推导的。(板书:转化)。

四、应用,提高能力。

1、比较两组图形的周长和面积(练习十九第1题,102页)。

2、基础练习:计算下面各图形的周长和面积。只列式,不计算。(第103页8)。

3、火眼金睛。(判断对错)。

1)把平行四边形的两个对角一拉,可以得到一个长方形,它的面积。

与周长都没改变。

2)半径是2厘米的圆,它的周长与面积相等。

3)两个面积相等的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4)在同一个圆中,半圆的周长比圆周长的一半长.()。

4、填空:

(1)一个梯形的面积是15平方分米,上底与下底的和是5分米,它的高是分米。

(2)一个平行四边形和一个三角形等底等高,已知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比三角形的面积大6平方厘米,三角形的面积是平方厘米;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平方厘米。

5、挑战题:

五、总结,注重体验。

再次出现知识网络图。

提问: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复习了什么?有没有什么不太明确的地方?

六、作业,留有回味。

“认识周长”教学设计

1.结合事物或图形,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周长。

2.能测量一些物体表面及图形的周长。

3.结合具体情境,感受周长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

理解周长的含义。

突破方法:在“围一围”“议一议”“量一量”“试一试”等实践活动中感悟和理解周长的实际含义。

多角度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

在具体活动中,鼓励学生从多种角度去寻找解决问题的策略。

教法:

迁移类推、动手实践和观察法。

学法:

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多媒体课件、手帕、树叶、线、直尺。

树叶、线、直尺。

一、创设情景

教师讲述《新龟兔赛跑》的故事:龟兔第一次赛跑,小兔子由于过于骄傲和轻视对手意外的失败了,这一次它决定要认真的和小乌龟重赛一场,比赛马上就要开始了,我们一起去看一看。

课件播放《新龟兔赛跑》的动画。(小兔子沿着跑道的外圈跑,而小乌龟却沿着跑道的内圈跑,小乌龟再次胜出。)

教师:小乌龟为什么能再次取得胜利?请学生谈谈自己的看法。

教师:有的同学说小乌龟跑得路比小兔子短一些,是这样吗?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研究与之相关的数学问题。

感受周长:

请学生小组合作在老师发给的跑道图上用红笔描出小乌龟的路线,再用蓝笔描出小兔子的路线。

教师介绍:小乌龟跑步的路线是图中跑道内圈的周长。

小兔子跑步的路线是图中跑道外圈的周长。

(教师顺势板书课题《认识周长》)

二、探究新知,解决问题

1、围一围

(1)(出示手帕)师:看看老师手里是什么?

生:手帕。

师:对,老师觉得这个手帕不够漂亮,想让手帕变漂亮些,于是要给它镶上花边,你知道该镶在什么地方吗?哪位同学能上来告诉老师,帮帮老师的忙。指名上台指出:花边应镶在手帕边沿。

学生上台演示。

师:同学在镶花边的时候,刚好围了手帕的一圈,一圈呢我们也可以把它叫做一周。老师现在把同学镶的花边用线画出来。从这一点开始围手帕刚好一周回到原来这个点上,这条线的长度就是手帕的周长。(教师课件出示:围手帕一周的长度就是手帕的周长。生齐读一遍。)

师:同学们,看到书上例1,动笔画出桌布的周长。画好之后,同桌互相检查。

学生上台演示。

师:说说你是怎样围的?

生:我是从树叶这点开始沿着它的`边围一周。(教师出示课件围树叶一周的长度就是树叶的周长,生齐读一遍。)

2、启发联想。

生1:围课本封面一周的长度就是课本的周长。

生2:围水桶面一周的长度就是水桶面的周长。

生3:围课桌面一周的长度就是课桌面的周长。

……

3、摸一摸。

师:我们用手指了周长,那同学们我们能摸一摸周长吗?

生:能。

师:同学们刚才说到课本封面和课桌面的周长,那你们能试着摸一摸它们的周长吗?(教师板书:摸)

师:课本封面是什么形状?

生:长方形。

师:手帕是什么形状?

生:正方形。

师:这些物体的形状各不相同。如果用两个字来概括它们,可以概括为?(图形)

那也就是说围图形一周的长度就是这个图形的周长

请同学们看一看这些图形哪些是它的周长?

师:为什么第一个和第三个不是它的周长?

生1:第一个图形围多了。

生2:第三个图形没有围满一周,也就是围少了。

师:围图形周长时,一定要注意是围一周,不能多也不能少。

4、量一量

同桌交流合作。

指名汇报:

生:我量出的树叶周长是26厘米,我们先用线围树叶一周,再用直尺量线的长度。

请同学们看到书上例2。

追问:刚刚我们量了树叶的周长,那你能想办法量出这个长方形的周长吗?

(1)学生独立思考,动手操作。

(2)演示交流。

(3)代表汇报

生1:我们用直尺先量了每条边的长度,再加起来,就知道它的周长。

生2:我们是用线直接沿着长方形的边围了一周,再用直尺量出线的长度,就知道它的周长。

5、试一试。

动手比较图形一和图形二的周长。

三、巩固练习

完成教材第78页“课堂活动”。

四、课堂小结

师: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新内容?

生:周长。

师:什么是周长?

生:围图形一周的长度就是这个图形的周长。

师:在围图形的周长时,要注意什么?

生:注意只围一周,不能多也不能少。

板书设计:

认识周长

围图形一周的长度就是这个图形的周长。

认识周长教学设计

学情分析:

《认识周长》是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的内容,是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第一次系统的接触周长这个概念。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对线段的长度概念和度量单位有了一定认识,并且具备了测量线段和计算总和以及熟悉了三角形、平行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等平面图形的基础上展开的,这是学习习近平面图形周长的基础。学生只有对周长的概念做到真正的理解,才能对周长的测量、计算及应用有更好的理解认识。研究周长其实就是研究一个图形的“形”和“量”,“一周”是形,“长度”是量。教材通过描一描、量一量等活动,在具体情境中亲身体验、充分感受,从而理解周长的含义,为之后平面图形的周长计算等学习做好铺垫。

教学内容:苏教版版教科书第39—40页。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周长的含义,会指出并测量图形的周长。

2、使学生学会计算简单图形的周长。

3、使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学会用不同的策略解决问题,体会化曲为直的数学思想,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

理解周长的含义,会测量并计算图形的周长。教学难点:理解周长的含义,培养空间观念。教具准备:树叶、线、铁线框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感知一周边线。

1、借助情境,初步感知一周边线。

师:春天到了,小蚂蚁也不忘阳光体育运动,树叶就是它跑步的场地。请看(播放课件)。

(1)师:这三只蚂蚁哪只是沿着树叶的边线跑了一周?(2)师:那你认为什么是边线?

师:这只蚂蚁不是有沿边线跑吗?你们怎么也说它不是?师:那怎样才算跑一周?

(设计意图:现实中,很多学生对周长的认识都有一个模糊的概念,知道那是什么,但却无法清晰的描述,所以首先要解决学生对“一周边线”的理解。教学中遵循从动作表象到符号表象的认知规律,创设了蚂蚁沿树叶爬的情境,化静态、抽象为动态、形象,让学生在直观中了解一周边线,在思辨中感悟什么是树叶一周的边线,帮助学生在脑海中建立起“一周边线”和数学中“周长”的联系。)。

2、丰富表象,充分感知一周的边线(1)指一指。

师:(课件出示书签)这里有一张美丽的书签,你能指出它一周的边线吗?(指名指)。

师:只能从这点开始指吗?师:那我从这点开始指可以吗?

师:书签和数学书封面比,谁的一周边线长?(说完整话)。

1、物体面的周长。

(1)师:看来物体一周的边线有长有短,数学上,我们说书签一周边线的长就是书签的周长。(黑板条贴出)。

师:一起读一读。

师:那什么是数学书封面的周长?(2)找生活中物体面的周长,边指边说。

2、平面图形的周长。

(1)师:物体的面有周长,那下面这些平面图形有周长吗?(出示课件)。

师:说得真好。说明只有封闭图形采用周长。

(1)师:再看这些封闭图形,这两个同学描的,你们觉得哪个是对的?

(3)师:能描出它们的周长,那说说什么是长方形的周长?师:什么是圆的周长?

师:把圆剪一刀分成两个半圆,这半圆还有周长吗?在哪?(设计意图:对周长概念的建构过程分解为两条线:实物周长和图形周长。结合书签和数学书封面,先让学生说一说对周长的理解,感知周长,然后结合实例让学生通过指一指、描一描、说一说等一系列活动,学生们从看到指,从指到描,从物到图,经历丰富的感知过程,从理性上认识周长。)。

二、操作测量,再识周长。

1、测量三角形和长方形。

师:这两个图形的周长到底是多长呢?有什么办法可以知道?生:量……。

师:长方形要量几条边,为什么?

师:我告诉你量的结果,谁来算算它们的周长。

小结:测量由线段围成的图形的周长,只要用直尺量出各条的长度,再把它加起来就可以了。

(设计意图:认识了周长是什么,这时抛出“周长到底是多少”的问题可谓顺理成章,水到渠成,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再加上他们已有的认知经验,通过测量、计算,学生掌握了方法,既是进一步对周长概念数学化的认识,同时为以后学习正方形、长方形等周长的计算打下坚实的基础。)。

2、测量树叶的周长。

(2)学生活动(3)学生介绍量法(4)电脑演示量法。

师:可以先用下线沿着树叶的边线围一周,把围到的线拉直放到直尺上量一量,围到的线的长度就是树叶的周长。

师:我们把弯曲的边线的长转化成直直的一段线的长来量,这种方法在数学上叫做化曲为直法。(板书:化曲为直)。

(在周长概念建立和探索出多边形周长计算方法之后,设计这样一个小组活动,要求小组成员讨论如何测量树叶的周长,鼓励学生利用现有的工具思考并得出测量周长的不同方法,进一步深化了对周长含义的理解,同时渗透了化曲为直的思想。)。

三、变式练习,深化认识。

1、拉一拉——体会变与不变。

师:老师这儿用铁线围了一个正方形,要想知道它的周长,我们需要测量几条边的长度?师:一条边是2分米,那它的周长是()。

师:你想把它变成什么形状?(指名拉)现在这个图形的周长是多少?

师:为什么它的形状一直在变,周长却没有变呢?

师:只要整条线的长度不变,无论围成什么形状,周长始终不变,都是这条线的长度。

2、数格子图(1)猜一猜。

师:下面这两个图形的周长,哪个长?(3)数一数。

师:每小格的边长是1厘米,那怎样知道每个图形的周长呢?小结:图形的形状、大小不同时,周长也有可能相等。在比较时,不能被图形的大小所迷惑,应该比较它们一周边线的长度是否相等。

(4)算一算。

师:这个图形除了数,还有什么更快的办法吗?

师:计算不规则图形的周长有时也能通过平移转化为学过的图形来计算。

(设计意图:很多学生在比较周长时容易受到面积的干扰,所以在练习环节灵活运用周才的含义,设置了两次不同的比较,激发学生的思维,强化无论图形怎么变化,只要一周边线的长度不变,周才就不变的道理,突破了难点,既渗透变与不变的数学思想又渗透了平移的数学方法。)。

四、全课总结,课外拓展。

1、说一说。

师:说一说你这节课的收获。

师:你都是用什么方法学到了这些知识?

“认识周长”教学设计

周长的认识。课本44页“什么是周长”及第45页“练一练”中1、2、3题。

1、结合具体事物或图形,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周长。

2、能测量并计算三角形、梯形等图形的周长。

3、结合具体情境感知周长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

知道周长的含义。

理解周长的含义。

结合教材提供的具体情境,让学生通过看一看,描一描,摸一摸等活动获得丰富的感性认识,在体验、交流活动中使学生的感性认识升华为理性认识。

多媒体、树叶、长方形纸一张。

卷尺、小棒、彩笔、直尺、长方形纸一张.

1、(出示图片)问:

(!)这些花坛是什么形状?

(2)如果有3只甲虫以同样的速度分别绕花坛走一周,你们猜哪一只先到?

2、学生观察、思考、并发表自己的看法。

3、看多媒体演示,思考:为什么(3)号先到?

教师指出:看哪只甲虫先到,要比较花坛的周长。(板书:周长的认识)

1、初步感知:

(1)你认为周长是什么意思?能举例说明吗?

(2)如果花坛是圆形,你知道它的`周长吗?

(3)(出示树叶)谁能指出这片树叶的周长?(演示蚂蚁运行图)

2、视觉再次感知(演示):

(1)多个图形的周长。

(2)辨析:蚂蚁图

3、操作感知

(1)描一描:学生用彩笔描44页和45页题1图形边线,教师巡视,指学生操作。

(2)摸一摸:你能指出桌面、数学课本封面的周长吗?你还知道那些物体的周长,和同桌说一说。

(3)量一量:用卷尺测量自己的头围和腰围,把测量结果记录下来,小组交流。

4、周长的概念:围成一个图形的所有边长的总和叫做这个图形的周长。

1、口算花坛的周长。

师:(出示花坛图片)你们能想什么办法,知道这三个花坛的周长?

电脑显示出各边长度,学生逐一口算出周长。

2、45页第2题

先让学生独立度量计算,接着在小组内交流,集体订正。

(1)摆小棒:(出示图形)你能移动小棒把下列图形变成长方形或正方形吗?动手操作,小组交流,代表发言。

(2)想一想:(45页第3题)每小题两个图形的周长一样吗?你怎样想的?

撕纸活动:

1、先看演示,师生共同按要求完成撕纸。

2、想一想:这两个图形的周长一样吗?为什么?

周长教学设计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在我上这节内容之前,前面是按教材编排特点,通过3课时的教学让学生认识了面积和面积单位,并掌握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后面就是三个课时的练习,教学目标都是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与面积计算公式,能正确地运用公式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与周长,并解答有关的应用题和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数学课程内容的学习,强调学生的数学活动,发展学生的数感、符号感、空间观念、统计观念、以及应用意识和推理能力。所以我重新处理了教材,希望通过有益的数学活动,不仅使学生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能灵活的运用周长和面积的公式;更希望让学生认识到现实生活中蕴涵着大量的数学信息、数学在现实世界中的广泛的应用。使学生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事物、思考问题,激发对数学的兴趣。

1、使学生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能够正确地计算周长和面积,并灵活运用。

2、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倾听及评价意识。

3、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激发学生用数学解决问题的乐趣,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活动,获得体验。

熟练地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和周长的计算方法。

对比练习中,联系实际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实验报告表、设计图、信封、小棒、彩色笔、吹塑纸。

多媒体电脑、投影仪。

我们已经学习了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和面积,今天老师给大家讲个关于周长和面积的故事。(屏幕演示场面)。

同学们你们想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吗?这块地乌龟老师该送给谁?那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块长方形菜地吧。

1、请学生任意画一个长方形表示这块菜地。

2、探究、合作、交流(完成提纲)。

(1)用不同的彩色笔标明哪里是周长,哪里是面积,并计算。

(2)什么是周长?什么是面积?它们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3)乌龟老师为什么哈哈大笑?两只兔子的话对不对?

3、小结。

4、指导学生完成p101例1。

5、解决实际问题:只列式,不计算。

(1)一块正方形地,边长是12米,如果在这块地的四周围上篱笆,篱笆的长是多少?(其实算什么?)。

(2)出示图,算铁丝的长度。

(3)出示图,算桌面的长度。

2、“谁围的地盘大?”游戏,填写游戏体验表格,你发现了什么?(周长相等的长方形面积不一定相等;周长相等时,长和宽越接近,面积就越大;周长和面积的区别。)。

附一:实验报告表。

长(分米)宽(分米)周长(分米)面积(平方分米)。

附二:游戏要求:。

1、小组里四人分别用小棒在自己的桌面上围一个自己喜欢的长方形,这就是你围到的地盘了。

2、记录好你的“地盘”的长和宽,并计算周长和面积,并比较谁围的地盘最大。(一根小棒代表1分米)。

3、注意四个人围到的“地盘”必须互不一样,摆出的图形16根小棒也必须全部用上。

思考讨论:根据你的实验报告表,你发现了什么?

3、判断题:。

(1)边长是4厘米的正方形的周长与面积相等。

(2)周长相等的长方形面积不一定相等。

(3)如下图上下两部分的周长不相等,面积也不相等。

小小设计师:设计并计算一间房子的面积和装饰彩条的长度。

以故事的形式引入使学生很感兴趣,整节课学生情绪高涨,学习积极性高。能体现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只起带路人的引导作用,让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去探索、发现周长和面积的区别和联系,从而使知识系统化。

周长教学设计

3、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发展数学思考能力,享受学习的快乐、

认识周长的含义,会测量并计算出周长、

课件、绳子,直尺等、

谈话导入。

同学们喜欢小动物吗课件出示(树叶、甲虫)问:这是什么。

让学生仔细观察:它在树叶上是怎样爬的沿着什么路线爬的(树叶的边线)。

请问:树叶一周边线的长又叫做树叶的什么(周长)那么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认识周长、(板书课题)。

认识周长。

1、下面老师先带同学们到儿童游泳池去看看(课件出示游泳池图片)。

谁愿意上来指出池口的边线它是从哪里到哪里刚才这位同学指出池口黑色边线的长也就是池口的什么(周长)。

其实,周长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请看,出示数学书、

2、让学生指一指数学书封面的周长、

举例:你还能指出哪些物体表面的周长(如桌面,三角板等)。

有谁愿意把你描好的边线展示给大家看看、(展示学生作业)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刚才你们描的这些图形边线的.长其实也就是这些图形的什么(周长)。

那么谁愿意上来指出这个图形的周长。

刚才老师和同学们一起研究了周长,那么老师现在想知道一些物体的周长、

4、出示树叶、

请同学拿出课前准备好的物品开始测量,并记录下来、

指名汇报。

刚才同学们用各种各样的方法测量出物体的周长,那现在我想知道这张明信片的周长、你有什么好办法(指名说)。

计算图形的周长、

能告诉老师你为什么这么快知道这个图形的周长谁还有不同的想法吗。

四、拓展延伸,提升认识。

3、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一起认识了什么(周长)其。

实周长的应用在我们的生活中处处可见、(欣赏短片:周长在生活中的应用、)。

谈话:只要我们做个有心人,学会仔细观察,认真思考,就一定会发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

周长教学设计

1.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概括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计算公式。

2.初步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3.通过学习,培养学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对数学有好奇和求知欲。

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概括和抽象出长(正)方形周长公式。

长方形、正方形卡片、尺子等。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都喜欢看《猫和老鼠》的动画片吗?今天,进行了一场竞走比赛,他们为这事争论不休,请看大屏幕:猫和老鼠各沿着长方形和正方形跑一圈,他们谁跑的路线长?喜羊羊和灰太狼可不是光凭你们的猜想就能说服的,我们必须用科学的方法进行验证,让他们心服口服。你觉得猫和老鼠走的路线与我们所学的哪一个数学知识有关?(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揭题:你们真聪明!老师非常欣赏你们对数学的敏感。今天我们就来研究长方形与正方形的周长问题.

板书课题:长方形与正方形的周长。

二、探索新知:

(一)摆小棒,探索长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

1.摆一摆,一个长6厘米,宽4厘米的长方形。(一生上台摆)。

师:这个长方形的周长是指哪部分?

生:四条边的长度之的和。

师:我把这个长方形放大放在黑板上,求黑板这个长方形的周长,要量出哪些长度?

生:一条长和一条宽。

师:为什么不量出4条边的长度?

生:因为长方形的对边相等。

师根据学生的回答相应地板书所摆小棒的长度。追问:现在可以求出它的周长了吗?

2.请你算一算这个长方形的周长。

3.用小棒来与同桌说明你的算法。

反馈:1生。

4.反馈交流算法。

引导:从同学们的脸上,我可以看出你们肯定有成果了,谁愿意给大家展示一下。(学生说教师板书。要求用小棒说清这样做的道理。)。

长方形的周长计算有这三种:(板书)。

(1)6+4+6+4=20(厘米)周长=长+宽+长+宽。

(2)6×2+4×2=20(厘米)周长=长×2+宽×2。

(3)(6+4)×2=20(厘)周长=(长+宽)×2。

(谁来说说他的算法,你理解了吗?)。

5.交流讨论,优化算法.

小组交流讨论:

(1)这三种算法有什么相同点?

(2)有什么不同点?

(3)你喜欢哪种算法?

6.引导学生概括归纳长方形的周长公式.

长方形周长=(长+宽)x2。

《周长》教学设计

【知识点】:

1、为学生创设具体的数学情境,通过描一描树叶的边线,摸一摸课桌数学书的边线,再量一量自己的腰围和头围,从而知道了一个图形一周的长度就是这个图形的周长。

2、学生在动手操作中,可以画出并能计算出图形的周长。

第二课时  游园。

【知识点】:

1、为学生创设游园的情境,引导学生体验用不同的方法去计算小公园的周长。就是把围成小公园的所有线段加在一起。

2、算一算中出现了4种不同的图形,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计算,为后面学习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作好铺垫。

第三课时 花边有多长。

【知识点】:

1、学生要明确已知的条件和问题,然后先独立思考,再在小组中交流自己的想法,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法来解决问题,从而发现(长+宽)﹡2是求长方形周长最简便的方法。不必用公式化的算式去约束学生,他们可以自己喜欢的方法去计算。

2、在做一做中出现的两个不同的长方形可以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求周长。

第四课时 地砖的周长。

【知识点】:

1、学生要明确已知条件和问题,利用学习长方形周长的知识经验,知识迁移到怎样求出正方形的周长,就是把正方形的四条边长加起来,还可以用边长乘4。

2、做一做中出现的两个正方形周长的计算,可以放手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去解决。

3、练一练中的第2小题要让学生明确求篱笆长多少米,就是在求正方形实验园地的周长。

第五课时 练习六。

【知识点】:

1、练习六中的1——8小题通过计算各种图形的不同周长,进一步巩固学生已经掌握的计算周长的方法。

而第9小题则是让学生发现图形之间的变化关系,从而发现这四幅图形的周长是相等的。

2、在实践活动中,可以让学生先计算三个周长的大小,并说出估计的过程或理由,然后再让学生自主选择测量工具和测量方式。可以独立测量,也可以是小组合作进行,最后组织学生对其估计和测量的结果进行对比,修正自己的估计和测量的结果。

第六课时 交通与数。

【知识点】:

在这节实践活动课中,要引导学生认真仔细的观察图片中的数学信息,从而运用周长、乘除法、搭配方法等数学知识和方法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周长》教学设计

《认识周长》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小学数学(第五册)第三单元的内容,是在学生认识了平面图形的基础上学习的。这节课的主要目的是把熟悉的生活现象作为学生学习数学的素材,将实际问题数学化,让学生在自主操作、合作交流的活动中,理解周长的含义、探索周长的计算方法,为学习平面图形周长的计算打下基础。

二、案例描述。

1、片段一:创设情景,感知“周长”。

多媒体演示秋天的美景,并解说:同学们,秋天到了,树林真美!形状各异的树叶从树上飘落下来,我们来欣赏一下。

师:你会把树叶的边线描下来吗?

生:能!

师:老师为大家准备了树叶和纸,请同学们用铅笔把树叶轮廓描下来。

学生在认真地描。

师:谁来说说你是怎样描的?

生1:我是沿着树叶的边缘来描的。

生2:我从叶子的尖开始描,一直描到树尖,刚好是一圈。

师:说得好,从起点开始又回到起点。把叶子拿下来,看看它的轮廓。

师:像这样的一圈,我们给它起一个好听的名字——叶子的周长。今天我们一起学习数学王国里的——周长。

2、片段二:操作体验,感悟“周长”

师:周长在我们的身边到处都能找到,例如:数学书的封面,我们一起来摸一摸它的周长。

师:怎样才能保证刚好摸一圈呢?

生:从哪里又回到那里。

小组活动后汇报。

生1:桌面有周长。(面向全班摸了桌面的一周)。

生2:我找了铅笔盒,这一圈是它的周长。

生3:黑板也有周长。

师:请你出来指一指好吗?

生3:演示一次。

师:真不错,周长就在我们的身边。

生4:硬币也有周长。

师:太棒了,我们的生活到处都有周长。

师:拿出自己准备好的圆形、长方形,摸一摸它们的周长感觉有什么不同?

生1:长方形的周长是直的,圆形的周长是弯的。

生2:长方形的周长直的,圆形的周长是滑的。

师:物品有周长,图形也有周长,那么什么叫周长?请同学们讨论一下。

生1:长方形的一圈就是它的周长。

生2:图形几条边合起来就是它周长。

生3:沿着物品边缘绕一圈是它的周长。

生4:图形边缘一圈的长度就是它的周长。

师:你的表述都很接近,怎样表说才更准确呢?我们先来看看下面图形哪些有周长?

师:图2、图4为什么没有周长?

生:因为它有缺口。

师:没有缺口的,数学上叫做封闭。什么叫周长,该怎么说才完整?

生:封闭图形一圈的长度就是周长。

全班一起归纳小结: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就是周长。

3、片段三:合作交流,量、算周长。

师:老师为大家带来了一些漂亮的图形,请叫出它的名字。

师:有什么办法知道它们的周长是多少?

生1:用尺子量。

师:真会思考,你想到测量工具。怎样量请你来示范一下。

生1:选了长方形,边演示边说:先量出每条边的长度然后把它们加起来。

生2:(急切地):其实不用每条边都量,只要量出两条边就行了。

师:量哪两条边?为什么?

生2:量长和宽,因为长方形的长是相等的,宽也是相等的。

师:量完怎么办?

生2:长×2+宽×2。

师:老师为每个小组准备一套图形,2人合作选择一个喜欢的图形运用手中的测量工具,量、算出它的周长。(注意不够整厘米的按整厘米计算)。

学生动手测量、计算。

师:哪个小组愿意汇报,你们是怎样测量的?

生1:我们选了三角形,先量长的边是16厘米,另外两条分别是12厘米、10厘米,一共是38厘米。

生3:我们选了正方形,边长是8厘米,加起来是32厘米。

师:除了用加法,还可以怎样算?

生:还可以用8×4。

师:其他图形呢?

生4:我们选了五星形,先量出一条边是5厘米,然后用5×10=50厘米。

师:太厉害了,你们根据五星形的特征,灵活地量、算出它的周长。

生5:我们选了圆形,用软尺把它围一圈,大约是50厘米。

师:真了不起,硬的不行用软的。

生6:(急切地)还有方法,先在圆形上作记号,然后在直尺上滚动一圈。

师:你想得很周到,先作记号再滚动,真是好方法。

师:除了圆形还有哪些图形可以运用“滚”的方法?……。

教学反思。

《数学课和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周长》这一课,体现了在新一轮课程改革中,教师更应着力改变旧的教学方法,建立新的教学策略。努力为学生创设情境,诱发学生的好奇心,鼓励学生大胆探究、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

1、为学生提供充分的感知材料。

理解周长的含义,探索周长的计算方法,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是本节课应该达到的主要教学目标。为此我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识水平,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为学生的数学活动提供了更加丰富的感性材料。(如:树叶、各种平面图形、测量工具)课堂上充分发挥这些素材的作用,帮助学生直观理解周长的含义,探索各种图形周长计算方法,促进了学生空间观念和思维能力的发展。

2、重视概念的建构过程,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是新课标的基本理念。在教学《周长的含义》时我设计了“找一找、摸一摸、说一说”一系列的活动,使学生把周长这个抽象的概念与生活中的具体事例、自己的实践经验联系起来,从而对周长的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如:学生摸周长时,感受到长方形、正方形的边线是直的,而圆形的边线是弯的。因为有了找、摸的体验,便能清晰地概括出周长的含义。让每一个学生都体会到学习的快乐,体验到获取知识的愉悦。

3、彰显个性,鼓励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

在探讨各种图形的周长的方法时,我为学生创设了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环境,鼓励学生通过动手、动口、动脑,鼓励学生从多角度去解决问题的策略,学生争相发表意见,学生的个性在课堂上得到充分展现,自信心也得到了增强,体现了“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一全新的教学理念。课堂上富有个性的评价,师生间、学生间的情感沟通,使学生的思维处于一种开放状态,从而得出不同的测量和计算方法,不但使本节课的知识得到了巩固、升华,而且为后继知识的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教学评价。

在以上教学片段中,我们欣喜的看到了学生的主体性得到了充分体现,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用简洁的语言激励着学生。学生的情绪状态、注意状态、参与状态、交往状态、思维状态、生成状态均处于理想的状态下,如果以学生的“学”来评价教师“教”的话,那么这可视为一节成功的课。而这些都得益于我校对课题管理的实效性研究,在科学规范的课题管理制度下,我们每一位教师、每一位学生将成为最终的受益者。

《周长》教学设计

1,通过观察和操作,使学生感知并认识周长的含义。

2,会正确测量和计算物体的面和平面图形的周长。

3,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应用能力和合作能力.

【教学重点】。

认识周长的含义,会测量和计算周长。

【教学准备】绳子一根,3张练习纸,树叶一片,课件。

一,看一看——出示上赛道图。

师:(出示课件——f1赛车录象)这是什么比赛(赛车)这是世界上最快的赛车比赛,也叫f1.每年f1都会在上海国际赛车场举行一次比赛,下面我们来认识一下上海国际赛车场的赛道,(出示赛道图以及赛车跑的路线)刚才就是赛车在这个"上"字形赛道跑了一圈的路线,我们再来看一遍.(重复演示)这一圈的长度就是这条赛道的——周长.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周长"(板书课题)。

二,周长的含义。

1,摸一摸。

师:这是我们的数学书,我们从这一点开始沿着它的边线摸一摸,这一圈边线的长就是这个封面的——周长(师示范)。

师:你会像老师这样摸一摸吗拿出数学书,我们边摸边说:"这一圈边线的长就是封面的周长.谁来摸给我们大家看.

(3个学生动手摸数学书封面的周长,要边摸边说:这一圈边线的长就是封面的周长)。

师:你还能摸出哪些面的周长摸给你的同桌看一看.(生自由活动并与同桌交流,师指导并请指导过的学生回答)。

师:谁能介绍一下你都摸了哪些面的周长指给大家看看.

(生起来一边摸一边说,这一圈边线的长就是这个图形的周长.3个同学,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课件演示)。

2,描一描。

师:刚才我们一起摸了一些物体表面的周长,这些图形的周长在哪里,你知道吗(出示课件)。

打开书到62页,拿出笔描一描.(学生动手描在书上)(或者拿出1号纸)。

好了吗让我们一起看一看这位同学完成的情况.

(描好边线后,课件演示隐去中间部分)。

1,算一算。

师:那这两个图形的周长在哪里,你知道吗(出示课件)。

它们的周长到底是多少厘米呢有没有什么好办法同桌两位同学可以商量商量.

师:有结果了吗(学生汇报)。

(回答一:可以用线围一围,再量一量.师:可以吗(可以).嗯,是个办法.还有其他方法吗)。

回答二:可以用尺量出每条边的长度,再算一算.师:这个办法好吗好,我们就按照这种办法先量一量每条边的长度.

(学生操作)。

师:谁来汇报一下左面三角形的每条边各是多少(如果有不同数据,老师拿把尺量一量,统一数据)右面的平行四边形每条边各是多少(老师应指着屏幕上图形问)。

师:这些图形每条的长度我们都知道了,那它们的周长会算了吧,大家动手试一试.(学生计算)。

师:三角形的周长是多少你是怎样算的。

平行四边形的周长是多少是怎样算的有没有不同的算法。

师小结:像这些图形计算周长时,可以先用尺量出每条边的长度,再计算出周长.

2,师:那么要知道这两个图形的周长,是不是也一定要用尺量呢。

1厘米。

1厘米。

生:不要.

师:为什么。

生:因为它已经写了一个格子的长度是1厘米.

师:请你用不同的方法计算这两个图形的周长.

(学生完成作业纸)。

师:谁愿意来介绍一下你的方法第一个图形的周长是多少。

生:周长是16厘米.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因为每条边占了四个格子,就是4厘米.四条边一样长,所以4×4=16厘米.

师:说得真好,在计算的过程中还能灵活根据图形的特征进行简便计算呢.

师:那么另一个图形的周长是多少呢。

生:周长是26厘米.

师:你又是怎么知道的呢。

生:我是看它有六条边,把六条边的长度加起来一共是26厘米.

(师:好的,还有不同的方法吗。

生:我是把下面这条边移上去,把左边这条边移到右边.这样就只要算一个大长方形的周长就可以了,它的长是9厘米,宽是4厘米.周长是26厘米.

生:可以把这个图形分成两部分,左边这个正方形的周长是16厘米,右边这个长方形的周长是14厘米,再把它们合起来,但是中间这条边算了两次,所以要减去.结果算出来,周长也是26厘米.)。

师:同学们开动脑筋,想出了这么多计算周长的方法,真了不起.

师:孙老师带来了一片树叶,你们知道它的周长是多少吗我们能不能用刚才的方法算一算呢(不能)那怎么办呢同桌同学先商量商量.(同桌讨论)。

师:有办法了吗(个别交流)。

师:听明白了吗谁再来说一说.

师:我也明白了,我们可以先用绳子沿着它的边线围一围,再把这段绳子拉直,量出绳子的长,这段绳子的长就是树叶的周长.(边说边电脑演示)。

师:这片树叶的周长大约是8厘米.

师强调:看来有的图形的周长可以直接用尺量,有的可以用一些工具来量一量.

四,总结。

今天这节课,有什么收获能和大家交流交流吗。

五,生活中的"周长"。

师:你能用今天学的知识量一量生活中一些物体面的周长吗在教室里选择你喜欢的面用适当的方法量一量,老师也带来了一些常用的测量工具,你在测量的过程中假如需要的话可以到老师这来借.希望每个同学都能量出你喜欢的面的周长.开始.

(师下去指导,生测量后回答:我量的是……表面的周长,是……厘米)。

师:看来生活中的数学知识还真多,你想去更多地发现它们,探索它们吗想的同学起立,好,同学们.

六,练习第二,三,五题。

反思:"认识周长"这一课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等活动,认识周长的含义,会指出并能测量简单图形的周长,并能利用对图形周长的认识测量和计算一些平面图形的周长,从而让学生通过观察,测量和计算等活动,在获得直观经验的同时发展空间观念.反观教学过程,旨在突出以下几点:。

一,让儿童在生动具体的现实情境中感知周长,形成概念.

"数学生活化,让学生学习现实的数学"是数学新课程理念之一,所以,整个教学过程以指一指,剪一剪,画一画为中心,使学生仿佛身临其境,在熟悉,亲切的背景中自然地感悟周长的含义,探究周长的求法.课的一开始,通过指小叮当头像的边线,让学生充分感知物体周长的含义,然后让学生剪下头像,再次感知图形周长的含义,从而让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产生学习需求.数学只有回到生活中,才会显示其价值和魅力,学生回到生活中运用数学,才能真实地显现其数学水平,因此,课的结尾,回到生活中去,让学生选择生活中最感兴趣的物体进行实际测量.这样,努力把学生的现实生活资源转化为教学资源,使学生切实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

二,让儿童在优化的活动情境中积极探究,合作交流.

新课标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因此,本课安排了感知和操作两个层面的活动.第一层面是感知层面的活动,这里分为两次层次,先通过教师范例和学生自己举例让学生充分感知,为过渡到抽象的符号性奠定坚实的感性基础.接着,通过迁移类推让学生自己描出平面图形的边线感知平面图形的周长,这样,帮助学生从实物到平面图形建立完整的周长概念.第二层面是操作层面的活动,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想法求出一个五角星,一个硬币,一张名片的周长,让学生自主探索方法,然后让学生汇报各自的发现,在多种方法的交流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这样,让学生在活动中发现,在生活中探究,在活动中互动,在活动中内化,在活动中应用,在活动中创造,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活动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的教学理念.

纵观整节课,我感觉最遗憾还是小组合作,让学生运用手中的工具求出三种图形的周长,虽然我让学生进行了一些分工,但仍是优等生控制着整个局面,中差生就只有看和做做助手的份,怎样发挥每个成员的作用,还需在以后的教学中继续探索.

《周长》教学设计

1、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明白周长含义,会指出简单图形的周长。

2、能图形的特点,选择合适的测量工具和合理的测量方法,对图形的周长进行测量和计算。

3、通过观察、测量和计算等活动,在获得直接经验的同时发展空间观念。

4、在学习活动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数学兴趣及交往,合作、探究的意识与能力。

1、教师准备:一个圆纸片,给全班同学分成四人小组,指定组长。课件及实物投影。

3、每生准备:数学课本,勾线笔。

一、揭示课题,创设情境。

1、说一说。

师:今天我们要认识一位新朋友——图形的周长(板书),你认为图形的周长是什么意思?

2、剪一剪。

师:对图形的周长,同学们都有自己的理解,到底谁的理解准确一些呢?就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来开始这节课的学习。老师把全班同学分成了几个学习小组,给每个小组编了号,却来不及把写有号码的图案剪出来,请组长帮忙剪一剪,其他组员观察组长是怎么剪的。

(组长剪,师巡视)。

师:你是怎么剪的?(引出“边线”一词,板书边线)。

3、描一描。

4、师:刚才组长用剪刀剪出了图形的边线,现在我们要用笔来描一描图形的边线,请同学们打开课本98页,找到第一题,用笔描一描,比一比谁描得又快又好。

(学生描——实物投影反馈)。

(老师带领大家一起指)。

师:这是半个苹果,你能指一指它刀切面的边线吗?

二、自主学习,寻求答案。

1、师:我们通过剪、描、指,找到了那么多图形的边线,这边线和我们今天要认识的周长到底有什么关系呢?请大家在书本98页找找问题的答案。

2、请同学读一读书本中的话。师板书(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

3、对于这句话,你觉得你有哪些地方不明白?

(生:为什么要是封闭图形?)(如果不封闭图形有周长吗?)。

师:谁能解答他(她)的疑问?

生:从一点出发绕着图形的边线走,能回到这一点就是封闭图形,不能回到这点就是不封闭图形,因为不封闭,所以就没有办法计算它的周长。

生……。

4、我们借助动画再次来理解这句话的含义。(动画演示甲虫爬树叶)。

师:读一读甲虫的话。

师:树叶的周长指的是哪一部分呢?

师:我们前面剪的,描的,指的图形的边线其实就是它们的周长。

师:现在你对周长的理解和一开始的理解有哪些地方不一样?

(指名说——向同桌纠正你一开始的错误)。

5、请你判断,下面哪些图形能计算周长,哪些不能,请说明理由。(幻灯片出示)。

6、老师手里有一个圆纸片,请你指指它的周长。撕去其中一个角,再请同学指指它的周长。

师:看来这样的问题已经难不倒你们了,其实在我们的教室里,也能找到物体面的周长。

(大家一起指一指电视机屏幕,布告栏的周长)。

师:只要我们做个学习的有心人,就会发现我们的周围处处都包含着数学学问,你觉得呢?

三、合作探究,测量周长。

(1)生:算一算它们的周长就可以知道。

(2)师出示小组合作要求(幻灯片显示)。

1、小组内先讨论每样物品的测量方法,组长记录到表格中。

2、每位组员负责测量其中一样物品。组长负责检查和记录。遇到困难本组人员应该互相帮助。

2、测量时要有序,讨论时要轻声。

3、测量完毕,请组长做好汇报准备。

(3)小组活动开始,师巡视。

师板书:(树叶围五角星量硬币滚)。

(5)小结: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许多不同形状的物体,我们可以根据它们的形状特点,选用绳子围,尺子量,在尺子上滚等方法来测量它们其中一个面的周长。

四、练习巩固,逐层提高(见幻灯片)。

题1:快速回答,下图周长是多少。

题2:想一想,它们的周长是不是一样长?

题3:有a、b两组图形,每组中哪个图形的周长长一些?

题4题5。

五、全课小结,回归生活。

师:今天我们学习了很多关于周长的知识,说说你的收获。

师:测量物体周长的方法除了围,量,滚等方法之外,其实还有别的一些方法,比如,如何测量操场的周长,如何计算运动员骑车的路程等等,只要同学们认真地思考探索,肯定能找到很好的测量的好方法。今天我们要完成的作业是想办法测量自己的头围,胸围,腰围,把测量结果写进书本99页第1题的表格中。

《认识周长》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冀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66~68页。

教学目标:

1.结合实际测量活动,经历认识周长的过程。

2.知道周长的含义,会测量周长。初步学会表达测量的过程和结果。

3.鼓励学生积极与同伴合作,体验与同伴合作解决问题的乐趣。

课前准备:两种“小布艺”材料、剪刀、尺、针、线、每人准备一片树叶。

教学方案:

教学环节。

教学预设。

一、问题情境。

1.出示教师课前做好的小布艺,在欣赏小布艺的过程中,引出加工小布艺的事情。

师:(出示小布艺)这是老师做的小布艺,你们看,怎么样?

学生欣赏、交流自己的看法。

师:你们知道老师的小布艺是怎样做的吗?

生:我知道,是先用花布剪出做“小布艺”所需要的形状,再在边上缝上漂亮的花边。

师:你知道的真多!看来你也会做小布艺。

如果学生不知道是怎样做的,老师介绍。

2.提出某福利厂准备生产小布艺的问题,鼓励学生小组合作,研究怎样确定小布艺花边的长。

学生活动时教师要参与其中,指导学生进行操作。提醒学生在使用“剪刀”和“针”时要注意安全。

师:福利厂准备成批加工两种小布艺,在加工之前,要把所需的各种材料裁剪好。你们看,他们把小布艺的样子都有裁好了。现在,他们有一个问题想请你们帮忙,怎样确定每个小布艺的花边需剪多长呢?小组内合作,利用带来的工具,一起来解决这个问题。咱们比一比,看哪个小组想出的办法多,办法好!

学生分组活动,教师巡视、参与,并提示学生注意要小心使用剪刀和针。

3.交流各组确定(测量)小布艺花边长的方法和结果。要给各组充分表达不同方法的机会。只要学生的方法合理,教师都要给予鼓励,表扬方法独特的学生。

师:说一说你们组是怎样确定小布艺花边有多长的?

学生的方法可能有以下几种:

我们组先做好一个小布艺,再将花边拆下来,用尺子量一量,就知道花边需要多长了。

我们组是用线沿着长方形花布、圆形花布的边各绕一圈,再用尺子量一量线有多长,线的长度就是花边的长。

将花布对折,用线量边的一半有多长,再用尺子量一量线有多长,将结果乘2也能算出来。

我们组直接用尺子量长方形花布的每条边的长,再加起来。

将花布在尺子上滚着量。

4.初步认识周长的含义。在充分交流的基础上,教师指出:花边的长就是小布艺布料的周长。使学生初步了解周长的含义。

师:刚才我们用不同的方法测量出了花边的长,表现的真棒!老师告诉你们,花边的长我们把它叫做小布艺布料的周长。

1.观察硬币、课本、课桌等实物,让学生指出每个物品表面的边线。要指导学生“指”到位。使他们真实感受到周长是一个长度,为以后正确区分周长与面积打下基础。

师:我们认识了小布艺布料的周长,在我们身边许多物品都有周长,请同学们用手指出硬币,课本面,课桌面的边线。

指名指一指,请同学互相指一指。

2.教师总结,它们边线的长就是它们的周长。

师:刚才大家用手指的硬币面边线的长就是硬币面的周长。课本封面边线的长是课本封面的周长,课桌面边线的长是课桌面的周长。

3.提出同桌合作量一量课桌面周长的要求,让学生合作测量。

师:我们知道了什么是课本面和课桌面的周长,那它们的.周长到底是多少呢?同桌合作,动手量一量课桌面的周长。

4.全班交流测量的方法和结果。要给学生充分交流不同测量方法的机会。如果有学生只测量一组长和宽的长,用它们的和乘2算出结果,要给予鼓励,并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想的。另外,关注测量结果是否正确。

师:谁来说一说,你是怎么量的?课桌面的周长是多少?

量出桌子面每条边的长度,再加起来就知道桌子面的周长了。(说结果)。

用米尺围桌面一圈量出桌面的周长。(说结果)。

如果同学之间的测量结果不同,可让学生看一看测量时是否是从0刻度开始的。如果有学生用只量一条长边,一条宽边,然后用它们的和乘2这种方法,除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想的外,教师要给予鼓励。

三、课堂练习。

1.练一练第1题。

第一问是测量腰围和头围。先指出自己或别人的腰围、头围。再合作动手测量,教师指导测量方法。

师:同桌合作,一起量一量同桌的腰围和头围。测量时注意尺子的松紧要合适,被测量的同学身体要自然放松。

第二问是测量一片叶子的周长。同桌合作测量,然后全班交流。

师:拿出自己准备的树叶,指一指叶子的周长,同桌合作量一量叶子的周长。

2.练一练第2题。

(1)说明估测和测量要求,让学生测量自己的,然后填表。

师:按表格的要求,选择自己的物品,如铅笔盒、课本、作业本、鞋底面、椅子面等,先估计一下周长是多少,记在书中的表格中,再动手量一量,并将结果记录下来。

(2)全班交流时,注意学生估计的结果是否越来越好,让估计越来越准确的学生说一说是怎么做的。

师:说一说你是怎么测量的?

师:你估计得越来越准确,你是怎么做到的?

3.练一练第3题。

先指一指张奶奶每天走的路线,再说一说这里面含有几条边?最后自己独立完成计算。

师:(出示第3题)先指一指,说一说这里面含有哪几条边,再自己独立算一算。

教学内容:冀版《数学》三年级上册69、70页。

教学目标:

1.经历用不同的方式探索交流长方形、正方形周长公式的过程。

2.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公式,并能正确计算长方形、正方形周长。

3.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探索、交流等活动,获得成功的情感体验。

教学准备:小黑板呈现一个长方形和一个正方形。

教学方案:

周长教学设计

1,通过学生的操作,实践,感悟周长的含义,了解物体表面或平面图形一周边线的长就是它们的周长.

2,通过围,量,算等操作活动,引导学生自主探索测量,计算周长的多种方法.

3,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发展数学思考能力,享受学习的快乐.

教学重点:。

认识周长的含义,会测量并计算出周长.

教学准备:。

课件.绳子,直尺等.

谈话导入。

同学们喜欢小动物吗课件出示(树叶.甲虫)问:这是什么。

让学生仔细观察:它在树叶上是怎样爬的沿着什么路线爬的(树叶的边线)。

请问:树叶一周边线的长又叫做树叶的什么(周长)那么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认识周长.(板书课题)。

认识周长。

1.下面老师先带同学们到儿童游泳池去看看(课件出示游泳池图片)。

谁愿意上来指出池口的边线它是从哪里到哪里刚才这位同学指出池口黑色边线的长也就是池口的什么(周长)。

其实,周长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请看,出示数学书.

2.让学生指一指数学书封面的周长.

举例:你还能指出哪些物体表面的周长(如桌面,三角板等)。

3.刚才同学们指出的都是物体表面一周的边线,那老师还有一些平面图形,你能描出它们的边线吗请你描一描.

有谁愿意把你描好的边线展示给大家看看.(展示学生作业)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刚才你们描的这些图形边线的长其实也就是这些图形的什么(周长)。

那么谁愿意上来指出这个图形的周长。

刚才老师和同学们一起研究了周长,那么老师现在想知道一些物体的周长.

4.出示树叶.

请同学拿出课前准备好的物品开始测量,并记录下来.

指名汇报.

刚才同学们用各种各样的方法测量出物体的周长,那现在我想知道这张明信片的周长.你有什么好办法(指名说)。

师:像明信片这样规则的几何图形我们可以直接用尺子量出边长,再算出四条边长的总和就可以得出这个图形的周长.

计算图形的周长.

乌龟给我们准备了一些规则的图形,请看,它还细心的给我们量出了每条边的长度,你能很快说出这些图形的周长.

能告诉老师你为什么这么快知道这个图形的周长谁还有不同的想法吗。

小结:同学们用不同的方法算出图形的周长,由此可见,我们在解决数学问题的时候,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探讨不同的方法.

四.拓展延伸,提升认识。

2.请问:现在这2个图形的周长还一样吗(指名说)看来同学们的想法不一样,下面请同学们取出这两个图形讨论一下这个问题.指名汇报讨论结果.

3.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一起认识了什么(周长)其。

实周长的应用在我们的生活中处处可见.(欣赏短片:周长在生活中的应用.)。

谈话:只要我们做个有心人,学会仔细观察,认真思考,就一定会发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

张丽:2002年毕业于连云港师范,小学一级教师,县优质课比赛二等奖,《课改,让数学因生活而精彩》论文在师陶杯获二等奖,《认识方向》在市教育学会获二等奖.

周长教学设计

1、知识性目标:引导学生回忆整理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公式及推导过程,并能熟练的应用公式进行计算。

2、过程性目标:引导学生探索知识间的相互联系,构建知识网络,从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学习整理知识,领会学习方法。

3、情感性目标:渗透"事物之间是相互联系"的辨证唯物主义观点,"转化"等思想方法;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

复习计算公式及推导过程,并能熟练的应用公式进行计算。

探索计算公式间的内在联系,构建知识网络。

六个平面图形的纸片,关于面积计算公式推导的多媒体课件。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1、师:××同学跑步的线路是(a-d-c-a),另一位(a-b-c-a)出示:

他们俩每天早晨跑步谁的路线长呢?

师总结:他们所走的路线就围成了一个平面图(板书:平面图)他们所走的路线就是平面图的周长(板书:周长)。

问:什么叫平面图形的周长呢?

问:甲、乙两块草坪,哪块大呢?(生回答出问题后)什么叫平面图形的面积呢?(板书:面积)。

2、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来“平面图形的周长与面积”。

二、梳理,引导建构。

提问:在小学阶段,我们学过哪些平面图形?(随学生回答一一贴在黑板上)。

1、问:周长和面积怎么算呢?

2、想想议议:这些面积计算公式,是怎样推导出来的?

同桌选拿手的互相说一说。(同桌合作,发现规律。)。

3、说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圆的面积公式推导,并用动画演示.

三、沟通,构建网络。

1、摆图形:从这些公式的推导过程中,我们可以发现它们之间是有联系的。你们能把这些图形来重新摆一摆吗?(每人自己摆"网络图")。

2、学生汇报并说明:为什么这样摆?怎样摆更合理些?

3、根据这幅关系图,你可以发现些什么?

小结:我们每学习一个新的图形计算公式,通常是把它转化成一个已经学过的图形来推导的。(板书:转化)。

四、应用,提高能力。

1、比较两组图形的周长和面积(练习十九第1题,102页)。

2、基础练习:计算下面各图形的周长和面积。只列式,不计算。(第103页8)。

3、火眼金睛。(判断对错)。

1)把平行四边形的两个对角一拉,可以得到一个长方形,它的面积。

与周长都没改变。

2)半径是2厘米的圆,它的周长与面积相等。

3)两个面积相等的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4)在同一个圆中,半圆的周长比圆周长的一半长.()。

4、填空:

(1)一个梯形的面积是15平方分米,上底与下底的和是5分米,它的高是分米。

(2)一个平行四边形和一个三角形等底等高,已知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比三角形的面积大6平方厘米,三角形的面积是平方厘米;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平方厘米。

5、挑战题:

五、总结,注重体验。

再次出现知识网络图。

提问: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复习了什么?有没有什么不太明确的地方?

六、作业,留有回味。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