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奇妙的世界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汇总16篇)

时间:2023-12-12 08:29:39 作者:琉璃

教学计划可以提前预估学生可能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并针对性地安排教学策略和措施,帮助学生克服困难,提高学习成绩。希望以下的教学计划示例对大家有所帮助,提升教学效果。

《我们奇妙的世界》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1.听写生词。

2.课文从哪几方面介绍了世界的奇妙?

(板书:天空地球)。

1.自由读课文,思考:

(1)全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全文按总——分——总的顺序写。

(2)找出文中概括写世界奇妙的句子。文章开头一段概括写世界奇妙。

(3)读读课文的开头和结尾,看看二者有什么关系?文章开头和结尾呼应。

2.自由读课文第2—8自然段,思考:

(1)2—8自然段是围绕哪个自然段来写的?

(2)天空展示的哪些宝藏让你感受到了世界的奇妙?画出相关的语句。

(3)作者从哪几方面写的这些宝藏?(颜色形状)。

(4)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读出热爱之情。

(5)说话练习。

你能想象出哪些形状?它们会有什么故事呢?

3.自由读课文第9—16自然段,思考:

(1)找出这部分围绕那个自然段来写的?(第9自然段)。

(2)这一部分中,哪些地方让你觉得奇妙有趣?划出相关语句并简单写一写你的感受。

(3)仔细读读这些语句,从中你体会到什么?

(4)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5)练习。

读下列句子,说说从中体会到什么。

冬天,我们看到了冰雪,它们有时像一把把锋利的刀剑,在阳光下闪耀。雪融化时,房檐上落下的每一滴水,都像一个闪光的水晶球。

预设:从极普通的事物中发现美。

3.学习17、18自然段。

(1)指导朗读。

(2)读这两段你有什么想法?(生活处处都有美,我们要善于发现)。

作者写的天空和地球都是按照一定的时间顺序写出了奇妙之美,你能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写一个片段,把你课前观察的事物按照一定的顺序写具体吗?试着在其中表达出自己的感情。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课后再去发现大自然中奇妙的事物。

天空。

奇妙。

总—分—总。

地球。

《我们奇妙的世界》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1.会认8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词语。

2.熟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理清文章脉络。

掌握本课生字词。了解课文主要内容,理清脉络。

1.预习课文,自学生字、词语。(学生)。

2.准备学生快乐学习单。(教师)。

3.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师)。

一、揭示课题,解题引入。

1.谈话导入课题。

(1)春天到了,同学们,你们的爸爸妈妈有没有带你们去春游呀?(指名回答)并谈谈春游时自己的观察、发现。

(2)师展示自己旅游时拍摄风光照片,进一步感受自然界的神奇。(欣赏画面,感受美。)。

(3)教师小结:从刚才同学们的交流和老师展示给你们的图片中,你觉得我们这个世界是怎样的一个世界?(板书:奇妙)对,我们住在这样一个奇妙的世界里:这里的温度和空气正好适合生命的需要;这里四季循环,生命周而复始;这里,每一天都有不计其数的美向我们展示出来今天我们就来从来自英国的彼得?西摩的作品中感受世界的有趣去用心体会世界的美好吧。这篇文章的题目是什么呢?(补全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4)解题:你觉得课题中哪个词最重要?(奇妙——它就是咱们这篇文章的题眼。)。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完成学习单1.2两题)。

1.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检查生字词读音。

(1)指名读生字词,及时纠正学生读错的字音。

(2)指名读,开火车读。巩固生词读音,指导写字。(自己在任务单中仿写生字“幻”“乘”)。

三、再读课文(完成学习单第三题)。

1.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向我们介绍世界的奇妙的?

2.摘抄你最喜欢的句子,并说说喜欢的原因。(指名回答)。

3.师相机补充以下几点:

(1)全文按总分总的顺序写。

(2)文章开头一段概括写世界奇妙,文章开头和结尾呼应,更加强烈地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

(3)作者眼中的世界是奇妙的。从“天空”和“大地”两方面介绍世界的奇妙。

4.教师配视频范读课文。

(1)请同学们用最佳的心态,放松地看的大屏幕听老师范读课文。

(2)鼓励学生配乐配视频范读。交流读后感觉。(舒服、幸福、好玩……)。

(3)教师评议并小结:你用心读了,才会有这种感觉。大千世界无奇不有,天上光芒四射的太阳,浩瀚无际的星空;地上无边无际的海洋,巍峨屹立的高山;一花一草,千鸟百兽,都给这个世界增添了生机,让世界变得奇妙起来。

三、作业:

1.抄写生字词,积累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我们奇妙的世界》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1.会认“呈、雕”等8个生字,会写“呈、幻”等13个生字,会写“奇妙、飞行”等24个词语。

2.熟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理清文章脉络。

1.通过自由认读、个别读、齐读和书写练习,正确认读生字词,听写词语。

2.通过个别读、齐读等多种读书形式,读懂课文内容,理清文章脉络。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教师导入课题:课前,老师让大家观察大自然,说说自己对大自然的印象。

2.课件展示自然景观图片。

3.教师小结,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随文识字。

1.教师引导学生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教师引导学生学习本课生字词。

3.教师指导书写。

4.教师当堂检测生字词的掌握情况。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再读课文,思考:

(1)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2)作者眼中的世界是什么样的?作者从哪几个方面介绍世界的奇妙?

(3)读课文的开头和结尾,看看二者有什么关系。

2.引导学生讨论交流。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四、教师小结。

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五、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新词。

2.熟读课文。

《我们奇妙的世界》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1.领悟并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理解课文内容。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世界的奇妙。

3.激发对世界的热爱之情。

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体会世界的奇妙。

1.课件出示词语,指名认读。

2.回顾课文主要从哪两个方面介绍世界。(天空和大地)。

1.课件出示学习目标,师解读。

3.指名说,应道学生说出日出,云彩,雨点和星星的奇妙。

4.生读一读自己喜欢的段落。适时问:云彩会变幻出什么形状,告诉我们怎样的古诗呢?

5.总结。作者按照清晨—傍晚—夜晚的顺序描写了天空。

1.出示自学提示:自由朗读第9-16段,边读边想:大地的哪些象让你感受到了的世界的奇妙?把它们用自己喜欢的符号画出来。

2.指名说。引导学生说出植物生长、果实、落叶、冰雪的奇妙。

3.生读一读自己喜欢的段落。适时问:水果还有哪些颜色?

4.总结。作者按照春夏秋冬的时间顺序描写了大地的珍藏。

1.你在生活当中看到了哪些奇妙的现象?

2.怎么理解“一切看上去都是有生命的?

按一定的顺序写一写你发现的世界奇妙之处。

天空大地。

(根据课文内容画了太阳、云彩、雨点、星星、大树开花、结果、树叶、冰柱等)。

《我们奇妙的世界》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1.听写词语。

呈现幻影蜡烛诱人圆润。

乘凉光芒普通模型。

2.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知道了作者笔下的世界是奇妙的,那这节课,我们将一起细细去品味这世界到底奇妙在哪儿。

1.学习第1自然段,思考问题。

(1)作者眼中的世界是怎样的?

明确:

作者眼中的世界是奇妙的,看上去是有生命的。

2.学习第2~8自然段,思考问题。

(1)这部分哪句话是总起句?

明确:

“你看天空--”

(2)天空展示了它的哪些财富让你感受到了世界的奇妙呢?

明确:

日出、云彩、雨、落日、群星。

(3)为什么说水洼像镜子?有什么作用?

明确:

因为水洼的形状和镜子的形状相似,又可以如镜子一样“映射”“我们的脸”,所以说水洼像镜子。

把水洼比作镜子,突出世界的奇妙和神奇。

(4)试着模仿第6自然段的描写,写出水洼的奇妙。

明确:

雨后,我们会看到地上有许多水洼,就像透明的玻璃,映射着我们的脸。

(5)作者从哪几个方面写出了天空的奇妙?是怎样把事物写生动、具体的?

明确:

从清晨的景色、云彩的颜色和形状、雨点的声音、雨后的美景、傍晚的落日余晖、黑夜里群星闪烁等方面写出了天空的奇妙。

抓住了事物的颜色、形状来写,让描写更生动、具体。

3.学习第9~16段自然段,思考问题。

(1)这部分的总起句是哪句?

明确:

“再看大地--”

(2)大地展示了它的哪些财富让你感受到了世界的奇妙呢?

明确:

春天的植物生长;夏日的绿荫;秋天的风、落叶、蝴蝶和鸟;冬天的冰雪。

(3)这部分哪些地方让你觉得奇妙有趣?

明确:

我觉得“秋天带着金黄色的光辉神奇地来到了,那时,道路上好像洒满了光芒。蝴蝶张开漂亮的翅膀在空中翩翩起舞”。这一部分十分奇妙有趣,因为这一段让我想到了秋天仿佛有五彩缤纷的颜料,所到之处,层林尽染,美不胜收,一片片飘落的叶子仿佛是张开翅膀的“蝴蝶”“在空中翩翩起舞”。

(4)“冬天,我们看到了房檐上垂下的冰柱,它们好像一把把锋利的刀剑在阳光下闪耀。等到积雪融化时,从房檐上落下的小水滴,就像一颗颗珍珠。”品味加点的字。

明确:

这两句话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了“冰柱”的形状和“锋利的刀剑”相似;“小水滴”晶莹剔透,仿佛是“一颗颗珍珠”,描写形象、贴切。

4.学习第17、18自然段,思考问题。

这两个自然段有什么作用?与第1自然段有什么关系?

明确:

第17、18自然段,总结全文,升华主题,点出了世界的奇妙。

这两个自然段与第1自然段互相照应。

5.回顾整篇课文,思考问题。

(1)在你的眼中,这个世界还有哪些奇妙的事情?

明确:

柔弱的蒲公英种子,能乘风飘浮几公里的路程。

(2)你觉得这篇文章有哪些地方值得我们学习?

明确:

全文按“总-分-总”的顺序写作;围绕总起句把内容写具体,抓住事物的形状、颜色、形态等方面把事物写形象、生动,这样的写作手法值得学习。

气温下降,绿色的树叶会变成金黄色的,阳光照射到空气中的水蒸气会出现彩虹;水果在不同的生长阶段会有不同的颜色;太阳光透过三棱镜可以散射出红、橙、黄、绿、青、蓝、紫等七种颜色。其实,只要我们多注意周围的环境,仔细观察就会发现我们生活的世界多么美妙,多么奇妙。

请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本课是英国作家彼得西摩的一篇写景的文章,文章通过具体描写天空的缤纷色彩,奇妙形状和大地上丰富的财富,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无比热爱之情。文章篇幅不长,但文质兼美,条理清楚,结构完整,描写的细致生动,语言生动有趣,充满了童真童趣,感情真挚深厚,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大自然,对美妙世界的热爱。

1.理解、感悟世界的奇妙,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激发热爱世界的思想感情。

2.学习作者按一定顺序抓住事物特点把事物写具体的写作方法。

围绕本课教学教学目标,我取得了以下教学效果:

2.本课教学时主要引导学生在朗读中去体会、去品味,感受世界的奇妙进行了拓展练习,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谈自己的发现的奇妙事物,努力创设愉悦轻松的学校氛围,让学生升华对课文的理解,并引导学生去了解这个奇妙的世界,除了亲自去观察、去发现,更方便的途径是阅读别人写下的书籍去获得经验知识。

在上这节课的时候,我的成功之处是:在指导学生朗读时采用观看大自然的画面将学生带入意境,带着自己的感受朗读。再采用学生自读添空,教师引读的方法练习朗读的同时指导背诵积累词汇,进行语言积累。采用同样的方法让学生入情入境配乐达到与作者情感的共鸣。

上这节课时,由于给学生朗读的时间、思考的时间、讨论的时间不够充分,学生很可能思考的少,没有真正读出作者所写的美,没有真正理解文章内容。忽略了学生的学习,也使学生的想象空间不足:朗读时体验感情不足:所显示的美图与学生朗读配合不上。学生探索自然、寻找大自然的其他奇妙、美妙的事物激情不足。今后,在教学中注重学生的读、说、听的能力。

如果我再重新上这节课的话,我会这样做:

1、激发兴趣,指导预习:

(1)让学生提前对自然界进行观察,并且和家长进行交流观察体会。

(2)提前指导学生自读课文,自学生字词,查阅工具书,提出自己不明白的地方?

(3)搜集一些世界奇妙的图片和相关文字。

2、谈话导入,展示成果。首先和同学平等对话,对学生的预习情况表示信任和期待,请他们谈谈对大自然的观察和发现,说出自己的体会和感受,也可以结合展示资料加以说明。

3、指导朗读、初步感知。和学生探讨以怎样的形式读课文,引导学生明白不同的文章可以选择不同的朗读方式,有不同的语气,这一环节,教师须有较强的课堂驾驭能力,放而有度,有层次的读,读出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4、合作探究、了解写法。学生经认真听——自读——自悟——讨论,完全能够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了解作者从两个方面天空和大地分别展示了哪些财富,是怎样抓住事物或景色特点来把事物写生动、写具体的。通过给课文中的“……”补白练习,发挥学生的想象能力,说出自己的想法和体会,学会和别人分享快乐。

5、练习巩固课外延伸。关于作业设计,立足以读到写,以写到用,首先组织学生采取多种形式读,默读到背诵最后到积累下来,引导学生继续探寻生活中的发现。

《我们奇妙的世界》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1.(课件出示、配乐)展示日出、日落图片、山川、河流和其他风光照片,感受自然界的魅力与神奇,教师板书课题。

2.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英国著名作家彼得·西摩的散文——。(生齐读课题)。

3.刚才,我们用自己的眼睛发现了我们这个世界的奇妙。现在,我们再来跟随作者去语言文字中感受他眼中奇妙的世界。

1.课文究竟写了哪些奇妙的景物呢?下面我们进行小组合作学,利用集体的智慧尝试绘制思维导图,把文中描写的奇妙的景物呈现出来。出示小组合作学单:

(1)组内推荐1名代表朗读课文,其余成员认真倾听,边听边圈画描绘的景物。

(2)小组内讨论怎么画这张思维导图,可以有哪些要素?

(3)讨论后,组长或组员代表完成思维导图,其他组员协助。

(4)一人代表小组准备汇报。

2.小组合作学,教师巡视。

3.选择一个小组(有条件的话,每一小组的思维导图都贴在黑板上),结合组内绘制的思维导图进行汇报学成果。

生1:通过学,我们找到作者描写了天空中的这些景物:太阳、云彩、雨点、落日的余晖、群星。

生2:我们找到了描写大地上的这些景物——植物、水果、大树、蝴蝶、鸟儿、秋风、冰雪、小水滴。

小组组长:展示小组画的思维导图(图1),师生根据评比要求逐项评点。(抓住了主要描写的景物,按照作者描写的顺序,发现了作者谋篇布局的秘密……教师要给予鼓励和肯定,像这样,利用思维导图便能把零散的内容串联起来。)。

4.其他小组自我修改和完善后,教师追问:老师看到有一个小组是这样画导图的,大家看看天空和大地每一部分,又是分别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的呢?(图2)(“天空”部分按照一天从早到晚的顺序,“大地”部分按照四季的顺序。)。

5.小结:画思维导图可以用不同的图式、不同的角度来绘制,帮助我们厘清课文脉络,文章结构也就一目了然了。

1.出示第1自然段,指名读。点红“有生命”,作者说世界上“一切看上去都是有生命的”。下面我们开火车读课文第2~8自然段,其他同学思考:在作者描绘的“天空”奇妙中,哪些景物让你感受到“生命”的力量?圈画出相应的词语或句子。

2.指名交流。(预设:太阳每天升起,天空的颜色也在不断变化;云彩在天空飞行,好像也有生命一样,形状也在变化;雨点落到大地上,发出“噼噼啪啪”的声音,感受到了雨点的生命力;夜晚星星一闪一闪的,像孩子的眼睛一眨一眨的,也像有生命一样……)。

3.生说到之处,师聚焦和提升:

(1)聚焦“云彩”,创设情境,出示云彩的图片,学生感受云彩的绚丽多姿和变幻无穷。朗读体会。

(2)聚焦“水洼”和“映射”,出示课文句子:雨后,我们会看到……映射着我们的脸。问:你眼前出现了怎样的雨后水洼?你最想干什么?“映射”把水波映照的动感表现出来了,怪不得作者说“有生命”呢。(朗读体会)。

(3)聚焦“群星”,师出示比喻句,追问:作者把“群星闪烁”比作“极小的蜡烛在发光”,两者有什么共同点?你觉得这样比喻好不好?(“群星”和“千千万万”都说明数量多;它们发出的光都很微小;读者脑海中会浮现出星光闪烁的画面……)朗读体会。

4.生交流过程中师相机点红:升起、带来、飞行、呈现、告诉、降落、映射、变幻、涂上、闪烁,交流完关注屏幕上显红的词语,问:你们发现这些词有什么共同的特点?(都是表示动作的,都表示事物在发生“变化”)。

6.总结刚才的学方法,出示小组合作要求:(1)组内朗读课文第9~17自然段。(2)思考:在大地这个奇妙的世界里,哪里又让你感受到“生命”的力量?圈画出相应的词语或句子。(3)组内交流圈画之处,互相补充。

7.小组展示。

生1:小种子生根发芽,不久能开花,具有生命力。

生2:秋天道路上好像洒满光芒,蝴蝶翩翩起舞,感受到生命的力量。

生3:鸟儿会衔着泥土振翅飞翔。

生4:秋风能将树叶吹得飘落下来,树枝都摇晃了……。

(生说到之处,师相机在ppt上圈画)。

8.聚焦大地的“五彩缤纷”,出示水果诱人的句子,读一读,你发现了什么?师相机拓展表示颜色多的成语。(五彩缤纷、五颜六色、色彩斑斓)五颜六色的水果让大地充满生机,你们都有发现美的眼睛。指导读好这句话。

9.聚焦大地的“形态万千”,对比出示:

(1)冬天,我们看到了房檐上垂下的冰柱,很尖很亮。等到积雪融化,从房檐上落下的小水滴,亮亮的,圆圆的。

(2)课文原话:冬天,我们看到了冰雪,它们好像……玩具气球。

10.自读,想一想你们喜欢哪一句,你眼前好像看到了什么?(看到了冰柱的锋利,看到了水珠的晶莹剔透)指导学生朗读好比喻句。

11.小结:我们先要有“美的发现”,然后再用美的方式来表达,眼中奇妙的世界就会呈现在大家面前。

1.配乐播放一组表现美好事物的图片,将学生带回生活情境。

2.在我们生活的世界,许多看似普通的事物都很美,都很奇妙。瞧,柿子树上结了一个个红红的果实,就像给树挂上了小灯笼;天牛头顶着两根长翎子,活像戏台上的武将……你能试着写一写生活中看到的奇妙景物吗?想一想它们的颜色、形态等,把你眼中的奇妙事物写下来,写1句话得1颗星,2句话得2颗星,3句话就得3颗星……比一比,看谁拥有发现美的眼睛,看谁拥有表达美的能力。

3.自主写话,小组交流。

(1)秋天的枫叶,远看像一团火焰在跳动,看又像一只只红色的小手掌。

(2)荷叶上的颗颗小水珠,就像翡翠盘中的一粒粒珍珠。

4.全班交流,互相评价。重点评价是否写出事物的美或趣,能用上比喻会更好。

1.今天,我们从课文中发现了世界的奇妙,我们还将生活中看到的奇妙景象用美的语言表达出来了。其实,不光是在课文中,我们的诗歌中写到了世界的奇妙,而且语言充满奇思妙想。

2.出示当代儿童作家班马的诗歌:《我问大自然》。(指名读)。

3.你从这首诗中发现了哪些奇妙的事物?

4.总结:天地间隐藏着无穷无尽的奥秘,只要我们仔细观察、寻找,用心去感受,去体验,就能发现世界的奇妙和美好!

这篇课文文体特点明显,语言生动,描写细腻,联想丰富,使文章读起来画面感极强。作者具有一颗童心,他站在儿童的视角来观察了解世界,探究世界,寻求世界的真善美。金老师关注了文章的文体特点、文化底蕴和语言表达,力求让学生拥有发现“美”的眼睛,能发展表达“美”的能力。

1.巧妙运用思维导图。了解作者布局谋篇的妙处,有助于学生整体把握主要内容,也有效地落实了单元语文要素。分述部分,金老师通过小组合作,绘制思维导图,抓住关键词了解写作顺序,使零散的内容显得有章可循。

2.学生是课堂学的主人。在学“天空的奇妙”的时候,金老师问:“哪些景物让你感受到‘生命’的力量?”启发学生围绕这个主问题自主学,然后再交流讨论。接着学“大地的奇妙”时,也是运用刚才的学方法,学以致用。先学后教,以学定教,顺学而导,学以致用,这样的学才能让学生站在课堂的中央,才能让学生和文本充分地对话交流,学才能真正有效地发生。

3.珍视学生独特的理解和感受。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对“奇妙”的世界理解和感受各不相同,教师善于引导,通过说话和写话练,迁移运用,加深理解,提升了学生语言的感悟和表达能力,发展了学生的核心素养。

《世界多美呀》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了解鱼的基本特征和形状,并能画、剪各式各样的鱼。

(2)了解对称形和不对称形的区别,掌握基本的绘制方法。

(3)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保护自然的情操。

教学重点:

用对称法剪刻各式各样的鱼。并能画各式各样的鱼。

教学难点:

绘制鱼的不同形状以及使用剪刀剪出鱼形和花纹。

教具准备:

彩纸、剪刀、剪纸作品、展板、教学课件。

学具准备:

彩纸、剪刀、胶水、水彩笔。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感知美。

1、(多媒体播放《海的声音》)大家听,是什么声音?你们想去看看吗?(播放视频《海底总动员》)。

这么美的地方是在哪儿呢?板书课题:海底世界。

2、在海底世界里,你都看到什么?

二、剪刻创作,表现美。

1、了解鱼的基本特征和形状。

(1)、我们先来认识鱼。(播放课件,出示鱼的图片)。

问:你观察到的鱼儿是什么样子的呢?

引导学生观察鱼的花纹、色彩和形状有哪些特点?

(2)、鱼儿们都想把自己打扮得与从不同,但它们还是有共同点的,请看鱼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课件演示)。

(3)了解对称形与不对称形的区别。

鱼的形状还有一个特点,大家看(出示图片),比一比它们的形状,有什么发现?

用两条黑线分别把鱼儿分成两半,你又有什么发现?(课件演示,在鱼身上画出对称线)引导学生观察,了解对称形与不对称形的区别。

2、学习基本的绘制方法。

(1)这些小鱼是用哪些材料和工具做的?(教师出示材料和工具)有什么办法用一张纸剪出对称图形呢?(播放课件,出示步骤)大家看,这就是剪对称鱼的方法。

现在老师为大家示范一遍,小朋友们不动手,仔细看,认真看的孩子一定学得最好。教师边示范边讲解。

友情提醒:1)、在不开口的一边起笔。

2)、为鱼画上花纹,注意形状的变化,大小搭配合理。

3)、用剪刀要注意安全,不要伤了自己,伤了同学。

4)、讲究卫生,不乱扔纸屑。

(2)、接下来,我们剪不对称鱼,在纸上画好鱼形,剪下来就可以了。教师简单示范、讲解。

3、学生创作,教师指导。

学会了方法,大家想不想试一试?出示作业要求:用对称剪和不对称剪的方法各剪刻一个鱼形纹样。小朋友们,我们一起努力,把鱼儿送回家。(播放音乐)。

三、展示、品评,欣赏美。

学生在展板上粘贴自己的作品,贴完后请学生自评,再进行集体点评。

师:你瞧,现在的海底世界多热闹啊!小朋友们,你们太棒了!现在,坐得最端正的小朋友,老师要请他来当小评委,为自己认为最美的一条鱼画上一个泡泡。(请先看大图,寻找那只最美的鱼。)(分组进行)。

问:哪只鱼儿的泡泡最多?这些泡泡是谁画的,说说鱼儿美在哪儿。

四、课后延伸。

(出示对称剪的蝴蝶图案,粘贴在衣服上。)你们瞧,这是老师用对称剪的方法剪的蝴蝶,(贴在衣服上)我的衣服更美了。运用对称剪的方法还能剪出很多美丽的图形,(播放课件,出示剪纸作品图片)剪纸作品还可以美化我们的生活。小朋友们,精美的作品留下来了,剩下的纸屑也要处理好,只有人人都讲究卫生,我们的生活才会更美好。

《我们奇妙的世界》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1.认识藏、呈等11个生字,学写寸、呈、幻等13个生字。指导写好蜡、烛、幼等左右结构的字,幻书写时注意“幺”和“纟”的区别。

2.能读准字音,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朗读表达出世界的奇妙。

3.了解课文从哪几个方面写出了世界的奇妙。

4.初步学习整合信息,学习怎样介绍奇妙的世界。

教学重点:理解、感悟世界的奇妙,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激发热爱世界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感悟世界的奇妙,学习把事物写具体。

教学准备:教师:制作课件。学生:课前观察自己感兴趣的事物(可以是玩具、花草、石头、玻璃等等),生字卡片。

一、图片导入,引起兴趣。

1.课件播放地球,蔚蓝的天空、各种形状的云彩,日出日落,四季的森林等图片,观看图片后,大家用词语来形容你看到的世界吧。

课件出示()的世界。

同学们自由说出自己的引起答案。世界是多彩的,世界是神奇的,世界上有各种颜色,各种形状,有无数的宝藏和财富。

2.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奇妙的世界,看看奇妙的世界有哪些吸引你的美丽。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请你打开课本,结合注音,借助课后生字表,读准字音,读通课文,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2.请9位同学接读课文,每人两段,随机正音。

3.小组内互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4.默读课文,圈画出不理解的词语,并思考作者从那两方面写出了世界的奇妙?

预设:学生答案会包括天空、清晨、云彩、水洼、雨后、黑夜、地球、夏日、秋天、冬天等。把学生的答案引导分析总结,得出是从“天空”“地球”两方面写了世界的奇妙。

三、复习生字,指导写字。

课件出示生字,自由练读。生字组词,巩固识字。指导书写“烛”。提示火字旁做偏旁最后一笔捺变为点,书写时左窄右宽;提示“幻、蜡、诱、润、模”都是左右结构的字,左窄右宽。“剑”书写时左宽右窄。指导书写“乘”要注意笔顺。

《走我们去植树》

1、回顾上节课所学内容。

2、出示本堂课学习目标:

(1)说说植树的好处,体会少先队员们要用实际行动绿化祖国的决心。

(2)学了这一课,你有什么相法和感受?

(3)作者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二、第一次“先学后教”(重点学习第一部分:1——2小节)。

1、出示自学指导:

(1)从哪儿看出少先队员去植树的决心很大?

(2)哪些词句说明少先队员的心情很高兴?

(3)少先队员在什么地方植树?省略号有什么作用?

2、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3、小组代表回答,师生共同评议。

三、第二次“先学后教”(重点学习第二部分:3——5小节)。

1、出示自学指导:

(1)植树有哪些好处?分别用四个字概括这三个小节所写的植树的好处。

(2)为什么把树木比喻成“绿色工厂”?树木为什么能给人“健康、幸福”?

(3)“染绿版图”是什么意思?

(4)“绿色希望”指什么?这“希望”里包含什么内容?

2、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3、小组代表回答,师生共同评议。

四、第三次“先学后教”(重点学习第三部分:6小节)。

1、出示自学指导:

(1)第一小节与第六小节有什么内在联系?

(2)通过哪两句呼应?

(3)学了这一课,你有什么相法和感受?

(4)作者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2、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3、小组代表回答,师生共同评议。

附:板书。

栽下绿色的希望。

招呼植树 和煦、轻快     。

亲爱的少先队员们,走   植树情景 欢声笑语。

我们一起去植树        植树好处:绿色工厂  健康、幸福。

增添新绿  染绿版图。

绿色希望  沙退鸟舞。

号召植树  朋友宝库。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5个生字,理解生字新词意思。

3、从诗歌的朗读品味、体会少先队员用实际行动绿化祖国,改造大自然的决心,帮助学生从小增强环境保护的意识。

学习重难点:

1、理解植树的重要性和给我们带来的好处。

2、明白“绿色的希望”指的是什么?

课时安排:两课时。

《奇妙的国际互联网》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1、掌握本课的生字词,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用“奇妙”“甚至”造句。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大意。

练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投影、录音。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一、激趣导入。

1、投影出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你知道这是谁的诗句吗?你能说说这句诗的意思吗?

(投影出示)“虽然对方远在天涯,但是却让人感觉近在咫尺。”

3、同学们,那到底是什么东西那么奇妙,能让远在天涯的人觉得近在咫尺呢?(板书课题)。

4、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些什么呢?

二、初读课文。

1、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看你在课文中找到自己想了解的问题了没有。

教师巡视指导,对学生的个别疑问及时解答。

三、学习生字。

1、教师示范。

四、作业。

1、抄写生字词语。

2、练习朗读课文,加深理解。

3、有机会的话,去上上网,体会一下互联网的奇妙。

生齐读诗句,并说说诗句的大意。

(四海之内,如果我们是知心朋友的话,那即使你远在天涯也会觉得我们是天天见面的邻居。)。

齐读这句话,找出其中的两个反义词,并说说这句话重点强调的是什么。

齐读课题。

学生质疑。

(如:国际互联网是什么样子的?它奇妙在哪儿?它为什么会这么奇妙?……)。

激发兴趣。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找出自己想了解的问题的答案。然后在小组内交流汇报。

2、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画出生字和自己不懂的词语,借助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理解,并和小组同学交流。

3、集体交流:通过学习,你知道了哪些关于国际互联网的知识?知道了哪些词语的意思?

4、集体评价。

2自主交流: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这些生字?

3、练习描红,抄写生字。

第五单元第十八课第二课时。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精读课文,了解国际互联网的奇妙之处,认识国际互联网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激发学生爱科学、用科学的兴趣和情感。

理解国际互联网给人们的工作和生活带来的好处。

投影。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一、复习导入。

前面我们初步学习了课文,简单了解了国际互联网的一些情况,今天我们来进一步学习课文。

二、精读课文。

(2)国际互联网有什么特点呢?它像什么?

(3)你从哪个词语体会到它的大呢?

(4)我们再次用朗读体会这张团团包住的巨大的网。

(5)国际互联网看不见,摸不着,请你听老师的朗读,并且闭上眼睛想象一下,把这张能把地球“团团包住”的神奇的网。

(6)让我们再次体会这张神奇而巨大的网。

(7)这里的“网”和“线”为什么加引号?

教师提示:这篇课文里的很多词语都加上了引号,那是表示特殊意义。

(8)引读:

(2)(投影出示)。

国际互联网是看得见的()、()看不见的()来传递文字、图像、声音等信息的。

(2)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国际互联网给我们带来的方便的呢?你是如何知道的呢?

(3)让我们再次体会一下国际互联网给我们带来的极大的方便。

“……”这说明了什么?

(4)你还想让互联网帮我们做什么呢?

(5)同学们的想法很好,这些更加奇妙的功能有待于同学们去开发,网络的潜力是无穷无尽的,也许在不久的将来在你们中间也会出现举世瞩目的彼尔盖茨。

(引读)。

三、总结谈话。

同学们,《奇妙的国际互联网》这篇课文,向我们介绍了互联网的结构、它是怎么工作的以及它与人类有什么关系,但这只是网络知识一个很小的方面,犹如冰山一角,所以还需要同学们不断地学习和探索。

集中注意,激发兴趣。

(1)交流。

(大)(巨型的蜘蛛网)。

(巨型、团团包住、大网、无数条、亿万台)。

感情朗读。

闭上眼睛想象。

齐读这段话。

(“网”不是普通的网,“线”不是普通的“线”,它富有了新的含义,所以要在“网”和“线”上加双引号。)。

这里的线不再是指普通的线,这里的线有的是看的见的();也有的是看不见的(),这些“线”上飞速流动着()、()、()它们能够在短短的几秒钟内跨过()传到()。

(1)交流。

齐读这句话。

(3)讨论:假如现在让你给远在美国的叔叔写一封信,你想用什么方式呢?为什么?

(4)集体交流,评价。

(1)齐读第三小节。

(通过这段话中五个“可以”和分号可以知道从五方面)。

再次齐读课文。

(国际互联网还可以为我们做很多事。)。

自由发言。

读课文。

“大网”包住地球。

通过飞速流动。

“线”跨越万水千山缩小地球。

国际互联网传到各地电脑近在咫尺。

内容无所不在。

息息相关。

可以还可以甚至可以。

《奇妙的国际互联网》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多各种知识各类信息。

教学反思:

学生是课堂的主体,只有在课堂上充分发挥学生的小主人的作用课堂才会活跃,生动。这节课我充分的让学生发挥自己的思想去学习,但是却让学生说的太少了,如果让学生充分畅所欲言我相信这节课会刚精彩。

学生学习与他的兴趣关系很大,感兴趣会去学很多,不感兴趣却根本不去学,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我要抓住这一点,引起学生的兴趣,使学生自己去主动地学习。

《走我们去植树》

教学设计:

一、复习导题。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第一、二小节的内容,有哪位同学能把这两节背下来吗?

指名背诵。

全班齐读。

二、新授。

2、学习第三小节。

(1)、这一小节讲的是植树的什么作用呢?(联系概括段意的能力)。

(写树是“绿色工厂”,给我们送来清新的空气)。

(2)、为什么说“一棵树就是一座绿色工厂”?

简单了解树的光合作用。

(3)、这段话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在哪里呢?

(比喻)。

使用修辞手法的作用是什么?

(形象地揭示了树木的贡献之大)。

(4)、小结:板书:绿色工厂--------健康幸福。

指导朗读。

3、学习第四、五小节。

(1)阅读四、五小节。

谁能帮助老师完成黑板上的板书呢?(激发学生的兴趣,)。

(2)请学生上前板书,互相补充。

(学会抓住关键词概括段意)。

板书:增添新绿---------染绿版图。

绿色希望---------沙退鸟舞。

(3)理解“亿万棵树连起来,就染绿了祖国美丽的版图”

(4)出示:“叫风沙乖乖低头,让百鸟翩翩起舞”

了解树木防沙固土的作用。

这句话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拟人)。

你能用拟人的手法也写两句诗来表达树木的作用吗?

4、学习第六小节。

(1)除了书中说的这些作用,你知道树木还有哪些作用吗?

(可以盖房、铺桥、造船……)。

(2)树木的用处可真大啊!真是一个绿色的宝库!

生齐喊:我们一起去植树!(感情升华到最高潮)。

(3)这句话在文中一共出现了几次?(2次)。

分别出现在哪?(开头和结尾)。

这种写法叫做-------首尾呼应。

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呢?(表明了少先队员植树造林的决心)。

(4)你们有没有决心为祖国的绿化事业尽一份力?

有感情的朗读全文。

板书:植树造林绿化祖国。

画一棵树把板书给包围起来。

各抒己见(对学生提出的能够实行的建议要付诸行动)。

6、作业:

(1)向学校大队辅导员写建议书,提议植树节那天去植树!为了让你的建议能够被采纳,请你查阅资料,在建议书里选择一种适合在我们家乡生长的树木,按照名称、外形特征和作用的顺序进行介绍,表明你要绿化祖国、保护环境的决心!(不让学生只限于文本中喊口号,真正的走进植树造林的行列)。

(2)阅读19《沙漠中的绿洲》、20《云雀的心愿》,进一步理解植树的重要性。

板书设计:

绿色工厂----------健康幸福重植绿。

增添新绿----------染绿版图要树化。

绿色希望----------沙退鸟舞性造祖。

绿色宝库----------建设“四化”林国。

画一棵树把板书给包围起来。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理解植树的重要性。

3、体会少先队员用实际行动绿化祖国、改造自然的决心,增强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理解植树的重要性。

教学难点:体会少先队员用实际行动绿化祖国、改造自然的决心,增强环保意识。

《奇妙的国际互联网》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准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2、学会生字,理解有关词语,用奇妙甚至造句。

3、通过反复朗读,理解国际互联网和我们息息相关。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以了解有关互联网的知识,指导学生朗读为主。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

1、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2、学习生字新词。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

1、同学们,。

你们家有电脑吗?上网了吗?

4、学生质疑:国际互联网是怎样一种事物?它又奇妙在哪里呢?

5、让我们再次读课题,。

把你的渴望,好奇读出来。

二、初读课文。

1、出示自学题,学生自学。

2、检查自学。

(1)生字卡片正音。

(2)联系上下文或理解词语。

(3)分自然段指名朗读。

3、出示问题:

(2)国际互联网是怎么工作的?

(3)国际互联网与我们人类有什么关系?

4、自学探究:请同学们默读课文,边读边划出能回答这三问题的句子,并做上记号。

5、小组交流:同学们能把你自学的结果与同学们交流吗?

三、指导写字。

四、作业:

1、抄写词语。

2、继续研究问题。

3、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认识文中引号的作用。

3、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理解国际互联网与我们息息相关。

4、用奇妙甚至造句。

一复习:

1、复习词语。

2、上节课我们提出了哪些问题?

二、、全班交流,指导朗读。

1、现在我们来交流一下,国际互联网是什么样子的呢?哪个小组愿意来交流一下。

3、指名读,出示:你可以想象一下,假如有一只巨型的之珠织成了一张团团包住整个地球的大网起来的。

(1)齐读。

(2)国际互联网有什么特点呢?(大)它像什么?(巨型的蜘蛛网)。

(3)你从哪个词语体会到它的大呢?(巨型、团团包住、大网、无数条、亿万台)。

(4)我们再次用朗读体会这张团团包住的巨大的网。

(5)国际互联网看不见,摸不着,请你听老师的朗读,并且闭上眼睛想象一下,把这张能把地球团团包住的神奇的网。

(6)让我们再一次体会一下这张神奇而巨大的网。(齐读)。

(8)网不再指普通的网,线不再指普通的线,它富有了新的含义,所以要在网和线上加双引号,这篇课文里的很多词语都加上了双引号请你注意那是表示特殊意义。

(9)引读:这里的线不再是指普通的线,这里的线有的是看的见的;也有的是看不见的(),这些线上飞速流动着()、()、()它们能够在短短的几秒钟内跨过()传到()。

理解地球村,说说为什么要加上引号。

(出示)国际互联网是看得见的()、()看不见的.()来传递文字、声音、图象等信息的。

(1)情境体验,了解关系。

学到现在我们也比较累了,来轻松一下。

(2)现在老师不是你的老师了,角色变一变,就当一回你们的奶奶吧,行不行?

(上网发电子邮件只要几秒钟,速度快)。

要速度快,成啊。我不写信了,打个电话,也只要几秒钟就能听到老朋友的声音了?

(如果你上网,在网上和亲朋好友通电话,不仅能传来对方的声音,还能显现他的形象呢!)。

是吗?那可太奇妙了,我还真想看看几十年未见的老朋友如今是什么模样了?我年纪大了,出门诸多不便,我能在国际互联网上看到我最喜欢的京剧吗?我能买到我所需要的日用品吗?俗话说:活到老,学到老。我能在网上学到英语吗?那国际互联网还真是无所不能了,怪不得这篇课文的题目就叫(齐读)。

3、训练语言,发挥想象。

(1)既然国际互联网那么奇妙,还是让我们到互联网上看看吧,看看我们可以在网上获得什么呢?(齐读第三小节)。

(3)那就让我们再次体会一下国际互联网给我们带来的极大的方便。

引读:人们可以(这是娱乐)。

可以和(这是休闲)。

可以和(这是学习)。

还可以(这是工作)。

甚至(这是生活)。

这说明了什么?(国际互联网还可以为我们做很多事。)。

(4)你知道那些呢?(网上会诊、网上交易、网上下棋、网上储蓄)。

(5)当然还有很多功能有待于同学们去开发,网络的潜力是无穷无尽的,也许在不久的将来在你们中间也会出现举世瞩目的彼尔盖茨。

(6)国际互联网给我们的学习、工作、生活、娱乐带来了极大的方便,可以这样说,国际互联网和我们有了(引读)。

4、总结:同学们,《奇妙的国际互联网》这篇课文,从互联网的结构、它是怎么工作的以及它与人类有什么关系,但这只是网络知识一个很小的方面,犹如冰山一角,所以就需要同学们不断地学习和探索。

四、作业:

1、用奇妙甚至造句。

2、朗读课文。

4、搜集资料。

板书:

纵横交错。

巨大无比。

奇妙的。

构造神奇。

传输迅速。

信息快捷。

生活方便。

极大方便。

巨大作用。

《奇妙的国际互联网》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国际互联网的结构、工作原理以及跟人们密切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语言文字的准确、生动。

情感与态度:凭借语言材料激发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一、古诗激趣,直奔主旨。

1、同学们,我们来对诗好吗?老师说上半句,你说下半句。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京。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出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这是唐朝诗人王勃的名句,意思是说,四海之内,如果我们是知心朋友的话,那即使你远在天涯我也会觉得你就在我的身边。当然一千三百多年前的唐朝还不能真正做到“天涯若比邻”。然而历史在进步,科技在发展,21世纪的我们却真真切切地感受到(出示)“虽然对方远在天涯,但是却让人感觉近在咫尺。”

二、理解句义,启发质疑。

1、齐读。

2、你能找到意思相反的词语吗?天涯,比喻距离(远);咫尺,比喻距离(近)。

3、这句话中还有一组关联词,你发现了吗?(虽然……但是)这是组表示转折关系的关联词,谁能读好这句话呢?指名读。(如果后半句再强调一下,意思就更明确了。)。

4、全班齐读。

5、同学们,那到底是什么东西那么奇妙,能让远在天涯的人觉得近在咫尺呢?

6、你想了解国际互联网吗?你想到网上去漫游吗?那就让我们再次读读课题,读出你的好奇,读出你的向往。

三、自学解疑。

1、那你最想了解国际互联网哪些方面的知识呢?

2、样子、工作、作用。(学生交流)同学们可真会提问题,其实这篇课文就是从这三个方面去介绍的.。谁来读。

3、电脑出示:

4、这些知识是听老师讲呢,还是自己去学习、去探究呢?

5、真是好样的。请同学们看探究导航:

电脑出示:

探究导航:

读:读读课文,找出与这三个问题有关的语段。

悟:读读这些语段,体会体会,自己读懂了什么。

问: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

6、明确了吗?那我们就先自己探究吧。

7、同学们,把你找到的语段读给小组同学听一听,把你的体会与同学交流交流,一定会有新的收获,新的启示。下面我们就小组学习吧。)。

四、交流共享。

(一)同学们,愿意把你们的学习成果与大家分享吗?

1、我们先来交流第一个问题国际互联网是什么样子的?

电脑出示:你可以想象一下,假如有一只巨型的蜘蛛织成了一张团团包住整个地球的“大网”……起来的。

2、谁愿意来读文中的那段话。读得非常流利。

3、让我们一起来读。

4、你读懂了什么?

5、国际互联网那么大。你能通过自己的朗读把它表现出来吗?(朗读指导)。

6、国际互联网看不见,摸不着,团团包住整个地球,是多么神奇啊。闭上眼睛一边听老师朗读,一边想象这张巨大而神奇的网。

7、(电脑出示:蜘蛛网的形象)同学们,这是一张蜘蛛网。国际互联网看不见,摸不着,想象中它就像一张巨型的蜘蛛网。这张网好大呀,它能把地球团团包住。让我们再来读读这段话,一定会读得更好。

(二)交流第二个问题。

1、这个问题有点难度,请同学们看屏幕:国际互联网是靠看得见的()、()和看不见的()来传递文字、图像、声音等信息的。

2、小组交流。

3、全班交流。

4、同学们,你们学得真棒。能用学到的知识帮助别人解决问题吗?好,请看。

5、电脑出示:小明想与一位美国朋友联系,请你帮助他想出尽可能多的联系方式(打电话、拍电报、寄信,手机短信、网上聊天、网上发电子邮件、网上通电话、发送传真)你会建议小明采用哪种联系方式呢?为什么?(板书:快捷方便)。

6、正因为国际互联网快捷方便,所以课文中说(国际互联网似乎把一个庞大的地球都缩小了,我们生活的世界真像一个地球村。)。

(三)交流作用。

1、国际互联网是如此快捷方便,它又有什么作用呢?

2、指名读。

(1)一起来读。

(2)你读懂了什么?

(3)作用很多。内容丰富(板书)它和我们息息相关。

(4)这么多的作用作者是从几个方面来写的呢?(;可以)。

(5)这五个方面在朗读的时候语气一样吗?语气加重。(可以可以可以还可以甚至可以)(自由读)。

(6)齐读。

(7)难道国际互联网就这五个方面的作用吗?那作者不就写了这五个方面吗?(省略号)。

你还知道哪些方面的作用呢?网络的潜能是无穷无尽的,这就需要我们不断的学习、研究、开发、创新,李老师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在你们中间也会出现举世瞩目的比尔盖茨。

(8)引导学生质疑。

五、网上漫游。

逛“网上商场”,学校网站感受互联网的奇妙。

六、谈收获。

今天,我们研究了国际互联网,学了这篇课文有什么收获和感想啊。总结:科学的发展是迅猛的,网络的潜能是无尽的,同学们,我们从小要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将来为人类的文明作出应有的贡献。七、课后实践。

1、用“奇妙”“甚至”造句。

2、你把你的作业发送到李老师的电子信箱,李老师将在网上批改你的作业。

《奇妙的国际互联网》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二、全班交流,指导朗读。

(一)解决问题一:国际互联网是什么样子的?

1、现在我们来交流一下,国际互联网是什么样子的呢?哪个小组愿意来交流一下。

2、指名读,出示:你可以想象一下,假如有一只巨型的之珠织成了一张团团包住整个地球的“大网”……起来的。

(1)齐读。

(2)国际互联网有什么特点呢?(大)它像什么?(巨型的蜘蛛网)。

(3)你从哪个词语体会到它的大呢?(巨型、团团包住、大网、无数条、亿万台)。

(4)我们再次用朗读体会这张团团包住的巨大的网。

(5)国际互联网看不见,摸不着,请你听老师的朗读,并且闭上眼睛想象一下,把这张能把地球“团团包住”的神奇的网。

(6)让我们再一次体会一下这张神奇而巨大的网。(齐读)。

(8)师强调:

“网”不是指普通的网,

“线”也不是指普通的“线”,它富有了新的含义,所以要在“网”和“线”上加双引号,这篇课文里的很多词语都加上了双引号请你注意那是表示特殊意义。

(9)引读:

这里的线不是指普通的线,这些线有的是看得见的()、(),也有的是看不见的()。这些“线”上飞速流动着()、()、(),它们能够在几秒钟内跨过(),传到()。

(二)解决问题二:同学们,国际互联网是怎么工作的呢?

(出示)国际互联网是通过看得见的()、(),看不见的()来传递文字、声音、图象等信息来工作的。

(三)情境体验,解决问题三:国际互联网与我们人类有什么关系?

1、学到现在我们也比较累了,来轻松一下。

2、现在老师不是你的老师了,角色变一变,就当一回你们的奶奶吧,行不行?

3、前几天,我收到悉尼朋友的一封信,

看完信,我就拿出信纸,准备写回信。我儿子在一旁就嚷嚷开了:“妈,都什么年代了,干吗不上网,发电子邮件啊?”“年轻人什么都爱赶时髦,什么网不网的,写封信,老朋友照样能收到。孙子、孙女们,是奶奶有道理呢,还是你爸爸有道理啊?(上网发电子邮件只要几秒钟,速度快)。

4、要速度快,成啊。我不写信了,打个电话,也只要几秒钟就能听到老朋友的声音了?(如果你上网,在网上和亲朋好友通电话,不仅能传来对方的声音,还能显现他的形象呢!)。

5、是吗?那可太奇妙了,我还真想看看几十年未见的老朋友如今是什么模样了?我年纪大了,出门诸多不便,我能在国际互联网上看到我最喜欢的京剧吗?我能买到我所需要的日用品吗?俗话说:活到老,学到老。我能在网上学到英语吗?那国际互联网还真是无所不能了,怪不得这篇课文的题目就叫(齐读)。

6、既然国际互联网那么奇妙,还是让我们到互联网上看看吧,看看我们可以在网上获得什么呢?(齐读第三小节)。

7、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国际互联网给我们带来的方便的呢?你从哪个词看出五个方面呢?(可以)。

8、那就让我们再次体会一下国际互联网给我们带来的极大的方便。

引读:人们可以……(这是娱乐)。

可以和……(这是休闲)。

可以和……(这是学习)。

还可以……(这是工作)。

甚至可以……(这是生活)。

9、“……”这说明了什么?(国际互联网还可以为我们做很多事。)。

10、你知道国际互联网还可以为我们做哪些事情呢?(网上会诊、网上交易、网上下棋、网上储蓄)。

11、当然还有很多功能有待于同学们去开发,网络的潜力是无穷无尽的,也许在不久的将来在你们中间也会出现举世瞩目的彼尔盖茨。

12、国际互联网给我们的学习、工作、生活、娱乐带来了极大的方便,可以这样说,国际互联网和我们……有了……(引读第四自然段)。

三、总结。

师:同学们,《奇妙的国际互联网》这篇课文从互联网的结构、它是怎么工作的以及它与人类有什么关系,但这只是网络知识一个很小的方面,犹如冰山一角,所以就需要同学们不断地学习和探索。

《奇妙的国际互联网》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要求: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国际互联网的结构和工作原理,感悟、体会其奇妙之处。

教学过程:

一、复习。

上节课我们提出了哪些问题?

二、全班交流,指导朗读。

(一)解决问题一:国际互联网是什么样子的?

1、现在我们来交流一下,国际互联网是什么样子的呢?哪个小组愿意来交流一下。

2、指名读,出示:你可以想象一下,假如有一只巨型的之珠织成了一张团团包住整个地球的“大网”……起来的。

(1)齐读。

(2)国际互联网有什么特点呢?(大)它像什么?(巨型的蜘蛛网)。

(3)你从哪个词语体会到它的大呢?(巨型、团团包住、大网、无数条、亿万台)。

(4)我们再次用朗读体会这张团团包住的巨大的网。

(5)国际互联网看不见,摸不着,请你听老师的朗读,并且闭上眼睛想象一下,把这张能把地球“团团包住”的神奇的网。

(6)让我们再一次体会一下这张神奇而巨大的网。(齐读)。

(8)师强调:

“网”不是指普通的网,

“线”也不是指普通的“线”,它富有了新的含义,所以要在“网”和“线”上加双引号,这篇课文里的很多词语都加上了双引号请你注意那是表示特殊意义。

(9)引读:

这里的线不是指普通的线,这些线有的是看得见的、(),也有的是看不见的()。这些“线”上飞速流动着()、()、(),它们能够在几秒钟内跨过(),传到()。

(二)解决问题二:同学们,国际互联网是怎么工作的`呢?

(出示)国际互联网是通过看得见的()、(),看不见的()来传递文字、声音、图象等信息来工作的。

(三)情境体验,解决问题三:国际互联网与我们人类有什么关系?

1、学到现在我们也比较累了,来轻松一下。

2、现在老师不是你的老师了,角色变一变,就当一回你们的奶奶吧,行不行?

3、前几天,我收到悉尼朋友的一封信,

看完信,我就拿出信纸,准备写回信。我儿子在一旁就嚷嚷开了:“妈,都什么年代了,干吗不上网,发电子邮件啊?”“年轻人什么都爱赶时髦,什么网不网的,写封信,老朋友照样能收到。孙子、孙女们,是奶奶有道理呢,还是你爸爸有道理啊?(上网发电子邮件只要几秒钟,速度快)。

4、要速度快,成啊。我不写信了,打个电话,也只要几秒钟就能听到老朋友的声音了?(如果你上网,在网上和亲朋好友通电话,不仅能传来对方的声音,还能显现他的形象呢!)。

5、是吗?那可太奇妙了,我还真想看看几十年未见的老朋友如今是什么模样了?我年纪大了,出门诸多不便,我能在国际互联网上看到我最喜欢的京剧吗?我能买到我所需要的日用品吗?俗话说:活到老,学到老。我能在网上学到英语吗?那国际互联网还真是无所不能了,怪不得这篇课文的题目就叫(齐读)。

6、既然国际互联网那么奇妙,还是让我们到互联网上看看吧,看看我们可以在网上获得什么呢?(齐读第三小节)。

7、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国际互联网给我们带来的方便的呢?你从哪个词看出五个方面呢?(可以)。

8、那就让我们再次体会一下国际互联网给我们带来的极大的方便。

引读:人们可以……(这是娱乐)。

可以和……(这是休闲)。

可以和……(这是学习)。

还可以……(这是工作)。

甚至可以……(这是生活)。

9、“……”这说明了什么?(国际互联网还可以为我们做很多事。)。

10、你知道国际互联网还可以为我们做哪些事情呢?(网上会诊、网上交易、网上下棋、网上储蓄)。

11、当然还有很多功能有待于同学们去开发,网络的潜力是无穷无尽的,也许在不久的将来在你们中间也会出现举世瞩目的彼尔盖茨。

12、国际互联网给我们的学习、工作、生活、娱乐带来了极大的方便,可以这样说,国际互联网和我们……有了……(引读第四自然段)。

三、总结。

师:同学们,《奇妙的国际互联网》这篇课文从互联网的结构、它是怎么工作的以及它与人类有什么关系,但这只是网络知识一个很小的方面,犹如冰山一角,所以就需要同学们不断地学习和探索。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