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儿原来是一座村庄教案大全(19篇)

时间:2023-11-27 23:35:46 作者:笔尘

教学工作计划帮助教师合理安排课程,提前准备好教学资源和教学活动。如果你正在编写教学工作计划,可以参考下面这些范文,或许会给你一些思路。

这儿原来是一座村庄

2、本班有26名学生,其中男生16人,女生10人。学生学习兴趣高,但基础不扎实,阅读理解能力偏差。

3、《这儿,原来是一座村庄》是五年级上册第三组“变化”主题单元的第一篇主体课文,是一首叙述性诗歌,诗歌以“我”的口吻,以深圳特区这一样一个“小山村”作为中国大社会的缩影,通过一座村庄昨天与今天的对比,讴歌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抒发作者对改革开放以后变化的赞叹之情。这首诗丰富内涵,要在教学中引导学生通过朗读、诵读,读出美感,它节奏美、韵律美,朗读时要体现现代诗的特点。在读中进一步体会,才能让学生通过一个“小村庄”的变化,理解国家的巨大变化,祖国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

教学目标。

1.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并积累词语,注意易错字,区别形近字。

2.反复诵读诗歌,了解诗中描述的一座村庄(深圳)人民生活及其变化,体会作者对这一变化的欣喜、赞叹之情,进而理解改革开放给中国带来的可喜变化的重大意义。

3.引导学生找出诗歌中对比的句子,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教学难点:

1、感悟诗歌优美的语言,了解深圳经济特区的巨大变化和祖国建设事业的迅速发展。

2.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调动学习热情。

(用深圳的图片导入,为的是能让预习过的学生感到惊叹:原来课文中提到的就是深圳呀。)。

(二)自读----发现与探究。

1、自读课文,注意将字音读准。

2、检查生字的掌握情况。

3、指名读课文,其他同学思考:这首诗写的是什么。可以分为几部分?(让学生试着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

4、学生提出自读是不明白的问题,全班交流,有价值的问题可以写到黑板上。

(三)品读----理解与感悟。

1、这座村庄原来是什么样?指名读1、2小节。你能想象出当时的生活吗?说说你的理解。

2、诗人开篇为什么用“昨天”而不说“过去”?(体会.深圳、祖国“变化”的时间之快,变化之大,以及社会日新月异的前进步伐。)。

3、你怎么理解“姑娘从溪边挑回一担担摇晃的夕阳……”这句话?省略号起到了什么作用?(让学生练习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语的意思,体会其表达效果。)。

4、原来的村庄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板书:昨天贫穷落后]。

5、现在的村庄是什么样子?默读3----7小节,体会诗人是怀着什么样的心情写的?从哪里可以看出?找出相关词句。(引导学生体会第三小节。)。

6、诗人为什么会如此惊叹?到底村庄发生了什么变化?小组合作学习4---7小节。

7、全班交流。4---7小节从哪些方面写了村庄的变化?你能感受到什么?能不能将你的感受读出来?(让学生通过有感情朗读,表达自己对文章的理解,通过诗文的声调、节奏等体味作者的内容和情感。)。

四、总结----拓展与延伸。

深圳是在什么情况下发生变化的呢?[播放:《春天的故事》]。歌种唱的是邓小平、改革开放政策。如果没有邓小平同志,没有改革开放,也许深圳甚至其他城市,还停留在贫穷落后阶段呢。让我们一些来唱这首歌。

(从中让学生了解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的丰功伟绩。)。

第二课时。

(一)回顾原文。

1、有感情齐读课文。

2、诗人是怎样将村庄的变化写出来的?(让学生学习文中作运用的比喻、拟人、夸张、对比等修辞方法。)。

3、原来的村庄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谈谈自己的体会。

(二)巩固生字。

1、区分形近字。

2、听写生字。

(三)根据诗歌的写作顺序,背诵课文。

五、板书设计。

翻天覆地、焕然一新。

昨天——————————现在。

改革开放。

课堂练习:

1.填空。

“昨天”指的是(),是一座()。

“今天”指的是(),已变成了一座()。

2、以“家乡的变化”为题,写一篇作文。

作业安排。

(一)听写本课的生字新词。听写第二段最后一句话。

(二)练习背诵第2自然段。

附录。

课件      音频《春天的故事》。

自我提问:

当时人们用水的不便,路途的遥远。

这儿原来是一座村庄

《这儿,原来是一座村庄》是第三单元中的第一课。本单元以“变化”为主题,引导学生感受到家庭的变化,社会的发展,历史的变迁。同时,让学生发现这些变化而感到喜悦与充实,这也将作为学生对社会、对历史的认识积淀而贮存。

《这儿,原来是一座村庄》是一首叙事性诗歌,以深圳特区这样一个“小村庄”作为中国大社会的缩影,用“我”的口吻,通过村庄昨天与今天的对比,讴歌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城市建设、人民生活发生的天翻地覆的变化,抒发了诗人对家乡变化的惊喜,对中国改革开放以后变化的赞叹之情。

本课一共有8个小节,写了三方面的内容。

第1、2小节由概括到具体叙述了“昨天”一座小村庄贫穷与落后的状况以及带给人们的困扰。

第3—7小节生动、形象地描绘了改革开放以来这座村庄的可喜变化,抒发了诗人惊喜、赞叹的情感。

第8小节总结全诗,讴歌改革开放、党的富民政策给村庄带来了巨大的变化,而人民的生活将来会更加美好。

《课标》指出,第三学段的阅读要求“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在交流和讨论中,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做出自己的判断。”因此,本文的教学我选择了“激qing导练”为主要教法,主要依据有两条:依据之一是我认为激qing导练法最能体现老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的完美统一,可以加强训练的可操作性,减少训练中的无效成份,从而增加训练的密度和效率,真正把语文课上成语文素质教育课。依据之二是我觉得这种以导练为主体的训练程序,最适于突破本文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

以上述教材编排特点为依据,我确定以下这样的教学目标。

知识和技能:一是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二是学习掌握并会写“灶、庞、焕”等生字;三是引导学生找一找是各种对比的句子,体会这样写的好处,为后面的习作做准备。

过程与方法:一是借助课题,概括课文主要内容;二是画出重点词语,体会诗人对村庄变化的惊喜、赞叹的情感。三是理解课文中教案理解的词语,找出文中作用的比喻、泥人、夸张等修辞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反复诵读诗歌,了解诗中描绘的一座村庄、人民生活及其变化,体会作者对这一变化的欣喜、赞叹之情,进而理解改革开放给中国带来的可喜变化的重大意义。

根据教材编排的特点,我确定本文教学的重难点有两个:一是抓“昨天、超出、只不过、奇迹般”等重点词句,品味语言。这一重点的确立,我还想体现以下两个目的:一是通过品味语言,可以促进学生对内容的理解,激发学生做遵守规则的小学生的感情;二是能进一步训练学生语感及其他语文能力。我们从语文教学心理学的角度看,这样做能逐步唤起学生的情感体验,继而达到入情入境的境界,同时也对课文语言进行了二度创造。

(一)导入----调动学习热情。

(用深圳的图片导入,为的是能让预习过的学生感到惊叹:原来课文中提到的就是深圳呀。)。

(二)自读----发现与探究。

1、自读课文,注意将字音读准。

2、检查生字的掌握情况。

3、指名读课文,其他同学思考:这首诗写的是什么。可以分为几部分?(让学生试着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

4、学生提出自读是不明白的问题,全班交流,有价值的问题可以写到黑板上。

(三)品读----理解与感悟。

1、这座村庄原来是什么样?指名读1、2小节。你能想象出当时的生活吗?说说你的理解。

2、诗人开篇为什么用“昨天”而不说“过去”?(体会.深圳、祖国“变化”的时间之快,变化之大,以及社会日新月异的前进步伐。)。

3、你怎么理解“姑娘从溪边挑回一担担摇晃的夕阳……”这句话?省略号起到了什么作用?(让学生练习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语的意思,体会其表达效果。)。

4、原来的村庄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板书:昨天贫穷落后]。

5、现在的村庄是什么样子?默读3----7小节,体会诗人是怀着什么样的心情写的?从哪里可以看出?找出相关词句。(引导学生体会第三小节。)。

6、诗人为什么会如此惊叹?到底村庄发生了什么变化?小组合作学习4---7小节。

7、全班交流。4---7小节从哪些方面写了村庄的变化?你能感受到什么?能不能将你的感受读出来?(让学生通过有感情朗读,表达自己对文章的理解,通过诗文的声调、节奏等体味作者的内容和情感。)。

四、总结----拓展与延伸。

深圳是在什么情况下发生变化的呢?[播放:《春天的故事》]。歌种唱的是邓小平、改革开放政策。如果没有邓小平同志,没有改革开放,也许深圳甚至其他城市,还停留在贫穷落后阶段呢。让我们一些来唱这首歌。

(从中让学生了解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的丰功伟绩。)。

(一)回顾原文。

1、有感情齐读课文。

2、诗人是怎样将村庄的变化写出来的?(让学生学习文中作运用的比喻、拟人、夸张、对比等修辞方法。)。

3、原来的村庄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谈谈自己的体会。

(二)巩固生字。

1、区分形近字。

2、听写生字。

(三)根据诗歌的写作顺序,背诵课文。

五、板书设计。

翻天覆地、焕然一新。

昨天——————————现在。

改革开放。

本单元主题为“变化”,《这儿,原来是一座村庄》以现代诗歌的形式,用简洁优美的语言叙述了原来贫穷落后的深圳,奇迹般地发展成为一座新兴的现代化城市,充分反映了伟大祖国翻天覆地的变化。《中国一日》说明了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发生的变化,让世人瞩目。学生通过学习文章,感受到了时间给我们带来的巨大变化,因此加入实践活动,让学生看一看,找一找,写一写,通过几十年的事实对比写出某一方面变化,使学生用自己的眼睛观察变化,深切体会社会的“突飞猛进”。

1、通过反映社会日新月异的变化,提高了学生认识事物和分析事物的能力。

2、学会恰当使用列数字、对比等手法说明问题。

3、选材要真实,内容要具体,能够体现文章的中心,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构思和准确表达的能力。

在“看一看”、“找一找”、“说一说”的基础上,学生收集了不少关于反映社会日新月异变化的资料。另外,《中国一日》一文使学生学会了运用列数字和做比较的方法说明事物。

学生采用访问、查找资料,整理图片,摄影等方式,了解身边事物的变化,做好纪录。

一指导审题。

(1)通过题目,同学们看出这次习作的内容是什么?

(2)本次作文要表达的主题是什么?

播放。

二看变化——创设情境,引发真情。

1投影出示:学校改建之前和改建之后的照片。

让学生说一说学校改建前后的样子,自己看到了什么,运用恰当的语言进行描述。

三、说变化——开拓思路,引吐真情。

1、学校越建越美令我们兴奋鼓舞,同学们在课下已经做好了准备,

播放奥委会宣布2008年在北京举行奥运会的录像。

此时你什么心情?

为什么会在中国北京举行奥运会呢?

以此让学生感受祖国在各个领域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感受祖国前进的步伐。

2、那么你身边哪些事物也发生了变化呢?

小组内交流,教师巡视,参与交流。

3、全班交流,学生展示。

在展示的过程中,教师帮助学生理清思路。

先说一说以前的样子,再说说现在的样子,然后引导学畅想未来的样子。随学生说到的事物,教师在黑板上画出流程图,为下一步的书面表达做好铺垫。其他同学可以围绕是否把意思表达清楚、具体,进行补充、评议。

4、指导方法。

在交流的过程中,教师注意引导学生运用合适的方法进行说明,增强说服力。

板书:数字举例比较融入情感。

5、教师小结:同学们刚才讲得生动、精彩,能把变化之处具体地、形象地描述出来。

四、写变化——引导习作,抒发真情。

1、习作导入。

还有许多同学要讲,可由于时间关系,这样吧,请你提起笔,无拘无束,自由自地写下你感受最深的人、事、景的变化,体裁不限,怎么想就怎么写,做到写真话,吐真情。

2、出示“写一写”

自拟题目,写一写……(如电视、笔、住房)的变化。

参考《中国一日》写一篇新闻,题目是“班级一日”或“我家的一日”

3、学生构思选择后,进行写作,教师巡回指导。

这儿原来是一座村庄教学反思

这是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第一课,它是一首诗歌,反映的是改革开放以来深圳经济特区的巨大变化。在细读重点部分3---7节时,我根据学情,打破预设,增加了一些随机但却又紧扣学生心弦的内容,使整堂课的气氛和效果达到了超乎寻常的程度。

学生汇报完字里行间描述的深圳特区的巨大变化后,被一种兴奋激动的.情绪包围着。我指名读课文,张艺杰同学读的语调较平缓,我问:张艺杰同学喜欢不喜欢深圳特区的变化?生:不喜欢。师:你们是怎么知道的?生:听声音。师:好,那就让他呆在我们李村,谁能领我们走进深圳特区,读出你的赞美和憧憬呢?这一下,就连不大吭气的邵凯旋都读出了感情。我暗自好笑:恐怕他们都怕被留在李村,而不能进入特区吧?孩子们就是这样可爱而好笑,一句话就能使他们一争高低。

为了让学生体会到作者描写这种变化的层次性,我安排他们为3—7小节写提纲。在辨析正误时,学生终于明白了写一种变化,并非单纯的几句,可以按不同的层面,层层深入地描写。如这里先写村庄环境的变化,再写人们所从事职业的变化,最后深入到人的眼光、仪表及心灵的变化,这样写出的文章就显得厚重、充实,令人信服。仿写无痕。学生在诗歌内容及图片资料的感染下,也想表达。所以,学完第六节,我问:同学们展开想象的翅膀,认为特区的人们还可能干哪些事,请用你稚嫩的诗句应答吧!有的说:他们借助网络和外国人谈生意!有的说:他们用机器种地,粮食获得高产!还有的说:他们种花种草美化环境......这一句句发自内心的诗行吐露着孩子们的心声。

我看到孩子们群情激昂,思维活跃,我深切地感受到孩子们已找到发现变化的切入点。正在此时,下课铃响起,是课间操的时间了。我顺势说:孩子们,你们已经练就了善于发现的慧眼和思维敏捷的头脑,请用你们自己的笔写一写我们这里的变化吧!

《这儿,原来是一座村庄》教学设计

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对五年级的学生来说,兴趣是其主动学习的前提,因而我十分注重对学生好奇心和求知欲的激发,力争营造一个亲切,愉快的课堂。

我在阅读教学《这儿,原来是一座村庄》一课时,在新课导入时,由故事引入,设计富于童趣的卡通动画,让学生们更好的理解课文,如在上课伊始,我让学生看动画,然后问大家“这什么地方?你有什么问题想问吗?”话音刚落,同学们纷纷举手回答,而且说得很完整,声音洪亮,于是我抓住他这一闪光点及时表扬和鼓励。此时他向我微微一笑,我也向他点头微笑,从这一笑中使我感觉到,在教学中把笑意写在脸上给学生的第一印象是亲切,愉快,学生对我也极愿亲切,自然而然地形成一股内在的亲师感。用含笑眼睛注视学生,会使学生放弃戒备心理,造成一种融洽的气氛。学生智慧的火花一定会绽放。

这儿原来是一座村庄教案

本学期本班学生共53人,男生26人,女生27人,其中外来务工人员子女27人,几乎没有家庭辅导。学生大多家庭条件比较差。由于年龄小,对现代家庭的变化以及社会的发展感受不深,缺乏生活、情感的体验,所以对这首诗歌内容的整体把握及情感的体悟会相对困难些。对学生需要加强学习目的和学习态度的教育,提高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

3.教学内容分析。

《这儿,原来是一座村庄》是北师大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变化”为主题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是一首叙事性的诗歌,诗歌以“我”的口吻,以深圳特区这样一个“小山村”作为中国大社会的缩影,通过一座村长昨天与今天的对比,讴歌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城市建设、人民生活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抒发了作者对家乡变化的惊喜,对中国改革开放以后变化的赞叹之情,这首诗的内涵丰富要在教学中引导学生通过朗读、诵读,读出美感,读出它的节奏美、韵律美,体现现代诗的特点。在读中进一步体会,才能让学生通过一个“小山村”的变化,理解国家的巨大变化,祖国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

本课一共有8个小节,写了三方面的内容。

第1.2小节由概括到具体叙述了“昨天”一座小村庄贫穷与落后的状况以及带给人们的困扰。

第3—7小节生动、形象地描绘了改革开放以来这座村庄的可喜变化,抒发了诗人惊喜、赞叹的情感。

第8小节总结全诗,讴歌改革开放、党的富民政策给村庄带来了巨大的变化,而人民的生活将来会更加美好。

4.教学目标。

1、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并积累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诗歌,并引导学生找出文中使用的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方法,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3、了解诗歌每一部分的大致内容,感悟诗歌优美的语言。

4、指导学生反复诵读诗歌,了解诗歌中描述的一座村庄(深圳)、人民生活及其变化,体会作者对这一变化的欣喜、赞叹之情,进而理解改革开放给中国带来的可喜变化和重大意义。

5.教学难点分析。

根据教材编排的`特点,我确定本文教学的重难点有两个:一是抓“昨天、超出、只不过、奇迹般”等重点词句,品味语言。这一重点的确立,我还想体现以下两个目的:一是通过品味语言,可以促进学生对内容的理解,激发学生了解祖国,赞美祖国,赞美改革开放的感情;二是能进一步训练学生了解诗歌,诵读诗歌的能力。我们从语文教学心理学的角度看,这样做能逐步唤起学生的情感体验,继而达到入情入境的境界,同时也对课文语言进行了深度地挖掘。第一,以一组图片开课,在优美的乐曲中欣赏现代化的大都市——深圳,使学生对深圳的繁荣景象及现代文明有了最初的感知了解,同时,以“你们喜欢这地方吗?为什么?”一问,让学生思考讨论,在润物细无声地揭示课题的同时,为理解诗歌最后一节“改革开放给他们插上翅膀”这样内涵丰富的句子,积累了信息,奠定了基础,埋下了伏笔。第二,紧紧抓住读的教学,用引读、诵读,仍至于每词、每句的体会反复读,读出小村庄的贫穷与困扰,读出大都市的繁荣与富饶,读出自豪与骄傲,从而感悟到了改革开放给深圳带来的可喜变化。第三、阅读《中国一日》了解国家在变化,越变越繁荣,越变越富强,这都是党的改革开放的好政策所带来的结果,从而真正达到了此课教学的目的。

6.教学课时二课时。

7.教学过程。

1、孩子们,还记得老师昨天给你们布置的家庭作业吗?现在,老师要检查一下大家完成的情况?(课件出示歌词及深圳城市建设图片):

2、谁来说说歌曲中的“一位老人”指的是谁呢?他“在南海边画的一个圈”指的是哪呢?

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思考:这首诗主要写了什么?

2.检查生字词的认读情况(课件出示生词,指名小组读、齐读)。

4.指名读诗歌。

5.读了诗歌,你有哪些地方不明白?(指名质疑)。

(一)学习课文1.2小节。

1.首先让我们去看看深圳的过去是怎样的,读诗1—2小节。(边听边思考)。

1)原来的村庄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贫穷落后)。

2.指导朗读。(低缓的语调,读出我们心中的忧郁,读出我们对故乡的浓浓深情)。

过渡:如此贫穷落后的村庄,现在又发生了哪些变化呢?

(二)学习课文3——7小节。

1.现在的村庄又是什么样子了呢?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3——7小节。

1)深圳的今天是什么样子的?

教师板书:高速公路厂房幢幢儿童乐园。

2.看到这些变化,你有什么感受,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3.诗人是怀着什么样的心情写的这首诗?请找出相关词句。(通过“呵、超出、只不过、奇迹般”等词语,体会诗人对村庄变化的惊喜、赞叹之情。)。

4.指导朗读第二部分(读出惊喜、赞叹之情)。

过渡:是啊,作者由乡村的变化写到人们的变化,农民的生活由物质到精神都“焕然一新”。从仪表到心灵都“焕然一新”。

这就是“昔日面向黄土背朝天的农民……”学生往下读。

(三)学习课文第8小节。

1.由一个贫穷落后的小村庄,发展到一个繁华的现代化城市,是什么力量让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呢?(板书:改革开放)。

2.请找出这个小节中的比喻句,读一读,并说说自己的体会。

3.有感情的朗读。

4.指名配乐朗读全诗。

1.有感情齐读课文。

2.诗人是怎样将村庄的变化写出来的?(让学生学习文中作运用的比喻、拟人、夸张、对比等修辞方法。)。

是啊,改革开放如春风拂过,神州大地似春潮滚动。祖国的建设迈开了气壮山河的新步伐;华夏故园将会展开了一幅新画卷。让我们一起唱响《春天的故事》。(齐读全文)。

3.课堂练习。

把诗歌中你认为美的词语和句子摘抄下来。

区分形近字,听写生字。

4.作业安排。

读“语文天地”中的写一写。

5.附录(教学资料及资源)。

深圳位于中国南部沿海,毗邻香港,是中国第一个经济特区,面积1953平方公里,常住人口550多万。

属于亚热带海洋气候,具有浓郁的现代滨海城市特点,常年阳光普照、繁花似锦。近年来,深圳先后被中国政府和国际有关机构评为“国际花园城市”“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园林城市环境保护全球500佳”。

建市仅20多年,深圳由一个边陲小镇发展成为一座经济繁荣、法制健全、环境优美、文明和谐的现代化城市。

深圳是个移民城市,中国文化在这里融汇交流,从而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文化氛围。

位于深圳龙岗区的大芬村是远近闻名的“油画村”,小小的村子里有100多家油画公司、700多间画廊以及20xx多名画家,每年创作出大量的油画销往世界各地。

深圳将发挥现有的文化优势,建设“两城一都”,即建设图书馆之城、钢琴之城和设计之都。

自我问答。

简短交流。出示一组深圳的风光图片。你们喜欢这地方吗?为什么?

这儿原来是一座村庄教学反思

《这儿,原来是一座村庄》是一首现代诗,它的节奏和韵律都很美,诗歌的内涵十分丰富,通过以深圳的缩影反映我国改革开放给中国带来的可喜变化的重大意义。

“深圳、改革开放”等对学生来说并不熟悉,因此在导入环节,我用现在的深圳图片配上《春天的故事》导入,引导学生谈话交流歌中的内容,让学生对深圳的发展感到惊叹,从而激发学生进一步了解深圳发生的巨大变化的兴趣,为理解诗歌内容做铺垫。

同时,以“你们喜欢这地方吗?为什么?”一问,让学生思考讨论,在润物细无声地揭示课题的`同时,为理解诗歌最后一节“改革开放给他们插上翅膀”这样内涵丰富的句子,积累了信息,奠定了基础,埋下了伏笔。其次,紧紧抓住读的教学,引导学生开展多层次、多角度的读,如赏读,个人读、同桌读、齐读、指名读,让学生在读中入情入境,读出小村庄的贫穷与困扰,读出大都市的繁荣与富饶,读出自豪与骄傲,从而感悟到了改革开放给深圳带来的可喜变化。

这儿原来是一座村庄教案

学生由于年龄及所处的环境,对诗歌中所述的内容没有生活体验。可是,随着年级的增长,经过四年的语文学习实践活动,对一些学习方法,学习要求等已经有所掌握,也有了不少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及朗读能力。对这样一首现代诗,针对学生的情况,以读代讲,引导学生读出现代诗的节奏和韵律美,进而体会诗歌的丰富内涵,学生是比较好掌握的。

《这儿,原来是一座村庄》是一首叙述性诗歌,以现代诗歌的形式,用简洁优美的语句叙述了原来贫穷落后的深圳,奇迹般地发展成为一座新兴的现代化城市,充分反映了伟大祖国翻天覆地的变化,表达了诗人对家乡变化的惊喜,和对中国改革开放以后变化的赞叹之情。

诗歌一共有8个小节,写了三方面的'内容。第1、2小节由概括到具体叙述了“昨天”一座小村庄贫穷与落后的状况以及带给人们的困扰。第3—7小节生动、形象地描绘了改革开放以来这座村庄的可喜变化,抒发了诗人惊喜、赞叹的情感。第8小节总结全诗,讴歌改革开放、党的富民政策给村庄带来了巨大的变化,而人民的生活将来会更加美好。

1.掌握“灶、庞、焕”三个生字,理解积累“困扰、渺茫、晨曦、劳作、边陲、翩翩起舞、焕然一新”等词语并能灵活运用。

2.指导学生反复诵读诗歌,了解诗歌中描述的一座村庄(深圳)、人民生活及其变化,体会作者对这一变化的欣喜、赞叹之情,进而理解改革开放给中国带来的可喜变化和重大意义。

3.引导学生找出文中使用的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方法,体会这样写的好处,为习作做准备。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同学们,我们来欣赏一首歌。课件出示深圳城市建设图片,背景音乐为《春天的故事》)。

2.歌中唱的是什么?你能说一说吗?(指名说)。

深圳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指名说)。

二、初读感知,通读诗歌。

1.自由朗读这首诗歌,注意读准字音,为每一个小节标上序号,把你不懂的地方作出标记。(生自由朗读,教师巡视指导)。

2.检查生字词的认读情况。课文中的生词都会读了吗?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课件出示生词,指名小组读,齐读。)。

面庞困扰渺茫。

晨曦劳作边陲。

翩翩起舞焕然一新。

3.这首诗歌一共几个小节?八个小节。(指名朗读)。

4.指名读诗歌。其他同学边听边思考,原来的这座村庄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指名回答。

5.读了这首诗歌,你有哪些地方不明白?(指名质疑)。

三、细读感悟,理解文本。

让我们一起走进这座小村庄吧。

1.请你默读第1、2小节,看看它告诉我们什么?

(由概括到具体叙述了“昨天”一座小村庄贫穷与落后的状况以及带给人们的困扰。)板书:昨天。这座村庄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贫穷落后)。

2.可是,短短的几年时光,这里就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请你自己读读3—7小节,看看这座村庄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生自由读诗歌)。

指名回答:村庄的道路、房屋的变化,城市建筑环境的变化,人们生活变化等。

3.看到这些变化,你有什么感受?从中你体会到什么?

(相机板书:翻天覆地、焕然一新)。

4.该怎么读呢?谁来试试?要读出你的感受。(指导朗读)。

5.是啊,这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们的生活“焕然一新”!

(1)“这就是昔日……”学生跟读。

(2)这一小节中有一个比喻句,你能找出来吗?(指名回答)。

(4)指名回答,你有什么感受?(相机板书)。

(5)你能有感情的读读这一小节吗?(指导朗读)。

6.改革开放让深圳发生了巨大变化,人们的生活将更加美好!如果配上音乐来朗读这首诗,我想你会更深切的感受到伟大祖国翻天覆地的变化,感受诗人那种惊喜和对中国改革开放以后变化的赞叹之情。(指名配乐朗读全诗)。

四、总结升华。

(课件出示深圳昨天今天对比的图片,播放《春天的故事》)。

深圳,这座昔日的小村庄,在改革开放的春风中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高速公路代替了泥泞的古道,破旧的土屋变成了座座厂房,所有的变化让世人瞩目。时间就像流水一样,从我们身边缓缓流过,该去的去了,该来的来了,我们从来也不觉得有什么异常。直到有一天,你回头看看过去的日子,不经意之间你会忽然发现,原来时间可以改变一切,周围的许多事物都在悄悄地变化着。同学们,只要你愿意去观察、去思考,你会发现生活中的许多变化,你会感受到时间在流动中带给我们的永恒。

五、拓展延伸。

今天我们跟随诗人看到了深圳这座村庄的可喜变化,感受到中国改革开放以后变化是翻天覆地、焕然一新。短短十几年的时间,中国经济实力迅速增强,在国际上的地位也日益提高。如今提到中国,世界人民的眼里只有佩服和惊奇,毕竟,中国变了。请你在课后读读《中国一日》,感受一下中国的飞速发展。

六、布置作业。

1.把诗歌中你认为优美的词语和句子摘抄下来。

2.观察自己周围发生了哪些变化,把它记下来。

昨天今天。

改革开放。

贫穷落后翻天覆地。

焕然一新。

这儿,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北师版小学五年级语文《这儿原来是一座村庄》教案

本文以现代诗歌的形式,用简洁优美的语言叙述了原来贫穷落后的深圳,奇迹般地发展成为一座新兴的现代化城市,充分反映了伟大祖国翻天覆地的变化。

教学目标。

理解诗歌内容,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文中的难句,积累喜欢的词句。朗读诗歌,体会特区从一个贫穷落后的村庄到现代化新城的巨大变化,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

借助网络,让学生体会深圳的变化有多大,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能迅速浏览与课文相关的网页,并概括复述一篇。

教学构想。

教学时,先通过歌曲《春天的故事》,激发起学生的兴趣,然后引导学生直奔重点段,通过上网,了解现代大都市――深圳,感受现在深圳的繁华,通过与过去贫穷落后的深圳对比,使学生感受改革开放带来的巨大变化。

教学准备。

电脑课件。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抓住重点段阅读,了解深圳的变化。

学生学习过程。

一、激发兴趣。

播放《春天的故事》影视插曲后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首歌歌颂的这位老人是谁吗?这首歌唱的是哪里发生的巨大变化?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昨天,这儿是一座村庄”写的就是深圳改革开放后发生的巨变。

二、揭题解题。

1、“原来”指的是什么?“这儿”指的是哪里?

2、网上查询。进入深圳政府网站,点击“历史沿革——地点由来”,了解深圳地名的来历。

三、整体感知。

1、播放深圳风景图课件。教师一边播放,一边向学生简介深圳。

2、说说你看了深圳的风景图后,心里是怎样想的?

3、朗读全文。

四、阅读重点段:学习第二部分(第三至七小节)——深圳的今天。

1、自主学习:快速朗读这一部分,想一想,你读懂了什么?把不懂的地方画出来。

2、合作学习:小组讨论,并交流一下自己的理解。

3、全班探究理解。

4、进入深圳政府网站,了解一下深圳如今的基本情况。

为了减少查询时间,可提供如下网页供学生查询:六区十九镇-经济特区范围—面积-人口构成—港口航运-铁路运输-公路运输—经济实力-居民收入—基本建设-国际花园城市—文化设施-国民教育—旅游景区。

5、把你从网上查询到的,你认为与课文最有直接关联的内容,读一读,与全班同学共同分享(能抓住重点更好)。

6、说说深圳为什么会发生这么大的变化?

7、指导朗读:深圳的今天是如此的美好,我们应怀着这样的感情来读。

五、小结。

作业设计。

收集深圳及自己家乡改革开放前的一些资料,以备下节课拿出来和同学交流。

板书设计。

原来是村庄贫穷落后。

现在是城市现代繁华改革开放。

未来更加美好。

课后反思。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进一步阅读课文,了解深圳变化的原因,体会祖国改革开放的变化,展望祖国和家乡的明天。

学生学习过程。

一、复习导入。

谈一谈,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学会了些什么?

二、回忆过去:学习第一部分——深圳的昨天。

改革开放后,深圳是如此的美好。改革开放前,深圳又是怎么样的呢?看一看第一部分(课文的第一、二小节)是怎么写的。

1、指名朗读第一部分(一、二小节)。

2、谈谈读了这一段,你读懂了什么?

3、交流学习信息:把你在课外了解到的有关深圳的过去的资料拿出来和大家交流(可以是网上了解的,也可以是从课外读物中了解到的)。

(1)建市前的人口、土地面积。

(2)建市前的生活状况。

(3)中共中央关于建市的时间和决定(网络查询)。

4、朗读指导:深圳的过去是那样的贫穷。想一想,这一部分,应这样读。

三、学习第三部分(最后一节)——想象深圳的未来。

1、默读这一段,谈谈你的理解。

2、点击“远景目标”——“十五”计划预期目标,抓住重点复述一遍。

四、展望祖国和家乡的明天。

1、党的“xx大”提出的目标。

2、谈感想。

3、小结。

作业设计。

以“家乡的变化”为题,写一篇作文。

板书设计。

改革开放。

北师版小学五年级语文《这儿原来是一座村庄》教案

《这儿,原来是一座村庄》是第三单元中的第一课。本单元以“变化”为主题,引导学生感受到家庭的变化,社会的发展,历史的变迁。同时,让学生发现这些变化而感到喜悦与充实,这也将作为学生对社会、对历史的认识积淀而贮存。

二、教学目标。

知识和技能:一是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二是学习掌握并会写“灶、庞、焕”等生字;三是引导学生找一找是各种对比的句子,体会这样写的好处,为后面的习作做准备。

过程与方法:一是借助课题,概括课文主要内容;二是画出重点词语,体会诗人对村庄变化的惊喜、赞叹的情感。三是理解课文中教案理解的词语,找出文中作用的比喻、泥人、夸张等修辞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反复诵读诗歌,了解诗中描绘的一座村庄、人民生活及其变化,体会作者对这一变化的欣喜、赞叹之情,进而理解改革开放给中国带来的可喜变化的重大意义。

三、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导入----调动学习热情。

(二)自读----发现与探究。

1、自读课文,注意将字音读准。

2、检查生字的掌握情况。

3、指名读课文,其他同学思考:这首诗写的是什么。可以分为几部分?(让学生试着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

4、学生提出自读是不明白的问题,全班交流,有价值的问题可以写到黑板上。

(三)品读----理解与感悟。

1、这座村庄原来是什么样?指名读1、2小节。你能想象出当时的生活吗?说说你的理解。

2、诗人开篇为什么用“昨天”而不说“过去”?(体会.深圳、祖国“变化”的时间之快,变化之大,以及社会日新月异的前进步伐。)。

3、你怎么理解“姑娘从溪边挑回一担担摇晃的夕阳……”这句话?省略号起到了什么作用?(让学生练习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语的意思,体会其表达效果。)。

4、原来的村庄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板书:昨天贫穷落后]。

5、现在的村庄是什么样子?默读3----7小节,体会诗人是怀着什么样的心情写的?从哪里可以看出?找出相关词句。(引导学生体会第三小节。)。

6、诗人为什么会如此惊叹?到底村庄发生了什么变化?小组合作学习4---7小节。

7、全班交流。4---7小节从哪些方面写了村庄的变化?你能感受到什么?能不能将你的感受读出来?(让学生通过有感情朗读,表达自己对文章的理解,通过诗文的声调、节奏等体味作者的内容和情感。)。

四、总结----拓展与延伸。

深圳是在什么情况下发生变化的呢?[播放:《春天的故事》]。歌种唱的是*、改革开放政策。如果没有*同志,没有改革开放,也许深圳甚至其他城市,还停留在贫穷落后阶段呢。让我们一些来唱这首歌。

五、作业:课下了解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同志的丰功伟绩。

第二课时。

(一)回顾原文。

1、有感情齐读课文。

2、诗人是怎样将村庄的变化写出来的?(让学生学习文中作运用的比喻、拟人、夸张、对比等修辞方法。)。

3、原来的村庄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谈谈自己的体会。

(二)巩固生字。

1、区分形近字。

2、听写生字。

(三)根据诗歌的写作顺序,背诵课文。

五、板书设计。

翻天覆地、焕然一新。

昨天——————————现在。

改革开放。

深圳简介:深圳位于中国南部沿海,毗邻香港,是中国第一个经济特区,面积1953平方公里,常住人口550多万。深圳属*带海洋气候,具有浓郁的现代滨海城市特色,常年阳光普照、繁花似锦。近年来,深圳先后被中国政府和国际有关机构评为"国际花园城市"、"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园林城市","环境保护全球500佳"建市仅20多年,深圳由一个边陲小镇发展成为一座经济繁荣、法制健全、环境优美、文明和谐的现代化城市。深圳是个移民城市,中西文化在这里融汇交流,从而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文化氛围。分布在城市中的关山月美术馆、何香凝美术馆、深圳大剧院、深圳书城等各具特色。将于20xx年下半年投入使用的深圳音乐厅达到国际一流水平。深圳的文艺活动精彩纷呈,“国际水墨画双年展”、“大剧院艺术节”等在海内外都有较大的影响。深圳青年艺术家李云迪获得第十四届肖邦国际纲琴比赛第一名。位于深圳龙岗区的大芬村是远近闻名的“油画村”,小小的村子里有100多家油画公司、700多间画廊以及20xx多名画家,每年创作出大量的油画销往世界各地。深圳将发挥现有的文化优势,建设“两城一都”,即建设图书馆之城、钢琴之城和设计之都。

这儿原来是一座村庄

一、班级基本概况。

本学期本班学生共53人,男生26人,女生27人,其中外来务工人员子女27人,几乎没有家庭辅导。学生大多家庭条件比较差。由于年龄小,对现代家庭的变化以及社会的发展感受不深,缺乏生活、情感的体验,所以对这首诗歌内容的整体把握及情感的体悟会相对困难些。对学生需要加强学习目的和学习态度的教育,提高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

3.教学内容分析。

《这儿,原来是一座村庄》是北师大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变化”为主题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是一首叙事性的诗歌,诗歌以“我”的口吻,以深圳特区这样一个“小山村”作为中国大社会的缩影,通过一座村长昨天与今天的对比,讴歌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城市建设、人民生活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抒发了作者对家乡变化的惊喜,对中国改革开放以后变化的赞叹之情,这首诗的内涵丰富要在教学中引导学生通过朗读、诵读,读出美感,读出它的节奏美、韵律美,体现现代诗的特点。在读中进一步体会,才能让学生通过一个“小山村”的变化,理解国家的巨大变化,祖国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

本课一共有8个小节,写了三方面的内容。

第1、2小节由概括到具体叙述了“昨天”一座小村庄贫穷与落后的状况以及带给人们的困扰。

第3—7小节生动、形象地描绘了改革开放以来这座村庄的可喜变化,抒发了诗人惊喜、赞叹的情感。

第8小节总结全诗,讴歌改革开放、党的富民政策给村庄带来了巨大的变化,而人民的生活将来会更加美好。

4.教学目标。

1、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并积累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诗歌,并引导学生找出文中使用的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方法,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3、了解诗歌每一部分的大致内容,感悟诗歌优美的语言。

4、指导学生反复诵读诗歌,了解诗歌中描述的一座村庄(深圳)、人民生活及其变化,体会作者对这一变化的欣喜、赞叹之情,进而理解改革开放给中国带来的可喜变化和重大意义。

5.教学难点分析。

根据教材编排的特点,我确定本文教学的重难点有两个:一是抓“昨天、超出、只不过、奇迹般”等重点词句,品味语言。这一重点的确立,我还想体现以下两个目的:一是通过品味语言,可以促进学生对内容的理解,激发学生了解祖国,赞美祖国,赞美改革开放的感情;二是能进一步训练学生了解诗歌,诵读诗歌的能力。我们从语文教学心理学的角度看,这样做能逐步唤起学生的情感体验,继而达到入情入境的境界,同时也对课文语言进行了深度地挖掘。第一,以一组图片开课,在优美的乐曲中欣赏现代化的大都市——深圳,使学生对深圳的繁荣景象及现代文明有了最初的感知了解,同时,以“你们喜欢这地方吗?为什么?”一问,让学生思考讨论,在润物细无声地揭示课题的同时,为理解诗歌最后一节“改革开放给他们插上翅膀”这样内涵丰富的句子,积累了信息,奠定了基础,埋下了伏笔。第二,紧紧抓住读的教学,用引读、诵读,仍至于每词、每句的体会反复读,读出小村庄的贫穷与困扰,读出大都市的繁荣与富饶,读出自豪与骄傲,从而感悟到了改革开放给深圳带来的可喜变化。第三、阅读《中国一日》了解国家在变化,越变越繁荣,越变越富强,这都是党的改革开放的好政策所带来的结果,从而真正达到了此课教学的目的。

6.教学课时二课时。

7.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歌曲导入,激发兴趣:

1、孩子们,还记得老师昨天给你们布置的家庭作业吗?现在,老师要检查一下大家完成的情况?(课件出示歌词及深圳城市建设图片):

二、初读感知,通读诗歌。

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思考:这首诗主要写了什么?

2.检查生字词的认读情况(课件出示生词,指名小组读、齐读)。

4.指名读诗歌。

5.读了诗歌,你有哪些地方不明白?(指名质疑)。

第二课时。

一、直入课文,深入理解。

(一)学习课文1、2小节。

1.首先让我们去看看深圳的过去是怎样的,读诗1—2小节。(边听边思考)。

1)原来的村庄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贫穷落后)。

2.指导朗读。(低缓的语调,读出我们心中的忧郁,读出我们对故乡的浓浓深情)。

过渡:如此贫穷落后的村庄,现在又发生了哪些变化呢?

(二)学习课文3——7小节。

1.现在的村庄又是什么样子了呢?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3——7小节。

1)深圳的今天是什么样子的?

教师板书:高速公路 厂房幢幢 儿童乐园  。

2.看到这些变化,你有什么感受,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3.诗人是怀着什么样的心情写的这首诗?请找出相关词句。(通过“呵、超出、只不过、奇迹般”等词语,体会诗人对村庄变化的惊喜、赞叹之情。)。

4.指导朗读第二部分(读出惊喜、赞叹之情)。

过渡:是啊,作者由乡村的变化写到人们的变化,农民的生活由物质到精神都“焕然一新”。从仪表到心灵都“焕然一新”。

这就是“昔日面向黄土背朝天的农民……”学生往下读。

(三)学习课文第8小节。

2.请找出这个小节中的比喻句,读一读,并说说自己的体会。

3.有感情的朗读。

4.指名配乐朗读全诗。

二、总结课文。

1、有感情齐读课文。

2、诗人是怎样将村庄的变化写出来的?(让学生学习文中作运用的比喻、拟人、夸张、对比等修辞方法。)。

是啊,改革开放如春风拂过,神州大地似春潮滚动。祖国的建设迈开了气壮山河的新步伐;华夏故园将会展开了一幅新画卷。让我们一起唱响《春天的故事》。(齐读全文)。

8.课堂练习。

1.把诗歌中你认为美的词语和句子摘抄下来。

2.区分形近字,听写生字。

9.作业安排。

1.读“语文天地”中的写一写。

10.附录(教学资料及资源)。

1.深圳位于中国南部沿海,毗邻香港,是中国第一个经济特区,面积1953平方公里,常住人口550多万。

2.深圳属于亚热带海洋气候,具有浓郁的现代滨海城市特点,常年阳光普照、繁花似锦。近年来,深圳先后被中国政府和国际有关机构评为“国际花园城市”“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园林城市环境保护全球500佳”。

3.建市仅20多年,深圳由一个边陲小镇发展成为一座经济繁荣、法制健全、环境优美、文明和谐的现代化城市。

4.深圳是个移民城市,中国文化在这里融汇交流,从而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文化氛围。

5.位于深圳龙岗区的大芬村是远近闻名的“油画村”,小小的村子里有100多家油画公司、700多间画廊以及2000多名画家,每年创作出大量的油画销往世界各地。

6.深圳将发挥现有的文化优势,建设“两城一都”,即建设图书馆之城、钢琴之城和设计之都。

11.自我问答。

简短交流。出示一组深圳的风光图片。你们喜欢这地方吗?为什么?

(喜欢,因为这是一个繁华的大都市.喜欢,因为它的繁华,象征着它的政治及经济的地位喜欢,很想去一睹为快.)。

这儿原来是一座村庄教学反思

《这儿,原来是一座村庄》是五年级上册第三组“变化”主题单元的第一篇主体课文,是一首叙述性诗歌,诗歌以“我”的口吻,以深圳特区这一样一个“小山村”作为中国大社会的缩影,通过一座村庄昨天与今天的对比,讴歌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抒发作者对改革开放以后变化的赞叹之情。这首诗丰富内涵,要在教学中引导学生通过朗读、诵读,读出美感,它节奏美、韵律美,朗读时要体现现代诗的特点。在读中进一步体会,才能让学生通过一个“小村庄”的变化,理解国家的巨大变化,祖国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

这篇课文的对比写法是个非常成功的描写变化的例子。针对教材特点,教学本课时,我从词入手就让学生感受“对比”二字,然后让学生带词学文,感情朗读,因为太注重对比,我的教学仅局限于过去现在而没有时间给学生畅言未来。

文档为doc格式。

《这儿,原来是一座村庄》教学设计

《这儿,原来是一座村庄》是第三单元中的第一课。这篇课文是一首记事性诗歌,以深圳特区这样一个“小村庄”作为中国大社会的缩影,用“我”的口吻,通过一座村庄(深圳特区)昨天与今天的对比,讴歌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城市建设、人民生活发生的天翻地覆的变化,抒发了诗人对家乡变化的惊喜,对中国改革开放以后变化的赞叹之情。

全文一共有8个小节,它借诗歌的形式,用优美生动的语言写了三方面的内容。第1、2小节由概括到具体叙述了“昨天”一座小村庄贫穷与落后的状况以和带给人们的困扰。第3~7小节生动、形象地描绘了改革开放以来这座村庄的可喜变化,抒发了诗人惊喜、赞叹的情感。第8小节总结全诗,讴歌党的改革开放、富民政策给村庄带来了巨大的变化,而人民的生活将来会更加美好。

学校和学生状况分析。

我校是县城直属的一所小学,良好的教学条件,先进的教学设施给教育、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学生大多来自于城镇,家庭条件比较优越。由于年龄小,对改革开放以来家庭的变化以和社会的发展感受不深,缺乏生活、情感的体验,所以对这首诗歌内容的整体掌握和情感的体悟会相对困难些。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背诵自身喜欢的小节。

2.反复诵读诗歌,了解诗中描绘的一座村庄、人民生活和其变化,体会作者对这一变化的惊喜、赞叹的情感,进而理解改革开放给中国带来的可喜变化的重大意义。

3.学习“灶、庞、焕”等生字,理解并积累“渺茫”、“晨曦”、“焕然一新”等词语。

4.引导学生找一找诗歌中对比的句子,体会这样写的好处,为后面的习作做准备。

5.找出文中运用的`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方法,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和具体情境,在朗读中加深理解,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教具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语渲染,调动情感。

1.教师谈话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去过深圳吗?深圳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2.(播放课件,出示深圳的图片。教师配乐解说:)看,这就是深圳,中国南部一个海滨城市,一座现代化的大都市。这里高楼林立,花园广布,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迅速,交通便当发达,美不胜收的旅游景点令人向往,扑朔迷离的霓虹灯璀璨闪烁……一切的一切无不展现着令人眩目的繁华!深圳——我国改革开放的前沿城市,著名的经济特区。而这儿,原来是一座村庄。(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3.读了课题,你有什么感想,又发生了什么疑问?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检查生字、词语的掌握情况。

(1)课件出示词语,学生认读。

困扰渺茫晨曦边境面庞。

翩翩起舞焕然一新。

(2)重点指导“曦”、“渺”的写法。

3.指名读课文,其他同学考虑:这首诗写的是什么?可以分为几局部?

4.读后交流,感知课文主要内容。教师适时点拨指导。

5.学生提出自读时不明白的问题,全班交流,有价值的问题可以写到黑板上。

三、感受“昨天的贫穷落后”。

1.轻声读课文,考虑:昨天,小村庄是什么样子?

2.谁能说一说,这座村庄原来是什么样?你能用一个词语概括一下村庄原来的样子吗?(贫穷落后、一贫如洗、偏远闭塞)。

3.默读课文的第一、二小节,边读边想:昨天这一座村庄是怎样的贫穷落后的状况?它给人们带来了哪些困扰?划出有关的句子和词语。

4.学生汇报。你能想象出当时的生活吗?说说你的理解。

5.诗人开篇为什么用“昨天”而不说“过去”?(体会深圳、祖国“变化”的时间之快,变化之大,以和社会日新月异的前进步伐)。

6.你怎么理解“姑娘从溪边挑回一担担摇晃的夕阳……”这句话?“一担担摇晃的夕阳”指的是什么?(让学生体会当时人们用水的不便,路途的遥远)。

7.省略号起到了什么作用?还省略了什么?结合插图,想象当时村庄贫穷落后的面貌。(茅屋低矮破旧、人们衣衫褴褛、生活困苦不堪、道路尘土飞扬……)。

8、指导朗读。运用一边读一边想象的方法,走进情境,美读课文的第一、二节。(读出人们的无奈、贫穷的感受。)。

四、体会“今天的日新月异”

1.原来的村庄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板书:昨天贫穷落后)。

2.现在的村庄是什么样子?默读课文,体会诗人是怀着什么样的心情写的?从哪里可以看出?找出相关词句。

3.引导学生体会第三小节。

(1)通过“呵、超出、只不过奇迹般”等词语,体会诗人对村庄变化的惊喜、赞叹之情。

(2)这一节在全文中起到了什么作用?

4.过渡:诗人为什么会如此惊叹?到底村庄发生了什么变化?小组合作学习第4~7小节。

(1)你喜欢哪个小节就把那个小节多读几遍。边读边想:通过读,自身知道了什么?读后可以与同学交流交流。

(2)学生汇报读书的收获。你从哪知道的?用书上的话来回答(指名学生回答,回答到哪就指导哪个小节的朗读。)。

(3)有和他同样感受的人请把手举起来,诗是要读的,哪位同学能用读来告诉大家村庄发生的巨大的变化。指名朗读第4小节,评价。

(4)是啊!村庄的变化远远超出了我们的想象。泥泞不堪的土路变成了高速公路;高大宽敞的厂房代替了低矮破旧的土屋;欢声笑语弥漫着儿童乐园;彩灯喷泉把城市装点得宛如人间的天堂……村庄还会有哪些巨大的变化?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回答。

(5)你能不能把自身想象的内容模仿这一小节的句式再写几句。(略)。

(6)这一小节,我们应该用什么样的语气来读呢?指名读。(读出惊喜、赞叹的语气)。

5.教师过渡:旧貌换新颜!村庄的生存环境彻底地改变了,那么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乡亲们,他们又有什么改变呢?学习第5~7小节:

(1)乡亲们有什么变化呢?用笔把相关的句子画下来,读一读。

(2)想一想你在读的时候仿佛看到了什么?和小组同学交流交流,学生交流后回答。(人们投资办厂,与外商谈判、洽谈业务,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用知识空虚头脑、业余文化生活丰富多彩等)。

(3)真是一个伟大的奇迹!人们告别了贫困,放眼世界,开拓进取,从仪表到心灵都焕然一新。

(4)读到这里,看到这些,你有什么感受?(惊喜、快乐、幸福……)那就让我们把这份快乐、幸福送给他人吧!在小组里尝试读一读。

(5)指名同学读、赛读、引读、配乐读。

6.是呀,农民的生活由物质到精神都“焕然一新”。“这就是昔日……”学生跟读。

《这儿原来是一座村庄》教学片段

教学目标:

1、是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2、学习掌握并会写“灶、庞、焕”等生字;

3、理解课文中的词语,找出文中作用的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方法。

4、反复诵读诗歌,了解诗中描绘的一座村庄、人民生活及其变化,体会作者对这一变化的欣喜、赞叹之情,进而理解改革开放给中国带来的可喜变化的重大意义。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板书课题。

(二)自读。

1、自读课文,注意将字音读准。

2、检查生字的掌握情况。

3、指名读课文,其他同学思考:这首诗写的是什么。可以分为几部分?

4、学生提出自读是不明白的问题,全班交流,有价值的问题可以写到黑板上。

(三)品读-。

1、这座村庄原来是什么样?指名读1、2小节。你能想象出当时的生活吗?说说你的理解。

2、诗人开篇为什么用“昨天”而不说“过去”?(体会.深圳、祖国“变化”的时间之快,变化之大,以及社会日新月异的前进步伐。)。

4、原来的村庄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板书:昨天贫穷落后]。

5、现在的村庄是什么样子?默读3----7小节,体会诗人是怀着什么样的心情写的?从哪里可以看出?找出相关词句。

6、诗人为什么会如此惊叹?到底村庄发生了什么变化?小组合作学习4---7小节。

(四)总结----拓展与延伸。

深圳是在什么情况下发生变化的呢?播放:《春天的故事》。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回顾原文。

1、有感情齐读课文。

2、诗人是怎样将村庄的变化写出来的?(让学生学习文中作运用的比喻、拟人、夸张、对比等修辞方法。)。

3、原来的村庄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谈谈自己的体会。

(二)巩固生字。

1、区分形近字。

2、听写生字。

(三)根据诗歌的写作顺序,背诵课文。

《这儿,原来是一座村庄》教学设计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看看屏幕上打出的这两张图片,你能用什么词来概括一下?那么,你能将这两幅图片联系到一起来想吗?你知道这是什么地方吗?是的,这就是深圳,,一个繁华的城市,是我国改革开放的前沿城市,著名的经济特区。而这儿,原来是一座村庄。

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从题目上看,作者会写有关深圳的哪些方面内容呢?

师板书:昨天今天。

二、指导学习。

1、听读课文,注意字音。

2、在预习中你都解决了哪些字词?(课堂汇报一下)。

4、小组交流分部分。

5、交流感受第一部分(1~2小节)。

1)、深圳的昨天是怎样的?诗人是怎样描绘的?请读出有关诗句,找出重点词语。

教师板书:贫穷落后泥泞的古路破旧的小屋稻草堆。

诗人开篇为什么用“昨天”而不说“过去”?

3)、第一小节和第二小节是什么关系?

2)、指导朗读诗的第一部分(语调迟缓低沉)。

屏幕显示过去的图片,过渡:如此贫穷落后的村庄,现在又发生了哪些变化呢?

6、指导朗读第二部分。

1)、深圳的今天是什么样子的?

教师板书:高速公路厂房幢幢儿童乐园。

2)、诗人是怀着什么样的心情写的这首?从哪里可以看出?找出相关词句。

通过“呵、超出、只不过、奇迹般”等词语,体会诗人对村庄变化的惊喜、赞叹之情。

3)、这一节在全文中起到了什么作用?

7、指导朗读第二部分(读出惊喜、赞叹之情)。

8、齐读第7小节。

学生说,教师板书:改革开放。

三、小结:

四、欣赏。

针对深圳发展的巨大成就,还专门有人为它做了一首优美动听的歌。下面我们就来欣赏一下。

板书设计:

昨天今天。

泥泞的古道高速公路。

破旧的土屋改革开放高大的.厂房。

稻草堆儿童乐园。

《这儿原来是一座村庄》教学设计

《这儿,原来是一座村庄》是五年级上册第三组“变化”主题单元的第一篇主体课文,是一首叙述性诗歌,诗歌以“我”的口吻,以深圳特区这一样一个“小山村”作为中国大社会的缩影,通过一座村庄昨天与今天的对比,讴歌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抒发作者对改革开放以后变化的赞叹之情。这首诗丰富内涵,要在教学中引导学生通过朗读、诵读,读出美感,它节奏美、韵律美,朗读时要体现现代诗的特点。在读中进一步体会,才能让学生通过一个“小村庄”的变化,理解国家的巨大变化,祖国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

学生由于年龄及所处的环境,对诗歌中所述的内容没有生活体验。可是,随着年级的增长,经过四年的语文学习实践活动,对一些学习方法,学习要求等已经有所掌握,也有了不少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及朗读能力。对这样一首现代诗,针对学生的情况,以读代讲,引导学生读出现代诗的节奏和韵律美,进而体会诗歌的丰富内涵,学生是比较好掌握的。

1、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并积累词语,注意易错字,区别形近字。

2、反复诵读诗歌,了解诗中描述的一座村庄(深圳)人民生活及其变化,体会作者对这一变化的欣喜、赞叹之情,进而理解改革开放给中国带来的可喜变化的重大意义。

3、引导学生找出诗歌中对比的句子,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开始今天新课之前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下面几个词语:过去、贫穷落后、现代文明、泥泞的古道、高速公路、破旧的土屋、高大的厂房、稻草堆、儿童乐园、挑回一旦担摇晃的夕阳、翩翩起舞放声歌唱、一座村庄、特区新城。

2、“过去”你能为它分别找个近义词和反义词吗?(板书:过去——原来;过去——现在)。

3、接下来我们就去看一组画面,去了解一下一座城市的过去和现在(播放组图,配乐)。

4、这座现代化城市就是深圳,通过观看刚才的画面,你对深圳有了怎样的了解呢?(指名说)。

小结:对,一个如此繁华的城市,我国改革开放的前沿城市、经济特区,而这儿,原来是一座村庄(揭题)。

5、今天我们将学习课文《这儿,原来是一座村庄》,这是一首现代诗,看看作者是如何用文字来描写深圳这座城市的。

二、初读课文。

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思考:这首诗主要写了什么?

2、指名反馈。

3、说说哪些小节写的是深圳的今天,哪些小节写的是深圳的昨天?可以分为几部分?

4、指名反馈。

三、深入理解课文。

1、首先让我们去看看深圳的过去是怎样的,读诗1—2小节。

1)自由读诗读出有关诗句,找出重点词语。

教师板书:贫穷落后泥泞的古路破旧的小屋稻草堆。

诗人开篇为什么用“昨天”而不说“过去”?

2)第一小节和第二小节是什么关系?

3)指导朗读诗的第一部分(语调迟缓低沉)。

过渡:如此贫穷落后的村庄,现在又发生了哪些变化呢?

2、指导朗读第二部分。

1)深圳的今天是什么样子的?

教师板书:高速公路厂房幢幢儿童乐园。

2)诗人是怀着什么样的心情写的这首?从哪里可以看出?找出相关词句。通过“呵、超出、只不过、奇迹般”等词语,体会诗人对村庄变化的惊喜、赞叹之情。

3)这一节在全文中起到了什么作用?

4)指导朗读第二部分(读出惊喜、赞叹之情)。

5)齐读第7小节。

学生说,教师板书:改革开放。

四、拓展阅读。

自由读文,说说你从哪些地方感受到改革开放的力量。(指名说)。

五、唱响《春天的故事》结束新课。

板书设计:

昨天(贫穷落后)今天(现代文明)。

泥泞的古道高速公路。

破旧的土屋高大的厂房。

稻草堆儿童乐园。

挑回一旦担摇晃的夕阳翩翩起舞放声歌唱。

改革开放。

一座村庄特区新城。

《这儿,原来是一座村庄》教学设计

教学重点:

从诗句中了解深圳的昨天和今天,知道发展变化的原因是实行了改革开放。

教学要求:

1.理解诗句内容,了解深圳经济特区的发展变化,受到爱祖国、爱社会主义的教育。

2.了解现代诗歌的特点。

3.有感情地朗诵诗歌。

教学目的:

1.理解诗句的内容,力偶啊界深圳经济特区的发展变化,受到爱祖国、爱社会主义的教育。

2.了解现代诗歌的特点。

3.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教学流程:

一:导入。

1.板书课题,解题。

2.汇报交流收集的资料。

二:自学诗歌。

1.围绕课后题1.2进行自学。

2.小组讨论。

三:汇报自学收获。

1.指名读诗,说说写了什么。

2.小组轮读诗歌,说说每节写了什么。

3.你读懂了什么?

四:指导朗读。

1.师范读。

2.学生练读。

3.指名读。

五:了解现代诗歌的特点。

1.学生介绍现代诗歌的特点。

2.教师补充。

六:朗读诗歌。

1.试着画节奏有感情地朗读。

2.背诵喜欢的句子。

七:课堂练习。

1.填空。

“昨天”指的是(),是一座()。

“今天”指的是(),已变成了一座()。

《这儿原来是一座村庄》教学设计

以上述教材编排特点为依据,我确定以下这样的教学目标。

知识和技能:一是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二是学习掌握并会写“灶、庞、焕”等生字;三是引导学生找一找是各种对比的句子,体会这样写的好处,为后面的习作做准备。

过程与方法:一是借助课题,概括课文主要内容;二是画出重点词语,体会诗人对村庄变化的惊喜、赞叹的情感。三是理解课文中教案理解的词语,找出文中作用的比喻、泥人、夸张等修辞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反复诵读诗歌,了解诗中描绘的一座村庄、人民生活及其变化,体会作者对这一变化的欣喜、赞叹之情,进而理解改革开放给中国带来的可喜变化的重大意义。

一是抓“昨天、超出、只不过、奇迹般”等重点词句,品味语言。这一重点的确立,我还想体现以下两个目的:一是通过品味语言,可以促进学生对内容的理解,激发学生做遵守规则的小学生的感情;二是能进一步训练学生语感及其他语文能力。我们从语文教学心理学的角度看,这样做能逐步唤起学生的情感体验,继而达到入情入境的境界,同时也对课文语言进行了二度创造。

图片、《春天的故事》vcd等。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调动学习热情。

(用深圳的图片导入,为的是能让预习过的学生感到惊叹:原来课文中提到的就是深圳呀。)。

(二)自读————发现与探究。

1、自读课文,注意将字音读准。

2、检查生字的掌握情况。

3、指名读课文,其他同学思考:这首诗写的是什么。可以分为几部分?(让学生试着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

4、学生提出自读是不明白的问题,全班交流,有价值的问题可以写到黑板上。

(三)品读————理解与感悟。

1、这座村庄原来是什么样?指名读1、2小节。你能想象出当时的生活吗?说说你的理解。

2、诗人开篇为什么用“昨天”而不说“过去”?(体会。深圳、祖国“变化”的时间之快,变化之大,以及社会日新月异的前进步伐。)。

3、你怎么理解“姑娘从溪边挑回一担担摇晃的夕阳……”这句话?省略号起到了什么作用?(让学生练习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语的意思,体会其表达效果。)。

4、原来的村庄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板书:昨天贫穷落后]。

5、现在的村庄是什么样子?默读3————7小节,体会诗人是怀着什么样的心情写的?从哪里可以看出?找出相关词句。(引导学生体会第三小节。)。

6、诗人为什么会如此惊叹?到底村庄发生了什么变化?小组合作学习4———7小节。

7、全班交流。4———7小节从哪些方面写了村庄的变化?你能感受到什么?能不能将你的感受读出来?(让学生通过有感情朗读,表达自己对文章的理解,通过诗文的声调、节奏等体味作者的内容和情感。)。

四、总结————拓展与延伸。

深圳是在什么情况下发生变化的呢?[播放:《春天的故事》]。歌种唱的是邓小平、改革开放政策。如果没有邓小平同志,没有改革开放,也许深圳甚至其他城市,还停留在贫穷落后阶段呢。让我们一些来唱这首歌。

(从中让学生了解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的丰功伟绩。)。

第二课时。

(一)回顾原文。

1、有感情齐读课文。

2、诗人是怎样将村庄的变化写出来的?(让学生学习文中作运用的比喻、拟人、夸张、对比等修辞方法。)。

3、原来的村庄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谈谈自己的体会。

(二)巩固生字。

1、区分形近字。

2、听写生字。

(三)根据诗歌的写作顺序,背诵课文。

五、板书设计。

《这儿原来是一座村庄》教学片段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理解诗句内容,了解深圳经济特区的发展变化,受到爱祖国的教育。

2.指导学生练习有感情地朗诵诗歌。

教学过程:

(一)、导语渲染,调动情感。

同学们,看到黑板上的小主题了吗?(朗诵会)这节课我们就开展一次诗歌朗诵会,朗诵会的主题是:《这儿,原来是一座村庄》(运用艺术字重点突出板书,齐读课题)。

师:要想读出诗歌的韵味,需要充分了解诗歌的内容,现在我们就一同跟随作者的脚步,走进原来的这座小山村。

(二)、感受文章内容。

1、了解内容,解决疑难点。

师:请同学们默读这首诗歌,划出自己不理解的地方。小组讨论解决。

(生默读,描画。师巡视,点拨。)。

师:还有哪些问题是小组内解决不了的,提出来大家一块解决?

生1:“一担担摇晃的夕阳”不知何意?

生2:摇晃的水桶里倒映着夕阳的影子,说明了当时的人们生活很贫穷,得从很远的地方挑水喝。

生3:边陲?

生4:边疆的意思。

生5:老师,诗歌的最后一小节中的两句话“似春燕在田野上飞起,传递着新的信息,描画着美好春光。”我不是很明白。(师询问其他同学,均不理解,随即要求学生圈画问题,留待解决)。

师:大家有没有发现,这两个问题正好是相对的,既然我们现在还不明白其意,没关系,留在我们学完诗歌后,你自然会慢慢了解。

2、理清思路,感受“昨天的贫穷落后”“今天的焕然一新”

师:通过刚才了解课文内容,你发现这首诗歌主要写了哪些内容?

生:写了深圳的昨天到今天的变化。

师:深圳的昨天在诗中的第几小节?(刘伟:1、2)自读内容,看图片。

师:深圳的昨天,谁能用一个词语来概括一下?

生:一穷二白。

师:不错,概括力真强!谁还有?

生:(倍受鼓舞)穷乡僻壤、贫穷落后、一贫如洗。

师:好,简直就是一个小词库,有补充吗?

生:(文思泉涌)满目疮痍、羊肠小道、荒滩野岭、不堪入目、残不忍睹……。

师:同学们积累的词汇可真不少。通过观看图片,欣赏文字我们清晰的了解到深圳的昨天是如此贫穷落后,所以作者说(齐读)“贫穷落后困扰着人们,现代文明是那样遥远、渺茫”。

师:深圳的昨天让人满腹辛酸,谁来读读前两小节?(生读)。

师:你认为自己读得怎么样?可以打多少分?

生:还可以,9分。

师:很谦虚啊,谁来评一评他的朗读。

生:他读得很有感情。“多少年来一个模样”两个重音“多少”“一个”都读出来了。

师:你能发现他的优点,真不错,还有吗?

生:“现代文明是那样遥远、迷茫”后两个词语“遥远、迷茫”读很有味儿。

师:你真会倾听,谁能比他读得更好?(生读)。

生:让大家牢记昨天,从而更加珍惜今天的生活。

师:谁还有不同的意见?

生:昨天和今天对比强烈,突出时间过得很快,深圳的变化也很快。

生:(眼睛发亮)厂房幢幢,高楼大厦。

师:摩天大楼、直插云霄。谁还有?

生:(跃跃)彩灯喷泉、焕然一新。

师:是啊,人间仙境、美不胜收。谁还有?

生:(争先恐后)交通发达、四通八达、车水马龙、川流不息。

师:你认为自己读得怎么样?可以打多少分?

生:还可以,8分。

师:很谦虚啊,谁来评一评他的朗读。

生:他读得很有感情。“厂房幢幢、欢声笑语、翩翩起舞、放声歌唱、焕然一新”这些重点的词语都重读出来了。

师:你能发现他的优点,真不错,还有吗?

生:“啊”再深情一点会更好。

生:语速在稍快一点,最后一个小节士气再高昂一点。

生:改革开放。

师:(投影邓小平同志照片,播放歌曲《春天的故事》)这首歌写于1982年,它形象地向人们讲述了改革开放后农村城市的变化,今天,我们就伴着这首优美的乐曲,用我们的声音来传达我们的心声,剑桥一班《这儿,原来是一座村庄》诗歌朗诵会现在开始。(小组自由组合,排练)。

提出朗诵要求:

(1)朗读 a、字正腔圆b、是用正确合理的停顿、重音c、感情要有起伏变化,做到有声有色。

(2)形式:a、队形整齐、美观b、可齐诵、领诵、配诵、轮诵等形式自定。

(三)、小小舞台我展示。

三组:朗诵整首诗歌。形式:轮诵、合诵。

学生点评:感情饱满,特别是殷添畅和尤美玉,声音和表情都有着明显的变化。但其他同学还不够投入,且有的字音不是很准确。如:渺茫、模样。

二组:朗诵整首诗歌。形式:领诵、轮诵、合诵。

学生点评:声音又高有低,整体不够和谐。但形式花样很新颖。

师:同学们不管是在排练还是在表演中,都投入了极大的热情。表现也比较出色,但刚才几位同的点评也非常到位,希望同学们能够取长补短,争取表现得更加精彩。接下来没有展示的小组,我们留在明天的早读中,到时我们要评选出最佳朗诵小组,好不好?这节课我们就上到这儿,下课!

板书设计:

昨天                              今天。

改革开放。

——————————。

贫穷落后                           焕然一新。

《这儿原来是一座村庄》课件设计

(用深圳的图片导入,为的是能让预习过的学生感到惊叹:原来课文中提到的就是深圳呀。)。

(二)自读----发现与探究。

1、自读课文,注意将字音读准。

2、检查生字的掌握情况。

3、指名读课文,其他同学思考:这首诗写的是什么。可以分为几部分?(让学生试着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

4、学生提出自读是不明白的问题,全班交流,有价值的问题可以写到黑板上。

(三)品读----理解与感悟。

1、这座村庄原来是什么样?指名读1、2小节。你能想象出当时的生活吗?说说你的理解。

2、诗人开篇为什么用“昨天”而不说“过去”?(体会.深圳、祖国“变化”的时间之快,变化之大,以及社会日新月异的前进步伐。)。

3、你怎么理解“姑娘从溪边挑回一担担摇晃的夕阳……”这句话?省略号起到了什么作用?(让学生练习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语的意思,体会其表达效果。)。

4、原来的村庄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板书:昨天贫穷落后]。

5、现在的村庄是什么样子?默读3----7小节,体会诗人是怀着什么样的心情写的?从哪里可以看出?找出相关词句。(引导学生体会第三小节。)。

6、诗人为什么会如此惊叹?到底村庄发生了什么变化?小组合作学习4---7小节。

7、全班交流。4---7小节从哪些方面写了村庄的变化?你能感受到什么?能不能将你的'感受读出来?(让学生通过有感情朗读,表达自己对文章的理解,通过诗文的声调、节奏等体味作者的内容和情感。)。

四、总结----拓展与延伸。

深圳是在什么情况下发生变化的呢?[播放:《春天的故事》]。歌种唱的是邓小平、改革开放政策。如果没有邓小平同志,没有改革开放,也许深圳甚至其他城市,还停留在贫穷落后阶段呢。让我们一些来唱这首歌。

(从中让学生了解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的丰功伟绩。)。

第二课时。

(一)回顾原文。

1、有感情齐读课文。

2、诗人是怎样将村庄的变化写出来的?(让学生学习文中作运用的比喻、拟人、夸张、对比等修辞方法。)。

3、原来的村庄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谈谈自己的体会。

(二)巩固生字。

1、区分形近字。

2、听写生字。

(三)根据诗歌的写作顺序,背诵课文。

五、板书设计。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