蜜蜂引路的教案(模板21篇)

时间:2023-12-05 06:30:10 作者:纸韵

使用教案模板可以使教师的教学更加系统化,有助于学生的学习。通过学习教案模板范文,教师可以积累更多的教学经验和教学方法,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和能力。

公开课《蜜蜂引路》教案

新渠稍小学:徐学芳。

蜜蜂引路的教学目标是,理解列宁是怎样找到养蜂人的,简单画出线路图。能区分“往常”与“常常”表示不同的意思。能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好养蜂人见到列宁时惊讶的语气,并体会人物仔细观察和认真思考的特点。在这节课里,我能按照预设的目标进行教学,贯彻新课标的理念思想,让学生反复读书,在读中理解课文的含义,并用多种形式开展教学,如:小组合作、同伴交流、师生对读。并把握课文的重点难点,利用简笔画画出列宁怎样通过蜜蜂找到养蜂的线路图。从整节课来看还存在着许多缺点,老师在时间的把握还有待加强,学生的自主性不足;教学流程不够流畅,语言不够精炼;在今后在教学工作中,我要认真解读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不断贯彻和落实好新课标的理念,制定有效的教学目标,并落实好。以人为本,重视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和创造性的培养。总之,教与学都是一个学习和成长的过程。

这是一篇很简短的课文,记叙了列宁通过观察蜜蜂采蜜和飞行的路线,利用蜜蜂作向导,终于自己找到了养蜂人的故事。说明列宁是个善于观察,认真思考的人。爱听故事是小学生们共有的特征。教学中,要抓住课文内容和语言上的特点,引导学生仔细阅读课文,边读边想,充分利用课文的插图,引导学生想象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和心理。结合重点词句,熟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让学生初步懂得,遇到疑难事情的时候,要仔细观察,认真思考,找出事物之间的联系,进行周密合理的推理判断,就有可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在教学中,可以要求学生借助想象,在纸上描绘列宁住处,引蜂人住处,路边花丛,园子的图画,即进入了作者描述情境中,又弄清了方位,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这样方法发展了学生的形象思维,激发了学生兴趣,有利于学生审美感的培养。

《蜜蜂引路》这篇课文篇幅短小,情节简单,却能给人很深的启迪。在深读课文时,我抓住第三自然段为学习重点,从第四自然段入手,从最后一句列宁笑着说:“我有向导,是您的蜜蜂把我引到这里来的”为切入点,引导大家质疑:向导指什么?蜜蜂不会说话,不会指示真的会给人引路吗?列宁是怎样利用蜜蜂作向导找到养蜂人的?然后引导学生仔细研读第三自然段,找一找,读一读列宁一边走一边看,他发现了什么?他是怎么想的?,同时还让孩子们根据课文描述画出列宁在寻找的过程中的路线图。根据孩子们的思考,回答巧妙的利用板书归纳性展示:列宁发现蜜蜂——发现园子——发现小房子,列宁想到:蜜蜂——蜂房——养蜂人之间的相互关系,列宁判断:养蜂人就住在这小房子里,列宁证明:果然就是那个养蜂的人。然后引到孩子们根据板书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列宁是怎样找到养蜂人的,孩子们在完善思维的同时更进一步体会到列宁在解决问题中注意发现、仔细观察、善于思考的科学方法和敏锐的判断力,明白自己要拥有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的科学研究意识。紧接着让孩子们扩展想象,进行口语交际练习,想象养蜂人听了列宁的话后,会说些什么,还会怎样邀请列宁进屋,怎样进行交谈,进行续编故事,孩子们在情景演示中热情很高,积极参与,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无数蜜蜂在花丛中飞舞,看似纷乱的蜂群,在列宁的眼中却有清晰的规律:“那些蜜蜂采了蜜就飞进附近的一个园子里,园子旁边有一所小房子”,那一定是养蜂人的所在。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的列宁,把不会说话的蜜蜂当作向导,在陌生的地方找到了自己要找的人。看来,只要肯动脑筋,许多好像不可能的事情也能办成。课文篇幅短小,情节简单,却能给人很深的启迪。列宁善于观察、善于思考,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我在教学《蜜蜂引路》这篇课文时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蜜蜂真的会引路吗?”并组织学生讨论。一部分学生认为从文章的最后一句话中可以知道蜜蜂会引路的,因为列宁说:“我有向导,是您的蜜蜂把我领到这儿来的”向导就是领路的人,蜜蜂是向导,所以蜜蜂会引路。另一部分同学认为因为列宁仔细观察,又认真地想:蜜蜂的家一定也是养蜂人的家,只要跟着蜜蜂回去的路走,一定能找到养蜂人的家。列宁是这样找到养蜂人的家的,虽然蜜蜂也有功劳,但主要还是列宁自己的功劳。从而引导学生去发现列宁的“功劳”。

《蜜蜂引路》教案

1、会认6个生字,会写9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区别“常常”和“往常”的意思。

3、能领会列宁善于观察和思考的特点。

1、重点:认字、写字、朗读课文。

2、难点:从列宁利用蜜蜂引路的事例中受到启发和教育。

多媒体课件

2课时

第一课时

1、师板画“蜜蜂”,你们认识它吗?你知道它能为人们做些什么?范写“蜂”字。

2、板书“引路”二个字。“引路”二字,是什么意思?读了课题后你想问些什么吗?

3.蜜蜂给谁引路?蜜蜂是怎样引路的?带着这些问题自由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里写了一件什么事?再标一标,课文有几个自然段?

2、用你喜欢的符号标出本课的生字、词语,读准字音。

3、合作学习

(1)同桌合作学习文下带拼音的生字,互读、互听、互纠。

(2)尝试让学生当老师,主持学习生字。

教师引导:平时我们都用哪些游戏识字的?你来当一回老师,教同学们认识生字。

学生说出一种识字游戏方法,就让该学生当老师主持这游戏。

(3)四人小组讨论识记这些生字。

(4)全班交流。

4、检查朗读情况。

指名学生分段读课文。正音

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1、交流:这件事的起因在课文的哪些段落?

2、学习课文第一、第二自然段。

指名读第一自然段。说说这段话告诉我们什么?用不同的线画出时间、地点、人物。

用简笔画画出列宁居住的地方,从而理解“附近”的意思,给“附近”找近义词,并用“附近”造句。

“养蜂的人”与“列宁”的关系怎样?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理解“常常”,给它换个词读一读。

理解因果关系的句子。

可是往常去找他的人到莫斯科去了,……列宁就亲自去找他。

列宁为什么要亲自去找。用“因为……所以……”说一说。

3、列宁能找到养蜂的人吗?这件事情的结果如何?

指名读一读最后一段话。

养蜂的人为什么会惊讶?

给“惊讶”找近义词。

朗读:你能惊讶地读一读吗?

读读列宁的话,你有什么想法?你有什么感受啊?

4、悬念:

列宁是怎样找到养蜂的人的?蜜蜂是怎样引路的?下堂课学习。

1、生:分析每个字形结构及怎么记

2、师:示范写,强度笔画。指名到黑板写,生纠正,评议。

第二课时

1、认读词语

莫斯科附近派人谈话交谈惊讶

引路指引列宁排列蜂蜜敲门推敲

2、指名板画列宁的住处。

1、提出问题:

列宁是怎样找到养蜂的人?

2、解决问题:

默读课文第三段。想想列宁的住处,花丛,园子,小房子各在什么地方。

交流自己的读书心得。

学生回答,教师简笔画“花丛,园子,小房子”之间的关系。

下面我们来看看列宁是怎样动脑筋,想办法找到养蜂人的。第三段课文一共有三句话,请大家读读第一句:

列宁一边走一边看,发现路边的花丛里有许多蜜蜂。

1)列宁在路边发现了什么?(板书:发现)他是怎么想的?

2)可是蜜蜂的家在哪儿呢?于是列宁仔细地观察。(板书:观察)什么叫观察?

(观察就是有目的地看,仔细地看。)

3)列宁观察什么?他是怎样观察的呢?请一位小朋友读第二句话,我们大家看图。

他仔细观察……有一所小房子。

(1)(生读第二句话,师在图上添画蜜蜂)

(2)列宁在观察什么?

(3)这些蜜蜂飞进去为什么不出来了呢?

(4)这时列宁继续观察,又发现了什么?

(5)你们想这所小房子是谁的?为什么?

(6)小结:只要找到蜜蜂的家,就能找到养蜂人的家。那么,我们再来看看列宁观察的和想的对不对。请大家读读第三句话。

生读第三句。

(1)这句话说什么?

(3)用“果然”说一句话。

生齐读这段话。

(1)看板书说说,列宁是怎样找到养蜂人的?。

(2)列宁为什么能找到养蜂的人?蜜蜂真的能当向导,能引路吗?

(3)小结:列宁是靠动筋,想办法,仔细观察,利用蜜蜂采蜜要飞回蜂房去的这个特点,找到养蜂人的家的。这就告诉我们,今后我们小朋友要是碰到困难,只要开动脑筋,仔细地看,认真地想,就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1、画列宁找到养蜂的人的路线图。同桌间说说列宁是怎样找到养蜂的人的。

2、从这件事上你觉得列宁是个什么样的人?说说你的感受?

板书设计:

26、蜜蜂引路

列宁——蜜蜂(向导)——养蜂人

花丛(路边)认真思考

园子(附近)仔细观察

小房子(旁边)做出判断

诚实的孩子

列宁是俄国十月革命的领导人,是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创始人。他从小性格开朗,活泼好动,经常弄坏家里的东西。

列宁八岁那年,有一次母亲带着他到阿尼亚姑妈家中做客。活泼好动的小列宁一不留神,把姑娘家的一只花瓶打碎了。但是,谁也没有看见。

后来,姑妈问孩子们:“是谁打碎了花瓶?”其他孩子都说:“不是我。”

而小列宁因为在生人家里害怕,怕说出实话会会遭到不大熟悉的姑妈的责备,所以他也跟着大家大声回答:“不——是——我!”

然而,母亲看他的表情,已经猜到花瓶是淘气的小列宁打碎的。因为这孩子特别淘气,在家里经常发生类似的事情。但是,小列宁向来是主动承认错误,从未撒过谎。

于是,小列宁的妈妈就想:应该怎能样对待孩子撒谎这件事呢?当然,最省事的办法就是直接揭穿这件事,并且处罚他。但是列宁的妈妈没有这么做。她认为,重要的是教育儿子犯错误后要勇于承认错误,做一个诚实的好孩子,而不是责备他。

于是她装出相信儿子的样子,在三个月内一直没有提起这件事,而是给儿子讲各种各样的诚实守信的美德故事,等待着儿子的良心深处萌发出对自己行为的羞愧感。

从那以后,列宁的妈妈明显地感觉到,儿子不如以前活泼了,似乎是良心正在折磨着他。

有一天,在小列宁临睡前,妈妈又像往常一样,一边抚摩着他的头,一边给他讲故事。不料小列宁突然失声大哭起来,痛苦地告诉妈妈:“我欺骗了阿尼亚姑妈,我说不是我打碎了花瓶,其实是我干的。”听说孩子羞愧难受的述说,妈妈耐心地安慰他,说:“给阿尼亚姑妈写封信,向她承认错误,姑妈一定会原谅你的。”

于是,小列宁马上起床,在妈妈的帮助下,给姑妈写信承认了错误。

几天后,小列宁收到了阿尼亚姑妈寄来的回信,在信中,她不但表示原谅小列宁,还称赞小列宁是个诚实的好孩子。

小列宁得到原谅后,十分高兴,又像以前一样过着快乐的日子。他还悄悄地对妈妈说:“做诚实的人真好,不用受良心的谴责。”妈妈看着儿子会心地笑了。

教学目标:

1、会认“莫”等6个生字,会写“讶”等9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列宁是怎样找到养蜂人的,学习列宁善于观察、认真思考的好品质。

教学重难点: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列宁是怎样利用蜜蜂作向导找到养蜂人的。

课前准备:1、挂图、生字卡片;2、列宁的有关资料。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会认“莫”等6个生字,会写“讶”等9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大意。

教学过程:

一、课前谈话,导入新课。

1、学生介绍收集到的列宁的有关资料。

2、老师补充介绍并引入新课,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自主识字。

1、借助拼音,自读课文。

(1)自读全文,画出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读正确;

(2)同桌互相听读课文,读准字音。

2、交流检查,巩固识字。

(1)小组合作学习生字,

(2)汇报交流识字方法;

(3)做游戏巩固识字。

3、指名分节读课文,说说课文的大意。

三、指导书写。

1、重点指导:“附”字要写得左窄右宽,单人旁要写在竖中线上;“派”字的`第四笔是撇,不是横;“敲”字的右半边不是支。

2、学生照田字格里的样子认真练写1个。

3、展示学生书写的字,师生评议。

4、学生在田字格里再认真地书写1个。

四、作业:

1、把这一课中自己喜欢的词语积累在词语本上;

2、朗读课文,要求读正确、读流利。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列宁是怎样找到养蜂人的。学习列宁善于观察、认真思考的好品质。

教学过程:

一、学习第1、2自然段。

1、第1、2自然段,思考:

(1)你知道列宁和养蜂人的关系怎样?是怎么看出来的?

(2)什么叫“亲自”?列宁为什么要亲自去找?

2、交流。

3、感悟文中词语的意思。

(1)联系生活经验感悟“附近、谈天”;

(2)让学生在熟悉的语言环境中通过换词比较来感悟“常常、经常”的意思。

二、重点学习第3自然段。

1、列宁是怎样找到养蜂人的?你能画出列宁找养蜂人的线路图吗?(以此为研究专题,小组合作讨论研究。)。

2、汇报交流,老师归纳整理,板书:

注意发现:花丛中的蜜蜂。

仔细观察:蜜蜂——蜂房——养蜂人之间的联系。

作出判断:养蜂人就住在这小房子里。

马上验证:果然找到了养蜂人。

3、展示各小组画的列宁找养蜂人的路线图,评议。

4、小结:列宁是凭借细心观察和科学分析,在蜜蜂这个“小向导”的指引下,找到养蜂人的。

三、4自然段,通过朗读体会“惊讶”的意思。

四、分角色朗读课文。

1、同桌练习人物对话。

2、对话朗读擂台赛。

3、分角色朗读课文。

《蜜蜂引路》教学教案

1、复习巩固字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区别“常常”和“往常”的意思。

3、能领会列宁善于观察和思考的特点。

认字写字、能结合重点的词句。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蜜蜂是如何给列宁引路的。

生字、词语卡片、课件。

一、复习检查,引入新课。

1、揭示课题。

2、复习生字。

出示生字卡片,学生读字组词。

3、开火车读词语。

出示词语卡片,学生读词。

4、蜜蜂给谁引路?——列宁。(课件出示)。

二、精读课文,理解体会。

(一)朗读第一、二段。

师:(出示列宁图)列宁为什么要让蜜蜂引路呢?我们来学习课文。先来看一、二段。

1、指名朗读1、2段。

2、讨论:

1)你读出了什么?还有什么问题?

小组交流,教师相机知道理解“附近”、“当地”等词。

2)列宁和养蜂人关系怎样?你是怎么看出来的?(学生回答)。

分辨词语:“常常”和“往常”。(课件出示练习)。

3)列宁为什么要亲自去找养蜂人?(学生回答)。

3、集体朗读1、2段。(男女同学各读一段)。

(二)学习第三自然段。

师:列宁找到养蜂人了吗?他是怎么找到的?请同学们读第三段。

1、默读这一段。

2、指名朗读。

3、教师指导分句读第三段。

4、课件出示:默读第3小节,用“”画出表示花丛、园子、小房子之间位置的词语。

(学生活动,独立完成)。

5、小组讨论:列宁是怎样找到养蜂人的?用自己的话和本组同学说一说。其他同学送可以试着画出列宁的路线图。

(学生活动,说路线、画路线图。)。

6、小组汇报并展示列宁寻找养蜂人的路线。

1)列宁发现花从中有蜜蜂——蜜蜂飞进园子——小房子——找到养蜂人。

2)学生上台展示列宁寻找养蜂人的路线图并口述。

师:你能根据列宁的'路线图再叙述一下吗?

7、课件出示路线图,学生口述。

8、思考:列宁为什么认为跟着蜜蜂走就能找到养蜂人?(列宁“一边走一边看”,他看见了什么?他是怎么分析的?)。

明确:因为列宁想:蜜蜂是养蜂人养的,蜜蜂采完蜜就要回到蜂房,按照蜜蜂飞间的方向走,就一定能找到养蜂的人。

9、老师小结。

由于列宁通过观察了解到花丛、蜜蜂、养蜂人之间的关系,就能从中发现线索,找到养蜂人。

8、齐读第三段。(学生看大屏幕齐读)。

(三)学习第四自然段。

1、出示投影,看图,朗读感悟。

1)养蜂人见到列宁后有什么表现?(惊讶)为什么感到惊讶呢?

(学生回答)。

2)那么谁能用惊讶的语气读一读养蜂人说的话?

(学生感情朗读养蜂人的话。)。

3)列宁是怎样回答的?(指名读)。

师:列宁的话要读得很亲切,很有风趣,谁来试一试?(生读列宁的话,“我有向导,是您的蜜蜂把我领到这儿来的”。边读边学图上的列宁做手势)。

什么叫向导?那么在这课书里,列宁指的向导是谁呢?(生答)。

4)请想,蜜蜂真的能当向导,能引路吗?(点课题)。

那么,列宁是靠什么找到养蜂人的呢?(学生交流)。

2、老师小结。

列宁发现了蜜蜂,经过仔细观察,认真思考、分析,利用蜜蜂采蜜要飞回蜂房去的这个特点,就顺着蜜蜂飞回的方向走,结果找到了养蜂人。

3、分角色朗读第4自然段,读出惊讶、高兴的语气。

4、扩展想象。

想象养蜂人听了列宁的话会说些什么,会怎样邀请列宁进屋,他们将怎样进行交谈?

(学生交流展示)。

能把它和前面的对话演一演吗?

(学生试演)。

三、总结全文。

是啊,我们在生活中遇到问题时,就要像列宁那样仔细观察、认真思考、做出判断、解决问题。

四、布置作业。

1、朗读课文,把故事讲个爸爸妈妈听。

2、续写养蜂人听了列宁的.话以后的故事。

《蜜蜂引路》教学教案

1、会认6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区别“常常”和“往常”的意思,并会用“常常”造句。

3、能领会列宁善于观察和思考的特点。

1、识字、写字,理解课文内容是本课学习的重点。

2、指导学生理解“列宁是怎样找到养蜂人的”是教学的难点。

小黑板、图片、生字卡片、练习纸。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2、顺势提问:你们知道蜜蜂是干什么的吗?(采蜜)可别小瞧了这些小蜜蜂,它还会引路呢?(添加“引路”一词)知道“引路”是什么意思吗?(带路)。

3、看到这个题目,心中是不是有许多疑问呢?(学生提问:蜜蜂它不是人怎么会引路呢?它为谁引路呢?引向哪里?结果如何呢……)这些问题很好,但是老师也不知道答案。平时老师经常告诉大家,不知道答案要怎么办呢?(在课文中寻找答案)很好,那我们就一起来看看26课《蜜蜂引路》中怎么讲的吧!

二、学习生字词语。

1、自由读课文,你喜欢的符号标出本课的生字、词语,读准字音,不太熟练的地方多读几遍。

2、组内合作识字:互读、互听、正音。

3、教师引导:鼓励学生小老师,教同学们认识生字,重点交流识字记字方法。

4、多种形式认读生字和词语。

5、指读课文,检查识字和朗读情况,师生评议,正音。

三、初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1、默读课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课文主要讲了列宁利用蜜蜂引路,找到养蜂人的事。

2、课文哪几个自然段是写蜜蜂引路这什事?(第二、三、四自然段)。

3、按自然段读课文,了解每个自然段的内容。

四、学生质疑,提出不懂的'问题。

五、写字。

1、出示“我会写”中“附近、谈、派、引、列、蜂、讶、敲”

2、引导学生观察生字的特征,想办法记住这些字,找出难点字和书写上应该注意的问题。

3、教师范写难点字,强调重点笔画。如:谈:右边上面的“火”字一捺变成“点”;派:右边不要写成“瓜”字。

4、学生练写,共同评议。优秀作业展示。

《蜜蜂引路》教案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物的特点。

2.学习按事情的发展顺序连段成篇的方法。

课件

(一)复习导入

自由读课文:回忆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二)精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物特点

1.学习第一自然段。

(1)思考:读了这一自然段你都知道了什么?

学生甲:我知道这件事发生的时间1922年。地点:莫斯科,

学生乙:找还知道了列宁常常与养蜂人谈天。

(2)老师小结。

这个自然段主要写了列宁常常与养蜂人谈天。

2.学习第二自然段。

(1)默读课文,列宁为什么要亲自去找养蜂人?

(2)用“因为……所以……”句式说说列宁为什么要亲自去找养蜂人?

因为往常派去找养蜂人的人到莫斯科去了,别人都不知道他住在哪里,所以列宁要亲自去找养蜂人。

(3)老师小结。

这一自然段主要交代了事情的起因。

3.学习第三自然段。

(1)小组讨论:列宁是怎样找到养蜂人的?用图表表示。

(2)小组汇报。

列宁:发现花从中有蜜蜂——蜜蜂飞进园子——小房子——找到养蜂人。

(3)列宁为什么认为跟着蜜蜂走就能找到养蜂人?

因为列宁想:蜜蜂是养蜂人养的,蜜蜂采完蜜就要回到蜂房,按照蜜蜂飞间的方向走,就——定能找到养蜂的人。

(4)老师小结。

由于列宁通过观察了解到花丛、蜜蜂、养蜂人之间的关系,就能从中发现线索,找到养蜂人。

4.学习第四自然段。

(1)出示投影,看图,养蜂人见到列宁后可能会说些什么?

(2)列宁是怎样回答的?

(3)为什么列宁说蜜蜂是他的向导,把他领到这儿来的?

(4)老师小结。

列宁发现了蜜蜂,经过仔细观察,认真思考、分析,就顺着蜜蜂飞回的方向走,结果找到了养蜂人。

(5)分角色朗读第4自然段,读出惊讶、高兴的语气。

5.总结全文。

(1)课文是按照怎样的顺序写的?

课文是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写的。

第一自然段:交代时间、地点、人物、事件。

第二自然段:交代了事情的起因。

第三自然段:交代了事情的经过。

第四自然段:交代了事情的结果。

(2)学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感受?

(3)老师小结。

通过学习这篇课文,我们要学习列宁遇事仔细观察、认真思考、做出判断、解决问题的好方法。

6.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课堂作业设计

1、导(向导) 蜜(蜜蜂) 蜂(蜜蜂) 采(采访) 圆(圆形)

异(奇异) 密(茂密) 峰(山峰) 彩(彩色) 园(园子)

2.惊奇——惊讶经常——常常愉快——高兴壮丽一一壮观

仔细——认真聊天——谈天兴奋——激动洪亮——响亮

3.一(座)小山一(所)房子一(列)火车一(片)草地

一(个)园子一(群)蜜蜂一(架)飞机一(块)手绢

4.列宁一边走一边看,发现路边的(花丛)里有许多(蜜蜂)。他仔细(观察),只见那些(蜜蜂)采了蜜就飞进附近的一个(园子)里,(园子)旁边有一所小(房子)。

板书设计

20 蜜蜂引路

列宁——蜜蜂(向导)——养蜂人

花丛(路边) 认真思考

园子(附近) 仔细观察

小房子(旁边) 做出判断

《蜜蜂引路》课教案

1、游戏《猜猜我是谁》。

2、引出课题:同学们的语言表达能力真强,你们用语言准确的给我指引方向,那么不会说话的小蜜蜂会不会引路呢?今天我们就学习《蜜蜂引路》。(课件)。

学写“引”:老师边写边讲解,帮助学生记忆(“弓”字像一条弯弯曲曲的小路,小蜜蜂飞来给我们引路,给我们指引方向)(板书)。

3、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课文(齐读课题)。

二、尝试学习、读文识字。

师:看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吗?(生畅所欲言说出心中疑问)这么多的问题就像一个个小问号,那么小问号们,就请你们打开书读读课文吧,相信你能在文中找到你想要的答案。(生自由读课文)。

1、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生字。

2、游戏:小蜜蜂采蜜。

师:在解决小问号的问题之前,我们先来做个游戏,看看谁是勤劳的小蜜蜂。

给学生时间认识生词,可以互相交流,互相帮助。(课件出示生词)。

1、学生集体挨个读生词。(指名读--齐读)。

2、猜字:(游戏规则:请一名同学到前面来,背对黑板站立。老师拿出花瓶,抽出一朵花让全班同学默记,然后请这名同学猜一猜刚才老师抽出的是哪个字(可以给提示)。这名同学抽出花问同学们:“是不是×”,如果不是老师指出的`字,同学们就回答:“不是×”,这名同学继续指字问话,如果学生猜对了,同学们就回答:“对,对,对,下一位。”老师再请下一位同学猜字)。

三、图文结合、朗读感悟。

过渡:勤劳的小蜜蜂们,这些生字如果放到课文中,你们还认识吗?

1、读长句子。说说“附近”的意思。(课件)。

2、提高难度,开火车通读课文。(课件)。

3、解决小问号提出的问题。

师:看你们刚才读得那么认真,老师相信大家一定找到了小问号问题的答案。(随机解决刚才提出的问题,引出第三自然段)。

(1)“引路”是什么意思?(带路)。

(2)蜜蜂给谁引路?(列宁)随机简单介绍列宁,板书。师:小朋友们,列宁住在哪?如果你们能说出来老师就把它画在黑板上,好吗?(师画出小山)。

(3)列宁靠蜜蜂引路,他想去找谁?(养蜂人)板书。

4、学习第三自然段。

(1)生回答,师生合作完成板书。(板书:看、观察、想)(课件)。

师:列宁沿着一条弯弯曲曲的小路一边走一边看(板书),他发现了路边有花丛(画花丛)。花丛里有许多蜜蜂(贴蜜蜂)。这时列宁会想到什么?(生答:蜜蜂和养蜂人的关系)。

于是他(生答:仔细观察。板书)。谁来读一读?(指名读)读完请几名学生合作贴好小蜜蜂和小房子,老师协助画好园子。

(2)师:我们就是列宁,按照路线我们一起去寻找养蜂人吧!再读这两句,师接着说:这时,我们又会想些什么呢……(生答:小房子和养蜂人的关系)。

(3)师总结:想的过程就是一个分析、思考的过程,在遇到问题时,我们不仅要去看,要仔细观察,更要动脑筋思考。(板书)。

(3)事情真的像我们想的这样吗?(课件)你从哪个词看出来的?(果然)。

读一读。

突出果然,再读一读。

5、师生表演。(课件)。

过渡:养蜂人打开门,看到列宁竟然站在了门前,他觉得很(惊讶),他说……(课件出示养蜂人的话)。列宁笑着说(课件出示列宁说的话)。

(1)惊讶还可以换成什么词?(生答,随机指导学生读养蜂人的话)。

(2)教师扮演列宁,来到一位同学面前,假装敲了敲门……。

师生合作读最后一段。(教师指导“惊讶”和列宁的幽默)。

(2)学生两人合作,分角色练读最后一段。

四、总结提升,课外拓展。

1、师:这篇课文叫(再读课题:蜜蜂引路)蜜蜂真的会引路吗?是列宁通过观察、思考最后才找到了养蜂人,我们平时遇到问题,也应该向列宁这样(生答:仔细观察,认真思考)。

2、关于列宁的小故事还有很多,有兴趣的同学可以登录老师的博客,(课件)相信在阅读中我们一定会有更大的收获和启示。

《蜜蜂引路》二年级教案

1、学习列宁细心观察,善于根据事物之间的关系解决问题的思想方法。

2、了解题目与课文内容之间的关系,懂得重点词语的意义,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学会汉字“引、养、丛、仔、采、志”及偏旁“弓”。

理解列宁解决问题的思想方法。

电脑、图片、磁带。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师:电脑课件(先出示“小密蜂”再出示“引路”二个字。你们认识它吗?你知道它能为人们做些什么?“引路”二字,是什么意思?齐读密蜂引路),今天我们就学第16课――密蜂引路。

二、新授:

2、指名读文:(读自己喜欢的段落)

3、理解第一自然段中的词语:当地,派人,聊天,用“附近”说一句话。

师:你觉得列宁是个什么样的人?

4、师:我们看看这位伟人与密蜂之间有什么关系呢?

生:自读第二自然段,并说说写了什么?

5、学习第三、四自然段:电脑示出问题:

1)列宁一边走一边看到了什么?他是怎么想的?

2)结果怎样?

3)请你试着画一画列宁的住处,花丛,园子,养蜂人的小房子各在什么地方。

学生分成小组学习,相互交流。(读、说、画)

6、学生汇报学习的情况:并请同学到黑板画出来,贴图片。

7、分角色读他们的对话。

8、列宁是怎样找到养蜂人的?他是个什么样的人?说说你的感受?

9、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

三、总结:生总结。

第二课时

一、读词语:电脑

引路养蜂花丛仔细采蜜同志

加点的字教读音指出是本文要学的汉字。

二、学写生字

1、生:分析每个字形结构及怎么记

2、师:范写,强度笔画。指名到黑板写,生纠正,评议。

3、组词,扩句。

4、课后习题第2题。

《蜜蜂引路》教学教案

初步感悟课文,识记本课的生字。

识记生字。

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小黑板。

一、谈话导入。

谈话激疑:同学们,当我们想去一个地方,却不知道路怎样。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感知课文大意。

1、自由读课文,用你喜欢的符号标出本课的生字、词语,读准字音,不太熟练的地方多读几遍。

2、边读边想:课文里写了一件什么事?

3、教师引导:鼓励学生当小老师,教同学们认识生字,重点交流识字记字方法。

4、游戏巩固识字:让学生说出一种识字游戏方法,并让该生当小老师主持游戏,巩固识字。

5、指读课文,检查识字和朗读情况,师生评议,正音。

三、研读。

1、引导学生寻找故事发生的起因。学习课文第一、二自然节。

2、组织学生读书,引导阅读交流。

(1)边读边画,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相机理解“附近”的意思。(可以语言叙述,可以画画表示。)。

(2)体会列宁为什么要去找养蜂人?理解“常常”和“往常”的意思(引导学生换词或造句理解。)结合课文内容,用“因为……所以……”或者“……是因为……”说说列宁去找养蜂人的原因。

3、联系事情结果,引发学生读书兴趣。

四、写字。

1、出示“我会写”中“附近、谈、派、引、列、蜂”

2、引导学生观察生字的特征,想办法记住这些字,找出难点字和书写上应该注意的问题。

3、教师范写难点字,强调重点笔画。如:谈:右边上面的“火”字一捺变成“点”;派:右边不要写成“瓜”字。

4、学生练写,共同评议。优秀作业展示。

《蜜蜂引路》教案

1、会认6个生字,会写9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区别“常常”和“往常”的意思。

3、能领会列宁善于观察和思考的观点。

会认生字,会写9个字。

了解蜜蜂引路的道理。

新授课

挂图、生字卡片

2课时

一、谈话导入提示课题,板书课题。

二、互动学习,读文识字。

1、创设情境,提出疑问。

2、指导识字,合作学习。

3、点评、范读、感悟。

4、自己练读,把不认识的字词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标出来。

5、合作认字,记词。

6、再读课文。

7、出示生字卡片,开火车读、齐读。

8、自读自学。

三、边读边议,领悟其意。

1、简单介绍列宁。

2、读第一自然段。

3、“谈天”是什么意思,能否另换一个。

4、在读中感悟。

5、大家自己读第二自然段。

6、让学生读第二段,领悟其意。

四、提出疑问:

1、列宁要去找谁?

2、列宁打到了他要找的人了吗?

3、列宁是怎样找到养蜂人的?

五、作业布置:

熟读课文

一、复习上节课学过的内容。

二、自读感悟。

1、你知道列宁和养蜂人的关系怎样?是怎么看出来的?

2、什么叫“亲自”?列宁为什么要亲自去找?

3、列宁是怎样找到养蜂人的?你能画出列宁找养蜂人的路线图吗?

三、自读交流

1、小组交流

2、路线图展示

四、看图对话朗读

1、出示课文插图,自愿介绍图意。

2、同桌练习人物对话。

3、对话朗读(师生对练)

五、让学生认识到:

列宁是凭借细心的观察和科学分析,在蜜蜂这个“小向导”的“指引”下找到养蜂人的。

六、课后小结:

七、作业布置:

公开课《蜜蜂引路》教案

教学目标:

1、会认六个生字,会写九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区别“常常”和“经常”的意思。

3、能领会列宁善于观察和思考的特点。

教学重、难点:

读文体会列宁善于观察、善于思考的好品质。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1、出示课件(蜜蜂在花丛中飞舞)。

2、导语。

小蜜蜂不仅勤快,还会给人领路呢?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蜜蜂引路》(板书课题)吧!

二、初读课文,识记生字。

1、学生借助拼音读课文,读准字音。

2、游戏“蜜蜂采蜜”玩中识字。

3、交流识字方法。

三、细读课文,理解字词。

1、联系生活理解“附近、谈天”。

2、换一换掌握“常常”的用法。

3、朗读中体会“果然、惊讶”。

四、深读课文,体会感悟。

蜜蜂真的会给人领路吗?列宁是怎样利用蜜蜂作向导找到养蜂人的?

1、小组合作,交流讨论。

2、画一画列宁找养蜂人的路线图。

3、再读第二段,谈谈你的感悟。

五、朗读全文。

六、学生交流。

我们该向列宁学习什么呢?

七、资料展示。

列宁善于观察和思考,这是前苏联人民的伟大领袖,课件出示列宁图及资料。

八、联系实际,扩展延伸。

生活中我们也会遇到许多的困难,我们该如何面对、如何解决呢?学习这篇课文你一定会有收获的。

蜜蜂引路的教案

探索是语文教学的必要环节。《语文课程标准》强调探究性阅读,如“在交流和讨论中,敢于提出自己的想法,作出自己的判断”。在教学中,教师充分为学生提供探究、交流、创造等多种展示的时间和舞台。让学生去留心观察,大胆思考,勇于认识事物的规律。当学生边画边圈之后,产生了思考,进行了交流。列宁是怎样找到养蜂人的?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想象,把养蜂人的住处和列宁沿途经过的花丛、园子、小房子按书上讲的方法画出示意图。教师不是忙着让学生回答,而是巧妙地让学生把板书补充完整,其它同学做下面的填空题:

列宁的住处在,花丛在,园子在,小房子在。又给学生提供了表现自己、与同学合作交流、展示自己学习成果的舞台。同时,也突破了本课教学的难点,使学生产生最佳学习心态,保持积极向上的乐观情绪的不气馁的探究知识的强烈愿望。并希望教师在今后的教学中,重视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自主权。

我们往往把课堂教学时间看成是教师支配的专利,学生则处于比较被动的地位,从本案例的反思中使我感受到课堂应是学生的课堂,学生对课堂有了一定的支配权才能拥有思维的空间,拥有发展自己的意见和见解的机会。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能促进课内知识向课外知识延伸与拓展。在教学中,老师应充分为学生提供探索、交流、创造等多种展示的时间和舞台。尽可能让学生去留心观察、大胆思考、勇于认识事物的规律,多给学生一些思考的机会,多一些少动的时间,多一些表现的机会,多一些创造的信心,把信任的投向每一位学生,把尊重的话语送给每一位学生,把和蔼的微笑洒向全体学生,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使学生产生最佳学习心态,保持积极向上的乐观情绪和不气馁的探索知识的强烈愿望。新课标的一个重要理念是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十分强调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大量的时间让学生质疑,讨论交流、评价,能就感兴趣的内容提出问题,结合课内外阅读共同讨论。教学中一定大胆放手,让激励和鼓舞唤醒每一位学生的大脑,使其学习潜能充分释放出来,全面提高学生的语言素养。

《蜜蜂引路》课程教案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生字,会写“派、引”等9个字,理解“附近、往常、常常、谈天、果然、惊讶”等词语的意思。

2、熟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3、了解列宁找到养蜂人的过程,学习其通过仔细观察,用心思考解决问题的品质。

4、了解阅读故事的一般步骤和方法。

教学重点:

1、理解“附近、往常、常常、谈天、果然、惊讶”等词语的意思,学习“联系上下文”、“比较”、“语气朗读”等理解词语的方法。

2、了解列宁找到养蜂人的过程,学习其通过仔细观察,用心思考解决问题的品质。

教学准备:

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同学们喜欢读故事吗?今天老师和大家一起读一个故事。(课件出示课题,齐读)。

2、板书课题,指导“蜂、引”二字的书写。

二、自读故事,解决字词。

1、出示阅读提示:

(1)边读边标出不认识的字,加拼音;画出不懂的词,想想它的意思(可以自己查资料,也可以联系上下文或向同学、老师请教)。

(2)给自然段标序号,想想这个故事讲了关于谁的什么事。

(3)争取把故事读熟练。

(提醒学生读完,完成学习任务后坐端正)。

2、学生根据提示自读课文,教师指导。

3、检查生字词。

(1)出示生词指生读,指导“敲、派”二字的书写。

(2)出示带生词的句子指生读。

1922年,列宁住在莫斯科附近的一座小山上。

当地有个养蜂的人,列宁常常派人去请他谈天。

列宁走到那所房子跟前,敲了敲门,开门的果然就是养蜂的人。

三、引读故事,了解内容。

1、指生说故事讲了一件什么事?

(若学生答不出可进行分步引导:(1)引导学生找出故事的两个人物,教师板书并指导“列”的书写;(2)引导学生读第二自然段,在“列宁”与“养蜂人”二词之间补充“找”字。)。

2、结合句子,理解“谈天”。

(1)提问:列宁常常找养蜂人干什么?(板书“谈天”,指导“谈”字书写)。

(2)出示“列宁常常派人去请他谈天”句指读,想象:他们会谈什么?(学生答)。

(3)教师总结:随便谈,什么都谈,这就叫“谈天”。

3、比较理解“常常”与“往常”。

过渡:这句话中有一个“常常”,课文中还有一个带“常”的句子,我们看。

(1)出示“可是往常派去找他的人到莫斯科去了,别人都不知道他住在哪里,列宁就亲自去找。”一句指生读。

(2)提问:这里的“往常”跟“常常”意思一样吗?(引导学生说出二词的近义词并记录在书上)。

4、引读后半部分,理解“惊讶”。

(1)过渡:列宁找到养蜂人了吗?(学生答,教师在“找”后补充“到”)课文中有一句话告诉我们列宁确实找到养蜂人了,我请一位同学把那句话找出来读一下。(引导学生读第三段最后一句)。

(2)引导学生读第四段。

a、学生分角色朗读。

b指名分角色读,指导读出“惊讶”的语气,理解“惊讶”(可教师采访“养蜂人”:“你看到列宁感到怎样?为什么‘惊讶’?你能读出‘惊讶’的感觉吗?”)。

四、引读第三段,了解列宁找养蜂人的过程。

2、学生默读第三段。

3、引导学生概括列宁的特点(细心观察)。

4、交流,板画:

(2)板画列宁住处,理解“附近”。

a、提问:先说说列宁住在哪儿?(板画“莫斯科”)。

b、板画“小山”,调整其与“莫斯科”的距离理解“附近”。

c、引导学生用“附近”说话:学校附近有什么?你的家在什么附近?谁能自己用“附近”说一句话?(此作为机动环节)。

(3)引导读第三段第一句,板画“花丛、蜜蜂”,引导思考:列宁看到蜜蜂会想什么?

(5)房子里是养蜂人吗?(出示“列宁走到那所房子跟前,敲了敲门,开门的果然就是养蜂的人”一句指读,结合句子理解“果然”的意思。)。

4、再读第三段,补充板书:列宁靠()和()找到养蜂人。

五、小结。

1、看板书,说说这个故事讲了什么事。

2、想一想通过这一课你学到了什么?

板书设计。

蜜蜂引路的教案

1、猜谜语(出示投影片)。

嗡嗡嗡,嗡嗡嗡,

成群飞进百花丛,

传播花粉又采蜜,

个个都是爱劳动的小英雄。

导:这个英雄是谁?(小蜜蜂)。

2、揭示课题。

3、解题:“引路”是什么意思?(带路)。

4、设置悬念。

蜜蜂还有一个本领就是会引路,大家知道吗?(不知道)列宁让蜜蜂引去哪儿?蜜蜂又是怎么引路的?请小朋友来看课文。

《蜜蜂引路》

目标。

1、学会本课8个生字。正确读写由要求学会的生字组成的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练习默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列宁是怎样找到养蜂人的。学习列宁善于观察、认真思考的好品质。

重点、难点。

1.学会本课8个生字和由这些字组成的词。

2.知道列宁是怎样找到养蜂人的,初步懂得遇到疑难的事情只要仔细观察,认真思考,就可以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时间三课时。

过程:

第一课时。

目标。

1、学会本课8个生字和由这些字组成的词,理解词语的意思。

2、能较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3、指导书写生字。

重点、难点。

1、掌握本课8个生字的音形义。

2、通过初读课文,了解每个自然段的主要内容。

过程。

(一)出示课题,激发情趣。

课题18。

谁说说什么叫“引路”?

(就是领路、带路。)。

蜜蜂怎么会引路?它给谁引路呢?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来学习这篇课文。

(二)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1.让学生借助汉语拼音自由读课文,要读准字音,同时标出自然段的序号。(只有四个自然段)。

2.指出四人每人读一段课文,正音。

(三)学习本课生字词。

1.自学生字。要求读准字音,记住字形,想想字义,并在书上画出由这些生字组成的词语,再读一读。

2.检查自学效果。

(1)字音:

附:读f),不读f(。引:读y!n,不要读成y!ng。

(2)字形:

谈:谈话就是说话,所以是言字旁。右边是两个“火”,上边的“火”,捺要写成点,要与“谈”字区别。

和“爪”字区别。

导:上边是“巳”,要封口,不要写成“己”。下边是“寸”。要与“异”区别。

(3)由这8个生字组成的词语及词义是:

引路:领路,带路。

莫斯科:前苏联首都。

附近:离得很近的意思。

养蜂:饲养蜜蜂。

派去:分配、指定。

谈天:很随便地谈话。

向导:带路的人。

3.指导书写生字的字头。

可提示以下几个字:

引:左边的“弓”字,三画,右边一条长竖。

斯:左边是“其”字,右边是“斤”,不要写成“月”字。

莫:上中下结构。上边是草字头,中间一个扁日,下边“大”的横写长些。

导:注意下边“寸”的横写长点。

(四)再读课文,理清思路。

要求:边读边思考,每个自然段写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讨论后回答:

(第一、二自然段交待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和列宁亲自去找养蜂人的原因。第三自然段讲列宁是怎样找到养蜂人的。第四自然段讲列宁告诉养蜂人是蜜蜂把他领来的。

(五)作业 。

1.各写生字一行。

2.熟读课文。

【设计】。

第二课时。

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列宁是怎样找到养蜂人的。

重点、难点。

1、了解由于列宁仔细观察,善于联想和科学分析而找到了养蜂的人。

2、培养学生细心观察周围的事物,善于从事物中得到启发,引起联想,认真分析、判断的能力。

过程。

(一)讲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1.讲读第1自然段。

(1)指名读这段。读了这段,你都知道了什么?

:莫斯科、小山、小房子。

(2)指导朗读:用陈述语气读出列宁是怎样请养蜂人的。

2.讲读第2自然段。

(1)自由读第2自然段,思考:列宁又想找养蜂人,这次他遇到了什么困难?指名回答。理解“往常”的意思。

(2):山路,遇到问题。

3.讲读第4自然段。

(1)让学生回答:列宁最后是否找到了养蜂人,你从哪段知道的?

(3)读列宁的话,理解“向导”。

(4)分角色有语气地读第4段。

:解决问题。

过渡:那么,蜜蜂不会说话,怎么能当向导,把列宁领来的呢?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一块学习第3自然段,便会得出答案。

4.讲读第3自然段。

(1)默读,看看这段有几句话?(3句话)。

(2)指名读第一句并说句意。

:一边……一边……发现、观察指名把“花丛、蜜蜂”的图贴到黑板上。

(3)指名读第二句,回答:列宁观察到了什么?

:仔细。

指名一人根据课文内容把园子和小房子的图贴到黑板上。

(4)让学生带着以下问题再读一、二句。

列宁一边走一边发现了什么?他是怎么想的?他又发现了什么?他又是怎么想的?

(5)同桌讨论,然后指名回答。

(列宁发现许多采蜜的蜜蜂后,就仔细地观察起蜜蜂来,因为他想到了蜜蜂和养蜂人的关系,蜜蜂采了蜜是要飞回蜂房的。接着,他根据蜜蜂往回飞的路线观察到了花丛、园子、小房子,他看见蜜蜂飞进了园子,小房子就在园子旁边,所以他想养蜂人一定住在蜂房的附近,这座小房子可能就是养蜂人的住处。)。

(6)出示投影,指名填空,然后齐读这三句话。

投影。

告诉学生:列宁在仔细观察后,认真思考了蜜蜂、蜂房、养蜂人的家的关系,于是他去敲了房子的门。

:认真思考蜜蜂、蜂房,养蜂人的家。

(7)指名读第三句,思考回答:

为什么说开门的“果然”是养蜂人?(“果然”一词的意思是结果和预想的一样,表明结果和列宁所想的完全相符合,列宁的判断是正确的,因为他的判断是依据自然规律,是合情理的。)。

(二)总结全文。

1.指名读全文,说说列宁是怎么找到养蜂人的?读了课文,对你有什么启示?

2.老师总结归纳:

列宁以蜜蜂为向导,找到了养蜂人,所以这课题目叫。我们平时遇到问题,也可以像列宁这样,先仔细观察,再认真思考,最后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三)齐读全文。

(四)作业 。

1.写字词各三遍。

2.形近字组词。

引()莫()斯()。

张()摸()期()。

养()谈()导()。

美()淡()异()。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设计】。

探究活动。

实践创新。

仔细观察,看看除了蜜蜂可以引路,还有哪些东西也可以引路。然后向同学说说,看谁说得好。

蜜蜂引路的教案

(1)、请第一小组读第一自然段,在读的同时,思考下面几个问题。

这件事发生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故事中有哪些人?

(2)、比较句子。(出示投影片)。

列宁住在莫斯科的一座小山上。

列宁住在莫斯科附近的一座小山上。

两句话有什么不同?

板书:

(3)、“附近”的意思。(离得很近)。

用“附近”说一句话。

(4)、齐读第1自然段。

(5)、说说这一自然段告诉我们什么?

(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及列宁的住处、养蜂人在哪儿)。

蜜蜂引路的教案

(1)、列宁终于找到了养蜂的人,他们见面后怎样呢?指名读课文。

(2)、看图。(出示插图)。

图上画的是谁?他们表情怎样?

说一说,养蜂人见到列宁为什么惊讶?

(养蜂人没想到不知道他住处的列宁会自己来到他的家,所以非常惊讶。)。

用“惊讶”的语气读养蜂人的话。

(3)、列宁是怎样回答的.?

“向导”是什么意思?

请两位同学表演来理解。

列宁为什么把蜜蜂称为向导?蜜蜂真能当向导吗?

不能,是列宁发现了蜜蜂。经过仔细观察、认真思考、分析,利用蜜蜂来引路的。

用喜爱、风趣的语气读列宁的话。

分角色读。

《蜜蜂引路》

教学目标:

1、会认“莫”等6个生字,会写“讶”等9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列宁是怎样找到养蜂人的,学习列宁善于观察、认真思考的好品质。

教学重难点: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列宁是怎样利用蜜蜂作向导找到养蜂人的。

课前准备:1、挂图、生字卡片;2、列宁的有关资料。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会认“莫”等6个生字,会写“讶”等9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大意。

教学过程:

一、课前谈话,导入新课。

1、学生介绍收集到的列宁的有关资料。

2、老师补充介绍并引入新课,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自主识字。

1、借助拼音,自读课文。

(1)自读全文,画出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读正确;

(2)同桌互相听读课文,读准字音。

2、交流检查,巩固识字。

(1)小组合作学习生字,;

(2)汇报交流识字方法;

(3)做游戏巩固识字。

3、指名分节读课文,说说课文的大意。

三、指导书写。

1、重点指导:“附”字要写得左窄右宽,单人旁要写在竖中线上;“派”字的第四笔是撇,不是横;“敲”字的右半边不是支。

2、学生照田字格里的样子认真练写1个。

3、展示学生书写的字,师生评议。

4、学生在田字格里再认真地书写1个。

四、作业:

1、把这一课中自己喜欢的词语积累在词语本上;

2、朗读课文,要求读正确、读流利。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列宁是怎样找到养蜂人的。学习列宁善于观察、认真思考的好品质。

教学过程:

一、学习第1、2自然段。

1、第1、2自然段,思考:

(1)你知道列宁和养蜂人的关系怎样?是怎么看出来的?

(2)什么叫“亲自”?列宁为什么要亲自去找?

2、交流。

3、感悟文中词语的意思。

(1)联系生活经验感悟“附近、谈天”;

(2)让学生在熟悉的语言环境中通过换词比较来感悟“常常、经常”的意思。

二、重点学习第3自然段。

1、列宁是怎样找到养蜂人的?你能画出列宁找养蜂人的线路图吗?(以此为研究专题,小组合作讨论研究。)。

2、汇报交流,老师归纳整理,板书:

注意发现:花丛中的蜜蜂。

仔细观察:蜜蜂——蜂房——养蜂人之间的联系。

作出判断:养蜂人就住在这小房子里。

马上验证:果然找到了养蜂人。

3、展示各小组画的列宁找养蜂人的路线图,评议。

4、小结:列宁是凭借细心观察和科学分析,在蜜蜂这个“小向导”的指引下,找到养蜂人的。

三、4自然段,通过朗读体会“惊讶”的意思。

四、分角色朗读课文。

1、同桌练习人物对话。

3、分角色朗读课文。

五、作业:

推荐阅读列宁的故事。

板书:

蜜蜂引路的教案

只有激发学生兴趣的参与,教学才能达到理想化的境界。在语文教学中,教师把多媒体引进课堂,让语言文字所表达的内容都动态化。嗡嗡嗡,嗡嗡嗡,成群的蜜蜂飞进百花丛中,传播花粉又采蜜,极大地刺激了学生的感官,拨动了学生的心弦,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学生自然而然地产生了对蜜蜂好奇,并带着这种好奇心积极地去朗读课文,去寻找其中的秘密。

《蜜蜂引路》教案

无数蜜蜂在花丛中飞舞,看似纷乱的蜂群,却让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的列宁当作向导。在陌生的地方找到了自己要找的人。看来,只要肯动脑筋,许多好像不可能的事情也能办成。

1、会认六个生字,会写九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区别“常常”和“经常”的意思。

3、能领会列宁善于观察和思考的特点。

读文体会列宁善于观察、善于思考的好品质。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1、出示课件(蜜蜂在花丛中飞舞)。

2、导语:

小蜜蜂不仅勤快,还会给人领路呢?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蜜蜂引路》(板书课题)吧!

二、初读课文,识记生字

1、学生借助拼音读课文,读准字音。

2、游戏“蜜蜂采蜜”玩中识字。

3、交流识字方法。

三、细读课文,理解字词

1、联系生活理解“附近、谈天”。

2、换一换掌握“常常”的用法。

3、朗读中体会“果然、惊讶”。

四、深读课文,体会感悟

蜜蜂真的会给人领路吗?列宁是怎样利用蜜蜂作向导找到养蜂人的?

1、小组合作,交流讨论。

2、画一画列宁找养蜂人的路线图。

3、再读第二段,谈谈你的感悟。

五、朗读全文

六、我们该向列宁学习什么呢?

学生交流。

七、列宁善于观察和思考,这是前苏联人民的伟大领袖,课件出示列宁图及资料

八、联系实际,扩展延伸

生活中我们也会遇到许多的困难,我们该如何面对、如何解决呢?学习这篇课文你一定会有收获的。

蜜蜂引路教学教案

会认“谈天”等词,会写“敲、派”,能在语境中体会“往常”“常常”的不同。

正确朗读课文,在朗读中解决疑问,通过划地点,了解蜜蜂如何引路。

感受列宁的仔细观察,做生活中的观察小能手。

二年级正是打基础的重要时期,读好书、识好字、写好字是重要的语文技能,需要夯实。二年级的小朋友注意力难以长期持续,有趣的课堂氛围创设,激励的课堂语言都有助于更好的学习。

重点:识字、写字、朗读。

难点:区分“往常”“常常”。

第一学时。

活动1。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