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授课教案(精选18篇)

时间:2023-11-29 14:27:20 作者:影墨

教学工作计划能够促使教师思考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的选择,不断提升自己的教育水平。以下是一些教师们编制的教学工作计划样例,供大家参考。

初中政治教案

教学目标:

1、辨析在练习中出错的知识点,熟记有关十六届三中全会的时事热点,能用所学到的基础知识对这些人点进行综合分析,总结做题方法。

2、初步培养学生的辨证思维能力。

3、提高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

4、通过活动,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5、通过了解国家的重大政策,树立崇高的社会理想,从而为实现远大理想而努力奋斗。

教学重点:

十六届三中全会召开的时间,相关重点内容。

教学难点:

材料分析题的分析和总结,方法指导。

教学过程:

在前面我们复习课本基础知识时,同学们作了一部分练习题,在做题的过程当中,许多同学遇到了一下难题,不知如何解决。下面我们一块来解决一下这些问题。同学们看下发的材料。

第一个选择题,请同学讲一讲正确答案是什么?为什么?

排错法是选择题中常用的方法,需要在对课本知识掌握较熟练的情况下应用。

第六题应选什么?为什么?做这类问题应注意的问题:在选项都正确的情况下,一定要带入材料一一对应,材料中没有涉及的问题,即使答案本身是正确的,也应排除我们学知识,不仅仅为了做题,还要学会用政治的眼光观察身边发生的事件。

五分钟时间掌握,互相提问检查。这里面涉及到国家发展的一系列重大问题,而这些问题,都可以用我们所学的知识进行解释。接下来,让我们点击重要新闻,探讨国家大事(大屏幕)。

请同学讨论、查书,写出要点。

下面我们看一下正确答案:

5、国有、集体、个体、私营企业在经济活动中的法律地位和权利义务是平等的。

我们来总结一下,做简答题有什么方法?

(1)看材料,找出关键词;

(2)把关键词与课本内容知识相结合,找出包含关键词的一句话重点;

(3)简答题要面面俱到,不要展开论述;

(4)看清分值,安排要点;

如果我们遇到的是材料分析题,又应该怎么办?

(1)其他都与简答题一样,但在每一个要点上都要结合材料进行解释。

(2)语言要简练,全面,分清主次。

同学们总结的很好,下面我们运用这些方法做一个材料分析题。

交流答案:

1、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科技进步是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2、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一定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教育是发展科学技术和培养人才的基础,在现代化建设中具有先导性、全局性作用,要优先发展。

3、当今世界综合国力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谁拥有更多的人才,谁就能在激烈的竞争中取得主动。

4、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实践无止境,创新也没有止境。没有创造,就没有人类的进步和未来,增强民族创新能力,关系到中华民族和整个社会主义事业的兴衰成败。

5、青少年时期是成才的最佳时期,我们要树立崇高远大理想,发扬艰苦创业的精神,根据社会需要和人民的利益,从实际出发,正确选择成才目标,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掌握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需要的专业技能,胜任时代赋予我们振兴中华的崇高历史使命。

小结:

这节课我们主要通过各种类型题目,总结除了做题方法,今后我们在学习过程当中还可能会遇到新问题,希望同学们能及时总结方法,不断提高。

课后反思:

高中政治教案

文化对人们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的影响;文化对人们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的影响;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特点。

2.能力目标。

结合文化对人的影响,积极参加健康向上的文化活动,培养自己正确的交往方式、思维方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自觉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积极参加健康向上的文化活动,自觉接受优秀文化,促进自身全面发展。

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特点;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对人的影响。

投影仪。

【引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喜欢吃洋快餐吗?你都知道哪些洋快餐品牌?(学生回答)可是,你们知道麦当劳下跪广告吗?下面我们一起播放这段视频。问题:

1、看了麦当劳的“下跪广告”后,会有什么样的感受?

2、为什么我们对麦当劳“下跪广告”的反应会如此强烈?(学生回答)。

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特色,如果不了解一个民族,有时容易带来一些不愉快。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感受文化对人的影响”。

【讲授新课】。

(一)文化影响面面观。

自主探究1:文化对人的影响的来源:

学生交流: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来自于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

学生活动:

老师播放威海一中学校宣传片,进一步提升学生对文化环境的认识。

觉悟提升:不但要知道文化环境的'好,更主要的是有一种理想,将来回去建设自己的家乡,让自己的家乡更美,这样才不辜负社会和亲人对自己的期待。

自主探究2.文化对人的影响的表现。

学生交流,老师补充:第一,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a、不同时代、不同民族、不同地域、不同阶级或阶层。

b、影响因素:价值观念、风俗习惯和文化程度。

c、交往方式差异见诸交往时使用的语言、符号、器物等,也见诸于交际过程中的行为举止。

围绕几个不同和原因请学生分别举例说明。

第二,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

学生活动:请例举文化影响人们的认识活动、实践活动和思维方式典型事例。

多媒体显示“资料卡”

一、中医刮痧的作用和部分简单的操作手法。

二、介绍电影《刮痧》(中美文化差异引起的冲突)。

学生活动:

此材料中是如何体现中西方文化在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活动中的区别?

对此事例,你有何感悟?

老师总结: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特色,不同的文化背景对人的影响也有差异。要学会求同存异。

问题探究:阅读课本p15材料并思考和交流:

材料一表明交往方式的差异。中国人含蓄婉转,西方人直接爽快。

材料二表明思维方式的差异。中国人将姓名放在前,表示对父母及先人的尊重。

材料三既属于交往方式的差异(写信)又属于思维方式(写地址)的差异。

自主探究3:文化对人影响的特点,

学生交流:

1.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一般不是有形的、强制的。

人们总是要在一定的文化氛围中生活,包括家庭的、学校的、社区的等。文化氛围看不见、摸不着,却无时无刻不在影响人的思想和行为。思想的启示或困惑、精神的享受或失落,许多是发生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之中的。

文化对人的影响往往是潜移默化的,人们接受健康文化的熏陶,往往是自觉学习、主动感悟的过程。参加健康向上的文化活动能够使人得到精神上的愉悦、情操上的陶冶,提高人的审美水平、道德素养。这些文化影响即使是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发生的,也不都是消极被动、无目的地接受的。往往是人们自觉学习、主动感悟文化熏陶的结果,因此要积极参加健康向上的文化活动。

2、深远持久的影响。

文化对人的影响,无论表现在交往方式、思维方式上,还是表现在生活方式的其他各个方面,都是深远而持久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一经形成,对人的综合素质和终身发展影响深远持久。

情感空间:既然文化对人有如此影响,我们中学生应该接受什么样的文化?说出你的理由。

【课堂小结】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可以看到,文化对人的影响表现在方方面面,这种影响一般不是有形、强制的,而是潜移默化的,而且这种影响一经形成,便很难抹去,对人的终身发展会产生深远持久的影响。所以,在平日里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我们一定要严格要求自己,时刻提高警惕,自觉接受健康向上的文化的熏陶,抵御不良文化的影响,使自己朝着正确的人生之路奋然前行!

【时间分配】导入5分钟,讲授30分钟,练习加小结10分钟。

【课堂练习】见课件。

课后小结。

本节课主要讲述了文化对人的影响及其特点,通过学习我们知道,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和深远持久的特点。下面我们来归纳这节课的结构。

初中政治教案

教学目标:

能力目标:增强对公民在行使权利的同时必须履行义务这一道理的理解能力,提高对履行道德义务重要意义的认识能力,提高践行法定义务和道德义务的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明确履行法定义务和道德义务的重要意义,明确忠实履行应尽的义务的要求;增强对国家、对社会、对集体、对他人的责任意识,做负责任的公民。

重点和难点。

重点:公民为什么在享受权利的同时必须履行义务?

教学方法:课前调查法;情感激励法;小品表演法;设疑讨论法。

授课过程。

导入新课:

从活动“小明履行了哪些义务?”导入(帮助学生认识义务来自亲情、道德、法律等各个方面,法定义务是必须履行的义务。)。

1、请学生仔细阅读图文资料。

2、经过思考,分四组分别讨论其中的一个方面,将相关内容分别填在表格中。

3、几个学生介绍自己填写的内容后,教师对此发表自己的见解。

小结:我们在社会中生活,不仅享有宪法规定的各项基本权利,还要对他人、对社会履行相应的义务。这些义务来自亲情、道德、纪律、法律等各个方面。其中,法定义务是宪法和法律规定公民必须履行的。

初中政治教案

知识技能:了解空气的组成;对空气的污染和防止污染有大致的印象。

能力培养:继续培养学生的实验观察能力和对化学现象的科学描述能力。

科学思想:通过对空气成分的认识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

科学品质:通过介绍人类认识空气的简史,使学生受对待任何事物必须有一个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的教育。

科学方法:通过实验探讨空气的组成成分。

重点、难点:初步掌握空气的各组成成分,了解惰性气体的特殊性质和应用。对空气污染的防治。

教学过程设计。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在我们的生活环境中有空气,可是空气是一种什么样物质呢?

在十八世纪70年代前,人们一直认为空气是一种物质。直到瑞典化学家舍勒和英国的普利斯特里认识空气中有一种能供给呼吸维持生命后,人类才揭开与自己生存有着重要意义的空气的面纱。

法国化学家拉瓦锡在总结前人的基础上,得出了空气是由氧气(养气)和氮气(不可维持生命)组成的结论。

一、瑞雪——舍勒。

英国——普利斯特里。

法国——拉瓦锡。

讨论,回答。

倾听。

设疑问创设情境。

拉瓦锡的钟罩实验。

在燃烧匙内放入红磷,在酒精灯外焰上点燃后伸入集气瓶内,塞紧瓶塞,观察红磷燃烧的现象和钟罩内水面的变化情况。

观察后描述出实验现象。

二、培养学生的实验观察能力。

1.红磷燃烧的实验现象。

2.为什么会出现水面上升的情况?为什么水面上升到瓶的容积约1/5处就再上升?

回答:2因为红磷只和空气中氧气发生反应,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1/5。

认识钟罩实验的意义。

空气成分示意图。

氧气占空气体积的21%。

氮气占空气体积的78%。

二氧化碳占空气体积的0.03%。

惰性气体占空气体积的0.94%。

其它气体和杂质占空气体积的0.03%。

观察、讨论,是。

不是体积分数所占较小的气体的作用较少呢?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三、空气污染的防治。

空气中有害物质分为:有害气体和粉尘。

大气污染物主要包括:二氧化硫、一氧化碳、二氧化氮。

大气污染的主要防治方法:

1.认真执行《环境保护法》。

2.合理工业布局,改革生产工艺。

3.工业三废经过处理达标后再排放。

4.积极合理开发新能源。

5.植树造林。

学生记忆。

培养学生环保意识和防治污染的能力和方法。

四、稀有气体(惰性气体)。

特殊物理性质:通电发出有色光。

通入氖气发出红光,用于航空、航海指示灯。

通入氙气发出强光,用于飞机场照明和医学专用。

学生倾听,记忆。

理解“霓虹灯”的原理。

课后记:在课堂上加入一些有关空气污染和霓虹灯的有关知识,可有效提高课堂学生学习气氛。另外,在介绍认识氧气的课外知识中加入1802年德国汉学家克拉普罗特所著《第八世纪时中国人的化学知识》一书引起的世界化学界的争论,从而得出在1100多年前的“至德元年”(中国在南北朝583-586和唐朝756-758出现两个同样年号)中国人马和已经对氧气作了深入研究。

政治教案设计

1、知识与技能目标:

引导学生识记规律、实事求是、解放思想等概念;帮助学生理解事物运动是有规律的原理;明确物质和运动之间的辩证关系。初步培养学生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逐步培养学生辩证思维能力、判断正误、是非的能力、从具体到一般的抽象概括的思维能力。不断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理解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设疑、质疑、解疑的过程,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等;通过小组调查、问卷调查、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研究性学习等方法,让学生在明确事物是普遍联系的、联系是客观的有条件的、世界是发展的,以及因果联系、整体和局部的关系等观点的基础上,培养学生坚持用联系的发展的观点看问题,认清事物运动是有规律的,应该按客观规律办事。

3、态度、情感、价值观目标:

(1)态度目标:培养学生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时坚持联系的发展的态度和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作风,坚持按客观规律办事,反对孤立的、静止的地看问题,违背客观规律。

(2)情感目标:结合有关教学内容让学生理解国家两个文明建设的方针、可持续发展战略、经济体制改革的方针和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增强爱国情感。

(3)价值观目标:树立马克思主义科学的世界观。

教学建议。

关于第三节重点、难点分析。

第一、事物发展是有规律的。

(1)规律的含义:是事物运动过程当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

(2)规律是客观的。规律的客观性根源于物质的客观实在性。可以从三个方面来理解:一,规律的存在和发生作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二,规律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三,规律的客观性集中表现为它的不可抗拒性。是不是承认规律的客观性,历来是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斗争的焦点。

(3)人和规律的关系:规律是客观的,人不能创造、改变和消灭规律,也不能违抗规律,否则就要受到规律的惩罚;但人在规律面前有不是无能为力的,人能够认识和利用规律,为人类造福。

第二,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是统一的。

(1)解放思想就是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打破习惯势力和主观偏见的束缚,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使思想和实际相符合,使主观和客观相符合。实事求是,就是要从客观实际出发,从中引出其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作为我们行动的向导,做到按客观规律办事。

(2)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是统一的,统一就统一在使思想符合客观实际上。客观事物的发展是有规律的,按客观规律办事,就要实事求是;客观事物是不断发展变化的,要使思想符合变化发展了的实际而不被旧观念所束缚,就要解放思想。只有解放思想,才能做到实事求是;只有实事求是,才是真正的解放思想。

关于第三节教法建议。

(1)、总体思路:哲学原理或观点的形成和理解,都是典型分析和综合概括的结果。每一个普遍性的哲学命题,都是对世界万事万物的某一方面普遍性分析基础上的总结和抽象。所以,每个重点难点的突破都是由具体到抽象,而且要从自然界、人类社会、思维领域三个方面列举事例,只有这样得出结论才带有普遍意义。

(2)、具体建议:

a。对规律的客观性的教学可采用调查法。把全班分成4个小组,围绕我们学过哪些规律?具体的规律和哲学上讲的规律有什么不同和相同点?社会上有哪些规则?规律和规则的区别是什么?规律客观性在现实生活中有哪些表现?人和规律的关系是怎样的?调查结束后,各小组将调查结果在全班作汇报,教师可就其中的疑点再带领学生进一步探讨。

b。对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是统一的这个知识点的分析,教师可由一个辨题引入,如解放思想,就不能实事求是;要实事求是,就会限制解放思想。在辩论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是统一的。

关于《事物运动是有规律的》教学设计示例。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理解掌握规律的含义;懂得一切事物的运动变化是有规律的;明确规律和规律的表现之间的区别和联系;理解规律与规则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2、能力目标:培养和训练透过现象认识规律的认识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锻炼学生的比较能力。

3、觉悟目标:使学生树立马克思主义科学的规律馆,了解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规律,从而坚定学生走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

教学重点:事物发展是有规律的。

教学难点:规律的概念。

教学方法:启发式、问题教学法等综合运用。

教学手段:多媒体。

设计思想:采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型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多媒体课件的作用,把具体的事例通过学生的讨论分析归纳,上升为抽象的哲学道理,注重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分析与综合能力的培养。

教学过程:

复习提问:什么是运动?物质和运动的关系怎样?

导入新课:我们学习了物质和运动的关系,了解了物质运动形式是多种多样的、错综复杂的。那么,物质运动的多多样性和复杂性,是不是意味着物质运动是杂乱无章、无规律可循的呢?带着这些疑问,我们一起来探讨第三节内容。

第三节按客观规律办事(板书)。

一、事物运动是有规律的(板书)。

动画:地球运动图;血液循环图;水分子运动图;青蛙发展过程图。

提问:以上动画反映了什么现象,说明了什么道理?

学生讨论回答。

(在学生讨论回答的基础上)教师归纳:无论是无机自然界事物的运动还是生物界事物的运动都有其基本的秩序,都遵循自身的发展规律。即自然界事物的发展是有规律的。

(根据以上分析得出板书)。

(1)自然界事物的变化发展是有规律的(板书)。

课件展示:人类社会更替图。

提问:这些图片说明什么了什么?告诉我们什么哲学道理?

归纳:这些图片说明在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状况规律的支配下,人类社会的发展经历了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的发展过程。人类社会的发展也是有规律可循的。

(根据以上分析得出板书)。

(2)人类社会的变化发展是有规律的(板书)。

课件展示:认识领域发展图片。

提问:这些图片说明了什么?告诉我们什么哲学道理?

(学生讨论回答)。

(在学生讨论回答的基础上)教师归纳:这些图片说明,人类的认识也要经过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种形式循环往复以至无穷的发展。即人类认识的发展也是有规律的。

(根据以上分析得出板书)。

(3)人类的认识发展也是有规律的(板书)。

设疑:通过刚才的分析,我们又会得出什么结论呢?

(学生讨论回答)。

(在学生讨论回答的基础上)教师归纳:无论自然界、人类社会还是人类思维,一切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都是有规律的。由此我们可以得出:

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变化的运动变化是有规律的。

1、事物运动是有规律的(板书)。

设疑:那么,什么是规律?

2、规律的含义(板书)。

阅读:课本70页、2-72页、5。

投影显示:

(1)a。红灯停,绿灯行b。生物体的新陈代谢。

c。喜鹊叫喜,乌鸦叫丧d。阶级社会的阶级斗争。

(2)a。万有引力b。月亮绕地球转。

c。商品价格与价值的联系d。苹果落地。

(3)a。种瓜得瓜,种豆得豆b。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c。人不为己,天诛地灭d。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

(学生分组讨论回答)。

分析:第一组中“红灯停,绿灯行”是交通规则,是人制定的,是主观的,可以废除和修改,不属于规律;“新陈代谢”的过程包括生物体与外界环境之间物质和能量交换的同化作用,以及生物体内物质和能量转化过程的异化作用,是生物体固有的自我更新过程的联系,不是外力强加的;“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对立阶级之间的联系,它是阶级社会本身固有的联系;喜鹊和喜事,乌鸦和丧事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是外力强加的,是主观想象的,不是规律,因此,b、d属于规律间的联系。

提问:结合教材70页、4的例子和上述的分析过程,你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学生讨论回答)。

(在学生讨论回答的基础上)教师归纳:作为事物发展规律的联系,不是人们从外部强加给事物的,也不是人的主观意识赋予事物的,更不是上帝创造的,而是事物在发展过程当中自身固有的,只有这样的联系,才能构成事物发展的规律。

(1)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当中本身固有的联系,而不是外力强加的联系(板书)。

提示:是否承认之一点,是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在规律上的根本分歧。

电脑图片:苹果落地。

“我看到了苹果落地,为什么没有看到引力呢?”

提问:画中的人为什么没有看到引力?

(学生讨论回答)。

(教师在学生讨论回答的基础上)归纳:因为“苹果落地”是合乎规律的现象间联系,通过感官可以感知到;而万有引力是深藏在事物内部的,是稳定的深刻的东西,是人无法直接感知的,只有通过抽象思维才能把握。

用图表示:

电脑展示:价格波动曲线图。

分析:商品的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虽然,在现实生活中,商品的价格受供求关系的影响会上下波动,但不论如何变化,都是在围绕价值上下变化。所以,价格的波动是现象,而价格和价值之间的联系是规律。

所以,第二组中,“万有引力”和“商品的价格和价值之间的联系”是规律;“月亮绕地球转”和“苹果落地”是规律的表现形式。

(在以上分析的基础上)教师设疑:通过以上分析你会得出什么结论呢?

(学生讨论回答)。

(教师在学生讨论回答的基础上)教师归纳:作为规律的联系,不是浮现在事物表面的现象的联系,而是隐藏在事物现象之中的本质的联系。现象的联系是指浮现于事物表面的、非本质的、外部的联系;本质的联系是指事物的内部联系,是对事物的存在和发展起主要的、决定性作用的联系。规律是指本质的联系。

(2)任何规律都是事物运动过程当中的本质联系(板书)。

阅读:课本71页、3。

提问:规律和规律现象之间的关系?

阅读:课本72页、2-5。

设疑:材料(3)中谁是规律?为什么?

(学生讨论回答)。

(在学生辉的基础上)教师归纳:“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和“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反映了事物之间的一种必然联系,是规律;“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具有偶然性,“人不为己,天诛地灭”是一种错误的人生观。因此,规律事物的必然联系,而不是偶然联系。只有事物发展过程当中确定不移的地、必然如此的联系,才能成为规律。

(3)任何规律都是事物运动过程当中的必然联系(板书)。

综上所述:

规律是物质运动过程本身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而不是外力强加地、现象的、偶然的联系。

提示:而且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三者缺一不可,共同存在于规律同一体中,缺少任何一个方面都不能成为规律。

阅读:课本72、6-73、1。

提问:规律和规则有什么区别?

3、规律与规则的关系(板书)。

设疑:规律和具体规律有什么关系?

归纳:共性与个性,一般与个别的关系。哲学上讲的规律是对各种具体规律共同特性的概括和总结。

本课小结:这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规律的含义,知道规律是物质运动过程本身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而不是外力强加地、现象的、偶然的联系。同时要注意区分规律和规律现象、规律与规则之间的关系。

课后练习:(练习册)。

单项选择题。

荀子说:“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天不为人知恶寒而辍冬,地不为人之恶辽远也辍广。”这两句话揭示的哲理诗()。

a。规律具有客观性,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b。事物的发展变化不由人的意志决定,而由天的意志来决定。

c。规律的存在和其作用是无条件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d。规律是客观的,就是说人们在客观规律面前无能为力。

答案:a。

第三节按客观规律办事。

一、事物运动是有规律的。

1、事物运动是有规律的。

2、规律的含义。

(1)任何规律都是事物运动过程当中本身固有的联系。

(2)任何规律都是事物运动过程当中本质的联系。

(3)任何规律都是事物运动过程当中必然的联系。

3、规律与规则的关系。

探究活动。

如何让我们生活的环境越来越和谐、健康?

1、我们经常抱怨我们生存的外部环境污染越来越严重,同时我们也实行了许多政策和措施,来净化我们的外部环境。但你是否注意到,在我们生存的人文环境中,也存在着许多污染,如狗污染,是一种新出现的城市病。还有噪音污染、污言秽语污染等。

2、探究活动的程序:以自己生活的社区或学校为调查对象,全班按自愿原则分成小组,围绕几个问题进行探究。让学生准备2-3个星期的时间。调查结束后,让学生在全班进行成果交流,教师给与相应的指导和评价。

3、探究的内容:

(1)你现在生活的环境中存在哪些污染?它对人的生活会造成什么影响?

(2)你认为造成这些污染的因素有哪些?

(3)这些污染和自然环境中的污染产生的原因和对人的影响有什么不同和相同的地方?

(4)这对一种污染提出你的解决方案和措施?

(5)如何建设我们的社区文化环境和校园文化环境?

初中政治教案

分析“公平”“效益”何者优先,让学生阅读三中全会公报中有关内容,用首先将用蛋糕大小还是讨论如何分得公平的比喻帮助学生理解何者优先问题(理论性太强的问题学生难以理解,通俗地讲解不适是一种方法)。

引导学生分析开头一个家庭成员的不同收入性质(可惜下课了,时间没有了)。

初中政治教案

二、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素材: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

处理:设问:贝多芬一生遭遇哪些挫折?(学生回答,教师归纳)。

效果:通过榜样教学,感受贝多芬战胜重大挫折的坚毅。引导学生思考怎样才能培养自己不畏挫折,开拓进取的宝贵品质。

2、讲授新课。

(1)、培养高尚的志趣。

素材:贝多芬一生遭遇的重大挫折。

处理:学生找出支撑贝多芬战胜挫折的原因。(师归纳:兴趣、志向)并引导学生讲出做自己喜欢、自己追求的事再苦也觉甜的经历。

效果:认识到培养高尚的志趣,从心理上给了我们战胜挫折的勇气与信心。

(2)、正确认识挫折。

素材:周南中学身患癌症的高考学生颜艳录像(5分钟)。

处理:颜艳生活中遇到了哪些挫折?(病魔、贫困、高考的压力)。

活动设计:《实话实说》栏目现场采访。

道具:一个无线话筒,一台学生自制的摄像机(材料:纸盒)。

处理:设计平时在学习生活常遇到易产生挫折感的典型事例。请学生做小记者采访(采访6个同学),一个同学扛摄像机。最后教师灵活归纳。

效果:让学生深层次的领悟,正确认识挫折是战胜挫折的前提条件。同时正确认识挫折又需要积极、乐观、自信的心理品质。

(3)、敢为天下先。

活动设计一:试一试:把鸡蛋竖起来。

处理:多媒体打出画面示意,让几个学生亲自试一试,想办法把鸡蛋竖起来。教师进行赏识教育。

效果:让学生体会看似不可能的事,其实很简单。关键在于敢为天下先,敢有奇思妙想,这也是战胜挫折的重要手段。

活动设计二:议一议:把木梳卖给和尚有可能吗?

处理:打出直观的画面,以讨论的方式,为如何把木梳卖给和尚想出招数。鼓励学生有奇思妙想。教师在此活动中赏识教育与层层启发式教育相结合。鼓励创新意识。(讨论3分钟)。

效果:让学生领略到合作、团结的力量是无穷的。走出困境、解决难题既需要毅力,也需要智慧,需要有创新精神。

三、结课。

人生中总会遭遇挫折,能不能战胜挫折关键在于有没有积极、乐观、自信的心理品质,找到正确的方法。希望在以后的生活中我们面对挫折能从容应对。

政治教案设计

九年级思想品德教材的主题是责任与使命,重点探讨我与集体、国家和社会的关系。根据学生生活和成长的轨迹,学生在认识自我,学会与他人沟通和交往、正确行使权利、自觉履行义务的基础上,学会对自己负责,对国家负责,和对社会负责。只有具有强烈的责任意识,才能自觉关心祖国的前途和未来,勇于承担历史使命。因此本课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2.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使学生维护国家尊严,为国分忧是每个公民的责任,社会需要互助,需要关爱。

能力目标:提高学生关爱社会的实践能力。自主反思责任,自觉承担责任的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使学生体验承担责任的快乐,树立在承担责任中成长,努力做一个负责任的公民的人生追求。

3.教学重难点。

本节课的重难点是培养学生维护国家尊严,为国分忧,勇挑重担,自觉参与社会公益活动的自觉性。因为学生虽然对“责任”有所耳闻,但对责任心、责任感还没有明确认识。部分学生故意逃避责任。表现之一是自我中心意识过重,社会责任意识淡化。凡事以我为中心,遇事讲索取,讲实际,服务奉献意识不足。只顾个人利益,不他人利益。二是公德纪律意识淡化,角色责任意识弱化。一些学生厌学,逃课,作弊,说谎,拉帮结派,打架斗殴,破坏公物,迷恋网吧等,屡教不改。三是个人责任与社会责任错位。有些学生对集体活动、公益活动不感兴趣,有利的就上,无利的就让。认为理想是远的,信念是空的,金钱是实的。一旦遇到失败和挫折,不是从自身找原因,而是抱怨同学、老师、家长和社会,认为父母不关心,机会不均等,社会不公平。因此,对学生加强责任意识教育尤为重要。

二.教学方法。

我在指导学生学习和培养能力方面采用了以下方法:

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活动与老师点拨引导相结合的教学策略。

按照新课标的要求,教师应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老师要着眼学生的长远发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

具体做法是:通过活动教学法、情景教学法、案例教学法、读书指导法、师生谈话法、小组讨论法等,对如何承担社会责任的具体要求,引导学生通过活动体验、感悟得出,用自己的话概括小结,避免老师说教灌输。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启发学生学会多层次、多角度的思考问题。激发和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增强做一个负责任的公民的情感。

三.教学过程。

1.新课导入。

深圳歌手丛飞救助失学的事迹家喻户晓,被评为感动中国十大人物。此材料新颖典型。我用大屏幕展示。引导学生思考:丛飞为什么会感动中国?通过此材料和问题引入本节课的课题,让学生通过参与探究,对承担社会的责任形成初步认识。

2.新课教学。

如何承担对社会的责任,教材讲了三个方面的具体要求,即:维护祖国尊严,为国分忧,勇挑重担,与国家共渡难关和自觉参加公益活动。如何把这些要求讲清楚,使学生知行统一,我的总体做法是:。

讲(事例案例)――谈(体会打算)――读(要求)。

形成初步深化理解强化理解。

印象提高觉悟促使践行。

上课前几天,我布置了要求学生自学课文,收集与课本有关的材料和事例并熟记,准备课上交流。事例讲述后,还要学生认识和体会他们是怎样承担对社会的责任的。这些承担承担社会责任的具体要求,必须通过反复读记,才能加深印象,形成自己的觉悟。因此,我在教学中特别重视读书体会。

依据老师要以学生能够接受和乐于参与的方式来组织和表述教学内容,使学生理解和体会教学中的道理,促进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

下面具体讲述我的教学过程。

(1)爱国责任――维护祖国尊严。

首先,学生阅读,分组讨论23页的材料及问题,小组代表发言,小组互评。

接着学生讲述自己搜集的维护国家尊严的事例。其中,一位同学讲到了赵薇在长沙街头穿日本军旗装,被群众泼大粪的故事。一听到这个故事,同学们的情绪就调动起来了,议论纷纷。这位群众确实体现了高度的责任感,能自觉地由破坏国家尊严的行为作斗争。但行使方式欠妥。经验告诉我,要抓住时机,利用好课堂资源,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同时,进行法制教育。

我设计了这样的活动:我扮演长沙晚报的记者,一位女生扮演赵薇,一位男生扮演泼粪的群众,其他同学扮演旁观者。我对他们分别采访。

我问赵薇:你做为公众人物,穿日本军旗装合适吗?为什么?

问泼粪群众:你为什么要将粪水泼在赵薇身上?

问旁观者:你怎么评价赵和那位群众的行为?

通过此活动,学生们认识了维护国家尊严重要,维护公民的人格尊严也重要。在活动培养了学生的辩证思维、多角度思维的能力。我观察,学生对此活动设计得很满意,达到了设计目的。后来,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更高了。

师生互动结束后,要求学生通过这些材料和事例,归纳应怎样如何承担对社会的责任。

最后,男生齐读23页的第一段,即“怎样维护祖国尊严”。

(2)分忧责任――为国分忧,勇挑重担,与国家共渡难关。

首先,学生讲述自己搜集到的这方面的事例,边讲边谈体会。讲的很生动是三峡移民、抗洪救灾、周恩来等为国分忧的故事。

接着,我又展示了焦裕禄的先进事迹。和学生共同感受焦裕禄为国分忧,勇挑重担,与国家共渡难关的高尚品质。

仅仅知道别人为国分忧、勇挑重担是不够的,重要是形成自己的思想觉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针对我们还小,不能也不必要为国分忧的错误认识,我设计了这样的一个问题让学生辩论:我们青少年能不能为国分忧。虽然辩论的水平不高,但目的达到了。通过辩论,学生们澄清了认识,知道在学习、道德品质、理想前途、日常行为、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等方面严格要求也是在为国分忧。

活动结束后,女生齐读23页的第二段,让“为国分忧,勇挑重担,与国家共渡难关。”的责任意识内化于心,落实于行。

(3)奉献责任――热心公益,服务社会。

这次,我没有要学生讲故事,直接向大家介绍徐本禹的事迹。徐本禹、丛飞等人的所作所为毁誉参半,认为他们这样做划不来,不值得。为了使两种不同的观点碰撞、交锋,让先进模范人物的事迹发扬光大。我设计了第二个辩论。但由于前面的“赵薇的事件”在全班掀起了波澜,占用时间。我启用了第二套方案――谈话引导法进行本内容的学习。谈话引导法是教学中最重要的教育方法,能快速推进教学内容的完成,启发思维,培养学生分析、解决发现问题的能力。

问题的设计是这样的:请看大屏幕。

意图:针对青少年中个人责任和社会责任错位的现象,引导学生提升看问题的角度,从社会体会价值和社会贡献角度进一步理解奉献精神和奉献意识的重要性。

通过启发引导,学生认识到,徐参加社会公益活动,支援西部贫困地区虽然付出了很多,但有利于他人,有利于社会,有利于提升自己的道德境界。自己参加公益活动,不但能培养自己的能力,磨炼意志,培养吃苦耐劳的精神,还可以从中体会到快乐,体会到自己在成长,逐步成为社会有用之人。

最后,老师总结点评,一二组的学生齐读p24页的第一段。

3.总结深化。

老师对本课的内容进行小结后,三四组的学生齐读板书,使学生对本课内容、结构形成整体印象。然后要求谈谈学习本课后有哪些收获和启示。可以用课本上的观点,可以是收集的名人名言,也可以是自己的认识等,强化三维目标。

四.课堂板书。

为了使学生对本课学习的内容更好地理解记忆,我把课本内容进行了灵活处理,把承担社会责任的三个具体要求作为平行内容对待。课本上编排成了两个层次。左边是我的板书,内容简练,结构简单。

五.课后反思。

1.充分利用教材资源,又不拘泥于教材。新课改要求老师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因此我在教学中使用了教材提供的部分材料,大部分是我和学生课外搜集的,都是学生关心的和比较感兴趣的材料。丰富了教材内容,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手动脑的习惯。

2.强化知识,夯实基础,落实三维目标。承担对社会的责任的每个要求,通过创设情境,师生共同归纳,然后用各种形式要学生反复朗读,让学生在反复朗读中感悟和理解社会的思想道德价值要求,形成正确的责任观。

3.在互动中,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交流、碰撞得不够,坐在座位上随便说的现象比较普遍。问题提出后没有给学生充分讨论的时间,草草得出结论。体现了我的教学经验、技能还很欠缺,以后要注意学习和改进。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说课稿。

各位专家、评委,大家好!

今天我要说的是人教版思想品德教材九年级第二单元第五课第二个框题《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教学设计及其依据。我说课的内容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教材分析、教学方法、教具、教学过程以及板书设计。

一、教材分析。

下面我来谈一谈对教材的认识:主要从教材的地位和作用、以及在此基础上确立的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这三个方面来谈。

首先,来谈(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上一课我们学习了第一个框题:灿烂的中华文化,了解到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传统美德,薪火相传。本框在了解了中华文化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民族精神。因此本框是对前面教材的进一步延伸。只有对民族精神产生更多的认可感和归属感,才会自觉地做精神文明的建设者,肩负起自己的责任和使命。因此,本框的学习也为学习下一个单元《融入社会,肩负使命》起到了铺垫作用。由此可见,这两个单元在内容上是一脉相承的。

本节课由“民族精神,生生不息”、“民族精神我传承”两目组成,主要讲述民族精神对民族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性,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党对中华民族精神的丰富与发展,以及怎样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等问题。

随着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趋势不断发展,文化特别是民族精神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在十分重视青少年思想建设的今天,就需要从民族精神中吸取有益的精华,这样对于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故本课的教学有极大的现实意义。

谈完了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我再分析一下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程的要求,转变以学科知识为主的教学观念,突出显现对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培养。因此我把这个目标放在第一位,然后是能力目标和知识目标。

我们先来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使学生树立民族自豪感、自尊心和自信心,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再来看.

能力目标:1能体会出华民族精神的深刻内涵及其伟大作用;。

2具有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能力。

最后是。

知识目标:1.了解中华民族精神支撑着中华民族的生存与发展;。

2.知道中国-------在各个历史时期对中华民族精神的丰富和发展。

基于以上对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教学目标的分析,我确定了本课的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民族精神生生不息。

依据:民族精神是比较抽象的,对于九年级的学生来说不是很好理解。如果不有意识的引导学生了解中华民族精神,会导致一些学生在思想上不自觉地忽视中华文化,盲目崇拜外来文化,那么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就成了一句空话。只有在真正理解民族精神的基础上,才能增强对民族精神的认同感。

教学难点:民族精神我传承。

依据:在市场经济大潮下,经济利益至上使许多不良的思想卷土重来,学生的思想严重受到利己主义、享乐主义、拜金主义等不良主义的影响,爱国主义已成为口头的摆设,要去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更是难上加难。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道德观念是思想品德课的目的所在,化知为行,以知导行,让学生认识到民族精神要靠他们传承,自觉用行动来做民族精神的传播者、弘扬者和建设者。

二、教学方法。

以上就是我关于对教材的认识。

为了使学生能完成教学目标,我再从教学方法上谈谈。

教学过程是一个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双边互动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既要重视教师教法的运用,又要重视学生学法的引导。因此,我从教法和学法这两个方面来谈教学方法。我先来谈教法:

(一)教法。

当前思想品德课程改革强调加强思想品德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倡导学生主动学习,注重学生的学生的情感体验与道德实践,为落实新课改精神,同时结合本课内容,我采用了如下教法:

1、演示法。

民族精神具有抽象性的特点,但它又寓于形象、生动的历史材料之中。利用课件中的图片、视频等手段对中国-------领导各族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的波澜壮阔的历史等教学资源进行直观演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

2、情境法。

教师创设情境,增强学生的体验、激发学生的情感,培育学生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归属感,自觉地弘扬民族精神。

3、活动法:本节课中设计了三个活动,设计的宗旨分别是:走近和感受民族精神、理解和品味民族精神以及弘扬和传递民族精神。

谈完了教法的运用,我再来谈一谈与之相应的学法的引导:

(二)学法。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教就是为了不教。”一位优秀的教师应重视传授学生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使其学会学习。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变“苦学”为“乐学”。

由于学生的学习风格存在差异,我采取多样的方法:

探究性学习、合作性学习、自评法。

以上就是关于教学方法的运用,在其运用过程中要凭借一定的媒介和材料。那么,我来介绍一下本节课的教具。

三、教具。

多媒体。

在呈现图片和播放视频的时候需要用到多媒体,便于学生理解民族精神。

四、教学过程。

下面我重点谈一下教学过程。这一过程包括四个环节,分别是抛砖引玉导入新课,用时3分钟、积极探究掌握新知,30分钟、情感共鸣升华新知、3分钟、布置作业拓展转化,2分钟。

那么,我们先来看我设计的第一个环节:抛砖引玉,导入新课。

让学生观看《能量北京》flash,短片展现的是北京奥运会运动图标,看完后让学生谈自己想到了什么。

导课设计的依据:学生可能会说想到了奥运会,想到了奥运健儿,奥运精神,进尔过渡到民族精神。从学生熟悉的、引以为傲的奥运会入手,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使其对学习本课感兴趣。这是思想品德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

在学生对民族精神感兴趣的基础上,我设计了第二个环节:积极探究掌握新知。帮助学生对民族精神有更多的认识。

这个环节设计了三个活动。

首先是活动一:点击中国——走近和感受民族精神。

我们可以看到有五个福娃,每个福娃背后都有两张图片,请你根据图片判断相关的人物和事件,并以简单的词汇概括这些人和事所体现的精神。我们先来点击贝贝,是戴望舒的诗歌《我用残损的手掌》。表达了诗人对祖国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点击京京,是郑成功收复台湾和戚继光抗倭,在他们的身上体现了团结统一的民族精神;然后依次点击欢欢,迎迎和妮妮。分别展现的是文成公主入藏和昭君出塞的故事、愚公移山和大禹治水的故事、屈原放逐而赋《离骚》和勾践卧薪尝胆的故事。从他们身上我们依次看到了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正是由于他们对祖国怀有一颗赤子之心,才会有这些流芳千古的事迹。

依据:通过这个活动,我们可以总结出民族精神的深刻内涵:在五千多年的发展历程中,中华民族不仅创造了辉煌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而且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活动的任务:填写三个不同时期所形成的民族精神。

活动的要求:

(1)按座位分成三组,两分钟准备时间。

(2)各组以接力的形式回答,可以自由选择时期作答。不仅要说该时期的民族精神,并且要说出其突出人物和主要事迹。各组间接力间隔时间不得超过5秒,内容不得重复,每位同学只有一次回答机会。

(3)找一名同学作为记录人,记录接力赛结果。

面对学生的这一问题,我设计了第三个活动:感受中国——弘扬和传递民族精神。

第三幅展现的是中华儿女在自然灾害面前所彰显的万众一心,同舟共济的伟大民族精神。

活动设计的依据:让学生感觉到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并不是一件高不可攀的难事。在自己的一言一行中就能体现和传播民族精神。

第三个环节:情感共鸣,升华新知。

播放《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flash短片。第一遍,让学生观看,其庄重的展现了我国的主要开国元勋们的形象。第二遍,师生共唱,其展现的是在解放时期,全国人民团结一心,浴血奋战的画面。

活动设计的依据:通过触动心灵的歌曲,振奋人心的画面,达到情景交融,使师生产生共鸣,使同学们从内心再次体验到作为中国人的骄傲,将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升华,自觉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第四个环节:布置作业,拓展转化。

这是一封以“弘扬民族精神,做合格中学生”为题目的倡议书。让学生思考要想做一名合格的中学生,应该如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归纳总结出三条,填到空白处。经过筛选后,下节课我们来进行一个宣誓,并且把它挂在我们的教室。

依据:这样做,可以时刻督促学生:每一个中华儿女都有责任、有义务去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并在新的时代条件下,要结合社会发展的要求,不断为之注入新的富有生命力的内容。

接下来,是我说课的最后一个内容: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一、走近和感受民族精神。

二、理解和品味民族精神。

三、弘扬和传递民族精神。

我采用要点式板书,这样设计比较直观、系统,还能及时地体现教材中的知识点,以便于学生能够理解掌握。

整堂课的设计,我本着寓教于乐的教育理念,采用多样的活动形式,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在体验中感悟,在感悟中创新,培养学生成为民族精神的传播者、弘扬者和建设者,共同谱写民族精神的新篇章!

初中政治教案

导入新课:

播放《稍息、立正、站好》。

师:你们喜欢这首歌吗?为什么?

说的很好。这首歌非常轻快,使人心情愉悦,产生美感。有人说:“生活处处都有美,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同样,生活处处有情趣,高雅的生活情趣也需要我们去发现,去追寻。首先,欢迎大家来到情趣小屋(点击,出现多媒体画面:一座带着四个窗户的小白屋),接下来,让大家跟着我去寻访陶冶高雅情趣的秘诀,第一个我们要拜访的人物是我们浙江的体育名人——桑兰(点击第一个窗户,出现桑兰的图象)。

师:你们知道桑兰吗?你知道桑兰的有关事迹吗?

(一边播放图片,一边介绍桑兰的事迹):桑兰,浙江宁波人,国家体操队队员。1998年7月,桑兰在美国纽约参加第四届世界友好运动会期间,不幸重伤颈椎,造成胸部以下完全瘫痪,面临这从颠峰跌落谷底的人生磨难,桑兰这个活力四溢的美丽女孩,用坚强的意志与伤残进行着顽强的抗争,用灿烂的微笑和无私的奉献回报社会。正如她自己说的“跌倒了再爬起来是我的人生信念,我要做一个生活的强者,我想拿的是人生的金牌。”

师:从桑兰的身上,你感受到了什么?

桑兰的微笑告诉我们:追寻高雅生活的第一个秘诀是———(生答教师。

总结。

)乐观、坚强的生活态度。只有对生活充满热爱和激情,勇敢坚强的面对生活,才能发现生活的情趣,从而不断陶冶高雅的生活情趣。(点击,回复到情趣小屋,第一个窗口跳出:乐观、坚强的生活态度——陶冶高雅生活情趣的起点)。

师:那么,陶冶高雅情趣的第二个秘诀是什么呢?下面我们将打开第二个窗户,放飞我们的秘诀。(点击第二个窗户,出现一幅漫画:爱迪生孵鸡蛋)。

师:你们知道这幅漫画说的是谁的趣事吗?

生:

师:爱迪生被誉为“世界发明大王”,他发明的电灯,被各国采用,使人类进入“电气时代”。

师:你认为爱迪生成功的秘诀是什么?

生:好奇。

师:对,正是强烈的好奇心使爱迪生不断的探究,最终取得成功。从爱迪生身上我们可以找到陶冶高雅情趣的又一秘诀,那就是:(生答教师总结)增强好奇心并善于探究。(点击,回复到情趣小屋,第二个窗口弹出:增强好奇心并善于探究——培养高雅生活情趣的重要条件)。

生讨论回答:

师:因此我们应正确对待好奇心,把好奇心发展成正当的兴趣爱好,培养自己高雅的生活情趣。哎呀,只顾着和大家聊天了,我忘了向大家介绍我们今天的嘉宾,她就是来自日本的小朋友——樱桃小丸子。咦,樱桃小丸子怎么哭丧着脸,原来她是遇上烦心事了。

(点击,播放动画:小丸子的烦心事)录音解说:近一段时间,小丸子班里流行一种很时尚的语言,小丸子觉得很新鲜、很好玩、很有趣,也觉得别人都在说,自己不说跟不上潮流。结果,小丸子说着时尚语言,不仅惹得爸爸非常生气,而且国文越学越糟。你知道这些时尚语言是什么吗?它就是:天才,天才,天生的蠢材;偶像,偶像,呕吐的对象。小丸子觉得这样子下去自己连话都不能说了,为此,她很苦恼。

师:小丸子一开始的想法对吗?为什么?

生:

生:

师:我们每个同学都应吸取小丸子的教训,不盲目从众,要善于鉴别不同的情趣,“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培养高雅生活情趣,促进我们身心的健康发展。

(回复到情趣小屋,继续点击第二个窗户,弹出:善于鉴别不同的情趣,不盲目从众——培养高雅生活情趣的另一重要条件)。

师:小丸子的烦心事解决了,让我们大家来轻松一下,下面请跟我进入今天的第三站——幽默一刻。(点击第三个窗户,多媒体播放《超生游击队》精彩片段)。

师:宋丹丹和黄宏的精彩表演着实让我们开心了一回。你能说说幽默的好处吗?

生:

师:形象的说,幽默就是一枚“趣味丹”,一管“润滑剂”,既给大家带来欢乐,又能使人们之间的关系变得和谐、自然,从而有助于我们的身心健康,享受到更多的生活情趣。其实,艺术作品的创作来源于生活,生活处处有幽默。那么,在座的各位愿意亲身体验幽默的感觉吗?(生答略)接下来,我们就来玩一个好玩的游戏——动物模仿秀(点击,多媒体画面出现“动物模仿秀”的字样及比赛内容和规则:比赛内容:学动物的叫声;比赛规则:根据你姓氏汉语拼音的第一个字母确定你要学的动物是什么:a——f老虎g——l猫m——r山羊s——z老母鸡;然后选择一位最好你不太熟悉的伙伴,彼此盯着看,目光不能转移,同时用嘴大声学动物叫,至少10秒钟)。

生活动。

师:采访做游戏的同学,你的感觉如何?

这个游戏尽管开始时会感到不舒服,但结束时已是笑声满堂;而且不管你模仿的动物是什么,最后你的表现都是“傻驴”一头。不过,不知你是否注意到,假如你有足够的幽默感,则你扮演的角色就更成功,更能逗得大家捧腹大笑,能更多的享受生活情趣。由此,我们得出陶冶高雅生活情趣的第三个秘诀——保持一种幽默的生活态度。

(多媒体回复到情趣小屋,点击第三个窗户跳出:保持幽默的生活态度——培养高雅生活情趣的重要秘诀)。

师:轻松了一回,幽默了一回,接下来就让我们带着愉悦的心情进入最后一个秘诀的探访。

(点击第四个窗口——闪出人物头像“袁隆平”)。

师:你们知道他是谁吗?

他是我国水稻专家袁隆平,被誉为“世界杂交水稻之父”,20xx年,他在获得国家最高科技奖记者采访时说了一段话:(多媒体字幕:“我现在体质很好,记忆力也不错,这都得益于游泳等体育活动的常年锻炼。练就了顽强的意志,练出了健康的体魄,才可能有对事业的执着追求…..”思考:从材料中可以看出体育锻炼对袁老有哪些有益的影响?)。

7+18,也就是7个小时的学习加上1个小时的娱乐所获得的效果大于8个小时连续学习的效果。只有劳逸结合,参加丰富的文化生活,我们的情操才能得到陶冶,生活增添不少情趣。从这一点看来,我们已经找到了培养高雅情趣的最后一个秘诀——丰富的文化生活。

(回复到情趣小屋,点击第四个窗口,弹出:丰富的文化生活——陶冶高雅生活情趣的重要途径)。

新课小结:

初中政治教案

通过学习,了解封建制生产关系萌芽及其产生的过程产生,了解封建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原因、表现。从封建制生产关系的特点入手,使学生认识到封建土地所有制是封建剥削和压迫的基础;封建剥削的主要方式是榨取地租;森严的等级制度是建立在封建土地所有制基础之上的,封建国家实现君主专制制度;封建国家的本质是地主阶级统治和压迫农民阶级的工具,农民阶级和地主阶级的利益根本对立,两个阶级之间的矛盾是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

通过教学,使学生认识到农民阶级反抗地主阶级的最高形式是农民起义和农民战争,农民起义和农民战争具有历史的局限性。

能力目标。

1、利用史料分析,培养学生的分析、辨别的能力。

2、通过教材中所给材料与小栏目,结合"自读自悟"教学环节,培养学生的阅读与理解能力。

3、在全面分析封建社会的基础上,初步学会辨证、全面地看问题的能力。

4、注重"自读自悟"教学环节,逐步培养探究学习的能力。

思想认识目标。

通过古代社会的更替变迁,体会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关系,初步了解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明了衡量社会进步的标志是生产力的发展水平,进而能以正确的态度对待我国今天的改革开放,理解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的重要意义。

【教学重点、难点】。

"封建土地所有制是封建剥削和压迫的基础"是封建制生产关系中核心的体现,因此是教学重点,也是教学的难点。

在教学中要注意把握几点:通过与奴隶制生产关系的对比,来说明封建社会生产关系的特点,巩固学生所学知识,注重学生对知识体系的形成;重视分析封建社会土地制度的特点,阐明封建土地所有制是封建剥削和压迫的基础;以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关系为主线,引入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提高学生对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

【教学方法】。

预习法、讲解法、讨论法。

【教学准备】。

小黑板、图表、投影片、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温故知新:复习前一课内容(展示投影片,学生回答,教师归纳或补充)。

投影片:

1、奴隶及奴隶主的产生。

2、阶级的含义以及阶级的产生。

3、奴隶社会形成的标志。

4、国家的产生及其本质。

5、奴隶制的建立促进生产力发展的原因。

6、奴隶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主要标志。

7、文字出现的意义。

8、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分工的原因、意义。

9、奴隶制生产关系的特点。

10、奴隶社会的主要矛盾。

二、自读自悟。

要点提示:(展示投影片)。

1、封建制生产关系萌芽的产生过程。

2、封建社会形成的根本原因、标志。

3、封建社会发展的原因、表现。

4、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基本特点。

5、地主剥削农民的基础。

6、封建制国家的本质。

7、封建制生产关系的特点。

8、封建制国家的统治(政治、经济)。

9、封建社会两大对立阶级和主要矛盾。

10、封建制度产生、发展和走向衰亡的根本原因是什么?从中可以得到哪些结论?(讨论题)。

自读要求:找出要点并在书本上做好标记;发现问题,做好提问的准备。

(开始自读,教师检查自读情况)。

三、讲析释疑一课三框封建社会的兴盛和衰亡。

(一)封建制度的确立。

--奴隶社会后期,奴隶不愿意劳动,你是奴隶主,你会怎样对待奴隶?(学生回答,教师归纳)。

要点:

1、封建制生产关系萌芽:隶农制。

2、封建制生产关系萌芽产生原因:生产力的发展。

3、封建制生产关系萌芽产生过程:(课本p13)。

4、封建社会形成的根本原因、标志。

根本原因:生产力的发展;标志:封建制国家的建立(简述过程)。

(二)封建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封建社会生产力为什么会发展?有那些表现?(学生回答,教师归纳)。

要点:

1、原因: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的发展相适应。农民地位和处境比奴隶有了很大改善--农民有一定的人身自由;有一定的生产资料;能够比较自主地安排生产劳动。因此,农民积极性要比奴隶高。

2、表现:冶铁技术的进一步提高(生产力发展的主要标志);手工业的进一步发展以及行会的产生;商业和城市的繁荣。

(三)残暴的封建剥削和封建统治。

--讨论:封建地主阶级是怎样封建剥削和统治农民的?(学生回答,教师归纳)。

要点:

1、封建剥削:

1)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基本特点:绝大部分土地被地主阶级占有。(结合课本小字文)。

2)地主剥削农民的基础:封建土地所有制(地主发财农民受苦的总根子)在以农业生产为主的封建社会,土地是最主要的生产资料。但地主阶级不从事劳动,占有绝大部分土地,而直接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民没有土地,或只有很少土地。农民为了进行生产,维持生活,不得不向地主租种土地。这样,农民不得不依附地主阶级,并把大部分劳动产品作为地租交给地主,忍受地主的残酷剥削。因此,封建土地所制是地主剥削农民的基础。

3)封建制国家的本质:地主阶级统治和压迫农民的工具(结合"阶级矛盾"及"封建土地所有制是封建剥削的基础,是地主发财农民受苦的总根子"、"奴隶制国家的本质"说明)。

4)封建制生产关系的特点:地主阶级占有绝大部分土地;:地主阶级不完全占有农民,农民被束缚在土地上;地主阶级通过征收等形式,占有农民大部分劳动成果。(结合奴隶制生产关系的特点加以说明)。

2、封建制国家的统治。

1)君主专制统治;(结合影片相关事例加以说明)。

2)以封建土地所有制为基础的封建等级制度;(以上以书本内容为例)。

3)从精神上统治劳动人民。

(以《祥林嫂》为例)地主阶级为了维护封建剥削制度,利用宗教迷信、封建道德、宗族观念等给农民套上无形的精神枷锁,束缚劳动人民的思想,让人民老老实实地服从封建统治。

(四)封建社会的没落。

要点:

--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什么?怎样看待农民起义?(学生回答,教师归纳)。

1、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农民阶级与地主阶级之间的矛盾。

2、怎样看待农民起义:积极性:动摇封建统治,推动生产的发展;不足:农民是小生产者不是先进生产力和新的生产关系的代表,不可能推翻封建社会。(以李自成等为例)。

3、促进封建社会瓦解的根本原因: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4、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的出现:原因:生产力的发展(引入: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要与生产力的发展相适应等概念);形式:手工工场中的雇佣关系;意义:适应生产力和商品经济发展要求,有强大的生命力,将最终取代资本主义生产关系。

四、小结归纳:

1、讨论题:封建制度产生、发展和走向衰亡的根本原因是什么?从中可以得到哪些结论?(学生讨论回答,教师归纳)。

要点:(可引如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关系及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以提高学生对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

2、展示:(小黑板)。

初三政治教案

政治教学中老师要引导学生关注国际国内的重大时事,用所学的知识对其进行分析。你知道如何写一篇政治教案?它能够帮助政治老师提升教学质量。你是否在找正准备撰写“初三政治教案”,下面小编收集了相关的素材,供大家写文参考!

一、教材分析。

二、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素材: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

处理:设问:贝多芬一生遭遇哪些挫折?(学生回答,教师归纳)。

效果:通过榜样教学,感受贝多芬战胜重大挫折的坚毅。引导学生思考怎样才能培养自己不畏挫折,开拓进取的宝贵品质。

2、讲授新课。

(1)、培养高尚的志趣。

素材:贝多芬一生遭遇的重大挫折。

处理:学生找出支撑贝多芬战胜挫折的原因。(师归纳:兴趣、志向)并引导学生讲出做自己喜欢、自己追求的事再苦也觉甜的经历。

效果:认识到培养高尚的志趣,从心理上给了我们战胜挫折的勇气与信心。

(2)、正确认识挫折。

素材:周南中学身患癌症的高考学生颜艳录像(5分钟)。

处理:颜艳生活中遇到了哪些挫折?(病魔、贫困、高考的压力)。

活动设计:《实话实说》栏目现场采访。

道具:一个无线话筒,一台学生自制的'摄像机(材料:纸盒)。

处理:设计平时在学习生活常遇到易产生挫折感的典型事例。请学生做小记者采访(采访6个同学),一个同学扛摄像机。最后教师灵活归纳。

效果:让学生深层次的领悟,正确认识挫折是战胜挫折的前提条件。同时正确认识挫折又需要积极、乐观、自信的心理品质。

(3)、敢为天下先。

活动设计一:试一试:把鸡蛋竖起来。

处理:多媒体打出画面示意,让几个学生亲自试一试,想办法把鸡蛋竖起来。教师进行赏识教育。

效果:让学生体会看似不可能的事,其实很简单。关键在于敢为天下先,敢有奇思妙想,这也是战胜挫折的重要手段。

活动设计二:议一议:把木梳卖给和尚有可能吗?

处理:打出直观的画面,以讨论的方式,为如何把木梳卖给和尚想出招数。鼓励学生有奇思妙想。教师在此活动中赏识教育与层层启发式教育相结合。鼓励创新意识。(讨论3分钟)。

效果:让学生领略到合作、团结的力量是无穷的。走出困境、解决难题既需要毅力,也需要智慧,需要有创新精神。

三、结课。

人生中总会遭遇挫折,能不能战胜挫折关键在于有没有积极、乐观、自信的心理品质,找到正确的方法。希望在以后的生活中我们面对挫折能从容应对。

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逐渐认识到自己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生命,从而珍爱自己的生命,不轻率地否定自己。

教学重点。

认识到自己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生命。

教学难点。

认识到自己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生命。

一、小活动:《我说你猜》。

请一名学生背对屏幕,根据同学的提示,猜出屏幕上所展示的图片内容。

其他学生看到屏幕上的图片,用语言提示,帮助同学猜出屏幕上所展示的图片内容。看看谁能够快速地、准确地帮助同学猜出来。

提问:要想帮助同学快速而且准确地猜出图片,你在提示的时候需要特别注意什么?

要想把握一个事物,就必须把握事物的特点。的确每个事物都有自己独有的、区别于其它事物的特点,正如两句哲学味道很浓的名言所表达的意思那样,“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一样的叶子”、“人不可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等你们将来学习哲学的时候会有更深入的研究。

正因为这许多不同的事物、各种各样的生命,世界才能多姿多彩,带给我们无限的欢愉。这一点,我们在前两节课已经有深刻的体会,今天我们要进一步去体会的是,在这所有的生命中,有一种最为独特的生命,就是人。

二、人的生命的独特性(投影)。

认识人的生命的独特性,首先需要把视角放到世界之外,审视一下人类这个群体,看看人类区别于其他群体的独特性。

提问:你觉得人类区别于其它生命的特点有哪些?

人类区别于其他生命最突出的表现就是人类的智慧。

人类在许多方面都不如其它生命,人不能像鸟那样自由飞翔在蓝天,也不能像鱼儿那样悠闲地在水中漫游,人不如猎豹跑得快,不如狗鼻子灵,不如蚂蚁能举重……,但人类有智慧,可以弥补自身的不足,不但拥有了其他生命的一些功能,甚至于在许多方面超过了其他生命。

下面我们就通过一个小活动分享人类的智慧。

小活动:说说人类的智慧(投影)。

提问:说说人类利用智慧弥补自身不足,为人类以及世界服务的事例。

通过刚才这个活动,的确让我们体会到人的生命的独特性突出表现在人类的智慧,这也让我们深深感到能够做人是多么的幸运和自豪。

让我们再把视角放回到我们自身,因为在所有人的生命群体中,我们每个人的生命是最独特的,让我们一起审视我们各自生命的独特性。

小活动:画出自己的生命线(投影)。

在成长记录本上画出自己的生命线:(给三分钟)。

生命的起点:自己的生日。

生命中最独特的一点:有生以来对于自己最特别的一个日子,或者自己希望将来的某一天是对于自己最特别的日子,说说为什么这个日子对于自己来说是特别的。

生命的终点:自己希望活到的年龄,说说为什么希望活到这个年龄,并说说希望在自己生命终点的时候处在怎样一个状态。

通过刚才同学们的叙述,在生命的起点、生命过程中以及生命的终点的确都表现出自己的独特性。

提问:说说有哪几个环节的独特性是我们自己可以掌控的?

除了生命的`起点我们无法掌控外,其他的每一天我们都可以赋予它独特性。我们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

在自己的眼中,我们是“独一无二”的(投影)。

例句:我……,所以,我是独一无二的。

在别人的眼中,我们是“独一无二”的。

例句:他(她)……,所以,他(她)是独一无二的。

提问:既然我们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我们该怎么对待自己的生命?

我们生命的独特性有些是外在的,有些是内在的。要活出自己独一无二的每一天,我们更多地该把这种独特性体现在内涵上,让我们独特美好的品德、才智为我们的生命和我们的世界增添色彩。而且,正因为我们都是独一无二的,我们都应该珍爱自己的生命,释放自己的特性,活出自己的滋味。

认知目标。

知道心理品质、健康人格可以通过锻炼得到培养,初步掌握锻炼良好心理品质,培育健康心理的几种途径和方法。

能力目标。

能够运用教材中介绍的锻炼方法,找出自己在道德品格或心理品质方面的强项和弱项,并提出转化弱项的措施。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认识自己在道德品格和心理品质方面进行锻炼的必要性以及锻炼的重点所在。

教学建议。

一、教学重点分析。

进行心理健康和心理品质锻炼的教育,最终目标是使学生知道该如何去践行,因此"了解自己的心理特点"和"掌握锻炼的方法"作为导行的两个方面,一起构成本框的教学重点。因这两个要点下面又各有若干分要点,内容比较多,因此要求教师根据各自的教学条件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在每一要点下各选择1~2个分要点,把它们作为重点中的重点,从教学的形式、方法、手段和时间上都予以充分考虑,以提高导行的实效。

二、教学难点分析:教学形式的选择。

本框的教学内容虽多但不深,内容本身基本上无难点,但要真正使学生通过本框教学掌握心理品质锻炼的一些很具体的方法,并能有初步体验,教师的导行活动的质量至为关键,因此,难点在教学形式和方法的选择、设计上。

三、教法建议:

1、将相近内容合并处理。

本框内容比较丰富,教学中要注意整体把握,既有教学活动重点,又顾及到各教学要点的到位。为了解决好教学内容与教学时间可能存在的矛盾,教师可将有的内容重新处理一下,使相近内容合并,以节省时间。比如,"掌握锻炼的方法"下面第一点和第二点就可合并为"既读有字书,又读'无字书'",第三点和第四点可合并在"让美育陶冶心理品质"里,因为大自然的美本身也是进行美育的一个内容。

2、将课内活动与课外活动相结合。

把课堂内的教学活动和课堂外的活动指导结合起来,以延伸这部分教学内容的教育作用。比如,可以举办一期主题墙报(黑报报):"书籍是我们的朋友--向你推荐一本好书",可以搞一次"美育活动小汇展",展览学生自己的书法、绘画、小工艺品、船模、航模等作品,还可以组织一次"秋天,让我们去远足"的秋游活动,等等,每种活动都有意识地突出心理品质锻炼的主旨。这些活动应由政治教师统盘计划,具体实施时要注意发挥学生的作用,并争取班主任老师的配合。

3、充分利用小栏目。

课堂教学中应充分利用教材中的小栏目所提供的活动建议,还可根据实际情况再设计几个费时不多、能紧扣教学内容的小活动,使教师的精讲同学生的议、评、做等活动有机穿插,以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来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提高教学的内在质量。

4、关于活动课的处理。

对教材提供的活动页的内容,教师在活动方式上,可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和教学的具体条件有更切合实际的设计,甚至对活动的内容本身也可以有更好的创意。所有的设计和创意都应遵循同一宗旨,即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和强化教育效果。并从观念上认识到活动页是课堂教学的一部分,而不是课外作业。

教学设计示例。

塑造良好道德,培育健康心理。

[复习提问]。

(1)健康包括哪两方面?

(2)心理健康对于青少年有何意义?

[导入新课]。

心理健康对青少年的成长有益,而不健康心理对青少年在成长有害。每个同学都希望自己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能力强,个性趋于完善。然而良好的心理品质并不是天生的,除了环境和教育的因素之外,它更是个人锻炼的结果。锻炼心理品质是每个人都需要的。它可使心理不健康的同学不断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它可使心理健康水平良好的同学继续保持和一进步提高。那和如何锻炼心理品质,培育健康心理呢?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

三、锻炼心理品质、培育健康心理(板书)。

(一).要了解自己的心理特点(板书)。

"只有自己最了解自己"这句话不全面。心理学家认为,自己并不完全了解自己,这是普遍的情况,只是不同的人不了解的程度有所不同而已。

不完全了解自己,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过高估价自己。这种人以为自己处处比别人强,一旦别人超过自己,就产生嫉妒心理,因而适应环境能力较差,易出现心情沮丧、牢_满腹而导致身心疾病。二是过低估价自己。这种人在人际交往中常有羞怯、畏缩的表现,有自卑心理的人对外界的反应十分敏感,容易接受消极暗示。长期的不良情绪对身心健康的危害极大。

了解自己,是心理健康的标志之一。只有了解自己,才能对自己的能力做出适当的估计,建立起符合自身情况的抱负水准;才能有较强的环境适应能力,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才能接纳自己,保持乐观的人生态度,不做无谓的自责;才能保持人格的完整和谐,并不断地扬长避短,完善自我。

那么,怎样才能尽可能客观地、正确地了解自己呢?

1通过比较来了解。(板书)。

(活动:当一个同学病了,你会对他采取什么态度?请每个同学结合自己平时的情况真实描述一下。)。

在同一件事情上我们可以看出,同学们有各种态度。我们在情感、人际交往上各有特点。我们可以在生活中、学习上经常有意识地观察别人,并将自己的行为、心理感受与别人进行比较,从事更好地了解自己。通过比较是了解自己的重要途径,比较时不要味以已之长比比因素,在可比因素中进行比较,才能客观地了解自己。在平时还要经常总结自己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从而摆正自己的位置。

2通过他人的评价来了解。(板书)。

(活动:与同桌同学互相评价对方的某些心理特征。)。

同学们各自看一看:同学对你的评价一致吗,哪些比较符合你的情况,哪些评价使你对自己有了新的认识?人常说"旁观者清",这就告诉我们旁观者比较容易客观地看待别人,这比自己带着某种看自己要准确得多。所以我们平时要多听别的评价,结合自己情况客观地分析自己,像照镜子一样更多更科学地了解自己。

3通过心理水平测试了解。(板书)。

随着科学的发展,技术的进步,人们不但物体的长度、重量、温度以及时间、空间、运动等物理特性做出了越来越精确的测量,而且不断地尝试着对人的感知、记忆、思维、想象、注意、情绪以及能力、气质、性格等心理特性进行测量,并摸索出了一些方法,加深了对人类心理现象的了解。根据实际的需要科学家们还编制出有关中学生心理特点的多种量表。通过使用心理量表进行测试可粗略地了解自己的心理特点和心理健康水平。使用此种方法快捷、简便。我们在教学中会采用此种方法让同学们进一步了解自己的心理特点。

我们了解自己的心理特点的目的是提高自己的心理健康水平,下面我们就来研究如何掌握正确的方法来锻炼心理品质。

(二).要掌握正确的锻炼方法(板书)1多读好书,优化心理品质。(板书)。

(活动:请每人写出三条读书的益处。写完后交流。)。

书用生动、具体、感人的艺术形象去反映生活,以潜移默化的力量去感染、鼓舞和教育人。书给我们知识,书给我们力量,书给我们享受,书与我们的心灵相通,激励人们树立进取精神。读书使人受益匪浅。在读书中要注?quot;广读书、读好书、记笔记"等。

2参加社会活动,锻炼心理品质。(板书)。

我们是学生,平时大多数时间生活在学校、家庭,不了解社会。只有走出校门,多参加社会活动,扩展视野,才能增强社会责任感。在参加社会活动中,会更多地感受到社会中的"真、善、美",也会更痛恨"假、恶、丑",心理承受能力会增强。所以要积极地参加社会活动,锻炼心理品质。

3参加美育活动,陶冶心理品质。(板书)。

(活动:请同学思考问题:"音乐、美术、书法、棋类、体育等活动,你最喜欢哪种?它对陶冶性情起什么作用?")。

这些活动可以陶冶情操,给人以美的熏陶和享受;可以修身养性,排解不良情绪,保持心理健康……今后我们要多参加美育活动,塑造健康的心理。

4经常亲近大自然,有益心理健康。(板书)。

走进大自然,使自己与其融为一体,充分感受大自然的博大、有序、神奇和多彩。大自然使人心情舒畅,心胸开阔,情绪放松,精神振奋。在大自然中还常能领悟到人生的真谛。大自然是我们生存的环境,在锻炼心理品质的时候,努力去亲近它,效果奇特。在生活中我们要增强环保意识,让大自然更加绚丽多彩。

(活动:可观看风景画展,尤其是油画展,或者看有关风景胜地的录像片,看后谈感受。)。

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我们懂得了人锻炼心理品质首先要了解自己的心理特点,这样才能有针对性地锻炼心理品质。了解自己心理特点的方法有比较法、他人评价法、心理测试法。锻炼心理品质是了解自己心理特点的目的。锻炼心理品质的途径有读好书、参加社会活动、美育活动、亲近大自然等。每个人可针对自己的特点和具体的条件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了解自己,锻炼自己心理品质,成为心理健康的人。

课后复习。

(1)了解自己的心理特点有哪些方法?你用过哪些?感受如何?

(2)锻炼心理品质有哪些方法?你常用哪种方法?对你提高心理健康水平有什么作用?

探究活动。

探究活动:如何提高自己的社交能力?

探究活动:请同学们自我测试。测试之后根据学生的性格类型分组讨论(6-8人为一组,性格内向,和性格外向搭配)。

讨论内容:如何取长补短,发挥个人的性格优势,提高自己的社交能力。每个同学提交一份提高自己社交能力的计划。

自我测试社交能力自测表。

下面是一份社交能力自测表,共30道题,你可按照自己的符合程度进行打分。凡符合者打2分,基本符合者打1分,难于判断者打0分,基本不符合者打-1分,完全不符合者打-2分,最后统计总得分。

(1)我上朋友家做客,首先要问有没有不熟悉的人也出席,如有,我的热情就明显下降。

(2)我看见陌生人常常觉得无话可说。

(3)在陌生的异性面前,我常常感到手足无措。

(4)我不喜欢在大庭广众面前讲话。

(5)我的文字表达能力远比口头表达能力强。

(6)在公众场合讲话,我不敢看听众的眼睛。

(7)我不喜欢广交朋友。

(8)我的要好朋友很少。

(9)我只喜欢与我谈得拢的人接近。

(10)到一个新环境,我可以接连几天不讲话。

(11)如果没有熟人在场,我感到很难找到彼此交谈的话题。

(12)如果要在"主持会议"与"做会议记录"这两项工作中挑一样,我肯定是挑选后者。

(l3)参加一次新的集会,我结识不了多少人。

(14)用从请求我帮助而我无法满足对方要求时,我常感到难以处理。

(15)不是万不得已时,我决不求助于人,这倒不是我个性好强,而是感到很难对人开口。

(16)我很少主动到同学、朋友家串门。

(17)我不喜欢和别人聊天。

(18)领导、老师在场时,我讲话特别紧张。

(19)我不善于说服人,尽管有时我觉得很有道理。

(20)有人对我不友好时,我常常找不到适当的对策。

(21)我同别人的友谊发展,多数是别人采取主动态度。

(22)我不知道怎样同嫉妒我的人相处。

(23)我最怕在社交场合中碰到令人尴尬的事情。

(24)我不善于赞美别人,感到很难把话说得自然、亲切。

(25)别人话中带刺掖我,除了生气外,我别无他法。

(26)我最怕做接待工作,同陌生人打交道。

(27)参加集会,我总是坐在熟人旁边。

(28)我的朋友都是同我年龄相仿的。

(29)我几乎没有异性朋友。

(30)我不喜欢与地位比我高的人交往,我感到这种交往很约束、很不自由。

如果你的得分在30分以上,那么应该承认。你的社交能力是相当差的;如果你的得分在0-30分之间,说明你的社交能力较差;如果你的得分在-20-0分之间,意味着你的社交能力可以;得分低于-20分,那么祝贺你,你是一个比较善于交往的人。

小学政治教案

知道不胆小是勇敢的表现。

(二)能力目标

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做到不娇气,不胆怯,敢于把自己的故事讲给大家听。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勇敢精神。

教学重点:让学生知道怎样做才是勇敢,不胆怯,不娇气。

教学难点:为什么要勇敢,不胆怯,不娇气。

教学方法:讨论法、探究式教学法、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和感受、游戏

教学媒体:多媒体、投影仪等

课时安排:2课时

1、准备一个“击鼓传花”用的小鼓或其它代替器具。

2、通过网络或其他途径,搜集一些有关勇敢的故事资料。

导入新课

老师:同学们,大家晚上敢独自睡觉,独自一个人在家吗?

学生:(略)

老师:要是爸爸妈妈都有事,我们又该怎么办呢?

学生:(略)

老师:我们下面看看小军是怎样做的呢?(过渡)

讲授新课

一、小故事:我是小小男子汉(板书)

老师:同学们,打开课本第五十二页,我们认真看一看书上的四幅图,说了一个什么故事?然后给同学们说一说。

学生:(略)

老师:大家现在想一想这几个问题:小军自己在家还怕吗?他告诉妈妈说没问题时,是怎么想的呢?他用哪些办法克服胆怯的呢?大家可以讨论一下,然后说一说。

学生:(略)

学生:(略)

老师:有的同学说怕黑、怕坏人,还有的说怕鬼,我们来听一个故事。

(让同学们欣赏音频“怕黑的小姑娘”。)

学生:(略)

(还可让同学们欣赏音频“胆小先生”、“小小男子汉”等;欣赏图片“我不怕打针”、“走夜路,我带队”、“勇敢孩子的运动”等。)

老师:可见,只要我们自信了,勇敢了,胆小就会远离我们,我们向成功就跨进了一步。在日常生活中,同学们又是怎么做的呢?让我们来说一说。(过渡)

二、说一说(板书)

老师:我们打开课本第五十三页,认真看一看图中的同学在做什么?然后说一说。

学生:(略)

老师:同学们是不是也有好多精彩故事呢?说给同学们听,好吗?下面大家可以自由结组,把自己精彩的故事,讲给同学们听。

学生:(略)

(还可让同学们欣赏图片“不惧身残”、“摔倒了爬起来”、“我能行(二)”、“我行(三)”、“坦然面对”等;听音频“我选我”;或给同学们讲“我能行(一)”、“我能行(二)”、“不被困难吓倒”等故事,详见文本资源。)

老师:下面我们来做一个游戏“击鼓传花”,花传到谁手里,可要讲故事呀!(过渡)

三、游戏:击鼓传花(板书)

老师:游戏前,我们先欣赏一个动画片和几幅图片。

(让同学们欣赏视频“小马过河”;图片“我能行(一)”、“我行”系列、“踊跃回答问题”等。)

老师:大家看完这些后有什么感想呢?

学生:(略)

学生:(略)

(进行游戏,在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多关注性格较为内向和语言表述能力欠缺的学生,要给他们创造展示自己的机会,使他们能够感觉到自己能行。)

课后反思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大家知道了不胆小是勇敢的表现,敢于把自己的故事讲给同学们听,培养了学生“我能行”的自信心和挑战自我的勇气。

职工思想政治教育授课范文

个人简历表。

姓名:

大学生。

性别:

民族:

汉族。

1988年8月4日。

证件号码:

婚姻状况:

未婚。

身高:

155cm。

体重:

47kg。

户籍:

广东湛江。

现所在地:

广东湛江。

毕业学校:

湛江师范学院。

学历:

本科。

专业名称:

毕业年份:

工作年限:

一年以内。

职称:

求职意向。

职位性质:

全职。

职位类别:

行政/后勤。

客服及技术支持。

职位名称:

行政助理;客服人员;。

工作地区:

湛江市;。

待遇要求:

可面议;不需要提供住房。

到职时间:

可随时到岗。

技能专长。

语言能力:

英语六级;普通话一般。

计算机能力:

综合技能:

教育培训。

教育经历:

时间。

所在学校。

学历。

9月-207月。

湛江师范学院。

本科。

培训经历:

时间。

培训机构。

证书。

工作经历。

所在公司:

中国平安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湛江中心支公司。

时间范围:

年12月-3月。

公司性质:

股份制企业。

所属行业:

金融业(投资、保险、证券、银行、基金)。

担任职位:

部门秘书。

工作描述:

协助部门业务员处理保单录单,出单,理赔,预约客户等相关事宜;处理办公室的行政事宜。

离职原因:

其他信息。

自我评价:

我叫黄嘉艳,系湛江师范学院2011届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毕业生。在四年的学习中,我已基本掌握教育学,心理学,管理学等多方面的理论知识。同时分别在12月通过大学英语四级考试,6月通过大学英语六级考试,月普通话水平测试为二级乙等,3月通过全国计算机一级水平测试。并且于20的10月至12月在湛江十中完成教育实习。在校期间,曾做过服装店导购的.兼职工作,在工作中我学会了吃苦和坚持。我愿意从最基础的工作做起,能够耐心认真地完成手上的工作。

发展方向:

其他要求:

政治授课反响心得体会

政治课程是学生了解社会和国家运行机制的重要入口,也是培养学生政治素养的重要途径。在一学期的政治授课中,我收获颇丰,不仅对政治学科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对我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在此,我将通过五个方面的体会,分享我对政治授课的反响和心得体会。

首先,政治授课扩大了我的思维空间。政治学科涉及到国家制度、政党制度、法律法规等一系列复杂的社会机制和运行规则。通过学习和讨论这些内容,我逐渐接触到了更广阔的社会世界,开始关注国家政策、时事热点以及国际关系等宏观问题。这使得我的思维从狭窄的个体问题逐渐扩展开来,能够更全面地分析和解决问题,培养了我成为一个有全球眼光的公民的能力。

其次,政治授课提升了我的分析能力。在政治学科中,我们需要掌握大量的概念、理论和实证分析方法。通过学习这些内容,我逐渐习得了提问、分析和推理的能力,能够从多维度、多角度思考问题,深入剖析问题的根源和影响因素。这种分析能力不仅在学术方面有所帮助,同时也提高了我对社会事件的理解和判断能力,让我能够客观地看待问题,并作出明智的决策。

第三,政治授课增强了我的团队意识。在政治课程中,老师常常组织我们进行小组讨论和研究项目,每个小组的成员需要共同合作,汇集各自的智慧和力量。通过与同学们的合作交流,我学会了与他人沟通和协作,发现每个人的优势和特长,并将这些优势充分发挥,共同完成任务。这不仅增强了我的团队意识,还培养了我在集体中发挥作用的能力,使我成为一个懂得团结合作的公民。

其次,政治授课让我认识到了政治参与的重要性。政治学科不仅让我了解了国家的运行机制,还唤起了我对社会公共事务的关注和参与意识。通过课堂上的讨论和实践活动,我深刻认识到政治参与的重要性,只有积极参与政治事务,才能够真正发挥自己的价值和作用。因此,我开始关注各种社会公共事务,积极参与社区活动,并与同学们一起关注和讨论国家政策,为社会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最后,政治授课影响了我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学习政治课程,我了解到世界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并开始思考人生的意义和价值。政治学科教育不仅培养了我的思辨能力,还启发了我对公正、平等、自由和人权等价值观的思考。通过学习政治,我逐渐形成了一种积极向上、追求真善美的人生态度,坚信只有以正确的政治观念来引导自己和社会,才能够实现个人和社会的全面发展。

综上所述,在一学期的政治授课中,我受益匪浅。政治课程为我打开了认识世界的窗户,提升了我的思维和分析能力,培养了团队合作能力,唤起了我对政治的参与意识,也影响了我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我相信,在以后的学习生涯和人生旅途中,这些体会和收获都将起到积极的作用,让我成为一个有思想、有责任心、有担当的公民。

政治授课心得体会

近年来,我有幸参与了许多政治授课的工作。通过与学生们的交流和互动,我对政治授课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并积累了一些宝贵的经验。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分享我在政治授课中的心得体会,希望能够对其他教师有所帮助。

首先,我发现在政治授课中,培养学生对政治的兴趣至关重要。政治是一门抽象而复杂的学科,而且往往被视为“枯燥”和“琐碎”。因此,我在授课过程中努力寻找与学生生活和现实问题相关的例子和案例,将政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这种方式,我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更加主动地参与讨论和思考。例如,当我讲解选举制度时,我会引用历史上的选举案例,并与当代的民主选举进行对比,让学生更好地理解选举制度的优势和局限性。

其次,在政治授课中,我发现及时提供政治实践机会对学生的政治素养的培养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政治不仅仅是理论知识的学习,更重要的是将知识应用于实践。因此,我尽量给学生提供一些实地考察和参观的机会,让他们亲身体验政治的魅力。比如,我曾带领学生参观过政府机关和政党办公处,让他们亲眼见证政治的运作过程,并与政治从业者进行了交流。通过这样的实践活动,学生们不仅对政治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提高了自己的观察和分析能力,培养了批判性思维。

此外,在政治授课中,鼓励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和辩论是非常重要的。政治是一个充满争议和不同观点的领域,而且政治问题往往没有明确的答案。因此,我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表达自己的观点,并尊重和欣赏不同观点的存在。我希望通过这样的讨论和辩论,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和辩论技巧,让他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分析政治问题。同时,这种讨论和辩论的氛围也能够激发学生的思考热情,提高他们对政治问题的洞察力。

最后,政治授课中,我也意识到在课堂中融入现代科技手段对学习效果的提高非常有帮助。我善用多媒体设备,将图片、视频和音频等资源引入课堂,用以说明和丰富教学内容。这不仅能够增加课堂的趣味性,也能够生动地展示政治的现实运作。此外,我还通过互联网教学平台布置课后作业和辅导学生,让学生在课堂之外能够更多地进行自主学习和思考。通过这些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学生们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政治知识,并且在学习过程中培养了信息获取和处理的能力。

综上所述,政治授课需要教师在各个方面下功夫。通过培养学生的政治兴趣、提供政治实践机会、鼓励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和辩论以及使用现代科技手段,可以使政治课程更有吸引力和有效性。我相信,只有这样,学生们才能够更好地理解政治,并将其应用于实践中,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做出贡献。

中学政治教案

1.知道效率的含义。

2.掌握公平与效率的辩证关系。

3.理解当前我国如何兼顾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4.通过学习效率与公平的辩证关系,提高辩证思维能力。

5.正确认识现实生活中的收入差距,提高运用矛盾分析法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6.结合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对如何兼顾效率与公平提出合理建议的实践能力。

7.正确认识兼顾效率与公平,学会树立效率优先的意识、培养公平精神。

8.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认识到我国以共同富裕为目标的社会主义分配制度的优越性。

【重点】。

效率与公平二者之间的辩证关系。

【难点】。

如何根据我国现阶段的国情,正确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引入实例法、情境探究法、讲授法。

环节一:新课导入。

播放《三个和尚》的音乐片段。

学生回答:“一个和尚挑水喝,两个和尚抬水喝,三个和尚没水喝”。

教师总结:下面我们就从经济学的角度来分析一下这一奇怪的现象。从一开始的一个和尚到两个和尚再到三个和尚,人力的投入一直在增加,但产出却越来越少。换句话说,是什么在降低?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效率。

环节二:新课讲授。

1.效率的含义。

过渡:同学们,孙中山先生曾这样解释过效率:“人尽其才,物尽其用,地尽其力,货畅其流。”当然,这只是对效率的一种形容,还算不上定义。那么,什么是效率?什么是“讲效率”?(学生自主阅读教材,找到答案)。

效率,指经济活动中产出与投入的比率,它表示资源有效利用的程度。“讲效率”也就是提高效率,是资源的节约和社会财富的增加,以最少的投入取得尽可能大的成果。那么如何提高效率呢?让我们回到《三个和尚》的故事当中,思考两个问题:

(1)为什么和尚多了反倒没水喝了?

(2)如果让你来做长老,改变这一状况,你会采取什么措施来提高大家挑水的积极性呢?

(学生讨论,小组代表回答)。

教师总结:看来,“三个和尚没水喝”并不是规律。如果能够建立起一种良好的分配方式,把劳动报酬与贡献的多少挂钩,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效率是可以提高的。三个和尚不仅不会没水喝,而且会有水喝不完。当然,如果分配方式不合理,不能够调动人们的积极性,则会降低效率,阻碍生产的发展。就如计划经济时代的“干和不干一个样,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如果是你,你会选择什么?(不干,少干)。可见,收入分配方式对效率有重要影响。也就是说,效率和公平是有密切关系的。

2.效率与公平的辩证关系。

学生讨论,老师总结:把蛋糕做大,体现了一方面,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前提:“没有蛋糕分什么?”所以说,如果没有效率作为前提和基础,对公平的.追求会导致平均主义和普遍贫穷。把蛋糕分好,使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体现了另一方面,公平是提高经济效率的保证:“蛋糕分好了大家都高兴,才会更积极去做蛋糕”。只有公平分配,才能维护劳动者权益,激发劳动者发展生产、提高经济效率的积极性。

3.如何兼顾效率与公平。

过渡: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兼顾效率与公平,既要提高效率,又要促进公平,那么,如何兼顾效率与公平呢?(同学们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找到答案)。

学生总结:兼顾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既要反对平均主义,也要防止收入差距悬殊;既要落实分配政策,又要提倡奉献精神;在鼓励人们创业致富的同时,倡导回报社会和先富帮后富。

环节三:巩固提高。

师生互动:结合本节课学习的内容,谈谈你对共同富裕的理解。

环节四:小结和作业。

教师总结:本节课我们学习了效率的含义已经如何兼顾效率与公平,同学们要重点掌握效率与公平的辩证关系。课下请同学们做一项小调查:调查自己家里近几年的收入情况的变化,并探究这些变化相联系的国家政策,下节课我们一起分享讨论。

初中政治教案

教材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思想品德》七年级下册,第三课《走向自立人生》。

教学设计思路:

七年级学生正处于青春初期,是个体从童年向青年过渡的时期,是半成熟、半幼稚的时期,也是独立性和依赖性并存交错的时期,他们一方面容易接受新鲜的事物,另一方面也容易冲动,产生逆反心理。所以教师在教学时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年龄特点,设计符合他们需求的活动,让他们在活动中自觉接受正确的道德观念和增强法律意识。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懂得自立的含义,知道自立不局限与自我服务劳动;了解自立的表现,知道自立的方法和途径。

2、能力目标:初步形成并不断提高管理自己学习、生活的能力,为将来走向自立人生打下坚定的基础。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树立自立的生活态度,在实践活动中体验自立的意义和快乐。

教学重点、难点和关键:

重点:懂得自立的含义;理解自立的必要性。

难点:理解自立的必要性。

关键:树立自立的生活态度,形成自己管理自己的学习和生活的能力。

教学方法:

(1)在教学过程中采用理论联系学生生活、思想实际,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2)在教育过程中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和道德实践。

(3)在教学活动中采用小组讨论等合作学习的方法。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提问:

(1)今天早晨自己穿衣服的请举手;

(2)今天早晨洗脸了的同学请举手;

(3)今天早晨自己洗脸了的同学请举手。

(这三个小问题看起来非常滑稽,而且也非常浅显,但却紧扣主题。通常情况下学生都会给予肯定的回答,然后教师接着追问:为什么要自己穿衣服、自己洗脸?学生的回答一般都会围绕自己的事情自己干,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答案引出本课的主题。)。

教师总结:洗脸穿衣是自己的事情,自己的事情应该自己干,今天我们这节课要讨论学习的就是自己的事情自己干。

(有个别同学可能由于特殊原因会给予否定的回答,比如:手受伤、生病等,这是可以理解的。但不排除有极个别同学是父母给穿衣等,如果出现这种情况,可以让这名学生自己说出理由,然后让全班同学讨论:这种做法对不对,为什么?讨论之后教师小结,再引到本课主题上。)。

二、讲授新课。

(一)、自己的事情自己干(板书)。

教师提问:看到这个题目,你想到了些什么?有哪些值得你回忆的记忆?(美好回忆)。

学生思考,交流。

(设计这个环节,目的是结合学生已知,引导到说出自立的含义。学生可以回忆幼儿园、小学阶段的生活,课堂上老师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可以回忆父母的谆谆教诲,甚至是一个曾经听过的童话故事。)。

1、自立的含义:自己的事情自己干(板书)。

学生举例:(请几位同学列举一件自己的事情自己干的例子,这既为讲解自立的表现及其分类做了准备,同时又有利于培养学生自立的信心。)。

教师归纳:同学们所举的这些例子都是自立的表现,那么同学们能不能把这些自立的表现进行一下分类?提问3—4名同学,然后再由教师总结并板书。

2、自立的表现:(板书)。

(1)、生活自立(板书)。

(2)、学习自立(板书)。

(3)、处理社会问题自立。(板书)。

(把重点放在讲解处理社会问题自立方面,中学生所面临的社会问题主要是家庭问题和学校问题,家庭问题更为重要一些。有些学生认为父母为他们所做的一切都是应该的,不懂得去感恩。这个地方是教育学生的好时机,应该让学生知道自己是父母的纽带,当父母出现矛盾是要善于调节;让学生理解父母的良苦用心,知道感谢父母,不仅用成绩回报,还要在日常生活中学会体贴父母、关心父母。)。

学生讨论:自己的事情不自己干行不行,为什么?

(这个讨论,采用分小组的形式,最后由小组派代表总结发言,在学生讨论期间,教师到各个小组指导。最后教师总结,从而引出自立的必要性:人不可能一辈子依赖他人,必须依靠自己。)。

3、自立的必要性:人不可能一辈子依赖他人,必须依靠自己(板书)。

(二)、自我检测:究竟会做多少事?

(学生打开课文35页,做自测题,在会的项目上打勾,自己还有什么表现补在下面空白处;并判断哪些属于个人生活的范围,哪些属于家庭、集体、社会生活的范围)。

这个练习设计力图让学生了解,现在的“自立”“自己的事”已经扩大了范围,它的意义更深了。

教师提问:你能做到哪几条?哪几条不容易做到?你还能做到哪些?(学生交流时教师尽量从鼓励角度出发,及时点拨,发现闪光点。)。

(三)、故事新编。

给下面一个故事续编。故事是这样的:有位学生考上了浙江某大学,父母把他送到大学,帮他登记报到,买好饭菜票,在宿舍帮他挂好蚊帐,铺好被子,整理好柜子。临走时,父母千叮嘱,万交代,孩子拉着妈妈的手哭了。傍晚,他要去洗澡了……将会发生什么事情呢?找个好朋友一起编下去。

(学生可能编出:男生编了男同学进浴室,洗洁精当沐浴露,还忘记带内裤等;女生可有意思拉,还编了干净衣服掉水里了,只能穿脏衣服出浴室,答案五花八门,其实好多都是他们在寄宿生活中的遭遇。)。

(学生讨论交流后选代表发言。)。

教师总结:

自立的生活表现在方方面面,也从方方面面影响着我们的成长和发展。陶行知先生曾说过这样一句话:(跟学生一起大声读)滴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饭,自己的事情自己干,靠天靠地靠祖上,不算是好汉!

(四)、自己动手,实践体验。

1、自查课桌椅内物品整理整洁情况,给自己打分。

2、打十分的学生上台介绍整理物品的小诀窍。

3、花五分钟给自己的课桌椅进行大扫除。

4、说一说看着自己劳动成果后的心情。

(通过这个活动,一方面让学生动手学会寄宿生活中关键的一个本领——整理物品,另一方面,要让他们体验到劳动后是快乐的,心情是轻松的。)。

(五)、总结。

教师:劳动是快乐的,自立是自豪的,我们要用我们的双手证明自己“我能行!”通过这堂课,你对自立有哪些认识呢?说说你的凡人小语。

学生:思考后交流。

以下是几位学生的大作:

不下蛋的母鸡,不是好鸡;不自立的人,不是好人。

自立乃生也。

望闻问切靠自己,衣食住行靠自立。

长在温室中的花,不一定好看;

长在悬崖上的树,不一定柔软;

要使自己的生命闪光,需要自立。

学会自立,生活将变得更加美好。

教后反思:

我在教学的过程中有同学生融为一体的感觉。

1、我充分了解学生,了解他们在小学阶段的学习内容。《自己的事情自己干》在小学一年级就有一堂思品课,但主要着力点在培养学生自我服务的意识,减少对父母长辈的依赖。所以当学生们回忆到小学老师教的歌《劳动最光荣》时,大家唱了起来:“太阳光金亮亮,雄鸡唱三唱,花儿醒来了,鸟儿忙梳妆……”课堂气氛一下子被调动起来了,我仿佛是学生的一员,感受着童年的快乐。

2、设计的活动内容不落俗套,饶有兴趣。最精彩和有价值的活动有两个:一是故事新编,二是凡人小语。第一个活动让学生在笑声中接受教育,提高认识;第二个活动也符合初一学生具有一定的理性思考能力的特点,通过活动,说说启发。而在形式上模仿了名人名言的格式,使学生更有成就感。

3、设计学案时,能充分考虑学生的特点和现状,每一个环节能考虑学生可能会说些什么,教师该引导什么。所以,整节课,教师没有大段的发言,只是精练的几句点拨,效果很好。在活动中,教师也参与其中,跟学生同乐同忧。再有感受到课堂也是生命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的成长是教师快乐的源泉,教师也向学生学习到了不少新鲜的东西。

板书设计。

自立的含义:自己的事情自己干。

生活自立。

自己的事情自己干自立的表现:学习自立。

处理社会问题自立。

自立的必要性:人不可能一辈子依赖他人,必须依靠自己。

政治授课心得体会

第一段:导言(引入主题)。

政治科目作为大学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重要意义。在政治课堂上,作为学生,我在老师的引导下逐渐深入了解了政治学的概念、基本原理以及政治体系的运行机制,收获颇丰。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分享一些我在政治授课中的主要心得体会。

第二段:政治学的理论深度(理论学习的重要性)。

在政治授课中,我深刻意识到政治学作为社会科学的重要分支,具有自己独特的理论体系和研究方法。政治学的理论学习对我们了解和把握国家政治的发展历程、政治体系的运行机制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深入学习相关理论,我逐渐理解了统治威望理论、社会契约论等的地位和作用。例如,统治威望理论使我们能够认识到在政治体系中,统治者的威望来源于其维护公众利益和经济繁荣,而社会契约论则进一步让我们认识到政治体系建立的基础是国家、政府与人民之间的契约关系。这些理论知识的获得,让我对国家政治的运行和原理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第三段:实际政治状况的了解(与现实相结合)。

政治学不仅仅是一门理论学科,还需要将所学的理论与实际情况相结合,才能更好地理解政治的运行机制。在政治授课中,老师引导我们关注当今世界各国的政治发展现状,了解各国政府的建立和运行机制。通过了解国际政治状况,我发现每个国家的政治制度都有其特点和优劣之处。例如,中国政治制度强调民主集中制,以高效统一的体制推动国家发展;美国政治制度注重权力分立,实现民主制约。通过比较各国政治体系,我更深刻地理解了自己国家政治制度的独特性和优势。

第四段:民主与公民参与(民主政治的价值)。

政治授课中,老师强调了民主政治的价值和意义。民主政治主张公民的积极参与,实现政治决策的合法性和民意的表达。通过学习相关知识,我明白了民主政治的人民主权原则和普选制度等的重要性。民主政治使政府权力得到限制,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实现。在课堂上,老师还引导我们思考公民参与的方式和途径,鼓励我们积极参与社会和政治生活,为国家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这种深入学习和思考,让我在实际生活中更加关注政治事务,投身公共事务,成为一个积极的公民。

第五段:启示和展望(政治科目的重要性)。

通过政治授课,我认识到政治学的学习是我们作为公民应尽的责任,也是拓宽我们知识广度和参与社会的重要途径。政治学的理论学习和关注实际政治状况,让我们更好地理解政治体系的运行,并着力培养我们的批判思维和判断力。政治学在我大学教育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不仅提供了一种了解和思考社会政治的方法,还唤起了我们作为公民的责任感。我们应该将政治科目作为一门重要课程来学习,注重与实际相结合,最终成为一个有责任感、有决策能力的公民,为社会进步和国家建设做出贡献。

总结:

通过政治授课,我深刻意识到政治学的学习对于人们理解和把握国家政治的发展历程、政治体系的运行机制具有重要意义。政治科目使我更关注实际政治状况,了解各国政府的建立和运行机制。我也体会到民主政治的价值和意义,明白民主政治的人民主权原则和普选制度等的重要性。因此,政治科目应该受到重视,我们应将其作为一门重要课程来学习,注重与实际相结合,最终成为具有责任感和决策能力的公民,为社会进步和国家建设做出贡献。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