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小学音乐教学教案(热门20篇)

时间:2023-12-04 08:20:24 作者:纸韵

小学教案可以帮助教师有条不紊地组织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在这里,小编为大家准备了一些小学教案的范文,供大家一起学习和分享。

小学音乐教学教案字

书法篆刻是中国特有的艺术形式,但中国的书法艺术展示在艺术面前时,它让全世界所有爱好艺术的人们为之沉醉!

在国外有很多人以能有一枚中国的印章而骄傲,他们沉醉在那小小的方寸之间。

本单元共设两个课题“情感的表达”、“郑重的承诺”

1.以民间书法为欣赏对象,从中体会轻松、随意和无拘束的表现技法。在不同书法表现形式的欣赏中,认识到书写的多样性,感受其美感。

2.以墨迹书法为欣赏对象、在欣赏、分析、讲解的过程中,学生体会到书法创作的核心是情感、技巧表现只为情感服务。

从欣赏书法中体会轻松、随意和无拘无束的表现技法。在不同书法表现形式的欣赏中,认识到书写的多样性,感受其美感。

理解书法的技法。

教时安排。

1课时。

第六单元第一课时。

授课时间:

六(1)、(2)、(3)、(4)5/5~5/6。

教学准备:

图片内容、甲骨文个别字的讲解资料。

教学内容:

欣赏书法、篆刻。

教学目标:

以墨迹书法为欣赏对象,在欣赏、分析、讲解的过程中,学生体会书法创作的核心是情感,技法表现只为情感服务。

教学过程:

教学活动学生学习备注。

1.师生问好。

2.发声练习。

135653。

mihihihihihi。

1356531—。

mahahahahahaha。

a.断音练习。

(喉咙放松,声音自然松弛的发出来,腹部有气息支撑)。

b.连音练习。

(注意头腔共鸣,声音位置高,口腔有空间,不咬紧,软腭抬起)。

用歌声和老师问好。

用准确的方法进行发声练习。

分别用断音和连音唱法。

注意学生的演唱姿势和发声位置进行及时纠正。

1.介绍中国书法:

2.了解书法:

配以文字讲解书法的发展和演变过程。

中国的书法别具一格,它既有实用性又有艺术性,这在世界上是最独一无二的,几千年来,虽几经沧桑,但它却始终盛行不衰。

2.了解书法的演变过程。

篆刻的形成。

秦朝统一后把七国的文字统一后成为“小篆”

小学音乐教学教案

1、学习歌曲《我们的田野》感受音乐语言的旋律美,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

2、启发学生了解音乐语言,提高创编能力。

1、二拍子、四拍子节奏歌曲的学唱,背唱《我们的田野》。

2、指导学生划拍唱准节奏及旋律音高。

1、创设情景,引疑激思。

2、自主探究,获取新知。

3、议论争辩,顿悟创新。

4、训练技能,激励发展。

电子琴、录音机。

一、组织教学:

1、师生问好!

2、介绍本节课内容。

二、基础训练:

1、发声练习。

2、节奏练习。

三、新授课。

1、教材分析。

《我们的田野》原是组歌《夏天旅行歌》中的第三首,由于它的音乐形象鲜明,旋律优美动听,易于上口,多年来广为流传,成为一首独立的儿童抒情性合唱歌曲。歌词精彩,富有诗意旋律优美、动听,衬托出了祖国江山多娇的美丽画卷。

2、听磁带,体会情绪。(教师画一幅与歌词有关的画)。

3、再听磁带,再次体会情绪。(歌曲背景简介)。

4、学唱歌曲,解决容易唱错的地方。(注意二拍子的演唱速度及一音多字)。

5、先分组练习,然后在合到一起来演唱。(注意反复记号)。

6、处理歌曲并完整演唱歌曲。

7、演唱完歌曲后请同学们画一幅描绘家乡风景的画及谈一谈自己的体会。

四、听唱想做(二)。

五、总结下课。

学生能用连贯、优美的声音演唱《我们的田野》。

学生能通过歌曲的演唱感受田野的美景。

小学音乐教学教案字

教学内容:以歌曲为中心,复习本学期所学习的歌曲。

教学目的:

1、通过复习使同学回顾切分音的节奏特点。

2、坚持同学对歌曲的兴趣,使同学乐于参与音乐活动。

教学步骤:

1、听《驼铃响叮当》问表示我国什么地方的音乐?选择东北、西北、西南。

回答:西北,为什么?不知道。

因为音乐中用切分音乐形式表示的,这时教师手拿手鼓敲击节奏,介绍这是西域音乐经常运用的一种节奏型,请同学们跟随老师敲击。

2、复习《新疆好》,跟随钢琴的旋律一起用手鼓敲击切分节奏,一起感受新疆好的节奏。

1、请一位同学弹奏《水边的蒂娜》,同学们说一说给你怎样的感受,回答:仿佛在水边。

同学答:这是古筝弹奏的《渔舟唱晚》。

生:划呀划。

师:我们边唱边用动作感受。

3、我们欣赏《长江之歌》现在让我们用歌声和诗歌一起复习。

1、听一段音乐,乐曲把我们带到什么季节?乐曲名字是什么?

声:冬季乐曲名字是雪橇,作曲家:柴科夫斯基。

2、音乐把我们带到雪世界,使我想到《踏雪寻梅》复习《踏雪寻梅》。

同学在朗诵一段《梅》之后用打击乐器伴奏演唱这首歌。

3、现在让我们感受活泼的圣诞歌声《铃儿响叮当》。

1、充溢快乐的童年有党的关怀,复习《党的关怀亲亲的哩》。

2、复习《星星与灯光》。

3、复习《鳟鱼》。

小学音乐教学教案

1、指导学生学唱歌曲《童心是小鸟》,用轻快有弹性的歌声表现出学生愉快、充满朝气的精神面貌,感受大自然的美景。

2、在歌曲演唱活动中感受附点四分音符的时值,并能准确掌握附点四分音符的节奏。

3、运用打击乐伴奏并表演唱《童心是小鸟》,让学生体验四季的欢乐情绪,进行创作表演。

体验乐曲的情绪变化。

准确掌握附点四分音符节奏和休止符的演唱方法。

生:学生之间相互讨论,互相说说心中的故事。

生:《童心是小鸟》。

师:请同学们听后,说一说对这首歌的感受。

生:听了这首歌曲感觉很高兴,也很快乐。

1、师:这首歌是二拍子还是三拍子?

生:三拍子。

师:介绍三拍子歌曲特点,以四分音符为一拍,每小节三拍子,声音的特点是强弱弱的规律。

2、播放《童心是小鸟》音乐。

学生带着三拍子的强弱规律一起再欣赏音乐。

3、朗诵歌词。学生有感情地朗诵歌词。

4、教师按节奏读歌词,学生对比跟同学们读的有哪些不同?

生:老师是按节奏读的。

师:老师有节奏的读出了歌词,注意了节奏中的休止符停顿。

5、划三拍子指挥图示,注意休止符停顿。

6、学生边划拍边有节奏的朗读歌词,可用吸气代替(看书)。

师:同学们知道知了是怎么叫得吗?模仿一下。

师:为什么知了的歌声会这么动听呢?因为在它的歌声里,有一位好朋友叫附点四分音符,它让知了的歌声更有韵味,我们一起来认识它吧!

7、学唱附点四分音符。

8、教师范唱前四句,学生学唱前四句,强调休止符和附点节奏。

9、师:请同学们找出其中相同或相似的乐句,说一说它们相同或相似之处并试唱。

10、学生找出相同或相似的乐句,教师范唱,学生模唱,解决八分休止符的唱法。

11、学生随琴用“la”哼唱旋律,在有错的地方教师引导提示。

12、让学生自己说出反复记号意义和作用,老师分乐句教唱反复记号以内的曲调。

13、加上歌词演唱歌曲《童心是小鸟》。

14、播放录音示范演唱,学生可轻声跟着录音哼唱,体会歌曲欢快、喜悦的情绪。

教师出示打击乐器(手铃、三角铁)。

师:大家还记得这些打击乐的名字吗?

生:略(学生尝试为歌曲伴奏)。

师:请这些同学来为大家的演唱伴奏吧!

师:同学们唱的真棒!

师生讨论后创编简单表演动作,展示表演唱。

通过这一节课的共同努力,我发现同学们的歌声越来越美了!心中不禁感到十分欣慰!让我们乘着歌声的翅膀在音乐的天空自由飞翔吧!

小学音乐教学教案字

教学目标:

1、能用弹跳、欢快活泼的声音演唱《田野在召唤》。

2、让学生认识到表现田园的音乐既可以是优美的,也可以是欢快的。

教学重、难点:用欢快、活泼的声音演唱《田野在召唤》。

教学准备:钢琴、田野的挂图。

教学过程:

1、师生共同演唱《师生问好歌》。

2、做放松运动。

1、导入:大家请看田野的挂图。我们一起来复习我们学过的歌曲《我们的田野》。下面我们再来学一首关于田园的歌曲《田野在召唤》。

2、教师范唱。

3、模唱歌曲。

4、按节奏,读歌词。

5、画图:把你读到的歌词用绘画的形式表现出来。

(学生从歌词的内容、表现把它画下来)。

6、教师对歌曲处理。

歌曲具有朝气蓬勃、热情奔放的特点。歌曲一开始,就以鲜明的音乐形象表现出了春天的田野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使人精神爽朗。上句前两小节的弱起小节及同音反复后的三度跳进,给人以明朗向上的感觉,上句第三小节的八分休止符的运用,又使人感到欢快、活泼、跳跃。

教学反思:

学生知道表现优美田园景色的音乐的特点,用自己的方式表现出一幅田园小景。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欣赏《前奏曲》、《小步舞曲》。

教学目标:

1、通过对乐曲、绘画作品的欣赏和散文的朗诵,了解表现田园小景的多种艺术形式的特点。

2、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用自己掌握的艺术手段创造性地表现一幅田园小景。

教学过程:

2、讨论什么样的音乐意境与这幅画的意境相似。

3、教师简介法国作曲家比才的《小步舞曲》《间奏曲》旋律优美,与绘画的意境是相似的。《欢乐颂》是庄严的,不适合表现幽静的田园小景。

4、除了绘画、音乐,还可以用语言来表现田园小景。教师出示散文《我所知道的康桥》片段,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诵。

6、启发学生想一想,还可以用其他的艺术形式来表现吗(如唱歌、雕塑、影视等)?这一环节可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而定。

7、分组准备用各自的艺术形式来表现一幅田园小景。

8、分组展示,师生评价。

教学反思:

学生知道表现优美田园景色的音乐的特点,用自己的方式表现出一幅田园小景。

小学音乐教学教案

冬天到来,漫天飞舞的小雪花,在孩子稚趣又充满幻想的心灵中会别有一番感悟。本次活动意在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激发幼儿自主创编动作,鼓励幼儿进行富有个性的展示。集体欣赏、交流、协商,从而形成最佳的编排方案。

本活动集个人表述、集体表演等多种形式于一体。充分调动每个幼儿参与创编、表演的积极性,体验创编的乐趣。活动设计力图突破学科领域界限,整合语言讲述、环境创设、交流互动、动作展现等各种形式,使整个活动形象生动、活泼有趣。

1、愿意在其他幼儿面前进行舞蹈展示。

2、通过活动感受和雪花妈妈共同游戏的快乐。

3、能够创编各种雪花飘动、旋转的动作。

ppt课件。

一、导入。

1、出示各种常见花的图片,请幼儿说出名字,简单的介绍。

2、抛出谜题“有一种花从天上来,一朵一朵慢慢地飘下来,摸上去冰冰的,凉凉的,是什么花”?引出——小雪花。(伴随音乐“雪人”)。

二、结合图片情景做出各种小雪花飘落的动作(伴随音乐“雪人”)。

(一)师:小雪花很调皮,到处乱飘,我们看一看小雪花都飘到了哪里?

1、出示图片-大树。“小雪花飘呀飘呀飘到了大树上”。(飘的时候双手打开,胳膊轻轻上下摆动,最后双手在头顶合十做大树状。)教师首先示范,再请幼儿跟着做。

2、出示图片-屋顶。“小雪花飘呀飘呀飘到了屋顶上”。老师和幼儿一起做出屋顶的样子,并伴随音乐进行动作。

3、出示图片-大桥。“小雪花飘呀飘呀飘到了大桥上”。先请幼儿自主的做出大桥的样子,请个别幼儿示范,伴随音乐进行动作。

4、出示图片-雪人。“小雪花飘呀飘呀飘到了雪人上”。先请幼儿自主的做出雪人的样子,请个别幼儿示范,然后集体伴随音乐进行动作。

5、出示图片-小狗。“小雪花飘呀飘呀飘到了小狗的鼻子上”。全体幼儿直接伴随音乐进行动作。

6、出示图片-幼儿园的雪景。提问:“小雪花还落到了哪里”?

(二)结合音乐全体完整的跳一遍。

三、伴随音乐“小雪花找妈妈”幼儿可以在老师的指导下一朵一朵的飘出来并且固定在指定动作,直到音乐结束。

所有幼儿坐在位子上,老师做第一朵小雪花,进行示范,接着第二朵,第三朵,在老师的指导下一次飘出并保持不动,直到最后一名幼儿。

四、创编各种飘动旋转的动作。

1、个别幼儿尝试一个人飘动的动作。

师:有一朵雪花和你们飘得不一样她是怎么飘的?

引导幼儿发现小雪花飘的时候,不仅可以踮着脚尖跑着小碎步,还可以旋转着,多种形式。请幼儿示范,并说出自己动作的名称。如:双脚转、单脚转、跳着转等等。

2、所有幼儿依次旋转着飘。

3、老师做风爷爷吹一口气,小雪花就一片一片旋转着飞的远远的。

五、扫雪——优美的退场。

教师用扫雪的方式组织幼儿有规律优美的飘回自己的座位,结束活动。

活动反思:

这节课我主要设计了四个环节:导入--进行动作创编--探索小雪花的飘舞旋()转动作--合作律动,我觉得各环节过渡自然,在音乐中,幼儿充分体验歌曲的旋律美,从而产生愉悦的、美好的情感。鼓励孩子随着音乐用动作自由大胆地表现《小雪花》轻柔飘落的情景,通过肢体动作表现、感受小雪花给我们带来的快乐。最后幼儿随着音乐,做雪花飞舞的动作出活动室。激发孩子对小雪花的兴趣和这首歌的兴趣。整个活动过中,孩子们的积极性一直很高,完成了活动目标,效果较为理想。

小学音乐教学教案

1、欣赏唢呐独奏《打枣》,感受乐曲诙谐、幽默的音乐形象。

2、通过欣赏乐曲《打枣》,了解民族乐器唢呐,听辨大小唢呐的音色区别。

播放乐曲《打枣》引子部分,请学生听辨乐器音色。

1、完整听赏乐曲,初步感受乐曲的情绪。

完整播放《打枣》并提出问题:

(1)乐曲的情绪是怎样的?

(2)你能感受唢呐在演奏过程中,音区的变换和对比吗?

听完以后,教师针对以上两个问题,请学生回答。

学生回答完以后,教师介绍乐曲内容。

2、小结《打枣》是一首活泼、风趣的唢呐独奏曲,表现了河北农村,爷爷和孙女在庭院里打枣的欢乐情景。

3、完整听赏乐曲。

完整聆听乐曲《打枣》音频,学生认真聆听并随音乐的进行展开想象。

本节课通过欣赏唢呐独奏曲《打枣》,让同学们感受到了乐曲诙谐、幽默的音乐形象以及歌曲的民族风格。

小学音乐教学教案

2、能用轻快、明亮的声音学会演唱《踩雨》,体会雨中嬉戏的乐趣。

3、能积极参加音乐游戏,培养自身的旋律流畅感。

指导学生体验歌曲所表现的音乐形象。

二课时。

第一课时。

一、听雨——听赏《电闪雷鸣波尔卡》。

1、唱《春雨蒙蒙》。

2、听《电闪雷鸣波尔卡》。

(1)、导入:春雨是柔和的,夏天的雨是怎样的呢?你能听到什么声音?

(2)听赏《电闪雷鸣波尔卡》。

(3)生仔细听辩“雷声隆隆,电光霍霍……”

(4)介绍作品。

(5)欣赏录象带。

3、说雨中趣事。

你愿意告诉大家在雨中的生活趣事吗?

二、戏雨——音乐游戏。

1、导入。

2、音乐游戏《找邻居》。

唱一唱,听一听伞上的旋律,你觉得“小红伞“上的旋律与哪一句连起来唱最流畅。

在游戏中培养学生的旋律流畅感,同时熟悉歌曲《踩雨》的旋律。

小学音乐教学教案

1、倾听音乐,用笨拙与欢快的动作表现aba结构,学习听前奏、间奏。

2、用自己想象的动作自由表现小熊跳舞的形象和愉快的心情。

3、找好朋友并和他一起跳舞,学习自己找空地方活动,不与他人挤在一起。

用自己想象的动作自由表现小熊跳舞的形象和愉快的心情。找好朋友并和他一起跳舞,学习自己找空地方活动,不与他人挤在一起。

倾听音乐,用笨拙与欢快的动作表现aba结构,学习听前奏、间奏。

幼儿经验基础。

1、教学挂图“熊跳舞”1张。

2、四脚能活动的小熊绒布玩具1只。

3、音乐磁带,录音机。

引导策略。

有效提问。

1、指出图1中相同的图形。

2、指出图2中相同动作的小熊。

3、明确图中一前一后是相同的,中间是不同的。

1、边欣赏音乐,边观看布熊表演。

2、再次欣赏,知道音乐一样时,熊也跳得一样。

1、创编小熊笨拙的动作,随a段音乐表演。

2、随b段音乐自由动作,表现小熊欢快地表演。(等所有小熊都找到空地方站好后,再听音乐跳舞。)。

3、随音乐完整表演。(大胆表现,尽量做出与别人不同的跳舞动作)。

1、找好朋友,商量一人跳舞,另一人模仿。

2、两人交换任务。

一/1、这是谁啊?它在干什么?

2、它们跳舞的动作一样吗?哪两只小熊的动作是一样的?

3、一前一后的小熊动作是相同的,中间的小熊动作是不同的。

二/1、我们一起来看看小熊跟着音乐是怎样跳舞的好吗?

2、小熊跳的好看吗?我们再来听一遍音乐,看看小熊跳舞的动作是不是和音乐一样?是不是能合起来。

2、我们来听第二段音乐。听起来是怎么样的?小熊越跳越开心了,你们可以自己做表示高兴的动作。

3、现在我们一起完整的来跳一遍,你们尽量做出与别人不同的跳舞动作。

四/1、现在我们找到一个好朋友,一个人跳舞、另一个人学他的动作。你们两个人自己商量一下,谁先跳,谁先学。

2、两个好朋友交换一下,刚才学的人现在来跳舞。

小学音乐教学教案

1、能认真听赏《电闪雷鸣波尔卡》,感受音乐所表现的雷、点的音乐形象。

2、能用轻快、明亮的声音学会演唱《踩雨》,体会雨中嬉戏的乐趣。

3、能积极参加音乐游戏,培养自身的旋律流畅感。

指导学生体验歌曲所表现的音乐形象。

本节课以“雨”的音乐形象为线索,通过“听雨——戏雨——看雨——踩雨”四个教学环节进行设计。

“听雨”这个环节让学生感受乐曲《电闪雷鸣波尔卡》中雷、点的音乐形象,“戏雨”环节使学生在音乐游戏中培养旋律流畅感,“看雨”环节让学生感知歌曲描绘的形象,“踩雨”环节让学生在玩中熟悉音乐的节奏、旋律,以便刚好的学唱歌曲《踩雨》。

二课时。

第一课时。

1、唱《春雨蒙蒙》。

2、听《电闪雷鸣波尔卡》。

(1)、导入:春雨是柔和的,夏天的雨是怎样的呢?你能听到什么声音?

(2)听赏《电闪雷鸣波尔卡》。

(3)生仔细听辩“雷声隆隆,电光霍霍……”

(4)介绍作品。

(5)欣赏录象带。

3、说雨中趣事。

你愿意告诉大家在雨中的生活趣事吗?

1、导入。

下雨了,一把小阳伞撑了起来,红、黄、蓝……哪一把和“小红是好朋友呢,大家帮忙来找一找。

2、音乐游戏《找邻居》。

唱一唱,听一听伞上的旋律,你觉得“小红伞“上的旋律与哪一句连起来唱最流畅。在游戏中培养学生的旋律流畅感,同时熟悉歌曲《踩雨》的旋律。

小学音乐教学教案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白话文的小编精心为您带来了小学音乐教学教案【8篇】,希望能够给予您一些参考与帮助。

综合课。

1、学习歌曲《我们的田野》感受音乐语言的旋律美,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

2、启发学生了解音乐语言,提高创编能力。

1、二拍子、四拍子节奏歌曲的学唱,背唱《我们的田野》。

2、指导学生划拍唱准节奏及旋律音高。

1、创设情景,引疑激思。

2、自主探究,获取新知。

3、议论争辩,顿悟创新。

4、训练技能,激励发展。

电子琴、录音机。

一、组织教学:

1、师生问好!

2、介绍本节课内容。

二、基础训练:

1、发声练习。

2、节奏练习。

三、新授课。

1、教材分析。

《我们的田野》原是组歌《夏天旅行歌》中的第三首,由于它的音乐形象鲜明,旋律优美动听,易于上口,多年来广为流传,成为一首独立的儿童抒情性合唱歌曲。歌词精彩,富有诗意旋律优美、动听,衬托出了祖国江山多娇的美丽画卷。

2、听磁带,体会情绪。(教师画一幅与歌词有关的画)。

3、再听磁带,再次体会情绪。(歌曲背景简介)。

4、学唱歌曲,解决容易唱错的地方。(注意二拍子的演唱速度及一音多字)。

5、先分组练习,然后在合到一起来演唱。(注意反复记号)。

6、处理歌曲并完整演唱歌曲。

7、演唱完歌曲后请同学们画一幅描绘家乡风景的画及谈一谈自己的体会。

四、听唱想做(二)。

五、总结下课。

学生能用连贯、优美的声音演唱《我们的田野》。

学生能通过歌曲的演唱感受田野的美景。

冬天到来,漫天飞舞的小雪花,在孩子稚趣又充满幻想的心灵中会别有一番感悟。本次活动意在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激发幼儿自主创编动作,鼓励幼儿进行富有个性的展示。集体欣赏、交流、协商,从而形成最佳的编排方案。

本活动集个人表述、集体表演等多种形式于一体。充分调动每个幼儿参与创编、表演的积极性,体验创编的乐趣。活动设计力图突破学科领域界限,整合语言讲述、环境创设、交流互动、动作展现等各种形式,使整个活动形象生动、活泼有趣。

1、愿意在其他幼儿面前进行舞蹈展示。

2、通过活动感受和雪花妈妈共同游戏的快乐。

3、能够创编各种雪花飘动、旋转的动作。

ppt课件。

一、导入。

1、出示各种常见花的图片,请幼儿说出名字,简单的介绍。

2、抛出谜题“有一种花从天上来,一朵一朵慢慢地飘下来,摸上去冰冰的,凉凉的,是什么花”?引出——小雪花。(伴随音乐“雪人”)。

二、结合图片情景做出各种小雪花飘落的动作(伴随音乐“雪人”)。

(一)师:小雪花很调皮,到处乱飘,我们看一看小雪花都飘到了哪里?

1、出示图片-大树。“小雪花飘呀飘呀飘到了大树上”。(飘的时候双手打开,胳膊轻轻上下摆动,最后双手在头顶合十做大树状。)教师首先示范,再请幼儿跟着做。

2、出示图片-屋顶。“小雪花飘呀飘呀飘到了屋顶上”。老师和幼儿一起做出屋顶的样子,并伴随音乐进行动作。

3、出示图片-大桥。“小雪花飘呀飘呀飘到了大桥上”。先请幼儿自主的做出大桥的样子,请个别幼儿示范,伴随音乐进行动作。

4、出示图片-雪人。“小雪花飘呀飘呀飘到了雪人上”。先请幼儿自主的做出雪人的样子,请个别幼儿示范,然后集体伴随音乐进行动作。

5、出示图片-小狗。“小雪花飘呀飘呀飘到了小狗的鼻子上”。全体幼儿直接伴随音乐进行动作。

6、出示图片-幼儿园的雪景。提问:“小雪花还落到了哪里”?

(二)结合音乐全体完整的跳一遍。

三、伴随音乐“小雪花找妈妈”幼儿可以在老师的指导下一朵一朵的飘出来并且固定在指定动作,直到音乐结束。

所有幼儿坐在位子上,老师做第一朵小雪花,进行示范,接着第二朵,第三朵,在老师的指导下一次飘出并保持不动,直到最后一名幼儿。

四、创编各种飘动旋转的动作。

1、个别幼儿尝试一个人飘动的动作。

师:有一朵雪花和你们飘得不一样她是怎么飘的?

引导幼儿发现小雪花飘的时候,不仅可以踮着脚尖跑着小碎步,还可以旋转着,多种形式。请幼儿示范,并说出自己动作的名称。如:双脚转、单脚转、跳着转等等。

2、所有幼儿依次旋转着飘。

3、老师做风爷爷吹一口气,小雪花就一片一片旋转着飞的远远的。

五、扫雪——优美的退场。

教师用扫雪的方式组织幼儿有规律优美的飘回自己的座位,结束活动。

活动反思:

这节课我主要设计了四个环节:导入--进行动作创编--探索小雪花的飘舞旋()转动作--合作律动,我觉得各环节过渡自然,在音乐中,幼儿充分体验歌曲的旋律美,从而产生愉悦的、美好的情感。鼓励孩子随着音乐用动作自由大胆地表现《小雪花》轻柔飘落的情景,通过肢体动作表现、感受小雪花给我们带来的快乐。最后幼儿随着音乐,做雪花飞舞的动作出活动室。激发孩子对小雪花的兴趣和这首歌的兴趣。整个活动过中,孩子们的积极性一直很高,完成了活动目标,效果较为理想。

听赏《春雨沙沙》。

通过听赏歌曲能表达对春天的喜爱。

聆听歌曲时,能随着歌曲的旋律,作出相应的体态反应。

能随着歌曲的旋律,作出相应的体态反应。

能随着歌曲的旋律,作出相应的体态反应。

录音机、录音带。

1、齐唱《小雨沙沙》。

1、师:你想,小雨落下来的时候是这样的小声,沙沙沙的,那,你有听过春雨吗?他们又是怎样的呢?我们来听一听。

2、听赏《小雨沙沙》。

3、听完后,让学生汇报说说春天的雨是怎样的?

师:谁来扮演一下春雨,我们来看看春雨在落下来时是怎样的沙沙声,看哪一个同学扮演得最像,最棒!

学生扮演后汇报。

听赏《春雨沙沙》。

1、倾听音乐,用笨拙与欢快的动作表现aba结构,学习听前奏、间奏。

2、用自己想象的动作自由表现小熊跳舞的形象和愉快的心情。

3、找好朋友并和他一起跳舞,学习自己找空地方活动,不与他人挤在一起。

用自己想象的动作自由表现小熊跳舞的形象和愉快的心情。找好朋友并和他一起跳舞,学习自己找空地方活动,不与他人挤在一起。

倾听音乐,用笨拙与欢快的动作表现aba结构,学习听前奏、间奏。

幼儿经验基础。

1、教学挂图“熊跳舞”1张。

2、四脚能活动的小熊绒布玩具1只。

3、音乐磁带,录音机。

引导策略。

有效提问。

1、指出图1中相同的图形。

2、指出图2中相同动作的小熊。

3、明确图中一前一后是相同的,中间是不同的。

1、边欣赏音乐,边观看布熊表演。

2、再次欣赏,知道音乐一样时,熊也跳得一样。

1、创编小熊笨拙的动作,随a段音乐表演。

2、随b段音乐自由动作,表现小熊欢快地表演。(等所有小熊都找到空地方站好后,再听音乐跳舞。)。

3、随音乐完整表演。(大胆表现,尽量做出与别人不同的跳舞动作)。

1、找好朋友,商量一人跳舞,另一人模仿。

2、两人交换任务。

一/1、这是谁啊?它在干什么?

2、它们跳舞的动作一样吗?哪两只小熊的动作是一样的?

3、一前一后的小熊动作是相同的,中间的小熊动作是不同的。

二/1、我们一起来看看小熊跟着音乐是怎样跳舞的好吗?

2、小熊跳的好看吗?我们再来听一遍音乐,看看小熊跳舞的动作是不是和音乐一样?是不是能合起来。

2、我们来听第二段音乐。听起来是怎么样的?小熊越跳越开心了,你们可以自己做表示高兴的动作。

3、现在我们一起完整的来跳一遍,你们尽量做出与别人不同的跳舞动作。

四/1、现在我们找到一个好朋友,一个人跳舞、另一个人学他的动作。你们两个人自己商量一下,谁先跳,谁先学。

2、两个好朋友交换一下,刚才学的人现在来跳舞。

1、欣赏唢呐独奏《打枣》,感受乐曲诙谐、幽默的音乐形象。

2、通过欣赏乐曲《打枣》,了解民族乐器唢呐,听辨大小唢呐的音色区别。

播放乐曲《打枣》引子部分,请学生听辨乐器音色。

1、完整听赏乐曲,初步感受乐曲的情绪。

完整播放《打枣》并提出问题:

(1)乐曲的情绪是怎样的?

(2)你能感受唢呐在演奏过程中,音区的变换和对比吗?

听完以后,教师针对以上两个问题,请学生回答。

学生回答完以后,教师介绍乐曲内容。

2、小结《打枣》是一首活泼、风趣的唢呐独奏曲,表现了河北农村,爷爷和孙女在庭院里打枣的欢乐情景。

3、完整听赏乐曲。

完整聆听乐曲《打枣》音频,学生认真聆听并随音乐的进行展开想象。

本节课通过欣赏唢呐独奏曲《打枣》,让同学们感受到了乐曲诙谐、幽默的音乐形象以及歌曲的民族风格。

1、能认真听赏《电闪雷鸣波尔卡》,感受音乐所表现的雷、点的音乐形象。

2、能用轻快、明亮的声音学会演唱《踩雨》,体会雨中嬉戏的乐趣。

3、能积极参加音乐游戏,培养自身的旋律流畅感。

指导学生体验歌曲所表现的音乐形象。

二课时。

第一课时。

一、听雨——听赏《电闪雷鸣波尔卡》。

1、唱《春雨蒙蒙》。

2、听《电闪雷鸣波尔卡》。

(1)、导入:春雨是柔和的,夏天的雨是怎样的呢?你能听到什么声音?

(2)听赏《电闪雷鸣波尔卡》。

(3)生仔细听辩“雷声隆隆,电光霍霍……”

(4)介绍作品。

(5)欣赏录象带。

3、说雨中趣事。

你愿意告诉大家在雨中的生活趣事吗?

二、戏雨——音乐游戏。

1、导入。

2、音乐游戏《找邻居》。

唱一唱,听一听伞上的旋律,你觉得“小红伞“上的旋律与哪一句连起来唱最流畅。

在游戏中培养学生的旋律流畅感,同时熟悉歌曲《踩雨》的旋律。

1、通过学习古诗词创作的歌曲《咏鹅》,感受乐曲中描绘鹅的悠闲自在的音乐形象,体味中国古诗词的韵味。

2、引导学生能用轻松自然的声音演唱歌曲、表现歌曲。

3、激发和培养学生的音乐创造意识和想象力。

体会歌曲中鹅的悠闲自在的音乐形象,引导学生用优美的歌声来表现歌曲,并边唱边演。

了解休止符号和反复跳跃记号。

养成教育训练点:锻炼学生能用轻松自然的声音演唱歌曲、表现歌曲。

琴、多媒体、录音机、

(一)导入部分:

谜语。

头戴红帽子,

身穿白袍子,

脚蹬红靴子,

唱歌伸脖子。”学生猜(谜底——鹅)。

(二)讲故事。

通过图片配合,讲诉唐代诗人骆宾王在7岁时创作《咏鹅》的故事。引出本首歌曲的歌词。

在唐代贞观年间,有一个聪明的孩子叫骆宾王。他读书很用功,也很努力,在他7岁的时候呢,就显示出了不同凡响的文学才华。7岁的小骆宾王很聪明,每当老师提出问题时他都是很积极的回答问题,而且答案回答的也很准确,经常受到老师的鼓励和夸奖。有一天放学后,小骆宾王和小伙伴们相约到小河边玩耍。在河面上他们看到了一群鹅,别的小朋友看到鹅后,他们都欢呼雀跃,有的跳了起来,有的学着鹅走路时的样子,有的学着鹅的叫声,有的则伸出手指数着他们到底有多少只。小骆宾王却不同,他认真、仔细的观察了一下鹅,看到了鹅白白的羽毛,红红的脚掌,闪动着水波,在蓝天的照耀下,显得特别好看。洛宾王太喜欢了,于是情不自禁的写下了一首诗。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波清波。

(三)1.朗诵背诵诗歌《咏鹅》。

2、简单讲诉诗歌里面的含义内容。

大白鹅呀大白鹅,你弯曲着脖子仰天欢叫,洁白的身躯漂浮在碧绿的水面上,红红的和脚掌波动着清清的水波。

(四)1.聆听歌曲,使学生初步了解歌曲内容。

2、让学生简单了解休止符和乐曲中的反复跳跃记号。

3、学唱歌曲,由老师领唱学生跟唱。

(五)边唱边演。

要求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边唱边演《咏鹅》。

(六)拓展。

欣赏其他音乐家创作的同名歌曲《咏鹅》,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生音乐鉴赏能力。

1、欣赏《雪花飞舞》,使学生感受乐曲的情绪,并能用舒展的动作表现雪花飞舞的情景。

2、复习歌曲《雪花》。

3、创设情景,学生自主表演。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欣赏《雪花飞舞》感受音乐意境,同时引导学生在结合已学的歌曲《雪花》用肢体语言表现下雪的景象,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积极态度。

知识能力:欣赏乐曲《雪花飞舞》。

重点:在音乐活动中,培养学生的音乐表演能力。

难点:创设情景,欣赏乐曲《雪花飞舞》,培养学生的音乐想象力。

这首乐曲是根据法国作曲家德彪西所创作的钢琴组曲《儿童园地》中的第四首。乐曲可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乐曲开始,在高音区奏出一小节柔和而清淡的旋律,接着第二小节开始左手在中音区进入,随即左手的同向进行变为反向进行,模仿雪花在逐渐变大;随着音乐节奏的加快、密集音型在快速的流动和不断重复中游离、模进,惟妙惟肖地模仿了漫天飞雪的景象,同时,乐曲弥漫着一丝淡淡的忧郁。

四小节经过句后,乐曲进入第二部分。连续的三连音、丰富的和声色彩、多变的节奏与音色、渐强的力度变化,仿佛漫天大雪、刺骨的寒风,也使人隐约感到狂躁与不安。

经过四小节逐渐减弱的连接句后,乐曲进入第三部分(第一部分的变化再现)。减弱的力度、逐渐上行的音区,仿佛漫天大雪、刺骨的寒风已逐渐变为纷纷扬扬的雪花。最后,大地变得一片沉寂,人们的心情也显得无限的惆怅和寂寞。

1课时。

情景教学法、导入法、直观感受、讨论法。

新课导入。

阶段目标: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教师操作:放歌曲《雪花》伴奏。

提出评价标准。

教师导语:刚才我们听了欢快的音乐进教室,谁来说说是我们以前学过的什么歌曲啊?

学生回答:《雪花》……。

师:同学们说的很好,让我们一起(用欢快的情绪歌唱雪花吧!)唱起来,跳起来!

教师操作:播放课件。

学生活动:师生一起舞歌唱。

一、欣赏《雪花飞舞》。

阶段目标:

1、欣赏乐曲《雪花飞舞》感受大自然的美。

2、通过肢体语言表现雪花在空中飞舞时轻盈、纯洁的形象。

1、初听2分半。

教师操作:播放乐曲《雪花飞舞》。

学生活动:初听乐曲,感受音乐情绪。

教师评价:学生每组的情况。

教师提问:哪位同学来说说你心里的感受?

学生可能有的回答:安静、优美、漫漫的飘下来……。

2、再听2分半。

教师操作:播放乐曲《雪花飞舞》。

学生活动:听音乐想象雪花飞舞的样子。

学生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

教师评价:学生每组的情况。

3、三听——音乐片段(截一段)1分钟。

师:小雪花这么可爱!假如你是一片小雪花,你会怎样从空中飘下来?谁。

来说一说,做一做?

学生活动:学生集体讨论雪花飘舞的样子。

师:刚才同学们模仿出这么多雪花飘舞的样子,现在请同学们边听音乐边来表演小雪花。

教师操作:播放乐曲《雪花飞舞》。

学生活动:听音乐自由表演。

教师评价学生的表演,可请表演好的同学来演示。

学生回答:慢的、轻的。

师:让我们再表演一次,看看谁真的象小雪花?

再次表演1分钟。

教师评价各组。

师:让我们跟随音乐一起飞舞吧!

教师操作:戴头饰听音乐和学生一起表演。

学生活动:戴头饰听音乐表演。

阶段目标:小组讨论表演顺序,培养学生自信的音乐表演能力及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1、听音乐想象情节。

评价学生表演。

师:刚才小雪花们舞姿真美,我也情不自禁的和你们一起变成了小雪花。

听音乐想象情节。

初听。

教师操作:播放音乐。

学生活动:音乐表演。

2、音乐表演。

师:今天我们复习了欢快的歌曲《雪花》,欣赏了一首美妙乐曲《雪花飞舞》,还表演了一段非常优美的音乐,请同学们分组讨论用这三段音乐串联起来给大家表演个小故事。

教师操作:到学生中巡视,辅导。

学生活动:分组讨论,编排表演。

师:哪组先来?

教师操作:按学生表演顺序播放课件。

学生活动:分组表演。

二、课堂小结。

师:谁来说说今天的收获?

来源:网络整理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content_2();。

小学音乐教学教案

1、通过学习古诗词创作的歌曲《咏鹅》,感受乐曲中描绘鹅的悠闲自在的音乐形象,体味中国古诗词的韵味。

2、引导学生能用轻松自然的声音演唱歌曲、表现歌曲。

3、激发和培养学生的音乐创造意识和想象力。

体会歌曲中鹅的悠闲自在的音乐形象,引导学生用优美的歌声来表现歌曲,并边唱边演。

了解休止符号和反复跳跃记号。

养成教育训练点:锻炼学生能用轻松自然的声音演唱歌曲、表现歌曲。

琴、多媒体、录音机、

(一)导入部分:

谜语。

头戴红帽子,

身穿白袍子,

脚蹬红靴子,

唱歌伸脖子。”学生猜(谜底——鹅)。

(二)讲故事。

通过图片配合,讲诉唐代诗人骆宾王在7岁时创作《咏鹅》的故事。引出本首歌曲的歌词。

在唐代贞观年间,有一个聪明的孩子叫骆宾王。他读书很用功,也很努力,在他7岁的时候呢,就显示出了不同凡响的文学才华。7岁的小骆宾王很聪明,每当老师提出问题时他都是很积极的回答问题,而且答案回答的也很准确,经常受到老师的鼓励和夸奖。有一天放学后,小骆宾王和小伙伴们相约到小河边玩耍。在河面上他们看到了一群鹅,别的小朋友看到鹅后,他们都欢呼雀跃,有的跳了起来,有的学着鹅走路时的样子,有的学着鹅的叫声,有的则伸出手指数着他们到底有多少只。小骆宾王却不同,他认真、仔细的观察了一下鹅,看到了鹅白白的羽毛,红红的脚掌,闪动着水波,在蓝天的照耀下,显得特别好看。洛宾王太喜欢了,于是情不自禁的写下了一首诗。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波清波。

(三)1.朗诵背诵诗歌《咏鹅》。

2、简单讲诉诗歌里面的含义内容。

大白鹅呀大白鹅,你弯曲着脖子仰天欢叫,洁白的身躯漂浮在碧绿的水面上,红红的和脚掌波动着清清的水波。

(四)1.聆听歌曲,使学生初步了解歌曲内容。

2、让学生简单了解休止符和乐曲中的反复跳跃记号。

3、学唱歌曲,由老师领唱学生跟唱。

(五)边唱边演。

要求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边唱边演《咏鹅》。

(六)拓展。

欣赏其他音乐家创作的同名歌曲《咏鹅》,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生音乐鉴赏能力。

小学一年级音乐教学教案

1、音乐活动“在音乐厅里”。

2、歌曲《布娃娃弹琴》《大鼓和小鼓》。

1、能说出几种乐器的名称,感受人声与乐器的不同音色。

2、会唱《布娃娃弹琴》《大鼓和小鼓》。

2、请你在教材图中找一找,你认识哪些乐器呢?学生说出一种乐器,教师就可以出示这种乐器的图片并播放声音,如有学生会演奏,可在课上为同学们演奏,最后教师再介绍其它的乐器。

3、有打击乐器的可让学生敲击一下,感受这些乐器的音色。

4、还知道其他的乐器吗?

(二)学唱《布娃娃弹琴》。

1、你们知道木琴是什么形状,它发出的`是怎样的声音吗?教师可出示木琴的图片并播放一首木琴曲(如《草原小骑兵》片断)。下面我们来学习一首新歌《布娃娃弹琴》。

2、教师范唱或放录音。

3、跟着老师学唱《布娃娃弹琴》。

4、边唱歌曲边做律动。

(三)学唱《大鼓和小鼓》。

1、播放少先队鼓号队的录像,提问:队伍中有什么打击乐器呢(大鼓和小鼓等)?

2、大鼓和小鼓的声音有什么不同(高低、强弱、音色不同等等)?

3、学唱《大鼓和小鼓》。

4、边走步边唱《大鼓和小鼓》并模仿打鼓的姿势。

(以上两首歌曲也可以选择一首学唱)。

1、能认识一种以上的乐器并说出它的名称。

2、会敲击一种打击乐器。

3、会唱《布娃娃弹琴》和《大鼓和小鼓》中的一首。

小学音乐教学教案

教学目标:

通过欣赏《鸟店》这首管弦乐曲,教育学生爱鸟、护鸟,为建设我们的绿色家园做出自己的贡献。

重点难点:

感受音乐所塑造的小鸟的形象。

课前准备:

词语卡片。

教学过程:

1、出示词语卡片:紧张、恐怖;宁静、安详;欢快、优美。要求听音乐,根据乐曲的情绪,把这几种情绪进行排序。(播放《鸟店》录音)

2、生边听边排序(第一是宁静、安详;第二是欢快、优美;第三是紧张、恐怖;死四又是欢快、优美。)

作曲家用音乐表现各种不同的`情绪为我们讲述了一个发生在鸟店里的故事,请同学们看着图画听着音乐再来仔细地欣赏一遍这首乐曲,然后给大家讲讲你从音乐中听到的故事。

1、第一段音乐描写的是什么情景,你听出了哪些特殊的音响?

生:这段音乐描写的是清晨时的情景,有钟声、公鸡的叫声、鸟叫的声音。

2、第二段音乐速度有了变化,描写了小鸟们在做什么?

生:速度有快有慢,好象鸟儿们唱歌、游戏、休息……

3、下面这段音乐令人心惊胆战,是谁来了?

生:是猫来了,他想吃掉小鸟。结果猫没有吃到小鸟,因为小鸟在笼子里。

1、边听音乐边表演。

3、生展开讨论。

4、鸟店老板被我们感动了,在猫离开后他打开鸟笼,放小鸟飞回大自然。

5、学生模仿小鸟在音乐声中“飞出”教室。

音乐教学教案

1.在两首相同主题,不同表现形象的歌乐曲中体会大海的变幻莫测。

2.能用图形表现出自己听到的不一样的海。

感受音乐丰富的表现力。

教学磁带,录音机,钢琴。

一.组织教学。

二.复习歌曲《海》。

三.聆听《大海摇篮》。

1.师课前将歌词板书出来,但留部分空白。

3.生有感情地朗读歌词,在歌词中找出答案。

4.初听歌曲,仔细听将歌词补充完整。

5.复听歌曲。

设问:从歌中你感受到小朋友对大海是什么感情?

6.再次复听,生在“啊,大海摇篮”的地方一起演唱,体会作者对大海的热爱。

7.小结:为什么作者把大海比作摇篮?

四.聆听《海上风暴》。

1.设问:你们见过大海的另一种模样吗?是什么样的?

2.完整地聆听管弦乐曲。

设问:在音乐中你感受到大海有什么变化?你的心情怎样?

边听边引导学生想象,感受。

3.复听。

你能用线条表示出你此时听到的大海吗?

小学音乐教学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歌曲《理发师》的学习,感受歌曲愉快的情绪,并能用正确的声音进行演唱。

2、用理发店内的声音进行节奏训练,渗透音乐要素。

3、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了解劳动是高兴的。并能在音乐活动中体验高兴。

重、难点:

1、歌曲《理发师》愉快情绪的体验,并能用愉快的、正确的声音进行演唱。

2、在音乐活动中进行歌曲的学习。

教学过程:

1、教师用事先录好的在理发店内的声音为切口,请生聆听在哪里?都有哪些声音?并请生边做动作边模仿。

2、师用歌曲音乐做背景,请生随着音乐学做理发师。(先全班进行同一种节奏,然后分声部进行。)

3、教师出示理发过程影片,请生看看理发的过程是怎么样的?并请生随着音乐进行理发。

1、教师语言导出新歌,请生听听歌曲的内容讲了个什么故事?并用语言描述一下,同时请生按节奏念歌词。

2、请生找出歌词中的声音,教师与学生分歌词与声音进行歌词对讲。(请生边念边用动作表演声音。师:我做理发师,你们来当剪刀和摩丝好吗?)

3、请生复听音乐,并请生随音乐表演声音部分的动作。

4、分小组与男女进行歌词与声音的对唱。

5、请生复听音乐,随音乐轻轻的'演唱,教师纠正演唱不正确的地方。

6、请生随琴有感情的进行演唱。

1、教师请一生上来当理发师,一生当顾客。其他同学演唱歌曲。

2、两组同学进行表演,再请一些同学进行节奏伴奏。(边看影片边唱歌边进举动作表演。老师请来了真正的理发师,我们和他们来一次比赛,看谁最出色,好吗?)

师:小朋友,今天我们当了一回理发师,大家玩得开心吗?确实,我们的理发师傅为我们带来了美丽,带来了高兴,他们真了不起!让我们再一次用歌声来向他们表示感谢。

小学音乐教学教案

1.冬雪给大地带来严寒,雪景给我们带来银白世界的欢乐。这一自然现象给音乐文化提供资源。虽然祖国各地很多地方未能观其美景,但我们可以从歌曲、乐曲、京剧的音乐声中去寻找体验、去获得乐趣。

2.初步学习模进方法创作旋律。

第一课时:唱《堆雪人》;听《乘雪橇》。

第二课时:唱《雪花带来冬天的梦》;听《踏雪寻梅》、《打虎上山》。

第一课时。

1.解题导入:“雪花”、“梦”有关系吗?

2.聆听范唱。

听完范唱,对歌名能理解了吗?

雪花-梦-小动物-春风-梦醒。

3.再听一遍范唱,在“告诉小××”的间奏处,请大家轻轻随音乐拍手(xx)。

4.解决两处难点:

“#2”的音高要*近“3”,这样“#2”就能唱准。

注意弱起的节奏,用划拍法唱准。

5.自学歌曲的曲调。

6.歌曲表演时,注意两个乐段的对比,第一乐段注重叙述性,平稳而口语化,尤其是四个“告诉”,要体现对小动物的保护的环保意识。

第二乐段是全曲的高潮,注重抒情性,表现对小动物的亲切和热情。

7.讨论:

设问:

(1)歌曲告诉了我们什么知识?

(生物科普知识——冬眠)。

(2)还有哪些动物也冬眠?

(知识的拓宽与延伸)。

8.带着生态平衡、环境保护的意识,有感情地唱好本歌。

9.小结:冬雪带给我们的.益处——生态平衡。

1.这是我国近现代作曲家黄自创作于20世纪30年代的一首歌曲。简介黄自的生平。

2.欣赏《踏雪寻梅》。

边听边看书上的歌词,如能将歌谱也同时展示,效果会更好。

3.讨论歌曲表现的内容。(歌曲抒发了主人翁在冬天,踏雪寻梅、勤奋读书、追求好时光的心情。)。

4.再次聆听。鼓励学生看着歌谱,轻轻哼唱。

5.小结:这是20世纪30年代以描绘雪景为题材的歌曲。

1.初听《打虎上山》。

介绍现代京剧《智取威虎山》剧情中的《打虎上山》唱段的背景。

2.聆听引子音乐,体验“莽莽林海、广阔雪原”的壮丽景色。

3.复听全唱段。学习杨子荣的英雄气概。

小学一年级音乐教学教案

1、能够从“春天”的旋律中感受到春天之美,感悟到春的美好和短暂。

2、通过学唱《春天来了》,熟悉这一为世界共同喜爱的旋律。

认识断音记号,了解断音记号的唱法。

3、通过看、听、唱、编等形式的音乐学习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发挥学生的创造性,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自主学习的能力。

1、感受以“春天”为主题的音乐作品中所蕴涵的快乐情绪,进一步增进对音乐和生活的热爱,能熟练演唱歌曲《春天来了》。

2、认识断音记号,了解断音记号的唱法。

多媒体课件。

播放歌曲《布谷》。

师:这首歌曲好听吗?请大家想一想,歌曲歌颂的对象是什么?歌曲的情绪是怎样的?学生讨论后回答。

2、用“啦”字哼唱全曲。师:你发现那些地方容易哼错需要注意的?

3、教授断音记号。

请学生把歌谱完整地唱一遍。

师:我们一起来唱整首歌曲的歌谱,注意断音记号,要唱得短促有弹性。舌尖的动作要敏捷轻巧。

4、唱歌词。师:歌曲的情绪是怎样的,该用怎样的声音来表现呢?学生思考后知道该用有弹性的声音来唱,再唱一唱。

5、改变速度演唱《春天来了》体会情绪的转变。师:同学们的声音真好听,我已经闻到了春天的气息,现在你跟我的琴声唱一唱体会歌曲的情绪是否发生了变化?用连音法唱。学生用较慢的速度唱体会歌曲的情绪,体会情绪,然后讨论回答问题。

教师小结:

同学们说的很好,速度的变换影响歌曲的情绪,只要符合歌颂的对象,我们在唱歌的时候,也可以改变一下速度,让一首歌曲唱出几种味道来。

教师:如果进行一下强弱处理歌曲将会更好听,唱唱看哪里强哪里弱?

7、看书完整的演唱。注意强弱、断音和连音。

师:用你的声音来营造一个美好的春天吧!

师:《春天来了》这首歌同学们唱得的`真不错,春天姐姐非常高兴(多媒体出现春天姐姐微笑,舞蹈的样子)她还想考考聪明的小朋友(出示:你能用花瓣里的音符和节奏编支春天的歌,唱给同学们听一听吗?),就从“风儿吹,鸟儿唱”开始编吧!

让我们先看看花瓣里的音符和节奏你会读吗?

1、(出示课件:花瓣里的节奏)带领生读节奏。

2、你还能用其它不同方式来表现这条节奏,比如拍肩、跺脚。

〈设计意图:充分体现学生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发散性思维。〉。

3、(出示课件:花瓣里的音符)师范唱几句编好的旋律。

4、分小组交流,讨论,编完后,一起唱一唱。

小组讨论(设计意图):在小组讨论过程中,学生们能拓宽思路,深化认识;提高语言的理解与表达能力,更新思维方式,还能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

师: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两小组的作品,师弹一遍,生视唱。同学们可真行。这几条优美动听的旋律连老师都没想到。

你看,春天姐姐听着同学们创作的旋律越来越高兴了。(出示课件)。

踏步走出教室,以《春天来了》作为背景音乐。

小学音乐教学教案

1、了解安徽民歌《凤阳花鼓》的产生背景,能唱背这首民间小调,并能根据歌曲的情绪选择适当的乐器和节奏型为歌曲伴奏。

2、通过新旧两首《凤阳花鼓》的对比,感受不同的情绪及风格,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3、欣赏《花鼓新声》,感受作品的情绪,拓展学生的视野。

1、通过学唱歌曲学习歌曲《凤阳花鼓》,让学生了解安徽民歌的风格,并能流利的歌唱与表演。

2、歌曲中衬词部分的学唱。

电子琴、多媒体、鼓、镲

一、导入

1、师生唱民歌互动。

2、师:民歌以自然坦率方式歌唱,唱出大家纯朴生活感受的那种歌曲。反映当地的乡音之美,乡情之浓。我国的民歌有着悠久的历史,种类繁多,每个民族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的民歌,今天,我们一起走进《多彩的乡音》,让我们了解不同地方风格的民歌。

师:这节课,我们将一同走进安徽,欣赏安徽民歌《凤阳花鼓》。

3、了解旧歌的历史背景,分析歌曲情绪。

师: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凤阳花鼓。(出示凤阳花鼓图片)凤阳是安徽省的一个普普通通的县,却有样东西很出名,那就是"凤阳花鼓",这是凤阳民间独有的传统艺术,在全国也很有影响。凤阳花鼓又叫双条鼓,最初表现为两个人,一人击鼓,一人口唱小调。锣鼓相间,歌词都是教为悲切的内容,旧时凤阳旱涝灾荒不断,,许多人家离开家园,以打花鼓唱曲为生,凤阳花鼓成了贫困讨饭的象征。我们一起欣赏安徽民歌《凤阳花鼓》。

听了这首歌曲同学们的心情怎么样?

二、新授歌曲《凤阳花鼓》

师:如今,中国改革开放以后,《凤阳花鼓》的形式和内容也随之起了很大变化,凤阳花鼓成了凤阳人自娱自乐的工具。甚至走出了国门,受到外国友人的赞誉。我们不妨先听为快吧!

1、欣赏歌曲《凤阳花鼓》。

师:说说新的《凤阳花鼓》与从前的`《凤阳花鼓》在速度、情绪上有什么不同?

师:(花鼓演唱在城乡更加普及,凡是遇到喜事,或接待宾客,凤阳人总要热情表演一番,以表达欢乐的心情。请听老师范唱一遍。)

2、教师范唱。

3、听音乐律动,学生用手拍出音乐中的强拍。

4、听唱歌曲。

5、教唱歌曲。师唱曲谱。

师:你对哪个部分的唱词最感兴趣?

6、学习衬词部分。

师:这是模仿打击乐器发音的衬词。

操练:

a教师用小镲示范一遍。

b有感情的唱出这一部分。(唱出喜庆之气)

师:让我们怀着喜悦之情,跟着老师的琴声来唱一遍。

7、完整的演唱歌曲。

三、歌曲表演

1、不同形式演唱。

师:老师用了独唱的形式,你们用了齐唱的形式,还可以用哪几种演唱形式?(男、女生对唱)

2、为歌曲伴奏。

师:不错!不错!同学们唱的真不错!如果我们能为歌曲配上伴奏,那就更好了,我们一起来吧!

用小锣、小鼓、双响筒为歌曲编创伴奏。(每样乐器请学生出来单独编创节奏,然后学出编的最好的,一起为歌曲伴奏)

师:听了这首欢快的歌曲,我们一起舞起来吧!

3、表演。

四、拓展(欣赏)

师:花鼓的打法、舞步、花势、演唱等揉进了现代歌舞的技巧,在保持浓郁的地方特色的同时,形式更加活泼多样,气氛更加热烈欢快,凤阳花鼓的名声也越来越大。下面,我们一起来欣赏几张图片,再欣赏《花鼓新声》舞蹈片断。

五、小结

小学音乐教学教案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习歌曲《唱山歌》,感受壮族民歌的风格特点,培养热爱民族音乐的情感。

【过程与方法】。

采用欣赏法、小组合作等方法,激发对音乐的理解。

【知识与技能】。

了解“对唱”形式、“变换拍子”及壮族民族风俗,并能用优美、委婉的声音演唱歌曲。

【重点】学唱歌曲《唱山歌》,感受壮族民歌的风格。

【难点】一字多音的演唱。

钢琴、多媒体。

(一)新课导入。

播放电影《刘三姐》对歌视频片段,提问学生视频中的人物在做什么,周围的景色怎样,唱歌的人是谁,她是哪个少数民族的歌手。教师总结“视频当中的人们在有山有水的地方开心地对歌,我们曾经学过“甲天下”的山水在广西桂林,这个美丽的地方不仅有迷人的风景,更居住着一群勤劳善良、乐观开朗的壮族人民。除了刚才播放的对歌歌曲,电影里还有另一首优美的歌曲《唱山歌》,接下来我们伴随这首歌曲,一起走进我们的桂林,走进壮族。”

(二)初步感知。

1、初听歌曲,教师设置问题:歌曲表现了什么样的情绪?速度是怎样的?

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进行总结:歌曲的情绪是优美、婉转地,速度为中速。

2、再次聆听歌曲,教师设置问题:歌曲的节拍是怎样的?

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进行总结:歌曲是由2/4和3/4交替进行的,这样的节拍我们叫做“交换拍子”。

(三)探究学习。

1、学生学唱旋律,感受变换拍子的旋律特点;

2、找出旋律中的相似乐句,并根据特点划分乐句;

3、分乐句带入歌词,学唱歌曲,理解歌词表达的思想感情;

4、观察歌词与旋律对应特点,找出“一字多音”,并掌握“一字多音”的'唱法;

5、跟随钢琴伴奏有感情地完整演唱歌曲。

(四)拓展延伸。

介绍壮族风俗歌会“歌圩”,学生分成小组进行讨论,影片中人们的演唱形式和学生自己演唱歌曲的形式有什么不同,结合歌曲《唱山歌》总结壮族民歌的风格特点,由小组代表发言进行小组间的讨论交流。

(五)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歌曲《唱山歌》,走进了“山水甲天下”的桂林,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知道桂林不仅有美丽的风景,还有动听的音乐以及善良的壮族人民。我们国家有55个少数民族,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艺术文化,我们除了要了解这些文化,还应该保护和传承我们国家的这些艺术瑰宝,热爱我们的民族文化。

五、板书设计。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