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教学设计心得大全(17篇)

时间:2023-11-27 13:00:47 作者:HT书生

教学计划是指教育机构或教师为了达到一定的教学目标,合理安排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步骤,提前规划好教学活动的时间和进度所做的详细计划。教学计划的制定可以帮助教师有条不紊地进行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果,使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知识,培养能力。在进行教学计划时,我们需要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教材的要求以及教学环境等因素,以确保教学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因此,制定教学计划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对于教师和学生来说都有着重要意义。教学计划的编写需要有一定的实践经验和教学理论的引导,才能更好地达到教学目标。

浅谈语文教学设计的有效性

课堂教学提问是教师教学的重要手段和教学活动的有机组成部分,它集中反映了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技能。下面我结合教学实际,谈谈自己的看法。

现在的语文课上,有这样的现象:一种是教师在课上问题设计过多,过于琐碎。学生根本没有多少时间思考,导致“碎问碎答”。一种是提问分层性不够,针对性不强,不能激发全体学生的有意注意和学习兴趣;要么问题过于简单,没有思考价值,仅以单纯的判断性提问形式:“是不是”“好不好”“对不对”等。要么问题过难,对学生只启不发。还有一种就是单一的“预设”限制了种种的“生成”。一个个提问成为牵引着学生向教师的“教学”设计靠近的阶梯,课堂提问随机应变不够,不能根据新情况及时调整,学生的求知欲无法得到扩张与满足,学生的想像力和创造力就此止步与抹杀,发散性提问、开拓性提问也就无从谈起。

1.引导学生与文本的对话。

首先在自学展示这一环节就要设计这样的问题,“阅读完文本之后,你知道这篇文章写了什么?”“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在这基础上让学生了解这篇文章的写作背景字词的读音和解释等。然后提问这篇文章是怎么写的,引导学生从文章的结构、材料的选择、详略安排、作者感情等方面,给学生一个大的.方向和空间,每个学生都畅所欲言,各抒己见,这样不仅能够拓宽学生的视野,还能够全面了解课文。

2.运用圈点法在文本精彩处进行提问精彩之处的欣赏是语文教学中最重要的环节,引导学生体会文本的美妙,不但让学生获得知识,而且能够熏陶学生的情感,陶冶学生的情操。精彩之处包括优美的语言、写作技巧等方面。

欣赏美妙的语言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怎么做到有效提问呢?主要的问题是:“这句话好在哪里?”“这句话中哪个词语用得好?”“这句话用了什么修辞?”等等,教师在引导学生把握语言的时候,帮助学生怎么分析欣赏优美的句子,通过欣赏懂得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句子运用修辞的妙处,句子特色等等。教会学生思考的灵活性,就是从多个角度去分析,如这个句子用了修辞,就从修辞的角度去分析,如果不是用修辞,就从句子词语妙用来分析。如在教学《春》这一节课时,这篇文章多处运用修辞,在教学过程中,先让学生找出修辞的句子,然后欣赏,可以交给学生一定的欣赏模式,欣赏的模式是:这句话运用了……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写出了……,根据具体的句子进行填空式的欣赏。

写作技巧是作者组合材料的重要环节,在大的方面看就是:正面描写、侧面描写、实写、虚写、对比等等。体裁不同,写作技巧也不同。记叙文要把握好写作的顺序和描写方法,说明文要把握好说明方法,议论文要把握好论证方法,要引导学生分类把握,要做好有效提问引导,主要问题就是:这篇文章怎么安排材料的,试从一个方面说说。这样一问,不但提醒学生把握好文章的写作技巧,而且提示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把握,让学生有效地去思考文章内容。

3.在文本的辨别上提问题。

学生阅读文本都有一定的感受,对作品中情景、人物都有自己的看法。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的感受,在问题上给予他们一些空间,在文本的思想感情上,设计的问题是:“通过阅读文本,作者表达怎样的思想感情?”从而引导学生把握好文本的内容,在感情上引导他们积极向上。

拓展问题是学生从文本到课外的一个桥梁,能锻炼学生的思维,主要问题是:如果是写事的,就问这件事给予我们什么启示;如果是写景的,学习文本的写法。

总之,有效问题设计教学,要求设计的问题要多样性,问题要精要,教师要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作者单位:067600河北省宽城县第二满族中学)。

浅谈课堂教学设计中的导和悟

“为学习设计教学”这一当代美国杰出的教学设计理论家r.m.加涅提出的名言,言简意赅地指明了教师进行课堂教学设计,归根结底是为了使学生能更高效地学习。而教学策略是学生进行高效学习的有效方式,是决定学习效果的主要因素之一。因此,探讨教师在课堂教学设计中如何贯穿教学策略这一理念,有助于帮助教师在进行课堂设计中如何贯穿教学策略这一理念,有助于帮助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设计中渗透教学策略,从而使课堂教学设计能真正达到帮助学生更高效地学习的目的。

早在两千多年前,《学记》就提出了“教学相长”的教育思想,到了二十世纪六十年代马斯洛的“人本主义”思想更强调一切教育教学活动都要以人的发展为本,也就是说在教学活动中,学生与教师的发展同等重要。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学”与“导”的活动,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关系应该是互动的,融洽的,在和谐中不断向前发展的。

下面就策略中“导”与“学”,谈谈本人的实践、体会。

一、“导”与‘学’的和谐发展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步骤中。

(一)诱导试学。

1.教师诱导入课。

教师精心设计课前活动,或是谜语、游戏,或是一首诗、一段曲,或是新闻事件、身边小事,诱发学生学习新课的浓厚兴趣。

2.学生尝试学习。

教师按教材特点与学生的认知基础建议试学范围,让学生自读教材内容、图表、材料解决试学内容。最好把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记录下来,留待生生、师生合作探究。

3.教师了解试学请况。

可以小组交流,代表发言;可以确定电型,个别谈话;还可以巡视检查等。教师对学生的试学情况做到心中有数,为下面有针对性的教学打下基础。

(二)引导探学。

在学生试学的基础上,教师根据本节课的目标、特点和学生的个体差异,创设性的调整或设计教学程序,创造性的选择教学方法,创造性的启发、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从而实现教学过程的最优化。

2.教师因势利导。

孔子曰:“独学而无友,则孤陋寡闻。”在试学中自己没有发现或不能解决的问题,在教师的引导下,生生合作,师生合作,共同研究探讨。

(三)开导活学。

这里的“开导”指为学生广开学习的渠道,“活”包括两次含义:一是练习的设计要活,

二、学习与生活的结合要活。

1.练习设计要灵活。

首先“练”要贯穿整个教学中,是使课堂不可缺少的环节,通过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训练达到掌握知识、提高素养的目的。其次要明确这里的“练”是广义的概念,是指训练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实践能力。“活”要求教师的练习设计无论是内容、形式、还是数量、难易度都要灵活多样,丰富多彩,有创意、有新意,提倡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方法来学习,在形成能力的`同时培养个性,达到情感与认知的统一。

2.学习与生活结合。

学习与社会生活联系密切,课堂教学应该是开放的,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学了为现实生活服务。广泛利用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拓展学习的渠道,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实践中长才干、学做人。

三、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教师要具备一定的驾驭课堂、教材教法的能力和教学机智。

教师必须熟练掌握各种教法,吃透教材,还要充分了解学生的个体差异。这样才能不断进行教学再设计,最终实现教学内容的最优化。

(二)教师要善于创设良好的人际关系和宽松的课堂气氛。

这是教学的基本条件,也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教师要相信学生,相信学生有独立思考的能力,并积极关心学生的内在需求、动机和发展;学生也信任老师,与老师在情感上相互接近。

(三)教师进行教学再设计是贯穿教学过程始终的。

这一环节具有隐形的特点,隐藏在教师的大脑中。教师只有根据学生在“试学”“探学”“活学”中出现的诸多变化和需求,随机调整教学活动,才能做到因材施教,才能真正实现以人为本的教育教学理想。

初中课堂教学策略中的“导”与“学”是互动、互助,交替进行和发展的。我们一旦解决了师生的和谐发展关系,教学就变成了一种是审美艺术,此时的教学不仅是科学的,也是艺术的,实现了科学与艺术的统一,这是教学的理想境界。

浅谈教学心得

教学。

成长中点点滴滴回首往昔,历历在目。来到桃李园已有九个年头了,在教学中也是从一个懵懂无知的少年,在良师益友的教育帮助下,摸爬滚打逐渐成长为知书达理的青年。在这里充满着无限的感激之情。下面谈谈在教学中我的一些点滴反思。

1、专业功底还记得第一届的时候讲一道压轴题讲了20分钟还是讲不清楚(但当时觉得自己已经讲清楚了),现在一道压轴题还是要讲20分钟,虽然时间上没有变化多少,但方法上会给出不同思路,以及为什么要选用这个思路。虽然比以前要精细一点,但依然觉得还应该继续深究下去。听过一句话是:看山是山,看山不是山,看山还是山。所以教研之路真的是永无止境。

2、课堂掌控从六年级就伴随同一批孩子学习,一直到初三。很多孩子都已经摸透了老师的性格。往往一部分学生就会在学习惰性时,会对作业、错题整理的完成度下降,在上课时课堂专注度在下降。失去了课堂就失去了教学的主战场。那么如何hold住课堂呢?我认为要么够凶,要么课够精彩。其实所谓的凶,真的是个技术活,这得经历过多少学生的战争才获得的师生共处的哲学啊,我要继续做好这方面的积淀工作。眼下,只能快速在课的精彩上下功夫。

3、课后管理曾几何时,我天天批作业,但依然管理有漏洞。比如有人作业忘交,有人作业或者考卷忘订正,而导致总有漏网之雨。尤其是到了初三,即使你有时间去盯学生,可是学生没有时间来给你。所以我建立了每个学生的作业、考卷纠错的excel表格,统计他们每周所欠缺的作业或者考卷,让他们自主在课后订正好,在本周或下周内任一时间段完成。往往发现,成绩好的学生,学习习惯好的学生都能及时完成,不能及时完成的总是那一群人,而就是这一群人不仅仅数学作业,还有语文作业,英语作业,各科都是如此。所以这群学生就成了众师之的。老师之间还要协作计划好时间安排呢。

4、针对性帮困学生平均分的提高往往低分学生的重要性大于高分学生。以前辅导学困生的策略是:精选例题,重新讲解,讲更慢,讲更细。有效果,但难以改变学生学会动脑的习惯。现在的策略是:精选基础练习,只做不说。错了,再来一份,错了,再来一份,……曾经问一个学生,做了做了,就突然开窍了。我们都发现大脑的顿悟不是你老是讲解出现的,都是自己亲身操作而获得的。

5、以后我努力的方向教学时老师们都很要强,导致有时候在你把一个题目讲过千遍万遍后他依然给你来个答非所问。此时再好的脾气都要爆发。这样的心情我们都曾有过。但我发现老教师更善于处理这样的状况。我觉得,退一步海阔天空,蹲下身去倾听孩子的困难,你所得到的是真正的教学经验,升华的是教学智慧。因为基本上没有哪一个学生是真正不想要的。所欠缺的就是解决问题的方法。获得这个方法的途径,别无选择,就是刷题。

5.1如何科学合理地指导学生刷题练习在数学学习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不是练习越多越好呢?也不尽然,张奠宙教授对于数学双基教学的阐述之一就是“速度赢得效率”把基本的运算和基础的思考,化为“直觉”,能够不假思索地进行条件反射,才能赢得时间去进行更高级的数学思维活动。所以我倡导“科学”刷题。

1、选题要大部分具有基础性、代表性,小部分具有思维启发性、延展性。

2、习题要在规定时间内,规定地点完成。可以以周周测,堂堂清,密集练的形式展开。现在我们备课组没有一张一模的模拟卷就属于周周测的形式,堂堂清,可以一节课的最后5分钟或者10分钟完成一道或两道的代表性题目去做。做完很快针对性去抓人。密集练,指的就是在考前大规模轰炸,是为了提高学生对试题熟练度,对考试的适应程度,以及及时发现知识点上的漏洞和短板,快速修复。

这种强度的训练才能尽可能多的掌握那些数学中的条件反射的思维。就如同我们几何中基本图形,基本证法等等。

6、发现一个成绩好的班特征:课堂听讲的学生越多、作业完成率越高、基础知识完成率越高、这样的班级成绩提高越有保障。

浅谈语文教学设计的有效性

10月23日下午,在南师大教师教育学院,金陵中学的喻旭初老师为我们做了题为《语文教学的有效性》的讲座。

笔者先简单复述一下这个讲座的主要内容。

喻老师认为中学语文教学出现了很多重大问题,比如教学程序的一成不变而缺乏质疑等鲜活的内容,展示课的反复演练而缺乏推广价值,高考复习的教学成本过高而收效甚微等等。在丛生乱象的情况下,我们尤其要深入全面地思考语文教学的有效性问题,才能使其步入正道。

喻老师认为首先要搞清楚几个重要概念。一、教学效果,有没有达成教学目标或达成教学目标的.程度;二、教学效率,单位时间内的教学效果,一般来说,同样的教学目标用时越少,效率越高;三、教学效益,单位时间成本里的教学效果。

当然,在具体的语文教学实践中,有效性评价问题要复杂得多,比如人文性问题就难以量化评价。

那么,如何实现语文有效性教学呢?

喻老师认为,首要的是对语文课程有明确的定位,语文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新课改实施以来,人文性得到彰显,工具性却被弱化。

在教学目标方面,既要有面向全体学生基础目标(下限目标),也要有面向学的较好学生的发展目标(上限目标);要思考教学文本,揣摩编者意图,把准文章基调;要考虑学生实际,即原有的认知水平和眼下的学习状况和心理需求;要突出重点,尽量单一和具体,便于操作和检查。

在教学设计方面,每个环节都要追求有效性,要简明实用,想方设法引导学生去感悟语言、领悟语言和应用语言,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一节课设计的环节不要太多,要尽量减少头绪。

在教学手段方面,要多样,尽量避免单调,以充分引导学生去感悟语言。

在教学运作方面,分组讨论是时下很常见的课堂教学形式,但是很多分组讨论都是低效甚至无效的。要想实现分组讨论的有效性,必须做到以下几点:一、分组合理,人数不多,且有层次,便于以优带差;二、要求明确,需要讨论的问题需具体,要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质疑和批判能力、探索创新能力和联想想象能力;三、给足时间,便于学生充分思考,充分表达;四、评价恰当,可以让学生互评,教师小结,评价要实事求是,要严谨,不能不分对错都一味给予充分的肯定,那种不分对错都充分肯定的行为属于心理学上的消极认同行为。

喻老师认为,复习应考同样要讲究有效性,当前普遍性的复习做法是层层加码,搞地毯式复习,这样师生都十分疲惫,而收效甚微。在复习方面要注意以下方面:一、熟悉《考试说明》,明确试题结构、题型和考点等重要内容;二、回顾三年试题,制定简明而有针对性和预见性的复习计划;三、确定复习的重点和难点,重点要夯实,难点要灵活;四、取其类型,交给方法;五、精选联系,控制数量;六、心理疏导,带动后进;七、通力合作,整体推进。这一点是针对备课组老师而言的,备课组老师之间要取长补短,共同进步。

喻老师的讲座对我的启发有以下几点:一、重视实践,以此来总结教学经验并检验教学的有效性;二、阅读视野开阔,简短的讲话包涵物理学和心理学等多方面的知识;三、思维缜密,条分缕析,简明扼要;四、思考深刻,深刻才有深邃,深入才有深度。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设计

20xx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还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阅读教学设计理念应当是“以生为本”,简单地说,就是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因此,今天的阅读课堂教学设计,应该努力使“设计”的方方面面,都能为学生的参与创造留下空间。举个例子,北师大版六年级课文《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中的“救助车夫”一段中有个词“饱经风霜”,在教学时,教师往往会抓住这个词语来展开教学。一位老师是这样设计的:让学生课前预习,查词典,课堂上谈到这段话时,老师就问:有谁知道“饱经风霜”的意思,一个学生就站起来很流利地说出这个词的意思,于是老师就让其他学生跟着读了一遍又一遍,直到全班同学闭上眼睛都能脱口而出才继续往下讲。另一位老师是这样设计的;讲到这个词时,先问:在生活当中,有谁见过饱经风霜的脸的请举手,然后请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车夫的这张脸,要求是不能用“饱经风霜”这个词,但要把意思说出来;第三步,让学生说说从这张脸上看出什么来;第四、让学生体会:如果你当时在场,你会怎么做;最后引到一个问题上:“鲁迅先生是怎样对待这个车夫的?”比较一下,这就是理念的不同。第一个老师把学生当成了知识的容器,以书本为本进行教学设计,第二个老师则以学生发展为本,让学生在“体验、猜测、想像、感悟”中学习语言、发展语言,把学生当做学习的主人,同时又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在这种理念指导下的教学设计就能较好地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

1、有效地设计教学活动。新课标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笔者认为,有效的合作学习应该在学生自主学习的其础上进行,并且要注重合作学习的内涵和实效性,学生能自己思考自己解决的问题或是简单的问题就不宜采用合作的形式,合作学习的活动设计要用到点上,才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

2、有效地设计问题。阅读教学中,教师设计精当的问题进行提问,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读书,就会促使学生积极思考,进入课文“情境”中去,进行有效阅读。这就要求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精心地设计问题,只有设计的问题带有启发性,问在“刀刃”上,才能让学生的学习活动变得有效。还是以课文《七色花》为例:为了引导学生明白“帮助别人最快乐”这个主题,一位教师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你最喜欢哪一片花瓣?为什么?”教师的设计本意是希望学生能回答“青花瓣”(因为青色花瓣让小男孩维佳的脚好了起来),可是在教学时,学生却不是这样回答的,孩子有孩子的想法嘛!他们有的喜欢红花瓣,有的喜欢蓝花瓣,有的喜欢……因为在孩子的心里,那些花瓣实现的愿望也是很有趣的。结果到下课了,这个问题还没有解决。后来在第二次备课时,那位教师就换掉那个问题,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你觉得哪一片花瓣用得最有意义?为什么?”这样一来,学生经过读文思考就回答出“青花瓣”(前一篇课文才学过“意义”这个词,所以孩子们能理解)接下来,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对于“帮助别人最快乐”的理解也就水到渠成了。由以上的教学设计的比较中我们可以看出,教学要有效,教师的`提问“简约而有效”至关重要。设计有价值的问题,让学生沉下心来想一想,读一读,再读一读。才能启发学生的思维,以学定教,顺学而导。

新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关于课程特点是这样描述的:“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在语文教学中,工具性与人文性如何同构共生,一直是教学中所关注所争论的问题。如果在教学设计中能准确地捕捉到工具与人文的精妙结合点,充分地利用文本的资源,努力地设计贴近儿童的教学环节,开展生动活泼的教学,就可以实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和谐统一。还以上文两位老师执教《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中“救助车夫”对“饱经风霜”一词的教学设计为例,第一位的课堂教学设计从表面上看,是体现了语文工具性的特点,学生都掌握了词语的意思,但是,这种工具性是僵化的,静态的,学生并没有从中受到人文的教育,而第二位老师的教学设计则把工具与人文有机结合起来,教学生学习语言、使用语言,让情感的体验在品味语言文字的过程中呈现出来,从而实现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和谐统一。只要我们能够站在儿童的立场来开发课程,能够跳出静态的僵化的“文本统一”,以动态的发展的眼光来审视“教学统一”,每一个语文教师就能理直气壮地站稳自己的讲台,“工具”与“人文”就可以画出一条快乐和谐的曲线。总之,一个有效的阅读教学设计,应该有“以学生为本”的设计理念,采用有效的教学策略,使课堂教学达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和谐统一。

作者:陈燕露单位:福建省永春县桃溪实验小学。

小学生正处在对外界事物都好奇的阶段,好的课堂导入方式能让他们很轻松地进入到学习状态之中。其中,悬念导入就是一种有效导入方法。悬念能激发学生急切探究未知领域的心理,能激发小学生探索、追求的新知识的浓厚兴趣。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内容,适当设置悬念,以疑促学,激发学生们学习新知识的积极性。例如,在探究《向大树道歉》这一文时,笔者是这样导入的:在做的每一位学生应该都有犯错的经历,当我们犯错了,要主动向别人赔礼道歉,及时弥补自己的过失。但是,如果当着众多媒体记者以及围观的群众向一棵大树道歉,对一个人来说可能就是一件很不好意思的事,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接下来让我们一起跟着媒体记者的脚步到现场一探究竟。学生们这个时候都兴趣盎然,积极参与其中,课堂氛围也异常活跃。有的学生充当大树接受主人公的道歉,在其他学生的带动下,连班级中最不爱发言的学生也都想跃跃欲试,课堂效果也是非常理想的。

新课讲解之前,开门见山地导入,也是教学时常采用的导入方式。直接导入的最大好处是直接阐明学习目标与要求,简洁明了地介绍新课的主要内容和教学程序。例如,在教学《水上飞机》一课时,是这样导入的:“接下来我们要学习的是《水上飞机》。这是一篇科学童话,文章主要是用拟人化的手法,形象地介绍了水上飞机的种类与广泛的用途。学习本文需要认识掌握1个生字,还要会写10个生词,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要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本篇文章;要了解水上飞机的主要作用。”这种直接导入能让学生一开始就清楚地了解学习的主要任务和要求,为接下来的新探究做好准备。

游戏是每一位小学生都喜欢的一种活动,游戏也是最能带动孩子兴趣的活动。在语文教学实践活动中,借助一些小游戏导入,能快速带动学生的情绪,吸引他们的注意力。一些比较常用的游戏包括击鼓传花、丢手绢等,根据课堂教学需要,利用短暂的时间来缓解学生烦闷的学习心理,而且还能收到理想的教学效果的教学目标以及教学内容的特点,精心设计的和课文内容相关的一个重要环节,便于引起学生对新课的探究欲望,有利于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的思维活动呈现出一种更为积极的状态。果。在游戏环节中,对取胜的学生要及时进行表扬,也要为那些没有取胜的学生提供一些学习的任务,让他们自己去选择能独立完成的,因为小学生的争强好胜精神是很强的,要照顾到每一位学生的实际需要。例如,在分析《小守门员》一文时,就可以带领小学生们到操场开始一场和文章内容一样的简易足球赛,可以借用书包和帽子搭建球门,让孩子们自己也做一回小守门员和小运动员。实践证明,很多小学生都很乐意参与到其中来,既能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又提高了他们的身体素质,还有助于培养学生们的兴趣爱好。

小学生主要是以感性认知为主,对事物的认识还处在感性的认知阶段,思维主要是以形象思维为主,结合学生的这一特点,在上课伊始,结合课文内容,借用直观的事物导入新课,更能吸引学生们的注意力。这些实物可以是多种多样的,比方说可以是挂图、卡片、自制教具等等。例如,在学习骆宾王的《鹅》这首诗时,笔者就事先准备了一只玩具橡皮鹅,外观上和诗中的描写极像,而且还准备了一盆水,放在地面上。孩子们都很好奇,伸着脖子看。通过实物演示,诗中所描写的鹅的形象真实生动地呈现在小学生们的面前,教学时,教师也不用再费口舌讲解,学生们的印象也会极其深刻。实物导入会使课堂教学更加的直观,恰当的实物可以说是一把打开课堂奥秘的钥匙,能发挥出四两拨千斤之效果。假如没有这些事物,单凭小学生的想象力,有时候会非常困难的,因为孩子们的生活阅历不够丰富,脑海中积累的各种形象还不够多,因此,联想力和想象力都要差些。这也是我们在上课的时候借助实物导入最大的价值和意义所在。总而言之,“在多种教学方法之上还有一把总钥匙,它的名字叫‘活’。这也就是说小学语文课堂的导入方法还有很多种,但是归根结底,导入要灵活运用,要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学生更好地吸收新知识;在导入的引导下,点燃学生们思维的火花,开启智慧之门,拨动学生的情感之弦,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够在导入的引导下怀着一颗好奇之心和求知欲走进文本,让他们以最佳的状态投入到课堂学习当中。

炒股心得浅谈

这几天是突然下跌,又突然上涨:主力是在给散户打“麻药”训练散户要敢于抄底的精神,然后主力就会采取大刀阔斧的惨烈下跌,来套住那些抄底,补仓或者站在山顶不肯割肉的人。

最后的疯狂和最后的诱多,一定要做得跟牛市一样,不然都不相信是牛市,谁都不去接盘,主力怎么出货呢!风险大于利润,一定要学会休息,学会欣赏,不要被迷惑!

现在的股市里的“二八现象”可以形象的比喻成:两只小分队在相互配合掩护交替撤退...

文档为doc格式。

浅谈语文教学设计的有效性

从目前小学语文教学的总体情况来看,由于小学语文教师的自身条件和客观条件限制,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普遍不高,那么如何演绎教学内涵,提升孩子们对语文的感悟,让我们的语文教学呈现实效性呢?本文通过对十余年语文教学经验的总结,对小学语文教学的课堂有效性提出一些见解。

一、教师自身要对教科书理解透彻。

教师的作用在小学教育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尤其是对于小学语文教学,教师是否能充分发掘学生的兴趣点,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能否做到与课本的有机结合,对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起着根本上的影响。新课程提倡开发与利用教学资源,其实最重要的教学资源就是语文教科书。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根本途径在于教师必须先钻研、理解课本,要“在课本中走几个来回”,明确教学目标,确定教学重点,挖掘训练要素,并选取符合教材与学生实际的教学方法。如果教师自身对课本没有吃透,不了解编写意图,教学目标不明,教学重点不详,甚至南辕北辙,便很难做到以课本为凭借,帮助学生提高语文素养。

语文学科的本质特征表明: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均具体地体现、落实在语言文字上;语文一旦离开了语言文字,‘工具’也就无法成为工具,‘人文’也就无所依附。我虽然执教了十余年的语文,但每每钻研一篇新的课文,总是先通读一遍,给每个自然段标上序号,画出学生可能不理解的词语,对这些词语的理解方法作出“预设”,或查字(词)典解释,或对照近义词、反义词理解,或结合生活实际理解,或联系上下文理解。如果要联系上下文理解的,则在一旁作上标记。对于要通过查字(词)典理解的词语,自己先查字(词)典并把义项写在一旁。从而达到对书本的深度理解,先从自身把问题解决,才能更好的教育学生,才能为提高教学的课堂有效性夯实基础。

二、把学习主动权交给学生。

把学习主动权交给学生,就是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它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直接途径。自学能力是学生在已有的知识基础上,运用正确的学习方法,独立地进行学习的一种能力。同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指出:“要重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要引导学生积极参加听说读写的实践,重视在实践中学习语言,理解语言,运用语言。要教给学生一些学习方法,鼓励他们采用适合自己的方法,主动地进行学习。……逐步培养学生的自学习惯。”

为了能更好的开发学生智力,发挥其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提高教学的课堂有效性,必须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结合本人的教学经验,从实际出发,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逐步培养并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人乐于接触、认识某事物,并力求参与相应活动的一种积极意识倾向。它能推动学生去寻求知识,开阔眼界,激励学生用心去钻研、学习,提高学习质量。对学习感兴趣的学生,学习会更加主动,积极,产生愉快紧张的情绪和主动的意志努力状态,从而提高自己学习活动的效率和效果。对于小学生来说,让其在课堂的四十分钟内集中注意力去学习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因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尤其重要。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采用下列办法来激发学生自学的兴趣:首先,以疑激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疑问时,教师因势利导,激起他们自学的欲望和兴趣,所以,在指导学生自学课文时,我强调学生要一边读一边想,尤其在“想”字下工夫,学会设疑,释疑。其次,以境引趣:教师带领学生进入课文所讲的境界中,引起他们自学的兴趣。有条件的地方,可以采用幻灯片的形式,不具备多媒体教学的地方,可以搜集图片,让学生从具体、鲜明的画面和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中产生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的感觉。再次,?以读生趣:让学生反复朗读课文,以读激情,使他们产生浓厚的兴趣去自学课文。通过以上三个手段,可以有效地激发小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更好的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二)树立学生自学的信心。

要真正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就必须想方设法让学生摆脱“你讲我听”的思想束缚,在堂上安排充足的时间让学生自学。我要求学生查字典,解决字、词、句、篇的一些误问题,阅读相关的课外书,补充一些必要的知识。还让他们自己去自已去分析课文,理解课文,提出问题,再从反复的读书中回答自己提出的问题,让学生主动地、自觉地看书,积极动脑思考,在课堂上,对可讲可不讲而学生通过自学不能解决的`问题,教师要适当加以引导,扶一扶,让其通过自学解决。要让每个学生都有均等的学习机会,人人动手、动口、动目、动脑。要创造条件,让不同程度学生均有成功的可能。对在学习上取得成功的学生,及时加以肯定、表扬,让他们把成功的喜悦变成自学的动力,牢固地确立起自学的信心。一旦学生树立起自学的信心,便会更加主动地学习,思考,达到提高课堂有效性的目的。

(三)交给学生自学的方法。

我们语文老师不要总是“抱”着学生走,生怕学生摔倒了;也不要把课文“嚼”得太烂,尽让学生吃米糊,久而久之消化能力就会逐步退化了。我给自己订了一个教学原则:给自学让路;把时间“还给”学生;把学习主动权“交给”学生,决不独霸课堂教学时间,逐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养成自学习惯。具体培养自学能力和习惯的路子是:

第一步:读文、点字、查字、认字、写字。

第二步:读文、思考、分层分段、写大意。

第三步:读文、划重点的字、词、句,提出不懂的问题,写出文章中心。

第四步:读文、背好词好句好段至全文,抄写好的句、节、段、创造性讲述课文内容;最后运用课文中所学的写作方法,写自己生活中可写的事情。自学的四个步骤,几十字的自学方法,开学初教给学生,以便学生按法自学。

通过以上几方面的培养,可以逐步使学生养成自学的习惯,在课堂有限的时间内提高学习效率,为以后的初高等教育打下很好的基础,这也是小学基础教育的内涵之所在。

三、创造自由宽松的学习环境。

环境塑造人,环境影响人。自由宽松的学习环境是学生充分思维的必要条件,给学生充足的自由思维的时间,是体现学生主体地位,促进学生自行探究和培养创新精神的保证。教师要避免提出问题后学生无思维时间马上回答的现象;克服学生的学习时间安排安全受教师控制、学生主动获取、形成、发现知识过程的学习时间被忽视的倾向;改变学生缺乏自我选择学习的机会、缺乏自主学习的时间、在学习活动中处于被动的状态;还要修改教学时间的机械平均分配,既缺乏灵活性又不利于教学内容安排和学生学习活动的连续与完整的刻板程序,从而在学习环境上给予提高课堂有效性的保证。

四、对农村的小学教学来讲,还应该发挥其优势资源。

农村的小学有着城市小学无法比拟的优势资源:一、农村学生有着强烈的活动愿望;二、农村学生更加贴近生活与大自然;三、农村有丰富的民俗文化资源。教师只要充分挖掘和利用这些资源,创造性地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就能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热爱农村建设农村的思想感情,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这也是农村小学提高语文教学的课堂有效性的重要手段。

结论:小学语文教学的课堂有效性是小学语文教学的根本要求,但是提高教学的课堂有效性非一朝一夕之事,需要广大基层教师共同探索,需要家长的积极配合,需要社会的共同努力,才能使我们国家的基础教育向新方向,新阶段发展。另一方面,小学语文教学的对象是处于成长发育期的儿童,有着其不同于初高等教育的独特性,因此,提高教学的课堂有效性是必须实现的基本目标。只有这样,才能符合对学生完成基础教育的内涵,才能为国家培养符合社会主义建设要求的综合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张武升《培养创新人才是跨世纪中国基础教育的伟大使命》《中国教育学刊》(1)。

[2]朱作仁《小学语文与教学心理学导论》上海教育出版社(.)。

[3]钟启泉《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4]纪大海《现代人才品质与新人本教育》《教育研究》.11.

浅谈语文教学设计的有效性

根据美国教育学家加涅的观点,“教学的有效性”就是凡是符合教学规律,有效果、有效益、有效率的教学活动就是有效教学,而评价学习是否有效,主要看学习精神状态和学习效果怎么样。面对相同的内容,用最少的时间获得最大的提高,这样的学习就是有效的学习。为此,作为语文教师,就必须高度重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才能实现语文“课改”要求。那么,怎样才能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呢?笔者根据近几年的语文教学研究工作,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一、创建民主和谐的教学环境是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保证。

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曾指出:人都有优良的潜能,都有成长与发展的天性,只要许可都可以成为个性健全,富于创造的人。一个人的创造力只有在其感觉到“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的条件下才能获得最大限度的表现和发展。教育研究也表明,学生在没有精神压力和心理负担,心情舒畅、情绪饱满的情况下大脑皮层容易形成兴奋中心,激活神经系统,使感知、注意力、记忆、想象等心理活动处于积极状态。乌申斯基说“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列宁也说过: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对真理的追求。的确,真正的教育意味着人与人心灵上有着最微妙的相互接触。课堂教学中只有师生互动和教学相融,让教师和学生对各自的角色定位和协调,加强心理与行为的沟通和理解,才会使课堂教学过程成为有机的课堂教学知识结构与能力结构的更新过程。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工作最重要的是把学生看作活生生的人,师生间是活生生的人的相互关系。”只有在活跃、宽松、民主的课堂氛围中,学生潜在的问题意识才会表露和发展。由此看来,语文课堂教学要实施有效教学,营造一个民主、宽松的教学环境必不可少。全国著名特级教师魏书生就是这方面的典型代表。他不仅班级管理依靠民主,讨论问题发扬民主,就连每节课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也跟学生共同商量,这种民主作风将教师的意愿不知不觉化作了学生自己的意愿,给课堂带来了生机与活力,大大提高了学习效率。因此语文教学过程要充分发扬民主教学思想,创建师生和谐的心理智能对接状态,为学生提供广阔的舞台,让学生在自由的空间中无拘无束的发展,才能点起学生智慧的火花,激活学生积极的思维,使他们的才华得到充分的显示,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得到充分的体现。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教学的民主程度越高,学生自觉学习的热情就越高,课堂教学的效率也就越高。

二、重视课堂教学的预设,有效的处理教材是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关键。

随着教学民主化的进程,激发学生的情趣,构建开放的课堂成为一个重要的教学手段。怎样达到这样一个目的呢?除了创设好的环境和氛围外,重视课堂教学的预设,有效的处理教材,让学生在课堂上“减耗增效”也是一个重要课题。任何作品一旦选入教材,走进课堂,它就象植物学家从大自然采回的标本,不仅表现出本身具有的文本价值,也赋予了重要的学科教学意义。教师必须从学科教学和个体持续发展的角度出发创造性的处理和运用教材。不能局限于文本的内容归纳、思路梳理和主题提炼,而应该着眼于个体对话意识的强化、言语感受力的增强生活表达欲望的激发等方面。例如根据教材的结构特点来处理教材,可以抓住过渡段,抓住中心句,抓住首尾呼应的句子等来凸现文章的结构特点。如在教授《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时,可从中间的过渡段入手,先阅读百草园部分,再阅读三味书屋部分,让两者对比着阅读,这样更能凸现文章的主旨,学生也更易理解和感悟。也可根据教学的目标来处理教材。如七年级学生刚刚接触文言文,在教学设计时要把“朗读”作为首要的目标。“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因此我在教《童区寄传》时,完全围绕着“朗读”这个目标来处理教材,通过反复朗读把握读音,读准停顿,然后教师巧妙的点拨提示,引导学生读懂意思,读出趣味,再通过抑扬顿挫的示范朗读,帮助学生理清故事情节发展,体会人物形象特征。在朗朗读书声中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取得了事倍功半的教学效果。

三、改进教学方式,营造开放、合作、探究的教学氛围是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前提。

为了实现学生的有效学习,教师在努力创设有效学习环境条件的同时,还应积极关心学习活动的参与度、效度以及学习氛围等学生内隐性学习行为的外显标志,并且应力争通过对外显行为的观察与诱导来激活学生的内隐学习活动。为此,语文学习应当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和 实践,注重激励学生自得、自悟,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发现,在实践中学,在合作中学,在探究、质疑、问难中学。爱因斯坦说过: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所以,在教学实践中,我们要营造开放、合作、探究的教学氛围,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一般情况下,将课堂结构设计如下;先是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文本进行思考,懂得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然后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全班齐思考齐讨论,共同来解决问题,最后是通过个人的体验与感悟,能对课文内容提出与众不同的、新颖的、科学的见解,以期达到“语文学习是把思想、语言、文字三项一起训练,使之相辅相成,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叶圣陶语)的目的。人的情感总是在一定的情景中产生的,教学中要注意创设与教学内容相应的情景,渲染气氛,缩短教学内容与学生之间的时空距离和认知障碍,这样才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如我在教授《克隆技术的伦理问题》一文时,课前指导学生反复朗读文本,了解基本内容,然后分组讨论,待学生完全明了课文内容及作者的观点以及论证理由后,组织了一次课堂辩论会。结果是正反两方各执一辞,针锋相对,发言积极踊跃,观点鲜明准确,语言简洁精炼,词锋犀利尖锐,论辩激烈,高潮迭起,极大的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团队意识和集体观念。

四、实现激励评价机制,激发学习兴趣是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方法。

赏识是一种教育思想。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的全部技巧在于如何欣赏和爱护儿童。现代心理学研究证明:内部动机比外部刺激更具持久作用,人的成长进步关键在于自我心智的发展。因此,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更应关注的是怎样才能发挥激励性评价的真正作用,实现多元激励性评价,以促进学生自主发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如在作文教学中,可进行习作互评、互改、组内评议、集体点评等活动,都旨在以学生激励为评价主体,通过学生互评互议,构建各抒己见、张扬个性的和谐、民主的课堂氛围,以达到激发学习积极性和提高学生自信心的作用。

赏识可以激发人的灵感和创造力,增强内聚力,但一定要适时、适度。一味赏识是健康成长道路上的“糖衣炮弹”,是健全人格塑造上的“温柔杀手”,必要的批评会有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或许成为学生走向成功的推进器和催化剂。当一个学生尽其所能的解答了一道疑难的时候,教师就应当堂表扬他;当他回答错了的时候,教师也应当先肯定他勤于思考,勇与回答问题,然后再鼓励他从多角度去思考问题。这样适时适度的激励表扬,学生就学的专注,也学的开心,课堂教学的效率也就相对较高。

五、应用现代技术,充实课堂内涵是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手段。

现代技术可以给语文教学带来新的活力,可以加深学生对情境的情感体验,加强与外界的交流与沟通,充实语文课堂的内涵。应用现代技术,首先要最佳的呈现教学内容。如在阅读说明文时,为了让同学们对说明的对象有一个清晰、感性的认识,呈现有关的图片或效果图,会很有效。如教授白居易《荔枝图序》时若能使用图文并茂的多媒体课件教学,则能使学生清晰的认识荔枝的外形构造,理清说明顺序,增强感性认识,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其次要最佳体现语文教学的特点。利用现代技术手段是为了更好的引导学生理解感悟,发现课文中的语言美、形象美、人文美,让学生获取审美知识,陶冶爱美情趣,而不是摆花架子作秀。最后要把握最佳的呈现时机。现代技术的使用是为语文教学服务的,选择一个最佳的呈现时机很重要。一般在导入新课时,可以配合导入语使用;在突出重难点,品味语言,渲染意境,揭示主旨时适当借助现代技术手段,可使学生明确学习目标,掌握学习内容。

六、有效处理反馈信息,坚持课后反思是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必要环节和途径。

从信息论看,语文教学过程就是教师依据教材输出信息,学生从教师和教材输入信息,并交换、储存、输出信息后教师对学生输出的信息作出评价。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都不断输出信息,吸收信息,期间不断的进行反馈。教师从反馈信息中了解学生学习情况,调整教学程序;学生从反馈信息中了解自己的知识和能力的发展情况,发现并改正错误。如果教师能在这个过程中及时抓住有利时机,迅速有效地处理来自学生方面的反馈信息,实施最切合实际的教学方案,就会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同样,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及时抓住有利时机敏捷的反馈来自教师、同学的信息,或者克服思维定式,或者增强自信心,那么学生自己积累学习经验就更具有积极意义。毫无疑问,充分重视课堂教学反馈,正确处理来自学生的信息反馈,是提高教学效率,优化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

俗话说“金无足赤,人无完人”,课堂是遗憾的艺术。每一节课,总有些让自己惊喜或不满的地方。反思一下课堂上的亮点,它将使我们的经验更加丰富,也是我们今后继续保持的风格;反思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不足,它将时时提醒我们不要重蹈覆辙;反思一下我们应如何去改进,它会是我们突破自我、更新方法;反思一下自己的教学是否是有效的教学,它会是我们少走弯路;反思一下学生在三维目标等方面的收获和不足,它将时时提醒我们要以学生为本。反思是教师对自己的教学活动的观察和思考,对自己所“采用的理论”的审视和分析。因此,及时反思是促进自身水平提高、能力发展的必要途径。

总之,课堂教学是一种过程,更是一种理念。它不仅关注知识的教育,更崇尚智慧的教育。作为一线语文教师,在深钻教材,探究教法、学法,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同时,我们还要充分利用现代远程教育资源与多媒体相结合,遵循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踏雪寻梅。

浅谈读书心得

过了最忙的6月和7月,好不容易闲下来了,又不知道该干点什么。于是又拿起了尘封已久的名著《水浒传》。还记得第一次看水浒的时候是高二,那个时候也只是走马观花的看了一遍,并没有仔细研读,再次翻阅又有了不同的感觉。印象最深的章节有“鲁智深拳打镇关西”、“豹子头风雪山神庙”等,看他们除暴安良,以暴制暴,那真是大快人心。林冲一而再再而三的退让看得我直跺脚,最后风雪山神庙真是解气。当然,最值得钦佩的还是好汉们身上的忠义。

不过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社会阅历的增加,这一次我对梁山好汉的“忠义”又有了不同的想法。首先说说忠吧,既然上了梁山当然不是忠于朝廷了,在我看来,他们的忠主要是忠于兄弟情,忠于义气。比方说李逵吧,他其实是非常反对宋江招安的,不过最后还是服从了,就因为宋江是他大哥,兄弟情不可断。我觉得他们的忠是狭隘的,甚至有时候是愚忠。108条好汉,最后只剩下浪子燕青等寥寥数人,这样的结局不免让人心寒。

另外,现代社会是法治社会,文明社会,好汉们的许多做法在我看来实在不妥。李逵脾气暴躁,一点点小矛盾就要抡板斧砍人,这还了得?武松血溅鸳鸯楼,在张都监家看马的也被他莫名奇妙地杀了。这看马的老头与武松无怨无仇,连面都没见几回,有什么理由杀他?现在,做事都得依法律,如果也效仿他们,以暴制暴,反而会害了别人。因此,时代变了,人的观念变了,我只能用欣赏的角度去看这本书了。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设计

教师由题目入手,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同时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主动积极地去了解课文的内容,设置问题,更加准确地指导梳理课文(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结果)。

2初读课文。

学生通过手中的资料自学生字新词,然后教师对学生的自学效果进行检查,并对学生较为薄弱字词进行讲解。随后让学生对整篇课文进行朗读,帮助学生理清课文的脉络(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结果)。

3学习课文。

两种方式:一是逐段精读课文,朗读和分析相结合,按照课文的写作顺序,对每一段落进行详略得当的字词句的分析和段落大意的把握。二是从课文的主旨段落开始讲解,详细了解故事的发生、经过和结果,在对课文的细节把握之后再按照文章的顺序进行梳理。一般来说,低年级的学生可以用第一种方式,比较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对事情的了解;而高年级的学生可以用第二种方式,并且可以在此基础上配合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概括理解。

4领悟道理。

对于神话故事,教师要帮助学生分析神话人物,使学生正确地理解神话作品的思想内容,认识神话的本质。对于童话故事,教师要知道学生通过朗读、复述、表演、编写(包括续写、缩写、扩写、改写等)童话等手段,加深对童话内容的理解,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帮助培养学生辨别是非的能力。对于寓言故事,教师要帮助学生了解寄寓在故事中的哲理,同时要联系生活实际去理解领悟,并学会用寓言中的道理来评论现实中的人和物;当然在教学活动中也要注意学生的独特思想,不应当要求学生完全一致的认识,主要是“求同存异”,体味寓言中的伦理道德和人生哲理。

5总结课文。

帮助学生,使学生可以全面地对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进行清晰的讲述,并结合实际生活来谈谈自己的看法和观点。

对于诗歌的阅读教学设计模式,笔者根据教材上出现的不同体裁,将其详细地分为古代诗歌阅读教学和现代诗歌阅读教学这两类。

1古代诗歌。

2揭示课题。

教师通过语言的描述,用创设情境的方法来引出诗歌的主题,以此来引导学生积极的探究兴趣和学习热情。

3初读指导。

教师要求学生自读课文,标出停顿的符号,画出不理解的地方,之后由教师进行检查,并对有问题的地方随机指导。

4学习诗句。

运用学习古诗的四步法:“释诗题”,教师帮助学生学习课题中的生字并理解课题的意思;“知诗人”,教师对诗歌作者的生平进行讲解并介绍诗歌的写作背景,以便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明诗意”,让学生互相提出难以理解的词语,交流解释,之后对诗句进行朗读,并用自己的话进行描述,教师在此基础上总结诗句的大意;“悟诗情”,在总结的基础上体会诗人的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师用图画、语言等方式创设美妙的诗句情境,使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出自己的所感所想。

5体会写法。

帮助学生品味诗人的“炼字”(即诗句中语言的凝练),启发学生想象和联想;指导学生对诗句的描写方式进行梳理,比如写景的诗句,描写的顺序(先后顺序)、描写的远近、描写的动静等等;写情的诗句,描写的手法、描写的深浅(一眼可见还是渐入佳境)、描写的表现(是扬还是抑)等等。

1指导背诵。

2现代诗歌。

3导入新课。

教师用言语创设情境导入,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可以运用图片、音乐和视频来加深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对课文提出疑问。

4初读指导。

首先学生自学课文,自由地朗读,画出不理解的字词,对课文中的生字词会写会认,之后教师出示词语,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纠正字音以及指导书写。

5理清脉络。

对课文进行分段概括,找出每段的相同点和不同之处,大致了解诗歌的内容和描写的方式,总结课文的写作情感,为下面的学习打好基础。

6学习课文。

教师将课文按照段落指导朗读,并提出相应的问题,要求学生在自读时找出答案并有感情地朗读,随后,用优美、准确、形象、生动的语言,创设情感共鸣的氛围,引导学生进入诗歌的意境,体味诗人的情感。

7总结课文。

在对全文的把握之后,让学生将自己所领悟到的情感融入诗歌之中,读出自己的独特韵味。当然,对于好的诗歌应当要求学生背诵精彩之处。一般情况下,还要将这一思想感情放入实际生活之中,真正做到学以致用。第二种是从实用文的阅读教学来划分的,主要是指记叙文教学和说明文教学。具体教学设计模式归纳如下:

浅谈物理学史在教学设计中的作用

在物理教学中,使学生知晓科学事实只是目的之一,让他们知道科学知识体系逐步发展成熟的过程,从中体会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养成良好的思维探究习惯,是更为重要的目标。在教学中渗透物理学史教育,对后者可以起到关键的作用。

物理学史,研究对象是物理学的发展历史,它真实记载物理科学形成发展的历程,描述科学家们探索追求真理的故事,分析物理事实规律发现的背景与规律。许多科学家都非常注重对物理学史的探究和传播,认为这对于培养物理学家是非常重要的。例如爱因斯坦、霍金等,都曾对物理学史有过精彩的论述。在物理教学中渗透物理学史教育,可在多方面起到重要作用。

一、激发学习兴趣。

物理知识是比较抽象和理性的,学生思维往往难于介入。物理学故事就不同了,它有更多的感性,容易激起学生的兴趣。例如有关“两个铁球是否同时落地”的命题,如果展开一点,把伽利略对亚里士多德的怀疑,伽利略的思考论证方法,伽利略通过实验证实两个铁球同时落地这些史实像讲故事一样说给学生,就能够起到激发学生的作用。再如,讲解牛顿时,可以介绍牛顿的生平,以及牛顿如何把物理学原理通过数学方法表达出来。这些史实不仅能加深学生对所学内容的印象,且可以激起学生对科学家的崇拜,从而转化为对科学研究的热爱。

二、梳理知识体系。

物理学理论体系严密,内容庞大,学生对这些知识的来源和形成常感深奥莫测,难以把握,很容易形成对这些知识的片面和僵化的理解。沿着物理学发展历程对物理知识进行梳理,是对物理知识进行体系化的一条捷径。因为物理发现的历程,常常是沿着人们的认知规律发展的,是人们的认知规律在一个大的时间尺度的折射。认知的发展历程一般是从感性到理性,从直觉到实验再到思想实验,从定性分析到定量分析,物理学的发展同样如此。对物理知识按照物理学史的方法进行梳理,不仅有助于学生了解各种概念、定理、定律的来龙去脉和发展过程,而且有助于按照学生认知规律来对物理知识进行系统化,同时让学生认识到科学动态生成的历史过程。

沿物理学发展历程对物理知识进行梳理,一个重要方法是画出“历史线条”。所谓历史线条,是一条带分叉的曲线,曲段上分布着若干结点,每个结点对应着一个物理学家。例如,关于力学,可以画出这样一个历史线条:

爱因斯坦。

亚里士多德伽利略牛顿。

波尔等。

亚里士多德是研究的开端,其研究多以人的直觉为依据;伽利略发展了以实验为基础的研究方法,注重对事实的客观分析而不是主观感觉;牛顿总结和发展了前任的研究,并引入数学工具进行分析;爱因斯坦推翻了绝对时空观,提出相对论;波尔等研究了微观粒子的物理规律,发展了量子力学。

又如,关于电磁学,可以把奥斯特、安培、法拉第、楞次和麦克斯韦等画在一条螺旋上升的历史线条中,以此为线索,向学生介绍人类对电磁关系的认识过程,使学生在对电磁发展总体认识的基础上,加深对左、右手定则、法拉第电磁感应、楞次定律等关键点的把握。这样可使学生对物理知识的实质的全面理解、有助于学生更好理解、掌握物理知识内容,更好地应用物理知识解决问题。

三、培育科学精神。

物理学是一门深邃、求真、细致和有着高度逻辑性的科学。在探究物理规律中,要求学生必须具备良好的科学精神。物理学史上的科学家们,都是拥有着良好学习、探究行为习惯的人,这些良好的习惯是:

1、细致观察的习惯。观察和实验既是研究物理学的基本方法,也是学习物理学的关键。历史上的许多科学家,都善于从不为人所注意的平常现象中细心地观察与思考,这些事例对学生是很好的激励。例如,法拉第经过细心观察,发现线圈通、断电瞬间的状态的变化,从而总结了电磁感应现象;而安培、科拉顿等尽管也见到这些现象,却没有留意,从而与成功失之交臂。

2、怀疑和批判的精神。物理学的发展过程,是一个不断推翻和修正前人的认识,建立新认识的循环过程。这就要求物理学的探究者们,敢于挑战权威,在科学事实基础上提出新观点、新理论,如果缺乏怀疑和批判精神,人们的思维就会被权威所左右,停滞不前。例如,亚里土多德从人们的日常经验出发得出了一个结论: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此后两千年时间里被奉为真理,而正是因为伽利略具有怀疑和批判的,才用理想斜面实验推翻了亚里士多德的观点,提出物体运动时并不需要外力来维持。

在我们的教学中,往往注重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对这种怀疑和批判精神的培养。这是一个相当大的失误,其剥夺了学生的怀疑和批判的权力,扼杀了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积极性,抑制了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能力。在物理教学中,有意识地渗透这些物理学批判性发展的精彩事例,能促使学生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培育他们的科学精神。

3、严谨求实的品质。科学来不得半点虚假,在科学问题上采取随意甚至欺骗的态度,其后果往往是极其严重的。例如,欧洲粒子物理实验室宣布,他们测量到了运动速度超过光速的亚原子粒子。这一消息曾令全球为之震撼,因为这可能会导致爱因斯坦的相对论被推翻。然而事实是,他们在设计实验装置时的一个小失误,导致了这一乌龙事件。物理学史中的这类事件也有很多,在教学中适当引述,有助于培育学生严谨求实的工作作风。

4、百折不挠的毅力。要从事实表象直达物理本质,单靠兴趣和灵性是不够的,必须有百折不挠的毅力,能够始终如一的坚持,才能有所发现。爱迪生研究灯丝,实验了几千种材料;俄罗斯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康斯坦丁·诺沃肖洛为得到石墨烯,用铅笔和不干胶撕了一万多次。物理学史中,这样的事例极多,对培育学生科学研究工作的毅力,会起到很好的作用。

四、训练思维和研究方法。

如前所述,物理发现的历程,常常是沿着人们的认知规律发展的,是人们的认知规律在一个大的时间尺度的折射。这就决定了科学探究过程与学生的认知过程的相似性。物理学家在发现、建立、检验、运用和发展物理规律过程中所采用和总结的思维和研究方法,也应该成为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思维和研究方法,惟其如此,才能使学生学会正确思维和研究方法,促成新的发现和新的贡献。

例如,观察——提出假说——逻辑论证——实验检验——修正推广,是科学研究的普遍过程,物理学史中的许多事例都证明了这一点,我们就应训练学生以此为基本研究方法。再如,科学研究中使用的许多类比、归纳、演绎的思维方法,在物理学史中都有描述,应提示学生,进行有意识的训练。

当前的教学中,往往把结论直接呈现给学生,却隐去了曲折复杂的思维过程,这实际上是一种买椟还珠的行为,因为学生对思维和研究方法的掌握,其重要性远远超过掌握已有知识。物理教师要通过物理学史的渗透,让学生理解科学的思维和研究方式,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使学生经历科学探究过程,从中体会科学方法、科学思维。

综上所述,在物理教学中,应有意识地渗透物理学史。它不仅可以激发学习兴趣,而且可以培育科学精神,养成科学的思维方法和学习、研究习惯。

【参考文献】。

1、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物理(必修1)》。

2、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物理(必修2)》。

浅谈表扬的利与弊

班主任要在深入了解情况的基础上,对事实进行客观公正的表扬,不能随意夸张。如果尚未搞清事情的真伪、表扬不准确,不仅达不到效果,反而会影响班主任的威信。

二、表扬要把握时机。

一般来说,表扬要及时,只有及时的表扬才能强化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尤其是低年级学生和自卑感强的`学生。一旦发现值得表扬的事件就要及时给予肯定、鼓励,激发其树立自信心,否则表扬晚了,就失去效果。当然,也不是都必须马上进行表扬,如对有高傲情绪的学生,就不要轻易地进行表扬。

三、表扬要注重细节。

如果是一般的、言之无物的表扬难以产生鼓动性和影响力。例如:“你最近学习有进步了”、“你关心集体了”等等缺乏具体内容的表扬,效果不好。如果针对学生某一具体的进步进行表扬,例如:“你近日课堂上能专心听讲、积极思考、大胆发言、勇于创新,老师为你自豪,你表现棒极了!”“你近日能认真按时完成作业,并且书写规范而整洁,审题也认真多了,要倍加努力,奋发向上。”这样的表扬内容具体,一定会有好的效果。

作为班主任还要通过自己仔细的观察,发现学生身上值得表扬的但却比较隐蔽的优点进行表扬,对学生也是极大的鼓励。例如,“听说你最近阅读了大量的书籍,并积累了许多优美的词句,希望你能持之以恒。这样,不但开阔了你的视野,而且丰富了知识、陶冶了情操、提高了写作能力,正所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最近你的绘画进步很大,听说你每天坚持练习,要是你能持久下去,将会成为一名画家。到那时,老师会为你骄傲的!”真挚的表扬加上适当的鼓励,会使学生感到班主任在各方面都关心自己,前进的动力就会自然增大。

四、表扬要恰如其分。

如果表扬度掌握不好,过分夸大,“你简直聪明过人,谁也比不上你了”等等过分表扬之词就不会有好的效果;如果使学生常常受表扬,也会使他们沉溺于表扬而缺乏创造性;如果不值得表扬而被老师表扬了,又会使学生不能正确地认识自己。

总之,班主任的表扬切记准确而又恰当。

(作者单位系山西省交口县康城联校)。

浅谈CDIO数学实验课教学设计论文

独立学院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学习能力参差不齐,尤其数学基础相对比较薄弱,对数学的学习积极性不高。学习习惯还停留在高中时期,习惯于教师的“满堂灌”,被动听课,主观能动性不强。而数学实验课相对于其他微积分等数学课程而言,更注重实践和应用,所以相对来说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要高些。但是由于数学实验开设时间较短,因此整个教学的运行还在探究摸索阶段。同时,虽然开设了数学实验,但是跟一般的计算机上机课没太大区别,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这三种模式哪种更适合独立学院的学生,我们不能盲目地生搬硬套,要做到“因材施教”、“因需施教”。所以下面就独立学院数学实验教学设计方面展开改革。

数学实验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它改变了传统大学数学的重理论、轻实践,重知识、轻思维,重结果、轻过程等教学模式,更加注重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动脑和动手相结合、内容和方法相结合、教师讲授和学生讨论相结合。所以我们从数学实验的教学角度出发,按思维的层次和实验的难易程度为划分标准,将实验分为基础验证实验、探索应用实验、综合设计实验和项目创新实验。

(一)独立学院数学实验内容的改革

1.基础验证实验。

软件操作实验主要要求学生掌握matlab数学软件,包括该软件的基本知识、基本操作、程序设计及简单编程等。基础验证实验比较简单,要求每个学生上课的时候独立完成。一方面让学生学会利用计算机计算验证数学知识,加强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另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的工程基础知识。例如我们在讲解极限的时候,先通过matlab画出曲线的图像,然后再用limit函数求出极限,这样不仅在图形上可以直观的看出曲线的变化趋势,而且计算机也可以很快的计算出结果,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掌握。

2.项目创新实验。

为了提高学生综合运用所学专业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借助cdio教育理念,教学过程中采用项目驱动的方法,让学生在“做中学”。根据不同系别、不同专业的学生,分别设置相关专业或实际问题的项目,要求学生以5~8人为团队在课程结束之前完成一个项目。学生可以自由组队,根据项目进行集体讨论,制订计划,设计方案,制定进度表,分工合作,付诸实施;最后,结课之前提交报告或小论文。例如我们会让学生做调查问卷,调查学院学生网上购物的情况:看一下男生和女生的每月购物金额大概是多少?购物的类型分别是什么?不同系别购物有没有区别?经常购物的网站是什么?谈恋爱的和没谈恋爱的购物是否有区别?宅的和不宅的又有什么区别?等等。那么,如何做调查问卷?如何根据数据建立模型、分析模型、求解模型?通过模型得出什么结论?为什么有这些结论或情况出现?根据结果可提出什么好的意见或建议?等等问题是我们值得研究的。

(二)独立学院数学实验方法的改革

除了上述内容的改革外,教学方法也有必要进行改革。首先采用案例教学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在筛选案例或实验的过程中依照以下原则:(1)跟踪国际科技前沿,结合教学内容适当补充与之相联系的科技前沿内容,如探月卫星的速度计算实验和飞机飞行航程实验;(2)将常规数学方法与现实社会中的实际问题紧密结合,如死亡时间推测模型;(3)跟踪应用领域的新发展,及时介绍数学及相关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最新应用,如还房贷模型;(4)分层次、分专业选取案例,例如针对图形艺术系我们会介绍分形图,针对电工系我们会模拟仿真实验和电路分析中的微分方程求解实验等。其次,在讲授的过程中,始终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起辅助和指导作用,运用启发式教学方法和情景式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调动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自己思考、自己分析、自己完成实验并展示成果。

教学改革是一项长期的任务,在数学实验课程教学中融入cdio培养了学生的综合能力,提升了学生的数学素养,也提高了数学的教学质量和效率,同时也为学生今后从事实际工作打下了深厚的数学基础。

《明天我们毕业》教学设计浅谈

应对毕业考试的逼近,应对我们就要离开这亲切而可爱的学校,同学们,你有没有想过用什么方式来感激最尊敬的教师?我首先想到的是我们要抓紧每分每秒,每一天以良好的'心态应对学习,以扎实的基础、优异的成绩升入初中。

我要异常感激六年来教我的教师,他们把所有的心血都一一倾注给了我们,期望我们能以优秀的成绩高高兴兴地进入中学,而不图什么回报。在学习中,教师为了让我们能更深次地理解,不惜牺牲自我的休息时间,不断地改善工作方式,白色的粉笔灰染白了青丝,然而,这并没有改变他们对教育事业的职责心。教师,您让我们懂得了很多刻骨铭心的道理,您让我们学会了怎样高效率的学习,我有说不尽说要赞美您。

啊!千言万语化作一句:教师,亲爱的教师,您是我的再生父母,我们永远爱您!

文档为doc格式。

浅谈我对“金”教学设计的想法

1.引导学生根据本单元的写法,用书信的形式围绕主题进行写作。

2.联系生活实际,用充满感情的语言表达对父母的情感,培养爱父母的情感。

3.学习第一人称来写作,真切地表达自己的情感与想法。

教学重点。

1.引导学生根据本单元的写法,用书信的形式围绕主题进行写作。

2.联系生活实际,用充满感情的语言表达对父母的情感,培养爱父母的情感。

教学难点。

学习第一人称来写作,真切地表达自己的情感与想法。

一、情境导入。

(爸爸妈妈)。

(师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畅所欲言,述说心里话)。

板书:我想对您说。

二、心事谁能解。

1.小调查:平时与父母交流的同学有多少?

2.老师列举生活中的事例,深入体会与父母沟通的重要性。

三、回忆生活,体验真情(出示课件3)。

1.读下面的句子,说说自己的体会。

爸爸妈妈,那天我真的很开心……。

2.选择自己想说的一句话写下来。

3.选择具体事例说清楚。

板书:说事例,要具体。

师总结:刚刚说了一句话,如果只有这句话让爸爸妈妈听见了,他们能明白你为什么会开心吗?所以交流应该要把具体事例说清楚。

四、明确要求,疏导倾吐(出示课件4)。

1.出示习作要求。

2.小组活动,互相说说心里话。

3.学生汇报。

引导学生把事例说清楚,要讲具体。

语气要委婉。

五、写法指导,懂得表达。(出示课件5)。

1.抓细节打动人。

a展示例文。

b这篇文章什么地方打动了你?

板书:抓细节,打动人心。

2.写真情,露真情。

对比品读,明确写真事,露真情。

板书:写真事,露真情。

3.明确书信的形式。

称呼问候语正文祝福语署名和日期

板书设计:

我想对您说。

说事例,要具体。

抓细节,打动人心。

写真事,露真情。

教学反思:

1.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我充分发挥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自主学习的精神,引导他们从选材入手,以具体事例为载体,融入作者的情感。同时,还引导学生注重细节描写,这样更能打动人。

2.在教学中,我还引导学生互相展示自己的作品,让学生们在听了别人作品后,对自己的作品做出修改,不断完善。

美中不足的是对书信的格式没有做出细致地讲述。今后一定要有所改进。

浅谈新课标下的高中数学教学设计

新的教育改革正在蓬勃发展,新的课程理念逐渐深入人心,学习新理念,转变教学观正成为我们教师最重要的课题.因为高中数学教学的.最终结果是要面向高考,所以课改的核心在课堂,高中的数学教育必须把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落实素质教育作为课改的首要问题.在实践中我体会到树立动态发展的数学观、采用灵活的教学策略进而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是实施数学课堂教学改革的有效途径.

作者:李振作者单位:唐山市丰南区第一中学刊名:成才之路英文刊名:theroadtosuccess年,卷(期):“”(7)分类号:g63关键词:

浅谈新课标下的高中数学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教材分析部分的写作要求:三个操作要求:(1)分析《课程标准》的要求。(2)分析每课教材内容在整个课程标准中和每个模块(每本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3)分析每课教材内容与专业中其它科目教材相关内容的区别和联系。

(二)学生分析学生分析部分的写作要求:三个操作要求:(1)分析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和能力状况。(2)分析学生存在的学习问题。(3)分析学生的学习需要和学习行为。

(三)教学目标教学目标部分的写作要求:三个操作要求:(1)确定知识目标。(2)确定能力、方法培养目标及其教学实施策略。(3)确定引导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教学选点及其教学实施策略。a、必须具备的四个基本要素:行为主体必须是学生而不是老师,人们判断教学有没有效益的直接依据是学生有没有获得具体的进步,而不是教师有没有完成任务。一般在写教学目标的时候行为主体可以省略,但格式必须注意如一般可以采取以下的表达:“通过??学习,能说出??”,“通过??学习,能分析归纳??”,而不是“使学生掌握??”“教会学生??”等表述方式;行为条件指影响学生产生学习结果的特定的限制或范围。如“通过收集资料”“通过观看影片??”“通过本课学习”;行为动词必须是具体可测量、可评价的。如知道、归纳、列举、感受、参加等等;表现程度指学生学习之后产生的行为变化的最低表现水平,用以评价学习表现或学习结果达到的程度。比如自己以前写的教学目标:12级宠物养护专业学生(行为主体),参考教师提供的阅读材料(行为条件)能够全面(表现程度)掌握肌肉注射的基本要求(行为动词)。b、叙述最好有不同层次根据《标准》,结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差异性,按照教学内容,由低到高,由易到难,设计具有不同要求、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自己原有基础上有所发展。如南京市某教研室的周老师把《中华文化的勃兴》一课的教学目标设计为:(1)知识与能力:a.通过学习,学生能掌握大思想家、教育家孔子的“仁”的学说及其对教育和文化的贡献;学生能了解思想家老子及其辩证法思想;学生能了解“百家争鸣”及诸子百家的主要观点。b.通过学习,学生能列表归纳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观点,形成利用图表表述历史问题的能力;学生能运用诸子百家的主要观点解释历史现象,并将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思想文化联系起来进行分析,培养运用历史知识,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2)过程与方法:a.学生能通过收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及诸子百家的相关资料,编讲历史故事或编演历史短剧,再现历史情景,产生对历史的认同感。b.学生能通过列表归纳、分组讨论等方法进行合作和探究性学习,理解和运用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的主要观点,分析和解决历史问题,培养合作意识和创造性思维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a.通过学习孔子的教育言论,学生能正确对待学习,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寻找有效的学习方法。b.通过学习诸子百家的思想观点,学生能感知“百家争鸣”促进了战国时期学术思想的发展,对后世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

关于过程与方法,真的存在很大的误区,以前写过程与方法,往往写的是:讨论法、合作探究、资料收集等,其实这些只是教师采用的教学手段和方法,根本不能作为学生要获得的能力目标。三维目标中过程与方法是指具体的内在的学习思维的过程,如搜集资料的过程与方法、探究问题的过程与方法、辨析史料的过程与方法,通过教学学生应该达到的目标是“学会如何收集”“学会如何探究”。(这是以前教学的薄弱环节,也是以后教学必须重视的内容,学生应该学会基本的历史思维的方法)。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与难点部分的写作要求:两个操作要求:(1)确定本堂课的教学重点。(2)确定本堂课的教学难点。

(五)教学方式教学方式部分的写作要求:介绍进行课堂教学所要采取的方法与技巧。

(六)教学用具教学用具部分的写作要求:两个操作要求:(1)教学环境的设计与准备。(2)教学用具的设计与准备。

二、课堂系统部分——教学过程。

(一)课前探究部分课前探究部分的写作要求:设计出引导学生进行课前准备和探究的方案。

(二)导入新课部分导入新课部分的写作要求:设计出每节新课的教学引语,教学引语要起到“凝神、起兴、点题”三个作用。

(三)师生互动部分师生互动部分的写作要求:(1)设计出每节新课的教学结构(板书结构)。(2)写出每步设计的设计目的(设计意图)此外,在教学结构设计中要注意体现下列6个要求:(1)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2)从学生的问题出发营造教学情境,设计教学问题并引导学生探究、解决问题。(3)设计出师生互动方式。(4)争取准备两、三种针对不同群体学生的教学安排。(5)对教材内容作适当的处理,发掘出教材内容之间的内存逻辑联系及育人作用。(6)课堂教学要减少统一讲解,增加学生的自主探究,增加学生的分组活动。

(四)课堂总结部分课堂总结部分的写作要求:(1)设计出针对教材知识内容的系统的回忆巩固问题及方案。(2)设计出发散、扩展、升华学生思维的问题及复习巩固方案。

(五)课后作业部分课后作业部分的写作要求:每节课设计10道单项选择题(选择题突出对教材知识点的记忆、理解与掌握),1道材料解析题(材料解析题突出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1道问答题(问答题突出学生的概括能力,分析、比较、评价能力。)。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