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蜗牛教学设计及反思大全(19篇)

时间:2023-11-29 15:17:12 作者:雅蕊

教学反思是教师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也是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环节。如果您正在进行教学反思,以下是一些成功的范文供您参考和借鉴。

《小蜗牛》教学设计

1、借助插图、拼音,认识12个生字,学写“对、妈”2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认识四季的不同特点。

一、激趣引入

1、出示谜语,引出故事

没有脚,没有手,背上房子到处走,有谁把它碰一碰,赶紧躲进房里头。

2、课件出示“蜗牛”,学生自由谈谈对蜗牛的印象。

3、导语:我们今天学习的课文,讲述的就是它们的故事。

让我们一起读读课文吧!

二、借助图画初读课文,随文识字学生第一次接

1、学生先说说这篇课文与以往课文的区别。触不是全文注音的课

2、自主阅读课文,遇到有注音的地方多读几遍,遇到读文,交流识字的方不出的地方看图猜想。法,不仅能解决他们。

3、全班交流:认识了哪些字?是怎么认识的?在交流中,面对的实际问题,而学生把猜读中的错误改正过来。且也能提高他们自主。

4、自由读课文,力求做到正确、流利,教师巡视指导。识字的能力。

三、借助插图,认识四季

(一)了解树木的变化,借助拼音、图片认读部分生字

1、引导:小蜗牛爬呀爬,小树林里的小树变化可大了,你们都知道吗?

2、出示文中4幅小树的插图和4个句子(“芽、全、掉、满、碧”都带注音):

树叶全变黄了。用图文结合的形

树叶全掉了。式认读文中难点句,小树发芽了。

3、插图与句子配对,请学生读准上面4句话。透,也是生字认读任

4、请学生按小树的生长过程给4句话排排顺序。务的分解。

(二)了解其他景物的变化,认识四季

1、过渡:哇,在小树不断的变化中,四季早已悄悄走过。小蜗牛爬呀爬,发现其实不仅是小树,还有很多景物也会悄悄地告诉我们四季的信息呢。

2、出示“草莓”“蘑菇”“雪”的带文字的图片,请学生根据图读准词语。

3、引导:这些景物属于哪个季节呢?请你把它们放到相应的图(小树的图)下去。

4、出示下面的句式,让学生把图上的内容说一说。

小树 ,已经是了。

树叶 ,地上,已经是了。

5、课间操——念儿歌,关注“芽、草莓、蘑菇、盖、全、变”等词。

(1)引导:四季的景物真多呀!你分得清吗?

(2)出示儿歌读读。

叶芽叶芽点点,已经已经春天;草莓草莓甜甜,已经已经夏天;蘑菇蘑菇圆圆,已经已经秋天;白雪盖住地面,全变全变不见。

四、字词盘点,书写“对、妈”

1、出示“对、妈”,提示学生注意偏旁相让后带来的字形变化。

2、指导学生书写“对”。

(1)田字格板书范写(见写字指导)。

(2)学生集体书空、练写。

3、指导学生书写“妈”(步骤同“对”)。

4、反馈评价:第一步,展示优秀书写;第二步,出示问题范例,纠正;第三步,学生再练写一个字。

《小蜗牛》教学设计

1.会认“住”、“孩”、“玩”等12个生字,会写“对”、“妈”、“全”等4个生字。

2.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准字音。

3.能借助图画,讲述故事主要情节。

4.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掌握本课所学生字,能够按笔顺准确、规范地书写生字。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歌曲导入

1.课件播放歌曲《蜗牛与黄鹂鸟》,让学生欣赏歌曲。

2.师:同学们,为什么蜗牛什么东西也没有得到?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动动小手画出自己不认识的生字、词语。

2.课件出示配乐朗读,学生一边听,一边画出课文生字并标上拼音,多读几遍。

3.老师范读课文,解决学生不会读的字词。

4.读一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序号。想想文章写了什么。

5.有不明白的地方用横线画下来。

三、动动脑筋,学习生字

1.让学生对照图画,读一读课文。

2.老师随机出示课件书上不注音的生字,开火车读一读。

3.认读这些生字,并给这些生字找朋友。

4.巧识字形,妙趣横生。

(1)师:你们有什么好办法能很快记住这些生字的字形吗?

(2)四人小组讨论识记方法。(鼓励学生结合字形和字义巧识巧记。)

(3)同桌之间互相说一说你是如何记住的,汇报交流识记方法。

一、复习导入

1.师:同学们,现在咱们来玩一个游戏:摘星星。

2.游戏(摘星星):在小星星的背后写上生字、生词,摘到星星的同学把字词读准了就可以得到小星星。

二、学习课文

1.让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老师读旁白。

2.读第1自然段,回答:蜗牛一家住在哪里?(小树林的旁边。)

3.读第2~8自然段,结合课文插图,思考:

(1)蜗牛妈妈分别让小蜗牛去看什么?小蜗牛看到了什么?

(2)为什么会这样呢?

4.让学生自己读第2~8自然段,根据课文内容回答问题。

(1)四人小组合作交流,指名回答。

(2)师点拨,归纳总结。

三、拓展练习

让学生尝试看着图画讲一讲这个故事。先自己讲,然后同桌之间互讲。

回家之后让学生给父母讲这个故事。

《蜗牛的奖杯》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与反思

小朋友们,你们能猜猜此时的老蜗牛会说些什么呢?小蜗牛呢?”请同座位小朋友分别扮演老蜗牛和小蜗牛,说一说,最后再进行全班交流,学生们也是各抒己见,如此看来,凭借插图的直观形象,创设情境,进行角色间的换位、移情体验,能使学生更好地体味了蜗牛的形象,形成了正确的价值观,而学生的学习也就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完成了本课的内容,最关键的还是把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给调动了起来。

《蜗牛的奖杯》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与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抓好以下三个方面:

一、抓好朗读。

新课程的基本理念要求:阅读教学,首先要重视朗读的指导,在学生读正确、流利的基础上,指导读出感情。由于课文是寓言故事,教学中重在引导学生自悟寓意,不以繁琐的分析或抽象地讲道理,所以我反复创设情境,通过各种形式的读,把大量的时间留给学生自读自悟。本教学设计注重了引导学生从词语表达的准确、鲜明去体会、感悟寓意。如:通过对“遥遥领先”、“得意洋洋”、“成天”、“唯恐”、“生怕”、“天长日久”等词语及其所在句子的反复品读,学生在脑海里形成了蜗牛得奖后所作所为的表象,让学生感受、体味到语言文字中所蕴含着的道理。

二、抓好重点词语理解。

在本课中重点词语有“遥遥领先”、“得意洋洋”、“唯恐”、“生怕”等,课堂上我通过各种形式、方法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词语意思,从而理解所在的句子及段落的意思。比如:在理解“遥遥领先”一词时,通过让学生看比赛课件,自己理解并总结词语的意思,从而明白蜗牛是多么的厉害;在理解“唯恐”和“生怕”时,我通过近义词理解的方法理解“唯恐”和“生怕”两个词的细微差别,老师最后进行总结,使学生体会蜗牛非常得意的心态。

三、抓好语言文字训练。

语文教学的核心就是语言文字训练。在教学中,我注重了语言文字的训练,将语文的人文性与工具性巧妙的结合进行了融合,我重点抓了2处来提高学生口头表达能力,注重情境的创设,比如:“你现在就是小蜗牛,我来采访一下你,你把奖杯放哪去了?为什么一直背着他?”等等,让学生进入到角色,更好地体会蜗牛当时的心态,进而体会到课文的寓意,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进行高效的言语活动,高质量的提高学生的语言。

四、抓好文章的中心。

开课之出,我就引导学生质疑:蜗牛的`壳是怎么来的?翅膀去哪了?然后带着疑问读课文,理解课文,朗读课文,感悟课文。最终明白,蜗牛的硬壳是由自己的骄傲,自满造成的。然后再板书中充分体现。

反思:

1对于课堂中随机生成的问题,没有很好的顺势引导,因此有些被动。当学生没有照预设教案那样回答的时候,显得有些凌乱,这还需要今后继续在平日教学中多加积累。

2.学生朗读的形式可以更丰富一些,多加自由练习读,同位互读,当孩子有了自己的感情体验之后再来进行全班齐读,效果会更好。

4.学生学习完课文后,缺少了主题的升华,可以让学生结合自身谈谈体会与感受,真正感受到,面对骄傲不能自满,要继续努力,争取更大的进步。

《蜗牛的奖杯》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与反思

【文本解读】。

《蜗牛的奖杯》是一篇寓言,讲的是善飞的蜗牛获得飞行比赛的冠军奖杯以后,自我陶醉,不思迸取,结果翅膀退化,丧失了飞行能力的故事。

【课时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在荣誉面前骄傲自满就会阻碍自己进步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

抓住关键词句,加深学生对寓意的独特的体验。

【教学过程】。

一、回顾重点词语。介绍蜗牛。

1.出示词语,检查认读。

有力自由唯恐生怕遥遥领先得意洋洋。

勉强慢慢坚硬退化一对翅膀天长日久。

2.齐读第一自然段。用上“有力”“自由”介绍以前的蜗牛。(板书:有力自由)。

二、对比得奖前后,感受得失。

(一)体会飞行本领的高超。

1.(出示飞行比赛图)看,大森林里多热闹。看到这幅图,你知道了什么?还想知道什么?带着问题自由读第二自然段。

2.指名读。

讨论:哪些词可以说明蜗牛能得到冠军?(理解“遥遥领先”,相机指导朗读“遥遥领先”“甩”“所有”等词语。)。

(1)什么叫“遥遥领先”?你从哪里看出蜗牛是遥遥领先的?(抓住“所有”“甩”“……”来理解。)。

(2)想象补充省略的内容,提醒朗读时要注意停顿。

(3)请同学们浏览一下课文,还有哪些地方可以说明蜗牛能得冠军?(如:一对有力的翅膀、自由地飞翔。)齐读第二自然段。

3.如果现在你就是那只捧走奖杯的蜗牛,你愿意接受动物记者的采访吗?

(二)体味获得奖杯的得意。

1.同学们说得真好,可是文中的蜗牛可没这么想。你看:“从此,蜗牛得意洋洋。”(引读有关句子。)。

2.出示:“从此,它成天把奖杯背在身上,唯恐别人不知道它是飞行冠军。到了晚上,蜗牛就睡在奖杯里,生怕被别人偷了去。”

(1)自由读。

(2)你知道了什么?

(3)你什么时候“得意洋洋”过?

(4)齐读,并思考:你还知道了什么。

(5)把“唯恐”、“怕“换成另―个词。相机比较它们的不同。

3.“这真是一只骄傲的蜗牛。”你觉得该怎样读这几句话?指导朗读。学生自由练读,教师适当范读。

4.(出示蜗牛图)你看,蜗牛背着奖杯,还能飞吗?为什么?请你读一读。

是呀,这么大、这么重的奖杯,背在身上,多累呀!再请一位同学读一读。

5.自由读第三自然段。要求读出蜗牛得意洋洋的.样子和背着奖杯沉重的语气。指名读,师生评价。

(三)感受飞行能力的丧失。

天长日久,蜗牛成了什么样子了呢?请大家齐读第四自然段。

什么叫“天长日久”?有多久?蜗牛成了什么样子了呢?指名说一说。(板书:勉强慢慢)为什么会这样?(板书:得意)指导朗读这一自然段。

三、情感拓晨延伸,感悟寓意。

日子一天天过去,蜗牛老了。有一天,老蜗牛带着小蜗牛在草地上散步,一群蜜蜂、蜻蜒、蝴蝶……飞来了,在空中你追我赶。这时,老蜗牛叹了口气,对小蜗牛说:“唉……”

1同桌练一练,说一说。全班交流,评议。

2.看到再也不能飞上天的蜗牛,你想对它说些什么?

四、自选课后作业,升华情感。

1.把这个故事讲给自己的家人听一听。

2.阅读《新补充读本》助读篇。

【反思】。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这种对话就是要产生心灵的共鸣。因此,本课教学设计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创设情境,营造平等、民主的教学氛围,让学生在读中感悟、积累,追求课堂的互动和灵动。

一、互动。

“教育不是有知者带动无知者,而是人对主体间灵肉交流的活动。”(雅斯贝尔斯语)教育是人与人精神的契合,是“我”与“你”的对话与敞亮。文中设计很多对话环节,充分体现了新课标所倡导的先进理念: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要让学生凭借文本,自主交流,创造性表达,感悟形象。在对话中,学生可以进入蜗牛的内心深处,学生情感自然流露,并深刻理解了文中词语的意思。

二、夏动。

“灵动”一词意思为活泼不呆板。因教者的巧妙引导、学生的积极思维而使精彩不断生成、学生的智慧自然流淌。在教学第二自然段的“如果现在你就是那只捧走奖杯的蜗牛,你愿意接受动物记者的采访吗”这一环节中,其中有一个问题是:“今后你有什么打算?”学生的回答出乎我的预料。当时我并没有立即予以否定,而是进行引导,精彩由此而产生。这是灵动课堂的体现。

《蜗牛的奖杯》教学设计及反思

这个单元由四篇课文和一个练习组成。《雨后》是一首清新、活泼的小诗,展现了儿童的天真烂漫,读来让人回味无穷。《谁的本领大》和《蜗牛的奖杯》是两个富有哲理的童话,告诉我们不要骄傲,要正确认识自己和别人的道理。人物形象鲜明,语言生动活泼。《狐假虎威》则是一个家喻户晓的成语故事,内涵丰富。 《蜗牛的奖杯》是苏教版二年级下册中的一则寓言故事。讲的是善飞的蜗牛获得飞行比赛的冠军奖杯以后,自我陶醉,不思进取,结果翅膀退化,奖杯成了坚硬的外壳,只能在地上爬行。文中的第一幅插图形象地描绘了蜗牛“在天空自由地飞翔”和“在比赛中遥遥领先”的情景,与第二幅伏在地上爬行的两只蜗牛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蜗牛的样子和神情给学生以丰富的想象空间,有利于引发学生对寓意的感悟。1、学生复述课文虽然有一定的基础,但往往是目无表情地背。如何把内容内化,可指导学生利用课文插图,抓住重点段落来复述,还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删、添一些内容。2、童话和成语故事的篇幅较长,可以采用默读的方法,让学生在相对较短的时间内感知课文,并可用读读、演演、小组学习、情景对话等方法来理解课文内容。3、学生对于写话比较陌生,可以利用生动有趣的课文,让学生模仿着写一段。4、学生已经掌握理解词语的方法,本单元复习“联系上下文”、“比较法”、“表演法”来理解。 本文的教学以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为追求,依据教学目标,最大限度地利用学生好奇、好动、好问等心理特点,创设使学生感到真实、新奇、有趣的学习情境,探究有效的教学策略,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促使学生在趣味中发现、研读、品味,真正让学生在自主的阅读实践中理解内容,感悟形象,品味课文的语言文字,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本设计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在看图——读书——表演——续编的语文实践活动中,实现心灵与文本的碰撞,从而达到语文教学的目的。 1、使学生喜欢读课文,读得正确、流利、有感情。2、抓住“自由、遥遥领先、得意洋洋、成天、勉强”等词语,帮助学生读懂课文内容。3、借助动画、表演等形式,引导学生与文本、教师、学生进行对话,在充分的体验中懂得“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的道理。朗读、识字、写字。在充分的体验中懂得“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的道理。投影仪、录音、生字卡片、多媒体课件2课时                   教             学         过           程1、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2、学习生字词,理解词语,能正确、美观地书写本课的生字。3、读准生字的字音,读通句子。        一、激趣导入引导发现 1、猜谜导入:名字叫做牛,不会拉犁头。说它力气小,背着房子走。

(相机板书:蜗牛)。

2、谁能向大家介绍介绍蜗牛?   (贴:蜗牛爬行图)。

3、师设悬念:蜗牛原来可不是这样的,它是什么样儿的呢?(多媒体显示课文的第一自然段)。

(贴:蜗牛飞行图)。

4、指导朗读一自然段。(突出“有力”“自由”)。

5、读到这儿,小朋友你们有什么想法呀?

6、蜗牛怎么会有这么大的变化?同学们都想知道,读了《蜗牛的奖杯》这个故事你们就会明白的。(相机板书:的奖杯)。

7、读题。

学生猜谜  学生说说自己认识的蜗牛  读课文,交流    学生质疑          教师是最重要的课程资源。对于教材,应敢于进行大胆的处理,以一自然段的内容引发学生形成新旧认知矛盾的冲突,引领学生去发现,激发学生产生与文本对话的强烈欲望。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听课文录音。

2、自读课文(要求,放声朗读,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3、小组合作读(分小节读),相互评价。

4、小组展示读,相机评点。如:生字新词的轻声、前后鼻音的读法。

5、默读,想想刚才的问题,能不能读懂?

《小蜗牛》教学设计

:大自然千奇百态的变化源于四季交替的神奇魔力,让幼儿从小认知四季的不同景色特征,了解各异的气候特点,可以激发幼儿对事物的探索欲,培养幼儿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1、初步认知一年分为春、夏、秋、冬四个季节。

2、能对季节的景色特征,气候特征有初步的认知。

3、培养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1、重点:初步认知一年分为春、夏、秋、冬四个季节。

2、难点:能对季节景色特征和气候特征有初步的认知。

:ppt、音频。

1、美丽的草原上,有一群小蜗牛,他们快乐地生活着。

小蜗牛慢慢地长大了,想去看看外面的世界,它们决定去旅行。《快乐的小蜗牛》。

春天,它们来到了一座美丽的花园,花园里鲜花盛开,勤劳的小蜜蜂正忙着采花蜜,美丽的蝴蝶在花丛中翩翩起舞。《花和蝴蝶》小蜜蜂和蝴蝶送给每只蜗牛一串美丽花环,祝愿他们旅途愉快!小蜗牛们可开心了,带着花环又出发了。

欣赏完小青蛙们的演唱会,小蜗牛继续去旅行。

3、秋天到了,小蜗牛来到小猪的农场,今年农场大丰收了,小猪们正忙着收庄稼呢。小蜗牛也来帮忙,小猪们谢谢蜗牛们的帮助,送给他们一些粮食带在路上吃。

小蜗牛告别了小猪,背着粮食往前走。《快乐小猪》。

4、冬天来了,吹起了北风,下起了大雪。小蜗牛来到一座森林里,小老虎和小狮子们肚子饿的咕咕叫,正在寻找食物。《狮王进行曲》。

小蜗牛把自己的食物送给了他们,小老虎和小狮子们高兴极了,都谢谢小蜗牛。

小蜗牛钻进小房子里,关紧房门,呼呼地睡觉了。

5、第二年春天,小蜗牛醒来了,从小房子里钻出来,呀!小动物们都来了,他们说:“小蜗牛我们一起去旅行吧!”

小动物们一起快乐地踏上了旅途!《欢乐颂》。

在本次活动中,以小班幼儿的实际认知为基点,灵活的运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和现代教学手段,积极调动了幼儿参与活动的情绪,通过生动的图片,欢快的音乐和较为形象的乐曲,来帮助幼儿认知春、夏、秋、冬四个季节的特征,让幼儿体验到活动的快乐,培养幼儿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小蜗牛》教学设计

1、 通过故事教学使幼儿了解自然界中小动物躲雨的方式,培养幼儿对文学作品的兴趣,以及爱护小动物的情感。

2、 培养幼儿的倾听能力,启发幼儿发散性思维,使幼儿产生联想,进一步发展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 学习动词躲、钻、飞。

了解蜗牛的生活习性。与内容有关的多媒体课件,情境表演的头饰。

第一部分:伴随着优美的音乐,情境表演及多媒体演示法,导入法,能在瞬间吸引孩子的目光,让孩子有积极参与活动的欲望。

第二部分:感知法,欣赏作品。

1、了解作品的内容

2、进而理解作品的风格,在这一环节中根据幼儿年龄小,注意力难以长时间集中等特点,运用多种多样欣赏手段和方法:如“听磁带中的作品,师有表情的复述作品以及观看多媒体课件多种辅助教学手段,引导幼儿欣赏,使幼儿在积极主动的姿态参与活动。

第三部分:表现法采用:角色扮演以及角色互换等教学方法。鼓励幼儿大胆仿编创编作品。注意难点部分:在这一环节中,鼓励幼儿尝试用各种角色来创编作品,既激发了幼儿积极创作的欲望,又能使幼儿顺利迁移已有的经验,这会使幼儿感受活动给他们带来的成功感和满足感,如果孩子对作品创编活动比较顺利,也可同伴之间交流,角色互换,或者同伴之间创编接龙,如小鸟换成小青蛙,小松鼠等。

活动结束

通过持续不断地感受作品,激发幼儿想象力,丰富其语言词汇,还能生成其他有价值的活动。

《小蜗牛》教学设计

1、认识“住、孩”等12个生字,会写“对、妈”等四个字。认识2个部首。

2、借助汉语拼音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四季的特点。

认识“住、孩”等12个生字,会写“对、妈”等四个字。认识2个部首。

1、借助汉语拼音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四季的特点。

1、观察蜗牛的外形特征,了解蜗牛的生活习性。

2、蜗牛图片,蜗牛生活背景,幼儿观察记录。

3、电教器材:投影仪。

两课时。

一、导入。

二、认识课题。

(一)谁认识黑板上的三个字?

(二)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篇课文《小蜗牛》大家齐读。

(三)有谁见过蜗牛?长什么样子?

提出质疑,引发幼儿探究蜗牛的生活习性和简单的生物知识。

(软体动物,吃植物叶子,会伤害庄稼和花草,在潮湿的环境下生活)。

(四)观察蜗牛的爬行动态,想想它们一家在干什么呢?引发情感。

(螺旋形的外壳,半透明的柔软身体上还有花纹,两只触角非常灵活)。

(五)你能想象出蜗牛一家它们在干什么?

(构思一副惹人喜爱的“蜗牛的一家”创作画,相互交流自己的故事。)。

三、理解课文。

(一)蜗牛我们已经很了解了,想不想到课文里去看看,讲的是什么故事?

(二)哪位同学想读一读课文?那就让几位同学一人读一段吧?

相机指导:蜗牛妈妈的话要读得亲切,充满鼓励。小蜗牛的动作很慢,读小蜗牛的动作时,要读出蜗牛慢行的状态。

(三)学习课文之前啊,老师想看看你们预习的怎么样?

出示屏幕:哪位同学认识屏幕上的字?来读一读。

相机指导读得不标准的同学的发音等。

(四)接下来我们做个游戏吧?看看哪些同学能最快的说出老师出示的词语,谁就是最棒的。

(五)同学们可真棒,看来同学们预习的都很充分。

(六)出示背景图。

师:今天的天气真好,小蜗牛想出去玩,我们看看小蜗牛去哪玩了?哦,这里有暖暖的阳光,有青青的草地,有美丽的鲜花。看,谁来了?拿出蜗牛卡片,“小朋友们好,我是蜗牛爸爸,看我身上的花纹漂不漂亮啊?还有比我更漂亮的呢,你们猜是谁?”(蜗牛妈妈)还有呢?(蜗牛宝宝)。它们一家日在玩什么游戏呢?(师幼共同想象描述情景。)。

一、复习导入。

蜗牛的一家我们还记得吗?我看看你们还记得多少?

出示词语,指名读。

这节课啊我们就继续去和蜗牛的一家交朋友,看看小蜗牛都去哪里玩儿了?

二、新课。

(一)首先请同学们打开语文书,大声的读一读这篇课文,看谁读得认真。

小蜗牛每次都是什么季节去的?又是什么时候回来的?

指名回答:一共去了三次树林。第一次是春天去,夏天回来;第二次是夏天时去,秋天时回来;第三次是秋天时去,冬天时回来。

原来小蜗牛每个季节都去了树林,那么书中告诉我们小树林里一年四季有哪些明显的特点?

春天:树发芽。

夏天:叶子多、密、绿,草莓成熟。

秋天:地上长满蘑菇,树叶变黄。

冬天:树叶落光,地上有雪。

(三)小蜗牛爬呀爬,可是每次到树林都需要一个季节的时间,这说明什么呢?

指名回答:说明小蜗牛爬的很慢。

三、总结课文。

(一)读了这篇课文,同学们有什么收获呢?

预设:时间过得很快;要珍惜时间;做事情不能太慢。

(二)其实啊,我们知道了,蜗牛的它的习性就是比较慢,可是蜗牛也在不停的爬,我想这说明了蜗牛做事情很认真,只要认真就一定能做到,而且蜗牛也欣赏到了四季的美啊,春夏秋冬,一年四季都有不同的景色。

《小蜗牛》教学设计

1.喜欢参与阅读活动,培养坚持不懈不怕辛苦的精神。

2.愿意联系自己的旅行经验,大胆表达自己的感受和发现。

3.仔细欣赏画面,理解故事内容。

幼儿园教育目标应体现三维目标,即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感目标。在这个教案中,目标设定的顺序应该调整一下,目标3和目标1顺序交换。

1.经验准备有旅游的经历,了解蜗牛的生活习性。

因为教师对幼儿的旅游经验了解不足,导致后面提出来的问题幼儿不知如何回答。

2.幼儿读物。

1.出示画面标题激发幼儿的好奇心。

(1)老师在黑板上画出简笔画蜗牛,师:小朋友你们猜猜老师画的是什么?小蜗牛最大的特点是什么?(爬的很慢)。

教师笔记:在这一环节中,教师课堂上用简笔画形式引出故事的主要人物-小蜗牛,很新颖,吸引着小朋友们的注意力,体现了教师基本功素养。

在提问问题的时候,是以“老师问,幼儿答”这种形式开展,幼儿比较被动,参与的热情没有调动起来,建议老师这一环节围绕“旅游”的话题通过讨论的方式,让幼儿与身边或者小组其他人说说自己的旅行经验,给所有幼儿提供开口说话和与人交谈的机会。在轻松自由的氛围中,幼儿想说敢说,积极表达个人想法,发展幼儿语言交流和表达的能力。在讨论过程中,老师更多是以参与者的身份出现,并积极引导幼儿的讨论思路,把握讨论主题。

2.逐页阅读故事画面,在观察交流中了解故事情节。

(1)看动漫听故事。

听完故事后,教师提问故事内容,幼儿回答。

蜗牛为什么要去旅行?要去哪旅行?旅行的路上天气怎么样?

他们到山顶时看到美景了吗?这时他们的心情怎么样?

第二天早晨九十九只蜗牛碰到了谁?他们见面时分别是什么心情?

幼儿描述第一百只蜗牛看到的美景,其他幼儿相互补充。

听完了好朋友的介绍,九十九只蜗牛有什么新的决定呢?

教研笔记:幼儿对故事的情节很感兴趣,对故事内容基本理解,能够回答出老师的问题,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对于少数从不举手发言的幼儿,教师应该给予更多的关注,把简单的问题留给这样的孩子,鼓励他们大胆的发言。

(2)看图片师幼完整阅读。

教师操作多媒体图片,再次欣赏故事内容。

与幼儿共同欣赏故事,让幼儿说说自己有什么新的发现。

教师笔记:再次欣赏故事的时候,建议老师让幼儿边看幼儿读物边听故事。多媒体影音课件,虽然形象直观、操作方便,集中幼儿的注意力,但画面的色彩、细节、质感都没有纸质图书的画面生动,亲切。所以再次听故事时,幼儿在对故事了解的基础上,通过近距离与图书亲密接触,会对画面的背景、人物、人物之间的关系、发生的故事等内容都会有进一步的感知。

3.教学游戏。

(1)手指律动:剪刀、石头、布。

师:小朋友们听完故事,我们放松一下,一起做个手指律动吧!

剪刀,石头、布,剪刀、石、头布,

一把剪刀,两把剪刀变成小白兔。

剪刀,石头、布,剪刀、石头、布,

一把剪刀,一块石头,蜗牛会上树。

教研笔记:幼儿持续注意力时间短,换一种形式,可以调动幼儿的情绪。

(2)丰富词汇。

幼儿表达能力的培养需要词汇的积累,当幼儿有表达内心意愿想法时,能够有序、连贯、清楚地组织语言讲述一件事情,讲述时能使用常见的形容词、同义词等,语言比较生动。语言课上教师对目标词的提炼,对于词型的分析,有助于幼儿积累词汇。

(3)手工制作,幼儿用彩泥捏出小蜗牛。

教研笔记:每个幼儿都非常喜欢折纸、泥工这类活动,可以做为幼儿语言课创意表达的一种方式,在制作过程中让幼儿对故事中主要人物加深印象,喜欢上语言课,有助于幼儿早期阅读习惯的培养。

4.情感教育。

引导幼儿要向小蜗牛学习,要有坚持不懈,不怕辛苦的精神。

教研笔记:故事中的小蜗牛对老师是否也有启示呢?在教学中不要急于求成教会孩子的结果,而是要陪伴孩子享受学习的过程,感受着生活中每时每刻点点滴滴进步。像那只爬着旅行的小蜗牛,慢慢地欣赏沿途美丽的风景,收获很多。

《蜗牛》教学设计

2、能正确朗读课文,读出对话语气,懂得学习要一步一步地学,不能一味求全。

3、说说还有哪些动物想教蜗牛学艺,结果怎样?能仿照课文内容进行说话训练。

4、指导在田字格里正确书写:主、并、泳、浪。

2、能正确朗读课文,读出对话语气。

教学难点:懂得学习要一步一步地学,不能一味求全。

一、谜语导入:先请小朋友猜个谜语。

说它是条牛,不能下田走,

讲它力气小,背着屋子走。

2、出示(蜗牛图)借助拼音读准“蜗牛”两个字。蜗牛的本领可真大,能背着屋子走来走去,可是蜗牛却觉得自己的本领还不够大,于是,它走出家门,寻找师傅学艺去了。

3、齐读课题。学习生字:艺(拼读生字)。理解“学艺”的意思。

二、整体感知。

1、听说蜗牛要学艺,谁想教它学本领呢?请小朋友认真地听一遍课文录音,一边听一边思考这样的填空题:(谁来读一读这个填空题)。

2.交流问题,完成填空:

()、()、()主动教蜗牛学本领,但他们都不是()。

3、学习生字:主、师。

4、1――4节是写兔子的,5――8节是写蝴蝶的,9――12节是写鸭子的。

三、分步学短文:

过渡:那么,兔子主动来教蜗牛学本领,会对蜗牛说些什么呢?

1、(出示课文1——4节)自己试试把它读通。然后完成填空题。

因为兔子只会(),不会(),并不是全才师傅,所以蜗牛()。

齐读填空。

2、学习生字:并睬。

3、指名分角色朗读(1---4节),师生分角色朗读(1---4节)。

1、生轻声读5---12节,读好以后完成填空:

因为()只会(),不会();()只会(),不会(),都不是全才师傅,所以蜗牛()。

再来学习里面的生字。

写生字:游泳浪招似。

3、分组读5---8节,9---12节;分角色读5---8节,9---12节。

小结:是呀,蜗牛认为蝴蝶不会跑,鸭子不会跳,并不是全才师傅,所以也没有向他们学艺,蜗牛要找一个全才师傅,它又继续出发了。

四、说话训练:

还会有谁想教蜗牛本领呢?我们展开想像,学着课文的样子也来说一说。

1多媒体演示:猫捉老鼠、青蛙捉虫(学生自由说、指名说)。

2他们也不是全才师傅,那么到底什么样的师傅才算全才师傅呢?(指名回答)所以蜗牛:出示最后一节。(齐读)。

3、读词语。

拓展延伸:

后来于老师听说这只蜗牛后来想通了,他也觉得会飞、会跑、会跳、会游泳的全才师傅是没有的。于是他就想一项一项地学本领了。你们看。

蜗牛没有找到全才师傅,心里难过极了,它后悔没有跟兔子他们学本领。于是他决心虚心地向兔子他们学习本领。一天他爬到蘑菇村,来到兔子的家,蜗牛敲敲门,兔子打开门一看是蜗牛,连忙说:“你找错人了,我可不是全才师傅。”说完,他就把门关了。蜗牛大声地说:“兔子姐姐别生气,我是来向您道歉的。教我学跑、跳好吗?”兔子看了看蜗牛,觉得他挺有诚意的,才说:“好吧。”过了几天,他学会了跑、跳,告别兔子,快乐地向前跑去。

路上他看见蝴蝶在天上飞,蜗牛说:“蝴蝶姑姑您教我飞好吗?”蝴蝶见他主动要求答应了:“好吧,只要你爱学。”过了几天,蜗牛又学会了飞。他又告别了蝴蝶向前飞去。

后来他又向鸭子学会了游泳……成为世界上最有本领的蜗牛。

看了这个故事你想说些什么?(指名)。

师小结:所以我们学本领时要一项一项地学。像现在这样,我们每天学一点儿,一点儿再加一点儿,日积月累,我们的知识就会越多,本领就会越大。

兔子跑、跳。

蝴蝶飞。

鸭子游泳。

小蜗牛教学设计

第二课时学习目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四季的变化与特点,知道小蜗牛在四季中什么也没有得到,明白要珍惜时间。

1.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一年四季的变化与特点,知道小蜗牛在四季中什么也没有得到。

学前准备词语卡片。(师生)。

一、趣味复习,巩固生字。

(用时:8分钟)。

教师引导学生做游戏:小猴摘桃子。

学生比赛读:蜗牛大树发芽已经小草爬呀爬看谁读得快,谁就摘到了桃子,读得多的学生获得一个漂亮的桃子贴纸。

二、读一读蜗牛玩一玩全是小草不对二、学习课文,指导朗读。

(用时:26分钟)。

1.指导学生读课文,思考:

(1)春天到了,蜗牛妈妈对孩子说了什么?(2)第二次妈妈对小蜗牛说了什么?(3)小蜗牛采回草莓没有?为什么?(4)小蜗牛采回蘑菇没有?为什么?(5)一年有几个季节?2.引导学生交流:在四个季节中蜗牛到底得到了什么?为什么什么也没有得到?应该怎么做?3.正确朗读带有感叹号的句子。

2.学生读课文,思考问题。

3.同桌之间,小组之间合作找一找。

4.小组合作探究。

5.学生开火车读,自由读,分小组读。

6.小蜗牛向外面爬了______次。

7.第一次爬回来时小树长满________,碧绿碧绿的,地上还有________。

第二次,爬回来时草莓________,地上长着_________,树叶全变________。

第三次爬回来,蘑菇________,地上盖着_________,树叶________。

三、总结拓展。

(用时:6分钟)。

1.学生各抒己见。

2.学生总结:要珍惜时间,时间是有限的,生命也一样,我们要在有限的生命中做出无限的好事。

板书设计教学反思我在教授本课时,合理恰当地提出问题,有利于帮助学生理解课文,梳理思路,读,是一种很好的教学方法。尊重学生是课堂民主的前提,学生对课文,对事物有自己的感受,我们应该尊重他们,满足他们。对学生所说的不同见解、不同体验、不同思考决不能漠然视之,要用相应的对策,创设良好的氛围,诱发学生的创新欲望,引导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和潜能开发,使课堂真正成为学生展示自我的舞台。

蜗牛教学设计

活动目标:

1.培养学生对小动物的兴趣。

2.用多种办法收集资料并进行简单的整理和应用的方法与能力。

3.使学生了解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获得一些亲身探究的体验。

4.通过小组活动,使学生学会分享共同的劳动成果,学会相互合作。

活动准备:教师课前捉几只蜗牛,准备一些饲养蜗牛用的透明水槽或一次性塑料杯、白纸、水彩笔、玻璃片。

活动过程:

(一)捉蜗牛。

1.教师出示蜗牛,激发学生的兴趣。

2.分组、落实任务。

3.教师引导学生做好准备工作:我们要做哪些准备?

(1)需要一些什么工具?(教师提供每组一个饲养盒)。

(2)估计什么地方能捉到蜗牛?(校园的花坛、草坪等处)。

(3)捉蜗牛时,要注意什么?(安全、爱护环境)。

4.分组到校园里捉蜗牛。

5.捉回蜗牛后汇报交流,汇报内容为:你是在什么地方捉到的,捉到时它是怎样的?(有些躲在壳里休眠,有些身子露在外面爬行)。

(二)认识蜗牛。

1.把捉到的蜗牛拿出来,放在玻璃片上,仔细观察。观察内容有:

(1)如果蜗牛躲在壳里怎么办?(可以放到水里浸泡一会儿,再拿出来)。

(2)蜗牛的背上有什么?它软硬如何?像什么?(螺旋)。

(3)蜗牛的头上有什么?触角有几对?这两对触角一样吗?

(4)蜗牛的身体是怎样的?用手摸一摸。

(5)让蜗牛在玻璃上爬行,观察它使用什么爬行的?

2.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来描绘蜗牛的外形。

3.读儿歌:蜗牛身体软绵绵,背上硬壳像螺旋,头上触角有两对,他的腹足扁又宽。

4.学生画蜗牛。

(三)研究蜗牛。

1.提问题:从你们捉蜗牛的活动中,你发现蜗牛喜欢什么样的生活环境?

(1)潮湿的还是干燥的?

(2)是温暖的还是寒冷的?

(3)喜欢阳光还是阴暗?

(4)喜欢单独生活还是群居?

2.提问题:蜗牛喜欢吃什么呢?我们怎样来喂养它?

3.活动:每个小组把一份食物放在蜗牛周围,观察蜗牛对各种食物的反应,各小组交流各自的发现。

4.活动:自由观察蜗牛,但要注意保护。活动后将蜗牛放回原地,看看还能发现什么,如果还有不懂的问题,自己想办法找答案。

(四)制作资料卡。

1.搜集蜗牛的资料。

学生回家通过查书、上网等方式收集有关资料。

2.制作资料卡。

自己提出问题并用恰当的方式找到解决问题的答案,把它们记录在资料卡上。

3.交流资料,评选优秀活动者。

小蜗牛教学设计

《小蜗牛》是一篇童趣盎然的科普童话。课文通过小蜗牛与蜗牛妈妈的三次对话,向我们介绍了小树林里一年四季的变化,同时巧妙地告诉我们小蜗牛爬行速度很慢的特点。课文语言浅显,通俗易懂,很适合一年级小学生阅读。故事配以连环画的形式呈现,目的是让学生借助图画或其他手段自主识字、自主阅读。所以本节课教学设计主要是通过指导学生观察图画、分角色朗读等方法,引导学生自主识字和阅读,在反复的观察、朗读、识记、想象等语言活动中提高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

一年级的孩子非常喜欢读故事书,但是因为认识的字不多,这对他们的朗读造成一定的困难,他们看到书大多都有插图,这就为他们学习汉字提供了一个途径——看图猜字,本课恰好教给孩子通过观察课文插图,进行自主识字,自主阅读的方法。

1.制作多媒体课件;准备歌曲《蜗牛与黄鹂鸟》mv;生字词卡片。

2.预习课文,拼读生字,圈词语。

一、歌曲导入,激发兴趣。

播放歌曲《蜗牛和黄鹂鸟》mv,听一听这首歌唱的是哪两种小动物。你们见过蜗牛吗?(出示课文插图1)这就是蜗牛。(简单介绍有关蜗牛的知识)大的这只是蜗牛妈妈,那小的这只就是……(出示词语“蜗牛妈妈”“孩子”“小蜗牛”)。

二、学习新课。

1、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关于小蜗牛的故事。(板书:小蜗牛)。

2、学生齐读课文题目。

3、请同学们翻到书108页,标出课文段号。(教师用课件订正)。

4、这篇课文这么长,大家仔细观察,它和我们之前学到的课文有什么不同?(很多字没有拼音了,隔两个段就会空一行……)。

5、因为这是一篇连环画课文。(介绍连环画)。

6、出示第一幅插图,学习第一部分。

学生看图,说说你看到了什么,教师根据学生说出的图片内容,出示词语“小树林”“旁边”“发芽”“玩”(认识斜王旁,说说你还知道哪些字有这个偏旁?)读词语,师生一边复述故事一边板书。(板书“春天、小树发芽、玩”)。

让学生试着用这几个词语说一两句话。

出示第一部分,指导朗读。

7、利用《蜗牛与黄鹂鸟》的音乐引出第二部分。(蜗牛背着那重重的壳呀,一步一步地往上爬)引出句子“小蜗牛爬呀,爬呀……爬回来。”(指导朗读,读出蜗牛的努力、艰难和着急)我们看看,它都到小树林看到了什么。(出示插图2)。

8、如果你就是这幅图中的小蜗牛,你会怎么向妈妈介绍你在小树林看到的景象?(指名回答,学习词语“长满”“叶子”“碧绿”“许多”“草莓”)。

9、出示第三段中小蜗牛说的话,指导学生进行朗读。

10、你们说说,小蜗牛看到的还是妈妈说的春天的小树林吗?那这是什么季节的景色?(出示蜗牛妈妈的话,理解“已经”的意思。)。

11、请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朗读课文;师生复述故事,教师板书“夏天、长满叶子、长着草莓、摘草莓”)。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词语“没有”“长着”“蘑菇”“全”“变黄”

14、指名用上这些词语说一说小树林发生的变化。(教师板书“秋天、叶子全变黄、长着蘑菇、采蘑菇”)。

15、出示第三部分课文。学生扮演小蜗牛,教师扮演蜗牛妈妈,合作朗读课文。

16、利用《蜗牛与黄鹂鸟》的音乐引出句子“小蜗牛爬呀,爬呀……爬回来。”(指名朗读)。

18、指名回答,出示文中的词语“盖着雪”“全掉了”学习词语,理解“盖着”,“全”的意思。

19、出示插图4,这就是小蜗牛看到的小树林,和你们猜想的一模一样,你看这是秋天吗?这是什么季节了呀?(板书“冬天、树叶全掉了、盖着雪”)。

20、这么厚的雪,如果你是蜗牛妈妈,你会对自己的孩子说什么?(快去打雪仗,堆雪人……)有的小朋友可能还不知道吧,小蜗牛和小青蛙一样,都非常怕冷,所以蜗牛妈妈对小蜗牛这么说的“哦,已经是……过冬吧”,(板书“待在家里过冬”)指导学生朗读第四部分。

21、想一想,为什么小蜗牛看不到小树发芽,摘不到草莓,采不到蘑菇呢?(因为它爬得太慢了)。

22、读了这个连环画故事,你知道了什么?(做任何事动作都不能太慢,四个季节的景色不一样……)。

23、这个故事让我们有这么多收获,赶快一起来读读这篇课文吧!(齐读课文)。

三、指导书写。

1.出示“妈、对”两个字。

2.尝试给生字组词。

3.观察字的结构,说说书写注意点及每一笔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4.学生独立书写,同桌互评,互相借鉴,教师巡视指导。

5.学生书上描红,体验自己书写与书中不同之处。

6.学生再写,班级展示。

7.反馈交流,展示评议,评选“小小书法家”。

四、作业布置。

把这个故事朗读给爸爸妈妈听,给他们说一说四个季节各有什么不同。

春天小树发芽     玩。

夏天长满叶子 长着草莓 摘草莓。

秋天 叶子全变黄长着蘑菇 采蘑菇。

冬天树叶全掉了盖着雪 待在家里过冬。

蜗牛教学设计

1、科学探究目标:学会合作探究;观察蜗牛的运动,发现蜗牛运动中蕴藏着的奥秘,与同学分享。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验合作探究,感受在探究活动过程中发现知识的乐趣。

3、科学知识目标:通过观察,知道蜗牛是用身体的哪一部分爬行的,它的身体是怎样前进的,它爬行留下的黏液有什么用处等。

课前准备:

1、学生5或6人为一个小组(桌子抽屉里事先放好放大镜、一块玻璃片、一块木板、小刀、钢丝、滑板、树皮)。

2、学生自带铅笔、直尺等各种文具。

3、用纸盒装若干蜗牛,塑料杯若干只,用报纸盖好。

一、情境导入。

师:“大家快看屏幕,这些是什么?”老师边展示几组漂亮的蜗牛图片边问。

生:“蜗牛!”“蜗牛!”学生已陶醉在精美的画面中,脱口说道。

师:“仔细想想,你在哪里见到过或捉到过蜗牛?”

生:“夏天,下过雨后的墙上,墙角边。”“路旁的草丛里。”“草地里。”“树下。”“砖缝里。”……学生已按捺不住激动的心情,不断地相互补充着。

师:“这说明蜗牛喜欢生活在什么样的环境里?”

生:“阴暗,潮湿的环境里。”学生顺理成章地归纳出了结论。

师:“那我也想请大家说说就目前你对蜗牛的认识有哪些?”

生:“有壳!”“没有骨头,身体软绵绵的,能缩进壳里去,也能从壳里伸出来!”“身上有粘液!”“头上有四条伸出的角,我想大概是它的触角,两条长,两条短!”“没有脚,但它却能爬行!”……看来学生已对蜗牛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

师:“真不错,今天啊,老师已经把蜗牛请进了我们的课堂,等一下我们再一起来观察蜗牛,但为了使我们能更大、更清晰地看清蜗牛,我们还得使用一件工具,这是什么?”“放大镜!”“以前用过吗?”“用过的!”学生非常自信的回答着。“请大家用放大镜先观察一下放在桌子的纸片上写了什么字?”老师用2号字在每张纸片上印上了“观察蜗牛的运动”四个字,大约过了10秒钟左右,“观察蜗牛的运动!”“观察蜗牛的运动!”回答声此起彼伏。看来学生对放大镜地使用已经不成问题了。

二、观察蜗牛的爬行。

“现在,每组可以把蜗牛从烧杯内轻轻地取出来然后轻轻地放在玻璃板上用放大镜从上到下仔细地观察,它可是一条小生命呦,要小心!看看有没有什么新的发现?”

生:蜗牛没有脚,它是靠腹部一伸一缩前进的。

师:对,蜗牛的腹部肌肉很发达,它就是蜗牛的运动器官,叫腹足。(教师板书:腹足)。

生:蜗牛前进时是像波浪式的。

师;这个同学观察得真仔细啊。请同学们看一个录像。(蜗牛爬行的录像)从录像中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到蜗牛运动时腹足上有波浪的图案,那是因为蜗牛是以波浪方式前进。请同学们把蜗牛放在手心上,说说你有什么感受。

生:有种吸起来的感觉。

师:是的,这种吸起来的感觉正是蜗牛以波浪式的前进方式在你的手心上爬行。

你们还发现了什么?

生:我发现蜗牛爬过的地方有一条湿漉漉的痕迹。

师:“你们组观察得也很仔细,这痕迹是什么啊?”

生:“是蜗牛分泌的粘液。”

生:我想了解这种粘液有什么用?

生:我想了解这种粘液是由什么组成的?

三、观察蜗牛的粘液。

温馨提示:

1、每个小组组长专门记录观察记录。

2、观察蜗牛时,请先把观察步骤读一遍,然后再进行观察,边观察边记录。

3、小组成员要认真配合组长。

4、观察时不要吵闹、大声喊叫,有问题时要举手提问。

5、观察完一个内容,并完成观察记录,才可以进行下一个内容的观察。

《蜗牛》教学设计

一、扣住“始终”,从“终”出发,了解蜗牛最终没有搬家。

师:昨天,我们初步学习了《蜗牛搬家》。蜗牛搬家这个故事,大家喜欢吗?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这个故事,请看大屏幕。(学生看视频听课文朗读)。

生:燕子帮蜗牛搬家。

(师生合作一起说。)。

师:(对一生)我听你说得挺好的,你来接着说给大家听,好吗?

(一个学生接着把故事说完)。

师:你真棒,比刚才电脑里讲得还好!

评:课堂上的偶发事件,往往是难以预测,也是不可避免的!这是教师最感棘手的,但处理得当,同样也可以成为教学资源。课堂上的吴老师游刃有余,从“听”转到“说”,从“燕子帮蜗牛”到“学生帮老师”,一切自然贴切……真可以说是“精彩来自生成”。

师:故事的题目是“蜗牛搬家”,故事的最后,蜗牛搬家了吗?

生:没有。

师:课文里面是怎么说的?哪一句话告诉我们蜗牛最后并没有搬家?

生:蜗牛的家始终没有搬。

板书:始终没有搬。

师:“始终”这个词能理解吗?

生:一直。

师:“始终没有搬”就是一直没有搬,我们知道“始”指开始,“终”是指什么?

生:一直到最后没有搬。

师:对,这句话合起来是这个意思。单说“终”,就是——。

生:最后。

师:“始”是开始,“终”是最后、结束。从开始到最后都没有搬成家。那么,开始的时候蜗牛是怎么想的呢?大家看课文的1到3自然段。

评:“始终”——这一个在文本中本不大起眼的词语,被吴老师独具慧眼地挖掘出来,在帮助学生理解词义,渗透学生理解词义的方法的同时,建构起组织本课教学的基本框架。看似随意,实见匠心。

二、回到“始”字,了解蜗牛想搬家的原因。

师:请大家自己读一读1到3自然段,想一想:蜗牛开始到底是怎么想的?

生自由读课文。

师:谁来说说蜗牛开始是怎么想的?(师指板书中的“始”字)。

生:它想搬到一个小山丘去住。

师:对,那它原来住在哪里呢?

生:石缝儿里。

师板书:

小山丘。

石缝。

师:小山丘和石缝那儿有什么不同呢?

生:石头周围光秃秃的,小山丘那儿很美。

师:石头周围光秃秃的,有树没有?

生:没有。

师:有草没有?

生:没有。

师:有花没有?

生:没有。

师:什么都没有,这就是“光秃秃”的。小山丘又是什么样子呢?

生:美丽。

师:美到什么样子?

生:有密密的丛林,有甜甜的野果,还有清清的小河。

师: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出示小山丘画面)。

生:哇,好美呀!

师:是啊,多美的景色!谁来带着赞美把课文中的这句话读一遍。

学生读。

师:课文中,“清清的小河”后面有六个小点,你们知道是表示什么吗?

生:还有很多很多。

师:还有很多美丽的景物,谁来说说,可能还有什么?

生:树林。

师:课文中的“丛林”就是指树林。

生:还有鲜艳的桃花。

师:好,“鲜艳”这个词用得好。还有什么?

生:还有各种各样的花草树木。

生:还有甜甜的野果。

师:“野果”书上讲到了,你一定是想着甜甜的野果太好吃了,就再说一遍,是吗?

生:还有旺旺的青草。

师:你的意思是说茂盛的青草吧?(学生点头)。

生:还有五颜六色的花。

生:还有可爱的小燕子!

生:还有叽叽喳喳的小鸟!

……。

师:我们班同学个个聪明,想像丰富,词汇也多,真像一个个小博士呢!

评:石缝周围的“光秃秃”与小山丘的山清水秀形成鲜明的对比。课中,浓墨重彩地强调小山丘的美丽,在学生心中建立起小山丘美的形象,使学生对蜗牛打定主意要搬家的心情“深有同感”!

师:听说有这么美的地方,如果你是蜗牛你会怎么想?你想不想搬去?

生:(齐答)想!

生:是的。

师板书:打定主意搬。

师:“打定主意”是什么意思?

生:就是决定了。

生:下了决心要搬。

生:它已经打定主意了要搬,那到最后怎么还是没有搬呢?

生:小山丘那儿那么美,为什么蜗牛又不搬家了呢?

评:“会问的孩子才会学!”对二年级的学生来说,“敢不敢提问”和“会不会提问”是同等重要的!此处,教者又巧妙地与上文所扣的“始终”一词联系起来,有意识地将“矛盾”呈现在学生面前,使问题从学生嘴中脱口而出!这样,既缩小了“培养学生提问能力”的坡度,又明确了下一步的学习目标!

师:是啊,为什么?那是为什么呢?

师:现在我们看课文的4到6自然段,到课文中找理由。自由读读课文,看谁能找出答案来。

三、抓住蜗牛说的三句话,体会蜗牛害怕困难,所以“始终没有搬家”。

学生自由读课文。

师:读完了吗?找到答案没有?

生:找到了!

师:真的找到了?找准了?你是不是像蜗牛一样打定主意了?(生笑,点头)。

生:蜗牛怕太阳晒,又有些犹豫了。

生:蜗牛说风沙太大,怕下雨。

生:就是不想搬过去。

师:那“打定主意”和“犹豫”的意思?

生:相反。

师:那么,“犹豫”就是--。

生:打不定主意。

评:“词语理解”是低年级的一个教学重点!但本堂课中,教者没有将其设置为一个孤立的教学点,而是将“词语理解”和“文章感悟”结合起来,使其成为整个教学网络中的一个“点”,并将它们连成一条“线”。此环节,就是又一次把重点词语“犹豫”作为教学的切入点,结合前文中的“打定主意”来理解犹豫,既对前面的学习内容进行了回顾,又为后面的学习作了铺垫。

师:什么原因让蜗牛打不定主意了?犹豫了几次?

生:第一次是太阳太大怕把它晒坏,第二次是因为满天风沙,怕打在它身上会死掉,最后一次是下雨地滑怕爬不上小山的斜坡。

师:小朋友们真会读书,一下子就找到了蜗牛说的三句话,老师把它写到一块了,大家来读读。

(出示课件:

今天太热了,我行动又慢,强烈的阳光会把我晒坏的!

我这细皮嫩肉,可禁不住这风沙吹打。

下雨地滑,小山丘的斜坡,无论如何我是爬不上去的。)。

学生自由读。

师:我来看看我们班哪个小朋友朗读水平最高,谁来读一读?你愿意读哪一句就读哪一句。

一生读第一句。

师:谁来评评,他读得怎样?

生:读错了一个字。

师:请先说优点,再说缺点。

生:有一些流畅,但“晒”字没有读准确。

师:“晒”应该读翘舌音,你听得很仔细。你能读一读吗?

(另一生读,读得很好。)。

师:现在在我们面前出现了两只“蜗牛”,你们喜欢哪一只蜗牛呢?

生:刘子旋(第二个读的学生的名字)!

师:她读得好,我们欢迎她再读一遍好不好?

(学生鼓掌欢迎,刘子旋再读一遍。)。

师:你们说说她哪里读得好?

生:“强烈的阳光会把我晒坏的”这儿读得好,把“晒坏”读得重一些。

师:(对刘子旋)你读得很好,请问你刚才为什么要这样读?

生:我想,蜗牛怕太阳晒,我就把“太”和“晒坏”读得重一点。

师:我们读句子要抓住重点的词,有的地方要读得重一点,有的地方要读得轻一点,我们学着刘子旋的样子一起来读一遍。

生齐读。

评:朗读的“指导”,不应该只是来自教师,课堂上有着丰富的教育资源,优秀学生的朗读便是一种。学习中,如果“榜样”来自于老师,学生也许会有“压力感”,而当“榜样”来自于与己相仿的学习伙伴时,学生不但不会有“压力感”,相反会产生一种“学习动力”。吴老师就很巧妙地利用了这一点,既有自己对学生“人文”的评价,又信手拈来,为学生提供来自身边的模仿范例,朗读指导收到了实际效果。

师:另外的句子谁来读?

生:“我这细皮嫩肉,可禁不住这风吹雨打。”

师:读书的时候要看清楚每一个字。谁来再读一遍?

生:我这细皮嫩肉,可禁不住这风沙吹打。

师:“禁不住”是什么意思。

生:受不了风沙吹打。

师:对的,就是受不了,受不住的意思。你理解得很好,请你把这个句子读一遍。

生:我这细皮嫩肉,可禁不住这风沙吹打。

师:你们听清楚吗,他刚才是这样读的:“我这细皮嫩肉,”(把“我”字读得比较重)大家尝试这样读一下。

生自由读。

师:来,再请你说说你为什么这样读?为什么要把“我”字突出来?

生:我觉得这只蜗牛把自己看得很重,非常担心自己,心里只怕自己受苦。

师:能想到这一点,你真了不起!大家也学着这样把这句话读一遍。

生齐读:我这细皮嫩肉,可禁不住这风沙吹打。

师:把动作加进来,我们的朗读就更好了。谁来试试?

(学生边读边表演,很形象。)。

师:最后还有一句,有谁愿意读?(一学生站起来读:下雨地滑,小山丘的斜坡,无论如何我是爬不上去的。)。

师:嗯,读得很好,但是那边的小朋友你听到她的声音没有?

生:没有。(老师请学生再读一遍,学生声音大了一些,但仍不够响亮。)。

生:根本就是爬不上去的。

师:“根本就是爬不上去的”,还会用“根本就是”,你的词汇真丰富!

生:是不可能爬上去的。

生:随便什么办法我都爬不上去。

生:我就是费尽力气也爬不上去。

师:好的,蜗牛就是这样想的,想象你就是小蜗牛,再来读读这句话。

生:(齐读)下雨地滑,小山丘的斜坡,无论如何我是爬不上去的。

评:本文,蜗牛之所以“始终没有搬成家”,就是因为它“畏惧困难”。它的三个“借口”是突破文章重点的关键所在!教者抓住重点,舍弃其它,将这三句话作为“突破点”,充分展现了其对文本的解读之深,解读之精!在教学中,教者没有将这三个重点句肢解得支离破碎,而是以朗读促理解,以理解助朗读,并将师生评价、生生评价落到实处。

师:(指大屏幕上的三句话)蜗牛说的这些话你觉得有道理吗?

生:有道理,天气不好。

师:嗯,这是你的看法。

生:没道理。看起来不管哪种天气它都不能搬家,它应该去冒一下险。

生:它应该去试一试。

师:蜗牛它自己想到这点没有?它是怎么说的?

生:只怪天气不好,要不我早搬进新家了。

师:是不是该怪天气不好?到底要怪什么?

生:怪蜗牛自己。

师:这时,你想对蜗牛说什么吗?

生:我想对蜗牛说:打定了主意就不要犹豫,就要搬家。

生:蜗牛不能只怪天气。

生:蜗牛啊蜗牛,你不能只怪天气不好呀,你要自己去试一试,保证你就能到小山丘去了!

生:蜗牛三心二意。

师:哦,蜗牛是三心二意吗?它这时心里想不想搬家?

生:想。

师:对,它心里还是想搬家,说明它不是三心二意,对吗?

生:对。

评:学生回答“三心二意”出乎老师的意料,老师却能巧妙地利用这一“课堂契机”,既解了学生的疑难,又很自然地过渡到后文的学习。

师:课文哪里说明蜗牛最后还是“想”搬家的?

生:它每天对着小山丘张望,叹息。(师板书:叹息张望)。

学生表演。

师:看来,这只蜗牛还是非常向往搬到小山丘啊。

四、拓展延伸,以“蜘蛛”来对比“蜗牛”,从《蜗牛搬家》获得启示。

我们一起来回忆一下以前学过的一篇课文:蜘蛛织网。

课件出示:

蜘蛛织网。

一只蜘蛛在织网,刚织了几下,一阵风吹来,把丝刮断了。

蜘蛛重新织起来,刚织了一半,一阵雨点打来,把网打破了。

蜘蛛再重新织。它织啊,织啊,眼看快要织成了,一阵冰雹砸下来,又把网砸破了。

蜘蛛又重新织。织啊,织啊,它终于织成了一张大网。

蜘蛛高兴地坐在网中,捉着飞来的小虫。

师:对照一下蜗牛,联系一下蜘蛛,你想到了什么?

评:此处巧妙地引入《蜘蛛织网》这一文本,以蜘蛛的“不放弃”与蜗牛的“遇到一点困难就放弃”形成对比,道理在对比中不言自明。

生:我们要学习蜘蛛,不能学蜗牛。

生:不能放弃。

生:要勇往直前。

生:说到就要做到。

师:对,不光要想和说,还要做。

生:想到了搬家就要搬。

师:不管是搬家还是做其它什么事情,打定主意去做的就要去做,不能害怕困难。

评:受年龄的限制,二年级的学生,思维和表达也许不是那么完善,这是很自然的。但作为老师,对学生不完善的回答要引导,帮助提升,不能视其“思维的局限”而不见,放之任之。此环节,当还有学生把体会局限在“搬家”上的时候,吴老师发挥了其导师的作用,把他们引导到广阔的生活空间。

生:我想说,对不起,喜鹊,我不应该害怕困难。

师:嗯,小蜗牛后悔啦。

生:我想对燕子说,你好心来给我帮忙,我应该搬家。

生:我想对它们三个说,我还是想搬家,你们再来帮我好不好?

师:太好了!蜗牛想改变自己了!这样的蜗牛小朋友喜欢吗?

生:喜欢!

师:最后老师有一句话要送给蜗牛,送给大家,我们一齐来读。

课件出示:

今天尽你最大的努力去做好,明天也许就能做得更好。

———牛顿。

学生齐读。

师:这句话的意思能理解吗?如果不太懂,课后再想想,或者请教别人,好吗?

生:好。

下课。

总评:

看,一次“学案”到“学堂”的演绎。

“质朴简约、一气呵成”,全无粉饰雕琢的作秀之态,这就是吴老师的课堂,“简简单单教语文,扎扎实实促发展”,成功地完成了一次从“学案”到“学堂”的演绎!

教者根据对文本的解读、学情的了解,从学生“如何学”的角度设计出来的课时方案,在教学实施过程中,适时地将学习目标和学习策略“呈现”出来!

其一,教者打破文本“由因到果”的叙述顺序,以“寻果索因”作为课堂中轴线,带领学生感悟学习,真所谓“去繁就简三秋树”,简洁明了!接着,教师从对“因”与“果”的了解中,找到质疑空间,让学生自己提出了进一步的探究主题——“它开始已经打定主意了要搬家,可到最后怎么还是没有搬呢?”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学习需求”,水到渠成!

语文教学特点的准确把握。

我们都知道没有一堂课是可以完全预设的,除非教者毫不顾及学者的学习体验,只把“学堂”当作“学案”的复制品。而吴老师呢?她“审时度势”“以学促教”,使学堂成为学案得以“发展”和“完善”的实践场所。

1、善于调整,少了刻板,多了“灵动”。开课伊始,“意外”出现!课文朗读中断!怎么办?教者从容不迫,说道:“对不起,课件出现了问题。刚才这个故事讲到哪里来了?谁来帮帮吴老师,把这个故事讲下去?”妙!一次“课堂意外”倒“无意间”营造了一个检验学生听的质量,师生合作进而一生独立诉说故事情节的机会。课堂因此而更显示出动态美!

2、善于倾听,少了说教,多了“关怀”。为什么纯粹的“媒体远程教育”并不能完全代替“师生对面的近距离教学”呢?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因为学生是“人”,他们即时即刻的表现,需要及时得到来自教师的“人文关怀”。为突破教学难点,吴老师循学生所好,鼓励学生而且自己也认真地倾听,其自主选读的“蜗牛为没搬成家而找的三个借口”,并发挥课堂上的合作效益,通过自评、生评、师评全方位地评述学生的朗读效果!“读得很好,你为什么要这样读?”、“为什么你要把‘我’字突出来?”“说教”没有了,就在这看似“即兴式”的点拨下,学生头脑中那只“轻言放弃,害怕困难,不敢尝试”的蜗牛形象逐渐凸显,呼之欲出!同时,教者还不失时机地“捕捉”听来的信息,不断出现新的“生成”,随机地强化大声朗读的习惯、彰显学习的“榜样”提示先说优点再说缺点的评价方法等。

3、善于交流,少了束缚,多了“个性”。为了文章主旨的挖掘,整堂课层层深入,跌宕起伏自然流畅。当学生思维需要梳理之时,教者构筑起交流的平台,为学生提供了一个“释放发现”的渠道。先评说“蜗牛的话有道理吗?”,继而联系旧知《蜘蛛织网》,进行对比“你从中明白了什么道理?”就在这一“评”一“比”中,孩子们用最简短、最朴素的,又具有一定个性的语言——“不能放弃”、“要勇往直前”、“说到就要做到”道出了文章的真谛!

此课,在平和亲切的学习氛围中,有效地落实了从“学案的设计”到“学堂的呈现”,从“学案的预设”到“学堂的发展、完善”

《蜗牛》教学设计

1.培养学生对小动物的兴趣。

2.用多种办法收集资料并进行简单的整理和应用的方法与能力。

3.使学生了解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获得一些亲身探究的体验。

4.通过小组活动,使学生学会分享共同的劳动成果,学会相互合作。

教师课前捉几只蜗牛,准备一些饲养蜗牛用的透明水槽或一次性塑料杯、白纸、水彩笔、玻璃片。

1.教师出示蜗牛,激发学生的兴趣。

2.分组、落实任务。

3.教师引导学生做好准备工作:我们要做哪些准备?

(1)需要一些什么工具?(教师提供每组一个饲养盒)。

(2)估计什么地方能捉到蜗牛?(校园的花坛、草坪等处)。

(3)捉蜗牛时,要注意什么?(安全、爱护环境)。

4.分组到校园里捉蜗牛。

5.捉回蜗牛后汇报交流,汇报内容为:你是在什么地方捉到的,捉到时它是怎样的?(有些躲在壳里休眠,有些身子露在外面爬行)。

(二)认识蜗牛。

1.把捉到的蜗牛拿出来,放在玻璃片上,仔细观察。观察内容有:

(1)如果蜗牛躲在壳里怎么办?(可以放到水里浸泡一会儿,再拿出来)。

(2)蜗牛的背上有什么?它软硬如何?像什么?(螺旋)。

(3)蜗牛的头上有什么?触角有几对?这两对触角一样吗?

(4)蜗牛的身体是怎样的?用手摸一摸。

(5)让蜗牛在玻璃上爬行,观察它使用什么爬行的?

2.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来描绘蜗牛的外形。

3.读儿歌:蜗牛身体软绵绵,背上硬壳像螺旋,头上触角有两对,他的腹足扁又宽。

4.学生画蜗牛。

(三)研究蜗牛。

1.提问题:从你们捉蜗牛的活动中,你发现蜗牛喜欢什么样的生活环境?

(1)潮湿的还是干燥的?

(2)是温暖的还是寒冷的?

(3)喜欢阳光还是阴暗?

(4)喜欢单独生活还是群居?

2.提问题:蜗牛喜欢吃什么呢?我们怎样来喂养它?

3.活动:每个小组把一份食物放在蜗牛周围,观察蜗牛对各种食物的反应,各小组交流各自的发现。

4.活动:自由观察蜗牛,但要注意保护。活动后将蜗牛放回原地,看看还能发现什么,如果还有不懂的问题,自己想办法找答案。

(四)制作资料卡。

1.搜集蜗牛的资料。

学生回家通过查书、上网等方式收集有关资料。

2.制作资料卡。

自己提出问题并用恰当的方式找到解决问题的答案,把它们记录在资料卡上。

3.交流资料,评选优秀活动者。

蜗牛教学设计

1、在课文语言环境中认读生字:艺、主、并、师、睬、游、泳、浪、似、招。

2、能正确朗读课文,读出对话语气,懂得学习要一步一步地学,不能一味求全。

3、说说还有哪些动物想教蜗牛学艺,结果怎样?能仿照课文内容进行说话训练。

4、指导在田字格里正确书写:主、并、泳、浪。

教学重点:

1、在课文语言环境中认读生字:艺、主、并、师、睬、游、泳、浪、似、招。

2、能正确朗读课文,读出对话语气。

教学难点:懂得学习要一步一步地学,不能一味求全。

一、谜语导入:先请小朋友猜个谜语。

说它是条牛,不能下田走,

讲它力气小,背着屋子走。

2、出示(蜗牛图)借助拼音读准“蜗牛”两个字。蜗牛的本领可真大,能背着屋子走来走去,可是蜗牛却觉得自己的本领还不够大,于是,它走出家门,寻找师傅学艺去了。

3、齐读课题。学习生字:艺(拼读生字)。理解“学艺”的意思。

二、整体感知。

1、听说蜗牛要学艺,谁想教它学本领呢?请小朋友认真地听一遍课文录音,一边听一边思考这样的填空题:(谁来读一读这个填空题)。

2.交流问题,完成填空:

()、()、()主动教蜗牛学本领,但他们都不是()。

3、学习生字:主、师。

4、1――4节是写兔子的,5――8节是写蝴蝶的,9――12节是写鸭子的。

三、分步学短文:

过渡:那么,兔子主动来教蜗牛学本领,会对蜗牛说些什么呢?

1、(出示课文1——4节)自己试试把它读通。然后完成填空题。

因为兔子只会(),不会(),并不是全才师傅,所以蜗牛()。

齐读填空。

2、学习生字:并睬。

3、指名分角色朗读(1---4节),师生分角色朗读(1---4节)。

1、生轻声读5---12节,读好以后完成填空:

因为()只会(),不会();()只会(),不会(),都不是全才师傅,所以蜗牛()。

再来学习里面的生字。

写生字:游泳浪招似。

3、分组读5---8节,9---12节;分角色读5---8节,9---12节。

小结:是呀,蜗牛认为蝴蝶不会跑,鸭子不会跳,并不是全才师傅,所以也没有向他们学艺,蜗牛要找一个全才师傅,它又继续出发了。

四、说话训练:

还会有谁想教蜗牛本领呢?我们展开想像,学着课文的样子也来说一说。

1多媒体演示:猫捉老鼠、青蛙捉虫(学生自由说、指名说)。

2他们也不是全才师傅,那么到底什么样的师傅才算全才师傅呢?(指名回答)所以蜗牛:出示最后一节。(齐读)。

3、读词语。

拓展延伸:

后来于老师听说这只蜗牛后来想通了,他也觉得会飞、会跑、会跳、会游泳的全才师傅是没有的。于是他就想一项一项地学本领了。你们看。

蜗牛没有找到全才师傅,心里难过极了,它后悔没有跟兔子他们学本领。于是他决心虚心地向兔子他们学习本领。一天他爬到蘑菇村,来到兔子的家,蜗牛敲敲门,兔子打开门一看是蜗牛,连忙说:“你找错人了,我可不是全才师傅。”说完,他就把门关了。蜗牛大声地说:“兔子姐姐别生气,我是来向您道歉的。教我学跑、跳好吗?”兔子看了看蜗牛,觉得他挺有诚意的,才说:“好吧。”过了几天,他学会了跑、跳,告别兔子,快乐地向前跑去。

路上他看见蝴蝶在天上飞,蜗牛说:“蝴蝶姑姑您教我飞好吗?”蝴蝶见他主动要求答应了:“好吧,只要你爱学。”过了几天,蜗牛又学会了飞。他又告别了蝴蝶向前飞去。

后来他又向鸭子学会了游泳……成为世界上最有本领的蜗牛。

看了这个故事你想说些什么?(指名)。

师小结:所以我们学本领时要一项一项地学。像现在这样,我们每天学一点儿,一点儿再加一点儿,日积月累,我们的知识就会越多,本领就会越大。

兔子跑、跳。

蝴蝶飞。

鸭子游泳。

小蜗牛教学设计

根据儿童歌曲《快乐的小蜗牛》为切入点,设想将艺术领域的绘画和歌唱等自然地进行融合,探索不同于单纯美术课和音乐课的新型艺术课教学方法,获得艺术课的教学实践经验。所以,本课学习目标确定为:通过教学活动,让学生感受蜗牛的形象特点,并能创造性地描绘蜗牛;跟唱歌曲《快乐的小蜗牛》,体会欢快的节奏和旋律;体验艺术游戏过程中的成功感和愉悦感。针对教学目标,我设计了以下的教学环节和策略:

1、猜谜语游戏导入课题。

根据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学生喜爱猜谜语,喜欢动物。所以我将学生较熟悉的兔子和小鸟的形象编成谜语让学生猜,再引出蜗牛的谜语,便自然过渡到课题学习了。

2、创设情境让学生感受与想象。

3、情境对话让学生欣赏与判断。

为了把避免绘画技能的简单枯燥传授,我设计将范画的出示用投影仪放出。并根据出现的蜗牛范画,教师扮演蜗牛角色来配音,与学生进行情境对话。学生在这种童话故事般的对话中,不知不觉地明白如何艺术表现蜗牛的形状,色彩,花纹等绘画技巧知识。

4、音乐情境中的创造表现。

学生在歌曲旋律《快乐的小蜗牛》的轻声伴奏下,自由自在地用画笔来描绘艺术化的蜗牛,学生完全可以边哼唱边画,甚至在手舞足蹈中去描绘。

5、自主评价式的新颖展示。

根据歌曲的意境,我用彩色纸制作了三个漂亮的“蜗牛小屋”分别取名:《自我创新》、《模样好看》、《颜色鲜艳》。让学生将自己的画放进自认为适当的小屋里,自己对自己的画作最初的自我评价。然后再由师生共同欣赏简评。

6、表演唱。

再次播放歌曲,师生一起大声学唱歌曲,并在有歌词“哟、哟”的地方,一起加以拍手节奏练习。然后,根据歌词意思自由想象加上各自的动作边舞蹈边演唱,结束课堂学习。

二、教学中典型的情境:

看见学生兴奋而投入的表情,我就轻生地跟着旋律轻唱起来,学生也就很自然地跟着学唱起来。学生的声音逐渐由小到大,由不整齐到整齐,由轻声唱到边唱边摇头晃脑的投入的唱。学生情绪非常高涨,被艺术的氛围所感染,艺术活动的课堂气氛非常活跃。

情境二:当教师用投影仪放出蜗牛的范画时,我用“小蜗牛的话”和学生进行情境对话。我说:“你们好,我是蜗牛姐姐,看看我的房子是什么形状啊?”一个学生说:“是圆形的,象一朵漂亮的花。”另一个学生又说:“象个美丽的太阳。”我说:“你们说的真好!”。接着我又出示一幅范画说:“我是蜗牛小弟弟,每天背着书包上学去,你们看!我有什么样的花纹和颜色呀?”一个学生说:“他的花纹象水波浪,颜色嘛——有红、白、黑、黄、绿”我赞扬地说:“你说的真棒!别忘了给你画的蜗牛用上更多的花纹和颜色啊!”。这一次出示的范画蜗牛是没有壳的,我刚拿出来,有很多学生都说:“啊?怎么没有屋子呢?怎么没有壳啊?”,这是我不慌不忙地说:“我是可怜的蜗牛小玲玲,粗心大意的王老师竟忘了给我画上小房子,害得我没有家了,呜!呜。”边说边做出哭的表情。有的学生着急地说:“快给她画上房子。”我又说:“你想给她画个什么样的房子呢?一个女同学很认真地说:“我要给她画个象蘑菇一样的房子”。一个男同学说:“我要给她画一个象树一样的房子”。就这样,师生不知不觉地在这种童话般的情境对话中,既欣赏了美丽的范画又展开了判断和创造想象的思维训练。使学对艺术学习充满浓厚的兴趣。

情境三:当我将纸制的三个。

“蜗牛小屋”挂在黑板上,请学生将自己的画放进自己认为合适的“小屋”里时。学生兴奋地看着这三个新颖漂亮的小屋,仔细看着自己的画,心里好象在想:我的画该放进“自我创新”还是“模样好看”或“颜色鲜艳”的小屋呢?有的学生兴奋地跑上前,满意地放进了“小屋”;有的学生拿着画上前去,站在“小屋”前犹豫一阵后,小心翼翼地把画放进“小屋”;有的学生把画放进“小屋”后,犹豫片刻又拿出来放进另一个“小屋”。看着学生们仔细而天真的表现,我心里为这个特别的教学设计而感到兴奋不已。

三、教学自我评价和反思。

本课努力地探索小学低年级艺术课的教学实践,将美术中的绘画和音乐中的歌曲教学融入到美术课教学中,并通过可爱的动画、动听的歌曲,巧妙的对话来创设一个童话般的蜗牛世界情境,使学生始终在一种轻松愉快的艺术氛围中学习;始终围绕《快乐小蜗牛》的歌曲来进行艺术的感受、体验和创造。充分体现了教师较灵活而精心的教学设计和引导启发,同时又体现了学生是整个课堂教学的主体。学生较成功地描绘出了各自想象创造的小蜗牛形象,并能基本跟唱《快乐小蜗牛》的歌曲,学生学的主动,学生开心,学有所思,学有所得。得到了艺术课教学的点滴经验和成果。

我们都知道:教学实践的最大意义就在于进行反思,只有进行认真的反思才会有教学的改进。

我认为本课教学后,有几个值得反思和重视的问题:

1、本课教学虽然在教学设计上有较大的突破,但还感觉没有摆脱传统美术课和音乐课的束缚,在歌曲学习与绘画学习的融合和过渡上还显生硬、不自然。

2、教师出示的范画过多,对学生的创造思维有一定的局限影响,没能更充分的调动学生的想象创造力。

3、作为一名长期从事美术教学的教师,在对歌曲的教学处理上,感到“力不从心”。感到自身缺乏较好的音乐素养和教学积累。使学生的歌曲表演唱练习效果不太理想,远未达到预想的艺术表演唱的效果。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