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认识数学教案设计意图 认识米的数学教案(优秀12篇)

时间:2023-10-15 07:23:58 作者:曼珠 2023年认识数学教案设计意图 认识米的数学教案(优秀12篇)

小学教案是学校教育教学活动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对于教师来说具有重要的指导和引导作用。为了方便大家的教学准备,小编为大家分享了一些小学教案模板,请大家自行参考。

认识数学教案设计意图篇一

设计意图:

幼儿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会接触三角形、长方形和圆形的事物,他们对此也非常感兴趣。在《纲要》中提到:“善于发现幼儿感兴趣的事物中索隐含的教育价值,把握时机,积极引导。”根据小班幼儿的发展特点,他们能从生活和游戏中学习物品的形状,因此我根据我班孩子的年龄特点,以游戏的形式鼓励幼儿积极参与活动,并设计了本次活动。活动以游戏的形式贯穿始终,让孩子在玩中学习了解图形。

活动目标:

1、认识圆形、长方形和三角形的形状特征,能说出图形的名称。

2、认识图形的基础上进行游戏,体验游戏的乐趣。

活动重点、难点:

1、幼儿能够区分圆形、长方形和三角形,知道它们的特征。

2、通过游戏知道图形的特征,并能够从生活中发现图形能及时说出来。

活动准备:

颜色不一样的三角形、长方形和圆形“土坑”,以及三角形、长方形和圆形的“木板”;小熊的家;三角形、长方形和圆形的饼干活动过程:

一、集体认识三角形、长方形和圆形。

二、以谈话的形式导入引起幼儿的兴趣

1、师:“小朋友们,昨天我们的好朋友小熊家刚建好了房子,想请我们小朋友一起去做客呢,我们一起出发吧u要跟着老师哦,不能走丢咯。”放音乐,幼儿跟着老师有秩序的走。

2、师:“哎?前面是什么呀?怎么那么多的小坑啊?小坑都是什么形状的呀?”幼儿回答。师:“那我们来像个办法将小坑填满吧u”“好”师:“路边有好多的木板,我们就用木板来铺路吧u”幼儿铺路,教师提醒:“你们可要动动脑筋哦u什么样的木板放到坑里才正正好。”3、师检查小路有没有铺好,请几个小朋友回答:“你们用什么形状的木板铺路的呀?”小路修好了,带领幼儿走在木板上,边走边说走的是什么图形。

教学反思:

这是一节小班的数学课《认识图形》,在这个活动中,以游戏的形式让幼儿在玩中学,学中乐。并且孩子也非常感兴趣,在活动中,幼儿能把自己发现的主动告诉老师和身边的小伙伴,使他们的表达能力、反应能力和观察能力都得到了发展。可以在上一节延伸课,让幼儿运用所学图形知识,找出生活中的图形。还有就是可能由于小班幼儿入园才几周,一些行为习惯的训练还没到位,再加上孩子的自控能力较差,注意力容易转移等特点,所以对于进行游戏活动的材料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以至于有小朋友拿着操作材料在参加活动,影响了活动的效果,过后一想是我在放置材料上有欠缺,考虑不周,而至于整个教学过程中的气氛还是比较活跃的,只是活动的设计上还得动一番脑筋,有待改进。对于这次开展的教学活动,虽然有不经人意之处,但是经过这次活动前前后后摸索学习,让自己有了一定的提高,多多锻炼才会更好的成长。

《认识米》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搜索文档

认识数学教案设计意图篇二

听了两节课《认识时、分》的教学实况,现将自己的听课感受整理如下:

首先,整体影响感觉第一节课水到渠成。感觉非常的顺,而第二节课中间出现了一点小波澜,相反却感觉像家常菜那样真实。因为在平时的的课堂上自己也遇到过那样的小问题。是真实课堂的写照。

其次:导入不同,一是询问图图的上学时间,二是询问现在的时刻,还有渗透了等时性。

在例1的教学中都通过观察比较,分针,时针认识整时,在认识整时王老师出示的钟表模型我觉得更贴近生活,有长方形的,正方形的因为生活中的.钟表就是各种模型都有,还有两位教师都没有完全放手让学生自己找出整时的认表方法。

例2的教学中是本课的难点,怎样体会1时=60分,学生在数1大格中有几个小格,这本身就是一个难点,其中包含了一一间隔排列的规律,在王老师的课上学生出现了对线与短的混淆,老师通过查找从新讲解学生得出1大格有5个小格,如果教师之前先示范说明我觉得学生会少走弯路,也节省了教学时间,毕竟这不是本课的重点,目的学生知道利用5个5个数想方法,得出1个钟面有60个小格。还有王老师在教学分针走小格,做到6是多少小格,这一教学非常好,因为在生活中经常会用到30分,如果教师要告诉学生一下,30分就是生活中用到几点半的半,半就是指30分。

两节课的多媒体课件设计非常好,充分帮助了教学的进行,很好辅助了教学。其中有很多课件的制作值得我去学习去钻研。

认识数学教案设计意图篇三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97页,分数乘、除法的复习。

教学提示:

分数乘除法虽然在学习时分为两个单元,但两者密不可分,若分数除法的意义根据分数乘法定义,分数除法的计算也是先转化为分数乘法再计算,所以将分数乘除法集中安排进行总复习。

分数乘除法需要复习的内容非常丰富,有分数乘除法的意义及计算,分数乘除法之间的关系,倒数的意义,用分数乘除法解决问题(含稍复杂的)等等,这么多的知识点,很显然一节课是难以完成复习。

在复习内容的选择上,教学时把分数乘除法的意义、计算法则及用分数乘除法的意义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这些分数乘除法的核心的、基础的知识作为总复习的内容。之所以这样选择,是因为这些数和运算的意义虽然看来很简单,恰恰是学生后继学习的重要基础,学生理解不透,掌握不扎实,就运用不自如,就无法正确解决后面复杂的运算和问题。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进一步加深对分数乘、除法意义的理解,提高分数乘、除法的计算能力,促进学生数的认识与运算的认知结构的发展和完善。

2.过程能力与方法:经历整理与复习的过程,初步学习一些整理数学知识的方法,养成自觉整理的意识和习惯,对本册所学内容形成认知结构。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复习教学活动中,体验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知识的应用价值,激发学习的兴趣,体验学习成功的快乐,培养学生严谨认真的学习态度。

教学重点:

能熟练掌握分数乘、除法的计算方法,完成典型问题的解决。

教学难点:

掌握解决分数乘、除法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练习本等。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谈话:同学们,经过一学期的学习,你们学到了很多数学知识,获得了很多数学技能,你们的数学能力提高了,人也变聪明了。但仔细想一想,是不是有的知识可能也忘记了,是否学要我们去复习呢?这样才便于你们进入中学数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今天我们就来对本学期所学的相关知识进行复习。

二、探究新知

1.对全册知识内容的整理。

先让学生独立回忆与思考,然后抽学生回答。

预设

生1:知识树。

生2:表格式。

生3:提纲式。……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个别辅导,针对学困生,可以让他在同桌的帮助下整理。

完成后先小组交流,然后抽学生汇报展示。

这些内容哪些是有联系的?请把有联系的内容分成一类,可以怎样分?

组织学生先独立思考,然后抽学生汇报。

多抽几个学生汇报自己的想法,如果学生的意见一致,则请学生说一说为什么要这样分;如果学生的意见不一致,可以把学生的不同意见都板书出来,再组织学生讨论,看哪些知识与哪些知识联系得最紧密,通过讨论逐步形成较为统一的意见。

教师在学生汇报的基础上板书本册教材的知识体系。

教师:通过同学们的分析,我们发现这本书的知识可以分成三个部分:数的认识与运算、图形和概率。

这节课我们先来复习数的认识与运算,在数的认识和运算这部分内容中,分数乘法和除法联系得最为紧密,这节课我们先来复习分数乘、除法。

(板书课题――分数乘、除法。)

2.复习分数乘、除法

教师:不计算,你能判断这四道题中哪道题和哪道题得数相等吗?

学生讨论后回答:12/13×15/16与12/13÷16/15的得数相等,12/13×14/15与12/13÷15/14的得数相等。

教师:你是怎样判断的呢?

引导学生说出:一个数除以分数,等于这个数乘这个分数的倒数,所以12/13×15/16=12/13÷16/15。

教师:从中你发现什么?

学生讨论后回答,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的发现是:分数乘、除法是有联系的,而且从它们的计算方法上就能发现它们的这种联系。

教师:能说一说分数乘、除法的计算方法吗?

学生边回答计算方法,教师边作板书

1.分数乘法:分子、分母分别相乘,能约分的要约分。

2.分数除法:除以一个数等于乘这个数的`倒数。

教师:请同学们用计算方法,把教科书第97页第1题完成在练习本上。

学生完成后,集体订正,抽几道题让学生说说是怎样计算的。

请同学们口算教材第101页练习二十四第1题。

学生口算后,集体订正。

教师:想一想在分数乘除法的口算中,应该注意些什么?

引导学生讨论出在分数乘除法的口算中,要注意哪个数与哪个数约分,头脑中要记住是哪个数和哪个数约的,约后的结果是多少,然后用约后的数相乘。这些约分和计算过程都是在头脑中一次性完成的,每个环节的错误都会影响到计算的结果,加上还要考虑口算速度,所以口算比笔算难度要大一些,思想要高度集中,重点思考是怎样约分的,结果怎样。

3.用分数乘、除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教师:通过前面的复习,我们知道同学们对分数乘、除法的计算方法掌握得比较好,我们怎样用分数乘、除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呢。

我们先看一个例题

多媒体出示第97页第2题。

教师:从统计图中我们知道那些信息?

预设

生1:奥运会俄罗斯获得金牌24枚。

生2:俄罗斯的金牌数比中国少7/19。

生3:意大利的金牌数是俄罗斯的,比日本的多1/7。……

教师:根据这些条件可以提出哪些问题?

预设

生1:意大利在20奥运会上获得多少枚金牌?

生2:中国在年奥运会上获得多少枚金牌?

生3:日本在2012年奥运会上获得多少枚金牌?……

教师:怎样求意大利在2012年奥运会上获得多少枚金牌呢?

引导学生讨论得出:求意大利的金牌数要用俄罗斯的金牌数来乘1/3,即24×1/3。

教师追问:为什么要这样列式?

引导学生说出: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分是多少,用乘法计算。

教师:中国的金牌数又该怎样求呢?

引导学生讨论得出:求中国的金牌数要先设中国的金牌数为x枚,然后列出方程(1-7/19)x=24,再求出解。

教师再追问:为什么要这样列式?引导学生说出:已知比一个数多或少几分之几的数是多少,求这个数可以用方程或除法计算。

学生计算后,集体订正。

教师:从中你知道些什么?

引导学生说出:用分数乘除法的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时,要联系分数乘法的意义来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

教师:请同学们自己求出日本的金牌数。

学生计算后,集体订正。

三、巩固新知

1.教材第97页第2题。

先让学生同桌间交流,然后独立完成。

学生反馈,集体订正评价。

2.教材第102页练习二十四第10题。

处理时可以让学生在小组内交流从图中得到哪些信息,然后同桌相互说一说解题的思路。

学生反馈,可以指明学生板演,集体订正评价。

四、课堂小结

先让学生总结本课所学内容,谈感想说收获,教师再进行全课总结。

认识数学教案设计意图篇四

1、认识数字4、5,知道他们的实际意义。

2、能对5以内数量的物体进行排序。

3、能仔细倾听,并按指令进行活动。

1-5的数卡和实物卡若干

一、游戏导入,复习数字1、2、3

1、今天老师想和我们小朋友来玩一个“看数字拍手”的游戏,好不好?

2、介绍游戏玩法:老师出示数字卡片,幼儿先读出数字,再根据卡片上的数字进行拍手,要求幼儿听口令:预备—拍!幼儿才能拍。

3、教师出示数字1、2、3,进行游戏。

(教师可加快举卡的速度,培养幼儿的敏捷性)

4、那除了用拍手来表示数字,还可以用什么动作来表示呢?

(拍肩、拍腿、拍头、跺脚……)

游戏好玩吗?瞧,这里来了什么?有几个呀?

(教师出示1—5的实物卡片)那可以用数字几来表示呢?

(教师相应地贴上数字1—5)并让幼儿再次认读。

二、认识数字4、5

(教师出示4、5)请小朋友来看看4象什么?

4可以表示4只帽子,那还可以表示什么呢?(幼儿自由说)

5象什么呢?5在这里表示什么?还可以表示什么?(幼儿轮流接着说)

三、排序活动

2、幼儿操作活动,教师个别指导。

3、你们真能干,谢谢你们小朋友的帮忙。

认识数学教案设计意图篇五

1、让幼儿感知4以内的数量,认识数字4知道它能表示物体的数量。

2、引导幼儿学习按物体大小的差异进行4以内数的排序。

3、要求幼儿能听清老师的指示语,并能按指示语活动。

4、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判断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5、进一步提高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兴趣。

实物卡片1—4,贴绒大数卡1—4。

一、复习对数字1,2,3的认识。

1、拍手数数游戏:

师:今天我要和小朋友来玩一个游戏:现在我们一起来玩看数拍手的游戏。数字是几就拍几下手,听好口令:预备—拍!拍完后说说:数字几,我拍了几下。

2、听听老师拍了几下,在拿出相应的数字。

师:现在老师来拍铃鼓,你们仔细听,数一数,看看老师拍了几下,然后再找出相应的数字。

二、感知4以内的数量。

1、黑板上出示实物卡片:

师:黑板上有什么?它们各有几只?集体点数验证4数量的实物卡。请一个朋友按动物数量多少给它们排队,想一想,谁排在最前面。

三、认识数字4。

1、出示1—4的数卡。

师:4像一面小红旗。

2、为实物匹配数卡,知道数字能表示物体的数量。

师:请小朋友给小动物找数字朋友,小动物有几个就送几的数字朋友,一边送一边说:几只__,送数字几给你做朋友。

师:4除了表示4只猴子一外,还可以表示什么?(数字4还可以表示4个苹果,4个橘子等)。

四、幼儿操作活动。

1、请给每个数字找实物卡做朋友,找对了就送给它,看谁找的对,说的好。

2、活动评价。

认识数学教案设计意图篇六

93~94页的例1、例2、例3和“练一练”,“练习十七”第1~2题。

1.知道并理解圆的各部分名称;了解圆的特征,理解直径和半径的关系;学习用圆规画圆,初步能按要求画圆。

2.在数学活动中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再发现、再创造的过程,从中培养探究意识、发现能力和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享受成功的喜悦。

3.体验圆的美,同时感受数学是一种过程、一种文化。

掌握圆的特征,理解同一个圆里直径和半径的关系;

理解圆上的概念,归纳圆的特征.

一、导入新课

教师演示:出示一个小球,小球上系着一段绳子,老师用手拽着绳子的一端,将小球甩起来.

1.教师提问:你们看小球画出了一个什么图形?(小球画出了一个圆)

2.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圆的认识.(板书课题:圆的认识)

二、探究新知

1.让学生摸出装有许多图形小袋里的圆

问:你是根据什么特点摸出这个圆的?

(提示:你们摸一摸圆的边缘,是直的还是弯的?)

教师说明并出示:圆是平面上的一种曲线图形.

2.学生说说生活中见过哪些圆形?

(如果有学生说球体是圆,出示实物乒乓球说明其是立体图形,而不是圆,指出它的截面是一个圆。)

3.通过具体操作,来认识一下圆的各部分名称和圆的特征.

(1)先把圆对折、打开,换个方向,再对折,再打开……这样反复折几次.

思考:折过若干次后,你发现了什么?(在圆内出现了许多折痕)

仔细观察一下,这些折痕总在圆的什么地方相交?(圆的中心一点)

(2)用尺子量一量圆心到圆上任意一点的距离,看一看,可以发现什么?

(圆心到圆上任意一点的距离都相等)

教师指出:我们把连接圆心和圆上任意一点的线段叫做半径,半径一般用字母r表示.(教师在圆内画出一条半径,并板书:半径r及半径的概念)

教师提问:半径的两端在哪里?

你可以在同一个圆里可以画多少条半径?试试看?

所有半径的长度都相等吗?是多长呢?记录下半径的长度。

教师板书:在同一个圆里有无数条半径,所有半径的长度都相等.

教师指出:我们把通过圆心并且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叫做直径.直径一般用字母d来表示.(教师在圆内画出一条直径,并板书:直径d)

教师提问:在同一个圆里你可以画出多少条直径?

用尺子量一量同一个圆里的几条直径,看一看,所有直径的长度都相等吗?是多长?

教师板书:在同一个圆里有无数条直径,所有直径的长度都相等.

(4)做练一练的第1题

(5)教师小结: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认识了圆心、半径和直径,并知道了在同一个圆里有无数条半径,所有半径的长度都相等;有无数条直径,所有直径的长度也都相等.

(6)你可以在课始老师甩出的圆上找找圆心、半径和直径吗?

(8)讨论:在同一个圆里,直径的长度与半径的长度又有什么关系呢?

教师板书:直径的长度是半径的2倍.你可以用字母表示这种关系吗?

(9)出示书本p95页练习十七的第一题。(口答完成)

4.教学圆的画法.

根据圆心到圆上任意一点的距离都相等这一特征,我们可以用圆规来画圆.

(1)请学生自学书p115下面一段,用圆规在纸上画一个圆。

(2)请学生边演示边说说画圆的步骤: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归纳:1.定半径2.定圆心3.旋转一周。)

由此发现什么决定圆的大小?什么决定圆的位置?

(半径决定圆的大小,圆心决定圆的位置。)

5.判断:

(1)画圆时,圆规两脚间的距离是半径的长度。( )

(2)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叫做直径。 ( )

(3)圆心到圆上任意一点的距离都相等。 ( )

(4)半径2厘米的圆比直径3厘米的圆大。 ( )

(5)所有圆的半径都相等。 ( )

(6).在同一个圆里,半径是直径的2倍。 ( )

(7)在同一个圆里,所有直径的长度都相等。( )

三、介绍中体验圆的数学文化

《周髀算经》中记载“圆出于方,方出于矩”。

1.出示一个正方形。

2.操作:现在,如果告诉你正方形的边长是6厘米,你能在这个正方形内画出最大的圆吗?你是怎么画出来的?(学生小组探究)

西方数学和哲学史上历来有这样的说法,“上帝是按照数学原则创造这个世界的”。从今天起,让我们试着用数学的眼光来看待这个美妙世界,从数学的角度来解释各种生活现象,相信我们的认识一定会更加丰厚!

四、欣赏延伸

2、欣赏图片(书本97页后9幅图片)体会圆是最美的图形。

五、解决生活中的数字问题

1、说说为什么车轮都要做成圆的,车轴应装在哪里?

教育心理学家奥苏伯尔说过:影响学生的唯一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学习者已经知道了什么。要探明这一点,并据此进行教学。当我们“蹲下来”看学生时会发现:生活的经验,已经让他们对圆有所了解,所谓“零起点”是教育的谎言。我们应遵循实际,把学生已有的知识作为教学的起点。圆规画圆,学生早已经尝试过,教者的任务是引导画圆的注意点,讨论怎样把圆画得一样大小。关于圆的直径、直径、圆心等一些基本的概念,学生也并非一无所知,教者放手让学生说、画、完成相关的判断练习。整节课的设计是学生自己提出问题——教师梳理问题——合作解决重点问题——带着问题走出教室,主体与主导得到了充分体现。学生在操作中,体验着概念、感悟着概念,在时空允许的情况下,用自已的脑子思考,用自已的眼睛看,用自已的耳朵听,用自已的手操作,用心灵去感悟,最终理解了概念。

另外,学生的对圆的特征的发现又是动态生成的,它处于一种流变的状态。正如布卢姆指出:“没有预料不到的结果,教学就不能成为一门艺术。”所以,对话并不是拟定好的,要根据学生学的情况随时大胆地调整教案,应以学生而动,应以情境而变,随时捕捉教育契机。只有“静心等待”,教师才能在进行着表演的同时,欣赏到学生那更加精彩的表演!

认识数学教案设计意图篇七

二、教学要求:

1、通过观察与实践活动,使学生知道0有两种含义:

(1)、表示没有,(2)、表示起点。

2、掌握0的写法,使学生能规范整洁的书写0。

教具准备:

1、画有三只小猴,2只桃子、1只桃子和没有桃子的玻璃片。1―5的数字卡片和1张空白卡片。直尺。

2、投影仪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情引入:

同时出示三幅表情各异的猴子图。

(学生描述三只猴子的表情及其原因,可以发挥自己的想像力,只要合乎情理怎么说都可以)

二、揭i底,教学第一种含义:什么也没有

师:猴子吃桃子你们猜对了,但要吃几个桃子,为什么有那么丰富的表情?让我们数数看

1、揭示第一种含义――什么也没有

投影片出示2个桃子图,问:用几表示?学生举起数字卡片2

小猴吃了1个桃,出示1个桃,问:用几表示?学生举起数字卡片1

出示空盘子,问:现在有几个桃?用哪张卡片表示?有吗?

师:什么也没有用:0“来表示”。

认识数学教案设计意图篇八

5以内各数,在整数集合中是最为简单的几个,1--5的.认识。由于数小,抽象程度较低,儿童理解也比较容易,大部分儿童在入学前对5以内的各数已有了一定的认识,根据1-5各数的特点和儿童的生活经验,将1-5的认识集中起来学习,符合儿童的认知规律。

此教学内容,主要是通过让学生初步经历从日常生活中抽象出数的过程,为学生了解数学的用处和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打下扎实的基础。

1、经历从生活情境中抽象出1—5各数的过程,认识1—5,会读、写1—5各数。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能按顺序用数描述物体的个数并进行交流。

3、体验与同伴互相交流学习的乐趣。

4、会用5以内的数描述生活中物体的个数,体会数存在于日常生活中,初步建立数感。

(一)激情引趣

谈话:小朋友们喜欢动物吗?我们一起到动物园游一游。(出示:大象1只、犀牛2头、长颈鹿3只、小鸟4只……)

这么多可爱的动物中,你喜欢那一种?数清你所喜欢的动物的个数,用相同个数的小圆片表示出来。

哪个小组的同学愿意说说你喜欢的动物有几只?

小结:小朋友们所摆出的圆片都在1—5之间,今天我们一起认识1—5,小学数学教案《1--5的认识》。

(二)动手操作,合作探究

1、摆一摆。

组内同学相互评价摆的是否正确,请每组的一名代表上台摆出圆片和数字卡片,全班交流。

2、拨一拨。

今天老师给小朋友们带来了一个新的学习伙伴——计数器。

找一位同学到前面的计数器上依次从1拨到5,再从5拨到1,好吗?(学生拨珠,边拨边说)

3、写一写

刚才我们认识了1—5,你们愿意写一写吗?自己先来试一试,把这些数写在自己的书上(描红),从1写到5,一个数写一个,看谁写得最好。写完后,小组内相互评价,最后老师评价。

教师示范书写1—5,重点指导写5,第2笔,在斜竖靠上的地方写横,注意要平。学生练习书写。

(三)开放性活动

1.联系生活,丰富联想。

谈话:在日常生活中有哪些事物能用1~5表示?请学生列举生活中的事例。

(1)小组交流。

(2)汇报。

2.猜数游戏。

3.用你们桌子上的圆片、小棒、卡片等摆出你喜欢的图形,并跟你的同伴说说分别用了几个学具。(小组活动。)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我们认识了1、2、3、4、5,并且会写它们了,同学们今天表现的非常出色,希望做作业时更加认真,看谁写的最好!

认识数学教案设计意图篇九

幼儿数学活动要求教师们在活动中,首先做到的就是要使幼儿真正理解一个数学概念,并掌握这一概念的的属性。“星期”这一时间概念的属性之一是其顺序性(星期一、星期二……星期日),之二是其周期性(七天一循环,周而复始)。因此,此数学活动宗旨就是让幼儿理解星期的顺序性、周期性,初步形成“星期”即“周”这一概念。其次、还要注意到紧密联系幼儿已有的序数、邻数的知识,联系幼儿生活中天天伴随“星期x”的经验,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设计了本次活动。

认识时间“星期”(大班数学活动)

1、复习巩固1~7的序数,2~6的邻数。

2、认识时间“星期”,了解其顺序性、周期性,初步形成“星期”概念。

3、激发幼儿对时间的兴趣,积极、主动、快乐地参与学习活动。

教具学具方面:录音机、多媒体计算机各一台,录有童话电《星期妈妈和孩子们》的磁带一盒。星期转盘游戏的课件,星其盘操作材料若干套(与幼儿小组数相同)。

幼儿知识经验准备:学习了7以内的序数和邻数,通过挂台历对“星期”时间概念有初步了解。

1、复习巩固:1~7序数,2~6邻数(3分钟左右)。

(1)复习序数:出示1~7数字娃娃(排列无序),请幼儿帮助数字娃娃从小到大的顺序排队,并讲出第一、第二……第七各是谁呀;数字娃娃,老师出示大写数字表示。

(2)巩固邻数:以“数字娃娃找邻居”的游戏形式进行。例如:老师以数字娃娃的口气问,我是2,我的邻居是几和请小朋友帮助我,帮我找出好邻居。幼儿可回答二、二、二、你自居是一和三,一和三是你的好邻居。

2、新授:认识时间“星期”,了解其顺序性、周期性(18,20分钟)

(1)听文学作品《星期妈妈和孩子们》的童话故事,第一遍口头讲述故事后提问,童话的名称及故事里讲到谁?(老师出面期妈妈图片)她想干什么?幼儿回答后,老师交代本节课新授是认识“星期”,并提出以下问题,星期妈妈一连生了几个孩子?给孩子取了什么名字?穿什么颜色的`衣服?请幼儿边听录音,边思考。

(2)听录音故事《星期妈妈和孩子们》。

放录音同时随故事情节出示星期娃娃图片(打乱星期一期日的顺序),然后请幼儿回答以上问题。

需要强调的是:星期妈妈的第一个孩子是谁?第二个孩亏谁……最后一个孩子是谁?让幼儿帮星期妹妹排队,明确星其顺序性。

(3)转盘游戏:找邻居(老师示范转动转盘,然后町请个别幼儿操作)。

规则:转动转盘后,指针指到星期x,就请小朋友讲出星期x的两个邻居。(如,星期二,星期二的两个邻居是星期一和星期三)游戏反复进行4、5次。

突出强调:星期日的邻居是谁呢(意在突破星期的周期性这一难点,让幼儿具有明确的周期意识,即一个星期有七天,一个星期结束,下一个星期开始)。

3、幼儿操作活动:转盘游戏“找邻居”(8~10分钟)。

幼儿分成若干组,每组一个星期转盘,一组幼儿轮流转动转盘,同组全体幼儿共同讲述指针所指星期x的两个邻居是星期x和星期x。(意在让幼儿通过实际操作,进一步感觉星期的顺序性、周期性,形成星期这一时间概念。)

4、活动评价(2分钟)。

引导幼儿与老师一起淡谈这节课认识了什么?明白了什么道理?玩星期转盘游戏的感受。

5、分组进往角色游戏:“找邻居”。

七名幼儿一组,分别戴上星期娃娃头饰,扮演星期一至星期日七个角色形象,手拉手围成圈,顺时针转动,边转边说:星期一、星期二……星期日,七个娃娃在一起,快快乐乐做游戏,游戏的名字叫“找邻居”。

接着星期一先发问,我是星期一,我有两个好邻居,我的邻居是几和几?其余六个星期娃娃可回答,星期一,星期一,你有两个子邻居,你的邻居是星期日和星期二。

接下去由星期二、星期三……星期日顺次提问,方法同上,游戈延续进行。

星期妈妈看着孩子们,想呀想呀,觉得它们都非常可爱,漂亮,于是她高兴地说:“有了,好听的名字有了。”她边说边伸个食指,轻轻地点着那排圆溜溜的脑袋:“梅花、桃花、兰花…是她只报了三个名字就停止了,“唉!不行,不行,这不是同花的名字一样吗?”

星期妈妈又看着孩子们,想呀想,觉得它们都非常聪明,伶俐,于是她叉快乐地喊了起来:“有了,有了,好听的名字有她边说边伸出一个食指,轻轻地点着那圆溜溜的脑袋:“聪聪、明明、伶伶、俐俐......”可是念到这儿;她叉停住了,“哎呀,不行,这不是跟小腮友们的名字一样了吗?”星期妈妈又想,突然,她拍着自己的大脑袋自言自语地说:“啊哈!我真糊涂,七个孩子不正好是一天接一天生的吗?就按他们出生的次序排名吧!”“星期一、星期二、星期三、星期四、星期五、星期六、七。”星期妈妈说到最后一个孩子的名“星期七”时,感到这个太别扭了,她想了一下说一天生一个孩子,一天就是一日,星期七就叫星期日吧。星期妈妈取好七个名字,嘘了一口气,高兴;“好啦好啦,七个好听的名字、算取好啦!”

过了一会,星期妈妈拿来两件红色的衣服说:“星期六、星期日是我七个孩子中最小的两个孩子,就让他们穿上最漂亮的红吧!”星期一、星期二、星期三、星期四、星期五这五个孩子长得大。星期妈妈说:“给他们穿上黑衣服最漂亮”,于是她又拿来黑衣服,一边给他们穿一边笑嘻嘻地说:“黑衣服,黑衣服,黑出白皮肤,衣服黑,皮肤白,人人见了都喜爱。”

星期妈妈的孩子们渐渐地长大了,他们不但学会了走路,而且,还经常手拉手围在妈妈身边,跳起快乐的“圆圈舞”呢!

此教学活动以游戏贯串始终。开始部分以“数字娃娃排队”“数字娃娃找邻居”游戏形式复习巩固7以内的序数和邻数,激励了幼儿学习热情,为新授作了知识铺垫。新授部分以幼儿喜爱童话故事《星期妈妈和孩子们》向幼儿介绍“星期”知识,幼儿在全神贯注地欣赏中,了解了星期的有关知识,并对星期的顺序性、周期性有了粗浅的理解。紧接着通过星期转盘游戏,幼儿在实际活动中,真正体验到了星期概念的内涵,透彻地理解了星期的顺序性,突破了星期周期性这一难点。然后通过活动评价,使幼儿主动活动中获得的知识在老师的帮助下得到了整理、概括,在理解的前提下学习运用数学语言。最后幼儿在有趣的角色游戏中,形象地展示了自己的学习情况,轻松愉快地结束教学活动。整个活动寓知识性、科学性、趣味性于一体,幼儿在动静交替的活动中积极主动地学习,并获得成功的喜悦,课堂气氛活跃,效果好。

认识数学教案设计意图篇十

1、使学生认识圆柱,了解圆柱各部分的名称,掌握圆柱的特征。

2、使学生懂得圆柱侧面展开图的形状,理解展开图(长方形)的长、宽与圆柱的关系。

3、使学生丰富对现实空间及图形的认识,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发展形象思维。

圆柱的特征。

理解展开图(长方形)的'长、宽与圆柱的关系。

利用学具充分演示,使学生自主感悟。

圆柱实物,侧面展开教具,长方形小旗等。

情景引入法、讲解法等。

揭示课题1、呈现课本插图,引导学生观察图形的特征。

问:你见过这些形状的物体吗?这类物体的名称叫什么?

2、揭示并板书课题。(圆柱体)

3、你还见过哪些圆柱形的物体?

(电池、柱子、水杯等)

探索新知1、教学例1.

(1)观察圆柱体实物。

问:圆柱体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

a、看一看,摸一摸。

b、教师介绍:底面、侧面、高。

c、利用实物指出底面、侧面、高。

(2)观察立体图形。

a、教师现场作画。

b、引导学生观察,找出图中的底面、侧面、高,教师板书注明。

(3)圆柱的特征。

问:圆柱有什么特征?

(学生观察、讨论、汇报、总结)

(4)演示学具。

a、猜一猜,转动长方形小旗后,会是什么形状?

b、学生演示学具。

2、教学例2.

(1)猜一猜,圆柱的侧面展开后,会是什么形状?

(2)教具演示。

a、侧面剪开,展开成长方形。

b、把长方形围起来,形成圆柱。

(3)说一说:长方形的长和宽与圆柱的什么有关?有什么关系?

(学生再操作、观察、讨论、汇报、总结)

3、做一做。

完成课本第11、12页的做一做。

4、课堂小结。

结合教具、学具说一说对圆柱的认识。

巩固练习完成练习2的第1~4题。

第1题。

(1)指出圆柱,同座交流。

(2)全班交流,说一说你还见过哪些圆柱形物体?

第2题。

(1)判断哪些是圆柱。

(2)说想法。

第3题。

(1)观察图形,想象能折成什么形状的物体。

(2)折一折。

第4题。

(1)想一想,猜一猜。

(2)互相交流。

布置作业完成补充练习。

板书设计

认识数学教案设计意图篇十一

科书第85~87页例1、例2,以及随后的练一练,练习十三第1~3题。

1、使学生在观察、画图、讨论等活动中感受并发现圆的基本特征,知道圆的圆心、半径和直径的含义;会用圆规画指定大小的圆;能用圆的知识解释一些日常生活现象。

2、使学生在活动中进一步积累认识图形的经验,增强空间观念,发展数学思考。

3、使学生进一步体验图形与生活的联系,感受平面图形的学习价值,提高数学学习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

一、引入新课

1、游戏:摸图形。

出示装有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和圆形纸片的袋子。

提出要求:同学们喜欢做游戏吗?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袋子,里面装有很多平面图形。请一位同学把它们依次摸出来,其他同学一起说出图形的名称。

2、出示学生摸出的圆形纸片,指出:这是一个圆形纸片(板书:圆)。圆与我们以前学过的三角形、长方形等多边形相比有什么不同?它有哪些有趣的特征?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研究这些问题。

板书:圆的认识。

二、教学例

1、提问:你在生活中见过圆吗?举例说一说。

学生交流时,注意以下几点:第一,如果学生说的'圆形物体就在身边,可以让他们指一指物体上的圆;第二,课前要准备一些典型的、大小不同的圆形物体或图片,当学生说到这些物体时,可及时呈现出来;第三,如果学生把球当成了圆,可以通过比较让他们知道球是立体图形,而圆是平面图形。

2、追问:说了这么多的圆,看了这么多的圆,大家想不想动手画一个圆呢?先动脑筋想一想,再用手头的工具动手画一画。

3、学生独立画圆。组织交流时,可结合教材所列的画法,有针对性地介绍一些典型画法。如果有学生想到了用圆规画圆,不要急于让他们说出具体的操作过程。

4、启发思考:圆和以前学过的三角形、长方形等多边形相比有什么不同?

在交流中相机明确:以前学过的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都是由线段围成的,而圆是由曲线围成的图形。

认识数学教案设计意图篇十二

1、结合生活实际进一步认识钟面,认识时、分,知道1时=60分。

2、会正确认、读、写钟面上的时间。

这部分内容是在认识钟表上的整时、半时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钟面上的时、分。分是非常重要的时间单位,也是进一步学习年、月、日的基础。时间单位不像长度、质量单位那样容易表现出来,比较抽象,学生不容易理解。所以,应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基础,把学习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密切联系起来,进行教学。

“我们赢了”是结合“北京申奥成功”这一情境,让我们记住这一历史时刻——2001年7月13日晚上10时08分。用记载着这一历史时刻的钟面,引导学生交流自己对钟面的认识,激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同时,抓住机会渗透爱国主义教育,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心时事。

学生在一年级时已经学过了钟面的简单知识并会认识整时和整时半。但有关时间的认知显得有些混乱,对时针和分针表示的意义分辨不清,多数孩子还不能读出准确的时刻。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出示北京申奥成功的画面。

师:2001年7月13日,北京申班办2008年奥运会成功,全国人民都欢欣鼓舞非常激动。

你知道是几时几分申奥成功的吗?

学生也许猜不出,课件在画面旁出示钟面图,让学生尝试认识此时的时刻。(多数学生认不出。)

[设计意图:通过令人振奋的画面,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二、复习巩固,探索新知

为了能够在2008奥运会上取得优异的成绩,运动健儿们正在刻苦地训练,他们心中只有一个信念:一定要为祖国争光!

师:现在老师带领大家到训练基地去看一看.

师:瞧!这是为记录运动健儿训练用的一面钟。

1、说一说你对钟面了解什么?

学生讨论交流后,完成第64页的填一填。

2、认识整时和整时半

出示钟面图(7时、9时半)

师:谁会读这个时刻?

你能总结出读整时和整时半的方法吗?

[设计意图:这部分内容学生在一年时已经掌握,为下面内容的学习打下了基础。]

3、认识几时几分

出示钟面图(7时45分、9时零5分、10时55分、3时42分)

师:现在的时刻你会读吗?你能总结出来读几时几分的方法吗?请在小组内讨论一下。

师:刚才小朋友们讨论的真热烈,现在请各小组派代表向全班同学汇报一下怎么读以及总结出来的方法。

组1代表:时针过了几大格就是几时,再一格一格的数分针经过了多少小格,过了多少小格就是多少分,然后合起来就是几时几分。

组2代表:时针过了数几就是几时,再看分针指向几,拿这个数乘5,得数就是几分,合起来就是几时几分。

组3代表:如果分针不是正好指向数字,看过了数几,拿这个数乘5,得数再加上旁边的小格,总得数是几就是几分。

组4代表:分针指向11时,用60—5=55分,这样算分比较简单。

教师小结:先看钟面上时针走过几,就是几时,再看分针从12起走了几个小格,就是几分,合起来就是几时几分。

巩固练习

做游戏,读时刻

(1)“我拨你读”

师:老师现在要教大家玩一下游戏,大家想不想玩呀?(学生热烈响应)

师:老师现在要请一名小朋友和老师先做一个示范,哪位小朋友愿意上来和老师配合一下?(教师拨出一个时刻,让学生读出来几时几分)

师:现在小朋友们是不是全部都明白怎么做这个游戏了?明白以后请同桌之间合作完成这个游戏。

(2)“我读你拨”

师:刚才的游戏大家完成的非常好,为了奖励大家,老师再教小朋友们另外一个游戏,请一名学生和教师做示范完成游戏“我读你拨”,然后让学生在小组内合作完成。

课堂总结

这节课小朋友都学到了些什么?

生1、我知道了北京成功申办2008奥运的确切时间。

生2、我知道了时针和分针的关系,就是1时=60分。

生3、我以前只会读整时刻和整时半,今天又学会了怎么读几时几分。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