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强县工作实施方案(优秀19篇)

时间:2023-11-23 23:13:36 作者:ZS文王 人才强县工作实施方案(优秀19篇)

在制定工作方案时,我们需要考虑到各方面的因素,如时间、资源和风险等。想要写一篇完美的工作方案吗?不妨参考一下以下的范文,相信会给你一些启发。

人才工作实施方案范文优选

按照《关于制定院人才队伍建设推进年工作方案的通知》(水科才函[201x]24号)的有关要求,交流与合作处结合本部门20xx年重点工作,制定了部门“人才队伍建设推进年”的工作方案,内容包括水科院系统第三期业务骨干英语培训班、院机关英语竞赛活动方案两部分。

我处承办的院系统第一、二期业务骨干英语培训班,通过听、说、读、写、译等方面的集中培训,调动了青年业务骨干的英语学习热情,提高了英语表达和运用能力,为我院开展国际学术交流活动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为贯彻落实农业部“中青年干部学习论坛”活动的有关部署和院机关“加快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工作的具体安排,进一步加速国际性人才队伍建设工作,提高我院国际学术交流水平,拟定于20xx年4月6日至5月20日举办水科院第三期业务骨干英语培训班。

1、具体工作措施。

(1)培训时间:拟于20xx年4月6日至5月20日,为期6周。

(2)培训地点:无锡,淡水渔业研究中心。

(3)培训规模:拟在院系统招收22名学员。

(4)课程设臵:开设精读、写作、听力、口语、语音、翻译、外教视听说七门课程,并辅以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如利用课余时间展开英语讲座,与同时在淡水中心培训的国外学员进行情况研讨、交流、演讲,聆听中英双语讲解无锡周边风景名胜,欣赏英语佳片,阅读分享英语名著,开展野外素拓等。

(5)师资力量:聘请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高水平国内外教师授课。教师将精心筹备授课计划,确保教学质量。

(6)后勤保障:培训班将全程配备专职课辅教师,以解决学员在吃、住、行等方面的后顾之忧,保证学员全身心投入学习。还将在学员中选举班长、学习委员、生活委员、文体委员、宣传委员,带领学员有条不紊、张弛有度的完成学习,并加深彼此间相互了解,增强集体凝聚力。

学院人才引进工作实施方案【】

为进一步深入贯彻“人才建院、人才兴院、人才强院”的方针,经院党委研究决定,20xx年,医院设立人才建设专项经费,启动“千万人才引进工程”,用千万资金引进、培养一批高层次、高科技人才,提高医院整体队伍水平,为实现“建设综合优势明显、专科特色突出,市内领先、省内一流的区域性医院”目标提供有力的人才保障,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和《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xx年-2020年)》以及相关配套法规,特制定以下实施方案:

(一)坚持公开、公平、择优的原则;

(二)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学历与能力同等要求的原则;

(三)按照适用、精干、高效,人员配置均衡的原则;

(四)坚持物质保障、工作保障与贡献相结合的原则。

(一)第一类人才:博士研究生。

(二)第二类人才:硕士研究生及以上学历,副高级及以上职称(有三级医院工作经历)。

(三)第三类人才:应届全日制硕士研究生(毕业院校为985、211工程院校)。

注:第一、二类所列人员,年龄应在45周岁以下,第三类所列人员,年龄应在30周岁以下。

(一)职责。

1、推动我院的学科建设和发展。

2、积极参与医院临床、科研、教学工作。一、二类人才在本专业领域两年内完成院级技术创新不少于2项(填补医院空白),争取省级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不少于1项。

3、2—3年内有一定数量和影响力的临床科研成果产生。

(二)待遇。

1、第一、二类人才:一次性发给住房补贴30万元,提供二年的周转房,年薪不低于10万。医院提供必要的科研条件、设备、或技术项目启动基金等。

2、第三类人才:一次性发给住房补贴5万元,提供二年的周转房,年薪不低于5万元。

3、帮助解决引进人才配偶的工作及子女入学问题,帮助办理调动,编制等手续。

(二)医院人事科根据医院用人计划和应聘者意向,向院领导汇报同意后组织考核;

(三)医院人事科组织有关专家对应聘者进行初步考核,并提出引进的具体意见;

(五)医院按条件,录用高校毕业生后与之签订《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协议书》,就业协议书必须明确解除协议的条件和承担的违约责任。

学院人才引进工作实施方案【】

为进一步强化公司人才队伍建设,优化人员结构,认真做好人才引进工作,结合公司发展战略及经营规划,现制定人才引进方案。

从现有人员结构上看,要适应公司20xx年经营规模需要及实现公司发展战略中人力资源支撑,存在很大差距,特别是在关键岗位、领军人物和技术骨干方面比较缺乏,后备骨干队伍急需加强。

1、成立公司人才引进领导小组,由公司党委书记任组长,成员由公司班子成员组成。其主要职责:负责人才引进计划的审批,人才引进的最终审定,人才引进相关福利待遇的确定等。

2、成立公司人才引进工作小组:由公司人力资源部部长任组长,成员由各单位行政人员组成。其主要职责:负责对人才需求的提出和审议,负责对引进人才的面试及考试、面谈,负责向人才引进领导小组提供相关需引进人才素材等。

1、根据公司发展战略,以专业需求为导向,拓展人才引进渠道,

创新人才引进方式。20xx年重点引进成熟人才、急需专业人才,逐步配齐适应公司发展的各类专业人才,确保引进人才质量,注重引进人才素质,提高引进人才效益。

2、根据公司发展需要,20xx年需引进专业领军人才和专业技术带头人1—2人,引进成熟技术人才6名(主要专业方向:美工、文案、网络技术人员、销售精英等),高校毕业生10名(主要专业方向:电子商务、国际贸易等),成熟营销人员5名,大专毕业生10名(采取先实习,再择优录用的方式进行)。

3、根据公司发展需要,适时引进网络兼职人员,加强发掘优秀人才。

对性的大小型人才招聘会;四是到高校参加校园招聘会;五是在当地具有相同专业企业中挖掘成熟人才等。

1、建立和完善一系列人才引进措施。对人才引进要根据不同的学历、资历、工作经历、工作能力等,制定不同的福利待遇政策和有专业性、侧重性的职业生涯规划。

2、加强企业文化教育,提升企业信誉形象和影响力,为引进人。

才提供宽松、和谐环境,关心人才,爱护人才,为引进人才解决后顾之忧。

1、对所引进人才统一实行1—3个月试用期,特别对引进的成熟人才和高校毕业生,通过试用,对不适合岗位要求的人员,按照相关法规进行辞退或在福利待遇方面进行体现。

2、在引进人才中,大力推行传、帮、带,让领军人才及专业带头人起好技艺传授作用;对成熟人才、应届毕业生严格执行“师带徒”制度,尽快转变角色,熟悉专业知识和业务本领。

3、对于已签约有意向来实习、试用的人员,由人力资源部与相关部门沟通后进行统一安排,协助解决应聘人员吃、住、等后勤保障问题。确保实习期满后表现优秀的人才能签订正式劳动合同。

人才队伍建设工作实施方案

为了进一步提高我中心卫生技术人员的总体素质,促进中医科的发展,更好地为群众提供优质的中医药医疗卫生服务,结合中心的实际,制定本规划。

近年来,为提高人员素质,更好的服务患者,中心加大了继续教育和人员进修的工作力度,举办了多层次业务培训,为中心的人才成长营造了一个较好的环境。人才建设取得一定的进展,基本满足了现有临床的人才需求。但随着中心的发展,现有人才资源与中心发展之间的矛盾逐步暴露出来。

1、现有人员的整体素质仍不能满足中心发展的需要,业务能力亟需进一步提高;

3、人员的结构也不尽合理,体现中医特色的中医专业人才偏少,专业局限,难以发挥中医药特色,制约了医院的进一步发展;因此,进一步加强医院人才的培养,大力开发医院的人力资源是医院建设的一项极其重要的工作。

(一)指导思想。

人才培养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牢固树立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思想,坚持人才兴院、人才强院的理念,按照全面提高和重点培养相结合,培养人才和引进人才相结合,结构调整和合理配置相结合的工作思路,切实搞好医院人才的培养、教育和使用,充分调动医院人才的积极性,为医院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障。

(二)培养目标。

1、积极推进全员职工培训。全面提高医院职工的学历层次。中心在职卫生技术人员全员培训率要达到90%以上。

2、培养1—2名具有坚实理论基础,丰富临床经验和较高学术造诣的学科带头人;

高度重视专科(专病)人才培养。实施中医专科(专病)人才培养计划。具有中级以上职称的人员,要确定自身的业务主攻方向,逐步把精力转移到专科(专病)研究的方向上来。要结合自身特点,重点加大本专科相关理论的研修,充分了解和掌握本专业的现代医学知识及发展趋势,不断提高自身临床处置各种疑难病、多发病的实际能力。

继续加强医技科室人才的培养。医技科室人才培养的重点是加强理论学习,熟练掌握本专业的技能,并积极开展新技术,同时,要提高本专业的检查、检验水平,为临床诊断提供可靠的依据。

重视和加强护理人员的培养。护理人员培养要突出“三基”训练,强化无菌操作的意识,同时要及时掌握护理工作的新方法,把基础护理、临床护理、生活护理提高到一个新水平,为病人创造良好的治疗和生活条件。

(一)切实加强中心人才培养工作的领导,增加经费投入。人才培养事关中心的兴衰,高质量的人才是中心的核心竞争力。为此,中心要成立人才培养工作领导小组,形成中心领导和相关职能科室各司其职的人才培养工作机制,从组织管理上保障人才培养工作顺利进行。同时,医院要继续加大人才培养的经费投入,每年安排相应的资金作为人才培养基金,确保人才培养工作的顺利进行。

(二)要建立和健全卫生技术人员的技术档案,将个人的技术自传、论著、考核考试的成绩、进修学习的鉴定、定期技术评定材料等列入档案内容,作为晋升晋级的重要依据。使中心人才培养工作逐步走上制度化、科学化的轨道。充分调动广大职工学习专业知识的积极性,逐步使医院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

(三)积极引进人才,为中心的发展储备人才。随着中心中医科的改建完成,人才的需求量将会有所增加。结合中心现有人才的实际情况,今后三年,重点引进一批具有坚实理论基础、丰富临床经验、较强科研能力、良好医德修养的全科及中医骨干,提高医院医疗技术水平,促进中心发展。

创建省级教育强县工作实施方案

为贯彻落实县委、县政府关于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的部署,按照《关于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意见》(邹发〔〕5号)要求,特制定如下方案。

一、总体要求。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为根本,针对全国文明城市创建重点领域、薄弱环节,扎实开展丰富多彩的创建活动,全面落实创城惠民的执政和发展理念,激发全社会创建热情,拓展创建覆盖领域,不断提升城市功能和精细化水平,提升社会文明程度和市民幸福指数,提升城市形象和综合竞争力,为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奠定坚实基础。

二、主要内容。

20,是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启动之年,工作涉及面广,头绪非常多,根据《全国文明城市测评体系》要求,结合我县实际,要重点做好以下四个方面的工作:

(一)营造浓厚宣传氛围。

牵头单位:宣传部。

工作要求:贯彻落实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做好集中学习。努力宣传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之贯穿于文明创建工作的整个过程。同时,做好中国梦主题思想、道德模范、身边好人、志愿服务精神、文明餐桌行动等实践活动宣传工作,依托电视、报纸、网络、户外广告、微平台等各类媒介手段,使之融入群众的日常生活中,形成浓厚的创建氛围。通过建立示范街、示范基地、示范社区,吸引其他社会力量广泛参与,形成投入小、效果好的宣传工作模式。拓展宣传范围,在城市出入口、主要街道、广场、汽车站等醒目位置增设“讲文明树新风”公益广告。运用led显示屏、宣传牌等多种形式进行标语宣传,广泛开展致家长的一封信、文明交通行动等主题活动,带动学生家长提升文明素质。积极通过新闻媒体刊播创城工作亮点,提高市民对文明城市创建的知晓率、支持率,激发广大群众的参与热情。

(二)提升市民文明素养。

牵头单位:宣传部。

工作要求:印发《市民文明礼仪手册》,深入开展“人人有修养,处处讲礼仪”主题教育,营造浓厚氛围。大力推进志愿服务制度化,充分发挥志愿者主体作用,广泛开展各类精神文明实践活动。推进公民道德建设,从文明乘车、文明交通、文明出行等主题活动入手,从细微之处彰显文明之风,开展文明市民典型评树活动。加强文化市场管理,健全“扫黄打非”长效机制,净化社会文化环境。广泛开展提升公民旅游文明素质教育引导活动,在车站、旅游景区等设立宣传栏,营造浓厚的文明旅游氛围。以“褒扬诚信惩戒失信”为主题,全面开展“厚道鲁商”倡树行动,推进诚信建设制度化。在餐饮服务行业开展“文明餐桌”宣传活动,大力培育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的良好风尚。建立网络文明传播志愿者队伍,实现社会正能量和主流声音的广泛传播,抑制网络不文明言行。进一步提升文明单位创建质量,强化文明单位管理,真正发挥文明单位在创城过程中的推动作用。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完善红白理事会等村级组织,扎实做好“三下乡”活动,支持农村文体活动的开展。继续抓好“我们的节日”主题文化活动,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效果。

(三)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牵头单位:建设局。

工作要求:加大投入,大力提升全县文化馆、规划展览馆、图书馆、博物馆的配套服务设施建设水平,强化公共服务职能,实现免费开放。完善老旧城区的无障碍设施建设,确保公共建筑和居民区无障碍设施建设率达标。疏通消防通道,按照相关要求增设消防栓等消防器材,保证消防设施覆盖范围。加强城市夜景亮化建设,对部分无灯路段安装路灯,确保提升城市品质。改造老旧小区内的杂乱架空线,统一做好管线入地工作,美化城市形象。推进便民服务亭、道路防护栏等设施建设工作,为群众提供便利安全的出行条件。做好城市道德广场、道德公园建设,进一步扩大绿地面积。建立志愿驿站,强化志愿服务平台建设,为市民提供便利志愿服务。做好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设,推动镇街乡村文化广场、文化大院、科普活动场所等基础设施建设。健全弱势群体救助机构,重点做好流浪乞讨人群的救助管理,加快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

(四)综合整治行动。

1、市容环境整治行动。

牵头单位:城管局。

工作要求:建立健全城市管理信息采集员制度,邀请热心市民、志愿者加入其中,随时将发现的问题汇总至城市管理部门。加强广场、公园、旅游景区、车站、影剧院、体育场等公共场所的维护管理,确保设施完备,功能完好。加强主次干道、背街小巷、老旧小区的治理力度,确保环境整洁。全力解决私搭乱建、乱堆乱放等乱象,从细节入手,确保整治效果。做好道路通行质量提升工作,对主次干道进行升级改造。大力做好建筑工地的噪声、扬尘等污染源的控制工作,确保环境整洁。全面推行油烟净化设施安装工作,开展露天烧烤集中整治行动。

2、未成年人成长环境整治行动。

牵头单位:教育局。

工作要求:健全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网络,做好爱国主义教育和健康心理培养工作,促进未成年人全面发展。深入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校园、文明行为进课堂教育活动,培养提升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意识。组织好清明节、六一、七一等重要时间节点的主题活动。加大“经典诵读”“小手拉大手”“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等活动开展力度,强化德育教育工作效果。发挥校外活动场所作用,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心理健康辅导等相关活动,加大乡村学校少年宫建设投入力度。保障进城务工人员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关心帮助困难家庭、特殊未成年人群体。开展网吧专项治理行动,确保学校周边200米范围内无网吧等娱乐场所。规范网络环境和出版市场、演出市场、文化娱乐场所经营秩序,落实镇街属地管理职责,建立健全基层文化市场协管机制,清理不良网站、有害信息,实现持续化、常态化。整治荧屏声频,严格审核把关,杜绝不良节目的播出播放。

3、社会秩序安全稳定组。

牵头单位:公安局。

工作要求:加强日常交通执法管理,确保人车各行其道、道路通畅、出行文明。加大对酒驾等违法行为的查处力度,针对违法违章停车的现象开展集中整治,确保交通文明。对信号灯进行升级改造,对重点路段采取限行措施,招募文明交通志愿服务人员,确保交通高峰期无拥堵现象。划定黄标车、大货车限行区域,加强道路通行管理。对汽车站、公交站点进行集中治理,安排公共文明引导志愿服务人员,引导乘客自觉遵守秩序、主动礼让。加强巡查执法,杜绝非法营运、争抢客源等现象。

4、窗口行业提升行动。

牵头单位:县府办。

工作要求:大力开展文明机关创建力度,改进工作作风,下大力气解决群众关心的突出问题,提高办事效率。公开办事制度和办事程序,制订切实可行的便民措施,建立健全投诉处理和反馈机制。行政窗口单位要营造浓厚文明氛围,开展微笑服务、便民服务,保持积极的精神状态,展示一流的文明窗口形象。公共服务单位要积极提升服务质量,完善便民服务设施,提高群众的满意度。结合自身特点,扎实开展各类文明服务活动,打造服务品牌。办事制度、流程、标准上墙,确保服务场所整洁美观,畅通群众意见反馈渠道,做好意见受理和处置工作。各行业积极开展诚信服务、便民服务,建立全方位服务体系,提高消费者的满意度。做好从业人员教育培训,提升行业服务质量。树立服务品牌意识,结合自身行业特点,打造高水准、高质量服务队伍。以服务促文明,开展文明服务典型评树活动,发挥榜样带动作用。

5、市场秩序整治行动。

牵头单位:食药局。

工作要求:全面开展市场秩序综合治理,规范各类市场主体经营秩序。合理划分经营区域,解决经营区域混乱无序等问题。加强食品流通企业和商场超市的食品安全执法监管,确保无过期、变质、伪劣食品出售的现象。加强集贸市场的治理力度,确保环境整洁,无占道经营、流动摊贩和散发小广告现象。对商场、超市、餐饮店等开展全面综合治理,年内全部实现证照齐全,亮证经营。

6、“五小”行业整治行动。

牵头单位:工商局。

工作要求:依法开展对“五小”(餐饮店、食品店、药店、美容理发店、经营性娱乐场所)行业的卫生状况监督检查,查处违法行为,实现持证经营。做好油烟、煤尘、污水等污染物的监督治理工作,加大监督执法力度。依法拆除违规搭建、占道经营等违法经营场所,确保整洁美观。督促、指导公共场所“五小”行业规范经营,依法查处假冒伪劣等违法行为。切实做好产品质量监管力度,杜绝不合格产品的流通。整顿和规范餐饮和“五小”行业市场经济秩序,打击商业欺诈行为。落实“五小”行业消防工作责任,确保消防设施功能齐全有效。

7、社区环境整治行动。

牵头单位:县府办。

工作要求:推进社区网格化管理,组建网格服务队伍。加强防控体系建设,发动社区组建群防群治队伍,打造平安和谐社区。全面规范物业服务管理,建立业主委员会,抓好责任落实,探索建立社会化、专业化、市场化的住宅小区管理机制。做好社区内公益广告建设,积极开展邻里守望互助、文明家庭创建等活动,打造社区和谐的居住环境,友善对待外来人员。做好社区环境整治工作,生活垃圾定时清运,组织业主委员会进行日常督查,确保环境整洁。做好社区内路灯、公益广告等基础设施巡查,及时将损坏情况进行上报处理。

三、实施步骤。

(一)制定行动方案(7月底前)。各牵头单位根据测评体系和本方案,对照测评标准认真查摆,建立问题台账,制定具体工作方案。

(二)集中整改阶段(8月1日-11月10日)。各牵头单位组建联合整治队伍,对照测评标准,开展全覆盖、无缝隙集中整治行动,确保整治任务落实到位。

(三)巩固提高阶段(11月11日开始并长期坚持)。各牵头单位对职责范围内所有站点实行专人包靠,把标准条件作为日常工作要求,建立全天候监控和即时维护机制,努力实现工作常态化、长效化。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部门单位要明确职责分工和标准条件,切实担起工作责任,健全工作领导机制,形成有力的活动组织保障。要根据年度工作指标分解,制定方案,坚持重点工作与长效建设相促进,结合开展要求层层落实责任,确保各项工作任务落到实处。各新闻媒体要迅速跟进,做好综合整治行动的报道,确保充足的宣传篇幅和播出时段,形成对整治工作进度的及时有效关注,做好重点工作和亮点工作的典型树立,形成正面舆论强势。

(二)加大投入力度。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是一项系统的社会工程,需要多方位、多部门的共同参与,要让创建工作取得巨大成效,必须形成完善的投入保障机制。财政部门要把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所需资金纳入财政预算,确保工作开展的资金支持。同时,积极探索建立多方资金筹措渠道,为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提供更广泛的物质和资金支持。

(三)创新工作方法。扎实开展网格化管理工作,将16个镇街和开发区作为一级网格,下属责任区或社区作为二级网格,明确责任领导,建立健全网格管理队伍体系,激发广大干部群众投身文明城市创建的热情。建立文明城市创建工作的反馈渠道,利用热线电话、网站、邮箱等多种方式,收集广大群众对于文明城市创建的意见和建议,吸引人民群众的广泛参与。

(四)强化督查配合。各部门单位要树立“一盘棋”意识,发挥各自优势长处,强化大局意识和担当意识。对属于职责范围内的工作,坚持守土有责,不等不靠,迅速行动;对涉及多个部门的工作,加强沟通协调,协同作战、合力攻坚,形成齐抓共管工作格局。加强责任考核,对各级各部门履行职责、参与文明城市创建工作的情况进行检查督促,并通报督导情况。对表现突出的单位和个人进行宣传表彰,进一步落实好创城任务。

人才工作实施方案

在现代农业特色人才开发上,立足区实际,坚持引进与培养并重、选拔与使用结合的原则,着眼于扩大农业特色人才总量、提升农业特色人才素质、优化农业特色人才结构、发挥农业特色人才作用,培育造就一大批技术精、业务强、素质高的特色农业专业技术人才,培养一大批懂业务、有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农村特色实用人才,通过组织实施现代农业人才开发计划,努力构筑农业人才优势,发展壮大区特色农业,努力把区建设成全省的农业大区、农业强区和全国现代农业的示范区。

(一)重点内容。

现代农业特色人才开发,根据区农业产业特点,重点围绕区柑桔、茶叶、畜牧三大特色支柱产业和粮油基础产业,建设四大特色板块科技人才队伍;根据农业人才需求,重点培养三种类型人才:科技推广型人才、农村实用型人才、经营管理型人才。

(二)计划目标。

培养一批科技推广型人才。从20xx年至20xx年,重点培养300名业务精湛、爱岗敬业、积极投身现代农业发展的农技推广骨干人才,培养50名农业学科带头人。

培养一批农村实用型人才。从20xx年至20xx年,选拔培养扶持3000名在农业生产一线、具有一定产业规模和良好发展基础、示范带动能力强的农业科技带头人,确保全区15万农户每户有一名科技明白人。

培养一批经营管理型人才。从20xx年至20xx年,选拔扶持200名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选拔培养扶持1000名农村经纪人。造就一支熟悉农产品流通政策、经营管理素质较高、经纪行为规范的农村经纪人队伍,促进产销衔接,繁荣农村经济。

(一)加大教育培训力度。

一是抓好农业技术推广骨干人才培养。通过项目引导和政策扶持,以学习研修、学术交流和观摩培训等方式,加快推进基层农技人员知识更新工程,对基层农技人员进行轮训,显著提升科技水平和业务能力,增强服务现代农业发展的支撑能力。同时加大人才引进力度,争取政策支持,通过人才引进和实施“三支一扶”计划,培养一批进得来、用得上、留得住的基层农技人员,使他们成为农业技术推广骨干人才的后备力量,不断改善基层农技推广队伍结构。

二是扎实开展农村实用人才培训。结合阳光工程培训项目实施,组织开展特点鲜明、针对性强的培训工作,组织各种类型的农业科技服务队,有针对性地为农民开展实用技术讲座,提供全程式技术指导和技术咨询服务等科技智力支农活动。建立柑桔、茶叶、畜牧、粮油等产业重点科技示范户。着力培养专业生产大户,着力培养一批植保机防手、沼气工、农机手、畜禽、水产防疫员等适应新农村建设需要的技能型人才。提高农村生产能手带领群众艰苦创业、发展生产、勤劳致富的能力,并积极探索农村生产能手培训模式和工作机制。

三是推动经营管理型人才培训。大力支持开展农民创业培训,积极扶持农民创业兴业,培养造就一支了解农业政策、精通经营管理、富有社会责任、掌握服务农户技能的高素质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队伍,示范带动农户比例由目前的40%提高到60%以上。

(二)构建人才开发机制。

一是搭建人才成长平台。拓展渠道,加大面向乡镇的农业科技人才引进力度,拓展人才引进渠道,消除人才流动壁垒,健全完善人才使用评价机制。采取切实措施留住现有人才和吸引外来人才,在住房、就业和创业上给予政策支持和项目支撑,优先改善农业科技人才的工作和生活条件,通过多种途径稳定农业科技人才队伍。

二是健全人才激励约束机制。制定和完善人才奖励办法,形成以业绩、品德、知识、能力和效益等要素构成的人才绩效评价体系,实行人才评价动态考核制度。

三是拓展开发途径。一方面以高等教育和职业技术教育为农业科技推广型、实用型人才培养基础,加快探索人才开发新途径。以华中农业大学等高等院校为培养基地,开展校企合作、校地合作,联合科技攻关、共享服务咨询和合作培训人才,加大信息和技术成果转化力度,以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柑桔、茶叶综合试验站的岗位科学家为依托,帮助解决农业主导产业、农业企业开展新技术攻关、新产品研发和新工艺推广中的难题,加快产学研一体化步伐,提升农业人才的开发效能,鼓励农业特色人才接受继续教育,不断提升他们的工作能力。一方面是农业龙头企业与国外先进农业科技企业合作,引进国外科技资源,促进农业科技对外衔接,做到跟踪发展,信息共享。

四是加大宣传,形成社会合力。以报纸、农业专题电视片、广播电台,网络和短信服务等多种媒体,把适用于农业发展的知识和信息及时传到农民手中,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共同参与现代生态农业人才的开发。

(三)加强人才队伍管理。

一是不断充实改造农业技术推广服务队伍。通过人才引进和交流,充实力量,改善结构,对现有推广服务队伍突出抓好素质提升,对新进人员突出抓好能力培养。

二是要完善各类人才管理机制。加强农技推广型人才、农村实用型人才、农村经营型人才的开发和管理,认真贯彻落实不唯身份、不唯学历、不唯资历的方针,在农村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劳动、尊重创造的良好氛围,对农村各类人才实行分层次、分类、分级统一管理,建立农技推广骨干人才和学科带头人档案,建立农村实用型人才、农村经营型人才和科技致富带头人档案,实行动态管理,逐步实现现代农业特色人才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科学化。

三是营造干事兴业的良好氛围。鼓励和支持各类人才创业、兴业,鼓励和支持各类人才开发项目、科技攻关和研发,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成现实生产力。

人才建设工作实施方案

对我镇党政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技能人才、农村实用人才、社会工作人才等六支人才队伍情况开展调查统计。调查的对象是在镇内的法人单位和农村住户中16周岁及以上居民。调查的范围为我镇所有行政村、驻地单位。调查时点为20xx年10月20日24时整。

人才资源统计调查工作是省委组织部安排的重要任务,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涉及面广,调查任务重,参与部门多,工作难度大。各部门要按照全省的`统一部署和要求,明确职责分工,强化工作落实,突出重点,优化方式,创新手段,认真做好调查的宣传动员和组织实施。

1、党建办:负责全镇人才资源统计调查全面工作。统筹协调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所、财政所、招商办、农业办、民政所、统计所、国税分局、地税分局、工商所等部门共同做好全镇人才资源调查统计工作。

2、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所:负责对镇人才资源统计部门及人员开展业务培训和指导。

3、财政所:做好统计调查工作经费落实工作,确保调查工作顺利开展。

4、统计所:协助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所做好人力资源调查业务指导审核、微机录入等工作。

5、民政所:负责做好全镇社会工作专业人才统计调查工作。

6、农业办:负责做好全镇农村实用人才统计调查工作。7、国税分局、地税分局、工商所、金融等部门:协助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所开展人才资源统计调查,敦促全镇非公有制经济领域企业及时填报人才资源统计调查报表。

1、成立调查工作领导小组。成立镇人才资源统计调查领导小组(领导小组成员名单附后),负责调查的组织实施工作。调查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所。

2、制定工作方案。制定全镇人才资源统计调查工作方案,分解任务、明确时间进度和目标要求。镇人才资源统计调查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要结合工作实际,制定具体工作方案,明确各环节完成时限。

3、动员部署。10月28日组织召开全镇人才资源统计调查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动员会议,安排部署工作任务。

4、加强培训。镇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所要加强对相关工作人员的培训,确保工作顺利开展。

5、加强宣传。要充分利用广播、标语等新闻媒体开展宣传,取得调查单位和个人的理解与支持。

6、开展调查。动员会议结束后,人才资源统计调查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各村、各企业要迅速启动调查工作,整个调查工作11月17日前全部完成。

7、汇总统计数据。汇总人才资源统计数据,对统计数据开展分类整理、分析和评估。纸质表格经单位法人(负责人)签字盖章后于11月17日前上报镇人才资源统计调查领导小组办公室,同时上报电子统计数据。镇人才资源统计调查领导小组办公室对数据开展汇总整理后,于11月20日前报县人才资源统计调查领导小组办公室。

1、高度重视。各单位要把此项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精心组织,周密安排,确保工作顺利开展。党建办要认真组织开展好本次人才资源统计调查工作,切实发挥好统筹协调作用,协调解决相关经费,营造宣传舆论氛围,确保人才资源统计调查工作顺利开展。

2、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所要切实履行好职责,牵头安排部署本次人才资源统计调查工作,创新工作方式方法,认真制定具体工作方案,全程掌握工作进度,加强审核把关,确保数据科学合理、真实准确。

3、经费保障。财政所要强化工作保障力度,确保工作顺利开展。

4、统计所、民政所、农业办、经济发展办公室要按照任务分工认真组织开展工作,加大对人才资源统计调查工作的指导力度;国税分局、地税分局、工商所、金融等部门要密切配合办事处、人力资源社会保障所,加强协作,共同做好人才资源统计调查工作。

5、各部门要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和《省统计管理条例》相关要求,依法行政,依法统计,做好统计数据的开发利用工作,及时发布相关报告。

6、镇人才资源统计调查领导小组要加强数据审核和质量把关。对数据出现异常情况的,要会同相关部门开展核查,及时解决数据调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镇人才资源统计调查领导小组将适时开展敦促检查,对问题严重且拒不整改的,将在全镇范围内开展通报。

人才工作实施方案范文优选

2020年我局人才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xxx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坚持在党管人才格局下,紧扣我市重大战略部署,深入实施巴陵人才工程,深化人才人事体制机制改革,加快打造具有区域比较优势的人才发展制度体系,持续推进专业技术人才和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以人才高质量发展引领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为建设湖南发展新增长极、建设区域性中心城市、大城市提供坚强人才支撑。

成立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人才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xxx。

副组长:xxx。

成员:xxx。

市人社局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局专业技术人员管理科,由陈双平同志兼办公室主任,负责人才工作领导小组日常工作。

(一)强化理论式装。深入学习领会xxxxxx关于人才工作重要论述,用新时代人才工作新精神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切实提高政治站位,在学懂弄通上下功夫,不断提升理论素养和专业能力。(局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下称各成员单位)。

(二)加强战略谋划。加强调查研究,对人才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新情况开展专题调研,配合做好“十四五”期间人才人事发展规划编制工作。(各成员单位)。

(四)持续推进人才评价机制改革。健全以品德、能力、业绩为导向的人才评价体系,完善细分人才分类评价指标。贯彻落实人社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做好民营企业职称工作的通知》(人社厅发〔2020〕13号)及《湖南省创新民营企业专业技术人才职称评审10条措施》(湘人社发〔2019〕67号)精神,积极开展非公有制领域特别优秀人才高级职称评审,面向我市新兴优势产业和地方特色产业,组织开展民营企业职称专场评审。进一步推进职能管理转变,稳步实施向县市区下放中小学教师系列高级职称评审权,鼓励我市三甲医院申报卫生系列高级职称自主评审权。清理公布全市中初级职称评审委员会,调整发布职称申报专业目录。根据省人社厅统一部署实施职业资格目录动态调整机制。加强职业资格考试环境综合治理,严厉查处“挂证”“助考”等违法违规行为。完善职业技能等级认定制度和专项能力考核制度,构建多元技能人才评价体系。进一步畅通技术工人成长成才通道,落实工程系列技能人才申报专业技术职称评审政策。(专技科、职建科、考试中心、鉴定中心、人力资源服务中心)。

(五)积极推进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贯彻落实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培训规定,全面提升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素质。研究制定我市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考核办法。全面推广事业单位人事管理信息系统,持续推进信息化建设,加强事业单位人才统计工作。(事管科)。

(六)创新人才流动机制。制定落实促进劳动力和人才社会性流动体制机制改革意见的责任分工方案。规范人力资源市场秩序,健全人力资源市场动态分析发布机制,完善市场管理服务信息平台。统筹做好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和公益性人才交流工作。继续做好基本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工作。组织实施高校毕业生“三支一扶”和基层成长计划,完善基层成长计划后备人才遴选培养的相关规定。(就业中心、流动科、社保中心、人力资源服务中心)。

(七)完善人才激励机制。完善事业单位绩效工资调整机制,保障基层事业单位人员工资待遇。落实高层次人才工资分配激励政策措施,健全科技成果转化现金奖励激励机制,根据上级部署推开公立医院薪酬制度改革,落实调整卫生防疫津贴标准,激发事业单位人才创新创造活力。全力推进国企工资改革落地,在全市推开企业薪酬调查,做好信息发布工作,抓好监督检查。贯彻落实《湖南省评比达标表彰活动管理实施细则》,按规定做好各项评比达标表彰工作。(工资福利科、劳动关系科、表彰奖励科)。

(八)突出对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一线人员的关怀激励。鼓励广大专技人才投入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一线专技人才撑腰鼓劲,对其在专业探索过程中出现的失误和误解,及时调查核实,加大容错纠错和澄清保护力度。对疫情防控一线的医护、科研等领域专技人才实施职称评聘优先、人才项目推荐优先、人才工程评审指标单列、考核表彰倾斜、绩效工资分配倾斜、特殊保障等政策落实到位。(专技科、工资福利科、表彰奖励科)。

(九)继续实施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选拔培养工程项目。继续抓好2020年引进100个科技创新人才。配合做好各类人才工程人选、政府津贴专家选拔推荐工作。加强高层次专家服务,组织开展专家体检休假走访联谊等活动。(专技科)。

(十)加大留学回国人员引进支持力度。启动留学人员来(回)岳创业支持培育项目,加大对留学人员来(回)岳创新创业支持力度。健全完善留学人员回国服务体系。(专技科、就业中心)。

(十一)推动博士后事业创新发展。加强博士后青年创新人才引进培养,支持高校、企业扩大博士后创新人才引进培养规模。做好国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和省级博士后创新创业实践基地建设推荐申报,根据省厅相关规定,申报参加博士后留(来)岳就业创业支持培养项目。(专技科)。

(十二)强化专业技术人才继续教育工作。深入实施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健全分类分层的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制度,加强高层次、急需紧缺和骨干专业技术人才培养培训,围绕智能制造、新兴工业优势产业链、公共卫生事件处置、脱贫攻坚等重要主题资助申报专业技术人员高级研修培训项目。开展市级继续教育基地新设立工作。(专技科)。

(十三)加强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贯彻落实《湖南省关于推行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的实施意见》《湖南省职业技能提升行动实施方案(2019-2021年)》《岳阳市加强技能人才培养建设技工强市实施方案》等政策,着力优化技能人才培育发展环境。建设一批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技能大师工作室。(职建科、劳关科、鉴定中心)。

(十四)大规模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深入实施职业技能提升行动,建立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实施体系,全面推行企业新型学徒制培训。开展就业技能培训工作先进县评选,评选认定家庭服务职业培训示范基地,着力提升各类群体职业技能水平。(职建科、就业中心)。

(十五)大力发展技工教育。配合教育部门优化全市技工院校专业设置,建立全市技工院校办学水平评估制度。继续推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推进工学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推行订单培训、定向培训、定岗培训等培养模式。继续完善技工院校统一招生平台,抓好招生工作,稳定招生规模。(职建科、鉴定中心)。

(十六)积极开展职业技能竞赛工作。制订年度竞赛计划和裁判员培训计划。组织实施全市各行各业职业技能竞赛,选推优秀选手参加省级以上赛事选手集训,形成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推动技能人才培养的新格局。(职建科、鉴定中心)。

(十七)健全人力资源市场体系。深入宣传贯彻实施《人力资源市场暂行条例》和《关于进一步规范人力资源市场秩序的意见》,持续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人力资源市场体系,开展市场秩序治理,优化市场发展环境。开展市场诚信创建、服务标准化建设、机构星级评定等管理工作。(流动科、人力资源服务中心)。

(十八)加大人力资源服务力度。充分发挥市场作用,促进人才规范有序流动。大力实施人力资源管理能力提升计划、编制发布急需紧缺高层次人才需求目录及分析报告,不断完善人才供需对接平台。(流动科、人力资源服务中心)。

(十九)健全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服务。深入实施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促进计划、大力开展见习基地工作,落实支持帮扶政策,促进高校毕业生多渠道就业和自主创业,促进基层发展和人才成长的融合互动。(就业科、流动科、就业中心、人力资源服务中心)。

(二十)落实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倾斜政策。继续落实基层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倾斜政策,进一步拓宽艰苦边远贫困地区县乡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补充渠道。根据国家和省里统一部署,推进县以下事业单位管理岗位职员等级晋升制度实施工作。配合相关部门加快推进贫困地区全科医生特设岗位计划实施,实现贫困地区全科医生特设岗位全覆盖。组织开展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脱贫攻坚专项奖励。(事管科)。

人才工作项目实施方案范文

为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充实壮大“懂农业、爱农民、爱农村”的农业实用人才队伍,鼓励引导各类人才在乡村振兴中施展才华、建功立业,根据省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关于提升“昆仑英才”行动计划质量效益的实施办法》(青人才字〔2020〕2号,以下简称《实施办法》)精神,制定本实施方案。

——农业农村科技攻关人才及团队。从在青开展技术科研,或在县域开展产品、管理模式、商业模式创新的省内外科技领军人才、高技能人才、专业技术人才及团队中,遴选支持20名个人和5个团队,发挥高端人才的“领头雁”作用,提升返乡入乡创业效能。

——农业农村技术推广人才及团队。从专门从事农牧业技术教育推广、社会服务等专业性工作的省内外技术骨干中,遴选支持30名个人和5个团队,不断强化农牧业技术推广对现代农牧业发展的技术支撑作用。

——农业农村新型经营主体领军人才及团队。从为我省县域经济发展、农牧民增收致富作出积极贡献的涉农涉牧经济组织(含种养殖大户,家庭农牧场、农牧民合作社、农牧业龙头企业)、村集体经济组织中(含引进人才及团队),遴选支持50名个人和5个团队,鼓励引导其继续发挥好示范带动效应。

——“候鸟型”人才工作站。遴选支持3个“候鸟型”人才工作站,吸引省内外企业家、专家学者、技术技能人才到基层一线开展科技推广、技术指导、决策咨询、项目合作、联合攻关、人员培训等活动,鼓励引导技术技能人才向基层一线流动。

(一)基本条件。

1.坚持正确政治方向,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

2.热爱乡村,扎根乡村,奉献乡村,积极投身乡村振兴战略,通过创新创业、服务基层等形式,较好发挥示范带动作用。

(二)申报条件。

——农业农村科技攻关人才及团队。

申报人应具备下列条件:

1.科学道德高尚,学风严谨,为人正派。

2.副高级专业技术职称以上,一般应获得过省级以上科技成果奖励。

3.有较高的学术造诣,在农牧业科学研究方面取得同行公认的重要成就;具有良好的发展潜力,对学科建设具有创新性构想和战略性思维,具有带领本学科在其前沿领域赶超或保持国内先进水平的能力。

4.具有团结协作、拼搏奉献精神和相应的组织管理能力,善于培养青年人才,注重学术梯队建设,能带领团队协同攻关。

5.在我省开展技术创新、课题研究、项目合作,且项目或技术在我省落地转化。

6.在具备上述条件的前提下,向引进的优秀急需紧缺人才倾斜。

申报团队应具备下列条件:

1.团队中的核心成员具有副高以上专业技术职称,并从事涉农涉牧工作5年以上。

2.团队必须具备良好的工作基础和实验条件,取得突出成绩或具有明显的创新潜力。

3.团队需从事过或正在从事某一新品种、新技术、新产品的选育研发。

4.团队所选育研发的新品种、新技术、新产品在我省落地转化,得到同行认可并广泛推广。

——农业农村技术推广服务人才及团队。

申报人应至少具备下列条件中的三项:

1.在农业农村一线、农牧业企业、农牧民专业合作社或家庭农牧场中,研究、应用和推广科技成果,并有较高技术水平,开展科技承包与农牧业科技成果转化。

2.善于钻研技术、注重技术创新、注重技术成果的总结和转化,在本职工作中具有解决关键问题和技术难题的能力。

3.从事推广服务工作累计10年以上或连续在乡镇站所从事农技推广工作5年以上(不含以行政编制身份从事农技推广工作时间),近5年为服务区域引进推广重大农牧业技术(品种)2项以上,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技术规范,普及应用率高;示范推广重大集成创新技术、区域内具有独特性和引领性,并取得显著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4.在一线从事科技扶贫工作且业绩突出的人员,可优先推荐。

申报团队应具备下列条件:

1.团队核心成员须开展涉农涉牧技术推广5年以上或从事涉农涉牧产业3年以上,获得相关技术技能证书。

2.团队须从事过或正在从事某种涉农涉牧优势品种、产品、技术的推广或社会化服务。

3.所推广和提供服务的优势品种、产品、技术对当地产业发展和农牧民增收致富发挥了示范带动作用,得到群众高度认可。

——新型经营主体领军人才及团队。

申报人应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1.团结和带领群众在打赢脱贫攻坚战和乡村振兴战略中发挥作用较好,所带领村人均收入增长率超过当地人均收入增长率的村集体经济负责人。

2.在当地创办领办家庭农牧场、农牧民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并形成一定规模,在当地起到较好示范带动效应的负责人或管理人员。

3.依托当地优势农牧业资源,从事农畜产品加工、销售、运输,且解决当地20人以上就业的中小企业经营人员。

申报团队应为在当地取得良好经济效益,带领群众脱贫致富取得明显效果,具有较好的示范带动效应,从业人员人均收入较当地人均收入明显增加的村集体经济组织或新型经营主体。

——“候鸟型”人才工作站。

应具备下列条件:

1.位于“候鸟型”人才相对集中、交通便利、具有一定辐射面的地区,配备必要的办公服务设施设备。

2.配备1名以上专门管理人员或2名以上兼职工作人员。建立完善的制度体系、工作流程、经费使用管理办法等。有稳定、长效的资金来源和经费保障。

3.因地制宜创新“候鸟型”人才引进和使用机制,与区域内“候鸟型”人才保持经常性联系,充分发挥工作站职能作用。

(一)发布通知。省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部署年度遴选工作总体安排,发布申报通知。

(二)推荐申报。采取个人申报和单位推荐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申报人根据个人申报项目类别,向所在县区农业农村主管部门进行申报。

(三)资格审查。各县区农业农村主管部门会同相关部门,对照条件要求对申报人员进行资格初审,经党组(党委)会议研究审议后报市州农业农村主管部门复审;市州农业农村主管部门汇总,并经党组(党委)会议研究审议后,报省农业农村厅。

(四)专家评审。省农业农村厅会同省直相关部门组建乡村振兴人才评审工作小组,对申报人选进行评审。省农业农村厅党组会议根据专家评审意见,综合考虑区域、领域、专业分布等因素,提出拟入选名单。拟入选名单面向社会公示5个工作日(按规定不予公示的除外)。

(五)确定入选名单。公示无异议的,提请省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审定后,纳入“昆仑英才·乡村振兴人才”项目予以支持。

“昆仑英才·乡村振兴人才”项目支持周期为3年。

(一)给予农业农村科技攻关人才每人10万元研究经费支持,给予每个团队20万元研究经费支持;给予农业农村技术推广服务人才每人8万元研究经费支持,给予每个团队15万元研究经费支持;给予农业农村新型经营主体领军人才每人5万元经营经费支持,给予每个团队10万元经营经费支持;给予每个“候鸟型”人才工作站15万元经费支持。所有支持经费按年度发放。

(二)支持新型经营主体领军人才担任“两代表一委员”,符合条件的优先推荐进入村“两委”班子或纳入村级后备人才队伍进行重点培养,在创业致富能力素质提升、承接新农村建设产业项目等方面予以重点倾斜和支持。

(三)对创办领办家庭(专业)农场、农业专业合作社、农村电商实体及其他各类小微企业的,给予一定额度的创业贷款及贴息支持;对创办农副产品深加工、现代商贸物流、特色观光旅游等具有一定规模、经济效益好、发展潜力大、就业带动能力强的企业,增加信贷及贴息支持力度。

(四)每年组织省内外专家人才与入选者(团队)开展项目对接活动,举办1—2期农村电子商务、企业经营管理等专题培训班,在生产技术、经营管理、市场信息及产学研合作等方面提供支持。

(五)入选者在申报专业技术职称评审和参加专业技术岗位竞聘时,同等条件下优先考虑。

用人单位和主管部门按照《实施办法》相关要求,做好入选者(团队)的联系服务和管理监督工作。

(一)入选者(团队)应与用人单位签订协议合同,明确支持周期内的目标任务、合作方式、权利义务及违约责任。

(二)入选者在合同周期内转换工作单位或辞职离岗情况,用人单位应及时报告省农业农村厅。

(三)年度考核由用人单位负责实施,省农业农村厅进行指导和综合管理,重点对入选者(团队)的业绩、成果、贡献等进行综合评价,入选者(团队)每年需撰写年度工作履职报告。支持周期结束后,省农业农村厅会同相关部门对入选者(团队)开展绩效考核评估。考核优秀的,按标准给予支持,优先推荐申报国家级人才计划;考核合格的,按标准给予支持;考核不合格的,不再享受相关支持政策。

(四)对弄虚作假骗取入选资格,或违反职业道德、学术不端造成恶劣影响的,将严肃查处,终止或撤销财政资助的相关科研项目,按原渠道收回已拨付的资助经费、结余经费,撤销利用科研失信行为获得的相关学术奖励、荣誉称号、职务职称等。对被处理人员给予通报批评,并列入科研诚信严重失信行为记录名单,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纳入信用信息系统。对严重违背科研诚信要求行为实行终身追究,一经发现,随时调查处理。

(一)本方案由省农业农村厅负责解释。

(二)本方案自印发之日起施行。

人才强县试点工作汇报

xx市自列入全省扩权试点县市以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将扩权强县工作作为头等重要的大事来抓。根据《关于做好〈第一批扩大县级经济社会管理权限事项〉落实工作有关事项的通知》(晋扩办发【2012】1号)文件的要求,积极安排部署,精心组织对接交流,各项工作正扎实稳步推进,并取得了阶段性进展。现将近期工作进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主要工作及成效。

1政策措施。此后,市扩权办要求各部门定期召开座谈会,总结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派联络员主动向市扩权办领导汇报,确保扩权办更好地协调督导。

2.准确把握,初步实现对接。

根据2011年12月31日市政府制定下发的《xx市扩权强县试点工作实施方案》。市扩权办深入各部门单位了解工作情况,进行督导检查,确保全部扩权事项依法、有序、平稳移交。

在扩权办组长的领导和部署下,各部门单位积极行动起来。研究梳理第一批与自己部门相关的权限事项,明确需要调整扩权的工作项目。明确了专人专职负责对接工作联络。主动去“认门、认人、认事”,跑省直部门,市直部门,去汇报,去联系,对接相关扩权强县的有关业务。形成了上下一致、齐抓共推的良好局面。有力地推进了全市扩权强县工作步伐。截至2月29日,扩权办汇总统计,与xx市对接的单位有12个:国土资源局、发改局、财政局、环保局、经济信息局、编办、中小企业局、住建局、地税局、工商局、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农委。与省对接的单位有9个:国土资源局、发改局、财政局、环保局、经济信息局、编办、中小企业局、住建局、农委。

其中,发改局根据此次扩权强县共涉及到的22项省、xx市下放本局系统的投资项目审批权限,调整了领导分工和科室设置。新设立了工业交通、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市节能减排领导组办公室)、能源、服务业科,人事教育、社会发展、科技教育科等10个科室。并分别配置了分管领导的科室负责人,分工细致责任明确。还规范了项目审批、核准、备案运作流程。这些措施将大大提高办事效率,能更好的发挥管理职能,适应新时期发展需要。发改局扩权办组织副科以上领导带领调整后的各科室到xx市发改委进行了放权事项的沟通对接。利用开会和抽出专门时间到省发改委工业处、地区经济处、资环处、社会就业处、设计处、固定资产投资处、综改办等处室进行了对接联系,平时还积极利用打电话、当面请教等方法和省发改委和xx市发改委有关处室进行对接沟通。

人社局积极探索新的方式方法,抓住难点,突破重点,建立新的人才管理新机制。经过认真梳理后,自觉对照扩权强县相关事项内容,及时了解省直部门的业务流程。积极主动与xx市人社部门对接,严防工作脱节和漏洞。

着力深化改革,健全财政机制;着力优化支出结构,推进社会和谐发展;着力强化监管,发挥财政资金效益;着力队伍建设,提高科学理财水平。

住建局在春节前,规划、监管、招标、城管四个科室和房管所、质监站两个单位,分别就扩权强县的21个审批权限和管理权限与省厅、市局进行了多次面对面、电话对接咨询;xxx局长带领相关局领导又进行了一次对接。春节后,就局领导,科室、单位两个层面进行了对接。目前,已和省厅完成工作对接,各项工作正在稳步快速开展。

国土资源局吃透上级精神,把握政策界限,熟悉操作规程,严格按照授权幅度及有关规定做好各项工作。制定了优先安排重点项目和保障性住房项目的报批用地;重点保障交通、水利、能源环境保护等项目的用地需求;合理安排城镇建设和符合产业政策的项目用地等13项具体措施。对在试点工作推进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积极向xx市国土资源局、省国土资源厅请示、汇报,认真研究解决,确保不出现管理上的脱节和漏洞。

范运行,做到不越位、不缺位、不滥用。同时,向社会公告扩权强县工作的办事流程,提高效率,增加透明度。并组织专人编制《xx市环境保护局办事指南》,指导扩权强县先行先试工作有序开展,发挥本局在市域经济发展的职能,全力推动我市转型综改先行先试和扩权强县“双试点”工作的顺利发展。

二、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扩权强县后,大量管理权限转移到县级,县级部门从原来的“跑”事部门变成办事部门,原有县级人员配置严重不足,人员专业管理知识、水平、经验、业务能力有待增强和提高,市级相应的咨询机构、咨询力量薄弱,难以承担相应的咨询业务。而且扩权强县改革涉及面广,内容庞杂,同时还涉及法律法规等相关专业知识,需要专门的人员进行专业培训后才能有效操作,目前省级部门在扩权强县方面的培训较少,市级、县(市、区)缺乏专业人才,造成扩权强县工作操作难度较大。建议省级市级成立培训班,定期培训业务人员,并把培训内容编印成册,以便相关人员学习,熟悉操作流程。提高业务能力。

三、下步打算。

为推进发展的物质力量。由市监察、审计部门定期对扩权部门的行政审批权限、项目资金实施等情况开展专项督查,严肃工作纪律,强化制度约束,确保扩权强县试点取得实实在在效果。

2.制定《目标责任考核办法》,加强考核。扩权是手段,强市是目的,市监察局扩权办要协调相关部门实行经济工作项目化,项目工作目标化,目标任务责任化,切实把发展的目标具体到项目,落实到人头,量化到时间进度。特别是重大工程项目的投资、效益,人均gdp,可用财力土地资源的整合利用,居住和发展环境等都要有近期、中期目标,以便分阶段进行量化考核。把扩权强县的权力全部细化、量化。在此基础上,拟定扩权强镇。

在今后的扩权强县工作中,我们将发扬成绩,克服不足,加强对上衔接,积极学习借鉴其他试点县市先进经验,大胆探索,真抓实干,坚持不懈地把我市扩权强县试点工作引向深入,为促进xx市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xx市扩权强县办公室。

2012年x月x日。

加快旅游人才队伍建设工作实施方案完整

按照我市十一次******提出的建设宜居幸福的现代化国际城市要求,大力实施人才强旅战略。根据市委、市政府下发的《青岛市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青岛市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中长期规划(2011-2020年)》,现就我市加快旅游人才队伍建设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

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实施人才兴旅战略,遵照旅游发展、人才优先、培养人才、用好人才、整体开发的指导方针,以提高行业从业人员素质为核心,以充分发挥旅游人才作用为根本,为青岛旅游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坚强的人才保障和广泛的智力支持,努力开创我市旅游人才开发工作和旅游人才队伍建设新局面。

二、目标任务。

打造一支既懂文化又懂旅游的高素质人才队伍,旅游人才效能显著提高,旅游行业人才聚集能力显著提升,旅游人才竞争实力显著增强,为把旅游业培育成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奠定坚实的人才基础。

三、基本原则。

各级旅游主管部门要高度重视旅游人才工作,在选定培训对象、统筹各方力量、提供配套服务方面起主导作用。要坚持按市场经济规律办事,以旅游企业需求为导向、以员工素质提升为核心、以旅游业跨越发展为目标,充分借助培训机构的力量,加强旅游人才的培养和使用。

各级主管部门要认真履行职责,按照统一部署,分头抓好落实。各区市旅游局负责组织学员参加上级主管部门的培训,并指导企业自主培训。要结合本地实际,制定旅游人才工作具体实施计划,摸清行业现状并建档立卡。

要充分整合和利用现有的资源,把劳动、教育部门、行业协会和培训机构的优势结合起来,共同促进旅游人才工作,逐步建立起全方位服务体系。

要深入研究旅游行业人力资源现状,及时掌握企业需求,以技能培训为主要方向,按需施训。要重视旅游人才的跟踪服务,积极帮助旅游行业员工提高创业能力,提升就业本领。

四、工作措施。

(一)举办各类中高级管理者战略管理能力提升培训班,着力培养旅游管理人才。

由青岛市旅游局牵头组织,邀请国内著名旅游培训专家和教学名师主讲,举办旅游管理干部高级研修班、全市旅游企业培训工作专题讲座等系列中高级管理者战略管理能力提升培训班。继续与青岛大学共同做好旅游管理专业硕士(mta)招生培养工作。

(二)加强校企合作试点旅游行业人才培训,大力提高旅游从业人员整体素质。

贯彻旅游行业与旅游职业教育”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社会责任、利益共享”原则,推进校企合作走内涵发展之路。旅游企业明确培育人才的主体责任,积极参与和支持校企合作培养高技能人才,并将其作为建立现代企业职工培训制度的重要内容,更多地通过员工在职培训满足管理、经营、服务对人才的需求。职业教育要主动服务旅游业发展需要,为产业发展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在服务旅游业发展的过程中不断实现自身的办学实力和水平的提高。

校企合作开展行业培训试点阶段的培训费用按照”企业配套一部分、政府补贴一部分、学校优惠一部分”的办法解决。旅游企业每年按照不低于员工工资总额的1.5%提取教育培训经费,用于企业实施全面的人才培训。

(三)建立青岛市旅游人才专家库。

通过和各大专院校、科研机构、旅游企业联系,吸纳知名专家教授和企业精英组建青岛市旅游人才专家库,进一步整合我市旅游专家资源,本着”自愿参与、合作发展、服务社会”的原则,全面发挥专家学者对旅游业发展的智力支持和示范引领作用。定期邀请专家座谈,为青岛市旅游业发展出谋划策,提高青岛市旅游文化内涵,并可利用专家影响向外界宣传,扩大知名度。

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围绕我市旅游中心工作,力争用三年左右的时间,从全市旅游企业中选拔并建成50个优势明显、特色鲜明、成效突出的旅游人才开发示范基地,以点带面,努力开创我市旅游人才开发工作的新局面。

通过多种形式,大力宣传示范基地的经验和成果,及时总结创建活动中涌现出来的好经验、好做法、好事例,发挥典型的示范带动作用,努力形成创建活动的良好环境和氛围,深入推进旅游人才开发示范基地创建工作。

(五)积极引进优秀旅游人才。

支持旅游企业吸引境内外旅游专业人才,积极探索建立以旅游企业为主体的培养人才、引进人才、使用人才和留住人才的有效机制,对旅游企业引进的高层次人才,按《青岛市引进高层次优秀人才来青创新创业发展的办法》(青发【2008】19号)有关政策给予扶持。重点抓好旅游当前隐藏内容免费查看行政管理人才、旅游企业经营人才、旅游创新型人才、旅游开发性人才和旅游职业技能人才的引进和培养。继续办好”青岛市旅游行业专业人才暨大中专应往届毕业生招聘会”,为企业和专业人才搭建供需交流平台,进一步提升旅游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六)打造一支优秀旅游从业人员队伍。

旅游主管部门要与有关部门加强合作,定期举办全市性或区市范围的旅游行业技能大赛,评选出优秀的旅游从业人员,树立行业标兵并加大宣传力度,形成行业内比学赶超、提高服务技能的氛围。着力打造一支爱岗敬业、诚实守信、业务精湛、服务规范、执业文明的优秀旅游从业人员队伍,并将其列入市旅游人才重点培养对象,选送到国内外参加业务培训、交流、学习考察。

(七)加强导游职业化团队建设。

一是不断总结导游考试组织经验,进一步完善导游考试制度,经过培训考试选拔一批优秀导游考试考官,认真组织实施好2012年度导游资格考试工作,严把导游”进口关”;二是积极鼓励在职导游员参加全国导游等级考试,引入竞争机制,优化导游队伍结构,做好职业化导游团队建设工作;三是充分利用年审培训、新导游岗前培训,精心策划培训课程。根据学员情况,分批次、分等级、分语种进行培训,邀请全国著名学者、专家和岛城优秀教师、名牌导游员讲课,确保培训效果。四是继续加强理顺导游服务公司的管理,初步建立导游管理网络群,定期发布导游培训内容和管理的相关规定,采取纠兼并举的方法,继续完善导游退出机制,制定星级导游评定标准,开展导游星级评定工作,打造”金牌导游员”队伍,建立一支数量充足、语种齐全、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职业化导游员队伍。

五、激励政策。

(一)强化对校企合作旅游行业人才培训的考核,完善奖励办法。市旅游局在有关专家充分论证的基础上制定校企合作试点行业培训的验收标准,采取”以奖代补”的方式,对工作成效显著的试点院校进行表彰奖励。同时,将旅游企业人才培训工作情况纳入评先争优的考核体系,工作成绩突出的单位,将有资格评选为青岛市旅游人才开发示范基地,给予表彰奖励,并推荐上报省旅游局,参评山东省旅游人才开发示范基地。

(二)重视对旅游人才的精神鼓励和物质奖励。建立市旅游人才专项资金,用于旅游人才队伍建设工作。鼓励旅游人才提高自身素质、提高业务能力,积极参与技能大赛等各类业务选拔活动;鼓励旅游人才参与各项社会事务,扩大旅游人才与其他行业人才的交流;对获得市级以上大赛奖励的导游员、景区讲解员、饭店服务员等优秀导游人员,按国家级、省级、市级给予通报表彰、物质奖励以及外出学习考察机会;旅游企业根据相关条件对优秀旅游人才给予晋级或破格晋级机会。

六、保障措施。

各单位把旅游人才队伍建设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明确各自责任,创新人才工作机制,落实人才措施。有专人负责,具体承担指导、协调工作。

要健全部门、社会、用人单位和个人多元投入机制,各级旅游部门要在年初列支人才培训经费,指导企业要严格按照不低于职工工资总额1.5%的比例,足额提取并使用好教育培训经费。

年人才工作先行区创建实施方案范文全文完整

为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才工作系列重要论述,认真贯彻落实省委“人才强省”相关决策部署,探索新时代县域人才工作高质量发展新路,切实为建设“全国县域经济百强县、世界锂都核心区、全国乡村振兴先行区、市域副中心”,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射洪新篇章提供强有力人才保障,经研究,就创建四川省人才工作先行区制定如下实施方案。下面是本站小编为您推荐人才工作先行区创建实施方案范文。

根据《中共xx省委组织部等8部门印发〈关于因地制宜探索区域人才发展新路建设人才工作先行区的实施方案〉的通知》,为深入探索新时代人才工作新路径,构建有利于人才发展的体制机制,全面提升人才工作水平,服务全省西部创新人才高地建设,结合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xxxx建设和军民融合发展重要指示精神,坚持党管人才原则,以实施创新驱动和军民融合发展战略为导向,聚力聚焦服务西部人才强省建设,引导人才积极投身治蜀兴xx大业。大胆改革创新、先行先试,优化人才发展要素配置和人才发展环境,提升创新资源、创新产业、创新人才汇聚能力,以高质量人才供给推动实施“三千工程”和建设“四个强区”,为建设西部现代化强区提供坚强有力的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

(二)工作目标。

致力把xxx建设成为人才创新创造、成就事业的有福之地。构筑起具有与中国xx中心城区相适应、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相适应、与社会民生建设相适应的人才布局,建设成为创新平台多样、创新主体活跃、创新人才集聚、军民融合产业集群、创新生态优异的西部人才高地,率先确立人才工作先行区的竞争比较优势,开创天下英才聚xx、现代经济竞繁荣的生动局面。

——到2023年底,全省人才工作先行区建设初见成效。着力补齐制约人才工作先行区建设的短板,制定出台支持创新发展的人才新政,建立起导向鲜明、激励有效、科学规范的人才政策体系。市场在人才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和政府引导作用充分发挥,创新平台、创新人才和创新生态初步构建,为建设西部现代化人才强区打下坚实基础。

——到2024年底,全省人才工作先行区建设纵深推进。对外开放合作务实高效,校(院)企地合作机制特色经验做法得到推广,环西南科技大学创新经济圈、科技智谷科技园组团发展,全区科技创新实力和创新能力进一步增强,先进制造、科技创新领域人才富集,人才竞争力迈入全省同等地区前列。

——到2025年底,全面建成全省人才工作先行区。人才工作体制机制和人才政策高效完备、健全完善。新型显示、汽车电子、5g制造三大先进制造业上下游产业链完备,累计新增国家和省级、市级重大人才工程入选人才10名、团队15个,累计新引进海外人才100名、博士150名、硕士500名,累计新培育市级以上创新创业平台12个,科技企业孵化器面积达20万平方米,人才资源总量突破20万人,实现人才成为推动全域创新驱动发展、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引擎。

二、重点任务。

(一)全面加强党委对人才工作的领导。坚持党管人才原则,确保人才工作同区委中心工作、重点工作战略融合、措施协同。区委常委会每年研究人才工作不少于3次,区委、区政府主要负责同志每年出席人才活动不少于5次。选优配强专责专职人才工作者队伍,建立专门人才服务机构,人才工作从业者不少于100名。加大人才发展财政投入保障,每年人才发展平台载体建设投入不少于6亿元,设立5亿元产业发展引导基金、5000万元股权投资资金,每年安排5000万元产业人才政策奖励资金,单列人才工作专项经费不少于300万元。制定人才工作目标责任考核指标体系,将人才工作纳入年终党建述职考评,构建“大人才”工作格局。

(二)深度优化人才工作体制机制。秉承xxx改革先锋的优良传统,创新人才政策和制度供给,围绕先进制造、军民融合等9大主攻方向,以及新型显示、汽车电子、5g制造等重点领域,出台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政策措施,给予人才发展全链条政策支持。用好xx建设部际协调小组“直通车”机制,争取国家改革创新的前沿政策措施和试点项目落户xx。加大基层治理人才支撑,建好党群人才服务中心,建立区、街道、社区三级资源调度体系,完善社区治理能人选树、培育、使用机制。制定乡村人才振兴五年行动方案,健全乡村人才引进、培养、管理、使用、流动、激励等机制,深入实施职业农民制度试点。落实基层事业单位人才招聘政策和岗编适度分离制度,提升“医联体”“校联体”建设质量,建成“校联体”“医联体”各不少于1个,全区教育、卫健、农业、科技等行业人员在岗率不低于95%。强化总结提炼,形成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可复制、可推广经验不少于2条。

(三)大力推行开放式招才引智。紧扣xxx作为中国xx的政治、经济、科教、文化、金融中心区位优势,试行“资本引才”新模式,借助临港经济发展区高端制造业集群发展利好,大力引进玻璃基板、新能源汽车驱动系统、5g制造领域国内外尖端人才团队,打造全国乃至全球新型显示人才集聚高地和xx西北汽车电子核心部件生产研发人才基地。实施“技术揽才”,每年遴选不少于3个在xx新注册、拥有核心技术成果的尖端人才团队,给予初创资金扶持,吸引人才科技成果在xx转化。强化柔性引才,建成“智汇xx”柔性引才平台,推广“天府科技云”,引进关键技术、“卡脖子”环节急需紧缺的高层次人才。举办“百企进高校”引才活动,每年赴市外举办招才引智活动不少于5场次,引进集聚优秀硕博士或副高及以上职称专业人才不少于20名。

(四)纵深推进区域人才协同发展。深度参与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建立与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一轴两翼”区域重点县市区、园区人才战略合作关系,支持企业与成渝地区企业、高校院所协同创新,共建高水平实验室等协作创新平台。每年选派优秀干部人才到省级部门、重庆北碚区交流锻炼,加大教育、医疗等领域人才资源共享。举办区域性重大学术会议、高峰论坛,支持企业人才团队积极参加科博会、智博会、进博会等交流活动,构建区域人才互动新格局。

(五)深入实施校(院)企地融合发展。发挥xxx科教资源富集优势,实施校(院)企地产学研用深度融合计划,深度落实军民融合“三张清单”事项,全力服务西南科技大学、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等在xx国防高校院所发展。建立校(院)企地需求摸排、常态对接、人才引育、产业协同、成果转化五大合作机制,畅通企业与高校院所交流合作渠道。推广校企联合开设“冠名班”“定制班”,定向培育输送优秀人才。建设环西南科技大学创新经济圈,支持西南科技大学筹建xx融创研究生院,建成西南科技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和xx数字创新中心、创客中心,构建研发、孵化、加速、产业化全链条体系。支持惠科、龙华薄膜等行业骨干企业自主研发,联合高校科研院所建设高水平科技创新实验基地和省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院士(专家)工作站等协同创新平台。积极争取国家部委和大型央企的科研院所在xx设立分支机构,与中科院、北斗深圳研究院、电子科技大学等建设创新联合体,推动国防高校院所优质资源与xx本地企业共通共融共建共享。

(六)培育壮大创新产业主体。强化产业和企业对人才的承载力,突出人才引领创新产业发展主体地位,支持富临精工、华拓光通信等行业领军人才团队组建创新联盟,促进各类创新资源向优势企业集聚。聚焦5g、大数据、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数字经济前沿领域,争创xx省数字经济创新发展先导区。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倍增计划,推动数字经济、智能制造等创新产业上下游、大中小企业人才团队创新融通互补,协同突破重点关键技术,打造创新型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实现科技型、创新型人才领军团队数量和质量双提升。

(七)持续建强人才创新创造平台。抢抓xxx作为xxxx新区发展主要承载空间机遇,加速人才、产业、资源要素集聚。着力推进20万平方米科技智谷科技园区建设,实现5g科技园、卫星应用科技园、中科院(xx)创新园满负荷运营,争创省级院士(专家)产业园。积极构建“三平台一中心”(数字经济研发平台、创新创业平台、科技服务平台和数字产业中心),进一步降低人才创新资源配置成本。大力发展国家农业科技园(核心区),建设农民工及农民企业家返乡创业基地等现代农业孵化器,构建农业科技研发、培训、孵化、推广、农业信息服务、农业技术和模式推广链条闭环,实现人才支撑农业发展,人才引领乡村振兴。

(八)营造一流人才创新创业生态。建立以科技园区“1+x”服务体系为主导,科技孵化器为核心,规范化科技中介机构为桥梁的科技创新服务体系。做实特色人才服务,深度落实优化营商环境“三度服务”20条措施,健全企业全覆盖走访、金融人才“鹊桥会”、企业家座谈会、企业家“早餐汇”四大联系服务人才企业机制,为高端人才提供定制化便捷服务。实施人才安居工程,支持有条件的镇街用好空置统建房建设人才公寓,建立涵盖人才购房补贴、人才租房补助、人才公寓周转三大人才安居体系,力争三年内新增各类人才公寓1000套。塑造具有高标识度、促使人才接纳认同的中国唯一xx主城区城市名片,打造“智汇xx州·才聚xx”人才活动品牌,浓厚“四个尊重”社会氛围。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将建设省级人才工作先行区纳入区委实施“三千工程”、建设“四个强区”重点工作任务,实现与中心工作同部署、同推进、同落实。成立由区委书记、区长共同担任主要负责人的议事协调机构,推进人才工作先行区创建工作,及时研究解决创建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确保高质量完成各项工作任务。议事协调机构办公室设在区委组织部,具体负责统筹落实日常工作。

(二)加强责任落实。区委组织部充分发挥牵头抓总作用,统筹开展人才工作先行区创建工作,加强各方面资源调度,做好经常性工作调研督导,每月收集掌握各项工作任务推进情况,并及时形成工作台账,定期向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报告。区委目标绩效办将创建人才工作先行区任务纳入年度目标绩效考核内容,全面提升对区人才工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考核权重。

(三)加强工作保障。坚持人才优先发展战略,全力支持人才工作先行区创建,区委组织部、区委编办加强人才工作队伍保障,整合区高端人才服务中心人才工作力量,打造一支专业好、服务优、能力强的人才工作者队伍。区财政局建立健全人才投入稳定增长机制,确保人才投入总体规模满足人才发展需要。

(四)加强对上争取。充分整合项目推进工作专班力量,打通与省、市级部门对接沟通渠道,实行每月到市、每季度到省的常态化对上争取项目推进工作机制。加强与教育、科技、财政、人社、农业、卫健等省级部门沟通联络,在人才引育用留、体制机制改革、项目申报、资金支持等方面争取更多支持。

市进一步加强技能人才工作的实施方案完整

为贯彻落实《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关于推动技工院校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人社部发〔2014〕96号)和《自治区党委、人民政府关于创新体制机构促进人才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若干意见》(宁党发〔2014〕53号)、《自治区党委办公厅、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技能人才工作的实施意见》的通知》(宁党办〔2015〕59号)文件精神,加快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促进城乡劳动者实现更高质量就业,拓宽技能人才职业发展空间,充实和稳定生产一线技能人才队伍,以人才推动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现就进一步加强技能人才工作提出如下实施方案。

一、工作目标。

到2020年,全市组织培训30万城乡劳动者(其中政府补贴性培训12万人,企业组织技能培训18万人),全市技能人才总量达到40万人,其中高技能人才达到8万人,高技能人才占技能人才比例达20%以上,力争使新成长的劳动力都有机会接受相应的职业培训,企业技能岗位职工至少接受一次以上技能提升培训,每个有培训愿望的创业者都能参加一次创业培训。

(一)城乡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广泛面向农村劳动力、城镇失业人员、生态移民、贫困人员、未升学初高中毕业生、高校毕业生、退役士兵等劳动者开展就业技能培训和创业培训,提高创业能力和创业成功率。每年组织实施城乡劳动力就业技能培训1万人,贫困人员职业技能培训2300人,创业培训3000人,新型职业农民培训3000人,科技实用技术培训1700人,并按规定标准给予培训补贴和职业技能鉴定补贴。

(二)企业岗位技能提升培训。适应企业产品结构调整和转型发展需要,满足企业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开展企业岗位技能提升培训。每年由政府补贴岗位技能提升培训4000人,技师200人、高级技师30人。

(三)高技能人才培养。建立健全高技能人才培养体系,完善高技能人才评价、使用、激励和保障机制,加快培养一批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技术技能型、复合技能型和知识技能型高技能人才,保障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的需求。力争到2020年,全市高技能人才达到8万人,高技能人才占技能人才比例达20%以上。

二、主要措施。

(一)依托职业教育培育技能人才。

1.根据企业和农村技能人才需求,积极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引导和促进职业院校、技工院校和职业技能人才培养机构调整优化学科与专业设置,提高职业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比重;积极推进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实施免费培养专业技能人才计划,以“委托式”、“订单式”的形式,每年培养职业技能人才3000名,为我市经济持续高速发展提供技能人才充实和储备。

牵头单位:市人社局。

责任单位:市教育局、市工信局、市农牧局等,各县(市)区人民政府。

2.鼓励我市职业院校、技工院校和职业技能人才培训机构加强与国内外知名职业教育机构开展技术交流活动,引进国内外知名职业教育培训机构来我市合作办学,创新我市技工教育理念和培养模式;依托国内外知名职业培训机构,培养引进我市急需技能人才。

牵头单位:市人社局。

责任单位:市教育局等,各县(市)区人民政府。

(二)依托产业园区、重点企业培训技能人才。

为满足智慧城市建设需求,以能源化工、现代装备制造、电子科技、生态纺织等重点产业为主,通过技术技能成果转化,每年培养引进100名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300名中层次技术技能人才,培育科技实用技术人才400人;组织各类专业技术专家深入农村、走入农户、进入田间,采取现场知识讲解、技术指导、技能传授的方法,通过科学技术在农村的推广应用,每年培养能够带领广大农民群众致富奔小康的青壮年农民科技实用技术人才300人。

牵头单位:市科技局。

为满足企业对技能人才需求,依托产业园区、重点企业等开展企业岗位技能提升培训,加大技师、高级技师引进培养力度,每年由企业开展岗位技能提升培训4000人,培训技师200人、高级技师30人,也可根据企业需要扩大规模。

牵头单位:市人社局。

企业要依法履行职工教育培训和足额提取教育培训经费的责任,一般企业按照职工工资总额的1.5%足额提取教育培训经费,从业人员技能要求高、实训耗材多、培训任务重、经济效益好的企业可按2.5%提取,其中用于生产一线职工教育培训的比例不低于60%。要充分发挥职工教育培训经费的作用,实施企业职工的教育培训。

牵头单位:市工信局。

责任单位:市人社局等,各县(市)区人民政府。

以推动葡萄种植、有机果蔬、花卉苗木、牛羊类养殖等特色农业产业发展为重点,依托特色农业产业示范园区实训或养殖、种植能手带徒培训,每年培训农村实用技能人才1000人以上。

牵头单位:市农牧局。

责任单位:市扶贫办等,各县(市)区人民政府。

(三)依托人才培养基地,培训技能人才。

1.依托重大科技研发、重点工程、技术交流合作等项目,建设一批以具有生产和教学功能的实训中心、产品研发中心、技术服务中心等为主体的技能人才培养基地,每年科技实用技术培训1000人。

牵头单位:市科技局。

2.依托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职业院校、技工院校,银川职业教育学院、劳动就业培训中心、农民专业合作社及有关涉农项目,建立一批农村技能人才培训基地,每年围绕农技推广、种植养殖、乡村旅游、电子商务等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2000人。

牵头单位:市农牧局。

责任单位:市科技局、市人社局、市旅游局、商务局等,各县(市)区人民政府。

1.着眼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特色优势产业发展,依托我市重点项目、重点工程,吸引自治区资金资助,到2020年,银川市每年创建1个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各县(市)区创建1-2个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

牵头单位:市人才局。

每年创建“技能大师工作室”3个以上;到2020年,创建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1个,自治区级“技能大师工作室”10个。

牵头单位:市人社局。

到2020年,推行名师带徒培训高技能人才1000人。

牵头单位:市人社局。

责任单位:市人才局、市工信局等,各县(市)区人民政府。

(五)加大就业技能培训。

每年实施农村劳动力、城镇失业人员、高校毕业生、生态移民、退役士兵、刑释人员、戒毒康复人员等就业技能培训共1万人,精准扶贫职业技能培训2000人,扶贫建档立卡家庭加强技能培训300人。

牵头单位:市人社局。

责任单位:市民政局、市扶贫办、市妇联、市司法局等,各县(市)区人民政府。

加强大学生创业园区、高层次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人才(技能)工作室(站)建设,按成效给予5-10万元一次性工作经费补助。每年完成高校毕业生创业培训2000人以上,城乡劳动者创业培训1000人以上。

牵头单位:市人社局。

(六)推动技工院校改革。

1.按照人才强市的要求,围绕经济结构调整和推进产业发展,以适应市场需求为目标,进一步加强技工院校建设;要科学设置专业,创新教学模式,积极推进技工院校改革,把银川市技工学校建设成为“教、学、训”集一体的技师学院,为我市经济持续发展提供技能人才保障。

牵头单位:市人社局。

责任单位:市财政局、发改委等。

2.根据我市重点企业、特色产业的需求,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以引校入企、校企合作、吸进国内外知名职业教育机构和技工院校合作办学的方式,创办民办技工学校参与技能人才的培养,拓宽技能人才培养渠道。

牵头单位:市教育局。

三、健全完善评价体系。

(一)完善技能人才评价制度。建立以促进就业为目的,以提高职业能力为导向,以工作业绩为重点,以满足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对技能人才需求为目标,建立职业道德和职业知识水平的技能人才评价制度,推行岗位职业能力培养与职业资格证书相衔接的技能人才培育机制。积极推进企业高技能人才评价改革工作,在大中型规模企业通过生产现当前隐藏内容免费查看场能力考核和业绩评定等方式,开展技师、高级技师考评工作。在职业院校大力开展职业技能鉴定工作,全面推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推行专项职业能力考核制度,为劳动者提供专项职业能力公共认证服务。

(二)健全技能人才评价体系。鼓励行业协会、企业制定技能人才评价标准,建立规范化、标准化的技能人才培养、评价、使用体系。按照职业能力和工作业绩相结合,专业评价与企业认可相结合,突出实操能力和解决关键生产难题相结合,属地管理与行业管理相结合,支持企业根据生产技术、工艺设备和产品类型等不同要求,可采取考核鉴定、考评结合、业绩评审等方式,重点围绕执行操作规程、解决生产问题、完成工作任务的能力和职业道德对职工进行考评,按规定晋升相应职业资格。对在生产实践中确有绝招绝活、掌握高超技能、业绩突出、贡献较大的在岗职工,经企业认可推荐,可认定为技师或高级技师。

(三)广泛开展职业技能竞赛活动。引导社会各方面力量,开展各种形式的岗位练兵和职业技能竞赛活动,为发现和培养技能人才创造条件。对职业技能竞赛中涌现出来的优秀技能人才,在给予精神和物质奖励的同时,可按有关规定直接晋升职业资格。

四、完善工作激励机制。

(一)建立培养贡献奖励制度。

1.鼓励职业院校、职业培训机构、人才培养基地、企业、行业协会、人力资源服务机构等加强技能人才引进培养,积极组织职工、师生参加国家、自治区及银川市开展的技能竞赛活动,对产生“中华技能大奖”“全国技术能手”的培养单位,在银川市注册并纳税的企业机构市政府一次性给予3万元的奖励;对在银川市注册并纳税的企业机构产生“塞上技能大师”“自治区技术能手”的培养单位,市政府一次性奖励2万元;对评选为国家级、自治区级的“技能大师工作室”,市政府一次性给予3万元和2万元奖励;银川市每两年开展一次“凤城技能大师”“凤城技术能手”评选,对获得银川市“凤城技能大师”“凤城技术能手”荣誉称号人员的培养单位,市政府一次性分别给予2万元奖励;对引进的技能人才,两年内荣获“中华技能大奖”“全国技术能手”的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市政府一次性给予3万元奖励。

对进入技工院校接受教育并取得相应职业资格证书的中级工、高级工和预备技师,分别给予技工院校1000元、2000元、3000元的实训补贴;对当年取得技师、高级技师资格的企业生产一线人员,给予培养企业或职业院校、技工院校分别按每个技师3000元、高级技师5000元标准一次性实训鉴定补贴。

(二)完善个人技能提升激励机制。

企业设立的“首席技师”“技能专家”,可参照高级工程师合理确定相关待遇。对引进急需紧缺职业的技师、高级技师,可比照我市高层次人才享受相关政策待遇。对高技能人才凡符合相应工程类专业技术资格条件的,可参加工程系列专业技术资格职称评审,同时推荐列入专业技术人才培养工程。对获得银川市“凤城技能大师”“凤城技术能手”荣誉称号的人员,市政府一次性分别给予2万元和1万元奖励;对代表我市参加国家、自治区级技能竞赛,获得“中华技能大奖”“全国技术能手”的个人分别给予5万元和4万元的一次性奖励,获得“塞上技能大师”“自治区技术能手”的个人分别给予2万元和1万元的一次性奖励;参加世界技能大赛的给予2万元补助,获得一、二、三等奖的分别给予5万、4万、3万元的奖励。

技师学院高级工班、预备技师班毕业生可享受高校毕业生相关就业补贴政策,取得高级工、预备技师职业资格的高级技工学校、技师学院毕业生,可比照大专学历报考我市公务员、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及“三支一扶”大学生、“大学生村官”,用人单位在确定其初次就业工资水平时可比照同岗位大专学历人员执行。企业职工就读技工院校弹性学分制和进行技能提升培训达1年以上,取得毕业生证书和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后,可在企业提取的职工教育经济中列支70%的学费。职业院校、技工院校和普通高校毕业生参加职业技能鉴定,取得国家职业资格证书的,按照现行标准给予一次性技能鉴定补贴。

3.对取得中级、高级职业资格,在生产岗位业绩突出,3年连续受到企业表彰奖励,或有发明创造成果并获国家专利的,或获得地级市以上技术创新奖并取得显著经济效益者,经企业认可并推荐的,可破格晋升技师及以上职业资格。

五、强化服务保障。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级党委、政府要切实加强对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工作的领导,把技能人才队伍建设作为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一项重要内容,纳入人才工作总体规划,明确任务,落实责任。要健全组织,加强统筹协调,形成人社、组织、发改、国资、工信、教育、科技、财政、农牧、工会、共青团、妇联等部门(单位)要各司其职,行业企业、职业技工院校、培训机构等广泛参与的工作机制,推进技能人才培养工作落实。

(二)强化服务功能。要加强技能人才信息化管理,依托就业网、人才网、职业技能鉴定网等人力资源市场信息系统,及时发布技能人才供求信息,为技能人才技术交流、成果转让和创新创业等活动提供公共服务平台。要开展技能人才需求动态监测,做好技能人才、证书网络查询和技能等级工资指导价位信息定期发布,引导技能人才合理流动,促进技能人才资源优化配置。

(三)加强经费保障。在积极争取国家和自治区资金的同时,各级要进一步加大对技能人才培训的经费投入,重点用于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建设、表彰奖励,推动我市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建设高技能人才基地所需经费从人才经费中列支,“技能大师工作室”补贴经费从就业资金中列支。

企业要依法履行职工教育培训和足额提取教育培训经费的责任,一般企业按照职业工资总额的1.5%足额提取教育培训经费,从业人员技能要求高、实训耗材多、培训任务重、经济效益好的企业可按2.5%提取,其中用于生产一线职工教育培训的比例不低于60%。

宣传在技能人才培养方面好的做法和显著成效不断提高技能人才的社会地位。要大力弘扬“工匠精神”树立职业英雄让“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成为时代风尚营造“崇尚一技之长、不唯学历凭能力”的社会氛围。

人才强县试点工作汇报

复兴镇的发展改革和扩权强镇试点工作得到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和精心指导,县直相关部门的积极支持和大力帮助,广大群众的自觉服从和服务,工作扎实推进,成效显著。自2010年元月1日起扩权强镇工作按新体制运行,将服务临江产业园建设和加快城镇建设作为彰显优势的重头戏,着力提升城镇综合承载能力和发展潜力。根据制订的《复兴镇2010-2016年国民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和县委、县政府出台的《复兴镇扩权强镇试点工作实施方案》务实拼搏,开拓进取。现对照2009年11月4日复兴镇扩权强镇试点工作现场对接会议纪要将工作贯彻落实情况汇报和工作要求、建议请示如下:

1部门都制定了支持试点工作实施细则,但少数部门存在“惜权”现象,“放小而不放大,放虚而不放实,放权而不放心”,对于新体制的运行设置了一定障碍,请求县直相关部门加大对试点工作的指导力度。

二、政策健全完善,人事改革亟需到位。镇党委、政府坚持“首先制章做事”原则,及时搭起相关机构框架,迅速进入角色,在工作中始终坚持“人没到位,事要做好”,镇建设环保分局主要负责人已配备到位,镇内设机构按照要求规范化、常态化运作。考虑到方方面面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恳请县委、县政府根据试点方案人事政策尽快安排人员进岗到位,将政府正职向市委组织部请示按副县高配,党委副书记、常务副镇长正科待遇明确,党政副职配齐,二级机构负责人尽早考察,建设环保分局计划编制人员招录到位,及时引进急需的城镇规划专业人才。

三、

扩宽资金渠道,构建投融资平台。随着发展的需要,“无钱办事”问题日益凸显,急需多途径融资,多方式运作,政府引导,市场调配,成立担保公司或村镇银行,引导相关金融机构在镇域内设点营业。县投资担保公司加强对此方面2的技术指导。镇政府已对镇域内国有资金摸底登记,打包办证。

四、发挥比较优势,破除用土瓶颈。城镇建设是复兴镇扩权强镇工作的重要内容和优势版块。城镇总体规划已经评审通过,框架全面细致铺开,但受到用地政策的严重制约,无法拓展。请县委、县政府按照试点方案用地支持政策,在政策允许范围内尽力合理倾斜,并利用毗邻华阳河国有农场的土地资源优势,加快合作融合,捆绑前进。

五、加快重大项目建设,为科学持续发展注入强劲活力。临江产业园是复兴镇扩权强镇至关重要的经济依托,急需安九高速、王家洲码头、污水处理厂等重大项目支撑,从而带动镇区的迅速繁荣,吸纳人气,激活商机。为进一步提高城镇综合承载能力和环境吸引力,镇区垃圾处理站的立项建设也势在必行,迫在眉睫。

以上汇报和请示如有不妥,敬请领导指导。

中共复兴镇委员会复兴镇人民政府2010年9月27日。

人才博览会兴仁市事业单位引进人才工作实施方案

为进一步加强兴仁市各事业单位人才队伍建设,根据《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关于做好第八届线上线下贵州人才博览会事业单位引进人才评审工作的通知》(黔人社通〔2020〕74号)要求,结合人社部门2020年发布在中国贵州人才交流合作网、黔西南州人民政府网(黔西南州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页面)“黔西南州人才市场”微信公众号上的招聘职位数及条件,现面向社会公开引进急需紧缺人才和高层次人才,为确保引进人才工作的顺利完成,特制定本方案。

一、组织领导。

为顺利实施好人才引进工作,成立兴仁市事业单位人才引进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在黔西南州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指导下开展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负责人才引进相关工作。

二、引进原则和工作程序。

人才引进工作坚持德才兼备的用人标准,遵循民主、公开、竞争、择优的原则,实行公开条件、公开报名、公开考试、公开聘用、公开监督,并按照制定引进计划、发布公告、报名、资格审查、考试、体检、考察、公示的程序进行。

三、引进人才人数。

系统职位8人、兴仁市所属事业单位职位14人。引进职位详见《2020年度“第八届线上线下贵州人才博览会暨脱贫攻坚专项引才行动”兴仁市事业单位人才需求表》。

四、引进对象及条件。

(一)引进对象。

在2020年5月31日前进行网上投简历或线下报名,且经资格复审符合引进单位引进职位条件的应聘人员。

(二)引进条件。

1.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拥护中国******的领导,热爱社会主义;

2.遵纪守法,品行端正,具有为人民服务的精神;

5.具有正常履行职责的身体条件,符合《贵州省公务员录用体检通用标准(试行)》;

6.在兴仁市服务年限不少于5年;

8.具备拟报名职位所需的其他资格条件。

(三)不能引进条件。

1.黔西南州机关事业单位在职在编工作人员;

4.处于党纪、政纪处分所规定的限制期内的;

5.涉嫌违纪违法正在接受有关机关审查尚未作出结论的;

6.正在被列为失信联合惩戒对象的;

7.定向到具体行业或单位的毕业生;

10.有法律、法规规定不得聘用的其他情形的人员。

(四)资格复审。

1.复审时间:各引进单位面试时间前完成,凡在规定时间内未到现场进行资格复审的,视为自动放弃复审资格。

2.复审地点:由各引进单位主管部门制定。

3.复审对象:2020年5月31日前进行网上投简历或线下报名的人员。

审核合格需提供1寸近期同底彩色照片两张。

五、考试。

考试采用面试的方式进行,由兴仁市事业单位人才引进工作领导小组组织用人单位主管部门,分批对卫健系统、教育系统、兴仁市所属事业单位职位符合应聘条件的人员进行面试,试卷由人才引进领导小组明确专人制作。

(一)卫健系统面试。

1.面试内容:岗位专业知识作答和实践技能操作。

2.面试时间:2020年7月14日上午9:00开始。

3.面试准考证发放。

(1)准考证发放时间:2020年7月13日上午8:30-11:30,下午14:30-17:00,如因特殊情况请委托他人代领,需提供委托人《有效居民身份证》复印件及委托书。

(2)准考证发放地点:兴仁市卫生健康局二楼局办公室。

4.面试地点:详见《准考证》。

5.成绩计算:按百分制计算当前隐藏内容免费查看,专业知识作答成绩占40%,实践技能操作成绩占60%。

1.结构化面试。

2.面试时间:2020年7月21日上午9:00开始。

3.面试准考证发放。

(1)准考证发放时间:2020年7月20日上午8:30-11:30,下午14:30-17:00,如因特殊情况请委托他人代领,需提供委托人《有效居民身份证》复印件及委托书。

(2)准考证发放地点:兴仁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三楼人才交流服务中心。

4.面试地点:详见《准考证》。

5.成绩计算:按百分制计算。

(三)教育系统面试。

1.面试内容:学科现行高中教材专业知识说课和备课。

2.面试时间:2020年8月3日上午9:10开始。

3.面试准考证发放。

(1)准考证发放时间:2020年8月2日上午8:30-11:30,下午14:30-17:00,如因特殊情况请委托他人代领,需提供委托人《有效居民身份证》复印件及委托书。

(2)准考证发放地点:兴仁市教育局一楼政工股。

4.面试地点:详见《准考证》。

5.成绩计算:按百分制计算,说课占60%,备课占40%。

六、体检。

参加体检的人员,根据应聘人员考试成绩由高到低按本职位。

计划。

招聘数1:1的比例确定,如遇末位考生成绩并列,同时进入体检。放弃体检或体检不合格的,取消进入下一环节资格,空缺职位不予递补。报名人数不足职位计划招聘数3:1的,则考试成绩须达60分以上方可进行体检。

体检在指定的县级及以上医院进行。体检费用由体检人员自理。

七、考察。

体检合格人员列入考察对象,由用人单位主管部门组成考察组开展考察,通过查阅档案资料、座谈等方式,深入了解考察对象的政治素质、现实表现和遵纪守法等情况。在职考生考察内容包括“德、能、勤、绩、廉”五个方面,注重工作实绩;应往届毕业未就业的考生主要侧重于在校表现和现实表现的考察。考察要做到全面、客观、公正。放弃考察或考察不合格的,取消进入下一环节资格。

八、公示和聘用。

经面试、体检、考察合格的人员,确定为拟引进人员,在兴仁市人民政府网(http://)进行为期七个工作日的公示,接受社会监督。

公示结束无影响其聘用问题者,按程序办理聘用手续。属2020年应届毕业生的先签订就业协议,待毕业后取得符合聘用岗位需求专业的毕业证、学位证后,提取个人档案审核后再办理聘用手续。应聘者必须于2020年11月20日前取得相应的毕业证、学位证、档案等证件材料,留学回国人员需提供国家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学历资格认证材料,并提供给招聘单位进行审核验证,未取得的取消聘用资格。引进人员在兴仁市最低服务期限必须满5年(含试用期)。

九、其他。

(一)本次高层次人才引进各项工作须在2020年12月20日前完成。

领导。

工作。

领导小组研究确定。此次人才引进工作若有另行新规定,以新规定为准。

咨询电话:0859-6210336(兴仁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人才交流服务中心)。

监督电话:0859—6212252(兴仁市监察委员会)。

人才强县试点工作汇报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切实强化人才资源是。

2、认真落实紧缺急需人才优惠政策。

根据《中共省委组织部关于印发的通知》,将县xx年起新招收的符合当年度《省紧缺急需人才引进指导目录》的本省户籍省内高校毕业人才,纳入省财政每人每月800元的补助范围。同时,对于符合《县紧缺急需人才引进指导目录》的新进人才从xx年起,由县财政给予硕士研究生或高级职称以上人才每月1000元、全日制本科或中级职称以上人才每月600元的生活补助。

从xx年起,每年3月底前,制定公布《县紧缺急需人才引进指导目录》,并将在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结束后,及时做好符合条件新进人才的统计、上报工作,兑现补助政策。

责任股室:干部调配股。

建立人才服务机制。

建立人才需求信息采集和定期发布制度,畅通人才服务“绿色通道”,汇编相关分类指导目录、操作流程办法、相关政策发放给各类人才,及时了解掌握人才工作动态和各类人才实际问题,帮助解决工作生活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继续扶持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为大学生自主创业搭建良好的工作平台。

xx年4月前,在人事人才公共服务中心建立“一站式”服务平台,采用企业人才联络员收集需求、“一个窗口”接件进行分类、相关部门进行办理,做好企业人才职称评定和高层次人才认定工作。配合县委组织部健全完善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各项制度,xx年完成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建设,依托县职业技术学校完成场所建设并解决办公设备添置等,并牵头做好项目评选、创业贷款、各项政策兑现等工作。

责任股室:县人才服务中心、职称股。

同时,各股室积极协助配合各牵头单位,抓好各项任务与工作落实,主动沟通、密切协作,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应及时请示、汇报,确保高标准、高质量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人才工作项目实施方案范文

农业农村部2020年人才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中央一号文件、全国农业农村厅局长会议等部署要求,紧紧围绕打赢脱贫攻坚战、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进一步加强农业农村人才队伍建设,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强有力人才支撑。

(一)加强党对农业农村人才工作的领导。充分发挥农业农村部农业农村人才工作领导小组作用,健全组织部门指导、农业农村部门牵头、有关部门共同参与、全系统协调联动、社会力量广泛支持的农业农村人才工作格局。加强对农业农村人才的政治引领和政治吸纳,完善工作机制、强化服务保障、搭建创新平台,在乡村振兴、脱贫攻坚、抗疫防疫等重大任务中发现人才、培养人才,积极为人才发挥作用提供有力支持。

(二)健全农业农村人才队伍建设政策体系。围绕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强化人才支撑,推动人才下乡,组织开展调查研究,提出政策建议。开展《农村实用人才和农业科技人才队伍建设中长期规划(2011—2020年)》评估,研究编制“十四五”农业农村人才队伍建设发展规划,为推进农业农村人才队伍建设提供指导和遵循。

(三)营造农业农村人才成长的良好环境。坚持“干说并重”,充分发挥各类媒体作用,利用农民日报、《农村工作通讯》“乡村人才振兴”专栏等,多形式大力宣传农业农村人才工作政策、各地农业农村人才工作好经验好做法、各类优秀人才成长历程和典型事迹,营造识才、爱才、敬才、用才的良好氛围。

(四)实施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素质提升计划。继续会同有关部门联合举办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和大学生村官示范培训班,贯彻脱贫攻坚有关工作要求,全部面向贫困地区实施,重点向深度贫困地区特别是未摘帽贫困县倾斜。重点遴选贫困村党组织书记、村委会主任、大学生村官、家庭农场经营者、种养大户、农民合作社带头人等作为培训对象,提升各类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的脱贫致富带动能力。举办6期农民合作社带头人能力提升研修班。加强教学管理人员和培训师资队伍建设,全年举办13期相关人员培训班。

(五)发挥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基地的综合平台作用。宣传推介一批示范培训经验模式,进一步强化示范引领作用,推动各地学习先进理念,完善培训模式,提升培训质量,提高示范培训工作的标准化、模式化水平。健全农村实用人才培训体系,推动建立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基地动态调整机制,研究制定相关政策文件,充分发挥培训基地培养、吸引、集聚人才作用,将基地打造成推动乡村人才振兴的综合服务平台。

(六)实施高素质农民培育计划。突出产业导向,开展高素质农民培训,全年培训100万人次,重点加大对贫困地区农民的培训力度。统筹中高等涉农职业院校、农广校等教育资源,大力推进百万高素质农民学历提升行动计划。开展百所重点院校创建行动,推动职业院校涉农专业改革,大力推行高素质农民定制培养。

(七)做好农业科技人才推荐服务。做好部系统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人员、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等各类农业领域高级专家选拔推荐。加强部系统高级专家库建设,做好科技人才管理基础工作。做好“西部之光”访问学者、西部地区少数民族特培学员管理服务,做好博士服务团成员管理考核和选派工作。

(八)依托项目、平台培养高层次农业科技人才。加快培养农业科研领军人才,举办农业领域高层次专家国情研修班和专业技术人员高级研修班。继续对第二批农业科研杰出人才给予专项经费支持,召开农业科研杰出人才高级研修班暨管理工作座谈会。组织农业科研杰出人才建言献策,服务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组织开展农机化人才教育培养研讨交流活动。继续依托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农业科技创新联盟等平台,建立完善农业科技人才协同培养机制。

(九)加强基层农技推广人才队伍建设。完善分级分类培训机制,提高农技人员脱产培训的精准性和时效性。举办农技推广骨干人才、管理人员示范培训班。实施农技人员学历提升计划,支持农技人员在职研修,增强专业技能。通过“定向招生、定向培养、定向就业”方式,引导本土高素质农科毕业生到基层开展农技服务。利用全国远程教育平台等手段,大规模开展农业科技人员知识更新培训,全年计划举办12期“农科讲堂”。

(十)加强农业综合执法队伍建设。指导各地加强农业综合行政执法队伍新进执法人员培训。举办全国农业综合行政执法师资和骨干培训班3期。加大执法人员培训力度,丰富培训内容,创新培训形式,培养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通、作风优良、纪律严明、公正廉洁的农业综合行政执法队伍。

(十一)加强农业农村公共服务人才队伍建设。加强基层兽医队伍建设,组织实施生猪大县万名动物防疫专员特聘计划。加强县乡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监测体系队伍建设,保证县乡机构人员稳定,推进村级协管员队伍建设,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人员技术培训,提升基层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人员的能力和水平。开展跨学科渔业人才培养试点,提升水产技术推广人才队伍水平。围绕乡村振兴、产业扶贫等中心工作,全年计划举办12期农业农村发展规划工作相关人才培训班。开发农民合作社辅导员培训项目,提高相关人员指导服务农民合作社能力。切实完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力度,培育农村改厕专业人才队伍。开展农村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繁荣发展乡村文化等专题培训,加大各类亟需的农村社会事业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充分利用各类培训和远程教育等手段,加大农业农村经营管理、信息统计、农机化管理、农田建设、益农信息社信息员等人才队伍建设力度。加强基层土地承包经营纠纷调解仲裁队伍建设,加强仲裁员培训,提升仲裁能力。

(十二)强化农业技能人才培养。修订农业行业技能人才评价管理相关规章制度,探索开展农业行业职业技能等级认定试点工作,加大新兴农业职业开发力度,拓展农业农村技能人才成长成才渠道。加强农业职业技能鉴定机构监管,进一步规范职业技能鉴定工作流程,强化内控管理。做好技能人才培养基础工作,组织开展国家职业技能标准制修订和鉴定题库开发,举办3期农业职业技能鉴定工作人员、考评人员、质量督导人员和裁判人员培训班。

(十三)加快农业农村各类专业人才培养。依托信息进村入户工程,强化村级信息员培训。围绕推进种植业高质量发展,开展绿色高质高效技术、农药化肥减量增效技术、旱作节水技术等培训,加强种植业管理和技术人才培养。围绕奶牛养殖、生鲜乳质量管控等关键环节开展奶业技术人员培训,全年计划培训2000余人次。围绕农产品质量安全和农业标准化,开展安全用药知识、合格证开具使用等质量安全管控培训,加大标准化人才培养力度。开展现代种业管理和商业化育种技术培训,加大种业人才培养力度,全年计划培训1500人次。开展农机实用人才远程培训,遴选和推出一批农机生产及使用一线的“土专家”。围绕农垦一二三产业融合、投融资与资本运作、农产品质量管理、先进适用技术推广等内容开展培训,计划举办农垦职业经理人才培训班4期、农垦远程教育专业技术培训10期。持续推进农民手机应用技能培训,提升农民信息技术应用水平和能力。研究发布乡村特色能工巧匠目录,针对纳入目录的手工艺大师,如乡土篾匠、剪纸师等开展乡土特色工艺大赛,发掘推介一批乡村特色能工巧匠。

(十四)搭建乡村创新创业平台。推动地方加强农村创新创业服务平台载体建设,择优推荐一批功能完善、环境良好的全国农村创新创业孵化实训基地,为人才提供更好的实习实训平台。举办全国农村创新创业博览会和全国创新创业项目创意大赛,宣传推介农村创新创业带头人。

(十五)加大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力度。深入实施农村创新创业带头人培育行动,加大农村创新创业导师、示范园区管理人员和优秀带头人等培训力度,全年举办3期培训班。加强农产品加工业、休闲农业和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经营管理人才、技术人才培训,为乡村产业发展培育创新创业人才,全年计划培训1600人次。

(十六)加强农业国际合作人才培养。启动实施农业国际合作人才培养行动,举办农业外派人员能力提升培训班、外事能力建设培训班、农业国际组织后备人才培训班、农业外交官储备人才培训班,加强部系统农业国际合作人才队伍教育培训和业务交流。

(十七)做好农业引智工作。进一步加强因公出国(境)培训管理,组织开展2020年度境外高端外国专家引进项目、因公出国(境)培训项目、国家公派出国留学项目等申报、实施工作。组织开展中国政府友谊奖、国家引才引智示范基地申报工作。继续推进中德农业领域博士研究生和博士后交流,加强优秀农业科技后备人才培养。

(十八)深化农业技术人员职称制度改革。推动《关于深化农业技术人员职称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落地实施,加强宏观指导,做好政策解读,及时回应各地在政策制定和组织实施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畅通农业技术人员职称晋升渠道。强化部系统职称评审制度建设,优化评价标准,完善评审程序,进一步提升职称评审制度化、规范化水平。

(十九)支持和鼓励事业单位科研人员创新创业。进一步落实有关要求,研究建立完善支持和鼓励部属事业单位科研人员创新创业的政策体系。扎实推进种业领域人才发展和科研成果权益改革,支持种业科企深度合作,促进育种科研和经营管理人才流动、培养和引进。

(二十)积极搭建人才发现、激励平台。继续举办全国农业行业职业技能大赛,以赛促训,为人才脱颖而出搭建平台。继续组织实施“全国十佳农民”“农业科教兴村杰出带头人”等遴选资助项目,进一步发挥项目激励引导作用,激发广大农业农村人才创业创新热情。

人才强县试点工作汇报

从年起,争取用2年时间,完成人才工作示范点创建工作,并使之成为我县人才工作的样板。要通过创建活动,引导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进一步增强抓好人才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推动人才工作各项制度和机制的进一步完善,让人才创新、创业激情得到充分涌流,在全县上下形成抓好人才促发展的浓厚氛围。具体目标如下:

1、人才总量进一步扩大。加大人才培养、引进力度,推动人才规模的进一步扩大,争取到年,县农业局和任弼时中学专业技术人才总量在年的基础上,增长25%;农村实用人才总量在年的基础上,增长35%。

2、高层次创新型人才队伍建设取得新的成果。围绕重点产业、优势学科和高新技术领域,遴选一批创新能力强的优秀中青年人才进行重点培养,并在平台建设和科研项目等方面给予重点支持,着力培养一支高层次创新型人才团队。争取到年,县农业局培养出1名市级学科带头人或后备人选,2名在全市范围内有一定影响的农村实用人才;任弼时中学培养出2名市级学科带头人,4名市级学科带头人后备人选。

3、人才工作体制机制建设得到创新发展。进一步建立健全人才开发使用、考核评价、分配激励和服务保障机制,推动人才工作走上制度化、规范化轨道。制定实施“高层次和紧缺人才引进计划”,落实各项优惠政策,积极推行柔性引才机制。

4、人才作用得到充分发挥。结合单位实际,积极创设活动载体,发挥好人才在推动工作、促进发展的重要作用。争取到年,县农业局和任弼时中学各项工作综合排位进入全市前三位。

5、人才工作环境进一步优化。加大人才工作财力投放力度,积极为人才搭建一个良好的学习、创业平台,力所能及地帮助人才解决工作、生活中遇到的实际困难,努力为人才创新、创业营造一个宽松、温馨的环境,人才对本单位的满意度达到85%以上。

1、方案制订阶段。对照创建目标,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对本单位人才队伍建设和人才工作的基本现状进行全面的分析,查找人才队伍建设和人才工作方面存在的问题和差距,把示范点创建活动与本单位人才队伍建设现状结合起来,与本单位工作实际结合起来,研究制订创建的具体措施和实施方案,做到目标明、措施实。

2、组织实施阶段。按照方案认真组织实施,狠抓各项措施的落实,制定、完善人才工作各项制度,着力培育工作特色和亮点,力求在人才培养、引进和使用等方面取得新的成果和经验。

3、

总结。

评估阶段。在进行自查、搞好总结的基础上,由县人才工作领导小组组成评估小组,对两个单位创建活动开展实地考察和评估,并根据考察、评估情况提出县级人才工作示范点建议名单,经县领导审定后,予以表彰奖励。要认真总结创建活动中涌现出来的好经验、好做法、好事例,发挥典型示范作用,不断推进人才队伍建设。

1、加强人才工作领导。建立人才工作领导机构,把人才工作摆上重要的议事日程,放到突出位置,结合单位工作实际和发展需要,领导班子每年专题研究人才工作不少于2次;配备专(兼)职人才工作人员;人才工作责任明确,人才工作责任体系较为完善。

年人才工作先行区创建实施方案范文全文完整

根据《中共xx省委组织部等8部门印发〈关于因地制宜探索区域人才发展新路建设人才工作先行区的实施方案〉的通知》,为深入探索新时代人才工作新路径,构建有利于人才发展的体制机制,全面提升人才工作水平,服务全省西部创新人才高地建设,结合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xxxx建设和军民融合发展重要指示精神,坚持党管人才原则,以实施创新驱动和军民融合发展战略为导向,聚力聚焦服务西部人才强省建设,引导人才积极投身治蜀兴xx大业。大胆改革创新、先行先试,优化人才发展要素配置和人才发展环境,提升创新资源、创新产业、创新人才汇聚能力,以高质量人才供给推动实施“三千工程”和建设“四个强区”,为建设西部现代化强区提供坚强有力的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

(二)工作目标。

致力把xxx建设成为人才创新创造、成就事业的有福之地。构筑起具有与中国xx中心城区相适应、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相适应、与社会民生建设相适应的人才布局,建设成为创新平台多样、创新主体活跃、创新人才集聚、军民融合产业集群、创新生态优异的西部人才高地,率先确立人才工作先行区的竞争比较优势,开创天下英才聚xx、现代经济竞繁荣的生动局面。

——到2023年底,全省人才工作先行区建设初见成效。着力补齐制约人才工作先行区建设的短板,制定出台支持创新发展的人才新政,建立起导向鲜明、激励有效、科学规范的人才政策体系。市场在人才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和政府引导作用充分发挥,创新平台、创新人才和创新生态初步构建,为建设西部现代化人才强区打下坚实基础。

——到2024年底,全省人才工作先行区建设纵深推进。对外开放合作务实高效,校(院)企地合作机制特色经验做法得到推广,环西南科技大学创新经济圈、科技智谷科技园组团发展,全区科技创新实力和创新能力进一步增强,先进制造、科技创新领域人才富集,人才竞争力迈入全省同等地区前列。

——到2025年底,全面建成全省人才工作先行区。人才工作体制机制和人才政策高效完备、健全完善。新型显示、汽车电子、5g制造三大先进制造业上下游产业链完备,累计新增国家和省级、市级重大人才工程入选人才10名、团队15个,累计新引进海外人才100名、博士150名、硕士500名,累计新培育市级以上创新创业平台12个,科技企业孵化器面积达20万平方米,人才资源总量突破20万人,实现人才成为推动全域创新驱动发展、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引擎。

二、重点任务。

(一)全面加强党委对人才工作的领导。坚持党管人才原则,确保人才工作同区委中心工作、重点工作战略融合、措施协同。区委常委会每年研究人才工作不少于3次,区委、区政府主要负责同志每年出席人才活动不少于5次。选优配强专责专职人才工作者队伍,建立专门人才服务机构,人才工作从业者不少于100名。加大人才发展财政投入保障,每年人才发展平台载体建设投入不少于6亿元,设立5亿元产业发展引导基金、5000万元股权投资资金,每年安排5000万元产业人才政策奖励资金,单列人才工作专项经费不少于300万元。制定人才工作目标责任考核指标体系,将人才工作纳入年终党建述职考评,构建“大人才”工作格局。

(二)深度优化人才工作体制机制。秉承xxx改革先锋的优良传统,创新人才政策和制度供给,围绕先进制造、军民融合等9大主攻方向,以及新型显示、汽车电子、5g制造等重点领域,出台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政策措施,给予人才发展全链条政策支持。用好xx建设部际协调小组“直通车”机制,争取国家改革创新的前沿政策措施和试点项目落户xx。加大基层治理人才支撑,建好党群人才服务中心,建立区、街道、社区三级资源调度体系,完善社区治理能人选树、培育、使用机制。制定乡村人才振兴五年行动方案,健全乡村人才引进、培养、管理、使用、流动、激励等机制,深入实施职业农民制度试点。落实基层事业单位人才招聘政策和岗编适度分离制度,提升“医联体”“校联体”建设质量,建成“校联体”“医联体”各不少于1个,全区教育、卫健、农业、科技等行业人员在岗率不低于95%。强化总结提炼,形成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可复制、可推广经验不少于2条。

(三)大力推行开放式招才引智。紧扣xxx作为中国xx的政治、经济、科教、文化、金融中心区位优势,试行“资本引才”新模式,借助临港经济发展区高端制造业集群发展利好,大力引进玻璃基板、新能源汽车驱动系统、5g制造领域国内外尖端人才团队,打造全国乃至全球新型显示人才集聚高地和xx西北汽车电子核心部件生产研发人才基地。实施“技术揽才”,每年遴选不少于3个在xx新注册、拥有核心技术成果的尖端人才团队,给予初创资金扶持,吸引人才科技成果在xx转化。强化柔性引才,建成“智汇xx”柔性引才平台,推广“天府科技云”,引进关键技术、“卡脖子”环节急需紧缺的高层次人才。举办“百企进高校”引才活动,每年赴市外举办招才引智活动不少于5场次,引进集聚优秀硕博士或副高及以上职称专业人才不少于20名。

(四)纵深推进区域人才协同发展。深度参与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建立与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一轴两翼”区域重点县市区、园区人才战略合作关系,支持企业与成渝地区企业、高校院所协同创新,共建高水平实验室等协作创新平台。每年选派优秀干部人才到省级部门、重庆北碚区交流锻炼,加大教育、医疗等领域人才资源共享。举办区域性重大学术会议、高峰论坛,支持企业人才团队积极参加科博会、智博会、进博会等交流活动,构建区域人才互动新格局。

(五)深入实施校(院)企地融合发展。发挥xxx科教资源富集优势,实施校(院)企地产学研用深度融合计划,深度落实军民融合“三张清单”事项,全力服务西南科技大学、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等在xx国防高校院所发展。建立校(院)企地需求摸排、常态对接、人才引育、产业协同、成果转化五大合作机制,畅通企业与高校院所交流合作渠道。推广校企联合开设“冠名班”“定制班”,定向培育输送优秀人才。建设环西南科技大学创新经济圈,支持西南科技大学筹建xx融创研究生院,建成西南科技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和xx数字创新中心、创客中心,构建研发、孵化、加速、产业化全链条体系。支持惠科、龙华薄膜等行业骨干企业自主研发,联合高校科研院所建设高水平科技创新实验基地和省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院士(专家)工作站等协同创新平台。积极争取国家部委和大型央企的科研院所在xx设立分支机构,与中科院、北斗深圳研究院、电子科技大学等建设创新联合体,推动国防高校院所优质资源与xx本地企业共通共融共建共享。

(六)培育壮大创新产业主体。强化产业和企业对人才的承载力,突出人才引领创新产业发展主体地位,支持富临精工、华拓光通信等行业领军人才团队组建创新联盟,促进各类创新资源向优势企业集聚。聚焦5g、大数据、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数字经济前沿领域,争创xx省数字经济创新发展先导区。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倍增计划,推动数字经济、智能制造等创新产业上下游、大中小企业人才团队创新融通互补,协同突破重点关键技术,打造创新型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实现科技型、创新型人才领军团队数量和质量双提升。

(七)持续建强人才创新创造平台。抢抓xxx作为xxxx新区发展主要承载空间机遇,加速人才、产业、资源要素集聚。着力推进20万平方米科技智谷科技园区建设,实现5g科技园、卫星应用科技园、中科院(xx)创新园满负荷运营,争创省级院士(专家)产业园。积极构建“三平台一中心”(数字经济研发平台、创新创业平台、科技服务平台和数字产业中心),进一步降低人才创新资源配置成本。大力发展国家农业科技园(核心区),建设农民工及农民企业家返乡创业基地等现代农业孵化器,构建农业科技研发、培训、孵化、推广、农业信息服务、农业技术和模式推广链条闭环,实现人才支撑农业发展,人才引领乡村振兴。

(八)营造一流人才创新创业生态。建立以科技园区“1+x”服务体系为主导,科技孵化器为核心,规范化科技中介机构为桥梁的科技创新服务体系。做实特色人才服务,深度落实优化营商环境“三度服务”20条措施,健全企业全覆盖走访、金融人才“鹊桥会”、企业家座谈会、企业家“早餐汇”四大联系服务人才企业机制,为高端人才提供定制化便捷服务。实施人才安居工程,支持有条件的镇街用好空置统建房建设人才公寓,建立涵盖人才购房补贴、人才租房补助、人才公寓周转三大人才安居体系,力争三年内新增各类人才公寓1000套。塑造具有高标识度、促使人才接纳认同的中国唯一xx主城区城市名片,打造“智汇xx州·才聚xx”人才活动品牌,浓厚“四个尊重”社会氛围。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将建设省级人才工作先行区纳入区委实施“三千工程”、建设“四个强区”重点工作任务,实现与中心工作同部署、同推进、同落实。成立由区委书记、区长共同担任主要负责人的议事协调机构,推进人才工作先行区创建工作,及时研究解决创建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确保高质量完成各项工作任务。议事协调机构办公室设在区委组织部,具体负责统筹落实日常工作。

(二)加强责任落实。区委组织部充分发挥牵头抓总作用,统筹开展人才工作先行区创建工作,加强各方面资源调度,做好经常性工作调研督导,每月收集掌握各项工作任务推进情况,并及时形成工作台账,定期向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报告。区委目标绩效办将创建人才工作先行区任务纳入年度目标绩效考核内容,全面提升对区人才工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考核权重。

(三)加强工作保障。坚持人才优先发展战略,全力支持人才工作先行区创建,区委组织部、区委编办加强人才工作队伍保障,整合区高端人才服务中心人才工作力量,打造一支专业好、服务优、能力强的人才工作者队伍。区财政局建立健全人才投入稳定增长机制,确保人才投入总体规模满足人才发展需要。

(四)加强对上争取。充分整合项目推进工作专班力量,打通与省、市级部门对接沟通渠道,实行每月到市、每季度到省的常态化对上争取项目推进工作机制。加强与教育、科技、财政、人社、农业、卫健等省级部门沟通联络,在人才引育用留、体制机制改革、项目申报、资金支持等方面争取更多支持。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