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雪的科学教案(汇总18篇)

时间:2023-12-11 23:54:15 作者:雁落霞

制定教学工作计划需要教师综合考虑学生的学习特点、教材的内容和生活实际等因素。下面是一些教学工作计划的实用技巧和经验分享,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科学教案

1、大胆交流竹子的各种功用,感知竹子用处大。

2、学习初步的分类方法,体验动手操作的乐趣。

各种竹制品:筷子、簸箕、菜板、扁担、竹篓、竹篮、牙签等,各种竹制品上都贴有标签;“货架”三只,上面贴有标签。

1、导入:

师:“前几天,小朋友们出去找春天发现了一个秘密,那就是小竹笋长大后就是非常有用的竹子,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一下竹子的本领。”

2、交流调查表:生活中有什么东西是用竹子做的?

请幼儿以小组调查的方式交流调查表:

3、除了以上小朋友刚刚说的之外,你还知道竹子可以做什么东西?请幼儿补充说明,(如窗帘、茶具、工艺品等)(幼儿没有说到的也可有老师补充)师小结:竹子的本领真大,像扁担、畚箕、竹篮、牙签、席子、坐垫等等,都是用竹子做的。

4、开竹制品商店 :

师:“今天我们教室里也来了很多竹制品朋友,让我们也来开一家竹制品商店,好不好?”

请幼儿将竹制品按要求分类摆放:(各竹制品上贴有标签,如菜板贴上101,就将菜板放到厨房用具柜的101处)5、师小结,结束本次活动。

科学教案

1.认识几种常见的洗涤用品,知道它们的用途。

2.培养幼儿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激发幼儿爱科学,学科学的兴趣和发明创造的欲望。

1.家长帮幼儿幼儿带各种洗涤用品(肥皂、洗衣粉、洗涤剂等)。

2.脏手绢每人一条,装水的盆若干。

3.摄录、播放设备等。

1.请幼儿看脏手绢,问幼儿:怎样把它们变干净?

2.幼儿每人取一条手绢,先在清水中洗,看能否洗干净。

3.出示几种常见的洗涤用品(肥皂、香皂、洗衣粉),请幼儿说出名称,再分别自选洗涤用品来帮忙,把手绢洗干净。

1.出示肥皂,让幼儿摸摸,请幼儿说出还有什么样的肥皂。

教师小结:肥皂虽然有很多形状和颜色,但它们摸上去都是硬的,是块状洗涤用品。

2.出示洗衣粉,让幼儿看看、摸摸、闻闻、说说(提醒幼儿不要用嘴尝),再将洗衣粉加入清水中搅拌后让幼儿观察。

教师小结:洗衣粉是粉末状的洗涤用品,它能溶解在水中。

3.让幼儿观察洗涤剂,然后教师也将其溶解到水中。告诉幼儿:这是液体洗涤用品。

4.提问:肥皂、洗衣粉、洗涤剂有什么用途?(幼儿讨论后回答)。

1.教师告诉幼儿:最早,人们用碱洗衣服,洗头发,但碱刺激性大,经常使用会伤害皮肤,头发也会变得枯黄,后来人们发明了肥皂、洗发水等洗涤用品,他们能更有效地去油渍和污斑。

2.提问:除了肥皂、洗衣粉,还有哪些洗涤用品?它们可以用来干什么?

教师小结:随着科学的发展,洗涤用品越来越多,有专门清洗餐具的;有专门清洁人体的;有专门清洁服装的。下面,我们就开个洗涤用品展销会。

1.观看录像:洗涤用品广告。幼儿先给各自带来的洗涤用品做广告宣传(要求说出名称、用途)。

2.讨论如何布置,是按用品分类摆放,还是按形状分类摆放。

3、引导幼儿结合生活经验交流讨论:还有哪些洗涤用品?它们都用来干什么?

小结:随着科学的发展,洗涤用品越来越多,如清洗餐具的洗洁精,人们洗脸、洗澡用的洗面奶、沐浴液,专门洗涤羽绒服、羊毛衫的洗衣液,专门清洁厕所的洁厕净,保持色彩鲜艳的彩漂液,去油污的威猛先生清洗剂,等等。

4、鼓励幼儿选择1种洗涤用品清洗自己的脏手绢。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活动总结:今天,我们认识了各种各样的洗涤用品,小朋友从小要认真学本领,长大了发明更好的洗涤用品。

延伸和渗透:

“提醒家长让幼儿回家自己清洗自己的袜子、袖套等小物件,并帮助幼儿认识家中的各种洗涤用品。”

科学教案

1、知识与技能:列举生物的形态适应环境的具体实例。

2、过程与方法:能用简单的工具对物体进行定量观察,采集数据,并做简单记录。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知道科学是不断发展的。

能用简单的工具对物体进行定量观察,采集数据,并做简单记录。

知道科学是不断发展的。

观察法、实验法。

图片。

活动一:找出图中的动物。

1、找动物,意识到动物与环境的关系。

2、交流我们的发现。

3、资料卡。

(1)保护色:生物的体色与周围环境越相似,就越容易隐蔽自己,有些动物,如变色龙,能改变身体的颜色,适应不同的环境。

特点:不易被发现。

作用:利于躲避敌害或捕食。

例子:北极熊雷鸟变色龙比目鱼。

(2)警戒色:毒箭蛙用鲜艳的颜色来警告掠食者——不要吃它。

特点:色彩鲜艳,容易被发现。

作用:对敌害起预先示警的作用。

例子:黄蜂有毒毛的蛾类银环蛇瓢虫。

(3)拟态:枯叶蝶借助与枯叶相似的外表保护自己免遭其他捕食者的侵袭,这是一种昆虫对另一种昆虫或植物形态的模仿。

特点:酷似他物,不易识别。

作用:利于避敌,捕食。

例子:竹节虫枯叶蝶螳螂蜂兰。

活动二:动物适应环境的例子还有哪些呢?

1、了解其他动物适应环境的事例。

青蛙冬眠乌贼释放墨汁壁虎断尾。

2、整理研究结果。

给处在丛林、沙漠等不同环境中的士兵设计服装。

1、保护色:

特点:不易被发现。

作用:利于躲避敌害或捕食。

例子:北极熊雷鸟变色龙比目鱼。

2、警戒色。

特点:色彩鲜艳,容易被发现。

作用:对敌害起预先示警的作用。

例子:黄蜂有毒毛的蛾类银环蛇瓢虫。

3、拟态。

特点:酷似他物,不易识别。

作用:利于避敌,捕食。

例子:竹节虫枯叶蝶螳螂蜂兰。

教学后记:学生能用简单的工具对物体进行定量观察,采集数据,并做简单记录。

科学教案

幼儿操作,感知弹力球的特点。

让幼儿大胆猜想,鼓励幼儿能在尝试中发现解决问题的多种方法。

1、在活动中,感知弹力球的特点。

2、能在尝试中发现解决问题的多种方法。

3、在活动中,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发现现象,并能以实证研究科学现象。

4、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

1、活动要在玩过几种球的基础上进行。

2、弹力球或玻璃球幼儿每人1个。

3、教师与幼儿一起收集使弹力球跳的低的辅助材料(如木板、地毯、海绵等)

1、提出问题。

——你玩过什么球?

老师出示不同材质的球,让幼儿观察比较,重点引导幼儿发现这些球什么不同,感知球的软硬特性。

——什么球跳得高?

教师用同样的力气拍球,让幼儿观察那个球跳得高,得出结论:弹力球比其它球的弹性大,跳得高。

2、弹力球跳起来。

——你是怎么玩弹力球的?

教师提问:孩子们,你们想一想弹力球可以怎样玩呢?拍球、抛球、滚球、踢球、赶小猪等。

——怎样让弹力球跳得高?

——教师引导幼儿学习同伴的不同玩法。

那咱们一起来玩玩吧!玩的时候请小朋友们比较:那个球跳得高。通过自己玩以及和同伴玩与交流。幼儿总结:弹力球跳得最高。老师:“咱们再来一次弹力球跳高的比赛,看看谁的弹力球跳得最高?”

3、比一比。

——请幼儿猜想:怎样使弹力球跳的低?画出表格。

那你知道用什么办法能让弹力球跳的的低吗?(用力小)。

——鼓励幼儿用收集的材料木板、地毯、海绵等进行试验。活动前一起确定一个参照标准,已确定那个球跳的低,教师引导幼儿说出自己使用的方法。

老师给你们提供了木板、地毯、海绵这些材料,你们自己动手试一试吧!

——个别演示,请认为自己的弹力球跳的低的幼儿进行演示。

——教师启发幼儿说出弹力球在哪儿跳的低?

——教师引导幼儿操作后与猜想作比较。

师生共同得出结论:表面光滑平整,质地坚硬材料让弹力球跳得高;表面粗糙(带有纹理和凹陷),质地柔软的的材料让弹力球跳得低。

4、操作记录。

——教师与幼儿在图表上再次记录下操作结果。

本节活动教师一改往日的“老师讲,学生学”得传统教学模式,从感知弹力球的特性,到探索弹力球在哪跳的低,老师为孩子们准备了丰富的材料,目的是为孩子们搭建了探究的平台;一步步的启发引导,目的是为了孩子们有效的去探究。真正做到让孩子在玩中学。很好的完成了教学目标。

小百科:物体受外力作用发生形变后,若撤去外力,物体能恢复原来形状的力,叫作“弹力”。

科学教案

一、探究发现不同的纸在水中的变化,感知纸的吸水性。

二、学习耐心、细致的观察实验中发生的现象。

三、培养探索自然的兴趣。

四、发展合作探究与用符号记录实验结果的能力。

一、教具:四种纸的展板、大记录表、塑料纸、纽扣面膜纸。

二、学具:纸娃娃若干、幼儿记录表、透明水盆、笔。

一、谈话导入,引出主题。

(一)出示四种纸的展板,认识纸。

教师提问:我们每天都会碰到各种纸,看看这里有些什么纸?哪些地方可以找到这些纸?

(二)小结:这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餐巾纸、报纸、绘画纸和牛奶盒纸。

过渡:我用这四种纸做了四个纸娃娃。你们看!今天纸娃娃们要做潜水运动员。

教师提问:你们猜谁会"潜水"?为什么?

二、动手实验。

(一)介绍材料:每桌有一个透明塑料箱,四个不同材质的纸娃娃,一份小记录表。

(二)幼儿做实验,教师观察。

三、分享交流实验结果。

(一)提问:纸娃娃放在水中有什么变化?

(二)各组幼儿分享自己的实验结果。

小结:原来不同的纸吸水性也不同,餐巾纸最容易吸水最会潜水,牛奶盒纸最不容易吸水最不会潜水,报纸和绘画纸也会吸水,但是吸水的时间会长一点。

四、延伸活动,了解不同纸的作用和好处。

(一)由纸娃娃吵架引出面膜纸和塑料纸的对比实验。

(二)小结:不管是吸水性强的纸还是吸水性弱的纸,它们各有各的好处,也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多好处。

五、延伸结束。

请幼儿再找找不同的纸,拿到活动室来做实验。

一次科学活动的开始,应该来自幼儿已有的经验,一次科学活动的结束,并不是真正的结束,应使幼儿有进一步的探索可能,成为获取经验的开始。幼儿是学习的主人,所以我们老师要尽其所有、创设各种学习环境,让幼儿能够用眼看、用耳听、用嘴说、用脑思考,全身心地积极地投入到探究中去,给幼儿自由展现的空间。让幼儿在游戏中、快乐中获得知识,学得经验。

科学教案

科学概念:技术设计具有一定的程序;技术设计需要运用科学概念、相互交流和执行程序。

过程与方法:设计和制作小赛车。

情感、态度、价值观:

关系科技新产品、新事物,意识到科学技术会给人类与社会发展带来好处;发展对技术设计和动手制作的兴趣,激发创新精神;尊重自己和他人的劳动成果。

【】设计制作小赛车。

【】意识到科学技术会给人类与社会发展带来好处。

】学生准备:制作小赛车的材料和工具。

1、出示各种车的图片,提问:请你说一说这些车的设计有什么特点?

2、学生介绍。

3、揭题:人们根据不同需要不断设计新型的车辆。那么我们也来当当小工程师,设计制作一辆赛车。

板书:设计制作小赛车

(1)工程师怎样设计赛车

1、出示真正的赛车的图片介绍“真正的赛车时速要达到300千米以上,同时要尽量做到平稳、安全。

2、提问:这辆车有哪些设计特点?

3、学生观察、讨论。

4、交流汇报。

(1)轮胎很宽,可以增大摩擦力,避免打滑

(2)设计力量大的发动机。

(3)车身重心很低,轮与轮之间的距离较宽,行使稳定。

(4)车身流线型,阻力减到最低。

(2)设计我们的小赛车

1、提问:我们设计小赛车要考虑哪些问题呢?

2、出示挑战任务:

(1)车身长不能超过25厘米;

(2)用橡筋或气球作动力;

(3)行使的路程要尽量长。

3、学生交流讨论设计方案。

(3)制作、展示我们的赛车

1、学生根据设计制作小赛车。

2、测试、比赛。

(1)认识了真正的赛车。

(2)学会了制作小赛车。

设计制作小赛车

(1)轮胎很宽,可以增大摩擦力,避免打滑

(2)设计力量大的发动机。

(3)车身重心很低,轮与轮之间的距离较宽,行使稳定。

(4)车身流线型,阻力减到最低。

科学教案

1、利用科学图画书,初步了解动物嗯嗯的特征及作用。(重点)。

2、能用语言大胆地描述不同的嗯嗯。(难点)。

ppt、图书《是谁嗯嗯在我头上》、动物图片以及相应的嗯嗯图片人手一份。

一、出示图书,引起幼儿兴趣。

"这是谁啊?它头上有什么呢?""这是谁的恩恩呢?"。

二、集体看图书,老师讲述故事,引导幼儿认识常见动物的嗯嗯。

重点引导幼儿讲述幼儿描述嗯嗯的特征。

三、教师小结。

原来小动物们的嗯嗯大小、形状、颜色都是不一样的,有的是大大的,有的是小小的、有的是圆圆的、有的是长长的、有的是黄黄的、有的是白白的、有的是黑黑的。

四、幼儿操作。

为小动物匹配嗯嗯,巩固对动物嗯嗯的认识。

1、交代要求。

2、幼儿操作。

3、请幼儿将自己匹配好的找一位客人老师说一说。

五、活动结束。

科学教案

通过实验,注重学生的探究过程,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判断能力和学习能力。

1、科学知识目标:

a、认识和了解热对物质状态有影响;

b、认知自然界中的一些自然现象。

c、知道物质状态有三种:固体、液体、气体。

2、能力培养目标:

a、培养观察、记录、归纳、判断的能力。

b、动手操作的能力、团队合作精神。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崇尚科学的态度和实事求是的精神和确立科学的自然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1、 独立观察思考、主动参与、合作学习、调查研究。

2、 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3、 利用学生已有知识在探究学习活动中,加强学生对事物或事物种类的认识了解和掌握。

4、 强调学生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概述。

操作实验的能力培养。

教师:水、冰、酒精灯、铁架、石锦网、铁钳、铁板、记录表、蜡烛、烧杯、锡条、水槽。

学生:记录表、铁架、石锦网、酒精灯、水、水槽、蜡烛、烧杯。

做一个小实验:冰块在热水中融化。(冰块是固体,水是液体)。引导到物质状态有三种:固体、液体、气体。

水在冰箱里能变成冰,冰在太阳下晒又变成水说明了什么?说明热量对物质有一定的影响。

那今天我们来做一做实验,用实验来证明――热对物质状态的影响。

1、 实验前的提示和要求:

a、注意安全教育。

b、实验工具的介绍,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

c、实验记录卡的说明。

d、小组合作,分工:前后四人一组,组长、记录员、操作员、辅助员。

2、 实验开始:

各小组开始动手做实验,分工明确。

老师-巡堂辅导;学生--做实验、填写实验记录卡;检查学生完成情况,了解各小组在实验过程中遇到的情况,并给时给予帮助。

3、 实验结束后要求各小组汇报实验结果,并分析各小组在实验过程中做得好的地方互相借鉴。

4、 教师总结。

实验记录卡

实验内容:

实验工具:

要注意的事项:

组员名单:

(加热)实验过程(尽可能的详细记录)

实验时间实验时出现的现象(或你观察到的现象)

2-4分钟

4-6分钟

6-7分钟

7分钟以后

(冷却)实验过程

1-2分钟

实验总结 (通过实验你知道了什么?学到什么?)

第一点

第二点

其它

你不明白的地方:

科学教案

2、树立安全用电的意识。

1、观察简单的电路连接,说说电流在电路中是怎么流的?

2、请一个学生将电路中的导线剪断。

学生观察:说说出现什么情况?为什么?

3、你能想办法重新接亮小灯泡吗?

生:将电线重新接上就可以了。

生:我用回形针将电线连接起来。

生:我用钥匙圈将电线连接起来。

学生纷纷提出自己的想法。

1、探究:简单电路演示中,灯泡亮与不亮的原因分析是什么?

2、预测:同学们带来的物品中,哪些能连接电线使小灯泡亮起来呢?

3、学生操作:实际检测。

小组长拿出老师课前为同学们准备的检测器材。

(1)将所带物品有序地放到桌子的左边。

(2)把电路检测器的两个检测头接触一下,看看灯泡是否发亮。

(3)用两个检测头接触实验物品的两端,看看灯泡是否发光。

(4)重复检测一次。提高检测的准确性,减少失误。

(5)把检测时灯泡是否发亮记录在记录表上。

(6)检测其他物体。

4、讨论哪些物体容易导电?哪些物体不容易导电?

5、交流探索结论:像铁钉、硬币这样容易导电的物体,叫做导体;像木头、塑料、橡皮泥这样不容易导电的物体,叫做绝缘体。

1、导体和绝缘体在生活中的应用,

师:你能举几个例子分析它们各起什么作用吗?打开我们带来的导体或绝缘体,分析推测各种材料的作用。

2、探索导体和绝缘体不同的用途。

在电器中,凡是需要电流通过的部分,都要用导体,导体外部或导体间需要隔离的部分一定要用绝缘体,以防漏电。因此,在各种电工工具中,凡是直接与人体接触的部分必须用绝缘材料做成,这样人在操作时才能安全。

2、师:安全用电,同学们不但要自己记在心里,而且回到家以后,还要向其他人宣传一下,让更多的人了解电的知识。

科学教案

活动目标:

1、让幼儿知道树叶是多种多样的,培养幼儿观察树叶的爱好;

2、引导幼儿发现树叶给人们带来的好处,培养幼儿爱惜树木的情感。

3、帮助幼儿学习按物体的特点进行回类。

活动预备:

搜集各种树的落叶

活动进程:

一、引导幼儿观察树叶,知道树叶是多种多样的

1、教师:小朋友,我们都知道现在已是秋天了,爸爸妈妈也带你们往寻觅了秋天,请你们说说秋天里有哪些特点呢?引导幼儿说说秋每天气的特点,说说孩子看到的秋天。

2、教师出示各种树叶:小朋友,你们仔细看看这些树叶,请说说它们都有甚么样的色彩、甚么外形、它们又像甚么呢?它们为何会变色彩呢?请幼儿说一说。

二、引导幼儿发现树叶给人们带来的好处爱惜树木的情感

教师小结:树叶可以遮阴,会让我们觉得凉快,很舒服。

2、教师:小朋友,假如树上没有了树叶会怎样样呢?

小结:树叶有美化环境,清洁空气的作用。

3、教师:小朋友,你们喜欢树吗?为何呢?

小结:树是小鸟的家,树能给人们遮太阳,夏天走在有树的人行道上,感到很凉快;树还能使我们的环境更漂亮,使空气新鲜;树的好处真多,我们都喜欢树,我们都要爱惜树木。

三、玩“我帮树叶找妈妈”的游戏,帮助幼儿学习按物体的明显特点进行分类的方法

1、教师:小朋友,你们说说小树叶是长在哪里的?它的妈妈是谁呢?(小树叶长在树上,大树就是它的妈妈。)

请幼儿把树叶送到妈妈身旁,再和小树叶说句静静话。

3、教师:小朋友,你们是怎样样帮助小树叶找到妈妈的呢?(手上的叶子和树上的叶子对照,外形相同的就是同一种树的树叶了。)

科学教案

1.通过比较了解事物间的细微差别,了解米饭中含有淀粉,淀粉遇碘酒会变色。

2.对学生进行简单的思维能力、操作能力的训练。

3.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索的精神,学会使用工具进行验证的科学方法。

了解米饭中含有淀粉,淀粉遇碘酒会变色。

1.让学生学会使用科学的观察方法,有目的的研究。

2.对学生进行简单的思维能力、操作能力的训练。

小组材料:一小团米饭、一些大米、一次性饭碗1只、水桶1只、金属汤匙1个、淀粉、一次性筷子4双、蜡烛1支、水1小杯、碘酒1瓶、滴管2根、火柴1盒、白纸5张、棉花签2根、培养皿1只、毛巾1块、废物盘1个、塑料药匙1个。

教师材料:一次性筷子1双、金属汤匙1个、淀粉1小包、白纸1张、米饭、滴管2根、水1小杯、碘酒1瓶、棉花签1根、废物盘1个。

(一)导入(1分钟)。

谈话:(出示米饭)同学们,你知道这是什么吗?今天我们就来观察米饭。(板书课题:米饭的观察)。

(二)观察米粒与饭粒有什么有同。(8分钟)。

1.现在,我们来比较一下米粒与饭粒有什么不同?

小组讨论一下,可以从哪些方面来比较?

(大小、软硬、粘手与不粘手、颜色、形状、香味、味道)。

2.学生分组观察,教师巡视。

3.汇报比较结果。

4.有同学发现米饭越咀嚼越甜,我们一起来试一下。(试两次)。

有谁知道原因吗?(板书:淀粉)。

(三)淀粉的观察(29分钟)。

1.观察淀粉(14分钟)。

学生观察淀粉,并汇报。(白色、细、滑)。

(2)刚才,同学们通过看、摸、闻观察了淀粉,现在金老师把一小勺淀粉倒在汤匙里,加一滴管的水,再用筷子搅一搅,淀粉会有什么变化呢?大家动手观察一下。

(3)如果把这淀粉糊用火加热又会有什么变化呢?想做这个实验吗?

这个实验要用火,所以特别要注意什么?(注意:安全)。

学生分组实验,并汇报实验发现。(淀粉像米粒一样加水加热后变大了。)。

(1)谈话: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点蜡烛、拿米饭,手都弄脏了,现在大家到水桶里把手洗一下,我看哪个组动作最快。

洗干净了吗?金老师不放心,我请一样东西来帮忙。(出示:碘酒)认识吗?有什么用呢?教师示范消毒。(给拇指和食指涂上碘酒)。

学生拇指和食指消毒。

(2)谈话:消好毒了吗?现在我们来做个有趣的实验。

在每个课桌里都有一张白纸,请大家把它拿出来。现在,请每个同学用这两个消过毒的手指,捡出4粒米饭,排列在这张白纸上,注意要求:一要整齐,二不要把饭粒弄脏。

你发现了什么?学生汇报。

是不是你把饭粒弄脏的呢?猜测一下这是怎么回事?

(4)碘淀反应。

谈话:淀粉遇到碘酒真的会变色吗?你有办法验证吗?(师提示用滴管)好,我们来试一下吧。

学生实验,并汇报实验发现。

是不是所有含有淀粉的食物遇到碘酒都会变色呢?

学生检验米粒,并汇报。(师板书:变色)。

(四)复习巩固:(2分钟)。

谈话: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吗?你还想研究什么?

科学教案

1.认识五指,知道五指的名称。

2.通过手偶配对游戏体验动手操作的快乐。

知道五指的名称

1.手指偶: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小宝宝(教师一份示范用,幼儿人手一份用于配对游戏)。

2.房子背景图。

一、情境导入。

师:小朋友,今天我要带你们去一个地方做客,看,这是谁的家?我们敲敲门问问看,咚咚咚,门开了,哦———原来是小手一家。

(出示戴好指偶的手)

二、认识五指,初步了解五指名称。

1.师:看,小手一家住着谁?(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小宝宝)

2.介绍具有明显特征的手指(大拇指、中指、小指)

教师拿掉大拇指上的爷爷指偶提问:爷爷住在哪个手指上?

师:看看这个手指长得怎么样?(矮矮、胖胖)

爷爷住在矮矮胖胖的大拇指上,我们叫它大拇指爷爷,你的大拇指爷爷在哪里?打个招呼吧!

师:那宝宝又住在哪呢?这个手指长得怎么样?(细细小小的)

宝宝住在细细的小指上,我们叫它小指宝宝,你的小指宝宝呢?打个招呼吧!

师:爸爸住在这个手指怎么样?(高高的)

爸爸住在高高的中指上,我们叫它中指爸爸,你的中指爸爸呢?打个招呼吧!

师:妈妈住在无名指上,我们叫它无名指妈妈,奶奶住在食指上,我们叫它食指奶奶。

三、通过配对游戏,巩固对五指名称的认识。

师:小朋友的小手一家在哪?让你们的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小宝宝住到自己的小手上吧!

(引导幼儿边戴指偶边说:***住在***手指上)

师:小手一家亲亲热热住在一起(手指收拢)

师:早上,太阳公公出来了,让我们把小手一家叫醒吧!

大拇指爷爷醒了......

师:大家都醒了,该锻炼身体了:大拇指爷爷弯弯腰,食指奶奶弯弯腰,中指爸爸点点头,无名指妈妈扭一扭,小指宝宝跳一跳。

四、结束部分。

师:做了运动,好累呀,让小手一家休息下吧。

大拇指睡了,食指睡了,中指睡了,无名指睡了,小指睡了......

科学教案

1、绿色开花植物生长一般都要经历一定的生命周期。

2、植物根、茎、叶的作用。

3、绿色开花植物有根、茎、叶、花、果实、种子。

1、根据给出的谜语猜出谜底和说出有关的知识。

2、通过展示发现植物的生长规律。

3、小组活动复习这一单元的重要知识。

1、进一步体会生命的神奇,激发研究生命现象的兴趣。

2、体会小组合作的重要,提高小组合作意识。

植物的生长过程及植物的生命器官。

知识的综合应用。

多媒体、试卷。

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生:异口同声想。

生:凤仙花。

师:对是凤仙花,想一想凤仙花还有哪些名字呢?

生1指甲花。

生2芨芨草。

生3急性子、别碰我。

师:关于凤仙花你还知道哪些知识?

小组讨论汇报。

师:刚才有同学说知道了凤仙花的生长过程,;凤仙花的生长过程是什么?出示媒体。

凤仙花植株的各个组成部分是什么?投影出示。

学生跟着画面说出相应的内容。

二、多种形式,回顾旧知

师:刚才同学们回答的很好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复习第一单元植物的生长变化,想一想这一单元我们主要学习了哪些知识?想不起来可以看书。(小组活动)

小组汇报。播种的方法,怎样才能看到种子的变化过程,植物根、茎、叶的作用等等。

师:同学们学的怎么样呢?咱们来个知识比赛好不好?

生:好!

师:第一项比赛是判断题。

请看比赛要求:投影出示:温馨提示:

1、试卷每人一份

2、老师说开始时才能答题

3、最先完成的交给老师

4、其他同学交给小组长

5、最先完成全对加上20分其他同学全对每人加上10分,分数最高的那组获胜。

师:比赛要求看明白了吗?请各组小组长来领试卷。

判断:

1、植物的根向下生长。( )

2、植物都是用种子繁衍后代的。( )

3、绿色开花植物的生命是以种子开始的。( )

4、所有植物的种子的形状都是一样的。( )

5、植物的根只是把植物固定在土壤中。( )

6、植物的叶在茎上的分布有利接受更多阳光。( )

7、凤仙花是一种常见的木本植物,( )

8、任何植物的茎上都有“节”,它是茎最本质的特征。( )

9、植物的茎能从上向下将根吸收的水分和矿物质运输到植物体的各个部分。( )

10、1771年,英国科学家普里斯特利发现绿色植物可以更新空气。( )

师:好,开始!

学生独立完成试卷。

师:我们来一起看看谁是第一回合的冠军呢?展示第一个同学做的题。集体订正。

指名说出错题,学生帮忙解决。

师:刚才某某小组第一名大家不要灰心我们继续比赛。第二项比赛是简答题。

媒体显示题目:

1、播种方法

2、植物的根的作用

3、植物叶的作用

4、植物茎的作用。

温馨提示:

1、给你一会时间朗读下面问题

2每组1号先背1号背完叫其他组的组员背

3、会背的给小组加上10分不会的请小组成员帮忙会背加上5分,小组成员不会其他组可以站起帮忙,会背的给她那组加上10分。最后分数最高的小组获胜。

学生比赛。评出名次。

三、总结拓展,再激兴趣

出示:

1、植物体内的水为什么会向上输送?

2、植物的种植方法有哪些?

科学教案

能够设计对比实验,探究物体发霉的基本条件,了解霉菌有正、反两方面的作用。了解防止食物和物品发霉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乐于探究、发现奥秘的欲望。

教学重、难点。

1、重点:凭借已有的经验对霉菌产生的条件进行假设,并制定切实可行的实验方案,然后在课外做对比实验。

2、难点:凭借已有的经验对霉菌产生的条件进行假设,并制定切实可行的实验方案,然后在课外做对比实验。

教学准备:

发霉的馒头、水果、放大镜、显微镜、抹布、切片、图片等。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

2.交流:你带来了什么发霉的物品?

讲述:请大家仔细观察带来的发霉的物品,看一看,物品的霉是什么颜色?什么形状?先请同学们用语言描述一下所见到的霉形状。再用显微镜观看物品上的霉,用文字和画在活动记录纸上描述显微镜下霉的形状和特征。(做好巡视和辅导)。

4.讨论霉菌有生命吗?怎样证明呢?(从无到有,从少到多)。

6.讨论:教材第9页表,你认为除了表中列出的实验条件外,还有哪些组合方式。请补写在表格的下方。

课堂小结:霉是什么?它有生命吗?物体发霉的条件有哪些?

作业:每小组选择一个组合条件做物体发霉的实验。写好实验报告。

第2课时。

1.霉是不是就会在食品上发生?在其他物品上会发生吗?

2.霉发生的条件有哪些?

3.交流,根据实验说明霉发生的条件和温度、湿度、空气和光线有关。

1.隔绝空气。

2.保持干燥。

3.高温灭杀。

4.低温保存。

1.可以用霉制止食品。

2.制作药品。

3.霉菌会使物品损坏。

4.霉变食品会危害人体健康。

科学教案

2.品尝酸、甜、苦、辣、咸的不同味道。

3.学习相关汉字。

活动准备

1.食物:柠檬,香蕉,苦瓜,姜,咸梅。

2.酸、甜、苦、辣、咸汉字卡若干

1.出示切成小块的苹果,引起幼儿品尝兴趣。

教师游戏口吻:哟!好吃的苹果,谁想尝尝呀?

(请各别幼儿品尝,并说出味道。)

2.品尝:酸甜苦辣咸

(1)老师这里还有许多好吃的呢?谁想吃呀?

(2)请5名幼儿在台前站好,教师分别让他们品尝不同味道的食品,

提示全体幼儿注意观看他们的表情。

(3)品尝:柠檬,香蕉,苦瓜,姜,咸梅。

3.学习相关汉字。

(1)根据图片认识汉字:酸 甜 苦 辣 咸

山楂(酸),糖(甜),苦瓜(苦),辣椒(辣),盐(咸)。

(2)教师出示食物,让幼儿找出相关味道的汉字。

4.幼儿操作游戏

幼儿两人一组,一人说汉字,一人找出汉字卡片。

互换角色反复游戏。

科学教案

1、能通过多种方式获得植物生长过程和变化的相关信息。

2、能按照植物种植方法的提示种植选定的植物。

3、能根据公式计算种子的发芽率。

4、能搜集如何给植物施肥的资料。

:指导学生亲自播种一种植物,并设计制作记录植物生长的表格。

:指导并鼓励学生坚持持久地观察植物的生长变化。

花盆、花铲、植物种子、热水、冷水、泡种子的小盆、放土壤的其他容器。

:2课时。

(一)导入新课:

2、教师小结:搜集资料可以利用上网查询、利用声像资料查询、想有经验的菜农请教等方法。

(二)学习新课:

1、种茄子。

(2)确定种植的植物,并明确小组内的分工。

(3)师:种植需要哪些步骤?

(4)选择合适的工具,种植植物。

2、测定种子的发芽率。

(1)师:通过这段时间种植植物,你们有什么发现?

(2)学生汇报,有的小组活的比较多,有的比较少。

(3)师:怎样确定哪个小组的种子发芽率高?

(4)学生汇报测定。

3、给茄子准备“营养”。

师:人的生长需要营养,茄子的生长也需要营养,让我们给茄子准备一些营养吧!

4、记录茄子的一生。

师:想一想,茄子的生长过程可能是什么样子的?可以采用哪种方法记录茄子的生长过程?

师:同学们一定要坚持进行长期不懈的观察,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不能半途而废。

5、教学反思:。

科学教案

1.感知柔软、坚硬、光滑、粗糙的感觉。

2.能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感觉。

1.一个纸盒,上面挖一个小洞(大小能保证幼儿把手伸进里面并能从里面拿出东西)。

2.纸盒内放入海绵玩具、玻璃球、布娃娃、板刷等物,数量与幼儿人数基本相等。

——怎么才能知道里面有什么宝贝呢?

——鼓励幼儿上来摸一摸,并告诉大家自己摸到的宝贝可能是什么,摸上去的感觉怎么样。

——把这个宝贝拿出来让别的幼儿摸一摸,看一看。

——这是一件什么宝贝?有什么用?

——请幼儿玩一玩自己摸到的宝贝,想出多种玩的方法。

——鼓励幼儿互相交换观察各自摸到的物品,感知它们的特点。

1.百宝箱内的物品尽可能是多种质地的,且数量要多。

2.幼儿摸宝贝时不能看,待说出自己的感觉并猜想是什么后,方能拿出来验证。

科学教案

1.探索纸不同的折法与承受积木重量的关系。

2.能主动参与讨论,表达自己在操作中的发现。

3.能与同伴合作,较细致地进行操作活动。

领衔技能:实验、推测、计数、交流、观察。

活动前期经验。

1.幼儿会折纸,学习画折痕的简笔画、写数字。

2.教师试试纸上能放几块积木,根据纸的强度选择用多大的纸。

——教师也是科学活动的参与者与学习者,因此科学活动前的准备也是教师自己科学探究的过程,对孩子将要做的实验教师自己反复多次地进行尝试,这样教师才能尽量多地预测到实验中可能遇到的问题。

活动准备。

1.铅画纸若干(教师多备一些,用废旧的纸,但要平整)。

2.积木多块、小组记录表、粘纸小标记(贴在全班放积木最多的格中)。

3.每人四张纸:

第二张:折起来尝试放积木。(有人能放多,有人少)用于分析比较:怎么样才能放得多。

第三张:用折两折的方法把纸折好。用于猜测:折叠后可摆放积木的数量。

第四张:备用。

——科学活动的材料准备非常重要,教师既要考虑到幼儿的使用情况,准备充足的材料,同时也要养成节约材料的好习惯,因此,在准备材料时要进行推理和测算。

活动过程。

一、设置问题情景,引出“让纸站起来”的话题。

——幼儿坐桌边,四人为一桌,两人为一个小组。既让幼儿都能看到教师的操作台,也便于后面活动时,幼儿能方便地分组,快速找到同伴。

1.出示纸,了解幼儿生活经验。

师:这是什么?纸有什么用?

师:你们能不能让纸站起来呢?每个人从桌上拿一张纸,想想办法,让纸能自己站起来。

——纸是幼儿生活中常见的材料,这个话题兼顾了幼儿的日常经验,同时又给了孩子从另一个角度思考“纸”的机会,引出了探索主题。

2.幼儿每人一张纸,尝试折、卷等方法,自由探索着让纸站起来的不同方法。

师:噢,你让纸站起来了。你是用折的方法。你折了几下啊?两下。你呢,数不过来了。你是用卷的方法。

3.小结让纸站起来的不同方法。

师:刚才小朋友用不同的方法让纸站起来了,看看谁的纸站得最稳?

——教师在指导中有意识地把个别孩子的操作法传递给全体幼儿,与此同时,教师的指导语中也透露出鼓励孩子想出不同的方法让纸站起来,哪怕只是折的次数的不同,这也为后面的活动打下了伏笔。

二、再次设置问题情景,引导幼儿探索。

1.引导幼儿猜测纸折叠后能摆放积木。师:站起来的纸上能摆放积木吗?

2.幼儿猜测后,教师拿一块积木尝试,全体幼儿发现纸上是可以放积木的。

3.进一步引导幼儿猜测纸折叠后可摆放积木的数量。

——教师每一个提问之后,都不急于动作,而是留给幼儿思考的空间和时间。

4.鼓励幼儿尝试。

师:确实纸上能放积木,纸的哪种变化能让放的积木又稳又多呢?我们每个人可以用纸试试,看看用你的方法,可以放几块积木。

——用两种最常见的实验材料,让孩子有机会去发现并惊奇,与其说这是实验,还不如说更是游戏。

5.教师出示记录表,提出规则和要求。

师:两人一组试一试,每组一张表格,让我们把纸折的样子画在这个格中,猜的数量都记在“?”号的格子中。两人商量一下,一个记,一个放,也可以轮流放。

6.幼儿将自己的猜测记在格子里。

7.分组尝试将纸折叠后可放多少块积木。

——探索性的科学教育就是让孩子像科学家一样去研究,而记录正是这种活动的标志。通过记录,可以了解孩子的原有经验和真实想法。让孩子对实验前后的记录做个对比,更加有冲击力。

三、讨论,再次进行实验。

1.幼儿搬椅子转成半圆坐,一起参与讨论。

——通过前面的游戏,孩子们已经感受到了神奇和惊讶,他们现在还不知道,讨论后的活动会使他们的实验更精彩。

2.出示不同幼儿折的纸,引导观察比较。

师:怎样才能放更多的积木?

——这次的讨论对后面的实验以及实验会给幼儿带来的惊喜,有很重要的作用,因此,要集中幼儿的注意力,排除不必的干扰。形成讨论的氛围,从而将个体的经验转化为集体的经验,让孩子获得新信息,修正自己的操作方法。

师:通过交流,我们发现纸折的次数不能太少,也不能太多;要把纸对齐折;先让纸自己能站稳,再小心地轻放积木,不能碰桌子。

——教师的小结语也是经过提炼的,不仅仅是大家的发现,更是对下一步实验的规则求,只有这样才能使孩子的实验更具科学性。

3.设置挑战,再次尝试。

师:刚才,我们在纸上放得最多的是14块积木,现在大家换张纸重新折,再试一次,比一比哪组小朋友放得最多。

4.教师出示记录表,提出第二次记录的要求。

师:两人一组一张表格,选择一种方法进行实验。

——提出记录的要求,培养记录的习惯,对实验很重要。

四、交流。

1.细心地用自己的方法对结果进行记录。

师:把纸的折法记下来,把放积木的结果也记下来。

——孩子的年龄特点决定了孩子总是希望自己的猜测是对的,一旦发现自己的猜测出错,往往不愿意面对,因此在培养幼儿的科学素养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对科学实事求是的态度。

2.表达自己的实验结果与发现。

师:你和好朋友在实验的时候用了什么方法?放了几块积木?说给我们听听。

——在活动中,孩子感受到哪些内容是值得记录下来的`。

活动思考与教学策略。

对孩子而言,最好的学习方法是在最直接的体验中学习,在动手中去发现。在这个活动中,我选择了生活中最为常见的材料“纸”和“积木”给孩子进行操作实验,把有关力的科学转化为孩子可亲自操作的游戏,依托幼儿熟悉的、直观的材料,让孩子在富有挑战的活动中感受到生活中那些让人惊讶的科学现象,努力让孩子从探究游戏中感受快乐,获得智慧。

一、感受。

1.感受惊讶。

思考:让孩子在活动中感受神奇,产生探究欲望和兴趣,不断体会神奇,增加新经验。

策略:选择孩子最常用的学习用品纸张和游戏用品积木进行操作实验,而结果是让孩子想象不到的:一张薄薄的纸,经过自己的变形居然能放上那么多的积木。

2.感受亲历。

思考:鼓励孩子亲历实验的过程,感受物体变化带来的心理体验。

策略:活动不是一种事先安排、因果必然的过程,而是以游戏的形式,让孩子亲历探险探究的过程,体验成功的感觉。

3.感受兴趣。

思考:对孩子来说感受科学的趣味,比“懂得科学”更重要,让孩子体会实验是有趣的,像游戏一样,从而感到科学的趣味。

策略:观察自己和同伴的不同实验结果,激发了孩子的竞争意识。为了超过同伴而产生继续实验的兴趣。

二、提炼。

1.提炼经验。

思考:纸张的变化与力的关系,这方面的经验是孩子所缺乏的,在自然状态下即使看到也想不到。

策略:让孩子从最初的自由操作中提取经验,过渡到与同伴交流经验,逐渐到进行有_定要求的实验。在操作中逐渐积累经验,从而发现实验结果的神奇。

2.提炼习惯。

思考:成功来源于好的习惯,养成良好的操作习惯为幼儿入小学后的持续发展打下基础。

策略:将活动设计成具有挑战的游戏,通过游戏规则的要求,提出科学实验中的习惯要求,为大班孩子的继续成长打下基础。

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神奇的尾巴。

【活动目标】。

1、认识各种动物的尾巴。

2、了解动物尾巴的作用。

【活动准备】。

歌曲《小画家》磁带、故事《神奇的尾巴》磁带,各种动物身体和尾巴分开的图片(金鱼,松鼠,猴子,燕子,老牛,壁虎)。

【活动过程】。

一、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了一首好听的歌曲,咱们来一起听一下吧!(歌曲《小画家》)。

教师小结:丁丁做事不认真,没有认真观察,只说大话,所以没有画好,我们小朋友可不要向他学习。

二、找尾巴:

师:今天老师还带来了一个“宝盒”呢!你们来猜猜里面有什么?(教师故作神秘状)“宝盒宝盒魔力大,里面到底都有啥?”孩子们,猜出来了吗?现在我让一个小朋友来把宝物拿出来!

出示动物尾巴:(一个小朋友拿一个)。

金鱼的尾巴:什么颜色?像什么?(嘴唇,花瓣)金鱼的尾巴有什么用处啊?

松鼠的尾巴:什么颜色?像什么?(桃子,雨伞,小船)。

燕子的尾巴:像什么?(剪刀,岔子,牛角)。

猴子的尾巴:像什么?(蛇,蚯蚓,绳子)。

老牛的尾巴:像什么?(勺子。气球,蝌蚪)。

出示每种动物尾巴的时候给幼儿讲讲尾巴的用处。

师:“魔法盒里还有啥,让我再来摸摸她”,幼儿继续摸出动物的身子。

咦?这是谁啊?它怎么了?(引出尾巴没有了)它的尾巴去哪了?我们来帮它找找吧!(让幼儿自己去帮各种动物找到尾巴,把它们连起来)。

提问:

1、故事里都有谁啊?

2、它们发生的什么事?

3、它们的尾巴断了怎么办了?(知道壁虎的尾巴断了,可以长出新的尾巴,蚯蚓的尾巴断了,可以长成新的蚯蚓)。

【活动延伸】。

游戏《揪尾巴》。

动物的尾巴可真神奇,现在我们也来变成小动物,一起来玩揪尾巴的游戏吧!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